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canoVol
-
酒徒
------《秦》历史小说,酒徒写作第一部作品
------《明》架空历史,酒徒第二部小说凭此一举成名,红透网络文学世界,被誉为“架空历史小说的开山鼻祖”。
------《盛唐烟云》,隋唐三部曲”之一,奠定了他在架空历史小说领域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隋乱》(网络版原名《家园》)历史,隋唐三部曲”之一,在17K小说网拥有千万读者,繁体中文版曾创下台湾金石堂、诚品、博客来三大连锁书店畅销排行榜三榜齐上的傲人销售纪录,并已签约影视公司,即将搬上荧屏。而《隋乱》的泰文版则成为中国第一部被翻译成外文出版的网络小说。[1]
------《开国功贼》历史,隋唐三部曲”之一
------《烽烟尽处》历史,酒徒首次涉足民国故事和抗日战争,堪称17K小说网2012年度又一神作
------《男儿行》历史穿越,元末农民起义,农民
吴老狼
------《逆天吴应熊》历史穿越,主角变成了大汉奸吴三桂的长子,然后发生了很多的。。。你懂的
------《三国董卓大传》历史穿越,三国中最遭人痛恨的人物,三国死得最惨的人物,掀开三国战幕的人,三国中敌人最多的人物——董卓
------《封魔》现代修真,百世处男的悲惨生活,开头挺好玩呐
我是猫
------《大明1937》历史穿越,总点击量达到3954942,已完结。属于,明朝、清朝期间,里面包括闪电战、装甲战、潜艇战、空战、谍战等描写。
阿菩
------《桐宫之囚》东方玄幻,现更名《山海经密码》,依据中国最古老的经典《山海经》写成,再现了上古时代的地理及人文风俗。截止至2011年底,第一卷销量累计超过三十万册,成功进军实体出版。
------《边戎》历史穿越,以北宋灭亡、女真崛起为背景,篇幅约两百万字,创作时间约一年半,在连载期间创造了多项纪录,是06-07年网络文学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历史小说之一,并在2009年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中文在线主办的“网络文学十年盘点”中,入围十年小说百强。
------《东海屠》架空历史,以明朝海盗为主题,开辟了网络文学一个前所未有的领域。
- 一自萧关起战尘
-
特战先驱
8分
作者:业余狙击手
优秀的抗战题材小说,展现了血腥惨烈的真实战场,展现了有血有肉的众多爱国军人形象。
1939从新奥尔良到柏林
9分
作者:181坦克旅
写作功底非常扎实,基础资料考据精准到位,风格酷肖赫尔曼.沃克《战争与回忆》的经典作品,极具大时代的现场感,而大决战的硝烟弥漫更仿佛扑面而来。可惜太监,极度期待恢复更新。
醒狮
5分
作者:卫华
曾经在网络上产生巨大影响的军事小说。其依托单项科技突破引领世界脚步的期待现在看来未免理想化,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更是大忌,然而全球尽染、遍插红旗的梦想对于热血青年而言,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从春秋走向战国
5分
作者:梦回汉唐
与醒狮类似的作品,同样缺乏基本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脱离合理的政治经济基础;以武器装备、战争场面的渲染为主要元素,同时高举民族主义旗帜以吸引读者。
国策
3分
作者:闪烁
又是一部与醒狮雷同的作品,似是而非的政治经济理论和大国决策较量在前期很能忽悠人,后期实在是无法自圆其说,便显出漏洞百出来。
弹痕
7分
作者;纷舞妖姬
引起了无数人对金戈铁马生涯的浓厚兴趣,却被诸多军事爱好者批得体无完肤的作品,娱乐性和专业性难以兼顾的典范。
第五部队
7分
作者;纷舞妖姬
在硝烟弥漫、刺刀见红的对日战场,再凉的血都会沸腾起来,无疑作者选择了最适合其激情风格的背景。
诡刺
6分
作者;纷舞妖姬
保持着作者一贯的风格特点,依旧是热血硬派的军文。但是书中不时流露出对出身论、血统论的强烈认同,我很不喜欢。
狼群
9分
作者:刺血
揭开雇佣兵神秘的面纱、揭示特种作战的惊心动魄。明明是YY小说,却能写出本来即当如此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作者大才,令人叹服。
共和国之辉
4分
作者:大米稀饭
一幕幕宏大的战争场面下,隐藏着作者过于注重娱乐甚至有些轻佻的心态,对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的深度挖掘不足,描述流于表面。
夜色
8分
作者:卫悲回
这是一部让读者真切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感受到民族存亡、生死瞬间的作品,在众多推演未来军事小说中最具冲击力和压迫感,也是最具文学性的。其主要瑕疵在于故事的完整度稍欠,结局更显突兀和仓促。
男人的亲王号
3分
作者:不正
开篇颇有几分征服怒海的男儿豪情和大炮巨舰的专业度,不久以后转而充斥着小圈子里庸俗的互相嘲弄和自以为是的政治意见,最后还太监了……曾经对该书寄予厚望无疑是我的错。
- 陶小凡
-
《明朝那些事》
《拯救大唐mm》
巡洋舰的《海上马车夫》 清末民初
《大清拆迁工》 清末民初
三国之宅行天下 江哲(魏)
东汉末年立志传 陈蓦
五胡烽火录 高翼
大秦之小兵传奇 傅戈
回到晋朝当屠夫 冉闵
中流击楫(tj) 张定
残晋tj 毛腾
重生西晋当太子 司马遹
指南录 文天祥
春秋小领主 赵武灵王
唐朝好驸马 公孙冲
曹贼 曹朋
草清(康熙) 李肆
资本大唐 李愔
我的老婆是军阀(同治) 叶昭
民国投机者 庄文革
小市民的奋斗 民初 司马华之
- CPS小天才
-
明末范进奋斗史,还可以
- CarieVinne
-
《明朝那些事》 最爽了 什么都有
相关推荐
什么叫“阶级出身"转化“阶级血统论”
出身论,指家庭影响论,长辈的成份,决定影响了孩子的政治立场观点血统论,指遗传影响论。2023-07-20 14:38:213
本科出身,是否就决定一切
最近毕业季快要到了,很多同学都在找工作。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你们必然会遇到很多苦恼,尤其是关于学历的,比如说,很多人会相信一种特别的理论,也就是所谓的“本科出生论”,或者“第一学历论”。“本科出身论”指的是,现在招聘不看人的当前层次、而把注意力和评价标准放在“第一学历”上的问题。根据网络上的描述,尤其是精英云集的著名论坛知乎,本科出身论的表现包括并不限于:比如说,有些公司招聘只要求某一类名校的本科,即便你是这个名校的研究生,但如果本科是普通院校的,他们也不会要。再比如说,很多高校招聘教师,如果应聘者大学时代上的不是重点,即使你现在是北大清华,乃至海外名校的博士,也会被拒绝;少数学校招聘教师要求你大学、硕士、博士三个阶段上的都是名校。另外,不少学校在研究生复试中,也有已公开化的潜规则:考生大学时代上的是普通高校,就是优先淘汰的对象;以大专学历考研者,更是首当其冲。哪怕你初试成绩再高、复试表现再好,都照刷不误。还有,许多企业招人的时候,就算你是北大研究生,第一学历是三本,也会对你说抱歉。更过分的是,有很多企业明确公开表明,只招收某一类学生,如果你不是这一类学校本科毕业的,即便你是211,985,他们也不会要你。以上是网络精英的看法,尤其是,著名精英论坛知乎上的,键盘精英们的主流意见,下面,作为一个曾经做过猎头,为各大企业做过招聘,也为我自己招过下属,现在是一个拥有人权,财权,事权的黑心小老板,我来说一说,我自己的看法,可能和大学没毕业,或者刚毕业没几年的网络精英们的看法,不太一样。首先辟几个谣:谣言一:“清华大学在零几年的时候,颁布了新规定,一切二本三本的学生不允许考清华的研究生。”事实上,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国内所有大学研究生,都是基于国家统一招生考试的,从未发布过,不招收某种特定群体的规定。不管是明规则还是潜规则,都不会有任何一所大学,敢公开这种明晃晃的,学历歧视的规定,否则不要说外界,光是清华本校的学生,都会把母校骂出翔。我身边的朋友,就有好几个从二本院校考上清华北大的,他们的学业和技术水平都很棒,毕业后的发展也都很好,如果网络精英们说的是真的,那么请问,为什么还会有很多二三本院校学生,考上名校研究生的事迹。综上,学校并没有区别对待,具体到某个系,也是严格按照笔试,面试进行打分录取。那么,本科的好处到底在什么地方?好处不在于暗箱操作,而在于保研名额,不需要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累死累活地抢夺少数几个录取名额,有很大的机会直接保送。谣言二“找工作的时候,企业非常重视本科学历,即便你是名校的研究生,但本科一般他们也不会要”。这个说法纯粹是扯鸡巴蛋,完全是妖言惑众,无知者无畏。网易算是一家好公司吧,为啥我还是能见到,为数不少的本科非名校的员工。你说企业非常重视本科学历,请问是什么样的企业?是所有这样的企业都重视吗?这样的企业大概有多大?属于什么行业。你去问这些具体的问题,这些混蛋们就一问三不知了。这类谣言最有杀伤力的,就是“模糊性描述”,他们无法清楚地说出,职场的具体情况,因此,只能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把小概率事件无限扩大到全部整体,说成是普遍存在,这样就让人辩无可辩,完全不讲究任何逻辑和道理,让人十分恶心。以上的谣言是,知乎精英所生活的世界,下面,我们来看看,普通人生活的真实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1,学历关键词筛选系统确实存在。很多大企业在做校招的时候,他们内部的企业投递系统,都有学历关键词检测,非目标学校的人投递,进不了面试。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进行学历歧视,而是因为好的企业投递人数,实在是太多了,跟绝大部分人所想像的,那种伯乐相马式的浪漫传奇完全不同,企业招聘是一个耗时耗力,成本巨大的工作,为了节约成本和时间,使用学历关键词进行初筛,是非常常见并且合理的。但是,绝大部分公司并不会卡死本科学历。2,公司招聘渠道多种多样,校招,网申只是其中一种绝大部分人一说找工作,他们的自然条件反射就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很少有人会认为,已经在职的白领和经理人,也需要找工作。也就是说,绝大部分人对社招完全没有任何概念,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讲,校招都不是最重要的,社招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社招才能带来熟练员工,才能飞快上手,立刻就好用,任何一家公司,其实本质上,都更愿意去招有经验的人,而校招只能去找一张白纸的大学生,还得用心用力地去培训,培训好了,还担心TA会跳槽。社招和校招不是一个逻辑,校招很多看的就是,学历和学生活动,但校招失败,并不代表世界末日和彻底完蛋。社招看的是,人脉关系内推,业绩,经验和能力展示。所以校招没能进好公司的同学,仍然有可能在一年或者两年后的社招,扳回一局。3,找工作的渠道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很多知乎的小朋友,出门去参加校招,或者进行网申,最后发现到处都要求学历,处处都受限,于是赶紧回知乎,叫苦一番,作为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失败者,告诉大家,考不到好学校,你一辈子就全完蛋了。但是,这些人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学校不好,而在于其他因素。什么叫其他因素,我来举个例子,比如,同一个学校去应聘同一家公司,为什么有的人能拿到Offer,有的人连简历都通不过;同一个学校,有的同学能拿到名企的Offer,有的同学连工作都找不到,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就是其他因素。找工作的渠道也是分很多种类的,即便是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也不单单只有网申,校招,群面这些渠道。什么叫很多其他渠道,我举个例子:众所周知,我在知乎被很多精英们痛骂,造谣和污蔑,这些精英中绝大部分是大学生,点开他们的主页,你会发现,绝大部分人都在发愁,未来毕业的工作和生计在哪里。而与此同时,有些小朋友并不会骂我,反而积极地给我留言,问我需不需要助理和文字编辑,即便免费,也想跟我实习,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因为首先,我开不出高工资,其次,我觉得在我这里,工作资历也拿不出手,但是他们真的非常热情,而我又确实非常需要人帮忙,我便满心愧疚的接受帮助,有不少人还是异地的网络兼职。后来,工作时间久了,我问其中一个小姑娘,为啥一定要跟我实习,我感觉我这里,实在是没什么可值得称道的地方,她说:“奶爸,这点你就想错了,不管怎么样,你也是公众号大号,我现在跟你实习,意味着我就已经正式进入了,网络新媒体这个行业,以后你的号和你的公司,只会越做越大,到时候必然会有新的需求,哪怕没有需求,我也有了,一份在新媒体行业的正式工作经验,可以去应聘很多网络新媒体大公司,比如搜狐,网易,腾讯,虎嗅,36氪等等,而且,我有这份资历,以后说不定,还能去应聘咪蒙那种月薪5W的助理职位。对我来讲,有没有高薪,能不能留下来,都不重要,现在最重要的是,找到入行的机会。听了这番话,我自己都感慨万千,同样是大学生,同样是整天逛互联网,有的人整天当喷子,骂骂这个营销号,骂骂那个狗大V,而有的人,已经敏锐的意识到,这个行业的迅猛发展,并且积极为自己寻找入行机会了。所以你看,即便是在校大学生找工作的渠道,其实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意识的找实习,积累资历,通过社交媒体,拓展人脉,通过实习机会,多交朋友,都能大大地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并且得到很多的企业内推机会。那么企业内推真的有可能抵消学历的不良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以我个人的亲身经验来说,在网易的时候,我作为甲方,如果有朋友或者前辈,给我推荐一个知根知底的人,那么即便学历不太好,只要资历和能力足够,我都一定会要,而不愿意去网上招聘陌生人。还记得上面的那句话吗,企业招聘并不是伯乐相马的浪漫传奇,更没有半仙看相的神奇莫测,它就是个耗时耗力,成本巨大的杂事琐事,基本上如果有合适的人推荐,大家都更倾向于让他立刻到岗,而不是到网上公开招聘。所以,为什么有很多人明明学历已经很好,还是找不到工作,或者出去找工作处处碰壁,原因很简单,就是他们在大学的时候就没有,有意识地出去实习,积累资历,发展人脉,导致自己各方面的资源都非常少,所以毕业时候,只能单纯依靠校招,无法运用多个渠道和工具,建设自己的事业。2023-07-20 14:38:301
遇克罗的“出身压死人”
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出身歧视曾长期成为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依据阶级成分被实际划分为三六九等,影响其就业、升学、入党、入团、参军等几乎所有与个人前途攸关的机会。文革期间,对国民的阶级出身进行等级式划类是一个显著的特点,由半遮半掩的档案内部划类,走向赤裸裸的“红五类(工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革命军人、革命烈士)、黑五类(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和麻五类”等公开的侮辱性分类。在1966年北京的“红八月”中,北京市第六中学的校舍变成审讯室,墙壁上就有用人血狂书“红色恐怖万岁!”整个中国因追究阶级出身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这种出身论直接导致的后来文革中最极端悲剧。遇罗克曾尖锐地质疑:“‘出身压死人"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像这样发展下去,与美国的黑人、印度的首陀罗、日本的贱民等种姓制度有什么区别呢?”围绕出身问题,遇罗克撰写了一系列文章,他提出“任何通过个人努力所达不到的权利,我们一概不承认”。对反人权的血统论进行了猛烈的批判,同时提出民主和人权诉求。遇罗克也因此成为反思文革历史时不能不提的一个悲剧性人物。2023-07-20 14:38:391
九品中正制 出身论,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是魏文帝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而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 (220年)由命其制定的制度。中正的职权主要是评议人物,其标准有三:家世(被评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道德、才能。中正对人物的道德、才能只作概括性的评语,称为“状”。中正根据家世、才德的评论,对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称为“品”。品共分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类别却只有上品和下品。一品无人能得,形同虚设,故二品实为最高品。三品西晋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后降为卑品(下品)。 反动的唯出身论,从资产阶级形而上学的哲学垃圾堆里寻得理论上的根据,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妄图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重新形成新的披上伪装的特权阶层,以至反动的种姓制度,人与人之间新的压迫。2023-07-20 14:38:511
申不害变法的内容!
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按:臣则臣矣,何必加贱字?出身论。以出身来抹杀法家形象,从而给司马光当时的反对变法的人打气。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按:分明是变法,此四字就给改成了改良,而用词却都是儒家思想了。与变法完全不沾边了。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 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按:这六个字算是记录了申子的变法内容。重视功劳,就会压制那些王族,形成开放性的人才政策,使韩国充满活力。而能次第,则可以鼓励士气,创造今日所谓之正能量,形成良好的国内秩序。这六个字可能也是韩国的国策。今有所私求,按:申子私求之形象就这样出来了。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按:以守法为君之美德。不知置神宗于何地? 昭侯有弊裤,命藏之。侍者曰:“君亦不仁者矣,不赐左右而藏之!”昭侯曰:“吾闻明主爱一颦一笑,颦有为颦,笑有为笑。今裤岂特颦笑哉!吾必待有功者。”按:这是奖励功勋的具体化。但是似乎又让人觉着韩昭侯不够大气。2023-07-20 14:38:581
你觉得孔子为什么要说“任人唯贤,不论出身”这八个字?
孔子说任人唯贤不论出身,主要是认为一个人的品行和才华才是最重要的,而出身是我们自己没有办法决定的,如果以出身来论,那么就会有很多有才华的人被埋没。首先,一个人的品行和才华胜过他的出身。因为即使你拥有好的出身,而你没有好的品行,就无法得到别人的认可,没有才华就无法做出贡献,而一个人即使出身平凡,只要他有才华,也同样能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我们很应该任人唯贤,不论出身。其次,论出身会埋没很多的人才。从古至今,有多少优秀的人才出身寒门,他们一心向学,只为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与那些名门贵族只是出身的差别,在品行和才华方面并无差异。一个贤能的人,可以带领一群贤能的人,这样就能治一方之事,解一方之困。再者,孔子自己也并非出身名门,他也是通过自己努力获得这样的地位,因此,他深有体会,提出这样的观点,也是希望自己能够为社会尽一份力,能够让很多出身不好,但是又有才华的人得到机会。所以,孔子说出任人唯贤的观点,也是在呼吁社会不要因出身而埋没人才。2023-07-20 14:39:064
曹德旺身价百亿,爱上红颜知己闹离婚,文盲妻子“一句话”挽回
在中国企业家的圈子里,曹德旺堪称是道德典范。 在事业走上巅峰之后,曹德旺不仅没有像有些富豪那样移民海外享受人生,反而还拿出亿万家产发展公益事业,成为了我国著名的慈善家。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曹德旺早年有过一段浪子回头的经历。事业有成的曹德旺遇到了一位红颜知己,为了所谓的爱情,他居然不惜和结发妻子离婚。 然而不识字的陈凤英却用一句话就挽回了二人的婚姻,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出身贫寒的曹德旺 从“出身论”的角度来讲,曹德旺的成功和他的父亲有非常大的关系。 公开资料显示,曹德旺的父亲曹河仁是民国时期纵横闽沪商界的商业巨头,我国第一家百货公司永安百货就有曹河仁的股份。 在一次船难中,曹河仁虽然失去了全部家当,但是他却把最宝贵的经商之道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曹德旺16岁的时候,因为不堪贫穷的生活,他冒着“投机倒把”的风险做起了倒卖烟丝的生意。而带他走上商场的人,正是他的父亲。 做了六年生意之后,曹德旺也到了成家立业的时候。 在父母的包办下,曹德旺和一位叫陈凤英的姑娘结了婚。虽然陈凤英大字不识一个,家里也不是什么名门望族,但她身上却充满了中国传统女性的美德。 在曹德旺外出打拼的时候,是陈凤英照顾着他的父母;在曹德旺生意缺钱的时候,是陈凤英拿出嫁妆支持他的事业。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陈凤英堪称是贤良淑德的好妻子。 二、“陈世美”的风波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陈世美无疑是一个人人唾弃的人物, 上世纪80年代已经事业有成的曹德旺,就险些成为当代的陈世美,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1988年,曹德旺已经成为福耀玻璃有限公司的当家人,在一次谈业务的过程中,他认识了自己的“朱砂痣”。 如果说曹德旺喜欢的是一个未婚少女的话,那倒还能让人理解,可他偏偏爱上了一个有丈夫、有孩子的人妻。 按普通人的道德观来看,曹德旺的这种行为无疑是令人唾弃的,因为他不仅破坏了自己的家庭,同时也毁掉了别人的家庭。 不过根据媒体曾爆料,这位绯闻女主倒是个很开放的人。 她不仅丝毫不介意给曹德旺的孩子当后妈,而且还义无反顾地为曹德旺离了婚。眼看红颜知己这么有情有义,曹德旺也做好了抛妻弃子的准备。 再三考虑后,曹德旺寄给了陈凤英一封“分手信”。 据说因为陈凤英不识字,当时这封信还是曹德旺的妹妹代读的。当时所有人,包括曹德旺自己都确信陈凤英一定会豁出命来和曹德旺大闹一场,可陈凤英接下来的行动却体现了她的情商。 三、高情商的文盲 很多人都十分鄙视文盲,觉得他们一定情商也不高,不过陈凤英显然是一个反例。 在接到曹德旺的信后,曹家人都是支持陈凤英这位曹家明媒正娶的儿媳妇的。可毕竟这是曹德旺的家事,别人也只能是在道义上支持陈凤英,真正能逆转败局的只有她自己。 如果陈凤英选择大闹、撒泼的话,不仅很难吓退已经在商场打拼多年的曹德旺,而且很可能还会失去曹家人的支持。 毕竟无论是从保护曹家的产业,还是维护曹家的名誉角度考虑,曹家人都不希望此事闹得太大。 然而陈凤英却没有这么做,她只是平静的接受了曹德旺的离婚要求,除此之外还提出了另一个要求“把孩子和房子留给我”。 客观来说,房子和钱可能曹家人都不会吝惜,可曹德旺的两儿一女却是他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割舍的。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有什么难的,打官司争夺抚养权不就完了,曹德旺难道还争不过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吗? 曹德旺当然可以这么做,但是这样一来他的名誉就彻底毁了,他当然不敢这么做。 而在收到妻子的答复后,曹德旺内心五味杂陈。 自己如此大的产业,妻子竟分文不要,只要孩子和一处容身之所。本以为妻子会大吵大闹,控诉自己的出轨,但跟着自己吃了大半辈子苦的她却什么也没说。至此,曹德旺回心转意,浪子回头,孩子,妻子都成为他无法轻易割舍的羁绊。 都说一个明事理,知进退的好妻子是丈夫能够事业有成的基础,如今的曹德旺可谓名利双收。 不仅将失业做的风生水起,还成了国内首善,谁能说这背后没有他文盲妻子的功劳? 结语 感情本来就十分自私,所以我们也无法轻易判断曹德旺和他妻子之间的是非对错。 不过陈凤英的经历却告诉我们,面对婚内出轨的负心人,有时候不吵不闹反而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试想如果陈凤英当时选择大闹一场的话,她有怎么可能坐稳福耀集团老板娘的位置呢? 那么,你觉得陈凤英的情商高不高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麻烦大家点个关注哦!2023-07-20 14:39:341
苏轼一边赞扬周瑜,一边贬低卫青,真是以出身论英雄吗?
据记载,苏轼曾在私人笔记里,对汉武帝和汉朝名将卫青大肆贬低,甚至可以说是人身攻击:【汉武帝无道,无足观者,惟踞厕见卫青,不冠不见汲长孺,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厕见之,正其宜也。】然而,本质上,苏轼真正反对的,并不是作为历史人物的卫青,而是某人的姐姐当了皇后/宠妃,某人的外甥当了皇帝/太子,某人就可以从奴隶或者布衣,一步登天,成为统兵大将,然后立下功勋,进而成为大将军、执掌国政的汉朝制度。汉武帝偶然机会宠幸了一个歌女卫子夫,进而为国家发掘出卫青和霍去病两大不世名将,固然是大汉王朝和华夏民族的极大幸运;然而另一方面,每个皇帝都有各自不同的外戚,卫青和霍去病当然是不世出的军事天才和民族英雄,可是,能保证之后的代代国舅爷,也都是军事天才么?汉武帝接下去不就用了李广利?带着七万大军叛国投敌了。而之后汉朝的外戚大将军们,一代代又出了多少奇葩种?给宫女缝上连裆裤、禁止皇帝宠幸,其妻毒杀皇后的霍光;装了几十年圣人、然后谋朝篡位的王莽;公然给小皇帝喂毒饼的跋扈将军梁冀;最后是全无见识的杀猪屠夫何进,几个无脑操作,让天下分崩离析,群雄混战,十室九空,天下人口损失超过七成u2026u2026司马氏的晋朝,继续重用外戚,杨骏和贾南风乱政,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唐玄宗李隆基的盛世大唐,轰然倒塌,五年间天下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罪魁祸首除了他自己,绝少不了杨国忠这个身兼五十余个重要职位的外戚宰相u2026u2026所以,这种皇帝以天下为私产,重用外戚为国家重臣的制度,难道不应该被彻底否定么?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制度发明,就是隋唐开启的科举制,与之配套的、到宋朝彻底完善的政府文官制度,领先世界各国上千年之久。令国家从各个阶层选拔人才,让广大中下层阶级的精英都有了顺畅的上升渠道,苏轼作为宋朝士大夫的佼佼者,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藐视千年之前的汉朝外戚制,本就理所当然。何况,就算功盖千古如秦始皇、汉武帝,也一样在他们死后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一直被后世各朝君臣普遍当成反面典型。汉高祖、汉文帝、汉光武帝、唐太宗u2026u2026才是三代以下历朝历代公认的明君典范。2023-07-20 14:40:371
大长今的女儿是贵族吗
是如果按照,长今的父母,出身论一下,应该是贵族,长的妈妈是落魄贵族经济困难,所以才到的御膳房做小宫女,长今的爸爸是内近卫的人,贴身保护皇帝的,应该都是贵族出身2023-07-20 14:41:143
英雄莫问出处.好汉莫提当年勇!什么意思
英雄不问出处:①意为不以出身论英雄,今天可以理解为对人才不唯文凭,也不搞论资排辈,而重在真才实学。“英雄不问出处,用人不拘一格。真正的人才不再被学历、出身(国籍)、工作经历而捆绑死。”②对成功者不计较他的过去。也作“英雄莫问出处”“英雄不问来路”。好汉莫提当年勇意思是说是真正的好汉就会不断做出新的事迹来,而不会整天把过往的事情挂在嘴边 ;这是从两句话中提取出来的——“好汉不提当年勇,梅花不提前世绣 ” “英雄莫问出处,富贵当思原由 ”2023-07-20 14:41:222
我今年20岁了,来工地半年多了,感觉活着好累啊。,出身论?为什么要受苦啊!农民非要这样苦一辈子吗?
年轻就是本钱,国内的单纯劳动型的职业应该会越来越好吧,趁着年轻,锻炼自己体魄,磨练自己的意志。也不一定做工地就没有未来。人一辈子不一定轰轰烈烈。 只是看你能不能让自己的家人过的幸福。 不一定有钱有文化才幸福, 你会有属于你自己的幸福。2023-07-20 14:41:4211
为什么文‘革的时候地主的后代受歧视呢?
那时候实行出身论,出身不好上学 参军 找工作甚至找对象都受歧视,不止地主后代,当时盛行黑五类:地、富、反、坏、右,就是地主 富农 反动派 坏分子 右派 ,后代在当时都很惨2023-07-20 14:42:051
选大学是名气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我以过来人的身份说一下,仅代表我个人观点,我上的大学,不是特别有名,专业也是我们大学里面才开一年的专业,所以你考虑这两方面我都没有占到,也可以说我们专业的人都没有占到。但是走向 社会 以后,我在大学基础课对我还是非常有帮助的,所以我觉得上大学期间,基础课也非常重要,这和那所大学和是否为重点大学,关系不是特别大。 再有就是你选了专业,最后从事的工作也不一定就是你专业领域,或者你领域内的很少一部分,所以上学的时候要好好学习。 情商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比较重要,这可以在大学期间尽量去培养,因为大学很多来自不同省份和地域的人,很多不同文化,习俗都在这里交织,正式提高我们认知和与人相处,结交的好时刻,所以这段时间对于提高我们情商是比较好的时期 希望这些能对你有用 想起一个例子。 我家一个亲戚的孩子考大学,分数很不错,当时请我帮助报志愿。他自小的心愿就是超越我这个家族第一个上清华的“榜样”,我仔细研究了一下他的分数,真心 很不错,尤其是物理, 还有省级竞赛的奖项,总分应该在清华的线上,但不会超出太多。 我于是建议他, 如果报清华大学的话,他可能很难进入电子、计算机这类的热门专业,但是机械工程、水利工程什么的问题不大;如果在学校上稍微退而求其次的话,他可以上上海交大、同济之类的学校,不论什么专业基本都能进去,除非他本人确实是对机械或水利工程这样的专业感兴趣,否则后一个选择比较好。 他听了我的建议,进了上海交大的通信工程专业,自己非常喜欢,学起来非常有兴趣,毕业后他现在加州硅谷工作。 多数需要纠结优先择校还是重点考虑专业的人,很可能像我家亲戚这个小孩一样,分数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往上够一下能进一个好点的学校,但却进不去自己感兴趣的好专业,想进喜欢的专业时在学校上就得稍微委屈一下。当然清华和上海交大之间的选择还会稍微容易一点,若是一本、二本之间似乎就要纠结得严重一些了,尤其目前国内就业很看本科学校的前提下。 在美国,不少很一般的学校会有很出名的专业,譬如位于 Amherst的 麻省大学(不是麻省理工学院)是一个极其一般的学校,但它的高分子专业位于世界的前几位, 这个专业毕业的博士到 常春藤大学任教的都有,与此对比,哈佛、耶鲁的高分子材料专业反而没啥名气。因此,在美国对这个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更有可能会选择去麻省大学,而不是追求名校。 首先看自己的分数,能去985.211一定要先考虑学校,专业次之。985.211去不上但还是一本线内,就要考虑专业并尽可能的留在一本,如果所选的这些一本学校实在没有自己满意的专业,那就去二本找好的专业好的城市。二本以专业为主,学校不是特次就可。 我是一名博士生,经历了3次择校和择业,分别为高考、考研和考博。 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我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究竟是大学名气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 虽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是,我还是要给出一个自己认为的最正确的答案。拒绝选择困难 。 一、真实案例分析 前几天看到一则学校教师招聘消息,一次作为例子来具体体会一下选择哪个重要?相信看完之后,你一定会和我一样感慨: 1、首先看待遇情况 另外,还包括以下配置待遇条件: 相信每个应届博士毕业生看到这个待遇条件都会很激动,在想着自己属于哪个档次的人才,不自信的人可能觉得自己不是A档就是B档,因为我也是这么想得。 但是,当看到对博士档次的划分依据后,我沉默了,自己属于C档博士。 不是因为待遇提件的从B档最低线的腰斩,而是从其因为该校设置的判断条件。 我是一个比较刻苦努力出成果的博士,并且确实也产出了不少成果,包括论文、 科技 获奖、专利等等,可以说在同级博士里面能算得上靠前的了,但是万万没有想到,我却因为这个掉到了C档。 2、其次看博士分类条件 看一下博士分类依据就清楚了: 从上图可以看到, 该校对引进对象的条件进行了划分,并对第一学历(即本科毕业院校)做了严格的要求 , 且从A+档到C档都对第一学历的学校做了要求,要求需为海外知名高校或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或“211工程”高校,最次的也是需要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 。 可惜的是,我的本科高校为一所双非院校 。 也就是说, 因为我的本科高校是一所普通院校,不管你在之后多么努力、多么优秀,成果多么丰厚,但是从你高考填志愿被录取的那一瞬间就已经被定格了,被定格为一个“差生”,即使你考取一所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博士,那你也只能算是C档博士,最低档 。 只能说现实就是这样,“出身论”一直都在你我身边,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自己的发展。 二、我的观点:大学 专业 基于上述现实案例分析, 这也是我自己一直以来的观点:选择大学的名气要比专业选择更重要 。 具体的理由如下: 1、 社会 “出身论”必须重视 在大学毕业求职中,虽然必须说专业很重要,但是也必须承认当今人才市场的“出身论“也很严重。 在人才选择过程中,你的能力根本来不及展示就已经因为你是一所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而淘汰了。 在这个 社会 里,每年毕业的优秀人才从来都是供大于求,再考虑到人才选择与培养成本的时候,用人单位更愿意采取一刀切的原则, 因为他们相信高水平高校(211或者985)的毕业生整体能力水平要优于普通毕业生,而普通高校中能力出众的优秀毕业生毕竟占少数,他们不愿意去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去筛选出这部分少数的普通院校毕业的人才 。 换句话说,性价比太低了 。 2、高校“环境论”很关键 孟母三迁的故事相信每一个人都耳熟能详,孟母在孟子小时候为了能让他成为有用之才,曾经三次搬家,更换生活环境。也就是说,在一个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中,环境因素发挥的作用很大,甚至能决定你的一生的走向。 我认为大学名气其实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这所学校的发展水平,而 发展水平不止是用专业或者学科发展的实力来衡量的,很大一部分还与其人才成长环境和氛围有关系 。不难发现,很多知名大学的校训都是家国天下之类的,高校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度、包容、博智。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成长,你的眼界会得到很多的拓展,并且你接触的资源也是不一样的,这可不是单纯地一个专业水平能给代替的 。 因此,环境可以造就人才,但是专业只是技术能力水平的体现。 3、专业选择需要有一定前提 当然,并不是说专业不重要,毕竟这个 社会 也是靠技能吃饭的,知名高校毕业是为你提供了一个较高的初始发展平台。 另外, 现在很多高校都设定了大一或者大二期间可以进行专业调整,也就是说即使你上了知名高校但是选择了一个不满意的专业,也不用着急,还有可以二次选择的机会;当然,也会有很大一部人通过考研或者考博进行专业调整,让自己在第一学历和专业两个方面都很强 。 写在最后: (1)大学名气决定起点,从高考就决定了,没有余地;专业决定技能水平和就业,有一定选择余地; (2)大学平台高度能决定专业高度;反过来,专业高度很难决定平台的高度; (3)长远发展看专业,短期解渴看大学名气; (4)大学平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不容忽视,不是专业所能代替的。 以上就是我对这一话题的想法,欢迎大家指正。 我觉得这个问题再怎么争论,也没有固定的答案,因为这本来就是怎么选择都可以,而且怎么选择都是有利有弊的事情啊! 我说一下我所经历过的两个孩子的选择吧!大家可以参照一下来选择。 第一个孩子是专业优先。 他是2016年参加的高考,高考分数是理科644,当年河北省的本一线是525分。他可以选择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哈工大分校、西北农林 科技 等几所985学校,当然还有很多211可以供选择。当时的情况是如果选985,那肯定上不了人家的高分专业(姑且认为高分专业就是好专业吧),再加上不愿意选择医学、师范以及和化学相关的专业还有地域等因素,最后放弃了985。然后圈定在西南交大、武汉理工、南京理工、华北电力(保定)哈尔滨工程等学校里面选择,最后报了西南交大(西南交大的提档线是531分)茅以升学院的电气专业,如愿被录取。西南交大在铁路行业业应该是老大级别的学校,它的交通运输专业全国第一,它的强势专业是土木、机械、电气,何况是茅以升学院的电气,保研率就业率都很好,毕业生在铁路系统就业前景很好。 第二个孩子是学校优先。 2017年参加的高考,高考分数是578分,当年河北省的本一线是485分。这个孩子不考虑专业,只要求学校,只要是985大学,最差的专业他也能接受。经过筛选最后选定了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他服从调剂,当年西北农林 科技 的提档线是577分,他仅高一分,如愿被录取。现在这个孩子发展也很好,大学给他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增长学识的平台,他今年暑假还打算去美国游学呢! 这两个孩子的选择都有道理,而且都如愿以偿,非常满意自己的选择。这能说谁好谁不好吗?将来发展得怎么样,这好像很难确定吧!所以我觉得这个问题争论不出来结果。 优先学校,肯定在学校的整体实力、学术氛围等方面有优势;优先专业,在专业能力、就业方面相对有优势。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求仁得仁何所怨,不管怎么选择,一旦认定了,就勇敢坚定地去做吧。世上的路有千万条,至于那条路更好走,很多时候取决于走路人的心态,只要认真走,谁都能收获一路风景。 大学毕业一年的个人观点: 可以选学校的情况下,一定先选学校,原因有三。 1.很现实的问题,很多公司招人只招985,211的,为什么?高校扩招,大学生太多了,上千份简历,总不能一个一个看吧,总得有筛选标准吧,学校是首当其冲的。同理,一本学校和二本学校,二本学校和三本学校,肯定会选择前者。 2.好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校友资源是不可估量的,即便你上了一个不太好的专业,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去旁听你感兴趣的课程或者通过转专业的途径去往理想的专业,学习途径有很多。另外,好学校的活动,学术论坛,报告会等公共资源也是极为丰富的,保研出国名额也很多,这些都是好学校的优势。 3. 除了理工科一些很专业对口的岗位需要对口专业的学生外,现在很多工作岗位的接受度是很大的。因为管理类工作大多需要的是能力而不是专业,毕业后进入工作,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小白,需要重新学习很多东西。这是我认为专业没那么重要的理由。 当然,在学校差不多的情况专业是首要参考的,另外,如果一定要去理工科或者相关要求专业对口的岗位,也可以参考专业。 读大学一部分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素养,更重要的是锻炼好自己的能力:学习能力,处事能力。如果混吃等死的话,还是推荐去个好大学吧,毕竟中建中铁这些老国企去我们大学都是什么都不问直接收人的。 再有一星期左右的时间,大部分省份的高考成绩都将公布。高考成绩公布之后,接下来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志愿填报。 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很多考生和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到底是应该选择院校呢?还是选择专业,是优先选择地域呢?还是选择大学? 也就是说,最理想的志愿=好学校+好地域+好专业。 而好学校+好地域+好专业=就业好。 1.为什么地域比较重要? 在志愿填报时流行这么一句话,求学就到北上广。 北、上、广、深地区的高校,之所以比较受欢迎,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经济比较发达。 虽然说经济发展水平和学校的综合实力关系并不是很大,但是,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会影响到你的就业情况。 一方面是因为大城市的就业机会比较多,不论是你在毕业的时候想找一份工作,还是在大学就读期间想找一个实习机会,大城市相对来说都比较容易些。 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考虑到机会成本,企业会优先去招聘成本低的地方,组织校园招聘。 而招聘成本最低的地方就是企业 周边的高校 ,如果周边的高校满足不了企业的用人需求, 那么这时候会去大学聚集程度比较高的城市。 另外一方面,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高等教育的质量往往也越好。 虽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这个地区的高等教育质量,并不是呈正相关的关系,但是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办学资金更充裕,学校的发展速度也更快。 因此,在志愿填报时,在地域方面,应该优先考虑一线城市,也就是通常说的北、上、广、深。除此之外可以考虑, 经济发达地区的省会城市,或者是高等教育资源比较密集的城市,比如像武汉、成都、西安、哈尔滨、南京、杭州、天津等。 当然,也可以考虑一些经济发达程度比较高的非省会城市,比较典型的比如像大连、厦门、青岛等。 2.在志愿填报时,第二个重点考虑的因素是学校。 虽说英雄不问出处,上大学就像坐火车一样,清华北大是软卧,重点大学是硬卧,普通大学是硬座,而专科院校是站票,火车一到站所有的人都下车了,没有人会看你是从哪个地方来的, 但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大部分用人单位还是会按照学历,来分配工作岗位和薪资待遇,因为除了学历之外,企业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准确的判断一个应届毕业生的能力高低。 在个人看来,在院校选择上应重点考虑名牌大学。 以往有很多考生和家长会觉得,211、985院校都是名牌大学,但实际的情况往往不是这样的。有些院校,考生去了之后就立马后悔,这些院校之所以能够入选211、985院校,并不是因为这些学校的综合实力比较强,就业质量比较好,而是由于行业照顾、西部扶持、政策倾斜等方面的考虑。 因此,院校选择上,不能只看高校是怎么宣传的,也不能只看这所院校是不是“211、985院校”, 而是应该重点看这所院校最近几年的投档分数线,一般最低投档分数线比较高的院校,不论是考生认可度,还是 社会 声望,一般都不会太差。 3.说完了地域和院校之后,接下来说下专业。 在专业选择上,当然应该优先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至少说,你选择的专业自己不讨厌。 另外,有些考生喜欢某些专业,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喜欢这些专业,而是觉得这些专业比较热门,看到这些专业,工资待遇比较高,赚钱比较快。 就拿金融专业来说,最近几年金融专业非常热门,很多考生觉得学了金融专业之后,毕业就能够去券商或者银行。 实际上很多券商和银行,现在更青睐数学、计算机、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再或者是本科学的是数学、计算机、统计等理工类专业,而硕士读的是金融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即便是你金融专业本科毕业之后,能够进入到银行、券商,一般也要从基层做起,真正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人并不是很多,并不是一毕业你就有几十万的年薪,有高大上的工作环境。 所以在专业选择上,如果你真正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那么这当然非常不错;如果你没有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不知道以后想干什么,其实也不用过分担心。 理科的考生建议优先选择理工类的专业,文科的考生建议优先选择英语、语言文学、经济学、法学,等传统的基础性的专业。 除非是自己真的感兴趣,真正的了解,不然不要贸然去选择那些名字,听起来非常“高大上”的专业。 4.选院校还是选专业? 把这三个因素分析清楚之后,那么题主的问题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到底是优先选择专业还是优先选择学校? 这需要结合你的高考成绩来决定。 第一,如果你的高考成绩比较高,属于高分考生,那么在志愿填报时,要同时考虑地域、院校、专业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尽量优先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好学校的好专业。 第二,如果你的高考成绩不太高,成绩属于中等水平,那么这时候建议优先考虑地域和院校。 在具体的院校选择上,建议优先考虑经济发达地区的211、985综合院校。 因为综合性的211 985院校,专业设置比较全面,并且大部分专业实力也不会太差, 假设万一你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论是想调专业,还是想修双学位,选择的空间都比较大些,你也更容易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另外,最近几年一些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大学,为了吸引考生报考,减少考生专业方面的顾虑,这些院校推出了大类招生、零调剂(零调剂说的是,只要你填满专业志愿,并且不重复体检服务和专业要求,提档之后不会被退档,也不会被调剂到你没有填报的专业)、本科期间自由转专业等。 因此,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建议优先选择院校, 尽量选择一个实力比较强的211 、985综合性院校。 第三,如果你的高考成绩不太高,成绩处在本科二批次偏下,或者是专科批次,那么当然要优先考虑专业。 因为处在这个层次的成绩,是很难选择一个综合实力比较强的院校,甚至在地域方面也没有太多的选择。 在专业选择上,当然优先选择一个自己擅长的专业,如果不知道自己想学什么专业,那么就按照上面分析的,理科的考生就选择理工类的专业,比如像计算机、石化、通信、化工、数学等专业;文史类的考生,如果能学好理工科类的专业,也可以选择这类专业,如果学不好,那就选择一些基础性的专业,比如像英语、汉语言文学、师范类、法学、会计等专业。(当然,并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师范类专业,师范类的专业是和其他专业相挂钩的) 我是“升学与考试”---分享学习方法,关注教育时事,指导升学规划。期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帮助。 选择学校的时候到底是看重大学的名气还是专业呢?我觉得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每个考生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最终想要得到的也是不一样的。这里面就说下考研时候的择校选择。 如果这个同学认为自己本科学校不太好,当一入校门的时候就想着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四年努力,摘掉自己所谓的不好的学校的头衔,对学校级别的执念比专业要强很多,那就可以选择一些相对比较好考或者竞争压力不是那么大的学校和专业。所谓的相对好考的定义就是:相对经济不是那么发达的地区或者是非省会城市的985、211类学校,选择专业的时候就尽量选择招生人数不是那么少的,但是又不是对应学校优势专业的那些专业。这个时候,你一定要闹清楚一件事情,就是你要的到底是什么,如果就是学校名头,那其他的一切都应该为他让路。 如果你考的是 社会 人文学科,比如哲学、法学、 历史 学等偏文科类的学科,那你可以优先选择学校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因为在应聘的时候,HR不太容易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清晰明确的了解对应应聘者的专业实力,所以看重学校会更多些。 如果你考的是自然科学学科的话,比如理工农类的,还是比较建议更看重专业实力的,毕竟这些专业实践要求比较高,如果相关专业在学校里面更受重视,那对应的科研经费就会更多,你也就越能锻炼自身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眼界和学术水平。 这里还需要说明一点,所谓的大学名气其实可以分两种理解,一种是学校整体实力比较强,一种是这个学校的整体实力不是太强,但是有非常明显的霸道专业,比如 财经 类大学的经济类专业、政法类大学的法律类专业、师范类大学的教育类专业,类似这种情况就还是需要看你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了。 你的转发,我的10w+ 我是张雪峰,一个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考研老师 如果你想说,有个985、211大学的背书很重要 ,我想问问你,有多少学生上得了985和211呢?全国各省通算985录取率不足2%,211录取率也仅有5%。与这些上了985、211的学生,其他省属重点院校、一般本科院校、独立学院、专科的学生是不是绝大多数? 你告诉我, 除了985、211,全国你能叫得上名字来的外省大学有多少所?非本市大学又有多少所? 随便举出两所来,你能知道有什么区别吗?恐怕让你说谁强谁弱,你也得扔硬币决定吧? 如果你想说,你学的专业跟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压根儿没关系,自己不是也混得不错吗? 我想问问你,如果你大学学了自己现在工作相关的专业,你现在的职场之路会不会还要更好?别着急,先想几秒钟再给我答案!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上海纽约大学,先通识教育后细分专业是他的特色之一,这就是尊重专业的最明显体现,不让一个学生因为盲选专业而后悔终生) 你去上大学为了干什么? 往远说是为了开始 寻找自己的职业之路 ,往近说是 探索 自我,专心学业 。 从 未来的职业之路 来看,是跟你专业关系大还是学校的关系大呢?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 专业关系大 !为什么呢?因为绝大多数专业是通用的,并不因为院校的标签而有极大区别,尤其是层次没有那么高的大学。也就是说你所学的专业从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你的职业方向。 反过来说,如果你未来从事的职业跟大学所学的专业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想问,你大学这么多年学习的意义何在? 学了会计学,毕业去做了行政,你学得东西还能用上多少?学了临床医学,毕业去做了医疗器械销售,钱是不少赚,同学聚会你恐怕没脸去!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南方 科技 大学,通识教育的又一个例证,大三才细分专业,给了你延后选择的机会,保证你是从心所选) 从 探索 自我 的角度上来说,不得不承认咱们的应试教育极大的压榨了孩子们在K12阶段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导致很多孩子在高中毕业之后还从来没有考虑过终极三问: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 这个问题在大学如果能够得到解决,就会对毕业后的生活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 。你一定会问,这 跟专业的重要性也有关系? 当然! 如果你大学找不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专业 ,则无论你在什么大学学习,依然会像高中一样 浑浑噩噩的度日如年 ,如同把头埋进沙里的鸵鸟,还谈什么理想,说什么情怀,怎么能体会到学习自己所爱的那种挥洒自由、淡定自若、游刃有余? 当你的 大多数时间依然在被应试包裹着,你也不过就是多上了4年,乃至7年,甚至更多年的高中而已 。而你的同学在用跟你相同的时间,上大学,他们 探索 自己,追根问底的跟自己和 社会 对话,找寻自己存在的意义和未来更加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请问,用4年时间上高中收获多,还是用4年时间上大学收获多? (上图由缪老师亲手拍摄于清华大学,大类招生的典范,若干专业合并为为数不多的专业类招生,大二细分,让你先粗选一次,再精选一次,重视个人与专业的匹配) 最后就聊聊 专心学习 好吧?如果你是一个对于 汽车 特别感兴趣的人,请问同样是一本500页的书,是 汽车 专著你更容易接受还是烹饪菜谱你更容易记住?如果你是一个天赋出众的运动员,你更愿意花一个小时去奔跑健身,还是花一个小时去吟诗作对? 找到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专业,轻轻松松就能拿到比较不错的成绩 ,花20分钟达到同学学习60分钟的效果,你不想要这感觉? 学习效率更高,学习动力更足,留出了大量的时间,用来干嘛?用来找自己,用来思考,用来学习其他关联知识,用来游历大好河山,用来谈谈恋爱增加阅历也是不错的嘛。 跟大家说个我的经历,我高考之后报了两电,西电和成电,两所大学在电子方面实力都很强,我把成电写在前面,后来分数线出来之后,发现距离成电分数线差几分,最终去了西电,上的是成电的重点专业。取录取通知书时,看到有个同学分数比我高一点,刚刚达到成电分数线,估计他填的是服从调剂,结果他在成都电子 科技 大学里上环境工程这样和电子关系不大的专业,去了一个好大学但是专业不好,以后也难找工作2023-07-20 14:42:121
士的群体品格有哪些及具体表现为何?
士的群体品格主要就是士为知己者死,表现就是在实际上很多,主要是春秋时代。2023-07-20 14:42:222
为什么出身至上论的黑童话《丑小鸭》会被人们不断讲给孩子听?
《丑小鸭》的故事是从幼儿园起老师就给我们讲的。那时候理解的寓意大概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小时候真是这么理解的,包括格林童话都是理解成做人要善良不要害人,不知道怎么到了网上,安徒生丑小鸭就是出身决定论格林兄弟是相貌决定论,人家都在强调不要以貌取人、主人公最主要心善。这是不是现在的人们过度解读呢?我是小城市出身,直到高中,身边的小伙伴都是穿着一样的校服,读着一样的书,你让我看丑小鸭我也理解不到出身这一层,因为没见过出身带来的差异。当然等到成年,年龄大一点,就开始懂了,再回头看丑小鸭自然有了不同的理解。但是小孩子看世界肯定是美好的,我们也希望他们看到的都是美好的,我们不需要小孩子有和我们成年人一样的认知。想一卢,我们很多年幼时就懂得的浅显道理成年后却大都遗忘了。阴谋论、厚黑学仿佛大人的世界必须要有这些,以至于看这样的童话故事都感悟到了出身论。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仁慈,又何况是孩子。故事本身讲给孩子听是没错的,只是你讲故事的大人内心可以再纯洁一点,孩子那么可爱单纯,他又几时想到过可爱的《丑小鸭》已经成了现在的黑童话了呢?出身论孩子本身并没有概念,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故事我并不介意给孩子讲来听,但请只把它当做一个单纯的童话。2023-07-20 14:42:282
《简单的逻辑学》读书笔记之九 | 逻辑谬误3
文 | 鱼爱吃猫 书接上回,我们继续来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逻辑谬误,以及如何避免它们。 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人事部经理。作为工作的一部分,你对全国著名高校和学院如数家珍,并且对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了如指掌。你知道A学院的某个专业在其领域内声名狼藉。现在,你的公司正在招聘一个重要的职位。在浏览简历时,你看到一个A学院该专业的毕业生小王。你连想都没想,立刻否决了让他来面试的可能性。 这时,你已经犯了“以出身论英雄”的谬误。 你的决定可能有其道理,因为A学院某专业出来的大多数毕业生都很差劲,而小王有可能正是其中一员。但从逻辑上讲,这不是必然的。我们都听过“闪亮的新星从深渊中升起”这样的故事。在简历筛选中,每一份都值得被认真对待。 你所犯的逻辑谬误如下:知道一个来源的个体一般是坏的,于是认定这个来源的所有个体都是坏的。 我们必须承认,人的思维都是有惰性的,这也是“出身论英雄”能如此盛行的原因。然而如果你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那么对个体的细致考察既是符合逻辑的,也是符合你自身利益的。 在逻辑中,分析基本上等于分解。人类天生有分析的本能。遇到新事物,我们想的第一件事是它是如何形成的,又能分解成什么基本部分。回忆童年,我们中的大多数,可能都有拆掉父母买来的昂贵玩具,最后被责怪的经历。 但在逻辑推理中,仅仅分解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能把它们重新组合成整体。童年的我们之所以受到责怪,正是因为我们只会分解,却不会组合。做逻辑推理时,我们论证的目的,也不仅仅是简单地知道事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而是要弄清楚这些组成的部分彼此之间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整体。 生物学上有个著名的概念,叫做“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人是由化学元素构成的,但你不能简单地说人只是一大堆化学元素。只有了解了事物的本质,我们才能完成分解和组合,形成完整的论证能力。 这类谬误发生于我们选择性地只对整体的某一部分加以关注之时。例如,许多时候我们厌弃一个人,便只看到他身上的缺点,以为这些缺点就是他的全部。此时,简化主义的谬误就在发生。 要避免这类谬误,我们要做到客观、全面地了解一个事物。就像钻石一样,每个人、每个事物都有不同的侧面,只去了解其中一个或少数侧面,无法让我们得知全貌。排除先入为主的态度,用无知的心态去面对论证的对象,才是正确的道路。 如果分析是人类的天赋,那么分类则是人类的另一项天赋。我们总是喜欢用熟悉的事物去定义新事物。如果一个初次接触的事物和许多我们已知的事物有共同特点,我们一定会把它放到这个类别中,加深对它的认识(这也是逻辑的第一步)。 分类如果出现了错误,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图书馆里藏书千万,任何一本如果分类错误,导致放错了地点,可能就会几年遍寻不果。将事物归入错误的类别是因为我们在一开始就没有正确地认识它们,而这背后最可能的原因则是我们散漫的态度。 我们已经讨论过几种旨在使我们遗漏真正论点的谬误形式,它们通常以转移我们对目前事物注意力的方式发挥作用。正如我们在“对人不对事”谬误中看到的——通过提供与论证毫无关系的爆炸性情感信息来攻击对手。 混淆视听为这种策略提供了另一个样本。它故意提出一些无关的情感信息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这种谬误有两个特点:1、直接诉诸情感,而不是推理;2、它所提供的信息与所要进行的论证毫不相关。 比如当一个关于新的销售策略的论证会议正在进行时,眼看自己的策略就要被否决,一位经理突然抛出年底不会发年终奖的爆炸性新闻,瞬间造成混乱,将所有人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去,论证也就此终止。这就是混淆视听的例子。 有些时候,我们不能对论证作出合理的反应。比如情感上觉得不好意思、或者因为理亏而无法面对。这种时候,许多人会采用“以笑饰非”的策略,假装这个问题不值得被严肃对待,企图蒙混过关。 使人们嘲笑某个论证是反对它的重要途径,但这种方式对论证本身的价值没有丝毫影响。更糟的是,如果不能使听众嘲笑论证本身,使用这种策略的人可能会试图将他的对手作为笑料,将听众的注意力引到某些不相关的话题上,比如对手的长相或者口吃等等,以此来回避他所不能胜任的辩论。 这是和“以笑饰非”相对的一种谬误。除了嘲笑,我们同样可以通过博取同情的方式来达到同一个目的。这种谬误通过精心设计的情感起伏来模糊论证。 我们已经提到,人是情感的动物。当论证过程中遇到情感方面的问题时,我们一定要作出比平常更多的努力来控制情感。强烈的情感和清晰的思维是不能相容的一对,一旦情感超过一定的界限,进行正确论证的机会就归零。 这种谬误的使用者同样是故意忽略真正的或现有的问题,而把焦点放在论证的外围问题,或毫不相关的问题上,这样来直接影响听众的情感,试图夺取他们的同情。 这样的例子在法庭上出现得最多。律师为辩护人进行辩护时,经常设计“以泪掩过”的把戏,试图博取法官和陪审团的同情,从而影响判决。我们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能看到这样的桥段,而真正理性清醒的法官总能看穿这样的计俩,把论证过程带回正轨。2023-07-20 14:43:091
人生有几次翻身机会?
说人生有几次翻身机会,就是说人生有几次选择机会,选择不同,人生也不同。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就有很多选择机会。在上学的时候。我们是选择继续上学,还是不再上学。都是人生的一个决策。以后的人生路都会不一样。是不是选择去,当兵,也是一个选择。上学,我们选择那个学校,也会使人生不同。 当我们进入 社会 ,我们就会面临,谈对象,和谁谈对象也是一个选择。你选择不同,人生也会不一样。 至于,做为一个人,有几次翻身机会。怎么才会有很多钱财。这,就是你工作的选择上。工作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一般,人要想有很多钱财,还是应该靠,脚踏实地的劳动,通过财富的不断积累。人生不断自由。生活的潇洒自在。 对于,那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我们是坚决,要抛弃的。这样的思想,有可能使我们走向犯罪的道理,那样,我们整个人生,可以说,就完了。后悔,就已经来不及了。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正确认识翻身机会,走好人生路。 哈佛大学有一项研究结论:每个人的一生大概有7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每个机会之间大概相隔七年,大概从25岁左右开始出现,一直到75岁,75岁以后,人生再无可能! 这项研究结论是哈佛大学的社科学院耗时100多年,跟踪1000多个样本,用三代科研人员的毕生精力总结而出。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次机会出现在23岁左右,这个和我们大学毕业的年龄是匹配的,此时的你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感觉天下都会成为你的囊中物,这时的你开始踏入职场,命运的转折从此刻开始! 我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对了职业方向,人生从此顺风顺水,选错了就要走很多弯路,也许就一蹶不振! 第二次机会现在30岁左右,主要体现在你的婚姻和事业上,找一个什么样的太太或者嫁一个什么样的男人,将成为你一生的转折点!有人说,不合适大不了可以离婚!说说罢了,人生就那么短短几十年,你有几次试错的机会? 好的爱人,互相扶持相濡以沫,人生自在幸福,不相爱的人,行尸走肉,同床异梦,对你的事业又有多大掣肘?自己去想! 第三次机会出现在37岁左右,彼时的你年富力强,积累了很多 社会 资源,家庭已然很稳定,可以腾出手来放手一搏! 有想法和魄力的人搏一把,走向人生巅峰,人生从此改变!没魄力的人原地踏步,成为路人,差距从此拉开! 说到这里,大家可以发现,第三次机会更重要的来源你前两次的积累,所以说最重要的是前两次机会!可以晚一点,但是尽量不能选择错误! 重要的是,把握第三次机会,要注重聚焦,而不是多元化! 举个例子吧,你白天上班的时候是做设计的,你上学的时候学的也是设计,你对设计也很感兴趣,但是你为了多赚钱,下了班就去跑专车司机,这样时间内你是挣了些钱,但是不利于你主行业发展!因为在你的行业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做到高精尖!打败众多的竞争者,成为行业顶尖人才,大家想想对吗? 这里是《身边的 财经 生活解读》,由于篇幅限制,后续将推出文章,对剩余的人生机会进行详细解读!欢迎大家的关注! 关于人生翻身的机会,或者说足以改变命运的机会,粗略地说,大概有五次;严格地说,只有三次。 尽管这是几十年前出自一位专业打鸡血的成功学大师之口,当时看来还是挺有道理的。 人生到底有几次翻身的机会? 几十年前一位专业打鸡血的成功学大师说:“总的来说有五次,真正有可能抓住的只有三次。”在当时看来,感觉这句话还是蛮有道理的。 所谓翻身机会,可以理解为足以改变本人甚至家族命运的机会。而不是失败后的翻身机会, 比如创业失败后的翻身机会,往往为“零”——因为没有人相信死了的人能够复生,甚至失败者本人也这样认为,像史玉柱、孙宏斌等人只是励志的个案。比如因贪污腐化而导致人生重大失败的官员的翻身机会,也是微乎其微。 为什么人生翻身的机会只有“5-3”次呢? 那位专业打鸡血的成功学大师,当时是这样分析的: 若按大学毕业时25岁算起,平均每隔7年就有一次“人生翻身机会”,那么,到60岁刚好有5次机会。 但是,25岁刚毕业时,由于太年轻只有很少人能够抓住这次“ 最年轻的人生翻身机会 ”;而到了60岁时,又因为年龄太大、力不从心,往往也只有微乎其微的人能够抓住这次“ 最后的人生翻身机会 ”。 那么,一般地, 一个人足以改变命运的“最有价值的人生翻身机会”,就只剩下中间年富力强阶段的3次了。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却一次也抓不住人生翻身的机会呢? 对此,那位专业打鸡血的成功学大师最后的结论,也足以让尚未抓住“人生翻身机会”的人,再次充血—— 剩下的3次机会,若抓不住是你活该!若抓住了,说明你幸运的同时,关键是你首先必须具备抓住它们的能力。 在我看来,能否抓住机会、能够抓住几次机会, 关键在于一个人的认知高低、思维先进还是落后,而不在于传统思维的技能。 我们对人生翻身机会、次数以及能否抓住的观点 首先, 关于人生翻身机会“5-3”次理论,我们认为那是基于工业时代的线性思维产物。在瞬息亿变甚至“百亿变”的时代,随时都存在无数个人生翻身的机会,已经突破了线性思维中人生翻身机会周期和次数的限制。 比如,当时那个年代,对很多人来说,能够“农转非”进厂当工人就是一个难得的人生翻身机会。而今天各种各样的人生翻身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生。 其次, 人生翻身机会,受家庭、教育、经济等诸多因素制约。 因而,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享受同等的“人生翻身机会”的机会。尽管有点“出身论”味道,但这或许是很多人难以挣脱的魔咒。道理很简单,例如越是接受教育程度低的人,人生翻身机会也就越少,它的价值也大不同。 然后, 人生翻身机会的多寡,还与抢抓机会过程中犯错或失败大小密切相关。 比如若触犯法律坐牢10年,可能人生翻身的机会就微乎其微了。因此, “小步试错,快速迭代”是抢抓机会的基本原则,盲目大干快上的大跃进将会导致万劫不复。 比如,瑞幸咖啡的王牌创业团队,不可谓起点不高,但终究还是以“闪电战”一战成名,也以“闪电战”一战大败。至于对他们人生翻身机会多寡的影响,还要看法律制裁的严厉程度、自身的造化,值得拭目以待和持续观察。 最后, 突破“出身论”魔咒的途径不单单是勤奋,比勤奋更重要的是认知、思维模式。出身、勤奋都难以掩盖认知的低下和思维的落后, 正因如此,才能突破“出身论”的魔咒,才能让所有人越来越接近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换言之, 当下和未来比拼的不再是“爹”、钱或出身,而是认知和思维模式。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的魔咒,已被认知和思维模式所打破。 人生翻身的机会多寡、大小,关键要看你的自我进化能力了。 【特别说明】 创业失败,伪需求是病因,伪商业模式是病根。 我们愿做创业路上企业家庭医生,擅长望闻问切“找病因、治病根”,专治疑难杂症、保健 养生 ,让企业 健康 长寿。 我们愿做创业路上的加油站、充电桩,为你创业大篷车加油、充电续航! 我们愿帮助创业路上搁浅者,找到再次逆风起航的支点,撬起创业沉船! 记着关注我哦——免费帮你分析、论证、选择创业项目,免费帮你设计、分析创业商业模式!您这点“侥幸”还是要有的,万一对您有所帮助呢? 可直接私信我,或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我会尽快回复——创业路上,你并不孤单,有我相伴! 创业充电桩+创业加油站+创业理疗店 在此,我列出以前发表的“回答”内容或文章名称,请创业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不要怕麻烦,创业前的深度学习和对行业的深度了解、理解,是必修课,更是防止创业失败的必修课。 第1篇:未来五年,哪个行业最值得创业? 第2篇:如果大部分行业都倒闭了,你觉得什么行业一定不会倒闭?为何? 第3篇:如果所有产品取消了中间商,从工厂生产直接到消费终端,那么对整个经济会有什么影响呢? 第4篇:有没有投资10万到15万左右,适合夫妻两人做的门店或者小生意,月纯收入1万5左右? 第5篇:如果让你管理一个穷县城,你会做什么事情来改善民生生活质量? 第6篇:今年可能是普通人逆袭的最好时刻,为什么有人这么说? 第7篇:如果你负债累累,上班已经不能还账,又没有创业资金,该怎么办? 一 m cES2023-07-20 14:43:151
大不自多并译
大不自多 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 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 形上谓道兮 形下谓器 礼主别异兮 乐主和同 知其不二兮 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 昔言求是 实启尔求真 习坎示教 始见经纶 无曰已是 无曰遂真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 何以新之 开物前民 嗟尔髦士 尚其有闻 念哉典学 思睿观通 有文有质 有农有工 兼总条贯 知至知终 成章乃达 若金之在熔 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 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 译: 很浩大,又不自以为多,于是海纳江河,只有学问这个道路是没有边际的,如果说有的话,那它的边界就是天地的边界。在形往上就是道,在形往下就是器。 礼是为了区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以成人伦之序),乐曲是为了让人、事、物协调和同。 知道了以上这些,而不做它想,你就算是耳聪啊。在我们这个国家,有一所大学,在浙水(钱塘江)之滨,以前人们说实事求是,它的意思就是让你们去追求“真”,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启示我们应该要学习道理与本领,我们才得以将经纶纳入我们的心中。不要说什么:“已经是这样,无法改变了。”也不要说:“就这样吧,这就是“真”了。”没有变革,又哪里来的原因呢?没有过去的积累,又怎么会有新生事物的产生呢? 那么,用什么事物来更新我们的文明呢?我们要通晓事物的道理,并且创造与规导事物,并引导人民,使社会既富有生机活力又和谐稳定。你们这些英俊的俊才之士啊,应该让自己成为一个有闻之士,并且崇尚成为一个有闻之士的行为。并时时想起我们那些经典的文献呐,使我们的思维变得睿智,视线变得通达。既有华丽的文采,又有质朴的内在,有农业科学与技术,也有工业科学与技术,既能总览全局,又能通达每一条条目,知道什么时候到达了,也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也知道什么时候到达了终点。做出像锦绣文章一样的成绩,就像是金属在熔炼啊。对于来自四方八面的人来说,这里并不仅以亲疏、出身论英雄,记住这一点啊,就能让我们的民族没有困顿了。 就让我们树立我们的邦国,让天下的人们都来享受天下大同的成果。 注: 马一浮:现代,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马一浮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析: 这是浙江大学校歌的歌词,文中多用易经与诗经的典故,其产生于1938年,接近一百年前。经典的文章就是这样,常看常新:每一次看,都有每一次看的体会与所得。这大概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点与魅力所在。2023-07-20 14:43:221
有人说柴进是被人坑进梁山的,那究竟是谁坑害的他呢?
如果是梁山其他好汉上梁山都有各自的理由,那么唯独有一人怎么也没到要上梁山的地步,他就是柴进。看过水浒,就知道柴进不是一般人物。如果以出身论来定英雄,那么柴进的出身可以秒杀绝大多数人,他是后周皇帝柴世宗柴荣的嫡派子孙,祖宗曾经可是比赵匡胤的职务还要高,不对,应该说老赵还是他们家的指挥使,但是后来由于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从柴家夺走了皇位。即便是这样,老赵还是发了大善心,没有把柴家孤儿寡母怎么样,反而让他们充分享受皇家福利,不用上班不用干活,各种福利待遇还是按照皇族规矩照给。所以,按照柴进的生活条件,他是根本轮不到要上梁山的。如果从物质角度出发,他都要上梁山,那么就意味着整个国家其实就是个梁山,而且他还是梁山顶尖上的人物。一般来说,饱暖思淫欲,而对于柴进来说,有钱就多作怪。因为自己手里的钱不是来自血汗钱,不是因为自己辛苦付出,不是早出晚归所获,所以柴进其实对钱看得比较淡,钱嘛不就是纸嘛,钱,就是他获得快乐的手段而已,于是他用钱去给自己创造快乐,同时也帮助自己建立名声,结交更多朋友。所以,我们再水浒中可以看到,柴进因为有钱,所以也资助过不少人,起码包括王伦、杜迁、林冲、武松、宋江、石勇。还有那么多监狱里的人都听柴进的话,说明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得了柴进好处的。你有钱,低调点比什么都好,但是你恰恰还这么高调,还大肆宣传,还喝宋江说什么,犯罪不要紧,在我这都没事,我统统能够摆平。说实话,你这么高调,难道朝廷就一点都不知道,你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就骂娘,难道朝廷就没有一点警惕之心,不会想办法修理你一下?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很多事情只是时候未到而已。手里有免死金牌,所以就肆无忌惮,吃穿用都来自朝廷,还窝藏朝廷罪犯,还广交绿林好汉,柴进的好日子到头了。果然,他叔叔柴皇城的花园被殷天赐看上了,主任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这极有可能是得到过高层的许可。要知道柴进一家是什么来头,难道他们不知道?对方有免死金牌难道别人没有调查?敢这么和柴进家里对着干,说白了,就是要利用这件事情来收拾柴进一家。他叔叔还不明就里,就撞到了枪口,被打了、气了不说,结果还死了。柴进当时听说叔叔不行了,于是和李逵一起下山,回家才第三天,殷天锡便骑马带人对柴进说:“限你三日便要出屋。三日外不搬,先把你这厮枷号起,先吃我一百讯棍。”柴进道:“直阁休恁相欺!我家也是龙子龙孙,放着先朝丹书铁券,谁敢不敬!”然后,然后柴进就被一顿暴打,你还丹书铁券?打的就是丹书铁券。然后李逵不干了,实在是受不了,当时二话不说,大吼一声,把殷天锡揪下马来,一拳打翻,拳脚一起上,看那殷天锡时,鸣呼哀哉,当场死了!大哥,你拳脚轻一点啊,我可没想要打死他啊。后来柴进被关进监狱,还好梁山兄弟们在宋江带领下将他救了出来,不但要抢救人,关键是把财产弄上山,水浒中写道:“宋江就令众人把柴进扛扶上车睡了。先把两家老小并夺转许多家财,共有二十馀辆车子,叫李逵、雷横,先护送上梁山泊去。”二十多车财产啊,就这么上了梁山,不知道柴进是怎么想的,这个投名状也太大了。2023-07-20 14:43:293
新公学:成大事者的思想和气度
成大事者的思想 纵观古今,凡成大事者,都有过人之处。首先他们的哲学是“公学”。是故,成大事者,天下为公。 成大事者的思想敏锐而进步,为大多数人谋利益且不计较个人得失和不怕担责任;思维辩证,思想活跃,而且以天下事为己任;为人正直,一身正气;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国家存亡,匹夫有责,热爱集体,维护民族利益;有天下为公,为大多数人而生的思想境界。 因此,成大者的思想是“公学”思想,成大事者的哲学是“公学”哲学,成大事的人生是“公学”的世界观。 成大事者不唯血统论。在他们心中血缘是狭隘的局部的,是力量而不是目标,他们达到了无我的境界。 所以,他们从不血统论,相反他们会带领自己的亲人投身到所从事的事业中,并为此作出各种牺牲。 成大事者不唯出身论。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他们招募调和启用有能力的人杰,共同成就大事。 成大事者联合盟友。他们在思想上,有一定的高度和境界。为此,他们会把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关系的盟军,联合起来。 成大事者奠基牢靠。他们的基础就是他的属下和为之服务而又带领的集体、众人,乃至一个民族。 成大事者的气度 气度,是指一个人的气魄风度,诗文气韵,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决定翻译的人的重要因素。 是故,鉴人,用人“察其品性,试其气度,验其才学”。 小家子气的人不能成就大事,这是有阅历的人都知道的事实。所以,凡是这一生成就了一番大事的人,他们都有过人的大气度。 民间有一个说法:“有多大的气度,成多大的事业”,此言不虚。没有大气度,便没有磅礴的大气势,没有大气势自然难当重任,不能担当重任之人,自然不可能成就大事业。 你看岳飞的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仰天长叹,震动寰宇的气势,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当然,这里不是强调每一个都要像大英雄人物和伟人一样才行,而是在说成就大事者都有大气度,大英雄和伟人的气度应该使我们启迪。 宫长路著,方远整理 0人点赞 日记本2023-07-20 14:44:041
关于三国时期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其施行的根本目的究竟是什么?
三国时期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在曹操去世后,由尚书令陈群向魏文帝曹丕提出,并由曹丕批准实施的提拨人才、选官用官制度。要想说明九品中正制实施的根本目的,先来看一下当时的政治背景。东汉末年的政治势力主要有三股:1、外戚势力;2、宦官势力;3、士族集团。外戚势力与宦官势力从大将军何进被杀、宦官被诛,皇权衰弱后基本消亡,随后以军阀割据、士族辅助为当时主要的政治势力。陈群出身名门,来自颖川士族集团,依附于曹魏军阀势力,自荀彧死后,是曹魏集团中与司马懿齐名的士族门阀中的代表人物。九品中正制解决的是用人选官问题,人才和官员代表的是政治势力,关系到曹魏之国本,而有了政治势力,就有了权力的资本。九品中正制主要考察人才的三个方面:1、出身;2、能力;3、道德。并且‘"上品无豪门,下品无势族‘",意思是出身士族豪门的人才是上品,出身庶族寒门的人才是下品。一句话:唯出身论人才。这打破了曹操在世时实行的唯才是举制,也就是说曹丕改变了曹操的人才制度,同时与陈群为代表的士族集团妥协并达成一致。所以说九品中正制是一种妥协的产物,是双方为达成政治目的,而对用人选官制度的约定。再看曹魏内部政治势力,主要分两派:1、武派:以曹氏及夏侯氏为主掌控军队的武派;2、文派:以陈群、司马懿、蒋济为首的士族集团的文派。武派基本支持曹丕代汉为帝,是为皇亲国戚。文派是有目的、或者有条件的支持曹丕代汉为帝,是为文官集团。而士族与曹丕就有交换政治利益的动力,九品中正制就是政治利益交换的工具。所以,九品中正制的根本目的就是曹丕以妥协换取士族集团支持的政治交换。2023-07-20 14:44:111
论语新视界099|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冉雍是孔子学院政治系的高材生之一,孔子以冉雍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这一评价记载在《论语·雍也》第一章里,这一篇的篇名也就叫了《雍也》篇。根据《史记》的记载,冉雍的父亲是“贱人”。因此,家庭出身的贫贱,可能或多或少地给冉雍赞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 孔子也许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有一天,也许是在课堂上,孔子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犁牛,也就是耕牛。据说,在古代,祭祀用的牛必须是毛色纯正,牛角周正的,而且得单独饲养,即“骍且角”的牛。毛色不纯、牛角不正的牛,只能去耕田,所谓犁牛。周朝崇尚红色,因此,祭祀用的牛都是“骍”,即红色毛的牛。一般而言,“骍且角”的牛生下的小牛,长大后也会“骍且角”。这种现象,在人间世似乎也是存在的。 也有生在民间的,或者野生的牛,虽然出身并不好,但不妨碍它成长为一只好牛。这种牛,国家祭祀一般也不会用的。但是,如果有这种牛,且碰到合适的时机,也不是没有可能成为国家祭祀之用,至少可以用来祭祀山川。简单比喻之,就是也有可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冉雍的父亲是贱人,但不妨碍冉雍成长为有用之才。孔子对其很是欣赏。冉雍曾经请教孔子如何为仁,孔子教导他:“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有敬畏心,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自己家里也没人怨恨自己。冉雍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因此,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冉雍如此好学,一定会成为有用之才的。也许,之后,孔子评价冉雍“可使南面”。唯出身论在中国根深蒂固。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还有所谓“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之类。漫长的中国历史,实际也是一部唯出身论的历史。但历史总在进步,一部分觉醒的人要打破这种理论。从孔子到孟子,均提出了朴素的平等论。孔子“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因为对底层了解得更多,孔子打破了唯出身论的教育,改变了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接受教育的状况,开展了平民教育,并影响了中国历史。孟子则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 但孔子的平等理论与其维护一定的等级秩序并不是矛盾的。一定的等级秩序是社会的稳定器。不仅是知识分子要打破这种理论,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也勇于打破它。秦朝末年,陈胜吴广率众起义,拉开了反抗暴秦的序幕,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震烁古今的口号。因此,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世事虽难,但只要有真学问,真本事,就不会被埋没,所谓“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也。 @2023-07-20 14:44:351
《简单逻辑学》——笔记总结
狭义上逻辑既指思维的规律,也指研究思维规律的学科即逻辑学;广义上逻辑泛指规律,包括思维规律和客观规律。 简而言之,逻辑体现我们的思维。 那么怎么有逻辑、有思维性地表达我们的观点? 读完这本书,我总结如下: 1.全神贯注地去思考,保持对身边事物的敏感性。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把事情想当然了,遇到相似的事时,认为现在发生的事只是对之前的简单重复,却忽视了两者细微的差别,这时很可能会造成误解。 2.确认事实。 可以亲身体验的,就亲自投身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条件去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得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事物的真实性。 3.语言要忠实表达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4.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在交流时确定对方的信息差,补充背景知识和解释名词很重要。 5.说完整的句子。 可能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习惯于说话说一半。说句结论:"我讨厌那个老师",就结束谈话了。这时听话的人可能就疑惑了:“为什么讨厌啊?老师哪个地方做得不对呢?”这样不完整的话是会让对方很不爽的,谁也不喜欢说话说一半的的人。 6.不要把主观看法当作客观事实。 比如:那个人身高180cm,这个就是基于客观事实的命题,只能是真的或者是假的。但如果你说那个人真帅,这个命题则是主观和客观相糅合了,这时你需要来论证它的真假。证据可以是:他身边的人都说他帅或符合帅的特点:高鼻梁/肤色白等等。 7.避免使用双重否定。 比如:“我不是不喜欢她”这句话就很绕口,而且表达得不够打动人。你完全可以直接用肯定句:“我喜欢她”来表示。 8.避免使用模糊或多义的语言。 你可能经常会说:“你去帮我把那本书拿来。”这让拿书的人很头疼?哪本书?你直接指出:“书架上蓝色壳子的《简单逻辑学》这本书”就省事多了。还有多义的词,比如“善良”,每个人对“善良”的定义是不同的,但你提到这词时,可以先对它进行一个范围的定义:“在我看来,善良就是对别人真诚、喜欢帮助别人、有爱心。” 9.避免闪避式语言。委婉式表达时,注意不要遗漏信息。 10.注重真相 。书中说: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关乎存在的真相),二为逻辑真相(关乎命题的真理性)。逻辑真相需要我们在本体真相的基础上去查找,去论证。 今天就说说逻辑真相。 以下是逻辑漏洞的示范例子 ①.否定前件。 A→B,因为-A,所以-B 如果小明在跑步,那么他在移动 小明没有在跑步, 所以他没有移动。 这个结论很荒唐,小明没有跑步,所以他没有移动。那么他就不能在走路,打个滚,或者跳舞吗?结论只能说或许正确。 ②.肯定后件 A→B,因为B,所以A 如果小明在跑步,那么他在移动 小明在移动, 所以他在跑步。 结论不成立。如1所说。 ③.中项不周延(针对三段论) 每一个M都是P 每一个S都是M, 所以,每一个S都是P(P大项,M中项,S小项) 例子:几个坏孩子是XX学校的 小明是坏孩子 所以,小明是XX学校的。 这个结论不成立,但如果换成所有的坏孩子都是XX学校的,即成立。 ④.偷换概念 M-P S-M S-P 这个三段论没问题, 但 M-P S-Q S-P 就是错的。 ⑤.窃取论题 命题A作为另一个命题B的前提条件,然后,过程被反过来,最初的A变成结论,而最初的B变成前提。 教室所有的人都在看书 小明在教室 所以,小明在看书 问题是,小明在看书这个结论是所有的人在看书的前提呀!没有论证,只是陈述我们已知的事实。 ⑥.虚假假设 假设不能自相矛盾 ⑦故意扭曲辩证过程 ⑧误用传统。 不要用”以前这件事是这样的“来论证”现在这件事必须按以前的来。” ⑨以暴制暴 两个错误的命题是得不出正确的结论,而我们经常纠结于错误的命题,他们是错的,我们应该以错误的行为去报复对方,只会让历史的错误再次重演,而不是得出正确的结论。 ⑩.民主谬误 民主谬误这词的解释是, 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命题X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以就此得出结论说X是正确的。 这个错误很普遍,我也经常为了劝服别人说:“大多数人都这么说“。但是大多数人的说法真的是真的吗?大多数人说”男人是水泥做的”,但这个事实成立吗?并不。 当情感战胜理智时,我们需要小心了。 11.对人不对事 “在论证中,我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做出论证的人。” 因为人往往会偏向主观,有时面对的是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那么他所说的一切都认为是错的,当你和这个人争论时,可能会陷入对人不对事的错误原则中,导致你论证的理由不充分,最后取胜,可能是凭你扰乱观众视听的能力取胜,而非观点。 这时,我们往往要多问自己一句:”我真的是在论证这件事吗?而不是想求个胜?“ 12.压制理性。 强制性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以粗暴的言语,以温和的情感,以权威的身份,通过压制对方的理性思考,只能取得一时的胜利。 我之前遇到过别人论证证据不足时,总会说:”我是你妈,我说的都是对的,得听我的,巴啦啦一堆。”用身份去压制孩子,能论证道理吗? 13.滥用专家意见 这年头专家真的是人们心中的神,只要专家说:‘XX对身体好”,那么肯定这个产品肯定大卖,就如同书中所说:“王教授说项目A很好,李教授说项目A很好,张教授说项目A很好,所以,我们应该接受项目A。” 理由呢?项目A好的理由在哪?就算他们是领域的专家,他们说好,就一定好吗?世上的专家那么多,我们应该信服的是他是怎么论证的,而不是他的结论。 还要注意的是,一个以音乐闻名的专家,他说的关于环境问题的言论是没有权威力量的。 14.质的量化 质量不能被量化,如果质量可以完美地用数量来表示,那么数量与质量之间界限的基础完全消失。 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当我们量化一个事物时,考虑到它的范围是极其广的,所以量化它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想通过量化来论证这个事物的变化更困难,不要为了精确理解而轻易量化一个词。 而不需量化的事物,更不要强加量化,比如善良价值几分,成本几块,简直无稽之谈。 15.以出身论英雄 很多用人单位出现一种偏向,专科毕业的一律不收,学校差=人差,这并不一定成立。考察出身是重要,但是可不可以深入了解下这个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品质、专业技能呢? 16.止于分析 我们通常能把一件事拆开看,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却不能将分解的部分组合起来,简而言之,就是关注事物的表象,却忽视了事物的本质 ,这些部分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整体呢?这个问题才是我们需要深刻研究的。 17.简化主义 我们通常会犯以部分代替整体的谬误,认识一个人,知道他的优点就以为这就是他了,当我们得知他缺点时,常常心理会很失衡,所以不要简化看待问题 。 18.分类错误 如同我们图书馆的书分类错误,会造成几年都找不到的情况。那我们对事物的分类呢,如果一开始懒散地分类,也会让我们长久陷入错误的思维中:比如说认为“天牛”是牛。 19.混淆视听 特点是:1.它将直接诉诸情感,而不是推理。2.它所提供的信息与所要进行的论证毫不相干。 20.以笑饰非 当我们不能论证一个命题正确与否时,就会掩饰自己能力的不足:这是不值得探讨的问题,试图一笑而过带过这个问题,但这并不利于我们逻辑思考。 21.以泪掩过 故意忽略或低估手上的问题,把焦点放在论证无关的问题上,错误地引导听众的情感,从而来论证问题。比如:现在的情感大咖们。 22.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不能因为我不能证明你是错的,就说明你的观点是对的。 举个例子: 甲:宇宙中有其他生物存在。 乙:你有证据吗? 甲:我没有,你有证据证明宇宙中没有其他生物吗? 乙:我也没有。 甲:那我就是对的。 23.两难陷阱 “两难陷阱”对我来说,其实就是去小摊上买手抓饼,小贩问你:“夹里脊还是加鸡蛋"。其实我什么都不想加,但因为目前面对了两个选择,就陷入两难中,被迫选择鸡蛋或者里脊,但等买完后才后悔:“我只是想买个饼而已。” 24.以先后论因果 这个谬论让我想起最近特火的转发锦鲤事件。很多人说转发锦鲤很有用,一转发她就实现了什么什么愿望,真的是锦鲤起效了吗?其实并不是,只是锦鲤事件恰巧发生在另一件事之前,就断定他们之间必然有因果关系,是很不理性的。我们要在这些事件中间加一个词——可能。然后用更多的信息来判断:“是不是我之前为愿望作出的努力奏效了?是不是我正好赶上好时机了?” 25.情感误导 “当我们选择性地忽略一些与我们的信仰相抵触的重要信息时,我们就犯了请感误导谬误。” 很多时候我们容易陷入情感误导中,心里认为谁好,那么这个人哪哪都好,忽视了他身上可能存在的其他的问题 ,导致的结果就是对事实的扭曲。 26.功利误导 “效果不能单独确定一个行为的价值。当我们仅仅注重于一个方法对想要得到的结果的作用,而不考虑其他方面时,我们就犯了功利误导谬论。” 当我们的眼光只放在结果上,就可能在过程上偷工减料,或许会成功,但这样的成功很多时候只是昙花一现,要不得啊! 27.避免结论。 如果我们由无效的证据直接跳到结论,论证将不是必然的。 针对这句话,我的理解是:论证结论时,不要缩减过程,弱化前提,不然得到的结论是不充分的。 28.简化推理。 “通过对复杂的现实的简单扭曲来达到简化的目的同样是不合逻辑的反应。过分简化的结果往往是扭曲现实。” 当你想说道理时,不要告诉听众想听的,而是告诉他们真实的。虽然听众可能一时无法接受,但是时间久了,他们会认清现实。2023-07-20 14:44:411
文言文诸葛亮舌战群儒取胜的原因,经过,论辩方法
《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写诸葛亮只身随鲁肃过江、游说东吴群臣.时值刘备新败,退守夏口,曹操大军压境,东吴上下主降之风日盛.在此情势下,诸葛亮以其超人的胆识同东吴群儒展开舌战,并以其滔滔辩才使对手一个个皆成“口”下败将,并最终说服了孙权,使吴蜀联盟共抗曹操的局面得以形成. 诸葛亮舌战群儒成功的原因和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先守后攻 面对诸儒的诘难,诸葛亮神态自若,一一作答,是为守,然而他又不甘于只是作答,每于答后发起攻势. 东吴第一谋士张昭诘问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而最终却使刘备“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即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张昭此问着实厉害,李贽评此句曰:“下得好毒手”.诸葛亮笑着回答:“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以大鹏自况,志在万里;将群儒比作群鸟,胸无大志.接下去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人染沉疴,当用和药糜粥.而不可用猛药厚味,说明刘备取胜尚需时日.又进一步用事实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忄享、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用兵,未必过此.”此段诸葛亮以充分的事实为论据,对“自比管仲乐毅”之说予以论证,在凿凿事实面前张昭的非难不攻自破.诸葛亮将刘备的暂时之败旧于三个原因:一是刘备仁义,不忍夺同宗基业,不忍舍弃赴义之民,甘与同败;二是刘琮孱弱,听信妄言,暗自投降;三是刘备向日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之后引用汉高祖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作类比论证说明刘备失利是暂时的,而取得最后的胜利是必然的.进而归纳出汉高祖的最终胜利靠的是韩信之良谋,突出自己在刘备兴复汉室大业中的重要作用.此段答张昭刘备得先生反不如初之问,水来土掩,滴水不漏.以上皆为防守之举.接着话锋一转,将矛头直指东吴群儒:“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李贽评诸葛亮的反驳之论为“说尽今日秀才病痛”.诸葛亮此举攻势凌厉,使对方“并无一言回答”.此乃先守后攻、攻守有度之辩论策略.对虞翻的“刘备大败犹言不惧曹实为大言欺人”之语,诸葛亮只以刘备寡不敌众,退守夏口,以待天时相应,是为防守,随即便有“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之语来反攻,使虞翻不能对.后对步骘、薛综等人的发难,孔明莫不用此先攻后守之法对之,使东吴的儒者一个个败下阵来. 故宜先守,且守得从容,既曲尽事理,又详陈事实,将对手的诘问一一化解;又因群儒来者不善,多有恶意,便于守住阵地后发起反攻,使论辩进退有致,引人入胜.设若只守不攻,则必陷被动境地;若只攻不守,失去了据理陈词的部分,使论辩仅仅停留在口舌之争,则缺乏以理服人的成分. 二、语带双机 诸葛亮以其高超的语言技巧使整个论辩过程精彩纷呈,于有限的语句中蕴含极深的意味,嚼之余香满口.在谈到刘备新败之因时,诸葛亮说刘琮“暗自投降”,意在嘲讽东吴主降之士,“非等闲可知也”,示张昭等皆等闲无能之辈;又云“社稷安危,是有主谋”,寓昭等无定国安邦之策,反以妖言惑主,实祸国殃民之人. 步骘指出诸葛亮欲效张仪、苏秦的游说之举,诸葛亮却淡化张仪苏秦二人的辩士身份,而突出其豪杰的本色,强调二人“皆有匡扶人国之谋”,点出儒者们无勇无谋,只知巧言论辩,实则贪生怕死的本质.诸葛亮避开某些辩士为一已之利益而游说的特点,在突出其“匡扶人国”大志的同时,也为自己张目,我为匡扶人国而来,你们却为葬送人国而辩,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陆绩以曹操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出身无可稽考相诘,“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诸葛亮先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轻蔑地一笑,“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诸葛亮此处提及此事,表面看来似属闲笔,实则颇有深意.怀桔之事本为尽心事孝之典范,然而毕竟是小儿所为,怀桔小儿之论必是小儿之见,自然“不足与高士共语”. 诸葛亮答程德枢之语可分为两层内容.一是论君子之儒的风采,“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表面上为君子之儒正名,实为夫子自道也;二是画小人之儒的嘴脸,“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对大敌当前而群儒一筹莫展予以辛辣的讽刺,且以扬雄屈身事莽下场可悲昭示东吴小人之儒不顾气节屈膝投降必将留下千古骂名. 语带双机之辩术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论辩技巧,一石二鸟,弦外有音,以极精炼的语句表达极丰富的内容,颇具战斗力.似不经意中显出智慧,信手拈来时愈见功力.给人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 三、各个击破 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方法击败对方,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又一大特色. 对张昭,由于他是东吴重臣,第一谋士,诸葛亮采取擒贼先擒王的策略,娓娓道来,严密防守之后大举进攻,使张昭无一言可对.对张昭的反驳洋洋洒洒,周密细致,丝丝入扣,而对以下诸儒则多以简洁明快的对答迅速结束战斗,不与多做纠缠. 在整个过程中,诸葛亮的论辨艺术发挥得酣畅淋漓,他面对群儒潮水般涌来的诘难,沉着应战,或引经据典,或转换论题,或厉声责问,或反唇相讥,可谓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以韩信之谋,杨雄之死来作为论据帮助申明观点;对步骘的“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之论弃之不理,而从苏、张二人豪杰本色入手,转守为攻;对薛综则厉声责问:“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诸葛亮抓住儒者鼓吹忠孝为本的特点,以“君父”两个正大堂皇的字眼喝倒薛综,实在是击到了对手的致命之处,薛综自然“满面羞惭”;对陆绩,诸葛亮以不温不火的语调反唇相讥,指出其以出身论英雄的荒诞不经,使陆绩语塞.而对严峻的“治何经典”之法,诸葛亮只以三句话回应,首先认为“寻章摘句”者为“世之腐儒”,并不能“兴邦立事”;既而举例,伊尹、姜子牙、张良、陈平、邓 、“皆有匡扶宇宙之才”,而并未死钻书本;最后总括为“舞文弄墨”只是书生所为.短短数语,有理有据,在一连串的古圣今贤的列举中反衬出书生的无用,从而使以治经典为荣的严 低头丧气. 详略的不同、论辩方法的不同显示出诸葛亮的机动灵活,详答老辣者,略对浅薄者,挥挥洒洒,左右逢源,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着实令人叹服. 四、语势磅礴 整个论辩过程中,诸葛亮语势磅礴,使对方慑服于他的语言威力,只有招架之功,而无反击之力.这一点突出体现在他的反问语气的运用上.如反诘张昭:“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反击步骘:“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对陆绩:“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对严 :“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一连串的反问句,语势强烈,咄咄逼人,我们可以说,诸葛亮舌战群儒只所以耐人寻味百读不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论辩过程语势的力量.在以理服人的基础上,诸葛亮更以其语言的气势压倒了对手. 就语句而言,也突出显示了诸葛亮语言的气势.善用短句、排比对偶句该是其突出的特点.短句的使用简洁明快,适于论辩;排比句对偶句更有“壮气势广文义”的修辞特征,如“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极言刘备当时所处的劣势地位;讽小人之儒,则有“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可谓数尽小人儒者之弊.非语言大家无此上乘之作. 语势磅礴源于理直气壮,“理直”是因,“气壮”是果.在诸葛亮的意识中,此番东吴之行乃为正义而来,故而正气浩然,处变不惊.潇洒的风度、广博的学识,使对手在气势上先输了三分,加之诸葛亮一阵穷追猛打,遂有破竹之势. 综观舌战群儒的整个过程,诸葛亮在东吴诸儒的诘问中从容做对,侃侃而谈,纵横捭阖,游刃有余,终使“张2023-07-20 14:44:501
张艺谋是个什么样的导演?
张艺谋是中国电影导演,“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美国波士顿大学、耶鲁大学荣誉博士。1984年第一次担任电影《一个和八个》的摄影师,获中国电影优秀摄影师奖。1986年主演第一部电影《老井》夺三座影帝。1987年执导的第一部电影《红高粱》获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从此开始实现他电影创作的三部曲,由摄影师走向演员,最后走向导演生涯。1987年至1999年执导的《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一个都不能少》、《我的父亲母亲》等影片令其在国内外屡获电影奖项,并三次提名奥斯卡和五次提名金球奖。2002年后转型执导的商业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及《金陵十三钗》两次刷新中国电影票房纪录、四次夺得年度华语片票房冠军。曾任第18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和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总导演,获得2008影响世界华人大奖和央视主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3年,执导电影《归来》。2015年,筹拍好莱坞电影《长城》。2017年执导《影》。2018年5月,获波士顿大学博士学位。2018年11月17,凭借《影》获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2023-07-20 14:44:5815
嬴政只比刘邦大三岁,他俩早年生活有什么不同,各自在做什么?
秦始皇嬴政出生于公元前259年1月27日,也就是秦昭襄王48年,在这前一年,长平之战刚刚结束,而嬴政出生的这一年,秦国与赵国之间正在进行第一次邯郸之战,嬴政的父亲是在赵国当质子的秦国公子嬴异人(后来改为名子楚),不是吕不韦,母亲是吕不韦送给嬴异人的姬妾赵姬。这一年,刘邦还没有出生,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还在家乡丰邑从事农业生产,刘邦的母亲刘媪同样也在家乡从事农业生产,丰邑在当时是楚国的地盘,所以刘邦是楚国人。《汉书》上说刘邦的祖先是来自唐尧,传到周朝时在秦国姓刘,之后又迁到魏国,之后随魏国迁都时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之后来到丰邑,还说刘邦的祖父是丰公,之后没落了,但这多半是春秋笔法,不太可信。三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56年,也是秦昭襄王51年,嬴政已经3岁了,这一年,秦将军摎率军攻打韩国的阳城和负黍两城 ,斩首四万,同时还攻打了赵国,攻占了20几座城池,斩首及俘虏敌人9万人,同时秦军还攻入西周,俘虏了周赧王,并抢占了周朝36座城池和3万人口,这也是电视剧《大秦赋》第三集和第四集中所播放的内容,不过电视剧与历史是有点不同的。而在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57年,嬴政的父亲嬴异人跟吕不韦一起逃离了赵国都城邯郸,而留下3岁的嬴政和母亲赵姬一起在邯郸城内生活,由于赵国与秦国交恶,持续发生战争,嬴政母子过得并不好,甚至生命也时常受到赵国的威胁,而身在秦国的父亲嬴异人已经改名为嬴子楚,并没有马上接嬴政母子回秦国,而是一直在等待机会。而在公元前256年,刘邦出生了,《史记》和《汉书》上都说刘邦的母亲刘媪在湖边休息时,梦到与龙交合,然后就生下了刘邦,这个说法对于古人来说很有吸引力,他们会相信,但是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都知道是怎么回来,这是史书美化刘邦的说法。另外,还有一件事,这事在电视剧《大秦赋》中也出现过,秦国把周王室的九鼎运回国时,结果有一个鼎掉落在泗水中,这在史书上也是有记载的,不过记载都是矛盾,而这一年刘邦正好出生,同时刘邦日后还当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长,似乎这也太巧合了,多半也是虚构的。嬴政一直在赵国都城邯郸生活到9岁(虚岁),直到秦昭襄王去世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51年,安国君成为秦王,嬴政的父亲子楚被立为太子,赵国才将嬴政母子送还给秦国,从这个时候开始,嬴政就回到了秦国,便一直生活在秦国,嬴政回家后见到了父亲嬴子楚和祖父安国君,安国君为秦昭襄王守孝一年,正式即秦孝文王位三天后,就因病去世,于是子楚成为秦王,这就是秦庄襄王。三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47年,嬴政父亲秦庄襄王因病去世,年仅35年,于是年仅13年的嬴政即位为秦王,由于嬴政当时年龄较小,于是国政由相邦吕不韦和太后赵姬把持,嬴政不能亲政的时候,只能住在王宫读书、练武和学习治国,直到能亲政为止,这一段时间,是嬴政学习成长的时期。那么刘邦在做什么呢?刘邦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他的父亲和母亲都是种地的,家庭条件也不好,以一般农家的孩子来说,他能做什么呢?小时候估计也没读过书,只能和一帮村子里的孩子到处玩,刘邦在家中排行老三,有两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刘邦不喜欢种地,虽然家里穷,但是刘邦也喜欢到处玩,然后到处混吃混喝。刘邦年轻的时候很仰慕战国四公子之一的魏国信陵君,曾经从家乡跑到魏国准备投靠信陵君当门客,战国时期是贵族政治,以出身论前途,没有出身的平民阶层想要跻身贵族,只能在贵族门下当门客,然后通过立功显示才能的方式获得晋升,这是当时是除了秦国军功爵位制之外唯一的途径了。战国时期流行养门客,这个时候刘邦应该只有十几岁,可见刘邦从小不甘心当个农民,想通过投靠信陵君当门客的方式来获得晋升,有一个更好的前途,这就是刘邦的志向,但在当时通讯极不发达,刘邦想投靠信陵君,却不知道信陵君已经去世了。信陵君死于公元前243年,这个时候刘邦才14岁,因此刘邦去找信陵君应该不到20岁,得知信陵君去世后,刘邦不甘心就这样回去,于是又找到了信陵君曾经的门客张耳,投靠在张耳门下,张耳当时是魏国外黄县令,收留了刘邦,并与刘邦结为了知己。刘邦一个平民出身的农民,又没有读过书,凭什么能当门客,还能与张耳结为知己呢?因为当时的风气如此,贵族养门客并不计较门客出身,连鸡鸣狗盗之徒也能当孟尝君田文的门客,所以像刘邦这样的平民出身的人也能成为门客,这个时候刘邦也就是20多岁,因为外黄离刘邦的家乡丰邑并不远,只有一百多公里,所以刘邦尽管投靠张耳,但也经常回家。这个时候刘邦又不劳动,家里又没有其他产业,自身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只能靠当门客混吃混喝,张耳虽然是外黄县令,但这个时候魏国也不好混,当时整个天下只有秦国一家独大,并不断地攻伐六国,在秦王政还没有亲政前,六国难得有一丝喘息之机,但也难有作为,直到公元前238年,22岁的嬴政亲政后,才开始发动灭亡六国的战争。魏国是在公元前225年灭亡的,魏国灭亡后,张耳也被通缉,因此刘邦也混不下去,就逃回家乡了,刘邦在年轻时期并没有任何作为,因为他只是个门客或者平民,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嬴政39岁,刘邦36岁,刘邦大概是在40岁左右当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长,相当于村长,直到刘邦押送囚徒到咸阳的路上,因为囚徒逃走,而干脆放走了所有人,随后刘邦本人也逃到芒砀山中躲起来,这个时候秦始皇还在世。由于刘邦年轻时地位低下,基本上没有什么作为,也就是到处混吃混喝,当门客也能解决生存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刘邦在年轻时结识了一大批人,并且很有人缘,同时待人相当义气,养成了开阔的胸襟,同时也有了远大的志向,这才是刘邦后来起兵反秦后与众不同的原因。2023-07-20 14:45:354
《简单逻辑学》核心内容梳理
许多错误的产生源于我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尤其是在面对相似的情景时。相似性使得我们忽略眼前的实际情况,对应该关注的地方视而不见,草率作出结论。 Reference: #01 全神贯注 事实的客观存在有两种基本形式:事物和事件。事实可以被认为是客观的,也可以被认为是主观的。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它们都存在于公众领域,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所获得。主观事实是指,由个人亲身经历的或间接通过别人的经历确认的事实。 如何直接确认事实:如果某个事物是我们可以亲身体验的,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亲自投身其中,获得第一手资料。如果没有条件获得第一手资料,我们就必须严格考察所获间接资料的真实性及可靠性,在此基础上确认事物的真实性。 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正确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我们只能通过观念来了解世界,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我们只能把握观念。观念是人类认知的工具,而非最终目的。观念是人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桥梁,正确观念能使此桥固若金汤。而最有效的确认观念正确与否的方法,是透过观念本身去观察其所表现的对象。 理解观念的关键点永远应该是它在外部世界的根源。越是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会变得越不可靠。 当我们说“确认事实”的时候,并不是说把这个关于现实的观念在大脑中确立起来。要确认事实,我们必须绕过观念直观外部世界。如果我们成功地为观念在外部世界中找到了对应物,那我们就确认了一个事实。 观念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直接明了,就如我们举例中的猫,我们称之为简单观念。与简单观念相对应,复杂观念指的是那些与客观事物并非一一对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通常具有多个来源。例如民主。 错误观念即对客观事物作出偏离其本源的错误反映。错误观念或许不能提供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但却可以反映出产生错误观念的人的精神状态。错误观念是我们在应该全神贯注时却麻痹大意的产物,是我们对客观世界作出一相情愿的假设的结果,它只能由我们自己负责。 Reference: #02 确认事实 , #03 观念与其对象 , #04 留意观念的本源 , #05 观念联系事实 首先是事物,然后产生观念,最后出现语言。即使一个观念清晰明确而且忠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为了交流的方便,我们也应该用语言表达出来。 如何确认自己找到了合适的语言? 这个过程实际上与我们确认某个观念是否清晰明确的过程一样,必须寻其根源——客观事物。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清楚表达我们的观念,仅仅是因为没有完全了解自己要表达什么。 我们的最终目的:语言要忠实表达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从而使我们的沟通有坚实的事实基础。仅仅用语言表达相应的观念是不够的,它还应该用来表达明晰正确的观念。 语言和观念的匹配仅仅是沟通最基本的第一步。下一步是为观念建立连贯的陈述。在逻辑学中,陈述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语言上的特定表达方式,只针对可以作出真假判断的命题。词语被称为语言的基石,而逻辑的基石是命题。如果命题本身表达得含混晦涩,我们就会面临双重问题。因为我们必须先找出命题本身的含义,然后才能作出真假判断。 有效沟通的基本原则: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你的听众会领悟你没有直接表达的意思。有时,我们想当然地认为听众和我们一样了解问题的背景信息,可以牢牢把握所要讨论的问题,但实际上,可能很多听众对这些信息根本一无所知。 Reference: #06 将观念付诸语言 , #07 有效沟通 , #08 避免使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 , #09 避免闪避式语言 真相有两种基本形态,一为本体真相,一为逻辑真相。其中,本体真相更为基础。所谓本体真相,指的是关乎存在的真相。本体真相的对立面是虚假的幻象。 逻辑真相,是逻辑学家直接关注的真相形式。逻辑真相仅仅是关乎命题的真理性。更宽泛地说,它是在我们的思维和语言中自动呈现出来的真相。 命题的定义:一个可以作出真假判断的语言表述。一个命题如果真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那么它就为真。如果那个命题所说的与现实情况并不相符,则命题就是假的。 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对真相的确认都要去检查别人所认定或推测所得的真相在现实中是否存在依据。确认真相就是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是这里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是事物的客观情况。 撒谎是一个心理问题而非逻辑问题。当人们撒谎时,脑子里其实很清楚现实世界中真相是什么,而在表述时却有意地欺瞒篡改。 对真相的本质的理解就顺理成章地称为符合论。另一理论融贯说,则从属于符合论。融贯说意指,如果一个命题与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相融贯),那它就是真的。依据融贯说得出来的结论可能是非常荒谬的,因为它所仰赖的基础并非客观世界中的现实情况,而是某种理论或思想学说。 Reference: #10 真相 Reference: #01 基本原理 Reference: #01 基本原理 灰色地带是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你常常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境地不属于绝对意义上的黑或者白,它们没有明确的对立面。这仅仅说明你没有看清楚它们。不要将你主观上的某个灰色观念无限放大到包括整个世界,并且认为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貌。 当你陷入了不确定的泥潭时,也不能丧失信心。要明白:或许现在你不能弄明白事物的真相,但是,不确定的情况之所以可能出现,正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确定性的经验。 这里所体现的原理是:负面只有在正面已知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认为负面。 我们这里的负面就是不确定,因此,你可以知道确定是真实存在的。 Reference: #02 灰色地带及人为灰色地带 Reference: #01 基本原理 这就是说,所谓原因,它必能导致我们所观察到的结果,并将在结果上留下其特定的印记;每一个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将反映出其根源的特性。这有什么实践意义呢?当我在探寻某个原因的时候,我不能直接知道产生了某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但是我可以通过面前的结果得到关于它的间接知识。通过评估结果的性质,我可以推测出原因的部分特性,这些知识将指引我的探寻方向。 Reference: #03 万物终有其根源 有时,我们不能发现问题的根源,仅仅是因为我们懒惰,没有充分研究;有时则是耐心不够在作怪。对于要做的事情,我们总想着用最快的、一劳永逸的办法来解决,殊不知,问题的根源还在原地嘲笑我们。 动力因:它的活动可以决定某个事物存在与否或者改变其存在状态。在动力因中,我们要区别主要原因与工具原因。工具原因从属于主要原因,但是不可或缺的。 目的因:对于行动来说,就是行动的目的;对于客观事物来说,就是它的功用。 质料因:组成事物的具体材料。 形式因:决定一个事物是此非彼的特殊性质。 是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按照“四因论”来进行分析。 Reference: #04 对原因的探寻不要半途而废 , #05 区分原因 一场论证实际上相当于组成它的那些命题,而那些命题又相当于组成它的那些术语。 论证是逻辑活动,任何特定的论证都是推理过程的具体表现。这个过程的下一步是更加仔细地考察命题,确切地说,就是考察直言命题。 一个命题可能在形式上是直言命题,但实际上它所表达的内容仍然可能不对。 Reference: #07 直言命题 逻辑上定义术语的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当中;第二步,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的不同特性。 我们所要定义的事物所属的最相近的类,是众多在某方面有共同点的事物的集合体。特殊的不同点是用来将我们所要定义的事物从同类的其他事物中区分出来的特性。 逻辑定义的独特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所定义事物的本质。 Reference: #06 定义术语 普遍命题有两种形式: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使一个普遍命题成立要满足以下条件:(1)它所陈述的事物是真实的;(2)适用于整个类别。 当我们讨论一个命题是特称命题还是全称命题时, 我们的关注点在逻辑学上称为命题的“量”。 单称命题和全称命题是对立的,它的特点是其所表述的事物是单个的个体。 Reference: #08 普遍命题 前提是一个支持性命题,它是一个论证的起点,包含着推理的出发点所依靠的基础事实。结论是被证明的命题,它在前提的基础上得出,并为大家所接受。 Reference: #01 建立一个论证 只要我们能够保证结论包含的范围完全落在前提的范围之内。在不能作出确定的结论时,我们可以作出可能的结论。换句话说,这个从特称到全称的过程,必须是谨慎的。 Reference: #02 从全称到特称 , #03 从特称到全称 一个命题,是某种可真可假的论断的语言表达。从语法上看,每个命题都包括一个主项和一个谓项。主项,是我们所要言说的对象,而谓项,则是我们对此对象所说的一切。断言是将谓项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结过程。 Reference: #04 断言 肯定命题在观念之间搭建桥梁,将不同的观念联结起来;否定命题则相反。全称性否定命题完全隔断观念之间的联结(“没有一个哲学家是永远正确的”);特称性否定命题则是部分隔断(“一些纽约居民不读狄更斯的作品”)。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肯定命题和否定命题都能同样清晰地说明同一个事物,最好是选择肯定结构的命题。 Reference: #05 否定命题 当用命题将一个观念(主项)同另一个观念(谓项)相联结时,它是人脑所作出的最基本的比较的语言表达。我们所说的“判断”是一种精神活动,它通过观念的联结使我们可以对所处的客观世界作出连贯的陈述。 要对比任何两个事物的关键并不是相似特征的多少,起决定作用的是这些相似特征的重要性。如果一个性质揭示了事物的本质,那么它就是重要的,它揭示了事物本身的特性。如果一个主要特性被遗漏,那么即使有大量相似的其他特性,也不能作出可靠的比较结论。 Reference: #06 比较 以比较为基础,一个最普遍的论证形式是类比论证(类比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似性的关系)。 论证概要:A具有特性R、S、T、U、V、W、X和Y。B具有特性R、S、T、U、V、W、X和Y。A具有特性Z。所以,B也具有特性Z。这个结论不是必然的,但是它是极有可能的。 Reference: #07 比较和论证 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我们必须关注其事实(内容)和形式(结构)。 命题的真实性是论证正确的必要条件。这个原则已经被给予足够的重视。下一个问题是论证的有效性。只有结构正确的论证才能有效。 三种简单的论证形式: 联言论证(A·B A·B。所以,A 所以,B) 选言论证(AvB AvB AvB AvB。A B -A -B。所以,-B 所以,-A 所以,B 所以,A):命题的两个部分是相互排斥的,它们不能同时为真,也不能同时为假。 Reference: #08 正确论证 条件论证[肯定前件形式(A→B。A。所以,B)或者否定后件形式(A→B。-B。所以,-A)] :包含“如果……那么……”结构的论证。条件命题,像一个联言命题和一个选言命题,是个真正的复合命题。前一个命题被称为“前件”,后一个命题被称为“后件”。条件论证的要点是大前提A→B告诉我们如果A(无论它是什么)成立,那么B也必然成立。 在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条件论证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越紧密,结论成立的可能性就越大。条件论证的可靠与否取决于你对论证中前提与结论的了解程度及它们的联系方式。如果论证的因果关系十分脆弱,就此下结论就是草率的。注意,条件论证是具有前瞻性的,可靠的预言来自于对过去事实的积累。 Reference: #09 条件论证 三段论推理的根据是,首先确定某一部分是属于整体的,然后得出某一部分的组成成员也是属于整体的。符号模式:每一个M都是P。每一个S都是M。所以,每一个S都是P。 Reference: #10 三段论 一个三段论的论证,或者是任何一个论证,如果想要得到正确的结论,必须达到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它必须有正确的内容,二是它必须有合理的结构。 正确的内容取决于作为前提的命题真实与否。如果我们从一个错误的前提出发,一个有效的论证(结构合理)也只能给我们带来错误的结论。 Reference: #11 前提的真实性 虽然前提的真实性是得出正确论证的必要条件,但也不是充分条件。如果前提不能有效地支持结论,它能起到的作用也是寥寥。 Reference: #12 前提的相关性 以价值命题为前提的论断,永远不能像以事实为前提的论断那样,有确定的评判标准,因为价值的评估永远会受到挑战。但是,也并非所有的价值命题都不稳定。评判价值命题稳定性的标准,是它与建立起它的客观事物的关联程度。 无效(结构缺陷)的论证结构带来的影响是,它阻断了论证各部分之间的正确联系,因此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段论结构:中项是大项。小项是中项。所以,小项是大项。 命题的量指的是它是全称的还是特称的。在结论中,量必须以更绝对的方式反映出来。这就是说,出现在结论中的某项的量,无论是关于主项的还是谓项的,都不能超越前提中同项的量。 命题的质,指的是它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如果论证中的结论是否定的,那么前提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是否定的。 大小前提都是否定:两个否定前提的影响相当于一个不周延的中项。论证中,一个不周延的中项不能起到有效联结大项和小项的作用,所以两个否定前提同样不能起到联结作用。 肯定前提、否定结论: Reference: #16 结论必须反映前提的质 演绎论证的基本原理是: 从一个我们知道为真的命题( 大前提) 开始,经过抽丝剥茧的分析( 通过小前提到结论) 得出原始命题后隐含的是什么。 更准确地区分两者的方法是: 演绎论证得出的是必然性结论,而归纳论证只能得出可能性结论。 结论的真实性已经包含在大前提中。论证只是把它形之于外。可以说,演绎论证是解析过程,因为它把普遍的事实还原成了它的组成部分。 归纳论证的前提则是一个由特称命题组合而成的系列证据。这些证据是得出一个关于它们共性的可信结论的基础。但是,是什么促使研究者为某个特别的现象努力搜集证据? 是假设。假设是关于事物应该是什么样子或者可能是什么样子的科学推测。 整个科学的帝国建立在归纳推理的基础上。 归纳推理的目的是对大量的事物作出可信的一般性结论( 即有高度可能性) 。 所以研究者所要做的就是: 以整体中的某一部分为样本来做研究,以此来代表整体。样本范围的大小决定了它的代表性。 Reference: #17 归纳论证 让我们来做个小结: 论证展现的是推理的核心——推理的过程; 在最简单的形式里,它使我们从一个观点出发并接受另一个观点。 在评定论证正确性的过程中,第一步要确定的是,我们所要评定的论证是否是一个真正的论证。换句话说就是,论证的两个基本要素——前提和结论,都体现出来了吗? 一旦确认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真正的论证后,要立刻把目光投向前提。首先,最重要的,前提是正确的吗? 在我们确定前提的正确后,下一步就要检查前提与所要得出结论的相关性,然后确认论证结构合理与否。它是否能在前提和结论之间搭建起合乎逻辑的桥梁?如果论证的目的是推出随之而来的必然结论,如果它实际上并没有做到,这个论证就失败了。而在目的是推出可能性结论的论证中,结论中事实的可靠性取决于论证中构成前提信息的可靠程度。 最后一步,论证的力量取决于它对客观规律的反映程度。 Reference: #18 评定论证 在构造一个论证时,首先要注意的还是老生常谈的两个要素: 前提和结论。仅仅是命题,论证不会自动建立起来。在你的命题中,必须要有一部分( 前提) 作为另一部分( 结论) 的支持信息。假设你很清楚你想得出什么样的观点( 结论) ,我们先来看前提。 前提的真实性。单个命题中包含的几个主张必须都是真实的,不能仅仅是部分真实。 前提的力度。一个真实的前提并不能保证它对所要证明的结论直接有效。给予结论最大限度的直接支持的前提才是相关前提。一个论证中,即使几个前提的相关度都很强,都能有效支持结论,最好还是不要同时全部使用。限制前提的数量使你的论证重点突出,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最后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个由来已久的忠告: 了解你的听众。关于这个问题,你最好记住,虽然逻辑学是一门科学,但它同样是一门艺术。一个论证有双重的目的: 得出正确的结论,说服听众接受。为了成功做到后者,在论证时,我们必须选择适合于听众的方式。这就是逻辑学艺术性的由来。 Reference: #19 构造一个论证 极端怀疑论者宣称世界上根本没有所谓的真相。中度怀疑论者勉强承认这个世界上或许有真相存在,但是他坚持,即使真相存在,人类也没有能力探知它。真相如果只存在于理论上,不能通过实践去检验,那它还是不存在的。 Reference: #01 怀疑论 如果我们对某个事物所知有限,不能作出确定的判断,那就应该尊重事实。否则我们作出的结论就是不负责任的。而逃避性不可知论者将某些可以解决的无知同样视为是不可逾越的。 Reference: #02 逃避性不可知论 玩世不恭者习惯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对事物作出悲观的预计,而盲目乐观主义者则恰恰相反。 Reference: #03 玩世不恭和盲目乐观主义 眼界狭窄实际上是在削弱推理过程的有效性。 Reference: #04 眼界狭窄 情绪越紧张,清晰思维、冷静行动的难度就越大。永远不要直接调动人们的情感,要努力使人们自己发现真相。 Reference: #05 情感和论证 合乎逻辑是要合乎真相。除了探寻真相,任何其他目的的推理都是对逻辑的滥用。 Reference: #06 推理的原因 论证的目的是发现真相,争吵的目的是击败你的对手。 Reference: #07 论证不是争吵 真诚是正确推理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Reference: #08 真诚的局限性 逻辑,生于常识,但又高于常识。逻辑思维的出现以及对非逻辑思维的避免,都根植于常识的某一面。 Reference: #09 常识 在讨论条件论证时(形式A→B),我们知道有两种有效的形式:肯定前件和否定后件。A→B。-A。所以,-B Reference: #01 否定前件 A→B。B。所以,A Reference: #02 肯定后件 在讨论三段论时,我们知道中项(出现在前提中但不出现在结论中)必须至少有一次是全称的(周延的),因为它要有适当的范围来联结大前提和小前提。如若不然,就会产生中项不周延谬误。 Reference: #03 中项不周延 在讨论三段论时,我们知道要使论证有效,它必须且只能有三项。如果论证中某个项在使用时存在多种不同的含义,错误就变得难以发现。 Reference: #04 偷换概念 窃取论题谬误试图避过整个论证的过程。造成这种谬误的原因是缺乏真实前提为结论提供充足的支持。这种谬误的重要标志是:把有待证明的观点当做不证自明的前提条件。 评判假设的一个基本标准是:命题不能违反矛盾律。换句话说,它不能自相矛盾。 经验之谈:尽可能地少用假设。 Reference: #06 虚假假设 在与他人辩论的过程当中, 如果你为了削弱对方的论点而故意扭曲其论证过程,那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在这个比喻中,“稻草人”意味着容易对付的事物。 Reference: #07 稻草人谬误 习惯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果不分析实际上是否值得就遵循习惯做事,我们就会成为习惯的奴隶。在评价给定的实践时,我们关注的焦点应该是实践本身,而不是它的历史。 Reference: #08 误用传统 先例独立决定未来的行为。 实际上先例不能为未来的行为提供有效的支持,已经完成的行为只有历史意义。 在决定先例是否有借鉴意义时,我们的关注点应该是事物本身的性质。 民主谬误是说,如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命题X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可以就此得出结论说X是正确的。 Reference: #10 民主谬误 在论证中,我们要关注的是论证本身,而不是作出论证的人。它造成的后果是,你可以庆祝你战胜了对手,但这恰恰是你所没有做到的——至少在逻辑上。你的胜利并非源于观点的价值,而是源于你扰乱听众视听的能力。 Reference: #11 对人不对事 真相不能以强制的方式传播。 Reference: #12 压制理性 正如我们要检验自己的主张是否与事实相符一样,在论证中所用的专家意见同样要经过检验。无须强调,一个专家只有在其已经建立威信的领域内作出的主张,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Reference: #13 滥用专家意见 我们在纵容一种关于精度的假象,似乎只要质量被量化了,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它。很多重要的事物都不能定量衡量,或许我们可以说最重要的事物都不能。例如爱、美丽、善良、公正、自由、和平,等等。 Reference: #14 质的量化 你所犯谬误的根源如下:知道一个来源一般是坏的,于是认定出于这个来源的所有都一定是坏的。这并不必然成立。 Reference: #15 以出身论英雄 分析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知道事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而是要弄清楚这些组成部分是如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终组成一个整体的。 Reference: #16 止于分析 这种谬误发生于当我们选择性地只对整体的一部分加以关注之时。 将事物归入错误的类别是因为我们最开始就没有正确认识它们,而没有正确认识的原因是我们散漫的态度。 Reference: #18 分类错误 它是故意提出一些无关的情感信息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这种谬误有两个特点:(1)它直接诉诸情感,而不是推理;(2)它所提供的信息与所要进行的论证毫不相关。 Reference: #19 混淆视听 当不能对某个论证作出合理反应时,我们会用这种策略,假装这个问题不值得严肃对待,仅仅是个可以一笑而过的问题。使人们嘲笑某个论证是反对它的强有力的途径,但是这种方式对论证本身的价值没有任何影响。Reference: #20 以笑饰非 这种谬误发生的表现为,故意忽略或者低估手头上的问题,只是把焦点放在论证的外围问题或者是无关的问题上,通过这样来直接影响听众的情感,试图赢得他们的同情。 Reference: #21 以泪掩过 没有强有力的证据进行反对论证,并不能因此证明其为真。不能仅仅因为你不能证明我是错的,就说我的观点是对的。 Reference: #22 无力反驳不算证明 这里我所说的两难陷阱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当问题实际上有很多选项时,我试图说服你只有两种。这里的进退两难是假象,因为它是对真实情况的扭曲反映。 Reference: #23 两难陷阱 一件事恰巧出现在另一件事之前,这并不足以断定它们之间必然有因果关系。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来判断。如果我们只能得到这么多信息,那么我们能得出的最好结论是,先发生的事情可能是后发生事情的原因。 Reference: #24 以先后论因果 当我们选择性地忽略一些与我们的信仰相抵触的重要信息时,我们就犯了情感误导谬误。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对所讨论问题的严重扭曲。 Reference: #25 情感误导 效果不能单独确定一个行为的价值。当我们仅仅注重于一个方法对想要得到的结果的作用,而不考虑其他方面时,我们就犯了功利误导谬误。仅仅看到目标是不够的,但那经常是我们所关注的全部。 Reference: #26 功利误导 结论是必然要达到的。论证——人类推理的语言学称谓,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如果我们论证的目的只是为了使自己听到自己在说什么,那是将论证的庸俗化。认识到有些问题目前在我们认识能力范围以外,暂时无法解决是一回事,但是接受这样的问题永远不能解决的结论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这是在用推理来破坏推理的内在目的。 Reference: #27 避免结论 通过对复杂的现实的简单扭曲来达到简化的目的同样是不合逻辑的反应。过分简化的结果往往是扭曲现实。有些听众将其接受能力局限在自己想听的东西之上,另一些人只喜欢简单的答案,这往往是愤世嫉俗者的特点。 Reference: #28 简化推理2023-07-20 14:46:121
[走向童心]童心童趣
一、“‘走向童心"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张产生的背景 旧中国社会形态是漠视儿童的。作为一个封建国家,家长制的思想意识形态根深蒂固,“君臣父子”的三纲五常把儿童权益排斥在外。中国的教育方针在很长时期也不是以儿童为本位的。旧教育方针根本关注的只是一种社会愿景、社会期待。直到十七大才首次把“育人为本”放在了突出位置,强调了对人的关注。再看中国的教育观念,社会普遍的意识形态是“师道尊严”。这固然是对教育的重视,是对教师的重视,但是师尊而生卑,对于学生来说,是不民主不平等的。大人世界的规定性常常钳制儿童个性的发展,儿童的烂漫与天真被泯灭。世纪之交的新课程改革是纵观全球先进国家的教育而做出的深入思考与规划调整。它是基于人本思潮的改革,然而,在现实的土壤上仍举步维艰。 “‘走向童心"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张,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一方面,小学教育相对于中学教育而言,它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权利,如统考制度的取消,校本课程的推进等。因而小学教育得到一个极其宝贵的空间,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长期囿于应试制度下的教育的新出口。另一方面,小学教育是面向儿童的,它不同于其他阶段的教育,有其特殊的规定性。只有关注儿童,研究儿童,才能更好地教育儿童,发展儿童,使“育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 二、“‘走向童心"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张的理论依据 1.从中国古代文化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我国古代老子推崇儿童,认为大智慧者宛若处于婴孩的精神状态,是绝圣弃智的。②“童心者,真心也。”在晚明时期杰出思想家李贽看来,要保持“童心”,使文学存真去假。③“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明代的袁宏道、罗汝芳乃至近代的王国维等都很推崇儿童,他们反复提到赤子、稚童的自然率真最符合审美的要求。④童心,最为珍贵。推崇儿童的思想影响到近代的一批学者,丰子恺、鲁迅、周作人、郁达夫、郑振铎、叶圣陶、冰心等人都有相似的一些论点。在当代,贾平凹要拜儿童孙涵泊为师,周国平提出大人要向孩子学习。 2.从西方教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从古代的“儿童就是小大人”,到中世纪的“儿童生而有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新儿童观,再到启蒙时代的“儿童的发现”,西方世界也曾走在一条认识儿童、发现儿童的道路上。夸美纽斯摒弃了中世纪关于儿童生来有罪的宗教观念,相信“一切儿童都可以造就成人”。洛克主张给儿童自由。卢梭的《爱弥儿》标志着“儿童本位”或“儿童中心主义”的现代教育立场和观念在西方的诞生。从卢梭的《爱弥儿》,到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到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都是以儿童为本位的。虽然世界从地理位置上分为西方和东方,但是普世的价值和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共享的,所以我们接受杜威和蒙台梭利是自然而然的。 3.从中国近当代教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①尊重儿童,解放儿童。20世纪初,陶行知和陈鹤琴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也提出了尊重儿童、解放儿童等许多有价值的 口号 和见解。他们主张儿童有其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反对把儿童看成是成人缩影的“小大人”,反对把成人的意志强加于儿童,反对摧残儿童的天真,反对剥夺儿童期应享的权利。 ②拨乱反正,热爱儿童。中国当代的儿童观曾经走过一条扭曲的道路,从对“童心论”的批判,到对“用‘童心"爱‘童心"”的批判,到《出身论》、血统论的交锋,儿童观掺杂了太多的政治因素,已经完全丧失了自己独立的地位。但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的正常化,人的个性得到了一次大的解放,教育领域重新倡导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蹲下来看学生”更是成了推进新课改过程中的一句时尚话,它充分体现了平等对待儿童的新理念。 ③“儿童是成人之父。”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研究员刘晓东著有《儿童教育新论》、《儿童精神哲学》、《解放儿童》等书,认为“儿童是成人之父,解放了的儿童必然能‘创造"保留了丰富天性的成人。……所以,儿童的解放不只是解放了儿童,同时也解放了成人,这是人性的全面解放,这是全体人的解放。” 4.从情境教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 “我,长大了的儿童。”当代著名教育家李吉林把自己看作“长大了的儿童”。她为了儿童的学习,坚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艰难探索。她曾满怀着对儿童的感情,这样描述:“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明天的辉煌作准备,而且也是为了满足今天精神生活的需要。儿童作为一个人,他的童年是人生的最初阶段。他们纯真、无虑、可塑,因而他们可以获得更多,吸收得更快。教学活动从更高境界来说,同样应该是童年生活的享受。”正是心怀着儿童的情结,李吉林老师着眼儿童的整体发展,把情境教学推广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渗透到各个学科。如今,情境教育如繁茂的大树,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课程网络,幸福着儿童的童年,润泽着儿童的生命。 三、“‘走向童心"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张的内核 “童心”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以儿童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二是小学语文教学要保有童心童趣。“走向童心”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着眼儿童,既面向儿童的心灵又面向儿童的生活,既面向儿童的当下又面向儿童的未来,倡导建立以儿童为本位的,保有童心童趣的小学语文课堂。这种课堂以儿童的学习活动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以儿童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和生命发展壮大为衡量教学的准则。它不是一种创造,而是静观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入思考,是一种语文教学的本质确认,是一种语文教学的价值重申。 儿童本位是“‘走向童心"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张的中心范畴、核心概念,下面从三组对位概念来具体阐述。 1.儿童本位——知识本位、社会本位 这组对位概念,从空间的角度明晰“儿童本位”的重要意义。知识,是人类文化的符号化。因而知识本位面向的是过去的,既往的经验。社会本位反映的当下人类世界的某些需要,是“类群”的现实需求。而儿童本位是面向未来的,关注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生长需求、未来需求。知识的意义在于传承,其介质是人,只有对于人它才有意义。社会,是为人而存在的。所以离开儿童的需要和发展,知识是没有价值的;离开儿童的需要和发展,社会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所以必须以儿童为本位来看待知识,看待社会。把知识、社会统整到儿童本位中,找寻一个合理的位置。如果要用图示来表达三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它们可以是线性的,意味着儿童走在探询知识,探询社会的路上,丰满自己的生命。它们也可以是一个圆,圆心是儿童,儿童在知识的学习中更好地认识社会、发现社会,同时儿童又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在知识与社会的应征融通中,儿童的生命逐渐壮大起来,变成一个满满的圆。2023-07-20 14:46:181
文化革命红5类,有意义呢,黑5类是什么
红五类是指家庭出身是革命干部,革命军人,工人,贫农,下中农。黑五类是指家庭出身是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的子女。红五类和黑五类界线分明,成了决定一个人的遭遇是好是坏,有出路和无出路,有前途和无前途的硬杠杠。这种按出身和血统来决定人的命运的做法其实在文革前已经存在了,只是那时管地富反坏右子女叫做可以改造好的子女,还给你留有一线生存的希望。但是其出身论和血统论的基本思想,与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一脉相承的。到了文化大革命,这种思想理论则发展和演绎到了顶峰。2023-07-20 14:46:374
谁能告诉我截教阐教之争的真相是什么?
首先,所谓阐教,截教说法本身是封神演义作者写小说杜撰出来的,根本不存在,其次,安排阐截之争,主要是为了设计剧情的主要冲突线,如果书中没有正反主要冲突就会使著作索然无味了,就像西游记中,众神佛明知道自己下属下界会贻害一方,但是依然任其下界,也是为了增添主要冲突,添加小说的可看性,之外,阐截名字也是有所指示的,截教的字眼是要暗指其路数不正,而使用阐字,则主要是为了继承老子化胡经的观点,暗指佛教是源于道教的论点,而且在该小说中也直接叙述了老子化胡经的主要宗旨,即老子出关化胡,转身为释迦摩尼,创立佛教,这是历史上一直存在的佛道之争的结果,将燃灯佛,文殊,普贤,观音描述成道家仙人转化而来,起到贬低佛教的作用,阐字其实是指禅而已。2023-07-20 14:46:452
时迁在108好汉排名
时迁排第一百零七位,上应“地贼星”,担任走报机密步军头领。征方腊后病死于杭州,追封义节郎。时迁是《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鼓上蚤,高唐州人氏,出身盗贼,在与杨雄、石秀投奔梁山途中,因偷鸡被祝家庄活捉,引出梁山三打祝家庄。他曾到东京盗取雁翎金圈甲,赚取徐宁上梁山,并在梁山攻破大名府、曾头市的战役中立下大功。梁山大聚义时,排第一百零七位,上应“地贼星”,担任走报机密步军头领。征方腊后病死于杭州,追封义节郎。扩展资料:后世评价时迁在原著中虽然排名垫底,但形象非常鲜明。画家牛牧野对时迁曾有赞词一首:“窃国者侯,窃钩者盗。天下板荡,蒸庶无告。”时迁并不以摧城拔寨的直面冲阵见长,却是刺探情报、敌后破坏的特战高手。他多次深入敌后“作战”,东京盗甲、火烧翠云楼、刺探曾头市、撞钟法华寺、火烧济州、火烧宝严寺、卧底盖州城、火烧独松关、火烧昱岭关,起到了决定战局的关键作用。甚至有评论者认为,梁山五虎可失二虎,但却绝对不能少了时迁。现代读者多认为,时迁能力出众,功勋卓著,但却被排到倒数第二,排位尚不及碌碌无为的王定六、郁保四,可以说是梁山任人不公的典型案例。也有人从出身论、派系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时迁出身黑白两道都不耻的窃贼,有过偷坟盗墓的前科,而且没有任何派系的支持,这才导致排名垫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迁2023-07-20 14:46:521
时迁的性格特征
时迁聪明、重感情讲义气、身手敏捷、胆略过人、有勇有谋,祖贯是涿州人氏,会识别好马,精通契丹语、西夏语、蒙古语时迁曾到东京盗取雁翎金圈甲,赚取徐宁上梁山,并在梁山攻破大名府、曾头市的战役中立下大功。梁山大聚义时,一百零八将之一,排第一百零七位,上应“地贼星”,担任走报机密步军头领。扩展资料时迁其人不见于宋元史料,也不见于《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三十六人赞》以及元杂剧水浒戏等早期水浒故事和文学,应属于《水浒传》小说的原创人物。也有研究者认为,“鼓上蚤”是“鼓上鼜”之误。“上鼜犹言上更,言已起更戒严。时迁乃于是时大做其飞檐走壁、跳篱骗马的勾当,故称为‘鼓上鼜"。现代读者多认为,时迁能力出众,功勋卓著,但却被排到倒数第二,排位尚不及碌碌无为的王定六、郁保四,可以说是梁山任人不公的典型案例。也有人从出身论、派系论的角度出发,认为时迁出身黑白两道都不耻的窃贼,有过偷坟盗墓的前科,而且没有任何派系的支持,这才导致排名垫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迁 (小说《水浒传》人物)2023-07-20 14:47:023
《火影忍者》中的思想文化
小学时开始看《火影忍者》,那时星空卫视每周播2集,大概看到了100多集,后来就没有再播了,也就搁置了。前一阵,我又把它捡起来看了一遍,重温了童年的回忆,从第1集一直看到700多集,直到动画版的主线剧情完结。大概是温故而知新吧,从中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东西。 中华文化向来对日本影响颇深。明治维新之前的德川幕府时期,程朱理学被日本官方定为唯一正统。幕府后期(18世纪末)王守仁的心学开始在日本传播,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吉田松阴。他的80多个门徒中有40多个是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其中就有著名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岸本齐史的《火影忍者》中看到中华文化的影子,其实也并不意外。 在忍者世界的远古时代,查克拉的始祖大筒木辉夜妄图以神树的力量征服天下。虽然表面上打着平定乱世的旗号,但谁都看得出来辉夜只是为了一己私欲。这一思想从一开始就被她的儿子大筒木羽衣和大筒木羽村所唾弃。羽衣和羽村联手将母亲封印了起来,羽村为了天下苍生的幸福,牺牲自己也要随地爆天星之术封印辉夜,颇有夸父逐日的遗风。 忍者世界的人们认识到,心里只有私欲是不行的。这就有了公与私的问题。 人类社会最根本的矛盾就是公与私的问题。解决了公与私的关系,其他的问题就容易了。在一部中华文明史上,多少圣贤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孔子、孟子、老子、庄子、董仲舒、程颐、朱熹、王守仁等都试图给出答案。 到了宋儒那里,提出了天理与人欲的问题,天理就是社会利益,人欲就是个人利益。宋儒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火影忍者》里忠实贯彻这一理念就是宇智波鼬。宇智波鼬为了木叶忍者村的和平,不惜杀死了自己的族人,包括自己的父母和恋人,然后背着叛逃的骂名,只身潜入敌方内部成为卧底。我们看到鼬这样的人,心情必定是十分复杂的,既可以说他是大公无私,也可以说他冷酷无情。 实际上“存天理,灭人欲”是墨家思想。墨家崇尚“兼爱、苦行”,但墨家非常偏激,否定一切个人利益。所以造就了宇智波鼬这样的悲剧人物。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的发展水品还达不到这种境界,让大家一点私利都没有也是不行的。 比宇智波鼬更加现实的是奈良鹿丸。鹿丸是道家思想的代表,追求超凡脱俗、知足常乐。鹿丸的理想是“随便当个忍者,随便赚点钱,然后和不美又不丑的普通女人结婚,生两个小孩,第一个是女孩,第二个是男孩,等长女结婚、儿子也能独当一面的时候,就从忍者的工作退休,之后每天过着下将棋或围棋的悠闲隐居生活”。这样的人生态度看起来似乎胸无大志,但仔细一想又是那么有人情味。 道家是非常纠结无为与有为的,但最终还是放心不下这个社会,“迫不得已”而有为。因此,在忍界大战结束后,鹿丸主动请缨担任木叶村的办公室主任。鹿丸的态度是“就算你不当忍者,任务还是存在,还是需要有人去完成”。这当中的逻辑是什么?人的本质是社会性的,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一定也是集体主义的,他会把大家的自由看得比自己的自由更重要。个人自由至上经不起现实验证。在大家的“人欲”面前,自己的“人欲”要往后放,实际上也就是奉行了“天理”。道家是从这个角度解决公与私的关系的。 木叶忍者村的主流思想,是能够比较好地处理天理与人欲的关系的。人们崇尚天理,但也不会“灭人欲”,是要提倡讲人情的,关键是人欲不能横流。所以木叶才会有“人民英雄纪念碑”、有牺牲的忍者的追悼会,用这样的方式,来缅怀前辈所牺牲的个人利益。 儒家讲究“礼乐”。礼乐就是关于各种仪式的制度。这些仪式对于塑造意识形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就是纪念逝去的先烈;戎,就是军队出征之前的仪式。 三代目火影猿飞日斩为了保护村子而战死沙场之后,木叶村的内阁大学士门炎和小春带领全村人民参加了隆重的追悼会。更重要的是,忍着联军与宇智波带土、宇智波斑、大筒木辉夜的战斗结束后,木叶村同样为牺牲的奈良鹿久和山中亥一这两位普通将领举办了同样隆重的追悼会。 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呢?寄托人们的哀思。革命先烈牺牲了,总要有所表示,这是儒家的慎终理念。儒家为什么能成为主流,就是他重视人们的生老病死。人死了要有所表示,一表示就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我们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的牺牲换来的,所以我们就义不容辞地要继承先烈的意志,完成先烈未尽的事业。“只要有树叶飞舞的地方,火就会燃烧。火的影子会照耀着村子,并且,让新的树叶发芽。”三代目火影的这句话,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的。即使在今天,祭祀仪式也同样重要。 忍着联军出征之前,五大部队的统领一起举办了出征仪式。砂忍村的最高领导人我爱罗做了重要讲话。出征仪式的目的,就是为了告诉人们,自己从哪里来,为何而战。忍者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他们不是为了一己之私,也不是为了身边的几个弟兄,甚至超越了所属的国家,是为了全天下人的幸福而战斗。在更深的层面上,解决了为谁而战的问题,还要有生死观的突破。人都是要死的。怎么死呢?只为自己那点事,怎么死都不爽。挣多少钱死?当多大官死?怎么想都不痛快。但你一想,我的死是有意义的,我i带来了那么多人的快乐与幸福,这个死就是坦然的。只有统一了这样的信念,这支队伍才能英勇无畏地战斗至最后一刻。因此,山中亥一和奈良鹿久在面临必死的袭击时,便毫无畏惧了。 有人说忍者世界中处处充满了出身论、血统论,比如木叶村的历任火影之间,无不具有沾亲带故的关系。然而,他们的实力又是公认的。这一矛盾的存在就提出了精英与大众的关系的问题。 精英与大众是什么关系?精英是为大众服务的。要承认少数人是精英,那么让他们多挣点钱、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就好了,这是对精英劳动价值的认可。但精英要为大众服务,而不是高高在上欺负别人。《火影忍者》中的精英是如何做的?五代目火影千手纲手,在佩恩来袭,耗尽所有查克拉为全村人治疗,最终休眠;四代目火影波风水门为了保护木叶,以生命封印九尾;三代目火影猿飞日斩为了保护木叶,以七旬高龄与大蛇丸战斗,以生命为代价守护了木叶;自来也为了打探佩因的情报,拯救忍者世界,以生命做出了抉择……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就是精英最伟大的价值。 如何确保精英为大众服务呢?办法就是领导干部要从基层培养。除了初代火影、二代火影是打天下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之外,其他的火影都是从忍者学校的学员开始,从下忍、中忍、上忍一步步走上来的。这样,他们才能够懂得民生疾苦,懂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大众的心情。特别是鸣人,从小经历了孤独与寂寞,才能够理解人们的感情,让大家相互爱。这也是鸣人能够与我爱罗、长门等人建立统一战线的原因。 道统与法统是权力合法性的两个来源。具有能力和成就,成为领导人,就具有道统。比如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推翻了腐朽的元朝统治,当上了皇帝,就是道统的体现。满足一定的程序,成为领导人,就具有法统。道统和法统对于权力合法性都很重要,但道统是不能高于法统的。不然,权力就没有约束。 《火影忍者》对此进行了生动的阐释。忍者大战结束后,漩涡鸣人成为最大的功臣,世界各地的人来到木叶忍者村,只为见到鸣人一面。这时鸣人已经具备了道统。然而,要想成为火影,鸣人必须先成为中忍,再成为上忍。尽管鸣人的实力已经是超越所有忍者了,但卡卡西并不能以第六代火影的身份直接宣布鸣人成为上忍。鸣人必须接受忍者学校的课程,学习如何做一个优秀的领导者,然后才能具有法统,从而具备成为火影的资格。这就是程序正义,也就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火影忍者》的主线剧情是一部关于治天下的史诗。治天下的指导思想有两种路线的斗争,就是阿修罗和因陀罗之争,鸣人与佐助之争,也就是王道与霸道之争。 因陀罗、斑、佐助总体上代表着用强权和武力解决世界的矛盾,是谓霸道。《荀子·王制》中讲道:“故明其不并之行,信其友敌之道,天下无王霸主,则常胜矣。是知霸道者也。” 正所谓高处不胜寒,霸道的弱点就在于不能扩大自己的队伍,搞的到处都是敌人。 而阿修罗、柱间、鸣人的故事则是王道的阐释。佐助的查克拉虽然比鸣人强,但鸣人可以汲取自然力量。这个不符合查克拉基本原理的自然能量,代表的是团结人民群众,这是武力不能媲美的。鸣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护自己的同伴,不仅保护木叶的忍者,还要扩大到全天下的忍者。这是革命的仁义道德。儒家推崇“仁爱”,儒家的爱是一圈圈扩大的,先爱自己,再爱周围的人,再爱更广泛的人群。鸣人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在与外道魔像作战时,鸣人不惜把有限的查克拉用来保护忍者联军中的每一个战士。忍者们在鸣人的领导下,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建立世界大同而奋斗。忍者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更重要的是,王道不仅需要儒家的仁义道德,还需要墨家的实践精神。有了六道之力的传承,鸣人的实力足以与佐助抗衡,这才能够应对佐助的武力。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不然,谁愿意跟你团结? 另一方面,佐助意图从根本上摧毁忍者体系,封印所有尾兽,杀死现任五影,让人类不再有力量发起战争。这是为了回到过去,回到没有忍者力量的时代。这种崇拜过去的思想,与孔子是非常像的。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要恢复周朝的体制。孔子云:“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这种思想是不利于时代进步的。鸣人的主张则是面向未来的。鸣人希望建立一个人人之间都要互爱互助的社会。鸣人无法保证自己不会变质,也无法保证以后没有战争,因为人是无法预知未来的。但鸣人告诉我们,未来是可以比现在更好的,希望永远存在于人们心中。 王道在我们自己身上无法实现,我们的子孙后代总有希望实现。这种愚公移山精神,才是木叶精神的真正传承。2023-07-20 14:47:201
封神榜是怎么回事呢?
《封神榜》其实是两大教派之间的斗争,阐教与截教,同源于道教!阐教跟截教大抵相当于偶们某个时期划分出的右派跟左派。偶们知道,当时的政策是有出身论与不唯出身论。但阐教的教主元始天尊同学认为根红苗正才能干革命,手下的玉虚十二弟子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所谓贵精而不贵多。相反,截教通天教主则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先进理念,摒弃狭隘的人本位思想,很是收了一些旁门的徒弟,所谓披毛带角,湿生卵化之辈。 这样一来矛盾就出来了。偶们知道阐是阐化,也即“立”,截是截取。也即“破”,先天矛盾跟后天矛盾不断的积累积累,最后有一天爆发出来是很正常的。 阐教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且说,阐教之中的人事构成基本是这样的。 第一,老子。后来被称为太上老君。老子是道教的教主,但这一教在历史上要等张角跟张鲁两个姓张的给他创出来。所以那时老子还很寂寥,老哥儿一个住在八景宫。座下弟子玄都法师。 老子之后就是元始天尊,正宗的教主,印把子在手。元始座下弟子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计有玉虚十二门人。十二门人中: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黄龙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惧留孙跟玉鼎真人这十一个雷打不动,另外一个名额或是云中子或是灵宝法师。这样算来已经有十三个人了,再算上玉虚本部常驻的南极仙翁,一共十四个。 这些人都是正牌的元始座下弟子,另外的小弟子比如姜子牙申公豹萧臻之类的数目就不详了。所以说阐教人数其实也不少,只是种类比较单调而已。 在第一代教主跟第二代十二门人之间,活跃着一个特殊人物,就是燃灯道人。老道实战功夫不行,法宝只有一个紫金钵盂,而且超被动。要等人家主动望上撞,恰似守株待兔里那树桩子。但封神演义里的兔子显然不多,是以这钵盂属于典型的鸡肋产品。 他道行是比较高深的,法号燃灯,顾名思义,眼前果然有一盏灯。这琉璃灯的灯芯有一阵子也跑了出去,找姜子牙的麻烦。物品如此了得,主人可想而知。所以大概真的要比十二门人高。后来在佛教里也有一尊燃灯佛,西游记里揭穿了无字真经的那位未出场人物。照理说,象这种苦守孤灯住在藏经阁上的,倘若不真是废物,那么一定非同小可。(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和尚)。 这人特立独行,自成一系,姜子牙要叫他老师,但他又要叫元始天尊老师,具体分辈偶实在头疼,只好把他单个刨开,算一代半人物。 除去三个光杆司令:慈航,黄龙跟灵宝法师,第二代玉虚门人大多收了徒弟,这些弟子算第三代,领军人物杨戬。其次哪吒,韦护,雷震子。这四个人是第一阵营。首先他们都不是凡人。哪吒是灵珠子,雷震子是将星。杨戬跟韦护不详。其次大伙儿都活到了最后。 第二阵营李靖,金吒,木吒。也活到了最后。以上七个人肉身成圣,但这三位明显没上四位牛。李靖侥幸拜到了燃灯道人门下,混了座玲珑宝塔托在手里。辈分是不低,也免了跟三个儿子做同门师兄弟的尴尬。但那塔在燃灯手里可以罩住哪吒烧,在李靖手里就只能当铅球砸人,也不知道这师父都教了些什么呀。 第三阵营黄天化,土行孙,杨任,殷郊,殷洪。五个人除土行孙一百年道行会地行术外,余人都没根基,草草锻炼十几年就放出来了。本身修为最强也就是跟金吒木吒差不多,原则上就这种低配置也指不上他们去狙人,老师们发了狠心,基本上都给配一身好装备。黄天化玉麒麟穿心钉。杨任五火七禽扇飞电枪云霞兽(注意,小黄跟杨任一个师父。清虚道德真君确实挺猛,居然有两只座骑。)殷郊翻天印落魂钟,殷洪阴阳镜+八卦紫绶仙衣,利马把这四个菜鸟培养成四头霸王龙,格斗能力相当的高。 截教 说完阐教,再说截教。后来截教被围攻的一大罪名就是滥收弟子,但偶们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截教弟子虽多,核心弟子却比玉虚十二门人还少。通天教主座下四大弟子:1,多宝道人(就是火灵圣母的师父。所以火灵圣母被广成子拿翻天印拍死,严格说来广成子是以大欺小,怨不得人家生气),2,金灵圣母,三,无当圣母,四,龟灵圣母。 这四个大弟子认真来说还是比较强的。多宝道人后来为替师父出气,昏了头去单挑老子,自然被捉。但他硬吃了翻天印一印,除了被打个跟头,并不怎样,可见本身道行是很高的。第二金灵圣母,死于玉虚门下文殊,普贤,慈航跟燃灯道人的夹攻。她毕竟不是教主级人物,被人这样打,再不死没天理了。这个不能说她不强,只能说对手太不仗义,没有费厄泼赖的精神。第三无当圣母,在万仙阵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从容逃脱,不知所终。第四龟灵圣母被同是教主级人物的接引道人拿下,在无意中被西方的蚊子叮死了。 龟灵圣母的情况比较特殊,刚出场就被翻天印逼的现了原形,好象很弱,实则不然。因为翻天印威力非同小可,纵是广成子自己也接不下。龟灵圣母虽然现了原形,硬接翻天印居然不伤不死,这就很说明问题了。——象他们那个级别的仙人,一动上手,谁先出法宝谁赢。龟灵圣母缠着广成子斗剑,表面上是欺负他,实际上还没翻脸。因为纵观整部封神,还没有哪两位神仙不比法宝单靠斗剑论胜负的。法宝龟灵圣母也有,后来不是拿日月珠打跑了惧留孙?只不过当时一念慈悲,没使在广成子身上而已。本来就想吓唬吓唬广成子出口气算了,谁想到红脸汉子不禁逗,终于惹出大事。……这是后话。所以,单论道行,龟灵圣母还是有的。 四大弟子之下的杂牌弟子还有几个,但也不多。六耳定光仙投降了阐教。毗芦仙归了西方,这都是有根器的。实际上,截教第二代门人的数量相当有限,不见得多于阐教,甚至还少。之所以造成截教人数众多的状况,主要是因为碧游宫里法宝太多,以至于众多截教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门人手里都握有相当强悍的法宝,足以令玉虚第二代的十二门人头疼。 截教第三代望下数目太过庞杂,偶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闻仲,有很多人都奇怪以闻仲的人臣身份怎么会在截教中享有那么高的威望,那么多人来替他助拳。实际偶们想闻仲是金灵圣母门下,这辈分不低,跟火灵圣母之流是一辈的,截教散落在海岛山川上的诸门人,身份最多也就跟他平级。加上闻仲个人魅力相当的强,乃是靠一人撑一国的伟人级角色,所以有这样的威望跟号召力不足为奇。殷商制内,高手众多,以魔家四将的凶悍,黄飞虎如何在他们眼里?只有太师闻仲才压得住。何况还有孔宣张奎一堆猛人。殷商第一高手孔宣,那是连陆压都只能开溜的厉害角色。封神整部书里除了教主级人物,孔宣差不多可以排到第一。这样的人都能为殷商所用,阐教这边的封神要如此大张旗鼓也就顺理成章了。2023-07-20 14:47:271
取消博士统考是好是坏?寒门子弟会不会更难读博?
总体来说取消博士统考是好的。想考博,“寒门弟子”不是你学业不精的借口。为什么说取消博士统考总体来说是好的呢?1、背景: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新的招生简介 “从2018年起,学校不再组织统一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想在交大读博,要么本科直博,要么硕博连读,要么就只能进行申请然后指望考核通过了。2、 招生政策的改革初衷: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亚光详细介绍了上海交大博士招生政策调整的具体做法和改革初衷。根据《简介》,想要成为上海交大的博士就只剩三条途径,一是本科生毕业直接申请读博,这与本科生毕业申请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也就是保送研究生,流程一致;二是硕博连读,也就是在读硕士生申请保送博士研究生,三是引发了广泛讨论的“申请-考核”制。所谓“申请-考核”制,是用对考生的个人申请审查取代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选拔制度,通过学校自主的综合考核考察考生的培养潜力与学术创新能力,强化导师与科研团队在招生选拔中的自主权。3、为什么会引起争议呢?来自普通高校的考生在网上悲叹,比如其中一位写到“我对申请考核制是很避讳的,不得不承认自己能力有缺欠,需要准备的材料,很多项都不得已填无,我深感可耻,于是对统考录取是极其热衷的……”——然而,“直到今天,得知上交实行申请考核制,取消了自主命题的考试,尝到了心里苦是什么滋味。本来多少对于跨校考还有那么一些迷之自信,现在被冷水一浇,所有的劣势都显露无疑。”这说明了该制度对选取博士质量有一定的把控。很明显能力有缺欠的想考博者会先有筛选,进一步提升了博士生的水平。有可能的话,博士生的水准提升,相信博士也会越有价值的。这对于致力于考博的人来说是好事。4、好处:2014年,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会曾对该校当时通过“申请-考核”制选拔的在读博士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37.05%博士研认为,“申请-考核”制度避免了单一考察应试能力,有利于博士生综合素质的考核。有21.43%的学生认为,取消统一的考试可以吸引更多的研究生报考,提高学校报考的积极性。5、博士的考量标准不应是“考试”而是能力,对于基础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站在相同的起跑线上,这毫无疑问是国家和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去实现的。高考对所有人来说有重大影响要尽量追求公平。但对于高等教育,过于重视公平性,无疑会损害教育的效率,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招一个博士,是期望其能够做出成果的,所以招生阶段就应该是以研究成果为导向,而不是课程成绩为导向。有个网友的分析我很赞同:“如果一个人科研能力强,文章发表的好,往往意味着他数学和英语写作不错,这样的人一般高考不会太差,即使高考严重失常去了普通院校,学习能力和吃苦精神也大大胜过周围同学,往往在本科的学习中也早已抓住机会通过保研或者考研进入到985或者211高校的研究生院,再退一步讲,即使他本科没反应过来,硕士期间非常努力Publication(论文)很多,也往往能通过申请制入学获得导师的青睐。”6、、让目标不清晰者及时打消念头因为很多人实际上对博士需要做什么,能不能够博士毕业都没有清晰的认识,报考博士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惯性”,及早打消念头不是坏事。总的来说,现代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就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潜质,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申请-考核制”使真正有学术研究趣向、有学术研究背景、有学术研究潜质的申请者进入学术研究的领域更为便捷,无疑是博士招生改革的方向。考核的是能力,不是寒门与富家如果说寒门弟子更难考博了,那也只能说明富家子弟也已经更加努力上进,你还要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根据这项制度,有能力者,不论是寒六弟子还是富家子弟,都有机会考博士。2023-07-20 14:47:3511
乌鸦喝水故事中的佳句
1. 乌鸦喝水的故事大家一定看过吧 (我是桃桃,望采纳)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大路无边,各走一边——俗语 书山有路勤为径——古诗 , —— 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 —— 【中】 一切不幸都是可以忍受的,天下没有逃不出的 —— 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 【俄】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 【美 困难不会长续不断,你要耐心忍受,或是鼓起勇气把它驱走。——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 自己前进的目标。 —— 【挪】 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是带着同样或较大的有利的种子。 —— 【美】 只有永远躺在 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 —— 【德】 短时期的挫折比短时间的成功好。 —— 【 】 对勇气的最大考验,就是看一个人能否做到败而不馁。 ——英格 【美】 我觉得 在前,人又何必因为一点小 而不走路呢? -----鲁迅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 -----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后,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么。 ----- 一个人在 的道路上,走过弯路,犯 误,并不是坏事,更不是什么耻辱,要在实践中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 ----- 患难困苦,是磨炼 之最高学校。 ----- “不耻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鲁迅 2. 寓言故事 乌鸦喝水的完整故事 原文: 有一只乌鸦口渴了,于是他在低空盘旋着想找水喝。找了很久,他终于发现在不远处有一个水瓶,便开心地飞过去,停在了水瓶口,准备痛快地喝水。谁知道水瓶里水太少了,瓶口又小,瓶颈又长,乌鸦无论如何也够不着水。这可怎么办呢? 乌鸦想到,把水瓶撞倒,便可以喝到水了。于是,他从高空往下冲,猛烈地撞击水瓶。可水瓶太重,乌鸦即使用尽全身力气,水瓶依然纹丝不动。 乌鸦一气之下,从附近叼来一块石子,朝水瓶砸下去。他本想把水瓶砸坏之后饮水,没想到石子“扑通”一声刚好落进水瓶里。 乌鸦飞下去,看到水瓶一点儿都没破。这时细心的乌鸦发现,石子沉入瓶底,里面的水好像比原来高了一些。 “有办法了,这下我能喝到水了。”乌鸦非常高兴,他“哇哇”大叫着开始行动起来。他叼来许多石子,将它们一块一块地投到瓶里。随着石子增多,水瓶里的水也一点点地慢慢向上升…… 终于,水瓶里的水快升到瓶口了,而乌鸦总算可以喝到水了。他站在水瓶口,喝着甘甜可口的水,心里是那么痛快、舒畅。 扩展资料: 乌鸦喝水的思想内容: 人们在做事的时候,容易有惯性思维,可当你打破惯性思维,会豁然开朗,明白其实做一件事情可以有很多的方法。只要开动脑筋,抓住事物本质,便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到,聪明的乌鸦运用它的机智最终喝到了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只有像乌鸦那样开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乌鸦喝水 3. 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有一只乌鸦不好看,但特别聪明,智慧过人。 一天,它干完活又累又渴,真想喝水。忽然,它看一只大水罐,满心欢喜。 它飞到水罐旁,一看罐里的水不多了,嘴探进去也喝不到,怎么办呢?它使劲地用身体撞水罐,又用翅膀推水罐,想把水罐弄倒,好喝水。可是水罐又大又重,它的力量太小了,弄不倒这罐子。 忽然,它急中生智,可以叼些石子放到罐里,石子多了,罐子里的水不就升高了吗?这么想,就这么做了,它不厌其烦地一块一块地用嘴叼石子,功夫不负用功的乌鸦,终于放了很多石子,水上升了,它就喝到了水。它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解了渴。 新版乌鸦喝水的故事 ?? 一天乌鸦渴了,去超市买了两瓶水,一瓶绿茶、一瓶茉莉清茶(O ^ ~ ^ O)。乌鸦先喝的是绿茶,费了很大劲打开了,然后就咕嘟咕嘟喝完了,乌鸦很高兴(≥▽≤)y。 可是没飞多远,乌鸦又渴了。于是乌鸦拿出了茉莉清茶,又费了很大劲没有拧开,乌鸦很沮丧╮(╯3╰)╭。 但是乌鸦没有放弃,乌鸦拿出了他的工具箱,取出壁纸刀开始割瓶口,可是割了半天也没割开( ̄. ̄)。乌鸦还是没有放弃,乌鸦有拿出了打火机,开始烧瓶盖,结果还是没有烧开-____-"?? 最后乌鸦拿出了工具箱里的杀手锏改锥,开始不停的撬╰_╯。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乌鸦撬开了瓶盖,喝到了水?\( ̄) ̄)>。 那么现在大家来猜一下,乌鸦的职业是什么,他为什么会随身携带工具箱呢?( ^_^ )? 乌鸦喝水之故事新编 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人类遗弃的半瓶矿泉水。 这只乌鸦是那只会衔石子乌鸦的后代,可这次却活活渴死了。为什么喝不到水呢?原因据说是这样的: 1、乌鸦想跻身上流社会,起码也混个公务员或者小资吧。 可它一无本领二无姿色,只得祭出“出身论”作为敲门砖。到处对人家说,祖上曾是白孔雀,大炼钢铁那年,因为想一飞冲天变成凤凰并且相信凤凰是火中诞生的,于是去钻公社食堂的灶眼才变成现在这样的。 还请枪手写了两部书《鸟人必读之喝水秘诀》、《我和凤凰--不得不说的故事》。还别说,也真笼络了几个有钱的鸟人,算是各取所需吧。 既然有如此出身,又继承了祖上光荣的聪明血统,没有道理去喝人类这种劣等生物遗弃的水呀?更主要的,那天不巧有麻雀也在发现水的现场,所以即使再渴也得忍着,渴死事小,面子事大啊! 2、乌鸦在挥霍掉祖上的财产和尊严后,终于不得不自食其力了。于是去鸡国打工。 真是又苦又累啊,还吃不饱睡不好。要回家了,包工的公鸡一毛不拔,逼得另一位小乌鸦自缚了翅膀从树上坠地身亡,在舆论的一片谴责声中好不容易才拿到工钱。 乌鸦省吃俭用,连瓶水都舍不得买,发现人类遗弃的这半瓶水正高兴呢,一只戴红袖章的老母鸡突然跳出来,说乌鸦在这里喝水影响了市容,还说鸡国这么乱都是你们这些外地鸟闹的,于是不但夺去了那半瓶水,还毫不留情地抢走乌鸦二分之一的工钱,作了罚款。 3、大森林里面闹水荒了,不管是高贵的孔雀,有钱的火鸡,弱小的麻雀还是可怜的乌鸦,全都渴得发慌。 麻雀们叽叽叽喳喳,说事到如今,都是孔雀一个劲儿地圈地给自己盖楼房闹的,都是火鸡这一处火电厂那一处化工厂闹的,平常这些鸟人高高在上的从来不把咱们放在眼里,现在大难临头了咱们也别照顾他们了,就这半瓶水了谁也别喝,大不了一起渴死呗,反正咱麻雀和乌鸦命贱。更有一只穷乌鸦卖自己的羽毛不小心得了可怕的“脱毛病”,更是胸中不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自己沾了病毒的最后一根羽毛丢了入瓶中,得,不能一起过不是?那就一起死吧! 4、乌鸦发现水的那天事有不巧,一群追星鸟和黄狗也在寻找这瓶水。 自从百灵被评为太阳系歌坛四大天王后,鸟国就刮起了一股“怀旧风”,什么鸟人都敢到歌坛唱两句,追星鸟族更是四处寻找百灵遗落人间的忘情水,据说喝了以后能立马忘了自己老婆是谁,大家一致认为乌鸦发现的这瓶就是忘情水,而坚决不让它喝,怕它喝了以后去找鸽子,生下一堆会咕咕叫的白乌鸦。正与乌鸦争抢间,水被一群挎相机嘴叨话筒的黄狗抢去,原来是一群正抢新闻造新闻的鸟报记者。 说经过他们考证,这瓶水是个文物,是人类有个叫克林顿的给他的相好叫莱温斯基的完事以后漱口用的,他们要将之巡回世界展出! 5、乌鸦实在混不下去了,只好加入了黑社会。虽说乌鸦一不偷二不抢的,可它擅长造谣和忽悠啊,再加上毛色乌黑符合黑社会的基本要求,就做了黑社会的文化传播大使。 发现那半瓶水后,乌鸦很是得意,可又不想自己一粒石子一粒石子那样地劳动,就拉来了另外一只同样口渴的乌鸦,说你叨一粒石子进去,到时我就让你喝一口水,你再介绍另外一只乌鸦叨石子,那叫下线,我就让你喝两口水,直到咱们喝上水。那只乌鸦高高兴兴地发展下线去了,不一会儿就来了一大群乌鸦。 这时黑社会的老大,狗熊偷完蜜回来了,还带来了一只大白鼠。狗熊对乌鸦说,在学你祖宗衔石子入瓶呢?都什么年代了还不与时俱进啊?虽然没有石子可我胡子上有糖豆啊!于是就命令乌鸦们从狗熊胡子上衔啄糖豆,待乌鸦费了很大力气把糖豆衔入瓶中后,狗熊一把抢过来递给大白鼠,还说:局长请喝,好甜的水! -----。 4. 从乌鸦喝水的故事中我们学会了什么 不抛弃 不放弃 一定要喝到水, 这只乌鸦告诉我们,如果有一天 我们遇到同样的情况 要向它学习, 往瓶子里扔点石头,再喝,可以增加水的矿物含量.是一种自制的矿泉水. 这只乌鸦非常聪明 并且可爱. 让我们接受现实,遇到因难根据现实情况 利用可行的方法 解决自己的问题. 莫要服怨现实. 同样的情况 有的乌鸦可以无奈的怨天忧人, 有的乌鸦可以积急的想办法 实现愿望. 所以机会和问题是一般是同时存在, 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人,总是遇到新的机会. 5. 编一个两只乌鸦喝水的童话故事 乌鸦喝水后传 话说乌鸦运用聪明的才智喝到水后,在乌鸦界传疯了,乌鸦们纷纷把它视为偶像,那只乌鸦听见了,不由自主得意忘形。多年后,那只乌鸦也变成老乌鸦了…… 在一次花样喝水大赛中,便有乌鸦邀请了它。台上摆着各式各样的瓶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法喝到水。最先喝到水为冠军,老乌鸦不禁得意洋洋起来,心想:想当年,我可是因为这个,名震乌鸦界。只听一声:“比赛开始!”老乌鸦忙低头找石子,发现地上一颗石子都没有,左看右看,发现乌鸦界的新一代们有的拿出了吸管,有的用更新颖的工具,有的……老乌鸦急了,直冒汗,连忙飞出去寻找石头。 待它回来的时候,比赛早已结束。最后的冠军是拿着吸管的小乌鸦。 老乌鸦不经后悔起来,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啊…… 老乌鸦因为它的(可以填虚荣心或者不求上进)所以(变成了什么样又或者是成为了什么样)。因此我们不能做(怎么样)的人。2023-07-20 14:48:131
如何正确的评价刘备,草根逆袭需要什么条件呢?
我觉得刘备是一个非常深谋远虑,而且特别懂得怎样去和什么样的人相处,怎样去利用他人,而且非常的礼贤下士,非常有远见,有抱负。草根逆袭首先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意志力,有野心报复,另外就是能够拉拢非常优秀的人为自己服务。2023-07-20 14:48:275
考研自主划线的优缺点
考研自主划线的优点1、34所高校自划线的招生政策突出了高校研究生选拔过程中“确保质量,突出特色”的原则,改变了过去长期存在的“一刀切”式的分数线划定模式,较好地兼顾了国家基本要求与高校个性化选拔的双重需要,提高了研究生选拔的有效性和切实性。2、硕士生入学考试的初试按照全国统考,这样保证人才选拔的基本标准,复试按照各个高校自主确定考试内容,自主确定差额复试比例,保证有足够比例的考生参加差额复试。改变复试只是走过场的“怪现状”,复试有了实质性内容,可以对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创新意识进行全面和深度考核,高校有了在复试考生中优中选优的可能,有利于高校积极探索多元性、多样化的招考形式。3、自划线高校复试工作先于其他高校进行,对于一志愿报考34所自划线高校但未录取的大量考生,可以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参加其他高校的调剂复试,使其他生源不足的招生单位能够尽快调剂到更优秀的考生,增加了考生调剂录取成功的机会。缺点1、滥用自主权,个别高校有了自主划线的“自由”,乱使用手中的权利,为 个别“关系考生”降低分数标准,严重损害了考试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是不会使用或者是没有很好使用自主权,个别高校已经习惯了国家划线,缺乏人才选拔的主体意识,缺乏创新人才选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存在“等国家线作为参考”的现象,个别高校还存在“作为自划线学校不能比国家线低”的心理,这些框框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招生单位结合自身学科专业特点进行人才自主选拔,也是对招生自主权的误用。2、具体招生过程中存在唯“出身论”倾向。目前高校研究生招生中普遍存在“本科出身论”即本科就读高校也成为录取因素。由于划线的自主性,部分缺乏自律的自划线高校刻意通过划线设计,尽量多让本校生上线,有针对性地将来自“985”“211”重点院校的本科生划到线内,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研究生招生选拔过程的“本科出身论”。不但失去了研究生初试成绩的应有分量和“成绩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也助长了选人用人的不良社会习气。2023-07-20 14:49:206
君不君,臣不臣 父不父 子不子
参考其他回答,见参考资料。 也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秦晖在《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典籍与行为中的文化史悖论及中国现代化之路》对《论语》这一则的解释,认为“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支配,即君要像个君,臣才能像个臣;父要像个父,子才能像个子;君不君则臣不臣,父不父则子不子。……”,所以“原初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实际上把君臣关系看成一种契约,君不君则臣也就可以不臣”。 此说言过其实。且先看这一则的内容与句读。 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论语·颜渊第十二》) 一般的句读: 齐景公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断句上,的确可以断成“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照样讲得通,但是考察起来却不太可能成立。 齐国在景公的时候,陈桓子施惠于民,越来越壮大,景公没有办法。鲁昭公二十五年,孔子去齐国,景公求教孔子怎么办,孔子说了这番话。孔子话只有八个字,但是意思表达却非常到位,大概是说:做君主就应该像的样子,做臣子就应该像臣子的样子,做父亲就应该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就应该像儿子的样子(,这样齐国才有希望)。不仅回答了景公的问题,其中还暗示景公有“不君”的行为,劝喻的意思很明显。景公也不是傻子,但是他死要面子,就顾左右而言他了:“是啊是啊,如果君主不像君主,臣子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就是有饭,我能吃得上嘛?” 尽管孔子说君要像君的样子,但大概也不会说如果“君不君”则“臣”就可以“不臣”这样的话,因为他还是很有些“愚忠”的。比如在“赵盾弑其君”这件事上孔子的态度,尽管晋灵公无道,臣子杀死了他(灵公为赵盾之弟所杀),还是要背负弑君的罪名。而且“君,君”与“臣,臣”,“父,父”与“子,子”之间并不必然存在条件的关系,说原初儒家认为“君臣关系看成一种契约,君不君则臣也就可以不臣”,显然没有注意孔孟之间的差别。孔子最终以礼作为评价的标准,即使“君不君”,“不臣”的行为仍然是“不臣”,而不是“革命无罪,造反有理”。“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其君”,“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都是孟子以后的事情了,孔、孟思想差距很大,一般说来,孔子带有浓厚的法家色彩,所以人们一般认为韩非的老师荀子才是战国时期孔子学说的严格继承者。 “三纲五常”在漫长的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尽管牢不可破,这也并掩不住过去的文明。今天对儒学中一些思想的再认识当然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却也不能“药方只贩古时丹”,动辄往前贤的脸上贴金。把民族(或国家)的希望寄托在所谓复兴原初的儒学上,恐怕也只是新儒家们的一厢情愿。 再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孔夫子最受诟病的话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少人理解成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父就是父,子就是子。后面的潜台词是各有位置,不可改变。有些人甚至认为:“按儒家理论,每一个人出生后,其社会地位就已自然形成,并且终生不得逾越,否则便是不仁非礼,甚至是犯上作乱。”这就与“血统论”、“出身论”画上了等号。 这样的解读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人对孔子和儒家学说厌恶异常。因为中国人血液里历来就有一种不安分的骚动,有一种蔑视一切的气概。这个特点朝好里讲就是不安现状,勇于挑战,期望改变命运,期望混得有模有样;朝不好讲就是不守秩序,轻慢规则,不懂得渐进式改革,更不懂可持续发展。比如说以前项羽看见秦始皇威风八面,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现代一位领袖人物在对农民运动的讴歌里赞道:少奶奶的牙床上农民兄弟也可以上去滚一滚。两位历史人物的语言尽管穿越了遥远的时空隧道,但还是异常贴近、投契,反映了中国人跨越式发展、跃进式腾飞的心理。所以说将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理解成了各有各的位、各是各的事,各认各的命之时,怎么能不激起中国人强烈的逆反心理,怎么能不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 也许不能说上面那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但对照孔子一贯的思想,以及后人的研究,至少可以说“君就是君、臣就是臣”的理解过于简单了,与孔子原意恐怕有一定距离。这点,老汉在《寂寞的孔夫子》里引用了一些资料予以说明。近来读书,无意间又发现了一些与孔子同时代或相距较近人的说法,可以作为旁证,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左传》里有篇“石碏谏宠州吁”,说的是卫国大臣石碏看不惯卫庄公溺爱儿子州吁,对卫庄公说的一番话。里面有“六逆”、“六顺”之说:“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六逆”不去说了,值得注意的是“六顺”里面,君义与臣行、父慈与子孝、兄爱与弟敬是并列对应的,互有义务,各有所守。反映了那时候人们对“君臣父子”关系的理解并不是单方面的我对你错、我大你小、我强你弱的关系,或者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要你怎么样你就应该怎么样那样一种状况,而是君臣父子各守其道、互有制约。《左传》记载这话说在公元前七二二年,距孔子诞生的五五一年早了不足二百年。应该还算不是相距太远。还要注意的是,石碏的“六逆”、“六顺”之说不完全是他本人的奇思妙想,应该是那个时代有代表性与涵盖力的观点。因为大臣向君主进言,一般是不会拿实验室里只有自己才懂的语言说事的,只会用整个社会公认、接受的标准言说。就像今天各级官员开口闭口“三个代表”、“邓小平理论”一样。 如果说上面引用的例子稍早了一点,那么《左传》里记载的另一件事恰好与孔子同时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晏子不死君难》说的是公元前五四八年发生在齐国的一件事:齐国国君齐庄公与大臣崔武子老婆私通,崔武子不甘戴绿帽子杀了齐庄公。另一大臣晏子尽臣礼抱庄公之尸痛哭,但是当其他人询问晏子会不会与庄公共存亡时,晏子却这样回答:“君民者,岂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岂为其口实?社稷是养。故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若为己死,而为己亡,非其私昵,谁敢任之?”晏子这里讲的同样是君臣各守其道的问题。在晏子看来,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做臣子的才可能与国君共进退,除此而外,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你死你亡,与我何干?晏子说这话时孔子尚为幼儿,但他语言里很显然蕴含着“君有君的样子,臣有臣的样子”的意思。 上述两例距孔子较近,说明君臣父子各守其道是那时整个社会接受的观念。站在这个角度看待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恐怕理解上会更准确些,视野上也更开阔些。2023-07-20 14:50:016
封神榜是什么意思
《封神榜》其实是两大教派之间的斗争,阐教与截教,同源于道教!阐教跟截教大抵相当于偶们某个时期划分出的右派跟左派。偶们知道,当时的政策是有出身论与不唯出身论。但阐教的教主元始天尊同学认为根红苗正才能干革命,手下的玉虚十二弟子都是经过严格挑选的,所谓贵精而不贵多。相反,截教通天教主则本着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先进理念,摒弃狭隘的人本位思想,很是收了一些旁门的徒弟,所谓披毛带角,湿生卵化之辈。 这样一来矛盾就出来了。偶们知道阐是阐化,也即“立”,截是截取。也即“破”,先天矛盾跟后天矛盾不断的积累积累,最后有一天爆发出来是很正常的。 阐教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且说,阐教之中的人事构成基本是这样的。 第一,老子。后来被称为太上老君。老子是道教的教主,但这一教在历史上要等张角跟张鲁两个姓张的给他创出来。所以那时老子还很寂寥,老哥儿一个住在八景宫。座下弟子玄都法师。 老子之后就是元始天尊,正宗的教主,印把子在手。元始座下弟子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计有玉虚十二门人。十二门人中:广成子,赤精子,太乙真人,文殊广法天尊,普贤真人,慈航道人。黄龙真人,道行天尊,清虚道德真君,惧留孙跟玉鼎真人这十一个雷打不动,另外一个名额或是云中子或是灵宝法师。这样算来已经有十三个人了,再算上玉虚本部常驻的南极仙翁,一共十四个。 这些人都是正牌的元始座下弟子,另外的小弟子比如姜子牙申公豹萧臻之类的数目就不详了。所以说阐教人数其实也不少,只是种类比较单调而已。 在第一代教主跟第二代十二门人之间,活跃着一个特殊人物,就是燃灯道人。老道实战功夫不行,法宝只有一个紫金钵盂,而且超被动。要等人家主动望上撞,恰似守株待兔里那树桩子。但封神演义里的兔子显然不多,是以这钵盂属于典型的鸡肋产品。 他道行是比较高深的,法号燃灯,顾名思义,眼前果然有一盏灯。这琉璃灯的灯芯有一阵子也跑了出去,找姜子牙的麻烦。物品如此了得,主人可想而知。所以大概真的要比十二门人高。后来在佛教里也有一尊燃灯佛,西游记里揭穿了无字真经的那位未出场人物。照理说,象这种苦守孤灯住在藏经阁上的,倘若不真是废物,那么一定非同小可。(比如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和尚)。 这人特立独行,自成一系,姜子牙要叫他老师,但他又要叫元始天尊老师,具体分辈偶实在头疼,只好把他单个刨开,算一代半人物。 除去三个光杆司令:慈航,黄龙跟灵宝法师,第二代玉虚门人大多收了徒弟,这些弟子算第三代,领军人物杨戬。其次哪吒,韦护,雷震子。这四个人是第一阵营。首先他们都不是凡人。哪吒是灵珠子,雷震子是将星。杨戬跟韦护不详。其次大伙儿都活到了最后。 第二阵营李靖,金吒,木吒。也活到了最后。以上七个人肉身成圣,但这三位明显没上四位牛。李靖侥幸拜到了燃灯道人门下,混了座玲珑宝塔托在手里。辈分是不低,也免了跟三个儿子做同门师兄弟的尴尬。但那塔在燃灯手里可以罩住哪吒烧,在李靖手里就只能当铅球砸人,也不知道这师父都教了些什么呀。 第三阵营黄天化,土行孙,杨任,殷郊,殷洪。五个人除土行孙一百年道行会地行术外,余人都没根基,草草锻炼十几年就放出来了。本身修为最强也就是跟金吒木吒差不多,原则上就这种低配置也指不上他们去狙人,老师们发了狠心,基本上都给配一身好装备。黄天化玉麒麟穿心钉。杨任五火七禽扇飞电枪云霞兽(注意,小黄跟杨任一个师父。清虚道德真君确实挺猛,居然有两只座骑。)殷郊翻天印落魂钟,殷洪阴阳镜+八卦紫绶仙衣,利马把这四个菜鸟培养成四头霸王龙,格斗能力相当的高。 截教 说完阐教,再说截教。后来截教被围攻的一大罪名就是滥收弟子,但偶们仔细分析一下,其实截教弟子虽多,核心弟子却比玉虚十二门人还少。通天教主座下四大弟子:1,多宝道人(就是火灵圣母的师父。所以火灵圣母被广成子拿翻天印拍死,严格说来广成子是以大欺小,怨不得人家生气),2,金灵圣母,三,无当圣母,四,龟灵圣母。 这四个大弟子认真来说还是比较强的。多宝道人后来为替师父出气,昏了头去单挑老子,自然被捉。但他硬吃了翻天印一印,除了被打个跟头,并不怎样,可见本身道行是很高的。第二金灵圣母,死于玉虚门下文殊,普贤,慈航跟燃灯道人的夹攻。她毕竟不是教主级人物,被人这样打,再不死没天理了。这个不能说她不强,只能说对手太不仗义,没有费厄泼赖的精神。第三无当圣母,在万仙阵那么恶劣的环境下从容逃脱,不知所终。第四龟灵圣母被同是教主级人物的接引道人拿下,在无意中被西方的蚊子叮死了。 龟灵圣母的情况比较特殊,刚出场就被翻天印逼的现了原形,好象很弱,实则不然。因为翻天印威力非同小可,纵是广成子自己也接不下。龟灵圣母虽然现了原形,硬接翻天印居然不伤不死,这就很说明问题了。——象他们那个级别的仙人,一动上手,谁先出法宝谁赢。龟灵圣母缠着广成子斗剑,表面上是欺负他,实际上还没翻脸。因为纵观整部封神,还没有哪两位神仙不比法宝单靠斗剑论胜负的。法宝龟灵圣母也有,后来不是拿日月珠打跑了惧留孙?只不过当时一念慈悲,没使在广成子身上而已。本来就想吓唬吓唬广成子出口气算了,谁想到红脸汉子不禁逗,终于惹出大事。……这是后话。所以,单论道行,龟灵圣母还是有的。 四大弟子之下的杂牌弟子还有几个,但也不多。六耳定光仙投降了阐教。毗芦仙归了西方,这都是有根器的。实际上,截教第二代门人的数量相当有限,不见得多于阐教,甚至还少。之所以造成截教人数众多的状况,主要是因为碧游宫里法宝太多,以至于众多截教第三代甚至第四代门人手里都握有相当强悍的法宝,足以令玉虚第二代的十二门人头疼。 截教第三代望下数目太过庞杂,偶这里就不一一列出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闻仲,有很多人都奇怪以闻仲的人臣身份怎么会在截教中享有那么高的威望,那么多人来替他助拳。实际偶们想闻仲是金灵圣母门下,这辈分不低,跟火灵圣母之流是一辈的,截教散落在海岛山川上的诸门人,身份最多也就跟他平级。加上闻仲个人魅力相当的强,乃是靠一人撑一国的伟人级角色,所以有这样的威望跟号召力不足为奇。殷商制内,高手众多,以魔家四将的凶悍,黄飞虎如何在他们眼里?只有太师闻仲才压得住。何况还有孔宣张奎一堆猛人。殷商第一高手孔宣,那是连陆压都只能开溜的厉害角色。封神整部书里除了教主级人物,孔宣差不多可以排到第一。这样的人都能为殷商所用,阐教这边的封神要如此大张旗鼓也就顺理成章了。2023-07-20 14:50:321
原始学历歧视的原因是什么?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但是学历歧视的情况仍然是存在。那么,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原始学历歧视的原因是什么。 1、 计划经济时期,作为计划经济产物的“第一学历”是为了分清阶级出身(如接受了大中专教育的人,一定是有干部身份的人)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是身份的象征。二十年前(1999年扩招前),中国的大中专教育都是精英教育,1999年起大中专院校连年扩招,大中专院校尤其是本科毕业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大众化),于是用人单位的门槛抬高到了211、985之上。 2、 现阶段,因教育体制、高等院校及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存在众多问题,致使“原始学历(第一学历)”情节依旧存在。 3、 客观来讲,我国的本科教育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很多学生经过了高考,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开始显现出自身的惰性,入学之后,缺乏自控能力,对专业知识不能较好的学习,而学校的教育方向也有问题,仍停留在最初的学术上,照本宣科,使得毕业生缺乏实践能力,以致于毕业之初在社会上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这个问题在我国的许多高校普遍存在。 4、 由于高校连年扩招,学术水平较低大学的硕士点、博士点的盲目增加,以及上级监管不严,造成证书滥发等诸多原因,学历在不断的贬值之中,这为“原始学历”情节的滋长提供了土壤。 5、 越来越多的博士生毕业人数和数量一定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是造成“本科出身论”的主要原因。 以上就是关于原始学历歧视的原因是什么的内容介绍了。2023-07-20 14:50:391
什么叫硕博原始学历啊
上大学的最初学历叫硕博原始学历原始学历歧视,是指原始学历不是“211”、“985”等名校,即使最高学历是博士,也一样会被歧视的现象。寒窗苦读20余年,一路“过关斩将”终于戴上博士帽,却因本科“出身”非211、985等知名高校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2012年10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一位应届博士毕业生在校园论坛发帖《谈本科非211、985的博士找工作问题》,痛陈部分招聘单位唯“出身论”的用人标准,一时在高校引发大讨论。在帖子中述说了自己或同学经历的几次涉嫌“原始学历歧视”的求职:中船重工某研究所的人事部门负责人表示,其单位搞的是科研,本科非211高校的博士不行;中南某设计院招聘,要求第一学历和最终学历必须均为211或985。一群本科非211、985的人来到华科读博,他们同样承受着A类、B类、SCI论文的压力。希望有一天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科研实力清洗掉自己人生的“污点”。能取得博士学位,就是对一个人科研能力的肯定。到任何单位求职,个人能力才应是关键因素,用人单位如此“查三代”制造就业门槛,容易抹杀不少人多年的努力,埋没有能力、有志向的年轻人。不少单位的应聘条件中也注明了这样的“特别条款”:哈尔滨一所省属大学的外语学院俄语专业教师岗位,甚至指名要各学历阶段都毕业于北外、上外的博士。不仅是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招聘辅导员,对硕士学历的求职者也提出了类似要求。http://baike.baidu.com/view/9479094.htm2023-07-20 14:50:493
谁知道为什么这个世界一定要有竞争?
自从达尔文“物竞天成,适合生存”的理念一出,这个世界改变了,一直到如今。我挺讨厌他的,虽然很佩服一个人可以为了自己的理念偏执地去证明一件事儿,然后竟然改变了数百世纪,这绝对一牛人,可是,我觉得这牛人毁掉了很多人的幸福。 现在的社会都是以强者为尊,对于我这种loser来说,以强者为尊的文化自然是最讨厌的。但是,我也知道,这世界遍地都是loser,咱们都是弱者,谁敢站出来大吼一声,自己最强?没人吧?最强之下,都是弱。没法,竞争文化下必然是这个趋势。但谁可能最强? 强者才能生存这个理念遍布到社会生活的没一个角落,从出身论开始,就是什么众精子争一卵子,即便是懵懂少年也晓得要上好学校,考好成绩,要上好大学。入了社会,竞争更是无处不再。为此,什么计,什么计到处飞。你要知道一个社会的文化太容易了,看当下的流行就知道了。电视剧,电影是文化的反映,也是文化的推动。看看,管你什么《宫心计》《金枝欲孽》还是《鸿门宴》,无处不竞争。。。最为可怕的是,即使你不争,别人会带动你去争。即便天下人都可忽视,可自己的父母那拳拳之心却无法忽视。出于爱,我们不得不对社会妥协,遵从这尊者的文化。 为什么一定要竞争?我爸说为了发展。可是,我觉得不发展也没什么。他说不发展不就跟原始人一样。其实,我觉得原始人也挺好的。因为,他们幸福,虽然辛苦,可是幸福。不要说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们都知道猪吃了睡睡了吃挺幸福的,因为少思虑。然而,竞争却必然让人殚精竭虑,忘掉自我。并不是成为第一才会幸福,实际上,为了争得第一,往往失去幸福。何况,没有竞争,难道就不发展了?发展是自然的,是天道,有没有竞争,人都得长大。虽然我们跟人比高会长高那么微乎其微的一小点,但是,你长到一米八还是一米六还真不是跟人比比就能决定的。 因此,我厌恶什么《达人秀》等等一系列的综艺节目,因为这也是一个个竞争环境的集中体现。虽然我喜欢它展现了人的某些灿烂精神,但是却仍旧在传递全民竞争的信号:你只有努力,才能为众人瞩目,你才能赢得你所想要的。进入人民大会堂就是标志。⊙﹏⊙b汗,为什么这就是标志。我也进入过人民大会堂,可我仍旧是小民一个。即便,这些胜者进入了人民大会堂,他们也不会是胜者。因为这个社会的资源为掌权者所把控。你知道我为什么能够轻易进入人民大会堂吗?因为那个时候我也属于这掌权机构的一员。因此,你发现,有些被有的人视若平生拼尽一切一争的东西,对有的人来说,轻易可得。您还拼个什么劲儿? 胜利的巅峰从来都不是幸福,而是失落。在追逐巅峰的过程中付出的才可能是幸福。站在那一刹那得到的是满足,是欣喜,但也不见得是幸福。 因为,我相信,幸福不会是一刹那,幸福应该是宁静满足,而且应该没有保质期。 竞争真的很累,不是吗?难道在这个世界生存,目的是为了累它一遭?难怪很多人都在叹息:人生真他妈的没意思。。。2023-07-20 14:50:561
罗隐的简历
罗隐 姓名 姓名: 罗隐 又名: 原名横 字昭谏 性别: 男 生卒年: 公元前833-公元前909 所属文学时期: 隋唐五代文学 同时期作家: 杜荀鹤 韩偓 作家生平 作家生平 罗隐 罗隐(833——909)原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十试不中后有退隐之心,乃更名为隐。罗姓原为中土望族,西晋末,永嘉南渡,门第式微,各奔东西,才由湖南长沙迁徙来新,卜居于新登镇东约一里许的双江村。据说,近村鼍江上蒙有青白二气,待罗隐、杜建徽(吴越大将杜棱之子,后为吴越国太师)出,二气乃消。邑人有诗曰:“独异二公生不凡,青白二气波间吐。” 罗隐所处的时代正是唐王朝走向衰亡之时,“出身论门第,做官靠援引”,科举考试已徒具形式。尽管罗隐的祖父曾做过县令,父亲也应过“开元礼”,但毕竟已是寒族,这就注定了他乖蹇的命运。吴越国著名文士沉崧评价他说:“龆年夙慧,稚齿能文”,而且“才了十人,学殚百氏,名宣寓县,誉播寰区”。然而,由于缺乏权贵的援引,竟然连试不中。他在《谗书》自序中哀叹说:“生少时,自道有言语,及来京师七年,寒饿相接,殆不似寻常人”。 罗隐的一生,历唐末文、武、宣、懿、僖、昭、哀七个王朝。《吴越春秋》中说他“十试不中”。他自已在《湘南应用集序》中也提到:“隐,大中末即在贡籍中,然命薄地卑,自已卯至于庚寅,一十二年,看人变化”。可以说,他的大半生过的是仰人鼻息的幕僚生活,足迹遍及浙、苏、皖、赣、湘、鄂、蜀、陕等大半个中国。《鉴戒录》收有这样一则轶事:罗隐秀才赴举之日,于钟陵筵上赠歌妓云英一绝。下第,又经钟陵,复与云英会。云英抚掌曰:“罗秀才犹未脱白耶?”隐虽内耻,寻以诗戏谑曰:“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卿未嫁,可怜俱是不如人。”虽是诗人无奈何的自我解嘲,其味却是那么地辛酸。 社会政治的腐败,导致诗人残酷的命运,清代的乡贤洪焘老夫子抨击得好:“起李家二十帝而问之,三百年进士科为谁而设?”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诗人再次落第,对科举入仕完全绝望,决计东归投奔钱镠。初为钱塘令,寻迁秘书著作郎,后辟为镇海军节度掌书记。后,钱镠进爵吴越王,表罗隐为司勋郎中,充镇海节度判官、吴越给事中,最后终于盐铁发运使任上,享年七十七岁。 应该说,诗人的晚年尚算圆满。钱镠出身武夫素来慢士,据说,桐庐文人章鲁风因触怒了他而被沉江底。但对罗隐却颇敬礼有加,赞誉他说:“黄河信有澄清日,人世应难继此才。”《西湖游览志余》记述说:钱氏有国,西湖渔者日纳鱼数桶,谓之“使宅鱼”。隐题《皤溪垂钓图》曰:“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若教生长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结果,“钱览诗大笑,遂蠲其征。”《梦溪笔谈》载:杭州新治,城垒楼橹甚盛,浙帅(钱镠)携僚客观之。隐指“却敌”,佯不晓曰:“设此何用?”浙帅曰:“君岂不知欲备耶?”隐与镠曰:“审如是,何不向里设之?”……镠不悟,后巡衣锦城,武勇指挥使徐绾、许再思挟宣卒为乱,入攻中城,几于覆国……。镠感隐有识见,此后军事上常有咨询。《通鉴记事本未》记有同样内容,毛主席阅后批说:“昭谏亦有军谋”。 罗隐一生著作颇丰,计有小品文《谗书》五卷约六十余篇,鲁迅评说“全部是抗争和愤激之谈”,一度成为朝廷禁书,纪昀在修撰《四库全书》时竟不敢收。诗集《甲乙集》收有诗四百余首,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屡考不举“下第”诗,内容充满愤懑不平之情;另一类是“咏物、咏史”诗,讽嘲之言溢乎其间,亦寓有警世之戒。 毛泽东主席故居丰泽园的藏书中,有罗隐的两本着作——《罗昭谏集》和《甲乙集》,毛主席对其中许多首诗都划有浓圈密点,粗略统计约有九十一首。***同志曾在中纪委全会上引述罗隐诗句“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作警句,借此告诫各级领导干部,应以国家利益为重,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罗隐深遂的思想,一千多年后还在熠熠发光。 罗隐对故乡影响最大的却是有关他的传说故事。1988年编次的《中国民间文学三集成·富阳卷》中收有罗隐传说十四篇,1977年本市民研会编撰的《罗隐的故事》增至五十余篇。这些传说故事,充分地反映了罗隐的铮铮风骨和杰出的睿智,同时也隐约透示了诗人飘泊无依、穷苦潦倒的一生。 附1:罗隐诗诠 张宝昌 罗隐的诗作,历代称誉甚多,评述较少,而铨释者几稀。八十年代中期,蒋祖怡先生一开先河,选注了其中二百余首。笔者课余,曾有效颦之作,谨录几首如下。一孔之见,聊以引玉。 (一) 桃 花 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半里红欹宋玉墙。 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桃花艳而易凋,入诗颇多,常喻作薄命佳丽,轻浮之姝,如“人面桃花相映红”、“轻薄桃花逐水流”等。本诗却是自喻之作,以“漠漠香”、“不胜芳”间道自己才华高超,而用“艳拂文君酒”、“红欹宋玉墙”自况文追相如、宋玉。后四句转而抒说自己的冷落凄凉,透示了无限的幽伤。 《唐才子传》云:“(隐)恃才傲物,众颇憎忌。自以为当得大用,而一第落落,传食诸侯……颇多怨愤”,于此诗可窥一斑。 蒋祖怡先生诠释此诗“为伤春之作”,大致不差,但不尽然,其中三、四句解为“以美女、美男拟花”殊属未当。 (二) 柳 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诗经》有“杨柳依依”之句,后以此喻友情难舍,至有柳永之“杨柳岸晓风残月”名世,“灞桥折柳”着为送别典范。然罗隐咏柳却一脱窠臼,别蓄新意。是诗,蒋先生诠解为“借柳絮以自叹生活流离无定”,窃意不然。绝句之末句应为点题之句,“绊”乃点睛之笔,讥刺那些专进谗言刻意伤人的奸恶之徒。 《唐诗纪事》云,昭宗欲以甲科处之,有大臣奏曰:“隐虽有才,然多轻易,明皇圣德,犹横遭讥谤,将相臣僚,岂能免乎!”……其事遂寝。《北梦琐言》亦记述:隐既频不得意,未免怨望,竟为贵子弟所排,契阔东归。黄寇事平,朝贤议欲召之。韦贻范沮之曰:“……(隐)若登科通籍,吾徒为粃糠也。”由是不果召。可见,罗之半生不振,为人排挤亦是一因。“争解垂丝绊路人”不是“伤感自叹”,应是指斥。 (三) 牡丹花 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 牡丹又称“富贵花”,骚人誉之“国色天香”,是诗颔联为名句。《红楼梦》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薛宝钗掣得一签,上画一枝牡丹,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 曹氏为文立意甚深,以牡丹喻宝钗富贵雍容,艳冠群芳,为“金玉良缘”伏笔。有人据此反推原诗为咏杨妃之作,实属牵强。祖怡先生诠释“作者以牡丹的‘秾华"自喻,抒发自己博学多才而功名落落的感叹”,似亦勉强。 按《艺苑雌黄》对是诗“韩令”一句注曰:唐元和中,韩弘罢宣武节制,始至长安私第,有花命砟之,曰:“吾岂效儿女辈耶?”细味之,是诗当为感怀诗,慨叹人生无常,富贵荣华一似过眼烟云,为自己积年不达聊作自慰。 (四) 梅 子 天赐胭脂一抹腮,盘中磊落笛中哀。 虽然未得和羹便,曾与将军止渴来。 此诗题目,明刻本为《梅子》,清刻本作《红梅》。祖怡先生根据首句亦意《红梅》为佳,实误。梅子成熟蒂部周遭呈潮红,亚赛胭脂。故是诗系咏梅之果实,现据明刻本予以校正。 梅乃寻常果子,古人因其味酸常作调味用,《世说新语》记:魏武行军,遥指梅林使士卒生津,“望梅止渴”即着为典故。明杨慎《丹铅总录》讥毁此诗“却似军官宿娼谜,”纯乎荒唐无聊。蒋先生诠解说,“此诗言梅虽细物,亦有大用”,并引隐《曲江春感》句“圣代也知无弃物”佐证,大致不差。但梅亦是作者的自仿:虽是小小的凡品,也能当得大用,显示了自我振作的精神。 (五) 小 松 已有清阴逼座隅,爱声仙客肯过无。 陵迁谷变须高节,莫向人间作大夫。 是诗,汪德振《罗隐年谱》未定写作时年,祖怡先生《罗隐诗选》亦未选注,前人以为借松述志,自许高节,似误。细品诗意,当系隐晚年之作,“莫向”一句,不似自警,意在讽谏。 《吴越备史》记述朱温纂唐后,隐竭力劝镠绝梁自立。按,罗隐受儒家影响极深,视代唐而立的朱温为非正统。在其《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中云,“若比紫髯分鼎足,未闻余力有琼瑰”,称颂钱镠如三分鼎立的孙权,意也在此。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云:“罗昭谏《咏松》曰:‘陵迁谷变须高节,莫向人间作大夫。"其志亦可悲矣,而其忠义可见,视奴事朱温之杜荀鹤犹粪土也”。 观点虽稍偏颇,但对本诗的理解可谓灼见。 (六) 帝幸蜀 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 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是诗应作于约50岁时,公元881年,唐僖宗避乱迁蜀,重演了百余年前祖上玄宗的故事。诗意显豁,讥剌统治者治国无方,却把罪责推及“女祸”。前人有把“阿蛮”误为玄宗小名,实谬。玄宗小名阿瞒,音近似,但阿蛮实有其人。唐郑处诲《明皇杂录》载:新丰市有女伶曰谢阿蛮,善舞《凌波曲》,常入宫中,杨妃遇之甚厚。与隐友善的同代诗人易乘亿(居官兵部侍郎)有《明皇再见阿蛮舞》及《龙池柳赋》诗,宋女诗人朱淑真诗曰“若使明皇当日见,阿蛮无计况杨妃”,清初诗人吴伟业亦有“取兵辽海哥舒翰,得妇江南谢阿蛮”之句,皆提及此女。据传,谢阿蛮同死于“马嵬兵变”。 乡先贤蒋祖怡先生曾有“阿蛮是玄宗生前与杨妃的昵称”之说(《海内外》杂志总55期,1984年美国纽约出版),语意颇含糊,但在其注释《罗隐诗选》(198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时,已确定“阿蛮”为与杨妃交厚的舞女“谢阿蛮”。 故此诗不仅是讥剌僖宗,而更远的目标是借阿蛮之口针砭玄宗误国,却把罪责推给杨妃,用意颇为深远。 附2:罗隐诗歌创作流派及对后世的影响 王源源 晚唐,诗歌流派丛多,风格各异。诗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态度不一致,因而创作倾向也不相同。其中,有意追随社甫和白居易,为国家的命运担扰,为民生的疾苦而呼喊,这方面的诗人除罗隐外,还有皮日休、陆龟蒙、杜苟鹤、聂夷中等人。他们是现实主义流派诗人。 皮日休,字逸少,是襄阳人。家世务农,唐懿宗咸通八年考中进士。曾任著作郎等职。黄巢起义,皮日休参加了起义军。黄巢兵败后亡。皮日休有诗三百多首。在《正乐府十篇》序里说:“乐府尽古圣王采天下之诗。欲以知国之利病,民之休戚者也。”又说:“诗之美也,闻之足以观乎功;诗之刺也,闻之足以戒乎政”。 皮日休有一首代表作《橡媪叹》,全诗很长,很具体地写了一个靠拾橡子充饥的老太太。这个老太太把收获的精米全部交给了官府,自己只能拾橡子充饥。而交官的时候,一石多粮食只能算作五斗。 同是现实主义流派诗人,“欲知国之利病,民之休戚”。皮日休的创作观与罗隐相同。 但在创作方法上,罗隐不象皮日休那样把劳动人民的生活作为直接的,具体的描写对象。他的诗所写的不是具体的,直接的社会生活事件,而主要是那个时代的矛盾冲突,思想情绪。 罗隐有一首《送溪洲使君》 兵寇伤残国力衰,就中南土藉良医。 凤衔泥诏辞丹阙,雕倚霜风上画旗。 官职不须轻远地,生灵只是计临时。 灞桥洒盏黔巫月,从此江心两所思。 再一首《乱后逢友人》: 沧海去未得,倚舟聊问津。 生灵寇盗尽,方镇改更频。 梦里旧行处,眼前新贵人。 从来事如此,君莫独沾巾。 ——《甲乙集》 以上两首诗,罗隐写出了当时国家的社会现实。人民的灾难和痛苦,在罗隐的笔下深刻而沉重。但诗中没有具体的描写对象,没有具体的生活事件。 杜荀鹤,有诗集叫《唐风集》。杜诗主要反映了黄巢起义后的社会面貌,人民的困苦。有一首《山中寡妇》,是写徭役赋税的繁重的: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襟鬓发焦。 桑拓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就是逃到深山的更深处,也没有办法逃避赋税。蓬茅、麻苎、野草、生柴,很具体地写一事一人。从某一具体的角度反映了唐末社会状况。“事情亦自真切”。(明胡震享《唐音癸签》) 同为民生灾难的呼喊,罗隐的方法就不同。如《秋江》: 秋江待晚潮,客思旆旌遥。 细雨翻芦叶,高风却柳条。 兵戈村落破,饥俭虎狼骄。 吾士兼连此,离魂望里销。 ——《甲乙集》 诗中没有具体的事件,但笔触锋锐凌厉,诗人的思想情绪跃然纸上。 宋王懋《野客丛书》中曰:“唐人诗句中,用俗语者,惟杜荀鹤、罗隐为多。……罗隐诗如曰:‘西施若解亡人国,越国亡来又是谁?"曰‘今宵有酒今宵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曰:‘能消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曰:‘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诗句中多用俗语,这是罗隐与杜荀鹤相一致的地方。 明闵元衢《罗江东外纪》中云:“学诗须是有始有卒,自能名家,方不枉下工夫。如罗隐、杜荀鹤辈至卑弱,至今不能泯没者,以其自成一家耳。” 晚唐,还有一位诗人,名叫韦庄,字端已。唐以后的诗评家常把韦庄与罗隐放在一起评论。如明胡震亨《唐音癸签》中说:韦端已体近雅正,惜出之太易,义乏闳深。“罗昭谏酣情饱墨,出之几不可了。未少佳篇,奈为浮渲所掩,然论笔材,自在伪国诸吟流上”。清薛雪《一瓢诗话》中评论罗隐的诗:“调高韵响,绝非晚唐琐屑,当与韦端已同日而语”。 韦庄,长安杜陵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寒,曾在江南一带飘泊,干宁元年考中进士。着有《浣花集》十卷。 韦庄的诗歌在事件叙述和场面描写上有突出才能。如长诗《秦妇吟》。不过,这首诗的思想倾向在今天来看是不对的:对黄巢起义军作了歪曲诬篾的描写。但此诗的艺术性较高,当时曾经广为流传。除长诗外,韦庄的抒情写景小诗写得很有味,清丽柔婉。如《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唐音癸签》中所谓:“体近雅正,惜出之太易,义乏闳深”语,当是指韦庄抒情小诗? 自然,诗评家说法,各有千秋。或说罗隐与韦庄“同日而语”,或说罗诗比韦诗“酣情饱墨”这就要看诗评家的观点、着眼点如何了。如《唐音癸签》是极力推崇罗隐的,说杜荀鹤的诗“俚浅”,说韦庄“义乏闳深”,独罗隐“自在伪国诸吟流上”。 中国诗歌史上,感时忧国,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诗歌历朝不衰,源远流长。罗隐的诗集《甲乙集》即是源流中的一块玉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 元代,浙江有位诗人叫王冕,诸暨人。自幼家贫,屡试不中。后来,他看到天下将乱,就放弃了仕进的念头,决心归隐。晚年搬到会稽九里山,以种田为生,着有《竹斋诗集》四卷。他的诗歌的主要内容是反映民生疾苦和社会凋弊。对剥削人民的统治者进行讽刺和抨击。他在代表作《虾蟆山》中,借虾蟆的故事,谴责了那些贪赃枉法,残害百姓的官吏,隐射剥削人民的统治阶级。 时至今日,新登或有人谈起罗隐秀才时,会自然而然地扯到明代绍兴的徐文长。说是:“新登有罗隐,绍兴有文长”。徐文长即是徐渭,也是一生坎坷,屡试不中。但他多才多艺,靠出卖诗文字画生活。着有杂剧《四声猿》,其中最有名的是《狂鼓史渔阳三弄》,剧中写东汉末年祢衡骂曹的故事,其实是影射当时的权相严嵩。 《吴越备史·罗隐传》中记载,罗隐曾以祢衡自比:“ 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 罗隐是唐末人,徐渭是明代人。后人之所以把他俩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是因为他俩的那种相同的命运,及对统治阶级、黑暗社会辛辣犀利的讽刺。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罗隐的讽刺诗文或多或少地给了王冕和徐渭一些影响!2023-07-20 14:51:043
不以出身论英雄类的作文800字
隋末唐初,在隋炀帝的暴政下,各位英雄纷纷起义,翟让、李密,李渊、李世民、还有尉迟恭,他们都是英雄,都是想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英雄。 ——题记 翟 让 翟让是曾经的瓦岗头领,最后却被李密杀害,其实翟让是一个厚道的人,在李密大败张须陀之后,威望越来越大的时候,他没有嫉妒,要给李密一个自己的直属军队,命名为“蒲山公营”。 若是换了别的人,李密威望一大,李密可是性命难保,但是翟让没有那样,他认为李密是自己一手成就的人才,反而觉得很骄傲,很为李密自豪,所以能够容许李密当头领,能够容许李密与自己平起平坐,能够容许李密超过自己,这是何等的肚量!又是何等的胸怀! 翟让只想有一块容身之地,并没有李密那样胸怀大志,便将自己一生的心血交给李密,也算是衷心祝愿李密能够成就一番帝业。 李 密 说到李密,大家都知道这位瓦岗将领,他德高望重,他又有以德报怨的胸怀,但由于内心的轻敌,内心的膨胀,所以成了一颗璀璨的流星。 李密也很有成就,他领着瓦岗军赚得一份帝业的基础,他努力了,但由于过度轻敌,他的努力就消融了,就如梅毅所讲的一样,李密正应了“亢龙有悔”那个词。 有很多人都有着成王败寇的心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这位李先生虽然失败,但是他的智慧确实让大家认可,优秀的他引领瓦岗将士一次次击败隋军,运筹帷幄的他,就是乱世英雄中的一颗流星。 李世民 李世民是一个独具慧眼的人,他慧眼识英雄,能够对手下的提议给予理智的答复,能够在N条建议下选取最好的那一条。 李世民是仁慈的,他爱民如子,不枉杀人命,哪儿像朱元璋那样啊,一杀就是大屠杀。在贞观四年,这个爱民如子的李世民,痛心的确定了29人的死刑,这一年里,李世民就杀掉了29人!李世民始终认为人命至重,真是难得的好皇帝。 李世民是能文能武的,有股气吞天下的范儿,有一回,他自己带着几十来个人当侦察兵,身后仅有两员大将,其余全是小兵,面对着王世充的三万精兵,在如此众寡不敌的情况下,他用弓箭百发百中吓得敌兵惊慌失措,不敢靠近这位李世民!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是,赢者只有一个,那就是李世民了,是他带领着玄甲兵击退王世充、窦建德、还有许多反隋武装,不愧是玄甲战神,虽说翟让和李密失败了,但是不能说他们就不是英雄,他们也有着英雄的豪情,但是,由于一点的疏忽,就败给了对方。2023-07-20 14:51:251
大学那些专业最没用?
1、生物工程:国内甚至名校念到博士都没出路,除非是海龟,还能教书。x0dx0a 但目前是录取分数第一高,每年有众多高分考生满怀希望进去,但实在是浪费啊。国内没有像样的生物公司,所以工作非常非常难找。在一些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在“倒数排行榜”上榜上有名,甚至“雄踞”第一的位置。x0dx0a 2、法学:全国范围的滥招生已经把这个专业彻底摧毁。包括重点和名牌大学在内的本科基本难找工作。x0dx0a 除非一口气念到研究生加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通过。通不过的人就只有被淘汰。本来,法学是一个很好的专业,是文科生的一个好选择—获得的是真才实学,毕业后也不愁就业。但是,现在法学专业的门槛太低了!全国范围的滥招生已经把这个专业彻底摧毁。不分高校、不分级别、不分教学质量,所有高校都一哄而上地开设法学专业。攻读法学的人多了,法学的门槛低了,相应地,“法学”也就不值钱了。x0dx0a 千万别想着随便抓个高校考个法学专业将来就能体体面面地当律师,就能体体面面地当法官,noway!包括重点和名牌大学在内的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都必须做好“工作难找”的心理准备。从另一个方面看,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继续深造的话,法学也是可以考虑的。但是记住:要一贯保持优秀的成绩才会有一线生机。也就是说,需要你一口气念到研究生,外加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通过。否则,被淘汰的命运可能不知不觉就降临到你头上了。x0dx0a 3、环境工程。x0dx0a 现在不是全世界都在提倡环保吗?那么选择环境工程一定没有错啦!如果你这样想,可能就高估了我国现阶段环保的水平了。环境工程专业在国外确实是很好的专业,收入很稳定,而且颇高。但我们要知道,这样的就业情况是因为其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工业在饱和中趋近于稳定,而政府已经开始把目光重点投到环境的作用上面。在很多国家,环境保护部门都属于政府机构。据说日本和丹麦每年把GDP的3%投入到环境保护中,因此在这些国家环境保护专业是好专业。x0dx0a 但是在我们中国,工业发展的水平还不够高,环境保护的工作也还仅仅限于不准乱砍树木,远远没有达到规模的程度。相应的,我们悲哀地看到,环境专业的毕业生也仅仅处在饿不死的状态,工资和待遇都不理想。x0dx0a 4、市场营销:内容空洞无物,浪费时间,上这种专业简直是浪费生命。x0dx0a 在就业上,只要不挑,找到工作是没有问题的,因为这个岗位需求量太大了。只是,相当多的人没有考虑到,需求量大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事实:流动量大。市场营销是一个残酷的行业,一切以业绩论英雄,招聘时许诺有丰厚的薪水,但是有前提的,那就完成多少任务量,完成了才能拿到理想中的薪水,完不成的,就有可能被淘汰。x0dx0a 用“大浪淘沙”来形容营销业并不为过。如此一来,招聘门槛也就降低了,对专业出身并无太硬的要求,相当多的公司都表明“能者上”,不搞专业出身论,于是乎,市场营销专业并没有占到多少便宜。x0dx0a 5、国际政治和外交学。x0dx0a 名字非常好听,但本科没出路,运气好能去搞研究。x0dx0a 6、新闻系。国内有名的非实用性专业。x0dx0a 专业内容莫名其妙。胡诌一些理论骗人,连中文都不如。本科就业非常差,大多学生只能去挤公务员的独木桥。印象中只有北外新闻系好一点,用英语授课,找工作也不错。x0dx0a 7、汉语言文学。看起来什么都能干,其实什么都干不了。x0dx0a 8、人力资源管理。x0dx0a 基本上是鸡肋,因为实践性太强,找工作高不成低不就,人家念个MBA就能压过你本科苦读4年。x0dx0a 9、经济学。x0dx0a 大家以为这个专业是赚钱的,其实这个专业是搞理论的。现在有的大学把国贸、金融、财经合为一体,开设了经济学类,总算又好一点。x0dx0a 10、电子商务。x0dx0a 在我们惯性的思维当中,电子商务都特别火爆,绝对可以算是市场上的超级热点。事实上由于这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师资力量良莠不齐,教学理论多余实践,所以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往往也不太好找工作。x0dx0a 11、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数学)。x0dx0a 号称计算机与数学合一,还能去搞经济。但实际情况是:就是学数学的。根据大家反映,就业不好。我补充一点,该校数学号称全国前三位,但本科毕业生由于找不到工作去卖电脑,最后幸运的考上了公务员。不过有人说先学数学,后学计算机后劲足一点,工作也可以的,这估计是对有实力的人而言。个人认为数学非常消耗脑力,没有实力就不要报考这个专业。x0dx0a 12、物理学。x0dx0a 就业是不咋的,不过出国就好办了。x0dx0a 13、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很艰难!刚出校门工资很低。x0dx0a 14、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专业就快要被玩完了。x0dx0a 15、信息资源管理。x0dx0a 原身是图书馆系下的情报学专业,不过也是和博物馆一样烂的专业。x0dx0a 16、公共事业管理x0dx0a 一般师范大学都有这个专业。应该说,这个专业在那些“万恶”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很抢手的,待遇也不错。但是现在我国国内社会实际情况就是社会的发展程度和社会体制的需要严重脱节(对不起,意在说明问题,决非意在批评),所以对这个专业的需求也仅仅是存在于理论上的。按照这个专业毕业生的话来说:“谁的事业需要我去管理?”事实的情况就是他们所学的专业知识是“样样通,样样空”。x0dx0a 17、历史学专业x0dx0a 可能不用我说,大家也不会把这个专业当成首选。不错,这个专业可以被授予“持之以恒冷门奖”,专业学习内容枯燥不说,就业也很成问题。考古类的还勉强可以,其他方向的就只有去做科研和当老师了。问题是,硕士毕业生去做高校老师都是不可能的,因为每个高校的这类教学岗位都是很少的,而毕业生有那么多,更何况本科生!x0dx0a 我在读硕士的时候对门宿舍住的就是历史专业的,硕士毕业,找到了去南开中学教历史的工作,欢欣鼓舞得不得了!还大摆宴席请客什么的。当然这和近几年就业普遍不景气也有关系,所以当中学老师,就已非常满足!希望大家在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三思。如果觉得自己的成绩实在太差,非历史专业不能考取的话,那么最好做好两方面的心理准备:深造深造深造,或者从进入校门那一刻开始就准备跳槽。x0dx0a 18、物流管理x0dx0a 物流管理是以大红姿态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的。x0dx0a 大概在三四年前,仿佛一夜之间,物流管理横空出世,到处都充盈着“中国物流管理缺口达数百万”“物流管理已成为产业发展的第三方利润点”的新闻,各大城市也都打出招牌:要将本城建设成东北、华东、华南、西南等等大型区域的物流中心,并且都有巨大的实际投入。而早前毕业的物流管理人才,也确实有很多获得了传说中的俏职位和好待遇。x0dx0a 19、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x0dx0a 听从我们的建议:一切与“化学”沾边儿的专业都不要学!特别是女同胞们!各种化学实验用品对于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别妄图做居里夫人也别奢想诺贝尔奖,还是生活质量最要紧。x0dx0a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又叫精细化工,几乎全国所有的工科院校都有这个专业。实事求是地说,这个专业的就业还是不成问题的,全国对这个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很大。但是报酬方面就不要设想得太好了,工资待遇低,工作条件差也是闻名的。一般本科毕业生到了工厂里面都需要奋斗在生产第一线,也就是说是以体力劳动为主,再加上三班倒,没有人会不怨声载道!全国最好的化工专业据说在浙江大学,可是浙大研究生的平均工资也就仅仅3000元左右,实在是有点儿低。不能不值得我们好好思量思量。x0dx0a 20、行政管理x0dx0a 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专门人才。通俗点就是去当公务员或者进事业单位。谁都知道现在考公务员有多难吧。2023-07-20 14:51:341
狐狸与乌鸦故事新编300字
① 儿子在狱中,妈妈最后一次讲 乌鸦喝水故事新编 有什么深刻含义 君子取财取之有道,人应该自给自足,自食其力! ② 乌鸦喝水作文怎么写300字 有一只乌鸦不好看,但特别聪明,智慧过人。一天,它干完活又累又渴,真想喝水。忽然,它看一只大水罐,满心欢喜。它飞到水罐旁,一看罐里的水不多了,嘴探进去也喝不到,怎么办呢?它使劲地用身体撞水罐,又用翅膀推水罐,想把水罐弄倒,好喝水。可是水罐又大又重,它的力量太小了,弄不倒这罐子。忽然,它急中生智,可以叼些石子放到罐里,石子多了,罐子里的水不就升高了吗?这么想,就这么做了,它不厌其烦地一块一块地用嘴叼石子,功夫不负用功的乌鸦,终于放了很多石子,水上升了,它就喝到了水。它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解了渴。 新版乌鸦喝水的故事 ?? 一天乌鸦渴了,去超市买了两瓶水,一瓶绿茶、一瓶茉莉清茶(O ^ ~ ^ O)。乌鸦先喝的是绿茶,费了很大劲打开了,然后就咕嘟咕嘟喝完了,乌鸦很高兴(≥▽≤)y。可是没飞多远,乌鸦又渴了。于是乌鸦拿出了茉莉清茶,又费了很大劲没有拧开,乌鸦很沮丧╮(╯3╰)╭。但是乌鸦没有放弃,乌鸦拿出了他的工具箱,取出壁纸刀开始割瓶口,可是割了半天也没割开( ̄. ̄)。乌鸦还是没有放弃,乌鸦有拿出了打火机,开始烧瓶盖,结果还是没有烧开-____-"?? 最后乌鸦拿出了工具箱里的杀手锏改锥,开始不停的撬╰_╯。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乌鸦撬开了瓶盖,喝到了水?( ̄) ̄)>。 那么现在大家来猜一下,乌鸦的职业是什么,他为什么会随身携带工具箱呢?( ^_^ )? 乌鸦喝水之故事新编 一只乌鸦口渴了,发现人类遗弃的半瓶矿泉水。这只乌鸦是那只会衔石子乌鸦的后代,可这次却活活渴死了。为什么喝不到水呢?原因据说是这样的: 1、 乌鸦想跻身上流社会,起码也混个公务员或者小资吧。可它一无本领二无姿色,只得祭出“出身论”作为敲门砖。到处对人家说,祖上曾是白孔雀,大炼钢铁那年,因为想一飞冲天变成凤凰并且相信凤凰是火中诞生的,于是去钻公社食堂的灶眼才变成现在这样的。还请枪手写了两部书《鸟人必读之喝水秘诀》、《我和凤凰--不得不说的故事》。还别说,也真笼络了几个有钱的鸟人,算是各取所需吧。既然有如此出身,又继承了祖上光荣的聪明血统,没有道理去喝人类这种劣等生物遗弃的水呀?更主要的,那天不巧有麻雀也在发现水的现场,所以即使再渴也得忍着,渴死事小,面子事大啊! 2、乌鸦在挥霍掉祖上的财产和尊严后,终于不得不自食其力了。于是去鸡国打工。真是又苦又累啊,还吃不饱睡不好。要回家了,包工的公鸡一毛不拔,逼得另一位小乌鸦自缚了翅膀从树上坠地身亡,在舆论的一片谴责声中好不容易才拿到工钱。乌鸦省吃俭用,连瓶水都舍不得买,发现人类遗弃的这半瓶水正高兴呢,一只戴红袖章的老母鸡突然跳出来,说乌鸦在这里喝水影响了市容,还说鸡国这么乱都是你们这些外地鸟闹的,于是不但夺去了那半瓶水,还毫不留情地抢走乌鸦二分之一的工钱,作了罚款。 3、大森林里面闹水荒了,不管是高贵的孔雀,有钱的火鸡,弱小的麻雀还是可怜的乌鸦,全都渴得发慌。麻雀们叽叽叽喳喳,说事到如今,都是孔雀一个劲儿地圈地给自己盖楼房闹的,都是火鸡这一处火电厂那一处化工厂闹的,平常这些鸟人高高在上的从来不把咱们放在眼里,现在大难临头了咱们也别照顾他们了,就这半瓶水了谁也别喝,大不了一起渴死呗,反正咱麻雀和乌鸦命贱。更有一只穷乌鸦卖自己的羽毛不小心得了可怕的“脱毛病”,更是胸中不平,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将自己沾了病毒的最后一根羽毛丢了入瓶中,得,不能一起过不是?那就一起死吧! 4、乌鸦发现水的那天事有不巧,一群追星鸟和黄狗也在寻找这瓶水。自从百灵被评为太阳系歌坛四大天王后,鸟国就刮起了一股“怀旧风”,什么鸟人都敢到歌坛唱两句,追星鸟族更是四处寻找百灵遗落人间的忘情水,据说喝了以后能立马忘了自己老婆是谁,大家一致认为乌鸦发现的这瓶就是忘情水,而坚决不让它喝,怕它喝了以后去找鸽子,生下一堆会咕咕叫的白乌鸦。正与乌鸦争抢间,水被一群挎相机嘴叨话筒的黄狗抢去,原来是一群正抢新闻造新闻的鸟报记者。说经过他们考证,这瓶水是个文物,是人类有个叫克林顿的给他的相好叫莱温斯基的完事以后漱口用的,他们要将之巡回世界展出! 5、乌鸦实在混不下去了,只好加入了黑社会。虽说乌鸦一不偷二不抢的,可它擅长造谣和忽悠啊,再加上毛色乌黑符合黑社会的基本要求,就做了黑社会的文化传播大使。发现那半瓶水后,乌鸦很是得意,可又不想自己一粒石子一粒石子那样地劳动,就拉来了另外一只同样口渴的乌鸦,说你叨一粒石子进去,到时我就让你喝一口水,你再介绍另外一只乌鸦叨石子,那叫下线,我就让你喝两口水,直到咱们喝上水。那只乌鸦高高兴兴地发展下线去了,不一会儿就来了一大群乌鸦。这时黑社会的老大,狗熊偷完蜜回来了,还带来了一只大白鼠。狗熊对乌鸦说,在学你祖宗衔石子入瓶呢?都什么年代了还不与时俱进啊?虽然没有石子可我胡子上有糖豆啊!于是就命令乌鸦们从狗熊胡子上衔啄糖豆,待乌鸦费了很大力气把糖豆衔入瓶中后,狗熊一把抢过来递给大白鼠,还说:局长请喝,好甜的水! -------------------------------------- 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③ 《乌鸦喝水》故事新编 十二年以后,那个当年用机智喝到水的乌鸦,已经变得子孙满堂,老态龙钟了。而专他的这件用石头把水属位增高而喝到水的事也传遍了动物世界,很多动物纷纷夸它很聪明机智。因此,老乌鸦也产生了很大的虚荣心,变得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骄傲了。 有一天,那只老乌鸦和自己的孙女一起走进森林,呼吸新鲜空气。老乌鸦还是摆着他那副神气十足的架子,高昂着头,挺着胸,大步走着。当时正是夏天中的三伏,老乌鸦和小乌鸦都渴得要命。终于,在一条干枯的小河边发现了两小瓶水。说是两小瓶,其实是两瓶水量不一的水。老乌鸦从容不迫的走向了那一瓶水多的瓶子,并对孙女儿说:“贝贝,你看好了,爷爷当年就是这样喝到水的!”因为那两个瓶子的口也很小,所以乌鸦的嘴巴也同样伸不下去。说完,老乌鸦就衔了一颗小子石子丢了进去,可他怎么知道石头会打破玻璃。瓶子被打了个洞,水也流了出去。看到这种情景,贝贝不禁哈哈大笑起来:“爷爷真笨啊!”说完,贝贝便衔起一根吸管, *** 了瓶子中,喝到了水…… 老乌鸦受到这次教育后,便不再骄傲,自以为是,看不起别人了。这同样也告诉了我们,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切不可以骄傲自大! ④ 乌鸦与狐狸的故事新编的作文 乌鸦和狐狸故事新来编 话源说狐狸把乌鸦辛辛苦苦弄来的肉“偷”走了,乌鸦一直耿耿于怀,一直想报复一下,她冥思苦想了半天,终于想出来一个妙计。 说来也巧,当天她就碰见了狐狸,幸好她有备而来,嘴里叼了个酷似肉的红石头。狡猾的狐狸看见了,对着乌鸦说:“美丽的乌鸦小姐,您好!您真漂亮,穿着发亮的燕尾服,唱一首歌,能让人听得醉…。。”狐狸清了嗓子,说:“我深深抱歉上次的误会,请你原谅我吧,不过我想听听那首好听的歌,以后帮你宣传,开个演唱会…。。”乌鸦“哇------!”地叫了一声,“肉”掉到了狐狸的脚趾上,狐狸叫了一声,就晕倒了…。 狐狸醒来后,发现自己在医院里,乌鸦还在关切地问:“疼吗?”狐狸觉得对不起乌鸦,良心发现,它泪流满面地说:“乌鸦姐姐,我不该骗你的肉吃,对不起,我不该这样,我们做朋友把?”乌鸦也后悔自己肚量小,反算计了狐狸,差点要了它的命,于是很爽快地答应了狐狸的要求。 后来,乌鸦和狐狸还真成了真正的好朋友,相互的宽容往往能赢得友谊。2023-07-20 14:51:461
提前准备有何好处?
提前准备的好处往往只有那些经常做提前准备的人才可能真正体会。然而,无论多么麻烦,只要允许我再多啰唆几句,就可以让那些读我的文字的人哪怕从未真正提前准备过什么事情,也都能够明自提前准备的种种好处,以及“意外”的好处。为了说清楚,暂且先从一些貌似并不相干的事情说起。提前准备迸发灵感读书的过程中,一个格外有趣的现象是,当你意识到你需要,想去找关于某个特定的领域的书的时候,好书会自动出现——或者是朋友送你的,或者是你在书店或者图书馆里随手翻到的,或者是在网上闲逛看到不知道谁写的帖子里提到的。甚至可能是早就存在于你的书架上你却一直没时间看的……我最近遇到的这种情况格外多。在我整理这本书期间,在朋友的书架上发现了一本他都不知道从哪里摘来却从来没打开看过的、给我许多启发的Thomas Sowoll的《KnowledgeandDecision》(《学问与决策》)原版;在我自己书架上的早就看过好几遍的《TheTippingPoint》(《引爆点》)、《MeanGenes》(《都是基因惹的祸》)以及好几本其他书中,“发现”了许多特别好的例子;在书店闲逛随手拿到的是书中几乎随处都有内容可以验证我过去很多想法的《少有人走的路》;在机场书店里看到的包装和设计都很差但仅凭作者的名气就可以保证读完不会后悔的毕淑敏的薪小说《女心理师》,里面有个特别好的类比,以后的内容中会提到……我讲作文课的时候,总是有学生向我抱怨:“老师,我找不到例子,怎么办?”最初我总是很耐心地告诉学生:“例子这东西,就跟钱一样,是攒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还有的同学问:“老师,我怎么找不到像你上课攀的那样精彩的例子呢?”。我就回答:“继续找。凡事儿都只不过是靠积累。”今天想来,这样的回答未免过分简单化了。然而,好几年的时间过去,直到有一天,我在讲一道GRE作文题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的过分简单化。讲那道题的时候,我提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的社会倾向于遗忘那些重要的人物——事实上,所有的社会都可能如此。”于是,我就必须向学生举例说明“哪些重要的人物被遗忘了呢”我问学生:“有没有人可以说出三个,对我们的社会来说非常重要,却被遗忘了的人物呢?”一听说“三个”,课堂里几百人,少数几个刚刚犹豫了一下才举手的同学又慌忙地把手放下了。举例说明“哪些重要的人物被遗忘了”岂止不容易,甚至差一点就不可能。你想啊,你是整个社会的一分子,整个社会都遗忘了,作为一分子的你又如何知道呢?就算现在直接用Google在互联网上搜索,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随后,我就一口气提到许多比如陈寅恪、张志新、蒋彦永、高耀洁等一连串的名字。每提到一个名字,我就要请所有没听过这个名字,或者听过也不知道那是什么人的同学们举手,结果每次都是绝大部分同学举手。就有同学当堂发问:“老师,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告诉他们:“原本我也不知道,甚至我也不可能知道。”但是,我跟他们只有一点是不一样的,这些题目和刚刚那个句子“我们的社会倾向于遗忘那些重要的人物——事实上,所有的社会都可能如此。”是我很久以前记录到我的笔记本上的,所以,后来又某一天读到关于刚才那些人的文章,尽管当时的阅读基于其他的什么原因或者目的,与写作文无关,但是,一下子就想到那个曾经记在笔记本上的那个句子,于是,那个句子边上就又多了另外一个“被整个社会遗忘的重要人物”的例子。我记得小时候读那些博学的人写的书,常常导致自己非常自卑,很纳闷“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连这个都知道的呢?!”比如,有人提到那个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在一百多年前还写过这样的文字:“详考交媾时筋络肌肉如何动法,涎液质点如何情状,绘图列说,毕尽无余,兼范蜡肖人形体,可拆卸谛辨,多开考察淫学之馆,广布阐明淫理之书,使人皆悉其所以然。”另外一则我现在已经找不到出处。是说以《大亨小传》享誉美国的小说家费兹杰罗(ScottFitzgerald)因为自己的阳具尺码“太小”而苦恼,海明威得知之后就拉着费兹杰罗到男生厕所去瞧真相,还不够,就干脆带他去参观罗浮宫的艺术品,说:“你那家伙哪会输给任何一尊男体雕塑的下体?”好人做到底,海明威还给费兹杰罗详细地讲解了透视学的基本原理,告诉他,很多男人都觉得自己的那物比不上别人的大,其实只不过是在观察自己的和他人的时视角不同而已。费兹杰罗这才开始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现在看来,他们不见得一定是什么都知道之后才写出来的。很可能是为了写出来,才去搜索、积累,才发现了那些令我们惊奇的内容。当然,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他们自己也会经常被自己的发现吓一跳,要不然怎么会有“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之类的慨叹呢。所以,素材积累固然非常重要,然而,如果提前确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那么就甚至可以积累很多原本不可能想象的素材——惊喜连连。再后来,当我写现在这篇文章之前的一个星期左右的某一天下午,闲来无事,就拿出过去的读书笔记翻来翻去,突然发现那里面有这么一则:我们都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鸡尾酒会中,所有的人都在以差不多同样大小的声音三五成群地相互谈话。你正在与某个或者某些人交谈,在你们正在谈话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除了与你交谈的人们所说的话以及你自己对那些人说的话之外,其他的声音事实上都被你忽略,等同于并不存在。但是。如果另外一群人的谈话中突然出现了你的名字,甚至可能在他们事实上离你并不是很近的情况下,你都会瞬间捕捉到那个声音,就好像它突然冲进了你的耳朵一样。而奇怪的是,之前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那些人一直在以同样大小的音量,在与你现在同样的距离之外进行交谈,但是你却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说些什么,那个声音在此之前的部分全部被过滤摔了。这就是所谓的“鸡尾酒会效应”(Cock-tailPartyEffect),这个名字是柯林·奇瑞(CollinCherry)于1953年第一次注意到之后命名的。当时科学家们正在想办法为机场解决空中交通控制时所面临的各种问题。那个时候,控制员要从控制塔通过大喇叭获取飞行员的声音信息,从众多飞行员嘈杂的声音中分辨出特定飞行员的声音使得空中交通控制非常棘手。我终于有了更清楚的解释。“对特定信息的注意力”会使我们拥有神奇的能力在哪怕非常嘈杂的“噪音”中一下子挑出我们需要的“我们所关注的信息”。索性,我在Wikipedia和Google上做了更多的功课。原来现在科学家们对所谓的“潜意识”也有了更多简单明了的科学解释。我们大脑中的灰质中储存的各种信息只有很少一部分(很难超过12%)是有序储存的,这部分被我们称作是“有意识的”。而更多的信息或者信息碎片,是非有序储存的,甚至很难有意识地直接调出,这些往往就是被我们称为“无意识”或者“潜意识”的部分。梦境的存在,就是潜意识存在的最基本的证据。而随着信息输入越来越多,大脑就需要越来越多的灰质细胞。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的人,有更多的灰质细胞。而颅腔的大小是有限的,于是,灰质细胞的增加,最终会导致灰质密度越来越高。于是,灰质细胞之间就越有可能由神经元连接起来。于是就有可能产生我们所说的“融会贯通”的现象——那些原本可能貌似毫不相干的信息现在有机会被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所谓知识渊博的人,就是那些存储于脑中的信息量超常地多的人,这些人总是可以“融会贯通”,于是,超常地充满了“智慧”。这样看来,很多人讨厌死记硬背的想法是肤浅的。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所谓智慧就是记忆力,应该是他自己尽管当时无法全面解释,但于他来讲却又是朴素而自然的体验。有些知识领域就是相对更需要所谓的“死记硬背”,比如,历史、地理、外语什么的。其实,“死记硬背”有另外一个令人印象截然相反的同义词——“博闻强识”。我个人认为以下这种情况是完全有可能的。每天我们都会有意无意接收并在大脑灰质细胞中储存大量的信息,尽管大量信息以潜意识的形态存在,我们甚至无法有意识地调出,但它们就好像是鸡尾酒会中无序而又嘈杂的“噪音”,有时我们“对特定信息的注意力”会使得我们“神奇地”捕捉到那些与“我们所关注的信息”相关的某些信息——这种情况,很可能就是我们常说的“灵感乍现”。如果是这样的话,凯库勒的关于蛇的梦境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关于苯环的结构应该是怎样的问题,他关注得太久,他的潜意识里应该有许多貌似无序而又嘈杂的“噪音”呢!终于有一天,“鸡尾酒会效应”出现了——表现为,他梦见的那条色彩斑斓的、头尾相连的蛇。所以,不要无谓地相信什么“突然闪现的灵感”的存在。灵感这东西就算存在,也不会是平白无故出现的,肯定是有来历的。只不过是我们经常说的“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可能出于同样的感受,李敖曾戏谑道“妓女不能靠性欲才接客,作家不应该靠灵感才写作”。尽管李敖后来的为人颇有些令人失望,但是,他的博学却是实实在在的。李敖看书的方法颇为独特但也很容易就看出其机理以及优势。李敖在凤凰卫视2006年1月19日的《李敖有话说》里是这样介绍他的读书方法的: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用到,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按类别分开来。那背面有用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整理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分类存留。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这就是我的看书方法。那分类怎么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我写上字,把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后,全部进入我的夹子里面。我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得很细。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我李敖分得更细了,天主教还可以分,神父算一类。神父还可以细分,神父同性恋就是一类,神父还俗又是一类。修女同性恋是一类,修女还俗这又是一类。任何书里有关的内容都进入我的资料里来。进入干什么呢?当我要写小说的时候,需要这个资料,打开资料,只是写一下就好了。或者发生了一个什么事件,跟修女同性恋有关系,我要发表对新闻的感想,把新闻拿过来,再把我的资料打开,两个一合并,文章立刻就写出来了。换句话说,我这本书看完之后,被我大卸八块,五马分尸。可是被我勾住了,这些资料我不凭记忆来记它,我凭细部的很耐心的功夫把它勾紧,放在资料夹子里。我的记忆力只要记这些标题就好了。标题是按照我的习惯来分的,基本上都翻译成英文字,用英文字母排出来,偶尔也有些中文的。今天我把看家的本领告诉大家,李敖知道的那么多,博闻强记,记忆力那么好。我告诉大家,记忆力是可以训练的。记忆力一开始就是你不要偷懒,不要说躺在那里看书,看完了这本书还是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这不对。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就大卸八块,书进了资料夹,才算看完这本书。今天我为大家特别亮一手,把如何看书的招告诉大家。不要以为这本书看完了,干干净净的新的算看过。那个不算看过,因为当时是看过,可是浪费了。你不能够有系统地扣住这些资料,跟资料挂钩。可是照我这个方法,可以把你看过的书,都把它的精华抓出来,扣在一起。这就是我的这种土法炼钢的治学方法。有了这样精巧的勤奋,李敖那火花乱溅的“灵感”之丰富多彩从何而来就清清楚楚了。于是,按照这样的理解,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是现实的、可行的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再投入更多的时间,再更多一点的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你的耐心就能从它那里得到回报。不知所以然的人会说,那是“运气”,或者那是走了狗屎运的人才会有的“天赐灵感”;而我们知道的是,如果那回报真的来了,只有一个名字,叫做“必然”。提前准备提升能力了解了所谓“灵感”的实质,就可以触类旁通地理解另外一个词——“能力”。我一直认为,在学习、工作上,一个人在某方面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几乎直接取决于此人能在那方面提前多久进行过准备。很少有人真正提前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只要观察一下任何一所大学四年级的学生群体就可以轻松找到无数前仆后继的失败样本,以及永远是少量的成功样本。太多太多的学生之所以开始着手准备托福、GRE考试,准确地说,他们并不是在冷静的思考之后最终“选择”了出国留学的这条路,而仅仅是因为突然发现工作并不是很容易找到,而对国内考研的前景也不甚乐观。事实上,这些学生只不过是基于“病急乱投医”的心理,把“出国”当作一根救命稻草而已。然而,“出国”这根稻草对他们来讲,确实只是一根稻草而已,根本无法救命。我曾在新东方的教书经历让我见过太多太多学生的失败,仅仅是因为时间规划上的失误一当然这实际上也是人生中可能遇到的最大的失误;而他们却把失败的结果理解为诸如“命运的不公平”之类的托辞,其荒谬和令人惋惜的程度超乎想象。让我们来看看基本的时间表。如果,一位学生想要出国,希望在明年的秋季入学,那么,他最好在今年的年底之前递交所有必需的材料,包括各种考试的成绩单、个人陈述、推荐信等。这样的话,他为了能够按时提交材料,起码要在今年6月份前后考完GRE的作文考试,并且在10月份前后考完GRE的其他部分。托福考试,最迟也要在今年10月份考完,当然,比较理想的是在今年年初就已经拿到成绩。而托福考试也好,GRE考试也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坚定地认为,一个拿得出手、换得来名校高额奖学金的成绩,需要至少两年时间的认真准备——并且还需要在此之前有相当扎实的基础。个人陈述和推荐信,在整个申请过程中的作用相当大,有时候甚至超过托福、GRE考试。这些文书的写作,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哪怕找到像我这样有几百个成功案例的所谓“专家”付费进行辅导,我也会需要至少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与申请者反复沟通,然后才开始第一稿的撰写,而后还要经过多次的修订。并且,越是优秀的学生,要花费的时间精力越多,因为,一个人越优秀,所面临的风险越高。可是我的经验却是,学生往往到了年底才发现自己根本写不出像样的个人陈述和推荐信,然后当他们一路打听找到我帮忙的时候,我只能说:“抱歉,这个case我做不了”——这不是给我多少钱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对他来讲时间早已耗尽。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差错。很多学生直到大三下学期期末结束的时候,才反应过来应该准备托福、GRE考试,那么接下来的所有行为,都只不过是“临时抱佛脚”——看见什么都当作佛,也不管那“佛”的脚是不是感染了脚气。理论上讲,所有的“速成班”、“强化班”都只不过在贩卖和满足幻觉而已——当然,正因为如此,这种课程才会拥有巨大的市场和高额的利润。临时抱佛脚的人却不知道自己早已陷入了荒谬的漩涡,每天忙忙碌碌而又实际上碌碌无为地度过,直至最终结果出现都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哪里;只能在许多年后,对自己说:“年轻的时候,我也努力过……”也有很多的学生,结束了“速成班”、“强化班”的“学习”,才发现不仅有更多的功课要做,最要命的是,所有的考点全部报满,根本无法订到考位。在学习上多努力一些,还是有机会的。可是,没有考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除了后悔之外。完全可以想象的是,那些稍微幸运一点,已经获得考位的学生中,仅仅有20%不到的学生最终可以获得有意义的成绩,其他80%的学生,只不过获得一个“考试经历”而已——究其原因,我不相信这是智商的问题,这种考试也无法衡量智商;只有一个合理解释:准备不够充分,换言之,时间投入不够,再换言之,没有提前进行足够的准备。其实,不仅在留学的选择上如此,面对任何其他选择,包括考研、求职,大多数人的失败与慌张都是基于同样的机理。准备不充分的人面临的困境,就好像是个手铐,越挣扎就被箍得越紧。面对最后期限,无法不产生无比的焦虑。而这些焦虑产生的唯一作用就是分散注意力,使得产能低下到极限;反过来,产能的低下和时间的紧迫所产生的唯一作用就是更加焦虑……恶性的死循环。这些人不知道,无形之中,时间已经成为他们的敌人;他们更不知道的是,时间原本无善无恶,是他们自己变成了时间的敌人,或者是他们把时间变成了自己的敌人。每时每刻,这些人还以为自己在跟别人竞争,殊不知,另外的那些人其实根本与世无争,只是因为起点提前了,就有了机会把时间当作朋友——谁能想象得出这世上还有什么样的靠山会比时间更强大呢?那些与时间为敌的人从来都不知道自己被谁打败了——他们来讲,生命的终点立着个他们看不到的墓碑,上面刻着“死因不详”。举个极端的例子,甚至不夸张地讲,连男人的性能力都可能提前准备。所谓的性能力,往往与心肺功能紧密相关。于是,一个男人如果在二十五六岁的时候不管从什么渠道得知了这一点的话,那么他就应该坚持每周至少长跑三四次。几年之后,一不小心过了30岁,他就会发现在他的朋友、同事都被工作压垮了身体、了无生活乐趣的时候,他竟然仅仅因为一个万事提前准备的良好习惯,可以做到一枝独秀。有些学者的结论可能会招致猛烈批评,事实上也确是经常如此。比如说,有些学者经过大量的调查,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很大程度上,财富决定智商”。这并不是胡说,尽管很难令人接受。生物心理学家马克·罗森茨威格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选择一批遗传素质差不多的老鼠,将它们任意分成三组:第一组3只老鼠处在“标准环境”,即被关在铁笼子里一起喂养;第二组老鼠处在“贫乏环境”,即被单独隔离起来,只身处在三面不透明的笼子里,光线昏暗,几乎没有刺激;第三组处在“丰富环境”,即十几只老鼠一起被关在一只宽敞明亮、条件优越的笼子里,笼子里设有秋千、滑梯、木梯、小桥及各种“玩具”。几个月过去了,罗森茨威格惊奇地发现,处在“丰富环境”的老鼠最活跃,看起来非常聪明,而处在“贫乏环境”的老鼠最为迟钝,几乎给人一种傻呆呆的感觉。然后,实验人员将老鼠的大脑进行解剖分析,结果发现三组老鼠在大脑皮层厚度、脑皮层蛋白质含量、脑皮层与大脑的比重、脑细胞的大小、神经纤维的多少、突触的数量、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以及与智力有关的脑化学物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丰富环境”组的老鼠优势最为显著,而“贫乏环境”组的老鼠处于绝对弱势。想象一下富裕家庭能给孩子创造的环境吧,再对比一下贫困家庭能给孩子创造的环境。所以,整体上来看(注意,个别的反例并不能说明整体上的问题),环境条件贫富的区别可能造成巨大的智力差异。环境对个体的成长有着巨大的甚至难以逆转的作用。有人因此有了“血统论”、“出身论”之类的看法,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爹是英雄儿好汉”,“虎父无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子”等。印度影片《流浪者》里的法官说:“贼的儿子还是贼”。英语里的谚语说:“苹果不会落到离(苹果)树很远的地方”。所有这些都是对环境的力量造成的结果的朴素观察。虽然这些看法荒谬又肤浅。然而,现象确实存在,只不过解释过于简单、幼稚、肤浅、粗糙。学者们认为,贫穷,从整体上来看是“永存之困境”(Persistent Pmblem)。无论这世界发展成什么样子,都不可能彻底根除贫困,因为最终,所谓的贫困是相对的。然而,从个体角度出发,贫穷并不是无法摆脱的符咒。任何一个个体,事实上都有机会运用心智获得解放。不妨想象一下,一个人养成勤奋并节俭的习惯,即可以做到既“开源”又“节流”,就可以开始积累财富——当然不可能一夜暴富。但是,一生的勤奋和节俭,即一生的开源和节流,等于与时间做了一辈子的朋友。而他的孩子如果也既勤奋又节俭,那么,会积累更多的财富。事实上,今天地球上所有控制巨大财富的家族都经历过“白手起家”的过程。在蛮荒的年代,“耐心”的作用可能被其他因素掩盖,但是,在比过往任何时代都高度文明的今天(尽管依然有很多地方令人失望),“耐心”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最有力量的因素。即便是古人都早就注意到“穷不过五服,富不过三代”——请注意前半句。可是,多少人有耐心做两代人,甚至三代人才能完成的计划呢?答案是,极少数。不过,要注意的并不是究竟有多少人有如此行为,而是,确确实实就有这样的人存在!如果你认真思考之后觉得你自己不是那样的人,那就不要抱怨,因为,那前途是你主动放弃的。即便是在战国年代,都可以出现吕不韦这样的人。某种意义上,是他们超常的耐心,也就是被我们称之为“心智力量”的作用,使他们积聚了大量的财富。“一夜暴富”确实存在可能,但,那要依赖也只能依赖那些心智发达的人乐于接受但却绝不奢望的一样东西——运气。就是有一些人竟然可以制定长达几十年乃至一生,甚至跨越几代人的计划,而后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当年读《基督山伯爵》的时候就觉得故事中的人物牛就牛在这里。后来看斯蒂芬·金的小说改编的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也再次觉得这样的巨人必然存在于这世界的某个角落。很少有人学会这样的技巧,只是因为不大可能运气好到身边就有这样的巨人,无法直接凭借“体验”和“观察”获得切实的“经验”。尽管心智成熟的我们往往会避免基于比较的快乐,但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基于比较的相对成功。所以,突破刚刚提到的“恶性的死循环”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比别人更早一些开始准备,早一点,再早一点。想想吧,有些人可以提前一两辈子开始准备一件事情。越早一点,你与时间这个朋友之间就会变褥越亲密;与你更加亲密的这个朋友会让你的每一天都多那么一点点从容;而一点点从容,会让你爱上时间这个伙伴。不要怪我啰唆,不啰唆不行。说来说去,还是我们早就提到过的道理。于是,我们看到的是这样的结论,浪费时间是可耻的,而浪费青春不仅是可耻的,更是可悲的,并且只能是无可挽回的。朴素点说,人必须努力。如果大家都努力的时候,那你就最好尽早开始努力,并且更努力才好。人们总是说,笨鸟先飞,其实,有很多鸟之所以先飞也许并不是因为它们笨,相反,可能是因为它们更聪明。如果啰唆竟然真的起了作用,哪怕招人厌烦也居然可以是令自己愉悦的厌烦。教书的经历使我养成了在必要的时候甘于啰唆的习惯;而其根本原因,只不过是我发现了耐心的好处;了解耐心的好处,就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与投入的时间相比,聪明之类的因素实在是微不足道。2023-07-20 14:51:561
曹操一生都未称帝,为何他儿子一上台就敢废帝自立呢?
因为曹操一生未能称帝的原因就是他不愿意与士族达成妥协。以荀彧为例,荀彧难道一开始看不出来曹操的野心吗?如果看出来的话,那为什么一开始愿意做曹操的左膀右臂,后期却一直极力反对曹操称王。甚至还参与了针对曹操的铜雀台兵变。别说什么因为忠于汉室,荀彧前期明显更忠于曹操。所以真正的原因就是以荀彧为代表的世家大族与曹操在对于士族权利的扩张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曹操主张唯才是举,因此手下多寒门,而荀彧主张重用士族,以出身论英雄。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死后以司马氏为首的世家大族对曹丕表示了拥护之意,并且提出了一个赤裸裸的交换条件。九品中正制这是一项诞生之初为了打破世家大族对于人才选拔的垄断,结果却是使得士族控制人才选拔变得合法化。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九品中正制区别于过去察举制的是不再使用士族直接举荐人才的做法,转而给所有“人才”划分等级。当然,划分等级的方法里面明确说明了不得以出身为依据。而且划分等级的任务也全都交给了“中正官”,士族不能插手。听起来好像还不错是不是?马上,九品中正制在实行过程中就出现了问题。中正官到达地方以后,因为不了解当地的人物,一个一个去“面试”也不现实,因此只能去咨询当地有声望的人。而有声望的人,恰恰都是世家大族出身。所以,问题来了。士族会把一介平民推举给中正官吗?显然不会。于是,世家大族通过“合法”途径,直接摇身一变,成了高等级的人物。这还仅仅是九品中正制的初期,这个时候或许还有一些“漏网之鱼”可以进入中正官的视线。而随着这一制度的发展,中正官又面临一个问题。两个看起来同样优秀的人物,我该如何挑选?答案很明显了,就是挑选那个身世背景更好的人。因为大家族出生,掌握有更多的资源,也就意味着拥有更高学识道德的可能性会高很多。就这样,到了晋朝以后,干脆就把家世作为了评级的依据之一。至此,九品中正制完全沦为了世家大族垄断人才的合法途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晋书卷四十五刘毅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才得以改善。随着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真正的寒门子弟才拥有了出头的机会。因此,看似曹丕完成了曹操一生都没有完成的夙愿,但是其付出的代价,需要用数百年间平民子弟的郁郁不得志来偿还。并且他曹氏的天下,最后不还是被士族夺走了吗?2023-07-20 14:52:054
如何正确的评价刘备,草根逆袭需要什么条件?
我们对刘备的印象是软弱无能的,因为刘备的江山是哭来,在《三国演义》里,刘备经常哭哭涕涕的,不像一个男人。还有后世流行的《厚黑学》说刘备的脸皮天下最厚,刘备的天下是以脸皮厚得来的。这些是一个真实的刘备吗,当然不是。现在刘备又成了一草根的代名词,刘备的江山是草根逆袭得来的,我们今天来分析一下真实的刘备,看看草根逆袭都需要什么条件。一,英雄的出身。先主刘备自称刘皇叔,出身正统,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这是《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的。说明他是老刘家的正经血统,不是歪瓜裂枣的出身。这个一直有争议,没有定论。有可能是,但也属于末支,绝不是嫡长支。也可能不是,姓刘,至于是不是刘胜之后,只能自己说。为什么,出身这么重要,因为汉朝就是看出身论的,只要你出身皇族,那么你就会受到别人的重视。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见先主异之,乃多与之金财。作为创业启动资金。即使草根也要看出身,想要在汉朝末年逆袭,必须给自己弄一个出身,往脸上贴金。曹操更是弄了个,汉相国参之后。与关羽、张飞结拜时,如果刘备,没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套说词。卖肉、卖粮食的能看得起卖草席的,能喊大哥。见鬼去吧。二,英雄的志气。先主在少年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羽葆盖车,那是皇帝才能有的行头。他叔听说后,立马捂住他嘴,说,小心灭门。看见没,刘备从小的志向就不一样,敢说这样的话。就像现在孩子说,我要当世界首富一样。人有了这志向,那还了得。所以世人皆异之。草根要逆袭,必须有志向,而且是大志向,必须为这个志向奋斗终身,而不是半途而废。先主刘备为了这个志向,付出多少艰辛,多少次寄人篱下,不甘心。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那就会碌碌无为,安于现状。三,英雄的胆量。先主创业之初,督邮以公事到县,先主求谒,不通,直入缚督邮,杖二百。这还真是考验胆量,因为求见上级领导,不见,把领导直接缚树上,用鞭子抽。然后把刚到手安喜尉(县公安局长)的授带扔到督邮的脖子上,不干了。如果刘备老老实实接待领导,并且巴结领导,那么他会三分天下。除了志气,英雄还要胆量。这种胆量来自己内心的强大。我们看英雄的成功之处,都有胆量相配。草根真的想要逆袭,必须有胆量支撑。抓住机会,放手一搏。先主刘备就是这样,敢于起兵反黄巾,反吕布,反曹操等。他一直有强大的内心支撑着。以上三点是先主刘备在创业之初作的几件小事,从中可以看到他如何利用自己的出身,立下自己的志向,在胆量的支撑下,成功逆袭。刘备真不是一个软弱的人,他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的人。现代社会,虽然出身不再重要,可是我们少年时努力考取好的大学,也是一种出身。只有这样,别人才能看到你,才能重视你,才能给你机会。我们还要有远大的志向,不会为眼前苟且而活着,并且敢做敢为,内心强大才能真正的强大,草根才能真正的逆袭。2023-07-20 14:52: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