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oublesleeper
-
脊柱的组成,连接和生理弯曲如何?
组成: 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借软骨、韧带和关节连结形成,构成人体的中轴,上端承托颅,下端连下肢带骨。
骨由椎体和椎弓构成。椎体间借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相连接。椎弓间连接包括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横突间韧带、上、下关节突关节
从脊柱侧面观,成人脊柱有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其中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这些弯曲对维持人体的重心稳定和吸收震荡有重要意义,从而对脑和胸腹腔脏器具有保护作用。(一直低头,你的弯曲都要没啦!!!)
腹直肌鞘的结构如何?
包绕腹直肌,由腹前外侧臂三块扁肌的腱膜构成。
分前后两层:
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构成
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与腹横肌腱膜构成。后层在脐下4-5cm处缺如。
消化系统的组成?何为上、下消化道?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消化腺 包括分为大消化腺和小消化腺:大消化腺是位于消化管壁之外的独立器官,包括大唾液腺、肝和胰;小消化腺是指分布于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如唇腺、颊腺等。
临床上,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消化管称为 上消化管 ,把空肠以下的消化管称为 下消化管 。
鼻旁窦的组成和开口何处?
鼻旁窦是鼻腔周围颅骨内的空气空腔,与鼻腔想通,能温暖与湿润空气,对发音起共鸣作用。
鼻旁窦有4对,即蝶窦、筛窦、额窦和上颌窦,分别位于同名的颅骨内。其中筛窦又分为前、中、后三群。
鼻旁窦均开口于鼻腔,上颌窦、额窦和筛窦前、中群均开口于中鼻道,筛窦后群开口于上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
鼻旁窦内衬粘膜,与鼻粘膜相延续,故鼻腔炎症时常引发鼻旁窦炎。
男性尿路的组成和生理狭窄?
尿路的组成: 肾脏(产生尿液)、输尿管、男性尿道
生理狭窄一共是6处狭窄。
输尿管三处狭窄: 第一狭窄位于肾盂与输尿管的移行处;第二狭窄位于骨盆上口,跨越髂血管处;第三处狭窄位于输尿管壁内部。肾结石和输尿管结石易滞留在这些狭窄部位。
男性尿道三处狭窄: 尿道内口、膜部和尿道外口。
男、女性生殖器官的组成?
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男性内生殖器和男性外生殖器。男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性尿道)和附属腺体(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组成。男性外生殖器为阴茎和阴囊,阴茎是男性的交接器官,阴囊容纳睾丸和附睾。
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女性内生殖器和女性外生殖器。女性内生殖器由生殖腺(卵巢)、输卵管道(输卵管、子宫和阴道)以及附属腺体(前庭大腺)组成。女性外生殖器即女阴。
会阴的境界和划分?
境界呈菱形,其前界为耻骨联合下缘;后界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下支、坐骨支、坐骨结节和骶结节韧带。
以两侧坐骨结节的连线为界,将会阴分为:前方的尿生殖(三角)区和后方的肛(三角)区。尿生殖(三角)区包含男性尿道,女性尿道和阴道,肛(三角)区包含肛门。
腹膜形成哪些结构?
网膜(大网膜、小网膜)
系膜(肠系膜、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乙状结肠系膜)
韧带(肝胃韧带、肝十二指肠韧带、镰状韧带)
腹膜皱襞(是腹、盆腔与脏器之间或脏器与脏器之间腹膜形成的隆起,其深部常有血管走行)腹膜隐窝(是指腹膜形成的皱襞与皱襞之间或皱襞与壁腹膜之间围成的小间隙)
陷凹(是位于盆腔脏器之间较大而恒定的腹膜间隙。男性在膀胱与直肠之间有直肠膀胱陷凹;女性在膀胱与子宫之间有膀胱子宫陷凹,在子宫与直肠之间有直肠子宫陷凹)
心脏有哪几个室?心脏内血液的正常流向是?
(1)心脏有4个室腔,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
(2)血液从心室射出,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返回心房。心房接受静脉,心室发出动脉。
体循环的途径:左心室射血->主动脉及其分支->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右心房
肺循环的途径:右心室射血->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网->左、右肺静脉->左心房
主动脉的分部以及主动脉弓的三大分支
(1)主动脉的分布:主动脉是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发自左心室,沿上腔静脉左侧向右前上方斜行称升主动脉,上行至右侧第2胸肋关节后方移行为主动脉弓,然后呈弓形转向左后至脊柱左前方,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向下移行为降主动脉。
(2)主动脉弓三大分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某人因肠炎服黄连素后发现尿色变黄,试述黄连素的吸收及从尿道排出的过程
黄连素-口腔-咽-食管-胃-小肠-肠系膜上静脉-肝门静脉-肝-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睫状体的作用
视远物时,睫状肌松弛,睫状小带紧张,晶状体变凹;
视近物是,睫状肌收缩,睫状小带放松,晶状体变凸。
眼睛的屈光系统包括哪几部分?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均为无色透明、无血管的结构,具有折光作用,它们与角膜合称眼的屈光系统。
试述声波传导途径?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两条,即空气传导和骨传导。在正常情况下以空气传导为主。
(1)空气传导:
耳郭收集声波经外耳道传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将振动传至前庭窗,引起前庭阶内的外淋巴波动。该部外淋巴的波动经蜗孔传向鼓阶,最后波动抵达第二鼓膜,使第二鼓膜外凸因波动消失。
外淋巴的波动既可通过前庭膜是内淋巴波动,也可直接使基底膜振动,从而刺激螺旋器,由此转变成神经冲动,经蜗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听觉。
在鼓膜穿孔或听骨链运动障碍时,外耳道的声波可经中耳股室的空气振动二次鼓膜,从而引起鼓阶内的外淋巴波动,也可刺激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引起听觉。但这种传导比听骨链的机械振动要小得多,故听力明显下降。
(2)骨传导:是指声波经颅骨传入内耳的途径。声波的冲击和鼓膜的振动可经颅骨(包括骨迷路)传入,使耳蜗内的淋巴液产生波动,从而刺激基地膜上的螺旋器产生神经冲动。骨传导的效能与空气传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从解剖学角度分析传导性耳聋与神经性耳聋的区别
(1)传导性耳聋:外耳与中耳疾患引起的耳聋。此时空气传导途径的阻断可以通过骨传导部分地予以代偿,故为不完全性耳聋。
(2)神经性耳聋:内耳、蜗神经、听觉传导通路以及听觉中枢的疾患引起的耳聋。此时空气传导和骨传导虽无障碍,但不能引起听觉,故为完全性耳聋。
写出以下神经的来源(即属于哪个神经丛分支、若是臂丛还得写清楚是属于臂丛哪束):胸长神经、腋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股神经、腓总神经。以上神经若受损伤会导致哪些机体功能障碍或者瘫痪?
简述脑神经的名称及每一对脑神经的构成成分,并总结脑神经和脊神经相比的自身特点。
脑神经特点: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1、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2、周围神经节的位置不同
3、分布范围不同
4、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
5、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不同
试述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胸骨角平对第2胸椎、乳头相当第4胸椎、剑突相当第6胸椎、肋弓平面相当第8胸椎、脐相当第10胸椎、耻骨联合与脐连线中点平面相当第12胸椎。
每一对脊神经及其前、后根的根丝附着范围的脊髓构成一个脊髓节段。
脊髓共有31个脊髓节段:8个颈节(C),12个胸节(T),5个腰节(L),5个骶节(S)和一个尾节(Co)
胃大部切除术通常在剑突与脐之间做正中切口,如果采用硬膜外麻醉,在何处进行穿刺?为什么?
部位:在第3、4或4、5腰椎棘突之间做腰椎穿刺;穿刺针经皮肤、浅筋膜、深筋膜、棘上韧带、棘间韧带、黄韧带、硬脊膜和蛛网膜而到达终池。
胃的神经来自T6-T10,硬膜外穿刺一般选择T8-9间隙进针。
中枢神经系统的各个部分都是什么?它们的功能都是什么?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骨髓
(1)脊髓:
传导功能:一方面把脊神经分布区的各种感觉冲动经上行传导束传至脑,另一方面又将脑发出的神经冲动,通过下行传导束传至脊髓,调控骨骼肌运动核大部分内脏活动;(感觉->脊髓->脑;脑->脊髓->躯干四肢运动,大部分内脏运动)
反射功能:脊髓的反射活动总是在脑的控制下进行的。脊髓反射可概括为内脏反射和躯体反射两类。内脏反射有竖毛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躯体反射主要有牵张反射和屈曲反射;
低级中枢:有位于脊髓的调节血管舒缩、排尿、排便以及性功能活动的低级中枢。
(2)脑:位于颅腔内,包括端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六部分,其中延髓、脑桥和中脑三部分合称脑干。
1.脑干
2.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
3.间脑:结构和功能复杂,是仅次于端脑的高级中枢部位。
4.端脑:是产生意识、思维、运动等生命活动的最高中枢。
脊髓灰质的各个部分都有哪些重要的核团及其功能?脊髓半横断后会出现什么样的表现?
在纵切面上,脊髓灰质纵观成柱;在横切面上,灰质柱呈突起状,称角。脊髓灰质分别向前、后延伸,按其位置可分为前角或前柱、后角或后柱。前、后角之间的灰质区域为中间带,从第1胸节到第3腰节的中间带向外侧突出形成侧角或侧柱。中央管前、后横行的灰质分别称灰质前、后连合。
(1)躯体运动性核团:位于前角,支配躯干四肢骨骼肌。
(2)中间外侧核:位于侧角,第1胸节~第3腰节节段,含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发出内脏运动纤维。
(3)骶副交感核:位于中间带,脊髓的第2~第4骶节节段,中间带外侧部有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是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的一部分。
(4)中间内侧核:位于中间带,接受内脏传入冲动
(5)躯体感觉性核团:位于后角,自后向前依次为后角边缘核、胶状质、后角固有核、胸核(或称背核,仅见于颈8至腰2节段)。
脊髓半横断后的表现:
前角损伤-躯体运动障碍,如小儿麻痹症;
中间带损伤-内脏运动感觉有关,内脏功能失调
后角损伤-对应区域痛温触压觉丧失。
脑干内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有哪些,分别经过哪些脑神经和相应的副交感神经节,支配什么结构?
(1)迷走神经背核:位于迷走神经三角的深方,发出纤维随迷走神经,通过胸腹腔器旁节或器官内节换元,支配胸腹腔器官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
(2)下泌延核:位于髓纹下方的网状结构中,发出纤维随舌咽神经,通过耳神经节换元,至腮腺,控制腮腺的分泌
(3)上泌延核:位于髓纹上方的网状结构中,发出纤维随面部神经出脑,通过翼腭神经节换元,控制泪腺的分泌;通过下颌下神经节换元,控制舌下腺、下颌下腺的分泌
(4)动眼神经副核:位于中脑,发出纤维随动眼神经出脑,通过睫状神经节换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的活动
小脑的功能和损伤表现
小脑的功能:
(1)前庭小脑(古小脑),由绒球小结叶及相关的前庭神经核构成。维持身体姿势平衡和协调眼球运动
(2)脊髓小脑(旧小脑),由小脑蚓和半球中间部及相关的顶核和中间核构成,包括蚓垂、蚓锥体和前叶。控制运动中的肢体远端肌的肌张力和协调
(3)大脑小脑(新小脑)由小脑半球外侧部及相关的齿状核构成。协调肢体的随意运动,使运动更精确
损伤表现:
(1)姿势和步态异常:表现为站立不稳、步基增宽、步态蹒跚、左右摇晃不定,出现躯干性共济失调,多见于小脑蚓部损伤。其中上绷部受损易向前倾倒,下叫部受损易向后倾倒,小脑半球损伤易向患侧倾倒。
(2)协调障碍:由于随意运动的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等协调障碍,患者常出现辨距不良、意向性障碍、精细动作协同不能、轮替动作异常、书写障碍(大写症)等小脑性笨拙综合征。
(3)言语障碍:发言器官和肌肉的共济失调可出现说话缓慢、言语不清、声音断续、顿挫等,出现爆破音和吟诗样语言等。
(4)其他症状:小脑病变还可出现肌张力下降、肌回跳现象、共济失调性眼球震颤等症状。
什么是内囊?内囊的分部及各部有什么纤维束通过?单侧内囊损伤有什么症状?
内囊是一宽厚的白质纤维板,位于丘脑、豆状核、尾状核之间。
内囊的分布:
(1)内囊前肢:位于豆状核与尾状核之间,有额桥束和丘脑前辐射的纤维通过
(2)内囊后肢:位于豆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有众多纤维经过此部,包括下行的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以及上行的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和听辐射等的纤维
(3)内囊膝部:位于前、后肢汇合处,有皮质核束通过。
单侧内囊损失症状:
(1)偏瘫。损伤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引起对侧肢体、对侧下面部和对侧舌肌瘫痪
(2)偏身感觉障碍。损伤丘脑前辐射和丘脑中央辐射,引起对侧肢体、对侧上行头面部感觉障碍
(3)偏盲,损伤视辐射,引起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4)损伤听辐射,引起双侧听力下降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的行程和功能,损伤有什么症状?
行程:由3级神经元组成
(1)第一级神经元是脊神经细胞,其周围突随脊神经分布于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在后索中上行。来自第5胸节段以下的后根纤维在后索内侧行成薄束上行;来自第4胸节段以上的纤维在薄束的外侧形成楔束上行。两束向上分别终止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
(2)第2级神经元胞体在薄束核和楔束核内。
(3)第3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支投到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功能:除传导深部感觉外,还传导浅部感觉中的精细感觉
视觉传导通路和各个部分损伤后的表现?
视觉传导通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
(1)第1级神经元是视网膜中的双极细胞,其周围突分布于视觉感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中枢突与视网膜中的节细胞构成突触
(2)第2级神经元为节细胞,其轴突在视神经盘处聚集成视神经穿巩膜后,经视神经管入颅腔,在视交叉处,来自两眼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而颞侧半的纤维不交叉,然后交叉的鼻侧半纤维和不交叉的颞侧半纤维组成视束。
因而一侧视束内含有来自对侧眼球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和同侧眼球视网膜颞侧半的纤维。也就是说,一侧视束中含有来自双眼视网膜同侧半的纤维。视束绕过大脑脚,主要终止于外侧膝状体。
视觉传导通路发生损伤:
(1)一侧视神经损伤时:引起同侧眼视野的全盲
(2)视交叉中央部损伤了交叉的纤维(如垂体肿瘤),不交叉的纤维仍健全时,引起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
(3)若损伤一侧视束、外侧膝状体、视辐射或视区皮质,则引起双眼对侧半视野偏盲
(4)视交叉外侧部损伤了不交叉的纤维(如颈动脉瘤压迫),而不累及交叉的纤维时,则引起同侧眼视野的鼻侧半偏盲
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的行程和功能,损伤有什么症状?
皮质脊髓束:
是人类脊髓中最大的下行传导束,起自大脑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等处皮质中的椎体细胞的轴突集合组成皮质脊髓束→下行经内囊后肢、中脑的大脑脚底中3/5部、脑桥基底部和延髓的椎体→椎体下端,70%~90%的纤维交叉,行程锥体交叉→交叉后的纤维在对侧脊髓外侧索中下行,成为皮质脊髓侧束→在延髓中没有交叉的少部分纤维,在同侧的脊髓前索中下行,成为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束的功能:
控制骨骼肌随意运动。皮质脊髓侧束贯穿脊髓全长,支配四肢肌的运动;皮质脊髓前束大部分纤维经白质前连合逐节交叉到对侧,小部分纤维不交叉止于同侧,主要支配躯干肌。
损伤症状:
皮质脊髓侧束损伤会引起损伤平面下方的同侧肢体运动障碍;
单侧皮质脊髓前束损伤不会引起躯体运动障碍。
皮质核束:
由中央前回下部等处的皮质中的锥体细胞的轴突集合而成→下行经内囊膝,至中脑时,位居大脑脚底中的3/5的内侧部→此后在纵贯脑干的过程中,陆续分出纤维行向背侧,终止于各脑神经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
皮质核束的功能:
支配脑干中的躯体运动核,面神经核的下半部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核束的支配,其余各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支配。
损伤症状:
皮质核束在中脑(延髓上部)发生损伤,由于面神经核的下半部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核束的支配,其余各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双侧皮质核束的支配。所以不会表现为骨骼肌运动的功能异常,但会引起对侧的舌肌瘫痪和对侧下面部的瘫痪。
脑和脊髓有哪三层被膜?在椎管中都形成了那些间隙?
脑的被膜: (1)硬脑膜(2)脑蛛网膜(3)软脑膜
脊髓的被膜:
(1)硬脊膜
硬膜外腔(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有一窄腔。腔内有大量的静脉丛、脂肪组织、淋巴管和脊神经根
(2)脊髓蛛网膜
硬膜下腔:蛛网膜与硬脊膜之间有很窄的间隙
蛛网膜下腔(蛛网膜下隙):蛛网膜深面与软脊膜之间有较宽的间隙。腔内充满脑脊液,还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连于蛛网膜与软膜之间
终池:是脊髓下端平面以下的蛛网膜下腔扩大,内除脑脊液外,还有构成马尾的神经根和终丝。
(3)软脊膜
脑和脊髓的血供的来源?
脑的血供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脊髓的血供来源于(1)从椎动脉发出的脊髓前、后动脉(2)一些节段性动脉,如椎动脉、肋间后动脉、腰动脉以及骶外侧动脉的脊髓支
什么是大脑动脉环,它的生理意义是什么?
大脑动脉环围绕着视交叉、灰结节和乳头体,由前交通动脉、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和两侧大脑后动脉起始段相互连通而成。
该动脉环将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相互沟通,以便调节左、右两侧脑的血液供应。当供应脑的某主要动脉发生慢性阻塞时,血液可经此环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的营养供应和机能活动。
内分泌系统有哪些器官?
内分泌系统由内分泌组织和内分泌腺组成。
内分泌组织 包括胰腺内的胰岛、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卵巢内的卵泡和黄体等。
内分泌腺 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和胸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