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kbok
-
一生坎坷,几度牢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贾植芳的文化建树。他将自己定位是“大时代里的小角色”。然而,这个清醒而自谦的“小角色”,却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他无儿无女,晚年却有儿女绕膝般的幸福;无钱无势,家里却总高朋满座。
贾植芳身材瘦小,性情豪放,自称“江湖中人”,晚年更对一切求学问事者敞开家门,“三教九流”,有求必应。他在复旦大学第九宿舍的家,有一张大圆桌,有好多年,每逢周五,便是几代学生加上各种闻名登门者的聚餐日。不必正襟危坐,也不分上下大小,在随兴闲聊中,常有专业研究的火花,更有为人为学之道的潜移默化。
“没有贾先生,我不会走上今天的道路。这是一种整体的影响,学术研究只是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他待人处世的态度,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理解,他的坚持……”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教授说。
20世纪90年代因重新编纂《中国文学史》而广受关注的章培恒教授说:“当年,在贾植芳先生等人影响下,我才走上一条独立思考的学术道路。”
“在上帝给我铺设的坑坑洼洼的生活道路上,我总算活得还像一个人……生平最大的收获,就是把‘人"这个字写得比较端正。”贾植芳自我总结的这句话,四下传播,成了常被人引用的名言。贾植芳的确做到了将“人”字写得大气而端正,直到最后一息,去得平静无憾。有人评价说,这位老人见解深刻,达观生死,像近年来陆续辞世的不少“文化老人”一样。在许多人看淡文化的时代,实在需要这样的文化典范,一些把“人”字写得端端正正的人……所谓学术人格,是指能够立足于学术本位,敢于坚持真理,不为现实得失所扰,不为名利所羁绊,乃至不惜为之献身的殉道精神。贾植芳的一生彰显了学术人格的意义。
相关推荐
一生四次入狱,25年在牢里,妻子与他没婚约,分离11年始终不离弃
他是文化界的骄傲,却自称是「 ”大时代里的小角色”,活过92年漫长岁月,将近25年在牢里度过。他与妻子任敏连一纸婚约都没有,可是妻子心甘情愿等了他十几载。他就是一生四进监狱的贾植芳先生。 活着就是一场大冒险 1916年,贾植芳出生在山西的一个财主家。贾家在他的曾祖父那一代就开始富裕起来,到了父亲这一辈,达到了一个顶峰。虽说贾植芳的家庭条件好,但是也险些没书读。他小时候太调皮,常常给家里人惹麻烦,伯父认为他既不是读书的料,也不适合在家里耕田。于是便想让他跟着贩卖鸦片烟的大舅去西北闯江湖,他们觉得一身是胆的贾植芳可以闯出一片天地。 当周围的长辈都期盼着贾植芳能够在外面有一番作为的时候,他的母亲却坚决反对,她向贾植芳的伯父下跪,哭着说:「 ”大哥,你只供老大念书,不供老二念书,这使不得!要念两个就一起念,不念就全不念。”如果不是母亲为他求情,让他能有上学的机会,想必贾植芳的一生会大有不同。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要是当初贾植芳没有入学堂,没有接受各种思想的洗礼,或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悲惨经历。 1935年的除夕之夜,贾植芳还是个19岁的青年,因为参加了一次学生运动,第一次被抓进了监狱。在监狱里,一开始还有窝窝头和酱菜伺候着。当他得知自己是被扣留时,他把送来的饭菜连碗一起摔在地上,此事还上了报纸。 图 | 青年时的贾植芳 后来还是在济南做买办的伯父用了1000银元和50两鸦片烟才将他救了出来。因为贾植芳在监狱怒砸饭碗的事传得沸沸扬扬,伯父只好出钱让他去日本留学,等风头过了再回国。也就是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认识了一生的挚友文人胡风,两人因为在文学创作上有相同的追求,常常有书信往来。 在日本学习两年之后,贾植芳又回到中国,进入南京的留日学生特别训练班学习,毕业后任职日文干事。 直到1942年,贾植芳与商贾人家的任敏结合为夫妻。其实他们连一纸婚约也没有,两人只是直接同居了,便有了夫妻之实。要不是任敏倾慕贾植芳的才华,这位富家小姐怎么甘愿为他放弃一切,只身来到黄河边的民房与他同住一屋。 但是此后的生活便再也没有平静过。贾植芳与任敏在一起还不到3个月又因工作原因入狱了。他在监狱里待了3个月,和一群流里流气的人关押在一起,每天也是只有玉米窝窝头,再加上几小块咸菜,和白开水一起吃,每天两顿饭都是如此。 图 | 贾先生夫妇 出狱之后,贾植芳独自一人来到上海。当时他身上只有8块钱,为了谋生,他在上海办杂志,卖报纸,靠着自己的写作能力才得以在上海生存下去。结果也是因为在报刊上时常发表文章而引祸上身。 1947年,贾植芳第三次进了监狱。只是因为他狂傲不羁,说了一些别人不敢说的话,结果被不安好心的人抓住了把柄,最终导致他被捕入狱。最后贾植芳还是经留日同学保释才得以重见光明。 经过了三次牢狱之灾,贾植芳仍然心存信念,他拒绝了通往金钱和名誉的仕途之路,他选择继续以文为生,决定回到复旦大学做一个简单的教书先生。可是此时的他绝对没有想到自己还会第四次走进监狱。 图 | 贾植芳、任敏与父亲在一起 风雨不动安如山 贾植芳的最后一次入狱是因为和胡风之间有亲密往来,结果被带到上海高等教育局问话。对于问话人对胡风的胡言乱语,贾植芳并没有为了一己之利,而否定自己与胡风的友好关系,反而还为胡风辩解。为了好友,他可以不顾及自己的安危,可是他没想到妻子任敏也会因此受到牵连。 图 | 贾植芳好友胡风先生与夫人梅志 在贾植芳入狱之后的第三天,任敏就被关押到上海的监狱。当时她的领导要求她与贾植芳划清界限,即是离婚。但任敏果断拒绝了,后来她又被监禁了16个月。 到了1959年春天,她又被流放到青海当小学老师,仅仅恢复自由几个月,然后又被抓进了看守所。就因为她是贾植芳的妻子,他们便总是用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将任敏关押在监狱里。 1962年,任敏从监狱出来后,无从得知丈夫的消息,便决定回到贾植芳的老家去当农民。这样既可以照顾到贾植芳的父母,替丈夫尽孝,又能让他比较容易找到自己。回到山西,任敏只有夜以继日地等待丈夫的归来,年复一年,她始终坚持一个信念——「 ”我就是想等着出个结果。” 在漫长的等待里,任敏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这件事也给狱中的贾植芳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她多方打听贾植芳关押的监狱,给他寄去了一个包裹,里面装了一双黑面圆口的布鞋,鞋里放了四颗红枣,还有四颗核桃。 贾植芳打开包裹的那一刻,他便明白了原来妻子还活着,而且已经回到了山西老家,因为那四颗红枣和四颗核桃就是他们家乡代表吉利的东西。夫妻二人数年不见,仅能凭着几颗红枣与核桃传达心意,除了任敏和贾植芳,也很难找出第二对了。 待贾植芳出狱,两人已经分离有11年了,任敏才收到贾植芳写来的第一封平安家书。此后他就一直在书信中三番五次地强调:生命是首要的。他也再三叮嘱任敏要吃饱穿暖,要注意身体。贾植芳还在回信中写道:「 ”附信寄来的窗花——一对小鱼,我很感兴趣,联想到我国古代的大作家庄生的话:‘涸辙之鲋,相濡以沫。"我们各自勉励,努力学习改造,争取早日团聚。” 分开了那么长时间,书信自然还是难解相思之苦。任敏为了和贾植芳见上一面,花了一年的时间凑够了钱,便只身一人坐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来到他的住所。等到贾植芳一进门,任敏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在旁边叫了一声:「 ”植芳,我来了”。这是两人分开11年后说的第一句话,一句「 ”我来了”,胜过千言万语。11年,他们终于等到了团聚。 图 | 1981年,贾植芳全家摄于复旦六舍庭院内。贾植芳 任敏夫妇及女儿贾英 劫难之后 相伴余生 团圆之时,两人已经年过半百了,面对不公的现实,他们没有埋怨任何人,只是为着另一半始终坚强地活着。贾植芳也是之后才听任敏讲述了她那些年的经历,他心疼地问任敏:「 ”你为我吃了那么多苦,为何到今天才告诉我?”而任敏也只是很平淡地解释说:「 ”你处境不好,心情不好,我怕告诉你,你会绝望。” 其实他们的爱就是这样直接明了,为了彼此愿意吞下所有的苦难。 可谁能料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又打破了贾植芳与任敏的平静生活。1997年,任敏因脑中风进了医院。她在医院住了半个月,本以为病情已经稳定了。可是回到家后,任敏再次倒下,还伴有高烧不退的症状,时不时就抽搐一下。 此时的贾植芳在任敏面前还是假装坚强的样子,他握着任敏的手安慰着:「 ”任敏啊,以前别人整我们,我们没有办法,现在好了,我们一定不能被自己打倒!你要好起来!”而入院以来一直没有反应的任敏也悄悄地落下了热泪。 图 | 1996年5月11日贾植芳先生和夫人任敏 于复旦校门口 或许是爱情的力量让任敏一次又一次度过了难关,她为他留了下来,一留就是五年。在这五年里,贾植芳用自己的稿费支撑着高昂的医药费。无论旁人如何劝他放弃对任敏的治疗,他都不予理会,他也不向旁人借助一分一毫,仅仅用自己的写作换来的稿费去维持任敏的生命。 最后的那段时间,医院同意任敏回家休养,贾植芳也不愿意请保姆,一切事情都亲力亲为。要知道此时的贾植芳也是有80岁高龄的老人了,可是为了照顾妻子,每天都早起去买水果,还要看着任敏吃完才放心,在睡觉前再去摸摸任敏的额头,轻声细语地说:「 ”任敏不要怕,咱们回家了。”只有觉得一切正常了他才肯去睡下。 图 | 高龄的贾植芳先生照顾夫人任敏 这样的生活重复了五年,直到2002年任敏离开人世。尽管爱人离开了,但是贾植芳依然用他的方式延续着对任敏的爱。他一直保留着任敏的房间原貌,任敏走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现在就是什么样子。因为任敏爱喝酒,他就每天为她倒上一小杯。 贾植芳对任敏是舍不得的,他舍不得这个陪他颠簸了大半生的女人,他舍不得这个助他熬过几十载牢狱之苦的妻子。当有人问及他的愿望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问道:「 ”能不能让任敏再醒过来,好好再过一阵子?”或许是为了纪念爱人,或许是给自己一个安慰,贾植芳日复一日地做着同样的事,仿佛任敏还没有在他的世界里消失。 图 | 贾植芳与夫人英姿飒爽地合影 2008年,贾植芳追随任敏而去,这一次没有什么能够再将他们分开了。数十年的风风雨雨,也终于等到尘埃落定的一天。 贾植芳一生都出入于黑白之间,四次入狱,次次都是惊心动魄。名利于他都是浮云,唯有信念、朋友、爱人是他一直以来念念不忘的。虽是漂泊不定,可他却也活得洒脱,活得尽兴,活得问心无愧。 文 | 南惜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2023-07-24 20:11:581
寻找大师议论文素材
纪年被遗忘的学人——读书——凤凰网 看大师:影响后人的文化脊梁 大师,不仅是自己专长上给世人带来深远的影响。 而且,他们也是精神上的标杆。 他们屹立在那里,激励后人。 巴金,陈寅恪,却在自己的年岁的终点处,仍有着非同寻常的创造力。 大师的魅力在于不断反省:巴金——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 晚年的巴金在《随想录》一书中,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 他对过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 巴金的痛苦就是巴金的魅力,他唤醒了因为各种缘故陷入同样感情困境的中国知识青年枯寂的心灵,遂而成为青年的偶像。 “我的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 为了他,我准备献出我的一切。”“1927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 大师的魅力在于学无止境:钱钟书——难以望其项背的文化昆仑 他说,我一辈子干的,就是要使小说、诗歌、戏剧与哲学、历史、社会学成为一家。 钱先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小说家观点解读古今中外的文史著作。 他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看待中国与世界,以一种现代意识统领文学创作以一种高尚的形象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人格上的榜样。 作为知识分子,他被迫接受思想改造,受过不少罪。 但是,智者是不可征服的。 他曾说:“大名气和大影响都是90%的误会和曲解搀和成的东西。”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上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志。” 大师的魅力在于无媚骨: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 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 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是陈寅恪为沉湖而死的王国维撰写的纪念碑文,也是自己一生为人为学的生动写照。 “考自古世局之转移,往往起于前人一时学术趋向之细微。 迨至后来,遂若惊雷破柱,怒涛振海之不可御遏。”“但开风气不为师”的名言,不仅是龚自珍的自白,也是陈寅恪的志趣和自道,他没有在任何场合自命为大师,更未在任何时候端过大师的架子。 寅恪先生最动人一节是一九五三年拒绝接受中古史研究所所长的一番话。 当时 *** 科学学院成立中古史研究所,聘寅恪先生为所长,特派先生的弟子汪钱带聘书南下广州接先生北上。 时先生双目已盲,乃口述覆信,由汪钱笔录,他说: 「我的思想,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 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有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 所以我说: 独立之精神、自由的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 正如碑文所示: 「思想而不自由,无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岂庸鄙之敢望」……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见解再研究所学……因此我提出以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 你要把我的意见不多也不少地带到科学院。 」 进入生命的晚年,在肉体与精神陷入无限痛楚之中时,明末清初宁死不屈的一代奇女子柳如是便成为他生命中幻象和唯一的光亮。 陈寅恪以惊人的毅力口述完成了洋洋80余万言的《柳如是别传》。 这一“ 鸿篇巨制”的萌生问世,发轫于少年,志成于人生暮年,是陈寅恪所构建的托其心志,明其理想的又一心灵丰碑。 此一巨大成就,正如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温所言:“若非有无比坚毅之心力,焉能完成此大业?人类文化史数千载,失明史家之能撰大著,其类殆罕;陈先生之业绩,称为20世纪中国史学界这一大奇迹无不可也!” “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规则也。” 大师的魅力在于一针见血:熊十力:“中国文化亡了!” 他常常穿着一件褪了色的友布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到街上去或公园里,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然而,街市熙攘,人皆自危,没有人来理会他,也没有人对他口中所念有丝毫的惊异。 1946年6月7日,熊十氏致函徐复观说:“知识之败,慕浮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慕虚荣而不甘枯淡也。 举世趋此,而其族有不奴者乎?”“平等者,非谓无尊卑上下也。 然则平等之义安在耶?曰:以法治言之,在法律上一切平等。 国家不得以非法侵犯其人民之思想,言论等自由,而况其他乎? ” 熊十力自幼即与众不同,独具才思而又非常自尊、自信。 他曾口出“狂言”道:“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令其父兄诧异不已。 十六七岁时,他即四处游学,当他最先读到陈白沙的“禽兽说”时,忽起神解,“顿悟血气之躯非我也,只此心此理,方是真我。”并从中领悟到人生之意义与价值。 绝非是趋利避害、去苦就乐等外在满足,而在领悟人生之意义与价值,体识至大至刚之“真我”,以合于天地万物之理。 这一觉悟基本上奠定了他以后的治学方向。 品学术:懂书斋里的人间情怀 也许,有类人躲在书斋为人所不知;也许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皇皇巨著;我们更不清楚,他们如同西西弗斯一样在自己的思考道路上推着石头上山,而每次又从山顶滑下来。 可当他们之中有人说:我对生命的看法很豁达,我不怕死,只希望再多给我些时间完成《伊里亚特》,人们又会想起什么呢? 学术生活中的良苦寄托——费孝通:学术虔诚者 93岁高龄时,他还去了甘肃定西考察。 “他的脑子里其实一直没有离开学术。 他又对我们说,有人建议他写自传,可是他认为,他这一生写下的文章就是‘自传",不必再写了。 他打算花时间写些总结性的、在学术上有点分量的东西。 因此,他除了开会、看书,就是下去调查研究,回到家里,也是进了书房就看书,一看就是四五个钟头。 他有这样一个本领,看书或写文章的时候,不管身边有什么人走动、说话甚至吵闹,他都会旁若无人,不受影响。 学术生活里的皇皇巨著,书斋里的低调人生——罗念生:为学术献身 罗念生一直与晦涩、枯燥,像甲骨文那样难懂的古希腊文学打交道,终生不倦,孜孜矻矻,即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在灾难和厄运时时临头的日子里,他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特别是 *** 之后,他除了吃饭和睡眠的时间外,几乎全是在他那用床板加宽的书桌前度过的。 在他的住所,人们从窗外总看到秉烛夜耕的他坐在书桌前,从黄昏到深夜,那盏黄红的灯光总是最晚熄灭。 在严热的夏天,晚上乘凉的大人、小孩聚了一院子,而灯前像偶像般的他,专注地坐在那里。 这种情景引起小孩们的好奇,他们多次登窗沿向内窥望、逗闹,竟都引不开老人的视线。 有一次他们联合起来,向老人大声齐呼:“书呆子,书呆子……”这次他听见了,他离开书桌走向窗口,笑着向孩子们招手……。 事后,他把这段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引以为乐。 他心甘情愿,矢志不渝,不追求热门,不图名于一时,毫无保留地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和研究,成为领域里的先驱者。 罗念生不仅有着的文德,在人品上也堪称是楷模。 他善良、忠厚,待人热忱,虽不善言表,但内心却是个火热奔放的世界。 他不计名,不为利,对青年学者和学生,有求必应。 他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他们查询资料,解答学术上的问题,每月都要寄出解答的复信、复函。 他的老伴没有工作,又体弱多病,经济拮据。 有人劝他翻译些通俗,出书量的畅销书,他说:“这些书有的是人翻,而我所搞的,是别人做不来的。”他嘱咐儿女,生活上过得去,有吃有穿就行了。 物质上的享受都是转瞬即失的东西,只有学问和奉献才是永存的。 在文汇报发表的一篇悼念文章中,曾把罗念生先生比喻为“中世纪的和尚”这恰给了他的人生哲理以形象的描述。 他从不愿给别人增添麻烦,善于理解人、体谅人,就连家中的保姆他也尽力关照她们,减轻她们的劳动负担。 亲朋遇到困难,他总是解囊相助,以至往往稿费尚未到手,就已经预支出去了。 他的一生说是“吃的是草,而挤出的是奶。”在他重病住院期间,他以极大的毅力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尽力与医生配合。 医护人员都喜欢他,夸他是最听话的病人。 他向医生再给他点时间,不多,只需半年!他要完成“荷马史诗”的译著。 他不求生命中的任何享受,只求完成夙愿留给后人。 然而他带着遗憾走了,留给儿女的是一个仅有10元人民币存款的存折,留给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却是丰厚的、永存的纪念――他的译作和遗著。 “一个人活着若不工作,就毫无意义了。 我对生命的看法很豁达,我不怕死,只希望再多给我些时间完成《伊里亚特》。” 慕人格:看大师那块硬骨头 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似乎,书生从来都只是弱弱的代表。 可当我们看到有那么些人,在特别的年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时,不仅他们深邃的目光让人折服,而且,我们也觉得他们的骨头也似乎非常硬。 有傲骨,无傲气就是说的这样的人。 贾植芳:“把人字写端正” 师道的光芒,那是在长久的点滴的寻常中,而无声地流露和浸润。 著书立说、传道授业,更是自己人生一世的传奇与琐碎。 正如有的学生所说:“我特别喜欢植芳先生在一杯茶、一支烟中,侃侃而谈,风骨毕现,从中不仅传授了读书的心得,更是传染了一种难得的为人风格。”师者脱俗,于是教育脱俗。 “我这个教授是假的,不是人人都叫我“假(贾)教授”吗?不,我教书却是真的,从来不卖假货。”他教书不拘一格,家门为学生大大敞开着,于潜移默化中“植”种桃李芬“芳”。 历经战火、牢狱和各种磨难,却不改其刚强乐观。 他努力“把人字写端正”。 师者风骨,是由传奇人生铺垫的。 贾植芳曾这样总结自己:从一个监狱到另一个监狱。 历经战火、牢狱和各种精神磨难,却不改其刚强乐观,一生坚持知识良知和社会批判精神,努力“把人字写端正”。 是为贾氏“风骨”。 在苦难面前,贾植芳始终心怀坦荡,不忧不惧。 刚毅的精神,支撑他的艰苦岁月。 “平时我舍不得吃肉,都是买青菜,但是一批斗我,回家我就买排骨,自己安慰自己。 一个人不要自我侮辱,是很重要的。”在历经坎坷的他看来,各种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 而自己此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没有做对不起国家、民族、朋友的事,做人还像个人,书没有白念。”……坎坷中彼此搀扶的坚强人生,他们活出的是一番气象,活出的是一种风骨。 顾准:黑夜里的持灯人 当城头变换了五星旗开始,三十年间,中国知识界几乎只有两副大脑在掘进:张中晓和顾准。 一个因思想而罹难,一个因罹难而思想;一个倾全力于批判,一个在批判中建设;一个如电光石火般来不及引燃便熄灭了,一个长期在釜底下自我煎熬。 他们中谁也不认识谁,却一前一后在摸索民族的出口:一个朝东,一个朝西。 方向完全不同,由于思想的深度,终至于在黑暗中汇通。 前进是那么艰难:贫困,饥饿,疾病,孤独,各种羁限,逼拶和毁损……唯靠良知给个人以支持。 对于他们,夜与昼是没有区别的;绵延中照例地吞咽书本,反刍苦难,舔滴血的伤口。 他们用笔,默默记录精神潜行的历程,此即所谓道路。 然而,这道路并非为世人准备的,——他们深知,他们是远离了权力,而且为权力所嫉恨的人。 顾准遭到革命的遗弃以后,在这个世界上,再也得不到人类的庇护,包括母亲。 在同来的道路上,妻子早已自杀。 于无助中,他只好伸手乞求儿女们的宽恕,直到死神降临;可悲的是,革命的新一代并没有最后跨出站定的门槛。 他需要温情,那么渴待。 可是,当转身面对众神时,竟只有剑和火焰了!顾准:“不许一个政治集团在其执政期间变成皇帝及其宫廷。”“我憎恨所有的神。”顾准重复说,恍如千年空谷的一个回声! 思想者唯以孤独显示强大。 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从诗到散文,顾准燃尽了自己的一生。 对于他,人们到处颂扬那最后的夺目的辉光,此时,我宁愿赞美初燃的纯净的蓝焰。 总述 徐志摩曾评价罗曼罗兰、托尔斯泰时说:“单从他们面上的光彩,单从他们曾经生活过的事实里,我们应得感悟到生命最伟大,最生产--甚至最快乐--的时候是在受苦痛的时候。”也许,看着渐行渐远的学者知识者的背影,内心也正是如是之想,他们曾如此精彩地活在这世界上,不管这世界有多少苦痛。 纪念他们,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他们的精神。 《我们是否需要大师》(《中华读书报》) 季羡林和任继愈两位文化大师同日辞世之后,人们感佩他们巨大的文化贡献,崇高的精神信念和高洁的人生风范,但更惋惜他们的离去,感叹这个时代文化大师的稀缺,思考和忧虑他们的文化和精神的影响会否淹没于当今这个商业物欲和流行文化的浮躁、喧嚣之中…… 学者朱大可向大众和媒体准确而深刻地剖析了这种人们对大师的精神焦虑和时代心理情结:“在这个消费主义时代,对季羡林的缅怀,就是对中国文化的隆重哀悼。 ‘大师"一旦绝迹,就会引发全社会的文化焦虑。 巴金去世时,曾经有过一次恐慌性浪潮,现在好像是当年的情境再现。” 这几年来,在文化学术界,我们也见多了所谓的“伪大师”,有些人以廉价的“大师”帽子随便奉送,更有披着假“大师”炫目外衣者干下了道德低下、灵魂龌龊的事情……“大师”的价值,逐渐处于贬值的过程中。 那么,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不需要“大师”? 英国哲学家卡莱尔曾经总结过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大师,比如但丁、莎士比亚、卢梭、彭斯等人,并盛赞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式的人物,是芸芸众生踵武前贤、竭力仿效的典范和楷模,他们是有益的伙伴,是自身有生命力的光源,他们令人敬仰,挨近他们便是幸福和快乐……这种对人类大师的论述,至少概括了大师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对人们的生命和精神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他们具有引领人们前行的领袖和权威的力量,他们既是令人敬畏、景仰的,又是和蔼可亲的。 所以,现在人们对季羡林和任继愈两位文化大师的敬佩、尊重,正是人们这种热爱大师、颂扬大师的心理需求的投射和反映。 而对照这样的人类大师的标准,这实际上也使得当今我们这个社会里那些混迹于文化界、艺术界和学术界的假大师剥去伪装…… 我们的时代需要的是真正的文化的大师,精神的大师和思想的大师,而不是当今在文化界、学术界、娱乐圈中那些满身商业化气息、热衷炒作的、娱乐明星式的所谓“文化大师”。 “大师”是像季羡林、任继愈那样以道德文章、人格特质、人生境界、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力体现的风采和风范;“大师”是一位丰富了人类精神的人,他确实增加了人类的宝藏,使人类又向前跨进了一步,他追求精神道德上的毫不含糊的真理,他那似乎无不周知、无不探究的心灵里显示了某种永恒的热情;“大师”,或像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所说,他是世界的眼睛,是世界的心脏,他要靠保存和传播道德情操、高贵的经历、优美的诗歌和历史的结论来 *** 那庸俗文化的流行、繁荣……这就是我们所认为是大师级人物的荣誉的标帜。 说我们患上了“大师饥渴症”也好,对伪大师的泛滥感到焦虑和困惑也好,都不是实质问题,实质问题是这反映了我们的精神的渴念、心灵的皈依,灵魂的需求。 总之,我们讨论需要不需要“大师”,是要激励我们的人生想象,获得文化智慧,防止我们的精神生活陷入贫瘠、苍白,要使我们对真理的追求(或者对正义的追求,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持之以恒。 “大师”与“大猪”一字之差境界高低立判 季羡林、任继愈去世之后,伴随他们的名字铺天盖地而来的“大师”二字多到令人厌烦,凡称季羡林、任继愈,必在其名之后缀以“大师”二字,季羡林先生若天上有知,也必定烦闷不已,要知道,季羡林曾公开表示,如果包括“国学大师”在内的三顶帽子(另外两顶为“学界泰斗”和“国宝”)有朝一日能被摘掉,将会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他不愿意戴这么沉重的桂冠在身上,他不止一次地说,“我就是个土包子”。 无独有偶,和“我就是个土包子”相映成趣的是,文化老人饶宗颐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打趣地对记者说,“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 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季、任两位老人去世后一片“大师”称谓聒噪不已,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 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三大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轻轻巧巧将“三座大山”化解于无形之中。 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成为一件廉价的帽子,被学术混子们挣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 真正的文化老人,应该对这种虚名抱有藐视的心理,他们的价值所在,在于为文化传承做了多少贡献,而不是体现在一个虚名上。 饶宗颐还有一句话说得好,他说“‘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和某些文化人“坚辞”大师之后又“退让一步”默认大师不同,饶宗颐以孩童似的天真语言,将一个本来很简单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这该让那些哭着喊着有大师情结的人羞惭不已。 “大师”与“大猪”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对比之下境界高低立判。 饶宗颐的“大猪说”也当是对持续高烧数年的“大师热”一次含蓄幽默的批评。 针对季、任两位老人去世后引发的一片“从此无大师”哀悼声,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文化患上了“大师饥渴症”。 “大师饥渴症”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媒体的炒作有着不可推卸的作用,文化老人的去世,很大程度上也沾染上了“消费名人”的娱乐色彩,季羡林追悼会上发生的“乌龟事件”闹剧,读来令人心生悲哀。 那么多人痛悼“大师”,那么多人操起键盘廉价地跟帖一句“大师,一路走好”,但究竟有几个人读过“大师”哪怕一本完整的著作?浮躁的“大师饥渴症”随着文化老人的去世而变得更加焦虑,愿饶宗颐的一句话能带来当头棒喝的效果,该醒醒了,那些沉迷于虚幻的大师景象中不能自拔的人,让“大师”这个词从哪里来归到哪里去吧。2023-07-24 20:12:081
一生四次入狱,坐牢25年,妻子与他没婚约,为何分离11年始终不弃?
因为这个女子确实非常爱丈夫,不过这个男子也确实有点离谱,都四次入狱了,如果他非常爱这个妻子,完全可以安分守己的过日子,可以说这跟男子不太好。2023-07-24 20:12:284
迟疑是什么意思?
迟疑是什么意思? 迟疑 chíyí:犹豫;拿不定主意。 例句: “迟疑不断,未有能成其事者也。” 唐.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 “不是小子推托,祇为 高老 有些古怪,不容易说话,所以迟疑。”《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哪里是我的家呢?--我迟疑着。”贾植芳 《我乡》 近义词: 踌躇 犹豫 彷徨 反义词: 果断 断然 果决 (迟疑之间)是什么意思 一犹豫的一会时间 迟疑的意思 【词语】:迟疑 【注音】:chí yí 【释义】:犹豫;拿不定主意:迟疑不决|迟疑了半天。 毫不迟疑的意思 一点都不犹豫,形容非常坚决果断 迟钝和迟疑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 迟钝——指反应迟缓;脑子不灵敏。形容人(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敏和动物行动缓慢。 迟疑——犹豫;拿不定主意。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 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毫不迟疑的疑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 怀疑 毫不迟疑的意思是: 一点都不犹豫,形容非常坚决果断。 迟疑:犹豫,拿不定主意。 迟疑是什么意思 犹豫不决 迟疑 [拼音] [chí yí] 迟疑的解释 犹豫;拿不定主意 迟疑近意思是 迟疑的近义词: 踌躇 犹豫 彷徨 迟疑 [chí yí] [释义] 犹豫不决2023-07-24 20:13:181
鱼缸的解释鱼缸的解释是什么
鱼缸的词语解释是:鱼缸yúgāng。(1)装观赏鱼的盛水器,以玻璃质地的居多。(2)一种放活鱼的缸。鱼缸的词语解释是:鱼缸yúgāng。(1)装观赏鱼的盛水器,以玻璃质地的居多。(2)一种放活鱼的缸。拼音是:yúgāng。结构是:鱼(上下结构)缸(左右结构)。注音是:ㄩ_ㄍㄤ。鱼缸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⒈用来养观赏鱼的器具,用玻璃或缸瓦等制成。引夏仁虎《旧京琐记·俗尚》:“讥者为之联云: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贾植芳《我乡》:“玻璃鱼缸,嬉戏的金鱼,翠绿的水藻,围观的孩子们的笑脸。”二、国语词典养鱼的容器。用泥、缸瓦、玻璃等烧制而成。三、网络解释鱼缸(装活鱼的水缸)鱼缸,一种装活鱼的水缸,缸体透明,多为玻璃质地,也可用来饲养热带鱼或者金鱼起到观赏的作用。鱼缸不仅是鱼儿的家,更是家人共同的生活享受。无瑕的双层浮化玻璃,既给鱼儿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也保证了整体居室环境的安全。鱼缸更是家居风水里必不可少的摆件,是与空间的完美结合,是家居、办公,商业空间的灵魂禅师。关于鱼缸的单词aquarium关于鱼缸的成语多鱼之漏鳏鱼渴凤池鱼幕燕得鱼忘荃涸辙枯鱼池鱼堂燕鱼鱼雅雅察见渊鱼放鱼入海关于鱼缸的词语池鱼幕燕涸辙枯鱼多鱼之漏池鱼堂燕放鱼入海炒鱿鱼釜生鱼鱼米乡得鱼忘荃鳏鱼渴凤关于鱼缸的造句1、鱼儿得意扬扬地看着鱼缸外面的猫。2、在鱼缸里,尽管它不是最漂亮的,却是最大的,也是长得最快的。3、鱼缸里有几只金鱼在自由地游动着。4、昨夜一群在街上闹事的人打破了鱼缸。5、请把这条漂亮极致的小金鱼放进这个精巧别致的鱼缸里。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鱼缸的详细信息2023-07-24 20:13:251
踟蹰是什么意思
踟蹰一词的意思具体如下:1、徘徊不前的样子。2、缓行的样子。3、犹豫;迟疑。4、逗留;歇息。5、须臾;瞬间。6、相连的样子。7、古代刻漏器,用以盛水。8、梭的别称。踟蹰的近义词1、徘徊释义: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引证:郁达夫《出昱岭关记》:“西看看夕阳,东望望山影,总立了约有半点钟之久,还徘徊而不忍去。”2、犹豫释义:迟疑不决。引证:洪深《申屠氏》第二本:“方六一意尚犹移。经不得方蛟‘毛遂自荐",一力担承。方六一点头允可。”3、迟疑释义:指犹豫;拿不定主意。引证:贾植芳《我乡》:“哪里是我的家呢?我迟疑着。”2023-07-24 20:13:321
严锋为什么叫严桑
严锋,一个非典型的中文系教授。只看学术履历的话,这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文学家,他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师从著名文学家贾植芳,读了中文系博士,后来又做了中文系教授。但在文学以外,他也小有名气——他酷爱玩游戏,最早在学术界发表从文学的角度审视游戏的研究论文,玩到大型游戏制作公司都会邀请他去做演讲;他着迷于钻研新奇极致的技术,他喜欢看星星,家里有天文馆才见得到的专业望远镜,也喜欢听音乐,为此还手工特制了一台电子管耳机放大器,专门用来听古典乐。文|李斐然编辑|金焰科幻作家在北京开研讨会,邀请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来讲文学理论。结果到了现场,这位中文系教授掏出来一堆数码装备,里面还有当时刚刚上市的索尼无线镜头相机QX10。这些只在新闻里听说过的黑科技,连「搞科幻的人都基本没见过」。参会的文学家们吓了一跳,「这是来了一位理工教授啊!」2023-07-24 20:13:381
贾植芳的生平一览
贾植芳1916年9月29日出生于山西襄汾。1929年7月考入太原的私立成成中学,两年后开始尝试写作,以笔名“冷魂”在《太原晚报》上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一个兵的日记》。1932年9月,考入北平教会学校崇实中学,并继续写作,两年后在北平《京报》文艺周刊《飞鸿》、天津《大公报·小公园》、上海《申报·自由谈》等报刊上发表小说、杂文等。1936年1月,贾植芳因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被北平警察局以“共产党嫌疑犯”逮捕,3月由伯父花钱保释出狱,5月被安排资助到日本留学,入东京东亚高等预备学校学日文,9月考进日本大学经济科,不久转社会科,同年参加留学生文学刊物《文海》的创刊编务工作。1937年,在上海生活书店出版的《工作与学习丛刊》上发表小说《人的悲哀——自一个记忆》,6月收到该刊及编者胡风的信,由此开始相互通信。1937年,日本侵华的 “七七事变”爆发,贾植芳9月回国,12月进入南京的“中央政治学校留日学生特别训练班”,半年后毕业派往山西南部中条山战区抗战前线,任陆军第三军第七师政治部上尉日文干事。1938年7月,在《七月》杂志上发表追悼亡妻的独幕剧《家——呈婵娥君之亡灵》,8月担任 “七月社”西北战地特派员和特约撰稿人。1939年 11月,到重庆的国民党政府军事机关报《扫荡报》任编辑。1940年3月,调陕西宜川县秋林镇军事委员会战时新闻检查局山西新闻检查处,任中校副主任,此年3月又被调往陕西新闻检查处,因又受怀疑而辞职,专事写作。1942年 10月,考入国军独立工兵第三团,任少校日文翻译, 11月与任敏结婚。1944年4月,又因受怀疑辞职,12月到徐州担任汪伪淮海省政府参议,暗中从事抗日策反工作,次年5月被拘捕,3个月后日本投降而获释。同年9月,应邀担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上校联络组长、徐州分站主任参加接收的先遣工作,1个月后因把接收仓库中的武器送给了新四军,而被断绝工作关系,随后为维持生计而开始做卖颜料的小生意,同时仍继续写作并一直保持与胡风的通信联系。1946年6月,与妻子任敏一起到上海,寄居胡风家,从此专事写作,在《大公报·文艺》、《文汇报》、《联合晚报》、《时代日报》等报刊上发表政论性杂文,并协助胡风主编的《希望》杂志、《七月文丛》编审稿件, 11月受邀主编《时事新报》文艺周刊《青光》,次年2月因受政治形势压力被迫停刊。1947年9月,因在地下学联的《学生新报》发表的文章而被捕,一年后被留日同学保释出狱。 1949年8月,贾植芳加入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前身),9月出版论著《近代中国经济社会》,10月出版中篇小说集《人的证据》,次年4月出译著《人民民主的长成与发展》。1950年10月,到震旦大学中文系兼任教授,次年 3月受聘为专职教授,7月出版苏联巴鲁哈蒂《契诃夫的戏剧艺术》译著,11月出版恩格斯《住宅问题》译著。1951年12月,被列入上海高等教育界第一批参加“思想改造”的名单,到苏州的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三个月。1952年3月,受聘为震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同年8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调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和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1953-1954年,先后出版捷克基希《论报告文学》、《契诃夫手记》、苏联巴鲁哈蒂《契诃夫的戏剧艺术》、苏联谢尔宾娜等《俄国文学研究》译著。1955年 5月15日,贾植芳被召到上海高等教育局交待与胡风的关系,他仍坚持肯定两人是共过患难的朋友,并为胡风辩护,随即被宣布拘捕审查,关入上海公安局第三看守所单人监房,其家被抄,两日后其妻任敏被关押到上海南市监狱;同日,胡风夫妇被逮捕并抄家。6月初,贾植芳被开除中国作家协会会籍。同年 9月,其妻任敏获释,1959年春被下放到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州半牧区当小学教师,12月又被关入当地公安局看守所,到1963年3月出狱,被遣送到青海回族自治州劳改农场农牧机械厂劳动。1966年3月30日,贾植芳被作为“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以反革命罪被判刑十二年, 4月9日被提前一年多释放,但被押回复旦大学,在校印刷厂接受“监督劳动”,每月领取生活费30元; 6月“文革”爆发后,被作为“反革命分子”遭受批斗、凌辱和殴打; 9月其妻获准首次探亲,相聚十余天。1974年7月,贾植芳从校印刷厂转到校区宿舍建筑工地 “劳动改造”,次年1月生活费提高到每月领取65.5元。1978年9月,贾植芳被宣布摘掉“反革命”帽子,回中文系资料室工作,并允许与亲友自由通信;12月,其妻任敏调回上海,1980年8月被青海化隆法院复查后判决“无罪”,同年 12月,贾植芳被上海中级人民法院复查后判决“无罪”。1981年1月,贾植芳被通知恢复教授职称,随后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编辑委员会编委,次月正式恢复中文系现代文学教研组的教学工作, 6月和7月主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的《赵树理专集》和《巴金专集》第一册相继出版,12月被恢复中国作家协会会籍。1983年,兼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出版《贾植芳小说选》。1984年7月,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第四次大会当选为理事,9月主编《巴金写作生涯》出版。1985年,主编《文学研究会资料》(三卷本)和《巴金作品评论集》先后出版。1987年8月,在复旦大学退休,仍被聘为研究生导师。1989年,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两卷)出版。1990年2月,主编《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出版。1995年4月,出席上海通俗文艺研究会成立大会并被选为会长。1999年9月,散文作品集《花与鸟》 列入“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出版。2000年3月,与妻子任敏合著的《解冻时节》出版。贾植芳的著作还有《劫后文存—— 贾植芳序跋集》(1991)、《暮年杂笔》(1997)、《雕虫杂技》(1998),《历史的背面——贾植芳自选集》(1998)、《写给学生》(2000)、《狱里狱外——一个“胡风分子”的人生档案》(2001)、《贾植芳致胡风书札》(2001)、四卷本《贾植芳文集》(2001年)等。2008年4月25日,贾植芳在上海病逝,享年92岁。2023-07-24 20:13:451
贾植芳的四进监狱
贾植芳曾经说过:“我觉得既然生而为人,又是个知书达理的知识分子,毕生的责任和追求,就是把‘人"这个字写得端正些。”他自己也委实“写”得够端正的,以至于一生似乎“像《西游记》里的唐僧取经一样,命中注定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知名学者钱谷融说:“我和贾植芳在1950年就认识了,他是我的朋友,是我最欣赏的朋友之一。在我看来,他是一个真率、风趣的人,这样的人不多了。”他的学生、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思和则说:“贾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三言两语实在无法说清。由于天生傲骨,贾植芳一生曾经四进监狱,加上改造时间,前后达25年之久。第一次进监狱是因为参加了1935年那场著名的“一二·九”学生运动,当时的审判是“危害民国、就地正法”。贾植芳后来回忆说,那是他第一次“很气派”地坐小汽车、旁边还有“保镖”前呼后拥;在监狱里他也一直是个“刺头”,狱监给他吃跟刑事犯一样的伙食,他竟然怒砸饭碗,大叫“我没犯罪,不吃这个,我要吃好饭”,硬是让看守所所长给他换了伙食。这件事情后来甚至传到了“蒋委员长”耳朵里,引起了“蒋委员长”的“关心”,他的伯父吓得赶紧用1000银元、50两鸦片烟的代价把他保了出来,还花钱为他买了一张大学法科经济系文凭,送他赴日本留学。在日本期间的贾植芳,与郁达夫、郭沫若、李春潮、覃子豪等人交往,思想依然激进。到日本还不到一个月,就有警察登门“拜访”说:“您以后在日本的生活就由我来照料,请多多关照!”后来日本警察甚至由对他暗中监视变为了明目张胆的搜房。在日本呆不下去之后,贾植芳就回国参加了当时国民党政府的留日同学训练班,后来在徐州搞策反时,终于被抓进了日伪的牢房。1947年,他又因为给进步学生刊物写文章,被国民党政府以“煽动学潮”的罪名关押了一年多。当贾植芳第三次走出监狱大门的时候,外面已经换了天空,“人民已经翻身做了主人”,贾植芳拒绝了仕途的诱惑,选择了回复旦大学教书,担任中文系主任、专职教授,被誉为“革命作家”,那个时候,他没有想到,自己还会第四次走进监狱。第四次进监狱,是因为胡风。贾植芳最早是在日本通过书信与胡风结交的。他在神田的内山书屋,看见了上海生活书店出版的《工人与学习丛刊》,贾植芳就将小说《人的悲哀》投给了丛刊,不久,他收到了30日元的稿费和主编胡风的来信,从此跟胡风有了书信往来。回国后,贾植芳辗转各地,跟胡风始终缘悭一面,但书信从未断过。直到1939年,贾植芳到重庆一家报馆谋事时,胡风跑遍了重庆大大小小的报馆,终于找上门来,并带来了贾植芳在抗战前线时所写文章的稿费,两人从此建立了友谊。在重庆期间,贾植芳写了一系列短篇小说和杂文,矛头大多指向国民党政府。1947年,贾植芳被国民党政府关押时,在狱中就有特务以“提供胡风地址”为释放条件引诱贾植芳屈服,但贾植芳坚持说他根本不认识胡风。在“该”认识胡风的时候他说不认识,而到了1955年“不该”认识胡风的时候,他又偏偏死不改口,一口咬定自己跟胡风是朋友,还吟诗说是“沧溟何辽阔,龙性岂易驯?” 那时正是全国批判“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时候,一天,当时的上海高教局局长兼党委书记和市委秘书长把贾植芳叫到了办公室,问他对胡风的思想作何表态?贾植芳回答说,胡风只是为了文艺事业的繁荣,向党提意见。局长大怒说,“你还为胡风辩护!你跟胡风是什么关系?”贾植芳针锋相对地说:“我跟胡风是写文章的朋友,在旧社会共过患难,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就是这么个关系!”高教局长最终宣布:“贾植芳停职检查,到公安局去交代。” 此后10年,贾植芳一直被关押在上海的第二看守所。直到1966年,形势有所变化,贾植芳的问题才被当作了“人民内部矛盾”,但贾植芳自己并不知道。一天,贾植芳忽然被带上警车驶向法院,在法院里他听到法院宣判说“首犯胡风罪大恶极,已经伏法”,他不知道自己会被判几年,也不想知道,甚至一个字都没看,就在自己的判决书上签了字。此后,贾植芳终于走出了监狱的大门,但还要在复旦的印刷厂改造,一改造就是13年。贾植芳晚年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当年的“胡风分子”都是些理想主义者,他们正直、真诚、善良,为了理想而活,“我是胡风的朋友,我觉得非常光荣。”2023-07-24 20:14:221
进贡的意思解释 近义词
进贡的意思: [jìngòng] 1.古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向皇帝呈献物品。 2.给有权势者送钱物求方便通融。 进贡百科解释: 进贡,动词,即指封建时代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进贡的详细解释: 进贡 [jìn gòng] 古时谓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罗浮 甘子, 开元 中方有,山僧种于 南楼寺 ,其后常资进贡。”《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元来 波斯舘 ,都是四夷进贡的人,在此贩卖宝货。” 吴晗 《朱元璋传》第四章二:“内地土司要定期进贡,酋长的继承要得到朝廷许可。” 犹送礼。 贾植芳 《在亚尔培路二号·集体生活》:“我们抱着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见解,不得不凑钱进贡。”《人民文学》1979年第9期:“和 王守信 的燃料公司一样,电业部门也要不断给‘上头"进贡。” 犹供给。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二十:“他不愿意眼看这副熏得黑黄的腰舌落在继母女儿的手里,但也不想进贡自己的肚子,他认为那是糟蹋了,作惜了。” 进贡的近义词: 纳贡,劳绩,功劳,功勋,贡献,功绩2023-07-24 20:14:341
淮西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淮西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淮西,即淮右。为一地域名称,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淮南西路称淮右。淮右多山,淮左多水。一般指今江淮地区,淮南西路的属地包括寿州 问题二:淮西都包括哪些地方? 淮西 ①唐方镇,全称为淮南西道,治蔡州(今汝南),常领申、光、蔡三州。李逖┮谷氩讨荩即平定割据淮西的吴元济。 ②宋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常简称淮西、淮东。淮西治寿州(今安徽风台),南宋治庐州(今合肥);淮东治扬州。 问题三:淮西是哪个省 淮西为一地域名称,一般指今淮河上游地区,今安徽,湖北(部分)长江北部和河南东南部分地区为淮西。其名称来源于唐代划分的淮南西道,简称淮西。 问题四:明朝时期淮西集团的领导人是谁 以朱元璋为首的,包括汤河、蓝玉、胡大海、胡惟庸安徽籍军政官员都属于淮西集团领导 人。淮西集团是相对于浙东集团,如刘伯温等。 问题五:淮西的淮西兵变 绍兴七年(1137年)八月八日,南宋军队原隶属刘光世所部的统制官郦琼、王世忠、靳赛等发动叛乱,杀死监军官吕祉等人,裹胁全军四万余人,并百姓十余万投降金人傀儡伪齐刘豫。这一震惊朝野的事件,史称“淮西兵变”。兵变的后果十分严重,不仅在当时使南宋对金人和伪齐的军事前沿的江淮重地,突然处于防卫空虚的状态,而且成为后来南宋对金人战略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尽管此后不久金人废掉了刘豫伪齐政权,丧失了一支重要的辅助力量,但因为兵变给高宗政权造成的消极影响尚未消除,致使南宋方面失去了一次极为宝贵的,也是极为可能的收复故土的历史机会,更令后世史家为之扼腕长叹。后人研究这一事件,传统观点认为,是时任右相的重臣张浚志大才疏、刚愎自用,没有将这支部队交给岳飞,而任用文官吕祉为帅,导致了事件的发生,应该对此事负有主要责任。最近这些年,包括一些权威学者在内的很多人认为,由于宋朝自太祖始即实行“重文轻武,以文制武”的国策,防范武人坐大,成尾大不掉之势。所以高宗、张浚不惜出尔反尔,不把这支部队交给岳飞统帅。下面这条历史资料,一直被当作一条有力的证据来证明这种观点。《宋史岳飞传》:“诏(岳飞)诣都督府与张浚议事,浚谓飞曰:‘王德淮西军所服,浚欲以为都统,而命吕祉以督府参谋领之,如何?"飞曰:‘德与琼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则必争。吕尚书不习军旅,恐不足服众。"浚曰:‘张宣抚如何?"飞曰:‘暴而寡谋,尤琼所不服。"浚曰:‘然则杨沂中尔?"飞曰:‘沂中视德等尔,岂能驭此军?"浚艴然曰:‘浚固知非太尉不可。"飞曰:‘都督以正问飞,不敢不尽其愚,岂以得兵为念耶?"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庐母墓侧。浚怒,奏以张宗元为宣抚判官,监其军”。这段资料极其生动,此事也多见于其他史料,其真实性大抵无可质疑,因而被学者们广泛引用。然而,这段记录存在一个很大的漏洞,即张浚和岳飞对话的具体时间,在这条记录中没有提及。在其他资料中,小子也没有找到这件事的具体时间。根据史料,绍兴七年三月十一日,岳飞给高宗写了一道奏疏,即后来十分著名的《乞出师札子》,陈述对金人作战的意见。高宗看罢岳飞此奏札,当即亲笔批复道:“览奏,事理明甚,有臣如此,顾复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惟敕诸将广布宽恩,无或轻杀,拂朕至意”。不止如此,他又亲笔命令王德等人听从岳飞节制。紧接着,又连续下达两份御给岳飞,一再表明态度。(详见《鄂国金佗续编卷一》)。张浚管辖的三省和都督府在三月十四日岳飞离开建康行在时,也下发三个省札和都督府札,授予了岳飞极大的权限。其中的都督府札则将刘光世军的人马清单,开列得清清楚楚,交由岳飞“密切收掌,仍不得下有司”。(详见《鄂国金佗续编卷八》)。所谓“密切收掌,仍不得下有司”是因为一则当时刘光世尚未被正式罢免,依然是该部队的统帅;二则是此事属于朝廷高度机密,此时尚不宜公开。岳飞辞朝的时间是三月十四日,很可能第二天即离开建康行在。如果张浚与岳飞的对话发生在三月十一日至十四日之间(或者最迟到岳飞动身前),显然就与上述这些史实形成了鲜明的矛盾。那么,这个矛盾又该如何解释呢?邓广铭先生这样说:“在这次进行所谓并军的过程当中,可以说,原即存在着一个疑窦;虽则赵构已有《御札》给王德等人,令其‘听飞号令,如朕亲行";虽则张浚的都督府也已经把刘光世所领的全部将官、人马开列了清册,要岳飞‘密切收掌";可是始终却没有用皇帝或 *** 的名义给予岳飞一道更直接、更明确的公文,指令他去收编刘光世的全部部队。事件的发展很快就证明了,这正是君相两人预定下的,为他们的可能变卦留下的一个余地”。(详见邓著《岳飞传》第九章)可是,邓先生随......>> 问题六:迟疑是什么意思? 迟疑 chíyí:犹豫;拿不定主意。 例句: “迟疑不断,未有能成其事者也。” 唐.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 “不是小子推托,o为 高老 有些古怪,不容易说话,所以迟疑。”《醒世恒言u30fb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哪里是我的家呢?--我迟疑着。”贾植芳 《我乡》 近义词: 踌躇 犹豫 彷徨 反义词: 果断 断然 果决 问题七:淮西是哪里? 泛指淮海西路。惧害板 问题八:地大物博是什么意思 成语 地大物博 发音 dì dà wù bó 解释 博:丰富。指国家疆土辽阔,资源丰富。 出处 唐u30fb韩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蘖牙其间。” 唐u30fb韩愈《平淮西碑》畅“地大物博,蘖牙其间。” 示例 唐u30fb韩愈《平淮西碑》:“地大物博,蘖牙其间。” 又因江南~,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清u30fb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 问题九:全力是什么意思 全力是指尽所有的能力去做事情。try onebest to do sth 尽某人的全力做某事。竭尽全力,全力以赴,全力支持。 释义:所有的力量;全部力量。 【出处】: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况以三小州残弊因剧之馀,而当天下之全力,其破败可立而待也。” 【示例】:曹禺 《日出》第二幕:“您放心,我总是尽我的全力为您做事。”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三:“好多年来,对于实际的问题,他都是用全力设法解决。”《重回明末辽东u30fb听教睢阳袁可立》:“沈寿崇恭谨地答道::‘正是,袁伯伯巡抚登莱,采用戚少保‘水军先习陆战"之策精练水师,与老师相孙承宗、天津巡抚李邦华互成犄角,全力策应,并成功收降奴虏努尔哈赤的女婿刘爱塔,可以说居功至伟!"” 问题十: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啊, 筋疲力尽 【近义】身心交瘁、心力交瘁、精疲力竭 【反义】精神焕发、精神抖擞 【释义】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出处】唐u30fb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用例】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人仰马翻。(清u30fb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2023-07-24 20:14:531
满子什么意思
幼儿。特指最小的子女:满子绕身,稍解心中的烦恼。造句:1、故国三千里,遥远的思念;深宫二十年,穿越时空恋。一声何满子,心声把君唤;双泪落君前,双双把家还。亲密的爱人,非常想念你,梦中常见你,愿一切都好,盼早日团圆!2、推荐的作者,比如徐迟、方平、鲲西、程博垕、何满子等等,都非常对路。3、杂文大家何满子先生于5月8日晚在上海瑞金医院去世,享年91岁。4、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何满子、冯英子、黄秋耘、老烈、牧惠、谢云、舒展、蓝翎等杂文宿将先后离我们而去。5、一大块肉干下肚后,渐渐的恢复了一丝体力,三人拿出装满子弹的弹夹,和没装上弹夹的子弹,趴在树窝边上准备打黑枪。6、拍摄过程中,王戎、梅志、白莎、冀汸夫人殷容仙、胡征、耿庸、彭燕郊、王元化、贾植芳、何满子、绿原,一个一个去世了。7、杂文家何满子先生曾经专门撰文写成都人文雅的特征,称成都人最喜欢“掉文”。8、2008年,何满子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对记者说:我估计,舒芜在有生之年不会反省。9、他很推重何满子先生,说他有学问,多才多艺。10、其实,家乡有太多值得眷念的东西,“一声河满子,双泪落君前”,乡音是游子的心曲,眷念故土,不特“暮年”耳。11、“来这里,读懂中国”,著名学者何满子所言不假……12、据何满子后来“交待”,自己与胡风从来都没有来往,心想再怎么牵连也不会将自己牵进去,因此心情还是很平静的。13、杂文家何满子先生于5月8日晚上在瑞金医院去世。14、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15、近年来,随着时间的流逝,何满子、冯英子、黄秋耘、老烈、牧惠、谢云、舒展、蓝翎、李汝伦、陈泽群、王大海等杂文宿将先后离我们而去。2023-07-24 20:15:061
贾芝的人物故事
在贾芝的诗歌中,播谷鸟是重要的意象,贯穿创作的始终。1937年,贾芝在戴望舒主编的《新诗》上发表了《播谷鸟》,成为他那一时期的代表作:我第一次听见它/“布谷布谷”的叫。/叫了一声,/又飞到哪儿去了!他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只飞鸣的播谷鸟。1938年,贾芝在延安写了《小播谷》:麦熟的五月,/红石榴开了,/我愉快的播谷鸟又唱了。到了1947年,贾芝写了《播谷鸟第三章》:忠实的鸟啊,/在你凄苦而又愉快的声音里,/我听见了中国人民的灾难和胜利!几十年后的1993年,贾芝写了《咏播谷鸟》:飞鸣不已醒大地,/春来种子总萌发。诗人艾青是贾芝延安时期的朋友,早在大后方编诗集时就选了《播谷鸟》。他打趣地叫贾芝“播谷鸟诗人”。1988年第四次文代会上,艾青还耿耿于怀地对贾芝说:“好好的诗不写,搞什么民间文学?”贾芝也不想争辩什么。在他看来,自己仍然是一只播谷鸟,在民间文学这块园地开拓、耕耘、播谷。从2009年开始,贾芝住进了北京协和医院。草根学者1913年,贾芝出生于山西襄汾县。他从小生长在农村,印象最深的是在父亲劳作的麦地里捉蝴蝶。1932年,在伯父的资助下,到北京中法大学经济系学习。他崇拜法国象征派诗人,和同学结成诗社,写的诗大多是校园中的苦闷、哀怨和朦胧的爱情。1935年,贾芝出版了《水磨集》,共收入22首诗。贾芝真正关注和热爱民间文学是从延安开始的。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一场轰轰烈烈的向民间文艺学习的热潮兴起于陕北的山山峁峁。贾芝搜集民歌、民间故事,还创作发表了数十首写战士、农民、工人的新诗。从创作到生活,他彻底摒弃了在北京时的浪漫情怀与绅士风度,完完全全成为一介草民,灰布棉袄外面系一根草绳,跌断腿的眼镜用线绳套在耳朵上。唯一留下的一点痕迹,大概只有他随身带着的那把意大利小提琴了。1949年,贾芝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会后被分配到文化部编审处,负责通俗文艺组。1950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创建,贾芝任秘书组组长,包揽了民研会几乎全部大小事情,刻图章、接待来访、回信、买房作会址、买文具、当会计,一小笔经费就放在贾芝的口袋里,口袋变成了民研会的钱柜。民研会成立不久,贾芝参加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筹建,任支部书记兼古典文学、民间文学组组长,民研会也随之到了出版社。而后,社长冯雪峰执意要取消民研会,但挽留贾芝。贾芝表示难以考虑。1953年,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前身)成立,文化部决定民研会归文学研究所领导。贾芝和同事雇三轮车把民研会全部家当拉到了北京大学中关园。直到作为团体会员加入中国文联,民研会才结束了四处飘泊的命运。此后,贾芝一方面在文学研究所做研究员,一方面担任民研会的领导,双重职位和身份一直伴随着他直到1982年离休。劳累和辛苦不言而喻,却给工作带来极大方便,学术研究与全国民间文学普查、群众民俗活动在这里对接。“请给乡下老婆——民间文学让个座。”这是贾芝常说的一句话。他还说:“半个世纪以来,我的主要文艺活动就是为‘乡下老婆"争座位。我们成立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也好,创办《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论坛》也好,不为别的,就是为这个。”“我是不相信命运的。但有时人们似乎又难以摆脱命运的安排,命运神奇地注定了我的一生要奉献给民间文学。”贾芝说。1951年,萧三知道贾芝是学法文的,写信给周恩来,建议调他到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工作。周总理立即批示限他一个礼拜内携家属前往布拉格。贾芝接到周总理签署的调令,意外的高兴,却又意外的惆怅。民研会当时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他能一走了之吗?贾芝去文化部找沈雁冰和周扬两位部长。沈雁冰说:“你走了自然就搞不了民研会了!”贾芝随即要求考虑派别人去,两位部长商量了一阵,决定派另外一位同志去了布拉格。上世纪80年代,贾芝身穿破旧的中山服,斜挎着背包,像赶场一样奔忙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文联两个单位的学术或党组会议。同事们看到他匆忙狼狈又不修边幅的样子,不禁调侃:“远看像逃荒的,近看像要饭的,仔细一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贾芝倒不介意,还挺开心,丝毫没有一些人说到这句话时那种埋怨待遇低、不受重用、酸溜溜的感觉。贾芝常说自己是草根学者。因为民间文学是草根文学,研究民间文学的自然就是草根学者。他还认为,与其说自己是一名学者,不如说自己是一名民间文学工作者——毛泽东革命文艺思想的执行、实践者。他一生致力于三个对接:学者和民众的对接,书斋与田野的对接,民族和世界的对接。从事民间文学研究的人就必须做到与民众的对接。贾芝说,我们不是仅仅把他们作为研究对象,而是要与之融为一体,完成心与心的交流。只有这样,采录的作品才能保持真实的原生态,升华出的理论才能指导实践而具有价值。几十年的学术生涯,贾芝结交了许许多多的朋友,其中有农民、牧民、干部、工人,也有歌手、故事家、民间艺人。在收获事业的同时,也收获了一份份浓浓的亲情和友情。他认为,这是孤独寂寞的书斋学者所感受不到的快乐和幸福。1982年,贾芝提出了编纂《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的想法,也就是学界所称的“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以后,文化部、国家民委和中国民协联合组织实施。当时根据集成工作的需要,曾进行过为期数年的全国性民间文学普查,搜集原始资料逾40亿字,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方面最大也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工程。对于民间文学工作来说,调查采录是第一位的,既是为研究做准备,又是研究的一部分,是研究的过程。贾芝的研究抛开静坐书斋的研究,实现了与田野的对接。他的研究论文大多是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民间文学是鲜活的文学,研究活的文学就不能离开它生长的土地和环境。一位来自基层的学者曾经对贾芝说:“你们是把我们那里游在水里活泼泼的鱼拿来晒成鱼干再研究。”他震撼了,时时以此提醒自己,到田野中去,不仅仅是考察与作业,更是双向的渗透与交融。贾芝每年都出行,大多去边关小镇、偏僻山寨。2002年,他90岁,1月到广西宜州考察刘三姐故乡,3月到上海参加学术会议,9月到江苏常熟白茆乡考察白茆山歌,到苏州吴县考察民间工艺,11月到湖北宜都青林寺考察谜语村;2004年3月又去河北赵县考察“二月二”民俗节日。后来,他不大出门了,但家中客人不断,带来各地的信息。改革开放以后,贾芝越来越感到中国的民间文学应该走向世界,展现自己的异彩,跻身世界文化之林。他加入了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后来还被推选为资深荣誉委员。他去了十几个国家,介绍中国的民间文学。同时,争取了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在北京召开学术研讨会。革命伴侣贾芝是李大钊的女婿,尽管他没有见过岳父。1927年,李大钊牺牲时,长女李星华只有16岁。之后,她在中法大学孔德学院高中部和大学读书。孔德学院是蔡元培及北大几位教授创办,他们的子弟多在这个学校上学。李葆华(李大钊的长子)、李星华和周作人、周建人、钱玄同、沈尹默等人的子女也都是同学。李星华是半工半读,由周作人帮助安排给学院刻写蜡板,每月补助生活费15元。1932年期间,李星华参加了反帝大同盟和党的组织,利用刻蜡板的机会为党刻印传单。1935年,正在中法大学孔德学院社会科学系读书的李星华和贾芝相识了。这期间,他们俩之间曾经有过一次令贾芝永远难忘的谈话。贾芝问她:“你的家在什么地方?”她平淡地说:“我没有家。”后又补充说,“我就希望革命成功!”李星华对旧世界深恶痛绝、对新中国充满憧憬的强烈情感,深深地感染了贾芝。这年年底,爆发了“一二· 九”学生运动。李星华、贾芝都是“一二·九”运动的参加者。平时态度温柔敦厚的李星华,一到革命烽火起来的时候,好像突然变成了一头勇猛无畏的狮子。当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游行队伍来到时,她站在学校大门外呐喊,招呼同学们快去参加游行。贾芝和她一道沿护城河走到西直门外,城门这时被关得严严实实,无法进去,警察在城头上正和游行示威的同学对峙着。贾芝和李星华手拉着手走进游行的行列。参加了那场斗争,他们的爱情经受住了考验,第二年就结婚了。1937年,贾芝从中法大学毕业,想到法国里昂大学留学继续深造。7月7日,贾芝乘最后一列火车离开北京回山西省亲,结果遇上了“卢沟桥事变”,一时无法回来。李星华带着孩子回到了河北乐亭。1938年暑假,贾芝离开临时借读的陕南城固西北联合大学,奔赴延安。李星华知道贾芝到了延安后,回到北京做去延安的准备,周作人把她安排在北大的会计科当出纳员,得以维持他们的生活。1940年,李星华向周作人说明要到延安去。经周作人帮助,预支了两个月的薪金作为路费,并办了出北京必须有的“良民证”。临行前李星华去向周作人告别,说她要到延安去了,问他那边有什么事没有?周作人说:“延安我不认识什么人,只认识一个毛润之,请你给他带好。”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李星华未能将这个口信带到,她后来在提起这件事时也深深遗憾。解放初期回到北京,大约在1950年末,贾芝和李星华到八道湾去看了周作人先生,对他保存李大钊遗著以及在敌伪统治时期帮助李星华去延安的事表示感谢。早在1983年,贾芝写了《关于周作人的一点史料——他与李大钊的一家》。他说,周作人和李大钊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过从较密,是北京大学同事,也是《新青年》的同人。在李大钊牺牲后,周作人不仅积极参与了后事的处理,参加了1933年的公祭,而且对李大钊的一家在长时期中给了很多的帮助,可以说他是朋友中出力帮助最多的一个。发表后,贾芝受到一些非议。但他认为,自己只是讲了事实而已。其实,这篇文章是胡乔木听贾芝谈起周作人和李大钊的关系后,让他写的。记得上世纪80年代,我到贾芝位于演乐胡同的小院采访,客厅正面挂着李大钊的墨迹:“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我长时间凝视,不禁肃然起敬。没想到贾芝说:“假的,真的在革命博物馆。”李星华和贾芝把收集的李大钊遗物,统统捐献给国家,其中就包括这幅墨迹。博物馆后来制作了一批复制品,回赠家属。“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复制的,和真的没有什么区别。”贾芝补充。李星华和贾芝从延安回到北京后,就开始收集有关父亲李大钊的资料,他们是主动承担起这项任务的,既出于对父亲的敬重与爱戴,也出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访问了李大钊的许多老朋友、老同事,如刘清扬、张申府、于树德、章川岛、孙斐君、刘弄潮、周作人……并曾回到乐亭家乡收集资料。在整理大量文字记录的同时,还收集了许多历史照片、遗物,以及部分手迹。这些物品在纪念李大钊牺牲30周年时,捐给中国革命博物馆。作为李大钊的女婿,贾芝在李大钊的思想传播、遗物收集和文字整理上作出了特殊的贡献。1959年,应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约稿,贾芝编选了《李大钊诗文选集》。他说,这本书的编选和修订,是在李星华的合作和帮助下进行的。她曾与李大钊同时被捕,自己所了解的李大钊的一些往事,大都是她讲的,或同她一块进行调查的。到延安后,李星华参加了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也学会了纺线、捻羊毛。她曾长期和贾芝同在延安中学教书,1945年重新入党。1949年5月,李星华回到北京后,先是在师大女附中任教;后到马列主义二分院教日本学生学中文;1956年起调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工作。艰难和坎坷的人生道路,损伤了李星华的健康,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四人帮”的残酷迫害,郁愤成疾,双目失明。李星华1979年12月去世。手足兄弟贾芝原名贾植芝。他的弟弟贾植芳,小兄长两岁。虽然是同胞兄弟,但兄稳且痴,弟侠且野,性格迥异。很多年后,贾植芳曾给两个玄外孙女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有一次要喝橘子水,哥哥不给买,他就躺在地上打滚。而才四五岁的哥哥,竟像个小大人一样在旁边哄他,给他讲人生道理。孩童时期,哥哥贾芝就显得文静儒雅,弟弟贾植芳则十分调皮顽劣。1929年7月,在伯父的资助下,贾芝、贾植芳一起到省城太原继续求学。1932年夏天,兄弟俩到北京考学校。贾芝进入中法大学孔德学院高中部,贾植芳考入美国教会学校崇实中学高中部。被称为“硬骨头”的贾植芳一生竟坐了四次监狱:北洋政府的监狱、日本人的监狱、国民党的监狱,第四次入狱的罪名是“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第一次入狱是因为参加“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被警察局以“共产党嫌疑犯”罪名逮捕,关押两个多月。贾芝求伯父帮忙。伯父上下打点,花了一千块银元和五十两鸦片烟,把贾植芳保了出来。伯父让贾植芳到日本亡命兼上学。贾芝到琉璃厂花五块银元给弟弟买了一张假文凭,然后送他到塘沽上船。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贾植芳立即放弃在日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业,回国参加神圣的抗战事业。受在延安的哥哥之托,把嫂子李星华以及3岁的孩子和弟弟李光华从北京送到延安,成为贾植芳的一件大事。虽然周作人做了“人保”,但至少还有两个问题非常麻烦:一个是钱,没有相当数量的银元,这件事难办;另一个更难办的是找关系,没有可靠的人托付,安全就难以保证。贾植芳利用自己当时在国民党前线抗日部队工作的便利条件,帮助李星华、李光华转往延安,他还把自己的150块银元全给了嫂子。1950年,贾植芳到复旦大学教书。贾植芳和胡风是很好的朋友,而贾芝因为胡风说过“民间文学是封建文学”等一些话,对胡风很有看法。贾芝对日益升温的批判胡风的运动自然也特别关注。1954年,弟弟赴京省亲,做哥哥的很想利用这个机会同他谈谈,可他了解弟弟的倔脾气,怕自己的劝说未必会有什么效果,于是约请了文研所所长何其芳等。一见面,何其芳就热情地同贾植芳说:“老弟,我们正要找你好好谈谈呢。”贾植芳常说自己不是学问中人,而是社会中人,一听这话立即警觉起来。接着,何其芳就说了胡风的四个错误:“你是胡风的朋友,应该帮帮他。”没想到贾植芳从如何认识胡风讲到胡风怎样同国民党政府斗争,最后明确表示,你所说的四条,我一条也看不出来。贾芝一看情况不妙,悄悄地走了出去。多少年后,贾植芳说,我知道失去了一次可能改变自己人生道路的机会,为此,我将付出悲惨的代价。随后,胡风请大家吃饭,贾植芳让哥哥去,贾芝坚决不去。结果胡风在饭桌上谈到“万言书”等事情,去吃饭的人都成了“胡风分子”。不到一年,贾植芳被投进了监狱。贾芝知道后给有关部门写信,询问是否可以给弟弟写信和寄东西?他把自己的羊皮袄寄给了贾植芳,以后还有《红岩》等书籍和一些吃的。25年后—1979年,兄弟俩才重新相见。到了晚年,贾芝喜欢红色,喜欢穿红色的衣服:红夹克、红衬衣、红围巾。去上海看弟弟,贾芝送了一件红色外套。贾植芳半开玩笑地说,你是红色的,我是黑色的,一辈子说我披着红色外衣干反革命勾当,我不能穿的。据说后来贾植芳还是穿了,毕竟是哥哥送的。李星华去世后,贾芝和金茂年结成夫妻。这一婚姻遭到家庭内外的一致反对。贾植芳见过金茂年后,第一个表示支持。对于这位比自己小很多的嫂子,贾植芳常说:“俺在这里给你磕头了,你把俺哥照顾好。”在金茂年看来,这对从小性格就有很大差异的兄弟,骨子里是一样的纯真,一样的浪漫,一样的执著,一样的革命!2023-07-24 20:15:261
帐篷在课本上为啥是二声?
帐篷在课本上是二声,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篷”字原本的读音péng,只不过组词帐篷时是轻音peng。按照教材注音体例,二年级上册教材的练习系统(包括课后题和语文园地),以及二年级下册教材之后的所有册次,均采用难字注音的体例,标注每个生字的本音,以帮助学生学习汉字。遇到这种情况,读单字的时候,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词语的时候,自然语流音变,“篷”读轻声。帐篷释义: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出了沟口,见玉女峰下,有一片帐篷,少数点着暗淡的灯火。”篷其他组词:1、遮篷指遮蔽日光、风雨的设备。一般用竹木、苇席或帆布等制成。贾植芳《在亚尔培路二号·二号囚室》:“靠外的一个窗子外面,正对着一个有遮篷的木头楼梯。”2、篷子用竹木、苇席或帆布等制作的用来遮蔽风雨、日光的设备。《儿女英雄传》第六回:“那马棚里卸着一辆糙席篷子大车。”3、斗篷披在肩上的宽大无袖的御寒外衣。《红楼梦》第二一回:“﹝袭人﹞料他睡着,便起来拿了一领斗篷来替他盖上。”《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姑娘﹞因要下地小解,便披上斗篷,就睡鞋上套了双鞋下来。”2023-07-24 20:15:381
《九个人》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九个人》(张新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9mih58Jw1iehQrfuoRfig 密码:7v36书名:九个人作者:张新颖豆瓣评分:8.2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年份:2018-7-5页数:202内容简介: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那么一些难以抹平的个体,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继《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之后,《九个人》是复旦大学张新颖教授又一部人物传记力作。这本小书讲述了沈从文、黄永玉、贾植芳、路翎、穆旦、萧珊、巫宁坤、李霖灿、熊秉明这九个人相异而相通的命运。作者简介:张新颖,1967年生于山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2023-07-24 20:15:451
运动记忆名词解释
运动的解释 (1) [move;turn around]∶运行转动 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新语》 (2) [utilize;put to use]∶运用 夫宰相运动枢极。——《后汉书》 (3) [motion]∶物体位置不断 改变 的现象 直线运动 (4) [sports]∶可促进身体 健康 的身体活动 排球运动 (5) [movement]∶向 群众 公开宣扬 某种 思想 、见解、主义的群众活动 护路运动 详细解释 (1).运行移动。 汉 董仲舒 《雨雹对》 :“运动抑扬,更相动薄。” 宋 曾巩 《谢熙宁八年历日表》 :“窃以治历於中,所以察天时之运动;班正於外,所以一王度之推行。” 《封神演义》 第四六回:“运动 乾坤 颠倒理,转移日月互为明。” 孙中山 《民权主义》 第六讲:“那机器能够发生十万匹马力,来运动轮船,这便是机械本体的力量。” (2).犹行动。 汉 陆贾 《新语· 慎微 》 :“若 汤 武 之君, 伊 吕 之臣,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 《梁书·侯景传》 :“臣虽才谢古人,实颇更事,抚民率众,自幼及长,少来运动,多无遗策。”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 :“还是莫管闲事罢,快到 楚国 去干 6* 你自家的运动。” (3).运转;转动。 《隋书·天文志上》 :“ 梁 华林 重云殿 前所置铜仪……其运动得 东西 转,以象天行。”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 :“至今木鹤尚存,惟首能运动,以定时刻。” 孙中山 《民生主义》 第一讲:“近来外国 利用 瀑布 和河滩的水力来运动发电机,发生很大的电力。” (4).谓人或 动物 活动。 《太平广记》 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 《大业 拾遗 记·水饰图经》 :“木人长二尺许,衣以绮罗,装以金碧,及作杂 禽兽 鱼鸟,皆能运动如生,随曲水而行。” 《 三国演义 》 第七五回:“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 张天翼 《移行·包氏父子四》 :“他想把脚呀手的都运动个畅快。” (5).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奔走活动。 《朱子语类》 卷一一五:“又如人作商,亦须先 安排 许多 财本,方可运动;若财本不赡,则运动未得。” 《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 第五五回:“﹝ 苟鷽楼 ﹞后来又运动了官场,包收什么捐, 尽情 剥削 。” 丁玲 《梦珂》 一:“终日斗鸡走马,直到看看快把祖遗的三百多亩田花完了,没 奈何 只好去运动做官。” (6).挥动;舞动。 《英烈传》 第三十回:“ 刘基 便登将台,把五方旗号,按方运动,发出了三声号炮,击了三通鼓,诸将都台下听令。” 蒋光慈 《我是一个无产者》 诗:“手能运动飞舞的笔龙,口能做狮虎般的呼吼。” 茅盾 《子夜》 七:“他机械地运动着他的刀叉。” (7).犹施展。 《西游记》 第三二回:“只看你腾那 乖巧 ,运动神机, 仔细 保你 师父 ;假若 怠慢 了些儿,西天路莫想去得。” 《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升》 :“鬼帅空施伎俩,魔王枉逞 英雄 ,谁知大道有神通,一片 精神 运动。” (8).发动;动员。 陈少白 《兴中会 革命 史要》 :“其时 台湾 割给 日本 未久, 日本 政府恐 中国 人运动 台湾 人反对他,所以检查 中国 人进口, 非常 苛刻 。” 蔡元培 《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 :“现在还没有这种 组织 ,运动 别人 ,别人也不肯信。”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 :“说到那一封信,我的运动 达夫 先生 一并译出,实在也不只一次了。” (9).指体育活动。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 :“他运动过度,玩足球伤了踝骨,卧了几天,心里很不好过。” 秦牧 《长街灯语· 生命 在于运动》 :“让我们 大家 都来记住这句话:生命在于运动。” 《新 华月 报》 1952年第7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0).军事用语。移动前进。 刘白 羽 《平明小札·启明星》 :“炮兵 不敢 再发射, 不知 我们的人运动到哪里了。” 茹志鹃 《百合花》 :“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 巷子 里, 准备 往前运动。” 孙绍钧 《“向我开炮”》 :“两个排 敌人 ,从二号、四号 目标 ,分四路向我运动上来,请开炮!” (11).指 政治 、 文化 、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而规模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一:“凡时代思潮,无不由‘ 继续 的群众运动"而成。” 贾植芳 《更下》 :“他也 不是 正牌军人,起先和我在 北平 一齐干过学生运动的。” 柳青 《创业史》 第一部第十一章:“ 增福 兄弟!自从运动一来,你兄弟忙得日夜不着家边。” 孙犁 《秀露集·克明<荷灯记>序》 :“背着这个黑锅, 经过 一九六六年以来的运动,其 遭遇 的艰辛,是可以 想象 的。” (12).哲学范畴。 物质 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变动到复杂的人类 思维 。 毛 6* 泽 6* 东 《 矛盾 论》 二:“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 基础 ,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章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不可分离的根本属性,物质的任何一种形态都处于运动中,运动是物质存在最根本的形式。” 巴金 《沉落》 :“好像一切的运动 已经 停止,这个世界已陷入静止的 状态 ,它的末日就快来了。” 词语分解 运的解释 运 (运) ù 循序移动:运行。运动。运转(刵 )。 搬送:运输。运载。运营( 交通 工具的运行和营业)。运力。运销。空运。海运。 使用:运用。运算。运笔。运筹(制定策略)。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运气。 命运 。 幸运 。国运。 南北距离:广运百里。 姓。 部首 :辶; 动的解释 动 (动) ò 改变原来位置或 脱离 静止状态,与“静” 相对 :变动。波动。浮动。 振动 (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 震动 (.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 平静 ,如“动动全国”)。 使 开始 发生:发动。 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 感动 。 动人 心弦。娓娓动听。动容。 吃(多 用于 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 非静止2023-07-24 20:15:571
《贾植芳:我的人生档案》txt全集下载
贾植芳:我的人生档案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感谢罗银胜先生接受出版社朋友的委托,花了很大的力气,为我编选了这本回忆录总集,其中除《人的证据》一书写于我的壮年时代以外,其他的各篇大小文章——既有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写的长篇自传体回忆录《狱里狱外》及我在人生的暮年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审视自我的文章,也包括在我的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的各个不同时期交游的朋友们的回忆。它们不仅是我个人的档案和人生史料,作为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也可以为认识与思考历史和时代提供值得参考的民间资料。作为这部文稿的原作者,为了感谢大家的辛劳和盛情,我仅抄录上世纪八十年代为自己在由鬼变成人以后出版的第一本书《解冻时节》写的序文中的主要段落作为本书的献辞:一九三七年,当时我作为一个二十岁的青年,在日本东京日本大学社会科留学,同时参加中国留学生的进步文艺活动,在出国前,我从三十年代初期,就作为一个文艺学徒,先后在家乡太原以及北平、天津、上海各报上写文艺作品。只是一九三五年冬天因在……2023-07-24 20:16:152
历史上带芳字的名人有哪些
李永芳、孙传芳、梅兰芳、马步芳、曹芳、罗芳伯、杨芳、焦芳、华蘅芳、黄体芳、王世芳、张佩芳、田兰芳、程芳朝、陈应芳、何其芳、李芳莎、张桃芳、周信芳、王芳、张瑞芳、肖菊芳、福芝芳、詹才芳、李成芳、张镇芳、陈芳允、尹桂芳、吴贻芳、邵桂芳、李丽芳、吴芳、金景芳、贾植芳、崔瑞芳、李世芳、苏芳、李慧芳、陈丽芳、林义芳、魏莲芳、董秋芳、傅其芳、吴芳吉、2023-07-24 20:16:252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中国现代文学史论》(钱理群)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ddX3FcLIQCfR6x8rGmK3Q提取码:1234书名:中国现代文学史论作者:钱理群豆瓣评分:7.6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年份:2011-9页数:412内容简介:《中国现代文学史论》乃钱理群先生“接着樊骏先生往下写”,有关现代文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思考结晶。其一为“学人研究”,讨论王瑶、李何林、贾植芳、田仲济、钱谷融、樊骏、支克坚等学界前辈开创的学术传统:其二为“学科研究评述”,透过《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唐绸青年文学研究奖及王瑶学术奖以及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学史著作等展现学科研究历史及现状;其三为“海外现代文学研究”,借丸山升及木山英雄等海外学者的研究实绩来关照国内现代文学研究:其四为“研究视野,观念,心态,方法,反思现有研究模式利弊,强调学术坚守与学术担当,重视史料独立准备,总结“典型现象”研究方法。2023-07-24 20:16:311
随笔是不是随堂笔记?
1、随笔,其字面意思是随笔一记、随手记录。通常,我们将其看成一种散文体裁。当然,也指听课、读书时所作的记录。2、随笔,作为文学体裁,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更是议论文的一种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随笔作为一种文学样式,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3、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名为《随笔》的双月刊物。可以说是中国文艺界、思想界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之一。自1979年创刊以来,刊发了大量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类散文。它提倡从容不迫的叙事,意味深长的思考,主张灌输常识,开启思想。其旗下先后汇集过冰心、胡风、巴金、丰子恺、聂绀弩、吕叔湘、茅以升、黎澍、汪曾祺、吴祖光、季羡林、贾植芳、王元化、黄裳、朱正、资中筠等等一大批名家。4、满意请采纳,关注更欣喜。祝生活愉快!2023-07-24 20:16:444
贾姓名人大全
一、 贾氏来源 1、 出自姬姓,为贾伯之后。据《元和姓纂》及《新唐书·宰相世袭表》所载,西周时,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因“桐叶封弟”的缘故,在周公灭唐(今山西翼城西)后,被封于唐,包括以前夏代建都地区(今山西夏县北),并赏给怀姓九宗。自此,唐叔虞成了后世唐、何、杨、温、韩等许多姓氏的始祖。燮继位后,改称晋侯,是为晋国。在周公分封唐叔虞于唐后不久,唐叔虞的少子公明又被成王之子康王封于贾(今山西襄汾西南),名义上是唐国的一个附庸,号为贾伯。春秋时,贾国为晋所灭,贾伯公明的后裔以国为氏,称贾氏,是为山西贾氏。 2、 出自狐偃之后。据《姓氏考略》等所载,春秋时,晋文公重耳灭贾国后,晋襄公便把贾地赏给辅佐晋文公称霸的狐偃之子狐射。射字季他,故又称贾季、贾他。襄公去世后,在立襄公的哪个弟弟为君上发生了争斗。贾季为避祸便逃亡翟国,其子孙便以贾为姓,称贾氏。 二、 迁徙分布 贾氏发源于山西省,先秦时期,已有迁至今河南、山东者。此后,河南贾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又衍生出许多支派。如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就是河南人。两汉时,已有贾氏迁居陕西,如东汉时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贾徽,据说是贾谊的后裔。南北朝时,贾氏继续外迁。北周、北齐都有贾姓族人迁居河北。至迟在东晋就有贾姓族人南下渡江,居住在江浙一带。五代时贾氏有人迁居福建,宋朝有人迁居四川。可见,唐、宋时期,江南的许多地方都已有贾姓居民。贾氏移居海外约始于清代,今新加坡等国有贾姓华侨。 三、 郡望堂号 【郡望】武威郡: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原匈奴休屠王地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东北)。元鼎后相当今甘肃黄河以西、武威以东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移治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皆建都于此。 【堂号】 “至言堂”:汉时贾山博览群书,给朝廷奏本谈治乱之道,借秦的灭亡做比喻,名为《至》。此外还有“武威堂” 四、 历史名人 贾谊(前200-前168):洛阳(今洛阳)人,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他18岁时就以能读诗书、善文章而为郡人所称道。文帝时,被推荐为博士,又迁大中大夫,后为梁怀王太傅。他曾多次上书,批评时政,建议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他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并力主抗击匈奴贵族的攻掠,所著政论有《陈政事疏》、《过秦论》等。 贾思勰(472-499):今山东益都人,北魏农学家,曾任北魏高阳郡(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北“太守。他曾以文献中搜集到的资料和访问老农及自己观察、实验的心得,写成《齐民要术》一书。 贾逵:东汉初年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学者。他不仅精通经学,而且深究天文学。在天文方面,提出了在历法计算中应该按黄道来计量日、月的运动,并阐发月球的运动是不等速的。 贾岛(779-843):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唐代苦吟诗人,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以五律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喜写荒凉枯寂之境,颇多寒苦之辞。“推敲”的典故就出自其诗局“僧敲月下门”。有《长江集》。 贾似道:台州(治今浙江临海)人,南宋理宗贾贵妃之弟,淳祐九年(1249年)为京湖安抚制置大使,次年移镇两淮。开庆元年(1259年)以右丞相领兵救鄂州(今湖北武昌),私向忽必烈求和,答应称臣纳币,兵退后诈称大胜。此后专权多年用重法督责武将,推行“公田法”,大量贱价收购土地。度宗时权势更盛,封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以出生时间先后为序,不知道出生时间的任意排列) 贾芝,1913~,山西襄汾人,著名民间文学研究家,专著《民间文学论集》等。 贾若瑜,1915~,四川合江人,原军事学院副院长,1955年授少将军衔,能诗善画。 贾植芳1916~,山西襄汾人,复旦大学博导,比较文学专家和翻译家,有文集四卷。 贾顺先,1926~,四川南充人,著名哲学家,有巨著《退溪全书今注今译》600万字。 贾漫,1933~,河北黄骅县人,著名诗人,任内蒙作协副主席,著《塞上的春天》。 贾大泉,1935~,四川铜粱人,著名历史学家,曾任四川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 贾斌,1938~,甘肃甘谷人,出版家,曾任中国社会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贾又福,1942~,河北肃宁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有《贾又福画集》等。 贾平凹,1952~,陕西丹凤人,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月迹》《浮躁》《废都》等。 贾忍放,1952~,著名中医皮肤病专家,任西安仁芳药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等职。 贾红莲,1967~,女,山西翼城人,《哲学动态》副主编,专著《传统学方法论引论》。 四川大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贾鹏 皮卡王国际集团总裁贾云 河北长天集团董事长贾荣昌 北京宽利集团董事长贾力桦 济南齐鲁化纤集团董事长贾罗 新天国际经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贾伯炜 淮南市房屋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贾燕云 华耐集团总裁贾锋 杭州永磁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贾贵元2023-07-24 20:17:015
为何苏青的晚年沦落到凄凉的境地?她作品的基调是什么?
苏青,原名冯和议,字允庄,1914年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她是民国时期的四大才女之一,是与张爱玲齐名的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苏青考入了民国第一学府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1934年苏青因结婚而退学,后随夫家移居上海。1935年,苏青产下一女,但因夫家重男轻女严重,苏青产女后遭夫家奚落欺凌。1935年,苏青为抒发产女遭夫家打压欺凌的苦闷,她写作《产女》投稿给林语堂主编的《论语》杂志,这是她创作的开始。1942年,苏青的婚姻生活出现裂痕,她的《论离婚》在《古今》杂志发表,因此被时任伪上海市长的陈公博赏识。1943年,苏青开始在《风雨谈》杂志上连载自己的著名小说《结婚十年》,当时这部小说很受追捧,一经人们争相购买,该书一共加印了36版,比张爱玲的《流言》还要“火”,可见其的受欢迎程度。1944年,苏青的散文集《浣锦集》再次受到追捧,张爱玲还为《浣锦集》写了序。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因为苏青在此之前与大汉奸陈公博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备受舆论的压力,被骂作“落水作家、“汉奸文人”等。新中国成立后,她尝试抛弃过去进入新的生活,但却一时却找不到工作,连基本的养家糊口都无法实现。她投出去的32篇稿件非但没有取到报酬还因“讽刺新社会”的嫌疑而受到上海市公安局的警告。1951年,她前去报名上海市文化局戏剧编导学习班没被录取,后来因为夏衍出面才被批准。后来她因改编郭沫若的《屈原》才获得成功。但好景不长,厄运突然降临。她在改编历史剧《司马迁》时,写信向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请教。没想到的是在1955年胡风事件中,贾植芳被牵涉到其中,公安机关在抄贾家时发现了苏青的信,苏青因此被牵连关进了监狱。1957年被释放后,她在黄浦区文化局下属的红旗锡剧团当编剧,一个人负责多项工作,相当辛苦。苏青的晚年极为凄凉。他原来住在市区的瑞金路,住宿条件简陋,常常受到邻居的欺负。无奈之下,苏青只好与郊区的一户人家换了房子。她与小女儿、小外孙祖孙三代人共同挤在一间十平方米的房子里,相依为命。因生活条件艰苦,苏青在晚年时身患多种疾病,连一元的医药费也付不起。苏青的作品基调是平实、热闹和亲切的,她喜欢在自己创作的故事中代入自己。作为民国时期的一代才女,她非常的有才华,但她的一辈子亦十分坎坷,退学嫁错人是她一生悲剧的开端,晚年还十分凄凉,可悲可叹。2023-07-24 20:17:195
建国时期有哪些大的评判运动,以及带来了哪些影响
建国初期,我国思想文化战线先后开展的三次思想批判运动,即1951年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1953年对俞平伯《红楼梦》研究和胡适思想的批判,以及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和“胡风反革命集团”的批判,对我国思想文化界影响很大. 建国建期的历次批判运动,是与共和国经济建设不相和谐的音符,它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⒈直接摧残了有关当事人的身体和事业,造成极大的精神创伤。这些错误批判埋下了祸根,每遇运动都要旧事重提,有的沉冤20余年。一次又一次的批判、下放、审问、监禁,给他们及其家庭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胡风当年被判14年徒刑,后加判无期徒刑,其夫人也一同入狱。受之牵连,党员彭柏山和作家路翎被长期劳改,诗人鲁藜和大学教授贾植芳分别经历了20多年“脱胎换骨”的劳动改造。俞平伯后来也被下放,马寅初也消声匿迹,赵丹等电影界前辈屡受冲击。更为严重的是,走入歧途的文艺批判使大批专家、学者被迫中断自己的研究,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我们事业的损失。 ⒉设置了许多新禁区。由于大批判,文艺创作、文艺评论、学术研究等方面条条框框越来越多,教条主义越来越严重,窒息了研究人员的思维活力,思想界一片沉寂。统战工作也严重受挫,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信。 ⒊乱扣帽子的恶劣作风进一步蔓延。在批判中,很少人能坐下来理智地分析问题,大多数文章概念模糊,逻辑混乱,近乎谩骂与诋毁。再者,全民上阵这种“大呼隆”风气形成定式。以后的历次批判运动,无不师承这些。2023-07-24 20:18:261
尧乡历代名人临汾历代名人有谁
从古至今,临汾名人数不胜数,下面列举一部分供参考zheng治:帝尧、皋陶、叔虞、晋文公、晋襄公、赵鞅、赵襄子、郅都、敬晖、尹翁归、尸佼、赵盾、蔺相如、平阳侯(历史上以临汾为封地王侯)、曹寿、平阳公主(以临汾为封地)、卫子夫、霍光、张敞、贾逵、贾充、贾南风、邓攸、刘渊(十六国)、靳准、敬君弘、郑注、敬晖、毛若虚、韩文(明)、邢让、李伟(武清伯)、张润(明)席教事(清)、刘秉恬、侯少白、温寿泉、乔义生、王荫泰、彭真、杨一木、王世英、谢荒田、郑思远、杨珏、祁果、侯林舟、解学恭、张思学、田进、贾俊、郑社奎、王景生、张国声、王宁、贾高建、尹知章、任建新jun事:卫青、霍去病、曹襄、徐晃、柴绍、范居实(五代梁)、梁兴、毛文龙、尚学礼、尚可喜杨汝达(明)、殷洪盛(洪门始祖)、成怀珠、王亦侠、师洪瑞、王二中、王小京文学:荀子、员半千、杨笃、石君宝、徐昆、郑光祖、房皞(金末河汾诸老)、房褀(《河汾诸老诗集》编者) 、孔学诗(元)张翥 、董狐、王文郁、乔复生、徐昆、董文涣、贾渊、贾植芳、王予可、乔复生、徐昆、董文涣、贾渊、贾植芳、王予可、孟伟哉、郑渊洁、李杰生、刘世德、李锐教育 :孙复(泰山先生,宋初三先生、泰山书院创立者)、桑拱阳(明末)、张子高(临汾刘村中学创始人)、高时臻、冯纶、王录勋、李镇西文化与艺术:师旷、刘渊、朱好古、郑光祖、石君宝、贾铉、仪克中、张道渥、孙固、陈风标、董寿平、张庆奎、武兆堤、乔宏、王天有、赵子岳、樊习一、任跟心、郭泽民、崔彩彩、许爱英、程三虎、谭晶、柴静、王诗沂、侯丰、李阳科技 :尉志武、梁维燕、关桥、李卫东 商界:李明性、平阳亢氏、刘笃敬、洪洞杜戍董家(明-民国)互联网:贾跃亭(乐视网)、黄治华(阿丫团) 宗教:法显、常伦、妙峰禅师、史志经(元初翼城人,丘处机弟子。著有《华山志》十四卷)、靳道元(元初,全真道,丘处机弟子)、姜善信(元初赵城人,全真道、靳道元弟子,丘处机再传弟子,龙门派远源)、刘一明、席胜魔、贾题韬中外交流:法显、樊守义(范守义?)丁敦龄(晚清中国文化海外传播者)、斌椿(任襄陵知县,中国近代首个赴西外交使团首席代表)、潘连茹(山西西学专斋毕业生、有记载的中国留学生首位博士生)医学:许国祯慈善:李春平 道德模范:解扬(春秋时晋国解扬守信)、邓攸(西晋邓攸弃儿保侄)、李鸿海、孟佩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临汾 篇 人物分页http://baike.baidu.com/link?url=BAty-Fz7IntZ0MWVg8t4F-2m_Lso6yg6P8qtVA_uiOPBaAjk_IdxLYdsraMOYW3O9Di6DwwSK_Uf0a-7U-T1ba#132023-07-24 20:18:461
上海酱园弄杀夫案:不堪受虐杀夫,女作家“为杀人者辩”,你怎么看?
1945年,上海的新昌路“酱园弄”85号的詹周氏谋杀亲夫,大卸16块,引起了整个上海滩的轰动。当年上海地方检察署的验尸报告上,详细地填写着尸身分割情况。那一夜,就在这新昌路酱园弄85号的詹周氏家里,到底发生了怎样可怕的事情?让一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一夜间,变成了一大堆装入木头箱子的模糊血肉!酱园弄85号的二房东叫王瞎子,名字虽然叫瞎子,其实不瞎,估计近视眼。一天夜里王瞎子听到楼上房客“大块头”詹云影发出痛苦的惊叫,急忙大声问:“楼上在做啥?”詹云影的妻子周惠珍回答:“他又做噩梦了!”王瞎子也没在意。不久,天花板上滴答滴答往下滴水,王瞎子视力虽然不好,鼻头蛮灵,一闻:血腥气。王瞎子喊上老婆一道上楼去看,只见詹大块头的老婆詹周氏披头散发坐在地上:“詹大块头已经被我杀了,斩成十六块装在皮箱里……”一条小弄堂里发生杀人分尸的惨案,而且还是老婆杀老公,那还了得?詹周氏迅疾被捕,很快进入诉讼程序。詹周氏江苏丹阳人,自小是个孤儿,在亲戚家里长大,又曾被卖给富人家里做丫头,始终没有安全感。嫁给詹云影后经常遭受家庭暴力,于是动了杀念。本来案情并不复杂,但当时的市民好奇心作怪,又有媒体推波助澜,詹周氏又在法庭上说出“贺大麻子”和“小宁波”两个嫌疑人,但查下来并无真凭实据,最终法庭判詹周氏死刑。轰动一时的杀夫分尸案似乎可以结案了,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事情还没有完。詹周氏杀夫案因为涉及到家庭暴力和男女平等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再加上当时日本快要战败,汉奸政府的法庭在审理案件时不太上心,很多程序不太规范。社会上同情詹周氏得不在少数,他们用各种方式支援詹周氏,其中作家苏青尤其活跃。苏青原名冯和仪,字允庄。这个“宁波女人”在日据时期的上海滩赫赫有名,一本长篇小说《结婚十年》一时间洛阳纸贵,倒比张爱玲的《传奇》、《流言》还要畅销。苏青和汪伪政府的上海市长陈公博关系很好,担任过伪职(政府专员),再加上她为文为人都泼辣大胆,对男女关系尤其生冷不忌。寻求妇女解放的苏青仗义执言,在报纸上写了《为杀人者辩》一文,呼吁同情詹周氏的遭遇。经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最终詹周氏由死刑变为死缓,后改无期徒刑。詹周氏原收押在提篮桥监狱,上世纪五十年代被转到苏北大丰农场的上海监狱服刑。说起大丰农场蛮有意思,此地原名“台北县”,因为和台湾台北重名,用当地两个集市“大中集”和“新丰”中各取一字改为“大丰”。大丰农场一直是上海的一块“飞地”,詹周氏刑满释放以后没有回上海,就在农场结婚成家定居下来。更有意思的是,詹周氏杀夫血案发生时上海市警察局的总督察员陆大公,本来在地下党的领导下配合上海解放,是立过功的。但特殊年代也遭遇不公正待遇,被押解到大丰农场服刑。当年上海滩轰动一时的大案,被告詹周氏和警察局的负责人被关在同一个农场里,不晓得詹周氏和陆大公有没有见过面,如果见过,又该说些什么呢。再说苏青,1949年以后她当然没有好日子过,虽然没进监狱,但养家糊口也困难。上世纪五十年代苏青在尹桂芳任团长的芳华越剧团任编剧,她是宁波人又是作家,写越剧剧本驾轻就熟,尹桂芳的代表作《屈原》、《宝玉与黛玉》都出自苏青的手笔,不过署名用了她的原名“冯允庄”。本来当编剧蛮好,1955年苏青为编写《司马迁》剧本,给当时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先生写了封求教信,因为这封信成了“胡风分子”,关了一阵被“宽大释放”,但编剧当不成,成了剧团的门卫。1959年尹桂芳的芳华越剧团内迁去了福建,苏青留在上海,分配到红旗锡剧团当编剧。老宁波写锡剧,真正是勉为其难了。苏青写过《雷锋》、《王杰》等剧本,没什么影响。在剧团里她有时在场上跑跑龙套,还要兼做字幕,1975年退休,1982年病逝。死前向家人要求再读一读自己的名著《结婚十年》,可惜家里找不到这本书。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张爱玲的走红,苏青作品的文学价值又被重新认识,但此时苏青已去世多年了。又过了很多年,詹周氏、苏青……这些曾经轰动上海滩的女人都成了历史,酱园弄杀夫案却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台湾作家李昂曾以此案为原型创作了小说《杀夫》,经由吴念真改编成电影剧本,由夏文汐主演,是一部台湾电影史上一部重要的影片。前两年曾传说香港导演陈可辛也要拍酱园弄杀夫案,女主角定了张柏芝,不知何故没了下文。只是这一切和新昌路、酱园弄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新昌路酱园弄一带前几年一经拆迁,如今已成一片商品房,叫什么家园也好,叫什么港湾也罢,和昔日酱园弄的名字一样,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人”生活的状况。不管这里叫“酱园弄”也好,叫什么也好,只要有人的地方,家庭暴力、妇女解放、人的孤独、绝望、恐惧和爆发……是一样的。2023-07-24 20:18:545
7月派小说作家的代表有哪些?
在上世纪40年代,中国7月派小说作家的代表是路翎、丘东平。 路翎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财主的儿女们》、《战争,为了和平》,中篇小说《饥饿的郭素娥》,短篇小说《嘉陵江畔的传奇》等。 丘东平的主要作品有小说《沉郁的梅岭城》,《第七连》,《茅山下》等。 这些都是大学语文的内容,看来楼主是大学生吧。2023-07-24 20:19:422
葛剑雄任复旦图书馆馆长时,进行了什么改革
复旦大学图书馆官方网站21日发出公告称,复旦大学图书馆葛剑雄馆长因任期期满,不再担任馆长职务,将返回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续任教授,任命中文系教授陈思和为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自2007年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连续7年担任全国政协常委的他有“葛大炮”之称,年年都能提出问计于民、毫不含糊的政协提案,并且追问到底、负责到底。2012年两会期间,葛剑雄曾在参与教育界别讨论时,直接“插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要求教育部对当年全国考研湖南泄题事件作出答复,并向全体考生道歉,在当时引起极大社会反响。葛剑雄葛剑雄去年主动请辞葛剑雄是新中国第一批文科博士,在担任复旦图书馆馆长之前的11年间,他一直是复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的所长,2007年,葛剑雄离任史地所所长一职,出任图书馆馆长。2013年6月8日深夜,葛剑雄在其微博发布辞职声明,“我自2007年担任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本拟在2015年满70岁前辞职,此前已告校领导。近承教育部领导关怀,明确表明我的年龄已不宜继续任职。为避免给本馆本校造成更大损失,我已于日前向校方递交辞呈。”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期间,葛剑雄经常因公共事务炮轰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在全国两会上也积极提出民众关心的政协提案,前年两会期间葛剑雄曾直接“插话”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要求教育部对2012年全国考研湖南泄题事件作出答复,向全体考生道歉。葛剑雄教授提出辞职后,仅隔一天,复旦大学校方就做出正式回应,复旦大学通过微博挽留葛剑雄教授继续担任馆长一职,“据了解,葛剑雄教授近日向学校提出辞去图书馆馆长。图书馆馆长是大学重要学术岗位,复旦一向选请学问深湛、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担此重任。先生自被学校任命为图书馆馆长以来,工作卓有成效,深得师生赞誉。学校已请葛先生留任图书馆馆长,相信他一定能继续领导好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发展。”陈思和表示“先把事情做好再说”陈思和请辞图书馆馆长事件后,葛剑雄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辞职与炮轰教育部没有关系,纯粹只是年龄原因。据了解,葛剑雄前一任的馆长也是70岁时退休离任的。新任馆长陈思和的业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家贾植芳也曾担任过复旦图书馆馆长,也是70岁时退休。今年葛剑雄即将满69岁,昨天他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去年已经提出辞职,虽然校方也挽留过,但是按照规定,图书馆馆长作为一个正处级的干部,按理说60岁就应该退休了,我现在已延长了很久,复旦已经很特殊了。而且现在有合适的人选,陈思和教授刚从中文系系主任一职上退下来不久,非常适合担任图书馆馆长。我退下来,他可以早一点熟悉图书馆事务,从时机上来说比较成熟,也比较合适。”近年来,公众对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关注似乎有些超出其作为一所大学图书馆本应受到的关注程度,葛剑雄认为,这主要是因为近五年来,复旦图书馆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在国内高校中走在了前列,“比如我们率先在网上公开开支,率先在厕所配备卫生纸,这些虽然是小事,但通过媒体报道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力,一些举措目前已经扩展到全校,甚至国内一些其他高校也开始这样做。”今年60岁的陈思和是19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论的发起人之一,2001年至2012年任复旦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其间推行本科生教学改革,强化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课程,其主持的《中国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课程获得教育部精品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等奖项。对于即将担任的图书馆馆长一职,陈思和不愿过多发表意见,希望“先把事情做好再说”。请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采纳,~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采纳为满意回答】按钮~~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你的采纳是我前进的动力~~O(∩_∩)O,记得好评和采纳,互相帮助2023-07-24 20:19:491
张秀亚的单篇作品
李稼丽--从「小白鸽」说起,中国语文,第11卷第2期,1962年8月1日,页39易象--一首诗的检讨 自由青年 ?第33卷第5期 1965年3月1日 页17—18王明书--读张秀亚著〈千里姻缘〉有感 中华日报? 1977年7月4日 11版张秀亚--〈在大龙河畔〉的寻梦者 爱书人 第3期? 1977年9月 页51—52文奇--张秀亚的〈慈湖谒陵〉, 妇友,第274期,1977年,页16文奇--张秀亚的〈慈湖谒陵〉,湖水u2027秋灯? 台北 九歌出版社? 1979年7月 页167—170野渡--纯散文的艺术——欣赏〈灵泉〉,中华日报,1979年2月15日,11版王明书--张秀亚等著〈灵泉〉——纯散文的艺术,中华日报,1979年2月15日,11版朱星鹤--散文选读——浅析张秀亚的〈星的故事〉,中华文艺,第112期,1980年6月,页63—65朱星鹤--浅析张秀亚的〈星的故事〉,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83—585施国英--张秀亚〈星的故事〉 ?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90—592赵天仪--儿童诗欣赏26——张秀亚的〈蜜蜂〉,1984年3月7日沈谦--第三之耳朵与第三之眼睛——评张秀亚〈重来〉,幼狮少年,第108期,1985年10月,页105—107沈谦--第三之耳朵与第三之眼睛——评张秀亚〈重来〉,独步,散文国——现代散文评析,台北,读册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2年10月,页27—32沈谦--第三之耳朵与第三之眼睛——评张秀亚〈重来〉,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43—549蒋守谦--独具韵味的情境——读张秀亚的〈雾〉,语文月刊,1992年第9期,1992年9月,页20王宗法--尺素纳千娇—读〈雾〉,台港文学观察,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页163—165叶海烟--动静两相宜——张秀亚〈谈静〉赏析,中央日报,1997年8月28日,21版叶海烟--动静两相宜——张秀亚〈谈静〉赏析,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 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586—589巫仁和--谈国文科的创造思考教学——张秀亚的〈温情〉一课为例,教育实习辅导,第3卷第4期(总第13期),1998年5月,页37—40谢敏玲--〈温情〉,国语日报,2001年6月23日 4,13版景尼--「温情」不温情?——张秀亚〈温情〉中的作者为何袖手旁观 ?国文天地 ?第17卷第5期(总197期),2001年10月? 页55—57林清泉--喜读〈新秋〉,中央日报,1984年1月31日,10版林明德--信仰之歌——张秀亚<心曲>读后,甜蜜的星光——忆念张秀亚女士的文学与生活(下) ?台北,光启文化事业公司,2003年9月,页703—705贾植芳--〈雪〉、〈紫丁香〉,现代散文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6月,页1043—10472023-07-24 20:19:571
历史书上运动一词指什么?
指政治、文化、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规模较大的群众性活动。如:革命运动;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技术革新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反右运动等等。2023-07-24 20:20:115
胡风集团冤案始末的介绍
胡风问题,几十年来一直牵动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胡风在1930年代就投身左翼文艺运动,信奉马克思主义。1949年后 ,他对革命文学依旧关注且充满热情,为了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建设,写出了三十万言的意见书。由于胡风文艺理论被认为偏离当时的文艺理论基调,胡风及其支持者和以周扬等人的文艺争论升级为政治批判。本书作者历20年之功,采访了胡风集团的众多当事人:路翎、鲁藜、曾卓、罗洛、梅志、王戎、耿庸、贾植芳、何满子、绿原等等,以史实为依托,并根据不断发现的史料,对引文、特别是上层往来批示与通信作了适当调整,以期更为准确地勾画历史原貌。2023-07-24 20:20:571
论巴金《家》中的悲剧女性形象好分析吗
可以的,资料很多,贾植芳和李辉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论述,而且巴金先生笔下的人物性格都比较鲜明,易于把握。2023-07-24 20:21:091
寻找大师议论文素材
纪年被遗忘的学人——读书——凤凰网 看大师:影响后人的文化脊梁 大师,不仅是自己专长上给世人带来深远的影响。而且,他们也是精神上的标杆。他们屹立在那里,激励后人。巴金,陈寅恪,却在自己的年岁的终点处,仍有着非同寻常的创造力。 大师的魅力在于不断反省:巴金——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 晚年的巴金在《随想录》一书中,以罕见的勇气“说真话”,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一座丰碑。他对过去的反思,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也赢得了文化界的尊敬。巴金的痛苦就是巴金的魅力,他唤醒了因为各种缘故陷入同样感情困境的中国知识青年枯寂的心灵,遂而成为青年的偶像。 “我的上帝只有一个,就是人类。为了他,我准备献出我的一切。”“1927年春天我住在巴黎拉丁区一家小小公寓的五层楼上,一间充满煤气和洋葱味的小屋子里,我寂寞,我痛苦,在阳光难照到的房间里,我想念祖国,想念亲人。” 大师的魅力在于学无止境:钱钟书——难以望其项背的文化昆仑 他说,我一辈子干的,就是要使小说、诗歌、戏剧与哲学、历史、社会学成为一家。钱先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小说家观点解读古今中外的文史著作。他以一种文化批判精神看待中国与世界,以一种现代意识统领文学创作以一种高尚的形象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人格上的榜样。作为知识分子,他被迫接受思想改造,受过不少罪。但是,智者是不可征服的。他曾说:“大名气和大影响都是90%的误会和曲解搀和成的东西。” “事实上,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上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志。” 大师的魅力在于无媚骨: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这是陈寅恪为沉湖而死的王国维撰写的纪念碑文,也是自己一生为人为学的生动写照。“考自古世局之转移,往往起于前人一时学术趋向之细微。迨至后来,遂若惊雷破柱,怒涛振海之不可御遏。”“但开风气不为师”的名言,不仅是龚自珍的自白,也是陈寅恪的志趣和自道,他没有在任何场合自命为大师,更未在任何时候端过大师的架子。 寅恪先生最动人一节是一九五三年拒绝接受中古史研究所所长的一番话。当时中共科学学院成立中古史研究所,聘寅恪先生为所长,特派先生的弟子汪钱带聘书南下广州接先生北上。时先生双目已盲,乃口述覆信,由汪钱笔录,他说: 「我的思想,完全见于我所写的「王国维纪念碑」中。我认为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有自由意志和独立精神。所以我说: 独立之精神、自由的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日久,共三光而永光。正如碑文所示: 「思想而不自由,无宁死耳,斯古今仁圣所同殉之精义,岂庸鄙之敢望」……我认为不能先存马列主义见解再研究所学……因此我提出以允许中古史研究所不宗奉马列主义,并不学习政治。你要把我的意见不多也不少地带到科学院。」 进入生命的晚年,在肉体与精神陷入无限痛楚之中时,明末清初宁死不屈的一代奇女子柳如是便成为他生命中幻象和唯一的光亮。陈寅恪以惊人的毅力口述完成了洋洋80余万言的《柳如是别传》。这一“ 鸿篇巨制”的萌生问世,发轫于少年,志成于人生暮年,是陈寅恪所构建的托其心志,明其理想的又一心灵丰碑。此一巨大成就,正如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池田温所言:“若非有无比坚毅之心力,焉能完成此大业?人类文化史数千载,失明史家之能撰大著,其类殆罕;陈先生之业绩,称为20世纪中国史学界这一大奇迹无不可也!” “自昔大师巨子,其关系于民族盛衰学术兴废者,不仅在能续先哲将坠之业,为其托命之人,而尤在能开拓学术之区宇,补前修所未逮,故其著作可以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规则也。” 大师的魅力在于一针见血:熊十力:“中国文化亡了!” 他常常穿着一件褪了色的友布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到街上去或公园里,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然而,街市熙攘,人皆自危,没有人来理会他,也没有人对他口中所念有丝毫的惊异。 1946年6月7日,熊十氏致函徐复观说:“知识之败,慕浮名而不务潜修也;品节之败,慕虚荣而不甘枯淡也。举世趋此,而其族有不奴者乎?”“平等者,非谓无尊卑上下也。然则平等之义安在耶?曰:以法治言之,在法律上一切平等。国家不得以非法侵犯其人民之思想,言论等自由,而况其他乎? ” 熊十力自幼即与众不同,独具才思而又非常自尊、自信。他曾口出“狂言”道:“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令其父兄诧异不已。十六七岁时,他即四处游学,当他最先读到陈白沙的“禽兽说”时,忽起神解,“顿悟血气之躯非我也,只此心此理,方是真我。”并从中领悟到人生之意义与价值。绝非是趋利避害、去苦就乐等外在满足,而在领悟人生之意义与价值,体识至大至刚之“真我”,以合于天地万物之理。这一觉悟基本上奠定了他以后的治学方向。 品学术:懂书斋里的人间情怀 也许,有类人躲在书斋为人所不知;也许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皇皇巨著;我们更不清楚,他们如同西西弗斯一样在自己的思考道路上推着石头上山,而每次又从山顶滑下来。可当他们之中有人说:我对生命的看法很豁达,我不怕死,只希望再多给我些时间完成《伊里亚特》,人们又会想起什么呢? 学术生活中的良苦寄托——费孝通:学术虔诚者 93岁高龄时,他还去了甘肃定西考察。“他的脑子里其实一直没有离开学术。他又对我们说,有人建议他写自传,可是他认为,他这一生写下的文章就是‘自传",不必再写了。他打算花时间写些总结性的、在学术上有点分量的东西。因此,他除了开会、看书,就是下去调查研究,回到家里,也是进了书房就看书,一看就是四五个钟头。他有这样一个本领,看书或写文章的时候,不管身边有什么人走动、说话甚至吵闹,他都会旁若无人,不受影响。 学术生活里的皇皇巨著,书斋里的低调人生——罗念生:为学术献身 罗念生一直与晦涩、枯燥,像甲骨文那样难懂的古希腊文学打交道,终生不倦,孜孜矻矻,即使在最艰苦的条件下,在灾难和厄运时时临头的日子里,他也不肯放下手中的工作,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特别是粉碎四人帮之后,他除了吃饭和睡眠的时间外,几乎全是在他那用床板加宽的书桌前度过的。在他的住所,人们从窗外总看到秉烛夜耕的他坐在书桌前,从黄昏到深夜,那盏黄红的灯光总是最晚熄灭。在严热的夏天,晚上乘凉的大人、小孩聚了一院子,而灯前像偶像般的他,专注地坐在那里。这种情景引起小孩们的好奇,他们多次登窗沿向内窥望、逗闹,竟都引不开老人的视线。有一次他们联合起来,向老人大声齐呼:“书呆子,书呆子……”这次他听见了,他离开书桌走向窗口,笑着向孩子们招手……。事后,他把这段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引以为乐。他心甘情愿,矢志不渝,不追求热门,不图名于一时,毫无保留地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古希腊文学的翻译和研究,成为领域里的先驱者。 罗念生不仅有着的文德,在人品上也堪称是楷模。他善良、忠厚,待人热忱,虽不善言表,但内心却是个火热奔放的世界。他不计名,不为利,对青年学者和学生,有求必应。他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为他们查询资料,解答学术上的问题,每月都要寄出解答的复信、复函。他的老伴没有工作,又体弱多病,经济拮据。有人劝他翻译些通俗,出书量的畅销书,他说:“这些书有的是人翻,而我所搞的,是别人做不来的。”他嘱咐儿女,生活上过得去,有吃有穿就行了。物质上的享受都是转瞬即失的东西,只有学问和奉献才是永存的。在文汇报发表的一篇悼念文章中,曾把罗念生先生比喻为“中世纪的和尚”这恰给了他的人生哲理以形象的描述。他从不愿给别人增添麻烦,善于理解人、体谅人,就连家中的保姆他也尽力关照她们,减轻她们的劳动负担。亲朋遇到困难,他总是解囊相助,以至往往稿费尚未到手,就已经预支出去了。他的一生说是“吃的是草,而挤出的是奶。”在他重病住院期间,他以极大的毅力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尽力与医生配合。医护人员都喜欢他,夸他是最听话的病人。他向医生再给他点时间,不多,只需半年!他要完成“荷马史诗”的译著。他不求生命中的任何享受,只求完成夙愿留给后人。然而他带着遗憾走了,留给儿女的是一个仅有10元人民币存款的存折,留给中华民族子孙万代的,却是丰厚的、永存的纪念――他的译作和遗著。 “一个人活着若不工作,就毫无意义了。我对生命的看法很豁达,我不怕死,只希望再多给我些时间完成《伊里亚特》。” 慕人格:看大师那块硬骨头 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似乎,书生从来都只是弱弱的代表。可当我们看到有那么些人,在特别的年代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时,不仅他们深邃的目光让人折服,而且,我们也觉得他们的骨头也似乎非常硬。有傲骨,无傲气就是说的这样的人。 贾植芳:“把人字写端正” 师道的光芒,那是在长久的点滴的寻常中,而无声地流露和浸润。著书立说、传道授业,更是自己人生一世的传奇与琐碎。正如有的学生所说:“我特别喜欢植芳先生在一杯茶、一支烟中,侃侃而谈,风骨毕现,从中不仅传授了读书的心得,更是传染了一种难得的为人风格。”师者脱俗,于是教育脱俗。“我这个教授是假的,不是人人都叫我“假(贾)教授”吗?不,我教书却是真的,从来不卖假货。”他教书不拘一格,家门为学生大大敞开着,于潜移默化中“植”种桃李芬“芳”。 历经战火、牢狱和各种磨难,却不改其刚强乐观。他努力“把人字写端正”。 师者风骨,是由传奇人生铺垫的。贾植芳曾这样总结自己:从一个监狱到另一个监狱。历经战火、牢狱和各种精神磨难,却不改其刚强乐观,一生坚持知识良知和社会批判精神,努力“把人字写端正”。是为贾氏“风骨”。 在苦难面前,贾植芳始终心怀坦荡,不忧不惧。刚毅的精神,支撑他的艰苦岁月。“平时我舍不得吃肉,都是买青菜,但是一批斗我,回家我就买排骨,自己安慰自己。一个人不要自我侮辱,是很重要的。”在历经坎坷的他看来,各种经历都是人生的财富。而自己此生最大的财富,就是“没有做对不起国家、民族、朋友的事,做人还像个人,书没有白念。”……坎坷中彼此搀扶的坚强人生,他们活出的是一番气象,活出的是一种风骨。 顾准:黑夜里的持灯人 当城头变换了五星旗开始,三十年间,中国知识界几乎只有两副大脑在掘进:张中晓和顾准。一个因思想而罹难,一个因罹难而思想;一个倾全力于批判,一个在批判中建设;一个如电光石火般来不及引燃便熄灭了,一个长期在釜底下自我煎熬。他们中谁也不认识谁,却一前一后在摸索民族的出口:一个朝东,一个朝西。方向完全不同,由于思想的深度,终至于在黑暗中汇通。 前进是那么艰难:贫困,饥饿,疾病,孤独,各种羁限,逼拶和毁损……唯靠良知给个人以支持。对于他们,夜与昼是没有区别的;绵延中照例地吞咽书本,反刍苦难,舔滴血的伤口。他们用笔,默默记录精神潜行的历程,此即所谓道路。然而,这道路并非为世人准备的,——他们深知,他们是远离了权力,而且为权力所嫉恨的人。 顾准遭到革命的遗弃以后,在这个世界上,再也得不到人类的庇护,包括母亲。在同来的道路上,妻子早已自杀。于无助中,他只好伸手乞求儿女们的宽恕,直到死神降临;可悲的是,革命的新一代并没有最后跨出站定的门槛。他需要温情,那么渴待。 可是,当转身面对众神时,竟只有剑和火焰了!顾准:“不许一个政治集团在其执政期间变成皇帝及其宫廷。”“我憎恨所有的神。”顾准重复说,恍如千年空谷的一个回声! 思想者唯以孤独显示强大。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从诗到散文,顾准燃尽了自己的一生。对于他,人们到处颂扬那最后的夺目的辉光,此时,我宁愿赞美初燃的纯净的蓝焰。 总述 徐志摩曾评价罗曼罗兰、托尔斯泰时说:“单从他们面上的光彩,单从他们曾经生活过的事实里,我们应得感悟到生命最伟大,最生产--甚至最快乐--的时候是在受苦痛的时候。”也许,看着渐行渐远的学者知识者的背影,内心也正是如是之想,他们曾如此精彩地活在这世界上,不管这世界有多少苦痛。纪念他们,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他们的精神。 《我们是否需要大师》(《中华读书报》) 季羡林和任继愈两位文化大师同日辞世之后,人们感佩他们巨大的文化贡献,崇高的精神信念和高洁的人生风范,但更惋惜他们的离去,感叹这个时代文化大师的稀缺,思考和忧虑他们的文化和精神的影响会否淹没于当今这个商业物欲和流行文化的浮躁、喧嚣之中…… 学者朱大可向大众和媒体准确而深刻地剖析了这种人们对大师的精神焦虑和时代心理情结:“在这个消费主义时代,对季羡林的缅怀,就是对中国文化的隆重哀悼。‘大师"一旦绝迹,就会引发全社会的文化焦虑。巴金去世时,曾经有过一次恐慌性浪潮,现在好像是当年的情境再现。” 这几年来,在文化学术界,我们也见多了所谓的“伪大师”,有些人以廉价的“大师”帽子随便奉送,更有披着假“大师”炫目外衣者干下了道德低下、灵魂龌龊的事情……“大师”的价值,逐渐处于贬值的过程中。 那么,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还需要不需要“大师”? 英国哲学家卡莱尔曾经总结过人类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大师,比如但丁、莎士比亚、卢梭、彭斯等人,并盛赞他们是人类的领袖,是传奇式的人物,是芸芸众生踵武前贤、竭力仿效的典范和楷模,他们是有益的伙伴,是自身有生命力的光源,他们令人敬仰,挨近他们便是幸福和快乐……这种对人类大师的论述,至少概括了大师所从事的事业是伟大的,对人们的生命和精神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他们具有引领人们前行的领袖和权威的力量,他们既是令人敬畏、景仰的,又是和蔼可亲的。所以,现在人们对季羡林和任继愈两位文化大师的敬佩、尊重,正是人们这种热爱大师、颂扬大师的心理需求的投射和反映。而对照这样的人类大师的标准,这实际上也使得当今我们这个社会里那些混迹于文化界、艺术界和学术界的假大师剥去伪装…… 我们的时代需要的是真正的文化的大师,精神的大师和思想的大师,而不是当今在文化界、学术界、娱乐圈中那些满身商业化气息、热衷炒作的、娱乐明星式的所谓“文化大师”。“大师”是像季羡林、任继愈那样以道德文章、人格特质、人生境界、思想和文化的影响力体现的风采和风范;“大师”是一位丰富了人类精神的人,他确实增加了人类的宝藏,使人类又向前跨进了一步,他追求精神道德上的毫不含糊的真理,他那似乎无不周知、无不探究的心灵里显示了某种永恒的热情;“大师”,或像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所说,他是世界的眼睛,是世界的心脏,他要靠保存和传播道德情操、高贵的经历、优美的诗歌和历史的结论来抵制那庸俗文化的流行、繁荣……这就是我们所认为是大师级人物的荣誉的标帜。 说我们患上了“大师饥渴症”也好,对伪大师的泛滥感到焦虑和困惑也好,都不是实质问题,实质问题是这反映了我们的精神的渴念、心灵的皈依,灵魂的需求。总之,我们讨论需要不需要“大师”,是要激励我们的人生想象,获得文化智慧,防止我们的精神生活陷入贫瘠、苍白,要使我们对真理的追求(或者对正义的追求,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持之以恒。 “大师”与“大猪”一字之差境界高低立判 季羡林、任继愈去世之后,伴随他们的名字铺天盖地而来的“大师”二字多到令人厌烦,凡称季羡林、任继愈,必在其名之后缀以“大师”二字,季羡林先生若天上有知,也必定烦闷不已,要知道,季羡林曾公开表示,如果包括“国学大师”在内的三顶帽子(另外两顶为“学界泰斗”和“国宝”)有朝一日能被摘掉,将会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情,他不愿意戴这么沉重的桂冠在身上,他不止一次地说,“我就是个土包子”。 无独有偶,和“我就是个土包子”相映成趣的是,文化老人饶宗颐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打趣地对记者说,“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必要重复一下饶宗颐这句语录的产生背景:季、任两位老人去世后一片“大师”称谓聒噪不已,有心急的媒体以“究竟谁将成为新一代的国学大师”为题展开调查,饶宗颐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张其成、冯其庸、傅佩荣。 眼看着季老至死都没摘掉的三大帽子就要戴到自己头上,饶宗颐的一句“我不是大师,我是大猪”,有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轻轻巧巧将“三座大山”化解于无形之中。 将大师与大猪对应起来,充分体现了饶宗颐老人的智慧,他比任何人都能明辨出大师这个称谓在这个时代所蕴涵的危机和压力,当大师成为一件廉价的帽子,被学术混子们挣来抢去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成为一个贬义词。真正的文化老人,应该对这种虚名抱有藐视的心理,他们的价值所在,在于为文化传承做了多少贡献,而不是体现在一个虚名上。 饶宗颐还有一句话说得好,他说“‘大师"是佛家说法,我又不是和尚,所以我不是大师。”这句简单易懂的话,十分朴素地向公众解释了“大师”的来源以及不愿意当大师的缘由。 和某些文化人“坚辞”大师之后又“退让一步”默认大师不同,饶宗颐以孩童似的天真语言,将一个本来很简单的道理说得明明白白,这该让那些哭着喊着有大师情结的人羞惭不已。“大师”与“大猪”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对比之下境界高低立判。饶宗颐的“大猪说”也当是对持续高烧数年的“大师热”一次含蓄幽默的批评。 针对季、任两位老人去世后引发的一片“从此无大师”哀悼声,有评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文化患上了“大师饥渴症”。“大师饥渴症”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媒体的炒作有着不可推卸的作用,文化老人的去世,很大程度上也沾染上了“消费名人”的娱乐色彩,季羡林追悼会上发生的“乌龟事件”闹剧,读来令人心生悲哀。 那么多人痛悼“大师”,那么多人操起键盘廉价地跟帖一句“大师,一路走好”,但究竟有几个人读过“大师”哪怕一本完整的著作?浮躁的“大师饥渴症”随着文化老人的去世而变得更加焦虑,愿饶宗颐的一句话能带来当头棒喝的效果,该醒醒了,那些沉迷于虚幻的大师景象中不能自拔的人,让“大师”这个词从哪里来归到哪里去吧。2023-07-24 20:21:317
进贡是什么意思
进贡的意思是:呈献贡品;指为了方便办事,给有权势者送钱物(含讥讽意)。引证解释如下:1、古时谓藩属对宗主国或臣民对君主呈献礼品。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罗浮甘子,开元中方有,山僧种于南楼寺,其后常资进贡。”《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元来波斯舘,都是四夷进贡的人,在此贩卖宝货。”吴晗《朱元璋传》第四章二:“内地土司要定期进贡,酋长的继承要得到朝廷许可。”2、犹送礼。贾植芳《在亚尔培路二号·集体生活》:“我们抱着小不忍则乱大谋的见解,不得不凑钱进贡。”3、 犹供给。周立波《山乡巨变》下二十:“他不愿意眼看这副熏得黑黄的腰舌落在继母女儿的手里,但也不想进贡自己的肚子,他认为那是糟蹋了,作惜了。”造句如下:抓住它,制服它,它就向你进贡,给你知识,给你物质,给你财富。故宫收藏的奇珍异宝,有些是当时外国进贡的贡品。胜利者得意洋洋,因为失败者必须进贡贡品。在封建时代,皇帝的权力至高无上,所有天下最好的东西都得向皇宫进贡。2023-07-24 20:21:591
《九个人》txt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九个人》(张新颖)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LXOBgkkPSqZ4Q4OtthmP5w 密码:qs4m书名:九个人作者:张新颖豆瓣评分:8.2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年份:2018-7-5页数:202内容简介: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那么一些难以抹平的个体,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继《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之后,《九个人》是复旦大学张新颖教授又一部人物传记力作。这本小书讲述了沈从文、黄永玉、贾植芳、路翎、穆旦、萧珊、巫宁坤、李霖灿、熊秉明这九个人相异而相通的命运。除了沈从文,其他几位大致可以看作一代人——出生在一九一〇年代至二〇年代前几年之间,到三〇、四〇年代已经成长甚或成熟起来。他们不同于开创新文化的一代,也不同于之后的一代或几代。他们区别性的深刻特征,是新文化晨曦时刻的儿女,带着这样的精神血脉和人格底色,去经历时代的动荡和变化,去经历各自曲折跌宕的人生。这九个人的故事,自然交织进二十世纪中国的大故事;与此同时,却并未泯然其中,他们是那么一些难以抹平的个体,他们的故事不只属于大故事的动人篇章,更是独自成就的各个人的故事。作者简介:张新颖,1967年生于山东,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一届当代中国文学批评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主要作品有: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前半生》《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九讲》《沈从文与二十世纪中国》等;当代文学批评集《栖居与游牧之地》《双重见证》《无能文学的力量》《置身其中》《当代批评的文学方式》等;随笔集《迷恋记》《有情》《风吹小集》《读书这么好的事》等。2023-07-24 20:22:251
运动视觉名词解释
运动的解释 (1) [move;turn around]∶运行转动 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新语》 (2) [utilize;put to use]∶运用 夫宰相运动枢极。——《后汉书》 (3) [motion]∶物体位置不断 改变 的现象 直线运动 (4) [sports]∶可促进身体 健康 的身体活动 排球运动 (5) [movement]∶向 群众 公开宣扬 某种 思想 、见解、主义的群众活动 护路运动 详细解释 (1).运行移动。 汉 董仲舒 《雨雹对》 :“运动抑扬,更相动薄。” 宋 曾巩 《谢熙宁八年历日表》 :“窃以治历於中,所以察天时之运动;班正於外,所以一王度之推行。” 《封神演义》 第四六回:“运动 乾坤 颠倒理,转移日月互为明。” 孙中山 《民权主义》 第六讲:“那机器能够发生十万匹马力,来运动轮船,这便是机械本体的力量。” (2).犹行动。 汉 陆贾 《新语· 慎微 》 :“若 汤 武 之君, 伊 吕 之臣,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 《梁书·侯景传》 :“臣虽才谢古人,实颇更事,抚民率众,自幼及长,少来运动,多无遗策。”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 :“还是莫管闲事罢,快到 楚国 去干 6* 你自家的运动。” (3).运转;转动。 《隋书·天文志上》 :“ 梁 华林 重云殿 前所置铜仪……其运动得 东西 转,以象天行。”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 :“至今木鹤尚存,惟首能运动,以定时刻。” 孙中山 《民生主义》 第一讲:“近来外国 利用 瀑布 和河滩的水力来运动发电机,发生很大的电力。” (4).谓人或 动物 活动。 《太平广记》 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 《大业 拾遗 记·水饰图经》 :“木人长二尺许,衣以绮罗,装以金碧,及作杂 禽兽 鱼鸟,皆能运动如生,随曲水而行。” 《 三国演义 》 第七五回:“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 张天翼 《移行·包氏父子四》 :“他想把脚呀手的都运动个畅快。” (5).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奔走活动。 《朱子语类》 卷一一五:“又如人作商,亦须先 安排 许多 财本,方可运动;若财本不赡,则运动未得。” 《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 第五五回:“﹝ 苟鷽楼 ﹞后来又运动了官场,包收什么捐, 尽情 剥削 。” 丁玲 《梦珂》 一:“终日斗鸡走马,直到看看快把祖遗的三百多亩田花完了,没 奈何 只好去运动做官。” (6).挥动;舞动。 《英烈传》 第三十回:“ 刘基 便登将台,把五方旗号,按方运动,发出了三声号炮,击了三通鼓,诸将都台下听令。” 蒋光慈 《我是一个无产者》 诗:“手能运动飞舞的笔龙,口能做狮虎般的呼吼。” 茅盾 《子夜》 七:“他机械地运动着他的刀叉。” (7).犹施展。 《西游记》 第三二回:“只看你腾那 乖巧 ,运动神机, 仔细 保你 师父 ;假若 怠慢 了些儿,西天路莫想去得。” 《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升》 :“鬼帅空施伎俩,魔王枉逞 英雄 ,谁知大道有神通,一片 精神 运动。” (8).发动;动员。 陈少白 《兴中会 革命 史要》 :“其时 台湾 割给 日本 未久, 日本 政府恐 中国 人运动 台湾 人反对他,所以检查 中国 人进口, 非常 苛刻 。” 蔡元培 《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 :“现在还没有这种 组织 ,运动 别人 ,别人也不肯信。”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 :“说到那一封信,我的运动 达夫 先生 一并译出,实在也不只一次了。” (9).指体育活动。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 :“他运动过度,玩足球伤了踝骨,卧了几天,心里很不好过。” 秦牧 《长街灯语· 生命 在于运动》 :“让我们 大家 都来记住这句话:生命在于运动。” 《新 华月 报》 1952年第7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0).军事用语。移动前进。 刘白 羽 《平明小札·启明星》 :“炮兵 不敢 再发射, 不知 我们的人运动到哪里了。” 茹志鹃 《百合花》 :“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 巷子 里, 准备 往前运动。” 孙绍钧 《“向我开炮”》 :“两个排 敌人 ,从二号、四号 目标 ,分四路向我运动上来,请开炮!” (11).指 政治 、 文化 、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而规模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一:“凡时代思潮,无不由‘ 继续 的群众运动"而成。” 贾植芳 《更下》 :“他也 不是 正牌军人,起先和我在 北平 一齐干过学生运动的。” 柳青 《创业史》 第一部第十一章:“ 增福 兄弟!自从运动一来,你兄弟忙得日夜不着家边。” 孙犁 《秀露集·克明<荷灯记>序》 :“背着这个黑锅, 经过 一九六六年以来的运动,其 遭遇 的艰辛,是可以 想象 的。” (12).哲学范畴。 物质 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变动到复杂的人类 思维 。 毛 6* 泽 6* 东 《 矛盾 论》 二:“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 基础 ,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章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不可分离的根本属性,物质的任何一种形态都处于运动中,运动是物质存在最根本的形式。” 巴金 《沉落》 :“好像一切的运动 已经 停止,这个世界已陷入静止的 状态 ,它的末日就快来了。” 词语分解 运的解释 运 (运) ù 循序移动:运行。运动。运转(刵 )。 搬送:运输。运载。运营( 交通 工具的运行和营业)。运力。运销。空运。海运。 使用:运用。运算。运笔。运筹(制定策略)。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运气。 命运 。 幸运 。国运。 南北距离:广运百里。 姓。 部首 :辶; 动的解释 动 (动) ò 改变原来位置或 脱离 静止状态,与“静” 相对 :变动。波动。浮动。 振动 (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 震动 (.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 平静 ,如“动动全国”)。 使 开始 发生:发动。 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 感动 。 动人 心弦。娓娓动听。动容。 吃(多 用于 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 非静止2023-07-24 20:22:371
运动名词解释
运动的解释 (1) [move;turn around]∶运行转动 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新语》 (2) [utilize;put to use]∶运用 夫宰相运动枢极。——《后汉书》 (3) [motion]∶物体位置不断 改变 的现象 直线运动 (4) [sports]∶可促进身体 健康 的身体活动 排球运动 (5) [movement]∶向 群众 公开宣扬 某种 思想 、见解、主义的群众活动 护路运动 详细解释 (1).运行移动。 汉 董仲舒 《雨雹对》 :“运动抑扬,更相动薄。” 宋 曾巩 《谢熙宁八年历日表》 :“窃以治历於中,所以察天时之运动;班正於外,所以一王度之推行。” 《封神演义》 第四六回:“运动 乾坤 颠倒理,转移日月互为明。” 孙中山 《民权主义》 第六讲:“那机器能够发生十万匹马力,来运动轮船,这便是机械本体的力量。” (2).犹行动。 汉 陆贾 《新语· 慎微 》 :“若 汤 武 之君, 伊 吕 之臣,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 《梁书·侯景传》 :“臣虽才谢古人,实颇更事,抚民率众,自幼及长,少来运动,多无遗策。”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 :“还是莫管闲事罢,快到 楚国 去干 6* 你自家的运动。” (3).运转;转动。 《隋书·天文志上》 :“ 梁 华林 重云殿 前所置铜仪……其运动得 东西 转,以象天行。”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 :“至今木鹤尚存,惟首能运动,以定时刻。” 孙中山 《民生主义》 第一讲:“近来外国 利用 瀑布 和河滩的水力来运动发电机,发生很大的电力。” (4).谓人或 动物 活动。 《太平广记》 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 《大业 拾遗 记·水饰图经》 :“木人长二尺许,衣以绮罗,装以金碧,及作杂 禽兽 鱼鸟,皆能运动如生,随曲水而行。” 《 三国演义 》 第七五回:“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 张天翼 《移行·包氏父子四》 :“他想把脚呀手的都运动个畅快。” (5).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奔走活动。 《朱子语类》 卷一一五:“又如人作商,亦须先 安排 许多 财本,方可运动;若财本不赡,则运动未得。” 《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 第五五回:“﹝ 苟鷽楼 ﹞后来又运动了官场,包收什么捐, 尽情 剥削 。” 丁玲 《梦珂》 一:“终日斗鸡走马,直到看看快把祖遗的三百多亩田花完了,没 奈何 只好去运动做官。” (6).挥动;舞动。 《英烈传》 第三十回:“ 刘基 便登将台,把五方旗号,按方运动,发出了三声号炮,击了三通鼓,诸将都台下听令。” 蒋光慈 《我是一个无产者》 诗:“手能运动飞舞的笔龙,口能做狮虎般的呼吼。” 茅盾 《子夜》 七:“他机械地运动着他的刀叉。” (7).犹施展。 《西游记》 第三二回:“只看你腾那 乖巧 ,运动神机, 仔细 保你 师父 ;假若 怠慢 了些儿,西天路莫想去得。” 《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升》 :“鬼帅空施伎俩,魔王枉逞 英雄 ,谁知大道有神通,一片 精神 运动。” (8).发动;动员。 陈少白 《兴中会 革命 史要》 :“其时 台湾 割给 日本 未久, 日本 政府恐 中国 人运动 台湾 人反对他,所以检查 中国 人进口, 非常 苛刻 。” 蔡元培 《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 :“现在还没有这种 组织 ,运动 别人 ,别人也不肯信。”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 :“说到那一封信,我的运动 达夫 先生 一并译出,实在也不只一次了。” (9).指体育活动。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 :“他运动过度,玩足球伤了踝骨,卧了几天,心里很不好过。” 秦牧 《长街灯语· 生命 在于运动》 :“让我们 大家 都来记住这句话:生命在于运动。” 《新 华月 报》 1952年第7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0).军事用语。移动前进。 刘白 羽 《平明小札·启明星》 :“炮兵 不敢 再发射, 不知 我们的人运动到哪里了。” 茹志鹃 《百合花》 :“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 巷子 里, 准备 往前运动。” 孙绍钧 《“向我开炮”》 :“两个排 敌人 ,从二号、四号 目标 ,分四路向我运动上来,请开炮!” (11).指 政治 、 文化 、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而规模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一:“凡时代思潮,无不由‘ 继续 的群众运动"而成。” 贾植芳 《更下》 :“他也 不是 正牌军人,起先和我在 北平 一齐干过学生运动的。” 柳青 《创业史》 第一部第十一章:“ 增福 兄弟!自从运动一来,你兄弟忙得日夜不着家边。” 孙犁 《秀露集·克明<荷灯记>序》 :“背着这个黑锅, 经过 一九六六年以来的运动,其 遭遇 的艰辛,是可以 想象 的。” (12).哲学范畴。 物质 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变动到复杂的人类 思维 。 毛 6* 泽 6* 东 《 矛盾 论》 二:“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 基础 ,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章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不可分离的根本属性,物质的任何一种形态都处于运动中,运动是物质存在最根本的形式。” 巴金 《沉落》 :“好像一切的运动 已经 停止,这个世界已陷入静止的 状态 ,它的末日就快来了。” 词语分解 运的解释 运 (运) ù 循序移动:运行。运动。运转(刵 )。 搬送:运输。运载。运营( 交通 工具的运行和营业)。运力。运销。空运。海运。 使用:运用。运算。运笔。运筹(制定策略)。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运气。 命运 。 幸运 。国运。 南北距离:广运百里。 姓。 部首 :辶; 动的解释 动 (动) ò 改变原来位置或 脱离 静止状态,与“静” 相对 :变动。波动。浮动。 振动 (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 震动 (.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 平静 ,如“动动全国”)。 使 开始 发生:发动。 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 感动 。 动人 心弦。娓娓动听。动容。 吃(多 用于 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 非静止2023-07-24 20:22:441
运动解释
运动的解释 (1) [move;turn around]∶运行转动 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新语》 (2) [utilize;put to use]∶运用 夫宰相运动枢极。——《后汉书》 (3) [motion]∶物体位置不断 改变 的现象 直线运动 (4) [sports]∶可促进身体 健康 的身体活动 排球运动 (5) [movement]∶向 群众 公开宣扬 某种 思想 、见解、主义的群众活动 护路运动 详细解释 (1).运行移动。 汉 董仲舒 《雨雹对》 :“运动抑扬,更相动薄。” 宋 曾巩 《谢熙宁八年历日表》 :“窃以治历於中,所以察天时之运动;班正於外,所以一王度之推行。” 《封神演义》 第四六回:“运动 乾坤 颠倒理,转移日月互为明。” 孙中山 《民权主义》 第六讲:“那机器能够发生十万匹马力,来运动轮船,这便是机械本体的力量。” (2).犹行动。 汉 陆贾 《新语· 慎微 》 :“若 汤 武 之君, 伊 吕 之臣,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 《梁书·侯景传》 :“臣虽才谢古人,实颇更事,抚民率众,自幼及长,少来运动,多无遗策。”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 :“还是莫管闲事罢,快到 楚国 去干 6* 你自家的运动。” (3).运转;转动。 《隋书·天文志上》 :“ 梁 华林 重云殿 前所置铜仪……其运动得 东西 转,以象天行。”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 :“至今木鹤尚存,惟首能运动,以定时刻。” 孙中山 《民生主义》 第一讲:“近来外国 利用 瀑布 和河滩的水力来运动发电机,发生很大的电力。” (4).谓人或 动物 活动。 《太平广记》 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 《大业 拾遗 记·水饰图经》 :“木人长二尺许,衣以绮罗,装以金碧,及作杂 禽兽 鱼鸟,皆能运动如生,随曲水而行。” 《 三国演义 》 第七五回:“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 张天翼 《移行·包氏父子四》 :“他想把脚呀手的都运动个畅快。” (5).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奔走活动。 《朱子语类》 卷一一五:“又如人作商,亦须先 安排 许多 财本,方可运动;若财本不赡,则运动未得。” 《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 第五五回:“﹝ 苟鷽楼 ﹞后来又运动了官场,包收什么捐, 尽情 剥削 。” 丁玲 《梦珂》 一:“终日斗鸡走马,直到看看快把祖遗的三百多亩田花完了,没 奈何 只好去运动做官。” (6).挥动;舞动。 《英烈传》 第三十回:“ 刘基 便登将台,把五方旗号,按方运动,发出了三声号炮,击了三通鼓,诸将都台下听令。” 蒋光慈 《我是一个无产者》 诗:“手能运动飞舞的笔龙,口能做狮虎般的呼吼。” 茅盾 《子夜》 七:“他机械地运动着他的刀叉。” (7).犹施展。 《西游记》 第三二回:“只看你腾那 乖巧 ,运动神机, 仔细 保你 师父 ;假若 怠慢 了些儿,西天路莫想去得。” 《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升》 :“鬼帅空施伎俩,魔王枉逞 英雄 ,谁知大道有神通,一片 精神 运动。” (8).发动;动员。 陈少白 《兴中会 革命 史要》 :“其时 台湾 割给 日本 未久, 日本 政府恐 中国 人运动 台湾 人反对他,所以检查 中国 人进口, 非常 苛刻 。” 蔡元培 《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 :“现在还没有这种 组织 ,运动 别人 ,别人也不肯信。”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 :“说到那一封信,我的运动 达夫 先生 一并译出,实在也不只一次了。” (9).指体育活动。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 :“他运动过度,玩足球伤了踝骨,卧了几天,心里很不好过。” 秦牧 《长街灯语· 生命 在于运动》 :“让我们 大家 都来记住这句话:生命在于运动。” 《新 华月 报》 1952年第7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0).军事用语。移动前进。 刘白 羽 《平明小札·启明星》 :“炮兵 不敢 再发射, 不知 我们的人运动到哪里了。” 茹志鹃 《百合花》 :“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 巷子 里, 准备 往前运动。” 孙绍钧 《“向我开炮”》 :“两个排 敌人 ,从二号、四号 目标 ,分四路向我运动上来,请开炮!” (11).指 政治 、 文化 、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而规模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一:“凡时代思潮,无不由‘ 继续 的群众运动"而成。” 贾植芳 《更下》 :“他也 不是 正牌军人,起先和我在 北平 一齐干过学生运动的。” 柳青 《创业史》 第一部第十一章:“ 增福 兄弟!自从运动一来,你兄弟忙得日夜不着家边。” 孙犁 《秀露集·克明<荷灯记>序》 :“背着这个黑锅, 经过 一九六六年以来的运动,其 遭遇 的艰辛,是可以 想象 的。” (12).哲学范畴。 物质 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变动到复杂的人类 思维 。 毛 6* 泽 6* 东 《 矛盾 论》 二:“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 基础 ,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章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不可分离的根本属性,物质的任何一种形态都处于运动中,运动是物质存在最根本的形式。” 巴金 《沉落》 :“好像一切的运动 已经 停止,这个世界已陷入静止的 状态 ,它的末日就快来了。” 词语分解 运的解释 运 (运) ù 循序移动:运行。运动。运转(刵 )。 搬送:运输。运载。运营( 交通 工具的运行和营业)。运力。运销。空运。海运。 使用:运用。运算。运笔。运筹(制定策略)。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运气。 命运 。 幸运 。国运。 南北距离:广运百里。 姓。 部首 :辶; 动的解释 动 (动) ò 改变原来位置或 脱离 静止状态,与“静” 相对 :变动。波动。浮动。 振动 (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 震动 (.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 平静 ,如“动动全国”)。 使 开始 发生:发动。 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 感动 。 动人 心弦。娓娓动听。动容。 吃(多 用于 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 非静止2023-07-24 20:22:511
上海酱园弄杀夫案:不堪受虐杀夫,女作家“为杀人者辩”,后来怎样了?
上海的新昌路“酱园弄”85号的詹周氏谋杀亲夫,大卸16块,引起了整个上海滩的轰动。当年上海地方检察署的验尸报告上,详细地填写着尸身分割情况。那一夜,就在这新昌路酱园弄85号的詹周氏家里,到底发生了怎样可怕的事情?让一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一夜间,变成了一大堆装入木头箱子的模糊血肉!酱园弄85号的二房东叫王瞎子,名字虽然叫瞎子,其实不瞎,估计近视眼。一天夜里王瞎子听到楼上房客“大块头”詹云影发出痛苦的惊叫,急忙大声问:“楼上在做啥?”詹云影的妻子周惠珍回答:“他又做噩梦了!”王瞎子也没在意。不久,天花板上滴答滴答往下滴水,王瞎子视力虽然不好,鼻头蛮灵,一闻:血腥气。王瞎子喊上老婆一道上楼去看,只见詹大块头的老婆詹周氏披头散发坐在地上:“詹大块头已经被我杀了,斩成十六块装在皮箱里……”一条小弄堂里发生杀人分尸的惨案,而且还是老婆杀老公,那还了得?詹周氏迅疾被捕,很快进入诉讼程序。詹周氏江苏丹阳人,自小是个孤儿,在亲戚家里长大,又曾被卖给富人家里做丫头,始终没有安全感。嫁给詹云影后经常遭受家庭暴力,于是动了杀念。本来案情并不复杂,但当时的市民好奇心作怪,又有媒体推波助澜,詹周氏又在法庭上说出“贺大麻子”和“小宁波”两个嫌疑人,但查下来并无真凭实据,最终法庭判詹周氏死刑。轰动一时的杀夫分尸案似乎可以结案了,但树欲静而风不止,事情还没有完。詹周氏杀夫案因为涉及到家庭暴力和男女平等问题,引起社会普遍关注。再加上当时日本快要战败,汉奸政府的法庭在审理案件时不太上心,很多程序不太规范。社会上同情詹周氏得不在少数,他们用各种方式支援詹周氏,其中作家苏青尤其活跃。苏青原名冯和仪,字允庄。这个“宁波女人”在日据时期的上海滩赫赫有名,一本长篇小说《结婚十年》一时间洛阳纸贵,倒比张爱玲的《传奇》、《流言》还要畅销。苏青和汪伪政府的上海市长陈公博关系很好,担任过伪职(政府专员),再加上她为文为人都泼辣大胆,对男女关系尤其生冷不忌。寻求妇女解放的苏青仗义执言,在报纸上写了《为杀人者辩》一文,呼吁同情詹周氏的遭遇。经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最终詹周氏由死刑变为死缓,后改无期徒刑。詹周氏原收押在提篮桥监狱,上世纪五十年代被转到苏北大丰农场的上海监狱服刑。说起大丰农场蛮有意思,此地原名“台北县”,因为和台湾台北重名,用当地两个集市“大中集”和“新丰”中各取一字改为“大丰”。大丰农场一直是上海的一块“飞地”,詹周氏刑满释放以后没有回上海,就在农场结婚成家定居下来。更有意思的是,詹周氏杀夫血案发生时上海市警察局的总督察员陆大公,本来在地下党的领导下配合上海解放,是立过功的。但特殊年代也遭遇不公正待遇,被押解到大丰农场服刑。当年上海滩轰动一时的大案,被告詹周氏和警察局的负责人被关在同一个农场里,不晓得詹周氏和陆大公有没有见过面,如果见过,又该说些什么呢。再说苏青,1949年以后她当然没有好日子过,虽然没进监狱,但养家糊口也困难。上世纪五十年代苏青在尹桂芳任团长的芳华越剧团任编剧,她是宁波人又是作家,写越剧剧本驾轻就熟,尹桂芳的代表作《屈原》、《宝玉与黛玉》都出自苏青的手笔,不过署名用了她的原名“冯允庄”。本来当编剧蛮好,1955年苏青为编写《司马迁》剧本,给当时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先生写了封求教信,因为这封信成了“胡风分子”,关了一阵被“宽大释放”,但编剧当不成,成了剧团的门卫。1959年尹桂芳的芳华越剧团内迁去了福建,苏青留在上海,分配到红旗锡剧团当编剧。老宁波写锡剧,真正是勉为其难了。苏青写过《雷锋》、《王杰》等剧本,没什么影响。在剧团里她有时在场上跑跑龙套,还要兼做字幕,1975年退休,1982年病逝。死前向家人要求再读一读自己的名著《结婚十年》,可惜家里找不到这本书。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张爱玲的走红,苏青作品的文学价值又被重新认识,但此时苏青已去世多年了。又过了很多年,詹周氏、苏青……这些曾经轰动上海滩的女人都成了历史,酱园弄杀夫案却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台湾作家李昂曾以此案为原型创作了小说《杀夫》,经由吴念真改编成电影剧本,由夏文汐主演,是一部台湾电影史上一部重要的影片。前两年曾传说香港导演陈可辛也要拍酱园弄杀夫案,女主角定了张柏芝,不知何故没了下文。只是这一切和新昌路、酱园弄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新昌路酱园弄一带前几年一经拆迁,如今已成一片商品房,叫什么家园也好,叫什么港湾也罢,和昔日酱园弄的名字一样,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人”生活的状况。不管这里叫“酱园弄”也好,叫什么也好,只要有人的地方,家庭暴力、妇女解放、人的孤独、绝望、恐惧和爆发……是一样的。2023-07-24 20:23:234
蜘蹰什么意思
上面解答正确。一般也写成:彳亍2023-07-24 20:23:591
上海交大和复旦各出过哪些著名的人物?最好有简介
一、上海交大著名人物:(一)、蔡锷简介:1、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 ,汉族,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 ,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2、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先生遗集》 。(二)、蔡元培简介:1、蔡元培(1868年1月11日—1940年3月5日),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2、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三)、邵力子简介:1、邵力子(1882年12月7日—1967年12月25日),原名邵景泰,字仲辉,号凤寿。浙江绍兴人。中国近代著名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政治家、教育家。2、复旦大学杰出校友,早年加入同盟会,并与柳亚子发起组织南社,提倡革新文学。3、民国九年(1920年)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主持上海《民国日报》,任总编辑。二、复旦大学著名人物:(一)、孙越崎简介:1、孙越崎(1893—1995),男,原名毓麒,浙江绍兴平水铜坑(今平水镇同康村)人。2、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共产党的铮友,是中国现代能源工业的创办人和奠基人之一,被尊称为“工矿泰斗”。(二)、徐悲鸿简介:1、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2、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三)、陈维稷简介:1、陈维稷,中国现代纺织科学技术奠基人、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纺织工业部副部长达33年之久,在建立纺织工业完整教育体系,领导制定纺织科技发展规划,推进纺织科技进步,支持棉花良种培育。2、建立和健全纤维检验机构,发展纺织出版事业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扩展资料:1、上海交大创建于1896年,原名南洋公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多个源头之一;1911年更名为南洋大学堂,1929年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1949年更名为交通大学。2、1955年,学校迁往西安,分为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和西安部分;1959年两部分独立建制,上海部分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3、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6个校区,占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本科生16129人、研究生30217人,学位留学生2982人;专任教师3061名,其中教授982名,两院院士45名;本科专业6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57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个。4、1911年,在辛亥革命的高潮声中,唐文治宣布学校改名为南洋大学堂,监督改称校长。该时期学校经费困难,唐文治提出自己减薪一半,师生同心,以维持教学。唐文治还著《人格》一书作为国文教材。该时期孙中山莅校演讲,全校师生开始共同致力于兴建中国实业。5、复旦大学截至2017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有在校普通本、专科生13361人,研究生19903人,留学生3486人。在校教学科研人员2948人。6、 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0人(其中全职两院院士26人),复旦文科杰出教授2人、特聘资深教授1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及兼职教授122人。7、“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6人,上海市教学名师2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1个,上海市教学团队7个。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上海交通大学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复旦大学2023-07-24 20:24:085
运动解释
运动的解释 (1) [move;turn around]∶运行转动 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新语》 (2) [utilize;put to use]∶运用 夫宰相运动枢极。——《后汉书》 (3) [motion]∶物体位置不断 改变 的现象 直线运动 (4) [sports]∶可促进身体 健康 的身体活动 排球运动 (5) [movement]∶向 群众 公开宣扬 某种 思想 、见解、主义的群众活动 护路运动 详细解释 (1).运行移动。 汉 董仲舒 《雨雹对》 :“运动抑扬,更相动薄。” 宋 曾巩 《谢熙宁八年历日表》 :“窃以治历於中,所以察天时之运动;班正於外,所以一王度之推行。” 《封神演义》 第四六回:“运动 乾坤 颠倒理,转移日月互为明。” 孙中山 《民权主义》 第六讲:“那机器能够发生十万匹马力,来运动轮船,这便是机械本体的力量。” (2).犹行动。 汉 陆贾 《新语· 慎微 》 :“若 汤 武 之君, 伊 吕 之臣,因天时而行罚,顺阴阳而运动。” 《梁书·侯景传》 :“臣虽才谢古人,实颇更事,抚民率众,自幼及长,少来运动,多无遗策。” 鲁迅 《故事新编·起死》 :“还是莫管闲事罢,快到 楚国 去干 6* 你自家的运动。” (3).运转;转动。 《隋书·天文志上》 :“ 梁 华林 重云殿 前所置铜仪……其运动得 东西 转,以象天行。”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 :“至今木鹤尚存,惟首能运动,以定时刻。” 孙中山 《民生主义》 第一讲:“近来外国 利用 瀑布 和河滩的水力来运动发电机,发生很大的电力。” (4).谓人或 动物 活动。 《太平广记》 卷二二六引 唐 颜师古 《大业 拾遗 记·水饰图经》 :“木人长二尺许,衣以绮罗,装以金碧,及作杂 禽兽 鱼鸟,皆能运动如生,随曲水而行。” 《 三国演义 》 第七五回:“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 张天翼 《移行·包氏父子四》 :“他想把脚呀手的都运动个畅快。” (5).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奔走活动。 《朱子语类》 卷一一五:“又如人作商,亦须先 安排 许多 财本,方可运动;若财本不赡,则运动未得。” 《二十年目睹之怪 现状 》 第五五回:“﹝ 苟鷽楼 ﹞后来又运动了官场,包收什么捐, 尽情 剥削 。” 丁玲 《梦珂》 一:“终日斗鸡走马,直到看看快把祖遗的三百多亩田花完了,没 奈何 只好去运动做官。” (6).挥动;舞动。 《英烈传》 第三十回:“ 刘基 便登将台,把五方旗号,按方运动,发出了三声号炮,击了三通鼓,诸将都台下听令。” 蒋光慈 《我是一个无产者》 诗:“手能运动飞舞的笔龙,口能做狮虎般的呼吼。” 茅盾 《子夜》 七:“他机械地运动着他的刀叉。” (7).犹施展。 《西游记》 第三二回:“只看你腾那 乖巧 ,运动神机, 仔细 保你 师父 ;假若 怠慢 了些儿,西天路莫想去得。” 《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升》 :“鬼帅空施伎俩,魔王枉逞 英雄 ,谁知大道有神通,一片 精神 运动。” (8).发动;动员。 陈少白 《兴中会 革命 史要》 :“其时 台湾 割给 日本 未久, 日本 政府恐 中国 人运动 台湾 人反对他,所以检查 中国 人进口, 非常 苛刻 。” 蔡元培 《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 :“现在还没有这种 组织 ,运动 别人 ,别人也不肯信。” 鲁迅 《集外集·<奔流>编校后记》 :“说到那一封信,我的运动 达夫 先生 一并译出,实在也不只一次了。” (9).指体育活动。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 :“他运动过度,玩足球伤了踝骨,卧了几天,心里很不好过。” 秦牧 《长街灯语· 生命 在于运动》 :“让我们 大家 都来记住这句话:生命在于运动。” 《新 华月 报》 1952年第7期:“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10).军事用语。移动前进。 刘白 羽 《平明小札·启明星》 :“炮兵 不敢 再发射, 不知 我们的人运动到哪里了。” 茹志鹃 《百合花》 :“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 巷子 里, 准备 往前运动。” 孙绍钧 《“向我开炮”》 :“两个排 敌人 ,从二号、四号 目标 ,分四路向我运动上来,请开炮!” (11).指 政治 、 文化 、生产等方面有组织、有目的而规模声势较大的群众性活动。 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一:“凡时代思潮,无不由‘ 继续 的群众运动"而成。” 贾植芳 《更下》 :“他也 不是 正牌军人,起先和我在 北平 一齐干过学生运动的。” 柳青 《创业史》 第一部第十一章:“ 增福 兄弟!自从运动一来,你兄弟忙得日夜不着家边。” 孙犁 《秀露集·克明<荷灯记>序》 :“背着这个黑锅, 经过 一九六六年以来的运动,其 遭遇 的艰辛,是可以 想象 的。” (12).哲学范畴。 物质 的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变动到复杂的人类 思维 。 毛 6* 泽 6* 东 《 矛盾 论》 二:“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 基础 ,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 艾思奇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第二章二:“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不可分离的根本属性,物质的任何一种形态都处于运动中,运动是物质存在最根本的形式。” 巴金 《沉落》 :“好像一切的运动 已经 停止,这个世界已陷入静止的 状态 ,它的末日就快来了。” 词语分解 运的解释 运 (运) ù 循序移动:运行。运动。运转(刵 )。 搬送:运输。运载。运营( 交通 工具的运行和营业)。运力。运销。空运。海运。 使用:运用。运算。运笔。运筹(制定策略)。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说的遭遇:运气。 命运 。 幸运 。国运。 南北距离:广运百里。 姓。 部首 :辶; 动的解释 动 (动) ò 改变原来位置或 脱离 静止状态,与“静” 相对 :变动。波动。浮动。 振动 (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 震动 (.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 平静 ,如“动动全国”)。 使 开始 发生:发动。 使用: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 感动 。 动人 心弦。娓娓动听。动容。 吃(多 用于 否定式):这几天不动荤腥。 非静止2023-07-24 20:24:391
随想录佳句
1. 关于巴金随想录里面的一些句子 ●那些时候,那些年我就是在谎言中过日子……我回头看背后的路,还能够分辨这些年我是怎样走过来的。我踏在脚下的,是那么多的谎言,用鲜花装饰的谎言—《随想录.真话集》 ●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露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难。我边写,边想,边探索,愈写下去,愈认真,也愈感痛苦—《随想录》 ●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底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底面目,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底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底受苦而哭—《复仇》 ●现在,我的座右铭是:尽可能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的事—《随想录.一篇序文》 ●是作家,就该用作品同读者见面,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总得留下一点东西。我不需要悼词,我都不愿意听别人对着我的骨灰盒讲好话—《随想录.大镜子》 2. 关于巴金随想录里面的一些句子 ●那些时候,那些年我就是在谎言中过日子……我回头看百背后的路,还能够分辨这些年我是怎样走过来的。 我踏在脚下的,是那么多的谎言,用鲜花装饰的谎言—《随想录.真话集》 ●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露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度再遭灾难。我边写,边想,边探索,愈写下去,愈认真,也愈感痛苦—《问随想录》 ●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在黑夜里答我卸下了我底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底面目,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底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底受苦而哭—《复仇》 ●现在,我的座右版铭是:尽可能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的事—《随想录.一篇序文》 ●是作家,就该用作品同读者见面,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总得留下一点东西。 我不需要悼词,我都不愿意听别人对着我的骨灰盒讲好话—《随想录.大镜子权》。 3. 搜寻巴金《随想录》中有关反思的一段语段或者一句名句,最好还能有 巴金先生逝世后的第二天晚上,电视台在播放一个巴金专题节目时,出了一道征答题,问:(1)《家》、《春》、《秋》,(2)《寒夜》,(3)《随想录》,观众印象最深(或最喜欢读)的是哪一种?那节目结束之前,荧屏右下方显示出观众反馈的统计结果:《家》、《春》、《秋》占了百分之六十几,而《随想录》仅得百分之十几。 这可以理解。《家》、《春》、《秋》问世最早,又得戏剧、影视剧演播之利,早已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无怪乎在这项征答中,要“遥遥领先”于《随想录》以及《寒夜》了。 近日,91岁的贾植芳先生给出的却是另一种答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个人最推崇的还是《随想录》,“很多人都将‘文革"期间所发生的错误推在别人身上,李先生(即巴金)没有,他体现了自己的真诚,这本书的价值很大,将传诸后世。” 贾老的这个答案,正与巴金先生自己的想法相似,1998年巴金曾对新华社记者说过,他一生没写什么东西,只写了《随想录》这一部作品。 笔者的第一选择与贾老相同,也是《随想录》。理由能说出几条,其中的一条是:《随想录》中一以贯之的“真诚”——说真话的真诚,反思的真诚,自我解剖的真诚,自我忏悔的真诚。 在“文革”的十年中,巴金历尽种种劫难,这种“受难者”的身份,能用来作为一种自我标榜的资格,甚至当作利益索取的资本;——事实上,这种“资格”和“资本”,确有不少人相当充分地利用了;——而对巴金而言,如果要说“利用”的话,他是作了相反的“利用”,用他自己在十年浩劫中的切身经历,来反复地反躬自问、自责、自省。他不只一次说,在“文革”中自己“中了催眠术”,“喝了迷魂汤”,是个“奴在心者”。 他痛切地说:“总结(‘文革")十年经验的时候,我冷静地想:不能把一切都推在‘四人帮"身上,我自己承认过‘四人帮"的权威,低头屈膝,甘心任他们宰割,难道我就没有责任!”在《解剖自己》一文中,他甚至作了如此犀利的解剖—— “在那个时期我不曾登台批判别人,只是因为我没有得到机会,倘使我能够上台亮相,我会看作莫大的幸运。我常常这样想,也常常这样说,万一在‘早请示、晚汇报"搞得最起劲的时期,我得到了解放和重用,那么我也会做出不少的蠢事,甚至不少的坏事。 当时大家都以‘紧跟"为荣,我因为没有‘效忠"的资格,参加运动不久就被勒令靠边站,才容易保持了个人的‘清白"。使我感到可怕的是那个时候自己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况,没有掉进深渊,确实是万幸,清夜扪心自问,还有点毛骨悚然。” 这种“清夜扪心”的自我解剖和灵魂拷问,笔者读之不禁怦然心动,而且也为之汗颜。巴金本来似乎无须也不该来做“忏悔者”的,然而恰恰是这位饱尝苦难的老人,在世人面前敞开心扉,做了最为真诚、痛切的忏悔! 结果是:真诚的巴金赢得了世人的敬意,被人们视为“知识分子的良心和良知”。 巴金是一面“镜子”。面对这面“镜子”,会照出我们自己的行状乃至隐秘的灵魂,就看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勇气,以及像他那样的真诚。 数月前的一个深夜,笔者无意间摁到某地卫视的频道,正在播一档谈话节目,两位学者嘉宾侃侃而谈,语词慷慨激烈,其谈说的内容,一言以蔽之,就是:“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最愚蠢,最无耻的”(笔者在其中一位学者的某本书里,还看到另一个断语:“最下流”)。这种“所向披靡”的批判,是对中国知识分子整体性的“宣判”,那么两位学者阁下自己又置身于何处?令人称赏的是,年轻的女主持人在节目最后也问了这样意思的问题:假如中国知识分子都是这样的,那么您二位呢?笔者连忙竖起耳朵,恭听学者如何应答。 学者的答词有点“绕”,但意思还算明白:他们是不在其中的。哦,他们是“出污泥而不染”呵,无怪乎他们能毫无挂。 4. 巴金作品和作品里的好句 作品:其1927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好句:这个。。范围好宽啊,你完全可以自己慢慢找的,随便把其作品好好的读一读。 5. 巴金的十句最简单的名言 ●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祖国建成人间乐园,但是未治好的伤痕比所谓伤痕文学更厉害更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讳疾忌医—一九八○年与杨振宁谈话 ●那些时候,那些年我就是在谎言中过日子……我回头看背后的路,还能够分辨这些年我是怎样走过来的.我踏在脚下的,是那么多的谎言,用鲜花装饰的谎言—《随想录.真话集》 ●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露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难.我边写,边想,边探索,愈写下去,愈认真,也愈感痛苦—《随想录》 ●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底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底面目,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底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底受苦而哭—《复仇》 ●现在,我的座右铭是:尽可能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的事—《随想录.一篇序文》 ●是作家,就该用作品同读者见面,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总得留下一点东西.我不需要悼词,我都不愿意听别人对着我的骨灰盒讲好话—《随想录.大镜子》 我不配做一盏灯,那么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类别:奉献 说真话不应当是艰难的事情.我所谓真话不是指真理,也不是指正确的话.自己想什麽就讲什麽;自己怎麽想就怎麽说这就是说真话.类别:真理 我爱人生,所以我愿像一个狂信者那样投身到生命的海里.类别:人生 我是春蚕,吃了桑叶就要吐丝,哪怕放在锅里煮,死了丝还不断,为了给人间添一点温暖.类别:奉献 友情在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彻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类别:友谊 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类别:工作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类别:奉献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类别:理想 我绝不悲观.我要争取多活.我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类别:社会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类别:青春 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对我来说它永远是鼓舞的源泉.类别:青春 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类别:信仰 奋斗就是生活,人生惟有前进.类别:人生 “死”的逼近使人更宝贵“生”,更宝贵活着所能处理的光阴.人明白自己随时都会死去,他更不肯浪费时间,他要在这有限的余生里做好一些事情.类别:时间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类别:民族 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类别:人生 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没有一点虚伪,没有一点宽恕,对自己忠实,对别人也忠实,你就可以做你自己的行为的裁判官.类别:科学 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类别:理想 支配战士的行动的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类别:信仰。 6. 巴金的《家》有哪些名言 ※“夜死了。 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但是无所不在,连屋角里也似乎有极其低微的哭泣。 欢乐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是悲泣的时候了。※“我是青年,我不是畸形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她真好,像她这样的好人在‘底下人"中间实在少见。”…………“这真是你的大发现了,原来‘底下人"跟主人一样也有感情,有良心。” ※“要这样才好。虽然是枯枝,在寒风里一点儿也不打颤。 我们正因该学它的榜样。不要像那小草,霜一来就倒下去枯萎了!”。 7. 求巴金《家》名句摘抄,共六篇,每篇不少于600字 人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 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他的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 --- 巴金 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 巴金 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 --- 巴金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 巴金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 巴金 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 巴金 随着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无论大小,我都会感到喜悦。 --- 巴金 我对人世还不能没有留恋。牵系着我的心的是友情,因为我有无数散处在各地的朋友。 --- 巴金 我常说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灯。 --- 巴金 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远。 热烈的诉说和自由则使人们互相接近。 --- 巴金 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 --- 巴金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 巴金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 巴金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的事业都是无限长久的。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 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 巴金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 巴金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 巴金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舒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 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 巴金 朋友是永恒的,并没有结束的时候。 --- 巴金 一种新的感情渐渐地抓住了他,他不知道究竟是快乐还是悲伤。但是他清清楚楚地知道 他离开家了。 他的眼前是连接不断的绿水。这水只是不停地向前面流去,它会把他载到一个未知的大城市去。 在那里新的一切正在生长。那里有一个新的运动,有广大的群众,还有他的几个通过信而未见面的热情的年轻朋友。 岸边树上送出清脆的鸟声,几种不同的鸟竞赛似地唱着它们的最美丽的歌曲。两只翠鸟忽地从柳树间飞出,掠过水面往另一个树丛中去了。 它们的美丽的羽毛带走了众人的眼光。 每个中国人都有责任把祖国建成人间乐园,但是未治好的伤痕比所谓伤痕文学更厉害更可怕,我们必须面对现实,不能讳疾忌医—一九八○年与杨振宁谈话 ●那些时候,那些年我就是在谎言中过日子……我回头看背后的路,还能够分辨这些年我是怎样走过来的。 我踏在脚下的,是那么多的谎言,用鲜花装饰的谎言—《随想录.真话集》 ●住了十载“牛棚”,我就有责任揭露那一场惊心动魄的大骗局,不让子孙后代再遭灾难。我边写,边想,边探索,愈写下去,愈认真,也愈感痛苦—《随想录》 ●在白天里我忙碌,我奔波,我笑,我忘记了一切地大笑,因为我戴了假面具……在黑夜里我卸下了我底假面具,我看见了这世界底面目,我躺下来,我哭,为了我底无助而哭,为了看见人类底受苦而哭—《复仇》 ●现在,我的座右铭是:尽可能多说真话;尽可能少做违心的事—《随想录.一篇序文》 ●是作家,就该用作品同读者见面,离开这个世界之前我总得留下一点东西。 我不需要悼词,我都不愿意听别人对着我的骨灰盒讲好话—《随想录.大镜子》人生如同日记,每人都想记下自己的经历。但当他把记好的日记和他的誓言进行比较时,心情是何等谦卑啊! --- 巴金 青春活泼的心,决不作悲哀的留滞。 --- 巴金 好听的话越讲越多,一旦过了头,就不可收拾;一旦成了习惯,就上了瘾,不说空话,反而日子难过。 --- 巴金 每个人应该遵守生之法则,把个人的命运联系在民族的命运上,将个人的生存放在群体的生存里。 --- 巴金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 --- 巴金 支配战士行动的力量是信仰,他能够忍受一切艰难、痛苦,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 --- 巴金 随着信念的指示做事情,事无论大小,我都会感到喜悦。 --- 巴金 我对人世还不能没有留恋。 牵系着我的心的是友情,因为我有无数散处在各地的朋友。 --- 巴金 我常说我靠友情生活,友情是我的指路的明灯。 --- 巴金 沉默容易使人跟朋友疏远。热烈的诉说和自由则使人们互相接近。 --- 巴金 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 --- 巴金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 巴金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不躺在晴空下面享受阳光,却在黑暗里燃烧火炬,给人们照亮道路,使他们走向黎明。 --- 巴金 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我们的事业都是无限长久的。 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 巴金 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 --- 巴金 战士是永远追求光明的,他并。2023-07-24 20:24:461
章培恒的人物简介
章培恒先生先后受教于朱东润教授和蒋天枢教授;在注重理论阐释上,则受益于贾植芳教授。1952年秋,他因院系调整而由私立上海学院中文系转入复旦大学中文系。这正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的黄金时代,名师荟萃。他一进复旦,就受到了朱东润、贾植芳教授等的熏陶。朱先生是一位不受权威束缚、敢于并善于独立思考的专家,当时教他们古代文学,对当时的很多主流见解都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而且都有自己的依据。如对于《诗经·国风》出于民间的这种几乎为学术界所公认的说法,朱先生就作了十分有力的批驳。这使他很感振奋,并把这种治学精神作为自己的楷模。而朱先生对他也十分赞赏,在其所撰《自传》中曾有生动的记述。1956年秋,章先生作为中文系的助教,开始接受蒋天枢教授的指导。蒋先生毕业于清华国学研究院,是陈寅恪先生的入室弟子,以治学谨严,不曲学阿世,而为陈先生所赏识和信任,后来并将保存和编刊自己全集的重任托付给他。他要章先生先从历史和语言学方面打基础,以三年时间读《说文》段注、《尔雅注疏》、《尔雅义疏》和《方言》,同时读《通鉴》,校点“前四史”,泛览目录、版本、校勘学方面的著作,从《汉书·艺文志》直到《书林清话》。这使章先生走入了一个新的学术境界。虽然学得很艰苦,但却取得了很大收获。所以后来日本著名学者伊藤漱平教授在论及复旦大学研治元明清文学的专家时曾说:“从师承来说,在复旦大学曾师事硕学陈寅恪博士的高弟蒋天枢教授的章培恒教授,与赵景深教授的学风有别而独树一帜。他的本领在于以目录学、书志学为基础,先提出大胆崭新的假设,再努力加以证实。”另一方面,他从1952年起就向贾植芳教授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学理论,而且还由此懂得了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重要性。他在读高中时就不止一次地读过鲁迅的小说集和杂文集,此时又系统地读了新文学开始以来直到30年代的著名文学作品,还认真地读了胡风的八本论文集。后来他虽转而研习古代文学,但对现代文学和文学理论仍很感兴趣,并反复地研读了《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反杜林论》、《资本论》等马克思主义原著。他自己说,他在对古代文学的评价、阐释上,常常提出一些与时贤不同的见解,实缘于他的这种学习经历。2023-07-24 20:24:531
嘉寄尘(嘉康杰)、崔斗臣、张吉辰被誉为“晋南三臣(尘、辰)”,这三个人的详细资料。
嘉康杰又名寄尘,山西运城夏县胡张乡其毋村人。张吉辰山西运城夏县禹王乡郭里村人,网上资料很少,听老人们说是我们隔壁村的。解放前当过某省领导(省长),我们村有人在青海卖凉粉时见过,在凉粉摊吃过凉粉,为此凉粉摊火了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省长吃过。后来随蒋介石去了台湾。崔斗臣山西运城闻喜县陈家庄人。张吉臣和嘉寄尘网上资料不少2023-07-24 20:25:052
什么的回答填什么词语
(果断)的回答果断[ guǒ duàn ]释义:1、有决断;不犹豫。2、果敢决断,不迟疑。3、认清关键所在做出困难决定。引证:魏巍 《东方》第一部第五章:“在一些小事情上,她是那么绵软,可是在大事情上,她却能做出果断的决定。”笔顺:扩展资料反义词:迟疑[ chí yí ]释义:1、拿不定主意;犹豫。2、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3、迟疑不决。笔顺:引证:贾植芳 《我乡》:“哪里是我的家呢?--我迟疑着。”2023-07-24 20:25:1515
犹豫的意思是什么?
犹豫,汉语词语,拼音是yóu yù,意思是指迟疑,不果断,缺少主见,对事难以做决定。唯唯诺诺,自己缺少对事情的看法,见解。常表现为喜欢询问他人建议,自己对事做不了主。出自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译文:因有感于郑交甫曾遇神女背弃诺言之事,心中不觉惆怅、犹豫和迟疑,于是敛容定神,以礼义自持。扩展资料:犹豫意思相近的词语有:1、迟疑,亦作“遟疑”,汉语词汇,拼音是chí yí,指犹豫;拿不定主意。出自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不是小子推托,祇为 高老 有些古怪,不容易说话,所以迟疑。”2、踌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chóu chú,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做思量、考虑的意思。很得意的样子。出自明 施耐庵《水浒》第三十回《施恩三入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提着朴刀踌躇了半晌,一个念头,竟奔回孟州城里来。2023-07-24 20:25:551
七月派的小说家
主要有路翎,邱东平,彭柏山,曹白,贾植芳等。七月派小说家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是路翎。2023-07-24 20:26:101
鱼缸的成语鱼缸的成语是什么
鱼缸的成语有:池鱼堂燕,池鱼幕燕,多鱼之漏。鱼缸的成语有:察见渊鱼,鱼鱼雅雅,多鱼之漏。2:拼音是、yúgāng。3:注音是、ㄩ_ㄍㄤ。4:结构是、鱼(上下结构)缸(左右结构)。鱼缸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鱼缸yúgāng。(1)装观赏鱼的盛水器,以玻璃质地的居多。(2)一种放活鱼的缸。二、引证解释⒈用来养观赏鱼的器具,用玻璃或缸瓦等制成。引夏仁虎《旧京琐记·俗尚》:“讥者为之联云: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贾植芳《我乡》:“玻璃鱼缸,嬉戏的金鱼,翠绿的水藻,围观的孩子们的笑脸。”三、国语词典养鱼的容器。用泥、缸瓦、玻璃等烧制而成。四、网络解释鱼缸(装活鱼的水缸)鱼缸,一种装活鱼的水缸,缸体透明,多为玻璃质地,也可用来饲养热带鱼或者金鱼起到观赏的作用。鱼缸不仅是鱼儿的家,更是家人共同的生活享受。无瑕的双层浮化玻璃,既给鱼儿营造了一个温馨的家,也保证了整体居室环境的安全。鱼缸更是家居风水里必不可少的摆件,是与空间的完美结合,是家居、办公,商业空间的灵魂禅师。关于鱼缸的单词aquarium关于鱼缸的词语多鱼之漏鳏鱼渴凤察见渊鱼釜生鱼釜中鱼炒鱿鱼池鱼幕燕涸辙枯鱼得鱼忘荃釜底游鱼关于鱼缸的造句1、刚买回来的金鱼,因为鱼缸口不小心被盖住了,等发现的时候,鱼儿由于缺氧,已经奄奄一息啦。2、鱼缸里养着各色各样的鱼。3、鱼儿得意扬扬地看着鱼缸外面的猫。4、鱼缸里有几只金鱼在自由地游动着。5、大花猫天天盯着鱼缸里的鱼看,早已垂涎三尺了。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鱼缸的详细信息2023-07-24 20:26:271
苏青多大了
苏青苏青(1914年~1982年),女,原名冯和议,字允庄,1914年苏青出生于浙江宁波。早年发表作品时曾署名冯和仪,后以苏青为笔名,上世纪40年代,上海日据时期与张爱玲齐名的女作家。浙江宁波人。中国作家,小说家、散文家、剧作家。是与张爱玲齐名的海派女作家的代表人物。1933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后毕业移居上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结婚十年》,中篇小说《歧途佳人》,散文集《浣锦集》《饮食男女》等。中文名:苏青别名:冯允庄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宁波出生日期:1914年逝世日期:1982年职业:中国作家剧作家毕业院校:国立中央大学主要成就:小说代表作品:结婚十年浣锦集社会评价:民国四大才女人物经历1914年苏青出生于浙江宁波鄞县一个书香门第家庭。1933年苏青考入民国第一学府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前身)外文系,但一年后因结婚退学,后移居上海。1935年,为抒发产女苦闷,苏青写作散文《产女》投稿给林语堂主编的《论语》杂志,后改题为《生男与育女》发表,是为创作的开始。1942年冬天,婚姻生活出现裂痕的苏青,在《古今》杂志发表了一篇笔触尖锐的散文《论离婚》,被时任伪上海市长的陈公博赏识。1943年1月10日,苏青出席了在金门饭店举行的“中国文化人协会”准备发起人座谈会。1943年3月,《古今》杂志发行周年纪念特大号,苏青用一篇《<古今>的印象》回报陈公博,在文章中,她这样描写陈公博:“在辣斐德路某照相馆中,他的16寸放大半身照片在紫红绸堆上面静静地叹息着。他的鼻子很大,面容很庄严,使我见了起敬畏之心,而缺乏亲切之感。”1943年4月,她出席了在静安寺金门大酒店8楼举行的欢迎“日本文化使团”茶话会,并且开始在《风雨谈》杂志上连载自己最著名的小说《结婚十年》,受到当时上海普通市民的热烈追捧。后来苏青把它结集出版,人们争相购买,盛况空前,这本书一共印了36版,可谓是创造了当时出版行业的一个奇迹,比张爱玲的《传奇》、《流言》还要畅销。1943年夏天,陈公博邀请苏青做上海市政府专员,但不久,苏便因为不适应官僚机构的工作方式而辞职,陈公博应允,并照样发给她工资;1943年10月,苏青拿着陈公博和杨淑慧的钱,在上海爱多亚路160号106室创设了天地出版社,发行《天地》杂志,她集社长、主编、发行人于一身。1944年春,苏青散文集《浣锦集》出版,再次引起热烈追捧,一版再版,印至十几版。张爱玲也为她写序《我看苏青》。1945年初,苏青散文集《饮食男女》出版,代序为《苏青张爱玲对谈记》,这时的苏青已经和张爱玲齐名,被视为当时上海文坛最负盛名的女作家。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结束,由于苏青与大汉奸陈公博的密切关系,苏青备受舆论压力,被骂作“文妓”、“性贩子”、“落水作家”、“汉奸文人”等。1945年11月出版的司马文侦编的《文化汉奸罪恶史》,列出了张爱玲、张资平、谭正璧等16位文化汉奸,苏青亦在其中。1946年陈公博被捕,被执行枪决。1947年,《续结婚十年》出版,苏青在书中对陈公博的死表示:“我回忆酒红灯绿之夜,他是如此豪放又诚挚的,满目繁华,瞬息间竟成一梦。人生就是如此变幻莫测的吗?他的一生是不幸的,现在什么都过去了,过去了也就算数了,说不尽的历史的悲哀啊。”1949年底,新中国成立后,苏青加入了妇女团体“妇女生产促进会”,算是尝试进入新的生活,但一时却找不到工作,无法养家糊口。这时有香港的熟人告之,香港《上海日报》想请当年走红的老作家写稿撑门面,于是她便写了《市妇运会请建厕所》、《夏明盈的自杀》等32篇稿件寄去,可是非但没有收到分文稿酬,反而因“讽刺新社会”的嫌疑而受到上海市公安局的警告。1951年,上海市文化局戏剧编导学习班招生,苏青前去报名,但没有被录取,后由夏衍出面才被批准。学习班毕业后,她被分到由尹桂芳任团长的芳华越剧团工作,为配合“三反”、“五反”运动写了几部剧本,都未获成功。后来,她又改编了郭沫若的《屈原》,于1954年5月首演,反响甚好。该剧在参加华东戏曲会演时,佳评如潮,演职员获奖的甚多,可她这个编剧,却因为“历史问题”未能获奖。后来,由她编剧的《宝玉与黛玉》在京、沪连演三百多场,创下了剧团演出的最高纪录。这是她在解放后最辉煌的一个时期。其后,厄运突然降临。她在改编历史剧《司马迁》时,曾写信向复旦大学教授贾植芳讨教。不料,在1955年胡风事件中,贾植芳被打为胡风分子,公安机关在贾家抄家时,发现了苏青的信,苏青就此被打成胡风分子,被关进上海提篮桥监狱也有人认为,苏青被捕是受潘汉年、杨帆案牵连。1957年苏青被“宽大释放”,回到剧团无事可做,只能去看剧场大门。1959年芳华剧团迁去福建,苏青不愿跟去,遂被安排在黄浦区文化局下属的红旗锡剧团当编剧,兼做配角唱戏,同时还要负责字幕,工作相当辛苦。其时,她也配合形势写过《雷锋》、《王杰》等剧目,但毫无影响。1966年文革爆发,苏青被抄家批斗,同时被锡剧团辞退,生活无着。后来,总算被黄浦区文化馆收留,1975年退休,每月领退休工资43.19元。苏青晚年极为凄凉。她原住在市区瑞金路,环境简陋,要与邻居共用厨房、卫生间,且经常受邻居欺负。无奈之下,便与郊区一户人家调换了住房,以求安宁。在漫长的岁月中,她与已离婚的小女儿李崇美和小外孙三代人,住在一间10平方米的房子里,相依为命。晚年的苏青身患多种疾病,基本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唯与王伊蔚老大姐(抗战前《女声》杂志主编)有所过从。她在致老友的最后一封信中说:“成天卧床,什么也吃不下,改请中医,出诊上门每次收费一元,不能报销,我病很苦,只求早死,死了什么人也不通知。”1982年12月7日,苏青去世。终年69岁。病危时,她很想再看一看《结婚十年》,但家中没有这本书。苏青死后两年,上海市公安局作出了《关于冯和仪案的复查决定》,称:“经复查,冯和仪的历史属一般政治历史问题,解放后且已向政府作过交代。据此,1955年12月1日以反革命案将冯逮捕是错误的,现予以纠正,并恢复名誉。”上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张爱玲的被“发现”,苏青也被挖掘出来,《结婚十年》等旧作大量印行。主要作品长篇小说《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歧途佳人》散文集《浣锦集》《涛》《饮食男女》《逝水集》人物轶事苏青与陈公博苏青曾为文赞陈公博的鼻子,很为时人所诟病,盖鼻子在国人的知识中,不仅仅是隆准,龙门高峻,还与男性的生殖器有关,赞鼻子换句话说,也意味着赞一个男人的性以及性能力。作为那个时代的女性,苏青或许并不懂这个,于是一句真心的赞美,就被人笑话了。抗战结束后,小报小书(那种所谓内幕)都曾把苏青与陈公博联系起来,苏青也没有站出来澄清,后来,她出版《续结婚十年》,对与陈公博的关系有比较详细的描述,似乎也不见什么暧昧,不过是要她做秘书,给她官做,再是给她钱,于是办了《天地》杂志。书中给我们印象深刻的,是谢上校走后,报纸上刊出了陈公博被枪毙的消息,她说:报纸上第一项触目的消息,便是金总理死了,她觉得这是历史的悲哀。《续结婚十年》写作和出版都在抗战后,不过她还是写出了自己与金总理的交往,也为他的死而伤心,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仅止于此呢?小报小书上的记载是否空穴来风,出于想象呢?本来,这种床笫之间私人的事,外人难窥底里的,除非有西方那种伏于床下的弄臣出来讲讲听感罢。然而,苏青的事,自己不说,却有人替他说了出来。这个人也是她的入幕之宾,也就是《续结婚十年》中的谢上校。蔡登山先生已经考证出,谢上校其人,就是后来的作家姜贵。他在五十年代香港的《上海日报》上发表了一篇回忆录《我与苏青》,把苏青的事说了很多,几乎揭了苏青床上的被子。回忆录的真实性可能小于日记,但高于小说形式的《续结婚十年》是毫无疑问的。且姜贵这篇回忆还是刊于大陆“解放”后的香港(按:姜贵此文写于台南),可以不担心苏青看到。姜贵说:“自由世界与竹幕大陆已经是两个天地,这些旧事,由于地理关系,已与对方痛痒无关。”所以,这里的记载,应该比较的可信并接近于事实。姜贵在《我与苏青》中谈到苏青与陈公博,必是来自苏青之口,且看他怎么说——苏青的离婚,“原是陈公博怂恿促成的。”陈公博为什么要拆散人家一对夫妻呢?自然本身两人之间已经存在矛盾,这是不必说的,更重要的原因,当然是为他们自己方便。苏青追随陈公博,最先的名义是“随从秘书”,“有善意的第三者警告她谨防莫国康的毒手,她才改变主意。”莫国康作陈公博的“随从秘书”在前,为什么苏青来做要谨防毒手呢?当然不是工作上的竞争,而是夺宠与妒忌,这样就可以明白苏青与陈公博的关系,其实就是陈公博与莫国康的关系。苏青后来就市府专员之职,“陈公博送给她的是一本复兴银行的支票簿,每张都已签字盖章,只等她填上数字,便可以支现。”“陈公博接见她,常在国际饭店某楼的一个房间。”抄到这里,基本可以明白苏青与陈公博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了。这样看来,苏青称赞陈公博的鼻子倒是出自内心的由衷之言,虽然两人之间的关系只维持了很短的一段时间。2023-07-24 20:26:511
何满子的简介
何满子7岁读《西游记》,10岁以文言文开笔写故事。在年少时,在大家族长大的何满子接受的是西式私塾教育,“当年我家有3位家庭教师,教文史的是前清副榜,教数理化和外语的都是剑桥留学生。其中一位先生说,我的水平早够得上剑桥毕业生了。” 在何满子18岁起,抗战、解放战争、反“右”、“文革”……一个个运动接二连三,这位生于1919年的老先生一个都没落下,“我出生于1919年,那年五四运动,18岁成年正好又是抗战。”何满子后来到上海投入抗日洪流,也开始了他的传奇人生。从上海到武汉,又到延安,“我在延安待的时间只有几个月,但一离开延安就被国民党扣留,被送入战干团。”在原洛阳《阵中日报》主编程仲文帮助下才脱离战干团,一路流浪到成都,从此开始报纸副刊的编辑写作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何满子来到震旦大学中文系教书,却被牵入胡风案中。1955年5月17日,何满子刚起床,就被戴上了手铐,囚犯代号“1046”,“可我根本不认识胡风,且胡风问题只是文学学术问题。和我关在一起的人当中不少是我的好朋友,包括贾植芳、梅林、耿庸。”后来专案组跑遍全国,找不出一点毛病。当年9月28日,何满子重归自由。但在反“右”运动中,何满子全家被发配到宁夏贺兰山下,直到1964年才调回上海。“文革”中,何满子被遣送回富阳老家种地,直到1978年才又回沪。2023-07-24 20:2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