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觉醒年代的吴总监原型

2023-07-11 18:39:59
共2条回复
clc1

《觉醒年代》中的吴总监并没有现实原型,是虚构的人物。

该剧改编自小说《近代史》,由张永新导演,陆建艺编剧,于和伟、张桐、侯京健、马少骅、朱刚日尧、张晚意、曹磊、夏德俊等主演。

该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剧集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总的来说,剧集成功地展现了那个时代青年的理想追求和不懈努力的感人故事,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意义,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阿啵呲嘚

《觉醒年代》里的吴老应该是吴稚辉。吴稚辉,名敬恒,字稚辉,江苏武进人,吴稚晖在清末民初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觉醒年代中的蔡元培是非常好的朋友,他是国民党内著名的右派人物, 是蒋介石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基本上脱离了政治活动的前台。1949 年1 月逃离大陆去台湾,1953 年10 月30 日因病死于台北。

相关推荐

“世界免费欠我一个初恋”民国金牌选手吴志辉骂汪精卫三天吃不下饭!

吴稚晖虽然喜欢骂人,但很有分寸:从不骂蒋介石;就像骂蒋介石喜欢的人;同时,他对蒋介石反对的政治团体和个人破口大骂。把它们交给蒋介石,是吴稚晖的重要组成部分。1937年12月25日,吴稚晖给被称为“巾帼英雄”的陈璧君写了一封信,力劝汪精卫以民族大义为重,不要做汉奸。然而,吴志辉这封信一发出,汪精卫就发布了一条“奇闻”,公开叛逃。得知后,吴稚晖十分愤怒,起草了开除汪精卫党籍、永远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的决议:“汪兆铭违反党纪,危害党和国家,这是显而易见的。很难容忍这种强烈的正义感。就是把他永远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让他听党纪,看事实。”此后,吴志辉对汪精卫等人展开了一系列“骂战”。吴志辉的骂法很特别。——汪精卫被称为“汪精雀”、“白羊京”,是“陈屁裙”。汪精卫的心腹楚敏仪成了鼠蚊蚁,大汉奸周佛海成了“周狒狒黑”.当人们提到这些人的名字时,这种奇怪的责骂方式会让人感到厌恶。在汪精卫的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就是辛亥革命时刺杀北京摄政王。汪精卫因暗杀未遂被捕后,也曾写道:“慷慨易,从容难。一首华丽的诗,“快拿刀,别丢了年轻人的头”。这首诗的英雄气概激励了许多年轻人,于是汪精卫成为革命青年敬仰的英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曾经的反清义士,堕落成了可耻的汉奸卖国贼。吴志辉跺着脚骂他,“你是个漂亮的女人。你为什么是小偷?这个“污名”虽然只有八个字,却一针见血。这件事流传了一段时间,深深地刺痛了汪精卫的心。据说汪精卫听了这话,三天没吃饭。后来人们说“吴志辉是汪精卫的克星”,这是真的。吴稚晖早年信奉无政府主义,主张反对一切权威,对政治不感兴趣,不沉迷于当官。1925年,当吴稚晖听说他的老朋友施立要当北京政府的首席教育官时,他写了一封信,建议说:“官员不必做,国家大事不能不管。”不问国事,那是我国人民最大的弱点;一问国事,就会想到一个官员,这是我们人民的一大错误。一定要提倡一种官员万不得已,只能忍气吞声的氛围。"吴志辉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吴稚晖没有机会做大官,却一再拒绝:蒋介石任命他为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他拒绝上任;1928年10月,国民政府改组,蒋任命他为监察院院长,他拒绝接受。1943年8月,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去世。据说有人想推荐吴稚晖当国民政府主席。吴志辉多聪明啊。他立即拜访了蒋介石,发现他有意继任。他拒绝了人民的支持:“不,不,绝对不是千千。”我有一个怪癖。我每天都要在野外拉屎。你认为这是什么样的系统?有像我这样的国家元首吗?"当支持者看到他不想当主席时,他问:“你认为谁更适合继承主席的位置,年轻的还是年老的?”吴志辉假装生气,说:“有眼无珠。你不能自学。只有蒋介石才能领导中国军民抵抗敌人。他是我们国家的伟大英雄。他是个了不起的人才,还有比他更合适的人吗!”这些人被他们所说的话惊呆了。蒋介石听了这话,从心底里感到非常高兴。因此,蒋介石在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后,特别任命吴稚晖为宣誓监督人
2023-07-11 17:26:331

吴刘满是吴稚晖后代吗

是。吴刘满是吴稚晖的后代,儿子吴详的孩子。吴稚晖,江苏武进人,原名吴敬恒,1865年3月25日,吴稚晖出生于江苏武进,曾任天津北洋大学堂教习,上海南洋公学学长。
2023-07-11 17:26:391

觉醒年代吴稚晖第几集出现?

觉醒年代吴稚辉是在第五集出现,主张无政府主义 陈延年俩兄弟早期受他影响。 《觉醒年代》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和安徽省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由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承制。该剧由张永新执导,龙平平担任编剧,刘国华担任总制片人,于和伟、张桐、侯京健、马少骅、朱贺日尧、张晚意、曹磊、夏德俊等主演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该剧于2021年2月1日在中国内地首播,2021年7月12日《觉醒年代》在香港播出。 本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觉醒年代的百态人生。
2023-07-11 17:26:451

想知道吴稚晖是好人吗?

吴稚晖是坏人。吴稚晖最有名的“绝活”是骂人。他写文章,脏话连篇,极其难听,“正言斜语、国骂村骂、市井俚语”,全部用上。如果他只骂你是“猪狗”,那是最最轻微的脏话了。而他骂的人,并不只是辩敌。只要看不顺眼,谁都难逃他的毒口,而其更是害死了很多有志之士。人物经历吴稚晖家历代以种田为生,家境贫困。他6岁时母亲病故,家里甚至连棺材都买不起只能在下层衬以稻草下葬。外祖母陈太夫人看他实在可怜,便将他接到无锡抚养。然而外祖母家也是十分困难,在吴稚晖十五六岁时更是窘迫到了偶尔断炊的程度。但好在吴稚晖天资颖特且学习刻苦,18岁便担任私塾教师减轻家中负担。
2023-07-11 17:26:521

吴志辉为何不买车了

吴志辉不买车了,主要原因是他己经买过车了,
2023-07-11 17:27:052

《觉醒年代》吴稚晖是好人吗?

不是。由于和伟、张彤等领衔主演的《觉醒年代》正在热映,随着剧情的播出,除了几位主人公的故事线之外,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二人的故事牵动广大观众朋友们的的心弦,对于他们二人的牺牲,大家都感觉到愤恨不平。简介由于和伟、张彤等领衔主演的《觉醒年代》正在热映,随着剧情的播出,除了几位主人公的故事线之外,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二人的故事牵动广大观众朋友们的的心弦,对于他们二人的牺牲,大家都感觉到愤恨不平。刚开始吴稚晖和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二人的关系倒是十分的密切,后来因为吴稚晖的清党言论,陈延年与吴稚晖的理想和信念发生了天壤地别,因此二人分崩离析,吴稚晖对陈延年也一直怀恨在心。
2023-07-11 17:27:121

《觉醒年代》大结局中,为何吴稚晖反复说“万劫不复”?

《觉醒年代》这部剧里最后在最后大结局的时候,延年乔念和吴志辉决裂了,他们也认清楚了吴志辉的真面目,而吴志辉在这个条件下也变得格外的疯狂,嘴里一直喊着万劫不复,表情也是非常的癫狂,让大家看了都觉得非常的害怕,总觉得他接下来会做出一些报复性的行为。延年的死和吴志辉有关系而在真实的历史过程中,其实延年的死和吴志辉之间也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当时因为清党计划所以延年被逮捕了。在这个情况下各界人士都纷纷的想办法营救他,而当时的汪孟邹知道这件事情之后,也是非常的担心,选择第一时间写信找胡适帮忙。但是胡适反而想到的第一个人是吴志辉,因为他并不清楚吴志辉和延年之间发生的故事,认为当初两个人的关系那么的密切,而吴志辉现在也是蒋介石面前的红人,包括清党的这个计划也是由他所提出来的,因此他选择了去求吴志辉,而吴志辉正在等待机会,也是因为这件事情,延年最后得到了这样子的一个结局,因此很多人认为延年的死和吴志辉和胡适之间都是有关系的。剧里和剧外的走向截然不同当初看完觉醒年代之后,我整个人都是非常的振奋的,在剧里也被陈独秀、胡适、蔡元培之间的感情所打动,因此我也查阅了一些课外历史,结果发现接下来的故事和大家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陈独秀和蔡元培当初因为共同的理想在一起,但是之后蔡元培反而投入了蒋介石的名下,并且清党运动也是他所提出来并且主办的,因此乔年延年的死和蔡元培之间也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从剧里到剧外这样子的一段故事,让我整个人的内心都是非常难受的,尤其是剧里几个人之间为了理想的坚持,因此蔡元培后来人生中这一段故事也被人一直讨论。多出一些《觉醒年代》这样子优质的好剧真的很希望觉醒年代这样子的剧可以出一部系列剧,大家在追剧的过程中,对于这段历史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悟。现在的书本真的非常的片面化,很多人都没有办法理解那个时代下长辈们所做出这些事情的重要意义,因此这样子的剧的播出也更有利于培养大家的爱国心。《觉醒年代》的成功也是有原因的,其中剧里很多的细节都非常的值得去推敲。
2023-07-11 17:27:265

留法勤工俭学兴起于什么时期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于辛亥革命时期,1917年前后形成规模,“五四”后达到高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实践运动。这一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蔡和森、赵世炎、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先进分子,积极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一九〇一年,李石曾、夏坚仲、张静江等人官费赴法留学。行前,李石曾在上海会晤了志同道合的吴稚晖。老于世故的吴稚晖,深知国库空虚,腐朽的清政府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补贴留学生,便告诫李石曾,到法国后,要“注意于苦学”,以期广于介绍”。一九〇三年,吴稚晖亲自与几名同学赴英苦学,并于一九〇七年来到法国与李石曾等人“试验节俭之生活。”同年,蔡元培与同学数人,自费赴德,实行俭学。在这些人的试验倡导下,留欧学界兴起一股“俭学风”。“俭学风”兴起后,一九一二年二月,为“输世界文明于国内”,“造成新社会、新国民”。蔡元培、吴玉章、李石曾、吴稚晖等人发起组织了留法俭学会。他们为该会确定的宗旨是:“以节俭费用,为推广留学之方法,以劳动朴素,养成勤洁之性质”
2023-07-11 17:28:451

吴稚晖简介 关于吴稚晖简介

1、吴稚晖(1865年—1953年),名敬恒,字稚晖,江苏武进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联合国“世界百年文化学术伟人”荣誉称号获得者。 2、举人。历任天津北洋大学、上海南洋公学及唐山路矿学校国文教员、法国里昂中法大学校长、中央监察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建设委员会委员、导淮委员会委员等职。1927年支持蒋介石反共清党活动,1953年卒于台湾。上世纪50年代他位于台北市敦化北路跟南京东路交叉口的铜像,为台北市的地标之一。
2023-07-11 17:29:241

如何评价吴稚晖?

吴稚晖狂狷磊落,敢笑敢骂。蒋介石毕生待之以师礼,蒋经国亲为其主持海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其为“世界学术文化伟人”、“一个坏透了的好人”。吴稚晖在从事社会政治活动的同时,也积极投身于文化事业,在语音、文字、哲学、教育、书法诸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单看外表,这位学问家、党政要人就令人瞠目:近70岁时,仍是一身青竹布的长衫,圆口布底鞋,旧式帽子,像极了乡间老财主。好容易等到这位昔日留学生穿西装,却是用箭袖袍套改制的,穿在身上皱皱巴巴,不伦不类。吴稚晖生平介绍:历任国民政府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国民政府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主席、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常务委员、史学研究会常务委员, 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 国民政府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等职,他是国民党内著名的右派人物,是蒋介石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基本上脱离了政治活动的前台。1949 年1 月逃离大陆去台湾。1953 年10 月30 日因病死于台北。主要著作编入《吴稚晖先生合集》、《吴稚晖先生选集》。
2023-07-11 17:29:501

陈延年真的是被吴稚晖出卖而死的吗?吴稚晖为何要出卖他?

陈吴两家是世交,如果吴稚晖是公事上遇到陈延年,吴稚晖坚持立场,把陈延年指认出来,那不算是出卖。但现实是陈延年并没有暴露,而是要拿钱赎人,他的友人求到胡适那里,胡适求到吴稚晖这里,吴稚晖才暴露了陈延年,这是私事。说白了,在战场上,明刀明枪干,哪怕你我是亲生父子,因为不同的政治立场而自相残杀,那也是正常的,因为这是公事,讲的是立场。而在生活里,你我是父子,虽然政治立场迥异,但还是应该亲亲相爱,父慈子孝的,因为那是私事,讲的是伦理。陈延年是因为叛徒束炳澍出卖而被暴露的,这事和胡适、吴稚晖都没有关系其次,吴稚晖确实恨陈延年入骨,他听说陈被捕以后立刻写了一封贺信,用词极其肉麻,如果吴有机会指认陈延年的话,我觉得他也一定会指认之。那么吴为什么和陈延年有这么大矛盾?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翻翻关于吴稚晖和中法大学的相关研究文章。吴是中法大学的主要牵头创办者,为了这个大学算是尽心尽力然而受限于当时的各种客观条件,以及吴本人的现实能力,中法大学后来困难重重,矛盾重重,学生待遇不同,有部分无法入学,有部分甚至失去了生活费,最终爆发学潮,学生们将所有问题都怪罪到吴稚晖头上,对他进行围堵吵骂,学生们在当时的行为确有过激之处。曾经的参与者苏雪林后来说:“我那时只觉得我们是百分百有理,并不以为自己食言背信为耻。当时不肯签名闹事者,则视之异类,为寇仇,不以人齿。这才知青年的正义感和奋斗的热忱是可以误用的,自由权利滥用也是非常危险的。”这里不细究整个事情的是非曲直,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自然也是很有理由的,但可以看出这件事对吴稚晖的打击非常之大。吴稚晖心理扭曲吴在这件事之后曾说:“我在民国十一年,从法国回华,忿极了,情愿自己来做张献忠,把中国人杀掉三分之二,于是床铺也多余出来了,米价也低落下去了,天下自然太平了。”这话可以说是非常变态和极端了,可想而知,法国的境遇对吴的心理产生了多大的扭曲。由此可知,吴稚晖对陈延年的恨从何而来。吴稚晖不仅仅恨陈延年,也对所有的工人运动、学生运动非常敌视,他算是清党的主力支持者。
2023-07-11 17:30:101

才子吴稚晖,为何甘与文盲妻子厮守终生?

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是袁云庆绝对做到了一个贤内助该做的事情。袁云庆十分爱干净,但是吴稚晖却是一个随性洒脱、不拘小节的人,经常把脏衣服或是书籍、写完的字等随处乱扔。袁云庆虽然对此十分不满,但是她知道,丈夫有大事要做,她应该帮丈夫打理好这个家。如此贤良淑德的妻子令吴稚晖十分满足,他一直很感谢妻子默默的付出,这一切他都看在了眼里。对于吴稚晖来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本身活得怡然自得,因此并不需要什么高楼洋房、豪华名车、金银珠宝、高官厚禄,只需要在山上搭上两间草屋,与老妻相伴一生便就足够了。
2023-07-11 17:30:463

战长沙中男主的原型是谁?

其实,战长沙男主的原型是张静江,张静江有两个儿子,其中有名的只有张乃昌,是第二妻子朱逸民所生。1902年,张静江随孙宝琦出使法国,在途中结识了孙中山,并成为了其坚定的支持者,长期为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筹资捐款,并联合吴稚晖等人在巴黎创立了“世界社”,发行新世纪周刊,与孙中山在东京创办的民报遥相呼应。1906年三月,在胡汉民等元老的主持下,张静江在新加坡加入了同盟会,此后他大力介绍湖州富豪加入同盟会,为孙中山等人的革命活动提供了不少经费。民国成立后,张静江又按孙中山的安排到上海成立了证券交易所,为革命事业筹措经费,由于贡献卓著,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成为当时国民党内显赫一时的人物,被孙中山称为“革命圣人”,张静江简介的整个历程可以说伴随了孙中山的整个革命岁月。孙中山去世后,张静江依靠自己在党内的影响力,一步一步将蒋介石推上党内的领袖地位,可以说蒋介石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张静江的扶持。后来,由于张静江致力于国计民生的政治理念与蒋介石一心剿共大权独揽的理念分歧越来越大,于是逐渐被蒋介石排挤出政治中心。抗战爆发后张静江先避居武汉,后经香港赴美,于1950年病逝于纽约。
2023-07-11 17:30:521

清朝妻妾都非常有才,却最爱目不识丁的老妈子的才子是谁?

民国时期的吴稚晖,是一代传奇。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毁誉参半,被称为“坏透了的好人”。吴稚晖性格乖张,行为怪诞,平时最喜欢骂人,并自认自己是个流氓。他对男女之事很是感兴趣,到晚年有心无力,只得纸上谈兵。一、自认“流氓”吴稚晖在学术的影响不用多说,蒋梦麟曾经评价他是中国学术界一颗光芒四射的彗星。这样的大师,总会有一些自己的原则和坚守。吴稚晖的坚守,就是不接受任何官职,平日生活清苦,却怡然自乐。由于平时心态好,老年的吴稚晖还被称为“白头青年”,依然对男女之事兴趣十足。他曾自认自己“流氓”,说自己年轻时放纵无度,浪费了身体,晚年虽有兴趣,也只能纸上谈兵了。吴稚晖曾经说过:“六十岁以后,决不轻举妄动。”好友李石断弦,老来想找一个伴,便决定再婚,吴稚晖赶紧写信劝说:“老夫少妻,动都动不得。”然而好友并没有听他的劝告,还是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新太太。后来,吴稚晖和好友李石应邀去参加朋友丁福生设的素席,吃饭的时候,朋友共同讨论起吃素的好处来。因为吴稚晖平日饮食清淡,注重养生,丁福生便问吴稚晖吃素的好处。不料吴稚晖诡秘一笑,说:“我嘛,上头喜欢荤的,下头却吃素;石曾先生上头吃素,下头却是吃荤东。”听他这么一调侃,李石羞愧万分,脸急得通红,恨不得钻到地缝里去。二、和妻子相守一生吴稚晖虽自认“流氓”,却不是好色之人。他一生不曾娶妾,和目不识丁的妻子相守一生。他的妻子名为袁云庆,虽然大字不识一个,却是一位贤良淑德的好妻子。袁云庆有洁癖,平日里很讲究,虽不喜欢丈夫的不拘小节,却一直不离不弃,和吴稚晖漂泊半生。妻子的付出,吴稚晖自然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因为自己工作常年在外,不能陪伴妻子,所以,夫妻俩只能靠书信来传达相思之情。因为妻子不识字,吴稚晖便发明了一种“豆芽菜”文字,也就是用来注音的字符,以便跟妻子写信交流。因为此事的启发,后来,吴稚晖还倡导了一场国语注音和国语运动,推广自己的注音字符。这种注音方式,至今还在台湾等地通行。民国时期有不少文人娶了不识字的妻子,他们成名后,大多休妻或者纳妾,像吴稚晖一般疼爱妻子的,很少见,更别说为了妻子发明注音文字了。这种浪漫,羡煞旁人。吴稚晖和妻子一共育有一儿一女。吴稚晖的儿子,在婚后没有子嗣,香火无继,很多人为吴稚晖感到悲哀和遗憾,但吴稚晖生性豁达乐观,对此并不十分在意。
2023-07-11 17:31:172

如何评价吴稚晖?

吴稚晖对官场有着十分的清醒。他毫不讳言自己是个泥人“大阿福”,只是以“元老”身份,站在前排照照相,放在橱窗里摆摆样子。他曾对人说,自己“官是一定不必做的,国事是一定不可不问的”。虽然他被挂了许多虚职,但是从来都不到任。他一生只领着一份中央监察委员的薪水,却从不去办事,紧急公文送来,他就胡乱签署。而他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育和鼓吹科学精神上。尽管年过五旬,他仍然不断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鼓吹科学和工业文明。到了60岁时,他还为《民国日报》的《科学周报》写了许多生动幽默的“编辑话”。对科学、理性和社会进步的肯定和传播,以及对所谓“东方精神文明”及其落后现实的批判,成为他终身努力宣扬的思想。他个性鲜明,观点亦鲜明,诙谐而尖锐辛辣的语言,使其文章更具杀伤力。比如,对当时整理国故的风气,他撰文批评,又犯了骂人的瘾,认为“国故的臭东西”,一定要“丢到茅厕里三十年”。这位清醒的老人,在晚年也清清楚楚,清算财务,没有一分不义之财。他在遗嘱中写道:“生未带来,死乃支配,可耻。家庭背景其父名有成,字屺峰,母亲邹氏。有成名实并不相符,一生并无什么显著成就,既未进学,更未为宦,经商多年,但多为他人跑腿,一生穷困潦倒。但有成为人淳厚朴讷,并以善人著称于乡里。邹氏18岁便下嫁吴家,同那个年代所有妇女一样,操持家务,服侍翁姑。吴稚晖是有成夫妇的长子。据说,他出生时,其家人曾得一谶语:“郭巨埋儿天赐银。”于是为其取名为纪灵。取其谐音,又名寄。到了晚年,吴稚晖特将书斋取名寄斋。吴家虽在江南富庶之地,名义上也是耕读之家,但吴有成终其一生,绝无东晋陶渊明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别致。实际上,有成家境极为贫寒,仅有旧屋四问,薄田三亩,风调雨顺之年,尚可勉强维持温饱;遇上年景不好,就得举债度日。祖父吴治永年老体衰,便在家门口开一个小茶馆,聊以补贴生计。
2023-07-11 17:32:042

民国相士评冯玉祥:貌似刘备 诈如吕布 运只袁绍

某天晚上,冯玉祥亲自查营,结果发现一位站岗的哨兵,抱着枪在睡觉。 冯玉祥见状十分生气,便把对方叫醒,准备打他一顿军棍。 开打前,冯玉祥先把他训了一顿,说“玉不琢,不成器”。训完后,他要那哨兵解释这句话的意思。睡眼惺忪的哨兵,在迷迷糊糊中,竟把那句话听成“遇不着,不生气”。于是胡乱解释说:“总司令遇不着我,就不生气了。” 冯玉祥闻言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军棍也免打了。中原大战开打前,吴敬恒(吴稚晖)发一通电报给冯玉祥,劝他屏息干戈,共同努力建设国家。冯玉祥读后回复了一封措辞尖锐、阴损至极的电文给他,当时还曾传诵一时。原文为: 南京吴稚晖先生:顷接先生元电,回环读之,不觉哑然失笑。假如玉祥不自度量,复先生一电,文曰:“革命数十年的老少年吴稚晖先生,不言党了,不言革命了,亦不言真理是非了。苍髯老贼,皓首匹夫,变节为一人之走狗,立志不问民众之疾苦,如此行为,死后何面目见先总理于地下乎?”岂不太不好看乎? 中原大战期间,中央军出动空军助战,西北军第四路军樊钟秀部见飞机俯冲炸射,惊恐万状。冯玉祥为安定军心,便将他们 *** 起来训话。 只见冯玉祥问众人:“空中飞机多还是乌鸦多?” 众人回答:“乌鸦多。” 冯玉祥点点头,再问:“然则乌鸦拉屎时掉到你们头上没有?” 众人异口同声答道:“没有。” 冯玉祥于是告诉他们:“所以说,飞机投弹时,能命中的机会就更少了,大家不必害怕。” 众人觉得总司令讲得有理,皆欢喜散去。次日全军开进时,适逢空军来轰炸,大家想到前一天冯玉祥所讲的话,都不躲避,结果弹落处伤亡惨重,总指挥樊钟秀也遭炸死。名相士彭涵锋见过冯玉祥后,对他有极深刻的观察与认识。他拿大家所熟悉的三国人物作比喻,说冯玉祥这个人是“貌似刘备,才如孙权,而志比董卓,诈如吕布,运只袁绍耳”!
2023-07-11 17:32:261

吴稚晖简介

http://www.baidu.com/s?cl=3&wd=%CE%E2%D6%C9%EA%CD姓名: 吴稚晖字号: 时代: 近现代简介: 吴稚晖系江苏武进县人,生于1866年,早年曾在天津北洋学堂、上海南洋公学任教习、学长,后又到日本留学,完成学业后回国。1902年10月,吴稚晖参加《苏报》笔战阵营,猛烈抨击祸国殃民的清政府。1903年,《苏报》案爆发,吴稚晖无处立足,秘密逃往香港,然后去英国,再转往法国。1905年在法国参加孙中山先生创办的“中国同盟会”,1906年与张静江、李石曾在巴黎组建“世界社”,并创办《新世纪》报。辛亥革命爆发后,吴稚晖回到中国,二次革命失败不久,吴稚晖再往欧洲,1915年又与李石曾等创建“留法勤工俭学会”、“世界编辑社”。1916年,吴稚晖回国,在上海创办《中华新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吴稚晖主张彻底抛弃封建传统文化,并在《中华新报》等报刊上写了大量抨击封建文化、建立新文化的政论文章,在全国产生很大的影响。拍卖档案: 吴稚晖 书法 立轴 水墨纸本 吴稚晖 篆书 五言联 纸本 吴稚晖 篆书五言联 对联 水墨纸本 吴稚晖 篆书七言 对联 纸本 吴稚晖 书法 对联 吴稚晖 篆书 立轴 水墨纸本 吴稚晖 1944年作 篆书 立轴 纸本 吴稚晖 书法 立轴 纸本 徐悲鸿 吴稚晖 钱大钧 致钱企裴信札 全部艺术家<< 书画印章辨伪捷径如何步入投资名人书画之途成熟中的华东书画市场漫话书画附加值的“含金量”抢救,而非收藏? 毕生心血的收藏人淡如菊胸阔似海书画克隆作伪的几种类型字画遒媚 美女簪花当前书画的仿冒现象 清朱耷行书临古法帖 清佚名油画仕女图
2023-07-11 17:32:332

《觉醒年代》高君曼为什么离开仲甫?

《觉醒年代》高君曼由于感情不和离开仲甫。高君曼于1925年带着她和陈铁锈的儿子陈鹤年、女儿陈子美移居南京,每月给她寄30元生活费。此后,高君曼和陈铁锈再没见过面。《觉醒年代》的结局:其实这个时候赵世炎、王若飞等人也正在想方设法营救陈一年,甚至和敌办案人员谈妥,交800元放人。而收到信后的汪孟邹,第一个想到的是胡八一沙壁盛和糙妮玛所以去找胡八一,而胡八一第一个想到的是吴稚晖,因为胡八一记得吴稚晖以前跟陈一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老实单纯的胡八一没多想,就把陈一年的真正身份暴露了出去。可这时的吴稚晖,因为对无政府主义的否定转向中是怀恨在心的。
2023-07-11 17:32:401

吴稚晖有什么贡献?

吴稚晖还进一步论证了无政府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为“人性本善”。他认为“世界本善,人性亦本善”。只是接触到环境的影响才使“本善”的人性发生了变化。世界的发展是善恶交替发展、斗争的结果。那么,如何才能使人性发露接触万事万物时能不受环境影响而达到善呢?他认为这有待于“理智”的“审查”,即通过理智的作用使恶制于善,使善善相续。吴稚晖一再宣称,“人类向于进化,本由良德”,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人性之良心、良德不断推动发扬的结果,无政府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不过是人性本善之善的实现。吴稚晕又揭示了三民主义是实现无政府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他认为,进入大同社会,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到“天下为公”,使天下的人必须人人为公,不可为私,做到这一点,办法有三条,即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其中重心是民生主义。实行民生主义,可以使地尽其力,物尽用其用,人尽其能。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们用还着为了物质财富去你争我夺,自然可以做到人人为公,社会进入无政府的大同时代。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和教育,所以吴稚晖充分肯定了科学、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意义,强调科学与教育是产现无政府主义的手段。需要指出,吴稚晖的在流亡欧洲时开始接受无政府主义而逐渐服膺之的;在创办《新世纪》时,他对无政府主义的宣传是与反帝、反清、反封建主义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相结合的;辛亥革命后,把无政府主义看作社会发展必然一阶段,认为共和制是现实的奋斗目标。这一切都在历史中起了进步的作用,表现了一个要求国家富强、人类幸福的思想家的气主的胸襟。而在北伐战争以后,他倡导无政府主义主要是为了与共产主义思潮相对抗,反对阶级斗争,而实质上,他已经把无政府主义束之高阁,并逐步摆脱其影响,背离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成为国民党蒋介石统治的竭诚拥护者。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崩溃已成定局。孙中山由美国转至英国,准备返回国内。吴稚晖在伦敦为孙中山处理各种函电,共商建国大事,定青天白日旗为国旗,于伦敦唐人街首先悬挂。孙中山临回国时,关照稚晖也要及早回国。这样,吴稚晖在孙中山抵达上海3天后即12月28日也到了上海。民国肇建,各派势力竞相争权夺利,就连同盟会内部也是争得不可开交。孙中山非常重吴稚晖,要记他出任教育总长一职,但吴稚晖恰恰与一般人相反,坚决推辞。此后直到孙中山逝世的10多年时间里,他所致力的就是提倡教育、科学。吴稚晖走遍中国南北,到过英、德、法、日,深知汉语同文不同音,各地方言常令外地人无法听懂,而其文则因无注音,让人难以学习。吴稚晖认为,“无音可读”是汉字的一大缺点,如若能为汉字“娶一注音老婆”,并把所注国音并入汉文内,在全国推广,不仅可弥补汉字的缺陷,且可便利平民,成为他们真正的“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早在1895年,他便草创了“豆芽字母”,与卢戆章的“第一快音新字”同开中国拼音了母之先河。在巴黎时期,他又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改革进行过研究。现在,这位革命元勋可以完全投入。1913年1月,他担任国语读音统一会会长,并在该年2月召开的全国读音统一会会期中,用3个月时间,主持制定注音字母。1917年在此基础上取6000余字编定《国音字典》,1918年出版。自1919年起,他主持国语统一筹备会(后改为国语推行委会),提出在国推行注音符号的任务、方案、办法;修订标准音,审定《国音常用字沁》等多种国语书籍,颁为国家本;在各国立师范学校增设国语专修科,并出任上海国语师范学校校长,亲自在国语师资班兼课,以训练推行国语的人才;编制《汉语拼音表》、《注音符号》一类的通谷教材,力图国语推行的通俗化、简易化、普及化。吴稚晖以后仍继续关注这一工作。他以自己毕生精力轶珩国音统一工作,奠奠定了民国时期推“语同音”的基础。吴稚晖十分关心教育。民国建立后,他就中国传统教育的缺点,以及今后的教育目的、方针、作用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他还发起俭学会,设立北京留法预备学校,倡导组织青少年赴法勤工俭学,将其新教育思想付诸实践。1915年他与李石曾等发起勤工检学运动;1917年初在《中华新报》辟“客座谈话”专栏,介绍留学欧洲应具备的知识和外国风俗见闻;1919年初与李石曾等发起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1920-1922年间筹建了中法里昂大学并出任校长;1925年又创办了海外补学校,为国民党要人子弟出国留学作准备。吴稚晖致力国音统一和倡导勤工俭学,在中国现代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前者有利于提高全国平民的识字能力和文化水平,后者培养了科学技术和政法人才,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要人物都接受了他的教育和影响。官稚晖坚信革命不是为做官,但仍十分关心国事。他的名言是:官是一定不做的,国事是一定不可不问的。所以,他以民国元勋致力国音统一和倡导勤工俭学,他以普通公民积极参与政治。1913年春,袁世凯派人在上海火车站刺杀国民党重要领导人宋教仁,吴稚晖愤然离开北京,回到上海与蔡元培创办《公论报》,抨击袁世凯的专制统治,竭力倡导讨袁运动。后来,袁世凯镇压了小中山领导的讨袁运动,孙中山流亡日本,吴稚晖出走英国。吴稚晖十分关国事,当1915年1月法国报纸披露袁世凯与日本谈判签订“二十一条”内容后,吴稚晖与蔡元培等函件来往,揭露袁世凯丧权辱国。有趣的是,袁世凯自以为地位巩固,革命党人已是穷途末路,只要稍加笼络的一个有影响人物,他便授勋位于吴稚晕,不料,吴稚晖毫不领情,立即写信回绝,其中有言:“切盼公等宝贵精神,专注于国难勿更以揶揄为消闲,侮辱书生。公民吴敬恒敬上。”这一封信诙谐而讽刺,传颂一时。1922年,孙中山组织第二次护法运动中发生了陈炯明叛变,孙中山被迫逃到永丰舰,返回上海。吴稚晖得知这一消息,便从法国回国奔走于京、沪、奥间,劝陈炯明悔过讨贼,虽因陈炯明不听劝告而未成,但吴稚晖的一片爱国热忱和深入虎穴的勇气是令人钦佩的。1926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开始,在北代誓师大会上,年过花甲的国民常元老吴稚晖将孙中山的遗橡和党旗国旗授给时任北代军总司令蒋介石,并臻词激劢全体将士。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注精卫投降日本。吴稚晖最痛恨卖国求荣的汉奸,立即进行口诛笔代,称汪精卫为“汪精怪”;陈璧君为“陈屁裙”;褚民谊为“鼠狒黑”,使人一提到这些名字,就对这“臭了自己,臭了国家,还臭祖宗,更臭子孙,真是畜类”的汉奸深恶痛绝。抗战胜利后,他以81高龄当门而坐,欢庆胜利,其欢乐之情,无异于一般青少年。由于吴稚晖坚持认为中国不能实行阶级斗争,坚持认为马克思主义不能实验于中国,故从北代战争后积极反共,思想没有能随着时代潮流的变化而继续前进。1949年,他为国民党统治的行将垮台忧心忡忡,体力大衰,时病时好。2月24日他被蒋介石的专机接到台湾。1953年10月30日吴稚晖病逝于台北,终年88岁。吴稚晖一生十分简朴,敝衣败絮,安之若素,外出总是以步当车,经常罢车。他视金如身外之物,通通用来接济别人。他身边唯一珍贵的东西,就是他2万多册的藏书,还有从21岁开始日积月累而成的二三十箱文稿、信件、剪报。其中重要著作有《客座谈话》、《上下古今谈》、《荒古原人史》、《二百兆平民大问题》、《注音符号作用之辨证》、《稚晖文存》等,在台湾出版的有《吴稚晖先生选集》(上、下册)、《吴敬恒选集》(共13册,分为哲学、文化教育、国音文字学、科学、政论、书信、序跋游记杂文、上下古今谈,各为1册或2册)。吴稚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具特色而有过较大影响的人物。他学贯中西,爱国坚定,生活淡泊,臻力教育,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崇敬并受到其深刻的影响。蒋梦麟料称赞他是中国学术界一颗光芒四照的彗星;胡适誉之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的思想家之一;196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十三届大会上举存他为“世纪伟人”。无论是吴稚晖的生平,还是其中丰富的思想,都是十分值得研究的。
2023-07-11 17:32:561

吴稚晖为何推举蔡元培作为“总统候选人”?

1913年5月22日,吴稚晖在上海《民立报》刊登《可以止矣》,就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遇害之后的政治危机发表意见:“欲得与时势最适之总统应备之要素,一则实系官僚,暂与保持儒术之游魂余气也;一则近乎圣贤,则为君子儒也;一则略经欧化,以备儒术之蜕化也。以斯人当国,用旧道德裁抑名士,用新道德鉴别学生,庶旧染有涤除之日,而新机渐以萌芽。”按照这样的新旧兼容的标准要素,吴稚晖撇开北京政府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以及前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国民党理事长孙中山,主张以国民党方面的蔡元培和进步党方面的张謇为总统候选人:“张君吾信其能读圣贤书者,其可以充选总统之条件,自有彼党罗示于国民,我则为吾党略状蔡君之能事,则曰:尊贤礼士,止嚣抑竞,奉公守法,十有二字。蔡君确守而不失,庶几阁部无幸位,曹司无幸禄,奔竞立息,逆旅俄空,于是士安于读,商安于市、工安于肆、农安于野,伟人名流皆戕其政界之野心,而谋实业之竞进。蔡君固又偏于进步,富于自由,绝非以因循守旧为苟安,苛刻为制裁,得此而使发狂之新民国休养一时,期休养中得适宜之滋补健全,自可卜矣。”同年6月14日,进步党方面的著名记者黄远生,在上海《时报》发表《无理想无解决无希望之政治》,其中介绍说:“此间非国民党人对于国党健者怀好感者有三,蔡鹤卿、汪精卫、陈陶怡是也。”蔡鹤卿,就是又名孑民的蔡元培。
2023-07-11 17:33:202

陈延年是因为吴稚晖出卖而被捕的么

1927年6月26日上午,北施高塔路恒丰里104号(现山阴路69弄90号)中共上海区委所在地,陈延年、郭伯和、韩步先等人正在开中共江苏省委成立大会。这是一幢砖木结构三层楼石库门新式里弄住宅,建造于1926年。房子竣工后,上海区委在这里开办党校,这里也是上海工人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的指挥所。会议上,王若飞传达了中央的任命,陈延年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郭伯和任组织部长、韩步先任宣传部长,赵世炎到中央工作。突然,陈延年接到报告,一位交通员被捕了。陈延年心头一紧:不好,这位交通员知道这个秘密处所!他和王若飞、赵世炎等商量后,立即宣布提前结束会议。告诫大家小心谨慎,以防万一。下午三时,为销毁文件,陈延年等人来到恒丰里104号附近,先在暗处观察周围动静,见没有什么异样,便冒险进门,焚烧办公室内秘密材料。但不久,上海警备司令杨虎派大批军警包围了恒丰里104号,陈延年、郭伯和、韩步先一起被捕。交通员叛变了,但他并不认识陈延年。当时陈延年身穿短衣,裤腿上扎着草绳,自称是受雇到这里做工的,名叫陈友生。敌26军对待陈延年像对待普通的共产党员一样,押往龙华监狱。吴稚晖的出卖陈延年怀着一线希望,给五马路东亚图书馆汪孟邹写信,请他想办法营救。陈延年在信中写道:“我某日在某处被捕,现拘押在市警察局拘留所。我是工人,不会有多大嫌疑,现在我的衣裤都破烂了,请先生给我买一套衣裤送来。”信尾署名“陈友生”。与此同时,赵世炎、王若飞等也在想方设法营救陈延年,甚至和敌办案人员谈妥,交800元放人。盛夏的一天,刚刚租下上海极司斐尔路(万航渡路)49号一幢楼房的胡适,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满头大汗的汪孟邹:“延年被捕了,你快想法子救救他。”说着汪孟邹将一张皱巴巴的纸递给他。胡适一看,果然是陈延年亲笔写的求援信。“陈友生”,就是陈姓朋友所生,分明是指陈独秀这个老朋友生的孩子啊!尽管凶多吉少,胡适还是答应帮忙。胡适想起蒋介石的红人吴稚晖是陈延年的老熟人,数年前曾帮助陈延年、陈乔年赴法留学,决定将信转给吴稚晖,请他帮忙。吴稚晖见信,暗暗欢喜起来。1921年秋天,蔡和森、陈毅、李立三等104名留学生为争夺里昂中法大学与吴稚晖等闹矛盾,被押送回国。此后,陈延年逐渐脱离吴稚晖的无政府主义影响,转向共产主义。对此,吴稚晖恨在心头,想不到,陈延年今天栽到自己的手里来了。吴稚晖思忖再三,立即给上海国民党警备司令杨虎写信“祝贺”:“今日闻尊处捕获陈独秀之子延年....不觉称快。”延年“发生额下,厥壮极陋....恃智肆恶,过于其父百倍”。这杨虎不是别人,正是随蒋介石一路制造赣州事件、九江惨案、安庆“三二二”事件的特务处长。杨虎见信,大喜过望,他没有想到陈独秀的儿子、上海共产党的头号负责人陈延年已被抓获。蒋介石获悉逮捕陈延年的消息后,致电国民党26军政治部,指示需“切实讯明为要”。陈延年牺牲1927年7月4日,即陈延年被捕后的第九天晚上,敌人将他秘密押赴龙华刑场,被刽子手乱刀砍死。陈延年牺牲后,蒋介石下令不准收尸。次日,《申报》刊出《铲除共党巨憝》,披露了吴稚晖给杨虎的信件。汪孟邹见报,如五雷轰顶,瘫倒在椅子上。胡适见到报纸,也对吴稚晖深为不满。陈延年牺牲后,董必武称赞他是“党内不可多得的政治家”。(《陈独秀父子仨》朱洪著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2023-07-11 17:33:401

各路大仙!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吴稚晖题为《论房事》的打油诗中,“三十以上,要像数钱”一句怎么理解?

三十以上要像数钱,是指数点银元、毫子、铜板的方式,一五一十地数,就是说五日一次。
2023-07-11 17:33:472

感谢,谁能提供一个份稀缺绝版书籍的书单,越多越好?

1、《气血内经略论》(清•冯梦龙) 2、《清代家庭秩序史》(清•刘学森) 3、《清代社会经济史》(清•姚贞钗)4、《三国编年史》(明•朱棣) 5、《元史》(元•朱棣) 6、《明史》(明•司马光) 7、《明清宗法史》(清•李林甫) 8、《明清财经史》(清•李林甫) 9、《清续史》(清•李鸿章) 10、《清代史料论集》(清•韩南吉) 11、《清代史学文献论》(清•马立新) 12、《清代政治思想史》(清•蔡洪章) 13、《清代礼制史》(清•蔡洪章) 14、《清代思想史》(清•梁溪藩) 15、《清史文集》(清•赵向荣)16、《清代汉文学史》(清•赵向荣) 17、《清代儒学史》(清•梁实秋) 18、《清代儒学文献论》(清•梁实秋) 19、《清代书法史》(清•章学诚) 20、《清代文学史》(清•张维迎) 21、《清代文学文献论》(清•张维迎) 22、《清代诗赋汇编》(清•吴稚晖) 23、《清代古籍编纂史》(清•吴稚晖) 24、《清代新书编纂史》(清•吴稚晖) 25、《清代文字考》(清•杨慎) 26、《清代印刻史》(清•冯友兰) 27、《清代教育史》(清•郑大宝) 28、《清代绘画史》(清•祝允明) 29、《清代音乐史》(清•林立夫) 30、《清代舞史》(清•陈崇仁)望采纳
2023-07-11 17:33:542

琐末的网络解释琐末的网络解释是什么

琐末的网络解释是:琐末suǒmò1、细微。鲁迅《坟·科学史教篇》:“顾培庚之时,学风至异,得一二琐末之事实,辄视为大法之前因。”鲁迅《坟·摩罗诗力说》:“_屈原_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2、指细微之事。吴稚晖《上海苏报案纪事》:“蔡孑民闻余说得太毛细,即怒而起曰:‘何至争及琐末,不成说话。"”。琐末的网络解释是:琐末suǒmò细微。鲁迅《坟·科学史教篇》:“顾培庚之时,学风至异,得一二琐末之事实,辄视为大法之前因。”鲁迅《坟·摩罗诗力说》:“_屈原_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指细微之事。吴稚晖《上海苏报案纪事》:“蔡孑民闻余说得太毛细,即怒而起曰:‘何至争及琐末,不成说话。"”。注音是:ㄙㄨㄛˇㄇㄛ_。拼音是:suǒmò。结构是:琐(左右结构)末(独体结构)。琐末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细微。指细微之事。二、引证解释⒈细微。引鲁迅《坟·科学史教篇》:“顾培庚之时,学风至异,得一二琐末之事实,_视为大法之前因。”鲁迅《坟·摩罗诗力说》:“_屈原_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⒉指细微之事。引吴稚晖《上海苏报案纪事》:“蔡孑民闻余_得太毛细,即怒而起曰:‘何至争及琐末,不成_话。"”关于琐末的成语本同末离背本就末琐尾流离逸闻琐事捐本逐末袭常缀琐雕虫末伎德本财末末大必折本同末异关于琐末的词语袭常缀琐本同末异逸闻琐事琐尾流离封胡遏末流离琐尾捐本逐末德本财末背本就末末大必折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琐末的详细信息
2023-07-11 17:34:001

60多岁属马是哪一年,属虎的50多岁哪年出生

60多岁属马是哪一年 《觉醒年代》剧照,剧中陈延年(前排中间)、陈乔年(前排最右)。图片 :客户端 相关史料。图片由安庆市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提供 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自开播以来,掀起年轻人追剧热潮,豆瓣评分9.3分。在不久前公布的第27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入围名单中,《觉醒年代》喜提8个单项奖,其中的扮演者于和伟入围“更佳男主角”提名。 在《觉醒年代》中,是当仁不让的男一号,他和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的故事跌宕起伏、感人至深,尤其是全剧即将结束时,送陈延年、陈乔年到法国留学,时为1919年12月,但镜头突然切换到1927年7月、1928年6月,陈延年、陈乔年先后遍体鳞伤走向刑场的镜头,蒙太奇手法将兄弟俩回眸一笑的面孔叠加在一起,即将远渡重洋的意气风发的面孔,即将慷慨赴死的大义凛然的面孔,眼神同样纯净,笑容同样灿烂……有观众看到此处,号啕大哭。 《觉醒年代》背后,历史上与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三人的真实情况如何?记者采访史学界相关专家,以三个关键词,试图还原充满的父子三人。 关键词一:形象 1991年8月,新光院,78岁的陈看了一部内地的,这部长达160分钟,但他全神贯注,身体始终前倾,没有靠着椅背,也没有讲。结束了,散场了,他还怔怔坐着,没有起身的意思,直到过来他离开。 这部名叫《辟地》,是上海制片厂为纪念中国成立70周年而拍摄,是中国之一部以建党为背景的。陈已有30年没看过了,这次女儿陈祯祥从内地来港探望他,在报纸上看到新光院上映《辟地》的,就建议他去看。陈先是拒绝,继而犹豫,拗不过女儿的再三推荐,还是去了院,没想到,一看就入迷了。 他没法不入迷,这是他之一次在银幕上看到比较公正的形象。陈原名陈鹤年,是最小的儿子,他的母亲是第二任夫人高君曼。 “1992年5月,我在安徽安庆参加的一次研讨会,见到陈祯祥,她亲口给我们讲了这个故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教授徐光寿告诉记者,徐光寿还有一个头衔:上海市党史学会副会长,他长期从事与创建史研究。徐光寿还清楚记得,当时陈祯祥转述陈鹤年的观影心得:“比演员漂亮多了……” 记者问徐光寿:从1991年的《辟地》,到2011年的《建党伟业》,再到2022 年的电视剧《觉醒年代》,的形象真实吗? 他饶有兴致地开始点评:这三部剧,展现了以来的三代艺术形象,《辟地》比较贴近史实,的扮演者邵宏来以饰演李宗仁和而闻名界,“但他的外形跟还是有些出入,要比他帅,毕竟建党时,还年轻,邵宏来演的年纪偏大。”《建党伟业》中,冯远征扮演的,外形上比高大帅气,但是,气质上没演出来,冯远征演得像,动不动就吼叫,演员和编剧都没有把握住的气质性格,不够精准,“比如张勋,在北大演讲,大吼大叫,不合气质。” 徐光寿对《觉醒年代》中于和伟扮演的形象颇为认可,“虽然在身高外形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气质上却较为接近。甚至一些台词,尤其是演说用语,都尽可能运用的遗文资料。拿捏很精准。” 他坦言,之一时间看完了43集《觉醒年代》,“这个剧很经看,贴近历史,又非常具有情感,既有救亡启蒙大道理,又有家庭单位的琐事,交织在一起。有和的战友情,有北大的师生之情,有的父子之情,还有和高君曼的夫妻之情,等等,让人看了很感动。” 史学界追剧的不止徐光寿一个人。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研究员熊月之说,《觉醒时代》尊重了历史的逻辑,恰当、到位地反映了从1840年到1920年的时代特征。当然,电视剧也免不了有虚构的人物,比如女大学生柳眉,但这个形象是合那个时代的,“鲁迅讲《》是‘七实三虚",《觉醒年代》也如《》一样,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结合,成就了这部电视剧。” 《觉醒年代》中,陈延年和陈乔年的扮演者都是英俊少年。事实上,陈延年皮肤较黑,貌不惊人,1927年6月捕后,他坚称自己是烧饭的厨师,叫陈友生,差一点就瞒过了敌人给保释出来,令人痛惜的是,他遭到。陈乔年则是公认的英俊青年,身材高大,器宇不凡,被称为当时者中“最漂亮的人”。 陈延年一直未婚,陈乔年与战友史静仪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陈红五,当时正在失意之中,这个孙子给他带来不少快乐,可惜孩子不久了。陈乔年被捕牺牲后,考虑史静仪的安全,待她生下遗腹子陈鸿后,把她送到莫斯科学习,陈鸿则寄养在朋友家。史静仪在莫斯科又组建了家庭,但始终惦记着女儿陈鸿。研究权威专家唐宝林在《全传》一书中写道: 史静仪1939年回国,设法寻找陈鸿,一直杳无音信,1969年,她在弥留之际,嘱咐继续寻找,终于在1994年12月,在福州找到已经60多岁改名为苗玉的陈鸿,她是参加40多年的军离休,生活幸福,“这也算是给和陈乔年在天之灵的一点安慰。” 1928年6月6日,陈乔年英勇就义,年仅26岁,临刑前,狱中战友为他即将被害十分难过,他却乐观地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换来的幸福吧!” 他当时要是知道,他有一个女儿,该多么幸福…… 关键词二:转变 1897年8月,“火炉”,暑热难熬,18岁的年轻秀才坐在乡试考场上,看到了瞠目结舌的一幕: 一个 徐州的大胖子,一条辫子盘在头顶上,全身,脚踏一双,手里捧着试卷,在如火的长巷中走来走去,脑袋左右摇晃着,拖长着怪声念他最得意的 ,念到最得意处,用力把大腿一拍,竖起大拇指叫着:“好!今科必中!” 这真实一幕过于丑恶,甚至超过《范进中举》,给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直到晚年还记忆犹新,跟人念叨此事。当时他已经开始厌恶科举制度了,但现场看到这一怪状,还是惊呆了,足足看呆了一两个钟头。在1937年出版的《实庵自传》中,他写道:“在这一两个钟头中,我并非尽看他,乃是由他联想到所有考生的怪现状,由那些怪现状联想到这班动物得了志,和要如何遭殃……因此又联想到一切制度,恐怕有如此这般毛病;因此最后感觉到梁启超那班人们在《时务报》上的话是有些道理呀!这便是我由选学转变到康梁派之更大动机。一两个钟头的冥想,决定了我个人往后十几年的行动。” 在乡试中走神发呆两小时,落榜,从此告别科举。中国少了一个举人,却多了一个者。所说“康梁”,是指康有为、梁启超。徐光寿说,从儒学秀才到康梁维新派,是平生的之一次思想跨越。从此,他摒弃“举人、进士、状元郎”的老路,踏上一条“康党、乱党、”的新途,改变了一生的思想轨迹和人生轨迹。 徐光寿著有《“三次跨越”与“三个选择”——对近代中国出路的探索》一书,本书共分六编,全面梳理早期思想的“三次跨越”:从传统,经康有为、梁启超的资产阶级改良思想,的资产阶级思想,到选择、创建中国的历史进程。徐光寿认为,1919年1月至1920年9月,是一个关键时间段,经历了对列强失望、怀疑到抛弃的历程,完成了从法兰西到、从资产阶级者到者的转变。 其实,的转变,是当时中国优秀共同的心路历程。1911年,青年甚至这样设想过:担任新的,由康有为任国务,梁启超任部长。 熊月之认为,近代史上中国至少有四次觉醒,但每次觉醒的情况都是不同的: 之一次觉醒不是1840年之一次战争,而是第二次战争。圆明园被烧,代表人物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发起了洋务运动,这次觉醒并没有解决我们的问题; 第二次觉醒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之一次被打败了,代表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有了公车上书,有了戊戌变法,这次觉醒也没有解决中国的; 第三次觉醒是在义和团运动之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的丧权辱国,此后有了清末新政,有了所讲的风潮兴起,了清朝、建立了,但体制也没有拯救困难中的中国; 第四次觉醒也就是《觉醒年代》所讲的觉醒。袁世凯窃夺大位之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之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虽胜而辱,中国再次觉醒。年轻人开始读新书、出国留学,使得这次觉醒的主体与之前很不同,最终诞生了中国。“前一次觉醒是后一次觉醒的铺垫,后一次觉醒是前一次觉醒的升华。南陈北李,这批大学的教授,为何提出做一次翻天覆地的呼声与实践?是苦难积累到一定程度所必然发生的!” 毫无疑问,作为的总,是第四次觉醒中 在时代潮头的人,影响深远。、、、、、吴玉章、、李达、陈望道等人在谈到自己加入时,均称受到的影响和教诲。1920年夏天,27岁的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拜访了,讨论和湖南改造等问题。多年以后,在陕北窑洞里向美国记者回忆:“谈他自己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者了。”熊月之点赞《觉醒年代》:“这个电视剧之一次把和的关系作了清晰妥当的梳理!” 值得一提的是,陈延年、陈乔年,他们对的,却并非受的影响,在1919年12月前往法国留学时,兄弟俩的是无。《觉醒年代》中,就在老渔阳里2号为即将赴法国留学的赵世炎送行时,托他转达陈延年、陈乔年兄弟,希望他们能笃信。陈延年、陈乔年与赵世炎,后来都成了坚定的战士,至死都未改变自己的。 关键词三:硬骨头 有一位 友对《觉醒年代》的评论,让人泪目:“他们最早醒来,然后更先死去……” 1927年,发动“四·一二”后,于特殊时期在武汉召开,、陈延年、陈乔年父子三人在会上同时被选为,这在党史上是之一次。但短短一年之后,父子三人,天人相隔。 上海虹口区山阴路恒丰里90号,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27年江苏省委旧址”。1927年6月26日上午,江苏省委在恒丰里90号成立。当天下午,时任江苏省委的陈延年正在开会,敌人冲了进来,为了掩护其他同志突围,陈延年板凳与敌人殊死搏斗,力竭被捕。翌日,任命赵世炎担任江苏省委,同年7月2日,赵世炎于多伦路189号寓所被捕。恒丰里90号与多伦路189号相距500米,陈延年与赵世炎被捕相隔6天,两人牺牲时间相差约15天。1927年底,陈乔年继承长兄遗志,担任江苏省委部长,1928年2月16日,因叛徒,陈乔年在北成都路刺绣女校召议时,敌人包围了会场……6月6日,陈乔年就义。 什么叫作前仆后继?这就是前仆后继。牺牲时,陈延年29岁,陈乔年26岁,赵世炎26岁。他们三人均长眠于龙华烈士陵园,紧紧挨在一起。 上海副研究员徐涛说,《觉醒年代》给了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大量的戏份,“他们的经历,证实了早期的高级是一个危险的职业,他们牺牲的细节也足以感动我们。这样的英雄、年轻人,丰满的形象,吸引了当代的年轻人。” 陈延年、陈乔年、赵世炎的牺牲,是早期的巨大损失,尤其是陈延年。徐涛说,陈延年年纪虽轻,但在党内位置极高,因为他能力超群,深为敌人所恐惧,“四·一二”后,陈延年奉命“逆行”上海,重建党,“当时悬赏要人,3万大洋,2万5千大洋,陈延年是4万大洋。” 说起陈延年的牺牲,不得不提一个叫吴稚晖的人。当年吴稚晖是中国有名的无代表人物,与同在北大任教多年,吴陈两家可谓世好。陈延年从小思维敏捷,才智过人,深得吴稚晖欣赏,1919年陈延年和陈乔年到法国留学,就是吴稚晖的。但是在巴黎,陈氏兄弟转向,与吴稚晖分道扬镳。 政见不同,并不妨碍君子之交,譬如与胡适,但吴稚晖走到另一个极端。1927年7月5日的《申报》刊登了吴稚晖致上海警备杨虎的一封信:“今日闻尊处捕获之子延年,不觉称快。先生真天人!如此之巨憝就逮,佩贺之至。陈延年之恃智肆恶,过于其父百倍。所有今日之巨头,若,若蔡鹤孙(注:),若罗亦农,皆陈延年在法国所造成。彼在中国之地位,恐与其父相埒,盖不出面于之巨魁,尤属恶中之恶!上海彼党失之,必如失一长城。故此人审判已定,必当宣布罪状,明正典刑……” 在这封信中,吴稚晖竟然热烈祝贺杨虎杀害了陈延年(当时人们也是从这封信中得知陈延年牺牲的消息),哪管他是故人之子,哪顾曾生之谊,由此可见吴稚晖之阴狠,也由此可见当时斗争之残酷,不容有任何幻想与侥幸。 陈延年、陈乔年均牺牲得非常惨烈,敌人太希望的儿子能够屈服了,用尽,然而,兄弟俩均是硬骨头。这一点,遗传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淞沪会战随即爆发,日机开始轰炸,当时正在坐牢,他差一点在突袭中遇难,却与探望者“谈笑自若”。当时全国上下要求释放,胡适等名流纷纷出来保释, 的条件是:保释可以,但要具“”,闻之大怒:“我宁愿炸死狱中,实无过可悔!”并且拒绝保释,说“附有任何条件,皆非所愿”。 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说“爱国情殷,深自悔悟”,所谓“爱国情殷”,实属自打耳光——当时他们是以“危害罪”判决入狱。出狱后,立刻写了一封声明信:“爱国诚未敢自夸,悔悟则不知所指”,驳斥 。这封信他投给《申报》,但后者并未刊发,直到44年后,才由上海《党史资料》挖掘出来。唐宝林在《全传》中写道:直到这时候,人们才知道为了出狱并未默认“深自悔悟”,“他在这个问题上并未妥协,确是硬骨头。” 1942年5月27日,贫病交加的在四川江津一个小山村的寓所病逝,他有过高光时刻,也曾一度消沉,但跟他两个走在前面的儿子一样,终其一生,都是硬骨头。在他病逝后,他的多年好友、著名学者程演生如此评价: “他是一直爽直坦白有热情的人,他丝毫没有功名利禄的思想,是一个,一个为中国找出路的人。他痛心中国的,的污浊,学术的不长进,士风的鄙陋,想要一一洗涤之。他现在死了,他一生努力的成绩,是存在的。” 的历史功绩,已经得到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觉醒年代》的热播,更让广大的中国年轻人知道了那段波澜壮阔、慷慨激昂的往事。 许多年前,作《告少年》一诗:“亦有星星火,燎原势竟成;作歌靠少年,努力与天争。” 时光易逝,青春永恒,理想高于天!(记者肖春飞、孙丽萍、郭敬丹) :新华每日电讯 以上就是与60多岁属马是哪一年相关内容,是关于的分享。看完属虎的50多岁哪年出生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7-11 17:34:071

民国十五年是哪一年 同年发生了哪些事件

1、是1911年,辛亥革命,年末孙中山回国。当时规定以明年(1912年)年为民国元年,也就是民国一年。这样算来民国15年是1926年。其实换算很简单。 2、1月1日-1月19日——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3、1月8日——阿卜杜勒·阿齐兹·伊本·沙特加冕为麦加国王。 4、2月8日——德国申请加入国际联盟。 5、2月15日——许世英辞北洋政府国务总理职。贾德耀任代总理。 6、3月1日——香港首间官立中文中学,官立汉文中学建校。 7、3月12日——日本军舰炮轰大沽口。 8、3月16日——罗伯特·戈达德发射世界上第一支液体燃料火箭。 9、3月18日——三·一八惨案。 10、3月20日——中山舰事件。 11、3月23日——汪精卫辞国民政府主席职。 12、3月30日——谭延闿代任国民政府主席职。 13、4月——德国与苏联签署友好条约。 14、4月20日——段祺瑞辞临时执政职。贾德耀辞代总理职。胡惟德署总理职。 15、4月25日——巴列维加冕为伊朗国王。 16、5月——埃尔温·薛定谔证明他的波论与量子力学中的矩阵理论是同等的。 17、5月13日——颜惠庆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职。 18、5月15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张静江、吴稚晖、孙科等提出《整理党务案》,规定国民党各级领导机构内中共党员不得超过三分之一。 19、5月26日——第二次里夫战争结束。里夫共和国总统阿卜杜勒·克里姆降于西法联军,后流放留尼汪岛。 20、6月16日-7月10日,法国与西班牙在巴黎会议,确定恢复1912年条约双方在摩洛哥的殖民地边界。 21、6月22日——颜惠庆辞总理职,杜钖珪代任。 22、7月——马克斯·玻恩发表对量子力学的概率理解法。 23、7月4日——国民党发表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24、7月9日——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 25、7月10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 26、9月8日——国际联盟接收德国。 27、9月17日——冯玉祥五原誓师,加入北伐。 28、10月1日——顾维钧代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职。 29、10月10日——北伐军攻克武昌。 30、11月15日——NBC及它当时的24家附属电台开始广播。 31、12月25日——裕仁登基为日本天皇,改年号为昭和。日本大正时代结束。
2023-07-11 17:34:131

堕落觉醒几个结局

大结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革命先烈誓死捍卫信仰。陈独秀同即将出国考察的蔡元培在上海见面,对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十分敬佩,汪大燮和吴稚晖也一同送行,但陈独秀和吴稚晖思想分歧巨大,并毫不客气地警告他不要再打延年乔年的主义,蔡元培提醒他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同,但亦可以为谋,要多同胡适和李大钊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李大钊和胡适动身来到上海,陈独秀高兴地拎着两坛二锅头,和他们来到山野间坐在草丛上野炊起来。胡适对《新青年》成为了党派刊物的现状很不满意,鉴于陈独秀要去广州任职,编辑部同仁想要将《新青年》迁去北京,但迁去北京后该如何处理众人又是众口不一。鲁迅提议由陈独秀自行决定,陈独秀于是提出《新青年》将留在上海由陈望道继续主持编辑,胡适不反对但他也无法说服和阻止自己的朋友,留下的只有遗憾和伤心。陈独秀打开天窗说亮话,他和李大钊的共同理想和追求就是用马克思主义道路拯救中国,胡适却认为共产主义的发源地德国都没有实现共产主义,俄国共产主义才几年,他们如何能够断定共产主义在中国就行得通。陈独秀和李大钊坚信他们的选择,也相信这是中国和历史的选择,胡适虽持不同看法,但他也深感三人友情笃深,弥足珍贵。陈独秀说道他们兄弟三人应当永远坦诚相待,至于信仰和选择孰是孰非留给历史和后人评价。莱垍头条周恩来将陈独秀寄来的刊物拿给延年乔年,延年和乔年已经发现了无政府主义是行不通的,他们已经通过反复研读马克思主义的刊物确认了马列主义才是中国的救国之路,决心与无政府主义彻底决裂。法国政府拒绝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吴稚晖更是以勤工俭学生程度太低无法自费为借口背信弃义地拒绝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学生入学,延年和乔年拒绝搞特殊誓与诸位学生共进退。周恩来和延年乔年带着学生进行抗议并面见吴稚晖,吴稚晖对于自己的行为百般狡辩,但他发布的里昂中法大学招生简介白纸黑字都在陈述着他的无耻。延年和乔年同吴稚晖彻底决裂,并告诉他自己已经抛弃了对不切实际的无政府主义的幻想,马克思主义将是他们今后要坚持的信仰。上海南京路花园内,陈独秀和李大钊委派党员李汉俊来同共产国际的尼克尔斯基和李林会面,他们提出要尽快召开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李大钊和陈独秀虽不能到会,但二人仍全权负责了此次会议的组织和会议安排,总共十三位中共党员即将抵沪。于是,1921年6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李汉俊接待着抵沪的董必武,并提出同志们推选他们二人和张国焘一起根据讨论意见起草文件,董必武一口答应下来。深夜,毛泽东敲开董必武的房门,董必武对新民学会毛泽东的名声也是早有耳闻。二人一见如故,董必武同毛泽东探讨起中国共产党的目的和意义,毛泽东表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绝不是几个知识分子的觉醒,而是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觉醒的结果。一大作为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标志,一定会办的十分成功,陈独秀为自己无法见证这一时刻而深感遗憾。邓中夏掏出易白沙嘱托自己转交陈独秀的书籍,易白沙孤身前往北京刺杀徐世昌未果,愤然跳海自杀,陈独秀得知这一消息,坐在石头上良久心中悲愤难平。同时,赵世炎也从法国将《国际歌》的歌词寄回,最后那几句歌词就是乔年翻译的,父子三人终于要成为同一个战壕的战友了。陈独秀独自走着,念起《国际歌》的歌词,心中悲喜交加,眼中热泪终是落了下来。北京亢慕义斋内李大钊组织召开形势报告会,长辛店的工人代表也一同参会。全国工人运动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五一时长辛店的工人们正式成立了铁路工人工会,而这并不是个例,各类型的工人团体都纷纷成立工会,在社会的舞台上工人阶级已经成为革命的主力军,李大钊同时宣布一大已经成功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了。他说出自己的心得,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并坚信百年后的中国必会证明他的观点,社会主义绝不会辜负中国。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中国涌现出了一代代地有志之士,一个个拥有先进思想地新青年,他们为了救国图强的伟大理想,义无反顾地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中国产生了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这深刻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和方向,更影响了世界格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有了共产党中国人民才开始了富强民主,人民幸福地伟大征程,那句革命先烈口中的中国共产党万岁会永远成为每一个中华儿女的热烈期盼和坚定信念。
2023-07-11 17:34:201

我们熟悉的民国大人物的名字,其实很多都是错的

前几天在朋友家翻看一本杂志,有一篇文章介绍蒋介石时写道:“蒋介石,字中正。”我刚喝下去的一口水全喷了出来。 朋友忙问看到什么好东西了,我就指给他看,结果朋友一脸的莫名其妙,“蒋介石字中正,有问题吗?”这下该我莫名其妙了,急火火地给他解释:“这都不知道吗?蒋介石其实叫蒋中正,字介石,不是反过来的!”朋友这才好像明白了点什么。 这位朋友应该说也代表了很多人,一直以为介石就是老蒋的名,字中正,有聪明点儿的还解释说,字“中正”是名“介石”的引申,国界之石嘛,当然得“中正”。其实恰恰相反。 说起老蒋的名字,还是很有说头的。首先,在蒋家的族谱上,既没有蒋介石,也没有蒋中正,而是叫蒋周泰。因为按照蒋家的族谱,蒋介石是“周”字辈,便取名为“周泰”。后来到了上学时,蒋周泰又取名蒋志清,直到去日本留学,学校的花名册上还是蒋志清的名字。 那么“介石”是怎么来的呢?源于他在日本留学期间,曾创办了一本杂志,叫《军声》,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时,用了个“介石”的笔名。后来回国后,大概在1917年,蒋志清30岁的时候,才根据《易经》“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起了个“中正”的名,又把笔名“介石”改成了字。从此,“蒋介石”的大名才开始流行起来。 说起来,在近代大人物当中,这样不以本名名世的还真不少,比如民国另外两大巨头:孙中山和汪精卫。 “孙中山”这个名字,虽然家喻户晓,但奇怪的是,他本人从来没有用过,而且在正规的档案中,不管是清朝的,还是民国的,都没有出现过这个名字,这是怎么回事呢? 咱还是从头开始说吧。在孙家的族谱上,孙中山是“德”字辈,叫孙德明,后来上了学,改成了孙文,字载之,取“文以载道”之意。不过,有意思的是,在清 *** 的文书中,孙文被写成了孙汶。可不要以为这是笔误,其实是清 *** 玩的文字把戏,因为“汶”的意思是“心里昏暗不明”,在清 *** 的眼里,孙文就应该是这样的人。 孙文还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称呼,叫孙逸仙,在欧美流传很广。其实,孙文的号为日新,出自《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粤语中,日新的读音为逸仙,后来他的老师区凤墀就干脆给他改成了孙逸仙。 至于应用最广泛的“孙中山”,其实是因误译得来的。当年,孙文流亡日本,住的地方附近有个大家族——中山家族,日本明治天皇的母亲就是这个家族的人,孙文一生致力于社会改造,对明治天皇钦佩有加,便取了个“中山”的姓,名为樵,即孙文的一个化名:中山樵。1903年,他的好友宫崎寅藏写了一本书,其中有介绍中山樵的部分,被章士钊看到后,大加赞赏,就给译成了中文,在国内出版。出人意料的是,一生严谨的章士钊在一个关键的地方却出了差错:原文中写道“孙文即中山樵先生”,章士钊却译成了“孙文即孙中山先生”。这一错不要紧,直接诞生了“孙中山”这个响彻全国的名字。为这件事,章士钊在晚年时还痛惜了一把。 至于民国另一大巨头汪精卫,同样不是他的本名,他的本名叫汪兆铭,字季新,“精卫”源于他在《民报》时的笔名,取意于“精卫填海”的典故。 在民国四大家族中,除了蒋家,宋家和陈家的名字也都很有说头儿,尤其是宋家。 提起宋氏三姐妹,实在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姐妹花。然而,这三姐妹的名字其实本来并不是叫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甚至,她们本来都不姓宋! 其实,她们的爷爷往上都姓韩,到他爸爸韩耀如这儿,突然过继给了一位姓宋的舅父,从此就改成了姓宋。 宋耀如曾在美国留过学,对林肯总统推崇备至,就给自己的三个女儿分别取名为宋爱林、宋庆林、宋美林,后来又觉得不够女性化,就把林改成了琳。宋庆龄和孙中山结婚时的《誓约书》上,写的就是“宋庆琳”,以后看到的时候千万不要大惊小怪。 后来,宋耀如带着大女儿爱琳去拜访沈毓桂,沈毓桂是《万国公报》的主笔,一肚子学问,听说爱琳的名字后,说:“爱琳像西方人的名字,咱中国人应该叫中国的名字。”宋耀如一听,赶紧请他给改个名字。沈毓桂扒拉了半天,又是《易经》,又是《女诫》,最后给改成了“霭龄”。宋耀如大喜,回到家就把老二、老三叫了出来,说你们以后别再叫庆琳、美琳了,改叫庆龄、美龄。 至于陈家,倒没这么多故事,不过陈氏兄弟也并非以本名名世,而是以字名世,所以千万不要闹出这样的笑话,以为陈果夫、陈立夫是“夫”字辈。其实果夫、立夫都是他们的字,本名叫祖焘、祖燕,是老陈家的“祖”字辈。 在 *** 系统里面,以字名世的相当多,像 *** 创始人之一、被蒋介石尊为“国师”的戴季陶,本名叫传贤,字季陶。 *** 头号军事理论家、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本名叫方震,字百里。 *** “四大元老”中的两个:孙中山称为“革命圣人”的张静江,本名增澄,字静江;蒋经国的终身师傅吴稚晖,本名敬恒,字稚晖。跟吴稚晖并列“ *** 四大书法家”的于右任,本名伯循,字诱人,可能觉得不太庄重,改成了右任。 有意思的是, *** 这边倒很少以字名世的。估计是 *** 人讲究实事求是,不在乎这些文绉绉的东西。 那么问题来了, *** 的大人物有没有字呢?当然有。《建国大业》中,民盟主席张澜尊称 *** 为“润公”,即源于 *** 的字“润之”,这也是大家都了解的。不过周恩来的字是什么呢?恐怕就不是很多人知道了,记住了,叫“翔宇”。那么,周恩来是不是也该尊称为“翔公”或“宇公”?可以这么叫,但还有一个更广泛的尊称——“周公”,既取周姓之意,又寓意历史上那位鞠躬尽瘁的大圣贤周公,可谓一语双关,贴切之至。 在文化界,以字名世的就更多了,本来就是文人的事嘛,比如南开大学的创始人张伯苓,本名寿春,字伯苓;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本名建常,后改名良,字相伯;《大公报》老板张季鸾,本名炽章,字季鸾;被誉为“现代三圣”之一的大思想家马一浮,本名浮,字一浮;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刘半农,本名复,字半农;民国第一情书高手沈从文,本名岳焕,字崇文,后改成从文;大文学家郁达夫,本名文,字达夫;大散文家梁实秋,本名治华,字实秋;大教育家叶圣陶,本名绍钧,字圣陶;大报业家史量才,本名家修,字量才;大红学家俞平伯,本名铭衡,字平伯;大画家吴昌硕,本名俊,字昌硕;大篆刻家沙孟海,本名文若,字孟海…… 还有被小资们尊为姑奶奶的林徽因,其实本来的名字写为林徽音,出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就是美德、美誉的意思。林家是名门世家,取这个名字当真是好得不得了,那么为什么又改成了“徽因”呢?原因是当时还有一位作家叫林微音,虽然有一字之差,但“微”和“徽”不管从字形还是读音上都像得厉害,经常被人搞混,这在文化圈里可是很忌讳的事。于是,林徽音快刀斩乱麻,直接化“音”为“因”,免得老让人误会。 不过,林徽因改得还是不够彻底,直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写成林徽音,而且在一些写民国文化圈的文章中还经常会出现另一位林微音,更让不明真相的读者困惑不已。 蒋介石(11)本名(1)中正(1)
2023-07-11 17:34:261

李鸿藻为中国挽回数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晚清大佬们

李鸿藻曾任清末内阁大学士、军务、礼仪、工部、吏部尚书、军务尚书、总理衙门大臣等要职,由于名字与李鸿章仅一字之差,往往对清朝历史不甚熟悉。读者误读了李鸿章和李鸿章是兄弟,或者至少是同宗兄弟。其实这个“二李”只是同朝的一个官员。他们的名字相似只是巧合。李鸿章是安徽人,李鸿藻是河北人,没有血缘关系。关系,但他们有两个共同点:第一,两人都是晚清牛人,政治地位不分伯仲。第二,两人都是孔继勋的学生,非常努力。他留下了很多奏疏和草稿,大部分都是用“东体”写的,飘逸自然,字字珠玑。清朝养生、书法、林碑刻大行其道,“魏碑刻”风靡天下。但李鸿藻的碑文,既有所用,又有独到之处。他的书信和手记多以“渭北体”书写,如今在收藏市场上颇受欢迎。他写了什么“颜体”、“黄山古体”这两个字更是弥足珍贵,颇有气质。难能可贵的是,李鸿藻还是一位有成就的画家。他的画很有倪云林的风格,他的花鸟画和扇面画是当时文人的珍品。张与同朝大臣及后来的姻亲经常在一起娱乐、唱歌,成为画坛佳话。《画传》历史上也有李鸿藻的单独词条。李鸿藻为人正直,史书记载他“俭、直、通,多士举荐”。他还把国家的大局放在第一位,总是李鸿藻最大的贡献就是保住了祖国几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事情是这样的:1871年5月,利用阿古柏入侵中国新疆引发的边疆危机,俄国悍然出兵占领伊犁地区,随后向周边渗透。1877年,左带领军队打败了阿古伯。1878年,清政府派遣钦差大臣崇厚赴俄,就伊犁归还等问题与俄方交涉。然而,崇厚却在次年擅自在克里米亚的里瓦基亚用沙子俄罗斯代理外长贾尔斯签署了《里瓦几亚条约》,使中国失去了伊犁城外的大片领土,对我们的主权造成了极大的屈辱。李洪早坚决反对签署这个条约。在法庭上,他很慷慨。言过其实,据理力争,发动清派弹劾李鸿章用人不当,要求皇帝治崇厚擅令之罪,要求派公使赴俄修改上述条约。清政府也拒绝批准这个协议,要求崇厚革职。在李鸿藻、张之洞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英法公使曾纪泽受命兼任。派一个俄罗斯特使去俄罗斯谈判合同变更。经过半年多的谈判,曾纪泽于1872年2月24日在俄国圣彼得堡与俄国外交部长贾尔斯和俄国驻华大使布策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1975-79000年,我们夺回了伊犁南部的广大领土,以及许多军事要塞和城门,修正了许多有关边界和贸易的条款,挽救了几万平方公里的祖国领土。李鸿藻有三个儿子,都出生在罗珀胡同。长子赵英早逝。次子坤英,字曾,官至邮部侍郎。第三个也是最小的儿子李世曾于1906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一生联盟,与张静江、蔡元培、吴稚晖并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他是勤工俭学的最早发起者,也是故宫博物院的首任院长。来自:《里瓦几亚条约》,作者:刘继兴,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2023-07-11 17:34:331

觉醒年代蔡元培结局

《觉醒年代》中,蔡元培的结局是辞去了北大的校长这个职位,并离开北京,后来选择出国考察,而他开放而包容的教学理念让很多人非常佩服,在他即将出国的时候,陈独秀、汪大燮和吴稚晖等人一起来为蔡元培送行。蔡元培被委任北大校长蔡元培当时可以说是真正文学界的泰斗,他的能力得到不少人的赏析,也受到很多人的景仰,在文学家的威望很高。北大的前身是“皇家大学”,在清朝的时候,这所学校教育的一直都是皇家子弟,虽然已经改名“北大”,但是学校里面的一切作风还是没有改变,到处充斥着腐朽的旧式官僚主义之风。很多人来到北大都不是真正想要学习,而北大的很多老师都是毫无半点文墨,却受到不少学子的追捧。北大的这种情况早就已经全国闻名,很多人不愿意担任北大校长,后来黎元洪委任蔡元培上任,而他也不顾众人的劝阻,决心改变北大的现状。蔡元培改变了北大的风气蔡元培在北大担任校长期间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很多人为之折服。蔡元培到了北大之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任用了很多有志之才,如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等,这些都是新派思想的人物,但是对于辜鸿铭这样有学识的守旧派,蔡元培也是非常看重。他认为教育就应该“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而这个基调也成为了后世众多学校教育所遵循的基本准则。经过蔡元培的努力,北大彻底改变了,不再陈腐,而是变成一个学术至上的学校,后来更是成为了全国最厉害的文科学府。《觉醒年代》蔡元培的结局虽然人人都称赞蔡元培,并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但是蔡元培始终觉得自己愧对这个身份,在历史中,蔡元培多次辞去北大校长一职,在他一生中辞职了24次。蔡元培并不喜欢太过激烈的斗志,他总认为什么事情都可以通过一个温和的方式解决,因此在一些重大的事情上,如果他的意见没有得到统一,蔡元培就会选择辞职。《觉醒年代》中,蔡元培也是辞去了校长一职,然后选择出国考察。
2023-07-11 17:34:511

故啥信不啥?

故深信不疑。
2023-07-11 17:35:211

吴稚晖有后人吗?今何在?

混世魔王吴刘满就是
2023-07-11 17:35:431

古文:“善箝而口,勿令舐痈,善补而绔,勿令后穿”。出自哪位?

出自章太炎。原文是章太炎与吴稚晖笔战,到后来“章太炎痛斥吴稚晖”的话。补充一篇文章,叫《“苏报案”与吴稚晖的笔墨官司》,网址为:http://www.gotoread.com/mag/4966/contribution62245.html
2023-07-11 17:35:542

鲁迅的《新药》的原文是什么?

《新药》 鲁迅说起来就记得,诚然,自从九一八以后,再没有听到吴稚老的妙语了,相传是生了病。现在刚从南昌专电中,飞出一点声音来,却连改头换面的,也是自从九一八以后,就再没有一丝声息的民族主义文学者们,也来加以冷冷的讪笑。为什么呢?为了九一八。想起来就记得,吴稚老的笔和舌,是尽过很大的任务的,清末的时候,五四的时候,北伐的时候,清党的时候,清党以后的还是闹不清白的时候。然而他现在一开口,却连躲躲闪闪的人物儿也来冷笑了。九一八以来的飞机,真也炸着了这党国的元老吴先生,或者是,炸大了一些躲躲闪闪的人物儿的小胆子。九一八以后,情形就有这么不同了。旧书里有过这么一个寓言,某朝某帝的时候,宫女们多数生了病,总是医不好。最后来了一个名医,开出神方道:壮汉若干名。皇帝没有法,只得照他办。若干天之后,自去察看时,宫女们果然个个神采焕发了,却另有许多瘦得不像人样的男人,拜伏在地上。皇帝吃了一惊,问这是什么呢?宫女们就嗫嚅的答道:是药渣〔4〕。照前几天报上的情形看起来,吴先生仿佛就如药渣一样,也许连狗子都要加以践踏了。然而他是聪明的,又很恬淡,决不至于不顾自己 ,给人家熬尽了汁水。不过因为九一八以后,情形已经不同,要有一种新药出卖是真的,对于他的冷笑,其实也就是新药的作用。这种新药的性味,是要很激烈,而和平。譬之文章,则须先讲烈士的殉国,再叙美人的殉情;一面赞希特勒的组阁,一面颂苏联的成功;军歌唱后,来了恋歌;道德谈完,就讲妓院;因国耻日而悲杨柳,逢五一节而忆蔷薇;攻击主人的敌手,也似乎不满于它自己的主人……总而言之,先前所用的是单方,此后出卖的却是复药了。复药虽然好像万应,但也常无一效的,医不好病,即毒不死人。不过对于误服这药的病人,却能够使他不再寻求良药,拖重了病症而至于胡里胡涂的死亡。四月二十九日。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2023-07-11 17:36:021

国民党的五大元老

国民党没有五大元老,十四大元老:张静江(张人杰)、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又称“国民党党国四老”。 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李石曾和吴稚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26年,张静江和蔡元培也入选监委。李、吴、张、蔡四人因关系密切,并称国民党四大元老。
2023-07-11 17:36:271

国民党高层排序

按我个人的想法来排下 宋教仁 黄兴 廖仲恺 陈其美 汪精卫 蒋介石 蔡元培、唐绍仪、宋教仁 黄兴 廖仲恺 唐绍仪这都是早期同盟会的 可惜宋教仁 廖仲恺 死的太早 黄兴后来和孙中山意见不和出国了。把唐绍仪蔡元培放后面是因为唐绍仪最终被老蒋的特务给害了 蔡元培到后期老蒋差点打他的注意 主要他名望高 。所以他俩放最后而陈其美那可是老蒋的偶像 拜把子弟兄 所以排老蒋前面 汪精卫早期的时候在党内的威望可比蒋介石厉害多了 !纯属个人见解 呵呵
2023-07-11 17:36:353

所谓"1928年,国民政府的国语投票"是否史实?

这种说法不属实:1、网络流传西南官话、吴语、粤语以“一票之差”败给北京话,差点当选为现代标准汉语。然而,北京话自清末以来在北京一直就是官方话,无论是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都从未以投票形式决定官方话。2、投票传言的来源之一是1913年(民国2年)2月15日由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举行的读音统一大会,会上以一省一票的机制对6500个字的“国音”进行投票审定,但并无将任何方言票选为国语的议程;另一来源则是1955年由中国科学院举行的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惟会上代表一致赞成将北京音定为官方音,亦没有投票。3、美国也有一个流传已久的很相似的传说,称为米伦伯格传说。传说美国首位众议院议长,本身为德裔美国人的弗雷德里克·米伦伯格投了关键的一票,令德语以一票之差未能成为美国的国家官方语言。这个传说也已经查证为虚构。扩展资料:1913年,新建立的民国政府制定的老国音虽以北京音为主,但为了兼顾各地,仍具有当时的南京官话特征,如有入声等。当时预定为官方语言的国音是北京话和南京话的结合:平翘、前后鼻、尖团区分、部分音调按照北京话,而部分韵母、入声音调按照南京话,成为一个北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复合普通话。老国音以北京音系为基础,还顾及各地语音,仍具有南京官话的特征,如有入声等。当时预定为官方语言的国音是南京话和北京话的结合:平翘、前后鼻、尖团区分、部分音调按照北京话,而部分韵母、入声音调按照南京话,成为一个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复合普通话。由此能和中古音形成更为严整的对应关系;而新国音使用纯粹的北京音系,仅顾及华北地区的汉语,对南方诸汉语的考虑不足。进入21世纪后,保卫南方诸语(方言)的呼声此起彼伏,其中的问题在于普通话推广的强制性而非新国音本身的缺陷或者说老国音的“优点”。应当这么说,语言本身是不存在优缺点之分的。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国音
2023-07-11 17:36:422

民国四大书法家的吴敬恒

吴敬恒(1865年-1953年),字稚晖,出生在中国江苏武进和中国江苏无锡交界处的雪堰桥。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一生追随国民党革命却一生不入官门。1950年代他位于台北市敦化北路跟南京东路交叉口的铜像,为台北市的地标之一。196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吴稚晖“世界学术文化伟人”称号,为二十世纪获此殊荣的首位中国人。稚老的石鼓文写得线条静穆,结体安然,好像没有那种跳跃性的躁动感,而且其落笔清新干净,线条在平直中又略带一点弯曲,使得字又生动灵活起来,通篇观之,则别有天趣。若比之缶老书法中的霸悍强劲之势,吴稚晖这类文人书法,就显得有点内敛羞涩,不够专业的样子,然而正是由于书家的这种业余状态,反而使趣味从中生焉。
2023-07-11 17:36:551

想知道如何看台湾的拼音?? 看不懂啊?他们自创的?

国民党元老吴稚晖除是当年参与制宪的国民大会代表,留下了将「中华民国宪法」交给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的历史画面之外,原来他更是拟定注音符号的重要人物。ㄅ、ㄆ、ㄇ、ㄈ注音符号的由来为何?国民党党史馆汇整资料,其中包括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许多当初设计注音符号的珍贵手稿。吴稚晖除是当年参与制宪的国民大会代表,留下了将「中华民国宪法」交给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的历史画面之外,原来他更是拟定注音符号的重要人物。中国国民党党史馆汇整党史资料时发现,参与创造注音符号的吴稚晖留下许多当初设计注音符号的底本、样张与试写,让後人能从其中发掘不少注音符号的奥妙之处与深层的文化内涵。民国元年,为了统一全国国音,推行国语运动,由教育总长蔡元培号召成立读音统一会,委请吴稚晖筹备此事。民国2年2月15日,吴稚晖受读音统一会成员推举担任议长,展开注音符号设计的工作,当时参考日本的拼音办法,希望将读音统一,以利推动国语运动。在规划上,吴稚晖花费不少心力,从声母、韵母、介母三个部分,挑选出简单易懂的符号,作为拼音的基础;设计至今,仍为大众所惯用的注音符号。後来,民国7年颁布的「注音字母表」,共有注音符号39个,现行注音符号则为36个,消失的3个注音符号是比较少用的的符号,因此省略。民国7年11月,当时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表」时,还不是依照现行惯例排比。现行习惯的「ㄅㄆㄇㄈ」是民国8年之後重新排列的结果。吴稚晖不仅在注音符号的编制著力甚深,在後来的推广更是不遗馀力。自民国8年起,吴稚晖参与国语统一筹备会(後改为国语推行委员会),提出推行注音符号的任务、方案、办法;编制「汉语拼音表」、「注音符号」等通俗教材,力图国语推行的通俗化、简易化、普及化。吴稚晖以毕生精力推行国音统一工作,奠定了民国时期推行「语同音」的基础。国民党党史馆的「吴稚晖档案」中,保存许多当初设计注音符号的底本、样张与试写等珍贵资料手稿
2023-07-11 17:37:097

吴稚晖的重要经历

出卖陈延年1927年6月,陈独秀之子,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延年因叛徒出卖在上海恒丰里104号的中共秘密会所被捕,因当时陈年身穿短衣,裤腿上扎着草绳,所以称是受雇到这里做工的,名叫陈友生,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敌人待陈延年像对待普通的共产党员一样,押往龙华监狱。陈延年怀着一线希望,给五马路东亚图书馆汪孟邹写信,请他想办法营救。陈延年在信中写道:“我某日在某处被捕,现拘押在市警察局拘留所。我是工人,不会有多大嫌疑,现在我的衣裤都破烂了,请先生给我买一套衣裤送来。”信尾署名“陈友生”。 与此同时,赵世炎、王若飞等也在想方设法营救陈延年,甚至和敌办案人员谈妥,交800元放人。盛夏的一天,刚刚租下上海极司斐尔路(万航渡路)49号一幢楼房的胡适,听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是满头大汗的汪孟邹:“延年被捕了,你快想法子救救他。”说着汪孟邹将一张皱巴巴的纸递给他。胡适一看,果然是陈延年亲笔写的求援信。“陈友生”,就是陈姓朋友所生,分明是指陈独秀这个老朋友生的孩子啊!尽管凶多吉少,胡适还是答应帮忙。胡适想起蒋介石的红人吴稚晖是陈延年的老熟人,数年前曾帮助陈延年、陈乔年赴法留学,决定将信转给吴稚晖,请他帮忙。吴稚晖见信,暗暗欢喜起来。1921年秋天,蔡和森、陈毅、李立三等104名留学生为争夺里昂中法大学与吴稚晖等闹矛盾,被押送回国。此后,陈延年逐渐脱离吴稚晖的无政府主义影响,转向共产主义。对此,吴稚晖恨在心头,想不到,陈延年今天栽到自己的手里来了。吴稚晖思忖再三,立即给上海国民党警备司令杨虎写信“祝贺”:“今日闻尊处捕获陈独秀之子延年....不觉称快。”延年“发生额下,厥壮极陋....恃智肆恶,过于其父百倍”。这杨虎不是别人,正是随蒋介石一路制造赣州事件、九江惨案、安庆“三二二”事件的特务处长。杨虎见信,大喜过望,他没有想到陈独秀的儿子、上海共产党的头号负责人陈延年已被抓获。1927年7月4日,陈延年壮烈牺牲于上海龙华监狱后,时年29岁,蒋介石下令不准收尸。 陈延年至死也不知道,吴稚晖在狱外出卖自己的细节。次日,上海《申报》刊出《铲除共党巨憝》,披露了吴稚晖给杨虎的信件。(摘自《陈独秀父子仨》朱洪著,东方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2023-07-11 17:37:591

《觉醒年代》高君曼为什么离开仲甫?

《觉醒年代》高君曼由于感情不和离开仲甫。高君曼于1925年带着她和陈铁锈的儿子陈鹤年、女儿陈子美移居南京,每月给她寄30元生活费。此后,高君曼和陈铁锈再没见过面。《觉醒年代》的结局:其实这个时候赵世炎、王若飞等人也正在想方设法营救陈一年,甚至和敌办案人员谈妥,交800元放人。而收到信后的汪孟邹,第一个想到的是胡八一沙壁盛和糙妮玛所以去找胡八一,而胡八一第一个想到的是吴稚晖,因为胡八一记得吴稚晖以前跟陈一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老实单纯的胡八一没多想,就把陈一年的真正身份暴露了出去。可这时的吴稚晖,因为对无政府主义的否定转向中是怀恨在心的。
2023-07-11 17:38:121

琐末的引证解释琐末的引证解释是什么

琐末的引证解释是:⒈细微。引鲁迅《坟·科学史教篇》:“顾培庚之时,学风至异,得一二琐末之事实,_视为大法之前因。”鲁迅《坟·摩罗诗力说》:“_屈原_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⒉指细微之事。引吴稚晖《上海苏报案纪事》:“蔡孑民闻余_得太毛细,即怒而起曰:‘何至争及琐末,不成_话。"”。琐末的引证解释是:⒈细微。引鲁迅《坟·科学史教篇》:“顾培庚之时,学风至异,得一二琐末之事实,_视为大法之前因。”鲁迅《坟·摩罗诗力说》:“_屈原_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⒉指细微之事。引吴稚晖《上海苏报案纪事》:“蔡孑民闻余_得太毛细,即怒而起曰:‘何至争及琐末,不成_话。"”。拼音是:suǒmò。注音是:ㄙㄨㄛˇㄇㄛ_。结构是:琐(左右结构)末(独体结构)。琐末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细微。指细微之事。二、网络解释琐末suǒmò1、细微。鲁迅《坟·科学史教篇》:“顾培庚之时,学风至异,得一二琐末之事实,辄视为大法之前因。”鲁迅《坟·摩罗诗力说》:“_屈原_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2、指细微之事。吴稚晖《上海苏报案纪事》:“蔡孑民闻余说得太毛细,即怒而起曰:‘何至争及琐末,不成说话。"”关于琐末的成语琐尾流离背本就末本同末异本同末离逸闻琐事雕虫末伎德本财末末大必折捐本逐末袭常缀琐关于琐末的词语遗闻琐事本同末离封胡遏末末大必折德本财末本同末异流离琐尾逸闻琐事雕虫末伎背本就末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琐末的详细信息
2023-07-11 17:38:241

堕落觉醒几个结局

2个结局。群星堕落帝国觉醒事件代码是“event fallen_empires_awakening.1 X”,X就是玩家想要觉醒的堕落帝国的国家代码,这个代码的使用方法也很简单,先按“~”键打开控制台,然后输入事件代码就可以了,玩家可以通过觉醒两个敌对的堕落的帝国,从而快速开启一次天堂之战。礼物系统《群星》中的某些堕落帝国是会送你一些礼物的,当你和他们的好感度为绿色时,不完成对方的任务就有可能获得礼物,不过概率极低,完成他们的任务可以提升获得礼物的概率,但也有可能你等了几百年也没有收到完成任务的堕落的礼物。
2023-07-11 17:38:322

国民党元老有多少

这个有很多人,主要以时间段划分建党初期,张静江(张人杰)、蔡元培、吴稚晖、李石曾被称为“国民党四大元老”,蒋总裁统治时期最出名的被我当通缉的有四十三人。
2023-07-11 17:38:483

在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中的李火镰,在历史上有原型吗?

李鹤龄是李火镰原型人物,刺杀陈箓就是李鹤龄所为。李鹤龄 (1902—1927),原名李登寿,又名李合林、李松林,郫县郫筒镇东街人,生于1902年8月6日。其父李星衢,以经营古旧衣货为业。留法勤工俭学。李鹤龄于1913考入郫县高等小学,后转入模范高等小学第一班,学习成绩居全班第一。1915年李鹤龄考入成都联立中学。1917年考入北京清华中学。在清华中学读书期间,李鹤龄曾参加著名的“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当时正值青年学生赴法勤工俭学的高潮,李鹤龄于1920年4月去法国,先在巴黎附近的枫丹白露中学补习法文。由于成绩优良,被华法教育会聘用,作批转信件的工作。1921年秋,经华法教育会华籍秘书李光汉介绍,李鹤龄任华籍女律师郑毓秀的“代笔师爷”。郑毓秀系广东人,是1913年留学法国的唯一女官费生,留学期间曾3次回国。郑毓秀于1922年春在巴黎大学发表博士论文后,成为中国在法的名流人士,与法国的政界人员有密切的往来,拜法国国会议员禹格勒阿为义父。郑毓秀所住的房屋就是其义父赠予的。留法勤工俭学的青年到法国不久,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法国的经济遭受到严重破坏,物价飞涨,许多工厂停业,新去的许多勤工俭学的学生不但无工可做,连学习也无法进行。为了解决生活问题,青年学生组织起来,开展争取“三权”(吃饭权、工作权、求学权)的斗争。李鹤龄与同学们一起向中国驻法公使陈箓请愿,明确提出“三权”要求。陈箓却勾结法国军警殴打学生,激起旅法华侨团体和国内各界的一致声讨。1921年4月,中国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向法国政府贷款5亿法郎,用以购买军火打内战。留法勤工俭学的同学们得知此项消息后,群情愤慨,在赵世炎、周恩来、陈毅、蔡和森等同学的领导下,筹备并召开了“反对中法借款大会”。李鹤龄和他的同学们一起参加了轰轰烈烈的拒借大会。大会上,中国驻法公使馆一等秘书王曾思代表公使陈箓参加大会,愤怒的学生们质问王曾思借款一事,王矢口否认,遭到同学们的痛打。由于在法学生们的反对,国内各界人士的痛斥,北洋政府的借款一事未能得逞。1921年,北洋政府的官僚政客吴稚晖等人,以照顾勤工俭学学生为名,用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在法国里昂修建了中法大学(简称“里大”)。但是,当中法大学建成后,招收的学生却大部分是由吴稚晖从国内招来的官僚贵族子弟,对勤工俭学学生一个不收,这就引起全体勤工俭学学生们的极大愤怒。9月12日,勤工俭学学生代表陈毅、陈炎等104人,不顾法国军警和校方的阻拦,涌进中法大学,占据一座楼房。勤工俭学的学生代表强行进驻“里大”后,生活上遇到很大的困难,同学们节衣宿食,千方百计筹集钱款支援他们。中国驻法公使陈箓和在法的官僚政客吴稚晖等人,表面上假情假意地同学生们兜圈子,暗中却勾结法军警对进驻“里大”的学生代表下毒手。10月14日,法国军警将进驻“里大”的全体学生代表强制上船,驱逐出境,遣返押解回国。通过争“三权”的斗争,反借款的斗争和进驻“里大”的斗争李鹤龄看清了中国北洋政府驻法公使陈箓,是迫害勤工俭学学生的在法罪魁,他暗下决心要除掉这个罪魁。由于李鹤龄掌握中、法两种文字的能力较强,郑毓秀掌握法文的能力还可以,但中文能力却很差,写起中文来往往词不达意,且错别字连篇。所以郑毓秀草拟中文稿或作翻译工作时,都离不开李鹤龄这个代笔师爷,因此李鹤龄是住在郑毓秀的寓所内。这样李鹤龄就有机会接近在法的中国官吏,他决定利用这一便利条件待机枪杀陈箓。机会终于来了。1922年3月19日,为郑毓秀女士生日,法国政界不少的人和在法的中国官吏名流如公使陈箓偕夫人、领事廖世功以及中国铁道工程师张祜等均至郑毓秀的寓所贺寿。李鹤龄把从游乐园购置的用作射击游戏的手枪(击中要害处也能致死人命)擦拭一新,上好五粒子弹,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午宴上,李鹤龄看见陈箓那得意忘形的样子,气得咬牙切齿,多次情不自禁地把手伸进内衣,摸着枪把,很想当场就将陈箓打死。可是由于人多,没有机会下手,心中暗想:让你再活两小时。午宴毕,李鹤龄上楼休息,密切注视着楼下陈箓的动向。直至下午二时,李鹤龄听到楼下陈箓夫妇向主人告辞,他立即下楼冲出门外,见陈箓已上汽车,他急忙举枪射击。遗憾的是连发3枪均未击中,吓得陈箓紧紧伏在车内,子弹打破玻璃,擦伤了陈箓老婆的手臂和同车张祜的耳朵。李鹤龄正要发第四枪,已被郑毓秀的双手箍抱住,只得弃枪逃遁。附近法国警察局立即派人将郑毓秀的寓所包围,严禁出入,进行搜查。三小时后,李鹤龄到法国警厅自首,供称因陈箓迫害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不得人心,出于义愤故杀之,为里昂中法大学被迫回国的勤工俭学同学报仇。李鹤龄到法国后,没有像其他多数的勤工俭学同学那样,为生活所迫,到法国的小城镇、小工厂到处找活干,好不容易找到一项活,干不上两三月又被人家辞退,只得又别寻新路,一年四季都在奔波。而李鹤龄却被名流人士郑毓秀聘用,一直住在高级寓所内,与上层人士的接触也较多,如果想攀附这些官吏要员,那是不成什么问题的。可是,李鹤龄没有去攀附那些权贵,反而对他们切齿痛恨,甚至颇为大胆地枪击公使大人,他的勇敢之举,吓坏了以陈箓为首的官吏要员,使他们不能不考虑今后在对待勤工俭学学生的问题上,不要把局势搞得太僵了,因为留法的勤工俭学学生人数达1300多人,并且在他们身后还有法国和国内的许多人支持他们。李鹤龄枪击陈箓的勇敢之举,得到广大留法勤工俭学同学和主张正义人士的赞赏,他们在舆论上和物质上给予李鹤龄很大的支持,并四处奔走联络,群起声援李鹤龄,强烈谴责陈箓。在异国法庭上,李鹤龄义正辞严,用流利的法语答辩,博得在场大多数旁听者的同情。法庭无法作出判决,只好将李鹤龄暂时拘押。由于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的领导,旅法华侨、留法学生联合会以及法国主张正义人士,纷纷揭露陈箓的罪恶行径和丑恶嘴脸。旅居英、德、比、奥等国的华侨也通过报界或直接致电致函声援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为狱中的李鹤龄辩护。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老奸巨滑的陈箓只好假惺惺地致函法政府:“恕其年幼,从宽发落”。李鹤龄得以获释。从1923年起,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送一些党员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东方大学”)学习。先后去的四川籍学生有赵世炎(酉阳县人,1927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刘伯坚(平昌县人,1935年在广东大庾县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邓希贤(小平)、聂荣臻、朱德、林修杰(南充人,1928年在江西波阳县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穆青(树珊、合江县人,1930年牺牲于巴县)、李畅英(大章)等。李鹤龄是旅欧支部第二批选送到莫斯科的。1923年11月,李鹤龄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与越南、朝鲜和日本等国的留学生一起学习马列主义课程和军事课程。1924年,由于孙中山颁布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中国南方革命政府与苏联关系更加友好。苏联应孙中山的要求,在莫斯科专门为中国开办了一所大学,只收中国学生,这就是中山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简称“中山大学”。这样,从法国选送到莫斯科的学生,与从国内选送到莫斯科的学生都到中山大学就学。李鹤龄于1925年初回国。当时正值大革命时期,李鹤龄被安排到刚开办不久的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1926年在广州参加北伐军,在北伐军总政治部担任组织科科长。1927年北伐军攻下武汉,由于武汉的斗争形势十分复杂,工运工作急需充实力量,李鹤龄奉调做工运工作。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由于我党主要负责人犯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看不到潜藏在革命阵营中的敌人,看不清蒋介石与汪精卫是一丘之貉,自动解除了武装,不采取防范措施以防止蒋介石之类的人物再次发动反革命政变,错误地把希望寄托在把持武汉军政府的汪精卫身上,期求汪精卫把大革命的旗帜再举起来。7月15日,汪精卫的狰狞面目暴露出来了,他与蒋介石一样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武汉又象上海一样笼罩在白色恐怖中,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惨遭杀害,李鹤龄和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都在这次白色恐怖中惨遭杀害,以他25岁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壮美人生赞歌。
2023-07-11 17:38:578

这篇文章谁有?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连载:且介亭杂文末编 作者:鲁讯 前一些时,上海的官绅为太炎〔2〕先生开追悼会,赴会者不满百人,遂在寂寞中闭幕,于是有人慨叹,以为青年们对于本国的学者,竟不如对于外国的高尔基的热诚。这慨叹其实是不得当的。官绅集会,一向为小民所不敢到;况且高尔基是战斗的作家,太炎先生虽先前也以革命家现身,后来却退居于宁静的学者,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纪念者自然有人,但也许将为大多数所忘却。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回忆三十余年之前,木板的《訄书》〔3〕已经出版了,我读不断,当然也看不懂,恐怕那时的青年,这样的多得很。我的知道中国有太炎先生,并非因为他的经学和小学,是为了他驳斥康有为〔4〕和作邹容〔5〕的《革命军》序,竟被监禁于上海的西牢〔6〕。那时留学日本的浙籍学生,正办杂志《浙江潮》〔7〕,其中即载有先生狱中所作诗,却并不难懂。这使我感动,也至今并没有忘记,现在抄两首在下面——狱中赠邹容邹容吾小弟,被发下瀛洲。快剪刀除辫,干牛肉作糇。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临命须掺手,乾坤只两头。狱中闻沈禹希〔8〕见杀不见沈生久,江湖知隐沦,萧萧悲壮士,今在易京门。螭鬽羞争焰,文章总断魂。中阴当待我,南北几新坟。一九○六年六月出狱,即日东渡,到了东京,不久就主持《民报》〔9〕。我爱看这《民报》,但并非为了先生的文笔古奥,索解为难,或说佛法,谈“俱分进化”〔10〕,是为了他和主张保皇的梁启超〔11〕斗争,和“××”的×××斗争〔12〕,和“以《红楼梦》为成佛之要道”的×××斗争〔13〕,真是所向披靡,令人神旺。前去听讲也在这时候,但又并非因为他是学者,却为了他是有学问的革命家,所以直到现在,先生的音容笑貌,还在目前,而所讲的《说文解字》,却一句也不记得了。〔14〕民国元年革命后,先生的所志已达,该可以大有作为了,然而还是不得志。这也是和高尔基的生受崇敬,死备哀荣,截然两样的。我以为两人遭遇的所以不同,其原因乃在高尔基先前的理想,后来都成为事实,他的一身,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而先生则排满之志虽伸,但视为最紧要的“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见《民报》第六本)〔15〕,却仅止于高妙的幻想;不久而袁世凯〔16〕又攘夺国柄,以遂私图,就更使先生失却实地,仅垂空文,至于今,惟我们的“中华民国”之称,尚系发源于先生的《中华民国解》(最先亦见《民报》)〔17〕,为巨大的记念而已,然而知道这一重公案者,恐怕也已经不多了。既离民众,渐入颓唐,后来的参与投壶〔18〕,接收馈赠,遂每为论者所不满,但这也不过白圭之玷,并非晚节不终。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狱〔19〕,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近有文侩,勾结小报,竟也作文奚落先生以自鸣得意,真可谓“小人不欲成人之美”〔20〕,而且“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21〕了!但革命之后,先生亦渐为昭示后世计,自藏其锋镳。浙江所刻的《章氏丛书》〔22〕,是出于手定的,大约以为驳难攻讦,至于忿詈,有违古之儒风,足以贻讥多士的罢,先前的见于期刊的斗争的文章,竟多被刊落,上文所引的诗两首,亦不见于《诗录》中。一九三三年刻《章氏丛书续编》于北平,所收不多,而更纯谨,且不取旧作,当然也无斗争之作,先生遂身衣学术的华衮,粹然成为儒宗,执贽愿为弟子者綦众,至于仓皇制《同门录》〔23〕成册。近阅日报,有保护版权的广告,有三续丛书的记事,可见又将有遗著出版了,但补入先前战斗的文章与否,却无从知道。战斗的文章,乃是先生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假使未备,我以为是应该一一辑录,校印,使先生和后生相印,活在战斗者的心中的。然而此时此际,恐怕也未必能如所望罢,呜呼!十月九日。CC〔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三七年三月十日在上海出版的《工作与学习丛刊》之一《二三事》一书。〔2〕太炎章炳麟(1869—1936),又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革命家、学者。光复会的发起人之一,后参加同盟会,主编《民报》。他的著作汇编为《章氏丛书》(共三编)。〔3〕《訄书》参看本卷第193页注〔21〕。〔4〕康有为参看本卷第43页注〔11〕。戊戌变法失败后逃亡国外,组织保皇会,后来并反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这里所说“驳斥康有为”,指章太炎发表于一九○三年五月《苏报》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它批驳了康有为主张中国只可立宪,不能革命的《与南北美洲诸华裔书》。〔5〕邹容(1885—1905)字蔚丹,四川巴县人,清末革命家。一九○二年留学日本,积极宣传反清革命思想;一九○三年回国,于五月出版鼓吹反清的《革命军》一书,书前有章太炎序。同年七月被清政府勾结上海英租界当局拘捕,次年三月判处监禁二年,一九○五年四月死于租界狱中。〔6〕这就是当时有名的“《苏报》案”。《苏报》,一八九六年创刊于上海的鼓吹反清革命的日报。因它曾刊文介绍《革命军》一书,经清政府勾结上海英租界当局于一九○三年六月和七月先后将章炳麟、邹容等人逮捕。次年三月由上海县知县会同会审公廨审讯,宣布他们的罪状为:“章炳麟作《訄书》并《革命军序》,又有驳康有为之一书,污蔑朝廷,形同悖逆;邹容作《革命军》一书,谋为不轨,更为大逆不道。”邹容被判监禁二年,章炳麟监禁三年。〔7〕《浙江潮》月刊,清末浙江籍留日学生创办,光绪二十九年正月(一九○三年二月)创刊于东京。这里的两首诗发表于该刊第七期(一九○三年九月)。〔8〕沈禹希(1872—1903)名荩,字禹希,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清末维新运动的参加者,戊戌变法失败后留学日本。一九○○年回国,秘密进行反清活动。一九○三年被捕,杖死狱中。章太炎所作《祭沈禹希文》,载《浙江潮》第九期(一九○三年十一月)。〔9〕《民报》月刊,同盟会的机关杂志。一九○五年十一月在东京创刊,一九○八年十一月出至第二十四号被日本政府查禁;一九一○年初又秘密印行两期后停刊。自一九○六年九月第七号起直至停刊,都由章太炎主编。〔10〕“俱分进化”章太炎曾在《民报》第七号(一九○六年九月)发表谈佛法的《俱分进化论》一文,其中说:“进化之所以为进化者,非由一方直进,而必由双方并进。专举一方,惟言智识进化可尔,若以道德言,则善亦进化,恶亦进化;若以生计言,则乐亦进化,苦亦进化。双方并进,如影之随形……进化之实不可非,而进化之用无所取;自标吾论曰:‘俱分进化论"。”〔11〕梁启超参看本卷第319页注〔6〕。他逃亡日本后,于一九○二年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鼓吹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章太炎主编的《民报》曾对这种主张予以批驳。〔12〕和“××”的×××斗争“××”疑为“献策”二字,×××指吴稚晖。吴稚晖(名敬恒)曾参加《苏报》工作,在《苏报》案中有叛卖行为。章太炎在《民报》第十九号(一九○八年二月)发表的《复吴敬恒书》中说:“案仆入狱数日,足下来视,自述见俞明震(按当时为江苏候补道)屈膝请安及赐面事,又述俞明震语,谓‘奉上官条教,来捕足下,但吾辈办事不可野蛮,有释足下意,愿足下善为谋。"时慰丹在傍,问曰:‘何以有我与章先生?"足下即面色青黄,嗫嚅不语……足下献策事,则rrr言之。……仆参以足下之屈膝请安S胛盼康び锒嫔嗷啤幸灾猺r之言实也。”后来又在《民报》第二十二号(一九○八年七月)的《再复吴敬恒书》中说:“今告足下,rrr*艘荒挥眩八昀创擞卫肫拖嗉灯涫隆阆录燃震,而火票未发以前,未有一言见告;非表里为奸,岂有坐视同党之危而不先警报者?及巡捕抵门,他人犹未知明震与美领事磋商事状,足下已先言之。非足下与明震通情之的证乎?非足下献策之的证乎?”〔13〕×××指蓝公武。章太炎在《民报》第十号(一九○六年十二月)发表的《与人书》中说:“某某足下:顷者友人以大著见示,中有《俱分进化论批评》一篇。足下尚崇拜苏轼《赤壁赋》,以《红楼梦》为成佛之要道,所见如此,仆岂必与足下辨乎?”书末又有附白:“再贵报《新教育学冠言》有一语云:‘虽如汗牛之充栋",思之累日不解。”一九二四年五月二十五日北京《晨报副刊》发表有蓝公武《“汗牛之充栋”不是一件可笑的事》一文,说:“当日和太炎辨难的是我,所辩论的题目,是哲学上一个善恶的问题。”按蓝公武(1887—1957),江苏吴江人。早年留学日本和德国。曾任《国民公报》社长、《时事新报》总编辑等职。又章太炎函中所说的“贵报”,指当时蓝公武与张东荪主办的在日本发行的《教育杂志》。〔14〕一九○八年作者在东京时曾在章太炎处听讲小学。据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从章先生学》中说:“章先生出狱以后,东渡日本,一面为《民报》撰文,一面为青年讲学……我和鲁迅极愿往听,而苦与学课时间相冲突,因托龚未生(名宝铨)转达,希望另设一班,蒙先生慨然允许。……每星期日清晨,我们前往受业,……先生讲段氏《说文解字注》、郝氏《尔雅义疏》等”。〔15〕章太炎这几句话,见《民报》第六号(一九○六年八月)所载他的《演说录》:“近日办事的方法……第一要在感情,没有感情,凭你有百千万亿的拿坡仑、华盛顿,总是人各一心,不能团结……要成就这感情,有两件事是最要的,第一是用宗教发起信心,增进国民的道德;第二是用国粹激动种性,增进爱国的热肠。”〔16〕袁世凯参看本卷第128页注〔3〕。〔17〕《中华民国解》发表于《民报》第十五号(一九○七年七月),后来收入《太炎文录·别录》卷一。〔18〕投壶参看本卷第321页注〔22〕。一九二六年八月间,章太炎在南京任孙传芳设立的婚丧祭礼制会会长,孙传芳曾邀他参加投壶仪式,但章未去。〔19〕七被追捕,三入牢狱章太炎在一九○六年五月出狱后,东渡日本,在旅日的革命者为他举行的欢迎会上说:“算来自戊戌年(1898)以后,已有七次查拿,六次都拿不到,到第七次方才拿到;以前三次,或因别事株连,或是普拿新党,不专为我一人,后来四次,却都为逐满独立的事。”(载《民报》第六号)至于“三入牢狱”,据《太炎先生自定年谱》可考者为两次:一九○三年五月因《苏报》案被捕,监禁三年,期满获释;一九一三年八月因反对袁世凯被软禁,袁死后始得自由。〔20〕“小人不欲成人之美”语出《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21〕“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语见韩愈诗《调张籍》。〔22〕《章氏丛书》浙江图书馆木刻本于一九一九年刊行,共收著作十三种。其中无“诗录”,诗即附于“文录”卷二之末。下文的《章氏丛书续编》,由章太炎的学生吴承仕、钱玄同等编校,一九三三年刊行,共收著作七种。〔23〕《同门录》即同学姓名录。据《汉书·孟喜传》唐代颜师古注:“同门,同师学者也。”
2023-07-11 17:39:437

民国十大汉奸是谁

民国十大汉奸分别是:1、汪精卫,字季新,笔名精卫,出生于1883年5月4日。2、陈公博,出生于1892年10月19日,汉族。3、周佛海,出生于1897年,中共“一大”后,脱党而去,成为蒋介石的亲信和国民党内的“状元中委”。4、梁鸿志,出生于1882年,在日本侵略者的策动下,在上海组织维新政府,担任伪行政院长,卖国投敌。5、叶先圻,字君邃,号紫封,江西萍乡人,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成为了日军卵翼下建立的傀儡政权。6、殷汝耕,出生于1883年,以国民党政府驻日代表的名义,代替蒋介石与日本勾结、密谈,全面奉行亲日卖国政策。7、郑孝胥,出生于1860年,满洲国建国的参与者之一。8、陈璧君,出生于1891年,为头号汉奸汪精卫之妻。9、董康,出生于1867年。抗战爆发后,受日本侵略者之邀,出任伪华北政权的要职。10、王克敏,出生于1876年,字叔鲁。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后,王克敏于同年12月14日出任日军扶植的傀儡政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行政委员长一职。扩展资料抗日时期,汉奸出现是由多种因素促成,主要有:1、近代中国长期不统一。因为,近代中国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地方上各自为政,事实上出现了许多独立王国,导致部分民众对国家没有认同感,国家观念淡薄,而地域观念很强。2、政治腐败造成严重社会矛盾。接连不断的战争使得百姓流离失所,民生凋敝,意志力薄弱的人就当了汉奸。3、文化教育的失误。五四运动以来全盘否定传统,但又没有建立起一种新的文化,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当时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及道德观念出现某种程度的混乱,汉奸思想意识的流行与此也有一定的关系。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民国十大汉奸百度百科:汉奸
2023-07-11 17:39:597

没有特别嗜好,自身就不会迷失吗?

【原文】无嗜之病,其身靡失。【译文】没有特殊爱好的毛病,自身就不会迷失。【释义】中国有句经典名言叫“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说自己要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评估。在这里,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一般是多么不容易自知,而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每个人的生物遗传密码千差万别,造成了每个人特长和缺陷上的很大差别,再加上后天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差异,更是造就了每个人不同的志趣、性格和特长。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自知之明,明确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知道什么是自己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在功名利禄面前保持自己的原有本色,才不会让自己在名利面前迷失。【事典】1952年,以色列第一任总统,也是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老朋友——魏茨曼逝世,当时,以色列政界不少人员都呼吁爱因斯坦来出任以色列总统这个职位。出于群众的呼声,以色列总理本·古里安给爱因斯坦写了一封信,正式提请爱因斯坦为以色列共和国总统候选人,并由以色列驻美国大使转交给爱因斯坦。有一位媒体记者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于当天晚上就有关情况对爱因斯坦进行了电话采访。记者采访说:“爱因斯坦教授,听说要请您出任以色列共和国总统,我想问一下,您会接受吗?”“不会,我当不了总统。”爱因斯坦很直率地回答。“教授先生,您是最伟大的犹太人,或者说您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人也不为过,由您来担任以色列总统是再好不过的了。”记者对爱因斯坦劝说道。“不,我干不了。”爱因斯坦连忙回绝道。爱因斯坦刚刚接受完采访,驻华盛顿的以色列大使便给他打来了电话:“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国总理本·古里安的指示询问一下,您愿意接受出任以色列总统一职吗?”爱因斯坦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回复道:“大使先生,我这样的人是当不了总统的。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世界打交道,因而缺乏天生的才智,又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大使对他进一步劝说道:“教授先生,已故总统魏茨曼跟您一样也是一名教授,他当总统不是当得很好吗?您是他的朋友,相信您也一样能做得出色。”爱因斯坦仍然拒绝说:“不!魏茨曼和我不一样。他能胜任,而我不能。”大使不甘心就此了结,就以饱含深情的话语对爱因斯坦劝说道:“教授先生,每一位以色列公民——全世界的每一个犹太人——都在热切地期待着您!”这时的爱因斯坦已经被以色列人民的真挚实意感动了,但是他并没有答应要出任总统这个职位,想得更多的是怎样恰如其分地拒绝以色列人民的好意,既为自己解围,同时也不让对方扫兴。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他知道自己不懂政治,当不了总统,如果顺应民意,勉强为之,不但不能为以色列人民谋求福祉,反而有可能会带来很大的损失。于是,爱因斯坦在媒体上发表了声明,正式表达了自己谢绝担任以色列总统职位的立场。出任国家总统这样居高无上的职位几乎是每个人都羡慕的,在这样高的权力诱惑面前,爱因斯坦止住了自己的脚步,表现出了超凡的决断力,从而使国家、民族、个人的前途,能够得到最佳的选择,这就是知止的一种大智慧。一个人不管有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他的建树也仅仅属于某个方面的,并不代表他在其他各个方面都能出人头地。一个人只有明确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不适合做什么,什么事当做,什么事不当做,才不会因迷恋某种东西而迷失自己。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像爱因斯坦一样在高官厚禄面前保持清醒头脑的大智之人,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吴稚晖就是其中的典型。吴稚晖是民国年间一位颇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政治人物。1943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病逝,蒋介石力邀吴稚晖接任主席职位,吴稚晖连忙谢绝:“不可以,不可以,千千万万个不可以。你不知道我有一个怪癖,每天要到野外旷地上去拉屎,你们想想一国元首那样会成何体统?”另外,他还提出了自己不适合做元首的三个理由:我脸长得很丑,不像一个大人物;我平常的衣服穿得很随便简单,做元首要穿燕尾服、打领带打领结,我觉得不自在;我这个人爱笑,看到什么会不自主地笑起来,如果哪天外国使节来递国书,不由得笑起来,不雅。从此以后,再有人邀请他出任某官职,他也会搬出这几项理由来谢绝,其一生追随国民党革命,虽被挂了许多虚职,但是他从来都不到任,而是把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教育和宣扬科学精神上。这位清醒的老人,在晚年也清清楚楚,清算财务,没有一分不义之财。他在遗嘱中写道:“生未带来,死乃支配,可耻。”【事典启悟】当国家元首,这是何等的荣耀?吴稚晖坚辞不受,在一般人看来他太傻,但这恰恰表现了他的高明和过人之处,他深知自己不能担当此重任,在权力、荣誉面前,毅然选择了放弃。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我们太需要这种自知之明的大智慧了。止学中讲“贪巧之功,天不佑也”,意思是说贪婪和巧取所得的功名,上天不会保佑他。其中还告诫世人“人无誉堪存,誉非正当灭”,意思是说人没有名誉可以存活,不是正道得来的名誉却能让人毁灭。看看那些在演艺界取得一点成就就飘飘然、忘乎所以的演员或在文学艺术方面很有造诣的书法家、绘画家、作家,面对权力的诱惑心动了,不管自己有没有从政的能力,就走马上任了,即便吃不上皇粮,也要挂个虚名好给自己脸上增光,更有甚者,使劲了力气,用尽了手段拼命地往政治圈里挤,结果呢,官没当好,为人所诟病,而且还荒废了自己的专长,丢掉了谋生的饭碗。这其实是没有明确自己的位置,才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在特殊喜好面前迷失了自己。一个人可以没有最高的头衔,但一定要坚守自己本有的位置,心无旁骛地在某个方面做深做透,才能成为万人敬仰的人物。例如孔子尽管一生没有什么头衔,却实际上起着万世师表的作用,不是更伟大吗?设想一下,如果孔子当了鲁国的宰相,如果孔子有过商鞅、吴起、李斯的官差,如果贪恋权位,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也许他就不会对中国文化产生像现在一样的深远影响,这也许就是止学中所说的“求誉不得,或为福也”。
2023-07-11 17:41:452

ㄉ ㄇ ㄍ ㄟ 在台湾话里是什么意思?

ㄉ ㄇ ㄍ ㄟ是台湾的拼音,称为注音符号.就是大陆的汉语拼音ㄉ=l ㄇ=m ㄍ=g ㄟ=ei,汉语拼音的lmgei不知道是什么意思..ㄅ→B ㄆ→P ㄇ→M ㄈ→F ㄉ→D ㄊ→T ㄋ→N ㄌ→L ㄍ→G ㄎ→K ㄏ→H ㄐ→J ㄑ→Q ㄒ→X ㄓ→ZH ㄔ→CH ㄕ→SH ㄖ→R ㄗ→Z ㄘ→C ㄙ→S 一→字首当子音时为Y(如摇=YAO),置尾当母音时为I(如比=BI) ㄨ→字首当子音时时为W(如问=WEN),置中或尾时为U(如罗=LUO,置尾的(如突=TU) ㄩ→yu(如雨=YU)置中或尾时为U(如许=XU、如学=XUE)最特殊的用法,置尾时如女人的女=NV、吕=LV ㄚ→A ㄛ→O ㄜ→E(如可=KE,和=HE) ㄝ→IE 或E . (如节→JIE ,如粤=YUE) ㄞ→AI ㄟ→EI ------做字尾时:◎尾ㄨㄟ=UI ,如水ㄕㄨㄟ=SHUI ㄠ→AO ㄡ→OU ------做字尾时:◎忧一ㄡ=IU,如修ㄒ一ㄡ=XIU ㄢ→AN ㄣ→EN ------做字尾时:◎因一ㄣ=IN ◎温ㄨㄣ=UN ◎晕ㄩㄣ=UN ㄤ→ANG ㄥ→ENG------做字尾时:◎应一ㄥ=ING ◎翁ㄨㄥ=ONG ㄦ→ER
2023-07-11 17:42:032

民国十大书法家排名

民国十大书法家排从前向后分别为:谭延闿(楷书)、胡汉民(隶书)、吴稚晖(篆书)、于右任(草书)、吴昌硕、沈曾植、康有为、曾熙、郑孝胥、李瑞清。谭延闿(1880-1930),字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生于浙江杭州。谭延闿的字亦如其人,有种大权在握的气象,结体宽博,顾盼自雄。是清代钱沣之后又一个写颜体的大家。从民国至今,写颜体的人没有出谭延闿右者。他尤以颜体楷书誉满天下。谭延闿可以说一生基本都在攻颜书。吴敬恒(1865年-1953年),字稚晖,出生在中国江苏武进和中国江苏无锡交界处的雪堰桥。稚老的石鼓文写得线条静穆,结体安然,好像没有那种跳跃性的躁动感,而且其落笔清新干净,线条在平直中又略带一点弯曲,使得字又生动灵活起来,通篇观之,则别有天趣。重要书法家简介胡汉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原名衍鸿,字展堂,广东番禺人。对书法颇有研究,自成一体,别具风格。胡汉民,工书法,清挺峻拔,能合褚遂良、米芾为一体。晚工曹全碑,极神似,集字为诗如己出。于右任1932在上海创办标准草书社,以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为原则,整理、研究与推广草书,整理成系统的草书代表符号,集字编成《标准草书千字文》,1936年由上海文正楷印书局初版,影响深远,至今仍在重印。被誉为“当代草圣”。
2023-07-11 17:4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