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可科科
-
首先分析一下这档节目 非你莫属并不是一个求职类节目 它完全是一个张绍刚的个人秀 所有公司老板和参与节目的各公司评委都必须遵从主持人张绍刚的个人好恶 换言之 张绍刚第一印象不错的选手其被录用的几率就大增 反之则机会渺茫 张绍刚在节目中已经不止一次的利用言语威胁的手段怂恿或胁迫评委灭灯 这使这个节目原本应该有的毛遂自荐的正能量瞬间变成了一个张绍刚个人秀~!因此首先张绍刚先生使这档节目的公信度产生了质疑。
接下来说一说两人产生矛盾的原因 个人认为矛盾的产生责任不能完全归结于某一方 双方都有责任只是责任百分比的大小和矛盾的起因
有了矛盾就没有孰对孰错 首先刘莉莉的问题在于 年轻人缺少忍耐性 当听到对自己不利的言辞评价时会习惯性的进入攻击状态 要知道刘莉莉还是太年轻了 这里的主人毕竟是张绍刚 在这里他有发言权 有能力使一切对他不利的因素瞬间变为负面信息的 并把对手的负面印象无限扩大给现场所有人 要知道制造现场气氛是作为主持人的基本功课 因此刘莉莉在受到第一轮试探性攻击时立刻进入临战状态正是缺乏忍耐的最大表现 试问一个缺乏对反对声音最起码忍耐性的求职者怎么会得到在场老板的欣赏 毕竟老板们不希望自己的团队有一个遇到反对声音就立刻如临大敌进入攻击状态的人。其次 刘莉莉对于张绍刚的解读不到位 在参加节目前应该事先做功课的 即使张绍刚不喜欢你 但至少你给观众和在做的老板们一个正面积极的态度 巧妙地迂回开那些对自己不利的问题 这不仅会让张绍刚的攻击石沉大海 也会给自己加分的 要知道一个男人在公众场合无休止的攻击一个对自己不予回击的女孩子 不论从道德和情感上都是站不住的 即使他是主持人也无法抵抗这个规律。
再来说说张绍刚 也许是个人习惯 也许是人生经历 也许是家庭环境 总之肯定是有什么负面的东西曾经深深伤害了这名主持人的心里 是他对见到的一切事物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敌对态度 在当今这个弘扬和谐的社会环境里 作为一个传媒主持人 很难想像是什么使这个深信人之初性本恶的人走到今天的位置上的 他的主观臆断被评价为果敢 他的肆意侮辱配评价为敢说感言 我个人的认识是 现场观众和评委老师的胆怯和懦弱 不敢说出内心的真声音更加助长了张绍刚肆意妄为的行径 不过换言之 评委是各知名企业的领导 这些人的素质肯定不会在公众场合与一个靠嘴皮子吃饭的主持人计较 而且人家一是来招聘二是来推销宣传自己的企业的 不可能因小失大 尤其这个舞台是属于张绍刚的 评委们的社会阅历的经验更不可能冒这个风险 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顶撞主持人 而观众们的心态也很好解读 对观众而言这一切只是一个演出 应聘者找到好工作对自己没有任何利处 找不到也无害 本来很枯燥的演出加入一点适时的激情表演也是挺惬意的 即使对主持人有意见也出于人微言轻不会冒险直言 当然即使有这种用于顶撞的情况 导演也会在后期播出时切掉。
因此我归结为张绍刚在主持人的客观公正性上是不够的 他不够客观 喜欢把个人好恶无限扩大化传播给别人 进而影响评委的选择 而且作为一个传媒主持人 这么攻击性的语言实在不应该出现在央视的舞台上
而刘莉莉作为求职者缺乏忍耐性 对整个场面的瞬间分析能力 和对主要对手的解读能力有所欠缺这使招聘人才的评委们无法接受她这么一个具有报复性攻击心理 且对事物分析阅读能力不强的选手失去兴趣
- 大鱼炖火锅
-
转LSM《电视人当以此为戒》
想说这么一个话题,缘于电视主持人张绍刚的“走红”:今年1月,在一档电视求职节目中,他因为“攻击”求职者而引发网友声讨。“这不是招聘,是在招奴才和丫鬟”,这是洪晃看完节目后的评价。在这样的定位下,一旦求职者不把自己当“奴才”,冲突便不可避免。在我看来,张绍刚暴露的这些问题,在电视人身上比较典型。我将其归结为“四多四少”。
其一:多了自负,少了谦逊。
我是事后通过网络视频看的那期节目。和张绍刚发生冲突的女孩叫刘俐俐,一个在新西兰上了三年高中的“小海归”。一上场,她说喜欢莎士比亚的作品。张绍刚问最喜欢莎士比亚的什么作品,她回答“英雄双行体”。见张不解,她用几句英文解释。张的脸上略有不自然。
“英雄双行体”,这或许是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名词。“术业有专攻”,这很正常,如果放低姿态,虚心请教一下什么是“英雄双行体”,后面的冲突或可避免。但“学者型主持人”能容忍求职者“卖弄”吗?这或许正是他难以淡定的原因。
主角意识太过强烈,是眼下一些主持人的通病。这实在是一种错位。一个基本常识是:观众希望看到的是最及时的新闻,最精彩的节目,而不是主持人的表演。“最成功的主持人,应该让观众忘记你的存在”,这话或许有些绝对,但对不少主持人来说,学会适时“隐身”是必须补上的一课。
不是什么都懂的全才,只是嘉宾更好展示的“引子”,如果张绍刚能这样定位自己的角色,那么,对于刘俐俐的“卖弄”,他会多些宽容。
其二:多了意气用事,少了理性宽容。
接下来,张绍刚问刘俐俐为何要回国,刘回答说一是升学费用太高,二是“中国变化好大,再不回来会傻掉”,这句话引起张的激烈反应:“为什么我和你沟通的时候,我浑身一阵一阵犯冷呢?”然后开始上课:“这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待在自己的家里面,还需要用大写来称呼吗?”刘解释这仅仅是一个语言习惯,我觉得说得过去。前央视制片人王利芬认为,主持人觉得冷是因为他心里有一个在这里出场和说话的既定模式,超出这个以外的他没有心理能力面对。
终于,面对刘俐俐的针锋相对,张彻底失控,气愤地丢出一句:“我很少彻底对一个求职者失去兴趣,各位请提问。”招聘是求职者和招聘单位之间的事儿,主持人是局外人,但不要小看了这个“局外人”的作用,他的喜好会影响甚至决定求职者的命运。因为这样的原因,主持人是不适宜尤其不适宜急于对求职者的表现表态,但气愤让他说出“彻底失去兴趣”的话,也为这场招聘定了调。
其三,多了刻薄,少了善良。
就在刘俐俐和BOSS“过招”时,张绍刚又上来称她表情难看:“当任何人对你的话提出质疑的时候,你的眼神里面都会流露出恨和嘲讽,目露凶光”,之后又称刘“笑声狂浪”。我反复看了刘的表情,却未曾看到“恨和嘲讽”;至于“狂浪”,我觉得用它形容一个女孩子,已近乎侮辱。
当节目不能传递更多东西的时候,不背离善意是其底线。“我觉得很困惑,很迷惘,心里非常地难过和委屈。”看刘俐俐眼含泪光说这席话,相信很多人心里不是滋味。和主持人、老板相比,求职者是弱势群体。他们不应被这样对待。
其四:多了利益,少了正义。
吵得一塌糊涂的节目,收视率也高得一塌糊涂,这是现实。这样的现实下,刻意制造冲突成为提高收视率的撒手锏。只要收视率,不管传递怎样的价值,一些电视节目正走在这样的路上。
我还要说的是在座BOSS们的表现。和他们众口一词做出否定评价相比,场外的BOSS对刘俐俐评价颇高。也许,现场的他们看到了通过电视难以看到的东西,但我仍然对他们的表现感到遗憾。刘俐俐或许不乏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主持人显然才是不必要冲突的发起者,但现场,没有一个人说哪怕一句的公道话。徐小平在微博中说:“看了节目特别难受。主持人对一个无辜女孩的冷嘲热讽和无中生有的指责,使得这个节目蒙上了难以洗刷的羞耻。”
- clc1
-
我也是最近看了《非你莫属》的节目,感觉平台很好,所以在网上开始看他前面的节目,看了几期,真的,这个节目的平台很好,展示了求职者的综合素质。但是我最近看到了张绍刚和刘莉莉的那期,我失望了,张绍刚作为一个主持人,在那场主持中,他是失败的,首先在祖国这个事上,他有点作秀,你把自己排在中国的老几了?刘莉莉倒是表现的挺好,她知道是什么问题了,马上也给了解释:他认为这种场合比较正规,要用敬语。敬语!表示尊敬!然后到刘莉莉回国后报的英语专业,张绍刚的意思是:你的英语水平很好了,为什么报英语?刘莉莉马上回应说,那为什么我们要学习语文呢?在这个环节,刘莉莉有一定的小问题,她的回应方式,有点过于严肃了,也许是她对以前的对话有所反应,但是张绍刚马上就受不了,直接的说到伤害的层面上来了,太没有涵养了,然后又打断BOSS团的提问,要求强制表态,要是换做平常可以理解,这事他的主持风格,但是就那期,他这么做,就显得太没素质了,你作为主持人,没法化解现场的尴尬。而是转移注意力。那是一种逃避,没有能力的体现。
到这里我还没什么的,都可以理解,最后,张绍刚脱口而出“狂浪”这个词,真的,当时我就受不了了,我真想MA人了,你什么素质呀,张绍刚,我问问你,你不给主持界丢人呀,在一个女生身上用“狂浪”这个词汇,你气死我了........对于张绍刚,我不说了,他自生自灭吧。
说说非你莫属这个节目吧:是好的,平台是好的,氛围是好的。
但以后还是张绍刚主持,会降低我的关注度的。
- 血莲丿红尘
-
张绍刚对于自己主持人定位就有问题
我们先不说刘莉莉怎么样 刘莉莉因为张绍刚有偏颇在先 所以闹了情绪 对于她的负面性判断可以酌情减少一些些
张绍刚则是首先因为自己个人感情或者说认识问题对于刘莉莉提出了用词上的质问
先用质问这词 因为他的脸面已经表现出他很不爽了
央视的主持人怎么可以这样?
再然后 张绍刚发现自己争论说不过刘莉莉的时候立刻示意停止
并且胁迫十二个老板决定去留
最后一个老板很好笑 刚开始他并没有因为刘莉莉的不礼貌灭灯 但是在张绍刚一番示意下立刻灭灯了
好一个同流合污!
他一个主持人 应该保持绝对的中立 可是如今他所作所为彻底显露出了他的道德素质败坏 他根本没有资格做主持人
而刘莉莉在国外那三年是高中期间 国外社会同化度对她的影响很难说
我也不能说出太多见解
我觉得张绍刚更错
`
`
`
在个人的立场上我甚至想揍他一顿
- Chen
-
1.人可以有个性,但是在职场中有个性,尤其是犀利的个性如何与上下级同事相处呢?小姑娘太年轻了,这次算是人生中的第一课吧,个性的代价。
2.主持人可能是爱国的人,也许表现的方式不对,过头了,他可能看不惯别人这么做作。
3.主持人和她都没有错,这是每个人碰到这种情况下很自然的反应.反感那些说大话假装大度的人,还真不信他们遇到这种情况会表现得像他们说的那样大度,也许表面能装,但这岂不正说明自己的虚伪?!
3.大家都在同情弱者,却没有看到事情的根本。海龟的定义本就是个问题,刘确实是海龟,也确实很骄傲---或者叫自信吧,但是她并没有很大的内涵,刘莉莉在国外上了三年高中,她并没有什么骄人的成绩,凭什么那么的骄傲?一出口就是最低工资不得少于一万,她也只不过在英语圈内呆了几年,回国后所学专业跟她想应聘的职位八竿子打不着,她就那么自信自己能胜任?中国的海龟太多了,而那些初中毕业就出国的海龟有很多只不过是为了逃避高考,甚至是因为没有参与高考的自信,不过是靠着父母的能力在国外混了几天日子,又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她一开始就很专业的去介绍自己的所学,换来的恐怕就不是这么个结果吧。只不过是中国出口的半成品在国外做了个包装罢了,哪里有她狂傲的空间。没有承受力就不要去挑战自己承受不了的事情。同情弱者没错,但也要看对象,媒体的导向还真是需要考虑了
4.现在的海龟也太多了,什么人都可以是海龟,拿着父母的钱,在国外哪个野鸡学校(中学,大学),混个文凭,回来就成海龟了,我记得好像某个人说话,驴去哈佛待3年回来还是驴
- Mugen-Hive
-
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作为主持人应该稳住局面,不能因为一些你听不懂的专业知识和一个“中国”就激起了你的攻击欲,恰巧你又碰见了一个同样尖锐、不肯屈服的一个应聘者。作为主持人,不应该让自己的主观情绪去影响整个节目的节奏。这些绝对是一个主持人最败笔的地方。当然,随后刘莉莉表现出的那些攻击性也不对,这个时候她的情绪基本上都失控了,那个女嘉宾(尊酷网文颐)挺诚恳的问题,如果她把握好了也能改善现场的气氛,可是她得回答也是让人无语,拒人千里之外了。总之,这样不够成熟、不够优秀的主持人碰上不够柔和、不够谦逊的应聘者,就上演了这样一场闹剧。
- tt白
-
我高度怀疑是电视台炒作。因为刘莉莉在2007年上过《鲁豫有约》节目,当时说自己是2000年2月回国,当时已经是18岁。这样算起来,2012年上《非你莫属》时,刘莉莉已经是30岁了,而非24岁。而节目当中,张绍刚也一反常态地没有问及刘莉莉是哪年上学,哪年回国的,通常这些信息张绍刚是不会遗漏的。
至于现场的冲突,也许是张绍刚和辅导嘉宾因为知道内情,忍不住心中不悦,才对她做出放弃的姿态和态度,气也许是对节目制作组的,具体内情不得而知。
- 苏州马小云
-
两个都有错,一个巴掌拍不响。都是情绪不稳定,都是想控制对方。刘莉莉是一个以柔克刚的人,一个有点装,另外一个人有点好为人师。
- 天线宝宝说害怕
-
我告诉你,人无完人,主持人就不是人吗?发点脾气怎么了,自己本来的初衷是为了挖掘选手身上的长处……可是这个刘莉莉太能装了,把莎士比亚的什么英雄双行体拿出来得瑟,总以为全世界只有她一人看过似的……我要是一主持人,绝对比张绍刚骂的更厉害!!!!
- CPS小天才
-
怀疑天津电视台是在利用张韶钢的无知,来提高收视率呢?,张绍刚你别拿无知当个性,那不符合你的身份,,,,,,,,,,,,,,
- 床单格子
-
是张少刚错,人家说“中国”也没什么不好啊,他非要用文字游戏来找茬。
刘莉莉态度没什么问题啊,人家都欺负到你头上来了,你还要很有礼貌的让人骑吗,主持人都对他不尊重了他为什么还要尊重主持人。面试时双方都应该是平等的,你看那主持人和那些boss们,都是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在面试的。
- 安徽路人假
-
我也是海龟,但我觉得这个刘俐俐太装了。假装无意冒出英语,然后又说对不起。比她在国外呆的时间长的、比她的英语好的人回国一阵子也不会无辜冒英语。刘莉莉在海龟里就是个失败案例,除了会说几句英语,没学到什么真本事。真实的莎士比亚她了解多少,别那么确定她读到的别人读不到读不懂。过分自信就是自负,不是你说你自己好,人家就认为你好的。吹嘘一两句就够了,多了恶心。支持张绍刚,他也只是做了他自己,他没有影响别人的选择,包括你我。
- CarieVinne
-
一个阅历丰富的中年人,居然因为应聘者说出一个自己不知道的文学体,觉得丢脸,于是就百般刁难,一点风度没有。
张绍刚确实配得上史上最二的主持人。当然,也许在这个队伍里,没有最二,只有更二
- 余辉
-
豆瓣上看到一个对张绍刚 的评价笑喷了我,“张绍刚这人,内心自恋之极,处处想成为焦点,婚礼上他必须是新娘,葬礼上一定当尸体,一旦这种万众瞩目的时刻跌了份,马上失控,成为婚礼上的出轨丈母娘,葬礼上的勃起牧师。” 听说这样的类比方式就叫“杀死比尔英雄双行体” 这个形容太贴切了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原来看张绍刚还以为是老实人,印象大减啊!
确实是看到他都想换台了,看他上央视,真的觉得在侮辱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