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穆斯林迁往巴基斯坦属于人口迁移的那些因素
种族歧视政治迫害生命威胁经济压迫
印巴分治时,英国为什么没叫二亿印度贱民独立建国?首陀罗也独立建国,吠舍也独立建国,婆罗门掌握神权刹
印度教的种姓混在一起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怎么建国?奴隶主没有了奴隶,谁干活?
图一印度独立,举国欢腾:1947年6月,英印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印巴分治“。8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
说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老牌殖民大国力量衰落,殖民地与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的力量越来越强,最终推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印巴分治的分治造成的结果
巴基斯坦在1947年8月14日宣布独立,印度则在1947年8月15日宣布独立。真纳成为巴基斯坦总督,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则成为新生独立印度的总理。然而,实现独立的过程,以及独立后两国的历史都并不平坦。许多宗教移民在来到印度或巴基斯坦之后都面临融入当地社会的困难。不同宗教教徒之间的冲突和种族清洗仍有发生。印度的印度教徒及锡克教徒难民,以及逃往巴基斯坦的伊斯兰教徒难民大多集中在德里、孟买、加尔各答、卡拉奇、拉合尔、达卡等两国的大都市。在这些大都市因此产生了巨大的贫民窟,两国产生了巨大的都市贫困阶级,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之间的互不信任,可说是对提倡两者之间融合的甘地的一个反弹。民族义勇团等印度民族主义者认为甘地对伊斯兰教徒和巴基斯坦太过让步。终于在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狂热的印度民族主义者在德里暗杀,提倡非暴力的甘地因而自己也在暴力中牺牲。许多土邦在当时印度副总理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的巧妙交涉下决定归属印度,然而查谟-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却引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两国在之后仍爆发过多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的领土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国家状况并不安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孟加拉独立战争和第三次印巴战争,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1974年,印度进行了核试验。巴基斯坦也与其对抗在1998年进行了核试验。两国的对立不仅是南亚地区,也是世界性国际政治的不稳定因素。
印巴分治的原因
印巴分治的原因: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冲突的由来 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 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 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 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 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2004年1月7日,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查谟市西北30公里靠近印巴实际控制线的杰纳布河上,民间团体“印度青年之声”的一名成员在向河中投放装有糖果的盒子,希望这个盒子能漂到下游的巴基斯坦,把他们支持印巴对话和解的美好愿望带给巴基斯坦人民。 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克什米尔争端应通过克什米尔公民投票来解决。然而,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战争。197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 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 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数次举行会谈,但一直没能达成协议。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 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军队将从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开斋节(26日)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并于25日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军方25日经磋商决定,自当天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和“锡亚琴实际接触线”(印方称为“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双方同时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续下去。>> 2005年4月7日,载满乘客的公交车分别从克什米尔的印控区和巴控区双向对开,这是近60年来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之间的首次通车,开启了印巴和平进程的新篇章。 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巴印双方在伊斯兰堡达成协议,同意暂时开放克什米尔实控线5个检查站,以允许两边的居民共同展开震后救援行动。
印巴分治的概述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是一个国家,位于亚洲南部,与中国、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相邻,长期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分治,分别成立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曾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入侵印度。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征服果阿(今印度西南岸地区,包括邻近的安格迪伐岛)。1600年,英国殖民者成立印度公司,在印度从事商业剥削,并逐步在印度沿海建立一些据点。1757年,发生了印度与英国在普拉西的一场大战,印度战败,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了全印度。1857年,印度爆发了著名的历时近两年的全民反英大起义。印度反英国殖民统治一直未中断。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在印度被尊称为“圣雄”的甘地,1920年倡导对英国殖民政府“不合作运动”;接着,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的“不合作运动”方案。甘地又提出“非暴力抵抗”的口号,并一直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英属印度中后期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的上层社会普遍接受英国的西方化教育及西方政治影响。在此背景下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第一个政党“国民大会党”(或称国大党),并于1892年颁布印度议会法,建立地方自治机关和地方行政区,选举范围扩大到印度人。1906年成立了由穆斯林组成的“全印度穆斯林联盟”(或称穆斯林联盟)。但由于政治斗争的影响同时作为穆斯林领袖的真纳于1920年脱离国大党。1931年穆斯林省份各省首字母组成了单词“巴基斯坦”作为穆斯林地区的统一称呼。1942年,随着英国卷入二战,英国也中断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1946年,由于二战对英国国力造成的冲击导致英国无法维持对英属印度的殖民,于是由英国派出的内阁使团与印度各派政治势力讨论印度的自治事宜并提出了联邦制下自治(或独立)的构想。该方案在同年7月6日被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接受,但7月7日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单方面撕毁协议要求重新谈判。这导致了穆斯林联盟退出建立统一印度的计划转而寻求建立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该协议的撕毁直接导致了印巴分治期间的第一次大屠杀,而无力维持和平的印度总督韦维尔子爵制定了名为“疯人院行动”的撤侨计划。1947年2月21日以协调能力见长的蒙巴顿子爵接替韦维尔子爵成为印度总督后仍然致力于维持印度的统一并留在英联邦的内部。但统一的构想在民间已无基础的情况下蒙巴顿总督只能寄希望于印度的政治派别的支持。蒙巴顿与穆斯林领袖真纳多次会晤后无法获得支持,只能放弃建立统一印度的计划并成功寻求甘地对分治的支持。1947年6月4日蒙巴顿声明将在同年的8月15日通过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方式来实现印度的独立。 1942年,英国政府曾答应战后给予印度独立。但实际上,英国资产阶级决不肯放弃这一广阔而重要的殖民地。当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就一贯反对印度独立。1941年8月14日发表的《大西洋宪章》虽然明确宣布:“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但丘吉尔却于同年9月9日发表声明,把印度、缅甸及英帝国的其它部分排除在《大西洋宪章》的实施范围之外。他辩解说:“大西洋会议时,我们所想的,主要是恢复当时在纳粹桎梏下的欧洲国家与民族的主权、自主政府和民族生活。”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为换取印度参加对日本作战,并排斥和取代英国在印度的势力和地位,竭力主张印度独立。丘吉尔对此十分不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的反英运动有了新的高涨。1946年2月18日,印度2万名海军士兵在塔瓦尔、孟买、卡拉奇和马德拉斯等地举行了反英起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由于资产阶级的出卖和缺乏正确的领导,这次起义遭到了失败。1946年2月19日,即起义的第二天,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派遣内阁特使团去印度,就赋予印度某种形式的自治问题进行谈判。3月,由印度事务大臣劳伦斯、商务大臣克里浦斯和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组成的内阁特使团到达印度,与总督魏菲尔一起,同印度政治领袖们开始谈判。5月16日,发表了关于印度的白皮书,其中提到印度将来可成为英国自治领;各省先分成三个辖区,印度教占一个,伊斯兰教占两个,由三个辖区选举制宪议会,制订联邦宪法。7月,选举省一级的代表参加议会,国大党得209席,而穆斯林联盟却要求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基斯坦。为了支持这一政策,伊斯兰教徒于7月游行示威,结果发生了流血事件,伤亡甚多。英国殖民者为了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竭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进行挑拨离间,制造分裂。由于英国特使团的破坏,印度穆斯林联盟同印度国大党之间的仇恨进一步加深。8月16日,两派在加尔各答发生相互残杀,死亡达千人。8月25日,临时政府组成,魏菲尔兼任总理,尼赫鲁任副总理。穆斯林联盟虽于10月26日提名五人参加临时政府,但拒不参加12月9日召开的国大党占优势的制宪议会。情况很明显,不分治就要打内战。英国政府于1947年2月改派蒙巴顿任印度总督,6月公布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割成:(1)巴基斯坦国,包括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人口7千万;(2)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人口2.25亿;(3)王公土邦562个,占印度面积2/5,人口8.1千万,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但可参加印度或巴基斯坦。1947年8月印、巴正式分治。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领土包括东、西巴基斯坦两部分),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47年8月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1950年1月26日宣布为印度共和国,仍为英联邦成员。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190年的殖民统治。1961年,印度收回果阿。后来大多数土邦加入了印度。但原北部土邦克什米尔归属未定。因此,印巴两国曾于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和1965年9月发生两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两国领导人也曾多次举行会议,确认“应该遵照该邦人民的愿望加以解决”。但由于印度坚持克什米尔是“印度联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今仍是悬案,没有解决。
印巴分治的影响有哪些
印巴分治是指于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发生在 印度次大陆的 历史 事件,那么你知道印巴分治的影响有哪些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印巴分治的影响,希望能帮到你。 印巴分治的影响 印巴分治的影响有好有坏,后代 历史学 家普遍认为印巴分治的影响很复杂,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来说,印巴分治使得他们成为两个新兴的独立国家,从此摆脱了英国殖民市场的帽子,也不再为世界 国际 市场提供原料和大市场,从此走上了新兴民族独立道路。 然而,印巴分治的影响对于英国人来说并不如意,英国人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压力被迫宣布两个国家分裂,但是他们之后仍旧想把两个国家合二为一,印巴分治直接导致了英国这一计划的破产,使得英国失去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对英国的战后经济恢复过程起到了阻碍作用,不利于英国的发展, 其实对于两个国家来说,印巴分治的影响还应该包括之后的宗教冲突事件,印巴分治直接导致了两个地区出现了大量的灾民,他们流离失所沦为难民,所以短时间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引发了大混乱,特别是在印度的南部地区,两派教徒之间发生了难以计数的冲突和暴动,甚至还出现过宗教清洗事件,至少有50万人在这场事故中丧生。 对于世界来说印巴分治的影响也非常复杂,世界上从此出现了两个新兴独立的国家,但是之后南亚地区也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对于世界的和平造成了很大伤害,而且世界的经济都因为印度巴基斯坦连年累月的战争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打击。 印巴分治大屠杀事件 印巴分治大屠杀指的是印度巴基斯坦分裂成两个国家后,两国之间由于仇视敌对等原因进行了屠杀,当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大英帝国的殖民地,是一个国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被迫宣布两个地方各自独立,从此这两个地方的伊斯兰教徒和佛教开始了互相仇杀,直到1947年独立之后,开始了印巴分治大屠杀事件。 印巴分治大屠杀起源于两个国家的宗教信仰不同,印度人素来信仰佛教,而巴基斯坦信仰基督教,其中还有伊斯兰教教徒在从中参与,所以几个不同的宗教聚集势力非常复杂,有不少伊斯兰教都是强制迁徙沦为难民,短时间内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引发了暴动,两派教徒之间发生了难以计数的冲突暴动,屠杀以及报复,至少有50万人在冲突中丧生。 大屠杀最后在甘地的努力下,得到了抑制,但是这次印巴分裂大屠杀给南亚地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不同宗教教徒之间的冲突和种族清洗仍然时有发生,虽然甘地宣布两个国家各自独立了,大屠杀也毫无意义,但是在大屠杀之后仍旧有佛教徒对基督教徒进行种族清洗。 印巴分治大屠杀给后来英国人很大便利,英国人最后想把两个国家重新合二为一,但是碍于两个国家的势力,然而印巴分治大屠杀沉重打击了两个国家的统治基础,使得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之后的宣言中称要把两个国家重新合二为一。 印巴分治的简介 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发生在 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事件, 大英帝国统治下的 英属印度解体,诞生 印度联邦和 巴基斯坦自治领两个新国家。协议还包括了印度政府部门的资产、包括印度 公务员 、印度陆军、皇家印度海军、印度铁路和中央财政,以及其他行政服务。印巴分治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得了独立,然而两国的对立直至今日都在继续。 因两国战争而流离失所者达一千二百五十万,伤亡估计达数十万到一百万不等(大多数人估计于1947年间越过印巴边境的人数约有一千万到一千二百万不等)。各土邦可自行 决定 是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选择独立。分治条款既未涉及 孟加拉国的独立问题,也没有谈及英属印度管理下的 锡兰和缅甸分治问题。缅甸于1948年1月4日独立, 锡兰于1948年2月4日独立;孟加拉国随1971年的孟加拉国独立战争之后自巴基斯坦独立。[2]尼泊尔、 不丹曾为英国的保护国,但一直不属于英属印度,不受分治相关条约影响。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汉语常称之为“ 印巴分治”。
印巴分治是哪一年
印巴分治(亦即“印度分治”,Partition of India)是指于1947年8月14日和1947年8月15日发生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事件,从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诞生二个新生国家巴基斯坦自治领(Dominion of Pakistan,后来的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印度联邦(后来的印度共和国)。其他细节方面,英属印度时期的孟加拉省分别划入东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孟加拉邦,旁遮普地区分别划入西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和印度旁遮普邦。 分治条款既没涉及孟加拉国的独立问题,也没有谈及英属印度管理下的锡兰和缅甸分治问题。缅甸于1948年1月4日独立,锡兰于1948年2月4日独立;孟加拉国随1971年的孟加拉国独立战争之后自巴基斯坦独立。尼泊尔、不丹曾为英国的殖民地,但一直不属于英属印度,不受分治相关条约影响。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汉语常称之为“印巴分治”。
印巴分治了,为什么印度还有穆斯林
由于穆斯林遍布全国 所以不是所有穆斯林都迁移到巴基斯坦 当时巴基斯坦是印度穆斯林的主要居住地而已 印巴分治是指于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发生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事件,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诞生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领两个新国家。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汉语常称之为“印巴分治”。英国在当时规划了由印度教徒较多的地区的印度、伊斯兰教徒较多的地区的巴基斯坦、同时保留各藩王国,由这三者组建独立的“印度联邦”的独立方案,但未能获得共识。因此,末代印度总督路易斯·蒙巴顿放弃了将印度统一的计划。1947年6月4日,蒙巴顿声明将在这一年的8月15日通过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方式来实现印度的独立(也包括英属印度高等文官、英属印度军队、英属印度铁路的分割)。另外,独立后的政治框架暂时按照英国制定的1935年印度统治法实施。7月18日实施的1947年印度独立法规定,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新国家,两国在各自的宪法(印度宪法及巴基斯坦宪法)实施之前是英联邦的自治领(和加拿大及澳大利亚地位相同,在国际法上是独立国家)。
印度独立后,实行印巴分治,被分为两个国家即:
印度和巴基斯坦英国殖民者把统一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以便殖民统治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英属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高涨的形势下,英殖民者于1947年6月公布了<蒙巴顿方案>,对印度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规定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两个自治领,即主要分为印度教徒聚居的印度斯坦和主要为穆斯林教徒聚居的巴基斯坦.各土邦有权决定参加前者或后者,但不能自治.当时印度的主要政党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都表示同意.8月14日和15日印巴分别成立自治领,正式实行分治.其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又于1950年和1956年先后宣布为独立共和国. 克什米尔问题——印巴冲突的由来半个多世纪以来,印巴关系时紧时缓,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两国不断交恶的原因,归根到底是克什米尔问题。克什米尔是“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的简称,位于印度、巴基斯坦、中国、阿富汗之间,面积约为19万平方公里。克什米尔问题是“分而治之”的殖民政策造成的。18世纪中叶,印度次大陆开始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印、巴分治后不久,双方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于1947年10月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 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2004年1月7日,在印控克什米尔的查谟市西北30公里靠近印巴实际控制线的杰纳布河上,民间团体“印度青年之声”的一名成员在向河中投放装有糖果的盒子,希望这个盒子能漂到下游的巴基斯坦,把他们支持印巴对话和解的美好愿望带给巴基斯坦人民。1953年8月,印巴两国总理会谈后发表联合公报宣布,克什米尔争端应通过克什米尔公民投票来解决。然而,1965年6月,印巴围绕克什米尔问题爆发第二次战争。1971年12月,在因东巴基斯坦脱离巴基斯坦而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印度又占了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部分土地。1972年7月,印巴签署了《西姆拉协定》,双方同意在克什米尔地区尊重1971年双方停火后形成的实际控制线。为了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印巴两国领导人和部长级官员数次举行会谈,但一直没能达成协议。1989年后,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不断发生交火,两国均蒙受巨大损失。2003年11月23日,巴基斯坦总理贾迈利宣布,巴军队将从穆斯林的重要节日开斋节(26日)开始,在克什米尔印巴实际控制线的巴方一侧实现单方面停火。24日,印度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并于25日作出了积极回应。两国军方25日经磋商决定,自当天午夜起在克什米尔“国际边境”、“实际控制线” 和“锡亚琴实际接触线”(印方称为“实际地面位置线”)一带实现停火。双方同时表示,希望停火永久持续下去。>>2005年4月7日,载满乘客的公交车分别从克什米尔的印控区和巴控区双向对开,这是近60年来印巴克什米尔地区之间的首次通车,开启了印巴和平进程的新篇章。2005年10月29日上午至10月30日凌晨,经过长时间的谈判,巴印双方在伊斯兰堡达成协议,同意暂时开放克什米尔实控线5个检查站,以允许两边的居民共同展开震后救援行动。
求印巴分治之后各地大屠杀的详细资料
巴基斯坦境内的mu si lin 开始大规模屠杀境内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那些按巴基斯坦政府规定必须迁移到印度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只能坐上火车,可是周围的mu si lin 暴徒开始了火车上的难民大屠杀,最后进入印度的火车车厢和车顶全时尸体,妇女要么被qj后杀害要么被掠走。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愤怒了,也全变成了暴徒,大规模屠杀印度境内的mu si lin. 甘地为此极为痛苦,他号召印度教徒采取非暴力态度,不要去以暴易暴。这引起了狂热印度教徒的不满和愤怒,最终甘地死于极端印度教徒手里
英国当年为什么只进行了印巴分治而不是把印度拆成很多
当时按信仰分的,印度教是印度,伊斯兰教是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后来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分成俩国家。不这样分他也管不了,两个宗教矛盾太大,现在印度里面两种宗教的人还老打架呢。
英国对印度实行印巴分治的根本目的是
C虽然是选了C,但这并不是准确的答案,因为印巴分治之时,已经是殖民体制崩溃之时,印度、巴基斯坦先后独立。其实,印巴分治是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果,在殖民统治期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防止印度人太团结,英国故意挑动了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教徒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去解决分岐,使仇恨越来越大,发生了许多的宗教冲突事件,死伤人数众多(严重到甘地都受伤和无法制止的地步),最终,英国只有同意印巴分治。印巴分治,造成了印巴冲突,但这并不是英国的根本目的。
“印巴分治”现在造成了什么积极影响和消极的影响?
英国把统一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以便殖民统治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46年2月18日,孟买港两万余名水兵发动起义。到2月21日,印度海军官兵全面加入起义。英国殖民当局尽管用军舰、重炮镇压了起义,但也不得不承认,“不能依靠军队在印度维持殖民统治”了。就在印度水兵起义的第二天,英国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急忙宣布派遣内阁使团前往印度,就印度独立问题进行谈判。 为彻底解决在南亚次大陆存在多年的宗教冲突,1930年,著名穆斯林诗人、思想家和哲学家穆罕默德·伊克巴尔第一次提出了穆斯林建立自己的国家——“巴基斯坦”的主张。这一主张一经提出,便得到了众多穆斯林的支持。1942年,英国教授科帕兰在《印度问题》一书中提出了对印度“分而治之”的治印大纲。他主张把印度分为三个统治区,即印度教徒区、伊斯兰教徒区和土邦。这一计划正符合英国当局的想法,因而很快被采纳。但是,印度共和国的奠基者“圣雄”甘地和国大党领袖尼赫鲁始终坚持印度是一个民族的理论,反对印巴分治,反对巴基斯坦单独组成一个民族国家。用甘地的话说,以分裂印度的方式解决存在多年的民族问题,就好像是“砍掉脑袋,摆脱头痛”。 蒙巴顿方案 1947年3月24日,新任印度总督蒙巴顿勋爵抵达印度,接替已被宗教仇杀搅得焦头烂额的魏菲尔。路易斯·蒙巴顿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当时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的堂兄弟,此前曾任东南亚盟军总司令。蒙巴顿到达印度后,发现情况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蒙巴顿形容自己“犹如坐在了一艘着了大火,且装满火药的轮船中”,如不迅速采取措施,一旦火药爆炸,就有“船毁人亡”的危险。 1942年3月,英国政府曾派掌玺大臣、下院领袖克里普斯前往印度,许诺战后给予印度自治领的地位。克里普斯到达印度后,提出了英国对印提案,也就是“克里普斯提案”。其内容是:英国与印度磋商后,决定发表使印度在最短时期内成立自治政府的提案,提案的内容是建立新印度联邦,使之成为自治领,其地位与英国本国及其他自治领各国相等,不论在内政和外交上,均不隶属他国。但方案中又提出,英属印度的土邦有权不加入新建立的印度联邦,这就使得有可能在印度原有土地上建立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从而为印度的分裂打开方便之门。同时也意味着,拟议中的东巴基斯坦——孟加拉有可能单独立国。“克里普斯提案”成为后来“蒙巴顿方案”的雏形。 当蒙巴顿将有可能使印度分为几个独立国家的方案交给国大党主席尼赫鲁和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时,遭到了他们的一致反对。愤怒的尼赫鲁甚至不顾礼节,把方案副本使劲地扔在地上,忿忿地说道:“不行!”真纳则坚持要将东西两个穆斯林聚居区置于一个统一国家的领导之下。蒙巴顿按照他们的意愿修改了方案,但是,蒙巴顿预言:不出25年,东孟加拉一定会脱离巴基斯坦,真纳的双头巴基斯坦注定要消失。1971年,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独立,蒙巴顿的预言果然应验。 当获知尼赫鲁等人已经同意分裂印度的方案时,甘地不禁情绪激昂地高呼:“让全国在烈火中燃烧吧!我们决不会放弃祖国的一寸土地!”这位为自己祖国的独立奋斗了几十年的老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由印度”的诞生竟要以国家的分裂为代价。 黑道凶日 1947年6月3日,蒙巴顿向外界正式公布了印巴分治方案,即后来人们所说的“蒙巴顿方案”。随即,一位对印度一无所知的英国勋爵西里尔·拉德克里夫被蒙巴顿连蒙带骗地请到印度。他被要求在36天之内为印巴两国划定边界。在新德里44摄氏度的高温下,能提供给他的全部资料就是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文件和一份早已过时的1943年的人口统计表。 按照蒙巴顿分治方案,巴基斯坦由东、西两部分组成,分别称为东巴和西巴。东、西巴被印度隔开,相距约2000公里。东巴人绝大部分属孟加拉族,操孟加拉语;西巴人分属信德、旁遮普、俾路支和巴丹等几个民族。两地居民的文化和民族都不尽相同。东、西巴合为一体的基础仅仅是伊斯兰教。这种地理上的相互隔绝,民族、文化和语言的巨大差异,极易为内部分裂和外来干涉势力所利用。 蒙巴顿方案的核心是按宗教,而不是按语言、文化或民族的区别来划分自治领。由此产生的印巴分立造成了无穷的后患。方案规定,各土邦可以自行决定加入任何一个自治领,这使查谟和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悬案,造成印巴两国独立后立即围绕克什米尔问题兵戎相见。 “既然有关各方一致认为,必须刻不容缓地宣布印度独立,那么想必您已经考虑到具体日期?”一位印度记者问蒙巴顿。 “是的。”蒙巴顿回答。 此时,一系列图像和数字在他的脑海里翻腾。最后蒙巴顿下定决心,选择了与他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紧密相联的日期———8月15日。正是这一天,他在缅甸丛林中进行的旷日持久的战争,以日本的无条件投降宣告结束。蒙巴顿高声宣布: “1947年8月15日,印度将正式获得独立!” 这一消息犹如一枚引爆的炸弹,顿时使全世界为之哗然。在英国议会,在首相官邸,在白金汉宫,到处笼罩着一片震惊的气氛。没有人,甚至连首相艾德礼也未曾想到,蒙巴顿竟然如此急不可耐地降下大英帝国在印度的帷幕。而当虔诚的印度教徒纷纷打开日历时,不禁大吃一惊:1947年8月15日——这一天恰是印度教的黑道凶日。巴基斯坦则在前一天——8月14日宣告独立。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印巴分治 (亦即“ 印度分治 ”,Partition of India)是指于1947年8月14日和1947年8月15日发生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事件,从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诞生二个新生国家巴基斯坦自治领(Dominion of Pakistan,后来的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印度联邦(后来的印度共和国)。其他细节方面,英属印度时期的孟加拉省分别划入东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孟加拉邦,旁遮普地区分别划入西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和印度旁遮普邦。 分治条款既没涉及孟加拉国的独立问题,也没有谈及英属印度管理下的锡兰和缅甸分治问题。缅甸于1948年1月4日独立,锡兰于1948年2月4日独立;孟加拉国随1971年的孟加拉国独立战争之后自巴基斯坦独立。尼泊尔、不丹曾为英国的殖民地,但一直不属于英属印度,不受分治相关条约影响。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汉语常称之为“ 印巴分治 ”。
英国在印巴分治时为何将巴基斯坦分成东巴和西巴?试分析其中的险恶用心。
如果印度以前本来就是一个统一国家的话,在英国临走之前让印巴分治的话。你还可以说这个话。但是印度本来就是英国统一的。而在独立前夕,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根本不愿意容对方。蒙巴顿方案出台前,双方已经开始大规模仇杀了。否则独立就得马上爆发内战。最后按照宗教为主,民族为辅的原则分治,倒不如说避免了更大规模的仇杀。圣雄甘地就是为了呼吁停止教派冲突而被印度教徒暗杀。分治后,被划到对方领土上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在各自向巴基斯坦和印度迁徙途中彼此被杀掉多少呀。印巴战争打了好几次了。这个仇是几百年结下的。
印巴分治是怎么回事
简单和你说下吧。印度是当年大英帝国海外最大的殖民地,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克什米尔。1947年,当时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分治方案,信仰伊斯兰教的民众成立巴基斯坦国(分为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信仰印度教的民众成立印度国。建国日起为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但是克什米尔因为两边民众相当,未决定归属。所以,现在亦称为克什米尔地区。后来,巴基斯坦国分立,1971年,东巴基斯坦独立建立孟加拉国。详细的印巴分治过程,建议你看下我资料中的网址。
印巴分治的由来是什么样的?
印巴分治是在二战使大英帝.国国力衰落无法继续维持对英属印度的殖民的前提下,在现代政.治环境中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之间产生的一系列不可调和的政.治、民.族、宗.教冲.突所导致。印巴分治是指于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发生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事.件,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汉语常称之为“印巴分治”。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除了诞生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领两个新国.家外,协议还包括了印度政.府部门的资产、包括印度公.务员、印度陆军、皇家印度海军、印度铁路和中.央财政,以及其他行政服.务。印巴分治使得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得了独.立,然而两国的对立直至今日都在继续。因两国战争而流离失所者达一千二百五十万,伤亡估计达数十万到一百万不等(大多数人估计于1947年间越过印巴边境的人数约有一千万到一千二百万不等)。各土邦可自行决定是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选择独.立。分治条款既未涉及孟加拉国的独.立问题,也没有谈及英属印度管理下的锡兰和缅甸分治问题。缅甸于1948年1月4日独.立,锡兰于1948年2月4日独.立;孟加拉国随1971年的孟加拉国独.立战争之后自巴基斯坦独.立。尼泊尔、不丹曾为英国的保护国,但一直不属于英属印度,不受分治相关条约影响。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汉语常称之为“印巴分治”。
印巴分治最大的受益者是谁?
中国满意请采纳
巴基斯坦伊斯兰教的印巴分治
1940年,全印伊斯兰教联盟在拉合尔举行会议,通过建立“巴基斯坦”的决议,提出在旁遮普、信德、西北边省和俾路支斯坦建立一个“单独的穆斯林国家”的纲领。1941年,伊斯兰学者毛杜迪创建“伊斯兰促进会”,倡导伊斯兰改革运动。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宣告独立,为英联邦自治领,穆斯林联盟主席真纳任总督。1956年颁布新宪法,定国名为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1979年政府颁布一系列法令,重建伊斯兰思想顾问委员会,恢复征收传统的宗教课税,修订刑法,使之符合经、训的有关规定。
印巴分治是英国人的阴谋?两国刚分家就大打出手是为了什么?
印巴分治不是英国人的阴谋,两家刚分家就大打出手是因为两家的宗教信仰不同。
什么叫印巴分治啊?
印巴分治 英国殖民者把统一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以便殖民统治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英属印度人民反英斗争高涨的形势下,英殖民者于1947年6月公布了<蒙巴顿方案>,对印度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规定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两个自治领,即主要分为印度教徒聚居的印度斯坦和主要为穆斯林教徒聚居的巴基斯坦.各土邦有权决定参加前者或后者,但不能自治.当时印度的主要政党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都表示同意.8月14日和15日印巴分别成立自治领,正式实行分治.其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又于1950年和1956年先后宣布为独立共和国.可以说是英国的一个阴谋吧,他们想在南亚留下一个矛盾,以防印度发展过快,给本国造成威胁
印巴分治造成怎样的民族问题?
印巴分治是指英国殖民者把统一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以便殖民统治的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情绪日益高涨,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蒙巴顿方案:就是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从而对印度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当时,克什米尔地区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先是既不想加入印度,也不愿加入巴基斯坦,但最后又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该规定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印度分为两个自治领,即主要分为印度教徒聚居的印度斯坦和主要为穆斯林教徒聚居的巴基斯坦.各土邦有权决定参加前者或后者,但不能自治.当时印度的主要政党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都表示同意.8月14日和15日印巴分别成立自治领,正式实行分治.其后印度和巴基斯坦又于1950年和1956年先后宣布为独立共和国.但是印巴分治条款既没涉及孟加拉国的独立问题,也没有谈及英属印度管理下的锡兰和缅甸分治问题。缅甸于1948年1月4日独立,锡兰于1948年2月4日独立。尼泊尔、不丹曾为英国的殖民地,但一直不属于英属印度,不受分治相关条约影响。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汉语常称之为“印巴分治”。印、巴分治后不久,1947年10月,为争夺克什米尔主权,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即第一次印巴战争。1947年12月,印度将克什米尔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1948年8月和1949年1月,联合国印巴委员会先后通过关于克什米尔停火和公民投票的决议,印巴均表示接受。1949年1月双方正式停火,7月划定了停火线。克什米尔分为印控区和巴控区,印巴分别在各自控制区内建立了地方政府。
1947年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印度与巴基斯坦是如何瓜分英属印度领土的?
1947年6月,蒙巴顿提出那个将他的名字永远与“印巴分治”联系在一起的著名方案,把印度按居民信仰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两个自治领,日期定在1947年8月15日。然而印巴分治的内容其实远远不仅仅是领土的分配,地域的分配问题,还有人口,相应的财政以及军队等等,基本上原先曾为一体的,到了最后都要进行分割。而英属印度统一终将终结。当时,为了满足想要建立巴基斯坦的真纳的苛刻要求,新生的巴基斯坦在地理上变得非常怪异,它的两端被970英里长的印度领土隔断,除了对真主安拉的信仰,旁遮普人和孟加拉人之间无论历史、语言还是文化都没有共同之处。这样的巴基斯坦违背所有的逻辑——即使如此,也只能让一半穆斯林从真纳所说的印度教不公正的统治下脱离,留在印度的其他穆斯林分布过于分散,如同身处印度教大海中的孤岛。事实上,分治以后的印度拥有的穆斯林人口仍使其名列印尼和分离出去的巴基斯坦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大伊斯兰国家。另一方面,不论旁遮普和孟加拉的边界如何划分,都注定成为数百万人的梦魇,只有进行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人口互相迁徙(比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难民多4倍)才有可能避免更大的灾难发生——最后巴基斯坦获得旁遮普62%的领土与孟加拉64%的领土。此外,对于英国当时对印度殖民的债务,也产生了分配的争议,巴基斯坦要求按人口比例分得25%,但印度只答应给5%。经过艰苦的讨价还价,最后达成协议,巴基斯坦分得17.5%。最令人痛苦的分割莫过于英国人曾引以为豪的120万英印军队。印巴军队的分割比例是2:1,整个南亚次大陆上的军队连同它所有的一切都要做出分割。1947年8月14日,数千面英国国旗在印度各地永远降下了。三个世纪以来,他们象征着英国在世界上这个地区的统治。
印巴分治的原因是什么?其对南亚政治的长期影响是什么?
印巴分治是指于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发生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事件,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诞生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领两个新国家。 分治原因: 1、二战使大英帝国国力衰落无法继续维持对英属印度的殖民的统治。 2、在现代政治环境中穆斯林与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之间产生的一系列不可调和的政治、民族、宗教冲突所导致。 3、英属印度中后期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的上层社会普遍接受英国的西方化教育及西方政治影响。成立政党组织,要求民族自治和独立。 分治影响: 1、巴基斯坦在1947年8月14日宣布独立,印度则在1947年8月15日宣布独立。真纳成为巴基斯坦总督,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则成为新生独立印度的总理。然而,实现独立的过程,以及独立后两国的历史都并不平坦。许多宗教移民在来到印度或巴基斯坦之后都面临融入当地社会的困难。不同宗教教徒之间的冲突和种族清洗仍有发生。 2、英国殖民者留下的克什米尔地区问题,没有实际解决归属问题,双方纠纷不断,局部冲突不断,造成两国长期的对立,直到现在。南亚大陆也是成为国际火药桶之一的地区。 3、许多土邦在当时印度副总理萨达尔·瓦拉巴伊·帕特尔的巧妙交涉下决定归属印度,然而查谟-克什米尔土邦的归属问题却引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两国在之后仍爆发过多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的领土被分为东西两部分,国家状况并不安定。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孟加拉独立战争和第三次印巴战争,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1974年,印度进行了核试验。巴基斯坦也与其对抗在1998年进行了核试验。两国的对立不仅是南亚地区,也是世界性国际政治的不稳定因素。 4、许多南亚地区的小国,由于印巴对立,被迫选边站队,印度国力的强于巴基斯塔,以宗教和民族问题为借口,印度吞并了原本独立的国家锡金,成为其一个邦。
印巴分治的历史背景
1.8世纪中叶英国殖民统治者征服印度莫卧尔帝国后,印度成为英国在海外最大的一块殖民地。当时印度的地域范围,大致包括现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为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英国殖民者有意识地在印度各民族、宗教和社会集团内部及其相互间挑拨离间,制造分裂和仇恨。 在1857-1859年的印度反抗英殖民统治的大起义后,为维护英国殖民统治,缓和印度人民的反英情绪,英国殖民当局策划于1885年12月组织了印度国民大会党,于1906年12月建立了穆斯林联盟。然而,这两个组织建立后不但没有按照殖民政府的意愿发展,反而在日益高涨的民族运动的推动下逐渐强化了自己的民主主义立场。1940年3月,穆斯林联盟通过了“拉合尔决意”,要求在印度西北部和东部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地区建立一个穆斯林的“独立国家”—巴基斯坦,即“两个民族”建国理念。同年7月,国大党也提出了印度独立和建立一个临时国民政府的主张。 在英国殖民统治不能按老样子统治下去的情况下,英国采取了种种方案设计印度的未来,从1940年的“八月建议,到1942年梦印度改革方案(克里普斯方案)”再到1946年英内阁特使团的方案,都没能够得到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的支持。这里既有英国殖民者极力维护对殖民地统治的企图,更有国大党和穆斯林联盟之间党派、教派的矛盾斗争。 至此,形势已十分清楚:国大R和穆斯林联盟所共同要求的独立必须尽早实现;穆斯林联盟坚持的建立主权独立的巴基斯坦与国大党坚持的建立统一的印度这两种建国理念根本对立。到1947年前后,次大陆因民族宗教矛盾而濒于内战的边缘,唯一能和平解决的方式便是建立两个民族国家。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英国于1947年6月3日抛出了“印度独立方案”,即“蒙巴顿方案”,主要内容为:(1)英属印度根据居民及其宗教信仰分成两部分,即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和伊斯兰教徒的巴基斯坦国。两国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并都将获得自治领地位。(2)巴基斯坦由东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两部分构成;在分治前,先解决旁遮普和孟加拉的划界问题。(3)各土邦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并享有加人印、巴任何一个自治的决定权寡如果,某个土邦不愿加人两国自治领中的任何一个,它可以保持同英国的旧关系,但不能获得自治领的地位。?根据这个方案,1947年8月14日和巧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先后宣布独立。
1947年印巴分治时是什么
印巴分治(Partition of India)是指于1947年8月14日和15日发生在印度次大陆的历史事件,大英帝国统治下的英属印度解体,由于当时分治条款只涉及现代的印度和巴基斯坦二国的划分问题,汉语常称之为“印巴分治”。
解密: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为何被称为印巴分治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是一个国家,位于亚洲南部,与中国、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相邻,长期为英国殖民地,1947年分治,分别成立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 *** 共和国。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独立,过去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 16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入侵印度。1506年,葡萄牙殖民者征服果阿(今印度西南岸地区,包括邻近的安格迪伐岛)。1600年,英国殖民者成立印度公司,在印度从事商业剥削,并逐步在印度沿海建立一些据点。1757年,发生了印度与英国在普拉西的一场大战,印度战败,逐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49年,英国殖民者占领了全印度。1857年,印度爆发了著名的历时近两年的全民反英大起义。印度反英国殖民统治一直未中断。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在印度被尊称为「圣雄」的甘地,1920年倡导对英国殖民 *** 「不合作运动」;接着,印度国大党通过了甘地的「不合作运动」方案。甘地又提出「非暴力抵抗」的口号,并一直成为国大党的指导思想。 英属印度中后期由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的上层社会普遍接受英国的西方化教育及西方政治影响。在此背景下1885年印度人成立了第一个政党「国民大会党」(或称国大党),并于1892年颁布印度议会法,建立地方自治机关和地方行政区,选举范围扩大到印度人。1906年成立了由 *** 组成的「全印度 *** 联盟」(或称 *** 联盟)。但由于政治斗争的影响同时作为 *** 领袖的真纳于1920年脱离国大党。1931年 *** 省份各省首字母组成了单词「巴基斯坦」作为 *** 地区的统一称呼。 1942年,随着英国卷入二战,英国也中断了对印度的殖民统治。1946年,由于二战对英国国力造成的冲击导致英国无法维持对英属印度的殖民,于是由英国派出的内阁使团与印度各派政治势力讨论印度的自治事宜并提出了联邦制下自治(或独立)的构想。该方案在同年7月6日被国大党和 *** 联盟接受,但7月7日以尼赫鲁为首的国大党单方面撕毁协议要求重新谈判。这导致了 *** 联盟退出建立统一印度的计划转而寻求建立一个独立的 *** 国家。该协议的撕毁直接导致了印巴分治期间的第一次大屠杀,而无力维持和平的印度总督韦维尔子爵制定了名为「疯人院行动」的撤侨计划。 1947年2月21日以协调能力见长的蒙巴顿子爵接替韦维尔子爵成为印度总督后仍然致力于维持印度的统一并留在英联邦的内部。但统一的构想在民间已无基础的情况下蒙巴顿总督只能寄希望于印度的政治派别的支援。蒙巴顿与 *** 领袖真纳多次会晤后无法获得支援,只能放弃建立统一印度的计划并成功寻求甘地对分治的支援。 1947年6月4日蒙巴顿宣告将在同年的8月15日通过将英属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的方式来实现印度的独立。 1942年,英国 *** 曾答应战后给予印度独立。但实际上,英国资产阶级决不肯放弃这一广阔而重要的殖民地。当时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就一贯反对印度独立。1941年8月14日发表的《大西洋 *** 》虽然明确宣布:「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 *** 形式的权利。」但丘吉尔却于同年9月9日发表宣告,把印度、缅甸及英帝国的其它部分排除在《大西洋 *** 》的实施范围之外。他辩解说:「大西洋会议时,我们所想的,主要是恢复当时在纳粹桎梏下的欧洲国家与民族的 *** 、自主 *** 和民族生活。」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为换取印度参加对日本作战,并排斥和取代英国在印度的势力和地位,竭力主张印度独立。丘吉尔对此十分不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的反英运动有了新的高涨。1946年2月18日,印度2万名海军士兵在塔瓦尔、孟买、卡拉奇和马德拉斯等地举行了反英起义,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援,动摇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由于资产阶级的出卖和缺乏正确的领导,这壹次起义遭到了失败。 1946年2月19日,即起义的第二天,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派遣内阁特使团去印度,就赋予印度某种形式的自治问题进行谈判。3月,由印度事务大臣劳伦斯、商务大臣克里浦斯和海军大臣亚历山大组成的内阁特使团到达印度,与总督魏菲尔一起,同印度政治领袖们开始谈判。5月16日,发表了关于印度的白皮书,其中提到印度将来可成为英国自治领;各省先分成三个辖区,印度教占一个, *** 教占两个,由三个辖区选举制宪议会,制订联邦宪法。7月,选举省一级的代表参加议会,国大党得209席,而 *** 联盟却要求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基斯坦。为了支援这一政策, *** 教徒于7月 *** *** ,结果发生了流血事件,伤亡甚多。英国殖民者为了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竭力在印度各民族、各教派、各党派之间,进行挑拨离间,制造分裂。由于英国特使团的破坏,印度 *** 联盟同印度国大党之间的仇恨进一步加深。8月16日,两派在加尔各答发生相互残杀,死亡达千人。 8月25日,临时 *** 组成,魏菲尔兼任总理,尼赫鲁任副总理。 *** 联盟虽于10月26日提名五人参加临时 *** ,但拒不参加12月9日召开的国大党占优势的制宪议会。情况非常显著,不分治就要打内战。 英国 *** 于1947年2月改派蒙巴顿任印度总督,6月公布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割成:(1)巴基斯坦国,包括西巴基斯坦和东巴基斯坦,人口7千万;(2)印度联邦,包括英属印度的其余部分,人口2.25亿;(3)王公土邦562个,占印度面积2/5,人口8.1千万,在政权移交后享有独立地位,但可参加印度或巴基斯坦。 1947年8月印、巴正式分治。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的自治领(领土包括东、西巴基斯坦两部分),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 *** 共和国。1947年8月15日印度自治领成立,1950年1月26日宣布为印度共和国,仍为英联邦成员。印度和巴基斯坦独立,结束了英国在印度的190年的殖民统治。1961年,印度收回果阿。 后来大多数土邦加入了印度。但原北部土邦克什米尔归属未定。因此,印巴两国曾于1947年10月至1949年1月和1965年9月发生两次大规模武装冲突。两国领导人也曾多次举行会议,确认「应当遵照该邦人民的愿望加以解决」。但由于印度坚持克什米尔是「印度联邦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到今天仍是悬案,没有解决。
印巴分治的后果是什么?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1947年印巴分治直接导致英属印度分成了印度自治领和巴基斯坦自治领,其后各自形成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印度共和国成立后接手各土邦和旧省,并且从法国手里接收了法属印度各个地区的主权,葡萄牙起初不愿放弃葡属印度,在60年代被印度用武力收复巴基斯坦包含东西两部分,共和国成立后着手改土归流,后续因克什米尔问题与印度多次交战,第三次印巴战争期间东巴基斯坦趁机独立,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缅甸则于1937年脱离印度,成为英国直属殖民地,于1948年成立缅甸联邦亚丁殖民地也是在1937年脱离印度,在60年代改组为亚丁国并加入南阿拉伯联邦,该邦也就是后来南也门的前身,90年代,南北也门统一另外南亚地区的阿富汗和尼泊尔是独立国家(虽然受到英国的影响);锡兰和缅甸一样是英国直属殖民地,战后独立为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不丹、锡金是英国的保护国,60年代马尔代夫成功独立,不丹在英国撤出印度后转为印度的保护国至今,锡金在70年代被印度吞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