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请问《道藏》中哪一部有九大仙草之说?

2023-07-16 16:59:17
共6条回复
bikbok

在道藏里啊,我那几年沉浸道藏,翻阅无数,这个九大仙草我有印象,看到过,具体哪个地方,不清楚,得找了才行,建议你可以翻阅医药那一部分,估计可以找到,不过确实有记载,看到过,

寸头二姐

大目录——道史仙传——神仙高道传——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看看是不是这个。

北境漫步

唐开元道藏记载冬虫夏草为九仙草之一,而实际上唐朝应该没有关于虫草的药用和服食记载,而且对于虫草的认识应该真正始于明清时期。所以这个中华九大仙草估计是杜撰出来的。

康康map

广州中医药大学孙晓生教授兼博导于2012年在《新中医》2012年9月第44卷第9期发表文章,文题是:《道藏》九大仙草及其现代研究。这是我看到的最希望有正确答案的一篇文章。该文称“‘九大仙草"出自开元年间的道家经典《道藏》”但没有交代具体出处。考《开元道藏》早已版毁书亡,推测其内容应该会保存在后世《道藏》乃至新版《中华道藏》之中,如果可以实指文献出处,就不该虚㨪一招。此问题提出已有数年,至今仍未见到正确答案。《开元道藏》九大仙草之说出,看到其后引用者不乏其人,甚至博士论文亦尔云云,不知所据何在。若为商家广告所需,那就不需要求答了。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PDF电子版下载:网页链接

苏州马小云

我查了《中华道藏》1~5册了,还没看到有这个答案,这个问题有谁知道是在《道藏》的那一册那一卷,这样的答案都是胡扯

相关推荐

正统道藏简介

正统道藏是明代编纂的道藏。 简介 明成祖即位之初(1403年),曾令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重编《道藏》,永乐八年(1410年),张宇初去世,又令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藏。到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始行刊板,又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备,于正统十年(1445年)校定付印,名《正统道藏》,共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采用《千字文》为函目,自「天」字至「英」字,每函各为若干卷,颁之天下,藏于各名山道观。到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续补《道藏》,仍以《千字文》为函次,自「杜」字号至「缨」字号,凡三十二函,一百八十卷,名《万历续道藏》。与《正统道藏》合计共五千四百八十五卷,五百一十二函,即现存明版《正统道藏》,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古代官修《道藏》。 1923至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借用北京白云观所藏明刊《正统道藏》,以涵芬楼名义影印,缩改为六开小本,凡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一千一百二十册。现时有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道藏》影印本,另有台湾艺文印书馆、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等通行于世。 道藏源流 唐代 三洞琼纲 北宋 大宋天宫宝藏 | 云笈七签 | 万寿道藏 南宋 琼章宝藏 金代 大金玄都宝藏 元代 玄都宝藏 明代 正统道藏 | 万历续道藏 清代 道藏辑要 民国 道藏精华录 当代 道藏精华(1956至1979年) | 庄林续道藏(1975年) | 藏外道书(1992年) 中华续道藏(1999年) | 敦煌道藏(1999年) | 道书集成(1999年) 中华道藏(2004年)
2023-07-16 09:32:591

正统道藏高功道士有多少

有道士证的两万五左右。明成祖即位之初(1403年),曾令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重编《道藏》,永乐八年(1410年),张宇初去世,又令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藏。到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始行刊板,又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备,于正统十年(1445年)校定付印,名《正统道藏》,共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采用《千字文》为函目,自「天」字至「英」字,每函各为若干卷,颁之天下,藏于各名山道观。到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续补《道藏》,仍以《千字文》为函次,自「杜」字号至「缨」字号,凡三十二函,一百八十卷,名《万历续道藏》。与《正统道藏》合计共五千四百八十五卷,五百一十二函,即现存明版《正统道藏》,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古代官修《道藏》。
2023-07-16 09:33:583

为什么中华道藏不如正统道藏

两个版本的《道藏》进行比较,可以发现:重新排版印刷的《中华道藏》更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文字、排版更清晰易读。同时,收录的道经也更全面,数量更多。而影印版的《正统道藏》则保持了经书的原貌,更接近道经要表达的原意。《中华道藏》虽然纠正了《正统道藏》的谬误,但是,影印版的《正统道藏》因为保持了原貌,也避免了现代重新排版过程中的失误。6000多万字重新排版校对,没人能保证百分百正确。作为指导修行的经典,哪怕错一个字,也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何况,以现代人的古文造诣和道家修为境界,是否有能力判断原版的对错?众多古籍排印本中,有意或无意的弄巧成拙的例子太多了。因此,最好的选择是两个版本都收藏,对照阅读。在对影印本没有特别的偏爱情况下,可以日常阅读排印本《中华道藏》,遇到重要、关键的经文或语句,再参照影印本《正统道藏》核对,可确保不会因版本谬误受影响。
2023-07-16 09:34:067

道藏目录的《正统道藏》

明代,第43代正一天师张宇初等人受朝廷之命负责编修事宜。张宇初死后,由他的弟弟第44代天师张宇清继续负责。直到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终于完成《正统道藏》的印刷刊行。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第50代正一天师张国祥又受命编成《续道藏》。这两部经书加起来共有道书约1500种,5485卷,分装为512函,每函按《千字文》顺序编号,即今天所说的《正统道藏》。
2023-07-16 09:34:222

道藏简介

道藏简介   《道藏》是指收录所有道教典籍的丛书,与佛教的《大藏经》相对应。「道藏」之名始见于唐初高宗、武后之世,又称「一切道经」。宋代之后逐渐以「道藏」一词指涉一切道经。   唐代以后,历代朝廷便不断重新编辑刊行《道藏》,只是明代以前的《道藏》及其经板均已遭到焚毁。现存《道藏》编于明正统10年(公元1445年),由43代天师张宇初(1359-1410)、44代天师张宇清(?-1427)与时任中央道官——「道录司左玄义」的邵以正(约1368-1463)接续编成,总共收录道教典籍1426种,合480函、5305卷,称为《正统道藏》。万历15收道教典籍50种,合22函、180卷,不标明门类,称为《万历续道藏》。   明代《正统道藏》依循南朝所规划的「三洞」、「四辅」、「十二部」结构编纂而成。所谓「三洞」,指的是洞真、洞神、洞玄,分别代表东晋南朝在江南地区陆续发展起来的三个经派——上清、灵宝、三皇。这三个经藏作品都依12种不同的文体分类,所谓的「十二部」,包括: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箓、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表奏。除了「三洞」之外,南朝道士另将道德经注、《太平经》、炼金术相关作品以及天师道的典章制度收入道藏目录,规划成「四辅」,即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乙部。三洞四辅体例确立之后,即受历代道藏所依循,即便后世新出道书,仍被纳入这个体例之中。   民国以前,《道藏》多藏于道观藏经楼中,不易取阅。民国12-15年(公元1923-1926年),上海涵芬楼以北京白云观藏本,补以其他道观所存,由商务印书馆影印出版350部、每部1120册的线装本《道藏》。1962年,台湾艺文印书馆据上海商务印书馆版本影印出版32开本《重印正统道藏附续道藏》,同样为1120册的线装本;1964年,则又将其缩小影印为32开本精装《正统道藏》,共计60册。(目前艺文版已不再发行)1977年新文丰出版社则影印出版60册16开本精装《正统道藏》。其后,日本株氏会社中文出版社、中国大陆的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局、天津古籍出版社,亦陆续影印出版明代《道藏》。   除了《道藏》,清代以来出现许多卷帙多寡不等的道经丛书,有些选录了明版《道藏》部分道书,有些则增录了新出道经,有些甚至只收《道藏》以外的失收道书。其中《道藏辑要》便是清代重要的道书编辑成果。清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蒋元庭编辑《道藏辑要》之时,一如题名只收明代《道藏》道书173种。但在后来的第2、3次刊刻,增加了96种藏外道经。及至清末光绪32年(公元1906年)贺龙骧、彭翰然于四川成都二仙庵第4次刊刻《道藏辑要》——称为《重刊道藏辑要》,又再增加18种藏外道经,其中藏外道经已达114种。   台湾萧天石于1950年代也开始搜集藏外道书,且以丹经与道教哲学为主,多达八百余种。萧氏所收道书后以《道藏精华》为名,由自由出版社分集出版。1992年,由胡道静等人所编辑的36册16开本《藏外道书》,共收集《道藏》未收道教经籍和著述991种,由巴蜀书社出版。而部分人类学家调查当代道坛,亦多收集道教抄本,如1975年,美国学者苏海涵(Mhiael Raleigh Saso)所编、成文出版社出版的《庄林续道藏》,即为台湾新竹道士庄陈登云所传道经,其中完整收录台湾道坛所藏道经,且多手抄秘本,为非常珍贵的资料。近年,李丰楙亦开始出版自身收藏的地方道坛所用仪式抄本,这些抄本多为清代至民国期间,华中、华南地区地方道坛实际使用的仪式抄本。这些地方道坛抄本的陆续披露,将有助于了解近代地方道教的实际样貌。   过去,道藏的出版多属影印出版。2004年,中国道教协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华夏出版社三家共同筹划,联合中国近百名专家学者,组织编修整理而成48册16开本的《中华道藏》,此即最近一次重编的《道藏》。《中华道藏》乃以《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并补入经书百余种,共收道书1500多种,5500多卷,其中所收各种道书除了重新分类,均作校补、标点,并采繁体竖排,为一点校整理本,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2023-07-16 09:34:421

道藏正一部在哪一册

原转录其三卷。道藏正一部在原转录其三卷,第六百七十四至六百七十六卷。《正统道藏》是中国道教史上重要道藏之一,明代编纂,《正统道藏》按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各部收书共一千四百三十种。
2023-07-16 09:34:561

枕中记《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

  经名:枕中记。不著撰人。一卷。底本出处: 。参校版本:《云笈七签》。该书卷第三十三孙思邈《摄养枕中方》收有本书部分内容。   枕中记   夫治身者不以忧畏,朋友远之;治家者不以忧畏,臣仆侮之;治国者不以忧畏,邻境叛之;治天下者不以忧畏,道德去之。故忧畏者,生死之门,礼教之主,存亡之由,祸福之本,吉凶之元也。是故士无忧畏,则身名不立;农无忧畏,则稼穑不滋;工无忧畏,则规矩不设;商无忧畏,则货殖不盈;子无忧畏,则孝敬不笃;父无忧畏,则慈爱不著;臣无忧畏,则煎庸不达;君无忧畏,则社稷不安。故养性者,失其忧畏则心乱而不理,形躁而不宁,神散而气越,志荡而意昏,应生者死,应存者亡,应成者败,应吉者凶。夫忧畏者,其犹水火,不可暂忘也。人无忧畏,子弟为勃敌,妻妾为寇仇。是故太上畏道,其次畏天,其次畏物,其次畏人,其次畏身。故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己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悔于远。能知此者,水行蛟龙不能害,陆行虎兕不能伤,五兵不能及,疾病不能侵,谗贼不能谤,毒螫不能加,善知此者,万事毕矣。   夫百病横生,年命横夭,多由饮食。饮食之患,过于声色。声色可绝之逾年,饮食不可废之一日。为益亦多,为患亦切。且滋味百品,或气势相伐,触其禁忌,更成酩毒,缓者积年成病,急者灾患而卒至也。   凡夏至后迄秋分,勿食一切肥腻饼确之属,此与酒浆瓜果相妨,当时未必即病,入秋节变多诸暴下,皆由涉夏取冷太过,饮食不节故也。而或者以病至之日便谓得病之初,不知其所来之渐矣。欲自知慎者,当慎之于微也。夫养生者,当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者,养生之都契也。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争,多笑则伤藏,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憔悴无欢。此十二多者,丧生之本也。唯无少无多者,几乎道也。故处士少疾,游子多患,事务繁简之殊也;田夫寿高,贵命年夭,嗜欲少多之验也。故俗人竞利,道士罕营。   夫常人不可无欲,又复不可无事,但和心约念,靖躬损思虑,则渐渐自息耳。   封君达云: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至虚。常去肥醴,节咸酸,臧思虑,损喜怒,除驰逐,慎房室。春夏施写,秋冬藏精。又鱼绘生肉诸腥冷之物,此多损人,速宜断之,弥大善也。心常志善,不欲谋欺诈事,此大辱神损寿。   彭祖曰:重衣厚褥,体不堪苦,以致风寒之疾;厚味脯誊,醉饱餍妖,以致疝结之病;美色妖丽,媚妾盈房,以致虚损之祸;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娩之惑;驰骋游观,弋猎原野,以致发狂之失;谋得战胜,兼弱取乱,以致骄逸之败。斯盖圣人戒其失理,不可不思以自勗也。养生之道,勿久行、久坐、久听、久视,不强食,不强饮,亦不可忧思愁哀,饥乃食,渴乃饮。食已行数百步,大益人。夜勿食,若食即行五六里无病。   常须日夕有所营为,不住为佳,不可至疲极,不得太安无所为也。故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劳动不息也。   想尔曰:勿与人争曲直,当喊人寿算也。若身不宁,当反舌塞喉,漱津咽唾无数,须臾即愈。   道士有疾闭目内视,心使生火以烧身令尽,存之使精如髻露即愈。若有痛处,皆存其火烧之,秘验也。   禁忌   凡甲寅、庚申日,是尸鬼竞乱,精神躁秽之日也,不得与夫妻同席、言语、面会,必当清冷沐浴,不寝警备也。其日可宜遣欲。   凡服食药物,不欲食蒜、石榴、堵肝、犬肉、猜肉,房中都绝为上。服神药勿向北方,  大忌。亥子日不可唾,忘精失气,喊损人年命。   凡入山日未至山百步,先却行`百步反足乃登山,山精不敢犯人,众邪伏走,百毒藏匿。凡服食忌血味,使三尸不去。   凡求仙必不用,见死人尸大凶。又忌三月一月之中不得与女人同处,大凶。   避忌   勿以冬甲子夜眠卧。   凡求仙忌十败:一勿好淫,二勿为阴贼凶恶,三勿酒醉,四勿秽慢不争,五勿食父母本命肉,六勿食己本命肉,七勿食一切肉,八勿食荤腻五辛,九勿杀一切昆虫众生,十勿北向大小便,仰视三光。勿北向解脱衣裳,勿北向骂晋犯破毁,勿犯日月星辰,勿以八节日行威罚,勿以朔晦日怒,勿以六甲日食鳞甲之物,勿以丙申日食鹦肉,勿以丙午日食雉肉,勿以乙卯日大醉,勿以二月九日食鱼,勿以三月三日食五藏肉及百草心,勿以四月八日杀伐草木,勿以五月五日见血,勿以六月六日起土,勿以七月七日思念恶事,勿以八月八日市诸附足之物,勿以九月九日起林席,勿以十月五日罚责人,勿以十一月十一日沐浴,勿以十二月晦日内三日不斋烧香念道。此忌法,天人大禁,三官告察。以是日乃为重罪矣,或令人三魂相疾,七魂流竞,或胎神所僧,三宫受恶之时也。是以恶梦交其丹心,狡魅乘其未阙,精液解犯,神真恍惚,流变多禁。真识忌术,子能奉修则为仙才,不奉天禁则为伤败。   天官大神忌食生血,忌烧六畜毛,忌烧蒜皮及诸薰菜,皆伐乱胎元,臭伤婴神。慎之!   凡学道之士,勿传衣及履屐巾褐,大凶。勿吊丧临尸经秽污。若有崇奉六天及事山川魔神者,勿居其室,弗飨其撰,勿著其衣,勿冠其巾。盖避其尸秽之下气,远其邪风之往来。   凡学道之士,勿抱婴儿,仙家大忌。   八节日,勿杂处,所以专精求妙,忌履秽污,常须薰香数沐浴。违之者凋败,慎之者飞升。   夫阴丹内御房中之卫,黄道赤气交接之益,七九朝精吐纳之要,六一回丹雌雄之法,虽获仙名而上清不以比德,虽均致化而太上不以为贵,此秽仙浊真,固不得视乎玉阖者矣。且夫险辙履冰,多见倒车之败,纵有全者,臭乱之地仙耳。   夫建志内学养神求仙者,当数沐浴致灵气也。   夫学道者,每事欲密,泄一言一事,辄臧一算。算,三日也。   夫朝拜别作冷衣,不可他杂。出入静户,并以水漱口。烧香时出户勿反顾。   凡咽液者常闭目内视。凡书章符当北向,勿杂笔砚,必先烧香。   凡耳中忽闻叫唤啼呼及濑水雷声鼓呜,若鼻中闻臭气血腥者,并凶徵也。急烧香沐浴斋戒三日,守三元帝君,求乞救护。行阴德,为人不能为,行人不能行,矜孤愍穷,扶危拯倾,即众恶自灭。   凡买药物,勿与人争贵贱,可从长者佳人买之,勿令多口嫉妒人见之。   夫喜怒损志,一反戚损性,荣华惑德,阴阳竭精,皆学道之大忌,仙法之所疾也。理护衣被,使有常人常烧香,使泠然不杂也。   夫习真者都无情欲之感、男女之想也。若丹白存于胸中则真不感应,灵女、上尊不降矣。纵有得者,不过在于主者耳。阴气所接,永不可以修至道。吾昔常恨此,赖改之速耳。故知真道不可对求,要言不可偶听也。诚之哉!诚之哉!   导引法   常以两手摩拭面上,令人面有光泽,斑皱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女。   卧起平气正坐,先叉手掩项上,因仰面视上,使项与两手争为之,三四止,使人精和血通,风气不入,能久之不病。讫,又屈动身体四极,反张侧掣,宣摇百关,各为之三。   卧起先以手巾若厚帛拭项中四面及耳后周匝,热温温然也。顺发摩项良久,摩两手以治面目,久久令人目明,邪气不干。都毕,咽液三十过,以导内液。又欲数按耳左右令无数,令耳不聋鼻不窒尔。   常以生气时咽液三七遍,闭目内视。讫,按体所痛处,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藏六府,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常以手按两目近鼻两毗,闭气为之,气通乃止,周而复始,常行之洞视千里。常以手按两眉后小穴中三九过,又以手心及指摩两目颜上,以手旋耳三十过,皆无数时节也。毕,以手逆乘额三九过,从眉中始,乃上行入发际中。口傍咽液无数也,常行之,令人眼目清明,一年可夜书。亦可人中密为之,勿语其状,善矣。   行气法   凡欲求仙,大法有三:一曰保精,二日行气,三曰服饵也。凡此三事,亦附浅至深,不遇至人,不涉勤苦,亦不可卒知之也。然保精之术,近有百法,行气亦有数千条,服饵之方略有十种,皆以勤劳不绝为务。故行气可以治百病,可以去瘟疫,可以禁蛇兽,可以止疮血,可以居水中,可以辟饥渴,可以延年命。其大要者,胎息而已。胎息者,不复以口鼻嘘吸也,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   夫善用气者,嘘水,水为之逆流;嘘火,火为之灭炎;嘘虫豹,虫豹为之伏;嘘金疮,疼血则止。闻有毒虫所中,虽不见其人,便遥为嘘咒我手,男左女右,彼虽万里之外,皆即愈也。又中恶卒病,但吞之,三九之病亦登时差之。但人性多躁,少能安静以思其道耳。   凡行气之道,其法当在密室闭户,安状软席,枕高二寸半。正身偃外,瞑目闭气,息于胸膈,以鸿毛著鼻口上而毛不动,经三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当以渐除之耳。若食生冷、五辛、鱼肉及喜怒忧志而行气者,非止无益,更增气病,上气嗽逆。不能顿闭之,稍稍学之。初起于三息、五息、七息、九息而一舒气,寻更嗡之。能十二息不舒气,是小通也。百二十息不舒气,是大通也。百二十息不舒气,可以除病,随病所在念之,头痛念头,足痛念足,欲令其愈,和气攻之,从时至时便自销矣。此治身之大要也。凡行气常以夜半之后生气时闭气,以心中数之,令耳不闻。恐有误乱,以手下筹,能至于千,即去仙不远矣。   凡吐气,常令入多出少,常以鼻入口吐。若天大雾、恶风、猛寒,勿行气也,但闭之,此谓要妙。   彭祖曰:至道不烦,但不思念一切,则心常不劳。又复导引、行气、不息,直尔可得千岁。更服金丹上药,可以毕天不朽。   清斋休粮,存日月在口中,昼存日,夜存月令。   饵药法   按诸服食之方,凡有千数,但费词难领。今采余经见效者数十条,以补不迨。其神丹大药,及未有效者,此不论之。   夫欲服食,先草,次木,次石,此将药之大较,所谓精粗相代,阶浅以至深也。   凡人从少及长,体习五谷,不可一朝而遣。凡药为益迟微,无充饥之验,唯积之不已,方令骨髓填实,则五谷居然而自断也。五谷之中,大麦为上,盛冬不死,故可食也。次橡子,非果非谷,而最益人,服食未能断谷,啖之,为佳,无气而受气,无味而受味,消饮而止痢,令人强健不极。次有枣、栗,亦佳。   断谷常饵法   袂苓末五斤 生栗末五斤 胡麻九蒸九曝,属末五斤   右三味。先以水一石煮肥大乾枣五斗,令喊半出,研滤令皮核极冷。更以水”斗,别洗取皮核中甜味,令尽。以微火煎如稠糖,下之,令玲,和药捣一万杵,密封,稍稍饵以当食,不食不废服大药。   又法   取天门冬,去心、皮。末,服方寸匕,日三。无问人问山中,常勿废之,久久益善。亦酿酒服之,治症痕、积聚、风、癫狂,去三虫伏尸,除疮湿痹,轻令益气,令人不饥。百日则还年却老,能早服益善。常于好地多种薯迹,蒸食当谷,大佳。   服药兼袂苓以当诸食法   取狭苓五斤,冷治,捣,下筛。白蜜三升,和之,纳铜器中,重釜煮之,数过转。非铜器,好瓷器亦佳。蜜乾出,捣三万杵,日一服三十丸,如梧桐子,日三服。百日百病除,二百日夜书,二年使鬼,四年玉女来侍。   凡合仙药,先斋戒三日,煎药于幽隐处,勿使人畜见之,唯作药者身自临之,以木盖器上,勿露之,火唯冷木,用心伺候,欲多作任意。药成,纳密器中,勿泄之,万岁不败。   又法   取胡麻三斗,黄黑无在,精治择,釜中微火熬之,令香,细捣为末,下筛。白蜜三升,和令调,煎之,如狭苓法,捣三万杵。旦服,丸如梧桐子三十丸,尽一剂,肠化为筋。   此二方与世方少异。若年少者当饵袂苓,若年过四十当服胡麻。   凡狭苓治少,胡麻养老,亦可二物并合,倍用蜜共煎为丸。老少并治,不必别作也。   长生服饵大法   凡服食先服草木药,大觉得力,然后服石药。药有逆顺,所谓差之毫毛,失之千里也。然后可服丹,不相害也。   服油法   凡欲饵神药及云母,当先服之。麻油一斗,菰白三斤,切之,纳油中,微火煎之,令菰黑焦去滓,合酒。温服半升,日再或三合。百日血脉充盛,一年后乃可服药。   服巨胜法   胡麻二斗大豆一斗   右各熬令香,取豆黄合捣筛。服五合,日三,浆送亦可,蜜和,服鹦子大一枚。日四,渐自不饥,然后服四镇,可以补虚劳耳。   饵云母法   本草云:云母,上品药,味甘,无毒,平,主下气,坚肌,益精,去身死皮肌,中风寒热邪气,明目,安五藏,耐寒暑,久服志高不老,延年神仙。生齐云山及琅琊北定山石问,二月采。泽泻为之使,畏蝉甲及露水。   云母有八种,各有异名,向日视之,乃别。色黄白而多青者,名云英,宜春服之,令人身轻入水,不寒,增寿四千年。色青黄煌煌而多赤者,名云珠,宜夏服之,令人身轻耐寒暑,增寿三千年。色如冰雪,乍黄乍白者,名雪沙,季夏服之,身轻生光,耐风寒,增寿二千年。色黄白矗晶者,名云光,宜秋服之,坚筋骨,通经脉,增寿一千年。色青白而多黑者,名磷石,宜冬服之,身轻,入火不灼。五色备者,名云母,四时可服。杂黑而强肌者,生铜铁间,名地冢#2不可服,伐人命。赤色而重厚者,名阳起石,是五云之根,别入药用,不可服。   凡云母,厚一寸,有千八百重,杂以砂土埋,第一精者,盆中阴地岁月便自生长。   炼法   薄擘去砂土,以束流水渍数日,乃槌破而擘之。讫,又以水淘汰百许过,极令争,乃随迟速用之。   若迟用者,当以五月久茅屋漏水于白瓦器中渍之,百日洒出。若有水垢不今者,更以束流水淘汰数过,洒令燥,其浮泛细者亦别器盛之。八月中,以新布两人各持一头,亦可击竹竿头,于山野争草上拂取露,绞取汁,随拂汁足淹云母乃止,不足更取渍也,以渍云母五六十日以外,乃可取用,著温暖处,勿令寒冻。欲为粉者,便洒取令燥,作熟皮囊盛,急击以手授之,从旦至中,碎靡靡出,以绢筛取,馀滓更授,取尽止#3。犹不大细,以指机看,当见艮员者,更于大木盆中少水没和泥。良久,以水淘汁,细绢洒取,馀滓又研淘,取尽止,清澄之。亦可授竟以纱葛粗筛,乃于白燥盆中研之,绢洒如法亦善。亦可先研,以绢洒澄,令燥,仍用皮囊接,细绢筛之。亦可露水渍之,百日出,令燥,捣,以囊于水中洒取汁,澄乾治之。凡如此法,成粉令极细如毡,指袜弥得光明,佳也。若犹不精,可以露水煮粉如沸点,燥乃更臼捣,重绢筛之。   若速用者,取淘竟者薄擘,绢囊盛,纳沸汤裹,出,浮寒水中。又纳汤,又浮水,如此十过,当一易水,令玲,候视软出,曝乾,韦囊中按之,使成粉。   服云母方出卫叔卿《玉匮素书》   取云母一斤,五色具者,细擘之,以久茅屋溜水若秋百草上露,以溃之百日,内韦囊中盛,挺之,绢筛,著竹筒中,塞口,悬饭下,白沙一石填上,蒸之一日一夜,气达去之,纳黍稻米一石,一日。又云:一宿一日,气达又去,更纳新黍、稻米一石,一日气达去之,乃出,以白蜜一升合和于铜器中,汤上煎之。合可丸,丸如麻子。以星宿出时一服二丸,服三五十日。如梧桐子三丸,常以鹦鸣服一丸。三十日,身轻目明。五十日,腹中痒。七十日,三虫伏尸皆去。八十日,皮肤光泽。九十日,入水火不烧濡。百日,易以筋骨。三百日,走及奔马。一年,为真人。又云:年七十己上四百日,已后乃得仙。此是用一斤法,多者益之,一云用二斤,一云三斤。   又法   取桂十斤,削取三斤,捣,下筛。葱白茎四斤,熟捣,布绞取汁,以和桂屑,纳生竹筒中,木盖密口,悬蒸。黍米五斗下,米熟为水,又纳云母粉一斤,一日复化为水。服一橡斗许,日三服。三十日,貌如童子。   又法   取云母粉一斤,硝石白者一斤,捣筛之,白蜜三升,合搅,纳生竹筒中,漆固口,埋北垣下。三十日出之,盛铜器中,稍稍似水,若酒水。服之二十日身光,三十日露不著身,五十日火不能害,百日之后便成仙人。   消玉法   取美玉一斤,细末之,纳云母水中,十日消,可服半斤。诸石屑内中皆消,不但是玉。   又法   取云母粉一斤,硝石一斤,合捣如泥,纳瓶中,漆固口,埋湿地,入三尺亦可。悬井中十日化为水。服一橡斗,日三,稍加之。却老还少,身形光泽。余试之,三法已验。   服雄黄法   本草云:雄黄味苦,甘平大温,有毒。主治寒热鼠痪、恶疮疽痔、死肌、疥虫暨疮、目痛、鼻中息肉及绝筋破骨百节中大风、积聚癖气、中恶腹痛、鬼注,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胜五兵,煞诸蛇虫毒,悦泽人面。练食之,轻身,神仙饵之皆飞入脑中,胜鬼神,延年益寿,保中不饥。昔抱朴子及陶.隐居在江左之日,雄黄与金同价,将合大药,求索无处。自古诸仙圣等皆慨此物不足,以所学道不以时成,况此二贤耶!龄年志道,壮乃知方,亦渴玆药,遂一年问息心于服饵矣。余至贞观年中游峨媚山,市得武都雄黄四十馀斤,颗立奇大,光色炤烂,近古所无,自非圣德所加,可能致此物?见此药已觉四体轻飘飘然,有凌云之气,余听逢圣代,属此神物,惟同志者速宜将之!   仙经曰:诸石之中,惟丹砂、雄黄为上。炼治之法兼服不难,宜可营之。此乃度世要药,未及大丹,其馀服饵皆不出此。夫其醉饱者,莫能信之。   饵雄黄法   取雄黄末之,飞取花,蒸之数日,白蜜丸之。服如弹丸,日三,稍臧之。去三虫,长生也。炼松脂和之,甚佳。亦可多作,不限二斤也。土釜飞之。   又法   取雄黄末,以清酒和蒸之,次用白蜜成丸。服雄黄,虎狼百毒不敢近,入水辟蛟龙,辟五兵,一切蛊毒妖魅皆不能加,心开目明,甚有威武。又法取雄黄、水银等分,合捣相得,纳铜器中,蒸之三日三夜,当化为水。若未化,更蒸之,数上下出之,炭火媪之,数上下当作紫色。白蜜丸之,服如麻子三丸,日三,至千日通神。   又法   取雄黄水和以炼松脂,作服如小豆大二枚。十日三虫下,二十日百病愈,百日能便通神。抱朴子曰:雄黄当得武都山所出者纯而无杂,其色赤如鹦冠而光明晔晔者,乃可用耳。其但纯黄似雌黄色无光明者,不任作仙药,为可合治病药耳。饵服之法,或以蒸煮之,或酒饵,或以消石化为水乃凝之,或以堵胴裹蒸之于赤土下,或以松脂和之,或似法物炼之引之,而布巾如冰,服之皆令人长生,百病除,三尸下,瘢痕灭,白发黑,堕齿生,千日则玉女来侍,可得役使以致行厨。又玉女常以黄玉为志,大如黍米在鼻上是真玉女也,无志者是鬼试人。余先服之,已具见之矣。   真人授魏夫人谷仙丸一名制虫丸   夫学仙道者,宜先服之,填骨补筋,驻年还白,体生异光,久服神仙。昔者,右真人郭少金以方授介象,又授刘根、张陵等数人,并按而服之,遂皆致神仙。凡合药当在别室今洁处,不合杂人多目临视,亦宜沐浴斋戒三日,乃可捣治之。   甘草六两炙丹砂三两,精明者研之大黄五两,锦文者乾地黄七两五味子五两白木三两人参五两半,坚重者狭苓四两当归三两半天门冬四两木防己一两猜苓三两细辛二两央明子二两。   右十四味,并令得精新上药,无用陈久。先各细捣筛乃秤散,取两数定乃入臼,以次先纳甘草捣一千杵,次纳丹砂又千杵,如此以次尽十四种,合一万四千杵,毕,乃下白蜜和调。治毕,又捣万六千杵,都合三万杵,药成,盛之密器。后食服如梧桐子十丸,宁从少起,亦可服三十丸。此药内养,臧病无毒,无所禁忌。食一年,乃大得其益,无责旦夕之急效也。俗中女子服之,令多子而无伤。   《三元真一经》云:涓子告苏林曰:必欲作地上真人,须先服食,去三尸,杀灭谷虫。虫有三名,伐人三命。一名青姑,伐人眼命,是故目间面皱,口臭齿落,由青姑之气穿凿泥丸故也;二名白姑,伐人五藏,是故心耄气少,多忘荒闷,由白姑之兵贯穿六府之液故也;三名血尸,伐人胃命,是故腹输烦满,骨枯肉焦,意志不开,所思不固,失食则饥,悲伤忧恸,精诚不感,神爽杂错,由血尸之虫流噬魂胎之阙也。不去三尸而服食者,谷虽断虫犹存,非益也。又所梦非真,颠倒翻错,邪欲不除,都由虫在其内播动五神故也。欲求真道长生,当先服制虫丸者,即此方是也。如不知此道,求神仙未之有也。   合仙药祭法   凡欲合神药,先斋戒七日,入室沐浴,著粉七日。讫,具药物,必须天晴明及开成除日,若寅日于中庭争地西北向,以药物著地,地安一高机,桃上以枣一升、酒一器、脯一胸,主人再拜,长跪启日:臣某天真之子,上皇之孙,上天医女,至奉上上太一君左玉房仙官,臣某合药,服之延年,谨设醮再拜。诸饵丹砂、八石、云母、百草丸散,欲延年养生求神仙之法,当祭太一君。不祭者,作药多不成,纵成,服之无益,不能得仙。故祭者,太一临之,或遣玉女来下,神气所加,令药神验,皆斋戒称臣。作丸者,临纳药入臼时祭。作饵者,然火时祭。作散者,须成乃祭。祭时皆先具诸果药,罗列著太一座问,乃祭,用案南向,用酒五杯,脯五胸,枣二盘。撰祭厚者,用酒五斗,脯五片,枣二斗,烧香再拜,祝曰:   谨请九天真人,高皇太上、天真太一君、地真太一君、太一玉童、太一玉女、华盖火光使者,下临其席,再拜叩头,曰:乞为甲移灾去厄,长生久视,今当合某种药伏愿诸太上老君、太一君临盘共服,黄宫紫盖之下,愿药气无纵无横,无飞无扬,和合仲气,延命遐长,谨奉天神,神药盛明,天师举火,玉女侍傍,分天之气,太一乃临。某再拜上酒毕,乃送辞。当斋三日,勿履秽,然后可祭。祭时不欲令人见知,唯欲清冷一处,若不可无人者,夜半子时亦佳,勿使人见之。道家服药一年一祭,不必待合药乃祭,祭馀砟唯得行人食之,馀人不得食。   服药禁忌法   凡服玉,忌酒、五辛、鱼肉。服丹,忌入污秽及见血,视死血尤凶。服丹砂及雄黄,皆忌血食,若不断者,久久令人半身不遂。服松柏,忌猜、犬、盐豉。服天门冬,忌鲤鱼肉。服莒蒲,忌热食。服木,忌桃、李及酒。服黄连,忌堵肉。服胡麻,忌猜、犬。服黄精,忌梅。服地黄,忌犬。   夫血气强盛者,宜早将之,形骸枯悴者,实难救也。此皆众仙秘道,慎勿轻传。苟非其人,不可妄授。神农日: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此之谓也。   仙人养生延年服五芝方   五灵芝者,五老之精气也。万物草木皆察天地阴阳之精气,唯松柏受真精气最多,经霜霰而不凋,秋冬不变色,受命延长,千秋万岁。神仙智人商量草木服食功力,总不如松柏,仙人道士参详众方,并不如此五灵芝方。世有道士学仙养生求延年长命及长生者,可依方采攘,合和服之,自古至今,效者非一。若非好道君子,莫传此方。   采松柏法   常以三月四月采新生松柏叶,可长三四寸许,与花蕊及叶一时采取,荫乾。乾讫,细捣为末。阙文。   蜜为丸,如小豆大。常以每月一日及十五日日未出时,烧香,东向,手持药八十一丸,以酒下之。服一年延十年命,服二年延二十年命。欲得长肌肉,加少大麻、巨胜。心力弱者,加狭苓、人参。此药除百病,壮元气,益五藏六府,清神明目,少强不衰老,延年益寿,神验。若用七月七日露水丸之,更佳。服药祝日:   神仙真药、体合自然。服药入腹,天地同年。祝讫服药,断堵肉、五辛。最切慎之!   枕中记竟   #1饵药夫:此篇上原有‘食宜篇”,系符度仁《 修真秘录》 ‘食宜篇" 错简于此,今删。   #2冢:《云笈七镶》作‘碌" 。   #3止:原作‘上",据《云岌七签》 改。
2023-07-16 09:35:141

道藏的版本

明成祖即位(1403)之初,敕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修道藏。永乐四、五年间,又一再催办。永乐八年,张宇初去世,诏令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修。直到正统九年(1444),始行刊板,英宗又诏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备。次年刊板事竣,名曰《正统道藏》。在明朝时,虽然道教已经逐渐失去了在社会和政府中的主导地位,势力开始衰落,但是,在对道教的宗教经典进行整理和修订方面,明朝却是一个最重要的时期。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道藏,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  在以前的朝代,也曾经编写过几次道藏,但由于历史原因,它们都先后失传了。所以到了15世纪初,明朝的永乐皇帝下令重新编写道藏。从1406-1445年,经过几十年的时间,经历了几位皇帝,终于完成了明朝时期的第一部道藏,这就是《正统道藏》。共有5305卷,480函。过了150多年后,万历皇帝再次下令编写道藏,在以前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内容,这就是《万历续道藏》。  明朝的这两部道藏,共有510函,5485卷。《正统道藏》按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各部收书共一千四百三十种。计洞真部三 百一十六种;洞玄部三百零三种;洞神部三百六十四种;太玄部一百一十七种;太平部 六十六种; 太清部二十四种;正一部二百四十种。但《正统道藏》分部十分淆乱,如《道德经》等道家道论当入《道藏》首列,而今《度人经》误入《道藏》首列;《上清经》 当入洞真部,而今大都误入正一部; 《度人经》诸家注当入洞玄部,而今误入洞真部;道家诸子注疏当入太玄部,而亦误入洞真部。如此之例甚多。故上列各部收书数,实已不能反映其各部书的真实数字; 而上列收书之种数,也只是约数。其中不少类书,只算一种,实际包含多种,如《修真 十书》收有南宗诸传人之诗文集《金丹大成集》《上清集》《玉隆集》《武夷集》等十 种以上;《云笈七箓》为《大宋天宫宝藏》之辑要书,或节录,或取全文,收书之多更 不胜枚举。因此实际收书之种数比上列数字为多。参加纂修的道士,除张宇初、张宇清、邵以正等人外,可考者,永乐时有涂省躬,正统时有喻道纯、汤希文。现存《正统道藏》3部半一部存于北京市图书馆;另一部于南阳市图书馆;上海市图书馆仅存半部。还有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万历年间刊《道藏》。 清康熙年间,彭定求收道书200多种,编成《道藏辑要》,按二十八宿字号,分为28集,共200余册。道教重要经典,历代祖师、真人著作,科仪戒律,碑传谱记,悉有收录,实为道藏之节本,其中还有明版道藏之外的晚出道书。嘉庆年间,蒋元廷编有《道藏辑要目录》 1卷。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原版《道藏辑要》已经罕见,成都二仙庵道院又将其重刊,并新增贺龙骧所编《道藏辑要子目》 5卷,另刻有《道藏辑要续编》及《女丹合编》并行于世。此外,还有闵一得编《道藏续编》第1集,萧天石萧公编《道藏精华》,均对正续道藏有所增补。《道藏精华》,选录道家道教典籍之古本、孤本、钞本秘籍,共达八百余种,注释集解者,则达千余家。其搜罗之广博、内容之精湛、版本之名贵、选刊之谨严,堪称四绝。由于道藏卷帙浩繁,检索甚为不便。1953年7月,翁独健根据《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以及《道藏阙经目录》、《道藏辑要》的内容编撰《道藏子目引得》一书,内分“分类引得”、“经名引得”、“撰人引得”、“史传引得”4部分,为检索道藏较好的工具书。1949年,陈国符撰《道藏源流考》(1963年增订再版),对于三洞四辅经之渊源及传授、历代道书目及道藏之纂修与镂板,多有所考述。
2023-07-16 09:35:221

道藏一书有多少字?用毛笔抄写一遍道家典籍得用多长时间?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籍。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你要抄一遍的想法值得颂扬。俺服了你。抄不到一半你就得道成仙了,祝贺先!鼎!
2023-07-16 09:35:396

《道藏》的历史进程是怎样的?

《道藏》是道教经典著作的总称。道经的汇集始于六朝,汇辑成“藏”则在唐开元中。当时的皇帝下令要道观搜集道经,编成一部共3700多卷的《三洞琼纲》。后经过70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战争使部分书散佚了,元朝也曾焚毁了一些道经和印版,在重新编辑印行中又加入一些唐宋的书,到明代正统九年(1444年)编印成的《正统道藏》,共5305卷,包括有1436种书,分装成480函。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又编出《续道藏》180卷,分装30函。20世纪20年代上海涵芬楼影印了北京白云观所存的明版的《正续全藏》。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道藏》就是这套丛书。
2023-07-16 09:35:551

《道藏》主要有哪些内容

《道藏》的修道价值及主要内容和分类方法道经的修道价值,我想是不用多说的,大家都应该了解了,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说: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他哀叹:涸澈之鱼犹希斗水来全其生命,而人却不知以道全生。学道的一个方便途径就是读道经。《道藏》诸多的道经就是一条条使人离苦得乐的径路。除此之外,道经还有很多社会价值,由于收书超出道教典籍的范围,却意外地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1、首先,它保存了部分古佚书。如《黄帝龙首经》《黄帝金匮玉衡经》《黄帝授三子玄女经》《广黄帝本行记》等,皆是早佚的古书,幸赖《正统道藏》加以保存。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从中发现后,遂于嘉庆年间收入其所刻《平津馆丛书》中。清代另一著名学者严可均在辑录《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时,也曾广泛利用《正统道藏》,以辑校逸文、遗书。2、其次,现存明《正统道藏》上承元《玄都宝藏》和《大金玄都宝藏》,而金、元二“藏”又是在宋《政和万寿道藏》版片的基础上修补而成的(元藏则加了全真道著作),因此保存了不少宋版书,所以在版本学和校勘学上都具有较高的价值。清代著名学者惠栋说:“道藏多儒书古本。”最著者如《墨子》《淮南子》《山海经》等。清著名学者毕沅曾取“道藏”本以校《墨子》,庄逵吉亦据“道藏”本以校《淮南子》。今《正统道藏》之《山海经》,虽不一定出自宋版《道藏》,但却出于宋《中兴书目》所录“每卷有赞者”,它不仅保存了一种南宋刻本,而且每卷附有《图赞》(不全),更是现存《山海经》版本中的孤本。故毕沅《山海经新校正》、郝懿行《山海经笺注》,皆以《正统道藏》本作为重要参考本。道教经籍之价值,远不止上述两端。除它是宗教特别是道教研究的基本资料外,对其他许多学术领域也有重大研究价值。3、中国哲学。在封建时代,儒家学者一直视儒学为正统,认为只有儒家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哲学才是中国哲学,佛、道二教既非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哲学也不能登大雅之堂。这种观点在新中国成立后亦有相当影响。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或误解 。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体来看,佛道哲学与儒家哲学同样是中国哲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道教自东汉末产生以来,即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同儒家一样,广泛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为了树立和巩固自己长生不死的宗教信念,宣扬宗教教义,曾对其宗奉的《老子》和《易》进行了大量的诠释,并在实践中努力寻求达到这种宗教目的的各种方术。通过对《老子》《易》的诠释和各种方术特别是内丹术的阐扬,逐渐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宇宙观、本体论、人生观和道德观,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如在许多道书中,主要是大量关于《老子》《易》的注疏中,有许多哲学“本体论”的阐释,在众多的内丹著述中,有许多“心性论”的阐释。其中也不乏深刻的见解。应该看到,道教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儒、释,它汲取了许多儒、释思想;同样,儒、释两家哲学的发展也有赖于道教,也不同程度地汲取了道教思想。单就儒家的宋明理学而言,它的产生和发展就有赖于对释、道思想的汲取。众所周知,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是在汲取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写成的,其中除吸收了佛教思想外,主要是吸收了《老子》和道教内丹学。其后的程、朱各家无不从佛、道汲取思想养料。儒、释、道三家既互相斗争,又互相汲取,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事实,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哲学,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如果只研究一家两家,而不同时研究三家,就很难对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点,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许多人的共识。4、养生和医药学。道教徒为求长生不死,一直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养生方法,如它承袭了古代的行气、导引、按摩等术,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使之在理论上、具体方法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其长生不死的目的虽不能达到,但对健身延年却颇多成效。许多方法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现存《正统道藏》中的这类著作,为现代养生学提供了重要研究资料。与此同时,为了同样目的,道教又很重视对医学和药学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道教发展史上,出现了不少著名医学家,最著名的有东晋葛洪、梁代陶弘景和唐代孙思邈。 他们在医药学上的成就,是同时代医学家中之佼佼者,在中国医药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们或者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世人,或者以医学巨著留存后世。这些著作现虽大半失传,但留存在《正统道藏》中的,尚有葛洪的《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包含有陶弘景《补阙肘后百一方》的内容),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皆是中国医药学史不朽之作。唐以后,卓有成就的道教医学家及其著作,也代不乏人,如宋佚名道士之《急救仙方》,元末明初著名清微派道士赵宜真之《仙传外科秘方》,以及清代著名龙门派道士刘一明之《经验杂方》《经验奇方》《眼科启蒙》《杂疫症治》等,是各代道教医学家和医学著作的重要代表。道教医学的成就和发展,虽然离不开中国传统医学,但它从宗教要求出发,又在某些方面作出独特的贡献。如他们强调济世度人,因此十分重视医德,医生对病人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不分贫富贵贱,怨亲善友,一律以“大慈恻隐之心”“一心赴救之”。从普救众生的观点出发,又十分重视对下层群众和妇女儿童疾病的研究,注意医方的大众化和药物的就地取材与廉价。5、中国古化学。道教徒为了长生不死的宗教目的,又继承古代炼丹术,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他们以为通过矿石药物(或加草木药)的冶炼,可以炼成“仙丹”,用以服食,即可长生不死。故许多道士以毕生精力从事药物的选择、配制、烧炼,经过一代接一代的努力,不知作过多少次试验,研究过多少种药物的性质,炼就多少种矿石化合物。这种炼丹活动虽为宗教目的所驱动,但实际是在不自觉地从事化学实验。“仙丹”虽然没有也不可能炼成,但却观察到了许多矿石药物的化学变化,认识了许多矿石药物的性质,为中国古化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因此一般化学史家都称道教炼丹术为中国古化学的先驱,《正统道藏》所载大量外丹黄白术著作是中国古化学史的重要资料。中国三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就是道士在炼丹中首先发明的,时间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其根据见之于《铅汞甲庚至宝集成》卷二《伏火矾法》。中国冶金史上最早的水法炼铜,也是道教外丹书首先记录下来的,时间在唐肃宗乾元元年至宝应年间(758~762),上书卷四之《丹房镜源》也记载其事。至于道士在炼丹中制造出具有实际疗效的内服和外用丹药,扩大了医药来源,更是不在少数。6、此外,《正统道藏》所收的大量内丹书,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史料,也是研究气功学、人体科学的直接资料。7、《正统道藏》中还有若干地理、文学、音乐方面的著作,也很有研究价值,如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所记邱处机西觐元太祖途中的地理、民情,就是研究当时中亚地理、民情和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资料。总之,收入《正统道藏》及其他散存的道教典籍,既是道教活动的记录,又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如能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它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将可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一定的贡献。《道藏》的主要内容道教经籍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方面很多。1、有被作为礼拜诵读或传习的经典,如《道德真经》(即《老子》)、《南华真经》(即《庄子》)、《通玄真经》(即《文子》)、《冲虚真经》(即《列子》)、《洞灵真经》(即《亢仓子》)以及道士所撰之《太平经》《黄庭经》《西升经》《大洞真经》《度人经》《清静经》《阴符经》《玉皇经》等;2、有阐发教理教义的著述,如《真诰》《道教义枢》《玄珠录》《化书》《重阳立教十五论》《净明忠孝全书》等;3、有医学养生著作,如《养性延命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服气精义论》《枕中方》《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急救仙方》《仙传外科秘方》等;4、有外丹黄白术著作,如《太清金液神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修伏灵砂妙诀》《铅汞甲庚至宝集成》《诸家神品丹法》《庚道集》等;5、有炼养著作,如《周易参同契》《崔公入药镜》《诸真圣胎神用诀》《钟吕传道集》《悟真篇》《青华秘文》《陈先生内丹诀》《大丹直指》《中和集》《金丹大要》《天仙正理直指》《道书十二种》等;6、有符箓道法著作,如《灵宝五符序》《上清豁落七元符》《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上清灵宝大法》《灵宝玉鉴》《道法会元》等;7、有斋醮科仪著作,如《正一威仪经》《玄门十事威仪》《太上出家传度仪》《三洞修道仪》《道门科范大全集》《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等;8、有教规教戒著作,如《太上老君戒经》《老君音诵戒经》《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赤松子中戒经》《玄都律文》《洞玄灵宝上品成经》《灵宝天尊说十戒经》《要修科仪戒律钞》《道门十规》等;9、有神仙、道士传记,如《列仙传》《神仙传》《南岳九真人传》《三洞珠囊》《三洞群仙录》《仙苑编珠》《金莲正宗记》《清微仙谱》《甘水仙源录》《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终南山说经台历代仙真碑记》《玄品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汉天师世家》等;10、有宫观山志著作,如《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金华赤松山志》《仙都志》《天台山志》《南岳总胜集》《武当福地总胜集》《武当纪胜集》《茅山志》《岱史》《西岳华山志》《宫观碑志》等。以上仅是道教经籍构成的几个重要方面,也是道藏收书的主体。除此之外,道藏又收有若干非道教之书,至元《道藏尊经历代纲目》云:“儒书、医书、阴阳、卜筮、诸子百家皆与焉。”11、儒书大抵指扬雄《太玄经》、邵雍《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鲍云龙《天原发微》,以及一批儒家《易》学著作,如《易因上下经(李氏易因)》《易林上下经(焦氏易林)》《古易考原》《周易图》《大易象数钩深图》《易数钩隐图》《易象图说》内、外篇等;12、医书大抵指《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略》《黄帝八十一难经》《图经衍义本草》等;13、 阴阳卜筮书大抵指《黄帝龙首经》《黄帝宅经》《黄帝金匮玉衡经》《玄妙白猿真经》《六阴洞微遁甲真经》《遁甲缘身经》《六壬明鉴符阴经》《卜大象星历经》等;14、诸子百家书大抵指除《老子》《庄子》《文子》《列子》《亢仓子》外,所收之《墨子》《鬻 子》《鹖(hé)冠子》《公孙龙子》《尹文子》《孙子》《韩非子》《鬼谷子》《子华子》《素履子》《无能子》《刘子》等;15、此外,还收有《山海经》《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汉武帝外传》等。道藏收书之杂,曾为儒家和佛教徒所诟病,元.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就说道经杂而多端。道藏的出格收书,并非全无理由。1、如上举《易经》,虽被儒家列为六经之首,但是否即为儒家之专书,还是值得探讨的。实际上,祖述《易》是道教的传统,从它建立起,即把《易》和《老子》一起作为方术修炼,特别是内、外丹修炼的理论指导,自东汉魏伯阳作《周易参同契》起,直到后世外丹、内丹各派无不祖述《易》。因此许多道教学者皆视《易》研究与《老子》的研究一样重要,且不时有颇有见地的《易》学著作问世。五代道士陈抟在《易》学上的成就,不仅深刻影响道教内丹学,也深刻影响宋代儒学。其他如宋元道士俞琰、雷思齐等,在《易》学上的成就也较大。因此道藏在收道教《易》学著作的同时,兼收一些儒家《易》学书,似乎不无道理。2、又如医书,道教从长生不死的宗教目的出发,一直重视医药学的研究,一方面借以祛病延年,另方面以之济世利人。因此在历史上出现了不少著名道教医学家和医学著作。道藏在收这些道教医学著作的同时,兼收《黄帝内经》和《图经衍义本草》等,似也不无道理;何况黄帝是道教所尊之祖师,收托名黄帝的医书,在道教看来也是顺理成章的。尽管如此,但是道藏收书过滥,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为其中不少书都与道教无关或关系极少的。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首先说是道家虚心能容,如果说不足的话,可能是在宣传上突出道教本来教义特点不够。大家怎么认为?三洞四辅分类法《道藏》不是道书的杂汇,而是按照一定的编纂(zuǎn)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籍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其组织结构原则为“三洞、四辅、十二类”。“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其说在东晋时已经萌芽,南朝宋道士陆修静总其成,于泰始七年(471)撰成《三洞经书目录》,正式作为道书分类法。实际包括以《上清大洞真经》《灵宝五篇真文》和《三皇经》为首的三组道经。道教声称,此三组经书出于三清境的三位尊神:“天宝君者,则大洞之尊神,……出书时号高上大有玉清宫。灵宝君者,则洞玄之尊神,……出书度人时号上清玄都玉京七宝紫微宫。神宝君者,则洞神之尊神,…… 出书时号三皇洞神太清太极宫。”又将此三洞经书分为上、中、下“三品”,或大、中、小“三乘”,称《上清道经》《太丹隐书》等洞真部书为“上品”,《灵宝洞玄》等洞玄部书为“中品”,《三皇内文》《天文大字》等洞神部书为“下品”。但是按三洞分类法,并不能包含全部道经(如已出的天师道正一类经书,太平道之经书等),于是继有四辅分类法的出现。“四辅”指太清、太平、太玄、正一四部辅经,即以太清辅洞神,以太平辅洞玄,以太玄辅洞真,正一则贯通三洞和三太(太清、太平、太玄)。此四辅分类法,至迟出于梁代,梁代已有孟法师《玉纬七部经书目》的出现,即是证明。按其思想,太清部以葛洪所传《太清神丹经》为主,一切外丹黄白书属之;太平部主要为《太平经》;太玄部则以《道德经》为首,包括注释、阐发《道德经》之书,也括《庄子》《列子》等道家书;正一部则收六朝时代流传的《正一法文》等天师道典籍。三洞之下各分十二类(四辅不分类),合为三十六部。即:本文类,指经教的原本真文;神符类,指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玉诀类,指对道经的注解和疏义;灵图类,指对本文的图解或以图像为主的著作;谱录类,指记录高真上圣的应化事迹和功德名位的道书;戒律类,指规戒科律书;威仪类,指斋醮仪法及科仪制度著作;方法类,指论述修真养性和设坛祭炼等方法之书;众术类,指外丹炉火、五行变化及术数等书;记传类,指神仙、道士传记及宫观志书;赞颂类,指赞咏歌颂圣真的词章;表奏类,指设坛祭祷时上呈天帝的章奏、关文。十二类分类法,大约在南北朝后期形成,其时已有《三十六部尊经目》的出现,就是证明。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法的形成及其被用以组织众经,标志着道教经书已被集结成藏”。只不过限于当时的条件,还不能大量传播。《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反映了隋代前后道经作“藏”的情况:“凡藏有二种:一者总藏,二者别藏。 总藏者,三洞四辅同作一藏,上下或左右前后作重级,各安题目《三洞宝经藏》。别藏者,三洞四辅各作一藏,凡有七种: 一者《大洞真经藏》,二者《洞玄宝经藏》,三者《洞神仙经藏》,四者《太玄经藏》,五音《太平经藏》》六者《太清经藏》,七者《正一经藏》。皆明题目,以相甄别,若次安之。”同书还记载了经函、经帙等规制。帙是盛装经书的丝囊,每一帙或十卷,或五卷,长卷经书则分在几个帙中,短卷经书则数部为一帙。若干帙合为一函。此外,从敦煌遗书中,可看到唐代的写经格式,先写经名,空一行书写经文,经文毕,再空行复写经名,每一行为十七字。现存《正统道藏》的格式大致相同。
2023-07-16 09:36:112

《道藏》有那些著作?

  分类有:三洞、四辅、十二类。  版本有:1、《开元道藏》  唐开元年间,玄宗诏令发使搜访道经,亲加寻阅。列其书为“藏”,目曰《三洞琼纲》,计3744卷。另按《道藏尊经历代纲目》云:“唐明皇御制《琼纲经目》,藏经五千七百卷”;据《太上黄录斋仪》卷五十二云:“玄宗著《琼纲经目》,凡七千三百卷,复有《玉纬》别目,记、传、疏、论,相兼九千余卷。”诸说不尽相同。天宝七载(748)诏令传写,以广流布。名《开元道藏》。  2、《宝文统录》  唐安史之乱时,两京所藏道书多遭焚毁,以后诸帝又陆续派人搜寻整理。大历年间,又及7000卷。嗣经唐末五代之乱,道教经籍赖杜光庭、暨齐物、梁文矩诸人的搜集贮藏,才使六朝道书十存四三。宋朝开国后,又大力搜集道书和编纂道藏。宋太宗尝求得道经7000余卷,命散骑常侍徐铉、知制诰王禹偁校正,删去重复,得3737卷。北宋大中祥符初年,真宗诏令道士修校,命宰臣王钦若总领,在徐、王校订的基础上,加以增补,共4359卷。较徐铉等所校订的道藏,增加622卷,并撰成篇目上进,赐名《宝文统录》。  3、《大宋天宫宝藏》  由于《宝文统录》的纲条与《琼纲》、《玉纬》之目参差不同,王钦若、戚纶等又推荐张君房主持再次校修。依三洞纲条,四部录略,品详科格,商较异同,以铨次之成藏,共4565卷;函目起《千字文》天字,终于宫字,得466函,题曰《大宋天宫宝藏》。至天禧三年(1019)春,写录成七藏。  4、《政和万寿道藏》  北宋崇宁年间徽宗诏令搜访天下道教遗书,就书艺局令道士校订。至崇宁、大观年间,又增至5387卷。政和中刊藏典,又两诏郡国搜访道门遗书,所获甚夥,乃设经局,敕道士元妙宗、王道坚详加校订,送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福州郡守黄裳役工镂板。事毕,进经板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共540函,5481卷,名曰《政和万寿道藏》。道书雕板,始于五代,而全藏刊板,则始于此。  5、《大金玄都宝藏》  《政和万寿道藏》经板,历经靖康之乱,至金已残缺不全。金大定四年(1164),世宗诏以南京(即宋东京,今河南开封)道藏经板付中都十方大天长观(旧址在今北京白云观西)。金明昌元年(1190),提点冲和大师孙明道,据以补缀完成,印经一藏。后孙明道奉诏,分遣黄冠访遗经于天下,募工鸠材,不二年,镂椠具完,共得遗经1074卷,补板者21000余册,积83198册。孙明道于是倡诸道侣,依三洞四辅,品详科格,商校异同,加以诠次,勒成一藏,共6455卷,题曰《大金玄都宝藏》。泰和二年(1202),天长观毁于火,经板亦被焚。  6、《玄都宝藏》  元初,道士宋德方倡刊道经,令其弟子秦志安于平阳玄都观总领其事。至乃马真后称制第三年(1244),全藏刊竣,凡7800余卷,亦称《玄都宝藏》。经板即存于平阳玄都观。定宗时,移贮新建之平阳永乐镇纯阳万寿宫。由于参加校定者皆全真道道士,故此藏中全真道著作颇多。元宪宗和元世祖时,道教因在僧道辩论《老子化胡经》中失败,至元十八年(1281),诏令除《道德经》外,其余道书和道经印板尽行烧毁。元刊《玄都宝藏》经板遂焚,藏经亡佚甚多。《正统藏道藏阙经目录》所著录道书,大多因此亡缺。  7、《正统道藏》  明成祖即位(1403)之初,敕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修道藏。永乐四、五年间,又一再催办。永乐八年,张宇初去世,诏令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修。直到正统九年(1444),始行刊板,英宗又诏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备。次年刊板事竣,名曰《正统道藏》,共5305卷,480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仍以《千字文》为函目,自天字至英字,每函各为若干卷,每卷为一册。所收道书,已重行分卷,原有道书短卷,则数卷并为一卷。系梵夹本。参加纂修的道士,除张宇初、张宇清、邵以正等人外,可考者,永乐时有涂省躬,正统时有喻道纯、汤希文。  8、《万历续道藏》  编纂《正统道藏》时,因搜访不周,缺漏甚多,万历三十五年(1607),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奉旨校刊“续道藏”,亦以《千字文》为函次,自杜字至缨字。凡32函,180卷,名为《万历续道藏》。  9、涵芬楼影印本  正、续道藏经板传至清代,日有缺损。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遂全部被毁。明清两代,颁赐各宫观的道藏虽多,但以屡经兵燹,存者甚少。1923年10月至1926年4月,商务印书馆以涵芬楼名义,据北京白云观所藏正、续道藏影印,缩改为石印六开小本。每梵本二页并为一页,凡1120册。但白云观所藏道藏虽曾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王廷弼助资修补,但仍有残缺。全藏目录,见所收《道藏经目录》4卷。该馆复就全书中抽选170种,别印《道藏举要》398册。明季有《道藏目录详注》2种,各4卷,分别为白云霁、李杰所编。均略有题解。白编“详注”收入《四库全书》。  10、《道藏辑要》及其他  清康熙年间,彭定求收道书200多种,编成《道藏辑要》,按二十八宿字号,分为28集,共200余册。道教重要经典,历代祖师、真人著作,科仪戒律,碑传谱记,悉有收录,实为道藏之节本,其中还有明版道藏之外的晚出道书。嘉庆年间,蒋元廷编有《道藏辑要目录》 1卷。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原版《道藏辑要》已经罕见,成都二仙庵道院又将其重刊,并新增贺龙骧所编《道藏辑要子目》 5卷,另刻有《道藏辑要续编》及《女丹合编》并行于世。此外,还有闵一得编《道藏续编》第1集,守一子编《道藏精华录》,均对正续道藏有所增补。由于道藏卷帙浩繁,检索甚为不便。1953年7月,翁独健根据《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以及《道藏阙经目录》、《道藏辑要》的内容编撰《道藏子目引得》一书,内分“分类引得”、“经名引得”、“撰人引得”、“史传引得”4部分,为检索道藏较好的工具书。1949年,陈国符撰《道藏源流考》(1963年增订再版),对于三洞四辅经之渊源及传授、历代道书目及道藏之纂修与镂板,多有所考述。
2023-07-16 09:36:191

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经名: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撰人不详。二经同卷。   太上说紫微神兵护国消魔经   尔时太上老君以上皇二年建辰之月八日,于紫微上宫,为大梵天帝、四极高真、九天元生、三天真皇,说紫微神呪灵宝大有自然神兵护国消魔品。时开皇甲申,数极百六。天地不闭,灾气流行。五谷不丰,人相谋害。兵灾四起,国人不安。其有积善积德之人,修真之士,超度洪厄,位列仙官。凡夫不学,不顾宿命,不遵经法,是非纷乱,四见昏迷,六情所染,心不自尊。造恶之时,无所畏惧。此盖众生业感,故使其然。是时邓都六洞诸天魔鬼,昼伏夜出,变现丑恶之形。其鬼魔各将眷属,行五种瘟病。患者昏死,鬼气冲人,变为疾疹。是时牧宰群品,文武兆庶,镇山压野,驰迸惊怖,男号女哭,悲苦切楚,时感动上天。   天尊观见,愍念苍生,受诸苦恼。乃勃虚危二宿,托精应变。以真为父,以元为母,以始为姓。三气降于广灵之宫,化为大块,形如混沌。上出九光,精荧耀日,霞彩焕烂,影射太微。常有玉女金童,巨虹狮子,四直符吏,守护圣胎。至建申之月上七之辰,其胎自坼。若大雷震,脱落紫胞,洞应玉形,耸身五百丈。自云真武之神,披发皂袍,仗剑穿靴。神兵符吏,雷公电母,四直使者,捧从其身。   是时,天尊令真武,于酆都山降伏鬼魔。真武奉天尊劫,遂令北酆杀鬼天猷副将,部领神霄大兵,九炁功曹,三天玉女,七炁神君,五灵真宰,黄甲大神,天兵符吏,百千万众。与六洞鬼魔,大战于洞阴之野。是时,鬼主又以坎离之气,化苍龟巨虺,欲施变现。真武以神力摧伏,摄于足下。真武复遣金铃掷火大神,念伏魔之章。嘘气出口,化大火轮,乃烧鬼众。毛发焦烂,妖力无施。回心悔过,乃发大愿,归命至真。是时真武遣天兵符吏,乃锁鬼众,送于酆都大洞。   天尊言:阴极告变,阳数之来。或则黄星聚彩,赤符表瑞。紫气冲庭,五星聚井。流虹贯月,大电远枢。然后禀岳降灵,诞星孕辅,而成历数,乃有天下也。圣君出世,贤臣辅弼。奸邪伏匿,五兵销偃。九谷丰登,慈孝日生,人民乐业。真君有功于世,为民除害,德动上穹。   天尊遣金华玉童、绣衣使者,齎九龙符命下诏曰:汝有馘毒伐恶之功,可封为北极总统玄天大将。是时大圣驭苍龙,朝谢三清。尔时下界真仙及诸圣众,翘仰云路,顾盼神光,目送霞飚,拜辞真帝。须臾之顷,天垂紫云,地起轻雾。云雾交合,唯闻天乐,渐渐高远。会中大众,各还本土。一依金口,宣扬道化,流布宝经。四天之下,皆蒙真祐,福德无尽,永当奉行。   太上说紫彻神兵护国消魔经竟
2023-07-16 09:36:261

哪里有完整的道藏可以看?

道 藏历史上,自南北朝以来各朝代都有人整理道教经书,编写道经书目。陆修静稍后,有孟法师、陶弘景等人编写道经目录。隋唐有更多人做这项工作。唐玄宗崇信道教,曾专门派人搜访道经,编写成历史上第一部《道藏》,派人抄写、流传。安史之乱时,朝廷收藏的道经毁于战火。宋朝为修编《道藏》作出了重大贡献。宋太宗命令徐铉等人校正道经。后来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初年,让王钦若主持《道藏》的整理工作。不久,又让张君房修编《大宋天宫宝藏》。张又挑其中重要道经编成《云笈七签》。宋徽宗曾经命令重新校理《道藏》,不久又雕版印刷《政和万寿道藏》,它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部刊印的《道藏》。金元时期,孙时道花了几年时间,搜访道经,对已有残缺的《政和万寿道藏》进行增补,刊行了《大金玄都宝藏》。公元1244年,道士宋德方在蒙古皇室的支持下搜罗道经,编成并刊行《玄都宝藏》。据称有7800卷。元朝两次焚烧《道藏》,加上元末天下大乱,《道藏》经版没有能够完整保存下来。明代,第43代正一天师张宇初等人受朝廷之命负责编修事宜。张宇初死后,由他的弟弟第44代天师张宇清继续负责。直到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终于完成《正统道藏》的印刷刊行。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第50代正一天师张国祥又受命编成《续道藏》。这两部经书加起来共有道书约1500种,5485卷,分装为512函,每函按《千字文》顺序编号,即今天所说的《正统道藏》。《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篇卷数量很大,既有大批道孝的经典、丹经、符箓、戒律以及神仙人物传记、宫观山志等等,又有儒家和诸子百家著作上百种,还收入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医药学著和天文历法著作等等。明以后重要的道教丛书主要有三种:《道藏续编》《道藏辑要》《道藏精华录》。《道藏续编》由清闵一德编成,多收清人著作。《道教辑要》由道士彭定求编成,收道书近300种。《道藏精华录》由宋一子辑成,有一部分是清朝和民国初年的著作。《正统道藏》这部丛书保留了大批中国古代文献。 道藏(电子版)http://cn.netor.com/know/taoism/tao8.htm
2023-07-16 09:36:331

正统道藏的txt全集下载地址

<p>正统道藏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p><p>内容预览:正统道藏作者:独幕者001章秋水长天更新时间2012-10-2412:04:19字数:3144 《庄子》云:“上与宇宙同体。”  乃先天虚无之元神,遍布万化,无所不在。  据说,人类的身躯在概念上分为上下两截的结构。横膈膜位于中间,以作上下分隔。  道家画仙,长有身背葫芦,象征上下打通,气流循环。  一般人因为身体上下两截,相隔不同,呼吸仅能依靠胸腔。  但练气之人可以打通上下,呼吸运动皆可运用丹田。  修炼到了一定程度,就可以健步如飞、隔空打人、伸手抓魂,气贯长虹。  练气修为强横者,可以与宇宙同体,形声俱妙,与道合真,打破有形有相之胎元生命,超越五行,反虚合道,粉碎虚空。  云飞扬就是这样一个练气的高手。  踏雪城的夜晚,歌舞升平,灯红酒绿,虽然已是晚上,大街上却是人来人往,一派繁华气象。  玫红院里,莺歌燕舞,美女如云。  踏雪城城主的少爷杨秋落是慕名而来,悠闲的品着茶,但早已有点按捺不住,今天是他要见踏雪城有名的美女李思思的日子。  别看他是城主的少爷,想要什么有什么,但要听踏雪城李思思姑娘的曲子,也得提前预约排队。  他为了见到李思思已经等了一个月了,如果不是那风流才子云飞扬的关系,要听李思思的曲子,说不定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就在这时,淡淡的清香悠然而来,长廊尽出,一抹淡雅的绿裙出现。  “她的脚步声像仙乐般悦耳动听。每一步都像是弹琴鼓瑟那样,……应该是你需要的吧</p>
2023-07-16 09:36:412

谁知道《道藏》的目录和大概内容?

《道藏》为道教经书之总集。今所见《道藏》,由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三家联合,於1988年影印出版, 原书512函,以《千字文》编号,缩小之后,编为16开本36册,为明代《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之合集,共收入各类道书1476种,5485卷。《正统道藏》5305卷,由明朝第43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刊成于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万历续道藏》180卷,第50代天师张国祥奉诏编成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 。 《道藏》内容庞杂,卷帙浩繁。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等,是研究道教教义及其历史的百科全书。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可供研究古代学术思想者参考。《道藏》中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是研究中国古代医药学、养生学、化学、天文学、历法、气功、内外丹、人体科学等的重要史料。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其中大部分材料就来自《道藏》。 《道藏》中的各种典籍,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三洞即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四辅即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十二类为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录类、戒律类、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章表类。
2023-07-16 09:37:071

道藏的相关记载

《道藏》的修道价值及主要内容和分类方法道经的修道价值,我想是不用多说的,大家都应该了解了,司马承祯在《坐忘论》里说:人之所贵者生,生之所贵者道。他哀叹:涸澈之鱼犹希斗水来全其生命,而人却不知以道全生。学道的一个方便途径就是读道经。《道藏》诸多的道经就是一条条使人离苦得乐的径路。除此之外,道经还有很多社会价值,由于收书超出道教典籍的范围,却意外地为后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条件。1、首先,它保存了部分古佚书。如《黄帝龙首经》《黄帝金匮玉衡经》《黄帝授三子玄女经》《广黄帝本行记》等,皆是早佚的古书,幸赖《正统道藏》加以保存。清代著名学者孙星衍从中发现后,遂于嘉庆年间收入其所刻《平津馆丛书》中。清代另一著名学者严可均在辑录《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时,也曾广泛利用《正统道藏》,以辑校逸文、遗书。2、其次,现存明《正统道藏》上承元《玄都宝藏》和《大金玄都宝藏》,而金、元二“藏”又是在宋《政和万寿道藏》版片的基础上修补而成的(元藏则加了全真道著作),因此保存了不少宋版书,所以在版本学和校勘学上都具有较高的价值。清代著名学者惠栋说:“道藏多儒书古本。”最著者如《墨子》《淮南子》《山海经》等。清著名学者毕沅曾取“道藏”本以校《墨子》,庄逵吉亦据“道藏”本以校《淮南子》。今《正统道藏》之《山海经》,虽不一定出自宋版《道藏》,但却出于宋《中兴书目》所录“每卷有赞者”,它不仅保存了一种南宋刻本,而且每卷附有《图赞》(不全),更是现存《山海经》版本中的孤本。故毕沅《山海经新校正》、郝懿行《山海经笺注》,皆以《正统道藏》本作为重要参考本。道教经籍之价值,远不止上述两端。除它是宗教特别是道教研究的基本资料外,对其他许多学术领域也有重大研究价值。3、中国哲学。在封建时代,儒家学者一直视儒学为正统,认为只有儒家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儒家哲学才是中国哲学,佛、道二教既非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哲学也不能登大雅之堂。这种观点在新中国成立后亦有相当影响。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或误解 。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总体来看,佛道哲学与儒家哲学同样是中国哲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道教自东汉末产生以来,即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并同儒家一样,广泛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为了树立和巩固自己长生不死的宗教信念,宣扬宗教教义,曾对其宗奉的《老子》和《易》进行了大量的诠释,并在实践中努力寻求达到这种宗教目的的各种方术。通过对《老子》《易》的诠释和各种方术特别是内丹术的阐扬,逐渐建立起一套系统的宇宙观、本体论、人生观和道德观,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哲学思想体系。如在许多道书中,主要是大量关于《老子》《易》的注疏中,有许多哲学“本体论”的阐释,在众多的内丹著述中,有许多“心性论”的阐释。其中也不乏深刻的见解。应该看到,道教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儒、释,它汲取了许多儒、释思想;同样,儒、释两家哲学的发展也有赖于道教,也不同程度地汲取了道教思想。单就儒家的宋明理学而言,它的产生和发展就有赖于对释、道思想的汲取。众所周知,理学开山祖师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就是在汲取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写成的,其中除吸收了佛教思想外,主要是吸收了《老子》和道教内丹学。其后的程、朱各家无不从佛、道汲取思想养料。儒、释、道三家既互相斗争,又互相汲取,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基本事实,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哲学,共同铸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因此,如果只研究一家两家,而不同时研究三家,就很难对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一点,已经成为目前学术界许多人的共识。4、养生和医药学。道教徒为求长生不死,一直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养生方法,如它承袭了古代的行气、导引、按摩等术,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使之在理论上、具体方法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其长生不死的目的虽不能达到,但对健身延年却颇多成效。许多方法在今天仍有借鉴价值。现存《正统道藏》中的这类著作,为现代养生学提供了重要研究资料。与此同时,为了同样目的,道教又很重视对医学和药学的研究,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道教发展史上,出现了不少著名医学家,最著名的有东晋葛洪、梁代陶弘景和唐代孙思邈。 他们在医药学上的成就,是同时代医学家中之佼佼者,在中国医药学史上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他们或者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世人,或者以医学巨著留存后世。这些著作现虽大半失传,但留存在《正统道藏》中的,尚有葛洪的《葛仙翁肘后备急方》(包含有陶弘景《补阙肘后百一方》的内容),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皆是中国医药学史不朽之作。唐以后,卓有成就的道教医学家及其著作,也代不乏人,如宋佚名道士之《急救仙方》,元末明初著名清微派道士赵宜真之《仙传外科秘方》,以及清代著名龙门派道士刘一明之《经验杂方》《经验奇方》《眼科启蒙》《杂疫症治》等,是各代道教医学家和医学著作的重要代表。道教医学的成就和发展,虽然离不开中国传统医学,但它从宗教要求出发,又在某些方面作出独特的贡献。如他们强调济世度人,因此十分重视医德,医生对病人应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不分贫富贵贱,怨亲善友,一律以“大慈恻隐之心”“一心赴救之”。从普救众生的观点出发,又十分重视对下层群众和妇女儿童疾病的研究,注意医方的大众化和药物的就地取材与廉价。5、中国古化学。道教徒为了长生不死的宗教目的,又继承古代炼丹术,并在实践中加以发展。他们以为通过矿石药物(或加草木药)的冶炼,可以炼成“仙丹”,用以服食,即可长生不死。故许多道士以毕生精力从事药物的选择、配制、烧炼,经过一代接一代的努力,不知作过多少次试验,研究过多少种药物的性质,炼就多少种矿石化合物。这种炼丹活动虽为宗教目的所驱动,但实际是在不自觉地从事化学实验。“仙丹”虽然没有也不可能炼成,但却观察到了许多矿石药物的化学变化,认识了许多矿石药物的性质,为中国古化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因此一般化学史家都称道教炼丹术为中国古化学的先驱,《正统道藏》所载大量外丹黄白术著作是中国古化学史的重要资料。中国三大发明之一的黑色火药就是道士在炼丹中首先发明的,时间至迟在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其根据见之于《铅汞甲庚至宝集成》卷二《伏火矾法》。中国冶金史上最早的水法炼铜,也是道教外丹书首先记录下来的,时间在唐肃宗乾元元年至宝应年间(758~762),上书卷四之《丹房镜源》也记载其事。至于道士在炼丹中制造出具有实际疗效的内服和外用丹药,扩大了医药来源,更是不在少数。6、此外,《正统道藏》所收的大量内丹书,不仅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史料,也是研究气功学、人体科学的直接资料。7、《正统道藏》中还有若干地理、文学、音乐方面的著作,也很有研究价值,如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所记邱处机西觐元太祖途中的地理、民情,就是研究当时中亚地理、民情和中西交通史的重要资料。总之,收入《正统道藏》及其他散存的道教典籍,既是道教活动的记录,又是祖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如能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对它进行科学的分析鉴别,将可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作出一定的贡献。《道藏》的主要内容道教经籍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方面很多。1、有被作为礼拜诵读或传习的经典,如《道德真经》(即《老子》)、《南华真经》(即《庄子》)、《通玄真经》(即《文子》)、《冲虚真经》(即《列子》)、《洞灵真经》(即《亢仓子》)以及道士所撰之《太平经》《黄庭经》《西升经》《大洞真经》《度人经》《清静经》《阴符经》《玉皇经》等;2、有阐发教理教义的著述,如《真诰》《道教义枢》《玄珠录》《化书》《重阳立教十五论》《净明忠孝全书》等;3、有医学养生著作,如《养性延命录》《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服气精义论》《枕中方》《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急救仙方》《仙传外科秘方》等;4、有外丹黄白术著作,如《太清金液神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修伏灵砂妙诀》《铅汞甲庚至宝集成》《诸家神品丹法》《庚道集》等;5、有炼养著作,如《周易参同契》《崔公入药镜》《诸真圣胎神用诀》《钟吕传道集》《悟真篇》《青华秘文》《陈先生内丹诀》《大丹直指》《中和集》《金丹大要》《天仙正理直指》《道书十二种》等;6、有符箓道法著作,如《灵宝五符序》《上清豁落七元符》《自然真一五称符上经》《上清灵宝大法》《灵宝玉鉴》《道法会元》等;7、有斋醮科仪著作,如《正一威仪经》《玄门十事威仪》《太上出家传度仪》《三洞修道仪》《道门科范大全集》《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等;8、有教规教戒著作,如《太上老君戒经》《老君音诵戒经》《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赤松子中戒经》《玄都律文》《洞玄灵宝上品成经》《灵宝天尊说十戒经》《要修科仪戒律钞》《道门十规》等;9、有神仙、道士传记,如《列仙传》《神仙传》《南岳九真人传》《三洞珠囊》《三洞群仙录》《仙苑编珠》《金莲正宗记》《清微仙谱》《甘水仙源录》《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终南山说经台历代仙真碑记》《玄品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汉天师世家》等;10、有宫观山志著作,如《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金华赤松山志》《仙都志》《天台山志》《南岳总胜集》《武当福地总胜集》《武当纪胜集》《茅山志》《岱史》《西岳华山志》《宫观碑志》等。以上仅是道教经籍构成的几个重要方面,也是道藏收书的主体。除此之外,道藏又收有若干非道教之书,至元《道藏尊经历代纲目》云:“儒书、医书、阴阳、卜筮、诸子百家皆与焉。”11、儒书大抵指扬雄《太玄经》、邵雍《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鲍云龙《天原发微》,以及一批儒家《易》学著作,如《易因上下经(李氏易因)》《易林上下经(焦氏易林)》《古易考原》《周易图》《大易象数钩深图》《易数钩隐图》《易象图说》内、外篇等;12、医书大抵指《黄帝内经素问》《黄帝内经灵枢略》《黄帝八十一难经》《图经衍义本草》等;13、 阴阳卜筮书大抵指《黄帝龙首经》《黄帝宅经》《黄帝金匮玉衡经》《玄妙白猿真经》《六阴洞微遁甲真经》《遁甲缘身经》《六壬明鉴符阴经》《卜大象星历经》等;14、诸子百家书大抵指除《老子》《庄子》《文子》《列子》《亢仓子》外,所收之《墨子》《鬻 子》《鹖(hé)冠子》《公孙龙子》《尹文子》《孙子》《韩非子》《鬼谷子》《子华子》《素履子》《无能子》《刘子》等;15、此外,还收有《山海经》《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汉武帝外传》等。道藏收书之杂,曾为儒家和佛教徒所诟病,元.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就说道经杂而多端。道藏的出格收书,并非全无理由。1、如上举《易经》,虽被儒家列为六经之首,但是否即为儒家之专书,还是值得探讨的。实际上,祖述《易》是道教的传统,从它建立起,即把《易》和《老子》一起作为方术修炼,特别是内、外丹修炼的理论指导,自东汉魏伯阳作《周易参同契》起,直到后世外丹、内丹各派无不祖述《易》。因此许多道教学者皆视《易》研究与《老子》的研究一样重要,且不时有颇有见地的《易》学著作问世。五代道士陈抟在《易》学上的成就,不仅深刻影响道教内丹学,也深刻影响宋代儒学。其他如宋元道士俞琰、雷思齐等,在《易》学上的成就也较大。因此道藏在收道教《易》学著作的同时,兼收一些儒家《易》学书,似乎不无道理。2、又如医书,道教从长生不死的宗教目的出发,一直重视医药学的研究,一方面借以祛病延年,另方面以之济世利人。因此在历史上出现了不少著名道教医学家和医学著作。道藏在收这些道教医学著作的同时,兼收《黄帝内经》和《图经衍义本草》等,似也不无道理;何况黄帝是道教所尊之祖师,收托名黄帝的医书,在道教看来也是顺理成章的。尽管如此,但是道藏收书过滥,乃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为其中不少书都与道教无关或关系极少的。对这个问题的认识,首先说是道家虚心能容,如果说不足的话,可能是在宣传上突出道教本来教义特点不够。大家怎么认为?三洞四辅分类法《道藏》不是道书的杂汇,而是按照一定的编纂(zuǎn)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籍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其组织结构原则为“三洞、四辅、十二类”。“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其说在东晋时已经萌芽,南朝宋道士陆修静总其成,于泰始七年(471)撰成《三洞经书目录》,正式作为道书分类法。实际包括以《上清大洞真经》《灵宝五篇真文》和《三皇经》为首的三组道经。道教声称,此三组经书出于三清境的三位尊神:“天宝君者,则大洞之尊神,……出书时号高上大有玉清宫。灵宝君者,则洞玄之尊神,……出书度人时号上清玄都玉京七宝紫微宫。神宝君者,则洞神之尊神,…… 出书时号三皇洞神太清太极宫。”又将此三洞经书分为上、中、下“三品”,或大、中、小“三乘”,称《上清道经》《太丹隐书》等洞真部书为“上品”,《灵宝洞玄》等洞玄部书为“中品”,《三皇内文》《天文大字》等洞神部书为“下品”。但是按三洞分类法,并不能包含全部道经(如已出的天师道正一类经书,太平道之经书等),于是继有四辅分类法的出现。“四辅”指太清、太平、太玄、正一四部辅经,即以太清辅洞神,以太平辅洞玄,以太玄辅洞真,正一则贯通三洞和三太(太清、太平、太玄)。此四辅分类法,至迟出于梁代,梁代已有孟法师《玉纬七部经书目》的出现,即是证明。按其思想,太清部以葛洪所传《太清神丹经》为主,一切外丹黄白书属之;太平部主要为《太平经》;太玄部则以《道德经》为首,包括注释、阐发《道德经》之书,也括《庄子》《列子》等道家书;正一部则收六朝时代流传的《正一法文》等天师道典籍。三洞之下各分十二类(四辅不分类),合为三十六部。即:本文类,指经教的原本真文;神符类,指龙章凤篆之文,灵迹符书之字;玉诀类,指对道经的注解和疏义;灵图类,指对本文的图解或以图像为主的著作;谱录类,指记录高真上圣的应化事迹和功德名位的道书;戒律类,指规戒科律书;威仪类,指斋醮仪法及科仪制度著作;方法类,指论述修真养性和设坛祭炼等方法之书;众术类,指外丹炉火、五行变化及术数等书;记传类,指神仙、道士传记及宫观志书;赞颂类,指赞咏歌颂圣真的词章;表奏类,指设坛祭祷时上呈天帝的章奏、关文。十二类分类法,大约在南北朝后期形成,其时已有《三十六部尊经目》的出现,就是证明。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法的形成及其被用以组织众经,标志着道教经书已被集结成藏”。只不过限于当时的条件,还不能大量传播。《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反映了隋代前后道经作“藏”的情况:“凡藏有二种:一者总藏,二者别藏。 总藏者,三洞四辅同作一藏,上下或左右前后作重级,各安题目《三洞宝经藏》。别藏者,三洞四辅各作一藏,凡有七种: 一者《大洞真经藏》,二者《洞玄宝经藏》,三者《洞神仙经藏》,四者《太玄经藏》,五音《太平经藏》》六者《太清经藏》,七者《正一经藏》。皆明题目,以相甄别,若次安之。”同书还记载了经函、经帙等规制。帙是盛装经书的丝囊,每一帙或十卷,或五卷,长卷经书则分在几个帙中,短卷经书则数部为一帙。若干帙合为一函。此外,从敦煌遗书中,可看到唐代的写经格式,先写经名,空一行书写经文,经文毕,再空行复写经名,每一行为十七字。现存《正统道藏》的格式大致相同。
2023-07-16 09:37:232

《正统道藏》txt全集下载

已发站内信
2023-07-16 09:37:371

《道藏》的作者是﹖

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
2023-07-16 09:37:512

《道藏》哪里有在线阅读的呀?

道 藏 历史上,自南北朝以来各朝代都有人整理道教经书,编写道经书目。陆修静稍后,有孟法师、陶弘景等人编写道经目录。隋唐有更多人做这项工作。唐玄宗崇信道教,曾专门派人搜访道经,编写成历史上第一部《道藏》,派人抄写、流传。安史之乱时,朝廷收藏的道经毁于战火。宋朝为修编《道藏》作出了重大贡献。宋太宗命令徐铉等人校正道经。后来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初年,让王钦若主持《道藏》的整理工作。不久,又让张君房修编《大宋天宫宝藏》。张又挑其中重要道经编成《云笈七签》。宋徽宗曾经命令重新校理《道藏》,不久又雕版印刷《政和万寿道藏》,它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部刊印的《道藏》。 金元时期,孙时道花了几年时间,搜访道经,对已有残缺的《政和万寿道藏》进行增补,刊行了《大金玄都宝藏》。公元1244年,道士宋德方在蒙古皇室的支持下搜罗道经,编成并刊行《玄都宝藏》。据称有7800卷。元朝两次焚烧《道藏》,加上元末天下大乱,《道藏》经版没有能够完整保存下来。 明代,第43代正一天师张宇初等人受朝廷之命负责编修事宜。张宇初死后,由他的弟弟第44代天师张宇清继续负责。直到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终于完成《正统道藏》的印刷刊行。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第50代正一天师张国祥又受命编成《续道藏》。这两部经书加起来共有道书约1500种,5485卷,分装为512函,每函按《千字文》顺序编号,即今天所说的《正统道藏》。 《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篇卷数量很大,既有大批道孝的经典、丹经、符箓、戒律以及神仙人物传记、宫观山志等等,又有儒家和诸子百家著作上百种,还收入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医药学著和天文历法著作等等。 明以后重要的道教丛书主要有三种:《道藏续编》《道藏辑要》《道藏精华录》。《道藏续编》由清闵一德编成,多收清人著作。《道教辑要》由道士彭定求编成,收道书近300种。《道藏精华录》由宋一子辑成,有一部分是清朝和民国初年的著作。 《正统道藏》这部丛书保留了大批中国古代文献。 道藏(电子版) http://cn.netor.com/know/taoism/tao8.htm
2023-07-16 09:38:063

是谁著的?

应该是《道藏》,但是无具体的作者 《 道藏》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有某些学者认为他是模仿的佛教的大藏经而创制的。事实上,南北朝时陆修静公元471年编的道教《三洞经书目录》大大早于最早的佛教《大藏经》的编辑。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朝的版本,原来收藏在北京的白云观,现在由北京图书馆收藏。道书之正式结集成“藏”,始于唐开元(713—741)时。此后宋、金、元、明诸朝皆曾编修《道藏》。清代编有《道藏辑要》。当代编有《藏外道书》、《敦煌道藏》、《中华道藏》。《开元道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正式的、完整的道藏。
2023-07-16 09:38:151

如何读《道藏》!有道行高深的的仙长吗?帮帮忙吧!

历史上,自南北朝以来各朝代都有人整理道教经书,编写道经书目。陆修静稍后,有孟法师、陶弘景等人编写道经目录。隋唐有更多人做这项工作。唐玄宗崇信道教,曾专门派人搜访道经,编写成历史上第一部《道藏》,派人抄写、流传。安史之乱时,朝廷收藏的道经毁于战火。宋朝为修编《道藏》作出了重大贡献。宋太宗命令徐铉等人校正道经。后来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初年,让王钦若主持《道藏》的整理工作。不久,又让张君房修编《大宋天宫宝藏》。张又挑其中重要道经编成《云笈七签》。宋徽宗曾经命令重新校理《道藏》,不久又雕版印刷《政和万寿道藏》,它是历史上第一部全部刊印的《道藏》。 金元时期,孙时道花了几年时间,搜访道经,对已有残缺的《政和万寿道藏》进行增补,刊行了《大金玄都宝藏》。公元1244年,道士宋德方在蒙古皇室的支持下搜罗道经,编成并刊行《玄都宝藏》。据称有7800卷。元朝两次焚烧《道藏》,加上元末天下大乱,《道藏》经版没有能够完整保存下来。 明代,第43代正一天师张宇初等人受朝廷之命负责编修事宜。张宇初死后,由他的弟弟第44代天师张宇清继续负责。直到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终于完成《正统道藏》的印刷刊行。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第50代正一天师张国祥又受命编成《续道藏》。这两部经书加起来共有道书约1500种,5485卷,分装为512函,每函按《千字文》顺序编号,即今天所说的《正统道藏》。 《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篇卷数量很大,既有大批道孝的经典、丹经、符箓、戒律以及神仙人物传记、宫观山志等等,又有儒家和诸子百家著作上百种,还收入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医药学著和天文历法著作等等。 明以后重要的道教丛书主要有三种:《道藏续编》《道藏辑要》《道藏精华录》。《道藏续编》由清闵一德编成,多收清人著作。《道教辑要》由道士彭定求编成,收道书近300种。《道藏精华录》由宋一子辑成,有一部分是清朝和民国初年的著作。 正统道藏:中国道教史上重要道藏之一,明代编纂。明成祖即位之初(1403),曾令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重编《道藏》,永乐八年(1410),张宇初去世,又令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藏。到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始行刊板,又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备,於正统十年(1445)校定付印,名《正统道藏》,共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采用《千字文》为函目,自「天」字至「英」字,每函各为若干卷,颁之天下,藏於各名山道观。到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续补《道藏》,仍以《千字文》为函次,自「杜」字号至「缨」字号,凡三十二函,一百八十卷,名《万历续道藏》。与《正统道藏》合计共五千四百八十五卷,五百一十二函,即现存明版《正统道藏》,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官修道藏。1923—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借用北京白云观所藏明刊《正统道藏》,以涵芬楼名义影印,缩改为六开小本,凡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一千一百二十册。今有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道藏》影印本,另有台湾艺文印书馆、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等通行於世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2023-07-16 09:38:4910

正统道藏,中华道藏,藏外道书,哪个相对比较好?

中华道藏,比较全面
2023-07-16 09:39:211

道藏有那些分部

  分类有:三洞、四辅、十二类。  版本有:1、《开元道藏》  唐开元年间,玄宗诏令发使搜访道经,亲加寻阅。列其书为“藏”,目曰《三洞琼纲》,计3744卷。另按《道藏尊经历代纲目》云:“唐明皇御制《琼纲经目》,藏经五千七百卷”;据《太上黄录斋仪》卷五十二云:“玄宗著《琼纲经目》,凡七千三百卷,复有《玉纬》别目,记、传、疏、论,相兼九千余卷。”诸说不尽相同。天宝七载(748)诏令传写,以广流布。名《开元道藏》。  2、《宝文统录》  唐安史之乱时,两京所藏道书多遭焚毁,以后诸帝又陆续派人搜寻整理。大历年间,又及7000卷。嗣经唐末五代之乱,道教经籍赖杜光庭、暨齐物、梁文矩诸人的搜集贮藏,才使六朝道书十存四三。宋朝开国后,又大力搜集道书和编纂道藏。宋太宗尝求得道经7000余卷,命散骑常侍徐铉、知制诰王禹偁校正,删去重复,得3737卷。北宋大中祥符初年,真宗诏令道士修校,命宰臣王钦若总领,在徐、王校订的基础上,加以增补,共4359卷。较徐铉等所校订的道藏,增加622卷,并撰成篇目上进,赐名《宝文统录》。  3、《大宋天宫宝藏》  由于《宝文统录》的纲条与《琼纲》、《玉纬》之目参差不同,王钦若、戚纶等又推荐张君房主持再次校修。依三洞纲条,四部录略,品详科格,商较异同,以铨次之成藏,共4565卷;函目起《千字文》天字,终于宫字,得466函,题曰《大宋天宫宝藏》。至天禧三年(1019)春,写录成七藏。  4、《政和万寿道藏》  北宋崇宁年间徽宗诏令搜访天下道教遗书,就书艺局令道士校订。至崇宁、大观年间,又增至5387卷。政和中刊藏典,又两诏郡国搜访道门遗书,所获甚夥,乃设经局,敕道士元妙宗、王道坚详加校订,送龙图阁直学士中大夫福州郡守黄裳役工镂板。事毕,进经板于东京(今河南开封),共540函,5481卷,名曰《政和万寿道藏》。道书雕板,始于五代,而全藏刊板,则始于此。  5、《大金玄都宝藏》  《政和万寿道藏》经板,历经靖康之乱,至金已残缺不全。金大定四年(1164),世宗诏以南京(即宋东京,今河南开封)道藏经板付中都十方大天长观(旧址在今北京白云观西)。金明昌元年(1190),提点冲和大师孙明道,据以补缀完成,印经一藏。后孙明道奉诏,分遣黄冠访遗经于天下,募工鸠材,不二年,镂椠具完,共得遗经1074卷,补板者21000余册,积83198册。孙明道于是倡诸道侣,依三洞四辅,品详科格,商校异同,加以诠次,勒成一藏,共6455卷,题曰《大金玄都宝藏》。泰和二年(1202),天长观毁于火,经板亦被焚。  6、《玄都宝藏》  元初,道士宋德方倡刊道经,令其弟子秦志安于平阳玄都观总领其事。至乃马真后称制第三年(1244),全藏刊竣,凡7800余卷,亦称《玄都宝藏》。经板即存于平阳玄都观。定宗时,移贮新建之平阳永乐镇纯阳万寿宫。由于参加校定者皆全真道道士,故此藏中全真道著作颇多。元宪宗和元世祖时,道教因在僧道辩论《老子化胡经》中失败,至元十八年(1281),诏令除《道德经》外,其余道书和道经印板尽行烧毁。元刊《玄都宝藏》经板遂焚,藏经亡佚甚多。《正统藏道藏阙经目录》所著录道书,大多因此亡缺。  7、《正统道藏》  明成祖即位(1403)之初,敕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编修道藏。永乐四、五年间,又一再催办。永乐八年,张宇初去世,诏令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修。直到正统九年(1444),始行刊板,英宗又诏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备。次年刊板事竣,名曰《正统道藏》,共5305卷,480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仍以《千字文》为函目,自天字至英字,每函各为若干卷,每卷为一册。所收道书,已重行分卷,原有道书短卷,则数卷并为一卷。系梵夹本。参加纂修的道士,除张宇初、张宇清、邵以正等人外,可考者,永乐时有涂省躬,正统时有喻道纯、汤希文。  8、《万历续道藏》  编纂《正统道藏》时,因搜访不周,缺漏甚多,万历三十五年(1607),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奉旨校刊“续道藏”,亦以《千字文》为函次,自杜字至缨字。凡32函,180卷,名为《万历续道藏》。  9、涵芬楼影印本  正、续道藏经板传至清代,日有缺损。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北京,遂全部被毁。明清两代,颁赐各宫观的道藏虽多,但以屡经兵燹,存者甚少。1923年10月至1926年4月,商务印书馆以涵芬楼名义,据北京白云观所藏正、续道藏影印,缩改为石印六开小本。每梵本二页并为一页,凡1120册。但白云观所藏道藏虽曾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由王廷弼助资修补,但仍有残缺。全藏目录,见所收《道藏经目录》4卷。该馆复就全书中抽选170种,别印《道藏举要》398册。明季有《道藏目录详注》2种,各4卷,分别为白云霁、李杰所编。均略有题解。白编“详注”收入《四库全书》。  10、《道藏辑要》及其他  清康熙年间,彭定求收道书200多种,编成《道藏辑要》,按二十八宿字号,分为28集,共200余册。道教重要经典,历代祖师、真人著作,科仪戒律,碑传谱记,悉有收录,实为道藏之节本,其中还有明版道藏之外的晚出道书。嘉庆年间,蒋元廷编有《道藏辑要目录》 1卷。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原版《道藏辑要》已经罕见,成都二仙庵道院又将其重刊,并新增贺龙骧所编《道藏辑要子目》 5卷,另刻有《道藏辑要续编》及《女丹合编》并行于世。此外,还有闵一得编《道藏续编》第1集,守一子编《道藏精华录》,均对正续道藏有所增补。由于道藏卷帙浩繁,检索甚为不便。1953年7月,翁独健根据《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以及《道藏阙经目录》、《道藏辑要》的内容编撰《道藏子目引得》一书,内分“分类引得”、“经名引得”、“撰人引得”、“史传引得”4部分,为检索道藏较好的工具书。1949年,陈国符撰《道藏源流考》(1963年增订再版),对于三洞四辅经之渊源及传授、历代道书目及道藏之纂修与镂板,多有所考述。  以下是其他相关信息:  道藏是道教经籍的总集,是按照一定的编纂意图、收集范围和组织结构,将许多经典编排起来的大型道教丛书。  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有关医药养生之书 ,内外丹著作,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等等。  道藏有某些学者认为他是模仿佛教的大藏经而创制的。事实上,南北朝时陆修静公元471年编的道教《三洞经书目录》大大早于最早的佛教《大藏经》的编辑。现存最早的道藏是明朝的版本,原来收藏在北京的白云观,现在由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道书之正式结集成“藏”,始于唐开元(713—741)时。此后宋、金、元、明诸朝皆曾编修《道藏》。清代编有《道藏辑要》。当代编有《藏外道书》、《敦煌道藏》、《中华道藏》。《开元道藏》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正式的、完整的道藏。  魏晋以后,道书日增,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 遐览》已着录道书六百多卷。南朝刘宋时,陆修静按 「三洞」分类,编《三洞经书目录》,共一千二百二十八卷,是为道教史上第一部经书目录。后孟法师按三洞四辅分类法编 纂《玉纬七部经书目》。此后陶弘景又撰《经目》 和《太上众经目》。到唐玄宗时已有3744卷。   唐代开元年间,唐玄宗开元(公元713 ─ 741)时,令史崇玄等四十余人撰《一切道经音义》。在此基础上,又发使四处搜访道经,加上原来所藏,纂修成《道藏》,目曰《三洞琼纲 》,总计3744卷(一说五千七百卷,一说七千三百卷),称《开元道藏》。《开元道藏》的编纂体例采取三洞分类法,分三洞三十六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天宝七年( 748 )诏令传写,以广流布。至唐末五代,毁於兵火。   宋开国后,曾先后五次收集整理道经,重修《道藏》。宋真宗自己信仰道教,并用6年时间编成《宝文统录》4359卷。张君房奉命主编修了《大宋天宫宝藏》,共五千四百八十一卷,并首次在福州闽县刻板印刷,称作《万寿道藏》或《政和万寿道藏》。后他又派道士张君房增编道藏4565卷,并采用千字文编号,天禧三年(1019年)编成7部,称《大宋天宫宝藏》。宋徽宗崇宁年间增至5387卷,称为《崇宁重校道藏》。政和年间又增补至5481卷,并雕版印刷,称《政和万寿道藏》,此为道藏的木刻本的开始。   金朝章宗时,编刻《大金玄都宝藏》,共六千四百五十五卷。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编刻《大元玄都宝藏》共计七千八百余卷。这些《道藏》 历经兵火和元代的焚经,早已不存。现存者为明正 统十年(1445)刊行的《正统道藏》及万历三十五 年(1607)张国祥缉印的《万历续道藏》。   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   1996年起,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主持编修《中华道藏》,是以明代正统、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共分七大部类,各部类所收经书,按道派源流和时代先后编排次序。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历经数载,终于在2004年正式出版发行。
2023-07-16 09:39:292

请给完整版《道藏》《藏外道书》《大藏经》下载连接,谢谢

《中华道藏》49册全集《中华道藏》在以明代《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按现代人阅读习惯和图书整理规则进行了编修,分为三洞真经、四辅真经、道教论集、道教众术、道教科仪、仙传道史和目录索引七大部类。图中右下角处可找到这些经藏,还有其它的《中华大藏经》《道外藏书》、、、等《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涵芬楼景印1120册(正统道藏0001-1057册 +万历续道藏1058-1120册)《正统道藏》是中国道教史上重要道藏之一,明代编纂。《正统道藏》按三洞四辅十二部分类,各部收书共一千四百三十种。计洞真部三 百一十六种;洞玄部三百零三种;洞神部三百六十四种;太玄部一百一十七种;太平部 六十六种; 太清部二十四种;正一部二百四十种。但《正统道藏》分部十分淆乱,如《道德经》等道家道论当入《道藏》首列,而今《度人经》误入《道藏》首部;《上清经》 当入洞真部,而今大都误入正一部; 《度人经》诸家注当入洞玄部,而今误入洞真部;道家诸子注疏当入太玄部,而亦误入洞真部。如此之例甚多。
2023-07-16 09:39:493

中华道藏真有2万卷???是不是说错了

《道书集成》,16开本60册,影印古籍,九洲图书出版社,1999年出版。 当代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领衔主编。包含现今《道藏》全部内容,并新增:佚散在各图书馆、寺庙、民间等未经整理的散篇孤本,散见於许多古代丛书、丛刊中的道书,海外图书馆所藏现今《道藏》与其他补篇未收的海外道书 ,其中有部分取自《道藏精华》和《庄林续道藏》。影印之《道藏》,总嫌不及原36册影印版《道藏》之清晰,且有目录而无相应的页码,非常不利於查阅。《道藏》,道教经书之总集,16开本36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三家联合,於1988年影印出版。上海涵芬楼原版《道藏》512函,以《千字文》编号,此为缩小後之影印本,为明代《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之合集,共收入各类道书1476种,5485卷。《正统道藏》5305卷,由明朝第43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刊成於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万历续道藏》180卷,第50代天师张国祥奉诏编成於明神宗万历三十(1607)。 《道藏精华》,全套17集,大32开本,精装75册,普及本平装104册,外集两种,当代道学权威文山遁叟萧天石先生精心审订主编,台湾自由出版社出版。一九四四年萧天石先生三十六岁时出任四川省灌县县长, 因青城山易心莹道长之远见卓识,而尽得其藏经楼之丹道秘籍,安全携归台湾,《道藏精华》即滥觞於此。所选录道家道教典籍之古本、孤本、钞本秘籍,共达八百馀种,注释集解者,则达千馀家。其搜罗之广博、内容之精湛、版本之名贵、选刊之谨严,堪称四绝。《庄林续道藏》,25册,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5年影印出版。美国著名道教学者、夏威夷大学教授 迈克尔·萨梭(Michael Saso, 中文名蘇海涵)编。全书收载道书85种113卷,系台湾北部经常使用的道经,其中多数是符籙科仪道经,不少为手抄秘本。该书按科仪及使用的经典分为四部分:一是金籙,收录记述金籙五朝斋醮的道经,57卷;二是黄籙,所收为记述灵宝、度亡、炼度、血湖等道经,21卷;三是文检,为符咒秘诀一类道经,10卷,其第一卷是华山道士吴景春带到 台湾的咒诀录;四是闾山神霄之法,据称为闾山派道士赴龙虎山求符籙时,张天师将神霄派符籙授予他们,25卷。本书为研究台湾道教的珍贵材料。 | 涵芬楼道藏 | 中华道藏 | 道藏辑要 | 敦煌道藏 | 藏外道书中华续道藏 | 老子集成 | 庄子集成 | 槐轩全书 | 阴符经 | 参同契悟真篇|四库全书等|子部道家类、等等共计。《道书集成》(原名《中华道臧》),由海内外知名学者历经十载修编而成的(二)规模空前。《道书集成》所收道书种类及文字量均超过了已出版的各类《道藏》的总和 ,总计两万四千卷,九千万字。 此言不虚传。
2023-07-16 09:40:033

元始天尊说得道了身经简介

《生天得道全真了身经》的作者是元始天尊。经中主要阐述了“了身”之法,以指导人们修炼身心,超脱尘俗,登仙得道。此经首先强调修炼了身的重要性,指出“了身”方能“得道”,并从饮食、呼吸、精神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了身”的具体方法和注意事项。此外,经文中还提到了“万缘消息,外想不入,内想不出,莫起一念,万事俱忘”等观念,旨在教导人们如何消除内心的杂念和欲望,保持内心的清净和专注。同时,经文还介绍了“烹煎缎炼”、“冲和炁透”、“醍醐灌顶”、“甘露洒心”等修炼方法,以帮助人们锻炼身心,提高自身境界。总的来说,《生天得道全真了身经》是一篇注重实践和操作的修炼指南,对于想要追求内心平静、身体健康、登仙得道的人来说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023-07-16 09:40:231

道家必须会背的经文

道家必须会背的经文是《道藏》。《道藏》的内容十分庞杂。其中有大批道教经典、论集、科戒、符图、法术、斋仪、赞颂、宫观山志、神仙谱录和道教人物传记等。此外还收入诸子百家著作,其中有些是道藏之外已经失传的古籍。还有不少有关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著作,如有关医药养生之书,内外丹著作,天文历法方面的著作等等。原版的《道藏》历经兵火和元代的焚经,早已不存。现存者为明正统十年(1445)刊行的《正统道藏》及万历三十五年(1607)张国祥缉印的《万历续道藏》。《道藏》的编纂历史魏晋以后,道书日增,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遐览》已着录道书六百多卷。南朝刘宋时,陆修静按“三洞”分类,编《三洞经书目录》,共一千二百二十八卷,是为道教史上第一部经书目录。后孟法师按三洞四辅分类法编纂《玉纬七部经书目》,此后陶弘景又撰《经目》和《太上众经目》。唐代开元年间,唐玄宗开元时,令史崇玄等四十余人撰《一切道经音义》。在此基础上,又发使四处搜访道经,加上原来所藏,纂修成《道藏》,目曰《三洞琼纲》,总计3744卷(一说五千七百卷,一说七千三百卷),称《开元道藏》。《开元道藏》的编纂体例采取三洞分类法,分三洞三十六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
2023-07-16 09:41:321

万历续道藏的内容

仍以千字文为函目,自杜字至缨字,得三十二函,一百八十卷。称《万历续道藏》, 是为《正统道藏》的续集。正、续《道藏》合计五百一十二函,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十 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页,皆刊于内府,而板藏于京师灵佑宫,入清代以后移于大光明殿。 《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自万历合印后,习惯上或简称《道藏》。明刘若愚 《明朝宫史》云:“道经一藏,五百十二函。”《明史·艺文志》道家类著录:“《道 藏目录》四卷。
2023-07-16 09:41:531

道教经典的道藏辑要

清康熙年间长州进士彭定求编成《道藏辑要》二十八集,即收有《道藏》未收之晚出道书一百种,二百八十卷,后绝板。清嘉庆年间,侍郎蒋元庭在京编集并刻板印刷。收入道书一百七十三种,皆取自明《正统道藏》,是为《道藏》要集选刊。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住持阎永和、新津彭翰然发起重刻,井研贺龙骧参与校订,并增刻了《道藏辑要续编》。现通行本即为二仙庵版本,该书共二百四十五册,所收道书已增至二百八十七种,其中新增道书一百一十四种,皆为明《道藏》未收的典籍。全书按二十八宿顺序排列,字板是用梨木双面雕刻而成,共一万四千多块,1957年搬往青羊宫保存至今,为当今道教经籍中唯一存板。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后,青羊宫便印刷线装对外供应,1986年巴蜀书社又重印出版。
2023-07-16 09:42:291

玄学道教丨道教的经典文献有哪些

主要经典:《道德经》《 南华真经 》《文始真经 》《冲虚真经》《通玄真经》 《度人妙经 》《阴符经》 《清静经 》《西升经》 《心印经 》《黄庭外景经 》《黄庭内景经 》《玉皇经》 《玉枢经 》《三官经》 《北斗经 》《周易参同契 》《悟真篇 》《太上老君内观经 》《洞玄灵宝定观经 》《太上感应篇》 《文昌帝君阴骘文 》《坐忘论 》《化书 》《重阳立教十五论》 《龙门心法 》常诵经典: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经前诸韵赞八大神咒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高上玉皇心印妙经诸真宝诰中堂赞及邱祖忏文等小赞及结经谒等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经前诸韵赞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诸真宝诰中堂赞及报恩宝诰等小赞及结经偈等藏外道书道书之正式结集成“藏”,始于唐开元(713—741)时。此后宋、金、元、明诸朝皆曾编修《道藏》。清代编有《道藏辑要》。当代编有《藏外道书》、《敦煌道藏》、《中华道藏》。敦煌道藏:二十世纪初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大批古代经典文书抄本。其中道教遗书抄本约有五百余件,其抄写时期在南北朝后期至唐朝中期约二百年的时间,尤其以唐高宗,武后至唐玄宗时代的抄本最多。其内容包括道家诸子、道教经典、科仪等约有一百多种道书,其中约有半数抄本是《正统道藏》未收入的早期道教典籍。敦煌道经的发现,不仅弥补现存明《道藏》的缺佚,而且为研究河西地区的道教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敦煌遗书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日本学者大渊忍尔1978年出版《敦煌道经目录》,该书著录敦煌道经抄本约四百九十六件。1979年,大渊先生又出版《敦煌道经图录篇》,刊载全部敦煌道经的影印图版。1999年中国李德范先生出版了《敦煌道藏》,将敦煌出土遗书中的五百余件敦煌道教文献整理汇编,集成五巨册。中华道藏:《中华道藏》以明《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全藏分为三洞真经、四辅真经、道教论集、道教众术、道教科仪、仙传道史和目录索引七大部类。各部类所收经书。按道派源流和时代先后编排次序。道藏辑要:清康熙年间长州进士彭定求编成《道藏辑要》二十八集,即收有《道藏》未收之晚出道书一百种,二百八十卷,后绝板。清嘉庆年间,侍郎蒋元庭在京编集并刻板印刷。收入道书一百七十三种,皆取自明《正统道藏》,是为《道藏》要集选刊。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住持阎永和、新津彭翰然发起重刻,井研贺龙骧参与校订,并增刻了《道藏辑要续编》。现通行本即为二仙庵版本,该书共二百四十五册,所收道书已增至二百八十七种,其中新增道书一百一十四种,皆为明《道藏》未收的典籍。全书按二十八宿顺序排列,字板是用梨木双面雕刻而成,共一万四千多块,1957年搬往青羊宫保存至今,为当今道教经籍中唯一存板。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后,青羊宫便印刷线装对外供应,1986年巴蜀书社又重印出版。文化经典:道教文化纷繁绚灿,包罗万象,其内容庞杂多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 道教神学.在道教文化杂而多端的内容当中,有一个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道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学理论,有一种能够吸引人们进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标。这种信仰就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追求而成为长生不死、功 能广大的神仙。这种神仙信仰乃是道教所阐发的神学理论核心。道教产生之初,即以确立了其神仙信仰,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还从古代哲学、原始宗教及古人的养生锻炼等行为中吸取了许 多成分,用来组建其有关神仙信仰的理论和行为体系,奠定了道教神学发展的基础。在"神仙信仰"这块"磁石"的吸引之下,道教徒进行了种种吸收、创建文化的活动,营造出一个庞杂的道教文化体系。二 道教伦理.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反映在道教的教规、戒律当中。道教的伦理道德观念,既吸收了道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同时也吸收了儒、释二家的,故其内容愈来愈多,亦愈来愈复杂。其中对道教伦理观念影响十分显著的是儒家以忠孝为主轴的三纲五常思想。但和儒家不同的是,道教的伦理道德,主要是靠神灵的威力来贯彻的。道教一方面以长生成仙的美好幻想来引导人们自觉地遵守伦理道德;另一方面又用赏善罚恶的神灵威力来迫使人们遵守伦理道德。正面引导与反面恐吓相结合,使它的道德伦理准则,在社会上发生更大的影响。此外道教的劝善书,使道教的伦理道德思想更集中、更系统化和更通俗化。三 道教哲学.以往道教被认为是一种低级通俗的民间宗教,只有一些近于巫术的符水、斋教、科仪,谈不上哲学思辩。但如今大部分的学者皆认为道教有其哲学性的内容。道教哲学是为其教义服务的,是其教理教义的思想理论基础,换言之,对道教教义的哲学论证就是道教哲学。道教哲学的思想素材一开始就来自中国哲学,主要是道家哲学。道教大量地利用了道家哲学的理性论证,使道教思想中包含世界观、认识论、伦理学、人生论等丰富的哲学内容,这些内容是道教哲学的基本范围和构成成分。其中神仙不死之"道"是道教哲学的中心范畴,神仙存在和人能成仙不死是基本的命题,论证人有无成仙的内在根据、人成仙取何途径是其思想体系中最主要的一面。四 道教金丹术.金丹术是道教的一项重要方术,包括外丹和内丹。外丹即通常所说的炼丹术,也称外丹黄白术。外丹以丹砂、铅、汞、硫为主要原料与其他药物相配合置于炉鼎之中,运用"飞"、"抽"、"伏"、"封"、"淋"…等等手段加以烧炼,以求制得服饵后能使人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仙丹妙药。因相信服食金丹才能长生成仙,故历来道士莫不投入毕生心力加以炼制。虽然服食金丹最后并不能长生不老,但道士在炼丹过程中,却意外地推动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随着外丹术的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炼养人体精、气、神的内丹术。内丹术继承综合了服气、胎息、守一、存思等功 法,对后来的气功 影响很大。五 道教医学.自道教创兴之时,道教就把医术作为其传道济世的工具。而且随着魏晋神仙道教理论体系的建立,道教徒更是把医药视为其追求和达到长生的必要辅助手段和必备知识。道教医学"道法自然"的思想为理论指导,加以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极富道教特色的人体医学思想。道教医学家经过长期济世行医的医疗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并且发明创新了各种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道教医学养生功 法,如房中术、服食、辟榖等等。六 道教文艺.道教文学艺术就是以宣传道教教义、神仙长生思想以及反映其宗教生活为题材的内容的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可以扩大道教的社会影响,进而提高道教的宗教素质。反过来,道教的神仙信仰也给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巨大的影响。在道经中,不仅有些道经本身就是文学作品,而道教中的音乐、宫观建筑、神仙图像等,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以道教和神仙为内容的作品更是不可胜计,从中也可以看出道教与文学艺术的密切关系。
2023-07-16 09:43:031

求全套下载地址.需真实.目前可下的!

道藏《中华道藏》在承载道教历史和信仰内容的同时,也包含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科学技术、社会风俗、伦理道德、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文献资源。中国道教史上重要道藏,道藏有很多,以下是我收集的几种道藏资料,大概也有个80G左右,以下所列各部道藏收书数,实已不能反映其各部书的真实数字,道藏数量太多另外《中华道藏》在以明代《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按现代人阅读习惯和图书整理规则进行了编修,分为三洞真经、四辅真经、道教论集、道教众术、道教科仪、仙传道史和目录索引七大部类。网盘我就不发了,估计也发不出来,以下是各种版本的道藏全集,你可以参考一下注意在图片右下角处可获得以下所有道家典籍经藏《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中华道藏》《道书集成》《道藏辑要》《藏外道书》《中化大藏经》《中华续道藏》《敦煌道藏》部分道藏目录第一册 洞真上清部第二册 洞真上清部第三册 洞真上清部第四册 洞玄灵宝部第五册 三洞经教部第六册 三洞经教部第七册 太平经部第八册 太平经部第九册 太平经部第十册 太平经部第十一册 太平经部第十二册 道德真经第十三册 道德真经第十四册 道德真经第十五册 四子真经第十六册四子真经第十七册 易学著作第十八册 太清金丹经(外丹服食)第十九册 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第二十册 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第二十一册 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第二十二册 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第二十三册 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第二十四册 太清金丹经(内丹经诀)第二十五册 诸子文集第二十六册诸子文集第二十七册 全真文集第二十八册 道教类书第二十九册 道教类书第三十册 道教类书(洞渊派经咒齌仪、北帝派经咒斋仪、天心派经书斋仪、玄帝真武派经书、真元派经书)第三十一册 道教类书(清微神霄派经书、孝道净明派经书、徐仙派经书)第三十二册 道教类书(真元派经书)第三十三册 道教类书第三十四册 道教类书第三十五册 道教类书第三十六册 道教类书(法海遗珠)第三十七册 道教类书(道法会元上)第三十八册 道教类书(道法会元下)第三十九册 道教类书(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上)第四十册道教类书(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中)第四十一册道教类书(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下)第四十二册 道门科戒第四十三册 灵宝诸斋仪第四十四册 斋仪章表 (灯仪法忏章表)第四十五册 神仙高道传记第四十六册 神仙高道传记第四十七册 神仙高道传记第四十八册 仙境宫观山志 (仙境名山)第四十九册 目录索引
2023-07-16 09:43:263

道教的主要经典有哪些

  道教经典指道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的卷帙浩繁的经籍书文。道教经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不仅记录了道教的教理教义、教规教戒、修炼方术、斋醮科仪,还保留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学、医药学、养生学、化学、音乐、地理等多种学科的珍贵资料,堪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宝库。  主要经典  《道德经》  《 南华真经 》  《文始真经 》《冲虚真经》  《通玄真经》 《度人妙经 》  《阴符经》 《清静经 》  《西升经》 《心印经 》  《黄庭外景经 》《黄庭内景经 》  《玉皇经》 《玉枢经 》  《三官经》 《北斗经 》  《周易参同契 》《悟真篇 》  《太上老君内观经 》《洞玄灵宝定观经 》  《太上感应篇》 《文昌帝君阴骘文 》  《坐忘论 》《化书 》  《重阳立教十五论》 《龙门心法 》  ★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  经前诸韵赞  八大神咒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诸真宝诰  中堂赞及邱祖忏文等  小赞及结经谒等  ★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  经前诸韵赞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  诸真宝诰  中堂赞及报恩宝诰等  小赞及结经偈等  藏外道书  道书之正式结集成“藏”,始于唐开元(713—741)时。此后宋、金、元、明诸朝皆曾编修《道藏》。清代编有《道藏辑要》。当代编有《藏外道书》、《敦煌道藏》、《中华道藏》。  敦煌道藏  二十世纪初道士王圆箓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中发现大批古代经典文书抄本。其中道教遗书抄本约有五百余件,其抄写时期在南北朝后期至唐朝中期约二百年的时间,尤其以唐高宗,武后至唐玄宗时代的抄本最多。其内容包括道家诸子、道教经典、科仪等约有一百多种道书,其中约有半数抄本是《正统道藏》未收入的早期道教典籍。敦煌道经的发现,不仅弥补现存明《道藏》的缺佚,而且为研究河西地区的道教历史提供了珍贵史料。敦煌遗书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日本学者大渊忍尔1978年出版《敦煌道经目录》,该书著录敦煌道经抄本约四百九十六件。1979年,大渊先生又出版《敦煌道经图录篇》,刊载全部敦煌道经的影印图版。1999年中国李德范先生出版了《敦煌道藏》,将敦煌出土遗书中的五百余件敦煌道教文献整理汇编,集成五巨册。  中华道藏  《中华道藏》以明《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全藏分为三洞真经、四辅真经、道教论集、道教众术、道教科仪、仙传道史和目录索引七大部类。各部类所收经书。按道派源流和时代先后编排次序。  道藏辑要  清康熙年间长州进士彭定求编成《道藏辑要》二十八集,即收有《道藏》未收之晚出道书一百种,二百八十卷,后绝板。清嘉庆年间,侍郎蒋元庭在京编集并刻板印刷。收入道书一百七十三种,皆取自明《正统道藏》,是为《道藏》要集选刊。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住持阎永和、新津彭翰然发起重刻,井研贺龙骧参与校订,并增刻了《道藏辑要续编》。现通行本即为二仙庵版本,该书共二百四十五册,所收道书已增至二百八十七种,其中新增道书一百一十四种,皆为明《道藏》未收的典籍。全书按二十八宿顺序排列,字板是用梨木双面雕刻而成,共一万四千多块,1957年搬往青羊宫保存至今,为当今道教经籍中唯一存板。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恢复后,青羊宫便印刷线装对外供应,1986年巴蜀书社又重印出版。
2023-07-16 09:44:091

正统道藏规定怎样的人不能修炼雷法

没有这方面的记载,看道教之音的提示是有这个命的而且要皈依五雷派或者正一派。
2023-07-16 09:44:291

道藏辑要简介

日本京都人文科学研究所收藏的清代嘉庆版《道藏辑要》。 《道藏辑要》,初版于清康熙年间,原无总目亦无子目,是清代嘉庆年间(1796年-1820年)编纂的一套大型道教丛书。这套丛书分为二十八卷,以天上二十八宿依次命名。根据莫尼卡(Monica Esposito)等学者对现存各个版本的研究,基本可以肯定这套丛书最初是由北京觉源坛(又名第一觉坛)信士蒋元庭(蒋予蒲,1796年-1820年)所编辑及刻印。蒋元庭先后主持刻印过数个版本,它们的装祯、册数及卷数不尽相同,现时四川图书馆、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京大学、东洋文库、巴黎法兰西学院高等汉学研究所(Collège de. France, Institut des hautes études chinoises)等处仍存有约9种蒋元庭版。蒋元庭版收录的近300部经典中,约三分之二辑录自《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而其余约三分之一是「藏外」经典,大多数为明清时期新出或新撰的经典。此书后经数次翻刻增补,《道藏辑要》收录经典的总数亦随着日后重刊而有所增加。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贺龙骧等人于成都二仙庵编纂出版《重刊道藏辑要》时增收了18种藏内、外经典,,并编有《重刊道藏辑要子目初编》四卷,《重刊道藏辑要续编子目》一卷,《女丹合编总目》一卷,还附录有各种著名的史学和目录学著作中有关道家和神仙家的书目,所收道书已增至近三百种,其中新增道书约百种,皆为明《道藏》未收的典籍,是研究明清道教教义和历史的重要文献。至1984年成都巴蜀书社重印这个版本时又增收了《纯阳三书》。 《道藏辑要》的出版过程和其收录经典,反映了清代中晚期的道教发展,尤其是当时全真道及吕祖道坛的状况。全书以天人合一、性命双修、三教同源为标准来选择正续《道藏》及新出道书,举凡重要经典、祖师著作、科仪戒律、碑传谱记、语录文集、众术方法悉有收录,并按二十八宿字型大小分编为二十八集,计二百一十八册。1987年,美国学者曾编写了《道藏辑要指南》一书,其中录有《道藏辑要》诸经的书名、作者及其索引。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莫尼卡发起了道藏辑要研究计画,旨在发掘、整理与出版关于《道藏辑要》的各类学术研究成果。莫尼卡不幸于2011年逝世后,学界承其遗志,文本电子化计划仍由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执行,而《道藏辑要》研究文集的出版则交由香港中文大学道教文化研究中心执行。 道藏源流 唐代 三洞琼纲 北宋 大宋天宫宝藏 | 云笈七签 | 万寿道藏 南宋 琼章宝藏 金代 大金玄都宝藏 元代 玄都宝藏 明代 正统道藏 | 万历续道藏 清代 道藏辑要 民国 道藏精华录 当代 道藏精华(1956至1979年) | 庄林续道藏(1975年) | 藏外道书(1992年) 中华续道藏(1999年) | 敦煌道藏(1999年) | 道书集成(1999年) 中华道藏(2004年)
2023-07-16 09:44:431

请问《大藏经》和《道藏》的数量的多少?另外,儒家或儒教有自己的《儒藏》吗?数量又的多少呢?

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以后的千余年间,仅经录即近50种之多,流传至今尚有20余种,收录的经籍数量不等。各个时代编纂的大藏经,形式和内容互有不同。故难以统计。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儒藏》预计耗资1.52亿元,将包括收入近五百部儒家典籍的《儒藏》精华编(约1.5亿字)和收入约5000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约10亿字)以及著录万余部儒家典籍的《儒藏总目》,子项目包括十卷本《中国儒学史》和《儒家思想和儒家经典丛书》百种。迄今为止,已有20余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参与对《儒藏》精华编460部儒家典籍的校点工作。《儒藏总目》和《中国儒学史》计划于2006年完成,《儒藏》精华编计划于2010年完成,而《儒藏》项目计划在2020年全部完成。
2023-07-16 09:45:291

藏经洞中的宗教典籍,除佛教典籍外还有哪些宗教文献

除佛教外还有道教。道藏为明代《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很多早期的道教典籍均未能保存在传世道藏中。敦煌遗书中共保存了800多件有关道经的抄本。其中《正统道藏》未收的80多种,有超过半数的敦煌道教文献不见于传世的《道藏》。这批敦煌道教遗书对研究南北朝、隋唐道教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老子道德经》是道教的基本经典之一,敦煌遗书中有抄本,而且发现11种注疏,其中8种是传世道藏所无的佚书,《老子想尔注》(S.6825),元代失传,敦煌本《老子想尔注》抄写于南北朝末,保存了原书上卷的部分内容,是研究早期道教的基本文献。《太平经》是道教最早的一部大型道书,分为10部170卷,但传世道藏中仅存此书少部分,敦煌道经《太平部卷第二》(S.4226)有完整目录,揭示了《太平经》的原貌。扩展资料1900年出土的敦煌藏经洞遗书中,经、史、子、集全有,所以它被称为中古图书馆,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为读书和藏书方便,古人把书籍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分。经部包括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十三经”,即《易经》《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史部包括各种体裁的历史著作,其中尤以《史记》到《清史稿》《新元史》为止的二十六史为代表。此外野史、清典、地志、职官、政书、时令等凡记事书籍,均被列入史部。子部包括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学、农学等。此外,宗教、宋明理学、清代的考据学等内容均归于子部。集部包括历代作家的散文、骈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敦煌遗书中的经典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敦煌遗书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敦煌藏经洞里藏了哪些珍品遗书
2023-07-16 09:45:362

是道教的什么书籍

道教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典文献。这些经典一些散落民间外,大都收录在《道藏》里。历史上的唐宋金元时期,历代的统治者曾下令修有《开元道藏》、《大宋天宫宝藏》、《万寿道藏》、《大金玄都宝藏》、《玄都宝藏》等《道藏》。但遗憾的是,这些《道藏》都均已亡迭。现在我们还能见到的《正统道藏》是明朝第43代天师张宇初真人奉诏编修,明神宗后又敕令50代天师张国祥真人编成《续道藏》。这部《道藏》共收入道书1476种,5485卷,分装为512函,依《千字文》顺序标定函目。在当代,中国道教协会从一九九七年开始,联合华夏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共同发起对《中华道藏》进行整理和点校。《中华道藏》以明《正统道藏》、《万历续道藏》为底本,对原《道藏》所收各种道书作校补、标点、重新分类,并补入经书百余种,使之成为一部新的道教经典丛书。该书的编纂被学术界和道教界视为当代中国文化史和道教史上一件大事。4什么是三洞四辅?答:所谓三洞四辅,是《道藏》中的分类方法。三洞为: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三洞下又细分为十二小类: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录类、戒律类。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传类、赞颂类、章表类。四辅是指太玄部、太平部、太清部、正一部。因此,道教经典又被称作“三洞真经”或“七部经书”、“三十六部经”。据清未时北京白云观《诸真宗派簿》的手抄本记载,有名称记录的道派有八十六派,估计还有一些在民间未有书面记录。当代主要的道教教派分全真道和正一道,两大宗派下又有多个支派。 三灾者:遭受三大天灾也。一、风灾,二、火灾,三、水灾。八难者:一者得生人道难,二者去女为男难,三者形体完全难,四者得生中土难,五者值有道君难,六者禀性慈仁难,七者值国太平难,八者与三宝相遇难。谓之八难。《云笈七签》卷三十五“杂修摄”的八难为不废道心一难,不就明师二难,不托闲居三难,不舍世务四难,不割恩爱五难,不弄利令欲六难,不除喜怒七难,不断色欲八难。三涂者:一、火涂,地狱道猛火所烧之处;二、血涂,畜生道互相澉食之处;三者、刀涂,饿鬼道被刀剑逼迫之处。又有说法是一者考对前非之涂,二者畜生偿酬往业之涂,三者饿鬼苦对最深,渴饮火精,饥则食炭之涂。五苦者:一、刀山地狱之苦;二、剑树地狱之苦;三、铜柱地狱之苦;四、护汤地狱之苦;五、溟冷地狱之苦,是为五苦。道教以报恩为重,故以四恩就报。四恩者:一天地恩,二君主恩,三父母恩,四师长恩。凡此四者,皆宜回向报之。三有者:一有情者,二有识者,三有缘者。凡此三者,道皆就就亲之。所以“四恩三有”,为信道者,须念念不忘之也。答:三界者有三:一以时间而言,分为无极界、太极界、与现世界;一以空间而言,分为天界、地界、与水界;一以道境而言,分为欲界、色界、与无色界。道教的十方,即是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东北方、东南方、西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故称为十方天。11 仙有五等,分为哪五等?答:仙有五等,是根据修炼的等级而分的。一为鬼仙,二为人仙,三为地仙,四为神仙,五为天仙。又按《传道集》中载:“五等神仙:第一,不持戒,不断酒肉,不杀生,不思善,为鬼仙之类;第二,养真气长命者,为地仙;第三,好战争,是剑仙;第四,打坐修行者,为神仙;第五,孝养师长父母六度,万行方便,救一切众生,断除十恶,不杀生,不食酒肉,邪非偷盗,出意天心,心正真,无私曲,名曰天仙。戊日是道教的重要忌日。教内称之为“戊不朝真”。即每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戊日不上香,不诵经,殿堂门上挂戊字牌。按《女青天律》云:“若法官道士焚香诵经,不禁六戊,钟鼓齐鸣,进表上章关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答:指用炉鼎烧炼铅汞等矿石药物,以配制服铒的丹药。亦称炼丹术、仙丹术、金丹术。这种烧炼药物的外丹术,成为了近代化学、药物学的先驱。现存《道藏》中的众多外丹经籍,实际上也是我国古代化学宝贵的原始资料。答:内丹是道教修炼功法的一种,相对外丹而言。即把人身当成“炉鼎”,以体内的精、气、神为药物烧炼,凝聚结成圣胎,从而超脱三界,达到与道合真的境界。三业者,即身业、口业、意业,称之为身口意三者所起作用。我们修道者平时要紧守此三意,身不妄行,口不妄说,心不妄想,才能做到内心澄虚,不为外物所惑。六根,就是指眼根、耳根、鼻根、舌根、心根、意根。道教认为此六宫能生六识之根,所以称为六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谓此六境,能由六根而染尘污,故谓六尘是道教五道教以黄帝的《黄帝阴符经》、太上道君(老子)的《道德真经》、南华真人(庄子)的《南华经》,及魏华存夫人的《黄庭经》、文始真人关尹子所著的《文始真经》合称为道教五大经典。五大经中,又以《道德真经》为道家崇奉思想之中心,为教内必修经典之一。18 道教为何提倡清静?答:道教认为,“清静“是”道“的根本。万物只有在“清静”的状态中,“道”才会来居。于是,“清静”成了道教教义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而这种思想,追根寻源,还是出自《道德真经》。  《史记 太史公自序》说:“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道教强调“清静”,目的是为了“真思至道,学知清静”。《老子想尔注》主张:人法天地,故不得燥处,常清静为务;还指出:“道常无欲乐清静,故令天地常止”。这是说,学道的人只有“无欲”而“清静”,才算符合“道”的规律,才有可能得道。道教认为,学道者只有做到了“寡欲”和“无为”,才有做到“清静”的可能。19 何为道历?答:道历为道教专用之纪年法。因道教以黄老为宗,故按我国以夏历为准,用六十甲子以纪年。由黄帝纪元(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开始起算。用六十甲子以纪年。推算之法,由黄帝纪元(公元前二六九七年)开始,迄今(公元二00二年)道历为四六九九年。唐朝曾因老子为其始祖,乃以老子降生年(公元前一三00年)为道历之开始,但至宋以后,则仍以黄帝纪元为用。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是中华文化的谛造者,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子孙使用黄帝纪年法来记述时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就像清朝学者刘师培所说:“吾辈以保种为宗旨,故用黄帝降生为纪年。”注:二零零八年是 道历四七零五年。20 什么是承负?答:道教重要教义之一,指先人的善恶报应应由后人来承担。《太平经》中有说:“承者为前,负者为后。承者,乃谓先人本承天心而行,小小失之,不自知,用日积久,相聚为多,今后生人反无辜蒙其过谪,连传被其灾,故前为承,后为负也。负者,乃先人负于后生者也。”意为有先人犯过失,积聚成多,报应于后人;而后人无辜受报先人之过,就叫承负。同样,若先人行善积德,则后人就会报应受福,倡导为人先祖父母,应当为后生着想,勿犯过失,可使子孙免除承负之厄
2023-07-16 09:46:002

道藏的编纂历史

虽然《道藏》这一名称出现得较晚,但将道书收集整理,编成丛书,从东晋就已经开始。甚至道家载先秦两汉就有收集整理。一般认为,第一部《道藏》的编撰,是东晋的“郑隐藏书”。郑隐是东晋大道士葛洪的老师,葛洪在《抱朴子·遐览》介绍并著录了其师郑隐的藏书。郑隐共收集道书261种,1299卷。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葛洪将“郑隐藏书”分为“道经”与“诸符”两大类。近代陈国符先生将它们分为服饵、炼养、符图和算律四类。可见这些道书大多与科学技术有关。除“郑隐藏书”外,历代《道藏》的编修大都是在政府的主持下进行的。南北朝时期是道书撰著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道书的汇集整理也十分频繁。刘宋时道士陆修静得到宋明帝的支持,广罗各地道经,编成《三洞经书》,并撰《三洞经书目录》。《三洞经书》大约收集道书1228卷左右。陆修静还确立了道书的“三洞四辅”分类法,这一分类法在后世的《道藏》编撰中一直被使用。《三洞经书目录》早已亡佚,但据北周甄鸾《笑道论》所云,其中著录的道书多为经书、药方、符图。梁代孟法师编成《玉纬七部经书》,收集道书的数目不详,但不会少于陆修静的《三洞经书》。北周武帝崇道,建有玄都观,收集道经甚富。当时编有《玄都经目》,共有2040卷道经和4323卷经名。北周武帝另建有通道观,延请高道,汇辑道书。《云笈七签》卷85《王延传》云:“(建德三年,武帝)乃诰云台观精选道士八人与延共弘玄旨。又敕置通道观,令延校三洞经书,缄藏于观内。延作《珠囊》七卷,凡经传疏论八千三十卷,奏贮于通道观藏。”王延当时所编的《珠囊经目》收集道书大约8030卷,比前代有所增益。隋朝也编过道书,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大业年间(605-617年),内道场收集道教、佛教经典,撰成目录。其中道经得目录名为《众经目录》,收录选材风格不详、收书卷数不详。唐代较为尊崇道教,《道藏》的编撰经久不衰。据《道藏尊经历代纲目》所云:“唐尹文操《玉纬经目》藏经七千三百卷”。尹文操是唐高宗时人,说明唐初就已开始编撰《道藏》。唐玄宗时曾编撰了两部《道藏》,一部为《一切道经》由太清观主史崇玄编写了《一切道经音义》和《一切道经目》。唐玄宗御制《一切道经音义序》中说:“今且据京中亡内见在经二千余卷,以为音训”。可见《一切道经》大约仅存二千余卷,实际可能不止这个数目。另一部《道藏》在开元年间编成,名为《三洞琼纲》,关于这部《道藏》的卷数有两种说法:7300卷和5700卷。即使是按最少的5700卷计,也比《一切道经》多出许多,这显然是由皇帝下诏,在全国范围内收罗的结果。《三洞琼纲》之外,另有《玉纬别目》,所收多为记、传、疏、论约九千余卷。这是《道藏》编撰史上的一个高峰,但不久,这部《道藏》便全部被焚于“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以后,又有重修《道藏》之举。据杜光庭《太上黄录斋仪》所记:“上元年中收经录六千余卷,至代宗大历年,道士申甫海内搜扬,京师缮写,又及七千卷。长庆之后,咸通之间,两街所余才五千三百卷。”这一时期收集的道经又没有留存多久,《道藏历代尊经纲目》曰:“黄巢之乱,灵文秘轴焚荡之余,散无统纪。幸有神隐子收合余烬,拾遗补阙,复为《三洞经》。”神隐子所编的《三洞经》卷数不详,但大致上应该保留了唐代《道藏》的规模。晚唐高道杜光庭在四川也收集道经,但止得三千余卷,卷数已少了很多。晚唐至五代藩镇割据,战乱频繁,道经散失焚毁无数。只有吴越一带较为宁静。吴越王支持道士朱霄外重建《道藏》于浙江天台山桐柏宫。这部《道藏》以金粉写就,约有2000余卷,但所收道书质量不高,大概只是收集了江南一带的晚出道经。(在唐初释法琳《破邪论》和《辩正论》裏提及的道书,有许多与佛教有关的内容,取之与六朝和唐初的道经相比较,基本可以得到印证。但这些容易被认为是道教敬佛、礼佛的内容,在初唐以後及至《道藏》本中都已不见。[47]因此可能有过道教集中修订六朝旧本,删改去掉佛教色彩、容易引起佛教攻击内容以及净化道家义理的活动。至於这一活动发生於何时,具体的说法还不统一。如大渊忍尔认为发生在7世纪前半期,柏夷认为这是傅奕领头的反佛运动之一部分,则应发生在620年代。前田繁树认为是唐高宗时期的道教鉴於高祖、太宗朝佛教的辩难而对旧本做出修改。王承文也认为改订发生在初唐佛道论争之後。在以上诸说中,前田繁树和王承文的意见最值得重视。因为前田氏将此运动的发生定在高宗时期,这正与本文所论《玄妙内篇》“新本”出现的时间不谋而合。据释道世《法苑珠林》载,道士改写道经的事情至少发生了两次。一是在北周《笑道论》以後,二是在麟德元年(664)。[48]在这两次之间,622年成书的释法琳《破邪论》裏提及道教《灵宝消魔安志经》,下有小注说:“道士新改本”云云。[49]可见在北周和唐初,已有道士改换六朝旧本的行动。675年《一切道经序》(S.1513)和683年御制的《道藏经序碑》似乎暗示了在高宗时期,更具体说是在670-680年代之间,有过一次对六朝道典的整理运动。[50]这次整理不仅是针对佛教的非难而删改容易引起争论之处、去除佛教化,也包括将旧典新编扩充,净化精纯道家义理。祇是由於材料的缺乏,我们对此次道典的整理情况不甚清楚。当然不能把所有六朝本向唐本的改换都认定在此期间,但至少也可将其看作是一个道典文本变化相对集中的时期。发生这一道典文本改写运动的历史背景也不难理解:巴瑞特(T. H. Barrett)说,唐初两帝与道教的关系实际并不紧密,从高宗开始,道教被李唐皇室充分重视起来。而他还注意到即便在唐初的几十年间,同一道典的文字变化也是很显著的。敦煌道书中的唐写本道经,特别是那些曾经与佛教有关的,杂有佛教色彩的、道家义理不精纯的,大都经过高宗时期的修订,删改道经中与佛教有关的内容,与“六朝旧本”已有很大不同。再到玄宗朝,就是所谓“唐本”,也又发生了变化,在此就不能详论了。)北宋,是继唐朝之后又一道教兴盛的朝代。宋朝开国之初,太祖、太宗就开始注意扶植道教,召见道士,搜访道书、敕建宫观,使唐末五代战乱破坏的道教有所恢复。道教经书,自唐玄宗时编成道藏之后,中原一带经过五代战乱,“经笈之逸”,散乱无伦。据杜光庭《太上黄篆斋仪》卷一二论述,“玉笈琅函,十无三二”。而南方《道藏》又编纂不精,虽有人收藏较多道书,也亟待纂修入藏。随着北宋的统一,重编道藏就提上了议事日程。宋开国后,曾先后五次收集整理道经,以唐代残存《道藏》3700多卷为基础,重修恢复《道藏》。到了宋真宗时,统治者对道教的崇奉形成了第一个高潮,宋真宗加封老子为太上混元皇帝,并派道士张君房增编道藏4565卷,并采用千字文编号,天禧三年(1019年)编成7部,称《大宋天宫宝藏》。张君房又选其精华编辑成《云笈七签》一书。宋徽宗登位后,出现了第二高潮,他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下诏搜访天下道书,刊行《政和万寿道藏》。宋徽宗崇宁年间增至5387卷,称为《崇宁重校道藏》。又有王钦若、张君房编校道书《大宋天宫宝藏》共五千四百八十一卷,并首次在福州闽县刻板印刷,史称《万寿道藏》或《政和万寿道藏》。此为道藏的木刻本的开始。然仍不及唐代《道藏》。其具体表现为列学的空前发展。现仅宋代流传下的列学著作就有:宋徽宗赵佶政和御注《列子解》(又名《冲虚至德真经义解》)八卷;宋江遹《冲虚至德真经解》;唐殷敬顺撰、宋陈景元补《列子释文补》二卷;孙鹦《列子注》;范致虚《列子解》;程俱抄本《列子论》;洪迈《列子法语》;林希逸《冲虚至德真经注》八卷。而从宋朝诸书中与《列子释文》序言可知,列子在宋代广泛流传,而陈景元本人对《列子》也非常熟悉。在阅读过程中,因为古书字句难通,对于一些疑惑无法解决。后来在司马徽水帐下获得唐人徐灵府所写《列子释文》,但已败坏不堪。后经他急手抄写,才得十之六七。他又据国子监本《列子》校勘,成《i化谬同异》一卷,附于《释文》之后。可见宋朝搜寻研究列子著作的力度之大,列子思想与义理得到空前发展。然宋藏亦毁无法窥全貌甚为可惜,金朝章宗时,编刻《大金玄都宝藏》,共六千四百五十五卷。元朝初年,全真道士宋德方主持编刻《大元玄都宝藏》共计七千八百余卷。其中大部分为道家哲学义理精华,历代帝王崇道记和道士与佛教论战之书,这些书经此焚经之后大部分不存。自晋唐宋以来历代隐士与道士精心积累保存的大批珍贵典籍,这一时期搜罗增编的各代隐士学者的孤本达到宋元《道藏》的最高数字。经焚经之祸,自南北朝唐宋以来历代隐士与道士精心积累保存的大批珍贵典籍、道书,都而致缺佚,早已不存。而留下来的多是带有佛教色彩的经书。可知那批典籍之特色与珍贵。历代道家诸子经典注疏大部分亡佚,古太玄部大部分亡佚、《道藏阙经目录》所载老君所传经典基本亡佚。现存者为明正 统十年(1445)刊行的《正统道藏》及万历三十五 年(1607)张国祥缉印的《万历续道藏》。现存之《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英宗正统九年又诏通妙真人邵以正校正增补,于正统十年刊板事竣,共计五千三百零五卷。后世以刊板年号称其书为《正统道藏》。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又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主编成《续道藏》。正续《道藏》共收入各类道书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五千四百八十五卷,分装成五百一十二函,每函依《千字文》顺序编号,经板十二万一千五百八十九块。《道藏》中的各种典籍,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的分类方法编排。1996年起,由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张继禹道长主持编修《中华道藏》,是以明代正统、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又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了相应的归类,共分七大部类,各部类所收经书,按道派源流和时代先后编排次序。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历经数载,终于在2004年正式出版发行。
2023-07-16 09:46:141

有“道教“的书吗?

有的,《万历续道藏》、《冲虚真经》、《西升经》、《阴符经》、《正统道藏》、《道德真经》、《南华真经》、《张三丰先生全集》、《重阳全真集》、《道书十二种》、《金丹大要》、《老子义疏》、《清静经》、《度人经》、《黄庭经》、《老子化胡经》、《通玄真经》、《三洞珠囊》、《无上秘要》、《清微仙谱》《历世真仙体道通鉴》、《武当福地总真集》《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磻溪集》、《长春真人西游记》、《海琼白真人语录》、《茅山志》、《神仙传》、《甘水仙源录》、《三教搜神大全》、《抱朴子内篇》、《真诰》、《化书》、《道德玄经原旨》、《太上感应篇》、《悟真篇》、《方壶外史》、《庚道集》、《中和集》、《道门科范大全集》、《玄纲论》、《周易集说》、《玄珠录》《道德真经藏室纂微篇》、《正易心法》、《易图通变》、《修真十书》、《道法会元》、《列仙传》、《金莲正宗记》、《混元圣纪》
2023-07-16 09:47:397

道教山的经典书

关注道家经典——《道藏》《道藏》者,道教一切经书之总集也。夫生天地,和阴阳,包囊万物,亘古不易者,道也;弘道德,正纪纲,成就仙业,利乐群生者,教也。总而谓之曰经,聚之于室曰藏。诵经者足以劝善植福,聚藏者足以积德累功。仙真圣人所以美教化,移风俗,自度而度人者,莫不以经教为津梁也。一般认为,将道书收集整理,编成丛书,从东晋就已经开始,但多数已经流失。现存的早期《道藏》是由明成祖永乐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及其弟张宇清奉诏主持编修的《正统道藏》。后来继续编撰的还有《万历续道藏》,《道藏辑要》等。1996年起,由张继禹道长主持编修《中华道藏》,以明代正统、续《道藏》为底本,保持三洞四辅的基本框架,对三洞四辅以外的经书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归类,共分七大部类。有《三洞真经》、《四辅真经》、《道教论集体》《道教众法》、《道教科仪》等,每一类还有其他分类,真是包括所有道教典籍。道家经典——《道德经》《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老子五千文》。春秋末周守藏室吏老子(老聃)著。《吕觉·不二篇》汉高诱注释:老子西游,函谷关尹喜请为著《上至经》五千言,即此书。旧题西汉河上公《老子章句》将其分为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故名《道德经》。《道德经》本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汉末张陵创五斗米道,奉老子为教祖,以《老子五千文》为教典教诲道徒,并作《老子想尔注》,以宗教的观点解释《老子五千年》,自此成为道教的基本经典。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无论对中华民族的性格的铸成,还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与稳定,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的世界意义也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的科学奥秘,寻求人类文明的源头,深究古代智慧的底蕴。道家经典——《文始经》《文始经》全名《文始真经》,又名《关尹子》或者《关令子》。今见之《关尹子》,乃是唐宋间人托名之作。此书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以及思想认识水平,批评了修道人中的种种邪迷丑恶,指出了一条超越自我而进入精神绝对自由王国的光明大道。作者采用《道德经》的笔法,言简意赅地阐明了宇宙和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根本规律,针砭时弊,表扬大道;揭示真理,拨迷正误,有益于众生多矣。英国著名科学思想家李约瑟先生曾经在他的《中国科技思想史》中大量地引用了《关尹子》一书中的观点和论断,评价甚高。全书共分九篇,各有所侧重。书之所以分九篇,乃是因为道家重视阳数,而九正是阳数之极。老子《道德经》便分成八十一章,正是重九之数,所以《关尹子》则取法为九篇。《关尹子》之所以为道教的代表经典,是因为它不仅有理论的突破,更有实践的总结,既有宏观的论述,又有微观的把握,加上牛道淳的注解,更能让人们明白宇宙和人生的根本规律,并且依法修行,从而合乎大道,顺其自然,得其自由。
2023-07-16 09:48:001

中国道教古书都有哪些?

《道德真经》 《 南华真经 》 《文始真经 》《冲虚真经》 《通玄真经》 《度人妙经 》 《阴符经》 《清静经 》 《西升经》 《心印经 》 《黄庭外景经 》《黄庭内景经 》 《玉皇经》 《玉枢经 》 《三官经》 《北斗经 》 《《周易参同契 》《悟真篇 》 《太上老君内观经 》《洞玄灵宝定观经 》 《太上感应篇》 《文昌帝君阴骘文 》 《坐忘论 》《化书 》 《重阳立教十五论》 《龙门心法 》玄门日诵早坛功课经 经前诸韵赞 八大神咒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太上洞玄灵宝升玄消灾护命妙经 太上灵宝天尊说禳灾度厄真经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诸真宝诰 中堂赞及邱祖忏文等 小赞及结经谒等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 经前诸韵赞 太上洞玄灵宝天尊说救苦拔罪妙经 元始天尊说生天得道真经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 诸真宝诰 中堂赞及报恩宝诰等 小赞及结经偈等 道书之正式结集成“藏”,始于唐开元(713—741)时。此后宋、金、元、明诸朝皆曾编修《道藏》。清代编有《道藏辑要》。当代编有《藏外道书》、《敦煌道藏》、《中华道藏》。
2023-07-16 09:48:536

全真七子最后都是怎么死的,火烧终南山后怎么样了。

谭处端被欧阳锋害死,马钰病死,其他的应该都是老死的。火烧终南山后,全真教总观迁往山西,全真教从此衰微,全真教分支武当派迅速崛起,最终与少林派并驾齐驱,共同领袖江湖,形成“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格局直至今天。
2023-07-16 09:49:093

王自如曾经与罗永浩辩论时被吊打,他怎样才能反杀罗永浩?

王自如和罗永浩两个人在优酷的辩论都能说是辩论了,罗永浩小嘴叭叭叭的,完全打乱了王自如一开始准备好的一套说辞,他之前就应该对罗永浩进行一个详细的了解之后在辩论,草有可能反杀罗永浩。老罗用了道具PPT,王自如需要的道具是:一个白板和一支油性笔。老罗说,我的手机就是不耐摔,但是我们……。自如:您等等,等我写一下“老罗承认不耐摔”,好的您继续。老罗说,大部分的石墨都不贴着后盖,这样后盖热的集中度会很热,自如:您等等,我记一下,“锤子和大部分手机一样有发热问题”,好的您继续老罗说:我不是揣测,我在讽刺你,你懂吗?自如:您等下,我写上,“老罗说他在讽刺我”。老罗说:除了三星和苹果,谁能做到色温上下2000K以内?国产厂商哪家能做到?自如:您等下,我写上“锤子和其他国产厂商一样,无法做到色温温差在2000K以内”自如:罗老师,能让我说一句话吗?老罗:你说。自如:也许有的观众刚刚打开视频,白板上有我们刚才谈的精华内容,导播请给个画中画,谢谢。罗老师,您继续……辩论无论是论场面还是论道理,都是老罗赢了,老罗在场面上碾压式的胜利,让人忽略了他在道理上的赢,甚至让人会对自如产生一些同情,上面的这些YY,只是想能否找出一个办法,在面对老罗这种凶悍对手的情况下,从技巧上,能让场面略好看些。在微博上,王自如称自己面对罗永浩“要说一点不紧张,那是假的,27号比我以为的重要的多”,但是,紧张归紧张,在克服紧张后,如果没有万全准备就贸然迎战,这个闷亏,也算是王自如自己生吞的。而且很明显的,由于背靠团队的协力,王自如在Zealer的评测视频中侃侃而谈、言语犀利(其实就是背诵文案),到了需要临场应变使,他错失了太多反击机会,这也怪不得罗永浩挥斥方遒毫无阻力。
2023-07-16 09:40:579

你会给孩子做窝沟封闭吗?什么时候做比较合适?

做为一个养了2个孩子的儿科医生,小果真的非常强烈的建议大伙儿带自己的孩子去做窝沟封闭的。 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 什么是窝沟 让宝宝张开他的嘴巴,看一看他的大牙(其实就是磨牙),就会发现小孩子的大牙表明要比我们大人的要来的坑坑洼洼。 这些坑坑洼洼就是窝沟。 这些窝沟就是一些点隙裂沟, 它形态复杂,深浅不一,刷牙、漱口等方法很难使窝沟完全清洁,是最容易发生龋齿的部位。 什么事窝沟封闭 就是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牙齿的窝沟内,材料硬固后,就如同给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 为什么要窝沟封闭 给牙齿做了窝沟封闭后,就就相当于给牙齿图了一层保护层,即使这些坑坑洼洼不容易清洗,但是因为有一层防护层在,食物残渣不容易腐蚀牙齿,也就不容易形成龋齿了。 窝沟封闭痛吗 不痛! 就是在表明涂一层东西而已,不痛。 什么时候开始可以给孩子窝沟封闭呢 乳磨牙3-4岁,第一恒磨牙6-7岁,第二恒磨牙11-13岁,双尖牙9-13岁。 对口腔卫生不良的儿童,虽然年龄较大或牙齿萌出口腔时间较久,可考虑放宽窝沟封闭的年龄。 至于不知道哪颗牙是窝沟封闭,定期找牙医看就行了。 窝沟,什么叫窝沟?相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什么叫窝沟吧?窝沟是在牙齿上的,每当照镜子看自己牙齿的时候,不管是上牙还是下牙,在牙齿咬合的地方——牙面,会有一小块地方是凹凸不平的沟,这些沟就是窝沟了。 夜间磨牙的时候虽然不正常,但是它的原理和正常吃东西的原理差不多,磨牙也就是把牙齿里面的食物残渣给咀嚼消化了,这些食物残渣主要是主要是藏在窝沟里面,由于食物残渣的藏身之处是窝沟凹下去的地方,不容易察觉并且刷牙得时候也不容易被清理掉,随着时间的推移,食物残渣就会腐蚀牙齿,然后就会出现虫牙、蛀牙的情况。 窝沟封闭就是用一些合成材料把凹凸不平的牙齿表面填充平整,目前牙医常用的填充材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这种高分子材料无毒无害,即使没有粘黏牢固一不小心被吃下去了对补牙者的身体也是完全没有危害的。把高分子材料涂抹在窝沟那里,就相当于给牙齿装上了一个保护套。 窝沟封闭的最好时期是孩子的牙齿全部长出来的时候,但是又要龋齿还没有开始长或者是刚刚有点萌芽的时候。 为了减少孩子的虫牙,其实给孩子做窝沟封闭也是不错的选择,做完窝沟封闭以后家长也要让孩子早晚刷牙,并且还要记得定期带孩子去牙科复查。 指导专家:石计朋,主治医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三甲医院工作近10年,临床经验丰富。擅长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尤其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危重症的诊疗。 我女儿四岁,三岁的时候带去涂氟,问了下医生,说窝沟封闭到六七岁在开始做。 什么是窝沟封闭 在我们的磨牙上都是凹凸不平的,有很多沟壑,这些沟壑形态复杂,深浅不一,每次吃东西的时候很容易留下食物的残渣,而刷牙并不能百分之百去除窝沟中的食物残渣。有数据表明,患有龋齿的孩子,90%都是窝沟龋所以对于成长期的孩子来说,做窝沟封闭是非常有用的。 窝沟封闭怎样来做呢?在磨牙的表面上涂上窝沟封闭剂,填平磨牙上的沟壑,不留缝隙,让食物残渣没有藏身的地方。做窝沟封闭剂没有任何疼痛。 几岁孩子来做 很多妈妈会说,宝宝的乳牙迟早会换掉的,不用做。这些妈妈一定不知道,龋齿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 危害一,龋齿不仅仅是破坏了宝宝的磨牙,可能会影响到恒牙的正常萌出。 危害二,龋齿的发现可能会造成孩子颌骨发育形成大小脸,影响宝宝的面容。 危害三,龋齿会降低宝宝的咀嚼频率影响营养的吸收。 所以,当宝宝萌出第一颗磨牙的时候,就可以给孩子做窝沟封闭剂了,可以等孩子长一颗牙齿做一颗牙齿。 宝宝的第一颗恒磨牙的时间在6岁,所以孩子做窝沟封闭的第二个时间段是6-8岁,所以6-8岁是孩子做窝沟封闭的最好时间。 做完了窝沟封闭并不是万事大吉,有5%-10%的窝沟封闭会脱落,这可能是孩子在做窝沟封闭的时候喝了水或者咽了口水。所以,正常情况下妈妈们需要间隔三个月去诊所检查窝沟封闭是否需要补充。 做不做窝沟封闭,除了要听医生的,还要听听做过的人的体验。 几年前,当我家大宝六龄齿萌出时,我十分纠结要不要给她做窝沟封闭。鉴于我自己牙齿不好,被一个无良牙医坑的很惨,因此,对孩子是否要做窝沟封闭、在哪家医院做窝沟封闭,我格外的谨慎。 首先,我上网百度了关于窝沟封闭的相关知识。 窝沟封闭是医学界公开、正式认可的预防龋齿手术。它的原理和补蛀牙差不多,就是先用一种药水把牙齿弄成小洞,再把封闭物涂上去,和牙齿牢牢地粘在一起。等于是在破坏的基础上进行预防。 其次,做窝沟封闭的医生技能熟练程度很重要。 如果医生技能不行,做了之后,封闭物很容易就脱落,一旦封闭物脱落,牙齿会无法挽回地蛀掉。 最后,就是看看用户体验了。 我上网发现有宝妈说,孩子做了窝沟封闭之后,咬合变得不好,引起头痛。 一个外科医生,纠结要不要给孩子做窝沟封闭,查找了许多医学专业资料,最后看到美国的一份资料上说,窝沟封闭的材料含有某类对 健康 不利的元素。 一位宝妈的好朋友是牙医,她带孩子去牙医朋友那里做窝沟封闭,但朋友不肯给孩子做,只说回去认真刷牙。 综合以上几点,考虑到我们这里是小县城,好一点的医生患者排长队,根本不会来做窝沟封闭这种小手术,因此,我决定不给孩子做窝沟封闭。 现在,在做窝沟封闭之前,我孩子有一颗六龄齿蛀掉了,她的牙齿也遗传了我,不太好。但我不后悔没有给她做窝沟封闭。 各位对此感到纠结的家长也可以自己综合以上几点因素进行考虑,决定到底要不要给孩子做。 1. 什么是窝沟封闭 大家在照镜子看自己牙齿的时候都能看到自己的磨牙的咬合面,凹凸不平中间有很多沟,这个沟就被称为窝沟。人们的磨牙主要用于磨碎咀嚼食物,自然在窝沟中就会藏匿着许多食物残渣,由于磨牙特别靠里,刷牙很难刷干净,导致细菌在里不断的腐蚀着牙齿这就出现了虫牙。 窝沟封闭就是用一种安全的高分子材料涂抹于窝沟中(安全到即使是被吞咽下去也是安全的),使牙齿形成一层保护膜。该操作安全,且过程中无任何不适。 2. 儿童什么时候适合做窝沟封闭呢? 做窝沟封闭有最佳年龄,它必须在牙齿完全萌出,龋齿又还未发生时做(或者有轻微的龋齿根据医生的判断也是可以做的),大致分为三个年龄段 : 3左右岁封闭已萌出的乳磨牙窝沟,6-8岁封闭已萌出的第一恒磨牙窝沟,11-13岁封闭已萌出的第二恒磨牙窝沟。我所说的这个年龄段是大致的,也要根据孩子具体的牙齿萌出情况而定。 3. 什么状态的牙齿需要做窝沟封闭? 乳磨牙不主张做窝沟封闭,但有患龋倾向且窝沟深易藏匿食物残渣者,也可窝沟封闭。如果孩子口腔卫生状况不好,而且牙齿发育的也不好,建议做窝沟封闭能很好地预防乳牙龋坏。 一般情况,推荐第一恒磨牙和第二恒磨牙进行窝沟封闭。在儿童第一恒磨牙和第二恒磨牙刚刚萌出时,就需要及时进行窝沟封闭,这样可以使恒磨牙咬合面光滑,有效避免食物残渣、细菌藏匿窝沟内,从而预防窝沟龋的发生。国家的免费政策只是针对六龄齿(第一恒磨牙),第二恒磨牙则需要自己掏钱去做,我去过一些诊所,他们本身也有免费的政策,不管免费不免费,牙齿 健康 最重要,花两百块做预防也不为过吧! 如果口腔内已有其他牙齿患龋,特别是对侧同名磨牙患龋或乳磨牙已患龋。就必须进行窝沟封闭;窝沟深,特别是可以卡住探针的磨牙,以及窝沟较深的前磨牙及畸形牙,窝沟封闭也是很有必要的。做窝沟封闭的步骤很简单,无痛无创伤,孩子一般都能接受。做窝沟封闭严格来说不是终生的,一般医生会建议三个月到半年复查一次。 4. 窝沟封闭技术分为六个步骤 窝沟封闭技术分为六个步骤,分别是:1、清洁牙面 2、酸蚀 3、冲洗和干燥 4、涂布封闭剂 5、固化 6、检查。 从我的个人经验,我还是建议定期给孩子做牙齿检查,做好窝沟封闭,低氟地区的孩子做好定期涂氟,使用牙线每天认真刷牙3分钟以上。给孩子一口洁白 健康 的好牙齿,孩子长大后也会感谢你的。 孩子三岁以后,在比较配合的情况下,请一定要帮孩子做窝沟封闭。 乳牙因为自身的形状特点,咬合面的窝沟点隙比较多,釉质层钙化程度也没有恒牙那么高,所以本身就更容易得龋齿。 所以孩子三岁以后可能给乳磨牙做窝沟封闭,当然前提是你孩子的牙齿还是 健康 的,如果已经有了龋齿那就要先治疗了。 孩子六岁以后会长出第一颗恒牙,也叫“六龄齿”,这也是做窝沟封闭的时机,要把握住,第一时间帮孩子把牙面上的窝沟点隙封闭起来。 还有一点要强调, 做了窝沟封闭也要认真刷牙 。不是说做了就高枕无忧了,做了它也会脱落,做了咬合面但是邻面没做,也有可能蛀牙。 所以刷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绝对不能偷懒。 虽然我的孩子现在还很小,但是我已经决定了等到他年龄到了的时候,去给他做窝沟封闭。毕竟这是对孩子牙齿很好的做法,为什么不去做呢。 可能很多人并不明白窝沟封闭是怎么一回事儿,其实在我没孩子的时候,也不了解这个东西。其实简单点说,窝沟就是牙齿咬合的时候,牙面上面出现的不平整的凹凸够,而窝沟封闭,就是把这些沟填平。 这些窝沟存在的时候,很容易有食物残渣的残留,孩子刷牙有时候也不能刷到位,这样就容易造成蛀牙。我们把这些窝沟都填平,这样孩子的牙齿就不容易被腐蚀了。 做窝沟封闭的时间,一般是在孩子六七岁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的牙长了出来,但是还没有发生蛀牙,做窝沟封闭,就等于提前给牙齿多穿上了一层保护服。而且这个时候孩子大了也会比较配合,做的效果也会更好。 什么是窝沟封闭 1、在牙发育时期,由于牙尖融合障碍,在牙釉质之间或釉牙本质界之间就会留下一个深的裂沟,称为窝沟。由于这样的区域非常狭窄,细菌、食物残渣易存于这些部位,形成菌斑,一般的口腔卫生措施(如刷子)无法有效清除。于是细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代谢并产酸,从而导致牙面脱矿,于是发生龋齿。 2、窝沟封闭是针对牙齿发育时期的儿童进行的一种能有效增强牙齿抗龋能力的技术,简单来说就是用一种高分子复合树脂材料,涂在儿童牙卤窝沟内,液态的树脂在进入窝沟后固化变硬,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就像给有缺陷的牙齿穿上了一层保护衣,使牙齿免受食物和细菌的侵蚀,从而增强牙齿抗龋能力。窝沟封闭主要应用于乳磨牙、恒磨牙及恒前磨牙。 什么时候做窝沟封闭最佳 封闭的最佳时机是牙冠完全萌出,龋齿尚未发生的时候,一般乳磨牙在3-5岁,第一恒磨牙在6-8岁,第二恒磨牙在11 13岁时。窝沟较深的青年人也可以进行窝沟封闭防龋,中老年人后牙的窝沟随着咀嚼食物的磨耗,窝沟逐渐变浅或消失,过了窝沟龋的易感期,或者有的人已经得了龋齿,因此不必再做窝沟封闭。 我会给宝宝做窝沟封闭,因为窝沟封闭后的牙齿就不易受细菌及代谢产物的侵蚀,可以提高抗龋能力。 我们在给宝宝做窝沟封闭前,可以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窝沟,什么是窝沟封闭。 窝沟就是后面的大牙齿中间凹陷的部位,宝宝容易有蛀牙,就是食物藏在窝沟里,当清洁不到位的时候,细菌们就会乘虚而入。 窝沟封闭是:在不损伤牙体组织的基础上,把窝沟封闭剂,涂在宝宝牙齿的窝沟内;形成一层牙齿的保护膜。 了解完窝沟封闭后,我们了解一下最佳坐窝沟封闭年龄段。 宝宝窝沟封闭,最需要做的就是乳磨牙和恒磨牙,在龋齿出现前做最佳哦!最好做以下3次。 三岁至四岁 乳磨牙 8 颗全部萌出后,就可以到医院做窝沟封闭啦! 六岁至七岁 第一恒磨牙(就是咱刚说的六龄牙)4 颗萌出后。 十二岁至十三岁 第二恒磨牙 4 颗萌出后。 当我们给宝宝做完窝沟封闭后,并不是一劳永逸了,如果不好好刷牙、吃很多糖、碳酸饮料,也一样会得龋齿哦,虽说窝沟封闭是孩子牙齿 健康 的“保护伞”,但只是预防和减少龋齿发生的可能性。 Hi,我是孩子王首席 育儿 顾问,持有国家高级育婴资格证,在孩子王有近5000名和我一样的 育儿 顾问为宝妈们提供婴儿抚触、产妇催乳、宝宝理发、营养指导、母婴护理、成长培育等服务,让当妈妈变得更简单! 目前正好分管本地相关的项目工作,就把自己知道的情况向朋友们介绍一下吧。 窝沟是什么? 窝沟是儿童口腔里大牙(磨牙)上、下牙的咬合面上的窝、沟、缝隙,刷牙时不容易清洁干净,本身釉质层钙化程度低,容易发生龋齿。 窝沟封闭是怎么操作的? 简单说就是把含氟的窝沟封闭剂(又叫防龋涂料)涂在儿童牙齿窝沟内,固化后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预防和减少龋齿发生的作用。 哪个年龄段儿童适合窝沟封闭? 适合6 9岁的儿童。一般都认为7 8岁儿童是做窝沟封闭的最佳年龄。当然,如果能够很好地配合,那么3 5岁的儿童也是可以做的。不过,目前对3 6岁儿童采取的是牙齿上涂含氟涂料,形成一层保护膜的方法,需要一年涂两次。 做了窝沟封闭后可以管多久呢? 封闭后只要按照要求去做、护理得当,同时继续做好口腔 健康 保健,有的到成人后都没有脱落。完成窝沟封闭后,应该3~6月去口腔科复查,一年后每年去复查一次,发现有脱落及时补封。 目前,国家推行的儿童口腔干预综合防治项目中窝沟封闭已经覆盖全国所有省(市、区),局部用氟(涂氟),覆盖25个省(市、区),其中,2020年新增加13个省。 项目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约90%,地方财政拨付约10%。 四川省现有16个市、州下辖43个县(市、区)作为2020年度项目实施点,本地个别县区实施已达十年。根据上面下达的任务数量,以小学校、幼儿园为单位,开展窝沟封闭和涂氟。 成都市在四川省率先退出项目,由地方财政拨付经费,对全市包括所辖各县、市、区适龄儿童免费进行窝沟封闭和涂氟。成为四川省儿童口腔保健工作中一大亮点。国内还有其他少数城市,也有类似做法。 为了进一步提高窝沟封闭和涂氟质量,减少含氟涂料形成保护膜后,短时间即脱落的发生率。去年9月,省项目办专门组织全省各地进行此项目具体操作的口腔科医生汇集到享有盛誉的华西口腔医院现场观摩、学习操作过程。通过统一操作过程、统一材料使用,确保达到更高的成功率和进一步减少脱落情况发生。 说到儿童口腔保健就要提到日常生活里需要注意的方面。 新鲜水果、蔬菜里含有的糖属于非游离糖,对牙的伤害很小,一旦加工成浓缩的水果汁、蔬菜汁,那所含的糖就和含糖饮料、糖果、糕点等一样,都属于游离糖了,不仅不利于口腔 健康 ,而且会破坏膳食平衡,造成能量过剩等问题。 儿童应该选用含氟牙膏,晚上睡觉前刷牙比早上更重要。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这是目前幼儿园、小学校里卫生常识的必修课了。刷牙后适当配合使用牙线帮助清洁牙缝隙。另外,咀嚼无糖口香糖可刺激唾液分泌,降低口腔酸度,同时保持牙齿清洁、口气清新。 现在当家长的,对孩子的 健康 看得比自己的 健康 还重,窝沟封闭目前已经得到家长们的广泛欢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城市家长明显比偏远地区家长接受及配合程度要高得多。看来,偏远地区儿童口腔 健康 保健知识的普及确实需要进一步加强。 口腔科医生正在进行儿童窝沟封闭
2023-07-16 09:41:021

太原理工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一、云布龙云布龙,男,1937年12月出生于土默特左旗革命干部家庭。生前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1962年毕业于太原工学院(今太原理工大学)机械系,大学文化。历任太原重型机械厂技术员、检查站站长。1973年6月后,任内蒙古工学院教师、党委委员、团委书记。1998年1月任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中共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二、郑斯林郑斯林,男,汉族,1940年5月生,江苏吴县人,出生天津市,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9月参加工作,太原工学院机械系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曾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人口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三、赵沁平赵沁平,1948年4月9日出生,男,汉族,山西介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计算机软件与虚拟现实领域专家。1975年太原理工大学本科毕业。1982年进入北京航空学院任教,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副校长。1995年调教育部,先后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副部长。曾担任一届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一届中国科协副主席。现任教育部科技委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仿真学会理事长、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四、秦晓秦晓(1947年4月- ),男,山西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1975年毕业于山西矿业学院(今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系。1983年于中国矿业大学获经济管理硕士,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1995年4月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中信实业银行董事长、亚洲卫星公司董事长。2001年至2010年任招商局集团董事长和招商银行董事长;是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五、程贵堂程贵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1983年7月毕业于太原工学院(今太原理工大学)土木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曾任中建保华董事长、中建二局深圳分公司总经理、中建二局副总经理。现任中建二局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太原理工大学
2023-07-16 09:41:0411

录音笔什么牌子好?

我建议买清华同方录音笔。介绍 清华同方TF-A20、TF-18、TF-23这3个型号的录音笔 给你 ,最新DSGP录音方案,自动降噪、录音清晰!A-B复读功能。 声控功能,有声音就录,没声音自动停止,节省内存空间、延长录音时间!400毫安大容量锂电池,可反复充电,电池可连续录音40个小时。15米远距离录音。你到阿里巴巴主页采购产品的地方搜索这3个产品的型号,可以查到产品的信息和报价,是100-200元左右价比很高的录音笔。
2023-07-16 09:41:064

求72地刹的名字

中华72地煞 皇后轿夫强伯勤, 不白勤皇后副轿主沈岩, 也有功非典大克星田波, 大喘气滥竽充数周锡元, 凑人头度日如年施蕴渝, 玩哑铃抄袭大师龙驭球, 假亦真小报告儿丁伟岳, 顺风耳核酸营养张树政, 补薪丸明哲保身程书钧, 假正经老爹荫庇黄春辉, 好乘凉论文献礼饶子和, 酸淅淅碎嘴老头陆士新, 黏乎乎蛋白大骗贺福初, 窝里横烧钱图谱洪国藩, 打水飘死为活用曾呈奎, 盗墓贼观剽不语吴新智, 睁眼瞎优秀博后奖文兰, 装愣充数出手大方樊代明, 精于世故神三抗癌魏江春, 鉴定升空细胞重建贝时璋, 贻误后代光子中医刘颂豪, 狗皮膏药老毒物儿李连达, 中毒西毒清□杂烩张勇传, 垃圾大王能带大拿陈难先, 处处占先逼出人命陈和生, 博士跳搂科学脂肪瘤陈霖, 略有知觉联通不通刘韵洁, 暗中沟通人造金刚钱逸泰, 丑闻主角空手套白狼王水, 左右通吃老年活宝王士雯, 不伦不类闭门造车刘昌孝, 不中不西欺行霸市数吴□, 豪夺863御膳房知事张运, 国宴大勺水泊云手蒋民华, 梁山巨骗打字社学徒王选, 心灵手巧移花接木侯云德, 天衣无缝换头术士田中群, 一身多头新鼓上蚤母国光, 亦偷亦剽跨国剽窃薛群基, 洋为中用地头老蛇张恭庆, 鸡犬升天草包麻绳王红阳, 远看一堆呆头霸王陆佑楣, 圈水圈钱浩然老愤青卢强, 大嘴能拽除名员外陈敏恒, 为徒下水凡人夫子郭光灿, 惠眼识徒夫妻开店王阳元, 青鸟双飞妙手神偷周孝信, 不费功夫父子亲兵薛禹胜, 以文鞭师马弁打手钟群鹏, 黑心车轴力夺佳人谷超豪, 封杀情敌家有刁妻王世真, 独霸核医呆头数学家林群, 唯实践论青云直上方精云, 生态草包世界泰斗韩济生, 寒谷穴主计算非典印象初, 多快好省技术员儿阮长耿, 会做单抗连升三级刘德陪, 庸才当道职外勤捞钱孙燕, 走穴郎中亦步亦趋刘新垣, 专赶时髦现代周扒皮李灿, 克扣无度东施笑颦郝希山, 一贯首创文抄手儿杨雄里, 乾坤大挪移三考两落曹雪涛, 终举工程院卖博士帽马宗晋, 五百万一顶太空补药龚惠兴, 大力补天丸跨国买办李国杰, 旧货二传手老总员外王礼恒, 仕而优则学亦译亦剽吴汝康, 王铭铭第二巧取北航李德毅, 豪夺自控奖直通快车高镇同, 成果假鉴定时代楷模吴咸中, 战略治腹痛招研密计肖碧莲, 小报开后门
2023-07-16 09:40:544

什么钢材可以代替s136?

S136模具钢1.优良的耐腐蚀性2. 优良的抛旋光性3. 优良的耐磨性4.优良的机械加工性5. 淬火时具有优良的稳定性6.完美的销量是稳定厂商信心的唯一条件S136是具有优良的耐蚀性的塑胶模具钢,具有卓越的生产特性,而且更有下列优点:◆较低的维护费用:模具经过长期使用后,模穴表面仍然维持原先的光滑状态。模具在潮湿的环境下操作或储存时,不需要特别的保护。◆较低的生产成本:模具不因冷却水的影响而腐蚀,由于有一定的冷却循环,可增加模具寿命。上列的好处,结合瑞典一胜百模具钢S136的高耐蚀性,提供了低维护费用和高寿命的模具,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S136经过电渣重熔(ESR)精炼,具备纯净而细微的组织,使模具具有很好的综合机械性能,高的抛光性能。市面上常有销售的材料,无需要代替
2023-07-16 09:40:521

急求:2009年国家科学进步奖名单

一 等 奖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1 石脑油催化重整成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马爱增,徐又春,赵振辉,王净依,杨宝贵,潘锦程,许浩洋,孙敏杰,周立进,李 彬,郭劲鹤,师 峰,任坚强,刘贵平,阎遂宁2 超高压直流输电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开发及产业化 宓传龙,陆剑秋,姚致清,苟锐锋,王 健,李文平,班 建,方晓燕,卢有盟,毛庆传,郑 军,周登洪,汪德华,刘桂雪,朱 斌3 大跨、高墩桥梁抗震设计关键技术 范立础,李建中,叶爱君,彭天波,王志强,袁万城,管仲国,魏红一,徐 艳,杨澄宇4 电力系统全数字实时仿真关键技术研究、装置研制和应用 周孝信,吴中习,林集明,武守远,李若梅,田 芳,李亚楼,郭 剑,宋瑞华,陈珍珍,岳程燕,裘微江,张晋华,康建东,张 星5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及其产业化 邱亚夫,徐卫林,丁彩玲,邱 栋,王少华,孙润军,崔卫钢,陈 超,王文革,张庆娟,秦 光,赵 辉,王建平,李保仓,杨爱国6 膨胀土地区公路建设成套技术 郑健龙,杨和平,程 平,章为民,张世俊,张 锐,吴万平,王年香,梁军林,马绍昆,刘龙武,姚海林,杨守华,韦秉旭,王保田7 神经病理性痛模型的创建及其在镇痛机制和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李云庆,陈 军,胡三觉,丁玉强,李 辉,陈良为,邢俊玲,武胜昔,贾宏阁,王亚云,冯宇鹏,王 文,徐 晖,汪 伟,杨瑞华8 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 张曙光,张卫华,王 军,刘 刚,刘作琪,黄 强,王松文,张 洪,孙守光,吴萌岭,王文虎,赵云生,楚永萍,韦 皓,虞大联
2023-07-16 09:40: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