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心消业
-
外形纤瘦可做“仙兽”的白鹭,浑身上下到处都透露出“仙姿”。
在日常生活中,白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物。事实上,白鹭属一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和黄嘴白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均习称为“白鹭”。这4种白鹭均是中等体型(45-90厘米)的白色鹭。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小白鹭和黄嘴白鹭体型小,羽冠及胸饰羽全有。
事实上,白鹭的羽毛价值非常高,羽衣一般都是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白鹭的习性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结果因人类的滥捕而濒于绝灭。白鹭是一种涉禽,主要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在乔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筑起凌乱的大巢。
白鹭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捕食过往的鱼类。
白鹭也被评为“傲骨仙姿”,其实也是很有道理的。白鹭双脚修长,脖颈修长,嘴巴也很修长,还有那对飞翔的翅膀,也是那么修长,枯瘦的十指,原本就很像叶芽的竹竿。在林间起飞的时候,就像是仙子一般。
- 臭打游戏的长毛
-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66)
英文俗名: Little Egret
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它的赞美早让其中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批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
鹳形目(Ciconiiformes)鹭科(Ardeidae)鸟类,尤指白鹭属(Egretta)的种类。羽衣多为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习性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英语中egret(或aigrette)一词亦指白鹭的羽毛,白鹭羽在东方的礼服上用作贵重的饰物,以前亦用於西方的女帽业。白鹭的羽毛价值高。白鹭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结果因人类的滥捕而濒於绝灭。后来因服饰的改变,加之人们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白鹭的数量又有所增加。白鹭是涉禽,常去沼泽地,湖泊,潮湿的森林和其他湿地环境,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在乔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筑起凌乱的大巢。
大白鹭(Egretta alba, 有时作Casmerodius alba)见於两半球,体长约90公分(35吋),仅背部有羽毛。其美洲的种群有时称为美洲白鹭或普通白鹭。牛背鹭(Bubulcus ibis, 有时作Ardeola ibis)大部分时间栖於陆地上,与家养或野生的食草动物为伍,吃这些动物惊起的昆虫,有时也啄食它们皮上的蜱类。体壮实,长50公分(20吋);羽衣白色,婚羽短而蓬松;脚和喙淡黄色;分布范围已从欧洲、非洲和亚洲扩展到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小白鹭(E. garzetta)分布於旧大陆;体长约55公分(22吋);羽衣白色,头部的羽毛坚挺,而背部的羽毛呈花边状。淡红鹭(Hydranassa rufescens, 或Dichromanassa rufescens)见於北美温暖的沿海地区,有白色和深色两种色型。雪鹭(E. thula, 或Leucophoyx thula)为白色;体长约60公分(24吋);背部和头部的羽毛轻薄透明而向后弯曲;分布范围自美国到智利和阿根廷。
白鹭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为:鸟纲-鹳形目-鹭科-白鹭属,是珍稀物种。白鹭属又分五个种: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
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cm,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此鹭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其他湿地。常见与其他鹭类及鸬鹚等混在一起。大白鹭只在白天活动,步行时颈劲收缩成 S形;飞时颈亦如此,脚向后伸直,超过尾部。繁殖时,眼圈的皮肤、眼先裸露部分和嘴黑色,嘴基绿黑色;胫裸露部分淡红灰色,脚和趾黑色。冬羽时期,嘴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
中白鹭: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址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栖息和活动于河流、湖泊、水稻田、海边和水塘岸边浅水处。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鹭混群.生性胆小,很远见人即飞。飞行时颈缩成“S”形,两脚直伸向后,超出于尾外,两翅鼓动缓慢,飞行从容不迫,且成直线飞行。主要以小鱼、虾、蛙、蝗虫、蝼蛄等动物为食。中白鹭在我国南方为夏候鸟,亦有部分留下越冬。
小白鹭: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
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胫与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通常简称为白鹭。小白鹭场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以及海岸浅滩的红树林里。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白天觅食,好食小鱼、蛙、虾及昆虫等。繁殖期3——7月。繁殖时成群,常和其他鹭类在一起,雌雄均参加营巢,次年常到旧巢处重新修葺使用。卵蓝绿色,壳面滑。雌雄共同抱卵。卵23天出雏。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也叫白老、唐白鹭等,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为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雌鸟略小。它的姿态十分优雅,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身体轻盈,有利于飞翔。它披着一身乳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显得高傲而文雅。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变化,夏季嘴为橙黄色,脚为黑色,趾为黄色,眼先为蓝色;枕部着生有多枚细长白羽组成的矛状长形冠羽,最长的2枚长达10多厘米,像一对细柔的辫子,迎风飘扬,美丽动人。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形若蓑衣,所以被称为“蓑羽”,向后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颈基部的蓑羽则垂至下胸,就像丝线一样。在胸部、腰侧和大腿的基部,还生有一种特殊的羽毛,成为粉,能不停地生长,先端不断地破碎为粉粒状,就像滑石粉一样可以将黏附在体羽上的鱼类黏液等污物清除掉,起着清洁羽毛的作用。冬季嘴变为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黄色,眼先为黄绿色,脚也是黄绿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蓑状饰羽也统统消失了。
黄嘴白鹭的祖先出现于700万年前的中新世,现生的种群没有亚种分化,在国外见于俄罗斯、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山东、河南、广东、香港、海南等地,其中在辽宁、吉林为夏候鸟,在西沙群岛为冬候鸟,其他各地大多为旅鸟。
黄嘴白鹭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晚上则飞到近岸的山林里休息。常一脚站立于水中,另一脚曲缩于腹下,头缩至背上呈驼背状,长时间呆立不动,行走时步履轻盈、稳健,显得从容不迫。飞行时头往回收缩至肩背处,颈向下曲成袋状,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突出于短短的尾羽后面,两个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飞翔,动作显得从容不迫,十分优美。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的飞翔时的气势不凡。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
捕食过往的鱼类。
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从前在台湾,也曾有黄嘴白鹭和白鹭、牛背鹭、夜鹭和苍鹭等混群营巢的现象。它的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巢筑于矮树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超过1米,也有在矮树下的草丛间筑巢的。每窝产卵2—4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淡蓝色。孵化期为24—26天。
黄嘴白鹭曾经是我国南部沿海常见的夏候鸟,特别是在广东汕头到福建福州一带的海岸较为普遍,60年代在东北的鸭绿江和吉林东部的珲春也曾见到,80年代初在辽东半岛及沿海岛屿发现的营巢种群多达200—300对以上,时常可以在海边见到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海岸附近的水域觅食。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为干扰,特别是由于它的纯白色毛状羽和蓑羽是极为贵重的装饰品,每年猎取的数量都很多,所以近来种群数量有明显下降。致使它的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变得非常难得一见了。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2年在我国仅见到143只,此外还在东南亚见到448只。目前黄嘴白鹭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我国将其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岩鹭:全身黑色,故在台湾又称为黑鹭。有羽冠,胸部与背部有细长之蓑羽,腮白色,嘴黄色,前端暗褐色。脚暗绿色。嘴长约85毫米。本种南方产的为白色。在厦门东海岸(隔海与台湾的金门、澎湖岛相望)一带,近几年来所发现的岩鹭为灰黑羽色,与我国大陆其他地方及港台所见的岩鹭羽色相同,具有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过去在前埔的海边曾发现岩鹭的觅食活动。岩鹭习惯在岩石上栖立,在岩缝里繁殖。飞行时速度缓慢,常在海上及岩礁上低空飞翔。
自然保护情况
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句简称为白鹭,属于《滨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岩鹭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岩鹭是中国11种高度濒危鸟类之一,在我国已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态。岩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附表名单,黄嘴白鹭是Robert Swinhoe(英)1860年在厦门采集到的新物种。
白鹭分布情况
我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厦门有 10类鹭类,占我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白鹭属的5个种齐全,反映了厦门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在鹭类资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每年厦门的鹭科鸟类数量高达3万只,按照国际标准,表明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国内、国际上有关鹭科鸟类的重要湿地。
郭沫若 1949年8月出生,原名汪拨如,上海市人,美术家,创作研究员,大学文化,曾任上海西苑视觉艺术社经理,现任上海世纪梦艺术中心总策划、21世纪国际文化艺术沙龙理事长、上海白鹭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新连环画画会会长、中国基尼斯总部理事会理事、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香港《世界名人录》特约顾问编委,瓷影浮雕艺术创始人。长期从事绘画创作,出版《郑和下西洋》、《王昭君》、《李陵与苏武》等作品30余部,画14000余幅,80年代后期潜心《世界名诗意象画系列》创作与研究,巧妙将世界各国名诗中佳句,取其意化诗为画。代表作有《独占艺术的人类》、《雪花》等,1993年起至1997年止,用五年时间成功地创立了一门独特奇绝的新艺术—一瓷影浮雕,因“首创”第一,并达到最新最奇最美艺术境界,荣获“中国基尼斯之最”证书,《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均作专门报道。代表作有《二十世纪世界名人》、《华夏始祖》、《观音百相》等八大人物专题系列。1998年荣获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颁发的“世界名人”证书,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共获奖,所有作品深受赞赏,被各国收藏家视为难得之珍品,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大型中国画系剧《观音百姿图》、《湮灭》等。传略和作品辑人《世界美术家传》、《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美术集》、《当代书画家名入图录》、《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各种名人典籍。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CPS小天才
-
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的羽全有。白鹭在繁殖期所生的冠羽和蓑羽可作装饰用,俗称白鹭丝毛,常远销欧美和世界各地。
中等体型(60厘米)的白色鹭。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
虹膜-黄色;脸部裸露皮肤黄绿,于繁殖期为淡粉色;嘴-黑色;腿及脚-黑色,趾黄色。
扩展资料
分布范围:非洲、印度、东亚至大洋洲。
分布状况:甚常见于中国南方的低洼潮湿地区。指名亚种为留鸟,见于长江流域、东南部及台湾和海南岛。见于云南南部的鸟被作为尚有争议的亚种palleuca。漂鸟见于黄河流域。
习性:喜稻田、湖畔、沼泽地、红树林及沿海泥滩。与其他水鸟混群营巢。
- 北有云溪
-
白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鹭属鹤形目,大多数白鹭有魄的羽毛,到了繁殖季节,还会长出很长的漂亮羽毛。它们的习性和其他鹭鸟相似。
白鹭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森林里,属涉鸟类。主要食小的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浅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它们把大而不太讲究的窝筑在树木、灌木丛或地面上。
大白鹭比较常见,它们的身长约90厘米,只有背上长羽毛。
牛背白鹭产于非洲和亚洲,南美洲北部和美国偶尔也能看到,是一种小的白身黄足鹭,身长大约50厘米。它们喜欢栖息在地面上,爱和吃草的家畜及野生动物做伴,喜欢吃昆虫。
白鹭的羽毛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古代人喜欢用它们来装饰衣服,西方人则喜欢用它们来点缀女帽。由于羽毛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加上白鹭喜欢群居,因此它们曾被人大量捕捉,造成数量锐减,几乎陷入灭绝的境地。幸亏后来人们穿戴和打扮的方式起了变化,加上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白鹭才幸免于绝种。
产于我国的黄嘴白鹭分布在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的还有岩石鹭、白琵鹭、黑脸琵鹭。
5329
下一条回答
手机-购机来「天猫手机馆」品牌直营,超值特惠
「天猫手机馆」-手机品牌旗舰店直销,大牌惠聚,品类齐全,精选低价服务优!
大牌手机
新机来袭
分期免息
shouji.tmall.com广告
免费下载快手app_看白鹭的家常做法_做白鹭视频
最近40分钟前有人下载
白鹭_看视频学美食,做白鹭简单易学味道好。更多白鹭的家常做法
kuaishou.com广告
115条评论
友善评论才会有小心心~
发布
热心网友
112
谢谢你的关心
2018-10-29 20:28 · 回复Ta
热心网友 : 谢谢
热心网友 : 你闺蜜是我的事情经过她们俩陪钱都交了吧整体认读音节点
查看全部4条回复
热心网友
92
6666
2019-08-18 17:18 · 回复Ta
A赛姐 : 太谢谢了,我作业好写多了。老师留的作文我竟然是99。
张珺尧123 : 要是能像我们老师要求的那样,有说明方法写200字就会更好了。
花仙雨玲儿
70
也太222222222222了吧
2013-08-07 13:17 · 回复Ta
遥望青田云水 : 不可以骂人
有那电话吗 回复 cn#aBuGLpQVaV : 滚的是你
查看全部20条回复
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为您推荐
有关白鹭的资料有哪些?
白鹭,鹳形目鹭科白鹭属。通常也叫小白鹭(Little Egret),是厦门的市鸟,重要的湿地鸟类,是
204 浏览2586 2019-09-01
白鹭的资料。
白鹭 [ bái lù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bái lù ] 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很长,能
94 浏览289 2019-09-03
关于白鹭的资料
白鹭(学名:Egretta)是白鹭属鸟类的统称。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
230 浏览1281 2019-08-30
白鹭的资料和图片
名称起源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66) 英文俗名: Little
236 浏览9698 2017-11-22
白鹭相关资料
白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
39 浏览82 2019-09-04
白鹭( )
词中的白鹭有何象征意义
48个问题759,156人浏览
为您推荐
世界上最薄智能手机
叶罗丽
世界上最薄的手机
世界上最贵的手机
沙盒游戏
最小手机游戏
四年级语文
女人胸小
正在加载
- tt白
-
外形
也叫白鹭,老、唐白鹭等,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为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雌鸟略小。它的姿态十分优雅,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身体轻盈,有利于飞翔。它披着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显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变化,夏季嘴为橙黄色,脚为黑色,趾为黄色,眼先为蓝色;枕部着生有多枚细长白羽组成的矛状长形冠羽,最长的2枚长达10多厘米,像一对细柔的辫子,迎风飘扬,美丽动人。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所以被称为“蓑羽”,向后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颈基部的蓑羽则垂至下胸,就像丝线一样。在胸部、腰侧和大腿的基部,还生有一种特殊的羽毛,成为粉,能不停地生长,先端不断地破碎为粉粒状,就像滑石粉一样可以将黏附在体羽上的鱼类黏液等污物清除掉,起着清洁羽毛的作用。冬季嘴变为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黄色,眼先为黄绿色,脚也是黄绿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蓑状饰羽也统统消失了。
祖先及分布
黄嘴白鹭的祖先出现于700万年前的中新世,现生的种群没有亚种分化,在国外见于俄罗斯、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山东、河南、广东、香港、海南等地,其中在辽宁、吉林为夏候鸟,在西沙群岛为冬候鸟,其他各地大多为旅鸟。
白鹭
栖息
黄嘴白鹭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飞行时头往回收缩至肩背处,颈向下曲成袋状,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突出于短短的尾羽后面,两个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飞翔,动作显得从容不迫,十分优美。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的飞翔时的气势不凡。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捕食过往的鱼类。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白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鹭属鹤形目,大多数白鹭有魄的羽毛,到了繁殖季节,还会长出很长的漂亮羽毛。它们的习性和其他鹭鸟相似。
白鹭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森林里,属涉鸟类。主要食小的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浅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它们把大而不太讲究的窝筑在树木、灌木丛或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它的赞美早让其中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批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
鹳形目(Ciconiiformes)鹭科(Ardeidae)鸟类,尤指白鹭属(Egretta)的种类。羽衣多为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习性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英语中egret(或aigrette)一词亦指白鹭的羽毛,白鹭羽在东方的礼服上用作贵重的饰物,以前亦用於西方的女帽业。白鹭的羽毛价值高。白鹭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结果因人类的滥捕而濒於绝灭。后来因服饰的改变,加之人们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白鹭的数量又有所增加。白鹭是涉禽,常去沼泽地,湖泊,潮湿的森林和其他湿地环境,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在乔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筑起凌乱的大巢。
大白鹭(Egretta alba, 有时作Casmerodius alba)见於两半球,体长约90公分(35吋),仅背部有羽毛。其美洲的种群有时称为美洲白鹭或普通白鹭。牛背鹭(Bubulcus ibis, 有时作Ardeola ibis)大部分时间栖於陆地上,与家养或野生的食草动物为伍,吃这些动物惊起的昆虫,有时也啄食它们皮上的蜱类。体壮实,长50公分(20吋);羽衣白色,婚羽短而蓬松;脚和喙淡黄色;分布范围已从欧洲、非洲和亚洲扩展到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小白鹭(E. garzetta)分布於旧大陆;体长约55公分(22吋);羽衣白色,头部的羽毛坚挺,而背部的羽毛呈花边状。淡红鹭(Hydranassa rufescens, 或Dichromanassa rufescens)见於北美温暖的沿海地区,有白色和深色两种色型。雪鹭(E. thula, 或Leucophoyx thula)为白色;体长约60公分(24吋);背部和头部的羽毛轻薄透明而向后弯曲;分布范围自美国到智利和阿根廷。
白鹭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为:鸟纲-鹳形目-鹭科-白鹭属,是珍稀物种。白鹭属又分五个种: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
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cm,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此鹭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其他湿地。常见与其他鹭类及鸬鹚等混在一起。大白鹭只在白天活动,步行时颈劲收缩成 S形;飞时颈亦如此,脚向后伸直,超过尾部。繁殖时,眼圈的皮肤、眼先裸露部分和嘴黑色,嘴基绿黑色;胫裸露部分淡红灰色,脚和趾黑色。冬羽时期,嘴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
中白鹭: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址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栖息和活动于河流、湖泊、水稻田、海边和水塘岸边浅水处。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鹭混群.生性胆小,很远见人即飞。飞行时颈缩成“S”形,两脚直伸向后,超出于尾外,两翅鼓动缓慢,飞行从容不迫,且成直线飞行。主要以小鱼、虾、蛙、蝗虫、蝼蛄等动物为食。中白鹭在我国南方为夏候鸟,亦有部分留下越冬。
小白鹭: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
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胫与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通常简称为白鹭。小白鹭场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以及海岸浅滩的红树林里。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白天觅食,好食小鱼、蛙、虾及昆虫等。繁殖期3——7月。繁殖时成群,常和其他鹭类在一起,雌雄均参加营巢,次年常到旧巢处重新修葺使用。卵蓝绿色,壳面滑。雌雄共同抱卵。卵23天出雏。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也叫白老、唐白鹭等,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为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雌鸟略小。它的姿态十分优雅,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身体轻盈,有利于飞翔。它披着一身乳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显得高傲而文雅。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变化,夏季嘴为橙黄色,脚为黑色,趾为黄色,眼先为蓝色;枕部着生有多枚细长白羽组成的矛状长形冠羽,最长的2枚长达10多厘米,像一对细柔的辫子,迎风飘扬,美丽动人。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形若蓑衣,所以被称为“蓑羽”,向后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颈基部的蓑羽则垂至下胸,就像丝线一样。在胸部、腰侧和大腿的基部,还生有一种特殊的羽毛,成为粉,能不停地生长,先端不断地破碎为粉粒状,就像滑石粉一样可以将黏附在体羽上的鱼类黏液等污物清除掉,起着清洁羽毛的作用。冬季嘴变为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黄色,眼先为黄绿色,脚也是黄绿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蓑状饰羽也统统消失了。
黄嘴白鹭的祖先出现于700万年前的中新世,现生的种群没有亚种分化,在国外见于俄罗斯、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山东、河南、广东、香港、海南等地,其中在辽宁、吉林为夏候鸟,在西沙群岛为冬候鸟,其他各地大多为旅鸟。
黄嘴白鹭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晚上则飞到近岸的山林里休息。常一脚站立于水中,另一脚曲缩于腹下,头缩至背上呈驼背状,长时间呆立不动,行走时步履轻盈、稳健,显得从容不迫。飞行时头往回收缩至肩背处,颈向下曲成袋状,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突出于短短的尾羽后面,两个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飞翔,动作显得从容不迫,十分优美。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的飞翔时的气势不凡。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
捕食过往的鱼类。
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从前在台湾,也曾有黄嘴白鹭和白鹭、牛背鹭、夜鹭和苍鹭等混群营巢的现象。它的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巢筑于矮树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超过1米,也有在矮树下的草丛间筑巢的。每窝产卵2—4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淡蓝色。孵化期为24—26天。
黄嘴白鹭曾经是我国南部沿海常见的夏候鸟,特别是在广东汕头到福建福州一带的海岸较为普遍,60年代在东北的鸭绿江和吉林东部的珲春也曾见到,80年代初在辽东半岛及沿海岛屿发现的营巢种群多达200—300对以上,时常可以在海边见到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海岸附近的水域觅食。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为干扰,特别是由于它的纯白色毛状羽和蓑羽是极为贵重的装饰品,每年猎取的数量都很多,所以近来种群数量有明显下降。致使它的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变得非常难得一见了。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2年在我国仅见到143只,此外还在东南亚见到448只。目前黄嘴白鹭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我国将其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岩鹭:全身黑色,故在台湾又称为黑鹭。有羽冠,胸部与背部有细长之蓑羽,腮白色,嘴黄色,前端暗褐色。脚暗绿色。嘴长约85毫米。本种南方产的为白色。在厦门东海岸(隔海与台湾的金门、澎湖岛相望)一带,近几年来所发现的岩鹭为灰黑羽色,与我国大陆其他地方及港台所见的岩鹭羽色相同,具有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过去在前埔的海边曾发现岩鹭的觅食活动。岩鹭习惯在岩石上栖立,在岩缝里繁殖。飞行时速度缓慢,常在海上及岩礁上低空飞翔。
自然保护情况
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句简称为白鹭,属于《滨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岩鹭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岩鹭是中国11种高度濒危鸟类之一,在我国已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态。岩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附表名单,黄嘴白鹭是Robert Swinhoe(英)1860年在厦门采集到的新物种。
白鹭分布情况
我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厦门有 10类鹭类,占我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白鹭属的5个种齐全,反映了厦门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在鹭类资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每年厦门的鹭科鸟类数量高达3万只,按照国际标准,表明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国内、国际上有关鹭科鸟类的重要湿地。
郭沫若 1949年8月出生,原名汪拨如,上海市人,美术家,创作研究员,大学文化,曾任上海西苑视觉艺术社经理,现任上海世纪梦艺术中心总策划、21世纪国际文化艺术沙龙理事长、上海白鹭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新连环画画会会长、中国基尼斯总部理事会理事、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香港《世界名人录》特约顾问编委,瓷影浮雕艺术创始人。长期从事绘画创作,出版《郑和下西洋》、《王昭君》、《李陵与苏武》等作品30余部,画14000余幅,80年代后期潜心《世界名诗意象画系列》创作与研究,巧妙将世界各国名诗中佳句,取其意化诗为画。代表作有《独占艺术的人类》、《雪花》等,1993年起至1997年止,用五年时间成功地创立了一门独特奇绝的新艺术—一瓷影浮雕,因“首创”第一,并达到最新最奇最美艺术境界,荣获“中国基尼斯之最”证书,《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均作专门报道。代表作有《二十世纪世界名人》、《华夏始祖》、《观音百相》等八大人物专题系列。1998年荣获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颁发的“世界名人”证书,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共获奖,所有作品深受赞赏,被各国收藏家视为难得之珍品,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大型中国画系剧《观音百姿图》、《湮灭》等。传略和作品辑人《世界美术家传》、《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美术集》、《当代书画家名入图录》、《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各种名人典籍。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地面上。
大白鹭比较常见,它们的身长约90厘米,只有背上长羽毛。
牛背白鹭产于非洲和亚洲,南美洲北部和美国偶尔也能看到,是一种小的白身黄足鹭,身长大约50厘米。它们喜欢栖息在地面上,爱和吃草的家畜及野生动物做伴,喜欢吃昆虫。
白鹭的羽毛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古代人喜欢用它们来装饰衣服,西方人则喜欢用它们来点缀女帽。由于羽毛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加上白鹭喜欢群居,因此它们曾被人大量捕捉,造成数量锐减,几乎陷入灭绝的境地。幸亏后来人们穿戴和打扮的方式起了变化,加上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白鹭才幸免于绝种。
产于我国的黄嘴白鹭分布在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的还有岩石鹭、白琵鹭、黑脸琵鹭。
- Troublesleeper
-
英文俗名: Little Egret
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它的赞美早让其中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批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
鹳形目(Ciconiiformes)鹭科(Ardeidae)鸟类,尤指白鹭属(Egretta)的种类。羽衣多为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习性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英语中egret(或aigrette)一词亦指白鹭的羽毛,白鹭羽在东方的礼服上用作贵重的饰物,以前亦用於西方的女帽业。白鹭的羽毛价值高。白鹭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结果因人类的滥捕而濒於绝灭。后来因服饰的改变,加之人们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白鹭的数量又有所增加。白鹭是涉禽,常去沼泽地,湖泊,潮湿的森林和其他湿地环境,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在乔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筑起凌乱的大巢。
大白鹭(Egretta alba, 有时作Casmerodius alba)见於两半球,体长约90公分(35吋),仅背部有羽毛。其美洲的种群有时称为美洲白鹭或普通白鹭。牛背鹭(Bubulcus ibis, 有时作Ardeola ibis)大部分时间栖於陆地上,与家养或野生的食草动物为伍,吃这些动物惊起的昆虫,有时也啄食它们皮上的蜱类。体壮实,长50公分(20吋);羽衣白色,婚羽短而蓬松;脚和喙淡黄色;分布范围已从欧洲、非洲和亚洲扩展到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小白鹭(E. garzetta)分布於旧大陆;体长约55公分(22吋);羽衣白色,头部的羽毛坚挺,而背部的羽毛呈花边状。淡红鹭(Hydranassa rufescens, 或Dichromanassa rufescens)见於北美温暖的沿海地区,有白色和深色两种色型。雪鹭(E. thula, 或Leucophoyx thula)为白色;体长约60公分(24吋);背部和头部的羽毛轻薄透明而向后弯曲;分布范围自美国到智利和阿根廷。
白鹭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为:鸟纲-鹳形目-鹭科-白鹭属,是珍稀物种。白鹭属又分五个种: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
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cm,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此鹭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其他湿地。常见与其他鹭类及鸬鹚等混在一起。大白鹭只在白天活动,步行时颈劲收缩成 S形;飞时颈亦如此,脚向后伸直,超过尾部。繁殖时,眼圈的皮肤、眼先裸露部分和嘴黑色,嘴基绿黑色;胫裸露部分淡红灰色,脚和趾黑色。冬羽时期,嘴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
中白鹭: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址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栖息和活动于河流、湖泊、水稻田、海边和水塘岸边浅水处。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鹭混群.生性胆小,很远见人即飞。飞行时颈缩成“S”形,两脚直伸向后,超出于尾外,两翅鼓动缓慢,飞行从容不迫,且成直线飞行。主要以小鱼、虾、蛙、蝗虫、蝼蛄等动物为食。中白鹭在我国南方为夏候鸟,亦有部分留下越冬。
小白鹭: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
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胫与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通常简称为白鹭。小白鹭场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以及海岸浅滩的红树林里。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白天觅食,好食小鱼、蛙、虾及昆虫等。繁殖期3——7月。繁殖时成群,常和其他鹭类在一起,雌雄均参加营巢,次年常到旧巢处重新修葺使用。卵蓝绿色,壳面滑。雌雄共同抱卵。卵23天出雏。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也叫白老、唐白鹭等,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为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雌鸟略小。它的姿态十分优雅,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身体轻盈,有利于飞翔。它披着一身乳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显得高傲而文雅。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变化,夏季嘴为橙黄色,脚为黑色,趾为黄色,眼先为蓝色;枕部着生有多枚细长白羽组成的矛状长形冠羽,最长的2枚长达10多厘米,像一对细柔的辫子,迎风飘扬,美丽动人。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形若蓑衣,所以被称为“蓑羽”,向后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颈基部的蓑羽则垂至下胸,就像丝线一样。在胸部、腰侧和大腿的基部,还生有一种特殊的羽毛,成为粉,能不停地生长,先端不断地破碎为粉粒状,就像滑石粉一样可以将黏附在体羽上的鱼类黏液等污物清除掉,起着清洁羽毛的作用。冬季嘴变为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黄色,眼先为黄绿色,脚也是黄绿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蓑状饰羽也统统消失了。
黄嘴白鹭的祖先出现于700万年前的中新世,现生的种群没有亚种分化,在国外见于俄罗斯、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山东、河南、广东、香港、海南等地,其中在辽宁、吉林为夏候鸟,在西沙群岛为冬候鸟,其他各地大多为旅鸟。
黄嘴白鹭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晚上则飞到近岸的山林里休息。常一脚站立于水中,另一脚曲缩于腹下,头缩至背上呈驼背状,长时间呆立不动,行走时步履轻盈、稳健,显得从容不迫。飞行时头往回收缩至肩背处,颈向下曲成袋状,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突出于短短的尾羽后面,两个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飞翔,动作显得从容不迫,十分优美。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的飞翔时的气势不凡。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
捕食过往的鱼类。
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从前在台湾,也曾有黄嘴白鹭和白鹭、牛背鹭、夜鹭和苍鹭等混群营巢的现象。它的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巢筑于矮树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超过1米,也有在矮树下的草丛间筑巢的。每窝产卵2—4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淡蓝色。孵化期为24—26天。
黄嘴白鹭曾经是我国南部沿海常见的夏候鸟,特别是在广东汕头到福建福州一带的海岸较为普遍,60年代在东北的鸭绿江和吉林东部的珲春也曾见到,80年代初在辽东半岛及沿海岛屿发现的营巢种群多达200—300对以上,时常可以在海边见到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海岸附近的水域觅食。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为干扰,特别是由于它的纯白色毛状羽和蓑羽是极为贵重的装饰品,每年猎取的数量都很多,所以近来种群数量有明显下降。致使它的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变得非常难得一见了。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2年在我国仅见到143只,此外还在东南亚见到448只。目前黄嘴白鹭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我国将其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岩鹭:全身黑色,故在台湾又称为黑鹭。有羽冠,胸部与背部有细长之蓑羽,腮白色,嘴黄色,前端暗褐色。脚暗绿色。嘴长约85毫米。本种南方产的为白色。在厦门东海岸(隔海与台湾的金门、澎湖岛相望)一带,近几年来所发现的岩鹭为灰黑羽色,与我国大陆其他地方及港台所见的岩鹭羽色相同,具有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过去在前埔的海边曾发现岩鹭的觅食活动。岩鹭习惯在岩石上栖立,在岩缝里繁殖。飞行时速度缓慢,常在海上及岩礁上低空飞翔。
自然保护情况
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句简称为白鹭,属于《滨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岩鹭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岩鹭是中国11种高度濒危鸟类之一,在我国已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态。岩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附表名单,黄嘴白鹭是Robert Swinhoe(英)1860年在厦门采集到的新物种。
白鹭分布情况
我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厦门有 10类鹭类,占我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白鹭属的5个种齐全,反映了厦门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在鹭类资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每年厦门的鹭科鸟类数量高达3万只,按照国际标准,表明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国内、国际上有关鹭科鸟类的重要湿地。
郭沫若 1949年8月出生,原名汪拨如,上海市人,美术家,创作研究员,大学文化,曾任上海西苑视觉艺术社经理,现任上海世纪梦艺术中心总策划、21世纪国际文化艺术沙龙理事长、上海白鹭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新连环画画会会长、中国基尼斯总部理事会理事、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香港《世界名人录》特约顾问编委,瓷影浮雕艺术创始人。长期从事绘画创作,出版《郑和下西洋》、《王昭君》、《李陵与苏武》等作品30余部,画14000余幅,80年代后期潜心《世界名诗意象画系列》创作与研究,巧妙将世界各国名诗中佳句,取其意化诗为画。代表作有《独占艺术的人类》、《雪花》等,1993年起至1997年止,用五年时间成功地创立了一门独特奇绝的新艺术—一瓷影浮雕,因“首创”第一,并达到最新最奇最美艺术境界,荣获“中国基尼斯之最”证书,《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均作专门报道。代表作有《二十世纪世界名人》、《华夏始祖》、《观音百相》等八大人物专题系列。1998年荣获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颁发的“世界名人”证书,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共获奖,所有作品深受赞赏,被各国收藏家视为难得之珍品,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大型中国画系剧《观音百姿图》、《湮灭》等。传略和作品辑人《世界美术家传》、《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美术集》、《当代书画家名入图录》、《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各种名人典籍。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陶小凡
-
白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鹭属鹤形目,大多数白鹭有魄的羽毛,到了繁殖季节,还会长出很长的漂亮羽毛。它们的习性和其他鹭鸟相似。
白鹭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森林里,属涉鸟类。主要食小的鱼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浅水中的甲壳类动物。它们把大而不太讲究的窝筑在树木、灌木丛或地面上。
大白鹭比较常见,它们的身长约90厘米,只有背上长羽毛。
牛背白鹭产于非洲和亚洲,南美洲北部和美国偶尔也能看到,是一种小的白身黄足鹭,身长大约50厘米。它们喜欢栖息在地面上,爱和吃草的家畜及野生动物做伴,喜欢吃昆虫。
白鹭的羽毛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古代人喜欢用它们来装饰衣服,西方人则喜欢用它们来点缀女帽。由于羽毛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加上白鹭喜欢群居,因此它们曾被人大量捕捉,造成数量锐减,几乎陷入灭绝的境地。幸亏后来人们穿戴和打扮的方式起了变化,加上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措施,白鹭才幸免于绝种。
产于我国的黄嘴白鹭分布在吉林、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属于我国二级保护动物的还有岩石鹭、白琵鹭、黑脸琵鹭。
-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66)
英文俗名: Little Egret
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它的赞美早让其中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批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
鹳形目(Ciconiiformes)鹭科(Ardeidae)鸟类,尤指白鹭属(Egretta)的种类。羽衣多为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习性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英语中egret(或aigrette)一词亦指白鹭的羽毛,白鹭羽在东方的礼服上用作贵重的饰物,以前亦用於西方的女帽业。白鹭的羽毛价值高。白鹭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结果因人类的滥捕而濒於绝灭。后来因服饰的改变,加之人们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白鹭的数量又有所增加。白鹭是涉禽,常去沼泽地,湖泊,潮湿的森林和其他湿地环境,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在乔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筑起凌乱的大巢。
大白鹭(Egretta alba, 有时作Casmerodius alba)见於两半球,体长约90公分(35吋),仅背部有羽毛。其美洲的种群有时称为美洲白鹭或普通白鹭。牛背鹭(Bubulcus ibis, 有时作Ardeola ibis)大部分时间栖於陆地上,与家养或野生的食草动物为伍,吃这些动物惊起的昆虫,有时也啄食它们皮上的蜱类。体壮实,长50公分(20吋);羽衣白色,婚羽短而蓬松;脚和喙淡黄色;分布范围已从欧洲、非洲和亚洲扩展到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小白鹭(E. garzetta)分布於旧大陆;体长约55公分(22吋);羽衣白色,头部的羽毛坚挺,而背部的羽毛呈花边状。淡红鹭(Hydranassa rufescens, 或Dichromanassa rufescens)见於北美温暖的沿海地区,有白色和深色两种色型。雪鹭(E. thula, 或Leucophoyx thula)为白色;体长约60公分(24吋);背部和头部的羽毛轻薄透明而向后弯曲;分布范围自美国到智利和阿根廷。
白鹭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为:鸟纲-鹳形目-鹭科-白鹭属,是珍稀物种。白鹭属又分五个种: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
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cm,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此鹭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其他湿地。常见与其他鹭类及鸬鹚等混在一起。大白鹭只在白天活动,步行时颈劲收缩成 S形;飞时颈亦如此,脚向后伸直,超过尾部。繁殖时,眼圈的皮肤、眼先裸露部分和嘴黑色,嘴基绿黑色;胫裸露部分淡红灰色,脚和趾黑色。冬羽时期,嘴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
中白鹭: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址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栖息和活动于河流、湖泊、水稻田、海边和水塘岸边浅水处。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鹭混群.生性胆小,很远见人即飞。飞行时颈缩成“S”形,两脚直伸向后,超出于尾外,两翅鼓动缓慢,飞行从容不迫,且成直线飞行。主要以小鱼、虾、蛙、蝗虫、蝼蛄等动物为食。中白鹭在我国南方为夏候鸟,亦有部分留下越冬。
小白鹭: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
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胫与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通常简称为白鹭。小白鹭场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以及海岸浅滩的红树林里。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白天觅食,好食小鱼、蛙、虾及昆虫等。繁殖期3——7月。繁殖时成群,常和其他鹭类在一起,雌雄均参加营巢,次年常到旧巢处重新修葺使用。卵蓝绿色,壳面滑。雌雄共同抱卵。卵23天出雏。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也叫白老、唐白鹭等,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为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雌鸟略小。它的姿态十分优雅,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身体轻盈,有利于飞翔。它披着一身乳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显得高傲而文雅。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变化,夏季嘴为橙黄色,脚为黑色,趾为黄色,眼先为蓝色;枕部着生有多枚细长白羽组成的矛状长形冠羽,最长的2枚长达10多厘米,像一对细柔的辫子,迎风飘扬,美丽动人。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形若蓑衣,所以被称为“蓑羽”,向后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颈基部的蓑羽则垂至下胸,就像丝线一样。在胸部、腰侧和大腿的基部,还生有一种特殊的羽毛,成为粉,能不停地生长,先端不断地破碎为粉粒状,就像滑石粉一样可以将黏附在体羽上的鱼类黏液等污物清除掉,起着清洁羽毛的作用。冬季嘴变为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黄色,眼先为黄绿色,脚也是黄绿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蓑状饰羽也统统消失了。
黄嘴白鹭的祖先出现于700万年前的中新世,现生的种群没有亚种分化,在国外见于俄罗斯、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山东、河南、广东、香港、海南等地,其中在辽宁、吉林为夏候鸟,在西沙群岛为冬候鸟,其他各地大多为旅鸟。
黄嘴白鹭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晚上则飞到近岸的山林里休息。常一脚站立于水中,另一脚曲缩于腹下,头缩至背上呈驼背状,长时间呆立不动,行走时步履轻盈、稳健,显得从容不迫。飞行时头往回收缩至肩背处,颈向下曲成袋状,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突出于短短的尾羽后面,两个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飞翔,动作显得从容不迫,十分优美。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的飞翔时的气势不凡。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
捕食过往的鱼类。
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从前在台湾,也曾有黄嘴白鹭和白鹭、牛背鹭、夜鹭和苍鹭等混群营巢的现象。它的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巢筑于矮树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超过1米,也有在矮树下的草丛间筑巢的。每窝产卵2—4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淡蓝色。孵化期为24—26天。
黄嘴白鹭曾经是我国南部沿海常见的夏候鸟,特别是在广东汕头到福建福州一带的海岸较为普遍,60年代在东北的鸭绿江和吉林东部的珲春也曾见到,80年代初在辽东半岛及沿海岛屿发现的营巢种群多达200—300对以上,时常可以在海边见到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海岸附近的水域觅食。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为干扰,特别是由于它的纯白色毛状羽和蓑羽是极为贵重的装饰品,每年猎取的数量都很多,所以近来种群数量有明显下降。致使它的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变得非常难得一见了。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2年在我国仅见到143只,此外还在东南亚见到448只。目前黄嘴白鹭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我国将其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岩鹭:全身黑色,故在台湾又称为黑鹭。有羽冠,胸部与背部有细长之蓑羽,腮白色,嘴黄色,前端暗褐色。脚暗绿色。嘴长约85毫米。本种南方产的为白色。在厦门东海岸(隔海与台湾的金门、澎湖岛相望)一带,近几年来所发现的岩鹭为灰黑羽色,与我国大陆其他地方及港台所见的岩鹭羽色相同,具有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过去在前埔的海边曾发现岩鹭的觅食活动。岩鹭习惯在岩石上栖立,在岩缝里繁殖。飞行时速度缓慢,常在海上及岩礁上低空飞翔。
自然保护情况
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句简称为白鹭,属于《滨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岩鹭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岩鹭是中国11种高度濒危鸟类之一,在我国已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态。岩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附表名单,黄嘴白鹭是Robert Swinhoe(英)1860年在厦门采集到的新物种。
白鹭分布情况
我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厦门有 10类鹭类,占我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白鹭属的5个种齐全,反映了厦门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在鹭类资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每年厦门的鹭科鸟类数量高达3万只,按照国际标准,表明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国内、国际上有关鹭科鸟类的重要湿地。
郭沫若 1949年8月出生,原名汪拨如,上海市人,美术家,创作研究员,大学文化,曾任上海西苑视觉艺术社经理,现任上海世纪梦艺术中心总策划、21世纪国际文化艺术沙龙理事长、上海白鹭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新连环画画会会长、中国基尼斯总部理事会理事、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香港《世界名人录》特约顾问编委,瓷影浮雕艺术创始人。长期从事绘画创作,出版《郑和下西洋》、《王昭君》、《李陵与苏武》等作品30余部,画14000余幅,80年代后期潜心《世界名诗意象画系列》创作与研究,巧妙将世界各国名诗中佳句,取其意化诗为画。代表作有《独占艺术的人类》、《雪花》等,1993年起至1997年止,用五年时间成功地创立了一门独特奇绝的新艺术—一瓷影浮雕,因“首创”第一,并达到最新最奇最美艺术境界,荣获“中国基尼斯之最”证书,《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均作专门报道。代表作有《二十世纪世界名人》、《华夏始祖》、《观音百相》等八大人物专题系列。1998年荣获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颁发的“世界名人”证书,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共获奖,所有作品深受赞赏,被各国收藏家视为难得之珍品,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大型中国画系剧《观音百姿图》、《湮灭》等。传略和作品辑人《世界美术家传》、《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美术集》、《当代书画家名入图录》、《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各种名人典籍。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ardim
-
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它的赞美早让其中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批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
鹳形目(Ciconiiformes)鹭科(Ardeidae)鸟类,尤指白鹭属(Egretta)的种类。羽衣多为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习性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英语中egret(或aigrette)一词亦指白鹭的羽毛,白鹭羽在东方的礼服上用作贵重的饰物,以前亦用於西方的女帽业。白鹭的羽毛价值高。白鹭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结果因人类的滥捕而濒於绝灭。后来因服饰的改变,加之人们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白鹭的数量又有所增加。白鹭是涉禽,常去沼泽地,湖泊,潮湿的森林和其他湿地环境,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在乔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筑起凌乱的大巢。
大白鹭(Egretta alba, 有时作Casmerodius alba)见於两半球,体长约90公分(35吋),仅背部有羽毛。其美洲的种群有时称为美洲白鹭或普通白鹭。牛背鹭(Bubulcus ibis, 有时作Ardeola ibis)大部分时间栖於陆地上,与家养或野生的食草动物为伍,吃这些动物惊起的昆虫,有时也啄食它们皮上的蜱类。体壮实,长50公分(20吋);羽衣白色,婚羽短而蓬松;脚和喙淡黄色;分布范围已从欧洲、非洲和亚洲扩展到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小白鹭(E. garzetta)分布於旧大陆;体长约55公分(22吋);羽衣白色,头部的羽毛坚挺,而背部的羽毛呈花边状。淡红鹭(Hydranassa rufescens, 或Dichromanassa rufescens)见於北美温暖的沿海地区,有白色和深色两种色型。雪鹭(E. thula, 或Leucophoyx thula)为白色;体长约60公分(24吋);背部和头部的羽毛轻薄透明而向后弯曲;分布范围自美国到智利和阿根廷。
白鹭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为:鸟纲-鹳形目-鹭科-白鹭属,是珍稀物种。白鹭属又分五个种: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
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cm,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此鹭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其他湿地。常见与其他鹭类及鸬鹚等混在一起。大白鹭只在白天活动,步行时颈劲收缩成 S形;飞时颈亦如此,脚向后伸直,超过尾部。繁殖时,眼圈的皮肤、眼先裸露部分和嘴黑色,嘴基绿黑色;胫裸露部分淡红灰色,脚和趾黑色。冬羽时期,嘴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
中白鹭: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址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栖息和活动于河流、湖泊、水稻田、海边和水塘岸边浅水处。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鹭混群.生性胆小,很远见人即飞。飞行时颈缩成“S”形,两脚直伸向后,超出于尾外,两翅鼓动缓慢,飞行从容不迫,且成直线飞行。主要以小鱼、虾、蛙、蝗虫、蝼蛄等动物为食。中白鹭在我国南方为夏候鸟,亦有部分留下越冬。
小白鹭: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
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胫与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通常简称为白鹭。小白鹭场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以及海岸浅滩的红树林里。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白天觅食,好食小鱼、蛙、虾及昆虫等。繁殖期3——7月。繁殖时成群,常和其他鹭类在一起,雌雄均参加营巢,次年常到旧巢处重新修葺使用。卵蓝绿色,壳面滑。雌雄共同抱卵。卵23天出雏。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也叫白老、唐白鹭等,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为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雌鸟略小。它的姿态十分优雅,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身体轻盈,有利于飞翔。它披着一身乳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显得高傲而文雅。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变化,夏季嘴为橙黄色,脚为黑色,趾为黄色,眼先为蓝色;枕部着生有多枚细长白羽组成的矛状长形冠羽,最长的2枚长达10多厘米,像一对细柔的辫子,迎风飘扬,美丽动人。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形若蓑衣,所以被称为“蓑羽”,向后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颈基部的蓑羽则垂至下胸,就像丝线一样。在胸部、腰侧和大腿的基部,还生有一种特殊的羽毛,成为粉,能不停地生长,先端不断地破碎为粉粒状,就像滑石粉一样可以将黏附在体羽上的鱼类黏液等污物清除掉,起着清洁羽毛的作用。冬季嘴变为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黄色,眼先为黄绿色,脚也是黄绿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蓑状饰羽也统统消失了。
黄嘴白鹭的祖先出现于700万年前的中新世,现生的种群没有亚种分化,在国外见于俄罗斯、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山东、河南、广东、香港、海南等地,其中在辽宁、吉林为夏候鸟,在西沙群岛为冬候鸟,其他各地大多为旅鸟。
黄嘴白鹭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晚上则飞到近岸的山林里休息。常一脚站立于水中,另一脚曲缩于腹下,头缩至背上呈驼背状,长时间呆立不动,行走时步履轻盈、稳健,显得从容不迫。飞行时头往回收缩至肩背处,颈向下曲成袋状,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突出于短短的尾羽后面,两个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飞翔,动作显得从容不迫,十分优美。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的飞翔时的气势不凡。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
捕食过往的鱼类。
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从前在台湾,也曾有黄嘴白鹭和白鹭、牛背鹭、夜鹭和苍鹭等混群营巢的现象。它的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巢筑于矮树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超过1米,也有在矮树下的草丛间筑巢的。每窝产卵2—4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淡蓝色。孵化期为24—26天。
黄嘴白鹭曾经是我国南部沿海常见的夏候鸟,特别是在广东汕头到福建福州一带的海岸较为普遍,60年代在东北的鸭绿江和吉林东部的珲春也曾见到,80年代初在辽东半岛及沿海岛屿发现的营巢种群多达200—300对以上,时常可以在海边见到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海岸附近的水域觅食。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为干扰,特别是由于它的纯白色毛状羽和蓑羽是极为贵重的装饰品,每年猎取的数量都很多,所以近来种群数量有明显下降。致使它的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变得非常难得一见了。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2年在我国仅见到143只,此外还在东南亚见到448只。目前黄嘴白鹭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我国将其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岩鹭:全身黑色,故在台湾又称为黑鹭。有羽冠,胸部与背部有细长之蓑羽,腮白色,嘴黄色,前端暗褐色。脚暗绿色。嘴长约85毫米。本种南方产的为白色。在厦门东海岸(隔海与台湾的金门、澎湖岛相望)一带,近几年来所发现的岩鹭为灰黑羽色,与我国大陆其他地方及港台所见的岩鹭羽色相同,具有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过去在前埔的海边曾发现岩鹭的觅食活动。岩鹭习惯在岩石上栖立,在岩缝里繁殖。飞行时速度缓慢,常在海上及岩礁上低空飞翔。
自然保护情况
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句简称为白鹭,属于《滨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岩鹭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岩鹭是中国11种高度濒危鸟类之一,在我国已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态。岩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附表名单,黄嘴白鹭是Robert Swinhoe(英)1860年在厦门采集到的新物种。
白鹭分布情况
我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厦门有 10类鹭类,占我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白鹭属的5个种齐全,反映了厦门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在鹭类资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每年厦门的鹭科鸟类数量高达3万只,按照国际标准,表明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国内、国际上有关鹭科鸟类的重要湿地。
- 阿啵呲嘚
-
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的羽全有。白鹭在繁殖期所生的冠羽和蓑羽可作装饰用,俗称白鹭丝毛,常远销欧美和世界各地。
中文学名
白鹭
拉丁学名
Little Egret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物种特征
描述:中等体型(60厘米)的白色鹭。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
共29张
白鹭图集
虹膜-黄色;脸部裸露皮肤黄绿,于繁殖期为淡粉色;嘴-黑色;腿及脚-黑色,趾黄色。
叫声:于繁殖巢群中发出呱呱叫声,其余时候寂静无声。
分布范围: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常见留鸟及候鸟,分布在中国南方、台湾及海南岛。迷鸟有时至北京。部分鸟冬季到热带区越冬。
习性: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进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有时飞越沿海浅水追捕猎物。夜晚飞回栖处时呈"V"字队形。与其他水鸟一道集群营巢。
俗名: 白鹭鸶 白鸟 舂锄 极小白鹭 鹭鸶 丝琴 小白鹭 雪客 一杯鹭
大白鹭
体大羽长,体长约90cm,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此鹭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其他湿地。常见与其他鹭类及鸬鹚等混在一起。大白鹭只在白天活动,步行时颈劲收缩成 S形;飞时颈亦如此,脚向后伸直,超过尾部。繁殖时,眼圈的皮肤、眼先裸露部分和嘴黑色,嘴基绿黑色;胫裸露部分淡红灰色,脚和趾黑色。冬羽时期,嘴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
共4张
白鹭-谭翃晶国画作品
中白鹭
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址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栖息和活动于河流、湖泊、水稻田、海边和水塘岸边浅水处。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鹭混群。生性胆小,很远见人即飞。飞行时颈缩成“S”形,两脚直伸向后,超出于尾外,两翅鼓动缓慢,飞行从容不迫,且成直线飞行。主要以小鱼、虾、蛙、蝗虫、蝼蛄等动物为食。中白鹭在我国南方为夏候鸟,亦有部分留下越冬。
小白鹭
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胫与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通常简称为白鹭。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以及海岸浅滩的红树林里。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白天觅食,好食小鱼、蛙、虾及昆虫等。繁殖期3~7月。繁殖时成群,常和其他鹭类在一起,雌雄均参加营巢,次年常到旧巢处重新修葺使用。卵蓝绿色,壳面滑。雌雄共同抱卵。卵23天出雏。
大白鹭
黄嘴白鹭
外形
也叫白鹭,老、唐白鹭等,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为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雌鸟略小。它的姿态十分优雅,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身体轻盈,有利于飞翔。它披着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显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变化,夏季嘴为橙黄色,脚为黑色,趾为黄色,眼先为蓝色;枕部着生有多枚细长白羽组成的矛状长形冠羽,最长的2枚长达10多厘米,像一对细柔的辫子,迎风飘扬,美丽动人。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所以被称为“蓑羽”,向后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颈基部的蓑羽则垂至下胸,就像丝线一样。在胸部、腰侧和大腿的基部,还生有一种特殊的羽毛,成为粉,能不停地生长,先端不断地破碎为粉粒状,就像滑石粉一样可以将黏附在体羽上的鱼类黏液等污物清除掉,起着清洁羽毛的作用。冬季嘴变为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黄色,眼先为黄绿色,脚也是黄绿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蓑状饰羽也统统消失了。
祖先及分布
黄嘴白鹭的祖先出现于700万年前的中新世,现生的种群没有亚种分化,在国外见于俄罗斯、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山东、河南、广东、香港、海南等地,其中在辽宁、吉林为夏候鸟,在西沙群岛为冬候鸟,其他各地大多为旅鸟。
栖息
白鹭
黄嘴白鹭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飞行时头往回收缩至肩背处,颈向下曲成袋状,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突出于短短的尾羽后面,两个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飞翔,动作显得从容不迫,十分优美。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的飞翔时的气势不凡。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捕食过往的鱼类。
灰色白鹭
2019年7月21日,灰色的白鹭在大连市普兰店区鞍子河畔觅食。当日,在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鞍子河畔,10余只灰色型白鹭聚集在浅水区觅食。据悉,深色型白鹭由于繁殖概率极低,十分罕见。[1]
灰色白鹭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从前在台湾,也曾有黄嘴白鹭和白鹭、牛背鹭、夜鹭和苍鹭等混群营巢的现象。它的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巢筑于矮树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超过1米,也有在矮树下的草丛间筑巢的。每窝产卵2~4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淡蓝色。孵化期为24~26天。
雪鹭
黄嘴白鹭曾经是中国南部沿海常见的夏候鸟,特别是在广东汕头到福建福州一带的海岸较为普遍,60年代在东北的鸭绿江和吉林东部的珲春也曾见到,80年代初在辽东半岛及沿海岛屿发现的营巢种群多达200~300对以上,时常可以
在海边见到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海岸附近的水域觅食。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为干扰,特别是由于它的纯白色毛状羽和蓑羽是极为贵重的装饰品,每年猎取的数量都很多,所以近来种群数量有明显下降。致使它的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变得非常难得一见了。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2年在我国仅见到143只,此外还在东南亚见到448只。目前黄嘴白鹭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中国将其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
白鹭的羽毛价值高,羽衣多为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习性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英语中egret(或aigrette)一词亦指白鹭的羽毛,白鹭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结果因人类的滥捕而濒于绝灭。后来人们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白鹭的数量又有所增加。白鹭是涉禽,常去沼泽地,湖泊,潮湿的森林和其他湿地环境,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在乔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筑起凌乱的大巢。
种群现状
- 奇石珠宝真君
-
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的羽全有。白鹭在繁殖期所生的冠羽和蓑羽可作装饰用,俗称白鹭丝毛,常远销欧美和世界各地。
中文学名
白鹭
拉丁学名
Little Egret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物种特征
描述:中等体型(60厘米)的白色鹭。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
共29张
白鹭图集
虹膜-黄色;脸部裸露皮肤黄绿,于繁殖期为淡粉色;嘴-黑色;腿及脚-黑色,趾黄色。
叫声:于繁殖巢群中发出呱呱叫声,其余时候寂静无声。
分布范围: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常见留鸟及候鸟,分布在中国南方、台湾及海南岛。迷鸟有时至北京。部分鸟冬季到热带区越冬。
习性: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进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有时飞越沿海浅水追捕猎物。夜晚飞回栖处时呈"V"字队形。与其他水鸟一道集群营巢。
俗名: 白鹭鸶 白鸟 舂锄 极小白鹭 鹭鸶 丝琴 小白鹭 雪客 一杯鹭
大白鹭
体大羽长,体长约90cm,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此鹭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其他湿地。常见与其他鹭类及鸬鹚等混在一起。大白鹭只在白天活动,步行时颈劲收缩成 S形;飞时颈亦如此,脚向后伸直,超过尾部。繁殖时,眼圈的皮肤、眼先裸露部分和嘴黑色,嘴基绿黑色;胫裸露部分淡红灰色,脚和趾黑色。冬羽时期,嘴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
共4张
白鹭-谭翃晶国画作品
中白鹭
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址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栖息和活动于河流、湖泊、水稻田、海边和水塘岸边浅水处。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鹭混群。生性胆小,很远见人即飞。飞行时颈缩成“S”形,两脚直伸向后,超出于尾外,两翅鼓动缓慢,飞行从容不迫,且成直线飞行。主要以小鱼、虾、蛙、蝗虫、蝼蛄等动物为食。中白鹭在我国南方为夏候鸟,亦有部分留下越冬。
小白鹭
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胫与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通常简称为白鹭。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以及海岸浅滩的红树林里。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白天觅食,好食小鱼、蛙、虾及昆虫等。繁殖期3~7月。繁殖时成群,常和其他鹭类在一起,雌雄均参加营巢,次年常到旧巢处重新修葺使用。卵蓝绿色,壳面滑。雌雄共同抱卵。卵23天出雏。
大白鹭
黄嘴白鹭
外形
也叫白鹭,老、唐白鹭等,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为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雌鸟略小。它的姿态十分优雅,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身体轻盈,有利于飞翔。它披着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显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变化,夏季嘴为橙黄色,脚为黑色,趾为黄色,眼先为蓝色;枕部着生有多枚细长白羽组成的矛状长形冠羽,最长的2枚长达10多厘米,像一对细柔的辫子,迎风飘扬,美丽动人。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所以被称为“蓑羽”,向后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颈基部的蓑羽则垂至下胸,就像丝线一样。在胸部、腰侧和大腿的基部,还生有一种特殊的羽毛,成为粉,能不停地生长,先端不断地破碎为粉粒状,就像滑石粉一样可以将黏附在体羽上的鱼类黏液等污物清除掉,起着清洁羽毛的作用。冬季嘴变为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黄色,眼先为黄绿色,脚也是黄绿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蓑状饰羽也统统消失了。
祖先及分布
黄嘴白鹭的祖先出现于700万年前的中新世,现生的种群没有亚种分化,在国外见于俄罗斯、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山东、河南、广东、香港、海南等地,其中在辽宁、吉林为夏候鸟,在西沙群岛为冬候鸟,其他各地大多为旅鸟。
栖息
白鹭
黄嘴白鹭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飞行时头往回收缩至肩背处,颈向下曲成袋状,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突出于短短的尾羽后面,两个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飞翔,动作显得从容不迫,十分优美。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的飞翔时的气势不凡。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捕食过往的鱼类。
灰色白鹭
2019年7月21日,灰色的白鹭在大连市普兰店区鞍子河畔觅食。当日,在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鞍子河畔,10余只灰色型白鹭聚集在浅水区觅食。据悉,深色型白鹭由于繁殖概率极低,十分罕见。[1]
灰色白鹭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从前在台湾,也曾有黄嘴白鹭和白鹭、牛背鹭、夜鹭和苍鹭等混群营巢的现象。它的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巢筑于矮树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超过1米,也有在矮树下的草丛间筑巢的。每窝产卵2~4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淡蓝色。孵化期为24~26天。
雪鹭
黄嘴白鹭曾经是中国南部沿海常见的夏候鸟,特别是在广东汕头到福建福州一带的海岸较为普遍,60年代在东北的鸭绿江和吉林东部的珲春也曾见到,80年代初在辽东半岛及沿海岛屿发现的营巢种群多达200~300对以上,时常可以
在海边见到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海岸附近的水域觅食。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为干扰,特别是由于它的纯白色毛状羽和蓑羽是极为贵重的装饰品,每年猎取的数量都很多,所以近来种群数量有明显下降。致使它的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变得非常难得一见了。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2年在我国仅见到143只,此外还在东南亚见到448只。目前黄嘴白鹭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中国将其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
生活习性
白鹭的羽毛价值高,羽衣多为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习性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英语中egret(或aigrette)一词亦指白鹭的羽毛,白鹭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结果因人类的滥捕而濒于绝灭。后来人们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白鹭的数量又有所增加。白鹭是涉禽,常去沼泽地,湖泊,潮湿的森林和其他湿地环境,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在乔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筑起凌乱的大巢。
种群现状
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句简称为白鹭,属于《滨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岩鹭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
白鹭在嬉戏
岩鹭是中国11种高度濒危鸟类之一,在中国已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态。岩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附表名单,黄嘴白鹭是Robert Swinhoe(英)1860年在厦门采集到的新物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分布范围
中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厦门有10类鹭类,占中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白鹭属的5个种齐全,反映了厦门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在鹭类资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每年厦门的鹭科鸟类数量高达3万只,按照国际标准,表明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中国、国际上有关鹭科鸟类的重要湿地。在江苏仪征市枣林湾也分布有白鹭。
- 西柚不是西游
-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副嵌在玻璃框里的话,田的大小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与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她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他是在望哨,可他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
或许有人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 Chen
-
白鹭,被称为"大气和水质状况的监测鸟",享有"环保鸟"的美誉,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白鹭属鹤形目,大多数白鹭有魄的羽毛,到了繁殖季节,还会长出很长的漂亮羽毛。它们的习性和其他鹭鸟相似。
白鹭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地和潮湿的森林里,属涉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