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可科科
-
译文: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原文: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本解读
艺术上,作品情节紧凑,笔调紧张,是一气呵成之文。整个故事进展有致。使读者紧张之余,寻味不已。“令七步作诗”,咄咄逼人;“应声便为诗”,紧急转缓;“帝深有惭色”,险情全消。在先急后缓、或先张后弛的笔调中,蕴藏着“兄弟相残”的杀机,使故事产生了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
“七步成诗”已成为著名典故。《太平广记》卷一七三引载《世说》曹丕令曹植“赋死牛诗”和“自愍诗”事,情事与本篇大不相同,但主旨同。
- volcanoVol
-
白话翻译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
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七步成诗》
魏晋 曹植
煮豆然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扩展资料:
《七步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罗贯中伪作,不是七步诗的原文。
- 床单格子
-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 CPS小天才
-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相关推荐
七步诗曹植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七步诗》全诗译文如下: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原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歌赏析全诗通篇运用比兴手法。语言浅显,用豆与豆萁的关系比喻同胞兄弟。“漉鼓”是指用豆过滤后调味成的汁液。“萁”是豆茎,晾干后用作柴烧。而萁燃烧所煮的却是在自己身上长的豆子,这个比喻,把兄弟之间步步紧逼以致互相伤残的情形明显表露出来,恰到好处地形容了诗人面临的困境。这首诗运用比喻巧妙,语言精当,而且是在瞬间完成,不仅反映了作者出众的才华、敏捷的思路,同时也反映出类似的迫害早已在诗人的内心产生极强的愤慨,所以才能出口成章。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023-07-16 13:53:321
七步诗是什么意思?
七步成诗,汉语成语,拼音是qī bù chéng shī,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白话释义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皇帝曾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不成熟的行为原则;应声便作诗说:“煮豆持作羹,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自同根生,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皇帝深有惭愧的神色。扩展资料:相关故事曹操死后次子曹丕继位。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觉得先下手为强。夺了三弟曹彰的兵权。此时就剩下四弟曹植,曹丕深恨之。便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能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故事赞扬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同时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的黑暗场景。2023-07-16 13:53:441
七步诗的意思
七步诗的意思:七步诗是诗篇名,三国魏曹植作。原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翻译: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作品赏析: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真实度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七步诗2023-07-16 13:54:041
曹植的《七步诗》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出处】《七步诗》——两汉: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文学赏析这首诗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之中有提醒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这首诗之妙,在于巧妙设喻,寓意明畅。豆和豆秸是同一个根上长出来的,就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却把锅内的豆煮得翻转“哭泣”,以此来比喻兄弟相残,十分贴切感人。当然,这首诗的风格与曹植集中的其他诗作不尽一致,因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的读者的称赏。2023-07-16 13:54:381
“七步诗”是什么意思?
“七步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七步诗”【作者】曹植。【原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现代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参考资料搜狗百科:baike.sogou.com2023-07-16 13:54:542
七步诗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七步诗>>这首诗的意思 《七步诗》的诗意: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七步诗 曹 植 煮 豆 燃 豆 萁,豆 在 釜 中 泣。 本 是 同 根 生, 相 煎 何 太 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 [简析] 据《世说新语u30fb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问题二:七步诗意思是什么? 诗篇名。三国魏曹植作。相传魏文帝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命他七步之内作一诗,否则处死。曹植应声成诗,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惭愧,赦免了曹植。 《七步诗》 作者:曹植 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持:用来。 2、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3、漉:过滤。 4、豉(菽):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5、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6、釜:锅。 诗意: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 因煮熟豆子来做豆羹而使豆子渗出汁水。 豆秸在锅下燃烧着, 豆子正在锅里哭泣。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 我们为何要自相残杀呢?2023-07-16 13:55:061
《七步诗》的意思是?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全诗如下: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扩展资料:创作背景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作品赏析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步诗2023-07-16 13:55:158
七步诗的意思
七步诗的意思《七步诗》作者:曹植原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注释:1、持:用来。2、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3、漉:过滤。4、豉(菽):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5、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6、釜:锅。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羹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我们为何要自相残杀呢?2023-07-16 13:56:032
七步诗曹植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七步诗曹植〔两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注释:持:用来。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漉:过滤。菽(豉):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釜:锅。燃:燃烧泣:小声哭本:原本,本来。煎:煎熬,这里指迫害。何:何必。扩展资料:创作背景: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就想方设法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2023-07-16 13:56:111
7步诗是什么意思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诗词原文 《七步诗》原文 煮豆持作羹, 曹植七步诗--西洋油画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后人缩写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2023-07-16 13:56:422
曹植写的七步诗意思谁知道啊!
曹植的《七步诗》 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意思是说:曹植的大哥想夺权篡位,而父亲这时生在病中,不能主持大政,而曹丕身为大哥,理应代替父亲。可是父亲一但归天,而父亲特别溺爱曹植,大哥生怕自己的皇位让弟弟夺去,便想找时机除掉这棵障碍草。正好有一天所有的大臣都在议事,曹丕就想在各大臣的面前让曹植出丑也好借机除掉他。于是他就对曹植说:听说弟弟被所有的人都封为才子,那么我也给你出一道题,命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如果作出不来,就别怪我这个做大哥的不顾手足之情(含义是要杀了他)。”曹植当时非常愤怒,而当他走到第七步时,曹丕以为他作不出来了,还没来得及说话,曹植就把诗读了出来,以就是上面的诗。 最后曹植离开了他的故乡(相传)。2023-07-16 13:56:521
谁知道七步诗每句的意思?
七步诗》的诗意: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2023-07-16 13:57:1510
七步诗意思是什么?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原文: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释义: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扩展资料一、赏析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二、创作背景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步诗2023-07-16 13:57:4111
七步诗意思
七步诗的解释 诗篇名。三国魏曹植作。相传魏文帝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命他七步之内作一诗, 否则 处死。曹植应声成诗,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 惭愧 ,赦免了曹植。 词语分解 七的解释 七 ī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部首 :一。2023-07-16 13:58:471
曹植写的七步诗意思谁知道啊!
《七步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全诗的大意是: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七步诗[三国·魏]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023-07-16 13:58:562
七步诗原文的意思
七步诗 曹 植 煮 豆 燃 豆 萁, 豆 在 釜 中 泣。 本 是 同 根 生, 相 煎 何 太 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炉灶里燃烧的却是豆萁,豆子在锅 中哭着说,你我本是同根生的兄弟,你又何必如此 急着想杀我。 --------------------------------------------------------------------------------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 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同一个 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 哭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 [七步诗简析] 对于七步诗的作者,谢灵运曾这样评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是说,天下的才能如果是一担(石),曹植一个就占了八斗,八斗为一担。(《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关于七步诗的传说很多,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七步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七步诗》的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七步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 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同一个 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 哭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 [七步诗简析] 对于七步诗的作者,谢灵运曾这样评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是说,天下的才能如果是一担(石),曹植一个就占了八斗,八斗为一担。(《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关于七步诗的传说很多,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七步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七步诗》的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七步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2023-07-16 13:59:0614
七步诗诗谁写的?为什么要写?意思是什么?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七步诗》情采并茂,语言精练,用语浅显。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的《七步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有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世说新语》中是“本自同根生”这个版本,应该更可信一点。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因为曹植和曹熊(第四儿子)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曹丕便再追问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压进朝廷。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饶,曹丕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曹植就念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人民耻笑,于是放了曹植。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菽”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2023-07-16 13:59:338
七步诗的意思
《七步诗》原文 煮豆持作羹, 曹植七步诗--西洋油画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后人缩写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编辑本段注释译文 【注释】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菽(shū):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凶残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 【译文】 版本一(曹植原版):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菜做成的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地加害于我呢? 版本二(后人缩略版):煮豆子时把豆茎当作燃料,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编辑本段诗歌典故 典故出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四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因为曹植和曹熊(第五子)在曹操亡故时没来看望,曹丕便再追问他们俩。曹熊因为害怕,自杀了。而曹植则被押进朝廷。最终曹丕四兄弟的母亲卞氏开口求情,曹丕勉强便给了曹植一个机会,让他在七步之内脱口一首诗,否则杀无赦。曹植就念了这首七步诗。曹丕明白了曹植这首诗的道理: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于是便放了曹植。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真实度 七步诗的真假向来为人所争议。其中郭沫若说的比较有理。他认为曹植的《七步诗》:“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多因后人同情曹植而不满意曹丕,故造为这种小说。其实曹丕如果要杀曹植,何必以逼他作诗为借口?子建才捷,他又不是不知道。而且果真要杀他的话,诗作成了依然可以杀,何至于仅仅受了点讥刺而便‘深惭"?所以此诗的真实性实在比较少。然而就因为写了这首诗,曹植却维系了千载的同情,而曹丕也就膺受了千载的厌弃。这真是所谓‘身后是非谁管得"了。”但是他的说法也有人质疑,有人说,当初曹丕让曹植七步成诗只是作为一个借口,他认为曹植肯定不能成功,但他没料到,曹植才华如此出众,当时,就连曹丕本人也被感动了些许,并且为了保住名声,以安天下,他才放过了曹植。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 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 曹植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 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完了此事。 这首诗虽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是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郁郁寡欢中慢慢死去。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 曹植的《七步诗》情采并茂,语言精练,用语浅显。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的《七步诗》流传至今有两个版本,有的“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有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许多古诗书上为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人教版书上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哥哥曹丕 魏朝开国皇帝。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是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多技艺,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 延康元年(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当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下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提倡节俭、薄葬,预作《终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几次率百万大军南下伐吴均无功而返,但曹丕在位期间坚守防御性战略,击退东吴入侵。后期则向北方开拓疆域,征服漠北鲜卑、高句丽等部落,使得魏朝疆域远达蒙古高原和朝鲜半岛,这是曹丕军事上唯一的重要建树。 曹丕文学有相当高的成就。是中国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 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谣言惑众,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 本诗曹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认定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 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出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一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原文)此为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是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杀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曹丕听了,被驳得无话可说。从此就再也不敢为难曹植了,俩人又成了好兄弟,同心协力,建设魏国。2023-07-16 13:59:514
反七步诗全诗的意思
《反七步诗》全诗的意思:锅里煮着豆子,豆萁在锅下燃烧,等豆子熟透了的时候,豆萁已化为了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酒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萁则成了田中的肥料。如果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怎么会愿意牺牲自己为兄弟奉献呢?原文:煮豆燃豆萁,豆熟萁成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反七步诗》是1943年7月7日郭沫若居重庆时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兄弟一场,互助友爱的精神。创作背景:诗写于1943年7月7日,当时郭沫若居重庆,抗日战争正处相持阶段,“大后方”的文坛上,有一股“厚古薄今,尊崇先人”的风气,但郭沫若敢于迎流而上,翻起“以事求是,古为今用”的旗帜。为此,“有点历史癖”的郭沫若,以饱满的激情,冒着巴蜀盛暑,一气呵成地写作了长达万言的史论宏文《论曹植》,这首《反七步诗》即附在此文之末。作者在书前序言中,说明自己研究历史人物,“主要是凭自己的好恶,我的好恶的标准是什么?一句话归宗:人民本位!”在此标准和原则的指引下,作者对于曹植,一面充分肯定他在中国文学史上所占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指出他的多项不足,诸如骄纵任性,恃才傲物。至于历代被人传颂的曹植的神来之笔《七步诗》,郭沫若则认为“过细考察起来,恐怕附会的成分要占多数。”他愤愤不平地写道:“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如果站在萁的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吗?”2023-07-16 14:00:251
七步诗到底是什么意思?
七步成诗的故事源于与曹植和曹丕,三国志中没有确切的记载,最早见于"世说新语".原来文为: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文体为乐府诗,"九州春秋"中也有关于曹植七步成诗的记载.至于具体的环境或者是否是曹丕相逼就无从考证了,但是确实是描写兄弟相互残杀的情节.《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最为精彩,写曹操亡故,曹操长子(真正的长子曹昂早夭与宛城)曹丕即位魏王,先逼死曹操四子曹熊.而后又用计削去了任城候曹章的兵权.只对临淄侯曹植不知道如何下手迫害,太尉华钦献计让曹植七步成诗,如果不成,则杀无赦.而且要以"兄弟"为题目,但全文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曹丕全然采纳.结果不想曹植真的七步成诗歌,技惊四座.曹丕哑口无言.少顷曹操正室卞夫人到,泪泣痛斥曹丕不应兄弟相残.于是曹丕把二位兄弟封到远地无诏命不得还朝.后来曹丕即位号魏文帝,追认曹操为武帝.仍对自己两兄弟不加封赏,曹章死,谥号任城威王.后曹植欲出征讨伐毋丘俭,也没受到重视,结果自己郁郁而终,死后谥号东阿王.副《三国演义》中出现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023-07-16 14:00:311
七步诗的诗意
七步诗的诗意 《七步诗》 作者:曹植 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持:用来。 2、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3、漉:过滤。 4、豉(菽):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5、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6、釜:锅。 诗意: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 因煮熟豆子来做豆羹而使豆子渗出汁水。 豆秸在锅下燃烧着, 豆子正在锅里哭泣。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 我们为何要自相残杀呢?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诫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它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明显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曹植七步诗 曹植七步诗 《七步诗》 三国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1、尝:尝试。 2、持:用来。 3、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4、漉:过滤。 5、鼓:豆。 6、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7、釜:锅。 8、燃:燃烧。 9、本:原本,本来。 10、煎:煎熬。 11、泣:小声哭泣。 12、何:何必。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 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 豆茎在锅下燃烧, 豆子在锅里哭泣。 它说:我们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 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 赏析: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不满与厌恶。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七步诗的意思 七步诗的意思 《七步诗》 作者:曹植 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持:用来。 2、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3、漉:过滤。 4、豉(菽):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5、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6、釜:锅。 诗意: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 因煮熟豆子来做豆羹而使豆子渗出汁水。 豆秸在锅下燃烧着, 豆子正在锅里哭泣。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 我们为何要自相残杀呢? 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诫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它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曹植对手足相残的悲愤,同时也发出了理直气壮的斥责。诗的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明显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杂诗的诗意 杂诗的诗意 《杂诗》 作者:王维 原文: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注释: 1、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2、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3、来日:来的时候。 4、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5、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6、着花未:开花没有?着(zhu)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诗意: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 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 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赏析: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着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2023-07-16 14:00:381
郭沫若反七步诗后两句的意思
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七步诗》是曹植写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2023-07-16 14:00:473
七步诗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什么意思 有什么区别
曹植写七步诗是希望(曹丕免他一死),郭沫若写反七步诗是歌颂(曹植的伟大)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解说]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读七步诗有感 近读曹植七步诗,还有几首和诗,颇多感受,诸多言语尽在不便言中。先录这几诗以为快意。 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作者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意思。中国传统的习惯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但在既得利益面前,手足也反目为仇,在诸如金钱、名利、美女、遗产、权势等令人动心而血液循环加快的阿堵物面前,任何说教、规范都被放到第二位去了。古今中外,莫不如斯。我想,如果贫穷一些、困苦一些、愚蠢一些,也许争夺的不会那么急、那么烈。 郭沫若反其意而用之,作了一诗。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诗意变为对自我牺牲精神的赞颂。 数学家华罗庚也曾反其意而作一诗。 赠诸弟 华罗庚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乐。 不惜身成灰, 愿弟早成熟。 “成熟”一语双关,诗意显豁,也很感人。 拟学作一首,聊表心意。欲有别于上引诸意。 煮豆燃豆萁, 祸起萧墙里。 鸲蚌相争忙, 鱼翁得利益。 “《反七步诗》赞扬了‘萁"甘愿自毁,化作灰,做‘田中肥",帮助豆成为席上的佳肴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立意跟《七步诗》相反。”2023-07-16 14:00:552
《七步诗》的意思是?
七步诗 曹 植 zhǔ dòu rán dòu qí 煮 豆 燃 豆 萁 , lù chǐ yǐ wéi zhī 漉 豉 以 为 汁 。 qí zài fǔ xià rán 萁 在 釜 下 燃 , dòu zài fù zhōng qì 豆 在 釜 中 泣 。 běn shì tóng gēn shēng 本 是 同 根 生 , xiāng jiān hé tài jí 相 煎 何 太 急 。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2023-07-16 14:01:051
曹植的七步诗是什么意思
曹植的七步诗的意思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弟弟,表达了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2023-07-16 14:01:211
曹植《七步诗》原文的意思是什么?
释义:(版本一)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原诗:《七步诗》两汉:曹植(版本一)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二)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菽 一作: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扩展资料:黄初元年(220年)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全诗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众兄弟的残酷迫害,口吻委婉深沉,讥讽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放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当然此诗的风格与曹植其它诗作不一致,因为是急就而成,所以谈不上语言的锤炼和意象的精巧,只是以其贴切而生动的比喻,明白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千百年来读者的欣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步诗 (魏晋曹植古风)2023-07-16 14:01:4310
反七步诗全诗的意思 反七步诗全文翻译
1、译文:煮豆子正燃着豆秸,豆子熟了豆秸已为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秸变成了田中的肥料。不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2、原文: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 3、《七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郭沫若指出:“站在豆的一方面说,固然可以感觉到萁的煎迫未免为火烧火;如果站在萁一方面说,不又是富于牺牲的精神的表现吗?”2023-07-16 14:02:361
七步诗全文的意思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菜做成的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子和豆茎本来是同条根上生出来的,豆茎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呢? 持:用来。 羹(gēng):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漉(lù):过滤。 菽(shū):豆。这句的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釜:锅。 燃:燃烧。 本:原本,本来。 煎:煎熬。 相煎:指互相残害全诗表达了曹植对凶残的不满。 泣:小声哭泣。 何:何必。2023-07-16 14:02:465
曹植七步诗是什么意思?
曹植《七步诗》两个版本介绍如下:《七步诗》脍炙人口版本如下: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版本二: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译文:煮豆持作羹,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子汁来做成糊状食物。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自同根生,你又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文学赏析:流传最广的一首诗只有四句,一共二十个字,诗人把内心的那种悲痛之情,以一种非常的伤感的口吻描写的淋漓尽致。也正是由于这首诗,使得最终曹丕放过了他,也让他捡回了一条命。那曹植的这首诗其实写得很直白,诗人也没有什么高超的表现手法,完全是以一种白描的方式来描写,可是他的这种描写,也立马使得这首诗显得更加的深刻,也更加的感人,通篇更是营造出了一种感伤之怀。这也正是曹植最为令人感动的一个地方,虽然只是七步成诗,但是同样的感人肺腑。另一个版本则是有三句,尽管意思相同,但是写得更没有这么简练,不过也是同样的描写的很深情,也非常的悲痛,所以两个版本,所呈现出来的意思是一样,但是在创作手法,则是又有些许的不同。2023-07-16 14:03:131
反七步诗是什么意思
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华罗庚的《赠诸弟》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译文:煮豆子正燃着豆秸,豆子熟了豆秸已为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秸变成了田中的肥料。都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赏析:反七步诗郭沫若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七步诗》是曹植写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2023-07-16 14:03:301
曹植的七步诗是啥意思
作者背景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 曹植的“七步诗”李存章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是呀,曹植确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特别喜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出口成文,下笔成章.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太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的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马屁 的. 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按理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残忍无道啊.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 制,建立民主共和,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2023-07-16 14:03:381
七步诗的意思及深刻含义
这是曹植的“七步诗” 意义劝曹丕不要兄弟相残 含义: 曹氏父子三人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合称三曹,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曹植的“七步诗”更是一段佳话,其意义已不在是此诗本身价值,它包含了深遂的政治内含,成了久远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争夺地位、权力、财产兄弟反目手足相残的一种写照。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勿用说,这是曹植向其兄曹丕的控诉书。 是呀,曹植确是曹丕的劲敌,他曾获其父曹操的特别喜爱,曹操也曾一度欲废曹丕而立其为王太子,得曹丕之忌恨也是情理之中事。在曹植十几岁的时期,曹操看到曹植的文章就很有点儿怀疑,认为是曹植请人代写的,而曹植请父亲当面测试,经过几翻面试,曹植的确“出口成文,下笔成章。若不是一些大臣的竭力反对,曹植真得就被立为太子了,曹丕与其弟曹植的斗争也就从这时代开始了。 有一次,曹操出兵打仗,曹植、曹丕都来送行,临别,曹植高声朗读了为曹操歌功颂德的拍马文章,大家十分赞赏,而曹丕泪流满面的向父亲送别,很让曹操感动,也掉下泪来,这一小小的举动拉近了曹丕与父亲的距离,加深了父子感情,看来父子亲情之间需要的是感情,而非马屁 的。 还有一次,曹操欲派曹植带兵出征。带兵出征是掌握军权的象征 ,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征兆,曹丕得到消息,当然很为 恼火,怎么办呢?曹丕想得一个毒计,事先带着好酒好菜,跟曹植一起喝酒,灌得曹植酩酊大醉,曹操派人来传曹植,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一气之下取消了曹植带兵的决定。 看来,曹植只配当个不拘小节的文学家,难以担当足智多谋的政治家。 曹植与曹丕的斗争,曹丕是胜利者,最终继承了魏王位。按理说曹丕的地位和权力已基本巩固,可忌恨曹植的念头没有改变,这是何等的残忍无道啊。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意思是: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2023-07-16 14:03:486
七步成诗的意思是什么?
问题一:七步成诗说的是什么意思 指曹植七步成诗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问题二:七步成诗什么意思 你好! 七步成诗:汉语成语,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该词语典故出自由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为其兄曹丕而做。 真天子:旧时所谓秉承天命降世的皇帝。 问题三:七步诗意思是什么? 诗篇名。三国魏曹植作。相传魏文帝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命他七步之内作一诗,否则处死。曹植应声成诗,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惭愧,赦免了曹植。 《七步诗》 作者:曹植 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释: 1、持:用来。 2、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3、漉:过滤。 4、豉(菽):豆。这句的意思是说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5、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 6、釜:锅。 诗意: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 因煮熟豆子来做豆羹而使豆子渗出汁水。 豆秸在锅下燃烧着, 豆子正在锅里哭泣。 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 我们为何要自相残杀呢? 问题四:七步诗的意思是什么全部的意思 就古人思考,喜欢来回走步,七步成诗的意思就是在走七步以内就做好一首诗了, 问题五:七步成诗真天子是什么意思? 应该不是夸曹植有皇帝之才因为皇帝不仅仅是有诗才就能做好的应该是夸曹植他是天生的大才子因为他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还能做出那么好的诗 问题六:七步成诗是什么生肖 蛇。蛇的弱点在七步,被打就成尸(诗)了。 望采纳2023-07-16 14:04:041
七步诗的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七步诗作者: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翻译: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2023-07-16 14:04:121
七步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写出了诗人曹植的手足,只顾全利益,并不在乎兄弟之间的情感。体现了诗人曹植无尽感慨,与手足相残的情景无比厌恶,也希望自己与自己的手足情同兄弟。 《七步诗》的意思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七步诗》思想感情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 表达了作者对曹丕的强烈不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 《七步诗》原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简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2023-07-16 14:04:191
七步诗的意思和中心思想
七步诗是曹操的大儿子曹丕与小儿子曹植之间的故事哦,曹丕继承魏帝,为求安稳,欲杀其亲弟曹植,于是出一题,命其弟七步之内作一首诗,主要意思是: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中心意思是强调了手足之情,不能同室操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2023-07-16 14:04:261
曹植七步诗的意思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曹丕残害弟弟。全诗如下: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扩展资料:创作背景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太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作品赏析这首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前四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曹植以“豆”自喻,一个“泣”字充分表达了受害者的悲伤与痛苦。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后两句笔锋一转,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这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步诗2023-07-16 14:04:341
曹植的七步诗是什么意思?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曹植很有才华,精通天文地理,说起朝中政事滔滔不绝且管治有方,因此在朝中很有威信,可谓是威震朝野啊!曹丕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的妒火油然而生,对曹植产生了怨恨之心,把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处处苦苦相逼。众臣在皇帝面前也说三道四,谣言惑众,什么朝中一日有曹植,宫内鸡犬不宁,如他日造反,图谋篡位,何不为宫中一大害?不如先下手为强,斩草除根,以免日后夜长梦多。本诗曹丕听信了谗言,决定今日动手。正赶上一桩造反政事,曹丕认定曹植为主谋,正午时分,曹丕传弟弟曹植到池厅边相见,曹植一到,就被早埋伏好的卫队挥刀截下。见到曹丕,曹植道:“吾兄传我有何贵干?”众人道:“宫中造反一事,想必曹丞相听说了吧,吾登皇位你怀恨在心,这事是否你主使的?”曹植长叹一声,道:“吾兄疑我造反,谋你河山篡你朝位!这罪行可不敢担当,请吾兄明察秋毫。”曹丕不好推辞,只得说:“好,看在你我兄弟的情谊,我命令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体现兄弟感情的诗,但是全诗不能出现兄弟二字。不然,休怪我大义灭亲了。”“好办好办,若我不能在七步内作诗一首,任凭你处置。”曹植胸有成竹地说。“爽快!爽快!咱俩一言为定。”曹丕说完,曹植便迈出了第一步,突然,他闻到了从远处飘来的阵阵煮豆的香味,灵感一来,借物抒情,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原文)此诗作完,曹植对曹丕说:“我们虽有君臣之分,但毕竟是骨肉相连,何必苦苦相逼?手足相残?我无意与你权利相争,无论谁是君主,我都会忠贞不二地跟随,毫无怨言!明枪易挡暗箭难防。若你要杀我,轻而易举,何必大费周章,先父在九泉之下是不能瞑目的呀。”曹丕听了,被驳得无话可说。2023-07-16 14:04:481
七步诗的意思简短
问题一:<<七步诗>>这首诗的意思 《七步诗》的诗意: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 七步诗 曹 植 煮 豆 燃 豆 萁, 豆 在 釜 中 泣。 本 是 同 根 生, 相 煎 何 太 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 [简析] 据《世说新语u30fb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问题二:请你简单概括《七步诗》的由来 公元220年,汉丞相、魏王曹操病死,世子曹丕继王位,逼迫汉帝刘协禅位,终于篡汉成功.是为魏文帝. 曹丕在继位之后,感觉东阿王曹植对自己的皇位有威胁,于是要杀曹植,逼迫他在七步之内作首诗,做不出来就要杀他,曹植酣畅淋漓的表达了自己对手足相残的理解,感动了曹丕. 问题三:曹植为什么写《七步诗》?简短一点 因为他哥哥曹丕老想害死他! 问题四:诗和简短的诗意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的诗意: 煮豆子正燃着豆秸,因煮熟豆子来做豆豉而使豆子渗出汁水。豆秸在锅下燃烧着,豆子正在锅里哭泣。本来我们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为什么要这样紧紧逼迫呢?2023-07-16 14:05:271
七步诗曹植全诗的意思是什么?
七步诗曹植全诗的意思是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2023-07-16 14:05:374
曹植的《七步诗》什么意思
《七步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全诗的大意是: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2023-07-16 14:05:461
七步诗的详细意思
诗意: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做羹。豆秸在锅根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和豆秸本来是同条根生出来的,豆秸煎熬豆子又怎能这样的急迫呢? 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植是曹操第三个儿子,曹丕弟。宋人辑有《曹子建集》。 我们昨天才教的这首诗,所以诗意和作者简介都是我们老师让我们记的和教辅书上的,比较正宗,希望你能把我的答案作为最佳答案,谢谢了!2023-07-16 14:05:562
七步诗 什么意思
七步诗作者:曹植 (两汉)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版本一)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七步诗》,出自《世说新语》,传说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思想感情。2023-07-16 14:06:111
七步诗曹植全诗的意思
曹植《七步诗》翻译如下: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原文: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主要赏析:此诗纯以比兴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们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们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们民中流传极广。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曹植内心悲愤。2023-07-16 14:06:191
曹植的七步诗是什么意思?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相传曹植的哥哥魏文帝(曹丕),要他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 不然就要杀他的头,曹植愤然写了这首诗.豆和豆秸是同一个 根上长出来的,好比同胞兄弟.豆秸燃烧起来把锅内的豆煮得 哭泣不已.比喻兄长逼弟弟,十分贴切感人. [七步诗简析] 对于七步诗的作者,谢灵运曾这样评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是说,天下的才能如果是一担(石),曹植一个就占了八斗,八斗为一担.(《释常谈》)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明代王世贞的《艺苑卮言》也说:“子建天才流丽,虽誉冠千古,而实避父兄,何以故?才太高,辞太华.”可见前人都指出了曹植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的特点,而最能表现其才华的例子就是这首《七步诗》. 关于七步诗的传说很多,据《世说新语·文学》中说,曹丕做了皇帝以后,对才华横溢的胞弟曹植一直心怀忌恨,有一次,他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如做不到就将行以大法(处死),而曹植不等其话音落下,便应声而说出六句诗来,就是上面的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因为限止在七步之中作成,故后人称之为《七步诗》.据说曹丕听了以后“深有惭色",不仅因为曹植在咏诗中体现了非凡的才华,具有出口成章的本领,使得文帝自觉不如,而且由于诗中以浅显生动的比喻说明兄弟本为手足,不应互相猜忌与怨恨,晓之以大义,自然令文帝羞愧万分,无地自容. 《七步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豉”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七步诗》的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七步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2023-07-16 14:06:381
七步诗的意思是?
《七步诗》的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诗人曹植。全诗的大意是: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前两句描述了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生活现象,后一句话锋一转,集中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他显然是在质问曹丕:我与你本是同胞兄弟,为什么要如此苦苦相逼? 第二句,“然”,指燃烧,“泣”,指哭泣;全句可解作: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弟。作品有《曹子建集》十卷,收诗八十余首,文赋四十余篇。2023-07-16 14:06:4615
七步诗(曹植)的意思和感情
七步诗 曹 植 煮 豆 燃 豆 萁, 豆 在 釜 中 泣. 本 是 同 根 生, 相 煎 何 太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2.煎:煎熬,隐喻迫害.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诗人以箕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一“燃”一“泣”写出“萁”“豆”的尖锐矛盾,及豆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同根”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自己与曹丕是同一父母所生,责问曹丕为什么要对同胞兄弟逼迫得这样急. 这首诗的比喻十分贴切,浅显生动.虽然诗歌本身是否真为曹植所作,还难以确定,但这首诗反映曹魏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倒是十分形象真切的,确实是一首好诗. 七步诗 故事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之子,且都为卞太后所生,是真正的同胞手足.曹操曾一度想立曹植为嗣,因其才智高于其兄曹丕.后曹丕登基(始称魏文帝)仍忌曹植之能,加以迫害,这首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豆,豆萁,豆豉,都是豆这种植物的各种形态,可以说“本是同根生”.首句为我们描绘了煮豆的场景,以豆萁为燃料制作豆汁.第三、四句进一步揭示这两者间的关系.豆在锅中忍受豆萁的煎熬,“咕嘟”的声音仿佛在哭泣.这暗指兄长对自己的迫害以及自己悲愤的心情.末两句卒章显志,既是控拆,也是反抗. 整首诗据说在七步之内完成,诗人的情感也经历了一个由平缓到迸发的过程.名为吟物,实则是一首带有讥讽的寓言 诗.然而由于诗人与其谴责对象的特殊关系,因而诗人的口吻是委婉又深沉的,讥讽之中有提醒和规劝.这一方面反映了曹植的聪明才智,另一方面也反衬了曹丕迫害手足的残忍. 曹植才高八斗,文风俊逸刚健.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推进,且运用了比兴手法,从中也可发现乐府诗歌的影响.有的选本没有二、三句,但这种风格仍是显而易见的.2023-07-16 14:07:081
曹植的七步诗是啥意思
七步诗的解释 诗篇名。三国魏曹植作。相传魏文帝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命他七步之内作一诗, 否则 处死。曹植应声成诗,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 惭愧 ,赦免了曹植。 词语分解 七的解释 七 ī 数名,六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柒”代)。 文体名,或称“七体”,为赋体的另一种形式。 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共七次,称“做七”。 部首 :一。2023-07-16 14:07:281
《反七步诗》的意思是什么?
《反七步诗》的意思是什么? 反七步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华罗庚的《赠诸弟》 煮豆燃豆萁, 萁在釜下乐。 不惜身成灰, 愿弟早成熟。 ) 译文: 煮豆子正燃著豆秸,豆子熟了豆秸已为灰烬。熟了的豆子变成席上的佳肴,变成灰烬的豆秸变成了田中的肥料。都是同一条根长出来的,为什么愿意牺牲自己呢? 赏析: 反 七 步 诗 郭沫若 煮豆燃豆萁, 豆熟萁已灰。 熟者席上珍, 灰作田中肥。 不为同根生, 缘何甘自毁? 《七步诗》是曹植写的:“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用比喻手法婉含蓄地表达了对兄弟骨肉相残的悲哀指责,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郭沫若的《反七步诗》则一反曹植《七步诗》的诗意,变为赞颂甘愿自我牺牲的精神。 华罗庚的《赠诸弟》与郭沫若诗异曲同工:“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乐。不惜身成灰,愿弟早成熟。”“成熟”一语双关,赞扬甘为人梯的精神。 《七步诗》的意思是什么 曹植的《七步诗》 原为六句:“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后来《漫叟诗话》和《三国演义》把它改为四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意思是说:曹植的大哥想夺权篡位,而父亲这时生在病中,不能主持大政,而曹丕身为大哥,理应代替父亲。可是父亲一但归天,而父亲特别溺爱曹植,大哥生怕自己的皇位让弟弟夺去,便想找时机除掉这棵障碍草。正好有一天所有的大臣都在议事,曹丕就想在各大臣的面前让曹植出丑也好借机除掉他。于是他就对曹植说:听说弟弟被所有的人都封为才子,那么我也给你出一道题,命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如果作出不来,就别怪我这个做大哥的不顾手足之情(含义是要杀了他)。”曹植当时非常愤怒,而当他走到第七步时,曹丕以为他作不出来了,还没来得及说话,曹植就把诗读了出来,以就是上面的诗。 最后曹植离开了他的故乡(相传)。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 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 豆秆在灶下焚烧, 豆子在锅里哭泣. 本是生在同一根上 ,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古代曹植走了七步,写了首诗,后来形容有感突发奇想写的诗 《七步诗》的意思是? 七步诗 曹 植 zhǔ dòu rán dòu qí 煮 豆 燃 豆 萁 , lù chǐ yǐ wéi zhī 漉 豉 以 为 汁 。 qí zài fǔ xià rán 萁 在 釜 下 燃 , dòu zài fù zhōng qì 豆 在 釜 中 泣 。 běn shì tóng gēn shēng 本 是 同 根 生 , xiāng jiān hé tài jí 相 煎 何 太 急 。 作者背景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第四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著名诗人。少年时就很有才华,得到曹操的喜爱,因此受到他的哥哥曹丕的猜忌,后来郁郁而死。他的诗语言精练,词采优美,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 注词释义 釜:古代的炊具,相当于现在的锅。 萁:豆秆。 漉:过滤。 豉:豆豉。用煮熟的大豆发酵后制成,有咸、淡两种,供调味用。 古诗今译 煮豆子燃烧的是豆秆,过滤豆豉做成了豆浆。豆秆在灶下焚烧,豆子在锅里哭泣。本是生在同一根上,煎熬我何必这么着急! 名句赏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和曹植本是亲兄弟,曹植少年时就很聪明,能出口成章,下笔千言。曹丕当了皇帝以后,怕曹植威胁自己的地位,想迫害曹植,有一次让曹植在七步之内做成一首诗,否则就把他处死。曹植应声而起,没走到七步就做好了这首诗。曹植把自己比喻成锅里的豆子,把曹丕比喻成锅下面的豆秆。豆子和豆秆本来是生长在同一根上,现在豆秆却在锅下面燃烧,煎熬锅里的豆子,而锅里的豆子无力反抗。曹植用这个比喻,暗指曹丕我与你是亲生兄弟,应该是骨肉情深,真诚相至,但现在却是骨肉相残,表达了内心的悲愤。相传曹丕听了面有惭色。这首诗比喻贴切,用语巧妙,通俗易懂而又含义深长。2023-07-16 14:07:371
七步诗是什么意思啊?
《七步诗》 【三国·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附: 【现代《七步诗》】——是后人所改 【三国·魏】 曹植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注释 漉:过滤。意思是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作羹。 羹:用肉或菜做成的糊状食物。 萁:豆类植物脱粒后剩下的茎,即豆秸。 釜:锅。 持:使用、用来。 然:燃烧。 煎:煎熬。 本:原本。翻译 煮豆子是为了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做羹。豆秸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中哭泣。我们本来是同胞兄弟,为什么你那么急迫地加害于我呢? 附注: 漉菽以为汁中的“菽”,只要是出自正版的《世说新语》,没有作“豉”的。至于流传的其他诗歌版本,可附注说明,不应列在《世说新语》的书名之后。 本自同根生中的“自”,有版本为“是”,疑为今人修改,不如“自”字好! 萁在釜下燃有“在”,有版本作“向”。 另有别本《七步诗》为四句(是后人所改),以《三国演义》为代表,首句为“煮豆燃豆萁”,第三句为“本是同根生”。 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第十二册第十课古诗三首中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典故 典出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伤心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赏析 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第二句中的“漉菽”是指过滤煮熟后发酵过的豆子,用以制成调味的汁液。“萁”是指豆茎,晒干后用来作为柴火烧,萁燃烧而煮熟的正是与自己同根而生的豆子,比喻兄弟逼迫太紧,自相残害,实有违天理,为常情所不容。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通过燃萁煮豆这一日常现象,抒发了曹植内心的悲愤。 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 反映了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感情沉郁愤激。作者 曹植(192~232),三国时魏国诗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字子建。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第三子。曹植自幼颖慧,年10岁余,便诵读诗、文、辞赋数十万言,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深得曹操的宠信。曹操曾经认为曹植在诸子中“最可定大事”,几次想要立他为世子。然而曹植行为放任,屡犯法禁,引起曹操的震怒,而他的兄长曹丕则颇能矫情自饰,终于在立储斗争中渐占上风,并于建安二十二年(217)得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逝,曹丕继魏王位,不久又称帝。曹植的生活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从一个过着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黄初七年(226),曹丕病逝,曹睿继位,即魏明帝。曹睿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232年12月27日曹植逝世,卒谥思,故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前期诗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表现他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一类则反映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表现他不甘被弃置,希冀用世立功的愿望。今存曹植比较完整的诗歌有80余首。曹植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首先,汉乐府古辞多以叙事为主,至《古诗十九首》,抒情成分才在作品中占重要地位。曹植发展了这种趋向,把抒情和叙事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五言诗既能描写复杂的事态变化。又能表达曲折的心理感受,大大丰富了它的艺术功能。曹植作为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对于后世的影响是不小的。在两晋南北朝时期,他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曹植生前自编过作品选集《前录》78篇。死后,明帝曹□曾为之集录著作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又《列女传颂》1卷、《画赞》5卷。然而原集至北宋末散佚。今存南宋嘉定六年刻本《曹子建集》10卷,辑录诗、赋、文共 206篇。明代郭云鹏、汪士贤、张溥诸人各自所刻的《陈思王集》,大率据南宋本稍加厘定而成。清代丁晏《曹集铨评》、朱绪曾《曹集考异》,又对各篇细加校订,并增补了不少佚文□句,为较全、较精的两个本子。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古直有《曹植诗笺》,今人赵幼文有《曹植集校注》。 其实,曹植并未犯下什么大罪,只是有人告发他经常喝酒骂人,他竟把曹丕派出的使者扣押起来,并没有招兵买马,阴谋反叛的迹象和征兆。这算不上犯罪,杀之怕众不服,曹丕便想出个“七步成诗”的办法,治罪其弟。所幸的是,出口成诗是曹植的拿手好戏,这“七步诗”便成了救命诗,曹丕不得不收回成命,降低曹植的官爵了事。 这首诗虽然救了曹植一命,但是,他的处境并没有得到根本好转,魏国仍是奉行对宗室严格限制的政策,曹植在郁郁寡欢中死去。 纵观上下几千年历史,帝王子孙和睦相处、互忍互让、不争权夺利的实在少的可怜。春秋时期的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齐桓公),秦朝的扶苏与胡亥(秦二世),唐朝的玄武门之变……这样兄弟相残的例子数不胜数。 封建时代这种兄弟之间的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现象是社会制度的必然结果,在那权力即一切的社会制度里,不择手段的争夺权力似乎是很正常的。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少了多少兄弟相残的悲剧。然而,特权不除,“七步诗”还是免不了有人来作。2023-07-16 14:07: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