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米特儿与马斯洛著作《变态心理学》

1940年,马斯洛与贝拉·米特曼共同撰写《变态心理学原理》。写是在1940年,至于具体出版年份就很难查到,应该也是差不多。

关于“变态心理学”的开端,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A变态心理学是始于公元前400年,希波克拉底用“体液学说”来解释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它是西方科学发展的产物。文艺复兴时期,对于神经系统以及功能有新的认识,显现出“心理是脑的功能”这一推论的雏形。

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有哪些区别

二者最大区别在于研究的对象不同,人格心理学主要研究一般人群(当然,也对人格障碍作了一些研究,但不是主要内容),而变态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心理异常人群

为什么有人说《汉尼拔》是变态心理学的巅峰?

因为汉尼拔认为那个女警察很像自己幼年死去的妹妹。剧情简介:8年前FBI女干探史达琳曾在监狱拜访过一位神秘的高智商的食人魔变态心理医生汉尼拔。汉尼拔后来从戒备森严的监狱中逃脱,从此销声匿迹8年之久。谁也想不到,汉尼拔在意大利隐姓埋名,过起了正常人的生活。不料,竟然有侦探揭开了他的秘密,无奈汉尼拔只好重操旧业,开始要杀人灭口。维杰,一个极其富有的,被汉尼拔先前迫害的唯一幸存的受害者,也在不时的寻找着复仇的机会。而正被革职审查FBI探员史达琳,再一次卷入这场你死我活的纷争当中来。原来,昔日饱受汉尼拔折磨的受害者梅森竟然未死,他悬赏300万遍邀天下高手购买汉尼拔的项上人头。扩展资料汉尼拔·莱克特:智商极高,思维敏捷并有些精神变态的中年男子。他有着食人肉的恐怖嗜好。他沉着、冷静、知识渊博而又足智多谋。警方虽然将他关在重精神病人的牢狱中,却仍然不得不承认他超出常人的精神病学识。之后他利用两名警员给他送晚餐的机会成功逃离了监狱。《汉尼拔》联邦探员史黛琳奉命执行抓捕毒贩艾薇达。在与华府警探柏顿协调好后,他们开始了在市场抓捕的行动。结果,因为柏顿擅自行动,场面一片混乱,整个小组不得不一起采取措施,最终史黛琳击毙了艾薇达,却因误伤致死而被诉讼。然而,对史黛琳的询问被一个陌生电话中止。多年前人魔汉尼拔曾迫害过数人,其中有一个叫维杰的人幸存下来,然而他却半身瘫痪,严重毁容,必须靠人工呼吸器维生。这次他突然出现,想要给史黛琳提供一份关于汉尼拔的特殊资料。凭借这一消息,史黛琳暂时免于被诉讼,开始了新的任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尼拔

《变态心理学》最新txt全集下载

变态心理学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请采纳

变态心理学女生要求

你想说什么?是女生学习变态心理学,有什么要求或者条件吗?心理学本身并没有对于性别设定限制。但是由于其本身的枯燥性,严谨性。所以,女生涉猎其中的,相对较少。且很多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至于变态心理学,就更加冷僻了。毕竟,有些涉及的方面。会让人感到非常的不适,反感。别说女生了。就算一般的男生也未必可以做到处乱不惊。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关键。冷静,果敢,胆大,心细。严谨,有恒心,有毅力。如果非常的情绪化。例如,见到喜欢的明星,就兴奋无比,眼泪哗哗。看到蟑螂老鼠,就惊恐万状,哇哇乱叫。那么还是免了吧。否则,不但学不好,搞不好,把你自己也毁了。

有关变态心理学的书都有哪些?

变态心理学[第9版]【作 者】(美)阿洛伊(Alloy,L.B.),(美)里斯金(Riskind,J.H.),(美)玛格丽特(Margaret)著 汤震宇,邱鹤飞,杨茜译【丛书名】德瑞姆·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丛书【形态项】 26cm【读秀号】000005734006【出版项】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2005 变态心理学作者: 刘新民 , 李建明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3.10版 332页 平装 (无盘)RMB 40.50

简述临床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的关系。

【答案】: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其研究目的是应用心理学原则和方法调整和解决人类的心理问题,改善人们的行为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能。其主要工作有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评估与诊断、教学与研究、咨询与辅导等。在美国,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分支中从业人数最多的领域,临床心理学家是美国心理医生的主体。可见临床心理学有着广泛的研究内容。而变态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的变异,即异常心理及其规律的学科,变态心理学是临床心理学的重要基础。

谁帮我写一个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啊1500。。急用

《玛丽和马克思》电影中的变态心理学分析成长环境对人的影响玛丽,8岁的小女孩儿。她平凡,平凡到不美丽的地步。玛丽的爸爸在一个工厂从事非常机械的操作工作——给茶叶包系标签,但他的爱好是制作鸟的模型——鸟,意味着自由地飞翔。而他的理想,是去做探索金属的工作。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男人没有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玛丽的妈妈说玛丽的出生是一个事故,姑且可以推断这个孩子是意外怀孕而生下来的,大概玛丽的爸爸还没有做好任何准备的时候就做了父亲),从剧情来看,他用自己系标签赚来的钱负担家人开支,大概是为了责任和安全吧。但无论如何,我们能想象得到这是个没有和自己在一起的男人,并且他在这样的状态里度过了自己的一生,所以我们也能理解他为什么那么沉默寡言,到了与家人没什么沟通的地步。而玛丽的妈妈呢?那是个靠酗酒度日的女人,并且她有去商场“借”东西的习惯。都说酗酒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三个杀手,在欧美国家,酗酒的人非常多,以至于俄罗斯都颁布法令禁止人们喝酒,并提高酒类的价格。一般来说,要靠酗酒度日的人,大多是生活压力太大,或者不满于现实。玛丽的妈妈嫁了一个那么沉默的丈夫,并且没有足够的能力为家人创造富足的生活,这估计是她酗酒和小偷小摸习惯的主要原因。当然也不排除跟她自己的个性特质有很大的关系。玛丽的妈妈对玛丽缺少照顾,到无法帮玛丽订一下扣子的地步。因为有这样的生活背景,8岁的玛丽自然没有钱购买玩具,但好在,她会为自己制作“伪造品”玩具——她最喜欢的动画片《Noblet一家》里的人物——由此可以看出玛丽是个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应环境能力很强的孩子。从家庭治疗的角度来看,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也有一些心理上的问题,比如只有8岁的玛丽就通过心情戒指告诉我们她“忧郁,无意识焦虑”,并且因为这种忧郁的状态常被老师和同学欺负,再比如后来成年后的玛丽在遭遇挫折的时候,采取了和她妈妈一样的应对方式——酗酒。并且差点和她妈妈一样选择了离弃自己的生命。马克思,44岁的单身中年男子。他刚出生的时候就和妈妈一起被父亲抛弃,6岁的时候妈妈又用叔叔的枪自杀了,可以猜测这个“叔叔”是马克思的继父。这是一个父亲缺位的人,而母亲又没有能尽到教养的责任。对于孩子来说,母爱意味着无条件地抱拥的爱,这份爱给我们最原始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但马克思很明显没有这两样东西,所以他对新生的事物和人才会显得那么的不安和害怕。通常来说,一个父亲缺位的男人,要么会因为成长过程中缺少规则和惩罚而变得桀骜不驯,难以管教,要么就去到另一个极端——因为缺少父亲的阳刚榜样而变得懦弱和退缩,马克思明显是后者。所以我一直很重视家庭对人的影响,一个人的样子,一部分是先天的(甚至可能和遗传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一部分是抚养方式的,还有一部分是社会文化影响的,但最主要的部分还是先天和抚养方式。比如一个先天就内向敏感的人,如果遇到一个开朗幽默积极乐观的家庭环境,很可能就部分地弥补了内向敏感,使得这个人成年后表现出来的个性可能就会看起来开朗外向。精神疾病详解电影为我们做了一个很详尽的精神疾病的案例展示,在生活中我们是很少能够在小范围内一次性见到这么多典型症状的,这是我想写这篇文字的初衷——从变态心理学的角度来逐步分解一下各种典型症状。一、焦虑性神经症和焦虑性人格障碍焦虑性神经症又分两种,一种是惊恐发作或急性焦虑发作,一种是弥漫性焦虑症。前者的典型症状是每当发作,就会产生明显的躯体感觉,如呼吸急促,震颤,大汗淋漓,有濒死感。而后者,是自己都不太注意的焦虑感觉,深入骨髓的如影随形的慢性焦虑。很明显,马克思是二者均有。每当他大吃特吃的时候,其实就是这种弥漫性焦虑的感觉在作祟——这使他延伸出暴食症。而玛丽的信件里因为提到爱的问题,使马克思陷入惊恐发作而不得不入院治疗。几乎超过百分之七十的神经症患者都是人格障碍。医学上认为人格障碍是先天的,人格障碍除了有强迫性人格障碍之外,还有很多,比如表演性人格障碍(芙蓉姐姐就是典型),比如反社会性人格障碍(郑民生们),比如偏执性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等等。传统上来说,大多数医生都认为人格障碍基本无法根治,大多数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最终都是自杀或者被法律判死刑,但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得到有限的缓解。不过去年我听说已经有了边缘性人格障碍得到治愈的案例,需要心理医生以抱持性的态度不间断地治疗三年,或者边缘性人格障碍的人幸运地遇到了一个极好的伴侣,在这种安全的亲密关系里也可能得到疗愈。二、暴食症。马克思的肥胖是由暴食症引起,这其实是神经症的一种,很难治愈,预后不好。目前还没有发现十分有效的根治方案,很多人都是在好转与复发之间徘徊。目前暴食症大多由有处方权的精神科医生来治疗,但治疗方案更多的是用认知行为疗法,不过收效甚微。也有进行厌恶疗法的,比如电影里的马克思就被施以“电刑”。但厌恶疗法的危害非常大,一般都不太用。因为很可能用厌恶疗法治好了暴食,但却引发了其他的问题。通常会暴食的人都在经受着焦虑感的折磨。而进食这个动作,可以有效地缓解焦虑,因为食物的感觉分散了患者的注意力,使得焦虑感得到分散。比如马克思在参加暴食者匿名研讨会的路上就因为焦虑而多吃了两个巧克力热狗。马克思的日趋肥胖也说明了暴食症难以治愈的特点。三、精神分裂症。马克思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复杂,这里要分开多个来说。1、精神分裂症之情感淡漠。情感淡漠多发于精神分裂症的衰退期,一些脑器质性病变的人也可能会这样。主要症状是对大多数人都会引发情感波动事情缺乏反应,缺乏内心体验,无法表达感情,对人非常冷淡,表情也经常很呆板。马克思在研讨会上认识的女人向他表达爱意时,对他却是个可怕得要战抖的事情。马克思不会哭泣,不会表达感情,虽然他很想那样,却无法做到。他会因为玛丽在信里问他关于爱的问题而发病,因为他无法去爱,甚至他都无法做出笑的表情。他也无法从别人的表情上获知对方的情绪,所以需要随身带着一个画满各种表情的小册子。2、精神分裂症之语词新作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患者会自己创造一些词语、图形或符号,并赋予其特殊的含义——通常都是自己认为的含义,或者把几个无关的概念或几个不完全的词拼凑成一个新的词,以代表某种新的含义,并且坚信不疑。所以马克思把自己发明的新词邮寄到哈佛字典编辑社,希望他们收录他的新词。电影里的马克思创造的词语是“疑惑迷惑”,他解释为“同时迷惑和疑惑”,还有“雪灰”,他解释为“雪和灰尘的结合”,还有“司马克哈勃”,他解释为“当发现杂货店的袋子底部破了的时候”。我曾经在书上见过一个例子,说是有个人创造的新字是“男女”,他解释为字是“结婚”的意思。3、精神分裂症之真性幻觉幻觉又分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主要不同之处是前者像真的——幻觉位置清晰,精确,与客观事物一样,而后者不像真的——位置不清晰,不准确,时有时无,与客观事物不一样。马克思小时候的虚拟的这个叫Ravioli先生的朋友,他描述为“看不见的”,然而却经常向这个朋友挥手,并且说他就在角落里看书,这说明他的幻觉是真性幻觉。四、关于亚斯伯格症电影里提到了这个病症,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所以以下信息来自互联网:亚斯伯格症候群是一种精神发展疾患(也就是说亚斯伯格症是精神疾病的延伸发展疾病)。它的临床特征与自闭症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具有社交技巧的缺陷,同样对某些特殊事物有超越一般人的兴趣。然而,亚斯伯格症也有与自闭症相异之处:亚斯伯格症患者较自闭症患者有较佳的语言及认知能力。另一方面,许多临床研究中显示亚斯伯格症患者动作较自闭症患为笨拙。目前的诊断体系大多沿用亚斯伯格医师在50年前对亚斯伯格症病人的观察:病人除了缺乏正常社交能力(如:缺乏情绪互动或分享能力),也需具备下列症状:i)包含一或多种刻板而局限的兴趣模式,兴趣之强度或对象二者至少有一为异常(如:强烈着迷百科全书,或对捷运路线过于投入着迷);ii)无弹性地固执于特定而不具功能性的常规或仪式行为;iii)刻板而重复的身体动作(如:拍打手掌)iv)持续专注于物体之一部份。吸引力法则从吸引力法则的角度来看,类似人群会有频率比较接近的振幅,所以他们很容易在生活中相遇。玛丽遇到马克思,一方面他们的成长历程极其相似——都被人欺负,都被人群抛弃,这可能导致他们对生活有类似的内心体验。再就是他们都很孤独都渴望朋友,还有他们的个性特质都很单纯而富有创造性,他们喜欢看同一部动画片(因为那部动画片在讲一个很爱交朋友并且有很多朋友的人的故事),连对食物的口味都那么接近,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他们都有自己的心理问题。玛丽的邻居赫斯波,一个在战争中饱受恐惧折磨的残疾人,他患有严重的广场恐怖症,所以不得不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连去取信这种事情都要玛丽帮忙。玛丽喜欢的男人(后来成为了她的丈夫)有严重的口吃,并且他因此总被人欺负,在澳大利亚他属于少数族群——中东人,并且后来我们发现他还是个双性恋。而马克思的邻居呢?那是一个被马克思描述为“沉默寡言”的老太太,我据此猜测她可能有自闭倾向。多有意思,他们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们的周围也都是些与他们差不多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这个奇妙的现象,比如单亲家庭长大的人很容易遇到在类似家庭长大的伴侣和朋友,再比如环绕在你周围的朋友总是和你差不多性格类型的,还有个谚语叫“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甚至还包括一些专家教女孩子怎么挑选男朋友的一个招数——看看他都和什么样的朋友来往,其实都是在说这个吸引力法则——我们总是吸引那些和我们像的人和事来到我们的身边,因为我们倾向于在周围的人事物上证明自己是对的。举个例子,如果你的潜意识觉得自己很卑微,那么你可能就会吸引来认为你很卑微的朋友和爱人。所以不妨观察一下你身边的人和事,相信你会发现很多你未曾留意过的东西。关系是疗愈的良药在心理咨询领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叫做:“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因为玛丽的出现,马克思开始有机会向别人敞开心扉,真诚地谈论自己。因此使马克思幻觉里出现了四十多年的朋友Ravioli先生离他而去,这很明显是个疗愈的迹象。同时在和玛丽通信的过程中,他逐渐对自己的焦虑感不再排斥,而是主动去调整,甚至在熨平玛丽的信的过程中,还减轻了他的神经痛。而玛丽呢?马克思的友谊使她从被动适应环境变成去改造环境,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马克思邮寄给她的那个心形巧克力上的“Love yourself first”给了她更多的内心力量,让她明白一个没有自我的人是没有资格获得爱情的这个道理,让她开始从关注外在转而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自己,满足自己,并最终嫁给了自己喜欢的人,虽然那个人最终和自己的同性爱人走了。我们的生命自诞生开始,就在追求一份安全的充满爱的关系,关系让我们成长,关系让我们勇敢,关系让我们获得力量。我们的第一份重要的关系,就是与自己的父母的关系,一个女儿与父亲的关系,一个儿子与母亲的关系,是最早的男人与女人的关系,我们在这份关系里学会与异性相处,同时也在这份关系里体验与异性关系的感觉,那是我们最早的对异性的认识,我们也是在父母身上学会如何经营关系——如果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出现问题,那么这个问题也很可能反映在我们的婚姻关系里。我们的第二份重要的关系,就是我们的伴侣关系了。如果在父母那里有缺失的东西,这是我们唯一得到弥补的机会,在母子或父女关系那里有创伤的,也将在伴侣关系里得到疗愈。每当我碰到那种想爱但有怕受伤的人,都会告诉他们,如果你全身心地投入这份感情,在这个关系里敞开自我,即便是受伤,你也必定有收获——你收获的将是爱的能力。没有人生来就会爱的,爱,是需要学习的。只要你在关系里真诚,敞开,接纳,你就有机会更加全面地认识自我,从而得到自我的成长,只要你愿意选择真实地看待这段关系,以及这段关系里的对方和自己,你将获得更多内心的力量,而这份力量,除了可以运用在两性关系里,还可以运用到其他方面,不如职场,比如生活。正常OR不正常很久以前我在豆瓣上看过一个长长的帖子,帖子的主题是讲精神病人的世界。虽然很多内容有重复和杜撰的嫌疑,但我还是看到了另一个世界,丰富的,浩瀚的,奇异的,五光十色的世界。有时候我会想究竟什么是精神有问题,或者说发明“有问题”这个概念的专家们究竟有没有参透人生的终极意义,因为在我看来实际上很多精神病人的逻辑是很有意思的,按照他的思维,那些逻辑是完全解释得通的。然而我们这些自以为的正常人因为无法理解他们的逻辑,因为就把他们归为不正常的范畴。比如最早造字的仓颉,我们现在用的字不都是他造的吗?那他是不是精神分裂里的语词新作的典型呢?究竟什么是正常,而什么又是不正常呢?我更愿意把那些出现反社会行为的人视为“不正常”,这里所说的“不正常”不是病理性的,而是他的行为对别人有了危害,或者有了影响,这是应该被关在精神病院的不正常的精神病人。再就是那些因精神问题而失去工作能力的人,或者他有潜在的危害社会的因子,也可以归类为“不正常”而按精神病人来医治,而那些仅仅是因为自己有一套与别人不一样的逻辑的人,或者仅仅是因为声称自己能看到一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的人,就被认为是精神出现了异常,我其实是不太能接受这个观点的。而像马克思这样的人,他不该被归类为不正常,他能阅读和书写,并且通过阅读而发现自我意识,并且坚持无神论的观点,虽然缺少情感体验,但那不阻碍他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他会思考宇宙的起源这种哲学的问题,他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关心弱小(将钱捐赠给流浪动物协会),他有工作能力,可以操作机器,在数学运作方面有天赋,还能同时看两页书。他还有幽默感,比如他假扮机器人,和玛丽开玩笑说鱼会因为人们乱丢烟头而染上抽烟的习惯。尤其是他从未做过任何对社会有害的事情——他曾经被作为案底清白的杰出人士征召去做陪审团成员就是例证。而那被称为正常的人,却在自己的生日宴会上杀了自己所有的朋友。事实上马克思能做到的很多,那些自诩“正常”的人,能做到多少呢?比起那些把自己的母亲饿死在屋子里的“正常”人,马克思对他那盲人邻居的照顾何其宝贵。SO,究竟是谁正常,谁不正常呢?P.S看完电影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国外的底层人群生活得真好,一个工作能力不强,长时间失业,即便工作也只能做清洁街道工作的人,可以住得起房子,看得起心理医生,病了有急救车接他去医院,并且一住就是几个月,他可以买得起巧克力,有人关心他的暴食问题,最让我惊讶的是,他竟然能买得起打字机。老实话,我可真羡慕。不知道中国啥时候也可以这样。嗯嗯。特此感叹!不过这段时间学校和幼儿园的不太平,令到一些重性精神病人有机会得到免费医治,这也算是见到曙光了吧。P.P.S电影里有一段话非常好,摘抄在这里,与所有看到这篇文字的人共勉:“我原谅你是因为你不是完人,你并不是完美无暇而我也是,人无完人,即便是那些在门外乱扔杂物的人,我年轻时想变成任何一个人除了自己,伯纳德哈斯豪夫医生说如果我在一个孤岛上,那么我就要适应一个人生活,只有椰子和我,他说我必须要接受我自己,我的缺点和我的全部,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缺点,它们也是我们的一部分然而我们必须适应它们,然而我们能选择我们的朋友,我很高兴选择了你。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很长的人行道,有的很整洁,而有的像我一样,有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人行道象我一样,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有朝一日,希望你我的人行道会相交在一起,到时候我们可以分享一罐炼乳。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接纳自己,很多时候比接纳别人还要难。但我们要勇敢,从认真地不带评判地看真实的自己开始。只要我们能认真地不带评判地看真实的自己,离接纳自己的那一天,就不远了。一个人,只有成为自己,生命才能焕发光彩!P.P.P.S喜欢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玛丽来到马克思的家里看他,马克思安静地倚在沙发上,玛丽走向窗边的打字机那里,放下马克思负气邮寄给她的打印机的零件,转头看见墙壁上空荡荡的层板,那上面曾经是马克思三大人生目标之一《Noblet一家》人物,他全部送给了玛丽。玛丽抱着孩子坐在马克思身边,握了一下马克思的大手,看到他戴在胸前的表情小册子,一回头看到在一个显眼的位置,放着很久以前玛丽邮寄给他的自己的眼泪,镜头摇上去,镜子上贴着玛丽8岁的时候邮寄给他的自己的照片,再往上摇,玛丽曾经写给马克思的信,一张一张,错落有致地贴了满满一墙,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画外音响起马克思的话:“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是我唯一的朋友”。其时的音乐深情而轻柔,悠远而绵长,为情感的抒发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看电影的时候我没有哭,但写到这里,鼻子忽然酸酸的。是的,我被那爱,被那流动着的爱打动了。

变态心理学注重心理异常的( )

【答案】:C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行为异常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 理活动,包括认识、情感、意志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

社会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区别在于?

  社会心理学就是研究与社会有关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  由于社会心理学是跨越心理学和社会科学交错领域的一个分支学科,因而社会心理学就有两个研究途径。即从社会科学出发面向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学研究  ,可称为心理社会学;另从心理学出发面向社会科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属于心理学的研究,即名符其实的社会心理学。现在有人把它们当作一个学科·我们认为,是不妥的,不利于不同学科的各自发展。社会心理学和心理社会学,应该以各自独立的学科开展研究,才利于它们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是:研究人的一生全部心理的发展变化及其一般的表现;研究人与人所受社会环境影响的关系;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  开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社会环境因素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人的心理作用,达到增强人体健康和防治疾病的目的。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  变态心理学简史  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  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  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  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变态心理学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变态心理学的内容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  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其临床资料和实践成果又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说。  对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有多种探索途径。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不少试图解释各种病态心理或行为的变态心理模式。这些模式都较注意根据统计结果区分病态和常态,考虑到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之间存在连续的量的改变。  通常,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高的心理现象称为常态,反之则称为变态。例如,在群体中智力的分布,呈现为常态曲线,若以智商表示,群体中95%以上的人的智商在70~129之间,属正常;智商不到70者,约占5%以下,则被视为智力低下;130以上者则一般称之为智力超常。  按躯体疾病的模式来理解变态心理,称为生物医学模式又称疾病模式。希波克拉底曾以四种体液不平衡来解释变态心理。中医沿用躯体疾病的理论对癫狂进行辨证论治,即属于这一模式的代表。19世纪菲尔肖提出细胞病理学说之后,从人脑的组织结构改变中找寻变态心理的原因曾风行一时。最成功的例子是麻痹性痴呆,病理学家不仅发现了患者脑结构的典型改变,而且还从死者的脑组织中找到了苍白螺旋体。此外,各种急性和慢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以及症状性精神病都显示了变态心理与躯体疾病、特别是脑病的因果关系。于是,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式获得了大量的论据。  精神异常被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躯体和行为的异常改变组成其症状,根据特别的症状组合即可作出疾病诊断。克雷佩林根据大量临床观察经验,按照医学模式对形形色色的变态心理加以分类,建立了精神疾病现代分类系统的雏型。  心里动力学模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固恋及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心理变态。  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制下去,于是形成内心冲突,因而往往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时的紧张不安,以保障内心的安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运用,常引起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  行为主义模式以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来说明病态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即所谓心理冲突之类概念不过是主观臆测,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定,对变态心理的研究应注重于可观察的行为表现;病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经过再学习,通过对抗性条件作用加以矫正。行为疗法应用于临床,在矫正恐怖症性变态等病态行为方面取得的成效,使这一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获得支持,并对行为医学的兴起产生一定的影响。  社会学模式强调社会因素对发生变态心理的作用,认为经济贫困、种族歧视、生活变更、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引起变态心理,而变态心理乃是社会病理学的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患病率的统计分析、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预后的估计等,都可能存在差别。例如,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人格障碍、性变态,瘾癖之类问题,都是破坏性的、属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类人存在着心理变态,致于不能恰当地适应社会生活。  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有赖于制定明确的客观标准。然而,心理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往往只是相对而言,不一定十分清楚,有时又可互相重叠。一般说来,所谓异常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处于异常;其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临床病史往往会反映出这类变化;最后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患者的家属常常是以此为标准而要求治疗。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  对变态心理的矫治,可分为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大类。  心理治疗是矫正变态心理的基本方法。由于各学派的理论观点不同,施治方法也各有所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目前均已被广泛用于各类变态心理患者;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则各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只有选择恰当,才能获得显著的疗效。  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20世纪50年代初,精神药物问世之后,改变了以往对严重的行为碍障束手无策的状态。精神药物对幻觉、妄想等表现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障碍,都有显著治疗效果。30年代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治疗,已为精神药物所取代,电休克治疗几乎极少应用;对一些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变态心理,也很少使用对症性精神外科治疗。此外,包括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工作治疗、文娱治疗的综合性疗法,效果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用。  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另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预防婚姻和家庭的破裂,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其它心理学分支学科  心理学概述、比较心理学、策动心理学、动力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意动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毕生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人心理学、老年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生理心理医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数学心理学、拓扑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宗教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群体心理学、审美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灵学

求‘变态心理学’的案例!

例,男,15岁,一年来逐渐出现性格古怪。行为离奇。经常拒食或吃饭时不肯咀嚼,要硬性吞下去,不敢吃猪肝,说“吃了猪肝自己会变成猪”。自称“大脑神经细胞被人偷窃了”入院后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问他拒食原因,答道:“吃饭时米会感到痛苦”,问他根据什么,则答:“过去妈妈说过植物也有神经系统的”。 例,男,29岁,断言半年来姑母要害他而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精神检查证实病人确有被迫害妄想,坚信姑母要将表妹强嫁于他。病人为此十分气愤,认为近亲结婚是绝对不会答应的。问他这种想法的根据时,病人说一天他去姑母家,表妹拿了一碟玫瑰酥与核桃酥请他吃。他认为玫瑰是爱情的表示,核桃是合起来志同道合的意思,因而他断定表妹看中了他。并说以后姑母又串通其他人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逼他就范。http://baike.baidu.com/view/296574.htmhttp://baike.baidu.com/view/110467.htm

求怪物变态心理学by滑孙头的txt百度云

怪物[变态心理学]by滑孙头.txt: https://url91.ctfile.com/f/9508491-505656653-68b120 (访问密码:3389)复制链接到浏览器打开使用普通下载即可顺便求个赞

通过变态心理学的学习,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哪些收获?

这是你的专业,应该要自己写吧。 给你个提纲,把变态心理学和人格障碍相比较,通过学习发现社会中的一些心理疾病在行为过程中都有些前兆和表现。对于预防变态心理和治疗变态心理都有一些临床的研究资料,参考后对自己以后继续研究学习提供了资料,同时要加强自己在心理学方面实践,获取真知。

在变态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不正常的心理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表现的心理原则和方法的研究,发展规律的原因和机制,并探讨鉴定评估和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方法。 变态心理学简史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异常心理的人的描述和研究,并试图使用一个简单的唯物主义点的观点来解释的心理异常。他反对祈求上帝诅咒其他方法治疗的患者,应在病人的身体和大脑疾病的病因。 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和其他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费尔南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和“精神病”的术语。从那时起,变态心理学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时期,成为一个区域的??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研究从投机性实验的,患者对他们的内心活动的外在表现。 贤最终在公元前11世纪,在中国,它已经有一个“疯狂”的病名文献中。发表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的过程中,经过历代医家和学者,探讨医疗或哲学的秦汉时期,最早上市的“狂热章,变态心理学提出的医疗描述,记录或处理。经常讨论的表现不正常的心理,原因和修正,以明,清两代,更多的理论和实践上的许多重要的进展。 20世纪20年代后期,在欧洲和美国变态心理学的书逐步引入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更系统的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流派的任务,讨论和研究方法的学科,并促进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异常心理。随后,许多连续学者写了一本书不正常的心理,并进行实验和临床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整个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关注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不正常的心理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清楚地揭示了人的心理本质的异常和正常对照组,揭示了依赖心理现象的大脑,以及依赖的客观现实。不正常的心理,包括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其研究成果也打开了新的领域工作的普通心理学,精致的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在普通心理学充实丰富。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与??其他部门的医学心理学交叉渗透,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密切联系,它们都具有不同的任务和问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临床数据和实际相得益彰。结果可能是丰富的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设来验证。有许多不正常的心理探索的原因和机制。不同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变态心理学的理解,也不同的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试图解释各种病态的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心理模式,这些模式是根据统计结果,更加注重病理和正常之间的区别,考虑到存在一个连续变化的量的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在一般人都是心理现象被称为高频率的出现在人群中规范,否则被称为变态。例如,群体智能的分布,使正常曲线的IQ智商在95%以上的人口是在70至129之间是正常的,智商低于70,占不到5%,是认为智力低下; 130以上通常被称为智力超常。了解不正常的心理,身体上的疾病模型称为生物医学模式,也被称为疾病模式。希波克拉底曾经四种体液的不平衡来解释异常心理学,中医的理论如下躯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躁狂症,属于这种模式的代表。19世纪飞儿小细胞病理学说,人类大脑的组织结构的变化,发现异常心理的原因,占了上风。最成功的例子是一种麻痹性痴呆,病理学家不仅发现患者的脑结构的典型改变,但在脑组织中也发现死者的梅毒螺旋体。此外,各种急性和慢性器质性脑综合征,和症状性精神病,不正常的心理和身体上的疾病,尤其是性脑病的因果关系。因此,不正常的心理医学模式已经获得了不少争论。精神障碍被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身体和行为的异常变化组成其症状,诊断,可以根据症状的特殊组合。克雷佩林大量的临床观察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医学模式的各种心理异常的分类,现代分类系统的原型精神疾病。心脏动力学模型描述的异常心理的原因和机制发生不正常的心理,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不符合该疾病的一般概念,但冲突意识与无意识之间,动机和欲望造成的内部冲突,从而导致在固定和倒退的行为,这可能会导致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对精神病患者。在无意识的本能欲望往往要求得到满足,但因为社会的限制,有意识抑制,从而形成的内在冲突,这往往会导致焦虑。为了保护平和的心态,以减少或消除紧张焦虑,也有一系列的心理在人的心理活动,各种不正常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各种防御机制的单个或多个组合效果的外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使用,往往造成重大的心理异常和人格缺陷。 /> 行为主义模式,以沃森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来说明病态行为的原因和机制。的概念,所谓的心理冲突,如仅仅是猜想,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估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应着重观察到的行为;病态行为和正常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之后再学习,并予以纠正的作用的对抗条件。行为疗法在临床使用,取得的成果修正恐惧症性变态等病态行为,这种模式已经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获得支持,行为医学的兴起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学模式强调社会因素对发生的异常心理的作用,经济贫困,种族歧视,生活的变化,社会的压力,可能会导致不正常的心理,变态心理学是社会病态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标准的统计分析,异常的患病率心理,症状表现和预后的估计,有可能是有区别的。例如,从社会利益,人格障碍,性变态,吸毒成瘾之类的问题,是破坏性的角度来看,是违反了代码道德社会将不会容忍。从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人存在心理变态,造成的不正确地适应社会生活。心理异常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根据不同的标准和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疾病,行为障碍,意识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人格障碍及其他心理过程或症状。评估心理现象是不正常的,取决于一个明确的客观标准的发展。心理正常和异常之间的界限,但是,往往只有相对,没有一定很清楚,有时也可重叠一般来说,在所谓的异常,至少有三个含义:首先检查统计:在2极端的正常曲线中的个人的人口是不正常的;随后访问的个人生活历史:往往个人的当前心理活动过去他们对比,看是否在不寻常的变化临床历史往往以反映这些变化,从社会适应最终检验:根据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是否它是不正常的,病人的家属是经常的基础上这是标准的,需要治疗。此外,在评估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不能被忽略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信息。修正变态心理学,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可分为两大类。心理治疗的基本方法是矫正不正常的心理。不同的理论观点的分化每一所学校,每一个不同的方法。口头和非口头的心理治疗广泛应用于各类不正常的心理催眠暗示疗法,行为疗法,在其各自的适应症患者,唯一的选择是适当的,以取得显着的效果。身体护理,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手术治疗。20世纪50年代初,精神药物问世后,改变严重的行为阻碍减值无助的状态。精神药物的幻觉,妄想等精神障碍的表现,如以及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性精神障碍,并具有显着的治疗效果。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电休克治疗几乎是最小的应用程序,很少有症状的心理治疗一些严重的难以取代的精神药物固化不正常的心理,包括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工作治疗,公民的综合治疗治疗,效果显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并通过医务人员。防止产生不正常的心理在不正常的心理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需要各方面的异常心理产生的原因有多种,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此外,还应该积极参与的工作,心理辅导,心理危机的及时干预,令人兴奋的适应不良的预防,甚至导致自杀,以及破裂的婚姻和家庭的预防,减少有害的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是非常有益的。

简述精神病学与变态心理学的关系。

【答案】:精神病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分支,具有很强的生物学科特征,其工作者是一名医生;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有着最密切的联系。作为临床医学,精神病学首先和临床医学有同样的特定对象、任务和方法;精神科医生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病人,工作重点是为病人提供诊断、治疗、预防和护理服务。而变态心理学可以不把这些作为自己的直接任务,正如Jaspers(1963)在其经典著作《心理病理学》中所说:精神病学家在他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应用这门科学作为他的工具,而心理病理学家则把它作为自己的目的。变态心理学把一般的心理异常作为其研究内容,更侧重于原因、理论与机制方面,特别是从生物、心理与社会等多角度进行探讨。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对精神障碍的理解,协助精神病学的诊断与治疗,促使精神病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变态心理学是精神病学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精神病是最严重的心理变态,也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课题。精神病学用自己的II缶床材料和实际成果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中的许多理论和假设。所以,精神病学的某些发展对变态心理学也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2、个案调查法3、实验法:包括病程实验 病程的治疗 儿童自然实验 动物实验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心理测验 评定量表和行为评定法研究指标指标:统计学指标 、社会适应性指标 、以个人经验为指标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 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变态标准划分1行为和人格偏离以及不良适应性反应2特殊意识状态3轻度心理异常4心身障碍或称心理生理障碍5大脑病患及躯体缺陷时所表现的心理行为异常6严重的心理异常

变态心理学方面问题?

听起来倒是挺像。对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是:1患者有特殊行为模式2患者具有的特殊行为模式是长期的持续的不限于特定发作3患者的特殊行为具有普遍性,使患者社交不良严重程度标准1患者的社交或职业功能明显受损2患者主管感到痛苦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现年18岁以上排除标准:人格障碍不是躯体或精神障碍或精神刺激因素所引起的。反社会型人格的成人期表现是:欺诈、易怒、重复的侵犯、犯罪行为,不能提前做计划,缺乏悔改。一般人格障碍的人都会在有一种人格障碍的时候还有其他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按照DSM-IV的标准分为3大组共10个类型。

变态心理学强调心理异常的(  )。

【答案】:D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心理异常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心理异常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和预后以及精神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心理咨询师运用变态心理学知识的好处

心理咨询师运用变态心理学知识的好处是可以帮助人们从界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的异常心理和行为。

变态心理学与病理心理学有哪些区别?

病理心理学侧重于心理障碍现象的描述和与精神疾病的联系,作为精神病学的基础,以“症状学”的形式,从临床医学角度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护理和预防等问题。而变态心理学则是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心理异常,更侧重于形成机制上的理论探讨,较多地从个体行为及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去研究异常。

变态心理学属于什么系

变态心理学属于医学心理学系。主要研究心理异变以及行为异常。在刑事侦查领域应用尤为广泛,也可以说是犯罪心理学的姊妹学科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异常心理和行为及其规律的一门分支学科。曾经有过的不同观点有:研究个别心理过程的障碍;研究精神病患者的心理特点;研究心理障碍的基本理论、形成原因和机制;研究心理因素在致病和防治中的作用等。 (2)变态心理学的任务:主要任务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异常的表现形式和分类,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阐明其发生、发展和转变的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运用于心理障碍的防治及健康的维护。

变态心理学的生物模型名词解释

变态心理学的生物模型名词解释如下:生物模型是变态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工具,通过对动物模型的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揭示人类变态行为背后的生物学机制。以下是对变态心理学生物模型的详细解释。1、变态心理学生物模型概述生物模型是变态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指通过动物实验来模拟并研究人类一些变态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这种模型的研究可以探讨变态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进而开发出更有效的治疗方法。2、来源和分类现有的变态心理学生物模型主要包括动物攻击模型、摄食障碍模型、药物成瘾模型、自残模型、强迫症模型等。这些模型都来源于各种特定的变态行为形式,通过动物实验对其进行精细研究。3、动物模型的有效性变态心理学生物模型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设计和科学分析方法。虽然动物和人类有很大差异,但动物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研究特定行为的神经机制,并且具有很高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4、动物行为的监测动物模型中,对动物行为的监测是十分重要的。研究员需要通过创造环境、设计实验实现对动物行为的调控和监测。发展出一套优秀的动物行为测试标准,可以对变态行为的研究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5、模型研究的局限虽然变态心理学生物模型的研究开展了我们对变态行为的理解和治疗,但它也有其局限性。首先,它只是模拟,不是真正的人类行为,因此需要进一步验证结果的生物学和行为学意义是否真实有效。其次,动物模型的适用范围有限,有很大的局限性,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6、总结变态心理学生物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工具已经在实验室中有了广泛应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这些模型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并不断深耕细作,扎实推进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

变态心理学对专业成长的影响

变态心理学对专业成长的影响如下:1、能更好的利用生物学以及心理学原因对超自然现象的研究。2、能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是(  )。

【答案】:D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研究对象是共同的。

变态心理学:拿什么证明你不是变态

拿真正变态的心理和自己的心理同时看待问题。变态的心理多半是扭曲的

谁有变态心理学案例分析啊?最好是论文形式的,1000字左右,快!急用!!!谢谢你们了!

我手上有几篇 可以联系我 我先给你一篇看看 用百度hi吧变态心理学学科概况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变态心理学简史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 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 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变态心理学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变态心理学的内容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其临床资料和实践成果又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说。对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有多种探索途径。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不少试图解释各种病态心理或行为的变态心理模式。这些模式都较注意根据统计结果区分病态和常态,考虑到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之间存在连续的量的改变。 通常,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高的心理现象称为常态,反之则称为变态。例如,在群体中智力的分布,呈现为常态曲线,若以智商表示,群体中95%以上的人的智商在70~129之间,属正常;智商不到70者,约占5%以下,则被视为智力低下;130以上者则一般称之为智力超常。按躯体疾病的模式来理解变态心理,称为生物医学模式又称疾病模式。希波克拉底曾以四种体液不平衡来解释变态心理。中医沿用躯体疾病的理论对癫狂进行辨证论治,即属于这一模式的代表。19世纪菲尔肖提出细胞病理学说之后,从人脑的组织结构改变中找寻变态心理的原因曾风行一时。最成功的例子是麻痹性痴呆,病理学家不仅发现了患者脑结构的典型改变,而且还从死者的脑组织中找到了苍白螺旋体。此外,各种急性和慢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以及症状性精神病都显示了变态心理与躯体疾病、特别是脑病的因果关系。于是,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式获得了大量的论据。精神异常被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躯体和行为的异常改变组成其症状,根据特别的症状组合即可作出疾病诊断。克雷佩林根据大量临床观察经验,按照医学模式对形形色色的变态心理加以分类,建立了精神疾病现代分类系统的雏型。心里动力学模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固恋及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制下去,于是形成内心冲突,因而往往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时的紧张不安,以保障内心的安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运用,常引起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行为主义模式以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来说明病态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即所谓心理冲突之类概念不过是主观臆测,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定,对变态心理的研究应注重于可观察的行为表现;病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经过再学习,通过对抗性条件作用加以矫正。行为疗法应用于临床,在矫正恐怖症性变态等病态行为方面取得的成效,使这一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获得支持,并对行为医学的兴起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学模式强调社会因素对发生变态心理的作用,认为经济贫困、种族歧视、生活变更、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引起变态心理,而变态心理乃是社会病理学的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患病率的统计分析、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预后的估计等,都可能存在差别。例如,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人格障碍、性变态,瘾癖之类问题,都是破坏性的、属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类人存在着心理变态,致于不能恰当地适应社会生活。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有赖于制定明确的客观标准。然而,心理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往往只是相对而言,不一定十分清楚,有时又可互相重叠。一般说来,所谓异常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处于异常;其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临床病史往往会反映出这类变化;最后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患者的家属常常是以此为标准而要求治疗。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对变态心理的矫治,可分为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大类。心理治疗是矫正变态心理的基本方法。由于各学派的理论观点不同,施治方法也各有所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目前均已被广泛用于各类变态心理患者;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则各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只有选择恰当,才能获得显著的疗效。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20世纪50年代初,精神药物问世之后,改变了以往对严重的行为碍障束手无策的状态。精神药物对幻觉、妄想等表现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障碍,都有显著治疗效果。30年代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治疗,已为精神药物所取代,电休克治疗几乎极少应用;对一些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变态心理,也很少使用对症性精神外科治疗。此外,包括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工作治疗、文娱治疗的综合性疗法,效果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用。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另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预防婚姻和家庭的破裂,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哪些属于变态心理学研究对象

非正常心理学(又称:变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分支学科。这一分支科学,至今尚无确切定义,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它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来研究,所以应叫做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gy)。可是,如果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看待,在实践中又有困难,因为,把“疾病”一词用在某些人身上是恰当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不恰当的,因为相当多的心理异常,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它们暂时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按新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0)来说,不能称之为“疾病

变态心理学的简史

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变态心理学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从变态心理学的概念看,( )是指按某种行为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出现最多者,视为正

从变态心理学的概念看,(A)是指按某种行为在一般人的生活中出现最多者,视为正常。A.正常分配的标准B.社会规范的标准C.社会适应的标准D.心理成熟的标准从变态心理学的概念看,区别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标准有4种,其中,社会规范的标准认为从众的行为视为正常,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视为异常。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变态心理学简史: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有哪些变态心理学的书籍推荐

1入门的——你离变态有多远:变态心理学绘本书~赵敏彤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3月1日)内容简介《你离变态有多远:变态心理学绘本书》是第一本以绘本形式生动、有趣地讲解变态心理学的书。看扁头(BT)老师怎样带领小焦、小抑、障障、阿性和我们进入变态心理学的严肃世界。看这本书,轻松学习变态心理学!中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姬雪松隆重写序推荐原来变态是这样啊!人格障碍 障障焦虑症 小焦性心理障碍 阿性据说每个人都与“变态”亲密接触过变态——到底是啥样我们离变态有多远?变态啊!恐怖症 阿恐抑郁症 小抑癔症 阿癔2实用的——《他们在跟踪我:变态心理学案例故事》安德鲁·格兹费尔德 (作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第1版 (2006年5月1日)内容简介作者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从自身经历出发,阐述和解释了多种文化、种族、宗教及社会经济背景下的精神障碍患者案例。《他们在跟踪我:变态心理学案例故事》通过“患者自己的语言”尽可能地重现对事件的原始叙述,并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诊断标准进行解释说明。文字清晰易懂,组织形式十分独特,每个案例都从背景介绍开始,并逐步深入,直至这个案例的评价、诊断、治疗方案、可能的药物治疗以及预后,使读者能够得到关于患者的一个更全面、精确的印象。此外,读者还会获得有关心理药物学 —— 一种重要的精神障碍治疗手段的知识。这本书是中国心理学会推荐图书。指导心理治疗师从容面对棘手案例,帮助普通人深入了解身边的特殊人群。《他们在跟踪我:变态心理学案例故事》作者是具有多年咨询和治疗经验的心理治疗师,在书中介绍了心理障碍的众多种类。作者对每一种心理障碍都介绍了两个案例,使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某种心理障碍的不同表现。从案例中学习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在跟踪我:变态心理学案例故事》内容深入浅出,语言丰富有趣,是一本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心理学爱好者都会感兴趣的专业书籍。《他们在跟踪我:变态心理学案例故事》作者对治疗每一种心理障碍的药物也进行了介绍,这是其他介绍心理治疗的书籍中较少见到的,可以让读者对心理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有一定的了解。3理论性专业性都比较强的—— 《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霍西玛 (作者)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第1版 (2005年10月1日)丛书名: 中国心理学会推荐使用教材内容简介本书人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四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变态行为的概括性介绍,内容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二部分对各种常见的变态行为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包括第六章至十七章,从临床症状、产生机理、诊断标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述。第三部分为第十八章心理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第四部分为第十九章精神健康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政策和法律。总之,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学优秀著作,笔者有幸先睹为快,愿将其荐给我国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界同行以及高等学校心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相信大家都会获益匪浅。

从变态心理学的概念看,区别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标准有4种,其中,( )认为“从

从变态心理学的概念看,区别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标准有4种,其中,社会规范的标准认为从众的行为视为正常,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视为异常。”补充资料: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变态心理学简史: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简述临床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的关系!!!急

临床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的范畴。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最有生命力的组成部分,包括工程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组织管理心理学四大领域。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病人纠正自己的精神和行为障碍,通过心理咨询指导和培养健全的人,以便有效地适应环境和更有创造力。临床心理学注重对人类个体的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并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对个体进行分析,以支持其所得的有关结论。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去帮助那些存在心理困扰的人们,例如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就是临床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重要分支。Reber在其主编的《PenguinDictionaryofPsychology》词典中是这样描述临床心理学的:它研究一切人类变态行为,探讨这些行为的论据断、评估、分类、治疗、预防和科学研究。而近年来有关个体心理援助,危机的介入、引导和促进,家庭心理治疗等概念和理念的提出,给临床心理学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其临床资料和实践成果又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说。

变态心理学就业

变态心理学就业前景不好,社会需求量不大。变态心理学,这一分支科学,至今尚无确切定义,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它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来研究,所以应叫做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gy)。可是,如果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看待,在实践中又有困难,因为,把“疾病”一词用在某些人身上是恰当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不恰当的,因为相当多的心理异常,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它们暂时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按新的《国际疾病分类》( ICD - 10 ) 来说,不能称之为“疾病”。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不过,针对同样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

变态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有什么不同?

变态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不同点:变态心理学所属学科:医学心理学研究对象: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犯罪心理学所属学科:心理学研究内容: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变态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学科)这一分支科学,至今尚无确切定义,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它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来研究,所以应叫做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gy)。可是,如果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看待,在实践中又有困难,因为,把“疾病”一词用在某些人身上是恰当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不恰当的,因为相当多的心理异常,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它们暂时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按新的《国际疾病分类》( ICD - 10 ) 来说,不能称之为“疾病”。犯罪心理学(心理学分支学科)犯罪心理学(Criminal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犯人的意志、思想、意图及反应的学科,和犯罪人类学相关联。主要深入研究的部分在于有关“是什么导致人犯罪”的问题,也包含人犯罪后的反应,在逃跑中或在法庭上的。犯罪心理学家也可以作为证人,以帮助法庭了解犯人的心理。精神病学亦有处理到一部分的犯罪行为。

变态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

“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 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工智能,IQ,性格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评价变态心理学的社会学观点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同常态心理学不同,它是从另一个视角来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在理论上,它对于说明心理现象的实质和发生机制,对于论证心物关系和心身关系的哲学基本问题,可以提供新鲜的科学论据;在实践上,它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精神健康的心理卫生工作以及整个人类精神健康的保健事业的发展,还能有助于促进和提高精神医学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工作的效果。  特别是在当今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转轨时期,社会正处于急剧的变动之中,对于人们的社会适应问题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世界里发生心理失衡、心理困扰、心理障碍乃至精神疾患的人数正在明显地攀升。因此,心理异常问题越来越引发人们的深切关注,作为这个领域基础学科的变态心理学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人们普遍重视和十分感兴趣的一门科学。

你认为初中生可以看《变态心理学》吗?为什么?

可以呀,其实这类的心理学也叫异常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异常行为心理状态,初中生看的话可以培养自己观察力,懂得更多的心理知识在以后的人际交往中会有很大的作用。

变态心理学的矫治

可分为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大类。心理治疗是矫正变态心理的基本方法。由于各学派的理论观点不同,施治方法也各有所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均已被广泛用于各类变态心理患者;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则各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只有选择恰当,才能获得显著的疗效。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20世纪50年代初,精神药物问世之后,改变了以往对严重的行为碍障束手无策的状态。精神药物对幻觉、妄想等表现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障碍,都有显著治疗效果。30年代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治疗,已为精神药物所取代,电休克治疗几乎极少应用;对一些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变态心理,也很少使用对症性精神外科治疗。此外,包括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工作治疗、文娱治疗的综合性疗法,效果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用。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另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预防婚姻和家庭的破裂,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病理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的区别

这两者应该算包涵关系。所谓变态心理学其实就是指”一切不正常的心理状态”这个定义就非常的广。 病理心理学嘛,顾名思义,从定义看它还主要指病理机制方面的,与直接心理和心身疾病联系密切,围绕疾病展开,它相对于变态心理学来说范围就狭窄一些,变态心理学因为也包涵了致病这方面因素,所以范围是包涵它的存在。但是实际中这两者的区别仍然不太明确,现在也是仍然在争论中,有些理论直接把这两者画上等号。所以一切还是以教材定义为主。

变态心理学十大人格障碍

变态心理学中的十大人格障碍?【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遭受痛苦或使他人痛苦,或给个人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人格障碍包括三大类,A类、B类、C类。A: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B: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及表演型人格障碍。C:类人格障碍包括三种:回避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和强迫型人格障碍。A类是人格水平最低的,B类次之,C类相对高一点,所以A类比较难治,C类相对容易。现在公认的美国DSM-5的标准是分为十大类人格障碍。【人格障碍种类】A类:【偏执型人格障碍】对周围的人或事物敏感多疑、不信任、不宽容、易记恨与抱有敌意,内在自卑外化成强攻击性,病态固执,有着“我不行,你也不行”的内在模式,极难相处且具有一定危险性。偏执人格障碍患者有着病态的自我认知,大部分觉得自己没有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所以是极难治愈的人群,男性多于女性。【分裂型人格障碍】具有分裂样人格特点,他抽离社会的原因是被动的,他们对表杨和批评十分的吗敏感,朋友和知己几乎没有,存在社交焦虑,“分裂型人格障碍”人群,常伴随情绪失控和妄想,是精神分裂症的前奏,男性多于女性。【反社会人格障碍】行为不符合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这种人格常常有着非凡魅力,因为他们内心没有限制,也毫无共情能力,会表现出极端的自我和个性,常受“压抑型人群”的青睐。反社会人格的情感反应,常常是反向的,会不合时宜的喜怒哀乐,严重者面对他人痛苦会十分快乐,有意无意伤害他人会有潜在快感。在男性中发生率估计为3%,较女性高约3倍之多。B类:【边缘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最大的特征就是:情绪不稳定,起伏反差大,翻脸好像翻书。上一刻最喜欢的是你,下一刻最讨厌的是你,异常敏感,大惊小怪,情绪冲动易怒,害怕分离并会因此自残。边缘型人格障碍因为极端化的情绪模式,给人一种“非黑即白”“敢敢恨”的错觉,这不是“真性情”,而是由于“脑缺陷”引发的情绪失调。

心理学里面的发展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都有哪些内容?

发展心理学(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是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学科。心理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个体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中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心理学主要包括动物( 比较)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其中儿童(含青少年)心理学又是发展心理学的主干内容,发展心理学的狭义概念就是指儿童心理学非正常心理学(又称:变态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分支学科。这一分支科学,至今尚无确切定义,因为有的学者认为,它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而应该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来研究,所以应叫做病理心理学(psychopathology)。可是,如果把异常心理当作“疾病”看待,在实践中又有困难,因为,把“疾病”一词用在某些人身上是恰当的,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不恰当的,因为相当多的心理异常,目前尚不能找到器质性损害的证据,只能将它们暂时称为脑的功能性障碍,按新的《国际疾病分类》( ICD - 10 ) 来说,不能称之为“疾病”。

变态心理学的作者简介

劳伦·B.阿洛伊是情绪障碍领域内国际公认的研究专家。她主要致力于研究抑郁症,其成果在临床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阿洛伊目前是Temple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之前执教于西北大学,是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也是心理学系第一位女教授。1984年,美国心理学协会授予阿洛伊青年心理学家奖。2003年,与Lyn Abramson博士合作,赢得美国心理学协会的杰出贡献奖。阿洛伊著有130多种学术论著。约翰·H.雷斯金德于1977年在耶鲁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此后,加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系的认各治疗中心做博士后研究。他在多所高校任职,现在是George Mason大学临床心理学的心理学教授。雷斯金德是《认知治疗与研究》、《认知心理治疗杂志》的副主编,并发表了大约70篇专业论文。他现在的研究兴趣是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共同点和不同处。雷斯金德博士自己还开了私人临床心理诊所,主要运用认知治疗。玛格丽特·J.玛诺言斯是纽约市的一位作家和编辑。她撰写了大量社会科学方面的教科书并且也写戏剧。

通过变态心理学的学习,你体会最深的是什么?有哪些收获?

读完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大概写点总结吧。   全书先对学科历史发展进行了一番生动描述,然后介绍了当代理论、研究方法、分析诊断、治疗方法。然后进入不同类型的变态心理:焦虑障碍中的惊恐、恐怖症、广场恐怖,PTSD,分离型障碍和躯体型障碍,心境障碍,自杀,精神分裂,人格障碍,童年期障碍,认知障碍与终身障碍、进食障碍、性功能障碍与性别识别障碍、物质相关障碍、心身问题、最后一张精神健康与政策法律。   整本书的优点在于:结构条理清晰,案例详实,描述和定义准确到位。对每一个病症的介绍遵循:症状描述与分类,病因上的生物-心理-社会分析,治疗上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介绍。尤其有趣的是,在“边界推广”这个部分中,作者会介绍一些前卫的或者非典型的治疗方法,这种有点类似于民间偏方的感觉。   整本书读下来感觉并不是那种很多教科书给人的枯燥,相反,通过对于这本书的深入阅读,将能发现不少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这样,在我们以后遇到了某些过去不能理解的人或行为时,我们可能就不会感到手足无措,而把它看做是一种有原因也有解决方法的情况。通过对于这本书的阅读,相信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们过去对于一些反常行为的认知偏差,而增进我们对于病人的理解与支持。   不过,由于本书体系过于完整,可能读者也会发现有些地方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所以,有选择的阅读本书有时也是有必要的。

有哪些变态心理学案件让你不寒而栗?

变态心理学是指研究病人异与常人的心理和病态的行为,去发现产生这些表现形式的原因和规律,然后来做出应对和预防。可以说如果一个人有变态的心理,那么常人是完全看不懂他的想法的。他的行为表现很容易对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特别是如果是一个变态的男性,那么对女性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无法估计的。最近今年变态心理学案件倒是显得不是很多,因为变态心理的人大多数也属于精神类疾病而被送到了精神病医院进行看管,但是当我们遇见类似的情况,比如怀疑对方有变态心理了,就要保持好距离,不要和这个人有接触,免得引来不必要的危险和麻烦。这要对自己的安全也有保证,所以一定要从别人平时的表现和小细节发现他人心态是否正常。最近人与人之间的变态心理案件并不是很多,但是人与动物,某些人把自己的变态心理发泄在动物身上的案件倒是频繁出现。比如说虐待小动物,把一些小狗小猫残忍杀害再把视频发布到网上,这就是最近几年发生频繁的变态心理学案件了。不得不说这些虐猫虐狗的人心理都是不正常的,看着视频就让人不寒而栗,小动物又没还手之力,又只能无奈的惨叫着,最后直到死去,视频中变态的人的笑声更是让人气愤。但是我们没办法,只能选择举报视频,让警察来找到这个人,来组织他的变态行为。最后我觉得虽然人与人之间变态事件当前并不多,但是每个人都应该保护好自己,避免和心理变态的人接触。而心理变态是属于精神疾病,是需要引导和医治的,如果人一旦觉得自己精神压抑,或者精神有点轻微毛病,那就的及时到精神科接受治疗。稳定自己的情绪才能保证自己的心理正常。

变态心理学的目录

第1章 概论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有关概念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评分标准第三节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第四节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2章 异常行为的理论模型和治疗第一节 生物医学模型第二节 心理动力学模型第三节 认知行为模型第四节 人本主义模型第五节 来自亚洲的理论和观点第3章 临床心理评估与分类诊断第一节 临床心理评估第二节 常用心理测验第三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第4章 精神分裂症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和诊断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病程和预后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第五节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第5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心理障碍的分类、临床表现及诊断第三节 心境障碍的病因第四节 心境障碍的治疗第五节 自杀第6章 焦虑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恐怖症第三节 惊恐障碍第四节 广泛性焦虑障碍第五节 强迫症第六节 创伤后的应激障碍第7章 躯体形式障碍与分离性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躯形式障碍第三节 分离性障碍第8章 进食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进食障碍的临床表现第三节 进食障碍的病因第四节 时食障碍的治疗第9章 物质滥用及依赖第一节 概述及诊断标准第二节 酒精滥用与依赖第三节 阿片类物质滥用与依赖第四节 大麻类物质滥用与依赖第六节 其他易成瘾药物第10章 心身疾病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应激与应激的生理机制第三节 影响心身疾病的因素第四节 常见心身疾病第五节 心身障碍的干预第11章 人格障碍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分类第12章 性和性别认同障碍……第13章 儿童心理障碍第14章 心理异常与社会参考文献专栏

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共同的研究对象是( )。单选

【答案】:B知识点: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 /理论基础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一门以心理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以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研究变态心理学有哪些意义?

人们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活动。而众多实验者也证明

有哪些变态心理学的书籍推荐?

1、《黑尔变态心理学》黑尔是作者的名字,开始于上世纪60年代研究心理变态(psychopath)这个群体,并在自己后来任职的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专门研究心理变态。2、《异常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第13版)》由詹姆斯·布彻、苏珊·米内克、吉尔·胡利著,完整地叙述了异常心理学的概念、范围、分支等等,是了解异常心理学的基础读物。本书详细描述了相关症状的表现,各种矫治方法、技术,对各种症状的起源进行探讨,介绍各种学术流派,历史渊源。3、《你离变态有多远:变态心理学绘本书》是第一本以绘本形式生动、有趣地讲解变态心理学的书。看扁头(BT)老师怎样带领小焦、小抑、障障、阿性和我们进入变态心理学的严肃世界。4、《心理测量学》本书可供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教育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需要心理测量学理论知识与实用技术的学习者、工作者和研究者查考、留存。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介绍如下: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 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工智能,IQ,性格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不过,针对同样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变态心理学的工作重点包括( )

【答案】:A、B、D变态心理学研究对象。 变态心理学的工作重点包括下列三个方面:描述现象、发现原因和治疗干预。

关于“变态心理学”书籍的选择

1入门的——你离变态有多远:变态心理学绘本书~赵敏彤 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3月1日)内容简介《你离变态有多远:变态心理学绘本书》是第一本以绘本形式生动、有趣地讲解变态心理学的书。看扁头(BT)老师怎样带领小焦、小抑、障障、阿性和我们进入变态心理学的严肃世界。看这本书,轻松学习变态心理学!中国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姬雪松隆重写序推荐原来变态是这样啊!人格障碍 障障焦虑症 小焦性心理障碍 阿性据说每个人都与“变态”亲密接触过变态——到底是啥样我们离变态有多远?变态啊!恐怖症 阿恐抑郁症 小抑癔症 阿癔2实用的——《他们在跟踪我:变态心理学案例故事》安德鲁·格兹费尔德 (作者) 出版社: 世界图书北京出版公司; 第1版 (2006年5月1日)内容简介作者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学家,从自身经历出发,阐述和解释了多种文化、种族、宗教及社会经济背景下的精神障碍患者案例。《他们在跟踪我:变态心理学案例故事》通过“患者自己的语言”尽可能地重现对事件的原始叙述,并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诊断标准进行解释说明。文字清晰易懂,组织形式十分独特,每个案例都从背景介绍开始,并逐步深入,直至这个案例的评价、诊断、治疗方案、可能的药物治疗以及预后,使读者能够得到关于患者的一个更全面、精确的印象。此外,读者还会获得有关心理药物学 —— 一种重要的精神障碍治疗手段的知识。这本书是中国心理学会推荐图书。指导心理治疗师从容面对棘手案例,帮助普通人深入了解身边的特殊人群。《他们在跟踪我:变态心理学案例故事》作者是具有多年咨询和治疗经验的心理治疗师,在书中介绍了心理障碍的众多种类。作者对每一种心理障碍都介绍了两个案例,使读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某种心理障碍的不同表现。从案例中学习心理咨询和治疗是一种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在跟踪我:变态心理学案例故事》内容深入浅出,语言丰富有趣,是一本专业心理学工作者和心理学爱好者都会感兴趣的专业书籍。《他们在跟踪我:变态心理学案例故事》作者对治疗每一种心理障碍的药物也进行了介绍,这是其他介绍心理治疗的书籍中较少见到的,可以让读者对心理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有一定的了解。3理论性专业性都比较强的—— 《变态心理学与心理治疗》霍西玛 (作者)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第1版 (2005年10月1日)丛书名: 中国心理学会推荐使用教材内容简介本书人内容来看,可以分为四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于变态行为的概括性介绍,内容包括第一章至第五章。第二部分对各种常见的变态行为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包括第六章至十七章,从临床症状、产生机理、诊断标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描述。第三部分为第十八章心理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第四部分为第十九章精神健康以及与之有关的社会政策和法律。总之,本书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心理学优秀著作,笔者有幸先睹为快,愿将其荐给我国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界同行以及高等学校心理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相信大家都会获益匪浅。

哪些属于变态心理学研究对象

很多人对心理学抱有这样的看法:去找心理咨询师的人都是“心理有问题”的人,而有问题就是变态;心理学家只研究变态的人;与心理学有干系的非专业人士都是变态的。 这些看法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人在决定进行心理咨询时需要很大勇气和进行激烈的思想斗争。为什么会对心理学和心理学家有这样的偏见呢?一方面,这与我们的人文传统有关。 中国人比较顾及面子,认为有了心理困扰是不光彩的事,倾向于自己解决。 如果大摇大摆地去咨询心理,就会被人说成是精神病了。另一方面,和媒体的误导有关。为了谋求利润,媒体会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在表现与心理学有关的题材时,喜欢选择和炒作心理变态。从电视、电影、报纸和杂志上接触心理学的,很难逃出这种误导。人们也常常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混在一起。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精神病学家是医生。他们的工作对象是心理失常的人,即所谓“变态”的人,主要从事精神疾病和心理问题的治疗。 和其他医生一样,精神病学家在治疗精神疾病时使用药物;与此不同,尽管临床心理学家也关注精神病人,但他们不能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要知道,大多数心理学研究都是针对正常人的,如儿童情绪的发展、性别差异、智力、老年人心理和跨文化的比较等等.都是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变态心理学》里的这个“变态”该如何理解?

变态心理学是中文译文,其实英文是abnormal psychology,意思近似于是非普通的、非正常的、非标准的心理学。因为变态心理学是一门探讨心理疾病的学科,心理疾病的诊断一般根据DSM4的标准,这些标准是由美国精神卫生协会定的,其中有一条就是当事人的非正常行为已经影响到自己或他人的生活,与社会标准不符。所以abnormal也就由此而来。变态心理学的变态并不是我们平时用于骂人的那个“变态”的意思,但相近,变态心理学的变态应该算是中性词,而非贬义,毕竟它只是一个学科名。

学习变态心理学应具备哪些素质

学习变态心理学应具备的素质如下:1、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通过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保证咨询的有效进行。2、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不仅能专注于倾听访者想要表达的信息,还能判断出语言背后的想法,组合出有用的信息,切入来访者的内心。3、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抓住问题的核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有效回应来访者并适时做出精准简洁的总结。4、具备一定的认同感和同理心,感同身受,不带偏见,不带评判,客观、独立、尊重、接纳来访者,成为共同面对和解决问题的伙伴。5、要有一颗真诚和慈悲的心,维护来访者的利益,尊重他们的感受,让来访者感受到温暖、包容和尊重,愿意在充分的安全感的基础上敞开自己的心扉。6、保持恰当的界限,保持咨询的原则,不被来访者的需求所控制。7、适度的幽默感,轻松地化解来访者的疑虑、困惑,保持良好的咨询氛围。8、尊重并欣赏自己,保持良好的状态,持续成长和学习,对工作和生活充满热情。9、以开放性的态度接受一切发生,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做出恰当的选择。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不过,针对同样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精神病学作为临床医学的分支,着重异常心理的诊断、治疗、转归、预后,以及精神病的预防与康复等。

变态心理学的内容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其临床资料和实践成果又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说。对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有多种探索途径。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不少试图解释各种病态心理或行为的变态心理模式。这些模式都较注意根据统计结果区分病态和常态,考虑到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之间存在连续的量的改变。通常,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高的心理现象称为常态,反之则称为变态。例如,在群体中智力的分布,呈现为常态曲线,若以智商表示,群体中95%以上的人的智商在90~109之间,属正常;智商不到70者,约占5%以下,则被视为智障;130以上者则一般称之为高智商。按躯体疾病的模式来理解变态心理,称为生物医学模式又称疾病模式。希波克拉底曾以四种体液不平衡来解释变态心理。中医沿用躯体疾病的理论对癫狂进行辨证论治,即属于这一模式的代表。19世纪菲尔肖提出细胞病理学说之后,从人脑的组织结构改变中找寻变态心理的原因曾风行一时。最成功的例子是麻痹性痴呆,病理学家不仅发现了患者脑结构的典型改变,而且还从死者的脑组织中找到了苍白密螺旋体(梅毒病的病原体)。此外,各种急性和慢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以及症状性精神病都显示了变态心理与躯体疾病、特别是脑病的因果关系。于是,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式获得了大量的论据。精神异常被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躯体和行为的异常改变组成其症状,根据特别的症状组合即可作出疾病诊断。克雷佩林根据大量临床观察经验,按照医学模式对形形色色的变态心理加以分类,建立了精神疾病现代分类系统的雏型。心里动力学模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固恋及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制下去,于是形成内心冲突,因而往往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时的紧张不安,以保障内心的安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运用,常引起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行为主义模式以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来说明病态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即所谓心理冲突之类概念不过是主观臆测,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定,对变态心理的研究应注重于可观察的行为表现;病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经过再学习,通过对抗性条件作用加以矫正。行为疗法应用于临床,在矫正恐怖症性变态等病态行为方面取得的成效,使这一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获得支持,并对行为医学的兴起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学模式强调社会因素对发生变态心理的作用,认为经济贫困、种族歧视、生活变更、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引起变态心理,而变态心理乃是社会病理学的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患病率的统计分析、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预后的估计等,都可能存在差别。例如,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人格障碍、性变态,瘾癖之类问题,都是破坏性的、属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类人存在着心理变态,致于不能恰当地适应社会生活。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有赖于制定明确的客观标准。然而,心理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往往只是相对而言,不一定十分清楚,有时又可互相重叠。一般说来,所谓异常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处于异常;其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临床病史往往会反映出这类变化;最后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患者的家属常常是以此为标准而要求治疗。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

变态心理学主要解决什么?

变态心理学又称病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 活动,动机和智力,意志活动及人格特征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心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心理的原因、机制和心理结构问题。(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3)心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4)解释心理异常的心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人格的观点为基础。 心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1)严重心理异常。其主要特点为:①重精神病症状,包括错觉、幻觉、思维障碍,妄想,情绪情感障碍以及意志行为障碍等。②社会适应能力丧失,从专门的工作、技能到一般的人际交往和饮食起居都受到严重的影响。③明显的人格改变。④没有自知力。(2)轻度心理异常。①轻精神症状。②部分的社会适应不良。③部分的人格改变。④有自知力。(3)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是指病因或发病过程与心理因素明显有关的一类躯体疾病。(4)心身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无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无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组疾病,但不包括心身疾病。(5)大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心理异常。(6)行为偏离和人格障碍。(7)药物依赖及儿童青少年障碍,包括酒精及药物依赖,儿童精神障碍,老年期障碍等(8)其它,包括某一特殊状态下的心理异常,躯体疾病伴发的精神障碍,以及中毒所伴发的精神障硬等。

简述普通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的关系。

【答案】: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科的一般知识基础。主要研究认知、情感、意志,以及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变态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的变异,即异常心理及其规律的学科,属于心理学的分支。普通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人的心理活动是极为复杂的,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总是处于正常与偏移的动态变化之中,心理学研究正常人的心理不可能完全回避异常心理;另一方面,从变态心理学角度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成果,可以促进对正常心理现象的全面理解,通过对异常心理的研究可以对某些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机制的假设予以论证,也能补充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此外,从实践上讲,掌握了变态心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人们就能有计划、有目的、更自觉地防止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从而促进人类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对于变态心理学来说,普通心理学是其基础。因为正常是相对于异常而言的,不懂得什么是常态就不可能准确地理解什么是变态。

谈谈学习变态心理学的意义。

【答案】:学习变态心理学的意义可概括为三个方面:①是异常心理识别和防治的需要,变态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揭示心理异常现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提供划分心理异常的标准和有效方法,并为各种临床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因此,是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极为重要的专业课程;②对每一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帮助,变态心理的研究为人们提供了解决心理困扰、环境适应、改善自我的特殊途径,包括在生活中、工作中、学习中、情爱中或人际关系中;③变态心理学还能为人们提供洞悉人生和社会的新视角,从而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获得对历史与人性的洞察,丰富对各种生活和社会现象的理解,甚至以此来解释与世界政治和经济有关的事件与人物。

变态心理学 是什么?

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有的还称之为异常心理学。它研究的问题不只是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距,更是把它当做异常心理疾病来研究。 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 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按临床精神疾病的表现或症状可分为神经症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人格障碍、药物和酒精依赖、性变态、心理生理障碍、适应障碍、儿童行为障碍、智力落后等。

变态心理学发展有几个阶段?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 初期阶段:在这个时期,人们主要关注于一些外在的、可见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与道德、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主要基于主观判断和宗教信仰。2. 中期阶段:这个阶段人们对变态心理现象的认识逐渐深入,开始关注内在的心理过程和情感体验,对心理疾病的研究方法也逐渐科学化和客观化。3. 现代阶段:在这个时期,变态心理学得到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研究,采用了更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研究对象也更加广泛,涉及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总的来说,变态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从主观判断到客观研究,从关注外在行为到关注内在心理过程的过程。

变态心理学的解释

变态心理学的解释 医学心理学分支学科。 研究 人的 异常 心理和行为。产生于19世纪末。研究内容有神经症性 障碍 、 精神 病性障碍、 人格 障碍、药物和酒精 依赖 、性 变态 、心理生理障碍、适应障碍、儿童行为障碍、智力落后等。 词语分解 变态的解释 ∶胚胎发育期内 动物 外形、内部结构和生长习性上的一系列变化如昆虫的幼虫变成蛹或蝌蚪变成青蛙 ∶指人的生理、心理的不 正常 状态 这种 双重 人是一种变态详细解释.谓万事万物变化的不 同情 状。《荀子·君道》:“ 贫穷 心理学的解释 研究心理现象的 客观 规律 的科学。心理现象指认识、 情感 、意志等心理过程和 能力 、性格等心理 特征 。据 不同 研究 领域 和目的分 普通 心理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神经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

变态心理学讲的是什么?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研究对象:变态心理学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研究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侧重说明异常心理的

变态心理学侧重研究和说明异常心理的基本性质与特点。“变态心理学”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及行为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 因及规律,为正确理解正常的心理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对心理异常的有效治疗和预防,“变态心理学”都是必要的知识基础。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心理学: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兼顾突出的理论性和应用(实践)性。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人工智能,IQ,性格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变态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是以研究各类形式的变态心理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同时也是精神病学的对象。不过,针对同样的对象,两门学科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心理变态的变态心理学的分类及医学心理学的分类。

(1)变态心理学分类:①心理过程障碍,包括感知障碍、注意与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能障碍;②人格障碍;③性变态。(2)医学心理学分类:①轻度心理异常。一般指人的整体心理活动的某些方面受到损害。②重度心理异常。一般指人的整体心理活动瓦解,即机体的行为严重脱离周围环境,自身心理过程的知、情、意严重失调。③心身疾病时的心理异常。是指情绪紧张或内心冲突等心理应激,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中介影响各个器官系统而出现病变。④大脑及躯体疾患时的心理异常。这类疾病大多是生物及理化因素直接作用于躯体各器官而致病。⑤行为问题和人格障碍。是指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个别行为偏离常态或人格某部分偏离常态。⑥特殊条件下的心理异常。包括某些药物作用、催眠状态以及梦境、人格偏离和某些特殊意识状态下的心理异常表现。

为什么要学习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 变态心理学简史 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约在公元前1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 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变态心理学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变态心理学的内容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 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其临床资料和实践成果又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说。 对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有多种探索途径。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不少试图解释各种病态心理或行为的变态心理模式。这些模式都较注意根据统计结果区分病态和常态,考虑到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之间存在连续的量的改变。通常,人们总是把在群体中出现频率高的心理现象称为常态,反之则称为变态。例如,在群体中智力的分布,呈现为常态曲线,若以智商表示,群体中95%以上的人的智商在70~129之间,属正常;智商不到70者,约占5%以下,则被视为智力低下;130以上者则一般称之为智力超常。 按躯体疾病的模式来理解变态心理,称为生物医学模式又称疾病模式。希波克拉底曾以4种体液不平衡来解释变态心理。中医沿用躯体疾病的理论对癫狂进行辨证论治,即属于这一模式的代表。19世纪菲尔肖提出细胞病理学说之后,从人脑的组织结构改变中找寻变态心理的原因曾风行一时。最成功的例子是麻痹性痴呆。病理学家不仅发现了患者脑结构的典型改变,而且还从死者的脑组织中找到了苍白螺旋体。此外,各种急性和慢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以及症状性精神病都显示了变态心理与躯体疾病、特别是脑病的因果关系。于是,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式获得了大量的论据。 精神异常被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躯体和行为的异常改变组成其症状,根据特别的症状组合即可作出疾病诊断。克雷佩林根据大量临床观察经验,按照医学模式对形形色色的变态心理加以分类,建立了精神疾病现代分类系统的雏型。 心里动力学模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固恋及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制下去,于是形成内心冲突,因而往往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时的紧张不安,以保障内心的安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运用,常引起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 行为主义模式以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来说明病态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即所谓心理冲突之类概念不过是主观臆测,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定,对变态心理的研究应注重于可观察的行为表现;病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经过再学习,通过对抗性条件作用加以矫正。行为疗法应用于临床,在矫正恐怖症性变态等病态行为方面取得的成效,使这一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获得支持,并对行为医学的兴起产生一定的影响。 社会学模式强调社会因素对发生变态心理的作用,认为经济贫困、种族歧视、生活变更、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引起变态心理,而变态心理乃是社会病理学的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患病率的统计分析、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预后的估计等,都可能存在差别。例如,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人格障碍、性变态,瘾癖之类问题,都是破坏性的、属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类人存在着心理变态,致于不能恰当地适应社会生活。 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有赖于制定明确的客观标准。然而,心理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往往只是相对而言,不一定十分清楚,有时又可互相重叠。一般说来,所谓异常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处于异常;其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临床病史往往会反映出这类变化;最后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患者的家属常常是以此为标准而要求治疗。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 早期的研究者在评定变态心理时,往往凭借主观印象,结果不甚可靠。后来,则采用系统收集病史、进行临床观察和交谈等,作出较可靠的评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国际上现已制定了几种标准化病史提纲和精神状况检查提纲,为系统收集临床资料及评定变态心理提供了依据。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等多种心理测验的方法,广泛用于确定被试的智力和人格是否偏离正常,而对异常行为和病态情绪的讦定,通常采用相应的临床症状量表,以便作出恰当的定量分析或动态观察。在以变态心理作为基本表现形式的精神疾患的诊治过程中,可参考已经建立的各种临床诊断标准或研究诊断标准。 对变态心理的矫治,可区分为心理治疗和躯体治疗两大类。 心理治疗是矫正变态心理的基本方法。由于各学派的理论观点不同,施治方法也各有所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目前均已被广泛用于各类变态心理患者;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则各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只有选择恰当,才能获得显著的疗效。 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20世纪50年代初,精神药物问世之后,改变了以往对严重的行为碍障束手无策的状态。精神药物对幻觉、妄想等表现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障碍,都有显著治疗效果。30年代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治疗,已为精神药物所取代,电休克治疗几乎极少应用;对一些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变态心理,也很少使用对症性精神外科治疗。此外,包括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工作治疗、文娱治疗的综合性疗法,效果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用。 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另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预防婚姻和家庭的破裂,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