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163中学在哪

2023-07-09 13:10:01
TAG: 中学
共1条回复
床单格子

163中学校长:王四海类型:中学所属:东城区教委地址:东中街铜厂子8号电话:64169707—801邮编:100027北京市第一六三中学其前身是“北京朝晖中学”,始建于1968年,1972年更名“北京市第一六三中学”。占地面积8080平方米,建筑面积8493平方米,操场面积3600平方米,200米的环行跑道。1996年以来,在市区局领导的关怀下,投资数百元,学校自投资金200多万元,使学校整体面貌彻底改变,现有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有较高配备标准的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生物实验室、计算机房,闭路电视,有美术、音乐、劳技等专用教室,目前正在筹建校园网络。校园环境幽雅,教学设备优良。

学校有一支锐意进取、团结创新的领导班子,有一支事业心强、有奉献精神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职工107名,离退休教师51名,35岁青年教师41人,党员25名,团员23名。大本学历的教师45人,研究生班16人。24个教学班,学生近千人。

相关推荐

康熙和彼得大帝相比,谁更

综合来看,应该是彼得大帝更厉害。 彼得大帝和康熙大帝相比较,可以看得更清楚,彼得大帝的确是一位牢笼百代的、卓越而伟大的天才人物。我们无妨说,他的确是俄罗斯文艺复兴运动的保姆,开创了俄罗斯文化历史的新时代。他当然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同彼得相比较,康熙这个大帝的荣誉称号仅仅是古典征伐和扩张意义上的,他简直就不能称为一个大帝。中国历史上,康熙当然是非常不错的皇帝,这一点谁也不会否认的。彼得大帝进行了狂妄的扩张和侵略,但是他给俄罗斯历史灌注了新鲜的血液,他和拿破仑是一般伟大的人物。拿破仑给法国和人类留下了永恒的《民法典》,彼得大帝给俄罗斯留下了近代化的锁钥——科学院、图书馆、博物馆、大学。终康熙一生,我们找不出可以同彼得大帝、拿破仑皇帝所比拟的新东西,无论如何这也是让人万分感叹,无限悲怆的。 17世纪与18世纪之交,犹如电光乍闪,中国和俄国的天空,几乎同时出现了两颗惊人相似的巨星。他们就是震古烁今的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 他们都是大气磅礴的传奇君主,一个是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一个是锐意改革、狂飙突进的俄国沙皇。两位大帝不仅出生时代相同,在位时间相当,而且都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他们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在17至18世纪中把各自的国家带入鼎盛局面:康熙使中国一举摆脱明末清初大动荡后满目疮痍的局面,成为东方最强大的王朝;彼得使落后愚昧的沙俄一跃而起,成为令欧洲列强刮目相看的封建强国。然而,他们又是两艘巨大航船的舵手。在重要的历史关头驶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彼得使沙俄迅速走上近代化道路,雄踞欧亚,傲视全球;康熙最终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很快步入落日辉煌,盛极而衰,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坠入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在被西方列强鲸吞蚕食的同时,竟还遭到沙俄的侵略蹂躏。这是一首悲喜交加的凄凉挽歌,令人回味,发人深省。 康熙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君王之术,谨记祖母当年“得众则得国”的教诲,一生尊奉“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信条,康熙常说:“我不用长城,我用人心,人心就是我的长城!”康熙有一次出外巡察,路遇一人倒卧地上。拦挡圣驾非同小可,侍卫正要严加惩处。康熙立马阻拦,令人问明情况,得知他叫王四海,是个佣工,回家路上因为饥饿晕倒了。康熙说不要惊吓了他,你们马上热粥喂他救他。王四海喝了热粥之后苏醒过来了。康熙了解到这个人家里的确很困难,又送盘缠让他回老家。王四海感激不尽,四处传颂当今圣上的爱民功德。这件小事是康熙治国爱民的一个缩影。 当康熙终于看到天下太平,国势日盛之时,随即提出了“持盈保泰”的思想,满足于百姓岁足年丰、人民鼓腹讴歌的社会图景。 在另一条道路上,彼得则用严酷的鞭子赶着俄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进行急行军。他是一位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改革家,为了推行他的强国梦想,他不惜一切代价。用普希金的话说,彼得的某些诏令“是用鞭子写成的”。有一次彼得和首都警察局长乘车过河,彼得发现桥梁出了故障,他觉得这是警察局长玩忽职守疏忽大意所致,不由分说给了这位局长一顿好打,以示警告。彼得说:“这是要你好好记住,一定要让大街和桥梁畅通无阻。以后你自己要多加巡视。”沙皇在给警察局长上了勤勉奉公的一课后,又挥挥手说:“上车吧,老弟!” 彼得不顾一切地推行他的改革,一手导演俄国高潮迭起的变革活剧。俄国著名的思想家赫尔岑评论说:在他野兽般的巨掌中有俄国的未来。整个俄国都在这位威武强悍的命运之王手中颤抖、嬗变。为了排除干扰,他动辄抡起棍棒殴打,强迫大臣执行命令。他的惩罚措施从小额罚款到没收全部财产,从折磨肉体、流放做苦役,直到处死,应有尽有。他的改革将俄罗斯人的忍耐推向极限。 谁也想不到的是,历史的悖论竟然出现了。俄国一飞冲天,中国却走向最后的辉煌。两个同样勤政有为、励精图治的帝王,为何治国的效果迥异? 其实,中俄两个繁荣强盛的帝国,表面的相似,掩盖着实质的差异。一个是封建主义的迟暮,一个是资本主义的青春。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康熙和彼得截然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两个国家的不同前途。 彼得是一位天才的改革家。他的改革涉及全国几乎所有的领域。他一生主持颁布了3000多条法令,改革行政机关、军队,建立军事工业,引进千余名各类专家,建立众多实利主义性质的学校和科学院,并派出一批批的年轻人到国外学习。俄国在狂飙突进的改革风暴之下,理性冲破禁锢,科学压倒愚昧,重商主义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俄国终于紧跟世界先进潮流的步伐迎头赶上来,正如彼得骄傲地说:“我不能亲手建成和看到一个强大的俄国,但我的继承者一定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直到目标的实现。” 康熙继承的是儒家文化“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古老真理,完全回归到传统的轨道,把儒家设计的政治道德蓝图当做完美的理想去追求。他虽然呕心沥血地试图开辟一条富国之路,但他只是在中国重建了小农经济,却没有能力,也不可能使中国向资本主义迈出半步。面对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工业革命,康熙茫然无知,毫无准备,反对变革,满足现状。他对内强化封建专制,大兴文字狱,钳制思想。官场贪腐横行,百禁不绝。他重农轻商,致使明末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胎死腹中。对外则闭关自守,使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他在竭力开创盛世局面的时候,其实已经走上了与近代化潮流背道而驰的道路。 举凡治国不进则退,欲单纯以保守为目的,其势必然难以长久。这,就是一个迷途的帝国留下的最大教训。
2023-07-09 10:25:235

洛阳市第十四中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 ”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成功的机会,让每一个教师都拥有创新的舞台,让每一个家庭都拥有回报的欢乐。在全体教职工中倡导把教育作为一门科学去追求的求真精神,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去奋斗的奉献精神,把教育作为一门艺术去创造的创新精神,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大力实施成功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洛阳教育添彩。 全体教师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培养了常卫(中央党校)、徐少刚(中央党校)、王四海(清华大学)、王晓波(中国科技大学硕士)、闫伟昂(浙江大学)、魏晓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也使一大批被重点中学遗弃 的“不幸儿”获得了成功,扬起了理想的风帆。在这里他们不仅弥补了基础知识的不足,更获得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高考成绩超过重点中学者比比皆是,连年超额完成市局下达的高考指标。
2023-07-09 10:25:401

女主李诗涵的小说叫什么

女主叫李诗涵的小说是:《寒门败家子》。《寒门败家子》是知名作家寻北仪编写的一部穿越重生文。作者文笔流畅,故事情节生动,将每个角色的故事线都写得很饱满,是一部情节与文笔俱佳的穿越小说。该小说上线后就受到很多读者的赞美,很值得推荐。《寒门败家子》前情提要:王渊穿越到古代寒门,家里一穷二白,王渊却败家,可他却越败家越有钱,这些千奇百怪败家法门,让大业皇族、门阀、世家、豪绅坐不住了,因为一路败家的王渊,竟然越败家越有钱,直到他遇到李诗涵又发生了许多精彩的故事。章节试读:李诗涵拿着一个红布包塞到王渊手中:“夫君,卖鱼的钱若不够,就把这个镯子当了!若是还不够,就去找我哥,他不会不管我的。”“守好门,等我回来。”将镯子揣入怀中,王渊理理少女鬓发,转身启程。抚摸被指尖触碰的脸颊,李诗俏脸浮现一抹红霞。昨夜两人依旧未越雷池,就是抱着说了点情话。但现在的夫君她好喜欢。温柔、体贴、暖心。有这样的夫君,即便永远没有那个,她也心甘情愿。大虎、王四海两人在前探路。王撼山赶驴车走在中间。王渊、二虎在车后跟着。这个时代不太平,特别是夜里强盗、土匪频出。土路崎岖有坑,不注意车轮会陷进去。王撼山对走夜路很熟悉,五人一路上也没遇到状况。天蒙蒙亮,远远一座城池,出现在五人视野中。
2023-07-09 10:25:531

难忘的记忆的内容导读

(白玉洁 陕西淳化人,1924年生。1939年参加革命,历任中共高陵、三原、永寿、周至县委书记,中共商洛地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六届委员,省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中华先祖创造的最先符号之一大概就是‘人"……。每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是现实意义上的人。换句话说,每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正在著作十集《汉字揆初》一鸣惊人的作家薛俊武,在2009年10月出版的《汉字揆初》第三集序言里如是说人。看过余增贤的《难忘的记忆》,多有感慨,我也写序言,序言余增贤 。(一)献身革命余增贤,沟壑旱原淳化县方里镇常村农家子弟,是家有30多亩地的自耕农。弟兄四人,三人读过中学,唯他只读了几天小学,就同父亲一起做庄稼了。身体好,个头高、人勤恳、性耿直,很快就成了务农的全把式,不到二十,已是一家人生活的顶梁柱,却常被国民党抓丁训练,受尽苦难。常村走方里镇仅三华里之距。西去翻架不大的沟不到十里,越过国民党围困陕甘宁边区的碉堡封锁线,就是关中分区赤水县的村庄田园。余增贤农闲赶脚常常往来红、白区之间,在白区苦受煎熬,在红区耳濡目染,红区白区两重天。边区人民自由民主欢天喜地,“刮民党”刮的白区人民叫苦连天。余增贤梦寐以求,向往边区向往延安。边区赤水县县长王振喜、统战部长白天民在和余增贤交往中了解了他,信任了他。1942年明确了他为革命做地下工作,余增贤从此投身革命。1944年冬,国民党梁干乔部要抓他当兵,他一气之下进了边区。余增贤一再要求参加八路军,死也不当蒋、胡军。王县长、白部长要他趁机打入碉堡封锁线上的敌军内部,为革命去做兵运工作,联络争取敌军士兵,适当时机组织发动士兵武装起义。共产党得人心,共产党的王县长、白部长如此信任,余增贤满怀信心,不胜兴奋。他一回到家中,就被国民党梁干乔部抓进兵营,分拨在淳化东线驻防的陕西保安三团二营四连二排当兵,当上了二班班长。在敌军内部,他利用一切有利时机秘密开展工作,串联发动二营的士兵弟兄,他的肝胆正气赢得了士兵弟兄们的支持和信任,经过几个月的秘密联络发动,在他周围团结发动起近一个营的士兵弟兄。已是干柴待燃,箭在弦上。在方里,余增贤的胞兄宋增禄是方里镇长,其三弟余增玺是县城城关镇副镇长,前方里镇镇长张锡畴,五保保长石成玉,七保保长宋彦芳等,都与边区赤水县、关中分区有着统战关系。他们对国民党梁干乔部在淳化的暴行十分不满,与余增贤密切关联。他们人虽在虎穴,却机警多谋,同心协力,安不忘危,工作随机应变,是赤水县、关中分区党组织一支称心的地下力量。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一致抗日。1939年冬遭到蒋介石的破坏,1940年春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重兵包围陕甘宁边区,蒋介石的灭共政策死灰复燃。反共高潮一起,国民党陕西彬洛战区专员兼反共指挥官梁干乔,由耀县移驻淳化,效命蒋介石“先安内后攘外”的反共政策,伸出反共魔爪,大抓百姓日夜抢修封锁围困边区的碉堡线。老百姓皮肉复生,日夜抢修起来的碉堡500米一个,交通沟贯穿。敌军岗哨林立,日夜盘查围困边区。距方里镇一架小沟之隔的吊庄碉堡,是国民党陕西保安三团四连二排的驻防地。余增贤秘密开展兵运工作,参加领导方里民意运动,多次进边区向党组织汇报请示,就神通在这些碉堡里。“梁不塌,乔不倒,淳化百姓不得了。”淳化方里民意运动,是方里地下力量针对反共魔头梁干乔抓壮丁集训民团,抓老百姓修碉堡、挖交通沟,横征暴敛,鞭打绳栓壮丁、民夫、家属,壮丁、民夫不得温饱,饱受残害,短短几个月,枪杀活埋百姓118人,关押通共嫌疑犯200多人,引起的民愤而展开的。(二)民意倒“乔”民意倒“乔”,淳化方里镇发起控告梁干乔的暴行风起云涌,配合淳化百姓,各界人士倒“乔”的状子,宋增禄以方里镇长的身份,在西安一住十多天,把揭发控告梁干乔残害淳化百姓激起民愤的万民状,直送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祝绍周,激化了狗咬狗。民意倒“乔”,正中祝绍周心机,问罪梁干乔六大罪状。1945年5月19日把梁干乔贬离淳化,派亲信李静谋接任彬洛区专员兼任反共指挥官,狗咬狗的矛盾骤然激化。原梁干乔部属陕西保安二团团长刘文华恐殃及自身先声夺人,同部下独立一、二中队杨恒安、马文辉与城防机枪分队张光裕里应外合,6月26日晚发动兵变,一举击溃李静谋的指挥部和淳化县政府、县党部,打死打伤生俘100多人,李静谋逃跑,刘文华起义,7月11日投奔边区。淳化兵变,惊世怕人。驻防方里镇的陕西保安三团团长曾海藩惊恐锥心,企图消灭威胁其部存亡的方里镇镇保武装,加害宋增禄。7月2日宋增禄以催粮为名,把镇保武装拉到嵯峨山脚下的汉寨村。余增贤肩负重任,火速前往边区向党组织汇报请示。关中分区保安纵队政治部主任王四海认为时机成熟,同意起义,由余增贤首先在敌吊庄碉堡发起,向方里镇扩展,并相关问题作了重要指示。余增贤赶往南原汉寨村,在石成玉家开会作了传达。随即,成立了宋增禄为总指挥,余增贤、石成玉、张锡畴、宋彦芳、余增玺等七人为副总指挥的武装起义联合指挥部。就如何起义作了具体部署,起义时间定为7月6日晚。又由余增贤再进关中分区汇报,王四海等领导又作了重要指示,把起义时间提前一天,定于7月5日。我关中分区保安纵队派配有机枪的小分队,在吊庄碉堡外配合。指挥部成员都到会,听了余增贤的汇报,对王四海等领导的指示作了认真的讨论,兴奋不已。一致强调,成败的关键是贵在神速,绝对保密,同心协力,执行任务的士兵要绝对可靠。余增贤刚肠嫉恶,表态吊庄碉堡的成败有他,指挥部的外围配合要做到万无一失。(三)虎胆英雄擒贼先擒王,打蛇先打头,振奋在余增贤的胸怀。驻防在吊庄碉堡的保三团四连二排孙排长,是反共的死顽固。孙排长带兵残暴,全排40多个兵不憎恨他的没有几个,绝大多数是余增贤团结发动的好兄弟,只要他振臂一呼,都会听他的指挥。时机成熟,起事在即。余增贤满怀取胜自信,火速回到吊庄碉堡,豪情逸致,神色自若。7月5日晚,余增贤带领做好一切准备的起义弟兄,冲进吊庄碉堡,枪杀了孙排长,打响了士兵武装起义的第一枪。以火为号,点燃了碉堡。并迅速集合起全排起义士兵弟兄,郑重宣布了武装起义的动员令。随即率领起义队伍火速扑向敌连部,遇到敌警卫排的阻击,关中分区支援部队轻重机枪齐发配合,迫使敌人举枪投降。继而,起义队伍乘胜进击,连续战斗。东起东柳村西至淳化县北的土官敌保安三团二营的碉堡防线,全线联动,齐声响应。起义士兵杀死作恶多端的敌军官,火烧了碉堡,摧毁了东柳村至土官20多里的碉堡封锁线。天明前,余增贤在石坡梁集结起两个连又一个排300余人的士兵武装起义队伍,南下桃渠村,与前来接应的民众、镇保武装起义队伍会合。随后起义队伍苦苦熬战,横扫了方里镇外围据点。为攻克固守方里镇城里的曾海藩余部,7月11日在方里镇以北的边区官庄村召开了紧急会议。王四海主持,谈国帆、陈国栋、白天民到会,宋增禄、余增贤参加了会议,议定了攻克方里镇消灭保三团余部的作战部署。7月14日方里民意运动武装起义战士及民众、镇保武装,六百多人同仇敌忾在一起,向方里镇进军。关中分区保安纵队配合。下午战斗在城外打响,击溃顽抗之敌,扫了外围,疾速包围了方里老城。攻城队伍炮火激烈,方里成群结队的百姓助战,敌丧魂落魄,曾海藩弃城逃跑,守城敌军土崩瓦解,淳化方里民意运动旭日胜利。至此,淳化方里民意运动的士兵、民众、镇保武装起义队伍,在宋增禄、余增贤等的率领下,彻底消灭了国民党驻防碉堡封锁线的陕西保安三团,彻底摧毁了保安三团驻防的东起淳化固贤原上的峰火台,西止淳化县北土官的碉堡封锁线。翌日,谈国帆等领导开会决定,由宋增禄、余增贤等领导的指挥部继续做好以下工作:(1)迅速动员群众把缴获的武器、弹药等送往边区;(2)多数就地疏散,少数由余增贤带队回边区;(3)宋增禄、宋彦芳、石成玉、张锡畴、余增玺等继续地下工作。会后连夜行动。方里民意运动,梁干乔引发,祝绍周加剧,实际不是30天是好多30天。若淳化兵变是爷台山反击战的导火线的话,淳化民意运动武装起义则是爷台山反击战的取胜的前奏。怀着方里民意运动胜利和走进边区的喜悦,铁骨铮铮的余增贤同一起回到边区的战友,气昂昂到了赤水县政府所在地马家山,受到县长王振喜、统战部长白天民、保安大队长左文辉等领导的盛情热烈的接见。余增贤怀着王县长等领导盛情接见的喜悦,8月10日前后到马栏关中地委,接受地委统战部长汪锋的盛情接见。汪锋赞扬了余增贤在敌人吊庄碉堡率先发动起义,和宋增禄等兄弟好友一起领导起义队伍打掉国民党曾海藩团,乘胜摧毁国民党围困边区40多里70多个碉堡封锁线的胜利,并激情地说,周恩来副主席很称赞你,很关心你,指示关中地委无论如何要把你一家老小接进边区安排好,不能有一个遭到敌人杀害,还要我们送你去延安学习。汪锋又亲切地说,我们的地委书记张德生也高度赞扬了你,十分关心你一家人的安全,地委已通知赤水县委遵照周副主席的指示,把你一家老小尽快接进边区安排好。…… …… 作 者: 余增贤整 理: 余佐功出 版: 中国文化出版社总 编 审: 中国文化出版社国内编审处责任编辑:雨 涵印 刷: 中国文化出版社印刷厂开 本:787×1092mm1/16字 数:200千字印 张:14.00版 次:2013年5月第1版 第1次印刷定 价:36.00元
2023-07-09 10:26:291

最后的扎纸匠

兴茂大爷活着的时候是一名扎纸匠。 乡下人迷信,认为人死了是一定要下地狱的。地狱阴气森森的,里面除了阎王爷和面目可憎的黑白无常外,怕是什么都没有的。人到了下面,孤零零地,无依无靠,那得多可怜呀。 所以活着的人就要为他们提前预备着,小至茶杯茶壶、麻将骰子,大到金山银山、聚宝盆,吃穿用度样样都要顾及到,想得越周全越好,越细致越好。用纸扎这么一套,在坟前一烧,下面的人就什么都有了。 出丧事的人家,不管家里光景有多难,在这些东西上都是不肯节省的。不一定是孝顺,也有可能是怕被别人戳脊梁骨。都说死者为大,若真遇到那种在这方面都搜搜扣扣的人家,村里人即使不当面说,心里也会嘀咕:某某某命苦啊,遇到不肖子孙,活着吃了一辈子苦不说,这死了死了也不能好过。也有那种信命的,认为多烧点东西,把下面的人伺候舒服了,子孙后代就会有好运。 扎纸这门手艺大约就是这样兴起的。古时候就有,也是个老行当了,有个成语叫“五花八门”,扎纸就是八门中的第七门。虽然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但实际上做这个的并不多。因为扎纸属于捞阴门,是做死人生意的,一般人家都忌讳这个。 兴茂大爷不仅是做这个的,而且一做就是五十几年。他是我的本家伯父,我们这边比我父亲大的长辈,不兴喊伯父,一律都叫大爷。说来奇怪,除了兴茂大爷,我们本家都没人干这个,不知道他是从哪学的这门手艺,又是跟什么人学的。 我们家的老房子拆迁前,兴茂大爷就住在我家斜对面。在十几年前,村里人一大半都住进楼房的时候,兴茂大爷家的院子还是土坯拉成的。院子前面连着大门过道,后面连着三间堂屋。兴茂大爷做活计的地方在大门过道的隔间里,隔间不大,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东西:成堆的秫秆棍子、满地的碎纸屑、粗细各异的麻绳、盛浆糊的盆,还有大大小小的刷子、罐子、瓶子......小时候,每次我去兴茂大爷家里时,经过隔间总要小心翼翼地,一不小心就会踩到东西被拌一下。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那里阴沉沉的。 兴茂大爷的手确实挺巧的,他扎的东西,不光是像,而且很活现。就拿他扎的那个白马来说吧,先用秫秆(有时候是芦苇杆子)捆成一个马架子,然后糊上一层纸,上边还要再贴上用纸剪得细细的白毛。那马的眼睛是用桂圆的核做的,粘上去炯炯有神。还有那带院的小楼,楼上三间楼下三间全是青红的砖瓦房,每间的摆设都不一样,让人一看就知道哪间是客厅,哪间是卧房。院子里有个身穿白色围裙的胖男人在杀鸡,那肯定就是厨子了。其余车子骡子、丫鬟小子也都活站的笔直笔直的摆在院子里。 不过这么细致的活兴茂大爷也不常做,除非是家里特别有钱的才要求做这么全乎。一般的接来个“四平八稳”就很好了:四匹纸马,八抬大轿,最多再加一对金童玉女作陪。金童玉女是没有眼睛的,因为怕画了眼睛会活过来。颜色上也有讲究,童男用红色,童女用绿色,所谓红男绿女就是这样了。扎好了,分别在胸前挂上一张纸条,写着各自的名字:妙莲、顺平、红姐......也有不一样的,它的名字很长,是“南无西天引路菩萨”,仔细一看,那模样确实和童女不一样,多了一些贵气,样子也更成熟。 有时候,来人家中死去的是个女性亲人,兴茂大爷就把纸马改成纸牛,这些规矩都是从老一辈传下来的,具体为什么你要让他说出个一二三,他也说不上来,只知道照着办就行。后来,时代变了,时兴的东西也不一样了,有人开始找他扎电视机、电脑、手机、小汽车。这些东西兴茂大爷都没怎么见过,但不管是什么,你只要能说出来,他就能给你像模像样地扎出来。 没活的时候,兴茂大爷喜欢蹲在自家对面的大青石上抽旱烟,烟叶是他自己种、自己晒的,质地很粗,一般人抽两口就受不了。有时候天好了,他也会和邻居王四海聊聊闲话,打两局麻将。兴茂大爷打麻将的时候喜欢喝一种鸡蛋茶,就是先打个生鸡蛋在瓷缸里,然后冲上热水,再滴两滴香油,“我啊,我就喜欢这个味。”兴茂大爷说。 兴茂大爷有四个孩子,一个儿子三个闺女。三个闺女中,除了小芳外,其余两个嫁得都不远。小芳比我大十几岁,除了一条辫子又粗又长以外,和那歌里的“小芳”并不大一样。她个子很高,长得很结实。本来兴茂大爷给小芳说的人家离我们村并不远,可谁知那家的小子在外面乱搞男女关系,弄大了别人的肚子,这门婚事就黄了。 小芳那时还不到二十岁,她脑子直,受不了刺激,整个人就变得恍恍惚惚的。后来她从家里走失了,兴茂大爷发动本家的人都出去找,也没有找到。谁知几年后她又回来了,手上还抱着一个大胖娃娃。听她说我们才知道,原来小芳走失那几年是去了安徽。 至于怎么去的安徽,她自己也说不清楚。她在安徽被被一户人家“捡”去了,他们不仅替她看好了病,还让她做了自家的儿媳妇。小芳回来时我见过,长辫子没有了,人也比以前更胖了。 兴茂大爷的外孙小蒙是在我们村长大的,上学后每个寒暑假都在这边过,是我小时候的玩伴。 我们那时候经常玩的游戏是叠元宝、打弹珠,还有“木头过电”,玩法和“警察抓小偷”差不多。小蒙弹珠打的很准,大家都愿意和他玩。我好久没见过小蒙了。前两年在塔山街上见过一次,西装笔挺的,问他现在干什么呀,他说开挖掘机。 兴茂大爷在去世前两年还一直在做扎纸的活儿,但他却从来没想过要为自己扎一套。他说他不信这个,他说:人死了就死了,两眼一闭,就啥也不是啥也没有了。他去世的时候是个冬天,他老伴先起来做饭,回头喊他吃饭,喊了几声都没人应,上前一摸,早没气了,是前一天半夜走的。兴茂大爷出殡那天出了个小插曲,小芳和她的大哥吵了起来,因为她大哥要扒了兴茂大爷那三间土屋盖房子。 兴茂大爷死后,扎纸这门手艺在塔山街就算绝了。不过现在提倡讲文明树新风,烧纸马纸牛这些东西也早就不兴了。
2023-07-09 10:26:411

近悦远来的意思

近悦远来的解释(1).近居的人悦服,远处的人慕化而来。 形容 政治 清明,远近归附。语本《论语·子路》:“ 叶公 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邢昺 疏:“子曰:当施惠於近者,使之喜说,则远者当慕化而来也。” 唐 白居易 《除李夷简西川节度使制》:“专奉诏条,削去弊政……近悦远来,归如流水。” (2).商家亦用以招徕客人。 汪曾祺 《王四海的 黄昏 》:“ 灯笼 两侧贴着扁宋体的红字,一侧写道‘招商客栈",一侧是‘近悦远来"。” 李克非 《 京华 感旧录·千里客来投》:“民间客店门外经常写着‘安寓客商,仕宦行台"与‘近悦远来,宾至如归"之类的字样,以招揽 生意 。” 词语分解 近的解释 近 ì 距离短,与“远” 相对 :接近。附近。 靠近 。近路。近景。舍近求远。近在眉睫。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水楼台。 现在以前不久的 时间 :近况。近来。近代。近岁。近闻。近照。近体诗。 亲密 : 亲近 。近亲。近臣 来的解释 来 (来) á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 迁徙 ,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
2023-07-09 10:26:481

《文子》上义(3)

  老子〔文子〕曰:上义者,治国家,理境内,行仁义,布德施惠,立正法,塞邪道;群臣亲附,百姓和辑,上下一心,群臣同力;诸侯服其威,四方怀其德,修正庙堂之上;折冲千里之外,发号行令而天下响应,此其上也。地广民众,主贤将良,国富兵强,约束信,号令明,两敌相当,未交兵接刃,而敌人奔亡,此其次也。知土地之宜,习险隘之利,明苛政之变,察行阵之事,白刃合,流矢接,舆死扶伤,流血千里,暴骸满野,义之下也。兵之胜败皆在于政,政胜其民,下附其上,即兵强;民胜其政,下叛其上,即兵弱。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决轻重之权,此上义之道也。   老子〔文子〕曰:国之所以强者必死,所以必死者,义之所以行者威也。是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威义并行,是谓必强。白刃交接,矢石若雨,而士争先者,赏信而罚明也。上视下如子,下事上如父;上视下如弟,下事上如兄。上视下如子,必王四海;下事上如父,必政天下。上视下如弟,即必难为之死;下事上如兄,即必难为之亡;故父子兄弟之寇,不可与之斗。是故,义君内修其政,以积其德,外塞于邪,以明其势,察其劳佚,以知饥饱,战期有日,视死若归,恩之加也
2023-07-09 10:27:011

十二生肖中宝王四海指的是那一个

宝王四海……宝王二字肯定是身份尊贵,十二生肖就只有龙了。
2023-07-09 10:27:102

《淮南子》卷十五 兵略训(2)

  诸有象者,莫不可胜也;诸有形者,莫不可应也。是以圣人藏形于无,而游心于虚。风雨可障蔽,而寒暑不可开闭,以其无形故也。夫能滑淖精微,贯金石,穷至远,放乎九天之上,蟠乎黄卢之下,唯无形者也。善用兵者,当击其乱,不攻其治,是不袭堂堂之寇,不击填填之旗。容未可见,以数相持,彼有死形,因而制之。敌人执数,动则就阴,以虚应实,必为之禽。虎豹不动,不入陷阱;麋鹿不动,不离罝罘;飞鸟不动,不絓网罗;鱼鳖不动,不擐蜃喙。物未有不以动而制者也。是故圣人贵静,静则能应躁,后则能应先,数则能胜疏,博则能禽缺。故良将之用卒也,同其心,一其力,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止如丘山,发如风雨,所凌必破,靡不毁沮,动如一体,莫之应圉。是故伤敌者众,而手战者寡矣。夫五指之更弹,不若卷手之一挃;万人之更进,不如百人之俱至也。今夫虎豹便捷,熊罴多力,然而人食其肉而席其革者,不能通其知而壹其力也。夫水势胜火,章华之台烧,以升勺沃而救之,虽涸井而竭池,无奈之何也;举壶榼盆盎而以灌之,其灭可立而待也。   今人之与人,非有水火之胜也,而欲以少耦众,不能成其功,亦明矣。兵家或言曰:"少可以耦众。"此言所将,非言所战也。或将众而用寡者,势不齐也;将寡而用众者,用力谐也。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以少胜众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神莫贵于天,势莫便于地,动莫急于时,用莫利于人。凡此四者,兵之干植也。然必待道而后行,可一用也。夫地利胜天时,巧举胜地利,势胜人。故任天者可迷也,任地者可束也,任时者可迫也,任人者可惑也。夫仁勇信廉,人之美才也,然勇者可诱也,仁者可夺也,信者易欺也,廉者易谋也。将众者有一见焉,则为人禽矣。由此观之,则兵以道理制胜,而不以人才之贤,亦自明矣。   是故为麋鹿者,则可以罝罘设也;为鱼鳖者,则可以网罟取也;为鸿鹄者,则可以矰缴加也;唯无形者,无可奈也。是故圣人藏于无原,故其情不可得而观;运于无形,故其陈不可得而经。无法无仪,来而为之宜;无名无状,变而为之象。深哉睭々,远哉悠悠,且冬且夏,且春且秋,上穷至高之末,下测至深之底,变化消息,无所凝滞,建心乎窈冥之野,而藏志乎九旋之渊,虽有明目,孰能窥其情!兵之所隐议者,天道也;所图画者,地形也;所明言者,人事也;所以决胜者,钤势也。故上将之用兵也,上得天道,下得地利,中得人心,乃行之以机,发之以势,是以无破军败兵。及至中将,上不知天道,下不知地利,专用人与势,虽未必能万全,胜钤必多矣。下将之用兵也,博闻而自乱,多知而自疑,居则恐惧,发则犹豫,是以动为人禽矣。   今使两人接刃,巧诎不异,而勇士必胜者,何也?其行之诚也。夫以巨斧击桐薪,不待利时良日而后破之。加巨斧于桐薪之上,而无人力之奉,虽顺招摇,挟刑德,而弗能破者,以其无势也。故水激则悍,矢激则远。夫栝淇卫箘簵,载以银锡,虽有薄缟之幨,腐荷之矰,然犹不能独射也。假之筋角之力,弓弩之势,则贯兕甲而径于革盾矣。夫风之疾,至于飞屋折木,虚举之下大迟,自上高丘,人之有所推也。是故善用兵者,势如决积水于千仞之堤,若转员石于万丈之溪,天下见吾兵之必用也,则孰敢与我战者!故百人之必死也,贤于万人之必北也。况以三军之众,赴水火而不还踵乎!虽誂合刃于天下,谁敢在于上者!   所谓天数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所谓地利者,后生而前死,左牡而右牝。所谓人事者,庆赏信而刑罚必。动静时,举错疾。此世传之所以为仪表者,固也,然而非所以生。仪表者,因时而变化者也。是故处于堂上之阴,而知日月之次序;见瓶中之水,而知天下之寒暑。夫物之所以相形者微,唯圣人达其至。故鼓不与于五音,而为五音主;水不与于五味,而为五味调;将军不与于五官之事,而为五官督。故能调五音者,不与五音者也;能调五味者,不与五味者也;能治五官之事者,不可揆度者也。是故将军之心,滔滔如春,旷旷如夏,湫漻如秋,典凝如冬,因形而与之化,随时而与之移。夫景不为曲物直,响不为清音浊。观彼之所以来,各以其胜应之。是故扶义而动,推理而行,掩节而断割,因资而成功。使彼知吾所出,而不知吾所入;知吾所举,而不知吾所集。始如狐狸,彼故轻来;合如兕虎,敌故奔走。夫飞鸟之挚也,俯其首;猛兽之攫也,匿其爪;虎豹不外其爪,而噬不见齿。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先忤而后合,前冥而后明。若鬼之无迹,若水之无创。故所向非所之也,所见非所谋也。举措动静,莫能识也。若雷之击,不可为备。所用不复,故胜可百全。与玄明通,莫知其门,是谓至神。   兵之所以强者,民也;民之所以必死者,义也;义之所以能行者,威也。是故合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威仪并行,是谓至强。夫人之所乐者,生也;而所憎者,死也。然而高城深池,矢石若雨,平原广泽,白刃交接,而卒争先合者,彼非轻死而乐伤也,为其赏信而罚明也。是故上视下如子,则下视上如父;上视下如弟,则下视上如兄。上视下如子,则必王四海;下视上如父,则必正天下。上亲下如弟,则不难为之死;下视上如兄,则不难为之亡。是故父子兄弟之寇,不可与斗者,积恩先施也。故四马不调,造父不能以致远;弓矢不调,羿不能以必中;君臣乖心,则孙子不能以应敌。是故内修其政,以积其德;外塞其丑,以服其威;察其劳佚,以知其饱饥。故战日有期,视死若归。故将必与卒同甘苦,俟饥寒,故其死可得而尽也。故古之善将者,必以其身先之。暑不张盖,寒不被裘,所以程寒暑也;险隘不乘,上陵必下,所以齐劳佚也;军食孰然后敢食,军井通然后敢饮,所以同饥渴也;合战必立矢射之所及,以共安危也。故良将之用兵也,常以积德击积怨,以积爱击积憎,何故而不胜!   主之所求于民者二:求民为之劳也,欲民为之死也。民之所望于主者三:饥者能食之,劳者能息之,有功者能德之。民以偿其二积,而上失其三望,国虽大,人虽众,兵犹且弱也。若苦者必得其乐,劳者必得其利,斩首之功必全,死事之后必赏,四者既信于民矣,主虽射云中之鸟,而钓深渊之鱼,弹琴瑟,声钟竽,敦六博,投高壶,兵犹且强,令犹且行也。是故上足仰,则下可用也;德足慕,则威可立也。   将者必有三隧、四义、五行、十守。所谓三隧者,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所谓四义者,便国不负兵,为主不顾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辟罪。所谓五行者,柔而不可卷也,刚而不可折也,仁而不可犯也,信而不可欺也,勇而不可陵也。所谓十守者,神清而不可浊也,谋远而不可慕也,操固而不可迁也,知明而不可蔽也,不贪于货,不淫于物,不嚂于辩,不推于方,不可喜也,不可怒也。是谓至于,窈窈冥冥,孰知其情!发必中铨,言必合数,动必顺时,解必中揍。通动静之机,明开塞之节,审举措之利害,若合符节。疾如彍弩,势如发矢。一龙一蛇,动无常体,莫见其所中,莫知其所穷。攻则不可守,守则不可攻。   盖闻善用兵者,必先修诸己,而后求诸人;先为不可胜,而后求胜;修己于人,求胜于敌。己未能治也,而攻人之乱,是犹以火救火,以水应水也。何所能制!今使陶人化而为埴,则不能成盆盎;工女化而为丝,则不能织文锦。同莫足以相治也,故以异为奇。两爵相与斗,未有死者也;鹯鹰至,则为之解,以其异类也。故静为躁奇,治为乱奇,饱为饥奇,佚为劳奇。奇正之相应,若水火金木之代为雌雄也。善用兵者持五杀以应,故能全其胜;拙者处五死以贪,故动而为人禽。兵贵谋之不测也,形之隐匿也。出于不意,不可以设备也。谋见则穷,形见则制。   故善用兵者,上隐之天,下隐之地,中隐之人。隐之天者,无不制也。何谓隐之天?大寒甚暑,疾风暴雨,大雾冥晦,因此而为变者也。何谓隐之地?山陵丘阜,林丛险阻,可以伏匿而不见形者也。何谓隐之人?蔽之于前,望之于后,出奇行陈之间,发如雷霆,疾如风雨,扌搴巨旗,止鸣鼓,而出入无形,莫知其端绪者也。故前后正齐,四方如绳,出入解续,不相越凌,翼轻边利,或前或后,离合散聚,不失行伍,此善修行陈者也。明于奇正賌、该阴阳、刑德、五行、望气、候星、龟策、禨祥,此善为天道者也。设规虑,施蔚伏,见用水火,出珍怪,鼓噪军,所以营其耳也。曳梢肆柴,扬尘起堨,所以营其目者,此善为诈佯者也。錞钺牢重,固植而难恐,势利而不能诱,死亡不能动,此善为充榦者也。剽疾轻悍,勇敢轻敌,疾若灭没,此善用轻出奇者也。相地形,处次舍,治壁垒,审烟斥,居高陵,舍出处,此善为地形者也。因其饥渴冻暍,劳倦怠乱,恐惧窘步,乘之以选卒,击之以宵夜,此善因时应变者也。易则用车,险则用骑,涉水多弓,隘则用弩,昼则多旌,夜则多火,晦冥多鼓,此善为设施者也。凡此八者,不可一无也,然而非兵之贵者也。   夫将者,必独见独知。独见者,见人所不见也;独知者,知人所不知也。见人所不见,谓之明;知人所不知,谓之神。神明者,先胜者也。先胜者,守不可攻,战不可胜,攻不可守,虚实是也。上下有隙,将吏不相得,所持不直,卒心积不服,所谓虚也。主明将良,上下同心,气意俱起,所谓实也。若以水投火,所当者陷,所薄者移,牢柔不相通而胜相奇者,虚实之谓也。故善战者不在少,善守者不在小,胜在得威,败在失气。夫实则斗,虚则走,盛则强,衰则北。吴王夫差地方二千里,带甲七十万,南与越战,栖之会稽,北与齐战,破之艾陵,西遇晋公,禽之黄池,此用民气之实也。其后骄溢纵欲,拒谏喜谀,憢悍遂过,不可正喻,大臣怨怼,百姓不附,越王选卒三千人,禽之干隧,因制其虚也。夫气之有虚实也,若明之必晦也。故胜兵者非常实也,败兵者非常虚也。善者能实其民气,以待人之虚也;不能者虚其民气,以待人之实也。故虚实之气,兵之贵者也。   凡国有难,君自宫召将,诏之曰:"社稷之命在将军,即今国有难,愿请子将而应之。"将军受命,乃令祝史太卜斋宿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受鼓旗。君入设庙门,西面而立,将入庙门,趋至堂下,北面而立。主亲操钺,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上至天者,将军制之。"复操斧,持头,授将军其柄,曰:"从此下至渊者,将军制之。"将已受斧钺,答曰:"国不可从外治也,军不可从中御也。二心不可以事君,疑志不可以应敌。臣既以受制于前矣,鼓旗斧钺之威,臣无还请。愿君亦以垂一言之命于臣也。君若不许,臣不敢将。君若许之,臣辞而行。"乃爪鬋,设明衣也,凿凶门而出。乘将军车,载旌旗斧钺,累若不胜。其临敌决战,不顾必死,无有二心。是故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利合于主,国之实也,上将之道也。如此,则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如驰骛。是故兵未交接而敌人恐惧,若战胜敌奔,毕受功赏,吏迁官,益爵禄,割地而为调,决于封外,卒论断于军中。顾反于国,放旗以入斧钺,报毕于君,曰:"军无后治。"乃缟素辟舍,请罪于君。君曰:"赦之。"退,斋服。大胜三年反舍,中胜二年,下胜期年。兵之所加者,必无道国也,故能战胜而不报,取地而不反。民不疾疫,将不夭死,五谷丰昌,风雨时节,战胜于外,福生于内,是故名必成而后无余害矣。
2023-07-09 10:27:161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文子》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文子》原文鉴赏 [原文](节选) 上 义 老子曰:道德之备,犹日月也,夷狄蛮貊不能易其指。趣舍同,即非誉在俗;意行均,即穷达在时,事周于世,即功成; 务合于时,即名立。是故立功名之人,简于世而谨于时。时之至也,即间不容息。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地而贪宝赂也,将以存亡平乱,为民除害也。含叨多欲之人,残贼天下,万民骚动,莫宁其所。有圣人勃然而起,讨 *** 、平乱世,为天下除害,以浊为清,以危为宁,故不得不中绝。赤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教人以道、导之以德而不听,即临之以威武; 临之不从,则制之以兵革。杀无罪之民,养不义之主,害莫大焉。殚天下之财,赡一人之欲,祸莫深焉。肆一人之欲,而长海内之患,此天伦所不取也。所为立君者,以禁暴乱也,今乘万民之力,反为残贼;是以虎傅翼,何为不除! 夫畜鱼者,必去其(蝙)獭; 养禽兽者,必除其豺狼。又况牧民乎!是故兵革之所为起也。 老子曰:霸王之道,以谋虑之,以策图之,挟义而动,非以图存也,将以存亡也。故闻敌国之君有暴虐其民者,即举兵而临其境,责以不义,刺以过行。兵至其郊,令军帅曰: 无伐树木,无掘坟墓,无败五谷,无焚积聚,无捕民虏,无聚六富。乃发号施令曰: 其国之君,逆天地,侮鬼神,决狱不一,杀戮无罪; 天之所诛,民之所雠也。兵之来也,以废不义而授有德也。有敢逆天道、乱民之贼者,身死族灭。以家听者,禄以家; 以里听者,赏以里; 以乡听者,封以乡;以县听者,侯其县。克其国不及其民。废其君,易其政,尊其秀士,显其贤良,振其孤寡,恤其贫穷,出其囹圄,赏其有功。百姓开户而内之,溃米而储之,唯恐其不来也。义兵至于境,不战而止; 不义之兵,至于伏尸流血,相交以前。故为地战者,不能成其王; 为身求者,不能立其功,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 以自为者,众去之。众之所助,虽弱必强; 众之所去,虽大必亡。 老子曰:上义者治国家、理境内,行仁义,布德施惠,立正法,塞邪道; 群臣亲附,百姓和辑,上下一心,群臣同力。诸侯服其威,四方怀其德,修政庙堂之上,折冲千里之外,发号行令而天下响应。此其上也。地广民众,主贤将良,国富兵强,约束信,号令明; 两敌相当,未交兵接刃而敌人奔亡。此其次也。知土地之宜,习险隘之利,明(苛政)[奇正]之变,察行阵之事,白刃合,流矢接,舆死扶伤,流血千里,暴骸满野。义之下也。兵之胜败皆在于政。政胜其民,下附其上,师兵强; 民胜其政,下叛其上,即兵弱。仁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虑足以决轻重之权,此上义之道也。 老子曰: 国之所以强者,必死也; 所以必死者,义也; 义之所以行者,威也。是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威义并行,是谓必强。白刃交接,矢石若雨,而士争先者,赏信而罚明也。上视下如子,下视上如父; 上视下如弟,下事上如兄。上视下如子,必王四海;下事上如父,必正天下。上视下如弟,即(必)[不]难为之死;下事上如兄,即(必)[不]难为之亡。故父子兄弟之寇不可与之斗。是故义君内修其政以积其德,外塞其邪以明其势。察其劳佚,以知饥饱。战期有日,视死若归,恩之加也。 [鉴赏] 《文子》,唐玄宗时诏号为《通玄真经》,列为道教经典之一。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为9篇,北魏李暹和徐灵府的注本都是12篇,关于此书的作者及其真伪,历来议论颇不一致。班固自注说:“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北魏李暹谓文子姓辛名趼,蔡邱濮上人,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文子》是老子后学所著,作者不详。初成书于战国时期,后人又有所增补,故显得庞杂。 《文子》一书思想体系,以老子“道”的思想为宗,揉杂名、法、儒、墨各家,书中各章均冠“老子曰”,很象是《老子》一书的解说。《上义》是《文子》中兵论比较集中的一篇。本书选录了其中4段,从中可以看出《文子》所反映的军事观点。 第一段,肯定了进行正义战争的必要性。作者认为,有贪婪残贼的人祸害民众,就有圣人起来征伐他们。如“赤帝为火灾,故黄帝擒之;共工为水害,故颛顼诛之”。此即历史传说中的黄帝擒赤帝,颛顼诛共工的故事。并进而立论说,“所为立君者,以禁暴乱也。”不除掉害民的人,反为不义。 第二段,论述义兵进行攻战的原则,包括宣布作战目的和作战纪律,攻占敌国后的各种政治措施。如作战纪律这里制定的就很详细:“兵至其郊,令军帅曰:无伐树木,无掘坟墓,无败五谷,无焚积聚,无捕民虏,无聚六畜。”从不准随便砍伐树木,到不准杀害猪、羊、牛、马、鸡、狗六畜,纪律之严可见一斑。难能可贵的这是几千年以前制定的作战纪律,可见不掠扰民众古往今来都是义军之举。 第三段,作者把“义”分为三等。行仁义,布德惠,“发号行令而天下响应”,是义之上;国富兵强,敌人畏惧,是义之中;浴血苦战,是义之下。这一段话里最重要的观点,是明确地提出了“兵之胜败皆在于政”。政治昌民,军队自然强大,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第四段,设想了一种君长与臣下之间犹如父子兄弟的关系。作者认为,在上者对待在下者恩若父兄,在下者就会在战争中勇往直前,视死如归。对现代而言,官兵关系密切,军队就有战斗力,这已为历史所证明。
2023-07-09 10:27:341

宝王四海什么意思

宝王四海……宝王二字肯定是身份尊贵,十二生肖就只有龙咯,海蛇不算在内的
2023-07-09 10:27:471

求大神帮忙翻译

成功立业与人的作为有关系,与他们的出身没有关系,能使所做之事成功的关键在于事情有利于谁
2023-07-09 10:27:562

哈岚和娄晓月为什么没结婚

娄晓月最后嫁给了汪四海。 娄晓月作为男主哈岚的青梅竹马,爱而不得,并为哈岚生下一子,后嫁给汪四海,生下女儿佳佳,但是对汪四海始终没有爱情,从大结局来看,娄晓月的结局是最好的,虽然没有跟哈岚在一起,但是对疯了的王四海仍存在亲情,两人一起去了香港。这对娄晓月来说应该是最好的结局了。也符合她爱而不得的人物设定。
2023-07-09 10:28:031

宝王四海转千轮的下一句是什么

宝王四海转千轮的下一句:金昙百粒送分身。诗词名称:《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本名:张说。别称:张燕公。字号:道济、说之。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洛阳。出生时间:667年。去世时间:731年。主要作品:《游老君洞》《蜀道后期》《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杂曲歌辞·舞马词》《杂曲歌辞·苏摩遮》等。主要成就:三拜宰相,统领文坛。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宝王四海转千轮”的详细介绍:一、《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全文点此查看《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内容怀玉泉,恋仁者,寂灭真心不可见,空留影塔嵩岩下。宝王四海转千轮,金昙百粒送分身。山中二月娑罗会,虚呗遥遥愁思人。我念过去微尘劫,与子禅门同正法。虽在神仙兰省间,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了观车行马不移,当见菩提离烦恼。二、张说其他诗词《咏瓢》、《邺都引》、《蜀道后期》、《幽州新岁作》、《杂曲歌辞·苏摩遮》。相同朝代的诗歌《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信息
2023-07-09 10:28:101

端午的鸭蛋 的作者是谁

1、《端午的鸭蛋》的作者是:汪曾祺。2、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现代作家、散文家、文体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 “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 “小”,以小媚“大”.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汪曾祺散文的特色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如《葡萄月令》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蚰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就被黏住了.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汪曾祺个人荣誉《人间草木》、《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翠文谈》、《大淖记事》、《受戒》、《异秉》等汪曾祺作品自序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七里茶坊早 春(五首) 复 仇 鸡 毛旅 途(八首) 落 魄 故里杂记国子监 鸡鸭名家 晚饭花下水道和孩子 羊舍一夕 珠子灯果园杂记 看 水 钓人的孩子葡萄月令 王 全 职 业翠湖心影 黄油烙饼 八千岁昆明的雨 异 秉 小说三篇跑警报 受 戒 故里三陈天山行色 岁寒三友 星期天湘行二记 天鹅之死 昙花·鹤和鬼火水母、葵·薤 故乡的食物 大淖记事 金冬心讲 用 拟故事两篇 故人往事詹大胖子 八月骄阳 安乐居小学校的钟声 王四海的黄昏 故乡人徙 皮凤三楦房子 鉴赏家桥边小说三篇 端午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的作品,选自《汪曾祺全集》第4卷.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 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 油亦走散.”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 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2023-07-09 10:28:171

海贼王四海伟大航路

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惑我很久,总是想不明白,不过看了这么长时间的海贼,就算默认了WT设计的这个世界了吧。简而言之,红土大陆就相当于地球的赤道吧,伟大航路相当于一条经线,就是一个把地球分成四部分(算上伟大航路应该是五部分)。要进入伟大航路,必须要从各自海洋与红土大陆的交叉线那里进入,就像这个图所示https://gss0.baidu.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a75fb6d34943ab15970a16db.jpg然而四大海洋的人们要进入彼此的海洋,就必须经过经过无风带-伟大航路-无风带的限制(当然,漫画中这是不可能的,不知为什么),不过因为有海王类和伟大航路的限制,穿过确实很难(但是海军在船底装上海楼石可以把自己隐身,其实只是海王类感觉不到,不是看不到,如果真要是平民过的话,那么长时间,难免会被海王类发现),所以四海的人似乎是不能相见的。不过怎么说呢,原来有个鱼人,也就是太阳海贼团的船长,曾经徒手爬上过红土大陆,我想,要是谁有能力爬上去,应该也可以直接进入被伟大航路分开的四个海洋的。这张图就说明是可以爬过去的https://gss0.baidu.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baike/pic/item/a1ad16fa5adb37b558ee902d.jpg怎么说呢,默认WT的这个世界就好了,也许在以后WT的一些谈话或者漫画中,他会给我们一个解释的,尤其是这些比较让人困惑的问题。好了,我就知道这些,希望对你有帮助。最后总结一下,一定要继续支持海贼,咱们共同努力····
2023-07-09 10:28:257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邮编

一、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邮编是多少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的邮编为453400,该校地址位于河南省长垣县宏力大道南段科教园区,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全省唯一的烹饪高等专科院校、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二、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简介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设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坐落在享有“中国厨师之乡”美誉的省直管县——长垣,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已有50多年历史。目前,学院是全省唯一的烹饪高等专科院校,是中国烹饪协会大师工作站,是中国烹饪(餐饮服务)大师、名师培训基地,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是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是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是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十大典范高校。 学院性质 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实行“民办公助”的办学体制。 历史沿革 1963年-2005年 长垣烹饪学校 2006年-2010年 河南博大烹饪中等专业学校 2010年至今 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 学院荣誉 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 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十佳典范高校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河南省高职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 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 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中国烹饪大师名师培训基地 中国烹饪大师工作站 中原烹饪文化发展研究院 中原烹饪职业教育集团 中国餐饮30年桃李芬芳卓越奖 系部专业 一、烹饪技术系 (一)高职:1.烹调工艺与营养(中餐制作)2.营养配餐 3.中西面点工艺 4.西餐工艺 (二)中职:1.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 2.西餐烹饪 3.中西面点 (三)五年一贯制:烹调工艺与营养 二、旅游管理系 (一)高职:1.旅游管理 2.酒店管理 3.空中乘务 4.高铁乘务 (二)中职:1.酒店管理 2.旅游管理 3.高铁乘务 (三)五年一贯制:酒店管理 三、食品工程系 (一)高职:1.食品加工技术 2.食品营养与检测 3.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 (二)中职:食品加工技术 (三)五年一贯制:食品加工技术 四、经济管理系 (一)高职:1.会计 2.3D打印 3.市场营销 4.电子商务 5.物流管理 (二)中职:1.会计 2.市场营销 3.物流服务与管理 4.电子商务 5.化妆与摄影 6.电梯维护与保养 7.3D打印 (三)五年一贯制:1.会计 2.市场营销 3.电子商务 五、建筑工程系 (一)高职:1.建筑工程技术 2.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3.工程造价 (二)五年一贯制:建筑工程技术 六、基础教学部 中职:1.学前教育 2.音乐 特 色 班 ◆中韩国际合作班 我院与韩国全州大学高职“2+2”联合办学,烹饪工艺与营养、旅游管理两个专业的高职学生在本校就读2年后,通过韩语能力(TOPIK)3级考试,即可申请进入全州大学本科三年级学习,学习两年,毕业可获得中国教育部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创业人才试点班 2017年起,学院选拔品学兼优的学生组建“创业人才试点班”。 该专业由学院教师与企业人员共同组成管理团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创业指导,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同时,学院与企业共同设立创业基金,孵化学生创业项目。 ◆3D打印班 2017年起,学院与河南筑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办3D打印班。该专业重点培养技术紧缺型人才,目前已与多家知名3D类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实行“订单”培养。 ◆技能大师研修班 学院每年择优录取烹调工艺与营养学生100名,组建“学徒制试点班”,跟随中国烹饪大师研修,重点培养理论扎实、技能精通、具备管理能力的新型餐饮人才,着力培育厨乡烹饪技艺的传承人。 ◆国际邮轮厨师班 学院与河南万正远洋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办国际邮轮厨师班,重点培养服务于豪华邮轮的高级餐饮人才。目前已经先后有60余名学生在“凯丽”、“歌诗达”、“丽晶”等豪华邮轮就业。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中国烹饪(餐饮服务)大师42名,其中在学院专职任教的中国烹饪大师6名,分别是徐书振、付兵、赵银红、郝顺增、海洋、杨红方;外聘中国烹饪(餐饮服务)大师兼任客座教授或学徒制导师36名,分别是:宋春亭、李保定、孙科祥、李志顺、顿玉松、成国富、陈铁林、陈伟、张春雨、张国利、孙树聪、刘桂杰、冯建忠、侯永强、苏振杰、王晶、孙瑞松、杜习伟、胡志霞、刘桂山、付永波、王晓辉、李茂华、李宏群、朱成杰、魏兴东、展义德、高炳义、周明元、王海东、李培雨、孔润常、樊永安、许套群、张宏涛、刘秋生等。 中原烹饪文化发展研究院现有研究员和高级顾问37人,其中研究员20名,分别是:杜莉、赵珩、姚伟钧、马志和、郑秀生、李志顺、王素明、邸春生、孙科祥、冯玉珠、郑昌江、顿玉松、冯建忠、成国富、吕俊涛、张国利、张春雨、乔增广、樊胜武、侯永强;高级顾问17名,分别是:王春峰、马婧薇、徐宜发、翟尚奇、吕长海、杜新敬、任全福、李全忠、赵留安、董学亮、李保军、魏鸿章、谢林相、高士选、陈进长、余甫旭、樊胜平等。 实训室建设 学院建有中式烹调、西餐烹饪、中西餐厅服务等专业实验实训室58个,大师工作室、创新工作室等省级以上大师工作室4个,是中国烹饪大师工作站。 文化传承 作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院在挖掘、保护、弘扬烹饪文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编辑、整理出版了《中餐纲目》《厨乡韵》《百菜百典》《厨诗三百首》等宣传烹饪文化的相关书籍,完成了省教育厅交付的“十二五”烹饪类教材编写任务,与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合作,协助拍摄了“端午访古”“阳光大道”“中国豫菜”等多部专题片、纪录片。特别是积极参与中国烹饪文化博物馆的建设,完成菜品设计、烹饪文化介绍等工作任务,受到了社会各届的一致好评。 就业创业 多年来学院毕业生一直是供不应求,历年就业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毕业生中有约9%的学生以各种形式自主创业,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学生不仅就业率高,而且就业城市、就业单位、就业待遇与未来发展都很好。人民大会堂、全国政协礼堂、钓鱼台国宾馆、国家纪检监察培训基地等都有学院毕业生就业,大部分毕业生就业去向是高速铁路以及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五星级以上饭店。学院鼓励学生创业,在日常教育中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进行积极鼓励和引导,每年均举办创业大赛,策划的学生创业项目连年在全省高校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2016年,学院被评为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十大典范高校”。 校企合作 学院始终紧密结合人才市场需求,深化校企合作,就业关口全部前移,入学后实行订单培养。目前万豪国际酒店集团、美国嘉年华集团、云顶香港-星梦邮轮、开元旅业集团、万达酒店管理集团、香港唐宫饮食集团、望湘园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虹桥元—希尔顿酒店、上海宏安瑞士大酒店、西贝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南京大牌档美食有限公司、大董餐饮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味多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喜达屋酒店集团、洲际酒店集团、绿地酒店集团、山东老转村集团、东恒盛国际大酒店、上海文华东方酒店、济南天瑞(国际)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阿五黄河大鲤鱼、河南嘉年华等接待服务单位和国际知名餐饮品牌企业都与学院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生入学后可以选择到企业冠名班就读,在校学习期间就接受企业的文化熏陶和技术培养,毕业后直接到企业定向就业,大大加快了学生成长成才的步伐。 技能大赛 从2008年起,学院已经连续9年代表河南省参加教育部举办的中职、高职和创新创业技能大赛。其中于潘、李璐、张慧、刘志萍、黄洁、杨宽荣、朱海亮、赵建鹏、吴冻冻、葛金壮、杨凯珍、秦宇、许建珂、庞玉齐等一大批优秀学生曾经在大赛上摘金夺银,共获得各类团体金奖16项,金牌58块,银牌80块。学院教师徐书振、付兵、郝顺增、陈忠杰、王国仕、王四海等六人先后荣获“中华金厨奖”,付兵荣获2016年度“全国技术能手”称号,王国仕荣膺中国烹饪界“果蔬雕刻天王”称号,烹饪技术系食品雕刻专业申请国家专利6项。为河南职业教育争得了荣誉,受到了省教育厅多次通报嘉奖。2017年,学院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国餐饮30年桃李芬芳卓越奖。 G20杭州峰会显身手 2016年9月,经过技能选拔、政治审查等多个环节,学院93名优秀学生参与了G20杭州峰会的服务工作。会议期间,学生严守纪律、爱岗敬业、不怕吃苦,出色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受到大会组织方的高度评价。学院被评为G20杭州峰会服务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全部获得了组织方颁发的G20杭州峰会纪念奖章。 知名校友 侯瑞轩 樊胜武 董学亮 成国富 王 晶 乔献涛 张永涛 王明喜 刘秋生 樊永安 冯建忠 侯永强 郭会兵 刘桂山 刘桂杰 刘新安 孙树聪 禹崇强等 领导关怀 全国政协副主席、原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原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河南省副省长徐济超等领导先后到学院进行视察。原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亲笔为学院题字“中国厨师之乡 烹饪名家摇篮”、为中原烹饪文化发展研究院题词“民以食为天 厨自豫起源”;原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先生亲笔题写学院校训“累德积义 崇文尚技”。
2023-07-09 10:28:521

汪曾祺短篇小说读后感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就像一杯淡淡的茶,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的品味。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汪曾祺短篇小说读后感,欢迎阅读!   汪曾祺短篇小说读后感篇一   平凡的人物,从中又折射出不平凡。作者以朴实清新的笔触写那些平凡实在的人,写他们的生活,写他们的生,写他们的死,写他们的所想,写他们的所做,写他们的欢乐,写他们的悲伤……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作者都写,天大的事儿,芝麻绿豆的小事儿。詹大胖子,连老大,八千岁,高阎王,王四海,陈四,陈小手……嫁娶,生孩子,卖椒盐饼子西洋糕,卖米,唱戏,求雨,买奖券,卖艺……作者写了许多“小人物”,写了许多仿佛并“不值一提”、“微乎其微”的“小事儿”,但从中却透露出生活的酸甜苦辣,人世的悲欢离合。作者正是以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去阐释生活,阐释人生。到底什么是真正的生活?这就是。什么是真正的人生?这就是。   第一次读汪曾祺的小说,我就被吸引住了,深深地。我只感觉他的小说中充满了无穷的生活的乐趣。我为小说中的人物而哭而笑,而喜而悲。平凡的百姓永远是生活的主题,平凡的百姓永远是历史的主题。   我很欣赏作者在《小说三篇》之一《卖蚯蚓的人》中所说的几句话:“我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包括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和这个汉俑一样的卖蚯蚓的人”“我要了解他们吃什么和想什么”“我是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我只想了解、欣赏,并对他们进行描绘,我不想对任何人作出论断”“我对人,更多地注意的是他的审美意义”。正如此说,作者在他的每篇小说中几乎不作议论,只是很自然地展示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的原型,让读者去感受那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美。   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想这正是源于它的琐细,它的亲昵,它的真实。   汪曾祺短篇小说读后感篇二   汪曾祺的小说就像一杯淡淡的茶,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的品味。在质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自己的独特乐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在他的笔下有住在庵里的和尚、串村走户的女挑夫、手艺了得的锡匠、掏粪工、赶牛人,也有西南联大的文嫂、金昌焕等各式各样的人物,他们都不是什么达官显贵,都只是普通的老百姓,有的只有平平淡淡的不同的人生。他笔下的人物形象写的很真实,并不是好人全好,坏人全坏,写十一被打后,老锡匠去找人算账,打十一的那人也会害怕,村里的干部也对施暴的人进行了惩罚,《胡里杂记》中的那些富人小姐们去庙里的时候也会施舍给叫花子们一些钱。不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人物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讽刺意味。如:明海和尚虽然是当家和尚,可是他距离那一要面如朗月,二要声如钟磬,三要聪明记性好的标准还差的很远,甚至可以说是一个都不具备,可是他还当得好好的。   在《七里茶坊》中的赶牛人们在大雪天还要坚持把牛赶下山去,其中有段话是这样说的“头两年,大跃进,大炼钢铁,夜战,把牛牵到地里,杀了,在地头架起了大锅,大块大块煮烂,大伙儿,吃!那会吃了个痛快,这会儿,想吧!”这其中就是对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讽刺,还有《胡里杂记》中的李三,本来他应该管理市井中的叫花子的,可是对于有一批人他不管,而是在他们“收获”后去管他们要钱,讽刺味十足。他的小说语言是一种散文化的语言,他常用细致的语言描写周围的环境、人物形象等。他曾在《大淖记事》中这样描写“淖,是一片大水,说是湖泊,似还不够,比一个池塘可要大的多,春夏水盛时,是颇为浩淼的,这是两水道的河源”后面还有相当细致的描写,在写到小英子的外貌时“小英子这天穿了一件白夏布上衣,下边是白纱布的裤子,赤脚穿了一双龙须草的细草鞋,头上一边插着一朵栀子花,一边插着一朵石榴花。”汪曾祺经常用一些细致的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塑造一个人物形象。   这些语言给人以散文美的感受,可以说是“散”和“淡”的完美结合,但就是这样一种散文化的平淡语言给他的小说平添了一份特殊的韵味。虽然是散文化的语言来写小说,有“形散”的嫌疑,但是从他的小说中其实不难看出他的情节安排其实是很紧凑的,如《受戒》中明子随舅舅去出家的时候就遇见了小英子,后来又相继遇见了几次,而且文中也说过和尚是可以娶亲的,这样发展到最后小英子问明子愿不愿意让她做他媳妇这里,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他的有些故事情节安排的很巧妙,如《陈小手》中先是描写陈小手的手是如何的小,他接生是如何的厉害,接着写那个军官的夫人难产了,接生婆们都束手无策,这时就有人提议要陈小手来,然后描写陈小手是如何费劲力气成功接生的,接着是军官的感谢,到这里似乎都没什么出彩的地方,直到后来出现的那一声枪响,这时读者才如梦初醒般回过神来,也就是这一个结局让全文的境界提升了。让人唏嘘军官的无耻以及陈小手的悲哀。
2023-07-09 10:29:131

欲钱买宝王四海的动物什么生肖

你好,是龙十二地支中十二种生肖代表的动物,只有龙是虚构的动物。自古中国人就把龙、凤凰、麒麟、乌龟称为四灵,认为是最吉祥的动物。龙具有马一样长脸、蛇一样的身躯,背上有八十一片鳞片,四肢则象鸡爪。既能在空中飞舞,又能潜水。神出鬼没,变幻莫测。而鳞片八十一这个数目,更具舞尽希望的意义。龙确实是集千万娇宠于一身。
2023-07-09 10:29:234

我姓王,女朋友姓苏,想给孩子起一个名字男孩

王子苏(王子蘇):姓名笔画数分别是:4 3 22 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外格数分别为:5 7 25 29 23 子:智勇双全,清雅荣贵,中年劳,晚年隆昌,女人温和贤淑。(水)苏:天生聪颖,多才贤能,中年劳,晚年吉祥隆昌。(木)五七五(土金土)三才数理暗示为:承蒙上师引进易获成功发展,基础运坚固,境遇安泰,心身健康,可得长寿幸福。(吉)
2023-07-09 10:29:3915

假充的读音假充的读音是什么

假充的读音是:jiǎchōng。假充的拼音是:jiǎchōng。结构是:假(左右结构)充(上下结构)。词性是:动词。注音是:ㄐ一ㄚˇㄔㄨㄥ。假充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假充jiǎchōng。(1)假冒;冒充。二、引证解释⒈假冒;冒充。引《三国志·魏志·文德郭皇后传》“文帝不从,遂立为皇后”裴松之注引晋王沉《魏书》:“后上表谢曰:‘诚不足以假充女君之盛位,处中馈之重任。"”《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那空船回去,就揽这行生意,假充座船,请得个官员坐舱,那船头便去包揽他人货物,图个免税之利。”清平步青《霞外_屑·假充》:“越人以人之诈冒者为假充,有曰假充在行人,或曰假充有钱人。按此二字亦古。”老舍《黑白李》:“他并不假充行家,只信这可以养性。”三、国语词典冒充。《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每常有下路粮船,运粮到京,交纳过后,那空船回去,就揽这行生意,假充座船,请得个官员坐舱,那船头便去包揽他人货物,图个免税之利。」《红楼梦.第二回》:「夫妻无子,故爱女如珍;且又见他聪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读书识几个字,不过假充养子之意,聊解膝下荒凉之叹。」也作「假冒」。词语翻译英语toposeassb,toactapart,imposture德语vorgebenjdzusein,sichalsjdausgeben(V)_法语jouerunr_le,imposture四、网络解释假充假充,汉语词汇。拼音:jiǎchōng释义:假冒;冒充。关于假充的近义词假冒假意假装冒充充作关于假充的成语汗牛充栋假仁假义充天塞地假痴假呆假人假义充耳不闻画饼充饥关于假充的词语充耳不闻汗牛充栋充天塞地食不充口画饼充饥关于假充的造句1、和你这等卑鄙小人说话,又何必口吻生花,假充斯文。2、他像那样假充内行简直是个傻瓜。3、马重山原本是这里的一个布店掌柜,这个布店生意不错,被王四海借口他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收了去。4、它们标榜自己是出类拔萃的一样,可实际上它们大多数都是假充内行。5、人活一辈子:总惦念着票子,捣鼓着房子,划拨着圈子,看重这位子,放不下架子,撕不开面子,假充着君子,思谋着裙子,眷顾着孩子,常装着孙子,结果:累坏了老子!观世音菩萨出家日祈愿:放下担子,愿快乐如影随行一辈子。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假充的详细信息
2023-07-09 10:30:091

你心目中最好的文学小说是哪本?

01《红楼梦》作者: 作者: [清] 曹雪芹 著 / 高鹗 续豆瓣评分:9.6内容简介:《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主线,以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为背景,描绘出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的方方面面,以及封建专制下新兴资本主义民主思想的萌动。结构宏大、情节委婉、细节精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声口毕现,堪称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经典。02《三体全集》作者: 刘慈欣豆瓣评分:8.4内容简介:三体三部曲 (《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 ,原名“地球往事三部曲”,是中国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首个长篇系列,由科幻世界杂志社策划制作,重庆出版集团出版。小说讲述了文革期间一次偶然的星际通讯引发的三体世界对地球的入侵以及之后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三百多年的恩怨情仇。三体三部曲出版后十分畅销,并深受读者和主流媒体好评,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为中国科幻确立了一个新高度。03《三国演义》作者: 罗贯中豆瓣评分:9.5内容简介:《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时期的史实和民间传说创作而成的优秀历史小说。它的内容丰富多彩,为读者留下了深厚多而的认识价值。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04《活着》作者: 余华豆瓣评分:9.3内容简介: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的福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本书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05《四世同堂》作者: 老舍豆瓣评分:9.3内容简介:这是一部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作品记叙了北平沦陷后的畸形世态中,日寇铁蹄下广大平民的悲惨遭遇,那一派古老、宁静生活被打破后的不安、惶惑与震撼,鞭挞了附敌作恶者的丑恶灵魂,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们面对强敌愤而反抗的英勇无畏,讴歌、弘扬了中国人民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高尚的民族气节,史诗般地展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的杰出贡献,气度恢弘,可歌可泣。06 《受戒》作者: 汪曾祺豆瓣评分:9.3内容简介:本书所收录文章,皆是对汪曾祺中短篇小说多次遴选后得出的精品。其中包括《受戒》《大淖记事》《邂逅》《王四海的黄昏》《故里三陈》等名篇。汪曾祺的小说充溢着“中国味儿”,充溢着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在创作上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他的小说让读者重新发现了民族心灵、性灵以及传统美德。07《白鹿原》作者: 陈忠实豆瓣评分:9.2内容简介:在从清末民初到建国之初的半个世纪里,一阵阵狂风掠过了白鹿原上空,而每一次的变动都震荡着它的内在结构:打乱了再恢复,恢复了再打乱,细腻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陈忠实先生在这里,人物的命运是纵线,百回千转,社会历史的演进是横面,愈拓愈宽,传统文化的兴衰则是全书的精神主体,以至人、社会历史、文化精神三者之间相互激荡,相互作用,共同推进了作品的时空,在我们眼前铺开了一轴恢宏的、动态的、极富纵深感的关于我们民族灵魂的现实主义的画卷。08《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作者: 林奕含豆瓣评分:9.2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惊人而特别的小说,小说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锐的感受力、又是一个近距离目击者,使这整件事像一个“幸存的标本”那样地被保留下来。整本书反覆地、用极度贴近被侵害者的视角,直直逼视那种“别人夺去你某个珍贵之物”的痛苦──且掠夺之人是以此为乐。09《天龙八部》作者: 金庸豆瓣评分:9.5内容简介:《天龙八部》一书以北宋、辽、西夏、大理并立的历史为宏大背景,将儒释道、琴棋书画等中国传统文化融会贯通其中,书中人物繁多,个性鲜明,情节离奇,尽显芸芸众生百态。《天龙八部(套装共5册)(旧版)》讲述了丐帮帮主乔峰与大理国王子段誉、少林弟子虚竹结为兄弟。他身为大宋武林第一大帮帮主,发现自己竟是契丹人,虽受尽中原武林人士唾弃而不肯以怨报怨;他身为辽国南院大王,却甘愿背上叛族罪名,最终以悲壮的自杀来阻止辽国发兵攻宋,不愧为顶天立地的大英雄。10《故事新编》作者: 鲁迅豆瓣评分:9.4内容简介:《故事新编》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鲁迅在1922年~1935年间创作的短篇小说八篇。1936年1月由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初版,列为巴金所编的《文学丛刊》之一作者生前共印行七版次。这八篇小说分别是:《补天》、《奔月》、《理水》、《采薇》、《铸剑》、《出关》、《非攻》、《起死》。外加一篇《序言》。此书主要以神话为题材,多数是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
2023-07-09 10:30:182

求《帝色无疆》和《不侍寝,砍了》两部小说完整TXT文档,谢谢!

《帝色无疆》百度网盘txt最新全集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7Ka8uPwclK_zV0xhKoRWPA?pwd=dbk1 提取码:dbk1简介:女帝,非女尊。美色众,非侍者之流。TO一对一orTONP,这是个问题。我的历史比较抱歉,个性又很懒,因此此文架得很空。
2023-07-09 10:31:362

淮南子的涉及思想

《兵略》篇专论军事,代表了西汉初期的军事理论水平,其主要思想如下:其一,战争的胜负,取决于政治上的得失。首先,政治上 得道 ,军事上才能取胜。《兵略》认为: 兵,失道而弱,得道而强;将,失道而拙,得道而工(精明);国,得道而存,失道而亡。 所谓 道 者,即是与天地顺、与四时合的最高行为准则。得道者, 众之所助,虽弱必强 ;失道者, 众之所去,虽大必亡.因此政治上 得道 ,是保证军事上取胜的基本条件。政治上 得道 的军队可以 车不发轫(防止车轮滚动的木头),骑不被鞍,鼓不振尘,旗不解卷,甲不离矢,刃不尝血 ,本国的社会生活秩序也不用打乱,即 朝不易位,贾不去肆,农不离野 ,只要对敌国招义而责之 ,就可以 大国必朝(前来归附),小国必下.《兵略》还回顾了古时的战争,认为五帝时期的战争是 得道 的。那时的战争不是为了扩张土地,也不是为了 贪金玉之略(掠夺), 而是为了 禁暴讨乱 ,为了消灭 残贼天下 、令万民不得安生的 贪昧饕餮之人 ,如黄帝击败炎帝,颛顼诛杀共工,尧舜讨灭不义的丹水和有苗,因而战无不胜。他们用兵之前,往往先 教之以道,导之以德 ,不听, 则临之以威武 ,再不从, 则制之以兵革 ,因此用兵 若栉发耨苗,所去者少,而所利者多 ,是所谓 圣人之用兵.殷商以后,至春秋时期的用兵是所谓 霸王之兵.这个时期的战争,多是为了消灭加虐于民 的 敌国之君 ,为 义兵 之举,因此往往 克(攻克)国不及其民,废其君而易其政,尊其秀士(仁人智士)而显其贤良,振其孤寡,恤其贫穷,出其囹圄,赏其有功.这种战争 非以亡(消灭)存(存在)也,将以存(保存)亡(殆尽的东西)也 ,故也是 得道 的。战国时期的用兵则是 失道 的 晚世之兵.这时期的战争,无道之君往往设渠堑, 傅(防守)堞(城上女墙)而守 ,进攻一方也不是为 禁暴除害 ,而是要 侵地广壤 ,都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为个人私利进行的战争,不仅 失道 ,而且造成人员的巨大伤亡,同时这种战争最终也不会获得胜利的,因为它得不到民众的支持。其次,军事上取胜的根本,在于加强政治统治,即为存政,建立牢固的统治基础。《兵略》认为,军事上甲坚兵利,车固马良,畜积给足,士卒殷轸(众多) 等物质条件,以及奇谋诈术的巧妙运用和良臣猛将的合理任用等主观条件,虽然是克敌制胜不可缺少的条件,但 皆佐胜之具也 ,并不是保证战争必胜的根本条件。军事上的 必胜之本 在于政治上的强大,即 德义足以怀天下之民,事业足以当天下之急,选举足以得贤士之心,谋略足以知强弱之势。 《兵略》认为: 政胜其民,下附其上,则兵强矣;民胜其政,下畔其上,则兵弱矣。 并指出: 地广人众,不足以为强;坚甲利兵,不足以为胜;高城深池,不足以为固;严令繁刑,不足以为威。 它主张 修政于境内 ,使 群臣亲附,百姓和辑,上下一心,君臣同力,诸侯服其威而四方怀其德 ,这样就可以 修政庙堂(朝廷)之上而折冲千里之外,拱揖指(指挥)而天下响应 ,《兵略》认为这是 用兵之上也.它还列举楚怀王、秦二世败亡的教训,以及武王伐纣的事例,说明 为存政者,虽小必存;为亡政者,虽大必亡 的道理。再次,《兵略》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思想。提出: 全兵(获得彻底胜利的军队)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的思想,主张: 制胜于未战.它说: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者也,这样可以 费不半而功自倍也.它主张先以德胜敌,然后再与之战,可以获得全胜,并指出: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万乘之国好用兵者亡 ,反对穷兵黩武。它强调: 凡用兵者,必先自庙战.所谓 庙战 ,即在采取军事行动以前,就敌我双方的 主孰贤·将孰能·民孰附·国孰治·积蓄孰多·士卒孰精·甲兵孰利·器备孰便· 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加强不足之处,保证最终取得全胜。《兵略》认为:只有进行充分的 庙战 , 运筹于庙堂之上 ,才能够做到决胜于千里之外,并指出:庙战者帝。其二,比较精辟地论述了军事行动中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兵略》认为,军队出击,要如 神出而鬼行 , 运于无形,出于不意 ,使敌人无法察觉, 莫知其所之 、 莫知其所集 ,以达到出敌不意,攻其不备 的目的。《兵略》同时认为,军队不动则已,动则应 发如疾风,疾如骇龙 , 若从地出,若从天下 ,使敌人 未见其发,固已至矣.因此《兵略》十分注重 兵贵神速 的思想,指出一旦抓住 敌之虚 ,就要 乘而勿假也 ,要以疾雷不及塞耳,疾霆不及掩目 之势,迅速发起进攻,并穷追猛打,使敌人 静不知其所守,动不知其所为 ,完全陷于被动挨打的境地。为此,《兵略》强调军队采取行动前一定要在思想上、装备上、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出击,就 当以生击死,以盛乘衰,以疾掩迟,以饱制饥 ,这样就如同 以水灭火 , 以汤沃雪 , 何往而不遂·何之而不用达· 为了保证 兵出而不徒归 ,《兵略》还指出,善于指挥作战的军事将领,必须掌握 三势 、 二权.所谓 三势 ,即 气势 、地势 、 因势. 气势 即激发兵将的高昂斗志; 地势 即善于利用险要地形,能控制战略要地; 因势 即能把握战机, 乘敌之虚 , 因其劳倦怠乱,饥渴冻喝(中暑) 采取军事行动。所谓 二权 即 知权 、 事权.《兵略》强调在采取军事行动前,一定要详尽侦知敌情,并据此制定出完备的作战计划,同时要很好地隐蔽自己的军队,做到出敌不意,使 敌人之兵无所适备 ,此谓 知权.两军交战,能够灵活有序地调遣军队,布阵迎敌,使本方 受刃者少 ,而 伤敌者众 ,此谓 事权.《兵略》认为掌握好 三势 、 二权 ,选拔出精兵强将,制定出正确的战略战术之后的军事出击是所谓 必胜之攻 ,是所谓 胜定而后战,可以 攻不待冲隆云梯而城拔,战不至交战接刃而敌破.它强调军队 唯无一动,动则凌天振地,抗泰山,荡四海,鬼神移徙,鸟兽惊骇 ,并指出,在这样的军队面前将 野无校(对抗)兵,国无守城 ,无人能挡。然而,《兵略》由于受道家 无为 思想的影响,最推崇的还是所谓以静制动,以无形制有形,以无为制有为的战术思想。它指出, 静以合躁,治以持乱 并认为以静制动,以无形制有形,以无为而应变, 虽未能得胜于敌 ,敌人也 不可得胜之道也.并称: 敌先我动,则是见其形也;彼躁我静,则是罢(疲)其力也。形见则胜可制也,力罢(疲)则威可立也.它还提出: 物未有不以动而制者也.但是,《兵略》推崇的 以静制动 ,并非被动地待敌先动而后击之,而是要 视其所为 ,根据敌人所犯的错误,制定相应的作战计划之后,出击致胜。当敌无隙可乘时,《兵略》认为要 饵之以所欲,以罢(疲)其足(满足) ,引诱敌人出错,一旦敌人 有间 ,就要抓住战机, 急填其隙 ,迅速出击,打败敌人。相反敌人若止而不动,《兵略》认为,己方应相应调整部署,待敌动做,侍机出击。若己方已先敌而动,也要尽力改变这种不利局面,变我静而敌动,重新掌握主动。《兵略》反对在敌人未显现错误之举前,便冒然对其发动攻击,提出: 善用兵者,当击其乱,不攻其治,是不袭堂堂之寇,不击填填(旗帜牢固树立的样子)之旗 ,强调敌 容未可见,以数(密集)相持 ,一定要等到 彼有死形 ,才可 因而制之.《兵略》在强调以静制动的同时,还强调以无形制有形。它认为: 诸有象(相貌、形象)者,莫不可胜也;诸有形者,莫不可应也.并举例说: 风雨可障蔽 ,是因其有形, 寒暑不可开闭 ,是因其无形的缘故。它认为,兵家所恃,无非是 天时 、 地利 、 巧举 、 人和.而此四者皆为有形之举,因而都有相应的破除之法,如: 任天者可迷也,任地者可束也,任时者可迫也,任人者可惑也.只有 无形者无可奈也 ,没有任何可以破除的方法。所谓 无形者 ,按《兵略》的描述,实际上就是 无法无仪 、 无名无状 , 上穷至高之末,下测至深之底 ,高深莫测、变幻无穷的军事韬略。《兵略》认为,善用韬略者,可以打败一切敌人。其三,为将帅具体提出了一些统兵、用兵之要。①将帅必须使部下与自己同心齐力。《兵略》认为: 将卒吏民,动静如身,乃可以应敌合战。 因而强调将吏一定要 以民为体(身体) ,而兵民则一定要 以将为心 ,并指出:心诚则支体亲刃,心疑则支体挠北。心不专一,则体不节动,将不诚心,则卒不勇敢。 它还强调: 民诚从其(将帅)令,虽少无畏;民不从令,虽众为寡。 认为战争的胜负,在未 交兵接刃 之前就已由兵将的齐心与否而决定好了。《兵略》不仅强调兵将要齐心同力,而且还强调将帅应能使兵卒 同其心,一其力 ,指出 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它认为: 良将之卒,若虎之牙,若兕(古代称类似犀牛的一种野兽)之角,若鸟之羽,若蚈(百足虫)之足,可以行,可以举,可以噬,可以触,强而不相败,众而不相害,一心以使之也。 因此要求将帅统兵,要 同其心,一其力 ,使 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 ,同时要 止如丘山,发如风雨,如此则战无不胜。《兵略》还指出: 夫五指之更弹,不若卷手之一挃(捣);万人之更进,不如百人之俱至也。 《兵略》认为将帅能使部下 用力谐 ,不仅能致胜于敌,而且还可以以少胜众,以弱胜强。它分析了战争中以少胜多,以寡胜众的问题,指出这种情况的出现,只能是在人众一方 势不齐 ,即士卒不能同力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如果人众一方做到 人尽其才,悉用其力 ,若要以少胜之,则 自古至今,未尝闻也 ,从这个角度再次强调士卒同心共力的重要性。②将帅要善于利用天道、地利、人和及兵势。所谓兵势,即指战无不胜,攻无不破的气势。《兵略》认为: 兵之所隐议(占卜视兆)者天道也,所图画者地形也,所明言者人事也,所以决胜者钤势也。 它根据用兵的方略把将帅分为上中下3等,认为: 上得天道,下得地利,中得人心 ,并善于把握战机,利用兵势,战无不胜,从不失败,是所谓 上将之用兵 ; 上不知天道,下不知地利,专用人与势 ,虽然未必能获得全胜,但也能胜多败少,是所谓 中将 之用兵; 博闻而自乱,多知而自疑,居则恐惧,发则犹豫 ,结果动辄败北,是所谓 下将之用兵.《兵略》还十分重视兵势的作用。它认为在天时、地利、人和齐备的情况下,若兵无势,仍不会取得任何战果。它要求将帅利用兵势,要 如决积水于千仞之堤,若转员石于万丈之溪 一般,使任何人、任何军队都无法抵挡,这样才能百战百胜。③将帅要威义并用,要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兵略》认为: 兵之所以强者,民也;民之所以必死者,义也;义之所以能行者,威也。 所谓威义并用,就是要赏罚分明。《兵略》明确指出: 夫人之所乐者生也,而所憎者死也;然而高城深池,矢石若雨,平原广泽,白刃交接,而卒争先合者,彼非轻死而乐伤也,为其赏信而罚明也。 赏能使士卒冒死征战,罚则使他们令行禁止。只有 赏信而罚明 ,军队才有战斗力。此外,《兵略》还强调将帅必须爱护部下,使自己得到士卒的爱戴。它说: 上视下如子,则下视上如父;上视下如弟,则下视上如兄 ,并指出: 上视下如子,则必王四海;下视上如父,则必正天下。上亲下如弟,则不难为之死;下视上如兄,则不难为之亡。 因此要求 将必与卒同甘苦俟饥寒 ,这样他们作战时才不会吝惜自己的生命而拼死杀敌。《兵略》还具体提出将帅要做到: 暑不张盖,寒不被裘 , 险隘不乘(乘车、骑马),上陵(山丘),必下(下车、下马) ,以体验士卒的辛劳,同时还要做到 军食孰(熟)然后敢食,军井通然后敢饮 ,与士卒同饥渴。不仅如此,《兵略》还要求作战时,将帅 必立矢射之所及 ,与士卒共安危。《兵略》认为,将帅能够做到上述要求,就能积德 、 积爱 于自己的部下。它还指出: 良将之用兵也,常以积德击积怨,以积爱击积憎, 如此,何敌不可战胜。④将帅必须具备三隧、四义、五行 、十守等能力或品质。所谓三隧,即要上知天道,下习地形,中察人情;所谓四义,指治国不拥兵自负,为主不独顾自身,见难不畏死,决疑不避罪;所谓 五行 ,指柔而不可卷,刚而不可折,仁而不可犯,信而不可欺,勇而不可凌;所谓十守,指头脑清醒,谋略深远,意志坚定,明辨是非,不贪于货,不淫于物,不滥发议论,不推卸责任,不轻易欢喜,下轻易动怒。总而言之,就是要求将帅做到, 发(举措)必中诠(公允),言必合数,动必顺时,解必中揍(道理) ,同时还要做到, 通动静之机,明开塞之节,审举措之利害,若合符节.《兵略》认为,只有这样,将帅才能使自己的政敌无隙可乘,做到 攻则不可守,守则不可攻。 它还认为: 善用兵者,必先修诸己,而后求诸人;先为不可胜,而后求胜。 同时指出: 修己于人,求胜于敌,己未能治也,而攻人之乱,是犹以火救火,以水应水也,何所能制! ⑤将帅要善于利用己方之 实 ,攻敌方之 虚.所谓 实者,即指 主明良将,上下同心,气意俱起 ,同仇敌忾;所谓 虚 者,指 上下有隙,将吏不相得,为将者所持不直,士卒心中积怨深重。《兵略》认为: 虚实之气,兵之贵也。 两军相遇, 实则斗,虚则走.气虚一方是无法与气实一方对敌的。但《兵略》也指出: 胜兵者非常实也,败兵者非常虚也 ,认为虚实之气 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它引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强盛及败亡的教训,指出:夫差最初之所以能取得包括生俘越王勾践在内的一系列战争的胜利,拥地2千里, 带甲七十万 ,是由于 用民气之实 的结果。其后,夫差 骄溢纵欲,拒谏喜腴 ,使上下失和,吏民不附,直至国灭身亡,是越王勾践因制其虚 的结果。由此,《兵略》指出:善于治国统军者, 能实其民气,以待人之虚也;不能者,虚其民气,以待人之实也。 《淮南子·兵略》的上述主要思想,既继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优秀的军事理论,同时又有许多独到之处,因而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该书倡导阴阳五行学说。首先,论述了阴阳概括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如《本经训》指出:“阴阳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终始虚满,转于无原。”此言阴阳囊括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其变化是无穷无尽的。这与《黄帝内经》中的阴阳学说一脉相承。书中以水、火、月、日喻阴阳。如《天文训》云:“积阳之热气生火,火气之精者为日;积阴之寒气为水,水气之精者为月。”又云:“日者,阳之主也;月者,阴之宗也。”这里用人们常见的水、火、日、月来说明阴阳的属性,这种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使学者对枯燥、抽象的阴阳学说易于理解。其次,阐明了五行的属性及其生克乘侮规律。如“东方,木也,……。北方,水也。”“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木胜土,土胜水,水胜火,火胜金,金胜木,故禾春生秋死,……。”此处五行学说内容与《黄帝内经》所论是一致的,可见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已渗透到多个学科。书中还以五行所属的方位论及人体的形体特征及勇怯、智愚、寿夭等。如“东方,……其人兑形,小头、隆鼻大口,鸢肩企行,窍通于目,筋气属焉,苍色主肝,长大早知而不寿;南方,……窍通于耳,血脉属焉,赤色主心,早壮而夭;西方,……白色主肺,勇敢不仁;北方,……其人蠢愚;中央四达,……其人慧圣而好治。”以上所述虽未必尽然,但大体上说明了五行所属的方位及地域不同对人体的影响。 该书强调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如《本经训》云:“天地宇宙,一人之身也;六合之内,一人之制也。”“孔窍肢体皆通于天。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指出人生活在宇宙间,和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这与《素问·生气通天论》所云“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的天人合一观点不谋而合。四时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人体而形成疾病。如《时则训》记有:“孟春之月,……行秋令则民病大疫。”“季春行夏令则民多疾疫。”“孟秋行夏令,……民多疟疾。……季秋行夏令,……民多鼽窒。”上文明示,非其时气,其气不和则导致人体疾病的发生。同时告诫人们:人体必须顺应四时,适应自然界季节气候的变化,才能在宇宙间健康生存,正如《本经训》所言:“四时者,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取予有节,出入有时。”还有整体观对疾病症候的影响,如“夫有病于内者,必有色于外矣。”“痈疽发于指,其痛遍于体。”前者言其体内脏腑患病,而引起体表的色泽变化,即“有诸内必形诸外”;后者指出局部的病变可影响整个人体。 该书注重养生之术,如《真训》强调了养性、养德,云其:“静漠恬澹,所以养性也;和愉虚无,所以养德也。……若然者,血脉无郁滞,五脏无蔚气。”又《修务训》提出精神调养,指出:“今天道者藏精于内,盝神于心,静漠恬淡,讼谬胸中,无邪气所留滞,……则机枢调利,百脉九窍莫不顺比。”“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综观上文可知:心境清净,无欲无求,则五脏安和,百脉调畅,诸窍通利而健康无病。这与《黄帝内经》中“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以恬愉为务”的养生之道契合。养生的另一个方面是禁嗜欲。如《时则训》言其:“孟冬,……君子斋戒,身欲静,去声色,禁嗜欲,宁身体,安形性。”冬为闭藏之时,应藏而不泄,故要禁欲,保精、养性。又《原道训》云:“圣人不以身役物,不以欲滑和”,也强调了养生禁欲的重要性。人类只有将养精神,和调其气,才能形体康健,与世间万事万物共同在自然界的规律之中生存。故《原道训》指出:“是故圣人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沉浮俯仰。”以上所述《淮南子》对人类养生术的贡献,足资后学借鉴。 书中推究疾病发生的原由,认为情志变化、地理环境对人体影响极大,是致病的重要因素。如《精神训》和《原道训》均指出:“人怒破阴,大喜坠阳,……。”“薄云发,惊怖为狂,忧悲多恚,病乃成积。”以上言情志过极,积而成病。这与《黄帝内经》中“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的观点是相同的。这种病因认识一直指导着后世临床,情志致病的比例愈来愈大,如杨雪琴教授调查后指出,“银屑病的发病和复发患者中70%~80%的人发病前有焦虑和抑郁,且有特殊不愉快的事情。”地理环境亦直接影响人体而为致病之由。如“坚土人刚,弱土人肥,……。”“山气多男,泽气多女,风气多聋,林气多癃,……暑气多夭,寒气多寿。”此言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对人的体质、生育、发病和寿夭等均有影响,为导致疾病发生的原由之一。这种医学思想本源于古代文献而有所创新,如《吕氏春秋·尽数》记载:“……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祍与伛人。”此指居住在水味辛辣地方的人,多患痈疽和生瘰疬病;水味苦涩地方的人,多患鸡胸和驼背。 该书对疾病治疗方法的论述亦较详尽。如《时则训》提出四时治疗疾病的法则为:“春治以规,秋治以矩,冬治以权,夏治以衡,……。”这里规矩权衡治法与《黄帝内经》中的规矩权衡合四时脉象不同。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以春应中规,夏应中矩,秋应中衡,冬应中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前者言其脉象的变化随季节不同而各异,即脉合四时;后者则根据脉象的浮、沉、滑、涩,而了解疾病产生的原因。可见,《黄帝内经》以规矩权衡论脉象;《淮南子》则以规矩权衡论治法,各有所指也。书中谈及治疗疾病要全面考虑,不能顾此失彼,以免酿成大病。如《说林训》中指出:“治鼠穴而坏里闾,溃小皰而发痤疽。”书中还有对疾病应早期治疗的记载。如《人间训》告诫人们:“患至而后忧之,是犹病者已胘而索良医也。虽有扁鹊、俞跗之巧,犹不能生也。”这里根据上下文意虽是以医学喻为政处事的道理,但其未病先防,既病早治的预防医学思想确能启迪后学,这与《黄帝内经》中“病已成而后药之”,其理相同。 该书对药物的记载注重实践,从药物采集、炮制及品种鉴别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首先,采集药物要亲口尝试。如《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扑五谷,……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这是古代医家在实践中寻找和发现药物的真实写照。其次,根据药物性能,按照季节采收药物。如“蝉始鸣,半夏生”言其夏至时蝉鼓翼始呜,正是半夏成熟的采收时间。其三,告诫人们注意药物炮制方法。“牛胆涂目,……取八岁牛胆,桂三寸,著胆中,百日以成。”此言将桂放入牛胆中,经过百天才能药用。其四,提出了易混淆药物的鉴别。如“夫乱人者,芎穷之与蒿本也,蛇床之与麋芜也,也皆相似者。”这种注重实践,使药物名实相符,是安全有效用药的保证。他如书中还有关于脏腑的论述;疾病命名的记载及形、气、神的论述等,限于篇幅不再赘述。综上所述,与《黄帝内经》同时代或稍晚时的《淮南子》蕴含着一定数量的医学内容,我们应当挖掘整理取其精华,以丰富中医学宝库。
2023-07-09 10:32:081

汪曾祺《晚饭花集》:一本适合细细品读的书

真的很喜欢汪曾祺的书,他写的故事零零碎碎基本上都看了。写来随意,读来也随意。每一篇都有一些耐人寻味的东西,所有善与恶,平庸的生活,丰富的人生,在他笔下,都变得散淡安然,岁月悠长。 一段故事,一段人情,都是慢火熬出的人生。每个人的故事都是那么鲜活有趣,还带着满满的暖意。没有一个人物是次要的,也没有一个人物是重要的,每个人物都是真实的存在。喜欢这么细细道来的文章,一篇篇,直入心底,尤其在一个人的时候,读之更是心静,心柔。 这是一本适合细细品读的书,不论处在如何的浮躁心境,点开此书,便能获得足够的宁静。看此书,就像是听一个淡雅的老人在给你闲话家常,所聊的,都是一些平民百姓的故事。 写故事的人把生活中的人写进了故事里;故事外的人把故事里的人带入了生活中。在随处流连 东张西望的汪曾祺笔下,如晚饭花一样无足珍贵的人们如诗如画,于平淡处见崎岖、于简短处见深刻、于抒情中见哲理。很喜欢汪老笔下的人物,亲近!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永远跟生计有关,永远具有朴实的一面。那年月才真的是三百六十行,行行能养人。只要勤劳、勤快,高低贵贱不会让人急扯白脸,他们大多相信宿命。一方面他们也许会受到不公,另一面他们却很想得开,难得的坦然。 关于爱情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他会发生些什么的郭庆春导演那意味深长的笑;“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李三,“恪尽职守”的生存之道;侉奶奶的清贫、不争、任劳任怨的平淡生活;开肉案的庞家三兄弟精明团结的发家致富之道;夫唱妇随的打鱼夫妇,苦大仇深般的落魄日子;金大力自知之明的苦干实干精神。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任尔千状万态仍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卖力度日,给人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踏实感。之后描写的高雪、孙淑芸这两个人物,是造化弄人,时不我待的悲剧。 每个人都动容,都活灵活现,有旧时代的烟火气。 这些构成了万家灯火的人,如我们日常所见的每一户普通人家,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喜怒哀乐,经由汪老的笔,铺陈在我们面前,是经过了岁月洗练后的味道,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汪老笔下所描述的这些人,就像是晚饭前后所开的花。生命力极其旺盛与顽强,兀自生长兀自开放,纵是没有人关注也自我绽放得热闹。在兀自的热闹生长中,又仿佛有那么些寂寥。 不管过程中经历了苦难也好,喜乐也罢,最后的结果是遗憾也好,感恩也罢,一辈子就这么过来了,一切最终都归于了平静。也都轰轰烈烈过了,也都安安静静终了。有所获得,也有所失去。这样的人生,真好。 一点一滴都是生活,一瓜一叶皆有智慧。每一个小说的人物,都有汪老的寄托,期盼亦或是遗憾,像你,像我,也像他自己。芸芸众生,千姿百态。 《徙》里的高雪,才貌兼具,志向高远,然而,终于想飞没有飞出去,嫁作人妇,却是郁郁寡欢,含恨而终;王四海江湖艺人,甘愿生离亲友放弃技艺放弃五湖四海,与心爱女人于一方天地相守度日,即便偶尔也会惆怅失意,却是无大的煎熬,更多的是乐于平庸。 生活中选择实在无处不在,且,时常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难免顾此失彼。因此有时很难选择,然而,更难的是选择之后的如何调整心态,释怀执念,平复得失的遗憾。 遗憾的就让它混入岁月,选择的就让它充盈时光吧!本书是小说集,每篇小说的情节并不绮丽曲折,只是平淡叙述生命中往来人事;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因而没有太多戏剧性,却满是朴实的人间烟火味儿;没有太多个人批判点评,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结尾处常常戛然而止,引人遐想。读来意犹未尽,欲罢不能。 汪老说,他对所有的人都有兴趣,不管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人,还是糊火柴、捡破烂、捞鱼虫、晒槐米的,他都想了解。想知道他们吃什么想什么。 汪老说,作为一个写小说的人,对于人,只想了解、欣赏,并对他进行描绘,而不想对任何人做出论断。对于这个世界,他所倾心的是现象;而对于人,更多注意的是他们的审美意义。 正如汪老所说的一样,他的笔推崇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推崇善良的人情味。他喜欢他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他读得懂他们的珍贵与独特。一如他的心境,他的笔调闲适淡雅,读来令人满心的舒适。 汪老说:“我就像李小龙一样,喜欢随处流连,东张西望。我所写的人物都像王玉英一样,是我每天要看的一幅画。这些画幅吸引着我,使我对生活产生兴趣,使我的心柔软而充实…” 晚饭花作为集册之名,再合适不过了。 每个普通人的一生就像晚饭花,虽平凡不起眼,依然繁茂生长生生不息。u200b
2023-07-09 10:32:201

作文汪曾祺笔下的食物六百字

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现代作家、散文家、文体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汪曾祺散文的特色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如《葡萄月令》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蚰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就被黏住了。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汪曾祺个人荣誉《人间草木》、《邂逅集》、《羊舍的夜晚》、《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翠文谈》、《大淖记事》、《受戒》、《异秉》等汪曾祺作品自序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 七里茶坊早 春(五首) 复 仇 鸡 毛旅 途(八首) 落 魄 故里杂记国子监 鸡鸭名家 晚饭花下水道和孩子 羊舍一夕 珠子灯果园杂记 看 水 钓人的孩子葡萄月令 王 全 职 业翠湖心影 黄油烙饼 八千岁昆明的雨 异 秉 小说三篇跑警报 受 戒 故里三陈天山行色 岁寒三友 星期天湘行二记 天鹅之 昙花·鹤和鬼火水母、葵·薤 故乡的食物 大淖记事 金冬心讲 用 拟故事两篇 故人往事詹大胖子 八月骄阳 安乐居小学校的钟声 王四海的黄昏 故乡人徙 皮凤三楦房子 鉴赏家桥边小说三篇 端午的鸭蛋《端午的鸭蛋》是汪曾祺的作品,选自《汪曾祺全集》第4卷.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坎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上面用朱笔画些莫名其妙的道道,这就能辟邪么?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小孩子点了黄烟子,常把它的一头抵在板壁上写虎字。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这三样,在我的家乡,都不贵,多数人家是吃得起的。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有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 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 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 油亦走散。”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 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么?车胤读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2023-07-09 10:32:271

《水蛇腰》txt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水蛇腰》(汪曾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TEg9hwS6OEA26hON1HQNw 提取码:t6mb书名:水蛇腰作者:汪曾祺豆瓣评分:9.4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年份:2011-6页数:311内容简介:《水蛇腰》包括了:两副鸭掌白白净净、妥妥停停、排成一排、异秉、这一条街上的店铺、摆摊的、生意如何、彼此都很清楚、岁寒三友、这三个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王四海的黄昏、王四海站起来,沿着承志河等内容。
2023-07-09 10:32:461

主角王渊穿越的小说

主角是王渊的重生的小说是《天降王侯》。《天降王侯》是作者寻北仪所创作的穿越重生小说,主角是王渊李诗涵,小说文笔清新,人物形象饱满,情节设定合理。看着一群人架势,王渊反应过来:“你们是来保护费的?”大虎、二虎握拳怒目,站在王渊身后,王撼山蹙起眉头。王四海低声道:“王渊,没来得及告诉你,这是东市的渔老大‘闹三江",手下有一二十号弟兄,无论谁在东市卖鱼,都要被他抽走两成。”《天降王侯》的精彩片段八个满身痞气泼皮上前,有人握拳擦掌,有人拎着木棍,有人拿着匕首比划,全都目带凶光。王渊蹙眉权衡利弊。对方九人、还有武器,全是经常打架的泼皮。王四海轻声劝了一句,站出来抱拳赔笑道:“威哥,四海之内皆兄弟,抽头我们肯定会交,但眼下我这兄弟外边欠了笔巨债,抽头咱们能不能暂时先少点,等我兄弟度过这个难关,欠的抽头再补上。”
2023-07-09 10:33:021

康熙大帝和彼得大帝谁厉害?

综合来看,应该是彼得大帝更厉害。 彼得大帝和康熙大帝相比较,可以看得更清楚,彼得大帝的确是一位牢笼百代的、卓越而伟大的天才人物。我们无妨说,他的确是俄罗斯文艺复兴运动的保姆,开创了俄罗斯文化历史的新时代。他当然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同彼得相比较,康熙这个大帝的荣誉称号仅仅是古典征伐和扩张意义上的,他简直就不能称为一个大帝。中国历史上,康熙当然是非常不错的皇帝,这一点谁也不会否认的。彼得大帝进行了狂妄的扩张和侵略,但是他给俄罗斯历史灌注了新鲜的血液,他和拿破仑是一般伟大的人物。拿破仑给法国和人类留下了永恒的《民法典》,彼得大帝给俄罗斯留下了近代化的锁钥——科学院、图书馆、博物馆、大学。终康熙一生,我们找不出可以同彼得大帝、拿破仑皇帝所比拟的新东西,无论如何这也是让人万分感叹,无限悲怆的。 17世纪与18世纪之交,犹如电光乍闪,中国和俄国的天空,几乎同时出现了两颗惊人相似的巨星。他们就是震古烁今的康熙大帝与彼得大帝。 他们都是大气磅礴的传奇君主,一个是运筹帷幄、力挽狂澜的中国皇帝,一个是锐意改革、狂飙突进的俄国沙皇。两位大帝不仅出生时代相同,在位时间相当,而且都具备非凡过人的雄才大略。他们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在17至18世纪中把各自的国家带入鼎盛局面:康熙使中国一举摆脱明末清初大动荡后满目疮痍的局面,成为东方最强大的王朝;彼得使落后愚昧的沙俄一跃而起,成为令欧洲列强刮目相看的封建强国。然而,他们又是两艘巨大航船的舵手。在重要的历史关头驶向截然相反的方向:彼得使沙俄迅速走上近代化道路,雄踞欧亚,傲视全球;康熙最终没能跨越封建体制雷池半步,他所开创的盛世王朝,与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很快步入落日辉煌,盛极而衰,由一个洋洋自得的天朝大国急剧坠入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在被西方列强鲸吞蚕食的同时,竟还遭到沙俄的侵略蹂躏。这是一首悲喜交加的凄凉挽歌,令人回味,发人深省。 康熙深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君王之术,谨记祖母当年“得众则得国”的教诲,一生尊奉“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的信条,康熙常说:“我不用长城,我用人心,人心就是我的长城!”康熙有一次出外巡察,路遇一人倒卧地上。拦挡圣驾非同小可,侍卫正要严加惩处。康熙立马阻拦,令人问明情况,得知他叫王四海,是个佣工,回家路上因为饥饿晕倒了。康熙说不要惊吓了他,你们马上热粥喂他救他。王四海喝了热粥之后苏醒过来了。康熙了解到这个人家里的确很困难,又送盘缠让他回老家。王四海感激不尽,四处传颂当今圣上的爱民功德。这件小事是康熙治国爱民的一个缩影。 当康熙终于看到天下太平,国势日盛之时,随即提出了“持盈保泰”的思想,满足于百姓岁足年丰、人民鼓腹讴歌的社会图景。 在另一条道路上,彼得则用严酷的鞭子赶着俄国在近代化道路上进行急行军。他是一位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改革家,为了推行他的强国梦想,他不惜一切代价。用普希金的话说,彼得的某些诏令“是用鞭子写成的”。有一次彼得和首都警察局长乘车过河,彼得发现桥梁出了故障,他觉得这是警察局长玩忽职守疏忽大意所致,不由分说给了这位局长一顿好打,以示警告。彼得说:“这是要你好好记住,一定要让大街和桥梁畅通无阻。以后你自己要多加巡视。”沙皇在给警察局长上了勤勉奉公的一课后,又挥挥手说:“上车吧,老弟!” 彼得不顾一切地推行他的改革,一手导演俄国高潮迭起的变革活剧。俄国著名的思想家赫尔岑评论说:在他野兽般的巨掌中有俄国的未来。整个俄国都在这位威武强悍的命运之王手中颤抖、嬗变。为了排除干扰,他动辄抡起棍棒殴打,强迫大臣执行命令。他的惩罚措施从小额罚款到没收全部财产,从折磨肉体、流放做苦役,直到处死,应有尽有。他的改革将俄罗斯人的忍耐推向极限。 谁也想不到的是,历史的悖论竟然出现了。俄国一飞冲天,中国却走向最后的辉煌。两个同样勤政有为、励精图治的帝王,为何治国的效果迥异? 其实,中俄两个繁荣强盛的帝国,表面的相似,掩盖着实质的差异。一个是封建主义的迟暮,一个是资本主义的青春。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康熙和彼得截然不同的选择,决定了两个国家的不同前途。 彼得是一位天才的改革家。他的改革涉及全国几乎所有的领域。他一生主持颁布了3000多条法令,改革行政机关、军队,建立军事工业,引进千余名各类专家,建立众多实利主义性质的学校和科学院,并派出一批批的年轻人到国外学习。俄国在狂飙突进的改革风暴之下,理性冲破禁锢,科学压倒愚昧,重商主义盛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俄国终于紧跟世界先进潮流的步伐迎头赶上来,正如彼得骄傲地说:“我不能亲手建成和看到一个强大的俄国,但我的继承者一定会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直到目标的实现。” 康熙继承的是儒家文化“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古老真理,完全回归到传统的轨道,把儒家设计的政治道德蓝图当做完美的理想去追求。他虽然呕心沥血地试图开辟一条富国之路,但他只是在中国重建了小农经济,却没有能力,也不可能使中国向资本主义迈出半步。面对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的工业革命,康熙茫然无知,毫无准备,反对变革,满足现状。他对内强化封建专制,大兴文字狱,钳制思想。官场贪腐横行,百禁不绝。他重农轻商,致使明末以来的资本主义萌芽胎死腹中。对外则闭关自守,使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他在竭力开创盛世局面的时候,其实已经走上了与近代化潮流背道而驰的道路。 举凡治国不进则退,欲单纯以保守为目的,其势必然难以长久。这,就是一个迷途的帝国留下的最大教训。
2023-07-09 10:33:2111

康熙皇帝简介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简介玄烨(1654--1722)清朝皇帝.1661--1722年在位,年号康熙.满族.爱新觉罗氏.清世祖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嗣,位.时年八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辅政.康熙六年(1667年)亲政.八年,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的智捕鳌拜,夺回大权.亲政后,宣布永停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又奖励垦荒,减免钱粮,任用靳辅陈潢治理黄河,规定:"额外添丁,永不加赋";设立南书房,掌票拟谕旨,加强皇权;又平定三藩叛乱,派兵攻入台湾,平定准葛尔部葛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又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反击战,沉重打击沙俄侵略势力,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与沙俄谈判边界问题,行前确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少弃于鄂罗斯"的原则.终签订<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东段边界,使多民族的国家得到巩固发展.他一生苦研儒学,表倡程朱,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对自然科学,诸如数学水利测量等亦多涉猎.同时,屡兴文字狱,残酷镇压反清思想.在位六十一年.庙号清圣祖.
2023-07-09 10:33:503

康熙的历史

康熙帝简介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名玄烨.世祖顺治皇帝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天表英俊,岳立洪声.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驾崩,圣祖时年八岁,即位,翌年改元康熙.史称康熙皇帝.康熙皇帝一生坎坷,八岁丧父,九岁丧母.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康熙皇帝临危不乱,勤于读书,精通历史,地理,算学,医学等诸多学科.在祖母孝庄文皇后的辅佐下,智擒鳌拜,裁撤三藩,收复台湾.历史上有名的康熙盛世自此发端.康熙皇帝一生崇尚孝道.对其祖母,母亲皆极为尊敬.他的母亲孝康章皇后去世后,几十年来,对其嫡母孝惠章皇后恭顺有加,每年亲自侍奉孝惠章皇后赴热河避暑.在其病重期间,每日前往寿宁宫探望,直至皇后驾崩.康熙皇帝对其祖母,太宗之庄妃,世祖生母孝庄文皇后更是恪尽孝道.不但每日前往慈宁宫问安,还在孝庄文皇后生病时几次步行至天坛,为其祈祷,言愿以己之寿命换祖母万寿.孝庄文皇后驾崩后,康熙悲痛万分,亲视其入殓,断发着服,庐次于慈宁宫外,正直除夕佳节,群臣请其回宫,未允.回宫后,仍然每日去慈宁宫,睹物思人.康熙皇帝,一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除却上文所提,康熙皇帝积极抵抗外国势力侵略,与俄国精确边界,两次亲征准葛尔,定鼎天下,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因其文治武功,后人称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驾崩于北京京郊畅春园,享年69岁,庙号圣祖,是为清朝唯一有圣字庙号的皇帝.康熙皇帝在天有灵,其仁德在乾,功勋于坤,必将流芳百世,光照千秋!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 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方科学知识的皇帝,他通过学习,吸收了许多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主持了几项大规模的科学活动,这些真实的故事,不仅在典册中有真实记载,而且在他生活过的紫禁城中,至今仍留下了上百件他学习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仪器。 勤奋学习,是康熙为君之道的一个重要法宝。他不仅精通汉族传统文化,还认真研究西方科学技术,不愧为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为了能将大清社稷绵延万年,对皇子皇孙的教育,更可谓望子成龙而煞费苦心。他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让皇子皇孙接受学校教育,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功课,这些在清史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 (全文) (一) 康熙对待臣民他很重视仁爱,譬如说他蠲免赋税,譬如说他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来雍正又规定了“摊丁入地”。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人头税到这时候取消了。康熙的对臣民的仁爱表现在很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贪官,表彰清官。 康熙通过清官树立榜样,让他们去体现仁和爱,因为他们直接接触臣民。康熙表彰的清官我想讲个例子,就是于成龙。清朝有两个于成龙,同名同姓同字,这个于成龙是山西人于成龙,上集讲到的治河的那个于成龙是直隶的于成龙。于成龙中了进士之后,分配他到广西罗城县做知县,广西罗城县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人民很贫穷,一片荒凉,荒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县的衙门,只是三间草房,这个县城有几户人家呢?只有六户人家。于成龙做知县的时候,和老百姓,据记载说“如同家人,亲如父子”。 他鼓励百姓垦荒种田,招集流民,在外面逃荒的人,回到家乡来安居乐业。经过七年的努力,这个县的情况大有改观,因为于成龙做出了很重要的政绩就有人推荐他,推荐到朝廷,就给他升官,升到一个知州。于成龙离任走的时候,县民百姓痛哭流涕,拦着马不让他走,他说,朝廷任命我走,还是要走啊,他往前走一步,跪在路旁的百姓,痛哭失声啊,一个县官做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的的确确的清官。 这时候有一个瞎子不走,就是跟着于成龙的后头,于成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啊?跟着我走一出程了。这个瞎子说,你离开罗城县上任的时候,你没有钱,你走到半路没有饭钱怎么办呢?他说,我是个瞎子,我也帮不了你的忙,但是我会算命,你没有饭吃的时候我就给人算命,得来点算命钱,咱们就解决饭钱的问题了。于成龙很感动,说那你就跟着我走吧。 果然走到半路上,于成龙就没有饭钱了。这个瞎子就给别人算命,得的这点算命钱,解决途中的吃饭问题。 于成龙做到知州很有成绩,受到康熙的表彰,做知州官升了,仍然一分钱不贪。后来官又升,升到两江总督,就是江南江西总督,封疆大吏。这时候于成龙有一个绰号叫“于青菜”。什么意思啊?就是于成龙做了这么大的官,穿素衣,吃素食,经年不知道肉味是什么,吃青菜。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顿两顿,常年吃粗米青菜,所以当地百姓把他称做“于青菜”。亲自访贫问苦,惩治贪官豪强,累死在官任上。 于成龙死了之后,市民罢市,沿街聚哭,追悼于成龙。在治理丧事的时候,将军、都统、提督、各种大的官员到于成龙住的地方,家无一件余物,所有在场的官员感动地流下热泪。康熙表彰说,于成龙是当今清官第一。于成龙对百姓的仁爱的精神,就是康熙仁爱精神的体现,康熙表彰于成龙就是宣扬他对臣民要仁爱。 有一个清官叫彭鹏,这个人做官很清廉,康熙表彰他了,让他做了顺天府府尹,相当于北京市的市长。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顺天府乡试考试的时候,有作弊的情形,谁作弊呢?主考官和副考官串通豪强作弊,怎么办?他就上书有这个情况。但是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主持考试的人,有一个很严密的关系网,朝廷会议讨论说,查无此事没有作弊,说彭鹏诬告。 彭鹏上书说:如臣妄言,请劈臣头,把我的头劈两半,半悬国门,另外一半悬挂在顺天府府学。朝廷会议又讨论,说是彭鹏这个话呀,太不恭敬了,大不敬,要撤他的官、免他的职,康熙这时候怎么决定呢?康熙说,把那个主考官、副主考官、相关的人让他们退休回家,彭鹏的官照做,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样一个决断呢? 力排众议保护彭鹏,是不是因为康熙私访了解了情况呢?电视剧有康熙私访嘛,根据我看到的关于康熙的史料,康熙的实录,康熙的起居注,康熙从来没有过微服私访,他不可能微服私访,因为圣驾一出驾的时候,必然惊动地方,没有可能微服私访,他也没有必要微服私访。 康熙了解民情的渠道、了解官员政绩的渠道很多,其中一个渠道就是奏折制度,也叫密折制度,康熙在全国各地分布了很多的人,可以秘密的写上奏折,不经过任何的中间渠道,装到一个密折匣里面,直接送到康熙手里,所以这个官是贪、是廉、是勤、还是懒,可以说康熙一清二楚。 我刚才讲的这个案子,康熙对顺天府的府尹彭鹏这件事情,他是清清楚楚的,那个主考官他们连同作弊,康熙通过密折制度,通过其他制度已经掌握了情况,所以,康熙就力排众议,断然做出决定,贪污作弊的人免职,清廉谨慎的官员表彰升官,表彰彭鹏这位清官。清官是康熙的一面镜子,体现了他的对臣民仁爱的思想,所以表彰他,借着他们层层的清官,从总督、巡抚、知州、知县层层的清官来推行他仁爱的理念,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康熙有一次出外巡察,在巡察的路上有一个人卧倒在路旁。按照正常情况下,他挡了圣驾呀,要严加处理。康熙说不要,说问一问怎么回事。把躺在路边的那个人,他的侍卫给推醒了,你叫什么名字啊?他说我叫王四海,你怎么回事啊?他说我是佣工,我们今天话来说打工,我回家路上因为饥和饿晕倒了,躺在路边。康熙说不要惊吓了他,你们马上热粥给他喂了,来救他。 于是就把粥热好了,就喂这个王四海,王四海喝了热粥之后就苏醒过来了。康熙了解了情况,这个人的确是很困难,家境也很困难,康熙说给他盘缠,让他回老家,这样就把这个王四海送走了。从这个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康熙身为皇帝,身为天下的共主,的的确确是有一种仁爱的精神。 (二) 康熙对西学的重视,他有一个传统,就是他父亲顺治的时候,已经开始对西学吸纳,他很重视和耶稣会士汤若望的关系,就是汤若望他参与编修历法,这个历法叫《时宪历》,汤若望做了钦天监的监正。还有一个人叫杨光先,这个杨光先很特殊,在明末崇祯的时候,他到了北京,抬了棺材到了阙下,弹劾当时的一个大学士,被人称作“奇怪之人”。 当然受到处分了,把他遣送到辽西,很快明朝就灭亡了,他就回到江南,他家是江南的。到顺治朝他又来到北京,他自己说他懂天文历法,就到了钦天监里面,到钦天监里头他就上书告汤若望,说你《时宪历》 只编了二十年,大清王朝亿万万年,这二百年不是咒着清朝短柞吗?就是短命嘛!这就无限上纲了,朝廷受理了,就要讨论《时宪历》的事情,在朝廷会议上,大学士、尚书讨论,是汤若望正确还是杨光先正确? 不能决定。又在午门前这些大臣聚在一块测验,测验的结果大臣不懂,康熙也不懂,后来又到古观象台,就是今建国门外的观象台,在那儿再继续进行观测,这些大臣们还是不懂,但是做了个决定,就是把汤若望关进了监狱,汤若望那时候已经年老得病,身上戴了八条锁链,战战兢兢地、哆哆嗦嗦地拿着望远镜观测,他也没有力气争辩。这案子就这么定了,当时康熙没有亲政,辅政大臣鳌拜等主持了这个事情。 后来北京发生了地震,另一个耶稣会士叫南怀仁,他说地震是因为有冤魂,要重新审理这个案子,重新审理案子之后,就给汤若望平反。这时候汤若望已经死了,康熙让南怀仁做了钦天监监正,对杨光先进行了处理,有的大臣说要斩首,康熙说不要了,遣送他回原籍吧,后来杨光先就死在回家的路上。 康熙任命南怀仁做钦天监监正,又任命他做工部侍郎,这是西洋人在中国朝廷做官的开始,从此康熙就重视自然科学的事情,正好这时候法国一批传教士白晋、张诚等到皇宫来见康熙,带了三十件科技的书籍和仪器,康熙就把白晋和张诚留在宫内服务,把他最喜欢的那几个仪器,摆在自己的宫廷里。 康熙跟他们学数学,学天文,学历法,数学里面就学欧几里德的平面几何,耶稣会士学了满语、满文,用满语给康熙讲几何学,他们还带了一些科学的仪器,康熙就做题,做数学题。 前不久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其中展出了一些康熙时候的仪器。经过了这么长的岁月,仍然运转灵活,光彩耀人。其中有一件手摇计算机能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的运算,现在北京故宫里面收藏了康熙时代的手摇计算机有十件,很有意思。 还展出了比例规,是铜镀金的,可以进行乘方开方的运算,还展出了几何模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圆锥体,多面体,完全是楠木做的,几十件,做得非常之精细,这是康熙当年学几何时候用的教学模型。还有一些其它的仪器。 康熙他不仅仅是学,而且还实践,他在视察永定河的时候,带着他的几个皇子,让他们亲自打桩,亲自用仪器进行测量,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把皇太子、皇四子等人留在北京,恰好那时候有日食,皇子们在北京观测日食,他在前线,然后紧急奏报,交流观测的结果。 康熙对西洋和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排斥,而是接纳,表示了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宽大的胸怀和渴求的愿望。尽管是这样,但是康熙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宫廷行为,没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政策,也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康熙故去之后,人亡政息,他下面的一代一代的子孙们,那些皇帝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一个比一个不感兴趣,仅仅喜欢的是自鸣钟和大水法,作为欣赏和玩物而已,没有用来振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这是美中不足之处。 (三) 康熙对子孙讲教育,在中国历代帝王里是非常特殊的。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他孙子辈有人统计是97个,这是个很大的家族。那康熙怎么教育他的子孙?康熙对子孙的教育当然是望子成龙,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 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他这时候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我想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 这天的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寅正是早上四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有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 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 底下就是辰时,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了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 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说了,说是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政事去了。巳时,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 底下就到了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就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就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功课。底下就到了未时,就是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是一个院,那儿有靶,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 申时,就是十五点到十七点,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底下是酉时,十七点到十九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 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请注意,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譬如雍正做了皇帝,乾隆做了皇帝,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很杰出的皇帝,孙子乾隆也是一位很杰出的皇帝,那有人说嘉庆道光呢?康熙能管两代就可以了,再后面那么多也管不了。 他的皇子皇孙不能都做皇帝,做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第二个类型就是学者型,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第三种类型就是艺术型,写字绘画,有的皇子字写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 第四种类型是生活型,他母亲在妃子里面比较地位比较低下一点,他也不可能竞争皇位,但是,他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生活,所以康熙皇子皇孙当中没有一个纨绔,没有一个为非作歹者。康熙对子女教育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雍正,康熙死了之后,雍正继位,下一讲,我们讲雍正。
2023-07-09 10:34:0110

从康熙大帝身上,你学到些什么?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 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方科学知识的皇帝,他通过学习,吸收了许多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主持了几项大规模的科学活动,这些真实的故事,不仅在典册中有真实记载,而且在他生活过的紫禁城中,至今仍留下了上百件他学习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仪器。 勤奋学习,是康熙为君之道的一个重要法宝。他不仅精通汉族传统文化,还认真研究西方科学技术,不愧为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为了能将大清社稷绵延万年,对皇子皇孙的教育,更可谓望子成龙而煞费苦心。他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让皇子皇孙接受学校教育,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功课,这些在清史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 (全文) (一) 康熙对待臣民他很重视仁爱,譬如说他蠲免赋税,譬如说他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来雍正又规定了“摊丁入地”。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人头税到这时候取消了。康熙的对臣民的仁爱表现在很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贪官,表彰清官。 康熙通过清官树立榜样,让他们去体现仁和爱,因为他们直接接触臣民。康熙表彰的清官我想讲个例子,就是于成龙。清朝有两个于成龙,同名同姓同字,这个于成龙是山西人于成龙,上集讲到的治河的那个于成龙是直隶的于成龙。于成龙中了进士之后,分配他到广西罗城县做知县,广西罗城县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人民很贫穷,一片荒凉,荒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县的衙门,只是三间草房,这个县城有几户人家呢?只有六户人家。于成龙做知县的时候,和老百姓,据记载说“如同家人,亲如父子”。 他鼓励百姓垦荒种田,招集流民,在外面逃荒的人,回到家乡来安居乐业。经过七年的努力,这个县的情况大有改观,因为于成龙做出了很重要的政绩就有人推荐他,推荐到朝廷,就给他升官,升到一个知州。于成龙离任走的时候,县民百姓痛哭流涕,拦着马不让他走,他说,朝廷任命我走,还是要走啊,他往前走一步,跪在路旁的百姓,痛哭失声啊,一个县官做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的的确确的清官。 这时候有一个瞎子不走,就是跟着于成龙的后头,于成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啊?跟着我走一出程了。这个瞎子说,你离开罗城县上任的时候,你没有钱,你走到半路没有饭钱怎么办呢?他说,我是个瞎子,我也帮不了你的忙,但是我会算命,你没有饭吃的时候我就给人算命,得来点算命钱,咱们就解决饭钱的问题了。于成龙很感动,说那你就跟着我走吧。 果然走到半路上,于成龙就没有饭钱了。这个瞎子就给别人算命,得的这点算命钱,解决途中的吃饭问题。 于成龙做到知州很有成绩,受到康熙的表彰,做知州官升了,仍然一分钱不贪。后来官又升,升到两江总督,就是江南江西总督,封疆大吏。这时候于成龙有一个绰号叫“于青菜”。什么意思啊?就是于成龙做了这么大的官,穿素衣,吃素食,经年不知道肉味是什么,吃青菜。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顿两顿,常年吃粗米青菜,所以当地百姓把他称做“于青菜”。亲自访贫问苦,惩治贪官豪强,累死在官任上。 于成龙死了之后,市民罢市,沿街聚哭,追悼于成龙。在治理丧事的时候,将军、都统、提督、各种大的官员到于成龙住的地方,家无一件余物,所有在场的官员感动地流下热泪。康熙表彰说,于成龙是当今清官第一。于成龙对百姓的仁爱的精神,就是康熙仁爱精神的体现,康熙表彰于成龙就是宣扬他对臣民要仁爱。 有一个清官叫彭鹏,这个人做官很清廉,康熙表彰他了,让他做了顺天府府尹,相当于北京市的市长。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顺天府乡试考试的时候,有作弊的情形,谁作弊呢?主考官和副考官串通豪强作弊,怎么办?他就上书有这个情况。但是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主持考试的人,有一个很严密的关系网,朝廷会议讨论说,查无此事没有作弊,说彭鹏诬告。 彭鹏上书说:如臣妄言,请劈臣头,把我的头劈两半,半悬国门,另外一半悬挂在顺天府府学。朝廷会议又讨论,说是彭鹏这个话呀,太不恭敬了,大不敬,要撤他的官、免他的职,康熙这时候怎么决定呢?康熙说,把那个主考官、副主考官、相关的人让他们退休回家,彭鹏的官照做,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样一个决断呢? 力排众议保护彭鹏,是不是因为康熙私访了解了情况呢?电视剧有康熙私访嘛,根据我看到的关于康熙的史料,康熙的实录,康熙的起居注,康熙从来没有过微服私访,他不可能微服私访,因为圣驾一出驾的时候,必然惊动地方,没有可能微服私访,他也没有必要微服私访。 康熙了解民情的渠道、了解官员政绩的渠道很多,其中一个渠道就是奏折制度,也叫密折制度,康熙在全国各地分布了很多的人,可以秘密的写上奏折,不经过任何的中间渠道,装到一个密折匣里面,直接送到康熙手里,所以这个官是贪、是廉、是勤、还是懒,可以说康熙一清二楚。 我刚才讲的这个案子,康熙对顺天府的府尹彭鹏这件事情,他是清清楚楚的,那个主考官他们连同作弊,康熙通过密折制度,通过其他制度已经掌握了情况,所以,康熙就力排众议,断然做出决定,贪污作弊的人免职,清廉谨慎的官员表彰升官,表彰彭鹏这位清官。清官是康熙的一面镜子,体现了他的对臣民仁爱的思想,所以表彰他,借着他们层层的清官,从总督、巡抚、知州、知县层层的清官来推行他仁爱的理念,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康熙有一次出外巡察,在巡察的路上有一个人卧倒在路旁。按照正常情况下,他挡了圣驾呀,要严加处理。康熙说不要,说问一问怎么回事。把躺在路边的那个人,他的侍卫给推醒了,你叫什么名字啊?他说我叫王四海,你怎么回事啊?他说我是佣工,我们今天话来说打工,我回家路上因为饥和饿晕倒了,躺在路边。康熙说不要惊吓了他,你们马上热粥给他喂了,来救他。 于是就把粥热好了,就喂这个王四海,王四海喝了热粥之后就苏醒过来了。康熙了解了情况,这个人的确是很困难,家境也很困难,康熙说给他盘缠,让他回老家,这样就把这个王四海送走了。从这个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康熙身为皇帝,身为天下的共主,的的确确是有一种仁爱的精神。 (二) 康熙对西学的重视,他有一个传统,就是他父亲顺治的时候,已经开始对西学吸纳,他很重视和耶稣会士汤若望的关系,就是汤若望他参与编修历法,这个历法叫《时宪历》,汤若望做了钦天监的监正。还有一个人叫杨光先,这个杨光先很特殊,在明末崇祯的时候,他到了北京,抬了棺材到了阙下,弹劾当时的一个大学士,被人称作“奇怪之人”。 当然受到处分了,把他遣送到辽西,很快明朝就灭亡了,他就回到江南,他家是江南的。到顺治朝他又来到北京,他自己说他懂天文历法,就到了钦天监里面,到钦天监里头他就上书告汤若望,说你《时宪历》 只编了二十年,大清王朝亿万万年,这二百年不是咒着清朝短柞吗?就是短命嘛!这就无限上纲了,朝廷受理了,就要讨论《时宪历》的事情,在朝廷会议上,大学士、尚书讨论,是汤若望正确还是杨光先正确? 不能决定。又在午门前这些大臣聚在一块测验,测验的结果大臣不懂,康熙也不懂,后来又到古观象台,就是今建国门外的观象台,在那儿再继续进行观测,这些大臣们还是不懂,但是做了个决定,就是把汤若望关进了监狱,汤若望那时候已经年老得病,身上戴了八条锁链,战战兢兢地、哆哆嗦嗦地拿着望远镜观测,他也没有力气争辩。这案子就这么定了,当时康熙没有亲政,辅政大臣鳌拜等主持了这个事情。 后来北京发生了地震,另一个耶稣会士叫南怀仁,他说地震是因为有冤魂,要重新审理这个案子,重新审理案子之后,就给汤若望平反。这时候汤若望已经死了,康熙让南怀仁做了钦天监监正,对杨光先进行了处理,有的大臣说要斩首,康熙说不要了,遣送他回原籍吧,后来杨光先就死在回家的路上。 康熙任命南怀仁做钦天监监正,又任命他做工部侍郎,这是西洋人在中国朝廷做官的开始,从此康熙就重视自然科学的事情,正好这时候法国一批传教士白晋、张诚等到皇宫来见康熙,带了三十件科技的书籍和仪器,康熙就把白晋和张诚留在宫内服务,把他最喜欢的那几个仪器,摆在自己的宫廷里。 康熙跟他们学数学,学天文,学历法,数学里面就学欧几里德的平面几何,耶稣会士学了满语、满文,用满语给康熙讲几何学,他们还带了一些科学的仪器,康熙就做题,做数学题。 前不久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其中展出了一些康熙时候的仪器。经过了这么长的岁月,仍然运转灵活,光彩耀人。其中有一件手摇计算机能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的运算,现在北京故宫里面收藏了康熙时代的手摇计算机有十件,很有意思。 还展出了比例规,是铜镀金的,可以进行乘方开方的运算,还展出了几何模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圆锥体,多面体,完全是楠木做的,几十件,做得非常之精细,这是康熙当年学几何时候用的教学模型。还有一些其它的仪器。 康熙他不仅仅是学,而且还实践,他在视察永定河的时候,带着他的几个皇子,让他们亲自打桩,亲自用仪器进行测量,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把皇太子、皇四子等人留在北京,恰好那时候有日食,皇子们在北京观测日食,他在前线,然后紧急奏报,交流观测的结果。 康熙对西洋和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排斥,而是接纳,表示了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宽大的胸怀和渴求的愿望。尽管是这样,但是康熙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宫廷行为,没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政策,也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康熙故去之后,人亡政息,他下面的一代一代的子孙们,那些皇帝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一个比一个不感兴趣,仅仅喜欢的是自鸣钟和大水法,作为欣赏和玩物而已,没有用来振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这是美中不足之处。 (三) 康熙对子孙讲教育,在中国历代帝王里是非常特殊的。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他孙子辈有人统计是97个,这是个很大的家族。那康熙怎么教育他的子孙?康熙对子孙的教育当然是望子成龙,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 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他这时候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我想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 这天的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寅正是早上四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有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 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 底下就是辰时,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了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 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说了,说是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政事去了。巳时,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 底下就到了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就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就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功课。底下就到了未时,就是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是一个院,那儿有靶,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 申时,就是十五点到十七点,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底下是酉时,十七点到十九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 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请注意,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譬如雍正做了皇帝,乾隆做了皇帝,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很杰出的皇帝,孙子乾隆也是一位很杰出的皇帝,那有人说嘉庆道光呢?康熙能管两代就可以了,再后面那么多也管不了。 他的皇子皇孙不能都做皇帝,做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第二个类型就是学者型,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第三种类型就是艺术型,写字绘画,有的皇子字写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 第四种类型是生活型,他母亲在妃子里面比较地位比较低下一点,他也不可能竞争皇位,但是,他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生活,所以康熙皇子皇孙当中没有一个纨绔,没有一个为非作歹者。康熙对子女教育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雍正,康熙死了之后,雍正继位,下一讲,我们讲雍正。
2023-07-09 10:34:2910

康熙的历史

康熙帝玄烨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5 年4 月24 日),在紫禁城景仁宫,世祖妃佟佳氏诞生一男孩,他就是爱新觉罗·玄烨,即未来的康熙帝。世祖生有八子,玄烨排行第三。谁能料到八年后,这个尚未涉世的孩子却轻而易举地被扶上皇帝的宝座!他以其天资英武,雄才大略,成就了一代伟业,是亘古少见的英明君主。第一节 聪颖勤学玄烨一出世,就得到了年轻的父母亲的喜欢,特委托可靠的奶妈带他到紫禁城外哺养。他小时候未经出痘(天花),父母惟恐他染上这不治之症,才不得不采取这一措施。因此,他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多少年后,他犹抱憾不已。值得庆幸的是,他终于平安地出了痘,仅在脸部留下几个细小的麻点。这使他对当时这种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而他出过痘竟成了他将来继登帝位的一个有利因素。玄烨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他从五岁开始读书识字,很快显露出勤奋好学的天分。后来,他曾谈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八岁“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及四子之书既已通贯,乃读尚书,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意。”接着,“读大易,观象玩占,实觉义理悦心”。自此便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乐此不疲”,“好学不倦”,每每读书至深夜,而不知倦怠。他十七、八岁时,因读书过劳,至咯血也不肯罢休。难怪他知识渊博,通古知今,这都得之于他日积月累的刻苦学习。他上面说的话,并非是自夸之辞。官方档案记载他举凡“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亦非过誉之辞。玄烨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又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骑马、射箭是训练的主要科目。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骑射功夫。至盛年时,能挽弓十五钧,发十三把箭,能左右开弓,每矢无不中的。宫中的严格要求和他自己的不间断的刻苦磨练,迅速地把他培养成一个多才多艺、能文能武的难得人才。在玄烨的成长过程中,要特别提到祖母孝庄文皇后对他的精心培育。玄烨八岁丧父,十一岁丧母,祖母便直接负起养育的责任,倾注心血,把他教育成人,教他如何做人,怎样为政。正如玄烨自己所说:“朕自幼会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祖母对玄烨既慈爱备至,也处处从严要求。凡饮食,一言一行,都得照规矩和礼仪而行,稍有疏忽,就受到责备。经过反复教诲,这些已深深地注入他的幼小心灵之中,即使平时独处,也不敢越分违背。他在位六十余年,“凡一切起居饮食,自有常度,未尝更改”。尤其是在政务方面,祖母时时给予指点,授以方略,使他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这位贤德的祖母给予玄烨的思想以重大的影响,帮助和推动他去完成一代伟大的事业。康熙二十六年(1687)末,当祖母病危时,他日夜侍药看护,深情地忆起祖母的养育之恩。他回忆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他对祖母怀有深厚而真挚的感情,甚至已远远超过对生身父母的怀恋。玄烨幼年时已显示出与一般孩子不同。他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强,反应灵敏,模仿大人言行,更为其他同龄孩子所不及。六岁那年,有一次,他同诸兄弟向父亲问安。福临想试试他们的各自志向,就问他们将来都想干什么。老二福全说:“我将来愿当个贤王。”老五常宁才三岁,还不懂父亲的意思。问到玄烨,他朗朗答道:“待长而效法皇父。”一个六岁的孩子,出语不凡,福临不胜惊讶。看得出来,幼年的玄烨确是一个早熟的孩子!两年后,这个人小而志大的孩子,终于如愿以偿。第二节 登大位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玄烨年仅八岁,二十四岁的父亲福临突然病逝。福临在位正值春秋盛年,还没考虑过他身后立嗣的大事。在他病重时,于燃眉之中作出裁决。他原想让次子福全继位,但孝庄太后不同意,一心要立她的掌上明珠玄烨为帝。福临拿不定主意,又不敢违抗母亲的意见,就派人征询他的外国好友汤若望的想法。汤若望认为玄烨已出过痘,继位最有利。于是,他不再犹豫,当机立断,宣布第三子玄烨为皇太子,继承帝位,命威望素著的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重臣为辅政大臣,在玄烨亲政前这段时期,扶持和辅佐处理朝政。初九日,玄烨正式即帝位,改年号为康熙,从此清朝的历史便进入以康熙为标志的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玄烨刚即位,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就问他,当了皇帝以后,有什么欲望。他回答说:“惟愿天下乂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可是,摆在这位幼主面前的道路却不是一条笔直的坦途,而是荆榛丛生,障碍重重,充满着风险和惊涛骇浪。他要达到自己的目标,要走过多么漫长而艰难的道路,要付出多少代价!康熙帝即位之际,国内大规模的内战已接近尾声。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率军入缅甸,擒获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次年,在昆明将永历等人处死,标志着明清战争的最后终结。随之而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在同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的军事斗争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三藩势力,占据云贵、两广、福建等省,已构成威胁中央集权的隐患。此外,李自成、张献忠余部仍然活动于川、鄂地区,并没有停止对清朝的武装反抗。以郑成功为首的原明朝将吏还掌握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占据东南沿海,后退入台湾,继续抗清。因此,大规模的战争虽已基本结束,人心并不安定,清朝对全国的统治远不是巩固而不可动摇。经过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入关后的统一战争,大江南北,黄河流域,农业生产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逃亡,由于战争的残杀,使人口锐减,生产下降,国家征税,各省无不拖欠。如四川,直到康熙十年,仍是“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繁华的江南也是“所在萧条”,人少而“地亦荒”。这都是对当时经济残破景象的真实写照。现实的政治与经济、军事斗争也必然反映到上层统治集团之中。于是,又引起皇帝与四大辅臣主要是同鳌拜集团的斗争。解决和处理这些纷繁而复杂的问题,对于一个少年皇帝来说,却不是一件易事。国内形势如此,国际环境也并不美妙。不管康熙帝是否意识到,他的处境同样是险恶的。早在清兵入关时,凶恶的沙俄殖民主义势力正向亚洲扩张,并已越过乌拉尔山,侵入到我国黑龙江沿岸,随处建立起军事据点,作为他们掠夺中国领土和继续扩大侵略的基地。在我国南方,西方殖民强盗纷至沓来。还在十六世纪中叶,明朝中后期,葡萄牙捷足先登,最先侵占了我国澳门。然后,荷兰殖民者强占了台湾赤嵌城。还有西班牙、英、法等殖民者不断向我东南沿海地区渗透。他们施以炮舰与传教士这两大武器,企图打开古老的中国大门,达到他们任意掠夺中国的罪恶目的。很清楚,无论国内或国际,都潜伏着某种程度的危机。如处理不当,就会使某些矛盾一触即发。这种内外的危险局势不能不使清政府上层统治集团感到忧虑,临深履薄冰之念,与日俱增。一系列的考验摆在立足未稳的清政府面前。康熙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更是无可回避地面对严峻的现实。的确,历史的使命,已经无法推卸地落在了康熙帝的肩上。第三节 擒鳌拜玄烨即位时,还是一个刚懂事的孩子,没有能力处理国家政务。以索尼为首的四辅臣,实际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诸如各项大政方针,皆出自他们四人之手,不过都是以皇帝的名义加以贯彻。一句话,他们是皇帝的代理人,真正是代行皇帝的职务。以索尼为首的四大臣,都是功勋卓著的朝廷元老重臣,索尼,姓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早在努尔哈赤时期,随其父归后金。父硕色、叔希福皆入文馆,为清开国元勋。到皇太极时,他已成为心腹之臣,办理蒙古事务,日值内院,深得信任。皇太极去世,诸王争嗣位,索尼坚持立皇子,有力地阻止了多尔衮欲谋帝位的企图。清入关后,多尔衮擅政,索尼遇事不附和,还据理力争,为多尔衮所忌恨,最终把他赶出朝廷,发充到盛京(沈阳),看护皇太极的陵寝。直到多尔衮死后,福临亲政,才把他召回京,恢复原爵位,擢升为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苏克萨哈,姓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也是在努尔哈赤初创业时来归,其父苏纳被招为额驸。他原属多尔衮部下,很受重用。但多尔衮一去世,他首先揭发其谋逆罪,被擢升为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鳌拜,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他从皇太极时起,就是一员骁将,积军功最多,赐号“巴图鲁”。清定鼎北京,南下川、贵,他皆摧锋陷阵,屡建功勋,受赏独厚。因主立肃亲王豪格而受到多尔衮的排挤。福临亲政,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遏必隆,姓钮祜禄氏,与鳌拜同属一旗。父额亦都是努尔哈赤的五大臣之一,被招为额驸,其母为和硕公主。他出生在战争年代,以军功升至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保。索尼等四人都是历三朝或四朝的元老,而且同属皇帝自将的上三旗,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是无可争辩的。自然,福临遗命以他们为辅政大臣确是很合适的人选。但更深的原因是,福临特别是身居幕后的孝庄太后有鉴于同姓王贝勒如多尔衮等人独擅朝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诸王争权,严重威胁着皇帝的权威,所以,宁肯遴选皇室以外的异姓大臣来辅佐幼主,有利于抑制诸王权势的增长。其次,索尼等四人在政治上都坚决地站在世祖及孝庄皇太后一边,同多尔衮进行过斗争,博得了他们的信任。当多尔衮一死,索尼四人的权位扶摇直上,位至辅臣。索尼四人受命之时,宣读如下誓词:兹者先皇帝不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为庸劣,遗诏寄托,保翊幼主。索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复各为身谋,有讳斯誓,上天亟罚,夺算凶诛。誓词反映了他们忠君报国的共同心愿。自此,他们开始了八年的执政。在执政的最初二三年里,他们遵循誓言,颇能和衷共济,对清政权的巩固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军事上,继续扫荡南明残余势力和农民军余部的抗清斗争,完成对全国的完全统一。随着战争的结束,形势日趋稳定,这就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四辅臣决策,通令各地安插流民,提倡垦荒,开奖励条例,显见成效,耕地面积稳步增长。还实行赈济蠲免,以纾民力。四辅臣采取一系列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很快使残破的农业出现新的局面。朝鲜做了这样的评论:“府库充溢,年谷屡登,人物繁盛。”②四辅臣在政治上的建树,一是遵照顺治帝遗嘱,裁撤十三衙门,以重建内务府而代之,从而便消除了阉宦乱政的可能性。二是整顿吏治,定考核,严奖罚,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这对于扫除前明贪风的影响,提高办事效率,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所有这些进展,都是在他们通力合作的情况下取得的。它为将来康熙帝亲政奠定了基础。但是,四辅臣联合辅政的局面并未维持很久,他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公开而激烈起来。按照顺治帝遗命,四朝元老索尼位列辅臣之首,本应发挥首脑的作用,但其年老多病,力不从心,无意揽权,管不了多少事。在四人中,逐渐专擅实权的是鳌拜。他平时已表现出居功自傲,盛气凌人,但受“顾命”之初,尚能谨慎从事,履行誓词。然而,不出三年,他就暴露出骄横和专权的野心。他位在最末,不甘人后,处处越位抓权。首先便跟苏克萨哈不相容。苏资望比其他三人为浅,但以额驸之子入侍禁庭,受到皇帝的特别恩宠,班行仅亚于索尼。他与鳌拜本是儿女亲家,却对其专横不服,“论事辄龃龉,寖以成隙”。在镶黄旗与正白旗圈换土地这个问题上,两人的矛盾势同水火。清兵入关后,一度争相圈占土地。本应按原定八旗方位进行分配,但摄政王多尔衮有意抬高他所属的正白旗地位,擅将蓟州、遵化、迁安等处应给镶黄旗之地拨给了正白旗,另把雄县、新安、河间、容城等处分给镶黄旗。尽管这一分配有违旗制,但事已过二十年,“旗民相安久”,如果重新调换,势必引起旗与旗、旗与民之间的纷争,不利于大局的稳定。鳌拜属镶黄旗,有意压正白旗,便旧事重提,呈请户部,坚持两旗土地对换,正白旗土地不足,另拨民地补充。朝廷内外“皆言不便”。属正白旗的大学士兼户部尚书苏纳海说:“地土分拨已久,且康熙三年奉有民间地土不许再圈之旨,不便更换,请将八旗移文驳回。”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也持反对意见。鳌拜大怒,即以此事,谋兴大狱,下刑部议罪,必欲置之于死地。年已十三岁的康熙帝召四辅臣询问。属两黄旗的索尼、遏必隆对鳌拜“坚奏苏纳海等应置重典”一事不表示反对,而属正白旗的苏克萨哈沉默不语。康熙帝看出辅臣意见分歧,没有批准。专横的鳌拜根本不考虑康熙帝的意旨,还是假借皇帝的名义,把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人处死。更换旗地一事,鳌拜与苏克萨哈结怨更深。索尼对苏早有厌恶之感,而对鳌拜专权亦有不满,毕竟同属两黄旗,根本利益一致。遏必隆与鳌拜同旗,结为一党,凡事附和。这就给他专权、排挤打击苏克萨哈开了方便之门。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因病去世。这年,康熙帝已十四岁,于七月,举行亲政大典。鳌拜却不愿归政皇帝,企图继续把待朝政,这就使他从同辅臣之间的矛盾逐渐发展到同康熙帝的矛盾和冲突。索尼一死,鳌拜更无所顾忌,竟以首辅大臣自居,“班行章奏,鳌拜皆列首”。苏克萨哈处处予以抵制,主张政务已归皇帝,辅臣无权总揽一切。鳌拜专权受阻,怀恨在心,对苏克萨哈动了杀机。苏克萨哈感到难与鳌拜共事,惟怕遭其暗算,遂产生引退之念,向康熙帝乞请辞职,允许他去守护先帝陵寝。鳌拜乘机诬陷,以其心怀不满,不愿归政皇上为大逆论,罗织罪状二十四款,拟处苏克萨哈及其长子内大臣查克旦磔刑,余子六人、孙一人、兄弟之子两人处斩,家产籍没,还拟处死其族人。康熙帝以为处分太过,“坚执不允所请”。鳌拜无臣礼,“攘臂上前,强奏累日”。帝无奈,仅将苏克萨哈改判绞刑,余均从所议。刚刚亲政,而鳌拜即将苏克萨哈灭族,其蛮横专权已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四辅臣已去其二,剩下遏必隆唯命是听,鳌拜则为所欲为。他在朝廷内外广树党羽,安插亲信,如内秘书院、兵部、吏部、户部、工部等首脑,都是他的人,其弟、侄都占据要职,“文武各官尽出伊门下,内外用伊奸党”,从而完全控制了国家中枢机关。这一局面,连出入宫廷的法国传教士白晋也看得十分清楚,他写道:在康熙帝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指鳌拜)把持了议政大臣会议和六部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疑议”。凡朝中大事,鳌拜召集亲信,“在家中议定,然后施行”。即使康熙帝不同意,他也强行贯彻。如,他颁布“圈地令”,掀起了继多尔衮之后第二次圈地高潮,“圈地议起,旗民失业者数十万人”。他对逃人的处罚更严于前,规定种种严刑苛法,“株连穷治,天下嚣然”。鳌拜自行其是,即便在康熙帝面前,也“施威震众,高声喝问”。鳌拜如此擅权,已威胁到皇帝的绝对权威,因而引起了年轻的康熙帝和隐居宫闱的孝庄太后的警惕。康熙帝虽年少,但颇有心计,时刻关注朝政,认真学习处理朝政的方法。他每天按例与辅政大臣一起听政,提出自己的见解。后来他回忆说:“昔听政时,每令读本,朕与辅政大臣共听之,或因一时言论,往往忽略,朕谓伊等:此内关系民命者,尤不可不慎,伊等皆经行间效力,不以杀人为意,朕必慎焉。”他对鳌拜的错误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抵制和反驳。康熙帝自亲政之日起,便有意逐步摆脱鳌拜的控制,天天亲临乾清门听政理事,遇事直接召见满汉大臣商讨,使鳌拜的权势有所下降。这时,康熙帝开始考虑如何除掉鳌拜集团。康熙帝忧虑鳌拜势大难制,不敢贸然行事,否则,将会激变成乱。于是,他以弈棋为名,召见他的亲信侍卫索尼次子索额图进宫秘密策划。计议后,康熙帝下令简选侍卫、拜唐阿(执事人)身体强健的少年进宫作“布库之戏”(即扑击、摔跤),陪他娱乐。鳌拜对此不为备,而康熙帝却在等待时机成熟,就捉拿他。康熙八年(1669)五月二十六日,康熙帝召集众少年,问道:“汝等皆朕股肱耆旧,然则畏朕欤,抑畏(鳌)拜也?”众少年同声回答:“独畏皇上!”康熙帝便公布鳌拜罪恶,授计捉拿。当宣召鳌拜进宫时,他毫无思想防范,康熙帝指挥众少年“立命擒之”。这一场面,形同儿戏,但毕竟把鳌拜捉住了!康熙帝以“擒贼先擒王”的谋略,乘其无备,迅速将鳌拜逮捕,以鳌拜为首的政治集团顷刻瓦解,骨干分子纷纷束手就擒。和硕康亲王杰书等奉康熙帝之命,审查鳌拜及其党羽所犯事实,列出大罪三十条,判处其死刑,籍没其家,其子纳穆福也被处死。康熙帝又亲自审问一次,核实犯罪事实。他指出:鳌拜等以勋旧大臣,受国恩,奉皇考遗诏,辅佐政务,理宜精白乃心,尽忠图报。不意鳌拜结党专权,紊乱国政,纷更成宪,罔上行私,凡用人行政,鳌拜欺藐朕躬,姿意妄为,文武官员令尽出其门,内外要路,俱用伊之奸党。班布尔善、穆里玛、马尔赛、塞本得、阿思哈、噶褚哈、济世、讷莫、泰壁图等结为党羽,凡事先于私家商定乃行;与伊交好者,多方引用;不合者即行排陷。种种奸恶,难以枚举。康熙帝谕旨,对鳌拜及其党羽的三十大罪做了高度概括。鳌拜乞请再见皇上一面。康熙帝赐恩准见,“他请皇上看了搭救清太宗御驾时,在自己身上留下的伤疤”。康熙帝动了恻隐之心,念及他自皇太极以来一直为国家建树的功勋,不忍加诛,改死刑为革职拘禁,其家产籍没,子免死,同父一起终身禁锢。不久,鳌拜死于囚所,康熙帝将其子释放。其他要犯也逐一作出处理:遏必隆被列罪十二条,从宽处罚,将死刑改为革职夺爵。一年后,命以公爵宿卫内廷。康熙帝上面谕旨中提到的骨干人物如班布尔善等人及鳌拜弟、侄数人均处死。同时,给苏克萨哈平反昭雪,恢复原官职及世爵。康熙帝同鳌拜集团的矛盾,是统治阶级上层集团内部的斗争。鳌拜在辅政中作了许多有益于国家统一和安定的事情。但是,由于他个人专权不仅为康熙帝所不容,也与加强中央集权所不许。尤其是他独掌朝政时推行某些过时的政策,又阻碍着社会的发展,威胁清政权的巩固。因此,鳌拜的覆灭是必然的。康熙帝为维护皇权的集中统一,欲实行开明政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就必须铲除鳌拜集团,把国家的最高权力重新夺回到自己手中。这是值得肯定的。康熙帝解决同鳌拜集团的矛盾,所采取的方针、策略是稳妥而明智的,因而取得了完全的成功。鳌拜等人看轻了康熙帝,低估了他的才能,也是造成他失败的一个因素。从这一事件中,已经使年轻的康熙帝崭露头角,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风度和胸怀。第四节 平“三藩”康熙帝清除了鳌拜集团,开始乾纲独断,自主地治理国家。为时不久,便爆发了以吴三桂为首的大规模武装叛乱,刚刚安定下来的中国,再次陷入内战的深渊。这一事变,远比同鳌拜集团的斗争严重得多。它对于才迈入青年时期的康熙帝无疑是一次命运攸关的考验。还在顺治初年,汉官名将吴三桂以平西王镇云、贵,尚可喜以平南王治广东,耿精忠以靖南王辖福建,当时,并称“三藩”。此三藩之设,并非任何个人的主观愿望和要求,而是当时军事与政治斗争所需要。东南沿海及两广、云贵,是当时抗清斗争的主要活动地区,情况历来错综复杂。清政府意识到,惟有以吴三桂等威名素著的军事将领镇抚这些地区,才能长治久安。因此当他们中有的欲引退北归时,顺治帝一再挽留。如定南王孔有德要求解职,“优游绿野”,顺治以“南疆未尽宁谥”,不准辞。后在桂林围城战中,城破,孔有德举火自焚死。尚可喜于顺治十年、十二年两度申请北归,顺治帝也以广东“初定,地方多事”挽留,要他“悉力料理,以奠岩疆”。仅此两例,足以说明,顺治帝一意依赖汉军守边,实则是皇太极实行的“以汉攻汉”的政策的具体体现。顺治时建藩的目的,原是使其“世守边圉,以为藩镇”,藉以“屏藩王室”。但实际情况正好与清政府的愿望相反。三藩势力的不断增长,不仅不能护卫王室,却形成了一股与它抗衡的强大力量。首先,三藩兵权在握,各拥兵自重。耿精忠、尚可喜各有兵员十五佐领、绿旗兵六、七千,丁口二万人。合兵力万余人,此系嫡系部队,“而旗下所畜养甚众”,其数更超过额兵。三藩中,以吴三桂的兵力最强,他有五十三佐领,合甲士万余人,另有绿旗兵一万二千人,丁口数万。除此,还有收降的农民军将士一万二千余人,分置十营,各以一名总兵统辖。至顺治十七年(1660),吴三桂拥有七万人的强大武装力量。三藩掌握南方数省兵权,自拥重兵,这在事实上已形成了与中央政权相对立的军事割据状态。建藩之初,顺治帝为鼓励他们忠心任事,辅弼皇室,不惜赐与政治上种种特权,他们以此不断扩充各自的实力。福建“鱼盐之利为天下最”,耿精忠“横征盐课”,又利用海运之便,同荷兰及东南亚各地走私贸易,毫无顾忌。尚可喜在广州私设征收苛捐杂税的“总店”,从日常菜蔬、鸡豚,到铜、铁等矿植物无不抽税,每年私收白银不下十余万两,总之,一切“利归王府”。人们不禁感叹:“藩府之富几甲天下”!尚、耿两藩的势力虽迅速发展,但与吴三桂无法比拟。三桂享有比他们更多的特权。顺治十六年,皇帝命他总管云南军民一切事宜,特谕吏、兵两部:凡云南文武官员举黜,皆听三桂裁定。康熙元年,索尼四辅臣又命三桂兼辖贵州,应允三桂所请,“贵州一切文武官员兵民事务,俱照云南例,著平西王管理”。于是,云、贵两省真正成了吴三桂的独立王国,“所辖将吏,选用自擅”,各省员缺,也以其部属推选除授,谓之“西选”,“西选之官遍天下”。不仅如此,他以各种手段聚敛财富,征收重税,垄断盐、铜之利,经营名贵药材的采买售卖,牟取暴利。三桂把大量的金钱一方面用于“收召人才,树立党羽”;一方面放高利贷给富商,称为“藩本”。三桂的实力比耿、尚两藩更为雄厚。三藩的存在,已成为国家经济上的巨大负担。他们在其藩镇所得,都窃为己有,还从朝廷索取大量饷额和经费,用于养兵和行政开支。以顺治十七年为例,云南一省岁需俸饷九百余万两,加上福建、广东两省的饷银,共需二千余万两。而本年度全国军饷也不过一千七百余万两。康熙五年,左都御史王熙指出:“直省钱粮,半为云、贵、湖广兵饷所耗。就云贵言,藩下官兵岁需俸饷三百余万,本省赋税不足供什一,势难经久。”因此,“天下财赋,半耗于三藩”,实非虚语。三藩需求之巨,不仅使各省为难,也使负责此项差使的户部疲于应付,整个财政为此时常陷入措手不及的困难境地。在康熙帝即位之初,三藩已成割据之势。索尼四辅臣执政时期,对三藩采取笼络、包容之策,希图利用他们的力量对付南明、农民军余部,及土司的叛服无常和海上郑氏的抗清力量,因而听任三藩所为,更助长其势力的急速膨胀。三藩横行南疆,影响及于全国,这不能不与日益加强的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产生尖锐的矛盾。康熙帝亲政后,就“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之宫中柱上”。他以敏锐的目光已看出“三藩势焰日炽”,已构成国家的心腹之患,把它列为自己亲政所必须解决的三件大事的第一件大事,时刻思虑裁撤的时机与办法。康熙帝早有撤藩之意,但又虑及“三藩俱握兵柄”,不敢贸然采取行动。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已洞悉朝廷意图的尚可喜首先提出撤藩,要求“归老辽东”。这就给康熙帝提供了解决三藩问题的一个难得良机。康熙帝趁势顺水推舟,立即批准,对他这一主动行动给予高度评价。三桂与精忠得此消息,心不自安。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在京师“希探上意,驰书于桂,令亦如尚、耿之请,从中画谋,弥缝可独留”。吴三桂依计而行,于同年七月也向朝廷请求撤藩,与此同时,精忠也提出同样的请求。康熙帝当机立断,一概批准。但对吴三桂是否也撤却产生了不同意见。除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等极少数人赞成康熙帝的决策外,大多数廷臣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吴三桂镇守云南以来,“地方安定,总无乱萌”,如将吴三桂迁移,还得派兵去镇守,耗费大,不免骚扰地方,不如令三桂继续留镇。康熙帝令议政王大臣会同户、兵两部,又扩大到九卿科道,几经讨论,始终没能取得一致意见,最后仍请康熙帝裁决。康熙帝力排众议,正式作出撤藩的决定。八月二十四日,康熙帝以手诏勅谕三桂,在肯定他的巨大功绩之后,笔锋一转:“但念王年齿已高,师徒暴露,久驻遐荒,眷怀良切,近以地方底定,故允王所请。”他特别强调指出,撤藩之举,使吴三桂北来,“慰朕眷注,庶几日夕觏止,君臣偕乐,永保无疆之休”。他向三桂保证,迁移安插都已妥善,“王到日,即有宁宇”。康熙帝在这份手诏中,温语洋溢,关怀有加,丝毫看不出朝廷对他的疑忌,但他明
2023-07-09 10:34:596

被康熙帝灭族的那个民族叫什么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 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方科学知识的皇帝,他通过学习,吸收了许多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主持了几项大规模的科学活动,这些真实的故事,不仅在典册中有真实记载,而且在他生活过的紫禁城中,至今仍留下了上百件他学习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仪器。 勤奋学习,是康熙为君之道的一个重要法宝。他不仅精通汉族传统文化,还认真研究西方科学技术,不愧为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为了能将大清社稷绵延万年,对皇子皇孙的教育,更可谓望子成龙而煞费苦心。他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让皇子皇孙接受学校教育,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功课,这些在清史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 (全文) (一) 康熙对待臣民他很重视仁爱,譬如说他蠲免赋税,譬如说他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来雍正又规定了“摊丁入地”。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人头税到这时候取消了。康熙的对臣民的仁爱表现在很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贪官,表彰清官。 康熙通过清官树立榜样,让他们去体现仁和爱,因为他们直接接触臣民。康熙表彰的清官我想讲个例子,就是于成龙。清朝有两个于成龙,同名同姓同字,这个于成龙是山西人于成龙,上集讲到的治河的那个于成龙是直隶的于成龙。于成龙中了进士之后,分配他到广西罗城县做知县,广西罗城县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人民很贫穷,一片荒凉,荒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县的衙门,只是三间草房,这个县城有几户人家呢?只有六户人家。于成龙做知县的时候,和老百姓,据记载说“如同家人,亲如父子”。 他鼓励百姓垦荒种田,招集流民,在外面逃荒的人,回到家乡来安居乐业。经过七年的努力,这个县的情况大有改观,因为于成龙做出了很重要的政绩就有人推荐他,推荐到朝廷,就给他升官,升到一个知州。于成龙离任走的时候,县民百姓痛哭流涕,拦着马不让他走,他说,朝廷任命我走,还是要走啊,他往前走一步,跪在路旁的百姓,痛哭失声啊,一个县官做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的的确确的清官。 这时候有一个瞎子不走,就是跟着于成龙的后头,于成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啊?跟着我走一出程了。这个瞎子说,你离开罗城县上任的时候,你没有钱,你走到半路没有饭钱怎么办呢?他说,我是个瞎子,我也帮不了你的忙,但是我会算命,你没有饭吃的时候我就给人算命,得来点算命钱,咱们就解决饭钱的问题了。于成龙很感动,说那你就跟着我走吧。 果然走到半路上,于成龙就没有饭钱了。这个瞎子就给别人算命,得的这点算命钱,解决途中的吃饭问题。 于成龙做到知州很有成绩,受到康熙的表彰,做知州官升了,仍然一分钱不贪。后来官又升,升到两江总督,就是江南江西总督,封疆大吏。这时候于成龙有一个绰号叫“于青菜”。什么意思啊?就是于成龙做了这么大的官,穿素衣,吃素食,经年不知道肉味是什么,吃青菜。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顿两顿,常年吃粗米青菜,所以当地百姓把他称做“于青菜”。亲自访贫问苦,惩治贪官豪强,累死在官任上。 于成龙死了之后,市民罢市,沿街聚哭,追悼于成龙。在治理丧事的时候,将军、都统、提督、各种大的官员到于成龙住的地方,家无一件余物,所有在场的官员感动地流下热泪。康熙表彰说,于成龙是当今清官第一。于成龙对百姓的仁爱的精神,就是康熙仁爱精神的体现,康熙表彰于成龙就是宣扬他对臣民要仁爱。 有一个清官叫彭鹏,这个人做官很清廉,康熙表彰他了,让他做了顺天府府尹,相当于北京市的市长。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顺天府乡试考试的时候,有作弊的情形,谁作弊呢?主考官和副考官串通豪强作弊,怎么办?他就上书有这个情况。但是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主持考试的人,有一个很严密的关系网,朝廷会议讨论说,查无此事没有作弊,说彭鹏诬告。 彭鹏上书说:如臣妄言,请劈臣头,把我的头劈两半,半悬国门,另外一半悬挂在顺天府府学。朝廷会议又讨论,说是彭鹏这个话呀,太不恭敬了,大不敬,要撤他的官、免他的职,康熙这时候怎么决定呢?康熙说,把那个主考官、副主考官、相关的人让他们退休回家,彭鹏的官照做,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样一个决断呢? 力排众议保护彭鹏,是不是因为康熙私访了解了情况呢?电视剧有康熙私访嘛,根据我看到的关于康熙的史料,康熙的实录,康熙的起居注,康熙从来没有过微服私访,他不可能微服私访,因为圣驾一出驾的时候,必然惊动地方,没有可能微服私访,他也没有必要微服私访。 康熙了解民情的渠道、了解官员政绩的渠道很多,其中一个渠道就是奏折制度,也叫密折制度,康熙在全国各地分布了很多的人,可以秘密的写上奏折,不经过任何的中间渠道,装到一个密折匣里面,直接送到康熙手里,所以这个官是贪、是廉、是勤、还是懒,可以说康熙一清二楚。 我刚才讲的这个案子,康熙对顺天府的府尹彭鹏这件事情,他是清清楚楚的,那个主考官他们连同作弊,康熙通过密折制度,通过其他制度已经掌握了情况,所以,康熙就力排众议,断然做出决定,贪污作弊的人免职,清廉谨慎的官员表彰升官,表彰彭鹏这位清官。清官是康熙的一面镜子,体现了他的对臣民仁爱的思想,所以表彰他,借着他们层层的清官,从总督、巡抚、知州、知县层层的清官来推行他仁爱的理念,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康熙有一次出外巡察,在巡察的路上有一个人卧倒在路旁。按照正常情况下,他挡了圣驾呀,要严加处理。康熙说不要,说问一问怎么回事。把躺在路边的那个人,他的侍卫给推醒了,你叫什么名字啊?他说我叫王四海,你怎么回事啊?他说我是佣工,我们今天话来说打工,我回家路上因为饥和饿晕倒了,躺在路边。康熙说不要惊吓了他,你们马上热粥给他喂了,来救他。 于是就把粥热好了,就喂这个王四海,王四海喝了热粥之后就苏醒过来了。康熙了解了情况,这个人的确是很困难,家境也很困难,康熙说给他盘缠,让他回老家,这样就把这个王四海送走了。从这个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康熙身为皇帝,身为天下的共主,的的确确是有一种仁爱的精神。 (二) 康熙对西学的重视,他有一个传统,就是他父亲顺治的时候,已经开始对西学吸纳,他很重视和耶稣会士汤若望的关系,就是汤若望他参与编修历法,这个历法叫《时宪历》,汤若望做了钦天监的监正。还有一个人叫杨光先,这个杨光先很特殊,在明末崇祯的时候,他到了北京,抬了棺材到了阙下,弹劾当时的一个大学士,被人称作“奇怪之人”。 当然受到处分了,把他遣送到辽西,很快明朝就灭亡了,他就回到江南,他家是江南的。到顺治朝他又来到北京,他自己说他懂天文历法,就到了钦天监里面,到钦天监里头他就上书告汤若望,说你《时宪历》 只编了二十年,大清王朝亿万万年,这二百年不是咒着清朝短柞吗?就是短命嘛!这就无限上纲了,朝廷受理了,就要讨论《时宪历》的事情,在朝廷会议上,大学士、尚书讨论,是汤若望正确还是杨光先正确? 不能决定。又在午门前这些大臣聚在一块测验,测验的结果大臣不懂,康熙也不懂,后来又到古观象台,就是今建国门外的观象台,在那儿再继续进行观测,这些大臣们还是不懂,但是做了个决定,就是把汤若望关进了监狱,汤若望那时候已经年老得病,身上戴了八条锁链,战战兢兢地、哆哆嗦嗦地拿着望远镜观测,他也没有力气争辩。这案子就这么定了,当时康熙没有亲政,辅政大臣鳌拜等主持了这个事情。 后来北京发生了地震,另一个耶稣会士叫南怀仁,他说地震是因为有冤魂,要重新审理这个案子,重新审理案子之后,就给汤若望平反。这时候汤若望已经死了,康熙让南怀仁做了钦天监监正,对杨光先进行了处理,有的大臣说要斩首,康熙说不要了,遣送他回原籍吧,后来杨光先就死在回家的路上。 康熙任命南怀仁做钦天监监正,又任命他做工部侍郎,这是西洋人在中国朝廷做官的开始,从此康熙就重视自然科学的事情,正好这时候法国一批传教士白晋、张诚等到皇宫来见康熙,带了三十件科技的书籍和仪器,康熙就把白晋和张诚留在宫内服务,把他最喜欢的那几个仪器,摆在自己的宫廷里。 康熙跟他们学数学,学天文,学历法,数学里面就学欧几里德的平面几何,耶稣会士学了满语、满文,用满语给康熙讲几何学,他们还带了一些科学的仪器,康熙就做题,做数学题。 前不久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其中展出了一些康熙时候的仪器。经过了这么长的岁月,仍然运转灵活,光彩耀人。其中有一件手摇计算机能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的运算,现在北京故宫里面收藏了康熙时代的手摇计算机有十件,很有意思。 还展出了比例规,是铜镀金的,可以进行乘方开方的运算,还展出了几何模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圆锥体,多面体,完全是楠木做的,几十件,做得非常之精细,这是康熙当年学几何时候用的教学模型。还有一些其它的仪器。 康熙他不仅仅是学,而且还实践,他在视察永定河的时候,带着他的几个皇子,让他们亲自打桩,亲自用仪器进行测量,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把皇太子、皇四子等人留在北京,恰好那时候有日食,皇子们在北京观测日食,他在前线,然后紧急奏报,交流观测的结果。 康熙对西洋和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排斥,而是接纳,表示了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宽大的胸怀和渴求的愿望。尽管是这样,但是康熙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宫廷行为,没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政策,也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康熙故去之后,人亡政息,他下面的一代一代的子孙们,那些皇帝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一个比一个不感兴趣,仅仅喜欢的是自鸣钟和大水法,作为欣赏和玩物而已,没有用来振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这是美中不足之处。 (三) 康熙对子孙讲教育,在中国历代帝王里是非常特殊的。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他孙子辈有人统计是97个,这是个很大的家族。那康熙怎么教育他的子孙?康熙对子孙的教育当然是望子成龙,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 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他这时候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我想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 这天的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寅正是早上四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有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 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 底下就是辰时,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了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 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说了,说是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政事去了。巳时,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 底下就到了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就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就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功课。底下就到了未时,就是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是一个院,那儿有靶,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 申时,就是十五点到十七点,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底下是酉时,十七点到十九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 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请注意,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譬如雍正做了皇帝,乾隆做了皇帝,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很杰出的皇帝,孙子乾隆也是一位很杰出的皇帝,那有人说嘉庆道光呢?康熙能管两代就可以了,再后面那么多也管不了。 他的皇子皇孙不能都做皇帝,做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第二个类型就是学者型,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第三种类型就是艺术型,写字绘画,有的皇子字写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 第四种类型是生活型,他母亲在妃子里面比较地位比较低下一点,他也不可能竞争皇位,但是,他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生活,所以康熙皇子皇孙当中没有一个纨绔,没有一个为非作歹者。康熙对子女教育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雍正,康熙死了之后,雍正继位.
2023-07-09 10:35:142

康熙帝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推荐答案 2006-2-11 16:45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 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方科学知识的皇帝,他通过学习,吸收了许多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主持了几项大规模的科学活动,这些真实的故事,不仅在典册中有真实记载,而且在他生活过的紫禁城中,至今仍留下了上百件他学习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仪器。 勤奋学习,是康熙为君之道的一个重要法宝。他不仅精通汉族传统文化,还认真研究西方科学技术,不愧为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为了能将大清社稷绵延万年,对皇子皇孙的教育,更可谓望子成龙而煞费苦心。他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让皇子皇孙接受学校教育,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功课,这些在清史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 (全文) (一) 康熙对待臣民他很重视仁爱,譬如说他蠲免赋税,譬如说他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来雍正又规定了“摊丁入地”。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人头税到这时候取消了。康熙的对臣民的仁爱表现在很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贪官,表彰清官。 康熙通过清官树立榜样,让他们去体现仁和爱,因为他们直接接触臣民。康熙表彰的清官我想讲个例子,就是于成龙。清朝有两个于成龙,同名同姓同字,这个于成龙是山西人于成龙,上集讲到的治河的那个于成龙是直隶的于成龙。于成龙中了进士之后,分配他到广西罗城县做知县,广西罗城县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人民很贫穷,一片荒凉,荒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县的衙门,只是三间草房,这个县城有几户人家呢?只有六户人家。于成龙做知县的时候,和老百姓,据记载说“如同家人,亲如父子”。 他鼓励百姓垦荒种田,招集流民,在外面逃荒的人,回到家乡来安居乐业。经过七年的努力,这个县的情况大有改观,因为于成龙做出了很重要的政绩就有人推荐他,推荐到朝廷,就给他升官,升到一个知州。于成龙离任走的时候,县民百姓痛哭流涕,拦着马不让他走,他说,朝廷任命我走,还是要走啊,他往前走一步,跪在路旁的百姓,痛哭失声啊,一个县官做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的的确确的清官。 这时候有一个瞎子不走,就是跟着于成龙的后头,于成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啊?跟着我走一出程了。这个瞎子说,你离开罗城县上任的时候,你没有钱,你走到半路没有饭钱怎么办呢?他说,我是个瞎子,我也帮不了你的忙,但是我会算命,你没有饭吃的时候我就给人算命,得来点算命钱,咱们就解决饭钱的问题了。于成龙很感动,说那你就跟着我走吧。 果然走到半路上,于成龙就没有饭钱了。这个瞎子就给别人算命,得的这点算命钱,解决途中的吃饭问题。 于成龙做到知州很有成绩,受到康熙的表彰,做知州官升了,仍然一分钱不贪。后来官又升,升到两江总督,就是江南江西总督,封疆大吏。这时候于成龙有一个绰号叫“于青菜”。什么意思啊?就是于成龙做了这么大的官,穿素衣,吃素食,经年不知道肉味是什么,吃青菜。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顿两顿,常年吃粗米青菜,所以当地百姓把他称做“于青菜”。亲自访贫问苦,惩治贪官豪强,累死在官任上。 于成龙死了之后,市民罢市,沿街聚哭,追悼于成龙。在治理丧事的时候,将军、都统、提督、各种大的官员到于成龙住的地方,家无一件余物,所有在场的官员感动地流下热泪。康熙表彰说,于成龙是当今清官第一。于成龙对百姓的仁爱的精神,就是康熙仁爱精神的体现,康熙表彰于成龙就是宣扬他对臣民要仁爱。 有一个清官叫彭鹏,这个人做官很清廉,康熙表彰他了,让他做了顺天府府尹,相当于北京市的市长。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顺天府乡试考试的时候,有作弊的情形,谁作弊呢?主考官和副考官串通豪强作弊,怎么办?他就上书有这个情况。但是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主持考试的人,有一个很严密的关系网,朝廷会议讨论说,查无此事没有作弊,说彭鹏诬告。 彭鹏上书说:如臣妄言,请劈臣头,把我的头劈两半,半悬国门,另外一半悬挂在顺天府府学。朝廷会议又讨论,说是彭鹏这个话呀,太不恭敬了,大不敬,要撤他的官、免他的职,康熙这时候怎么决定呢?康熙说,把那个主考官、副主考官、相关的人让他们退休回家,彭鹏的官照做,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样一个决断呢? 力排众议保护彭鹏,是不是因为康熙私访了解了情况呢?电视剧有康熙私访嘛,根据我看到的关于康熙的史料,康熙的实录,康熙的起居注,康熙从来没有过微服私访,他不可能微服私访,因为圣驾一出驾的时候,必然惊动地方,没有可能微服私访,他也没有必要微服私访。 康熙了解民情的渠道、了解官员政绩的渠道很多,其中一个渠道就是奏折制度,也叫密折制度,康熙在全国各地分布了很多的人,可以秘密的写上奏折,不经过任何的中间渠道,装到一个密折匣里面,直接送到康熙手里,所以这个官是贪、是廉、是勤、还是懒,可以说康熙一清二楚。 我刚才讲的这个案子,康熙对顺天府的府尹彭鹏这件事情,他是清清楚楚的,那个主考官他们连同作弊,康熙通过密折制度,通过其他制度已经掌握了情况,所以,康熙就力排众议,断然做出决定,贪污作弊的人免职,清廉谨慎的官员表彰升官,表彰彭鹏这位清官。清官是康熙的一面镜子,体现了他的对臣民仁爱的思想,所以表彰他,借着他们层层的清官,从总督、巡抚、知州、知县层层的清官来推行他仁爱的理念,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康熙有一次出外巡察,在巡察的路上有一个人卧倒在路旁。按照正常情况下,他挡了圣驾呀,要严加处理。康熙说不要,说问一问怎么回事。把躺在路边的那个人,他的侍卫给推醒了,你叫什么名字啊?他说我叫王四海,你怎么回事啊?他说我是佣工,我们今天话来说打工,我回家路上因为饥和饿晕倒了,躺在路边。康熙说不要惊吓了他,你们马上热粥给他喂了,来救他。 于是就把粥热好了,就喂这个王四海,王四海喝了热粥之后就苏醒过来了。康熙了解了情况,这个人的确是很困难,家境也很困难,康熙说给他盘缠,让他回老家,这样就把这个王四海送走了。从这个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康熙身为皇帝,身为天下的共主,的的确确是有一种仁爱的精神。 (二) 康熙对西学的重视,他有一个传统,就是他父亲顺治的时候,已经开始对西学吸纳,他很重视和耶稣会士汤若望的关系,就是汤若望他参与编修历法,这个历法叫《时宪历》,汤若望做了钦天监的监正。还有一个人叫杨光先,这个杨光先很特殊,在明末崇祯的时候,他到了北京,抬了棺材到了阙下,弹劾当时的一个大学士,被人称作“奇怪之人”。 当然受到处分了,把他遣送到辽西,很快明朝就灭亡了,他就回到江南,他家是江南的。到顺治朝他又来到北京,他自己说他懂天文历法,就到了钦天监里面,到钦天监里头他就上书告汤若望,说你《时宪历》 只编了二十年,大清王朝亿万万年,这二百年不是咒着清朝短柞吗?就是短命嘛!这就无限上纲了,朝廷受理了,就要讨论《时宪历》的事情,在朝廷会议上,大学士、尚书讨论,是汤若望正确还是杨光先正确? 不能决定。又在午门前这些大臣聚在一块测验,测验的结果大臣不懂,康熙也不懂,后来又到古观象台,就是今建国门外的观象台,在那儿再继续进行观测,这些大臣们还是不懂,但是做了个决定,就是把汤若望关进了监狱,汤若望那时候已经年老得病,身上戴了八条锁链,战战兢兢地、哆哆嗦嗦地拿着望远镜观测,他也没有力气争辩。这案子就这么定了,当时康熙没有亲政,辅政大臣鳌拜等主持了这个事情。 后来北京发生了地震,另一个耶稣会士叫南怀仁,他说地震是因为有冤魂,要重新审理这个案子,重新审理案子之后,就给汤若望平反。这时候汤若望已经死了,康熙让南怀仁做了钦天监监正,对杨光先进行了处理,有的大臣说要斩首,康熙说不要了,遣送他回原籍吧,后来杨光先就死在回家的路上。 康熙任命南怀仁做钦天监监正,又任命他做工部侍郎,这是西洋人在中国朝廷做官的开始,从此康熙就重视自然科学的事情,正好这时候法国一批传教士白晋、张诚等到皇宫来见康熙,带了三十件科技的书籍和仪器,康熙就把白晋和张诚留在宫内服务,把他最喜欢的那几个仪器,摆在自己的宫廷里。 康熙跟他们学数学,学天文,学历法,数学里面就学欧几里德的平面几何,耶稣会士学了满语、满文,用满语给康熙讲几何学,他们还带了一些科学的仪器,康熙就做题,做数学题。 前不久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其中展出了一些康熙时候的仪器。经过了这么长的岁月,仍然运转灵活,光彩耀人。其中有一件手摇计算机能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的运算,现在北京故宫里面收藏了康熙时代的手摇计算机有十件,很有意思。 还展出了比例规,是铜镀金的,可以进行乘方开方的运算,还展出了几何模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圆锥体,多面体,完全是楠木做的,几十件,做得非常之精细,这是康熙当年学几何时候用的教学模型。还有一些其它的仪器。 康熙他不仅仅是学,而且还实践,他在视察永定河的时候,带着他的几个皇子,让他们亲自打桩,亲自用仪器进行测量,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把皇太子、皇四子等人留在北京,恰好那时候有日食,皇子们在北京观测日食,他在前线,然后紧急奏报,交流观测的结果。 康熙对西洋和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排斥,而是接纳,表示了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宽大的胸怀和渴求的愿望。尽管是这样,但是康熙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宫廷行为,没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政策,也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康熙故去之后,人亡政息,他下面的一代一代的子孙们,那些皇帝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一个比一个不感兴趣,仅仅喜欢的是自鸣钟和大水法,作为欣赏和玩物而已,没有用来振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这是美中不足之处。 (三) 康熙对子孙讲教育,在中国历代帝王里是非常特殊的。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他孙子辈有人统计是97个,这是个很大的家族。那康熙怎么教育他的子孙?康熙对子孙的教育当然是望子成龙,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 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他这时候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我想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 这天的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寅正是早上四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有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 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 底下就是辰时,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了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 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说了,说是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政事去了。巳时,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 底下就到了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就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就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功课。底下就到了未时,就是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是一个院,那儿有靶,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 申时,就是十五点到十七点,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底下是酉时,十七点到十九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 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请注意,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譬如雍正做了皇帝,乾隆做了皇帝,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很杰出的皇帝,孙子乾隆也是一位很杰出的皇帝,那有人说嘉庆道光呢?康熙能管两代就可以了,再后面那么多也管不了。 他的皇子皇孙不能都做皇帝,做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第二个类型就是学者型,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第三种类型就是艺术型,写字绘画,有的皇子字写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 第四种类型是生活型,他母亲在妃子里面比较地位比较低下一点,他也不可能竞争皇位,但是,他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生活,所以康熙皇子皇孙当中没有一个纨绔,没有一个为非作歹者。康熙对子女教育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雍正,康熙死了之后,雍正继位. 康熙帝玄烨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5 年4 月24 日),在紫禁城景仁宫,世祖 妃佟佳氏诞生一男孩,他就是爱新觉罗·玄烨,即未来的康熙帝。世祖生有 八子,玄烨排行第三。谁能料到八年后,这个尚未涉世的孩子却轻而易举地 被扶上皇帝的宝座!他以其天资英武,雄才大略,成就了一代伟业,是亘古 少见的英明君主。 第一节 聪颖勤学 玄烨一出世,就得到了年轻的父母亲的喜欢,特委托可靠的奶妈带他到 紫禁城外哺养。他小时候未经出痘(天花),父母惟恐他染上这不治之症, 才不得不采取这一措施。因此,他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多少年后,他 犹抱憾不已。值得庆幸的是,他终于平安地出了痘,仅在脸部留下几个细小 的麻点。这使他对当时这种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而他出过痘竟成 了他将来继登帝位的一个有利因素。 玄烨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他从五岁开始读书识字,很快显露出勤奋好 学的天分。后来,他曾谈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八岁“学庸训诂,询之左右, 求得大意而后愉快。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及四子之书 既已通贯,乃读尚书,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意。”接着, “读大易,观象玩占,实觉义理悦心”。自此便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乐 此不疲”,“好学不倦”,每每读书至深夜,而不知倦怠。他十七、八岁 时,因读书过劳,至咯血也不肯罢休。难怪他知识渊博,通古知今,这都得 之于他日积月累的刻苦学习。他上面说的话,并非是自夸之辞。官方档案记 载他举凡“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亦非过誉之 辞。 玄烨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又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骑马、射箭是训练的主要科目。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骑射功夫。至盛年时, 能挽弓十五钧,发十三把箭,能左右开弓,每矢无不中的。宫中的严格要求 和他自己的不间断的刻苦磨练,迅速地把他培养成一个多才多艺、能文能武 的难得人才。 在玄烨的成长过程中,要特别提到祖母孝庄文皇后对他的精心培育。玄 烨八岁丧父,十一岁丧母,祖母便直接负起养育的责任,倾注心血,把他教 育成人,教他如何做人,怎样为政。正如玄烨自己所说:“朕自幼会学步能 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祖母对玄烨既慈爱备至,也处处从严要求。凡饮 食,一言一行,都得照规矩和礼仪而行,稍有疏忽,就受到责备。经过反复 教诲,这些已深深地注入他的幼小心灵之中,即使平时独处,也不敢越分违 背。他在位六十余年,“凡一切起居饮食,自有常度,未尝更改”。尤其 是在政务方面,祖母时时给予指点,授以方略,使他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问 题。这位贤德的祖母给予玄烨的思想以重大的影响,帮助和推动他去完成一 代伟大的事业。康熙二十六年(1687)末,当祖母病危时,他日夜侍药看护, 深情地忆起祖母的养育之恩。他回忆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 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 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他对祖母怀有深厚而真挚的感情,甚至已远 远超过对生身父母的怀恋。 玄烨幼年时已显示出与一般孩子不同。他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强,反应 灵敏,模仿大人言行,更为其他同龄孩子所不及。六岁那年,有一次,他同 诸兄弟向父亲问安。福临想试试他们的各自志向,就问他们将来都想干什么。 老二福全说:“我将来愿当个贤王。”老五常宁才三岁,还不懂父亲的意思。 问到玄烨,他朗朗答道:“待长而效法皇父。”一个六岁的孩子,出语不凡, 福临不胜惊讶。看得出来,幼年的玄烨确是一个早熟的孩子! 两年后,这个人小而志大的孩子,终于如愿以偿。 第二节 登大位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玄烨年仅八岁,二十四岁的父亲福临突然病 逝。福临在位正值春秋盛年,还没考虑过他身后立嗣的大事。在他病重时, 于燃眉之中作出裁决。他原想让次子福全继位,但孝庄太后不同意,一心要 立她的掌上明珠玄烨为帝。福临拿不定主意,又不敢违抗母亲的意见,就派 人征询他的外国好友汤若望的想法。汤若望认为玄烨已出过痘,继位最有利。 于是,他不再犹豫,当机立断,宣布第三子玄烨为皇太子,继承帝位,命威 望素著的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重臣为辅政大臣,在玄烨亲政 前这段时期,扶持和辅佐处理朝政。 初九日,玄烨正式即帝位,改年号为康熙,从此清朝的历史便进入以康 熙为标志的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玄烨刚即位,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就问他,当了皇帝以后,有什么欲望。 他回答说:“惟愿天下乂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 可是,摆在这位幼主面前的道路却不是一条笔直的坦途,而是荆榛丛生, 障碍重重,充满着风险和惊涛骇浪。他要达到自己的目标,要走过多么漫长 而艰难的道路,要付出多少代价! 康熙帝即位之际,国内大规模的内战已接近尾声。顺治十八年,吴三桂 率军入缅甸,擒获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次年,在昆明将永历等 人处死,标志着明清战争的最后终结。随之而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在同农 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的军事斗争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 等三藩势力,占据云贵、两广、福建等省,已构成威胁中央集权的隐患。此 外,李自成、张献忠余部仍然活动于川、鄂地区,并没有停止对清朝的武装 反抗。以郑成功为首的原明朝将吏还掌握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占据东南沿海, 后退入台湾,继续抗清。因此,大规模的战争虽已基本结束,人心并不安定,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远不是巩固而不可动摇。 经过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入关后的统一战争,大江南北,黄河流域,农业 生产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逃亡,由于战争的残杀,使人口锐 减,生产下降,国家征税,各省无不拖欠。如四川,直到康熙十年,仍是“有 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繁华的江南也是“所在萧条”,人少而“地亦 荒”。这都是对当时经济残破景象的真实写照。现实的政治与经济、军事斗 争也必然反映到上层统治集团之中。于是,又引起皇帝与四大辅臣主要是同 鳌拜集团的斗争。解决和处理这些纷繁而复杂的问题,对于一个少年皇帝来 说,却不是一件易事。 国内形势如此,国际环境也并不美妙。不管康熙帝是否意识到,他的处 境同样是险恶的。早在清兵入关时,凶恶的沙俄殖民主义势力正向亚洲扩张, 并已越过乌拉尔山,侵入到我国黑龙江沿岸,随处建立起军事据点,作为他 们掠夺中国领土和继续扩大侵略的基地。在我国南方,西方殖民强盗纷至沓 来。还在十六世纪中叶,明朝中后期,葡萄牙捷足先登,最先侵占了我国澳 门。然后,荷兰殖民者强占了台湾赤嵌城。还有西班牙、英、法等殖民者不 断向我东南沿海地区渗透。他们施以炮舰与传教士这两大武器,企图打开古 老的中国大门,达到他们任意掠夺中国的罪恶目的。 很清楚,无论国内或国际,都潜伏着某种程度的危机。如处理不当,就 会使某些矛盾一触即发。这种内外的危险局势不能不使清政府上层统治集团 感到忧虑,临深履薄冰之念,与日俱增。一系列的考验摆在立足未稳的清政 府面前。康熙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更是无可回避地面对严峻的现实。的确,历 史的使命,已经无法推卸地落在了康熙帝的肩上。 第三节 擒鳌拜 玄烨即位时,还是一个刚懂事的孩子,没有能力处理国家政务。以索尼 为首的四辅臣,实际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诸如各项大政方针,皆出自他 们四人之手,不过都是以皇帝的名义加以贯彻。一句话,他们是皇帝的代理 人,真正是代行皇帝的职务。 以索尼为首的四大臣,都是功勋卓著的朝廷元老重臣,索尼,姓赫舍里 氏,满洲正黄旗人。早在努尔哈赤时期,随其父归后金。父硕色、叔希福皆 入文馆,为清开国元勋。到皇太极时,他已成为心腹之臣,办理蒙古事务, 日值内院,深得信任。皇太极去世,诸王争嗣位,索尼坚持立皇子,有力地 阻止了多尔衮欲谋帝位的企图。清入关后,多尔衮擅政,索尼遇事不附和, 还据理力争,为多尔衮所忌恨,最终把他赶出朝廷,发充到盛京(沈阳), 看护皇太极的陵寝。直到多尔衮死后,福临亲政,才把他召回京,恢复原爵 位,擢升为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苏克萨哈,姓纳喇氏,满洲 正白旗人,也是在努尔哈赤初创业时来归,其父苏纳被招为额驸。他原属多 尔衮部下,很受重用。但多尔衮一去世,他首先揭发其谋逆罪,被擢升为领 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 鳌拜,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他从皇太极时起,就是一员骁将, 积军功最多,赐号“巴图鲁”。清定鼎北京,南下川、贵,他皆摧锋陷阵, 屡建功勋,受赏独厚。因主立肃亲王豪格而受到多尔衮的排挤。福临亲政, 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遏必隆,姓钮祜禄氏,与鳌拜同属一旗。父额 亦都是努尔哈赤的五大臣之一,被招为额驸,其母为和硕公主。他出生在战 争年代,以军功升至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保。 索尼等四人都是历三朝或四朝的元老,而且同属皇帝自将的上三旗,他 们在朝廷中的地位是无可争辩的。自然,福临遗命以他们为辅政大臣确是很 合适的人选。但更深的原因是,福临特别是身居幕后的孝庄太后有鉴于同姓 王贝勒如多尔衮等人独擅朝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诸王争权,严重威胁着皇 帝的权威,所以,宁肯遴选皇室以外的异姓大臣来辅佐幼主,有利于抑制诸 王权势的增长。其次,索尼等四人在政治上都坚决地站在世祖及孝庄皇太后 一边,同多尔衮进行过斗争,博得了他们的信任。当多尔衮一死,索尼四人 的权位扶摇直上,位至辅臣。赞同0| 评论
2023-07-09 10:35:211

王四营海鲜批发春节几号关门?

王四海海鲜批发,春节的时候他是24号。上午是开门儿的,一般下午开始关门儿。
2023-07-09 10:35:312

康熙皇帝有哪些功绩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方科学知识的皇帝,他通过学习,吸收了许多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主持了几项大规模的科学活动,这些真实的故事,不仅在典册中有真实记载,而且在他生活过的紫禁城中,至今仍留下了上百件他学习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仪器。勤奋学习,是康熙为君之道的一个重要法宝。他不仅精通汉族传统文化,还认真研究西方科学技术,不愧为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为了能将大清社稷绵延万年,对皇子皇孙的教育,更可谓望子成龙而煞费苦心。他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让皇子皇孙接受学校教育,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功课,这些在清史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全文)(一)康熙对待臣民他很重视仁爱,譬如说他蠲免赋税,譬如说他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来雍正又规定了“摊丁入地”。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人头税到这时候取消了。康熙的对臣民的仁爱表现在很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贪官,表彰清官。康熙通过清官树立榜样,让他们去体现仁和爱,因为他们直接接触臣民。康熙表彰的清官我想讲个例子,就是于成龙。清朝有两个于成龙,同名同姓同字,这个于成龙是山西人于成龙,上集讲到的治河的那个于成龙是直隶的于成龙。于成龙中了进士之后,分配他到广西罗城县做知县,广西罗城县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人民很贫穷,一片荒凉,荒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县的衙门,只是三间草房,这个县城有几户人家呢?只有六户人家。于成龙做知县的时候,和老百姓,据记载说“如同家人,亲如父子”。他鼓励百姓垦荒种田,招集流民,在外面逃荒的人,回到家乡来安居乐业。经过七年的努力,这个县的情况大有改观,因为于成龙做出了很重要的政绩就有人推荐他,推荐到朝廷,就给他升官,升到一个知州。于成龙离任走的时候,县民百姓痛哭流涕,拦着马不让他走,他说,朝廷任命我走,还是要走啊,他往前走一步,跪在路旁的百姓,痛哭失声啊,一个县官做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的的确确的清官。这时候有一个瞎子不走,就是跟着于成龙的后头,于成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啊?跟着我走一出程了。这个瞎子说,你离开罗城县上任的时候,你没有钱,你走到半路没有饭钱怎么办呢?他说,我是个瞎子,我也帮不了你的忙,但是我会算命,你没有饭吃的时候我就给人算命,得来点算命钱,咱们就解决饭钱的问题了。于成龙很感动,说那你就跟着我走吧。果然走到半路上,于成龙就没有饭钱了。这个瞎子就给别人算命,得的这点算命钱,解决途中的吃饭问题。于成龙做到知州很有成绩,受到康熙的表彰,做知州官升了,仍然一分钱不贪。后来官又升,升到两江总督,就是江南江西总督,封疆大吏。这时候于成龙有一个绰号叫“于青菜”。什么意思啊?就是于成龙做了这么大的官,穿素衣,吃素食,经年不知道肉味是什么,吃青菜。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顿两顿,常年吃粗米青菜,所以当地百姓把他称做“于青菜”。亲自访贫问苦,惩治贪官豪强,累死在官任上。于成龙死了之后,市民罢市,沿街聚哭,追悼于成龙。在治理丧事的时候,将军、都统、提督、各种大的官员到于成龙住的地方,家无一件余物,所有在场的官员感动地流下热泪。康熙表彰说,于成龙是当今清官第一。于成龙对百姓的仁爱的精神,就是康熙仁爱精神的体现,康熙表彰于成龙就是宣扬他对臣民要仁爱。有一个清官叫彭鹏,这个人做官很清廉,康熙表彰他了,让他做了顺天府府尹,相当于北京市的市长。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顺天府乡试考试的时候,有作弊的情形,谁作弊呢?主考官和副考官串通豪强作弊,怎么办?他就上书有这个情况。但是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主持考试的人,有一个很严密的关系网,朝廷会议讨论说,查无此事没有作弊,说彭鹏诬告。彭鹏上书说:如臣妄言,请劈臣头,把我的头劈两半,半悬国门,另外一半悬挂在顺天府府学。朝廷会议又讨论,说是彭鹏这个话呀,太不恭敬了,大不敬,要撤他的官、免他的职,康熙这时候怎么决定呢?康熙说,把那个主考官、副主考官、相关的人让他们退休回家,彭鹏的官照做,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样一个决断呢?力排众议保护彭鹏,是不是因为康熙私访了解了情况呢?电视剧有康熙私访嘛,根据我看到的关于康熙的史料,康熙的实录,康熙的起居注,康熙从来没有过微服私访,他不可能微服私访,因为圣驾一出驾的时候,必然惊动地方,没有可能微服私访,他也没有必要微服私访。康熙了解民情的渠道、了解官员政绩的渠道很多,其中一个渠道就是奏折制度,也叫密折制度,康熙在全国各地分布了很多的人,可以秘密的写上奏折,不经过任何的中间渠道,装到一个密折匣里面,直接送到康熙手里,所以这个官是贪、是廉、是勤、还是懒,可以说康熙一清二楚。我刚才讲的这个案子,康熙对顺天府的府尹彭鹏这件事情,他是清清楚楚的,那个主考官他们连同作弊,康熙通过密折制度,通过其他制度已经掌握了情况,所以,康熙就力排众议,断然做出决定,贪污作弊的人免职,清廉谨慎的官员表彰升官,表彰彭鹏这位清官。清官是康熙的一面镜子,体现了他的对臣民仁爱的思想,所以表彰他,借着他们层层的清官,从总督、巡抚、知州、知县层层的清官来推行他仁爱的理念,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康熙有一次出外巡察,在巡察的路上有一个人卧倒在路旁。按照正常情况下,他挡了圣驾呀,要严加处理。康熙说不要,说问一问怎么回事。把躺在路边的那个人,他的侍卫给推醒了,你叫什么名字啊?他说我叫王四海,你怎么回事啊?他说我是佣工,我们今天话来说打工,我回家路上因为饥和饿晕倒了,躺在路边。康熙说不要惊吓了他,你们马上热粥给他喂了,来救他。于是就把粥热好了,就喂这个王四海,王四海喝了热粥之后就苏醒过来了。康熙了解了情况,这个人的确是很困难,家境也很困难,康熙说给他盘缠,让他回老家,这样就把这个王四海送走了。从这个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康熙身为皇帝,身为天下的共主,的的确确是有一种仁爱的精神。(二)康熙对西学的重视,他有一个传统,就是他父亲顺治的时候,已经开始对西学吸纳,他很重视和耶稣会士汤若望的关系,就是汤若望他参与编修历法,这个历法叫《时宪历》,汤若望做了钦天监的监正。还有一个人叫杨光先,这个杨光先很特殊,在明末崇祯的时候,他到了北京,抬了棺材到了阙下,弹劾当时的一个大学士,被人称作“奇怪之人”。当然受到处分了,把他遣送到辽西,很快明朝就灭亡了,他就回到江南,他家是江南的。到顺治朝他又来到北京,他自己说他懂天文历法,就到了钦天监里面,到钦天监里头他就上书告汤若望,说你《时宪历》 只编了二十年,大清王朝亿万万年,这二百年不是咒着清朝短柞吗?就是短命嘛!这就无限上纲了,朝廷受理了,就要讨论《时宪历》的事情,在朝廷会议上,大学士、尚书讨论,是汤若望正确还是杨光先正确?不能决定。又在午门前这些大臣聚在一块测验,测验的结果大臣不懂,康熙也不懂,后来又到古观象台,就是今建国门外的观象台,在那儿再继续进行观测,这些大臣们还是不懂,但是做了个决定,就是把汤若望关进了监狱,汤若望那时候已经年老得病,身上戴了八条锁链,战战兢兢地、哆哆嗦嗦地拿着望远镜观测,他也没有力气争辩。这案子就这么定了,当时康熙没有亲政,辅政大臣鳌拜等主持了这个事情。后来北京发生了地震,另一个耶稣会士叫南怀仁,他说地震是因为有冤魂,要重新审理这个案子,重新审理案子之后,就给汤若望平反。这时候汤若望已经死了,康熙让南怀仁做了钦天监监正,对杨光先进行了处理,有的大臣说要斩首,康熙说不要了,遣送他回原籍吧,后来杨光先就死在回家的路上。康熙任命南怀仁做钦天监监正,又任命他做工部侍郎,这是西洋人在中国朝廷做官的开始,从此康熙就重视自然科学的事情,正好这时候法国一批传教士白晋、张诚等到皇宫来见康熙,带了三十件科技的书籍和仪器,康熙就把白晋和张诚留在宫内服务,把他最喜欢的那几个仪器,摆在自己的宫廷里。康熙跟他们学数学,学天文,学历法,数学里面就学欧几里德的平面几何,耶稣会士学了满语、满文,用满语给康熙讲几何学,他们还带了一些科学的仪器,康熙就做题,做数学题。前不久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其中展出了一些康熙时候的仪器。经过了这么长的岁月,仍然运转灵活,光彩耀人。其中有一件手摇计算机能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的运算,现在北京故宫里面收藏了康熙时代的手摇计算机有十件,很有意思。还展出了比例规,是铜镀金的,可以进行乘方开方的运算,还展出了几何模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圆锥体,多面体,完全是楠木做的,几十件,做得非常之精细,这是康熙当年学几何时候用的教学模型。还有一些其它的仪器。康熙他不仅仅是学,而且还实践,他在视察永定河的时候,带着他的几个皇子,让他们亲自打桩,亲自用仪器进行测量,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把皇太子、皇四子等人留在北京,恰好那时候有日食,皇子们在北京观测日食,他在前线,然后紧急奏报,交流观测的结果。康熙对西洋和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排斥,而是接纳,表示了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宽大的胸怀和渴求的愿望。尽管是这样,但是康熙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宫廷行为,没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政策,也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康熙故去之后,人亡政息,他下面的一代一代的子孙们,那些皇帝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一个比一个不感兴趣,仅仅喜欢的是自鸣钟和大水法,作为欣赏和玩物而已,没有用来振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这是美中不足之处。(三)康熙对子孙讲教育,在中国历代帝王里是非常特殊的。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他孙子辈有人统计是97个,这是个很大的家族。那康熙怎么教育他的子孙?康熙对子孙的教育当然是望子成龙,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他这时候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我想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这天的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寅正是早上四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有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底下就是辰时,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了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说了,说是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政事去了。巳时,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底下就到了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就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就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功课。底下就到了未时,就是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是一个院,那儿有靶,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申时,就是十五点到十七点,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底下是酉时,十七点到十九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请注意,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譬如雍正做了皇帝,乾隆做了皇帝,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很杰出的皇帝,孙子乾隆也是一位很杰出的皇帝,那有人说嘉庆道光呢?康熙能管两代就可以了,再后面那么多也管不了。他的皇子皇孙不能都做皇帝,做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第二个类型就是学者型,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第三种类型就是艺术型,写字绘画,有的皇子字写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第四种类型是生活型,他母亲在妃子里面比较地位比较低下一点,他也不可能竞争皇位,但是,他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生活,所以康熙皇子皇孙当中没有一个纨绔,没有一个为非作歹者。康熙对子女教育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雍正,康熙死了之后,雍正继位.康熙帝玄烨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5 年4 月24 日),在紫禁城景仁宫,世祖妃佟佳氏诞生一男孩,他就是爱新觉罗·玄烨,即未来的康熙帝。世祖生有八子,玄烨排行第三。谁能料到八年后,这个尚未涉世的孩子却轻而易举地被扶上皇帝的宝座!他以其天资英武,雄才大略,成就了一代伟业,是亘古少见的英明君主。第一节 聪颖勤学玄烨一出世,就得到了年轻的父母亲的喜欢,特委托可靠的奶妈带他到紫禁城外哺养。他小时候未经出痘(天花),父母惟恐他染上这不治之症,才不得不采取这一措施。因此,他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多少年后,他犹抱憾不已。值得庆幸的是,他终于平安地出了痘,仅在脸部留下几个细小的麻点。这使他对当时这种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而他出过痘竟成了他将来继登帝位的一个有利因素。玄烨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他从五岁开始读书识字,很快显露出勤奋好学的天分。后来,他曾谈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八岁“学庸训诂,询之左右,求得大意而后愉快。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及四子之书既已通贯,乃读尚书,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意。”接着,“读大易,观象玩占,实觉义理悦心”。自此便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乐此不疲”,“好学不倦”,每每读书至深夜,而不知倦怠。他十七、八岁时,因读书过劳,至咯血也不肯罢休。难怪他知识渊博,通古知今,这都得之于他日积月累的刻苦学习。他上面说的话,并非是自夸之辞。官方档案记载他举凡“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亦非过誉之辞。玄烨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又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骑马、射箭是训练的主要科目。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骑射功夫。至盛年时,能挽弓十五钧,发十三把箭,能左右开弓,每矢无不中的。宫中的严格要求和他自己的不间断的刻苦磨练,迅速地把他培养成一个多才多艺、能文能武的难得人才。在玄烨的成长过程中,要特别提到祖母孝庄文皇后对他的精心培育。玄烨八岁丧父,十一岁丧母,祖母便直接负起养育的责任,倾注心血,把他教育成人,教他如何做人,怎样为政。正如玄烨自己所说:“朕自幼会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祖母对玄烨既慈爱备至,也处处从严要求。凡饮食,一言一行,都得照规矩和礼仪而行,稍有疏忽,就受到责备。经过反复教诲,这些已深深地注入他的幼小心灵之中,即使平时独处,也不敢越分违背。他在位六十余年,“凡一切起居饮食,自有常度,未尝更改”。尤其是在政务方面,祖母时时给予指点,授以方略,使他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这位贤德的祖母给予玄烨的思想以重大的影响,帮助和推动他去完成一代伟大的事业。康熙二十六年(1687)末,当祖母病危时,他日夜侍药看护,深情地忆起祖母的养育之恩。他回忆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他对祖母怀有深厚而真挚的感情,甚至已远远超过对生身父母的怀恋。玄烨幼年时已显示出与一般孩子不同。他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强,反应灵敏,模仿大人言行,更为其他同龄孩子所不及。六岁那年,有一次,他同诸兄弟向父亲问安。福临想试试他们的各自志向,就问他们将来都想干什么。老二福全说:“我将来愿当个贤王。”老五常宁才三岁,还不懂父亲的意思。问到玄烨,他朗朗答道:“待长而效法皇父。”一个六岁的孩子,出语不凡,福临不胜惊讶。看得出来,幼年的玄烨确是一个早熟的孩子!两年后,这个人小而志大的孩子,终于如愿以偿。第二节 登大位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玄烨年仅八岁,二十四岁的父亲福临突然病逝。福临在位正值春秋盛年,还没考虑过他身后立嗣的大事。在他病重时,于燃眉之中作出裁决。他原想让次子福全继位,但孝庄太后不同意,一心要立她的掌上明珠玄烨为帝。福临拿不定主意,又不敢违抗母亲的意见,就派人征询他的外国好友汤若望的想法。汤若望认为玄烨已出过痘,继位最有利。于是,他不再犹豫,当机立断,宣布第三子玄烨为皇太子,继承帝位,命威望素著的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重臣为辅政大臣,在玄烨亲政前这段时期,扶持和辅佐处理朝政。初九日,玄烨正式即帝位,改年号为康熙,从此清朝的历史便进入以康熙为标志的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玄烨刚即位,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就问他,当了皇帝以后,有什么欲望。他回答说:“惟愿天下乂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可是,摆在这位幼主面前的道路却不是一条笔直的坦途,而是荆榛丛生,障碍重重,充满着风险和惊涛骇浪。他要达到自己的目标,要走过多么漫长而艰难的道路,要付出多少代价!康熙帝即位之际,国内大规模的内战已接近尾声。顺治十八年,吴三桂率军入缅甸,擒获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次年,在昆明将永历等人处死,标志着明清战争的最后终结。随之而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在同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的军事斗争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三藩势力,占据云贵、两广、福建等省,已构成威胁中央集权的隐患。此外,李自成、张献忠余部仍然活动于川、鄂地区,并没有停止对清朝的武装反抗。以郑成功为首的原明朝将吏还掌握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占据东南沿海,后退入台湾,继续抗清。因此,大规模的战争虽已基本结束,人心并不安定,清朝对全国的统治远不是巩固而不可动摇。经过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入关后的统一战争,大江南北,黄河流域,农业生产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逃亡,由于战争的残杀,使人口锐减,生产下降,国家征税,各省无不拖欠。如四川,直到康熙十年,仍是“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繁华的江南也是“所在萧条”,人少而“地亦荒”。这都是对当时经济残破景象的真实写照。现实的政治与经济、军事斗争也必然反映到上层统治集团之中。于是,又引起皇帝与四大辅臣主要是同鳌拜集团的斗争。解决和处理这些纷繁而复杂的问题,对于一个少年皇帝来说,却不是一件易事。国内形势如此,国际环境也并不美妙。不管康熙帝是否意识到,他的处境同样是险恶的。早在清兵入关时,凶恶的沙俄殖民主义势力正向亚洲扩张,并已越过乌拉尔山,侵入到我国黑龙江沿岸,随处建立起军事据点,作为他们掠夺中国领土和继续扩大侵略的基地。在我国南方,西方殖民强盗纷至沓来。还在十六世纪中叶,明朝中后期,葡萄牙捷足先登,最先侵占了我国澳门。然后,荷兰殖民者强占了台湾赤嵌城。还有西班牙、英、法等殖民者不断向我东南沿海地区渗透。他们施以炮舰与传教士这两大武器,企图打开古老的中国大门,达到他们任意掠夺中国的罪恶目的。很清楚,无论国内或国际,都潜伏着某种程度的危机。如处理不当,就会使某些矛盾一触即发。这种内外的危险局势不能不使清政府上层统治集团感到忧虑,临深履薄冰之念,与日俱增。一系列的考验摆在立足未稳的清政府面前。康熙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更是无可回避地面对严峻的现实。的确,历史的使命,已经无法推卸地落在了康熙帝的肩上。第三节 擒鳌拜玄烨即位时,还是一个刚懂事的孩子,没有能力处理国家政务。以索尼为首的四辅臣,实际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诸如各项大政方针,皆出自他们四人之手,不过都是以皇帝的名义加以贯彻。一句话,他们是皇帝的代理人,真正是代行皇帝的职务。以索尼为首的四大臣,都是功勋卓著的朝廷元老重臣,索尼,姓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人。早在努尔哈赤时期,随其父归后金。父硕色、叔希福皆入文馆,为清开国元勋。到皇太极时,他已成为心腹之臣,办理蒙古事务,日值内院,深得信任。皇太极去世,诸王争嗣位,索尼坚持立皇子,有力地阻止了多尔衮欲谋帝位的企图。清入关后,多尔衮擅政,索尼遇事不附和,还据理力争,为多尔衮所忌恨,最终把他赶出朝廷,发充到盛京(沈阳),看护皇太极的陵寝。直到多尔衮死后,福临亲政,才把他召回京,恢复原爵位,擢升为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苏克萨哈,姓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也是在努尔哈赤初创业时来归,其父苏纳被招为额驸。他原属多尔衮部下,很受重用。但多尔衮一去世,他首先揭发其谋逆罪,被擢升为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鳌拜,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他从皇太极时起,就是一员骁将,积军功最多,赐号“巴图鲁”。清定鼎北京,南下川、贵,他皆摧锋陷阵,屡建功勋,受赏独厚。因主立肃亲王豪格而受到多尔衮的排挤。福临亲政,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遏必隆,姓钮祜禄氏,与鳌拜同属一旗。父额亦都是努尔哈赤的五大臣之一,被招为额驸,其母为和硕公主。他出生在战争年代,以军功升至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保。索尼等四人都是历三朝或四朝的元老,而且同属皇帝自将的上三旗,他们在朝廷中的地位是无可争辩的。自然,福临遗命以他们为辅政大臣确是很合适的人选。但更深的原因是,福临特别是身居幕后的孝庄太后有鉴于同姓王贝勒如多尔衮等人独擅朝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诸王争权,严重威胁着皇帝的权威,所以,宁肯遴选皇室以外的异姓大臣来辅佐幼主,有利于抑制诸王权势的增长。其次,索尼等四人在政治上都坚决地站在世祖及孝庄皇太后一边,同多尔衮进行过斗争,博得了他们的信任。当多尔衮一死,索尼四人的权位扶摇直上,位至辅臣。
2023-07-09 10:35:5310

康熙是什么样的人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  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方科学知识的皇帝,他通过学习,吸收了许多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主持了几项大规模的科学活动,这些真实的故事,不仅在典册中有真实记载,而且在他生活过的紫禁城中,至今仍留下了上百件他学习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仪器。  勤奋学习,是康熙为君之道的一个重要法宝。他不仅精通汉族传统文化,还认真研究西方科学技术,不愧为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为了能将大清社稷绵延万年,对皇子皇孙的教育,更可谓望子成龙而煞费苦心。他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让皇子皇孙接受学校教育,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功课,这些在清史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  (全文)  (一)  康熙对待臣民他很重视仁爱,譬如说他蠲免赋税,譬如说他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来雍正又规定了“摊丁入地”。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人头税到这时候取消了。康熙的对臣民的仁爱表现在很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贪官,表彰清官。  康熙通过清官树立榜样,让他们去体现仁和爱,因为他们直接接触臣民。康熙表彰的清官我想讲个例子,就是于成龙。清朝有两个于成龙,同名同姓同字,这个于成龙是山西人于成龙,上集讲到的治河的那个于成龙是直隶的于成龙。于成龙中了进士之后,分配他到广西罗城县做知县,广西罗城县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人民很贫穷,一片荒凉,荒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县的衙门,只是三间草房,这个县城有几户人家呢?只有六户人家。于成龙做知县的时候,和老百姓,据记载说“如同家人,亲如父子”。  他鼓励百姓垦荒种田,招集流民,在外面逃荒的人,回到家乡来安居乐业。经过七年的努力,这个县的情况大有改观,因为于成龙做出了很重要的政绩就有人推荐他,推荐到朝廷,就给他升官,升到一个知州。于成龙离任走的时候,县民百姓痛哭流涕,拦着马不让他走,他说,朝廷任命我走,还是要走啊,他往前走一步,跪在路旁的百姓,痛哭失声啊,一个县官做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的的确确的清官。  这时候有一个瞎子不走,就是跟着于成龙的后头,于成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啊?跟着我走一出程了。这个瞎子说,你离开罗城县上任的时候,你没有钱,你走到半路没有饭钱怎么办呢?他说,我是个瞎子,我也帮不了你的忙,但是我会算命,你没有饭吃的时候我就给人算命,得来点算命钱,咱们就解决饭钱的问题了。于成龙很感动,说那你就跟着我走吧。  果然走到半路上,于成龙就没有饭钱了。这个瞎子就给别人算命,得的这点算命钱,解决途中的吃饭问题。  于成龙做到知州很有成绩,受到康熙的表彰,做知州官升了,仍然一分钱不贪。后来官又升,升到两江总督,就是江南江西总督,封疆大吏。这时候于成龙有一个绰号叫“于青菜”。什么意思啊?就是于成龙做了这么大的官,穿素衣,吃素食,经年不知道肉味是什么,吃青菜。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顿两顿,常年吃粗米青菜,所以当地百姓把他称做“于青菜”。亲自访贫问苦,惩治贪官豪强,累死在官任上。  于成龙死了之后,市民罢市,沿街聚哭,追悼于成龙。在治理丧事的时候,将军、都统、提督、各种大的官员到于成龙住的地方,家无一件余物,所有在场的官员感动地流下热泪。康熙表彰说,于成龙是当今清官第一。于成龙对百姓的仁爱的精神,就是康熙仁爱精神的体现,康熙表彰于成龙就是宣扬他对臣民要仁爱。  有一个清官叫彭鹏,这个人做官很清廉,康熙表彰他了,让他做了顺天府府尹,相当于北京市的市长。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顺天府乡试考试的时候,有作弊的情形,谁作弊呢?主考官和副考官串通豪强作弊,怎么办?他就上书有这个情况。但是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主持考试的人,有一个很严密的关系网,朝廷会议讨论说,查无此事没有作弊,说彭鹏诬告。  彭鹏上书说:如臣妄言,请劈臣头,把我的头劈两半,半悬国门,另外一半悬挂在顺天府府学。朝廷会议又讨论,说是彭鹏这个话呀,太不恭敬了,大不敬,要撤他的官、免他的职,康熙这时候怎么决定呢?康熙说,把那个主考官、副主考官、相关的人让他们退休回家,彭鹏的官照做,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样一个决断呢?  力排众议保护彭鹏,是不是因为康熙私访了解了情况呢?电视剧有康熙私访嘛,根据我看到的关于康熙的史料,康熙的实录,康熙的起居注,康熙从来没有过微服私访,他不可能微服私访,因为圣驾一出驾的时候,必然惊动地方,没有可能微服私访,他也没有必要微服私访。  康熙了解民情的渠道、了解官员政绩的渠道很多,其中一个渠道就是奏折制度,也叫密折制度,康熙在全国各地分布了很多的人,可以秘密的写上奏折,不经过任何的中间渠道,装到一个密折匣里面,直接送到康熙手里,所以这个官是贪、是廉、是勤、还是懒,可以说康熙一清二楚。  我刚才讲的这个案子,康熙对顺天府的府尹彭鹏这件事情,他是清清楚楚的,那个主考官他们连同作弊,康熙通过密折制度,通过其他制度已经掌握了情况,所以,康熙就力排众议,断然做出决定,贪污作弊的人免职,清廉谨慎的官员表彰升官,表彰彭鹏这位清官。清官是康熙的一面镜子,体现了他的对臣民仁爱的思想,所以表彰他,借着他们层层的清官,从总督、巡抚、知州、知县层层的清官来推行他仁爱的理念,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康熙有一次出外巡察,在巡察的路上有一个人卧倒在路旁。按照正常情况下,他挡了圣驾呀,要严加处理。康熙说不要,说问一问怎么回事。把躺在路边的那个人,他的侍卫给推醒了,你叫什么名字啊?他说我叫王四海,你怎么回事啊?他说我是佣工,我们今天话来说打工,我回家路上因为饥和饿晕倒了,躺在路边。康熙说不要惊吓了他,你们马上热粥给他喂了,来救他。  于是就把粥热好了,就喂这个王四海,王四海喝了热粥之后就苏醒过来了。康熙了解了情况,这个人的确是很困难,家境也很困难,康熙说给他盘缠,让他回老家,这样就把这个王四海送走了。从这个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康熙身为皇帝,身为天下的共主,的的确确是有一种仁爱的精神。  (二)  康熙对西学的重视,他有一个传统,就是他父亲顺治的时候,已经开始对西学吸纳,他很重视和耶稣会士汤若望的关系,就是汤若望他参与编修历法,这个历法叫《时宪历》,汤若望做了钦天监的监正。还有一个人叫杨光先,这个杨光先很特殊,在明末崇祯的时候,他到了北京,抬了棺材到了阙下,弹劾当时的一个大学士,被人称作“奇怪之人”。  当然受到处分了,把他遣送到辽西,很快明朝就灭亡了,他就回到江南,他家是江南的。到顺治朝他又来到北京,他自己说他懂天文历法,就到了钦天监里面,到钦天监里头他就上书告汤若望,说你《时宪历》 只编了二十年,大清王朝亿万万年,这二百年不是咒着清朝短柞吗?就是短命嘛!这就无限上纲了,朝廷受理了,就要讨论《时宪历》的事情,在朝廷会议上,大学士、尚书讨论,是汤若望正确还是杨光先正确?  不能决定。又在午门前这些大臣聚在一块测验,测验的结果大臣不懂,康熙也不懂,后来又到古观象台,就是今建国门外的观象台,在那儿再继续进行观测,这些大臣们还是不懂,但是做了个决定,就是把汤若望关进了监狱,汤若望那时候已经年老得病,身上戴了八条锁链,战战兢兢地、哆哆嗦嗦地拿着望远镜观测,他也没有力气争辩。这案子就这么定了,当时康熙没有亲政,辅政大臣鳌拜等主持了这个事情。  后来北京发生了地震,另一个耶稣会士叫南怀仁,他说地震是因为有冤魂,要重新审理这个案子,重新审理案子之后,就给汤若望平反。这时候汤若望已经死了,康熙让南怀仁做了钦天监监正,对杨光先进行了处理,有的大臣说要斩首,康熙说不要了,遣送他回原籍吧,后来杨光先就死在回家的路上。  康熙任命南怀仁做钦天监监正,又任命他做工部侍郎,这是西洋人在中国朝廷做官的开始,从此康熙就重视自然科学的事情,正好这时候法国一批传教士白晋、张诚等到皇宫来见康熙,带了三十件科技的书籍和仪器,康熙就把白晋和张诚留在宫内服务,把他最喜欢的那几个仪器,摆在自己的宫廷里。  康熙跟他们学数学,学天文,学历法,数学里面就学欧几里德的平面几何,耶稣会士学了满语、满文,用满语给康熙讲几何学,他们还带了一些科学的仪器,康熙就做题,做数学题。  前不久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其中展出了一些康熙时候的仪器。经过了这么长的岁月,仍然运转灵活,光彩耀人。其中有一件手摇计算机能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的运算,现在北京故宫里面收藏了康熙时代的手摇计算机有十件,很有意思。  还展出了比例规,是铜镀金的,可以进行乘方开方的运算,还展出了几何模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圆锥体,多面体,完全是楠木做的,几十件,做得非常之精细,这是康熙当年学几何时候用的教学模型。还有一些其它的仪器。  康熙他不仅仅是学,而且还实践,他在视察永定河的时候,带着他的几个皇子,让他们亲自打桩,亲自用仪器进行测量,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把皇太子、皇四子等人留在北京,恰好那时候有日食,皇子们在北京观测日食,他在前线,然后紧急奏报,交流观测的结果。  康熙对西洋和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排斥,而是接纳,表示了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宽大的胸怀和渴求的愿望。尽管是这样,但是康熙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宫廷行为,没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政策,也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康熙故去之后,人亡政息,他下面的一代一代的子孙们,那些皇帝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一个比一个不感兴趣,仅仅喜欢的是自鸣钟和大水法,作为欣赏和玩物而已,没有用来振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这是美中不足之处。  (三)  康熙对子孙讲教育,在中国历代帝王里是非常特殊的。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他孙子辈有人统计是97个,这是个很大的家族。那康熙怎么教育他的子孙?康熙对子孙的教育当然是望子成龙,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  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他这时候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我想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  这天的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寅正是早上四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有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  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  底下就是辰时,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了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  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说了,说是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政事去了。巳时,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  底下就到了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就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就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功课。底下就到了未时,就是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是一个院,那儿有靶,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  申时,就是十五点到十七点,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底下是酉时,十七点到十九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  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请注意,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譬如雍正做了皇帝,乾隆做了皇帝,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很杰出的皇帝,孙子乾隆也是一位很杰出的皇帝,那有人说嘉庆道光呢?康熙能管两代就可以了,再后面那么多也管不了。  他的皇子皇孙不能都做皇帝,做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第二个类型就是学者型,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第三种类型就是艺术型,写字绘画,有的皇子字写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  第四种类型是生活型,他母亲在妃子里面比较地位比较低下一点,他也不可能竞争皇位,但是,他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生活,所以康熙皇子皇孙当中没有一个纨绔,没有一个为非作歹者。康熙对子女教育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雍正,康熙死了之后,雍正继位,下一讲,我们讲雍正。
2023-07-09 10:36:211

近悦远来的解释

近悦远来的解释(1).近居的人悦服,远处的人慕化而来。 形容 政治 清明,远近归附。语本《论语·子路》:“ 叶公 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邢昺 疏:“子曰:当施惠於近者,使之喜说,则远者当慕化而来也。” 唐 白居易 《除李夷简西川节度使制》:“专奉诏条,削去弊政……近悦远来,归如流水。” (2).商家亦用以招徕客人。 汪曾祺 《王四海的 黄昏 》:“ 灯笼 两侧贴着扁宋体的红字,一侧写道‘招商客栈",一侧是‘近悦远来"。” 李克非 《 京华 感旧录·千里客来投》:“民间客店门外经常写着‘安寓客商,仕宦行台"与‘近悦远来,宾至如归"之类的字样,以招揽 生意 。” 词语分解 近的解释 近 ì 距离短,与“远” 相对 :接近。附近。 靠近 。近路。近景。舍近求远。近在眉睫。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近水楼台。 现在以前不久的 时间 :近况。近来。近代。近岁。近闻。近照。近体诗。 亲密 : 亲近 。近亲。近臣 来的解释 来 (来) á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 迁徙 ,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从过去到现在:从来。向来。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来年。将来
2023-07-09 10:36:281

盛世王朝是什么

  主讲人简介:阎崇年,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1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方科学知识的皇帝,他通过学习,吸收了许多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主持了几项大规模的科学活动,这些真实的故事,不仅在典册中有真实记载,而且在他生活过的紫禁城中,至今仍留下了上百件他学习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仪器。  勤奋学习,是康熙为君之道的一个重要法宝。他不仅精通汉族传统文化,还认真研究西方科学技术,不愧为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为了能将大清社稷绵延万年,对皇子皇孙的教育,更可谓望子成龙而煞费苦心。他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让皇子皇孙接受学校教育,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功课,这些在清史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  康熙对待臣民他很重视仁爱,譬如说他蠲免赋税,譬如说他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来雍正又规定了“摊丁入地”。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人头税到这时候取消了。康熙的对臣民的仁爱表现在很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贪官,表彰清官。  康熙通过清官树立榜样,让他们去体现仁和爱,因为他们直接接触臣民。康熙表彰的清官我想讲个例子,就是于成龙。清朝有两个于成龙,同名同姓同字,这个于成龙是山西人于成龙,上集讲到的治河的那个于成龙是直隶的于成龙。于成龙中了进士之后,分配他到广西罗城县做知县,广西罗城县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人民很贫穷,一片荒凉,荒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县的衙门,只是三间草房,这个县城有几户人家呢?只有六户人家。于成龙做知县的时候,和老百姓,据记载说“如同家人,亲如父子”。  他鼓励百姓垦荒种田,招集流民,在外面逃荒的人,回到家乡来安居乐业。经过七年的努力,这个县的情况大有改观,因为于成龙做出了很重要的政绩就有人推荐他,推荐到朝廷,就给他升官,升到一个知州。于成龙离任走的时候,县民百姓痛哭流涕,拦着马不让他走,他说,朝廷任命我走,还是要走啊,他往前走一步,跪在路旁的百姓,痛哭失声啊,一个县官做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的的确确的清官。这时候有一个瞎子不走,就是跟着于成龙的后头,于成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啊?跟着我走一出程了。这个瞎子说,你离开罗城县上任的时候,你没有钱,你走到半路没有饭钱怎么办呢?他说,我是个瞎子,我也帮不了你的忙,但是我会算命,你没有饭吃的时候我就给人算命,得来点算命钱,咱们就解决饭钱的问题了。于成龙很感动,说那你就跟着我走吧。果然走到半路上,于成龙就没有饭钱了。这个瞎子就给别人算命,得的这点算命钱,解决途中的吃饭问题。  于成龙做到知州很有成绩,受到康熙的表彰,做知州官升了,仍然一分钱不贪。后来官又升,升到两江总督,就是江南江西总督,封疆大吏。这时候于成龙有一个绰号叫“于青菜”。什么意思啊?就是于成龙做了这么大的官,穿素衣,吃素食,经年不知道肉味是什么,吃青菜。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顿两顿,常年吃粗米青菜,所以当地百姓把他称做“于青菜”。亲自访贫问苦,惩治贪官豪强,累死在官任上。  2  于成龙死了之后,市民罢市,沿街聚哭,追悼于成龙。在治理丧事的时候,将军、都统、提督、各种大的官员到于成龙住的地方,家无一件余物,所有在场的官员感动地流下热泪。康熙表彰说,于成龙是当今清官第一。于成龙对百姓的仁爱的精神,就是康熙仁爱精神的体现,康熙表彰于成龙就是宣扬他对臣民要仁爱。  有一个清官叫彭鹏,这个人做官很清廉,康熙表彰他了,让他做了顺天府府尹,相当于北京市的市长。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顺天府乡试考试的时候,有作弊的情形,谁作弊呢?主考官和副考官串通豪强作弊,怎么办?他就上书有这个情况。但是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主持考试的人,有一个很严密的关系网,朝廷会议讨论说,查无此事没有作弊,说彭鹏诬告。彭鹏上书说:如臣妄言,请劈臣头,把我的头劈两半,半悬国门,另外一半悬挂在顺天府府学。朝廷会议又讨论,说是彭鹏这个话呀,太不恭敬了,大不敬,要撤他的官、免他的职,康熙这时候怎么决定呢?康熙说,把那个主考官、副主考官、相关的人让他们退休回家,彭鹏的官照做,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样一个决断呢?力排众议保护彭鹏,是不是因为康熙私访了解了情况呢?电视剧有康熙私访嘛,根据我看到的关于康熙的史料,康熙的实录,康熙的起居注,康熙从来没有过微服私访,他不可能微服私访,因为圣驾一出驾的时候,必然惊动地方,没有可能微服私访,他也没有必要微服私访,康熙了解民情的渠道、了解官员政绩的渠道很多,其中一个渠道就是奏折制度,也叫密折制度,康熙在全国各地分布了很多的人,可以秘密的写上奏折,不经过任何的中间渠道,装到一个密折匣里面,直接送到康熙手里,所以这个官是贪、是廉、是勤、还是懒,可以说康熙一清二楚。  我刚才讲的这个案子,康熙对顺天府的府尹彭鹏这件事情,他是清清楚楚的,那个主考官他们连同作弊,康熙通过密折制度,通过其他制度已经掌握了情况,所以,康熙就力排众议,断然做出决定,贪污作弊的人免职,清廉谨慎的官员表彰升官,表彰彭鹏这位清官。清官是康熙的一面镜子,体现了他的对臣民仁爱的思想,所以表彰他,借着他们层层的清官,从总督、巡抚、知州、知县层层的清官来推行他仁爱的理念,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3  康熙有一次出外巡察,在巡察的路上有一个人卧倒在路旁。按照正常情况下,他挡了圣驾呀,要严加处理。康熙说不要,说问一问怎么回事。把躺在路边的那个人,他的侍卫给推醒了,你叫什么名字啊?他说我叫王四海,你怎么回事啊?他说我是佣工,我们今天话来说打工,我回家路上因为饥和饿晕倒了,躺在路边。康熙说不要惊吓了他,你们马上热粥给他喂了,来救他。于是就把粥热好了,就喂这个王四海,王四海喝了热粥之后就苏醒过来了。康熙了解了情况,这个人的确是很困难,家境也很困难,康熙说给他盘缠,让他回老家,这样就把这个王四海送走了。从这个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康熙身为皇帝,身为天下的共主,的的确确是有一种仁爱的精神。  康熙对西学的重视,他有一个传统,就是他父亲顺治的时候,已经开始对西学吸纳,他很重视和耶稣会士汤若望的关系,就是汤若望他参与编修历法,这个历法叫《时宪历》,汤若望做了钦天监的监正。还有一个人叫杨光先,这个杨光先很特殊,在明末崇祯的时候,他到了北京,抬了棺材到了阙下,弹劾当时的一个大学士,被人称作“奇怪之人”。当然受到处分了,把他遣送到辽西,很快明朝就灭亡了,他就回到江南,他家是江南的。到顺治朝他又来到北京,他自己说他懂天文历法,就到了钦天监里面,到钦天监里头他就上书告汤若望,说你《时宪历》只编了二十年,大清王朝亿万万年,这二百年不是咒着清朝短柞吗?就是短命嘛!这就无限上纲了,朝廷受理了,就要讨论《时宪历》的事情,在朝廷会议上,大学士、尚书讨论,是汤若望正确还是杨光先正确?不能决定。又在午门前这些大臣聚在一块测验,测验的结果大臣不懂,康熙也不懂,后来又到古观象台,就是今建国门外的观象台,在那儿再继续进行观测,这些大臣们还是不懂,但是做了个决定,就是把汤若望关进了监狱,汤若望那时候已经年老得病,身上戴了八条锁链,战战兢兢地、哆哆嗦嗦地拿着望远镜观测,他也没有力气争辩。这案子就这么定了,当时康熙没有亲政,辅政大臣鳌拜等主持了这个事情。  4  后来北京发生了地震,另一个耶稣会士叫南怀仁,他说地震是因为有冤魂,要重新审理这个案子,重新审理案子之后,就给汤若望平反。这时候汤若望已经死了,康熙让南怀仁做了钦天监监正,对杨光先进行了处理,有的大臣说要斩首,康熙说不要了,遣送他回原籍吧,后来杨光先就死在回家的路上。康熙任命南怀仁做钦天监监正,又任命他做工部侍郎,这是西洋人在中国朝廷做官的开始,从此康熙就重视自然科学的事情,正好这时候法国一批传教士白晋、张诚等到皇宫来见康熙,带了三十件科技的书籍和仪器,康熙就把白晋和张诚留在宫内服务,把他最喜欢的那几个仪器,摆在自己的宫廷里。康熙跟他们学数学,学天文,学历法,数学里面就学欧几里德的平面几何,耶稣会士学了满语、满文,用满语给康熙讲几何学,他们还带了一些科学的仪器,康熙就做题,做数学题。  前不久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其中展出了一些康熙时候的仪器。经过了这么长的岁月,仍然运转灵活,光彩耀人。其中有一件手摇计算机能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的运算,现在北京故宫里面收藏了康熙时代的手摇计算机有十件,很有意思。还展出了比例规,是铜镀金的,可以进行乘方开方的运算,还展出了几何模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圆锥体,多面体,完全是楠木做的,几十件,做得非常之精细,这是康熙当年学几何时候用的教学模型。还有一些其它的仪器。康熙他不仅仅是学,而且还实践,他在视察永定河的时候,带着他的几个皇子,让他们亲自打桩,亲自用仪器进行测量,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把皇太子、皇四子等人留在北京,恰好那时候有日食,皇子们在北京观测日食,他在前线,然后紧急奏报,交流观测的结果。  康熙对西洋和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排斥,而是接纳,表示了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宽大的胸怀和渴求的愿望。尽管是这样,但是康熙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宫廷行为,没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政策,也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康熙故去之后,人亡政息,他下面的一代一代的子孙们,那些皇帝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一个比一个不感兴趣,仅仅喜欢的是自鸣钟和大水法,作为欣赏和玩物而已,没有用来振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这是美中不足之处。  5  康熙对子孙讲教育,在中国历代帝王里是非常特殊的。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他孙子辈有人统计是97个,这是个很大的家族。那康熙怎么教育他的子孙?康熙对子孙的教育当然是望子成龙,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  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他这时候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我想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  这天的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寅正是早上四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有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底下就是辰时,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了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说了,说是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政事去了。  6  巳时,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底下就到了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就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就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功课。底下就到了未时,就是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是一个院,那儿有靶,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申时,就是十五点到十七点,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底下是酉时,十七点到十九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请注意,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譬如雍正做了皇帝,乾隆做了皇帝,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很杰出的皇帝,孙子乾隆也是一位很杰出的皇帝,那有人说嘉庆道光呢?康熙能管两代就可以了,再后面那么多也管不了。  他的皇子皇孙不能都做皇帝,做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第二个类型就是学者型,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第三种类型就是艺术型,写字绘画,有的皇子字写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第四种类型是生活型,他母亲在妃子里面比较地位比较低下一点,他也不可能竞争皇位,但是,他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生活,所以康熙皇子皇孙当中没有一个纨绔,没有一个为非作歹者。康熙对子女教育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雍正,康熙死了之后,雍正继位。
2023-07-09 10:36:482

康熙是谁?有何功绩?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字叫玄烨,他8岁继位,14岁亲政,在位61年,享年69岁,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以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君主。他是清世祖顺治帝的第三子,康熙自幼好学不倦,意志坚毅。他刚刚披上龙袍时还是个孩子,他的祖辈虽然骑着马从关外打到关内,建立了清王朝,但实际上交给他的并不是一统江山。 反清势力和分裂割据的活动来自四面八方。这位少年皇帝,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即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维护了统一。康熙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头脑清醒,文武兼备,对自己讲学习,对朝政讲勤慎。能较好地处理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疆域。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秦始皇以来两千年间一位伟大的君主,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康熙作为一个皇帝执政61年,他为君之道的法宝又是什么?我们要打开康熙王朝历史之谜的那把钥匙是什么? 在中国古代众多的帝王中,清朝的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方科学知识的皇帝,他通过学习,吸收了许多欧洲的数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并主持了几项大规模的科学活动,这些真实的故事,不仅在典册中有真实记载,而且在他生活过的紫禁城中,至今仍留下了上百件他学习和从事科技活动的仪器。 勤奋学习,是康熙为君之道的一个重要法宝。他不仅精通汉族传统文化,还认真研究西方科学技术,不愧为学习型的皇帝。康熙为了能将大清社稷绵延万年,对皇子皇孙的教育,更可谓望子成龙而煞费苦心。他亲自为皇子们选定师傅,让皇子皇孙接受学校教育,并定期检查他们的功课,这些在清史典籍中都有明确记载。 (全文) (一) 康熙对待臣民他很重视仁爱,譬如说他蠲免赋税,譬如说他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来雍正又规定了“摊丁入地”。就是说中国几千年的人头税到这时候取消了。康熙的对臣民的仁爱表现在很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惩治贪官,表彰清官。 康熙通过清官树立榜样,让他们去体现仁和爱,因为他们直接接触臣民。康熙表彰的清官我想讲个例子,就是于成龙。清朝有两个于成龙,同名同姓同字,这个于成龙是山西人于成龙,上集讲到的治河的那个于成龙是直隶的于成龙。于成龙中了进士之后,分配他到广西罗城县做知县,广西罗城县经过明末清初的战乱,人民很贫穷,一片荒凉,荒凉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县的衙门,只是三间草房,这个县城有几户人家呢?只有六户人家。于成龙做知县的时候,和老百姓,据记载说“如同家人,亲如父子”。 他鼓励百姓垦荒种田,招集流民,在外面逃荒的人,回到家乡来安居乐业。经过七年的努力,这个县的情况大有改观,因为于成龙做出了很重要的政绩就有人推荐他,推荐到朝廷,就给他升官,升到一个知州。于成龙离任走的时候,县民百姓痛哭流涕,拦着马不让他走,他说,朝廷任命我走,还是要走啊,他往前走一步,跪在路旁的百姓,痛哭失声啊,一个县官做到这种地步,可以说是的的确确的清官。 这时候有一个瞎子不走,就是跟着于成龙的后头,于成龙说,你为什么还不走啊?跟着我走一出程了。这个瞎子说,你离开罗城县上任的时候,你没有钱,你走到半路没有饭钱怎么办呢?他说,我是个瞎子,我也帮不了你的忙,但是我会算命,你没有饭吃的时候我就给人算命,得来点算命钱,咱们就解决饭钱的问题了。于成龙很感动,说那你就跟着我走吧。 果然走到半路上,于成龙就没有饭钱了。这个瞎子就给别人算命,得的这点算命钱,解决途中的吃饭问题。 于成龙做到知州很有成绩,受到康熙的表彰,做知州官升了,仍然一分钱不贪。后来官又升,升到两江总督,就是江南江西总督,封疆大吏。这时候于成龙有一个绰号叫“于青菜”。什么意思啊?就是于成龙做了这么大的官,穿素衣,吃素食,经年不知道肉味是什么,吃青菜。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一顿两顿,常年吃粗米青菜,所以当地百姓把他称做“于青菜”。亲自访贫问苦,惩治贪官豪强,累死在官任上。 于成龙死了之后,市民罢市,沿街聚哭,追悼于成龙。在治理丧事的时候,将军、都统、提督、各种大的官员到于成龙住的地方,家无一件余物,所有在场的官员感动地流下热泪。康熙表彰说,于成龙是当今清官第一。于成龙对百姓的仁爱的精神,就是康熙仁爱精神的体现,康熙表彰于成龙就是宣扬他对臣民要仁爱。 有一个清官叫彭鹏,这个人做官很清廉,康熙表彰他了,让他做了顺天府府尹,相当于北京市的市长。这个时候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顺天府乡试考试的时候,有作弊的情形,谁作弊呢?主考官和副考官串通豪强作弊,怎么办?他就上书有这个情况。但是主考官和副主考官、主持考试的人,有一个很严密的关系网,朝廷会议讨论说,查无此事没有作弊,说彭鹏诬告。 彭鹏上书说:如臣妄言,请劈臣头,把我的头劈两半,半悬国门,另外一半悬挂在顺天府府学。朝廷会议又讨论,说是彭鹏这个话呀,太不恭敬了,大不敬,要撤他的官、免他的职,康熙这时候怎么决定呢?康熙说,把那个主考官、副主考官、相关的人让他们退休回家,彭鹏的官照做,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样一个决断呢? 力排众议保护彭鹏,是不是因为康熙私访了解了情况呢?电视剧有康熙私访嘛,根据我看到的关于康熙的史料,康熙的实录,康熙的起居注,康熙从来没有过微服私访,他不可能微服私访,因为圣驾一出驾的时候,必然惊动地方,没有可能微服私访,他也没有必要微服私访。 康熙了解民情的渠道、了解官员政绩的渠道很多,其中一个渠道就是奏折制度,也叫密折制度,康熙在全国各地分布了很多的人,可以秘密的写上奏折,不经过任何的中间渠道,装到一个密折匣里面,直接送到康熙手里,所以这个官是贪、是廉、是勤、还是懒,可以说康熙一清二楚。 我刚才讲的这个案子,康熙对顺天府的府尹彭鹏这件事情,他是清清楚楚的,那个主考官他们连同作弊,康熙通过密折制度,通过其他制度已经掌握了情况,所以,康熙就力排众议,断然做出决定,贪污作弊的人免职,清廉谨慎的官员表彰升官,表彰彭鹏这位清官。清官是康熙的一面镜子,体现了他的对臣民仁爱的思想,所以表彰他,借着他们层层的清官,从总督、巡抚、知州、知县层层的清官来推行他仁爱的理念,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康熙有一次出外巡察,在巡察的路上有一个人卧倒在路旁。按照正常情况下,他挡了圣驾呀,要严加处理。康熙说不要,说问一问怎么回事。把躺在路边的那个人,他的侍卫给推醒了,你叫什么名字啊?他说我叫王四海,你怎么回事啊?他说我是佣工,我们今天话来说打工,我回家路上因为饥和饿晕倒了,躺在路边。康熙说不要惊吓了他,你们马上热粥给他喂了,来救他。 于是就把粥热好了,就喂这个王四海,王四海喝了热粥之后就苏醒过来了。康熙了解了情况,这个人的确是很困难,家境也很困难,康熙说给他盘缠,让他回老家,这样就把这个王四海送走了。从这个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康熙身为皇帝,身为天下的共主,的的确确是有一种仁爱的精神。 (二) 康熙对西学的重视,他有一个传统,就是他父亲顺治的时候,已经开始对西学吸纳,他很重视和耶稣会士汤若望的关系,就是汤若望他参与编修历法,这个历法叫《时宪历》,汤若望做了钦天监的监正。还有一个人叫杨光先,这个杨光先很特殊,在明末崇祯的时候,他到了北京,抬了棺材到了阙下,弹劾当时的一个大学士,被人称作“奇怪之人”。 当然受到处分了,把他遣送到辽西,很快明朝就灭亡了,他就回到江南,他家是江南的。到顺治朝他又来到北京,他自己说他懂天文历法,就到了钦天监里面,到钦天监里头他就上书告汤若望,说你《时宪历》 只编了二十年,大清王朝亿万万年,这二百年不是咒着清朝短柞吗?就是短命嘛!这就无限上纲了,朝廷受理了,就要讨论《时宪历》的事情,在朝廷会议上,大学士、尚书讨论,是汤若望正确还是杨光先正确? 不能决定。又在午门前这些大臣聚在一块测验,测验的结果大臣不懂,康熙也不懂,后来又到古观象台,就是今建国门外的观象台,在那儿再继续进行观测,这些大臣们还是不懂,但是做了个决定,就是把汤若望关进了监狱,汤若望那时候已经年老得病,身上戴了八条锁链,战战兢兢地、哆哆嗦嗦地拿着望远镜观测,他也没有力气争辩。这案子就这么定了,当时康熙没有亲政,辅政大臣鳌拜等主持了这个事情。 后来北京发生了地震,另一个耶稣会士叫南怀仁,他说地震是因为有冤魂,要重新审理这个案子,重新审理案子之后,就给汤若望平反。这时候汤若望已经死了,康熙让南怀仁做了钦天监监正,对杨光先进行了处理,有的大臣说要斩首,康熙说不要了,遣送他回原籍吧,后来杨光先就死在回家的路上。 康熙任命南怀仁做钦天监监正,又任命他做工部侍郎,这是西洋人在中国朝廷做官的开始,从此康熙就重视自然科学的事情,正好这时候法国一批传教士白晋、张诚等到皇宫来见康熙,带了三十件科技的书籍和仪器,康熙就把白晋和张诚留在宫内服务,把他最喜欢的那几个仪器,摆在自己的宫廷里。 康熙跟他们学数学,学天文,学历法,数学里面就学欧几里德的平面几何,耶稣会士学了满语、满文,用满语给康熙讲几何学,他们还带了一些科学的仪器,康熙就做题,做数学题。 前不久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办了康熙大帝展,其中展出了一些康熙时候的仪器。经过了这么长的岁月,仍然运转灵活,光彩耀人。其中有一件手摇计算机能进行加减乘除开方的运算,现在北京故宫里面收藏了康熙时代的手摇计算机有十件,很有意思。 还展出了比例规,是铜镀金的,可以进行乘方开方的运算,还展出了几何模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圆锥体,多面体,完全是楠木做的,几十件,做得非常之精细,这是康熙当年学几何时候用的教学模型。还有一些其它的仪器。 康熙他不仅仅是学,而且还实践,他在视察永定河的时候,带着他的几个皇子,让他们亲自打桩,亲自用仪器进行测量,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把皇太子、皇四子等人留在北京,恰好那时候有日食,皇子们在北京观测日食,他在前线,然后紧急奏报,交流观测的结果。 康熙对西洋和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排斥,而是接纳,表示了作为一个帝王来说,宽大的胸怀和渴求的愿望。尽管是这样,但是康熙仅仅是一种个人的宫廷行为,没有形成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的政策,也没有形成一个制度。康熙故去之后,人亡政息,他下面的一代一代的子孙们,那些皇帝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一个比一个不感兴趣,仅仅喜欢的是自鸣钟和大水法,作为欣赏和玩物而已,没有用来振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科学技术,这是美中不足之处。 (三) 康熙对子孙讲教育,在中国历代帝王里是非常特殊的。康熙一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他孙子辈有人统计是97个,这是个很大的家族。那康熙怎么教育他的子孙?康熙对子孙的教育当然是望子成龙,他教育的方式很多,言传身教,让他的子孙跟他行围打猎,跟他巡视,甚至作战的时候,也带着他们,就是在实践当中来进行培养教育。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学校教育。 皇子皇孙读书的地方叫“上书房”,康熙他这时候上书房在畅春园无逸斋,就是避免他的子孙贪玩,要无逸,不要闲着,不要贪玩,不要贪图享乐。《康熙起居注》和其它的一些书记载了皇子皇孙上学的具体情况,我想举一天做一个例子,看看皇子皇孙们是怎么学习的。 这天的寅时,就是早上三点到五点,寅正是早上四点,皇子们就要到无逸斋,开始复习头一天的功课,要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要有两个小时,皇太子在这个时候才13岁,早上三点钟就要到无逸斋书房,他起床时间当然是更早,这是寅时。 卯时,就是五点到七点,老师来到课堂,满文的师傅达哈塔,汉文的师傅汤斌等到了上书房,到了之后先给皇太子实行跪拜的礼节,然后就检查皇子们功课,让皇子背书,皇子朗朗背诵,一字不错。然后汉文师傅再给他划下面一段,接着背下面一段。 底下就是辰时,就是早上七点到九点,这个时候学生上课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了,康熙下了朝就来到了无逸斋,皇子们到斋外面台阶下面迎接康熙来,康熙来了之后落座,就说要背书,就让他的儿子背书,康熙拿出书来随便点一段,皇子就背,背完了以后,果然一字不错,康熙说,我小时候书要朗诵120遍,之后还要背诵120遍,完全熟练了,然后再换下一段,这样一段一段地学,这时候有了大臣说,说是100遍是不是就可以了? 康熙说必须背足120遍,然后就问其他那几个师傅,说刚才背的怎么样?有的老师就说了,说是太子很聪明,背得很好,康熙说,说你们不能表扬他,要多批评他们,免得他们骄傲。检查完了之后,康熙就处理他政事去了。巳时,九点到十一点,这个时候,记得这一天已经是数伏了,很热,皇子读书的时候,是不许拿扇子的,不许摇扇子,正襟危坐,这时候写字,每一个字要写100遍,来练习书法。 底下就到了午时,十一点到一点,就到了午饭的时候,侍卫就送上饭来,皇子们也让老师吃饭,老师跪着接了饭,然后到自己座位上吃饭,皇子们在另一旁吃饭,吃完饭之后不休息,继续前头功课。底下就到了未时,就是一点到三点,这时候皇子们到了无逸斋的外面是一个院,那儿有靶,射箭,一个是休息一下,一个是体育活动,一个是练习骑射,练习武艺。 申时,就是十五点到十七点,康熙又到了无逸斋再次检查功课,还让这些皇子们背,他几个皇子排着队一个一个背。底下是酉时,十七点到十九点,这节课是在无逸斋外面练习射箭,康熙先让诸子们一个一个射,之后让那几位师傅一个一个射箭,最后康熙自己射箭,史书记载叫做“连发连中”,功课完了之后放学。 从早上三点到下午七点,请注意,不是一天,是天天如此,叫做“无间寒暑”,天天如此。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来,康熙皇帝对教育子孙是极为严格的,在他教育之下,康熙的儿子有几种类型,一种是政治型的,譬如雍正做了皇帝,乾隆做了皇帝,应当说康熙的教育是成功的,儿子雍正是一个很杰出的皇帝,孙子乾隆也是一位很杰出的皇帝,那有人说嘉庆道光呢?康熙能管两代就可以了,再后面那么多也管不了。 他的皇子皇孙不能都做皇帝,做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其他的第二个类型就是学者型,皇三子胤祉是很杰出的一个科学家,他主持编修《古今图书集成》一万卷。第三种类型就是艺术型,写字绘画,有的皇子字写得很好,画也画得很好。 第四种类型是生活型,他母亲在妃子里面比较地位比较低下一点,他也不可能竞争皇位,但是,他有一个平平安安的生活,所以康熙皇子皇孙当中没有一个纨绔,没有一个为非作歹者。康熙对子女教育成功的一个例子,就是雍正,康熙死了之后,雍正继位. 康熙帝玄烨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5 年4 月24 日),在紫禁城景仁宫,世祖 妃佟佳氏诞生一男孩,他就是爱新觉罗·玄烨,即未来的康熙帝。世祖生有 八子,玄烨排行第三。谁能料到八年后,这个尚未涉世的孩子却轻而易举地 被扶上皇帝的宝座!他以其天资英武,雄才大略,成就了一代伟业,是亘古 少见的英明君主。 第一节 聪颖勤学 玄烨一出世,就得到了年轻的父母亲的喜欢,特委托可靠的奶妈带他到 紫禁城外哺养。他小时候未经出痘(天花),父母惟恐他染上这不治之症, 才不得不采取这一措施。因此,他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多少年后,他 犹抱憾不已。值得庆幸的是,他终于平安地出了痘,仅在脸部留下几个细小 的麻点。这使他对当时这种最可怕的疾病有了终身免疫力。而他出过痘竟成 了他将来继登帝位的一个有利因素。 玄烨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他从五岁开始读书识字,很快显露出勤奋好 学的天分。后来,他曾谈到自己的学习情况,八岁“学庸训诂,询之左右, 求得大意而后愉快。日所读者,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及四子之书 既已通贯,乃读尚书,于典谟训诂之中,体会古帝王孜孜求治意。”接着, “读大易,观象玩占,实觉义理悦心”。自此便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乐 此不疲”,“好学不倦”,每每读书至深夜,而不知倦怠。他十七、八岁 时,因读书过劳,至咯血也不肯罢休。难怪他知识渊博,通古知今,这都得 之于他日积月累的刻苦学习。他上面说的话,并非是自夸之辞。官方档案记 载他举凡“帝王政治,圣贤心学,六经要旨,无不融会贯通”,亦非过誉之 辞。 玄烨一方面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一方面又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 骑马、射箭是训练的主要科目。他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骑射功夫。至盛年时, 能挽弓十五钧,发十三把箭,能左右开弓,每矢无不中的。宫中的严格要求 和他自己的不间断的刻苦磨练,迅速地把他培养成一个多才多艺、能文能武 的难得人才。 在玄烨的成长过程中,要特别提到祖母孝庄文皇后对他的精心培育。玄 烨八岁丧父,十一岁丧母,祖母便直接负起养育的责任,倾注心血,把他教 育成人,教他如何做人,怎样为政。正如玄烨自己所说:“朕自幼会学步能 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祖母对玄烨既慈爱备至,也处处从严要求。凡饮 食,一言一行,都得照规矩和礼仪而行,稍有疏忽,就受到责备。经过反复 教诲,这些已深深地注入他的幼小心灵之中,即使平时独处,也不敢越分违 背。他在位六十余年,“凡一切起居饮食,自有常度,未尝更改”。尤其 是在政务方面,祖母时时给予指点,授以方略,使他学会处理各种复杂的问 题。这位贤德的祖母给予玄烨的思想以重大的影响,帮助和推动他去完成一 代伟大的事业。康熙二十六年(1687)末,当祖母病危时,他日夜侍药看护, 深情地忆起祖母的养育之恩。他回忆说:“忆自弱龄,早失怙恃,趋承祖母 膝下三十余年,鞠养教诲,以至有成。设无祖母太皇太后,断不能致有今日 成立。罔极之恩,毕生难报。”他对祖母怀有深厚而真挚的感情,甚至已远 远超过对生身父母的怀恋。 玄烨幼年时已显示出与一般孩子不同。他接受外界事物的能力强,反应 灵敏,模仿大人言行,更为其他同龄孩子所不及。六岁那年,有一次,他同 诸兄弟向父亲问安。福临想试试他们的各自志向,就问他们将来都想干什么。 老二福全说:“我将来愿当个贤王。”老五常宁才三岁,还不懂父亲的意思。 问到玄烨,他朗朗答道:“待长而效法皇父。”一个六岁的孩子,出语不凡, 福临不胜惊讶。看得出来,幼年的玄烨确是一个早熟的孩子! 两年后,这个人小而志大的孩子,终于如愿以偿。 第二节 登大位 顺治十八年(1661)正月,玄烨年仅八岁,二十四岁的父亲福临突然病 逝。福临在位正值春秋盛年,还没考虑过他身后立嗣的大事。在他病重时, 于燃眉之中作出裁决。他原想让次子福全继位,但孝庄太后不同意,一心要 立她的掌上明珠玄烨为帝。福临拿不定主意,又不敢违抗母亲的意见,就派 人征询他的外国好友汤若望的想法。汤若望认为玄烨已出过痘,继位最有利。 于是,他不再犹豫,当机立断,宣布第三子玄烨为皇太子,继承帝位,命威 望素著的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重臣为辅政大臣,在玄烨亲政 前这段时期,扶持和辅佐处理朝政。 初九日,玄烨正式即帝位,改年号为康熙,从此清朝的历史便进入以康 熙为标志的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玄烨刚即位,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就问他,当了皇帝以后,有什么欲望。 他回答说:“惟愿天下乂安,生民乐业,共享太平之福而已。” 可是,摆在这位幼主面前的道路却不是一条笔直的坦途,而是荆榛丛生, 障碍重重,充满着风险和惊涛骇浪。他要达到自己的目标,要走过多么漫长 而艰难的道路,要付出多少代价! 康熙帝即位之际,国内大规模的内战已接近尾声。顺治十八年,吴三桂 率军入缅甸,擒获南明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朱由榔。次年,在昆明将永历等 人处死,标志着明清战争的最后终结。随之而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在同农 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的军事斗争中迅速发展起来的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 等三藩势力,占据云贵、两广、福建等省,已构成威胁中央集权的隐患。此 外,李自成、张献忠余部仍然活动于川、鄂地区,并没有停止对清朝的武装 反抗。以郑成功为首的原明朝将吏还掌握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占据东南沿海, 后退入台湾,继续抗清。因此,大规模的战争虽已基本结束,人心并不安定, 清朝对全国的统治远不是巩固而不可动摇。 经过明末农民战争和清入关后的统一战争,大江南北,黄河流域,农业 生产都遭到严重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逃亡,由于战争的残杀,使人口锐 减,生产下降,国家征税,各省无不拖欠。如四川,直到康熙十年,仍是“有 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繁华的江南也是“所在萧条”,人少而“地亦 荒”。这都是对当时经济残破景象的真实写照。现实的政治与经济、军事斗 争也必然反映到上层统治集团之中。于是,又引起皇帝与四大辅臣主要是同 鳌拜集团的斗争。解决和处理这些纷繁而复杂的问题,对于一个少年皇帝来 说,却不是一件易事。 国内形势如此,国际环境也并不美妙。不管康熙帝是否意识到,他的处 境同样是险恶的。早在清兵入关时,凶恶的沙俄殖民主义势力正向亚洲扩张, 并已越过乌拉尔山,侵入到我国黑龙江沿岸,随处建立起军事据点,作为他 们掠夺中国领土和继续扩大侵略的基地。在我国南方,西方殖民强盗纷至沓 来。还在十六世纪中叶,明朝中后期,葡萄牙捷足先登,最先侵占了我国澳 门。然后,荷兰殖民者强占了台湾赤嵌城。还有西班牙、英、法等殖民者不 断向我东南沿海地区渗透。他们施以炮舰与传教士这两大武器,企图打开古 老的中国大门,达到他们任意掠夺中国的罪恶目的。 很清楚,无论国内或国际,都潜伏着某种程度的危机。如处理不当,就 会使某些矛盾一触即发。这种内外的危险局势不能不使清政府上层统治集团 感到忧虑,临深履薄冰之念,与日俱增。一系列的考验摆在立足未稳的清政 府面前。康熙帝作为最高统治者更是无可回避地面对严峻的现实。的确,历 史的使命,已经无法推卸地落在了康熙帝的肩上。 第三节 擒鳌拜 玄烨即位时,还是一个刚懂事的孩子,没有能力处理国家政务。以索尼 为首的四辅臣,实际掌握着国家的最高权力。诸如各项大政方针,皆出自他 们四人之手,不过都是以皇帝的名义加以贯彻。一句话,他们是皇帝的代理 人,真正是代行皇帝的职务。 以索尼为首的四大臣,都是功勋卓著的朝廷元老重臣,索尼,姓赫舍里 氏,满洲正黄旗人。早在努尔哈赤时期,随其父归后金。父硕色、叔希福皆 入文馆,为清开国元勋。到皇太极时,他已成为心腹之臣,办理蒙古事务, 日值内院,深得信任。皇太极去世,诸王争嗣位,索尼坚持立皇子,有力地 阻止了多尔衮欲谋帝位的企图。清入关后,多尔衮擅政,索尼遇事不附和, 还据理力争,为多尔衮所忌恨,最终把他赶出朝廷,发充到盛京(沈阳), 看护皇太极的陵寝。直到多尔衮死后,福临亲政,才把他召回京,恢复原爵 位,擢升为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苏克萨哈,姓纳喇氏,满洲 正白旗人,也是在努尔哈赤初创业时来归,其父苏纳被招为额驸。他原属多 尔衮部下,很受重用。但多尔衮一去世,他首先揭发其谋逆罪,被擢升为领 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 鳌拜,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他从皇太极时起,就是一员骁将, 积军功最多,赐号“巴图鲁”。清定鼎北京,南下川、贵,他皆摧锋陷阵, 屡建功勋,受赏独厚。因主立肃亲王豪格而受到多尔衮的排挤。福临亲政, 授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遏必隆,姓钮祜禄氏,与鳌拜同属一旗。父额 亦都是努尔哈赤的五大臣之一,被招为额驸,其母为和硕公主。他出生在战 争年代,以军功升至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保。 索尼等四人都是历三朝或四朝的元老,而且同属皇帝自将的上三旗,他 们在朝廷中的地位是无可争辩的。自然,福临遗命以他们为辅政大臣确是很 合适的人选。但更深的原因是,福临特别是身居幕后的孝庄太后有鉴于同姓 王贝勒如多尔衮等人独擅朝政,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诸王争权,严重威胁着皇 帝的权威,所以,宁肯遴选皇室以外的异姓大臣来辅佐幼主,有利于抑制诸 王权势的增长。其次,索尼等四人在政治上都坚决地站在世祖及孝庄皇太后 一边,同多尔衮进行过斗争,博得了他们的信任。当多尔衮一死,索尼四人 的权位扶摇直上,位至辅臣。
2023-07-09 10:36:584

与子禅门同正法的上一句与子禅门同正法的上一句是什么

与子禅门同正法的上一句:我念过去微尘劫。与子禅门同正法的上一句:我念过去微尘劫。诗词名称:《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本名:张说。别称:张燕公。字号:道济、说之。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洛阳。出生时间:667年。去世时间:731年。主要作品:《游老君洞》《蜀道后期》《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杂曲歌辞·舞马词》《杂曲歌辞·苏摩遮》等。主要成就:三拜宰相,统领文坛。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与子禅门同正法”的详细介绍:一、《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全文点此查看《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内容怀玉泉,恋仁者,寂灭真心不可见,空留影塔嵩岩下。宝王四海转千轮,金昙百粒送分身。山中二月娑罗会,虚呗遥遥愁思人。我念过去微尘劫,与子禅门同正法。虽在神仙兰省间,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了观车行马不移,当见菩提离烦恼。二、张说其他诗词《咏瓢》、《邺都引》、《蜀道后期》、《幽州新岁作》、《杂曲歌辞·苏摩遮》。相同朝代的诗歌《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信息
2023-07-09 10:37:041

山中二月娑罗会的下一句是什么

山中二月娑罗会的下一句:虚呗遥遥愁思人。诗词名称:《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本名:张说。别称:张燕公。字号:道济、说之。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洛阳。出生时间:667年。去世时间:731年。主要作品:《游老君洞》《蜀道后期》《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杂曲歌辞·舞马词》《杂曲歌辞·苏摩遮》等。主要成就:三拜宰相,统领文坛。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山中二月娑罗会”的详细介绍:一、《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全文点此查看《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内容怀玉泉,恋仁者,寂灭真心不可见,空留影塔嵩岩下。宝王四海转千轮,金昙百粒送分身。山中二月娑罗会,虚呗遥遥愁思人。我念过去微尘劫,与子禅门同正法。虽在神仙兰省间,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了观车行马不移,当见菩提离烦恼。二、张说其他诗词《咏瓢》、《邺都引》、《蜀道后期》、《幽州新岁作》、《杂曲歌辞·苏摩遮》。相同朝代的诗歌《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信息
2023-07-09 10:37:111

山中二月娑罗会的下一句山中二月娑罗会的下一句是什么

山中二月娑罗会的下一句:虚呗遥遥愁思人。山中二月娑罗会的下一句:虚呗遥遥愁思人。诗词名称:《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本名:张说。别称:张燕公。字号:道济、说之。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洛阳。出生时间:667年。去世时间:731年。主要作品:《游老君洞》《蜀道后期》《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杂曲歌辞·舞马词》《杂曲歌辞·苏摩遮》等。主要成就:三拜宰相,统领文坛。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山中二月娑罗会”的详细介绍:一、《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全文点此查看《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内容怀玉泉,恋仁者,寂灭真心不可见,空留影塔嵩岩下。宝王四海转千轮,金昙百粒送分身。山中二月娑罗会,虚呗遥遥愁思人。我念过去微尘劫,与子禅门同正法。虽在神仙兰省间,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了观车行马不移,当见菩提离烦恼。二、张说其他诗词《咏瓢》、《邺都引》、《蜀道后期》、《幽州新岁作》、《杂曲歌辞·苏摩遮》。相同朝代的诗歌《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信息
2023-07-09 10:37:181

金昙百粒送分身的上一句是什么

金昙百粒送分身的上一句:宝王四海转千轮。诗词名称:《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本名:张说。别称:张燕公。字号:道济、说之。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洛阳。出生时间:667年。去世时间:731年。主要作品:《游老君洞》《蜀道后期》《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杂曲歌辞·舞马词》《杂曲歌辞·苏摩遮》等。主要成就:三拜宰相,统领文坛。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金昙百粒送分身”的详细介绍:一、《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全文点此查看《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内容怀玉泉,恋仁者,寂灭真心不可见,空留影塔嵩岩下。宝王四海转千轮,金昙百粒送分身。山中二月娑罗会,虚呗遥遥愁思人。我念过去微尘劫,与子禅门同正法。虽在神仙兰省间,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了观车行马不移,当见菩提离烦恼。二、张说其他诗词《咏瓢》、《邺都引》、《蜀道后期》、《幽州新岁作》、《杂曲歌辞·苏摩遮》。相同朝代的诗歌《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信息
2023-07-09 10:37:251

张说《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原文: 怀玉泉,恋仁者,寂灭真心不可见,空留影塔嵩巖下。宝王四海转千轮,金昙百粒送分身。山中二月娑罗会,虚呗遥遥愁思人。我念过去微尘劫,与子禅门同正法。虽在神仙兰省间,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了观车行马不移,当见菩提离烦恼。 诗词作品: 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 诗词作者:【 唐代 】 张说
2023-07-09 10:37:481

山中二月娑罗会的上一句山中二月娑罗会的上一句是什么

山中二月娑罗会的上一句:金昙百粒送分身。山中二月娑罗会的上一句:金昙百粒送分身。诗词名称:《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本名:张说。别称:张燕公。字号:道济、说之。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洛阳。出生时间:667年。去世时间:731年。主要作品:《游老君洞》《蜀道后期》《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杂曲歌辞·舞马词》《杂曲歌辞·苏摩遮》等。主要成就:三拜宰相,统领文坛。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山中二月娑罗会”的详细介绍:一、《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全文点此查看《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内容怀玉泉,恋仁者,寂灭真心不可见,空留影塔嵩岩下。宝王四海转千轮,金昙百粒送分身。山中二月娑罗会,虚呗遥遥愁思人。我念过去微尘劫,与子禅门同正法。虽在神仙兰省间,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了观车行马不移,当见菩提离烦恼。二、张说其他诗词《咏瓢》、《邺都引》、《蜀道后期》、《幽州新岁作》、《杂曲歌辞·苏摩遮》。相同朝代的诗歌《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信息
2023-07-09 10:37:551

恋仁者的上一句是什么

恋仁者的上一句:怀玉泉。诗词名称:《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本名:张说。别称:张燕公。字号:道济、说之。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洛阳。出生时间:667年。去世时间:731年。主要作品:《游老君洞》《蜀道后期》《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杂曲歌辞·舞马词》《杂曲歌辞·苏摩遮》等。主要成就:三拜宰相,统领文坛。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恋仁者”的详细介绍:一、《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全文点此查看《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内容怀玉泉,恋仁者,寂灭真心不可见,空留影塔嵩岩下。宝王四海转千轮,金昙百粒送分身。山中二月娑罗会,虚呗遥遥愁思人。我念过去微尘劫,与子禅门同正法。虽在神仙兰省间,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了观车行马不移,当见菩提离烦恼。二、张说其他诗词《咏瓢》、《邺都引》、《蜀道后期》、《幽州新岁作》、《杂曲歌辞·苏摩遮》。相同朝代的诗歌《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信息
2023-07-09 10:38:011

虽在神仙兰省间的上一句是什么

虽在神仙兰省间的上一句:与子禅门同正法。诗词名称:《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本名:张说。别称:张燕公。字号:道济、说之。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洛阳。出生时间:667年。去世时间:731年。主要作品:《游老君洞》《蜀道后期》《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杂曲歌辞·舞马词》《杂曲歌辞·苏摩遮》等。主要成就:三拜宰相,统领文坛。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虽在神仙兰省间”的详细介绍:一、《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全文点此查看《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内容怀玉泉,恋仁者,寂灭真心不可见,空留影塔嵩岩下。宝王四海转千轮,金昙百粒送分身。山中二月娑罗会,虚呗遥遥愁思人。我念过去微尘劫,与子禅门同正法。虽在神仙兰省间,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了观车行马不移,当见菩提离烦恼。二、张说其他诗词《咏瓢》、《邺都引》、《蜀道后期》、《幽州新岁作》、《杂曲歌辞·苏摩遮》。相同朝代的诗歌《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信息
2023-07-09 10:38:081

来亦好的上一句来亦好的上一句是什么

来亦好的上一句: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的上一句:常持清净莲花叶。诗词名称:《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本名:张说。别称:张燕公。字号:道济、说之。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洛阳。出生时间:667年。去世时间:731年。主要作品:《游老君洞》《蜀道后期》《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杂曲歌辞·舞马词》《杂曲歌辞·苏摩遮》等。主要成就:三拜宰相,统领文坛。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来亦好”的详细介绍:一、《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全文点此查看《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内容怀玉泉,恋仁者,寂灭真心不可见,空留影塔嵩岩下。宝王四海转千轮,金昙百粒送分身。山中二月娑罗会,虚呗遥遥愁思人。我念过去微尘劫,与子禅门同正法。虽在神仙兰省间,常持清净莲花叶。来亦好,去亦好,了观车行马不移,当见菩提离烦恼。二、张说其他诗词《咏瓢》、《邺都引》、《蜀道后期》、《幽州新岁作》、《杂曲歌辞·苏摩遮》。相同朝代的诗歌《三姑石》、《暖翠》、《赠别徐侃》、《幽恨诗》、《题贾岛墓》、《天台禅院联句》、《长恨歌》、《忆江南》、《钱塘湖春行》、《暮江吟》。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送考功武员外学士使嵩山署舍利塔的详细信息
2023-07-09 10:3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