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叙述DNA复制可将遗传信息准确地传递至后代的机制。

2023-06-29 07:14:26
共1条回复
不白九百

【答案】:(1)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方式,子链DNA与模板链是互补配对的。

(2) DNA复制时,遵守严格的碱基配对规律。

(3) 聚合酶在复制延长中对碱基具有选择的功能。

(4) 复制出错时,具有即时校读功能。

相关推荐

什么是半保留复制?

1.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 2.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 3.需要引物(primer):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 4.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 5.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leading strand).而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则是不连续的,这条链被称为随从链(lagging strand).DNA在复制时,由随从链所形成的一些子代DNA短链称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冈崎片段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约为1000~20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0个核苷酸.
2023-06-29 02:33:001

什么是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是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链。这是1953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在DNA双螺旋结构基础上提出的假说,1958年得到实验证实。扩展资料:为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含3H标记物的培养基处理蚕豆根尖细胞(2n=12),待其完成。次分裂后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养液中,再让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检验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的放射性。据此实验分析回答:(秋水仙素作用不影响复制,但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带上3H标记的根尖细胞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养基中,连续分裂两次,则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如果DNA的半保留复制假设成立,实验结果应为:(1)一条显示放射性,另一条没有放射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保留复制
2023-06-29 02:33:102

半保留复制名词解释

DNA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的催化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子代DNA分子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是DNA复制与中心体复制的模式。亲代DNA双链分离后的两条单链均可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复制完成后的子代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DNA分子相同,但子代DNA分子的双链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为新合成的链,故称为半保留复制。
2023-06-29 02:33:541

半保留复制方式和全保留复制方式 都是什么求详细说明一下

全保留复制是说复制完一次,其中一个DNA还是原来的,另一个DNA两条链是新合成的;半保留复制是复制一次得到的两个DNA各含一条新链和一条原来的旧链。DNA有两条线,一条线是作为模板复制的方式叫做semi-retained复制,两个新的链的每个包含一个老链和一个新的链,充分保留链是一个或两个链复制作为模板,以及由此产生的两个新链包含两个老股或两个新链。扩展资料DNA复制的起始机制:虽然复制基因和启动蛋白因生物体而异,但DNA复制的启动符合识别复制起点的基本过程——装载解旋酶——组装复制。识别复制的起源是启动蛋白的责任。细菌的起始蛋白是DnaA,包含HTHDNA结合域和AAA +域。相应的,复制起点包含多个DnaA盒,这些DnaA盒可以被HTH域识别和组合。DUE是一种DNA解链元素,富含AT,容易打开双螺旋结构。DnaA -trios是一个三重重复序列,它可以与DnaA的AAA +域相互作用,帮助解决这个链。真核生物的复制起点称为自主复制序列(autonomous replication sequence, ARS),其中包含保守的ARS共识序列ACS。ORC通过AAA +结构域的起始蛋白特异性基序(ISM)与DNA的磷酸核糖骨架结合,而WH结构域通过进入大型DNA沟槽的极发夹基序与DNA结合。这些作用在DNA离开ORC的中央通道时使其弯曲,有助于解旋酶Mcm2-7的装载。
2023-06-29 02:34:001

何谓DNA的半保留复制?它是如何证明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答案】:DNA复制时,亲代DNA先行解链,然后以这两条亲代链为模板,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各形成一条互补的新链。这样,从亲代DNA的一个双股螺旋变为子代的两个双股螺旋。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就是半保留复制。1958年,Meselson和Stahl首次用15N标记的大肠杆菌DNA实验直接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用14NH4Cl作为唯一的N源培养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DNA全部是含15N的,再将大肠杆菌转移到14N培养基上培养,每隔一段时间取样,提取DNA并作密度梯度离心,经过一代后,DNA只出现一条区带,浮力密度位于15N-DNA和14N-DNA之间,表明这条区带的DNA是由14N/15N-DNA组成的。经过两代后,出现两条区带,一条为14N-DNA,另一条为14N/15N-DNA,若再继续培养,可以看到14N-DNA分子增多。以此方法可证明新合成的DNA双链中,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从而证明了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生物细胞的遗传特性是通过DNA的复制而传给子代细胞的,DNA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使子代DNA分子与亲代DNA分子顺序相同,保证了遗传上的稳定性。
2023-06-29 02:34:131

dna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的区别?

dna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复制的方式不同。全保留复制是说复制完一次,其中一个DNA还是原来的,另一个DNA两条链是新合成的;半保留复制是复制一次得到的两个DNA各含一条新链和一条原来的旧链。DNA有两条链,以其中一条链作为模板复制的方式叫半保留复制,产生的两个新DNA里都各包含着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全保留复制则是一两条链为模板复制的,产生的两个新DNA,要不都包含着两条旧链,要不就是两条新链。扩展资料DNA复制的起始机制:虽然不同生物中的复制基因和起始蛋白等会有很大差异,但DNA复制的起始过程都符合识别复制起点-加载解旋酶-组装复制体这个基本程序。复制起点的识别由起始蛋白负责。细菌的起始蛋白是DnaA,含有HTHDNA结合结构域和AAA +结构域。与之相应,复制起点中含有多个DnaA box,可以被HTH结构域识别并结合。DUE是DNA解链元件,富含AT,易于打开双螺旋结构。DnaA-trios是三联体重复序列,可与DnaA的AAA +结构域相互作用,有助于解链。真核生物的复制起点称为自主复制序列(ARS),其中包含一个保守的ARS共识序列ACS。ORC通过AAA +域的起始蛋白特异性基序(ISM)与DNA的磷酸核糖骨架结合,WH域通过一个进入DNA大沟的β-发夹motif结合DNA。这些作用在DNA离开ORC的中央通道时使其弯曲,有助于解旋酶Mcm2-7的装载。
2023-06-29 02:34:221

什么是DNA的半保留复制?

DNA复制分子机制的基本特点是:1. 复制是半保留的;2. 复制起始于细菌或病毒的特定部位,真核生物有多个起始点;3. 复制可以朝一个方向,也可以向两个方向进行,后者更为常见;4. 复制时,DNA的两条链都从5"端向3"端延伸;5. 复制是半不连续的,前导链是连续合成的,后随链是不连续合成的,即先合成短的冈崎片段,再连接起来构成后随链;6. 冈崎片段的合成起始于一小段RNA引物,这一小段RNA以后被酶切除,缺口由脱氧核苷酸补满后再与新生DNA链连接在一起;7. 复制有多种机制,即使在同一个细胞里,也可因环境-酶的丰富程度、温度、营养条件等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起始机制和链延长的方式。
2023-06-29 02:34:361

半保留复制名词解释(半保留复制是谁提出的)

1、半保留复制名词解释。 2、半保留复制图解。 3、半保留复制是谁提出的。 4、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的区别。1.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 2.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和亲代分子相同。 3.全保留复制,就是以亲代为模板,但复制后两条新生成的子链全部从亲代脱落,形成全新的子链,而亲代又恢复原样。 4.分散保留复制是指以亲代为模板进行的部分复制,复制形的脱氧核苷酸并不能遗传,而是带有特定功能存在于细胞器中。
2023-06-29 02:34:421

DNA半保留复制的术语解释

DNA 半保留复制是:DNA 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聚合酶、解旋酶、链接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 子代DNA分子 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 ,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的意义:遗传稳定性的分子机制。
2023-06-29 02:34:511

什么是DNA的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

【答案】:①在复制时,首先打开亲代DNA分子的双螺旋,然后以每一条单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酶促合成与模板DNA链完全互补的新链,在子代DNA分子的两条链中,一条来自亲代DNA分子,另一条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叫做半保留复制。②DNA分子由方向相反的两条链组成,一条为3"→5",另一条为5"→3";但目前所有已知的DNA聚合酶都只能催化DNA链沿5"→3"方向合成,所以延伸方向与复制叉前进方向相同的一条DNA新链可以被连续合成,叫作前导链;而另一条新链的延伸方向与复制叉的前进方向正好相反,不能被连续合成.只能先不连续地生成一些片段,然后由DNA连接酶将这些冈崎片段以3",5"-磷酸二酯键连接成为一条完整的DNA链,这种过程被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2023-06-29 02:35:101

无论是什么分裂方式DNA的复制都是半保留复制吗?

是的,DNA的复制方式就是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2023-06-29 02:35:422

为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

(1)分生区,胸腺嘧啶脱氧核糖核苷酸。(2)24都有显示放射性染色体都有显示放射性,每条染色体上有一条染色单体显示放射性。(3)看不到图,估计是上中下三条带,最下边是重,中间是中,上边是轻。没标记是全轻,标记的是全重,分裂一次全是中,那么答案应该是一半轻,一半中。
2023-06-29 02:35:501

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为什么生物不选择全保留的复制方式?

有一个层面上的意义在这:旧链一般会甲基化,而新链刚出来的时候还没有,所以在半保留复制产生的新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是有甲基化的另一条没有,这样机体就可以区分那一条是旧的,哪一条是新的。如果出现错误配对的情况,比如说A和G配了,修复系统就知道旧链上那个就是对的,新链上那个才是错的,然后就把新链上的那个切掉重新安装如果是全保留复制的,产生的新DNA中有一个是由两个新链组成的,机体无法修复其中的错误
2023-06-29 02:35:583

如何证明生物的DNA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

利用同位素标记的方法用含有氮15的NH4Cl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获得含有氮15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将大肠杆菌转到含氮14的普通培养液中,并在不同时刻提取大肠杆菌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由于氮15比氮14重,会出现分层的现象,人为地将试管分为上中下三层,会发现第一次测量大部分被标记DNA都在下层,第二次会集中出现在中层,第三次会出现在上和中,说明上层是不含氮15的,中层还含有氮15,但是不在下层,说明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的,自己理解一下,不会可以追问,望采纳
2023-06-29 02:36:071

DNA分子不是半保留复制吗

从你的问题中可以发现,你没有注意到DNA是双链。 1、以每条链为模版,复制形成的新链和原来一样,为什么还叫半保留复制呢? DNA的两条链互相叫做互补链。复制以后,两个新的DNA分子中,各有一条原来的链和一条新的链,新链和旧链也是互补的。这样,复制以后的两个DNA分子,没有一个是完全的旧分子,也没有一个是完全的新分子,而是各有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当然就叫做半保留复制了。2、以每条链为模版,复制一次生成2条,复制2次应该生成8条啊,那为什么是2的n次方? 复制一次就有了两个DNA分子,复制两次就有了四个DNA分子。你所说的8条,是指这四个DNA分子一共有8条脱氧核苷酸长链,而2的n次方是指DNA的分子数。
2023-06-29 02:36:202

为什么说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

子代DNA中有一条链是亲代的,故称半保留(只保留一半亲本遗传信息)。亲代—————————— ——————————子代—————————— —————————— -------------------- --------------------看懂了?由于是边解链边复制,所以叫半不连续复制。
2023-06-29 02:36:306

DNA半保留复制实验中为什么DNA有重有轻,又为什么会在试管中不同位置出现

证明DNA复制是半保留方式,主要就是要证明它不是全保留对不对?如果我一个病毒(已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方法是用生活在含放射性同位素培养液里的大肠杆菌繁殖)在大肠杆菌内繁殖出了6个新的病毒个体,然后这个大肠杆菌破裂,此时总共有6个病毒个体在培养皿中。我们统计含有放射性的病毒个体,如果发现只有1/6的病毒有放射性,那就是全保留复制了;如果是2/6的有放射性,就是半保留复制。这是实验的思路。因为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不相同,所以高速离心时,含有重的的同位素的DNA就会出现在试管底部,较轻的上层。谢谢!
2023-06-29 02:36:472

DNA分子半保留的复制方式的验证,是假说演绎法吗

DNA分子半保留的复制方式的验证,是假说演绎法。解析:DNA分子半保留的复制方式运用了假说—演绎法:即在克里克假说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最后通过实验得到证实。
2023-06-29 02:36:561

什么是弥散性复制?它与半保留复制有什么区别?

弥散性复制其实就是半不连续复制你应该知道DNA有两条链 而复制先要解链两条DNA链 分别是 3"向5" 5"向3"复制叉由5"向3"方向连续复制,称为前导链;另一条链复制叉由3"向5"移动,而DNA复制方向不变,形成许多不连续片段,称为冈崎片段,最后连接成完整的DNA,称为滞后链。与半保留复制区别在于复制方向不一样
2023-06-29 02:37:031

有丝分裂时DNA是半保留复制吗

是!DNA的复制都是半保留复制,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023-06-29 02:37:211

为什么DNA以半保留的方式复制,离心后出现三条DNA带

这3条带不是你想的那样! 等你上大学你知道了!我在这给你先讲下!这个实验的利用的技术是 (密度梯度离心)!这个技术的巧妙之处就在于它的离心液的密度是有梯度的! 当离心的时候,你想要离心的物体就会停留在它们相应的密度梯度处!相同的物体聚集在同一密度下就会显出一条带!你简单分析一下!15N/15N 15N/14N 14N/14N 这是3种DNA! 他们有不同的分子量! 你可以理解为重量! 当用密度梯度离心之后! 根据上面的原理 15N/15N 形成一条带!15N/14N 形成一条带 14N/14N 形成一条带 共3条带! 15N/15N 的存在 是一个对照组! 这样就能差不多解开你的困惑了吧!
2023-06-29 02:37:315

为什么说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

DNA在复制时,其双螺旋结构打开,以这两条链为模板,合成与亲代DNA分子完全相同的两个子代DNA分子,这样,每个子代DNA分子中就有一条单链来自亲代,另一条为新合成的,所以是半保留复制。
2023-06-29 02:37:471

是否所有dna的复制都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

是的,所有的DNA复制都是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进行.这个,不用怀疑,不会是全保留.
2023-06-29 02:37:571

哪个实验证明DNA的半保留复制?

在上世纪中叶(1950s)James Watson 和 Francis Crick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以及双链间碱基配对的模型,根据这个模型,他们进一步提出了DNA复制的半保留模型(semiconservative model),虽然这个模型比当时并存的全保留模型(conservative 模型)看起来简单易行的多,但始终缺乏有说服力的数据. 最后在1957年,当时在Caltech作研究生的Matthew Meselson和作博士后的Franklin Stahl设计并实现了这组著名的,证明了DNA复制半保留机理的实验.试验中,他们先将大肠杆菌细胞培养在用15NH4Cl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里养很长时间(14代),使得细胞内所有的氮原子都以15N的形式存在(包括DNA分子里的氮原子).这时再加入大大过量的14NH4Cl和各种14N的核苷酸分子,细菌从此开始摄入14N,因此所有既存的“老”DNA分子部分都应该是15N标记的, 而新生的DNA则应该是未标记的.接下来他们让细胞们继续高高兴兴地生长,而自己则在在不同时间提取出DNA分子,利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而当细胞分裂了一次的时候只有一个DNA带,这就否定了所谓的全保留机理,因为根据全保留机理,DNA复制应该通过完全复制一个“老”DNA双链分子而生成一个全新的DNA双链分子,那么当一次复制结束,应该一半DNA分子是全新(双链都完全只含14N), 另一半是“全老”(双链都完全只含15N).这样一来应该在出现在离心管的不同位置,显示出两条黑带.通过与全14N和全15N的DNA标样在离心管中沉积的位置对比,一次复制(分裂)时的这根DNA带的密度应当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相当于一根链是14N,另一根链是15N.而经历过大约两次复制后的DNA样品(generation=1.9)在离心管中显示出强度相同的两条黑带,一条的密度和generation=1时候的一样,另一条则等同于完全是14N的DNA.这样的结果跟半保留机理推测的结果完美吻合。
2023-06-29 02:38:052

复制叉式的dna复制是不是半保留复制

目前人体生物体都是dna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只是个猜想,后来证明是错的。dna有两条链,以其中一条链作为模板复制的方式叫半保留复制,产生的两个新dna里都各包含着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全保留复制则是一两条链为模板复制的,产生的两个新dna,要不都包含着两条旧链,要不就是两条新链。
2023-06-29 02:38:132

举例说明人是如何通过实验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

人的细胞先在含氮15的培养基和普通培养基上扩增,得到含氮15的DNA和不含氮15的氮14DNA的两种细胞下一步是将含氮15DNA的细胞取适量转移至普通培养基,经过一代后,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等数量的三种细胞(只经过氮十四培养的、只经过氮十五培养的和两种都经历的),因为同位素的密度不同,一半氮十五一半氮十四的DNA分子会在氮十五和氮十四的DNA分子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区带,两代后的细胞离心和一代的比较会发现含有两种氮的杂合的DNA并不会增加,而氮十四的会加倍,这说明DNA在复制时会分成两部分分别构成子代DNA的一半,这些DNA在多代后仍然保持其完整性
2023-06-29 02:38:355

DNA是如何复制的?

①解旋:复制刚开始时,DNA分子首先利用细胞提供的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这个过程叫做解旋。②复制: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以周围环境中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4种)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一段子链。③复旋:随着解旋过程的进行,新合成的子链也不断延伸,同时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各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这就是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复制结束后,一个DNA分子就形成了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新复制出的两个子代DNA分子,通过细胞分裂分配到子细胞中去。扩展资料:DNA双链在细胞分裂以前进行的复制过程,复制的结果是一条双链变成两条一样的双链(如果复制过程正常的话),每条双链都与原来的双链一样。这个过程是通过名为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来得以顺利完成的。DNA复制不能沿滞后链进行,也就是说,从头到尾的DNA链,直到已经复制了足够长度的DNA分子,否则DNA复制不会继续沿着模本链进行复制,DNA复制于是从新合成复制叉处分开。在复制过程中必须暂停并等待更多的亲本DNA链片段,而此时整个长度只是沿着开始到结束方向前进了一小段距离。DNA复制为边解旋边复制,原核生物一般是单个复制起点,真核生物多个复制起点。旋转酶的作用是解开由解旋酶切断DNA链产生的超螺旋化,解旋酶使DNA链旋转并释放超螺旋体,使它们重新加入到DNA链中。旋转酶最常见于复制叉的上游,形成超螺旋的位置。由于DNA聚合酶只能连接DNA链(不能开始),所以由引物酶引导指导链进行复制。引物酶将与模本链互补的RNA引物加到DNA链上开始复制冈崎片段。单链结合蛋白绑定在暴露的碱基上竭力防止DNA链的不稳定并保证单链DNA之间不会由氢键形成危险的发夹结构。DNA合成酶包含一个校对机制,通常指的是“外切核酸酶活性”,即将错误添加的核酸去除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DNA复制
2023-06-29 02:38:501

什么是半保留复制?

即DNA复制时亲代DNA的两条链解开,每条链作为新链的模板,从而形成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一个子代DNA分子包含一条亲代链和一条新合成的链。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这是1953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在DNA双螺旋结构基础上提出的假说,1958年得到实验证实。
2023-06-29 02:39:171

什么是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是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子代DNA分子中,一条链来自亲代,另一条链为新合成的链。这是1953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在DNA双螺旋结构基础上提出的假说,1958年得到实验证实。扩展资料:为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含3H标记物的培养基处理蚕豆根尖细胞(2n=12),待其完成。次分裂后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养液中,再让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检验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的放射性。据此实验分析回答:(秋水仙素作用不影响复制,但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带上3H标记的根尖细胞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养基中,连续分裂两次,则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如果DNA的半保留复制假设成立,实验结果应为:(1)一条显示放射性,另一条没有放射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保留复制
2023-06-29 02:39:251

什么是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 2.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 3.需要引物(primer):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 4.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 5.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leading strand).而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则是不连续的,这条链被称为随从链(lagging strand).DNA在复制时,由随从链所形成的一些子代DNA短链称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冈崎片段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约为1000~20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0个核苷酸.
2023-06-29 02:39:391

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有哪些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 2.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 3.需要引物(primer):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 4.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 5.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leading strand).而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则是不连续的,这条链被称为随从链(lagging strand).DNA在复制时,由随从链所形成的一些子代DNA短链称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冈崎片段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约为1000~20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0个核苷酸.
2023-06-29 02:39:461

3. 半保留复制 名词解释

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与中心体复制的模式。亲代DNA双链分离后的两条单链均可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复制完成后的子代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DNA分子相同,但子代DNA分子的双链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为新合成的链,故称为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阐述了在所有已知细胞中DNA复制的机制。半保留复制的名字来源于这样的事实,在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代DNA拷贝中,每个拷贝的DNA双链包含一个来自亲代DNA的单链和一个新合成的DNA单链。DNA的半保留复制假说最早由前苏联生物学家尼古拉·科尔佐夫(NikolaiKoltsov)于1927年提出。
2023-06-29 02:39:553

半保留复制名词解释

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与中心体复制的模式。亲代DNA双链分离后的两条单链均可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复制完成后的子代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DNA分子相同,但子代DNA分子的双链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为新合成的链,故称为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阐述了在所有已知细胞中DNA复制的机制。半保留复制的名字来源于这样的事实,在复制产生的两个子代DNA拷贝中,每个拷贝的DNA双链包含一个来自亲代DNA的单链和一个新合成的DNA单链。DNA的半保留复制假说最早由前苏联生物学家尼古拉·科尔佐夫(NikolaiKoltsov)于1927年提出。
2023-06-29 02:40:071

半保留复制,全保留复制与分散保留复制的区别

1、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2、全保留复制,就是以亲代为模板,但复制后两条新生成的子链全部从亲代脱落,形成全新的子链,而亲代又恢复原样;3、分散保留复制是指以亲代为模板进行的部分复制,复制形的脱氧核苷酸并不能遗传,而是带有特定功能存在于细胞器中。
2023-06-29 02:40:142

dna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的区别?

dna半保留复制和全保留复制只有一个区别:那就是复制的方式不同。全保留复制是说复制完一次,其中一个DNA还是原来的,另一个DNA两条链是新合成的;半保留复制是复制一次得到的两个DNA各含一条新链和一条原来的旧链。DNA有两条链,以其中一条链作为模板复制的方式叫半保留复制,产生的两个新DNA里都各包含着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全保留复制则是一两条链为模板复制的,产生的两个新DNA,要不都包含着两条旧链,要不就是两条新链。扩展资料DNA复制的起始机制:虽然不同生物中的复制基因和起始蛋白等会有很大差异,但DNA复制的起始过程都符合识别复制起点-加载解旋酶-组装复制体这个基本程序。复制起点的识别由起始蛋白负责。细菌的起始蛋白是DnaA,含有HTHDNA结合结构域和AAA +结构域。与之相应,复制起点中含有多个DnaA box,可以被HTH结构域识别并结合。DUE是DNA解链元件,富含AT,易于打开双螺旋结构。DnaA-trios是三联体重复序列,可与DnaA的AAA +结构域相互作用,有助于解链。真核生物的复制起点称为自主复制序列(ARS),其中包含一个保守的ARS共识序列ACS。ORC通过AAA +域的起始蛋白特异性基序(ISM)与DNA的磷酸核糖骨架结合,WH域通过一个进入DNA大沟的β-发夹motif结合DNA。这些作用在DNA离开ORC的中央通道时使其弯曲,有助于解旋酶Mcm2-7的装载。
2023-06-29 02:40:212

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吗?

是的,DNA复制一般都是半保留复制
2023-06-29 02:40:452

生物学,染色体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一种双链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模型,其中亲代双链分离后,每条单链均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因此,复制完成时将有两个子代DNA分子,每个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分子相同,这是1953年沃森(J.D.Watson)和克里克(F.H.C.Crick)在DNA双螺旋结构基础上提出的假说,1958年得到实验证实。 1958年Meselson和Stahl利用氮标记技术在大肠杆菌中首次证实了DNA的半保留复制,他们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基中繁殖了15代,使所有的大肠杆菌DNA被15N所标记,可以得到15N桪NA。然后将细菌转移到含有14N标记的NH4Cl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在培养不同代数时,收集细菌,裂介细胞,用氯化铯(CsCl)密度梯度离心法观察DNA所处的位置。由于15N桪NA的密度比普通DNA(14N-DNA)的密度大,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时,两种密度不同的DNA分布在不同的区带。 实验结果表明:在全部由15N标记的培养基中得到的15N桪NA显示为一条重密度带位于离心管的管底。当转入14N标记的培养基中繁殖后第一代,得到了一条中密度带,这是15N桪NA和14N-DNA的杂交分子。第二代有中密度带及低密度带两个区带,这表明它们分别为15N14N-DNA和14N14N-DNA。随着以后在14N培养基中培养代数的增加,低密度带增强,而中密度带逐渐减弱,离心结束后,从管底到管口,CsCl溶液密度分布从高到低形成密度梯度,不同重量的DNA分子就停留在与其相当的CsCl密度处,在紫外光下可以看到DNA分子形成的区带。为了证实第一代杂交分子确实是一半15N-DNA-半14N-DNA,将这种杂交分子经加热变性,对于变性前后的DNA分别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变性前的杂交分子为一条中密度带,变性后则分为两条区带,即重密度带(15N-DNA)及低密度带(14N-DNA)。它们的实验只有用半保留复制的理论才能得到圆满的解释。 DNA既然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必须具备自我复制的能力。瓦特森和克里克(1953)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同时,对DNA复制也进行了假设。他们根据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认为DNA分子的复制,首先是从它的一端氢键逐渐断开。当双螺旋的一端已拆开为两条单链时,各自可以作为模板,从细胞核内吸取与自己碱基互补的游离核苷酸(A吸取T,C吸取G),进行氢键的结合,在复杂的酶系统的作用下,逐渐连接起来,各自形成一条新的互补链,与原来模板单链互相盘旋在一起,两条分开的单链恢复为双链DNA分子,与原来的完全一样。DNA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因为通过复制所形成的新的DNA分子,保留原来亲本DNA双链分子的一条单链。 DNA在活体内的半保留复制特征已为1958年以来的大量试验所证实。DNA的这种复制方式对保持生物遗传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还可能存在其他两种复制方式,都以原来亲本DNA双链分子作为模板链。一种方法称为全保留复制(conservative replication),在复制过程中新的DNA分子单链结合在一起,形成一条新的DNA双链,而亲本DNA双链仍然被保留在一起。另一种方法称为散布式复制(dispersive replication),在复制过程中亲本DNA双链被切割成小片段,分散在新合成的两条DNA双链分子中。 1953年J.D.Watson和 F.H.C. Crick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时,对其互补关系予以很大的重视,而且提出了DNA的复制模型。DNA在进行复制时各以双链中的每一条链作为模板,各个和互补的前体单核苷酸配对重合而形成与这二条单链各各对应的双重子螺旋二条。所谓互补就是指腺嘌呤一定只与胸腺嘧啶配对,鸟嘌呤一定只与胞嘧啶配对,新的单核苷酸排列在模板上时,其排列法是依原来链上的碱基通过互补来决定的。这样无论子分子与子分子间,还是子分子与母分子间,碱基排列顺序是完全相同。这样一来具有和亲本完全一样的遗传信息的子分子自我增殖了二倍。这时所产生的子双重螺旋分子一条链是从亲代原封不动的接受下来的,只有相对的一条链是新合成的,所以把这种复制方式称作半保留复制。这个模型曾用重同位素标记的DNA以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分析,或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DNA以放射自显影法进行测定等等,用几种不同原理的方法,曾在从人到病毒的许多种生物中进行了验证,肯定了这个模型的正确性和普遍性。关于DNA是以半保留方式复制这一点已被认为是生物学中最基本的肯定性原理。
2023-06-29 02:40:597

半保留复制的物理实验

在上世纪中叶(1950s)JamesWatson和FrancisCrick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以及双链间碱基配对的模型,根据这个模型,他们进一步提出了DNA复制的半保留模型(semiconservativemodel),虽然这个模型比当时并存的全保留模型(conservative模型)看起来简单易行的多,但始终缺乏有说服力的数据。最后在1957年,当时在Caltech作研究生的MatthewMeselson和作博士后的FranklinStahl设计并实现了这组著名的,证明了DNA复制半保留机理的实验。试验中,他们先将大肠杆菌细胞培养在用15NH4Cl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里养很长时间(14代),使得细胞内所有的氮原子都以15N的形式存在(包括DNA分子里的氮原子)。这时再加入大大过量的14NH4Cl和各种14N的核苷酸分子,细菌从此开始摄入14N,因此所有既存的“老”DNA分子部分都应该是15N标记的,而新生的DNA则应该是未标记的。接下来他们让细胞们继续高高兴兴地生长,而自己则在在不同时间提取出DNA分子,利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最后得到每行从左到右由一个实验代码(这个数对我们来说没啥用),一个小图片,一个峰状谱和一个被叫做generation的数字组成。最后这个数字实际上反映了从加入氮14开始,细胞进行了多少次分裂(也就是进行了多少次复制),左边的黑色带状图案反映了该样品中DNA在离心管中的相应位置。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这一列小图片是一组叠置的离心管,每根管都是管口向左比齐(在密度梯度分离法中,密度越大的分子应该越接近管底,就上图来说也就是越靠右)。这样一来不难看出随着细胞的分裂,上图中DNA的密度有所减小,从而向左迁移。而当细胞分裂了一次的时候只有一个DNA带,这就否定了所谓的全保留机理,因为根据全保留机理,DNA复制应该通过完全复制一个“老”DNA双链分子而生成一个全新的DNA双链分子,那么当一次复制结束,应该一半DNA分子是全新(双链都完全只含14N),另一半是“全老”(双链都完全只含15N)。这样一来应该在出现在离心管的不同位置,显示出两条黑带。DNA带的密度应当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相当于一根链是14N,另一根链是15N。而经历过大约两次复制后的DNA样品(generation=1.9)在离心管中显示出强度相同的两条黑带,一条的密度和generation=1时候的一样,另一条则等同于完全是14N的DNA。这样的结果跟半保留机理推测的结果完美吻合:就这样,关于DNA复制机理的争论终于被Meselson和Stahl完美解决,而基因学和基因组学也得以在此后的五十年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Watson与Crick在提出DNA双螺旋模型是,曾推测在DNA复制时,首先是DNA氢键断裂,双链彼此分开,然后每条链可分别作为模板,在其上按碱基互补原则配对,合成新的多核苷酸链。这样两个子代DNA的碱基顺序与亲代DNA碱基顺序完全相同。每个子代DNA中的一条链都来自亲代DNA,另一条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称为半保留复制。实验结果表明:在全部由15N标记的培养基中得到的15N桪NA显示为一条重密度带位于离心管的管底。当转入14N标记的培养基中繁殖后第一代,得到了一条中密度带,这是15N桪NA和14N-DNA的杂交分子。第二代有中密度带及低密度带两个区带,这表明它们分别为15N14N-DNA和14N14N-DNA。随着以后在14N培养基中培养代数的增加,低密度带增强,而中密度带逐渐减弱,离心结束后,从管底到管口,CsCl溶液密度分布从高到低形成密度梯度,不同重量的DNA分子就停留在与其相当的CsCl密度处,在紫外光下可以看到DNA分子形成的区带。为了证实第一代杂交分子确实是一半15N-DNA-半14N-DNA,将这种杂交分子经加热变性,对于变性前后的DNA分别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结果变性前的杂交分子为一条中密度带,变性后则分为两条区带,即重密度带(15N-DNA)及低密度带(14N-DNA)。它们的实验只有用半保留复制的理论才能得到圆满的解释。第一代分子含有一条亲代的链(用黑色素示),与另一条新合成的链(用白色表示)配对。在以后的连续复制过程中,原来亲代的两条链仍然保持完整,因此总有两个分子各具有一条原来亲代的链。Meslson?Stahl实验密度梯度离心后的DNA位置:左三管为对照;右三管为实验结果. 为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用含3H标记物的培养基处理蚕豆根尖细胞(2n=12),待其完成。次分裂后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养液中,再让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检验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的放射性。据此实验分析回答:(秋水仙素作用不影响复制,但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带上3H标记的根尖细胞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养基中,连续分裂两次,则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有24条染色体。如果DNA的半保留复制假设成立,实验结果应为:(1)一条显示放射性,另一条没有放射性。(2)染色体只有一半显示放射性,而显示放射性的每条染色体只有一条染色单体显示放射性。(一)第一代分裂后形成的每条染色体上的一个DNA分子两条链一条有放射性一条没有放射性,如果是半保留复制,以解旋以后的两条链为模板(一条有放射性一条没有放射性)在普通培养液中形成的两条子链都没有放射性,这样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都有一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以有放射性的那条母链为模板形成的)一条染色单体没有放射性(以没有放射性的那条链为模板形成的),所以第一次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上都有放射性,而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一条有放射性一条没有放射性。(二)在第一代分裂的基础上进行第二代分裂,由于第一代分裂中期的每条染色体上的染色单体一条有放射性一条没有放射性,所以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染色体就只有一半具有放射性了,而有放射性的染色体其中的DNA只有一条链具有放射性,如果是半保留复制,以解旋后的两条链为模板在普通培养液中形成两条没有放射性的子链,这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单体就只有一条染色单体显示放射性。
2023-06-29 02:41:151

怎样证明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的

在上世纪中叶(1950s)James Watson 和 Francis Crick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以及双链间碱基配对的模型,根据这个模型,他们进一步提出了DNA复制的半保留模型(semiconservative model),虽然这个模型比当时并存的全保留模型(conservative 模型)看起来简单易行的多,但始终缺乏有说服力的数据. 最后在1957年,当时在Caltech作研究生的Matthew Meselson和作博士后的Franklin Stahl设计并实现了这组著名的,证明了DNA复制半保留机理的实验. 试验中,他们先将大肠杆菌细胞培养在用15NH4Cl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里养很长时间(14代),使得细胞内所有的氮原子都以15N的形式存在(包括DNA分子里的氮原子).这时再加入大大过量的14NH4Cl和各种14N的核苷酸分子,细菌从此开始摄入14N,因此所有既存的“老”DNA分子部分都应该是15N标记的, 而新生的DNA则应该是未标记的.接下来他们让细胞们继续高高兴兴地生长,而自己则在在不同时间提取出DNA分子,利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而当细胞分裂了一次的时候只有一个DNA带,这就否定了所谓的全保留机理,因为根据全保留机理,DNA复制应该通过完全复制一个“老”DNA双链分子而生成一个全新的DNA双链分子,那么当一次复制结束,应该一半DNA分子是全新(双链都完全只含14N), 另一半是“全老”(双链都完全只含15N).这样一来应该在出现在离心管的不同位置,显示出两条黑带. 通过与全14N和全15N的DNA标样在离心管中沉积的位置对比,一次复制(分裂)时的这根DNA带的密度应当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相当于一根链是14N,另一根链是15N.而经历过大约两次复制后的DNA样品(generation=1.9)在离心管中显示出强度相同的两条黑带,一条的密度和generation=1时候的一样,另一条则等同于完全是14N的DNA.这样的结果跟半保留机理推测的结果完美吻合 就这样,关于DNA复制机理的争论终于被Meselson和Stahl完美解决,而基因学和基因组学也得以在此后的五十年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2023-06-29 02:41:281

为什么说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半不连续复制?

半保留即母链DNA解开为两股单链,各自作为模板按碱基配对规律,合成与模板互补的子链。子代细胞的DNA,一股单链从亲代完整地接受过来,另一股单链则完全重新合成。半不连续复制是由于DNA双螺旋的两股单链是反向平行,一条链的走向为5"-3",另一条链为3"-5",DNA的两条链都能作为模板以边解链边复制方式,同时合成两条新的互补链。但是,所有已知DNA聚合酶的合成方向都是5"-3",所以在复制是,一条链的合成方向和复制叉前进方向相同,可以连续复制,称为领头链;另一条链的合成方向与复制叉前进方向相反,不能顺着解链方向连续复制,必须待模板链解开至足够长度,然后从5‘-3"生成引物并复制子链。延长过程中,又要等待下一段有足够长度的模板,再次生成引物而延长,然后连接起来,这条链称随从链。因此就把领头链连续复制,随从链不连续复制的复制方式称为半不连续复制。
2023-06-29 02:41:377

什么是半不连续复制?

半不连续复制是指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上是不连续的,故称为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的最主要特点是半保留复制,另外,它还是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 replication)。半不连续模型是DNA复制的基本过程。DNA复制是一种在所有的生物体内都会发生的生物学过程,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对于双链DNA,即绝大部分生物体内的DNA来说,在正常情况下,这个过程开始于一个亲代DNA分子,最后产生出两个相同的子代DNA分子。亲代双链DNA分子的每一条单链都被作为模板,用以合成新的互补单链,这一过程被称为半保留复制。细胞的校正机制确保了DNA复制近乎完美的准确性。扩展资料:半不连续复制特点(一)复制叉由5"向3"方向连续复制,称为前导链;另一条链复制叉由3"向5"移动,而DNA复制方向不变,形成许多不连续片段,称为冈崎片段,最后连接成完整的DNA,称为滞后链。(二)首先由引物合成酶由5"向3"方向合成10个核苷酸以内的RNA引物,然后聚合酶III在引物3"-羟基上合成DNA,再由聚合酶I切除引物,填补空白,最后DNA连接酶将冈崎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完整DNA。(三)复制具有高度忠实性,其错配几率约为10-10,从热力学上考虑,碱基发生错配的几率约为10-2,酶对底物的选择作用和校正作用各使错配几率下降10-2,所以体外合成DNA的错配几率为10-6。体内复制叉的复杂结构提高了复制的准确性,修复系统对错配加以纠正,进一步提高了复制的忠实性。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不连续复制
2023-06-29 02:41:522

DNA复制两大特点

半保留复制、双向复制等。1、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Meselson和F.Stahl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2、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3、需要引物(primer):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4、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
2023-06-29 02:42:083

dna半保留复制的条件?

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 2.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 3.需要引物(primer):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 4.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 5.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leading strand).而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则是不连续的,这条链被称为随从链(lagging strand).DNA在复制时,由随从链所形成的一些子代DNA短链称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冈崎片段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约为1000~20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0个核苷酸.
2023-06-29 02:42:141

半保留复制名词解释

保留的解释 (1) [continue to have;retain]∶保存不 改变 他还保留着当年的朝气 (2) [hold back;keep back;reserve]∶暂时留着不处理 保留剧目 详细解释 (1).保举留任。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 卷六:“ 沉琨 初直军机,由中书选 佛山 同知,以忧归,服阕。 阿文成 、 王文端 二公,交章保留,仍在军机行走。” (2).谓担保挽留。 《 儒林 外史》 第 十七 回:“衙门里有两个没 良心 的差人,就把你也密报了,说 老爷 待你 甚好 ,你 一定 在内为头要保留。” (3).保存不变。 曹禺 《雷雨》 第二幕:“ 甚至 于你为生 萍儿 ,受了病,总要关窗户,这些 习惯 我都保留着。” 丁玲 《阿毛 姑娘 》 第三章:“在 阿毛 自己看来,或是在什么人眼中看来,她都太够柔顺了。然而在 家庭 的空气中,总还保留着一种隔阂,如同在平地上的一道很深的沟。” (4).留下,不拿出来或不表现出来。 浩然 《艳阳天》 第一二一章:“ 焦振茂 说:‘他心里边就没有想着一点儿个人的事儿,什么苦,吃什么,什么难,干什么, 浑身上下 没保留,全部交公啦!"” 袁鹰 《悲欢· 故人 入我梦》 :“你呀,到处都无保留地,也不加修饰地显露出你那颗真诚 坦荡 的拳拳 赤子 之心。” 词语分解 保的解释 保 ǎ 看守住,护着不让受损害或丧失:保卫。保管。保健。保障。保密。 明哲保身 。 朝不保夕 (早晨保 不住 晚上会发生什么情况。 形容 形势 危急)。 维持 原状,使不 消失 或减弱:保持。保洁。保质。保墒。 负责:保证。 留的解释 留 ú 停止在某一个地方:停留。留学。留任。留级。留步。留守。留驻。 注意 力放在上面:留心。 留神 。 留意 。 不忍舍弃,不忍离去: 留连 。 留恋 。 不使离开:留客。留宿。挽留。拘留。 接受:收留。 保存:保留
2023-06-29 02:42:201

DNA的复制是半保留半连续的吗?

只考虑半保留复制
2023-06-29 02:42:282

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的是谁?书里面没说清楚是谁,只是说科学家

在上世纪中叶(1950s)James Watson 和 Francis Crick提出了著名的DNA双螺旋以及双链间碱基配对的模型,根据这个模型,他们进一步提出了DNA复制的半保留模型(semiconservative model),虽然这个模型比当时并存的全保留模型(conservative 模型)看起来简单易行的多,但始终缺乏有说服力的数据。 最后在1957年,当时在Caltech作研究生的Matthew Meselson和作博士后的Franklin Stahl设计并实现了这组著名的,证明了DNA复制半保留机理的实验。试验中,他们先将大肠杆菌细胞培养在用15NH4Cl作为唯一氮源的培养液里养很长时间(14代),使得细胞内所有的氮原子都以15N的形式存在(包括DNA分子里的氮原子)。这时再加入大大过量的14NH4Cl和各种14N的核苷酸分子,细菌从此开始摄入14N,因此所有既存的“老”DNA分子部分都应该是15N标记的, 而新生的DNA则应该是未标记的。接下来他们让细胞们继续高高兴兴地生长,而自己则在在不同时间提取出DNA分子,利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而当细胞分裂了一次的时候只有一个DNA带,这就否定了所谓的全保留机理,因为根据全保留机理,DNA复制应该通过完全复制一个“老”DNA双链分子而生成一个全新的DNA双链分子,那么当一次复制结束,应该一半DNA分子是全新(双链都完全只含14N), 另一半是“全老”(双链都完全只含15N)。这样一来应该在出现在离心管的不同位置,显示出两条黑带。通过与全14N和全15N的DNA标样在离心管中沉积的位置对比,一次复制(分裂)时的这根DNA带的密度应当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相当于一根链是14N,另一根链是15N。而经历过大约两次复制后的DNA样品(generation=1.9)在离心管中显示出强度相同的两条黑带,一条的密度和generation=1时候的一样,另一条则等同于完全是14N的DNA。这样的结果跟半保留机理推测的结果完美吻合就这样,关于DNA复制机理的争论终于被Meselson和Stahl完美解决,而基因学和基因组学也得以在此后的五十年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
2023-06-29 02:42:533

为什么DNA半保留复制实验中要破坏细胞膜

因为破坏细胞膜才能复制。就是一条DNA链在复制是相互分离,然后其他碱基按照分开的一条链进行复制,因为是按照半条DNA链复制的,所以叫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是:dna在进行复制的时候链间氢键断裂,双链解旋分开,每条链作为模板在其上合成互补链,经过一系列酶(dna聚合酶、解旋酶、链接酶等)的作用生成两个新的dna分子。子代dna分子其中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另一条链是新合成的,这种方式称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的意义:遗传稳定性的分子机制。
2023-06-29 02:42:591

如何通过实验证实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

人的细胞先在含氮15的培养基和普通培养基上扩增,得到含氮15的DNA和不含氮15的氮14DNA的两种细胞下一步是将含氮15DNA的细胞取适量转移至普通培养基,经过一代后,用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等数量的三种细胞(只经过氮十四培养的、只经过氮十五培养的和两种都经历的),因为同位素的密度不同,一半氮十五一半氮十四的DNA分子会在氮十五和氮十四的DNA分子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区带,两代后的细胞离心和一代的比较会发现含有两种氮的杂合的DNA并不会增加,而氮十四的会加倍,这说明DNA在复制时会分成两部分分别构成子代DNA的一半,这些DNA在多代后仍然保持其完整性或者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DNA中含有的P ,S等进行标记`
2023-06-29 02:43:061

DNA的半保留复制有什么特点?

1.半保留复制: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股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DNA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链,这种现象称为DNA的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DNA以半保留方式进行复制,是在1958年由M. Meselson 和 F. Stahl 所完成的实验所证明.2.有一定的复制起始点:DNA在复制时,需在特定的位点起始,这是一些具有特定核苷酸排列顺序的片段,即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在原核生物中,复制起始点通常为一个,而在真核生物中则为多个.3.需要引物(primer):DNA聚合酶必须以一段具有3"端自由羟基(3"-OH)的RNA作为引物,才能开始聚合子代DNA链.RNA引物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通常为50~1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个核苷酸.4.双向复制:DNA复制时,以复制起始点为中心,向两个方向进行复制.但在低等生物中,也可进行单向复制.5.半不连续复制:由于DNA聚合酶只能以5"→3"方向聚合子代DNA链,因此两条亲代DNA链作为模板聚合子代DNA链时的方式是不同的.以3"→5"方向的亲代DNA链作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基本上是连续进行的,这一条链被称为领头链(leading strand).而以5"→3"方向的亲代DNA链为模板的子代链在聚合时则是不连续的,这条链被称为随从链(lagging strand).DNA在复制时,由随从链所形成的一些子代DNA短链称为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冈崎片段的大小,在原核生物中约为1000~2000个核苷酸,而在真核生物中约为100个核苷酸.
2023-06-29 02:43:131

半保留复制的意义

  半保留复制对保持生物遗传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半保留复制是DNA复制的模式。亲代DNA双链分离后的两条单链均可作为新链合成的模板,复制完成后的子代DNA分子的核苷酸序列均与亲代DNA分子相同,但子代DNA分子的双链一条来自亲代,另一条为新合成的链,故称为半保留复制。   DNA的半保留复制假说最早由前苏联生物学家尼古拉·科尔佐夫于1927年提出。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表的DNA双螺旋结构为此假说提供了结构上的依据。1958年美国科学家马修梅塞森和富兰克林斯塔尔的DNA同位素标记试验证实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机制。
2023-06-29 02:4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