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论文及摘要 急 急啊!!!
一、我国国防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从调查情况看,当今的大学生、中学生对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比较高认识程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国防教育的显著成绩。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教育的针对性还不够强,渠道还比较单一,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隐患。1.广大青少年虽然对于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是,又认为这些都是别人的事,似乎与己无关,或并不打算为之献身在对高中生、地方大学生和国防生的调查中,认为和平时期国防建设“非常重要”的分别达到77%、85%和87%,“比较重要”的分别达到18%、12.6%和12%,二者相加,这一比例均超过95%。但是,从其他有关项目的回答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虽然认为国防建设重要,但这些都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特别是那些认为国防建设很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一些学生,也只是笼统说说,自己并没有准备要为国防建设做些什么,甚至表现为对国防建设的冷漠或抵制。比如中学生(主要是高二学生)在回答考大学填报志愿时是否愿意报考军队院校时,有43%的学生回答“肯定不填报”,有50%的学生回答“不确定”,只有7%的学生明确表示“肯定填报”;大学生在回答如果部队从大学生中征集新兵(战士)您的态度时,表示“肯定不报名”达37%,而表示“非常愿意”报名的只有13%,其余为“比较愿意”(28%)或“无所谓”(22%);在回答如果招收毕业大学生补充部队干部队伍时,有27%的同学明确表示“不愿意”,只有17%表示“非常愿意”,其余的“比较愿意”(38%)或“无所谓”(18%)。此外,还有少数学生对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必要性存在模糊的认识,这些也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认为和平时期没有战事,国防建设不重要或不太重要;二是把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认为加强国防建设必然影响经济建设中心地位。总之,这些情况说明,近年来我国的国防教育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2.广大青少年具备一定的国防知识,但非常笼统,国防教育缺乏组织计划性,主渠道作用发挥得不够我们在对高中生、地方大学生和国防生的调查中发现,青少年虽有一定的国防知识,但非常含糊笼统。比如,对国防生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虽然报考了国防生,但是他们对国防建设和军队的情况并不了解,回答了解“很少”、“较少”和“一般”的高达77%;在对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回答你报考军校的动机时(指那些将来“肯定报考”军校的学生),竟有38%的同学回答“说不清”;而那些“肯定不报考军校”的学生中有46%的认为“军队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等等。这些情况说明,不管当今的青少年对于国防建设持何态度,都不是建立在可靠的国防知识基础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说明我们的教育很不深入,很不系统。这从关于“国防知识的来源”调查中也可得到证明。我们把国防知识的来源分为“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学校组织的军事教育课程”、“当地国防部门的宣传”和“其他途径”等4项。中学生、国防生和地方大学生回答来源于“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分别了占72%,72%和66%,而来源于学校教育、国防部门宣传等途径的比例明显偏低。这反映了广大青少年国防知识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国家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军队的“活教材”作用有待加强;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不够明显;社会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此外,有些国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组织学生军训和参加军事夏令营活动,是进行国防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近年来,这些活动往往形式多于内容,而且很多军事夏令营出现“变味”,成了事实上的各种补习班。3.当代青年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坚强的意志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对于国防劳动的艰苦性谈虎色变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而我国青少年的这种精神环境动力在不断减弱,直接表现就是青少年从军的职业理想在不断走低。我们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有一项“您不报考军校的动机”是什么(指那些没有填写军校志愿的学生),回答“怕打仗”和“军校管得太严”的达42%;即使国防生,他们在回答毕业后到部队的意向时,希望到作战部队的也只有19%,其余都是“科研院所”(45%)、“机关”(22%)和“后勤部门”(11%)。在回答毕业后如果“退还学费,您可以重新选择非国防部门,你愿意吗?”国防生中有10%的人表示“非常愿意”,有35%的人表示“愿意,但要考虑经济条件”,两项合计达45%的人实际上对于选择国防生是不满意的。另据2001年7月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职业理想的选择上,只有24.2%左右的农村孩子和15%的城市孩子渴望长大后成为军人;与此同时,在青少年中文体明星的崇仰者却大幅上升。青少年心中好动尚武的天性被抑制,刚健勇武之气渐弱,斯文柔弱之气增加,90年代初作家大鹰曾写过报告文学《谁来保卫2000年的中国》,现在,我们愈加感到要培养明天的国防人才,锻造未来的威武之师和钢铁长城,强化青少年的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已是迫在眉睫。二、我国国防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我国国防教育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根据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有以下三个方面。1.长期和平环境使国民的国防观念逐渐淡化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后,我国的周边环境趋于平静,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昔日“腹背受敌”的危境基本消除,在未来可预见的将来也似乎仍将有一个和平美好的前景。这种大好的局面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我们本该倍加珍惜。但是,值得高度警惕的是,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也使得一些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产生了种种松懈和麻痹思想,似乎天下太平了,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从上到下,越来越感觉到轻视国防、放松国防建设的情绪和现象。对此我们能从下列实例中得到证明。实例之一:一些人在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只看到国防建设的投入对经济建设造成的挤压作用,而没有看到国防安全对经济建设的保障作用,更没有看到国防科技、国防工业本身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催化剂和重要组成部分,一味要求国防部门要过“紧日子”、“要忍耐”。这种指导思想和宣传作用在国民尤其是青少年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实例之二: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但是在政策导向上,实际上把参加国防劳动排在了最不重要的地位。孩子们从上幼儿园开始被强烈灌输的只有“考大学”、“挣大钱”,因此,在广大青少年的心目中全然没有为国防效力的任何概念,而国家的政策导向也首先是上大学和就业。(这一点在我们去一些大学和中学调研时遭到许多冷遇也能间接证明,有的学校一听是部队要搞调研很不情愿,什么“学习紧张”、“学生不关心”、“没有时间”之类搪塞或干脆拒绝。)因此,如今的青少年很少有人会想到保卫国家是自己的责任,只有那些高考落榜生、打工回乡者以及难以在社会上“混下去”的人才会考虑选择军营。实例之三:很长一段时间里,部队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军事训练和国防建设上,热衷于创收、经商、办企业。不管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它给国人传递的信号是国防建设的任务不是那么紧迫了,老百姓的国防观念自然不会强起来。2.军人社会地位下降,职业荣誉感降低职业荣誉感是激发劳动者积极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由于我军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国防劳动者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荣誉感。然而,近些年来,国家发展了,但军队的社会地位却降低了。比如,我们对于中学生、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认为军人社会地位不高。高中生、大学生和国防生中分别有54%、66%和65%的人认为军人的社会地位“不高”或“一般”;认为很高的只有16%、5%和8%据有关部门1999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关注的35个热点话题,国防状况名列第23位。另据1998年9-10月对北京、上海、重庆等27个城市进行的当代中国城市青年状况调查表明,在青年中最愿从事军人职业者仅占4.8%,比最愿从事私营或个体劳动者职业的仅高出0.2个百分点,比最愿从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的低21.3个百分点。这进一步验证了由于军人地位的下降,已影响到军人的职业荣誉感,并进而影响到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开展。3.军人自身形象受损,对国防教育形成一些负面影响一是社会不良风气广泛渗入军营,影响很坏。我军素有军纪严明、作风正派、风格高尚的优良传统,这也是我军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法宝。我军独立的管理体制使其相对超然于世俗之外,保持了良好的形象。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和风气开始侵入军营,不正之风、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乃至违法乱纪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问题上风气越来越差,有些还比较严重,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负面影响。二是管理理念滞后,许多方法不适合时代的要求。建军以来,我军积累了许多非常成功的管理经验。但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独生子女一代逐步进入军营,我们面临的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军队在管理方面也必须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然而,实事求是讲,我军目前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许多方面是滞后的,是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的。比如,信息时代是开放和交往的时代,而我们仍然对于所谓“封闭式管理”乐此不疲;我们的官兵所受的教育越来越多,他们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普遍具有很强的维权意识,但是,我们的管理仍然以“严格”、“过硬”为由,随意侵害他们的权益,有的甚至仍然流行体罚、打骂等粗暴的管理方法,等等。这说明,“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等新的管理理念远未树立起来。三、探索和平时期青少年国防教育的新路子,不断提高我国国防人力资源开发能力一位瑞士外交家曾有句名言:“瑞士公民迈出右脚的时候,是一个公民,迈出左脚的时候,就是一个战士。如果要问我们为什么一百多年来没有打过仗,其主要原因是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相对的和平,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越是处在和平时期,越要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但是,如何在相对和平时期保持全民的国防意识,提高我国国防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对我们来说确实是新的课题,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这不仅因为政府负有确保国防安全的最高责任,而且因为政府掌握着各种行政资源、舆论阵地和教育主渠道,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指导性。正如国外一位军事理论家指出的:“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那么它为建设军队而采取的一切最好的措施也都将是徒劳的。”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挥政府在国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并不断完善教育功能,强调国防教育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是“社会的第一勤务”。我国已近30年没有任何战事,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处在和平建设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各部门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其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切实保障国防教育经费的支出到位。再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积极探索国防部门与新闻媒体、各类学校、驻地部队、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大宣传力度,扩展宣传范围,增强宣传的效果。2.聚焦国防教育重点,提高青少年国防意识青少年是潜在的国防人力资源,青少年的尚武精神和献身国防的意识强弱,直接决定着国防人力资源的供给和补充。加强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概括起来无非是“集中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两种情况。所谓集中式教育,就是通过集中的军事训练、创办少年军校、举办军事夏令营等形式开展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不仅能强化青少年的国防意识,而且能为国防部门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供给。如美国现有男女童子军分别达400多万和近300万,全国有3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2年制或4年制的陆军预备役军官训练团课程,有600多所大学设立空军预备役训练团,海军在60多所大学也开设了预备役训练团(李保忠著:《中外军事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12页)。俄罗斯“红星报”也透露,目前俄国防系统共有16所正规少年军校。这些少年军校以及童子军在国内的频频报道和活动,对培养青少年以及全民国防意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也有类似的教育活动,但是,实事表明,效果并不明显,说明我们需要改革教育方法,加大教育力度。所谓渗透式教育,就是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广大青少年的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要渗透到学生的教材、校园、课堂和娱乐活动的各个方面。学生的课文应有国防教育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教室布置应体现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还可确定特殊国防教育活动日等。如,法国规定,每年的4月8日,17岁以下年龄的男女青年都要到设在全国各地的2200个国家军事中心报到,参加与武装部队举办的全民教育日活动,并规定只有获得军事中心颁发的证书之后才能参加高中毕业考试。这些教育活动形式灵活,潜移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对于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国防观念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3.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切实提高教育效果和其他各项工作一样,国防教育也要不断创新,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创新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几十年来,我国的国防教育所以取得较好成绩,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够充分运用图书、电影、广播、电视等各种新兴媒体,喜闻乐见,寓教于乐。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迅速普及,传统的方法已显得十分不够了。比如,过去看电影是人们最重要的娱乐形式,然而如今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从来不进电影院;过去广播是最主要的新闻媒体,如今有些人特别是青少年连电视都不多看了。相反,网络却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最大媒体,据报道,我国的网民已超过了1亿,而且大多是青少年,对他们来说,网络已经代替了以往所有的媒体,他们在网上聊天、看新闻、打游戏、找资料、看录像等。因此,要真正提高新时期国防教育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抓住了青少年也就抓住了未来。比如,可以组织力量开发具有很强娱乐性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尚武精神的游戏软件;可以制作网络版的国防教育影片、录像;可以把国防教育的各种资料、图像、信息建立成为查询简便、共享程度高的数据库,把国防教育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学习、娱乐紧密联系起来。如何实现国防教育的信息网络化,是新时期国防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国防教育部门面临的最新最重要的课题。4.改善军人自身形象,提高现身说法的力度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国防意识,不仅取决于理论上的宣传教育,而且取决于军人自身的形象,取决于军人的社会地位。我军在近一个世纪的战斗历程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勇往直前,战无不胜,涌现出了无数英雄模范,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光辉形象,成为无数有志青年投身国防事业的强大动力。和平建设时期,没有烽火硝烟,也没有像董存瑞炸碉堡式的英雄人物,相反,面对迅速的改革开放大潮,军队的作用似乎“下降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倾向也出现在军营,军人在老百姓中的高大形象受到了损害。如何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始终保持军人的良好形象,始终成为广大青少年最向往的职业,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必须认真对待和探讨的问题。对此,美军的做法也许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在侵越战争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军的形象很坏,军人荣誉很低,以致成为“最不受欢迎的职业”,多数美国青年不愿报名入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美国政府和军方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方面,关心军队,大幅度提高军人的生活待遇,并利用各种机会,宣扬军队的“功绩”,宣传著名将领和战斗“英雄”的事迹,表彰“优秀”官兵;另一方面教育军队自爱自强,注重改善自身形象和军民关系,并把它“像完成战斗任务一样”去完成,鼓励官兵走出营房,参加“助民”活动。1986年底进行的几次民意测验表明,美军已成为“美国最可信任的群体”。1989年6月的《美国新闻与世界导报》也载文指出:“尊重军队又重新成为风尚,军服又成为荣誉的标志而不是失败的象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我军目前面临的形象问题,必须狠下决心,在大幅提高军人待遇的同时,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坚决遏制各种腐败现象,对严重影响军队形象的各种不文明之举进行坚决纠正,真正树立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光辉形象。同时,注意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视人民为父母,切实改变军人形象。
求军事论文!! 请结合军事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浅谈我国国防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写一篇800字论文
我看现代战争 ——论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高科技武器和新的战争理念在战争中的运用,让传统的战争体系发生了根本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均势技术更新了作战观念,更改了军事成分,拓宽了战争领域,改变了作战方式.近期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迅速崛起的高科技不仅已经广泛渗透和大量应用于军事领域,而且促成了作战理论研究的空前活跃,因而导致其产生了重大变革。从第一次美国对伊拉克战争来看这几项变革!1991年1月17日,在伊拉克拒不执行安理会第678号决议情况下,多国部队航空兵空袭伊拉克,发起"沙漠风暴"行动,海湾战争由此爆发。此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战争,广泛使用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最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战争节奏快、烈度高、立体性强。战争表明,掌握电磁空间的控制权,对取得战争胜利具有重大意义;战略空袭已成为战争的独立阶段,空中战役的时间占整个战争的9/10,对战争进程影响很大;在地面战斗中,实施战役欺骗、加强海空协同、实施大纵深迂回包围、重点打击对方重兵集团,对迅速达成战役目的起了重要作用;传统的作战方式,如构筑坚固的地下掩体和人防工事,大量布设水雷、地雷和开展心理战等,在现代条件下仍未失去其意义;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威力,但如果没有可靠的技术保障和后勤保障,则难以充分发挥作用。此战是在国际条件和地理条件特殊、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情况下进行的,其经验教训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是"冷战"结束后第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是世界多种矛盾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今天人类已经进入21世纪,回顾世纪之交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特别是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含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军事战斗力。20世纪70年代后一大批高新技术的迅速涌现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一方面直接催生出各类高技术武器装备,另一方面又间接从理论报道实践对军事领域产生了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努力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当然,在军事高技术中,人始终是决定性因素,先进的武装、装备是重要因素。我们来看一下军事高技术 一、军事高技术概念 (一)定义 “高技术”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包含的内容特别丰富,目前还没有一致公认的定义。 1、高技术的定义 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强国防实力起先导作用的新技术群。 2、军事高技术的定义 军事高技术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对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那部分高技术的总称。 军事高技术的三层含义:1.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2.具有前沿性3.主要目的是推进武器装备的发展。 (二)分类 1、按照高技术分类:分为六大技术群 信息技术——军事信息技术 新材料技术——军用新材料技术 新能源技术——军用新能源技术 生物技术——军用生物技术 海洋开发技术——军用海洋开发技术 航天技术——军用航天技术 2、从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侦察监视技术,比如:太空——侦察卫星、空中——侦察飞机、地面——雷达、水下——声纳 (2)伪装与隐身技术:比如B-2轰炸机 (3)夜视技术,比如:红外探测器、微光夜视仪 (4)军事激光技术,比如,天莹激光器 (5)电子战技术 (6)军事航天技术 (7)精确制导技术 (8)指挥自动化技术 (9)核武器、化学武器与生物武器技术 二、军事高技术主要特征 (一)综合性。军用高技术是由多种技术组成的一个技术群体。 (二)渗透性。军用高技术的应用不仅遍及整个军事领域,同时还会迅速转为民用。 (三)创新性。军用高技术的创新科技成果具有生命周期短、创新快的特点,同时它还可在军事领域中支援各种创新活动。 (四)增效性。军用高技术能使武器装备的效能大大提高,使部队的战斗能力增强。 (五)时效性。军用高技术发展很快,其阶段性成果只有及时应用与推广,才能发挥巨大的军事效益。 (六)智能性。能提高武器系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七)竞争性。各国军队为了走精兵高效之路,竞相发展军用高技术。 (八)风险性。军用高技术是前沿技术,要进行超前性研究,其结果难以预料。 (九)知识性。军用高技术是以各种科技知识为基础的,其发展更离不开掌握各种知识的高科技人才。 (十)战略性。发展军用高技术是国家的战略决策,它直接关系到一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 三、军事高技术对现代军事的重大影响 (一)新军事变革 军事变革就是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系统与创新的军事学说或军事理论和部队编成及时、正确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引起战争样式的深刻变化和作战效能的极大提高。先进的军事技术与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学说和部队编成是军事变革的三要素,要发生军事变革,三者缺一不可。(二)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1、高技术武器装备将明显改变现代战场与作战行动。 2、高技术武器装备将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三)军事高技术对军队建设的影响 1、军队的规模将缩小。 2、军队结构将不断优化,可能出现新的作战部队。 3、军队人员构成和素质将大幅度改善。 4、建立快速反映部队。 5、提高侦察监视系统的生存能力。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总之,在以后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在越来越先进的军事技术的运用下。战争,已经变得更可怕!我们应该做好一切应对措施!
该怎样写国防军事论文?
一、我国国防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从调查情况看,当今的大学生、中学生对于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比较高认识程度,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国防教育的显著成绩。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教育的针对性还不够强,渠道还比较单一,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提高,存在着许多令人担忧的隐患。 1.广大青少年虽然对于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有比较一致的认识,但是,又认为这些都是别人的事,似乎与己无关,或并不打算为之献身 在对高中生、地方大学生和国防生的调查中,认为和平时期国防建设“非常重要”的分别达到77%、85%和87%,“比较重要”的分别达到18%、12.6%和12%,二者相加,这一比例均超过95%。但是,从其他有关项目的回答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虽然认为国防建设重要,但这些都是别人的事,与自己无关,特别是那些认为国防建设很重要或比较重要的一些学生,也只是笼统说说,自己并没有准备要为国防建设做些什么,甚至表现为对国防建设的冷漠或抵制。比如中学生(主要是高二学生)在回答考大学填报志愿时是否愿意报考军队院校时,有43%的学生回答“肯定不填报”,有50%的学生回答“不确定”,只有7%的学生明确表示“肯定填报”;大学生在回答如果部队从大学生中征集新兵(战士)您的态度时,表示“肯定不报名”达37%,而表示“非常愿意”报名的只有13%,其余为“比较愿意”(28%)或“无所谓”(22%);在回答如果招收毕业大学生补充部队干部队伍时,有27%的同学明确表示“不愿意”,只有17%表示“非常愿意”,其余的“比较愿意”(38%)或“无所谓”(18%)。此外,还有少数学生对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必要性存在模糊的认识,这些也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认为和平时期没有战事,国防建设不重要或不太重要;二是把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认为加强国防建设必然影响经济建设中心地位。总之,这些情况说明,近年来我国的国防教育并没有真正深入人心。 2.广大青少年具备一定的国防知识,但非常笼统,国防教育缺乏组织计划性,主渠道作用发挥得不够 我们在对高中生、地方大学生和国防生的调查中发现,青少年虽有一定的国防知识,但非常含糊笼统。比如,对国防生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同学虽然报考了国防生,但是他们对国防建设和军队的情况并不了解,回答了解“很少”、“较少”和“一般”的高达77%;在对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回答你报考军校的动机时(指那些将来“肯定报考”军校的学生),竟有38%的同学回答“说不清”;而那些“肯定不报考军校”的学生中有46%的认为“军队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等等。这些情况说明,不管当今的青少年对于国防建设持何态度,都不是建立在可靠的国防知识基础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说明我们的教育很不深入,很不系统。这从关于“国防知识的来源”调查中也可得到证明。我们把国防知识的来源分为“电视报刊等大众媒体”、“学校组织的军事教育课程”、“当地国防部门的宣传”和“其他途径”等4项。中学生、国防生和地方大学生回答来源于“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分别了占72%,72%和66%,而来源于学校教育、国防部门宣传等途径的比例明显偏低。这反映了广大青少年国防知识的来源渠道比较单一,国家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军队的“活教材”作用有待加强;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不够明显;社会的良好氛围尚未形成。此外,有些国防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偏差。组织学生军训和参加军事夏令营活动,是进行国防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但近年来,这些活动往往形式多于内容,而且很多军事夏令营出现“变味”,成了事实上的各种补习班。 3.当代青年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但坚强的意志特别是尚武精神不足,对于国防劳动的艰苦性谈虎色变 坚强的意志、崇尚军事和武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阳刚之气、进取意识和自强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防人力资源成长的一种基本的精神环境动力。而我国青少年的这种精神环境动力在不断减弱,直接表现就是青少年从军的职业理想在不断走低。我们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有一项“您不报考军校的动机”是什么(指那些没有填写军校志愿的学生),回答“怕打仗”和“军校管得太严”的达42%;即使国防生,他们在回答毕业后到部队的意向时,希望到作战部队的也只有19%,其余都是“科研院所”(45%)、“机关”(22%)和“后勤部门”(11%)。在回答毕业后如果“退还学费,您可以重新选择非国防部门,你愿意吗?”国防生中有10%的人表示“非常愿意”,有35%的人表示“愿意,但要考虑经济条件”,两项合计达45%的人实际上对于选择国防生是不满意的。另据2001年7月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职业理想的选择上,只有24.2%左右的农村孩子和15%的城市孩子渴望长大后成为军人;与此同时,在青少年中文体明星的崇仰者却大幅上升。青少年心中好动尚武的天性被抑制,刚健勇武之气渐弱,斯文柔弱之气增加,90年代初作家大鹰曾写过报告文学《谁来保卫2000年的中国》,现在,我们愈加感到要培养明天的国防人才,锻造未来的威武之师和钢铁长城,强化青少年的阳刚之气和尚武精神已是迫在眉睫。 二、我国国防教育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我国国防教育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根据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最主要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长期和平环境使国民的国防观念逐渐淡化 自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以后,我国的周边环境趋于平静,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昔日“腹背受敌”的危境基本消除,在未来可预见的将来也似乎仍将有一个和平美好的前景。这种大好的局面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我们本该倍加珍惜。但是,值得高度警惕的是,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也使得一些人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产生了种种松懈和麻痹思想,似乎天下太平了,可以“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了。从上到下,越来越感觉到轻视国防、放松国防建设的情绪和现象。对此我们能从下列实例中得到证明。 实例之一:一些人在强调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只看到国防建设的投入对经济建设造成的挤压作用,而没有看到国防安全对经济建设的保障作用,更没有看到国防科技、国防工业本身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催化剂和重要组成部分,一味要求国防部门要过“紧日子”、“要忍耐”。这种指导思想和宣传作用在国民尤其是青少年中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实例之二: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人力资源建设,但是在政策导向上,实际上把参加国防劳动排在了最不重要的地位。孩子们从上幼儿园开始被强烈灌输的只有“考大学”、“挣大钱”,因此,在广大青少年的心目中全然没有为国防效力的任何概念,而国家的政策导向也首先是上大学和就业。(这一点在我们去一些大学和中学调研时遭到许多冷遇也能间接证明,有的学校一听是部队要搞调研很不情愿,什么“学习紧张”、“学生不关心”、“没有时间”之类搪塞或干脆拒绝。)因此,如今的青少年很少有人会想到保卫国家是自己的责任,只有那些高考落榜生、打工回乡者以及难以在社会上“混下去”的人才会考虑选择军营。 实例之三:很长一段时间里,部队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军事训练和国防建设上,热衷于创收、经商、办企业。不管引起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它给国人传递的信号是国防建设的任务不是那么紧迫了,老百姓的国防观念自然不会强起来。 2.军人社会地位下降,职业荣誉感降低 职业荣誉感是激发劳动者积极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由于我军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国防劳动者普遍具有较高的职业荣誉感。然而,近些年来,国家发展了,但军队的社会地位却降低了。比如,我们对于中学生、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人认为军人社会地位不高。高中生、大学生和国防生中分别有54%、66%和65%的人认为军人的社会地位“不高”或“一般”;认为很高的只有16%、5%和8% 据有关部门1999年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学生关注的35个热点话题,国防状况名列第23位。另据1998年9-10月对北京、上海、重庆等27个城市进行的当代中国城市青年状况调查表明,在青年中最愿从事军人职业者仅占4.8%,比最愿从事私营或个体劳动者职业的仅高出0.2个百分点,比最愿从事专业技术人员职业的低21.3个百分点。这进一步验证了由于军人地位的下降,已影响到军人的职业荣誉感,并进而影响到青少年国防教育的开展。 3.军人自身形象受损,对国防教育形成一些负面影响 一是社会不良风气广泛渗入军营,影响很坏。我军素有军纪严明、作风正派、风格高尚的优良传统,这也是我军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法宝。我军独立的管理体制使其相对超然于世俗之外,保持了良好的形象。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和风气开始侵入军营,不正之风、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乃至违法乱纪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与人民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问题上风气越来越差,有些还比较严重,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负面影响。二是管理理念滞后,许多方法不适合时代的要求。建军以来,我军积累了许多非常成功的管理经验。但是,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随着独生子女一代逐步进入军营,我们面临的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军队在管理方面也必须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然而,实事求是讲,我军目前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在许多方面是滞后的,是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的。比如,信息时代是开放和交往的时代,而我们仍然对于所谓“封闭式管理”乐此不疲;我们的官兵所受的教育越来越多,他们的文化素质越来越高,普遍具有很强的维权意识,但是,我们的管理仍然以“严格”、“过硬”为由,随意侵害他们的权益,有的甚至仍然流行体罚、打骂等粗暴的管理方法,等等。这说明,“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等新的管理理念远未树立起来。 三、探索和平时期青少年国防教育的新路子, 不断提高我国国防人力资源开发能力 一位瑞士外交家曾有句名言:“瑞士公民迈出右脚的时候,是一个公民,迈出左脚的时候,就是一个战士。如果要问我们为什么一百多年来没有打过仗,其主要原因是我们随时都在准备打仗。”相对的和平,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越是处在和平时期,越要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但是,如何在相对和平时期保持全民的国防意识,提高我国国防人力资源开发能力,对我们来说确实是新的课题,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完善政府教育功能 政府对国防教育的重视程度,是影响国防教育成效的关键因素。这不仅因为政府负有确保国防安全的最高责任,而且因为政府掌握着各种行政资源、舆论阵地和教育主渠道,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指导性。正如国外一位军事理论家指出的:“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那么它为建设军队而采取的一切最好的措施也都将是徒劳的。”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发挥政府在国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并不断完善教育功能,强调国防教育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是“社会的第一勤务”。我国已近30年没有任何战事,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仍将处在和平建设的环境中,为了确保全民的国防意识,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首先,政府各部门要强化国防教育是政府“首要职责”的理念,把国防教育的成效作为评定政府工作得失的重要依据,并建立政府部门国防教育的奖惩机制。其次,各级人民政府应将国防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切实保障国防教育经费的支出到位。再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积极探索国防部门与新闻媒体、各类学校、驻地部队、社会团体及企事业单位加强联系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大宣传力度,扩展宣传范围,增强宣传的效果。 2.聚焦国防教育重点,提高青少年国防意识 青少年是潜在的国防人力资源,青少年的尚武精神和献身国防的意识强弱,直接决定着国防人力资源的供给和补充。加强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可采取多种形式,概括起来无非是“集中式教育”和“渗透式教育”两种情况。所谓集中式教育,就是通过集中的军事训练、创办少年军校、举办军事夏令营等形式开展的教育活动。这种活动不仅能强化青少年的国防意识,而且能为国防部门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供给。如美国现有男女童子军分别达400多万和近300万,全国有300多所大专院校开设了2年制或4年制的陆军预备役军官训练团课程,有600多所大学设立空军预备役训练团,海军在60多所大学也开设了预备役训练团(李保忠著:《中外军事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412页)。俄罗斯“红星报”也透露,目前俄国防系统共有16所正规少年军校。这些少年军校以及童子军在国内的频频报道和活动,对培养青少年以及全民国防意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也有类似的教育活动,但是,实事表明,效果并不明显,说明我们需要改革教育方法,加大教育力度。所谓渗透式教育,就是把国防教育渗透到广大青少年的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要渗透到学生的教材、校园、课堂和娱乐活动的各个方面。学生的课文应有国防教育的内容,校园文化建设、教室布置应体现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精神,还可确定特殊国防教育活动日等。如,法国规定,每年的4月8日,17岁以下年龄的男女青年都要到设在全国各地的2200个国家军事中心报到,参加与武装部队举办的全民教育日活动,并规定只有获得军事中心颁发的证书之后才能参加高中毕业考试。这些教育活动形式灵活,潜移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对于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国防观念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3.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切实提高教育效果 和其他各项工作一样,国防教育也要不断创新,特别是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创新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效果。几十年来,我国的国防教育所以取得较好成绩,很大程度上在于能够充分运用图书、电影、广播、电视等各种新兴媒体,喜闻乐见,寓教于乐。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迅速普及,传统的方法已显得十分不够了。比如,过去看电影是人们最重要的娱乐形式,然而如今很多人特别是青少年从来不进电影院;过去广播是最主要的新闻媒体,如今有些人特别是青少年连电视都不多看了。相反,网络却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最大媒体,据报道,我国的网民已超过了1亿,而且大多是青少年,对他们来说,网络已经代替了以往所有的媒体,他们在网上聊天、看新闻、打游戏、找资料、看录像等。因此,要真正提高新时期国防教育的效果,就必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手段,抓住了青少年也就抓住了未来。比如,可以组织力量开发具有很强娱乐性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尚武精神的游戏软件;可以制作网络版的国防教育影片、录像;可以把国防教育的各种资料、图像、信息建立成为查询简便、共享程度高的数据库,把国防教育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学习、娱乐紧密联系起来。如何实现国防教育的信息网络化,是新时期国防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国防教育部门面临的最新最重要的课题。 4.改善军人自身形象,提高现身说法的力度 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国防意识,不仅取决于理论上的宣传教育,而且取决于军人自身的形象,取决于军人的社会地位。我军在近一个世纪的战斗历程中,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勇往直前,战无不胜,涌现出了无数英雄模范,在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光辉形象,成为无数有志青年投身国防事业的强大动力。和平建设时期,没有烽火硝烟,也没有像董存瑞炸碉堡式的英雄人物,相反,面对迅速的改革开放大潮,军队的作用似乎“下降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倾向也出现在军营,军人在老百姓中的高大形象受到了损害。如何在长期的和平环境中始终保持军人的良好形象,始终成为广大青少年最向往的职业,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必须认真对待和探讨的问题。对此,美军的做法也许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在侵越战争及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美军的形象很坏,军人荣誉很低,以致成为“最不受欢迎的职业”,多数美国青年不愿报名入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美国政府和军方采取了多种措施,一方面,关心军队,大幅度提高军人的生活待遇,并利用各种机会,宣扬军队的“功绩”,宣传著名将领和战斗“英雄”的事迹,表彰“优秀”官兵;另一方面教育军队自爱自强,注重改善自身形象和军民关系,并把它“像完成战斗任务一样”去完成,鼓励官兵走出营房,参加“助民”活动。1986年底进行的几次民意测验表明,美军已成为“美国最可信任的群体”。1989年6月的《美国新闻与世界导报》也载文指出:“尊重军队又重新成为风尚,军服又成为荣誉的标志而不是失败的象征”。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面对我军目前面临的形象问题,必须狠下决心,在大幅提高军人待遇的同时,从严治军,依法治军,坚决遏制各种腐败现象,对严重影响军队形象的各种不文明之举进行坚决纠正,真正树立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光辉形象。同时,注意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真正视人民为父母,切实改变军人形象。
求一篇国防与战争的军事论文 1000字左右 急!!!谢谢
古今中外,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没有国防,而能够安然无虞地存在下去,国防即使国家的防务,也是全民族的防务。在我国各大高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国防教育法》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国防教育让我们每一个高校生懂得了在将来国防事业当中的角色,同时能够维护国家的安全、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从清朝时期开始,我们中国就开始签署了许许多多的不平等条约,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我国的军事力量落后,国防动员工作没有做到位,而恰恰国防动员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可靠保障,所以在过去的中国,我们往往失去的是战争的主动权。 国防是国家的防务,国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所以说,国家的安危与国防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觉得大学生要自觉接受国防教育,认真参加军训,树立爱国主义信念,并切对国家军事有一定的熟悉,了解对国家与邻国,在国际上的军事关系,以便能积极的响应国防动员。同时要认真学习现代科技文化知识,掌握过硬本领,强身健体,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贡献力量。再者,大学生正是科技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所以生应是国防事业中的第一担当者;同时国防教育可以启发大学生们的忧患意识,使之有动力学好专业课程,让其有对国家无私奉献精神。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群众在战争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为了国防事业,我们要坚持把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土壤之中,把国防动员各个方面的工作统筹起来,把各方面的力量协调起来,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打牢人民战争的基础,积蓄人民战争的强大力量;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紧跟时代变化、技术进步和军事发展步伐,不断研究人民战争的新内涵、新要求,积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规律,不断积极创造参战支前和动员保障的新途径、新方法,使人民战争思想在信息化条件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而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对他们更要加强国防教育。 我学了《军事理论》后,对国家的国防动员有了深刻的了解,我明白了没有任何国家即使是经济发达国家都无法为了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和侵略,而保持一支满足战争需要的庞大军队,所以在平时里,保持一定数量的常备军是必要的,而战时动员的准备工作则是重中之重,人民群众是建设强大国防的力量源泉。 美国作为世界超级大国,历来非常重视动员准备,所以他们一直走在世界的前面。他们认为“动员是迅速向世界显示决心的一个有效手段,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及支持总体战略的一个关键因素”。在信息化战争扑面而来的今天,其国防动员也在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不断进行着调整。而日本依据国家安全需要应对的6种态势划分了6个动员等级,增强了动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国防教育要通过很多种途径来传播,电视电影,书刊报纸,学校教育都有义务来传播国防教育知识,所以高校中开展《军事理论》课程是意义重大的。 在国防教育课上,我们了解到:任何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要固国强边,防备和抵御外来侵略,以保障国家的安全,维系国家生存。边防和国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古代的边防建设主要是修筑防御工程和实行实边固边政策。西汉文、景时,为防御匈奴的一再侵犯,积极推行实边固边的政策;而海防建设则是从明代开始的,为了防止倭寇的偷袭、骚扰,明王朝下令禁海,还在沿海的主要地段修筑各种防御工程体系。而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抓住我们“国防不固,军队不精”的弱点,开始了对中国赤裸裸的侵略;到现代,日本帝国主义有发动了侵华战争,侵略者的铁蹄踏遍了半个中国。这一段悲惨的历史是怎样导致的呢?当然是我们国家的国防太弱。虽然现在世界提倡“和平发展”,但是和平真的就可以这样永久下去吗?不能。为了不会再次沦为亡国奴,我们必须加强国防。而未来的战争不仅仅是历史上的群众战争,而是国与国之间高技术战争,大学生是国家的后备力量,我们不但要学好专业知识,对国防知识也不能忽略。这样我们才能有足够的把握去打好未来这场不能预见的战争。 开展国防教育对大学生自己的意义我们也不能忽视。大学生是社会上最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正处于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他们开始由不成熟走向成熟。因为他们从小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缺乏社会实践。而且单纯的他们鉴别是非的能力要差一些,容易受各种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加上社会主义还不完善,存在许多缺陷,社会上出现的不公平现象,使许多大学生常常表现出不满现实、患得患失、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消极思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生活各方面的秩序,不利于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全方面人才。如何培养好新世纪的一代,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命运,实践证明,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引导学生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绝大多数国家的国防教育主要以军训为主。学生通过军训,培养了组织纪律性和勇敢顽强、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锻炼和增强了学生的体魄,淡化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能够走出自我封闭的个人世界,关心外面的世界,对生活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态度,精神面貌与未经军训的学生相比有较大改观。再加上大部分高校都采取新生入学即接受严格的军训,军队严格的管理方法为学校以后几年的学生管理工作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对于整顿校风、学风,整顿校园秩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也为学生自己的将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它是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建立强大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国防的需要,这对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都具有重大意义。
急要一篇3000字左右的军事论文!还望各位才人帮帮忙!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 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军事战略指针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20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非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非对称战争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
急需军事论文一篇,1000字左右,加摘要100字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 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军事战略指针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20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非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非对称战争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
求大学军事论文
内容提要: 《苦难辉煌》读后感 岁月犹如一条长河,奔腾不息,在未来,都将成为历史。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影子找到寄托。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多少人在感慨多少次历史的重演,然而殊不知事在人为,是人自身的意志决定了历史的相似性。落后挨打的理论已经是老生常谈,如何能让自己不落后,如何 《苦难辉煌》读后感 岁月犹如一条长河,奔腾不息,在未来,都将成为历史。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每个人都能在历史中找到影子找到寄托。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多少人在感慨多少次历史的重演,然而殊不知事在人为,是人自身的意志决定了历史的相似性。落后挨打的理论已经是老生常谈,如何能让自己不落后,如何能时刻保持一个民族的危机感和自强心,才是我们需要去努力很警醒自己的。如今,历史的仇恨在我们这代人的眼中应该烟消云散了,但是对于历史的思考和反省却应该是我们这代人所重视的。如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靠的不是仇恨,靠的不是固守,需要的是胸怀和睿智,摒弃前嫌、取长补短、勇往直前。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小小的政党能够赢得中国的未来,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岭、江河草地中长征的疲弱不堪的队伍,正背负着这个世界上最大国家和民族复兴的全部希望。正因为有无数的优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踏着烈士的鲜血奋然前行,把个人的一切乃至生命都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我们才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正因为集合着无数为着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夜以继日工作的优秀党员,在苦难中不懈奋斗,自主创新,缔造一个不屈民族的伟岸形象,赋予一个古老国家以现代的品质,才有今天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只有探寻这些历史,才能让我们真正聆听生命的真谛,汲取前进的动力。 战火纷飞的年代离我们已经渐渐远去,但是又有多少没有硝烟的战争正在无时无刻地进行着。如今的战争已经从土地、城墙的争斗转向了能源、市场的竞争,得能源者得天下,掌握市场者才能生存和发展。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消费群体,不可限量的消费能力无疑已经成为一块货真价实的“肥肉”。全球经济一体化对于中国来说,是机会也是挑战。机会是能让国内更多的优秀企业走出国门,挑战则是在全球市场的大背景下,无数的中国企业将接受国外企业的围追堵截,这场商战将会异常的残酷。近水楼台未必先得月,如何利用好地利人和这个最大的优势,认清自身展望未来,相信本国企业一定会有佼佼者屹立于世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何等的豪迈和气概,历史的长河浩浩荡荡,我们每个人只是其中的一粒尘埃,然而每颗尘埃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多少伟大的人物,出生是那么的平凡无奇甚至平庸。“不是每个人,都能以短暂的生命辉映漫长的历史。”但是我们所要做的是扮演好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所应该扮演的角色,守护着我们平凡无奇的伟大。实践出真知,没有长期的实践中点点滴滴的总结经验,就难以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也是在不计其数的失败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的价值所在。失败是成功之母,唯有在次次失败的实践经验中累计自身的实力,当真正成功的机会来临时我们才能把握住。 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昔日的战场已硝烟散尽,一个伟大时代的宏伟画卷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历史是相对的,辨证的。我们作为后来人,正在续写着历史,必须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跑好属于自己的一程,做好历史的传承者、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