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尔凯郭尔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一辈子都在痛苦忧愁中度过的哲学家有那几位?我知道的有叔本华、尼采、克尔凯郭尔、还有谁?

1、这个问题的前提就是大谬的。要说“一辈子”都在痛苦忧愁中,这是不可能的,无论对于什么样的人。即便是你举例出的那些人,也不是一辈子“都”在痛苦中,哪个人能没有一点快乐呢?!当然,如果你以为他们或许长着一张苦瓜脸,或许喜欢抱怨和痛斥,这样就是“痛苦”,那你就大谬了。2、我相信你是没看对关于那些哲学家的传记(或许就没看传记,而是听流言),所以才会以为他们“一辈子”都在痛苦中。我记得,罗素还批评叔本华,说他说一套,做一套:说什么人生是充满痛苦的,而在实际生活中叔本华可是极其享受物质的欢愉的。像叔本华那样的哲学家,其所谓的“痛苦”(如果有的话),与哲学没有本质的联系,而只是其个人秉性中的非哲学成分的作用。什么是“哲人”,它在本质上就是那些放达、恬静、超越于痛苦与快乐之上的人。因而可以说,“一辈子都在痛苦中”(即便可能,更别说不可能)与“哲学家”这两者之间就是排斥的。3、至于什么“哲学的痛苦”,要么就是糊弄人的玩意,要么就是无病呻吟。那些所谓的哲学家的痛苦,都是在人的意义上的,是个体化的痛苦。不要因为自己的弱智,无法领略哲学的真谛,就把这种痛苦归于哲学,否则会是大谬。就像,不能因为一道数学题不会做,就把这种烦闷说成是“数学的痛苦”。数学(如果有人格的话)可不会痛苦,它甚至还会对人的痛苦不屑一顾。

索伦·克尔凯郭尔的主要著作

克尔凯郭尔以真名及多个不同笔名出版其作品,以表达其反教条、反权威及多重观点的思想。以下汉译不包括副题,署以真名的作品不注明作者名称:《非此则彼》-Victor Eremita编著(1843)Enten-Eller. Et Livs-Fragment, udgivet af Victor Eremita  《两个启发性谈话》(1843)To opbyggelige Taler《恐惧与战栗》-Johannes de Silentio著(1843)Frygt og B瘁攀渀. Dialektisk Lyrik af Johannes de Silentio《重复》-Constantin Constantius著(1843)Gjentagelsen. Et Forsøg i den experimenterende Psychologi af Constantin Constantius《哲学性片断》(1844)-Johannes Climacus著,克尔凯郭尔出版Philosophiske Smuler eller En Smule Philosophie. Af Johannes Climacus. Udgivet af S. Kierkegaard《生命的阶段》(1845)-众人著,Hilarious Bookbinder编纂及出版Stadier paa Livets Vej. Studier af Forskjellige. Sammenbragte, befordrede til Trykken og udgivne af Hilarius Bogbinder《非科学的结语》(1846)-Johannes Climacus著,克尔凯郭尔出版Afsluttende uvidenskabelig Efterskrift til de philosophiske Smuler. -- Mimisk-pathetisk-dialektisk Sammenskrift, Existentielt Indl朁, af Johannes Climacus. Udgiven af S. Kierkegaard《不同精神的启发性谈话》(1847)Opbyggelige Taler i forskjellig Aand af S. Kierkegaard)《爱之工》(1847)Kjerlighedens Gjerninger. Nogle christelige Overveielser i Talers Form, af S. Kierkegaard《致死的疾病》(1849)-Anti-Climacus著,克尔凯郭尔编Sygdommen til Døden. En christelig psychologisk Udvikling til Opv欁欀攀氀猀攀. Af Anticlimacus. Udgivet af S. Kierkegaard《基督教的训练》(1850)-Anti-Climacus著,克尔凯郭尔编Indøvelse i Christendom. Af Anti-Climacus -- Udgivet af S. Kierkegaard

克尔凯郭尔人生三阶段说的是什么?

在克尔凯郭尔的理论当中,信仰跳跃有三个阶段。但是这些阶段并不是时间上所说的那种阶段,而是包含美学、伦理和宗教的,克尔凯郭尔人生三阶段彼此之间相互关联,没有办法很清楚的分开。美学阶段的特征是和人的生存交织在一起的,他谈到的美学并不是指美学这门课程本身或者艺术,而是一种衡量标准。而标准又是按照每个人做的事情是否能够满足自己所定义的美学,也就是圣经中描述的犹太人对好的事情或对的事情,就把这事称为善美,这就是属于美学的阶段。在伦理阶段,克尔凯郭尔提出了“魔性的”的概念,是“自我隔离”的意思。而跟这种自我隔离相反的是爱,爱可以指引人们走出自我隔离的境地,也使人们克服了“魔性的”。这种爱的特征可以指引爱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伦理阶段里,爱克服了孤立,进而产生了责任心。而穿过责任心,就可以达到伦理的阶段。宗教A或者苏格拉底的宗教,认为真理是可以在人的存在中找到的,也就是说基本真理存在于人的当中。苏格拉底想要用辩证统一的方法和存在主义,把真理从人的心中召唤出来,他使用了两种办法。一种是反讽,即透过刨根问底去探寻真理。另一种方法是产婆术,即老师并不是单单地直接教导知识,还需要帮助人们发现存在于他们自己中的真理,从而使得本来存在于人之间的知识自然迸发出来。

《克尔凯郭尔-牛津通识读本克尔凯郭尔》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克尔凯郭尔》((英)帕特里克u2022加迪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pAj1lMwks97TY9_EKjyNw 密码:qpvc书名:克尔凯郭尔作者:(英)帕特里克u2022加迪纳译者:刘玉红豆瓣评分:8.1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年份:2013-6页数:276内容简介:《克尔凯郭尔》由牛津大学摩德林学院研究员帕特里克u2022加迪纳撰写,阐释了克尔凯郭尔对人的存在状况所进行的探究,以及他的思想背景、思想形成过程和基本理论倾向等。国内资深哲学学者刘放桐作序推荐。他是孤独的哲人,他是信仰的骑士,他是现代西方存在主义的先驱。作为19世纪最具创造力的思想家之一,克尔凯郭尔的许多观点完全处于主流思潮之外。他对康德和黑格尔的伦理与宗教理论所作的回应,他的主要观点与费尔巴哈、马克思等人学说的对比,他对人的存在状况所进行的探究,这些在本书中都有评论性的阐释。——————————————————————————————————“帕特里克u2022加迪纳的这本杰作,使克尔凯郭尔的双重形象鲜活起来:他既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个凡人。”——《独立报》作者简介:帕特里克u2022加迪纳 生前为牛津大学摩德林学院研究员。作为一名哲学家,同时对绘画、文学和音乐深怀兴趣。著有《历史解释的本质》(1961)、《叔本华》(1963)、《克尔凯郭尔》(1988),编有文集《历史理论》(1959)、《19世纪哲学》(1969)。逝于1997年。

《克尔凯郭尔》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克尔凯郭尔》((英)帕特里克u2022加迪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VKDnv83IGjd4FUlwLuP2Q 提取码:lc1s书名:克尔凯郭尔作者:(英)帕特里克u2022加迪纳译者:刘玉红豆瓣评分:8.1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年份:2013-6页数:276内容简介:《克尔凯郭尔》由牛津大学摩德林学院研究员帕特里克u2022加迪纳撰写,阐释了克尔凯郭尔对人的存在状况所进行的探究,以及他的思想背景、思想形成过程和基本理论倾向等。国内资深哲学学者刘放桐作序推荐。作者简介:帕特里克u2022加迪纳 生前为牛津大学摩德林学院研究员。作为一名哲学家,同时对绘画、文学和音乐深怀兴趣。著有《历史解释的本质》(1961)、《叔本华》(1963)、《克尔凯郭尔》(1988),编有文集《历史理论》(1959)、《19世纪哲学》(1969)。逝于1997年。

克尔凯郭尔的“存在”的概念

  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所提倡的存在主义,强调哲学家应探讨现实中人生问题。他反对德国观念专门讲理想的东西,而以为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体地把握住个人的存在,克尔凯郭尔个人对自己“孤独”与“例外”的感受,所以创造出对自己关心的哲学 - 存在主义。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可以说是利用最简单的、感性的、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方法,希望利用普通的、实际的、具体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存在,解消自己内心中的苦闷与荒谬。存在指此时、此地、此人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个人存在。个人存在中有喜怒哀乐,经由喜怒哀乐才能体验倒真正人生。语言、理性和逻辑无法揭示每一个人独特的个性,无法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对于后者,只能依靠每一个人本身内在的独特的主观体验。他的个人是一种为恐惧、颤栗、悲观、绝望等消极情绪所支配的个人。这种悲观消极的情绪是个人对自己的生存的最本真的体验。正是这种情绪驱使人采取行动,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克尔凯郭尔又有单有理智思考不足以引发行动的观点,这种选择被形容为一种跨跃(leap)。必须有结束这一思考历程的决心,而且这决心必须由激情来产生。形成一个人的自我的这种激情,被他指为个体的内求性(inwardness)或主体性(subjectivity)。最重要的激情如爱情和信仰,并不只是偶然发生的,它们是必须被培育和养成的。克尔凯郭尔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与传统哲学对立起来,特别是把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批判当作自己哲学的根本方向。他认为黑格尔哲学的根本错误在于把逻辑必然性当作实在的统一性的最高原则以及理性和实在的统一性的保证,并由此而陷入了“客观主义”。世界无非是客观精神的必然显露,一切具体的、特殊的存在是这个普遍存在的实例,是这个整体中的某一阶段中某一成分。这样,人实际上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失去了作出决定和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自由,从而也将使自己忘却了对发生的事件责任,取消了个人从伦理上对待自己和世界的可能性。黑格尔哲学是一种用思想整体来牺牲个人、使人非人化的哲学,是对人的地位和尊严的一种蔑视。 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有两大要义:其一是存在先于本质的理念,其意义是指人的生存是被动的、命定的(人之出生是男是女都不能由自己决定),可是人可以利用自己命定的这种存在,去创造自己的本质。所以人之所贵,并非由于他有一个命定的存在,并非由于他的历史背景、家世,亦非由于他出身的地位,而是在于人有选择改造自己的本质的自由,他如何选择做自己想要做的人,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这就是人的本质。其二是克尔凯郭尔将存在分为三级: 感性存在:感性的存在通常是追求自己的快乐,追求轻薄的人生,追求自己自私的一面,是从维持生命到享乐方面的存在; 理性存在:是一种比较严肃的、尽责的人生,以理性的方法、哲学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使自己对别人尽到伦理责任,合于社会道德的存在; 宗教性存在:是一种祈祷和爱的生活,是对神的自觉和崇敬,从而使精神有所寄托的存在。  P.S. 这种资料在百度里面找可以找到啊,何必还这么麻烦求助别人呢?以后有问题记得去百度、谷歌上查找,一般都能查到! 并不是我不喜欢帮助人,而是想告诉你,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要是你不爽,可以把这段话忽略掉!

在你看来克尔凯郭尔人生三阶段说的是什么?

克尔凯郭尔的理论当中,信仰跳跃有三个阶段。但是这些阶段并不是时间上所说的那种阶段,而是包含美学、伦理和宗教的,克尔凯郭尔人生三阶段彼此之间相互关联,没有办法很清楚的分开。美学阶段的特征是和人的生存交织在一起的,他谈到的美学并不是指美学这门课程本身或者艺术,而是一种衡量标准。而标准又是按照每个人做的事情是否能够满足自己所定义的美学,也就是圣经中描述的犹太人对好的事情或对的事情,就把这事称为善美,这就是属于美学的阶段。在伦理阶段,克尔凯郭尔提出了“魔性的”的概念,是“自我隔离”的意思。而跟这种自我隔离相反的是爱,爱可以指引人们走出自我隔离的境地,也使人们克服了“魔性的”。这种爱的特征可以指引爱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伦理阶段里,爱克服了孤立,进而产生了责任心。而穿过责任心,就可以达到伦理的阶段。宗教A或者苏格拉底的宗教,认为真理是可以在人的存在中找到的,也就是说基本真理存在于人的当中。苏格拉底想要用辩证统一的方法和存在主义,把真理从人的心中召唤出来,他使用了两种办法。一种是反讽,即透过刨根问底去探寻真理。另一种方法是产婆术,即老师并不是单单地直接教导知识,还需要帮助人们发现存在于他们自己中的真理,从而使得本来存在于人之间的知识自然迸发出来。

索伦·克尔凯郭尔的介绍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曾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后继承巨额遗产,终身隐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费出版。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个人的“存在”,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作文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说:“大多数人在追求快乐时急得上气不接下气,以至于和快乐擦肩而过。”

略 因快而和快乐擦肩而过。因此立意只要强调“慢”的好处即可,如能围绕“快”与“慢”的转化而言,当然最佳。如:(1)不必急于求成;(2)慢些,有时会更快;(3)成功是一个自然的积累过程,更是由耐心堆积而成的。

"你怎样信仰,你就怎样生活" 克尔凯郭尔这句名言的原话是什么?

How do you believe,How do you live!

索伦·奥贝·克尔凯郭尔的克尔凯郭尔与存在主义

很多人认为克尔凯郭尔是存在主义的先驱。无疑,后来20世纪的存在主义者如萨特(Jean Paul Sartre)、卡缪(Albert Camus)等深受克尔凯郭尔哲学的影响,但如果存在主义的定义包括否定人的本质与灵魂存在,那么本身就不大可能是存在主义者了。

《克尔凯郭尔》最新txt全集下载

克尔凯郭尔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您下载的该电子书来自:TXT书库目录引言克尔凯郭尔的现_ w_?_l....................1第一章思想者及其一勒饔示...............8第二章那位单~^者..............................25第三章引诱的艺术与婚姻的坦傯性..................41第四章悬置道德..........................................64第五章有罪抑或无罪?--种重复...............80第六章自由的眩晕....................................... 99第七章信仰的悖论、历史的进程与存在的窘境....................................118第八章绝望作为人的规定性........................150回声:悬崖上的沉思....................................164年表.........................................................168克尔凯郭尔的现实性丹麦哲学家索伦?克尔凯郭尔(S6ren Kierkegaard) 是19世纪前半叶的思想家。也许初看上去这样 做有些令人吃惊,即不仅承认他具有一种未被减弱的 现实性,而且是恰恰在20世纪即将结束时,还承认他 具有一种特殊的现实性。克尔凯郭尔已经毫无疑问地 成为古典哲学的组成部分,他是存在主义的先驱,是 官方教会意义上的衰退了的基督教的激烈的批判者, 这一点已为接受和研究过程所确定。因此,你很难再 相信他的作品具有一种直接的影响力。如果你想认真?——;大哲学家的生活与思想思考克尔凯郭尔,那么,这就意味着,你要面对一种 直接……别忘了采纳哟

克尔凯郭尔的人生三阶段理论出自他的哪本书?

书名就叫《人生道路三阶段》

求哲学大神赐教:克尔凯郭尔所说的“信心跳跃”、“信仰的跳跃”示什么意思?通俗一点

从没有信心到有信心,从没有信仰的有信仰,就是信心跳跃,信仰跳跃。每个人都是唯一的,在适当的困境中跳出来,就像电子受到能量刺激,跳跃到激发态,会有光和热产生。

请告诉我克尔凯郭尔的这个关于上帝与人悖论是什么意思

这里的永恒者就是指上帝即造物主,因为上帝是灵是自有永有的,万有都在他手中,他自己本身就是永恒就是永生,根本不受时空限制,耶稣基督是神即造物主所道成的肉身,耶稣基督的肉身是为了拯救所有落在邪灵权下的罪人而有的,但耶稣的实质是造物主,并非受造之物。为了拯救对灵界生命真相无知的人类,造物主道成为受时空限制的人(因为时间是自然界的特征,在永恒中根本不存在时间一说,只有状态。),将装在他肉身(主耶稣)里的道赐给人类,这就弥补了神与上帝之间的鸿沟:万有的灵与自然界受造的人类无法自由沟通的鸿沟。

索伦·克尔凯郭尔的大事年表

1813年5月5日,克尔恺郭尔出世。1821年,入布日尔狄斯科伦学校读书。1830年,入哥本哈根大学。1834年,母亲逝世。1834年,受教于马腾森。1836—1837年,听保罗·弥勒关于形而上学一般的概念的讲座。放荡时期1837年5月8日,取道拜访鲍莱特.罗尔达姆,半途而返。5月9日,在鲍莱特家遇见并认识蕾琪娜。7月,从父亲家搬出。听马腾森关于教义学的讲座。1838年3月13日,保罗·弥勒去世。8月8日,父亲去世。9月7日,《一位健在者的论文》发表。1840年7月3日,通过神学考试。7月19日—8月16日,游父亲故乡日德兰萨依定。9月8日,向蕾琪娜求婚。9月10日,蕾琪娜接受求婚。1841年8月11日,归还蕾琪娜的订婚戒指。9月29日,硕士论文《论苏格拉底的讽刺概念》答辩。10月11日,与蕾琪娜彻底绝交。10月25日,赴柏林。1842年3月6日,从柏林返回。1843年2月20日,《或此或彼》出版。5月8日,第二次赴柏林。在柏林期间听到蕾琪娜订婚的消息。5月16日,《布道词两篇》出版。10月16日,《恐惧和颤栗》出版。《重复》出版。《布道词三篇》出版。12月6日,《布道词四篇》出版1844年3月5日,《布道词两篇》出版6月8日,《布道词三篇》出版6月13日,《哲学片段》出版6月17日,《畏的概念》出版。《前言》出版8月31日,《布道词四篇》出版1845年4月29日,《关于虚构场面的三篇讲稿》出版4月30日,《生命的阶段》出版5月13日,《第三次赴柏林》5月29日,《布道词十八篇》出版12月27日,在《祖国报》上撰文,希望《海盗号》对他进行责骂1846年1月2日,《海盗号》首次刊登有关克尔恺郭尔的文章,并附漫画2月7日,想结束写作生涯当牧师2月27日,《非科学的结语》出版3月30日,《文学评论一篇》出版1847年7月13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的布道词》出版11月3日,蕾琪娜嫁给F.施莱格尔1848年4月19日,与医生交谈后获得某种精神和心理上的体验4月23日,丹麦—普鲁士三年战争爆发4月26日,《基督教文集》出版4月,因经济困难搬入托纳布斯克嘉德156号新住宅11月,《对我著作事业的看法》完成,但决定不予发表1849年2月,开始殉教的想法1849年5月14日,《或此或彼》第二版问世。《野地里的百合花和天上的飞鸟》出版。《两篇伦理—宗教论文》出版。7月30日,《致死的痼疾》出版11月13日,《祭司—税吏—有罪的女子;耶稣受难日圣餐时的三篇演讲》出版1850年9月27日,《基督教的锤炼》出版12月18日,《布道词一篇》出版1851年7月7日,《我的著述事业》出版9月27日,《反省。向当代介绍自己》出版1854年1月30日,明斯特主教去世4月15日,马腾森被任命为主教12月18日,《明斯特主教是“真理的见证人”、“真正的真理的见证人”之一吗?——那是真理吗?》发表。这是一系列二十一篇文章中的第一篇。1855年5月24日,《既然非说不可;那么现在就说》出版。《瞬间》第一期出版。6月16日,《基督对官方基督教的评价》出版9月13日,《上帝的不可改变性》出版9月25日,《瞬间》第九期发行。写下最后一篇日记10月2日,住进腓特烈医院11月11日,去世

如何评价克尔凯郭尔

说到克尔凯郭尔,他和耶稣一样,有一个历史上的克尔凯郭尔和一个文学(哲学)化的克尔凯郭尔。所不同的是,耶稣的形象无论在历史、文学和神学领域都多少带着人为刻画的痕迹,是他的同时代弟子和后世信徒的主观描摹——实在很难想象并且相信一个客观历史性的耶稣形象。但是克尔凯郭尔的形象,他自然有历史客观性的一面,但他文学\哲学的形象却并不来自于他的信徒,而是他自己有意设计和塑造的作品。作为历史的克尔凯郭尔,就我们这些后来的读者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富二代,一个精神紧张身体残缺的富二代,一个洞见如炬又敏锐如电的敏感的天才。我们可以从最新的研究文献中知道他在1847年坐了哪一班的船驶向了柏林。但了解这些都足以理解一个真正的克尔凯郭尔。这个克尔凯郭尔永远不是令人神魂颠倒、令人无尽迷恋的形象。

什么是克尔凯郭尔所认为的最高级的人类文化生活的方式

克尔凯郭尔:“每个时代都有其典型的堕落方式。在我们这个时代...则是一种对于人类个体的毫无收敛的泛神论式的轻蔑”出生于哥本哈根的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通常被认为是存在主义哲学(参见萨特的章节)的创始者。他在家中的七个孩子里年纪最小,在他二十一岁时母亲和其他五个子女先后死去。而他自己也只活了四十二岁。在他的早期作品《讽刺的概念》(On the concept of irony)中,他对黑格尔的哲学进行了颇为精彩的批评,而在随后的作品中他对国家教会也进行了持续的批评,原因是他发现它与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不可调和。作为对于斯宾诺莎、黑格尔和马克思作品中的种类或整体概念的反驳,克尔凯郭尔的作品再一次将本体论上的重要性赋予了笛卡尔主义的个体,因为对于这几位哲学家来说,个体几乎是一个毫无关系的概念。为了反驳这种概念,克尔凯郭尔说道:“每一个时代都有其典型的堕落方式。在我们这个时代,也许不是享乐、纵欲或淫荡,但却是一种对于人类个体的毫无收敛的泛神论式的轻蔑。”但是,从其他方面来看克尔凯郭尔却不是一位笛卡尔主义者。他的作品大概能够用其名言警句来进行很好的总结,如“激情做出的结论是唯一可靠的结论”和“我们这个时代缺乏的不是沉思而是激情”。对于克尔凯郭尔来说,整个思想演进的历史一直就被一些错误的概念所占据着。从希腊时代开始,哲学就专注于构建形而上学的体系,为了能够理解这个世界而崇拜理性或经验。但是这些体系都没有将根本性的“人的状况”考虑在内。在每个转折点上,我们都面对着做出决定的需要。选择是我们存在的起始点、永恒的陪伴和最为沉重的负担。在他的日记中,克尔凯郭尔这样写道:“我真正缺少的是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在做些什么,而不是自己知道些什么...我应该做的是找到一种对我而言为真的真理,找到我可以为之生、为之死的理念”。这个主题在所有存在主义者的思想中都重新出现过了,并且这一点就无可争议地使克尔凯郭尔成为“第一位存在主义者”,尽管他自己并未承认这一封号。答案是宗教信仰,克尔凯郭尔认为信仰与激情有关,与理性无关。理性只会破坏信仰,而不是证明信仰。因为即使一个人沉浸在有关上帝存在的理性证明当中(正如安瑟伦或阿奎那所做的那样),这些行为与信仰上帝毫无关联。一个人必须以充满激情的、个人的方式去选择信仰上帝,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性逻辑上的操练。一种真诚的信仰要求其发自内心的动力,正如“信仰的飞跃”这一概念,即在该过程中没有借由理性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或“真实的”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慰。克尔凯郭尔认为,如果上帝的存在只是常识或理性沉思的结果,那么这种安慰最终会使我们失去对信仰的需要。

克尔凯郭尔的非此即彼是什么含义

克尔凯郭尔的作品里,大部分都描写了不能与人共享的心情.在他的著作<非此即彼>中,字里行间渗透出一种生存哲学现--人生无真相,心情不选择.与希腊时期伊壁鸠鲁幸福论相比,克尔凯郭尔的哲学特色更深刻的揭示了人类的苦难、孤独、不安和战栗.然而他最终的选择孤独,或者说孤独地进行选择,是人类所背负的沉重的苦难之一.而这所有苦难不是需要我们去逃避,而是真真切切面对的问题.可参考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nwx201004030.aspx

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是什么?

克尔凯郭尔所提倡的存在主义,强调哲学家应探讨现实中人生问题.他反对德国观念专门讲理想的东西,而以为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体地把握住个人的存在,克尔凯郭尔个人对自己“孤独”与“例外”的感受,所以创造出对自己关心的哲学-存在主义.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可以说是利用最简单的、感性的、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方法,希望利用普通的、实际的、具体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存在,解消自己内心中的苦闷与荒谬.存在指此时、此地、此人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个人存在.个人存在中有喜怒哀乐,经由喜怒哀乐才能体验倒真正人生.语言、理性和逻辑无法揭示每一个人独特的个性,无法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对于后者,只能依靠每一个人本身内在的独特的主观体验.他的个人是一种为恐惧、颤栗、悲观、绝望等消极情绪所支配的个人。

《克尔凯郭尔-牛津通识读本克尔凯郭尔》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克尔凯郭尔》((英)帕特里克u2022加迪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DqLU5Y_m4h0MEJYWZ8D7Q 密码:b05h书名:克尔凯郭尔作者:(英)帕特里克u2022加迪纳译者:刘玉红豆瓣评分:8.1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年份:2013-6页数:276内容简介:《克尔凯郭尔》由牛津大学摩德林学院研究员帕特里克u2022加迪纳撰写,阐释了克尔凯郭尔对人的存在状况所进行的探究,以及他的思想背景、思想形成过程和基本理论倾向等。国内资深哲学学者刘放桐作序推荐。他是孤独的哲人,他是信仰的骑士,他是现代西方存在主义的先驱。作为19世纪最具创造力的思想家之一,克尔凯郭尔的许多观点完全处于主流思潮之外。他对康德和黑格尔的伦理与宗教理论所作的回应,他的主要观点与费尔巴哈、马克思等人学说的对比,他对人的存在状况所进行的探究,这些在本书中都有评论性的阐释。——————————————————————————————————“帕特里克u2022加迪纳的这本杰作,使克尔凯郭尔的双重形象鲜活起来:他既是一位思想家,也是一个凡人。”——《独立报》作者简介:帕特里克u2022加迪纳 生前为牛津大学摩德林学院研究员。作为一名哲学家,同时对绘画、文学和音乐深怀兴趣。著有《历史解释的本质》(1961)、《叔本华》(1963)、《克尔凯郭尔》(1988),编有文集《历史理论》(1959)、《19世纪哲学》(1969)。逝于1997年。

克尔凯郭尔人生思考(三)

我的朋友,克尔凯郭尔是优秀的哲学家,被认为是存在主义的思想先驱之一。前面介绍了他的生平,以及部分思想,你也许会问,什么是存在主义?主体内容是什么?具有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也在我的脑海中萦绕过,试图将其更加条理。下面,请听我简单给你叙述。存在的含义。 存在主义又称为生存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最早是由法国有神论的存在主义者马赛尔提出。但是,阐述的非常清楚的是萨特,就是让·保罗·萨特,他有句格言:“存在先于本质。” 从哲学的观点看,存在主义的内容很丰富。主体思想包括:除了人的生存以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和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之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者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要评价他的所做所为,而不是评价他是一个什么人物。 以上是存在主义的主要思想,对了,让·保罗·萨特也提出“他人即地狱。”在他看来,人在选择的过程中,面对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可能影响他人的自由,所以称“他人是地狱。”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是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的精彩。 存在三环节。 克尔凯郭尔认为,存在只能是一个适用个人的概念,存在意味着一个人自己的生活过程,包括自我参与、自我选择以及自我实现三个环节。 自我参与就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生活,这表现为积极地、主动地参与人生的全过程,而不随波逐流地附从于他人的生活方式。自我参与的意识是为什么只有个人才能存在,而其他事物的个体不能存在的原因。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类区别于动物种类,不再与他在种类上的优越性,而在于人类的特征是:这一种族的每个单独的人,都具有比种类更多的东西。 动物和其他事物只能按照种类规定的方式存在,它们只有类本质,而没有存在。克尔凯戈尔认为,并非每个人都在参与生活,他有一个比喻:生活好比是驾驶马车,有的人在打瞌睡,任马拉他,有的则驾驭着马任意驰聘,只有后一种人才是存在着的人,前一种人并不存在,他们的生活和动物并没有什么差别。这话是不是有点狠?但是他就是这样说的。 自由选择是自我参与过程中面临的选择。人不是理性动物,不被驱向一个预定的目标。生活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参与生活就是自主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克尔凯郭尔强调选择自由,强调选择无依据和不确定性。 自我实现是把人变得越来越个体化,同时也越来越脱离社会的存在过程。克尔凯郭尔对群体、集体、整体深恶痛绝。他认为群体、集体、整体削弱了个人的责任感,使人的责任感成为一种幻觉。 相信很多人都有体会,个人的责任感来自自我参与和自我选择。只有一个存在的个人才会为自己选择和参与的后果承担全部责任。群体意识为推诿责任提供了借口,一个随波逐流的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会把责任推卸给群体。克尔凯郭尔强调自我实现,所有实现的正是个人意识以及与之相连的个人责任感。生活辩证法。 存在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的飞跃过程,他把存在当做生活辩证法。生活辩证法与黑格尔观念辩证法至少有两大不同: 第一,黑格尔辩证法中没有个体的独立地位,个体只有在整体中才有意义,其结果是绝对的整体化;生活辩证法是个体的自我实现过程,其结果是彻底的个体化。第二,黑格尔的辩证运动由理性驱动,在克尔凯郭尔的辩证法中,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飞跃是由物理性的心理转变导致的。 生活的辩证法开始于感性阶段,在感性阶段,生活为感情、感觉所支配,道德准则和宗教信仰不起作用。在生活辩证法的第二阶段,即伦理阶段,人们的生活为道德准则所支配,追求普遍性、理性,生活以善为明确目标。宗教阶段是生活辩证法的最高阶段,在此阶段个人与有人格的上帝直接相通。 从理性角度上看,信仰是荒诞的。克尔凯郭尔认为,荒谬始终伴随着信仰的情绪,是检验信仰强度的尺度。荒谬感越强,所坚持的信仰则越强烈。 我的朋友,生活中的荒谬是我们无法理解的,但是很多是客观现实。 在对生活辩证法的论述中,克尔凯郭尔注重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如感性阶段的绝望,伦理阶段的犯罪感和宗教阶段的荒谬感。他特别强调在每一个飞跃阶段,自由选择的人都有一种畏惧感。主观真理说。 对于真理的追求,是各种哲学家思考的重点问题。克尔凯郭尔认为真理都是主观的,因为真正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成为一个存在的人,这个问题不可能为思想、理性所解决。科学和哲学的道理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不是真理。这一问题最后要靠自由选择,最终靠信仰解决。自由选择是主观的,起决定作用的是“存在处境”,即克尔凯郭尔分析的那些心理状态。 克尔凯郭尔对真理有一个著名的定义: 真理是客观的不确定性对最为激情的内在性的适应过程的依附,是客观依附于激情的适应过程,这是存在的个人可以获得的最高真理。 我的朋友,仅仅介绍很难理解一些表述,建议你可以看看他的书,一个真诚的人的书,智慧的人的书,定有过人之处。 19世纪末期,克尔凯郭尔提出了存在主义思想,但是存在主义作为一种思潮,直到20世纪50年代及60年代初期才在西欧广泛流行。那时的存在主义不但是一种哲学,而且几乎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意识形态、文学、艺术、服饰、饮食、家庭关系等,被称为时代的象征。 在哲学史上,很少有一种哲学能够具有如此广泛的社会影响。存在主义的流行和它所处的时代的特征是不可分的,了解它的时代背景对理解这种理论是必不可少的。 我的朋友,克尔凯郭尔在《致死的疾病》书中,对什么是“绝望”进行了考察。结论是依靠信仰才能够生活下去,我们都不是行尸走肉,都希望看到不一样的人生。这个在尘世生活了四十二岁的男人,生活简练平凡,思想却影响了很多人,学哲学的人,离不开他的思想,因为他是如此深邃,充满魅力,希望你能了解他。

存在主义之父:克尔凯郭尔

叔本华对待黑格尔的方法是先对他大骂一通,然后转头不顾。但紧随其后的那一代大陆哲学家却不得不直面黑格尔,到 19 世纪 30 年代,黑格尔的影响已经非常巨大。在这一代哲学家中,最重要的是丹麦人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Kierkegaard,1813—1855 年)。克尔凯郭尔现在通常被认为是存在主义之父,但他首先将自己视为一位宗教作者和一名反哲学家。实际上,他并不反对一般而言的哲学,而是反对黑格尔哲学。尽管如此,克尔凯郭尔跟其他同辈人一样,曾深陷于黑格尔的魔力,远远超过他所愿意承认的。 克尔凯郭尔指责黑格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黑格尔导致了整整一代人思想生活的非人性化。这种非人性化是黑格尔“纠正”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所产生的结果。我们知道亚里士多德定下过三条基本的逻辑原理: 1.同一律(A=A) 2.不矛盾律(非[A 并且非 A]) 3.排中律(A 或者非 A) 黑格尔认为这些原理是错误的。他新的辩证逻辑颠覆了这些原理。根据他的辩证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事物都是它自身的对立面,因而,A=A 并不有效,因为 A=非 A。(希腊民主制从某种意义上相当于希腊奴隶制,因为,它是它自身的对立面。)如果同一律是站不住脚的,那么不矛盾律和排中律也就崩溃了。克尔凯郭尔对黑格尔傲慢的看法表示气愤。他用下面这类短文嘲笑这种看法: 如果你结婚,你会为此感到后悔;如果你不结婚,你还是会为此感到后悔;……不管你结婚还是不结婚,你对二者都会感到后悔。 嘲笑世上的荒唐事,你会为此感到后悔;悲叹世上的荒唐事,你也会为此感到后悔;嘲笑世上的荒唐事或者悲叹它们,你对二者都会感到后悔……信任一个女人,你会为此感到后悔;不信任她,你也会为此感到后悔;信任一个女人或者不信任她,你对二者都会感到后悔……吊死你自己,你会为此感到后悔;不吊死你自己,你也会为此感到后悔;吊死你自己或不吊死你自己,你对二者都会感到后悔……先生们,这就是所有哲学的要点和实质。 克尔凯郭尔所写的并非真是所有哲学的要点和实质。这只是黑格尔哲学的要点和实质,在这种哲学中,所有的对立都被抹杀了,这导致了极端的冷漠和道德败坏,并且由于否定了排中律,从而取消了非此即彼的抉择——因而否定了自由,而在克尔凯郭尔和他的存在主义追随者们看来,自由是人类生存的本质。因而,克尔凯郭尔在他的名为《非此即彼》的书中发表了前述那个“迷离的演说”,这本书的题目本身就是对黑格尔的一种攻击。 黑格尔不仅抹杀了“此”与“彼”之间的区别,而且还取消了认识论与本体论之间的差异,他断称“凡是合理的即是实在的,凡是实在的即是合理的”,这是存在与思维之同一性的另外一种表达方式。克尔凯郭尔颠覆了黑格尔的论断,他主张存在是一个不能被思考的东西。这个主张具有双重意义:(1)思维和存在不是同一的;(2)对“存在”进行思考是不可能的。 回忆一下,黑格尔的神已经发现自己无法思考纯存在。克尔凯郭尔把这个限制又推进一步,他认为不只是纯存在不可能被思考,任何存在都是不可思考的,因为,从克尔凯郭尔的柏拉图式意义理论来看,思维始终是一种抽象形式。语词是指称概念的能指,而概念则是一般范畴。对克尔凯郭尔来说,在“这只棕色的狗服从它的主人”这个句子中每个语词都表示一个抽象物。语言从经验中抽象出来并且废除了差异,以便使思想和交流成为可能;因此,(受语言限制的)思维使我们疏远了真正的存在,真正的存在从来就不是抽象的而始终是具体的。 作为黑格尔哲学这种抽象物的对立面,克尔凯郭尔哲学把我们带回到具体的存在。但并不是关注事物的具体存在,而是关注个体的人的具体存在。勒内·笛卡尔曾经正确地把自我作为哲学的起点(“我思故我在”),但他又错误地把自我等同于思维,就像后来的黑格尔那样。克尔凯郭尔说道,“思维是一回事,存在则是另一回事。”我可以思维和谈论许多关于我自己的事——“我是一个教师,我是个男人,我是一个美国人,我在恋爱,比起香草味我更喜欢巧克力味。”但是,当我在谈论和思维我自己时,有一个仍然无法被思维的东西——我的存在,它是一个“不尽根”(一个无理余数)。我无法思考它,相反,我必定经历着它。 在克尔凯郭尔看来,我的活生生的存在就是激情、决定和行动。其中没有任何一个范畴可以被思维所穷尽。但克尔凯郭尔并不是在说存在与思维没有关系。事实上,存在与思维必定是相互渗透的。那么,是什么样的思维呢?它是一个“生存性的探索”,它“把自己越来越深地献给存在的事业,带着对存在是什么的意识,看透一切幻觉,在行动中重构存在,从而变得越来越具体”。 为了解释这个观点,我必须对一个区别作出澄清,即克尔凯郭尔在其《结论性的非科学附笔》中作出的“客观思维”和“主观思维”的区别。第一种思维是这样一种思维,对它来说存在着客观的真理标准,例如在数学、科学和史学中就是这种情况。如果你想要知道“3+2=5”、“f=ma”或“恺撒在公元前 49 年渡过卢比孔河”是否真实,你可以用公认的标准来判定这些论断是否是真理。那么,客观真理是存在的,但它们与生存漠不相关。也就是说,它们与我的生存没有本质关联。如果我发现它们中的一个是错误的,我也许会很吃惊,但我不会因此而变成另一个不同的人。因而,克尔凯郭尔并不关心客观真理。 然而,对主观思维来说,不存在客观的真理标准。主观思维存在于例如价值观中,比如伦理观点和宗教观点。如果我告诉你给他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是不道德的,而你怀疑我的论断,那么最终并不存在任何我可以向之求助的客观标准,因而我无法证明我的观点。(在克尔凯郭尔看来,康德主义不会起作用,因为它预设了对自相一致和不矛盾性观念的重视。但如果你拒绝接受这种重视又如何呢?)同样地,如果我主张“上帝是爱”而你对我表示怀疑,我无法求助于任何客观的真理标准来为我的断言进行辩护。 然而,这些主观真理对我的存在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客观真理则无关紧要。我们做什么,基本上我们就是什么,而我们做什么——我们的行动——是各种决定的结果,决定则是我们所选择的价值观的具体体现。然而,这些价值观无法被建立在确定性的基础上,而总是由于信仰,对不确定者的信仰而被接受。 克尔凯郭尔认为,在直面所有事物的不确定性时,对价值观和决断力的需要激发了一种眩晕和根基的丧失,它们揭示了真实的人生境况乃是痛苦而绝望的。黑格尔错了,现实的并非合理的。对人生现实的活生生经历并非出于理性,相反,它是一种令人绝望的虚无,而又渴望成为某种东西。(但是,黑格尔说的难道不也是这个吗?) 除了道德评价和宗教评价,还有其他主观真理。但克尔凯郭尔告诉我们,这些真理只能被间接地传达。它们可以被暗示、影射、夸大、轻描淡写、谎报、取笑、诗化或者忽视。但它们不能被言说——或者至少是,即便它们被说出来,它们也无法被直接理解。“我的死亡”这一真理就是这样的真理。我知道所有的人都有一死,我是人,所以有一天我也会死。通过在历史课和生物课上所做的研究,我对死亡有了很多知识。但这种知识并不意味着我已经把我的死亡作为一个主观真理加以把握了。 在《附文》一书中,克尔凯郭尔讲述了一个人的故事,这个人在哥本哈根的街角遇到了一位朋友,这位朋友邀请他去吃饭。被邀请的这个人很热情地答应出席,但就在此时这位未来的客人被一块恰巧从楼顶掉下来的瓦片给砸死了。克尔凯郭尔嘲笑这个死者,他说人们碰到这种情况会把自己给笑死。这个例子中一个人对未来作出绝对的承诺,但他的存在却被一阵风给拂了去。在对这个故事所带的讽刺暗笑了一会儿之后,克尔凯郭尔自问是否对这个小伙子太过严酷了。我们当然不会预期这个客人答复邀请时这么说: “你可以算上我,我一定会去。但我必须把这一偶然情况排除在外,即一片瓦片恰好从楼顶吹下来把我给砸死了,因为发生这种情况我就来不了了。”但是《附文》的读者会认识到那恰恰是克尔凯郭尔所想要的回答。当我们理解到在我们所作出的每一个关于未来的陈述后面,我们都可以正确地附加一句“但是,我可能下一刻就死了,这样的话我就参加不了了”,这时我们才把握了关于我们的死亡的主观真理。 克尔凯郭尔这个故事的意图并不是要激起一种病态感。在他看来,对作为主观真理的人之死亡的发现成为另一个发现的由头,即发现“人的生存”是一个主观真理。只有面对永恒那大口洞开的无限深渊,存在的直接性和脆弱性才能得到理解。 大多数人根本遗忘了虚无就在近旁,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用在琐碎的思维和无意义的事情上。(“我的袜子破了洞吗?要是我系一条脏领带,人们对我会有什么想法呢?”)但是,对我们的主观真理的发现具体化并强化了我们的生存。它有助于我们安排我们优先考虑的事,澄清我们的价值观,并且还有助于使自我从它在社会角色、物质财富和语言抽象的异化中恢复过来。它揭示了(同时也创造了)对自我来说一直隐而不显的自我。 对克尔凯郭尔来说,自我在本质上就是主观性,主观性由个人对自己主观真理的信奉所构成。在克尔凯郭尔看来,本真的自我,是一种通过自我反思的活动而“自我选择”的自我,这种活动澄清并且创造了各种价值观,并且同时为这些价值观承担全部责任。按照克尔凯郭尔的看法,这个过程恰恰是被黑格尔排除在他的体系之外的,或者,更准确地说,这个过程是任何一个体系都必然会抹杀的过程。因而,克尔凯郭尔是反体系的,并且把他的一本书的书名定为《哲学片段》,这是打在黑格尔脸上的又一记耳光。 克尔凯郭尔认为他的任务并不是发展出一种新的认识论,也不是创建一个新的形而上学体系,而是创造一种全新的人类——能把握自己的自由并且创造自己命运的人。(19 世纪另外两位率性的思想家也加入他的这个任务中,这两个人我们也将会研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尼采。)克尔凯郭尔把他的新人类称为“信仰骑士”。对克尔凯郭尔来说,这种人具有一种超人的力量和伟大。克尔凯郭尔这样描述信仰骑士的范型: 世界上的伟大之人不应该被遗忘。但每个人都曾以其自己的方式而伟大……每个人的伟大都是与其期望成比例的。一个人曾因期望可能之物而变得伟大,另一个人曾因期望永恒之物而变得伟大,而那个期望不可能之物的人比所有的人都伟大。每个人都应被铭记,但每个人的伟大都是和其为之奋斗的东西的伟大成比例的。那与世界斗争的人曾因征服世界而变得伟大,那与自己斗争的人曾因征服自己而变得伟大,而那与上帝斗争的人则比所有的人都伟大。 这些骑士把握了所有存在的荒谬性和偶然性。大卫·休谟已经对所有事物的无关联性有所思考。但休谟仅仅是对之有所思考而已,而信仰骑士们则本能地感觉它。但是,他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统一他们世界的力量,即通过意志的行为来将世界团结在一起,这个力量克尔凯郭尔称之为“信仰”。这些骑士是个体,他们深入地审视人类世界,并且看到在最深的层面上我们是孤独的。我们处于“绝对的隔绝”之中——这是一种造成疯狂或“神圣疯狂”的孤独,因为克尔凯郭尔的英雄们只孤独地和他们的神在一起。 事实上,克尔凯郭尔的信仰骑士,他的“新人类”,根本就不新。相反,他们是以克尔凯郭尔对《圣经》中的祖先亚伯拉罕的曲解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亚伯拉罕在深夜听到一个声音命令他献出他的儿子作为牺牲。亚伯拉罕对这条消息的意义承担了全部的责任——这是他的意义,他的主观真理,他也对他的行为承担了全部的责任,由此他成为一个克尔凯郭尔式的英雄。克尔凯郭尔这样描述亚伯拉罕:“亚伯拉罕比所有人都伟大,他由于实为软弱的力量而伟大,由于实为愚蠢的智慧而伟大,由于实为疯狂的希望而伟大。”黑格尔曾把人类存在转换成纯粹思想。克尔凯郭尔把“荒谬者”这个新范畴,引入哲学并将之置于他理想的人类内心,以此来反对黑格尔的理性化。

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的特点是,重视个人的生命特色,重视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特殊性,即每一个人在上帝面前的都是特殊的。 “存在”针对的是“个人”,而不是其他物体。“存在”的定义是, 个人借由自我抉择、自我承担而实现自我。 首先,存在是一种”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也就是先要有“选择的机会、选择的能力、选择的自由”,才能得到选择的结果,叫“存在先于本质”。比如,人通过立志、选择,自我塑造,最终成就了所希望的自我,叫“我选择成为我自己”。 在面临关键性抉择时,要考虑自己是不是真诚,因为“人的外在表现是以内在的真诚作为基础的”(自我抉择);做出抉择之后,自己要随之投入,无论出现什么后果,都需要自己负责(自我承担)。 然而,克尔凯郭尔也指出,大多数人只是“存”而“不在”。从小到大,我们都由习俗、观念、老师、父母提供一些生活的模式,并没有自己决定和选择自己的路;有时候我们思考的内容也是由别人提供的,像大众媒体。老马识途,我们只是那位喝醉的农夫,被这匹识途老马带回家,而不是自己选择回家的。我们的思想、感受、行动都受到群众的影响,而群众“只不过是人云亦云,大家造成一种风气,一种声音,让你觉得好像应该这样想,让你放弃自己去作选择的机会”。 当自己反省存在问题时,首先要把自己和群众剥离开,要有自己的思考、感受、判断、行动。这也不是指要跟群众彻底划清界限,在行动上可以和别人做的一样,但先要经过自己的反省,清楚自己这么做的理由。

克尔凯郭尔经典语录

1.存在不能用概念去表达,并不是因为它过于一般和模糊,使人难以思考,而是相反的因为它实在过于具体和丰富,一旦把抽象思维用于存在,存在就失去了丰富的具体性,从而消灭了存在着的个人。 2.大多数人的不幸并非他们过于软弱,而是由于他们过于强大过于强大,乃至不能注意到上帝 3.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是:在多长的时间里,以及在怎样的层次上,他能够甘于寂寞,无需得到他人的理解。能够毕生忍受孤独的人,能够在孤独中决定永恒之意义的人,距离孩提时代以及代表人类动物性的社会最远。《克尔凯郭尔日记选》 4.记忆不光能挽留住那瞬间,而且还能升华它,任何事物一旦掺合了记忆,就能在我们的心里造成双倍的效果。《勾引家日记》 5.尽管我无意对现世高谈阔论,但是对当代情势稍有观察的人都不会否认,这个时代是错乱的;而造成其焦虑不安的原因则是,思想的范围也许更为宽广,或甚至在抽象层次上变得清晰,但是却越来越不确定了。《恐怖的概念》 6.青春是什么?一场梦。爱情是什么?那场梦的内容。《恐惧与颤栗》 7.人们几乎从没运用已经拥有的自由,比如思想自由,相反倒是要求什么言论自由。《克尔凯郭尔日记选》 8.如果人是野兽或是天使,那么他就不能感受到焦虑,正因为他是两者的结合体,所以他才能够焦虑。《恐怖的概念》 9.生活总是要向前走,但要理解生活,必须向后看。 10.我对生活的看法是毫无意义的,一个邪恶的精灵在我的鼻梁上装了一副眼镜,这眼镜的一块镜片按一种极大的比例放大,而另一块却以同样的比例缩小。《非此即彼》 11.我像一个死者一样活着,在遗忘的洗礼中,我把所有经历过的东西沉淀到回忆的永恒中去。《非此即彼》 12.我只有一个朋友,那就是回音。为什么它是我的朋友?因为我爱自己的悲哀,回音不会把它从我这里夺走,我只有一个知己,那就是黑夜的宁静。为什么它是我的知己?因为它保持着沉默。《非此即彼》 13.现在我已经明白教堂的意思了,它唯一的意思就是静默和倾听,这些能在任何地方做到,最好是到其它地方做,因为很多人都去那里,在教堂里说个不停,他们干扰了我。最好是在一棵树下,最好是在天空下。 14.许多人对于生活作出自己结论的方式就像小学生一样,他们抄袭算数课本里的答案以欺骗老师,而没有心思由自己算出得数。《克尔凯郭尔日记选》 15.一个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边的讽刺家充其量只是一个平庸的讽刺家。《克尔凯郭尔日记选》 16.正因为人类比动物优秀,换言之人类是自我,是精神,才做得到绝望,不懂得绝望的人不会有希望 17.最危险的背叛者就隐藏在所有人自身当中。《爱的作为》 王凯经典语录() 【名人简介】:王凯,1982年8月18日生于湖北武汉,中国内地男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20xx年,出演首部电视剧《虎穴》进入娱乐圈;20xx年,因出演《丑女无敌》而走红;20xx年,主演电视剧《枪炮侯》;20xx年,主演电视剧《知青》,并参演首部电影《我的狗狗我的爱》;20xx年,主演电影《逆袭》入围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影片奖。20xx年9月15日,主演电视剧《伪装者》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9月19日,主演电视剧《琅琊榜》在北京、东方卫视播出;11月22日,出演商战传奇剧《青岛往事》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同年,获时尚COSMO美丽盛典获得年度美丽偶像大奖。20xx年12月19日,王凯获20xx年国剧盛典最具人气内地演员和年度演技飞跃演员奖项;12月23日,获得20xx搜狐时尚盛典年度最有魅力男人。20xx年1月,获得20xx微博之夜年度风云人物;1月14日,担任360手机形象代言;2月8日,参演《青丘狐传说》登陆湖南卫视钻石周播剧场;3月8日,王凯获20xx年中国电视剧品质盛典年度最具人气男演员奖。 王凯经典语录 1.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无论好坏,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因为最终,它们将会让你越变得越来越好。 2.心事是很难隐藏的,把嘴巴捂住它就会从眼睛里冒出来。 3.不是每件事都注定会成功,但是每件事都值得一试。 4.这个我知道。但是这不就是大家一说一笑一闹就过了的事吗?谁还当真呢?对吧? 5.要画的话,你要八十块我都可以画得出来。 6.男神我还真没考虑过,你问一个男的,他有没有男神,这合适吗? 7.感觉比较复杂,情绪比较复杂,既开心,但是也挺担心他们的。怕他们被挤到被踩到被推倒。 8.幻想过没有没有,就是来得有点太突然,还没准备好。 9.是真的,眼睛真的是心灵的窗户,首先你从这个人的眼神你就能够判断出他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所以我喜欢善良的人,我不喜欢那种很多小心机,那种不太喜欢。 10.只要你们努力生活和工作,早晚有一天能睡到你们爱的人 11.类似爱情,哈哈,可还行…… 12.名花有主了?结婚了吗? 13.Cp拆不拆这个事情我觉得纯属大家一个开玩笑的方式去调侃我们,所以这个我们没必要太当真。 14.我跟我自己最配。 15.女孩发脾气生气男孩只能是哄嘛!还能干嘛?就是剧里的台词“我在哄你”嘛! 16.我应该是喊人来救他们,因为我的水性也不好,你要想如果我们仨同时掉下去,我能活着游回来就不错了,我还能救谁呀? 17.无所谓,我本来就很美,穿什么都是美。 18.目前是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但是以后会不会有我也说不定。 19.可能只是因为我是一个演员的身份可能大家会拿放大镜看,如果作为一个很普通的人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吧! 20.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总有一天会睡到你们爱的人的。 21.那我让位,让他们俩去玩吧!不然又骂我拆散他们俩了。 22.因为都是男人戏,我拍的都是男人戏,都是以兄弟情为主,基本上爱情几乎是没有的那种,所以大家会有这个想法也很正常,对。 23.其实我觉得都是大家开玩笑的一种东西没必要太认真。 24.喜欢什么样的女孩?“聪明的,然后…有颜值” 25.你可以说,我的男神是刘烨哥。 26.没有什么遗憾吧!因为说遗憾一般都是生活中你没有办法去完成的一些事情,你在戏中去完成,这是满足了你的愿望。 27.那像爱情这种东西你平时生活中都可以遇到,在戏里有没有无所谓,也不会让自己太失望。 28.我说的意思就是至少我们在生活中是经历过的,所以在戏里没有,暂时没有这样的事情,其实也没有什么让自己很不开心的。 29.非要选一个,那就爱自己。 30.我喜欢聪明的女孩,然后有颜值,对吧?漂亮! 31.现在这个时代谁说得准?你又懂了…… 32.先天条件我觉得还不错,如果说再经过后天的加工可能会更好。 33.我是很开心,因为有人喜欢当然很开心了,被人喜欢,但是我这种方式可能有一点,也许我说得很严重了一点,但是也可能是我没有适应的一个原因,但是我总觉得就不是一个绝对的好事,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稍加控制一点吧! 34.是,谁没有过去呢?对吧? 35.我没说什么呀。 36.有,很多。有说我像黄晓明的,说我像陈坤的,都有…… 37.确实我觉得,其实我自己本身对制服这块也是挺喜欢的,但是我平时生活中是一个比较喜欢简单一点的人,所以平时自己的着装都是很简单很随意那种。 38.以外表选朋友,以智慧选敌人。你太聪明,则不能当朋友。 39.很多人曾有过梦想,但大多数人不敢抛弃太多,不敢执著地为梦想努力。 王凯经典语录 1.Cp拆不拆这个事情我觉得纯属大家一个开玩笑的方式去调侃我们,所以这个我们没必要太当真。 2.非要选一个,那就爱自己。 3.感觉比较复杂,情绪比较复杂,既开心,但是也挺担心他们的。怕他们被挤到、被踩到、被推倒。 4.幻想过没有、没有,就是来得有点太突然,还没准备好。 5.可能只是因为我是一个演员的身份可能大家会拿放大镜看,如果作为一个很普通的人的话,我觉得这是一个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吧! 6.类似爱情,哈哈,可还行 7.没有当初的陈家明,就没有现在的萧景琰 8.没有什么遗憾吧!因为说遗憾一般都是生活中你没有办法去完成的一些事情,你在戏中去完成,这是满足了你的愿望。 9.名花有主了?结婚了吗? 10.目前是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但是以后会不会有我也说不定。 11.那么努力往上爬,争的是那么一点话语权 12.那我让位,让他们俩去玩吧!不然又骂我拆散他们俩了。 13.那像爱情这种东西你平时生活中都可以遇到,在戏里有没有无所谓,也不会让自己太失望。 14.男神我还真没考虑过,你问一个男的,他有没有男神,这合适吗? 15.你可以说,我的男神是刘烨哥。 16.你们别总想着睡我了,我自己睡眠都不够 17.女孩发脾气生气男孩只能是哄嘛!还能干嘛?就是剧里的台词我在哄你嘛! 18.其实他们对我的称谓一直在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大王了,感觉我跟在水帘洞待着似的。 19.其实我觉得都是大家开玩笑的一种东西没必要太认真。 20.生活,若美好叫精彩,若糟糕叫经历。 21.是真的,眼睛真的是心灵的窗户,首先你从这个人的眼神你就能够判断出他大概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所以我喜欢善良的人,我不喜欢那种很多小心机,那种不太喜欢。 22.我不一定是一匹千里马,但你们,一定是伯乐 23.我跟我自己最配。 24.我可能会先看眼睛吧!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事实。 25.我说的意思就是至少我们在生活中是经历过的,所以在戏里没有,暂时没有这样的事情,其实也没有什么让自己很不开心的。 26.我喜欢聪明的女孩,然后有颜值,对吧?漂亮! 27.我相信有人一夜爆红,但我没有那样的命 28.我要感谢这十年中的我,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挫折,我 坚持过来了,我 未曾放弃 29.我应该是喊人来救他们,因为我的水性也不好,你要想如果我们仨同时掉下去,我能活着游回来就不错了,我还能救谁呀? 30.无所谓,我本来就很美,穿什么都是美。 31.喜欢什么样的女孩?聪明的,然后有颜值 32.形象也很重要,对,形象也很重要,然后性格也很活泼、也很开朗,我现在的一个标准跟之前是有些很不一样的地方,我可能会更着重看她的性格和内在的一面,就是你得有一些魅力所在,人格魅力或者是性格魅力,你总有一点是吸引我的,而不是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外表而已。 33.因为都是男人戏,我拍的都是男人戏,都是以兄弟情为主,基本上爱情几乎是没有的那种,所以大家会有这个想法也很正常,对。 34.只要你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总有一天会睡到你们爱的人的。 查尔斯·哈尼尔经典语录 查尔斯·哈尼尔经典语录 1、一切境遇或经历的发生都遵循引力法则。把这引力法则付诸实践有三个步骤:真诚的渴望、自信的预期、执着的追求。 2、如何陈述引力法则?精神是具有创造力的,并自动与其客体相关联,在客体中显示出他巨大的能量。 3、知识是我们进行思考的能力。 4、敏锐地分析观察会产生想象力的开发、洞察力的深入、感知力的增强与睿智的增长。而这些会带来富裕与和谐。 5、显意识和潜意识是精神行为的两种模式。 6、思想是精神能量,它遵循共振原理运行;它是遵循爱的定律的,是激情赋予它活力的! 7、一切的力量都是源自于内心。 8、成功人士运用心智取得成功。因为心智是保证他们把我他人和外部环境以帮助他们完成蓝图的动力。 9、能力来源于对他人的帮助。有所予才能有所取。 10、引力法则回馈给我们人类的到底是什么?是我们“自身”!自身就是我们之前的经历和意识综合形成的结果,包括显意识和潜意识。 11、思想的成形是遵循增长规律。 12、预定的结果是理想!我们心目中坚定不移的理想是实现理想的必要条件。 13、我们自身的观念和想法是构筑精神家园的物质材料。我们要建设美好的精神家园,就必须拥有正确的观念和美好的想法。 14、运用真理的必要条件是渴望成为精神力量的慈善行动受益人。 15、必须明晰:是我们精神中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决定了我们生活中的一切境遇。因此集中精神专注于我们渴望能够在生活中出现的境遇就能激活自己的太阳丛。 16、怎样开发勇气、信念和激情?我们可以通过认识我们的精神本质来开发。 17、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达到最和谐、最完美的境界。 18、创造性能力是一项精神活动。 19、生命的个体是通过进行思考来作用于外部世界的。思考力是我们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能力。而思考就是认知的过程。 20、集中意念、全神贯注是每个成功的人必备的品质。这种品质能帮助人类抵达任何一项成就。 21、善行义举、正确思维、认识真理、运用真理。真理是宇宙至关重要的总则,因此无处不在。 22、认知是成就和财富的基础,大脑是认知的器官。 23、视觉化就是精神图景形成的过程。视觉化使我们在内心产生一幅理想的景象,并且能够指引你按部就班地行动,实现目标,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 24、积极影响潜意识的结果是我们的主观和客观相一致,这样才能够运转实现所要求的结果的力量。 25、潜意识是记忆的中枢,他有着非凡的价值。它能够控制我们的生命过程,警示、引导我们。 26、寂静就是身体的安宁。安宁是控制自我、主宰自我的第一步。 27、潜意识占据我们90%以上的精神生活储备,它具有主导地位! 28、在内心不断地暗示自己,强调自己想要的结果,是我们影响潜意识的方法。 29、想象力是建设性思维的一种,它是我们用以洞察思想和经历的新领域的照明灯,是所有发明家和探索者开路冲锋的强有力的武器。运用想象力将使你大展宏图、开拓未来。通过训练我们就能拥有强大的想象力。 30、我们的外部环境是客观条件的反映,而这些客观条件与我们内在世界所规划的要一致。 31、人的精神和宇宙精神互动的结果是我们人生各种各样的际遇(境遇)。思想是因,境遇是果。如果我们能控制成因,也就自然能够把握结果。 32、我们不再依赖显意识活动的程度决定了悠闲从容的理想状态。 33、显意识具有识别检查的功能。另外它还有推理能力,是意志的策源地,并影响着潜意识的活动。 34、给予思想活力,让它与其目标相关联·;并因此主宰每个人生逆境的经验,所运用的原理就是吸引力法则——亦即爱的另一种称呼。这是在一切哲学体系、宗教、科学、万物中,既永恒又根本的原理。一切都无法逃离爱的法则。给予思想活力的,正式感情。感情即欲望。欲望即爱。充满爱的是思想,是天下无敌的。 35、理想化就是最终会在客观物质世界中实现的计划视觉化或是设想的过程。“视觉”创造出“感觉”,“感觉”改变我们的境遇。首先是精神上的,继而是,情绪上的,最后则是实现无限的可能性。

如何入门克尔凯郭尔

建议先读黑格尔再读克氏。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建立在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上,建议先读黑格尔再读克氏,但是想要理解黑格尔又绝对绕不开康德,所以建议先读康德。《克尔凯郭尔》主要讲述了:他是孤独的哲人,他是信仰的骑士,他是现代本文存在主义的先躯。

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想?克尔凯郭尔哲学的特点

克尔凯郭尔简介中提到他全名索伦·克尔凯郭尔,是丹麦著名的哲学家、诗人,也是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后现代主义的引领者,被称为存在主义之父。克尔凯郭尔曾在哥本哈根大学就读,他继承了大量的遗产,并且靠此维持生活,然后隐居在哥本哈根用巨额遗产创办了期刊,最终在复印杂志时晕倒在大街上,数周之后去世,年仅42岁。克尔凯郭尔简介中最突出介绍的是他在哲学界的成就,20世纪之前克尔凯郭尔还没有被世人所熟知,主要是因为对克尔凯郭尔的成就的简述都是用丹麦语记载的。克尔凯郭尔的思想对当时欧洲和北美洲的美学存在主义者们有着重大的影响,是现代存在主义思潮的开端。克尔凯郭尔的主要思想是存在主义,克尔凯郭尔的思想中带有很大的负面情绪,用厌烦、绝望、忧郁等情绪代替了世界对人的认识和研究。存在主义的产生也代替了但是黑格尔的思想,证明存在思想比黑格尔思想更受大众认可。 克尔凯郭尔简介中还介绍了他的爱情,他的爱情经历十分曲折,1837克尔凯郭尔在小有名气的时候认识了15岁雷吉娜,在1840年他们订婚了,他把自己的思想都告诉了他的未婚妻,但是17岁的雷吉娜无法了解他的思想,因此解除了婚约,之后更是因为后悔变得无比痛苦,这份痛苦伴随他直到去世。 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存在主义,是现代存在主义的创始人,因此他被称为存在主义之父,也是后现代主义的引领者,是丹麦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和诗人。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是他在哥本哈根大学学习神学后的产物,克尔凯郭尔起初想当一个牧师,他是相信有神的,他的毕业论文就是对苏格拉底无神论的讽刺。克尔凯郭尔在毕业后考取神学的学位,但是他并没有如愿以偿的担任神职,主要是因为克尔凯郭尔不认同丹麦的路德教。他父亲死后他继承了巨额的遗产,克尔凯郭尔之后的生活也靠这些遗产维持。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的内容是孤独的、非理性的,他以自己非理性的情感代替了世界对人的认识和研究,尤其是他的厌烦、绝望、忧郁的悲观情绪占了主导因素。克尔凯郭尔用这样的存在主义代替了世人对黑格尔主义,被世人所追捧。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中强调哲学家应该探索和讨论现实的人生问题,而不是虚无缥缈的思想。克尔凯郭尔反对德国专门讲理想的事物,他的存在主义是他个人用自己的孤独的感受而创造的,克尔凯郭尔哲学思想希望可以用最简单、最实际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梦想,来消除自己心中的不满和苦闷,克尔凯郭尔是一个被众多消极情绪支配的人,也是这些情绪使他的核心哲学思想创造了存在主义。 克尔凯郭尔是丹麦著名的诗人和宗教哲学家,也是伟大的心理学家,克尔凯郭尔的成就表现在他对哲学界的贡献和他创造的思想上。克尔凯郭尔的成就主要是他的哲学思想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是他以个人的非理性情绪来代替世界对人类理智的研究和认识,尤其是从他的焦虑、恐惧、烦躁和绝望等负面思想上带来的启发。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中主要提及了两大要义,其中一个是存在先于本质的理念,这个理念的意义主要指人的生存是命中注定的,是被动的,是无法左右的,但是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的特点去创造自己特有的本质,这样才能够体现出人们的价值。克尔凯郭尔也是有选择的改造自己的本质,追求自由这就是他所说的人的本质。 另外一点是将存在主义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感性存在、宗教存在和理性存在,感性存在是指人们应该追求自己的快乐,甚至可以自私,让自己能够一直享受快乐的存在。宗教存在是指人们要有自己的信仰,让人们有祈祷和爱的生活,尊敬和崇拜神明,让自己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是一种有精神寄托的存在。而理性存在是指人们严肃的和尽责的人生,用理性和哲学的方法面对人生,是合乎社会道德的存在。克尔凯郭尔的成就还体现在他的著作上,克尔凯郭尔在得到巨额遗产后利用这些遗产创办了自己的期刊。用来发表自己的著作,他的著作也给后世追求哲学的学生提供了捷径。 克尔凯郭尔是丹麦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诗人,人们对克尔凯郭尔的评价也是各不相同,人们觉得克尔凯郭尔与耶稣的思想是类似的。只是耶稣的形象一直都被人们所追捧,而克尔凯郭尔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很模糊,更无法与耶稣相比。耶稣的弟子和之后基督信徒对耶稣的人为刻画是相当成功的,所以耶稣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建立的形象并不是来自他的信徒,他着重塑造了自己的作品,在个人形象上并没有着重塑造。有人对克尔凯郭尔的评价则持不同观点,通过克尔凯郭尔简介可以了解他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巨额的财产。但他的精神是极度紧张的,在后人的眼里克尔凯郭尔是一个神魂颠倒的人,他这样的性格使得人们对他产生无尽的迷恋。 在人们眼里克尔凯郭尔除了是个哲学家外,他的写作水平也是世界顶级的。克尔凯郭尔写作的模式集赫德尔、康德和谢林于一身,跟德国的浪漫派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克尔凯郭尔开启了20世界的虚无主义。人格类型上克尔凯郭尔与保罗、路德和奥古斯丁是相同的。克尔凯郭尔是孤独焦虑的人,正是克尔凯郭尔的这些负面情绪才成就了他的思想,以至于世界上大多数人对克尔凯郭尔的评价中称他是个伟大的哲学家,是一个哲学天才。

克尔凯郭尔认为人是什么的存在

克尔凯郭尔认为,人的“存在”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感性的物质享受,只顾个人与眼前;第二层则是理性存在,让自己的人生比较严肃、尽责,合乎社会伦理与道德;而第三层则是人所应追求的最高层次:宗教性存在。这是一种祈祷和爱的生活,是对神的自觉和崇敬,从而使精神有所寄托的存在。而人在从最低层次的“存在”向最高层次的“存在”迈进的过程中,则会产生出三种绝望。如果一个人,不想让自己活成“一张桌子”,而懂得去追求自身的“存在”,那他便必然要经历这些绝望,直到他到达“存在”的第三层次,宗教性的存在,这种绝望才会消失。索伦·克尔凯郭尔简介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年—1855年),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曾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后继承巨额遗产,终身隐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费出版。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不单单是客观存在,更重要是从个人的“存在”出发,把个人的存在和客观存在联系起来,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克尔凯郭尔的简介?

  克尔凯郭尔是丹麦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诗人,在他对哲学界的贡献和他创造的思想上颇有成就。下面是我蒐集整理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AabyeKierkegaard,1813—1855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曾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后继承钜额遗产,终身隐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费出版。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不是客观存在而是个人的“存在”,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克尔凯郭尔的哲学思想   克尔凯郭尔所提倡的存在主义,强调哲学家应探讨现实中人生问题。他反对德国观念专门讲理想的东西,而以为人生最主要的是要很具体地把握住个人的存在,克尔凯郭尔个人对自己“孤独”与“例外”的感受,所以创造出对自己关心的哲学 - 存在主义。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可以说是利用最简单的、感性的、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方法,希望利用普通的、实际的、具体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存在,解消自己内心中的苦闷与荒谬。存在指此时、此地、此人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个人存在。个人存在中有喜怒哀乐,经由喜怒哀乐才能体验倒真正人生。语言、理性和逻辑无法揭示每一个人独特的个性,无法揭示人的真正存在。对于后者,只能依靠每一个人本身内在的独特的主观体验。他的个人是一种为恐惧、颤栗、悲观、绝望等消极情绪所支配的个人。这种悲观消极的情绪是个人对自己的生存的最本真的体验。正是这种情绪驱使人采取行动,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克尔凯郭尔又有单有理智思考不足以引发行动的观点,这种选择被形容为一种跨跃leap。必须有结束这一思考历程的决心,而且这决心必须由 *** 来产生。形成一个人的自我的这种 *** ,被他指为个体的内求性inwardness或主体性subjectivity。最重要的 *** 如爱情和信仰,并不只是偶然发生的,它们是必须被培育和养成的。克尔凯郭尔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与传统哲学对立起来,特别是把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主义的批判当做自己哲学的根本方向。他认为黑格尔哲学的根本错误在于把逻辑必然性当做实在的统一性的最高原则以及理性和实在的统一性的保证,并由此而陷入了“客观主义”。世界无非是客观精神的必然显露,一切具体的、特殊的存在是这个普遍存在的例项,是这个整体中的某一阶段中某一成分。这样,人实际上失去了自己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失去了作出决定和进行选择的可能性,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和自由,从而也将使自己忘却了对发生的事件责任,取消了个人从伦理上对待自己和世界的可能性。黑格尔哲学是一种用思想整体来牺牲个人、使人非人化的哲学,是对人的地位和尊严的一种蔑视。   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有两大要义:其一是存在先于本质的理念,其意义是指人的生存是被动的、命定的人之出生是男是女都不能由自己决定,可是人可以利用自己命定的这种存在,去创造自己的本质。所以人之所贵,并非由于他有一个命定的存在,并非由于他的历史背景、家世,亦非由于他出身的地位,而是在于人有选择改造自己的本质的自由,他如何选择做自己想要做的人,选择自己想要做的事,这就是人的本质。其二是克尔凯郭尔将存在分为三级:   感性存在:感性的存在通常是追求自己的快乐,追求轻薄的人生,追求自己自私的一面,是从维持生命到享乐方面的存在;   理性存在:是一种比较严肃的、尽责的人生,以理性的方法、哲学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使自己对别人尽到伦理责任,合于社会道德的存在;   宗教性存在:是一种祈祷和爱的生活,是对神的自觉和崇敬,从而使精神有所寄托的存在。   在克尔凯郭尔一生的最后 12 年里著述甚多,同时出版了宗教、哲学、心理学,甚至关于幽默的书籍。在 S.弗洛伊德之前,他还写过一本完全针对焦虑的著作《恐惧的概念》,他在心理学方面的创新思想受到弗洛伊德的赞许。   克尔凯郭尔的社会评价   人们对克尔凯郭尔的评价也是各不相同,人们觉得克尔凯郭尔与耶稣的思想是类似的。只是耶稣的形象一直都被人们所追捧,而克尔凯郭尔的形象在人们心中很模糊,更无法与耶稣相比。耶稣的弟子和之后基督信徒对耶稣的人为刻画是相当成功的,所以耶稣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而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建立的形象并不是来自他的信徒,他着重塑造了自己的作品,在个人形象上并没有着重塑造。   有人对克尔凯郭尔的评价则持不同观点,通过克尔凯郭尔简介可以了解他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钜额的财产。但他的精神是极度紧张的,在后人的眼里克尔凯郭尔是一个神魂颠倒的人,他这样的性格使得人们对他产生无尽的迷恋。   在人们眼里克尔凯郭尔除了是个哲学家外,他的写作水平也是世界顶级的。克尔凯郭尔写作的模式集赫德尔、康德和谢林于一身,跟德国的浪漫派写作有异曲同工之处,克尔凯郭尔开启了20世界的虚无主义。人格型别上克尔凯郭尔与保罗、路德和奥古斯丁是相同的。克尔凯郭尔是孤独焦虑的人,正是克尔凯郭尔的这些负面情绪才成就了他的思想,以至于世界上大多数人对克尔凯郭尔的评价中称他是个伟大的哲学家,是一个哲学天才。

克尔凯郭尔认为人是什么的存在

他认为人是物质享受,理性存在,宗教性存在。第一层为感性的物质享受,只顾个人与眼前;第二层则是理性存在,让自己的人生比较严肃、尽责,合乎社会伦理与道德;而第三层则是人所应追求的最高层次:宗教性存在。这是一种祈祷和爱的生活,是对神的自觉和崇敬,从而使精神有所寄托的存在。索伦·克尔凯郭尔是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曾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后继承巨额遗产,终身隐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费出版。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