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线宝宝说害怕
-
《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美]巴巴拉·W·塔奇曼)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1Wx5euRMRDeRte8IhxddKA
提取码:hod0书名: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
作者:[美]巴巴拉·W·塔奇曼
译者:万里新
豆瓣评分:8.6
出版社:三辉图书/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0
页数:656
内容简介:【内容简介】
20世纪前叶,中国和美国正处于一个交叉点上,这是一个古老但衰弱的古国和另一个年轻但强大的新兴国家的一次相遇。在本书中,跟随史迪威——一个古怪但却真实的英雄、美国最伟大的战区指挥官之一,我们见证了那次历史性的相遇,它代表了美国试图使中国跟自己更相似的努力。在 这种堂吉诃德式屡败屡试的努力之外,现代中国露出了它的脊梁。
本书为1972年普利策新闻奖(非虚构类)获奖作品。
--------------------------------------------
【编辑推荐】
1、是什么决定了中国和美国“二战”胜利后的方向?了解中美关系史必读书目,详细剖析70年前中美关系转折点前因后果。
2、巴巴拉u2022Wu2022塔奇曼,两度获得普利策奖(非虚构类)作家,其历史作品为万千大众读者喜爱至今。
3、文字充满戏剧性和画面感,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前提下伴随着意味深长的议论和反思,一部能让读者体会到历史精彩之处的作品。
--------------------------------------------
【名人&媒体推荐】
巴巴拉u2022Wu2022塔奇曼的《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是一部杰作,这是出于许多很不相同的理由,每一条理由都足以让它流传下去。
——费正清
关于中美关系最具可读性且信息量极大的一本书……才华横溢、思路清晰、观点独到。
——《国家杂志》
塔奇曼最了不起的一本书……视角宽广,史料丰富,思路清晰,文风沉稳,必须承认这本书不仅仅提供了关于历史的知识,更让我们在知识以外受到了启迪。
——《纽约客》
娓娓道来一个精彩绝伦、跌宕起伏的故事。
——《纽约时报书评》
作者简介:巴巴拉u2022Wu2022塔奇曼(Barbara W. Tuchman),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作家,1963和1972年凭《八月炮火》与《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1911—1945》两度获得普利策奖。她偏爱以文学的方式书写历史,她的文字充满戏剧性和画面感,在充分发掘史料的前提下伴随着 意味深长的议论和反思。其作品深受大众读者和费正清等历史学家的推崇。
奥利弗·B·波拉克曾这样写道:“作为历史学家,塔奇曼不是在为其他历史学家们而写作;在她的著作里,字里行间,千百万大众读者通过她的文字感受到了历史的精彩之处。”
相关推荐
约瑟夫·史迪威的历史评价
除对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负有严重指挥责任外,史迪威具有多方面令人敬慕的才干,非常适合其在CBI的任职:他性格坚强,从不讲废话,被认为是美军中一位真正的战略家和出色的教官;他已经在中国生活工作了13年,当过驻华武官,也做过其它的工作。他到过中国很多地方,中文非常流利,有时写日记不用英文而用中文。更为重要的是,他对英勇顽强、吃苦耐劳的中国农民充满信心。他深信,经过一定的训练,加上很好的领导,中国军队能与世界上任何军队匹敌。可是,一些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工作成效。作为蒋的总参谋长,他必须具有超常的圆滑的耐心,而史迪威正好天生耿直而急躁。在公开场合,他对最高统帅还比较克制,一旦回到住所,他便会把他对蒋的蔑视和愤恨通通发泄出来。特意安排在史公馆里的服务人员又会巧妙地把史迪威的话语汇报给蒋。在另外的场合,心直口快的史迪威则会不留情面地数落国民政府的缺点,让蒋先生很丢面子而忍无可忍。陈纳德对史迪威的长处和短处作出了最恰如其分的评价:“史迪威的中国使命无疑是把难度最大的外交工作放到了一位战时职业军人的肩上,”陈纳德写道。“他是一名陆军战士,性格粗犷,勇猛无比。在敌人的炮火下指挥军队作战,他有如闲庭信步。”尽管这样说,陈在最后加上了最关键的一笔:“我与史迪威的全部交往让我相信,他总是把自己完全看成是一名陆军军人,而根本不明白他作为外交官的基本职责,他也没有那份耐心去弄明白这一切。”就是史迪威的好朋友,美军总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也承认,“酸醋乔”是他自己最大的敌人。由于他毫不掩饰他对中国人,还有英国人‘无所作为”态度的蔑视,毒化了他与他们的关系。1944年10月,史迪威被美国召回,由魏德迈接替其出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驻华美军指挥官。在此前一年,魏德迈还对史迪威的工作成绩深信不疑,在给马歇尔的信中说,“史迪威对中国——缅甸——印度战区情况的了解程度,超过美国人,也超过中国人。”因而有意延续史迪威的工作思路。 但是,史迪威离开重庆时,既没有与魏德迈办理交接手续,也没有留下任何重要文件,使魏德迈不得不制定属于自己的工作计划。魏德迈与史迪威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不自居为“中国通”,而希望通过亲身调查来了解中国。这样几个星期后,魏德迈就“开始认识到,中国国民政府远不像史迪威和他的记者朋友所描述的那样,不愿作战,而是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了惊人的顽强性和耐力……到1944年,即在日本发动首次进攻之后的第7年,中国却依然在抵抗。”①可见魏德迈对中国怀有其前任所没有的同情心。 上任伊始,魏德迈必须建立在华美军的有效机制,才能开展工作。首先他撤换掉了对蒋介石态度恶劣的美军将领窦恩、菲利斯等人。窦恩去职后,蒋介石在日记中说,“此人为史迪威军下第一骄横侮华之人,美竟撤去,则援华之诚意又进一步矣。” 史迪威是美国军事家,对华友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提出在远东美军从中太平洋、西南太平洋、缅甸、印度支那四个方向对日本作战的战略计划,后来美军除了向印度支那方向没有派兵外,基本按史迪威的战略计划实施,他担任蒋介石参谋长期间建议培训中国军队向现代化发展,他亲自培训的驻印军是国民党军队后来最有战斗力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指挥收复缅北的战役。在政治上反对国民党右派的腐败,军事上主张对共产党军队也提供军事援助,结果被排挤回国。2023-07-10 21:57:041
《除了成语》史迪威更替之谜过多介入非军事事务
蒋介石和史迪威关系不好,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赫尔利都听说了。为了大局,他在两者之间做了选择,开始决定支持史迪威,送蒋介石一本书《悼念弥尔顿》;但突然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决定撤回史迪威,维持蒋介石的地位。答案是什么?1944年7月下旬,史迪威奉命前往斯里兰卡娱乐体育,担任东南亚盟军最高司令。8月4日,一直在考虑收复缅北战事的史迪威将军收到了中国远征军攻克密支那的电报。他如释重负,在日记中写道:“感谢上帝,今天早上这个世界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总之休息五分钟。”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三天后,史迪威晋升为四星上将。这足以证明他在中印缅战区的贡献。9月6日,史迪威飞回重庆。第二天,罗斯福总统的私人代表帕特里克赫尔利抵达重庆。赫尔利的任务主要是调解史迪威与蒋介石之间日益加剧的矛盾,以维护两国的共同利益。蒋介石和史迪威,一个是中国战区总司令;一个是中国战区参谋长,两人长期不和。史迪威善战,恶恶,有正义感。1942年,石奉命来到中国,担任美军司令兼蒋介石参谋长。他很快发现,国民党将领素质低下,军队战斗力低下,必须彻底整顿,重新训练。对不同名称的部队要一视同仁,迅速提高战斗力。他还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是一支重要的抗日力量,美国对华援助物资应该分发给他们,让这些战争物资真正用于打击日军,而不是被腐败分子拿到黑市高价出售。正因如此,蒋介石曾愤怒地说:“既然我知道史迪威将军不打算同我合作,而且他认为自己是奉命行事,那么这一切都完了!”他多次要求罗斯福撤回史迪威,再派一个优秀的。1944年春,日军在中国发动战争,旨在打通大陆的交通线。短短几个月,国民党军队不堪一击,整个抗日形势逆转,引起美国不满。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歇尔告诉罗斯福总统,中国的局势日益恶化,扭转这种局面的关键在于给一个人统一指挥中国地面部队的权利。只有史迪威应该承担这个责任。于是罗斯福打电话给蒋介石,要他给史迪威指挥全中国的抗日军队。这时,日本为了挑拨中美关系,在电台散布谣言:“史迪威密谋废黜蒋介石,在中国称王。”在这种情况下,历史与蒋介石的矛盾日益严重,影响了抗日大局。为了解决中国的危机,罗斯福总统派赫尔利去中国解决他们的问题。赫尔利带来了罗斯福总统给蒋介石的电报,要求蒋介石将权力下放给史迪威,否则美国将停止对其援助。赫尔利把这封电报交给了史迪威。将此电报译成中文后,他立即驱车前往重庆江北避暑山庄与江会面,并碰巧遇到了当时在场的赫尔利。赫尔利看完电报后立即喊道:“不,不!一切只能通过协商解决,而不是强迫。”史迪威冷冷地回答:“我无权搁置总统的资料。”赫尔利看到事情已经不可逆转,感叹道:“任何国家的领导人都很难容忍这样的侮辱。现在有好节目了!”史蒂威进入接待室后,大家互相打招呼。史迪威手里拿着罗斯福的电报,对蒋介石说:“这是罗斯福总统给你的电报。”嘿,把电报给翻译。赫尔利看到这一幕,怕伤了江的面子。他站着蒋介石接过电报,看了几行字。他忍不住生气了。他把电报砰的一声放在桌子上,低声说道:“我明白了!”然后坐了下来,气呼呼地喘着粗气,很久没有说话。这时,赫尔利出来绕场一圈,说:“事情需要考虑。我们先回去吧!”后来,他对秘书说:“我们做了一件蠢事,把事情复杂化了。Stevie难,问题不好解决,现在更难解决。华盛顿对蒋介石的看法太简单了,在犯这种错误之前解决中国问题太容易了。”危机再次发生。蒋介石立即召集高级干部开会,详细描述了史迪威的行动,最后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豁出去”。即使得不到美国一分钱的援助,也要把史迪威赶回去。赫尔利得知此事后几天睡不着觉。他在考虑如何表达他作为调解人的立场。在他看来,把史迪威带回中国并不是太难。如果蒋介石乃至中国失败了,以后盟友共同作战的麻烦就更多了。因此,他在给罗斯福总统的电报中写道:“据我所知,没有一个中国人比蒋介石更有领导能力。蒋介石与史迪威不和。现在是做出选择的时候了。如果你再支持史迪威,你就失去了蒋委员长,甚至中国。”这份电报飞越太平洋,到达白宫的罗斯福,并很快生效。为了不失去蒋介石的中美关系,维护世界反法西斯的大局,罗斯福最终决定撤回史迪威,派魏德迈接替。同年10月14日,“斧子终于砍下来了!”马歇尔回忆了史迪威给重庆的电报。中印战区划分,苏丹将军负责印度和缅甸,魏德迈将军负责指挥在中国的美军。10月21日,史迪威离开重庆,飞往昆明,在那里会见了受他指挥和配合的中国军官。之后,飞机飞到了空中。密支那的史迪威凝视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怀着“告别中印缅战区”的心情回到美国。得知蒋介石赫尔利在关键时刻帮助了他,他非常感激赫尔利。后来在罗斯福面前,他被称为“少有的熟悉人性的人”。2023-07-10 21:57:281
约瑟夫·史迪威的历史评价
除对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赴缅作战负有严重指挥责任外,史迪威具有多方面令人敬慕的才干,非常适合其在CBI的任职:他性格坚强,从不讲废话,被认为是美军中一位真正的战略家和出色的教官;他已经在中国生活工作了13年,当过驻华武官,也做过其它的工作。他到过中国很多地方,中文非常流利,有时写日记不用英文而用中文。更为重要的是,他对英勇顽强、吃苦耐劳的中国农民充满信心。他深信,经过一定的训练,加上很好的领导,中国军队能与世界上任何军队匹敌。可是,一些与生俱来的性格特点,严重地影响了他的工作成效。作为蒋的总参谋长,他必须具有超常的圆滑的耐心,而史迪威正好天生耿直而急躁。在公开场合,他对最高统帅还比较克制,一旦回到住所,他便会把他对蒋的蔑视和愤恨通通发泄出来。特意安排在史公馆里的服务人员又会巧妙地把史迪威的话语汇报给蒋。在另外的场合,心直口快的史迪威则会不留情面地数落国民政府的缺点,让蒋先生很丢面子而忍无可忍。陈纳德对史迪威的长处和短处作出了最恰如其分的评价:“史迪威的中国使命无疑是把难度最大的外交工作放到了一位战时职业军人的肩上,”陈纳德写道。“他是一名陆军战士,性格粗犷,勇猛无比。在敌人的炮火下指挥军队作战,他有如闲庭信步。”尽管这样说,陈在最后加上了最关键的一笔:“我与史迪威的全部交往让我相信,他总是把自己完全看成是一名陆军军人,而根本不明白他作为外交官的基本职责,他也没有那份耐心去弄明白这一切。”就是史迪威的好朋友,美军总参谋长乔治·马歇尔将军也承认,“酸醋乔”是他自己最大的敌人。由于他毫不掩饰他对中国人,还有英国人‘无所作为”态度的蔑视,毒化了他与他们的关系。1944年10月,史迪威被美国召回,由魏德迈接替其出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驻华美军指挥官。在此前一年,魏德迈还对史迪威的工作成绩深信不疑,在给马歇尔的信中说,“史迪威对中国——缅甸——印度战区情况的了解程度,超过美国人,也超过中国人。”因而有意延续史迪威的工作思路。 但是,史迪威离开重庆时,既没有与魏德迈办理交接手续,也没有留下任何重要文件,使魏德迈不得不制定属于自己的工作计划。魏德迈与史迪威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不自居为“中国通”,而希望通过亲身调查来了解中国。这样几个星期后,魏德迈就“开始认识到,中国国民政府远不像史迪威和他的记者朋友所描述的那样,不愿作战,而是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了惊人的顽强性和耐力……到1944年,即在日本发动首次进攻之后的第7年,中国却依然在抵抗。”①可见魏德迈对中国怀有其前任所没有的同情心。 上任伊始,魏德迈必须建立在华美军的有效机制,才能开展工作。首先他撤换掉了对蒋介石态度恶劣的美军将领窦恩、菲利斯等人。窦恩去职后,蒋介石在日记中说,“此人为史迪威军下第一骄横侮华之人,美竟撤去,则援华之诚意又进一步矣。” 史迪威是美国军事家,对华友好,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提出在远东美军从中太平洋、西南太平洋、缅甸、印度支那四个方向对日本作战的战略计划,后来美军除了向印度支那方向没有派兵外,基本按史迪威的战略计划实施,他担任蒋介石参谋长期间建议培训中国军队向现代化发展,他亲自培训的驻印军是国民党军队后来最有战斗力的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指挥收复缅北的战役。在政治上反对国民党右派的腐败,军事上主张对共产党军队也提供军事援助,结果被排挤回国。2023-07-10 21:57:351
坚布山战斗经历了怎样的战斗过程?
史迪威根据日军已受重创,仓促布防的情况,采取了更大胆的包抄迂回战术。他命令,以新22师担任坚布山隘口的正面进攻;以新38师一部向坚布山口右侧后迂回,将敌前后斩断;以加拉哈德部队和新38师另一部,从左侧向沙杜祖后方包抄,将当面之敌包围歼灭。1944年3月14日,各部队开始攻击。第2天,史迪威亲自赶到担任主攻的新22师第66团督战。19日,新22师攻克坚布山隘口。这一天恰好是史迪威的61岁生日,几位工作人员为他做了一个生日蛋糕,上面还做出了””乔大叔生日快乐””,的字样。马歇尔给他发来了生日贺电:””你的工作对这场战争和中国的未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史迪威对在战场上度过这样一个有意义的生日,感到非常兴奋。战斗在顺利进行。3月23日,新38师和加拉哈德部队到达指定位置,与敌人展开激战。日军第18师团毕竟是一支作战经验极为丰富的精锐部队,尽管经前期作战兵力已折损近半,且被中美联合部队切成数段,但仍然顽强抵抗。3月26日,日军集中全力向沙杜祖方向突围。中美穿插部队长途奔袭,立足未稳,没能切断敌退路,致使日军残部突出重围,朝加迈方向逃窜。3月29日,中美部队占领沙杜祖,肃清了坚布山中的残敌。坚布山战斗虽未达到全歼日军的目的,但仍给日军以重大杀伤,并且打开了进入孟拱河谷的大门。2023-07-10 21:57:481
滇西反攻时史迪威是什么处境?
史迪威虽然没有参加滇西反攻远征军的指挥,但他为这支部队的整训和换装,为推动这支部队早日投入对日作战,倾注了巨大的心血。当看到这支中国部队终于以前所未有的威猛攻势冲向日军阵地时,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但由于长期以来,史迪威与蒋介石在诸多方面意见不和,致使蒋多次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求召回史迪威。罗斯福为了美国在华利益,于10月5日给蒋发了回电。这封电报是他和马歇尔互相妥协的产物,虽然在文字上采用了一些马歇尔的强硬措辞,但在实质上表现了罗斯福对蒋介石的让步。电报对蒋介石取消授予史迪威指挥权的协议表示””惊讶和遗憾””,非常体面地宣布由于中国战场形势的严重恶化,美国政府不再承担任命一名美国军官指挥中国军队的责任;同时,电报同意免去史迪威中国战区参谋长的职务和管理租借物资的责任。电报只提出了一项要求,让史迪威继续指挥在云南和缅甸的中国军队。史迪威敏锐地指出:””这是个软弱的有条件投降。””尽管史迪威的处境已十分艰难,前景已非常迷茫,但他仍然以高昂的热情、坚韧的精神,密切关注着抗日战场。2023-07-10 21:57:551
1935年是史迪威访问泰国时做了哪些工作?
1935年10月,美国大西洋舰队旗舰””奥古斯塔号””到泰国进行正式访问。史迪威的职务包括兼驻泰国武官,于是搭乘旗舰入曼谷湾登陆,到了这个东南亚唯一的独立国家。泰国王室隆重接待了””奥古斯塔号””旗舰上下来的一行人,并第一次见到了美国武官。史迪威除参加宴会、社交聚会和王室人物会见外,还参观了步兵、骑兵和防空部队,编写了一份关于泰国陆军训练、编制和防御能力的详细报告。这是他作为武官要观察、研究所驻国的军事能力和意图的必尽职责。2023-07-10 21:58:021
怎样整训远征军?
8月15日,从缅甸撤退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和新22师,番号已改成了“中国驻印军”。经蒋介石同意,史迪威担任这支部队的总指挥,罗卓英为副总指挥。赴印之前,史迪威听说这支部队共有1.2万人,但实地点验却只有9000多人。孙立人的新38师有7000人,廖耀湘的新22师只有2000多人。这9000多中国官兵成为兰姆加尔训练中心的第一批受训部队。过了不久,兰姆加尔的中国部队从军装、皮靴、钢盔、背囊,到步枪、冲锋枪、机枪、火炮和车辆,全都换上了美式装备。训练中心的医院,为受训官兵提供了较好的医疗服务,接种了预防霍乱、伤寒、天花等传染病的疫苗,伤病情况明显减少。英国人提供的伙食虽算不上太好,但米饭、面包和牛肉罐头却能保证每天饱食三餐。一段时间下来,长期营养不良的中国士兵平均体重增加了近20斤。整个部队士气高昂,战斗力明显提高,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史迪威的目标,是要在1943年1月发起反攻缅甸战役之前,在印度建立起两个齐装满员的陆军师和其他特种保障部队,目前的9000人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蒋介石虽然已经答应向印度空运5万部队,但却并未付诸行动。史迪威把中国驻印军训练、装备、演习情况的大量照片和一段纪录片送给蒋介石,果然使他十分满意,他立即批准了向印度空运补充兵员。到1942年底,中国驻印军已达到了3.2万人。新38师和新22师,每师1.25万人,各辖有3个步兵团,3个炮兵营,1个工兵营,l个辎重营,1个通讯营及其他配属分队。此外,还组建了3个炮兵团,每团36门105毫米榴弹炮;2个迫击炮团,每团48门150毫米重迫击炮;1个汽车团,有400辆载重汽车。中国驻印军已成为一支火力凶猛,机动性较强的战役突击部队。当然,在中国驻印军的训练和整编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史迪威非常了解国民党军队中虚报冒领、克扣军饷“吃空额”等腐败现象。为杜绝这些情况发生,他建立了“补给到连,供应到人”的后勤保障体制,特别是坚持以集体点名的方式,直接把津贴费发放到士兵手中。这一做法,受到广大基层官兵的拥护和欢迎,而一些高级军官却对此耿耿于怀。罗卓英到印度就任副总指挥之后,要求由他来“总领”驻印军官兵45万卢比的军饷,遭到史迪威的严词拒绝。这成为史迪威和罗卓英之间爆发一系列冲突的重要原因。不久,在史迪威的坚决要求下,蒋介石不得不调走了罗卓英。史迪威为中国驻印军的训练和装备倾注了巨大的心血,他踌躇满志地准备在翌年初便发起夺回缅甸的反攻战役,以重新打通滇缅路,扩大对华援助,增强中国战场的对日作战力量。中国方面关于反攻缅甸的准备工作确实在积极地进行,史迪威的情绪也渐渐高涨起来。他在11月19日的日记中写道:“我们已得到英国佬和中国人的许诺。并且开始了行动。如果我们能在韦威尔的屁股底下点上一把不灭的火,并能掌握这边的指挥和训练,这件事就会办得漂漂亮亮的,真是太棒了。由于所有的人都说这事不可能,我自然要努力把它办好。”11月22日,他致电马歇尔,认为中国方面已经采取了实际行动,因此,美国应当履行自己关于增加对华援助的承诺。但是,当时美、英军队正在忙于北非作战,很难大量增加对华援助。马歇尔给史迪威发来电报,只答应提供现有的租借物资,并对这个问题作了解释。史迪威感到愤愤不平,他无法用这样一点点物资去抚慰中国军队作出的反攻努力,这或许还会招来他们的嘲笑。在发给陆军部的回电里,他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不满,他认为如果美国就是这样“支援”中国军队的话,那就再不要提什么“支援”两个字了。他要求尽快向中国战区提供2个战斗机中队l1个轰炸机中队和50架运输机,并把每月向中国空运的租借物资从3500吨逐步提高到1万吨。马歇尔为满足史迪威的要求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他同意增加中国的空军力量和物资援助,并保证把史迪威的要求放在仅次于北非战场的优先地位。他在发给史迪威的复电中说:“我已看到你那封骂娘的电报了。我非常同情你的反应。”但是,就在反攻缅甸的准备刚刚取得一点进展的时候,英国人的突然变卦又一次让史迪威陷入了尴尬的境地。11月下旬,英国人就已经考虑缩小反攻缅甸的作战规模,他们提出由英军夺取缅甸西部的若开山、钦邦山和加列瓦一线,并袭扰日军的后方。很显然,英国的目的只是想为保卫印度构筑前进阵地,并不想收复整个缅甸,他们也不希望中国军队进入缅甸。12月7日,韦威尔正式提出取消反攻缅甸的计划。1943年1月8日,蒋介石也致电罗斯福,正式拒绝在预定时间发动缅甸作战。史迪威的心情十分沮丧,精心准备了近半年的作战行动,突然便被搁置起来了。他在日记中把1月8日这一天记成了“黑色的星期五”,并写道“英国佬得逞了,这正是他们想要的。现在他们想推卸责任,中国人也要撒手不管,让倒霉的美国人去勇往直前、艰难奋战吧!”几天以后,史迪威得到了美国政府授予他的一枚“优秀服役十字勋章”,以表彰他在上一年4月冒着炮火亲临东枝前线指挥作战的英勇行为。但是,这也难以排解他心中的郁闷。他深深地感到:“迎着枪弹勇猛冲锋而牺牲,或许是一种解脱。我宁愿和士兵们一起战斗而长眠在大地上,也不愿卷入现在这种勾心斗角和讨价还价之中。”作为一名勇敢、刚毅的军人,他是那样渴望战斗,但是,中缅印战区复杂的同盟关系,像乱糟糟的一团绳索紧紧束缚住了他的手脚。2023-07-10 21:58:101
兵困缅甸讲的是什么?
1942年3月3日,史迪威飞抵滇湎的重要枢纽地腊戍,与蒋介石进行礼节性会面之后,经昆明飞往重庆。蒋介石也随即赶回重庆。3月6日,史迪威正式拜会蒋介石。他向蒋介石申明了美国方面赋予他的来华使命和职权,并谈了他对缅甸作战的初步想法。他最关心的指挥权问题,得到了蒋介石比较明确的回答。蒋介石允诺,将由史迪威来指挥中国的入缅部队。史迪威感到:“这使我松了一口气。现在我不用每天早晨在惶恐不安中醒来,发愁到底能做些什么来证实自己的存在了。那种日子实在令人难以承受。”在第5军担任战术顾问和联络官的赛伯特准将对史迪威说:“乔,英国人跑了,罗卓英和杜聿明也走了,我们要飞机回国吧!”赛伯特的这一建议,并不能理解为怯懦。当战局处于无法挽回的危险情况下,首先应考虑保存高级指挥官,这在世界各国的战争史上已成为一种惯例。当新加坡即将陷落时,韦威尔从那里撤到了爪哇;当爪哇再次出现危机时,他又飞到了印度;当菲律宾败局已定时,麦克阿瑟从那里飞到了澳大利亚。战争需要军队,但更需要统帅。一个士兵或下级军官从火线脱逃,那是可耻的;一个统帅或高级指挥官从危机情况下摆脱出来,却是允许的。战争就是如此。一架美国飞机在瑞波上空盘旋了几圈后,降落在临时充作机场的一片空地上。机舱门打开,走下了两名美国空军上校。他们是美军空运司令部司令官凯莱布·海恩斯和执行官罗伯特·斯科特。这个司令部设在印度的阿萨姆邦,负责从印度经缅甸到中国昆明的空中运输,10天前才刚刚开始工作。在昆明他们接到美国空军司令哈普·阿诺德将军的命令,要他们立即飞往瑞波,把史迪威和他的参谋人员接出来。两位空军上校对史迪威说:“先生,阿诺德将军派我们来搭救你出去。”“搭救”这个词刺痛了史迪威,他用布满血丝的眼睛瞪了他们一下,严厉的目光表示了他的不满和拒绝。海恩斯焦虑地告诉他,他们在空中盘旋时发现,日军距瑞波只有20多公里了,情况非常危险。史迪威不想对两位空军人员作更多的解释,他决定让司令部的大多数军官乘飞机前往印度,并要他们转告已在印度的罗伯茨上校,与英方商量安排一个训练中国军队的基地,并做好接应的准备。道格拉斯C-47型美军运输机向西飞去,史迪威带领留下来的十几名美国军官和其他随行人员离开瑞波,开始北撤。从曼德勒到密支那只有一条单线的窄轨铁路,车厢很小,运输能力十分有限。罗卓英率领他的长官部人员昨天晚上乘火车出发,走出不到30公里就与另一列火车相撞,造成了铁路运输的中断。中国军队沿着尘土飞扬的公路,或乘车,或步行,仓皇向北撤退。大批逃难的英国人、印度人和缅甸人,夹杂在溃退的军队中间,显得一片混乱。史迪威在北撤的路上经过耶乌,他去了设在那里的英军司令部。司令部已人去屋空,只有几名下级军官在那里手忙脚乱地清理物品、焚烧文件。史迪威找到一名军衔最高的上尉,向他询问英军的去向。“我想,我们的人都已经走了。”那个上尉失神的眼里显露出内心的惊慌失措。史迪威用电台叫通了亚历山大,向他通报说,中国军队正在向密支那撤退,但根据目前形势的发展,很可能将不得不退到印度。亚历山大回电说,同意为接应中国军队撤往印度进行准备。史迪威为远征军安排了一条在万不得已情况下的最后退路。但是,他知道要说服中国人接受这一安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几天以前,他曾和英国佬商量过这件事。亚历山大和史密斯总督虽然表示可以接受中国军队入印,却坚持要按照所谓“国际惯例”,以“难民”的身份接待中国人,在这个问题上,他们做的实在太绝、大损。中国人最讲“面子”,恐怕很难接受英国人的苛刻条件。史迪威离开耶乌继续北行,当天晚上赶到了孜公。第二天一早,杜聿明来见他,一会儿罗卓英也赶到了这里。他们一起研究了目前的形势和远征军的下一步行动。要远征军的主力撤到密支那,是蒋介石亲自来电做出的部署。他的意图是让远征军固守缅北三角地带,确保印度至昆明的空中走廊和由英帕尔经密支那到云南腾冲的中印公路。如果万一缅北不守,便由密支那撤回国内,那里有一条公路通往云南的腾冲。但是,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在中国远征军的撤退路线以东,占领腊戍的日军第56师团主力正沿着一条平行的路线,向八莫和密支那疾进。那里已经没有任何阻击部队,日本人如入无人之境。如果日军赶在远征军之前占领密支那,那么缅北就会变成一个可怕的死胡同。北面是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横断山脉,西面是人迹罕至的野人山,东面则是高黎贡山,那里是一块插翅难飞的绝地。史迪威并没有想立即改变占领密支那的决心,但他宁愿作最坏的打算。他谈了在万不得已时将远征军撤往印度的想法和与英方交涉的情况。罗卓英表示赞同,他要求向密支那派一架飞机,及时查明那里的情况。但杜聿明却严辞拒绝,他慷慨激昂地说:“我们必须执行委员长的命令,把部队带回国内。我相信日本人挡不住我的路,如果万一不行,我宁肯弃车上山打游击,绝不去印度当他妈的什么难民。”说完,他戴上军帽拂袖而去。杜聿明并非不知道缅北形势的险恶。一年以前中国政府应英国之邀派出了一个由14人组成的军事考察团,对缅甸、印度、马来亚进行了三个月的考察。承蒙“老校长”的厚爱,杜聿明成为这个考察团的重要成员。除了参谋团的林蔚、侯腾以外,远征军里就他一人参加了这次考察。但是,他追随蒋介石多年,深深地了解委员长的用人之道:他可以容忍败军之将,但绝不能容忍部下对他有丝毫的不忠。杜聿明要不顾一切地表现出他对委员长的绝对忠诚。杜聿明走了,把他的罗长官晾在了那里。罗卓英对史迪威尴尬地挤出一点生硬的笑意,以掩饰他的无可奈何。史迪威看得出来:“他内心对自己感到羞愧。”下午,史迪威再次出发。他来到路边,看着正在后撤的部队,一辆辆军车挤满了士兵,爬不上汽车的人在公路两侧散乱地走着。一支英国部队从孜公向西拐,朝着加里瓦前进。在烈日之下,史迪威的脸上布满了汗水,公路上扬起的尘土和汗水搅在一起,使那些表明他年龄的褶皱更加清晰可见。一位名叫海萍的中国随军记者看到了这一场面,他被深深地感动了,以致久久不能忘怀。回国之后,他在当年8月10日的《云南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战场随笔,文中写道:“5月2日,正当我们同英国友军在路边道别的时候,史迪威将军刚好带了他的小队随员从这里经过。我们原本听说,他早已飞回重庆,又说他到了印度,孰料他却在尾随我们大军一道进退。以他那样高龄,还是那样风尘仆仆地在战场上转进,真让人不胜敬佩……”史迪威清点了一下他的队伍,现在还有18名美国军官,6名美国士兵,16名中国警卫战士,这是他仅有的作战人员,他们必须随时做好与日军穿插部队遭遇的战斗准备。此外,还有志愿参加战地服务的西格雷夫医生和他的19名缅甸护士,以及一直为美军人员服务的新闻记者、厨师、勤杂工和一些英国难民,一共99人。5月20日,史迪威和他率领的队伍,经过16天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了印度的英帕尔。事后人们才知道,在当时所有撤出缅甸的部队中,只有这支经沿途收容增至114人的队伍,无论是军人还是贫民,没有发生一个减员。人们曾怨恨史迪威的严厉和粗暴,然而,正是这位严厉而粗暴的老将军,带领他们平安地闯出了绝地。史迪威为此感到兴奋和自豪,他在写给夫人的信中说:“能把我的那帮人带出丛林,我简直高兴极了。”2023-07-10 21:58:411
史迪威公路的公路相关
卫立煌(1896至1960年),国民政府军“五虎上将”之一,行伍出身,曾在孙中山的广州大本营担任警卫,历任国军要职,因与八路军友好合作获“嫌”而被削去兵权,到1943年7月又起用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全权指挥滇西抗战,积极争取史迪威将军的支持,与美军良好配合,亲临前线制订计划,打响了“滇西反攻战”。一边入缅作战,一边修筑“中印公路”,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取得了滇西大反攻的胜利,被美国《时代周刊》赞誉为“常胜将军卫立煌”,因此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勋章,升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驻印军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被誉为“东方隆美尔”,攻克密支那后,升任新一军中将军长,1945年初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打通了滇缅公路,胜利结束了第二次缅甸战役。日本投降后又率军光复广州,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军”。不过到了解放战争,国民党的正规军都打不过共产党的野战军。卫立煌曾被委任东北“剿总”总司令,又被视为“消极”而遭软禁,1949年出走香港,不去台湾而回到北京。“天下第一军”被派去抢占东北,也被林彪的第四野战军打得七零八落直至全歼。孙立人后来在台湾被扣上“预谋兵变”的帽子,长期软禁至1988年。 二战后,由于种种原因,史迪威公路的大部分路段处于废弃状态。其中印度境内部分的路况尤其差。从雷多开始延伸23公里,由于严重滑坡,再加上年久失修,这一段公路已经不能通过任何车辆了。剩下一直延伸到印缅边境的大约36公里路段,出于行政和安全考虑一直在关闭之中,2004年开始重修,重修的史迪威公路全长约1724公里,起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穿越缅甸,终点为中国昆明。在印度境内的长度为61公里,在缅甸境内长为1031公里,中国境内长632公里。史迪威公路中国境内路段已经于2007年4月建成通车。史迪威公路以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中印缅三国,中印两国曾先后数次倡议重修。中国政府尤其是云南省地方政府不断积极推动,不仅多次对云南省境内昆明至保山、腾冲的公路升级改造,并选择新路线,修建了更为笔直宽阔的昆明至大理、保山的高等级公路,缩短原有路线长度,而且主动帮助缅甸重建腾密公路,解决史迪威公路全线贯通的最大困难。相比中国的积极行动,印度虽然高度重视重建史迪威公路,但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未有具体行动。早在1998年,印度东北地区的7个邦就签署了联合合作计划,拟重开史迪威公路。但直到2004年,该计划仍未启动。据闻阿萨姆邦是印度分离主义活动密集地区,印度政府担心重开史迪威公路有可能间接壮大分离主义势力。史迪威公路能否真正重现昔日辉煌,缅甸政府的态度也十分关键。缅甸联邦政府于2004年5月正式批准了由云南的公司帮助重修史迪威公路的合同。史迪威公路是连接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的最便捷通道,是中国走向南亚大市场最便捷、最具经济吸引力的陆路大通道。中印边界绵延数千公里,却没有一条畅通无阻的陆上通道,这大大束缚了两国的人员和经贸往来,也限制了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发展。印度国会议员阿罗恩·萨马以《史迪威公路———中国西南与印缅孟贸易与合作发展的断裂带》为题发表文章,呼吁加快恢复这条公路的使用。他说,印度次大陆的东北部在地理意义上是东南亚的开端。这条公路同时也被认为是亚太经合社提议的泛亚公路和铁路的断裂带。重开史迪威公路,可以把中国东部和东南亚的新兴生产基地与印度及南亚其他国家的广大市场连接起来。2023-07-10 21:58:471
史迪威事件的事件背景
1942年1月2日蒋介石允任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后,为尽快实现罗斯福总统所倡议的设立中美英三国政府代表组织——联合计划作战参谋部的建议,俾加强中美英三国问的进一步合作,于1月4日致电在美国的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嘱其请求罗斯福总统遴选其亲信的高级将领来华,担任中国战区联军司令部所属参谋部之参谋长职务;而美国政府也正拟物色一高级将领赴中国协助作战。双方为此一拍即合,后经反复磋商,选定“想象力丰富,灵活多变,自信心强”的美国陆军第三军军长史迪威中将担任此职。2023-07-10 21:59:031
史迪威身高多少
史迪威将军身高为5英尺9英寸,约1米82。说明如下: 5英尺等于1.524米即152.4厘米,(1寸约合0.033米),9寸等于0.297米即29.7厘米。5英尺9寸就是182.1厘米。2023-07-10 21:59:172
史迪威为何称蒋介石为“花生米”
自从史迪威从缅北败退,即开始与蒋中正关系逐渐不和,史迪威在言论与日记中替蒋中正取了个“Peanut”(笨蛋、没用的小人物。直译是“花生米”)的绰号,还说蒋是中国第二个“叶名琛”,甚至将黄山的蒋中正行馆称为“Berchtesgaden”(希特勒山庄)。2023-07-10 21:59:264
史迪威将军身高有多少
史迪威将军身高为5英尺9英寸,约1米82。说明如下: 5英尺等于1.524米即152.4厘米,(1寸约合0.033米),9寸等于0.297米即29.7厘米。5英尺9寸就是182.1厘米。请采纳,谢谢支持!2023-07-10 21:59:352
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是公办还是私立
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是公办。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四川外哗举语学院等有关机构主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综合教育学校,创建于1993年。开办初中、高中。学校充分依托重庆交通大学大坪校区丰富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四川外语学院等有关正芦睁机构创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中学,创建于1993年,开办初中,高中,出国留学预科,高端英语培训。学校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旨在纪念史迪威将军,促进中美友好,建搭中美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桥梁。建校17年以来为社会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并先后选送了近千名中国优秀中学生赴美国,进入如康纳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深造。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中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家璐、美国大使馆、美国成都总领事馆的多位美国外交官曾访问我校。录取统计2011届史迪威外语学校留美班各办学点:重庆巴蜀中学、重庆外国语学校、四川外语学院、昆明十二中、四川南山中学、深圳云顶学校史迪威留美预科学生获美国大学录取通知已超380人次。其中获排名前56名美国大学录取的达118人,获排名前69名美国大学录取的达189人,尚还有南加州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波士顿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等若干排名前56名的大学将在4月15日前发放通知!2023-07-10 21:59:421
是什么原因使“一二九运动”爆发的?
史迪威自泰国返回北平时,已进入初冬的1935年11月。日本在平津非军事区以北集结了重兵,对宋哲元将军施加压力,要他宣布河北、察哈尔、绥远、山西和山东等5省脱离南京政府,以完成日军割取华北之计划。宋哲元这次奉南京政府旨意,在日本压力下依从了。但是,他并没有屈服,他指望南京能作出抵抗的决定,但蒋介石却按兵不动。日军肆无忌惮,在平津一带举行军事演习进行恫吓。11月25日,国民党专员、汉奸殷汝耕在通县宣布冀东22县脱离中国政府,日本要宋哲元12月10日前宣布“华北自治”。中国人的怒火骤然爆发出来了!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了大规模抗日游行。史迪威观察到了这个如“五四运动”一般的“一二九运动”。当时路旁的行人,都为游行的学生们鼓掌,一同高呼抗日口号,好多人不顾军警的阻拦加入了游行的队伍,甚至连黄包车夫也振臂高呼起被禁止的抗日救国口号。这次游行立即扩大到全国各大城市,势不可当。向南京政府请愿的学生们,乘上京沪线火车,沿途劝说人们迫使政府立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随后几个月里,北方民众中出现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全国救亡联盟”等抗日救国团体。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口号,在各阶层民众中广为传播,并受到热烈拥护。史迪威在这期间,不断看到《大公报》等中、英文报纸上有关红军长征的报道。1935年底,他着手整理了一本“关于中国共产党情况”的小册子,也给别的武官看过。1936年2月,英国大使馆在一项照会中,还专就史迪威提供的小册子“很有意思”,表示感谢。史迪威当然不了解马克思主义,但他熟悉并同情中国农民的苦难,所以他把共产党的出现,看作是农民遭受压迫的结果。2023-07-10 22:00:091
黑人盲人歌手史迪威.旺达的介绍
u3002u3002u30022023-07-10 22:00:161
史迪威在缅甸的指挥部建在哪里?
1942年3月12日,史迪威率领随行人员从腊戍驱车赶往眉苗。眉苗位于缅北交通要冲曼德勒以东,是一处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避暑胜地,被称作缅甸的””夏都””。城里的街道和房屋都是按照英国式样建造的,仿佛是一座欧洲中世纪的城堡。当时,英国在缅甸的总督府和英军司令部都设在这里。史迪威也在这儿选了一座美国人的浸礼会教堂,建立了他的指挥部。2023-07-10 22:00:231
回美国之后,史迪威得到了哪一个指挥位置?
1945年1月,太平洋西南战区的美军部队,在麦克阿瑟将军的指挥下进攻吕宋岛,随即向马尼拉进军。2月,海军上将尼米兹率领的太平洋中部战区部队在硫磺岛登陆。史迪威密切注视着战场形势的变化,仍盼望着有一天能指挥美国军队对日作战。根据第二次魁北克会议的决定,盟军已把太平洋作为对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同时准备在中国沿海登陆,以消灭大陆上的日军。美联社2月7日发表的一篇文章曾在评述这一计划之后,分析了能指挥中国沿海登陆作战的军官人选,其排名顺序依次是史迪威、麦克阿瑟和尼米兹。4月,美军对太平洋上的指挥系统作了调整,麦克阿瑟任太平洋美国陆军总司令,尼米兹统率太平洋地区的所有海军舰队。同月,罗斯福逝世,副总统杜鲁门继任。5月,马歇尔安排史迪威到麦克阿瑟的太平洋前线视察,顺便也看看那里有没有合适的指挥位置。史迪威和麦克阿瑟是仅差一届的西点军校同学,彼此非常熟悉。麦克阿瑟很热情地接待了他,向他介绍了前线情况,并为他安排了视察活动。美军在太平洋上正迅速推进,菲律宾的战斗已基本结束,硫磺岛也已占领,冲绳岛和塞班岛上的战斗正激烈地进行。6月18日,史迪威准备回国,麦克阿瑟又与他亲切交谈。他问史迪威是否愿意担任他的参谋长,史迪威摇了摇头,对他说:“我认为我适合当一名前线司令官。”麦克阿瑟又问他,作为一名四星上将是否可以担任集团军司令。史迪威答道:“只要让我带兵打仗,哪怕指挥一个师也行。”可是,当时确实没有位置可以安排。第二天,史迪威只好离开前线回国。当他抵达夏威夷的火奴鲁鲁时,突然接到麦克阿瑟的电报:“立即返回关岛,指挥第10集团军。”原来,该集团军司令巴克纳将军在冲绳指挥作战时,不幸被弹片击中身亡,史迪威侥幸得到一个指挥位置。6月23日,史迪威正式就任第10集团军司令。但在同一天,美军已基本占领了冲绳岛。以后的战争进程更是急转直下,史迪威终于还是没能指挥美军部队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役。2023-07-10 22:00:411
史迪威公路之所以著名是因为?拜托各位了 3Q
史迪威是当时抗日战争时期美国派驻中国国民政府的军事参谋长。条史迪威公路是1944年中国军队在滇西和缅北大反攻胜利后修通的自印度东北部雷多终至中国云南昆明的公路,在枪林弹雨中为中国抗日战场运送了5万多吨急需物资,被称为“抗日生命线”。它从印度东北部边境小镇雷多出发至缅甸密支那后分成南北两线,南线经缅甸八莫、南坎至中国畹町;北线经过缅甸甘拜地,通过中国猴桥口岸、经腾冲至龙陵,两线最终都与滇缅公路相接。 美军镜头里的“史迪威公路” 无须炒作的“24拐”之谜 一支车队正在缓慢地艰难攀爬着曲曲拐拐的史迪威高山公路,20多个180度的拐弯叠加着升到山顶,构成了一个世界公路奇观;这幅照片拍摄得非常成功,还在于全景般地展现了这条抗日战争的国际大通道,很早就被中外报刊刊登,使“24拐”成了著名的“滇缅公路”或“史迪威公路”或“利多公路”的标志。所谓“拐”指的是道路的拐弯,照片中明明可以数出21拐,不知何故日本人却只数了“20拐”——当然,多数几拐少算一拐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地方只有一个,它在中国,这个事实无可置疑! 时至2004年,一个认真细心执着的中国二战历史研究者发布了自己的研究结果,声称多方寻找“24拐”照片的地点,竟然遍寻不得。过程很曲折,寻找很艰难,结果却在贵州省晴隆县近郊找到了——原来“24拐”不在云南,而是在贵州,从而纠正了五十七年来“24拐”在滇缅路上的谬误。 可是,对“24拐之谜”的解读后来不能完全按照良好的初衷继续,有些人转而炒作“24拐”的“省属”之争,争抢这个贴金标志。好在有严肃的学者根据这条抗战公路的修建历史详加考证,指出了英语与汉语、中方与美军、名称、时间与空间的演变,说明不管这条公路与“24拐”现属何处,都是中美联合抗击日军的艰苦卓绝的象征,这个历史不会改变。 蒋介石命名“史迪威公路” “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急需开辟一条新的国际通道,连接昆明,西至缅甸腊戍。从昆明至畹町,须赶修下关至畹町547.8公里公路,途经地形地质极为复杂的滇西横断山脉末支,穿越高黎贡山等6座大山,跨越怒江、澜沧江等5条深谷急流,穿越悬岩峭壁8处。时间紧、任务重、气候环境恶劣、施工条件极差,时为中国公路建设史上最艰巨的浩大工程。国民政府于1937年10月下令征调云南民工20万人“须最速完成”,总工程处设在保山,分设关漾、漾云、云保、保龙、龙潞、潞畹6个工程处。 据载,时有龙陵县长接到云南省政府“鸡毛信”紧急命令,同时收到一副手铐,命令:该县工程土石方限期完成,否则县长自戴手铐来昆明听候处分。这位县长来到潞江如法炮制,拿出省政府的紧急命令和手铐对土司兼区长说:我是流官,你是世袭土 司,潞江修路若是完成不了,我只好拉着你一起跳怒江了。从1937年11月至1938年8月,12个县的各族人民自带口粮行李扎营千里,冒着瘴疠,劈山开路,凭着一腔报国热血以献出两三千人生命为代价,仅用8个月时间就抢修出了这条被美国总统罗斯福称赞为“人间奇迹”的滇缅公路。罗斯福特派驻华大使詹森视察后说:“中国政府能于短期完成此艰巨工程,此种果敢精神与毅力,实在令人钦佩……第一缺乏机器,第二纯系人力开辟,全赖沿线人民的艰苦耐劳精神,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 有了车辆、修了公路,还奇缺司机和修车工人,于是向海外招募机工。以爱国侨领陈嘉庚为首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发出了祖国的召唤,立即从南洋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分批赶回了3200名华侨机工,开动了滇缅路上近三分之一的军车,与国内的约6000名机工并肩作战。 到1945年1月“中印公路”胜利打通——从印度的利多,经缅甸密支那,分南北两线连接到滇缅公路。1月25日,滇缅公路或许应当是“中印公路”正式通车。据载:蒋介石在庆祝仪式上宣布:“我们打破了敌人对中国的包围。请允许我以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名字为这条公路命名,纪念他杰出的贡献,纪念他指挥下的盟军部队和中国军队在缅甸战役中以及修筑公路的过程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可是,史迪威早在3个月前去了冲绳,从中国去职,因为太过傲慢,惹得蒋介石不悦。滇缅公路变成“史迪威公路”,蒋总裁打了史迪威一巴掌,又补偿了其一点面子。 “抗日虎将”和“东方隆美尔” 卫立煌(1896至1960年),国民政府军“五虎上将”之一,行伍出身,曾在孙中山的广州大本营担任警卫,历任国军要职,因与八路军友好合作获“嫌”而被削去兵权,到1943年7月又起用为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全权指挥滇西抗战,积极争取史迪威将军的支持,与美军良好配合,亲临前线制订计划,打响了“滇西反攻战”。一边入缅作战,一边修筑“中印公路”,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打通了中印公路,取得了滇西大反攻的胜利,被美国《时代周刊》赞誉为“常胜将军卫立煌”,因此获得国民政府颁发的勋章,升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副总司令。 驻印军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被誉为“东方隆美尔”,攻克密支那后,升任新一军中将军长,1945年初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打通了滇缅公路,胜利结束了第二次缅甸战役。日本投降后又率军光复广州,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军”。 不过到了解放战争,国民党的正规军都打不过共产党的野战军。卫立煌曾被委任东北“剿总”总司令,又被视为“消极”而遭软禁,1949年出走香港,不去台湾回到北京。“天下第一军”被派去抢占东北,也被林彪的第四野战军打得七零八落直至全歼。孙立人后来在台湾被扣上“预谋兵变”的帽子,长期软禁至1988年。2023-07-10 22:00:481
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如何
很好重庆市一所全日制综合教育学校,学校充分依托重庆交通大学大坪校区丰富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积极开展办学活动,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还是一所为纪念史迪威将军而创建的英语特色中学。由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四川外语学院等有关机构主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综合教育学校,创建于1993年,学校建制完善,设有行政部、教务部、教学部、培训部、教育咨询部、出国留学服务部等部门,教职员工一百二十余名,其中硕士以上占40%,大学本科以上占97%。学校建校十八年来,成绩突出,多次获得重庆市教委先进办学单位称号。2023-07-10 22:00:551
史迪威在东吁失守后是什么心情?
史迪威在日记里,记下了他当时的痛苦心情:””精疲力竭,我在精神上几乎崩溃了……,我发誓,我真的受够了。””第2天,他在无可奈何之中离开前线。途中又见到了杜聿明和廖耀湘。””廖和杜仍在支吾其词。他们根本就不打算进攻。前线平静无事,日本人没有反应。十足的懦夫。””他在东吁一线集结部队向日军反攻的计划已经破灭,远征军根本不听他的命令和指挥,在杜聿明、廖耀湘的背后,还有一支牢牢地控制着他们的铁腕。””机会就在手边,却眼睁睁让它溜走了。既然无所作为,那就坚决辞职。””史迪威暗暗下定了决心。2023-07-10 22:01:341
史迪威为什么放弃彬文那会战?
要实现””彬文那会战””计划,关键的一环是要保证远征军主力的翼侧安全。他在眉苗约见了亚历山大,要求西线英军必须固守亚兰谬一带的协防地区。1942年4月9日,史迪威在曼德勒和彬文那检查了新38师、第96师和200师的部署情况。第2天,他又赶到东线,视察了第6军的防务。这个军的三个师至今还没有与日军接手,他们的装备和战斗力比第5军还要差些。史迪威要求军长甘丽初,必须守好东部防线,伺机攻击前进。正面新22师的逐次抵抗打得十分艰苦。廖耀湘指挥着他的3个团交替掩护,边打边退,一面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一面将日军引向彬文那地区的预设阵地。精心设计和组织的””彬文那会战””计划,正在一步步地实现。恰在此时,史迪威最担心的情况出现了。西线英军放弃了亚兰谬,并一路后撤,在逃至仁安羌一带时,被日军第33师团一支1000多人的穿插部队切断退路,英缅军第1师7000多人陷入日军包围。同时,东线也出现了严重情况,日军第56师团从东吁转向右侧迂回,在莫契击溃了第6军55师,正急速向乐可、东枝方向穿插。彬文那地区的远征军主力,东西两翼都遭到了日军威胁,情况十分危险。4月16日,史迪威在给夫人的一封信中写道:””我想,我们很快就会在日军的进攻面前失败。……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力量,如果我们被日本人赶进深山老林,那并不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18日,史迪威不得不放弃彬文那会战,命令第5军各部向漂贝、塔泽、敏铁拉一带撤退。2023-07-10 22:01:411
《筷子长度》哪位抗日将领在史迪威面前嘲讽美军不如日军?
孙立人,安徽舒城三河镇人,1900年出生于安徽庐江金牛镇。毕业于清华大学和弗吉尼亚军事学院。政府被列为陆军二级上将。当他第一次进入缅甸时,他是第38师的指挥官,并在孟关山口和孟珙山谷打败了日本人。第二次进入缅甸时,他是新军的指挥官。他被称为丛林之狐和东方的隆美尔。这位杰出的“东方隆美尔”带领新军一路胜利,第二次远征无疑是一系列辉煌的胜利。新军兴高采烈地开进了这个国家。沿途的人们吃着水壶里的泥,表示欢迎。士兵带着600名日本战俘和三头大象来到广州接受日本投降。万人空巷的广州,人们争相一睹中国远征军的风采。孙立人担任远征军新军指挥官时,是史迪威最器重的中国军官。但有趣的是,精通英语的中国将军大部分时间都在和史迪威争论。史迪威去重庆开会了。美军代理司令部参谋长贝里诺认为康虎河谷只有少数日军指导军官和缅甸伪军,于是命令112团进攻林斌、拉贾斯坦邦等日军据点,进展艰难。审问俘虏后,孙立人发现至少有两个日军团,认为情况不对,与帕克吵了起来,要求立即派援军。双方的争执迫使史迪威提前飞回,质问孙立人为什么不尊重参谋长。孙说:“日军不是美国人,没有路不可能用大炮!”这让史迪威等美国人非常气愤,但史迪威不得不承认亲自去拉各斯是有道理的,于是命令孙率领新组建的38师主力,帮助他在邦邦大获全胜。一场战斗下来,我才知道日军面对的是两个完整的步兵团,而不是两个旅。2023-07-10 22:01:481
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的学校简介
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四川外语学院等有关机构创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中学,创建于1993年,开办初中、高中、中专,出国留学预科,高端英语培训。学校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旨在纪念史迪威将军,促进中美友好,建搭中美文化教育交流合作桥梁。建校17年以来为社会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初、高中及中专毕业生,并先后选送了近千名中国优秀中学生赴美国,进入如康纳尔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密西根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深造。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中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家璐、美国大使馆、美国成都总领事馆的多位美国外交官曾访问我校。学校建制完善,设有行政部、教务部、教学部、培训部、教育咨询部、出国留学服务部等部门,教职员工一百二十余名,其中硕士以上占40%,大学本科以上占97%。学校建校十八年来,成绩突出,多次获得重庆市教委先进办学单位称号。2003年以来,我校与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巴蜀中学,重庆外国语学校,四川绵阳南山中学,昆明12中著名大学,中学开办留美预科,历经七年,成果丰硕、享誉社会,已有千余名学生从这里跨出国门,奔赴美国名校深造。留学美国预科除设置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数学微积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心理学、美国历史、美国精英体制和精英培养介绍等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提供英语水平的同时,拓展知识面,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对美国的文化及教育体制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高端英语培训中心,主要针对托福、雅思、中学、企培等项目,以小班制教学及一对一为主要培训模式,以踏实求稳和提高分数为办学特色,以“高标准。严管理、成绩提高显著”为主要优势,以严格管理,扎实教学,保障学员分数提高。中心自成立以来,平均培训周期27天,平均培训时间70小时,托福,雅思,SAT分数平均提高幅度到50%以上,美国中学生学习交流项目,针对有意赴美完成中学学业的学生,经过考核审定,合格学生可进入美国公立和私立学校完成学业,入驻美国接待家庭或学校公寓,重庆史迪威外语校已成功选送一大批中国中学生到美国佛罗里达海军学校、美国明尼苏达中学、美国加州蒙特维斯特学校等全美知名私立学校进行深造。Work and Travel大学生美国带薪实习,由美国新闻总署和美国移民局组织、主要针对年龄在18-26周岁的在校大学生,于每年暑期前往美国进行为期2-4个月(5月底至9月底)的带薪实习,通过此计划增加学生的工作经历、增强求职竞争力、锻炼社会适应能力、独立生活处事能力、提高英语的实用性。用分数尊重学生和家长、让孩子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领袖……严谨、求实、创新的重庆史迪威,以教育实效为依据、以成绩提高为标尺、以严格管理为手段、以完善体系为依托……书写史迪威十七年骄然历史。2009年,2010年,史迪威留美预科7个班,近400名学生分别被加州大学-伯克利,佐治亚理工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戴维斯分校,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宾州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西雅图、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波士顿大学,匹兹堡大学、普渡大学-西拉法叶,乔治华盛顿大学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等六十余所名校录取,铸就斐然成就!2023-07-10 22:01:551
史迪威公路的公路由来
有了车辆、修了公路,还奇缺司机和修车工人,于是向海外招募机工。以爱国侨领陈嘉庚为首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发出了祖国的召唤,立即从南洋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分批赶回了3200名华侨机工,开动了滇缅路上近三分之一的军车,与国内的约6000名机工并肩作战。到1945年1月“中印公路”胜利打通——从印度的雷多,经缅甸密支那,分南北两线连接到滇缅公路。1月25日,滇缅公路或许应当是“中印公路”正式通车。据载:蒋介石在庆祝仪式上宣布:“我们打破了敌人对中国的包围。请允许我以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名字为这条公路命名,纪念他杰出的贡献,纪念他指挥下的盟军部队和中国军队在缅甸战役中以及修筑公路的过程中做出的卓越贡献。”可是,史迪威早在3个月前去了冲绳,从中国去职,因为太过傲慢,惹得蒋介石不悦。滇缅公路变成“史迪威公路”,蒋总裁打了史迪威一巴掌,又补偿了其一点面子。2023-07-10 22:02:211
史迪威中学高中部好不好
学校很好。学校充分依托重庆交通大学大坪校区丰富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积极开展办学活动,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还是一所为纪念史迪威将军而创建的英语特色中学。10余年来,在托福强化培训、指导申请美国著名大学、签证指导培训等全过程系统设计、系统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训托福、申请大学以及美国签证等三个方面成功率指标都达到90%。是现今中国大陆提供培训托福、申请大学以及美国签证等三个方面全过程系统设计、系统服务唯一机构。成为中国大陆中美教育交流最大最成功的机构之一。建校15年来,先后选送了近千名中国优秀中学生赴美留学,他们分别进入康纳尔大学、弗吉利亚大学、威斯康辛大学、华盛顿大学、密西根大学等数10所知名大学深造。2023-07-10 22:02:352
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
托福是出国读书才用的。读一外应该学新概念吧。学校和史迪威联合我在一外没有听说托福很难的,你英语不好建议不用去。而且高二转学可能不太好2023-07-10 22:02:541
史迪威外国语学校学费好嘛
2021年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收费标准(学费):初中9000元/学期;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四川外语学院等有关机构主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综合教育学校,创建于1993年,开办初中、高中。重庆史迪威外语校充分依托重庆交通大学大坪校区丰富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积极开展办学活动,建校以来为社会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初、高中毕业生。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还是一所为纪念史迪威将军而创建的英语特色中学。史迪威将军的女儿南希、孙子约翰都先后担任学校名誉校长,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美国大使馆、美国成都领事馆总领事、领事等多位美国外交官员、美国西雅图等教育代表团都相继访问过重庆史迪威外语校。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家璐、重庆市人大主任于汉卿先后到校视察工作,学校王校长也受到原外交部长李肇星、重庆市委书记贺国强、付市长甘宇平等领导的接见,史迪威外语学校成为重庆市中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10余年来,在托福强化培训、指导申请美国著名大学、签证指导培训等全过程系统设计、系统服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训托福、申请大学以及美国签证等三个方面成功率指标都达到90%。是现今中国大陆提供培训托福、申请大学以及美国签证等三个方面全过程系统设计、系统服务唯一机构。成为中国大陆中美教育交流最大最成功的机构之一。2023-07-10 22:03:361
远征军入缅何以惨败?主要原因不在史迪威,而是英国的傲慢与偏见
1942年是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极为严峻的一年。轴心国的进攻咄咄逼人,各大反法西斯战场均承受着巨大压力,战争危机仍在不断加深。 刚刚建立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不仅面临全球战争形势吃紧和联盟体系内在缺陷所带来的种种问题,而且也深受中、美两国对既定政策和军事合作关系所持的不同立场和见解的影响,中美关系中潜在的各种问题暴露出来。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虽然成立了中国战区,但中国并未在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派驻代表,美、英两国也没有具体讨论过中国大陆的战略指挥和部署问题,盟国也没有地面部队在中国作战。中国基本上仍是独立作战。中国和盟国进行军事合作的主要舞台是缅甸战场。 缅甸战役是中美(也包括中英)结盟后开展的首次军事行动,也是初生的中美同盟经受的第一场考验,贯穿其中的复杂关系及其结果是战时盟国在亚洲关系的一个缩影。 珍珠港事变后,日军挟珍珠港奇袭成功的余威,从印度洋到西南太平洋一线全面出击,英国的防线频频告急。 1942年1月中旬,日军主力从泰国向缅甸进攻,打响了第一次缅甸战役。 日军进攻缅甸旨在切断从仰光到昆明的运输线,从军事上夺取缅甸这样一个从东南亚到西南太平洋和中太平洋防线的西南战略要冲,从政治上迫使重庆政府屈服,并对印度形成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使英国在远东的防线彻底崩溃。 日军一路所向披靡。3月8日,日军占领仰光,并继续北犯,企图夺取缅甸全境。 美国对缅甸防御的思考更多地出于对华政策的考虑。在罗斯福看来,保住缅甸是体现美国对华政策政治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 罗斯福认为,殖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为了自身的安全,西方世界必须抛弃那种把亚洲人视为劣等民族的做法,而平等地对待中国是防止“东西方今后发生根本裂隙”的最好办法。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从军事角度考虑,认为要支持中国抗战,必须守住缅甸,保持援华通道畅通,但英国主要是为了维护殖民统治现状而战。 但是美国对缅甸作战既没有总的战略计划,也没有为缅甸派出地面部队,只有陈纳德率领的美国志愿航空队的100架p40老式战斗机和100多名志愿队员参加了战斗。 鉴于有关缅甸战役的各种决定都需要在英、中、美三方之间取得一致,还必须考虑澳大利亚的态度和反应,因此美国对缅甸战役的作用主要不是体现在前线杀敌,而是体现在负责军火供给和协调各种关系上。 预见到仰光可能失守,作为对策,美国军方提议启动两项重大工程,即开辟飞越喜马拉雅山的航线和修筑中印公路。 在1月30日日军攻占毛淡棉、仰光难保之时,罗斯福为了鼓舞中国士气,维持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开辟一条空中运输线和一条陆上补给线的计划,并责令哈里曼与当时常驻美国的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具体商谈。 宋子文更倾向于开辟空中航线。这条航线是从印度东北阿萨姆邦地势最高的萨地亚到中国昆明,全程七百英里,他估计用100架DC-3型运输机每月可以将12000吨租借物资运到中国。租借物资可在加尔各答登陆,然后经铁路北运至阿萨姆邦。哈里曼表示赞成宋子文的建议,只是对该航线飞越号称“世界屋脊”的喜马拉雅山所产生的困难有点担心,但总统保证任何纯后勤问题都能迅速“解决”。 2月初,空军参谋长阿诺德向总统建议,鉴于缅甸的主要港口仰光危在旦夕,有必要新辟一条从印度进入中国的空运航线。罗斯福便不失时机地予以推动,并于2月9日向蒋介石保证,“我们正在加大经非洲和印度到达中国的飞机渡运航线,无论仰光是否失陷,经过印度到中国的航线都将保持畅通”。 国民政府对于开辟中印航线和修筑中印公路的要求最为迫切。 1942年2月9日到21日,蒋介石夫妇在英国驻华大使卡尔陪同下访问印度的目的之一,就是加强中、英两国在共同对日作战中的合作,并争取英印当局对于开辟中印陆空交通线的赞同和支持。 中国与英印当局于同年4月达成协议: 在中、美、英三国的共同努力下,1942年5月,从印度阿萨姆邦飞越喜马拉雅山到中国云南昆明的空中战略运输线——“驼峰”航空线正式开通,从而实施了世界航空史上迄今为止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战略空运行动。 开辟陆上通道中印公路的计划也很快启动。早在日军打进缅甸境内之前,中国就预见到下缅地区有可能丢失,故1942年1月1日中国便提出用租借物资修筑一条公路的请求。 该公路预计从印度阿萨姆邦的利多起,穿过缅甸北部的崇山峻岭、森林河流,同中国境内的滇缅公路城镇龙陵连接起来。它要经过一条车辆从未走过的路线,是一项比开辟空中航线更为艰难的工程。 尽管美国工程专家估计要两年半的时间才能建成该公路,但作战计划处把它列为“紧急军事需要”。 因此,在史迪威到达中国或缅甸之前,这条后来被称为史迪威公路的修建计划已经得到有关各方的赞同。但是这条道路能否开通最终要取决于缅甸战事的进展。 在日军大军压境之际,盟国在缅甸防卫问题上却陷入矛盾和纷争之中,首先是中国军队入缅作战的问题。 英国出于轻敌思想、低估中国军队战斗力,特别是防范中国对亚洲民族主义影响的心理,对中国出兵要求推三阻四。1942年1月19日当日军攻占缅泰边境的土瓦时,虽然迫于战争形势,韦维尔于19日和21日分别答应中国第六军第九十三师和第四十九师入缅增援,但是对于驻扎在中缅边境的中国第五军和第六军的其余部分仍不肯放行。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没有任何政治的或行政的难题足以阻止中国军队参加缅甸防御,罗斯福亲自出面干预,他直接和丘吉尔进行磋商。 当时英国防线处处告急,丘吉尔对罗斯福的干预立即作出反应,敦促韦维尔允准中国主力入缅参战,韦维尔勉强同意,中国遂于2月3日下令第六军的其余三个师和第五军入缅。 如何协调盟军,特别是英、中在缅甸盟军指挥权问题上的矛盾,也是这时美国面临的棘手问题。 美方考虑到中国唯一的国际通道穿越缅甸,曾建议将缅甸置于中国战区范围之内,马歇尔所拟方案中缅甸西北部是在中国战区范围之内的,但是韦维尔希望把缅甸防务掌握在自己手中,提出从印度防区的角度能更好地处理缅甸问题。 最后经过折中,将缅甸划在了韦维尔的美英荷澳战区,而不是他的印度防区,旨在强调与中国的战略合作关系。 但是日军的神速推进使阿卡迪亚会议建立的英美联合指挥系统受到挑战,韦维尔的美英荷澳战区司令部于2月25日解散。 3月8日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决定进行战区调整,将战略责任一分为三: 根据这一调整,韦维尔现在是印度防区总司令,缅甸便根据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授权划归韦维尔的印度防区。 史迪威的军队在印度或者缅甸的军事行动都在韦维尔的统帅之下,此后不久亚历山大接替韦维尔任缅甸指挥官。 这种责任划分在缅甸问题上埋下了麻烦的种子。 首先,上述安排包括蒋介石将在联合参谋长会议指导下实施地方性战术行动这一点并未征求蒋介石的意见,特别是让英国统帅指挥缅甸战事的安排,令蒋介石非常愤怒。 这不仅是对蒋介石作为中国战区参谋长、中国作为大国地位的漠视,而且也不合情理。当时中国在缅甸参战兵力远远超过英军的数量,结果形成中国出兵,归英国统帅的局面。蒋介石极力反对由英国人来指挥中国军队,主张由史迪威来指挥缅甸战事。 3月9日蒋介石致电外交部长宋子文,嘱其转达罗斯福总统,鉴于英军在缅甸只有两个师,而中国有超过英军四倍以上的兵力,强烈要求由史迪威来指挥在缅甸的盟军,希望罗斯福就此事直接与英国政府协商,后又提议将缅北划入中国战区。 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史迪威与新任缅甸指挥官亚历山大的权限划分问题。 史迪威使华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指挥缅甸作战,但是英国人却不乐意看到史迪威出现在缅甸,亚历山大希望能指挥中国军队,而且在他看来,史迪威既没有参谋部,也不熟悉当地的情况。 丘吉尔补充说,英国人为中国军队准备了供给设施,并建立了师级层次的联络系统。亚历山大向总统提出建议,史迪威必须在亚历山大的指挥之下。 对于中、英在缅甸指挥权问题的争论,美国的立场是坚持美英联合参谋长会议的决定,同时尽力协调中英矛盾。对于蒋介石强烈要求由史迪威指挥缅甸战事的请求,罗斯福以此事极端敏感,但是相信史迪威会妥善处理为由予以婉拒。 至于英方要求史迪威在其节制之下的请求,罗斯福和马歇尔也予以应允,并向丘吉尔承诺,史迪威将在指挥权问题上与亚历山大配合,直到蒋介石同意。 与此同时,史迪威也积极致力于解决中英缅战指挥权之争,尽力说服英国人在装备中国军队的问题上尽量让蒋介石满意以换取他的合作。 在史迪威的努力下,英军答应解决供给问题。至于指挥权问题,暂时以史迪威和亚历山大达成密切合作的协议加以解决。 3月27日亚历山大访问重庆会晤蒋介石,中国终于同意将指挥缅甸作战的最高指挥权暂时交给亚历山大。 理顺在华各种关系、有效指挥入缅中国军队作战也是此一时期美国实施对华政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史迪威到中国后面临的局面与他的预想很不一样。 因为各种原因,美国驻华军事使团并没有一个能够正常运转的参谋机构供他接管,于是史迪威利用驻华军事使团的成员,加上自己带来的一干人马组成了一个司令部,于3月4日在重庆成立。 史迪威和蒋介石的第一次会晤于6日在重庆举行。 史迪威最急于了解的是蒋介石准备授予他的对中国军队的指挥权限及蒋介石的战略计划。 虽然史迪威很快就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中国战区参谋长和指挥入缅军队(第五军和第六军)的任命,蒋介石还对史迪威说,他已令其将士只听史迪威的指挥。 但是根据有的美国学者的说法,蒋介石关于中国军队的指挥权几经变动,一开始“给了史迪威,又收回来,然后又给了他”。 关于缅甸防卫问题,蒋介石和史迪威的分歧更大。 在史迪威看来,缅甸作战不仅是为实现保住缅甸,保住中国对外通道畅通这一重要军事目标,而且是为保住中国抗战的信心。 史迪威的计划是,如果仰光失守(在他制订计划的那一天,即3月7日,日军进攻了仰光),他打算利用中国军队和英军一道发动强大反攻,夺回仰光。如果反攻不成,盟军就退守曼德勒以东的高地,对向北进犯的日军侧翼构成威胁,并控制上缅地区。 10日,在史迪威与蒋介石的谈话中,史迪威说,缅甸对于中国的重要性要超过对于英国的重要性,因为英国守缅甸只为防守印度,但中国如失缅甸,就断绝了与外部世界的交通线。 蒋介石则认为,中国第五军、第六军“入缅之目的,原在固守仰光,现在仰光失守,我军入缅之目的已不存在”。 他担心敌军可能乘中国入缅之机,由越南袭击云南,“苟此举得手,滇省告急,大局将不堪设想,故调回入缅部队以固滇省及长江流域之防务,实为应有之考虑”。 如果说有留驻缅甸之必要,则是收复仰光,而这又非中国军队力所能及。而且蒋介石一再强调,第五军、第六军是中国的精锐部队,只能胜不能败。 可见,史迪威是一心想守住缅甸,保住一个中国与外部世界的通道;而蒋介石在仰光失守之后已经无心再战,希望保住精锐部队,回防本土。 由于盟国在保卫缅甸问题上纷争不断,在缅北保卫战中,盟军在指挥和战术配合方面举步维艰。 3月11日,史迪威入缅指挥作战。其间史迪威与蒋介石争议不断,中国军队和英国军队互相指责。 在这种情况下,1942年3月开始的缅甸保卫战几乎是灾难性的。组织散漫、充满失败主义情绪的英国部队以及指挥失灵的中国军队,根本不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并抱有明确目标的日军的对手。 这是缅甸战役中最激烈的一场战斗,显示了史迪威一贯认为的中国军队只要有坚强刚毅的领导就能有不俗表现的良好素质。 中国军队虽然损失了不少 汽车 、迫击炮、野战炮和高射炮,伤亡人数达20%,但是他们的英勇作战不仅拯救了缅军第一师,而且也拯救了其东面的印度十七师。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亮点是由陈纳德率领的美国志愿航空队的出色表现。根据4月份的统计数据,美国志愿航空队与敌机鏖战于缅甸上空,击毁日机33架,另外可能还有10架日机也被击毁,美国志愿航空队仅损失飞机1架,9架遭到炮火袭击,1名飞行员受伤。 但所有这些并不能挽回整个战场的颓势。 4月29日,东路日军攻占腊戍,切断滇缅公路,并于5月8日攻陷该地,同时西路日军攻入缅印北部边境。 中国军队冒着滂沱大雨,穿越深山密林,突破日军堵截,历尽千辛万苦,一部分退回云南省,一部分由史迪威率领撤往印度。 缅甸战役的失败对1942年的中美关系影响至大,它不仅使史蒋之间相互积怨,使蒋介石对缅甸反攻、对史迪威的指挥和与英国人的合作充满抵触情绪,更重要的是它突显了“保持中国于战争之中”的紧迫性与高难度,中美在如何扭转危局问题上的争论不断发酵、升级,终于酿成中美关系中的第一次危机。 缅甸失守后,中国不仅同外部联络的陆海路交通被切断,而且面临日军大举进攻中国西南的军事威胁。在陪都重庆,素来支撑国民党坚持抵抗的信念似乎发生了动摇。 宋美龄在5月23日写信给租借物资管理局局长居里说,中国的士气“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低过”,委员长也“第一次”感到悲观。 5月27日蒋介石在给罗斯福的信中指出,缅甸路失陷后,日本紧接着扩大对中国至关重要的南部、中部和西北部防御区的进攻,形势危急,而联合国家在太平洋上和亚洲大陆不断遭受挫折的现实,以及缺乏反攻决心的局面令人沮丧,中国抗战已经进入了他从未经历过的决定性阶段。 马格鲁德甚至认为,日军可能在云南发动进攻,并占领昆明,从而引起重庆政府的全面动摇,因此建议考虑作好撤离驻华美国军事人员的准备。 对于中国的现状,5月8日,高斯大使给国务卿赫尔连发两封电报,分析了缅甸失守和目前不利的军事形势在中国引起的反响。 高斯认为美国应冷静应对。 在他看来,日军不会马上对昆明发动重大攻势;蒋介石会继续抵抗;没有人能搞垮蒋介石,来同日本人媾和;蒋介石仍是盟国最终打败日本人的依托力量。 因此,美国必须在华稳住阵脚,“只要重庆政府继续存在并继续执行抗日政策,就不能作出任何引起中国人缺乏信心的举措”。赫尔和马歇尔同意高斯的判断。 5月9日,马歇尔向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发布指示,命令所有驻华美国军官务必“继续对中国的前途持沉着和乐观态度”,无论是在制订计划时还是在谈话时,都不得让人觉得美国认为“局势已毫无希望”,人员的行踪也必须严加限制,避免可能被人误认为美国人要撤退。 由此可见,缅甸失守后,维持中国继续抗战成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中心问题。 美国在先欧后亚战略之下所能设想的亚洲战略就是支持中国继续同日本作战,以便最大限度地牵制日军,并为最后反攻提供空袭日军海上航线和轰炸日本本土的基地。 而由于缅甸失守,能够把人员、武器、供给物资运入中国的一切可用的陆海通道均被截断,中国能够从外部获得任何援助的唯一途径就是“驼峰”空运。这条飞越世界屋脊的航线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运输线。 空运在7000多公尺的高空进行,气候条件恶劣(热带的雨季和世界屋脊的冰雪),飞机还可能遭到日军的攻击,加之可以提供的运输机有限,开始时每月空运物资不过几十吨,对于如此广大的中国战场真是杯水车薪。 罗斯福极为担心中国退出战争,一直坚持给蒋介石打气。 5月5日他要求空军参谋长阿诺德将军“研究”将物资空运到中国的“一切可能途径”,因为“不管多么困难,我们都必须使航线保持畅通”。 针对中国战场与外部世界相隔绝这种困难局面,美国陆军部作战司于5月26日向马歇尔提交了一份题为《保持中国于战争之中》的重要文件。 作战司分析了中国战场的形势,认为空运并不能给中国提供足够的供给,“重新开始经仰光向中国运送军火是极端重要的”,“如不采取措施重新打开通往中国的陆上通道,美国援助中国的承诺就没有意义”,“保持中国参战”的政策便难以实现。 马歇尔建议由史迪威来负责缅甸反攻行动,这得到总统的认可。 史迪威首先考虑的是由美国直接派地面部队来解中国之围。 他在5月25日发给陆军部的电报中重提当初的要求,希望派遣一到两个美国师用于对南中国海的盟国军事行动。如果美国的战斗部队被派到印度,他打算把这些美国部队补充到那些得到重新训练和装备的参加过缅甸作战的中国军队中,借助这支军队夺回缅甸,将日本人从泰国驱逐出去,然后从中国攻入河内——海南——广东的三角地带。 但在先欧后亚战略下,马歇尔一心想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根本无意把任何兵力抽调到亚洲战场,所以马歇尔只答应第十航空队重新划归史迪威指挥。 训练、装备、改革中国军队是史迪威用于解除中国困境的根本出路。在史迪威看来,中国现有的政治和军事组织事实上已经无可救药,只有依靠一批在“新军”中重新加以整训、装备和指挥的中国士兵,才能取得军事上的胜利。 史迪威计划组建两支新军。一支在印度建立,由他率领从缅甸撤退下来的中国军队余部组成,并招募新兵加以补充。 另一支规模较大的30个师的兵团将在中国云南省西部调集。这两个兵团将在美国人的指导下由中国军官自己指挥,它们在重新训练和装备后将出师缅甸,在英军协助下重新开辟通往中国的陆上通道。 根据上述设想,史迪威于5月26日提出了一个改造中国军队的方案,其要点为: 这一计划如果得以实行,势必完全打乱国民党军队长期形成的派系,不但会遭到这些派系的拼死抵抗,而且可能从根本上触动蒋介石的政权基础。蒋介石对此反应冷淡是可想而知的。 宋美龄在浏览了史迪威的报告后所作出的评价是这并没有超出以前德国顾问所提出的建议,并在20天后的一次会晤时说道,史迪威建议的激进的改革方案是行不通的,“如果头被砍了,其它什么都没有了”。 随后从5月26日到8月1日,史迪威也提过不少类似计划,多达13个备忘录,其中10个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但是为了安抚美方,蒋介石同意在印度训练一支小规模的中国武装部队。 (正文完)2023-07-10 22:03:551
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是茶园八中吗
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是茶园八中。茶园八中,既宏帆八中江南校区,也叫史迪威外语学校,这所学校是一校两牌,比较特殊,是民办。2023-07-10 22:04:021
是什么原因导致反攻缅甸被停滞不前,使史迪威感到失望?
1942年11月下旬,英国人就已经考虑缩小反攻缅甸的作战规模,他们提出由英军夺取缅甸西部的若开山、钦邦山和加列瓦一线,并袭扰日军的后方。很显然,英国的目的只是想为保卫印度构筑前进阵地,并不想收复整个缅甸,他们也不希望中国军队进入缅甸。12月7日,韦威尔正式提出取消反攻缅甸的计划。1943年1月8日,蒋介石也致电罗斯福,正式拒绝在预定时间发动缅甸作战。史迪威的心情十分沮丧,精心准备了近半年的作战行动,突然便被搁置起来了。他在日记中把1月8日这一天记成了“黑色的星期五”,并写道“英国佬得逞了,这正是他们想要的。现在他们想推卸责任,中国人也要撒手不管,让倒霉的美国人去勇往直前、艰难奋战吧!”史迪威得到了美国政府授予他的一枚“优秀服役十字勋章”,以表彰他在上一年4月冒着炮火亲临东枝前线指挥作战的英勇行为。但是,这也难以排解他心中的郁闷。他深深地感到:“迎着枪弹勇猛冲锋而牺牲,或许是一种解脱。我宁愿和士兵们一起战斗而长眠在大地上,也不愿卷入现在这种勾心斗角和讨价还价之中。”作为一名勇敢、刚毅的军人,他是那样渴望战斗,但是,中缅印战区复杂的同盟关系,像乱糟糟的一团绳索紧紧束缚住了他的手脚。2023-07-10 22:04:091
哪一条路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1945年1月23日,史迪威被任命为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职责是负责国内部队的训练工作。两天以后,从中国传来消息,他曾经付出巨大艰辛的中印公路于1月25日正式通车。从印度利多开出的第一批105辆卡车,满载着武器、弹药、油料,拖曳着重炮、山炮、高射炮,轰轰地开进中国云南。翌日,云南的门户畹町举行了隆重的通车典礼。2月4日,车队开抵昆明,10多万群众涌向路旁,挥舞着标语和小旗夹道欢迎。蒋介石发表了讲话,他说:“我们已经打破了对中国的封锁。为了纪念约瑟夫·史迪威将军的卓越贡献,和在他领导下的盟军以及中国部队,对缅甸战役和这条公路的修筑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我把这条公路命名为‘史迪威公路"。”中缅印战区的美军已一分为二,魏德迈任中国战区美军司令,索尔坦将军任缅印战区美军司令。索尔坦根据蒋介石的决定,正式发布命令,宣布了对“史迪威公路”的命名。他在给史迪威的来信中说,打通这条道路的是“您不可征服的意志”。据统计,从1945年2月至8月,共有386支车队沿着史迪威公路向中国运送了8万多吨物资。2023-07-10 22:04:161
重庆大成高中好还是史迪威好
重庆大成高中好。1、重庆大成高中的老师全是特级教师,而史迪威这个学校的老师全是高级的,前者的师资力量比后者强,因此好。2、重庆大成高中的教学设备时投影仪和白板,而史迪威的只有传统的黑板粉笔,前者的设施先进,因此好。2023-07-10 22:04:241
杜聿明为什么对史迪威不满?
杜聿明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参加了黄埔系的核心组织””复兴社””,是最受蒋介石信任和赏识的军事将领之一。1932年国民党组建第一个装甲兵团,他出任了团长;1938年,在该团基础上编成第一个机械化师——第200师,他晋升师长;同年底,第200师扩编为第5军,他又在不久荣任军长。第5军是国民党的王牌,蒋介石的嫡系,也是杜聿明起家的老本。初入缅时,蒋介石让他统一指挥第5、第6两军,随后又担任远征军代司令长官,他十分得意地把自己看作远征军的统帅。对于史迪威的到来,他的疑虑与不满比蒋介石有过之而无不及。2023-07-10 22:04:321
中国远征军时期美军参谋长史迪威的继任者是谁?
继任者是魏德迈 后来解放战争是美国总统特使身份来华 被蒋介石的邀请为在华顾问2023-07-10 22:04:412
史迪威外国语学校学费好嘛
2021年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收费标准(学费):初中9000元/学期。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四川外语学院等有关机构主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综合教育学校,创建于1993年,开办初中、高中。选择学校参考因素:一、师资师资力量强的学校,更容易吸引相对优秀的教师来工作,它的有一套成熟的培训系统。老师们有队伍,老中青传帮带,业务上成长得更快。思维更开阔,更容易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二、管理管理水平高的学校,更人性,更科学,更尊重老师的专业权威,更少组织一些看似轰轰烈烈,实际有违教育规律的活动。教书的教育水平更先进更专业。学生学的知识更全面,更系统。整体的教学水平肯定比其它学校更高。管理水平高的学校有:组内教研,大组教研,学期评课,个人展示,等等教研活动。教研气氛浓,教学中的问题、经验,随时随地交流,分享。教师们你追我赶,这样的老师,教学生不光是苦教苦学,更是钻研教法,让学生巧学巧练,省时高效。三、硬件现在政府投资的公立学校,硬件标准基本一致,相差应该不算大。但是在校舍面积,专业教室等方面,原有的差距是存在的。硬件建设论能给教师带来舒适的教学环境,教学更安心,教的更轻松。学生学得更舒心,一些先进的教学手段的应用更能开发学生的智力。2023-07-10 22:05:112
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高中美术特长班怎么样
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主要侧重的是出国留学预科,高端英语培训。美术差人强意。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建于1993年,距今已有25余年的历史,是一所全日制高完中学校。学校建设占地面积约50亩,建筑物面积约33617平方米。办学规模将达36个教学班,可容纳2000余名学子。学校各种硬软件设施配套齐全,设有教学楼、行政楼、学生宿舍楼、教师宿舍楼、食堂、室内篮球馆、礼堂、足球场等。配有先进的物、化、生、地理、美术、音乐、劳技、科技、计算机、语音、形体、心理咨询、校园电视台、录播教室、合班教室等功能教室。现代化信息技术设施设备齐全,班班通(多媒体教学,每个班级均配置),校园一卡通为师生教学、学习和生活提供便捷。2023-07-10 22:06:121
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录取分数线
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录取分数线是537.5分。根据相关公开信息查询得知2022年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录取分数线为537.5分,去年为533.5分。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是重庆市教委审批的全日制中学。始建于1993年,开办初中、高中,出国留学预科,高端英语培训。学校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2023-07-10 22:06:201
皎克西召开会议,史迪威和罗卓英对远征军部队的行动作了做了怎样的部署?
1942年4月25日,史迪威、罗卓英、杜聿明与亚历山大等英军指挥官在皎克西召开会议。会议认为盟军的前线部队已陷入危险境地,遂决定放弃曼德勒,撤往伊洛瓦底江以北。随后,史迪威和罗卓英对远征军部队的行动作了部署:第66新28师由曼德勒驰援腊戍,会同新29师阻击日军穿插部队;第6军东渡萨尔温江,向景栋方向集结;孤悬东枝的第200师,就近向第6军靠拢;远征军主力包括第5军新22师、第96师和第66军新38师,经曼德勒北渡伊洛瓦底江,退往英多、八莫、密支那方向,据守缅北三角地区,以确保印度——密支那——昆明的空中走廊。2023-07-10 22:06:281
抗日时期史迪威将军的性格怎样
想想他的外号就知道了,醋性子乔此人性格偏激,比较主观,听不近反对意见,而且对于持不同意见的人往往采取打压或其他方式,和他合作很麻烦看看他的经理就知道了,抗战初期,在中国当武官,发回去的报告内容基本都是:中国支撑不了多久,不要给中国援助后来42年的时候派到中国来当战区参谋长,在缅甸就和杜聿明等人不对付,远征军失败此君也有份退到印度以后,对缅甸的失败耿耿于怀,念念不忘打回去,于是忽略主要职责——帮助中国撑下去,而是将绝大多数物资用于反攻缅甸期间,和陈纳德就空军使用和航线问题还多次发生争执,采取了不少打压手法看看郑洞国的回忆录就知道了,郑当时也是受了不少窝囊气,史迪威为了发泄不满,把郑的配车都取消了接着是强压老蒋反攻缅甸,为此不惜暂停其他战场的援助,导致一号作战一败涂地又以此为条件对蒋逼宫2023-07-10 22:06:352
史迪威外国语学校高中升学率
98.6%。根据查询史迪威外国语学校公开信息显示,截止至2023年2月15日,史迪威外国语学校的升学率为98.6%。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是重庆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四川外语学院等有关机构主办,重庆市教委主管的全日制综合教育学校,创建于1993年。2023-07-10 22:06:411
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是私立学校吗
是私立学校。查询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官网得知,庆史迪威外语学校由个人投资建设的,属于私立学校。重庆史迪威外语学校得到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具备丰富的教育资源,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建校24年来为社会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初、高中及中专毕业生,并先后选送了近千名中国优秀中学生赴美留学。2023-07-10 22:06:481
晴隆史迪威小镇是那个单位承建
晴隆史迪威小镇是水电九局垫资承建。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晴隆史迪威小镇由水电九局垫资承建,建设项目用地面积17平方公里,总投资9.6亿元,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晴隆县莲城镇、沙子镇境内。项目涉及2个乡镇3个村。根据县政府的安排部署,该建设项目由晴隆县文体广旅局负责组织实施,由深圳向黔进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截止目前,该项目已投入2亿多,打造晴隆古城(含游客接待中心)、24道拐观景台、史迪威小镇、普晴林场运动基地四个景点,实施了游客接待中心及停车场,观景台主体建筑、观景天梯、花卉基地、停车场,史迪威小镇民居改造、广场、帐篷酒店、汽车旅馆,普晴林场66公里赛道、木屋酒店、树屋酒店等项目,并配套了景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但由于后期经营管理不善,安南古城及史迪威小镇汽车越野赛道资源闲置,未能发挥应有效益。2023-07-10 22:07:321
二战缅甸战场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
胡扯麦克阿瑟在二战期间就没到过缅甸,他是西南太平洋战区的司令官负责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反攻,主要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等地区的作战缅甸由英国人负责,属于东南亚战区一开始的最高司令官是印度总督,韦维尔后来换上了亚历山大,最后是蒙巴顿勋爵史迪威只是负责美国和中国部队负责英国部队指挥的是日后的英国陆军参谋长,斯塔尔2023-07-10 22:07:404
史迪威公路192县道能走吗
史迪威公路192县道不能走。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史迪威公路192县道基本已经废弃,路面崎岖不平,部分路面开裂,弯道较多,有很多石头散落,行驶在路面上很容易发生危险。2023-07-10 22:07:511
廖耀湘率远征军缅北三战三捷:史迪威心服口服
廖耀湘, 字建楚, 湖南邵阳人。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入法国陆军大学学习。在其军旅生涯中,主要任职于蒋介石嫡系部队。抗日战争中曾任新22师副师长,师长及新六军军长等职。1948年辽沈战役中战败被俘,1961年被特赦,1968年病逝,终年62岁。廖耀湘在对日作战中善打硬仗,屡建战功。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可圈可点,堪称一代抗日名将。 1942 年3 月,廖耀湘的新22师作为主力远征缅甸。当时在印缅战场日军投入了板田祥二郎的第15军团全部兵力,共计10 万余众。英、印、缅、 *** 军队由美国中将史迪威统一指挥,称为联军,共投入11 个师,总兵力不足7 万,兵力、装备相差悬殊。入缅之初,新22师在斯瓦战役中重创日军第五十五师团,解200 师及英军之围。后来,联军组织的同古、平满纳会战均告失利。联军被迫转移,担任掩护大部队转移的重任落到了廖耀湘的新22师身上。廖耀湘采取梯次阵地,逐次抵抗,诱敌深入,分割歼敌的战术,以一师之力顽强地拖住了日军整整21天,胜利完成掩护任务。然此时廖耀湘部已成孤军,且原定退路已被截断,处境非常危险。 廖耀湘临危不乱,果断地指挥部队改道“野人山”。所谓“野人山”,为缅甸南部的一片原始森林。其时正值雨季,大雨滂沱,道路被毁,瘴气、毒虫盛行,一支九千余人的作战部队由此穿过其困难艰险可想而知。日军视此为天然屏障,断言廖耀湘部会全军覆没于“野人山”。 经三个多月艰苦跋涉,新22师终于走出了“野人山”,抵达印度东部边境的列多。该师由进山时的九千余人骤减至三千余人。新22师走出野人山之后受到美国的训练和整编,全部换装了美式装备,一跃成为中国军队中装备最好的部队。整训完毕后,新22师即投入缅北反攻战役。 因缅北战场多在森林、河谷,为使部队掌握特殊环境下的战略战术,廖耀湘经反复调查研究,手编《森林作战法》、《小部队战术》、《城镇村落战斗》三部军事书籍,此为 *** 军的三部经典军事教材。缅北反攻战中,廖耀湘新22师为联军主力,共参战上百次,歼敌12000 余人,而且专打恶仗。 新22师独立作战的百贼河、索卡道、卡马英战役三战皆胜,所向披靡。在百贼河战役中,廖耀湘经实地仔细审察,临机改变原定作战计划,取得大胜,歼敌700 余人,敌大队长冈田中佐被击毙,而新22师只伤亡60 人。史迪威疑为谎报战功,竟亲自到战场清点敌尸,经核实无误后,由衷地竖起大拇指称赞:“中国军队,顶好,顶好。” 特别是索卡道战役中,廖耀湘以迂回与突破战术,出奇制胜,仅以四个步兵团的兵力,全歼日军号称“常胜军“和“森林战之王""的第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侥幸泅渡印度河逃脱。此战被 *** 视为经典的森林战,作为军事教材并载入其军事史册。 在卡马英战役中,新22师打通了中印公路,恢复了国际交通线,取得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胜利。1944 年8 月,廖耀湘升任新六军军长。为表彰廖耀湘在印缅战场的卓著战功,美、英、 *** *** 分别颁发他“自由勋章”、“十字勋章”和“ *** 勋章”。在 *** 众多将领中,以少将军衔同时获此三项荣誉的仅廖耀湘一人。2023-07-10 22:07:581
史迪威公路起点与终点路线图
史迪威公路又叫中印公路,始于印度东北部边境小镇雷多(原译列多),经缅甸西北部密支那,分北线与云南龙陵,腾冲相接;南线经八莫至云南瑞丽口岸,全长约800公里,于1945年1月24日通车。当日蒋介石在陪都重庆发表广播讲话,为表彰史迪威将军对中国抗战的贡献,特命名中印公路为史迪威公路。 但是,由于美、英盟国的媒体广泛报道位于贵州晴隆的“24道拐”为史迪威公路标识路段,大量援华物资经中印公路、滇缅公路、黔滇公路、川黔公路运至陪都重庆,直至抗日前线,因此将这几条不同年代建成的公路统称为“史迪威公路”。 史迪威公路与驼峰航线成为中美两国人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见证,而永垂史册。 西安 邹人倜2023-07-10 22:08:071
缅甸远征军总指挥
中国缅甸远征军?1942年4月2日,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任命罗卓英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归史迪威和英军太平洋战区司令指挥。10月,取消中国远征军第一路长官司令部,成立中国驻印度总指挥部,由史迪威和罗卓英分任正、副指挥;为了保持中国军队的独立性,另设副总指挥部,由罗卓英节制。由于史迪威要求营以上的军官由美国人担任,因而与罗产生了矛盾。1942年底,由于史迪威与罗卓英矛盾不可调和,罗卓英被调回国内,由第8军军长郑洞国接替罗卓英的职务,之后副总指挥部被撤销。1943年3月底,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云南楚雄成立,陈诚就任司令长官;1943年冬,陈诚因病辞职,卫立煌接任远征军司令。2023-07-10 22:08:143
国民为何不在正面战场投入主力部队却在缅甸战场投入美械部队?
中国远征军一共有两次:1942年一次,1944年一次。使用美械部队的是第二次。必须指出,缅甸和内地并不是国民党军队占领进攻方向之间的抉择。也就是说,即使不在缅甸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估计也不可能在内地战场发动进攻。自从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整个反法西斯战争局势基本扭转,美国的参战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但是这种有利的状况反而使国民党高层产生了“等胜利”的错误思想,即认为美国参战已经决定了战争了最后的结果,国民政府无需继续投入力量和资源进攻日军,只需做好防御工作,等待胜利的到来就可以了,保存实力战后与共产党内战。正是这种“等胜利”的消极思想使国民党军队失去了积极进攻的精神和意志。44年滇西大反攻得以发动几乎完全要靠一个人,中国战区的美国参谋长——史迪威。史迪威在第一次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时候,是中国远征军的参谋长;原本他的职责是协调中英军队的配合关系,但老史心高气傲,一直将自己视为中英军队的最高领导,因而也将缅甸作战失败视为自己的责任。所以,在第一次入缅作战后,他一直积极筹备反攻缅甸。而且,滇缅公路也是中国当时最重要的对外通道,对于维护抗日战争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即使打通滇缅公路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滇缅公路被截断的三年内,美国人一直靠驼峰航线向中国输送物资,运量低、损耗大。由此,44年滇西大反攻,国民政府其实根本不想打,是美国人要打。史迪威为了筹备爱大反攻,利用自己中国战区参谋长的身份,控制美援物资,重点装备滇西部队和驻印军。国内当时11个美械军,滇西有8个,正面战场有3个。大反攻的发动需要国民政府的批准,但蒋介石却迟迟不肯批准,最后史迪威用自己的官位和一个五星上将的前程换取了蒋介石终于同意发动进攻,终于促成了这次中国抗日战争中唯一的一次战略进攻的发动。还要指出,国民党方面的资料对史迪威评价不高,认为是史迪威坚持发动滇西大反攻,削弱了国民党军队正面力量,而且也将后来的豫湘桂大败归责于史迪威。但是,事实上当时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的兵力是完全足够应付日军进攻的,在精锐部队方面也不差。2023-07-10 22:08:213
24道拐在贵州什么地方
24道拐在贵州晴隆。十四拐俗称二十四道弯,又称史迪威公路。古代称鸦关,当地人又称之为半关。盘旋曲行于雄峻陡峭的睛隆山脉和磨盘山之间的一片低凹陡坡上,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离开晴隆时从上往下行走,徒步24拐别有滋味。到最后一拐与新路交汇处等往盘县的车。公路从第一拐到24拐之间已改道,多绕了几公里,客车已不行24道拐,惟有越野车还抄近道。贵州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生命线上的重要节点,举世闻名的盘山公路,“中国十大最美公路”之一。公路雄险,设计精巧,依山筑造,工程艰险,虽山势陡峭,弯道频急,但行驶者却无惊恐之感,且是许多自行车爱好者骑行的理想场地,被誉为世界公路设计史上的里程碑。晴隆二十四道拐的历史意义十四道拐成了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承担着国际援华物资的运输任务。日寇曾多次派飞机对二十四道拐公路进行轰炸,欲截断黔滇咽喉。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陆军准将约瑟夫·史迪威受任美军中缅印战区总司令兼盟军中国战区总参谋长,美陆军部长史汀生要求史迪威“维持滇缅公路”的运输,并致力于“改进中国陆军的战斗效能”。2023-07-10 22:0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