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七步诗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曹植七步诗

曹植七步诗 《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1、尝:尝试。 2、持:用来。 3、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4、漉:过滤。 5、鼓:豆。 6、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7、釜:锅。 8、燃:燃烧。 9、本:原本,本来。 10、煎:煎熬。 11、泣:小声哭泣。 12、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 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 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 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赏析: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七步诗的意思 七步诗的意思 《七步诗》 作者:曹植 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持:用来。 2、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3、漉:过滤。 4、豉(菽):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5、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6、釜:锅。 诗意: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 因煮熟豆子来做豆羹而使豆子渗出汁水。 豆秸在锅下燃烧着, 豆子正在锅里哭泣。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 我们为何要自相残杀呢?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诫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它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明显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曹植的诗 曹植的诗 1、《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白马篇》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3、《长歌行》 尺蠖知屈伸。体道识穷达。 4、《杂诗》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5、《杂诗》 揽衣出中闺。逍遥步两楹。 闲房何寂寞。绿草被阶庭。 空室自生风。百鸟翩南征。 春思安可忘。忧戚与我幷。 佳人在远遁。妾身单且茕。 欢会难再遇。芝兰不重荣。 人皆弃旧爱。君岂若平生。 寄松为女萝。依水如浮萍。 赍身奉衿带。朝夕不堕倾。 倘终顾盻恩。永副我中情。 6、《诗》 游鸟翔故巢。狐死反邱穴。 我信归故乡。安得惮离别。 7、《七哀诗》 膏沐谁为容。明镜闇不治。 8、《送应氏》 清时难屡得,嘉会不可常。 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愿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亲昵并集送,置酒此河阳。 中馈岂独薄?宾饮不尽觞。 爱至望苦深,岂不愧中肠? 山川阻且远,别促会日长。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9、《朔风诗》 俯降千仞。仰登天阻。 风飘蓬飞。载离寒暑。 千仞易陟。天阻可越。 昔我同袍。今永乖别。 10、《升天行》 乘蹻追术士。远之蓬莱山。 灵液飞素波。兰桂上参天。 玄豹游其下。翔鹍戏其巅。 乘风忽登举。彷佛见众仙。 11、《吁嗟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 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 自谓终天路。忽然下沉渊。 惊飚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 宕宕当何依。忽亡而复存。 飘飖周八泽。连翩历五山。 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 愿为中林草。秋随野火燔。 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连。 12、《秋胡行》 歌以咏言。大魏承天玑。 13、《豫章行》 鸳鸯自朋亲。不若比翼连。 他人虽同盟。骨肉天性然。 周公穆康叔。管蔡则流言。 子臧让千乘。季札慕其贤。 14、《离友诗》 小序乡人有夏侯威者。 少有成人之风。余尚其为人。 与之昵好。王师振旅。 送余于魏邦。心有眷然。 为之陨涕。乃作离友之诗。 其辞曰。 王旅旋兮背故乡。彼君子兮笃人纲。 媵余行兮归朔方。驰原隰兮寻旧疆。 车载奔兮马繁骧。涉浮济兮泛轻航。 迄魏都兮息兰房。展宴好兮惟乐康。 15、《种葛篇》 种葛南山下。葛藟自成阴。 与君初婚时。结发恩义深。 欢爱在枕席。宿昔同衣衾。 窃慕棠棣篇。好乐和瑟琴。 行年将晚暮。佳人怀异心。 恩纪旷不接。我情遂抑沉。 出门当何顾。徘徊步北林。 下有交颈兽。仰有双栖禽。 攀枝长叹息。泪下沾罗襟。 良马知我悲。延颈对我吟。 昔为同池鱼。今为商与参。 往古皆欢遇。我独困于今。 弃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 16、《五游咏》 九州不足步。愿得凌云翔。 逍遥八纮外。游目历遐荒。 披我丹霞衣。袭我素霓裳。 华盖芬晻蔼。六龙仰天骧。 曜灵未移景。倏忽造昊苍。 阊阖启丹扉。双阙曜朱光。 徘徊文昌殿。登陟太微堂。 上帝休西棂。羣后集东厢。 带我琼瑶佩。漱我沆瀣浆。 踟蹰玩灵芝。徙倚弄华芳。 王子奉仙药。羡门进奇方。 服食享遐纪。延寿保无疆。 17、《泰山梁甫行》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 18、《惟汉行》 太极定二仪。清浊如以形。 三光照八极。天道甚着明。 为人立君长。欲以遂其生。 行仁章以瑞。变故诫骄盈。 神高而听卑。报若响应声。 明主敬细微。三季瞢天经。 二皇称至化。盛哉唐虞庭。 禹汤继厥德。周亦致太平。 在昔怀帝京。日昃不敢宁。 济济在公朝。万载驰其名。 19、《苦思行》 绿萝缘玉树。光曜粲相晖。 下有两真人。举翅翻高飞。 我心何踊跃。思欲攀云追。 郁郁西岳巅。石室青葱与天连。 中有耆年一隐士。须发皆皓然。 策杖从吾游。教我要忘言。 20、《飞龙篇》 晨游泰山。云雾窈窕。 忽逢二童。颜色鲜好。 乘彼白鹿。手翳芝草。 我知真人。长跪问道。 西登玉台。金楼复道。 授我仙药。神皇所造。 教我服食。还精补脑。 寿同金石。永世难老。 反七步诗的诗意 反七步诗的诗意 《反七步诗》 作者:郭沫若 原文: 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 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诗意: 锅里煮着豆子,豆茎在锅下燃烧, 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 豆萁早已化为了灰烬。 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 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 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 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呢? 赏析: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千百年来,《七步诗》让千余年来人们对曹植抱着深切的同情,同时对曹丕则多怀厌弃的情绪,曹丕也因为这首诗招致后人的恶骂。而现代学者着名文学家郭沫若对抑丕扬植的看法不甚赞同,他认为曹丕在文艺批评和七言诗的发展史上占有开山地位,为三国时期重要的诗人,他还举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所说:文帝以位尊减才,子建以势窘益价,他认为这是较公允的评价。 郭沫若先生1943年写了一篇宏文《论曹植》,为曹丕鸣抱不平,文中对《七步诗》是否曹植所作提出了质疑: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做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做成了也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讽刺而便深惭?所以这首诗的真实性比较少。然而就因为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显然,从《七步诗》的构思立意来说,曹植是站在豆位的立场(自己的立场)写萁的煎迫(曹丕的迫害)未免过火和无情。然而如果换一个角度,从萁的方面来思考,萁那种成全他人,牺牲自我的精神不也是很可贵的吗? 因此,基于这种理解,郭沫若仿《七步诗》写下了一首立意相反的翻案剥皮诗《反七步诗》,诗歌这样写道: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在郭先生看来,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为火烧火;如果站在萁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的精神的表现吗?豆萁燃烧自己正是为了成全同根而生的豆子,它身上有一种零落成泥辗作尘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这不正是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生动写照吗? 曹植的《七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郭老的《反七步诗》反其意而作,诗以新旨,另铸新词,给人以全新的感受。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曹植七步诗是几岁写的?曹植七步诗是什么意思?

这《七步诗》的意思是:用锅煮豆子,而豆子用的柴火,却是豆萁,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是从一个地方生长而成的,为什么一定要自相残杀呢?曹植《七步诗》是在曹植22岁时写下的,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在历史上他也是十分的才华横溢,而他写的《七步诗》也是受到了大家的称赞也是因为这《七步诗》,他也保存了自己的性命。这《七步诗》原本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短短的十个字让曹丕认识到他们的兄弟情,放过了曹植一马。在曹操去世之后,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中有一个要继承皇位。曹植没有继承,曹丕却成了皇帝。在曹操去世之前,曹植就十分的有才华,特别是在作诗方面才华横溢,这也是让曹丕在曹植面前觉得抬不起头。曹植有一个坏习惯,就是喝酒之后乱说话,辱骂他人,便被其他人告上了朝廷,同时曹丕怀疑曹植对自己的皇位有所想法,便想出个题目来为难他。如果曹植没有做出诗,那便要定他的欺君之罪,就可以认为他之前所做之诗全是抄写别人的。曹丕变用“兄弟”为题,让曹植作诗,而且要在7步之内做成,同时始终还不能出现“兄弟”二字。在朝堂之上所有的大臣的目光都放在他的身上,曹植沉默很久,突然间走了起来,便将这首诗作出。听了曹植做的诗,曹丕感觉到非常羞愧,觉得对自己的兄弟过于苛刻。连自己的亲兄弟都产生怀疑,也是让曹丕觉得十分对不起曹植。也正是因为这《七步诗.的事情过后,让曹植做起了一个悠闲的王爷。

谁有曹植七步诗的诗意???

  曹植的"七步诗"  曹植的“七步诗”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是呀,曹植确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特别喜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出口成文,下笔成章。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太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的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马屁 的。  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曹丕得到消息,当然很为 恼火,怎么办呢?曹丕想得一个毒计,事先带着好酒好菜,跟曹植一起喝酒,灌得曹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  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按理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残忍无道啊。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 制,建立民主共和,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

曹植七步诗的意思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全诗如下: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扩展资料:创作背景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作品赏析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步诗

曹植七步诗是什么意思?

曹植《七步诗》两个版本介绍如下:《七步诗》脍炙人口版本如下: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持作羹,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自同根生,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文学赏析:流传最广的一首诗只有四句,一共二十个字,诗人把内心的那种悲痛之情,以一种非常的伤感的口吻描写的淋漓尽致。也正是由于这首诗,使得最终曹丕放过了他,也让他捡回了一条命。那曹植的这首诗其实写得很直白,诗人也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完全是以一种白描的方式来描写,可是他的这种描写,也立马使得这首诗显得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感人,通篇更是营造出了一种感伤之怀。这也正是曹植最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虽然只是七步成诗,但是同样的感人肺腑。另一个版本则是有三句,尽管意思相同,但是写得更没有这么简练,不过也是同样的描写的很深情,也非常的悲痛,所以两个版本,所呈现出来的意思是一样,但是在创作手法,则是又有些许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