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豆staR
-
王朗创立螳螂拳后,一支传给了其在崂山修道的舅舅,这支在之后的发展中吸收了道家拳法的特点,擅长近身短打,讲究动作幅度小而快,就是今天的梅花螳螂拳。后王朗返回少林,将其创立的螳螂拳也留在少林,此一支吸收少林拳法的特点,拳法刚猛,大开大合,也就是七星螳螂拳。至于哪种更好,就看你喜欢那种风格或者说你的身体素质更适合那种了。要是肌肉强悍型的就练七星,要是属于精、瘦型,建议练梅花,以快取胜。
- 康康map
-
侧重于手法变化、步法变化、强调连招、强调功力的区别,个人感觉太极梅花螳螂拳很好!
- Chen
-
八步螳螂、七星螳螂、太极(梅花)螳螂、秘门螳螂、鸳鸯螳螂、六合螳螂都很实用,关键在于看你能怎么用
相关推荐
螳螂拳发源地
螳螂拳发源地在明末清初。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中国传统武术拳法,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的形成发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而成,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主要流派: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即墨县人王朗所创。他比武失败后,看到螳螂捕蝉的灵巧激烈情况,有所启发,便捕捉螳螂,观察其运用两个前臂的搏斗技巧,从而创造了勾、搂、采、挂、刁、缠、劈、滑等多种武术手法,成为别具一格的北派螳螂拳。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其技术和理论与山东传的北派螳螂完全不同,而与南拳各派技术却极相似。上述南北两派螳螂拳外,在北派螳螂的基础上又经多年传习或与其他拳法混合,还有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产生。2023-07-16 11:12:131
螳螂拳是什么拳?
螳螂拳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汉族传统武术流派之一,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相传由明末清初抗清人士王郎(山东栖霞人于七)所创。螳螂拳的形成发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而成,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可以说螳螂拳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载体,研究这种拳术对于了解明清之际的武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电锯电锯,又名“动力锯”,由德国人安德雷阿斯。斯蒂尔于1926年发明,极大的节省了切割材料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电锯以电作为动力,用来切割木料、石料、钢材等的切割工具,边缘有尖齿。分手固定式和手提式,锯条一般是用工具钢制成,有圆形的,条形以及链式等多种。2023-07-16 11:12:201
螳螂拳创始人是谁?
螳螂拳创始人:王文成。螳螂拳,发源于陕西省淳化县,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中国传统拳法,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明末清初,王郎比武失败后,一次偶然机会看到螳螂捕蝉灵巧而又激烈的情形,编制了一些拳术攻防组合进行苦练,并在访友习武过程中又不断的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改进已取得的成果,从而创立了初期的螳螂拳;十九世纪中期,栖霞的螳螂拳进入兴盛期,出现了一批螳螂拳高手。主要特点崔寿山前辈所著《太极硬螳螂拳谱》之《叙言》中写道“公(李秉霄)得异人传,能取内外两家之长而兼之“,集内家的跌法和外家的短打于一身,吸取了螳螂的许多特长编制的一类优秀汉族拳术。在长期的传习过程中,又广泛地吸收其它汉族拳术的一些优点加以改造,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而形成的一个独立拳派。螳螂拳在演练时是一类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拳术,在学习时,要求以空气为最佳练功器械,在武术各拳类中具有显著的独特风格。2023-07-16 11:12:271
螳螂拳的身法特点
螳螂拳的身法特点是身法灵活,攻守兼得。螳螂拳套路很多,有牧童指路、白猿偷桃、崩步、拦截、梅花糖储翻车、勾法、螳螂扑蝉、螳螂展翅、螳螂行、八肘、摘要一至七套、器械有螳螂刀。枪、剑、棍等、其手法有掌、勾、爪、拳、指五种。手法概括有十二个字,即提拿封闭、粘黏帮贴、来叫顺送,动作灵活多变,非常机警,进退自如,神形具备。螳螂拳暴发力及寸劲最多。各种劲法齐全,腿法与脚法有弹蹬扫挂、抄踹摆踢。以及反尖脚、斧刃脚和撩脚、杵脚。扣心脚等。尤其突出肘法、套路就有四套八肘、其肘法有黏肘、叠肘、墩肘、拐肘。顶肘、转肘、扑肘、朝天肘、掀肘等等。螳螂拳的发展史。明末清初,王郎比武失败后,一次偶然机会看到螳螂捕蝉灵巧而又激烈的情形,编制了一些拳术攻防组合进行苦练,并在访友习武过程中又不断的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改进已取得的成果,从而创立了初期的螳螂拳;十九世纪中期,栖霞的螳螂拳进入兴盛期,出现了一批螳螂拳高手。2023-07-16 11:12:462
螳螂拳有哪些特点?
螳螂拳的手法,主要是:勾、楼、采、挂、黏、沾、贴、靠、刁、进、崩、打“十二字诀”。要求:“不刁不打,一刁就打,一打几下”的连环进攻。螳螂拳的风格,总的来讲,是快速勇猛、斩钉截铁、勇往直前的气势。其特点是:正迎侧击、虚实相互、长短兼备、刚柔相济、手脚并用,使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用连环紧扣的手法直逼对方,使敌无喘息机会。手法很丰富,既有大开大合的长打手,又有短小快捷的偷漏手,既有肘靠擒拿,又有地趟摔打。螳螂拳在套路演练方面,讲究快而不乱、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套路结构严谨,动作之间衔接巧妙。外功是铁砂掌,内功是罗汉功。常练螳螂拳,可以培养人们的坚强斗志和敏捷应变能力。2023-07-16 11:13:101
螳螂拳的身法特点
螳螂拳的身法特点:(1)独特的步法配侧身应敌的身法;(2)巧用手与指;(3)出手必回带;(4)多使擒拿手;(5)专指要害处。1、对头、颈部头部端正,并要有顶劲,但顶劲不可过大,要似有似无,顶劲太大会造成颈部僵硬,无顶劲则颈部软塌,这样教会影响颈部的灵活性。颈是头左右转动的轴承,也是神态提起的关键。因此,头部灵活自如地转动,决定于颈部肌肉的松紧程度。颈部僵硬或过松,头部的转动都会迟缓,只有正确地运用顶劲,才能达到头部转动的灵活性。2、对上肢部分“松肩”是对肩部提出的要求。“松肩”能使肩关节韧带放松,使两臂产生韧性和弹性。这样不仅能增加手臂的长度,而且能增大力度。“垂肘”是对肘部提出的要求。“垂肘”是肘关节保持微屈下垂,使肩肘松活放长,增加肩肘的柔性和灵活性,使臂存有蓄势。“吊裆”是对裆部所提的要求。“吊裆”是指会阴内收,裆的吊起能使胯、膝关节自然地松开,下肢活动灵活,而且还能促使气自然下沉,使腹部始终实而不空。“松胯”是指胯部放松下沉,与腰的松沉紧密相连,松胯是在吊裆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只松胯不吊裆,膀、膝、踝就会松懈无力,下肢就会浮而不固,伸缩性和柔韧性也相对减弱。2023-07-16 11:13:203
螳螂拳怎么练
1.擒拿当对手攻出正拳时,首先用右手挡其架势,并以手掌抓住对手之右腕,继而突出左手扣住其肘部之麻穴2.取眼先出右手架住对手出击之右拳,同时反守为抓,再出左手食、中二指突击对手眼部(螳螂拳出左手时,抓住对手右腕的右手应用力往右后带)3.由反钧手变插掌(或拳)以左手抓住对手右拳往自己下半身部位拉,同时出反拘手敲击其下颚,随即手指握紧成拳,顺势打击对手之胃部4.由横拦手变点穴当对手以左右两手连续攻击时,先出左手对开并抓住对手左手腕部,随后借右反钩手先出击对手的左侧头部,接着由横拦手变点穴,右手指尖点向对手太阳穴5.暗脚借右手格开对手之右拳,再以擒拿或取眼的方法,近身肉搏用膝盖,远攻用脚尖来踢向对手6.锁喉右手先缓冲对手之右拳,旋即抓住其腕部,并出左螳螂手,以指尖刺向对手的喉头7.解擒法右手腕被对手抓住时,可将自己的右手旋转一圈,先脱开后立刻扣住其手脖颈处,顺势拧转2023-07-16 11:15:101
螳螂拳的八个招式
螳螂拳的八个招式:8式分别为:骑马式、豋山式、坐虎式、坐盘式、捕蝉式(虚式)、虎头式、塌机式(败式)、寒鸡式。八步螳螂拳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汉族传统拳术。民国初由精通螳螂拳的姜化龙老师与精通八卦拳的王宗庆老师、精通行意、通背的陈德善老师一其研究,创成的一种新的螳螂拳。其基本动作由八个式子和八个步法组成和悉蠢,所以姜化龙老师将其名为八步螳螂拳。其动作有八卦唤陪的身形圆转、通背的松柔绵长、形意的准狠直捷。陆空讲求连削带打。2023-07-16 11:15:571
螳螂拳发源地到底是哪里
有史可查,螳螂拳发源于山东烟台海阳和莱阳,并由此传播至胶东各地、齐鲁及海内外。发源地海阳螳螂拳至今保留和传承有原汁原味的梅花螳螂拳,少花架子,多实用性。2023-07-16 11:16:572
螳螂拳的历史发展
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的形成发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而成,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可以说螳螂拳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载体,研究这种拳术对于了解明清之际的武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螳螂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大瑰宝,是中华武术中的一支奇葩。在她有史记载的二百多年的传承中,历代传人豪杰俊才倍涌,影响与日俱增。李赞元,原名李立,清顺治帝赐名赞元,字公弼,号望石。顺治十二年(1655年)考中进士。翌年四月,任山东道御史。因其奏言刚直不讳,皇帝称为“真御史”。康熙十三年(1674年)升为兵部督捕右侍郎(正二品)。李赞元官居要职,门庭显赫,但家规甚严。曾题《四勿诗》:“手勿释诗卷,身勿著华服,心勿思邪事,行勿恃荫势”,为教子格言,故其13子(赞元共有17子,其中6、7、8、9子夭折)皆无纨绔之习。代代恪守家训,始有“三世八进士”之美谈。李炳霄,是李赞元17子一脉之玄孙,清乾隆年生人,他自幼聪颖好学,继承家风,文武兼备,又精通医理,未及弱冠就有附贡之名。某年参加乡试不中,干脆弃文从武。李炳霄本是豁达之人,他从此匿迹林泉,专一结交世外高人和江湖豪侠。适逢机缘巧合,他索性又出家为道,号“升霄道人”。李炳霄挟技游历天下,遍访武林高人,虚心学习,孜孜以求,探索中华武术之真谛,将天下十八家武艺融会贯通。他由武入道,以道阐武,终得大成。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相传由明末清初王郎(山东栖霞人于七)所创。于七家道富有,酷好武术,曾投万贯家资往少林习艺,一心报效国家。无奈清兵人关,报国无门,他愤然回到山东,组织义军,与清廷作对。有一次因寡不敌众,几乎全军复灭,于只身走到崂山脚下,匿在渔民家中,清兵追至,于七急上崂山华严寺,找到以前同在少林学艺的师兄---华严寺的主持和尚,以求庇护,师兄出寺一看,连忙入来,令于七换上僧衣,削去头发,扮成和尚,并且以开水烫到他脸又红又肿,叫他睡在禅房、盖上被子,不得出声。俄顷清兵搜到,师兄说了这个是新来的僧人,患了天花病,清军官怕被传染,只望了于七一眼就退出来。根本认不出他,瞒过了清兵。师兄对于七说,外面风声仍很紧,叫他索性在此当和尚,避过风头火势再算,于七应允,因他是义军首领,时有旧部下秘密找他,于七深居简出,不轻易见客,与旧部下定暗号,凡来找他的,必须写一个“王”字,交给守门和尚,守门和尚才允许进内。(“王”字就是“于七”两字的重叠)后来于七索性说自己姓王,人呼之为王郎,“郎”是男子汉的称呼,以后音误为王郎,“王郎”名字,一直流传至今。螂拳的手法,主要是:勾、楼、采、挂、黏、沾、贴、靠、刁、进、崩、打十二字诀。要求: “不刁不打,一刁就打,一打几下”的连环进攻。螳螂拳的风格,总的来讲,是快速勇猛、斩钉截铁、勇往直前的气势。其特点是:正迎侧击、虚实相互、长短兼备、刚柔相济、手脚并用,使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用连环紧扣的手法直逼对方,使敌无喘息机会。手法很丰富,既有大开大合的长打手,又有短小快捷的偷漏手,既有肘靠擒拿,又有地趟摔打。在套路演练方面,讲究快而不乱、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套路结构严谨,动作之间衔接巧妙。外功是铁砂掌,内功是罗汉功。常练螳螂拳,可以培养人们的坚强斗志和敏捷应变能力。传统武术的核心,带领现代人类学习健身之类的必防之术。弘扬了中国文化以及武术的内涵。螳螂拳为明末清初胶东人王朗(一说是王文成,另一说王朗与王文成同属一人)所创,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相传,王朗祖师察螳螂捕蝉之动静,取其神态,赋其阴阳,刚柔虚实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后、进退之法,演古传十八家手法于一体而创螳螂拳法。在螳螂门古老拳谱《可使有勇》(梁学香著于道光年间)中记载为“昔者王朗老师,作为分身八肘,乱接、秘手,但论虚实刚柔,其妙无敌”。在《螳螂拳谱十八家拳祖姓名》中提到“王朗的螳螂总敌”。也就是说在道光年间,所知道的螳螂门祖师,就为王朗。螳螂拳从莱阳传出后,由姜化龙、宋子德、崔寿山、王玉山先生于清末民初先后到烟台、青岛传授嫡派螳螂拳,传授螳螂拳的国术馆遍布胶东,由于习练者众多,逐渐形成了现今烟台螳螂门的三枝四派,分别是:莱阳三山一脉的太极螳螂,烟台郝家的太极梅花螳螂,烟台林景山一系的七星螳螂,龙口、招远林世春一脉的六合螳螂等。1983年,在国家体委进行的“全国武术遗产抢救、挖掘、整理”工作中,莱阳民间拳师刘希云先生把祖传的“螳螂拳谱”献给国家,并获“雄狮奖”。同时,名震天下的“三山”之一王玉山先生之子王元亮先生被确定为嫡派螳螂拳传人,并在莱阳收徒授拳。在此契机下,莱阳的武术运动,盛行一时。在莱阳习练螳螂拳的拳师大都是是王元亮先生的徒弟。另外,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许多国家都有螳螂拳的拳法在流传,据考证均与莱阳螳螂拳有极深的渊源。 螳螂拳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传统拳术,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是中国武术优秀拳种之一,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比赛项目。以栖霞、海阳、莱阳为代表的胶东广大地区为螳螂拳的主要传承地,现已推广至全国10多个省市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相传由明末清初王郎(山东栖霞人于七)所创。十九世纪中期,栖霞的螳螂拳进入兴盛期,出现了米卓福、米华彩、米华国、孙英、孙忠民、杨学海、杨学珍、杨学武、杨振宝、杨德常、邹良等一批螳螂拳高手。由栖霞筐里人战德所创的小架螳螂拳,传人有张洪锡、衣寿春、单金生等。八步螳螂拳源于栖霞,并从栖霞传入台湾及世界各地,卫笑堂、卫延义兄弟是重要传承人。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栖霞螳螂拳已非常普及,传播村庄达54个,拳房屋遍及城乡,习练者达数千人之众。解放后,螳螂拳的发展趋于低潮,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传习活动又进入一个活跃期,进入九十年代,再次走入低谷。目前,已成立螳螂拳协会,习练者达到百人之多。螳螂拳在它产生的数百年里,经过历代武术家的总结提炼、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实用性强的独特风格,主要有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小架螳螂等流派。其中太极螳螂拳、梅花螳螂、小架螳螂在栖霞比较流行。螳螂拳是一种有着有鲜明的技击特点,实战威力强,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体育运动项目,对其进行保护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螳螂拳在王郎始创时期,只是一个雏形,也不分什么流派,经过数百年的演变,直到清末民初,螳螂拳呈现出蓬勃繁荣的景象,习练者遍布胶东各地,声名越来越响,从而衍生出胶东螳螂门十多个门派,其中,主要有六大流派:太极螳螂拳、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六合螳螂拳、小架螳螂拳、八步螳螂拳。而在栖霞一带则以太极螳螂拳、梅花螳螂拳为主,小架螳螂拳和八步螳螂拳则是唯栖霞所独有,实用性强、威慑力大的特殊拳种。 明末清初陕西省淳化县王郎(即王文成)初练少林功夫,当看到螳螂斗蝉中得到启发,回家后苦心钻研,取蛙辫活动的特点,吸十八家拳法的精华,编创出“崩补”和“八肘”两套学,并取名“螳螂十八凑”。王郎善于吸取别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他把“太极拳”、“通背拳”、“狸拳”等的精华,融进“螳螂十八凑”。使它在技击手法、功路和发劲上不断改进。因此,他活动起来阴阳分叫,上、下肢时时转动划弧,还具太极拳的特点。上肢上下转动,四面环绕,手的招式象朵朵“梅花”,发劲时“张如弓”,发劲结束和静止时“缩如球”,兼有蜕簿活动之长,所以后来又改名为“太极梅花螳螂拳”,后人也称为“太极梅花”,也有人简称为“梅花螳螂”,实际上都是指的同一种拳术。 明末,山东省莱阳县赵家疃人士赵珠,从小攻文习武。文才横溢,武技超人,文科会试得中进士,被放到陕西省溶化县任县令。其妹嫁王郎为妻。王郎见赵珠从小攻文习武,出类拔萃,便把螳螂拳传授给他。当时,社会上武风败坏,王郎不满于世,决心不再传人。无奈,赵珠就将拳术带回了莱阳老家。从此螳蜘拳在陕西淳化县一带灭迹。后来,赵珠又吸取了“崩补”和“八肘”及其它拳种的精华加以变化,遵循着螳螂拳的劲路特点,编创了“乱截”。乱截之名就是从“截”取他拳之招而得(后人称他为“乱接“或“拦接”是不正确的)。一年深秋,有一盗贼高成病危在山东莱阳县小赤山一借野外。李秉霄把高成救到家中。李秉霄以从小习医的高深医术,亲自配药医治。高成病愈后为了报恩,在李家住了一年,将自己的武技传给了秉霄(高成学的哪家功夫,已无记载)。从此,李秉霄也踏入了武行之门。明朝灭亡,赵珠回原籍。李秉宵也弃医习武,拜赵珠为师。赵珠见他品德高尚,便苦心传授,使秉霄成为一代螳螂拳大师。李秉霄晚年又摘取了“崩补”、“八肘”、“乱截”和高成授给他技艺中的要招,博采众艺之长,编创了“摘要”。“摘要”成了螳螂的精华,过去历代拳师是不轻易传授给他人的。外国人也学螳螂拳李秉霄家,有一放牛娃是莱阳梁家夼村人的梁学香。他长大以后给李家看树林,成了李家的忠实长工。他从小聪明好学,李秉宵夜间练功,他就夜夜在身边伺候,并暗暗偷学了技法;李睡了之后,他再偷偷去练,经常通宵达旦。李秉霄发现了很受感动,收他为徒,亲授其艺。后来,梁学香也成一代螳螂拳宗师。这期间,山东莱阳县黄金沟人姜化龙,使用地功拳,比武败在他人手下,深感艺功不足.他得知梁学香武艺高超后,拜其为师,苦练螳螂拳,艺成后到烟台教拳。当时,同县赵格庄的宋子德住在烟台,是烟台很有权势的人物,因排行老二,人称他宋二爷。宋二爷好武,慕名拜姜化龙门下学艺。莱阳县由格庄还有一位罗汉拳和地功拳名师李丹伯(字仲祥),也在烟台教拳。这二个人同是武林名手,通过交往。拜为结义弟兄兄,李丹伯为长,姜化龙为次,宋子德为三,以后三人亲如手足。姜化龙传艺于宋子德,毫无保留;李丹伯和姜化龙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如姜化龙“摘要”中的“翻车”、“一肋遮半身”、“辘轳锤”等几十个招法,都是吸取了李丹伯的要招,他又单独创编了一套“地功拳“,后人称为“第七段摘要”。这时,螳螂拳学的内容和招法也走上了最高阶段。姜化龙在烟台共住了八年,他见宋子德功满艺成,便辞别了李、宋二人,回到了原籍。姜化龙回乡后便设场教学。李丹伯的侄儿李坤山拜姜化龙为师。宋子德回乡后也设场教拳。莱阳县崔疃的王玉山和诸陆村的崔寿山,先后也都拜在宋子德门下。以后,姜化龙和宋子德台场同教。李、王、崔在二位严师的指导下,完整地把螳螂继承下来,苦练十余年,功达炉火纯青。三人为了取人之长,又到处访友,都从未遇到过敌手。 李坤山从小喜爱大枪,曾练过“狮子个不离母”。此枪法没有套路,只是些实战的单枪法。后来,他把螳螂拳的特点融到了此枪之中,使此枪神出鬼没,在搏斗中能点得对方“指头红”。即朝对方前额正中一刺,让他微微出血而不伤着;能招对方的扣子全部挑下而不被发觉。1933年全国举行擂台赛,明令……“打死无沦,发灵枢归返原籍”,艺弱者不敢登台。李坤山和王玉山都参加了比赛。李坤山使用了“凤凰三点头”、“红娘子叫门”和“底漏枪”等枪法,夺得了大枪的冠军,拿到金盾。南京和一些外地报纸登载:“……李坤山的大拾使人眼花缭乱,躲闪不及,真神枪也。”设擂台考赠他一块金牌匾,为蒋介石所亲书,上写“一支干戈震东洋,半世英雄传大枪”。王玉山的铁拳如暴风骤雨,他用“一肘遮半身”、“翻车”、“辘轳锤”等招法,打得对方无法招架、躲闪,几局过后亦大获全胜。从此,莱阳的李坤山、王玉山、崔寿山,“三山”成名全国,名扬天下。莱阳的螳螂拳也兴盛一世。螳螂拳传到李坤山、王玉山、崔寿山等人,已是第六代、第七代了。2023-07-16 11:17:061
螳螂拳的八个招式
螳螂拳的八个招式:骑马式、豋山式、坐虎式、坐盘式、捕蝉式、虎头式、塌机式、寒鸡式。螳螂拳又叫作八步螳螂拳,在基础的桩功及步法训练上有八式及八步。所谓八式,是从繁杂的招式中归纳整理出来的八个基本式子,经过训练熟悉后,才能在练习套路时易于达到招式的正确要求,并奠定下技击时发劲的功力基础。八步分别为:拔步、窜步、叠步、入环步、登塌步、挪步、行步、拖步。八步是窜跳步法的练习,主要花训练式于的转换当中,步法移动的稳定性,使得重心的移转能更灵活而平稳,以便身体能适应各种姿态的变化,达到套路及技击的要求。因为螳螂拳的八步在训练过程中是非常的重要,又是其他拳法所没有的,所以成为八步螳螂拳得名的由来。螳螂拳属象形拳,是山东省四大名拳之一,较早传承于胶东半岛,后来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深受武术爱好者推崇,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传,螳螂拳为王郞因比武失利后观螳螂斗蝉的情形后顿悟所创,现在螳螂拳已形成了南北螳螂拳两派别。2023-07-16 11:17:261
请问螳螂拳有哪些招式
螳螂拳是一类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拳术。 螳螂拳基本手型仿螳螂前爪,类似刁勾,名"螳螂爪"。主要手法有勾、搂、采、挂、刁、缠、劈、按,崩、扎、滑、截等。主要步型有虚步、四六步、麒麟步等。主要步法有滑步、跟步、踏步、拖步等。基本身型要求顶头、沉肩、垂肘、活腕、拧腰、坐胯、扣膝。不同流派的螳螂拳,其招式套路也有所不同。梅花螳螂拳套路很多,有牧童指路、白猿偷桃、崩步、拦截、梅花糖储翻车、勾法、螳螂扑蝉、螳螂展翅、螳螂行、八肘、摘要一至七套、器械有螳螂刀。枪、剑、棍等。七星螳螂拳相传为姜化龙所传。“七星螳螂与梅花螳螂内容与技击特点大同小异,其练功方法,以七星步而得名,又说是七星拳而得名。七星拳强调七星式”,实为七个部位,即头、肩、肘、拳、膝、胯、脚作为种技击手段。有七星拳、崩步、拦截、梅花辘、梅花拳、白猿偷桃、白猿出洞、白猿攀枝、扑蝉、八肘、摘要等30余套。器械套路有刀、枪、剑、棍、拐子、流星、三节棍、大梢子、大刀、双钩等等。六合螳螂拳:握拳时中指凸出即尖拳又名锥子捶。手法上有十六字即勾搂刀采、崩砸挂劈、沾黏贴、闪赚腾挪并多缠绕旋转及风扫劲的手法。腿法有弹蹬扫挂、抄踹摆踢,以及反尖脚、斧刃脚等。在技击使用手法时突出表现快近严密,手手连环,连击不止。怎练怎用。五漏之手,缠丝之手,是技击性很强的一种短打型拳术。2023-07-16 11:17:502
螳螂拳一共有几种
螳螂拳主要流传于山东胶东各地。主要流派有“太极”、“七星”、“梅花”、“六合”四大派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即墨县人王朗所创。他比武失败后,看到螳螂捕蝉的灵巧激烈情况,有所启发,便捕捉螳螂,观察其运用两个前臂的搏斗技巧,从而创造了勾、搂、采、挂、刁、缠、劈、滑等多种武术手法,成为别具一格的北派螳螂拳。 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其技术和理论与山东传的北派螳螂完全不同,而与南拳各派技术却极相似。 上述南北两派螳螂拳外,在北派螳螂的基础上又经多年传习或与其他拳法混合,还有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产生。 螳螂拳主要流传于山东胶东各地。主要流派有“太极”、“七星”、“梅花”、“六合”四大派。七星螳螂拳和梅花螳螂拳在动作的组合结构上更为相近。这两种螳螂拳的许多套路名称,动作组合,攻防办法等方面都大同小异。 “梅花”名主要来自梅花螳螂拳讲究出手成撮,多以几招连贯为伍,强调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遇回为高,加之步法的灵活变换好比朵朵梅花迎雪开。由于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较比七星螳螂拳在刚柔相济等方面更为深化些,所以有人称梅花螳螂拳。 少林螳螂拳是少林寺正宗拳法之一,属于象形拳,讲究臂肘出击灵活,变化多端,动作敏捷,刚柔相间。集技击与修身于一体,活学活用,配合实战教学,攻防自如,实用性更强! 其主要流派如下:①太极螳螂拳。来由于宋子德宗师,在继承古传螳螂拳的基础上,创编了《崩步》套路,演化出365手《摘要》,使螳螂拳加以完善。它以《乱接》练手稍之劲,以《崩补》练身法之变化,以《八肘》为母演劲法之变化,更以《摘要》为纲,演全身之变化。内功以《三回九转罗汉功》筑基,以《神仙起居法》、《易筋经》、《太上养生法》、《十二动功》辅之,讲究以“空气”为绝佳之练功器械。器械方面有《老子鸿门文武剑》、《十八枪》、《太极玉环刀》、《掠水棒》等。②梅花螳螂拳。讲究出手成撮,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迂回为主。鱼鳞步灵活变化,恰似朵朵梅花。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练功内容和七星螳螂拳大体相似。套路有翻车、蹦步、拦截、梅花路、白猿偷桃、八肘、传技、摘要等。③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与前两种流派差异较大,动作、劲法更倾向于柔。六合螳螂主要吸取了一些拳论中所载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要领,强调以“意变”导“形变”,意会身随,以人之劲为劲,引进落空,要求活似机轮,圆似钢球,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力分刚、柔、 明、暗、 滑五劲。套路主要有短锤、双封、铁刺、藏花、仙手奔、照面灯、截手圈以及六合摘要、九十三手等。 螳螂拳又可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拳传于山东省胶东一带,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与南拳各派相似。 螳螂拳形成了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拳")、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流派。按发劲的形式划分,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等属"硬螳螂拳",六合螳螂拳等属"软螳螂拳"。2023-07-16 11:18:132
哪个是螳螂拳的身法刚柔并济
螳螂拳的“七长八短,八刚十二柔”是螳螂拳的身法,刚柔并济。螳螂拳为七长八短之拳,长短俱备,八刚十二柔,刚柔相济,突出短打手法,实为短打类型之拳术。七长:1、取上打下,打下取上,里外翻车,是谓一长。2、卖势欲走,转身回取,是谓二长。3、双封砍掌,牛之鞭,是谓三长。4、迎面冲拳,或单或双,是谓四长。5、两手合缠,双掌直取,是谓五长。6、侧身摆步,扭身以入,是谓六长。7、.彼出我出,后发先至,是谓七长。八短:头、脚、手、肘、肩、胯(包括臀)、膝。八刚:一刚泰山压顶。二刚迎面直捅。三刚顺步双掌。四刚叠肘硬耸。五刚贴门靠壁。六刚硬崩伏底。七刚左右双棍。八刚摔采两分。十二柔:见刚急回手,入手而偷手,截手而滚手,棍手而漏手,直捅而勾手,采手而入手,搂手而入手,磕手而入手,扑手而入手,挑手而入手,开手而叠肘,粘手而破手。2023-07-16 11:19:011
叶问电影中赵师傅的螳螂拳如何
还可以。排在影片武力榜第7名。赵师傅传承七星螳螂拳。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北派螳螂拳的一种。其基本架势以“七星步”为基础。其劲力刚脆、横裹、直撞。2023-07-16 11:19:331
太极螳螂拳的传人
现为中国武术六段,任山东省武协会员、烟台传统功夫委员会副主任、烟台武术协会螳螂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近年率弟子参与国际国内演武比赛,获各类奖项百余个,同年参加第二届中国烟台国际武术节螳螂拳故乡行活动,获优秀螳螂拳师奖;当年代表太极螳螂拳门获烟台市十大拳师称号。周师振东,山东福山人氏。师生长于老烟台街,幼时住所周围设拳坊多处,足踢拳扑之声遥可相闻。师每每有闲即往,自窗棂空处观摩,心向往之。及稍长,遇螳螂拳老拳师于枝如(化龙)先生,悉心请教,刻苦参学,得偷桃、窥园等三套拳法。于老拳师观师品行卓越,于武学一门尤有悟性,亦全意传授,两年未竟而艺已传罄。后于老拳师鹤驾西归,师行长子礼为师主殡,极尽弟子之事,为人称道。 及师长,得大机缘,遇太极螳螂拳第八代嫡系传人所城张楷堂祖师。张祖所嗣之所城张氏,为烟台邑最早之城市居民,祖上于明朝即为朝廷重臣,于烟台建所,世代抵御倭寇,守卫疆土。至张祖,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张祖受祖上蒙荫,家学渊源,自幼好武,先后师从多人,均得大成就。后延请莱阳太极螳螂拳七祖崔寿山先生至家,厚禄款待,六年而得太极螳螂拳精粹。张祖惜拳如命,授徒尤严,然遇师一见如故,视为己之大弟子。后师之姐嫁入张家,张祖更为倾囊相授。师亦倍惜机缘,极意参究,日殝化境。张祖尝叹:使崔祖再生,亦当称汝艺之精。及张祖年老,则令师代为授徒,故张祖末期弟子,与师名为兄弟,实为师徒。师于张祖处先后一十六年,学得大小摔捋、八方、中路翻车、乱接、崩补、梅花路、五段分身八肘、六段摘要等近二十段太极螳螂拳套路,并罗汉拳、太极劈(梅花劈)二节、白猿偷桃、穿技四节等八段郝家梅花螳螂拳套路,梁敬川先生所传之螳螂手一套,及引龙出水刀、螳螂剑、螳螂大枪等器械套路,为螳螂拳一门之集大成者。 师之武艺得自张祖,全盘继承内家拳术以内御外之精髓,而又经广泛切磋、实战研讨,纳入现当代技击之术,遂使螳螂手法潜力得以充分发挥,古今贯通形成全新风格,甫一出山即名震胶东。海阳陈氏,自幼研习八卦掌,为掌门大弟子。其师逝后,五日不食不饮为其守孝,之后遍出江湖,未尝败绩,至烟台不久即震动全邑。烟台武林邀师出面,与约毓璜顶。师有弟子梁氏名宏伟者,替师出手。陈氏递招辄仆,凡三次,莫名其妙。师念其至孝,悉心为之批解,陈氏心悦诚服而去。李氏,生有异相,高出师一头有余,拳如酒坛,尝于海边捕捞鱼蛎为生,手掌到处,岩崩石裂,蛎壳纷飞,后经高人指点,为烟台武术名家。一日,李氏参与聚会,与师之友口角至于动手,一招即将师之友压于掌下,而睨视师,意在挑衅。师不得已而演手,崩拳一出,李氏直跌出丈余,耳上血流如注,拜倒宾服。 师性情豪放,任侠仗义,路见不平即出手相助,虽年轻时即义名远播。烟台街高氏,自幼习拳,艺高而德寡,每有心得,或寻人打斗,或踢人武馆,武林人士既怒且畏。后与部分人士相聚,口无遮拦,遍评烟台名家宿辈,且欲与论及长短。师顾及友长名誉,昂然而出,交手三招,高氏跌扑三次,骨折衣破,颜面尽损,从此销声匿迹。师德馨而识广,向不囿于门户之见,每有诚心向学者,均悉心教授,毫无保留。昔者随师习艺者,如梁氏宏伟、赵氏德安,均为一时豪杰。七星螳螂拳门凌老先生,逾七十而遇师,得闻“玉环步”、“鸳鸯脚”、“蹬踢”之妙;梅花螳螂拳师张氏曾师从螳螂拳郝家,后经师点拨,习得郝家“穿技”绝技。太极螳螂拳师李氏,乃崔寿山先生之师弟王玉山先生一枝后人,闻师之名,事师甚恭,请教多年,受益良多,始振王师威名。如此种种,数不胜数。现师所教授者,大多经历数位拳师,其中不乏名家宿辈,及见师,如久渴而遇甘霖,欣服而入门下。目前,师所教授者遍布海内,远涉欧美,有桃李满天下之誉。 师以武为寄,淡泊名利,向不与人追逐。后因同道友徒之所求,宏扬太极螳螂一门之所需,始参与部分活动,然一出动,即为天下所重。师现为中国武术六段,任山东省武协会员、烟台传统功夫委员会副主任、烟台武术协会螳螂拳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近年率弟子参与国际国内演武比赛,获各类奖项百余个,其中冠军、一等奖、第一名、优胜等荣誉近半数。1998年率团参加中国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师获男子螳螂拳优胜奖;1999年参加第二届中国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获男子螳螂拳优秀表演奖;2002年参加山东省“宝源杯”螳螂拳锦标赛,获个人全能一等奖;2003年参加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赛,获一等奖;2005年参加第二届中国烟台国际武术节,获一等奖;同年参加第二届中国烟台国际武术节螳螂拳故乡行活动,获优秀螳螂拳师奖;当年代表太极螳螂拳门获烟台市十大拳师称号。其女周蕾自幼与师习武,艺殝成熟,1999年于第二届中国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夺得螳螂拳女子甲组第一名,2000年于第三届中国青岛国际武术锦标赛获螳螂剑第一名。丁亥年四月,师应危凤池先生之邀,率团赴香港参加首届国际螳螂拳群英大会,太极螳螂拳必因此而进一步播布天下,发扬光大。2023-07-16 11:19:441
螳螂拳与咏春拳哪个拳种在实战中更厉害
螳螂用手的比较多,而咏春手脚兼用---所以咏春稍微出色点。回答者:光荣二区小保安|十二级|2010-12-1005:19这话我不赞同,螳螂拳是北派武术,用的腿法很多.特别讲明拳暗腿.明腿也不少2023-07-16 11:20:041
螳螂拳动作名称
螳螂拳拳谱:螳螂双封下,左封右臂肘,缠龙护眼打,左擒右蹬踏,霸王摘盔,擒发搓嘴巴,双叫双帮肘,左封右崩点,偷展磨盘打中堂,凤凰三点头,临行鸳鸯脚,转身回马鞭,右采迎面圈,隔肘伏地下,肋锤反仰掌,偷展打中堂,刁采回马鞭,擒拿护眼斩腰剑,缠龙锁口撩阴脚,劈打中门压当顶,双封闭门脚,右采肋锤迎面圈,孤雁出群去点睛,提膝隔肘往下打,起身护眼下扫裆,偷展磨盘打中堂,白鹤亮翅两边打,粘手入手擒身旁,缠鞭过耳刺肋脚,进步双帮,下步翻车,进步辘轳锤,左右引针变蹬扑,双封双闭,双封剁子脚,侧身鸳鸯脚。各式动作分解、用法及力点:(一)预备式:双脚并拢,脚尖朝前,直腿站立。两臂自然下垂,双手是掌,掌指朝下,掌心朝内。目视前方。(二)螳螂双封下:1.动作分解:(1)右脚向右跨一步,脚尖朝前,左腿微弯。头向左转,目视左方。(2)向右转腰调膀,双手随着转腰调膀屈肘向左一上一右方划弧摆动变钩,右钩位于头的右侧,比头稍高,左钩位于头的右前侧,高与肩平,双钩尖朝右前方,双肘尖朝下;同时,左脚向右跨一步,位于右脚内侧,成左丁步。目视左方。2.用法:敌方用右手直着向我上部打来,我向右闪身,用右手刁他的手腕,左手拿他的肘部。3.力点:力点在双手五指。八)双叫双帮肘:1.动作分解:(1)接前式,向左转腰调膀,左拳变掌,右掌外旋转,双掌随着转腰调膀屈肘向上一后一左方划弧,摆动到头前左侧,双掌指朝上,掌心朝后,高与头平,双肘尖朝下;同时,左脚向前进一步落地,成左麻花步。目视双掌。(2)右脚向前上一步,腿成右麒麟步。紧接向右转腰,身向前探,双掌变拳,各内旋转,左拳面顶着右腕,随着转腰探身向前下方冲出,右腕向拇指边弯曲,拳面朝左,双拳心朝下,高与鼻平,双肘微弯,肘尖各朝自边。目视右拳。2.用法:敌方用手直打我头部,我用双掌向上托他来手之腕或小臂,然后进步,用双帮击打他腹部。3.力点:托敌方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双掌心。击打敌方腹部时,力点在右拳轮。(九)左封右崩点:1.动作分解:(1)接前式,向右转腰调膀。左拳变掌,随着转腰调膀向前下方划弧下按变拳,腕向拇指边弯曲,拳面朝右,拳心朝下,高与胸平,肘部微弯,肘尖朝左;同时,右拳屈肘收到腹前,拳面朝左前方,拳心朝下,肘尖朝右后方。目视左拳。(2)右脚向前进半步,左脚跟半步,腿仍是右麒麟步。紧跟着向左转腰拧胯调膀,右拳外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前上方崩出,腕向拳心边弯曲,拳面朝上,拳心朝后,比头稍高,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左拳屈肘向下后方划弧收到胸前,拳面朝右前方,拳心朝下,肘尖朝左后方。目视右拳。2.用法:敌方用拳直打我中部,我用左手向下封他来拳之小臂,用右拳崩打他头部。3.力点:封来拳之小臂时,力点在左手五指。崩打敌方头部时,力点在右拳背。(十)偷展磨盘打中堂:1.动作分解:(1)接前式,向右转腰拧胯调膀,身向前探,腿变右麻花步。左拳外旋转,随着转腰探身向前上方冲出,腕向拳心边弯曲,拳面朝上,拳心朝右,比头稍高,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右拳屈肘向下后方摆动收到腹前,拳面朝前,拳心朝左,肘尖朝后。目视左拳。(2)左脚向前上一步,腿变左麒麟步。紧跟向左转腰调膀,身向前探,左拳变掌,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屈肘向左后方划弧,摆动到头前左侧变拳,拳面朝前,拳心朝下,比头稍高,肘尖朝左后方;同时,右拳向左前方冲出,位于身前左侧,拳面朝前左方,拳心朝上,高与腹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目视右拳。2.用法:接前招,我用“左封右崩点”击打敌方的头部时,他定抬手招架,我趁机进左步到他腿的左侧,用左脚扣住他的脚,将左手插到他颈的右侧,向左方采拉,同时,用右拳向左前方击打他腹部。3.力点:采拉敌方颈部时,力点在左手五指。击打敌方腹部时,力点在右拳面。(十一)凤凰三点头:1.动作分解:(1)接前式,身向后坐,向右转腰拧胯调膀,腿变四六步。左拳变掌,外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右后方划弧,摆动到头前,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高与头平,肘部弯曲,肘尖朝下;同时,右拳内旋转,向右后方划弧,摆动到腹前,拳面朝前,拳心朝左,肘部弯曲,肘尖朝右下方。目视左掌。(2)向左转腰拧胯调膀,身向前探。右拳变掌,随着转腰探身向前一上一左方划弧,摆动到头前左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左,高与头平同时,左掌屈肘向右一下一后方划弧摆动到腹前,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前上方,掌心朝后,肘尖朝下。目视右掌。(3)向左转腰拧胯调膀,腿变左麻花步。双掌各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同时向下后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右掌在左掌前,双腕朝掌背边弯曲,双掌指朝前,掌心朝下,高与胯平,双肘微弯,左肘尖朝后,右肘尖朝右后方。目视右掌。(4)腰向右转。双掌变拳,右拳外旋转,双拳随着转腰向后一上一前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右拳腕向拳心边弯曲,拳面朝上,拳心向后,高与头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左拳位于右肘下方,拳面朝右前方,拳心朝下,肘部弯曲,肘尖朝左下方;同时,右脚向前上一步,腿成右麒麟步。目视右拳。2.用法:敌方用双拳连击我面部,我用双掌左右里合,招出来拳,然后进右步,用右拳击打他头部。3.力点:招敌方来拳时,力点在左右掌心。击打敌方头部时,力点在右拳背。(十二)临行鸳鸯脚:1.动作分解:(1)接前式,身向后坐,腿变右寒鸡式。随跟向左转腰拧胯调膀,双拳外旋转,随着转腰调膀齐动,左拳屈肘向左一上一后方划弧摆动到身后,小臂竖起,拳面朝上,拳心朝右,高与头平,肘尖朝下,右拳屈肘向左一后一下方划弧,摆动到左耳左侧,小臂竖起,拳面朝上,拳心朝右,高与耳平。目视前方。(2)向右侧身,右脚脚面绷直,随着侧身向前上方踢起,脚尖朝前,脚掌朝下,高与腹平。目视右脚。2.用法:接前招,我用“凤凰三点头”击打敌方的头部,他定仰身闪躲或抬手招架,此时中部必露破绽,我趁机用右脚踢他的腹部。3.力点:力点在右脚尖。(十三)转身回马鞭:1.动作分解:接前式,右脚向下后方落地,向左转身180o,腿变左麒麟步。紧跟向左转腰拧胯调膀,左拳内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向下一后一上方划弧,摆动到身后,拳面朝后,拳心朝左,比头稍高,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右拳外旋转,直臂向前上方冲出,拳面朝前,拳心朝上,高与眉平。目视右拳。2.用法:敌方从背后用手或脚击打我中部,我转身用左拳打他来手或来脚,然后用右拳打他面门。3.力点:打敌方的来手或来脚时,力点在左拳轮。打敌方的面部时,力点在右拳面。螳螂拳的风格,总的来讲,是快速勇猛、斩钉截铁、勇往直前的气势。其特点是:正迎侧击、虚实相互、长短兼备、刚柔相济、手脚并用,使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用连环紧扣的手法直逼对方,使敌无喘息机会。手法很丰富,既有大开大合的长打手,又有短小快捷的偷漏手,既有肘靠擒拿,又有地趟摔打。在套路演练方面,讲究快而不乱、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套路结构严谨,动作之间衔接巧妙。外功是铁砂掌,内功是罗汉功。常练螳螂拳,可以培养人们的坚强斗志和敏捷应变能力。(三)左封右臂肘:1.动作分解:(1)左脚向左跨一步,腿成四六步。向左转身90o,左钩变掌,随着转身向前左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左侧变钩,钩尖朝左后方,高与肩平,肘部微弯,肘尖朝左。目视左钩。(2)向左转腰拧胯调膀,身向前探。右钩内旋转,随着转腰探身直臂向前方冲出,钩尖朝右,高与眉平,左钩变掌,外旋转,屈肘收到右肘内侧,腕向拇指边弯曲,掌指朝上,掌心朝右,肘尖朝左下方;同时,腿变左麒麟步。目视右钩顶。2.用法:敌方用手向我上或中部直着打来,我左手采他来手之腕或小臂,用右手击打他面部。3.力点:采敌方的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左手五指,击打敌方面部时,力点在右钩顶。(四)缠龙护眼打:1.动作分解:向右转腰调膀。右钩变掌,外旋转,随着转腰调膀屈肘向右一后一下左方划弧,摆动到腹前变拳,拳心朝下,肘尖朝后,左掌变拳,内旋转,直臂向前上方冲出,拳面朝前,拳心朝下,高与眼平;同时,起身,右脚提起,位于左膝前右侧,脚尖朝下,脚掌朝后,左腿微弯,成左锦鸡独立势。目视左拳。2.用法:敌方用手直着打我上或中部,我右手采他来手之腕或小臂,用左拳打他的双睛。3.力点:采敌方的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右手五指。打敌方的双睛时,力点在左拳面。(五)左擒右蹬踏:1.动作分解:(1)右脚向前进一步落地,腿变左登山势。紧接向左转身90o,右拳随着转身向左前方冲出,腕向拳背边弯曲,拳心朝前,拳面朝上,高与鼻平,肘部微弯,肘尖朝下;同时,左拳屈肘向左一下一后右方划弧摆动,位于右肘下方,拳面朝右,拳心朝下,肘尖朝左下方。目视右拳。2.用法:敌方用手直打我上部或中部,我用左手采他来手之腕或小臂,然后将右腿插到腿的右侧,用右拳击打他胸部。3.力点:采敌方来手之腕或小臂时,力点在左手五指。击打敌方胸部时,力点在右拳心。(六)霸王摘盔:1.动作分解:接前式,向右转身90o,向右转腰拧胯调膀。双拳变掌,随着转腰调膀右掌内旋转,屈肘向右一下一后左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变钩,钩尖朝前,高与肩平,肘尖朝右后方,左掌外旋转,直臂向左一上一前右方划弧,摆动到身前变钩,钩尖朝上后方,高与肩平;同时,腿变右麒麟步。目视左钩。2.用法:右手按着敌方的头顶,左手托着敌方的下颏,双手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是一种拿法。3.力点:力点在双手五指。(七)擒发搓嘴巴:1.动作分解:(1)接前式,左钩变掌,内旋转,向前伸出变拳,拳面朝前,拳心朝下,高与鼻平。目视左拳。(2)向右转腰调膀,吞胸吸腰。随着转腰调膀右钩变掌,外旋转,直臂向前下方推出,腕向掌背边弯曲,掌指朝前上方,掌心朝前下方,高与肩平,左拳外旋转,屈肘向下后方划弧,摆动到右小臂下方,拳面朝右前方,拳心朝上,高与胸平;同时,起身左脚提起,位于右膝前内侧,脚尖朝下,脚掌朝后,膝尖朝前上方,右腿微弯,成右锦鸡独立势。目视右掌。2.用法:左手采着敌方的头发向后拖拉,同时右手按着他的嘴巴向前推搓。3.力点:采敌方的头发时,力点在左手五指。搓敌方的嘴巴时,力点在右掌心2023-07-16 11:20:391
王晶真会螳螂拳么?
算是会吧!下面是我在网上查到的资料:【王晶那一套螳螂拳,打了几十年,就算拳招翻新,拳路总还是那几样,熟悉他的,几乎都能见上句接下句了——其实威力还是有,但仍执着地把它当独门秘器使,一个旧段子,还非要三翻四抖,不耍到人憎鬼厌不肯罢手,那就太失策了】综上内容,可以看出,王晶所谓的螳螂拳,充其量就是自娱自乐的杂耍,没法和真正的武行相提并论!在导演当中,真正是练螳螂拳出身典型的是徐小明!他曾导演过霍元甲(饰演独臂老人)、陈真(程小娇)、霍东阁(程小娇)、再向虎山行...多部力作;演员当中,最典型的是于海,他是武术出身,乃七星螳螂拳高手,曾经在电影少林寺扮演紧师傅、少林小子扮演天龙、长城大决战扮演杨馆长、太极张三丰扮演大师伯、新少林寺扮演方丈....2023-07-16 11:20:481
螳螂拳的口诀是什么?
八打:一打眉头双睛,二打唇上人中,三打穿聪耳门,四打背后骨缝,五打胁内肺腑,六打撩阴高骨,七打鹤膝虎头,八打破骨千斤。每部位皆属次要,虽不致命,亦必重伤,如遇强手,非此不足以致胜,然不可轻予施用,以伤好生之德,慎之慎之。 八不打:一不打太阳为首,二不打正中锁喉,三不打中心两壁,四不打两肋太极,五不打海底撩阴,六不打两肾对心,七不打尾闾风府,八不打两耳扇风皆致命之处。非性命相搏,幸毋施用,若彼不念人命之为重,亦只招之而已.。2023-07-16 11:20:581
螳螂拳的招式动作
螳螂拳是一类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的拳术。 螳螂拳基本手型仿螳螂前爪,类似刁勾,名螳螂爪。主要手法有勾、搂、采、挂、刁、缠、劈、按,崩、扎、滑、截等。主要步型有虚步、四六步、麒麟步等。主要步法有滑步、跟步、踏步、拖步等。基本身型要求顶头、沉肩、垂肘、活腕、拧腰、坐胯、扣膝。身法要求腰部和上肢灵活,臀以下要稳固,即所谓枝摇根固、只动腰、不走胯。劲法讲究柔缠、刚发,脆快抖弹。一般都是缠圈与抖发结合为用。发劲多通过幌腰抖臂,形於手指。其运动特点取螳螂挡车不畏,勇往直前之意,多短手快打,招势连环。讲究随其势打,寻其隙打,见空就打,出手打,回手也打,以打为守,实劈硬砸。拳法有砸、弹、劈、挑、蹦、勾等。套路结构严谨,衔接巧妙。发劲刚而不僵,柔而不软,短中寓长,快速敏捷,具有螳螂的形象。螳螂拳派别虽多,但都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重意不重形。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连而巧妙,稳健而灵活,活中求快,快中求稳,稳中求精。螳螂拳气势要求紧快即眼快,手快,步快,身快,式快,一招变三招,长短兼用,气势逼人,变化莫测。发力时,快速突然,松紧结合,富于弹性,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脆而不短,快而不毛。器械套路有螳螂棍、刀、双钩等。2023-07-16 11:21:291
什么叫六合螳螂拳?
六合螳螂拳是在六合拳的基础上,融合了螳螂拳技法,吸收了众多拳种的优点,经两个世纪数代人的历练,以其独特的技击风格,成为中华武林中的一朵奇葩。 六合螳螂拳主要流传于山东的招远、龙口等地民间,域外的日本、美国、俄罗斯、西班牙、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习练者。因其武功多在民间,其习练者以强身自卫为目的,以不轻易示人、不炫耀武技为美德,且多以务农为主,文化水平不高,旧时习武“师父言传身教,徒弟洗耳恭听”,非有德、智、仁、孝、义者难学此艺,为师者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轻易“倒货底”的,故习练者日寡,虽近些年有所改观,但也不容乐观,能得六合拳真谛者依然稀少。 “六合螳螂拳”命名最早由黄县(今龙口)传人所为,六合螳螂拳传诵已久、已基本由武林界公认了,而发源地招远川林家、招城一带,赵同书一脉所传的拳法,至今仍叫“陆合拳”,少有称“六合螳螂拳”的。赵春合老师家中原有林世春师祖所传的拳谱,那时就叫“陆合拳”,可惜拳谱战争年间丢失。赵老师生前曾多次对徒弟们说:“如有人问你们学的什么拳,就说‘陆合门、沧州陆合拳"”。至赵老师八十大寿,众弟子为其摄影留念时,也写有“六合螳螂”字样时赵师起初不悦,而后也默认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招远才顺应了武林界“六合螳螂”的定名。 追根溯源,六合螳螂拳的传承,风风雨雨走过了二百多年,留下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今讲述如下,以饷读者。 六合螳螂拳的创始人魏德林(1780—1873年),山东莱阳城西魏家沟人。因其先天一只手五指相连,故又称“鸭子巴掌魏三”。少年时期学艺于河北沧州,据说拜在金、龙二位六合大师门下为徒,因其资质聪颖、悟性极好并勤学苦练而深得老师厚爱,练就一身绝艺,对拳脚、器械样样精通,尤以轻功最为卓绝,他飞檐走壁,翻墙越沟,有“飞毛腿”称号,传其晚年尚能日行八百里。受教数年后便代师授艺。24岁出师回乡途中,为增长技艺,到处访友。曾闯过七十二处“功夫屋子”,未遇对手。回到莱阳后与当地名师李某(绰号李二巴狗子,据传为王郎三代正传)相遇,二人多次交手,未分胜负,后二人结为好友。李邀魏教其子孙,并与其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丰满自我,交流技艺,串换拳法,使李的螳螂、魏的六合各自增进了一些技法。一段时间后,魏便开始闯荡江湖,主要游历于东三省,专与贪官污吏作对,劫富济贫,一生杀伤无数,被官府通缉,闯荡江湖六十余载,誉满长城内外。 晚年的一天,魏栖身于沈阳一家商铺二楼仓库内,结识了当时为富商当更夫的山东黄县(今龙口)北马镇人李维琪,并由李供其吃住和保密,后二人由老乡变为朋友,由朋友变为师徒。李后回黄县以授徒为生。时招远川林家村有一批习武者,以林世春、林佩道为代表学艺于李。一年冬天,魏从东北返乡,在龙口下船,途经北马来到李维淇家中,谈起晚年生活,魏说前业已洗手不干了,欲安度晚年,李建议其教徒颐养天年,魏同意。后由李带林世春、林佩道正式拜魏为师。事后,魏提出去川林家定居,二林说北马生活比较富裕,怕川林家山瘦地薄安排不好老师的生活,魏说只要地瓜、豆腐充饥即可(时魏已满头白发、口无颗牙),二人当即表示能办到,魏随迁居川林家。 魏一生浪迹江湖,为人怪癖,侠气极重,警惕性高,从不让人近身,晚上和衣而睡,平时少言寡语,高兴时教武也能讲解不休,只是从不言师名,有问者必遭其斥责,其早年是否传过艺,已无法考证。魏是否有难言之隐确实令后人犯疑。 到川林家后,或三五日即去,或年半载回,或朝见其卧床,午却不见其人,来无踪去无影,前后十余载。期间,曾到山东栖霞县教过拳,当魏最后回到川林家物色衣钵传人时,林佩道因家境富裕而抽上大烟,只有出身贫寒的林世春仍苦苦练功,遂承其衣钵。年余后,魏无疾而终,享年九十三岁,灵柩由林世春等弟子护送回莱阳故土安葬,一代宗师被深埋黄土。 六合螳螂拳的第二代传人林世春(1826---1912),山东招远市川林家人,其祖父养有传授“罗汉拳”师,林自幼习之,酷好至极,不耻下问,见魏之拳法优于罗汉拳,后拜魏学艺十余载,仍舍不得所学的“罗汉拳”,出师后结合所学改编,揉以六合真意,将其改编为“六合单捶”,即“罗汉短打”取名“短捶”,成为很重要的一块看家拳,是六合拳原有的九套成为十套“金不换”绝技,林师祖卓绝的武功自然成为招远六合拳的奠基人。武功造诣为当时东三府(即登州府、莱州府、胶州府)第一把手,威震武林,名扬鲁省,其德艺智堪称为一代武术大家。 林以务农为主,一生没有去过大城市,后被黄县大财主“丁百万”家聘为护院武师,在众多武师中首屈一指,令盗贼闻风丧胆,无人敢近。林在黄县丁家期间,苦苦练功二十余年后,功达纯青,七十岁方回故里。在其传人中,多是至亲族人,不轻易传人。林师祖晚年曾在招远县城北关赵同书(关门弟子)处居住,回川林家数年后无病而终,享年八十七岁。爱徒为其树碑立传,以示致哀。六合螳螂拳发源地为招远川林家村,现有民国初期(1917年)林祖师先生的后代和徒弟们为其立的墓碑。 (1869---1939),招远市招城镇北关东村人,早年习长拳,因与林文蔚是朋友关系,28岁时得到其推荐拜在林祖师门下为徒,嗜武如命,坚持不懈,勤学苦练,受教十余年。至林师祖八十四岁(时年赵同书四十一岁)时,赵将其接至招城家中居住,尊师如父,早晚伴其左右,深得林师惜爱。赵为学艺家境渐贫,连祖上留下的数亩好地都卖光了。林祖师在招城期间精化了早年教拳拳路,去伪存精,倾心教授。赵更是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得其全部精髓,这就是招远拳法更精练,更实战的重要的原因。林师说赵有三宝,即“三捶、铁刺和单刀”,并评说“北有林文蔚、丁子成,南有赵同书”。赵一生以开餐馆和授徒为生,为人艺品俱佳,出师后武功超群,多次遇上门访友者,未曾负过。其武功已达炉火纯青地步。赵好打抱不平,在黄县(今龙口)惩过地霸“十虎”,被当地人送一绰号“神拳赵同书”,在招远捉过飞贼,为百姓除过害,被县长奖赏。七十一岁不幸因病逝世。(台湾张祥三先生著的六合螳螂拳 (1910---1994年),招远市招城镇北关东村人,十六岁学艺于祖父赵同书,得其真传。二十八岁开始授徒,1937年,正逢抗日战争爆发,赵师在游击队王性初部当武术教官,为游击队培养训练了大批杀敌勇士,后因鬼子疯狂扫荡,游击队转移,赵回乡后以开武馆为业。赵师练功刻苦,历经战乱,文革仍坚持不懈,直至晚年还刻苦钻研拳术,为维护地方治安发挥余热。写有《六合门拳法和器械》小册子,留下了六合拳录象带一盘,被众弟子视为珍宝,赵师思想解放,性格开朗,授徒打破旧传统,一生择善授徒二、三百人,为六合螳螂拳的发扬光大作出了突出贡献。 今年五十六岁,招远市罗峰办事处北关西村人。为人性格开朗,正义感强,虽武功高强,但从不张扬,是个武痴,连金都招远行外的人知他底细的也寥寥无几。张十八岁从师温国襄师父,二十五岁又拜赵春合为师。嗜武如命,坚持不懈,三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精心揣摩,去虚承精,使得今天六合螳螂拳的拳艺更精练,更实战。二十多个得意弟子随其习武。他教拳以用为本,充分强调出手不狠艺不高,心狠手辣方为上。 目前,张玉坤正与隋国仁、霍世文、刘洪志、李光彬、张玉海、李光绪、张玉军、冷大策、郭玉军、闫明山、王绍光、张万义、吴祥宝、江晓波、孙欣、李兆贤、张学庆、邵成果、王才善、温德贵、刁志敏、林洪权、孙国荣、刘清芳、尹明胜、李伟华、徐明敬、郑松合、郑志强、冷培暖、冷秀全、温传妮、温永梅等师兄师弟们,为继承和发扬光大六合螳螂拳进行积极不懈的努力,使这支武林奇葩永传不衰,流芳百世,使它在中华武坛上更加鲜艳夺目,永放光芒。 六合螳螂拳主要步法: 六合螳螂拳其桩法以练弓马步、前提后拖步为基础,以练三捶基本功为入门拳。 拳谱讲“有人会打扑拉钻,走到天下打一半”,充分强调练好基本功三捶的重要性。 其主要套路有:1、左右圈 2、接手圈 3、撩阴掌 4、铁叉手(铁刺) 5、插花手 6、镜里藏花 7、照面灯 8、闪手奔 9、双封 10、短捶 对练有:螳螂对三捶、磨盘手对三捶 器械有:六合大枪、六合刀、六合棍 六合螳螂拳技要: 六合螳螂拳的技法总起来讲十二个字:勾、挂、锯、挫、弹、刨、蹬、跷、肘、角、顶、横。 六合螳螂门器械: 六合大枪以勾、扎、崩、拦为主 六合单刀以劈、撩、抡、扎为主 六合棍(五虎擒羊棍)以点、扫、劈、撩、崩、带为主 六合螳螂拳拳理:六合螳螂拳除技术内容和其他拳种不同外,在风格上也更有特色:拳势稳健扎实、迅猛凌厉、劲力精巧合一,具有闪、展、腾、挪之妙处。 其主要特点:1、简单扎实,动作一招一打,先招后打,后发制人,节奏分明。 2、动作严密紧凑,讲究出手如穿箭,回手如拉钻,遇见拦路虎,合手打赢战,要求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发拳时,拧、转、钻、翻、缠丝法,手眼身法步紧密结合,以腰为轴,发力集中。 六合螳螂拳所谓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为内三合;肩与跨合、肘于与膝合、手与足和为外三合。动作强调:步到拳到,手脚并用,一发即至。有不招不架只一下,犯了招架二三下。拳谚有“疾上还加疾,打倒还嫌迟”。要求气沉丹田,舌间上顶,头要直,身自然,做到手眼身法步,身形姿势正确,强调眼快不如手快。 六合螳螂拳以实练实打实用为一体,以远打近用肘,远了用拳手,身近便用肘,远了用腿法,近了用膝顶,快攻直取,以速为先,以活为上。 强调:出手不见手,把式才到头,把式到头,捆封底漏。俗话说不怕老虎就怕漏。例如“反搜”一招,对方上右步出右拳猛击我胸部,我上右步左手勾其右拳的同时起右圈捶猛圈对方左面部,左捶同时直击其肋,轻则劈倒,重则劈伤。 近些年来,有人认为“六合螳螂”属软螳螂,以柔为主,很少有爆发力,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是没有道理的,就连纯内家太极拳,每个招式都有很大的爆发力,试问六合门的老前辈们,他们闯江湖、下战场,出手伤人,杀敌致残,如果没有很大的爆发力,能办到吗?真传六合螳螂是实战的武术,不是舞术。 六合螳螂拳快似闪电,变化多端,招招狠毒,独此一家。做到随手而出,随手而入,招的招,打的打,招打一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在打法使用上讲:快速突然,用法讲究“一不登山,二不骑马,就地发来就地打”。 在战略技击上讲:要有敢打、必胜的信念和胆量,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六合为一体,打敌如走路。有胆敢打必成功。刻苦练出:一胆二力三技术,才能发挥出真工夫来。 在战术上讲,强调提打快攻,抢占有利位置,稳准快狠,出手不留情,前手跟后手,跟上后手难逃走。一交手就逼对方无还手之力,以静待动,遇敌不慌,沉着冷静。见手遇手直里捶,以气摧力,身体一抖就能产生巨大的爆发力,使对手措手不及,不见形影,出其不意而击之。上下协调,敢打敢进打破身势无遮拦,速间必胜,平时练习定要注意攻防意识,做到练时无人如有人,用时有人似无人,长期揣摩、苦练、实践,招式打出要准确,掌握火候。出手有近远,出拳分长短。把式把式全凭架势,把式如山,身似游龙,有高有低。六合螳螂拳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刚柔相济,阴阳奇正,变化莫测。 总起来讲,六合螳螂拳是一种快速凌厉,打法多变,实用价值高,技击性极强的一种象形拳术。 六合螳螂拳对提高人体生理功能和提高免疫力是极好的,长期练习对身心保养健体都大有好处,学练此拳老少皆益,身体强弱者都可练习,可去病强身、延年益寿、防身自卫、保家卫国、为社会和人民多做贡献。愿六合螳螂拳这支武林奇葩在中华大地上发扬光大、欣欣向荣、朝气蓬勃、永放光彩。2023-07-16 11:21:471
六合螳螂拳的简介
作为一种汉族拳术中著名的象形拳,六合螳螂拳是在六合拳的基础上,融合了螳螂拳技法,吸收了众多拳种的优点,经两个世纪数代人的历练,以其独特的技击风格,成为中华武林中的一朵奇葩。 它主要流传于山东的招远、龙口等地汉族民间,域外的日本、美国、俄罗斯、西班牙、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习练者。因其武功多在民间,其习练者以强身自卫为目的,以不轻易示人、不炫耀武技为美德,且多以务农为主,文化水平不高,旧时习武“师父言传身教,徒弟洗耳恭听”,非有德、智、仁、孝、义者难学此艺,为师者不到万不得已时,是不会轻易“倒货底”的,故习练者日寡,虽近些年有所改观,但也不容乐观,能得六合拳真谛者依然稀少。六合螳螂拳是在螳螂拳发展传承中,汲取汉族民间武术家众多拳法之长,以六合(内外三合)为精髓、以缠丝旋转为灵魂、以鸡步坐山和大猿式为根基、以斧刃和展拍为主要腿法、以勾搂(螳螂勾搂连环手)磨盘(磨盘手)为母手、以三捶为母捶、而派生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螳螂拳法。自明末清初王郎创螳螂拳至今,三百多年来,历经历代宗师、拳师发展完善,已形成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六合螳螂拳、太极螳螂拳等诸多流派。六合螳螂拳之“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内三合,和“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的外三合。与其他螳螂拳流派相比,六合螳螂拳自创始以来流传并不十分广泛,主要因其习练者素以强身自卫为目的,以不轻易示人、不炫耀武技为美德。六合螳螂拳现今主要流传于招远、龙口等地民间。在日本、美国等国家也有为数不多的习练者,但惟招远一脉拳法和器械最为全面(拳法包括全部“金不换”绝技十套,器械涵盖刀、枪、棍),技法也更为实战,而实战则是六合螳螂的核心和精髓。2023-07-16 11:22:022
螳螂拳创始人是谁?
螳螂拳创始人是王郎。螳螂拳,发源于陕西省淳化县,是一种模仿螳螂动作演变而来的中国传统拳法,在山东胶东地区广为流传。功法解析:综述:螳螂拳基本手型仿螳螂前爪,类似刁勾,名"螳螂爪"。主要手法为勾、楼、采、挂、黏、沾、贴、靠、刁、进、崩、打十二字诀。主要步法有滑步、跟步、踏步、拖步等。基本身型要求顶头、沉肩、垂肘、活腕、拧腰、坐胯、扣膝。在套路演练方面,讲究快而不乱、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套路结构严谨,动作之间衔接巧妙,外功是铁砂掌,内功是罗汉功。螳螂拳功力技法以螳螂手勾擒拿为核心,特点鲜明,针对性强,有分指撑壁、分指铁牛耕地等徒手功法与打拍沙包、抓提坛口等器械功法两类,形式不拘一榕,内容丰富多彩,既可独自操作,又能与人合作。手法步法:螳螂拳手法为勾、楼、采、挂、黏、沾、贴、靠、刁、进、崩、打十二字诀,要求为"不刁不打,一刁就打,一打几下"的连环进攻。主要步法有滑步、跟步、踏步、拖步等。2023-07-16 11:22:261
螳螂拳的英文介绍。简短一点,不能太少,好的追加分
The mantis boxing is our country famous tradition martial arts school, pictographic fist"s one kind. It is one of mountain Dongsi given name fists, is also first batch is included 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Sports martial arts movement administrative center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one which of nine big schools the system research reorganizes, mantis boxing"s formation development, condensed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clear at the beginning of numerous martial arts school long to become, only depended on the book of illustrations dealing with boxing to carry has “18 fist ancestor name” saying, might say that the mantis boxing was China ancient times the martial arts culture carrier, studied this kind of skill at martial arts regarding to understand that tim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artial arts had the very big help function.2023-07-16 11:22:441
什么是仿照螳螂造的
1;螳螂拳此拳据传发源于明末清初年间(也有南北朝梁武帝时一说),一名叫王郎的武术家访友比武失败后,一次偶然机会看到螳螂捕蝉灵巧而又激烈的情形,有所启发,然后他捕捉了许多螳螂,经常地戏斗,观察研究螳螂的每一细小神态动作。在精神方面他吸取了螳螂的意念高度集中、刚毅机智的气概;手法上吸取了它巧妙运用两个前臂进行勾、搂、卦、劈等动作是所表现出的快速灵巧;身法上吸取了它腰身的仰、俯、拧、旋的灵活多变;步法上吸取了它的踏实、稳固以及前后左右闪展腾挪的突跃等。他编制了一些巧妙的拳术攻防组合进行苦练,再度访友比武连连获胜。王郎在访友习武过程中又不断的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改进已取得的成果,从而创立了初期的螳螂拳。螳螂拳明末清初时,山东有王郎者(有称王朗者)到少林寺学艺,艺成后与韩通斗,斗败及于树下休息,苦思破敌之法。见一螳螂缘树而下,乃以划草戏之。螳螂则以一刀勾一刀打,转变有度,闪转灵活,乃携螳螂回寺,终日试之,而研究出勾搂刁采等螳螂手法。一日在树下练习时,有一猿猴取其衣,乃追猿猴而不得近其身,追逐很久,猿猴才弃其衣而去,王郎思之良久,摹仿猿猴之足迹,变换之角度,而研究出猴之步法。至此王郎之螳螂拳初步形成了。不久,即有人写出拳谱。第一篇为“十八罗汉短打序”,其中说:短打者,少林福居禅师所著也,注释详确,义理精通…。并有“短打要论”,“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条”、“长拳即短打,短打要长拳”等等。练螳螂拳者“以此为总谱,或称为老谱”。可见当时螳螂拳只有一种。以后一传再传,逐渐演变,遂分为三大派了。2;锯子据说鲁班一定程度上是模仿螳螂的捕食足上的刺,发明了锯子。3摩托车新大洲的某款轻型摩托,外形酷似螳螂,有“小螳螂”的称号4LOL中的卡兹克。不做介绍了,有点偏题。5机器人来自温彻斯特的设计师马特丹顿在汉普郡设计并建造了一 架世界上最大的仿生机器人,形似螳螂。6科学家最新研制模拟螳螂灵敏仿生机械手7也是机器人,不过是小型的“绝妙攀登者”像是螳螂,每秒钟可以移动66厘米(相当于其体长的1.5倍)。希望采纳,谢谢,本人热衷于饲养螳螂,对螳螂也有一定了解,不懂的可以继续问。2023-07-16 11:22:543
七星螳螂拳的基本简介
七星螳螂拳是在螳螂拳的基础上创建的,是螳螂拳在流传过程中的一个分支。螳螂拳是中国古有的一种汉族拳术,该拳始创於梁武帝年间的王郎,王郎创拳后,击败少林寺僧,后入少林寺传拳术。螳螂拳在少林寺中只传留少数人,更是轻不外传之拳法。螳螂拳传於民间是在乾隆末年,山东茶县西北芦郷云花观之升霄与少林寺僧関系颇好,学得螳螂拳。升宵学得之後,又重集了少林短打秘钥,并有增补。道光十二年,山东阳信县知事衙内捕快山东平度人李之剪经项思准引见,拜升宵为师,学得螳螂拳。光绪十四年,李之剪到烟台传螳螂拳於王云生、郝顺昌二人。光绪十八年,王云生以李之剪嫡传螳螂手、摘要、八肘等拳及与师弟郝顺昌交换的小拳并少林真传诸谱,几经参学、研悟,应魁德堂之魁星以和七星北斗而创立七星螳螂拳门。七星螳螂拳手法有虚有实,有正有奇;能柔能刚,可攻可守,可縦可横;分身八肘为母,包罗万象;更以摘要为譬,能生千变万化;或拍前而攻后,或击左而破右,势势之中,着着之内,步法俱备,攻发即中;手出映映忽忽,手发如雷电霹雳,势势之内,着着之中,重重叠叠如捶山;动则如闪电,不动则如泰山;此谓浑然一体也。七星螳螂拳总则为踢、打、摔、拿、点。踢有二十四绝命鸳鸯腿,三十六暗腿。摔有三摔六跌,共三十六摔掠。打有一百零八字打法,二十四字总法。拿有十八大擒拿法,三十六滑溜,三十六黏冻,共合七十二把拿法。点有十二大穴、二十四小穴点法等。2023-07-16 11:23:141
螳螂拳之套路
螳螂拳套路包括: 大返车、小返车、辘轳各一套,古二存(萃)两套,拙刚、柔灵、十八搜(收)各一套,蹦捕、拦截各一套,八肘(也叫拔肘)四套,摔捋、捕蝉各一套,五路连守五套,白猿系列偷桃、出洞、献书、入洞、献桃、指路、捹枝各一套,赤手穿掌、八快手各一套,接拳、拆拳、单插花、双插花各一套,桃花散打、透解摘魁对打各一套,摘要六套,总批两套,螳螂手七套。2023-07-16 11:23:301
螳螂拳出自什么门派
最早螳螂拳无门无派相传梁武帝时,为山东即墨人王郎受螳螂捕蝉等动作的启发,在少林长拳基础上,吸取螳螂快速、灵活的击前足动作特长,创成此拳。创出的第一套拳名为"崩捕"螳螂拳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拳传于山东省胶东一带,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与南拳各派相似。 螳螂拳形成了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拳")、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拳")、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流派。按发劲的形式划分,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等属"硬螳螂拳",六合螳螂拳等属"软螳螂拳"。2023-07-16 11:23:401
如何练好螳螂拳
要能练好螳螂拳,首先,必须自始至终牢牢地把握好螳螂拳的风格及其技击特点。但并不是流于形式上的模仿,而应从螳螂拳的动力原理这一深层面上去理解其动力与风格和技击特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楚认识螳螂拳内六合和外六合的具体内容、要求和方法;其次,要清楚了解螳螂拳具体动作的实战意义,正确认识和掌握好这些动作的空间运行轨迹、顺序、幅度及到点位置,即要做到动作线路准确,拳脚到位,配合协调;第三,要从人体运动解剖的角度认识一拳一脚的肌力合成和骨杠杆作用,尽量克服多关节肌功能性主动不足、被动不足和肌粘滞现象,使力、劲畅达;第四,勤练多想,意练和形练紧密结合。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练上数百、上千遍,边练边想边比较,不断体验并巩固正确的行拳方法,抛弃或更正错误的作法,不要越练越错越巩固。不仅在场地上练,更要在脑子里练,反复不断地将螳螂拳的技击动作拷贝到自己的潜意识里,改造原有的应激反应习惯和条件反射习惯,建立新的应激反应和条件反射体系;第五,要下功夫处理好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和转换、前力与后力的承接与转换以及出手与回手之间的转换,学会熟练地利用重力、反作用力、肌弹力和惯性力;第六,练拳时要做到眼中有敌,步进身随,意到拳出,处处与实战紧密联系,整个意识状态保持于练、战结合;第七,要清楚了解人体各个运动环节的自由度以及因约束而引起的自由度变化,学会并熟练掌握各种制动技巧,使动量能够准确、快速向特定的方向和部位转移、聚积和爆发;第八,要高度重视对螳螂拳步法的学习和演练,将步法与其它技击技术紧密结合,充分认识螳螂拳“步里藏招”的奥秘;第九,要辩证地认识行拳快与慢、刚与柔之间互为条件、互相转换的关系,合理控制好速度和节奏;第十,要下功夫研究和了解人体运动平衡规律和人体神经系统的感觉与反应特点,特别是要认识应激反应、条件反射、感觉阈限特点,从中,对人体在技击运动中的各种弱点和缺陷作归纳分析,系统地辨识各种打击机会特征,进而通过有针对性的强化意识训练,增强辨别和把握打击机会的意识和能力;第十一,克服个性弱点,在练拳中陶冶和锻造坚强、冷静、勇敢、果断、一往无前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第十二,多留意、多观察、多分析,不断丰富社会经验,提高审时度势应变能力。第十三,要重视并花力气对现代运动科学和其它相关科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如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人体机能学、兵法、技击心理学、相对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系统论、控制论等,把这些学科和相关理论引入到螳螂拳的研究和训练中,将传统的理论和经验与现代科学理论紧密结合,这是今后螳螂拳的研究、训练、发展的必由之路。事实表明,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先进运动项目,以及我国许多运动项目之领先于世界,无不是引入并得益于现代科学理论的指导和训练手段的进步,螳螂拳在这方面及早起步是迫切和必要的。2023-07-16 11:23:481
螳螂拳的身法特点
螳螂拳的身法特点螳螂拳的手法,主要是:勾、楼、采、挂、黏、沾、贴、靠、刁、进、崩、打“十二字诀”。要求:“不刁不打,一刁就打,一打几下”的连环进攻。螳螂拳的风格,总的来讲,是快速勇猛、斩钉截铁、勇往直前的气势。其特点是:正迎侧击、虚实相互、长短兼备、刚柔相济、手脚并用,使人难以捉摸,防不胜防;用连环紧扣的手法直逼对方,使敌无喘息机会。手法很丰富,既有大开大合的长打手,又有短小快捷的偷漏手,既有肘靠擒拿,又有地趟摔打。螳螂拳在套路演练方面,讲究快而不乱、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套路结构严谨,动作之间衔接巧妙。外功是铁砂掌,内功是罗汉功。常练螳螂拳,可以培养人们的坚强斗志和敏捷应变能力。梅花太极螳螂拳特点:速度快、招式紧凑,手法密集,踢打摔拿技术兼备,出手不空回,出手则必有回手。基本功:站式子有练习八式的,哈尔滨只练习两式,骑马和登山,其他式子都在套路中出现,所以不在单独练习。三锤:为梅花太极螳螂拳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共分三趟,第一趟为一步一拳步型为弓步,螳螂拳术语叫“登山”,分大登山和小登山,第二趟为连环三拳,第三趟为登山转骑马连环冲拳。散手练习,螳螂拳术语为“零手”,其他门派拳种叫“单操手”。零手:点挡手、翻天覆地、抄腿、斧刃脚、玉环步、窝肚锤、流星赶月、蹬踏式、跨翘、螳螂勾、击打连环等。套路分初、中、高三级。初级套路:指路、岳家锤、连五掌、小翻车、抹眉、白猿献果。中级套路:崩步、梅花路、白猿偷桃、拦截。高级套路:摘要一到六段、八肘一到四段。2023-07-16 11:24:081
螳螂拳的介绍
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之一,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相传由明末清初抗清人士王郎(山东栖霞人于七)所创。螳螂拳的形成发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而成,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可以说螳螂拳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载体,研究这种拳术对于了解明清之际的武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2008年6月7日,螳螂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3-07-16 11:24:151
螳螂拳的身法
螳螂拳的身法如下:螳螂拳套路很多,有牧童指路、白猿偷桃、崩步、拦截、梅花糖储翻车、勾法、螳螂扑蝉、螳螂展翅、螳螂行、八肘、摘要一至七套、器械有螳螂刀。枪、剑、棍等、其手法有掌、勾、爪、拳、指五种。手法概括有十二个字,即提拿封闭、粘黏帮贴、来叫顺送,动作灵活多变,非常机警,进退自如,神形具备。螳螂拳暴发力及寸劲最多。各种劲法齐全,腿法与脚法有弹蹬扫挂、抄踹摆踢。以及反尖脚、斧刃脚和撩脚、杵脚。扣心脚等。尤其突出肘法、套路就有四套八肘、其肘法有黏肘、叠肘、墩肘、拐肘。顶肘、转肘、扑肘、朝天肘、掀肘等等。螳螂拳简介螳螂拳在产生的数百年里,经过历代武术家的总结提炼、创新发展,逐渐形成了长短兼备、刚柔相济、勇猛快速、实用性强的特色风格,主要有太极螳螂、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小架螳螂等流派。其中太极螳螂、梅花螳螂、小架螳螂在栖霞比较流行。明末清初,王郎(山东栖霞人于七)比武失败后,一次偶然机会看到螳螂捕蝉灵巧而又激烈的情形,编制了一些拳术攻防组合进行苦练,并在访友习武过程中又不断的总结经验,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丰富和改进已取得的成果,从而创立了初期的螳螂拳;十九世纪中期,栖霞的螳螂拳进入兴盛期,出现了一批螳螂拳高手。2023-07-16 11:24:301
螳螂拳的身法
螳螂拳的八个招式:骑马式、豋山式、坐虎式、坐盘式、捕蝉式、虎头式、塌机式、寒鸡式。螳螂拳又叫作八步螳螂拳,在基础的桩功及步法训练上有八式及八步。所谓八式,是从繁杂的招式中归纳整理出来的八个基本式子,经过训练熟悉后,才能在练习套路时易于达到招式的正确要求,并奠定下技击时发劲的功力基础。八步分别为:拔步、窜步、叠步、入环步、登塌步、挪步、行步、拖步。八步是窜跳步法的练习,主要花训练式于的转换当中,步法移动的稳定性,使得重心的移转能更灵活而平稳,以便身体能适应各种姿态的变化,达到套路及技击的要求。因为螳螂拳的八步在训练过程中是非常的重要,又是其他拳法所没有的,所以成为八步螳螂拳得名的由来。螳螂拳属象形拳,是山东省四大名拳之一,较早传承于胶东半岛,后来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深受武术爱好者推崇,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传,螳螂拳为王郞因比武失利后观螳螂斗蝉的情形后顿悟所创,现在螳螂拳已形成了南北螳螂拳两派别。2023-07-16 11:24:471
如何练就螳螂拳
功力练习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1.抓铁球练习。 2.抓坛子练习。 3.推砖或推哑铃练习。 4.拧千斤棒练习。 5.拍打座沙袋练习。 6.皮条练习。 7.插小豆桶练习。 8.打踢吊沙袋练习。 9.举石担或举哑铃练习。 以上各种练习是加强臂、拳、腕指的力度、硬度、强度。另有药方,每次练习后洗烫以舒筋活血。 学习螳螂拳的七长八短 七长:钻、劈、崩、 橧、挂、圈、漏 1、拉钻直捅谓一长 2、里处翻牵谓二长 3、崩捶侧击谓三长 4、插橧破打谓四长 5、圈曲窝炮谓五长 6、斜圈泠横谓六长 7、勾漏缠鞭谓七长 八短:顶、榜、枕、采、恳、随、格、贴 1、侧后顶腆是一短 2、跛腿阳榜是二短 3、跛腿枕肘是三短 4、进步采肘是四短 5、入手恳肘是五短 6、随肘护中是六短 7、格肘遮身是七短 8、贴肘护肋是八[编辑本段]技击原则 螳螂拳虽属“象形拳”类,但从总体来讲是“重意”不“重形”。螳螂拳气势要求紧快即眼快、手快、身快。演练要式快招连、一招三变,气势逼人而又变化莫测,处处表现出刚柔相济、长短互用,勇猛泼辣,机智灵活,变化多端的风格。 螳螂拳各种不同派别,在演练上有很大不同,比如六合螳螂就是取意的典型。少林螳螂对形体更加讲究一些。这只是偏重的不同,事实上都是讲求形意合一。形是载体,意是本质。 螳螂拳谱 总论 拳打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倒不如将计就计,借力打巧,乘风行船,四两打八千斤,学拳之道至此尽矣。 总论歌诀:螳螂七字化为成,看打采移不落空。 前步引进后步跟,五门六法变化生。 五门六法 五门:即软、硬、斜、串、随(亦称五个门头)是本拳功法、劲法配合的技击方法的集中体现。 六法:即鹰眼、猴手、狼盘、雷炸、龙形、狗腰。 打手歌诀 七星步奥妙出奇,八开步快马难追,哪怕他人多诡计,只要我能精巧取。武花式叉步挎裆,转环手虚实难当,如猿奔四面八方,打来人不慌不忙。中宫步练法罕有,学到家如彪如虎,倘对手若不远走,若迟疑必败之忧。裹合手法术精强,步跟步自然难防,飞腾跳跃式中藏,三法连环步跟上。伏虎式软硬相随,变化手进退如雷。 斗敌人,他不识高低;受击打,一定错迷。 扒门靠式法变用,一见手马到成功,借你力大千斤,难逃艺高压人。 铁山靠里外使用,身手步与众不同,不知者大胆跟进,中一手立扫威风。里插手快如神风,进退法不得停留,外插手式式雄固,指东打西真传授。收掩结果技法稀,低进高取人不知,上下招法随意变,由里及外不空回。步法变化须轻快,由外及里变化灵,转环化手靠法跟,身动手进步不停。 形如风摆杨柳,静如山岳,动如雷炸,手似车轮腰似轴,脚步好似卷地风,眼如鹰视不放松。手到步随,力贵迅发,机贵神速。拳打乌明珠,棒打十指间。 八刚 泰山压顶,迎面直通,顺步双掌,叠肘硬碰,贴门靠壁,硬崩伏底,左右双捆,摔捋两分。 歌曰:有门则由径以升堂,无门则破壁而入室。 飞杵千斤,击毫发而莫损,荆轲匕首困于难使。 青丝一线,击虎臂而有余,搏虎擒龙随手而得。 十二柔 见刚而回手,入手而偷手,截手而滚手,捆手而漏手,直统而勾手,采手而入手,搂手而进手,磕手而入手,扑手而进手,挑手而入手,开手而叠手,粘手而破手。短2023-07-16 11:25:011
螳螂拳是什么拳种?
螳螂拳。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中国传统武术拳法,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的形成发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而成,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可以说螳螂拳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载体,研究这种拳术对于了解明清之际的武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螳螂的相关研究:2021年1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Nathan Burke和Gregory Holwell在《生物学报》发表研究,指出为了交配和避免被吃掉,一些雄螳螂会转而攻击,和雌性扭打,有时还会重伤后者。雄螳螂试图使用武力来迫使雌螳螂交配。交配或者死亡取决于前12小时内的比赛谁是胜出者。如果雌螳螂赢得了战斗,她会吃掉雄螳螂;但如果雄螳螂获胜,通常会完成交配。2023-07-16 11:25:091
太极螳螂拳的李飞林
有一次,李飞林先生来到素有“王家太极螳螂大本营”之称的青岛,一位螳螂门前辈听闻李飞林先生是王元亮先生的衣钵传人,想验证一下李飞林先生的功夫是否达到了太极螳螂拳继承人的水平,于是便提出与李飞林先生试手。李先生初生牛犊不畏虎,也不客气,与前辈双臂一搭,前辈身发囫囵劲,手臂有如千斤一般压向李先生,其势之猛,不亚于泰山压顶,而李先生则见势接势,出单臂发囫囵劲相抗,犹如泰山一般稳定。就在这一瞬间,两人双臂谁也无法问动对方。说时迟那时快,李先生腰身微转,手已打出,停在了前辈面前,胜负立分。老前辈也不禁为李先生这一动作叫好。所谓即得艺必试艺。有太极螳螂同门,对李先生的功夫颇为不服,总想找机会一试。一天两人相遇,李先生对他说:“我师爷王玉山以螳螂拳之‘阴阳叠手掌"打法闻名,我就以这一招打你。”结果两人一交手,被李飞林先生阴阳叠手掌前半势放出一丈左右。另有螳螂名师,对李飞林先生讲螳螂之缠封管用。而先生则讲,拳打变化,无论任何手法均可以在变中破解。名师不信,两人相试,名师以“缠封”封李先生前手,李先生则以分身八肘之黏肘迎之,身步略转,一肘打出,名师随之倒地。李飞林先生的一位朋友对先生的功夫颇为好奇,非要与先生动手试验,李飞林先生笑着说:不能试,螳螂拳手法狠毒,一交手必然会腿断臂折。苦求之下,李飞林先生没法,只好说:这样吧,我们磕一下胳膊,就磕三下,如果你能坚持住,我们就试试。两人双臂相磕,前两下,李飞林先生并没有发劲,所以对方也没有觉出螳螂拳的臂功有什么厉害之处。第三下,在磕的同时,李先生猛然发劲,只发到五成左右,猛然间,对方一个高跳出,伸着手臂惊呼:“手臂断了。”李飞林先生说:“不可能!”结果掀开袖一看,一个大泡赫然出现在眼前。2003年“凤祥杯”全国传统武术交流大赛在辽宁阜新举行,一时间全国传统武术高手云集阜新。在比赛中,李先生将自己的太极螳螂拳发挥得淋漓尽致,表现出了该拳雄浑的气势、精妙的手法及深厚的武功根底。李先生的精彩表演,不但赢得了全场喝彩,裁判也打出了全场最高分,取得了此次比赛的第一名。2004年2月李飞林先生受山东省烟台市体育局委派,参加在香港举办的“世界功夫群英会”。作为太极螳螂名师的李飞林先生与同去的梅花螳螂名师曲滋君、六合螳螂名师张道锦、七星螳螂名师钟连宝先生一起大显身手,展示了烟台一脉相传的螳螂拳真髓,四位名师均荣获金牌和表演奖,并与世界各地近二百名武林同仁进行了交流,为山东螳螂拳的发扬光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被誉为“山东螳螂拳四大名师”。2004年10月,受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征调,李飞林先生作为山东太极螳螂拳唯一代表人物进入了首界世界传统武术节国家队,并在首界世界传统武术节中取得了数个第一的佳绩,又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发劲刚而不僵,柔而不软,短中寓长,快速敏捷,具有螳螂的形象。螳螂拳派别虽多,但都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重意不重形。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连而巧妙,稳健而灵活,活中求快,快中求稳,稳中求精。螳螂拳气势要求紧快即眼快,手快,步快,身快,式快,一招变三招,长短兼用,气势逼人,变化莫测。发力时,快速突然,松紧结合,富于弹性,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脆而不短,快而不毛。器械套路2023-07-16 11:25:371
螳螂拳有何特点
螳螂拳主要流传于山东胶东各地。主要流派有“七星”、“梅花”、“六合”三大派。七星螳螂拳和梅花螳螂拳在动作的组合结构上更为相近。这两种螳螂拳的许多套路名称,动作组合,攻防办法等方面都大同小异。 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梅花”名主要来自梅花螳螂拳讲究出手成撮,多以几招连贯为伍,强调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遇回为高,加之步法的灵活变换好比朵朵梅花迎雪开。由于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较比七星螳螂拳在刚柔相济等方面更为深化些,所以有人称梅花螳螂拳。 少林螳螂拳是少林寺正宗拳法之一,属于象形拳,讲究臂肘出击灵活,变化多端,动作敏捷,刚柔相间。集技击与修身于一体,活学活用,配合实战教学,攻防自如,实用性更强! 其主要流派如下:①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这一流派的基本架势以“七星步”作基础,劲力刚脆,横裹,直撞。练功分 3部分:其一为基本功,包括腰、腿、肩功、站桩、拍打功等;其二为套路技术,包括小组合与套路,套路有插捶、翻车、蹦步、拦截、摘盔、双插花、十八梭、锉钢、 柔灵、摘要 、螳螂九转十八跌、白猿出洞、偷桃、献果、入洞、拆手拍按等;其三是拆练,包括碰桩、踢打沙袋、排练周身十二捶、散打等。②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讲究出手成撮,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迂回为主。鱼鳞步灵活变化,恰似朵朵梅花。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练功内容和七星螳螂拳大体相似。套路有翻车、蹦步、拦截、梅花路、白猿偷桃、八肘、传技、摘要等。③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与前两种流派差异较大,动作、劲法更倾向于柔。六合螳螂主要吸取了一些拳论中所载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要领,强调以“意变”导“形变”,意会身随,以人之劲为劲,引进落空,要求活似机轮,圆似钢球,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力分刚、柔、 明、暗、 滑五劲。套路主要有短锤、双封、铁刺、藏花、仙手奔、照面灯、截手圈以及六合摘要、九十三手等。 螳螂拳又可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拳传于山东省胶东一带,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与南拳各派相似。 螳螂拳形成了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拳")、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拳")、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流派。按发劲的形式划分,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等属"硬螳螂拳",六合螳螂拳等属"软螳螂拳"。 螳螂拳 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其技术和理论与山东传的北派螳螂完全不同,而与南拳各派技术却极相似。 除上述南北两派螳螂拳外,在北派螳螂的基础上又经多年传习或与其他拳法混合,还有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产生。螳螂拳派别虽多,但都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刚柔并重,强刚极柔,处处带有弹性;长短兼备,上下交替,内外相接,处处保持完整性态势;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连而巧妙,稳健而灵活,活中求快,快中求稳,稳中求精。螳螂拳还强调沉肩、垂肘、活腕、拧腰、坐胯、扣膝,拳谚有“腰送客走,胯坐帅府”和“移动靠腿脚,力蓄在裆腰,挡风阻雨两臂摇”之说。其动作要求眼快,手快,步快,身快,式快,一招变三招,长短兼用,气势逼人,变化莫测;发力时,快速突然,松紧结合,富于弹性,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脆而不短,快而不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螳螂拳被列为全国 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螳螂拳流派现今螳螂拳衍生许多派别,以王朗为主的即分为[硬螳螂](七星和梅花)与[软螳螂](六合)两种。前者以刚烈强劲为主;后者以和缓招式为主。硬螳螂之后又衍生[秘门][摔手]及[光板]等门派.近年亦创始[八歩螳螂拳],是由七星派高手姜化龙于民国初年(1912年),协同[八卦拳]的王中庆和[形意拳][通背拳]的陈某等三人所创。 六合是指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六 合螳螂拳对“以意变导形变”的要求更为严重严格,讲究轻灵、柔顺、巧妙;要求活似机轮、圆似刚球、一动皆动、一静皆静、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类主要分明、暗、刚、柔、滑五劲,从劲路和套路组合形成看有更明显的演化特点。六 合螳螂拳同“七星”“梅花”在动作的组合结构、套路内容、演练风格上差距较大,在刚柔劲法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柔,因此有人称它为“软螳螂”。人体的结构同螳螂的结构不同,要把螳螂的特点在人体上提练成“拳术化”,避免“动物化”,势必“重在取意”。2023-07-16 11:25:501
螳螂拳实战厉害吗
螳螂拳实战厉害。螳螂拳的八个招式:骑马式、豋山式、坐虎式、坐盘式、捕蝉式、虎头式、塌机式、寒鸡式。螳螂拳又叫作八步螳螂拳,在基础的桩功及步法训练上有八式及八步。所谓八式,是从繁杂的招式中归纳整理出来的八个基本式子,经过训练熟悉后,才能在练习套路时易于达到招式的正确要求,并奠定下技击时发劲的功力基础。八步分别为:拔步、窜步、叠步、入环步、登塌步、挪步、行步、拖步。八步是窜跳步法的练习,主要花训练式于的转换当中,步法移动的稳定性,使得重心的移转能更灵活而平稳,以便身体能适应各种姿态的变化,达到套路及技击的要求。因为螳螂拳的八步在训练过程中是非常的重要,又是其他拳法所没有的,所以成为八步螳螂拳得名的由来。螳螂拳属象形拳,是山东省四大名拳之一,较早传承于胶东半岛,后来逐渐流传到全国各地,深受武术爱好者推崇,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传,螳螂拳为王郞因比武失利后观螳螂斗蝉的情形后顿悟所创,现在螳螂拳已形成了南北螳螂拳两派别。2023-07-16 11:25:581
螳螂拳是什么派的拳法啊?
螳螂拳。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中国传统武术拳法,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的形成发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而成,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可以说螳螂拳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载体,研究这种拳术对于了解明清之际的武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螳螂的相关研究:2021年1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Nathan Burke和Gregory Holwell在《生物学报》发表研究,指出为了交配和避免被吃掉,一些雄螳螂会转而攻击,和雌性扭打,有时还会重伤后者。雄螳螂试图使用武力来迫使雌螳螂交配。交配或者死亡取决于前12小时内的比赛谁是胜出者。如果雌螳螂赢得了战斗,她会吃掉雄螳螂;但如果雄螳螂获胜,通常会完成交配。2023-07-16 11:26:281
螳螂拳那里的最正宗,螳螂拳是怎么样练习的?
螳螂拳盛行于山东省莱阳县(今为莱阳市),赵珠、李秉霄、梁学香、姜化龙、以及近代的李坤山、王宝山、崔寿山等,都是螳螂拳的著名传承人,尤其是后三位是中国近代螳螂拳的杰出代表人物,被武术界誉为莱阳“三山”。2008年,烟台螳螂拳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功力练习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1.抓铁球练习。 2.抓坛子练习。 3.推砖或推哑铃练习。 4.拧千斤棒练习。 5.拍打座沙袋练习。 6.皮条练习。 7.插小豆桶练习。 8.打踢吊沙袋练习。 9.举石担或举哑铃练习。 以上各种练习是加强臂、拳、腕指的力度、硬度、强度。另有药方,每次练习后洗烫以舒筋活血。 学习螳螂拳的七长八短 七长:钻、劈、崩、 橧、挂、圈、漏 1、拉钻直捅谓一长 2、里处翻牵谓二长 3、崩捶侧击谓三长 4、插橧破打谓四长 5、圈曲窝炮谓五长 6、斜圈泠横谓六长 7、勾漏缠鞭谓七长 八短:顶、榜、枕、采、恳、随、格、贴 1、侧后顶腆是一短 2、跛腿阳榜是二短 3、跛腿枕肘是三短 4、进步采肘是四短 5、入手恳肘是五短 6、随肘护中是六短 7、格肘遮身是七短 8、贴肘护肋是八[编辑本段]技击原则 螳螂拳虽属“象形拳”类,但从总体来讲是“重意”不“重形”。螳螂拳气势要求紧快即眼快、手快、身快。演练要式快招连、一招三变,气势逼人而又变化莫测,处处表现出刚柔相济、长短互用,勇猛泼辣,机智灵活,变化多端的风格。 螳螂拳各种不同派别,在演练上有很大不同,比如六合螳螂就是取意的典型。少林螳螂对形体更加讲究一些。这只是偏重的不同,事实上都是讲求形意合一。形是载体,意是本质。 螳螂拳谱 总论 拳打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倒不如将计就计,借力打巧,乘风行船,四两打八千斤,学拳之道至此尽矣。 总论歌诀:螳螂七字化为成,看打采移不落空。 前步引进后步跟,五门六法变化生。 五门六法 五门:即软、硬、斜、串、随(亦称五个门头)是本拳功法、劲法配合的技击方法的集中体现。 六法:即鹰眼、猴手、狼盘、雷炸、龙形、狗腰。 打手歌诀 七星步奥妙出奇,八开步快马难追,哪怕他人多诡计,只要我能精巧取。武花式叉步挎裆,转环手虚实难当,如猿奔四面八方,打来人不慌不忙。中宫步练法罕有,学到家如彪如虎,倘对手若不远走,若迟疑必败之忧。裹合手法术精强,步跟步自然难防,飞腾跳跃式中藏,三法连环步跟上。伏虎式软硬相随,变化手进退如雷。 斗敌人,他不识高低;受击打,一定错迷。 扒门靠式法变用,一见手马到成功,借你力大千斤,难逃艺高压人。 铁山靠里外使用,身手步与众不同,不知者大胆跟进,中一手立扫威风。里插手快如神风,进退法不得停留,外插手式式雄固,指东打西真传授。收掩结果技法稀,低进高取人不知,上下招法随意变,由里及外不空回。步法变化须轻快,由外及里变化灵,转环化手靠法跟,身动手进步不停。 形如风摆杨柳,静如山岳,动如雷炸,手似车轮腰似轴,脚步好似卷地风,眼如鹰视不放松。手到步随,力贵迅发,机贵神速。拳打乌明珠,棒打十指间。 八刚 泰山压顶,迎面直通,顺步双掌,叠肘硬碰,贴门靠壁,硬崩伏底,左右双捆,摔捋两分。 歌曰:有门则由径以升堂,无门则破壁而入室。 飞杵千斤,击毫发而莫损,荆轲匕首困于难使。 青丝一线,击虎臂而有余,搏虎擒龙随手而得。 十二柔 见刚而回手,入手而偷手,截手而滚手,捆手而漏手,直统而勾手,采手而入手,搂手而进手,磕手而入手,扑手而进手,挑手而入手,开手而叠手,粘手而破手。2023-07-16 11:26:452
螳螂拳分为多少种?分别是什么?
螳螂拳主要流传于山东胶东各地。主要流派有“七星”、“梅花”、“六合”三大派。七星螳螂拳和梅花螳螂拳在动作的组合结构上更为相近。这两种螳螂拳的许多套路名称,动作组合,攻防办法等方面都大同小异。 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梅花”名主要来自梅花螳螂拳讲究出手成撮,多以几招连贯为伍,强调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遇回为高,加之步法的灵活变换好比朵朵梅花迎雪开。由于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较比七星螳螂拳在刚柔相济等方面更为深化些,所以有人称梅花螳螂拳。 少林螳螂拳是少林寺正宗拳法之一,属于象形拳,讲究臂肘出击灵活,变化多端,动作敏捷,刚柔相间。集技击与修身于一体,活学活用,配合实战教学,攻防自如,实用性更强! 其主要流派如下:①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这一流派的基本架势以“七星步”作基础,劲力刚脆,横裹,直撞。练功分 3部分:其一为基本功,包括腰、腿、肩功、站桩、拍打功等;其二为套路技术,包括小组合与套路,套路有插捶、翻车、蹦步、拦截、摘盔、双插花、十八梭、锉钢、 柔灵、摘要 、螳螂九转十八跌、白猿出洞、偷桃、献果、入洞、拆手拍按等;其三是拆练,包括碰桩、踢打沙袋、排练周身十二捶、散打等。②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讲究出手成撮,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迂回为主。鱼鳞步灵活变化,恰似朵朵梅花。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练功内容和七星螳螂拳大体相似。套路有翻车、蹦步、拦截、梅花路、白猿偷桃、八肘、传技、摘要等。③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与前两种流派差异较大,动作、劲法更倾向于柔。六合螳螂主要吸取了一些拳论中所载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要领,强调以“意变”导“形变”,意会身随,以人之劲为劲,引进落空,要求活似机轮,圆似钢球,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力分刚、柔、 明、暗、 滑五劲。套路主要有短锤、双封、铁刺、藏花、仙手奔、照面灯、截手圈以及六合摘要、九十三手等。 螳螂拳又可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拳传于山东省胶东一带,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与南拳各派相似。 螳螂拳形成了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拳")、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拳")、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流派。按发劲的形式划分,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等属"硬螳螂拳",六合螳螂拳等属"软螳螂拳"。 螳螂拳 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其技术和理论与山东传的北派螳螂完全不同,而与南拳各派技术却极相似。 除上述南北两派螳螂拳外,在北派螳螂的基础上又经多年传习或与其他拳法混合,还有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产生。螳螂拳派别虽多,但都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刚柔并重,强刚极柔,处处带有弹性;长短兼备,上下交替,内外相接,处处保持完整性态势;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连而巧妙,稳健而灵活,活中求快,快中求稳,稳中求精。螳螂拳还强调沉肩、垂肘、活腕、拧腰、坐胯、扣膝,拳谚有“腰送客走,胯坐帅府”和“移动靠腿脚,力蓄在裆腰,挡风阻雨两臂摇”之说。其动作要求眼快,手快,步快,身快,式快,一招变三招,长短兼用,气势逼人,变化莫测;发力时,快速突然,松紧结合,富于弹性,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脆而不短,快而不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螳螂拳被列为全国 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螳螂拳流派现今螳螂拳衍生许多派别,以王朗为主的即分为[硬螳螂](七星和梅花)与[软螳螂](六合)两种。前者以刚烈强劲为主;后者以和缓招式为主。硬螳螂之后又衍生[秘门][摔手]及[光板]等门派.近年亦创始[八歩螳螂拳],是由七星派高手姜化龙于民国初年(1912年),协同[八卦拳]的王中庆和[形意拳][通背拳]的陈某等三人所创。 六合是指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六 合螳螂拳对“以意变导形变”的要求更为严重严格,讲究轻灵、柔顺、巧妙;要求活似机轮、圆似刚球、一动皆动、一静皆静、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类主要分明、暗、刚、柔、滑五劲,从劲路和套路组合形成看有更明显的演化特点。六 合螳螂拳同“七星”“梅花”在动作的组合结构、套路内容、演练风格上差距较大,在刚柔劲法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柔,因此有人称它为“软螳螂”。人体的结构同螳螂的结构不同,要把螳螂的特点在人体上提练成“拳术化”,避免“动物化”,势必“重在取意”。2023-07-16 11:26:541
螳螂拳的来历是什么?
螳螂拳螳螂拳是中国著名的汉族传统武术流派之一,象形拳的一种。它是山东四大名拳之一,也是首批被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列入系统研究整理的传统武术九大流派之一。螳螂拳螳螂拳产生于明末清初,相传由明末清初抗清人士王郎(山东栖霞人于七)所创。螳螂拳的形成发展,是凝聚了明末清初众多武术流派之长而成,仅依拳谱所载就有“十八家拳祖姓名”之说,可以说螳螂拳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载体,研究这种拳术对于了解明清之际的武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电锯电锯,又名“动力锯”,由德国人安德雷阿斯。斯蒂尔于1926年发明,极大的节省了切割材料所耗费的时间和人力。电锯以电作为动力,用来切割木料、石料、钢材等的切割工具,边缘有尖齿。分手固定式和手提式,锯条一般是用工具钢制成,有圆形的,条形以及链式等多种。2023-07-16 11:27:001
螳螂拳“十字锤”的技法,为什么叫十字锤?
螳螂拳十字锤,就是从侧面看.两小臂交叉象个"十"字,所以叫十字锤.2023-07-16 11:27:071
螳螂拳是哪个门派的?
螳螂拳主要流传于山东胶东各地。主要流派有“太极”、“七星”、“梅花”、“六合”四大派。七星螳螂拳和梅花螳螂拳在动作的组合结构上更为相近。这两种螳螂拳的许多套路名称,动作组合,攻防办法等方面都大同小异。 “梅花”名主要来自梅花螳螂拳讲究出手成撮,多以几招连贯为伍,强调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遇回为高,加之步法的灵活变换好比朵朵梅花迎雪开。由于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较比七星螳螂拳在刚柔相济等方面更为深化些,所以有人称梅花螳螂拳。 少林螳螂拳是少林寺正宗拳法之一,属于象形拳,讲究臂肘出击灵活,变化多端,动作敏捷,刚柔相间。集技击与修身于一体,活学活用,配合实战教学,攻防自如,实用性更强! 其主要流派如下:①太极螳螂拳。来由于宋子德宗师,在继承古传螳螂拳的基础上,创编了《崩补》套路,演化出365手《摘要》,使螳螂拳加以完善。它以《乱接》练手稍之劲,以《崩补》练身法之变化,以《八肘》为母演劲法之变化,更以《摘要》为纲,演全身之变化。内功以《三回九转罗汉功》筑基,以《神仙起居法》、《易筋经》、《太上养生法》、《十二动功》辅之,讲究以“空气”为绝佳之练功器械。器械方面有《老子鸿门文武剑》、《十八枪》、《太极玉环刀》、《掠水棒》等。②梅花螳螂拳。讲究出手成撮,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迂回为主。鱼鳞步灵活变化,恰似朵朵梅花。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练功内容和七星螳螂拳大体相似。套路有翻车、蹦步、拦截、梅花路、白猿偷桃、八肘、传技、摘要等。③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与前两种流派差异较大,动作、劲法更倾向于柔。六合螳螂主要吸取了一些拳论中所载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要领,强调以“意变”导“形变”,意会身随,以人之劲为劲,引进落空,要求活似机轮,圆似钢球,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力分刚、柔、 明、暗、 滑五劲。套路主要有短锤、双封、铁刺、藏花、仙手奔、照面灯、截手圈以及六合摘要、九十三手等。 螳螂拳又可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拳传于山东省胶东一带,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与南拳各派相似。 螳螂拳形成了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拳")、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流派。按发劲的形式划分,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等属"硬螳螂拳",六合螳螂拳等属"软螳螂拳"。2023-07-16 11:27:175
螳螂拳的主要流派
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即墨县人王朗所创。他比武失败后,看到螳螂捕蝉的灵巧激烈情况,有所启发,便捕捉螳螂,观察其运用两个前臂的搏斗技巧,从而创造了勾、搂、采、挂、刁、缠、劈、滑等多种武术手法,成为别具一格的北派螳螂拳。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其技术和理论与山东传的北派螳螂完全不同,而与南拳各派技术却极相似。 上述南北两派螳螂拳外,在北派螳螂的基础上又经多年传习或与其他拳法混合,还有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产生。螳螂拳主要流传于山东胶东各地。主要流派有“太极”、“七星”、“梅花”、“六合”四大派。七星螳螂拳和梅花螳螂拳在动作的组合结构上更为相近。这两种螳螂拳的许多套路名称,动作组合,攻防办法等方面都大同小异。“梅花”名主要来自梅花螳螂拳讲究出手成撮,多以几招连贯为伍,强调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遇回为高,加之步法的灵活变换好比朵朵梅花迎雪开。由于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较比七星螳螂拳在刚柔相济等方面更为深化些,所以有人称梅花螳螂拳。少林螳螂拳是少林寺正宗拳法之一,属于象形拳,讲究臂肘出击灵活,变化多端,动作敏捷,刚柔相间。集技击与修身于一体,活学活用,配合实战教学,攻防自如,实用性更强!其主要流派如下:①太极螳螂拳。来由于宋子德宗师,在继承古传螳螂拳的基础上,创编了《崩步》套路,演化出365手《摘要》,使螳螂拳加以完善。它以《乱接》练手稍之劲,以《崩补》练身法之变化,以《八肘》为母演劲法之变化,更以《摘要》为纲,演全身之变化。内功以《三回九转罗汉功》筑基,以《神仙起居法》、《易筋经》、《太上养生法》、《十二动功》辅之,讲究以“空气”为绝佳之练功器械。器械方面有《老子鸿门文武剑》、《十八枪》、《太极玉环刀》、《掠水棒》等。②梅花螳螂拳。讲究出手成撮,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迂回为主。鱼鳞步灵活变化,恰似朵朵梅花。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练功内容和七星螳螂拳大体相似。套路有翻车、蹦步、拦截、梅花路、白猿偷桃、八肘、传技、摘要等。③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与前两种流派差异较大,动作、劲法更倾向于柔。六合螳螂主要吸取了一些拳论中所载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要领,强调以“意变”导“形变”,意会身随,以人之劲为劲,引进落空,要求活似机轮,圆似钢球,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力分刚、柔、 明、暗、 滑五劲。套路主要有短锤、双封、铁刺、藏花、仙手奔、照面灯、截手圈以及六合摘要、九十三手等。螳螂拳又可分北派螳螂与南派螳螂。北派螳螂拳传于山东省胶东一带,南派螳螂又名周家螳螂拳,据传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创始的,与南拳各派相似。 螳螂拳形成了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拳)、通臂螳螂拳、摔手螳螂拳、光板螳螂拳、八步螳螂拳等流派。按发劲的形式划分,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等属硬螳螂拳,六合螳螂拳等属软螳螂拳。螳螂拳派别虽多,但都强调:象形取意,重在取意;刚柔并重,强刚极柔,处处带有弹性;长短兼备,上下交替,内外相接,处处保持完整性态势;手法、步法、腿法、身法密连而巧妙,稳健而灵活,活中求快,快中求稳,稳中求精。螳螂拳还强调沉肩、垂肘、活腕、拧腰、坐胯、扣膝,拳谚有“腰送客走,胯坐帅府”和“移动靠腿脚,力蓄在裆腰,挡风阻雨两臂摇”之说。其动作要求眼快,手快,步快,身快,式快,一招变三招,长短兼用,气势逼人,变化莫测;发力时,快速突然,松紧结合,富于弹性,做到刚而不僵,柔而不软,脆而不短,快而不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螳螂拳被列为全国 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六合是指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六合螳螂拳对“以意变导形变”的要求更为严重严格,讲究轻灵、柔顺、巧妙;要求活似机轮、圆似刚球、一动皆动、一静皆静、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类主要分明、暗、刚、柔、滑五劲,从劲路和套路组合形成看有更明显的演化特点。六合螳螂拳同“七星”“梅花”在动作的组合结构、套路内容、演练风格上差距较大,在刚柔劲法的选择上更倾向于柔,因此有人称它为“软螳螂”。人体的结构同螳螂的结构不同,要把螳螂的特点在人体上提练成“拳术化”,避免“动物化”,势必“重在取意”。2023-07-16 11:27:331
螳螂拳是谁发明的
螳螂拳的发源地是山东省烟台地区,最初流行於莱阳、海阳一带。经历代宗师充实发展,逐渐形成了三大古老流派:梅花螳螂、七星螳螂、六合螳螂。早年螳螂拳并无门派之分。传说王郎创螳螂拳时只有「崩补」和「八肘」,至李秉霄及赵珠时才创出「乱接」(现也叫拦截),再传至梁学香才有「摘要」。故螳螂拳的经典套路为「崩补」「八肘」「乱接」「摘要」。其后流传广泛,研习者众多,始分枝成各种流派,套路亦各有发展创新。2023-07-16 11:27:493
电视剧《螳螂拳》主题曲叫什么
电视剧《螳螂拳》主题曲叫春风秋雨。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春风秋雨是经典粤语歌曲,叶倩文演唱。2023-07-16 11:27:551
螳螂拳分为多少种?分别是什么?
螳螂拳中拳法很多,但有几种主要的拳法,一定要拿出来做单式多加练习,日后肯定会受益非浅.这几种拳法为,漏锤,探锤,采三手,曲折窝里炮,挂锤[摇步入],劈[砸]锤,勾锤[窝肚,揭额],圈锤,翻车轳轳锤.....练习出拳时千万不要站立不动,每一个动做,都要有一次脚步和身体的移动.练出拳,实际上是在练步法和身法.....每一种拳用拗步,顺步,进步三种步法,和左式,右式两种身法来练,使之更灵活,实用,和全面. 如以漏锤为例,....以右闭手式起,双手向下一拍,同时后脚退半步,身体往后一撤,不停顿前脚和身子向前一窜,打左漏锤,右手拍击左肩.[拗步].重复上一动做打右拳[顺步].再重复上左步出拳[进步].然后换左闭手练习之....坚持习之,日久必见效果....2023-07-16 11:28:062
请问:螳螂拳的招式名称?
黑虎掏心泰山压顶二龙戏珠螳螂拳蛇形步剩余招式折莲花飘竭子掌弗拉明戈舞步飞天陲猫落地熊掌出击猫抖水猫转身飞鹤捕虾猩猩折枝兔子拳骡子踢腿龙虾爪眼镜蛇牡蛎壳乌鸦坐飞机大象踢腿虎杀两羊电眼逼人黑虎掠过秃鹰怒鸦起飞睡熊猛醒饿狼前进螺丝卷马尾拍苍蝇镰刀扫地泼猴发功愤怒的章鱼小鱼水中游鲸鱼摆尾脑袋砸核桃劈山掌巨斧砍大树狮子拜天猎豹飞奔羚羊飞跃黑虎捕食困小羊豺狼捕兔鹞鹰落地虎爪吃布丁乌龟拳树獭踢腿飞天猴巧夺宝盒老鼠走迷官老鼠偷奶酪鲨鱼吞饵水牛打老鼠飞鹰展翅顽猴神功、螳螂神拳、狡兔出击青鱼绝杀飞象踩老鼠土拨鼠掷鼬鼠鲨鱼吃鱼凤凰奔月流星毁灭龙卷风摧毁停车场暴龙振翅飞翔限风踢地震拳小行星带流星连打山轰雷拳虎落鹰背超行星燃烧袋鼠跳扫堂腿打虎式双风贯耳鹰爪功飞龙在天碎瓜拳老鹰展翅我成了瘸腿鹅腾空飞脚蛇拳出动龙抓手怒鸦飞行仓鼠上车轮熊捉鲑鱼猴子爬树犀牛狂奔玲羊起跳山羊爬山蜘蛛吃苍蝇大象拳火山烧农场长臂在天2023-07-16 11:28: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