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四僧的简介
他们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画坛,也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其中石涛、朱耷成就最为显著。石涛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郁勃新奇,构图大胆新颖,笔墨纵肆多变,格调昂扬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的画家。
清初四僧的弘仁
朱耷以花鸟画著称,继承陈淳、徐渭传统,发展了泼墨写意画法。作品往往缘物抒情,以象征、寓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和国亡家破之痛。笔墨洗练雄肆,构图简约空灵,景象奇险,格调冷隽,达到了笔简意赅的艺术境地。对后来的扬州八怪和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影响重大。髡残的山水从黄公望、王蒙变化而出,以真景为粉本,描绘重山复水,繁密而不迫塞,用渴笔秃毫层层皴染,厚重而不板滞,具有雄伟壮阔,苍茫浑厚的气势。渐江的山水取法倪瓒,多绘名山大川,尤善写黄山真景,构图简洁,丘壑奇倔,干笔渴墨劲峭整饬,境界荒寂,富有清新静穆之致,真实地表现了名山之质。
清初四僧名字注上拼音怎么写
yuán jì ( shí tāo ) 原 济 ( 石 涛) zhū dā ( bā dà shān rén ) 朱 耷 ( 八 大 山 人) kūn cán ( shí xī ) 髡 残 (石 溪) jiàn jiāng ( hóng rén ) 渐 江 ( 弘 仁)
清初四僧名字注上拼音怎么写
yuán jì ( shí tāo ) 原 济 ( 石 涛)zhū dā ( bā dà shān rén ) 朱 耷 ( 八 大 山 人)kūn cán ( shí xī ) 髡 残 (石 溪)jiàn jiāng ( hóng rén ) 渐 江 ( 弘 仁)
清初四僧各自的艺术特色
清初四僧 “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他们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画坛,也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其中石涛、朱耷成就最为显著。石涛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郁勃新奇,构图大胆新颖,笔墨纵肆多变,格调昂扬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的画家。 朱耷以花鸟画著称,继承陈淳、徐渭传统,发展了泼墨写意画法。作品往往缘物抒情,以象征、寓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和国亡家破之痛。笔墨洗练雄肆,构图简约空灵,景象奇险,格调冷隽,达到了笔简意赅的艺术境地。对后来的扬州八怪和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影响重大。髡残的山水从黄公望、王蒙变化而出,以真景为粉本,描绘重山复水,繁密而不迫塞,用渴笔秃毫层层皴染,厚重而不板滞,具有雄伟壮阔,苍茫浑厚的气势。渐江的山水取法倪瓒,多绘名山大川,尤善写黄山真景,构图简洁,丘壑奇倔,干笔渴墨劲峭整饬,境界荒寂,富有清新静穆之致,真实地表现了名山之质。
清初四僧是哪些人
清初四僧“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
清初四僧指哪几个人?是干吗的?
“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石涛是靖江王之后,朱耷是弋阳王之后,后两人是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是明末清初杰出的书画家
清初四僧的介绍
清初四僧 “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4人均抱有强烈的民族意识。他们借画抒写身世之感和抑郁之气,寄托对故国山川的炽热之情。艺术上主张“借古开今”,反对陈陈相因,重视生活感受,强调独抒性灵。他们冲破当时画坛摹古的樊篱,标新立异,创造出奇肆豪放、磊落昂扬、不守绳墨、独具风采的画风,振兴了当时画坛,也予后世以深远的影响。其中石涛、朱耷成就最为显著。石涛的山水不宗一家,戛然自立,景色郁勃新奇,构图大胆新颖,笔墨纵肆多变,格调昂扬雄奇,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的画家。 朱耷以花鸟画著称,继承陈淳、徐渭传统,发展了泼墨写意画法。作品往往缘物抒情,以象征、寓意和夸张的手法,塑造奇特的形象,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和国亡家破之痛。笔墨洗练雄肆,构图简约空灵,景象奇险,格调冷隽,达到了笔简意赅的艺术境地。对后来的扬州八怪和近现代大写意花鸟画影响重大。髡残的山水从黄公望、王蒙变化而出,以真景为粉本,描绘重山复水,繁密而不迫塞,用渴笔秃毫层层皴染,厚重而不板滞,具有雄伟壮阔,苍茫浑厚的气势。渐江的山水取法倪瓒,多绘名山大川,尤善写黄山真景,构图简洁,丘壑奇倔,干笔渴墨劲峭整饬,境界荒寂,富有清新静穆之致,真实地表现了名山之质。
比较清初四僧和清初四王的不同之处
清初四王,是受了董其昌的影响,追求模古仿古,将更好地运用古人的笔墨当作最高追求,他们把古人画中的景物搬前挪后,达到古人画中的完美境界,他们在研究古人笔墨上的确达到一定水平,在发展干笔渴墨方面也丰富了文人画的表现方式,但他们一味模古,大大桎梏了文人画的发展。而清初四僧,是旧明遗逸,在画中或抒发亡国之痛,或表达个人情感,他们不满足于挪用古法,他们深入自然,寄情与山水,他们以抒发自身感受为目的,而不屈附于社会审美需求。
清初四僧的朱耷
朱耷 八大山人(1626-1705),籍贯南昌,明朝宁王朱权的后代。朱耷十几岁那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国破家亡给他以沉重打击。当时清王朝对明朝宗室采取高压政策,迫使八大山人在二十三岁那年去奉新县耕香院正式削发为僧,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在这个寺庙里,八大山人渡过了一段漫长的参禅悟道、晨钟暮鼓的时光。清康熙初年,八大山人离开奉新,来到青云谱道院隐居,躬耕悟道,创作书画。六十二岁时,他把道院交给其徒弟主持,自己离开青云谱,在南昌抚河桥附近修筑寝歌草堂。进行晚期的艺术创作,渡过了八十岁。康熙四十四年初冬,病逝于寝歌草堂。号八大山人、雪个等。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朱耷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别号雪个、个山个、人屋、刃菴、书年,何园个山驴汉,驴屋、传綮,八大山人,明宁王元璋第十七子江西宁献王朱权九世孙,父号痴仙,暗哑不能语,为当代著名书画家。祖父名多炡,字贞吉,工山水花鸟,擅书法,他有六个儿子,第六子朱谋,为当时山水、花鸟画家,可能是朱耷之父。八大山口吃,在他题款中,名下经常写有“相如吃”。八大山人,既是和尚又是道士,道号又有朱道明,良月、破云樵者,明天启至清康熙间书画家。工行,擅山水、花卉、禽鸟、竹木。
急.................请问谁可以给我清初四僧的诗
八大山人(朱耷)、原济(石涛)、弘仁、髡残合称"清初四高僧"。 朱耷: 《七绝》 残山剩水噪寒鸦,孤傲脱群入佛家。 白眼癫行狂杰怪,牛人大耳倔朱耷。 《传綮写生册》题字 三五银筝兴不穷,芙蓉江是醉秋风。 于今邈抹浑无似,落草盘桓西社东。 古梅图题诗 分付梅花吴道人,幽幽翟翟莫相亲。 南山之南北山北,老得焚鱼扫 尘。 衿翠鸟唤哥,吭圆哥换了。 八哥语三虢,南飞鹧鸪少。 《题奇石图》 击碎须弥腰,折却楞伽尾。 浑无斧凿痕,不是惊神鬼? 《题梅花》 碧莲花竟雪天开,又到寒严放早梅。 大抵春回俱一致,只教迸散白雪堆。 一室寤歌处, 萧萧满席尘。 蓬蒿藏户暗, 诗画如禅真。 遗世逃名老, 残山剩水身。 青门旧业在, 零落种瓜人。 石涛: 长干见驾天恩垂问二首 凡夫纸据凡夫解,盛泽天威孰敢当。 舍利光中垂一问,臣僧结舌口忙忙。 炼得身心似木鸡,那知尊贵语前迷。 因缘会遇良非偶,始信枝栖未易栖。 圣南巡恭还二律 东巡万国动欢声,歌舞齐将玉辇迎。 方喜祥风高贷狱,即看佳气拥芜城。 尧仁总向衢歌见,禹会遥从玉帛呈。 一片萧韶真献瑞,凤台重见凤凰鸣。 五云江上起重重,千里风潮护六龙。 圣主巡方宽奏对,升平高宴喜雍容。 明良庆合时偏遇,补助欢腾泽自浓。 拜手万年齐献寿,铭功端合应登封。 髡残: 煌煌大道,煞掣无痕。 往言抑压,返又佯狂。 人说我痴,我说你常。 弘仁: 黄山行 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 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
“清初四僧”石涛有哪些传世之作?清初画家石涛生平介绍
(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 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驻锡于安徽宣城敬亭山广教寺,后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尤精册页小品;花卉潇洒隽朗,天真烂漫,清气袭人;人物生拙古朴,别具一格。工书法,能诗文。存世作品有《石涛罗汉百开册页》、《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竹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名言有“一画论”、“搜尽奇峰打草稿”、“笔墨当随时代”等。石涛,原姓朱,名若极,明靖江王朱亨嘉之子,广西全州人。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 1岁; 清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 4岁; 明靖江王朱亨嘉称“监国”于桂林,不久因同室操戈被杀。石涛由宦官(即后来的喝涛)带至全州湘山寺出家为僧。 清顺治八年(1651年)辛卯 10岁; 粤西战事频仍,石涛最迟不晚于此时离开全州,辗转到武昌。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 14岁; 《双钩兰竹》题跋:“十四写兰五十六,至今与尔争鱼目。始信名高笔未高,悔不从前多食肉。” 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 16岁; 写于武昌之《山水花卉图》册(广东省博物馆藏)为目前所知最早纪年作品。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 20岁; 是时左右在湖湘、武昌一带“居久之”。 清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 23岁; 是年前后,由武昌东下,抵庐山,到开先寺。作《山水人物图》卷。 清康熙四年(1665年)乙巳 24岁; 由庐山东下江浙。漫游杭嘉湖地区后转赴松江,原济。 清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 25岁; 至宣城先后驻锡于敬亭山麓之广教寺、金露庵和闲云庵。 清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 26岁; 在宣城,写《十六罗汉应真图》卷。作《山水册》第八开。 清康熙七年(1668年)戊申 27岁; 曾至歙县作画,在《山水人物图》卷第二段“披裘翁”上题云:“戊申,新安太平寺。” 清康熙八年(1669年)已酉 28岁; 春日,作《山水册》第九开,题:“酉春得此,图之记乐。”夏日在歙县 *** 书院作《金竺朝霞图》。作《山水册》第七开。 清康熙九年(1670年)庚未 29岁; 在宣城,曾携侣游黄山。 清康熙十年(1671年)辛亥 30岁; 在宣城。秋天作《山水图》。款云:“时辛亥之秋,敬亭下,石涛济山僧。”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 32岁; 深秋,在宣城之闲云庵跋画,云:“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甲寅 33岁; 夏天,在宣城南湖,作《山水人物图》卷之“湘中老人”。冬至,游昭亭双塔寺,写《观音图》轴。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乙卯 34岁; 在宣城。曾到松江探视旅庵。作《松阁临泉图》,款云: “时乙卯秋日,粤西济山僧石涛。”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 35岁; 《山水图》轴题云:“丙辰客赏疗之大安寺。” 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 36岁; 夏日。在广教寺。《诗画合璧图》卷题:“丁巳夏日。”深秋,游苏州虎丘,作《山水图》册之第四开。此年曾游泾县水西,作《山水人物图》卷之“铁脚道人”。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 37岁; 夏,应钟山西天道院之请,到南京。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 38岁; 在南京。于秦淮之怀谢楼作《山居图》,题跋中有“用情笔墨之中,放怀笔墨之外”之语。冬,在宣城,准备赴南京。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 39岁; 居南京长干寺一枝阁。作《书画》卷,题云:“庚申闰八月初得长干一枝七首。”与戴本孝、程邃、孔尚任、梅清、屈大均有往来。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 40岁 作《荷花图》赠梅清。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 41岁; 冬日,在一枝阁中画《山水册》,跋云:“今人古人,谁师谁体;但出但入,凭翻笔底。”“画家不能高古,病在举笔只求花样。”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癸亥 42岁; 在南京。作《书画册》,题云:“我且作离亭之赠,集癸亥近稿一卷,复成一律。”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 43岁; 在南京。康熙帝首次南巡,驻跸南京,并巡幸长干寺,石涛与寺中僧众一起接驾。是年写有《山水册》,在其中一页《奇山突兀图》题云:“画有南北宗,书有二王法。张融有言,‘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捧腹曰:我自用我法。”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 44岁; 在南京。二月,雪霁,乘兴策杖探梅,抵青龙、天印、东山、钟陵、灵谷诸地。新夏,过五云精舍,为苍公作《万点恶墨》卷。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 45岁; 冬月,为智企写《山水图》卷志别,跋中有“余亦私计踏草幽蓟”之语。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 46岁; 春天,到扬州,参与孔尚任秘园雅集。冬,准备赴京,作《生平行》长诗留题一枝阁,兼别金陵诸友。冬天到扬州。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 47岁; 在扬州,“北游不果”,于是客大树堂。 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已巳 48岁; 在扬州,康熙帝第二次南巡,石涛在平山堂接驾,作纪事诗二首。约于是年秋冬前往北京。 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 49岁; 抵京,客且憨斋,发“诗中画”、“画中诗”高论。是年写有“诸方乞食苦瓜僧”诗。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 50岁; 二月,为博尔都写墨竹,王原祁为补坡石。客且憨斋为主人慎庵作《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跋中有“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之语。秋七月,客慈源寺,作山水册,题跋出现:“我用我法”四字。 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 51岁; 三月,于海潮寺为伯昌先生作画,跋云:“师古人之迹而不师古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冤哉。”秋,买舟南下,从北京回扬州。沿运河南下情形,具见《清湘书画稿》。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 52岁; 在扬州。是年,为黄山惊远先生作山水轴。自跋《余杭看山图》卷云:“癸酉冬日,借亭先生携此卷游余杭,归来云与大涤不异。”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 53岁; 八月,为鸣六先生作《山水册》,并题跋评论画坛诸大家特点,称八大山人“淋漓奇古”。上海博物馆藏《花卉册》十二开始以“大涤子”署款。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乙亥 54岁; 五月,有安徽之行。夏天,作《巢湖图》轴。七月,偕友泛舟白沙翠竹江村。秋九月,为器老作《山水》卷。冬,在“真州学道处”为黄砚旅作画,仍在仪征。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 55岁; 夏六月,离扬州,至歙县,避暑于程浚松风堂。完成《清湘书画稿》。《淳化阁帖》卷款署:“时丙子秋八月,清湘瞎尊者临于清莲阁下。”秋九月,于扬州作《春江垂钓图》轴(唐云旧藏)寄赠八大,称八大为“长兄”。是时前后营建大涤草堂,为此曾致函八大山人,索画《大涤草堂图》。出现“大涤堂”、“大涤子极”等印,大量使用大涤子为号署款,直至逝世。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 56岁; 二月,石涛题八大《水仙图》卷,称八大为“金枝玉叶老遗民”。始见署“若极”之名。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 57岁; 夏日,八大山人寄赠《大涤堂图》,石涛题诗于其上。是年,始识李鱴,一见如故。 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已卯 58岁; 《为拱北作山水图》轴题“己卯有建宁之游”。为咸翁作山水册十二帧,题跋中有“深愧未入古人堂奥,何有元气磅礴”语。浴佛日,八大山人为岱老年翁作古树苔石,石涛为补水滩红叶,并题诗一首于上。秋日作《太白诗意图轴》题署:“己卯秋日,青连阁下。”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庚辰 59岁; 在扬州。上元前二日,为吴与桥作《溪南八景图》册,第三开题署:“庚辰上元前二日,青莲阁。”上元后二日,作《山水花卉图》册。九月,石涛为其门人洪正治作《写兰册》,内有染庵居士跋《写兰册》涉及八大。约于此年前后,石涛托李松庵致函八大再索画《大涤草堂图》。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壬午 61岁; 三月,在南京。在乌龙潭观桃花,作《云山图》轴,跋云:“写画凡未落笔,先以神会。”秋八月,作画,题跋中有“天地浑溶一气,再分风雨四时;明暗高低不同,不似之似似之”语。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 62岁; 夏日,有论画之语,云:“笔墨当随时代”。 秋,为刘石头作画,畅论用点,结语云:“法无定相,气概成章耳。” 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甲申 63岁 七月,作《赭墨山水图》,题诗云:“半空半壑远山村,疑是风烟势欲吞。险到无边堪绝倒,凭天不尽画云门。”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 64岁; 重九,画山水以赠道先生,题跋中有体力不支之叹。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 65岁; 春,作《梅花吟》,有“何当遍绕梅花树,头白依然未有家”之句。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丁亥 66岁; 秋冬,病情恶化,卒后葬在扬州蜀岗之麓。
“清初四僧”说的是谁?“清初四僧”有什么艺术成就?
“清初四僧”说的是谁?“清初四僧”有什么艺术成就?我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说到清朝的四僧估计很多人不知道,其实原因还是比较简单的,无非就是这几个人不算出名罢了, 但是其实这几个人又非常非常厉害,真正了解的人会知道他们还是很给力的,最近也有不少人问了,想知道这个清初四僧到底是谁,还有他们的名字都怎么念,下面我们继续分析揭秘看看吧! 清初四僧分别是:“原济、朱耷、髡残、渐江”,其实原济、渐江还比较好认,但是这个“朱耷”的“耷”字怎么念呢?其实念“[dā]”,一声别搞错了,最后就是“髡残”了,这个就比较难读了,那么到底读什么呢?其实念“[kūn]”了,也是一声,这样下来想必大家把字什么的都认全了吧,还是挺难的哦。 清初四僧人物简介 朱耷 八大山人(1626-1705),籍贯南昌,明朝宁王朱权的后代。 朱耷十几岁那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国破家亡给他以沉重打击。当时清王朝对明朝宗室采取高压政策,迫使八大山人在二十三岁那年去奉新县耕香院正式削发为僧,"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在这个寺庙里,八大山人渡过了一段漫长的参禅悟道、晨钟暮鼓的时光。清康熙初年,八大山人离开奉新,来到青云谱道院隐居,躬耕悟道,创作书画。六十二岁时,他把道院交给其徒弟主持,自己离开青云谱,在南昌抚河桥附近修筑"寝歌草堂"。进行晚期的艺术创作,渡过了八十岁。康熙四十四年初冬,病逝于"寝歌草堂"。 号八大山人、雪个等。他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这样的形象,正是朱耷自我心态的写照。画山水,多取荒寒萧疏之景,剩山残水,仰塞之情溢于纸素,可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为旧山河”,“想见时人解图画,一峰还写宋山河”,可见朱耷寄情于画,以书画表达对旧王朝的眷恋。朱耷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别号雪个、个山个、人屋、刃菴、书年,何园个山驴汉,驴屋、传綮,八大山人,明宁王元璋第十七子江西宁献王朱权九世孙,父号痴仙,暗哑不能语,为当代著名书画家。祖父名多炡,字贞吉,工山水花鸟,擅书法,他有六个儿子,第六子朱谋,为当时山水、花鸟画家,可能是朱耷之父。八大山口吃,在他题款中,名下经常写有“相如吃”。八大山人,既是和尚又是道士,道号又有朱道明,良月、破云樵者,明天启至清康熙间书画家。工行,擅山水、花卉、禽鸟、竹木。 石涛 石涛(1630一1724年), 明末清初的“四大高僧”之一。中国清代画家。僧人。本姓朱,名若极,小字阿长, 发为僧后,更名元济、超济、原济、道济,自称苦瓜和尚,游南京时,得长竿一枝,因号枝下叟,别署阿长,钝根,山乘客、济山僧、石道人、一枝阁,他的别号很多,还有大涤子、清湘遗人、清湘陈人、靖江后人、清湘老人、晚号瞎尊者、零丁老人等。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广西全州人。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性喜漫游,曾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与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矛盾。石涛工诗文,善书画。其画擅山水,兼工兰竹。其山水不局限于师承某家某派,而广泛师法历代画家之长,将传统的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又注重师法造化,从大自然吸取创作源泉,并完善表现技法。作品笔法流畅凝重,松柔秀拙,尤长于点苔,密密麻麻,劈头盖面,丰富多彩;用墨浓淡干湿,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酣畅淋漓,极尽变化;构图新奇,或全景式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幻无穷。画风新颖奇异、苍劲恣肆、纵横排奡、生意盎然。其花鸟、兰竹,亦不拘成法,自抒胸臆,笔墨爽利峻迈,淋漓清润,极富个性。石涛的绘画,在当时即名重于世,由于他饱览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有时用墨很浓重,墨气淋漓,空间感强。在技巧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又多方拙之笔,方圆结合,秀拙相生。 髡残 俗姓刘,字石溪,号白秃,自署石道人,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因字石溪,故与石涛并称“二石”。他也是在“甲申之变”(崇祯上吊的日子)削发为僧的。髡残为人刚心不阿,为世人所敬重。他对人物、花鸟、山水皆能,以山水为最精。他画的《层岩叠壑图》轴,景致繁复,层层深入,使观者有可游可居之感。他的作品于平中求奇,画风凝重幽深。他留下的传世作品较少。髡残何时开始作画已难于稽考。今见髡残最早的作品为清顺治十四年(1657)所作《山水图》轴,绘画风格已经成熟。此后两年无画迹,而在清顺治十七年(1660)传世作品突然增多,至清康熙六年(1667)形成了创作高峰期,今天所见髡残的作品大都是此一时期内的创作。他是怎样与绘画结下缘份的?据其自述:“残僧本不知画,偶因坐禅后悟出此六法。”又云:“荆、关、董、巨四者,而得其心法惟巨然一人。巨师媲美于前,谓余不可继迹于后?遂复沈吟,有染指之志。”可知他作画是出家后才开始的,并着意追踪巨然和尚。至于他创作热情突然高涨,则同程正揆的交往有着极密切关系。 弘仁 俗名江舫,字鸥盟,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明朝灭亡后入武夷山为僧,经常云游名地,往来于黄山、白岳之间。因以画黄山为著,是安徽“新安画派”的重要人物。作品有《黄山天都图》,《内海松石图》,《疏泉洗砚图》等。在“四僧”中,只有弘仁于出家之前有画迹可寻。他最早的作品有明崇祯七年(1634)创作的《秋山幽居图》扇和明崇祯十二年(1639)创作的《冈陵图》卷,署款均为“江韬”。《冈陵图》共由5位新安画家创作,各自独立成幅。弘仁之作笔法结构参用倪瓒、黄公望,秀逸可爱。其时,弘仁于5人中年龄最小,只有30岁,由于他画得过分认真,运笔略显拘谨文弱。
清初四僧是哪几位
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
清初四僧都有谁?
清初四僧“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前两人是明宗室后裔,后两人是明代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