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柚不是西游
-
新中国托起的东方朝阳光芒四射。在地球的另一面,中国留美学者升起五星红旗,他们的目光越过重洋,被北京开国大典的礼花照亮。
(侯祥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虽然反动宣传很厉害,但是很多人对国民党的统治是不满意的,所以把国民党统治推翻了,很多人是高兴的。
五千年的深厚土地投射着巨大的磁力,百年来的民族屈辱将被彻底埋葬。海外科学家的报国热忱和救国、强国的理想具备了现实的政治条件。
(侯祥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我们开始做准备工作。到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说要动员留美学生回来。当时有人回来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就告诉我们。这个人是外交部工作的,叫徐明。所以我们就号召大家回来,从49年11月就正式号召了,自己带头,当时我也回来了。回来很困难,原来从美国到中国很容易,有邮轮到上海,解放后不去上海了,只到香港。到香港了英国就卡你,要办入境证很麻烦,办了好几个月没办成,后来是旅行社找了一条挪威货船,我买了船票。在5月初从洛杉矶到青岛。
许多海外学子与侯祥麟的归来经历类似。他们纷纷从美洲,从欧洲,从四面八方向自己的家园汇聚。钱三强回来了,彭桓武回来了,李四光回来了,还有数不清的科学家整装待发。
1950年2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发出了《致中国全体留美生的公开信》。信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该回去”。
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公开信,全世界听到了中国科学家的心声。
然而,科学家们归来的航程并不平静,太平洋时时掀起拍天的恶浪。1950年9月,著名物理学家赵忠尧与罗时钧、沈善炯、鲍立奎四人乘坐“威尔逊号”客轮归国,同船的还有邓稼先、涂光炽等一百多位留美学者。
(赵维志 赵忠尧女儿)
(父亲)上了“威尔逊”号海轮,说是9月份到上海,结果船到上海以后,留学生都下来了,少了三个人,一个是我父亲,一个姓沈的和姓罗的。
在客轮抵达日本横滨时,驻日美军非法拘留了赵忠尧、罗时钧和沈善炯三位科学家。
(赵维志 赵忠尧女儿)
当时的情况十分紧张,台湾代表团在日本来了3人,硬逼着爸爸说只要回美国或台湾事情就好解决,但是爸爸坚决说不行,一定要回祖国大陆。有一天,让他们三个面对墙不准回头,在后面拉枪栓吓唬他们。后来又拿出台湾大学校长的一封电报:“望兄来台共事,以防不测”。他是爸爸原来在西南联大的同事,结果爸爸说:也不去。
(栾中新 原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 郭沫若秘书)
赵忠尧到日本时被驻日美军扣押了,国内的人都很着急。当时郭老是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副主席,亲自写信给世界和平大会主席约里奥? 居里,向美国提出抗议,号召全世界科学家促使赵忠尧办公厅主任及时回国。因为赵忠尧被扣押,和家里的经济关系也断绝了。郭老知道这事以后,找人核定了一下假如赵忠尧回国以后应该给他定什么工资,这样定了以后就把工资的一部分提早给了他的家属,解决生活的困难。
祖国关注着他们。1950年9月24日,刚刚历尽千难万险从海外归来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致电美国总统,提出严正抗议。9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科学家和大学教授的联名抗议书。
(赵维志 赵忠尧女儿)
周总理代表外交部提出抗议,美国扣押我们的中国科学家,这是非法的。吴有训联合198名科学家提出抗议,还有人民团体和各界科技人员纷纷提出抗议。最后美国当局没查出任何结果,迫不得已,说是“误会”才放行。
归国后,赵忠尧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为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必要准备。这台加速器几乎被那时所有的核物理学家使用过,它将我国核物理研究的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上。
在赵忠尧等科学家遭受驻日美军非法拘留的同时,另一位等待回国的科学家钱学森,则被美国麦卡锡当局怀疑为“毛的间谍”而遭逮捕。这位美国空气动力学大师冯? 卡门的高足被关押在特米那岛上的拘留所里。他在那里受到非人的折磨、摧残,夜晚每隔十分钟就开一次电灯,使他无法休息。随后,钱学森被保释出来。美国政府的逆行更加坚定了他归国的决心。
(李佩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在50年要走的时候,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整理好,都装了箱,后来统统都被美国政府扣押了。大概是最后吧,经过钱夫人的交涉,就把那台钢琴还给了他们家。
53年我们去他家的时候,他那个客厅是空空荡荡的,钢琴还摆在那儿。就我知道,他家里搁了几个提箱。他说,我这几个箱子是准备好的,随时一声知道让我们走,我们拎了箱子就走。
5年之后,钱学森重获自由,全家立即乘船归国,在简陋的三等舱里渡过万里波涛。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赤子归航的决心。
1940年郭永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出国深造。1945年,他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成为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1946年郭永怀在应聘康乃尔大学时首先声明:“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去”。为此,校方不允许他从事机密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当局以摸底的方式威胁中国学者,而郭永怀在表上毅然写道:“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想走的时候就走”。结果,他成为禁止离开美国的人。为了早日归国,消除美国当局的怀疑,他不惜烧掉自己论文的全部手稿和研究资料。
(李佩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郭永怀夫人)
在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主任威廉? 西尔斯为他送行的那一个野餐会上,烧烤食品之后,炭火还有很多,他就在那儿一页一页地把稿子给烧了。当时在场的很多学生和参加的教工人是都在看着,我当时也在现场,大家都很受感动。
(裴丽生 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他在美国把他十几年主要的著作在美国公开的场合全部曝光,就是公开吧,然后亲自烧掉,表示我不把机密带回国去。(他是搞导弹的。钱学森是力学所的所长,他是副所长。)这样,美国人才放松控制让他回来。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
新中国第一代、第二代科学家大都有着共同的经历。他们在科学救国的思想支配下走出国门,学成之后,又以拳拳赤诚之心,投入爱国之志的实践之中。
(卢嘉锡 全国政协副主席 原中国科学院院长)
我留在那边工资是很高的,可是我不想留在美国。在那边多留没有什么好处。所以,那个时候我一直求着赶快回来,我是头一批,算是美国同意我回来的。
(李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女儿)
我父亲在海边住的时候,他每天都看英共办的《工人日报》,英共办的《工人日报》有中国解放战争的消息。我记得有个礼拜天,我正好去看他,那时就登了沈阳解放的消息,他就跟我母亲讲,我们要去订船,那时都坐船,从沈阳解放的那天起,他就去订船。
(陈芳允 中国科学院院士)
那是44年的时候,“二战”快结束了。当时英、美在中国招一批留学生,我想离开国民党,所以就去考了电子工程,到美国去,先考取了。后来到重庆碰到国民党航空委员会机关的人,告诉我英国的留学也考取了,让我去报到,后来就到了英国。三年中间差不多有半年在印度。回来是48年。
(夏培肃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是1947年到英国去的,到爱丁堡大学念博士。50年获博士学位,又在大学里做博士后,51年从英国回国。
在众多归国的科学家中,地质学家翁文灏身份特殊。他曾经担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与蒋介石、白崇禧等人被共和国列为首批十二名战犯。在欧洲时,国民党政府曾设法让他前往台湾任职,但他仍然选择了新中国作为归宿。
望采纳
相关推荐
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计算机的
我国从1956年开始了对计算机的研究。1956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1957年,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我国从1957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机器在738厂开始少量生产,命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定点32二进制位,每秒2500次。在1958年交付使用,骨干有董占球、王行刚等年轻人。1958年5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4机)研制。在研制104机同时,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并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一台小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在我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比美国晚了13年,但是经过毛泽东时代老一辈科学家的艰苦努力,中国在这一领域与国外的差距不断缩小。扩展资料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龙芯的诞生,打破了国外的长期技术垄断,结束了中国近二十年无“芯”的历史。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CPU,采用了曙光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采用曙光LINUX操作系统,该服务器是国内第一台完全实现自有产权的产品,在国防、安全等部门将发挥重大作用。2003年,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再一次刷新国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使得国产高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2003年12月28日 “中国芯工程”成果汇报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国“星光中国芯”工程开发设计出5代数字多媒体芯片,在国际市场上以超过40%的市场份额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世界第一的位置。2005年4月18日、“龙芯二号”正式亮相。由中国科学研究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中国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CPU“龙芯二号”正式亮相。009年我国国防科技大学发布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千万亿次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我国成为美国之后第二个可以独立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2016年6月20日,在法兰克福世界超算大会上,国际TOP500组织发布的榜单显示,“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系统登顶榜单之首, 不仅速度比第二名“天河二号”快出近两倍,其效率也提高3倍。这标志我国进入超算世界领先地位。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计算机史2023-07-20 12:55:181
ccfcv奖的奖金一般是多少
是12万人民币。ccf夏培肃奖是中国计算机学会设立的,每年评选一次,获奖人数不超过二名,根据官网的奖金信息显示,ccf夏培肃奖奖金是12万人民币。2023-07-20 12:55:361
黄令仪院士可有子女?
有。黄令仪(1936年-2023年4月20日),女,一共有四个儿女,三个儿子一个女儿。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曾是龙芯中科的研究员,被称为“中国龙芯之母”,携团队研发出中国自主研发出的首个CPU芯片——龙芯三号。2020年1月6日,获得2019年“CCF夏培肃奖”。2023年4月20日上午,黄令仪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2023-07-20 12:55:432
中科院计算所相当于什么水平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简称中科院计算所),作为中国计算机的摇篮,其科研与学术水平处于国内顶尖地位,在计算机行业内认可度很高。。计算所研究成果十分丰硕。这里列几个比较出名的: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曙光高性能计算机(打破国外超算垄断的中国首台超算计算机)、龙芯CPU(中国首枚通用CPU)、寒武纪芯片(国际上第一个流片的深度学习芯片)。计算所还有一些附属企业,比较出名的有联想、曙光、寒武纪、龙芯中科。计算所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被评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另外还有2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自计算所成立以来,一共培养了20位院士,包括华罗庚、夏培肃、倪光南等著名院士。计算所的科研、学术水平在国内处于最顶尖的地位。2023-07-20 12:55:501
夏培肃的人物生平
1923年(民国十二年)7月28日,夏培肃出生于重庆市,原籍四川江津。她上了4年半小学后,因病辍学。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夏培肃以同等学历考上重庆南开中学(当时称南渝中学)高中部。1939年,转学到国立第九中学。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夏培肃考入中央大学电机系;1945年至1947年,为交通大学电信研究所研究生,在交通大学时,她师从张钟俊院士研究电路的张量分析。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夏培肃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电机系学习。在爱丁堡大学期间,她研究非线性理论及其应用,提出了一种解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图解法,并利用非线性理论研究电子线路的变参数振荡。1950年,获博士学位后留校做博士后。1951年,夏培肃回国,任清华大学电机系电讯网络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在清华大学期间,她试制成功一个电解质溶液计算盘,这是一种模拟计算装置,可用来求电讯网络的稳态解和瞬态解,还可用来求高次代数方程式的根。1952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华罗庚提出要在中国研制电子计算机,夏培肃积极响应,并开始了电子计算机的研究。从此她的命运就和中国的计算机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1953年初,在华罗庚的领导下,数学研究所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科研小组。这个小组只有三个人,他们是闵乃大、夏培肃、王传英。他们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开始计算机的研究。当时,国内没有一本叙述电子计算机原理的书,当他们从英文期刊中找到有参考价值的文章时,由于当时还没有复印机,只能靠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录。数学研究所没有实验室,他们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他们3人经过半年的调研和初步的实验,提出了研制中国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设想和技术路线。1953年,夏培肃所在的计算机小组提出研制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设想。根据这个设想,这台计算机与美国在1951年完成的EDVAC计算机的规模相当,但其存储器准备采用示波管存储器,而不用EDVAC计算机所用的水银延迟线存储器。1954 年,夏培肃转到近代物理研究所的计算机小组继续开展研制这台计算机的工作。吴几康负责示波管存储器的研制,夏培肃负责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1956年,根据规划,中国向当时的苏联购买计算机图纸和资料来仿制计算机。因此,夏培肃他们原来的计算机研制工作暂停。直到1958年,她才得以继续原来的工作。她对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了修改,最大的改动就是将示波管存储器改为当时先进的磁芯存储器。该机被命名为107计算机。夏培肃完成了该机的总体功能设计、逻辑设计、工程设计、部分电路设计以及调试方案设计,并参与电路测试和部件、整机调试。1960年,夏培肃设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电子计算机——107计算机。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夏培肃一直研究如何提高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探索实现高性能计算机的技术,并负责研制成功多台高性能计算机。20世纪60年代中期,夏培肃有效地解决了大型计算机中的高速信号传输时出现的波形畸变问题。她对此问题进行了详尽的理论分析和大量实验,提出全机特性阻抗匹配的概念、导线不分支原则、分布式地网等思想。此项研究成果为国内多个研制大型高速计算机的单位所采用或参考。她也据此为自己后来负责设计研制的多台高性能计算机制定了具体的工程设计规范,取得了很好的信号传输效果。1968年,夏培肃提出最大时间差流水线原理(美国学者于1969年发表了同样的原理),可以大大提高流水线计算机的时钟频率,或使用较慢的电路实现过去只有高速电路才能实现的高速计算机。20世纪70年代末期,夏培肃主持研制高速阵列处理机150-AP并得以成功。她提出总体功能设计、逻辑设计和工程设计一体化的设计思想,使运算速度显著提高。该机的最高运算速度为每秒1400万次,高于美国当时对中国禁运的同类产品的运算速度。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夏培肃研究分布式计算机和并行计算机,先后负责GF-10功能分布式阵列处理机系列和BJ 并行计算机系列的研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夏培肃多次以书面的形式向领导部门建议中国应开展高性能处理器芯片的设计,建议国家大力支持通用CPU芯片及其产业的发展,否则,中国在高性能计算技术领域将永远受制于人。1981年,夏培肃受邀赴美国第8届国际计算机体系结构会议作特邀报告。1985年,夏培肃受邀赴美国CDC公司总部商讨合作事宜。20世纪90年代中期,夏培肃提出基于反图拓扑的可伸缩的高速互连网络,已在国内外申请3项专利。1978年和1986年,夏培肃先后创办《计算机学报》和英文学报《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并担任第一任主编。这两份学术刊物已分别成为EI、SCI的索引刊物。1983年6月,夏培肃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5年,夏培肃作为中国科学院对英国皇家学会的交换教授,去英国多所大学讲学,被赫里奥—瓦特大学聘为访问教授。为了表彰她对计算技术的贡献,该校在隆重纪念蒸汽机发明者瓦特命名100周年时,授予她名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夏培肃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00年前后,年事已高的夏培肃没有再去牵头申请新的科研项目,逐步淡出了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第一线科研工作。2014年8月27日11时10分,夏培肃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2023-07-20 12:55:571
夏培肃的介绍
夏培肃(1923.7.28—2014.8.27),女,四川省江津市人。电子计算机专家,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1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母”。2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电机系;1195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1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夏培肃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从60年代开始在高速计算机的研究和设计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解决了数字信号在大型高速计算机中传输的关键问题。她负责设计研制的高速阵列处理机使石油勘探中的常规地震资料处理速度提高10倍以上。她还提出了最大时间差流水线设计原则,根据这个原则设计的向量处理机的运算速度比当时国内向量处理机的快4倍负责设计研制成功多台不同类型的并行计算机。2023-07-20 12:56:091
中国计算机第一人是谁啊?
中国计算机之父夏培肃夏培肃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夏培肃(1923年7月28日—)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先行者,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23年7月28日生于四川重庆,原籍四川江津。1941年考入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1945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5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从1952年开始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设计和试制,是中国最早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科研人员。她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书,为中国计算机科技界培养了大批人才。1950年代设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960年代开始在高速计算机的研究和设计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曾经创办《计算机学报》,并创办国际性期刊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算机科技杂志),担任第一任主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07-20 12:56:263
夏培肃的人物成就
从20世纪60年代起,夏培肃开始培养研究生,她根据研究生的能力和兴趣,引导他们从事科研工作。她不但对研究生在业务方面严格要求,更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要求研究生有良好的科学道德。她一共培养了60多名研究生,其中有两名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三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 1983年,夏培肃的学生林琦博士设计试制成功了GF-10/13 计算机,该机的时钟周期为10ns,其运算速度为当时按常规设计的计算机的5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夏培肃的得意门生李国杰院士、唐志敏研究员、胡伟武研究员等已挑起设计研制通用CPU芯片的重担,已取得可喜的成果,并逐步向国际先进水平逼近。其中,李国杰院士领导的曙光系列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制为打破国外垄断、促进中国高端计算机产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胡伟武领导的龙芯团队曾经研制出中国第一枚高性能CPU芯片,“龙芯”芯片系列为提升中国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保护国家的信息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夏培肃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代表性论著如下: 1 P.S.Hsia.A Graphical Analysis for Non-linear Systems.Proc.IEE,1952,99(April,Pt2):125-1342 夏培肃,韩承德.隧道二极管触发振荡电路.电子计算机动态,1963,9:1-103 夏培肃,贾耀国.电子管触发器的分析和设计.电子计算机动态,1963,12:1-134 Xia P,Fang X,Wang Y,et al. An Array Processor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Proc 8th Ann Intern Symp Computer Architecture,USA,1981:349-3535 夏培肃,方信我,王玉祥等.150数列处理机.计算机学报,1983,6(3):161-1676 夏培肃主编.英汉计算机辞典.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847 Xia P, Fang X, Wang Y, et al. Design of Array Processors. J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87, 2 (3): 163-1738 Lin Q, Xia P.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Very Fast Experimental Pipelining Computer. J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88, 3 (1): 1-69 Xia P, Lin Q, et al. The Architecture of BJ Parallel Computer Series, Proc Internl Conf on Computational Physics, Beijing, 1988: 349-35810 Xia P, Lin Q, et al. A Very Fast Array Processor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a Parallel Computer BJ. Proc IFIP 11th World Computer Congress, USA, 1989:77-7811 夏培肃,王玉祥等.高速高精度信号处理系统集成技术论文集·高速算术逻辑部件芯片的研制.1990:38-4612 夏培肃,祝明发,魏斌等.BJ-01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硬件设计.计算机学报,1992,15(12):721-72913 Tang Z,Xia P.A Maximum Time Difference Pipelined Arithmetic Unit Based on CMOS Gate Array.J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5,10(2):97-10314 夏培肃,韩承德,唐志敏.香港—北京国际计算机会议论文集·大规模并行处理系统的反图拓扑互联网络.北京,1997:8-1215 夏培肃,胡伟武.高性能计算技术展望.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 (5):336-33916 周知予,夏培肃,唐志敏.新型互连网络NIN研究.计算机学报,2000,23(8):785-79217 夏培肃.量子计算.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1,38(10):1153-11712023-07-20 12:56:431
专业为主题写作文
1. 专业与就业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我是一个没有读过很多书的人,但是我想专业一门技术,比喻做生意我是一窍不通,但是我还是想做,屋里不支持,说我吊儿郎当,没有做一件成功的事他看哈什么的很多很多,那个人从生下来就对做生意很专业,还不是经过了曲曲弯弯,一些坎坷,慢慢到专业的,。 我很想学们技术,学成之后找个对我专业的人单位,好好就业什么都不想,找个媳妇结婚,在个生小孩,好好对老婆跟孩子,好好孝敬父亲跟父母,我能我自己很有细心,从现起我要是有机会,我会好好把握,不能再让我父亲母亲为我担心了,慢慢改变,到成功吧,为自己加油徐露。 2. 以我为专业部代言为话题,写一篇1000字的演讲稿 《我的梦想》演讲稿 大家好!首先请允许我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是来自经济系国贸2班的xxx。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下面是我的演讲,主题是我的梦想。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梦想是我们给自己铸造的一座城池,是我们奋斗的最远的目标。听过马丁.路德.金慷慨激昂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让每一天听众心潮澎湃。他的梦想是如此的伟大,而我的梦想没有他那么的伟大,但是我坚信每一个人的梦想都是神圣的、值得尊重的。 我的梦想是能够在我50岁的时候修建一所希望学府,这是一所集小学到高中的信息化教学的学校,在这里全部实行信息化教学,老师都是硕士学位以上的优秀的老师,教学内容与世界接轨,教学方法以体现学生的个人素质为主。我希望通过修建这样一所学校,能够上更多的穷苦孩子能够走进明亮的教室,能够让更多的孩子接受到好的教学,能够上他们发挥自己的优点,挖掘自己的潜能,能够让他们与社会的差距缩短,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能够为社会增添一片爱的云朵,让社会充斥着爱心。 也许有人会质疑,你的梦想是真的吗?我可以很恳诚的告诉你这是真的。因为我曾是一个不幸的孩子,但是正是在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使我成为了一个幸运的孩子。所以我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让爱心的圣火继续传递下出。只要每一个人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更加的温暖。我会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努力学习,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能力,在专业领域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为自己的梦想打下坚实的基础。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青春无畏,行者无疆。让我们扬起生命的航帆,向梦想进军!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3. 以方向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 茫茫人海,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寻找,寻找成功,寻找金钱,寻找名誉,寻找地位为此,许多人舍却了一生的幸福.尽管他们勇敢而执着,却忘记了一点——平凡,也是一种方向. 小的时候,最喜欢的一个菜就是青菜汤,一碗清汤,几株青菜,若隐若现地浮在汤里,十分娇俏动人.或许平凡,但却十分的美味;看似普通,实际却不普通,它的每一种佐料和做菜人的心都一并融入了这碗汤里,如此平凡却永远的美味. 人生的方向,可以天花乱坠,而我们怀抱这种心态,无情苍天都被我们的想象力弄成了花雨,而我每一朵都舍,也不感到悲伤. 方向的火焰在血液里舞蹈,继续跋涉,心灵倾听惊天动地的雪崩,生生不息.怒放后的火焰在我的脉络中残存,寒冷夜里星星之火照亮,火焰在你歌唱过程中亲切地为我舞蹈过,你的歌唱沸腾了一片田园,辉耀了明媚的蓝天.月亮是一盏永不相离的灯,阅读或者照亮此刻的方向. 平凡亦是一种方向,我们的心长不出手指,抓不住什么,也放不开什么.何苦拼尽一生去寻求一个不切实际的名利,却不懂得去珍惜,抓住眼前这一平凡.平凡,并非中庸之道,人们往往对平凡不屑一顾,平凡一点也不起眼,只要想要就唾手可得.错了,他们低估了平凡.成功,像是一场百年的孤寂,借来寄托与欣赏,却只看见潮起潮落,蛊惑的纯白色,沙漠里流浪的骆驼,我们闭上眼再睁开眼,所谓的真与假,所谓的乐与愁,给过谁又属于谁风中的百合,掀起的是一场绚丽,落下的是一出清亮的相思. 百合,朴素,单纯,平凡,但它很美,让人怜惜的,不敢随意的触碰,一种由内而外的美,这是百合寻求的一种方向,毫不掩饰,毫不矫揉造作. 我写下这一切,只是想让自己的夏天越夏越凉,让自己的冬天越冬越甜,那是一个收藏了一生的青菜,素面朝天,却意味着成长的奇迹即将破土而出。 4. 以学习为主题写作文 让我们享受学习 首先问大家这样一个问题:高中三年哪一年最苦?我想高三的学哥学姐肯定会大呼是高三,因为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每天都有大考小考,今天的压力总比昨天大.当然,高二和高一的同学肯定也会说我们学习也很紧张,每天也是起早摸黑,一刻不停. 平时我们总说吃美食、听音乐、看电视——是享受,然而你是否想过学习也是一种不凡的享受? 我们总是说学习紧张、忙碌,然而你的学习是用来填满时间,还是用来充实心灵? “只有把学习当作享受的人,才是一个懂得真正享受的人。”一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学习是享受?你是对此一笑了之,还是受到了深深的触动? 也许,我们无法否认学习的苦,但甘守学习的苦才能享受学习的甜。投入学习,于一方纯净的天空下,探寻文化、探索思想、探讨社会,让心身沐浴于书香,让灵魂接受知识的洗礼。于苦寂之中生发领悟,于领悟之中生发喜悦,于喜悦之中咀嚼唇齿间的甜美芬芳。这正是学习的享受,至善至美的享受。 有一位某县文科状元在接受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朴素的话:家里穷,从乡下来到县城,为的就是读书,不论什么时候,对我而言有书读就是最快乐的事情。长期的寂寞、劳累和苦读换取了巨大的回报,在攀登和追寻中找到灵感,获得自我超越,这就是最大的享受,因为那是一种轻拂心灵的快乐,一种欣慰的快乐,一种充实的快乐。这就是身为学子的我们应该作出的心灵的选择。当你遇到问题时,你能享受开发大脑的契机;当你遇到挫折时.你能享受坚固毅力的体验;当你成功时,你能抱着收获会心一笑;当你失败时,你也能享受那一块绊脚石带给你的苦尽甘来.这样看来我们在鄞中的每一天都在享受,尽情地享受。 我们应该感谢父母,送我们到这美丽的新中校园来享受学习。 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不断地为我们提供享受学习的机会。 享受学习,我们就会发现,学习的每一天都踏实而快乐; 享受学习,我们就会发现,生活的每一天都充实而满足 同学们,不要再抱怨紧张的学习中没有快乐,抬起头,整好装,学习中同样有别样的快乐,它就在你的身旁,就在你年轻、机智而充满希望的心中。 5. 用"学校的管理"为主题写作文 我在学校中有很多缺点。比如:上课不认真听讲还左看右瞧,甚至还在自习课上玩扑克牌;下课了,数学老师不让我们出去玩耍,为了我们的学习,我们只好在教室里写作业;课外活动时间,我们就跑到操场投沙包,那一次我一用力过猛,打到了孙志鹏的脸上。 班主任刘老师的经常批评教育我,现在,我上课不再左瞧右看了,下课了,我有不会的题就会问一问于芮同学和老师 ,解决完了,再去和朋友们一起活动。在操场上,我小心的玩投沙包、跳绳、跳高。有一次上体育课,体育老师说,县里要组织体育项目抽考,,但具体时间没定。体育老师要我们做操,训练要抽考的体育项目,累得我们腰酸背痛。 学校的规矩很多,不论课内还是课外,谁破坏了规矩就要挨老师的批评。不过,这个学期我会认真地上科学、语文和数学,还有英语,我上课会认真地听讲争取获得好的学习成绩。 6. 以"奋进"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800字 我和祖国共奋进 我们的祖国是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说她古老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历史,说她年轻是因为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的一个发展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祖国变得富强起来了,看神舟火箭载人飞天!北京申奥成功……一件件伟大的事都见证了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 我国发明的第一台计算机: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了,为了发明这台数字计算机,我国于1956年9月派出赴苏计算技术考察团,团长闵乃大,副团长王正,团员有吴几康、范新弼、夏培肃、周寿宪、孙肃、莫根生、徐献瑜、严又光,翻译有张伟、穆立立、李象生等15人。这台计算机的平均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经改进配置了磁心存储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1800次,北京有线电厂生产了36台,定名为Dis—1型计算机。 中国的第一台彩电: 1958年3月17日,是我国电视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晚上,我国电视广播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后改为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研制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接收机实地接收试验成功。 我国第一台电视机的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电视机生产的空白,是我国电视机生产史的起点,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电视机生产大国。 中国第一台电视机1958年3月由天津无线电厂试制成功。为了纪念这台电视机的诞生,它被命名为“北京”。 新中国第一台国产相机:七一牌照相机 “七一” 牌照相机是新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折叠式照相机,也就是业内称的120照相机,于1956年7月1日作为党庆礼物试制成功,但是没有对外发售,是一台标准小型折叠式相机。除了镜头用的光学玻璃以外,所有四百八十多个零件,都是用国产原料做的。 “七一”牌照相机采取可换镜头,手动光圈,眼平取景1/30—1/500 秒 *** 掣及闪光同步。其他配置不详。堪称大跃进经典产物。 以后,我要发明一种家庭保姆,这种家庭保姆可以帮你打扫卫生、煮饭、洗衣服,……样样都行。它即干净又乖巧,最主要的是,机器保姆的那双巧手还能帮我 *** 呢! 我爱我的祖国,我要从行动与祖国共同奋进! 7. 以我们在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800字, 每一个人从出生后,就不断的在成长,身体逐渐的由小变大,行为也由幼稚无知,变为成熟懂事,在一连串的蜕变过程中,有冒险,也有惊喜,彷佛青苹果的味道,酸中带甜,甜中带酸,这种成长的滋味,格外让人难忘.其实成长代表著一连串的改变,过程虽然苦涩,但结果却是甜美的.也uh 记得放暑假期间,我无意中打开以前的相簿,竟然发现有一张自己刚出生模样的照片,小小的手,眯眯的眼睛,看起来像个小傻蛋,妈妈告诉我:「那时的我,什麽都不会,只会吃喝拉撒睡.」慢慢的,我开始翻,坐,爬,并且长出牙齿,吃著美味的食物.不久,在摇摇摆摆中,我跨出了人生中的第一步,从此世界变得更加辽阔,可以自由自在的到处游走. 后来,我开始牙牙学语,知道喊「俄俄」就会有东西吃,要「车车」就会有玩具玩,不想洗澡就说:「不要!」懂得用语言和人沟通,世界变得更不一样了,这种成长的喜悦,是笔墨所难以形容的. 而现在的我,不只是会走,还会跑,会跳:不仅会说,还会写,会画,会交朋友,头脑里的知识更是愈来愈丰富,上自天文,下至地理,无所不包;待人处事也愈来愈成熟,知道待人要诚心诚意,做事要勇敢负责. 在不久的将来,我会进入青春期,外表上,声音会变粗,会长喉结,会长青春痘;心理上,会变得更为成熟,更加稳重,而经过这一连串的改变后,我就会像毛毛虫破茧而出,成为美丽的蝴蝶,迎向新的未来. 成长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只要以平常心面对,将会发现过程虽然有点惊心动魄,但也处处充满惊喜! 第二篇:走在成长的路上 成长,对许多人来说,或许只是躯体的长高,长壮!这都是人们的刻版 印象,所谓的成长,而是指随著年龄的增加,经验的累积,而是言语或行为 有所改变的历程,谓是成长.一个人的成长,是要走过无数坎坷的道路,是 要经过无数残酷的挫折,和著苦涩与喜悦,才称得上是成长. 学习,是成长的重要方针.每个人,都必须透过学习,才能有所成长. 在学校学习每一科的一般课程,是要增进智力的成长;我们学习美一向专业 知识,也是技能方面的成长.在团体生活中,我们学习著如何与人相处,学 得何以关怀,做人的处世之道,以培养彼此间互相忍让之高尚情操,这是人 格方面的成长.在学校各种教育的薰陶下,我们努力从多方习得德业,日亦 成长. 我们很庆幸的能够生在此进步的时代,不用饱受战乱之苦,现今人人生 活宽裕,社会教育普及,我们更应力争上游,提纲挈领,将来才能成为国之 栋梁,成为下一代的好榜样.我们应在德,智,体,群,美五育方面均衡发 展,并融会贯通,才能不负学习的目的. 在成长之余,我们更应心存感恩心,感谢每个曾扶持过我们的每一个人 .自呱呱落地,到现在成为一个青年,我们何尝不是受过许多人的关爱与呵 护呢?就因如此,至今才能顺利的学习并成长,在家,我要感谢父母,兄弟 ;在校,我要感谢老师,同学;在社会,我要感谢每一个人,改谢天地自然 万物. 我们愈是成长,就更该心存感恩.受私慎勿忘,点滴必报,何况,我们 学习与成长,是一段受尽别人恩惠的历程,我们何不心存感恩心呢?大家应 心怀感恩努力学习,才能成长得更坚,更牢,更美好.。2023-07-20 12:56:551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谁发明的??
算盘、比例规、对数计算尺等等,不能自动连续地进行运算,也不能储存运算结果,运算速度也不够快,因而人们就想制造一种能代替人工并进行快速计算的机器。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机械计算机。这台计算机是像钟表那样利用齿轮传动来实现进位,计算时要用小钥匙逐个拨动各个数位上的齿轮,计算结果则在带数字小轮的另一个读数孔中显示出来,计算结束后还要逐个恢复0位。这台计算机只能做加减法,操作也非常复杂,但在当进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成了计算工具变革的起点。以它为基础,此后人们发明了手摇计算机。手摇机械计算机及后来的电动计算机,由于四项运算都需要计算人员的亲自操作使得计算速度受到限制。为了这一缺点,英国的数学家和管理学家查尔斯·巴贝奇,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于1833年构思了一种分析机。这种分析机用刻有数字的轮子来存储数据,通过齿轮的旋转进行计算,用一组齿轮和杠杆构成的装置传送数据,用穿孔卡片输入程序和数据,用穿孔卡片和打印机输出计算结果。由于受当时技术条件的局限,巴贝奇耗费了大量资金也没有获得成功,只是搞了一个机器模型。但是,他的设想为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因而这个机器模型至今还被英国康辛顿博物馆收藏着。1890年,霍勒力斯依据巴贝奇的设计,制造了一台机器,在美国人口普查工作中大放光彩。2023-07-20 12:57:264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哪一年?
电子计算机发明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由美国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领导与组建了研制计算机的小组,提出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初始方案,经过反复试验与研究,终于在1946年2月研制成功,并在美国阿伯丁弹道实验室中表演。我国是在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2023-07-20 12:57:341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通常是按计算机所采用的什么来划分
计算机的发展阶段通常是按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来划分。1、第一阶段为电子管数字机(1946年至1958年):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真空电子管,主存储器采用汞延迟线、阴极射线示波管静电存储器、磁鼓、磁芯;外部存储器采用磁带。软件采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军事和科学计算是应用领域的主要领域。其特点是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一般每秒几千到几万次),价格昂贵,但为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第二阶段是晶体管数字机(1958年至1964年):硬件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及其编译程序的应用领域主要是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并开始进入工业控制领域。其特点是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计算速度提高(一般每秒10万次,可达300万次),性能比第一代计算机大大提高。3、第三阶段为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年至1970年):在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型集成电路(MSI、SSI),主存储器仍采用磁芯。在软件方面,有分时操作系统和结构化、规模化的程序设计方法。其特点是速度更快(一般为每秒数百万至数千万次),可靠性显著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产品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应用领域开始进入文字处理和图形图像处理领域。4、第四阶段为大型集成电路机(自1970年以来):在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大型和超大型集成电路(LSI和VLSI)。在软件方面,有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语言。1971年,世界上第一台微处理器诞生于硅谷,开创了微计算机的新时代。应用领域逐渐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过程控制向家庭转变。中国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代表人物提到中国计算机,就不能不提起华罗庚教授,他是我国计算技术的奠基人和最主要的开拓者之一。华罗庚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任访问研究员时,就和冯诺依曼、哥尔德斯坦等人交往甚密。华罗庚在数学上的造诣和成就深受冯诺依曼等人的赞赏。当时冯诺依曼正在设计世界上第一台存储程序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冯让华罗庚参观实验室,并常和他讨论有关学术问题。这时,华罗庚的心里已经开始勾画中国电子计算机事业的蓝图。华罗庚教授1950年回国,1952年在全国大学院系调整时,他从清华大学电机系物色了闵乃大、夏培肃和王传英三位科研人员在他任所长的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内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电子计算机科研小组。2023-07-20 12:57:491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在什么时候?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八一型),标志着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03机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保存着。103机体积庞大,仅主机部分就有好几个大型机柜,占地达40平方米。它十分精密,在它的机体内有近四千个半导体锗二极管和八百个电子管。扩展资料: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1956年,国家成立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科研人员得到了M3型计算机的相关资料,并开始对计算机技术快速地消化吸收,国营738厂用时8个月,完成了计算机的制造工作。1958年8月1日,该计算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宣告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虽然起初该机的运算速度仅有每秒30次,但它也成为中国计算技术这门学科建立的标志。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小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I巨型机,这是中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03机2023-07-20 12:58:175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与多少年研制成功?
我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的时间是1958年。2023-07-20 12:58:432
现今中国排名前十的计算机科学家是哪十位啊?
姚期智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1946年12月24日-),美籍华人,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2000年图灵奖得主,目前是清华大学教授。潘云鹤(1946年11月4日—),中国人工智能和计算机图形学专家,出生于浙江省杭州,现任浙江大学校长,浙江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主要成果潘云鹤是中国智能CAD领域的开拓者,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了构图、色彩等多类知识表达问题,实现艺术图案设计自动推理。在真实感图形描绘、光照模型和空间感色彩模型等方面均有创新。这些成果主要应用于纺织印染设计,甚至被用于敦煌艺术的复原和保护。李未(1943年6月8日-),计算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2002年开始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与力学系,1983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获博士学位,曾任英国科学与工程委员会、纽卡瑟大学和爱丁堡大学计算机系高级研究员, 欧洲共同体发展信息战略计划(ESPRIT)及德国不莱梅大学教授级研究员,德国萨尔大学(Zuse)客座教授。1986年任教授, 并被批准为博士导师,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科学理论以及因特网应用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并发程序设计语言语义理论、软件开发方法、人工智能基础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辅助设计技术。王安(1920年2月7日 - 1990年3月24日),计算机专家,出生于上海;13岁考取了极负盛名的省立上海中学;16岁又以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走进了交通大学。 他在磁芯存储器领域的发明专利共有34项之多,并成立自己的公司。夏培肃(1923年7月28日—)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先行者,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23年7月28日生于四川重庆,原籍四川江津。1941年考入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1945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5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从1952年开始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设计和试制,是中国最早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科研人员。她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书,为中国计算机科技界培养了大批人才。1950年代设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960年代开始在高速计算机的研究和设计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曾经创办《计算机学报》,并创办国际性期刊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算机科技杂志),担任第一任主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她和丈夫杨立铭为一对院士夫妇;杨立铭,理论物理学家,毕业于中央大学工学院机械系,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长。袁亚湘,男,1960年1月出生于中国湖南资兴。袁亚湘十八岁考上湘潭大学, 四年后考上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研究生, 师从冯康教授。 1982年11月起在剑桥大学应用数学与理论物理系攻读博士, 师从 M.J.D. POWELL 教授。 1986年获博士学位。 1985年10月至1988年9月在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姆学院工作(Rutherford research fellow), 1988年回到中国在中国科学院计算中心工作。 现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袁亚湘的专业: 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 。研究方向: 最优化计算方法 。陈仕元 计算机科学家、宇航研究专家。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后赴美学,获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曾任西雅图大学教授、兰德公司研究员、波音公司太空飞行研究中心总裁。徐家福(1925年11月18日—)中国计算机软件学先驱,中国计算机科学奠基人之一。江苏南京人。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1957年至1959年去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1981年起任南京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培养出中国第一位计算机软件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2023-07-20 12:59:014
中国的几个“第一”
像你这么问那中国有无数个第一“东方红一号” 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6年7月15日开出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中国第一块手表———“五一”牌手表。当然还有不少中国第一: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是初教-5初级教练机。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叫神州5号。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等等还有很多。2023-07-20 12:59:188
中国第一台可计算数千亿万次的计算机叫什么名称
“天河一号”是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曾计划从2010年9月开始进行系统调试与测试,并分步提交用户使用。2010年11月14日,国际TOP500组织在网站上公布了最新全球超级计算机前500强排行榜,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一。其后2011年才被日本超级计算机“京”超越。2012年6月18日,国际超级电脑组织公布的全球超级电脑500强名单中,“天河一号”排名全球第五。天河一号于2010年投入使用后,在航天、天气预报、气候预报和海洋环境模仿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中国将采用超级计算机技术监控雾霾天气。2015年8月13日,受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影响,天河一号所在的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楼房受损,正常运行的天河一号为保证安全人工关机。2015年8月17日,经4天多的人工断电后,于17日下午,位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通电测试后正式恢复运行。2023-07-20 12:59:402
82岁造出“中国芯”,打破西方技术垄断,成美国最怕的中国女人,她是谁?
她将本人的终身都献给了中国的芯片事业。往常已是85岁的高龄。却照旧斗争在研讨芯片的最前端。由于有了她的研讨。中国每年能够俭省两万亿,她就是黄令仪。人们也称她为中国龙芯之母。1936年,黄令仪出生于广西。父亲是一家博物馆的开创人,母亲也从事化学研讨的相关工作。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战时期。四处都是因战争颠沛流离的人们。或许正是阅历过那段最苦的日子,她的爱国之情也愈加的激烈,盼望为祖国的强大奉献出本人的一份力气。在当时的那个年代,虽然社会环境十分紊乱。但是黄令仪的父母照旧没有无视对女儿的教育,不论条件怎样困难,都会让女儿读书。黄令仪也十分争气。学习成果不断首屈一指。在当时那个年代。孩子很少有学习的时机。毕竟当时很多人的思想还没有得到解放。他们觉得女孩子在家里相夫教子,就是她们最好的归宿。所以黄令仪也格外珍惜父母关于本人的教育。几年之后,黄令仪顺利考入了华中工学院。在大学里她比之前愈加勤奋刻苦。努力学习着相关学问。为以后打下了坚实的根底。我国在建国初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开展之后,1956年确立了开展科学事业,为求踌躇不前的目的,加速半导体学科的开展请求也位列其中。在国度的鼎力扶持下,清华大学设立了半导体专业。1958年。黄令仪被派到清华大学学习半导体专业。在当时来讲,半导体还是一个全新的专业。需求大量培育相关方面的人才。两年之后,黄令仪学成又回到了本人的母校。并凭仗着一己之力在学校兴办了半导体专业。由于在这个专业里只要黄令仪是专家。所以在平常的研讨当中,也只要黄令仪一个人完成实验所需求的材料,以及整理半导体所需求的配件。在黄令仪的率领下。一批优秀的教职工和学生一同创立了一个半导体实验室。并在不久之后研讨出了半导体二极管。但是好景不长。当时正赶上全国粮食慌张。国度制定了新的方针,缩减开支。而学校为了响应国度的号召。对一批刚设立的专业停止调整。这其中就包括黄令仪的半导体专业。实验被迫叫停。1962年。黄令仪作为应届毕业生,被分配到了中科院的计算所工作。当时中国科研也是刚刚起步。国内既没有材料也得不到国外的援助。在那种状况下,黄令仪开端做起了二极管和三极管的研讨。下定决计要研发中国人本人的微型计算机。但是当时的中国科研能够说是一片空白。完整没有任何的经历能够自创。所以黄令仪和同事们的工作展开的并不是很顺利。不断都没能将实验完成。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也让同事们十分灰心。觉得他们不过是在做无用功。就在四周同事都快要解体的时分。黄令仪还是深信本人一定能够完成。在这种信心的支持下。她逼迫本人。一次又一次的打破极限。就这样,四周的同事在看到黄令仪的坚持之后,也重新调整心态,投入到新的实验中。由于他们晓得本人每攻破一个难题,就是在填补微型计算机范畴的空白。终于他们的努力并没有白费。胜利地将真空滤管的质量和数量到达了规范。1966年8月。中国第1台微型计算机问世。中国的科研事业也就此得到了历史性的开展。黄令仪此时也留意到了国外芯片的开展苗头。开端研讨国内大范围集成电路。1984年。此时的黄令仪从事科研工作已有24年。我国计算机研讨也慢慢成型。就在这个时分,居然由于经费缺乏,研讨室面临着解散。黄令仪明白国度在这方面的难处。但是一想到假如没有研制胜利,那么国度在将来的芯片道路上肯定会受制于人。在双方矛盾下。黄令仪第1次解体痛哭。就这样大范围集成电路的研讨还是被迫终止。呕心沥血了十几年的研讨就此终止。这也成了黄令仪之后难以忘却的伤痛。在那时,人们也大多觉得这只不过是一个项目的终止。但是只要黄令仪晓得。中国芯片的幻想,将会被无限期地放置。之后黄令仪就去了微电子中心,研讨CAD。1989年,黄令仪被国度派遣到美国的一家公司协作。这期间她参与了一场在拉斯维加斯的芯片展览会。也就是这次展览让黄令仪遭到了刺激。由于成千上万的展览摊位里,居然找不到一个来自中国的展位。在1963年。我国集成电路的研讨程度明明和国外是同步的。20多年过去。中国与外界的差距反而越来越大。以至大到了望尘莫及的地步。从那儿之后,黄令仪就赌咒一定要做出一块本人设计的高程度芯片。或许有的人会问,研讨一小块芯片,真的有那么难吗?2013年我国芯片进口额高达2322亿元。2016年芯片进口额飞升到1.4万亿元。2018年更是打破了两万亿。从这个数字就不难看出,我国科技高速开展的同时,关于芯片的需求也在不时地攀升。之前的这些芯片进口主要依赖于英特尔,三星高通等世界微软领军品牌,之所以我国没有自主的芯片,主要是由于产业投资门槛太高,更关键的是技术问题,芯片产业的投入和报答在初期是完整不能成正比的。很有可能一个公司投入几亿,在后续的一两年里基本就没有任何的收益。高投资报答慢,这也是很多公司望而退步的缘由。在芯片的研制上,技术才是最高的门槛。我国最初连芯片最根底的二极管都没有,由此可见难度之大。1990年。黄令仪重新回到了祖国。当时黄令仪曾经54岁。她不顾外界的质疑声。开端潜心研讨集成电路的设计办法。2002年。66岁的黄令仪遇到了胡伟武。也就是龙芯的主设计师。胡伟武比黄令仪小了32岁。但是黄令仪却在她身上。看到了和本人一样的理想。由于共同的目的,黄令仪参加了龙芯战队。就这样两个人不断协作了16年。2018年。团队终于已胜利研制出了只属于中国人本人的芯片,龙芯3号。这让载上龙芯芯片的中国复兴号高铁完整百分百完成了国产化。也一举突破了西方列国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垄断和封锁。中国每年俭省了上万亿的采购费用。2020年取得了ccf夏培肃奖,这是中国计算机学会设立的奖项,这个奖项主要颁给那些在计算机范畴做出过突出奉献的女科学家。从祖国中来到祖国中去。她将本人融入到了祖国,祖国的幻想就是她的幻想。她说过本人这辈子最大的侥幸就是爬行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羞耻。大半生的努力,突破了美国对中国的芯片垄断,填补了我国在这一范畴的空白。成为美国媒体口中最可怕的人。往常85岁的高龄,照旧斗争在第一线。什么是民族英雄,这就是民族英雄!2023-07-20 12:59:554
中国第1台电子计算机叫什么名字
中国第1台电子计算机叫103机。1956年9月,我国派出赴苏计算技术考察团。团长闵乃大,副团长王正,团员有吴几康、范新弼、夏培肃、周寿宪、孙肃、莫根生、徐献瑜、严又光,翻译张伟、穆立立、李象生等15人。前苏联方面的接待单位是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考察团分别对莫斯科、列宁格勒两地的计算技术的科研、生产与教育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对M-20计算机进行了学习。1957年4月,我国经政府途径订购了M-3计算机和БЭСМ计算机图纸资料。在考察和取得图纸资料的基础上,研制工作开始了。以张梓昌、莫根生为首,组织了M-3(代号103)计算机工程组。通过全体研制人员的努力和北京有线电厂的密切配合,于1958年8月1日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这台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填补了我国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空白。1958年8月1日,103计算机部分研制人员欢聚在机器前,喜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诞生,平均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经改进配置了磁心存储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1800次。北京有线电厂生产了36台,定名为DJS-1型计算机。2023-07-20 13:00:361
84岁老人造出国产芯片,一生最大的心愿:抹掉祖国身上的耻辱,是谁呢?
“我这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这句话是出自一位已经84岁高龄的科学家,她叫做黄令仪。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为国家奉献了一生的人也是非常多的,而黄令仪把国家的一切看得比任何东西都更加重要。即使高龄也要继续为国家奋斗,终于制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芯片,使得国家不再在这项技术上依赖其他国家,可以说她是真正的国家功臣,也是青年一代要学习的榜样。细心研究和团队建造出第一台国产微型计算机1936年黄令仪在广西南宁出生,可她并没有赶上一个好时候,当时的国家局势动荡不安,她的成长环境也并不好黄令仪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为了能上学她找到当地的团委书记希望可以给自己一些帮助,之后黄令仪更是用功读书顺利考了华中工学院,也正是这个决定让黄令仪有了自己充满意义的一生。从学校毕业后的黄令仪选择了继续在清华大学进行深造,当时国家十分重视科学发展,大力培育科学人才,在这个时候黄令仪也选择了半导体专业进行研究。这个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中国那时并没有过专门的半导体专业,也没有任何的老师有相应的半导体经验,很长的时间里实验室都只有黄令仪一个人的身影面对着细小的二极管做着实验。为此黄令仪1960年在华中工学院创办了半导体专业,并且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这也是中国半导体研究真正成为一门学科的开始。两年后的黄令仪去了中科院计算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中科院计算所当时建立时间也不久,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在中国还没有自己的微型计算机甚至是微电子都没有的时候专门进行系列研究工作。那时候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对比起先进国家中国已经落后了10年之久,于是建造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这么艰难的任务便落到了黄令仪和她的同事身上,可想而知当时的黄令仪是顶着多么大的压力的。从那以后黄令仪就一心专注于自己的半导体研究和微型计算机的制造上,整个团队是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最终在1966年黄令仪和同事们研发出了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156组件计算机”,这款计算机是我国第一台远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制导计算机,其体积小、重量轻。可以在各种恶劣环境下持续保持稳定工作,可以说在当时是十分先进的技术,也为国家解决了许多科学难题。黄令仪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极大赞誉,但是她却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继续坚持奋战在自己热爱的事业岗位上。66岁高龄仍然坚持工作为国家洗刷屈辱虽然在自己的领域中已经有了一点成就,但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论在什么时候黄令仪都不忘继续学习知识来充实自己,并且取得更高的成就。在1989年的一天国际芯片展会召开,当时还在美国进行外出工作的黄令仪得到这个消息便迅速赶往。因为这次机会是很难得,不仅可以看到许多世界上出色的芯片展出,而且可以和很多同是这个领域的优秀人才进行交流,但是让黄令仪想象不到的是这次去参展改变了她的思想和她的后半生。在展会上黄令仪看到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芯片展出,就在黄令仪为这些优秀成果而感叹的时候她也发现了竟然没有一个芯片是来自于自己的国家的,这无疑是一种屈辱。中国这么一大独立强大的国家应该在各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在芯片领域中国的成就竟然为零,这让黄令仪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黄令仪想到中国芯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说中国的计算机研制出来了,但是还并不能实现所有都是中国原创,更加让人倍感担忧的是信息化时代必然是往后的趋势发展。正如我们今天所遇到的一切一样,无论是我们用的手机、电脑还是智能家电家具都离不开核心芯片,而在那个中国还没有芯片的年代,国家在这一方面就非常的被动。比如说日本方面给我们国家提供芯片都是高额提供,而且就和销售产品是一样的,他们是不会把技术给我们的。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地谈判去压低价格买进,长久以来都是不占有主导权这样的发展自然就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在当时国家的经费也很有限,1984年的时候曾经黄令仪也提出一定要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没能实现,甚至到了后来国家也撤销了整个组。这在黄令仪心中已然成为一个伤口,她觉得中国人怎么可以没有自己的芯片,每天都用着买来的芯片却压根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于是在这次展览会上黄令仪认真地研究每一个芯片,希望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来帮助自己获得一些启发,于是1986年底微电子中心成立了。1990年黄令仪回到国家后就潜心投入到芯片的研发工作中,但是在往后的几年中虽然中国芯片有了发展,但总体是比较缓慢地,而且有经验的人员实在是太少了,所有的一切都只是靠着黄令仪的坚持在不断前进着。就这样一直到了黄令仪66岁的高龄了,按理来说都过了退休年龄了,但是黄令仪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事业。于是她不顾别人的劝阻仍旧每天都工作在岗位上,这种精神激励了不少后来的年轻人,他们更加细致地投入到芯片的研究工作中。用尽一生终于在84岁高龄看到中国芯的诞生2001年黄令仪受到计算所的邀请希望可以帮助他们研制计算机的CPU做物理设计,在当时黄令仪还是很担心因为经费等各项问题会影响研究进行,最后导致半途而废的结果所以一直很犹豫。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挣扎后黄令仪还是决定投入到研究中去,就这一个决定在这个岗位上黄令仪又用了超过15年的光阴。2002年黄令仪和她的团队逐步找到了芯片研究的方法,于是龙芯1C和1B开始投入研究,在第一次研究中必然是十分艰难的,好几次芯片都出现了问题以致于人们都很担心这项研究会失败。但是最终还是不辜负大家多年的奋斗,1C获得了成功,随之1B也宣布研究成功,就这样中国人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芯片,这无疑是一种光荣和对这些科学家们最大的褒奖。随着第一批芯片的成功人们便开始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黄令仪也坚持不懈地工作在岗位上,即使在中间有一段时间黄令仪也觉得自己的身体无法继续担负这么大的工作量。但是最后她也被自己的热情所说服,在这些年来黄令仪参与了2D、2E、2F、2F2的研究工作,将中国芯片一次次推到更先进的位置上,她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作中国芯片之母。2019年龙芯的研究工作室也在发布着新一代产品的诞生和它所具备的更高技能,在我们的眼中这已经不是一个小小的芯片,而是整个国家的自豪和伟大,以及在背后用了自己一生去奉献的科学家们的努力。随着“龙芯3号”的投入使用,以及84岁高龄的黄令仪作为杰出科学家黄令仪被国家授予2019年“CCF夏培肃奖”。这不仅仅是一份荣誉,而是整个国家对于黄令仪的肯定和感谢,她为国家洗刷屈辱的梦想也算是终于实现了。少年强则国强,新一代的年轻人也应该踏着先辈的足迹将国家建设地更加富强。2023-07-20 13:00:444
哪位伟人出生或死亡在7月28日?
楼主看看这个 出生 * 1804年——费尔巴哈,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1872年逝世) * 1887年——片山哲,日本政治人物(1978年去世) * 1923年——夏培肃,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先行者 * 1929年——贾桂琳·甘乃迪,美国第一夫人(1994年逝世) * 1931年——何友声,中国流体力学与船舶制造技术专家 * 1938年——藤森谦也,秘鲁前总统 * 1947年——苏贞昌,台湾政治人物 * 1952年——廖峻,台湾艺人 * 1954年——乌戈·查韦斯,委内瑞拉总统 * 1958年——泰瑞·福克斯,癌症慈善活动家(1981年逝世) * 1960年——欧阳震华,香港男演员 * 1960年——岩明均,日本漫画家 * 1960年——高桥阳一,日本漫画家 * 1961年——庾澄庆,台湾歌手 * 1965年——陈慧娴,香港女歌手 * 1981年——迈克尔·卡里克,英格兰足球运动员 * 1981年——赵寅成,韩国男演员 * 1981年——黄小伟,台湾棒球选手 逝世 * 450年——狄奥多西二世,东罗马帝国皇帝(生於401年) * 1741年——维瓦尔第,意大利作曲家(生於1678年) * 1750年——巴赫,德国作曲家(生於1685年) * 1794年——罗伯斯庇尔,法国革命家,被送上断头台(生於1758年) * 1794年——路易·德·圣鞠斯特,法国大革命的雅各宾专政时期领袖,公安委员会最年轻的成员(1767年出生) * 1817年——简·奥斯丁,英国小说家(生於1775年) * 1937年——赵登禹,抗日爱国将领(生於1898年) * 1937年——佟麟阁,抗日爱国将领(生於1892年) * 1960年——伏尼契,英国女作家(生於1864年) * 2004年——佛朗西斯·克里克,英国物理学家,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者之一(生於1916年) * 2005年——程思远,中国著名的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第八、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李宗仁前秘书,亚太影后林黛父亲 * 2006年——邱竹贤,中国工程院院士,有色金属冶金专家(生於1920年) * 2007年——阮福保隆,越南阮朝最后一位皇帝保大的皇太子,也是皇朝的继任人(1936年出生)2023-07-20 13:01:345
电脑什么时候来到中国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2023-07-20 13:01:471
重庆市江津第二中学校的知名校友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专家“两弹元勋”:邓稼先著名核动力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赵仁恺著名高性能计算机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培肃著名草原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任继周著名地基基础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熙玲著名水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开达著名电机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耕江津二中这所人才摇篮的圣地,前程将更加灿烂辉煌,明天会更加美好。2023-07-20 13:02:071
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吗?
是的。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03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表演,每秒运算速度为30次,成为我国计算技术这门学科建立的标志。103机体积庞大,仅主机就有好几个大型机柜,占地40平方米。机体内有近4000个半导体锗二极管和800个电子管。扩展资料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发明人是美国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美国国防部用它来进行弹道计算。它是一个庞然大物,用了18000个电子管,占地150平方米,重达30吨,耗电功率约150千瓦,每秒钟可进行5000次运算,这在现在看来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却是破天荒的。ENIAC以电子管作为元器件,所以又被称为电子管计算机,是计算机的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由于使用的电子管体积很大,耗电量大,易发热,因而工作的时间不能太长。自第一代计算机诞生,计算机技术和工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计算机科学已成为一门发展快、渗透性强、影响深远的学科,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产业的发达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指标。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新中国的“第一”: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2023-07-20 13:02:436
中国有几个“第一”?
像你这么问那中国有无数个第一“东方红一号” 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6年7月15日开出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中国第一块手表———“五一”牌手表。当然还有不少中国第一: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是初教-5初级教练机。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叫神州5号。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等等还有很多。2023-07-20 13:03:151
她是清华毕业的84岁老太,为了造中国芯不退休,如今为祖国省了多少亿?
大家都知道只有一个人强大了,才能够获得相对意义上的自由,才不会受到别人制约,做事情也不会受阻,相同的道理一个国家只有自己强大起来,拥有自己的技术和科技,就不会受到其她国家的制约。在中国没有研究新片出来之前,中国大部分的手机芯片都是采用国外的芯片,这种芯片国家每年都要花费上万亿来购买这些芯片,然而有一位84岁清华毕业的老太太打造了中国芯片,她为祖国省下了上百亿元!一、黄令仪这一位清华84岁老太是黄令仪,这个科学家肯定很多人不熟悉,因为她一直以来都是默默的在为中国科学技术做贡献,她很少有镜头出现在大家面前。在1936年出生的她经历过抗日战争,她明白战争的残酷,因此她知道自己需要坚强,所以她的性格一般都是非常的坚韧。在抗日战争结束之后直到1958年,她从华中工学院毕业。随后黄令仪进入到清华大学进行深造,研究的方向是半导体专业。从清华毕业之后她回到了华中工学院,随后这一个学院并出现了半导体专业和实验室。在1962年,她来到了中科院,在中科院里面坐着她最喜欢的研究工作。1989年,美国有一家公司想要跟黄令仪的实验室合作,当时黄令仪看到了美国的芯片,这种科技让黄令仪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她也希望自己能够研究出像美国一样的高新芯片,于是她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那就是研制出中国的芯片。二、芯片梦想回到中国之后,她开始研究中国的芯片,从设计的材料以及数据的修改,都是她亲力亲为,就连这一枚芯片的外形设计,黄令仪都亲自参与。她从1990年到2002年数10年的实验依然在继续。当时的她遇见了胡伟武,两人经过一番交谈,发现他们拥有着共同的理想,他们都希望中国能有自己的芯片。于是她选择加入龙兴,2002年9月28日,这一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中国的第一枚芯片出现在世上,中国再也不是没有芯片的国家,中国完成了从0~1的成长。三、如今怎么样随后又经历15年的研究,芯片重1B,直到GS4641,这些芯片都有黄令仪的汗水,在2004年,黄令仪所制造出来的龙芯2C。不过这一年到达了她退休的年纪,但是,她看到胡伟武给自己写了一封信,她选择留下来。直到现在,她84岁了,她依然在研究更加好的芯片。在2020年1月11日,国家将CCF夏培肃奖颁给了她,她一辈子都在进行科学研究,她的后半辈子奉献给龙芯,正是因为有她所研发的这些龙芯让国家省下了300亿元,甚至有很多其她国家也开始采用中国的芯片。这一场战役中国完胜,而完胜的基础是有那一些默默坚守的科学家。结束语:中国能够强大起来,离不开那些默默在背后搞研究的科学家,是他们让咱们的祖国不受美国企业的垄断和遏止。2023-07-20 13:03:284
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机。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出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速度达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每秒10亿次基本运算操作),为共享主存储器的四处理机向量机,其向量中央处理机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自行设计的,总体上达到8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它主要用于中期天气预报;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曙光1000与美国Intel公司1990年推出的大规模并行机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相近,与国外的差距缩小到5年左右。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采用可扩展分布共享存储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由130多个处理结点组成,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CPU,采用了曙光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采用曙光LINUX操作系统,该服务器是国内第一台完全实现自有产权的产品,在国防、安全等部门将发挥重大作用。2003年,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再一次刷新国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使得国产高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2023-07-20 13:04:014
中国的“第一个”有哪些?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2023-07-20 13:04:291
计算机多会儿进入中国的
领学网为您解答:你问的不太具体嘛,你是问电脑还是计算机网络呢?计算机网络是1994年进入中国,电脑是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2023-07-20 13:04:361
中国计算机史的历程
(1958-1964年)我国从1957年在中科院计算所开始研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958年8月1日该机可以表演短程序运行,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机器在738厂开始少量生产,命名为103型计算机(即DJS-1型)。1958年5月我国开始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4机)研制。在研制104机同时,夏培肃院士领导的科研小组首次自行设计并于1960年4月研制成功一台小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1964年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119机研制成功。 (1965-1972年)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对109乙机加以改进,两年后又推出109丙机,在我国两弹试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用户誉为“功勋机”。华北计算所先后研制成功108机、108乙机(DJS-6)、121机(DJS-21)和320机(DJS-8),并在738厂等五家工厂生产。1965~1975年,738厂共生产320机等第二代产品380余台。哈军工(国防科大前身)于1965年2月成功推出了441B晶体管计算机并小批量生产了40多台。 (1973-80年代初)1973年,北京大学与北京有线电厂等单位合作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100万次的大型通用计算机,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DJS-130小型计算机,以后又推DJS-140小型机,形成了100系列产品。与此同时,以华北计算所为主要基地,组织全国57个单位联合进行DJS-200系列计算机设计,同时也设计开发DJS-180系列超级小型机。70年代后期,电子部32所和国防科大分别研制成功655机和151机,速度都在百万次级。进入80年代,我国高速计算机,特别是向量计算机有新的发展。 和国外一样 ,我国第四代计算机研制也是从微机开始的。1980年初我国不少单位也开始采用Z80,X86和6502芯片研制微机。1983年12电子部六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DJS-0520微机。10多年来我国微机产业走过了一段不平凡道路,现在以联想微机为代表的国产微机已占领一大半国内市场。2023-07-20 13:04:431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
1978年3月,邓小平代表党中央作出决定,亿次巨型计算机由国防科技大学搞。慈云桂担任了这一任务的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他们充分利用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设计出既符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主流巨型机兼容的中国亿次巨型机总体方案。组织精兵强将攻关,在新技术、新工艺、新理论的探索中,终于使"银河"亿次巨型机比国际主流巨型机在10个方面有了创造性的发展,填补了国内巨型机的空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拥有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之一,并在石油勘探、气象预报和工程物理研究等研究领域广泛应用。他最早倡导在中国开展智能计算机的研究,负责组建了中国计算机学会智能计算机专业组,并成功主持了新一代计算机系统国际学术会议。 1983年12月22日,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一亿次以上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由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在长沙研制成功。它填补了国内巨型计算机的空白,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世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行列。 1957年4月,我国经政府途径订购了M-3计算机和БЭСМ计算机图纸资料。在考察和取得图纸资料的基础上,研制工作开始了。以张梓昌、莫根生为首,组织了M-3(代号103)计算机工程组。通过全体研制人员的努力和北京有线电厂的密切配合,于1958年8月1日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这台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填补了我国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空白。 1958年8月1日,103计算机部分研制人员欢聚在机器前,喜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诞生,平均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经改进配置了磁心存储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1800次。北京有线电厂生产了36台,定名为DJS-1型计算机。http://www.soft6.com/article/2006-10-24/364864.shtml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2023-07-20 13:04:598
夏培肃的人物评价
夏培肃院士工作认真踏实,平易近人,为人低调,淡泊名利。她为人的主导思想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作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奠基人之一,她身上所体现的积极倡导和推动计算机事业,逆境励志,自强不息,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严谨治学、创新求实的思想,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品质,为晚辈树立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楷模,是晚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作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奠基人之一,夏培肃曾主持研制中国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07机)。她这一生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品质,创新求实、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思想,为后人树立了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典范。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宣传办主任祁威)夏老师给我们印象至深的还有“恬淡自如、优雅生活”。她一生都以学术为重,对学术以外的东西,如行政职务、地位等,都看得很轻。她也这样要求我。她很愿意提携后进,给年轻人更大的舞台,但仍希望年轻人多花时间在学术上,尤其不要为行政事务分心。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唐志敏)2023-07-20 13:05:371
在中国,谁最早发明了计算机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2023-07-20 13:05:551
台式电脑在中国何时出现
中国计算机之父夏培肃 夏培肃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夏培肃(1923年7月28日—)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先行者,主持研制了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23年7月28日生于四川重庆,原籍四川江津。1941年考入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工学院电机系。1945年毕业后赴美留学,1950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从1952年开始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研究、设计和试制,是中国最早从事电子计算机的科研人员。她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书,为中国计算机科技界培养了大批人才。1950年代设计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1960年代开始在高速计算机的研究和设计方面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果。曾经创办《计算机学报》,并创办国际性期刊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算机科技杂志),担任第一任主编。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07-20 13:07:371
我国发明第一台微型计算机是在那一年?
1977年4月,清华大学、安徽无线电厂和电子部6所组成联合设计组,研制成功DJS-050微型计算机。这是国内最早研制生产的8位微型计算机。清华大学负责15种40片一整套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其他两个单位负责外设与整机研制。该机字长8位,基本指令76条,直接寻址范围64K字节,最短指令执行时间2μs(微秒)。该机与Intel公司8080系列微型计算机完全兼容,也是国内使用较多的机型。我觉得应该是这个,1977年4月...楼上的,你要注意,人家问的是第一台微型计算机....2023-07-20 13:07:471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八一型),标志着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03机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保存着。103机体积庞大,仅主机部分就有好几个大型机柜,占地达40平方米。它十分精密,在它的机体内有近四千个半导体锗二极管和八百个电子管。扩展资料: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1956年,国家成立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科研人员得到了M3型计算机的相关资料,并开始对计算机技术快速地消化吸收,国营738厂用时8个月,完成了计算机的制造工作。1958年8月1日,该计算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宣告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虽然起初该机的运算速度仅有每秒30次,但它也成为中国计算技术这门学科建立的标志。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小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I巨型机,这是中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03机2023-07-20 13:07:553
新中国的第一台电脑资料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 引用自网友!2023-07-20 13:08:183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8月1日。诞生过程:1956年9月,我国派出赴苏计算技术考察团。团长闵乃大,副团长王正,团员有吴几康、范新弼、夏培肃、周寿宪、孙肃、莫根生、徐献瑜、严又光,翻译张伟、穆立立、李象生等15人。前苏联方面的接待单位是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考察团分别对莫斯科、列宁格勒两地的计算技术的科研、生产与教育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对M-20计算机进行了学习。1957年4月,我国经政府途径订购了M-3计算机和БЭСМ计算机图纸资料。在考察和取得图纸资料的基础上,研制工作开始了。以张梓昌、莫根生为首,组织了M-3(代号103)计算机工程组。通过全体研制人员的努力和北京有线电厂的密切配合,于1958年8月1日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这台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填补了我国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空白。1958年8月1日,103计算机部分研制人员欢聚在机器前,喜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诞生,平均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经改进配置了磁心存储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1800次。北京有线电厂生产了36台,定名为DJS-1型计算机。2023-07-20 13:08:267
个人计算机什么时间进入中国的,具体是那一年?
1956年9月,我国派出赴苏计算技术考察团。团长闵乃大,副团长王正,团员有吴几康、范新弼、夏培肃、周寿宪、孙肃、莫根生、徐献瑜、严又光,翻译张伟、穆立立、李象生等15人。前苏联方面的接待单位是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考察团分别对莫斯科、列宁格勒两地的计算技术的科研、生产与教育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对M-20计算机进行了学习。 1957年4月,我国经政府途径订购了M-3计算机和БЭСМ计算机图纸资料。在考察和取得图纸资料的基础上,研制工作开始了。以张梓昌、莫根生为首,组织了M-3(代号103)计算机工程组。通过全体研制人员的努力和北京有线电厂的密切配合,于1958年8月1日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这台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填补了我国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空白。 1958年8月1日,103计算机部分研制人员欢聚在机器前,喜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诞生,平均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经改进配置了磁心存储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1800次。北京有线电厂生产了36台,定名为DJS-1型计算机。2023-07-20 13:08:513
重庆英雄人物
与富庶的江浙、川中、湖广相比较,地处山区的重庆几乎没有文人政客,但却武将辈出,国民政府时期,重庆籍将军共37人,而解放后的开国将军中重庆籍贯恰巧也是37人,重庆籍元帅占总数的1/5。重庆城隍巴蔓子 共和国元帅聂荣臻、刘伯承 名将赵智凤、秦良玉、徐邦道革命家杨闇公、邹容、赵世炎、黄墨涵、杨庶堪,特级战斗英雄邱少云、杨白冰、聂力、蒙进喜。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先闻、李业农、周泽昭、夏培肃,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开达,世界著名航空航天专家沈永忠 教育家曾吉芝、理学家谯定、桓渊、来知德 金融和实业家 民生集团总经理卢作孚、杨粲三(1887~1962)温少鹤(1888~1968) 中共中央总书记 杨尚昆 明代工部尚书江渊 白屋诗人吴芳吉 一代联圣钟云舫 当代名人田亮 刘嘉玲 蒋勤勤 陈坤 杨若兮 李云迪 于娜 刘晓庆 陶红 陈琳2023-07-20 13:09:001
中国哪一年拥有第一台电脑?
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2023-07-20 13:09:071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为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00万次;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机。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究出银河-II通用并行巨型机,峰值速度达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相当于每秒10亿次基本运算操作),为共享主存储器的四处理机向量机,其向量中央处理机是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自行设计的,总体上达到80年代中后期国际先进水平。它主要用于中期天气预报;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曙光1000与美国Intel公司1990年推出的大规模并行机体系结构与实现技术相近,与国外的差距缩小到5年左右。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成功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计算机系统,采用可扩展分布共享存储并行处理体系结构,由130多个处理结点组成,峰值性能为每秒130亿次浮点运算,系统综合技术达到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2001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芯片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CPU,采用了曙光公司和中科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采用曙光LINUX操作系统,该服务器是国内第一台完全实现自有产权的产品,在国防、安全等部门将发挥重大作用。2003年,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再一次刷新国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使得国产高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2023-07-20 13:09:1710
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名称
103机,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部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保存着。103机体积庞大,仅主机部分就有好几个大型机柜,占地达40平方米。它十分精密,在它的机体内有近四千个半导体锗二极管和八百个电子管。数据对比:1958年,第一部国产电子计算机30次/秒;1964年,第一部完全自行研制计算机(119机)5万次/秒;2009年,“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1.2千万亿次/秒;2016年,“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峰值性能12.5亿亿次/秒。扩展资料发展历史:1956年,国家成立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在苏联的援助下,中国科研人员得到了M3型计算机的相关资料,并开始对计算机技术快速地消化吸收,国营738厂用时8个月,完成了计算机的制造工作。1958年8月1日,该计算机完成了四条指令的运行,宣告中国人制造的第一架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虽然起初该机的运算速度仅有每秒30次,但它也成为中国计算技术这门学科建立的标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03机2023-07-20 13:09:574
中国的几个“第一”
像你这么问那中国有无数个第一“东方红一号” 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于1956年7月15日开出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中国第一块手表———“五一”牌手表。当然还有不少中国第一:新中国第一架自制飞机,是初教-5初级教练机。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叫神州5号。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号。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等等还有很多。2023-07-20 13:10:198
“芯片之母”黄令仪:摆脱西方芯片垄断,“龙芯3号”惊艳全球
生于战火之中,黄令仪年幼立志报效国家 1936年黄令仪出生于广西南宁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家境良好,父亲是广西博物馆创始人,学识渊博,母亲曾任职于广西化学研究馆,如果是处于和平年代,黄令仪一定会拥有一个非常幸福的童年, 然而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黄令仪出生时正值于抗日战争爆发初期。 随着战争范围的不断扩大,敌军逐渐深入腹地,无数中国家庭饱受战火的摧残,黄令仪的童年生活得并不安稳,为了躲避敌军的袭击,年幼的她时常跟随父母四处逃难,无情的战火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黄令仪曾亲眼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敌军的炮火击中,战争的残酷永远印刻在她的脑海中,这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的生活逐渐平稳,生活水平也进一步提高,黄令仪也步入学校的大门, 她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对数理化有着浓厚的兴趣,黄令仪曾在回忆录中写到正是由于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她才能够在学校无忧无虑的学习,黄令仪对祖国的赤子之心促使她自小便树立起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国家也重点培育 科技 人才,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做准备。 1958年黄令仪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她的理科成绩备受老师的称赞,随后前往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深造,当时清华大学的半导体专业是祖国为了发展科学事业创立的新学科,广招各高校优秀毕业生。 1960年黄令仪在清华顺利完成学业,她对半导体的研究经过淬炼变得更加深入与透彻,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对梦想的追求令黄令仪有信心在半导体领域有所发展和突破。 随后她返回母校, 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创建了国内首个半导体实验室, 虽然实验室的环境简陋,但是黄令仪和她的团队却充满着热情,最终半导体二极管被成功研制。 黄令仪在微电子领域超强的天赋受到国家的重视, 1962年黄令仪进入中科院计算所工作。1965年8月,计算机二所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第一个芯片研究团队, 才华横溢的黄令仪被委以重任,她负责研制半导体三极管,这对黄令仪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考验,她斗志昂扬,每天都在试验室进行研究。 呕心沥血,成功研制出半导体三极管,随后步入艰难的芯片研发之旅 半导体三极管的研究难度要远远高于半导体二极管的研制,黄令仪没日没夜地奔赴在研究的最前线,她和团队坚定信心,立志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最终在黄令仪的带领下,一年不到的时间半导体三极管成功问世, 1966年8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空间计算机成功问世。 1973年中科院决定研制大型通用计算机,作为集成电路上的载体,芯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国家 科技 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世界各国都对芯片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力量,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芯片领域不断突破,而有关于芯片的研发成果也属于机密。 黄令仪及其她的团队为了能够尽快研制出性能稳定的存储器,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研究,当然黄令仪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她们在和时间赛跑,也是在和自己赛跑。为了祖国的荣誉,黄令仪带领团队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将存储器研制成功, 她们研制的芯片也即将到达世界先进水准,并在1978年赢得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黄令仪跑赢了时间,却败给了现实,1984年,就在晶体管研发有所突破时,中科院却就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进行讨论 ,在会上黄令仪坚定地表明计算所的芯片研究工作至关重要, 然而会议最终的结果却是结束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因为中科院经费紧张,无法支持芯片研究工作 ,黄令仪只能心痛的接受这个结果,那一天她失声痛哭,十几年的研究心血仿佛都失去了意义。 在上级的安排下,黄令仪及其团队成员服从安排,被调往其他部门工作,然而黄令仪的心中却依然记挂着中国的芯片发展。 1989年,50岁的黄令仪受邀去参加美国举办的国际芯片展览会,她看到很多国家的芯片被展示。 欧美国家的先进芯片几乎占据了全场的焦点,但却没有看到中国的芯片被展示出来,只看到几个来参观学习的国人,那一刻,黄令仪的内心无比触动, 因为她知道1963年我国集成电路研究水平几乎与国外同步,而现在却有着如此大的差距 ,自那一天起,黄令仪重燃斗志,决心设计出国产高水平芯片,为祖国的荣誉而战。 潜心研制芯片,加入“龙芯课题组”,研制真正中国芯 1990年,黄令仪潜心研制各种集成电路的方法,她带领团队研制出多种类型的芯片还获得了专利,并且在2000年德国纽伦堡举办的国际发明博览会上,中国芯片荣获银奖 ,这让她十分高兴,但是也引发了她更多地思考,黄令仪想要研究出实用性更强,技术水平更高的芯片。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2002年,已经66岁的黄令仪见到了中科院计算所的教授胡伟武,也是龙芯总设计师,他毕业于中科大计算机系,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与黄令仪一样立志要做出真正的“中国芯”。 胡伟武最初想要进入中科院计算所的初心便是因为他听说计算所会研制计算机,但是等他进入的时候才发现,他没有赶上时代,计算所已经不造计算机了。可以说胡伟武错过了那个制造计算机的时代,但是他却等到了那个年代天才的科学家黄令仪。 当胡伟武听说黄令仪老师即将退休时,他毅然地邀请黄令仪进入“龙芯课题组”参与芯片研制工作 ,黄令仪也被胡伟武的信念所打动, 因为实现中国的“芯片自由”是她一直以来的梦想。 “龙芯课题组”于2001年在胡伟武的组织和筹办下成立,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中国芯片的自主创新 ,加入 “龙芯课题组” 之后,黄令仪被这群有着伟大梦想和坚毅信念的年轻人所感染,一直以来,她都为曾经因经费中断而错过的芯片研制工作而遗憾,但是黄令仪坚信这一次她一定可以成功。 长期的高压工作让黄令仪的身体变得虚弱,然而黄令仪却时刻挂念着龙芯芯片的进程,忧心如焚,她毅然奔赴在研究的最前线,那一张纸枯燥的图纸,复杂的处理公式在她的眼中就是最好的镇定剂。 龙芯芯片相继问世,中国芯片技术稳步提升 2002年8月10日,“龙芯1号”研制成功,终结了中国计算机系列“无芯”的 历史 ,这让黄令仪无比开心,但是她深知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这只是一个开始,为了能够让中国自主研发的芯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黄令仪团队继续向前,开拓创新, 研制“龙芯2号”也已经提上日程。 2003年,就在黄令仪团队研制“龙芯2号”的初始阶段时,无情的“非典”爆发了 ,全世界人民都处于抗击非典的特殊时刻,国家的经济运行也受到影响,为了能够按时完成任务,黄令仪团队咬牙坚持。 2005年,“龙芯2号”研制成功,龙芯系列开创了我国计算机核心技术对外授权的先例,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这为龙芯后续的研发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也说明了龙芯系列在全球市场拥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 相对于“龙芯1号”和“龙芯2号”的研发之路,“龙芯3号”的技术难度显著提升 ,历经多次失败。但是为了不让国外资本主义家垄断中国芯片市场,必须要研制出更高水平的芯片。 2018年,“龙芯3号”被研制成功,82岁的黄令仪证明了中国芯片技术更上一层楼 ,很好打开了中国的芯片市场,让我国节省了几万亿元向国外购买芯片的钱, 同时“龙芯3号”的诞生也给我国的高铁、北斗导航等保驾护航,让国产技术成为保护祖国的屏障,摆脱欧美等发达国家在芯片方面对我国的牵制。 芯片制造被誉为“现代经济的心脏”掌握芯片技术就把握了信息产业的脉搏, 黄令仪实现了她多年的心愿,进一步摆脱欧美等发达国家对中国芯片产业的控制,也证明了的中国科研实力。 2020年1月,黄令仪成为CCF夏培肃奖项的获得者 ,她的一生都在为我国芯片技术的发展而拼搏。 一块小小的芯片凝聚着中国最前沿的科研力量,中国的芯片发展之路虽然并不平坦,但在我国科学家的潜心努力下,已经逐渐赶上发达国家的制作水平,路在脚下,志在心中,年轻一代的科学家已经逐渐成长,未来中国芯的研发之路必将群英汇集,愈发璀璨。 这期内容就到这里结束了,关注本账号 ,继续带你观察这个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 参考文献: [1]《黄令仪:为“中国芯”倾尽一生》,时代邮刊,2021年3月16日. [2]《提升国产芯片自主创新能力》,经济日报,2021年7月19日.2023-07-20 13:10:391
如何解决城市贫困和社会排斥问题?
如何解决城市贫困和社会排斥问题?2020年1月,黄令仪获中国计算机学会女性科技工作者夏培肃奖。中国计算机学会的获奖理由写道:“黄令仪研究员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在研发一线,参与了从分立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到通用龙芯CPU芯片的研发过程,为我国计算机核心器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火星车也是他们的航天作品之一。王印和团队设计的火星车有六个轮子,每个轮子都带电机,最前面的两个遇到障碍还能抬起来翻越。原料还是身边的零碎物件,雪糕棒、竹签、瓦楞纸板、玻璃珠,十几个小时之后,成品诞生。2023-07-20 13:10:462
电脑是几几年引入中国的?
中国计算机产业的发展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2023-07-20 13:11:141
中国的第一台计算机到底生于什么时候啊?
1956年9月,我国派出赴苏计算技术考察团。团长闵乃大,副团长王正,团员有吴几康、范新弼、夏培肃、周寿宪、孙肃、莫根生、徐献瑜、严又光,翻译张伟、穆立立、李象生等15人。前苏联方面的接待单位是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考察团分别对莫斯科、列宁格勒两地的计算技术的科研、生产与教育进行了考察,并重点对M-20计算机进行了学习。 1957年4月,我国经政府途径订购了M-3计算机和БЭСМ计算机图纸资料。在考察和取得图纸资料的基础上,研制工作开始了。以张梓昌、莫根生为首,组织了M-3(代号103)计算机工程组。通过全体研制人员的努力和北京有线电厂的密切配合,于1958年8月1日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这台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的电子管计算机,填补了我国现代电子计算机的空白。 1958年8月1日,103计算机部分研制人员欢聚在机器前,喜庆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103机诞生,平均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经改进配置了磁心存储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1800次。北京有线电厂生产了36台,定名为DJS-1型计算机。 1956年夏,由毛主席提议,在周恩来总理的领导下,我国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把开创我国的计算技术事业等项目列为四大紧急措施之一。华罗庚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1956年~1959年)。 104机是1959年10月1日宣布诞生的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平均每秒运算1万次,接近当时英国、日本计算机的指标。通过这台计算机的研制,创造了我国自主开发的条件,培养出从研究设计、生产制造、系统调试到技术保证的配套队伍。北京有线电厂生产了7台,定名为DJS-2型计算机。 107计算机是1960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平均每秒运算250次。机器安装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要用于教学,也承担一些计算任务。 119计算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管计算机,平均浮点运算速度为每秒5万次。1964年初通过国家级鉴定。119机完成了大量原子能、天气预报等方面的计算任务。1964年,该机荣获国家工业新产品展览一等奖。(n101)2023-07-20 13:11:232
以强为主题写作文800
1. 以少强中国强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未来,但是现在我们周围还有好多学生不文明不讲礼仪。在我们的校园内、楼梯上总能见到与我们美丽的校园极不和谐的纸屑,甚至有的同学认为:反正有值日的同学和清洁工打扫,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学在教学楼走廊上追逐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习以为常;甚至还有个别同学故意损坏学校的公共财物。我们很多同学把文化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会公德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而这并不应该是我们21世纪中学生的作为。事实上,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顺利学习的前提,也是树立健康人格的基础。在学校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同学就可能目无纪律,不讲卫生,扰乱班级的学习环境。相反,如果我们养成了文明的行为习惯,学习环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们知道:一个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才能构建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创设出优良的学习气氛。 如果我们不在此时抓好自身道德素质的培养,那我们即使拥有了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于人于己于社会又有何用呢?所以,在这里,我倡议大家首先应该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懂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记得一位名人曾说: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构成的,而不是由文字。无数事例表明,走向事业辉煌、开创成功人生的关键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来的我们,需要学习和继承的东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问题是: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精神风貌,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和什么样的道德水准去接过人类文明的接力棒。 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必须明白自己的仪表起码必须符合学校的气氛和学生的身份,保持大方、得体的仪表,这才是我们最亮的一面! 我相信,经过我们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营造出一个文明美好的校园。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我们的校园处处盛开。 2. 以坚强为话题写议论文800字 当小草在春风中展现那被野火烧过之后却依然蓬勃的生命力时,我们准备出发,把这一路走来的回忆卷成行李,扛在肩上;当有人在一遍又一遍地低吟那句不朽“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时,带着高考落榜的无奈,亲朋好友的同情,我们上路了,苦难与悲伤露出了狰狞的面孔,“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坚强,是我们最后的防线,永远不倒的防线…… 春天总是如期而至,小草在第一缕春光的照耀下破土而出。我们来到一条大河边上,手捧清清的河水洗走满脸的疲惫,站起身来,猛地发现那绿意从河边蔓延到山脚,越过高山伸向更远处……回头望去,才发觉,原来我们已经穿过凛冽的北风,走过了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天。因为心中有爱一直燃烧着,于是我们没有在严寒中麻木。这爱是对生命坚强的诠释,我们追随它来到春天,和小草一同重拾生命力! 不知又走了多久,我们来到一座高高的山上,烈日的炙烤灼痛我们的肌肤,夏天到了!在这难熬的季节,我们放眼望去,看到了旷野的小草。这些生命的精灵走过春天之后似乎更加顽强,拼命绽放生命的颜色,从翠绿到墨绿,在炎热的阳光下,伴着风吹闪着亮光……,因为热爱,所以坚强,原来,小草与我们一样热爱生命,都在追求生命的极致。那浑身被荆棘划破的伤痕算什么呢,凭着对生命的热爱我们穿过了险阻,继续向前…… 老树曲斜的枝干,漫天纷飞的落叶提醒我们:秋天到了!我们在原野上看到了小草枯黄的面容,不远处一阵野火过后,留下一块焦黑的土地,突然震撼:原来小草是在这样焦黑、干裂的土地下蛰伏一个寒冷的冬季,才在来年的春天开始一段新的旅程!我们释然了,这就是小草的情怀,这就是生命的本质,也是我们爱的真谛! 终于明白,生命需要支撑,需要爱,而坚强,便是那道不倒的防线。小草带着这道防线在冰冷的土地上蕴育新生,我们的心中也沉甸甸的,这一回,我们义无返顾地走向冬季! 3. 以自制力为主题写一篇800字作文 心理暗示的力量 也许是祖传了王家的血统,也许是不经意间“慢”字时常挂在嘴边,女儿的慢性子常常令我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曾几何时,因为这个慢,灿烂的阳光洒进满室的光辉,却因四起的硝烟,高昂的情绪快乐的心情灰飞烟灭,晨起的不快使大人孩子一天的情绪黯然失色。为此我曾愤怒过,责备的声音不绝于耳;好言相劝过,大道理讲来讲去,听是听进去了,做起来是依然故我;也想了种种对策,比如每个环节都用固定的时间来限定,但是这样又因为手中拿着表,随时跟在孩子的身后,什么都干不成;或者以毒攻毒,你慢我更慢,在我上班时间要求不紧的情况下,我就随着她的速度,可是孩子上学晚了挨了批评,又伤了孩子的自尊。 几年下来,速度不但没快起来甚至是越来越慢了。 痛定思痛,反思良久,我感觉孩子的问题都是大人造成的。 当老师最容易犯的毛病是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以优秀孩子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平时做事短时高效,快速度一旦形成习惯,想慢都慢不下来,而我不正是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几岁的孩子吗!当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便开始全方位的的分析和矫正。 现在的孩子每天早七点四十到学校,晚四点放学,在校时间八小时,比我们小时候的在校时间多出了一半。除了下课能玩闹一会儿外,更多的时间是在教室中度过。 回家了还要在家长的督促声中写一堆作业,然后还要拉那不爱拉的琴。一件事儿接着一件事儿,这些不愿意做的硬性任务,使孩子没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阅读和看动画片,当孩子看不到希望时,她便会拖拉、边玩边学。 家长看到孩子不能按自己的要求去做完应该做的事儿,指责、埋怨就成了家常便饭,天长日久,慢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儿。随着时间的推移,“慢”字说的越多,孩子越“慢”。 此时“慢”已在大人无数次的心理暗示之下,成了孩子的思维定势,她就会认为,她就是一个动作“慢”的人。其实孩子来到世上,如同一张白纸,画的好坏,都是家长启蒙的结果。 慎言“慢”。为了改变孩子“慢”的习性,我首先取得班主任的支持,我们共同商议沟通好,进行“快”的暗示。 一段时间下来,不知不觉中,孩子的个别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我深知对孩子的教育,要有耐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几年的习惯要在疏导的过程中慢慢来。 虽然有时候依然克制不住自己,但是有意识的不提“慢”字,仍然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赞扬的话不离口。 孩子是自己的,家长常常是把自己工作中的不快和生活中的喜怒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成了家长发泄的出气筒,这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的行为。既然是发泄自然与赞扬挂不上边,这不利于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性格和与人为善的处事态度。 经验告诉我们,赞扬一句胜过批评十句,以孩子小小的优点为突破口,大加赞赏,让孩子充满自信。营造快乐的氛围,让孩子心悦诚服中接受批评。 教育看的是最后的结果,而不是为了自己一时的发泄和痛快。当赞扬成了习惯,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有那么多优点时,孩子自然会昂起高傲的头颅,充满信心的面对这个世界。 这种心理暗示的力量真是很大,效果也好,于是我在其他方面都效仿此法。现在我常说的话是你的速度真快,你的学习又进步了,你学习时太认真了,字也写的越来越漂亮了,你的自理能力真强…… 现在放学时,孩子与我谈起的常常是自己哪些方面比别的同学强,哪些方面表现好。 我知道自信的笑容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未来充满无限希望才会兴致勃勃的过好每一天。心理暗示运用的好,能让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下去。 4. 以“独立坚强”为话题 写一篇八百字作文 独立坚强 冬天来了。带来了寒风,呼呼地刮着,一个小女孩在此时发烧了。而冬天带来的 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即使穿上了大棉袄也会瑟瑟发抖。先在正是早上,刚刚起床的她感到身体有些不适,喉咙疼痛,像针刺一般。“不,但愿我没有感冒,看看那些感冒的同学多可怜。”她暗暗祈祷着。坏事总是降临在她的头上:前不久,她的外婆打了个趔趄,从二舅的新房上摔了下来,先在在住院。也许她该独立,可他没有,懒惰的她就因为这样发烧了。 就在上个双休日,她上完了英语课,原本下午有空做作业的,可她没有,把时间通通交给了“玩”,就是这样延到了星期日晚上,才发现作业没做完,于是开始补,补到了将近1点。她知道不该这样,可她情不自禁地想“玩”。到了很晚很晚,终于补完了,该睡觉了,她才脱掉衣服上床睡觉。 第二天,她的头就有点晕了。可她还是坚持上了学。第三天,发现自己头晕脑胀的,喉咙刺痛着 ,她没在意,上学去了。中午,回到家,发现自己快撑不住了,立马晕倒在床上,作业没做,只好叫妈妈向老师说明。 下午又去上学,头有点烫,老师让她去“医护室”测一下温度,36。C(度),没发烧,这是怎么回事?她就一直撑啊撑,撑到了科学课,老师(庄)让她去趟办公室,因为头晕晕的,同桌把她带到办公室门口,她进去了…… 看着老师严肃的脸,她感到老师有什么重要的话要对她说。半晌,老师开口了:“你妈妈中午和我通了电话,我知道,你有一个亲人躺在了病床上”也许老师并不想让她伤心,而不特指是谁,“你妈妈最近没空你知道吗?”“嗯。”她点点头,老师又开口了:“你知道你在我们班排名第几吗?”“不知道。”她摇摇头。“那我告诉你吧!你少说也在倒数第十几名,你要给自己一个目标,如果再考60分以下,你是否考虑退出这个班?有人倒下了(外婆),你应该更独立,更坚强才是。现在正是好机会,要是再不努力就来不及了。你受不了就应该考虑出去,还留在这个班干什么?”她开不了口,但心里却想:我,我想在这个班上训练一下的。 女孩最终考虑留下了,老师也希望她多一份独立多,一份坚强。 5. 以自强为主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国人当自强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之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一个人只有不依赖别人,能够自立才能够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够做到坚忍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做到志存高远。 当我们还在父母面前撒娇的时候,当我们无忧无虑享受着快乐童年的时候,一个年仅1 2岁的孩子却用一副稚嫩的肩膀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他就是洪战辉。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照顾患病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整整12年,他一直坚持着。这十二年来尽管生活得相当艰难,但他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 23年的人生历程,我们又何尝能够体味到。洪战辉经历了多少辛酸,遇到了多少困难,经历了多少磨难,又是怀着怎样一颗伤痕累累的爱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美好的今天? 他在日记中写到—— “贫穷绝不是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能摆脱贫困。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一遇到困难便想博得别人的同情,继而便希望获得别人的帮助,那是没有自尊的表现。” “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而应该是这些人被自己感动了。因为这些人心中原来就有爱心,心存责任。” “人生何处无困苦,奋争首要当自强” 。.. 洪战辉这样一个坚强如铁的大学生,确实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洗涤了我的灵魂。我们的社会始终会被这样的平凡人感动着,他们没有明星闪耀的光环,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着这个日渐残酷和冷漠的社会。 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之所在,是我们这个民族历经磨难终于存在下来并不断强盛的动力。我们要学习洪战辉的精神。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6. 以自强为话题,写一片800字作文 考范文: 国人当自强古往今来,成就大事之人,都是自立自强的人。 一个人只有不依赖别人,能够自立才能够走向自强,一个人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够做到坚忍不拔,不畏困难与挫折,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当我们还在父母面前撒娇的时候,当我们无忧无虑享受着快乐童年的时候,一个年仅1 2岁的孩子却用一副稚嫩的肩膀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他就是洪战辉。 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照顾患病年幼的妹妹,靠做点小生意和打零工维持生活,如今已经整整12年,他一直坚持着。这十二年来尽管生活得相当艰难,但他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勇敢面对,以顽强的毅力坚持下来。 23年的人生历程,我们又何尝能够体味到。洪战辉经历了多少辛酸,遇到了多少困难,经历了多少磨难,又是怀着怎样一颗伤痕累累的爱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到美好的今天?他在日记中写到——“贫穷绝不是博得别人同情的资本,奋斗才能摆脱贫困。 在人生的道路上,任何人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果一遇到困难便想博得别人的同情,继而便希望获得别人的帮助,那是没有自尊的表现。”“不是我感动了中国人,而应该是这些人被自己感动了。 因为这些人心中原来就有爱心,心存责任。”“人生何处无困苦,奋争首要当自强”。 ..洪战辉这样一个坚强如铁的大学生,确实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洗涤了我的灵魂。 我们的社会始终会被这样的平凡人感动着,他们没有明星闪耀的光环,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温暖着这个日渐残酷和冷漠的社会。自强不息,是我们的民族精神之所在,是我们这个民族历经磨难终于存在下来并不断强盛的动力。 我们要学习洪战辉的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7. 以强跑者写一篇作文800字 傍晚。 天缓缓给自己盖上了睡衣,夕阳的残光还未完全消逝 ,是舍不得吧 。所以才用纤细的长手柔弱地抓着天空,抓着海水,抓着无希望的希望。 泛着红光的海浪不断地来回冲击海滩,似乎要把沙子都吞进去。几只红色的小螃蟹被海水欺负得找不到反向。 海风呼呼地深呼吸,海滩上人迹罕至。 倒有那么几个人,有的在张罗渔具,有的拎着一袋东西动身回家,还有的,似乎是流浪者,依然躺在沙土上猛吐烟雾。 当太阳沉入大海,是生命都要归于寂静休止的时候吗?为何,连沙鸥的叫声都听不到了―― “沙沙沙”,远处传来一阵脚步声。在昏暗的苍穹下,有一个健壮的影子,影子随沙土的凹凸扭动,沉重的呼吸仿佛要割开 黑的双眼。 这是海滩上的跑步者。 跑步者的皮肤色是现在的颜色,他像被黑暗囚禁的精灵,却不断地尝试挣脱黑暗的枷锁。 锐利的目光,在黑暗中也炯炯有神,闪烁着的是自信的光芒。 双腿每迈一步,就被贪婪的沙土狠狠地抓住,像沼泽中的鬼手。 跑步者无所畏惧,把脚从里面拔出,带出一条疏散的沙土,黑的血液。跑步者未停止,血液就不断地在这一片大地上翻滚。 这是海边最美丽迷人的景色。 欲问,跑步者为什么不选择在清新的早晨,不在一条干净平整的跑道上轻松奔跑呢? 看,跑步者已经累了,他蹭了一下停了下来,两脚被黑暗沼泽裹住,呼吸沉重得像此时的夜色。 远处还没有灯火,所有的生命似乎都没有了活力。 不是的,规则只是为懒惰和怯懦的人设计的,敢于挑战的人则能挑战规则,通过生活的试题,或许,他像孤独的普罗米修斯。 但绝对是与众不同的灵魂。 人只可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 不断地挥洒汗水,一次次地失败,再一次地站起,年轻的生命,永不言弃。 看,跑步者又开始奔跑了,下一起点在这开始……。 8. 以"奋进"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800字 我和祖国共奋进 我们的祖国是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说她古老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历史,说她年轻是因为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的一个发展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祖国变得富强起来了,看神舟火箭载人飞天!北京申奥成功……一件件伟大的事都见证了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 我国发明的第一台计算机: 1958年8月1日,我国第一台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了,为了发明这台数字计算机,我国于1956年9月派出赴苏计算技术考察团,团长闵乃大,副团长王正,团员有吴几康、范新弼、夏培肃、周寿宪、孙肃、莫根生、徐献瑜、严又光,翻译有张伟、穆立立、李象生等15人。这台计算机的平均运算速度为每秒30次,经改进配置了磁心存储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提高到每秒1800次,北京有线电厂生产了36台,定名为Dis—1型计算机。 中国的第一台彩电: 1958年3月17日,是我国电视发展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天晚上,我国电视广播中心在北京第一次试播电视节目,国营天津无线电厂(后改为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研制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接收机实地接收试验成功。 我国第一台电视机的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电视机生产的空白,是我国电视机生产史的起点,今天我国已成为世界电视机生产大国。 中国第一台电视机1958年3月由天津无线电厂试制成功。为了纪念这台电视机的诞生,它被命名为“北京”。 新中国第一台国产相机:七一牌照相机 “七一” 牌照相机是新中国第一台自己制造的折叠式照相机,也就是业内称的120照相机,于1956年7月1日作为党庆礼物试制成功,但是没有对外发售,是一台标准小型折叠式相机。除了镜头用的光学玻璃以外,所有四百八十多个零件,都是用国产原料做的。 “七一”牌照相机采取可换镜头,手动光圈,眼平取景1/30—1/500 秒 *** 掣及闪光同步。其他配置不详。堪称大跃进经典产物。 以后,我要发明一种家庭保姆,这种家庭保姆可以帮你打扫卫生、煮饭、洗衣服,……样样都行。它即干净又乖巧,最主要的是,机器保姆的那双巧手还能帮我 *** 呢! 我爱我的祖国,我要从行动与祖国共同奋进! 9. 以“过好当下”为主题写一篇800字的高中作文 我不喜欢一味地缅怀过去,也不愿一味地展望未来,我只愿在今日努力奋斗,活在当下! ——题记 曾经有一个冒险家经过一座城市的废墟。他在这个废墟里发现了一尊奇怪的神像——这尊神像有两张面孔,底座上刻着它的名字,双面神。这个冒险家问塑像:“你为什么会有两张脸?”塑像回答:“我的一张脸可以看到过去,一张脸可以望见未来,但作为这个城市守护神的我忘了留有一张脸看着现在,所以,这座城市就慢慢地败落了。”…… 这便是不注重当下的后果。或许有人会认为这只不过是个虚构的故事,可是,现实中像双面神一般的人有很多很多。他们不会关上过去的门,锁上未来的窗,认真地活在当下。因此,他们最后也落得了和双面神一样的下场。 无论多么辉煌的过去,今日不努力,所有灿烂终会离你远去;不管前景如何美妙,没有今日的基石,所有美好终究是一梦黄梁。 不要以为我在危言耸听。前者,就以祖国为例,我们已经有血的教训验证过了——当四大发明的成就变为过去,当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俱为云烟,自诩为天朝上国的清 *** 最后受到的只有侵略者坚船利炮的蹂躏。但有谁能说曾经的华夏不够强大?有谁能否定神州从前的辉煌?至于后者,古今中外有多少个被认为前途远大的神童最后籍籍无名?这都是铁一般不容争辨的事实啊! 活在当下,昔日的成功还是失败已成过去,无论你曾多么得意或多么落魄,今天对你来说就宛若一张白纸,需要你踏踏实实地努力奋斗,给它染上渲目的色彩;活在当下,未来的富贵和贫穷还未成定数,不管你今日望见的是好是坏,现在才是决定未来的因素,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你必需老老实实用力奔跑,未来才可能会美好。 不过,活在当下,也并不意味着抛弃过去,不表示不规划未来,只是请不要忘记,今天才是真正把握在你手中的,当下这一刻才是你真正拥有的,所有一切都是在今日努力的前提之下。 让我们传承昨日美好的,为明日的灿烂努力奋斗,脚踏实地,活在当下!2023-07-20 13:11:321
中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的时间????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计算机--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104型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3年,中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 1964年,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1969年,北京大学承接研制百万次集成电路数字电子计算机 --150机。 1970年,中国第一台具有多道程序分时操作系统和标准汇编语言的计算机--441B-Ⅲ型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2年,每秒运算11万次的大型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 1974年,DJS-130、131、132、135、140、152、153等13个机型先后研制成功。 1976年,DJS-183、184、185、186、1804机研制成功。 1977年,中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DJS-050机研制成功。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王选用中国第一台激光照排机排出样书。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84年,联想集团的前身--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中国出现第一次微机热。 1985年,华光Ⅱ型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投入生产性使用。 1986年,中华学习机投入生产。 1987年,第一台国产的286微机--长城286正式推出。 1988年,第一台国产386微机--长城386推出,中国发现首例计算机病毒。 1990年,中国首台高智能计算机--EST/IS4260智能工作站诞生,长城486计算机问世。 1991年,新华社、科技日报、经济日报正式启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1992年,中国最大的汉字字符集--6万电脑汉字字库正式建立。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4年,银河计算机Ⅱ型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1996年,国产联想电脑在国内微机市场销售量第一。 1997年,银河-Ⅲ并行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8年,中国微机销量达408万台,国产占有率高达71.9%。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我国自行研制成功高性能计算机"神威I",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性能计算机能力的国家。2023-07-20 13:1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