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自萧关起战尘
-
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自我实现预言效应(Pygmalion Effect),是指他人对某个个体的期望和信念,会影响该个体的表现和行为,从而使其达到与预期相一致的结果。
具体而言,当一个人被寄予高期望时,他们会感受到来自他人的信任和支持,这种信任和支持会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努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表现水平。相反,如果一个人被寄予低期望,他们可能会感到缺乏信心和动力,导致表现不佳。
罗森塔尔效应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和雅各布森(Lenore Jacobson)于1968年提出,他们在研究中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对学生的学术表现产生重要影响。这一效应在教育、工作、运动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罗森塔尔效应提醒我们,他人对我们的期望和信任,以及我们自身对自己的期望和信念,都会对我们的表现和成就产生影响。因此,对他人和自己都要树立积极的期望,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努力追求目标,从而发挥潜力并取得更好的成果。
- 莫妮卡住了
-
皮革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尺州拆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迹此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陵枣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twz.85796.cn/news/862134.html】
【tki.iskrv.cn/news/354182.html】
相关推荐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什么?
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期望,并从中发挥着莫大的作用。“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它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期望,并从中发挥着莫大的作用。换句话讲就是“梦想成真”,而助推该梦想成真的动力便是来源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鼓励和期待。可以给对方带来莫大的动力。要知道,人都是感觉动物,在碰到一些看似难解的困难和挫折时,人会本能的表示畏惧甚至会因此而退缩。如果此时有一个人对其投以期望和鼓励的话,他就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也逐渐会用新的姿态面对困难与挫折,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人就会逐渐提升自身技能,进而提高战胜困难的可能性。罗森塔尔实验“罗森塔尔实验”,也叫"丑小鸭实验"。在心理学历史上,有关期望和信心对人的影响的实验,最著名的当属"罗森塔尔实验"了。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他在实验中发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教育观念,而且对人们的其他社会性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2023-07-16 13:45:443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百科上定义是:人们基于对某种情景的知觉而形成的期待或预言,会使该情景产生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用人话说就是你期待什么,就会得到什么。要注意你得到的不一定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 举个例子,我2013年考上公务员,这个铁饭碗真的是我想要的吗?不是,我毕业后的想法是在一线城市进一家互联网公司。但是公务员是我期待的吗,是的,我能在心理追平和名校毕业的同学之间的差距,同时也是家人所期待的“金榜题名”。你看这又同时印证了别人尤其是爱你的人对你期待的力量是多么强大。 当你期待一件事,潜意识就会按照这个目的去达成这件事。更为要命的是,你喜欢的、尊重的、崇拜的人对你的期待可能对你产生更大的影响。 你看那些成功的人往往都有积极的自信心,他们相信自己做的事情,相信会实现的场景,如果没有实现,他们找原因然后解决问题。闷声发大财的人大有人在,踌躇不前的人才叫苦连天。 所以说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有多重要,同时你也要真心期待事情会顺利进行。生活中你有对自己的负面期待吗?我举个例子,我经常对别人说,我不愿意做饭,不愿意买菜洗碗。其实真实的情况是自己做出来的饭真心好吃,吃到肚子里舒舒服服,食量是不会骗人的。从这个角度讲我是愿意做饭的,只不过是出现了对自己的负面期待。 可能有的人要问,父母对孩子都是积极的期待,都希望孩子成为优秀的人,可现实情况是大多孩子都非常普通,这怎么解释?有一个孩子叫“别人家的孩子”,好像总有一个孩子比你的孩子更好更优秀。其实,这是父母在意识上认为自己给了孩子正面的期待,但在潜意识里却给了他负面期待。这样的父母经常关注的是孩子不优秀的时候,然后批评他不优秀,想通过这种方法让孩子变得优秀,但是在孩子心里体会到的是:我的父母对我得期待是不优秀。 罗森塔尔效应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通过学习这个概念让我们知道,期待可能会变成你的命运。 附上罗森塔尔效应的故事由来: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后来,人们把像这种由他人(特别是像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权威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2023-07-16 13:46:081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也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这个名字来自一个希腊神话故事:雕刻家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创作的女性雕像,把雕像当成真的女人一样对待,最后雕像果真获得了生命,成为了皮格马利翁的爱人。皮格马利翁故事的寓意在各种学术领域都时有提起,心理学和社会学领域尤其多,也被称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意思就是,人心中的期望会影响现实事物的发展,心里带着负面的期望就更容易失败,心里带着正面的期望就更容易成功。当然,这只是一种对生活经验的模糊总结,并没有经过科学的验证。而罗森塔尔所做的,就是通过科学的心理学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罗森塔尔是怎么做的呢?他们选定了一家学校作为实验对象,先是给这家学校的所有学生进行了智商测试。但他们并没有把真实的测试结果告诉学生和老师,而是随机抽取了大约20%的学生,对师生们说这些学生的智力很优秀,非常有潜力。一段时间之后,罗森塔尔回到这所学校,对学生们进行了第二次测试,发现那些随机抽取出来的“高智商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真的优于其他学生,而且在一二年级学生身上效果尤其明显。 罗森塔尔由此得出结论:教师对于学生的高期望值,以及学生自己信心的增强,有助于提高学习表现。2023-07-16 13:46:161
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什么?罗森塔尔效应是哪来的?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1】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过一个有趣实验:他在某高校考察时,随意从每班抽了该校的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做“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 交给校长,十分认真地说了一个权威性的谎言:“这些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将来一定会有很高的成就,并叮嘱校长不要告诉任何人。 02 八个月之后,罗森塔尔又回到该学校,发现这些学生确实超过一般的学生,又非常大的进步。 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岗位上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这个现象后来就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 03 罗森塔尔效应给我们的启示:对一个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很快,发展的更好,尤其在老师教育儿童的阶段。 也是一种暗示效应。 04 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2】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自我期望效应。 源于一次实验,实验者通过暗示教师哪些学生有天赋,致使教师对这些学生付出格外的关注,而教师的行为也传达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的期许向好的方向发展。 有一位名叫罗森塔尔(RobertRosenthal)的人,在1966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变态心理学的人,可能为研究者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把研究结果“污染”了。 他设计了一些实验,试图证明实验者的偏见会影响研究结果。 其中有一项实验是这样按排的:他让大学生用两组大白鼠做实验,主持实验的人告诉大学生们说,这两种大白鼠品种不一样,一组是十分聪明的,另一组特别笨。 事实上这两组大白鼠没有什麽差别,而大学生们都相信,实验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学生们让这两组大白鼠学习走迷宫,看看哪一组学得快。 结果他们发现,“聪明”的那一组大白鼠比“笨”的那一组学得快。 他推测说,这有能是由于实验者对“聪明”的动物和蔼友好,对待“笨”的`动物粗暴而造成的。 上述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呢?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因为人们的头脑中事先就存在着一种定势,定势又作何解释呢?这需要从头说起。 定势也可以说是一种心向,是指在对某一刺激发生反应以前,就已经存在的某种意向。 比如你听别人说过,张某近来对你很不满意,那么你在遇到他时,即使他没有说一句对你不满的话,你也会体验到一种不自然的感觉。 如果你听别人说这个人专会挑别人说话的毛病,那么你在同他讲话时,就不如平时讲话那样流利。 这就是因为事先你的脑子里存在着一种趋势,由于这种趋势的存在,使你的反应同平时大不一样。 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3】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1]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 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效应原理 实验者认为,教师应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 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 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 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2023-07-16 13:46:241
罗森塔尔效应是什么意思
罗森塔尔效应是什么意思介绍如下: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它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首先发现的,罗森塔尔等人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中,每个年级各抽出三个班级进行测验。他们随机抽取一些学生的测验结果,然后告诉各任课教师哪些学生将会表现出明显进步,(其实这些学生完全是实验者们随机抽样的,任课教师不知道)。八个月后,再进行测验,发现被指为可能进步的学生成绩确实进步了。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相关简介:教师在关于学生品行的评定中也给了这些学生以好意的评定。除任课教师外,这些学生的名单并未向任何其他人泄露,所以他们认为这个结果是从任课教师的期待中产生的。罗森塔尔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不同。2023-07-16 13:46:312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罗森塔尔做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指的是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这个效应也同样启示着家长们,适当的夸奖可以让小朋友更有动力学习。 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对于这个名词大家不是很了解,其实它指的是当教师对一个学生的期待值很高时,这个学生往往会受到影响而达到预期效果。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进行了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让人意外,因为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每一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以此类推,这种效应在另一面同样是有效果的。比如你本来穿了一件自认为是很好看的鞋子去上班,结果好几个同事都说不好看。当第一个同事说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只是她的个人看法,但是说的人多了你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和审美眼光了。于是到了下班后,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鞋子换下来,并且决定再也不穿它去上班了。 总而言之,这种效应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 罗森塔尔效应的教育启示 罗森塔尔效应,即人际期望效应给我们同样带来启示,也就是要给人鼓励。比如家长要给孩子鼓励,这也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教育启示。 在亲子教育上,罗森塔尔效应提示我们,鼓励式教育远优于“棍棒教育”,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优秀的,他/她就会成为聪明、优秀的孩子,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关注自己的孩子,会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和赞扬。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来自于信任、期待,来自于赞扬,来自于母爱/父爱。当然,这种信任和期待应当是积极、现实的,而不是盲目的。 除了亲子教育上,在学校里,罗森塔尔效应是同样有效。老师对学生抱有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罗森塔尔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期望效应,即由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其暗示会传达给学生,学生会受到鼓励从而达到老师的期望值。这个效应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教育启示,如果家长们依旧不能很好的理解,下面我就将几个关于罗森塔尔期望效应的事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一分为二,把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一群特别聪明的老鼠。他把B群老鼠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普通的老鼠。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教授让这两群老鼠穿越迷宫,结果发现,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聪明得多,都先跑出去了。其实,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反之,另一个实验员用对待笨老鼠的办法训练。 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1973年至1998年近21万名华裔和日裔美国人以及4700多万名美国白人的死亡日期。结果发现,每个月4号,华人和日本人死亡的人数比其它日子死亡的人数明显要高,研究认为,普通话、广东话和日语中的“4”和“死”谐音,部分华人和日本人有一种忌讳“4”的迷信心理,因为这种迷信心理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如何看待罗森塔尔效应 如何看待罗森塔尔效应?我认为首先要学习,再加以运用。当然,这种运用不是让老师或家长对孩子盲目的期待,而是理智的适当的鼓励表扬。 首先,家长们要认识到,罗森塔尔效应不是单方面的一种效应,他对于负面效应同样起作用。因此,家长们不要只看到其正面的积极的效应,还要注意到其反面也会带来同样的期待效应。即家长也不可以每天对着孩子说一些消极的话,因为这些消极的话对孩子也有心理暗示,同样也会带来期待效应。 第二点,家长要注意的是不能过于夸大的表扬孩子。表面上看,罗森塔尔效应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期待所引发的,这也由此造成一些人片面夸大教师的爱和期待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甚至有学者提出期待和爱是教育的全部。如此,则不仅把复杂的教育问题简单化了,而且极有可能因此而轻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弱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最后,孩子要对家长和老师的期待做出区别反应,不能一味的高看自己能力也不能一味的贬低自己的能力。即要对这些赞扬或批评有自己的判断。2023-07-16 13:46:581
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2023-07-16 13:47:061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什么?
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期望,并从中发挥着莫大的作用。“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它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期望,并从中发挥着莫大的作用。换句话讲就是“梦想成真”,而助推该梦想成真的动力便是来源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鼓励和期待。可以给对方带来莫大的动力。要知道,人都是感觉动物,在碰到一些看似难解的困难和挫折时,人会本能的表示畏惧甚至会因此而退缩。如果此时有一个人对其投以期望和鼓励的话,他就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也逐渐会用新的姿态面对困难与挫折,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人就会逐渐提升自身技能,进而提高战胜困难的可能性。罗森塔尔实验“罗森塔尔实验”,也叫"丑小鸭实验"。在心理学历史上,有关期望和信心对人的影响的实验,最著名的当属"罗森塔尔实验"了。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他在实验中发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教育观念,而且对人们的其他社会性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2023-07-16 13:47:361
罗森塔尔效应名词解释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期望什么,就会得到什么,得到的不是想要的,而是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2023-07-16 13:47:531
关于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作过一个有趣实验:他在某高校考察时,随意从每班抽了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现象后来就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证明了三个道理:第一,人的智商和能力是可以通过外力“激活”的;第二,信任和期望是“激活”人们智商和能力的基本要素;第三,人才资源贵在开发。 前面说的那18名学生是罗氏在各个班随意抽的,因此并非“全都是智商型人才”。然而他们一旦认为自身的价值被发现并被别人重视了,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自豪感又会形成强大持久的动力,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在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罗森塔尔效应是信任和期望心理的共鸣现象。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领导对下属投入更多的信任和期望,领导与下属就会产生“信任共鸣”,下属就能得以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最佳的工作业绩。许多高明的领导在给下属交办任务时,总是信任地放手让下属按照他们自己的意图干,结果下属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以超常发挥,工作都干得很漂亮;有的领导布置工作时总是担心下属干不好,反复叮咛,再三嘱咐,结果下属思想包袱很重,工作缩手缩脚,事情办得往往不太理想,个人的才干也遭到压抑。 “罗森塔尔效应”还让我们明白了:人才资源是“开发”出来的。罗氏列出的18人之所以后来真的成为人才,一是被罗氏“激活”了他们的“天分”,二是学校和社会都把他们作为“智商型人才”进行了重点的培养,说到底他们是被“开发”出来的。任何“人才”都不是先天固有的,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将普通人开发、培养成有用之才。领导者要充分地信任和理解身边的各类人才、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敢于把他们放到风口浪尖上去摔打,放到重要岗位去磨砺,这样才能使他们迅速成“才”。(聂杭军) 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网2023-07-16 13:48:001
何为罗森塔尔效应?它对教育工作有何启示?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信不信由你。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信不信由你。2023-07-16 13:48:322
罗森塔尔效应的教育学意义
罗森塔尔效应,即人际期望效应给我们同样带来启示,也就是要给人鼓励。比如家长要给孩子鼓励,这也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教育启示。在亲子教育上,罗森塔尔效应提示我们,鼓励式教育远优于“棍棒教育”,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优秀的,他/她就会成为聪明、优秀的孩子,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关注自己的孩子,会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和赞扬。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来自于信任、期待,来自于赞扬,来自于母爱/父爱。当然,这种信任和期待应当是积极、现实的,而不是盲目的。除了亲子教育上,在学校里,罗森塔尔效应是同样有效。老师对学生抱有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2023-07-16 13:48:411
罗森塔尔效应对孩子的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2023-07-16 13:48:481
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它在企业管理中有没有用处?
他设计了一些实验,试图证明实验者的偏见会影响研究结果。其中有一项实验是这样按排的:他让大学生用两组大白鼠做实验,主持实验的人告诉大学生们说,这两种大白鼠品种不一样,一组是十分聪明的,另一组特别笨。事实上这两组大白鼠没有什麽差别,而大学生们都相信,实验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学生们让这两组大白鼠学习走迷宫,看看哪一组学得快。结果他们发现,聪明的那一组大白鼠比笨的那一组学得快。 在另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中,罗森塔尔及其同事,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他们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lateblooming)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自从罗森塔尔宣布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之后,罗森塔尔就再也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着不同。可是当学期之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着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晚器大成的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上述情况为什么会发生呢?用心理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因为人们的头脑中事先就存在着一种定势,定势又作何解释呢?这需要从头说起。定势也可以说是一种心向,是指在对某一刺激发生反应以前,就已经存在的某种意向。比如你听别人说过,张某近来对你很不满意,那么你在遇到他时,即使他没有说一句对你不满的话,你也会体验到一种不自然的感觉。如果你听别人说这个人专会挑别人说话的毛病,那么你在同他讲话时,就不如平时讲话那样流利。这就是因为事先你的脑子里存在着一种趋势,由于这种趋势的存在,使你的反应同平时大不一样。 罗森塔尔效应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我想早点听到你们成功的消息。......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我们通常所说的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2023-07-16 13:49:081
“我做不好”,孩子经常自我否定,家长用“罗森塔尔效应”来引导
燕子是一位幼儿园老师,她发觉自己班上有个叫欢欢的学生,什么都好,就是太缺乏自信,总喜欢自我否定。 有一天,她想叫欢欢上台去讲昨天布置的故事,但是欢欢说什么都不肯上去,一直说:“我不行…我怕我讲不好。”不管燕子怎么鼓励她,她最后还是没上去。放学的时候,欢欢妈来接她,燕子跟欢欢妈说了欢欢的情况,欢欢妈很惊讶:“不可能啊?我昨天让她在家重复讲了十遍,她已经讲得很完整了呀!一个细节都没漏下呢!” 经过交流后,燕子才知道,原来欢欢妈对欢欢平时很苛刻,不管欢欢做什么,都会给她指出很多毛病,督促她做到完美为止。可是欢欢妈不知道,这样经常打击孩子自信心的行为,将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不自信。燕子给欢欢妈指出这个问题后,欢欢妈也后悔不已。 其实,很多家长都用错了教育方式,他们不清楚,孩子是需要鼓励的,是需要积极暗示的,这样的孩子才会有自信心。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罗森塔尔效应”?这种效应运用到家教中的话,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自信。 1、“罗森塔尔效应”的含义 罗森塔尔效应,通俗的说,就是一种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 社会 心理效应,本来是指老师对学生的心理期望,希望学生可以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从而对这些学生进行很多的鼓励措施,让学生最终达到期望。说白了,就是:对一个人的良好预言,就代表着这个人的良好未来。 2、“罗森塔尔效应”的产生过程 这个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实验。1968年的一天,罗森塔尔来到一个小学,说要进行一个实验,他在小学里面随便选出了18名学生,让学校老师着重对这些学生提高期望值,并且经常以赞扬、体谅、认同的方式给这些学生积极的心理引导,8个月后,这份名单上的18名学生,成绩都有了巨大进步,他们不但自信心增强,并且求知欲也非常旺盛。后来,大家把这实验的结果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3、“罗森塔尔效应”的现实作用 其实,我们每个人做事情时,都会害怕失败,这是很正常的心理,但如果旁人也跟着说:“你不行”“你肯定失败”这种话的话,就更加不敢去尝试了,如果有人说:“你一定可以”“我相信你”这些话,我们内心就会充满力量,并愿意为这个期待去努力,从而自信心越来越强,也会做成很多事情。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在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总之,如果经常运用“罗森塔尔效应”的话,人就会获得更多自信,从而为将来的成功推波助澜。那么,如果把“罗森塔尔效应”运用到孩子身上,又会产生什么效果呢? 1、让孩子变得积极自信,获得成功 孩子遇到困难或是失败时,因为心智不是特别成熟,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颓废,害怕,逃避,否定自己。这个时候,如果将“罗森塔尔效应”运用到孩子身上的话,就会让孩子提高对自己的心理预期,冷静下来思考自身的问题,从而看到美好前景,产生干劲和动力,为美好前景努力奋斗,取得成功。 2、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如果家长总是否定孩子,孩子肯定会变得沮丧,性格也会变得阴郁,当一些不良情绪越积越多后,孩子的脾气就会变得很暴躁。如果将“罗森塔尔效应”运用到孩子身上的话,就能及时地帮孩子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让他充满自信和阳光,一旦正面情绪越积越多,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温和,从而产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3、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感恩的人 人都是感性动物,绝大部分都受着情绪的支配,如果父母总是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百分之百肯定孩子的话,孩子也会对父母充满了感激之情,觉得父母是自己的坚实后盾,自己的成功与父母的支持分不开,从而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愿意亲近和孝顺父母。 既然“罗森塔尔效应”能给孩子带来这么多好处,那家长应该如何巧妙应用这种效应呢? 1、表达对孩子的期望,让孩子肯定自己 比如孩子学轮滑时,可能因为怕摔而不敢去学,家长就应该表达出自己对他的期望:“我相信你,半个月你一定可以学会!”有了家长的鼓励和期望,孩子自然就建立了自信,将这个期望转化成努力的方向,从而愿意努力尝试。 2、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保持自信 很多家长都喜欢在孩子面前说:“你看隔壁家的XX多有出息!”“你看你同学XX又考了100分,你才考这么一点”等等之类的话,这些话说多了,不但不能激励孩子,还会让孩子否定自己,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应该巧妙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较,明天跟今天比较,今天跟昨天比较,渐渐让孩子树立自信,为早日成为优秀的人而奋斗,长此以往,孩子一定大不一样。 3、用适当的语言表扬孩子,让孩子拥有一颗进步的心 当孩子取得成功,非常开心时,家长不能说:“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比你厉害的人多了去了。”这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也不能说:“哇,你太棒了!你是世上最厉害的人!”这样会让孩子觉得飘飘然;而是应该跟孩子说:“你真努力,如果再努力一点就能达到终极目标了!”、“你做得很棒,希望下次继续保持,我相信你还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只有这样的话语,才能让孩子既肯定自己,又能为更好的自己而努力。 总之,对待孩子,要经常给予积极的暗示,也就是我们说的“罗森塔尔效应”,在孩子取得成功的时候,要认可他,激励他;在孩子失败的时候,要鼓励他,支持他。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变得更优秀,更成功! 今日互动话题:你们的孩子是否经常不自信?你们是怎么对待的呢?一起来聊聊吧!2023-07-16 13:49:151
孩子越夸越优秀,越骂越叛逆?“罗森塔尔效应”的影响不能忽视
“一个吝啬赞美自己孩子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变得让他们无法赞美。” 任何一个家长都不能贬低自己的孩子,不能一味地责骂他们。 毕竟孩子也有自尊心,当他们的自尊心受挫时,便会破罐子破摔,其实只要 家长多给孩子一点信心一点鼓励 ,或许结局会改写,孩子慢慢变得越来越优秀,只要你肯给他们机会!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提出,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即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 罗森塔尔去一名小学里面随机挑选出来一些学生,拟了一份 “最具发展潜力的名单” 。 然后用特别赞扬的语气把这份名单交给了学校的校长和老师。并告诉他们一定要保密,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再次来到这个小学,让校长和老师帮忙找出这些学生进行复试。 结果令人大吃一惊:这些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而且性格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同时也表现出很强的求知欲望。 可想而知罗森塔尔对学生的赞许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又通过老师和校长不断的暗示这些同学,让学生变得更加自爱、自尊、自信,取得了异乎寻常的进步。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1、夸奖要合情合理 一些小事不要过多夸奖,孩子应做的事也不要过于夸奖。 比如生活中孩子只是收拾一次桌子,在被父母过分夸奖后,孩子就把这当成一件天大的事,认为自己也是一个“了不起”人物。 还有其他生活中的小事,这些原本就是孩子份内应该做的事情,对孩子而言都变成了,“我做了你就要夸我,我不做也没有关系”的事情。 2、别夸孩子聪明,应该夸努力 很多父母以为说孩子聪明就是很好的夸奖方法,其实不然。 孩子年纪尚幼,大部分观点和想法还不成熟,基本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如果父母经常夸他聪明,他可能真的觉得自己起点就高。 然后变得自大,不愿意付出更多努力,来印证自己是真的聪明。所以最好是夸孩子努力, 让孩子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这样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才更好。 3、在别人面前夸奖孩子 很多家长会在别人面前批评自己的孩子,却不会当着他人的面夸奖孩子。在别人面前夸奖孩子,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 通过赞美树立孩子的信心,以此激励孩子 。 或是通过别人赞美孩子,孩子有时候会认为自己父母的褒奖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因此当听到别人夸奖自己时,能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形象。2023-07-16 13:49:211
教师越是看中的学生会变的越聪明,这是教育中的什么效应
教师越是看中的学生会变的越聪明,这是教育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者认为,教师因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实验过程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2023-07-16 13:49:503
罗森塔尔效应表明,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重大影响的是教师的能力?
【教师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的实验对教师的启发表明:教师如果对学生有所期待,并能鼓励指导学生,学生就会取得很大的成就。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师期待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朝着自己所期望的正确方向发展,从正面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多一把尺子衡量,就多一个好学生”。教师期望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个人特质、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的心理因素。2023-07-16 13:50:123
心理学有一个效应忘了大家帮帮我
楼主您好,应该是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中文中也被译为期望效应。以下是罗森塔尔效应的产生原因。 一是期待者的威信。期待者的威信可以给被期待者以信心,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一般而言,期待者威信越高,越容易产生罗森塔尔效应。 二是期待结果的可能性。一般来说,期待结果估量后自认为实现可能性较大,而且这种期待结果对自己又有意义,那么,罗森塔尔效应产生的可能性就很大。 三是这一效应是按“憧憬——期待——行动——感应——接受——外化”这一机制产生的。这就是说,期待者对期待对象产生美好的憧憬,并出现具体的期待结果,还要为这种期待付出具体的努力实践,如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表扬、帮助、指导等行动,使被期待者感受到期待者对自己的特殊的关怀和鼓励,并从内心上接受期待者的种种爱心和帮助,以致做出相应的努力,把内在的潜能激发出来,达到了期待者所期望的结果。这一过程中有一环节出现差错,都会影响到罗森塔尔效应的产生或强度大小。综上,是我的答案。2023-07-16 13:50:2015
什么现象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之为“人际期望效应”,这个概念源自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1968年的一次试验。他们当时找到一个小学,说要对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随机(也就是随便)挑了一些学生,告诉学校这些学生都是“最有发展前途者”。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再次来到学校观察,发现凡是被挑中的学生,都发生了很积极的变化,他们变得更自信更乐观,而且成绩都提高了。这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先是给校长、老师提供了一种积极意义的信号,让他们对那些选中的学生有了更高的期望,而学生又从学校老师这里感受到了这种“正能量”,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激励,所以他们进步比较快,这又反过来给老师和学校一种正反馈。如此,形成了正向的循环。这个试验证明,人一旦与环境(包括人际关系)形成了正循环,那人的发展就越好。2023-07-16 13:50:442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革马利翁效应,是1868年由美国的罗森塔尔《课堂中的皮革马利翁》一书中提出的一种期望效应。此效应认为学生成绩的提高与教师期望有关。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很大,很自然关注度就会越高,欣赏度越高,学生会在教师的关注和欣赏中获得肯定和信心。总之,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动力和信心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心理因素。2023-07-16 13:50:581
根据罗森塔尔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一定能产生相应的效应,是否正确?
【错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心理因素。2023-07-16 13:51:161
罗森塔尔效应
我们对自己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受到权威期待的影响,这一理论来自罗森塔尔效应。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次有名的实验中:他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并煞有介事地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教师,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根本就是随机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且各方面都很优秀。 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在这一实验中,起作用的是权威的期待,实验者相对于学校教师是权威,而教师相对于学生是权威,权威的期待会影响个人对自我的期待。例如,在生活中,家长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权威,当家长总是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是,孩子会认为我很棒,我这么做事对的,而这种想法又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作用于孩子,使其在之后的成长中不断去验证“我很棒”。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教育专家也提出家长应给孩子无条件的爱、鼓励、支持,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信优秀的孩子。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目前的境况是由哪些权威的期待内化后形成的,那么既然认识到了,就可以做出改变。 首先,否认权威。例如幼年时期父母总是因为一点小事训斥我,让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以至于后来我做不好事情也觉得理所当然。因为幼小的我没有独立判断能力,父母对我的评价在我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而已经成年后,通过学习和经验积累,父母在我眼里已经不是权威了。如今我意识到父母对我的期待以及他们在教育方面的不权威后,我就同时否认了他们的观点——“你真是没用,什么也做不好。”既然父母的观点错误,我就完全可以摈弃,在意识层面剔除出去。虽然在潜意识里我可能还是会受到影响,但是,当我一次又一次地主动认识到时,改变其实在慢慢发生。 其次,寻找新的权威,建立新的期待。成年后,我们有机会接触更广阔的空间,深入更广泛的人际交往。此时,你的伴侣,领导,老师会成为权威对你发出新的期待。通过甄别,接受正面的好的期待,排斥掉负面期待。形成新的自证预言。 同样道理,既然你自己渴望赞美,他人也是。我们对于他人(自己的朋友、学生、年迈的父母)也是有权威性的,那么在面对他们时,我们也应该发出证明的期待,多赞美多鼓励。 而期待并非毫无限制,在武志红老师的课中,提到“不含条件的期待”。例如,我的朋友在讲述他的故事时,让我印象很深。他擅长各种舞蹈造诣颇深,他说当时在学这些时,是因为父亲也喜欢,每次和父亲一起跳舞都觉得无比幸福;而与学英语相比,每次只要参加英语比赛获奖,父母就会给予他物质上的奖励。这里的跳舞和学习英语都寄托着父母的期待,但是在跳舞时,父子之间的亲情在流动、运化、绽放,使他切身感受到了父亲的浓浓爱意,他对舞蹈的热爱,其实包含着对父亲的亲情。而学习英语父母过多地使用物质奖励,实际上是一种消极期待——学的好就奖励,那么学不好就会得到惩罚,这在潜意识里传递了负面期袋。 因此,如果自己身为权威,对他人的鼓励和支持最好是不含杂质的情感流动,而非有条件的期待。2023-07-16 13:51:351
心理学知识点|罗森塔尔效应
2023-07-16 13:51:421
积极心理暗示叫什么效应
积极心理暗示叫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扩展资料: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森塔尔效应2023-07-16 13:52:195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它又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和“期待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一次经典的实验后共同提出的。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的原理这个效应来源于一个实验。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将18人的名字写下交给校长,并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这18名学生长进很大,后来这18人全部在各自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实验者认为,教师应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2023-07-16 13:54:342
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暗示在本质上,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评价主体低估被评价者能力,认定被评价者是不求上进的、行为差劲的,以致被评价者将这种观念内化,促使被评价者表现不良行为。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比马龙效应。教育意义对于皮格马利翁现象及其机制的了解是有很现实的教育意义的。它提醒我们,作为教育者,无论是教师、家长或其他人员,对于受教育者充满信心,相信他们能发展得更好是很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受教育者,特别是孩子对自己的了解往往首先是从教育者那里得到的。在他们生活中居重要地位的人物对于他们的看法和态度,就像镜子一样折射着他们的形象。如果他们感到教育者认为他们有能力,信任他们,那他们也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值得信任的,他们就能建立起应有的自尊,使自己有热情为做得更好而努力。2023-07-16 13:55:011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罗森塔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了美国的一所公立小学,在一到六年级中选了18个班级进行了关于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离开的时候,罗森塔尔给了老师一份名单,说这些名单上的学生,天资聪颖,发展潜力巨大,但是要求老师们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有效性。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回来再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那些在名单上的学生比不在名单上的学生在智力和学习成绩上都有了更大的提高。特别是那些低年级的学生,一年级名单组提高了27%,非名单组仅提高了12%,二年级名单组提高了16%,非名单组仅提高了7%。而且,这些名单上的学生性格,更加的开朗,求知欲更强,和老师的关系也更加的亲近。实际上,这份名单是罗森塔尔随机挑选出来的,根本就不是测验出来的。为什么明明是随机挑选出来的学生,但是实际上他们后来真的比别人更加优秀了。实验者认为,老师应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实验组也就是名单上的学生抱有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的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了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了教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的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至于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老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了事实。想象一下,有一个场景,你自以为你即将见面的那个陌生人喜欢你或者是讨厌你,尽管实际上他们对于你一无所知。那么,你的这样的一个预期会发生什么样的影响呢?研究人员就曾经做过这样一项实验,他们发现,预期自己将被喜欢的参与者与陌生人打招呼时富有魅力,开朗而积极,他们的言谈举止讨人喜爱,并且真的得到了陌生人的喜爱。然而,预期自己被讨厌的参与者则显得小心翼翼,戒心重重,畏畏缩缩,最后对方也的确讨厌他们。罗森塔尔效应就是人们基于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景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如何发挥罗森塔尔效应的积极影响?一、为自己创造积极的期望有意识地回忆过去成功的情境和感觉体验过往的积极体验,并且对未来还未达成的事情进行积极想象,畅想未来美好的结果,反复强化自我与积极体验的连接。有意识地选择积极的语言比如“我可以”“我能行”“试一试”,减少使用像“我不行”“我很差”“我没用”等绝对化的附项语言,通过积极的语言潜移默化的改变思维定式。二、对他人使用积极的期望如果你希望某个人按照你的预期去行动,有的时候称赞比批评的效果更好。当他做了某件符合你预期的事情的时候,可以及时的给予他正反馈,去强化和巩固他的这个行为。三、察觉消极期望是如何影响我们一种期望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情绪做支撑,我们需要察觉他背后的情绪和感受。比如,当你说我很没用的时候,你内心可能充满了一种无助感和无力感,而正是这种感觉让你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很没用。所以我们需要更深层的去接纳、安抚、释放和改变这些感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破除不合理的信念。2023-07-16 13:55:241
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分别是什么?
皮格马利翁效应和罗森塔尔效应分别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一种期望效应,1968年由美国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 1933-)等在《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中提出。认为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在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效应。如教师寄予很大期望的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后测试,他的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有明显提高。因此效应与希腊神话中皮格马利翁的故事相似,故名。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教育意义:对于皮格马利翁现象及其机制的了解是有很现实的教育意义的。它提醒我们,作为教育者,无论是教师、家长或其他人员,对于受教育者充满信心,相信他们能发展得更好是很重要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受教育者,特别是孩子对自己的了解往往首先是从教育者那里得到的。在他们生活中居重要地位的人物对于他们的看法和态度,就像镜子一样折射着他们的形象。如果他们感到教育者认为他们有能力,信任他们,那他们也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是值得信任的,他们就能建立起应有的自尊,使自己有热情为做得更好而努力。如果教育者认为他们能力低下,不学好,不可救药,他们也会从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令人沮丧的形象,从而也认为自己能力就是不如别人,自己很难改好,自己没有出路,那么他们就不能确立应有的自信与自尊,就不能有充分的自我价值感。他们会感到绝望,放弃任何积极的努力,走破罐破摔的道路。2023-07-16 13:56:272
罗森塔尔效应是什么?
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期望,并从中发挥着莫大的作用。“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它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期望,并从中发挥着莫大的作用。换句话讲就是“梦想成真”,而助推该梦想成真的动力便是来源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鼓励和期待。可以给对方带来莫大的动力。要知道,人都是感觉动物,在碰到一些看似难解的困难和挫折时,人会本能的表示畏惧甚至会因此而退缩。如果此时有一个人对其投以期望和鼓励的话,他就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也逐渐会用新的姿态面对困难与挫折,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人就会逐渐提升自身技能,进而提高战胜困难的可能性。罗森塔尔实验“罗森塔尔实验”,也叫"丑小鸭实验"。在心理学历史上,有关期望和信心对人的影响的实验,最著名的当属"罗森塔尔实验"了。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他在实验中发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教育观念,而且对人们的其他社会性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2023-07-16 13:56:421
什么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 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热切的期望与赞美能够产生奇迹:期望者通过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为达到他的预期要求。它又被称作“罗森塔尔效应”和“期待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一次经典的实验后共同提出的。2023-07-16 13:57:011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期望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下面我就跟大家详细聊聊罗森塔尔效应吧! 罗森塔尔效应,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由他人(特别是像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权威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 罗森塔尔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一个心理学实验。他到一所小学随机挑选了一些学生,拟出来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学生名单,然后用特别赞许的语气将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些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很明显,罗森塔尔对这些学生的赞许起了很大作用。 这些赞许对老师产生了良好的心理暗示,影响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罗森塔尔效应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那些比较聪明听话的孩子总是更容易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然后这些孩子各方面表现也会越来越好。那些比较调皮捣蛋的孩子比较容易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然后因为缺乏肯定和鼓励,这些孩子成绩就很难提高,各方面表现也不太尽如人意。 在人际交往中,经常受到别人赞美和肯定的人会更自信,因为自信又让TA们更有魅力。那些常常被忽视的人因为缺少肯定和鼓励容易自卑,因为自卑会让他们下意识的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然后就更容易被忽视,形成不良的循环。 在工作中,那些拥有较多好资源的人,工作上的进展会推进得更顺利,所获得的成果也会比较好,好的结果又能为TA积攒更多的资源。那些资源匮乏的人,在工作上因为缺乏资源的铺垫和推动,缺少帮助,工作就比较难推进,所获得的成果也可能没那么喜人,这样的结果又比较难积攒更好的资源,形成不良循环。 在亲密关系里,常常互相赞美的伴侣,双方都能共同进步,婚姻幸福指数更高。 时常争吵互相贬低的伴侣,不仅伤感情,还因为得不到对方的肯定而无法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会直接影响到双方的成长,对婚姻幸福也是不利。 罗森塔尔效应其实不止表现在心理暗示上,世上之事,总是锦上添花居多,雪中送炭的极少,好处境的容易变得更好,坏的处境反而很难变好。 我们学习了罗森塔尔效应以后,应该要明白,积极的赞美,有力的肯定是多么的重要。不要吝于给你身边的人以善和美的力量,也许你的这种善和美的力量就能给一个正在困顿之中的人以无穷的支持,让TA走向更好的处境。你也无法预料你的贬低和指责会不会伤害到别人,变成一个可恶的推手,让别人走向堕落的深渊。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023-07-16 13:57:081
什么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实验者认为,教师应该接受实验者的建议,即教师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有更高的期望,而且通过态度、表情、理解和提出更多的问题、咨询和认可,有意或无意地将隐含期望传递给学生。艾尔,而学生给老师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激发了教师对教育的更大热情,保持了他们原来的期望,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关怀。这样,学生的智力、学习成绩和社会行为都接近于教师的期望,使期望成为现实。扩展资料:罗森塔尔效应发现历程: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他们要做七个实验。他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选了三个班,并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的测试。随后,罗森塔尔将“最有前途的人”的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教师,并要求他们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事实上,罗森塔尔说了一个“权威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的。八个月后,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们对这18个班进行了复试,一个奇迹出现了:名单上所有的学生在成绩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强,求知欲强,更愿意与他人打交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罗森塔尔效应2023-07-16 13:57:171
罗森塔尔效应、名词解释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实验者认为,教师应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扩展资料:罗森塔尔效应被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教授运用到了心理学上。他从老鼠开始进行教育效应的实验:把一群小老鼠一分为二,将其中的一小群(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群老鼠是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请你来训练”。把另一群(B群)老鼠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普通的老鼠。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通过穿越迷宫的方法进行测试,结果发现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聪明得多。其实,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哪只老鼠更聪明。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这些老鼠真的成了聪明的老鼠;反之,另外那个实验员用对待笨老鼠的办法训练,也就把老鼠训练成了不聪明的老鼠。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罗森塔尔效应2023-07-16 13:57:395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它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期望,并从中发挥着莫大的作用。换句话讲就是“梦想成真”,而助推该梦想成真的动力便是来源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鼓励和期待,可以给对方带来莫大的动力。人都是感觉动物,在碰到一些看似难解的困难和挫折时,人会本能的表示畏惧甚至会因此而退缩,如果此时有一个人对其投以期望和鼓励的话,他就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也逐渐会用新的姿态面对困难与挫折。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人就会逐渐提升自身技能,进而提高战胜困难的可能性。罗森塔尔效应来源: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2023-07-16 13:58:011
罗森塔尔效应是什么效应?怎么解释?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自我期望效应。源于一次实验,实验者通过暗示教师哪些学生有天赋,致使教师对这些学生付出格外的关注,而教师的行为也传达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的期许向好的方向发展。2023-07-16 13:58:211
“罗森塔尔效应”是什么?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实验者认为,教师应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拓展资料罗森塔尔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全名罗伯特·罗森塔尔(Robert Rosenthal)主要成就是进行了罗森塔尔实验,发现了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命名取自希腊神话故事里面的一位名为皮格马利翁的雕刻家,他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出来的女神雕像,由于他每天对着雕像说话,最后那座女神雕像变成一位真正的女神。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自我应验预言发展。以此观点,内心常常带着负面期望的人们将会失败;而内心常常带着正面期望的人们将会成功。在社会学,这个效应经常被引用与教育或社会阶级有关。参考链接罗森塔尔效应——百度百科罗森塔尔(美国心理学家)——百度百科皮格马利翁效应——维基百科2023-07-16 13:58:301
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外文名:Pygmalion Effect),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效应。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1]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2] 满怀期望的激励 罗森塔尔效应:满怀期望的激励 该理论提出者心理学家罗森塔尔 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点 评: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 运用到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一个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是经过激励后,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就变成了行。2023-07-16 13:59:131
罗森塔尔效应是什么意思?
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期望,并从中发挥着莫大的作用。“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它是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期望,并从中发挥着莫大的作用。换句话讲就是“梦想成真”,而助推该梦想成真的动力便是来源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鼓励和期待。可以给对方带来莫大的动力。要知道,人都是感觉动物,在碰到一些看似难解的困难和挫折时,人会本能的表示畏惧甚至会因此而退缩。如果此时有一个人对其投以期望和鼓励的话,他就会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也逐渐会用新的姿态面对困难与挫折,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人就会逐渐提升自身技能,进而提高战胜困难的可能性。罗森塔尔实验“罗森塔尔实验”,也叫"丑小鸭实验"。在心理学历史上,有关期望和信心对人的影响的实验,最著名的当属"罗森塔尔实验"了。1966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通过实验,研究了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他在实验中发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教育观念,而且对人们的其他社会性行为都产生了深远的意义。2023-07-16 13:59:311
罗森塔尔效应和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什么?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皮格马利翁效应是由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进行验证之后并且提出的,所以这种效应也可以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简介:这两种都是指人们的行为会不自觉的被自己所崇拜所喜欢的人影响。通常情况下,这种影响都是无意识下发生的,包括人的情感和观念。这种效应可以应用在当今的管理学当中,比如说,员工和领导之间的关系,如果想要员工卖力工作,那么领导可以不吝赞美之词,对员工进行特别的诱导,来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个人不能够充分发掘自身潜力的环境当中,如果经过自己所崇拜的对象激励之后,就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潜力。2023-07-16 14:00:011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罗森塔尔做的实验得出的结论,指的是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这个效应也同样启示着家长们,适当的夸奖可以让小朋友更有动力学习。 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对于这个名词大家不是很了解,其实它指的是当教师对一个学生的期待值很高时,这个学生往往会受到影响而达到预期效果。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进行了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让人意外,因为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每一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以此类推,这种效应在另一面同样是有效果的。比如你本来穿了一件自认为是很好看的鞋子去上班,结果好几个同事都说不好看。当第一个同事说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只是她的个人看法,但是说的人多了你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和审美眼光了。于是到了下班后,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鞋子换下来,并且决定再也不穿它去上班了。 总而言之,这种效应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 罗森塔尔效应的教育启示 罗森塔尔效应,即人际期望效应给我们同样带来启示,也就是要给人鼓励。比如家长要给孩子鼓励,这也是罗森塔尔效应的教育启示。 在亲子教育上,罗森塔尔效应提示我们,鼓励式教育远优于“棍棒教育”,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优秀的,他/她就会成为聪明、优秀的孩子,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关注自己的孩子,会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和赞扬。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来自于信任、期待,来自于赞扬,来自于母爱/父爱。当然,这种信任和期待应当是积极、现实的,而不是盲目的。 除了亲子教育上,在学校里,罗森塔尔效应是同样有效。老师对学生抱有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 罗森塔尔期望效应 罗森塔尔期望效应,即由于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其暗示会传达给学生,学生会受到鼓励从而达到老师的期望值。这个效应同时也给家长带来了教育启示,如果家长们依旧不能很好的理解,下面我就将几个关于罗森塔尔期望效应的事例。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实验。他把一群小老鼠一分为二,把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一群特别聪明的老鼠。他把B群老鼠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普通的老鼠。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罗森塔尔教授让这两群老鼠穿越迷宫,结果发现,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聪明得多,都先跑出去了。其实,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反之,另一个实验员用对待笨老鼠的办法训练。 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研究了1973年至1998年近21万名华裔和日裔美国人以及4700多万名美国白人的死亡日期。结果发现,每个月4号,华人和日本人死亡的人数比其它日子死亡的人数明显要高,研究认为,普通话、广东话和日语中的“4”和“死”谐音,部分华人和日本人有一种忌讳“4”的迷信心理,因为这种迷信心理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可能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 如何看待罗森塔尔效应 如何看待罗森塔尔效应?我认为首先要学习,再加以运用。当然,这种运用不是让老师或家长对孩子盲目的期待,而是理智的适当的鼓励表扬。 首先,家长们要认识到,罗森塔尔效应不是单方面的一种效应,他对于负面效应同样起作用。因此,家长们不要只看到其正面的积极的效应,还要注意到其反面也会带来同样的期待效应。即家长也不可以每天对着孩子说一些消极的话,因为这些消极的话对孩子也有心理暗示,同样也会带来期待效应。 第二点,家长要注意的是不能过于夸大的表扬孩子。表面上看,罗森塔尔效应是由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和期待所引发的,这也由此造成一些人片面夸大教师的爱和期待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甚至有学者提出期待和爱是教育的全部。如此,则不仅把复杂的教育问题简单化了,而且极有可能因此而轻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影响,弱化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最后,孩子要对家长和老师的期待做出区别反应,不能一味的高看自己能力也不能一味的贬低自己的能力。即要对这些赞扬或批评有自己的判断。2023-07-16 14:00:161
罗森塔尔效应是什么?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这个效应被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教授运用到了心理学上。他从老鼠开始进行教育效应的实验:把一群小老鼠一分为二,将其中的一小群(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群老鼠是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请你来训练”;把另一群(B群)老鼠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普通的老鼠。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通过穿越迷宫的方法进行测试,结果发现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聪明得多。其实,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哪只老鼠更聪明。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这些老鼠真的成了聪明的老鼠;反之,另外那个实验员用对待笨老鼠的办法训练,也就把老鼠训练成了不聪明的老鼠。扩展资料:“罗森塔尔效应”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其理论价值远远没有得到老师们的普遍重视。从这个期望效应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点启示,那就是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期望,还应该把这种效应用于学生身上。老师要让学生对自己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更充满希望。在教学实际中,用对待聪明学生的态度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期待,学生将会越来越聪明。实验者认为,教师应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罗森塔尔效应2023-07-16 14:00:251
关于罗森塔尔的资料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2023-07-16 14:00:385
罗森塔尔效应强调哪种因素对学生发展具有
D. 教师的期望这个实验的目地是用来支持"现实层面是可以受到他人的期望而影响"的假设。这种影响是有效的,主要是单看给予特定的个人正面或负面的期望。观察者期望效应,在真实生活中,被观察者无察觉的情况下给与期望,并观察结果。罗森塔尔断言这样的期望可以实质上去影响并且完成自我实现的预言。在这个实验中,罗森塔尔预测当告诉一位小学老师某几位学生比其他学生聪明,这位老师可能会潜意识去帮助和鼓励这几位学生成功。1911年由一位心理学家所做名为聪明的汉斯的实验指出表面上看起来有一匹懂得算术和做出各式各样惊奇技能的马,事实上是靠训练员和观察者无意识下给予的暗示(例如:表情、姿势)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后来的时间里,由于大部分老师都知道了实验的真相与结果,罗森塔尔的实验也因此经常会失败。这并不妨碍我们观察。在大部分学校中,教师会对成绩优异的学生有更高的期望,对成绩不好的学生会有更低的期望。从进入学校开始,教师就会不自觉对与自己相似、长得较高的学生、看起来乖巧的学生带有好感。大部分学校里的成绩好与成绩不好同样可以作为罗森塔尔效应的依据。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命名取自希腊神话故事里面的一位名为皮格马利翁的雕刻家,他爱上了自己用象牙雕刻出来的女神雕像,由于他每天对着雕像说话,最后那座女神雕像变成一位真正的女神。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一个自我应验预言发展。以此观点,内心常常带着负面期望的人们将会失败;而内心常常带着正面期望的人们将会成功。在社会学,这个效应经常被引用与教育或社会阶级有关。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与雷诺尔·雅各布森对皮格马利翁效应做篇幅的发表和讨论。在他们的研究中发现,假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加强,学生的表现也会相对加强。也正是因为罗森塔尔对该效应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皮格马利翁效应也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效应原理实验者认为,教师因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扩展资料:实验过程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罗森塔尔效应2023-07-16 14:00:521
罗森塔尔实验
“罗森塔尔效应”是什么?如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信不信由你.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信不信由你.。 罗森塔尔效应是怎么回事?详细资料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 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即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我想早点听到你们成功的消息。”……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我们通常所说的“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个人如果本身能力不是很行,但是经过激励后,才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不行也就变成了行;反之,则相反。 。 罗森塔尔效应是啥? 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后来,人们把像这种由他人(特别是像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权威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便挑选出来的。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挥了作用。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染给学生,使学生变得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从而使各方面得到了异乎寻常的进步。 后来,人们把像这种由他人(特别是像老师和家长这样的“权威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的情况,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是什么?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 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 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 信不信由你。他把一群小白鼠随机地分成两组:A组和B组,并且告诉A组的饲养员说,这一组的老鼠非常聪明;同时又告诉B组的饲养员说他这一组的老鼠智力一般。 几个月后,教授对这两组的老鼠进行穿越迷宫的测试,发现A组的老鼠竟然真的比B组的老鼠聪明,它们能够先走出迷宫并找到食物。 于是罗森塔尔教授得到了启发,他想这种效应能不能也发生在人的身上呢?他又来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在一个班里随便地走了一趟,然后就在学生名单上圈了几个名字,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几个学生智商很高,很聪明。 过了一段时间,教授又来到这所中学,奇迹又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罗森塔尔教授这时才对他们的老师说,自己对这几个学生一点也不了解,这让老师们很是意外。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是"期望"这一神奇的魔力在发挥作用。罗森塔尔教授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在人们心中有很高的权威,老师们对他的话都深信不疑,因此对他指出的那几个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像对待聪明孩子那样对待他们;而这几个学生也感受到了这种期望,也认为自己是聪明的,从而提高了自信心,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最终他们真的成为了优秀的学生。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鼓励你的孩子,培养他们的自信,你的期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信不信由你。 什么叫做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 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L.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 实验者认为,教师应该接受实验者的建议,即教师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有更高的期望,而且通过态度、表情、理解和提出更多的问题、咨询和认可,有意或无意地将隐含期望传递给学生。艾尔,而学生给老师积极的反馈。 这种反馈激发了教师对教育的更大热情,保持了他们原来的期望,也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关怀。这样,学生的智力、学习成绩和社会行为都接近于教师的期望,使期望成为现实。 扩展资料: 罗森塔尔效应发现历程: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说他们要做七个实验。他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选了三个班,并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的测试。 随后,罗森塔尔将“最有前途的人”的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教师,并要求他们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 事实上,罗森塔尔说了一个“权威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的。2023-07-16 14:01:161
反皮格马利翁效应叫什么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亦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待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2023-07-16 14:01:242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 )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能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是一种社会心理效应,指的是教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能戏剧性地收到预期效果的现象。罗森塔尔效应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于1968年通过实验发现。一般而言,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教师对高成就者和低成就者分别期望着不同的行为,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他们,从而维持了他们原有的行为模式。实验者认为,教师因收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名单上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而且有意无意地通过态度、表情、体谅和给予更多提问、辅导、赞许等行为方式,将隐含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学生则给老师以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又激起老师更大的教育热情,维持其原有期望,并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关照。如此循环往复,以致这些学生的智力、学业成绩以及社会行为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靠拢,使期望成为现实。罗森塔尔效应提示我们,鼓励式教育远优于棍棒教育,你认为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优秀的,他、她就会成为聪明、优秀的孩子,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关注自己的孩子,会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和赞扬。2023-07-16 14:01:311
什么是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人际期望效应”,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之为“人际期望效应”,这个概念源自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1968年的一次试验。他们当时找到一个小学,说要对学生进行“未来发展趋势测验”,然后随机(也就是随便)挑了一些学生,告诉学校这些学生都是“最有发展前途者”。几个月后,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再次来到学校观察,发现凡是被挑中的学生,都发生了很积极的变化,他们变得更自信更乐观,而且成绩都提高了。这可以说是一种心理暗示,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先是给校长、老师提供了一种积极意义的信号,让他们对那些选中的学生有了更高的期望,而学生又从学校老师这里感受到了这种“正能量”,他们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激励,所以他们进步比较快,这又反过来给老师和学校一种正反馈。如此,形成了正向的循环。这个试验证明,人一旦与环境(包括人际关系)形成了正循环,那人的发展就越好。2023-07-16 14:02:071
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分别是什么
一、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 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分别指的是鸟笼逻辑、破窗效应、责任分散效应、帕金森定律、晕轮效应、霍桑效应、习得性无助实验、证人的记忆、罗森塔尔效应和虚假同感偏差。 二、十大心理效应,你知道几个 鸟笼逻辑 挂一个漂亮的鸟笼在房间里最显眼的地方,过不了几天,主人一定会做出下面两个选择之一:把鸟笼扔掉,或者买一只鸟回来放在鸟笼里。这就是鸟笼逻辑。过程很简单,设想你是这房间的主人,只要有人走进房间,看到鸟笼,就会忍不住问你:“鸟呢?是不是死了?”当你回答:“我从来都没有养过鸟。”人们会问:“那么,你要一个鸟笼干什么?”最后你不得不在两个选择中二选一,因为这比无休止的解释要容易得多。鸟笼逻辑的原因很简单:人们绝大部分的时候是采取惯性思维。所以可见在生活和工作中培养逻辑思维是多么重要。 破窗效应 心理学的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 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 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被阻止,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犯罪其实就是失序的结果,纽约市在80年代的时候,真是无处不抢,无日不杀,大白天走在马路上也会害怕。地铁更不用说了,车厢脏乱,到处涂满了秽句,坐在地铁里,人人自危。有位教授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敲了一记闷棍,眼睛失明,从此结束他的研究生涯。纽约市运用破窗效应的理论,先改善犯罪的环境,使人们不易犯罪, 再慢慢缉凶捕盗,回归秩序,一个已经向下沉沦的城市,竟能死而复生,向上提升。 纽约市这种做法曾被人骂为缓不济急,“船都要沉了还在洗甲板”,但是纽约市还是从维护地铁车厢干净着手,并将不买车票白搭车的人用手铐铐住排成一列站在月台上,公开向民众宣示政府整顿的决心,结果发现非常有效。 警察发现人们果然比较不会在干净的场合犯罪,又发现抓逃票很有收获,因为每七名逃票的人中就有一名是通缉犯,二十名中就有一名携带武器,因此警察愿意很认真地去抓逃票,这使得歹徒不敢逃票,出门不敢带武器,以免得不偿失、因小失大。这样纽约市就从最小、最容易的地方着手,打破了犯罪环结(chain),使这个恶性循环无法继续下去。 责任分散效应 事情不管是真是假,只要人们愿意相信,那明明是假的,也会变成真的。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间工作回家的路上遇刺。当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人们把这种众多的旁观者见死不救的现象称为责任分散效应。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没想到这个理论风行了四十年之后,2007年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三位学者发表论文指出:当年《纽约时报》报道的凯蒂案根本是编故事。根据警方的纪录,凯蒂并没有被追杀三次,而是发生在阴暗的街角。根本没有人开灯立于窗前观看,因为那里根本看不见什么窗户,当然没有三十八位目击者。并且确实有人报警,警察赶到现场时,凯蒂还没死,送到医院急救,后来伤重不治才死的。《纽约时报》的报道登出之后,有人就提出证据,说明这件事的许多情节是无中生有,但没人理会。凯蒂案就这样一传再传,旁观者效应也就如此一教再教,学生们一学再学,变成了心理学的基本常识。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他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利;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人际交往中,人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认知的障碍。其错误在于: 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以点代面; 第二,它把 "并无" 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第三,它说好就全部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霍桑效应 20世纪20-30年代,美国研究人员在芝加哥西方电力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工作条件、社会因素和生产效益关系实验中发现了实验者效应,称霍桑效应。实验的第一阶段是从1924年11月开始的工作条件和生产效益的关系,设为实验组和控制组。结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实验组产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变的控制组产量也增加。另外,又试验了工资报酬、工间休息时间、每日工作长度和每周工作天数等因素,也看不出这些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益有何直接影响。第二阶段的试验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领导的,着重研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结果发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被实验者在精神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参加试验的工人被置于专门的实验室并由研究人员领导,其社会状况发生了变化,受到各方面的关注,从而形成了参与试验的感觉,觉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从而使工人从社会角度方面被激励,促进产量上升。 这个效应告诉我们,当同学或自己受到公众的关注或注视时,学习和交往的效率就会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同学和老师所接受和赞赏的,我们只有在生活和学习中不断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为,才可能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赞赏,也才可能让我们的学习不断进步,充满自信! 习得性无助效应 习得性无助效应最早由奥弗米尔和西里格曼发现,后来在动物和人类研究中被广泛探讨。简单地说,很多实验表明,经过训练,狗可以越过屏障或从事其他的行为来逃避实验者加于它的电击。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预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来)且不可控制的电击(如电击的中断与否不依赖于狗的行为),当狗后来有机会逃离电击时,他们也变得无力逃离。而且,狗还表现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丧和压抑,主动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现出这种状况,是由于在实验的早期学到了一种无助感。也就是说,它们认识到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控制电击的终止。在每次实验中,电击终止都是在实验者掌控之下的,而狗会认识到自己没有能力改变这种外界的控制,从而学到了一种无助感。 人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就成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悲哀。因此,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应把自己的眼光在开阔一点,看到事件背后的真正的决定因素,不要使我们自己陷入绝望。 证人的记忆效应 证人,在我们的认识里,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观的证据的人,就是把自己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东西如实地讲出来的人。然而,心理学研究证明,很多证人提供的证词都不太准确,或者说是具有个人倾向性,带着个人的观点和意识。 证人对他们的证词的信心并不能决定他们证词的准确性,这一研究结果令人感到惊讶。心理学家珀费可特和豪林斯决定对这一结论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为了考察证人的证词是否有特别的东西,他们将证人的记忆与对一般知识的记忆进行了比较。 他们让被试看一个简短的录象,是关于一个女孩被绑架的案件。第二天,让被试回答一些有关录象里内容的问题,并要求他们说出对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后做再认记忆测验。接下来,使用同样的方法,内容是从百科全书和通俗读物中选出的一般知识问题。 和以前发生的一样,珀费可特和豪林斯也发现,在证人回忆的精确性上,那些对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实际上并不比那些没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对于一般知识来说,情况就不是这样,信心高的人回忆成绩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 人们对于自己在一般知识上的优势与弱势有自知之明。因此,倾向于修改他们对于信心量表的测验结果。一般知识是一个数据库,在个体之间是共享的,它有公认的正确答案,被试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们会知道自己在体育问题上是否比别人更好或更差一点。但是,目击的事件不受这种自知之明的影响。例如,从总体上讲,他们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别人在记忆事件中的参与者头发颜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他对一尊少女塑像产生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最终使这尊雕像变为一个真人,两人相爱结合)。 教育实践也表明: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同时这也给教师敲响了警钟。 虚假同感偏差 我们通常都会相信,我们的爱好与大多数人是一样的。如果你喜欢玩电脑游戏,那么就有可能高估喜欢电脑游戏的人数。你也通常会高估给自己喜欢的同学投票的人数,高估自己在群体中的威信与领导能力等等。你的这种高估与你的行为及态度有相同特点的人数的倾向性就叫做“虚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有些因素会影响你的这种虚假同感偏差强度: (1)当外部归因强于内部归因时; (2)当前的行为或事件对某人非常重要时; (3)当你对自己的观点非常确定或坚信时; (4)当你的地位或正常生活和学习受到某种威胁时; (5)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时; (6)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是相似时。 三、心理学上的十大效应案例小故事 (1)刻板效应: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个体差异。在日常生活中体现为:“我们通常认为生意人多数都精打细算,很抠门,那我们就说每一个生意人都很抠门。”这其实是错误的,正是社会刻板效应搞的鬼。我们把“生意人抠门”这样一种群体特征,强加给了每一个生意人身上,而忽视了个体差异性,其实生意人也有很多非常的大方人。再例如“我们常常会说文科男生多情,而工科男生古板,如果你想找浪漫的男友,千万不要找一个工科男。”这种说法把多数工科男生的特征强加给了每一个工科男生,同样是忽视了个体差异的社会刻板效应。正如我们故事中的老先生,把多数黑人的特征强加在约翰身上。约翰真的是一位“骗子、小偷、杀人犯”吗?并不见得。 接下来继续我们的故事。 聪明的约翰见老先生不雇佣他,马上跑到老妇人面前,先行了一个礼,然后说道“夫人、夫人,您就雇佣我吧,我非常想获得这份工作,一定会好好干活的。”老妇人见约翰干净利落又很机灵,觉得很不错,就同意了。可是开始工作以后,约翰表现的并不好,总是偷懒,还总躲在墙角吸烟。好在约翰的嘴非常的甜,经常哄的老夫人眉开眼笑,因此老妇人觉得他哪都好,又聪明又机灵,待人又真诚。 故事讲到这又体现了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 (2)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指在总体印象形成前,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正是首因效应的体现。例如我们在找工作面试的时候,都非常的注重个人形象,希望给面试官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或者是在男女相亲的时候,如果女孩儿第一眼看见男孩儿觉得很有眼缘,很舒服的话,那么这个相亲的成功几率就会非常大。在故事中也就体现在约翰跑过去先给夫人鞠了一躬,然后诚恳的请求夫人给他工作,夫人对他留下了很好的第一印象,之后即使他不是很勤劳,仍然也很喜欢他。 (3)晕轮效应:也叫做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也就是以点概面,当有一方面优势特别突出的时候,别人就会认为其他方面也很优秀。如:电视上经常播出的明星代言广告。这个明星演技好,长的帅,我们就觉得他品德也好,也很诚实,代言的产品也一定很有效果,这些都是晕轮效应的影响。在故事中就体现为,老夫人因为约翰嘴甜,就觉得他哪都好。以嘴甜的特征,对约翰的人品和性格做出了相似的推断。 好景不长,老夫人对约翰的好印象很快就产生了改变,因为有一天,她看见约翰在房间里喝的酩酊大醉,还撒起酒疯来,砸坏了房间里的很多东西。非常的生气。晚上就和老先生抱怨说:“我真的很失望,看错了约翰,没想到他是一个这样的人。”“我早就说过不能雇佣黑人的。”老先生回应到。刚巧,老夫妻俩的对话,被躲在墙角吸烟的约翰听到了。约翰心想:“明天一大早他们一定会来辞退我,说不上还会诬陷我偷了他们的羊呢,不然先下手为强。”第二天一早,老夫妻起来后发现约翰已经不辞而别,还偷走了他们的羊,非常生气的报了警。警察一到集市就抓到了正在卖羊的约翰,把他关了起来。 故事到这里就讲完了,在这一段故事中同样有两个效应的体现,就是近因效应和投射效应。 (4)近因效应:也叫最近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的基础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是近期获得的信息更重要,而首因效应是最初获得的信息更重要,这是二者的区别。例如:我们常说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就是这个意思。东吴吕蒙,勇敢善战,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军师鲁肃瞧不起文盲吕蒙,一日和吕蒙吃饭,吕蒙对当下战事进行了分析,并为东吴的发展提供了五条建议。鲁肃听了,非常折服,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日渐精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吕蒙的几句话显示了自己的学识,属于新近的信息,一下子改变了鲁肃对他的旧看法,正是近因效应的体现。在故事中体现为,老夫人因为约翰酗酒这件新近发生的事,一下子改变了对约翰的好印象。 (5)投射效应:指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欢迎的特征。常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苏东波嘲笑佛印说,“我看你就是一堆狗屎。”佛印却说:“我看你是一尊金佛”。苏东坡洋洋自得,回去说给苏小妹听,苏小妹说:“哥,你这不是骂自己是狗屎吗?”苏东坡把自己的态度、观念转移到了佛印身上,认为别人是狗屎,其实也是认为自己是狗屎。这正是投射效应。如:我国行人闯红灯屡禁不止,正是因为人们在闯红灯的时候,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在别人身上,认为如果也是别人也会这样做,所以才觉得理所当然。故事中体现在,老夫妻俩并没有想辞退约翰,而约翰将自己的想法投射在了老夫妻身上,推断他们会辞退,甚至诬陷自己。最后走进了监狱。 ;2023-07-16 14:02:461
罗森塔尔效应
老师为什么会对特定的学生出现期待?这种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就是因为在人们的头脑中事先存在着一种定势。这种定势可以认为是一种心向,具体是指某一刺激发生反应以前,就已经存在某种意向了。例如,当你听说某人对自己很不满意时,那么在你与这个人相见时,即使他没有冒犯你,你依然看他不顺眼。如果你听说这个人喜欢挑别人说话的毛病,那么在与他交流的时候,你会不自然地注意自己说话的内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在你的头脑中存在着一种定势,正是因为定势的存在,你才会出现不同的反应,而这个反应与你平时的表现并不一样。被实验学校的老师对罗森塔尔的话存在着一种定势。罗森塔尔是心理学界的权威,在这些老师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所以他们对罗森塔尔所说的话自然深信不疑。因此当罗森塔尔指出某些学生是大器晚成的人才时,老师们就开始对这些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望,并用对待聪明学生的态度去对待他们。因为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学生们也开始觉得自己是聪明的、优秀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并按照聪明学生的标准去努力,最终成了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罗森塔尔根据这些实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心理学理论,也就是所谓的罗森塔尔效应,具体是指,人们基于对某种情境的知觉而形成的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的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你期望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所得到的就是你所期待的。只要你充满信心地去期待,那么就有可能真的发生。2023-07-16 14:02: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