杰罗姆·麦卡锡(E.Jerome McCarthy)于1960年在其《基础营销》(Basic Marketing)一书中第一次将企业的营销要素归结四个基本策略的组合,即著名的“4P"s”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由于这四个词的英文字头都是P,再加上策略(Strategy),所以简称为“4P"s”。1967年,菲利普·科特勒在其畅销书《营销管理:分析、规划与控制》确认了以4Ps为核心的营销组合方法,即:产品(Product):注重开发的功能,要求产品有独特的卖点,把产品的功能诉求放在第一位。“以精英的实力创造大众文化”《中国好声音》在创新理念和运作机制上非常先进、专业以及市场化,采用了平民化的视角,关注普通人的梦想,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好产品,节目的内容、形式、人物、设备,均有出彩之处。内容上,追求音乐梦想、执着拼搏的精神和用心歌唱的理念给更多追逐梦想的年轻人注入了“正能量”;形式上,“椅子很忙”的漂亮转身和“擂台飙歌”的刺激都很好地吸引了大众的眼球;人物上,从四大导师到实力惊人的学员们,再到专业的伴奏乐队,顶级阵容联袂是观众最乐于看到的;设备上,现场四把导师座椅直接从英国空运过来,总价高达320万元,而现场顶级的音控设备、录音设备、环绕全场的巨型LED屏等等也都造价不菲,这些硬件设备也是高品质节目的基础。价格 (Price):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产品的定价依据是企业的品牌战略,注重品牌的含金量。《中国好声音》吸引家多宝、苏宁易购的眼球(在电商行业中,眼球经济占据着入口),设立音乐基金、签约好声音选手,也是抢眼球的不同手法。引进节目,结合实际保留精髓.“第一次录像后我们感觉这档节目就会成功,片子出来的效果打动了我们所有人,大家都非常激动。”虽然引进国外先进节目样本,《中国好声音》并不是首开先河,但却做得最原汁原味。不仅是那只拿着麦克风的手的标志性LOGO,还有那把造价昂贵的椅子,就连椅子转过来的后期声效,都没有走样,坚持了原版节目的精髓——寻找真正的好声音。渠道 (Place):企业并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经销商的培育和销售网络的建立,企业与消费者的联系是通过分销商来进行的。《中国好声音》按照制播分离、分成参股的资源整合模式,具备了利益一体化的产业链特性。这种运作模式值得借鉴,比如大胆地通过借船出海,专业化分工,通过尝试制播分离,与市场化运作结合,打造全媒体、全营销、全资源整合的产业链条,灵活运用参股、分红、风险利益共担手段。另外,在营销方面,综艺节目可以借助社会力量,利用微博等社交媒体,让话题、热点、感动、悬念、期待不断,搅动线上线下,激发企业、媒体、观众、网民所有的欲望。促销(Promotion):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的行为(如让利,买一送一,营销现场气氛等等)促成消费的增长,吸引其他品牌的消费者或导致提前消费来促进销售的增长。从前台到后台,从制作到传播,形成了制作方、播出方、导师、学员们甚至主持人都共同受益的局面。制作方自然赚的盆满钵满,浙江卫视的收视率也一举登顶。导师们仅仅依靠"好声音"的超高收视率带来的曝光就收获颇丰,学员们大都有了不错的出路,16强选手报价都是10万以上,这还仅是劳务费,学员中最高身价已超过30万。在‘好声音"中,当选手出现负面消息时,栏目组就会通过另一档辅助节目‘真我酷声音"来正面回应和反馈,让话题发酵,在质疑中确保节目和选手的正面人气。”“‘好声音"与以往选秀不同,不做海选和排名,以及过早的媒体投票,更多靠专业老师的适配选择。明星变身导师,而四位评委的搭配,摇滚、通俗、大腕、草根。杨坤的经历;庾澄庆的港台背景;刘欢和那英的男女大牌搭配,都非常符合对音乐选择的丰富和多元性。也能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喜好、特点的观众收视。”导师被选拉近距离专业又温馨与以往的选秀节目的不同,在于导师要被选。“好声音”的导师,堪称如今国内所有选秀节目最大牌的组合,但是他们并没有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据节目组一位不愿具名的工作人员介绍,四位大牌导师不但非常专业地培养学员,就算有些已经离开了舞台的学员,他们也十分关切。“两场导师考核下来,我们非常吃惊,因为学员们和最初比起来已跳跃式地成长。”在台前,大家看到学员们的精彩表现,但导师们却是幕后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