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床单格子
-
“溯源”是汉语词汇,拼音sùyuán,意思是往上游寻找发源地,比喻向上寻求历史根源。
出处:
宋·陆游《杂书幽居事》诗之二:“炎火下照海,黄河高泝源。”
清·方苞《序》:“金沙王无量辑《学案》,以白鹿洞规为宗,而溯源于洙泗,下逮饶仲元、真西山所定之条目,以及高、顾、东林之会约。”
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一分第四章:“阴阳、五行、天文、医经、房中均溯源于黄帝。”
“溯源”造句:
1、在河流溯源侵蚀尚未进入的分水岭上,残丘溶原、峰林盆地中,为岩溶生态良好区,但因不合理的人文开发诱发石漠。
2、追本溯源,对仗不是文人创造,而是从民歌中得来的。
3、做学问必须下一番推本溯源的功夫。
4、所述必溯源析流,且论断精审,要言不烦,堪为晁氏知音。
5、本文阐述了溯源淤积和侵蚀基准面的概念。
相关推荐
什么是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是什么
1、溯源侵蚀,亦称向源侵蚀。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 2、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剥蚀分离向上游源头后退。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引起河流的再塑造。 3、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2023-07-08 10:42:421
什么是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 定义: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原因: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引起河流的再塑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因基面下降而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新出露的河段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原因。 例证:溯源侵蚀在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最为明显。河谷或沟谷源头,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引起向上游不断侵蚀,从而加长河谷的长度。在黄土地区溯源侵蚀现象最为明显,因为黄土土质松散并多节理,降雨后沿冲沟向上侵蚀。沟头地区每年向源侵蚀可达数十米,这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形成多级阶地。 溯源侵蚀现象在河流中极为普遍,除上述河口段因基面下降引起的后退侵蚀以外,主支流上游的沟谷源头向河间地的侵蚀、河流上各个跌水的向上游后退侵蚀等均属于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使河床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引起河流纵剖面的变化。2023-07-08 10:42:511
怎么向学生解释下蚀和溯源侵蚀以及侧蚀
1、溯源侵蚀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2、侧蚀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这种作用的结果,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河流的溯源侵蚀,下切作用和旁蚀作用经常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以下切和溯源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以旁蚀作用为主。河流的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常是同时存在的,即河水对河床加深的同时,也在加宽河谷。但一般在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侧向侵蚀微弱,所以常常形成陡峭的“V”形峡谷。而河流的中,下游则侧向侵蚀加强,下蚀作用减弱,所以河谷宽,河曲多。3、下蚀下蚀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河流随河床的刷深,水位下降,使两岸的河漫滩高处洪水位以上,向两岸阶地转化。下蚀作用强度与流量、流速、谷底纵剖面坡度、上游来沙量河谷地物质抗冲性有关。谷地窄,坡陡,流量大,谷地岩性松软,水流下蚀强度大。河谷下蚀还受侵蚀基准和地质构造运动的控制。侧蚀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这种作用的结果,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河流的溯源侵蚀,下切作用和旁蚀作用经常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以下切和溯源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以旁蚀作用为主。扩展资料:溯源侵蚀1、成因: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原因。2、溯源侵蚀加剧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降雨增加、土壤松散、植被覆盖率低等,除此之外还受地形影响。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过度的工程建设和城市发展、不合理的工厂选址和没有沟道防护措施的城市排洪排污。3、源头的溯源侵蚀过程从时间顺序上来讲可划分为水力冲刷、水力重力共同作用、重力侵蚀三个阶段。沟头上方汇集的径流直接冲刷造成了沟头的迅速延伸,径流在沟边附近的裂缝、陷穴处下渗,从而导致沟头受水力重力共同作用而坍塌、滑落与沟头前进。4、瀑布的溯源侵蚀过程瀑布从峭壁上流下,对下侧岩层造成侵蚀,就会形成较深的水潭。同时瀑布底部的水流漩涡或砂粒对周围岩石发生侵蚀,峭壁下部出现较大的侵蚀空间。上部悬垂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最终发生坍塌,导致瀑布不断向后推移倒退。2023-07-08 10:43:113
河流的侵蚀作用按方向有哪些类型?
河流的侵蚀作用按照方向可以分为溯源侵蚀、侧蚀和下蚀三种类型。一、溯源侵蚀河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不断地使河流加宽、加深外,还对沟谷、河谷的源头产生侵蚀作用,不断地使河流源头向上移动,使谷地延长。这种侵蚀作用就叫做溯源侵蚀。溯源侵蚀可以在河流全程的任何地段发生,其速度也可以很快,如中国黄土高原沟谷溯源侵蚀的结果,每年可使沟头前进数米至数十米。二、侧蚀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这种作用的结果,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河流的溯源侵蚀,下切作用和旁蚀作用经常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以下切和溯源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以旁蚀作用为主。三、下蚀下蚀作用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河流随河床的刷深,水位下降,使两岸的河漫滩高处洪水位以上,向两岸阶地转化。2023-07-08 10:43:291
溯源侵蚀怎么回事?在重力作用下不应该是向源头相反方向侵蚀的吗?
由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侵蚀力大。源头受水流冲刷的部位表面物质剥离,所以逐渐向源头侵蚀,使得河流变长。2023-07-08 10:43:373
瀑布为什么是溯源侵蚀,什么是溯源侵蚀
1.溯源侵蚀,亦称向源侵蚀。 2.是指地表径流使侵蚀沟向水流相反方向延伸,并逐步趋近分水岭的过程。 3. 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并使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剥蚀分离向上游源头后退。 4.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引起河流的再塑造。 5. 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 6.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2023-07-08 10:43:561
下蚀和旁侵蚀的关系怎样?旁蚀和溯源侵蚀的原因及结果如何?
答:关系:旁蚀作用也称侧蚀作用,有流水拓宽河床的作华用,常发生在河流中下游。溯源侵蚀作用是指河流向其源头方向侵蚀而加长的作用,常发生在河流上游。溯源侵蚀作用和下蚀作用相伴而生,溯源侵蚀是下蚀作用的必然结果。原因:旁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的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溯源侵蚀作用是河流或河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结果:旁蚀作用的结果是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朔源候蚀作用的结果是使河床、谷地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2023-07-08 10:44:021
溯源侵蚀的溯源侵蚀
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当侵蚀基准面因某种原因下降时,从河口段向上游方向也能发生显著的溯源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使河流由小到大,由短变长。它使许多互相分隔,规模较小的流水相互联结起来。将主流与支流以及支流的支流联结成为统一的系统,称为水系。每个水系或水系的一部分都有其流域(河流及支流构成的总区域)。流域与流域之间由山体或高地所分隔。这种分开相邻流域的高地称为分水岭。此外,一河流向上坡加长的结果可以交切另一条河流,把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 溯源侵蚀在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最为明显。河谷或沟谷源头,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引起向上游不断侵蚀,从而加长河谷的长度。在黄土地区溯源侵蚀现象最为明显,因为黄土土质松散并多节理,降雨后沿冲沟向上侵蚀。沟头地区每年向源侵蚀可达数十米,这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形成多级阶地。溯源侵蚀现象在河流中极为普遍,除上述河口段因基面下降引起的后退侵蚀以外,主支流上游的沟谷源头向河间地的侵蚀、河流上各个跌水的向上游后退侵蚀等均属于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使河床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引起河流纵剖面的变化。2023-07-08 10:44:091
什么是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 headward erosion 定义: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原因: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引起河流的再塑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因基面下降而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新出露的河段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原因。 例证:溯源侵蚀在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最为明显。河谷或沟谷源头,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引起向上游不断侵蚀,从而加长河谷的长度。在黄土地区溯源侵蚀现象最为明显,因为黄土土质松散并多节理,降雨后沿冲沟向上侵蚀。沟头地区每年向源侵蚀可达数十米,这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形成多级阶地。 溯源侵蚀现象在河流中极为普遍,除上述河口段因基面下降引起的后退侵蚀以外,主支流上游的沟谷源头向河间地的侵蚀、河流上各个跌水的向上游后退侵蚀等均属于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使河床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引起河流纵剖面的变化。2023-07-08 10:44:241
溯源侵蚀为什么会向上流
溯源侵蚀也叫向源侵蚀是指河川因为地形的变化而使侵蚀的基准面下降,由于河床坡度变大,流速加大,使得侵蚀作用加强,刚开始在河流的下游发生侵蚀,然后渐渐向上游发展,即所谓“向源侵蚀”。 向源侵蚀多发生于谷头,也就是指河或沟的源头处谷地,为河流下切作用而使河沟逐渐向上延伸之现象。 常伴有崩塌,崩塌物质又不断地被运至下游,经年不缀的作用,最后在顶部造成特殊之汤匙状地貌。2023-07-08 10:44:301
“溯源侵蚀”是什么意思?
定义: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 原因: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引起河流的再塑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因基面下降而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新出露的河段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原因。2023-07-08 10:44:511
溯源侵蚀什么意思
流水对沟谷、河谷的源头产生侵蚀作用,不断地使河流源头向上移动,使谷地延长。这种侵蚀作用就叫做溯源侵蚀。溯源侵蚀可以在河流全程的任何地段发生,其速度也可以很快,如中国黄土高原沟谷溯源侵蚀的结果,每年可使沟头前进数米至数十米。2023-07-08 10:44:583
溯源侵蚀形成哪些地貌?谢谢解答!
这是地理的一个典型现象,叫溯源侵蚀 定义: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原因: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引起河流的再塑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因基面下降而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新出露的河段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原因。 例证:溯源侵蚀在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最为明显。河谷或沟谷源头,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引起向上游不断侵蚀,从而加长河谷的长度。在黄土地区溯源侵蚀现象最为明显,因为黄土土质松散并多节理,降雨后沿冲沟向上侵蚀。沟头地区每年向源侵蚀可达数十米,这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形成多级阶地。 溯源侵蚀现象在河流中极为普遍,除上述河口段因基面下降引起的后退侵蚀以外,主支流上游的沟谷源头向河间地的侵蚀、河流上各个跌水的向上游后退侵蚀等均属于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使河床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引起河流纵剖面的变化。2023-07-08 10:45:083
河流的溯源侵蚀
河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不断地使河流加宽、加深外,还对沟谷、河谷的源头产生侵蚀作用,不断地使河流源头向上移动,使谷地延长。这种侵蚀作用就叫做溯源侵蚀。溯源侵蚀可以在河流全程的任何地段发生,其速度也可以很快,如中国黄土高原沟谷溯源侵蚀的结果,每年可使沟头前进数米至数十米。2023-07-08 10:45:162
溯源侵蚀,侧向侵蚀,下切侵蚀分别是怎样形成的
溯源侵蚀一般发生在河流的初期,河流向源头的侵蚀。使河流变长。侧向侵蚀一般发生在河流形成过程中,使河流变宽。下切侵蚀使河床变深。2023-07-08 10:45:251
溯源侵蚀为什么还可以让河流延长?
溯源侵蚀在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最为明显。河谷或沟谷源头,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引起向上游不断侵蚀 ,从而加长河谷的长度。所以看起来令河流延长了。在黄土地区溯源侵蚀现象最为明显,因为黄土土质松散并多节理,降雨后沿冲沟向上侵蚀。沟头地区每年向源侵蚀可达数十米,这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形成多级阶地。希望可以帮助到您。2023-07-08 10:45:341
什么是溯源侵蚀?
河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不断地使河流加宽、加深外,还对沟谷、河谷的源头产生侵蚀作用,不断地使河流源头向上移动,使谷地延长。这种侵蚀作用就叫做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可以在河流全程的任何地段发生,其速度也可以很快,如中国黄土高原沟谷溯源侵蚀的结果,每年可使沟头前进数米至数十米。 (摘自《地理博物馆》)2023-07-08 10:45:431
溯源侵蚀是什么意思
楼上说的不对,塑源侵蚀是河流向源头加长的侵蚀作用。他主要发育在河流的沟头。因为河流的沟头也就是源头集中了山坡上分散的片流,故水流集中,流速增加,要比斜坡上其他分散片流的侵蚀能力强的多,促使沟头逐渐向上发展。这种侵蚀作用使河流由小编大,由短变长!2023-07-08 10:45:545
河流的溯源侵蚀过程
河流向源头的侵蚀,使河流变长。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引起河流的再塑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因基面下降而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新出露的河段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的原因。2023-07-08 10:46:111
河流阶地和溯源侵蚀的形成机制
河流阶地分为两大类:河蚀旋回阶地与非河蚀旋回阶地,并着重指明前者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堆积-再侵蚀作用这样一个河流侵蚀旋回过程形成的.其结果使谷底升高于河水面之上,成为阶地地形.而引起河蚀旋回的基本动力是河流活力的变化(河流活力与流速的平方和流量的乘积的半数成正比,与输沙量成反比),而导致河流活力变化的根本原因,有新构造因素、气候因素、河流袭夺或改道等.至于非河蚀旋回阶地,则由于岩石性质与产状,两次河曲的重复摆动,山溪、洪流在主河两侧的冲积锥、洪积扇堆积等所造成,它不是受河流活力增强而引起,也就是说它不是河流侵蚀旋回过程的反映.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引起河流的再塑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因基面下降而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新出露的河段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原因。2023-07-08 10:46:191
河流侵蚀有哪三种?我只知道一个溯源侵蚀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 一、下蚀 又称底蚀.河流向下侵蚀,刷深河床. 1.下蚀作用: 1)顺坡而下的流水具有垂直向下的运动分量.坡度越陡,下蚀能力越强. 2)在河底滚动和跳跃的砾、砂、不断撞击河底,尤其是山区河流因巨砾不断撞击,河底加深很快,在洪水期尤其明显. 3)锅穴作用是由流水中急速旋转的涡流所引起的,它促使砾石像钻具一样作用于河底.河底上被钻出的坑,称为锅穴. 2.侵蚀基准面: 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下限.海平面及由海片面向大陆内引伸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水水面、主流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之为局部侵蚀基准面. 3.河流的总剖面: 指河流从源头到河口沿着中线的剖面,常常用河底纵向上不同高度点的连线表示.入海河流的纵剖面,总体上是向海倾斜并略向下凹的曲线.起初,曲线本身还有高低起伏,其起伏的态势受岩性和构造控制.如组成河床的岩石软硬相间则坚硬岩石段凸起,软岩层段凹入.当河底显著起伏不平时,常形成急流和瀑布. 急流是由于河床坡度较大,水流湍急. 瀑布是河床呈阶梯状,流水从高处泻落.当流水通过断层断崖,或流水由悬谷下泻时都可以形成瀑布.尤以在软硬相间、倾角平缓并向上游倾斜的岩层中最易形成瀑布.瀑布一旦形成,其下蚀则更强烈.在瀑布跌落处下蚀最盛,可以形成深潭.水力冲击和旋涡水流的掏蚀,可以掘掉瀑布陡壁下部的软岩层,使上面突出的硬岩层失去支持而崩落,导致瀑布向上游后退. 4.河流的平衡作用 河流形成之初,多急流瀑布,河流纵剖面不平滑.由于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河床上的突起被削去,凹坑被填平,急流和瀑布逐渐消失,河流纵剖面逐渐演变成为平滑的曲线,称为平衡剖面.在这种状况下河流排泄其水体及所携带的沉积物只须作最小的功.达到这种状态的河流称为均夷流.这是河流发展的总趋向.但是,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变化与地壳运动,河流的流速、流量、河床形状及坡度等都在不断改变,因此河流完全达到平衡状态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准平衡状态范围内摆动. 大坝的建立能破坏河流在演化中力求建立起来的平衡状态.因为河流的搬运物在水库里发生堆积,使水坝以上河段的侵蚀基准面提高.而水坝以下的河段,由于大量搬运物被水库所截,河流的侵蚀能力增强,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可能遭受破坏. 二、旁蚀 又称侧蚀.河水冲刷河床两侧以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 旁蚀的原因: 1.弯道离心力的作用 如果河流一开始是直河道,河道坡度均一且沉积物分布均匀,然而随着河流侵蚀和沉积,河道逐渐成为一系列略呈对称的弯道,形如正弦曲线.这是因为水体沿另一物体表面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阻力与粘滞力,水体便作上下及横向摆动,而且摆动由弱到强,河底渐变成波状,在河道两侧出现交替排列的浅滩和凹坑.河道一旦变为波状,弯道离心力(指河道弯曲部位因惯性作用而产生的离心力,如右下图)便开始发生作用.在弯道 离心力的作用下,水体向凹岸集中,故凹岸水面抬高,凸岸水面降低,从而产生横向比降,引起自凹岸向凸岸的横向力,在弯道流水断面的垂线上.水体上层的离心力大于横向力,合力向右,水质点向右移动;水体下层离心力小于横向力,合力向左,水质点向左运动,横向力和离心力只是在中偏下的水体部分可达到平衡.这样便形成横向环流.由于横向环流的作用,使凹岸侵蚀,侵蚀下来的物质随横向环流向凸岸搬运;在凸岸,因底流有向上的运动,流向表面,其能量逐渐减弱,物质便在此发生沉积形成点砂坝. 2.科里奥利效应 即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水体运动的方向发生偏离.北半球运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右侧.南半球运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左侧.在河流弯道,离心力与科氏力同时作用.河流右弯处,离心力和科氏力方向相反,部分抵消,故对凹岸侵蚀力减弱.河流左弯处,二力方向一致,对凹岸侵蚀力增强.此外,凹岸的最大侵蚀点和凸岸的最大堆积点并不是在它们的顶部而是偏于前方.这样,随着横向环流不断作用,不仅是弯道幅度逐渐增大,而是弯道位置也不断向下游方向迁移. 三、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当侵蚀基准面因某种原因下降时,从河口段向上游方向也能发生显著的溯源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使河流由小到大,由短变长.它使许多互相分隔,规模较小的流水相互联结起来.将主流与支流以及支流的支流联结成为统一的系统,称为水系.每个水系或水系的一部分都有其流域(河流及支流构成的总区域).流域与流域之间由山体或高地所分隔.这种分开相邻流域的高地称为分水岭(解释和图如下). 此外,一河流向上坡加长的结果可以交切另一条河流,把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解释见下). 分水岭: 有的分水岭范围广阔,有的分水岭仅位于支流之间.随着河流向源头方向延伸,分水岭逐渐变窄,高度随之降低.如果分水岭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相同,则分水岭的高度降低,而其位置不发生移动;如果一侧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超过另一侧的河流,则随着分水岭高度的降低,其位置会向着溯源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一侧移动. 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现象在两条流向垂直的河流之间最易发生,袭夺后产生的地形也较特征.袭夺它河的河流称为袭夺河,被袭者称为被夺河.在袭夺发生处常形成近90度的急转弯,称为袭夺弯.被夺河的中下游仍然存在,称为戴头河.戴头河的上游与袭夺河之间的干涸谷底称为风口.风口处常能见到河床堆积的沉积物.在干涸河谷中可形成湖泊沼泽.2023-07-08 10:46:381
溯源侵蚀是什么意思
溯源的解释[trace to the source;go back to the origin] 往上游寻找发源地, 比喻 探求本源 追本溯源 词语分解 溯的解释 溯 ù 逆着水流的方向走: 溯流而上 。 追求 根源或回想:回溯。 追溯 。上溯。追本溯源。 部首 :氵; 源的解释 源 á 水流所从出的地方:河源。泉源。发源。源远流长。源头。 事物的根由:来源。资源。渊源。能源。起源。策源地。 姓。 流 部首:氵。2023-07-08 10:46:441
流水侵蚀有什么表现?是下蚀,侧蚀,溯源侵蚀吗?
河床河岸物质减少就是侵蚀,下蚀造成河床绝对海拔降低,侧蚀造成河岸向侧方后退,溯源侵蚀造成河床向源头展宽加深。三者的关系是面流在低洼地带汇聚形成线状水流即洪流,地表的长时间流动的水流为河流。流水侵蚀其分为机械冲刷作用和化学溶蚀作用两种,而机械冲刷作用又分为坡面侵蚀和槽床侵蚀两大类。一,坡面侵蚀:主要就是面流流经时对地表的冲刷作用,是以片状为特点,具有暂时性二,槽床侵蚀:①下切侵蚀:河流在水流作用下垂直向下切割岩石,使得河道加深,河床降低的过程。主要原因是河流的流动过程中对河底岩石摩擦的侵蚀和水位面差异(即侵蚀基准面或地下水位面),河流的摩擦侵蚀就是物理的动能引起的力量作用于岩体,进行摩擦侵蚀。而水位面差异就是河流与地下水位面所产生的高度差引起的势能带动水流产生侵蚀,因为河流不断下切侵蚀,最终侵蚀到地下水位面时,河流水体和地下水体直接无其他地质体吧算是,就会停止侵蚀,进而产生侧蚀,有一个终极侵蚀基准面就是海平面。②溯源侵蚀:其侵蚀方向是不断向源头进行,使得河谷加长和河床降低。这种侵蚀常常发生在河流的陡坡地带,流水对岩体不断地向后(源头侵蚀),并且水流下来的时候还有跌水的冲蚀对河床底,主要是瀑布最为明显。③侧向侵蚀:对河谷两岸进行冲刷侵蚀方向为河岸,受地转偏向力和岸体岩性影响(高考那个黄河小北干流很明显)。此时就是河流到达河流下游(上游和中游也会有,但是没下游明显),其接触到地下水位面了,开始进行侧向侵蚀,长江荆州十八弯可以看看,长江侧蚀形成的蛇曲啥的。河流的侵蚀作用是多位一体的,没有什么地方是只有单一的侵蚀作用,都是多种侵蚀作用的共同影响,只不过占的多少不一罢了。2023-07-08 10:46:511
河流侵蚀有哪三种?我只知道一个溯源侵蚀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河流侵蚀作用包括冲蚀作用、磨蚀作用和溶蚀作用等。1、冲蚀作用,水流的冲蚀使河岸崩塌,带走泥沙石砾。2、磨蚀作用,被搬运的粗粒碎屑以滚动或跃移方式前进,沿途磨蚀河床和岸壁,砂砾之间也发生相互碰撞和研磨,使其粒径变小,圆度增大(波浪、潮流、海流和风的作用亦出现这种情况);细粒的粉砂、粘土则被悬浮下输。3、溶蚀作用,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侵蚀过程。当水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则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在易溶岩区(如石灰岩区)溶蚀作用尤其明显。扩展资料侵蚀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体,全球陆地上的年平均降水量计有十万立方公里以上,其中四分之三蒸发,返回大气或渗入地下,其余皆流经陆地注入海洋,故产生的侵蚀力量至为庞大。河流的侵蚀,可产生峡谷、瀑布等壮观地景。海水的侵蚀力量也狠大,但仅限于海岸地带,海水进退所影响的滨海区平均宽约二百公尺,占全球总面积不过百分之零点二而已;然而,海水侵蚀所造成的地形十分独特,像岬角、海蚀崖、海蚀洞、波蚀棚等,均为优良的观光资源。过去地质时代曾经有过多次的冰期,所遗留下的地形遍布全球各地。至于风的侵蚀力量较小,但是却比河流侵蚀更见普及,尤其在乾燥的沙漠地带,风的作用特别显著,其雕塑出的地形,造形奇特美观,新疆的白龙堆和台湾的风稜石,都是很好的例子。2023-07-08 10:47:073
高中必修一地理:溯源侵蚀的示意图
溯源侵蚀 headward erosion 定义: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原因: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引起河流的再塑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因基面下降而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新出露的河段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原因。 例证:溯源侵蚀在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最为明显。河谷或沟谷源头,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引起向上游不断侵蚀,从而加长河谷的长度。在黄土地区溯源侵蚀现象最为明显,因为黄土土质松散并多节理,降雨后沿冲沟向上侵蚀。沟头地区每年向源侵蚀可达数十米,这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形成多级阶地。 溯源侵蚀现象在河流中极为普遍,除上述河口段因基面下降引起的后退侵蚀以外,主支流上游的沟谷源头向河间地的侵蚀、河流上各个跌水的向上游后退侵蚀等均属于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使河床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引起河流纵剖面的变化。2023-07-08 10:47:251
河流侵蚀有哪三种?我只知道一个溯源侵蚀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 一、下蚀 又称底蚀。河流向下侵蚀,刷深河床。 1.下蚀作用: 1)顺坡而下的流水具有垂直向下的运动分量。坡度越陡,下蚀能力越强。 2)在河底滚动和跳跃的砾、砂、不断撞击河底,尤其是山区河流因巨砾不断撞击,河底加深很快,在洪水期尤其明显。 3)锅穴作用是由流水中急速旋转的涡流所引起的,它促使砾石像钻具一样作用于河底。河底上被钻出的坑,称为锅穴。 2.侵蚀基准面: 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下限。海平面及由海片面向大陆内引伸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水水面、主流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之为局部侵蚀基准面。 3.河流的总剖面: 指河流从源头到河口沿着中线的剖面,常常用河底纵向上不同高度点的连线表示。入海河流的纵剖面,总体上是向海倾斜并略向下凹的曲线。起初,曲线本身还有高低起伏,其起伏的态势受岩性和构造控制。如组成河床的岩石软硬相间则坚硬岩石段凸起,软岩层段凹入。当河底显著起伏不平时,常形成急流和瀑布。 急流是由于河床坡度较大,水流湍急。 瀑布是河床呈阶梯状,流水从高处泻落。当流水通过断层断崖,或流水由悬谷下泻时都可以形成瀑布。尤以在软硬相间、倾角平缓并向上游倾斜的岩层中最易形成瀑布。瀑布一旦形成,其下蚀则更强烈。在瀑布跌落处下蚀最盛,可以形成深潭。水力冲击和旋涡水流的掏蚀,可以掘掉瀑布陡壁下部的软岩层,使上面突出的硬岩层失去支持而崩落,导致瀑布向上游后退。 4.河流的平衡作用 河流形成之初,多急流瀑布,河流纵剖面不平滑。由于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河床上的突起被削去,凹坑被填平,急流和瀑布逐渐消失,河流纵剖面逐渐演变成为平滑的曲线,称为平衡剖面。在这种状况下河流排泄其水体及所携带的沉积物只须作最小的功。达到这种状态的河流称为均夷流。这是河流发展的总趋向。但是,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变化与地壳运动,河流的流速、流量、河床形状及坡度等都在不断改变,因此河流完全达到平衡状态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准平衡状态范围内摆动。 大坝的建立能破坏河流在演化中力求建立起来的平衡状态。因为河流的搬运物在水库里发生堆积,使水坝以上河段的侵蚀基准面提高。而水坝以下的河段,由于大量搬运物被水库所截,河流的侵蚀能力增强,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可能遭受破坏。 二、旁蚀 又称侧蚀。河水冲刷河床两侧以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 旁蚀的原因: 1.弯道离心力的作用 如果河流一开始是直河道,河道坡度均一且沉积物分布均匀,然而随着河流侵蚀和沉积,河道逐渐成为一系列略呈对称的弯道,形如正弦曲线。这是因为水体沿另一物体表面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阻力与粘滞力,水体便作上下及横向摆动,而且摆动由弱到强,河底渐变成波状,在河道两侧出现交替排列的浅滩和凹坑。河道一旦变为波状,弯道离心力(指河道弯曲部位因惯性作用而产生的离心力,如右下图)便开始发生作用。在弯道 离心力的作用下,水体向凹岸集中,故凹岸水面抬高,凸岸水面降低,从而产生横向比降,引起自凹岸向凸岸的横向力,在弯道流水断面的垂线上。水体上层的离心力大于横向力,合力向右,水质点向右移动;水体下层离心力小于横向力,合力向左,水质点向左运动,横向力和离心力只是在中偏下的水体部分可达到平衡。这样便形成横向环流。由于横向环流的作用,使凹岸侵蚀,侵蚀下来的物质随横向环流向凸岸搬运;在凸岸,因底流有向上的运动,流向表面,其能量逐渐减弱,物质便在此发生沉积形成点砂坝。 2.科里奥利效应 即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水体运动的方向发生偏离。北半球运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右侧。南半球运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左侧。在河流弯道,离心力与科氏力同时作用。河流右弯处,离心力和科氏力方向相反,部分抵消,故对凹岸侵蚀力减弱。河流左弯处,二力方向一致,对凹岸侵蚀力增强。此外,凹岸的最大侵蚀点和凸岸的最大堆积点并不是在它们的顶部而是偏于前方。这样,随着横向环流不断作用,不仅是弯道幅度逐渐增大,而是弯道位置也不断向下游方向迁移。 三、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当侵蚀基准面因某种原因下降时,从河口段向上游方向也能发生显著的溯源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使河流由小到大,由短变长。它使许多互相分隔,规模较小的流水相互联结起来。将主流与支流以及支流的支流联结成为统一的系统,称为水系。每个水系或水系的一部分都有其流域(河流及支流构成的总区域)。流域与流域之间由山体或高地所分隔。这种分开相邻流域的高地称为分水岭(解释和图如下)。 此外,一河流向上坡加长的结果可以交切另一条河流,把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解释见下)。 分水岭: 有的分水岭范围广阔,有的分水岭仅位于支流之间。随着河流向源头方向延伸,分水岭逐渐变窄,高度随之降低。如果分水岭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相同,则分水岭的高度降低,而其位置不发生移动;如果一侧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超过另一侧的河流,则随着分水岭高度的降低,其位置会向着溯源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一侧移动。 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现象在两条流向垂直的河流之间最易发生,袭夺后产生的地形也较特征。袭夺它河的河流称为袭夺河,被袭者称为被夺河。在袭夺发生处常形成近90度的急转弯,称为袭夺弯。被夺河的中下游仍然存在,称为戴头河。戴头河的上游与袭夺河之间的干涸谷底称为风口。风口处常能见到河床堆积的沉积物。在干涸河谷中可形成湖泊沼泽。2023-07-08 10:47:341
影响溯源侵蚀速度的因素?
影响土地侵蚀的因素:降雨量大、无植物覆盖、土地的坡度大.主要原因:雨水因为雨水和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侵蚀使地表的地形地貌发生改变.2023-07-08 10:47:441
河流阶地和溯源侵蚀的形成机制
河流阶地分为两大类:河蚀旋回阶地与非河蚀旋回阶地,并着重指明前者是由于河流的侵蚀-堆积-再侵蚀作用这样一个河流侵蚀旋回过程形成的.其结果使谷底升高于河水面之上,成为阶地地形.而引起河蚀旋回的基本动力是河流活力的变化(河流活力与流速的平方和流量的乘积的半数成正比,与输沙量成反比),而导致河流活力变化的根本原因,有新构造因素、气候因素、河流袭夺或改道等.至于非河蚀旋回阶地,则由于岩石性质与产状,两次河曲的重复摆动,山溪、洪流在主河两侧的冲积锥、洪积扇堆积等所造成,它不是受河流活力增强而引起,也就是说它不是河流侵蚀旋回过程的反映。河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不断地使河流加宽、加深外,还对沟谷、河谷的源头产生侵蚀作用,不断地使河流源头向上移动,使谷地延长。这种侵蚀作用就叫做溯源侵蚀。溯源侵蚀可以在河流全程的任何地段发生,其速度也可以很快,如中国黄土高原沟谷溯源侵蚀的结果,每年可使沟头前进数米至数十米。2023-07-08 10:48:061
河流侵蚀有哪三种?我只知道一个溯源侵蚀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 一、下蚀 又称底蚀。河流向下侵蚀,刷深河床。 1.下蚀作用: 1)顺坡而下的流水具有垂直向下的运动分量。坡度越陡,下蚀能力越强。 2)在河底滚动和跳跃的砾、砂、不断撞击河底,尤其是山区河流因巨砾不断撞击,河底加深很快,在洪水期尤其明显。 3)锅穴作用是由流水中急速旋转的涡流所引起的,它促使砾石像钻具一样作用于河底。河底上被钻出的坑,称为锅穴。 2.侵蚀基准面: 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下限。海平面及由海片面向大陆内引伸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水水面、主流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之为局部侵蚀基准面。 3.河流的总剖面: 指河流从源头到河口沿着中线的剖面,常常用河底纵向上不同高度点的连线表示。入海河流的纵剖面,总体上是向海倾斜并略向下凹的曲线。起初,曲线本身还有高低起伏,其起伏的态势受岩性和构造控制。如组成河床的岩石软硬相间则坚硬岩石段凸起,软岩层段凹入。当河底显著起伏不平时,常形成急流和瀑布。 急流是由于河床坡度较大,水流湍急。 瀑布是河床呈阶梯状,流水从高处泻落。当流水通过断层断崖,或流水由悬谷下泻时都可以形成瀑布。尤以在软硬相间、倾角平缓并向上游倾斜的岩层中最易形成瀑布。瀑布一旦形成,其下蚀则更强烈。在瀑布跌落处下蚀最盛,可以形成深潭。水力冲击和旋涡水流的掏蚀,可以掘掉瀑布陡壁下部的软岩层,使上面突出的硬岩层失去支持而崩落,导致瀑布向上游后退。 4.河流的平衡作用 河流形成之初,多急流瀑布,河流纵剖面不平滑。由于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河床上的突起被削去,凹坑被填平,急流和瀑布逐渐消失,河流纵剖面逐渐演变成为平滑的曲线,称为平衡剖面。在这种状况下河流排泄其水体及所携带的沉积物只须作最小的功。达到这种状态的河流称为均夷流。这是河流发展的总趋向。但是,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变化与地壳运动,河流的流速、流量、河床形状及坡度等都在不断改变,因此河流完全达到平衡状态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准平衡状态范围内摆动。 大坝的建立能破坏河流在演化中力求建立起来的平衡状态。因为河流的搬运物在水库里发生堆积,使水坝以上河段的侵蚀基准面提高。而水坝以下的河段,由于大量搬运物被水库所截,河流的侵蚀能力增强,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可能遭受破坏。 二、旁蚀 又称侧蚀。河水冲刷河床两侧以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 旁蚀的原因: 1.弯道离心力的作用 如果河流一开始是直河道,河道坡度均一且沉积物分布均匀,然而随着河流侵蚀和沉积,河道逐渐成为一系列略呈对称的弯道,形如正弦曲线。这是因为水体沿另一物体表面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阻力与粘滞力,水体便作上下及横向摆动,而且摆动由弱到强,河底渐变成波状,在河道两侧出现交替排列的浅滩和凹坑。河道一旦变为波状,弯道离心力(指河道弯曲部位因惯性作用而产生的离心力,如右下图)便开始发生作用。在弯道 离心力的作用下,水体向凹岸集中,故凹岸水面抬高,凸岸水面降低,从而产生横向比降,引起自凹岸向凸岸的横向力,在弯道流水断面的垂线上。水体上层的离心力大于横向力,合力向右,水质点向右移动;水体下层离心力小于横向力,合力向左,水质点向左运动,横向力和离心力只是在中偏下的水体部分可达到平衡。这样便形成横向环流。由于横向环流的作用,使凹岸侵蚀,侵蚀下来的物质随横向环流向凸岸搬运;在凸岸,因底流有向上的运动,流向表面,其能量逐渐减弱,物质便在此发生沉积形成点砂坝。 2.科里奥利效应 即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水体运动的方向发生偏离。北半球运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右侧。南半球运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左侧。在河流弯道,离心力与科氏力同时作用。河流右弯处,离心力和科氏力方向相反,部分抵消,故对凹岸侵蚀力减弱。河流左弯处,二力方向一致,对凹岸侵蚀力增强。此外,凹岸的最大侵蚀点和凸岸的最大堆积点并不是在它们的顶部而是偏于前方。这样,随着横向环流不断作用,不仅是弯道幅度逐渐增大,而是弯道位置也不断向下游方向迁移。 三、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当侵蚀基准面因某种原因下降时,从河口段向上游方向也能发生显著的溯源侵蚀作用。 溯源侵蚀使河流由小到大,由短变长。它使许多互相分隔,规模较小的流水相互联结起来。将主流与支流以及支流的支流联结成为统一的系统,称为水系。每个水系或水系的一部分都有其流域(河流及支流构成的总区域)。流域与流域之间由山体或高地所分隔。这种分开相邻流域的高地称为分水岭(解释和图如下)。 此外,一河流向上坡加长的结果可以交切另一条河流,把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解释见下)。 分水岭: 有的分水岭范围广阔,有的分水岭仅位于支流之间。随着河流向源头方向延伸,分水岭逐渐变窄,高度随之降低。如果分水岭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相同,则分水岭的高度降低,而其位置不发生移动;如果一侧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超过另一侧的河流,则随着分水岭高度的降低,其位置会向着溯源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一侧移动。 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现象在两条流向垂直的河流之间最易发生,袭夺后产生的地形也较特征。袭夺它河的河流称为袭夺河,被袭者称为被夺河。在袭夺发生处常形成近90度的急转弯,称为袭夺弯。被夺河的中下游仍然存在,称为戴头河。戴头河的上游与袭夺河之间的干涸谷底称为风口。风口处常能见到河床堆积的沉积物。在干涸河谷中可形成湖泊沼泽。2023-07-08 10:48:131
溯源侵蚀只能发生在河流源头?
定义: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原因: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引起河流的再塑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因基面下降而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新出露的河段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原因。 例证:溯源侵蚀在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最为明显。河谷或沟谷源头,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引起向上游不断侵蚀,从而加长河谷的长度。在黄土地区溯源侵蚀现象最为明显,因为黄土土质松散并多节理,降雨后沿冲沟向上侵蚀。沟头地区每年向源侵蚀可达数十米,这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形成多级阶地。 溯源侵蚀现象在河流中极为普遍,除上述河口段因基面下降引起的后退侵蚀以外,主支流上游的沟谷源头向河间地的侵蚀、河流上各个跌水的向上游后退侵蚀等均属于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使河床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引起河流纵剖面的变化。2023-07-08 10:48:345
河流侵蚀结果
侵蚀作用的方向分为:一、下蚀 又称底蚀.河流向下侵蚀,刷深河床.1.下蚀作用: 1)顺坡而下的流水具有垂直向下的运动分量.坡度越陡,下蚀能力越强.2)在河底滚动和跳跃的砾、砂、不断撞击河底,尤其是山区河流因巨砾不断撞击,河底加深很快,在洪水期尤其明显.3)锅穴作用是由流水中急速旋转的涡流所引起的,它促使砾石像钻具一样作用于河底.河底上被钻出的坑,称为锅穴. 2.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下限.海平面及由海片面向大陆内引伸的平面,称为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水水面、主流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之为局部侵蚀基准面.3.河流的总剖面:指河流从源头到河口沿着中线的剖面,常常用河底纵向上不同高度点的连线表示.入海河流的纵剖面,总体上是向海倾斜并略向下凹的曲线.起初,曲线本身还有高低起伏,其起伏的态势受岩性和构造控制.如组成河床的岩石软硬相间则坚硬岩石段凸起,软岩层段凹入.当河底显著起伏不平时,常形成急流和瀑布.急流是由于河床坡度较大,水流湍急.瀑布是河床呈阶梯状,流水从高处泻落.当流水通过断层断崖,或流水由悬谷下泻时都可以形成瀑布.尤以在软硬相间、倾角平缓并向上游倾斜的岩层中最易形成瀑布.瀑布一旦形成,其下蚀则更强烈.在瀑布跌落处下蚀最盛,可以形成深潭.水力冲击和旋涡水流的掏蚀,可以掘掉瀑布陡壁下部的软岩层,使上面突出的硬岩层失去支持而崩落,导致瀑布向上游后退. 4.河流的平衡作用河流形成之初,多急流瀑布,河流纵剖面不平滑.由于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河床上的突起被削去,凹坑被填平,急流和瀑布逐渐消失,河流纵剖面逐渐演变成为平滑的曲线,称为平衡剖面.在这种状况下河流排泄其水体及所携带的沉积物只须作最小的功.达到这种状态的河流称为均夷流.这是河流发展的总趋向.但是,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变化与地壳运动,河流的流速、流量、河床形状及坡度等都在不断改变,因此河流完全达到平衡状态是不可能的,只能在准平衡状态范围内摆动.大坝的建立能破坏河流在演化中力求建立起来的平衡状态.因为河流的搬运物在水库里发生堆积,使水坝以上河段的侵蚀基准面提高.而水坝以下的河段,由于大量搬运物被水库所截,河流的侵蚀能力增强,下游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可能遭受破坏. 二、旁蚀 又称侧蚀.河水冲刷河床两侧以及谷坡,使河床左右迁徙,谷坡后退,河床及谷底加宽.旁蚀的原因:1.弯道离心力的作用如果河流一开始是直河道,河道坡度均一且沉积物分布均匀,然而随着河流侵蚀和沉积,河道逐渐成为一系列略呈对称的弯道,形如正弦曲线.这是因为水体沿另一物体表面运动时,需要克服摩擦阻力与粘滞力,水体便作上下及横向摆动,而且摆动由弱到强,河底渐变成波状,在河道两侧出现交替排列的浅滩和凹坑.河道一旦变为波状,弯道离心力(指河道弯曲部位因惯性作用而产生的离心力,如右下图)便开始发生作用.在弯道 离心力的作用下,水体向凹岸集中,故凹岸水面抬高,凸岸水面降低,从而产生横向比降,引起自凹岸向凸岸的横向力,在弯道流水断面的垂线上.水体上层的离心力大于横向力,合力向右,水质点向右移动;水体下层离心力小于横向力,合力向左,水质点向左运动,横向力和离心力只是在中偏下的水体部分可达到平衡.这样便形成横向环流.由于横向环流的作用,使凹岸侵蚀,侵蚀下来的物质随横向环流向凸岸搬运;在凸岸,因底流有向上的运动,流向表面,其能量逐渐减弱,物质便在此发生沉积形成点砂坝. 2.科里奥利效应即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水体运动的方向发生偏离.北半球运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右侧.南半球运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左侧.在河流弯道,离心力与科氏力同时作用.河流右弯处,离心力和科氏力方向相反,部分抵消,故对凹岸侵蚀力减弱.河流左弯处,二力方向一致,对凹岸侵蚀力增强.此外,凹岸的最大侵蚀点和凸岸的最大堆积点并不是在它们的顶部而是偏于前方.这样,随着横向环流不断作用,不仅是弯道幅度逐渐增大,而是弯道位置也不断向下游方向迁移.三、溯源侵蚀溯源侵蚀又称为向源侵蚀.它是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加长的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谷沟头.当侵蚀基准面因某种原因下降时,从河口段向上游方向也能发生显著的溯源侵蚀作用.溯源侵蚀使河流由小到大,由短变长.它使许多互相分隔,规模较小的流水相互联结起来.将主流与支流以及支流的支流联结成为统一的系统,称为水系.每个水系或水系的一部分都有其流域(河流及支流构成的总区域).流域与流域之间由山体或高地所分隔.这种分开相邻流域的高地称为分水岭(解释和图如下).此外,一河流向上坡加长的结果可以交切另一条河流,把后者上游的河水截夺过来,这种现象称为河流袭夺(解释见下). 分水岭:有的分水岭范围广阔,有的分水岭仅位于支流之间.随着河流向源头方向延伸,分水岭逐渐变窄,高度随之降低.如果分水岭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相同,则分水岭的高度降低,而其位置不发生移动;如果一侧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超过另一侧的河流,则随着分水岭高度的降低,其位置会向着溯源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一侧移动. 河流袭夺:河流袭夺现象在两条流向垂直的河流之间最易发生,袭夺后产生的地形也较特征.袭夺它河的河流称为袭夺河,被袭者称为被夺河.在袭夺发生处常形成近90度的急转弯,称为袭夺弯.被夺河的中下游仍然存在,称为戴头河.戴头河的上游与袭夺河之间的干涸谷底称为风口.风口处常能见到河床堆积的沉积物.在干涸河谷中可形成湖泊沼泽.2023-07-08 10:48:561
河流的侵蚀作用按方向有哪些类型
河流的侵蚀作用按照方向可以分为溯源侵蚀、侧蚀和下蚀三种类型。1.溯源侵蚀河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不断地使河流加宽、加深外,还对沟谷、河谷的源头产生侵蚀作用,不断地使河流源头向上移动,使谷地延长。这种侵蚀作用就叫做溯源侵蚀;2.侧蚀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这种作用的结果,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3.下蚀下蚀作用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河流随河床的刷深,水位下降,使两岸的河漫滩高处洪水位以上,向两岸阶地转化。2023-07-08 10:49:091
下蚀作用和侧蚀作用产生的原因
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这种作用的结果,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河流的溯源侵蚀,下切作用和旁蚀作用经常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以下切和溯源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以旁蚀作用为主。下蚀作用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河流随河床的刷深,水位下降,使两岸的河漫滩高处洪水位以上,向两岸阶地转化。下蚀作用强度与流量、流速、谷底纵剖面坡度、上游来沙量河谷地物质抗冲性有关。谷地窄,坡陡,流量大,谷地岩性松软,水流下蚀强度大。河谷下蚀还受侵蚀基准和地质构造运动的控制。当地壳抬升时,下蚀作用增强;地壳下降时,下蚀作用减弱。溯源侵蚀1、成因: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原因。2、溯源侵蚀加剧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降雨增加、土壤松散、植被覆盖率低等,除此之外还受地形影响。人为因素主要包括过度的工程建设和城市发展、不合理的工厂选址和没有沟道防护措施的城市排洪排污。3、源头的溯源侵蚀过程从时间顺序上来讲可划分为水力冲刷、水力重力共同作用、重力侵蚀三个阶段。沟头上方汇集的径流直接冲刷造成了沟头的迅速延伸,径流在沟边附近的裂缝、陷穴处下渗,从而导致沟头受水力重力共同作用而坍塌、滑落与沟头前进。4、瀑布的溯源侵蚀过程瀑布从峭壁上流下,对下侧岩层造成侵蚀,就会形成较深的水潭。同时瀑布底部的水流漩涡或砂粒对周围岩石发生侵蚀,峭壁下部出现较大的侵蚀空间。上部悬垂的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最终发生坍塌,导致瀑布不断向后推移倒退。2023-07-08 10:49:171
西高止山脉溯源侵蚀的原因
1、西高止山脉溯源侵蚀印度半岛受西南季风影响。西南季风来自海洋,水汽多,带来的降水多。2、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2023-07-08 10:49:311
如何判断河流的侵蚀岸通俗些
河流对两岸土地主要有四大动力作用:溯源侵蚀、下切、侧蚀和堆积作用。其中,溯源侵蚀、下切侵蚀和侧蚀对沿岸土地会产生侵蚀作用。河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不断地使河流加宽、加深外,还对沟谷、河谷的源头产生侵蚀作用,不断地使河流源头向上移动,使谷地延长。这种侵蚀作用就叫做溯源侵蚀。用学术定义的话,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侧蚀就是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对河岸进行侵蚀.流水有拓宽河床的作用.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这种作用的结果,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以下切和溯源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以旁蚀作用为主,流程较长的河流会在下流产生堆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2023-07-08 10:49:391
溯源侵蚀的分水岭
有的分水岭范围广阔,有的分水岭仅位于支流之间。随着河流向源头方向延伸,分水岭逐渐变窄,高度随之降低。如果分水岭两侧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相同,则分水岭的高度降低,而其位置不发生移动;如果一侧河流的溯源侵蚀能力超过另一侧的河流,则随着分水岭高度的降低,其位 置会向着溯源侵蚀能力弱的河流一侧移 动。2023-07-08 10:49:481
溯源侵蚀为什么是向上发展的?水不是应该往地处流吗?
泥土慢慢向上崩塌2023-07-08 10:50:033
溯源侵蚀的根本原因是下蚀吗
侵蚀地貌分为:下蚀(侵蚀河床)、侧蚀(侵蚀阶地、谷地)、溯源侵蚀(侵蚀谷坡,向河源方向延伸)。 下蚀一般在上游最突出,原因是河流的上游多为山区,落差较大,河流速度快,因此下蚀严重。 侧蚀在中下游最突出,中下游落差较小,水流减慢,2023-07-08 10:50:154
为什么河流侵蚀地貌初期河流会向源头方向侵蚀
这是地理的一个典型现象,叫溯源侵蚀定义: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原因: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引起河流的再塑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因基面下降而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新出露的河段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原因。例证:溯源侵蚀在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最为明显。河谷或沟谷源头,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引起向上游不断侵蚀,从而加长河谷的长度。在黄土地区溯源侵蚀现象最为明显,因为黄土土质松散并多节理,降雨后沿冲沟向上侵蚀。沟头地区每年向源侵蚀可达数十米,这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形成多级阶地。溯源侵蚀现象在河流中极为普遍,除上述河口段因基面下降引起的后退侵蚀以外,主支流上游的沟谷源头向河间地的侵蚀、河流上各个跌水的向上游后退侵蚀等均属于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使河床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引起河流纵剖面的变化。2023-07-08 10:50:242
河流的侵蚀作用按方向有哪些类型
河流的侵蚀作用按照方向可以分为溯源侵蚀、侧蚀和下蚀三种类型。一、溯源侵蚀河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不断地使河流加宽、加深外,还对沟谷、河谷的源头产生侵蚀作用,不断地使河流源头向上移动,使谷地延长。这种侵蚀作用就叫做溯源侵蚀。溯源侵蚀可以在河流全程的任何地段发生,其速度也可以很快,如中国黄土高原沟谷溯源侵蚀的结果,每年可使沟头前进数米至数十米。二、侧蚀侧蚀作用是指流水拓宽河床的作用。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这种作用的结果,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河流的溯源侵蚀,下切作用和旁蚀作用经常是同时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以下切和溯源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以旁蚀作用为主。三、下蚀下蚀作用是指沟谷或河谷底长期受水流冲蚀,沟槽与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的现象。河流随河床的刷深,水位下降,使两岸的河漫滩高处洪水位以上,向两岸阶地转化。2023-07-08 10:50:502
为什么河流侵蚀地貌初期河流会向源头方向侵蚀
你说的是溯源侵蚀吧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引起河流的再塑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因基面下降而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新出露的河段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原因2023-07-08 10:50:592
以下现象与溯源侵蚀作用有关的是()
以下现象与溯源侵蚀作用有关的是() A.蝶形谷B.断头河C.激流D.瀑布后退正确答案:断头河;瀑布后退2023-07-08 10:51:061
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分别对地貌的影响
以下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看下图……2023-07-08 10:51:151
溯源侵蚀的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现象在两条流向垂直的河流之间最易发生,袭夺后产生的地形也较特别。袭夺它河的河流称为袭夺河,被袭者称为被夺河。在袭夺发生处常形成近90度的急转弯,称为袭夺弯。被夺河的中下游仍然存在,称为断头河。断头河的上游与袭夺河之间的干涸谷底称为风口。风口处常能见到河床堆积的沉积物。在干涸河谷中可形成湖泊沼泽。2023-07-08 10:51:491
河流溯源侵蚀为何使河流的支流变长?
溯源侵蚀在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最为明显。河谷或沟谷源头,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引起向上游不断侵蚀 ,从而加长河谷的长度。所以看起来令河流延长了。在黄土地区溯源侵蚀现象最为明显,因为黄土土质松散并多节理,降雨后沿冲沟向上侵蚀。沟头地区每年向源侵蚀可达数十米,这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形成多级阶地。2023-07-08 10:52:082
平原地区河流以侧蚀为主,但有没有溯源侵蚀
溯源侵蚀: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精】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锐】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从定义来看,溯源侵蚀一般【教】会发生在下切冲刷力较强的河段,而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下切的冲刷不大。所以【育】平原地区的溯源侵蚀现象较少。2023-07-08 10:52:161
地理上的流水回溯作用,帮忙详细解释一下(包括发生地点,影响,举个例子说明)
溯源侵蚀 headward erosion 定义: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又称向源侵蚀。 原因:侵蚀基准面的变化必然引起河流的再塑造。当侵蚀基准面上升时,水面比降减少,水流搬运泥沙的能力减弱,河流发生堆积。相反,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因基面下降而出露的河床坡度增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开始在新出露的河段发生侵蚀,然后逐渐向上游发展,导致溯源侵蚀。所以侵蚀基准面变化是引起溯源侵蚀的最主要原因。 例证:溯源侵蚀在河流源头和河口地段最为明显。河谷或沟谷源头,因河床纵剖面较陡,下切侵蚀作用加强,引起向上游不断侵蚀,从而加长河谷的长度。在黄土地区溯源侵蚀现象最为明显,因为黄土土质松散并多节理,降雨后沿冲沟向上侵蚀。沟头地区每年向源侵蚀可达数十米,这是黄土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河口地段由于侵蚀基准面的下降,可以引起河流下切,产生溯源现象,形成多级阶地。 溯源侵蚀现象在河流中极为普遍,除上述河口段因基面下降引起的后退侵蚀以外,主支流上游的沟谷源头向河间地的侵蚀、河流上各个跌水的向上游后退侵蚀等均属于溯源侵蚀。溯源侵蚀使河床向纵深的方向发展,进一步引起河流纵剖面的变化。2023-07-08 10:52:221
河流会侵蚀两岸的土地吗
河流当然会侵蚀两岸的土地,这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高中地理知识,河流对两岸土地主要有四大动力作用:溯源侵蚀、下切、侧蚀和堆积作用。其中,溯源侵蚀、下切侵蚀和侧蚀对沿岸土地会产生侵蚀作用。河流水对地表的侵蚀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不断地使河流加宽、加深外,还对沟谷、河谷的源头产生侵蚀作用,不断地使河流源头向上移动,使谷地延长。这种侵蚀作用就叫做溯源侵蚀。用学术定义的话,河流或沟谷发育过程中,因水流冲刷作用加剧,下切侵蚀不仅加深河床或沟床,受冲刷的部位随着物质的蚀离,并使其向上游源头侵蚀后退的现象。侧蚀就是河流在流动的过程中会对河岸进行侵蚀.流水有拓宽河床的作用.侧蚀作用主要发生在河床弯曲处,因为主流线迫近凹岸,由于横向环流作用,使凹岸受流水冲蚀,这种作用的结果,加宽了河床,使河道更弯曲,形成曲流.一般情况下,河流的上游以下切和溯源侵蚀作用为主,中下游以旁蚀作用为主,流程较长的河流会在下流产生堆积。总之,以上经供参考,具体还要多看书。2023-07-08 10:52:321
高一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参考
【 #高一# 导语】偶尔会抱怨为什么自己没天赋,又或者因为别人能轻易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而不平衡。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完全没办法。现在的我倒觉得这样也好,世上或许有人能一步登天,但那人不是我。自己一点一点抓住的东西,比什么都来得真实。用时间换天份,用坚持换机遇,我走得很慢,但我绝不回头。 高一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参考》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 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在外力作用中,流水是一种大而普遍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板书)。 [教师精讲] 师:河流所形成的地貌,是我们在自然界中所见到的最常见的地貌种类之一。请看下面两幅图片。 (出示图片“三峡地貌”“崇明岛”) 师:以上两幅图片都是河流地貌,但它们的成因相同吗? 生:成因不同。三峡是长江切割巫山而形成的,是河流的侵蚀地貌;崇明岛是长江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堆积而成,是河流的堆积地貌。 师:分析得很正确!这两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流水作用的结果,只不过它们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的地貌,让我们首先来认识河流侵蚀地貌。 (板书)(一)河流侵蚀地貌 师: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破坏并带走地表的物质,形成侵蚀地貌。河流的侵蚀主要有三种类型,由于它们对地表的侵蚀方向不同,因而对河谷形态的影响也不同。这三种类型是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 (播放录像“虎跳峡”或出示图片) 师:同学们一定为虎跳峡汹涌而澎湃的激流所震撼,湍急的河水从高处奔流跌落而下,对河谷的岩石有着强烈的冲刷作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种侵蚀的最终结果会使河谷怎样发展?这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 生:(讨论后回答)强大的流水作用会侵蚀岩石,使岩石向着河流的上游方向逐渐消退,这是溯源侵蚀。 师:非常好。这种侵蚀会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从而使河流向上游方向发育。请大家再看虎跳峡的横剖面图,像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字母? 生:“V”字形 师:对!虎跳峡处于长江的上游,在长江的发育过程中处于较晚的时期,也就是河流发育的初期,河谷的集水面积较小。 (出示图片“长江三峡”) 李白的诗《朝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师:这首诗描写了三峡壮丽的景色,江如奔马,舟若飞箭。请大家思考:三峡的横断面像英语字母中的哪个呢?这种侵蚀是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类呢? 生:三峡横断面呈“U”形,属于“下蚀”. 师:很好!三峡的成因是地壳运动导致构造裂隙,水流顺构造裂隙强烈侵蚀、下切而形成的,它使河床加深,河谷向纵深方向发展。 材料:荆江是长江自中国湖北省枝江至湖南省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全长420千米,而直线距离仅约185千米。河道曲折之程度,不仅在我国而且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因此,素有“九曲回肠”之称。每逢汛期,从上游汹涌而至的洪水在这里左冲右突,两岸堤防险象环生。据史载,新中国成立以前的450年间,荆州江河堤防溃口186次,平均不到3年一次。 师: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请同学们看图片和材料思考讨论,为什么说荆江河段险呢? 生:(讨论后回答)因为荆江河段特别弯曲,所以水流不畅,容易溃堤。 师:说得很好。那么请同学们思考:荆江河段的河流侵蚀属于哪一种类型呢?它又会产生怎样的河流侵蚀地貌呢? 生:属于侧蚀。它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师:不错。我们已经了解了河流的三种侵蚀方向及其对河谷地貌的影响,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这样的问题呢?即陆地上本没有河流,那么河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阅读课文并思考讨论。 (出示图片“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面貌”) 师:黄土高原上有着这么多的沟谷,为什么它们却没有形成河谷呢?沟谷和河谷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生:河谷是由沟谷发育而来的。沟谷流水水量大、流速快,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很强,从而使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如果沟谷获得了稳定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就逐渐演变成了河谷。 师:很好!发育初期的河谷的集水面积比较小,横剖面呈“V”字形。“V”字形河谷形成后,河流的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请看下图并思考讨论:图中A、B两点哪里更适于建河运码头,说明理由。 生:B点。A点是凸岸,水流缓慢,泥沙堆积;B点是凹岸,水流速度快,侵蚀作用强烈,因此水深较深,适合做码头。 师:分析得很好!请读教材图4.17,这种凹岸侵蚀、凸岸堆积不停地进行,河谷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生:出现连续的河湾。河湾不断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展宽,并在河谷内堆积大量泥沙。 师:对!这个时候,河谷的发育就进入了成熟期。同学们看c图,成熟期的河谷的形态有何特点? 生:成熟期的河谷比较宽,横剖面呈槽形。 师:不错。我们了解了河谷的形成过程,它主要是外力作用塑造的地表形态,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例,看看大家对刚才学的内容掌握得如何? (P84活动) (学生阅读材料,教师出示张家界有关图片)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张家界的澧水源头、娄水上游、茅岩河段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河谷之所以多隘谷、峡谷,是由于地壳上升,溪流向下切割作用强烈,来不及将河流拓宽,从而使河谷形成隘谷、峡谷。河的谷底极窄成线形,河流两岸壁立千仞,河谷中间滩多水急。 师:从张家界的河谷地貌形成过程可以知道,虽然河谷地貌是外力作用的结果,但张家界特殊而秀险的河谷地貌也离不开地壳的抬升作用。 (活动探究) 课后让学生自己到网上寻找一些冰川、风等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图片,试着描述它们的特点并推测其形成过程。 课后习题 完成地理填充图册。 【篇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根据资料,能够分析不同河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 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洪(冲)积扇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区别。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设计 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 比如,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也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 1.溯源侵蚀及其形成地貌 学生活动:识别图中所显示的河流的侵蚀方式并说出判断依据。 教师活动:结合图片讲解溯源侵蚀。甲河源头处受到流水侵蚀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长度被延长。经过长期发展,甲河的源头不断向乙河处移动,最后与之沟通。可见,通过溯源侵蚀作用,河流向源头部分延伸,河谷加长。 承转:那么,图中显示的甲河的河谷形态还有什么变化呢?图中甲河谷不但变长了,还变宽了、变深了!引导学生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是什么? 2.下蚀、侧蚀及其形成地貌 师生共同总结河流侵蚀地貌的类型及其侵蚀方式,同时结合幻灯片让学生认识“V形谷” 过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河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每一条河流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将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材图4.17“河谷的演变”,回答问题: ①描述图中所示的河谷的演变过程。 ②若我们观察同一条河,a、b、c三种河谷形态可能出现在什么河段? 教师结合图片讲解河谷的演变过程,指出三种河谷形态所在的河段。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承转:从图上看,原本比较平直的河谷逐渐变得弯曲,学者们称之为“河曲”。很多河流都是蜿蜒曲折地流过大地,向世人展示出弯曲之美(课件图片)。 从河岸角度来看,每个弯曲的河岸都可以分为凸和凹两种形态。请同学们在教材插图4.17中的b图上找出两种河岸,若你有疑问请参照象形文字“凸”和“凹”的形态。 3.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那么,凸岸和凹岸处的主导外力作用是什么呢?凸岸之所以“凸”是有沉积物的不断积累,而凹岸是物质逐渐减少的结果。结合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的定义,我们可以推断:凸岸表现为流水的堆积作用,属于堆积地貌;凹岸表现为流水的侵蚀作用,属于侵蚀地貌。古代人曾有诗描述到这两种河岸的差异。 学生活动: 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景图中的凸岸和凹岸。 ②阅读古诗,找出诗句中描述凸岸和凹岸的部分。 ③根据诗歌推断两种河岸形态对人类活动的不同影响,并说明理由。 承转:如果有一平直河道,因为地转偏向力导致河水流速有所差异,进而导致了河流的弯曲,那么这条河道的形态将怎么继续发展下去呢? (二)河流堆积地貌 1.河漫滩平原 学生活动:推测图中河道形态的演变趋势。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河道形态的演变过程,自然得出河漫滩平原的成因,最后总结河漫滩平原的形成。 承转:河漫滩平原是河流冲积平原的一类型,河流的堆积地貌还有其他的类型。 2.洪积──冲积平原 学生活动:根据课前预习成果,找出图中冲积扇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采玉地点的地貌类型,指导学生分析冲积扇不同部位的颗粒大小。同时,教师要借助课件展示冲积扇的实景图和素描图,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特征。 承转:河流出山口形成了冲积扇,进而可能扩大为洪积──冲积平原,那么有些河流是注入海洋的,在河流入海口又会形成什么样的地貌呢? 3.三角洲平原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阅读教材案例3,在幻灯片上指出黄河三角洲的位置,从而引领学生建立三角洲的实景概念。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根据教材描述总结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提取教材文字信息,同时对学生的总结加以整理、规范,进而形成简练的语言。 师生共同总结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 承转:学完河流地貌的知识,同学们能否解释本节课之初提出的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说出墓葬区选址的科学原理与现代城市风水中“反弓水”的荒谬之处。同时,教师也要进行解释,风水之目的是寻求宜居所在,遵循科学原理,摒弃其中迷信成分。 承转:从上例我们也可以看出,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总结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具体影响。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提取信息,完成课件上所提出的的问题。 (一)河流在聚落形成中的作用 世界大城市多靠近河流,源于河流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同时,靠近河流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农业社会,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种植业,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河流地貌中的堆积地貌对聚落的形成有很大吸引力,而堆积作用显著的地区地形较为平坦。故而,平原低地区:聚落一般沿河流成线状分布。但是,河流也能带来洪涝灾害,平原上的聚落还要考虑如何避免洪水的威胁。 山区河谷中,聚落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这样,既能避开洪水的威胁,还能充分利用河流的优势条件。 板书 4.3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一)河流侵蚀地貌 1.河谷向源头方向延长溯源侵蚀 2.“V”型谷下蚀 3.“U”型谷侧蚀 (二)河流堆积地貌 1.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 2.冲(洪)积扇:河流出山口 3.三角洲:河口 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河流在聚落形成中的作用 (二)河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023-07-08 10:52:381
分水岭是什么意思
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也比喻不同事物的主要分界。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山岭、高原。 相信分水岭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这个词,那么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下面我就来说说分水岭到底是什么意思。 详细内容 01 分水岭是指分隔相邻两个流域的山岭或高地;也比喻不同事物的主要分界。在自然界中,分水岭较多的是山岭、高原。分水岭的脊线叫分水线,是相邻流域的界线,一般为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按形态分为两类:对称和不对称分水岭。对称分水岭的分水线位于分水岭中央,两侧斜坡的坡踩、长度一致。不对称分水岭的分水线偏于分水岭的一侧,两侧斜坡不对称。在自然界中,对称分水岭极为罕见,广泛发育的是不对称分水岭。 02 在年轻的褶皱山区,剥蚀作用还没有完全改变原始的山形,不对称的褶皱两翼必然引起分水岭的不对称。在长期剥蚀区,岩性的差别或断层的影响,也常造成分水岭两侧的不对称。在单斜构造地区,单面山形成的分水岭经常是一坡陡、一坡缓。相邻流域河流基准面位置的高低及其距分水岭的远近。它们直接决定着河流的比降,以及河流的侵蚀能力和山坡的剥蚀速度。一般地说,在分水岭与两侧河流基准面距离相等时,河流基准面位置低的一侧的河流侵蚀和山坡剥蚀能力都强于高的一侧,因而低侧山坡较陡,高侧山坡较缓。同样,在分水岭两侧的河流基准面高度相等时,则河流基准面距分水岭近的一侧坡度大,另一侧坡度小。此外,分水岭两侧降水不均也有影响。雨量多的一侧,河流流量大,地表径流丰富,河流的侵蚀作用或山坡的剥蚀作用都强于另一侧,因而地形较陡。 03 分水岭由侵蚀后退快的一侧移向侵蚀后退较缓的一侧的现象。多发生在不对称分水岭地区。随着时间的推移,侵蚀速度快的一侧,河流通过溯源侵蚀或侧向侵蚀率先伸入分水岭,使分水岭不断破坏和降低,同时将分水线移向坡度较缓、河流侵蚀能力较弱的一侧,导致分水岭位置的迁移。 04 分水岭迁移的3种情况 1、平行河流间分水岭迁移,侵蚀能力大的河流通过侧向侵蚀将分水岭移向另一侧。 2、相背河流间分水岭迁移,两条流向相背河流间的分水岭迁移往往是通过溯源侵蚀方式进行的。 3、垂向河流间分水岭迁移,两条流向相互垂直河流间的分水岭迁移是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 05 分水线随时间发生移动的分水岭,称为不稳定分水岭;分水线在相当长时期内不因河流侵蚀而发生移动的分水岭,称为稳定分水岭。一般地说,不稳定分水岭的形态显著,范围狭窄,且多受切割破坏,河流的溯源侵蚀已达分水线地带。稳定分水岭上则有一定宽度的平缓地面,离分水线相当距离处才有平行小沟进行侵蚀,沿小沟顶连线以上的分水岭地带为“无侵蚀带”。无侵蚀带的存在与否,是识别稳定分水岭与不稳定分水岭的重要标志。分水岭迁移是在地质时间尺度上进行的,又称分水岭缓慢迁移。由于河流袭夺、河床加积或其他非河流因素(如冰川作用、风力作用、地壳运动),在短时间内引起河流改道导致分水岭的迁移,称为分水岭快速迁移。2023-07-08 10:52: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