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关于跨专业考社会学研究生的问题

2023-07-12 06:56:14
TAG: 研究生
共4条回复
余辉
社会学专业是比较难一点,但是对数学要求并不高。只要高中数学不是低于60分就足够了。主要是有一门社会统计的课程和spss社会统计软件分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学专家都会,以我的经验,全国90%以上的社会学学者就是不会spss由于社会统计,或者只会一点点。所以在数学问题上,没必要担心。我本人数学比较差,但是spss还是不错,也为社会统计并不在于你要搞懂数学,而是要你会使用统计软件,即spss软件。再次强调,不用为数学担心,社会学考研究生和博士生都不考数学。
社会学这几年的就业比较好,在国内算是有名的专业,如果你是本科没有学习社会学,也不要害怕,我的同学四五个都是自考毕业然后考社会学研究生,现在都在甘肃的大学,国内有名的大学工作,人家能做到,估计不是太难吧,你好歹是个正规的大学生。如果你要考研,我建议你去看看一些书《社会调查方法》主编:袁方,或者风笑天编著;《西方社会学史》,于海或者侯俊生编著《中国社会学史》郑杭生《社会学概论》郑杭生主编。同时建议你多多到一些专业的社会学网站看看社会学到底在干些什么。
当然,我建议你在大学多喝社会学研究生交朋友,有什么问题,就去问他们,这样你少走弯路。
关于社会学考研学校的报考,建议你再去看看我回答过的相关问题,我就不在多说了。

刚给你发了几个社会学网站,被知道给屏蔽了,你就在百度里头搜索:“中国社会学网”或者“社会学网”就可以找到国内最好的社会学网站。
ardim

1、考研究生也是需要在考试前,考虑好今后就业的,不能够太盲目去报考研究生。

2、社会学专业目前来说,就业难度比较大,而且你非社会学本科,报考的意义就更小了。

北境漫步

社会学包含的范围很广,也有很多人是半路出来学社会学的。假如要跨考社会学的话,去查到想要报考的学校指定的参考书,先吧那几本书给吃透。

社会学主要是分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研究方法。理论主要是看书,各家的理论,有比较容易的,也有像哈贝马斯等比较生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主要是方法和社会统计两部分。对数学的要求主要是在统计上。要学好统计当然数学功底厚的话会更好,但也不一定要很好的功底,主要是概率等几个方面有点基础就好。现在的社会学统计基本上都用软件的,考试的时候不能用电脑甚至计算器,那出题的难度可想而知不会太难。所以理解基本的原理,会一些简单的计算就可以了。

想要考研的话,现在最主要的还不是看相关的社会学网站,而是确定自己到底想到什么学校去,自己的实力,这些学校的参考书是什么,像北大,人大等是不指定参考书的,所以就要好好地计划。这方面你可以去一些考研论坛上看看,用百度搜考研论坛就行了,多去几个论坛,去社会学的版,看看大家是怎么评价各个学校的。

黑桃花

社会学需要到财团中去学习

相关推荐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郑杭生社会学概论的第几章

课件第四章。马斯洛假定每个人有五种需要层次,分别是1、生理需要,包括食物、水、住所、性及其他的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包括安全和保护,以免受身体和情感的伤害。3、社会需要,包括情感、归属感、接纳和友谊。4、尊重需要,包括自尊、自主和成就感等内部因素和地位、声誉和被关注等外部因素。5、自我实现需要,指完善自我、最大限度发挥个人潜能的驱动力,包括成长、发挥潜力、自我实现。马斯洛认为,当某一层次的需要达到充分满足后,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要就开始占据优势。
2023-07-11 19:28:441

社会学概论是水课吗?

1.坚持保证课程知识完整性的同时突出专业相关知识重点的原 则。 学生考研及理论学习的需要决定了《社会学概论》课程的教授内 容必须是系统全面的,即保证知识的完整性。而同时,培养社会工作 专业人才的需要,又决定了该课程必须突出有关社会工作专业方面的 知识重点。近年来,国内高校社会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考试一般采用 《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郑杭生主编),所以,社会学和社 会工作等本科专业一般也把它作为教学参考书,但该教材篇幅大,内 容多,对于大多数专业来说,要想把该教材的全部内容讲深讲透是不 可能的,因此,就必须在全面介绍课程知识的前提下,重点讲授与社 会工作实践相关的知识。 2.坚持基本理论体系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融人前沿理论成果的原 则。 社会学学科经过近二百年的建设与发展,对社会的运行与发展规 律已经给予了多侧面多角度的深人研究,由此也构成了社会学学科的 基本理论体系,保持这一基本理论体系的稳定性是社会学学科建设所 必须坚持的原则。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新的 社会现象和问题也必然会不断涌现,对此进行研究的新理论新观点也 必将不断产生。所以,将社会学的新的研究成果介绍并融入到社会学 理论中来,以此推动社会学学科的发展,这更是社会学工作者义不容 辞的责任。如对当前社会学研究的几个领域前沿问题进行介绍,包括 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分层研究、和谐社会研究、社会组织与社会政策 研究、社会建设与社会质量研究等。 3.坚持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创新教育的原则 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是社会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两大支柱,也是 学生学习社会学概论的基本内容,更是社会学学科的价值体现。因 此,《社会学概论》课程必须保证这两大教学内容的并行教育。不仅 在绪论中要保证社会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课时,各课程后面各章节的讲 授中,也必须做到在分析理论的同时,介绍该理论的建构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同时,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都是需要不断创新的课程建设及 教学的内容,在目前也是热点研究领域,如李培林等学者对“社会学 理论上“中国经验”的挖掘与总结。探究了中国经验的特殊性与世界 现代化规律的普遍性之间的辩证关系,这是“真正把“中国经验” 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并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结果。在社会学研究方法上也 要进行反思和推进,如不能继续采用“把社会现象研究化约为自然现 象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了,要摆脱“用西方的理论尺度来剪裁中 国的具体经验事实的“情景误置”的陷阱,寻找适合中国社会转型的 社会学研究方法。
2023-07-11 19:28:513

郑杭生的人物评价

郑杭生是社会学界家喻户晓的学术泰斗,新时期我国社会学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学科奠基人、社会运行学派的开创者。他在社会学定义、社会运行、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开创性研究,体大思精,影响广泛,为社会学的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学的构建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中国目前最重要的社会学家之一。郑杭生教授本人被认为是“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开拓者”之一。有学者认为,他的社会学理论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学在世界社会学格局中的兴起” 。郑杭生的社会运行理论的影响,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社会运行研究,正开始在中国社会学中出现。郑杭生开创了一个重要的社会学流派——社会运行流派。而且,他的社会运行论所产生的影响已超出了社会学界,为人口学、历史学界的一些学者所认可。
2023-07-11 19:28:581

科学家的5个等级

  科技人员  1990年,美国共有95万专门从事研究开发工作的科技人员,居世界首位。该年美国每万人口中有科研人员39人,每万劳动力人口中有科研人员76人。同1980年相比,全国科研人员总数增加了46%。  科技人员的分布  1990年美国科研人员7%在联邦政府机构工作,76%在工业企业,14%在高等院校,3%在其他非赢利机。同1980年相比,各部门科研人员在全国所占的百分比,只有工业企业上升了4个百分点,政府机构减少了2个百分点,高等院校和其他非赢利机构各减少了1个百分点。  科技人员的培养  美国科技人员主要由大学培养。1992年,美国共有238所主要的培养博士的大学,其中前35名大学所培养的博士占该年全美博士授予总数的43.45%。1992年培养博士最多的前10名大学是: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厄班那香滨伊利诺伊大学、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安阿伯密歇根大学、奥斯汀得克萨斯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双城明尼苏达大学、洛杉肌加利福尼亚大学、斯坦福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各校当年授予的博土学位数在560-796个之间,合计占该年全美博士授予总数的16.33%。这10所大学,除斯坦福外,均为州立大学。  1991—1992学年,美国共授予博士学位40历9个,其中理工医农博士学位22689个,占55.8%;硕士学位352838个,其中理工医农硕士学位97575个,占27.7%;此外还授予各类医药高级专业学位27965个。该学年理工医农博士学位授予人数最多的学科为:工程(不含建筑等)5499人,物理科学(含物理、化学、天文等)4391人,生命科学4243人,医药卫生1661人,农业和自然资 源1214人;硕士学位授予最多的学科为:工程25977人,医药卫 生23065人,计算机和信息科学(不含通信等)9530人,物理科学 5374人,生命科学4785人。  1992年在美国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者的中位年龄,物理科学为 30.7岁,生命科学为32.7岁,工程为31.5岁;从获得学士学位到 获得博士学位的中位年数,分别为8.1年、9.4年和8.7年;注册攻 读研究生的中位年数,分别为6.5年、6.7年和6.2年;博士学位和 学士学位专业一致的比例,分别为68.4%、53.5%和81.8%;女性 比例分别为‘19.7%、39.3%和9.3%;美国公民比例,分别为 54.2%、65.7%和38.7%。从毕业后的就业意向看,工程博士第一 位的选择是工商业,其次是学校;生命科学博士第一位的选择是学 校,其次是工商业;物理科学持有这两种选择的人大致相当。大约 56%的博士就业后主要从事研究和开发工作。  美国政府每年通过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3000多名博士生、1 万多名硕士生及l万多名主要的青年研究人员。从1984年起,国 家科学基金会还设立“总统青年科技奖”,奖励优秀的青年研究人 员,每年授奖200个,每个得奖者在5年内可获得奖金10万美元。 此类措施在造就美国优秀科技人才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科技经费  1993年,美国科研经费总额达1608亿美元,超过 了日本、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总和。美国科研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例,目前约为2.8%。近10年来,美国科研经费(按不变美元 计算)增长速度约为5%,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科技经费的来源  美国1993年的科研经费,43%来自联邦政 府,51%来自工业企业,6%来自其他方面。同1983年相比,工业 企业多提供了占总额3%的科研经费,其他方面多提供了2%,联 邦政府则减少5%。但联邦政府仍是美国科技经费的最重要的来 源之一。即使扣掉国防科研费,政府仍负担全国科研经费的 25%,这一比例较日本和德国高出许多。尤其是基础研究经费,在 美国主要由联邦政府提供。  美国工业企业33%的科研经费来自联邦政府(享有联邦政府科研经费的近一半);非赢利研究机构62%的经费来自联邦政府,14%来自工业企业,其余34%来自自身;就高等院校而言,不计设在大学内的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1993年科研经费总额达206亿美元,其中联邦政府提供55.5%(即高等院校使用了联邦政府该年科研经费总额的16.5%),州政府提供7.9%,工商企业提供7.3%,其他机构和个人提供9。7%,自身提供19.6%。同1983年相比,美国高等院校来自联邦政府的科研经费相对少了,但来自州政府、工业企业、社会各界和自身的科研经费相对增加了许多。1992年受到联邦政府科研资助最多的10所高等院校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5.34亿)、麻省理工学院(2。50亿)、斯坦福大学(2.47亿)、华盛顿大学(2.45亿)、密歇根大学(2.10亿)、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2.03亿)、圣迭戈加利福尼亚大学(2.02亿)、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1.95亿)、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1.92亿)、哥伦比亚大学(1.90亿)。以上学校占联邦政府对高等院校科研资助总额的22.72%。据美国科研经费前20名大学统计,它们的科研经费61%来自联邦政府,占联邦政府对它们各类资助总额的82%。  科技经费的分配  美国的科研经费,联邦政府研究机构使用11%,工业企业使用72%,高等院校使用13%,其他非赢利机构使用4%。1993年同1983年相比,各部门在全国科研经费使用分布中的相对比例,高等院校和其他非赢利机构各增加了1个百分点,联邦政府机构和企业各减少了l个百分点。  美国研究开发3个阶段经费的分布,基础研究占16%,应用研究占25%,开发研究占59%。1993年同983年相比,基础研究上升了3个百分点,应用研究上升了2个百分点,开发研究减少了5个百分点。就各部门而言,3个阶段经费的分布,在政府科研机构,分别约占20%、28%和52%;在工业企业,分别是5%、20%和75%;在高等院校,分别是66%、26%和8%;在其他非赢利机构,分别是37%、29%和34%。值得注意的是,高等院校承担了全国一半以上的基础研究任务;工业企业则不仅是开发、应用研究的主体,而且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其地位仅次于高等院校。  1993年美国联邦政府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经费,按学科 分,40.64%用于生命科学(包括生物科学、医学、农业科学、环境生 物学等),21.27%用于工程科学(包括冶金、材料、化工、机械、土 木、航空等学科),17.17%用于物理科学(包括物理学、化学、天文 学等),8.97%用于环境科学(包括地质、大气、海洋学等),4.35% 用于计算机科学和数学,7.60%用于其他科学(包括心理科学等)。 联邦政府对大学的科研资助,52.83%用于生命科学,9.86%用于 物理科学,5.96%用于环境科学,5.36%用于工程科学,2.31%用 于计算机科学和数学,23.67%用于其他科学(含国防研究)。  美国政府提出的1996年联邦科研预算,总额只比1995年增 加2.4%,但各类研究和各部门所分配的经费呈现出不同走向,其 中基础研究增加3。2%的经费,应用研究增加了不到 l%,开发研 究减少了将近1%。国家科学基金会主要资助大学科研。国立卫 生研究院1996年预算118亿美元的科研经费如%也用于资助高 等院校等机构的生物医学研究。  科研管理体制  联邦政府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最高决策权在总统。克林顿总统在内阁中设立了部一级的由他亲自挂帅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以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在总统办公厅内设有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和科技政策办公室,为总统处理有关科技事务提供咨询。总统的首席科技顾问相当于总统助理级别,为白宫专职人员,兼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主任及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直接向总统汇报工作并参加国家经济会议和国家安全会议的最高决策。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联邦机构也参与国家科技政策及规划的制定。  除了上述机构外,还有许多非官方的机构在制定和执行科学技术政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咨询作用。其中包括: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科学院、国家医学科学院、美国科学促进会、各种科学技术协会;美国大学协会、全国州立大学和赠地学院协会,以及一些主要的大学、高技术公司和组织,如电子工业协会、国防工业协会、化学制造商协会等。它们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为总统和联邦政府在科学技术上提供广泛的咨询服务。国家科学院具有双重职能,既是学术荣誉机构,也是联邦政府的科学咨询机构,目前约有1500多名院士,下设23个专业部门。国家研究理事会是其领导机构;由17名理事组成,理事由总统提名并任命。国家工程科学院(目前有院士1,500多人)和国家医学科学院(目前有院士700多人)的性质与国家科学院类似。  美国国会在国家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也相当重要。政府的科技立法草案、重要科技机构的设置、重要科技官员的任命以及科技预算等都需要通过国会参、众两院的审议和批准。目前,众议院设有科学、空间和技术委员会,参议院没有商业、科学与运输委员会。  科研机构体系  美国的研究开发工作是分散在联邦政府实验室、私人工业公司、高等院校和其他非赢利机构这4大类研究机构中独立进行的。联邦政府通过研究合同、采购合同和其他政策,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政府以外的科研机构,使全国科技工作成为一个整体。除联邦政府外,自80年代以来,各州政府为发展本州经济也开始关心和参与本州重大科技计划的管理,但一般并不直接成立研究机构。  联邦政府研究机构  美国联邦政府现共有13个部和50多个独立职能部门,其中大约有17个部或独立职能部门与科学技术关系比较密切。在这17个部门中,尤以其中的6个关系最为密切。美国联邦政府1996年的科研预算总额为720亿美元,其中国防部占54%,卫生与公共事业部占14%,国家航空航天局占12%,能源部占10%,国家科学基金会占3%,农业部占2%。以上6个部门合计,就占该年联邦政府科技预算的95%。  据不完全统计,联邦政府各部门所属的研究单位共有750多个。其中国防部所属陆、海、空三军共设l08个研究试验机构,卫生与公共事业部的国立卫生研究院设有20个研究所或研究中心,国家航空航天局设有9大研究中心,农业部在国内外设有146个试验研究机构,商务部下设国家标准局、国家海洋大气局、专利与商标局、国家技术情报服务中心、国家通讯与信息管理局等科技机构,环境保护局下设14个研究机构。  在联邦政府所验属的实室中,有一种称为“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的机构,这些机构的经费全部来自联邦政府的有关部门,如能源部(它有53家此类机构)、国防部、国家航空航天局以及国家科学基金会等。这些研究机构的人员均为政府雇员。但这些机构的行政管理却由政府以合同形式交由高等院校、私人工业企业或非赢利机构来负责。这些研究机构一般规模庞大、经费充足,主要从事高风险的、长远的研究和开发。  联邦政府的科研经费实际上只有三分之一拨给自己所属的研究单位(其中的四分之一以上又拨给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另外三分之二则以不同形式,主要是以研究合同和研究资助的形式,拨给政府以外的研究单位。以1993年为例,该年联邦政府科研开支为698亿美元,其中联邦内部机构用去23.86%,如加上全部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9.41%),则为33.27%;工业企业用去44.73%,如加上由工业企业管理的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3.07%),则为47.8%;高等院校用去16.86%,如加上由高等院校管理的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5.31%),则为22.17%;其他非赢利机构用去4.24%,如加上由非赢利机构管理的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l.03%),则为5.27%;此外,州和地方政府用去0.41%,外国用去0.48%。  工业企业研究机构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私人工业企业目前有不同规模的实验室大约2万个。它们的研究开发活动大致有两类:第一类是联邦政府通过研究合同或采购合同委托企业进行的研究。此类研究开发工作约占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少数工业领域,而且集中在大型公司。第二类是工业企业本身投资进行的研究,范围较为广泛,主要集中在化工、医药、电子、工业仪器和科学仪器等领域。一般来说,美国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集中在高技术产业。例如前些年美国整个制造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只有3.7%,而航空航天工业的这一比例高达18.3%,通讯产业的比例也达11.5%。  大型工业企业在美国的工业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00家最大公司的研究经费占全国工业研究经费的75%。职工1000人以上的工业企业约占全国工业研究经费的80%。工业公司的基础研究更集中在少数大公司。10家大公司的基础研究就占全国工业基础研究的一半左右。  多数大型工业公司都设有中央实验室或研究开发部,拥有雄厚的研究资金、完善的研究设备和众多的科技人员。例如,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在纽约州设有中央实验室,拥有研究人员3000多人,其中4人曾获诺贝尔奖。1992年,该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高达66。44亿美元,占其销售额的10%。有些公司则设有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例如,贝尔实验室是1992年研究开发经费高达31.14亿美元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所属的独立研究机构,被誉为美国的“发明工厂”,曾经获得2万多项专利,发明了晶体管、激光、太阳能电池、第一颗通信卫星,创立了射电天文学等。该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2万多人,其中曾有7人获得过诺贝尔奖。它对基础研究十分重视,这方面的开支占研究开发经费总额的10%左右。除上述两家公司外,下列公司1992年科研经费也名列美国前茅:杜邦公司(19亿美元),数字设备公司(17.54亿),惠普公司(16.2亿),伊斯曼柯达公司(15.87亿),道氏化学公司(11.59亿),联合技术公司(11.4亿),默克公司(11.12亿),施贵宝公司(9.93亿)。  过去,由于受反垄断法的限制,美国大企业之间很难合作进行研究。美国国会为了增强工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于1984年通过《国家合作研究法》,为企业之间合作研究扫清了道路。到1987年,在美国司法部注册的联合研究公司达360多家。例如,半导体研究公司由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英特尔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等35家公司组成。  除大型公司的技术创新外,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近年来也很受重视。美国每年约有6万个小型技术企业创建。据统计,小企业每年获得颁发专利的60%,其人均技术成果为大企业的2.6倍。在一定程度上,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中比大企业更具有活力。  高等院校研究机构  美国1992年共有高等院校3638所,但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125所研究型大学,其中前40名大学的研究经费占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经费的52%,前10名大学拥有全国高校:研究经费的20%,它们是: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7.36亿美元)、 密歇根大学(3.93亿)、斯坦福大学(3.68亿)、麦迪逊威斯康辛大学(3.53亿)、麻省理工学院(3.24亿)、明尼苏达大学(3.17亿)、华盛顿大学(3.14亿)、得克萨斯农机大学(3.05亿)、康奈尔大学(2.99亿)、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2.96亿)。  科学研究在美国高等院校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美国高等院校的研究支出占学校总支出的比例,1930年只有3.55%,1940年提高到4.04%,1950年提高到10%,1960年高达18%,1970年又回到10%,1980年为9%,目前约为12%。  美国大学的研究机构大体上可分为4类:①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各院系实验室,全美约有6000多个;②拥有众多专职研究人员的独立研究所,全美约有5000个;③政府在大学中设立的各种研究中心;④工业与大学的合作研究机构。目前在美国高等院校共有19个联邦资助研究发展中心,其中能源部所设最多,以研究经费计算,占75%左右。又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组织筹建并提供资助,由大学或大学集团进行管理。每个中心在5年内可从政府得到1000-1500万美元资助,同时鼓励工业界对这些研究中心提供资助。从1985年开始兴建,到1990年已建成25个。后来联邦政府又决定,以工程研究中心为模式,在大学创办更多的跨学科的科学技术中心,鼓励大学和工业公司在双方急需的研究领域进行合作。该类中心亦由国家科学基金会提供部分资助,目前已建成100多个。从1985年起,国家科学基金会还拨款2亿多美元,在大学中建立了5个超级计算机中心。例如,设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超级计算机中心,由19所大学组成的大学集团进行管理。从1973年起,国家科学基金会在大学实施“大学——工业合作研究中心计划”。目前,已建立了45个由国家科学基金会、州政府和工业界共同集资在大学中兴建的此类中心。  其他非赢利研究机构  此类机构既不隶属于政府部门,又不设在大学或由大学管辖,也不像工业企业那样以赢利为目标。这主要是指各种私人非赢利研究所或公司、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医院以及某些学会和私人基金会等。据不完全统计,美国年经费预算在200万美元以上的非赢利研究机构目前大约有200多个其中有的年度经费预算高达近亿美元,比较著名的有:国际斯坦福研究所、德拉皮尔实验室、巴特尔研究所、兰德公司、米特公司、麻省总医院等。此类研究机构虽然数量不多,但对美国科学技术的 发展很有影响,是其他3类研究机构的有益补充。  科技政策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实现和保持美国经济增长和未来经济繁荣的关键因素。研究开发经费占联邦政府年度预算的比例长期保持在6%左右。当前,提高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成了全国关注的中心。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发展日益依靠科学技术创新的条件下,经济竞争力问题实质上归结为科学技术领域内的较量。  8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科技政策的要点如下:①国防研究是政府研究开发的主要支柱。近年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防研究开发经费在美国政府科研经费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1988年为 67%,1991年降到60%。美国与国防有关的行业聘用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全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例,也分别由1987年的16%和 11%下降到1992年的13%和8%。但加强军事实力,研究和开发先进的武器装备始终是美国政府在研究和开发领域的首要任务。 ②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经费在政府民用研究开发经费中的比例目前已扩大到40%。1995年,费密实验室发现顶夸克,是基础研究领域的一个最新重要成果。为寻找这种稍纵即逝的顶夸克,美国政府组织了440名优秀科学家协作攻关。③扩大对大学 教学和研究的投资。④加强对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美国现有 600家风险投资公司,风险资本总额超过240亿美元,支持3000 家新技术企业。⑤调动工业对研究开发的积极性。⑥促进政府实验室、工业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合作。⑦积极促进科研成果的商品化。1980年国会通过《史蒂文森·威尔德勒法》,规定将技术向工业和商品化转移是联邦政府的实验室的一项任务, 拿出经费总额的0.5%用于这个方面。1986年国会又通过《联邦 技术转移法》,允许私人公司或个人享有在政府资助的研究中产生的专利权,并依法成立了联邦实验室技术转移集团。⑧扩大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美国政府特别强调维护美国的利益,尤其是要保护其知识产权。国务院专门设有海洋、国际环境和科学事务局,主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2023-07-11 19:29:132

余姚中学教导主任是谁

刘琪。查询浙江省余姚中学官网可知,余姚中学教导主任为刘琪。余姚中学创建于1935年9月,前身为“余姚私立实获初级中学”,是余姚第一所中学。在80余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三迁校址、十一次易名。在历代姚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办学质量始终保持一流水平,为国家输送了以中科院院士陈宜张、中国特色社会学重要奠基人郑杭生等校友为代表的3万余名优秀毕业生,在省内外享有盛誉。近几年来,学校弘扬“知行合一、止于至善”的校训,秉承“让每位学生得到卓越发展”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2023-07-11 19:29:431

社会学如何入门?:我的第一本社会学入门

社会学如何入门? | 无关学术 2015-10-09李晖偈 社会学如何入门,生活中有太多的人问过我这样的问题。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社会学入门并不简单等同于阅读的过程,所以谈入门不能简单的用推书单来代替,而且网上很多的入门书籍推荐是误人子弟,如果你从这些书开始,首先得到的就是个下马威,因为你看不懂。实际上的入门是包含阅读、实践、互动、反思,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所以我的回答将会采用过程论来分析。 社会学如何入门文 | 李晖偈 我把社会学学习的过程区分成五个环节:印象、概念、体系、实践和深耕。其中谈入门的话题,应该主要聚集于概念、体系和实践这三个环节,但为了叙述地更加清晰,我这里对于这五个环节都会作简短论述。 1 一、印象。印象是建立好感和兴趣的过程,也是你学习社会学的前提。当然了,需要说明的是,截止目前,中国大部分搞社会学研究的和学习社会学的是没有这个过程的,因为大部分人是被命运“分配”到这个学科,我就是当初高考报法学然后被调剂到社会学这个所谓的二级学科下的。而当下的很多老师也有不少在社会学重建的过程中从其他学科(往往是哲学居多)调过来的。我们的学习就是直接从概念那个环节开始的。而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如果是主动自愿想学社会学的,通常都有一个印象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听过某个讲演或报告、看过某本书,甚至只是因为接触到社会学的人。那么对一个社会学完全陌生的人,如何建立印象,也就如何寻找到你是否有与社会学冥冥之中的那点缘分呢?答案可能是书、人、话。 书包含两种,第一种书是社会学者写出来的通识书本,它们通常是应用专业的社会学知识、但又能用通俗的话语写出来的畅销书。这方面比如郑也夫的书、李银河的书都是代表,通常关注的是社会学的某个领域,但读起来不枯燥,没有枯燥的理论和概念在里面,就是平白叙事。如果可以的话,费孝通的《乡村经济》就更是不错的推荐了。第二种书是拥有社会关怀意识的杂志,这些杂志往往关注较多的社会学话题,底子里有一种深深的社会学底蕴和社会学意识。这里推荐《南风窗》。人也包含两类,一类是学社会学的人,二类是教社会学人的。他们可能是你的朋友,你的校友,你的师长。相信我,大部分学过社会学的人,往往都会被社会学的魅力所感染,哪怕他们不认为社会学实用,他们也会被社会学所拥有的分析视角、社会情结所浸润,所以在跟他们交谈的过程中,你们会感受到一个拥有社会学关照过的人的差异。话,指的是那些社会学的大神们所说的话,因为他们不在你的生活圈,所以你可以通过网络和媒体中他们的话来感受。比如周孝正的演讲、李银河的访谈、孙立平的博客等等。 2012年2期《南风窗》,聚焦当时的环境污染 以上所说的实际就是通过这样的印象过程,让你进入社会学的“场”。让你为社会学的学习做好准备,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如果进入了场,“芝麻开门”就离你不远了。 2 二、概念。概念是你进入社会学的铺门砖。好比你进入了一间房子,你看到的可能是门、窗户、桌子、壁画、家具u201e这些都是构成这座房子的基础。而社会学的这些概念就是构成社会学大厦的基本元素。要想学好社会学,首先你就要知道、了解这些概念。 了解社会学概念最好的办法不是去阅读经典社会学家的理论书籍和他们的专业分析,方法实际上很简单,就是找一本写得比较通俗的社会学概论。不要以为《社会学概念》是很多中国学者的中规中矩之作,但他们往往体系健全,概念简单,所以是弄清楚社会学概念的最佳读本。通常阅读概论我建议三个步骤,第一步阅读中国学者的社会学概论,比如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彭华民杨心恒的《社会学概论》、边燕杰陈皆明的《社会学概论》。当然任何一本体系完整的都可以。第二步阅读国外学者写的不那么厚的社会学概论,这 个你到图书馆里去找,一般出版的年份稍早一些,现在市面上不好买,但往往写的非常简单明了,可读性高。第三步阅读国外名家写的大部头的社会学概论了。这里推荐的是波普诺的《社会学》和理查德.谢弗的《社会学与生活》。注意,不推荐吉登斯的《社会学》。 戴维·波普诺的《社会学》,李强译 步骤很清晰,但往往会反馈的一个问题就是不理解。是的,如果对社会学不是很了解,起初读这些内容的确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但我觉得针对理解的问题,有两个办法,一是反复,二是反思。反复,就是指对内容反复的读,中国古人的读经就是这样的道理,中国还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同样的内容你反复的读,到了一定程度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反思,则是调动自己的思考过程,可以是自己一个人的反思,也可以是与其他人沟通交流后的反思。 这里另外给视觉控推荐一本小书《视图社会学》,里面全部是用图画的方式,把社会学的主要概念一一画出来。总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是一年左右吧,你会建立对社会学的一个基本认知,知道社会学的一些主要概念以及这门学科在讲什么。 3 三、体系。这是入门的关键环节,你要建立关于社会学学科知识的体系,也就是社会学的知识地图。如果说概念是打基础,那么体系就是稳结构。你要通过阅读和课程把社会学的整体知识框架建立起来,这有利于你对整个社会学全貌的理解。 大的框架,社会学无外乎包括理论、方法和应用。理论就是古典、现代和后现代,方法就是定量和定性,应用就是利用方法建构研究问题的理论。好了,知道这些大的框架,再为每个内容划分出更细的内容,这就是建体系的过程。 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完成的。但有一点需要说明的,建体系的书尽量还是以中国人写的书为主,经典名著之类的还不到阅读的时候。所以以理论为例,周晓虹《西方社会学历史与体系》(第一卷)是写古典理论中最容易阅读的书籍,杨善华的《西方社会学理论》、贾春增的《外国社会学史》也都是国内写理论比较好的书籍。至于经典书籍,我是觉得可以放到读研的时候读,这个时候如果需要了解,利用一些导读性的书籍就可以,比如谢立中《西方社会学名著提要》。如果非要读,我推荐涂尔干的《自杀论》,以及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注意这个阶段读了,其实跟没读没有多大区别,唯一的区别可能就在于你可以跟别人讲你读过。至于后现代社会学什么的,你不懂没有关系,其实很多老师都不懂,但不影响他成为社会学的老师,因为这根本就不是社会学的核心领域,留到最后一个阶段来看吧。 至于方法,定量的先看社会统计学和调查方法,比如风笑天的《社会研究方法》和《现代社会调查方法》,重点推荐李沛良的《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这本书唯一的缺陷就是里面的名词可能和我们通俗的说法不一致。至于质性研究什么的,可以放到以后再说。 至于应用研究,好的定量研究可能大家还看不懂,所以这一阶段大家可以了解一些比较简单、有趣的社会学研究。比如曹锦清的《黄河边的中国》、应星《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怀特的《街角社会》、李培林《村落的终结》、于建嵘《岳村政治》、文卡特斯《黑帮老大的一天》、潘绥铭《存在与荒谬 : 中国地下“性产业”考察》等等。 曹锦清:黄河边的中国 当然,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开始阅读接近专业的社会学期刊上的论文,注意不是专业,而是接近专业,如果是纯粹专业的,比如《社会学研究》、《社会》的这些文章,你还是看不懂,所以一些学报或者一些综合性社会科学刊物上的社会学类的文章可以拿来看。考虑到现在是网络社会,所以一些社会学的网站、微博和微信也都是好的途径。比如中国社会学网、社会学吧、社会学视野网。 4 四、实践。入门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实践,如果是纯粹的书本和理论知识,还不代表入门,社会学的入门还必须要加上实践,也就是能够应用社会学的专业知识。这里的实践包括方法的实践和理论的实践。 方法的实践,就是能够应用社会学的专业方法去做研究,要会编一份问卷,会做一次调查和一个访谈,会做一次统计。只有你亲身经过了这一个过程,你才会了解社会学的核心之一,就在于它的研究方法。如果没有经历过这一个过程,就是不完整的。理论的实践,就是能够应用社会学的理论体系、思考视角去分析一个问题,当然最好是写成文章。概括起来就是能够用社会学的语言去阐述你的社会学思维。只有完成这个,才代表你的社会学入门了。 所以回顾前面,从建立印象、接触概念、形成体系、完成实践,如果每一步都顺利完成,你基本上就已经完成社会学的入门阶段了。 5 五、深耕。前四个阶段是入门,只有这个阶段才是升华,是你继续深入探索社会学精华部分的进阶。当然深耕的过程是个很长的阶段,可以是大学的两年,也可以是研究生阶段,还可以伴随你的一辈子。 深耕首先是知识的深耕,你要接触到社会学的不同理论流派,每一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作;你要接触到不同的社会学史,不要忽略中国的社会学史;你还要接触不同的社会学方法,统计技术的不断更新,质性访谈的不断深化;你还要接触不同学者的思维;你还要接触不同领域的社会学知识运用;你还要接触社会学知识的不断扩展,以及社会学对其他知识领域的反抗;等等。那些经典的社会学书籍,就是这个时候你才需要去研读的。比如举一个例子,最出名的《社会学想象力》应该是你这个时候才要去阅读的。虽然每一份书单上都有这本书,但强烈建议初学的人不需要看,同样的道理是你会被深涩的阅读和缺少整体理解的体系所阻绊,而到了这个阶段,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深耕,去阅读就是非常必要了。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像力 其实深耕还是你自己思维的进阶。你要从知识的存量中汲取营养,形成你自己的观点,构建你自己的知识命题和理论思考,也就是说要形成属于你的社会学见识。
2023-07-11 19:29:501

候宁原名

侯宁(?-2022年),男,汉族,原名侯保平,山西人,北京理工大学工学本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师从郑杭生教授。生前为资深财经记者,独立财经评论员,职业投资人,《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北京电视台《证券无限》周刊顾问,中央电视台财经观察员。先后供职于军工厂、国家科委、期货公司、外资投资咨询公司、中国证券报社、21世纪经济报道、中央电视台等。在《中国证券报》任记者、编辑6年,多次获报社最佳栏目、最佳标题奖,同时担任新华社音像中心“每日财经”电视节目财经顾问、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财经观察员。侯宁曾撰文预测了2000年大牛市以及2001年6月股市大调整;2007年,他又唱空A股,一直唱到6124点,被封为“空军司令”。
2023-07-11 19:32:191

学术论文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的方法。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学术论文定义,谢谢你的阅读。   学术论文的定义   学术论文是对某个科学领域中的学术问题进行研究后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理论文章。学术论文的写作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在学术论文撰写中,选题与选材是头等重要的问题。一篇学术论文的价值关键并不只在写作的技巧,也要注意研究工作本身。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课题,并在这个特定主题下选择了什么典型材料来表述研究成果。科学研究的实践证明,只有选择了有意义的课题,才有可能收到较好的研究成果,写出较有价值的学术论文。所以学术论文的选题和选材,是研究工作开展前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学术论文,就是用系统的、专门的知识来讨论或研究某种问题或研究成果的学理性文章。具有学术性、科学性、创造性、学理性。   基本类别   按研究的学科,可将学术论文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每类又可按各自的门类分下去。如社会科学论文,又可细分为文学、历史、哲学、教育、政治等学科论文。按研究的内容,可将学术论文分为理论研究论文和应用研究论文。理论研究,重在对各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研究;应用研究,侧重于如何将各学科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术和生产技术,直接服务于社会。按写作目的,可将学术论文分为交流性论文和考核性论文。交流性论文,目的只在于专业工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发表各家之言,以显示各门学科发展的新态势;考核性论文,目的在于检验学术水平,成为有关专业人员升迁晋级的重要依据。   关于人情的学术论文   人情往来花费多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时代的来临,大学生作为特殊消费群体,其人情消费的基本状况值得研究。通过研究和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人情消费资金较为充足,且多来自家庭供给;大学生人情消费结构以聚会娱乐和请客吃饭为主,并逐渐多样化;大学生人情消费中的个人人情消费较多,方面涉及较广;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动机日趋复杂等结论。并且通过验证假设,得出大学生因性别和年级差异而呈现不同的人情消费状况;大学生拥有朋友多少及重视程度直接决定其人情消费水平;大学生参加社团数目越多,其人情消费的花销越大等观点。   【关键词】大学生;人情消费;消费动机和结构;影响因素   一、研究的由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时代的来临使得国家间逐渐世界化,中国人的消费观正在发生改变,尤其是在八零、九零这两代人之间体现的最明显,他们崇尚新颖、追求时尚,享受超前消费,推动着消费观念和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的变迁,社会群体的结构发生着变化,大学生作为有劳动能力但却为非劳动者的特殊群体,规模在逐年扩大,社会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大学校园的社会化使得大学生彼此之间的人情往来迅速频繁和深入,请客吃饭、聚会娱乐、送礼等现象在大学生之间已普遍存在,并且花费也在逐年增长。随着时代和观念的转变,功利性的人情往来逐渐压倒友谊性的人情往来,金钱在学生中的地位逐渐提升,消费对大学生的交际起到决定的影响作用,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本研究将根据实地的调查,探讨大学生的基本人情消费情况以及影响人情消费的相关因素。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和思考,我将所研究的大学生的人情消费这一概念界定为大学生用于人情往来的礼仪性消费,主要包括学生之间、学生与其他人员之间为了感情交流或者其他目的而进行的诸如送礼、请客吃饭、聚会、恋爱花费、旅游等消费。   本文采用调查研究的研究方式,以偶遇抽样的方法,选取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大学一至四年级的大学生,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31份,有效回收率约为77%。   (二)理论假设   大学生人情消费是一种社会交换行为,是彼此之间交换物质性资源和非物质性资源的社会互动,由于性别和年龄的不同,大学生人情消费各有特点。大学生的人情消费,是在一定的社会网络中进行,也是为了与他人建立某种联系而进行的消费行为。据此,笔者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性别和年级影响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根据实际经验假设男生更好面子,其日常人情消费高于女生,并且假设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交友多、社交范围广,人情消费相对较多。   假设二:朋友圈的人数和对朋友的重视程度影响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假设朋友圈中人数多并且对朋友重视的大学生比朋友圈中人数少,对朋友不重视的大学生人情消费更多。   假设三:是否参与相关竞争影响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假设参与社团、竞争党员积极分子的大学生比不参与到其中的学生人情消费要高。   三、当代大学生人情消费的结构与动机   (一)大学生人情消费资金较为充足,且多来自家庭供给   所调查的231名学生中,有93.9%的学生把生活费作为人情往来资金,并且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是有父母提供生活费用,他们的可支配生活费在600-1500元的大学生占到了调查总量的70%以上。他们把可支配生活费的20%以下用于人情消费的占69.3%,有47.2%的大学生认为在大学生活中用于人情往来上的消费增加金钱开支。而人情消费过程中支付花销方式选择AA制的学生有一半以上,还有37.2%的学生选择大家轮流支付的方式,只有个别学生选择大部分由自己或者朋友支付。   调查显示,学生大部分的可支配生活费由家庭提供,他们的生活费能够满足基本日常生活,一般都高于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大部分的学生把生活费中20%以下的部分用于人情消费,基本上是属于理性的人情交往,人情消费影响了一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使他们的金钱开支加大,但是大部分学生都采取AA制和大家轮流支付的付费方式。   (二)大学生人情消费结构以聚会娱乐和请客吃饭为主,并逐渐多样化发展   所调查大学生中,日常人情消费最多花费在聚会娱乐和请客吃饭这两方面,所占比重超过70%,在答谢帮助自己的人和旅游方面的花销基本相等,占到11.3%,其他诸如送礼、求人办事等花销,所占比重均低于10%。   表4.1 大学生样本的人情消费结构分布表   人情消费结构   聚会娱乐 请客吃饭 赔礼道歉 答谢 有求于人 过节送礼 其他   个案数 201 149 16 98 18 29 2   应答次数百分比 39.2 29.0 3.1 19.1 3.5 5.7 0.4   应答人数百分比 87.4 64.8 7.0 42.6 7.8 12.9 0.9   合计 N=231   数据分析显示,所调查的大学生的人情消费结构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花费在请客吃饭和聚会娱乐方面,并且请人吃饭时平均最高开销相对较高。在送礼方面,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对朋友看情况的送礼,而且在认知上认为应该送朋友礼物,笔者认为,礼物的平均最高价位比较高。在聚会方面,各种朋友聚会娱乐经常去的场合均有涉及,并且除了个别学生大部分朋友在异地,聚会还是比较频繁的。   (三)大学生人情消费中的个人人情消费较多,方面涉及较广   笔者把大学生人情消费分为用于集体的人情消费和用于个人的人情消费,并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有46.3%的被调查者的人情消费大部分用于个人的人情消费。用于个人的人情消费项目中某人送礼占到19.7%,答谢帮助自己的某人占到31.9%,请一个人吃饭所占比例最高,为38.9%。   所调查的大学生的人情消费中,大部分是用于送礼、答谢、请人吃饭的个人性质的人情消费,也有小部分用于老乡会、生日会、朋友和社团聚会、请几个人吃饭的集体性人情消费。无论是集体的人情消费还是个人的人情消费,涉及的项目都比较多,日常人情消费需求较大。   (四)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动机日趋复杂   在调查的所有同学中可以看出在积极的友谊性较强的动机选择上,有50%以上的人比较同意或非常赞同;在消极的功利性较强的动机选择上,有50%以上的人不太同意或完全不同意,30%以下的人比较同意或非常赞同。另外,有不少大学生的选择是不能确定,这说明有些学生的人情消费动机是模糊的、可改变的。   笔者认为总体上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动机是单纯的、积极的,为了加深友谊而进行的,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动机是不单纯的和模糊的。所以,目前大学生,至少是笔者所调查学校的大学生的人情消费还是很纯粹的,但这一观点笔者不敢推论到其他学校,不同种类的学校大学生人情消费动机也有所不同。   四、影响大学生人情消费的主要因素   (一)大学生因性别和年级差异而呈现不同的人情消费状况   在对假设的验证中,对性别与请人吃饭最高费用进行检验分析时sig=0.006<0.1,两变量之间有差异,所以,第一个假设成立,即性别对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产生一定影响,男生请客吃饭的最高花费普遍高于女生。同理,在对年级和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的样本检验中,用方差分析进行检验,sig=0.036<0.1,差异显著,即年级对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产生影响,年级越高,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的数目越大。   (二)大学生拥有朋友多少及重视情况直接决定其人情消费   笔者根据实际经验假设朋友多,并且对朋友重视的学生在人情消费上的花费更高。在对朋友圈人数和请人吃饭最高费用的相关分析中,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进行检验,r=0.123,sig=0.062<0.1,两变量之间呈现正相关。第二个假设成立,即朋友圈的范围和密度对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产生影响,朋友人数越多,请人吃饭最高费用越高。在对朋友的帮助程度和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的方差分析中,sig=0.052<0.1,差异显著,即对朋友的重视程度对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产生影响。   (三)大学生参加社团数目越多,其人情消费的花销越大   有竞争就有“潜规则”,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进行的物质的或非物质的社会交换,而进行交换就需要相应的消费。因此笔者根据实际经验和社会交换假设参与到相关竞争(参加社团数目、竞选党员积极分子)中的大学生在人情消费上的花费更高。   1.参加社团数目。假设参与的社团数目越多,大学生人情消费的花销越大。在对参与社团数目和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进行相关分析时,r=0.144,sig=0.03<0.1,两变量之间正相关。所以,假设成立,即参与社团数目对大学生人情消费有影响,参与社团数目越多,大学生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越高。参与社团是一种弱连带关系的建立,能够使大学生获得更多机会,因此参与数目越多,其人情消费越高。   2.竞选党员积极分子。笔者假设竞争党员积极分子的大学生其人情消费比不竞争党员积极分子的学生花销要大。在对是否竞争党员积极分子和人情消费占生活费比例进行独立样本的T检验时,方差不齐性,sig=0.002<0.1,差异显著,即是否竞争党员积极分子对大学生人情消费有影响,竞争党员积极分子的大学生其人情消费占生活费比例高于不参与竞争党员积极分子的大学生。   以上述检验为基础,把性别、年级、朋友圈人数、对朋友的帮助程度、参与社团数目和是否竞争党员积极分子与人情消费占生活费比例、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请人吃饭最高费用、送礼最高消费等分别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其中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和请人吃饭最高费用能够建立有效回归方程,并且通过t检验,得出sig(值)小于0.1。有效回归方程为: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144.595+33.425*年级+15.024*社团数目;请人吃饭最高费用=305.234-126.601*性别+89.176*党员。通过回归方程可以看出,年级和参加社团的数目均对每月日常平均人情消费数目有影响,但年级的影响大于参加社团数目的影响;同理性别和是否竞争党员积极分子也对请人吃饭最高费用产生影响,并且二者的影响是反方向的。   五、结语   总体来说,通过问卷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大学生人情消费资金较为充足,且多来自家庭供给;大学生人情消费结构以聚会娱乐和请客吃饭为主,并逐渐多样化发展;大学生人情消费中的个人人情消费较多,方面涉及较广;大学生的人情消费动机日趋复杂等结论。揭示出了所调查大学生群体的人情消费的结构、动机和基本状况。通过验证假设,得出当代大学生的人情消费状况受到学生性别、年级、朋友圈人数的多少和对朋友的重视程度以及是否参与社团和相关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这个结论。   从研究来看,大学生人情消费状况基本上是理性、合理的,他们已经形成一套稳固的、基本的人情消费观;他们的人情消费状况符合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整体状况,并受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学校因素、自身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在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跟随时代步伐,接受新鲜事物是必然和可取的,但作为成年人,要审时适度,学会判断和分析,理性对待消费时代带来的信息爆炸,做一个能够跟上时代步伐但又不盲目跟潮的理性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刘军.农村人情消费的经济学思考[J].消费经济,2004(4).   [2] 王亮.浅析人际关系网络中的消费[J].社会纵横,2006(10).   [3] 李昊远,宗彩娥.大学生人情消费问题探析[J].科技信息,2011(23).   [4]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 张文彤.spss11统计分析教程[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2.   [6] 卢淑华.社会统计学(第四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王奇娜,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研究生;李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学研究生。    看了“什么叫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关于大学学术论文 2.大学学术论文怎么写 3.学术论文的重要性的认识 4.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吗 5.大学学术论文怎么发表
2023-07-11 19:32:251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用一句话来概括:社会学就是研究人于社会的关系问题的一门科学。 具体来说,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有很多方面,包括社会结构、文化、社会变迁、社会角色、社会问题、社会功能、社会组织、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控制等 其他答案,楼主也可看看,以作参考: 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观点 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众说纷坛、争论不休。 国内外的社会学家曾经提出过各种各样的定义。 (一)国外社会学研究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探讨 我国社会学家孙本文在《社会学原理》一书中介绍了九种国外社会学关于社会学的定义: 1、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美国的罗斯(Ross) 2、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形式的;德国的齐美尔(Simmel) 3、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组织的;美国的梅约(Mayo)和托马斯(Thomas) 4、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类文化的;美国的沃德(Ward) 5、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进步的;美国的卡维尔(Karvor) 6、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美国的赖待(Wright)和哈特(Hart) 7、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互动过程的;美国的斯莫尔(Small) 8、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之间关系的; 俄国的索罗金(Sorokin) 9、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的。 美国的帕克(Park) (二)国内社会学研究者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探讨 自社会学在我国高校得以恢复,学术界开始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自1979年以来,至今没有间断,社会学研究者们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 1、认为社会学是在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科学,是以研究社会问题为中心的一个“科学群”。 于光远、袁辑辉、刘炳福 2、认为社会学是以整个社会作为其研究对象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发展动力和社会生活现象及其规律性。 杜任之 3、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发生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里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探求人们社会行为的规律。 杨心恒 4、认为社会学以社会的构成、体统、变动以及有关人生的事物现象、问题与社会体统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 丁克全 5、认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所谓对象是确定的,是从变动着的社会整体出发来研究社会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着眼于整体综合而立足于局部分析;社会学的对象又是不确定的,它的触角深入社会现象的一切领域而对这些专门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诸专门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等或正在发展成为独立学科,如人口学、劳动学等。 叶小文 6、认为社会整体是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卢汉龙 7、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研究社会矛盾及其解决途径的科学。 田森 8、认为一定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对社会关系的宏观分析就构成宏观社会学,对它的局部分折就构成微观社会学,而对社会关系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构成了应用社会学,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理论分析和科学抽象构成了理论社会学。 刘祖云 9、认为普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整体的基本构成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社会整体发展的规律。 普通社会学也可以划分为关于一切社会形态整体发展的一般规律、某种社会形态整体发展的特殊规律、某个特定社会整体发展的个别规律三个基本研究层次。 陈烽 10、认为社会学的对象就是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就是一门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以及机制的综合性的具体社会科学学科。 郑杭生 11、认为社会学是从变动的社会整体出发,以多种角度和多种层次综合研究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为内容的社会整体的形式、模式、组成构成、运动和规律,及社会各方面(或各种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之间相互性的科学。 雷洪和范洪 12、认为社会学的学科对象是制度的观点。 陈颐 社会学的独特研究对象是什么? 学术界各持己见。 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第一类侧重以社会为对象,重在研究社会的结构和过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社会的秩序和进步等等,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实证主义传统; 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它主要体现了社会学史上的反实证主义传统;
2023-07-11 19:32:451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考研考不考统计

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考研不考统计。科目:政治,英语,社会学通论,社会研究方法参考书目A.社会学通论:1.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三版;2.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注意:以王思斌的为主,郑杭生的作为补充;两者说法不一的情况,建议优先取王的说法。)3. 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民大的重点是在古典时期和现代时期,当代的考过布迪厄)4. 郑杭生,李迎生《中国社会学史新编》(重点在吴文藻、费孝通、潘光旦、林耀华和李景汉,注意这几位社会学家的学术贡献)
2023-07-11 19:35:273

山东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

山东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结束了大半年的考研,事后反思梳理让我发现,找准方法、有的放矢、提高效率才是真正的制胜法宝。互联网上各种叫嚣考研难度与日俱增的视频文章数不胜数,其实,只要好好努力,脚踏实地地把知识真正学明白,是可以成功的。以下分享一下学习过程与经验,仅供参考。个人情况:本科双非二本;上岸院校:山东大学(社会学),少数民族骨干计划考生。我本科就读于一所普通双非二本院校,学习成绩平平,说出来可能大家不相信,我四级考到第6回,也就是大四上学期才考过,而且我从来没有在本科期间拿过任何国奖,奖学金(哪怕是三等奖学金)或什么参赛项目,就是纯粹的学渣一枚,所以我的这篇经验贴的主要目标人群适用于两类同学:一是想要“屌丝逆袭”的同学;二是适用于少干计划考生;希望你们看完经验贴后能对你们有所帮助,哪怕只是内心的一点点触动也罢。一、择校1、我是三战考生,这没什么不好意思说出口的,你之前有多菜,但你又想逆袭,那么你就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去追赶,否则凭什么一个堂堂北京985会录取你?我在大学期间基本等于是荒废了4年,不爱学习也不爱参与什么大型活动,也没听过什么像样的讲座,就那么草草毕业了。然后在社会上做过各种底层工作,遭到社会毒打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没有一个好的学历,又没有像样的本领,你这辈子可能也就这样了,平淡无奇,像咸鱼一样安逸地度过一生。但同时,埋藏在内心深处的名校梦也从未因生活的艰辛而遗忘,我十年前的梦想就是能够进入山东大学学习,所以在那一刻我重拾梦想,不想这么就屈服于现实。短暂准备后我毅然决定考研,目标也从未动摇过,三次志愿填报全都是山东大学。记住,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灿烂。2、关于山东大学山东大学(Shandong University),位于山东省济南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为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成员。二、各科安排(一)专业课1、参考书介绍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郑杭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卷》杨善华社会研究方法与社会统计学:《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李沛良2、题型理论的题型有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方法统计的有名词解释、计算题(今年没有)、简答题、分析图表。3、社会学通论。这门课我考的不够高,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论述题一直不是我的强项,而且平时训练的比较少;二是因为考场时时间不够了,加上我写字比较慢,所以第二道论述题没写多少字时间就到了;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避免这两个问题,这在考场上那种紧张的环境下是很容易出现的问题。参考书目就是王思斌的社会学教程。我背了大概有4遍,背之前先通读一遍,对本书的整体框架有一个初步整体的了解,你会发现它是成体系的,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特点与功能,构成要素与类型,再到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到最后的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等,它是一个从微观到宏观,从静态到动态的一种顺序架构,而且这本书通俗易懂,读起来也很顺畅,基本不存在什么难点。读完以后就开始进行第一遍背诵,天天背,反复背,详细地背,不落下任何一个知识点,第一遍的背诵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因为你会发现你背地很慢,不过别担心,你只需坚持背就好了,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是和你差不多的体会,也不用刻意的去和谁比进度,比谁背的快,完全没有必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你只要保证自己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行进即可。等背完第一遍就开始背第二遍,你会发现相比第一遍的背诵你会轻松一点,这时的背诵就要有一些重点了,我的方法是找出历年真题来,把曾经考过的真题都在书上标出来,尤其是名词解释和简答,这样背的时候也更加有针对性了;最后背完第二遍后就翻回来背第三遍,总之浓缩成一句话:只要背不死,就往死里背。理论部分我的参考书是侯钧生的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但我只是读了一遍,然后就拿着从学姐那边买的整理好的纸质版资料背,一共才10页纸左右,已经基本将所有的知识点都涵盖了,资料是按照人物梳理的,我大概一天背半页到一页左右,15天一轮回,到最后背熟了就一周一轮回,上考场前我刷了7,8遍吧,效果很好。个人认为比拿着书背舒服多了。4、中国社会学史方面,我只重点看了下费孝通先生,吴文藻先生,林耀华先生等中国社会学大家的相关知识点,我自己整理了几页纸。其他的书都没有看过,而且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这个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选择。5、社会研究方法。我的参考书目是风笑天老师的社会研究方法。我的方法是先读一遍书,然后把书中的所有知识点,也就是需要背诵的名词解释,简答等,都写在笔记本上(结合历年真题),然后就一遍遍地背,我在上考场前背了有5,6遍吧。背会一遍就在每一个知识点后边打个标记,这样就能看到自己一共背了多少遍。同时还要把书里的例子都记住,要能默写出来,这主要是为了应对设计题和简答题,书中的例子已经完全够用了,切记一定要看书中的例子,包括计算题的例子等,等到上考场一定会有惊喜。然后由于我统计知识比较薄弱,也没有专门地训练过,所以我对待统计题的态度就是能写多少算多少,大不了放弃。(二)英语。不说了,英语是硬伤。方法就是啃真题,做近十年的真题即可。后期就是背作文,大小作文。单词+语法+长难句。在英语复习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是基础且最重要的。有句话叫“所有的技巧在强大的词汇量面前都不值一提”,这句话可能不完全对,但也有一定道理,背单词是一件从开始准备考研到考前最后一天都要做的事情。市面上有很多词汇书,我觉得没有好坏之分,但是请不要被书中高频、低频和零频这样的字眼所迷惑,考纲里面的每一个词汇都同等重要,因为对于考生来讲,哪些词汇会出现在考场上无限接近于一个随机事件。2、真题很重要,要多看几遍,我在备考过程中买了考研真相,每一句话都有翻译和结构解析。3、对英语作文来讲,背模版是必要的,但只是备考作文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积累,包括积累词汇和句子,把背的那些材料熟能生巧转化成一种自己意识里的东西,能够灵活运用,在不同的情境里能够灵活适配,最后结合模版让作文“活”起来,不至于死搬硬套,过于教条,更严重的是,可能会不符合考场作文的情境。山东大学社会学复试英语分数线逐年提高,从50到55到2022年的60分,英语的分值虽然不及专业课,但很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对英语的复习一刻也不能放松。(三)政治。全程跟随肖神,先通读精讲精练,然后1000题做了2遍,做完第一遍把做错的题目在精讲精练上标出来,方便后期回看。第二遍只做错题。然后就是不断地看错题,结合精讲精练看。到了后期做肖八和肖四。到最后就是背肖四,肖八我没有背过,直接就是背的肖四,事实证明你永远可以相信肖神。首先是政治,我是从七月下旬开始复习的基础,听的是刘涛的强化网课,它分为基础和强化,大家如果看刘涛的课,直接从强化部分开始就可以。我除了听网课之外,还一边看肖秀荣的书,边看书边用荧光笔来画出重点内容。然后网课看完一遍之后,我又把书过了一遍重点,除了从头到尾全面的看一遍书之外,还要特别留意荧光笔画出那个重点部分。看完书之后就开始用小程序去刷选择题,然后根据错题去找相应的知识点。并且用荧光笔画出方便以后再回看。十一月份之后的政治的选择题,最好要达到38分或者是40分以上,要多做一下不同老师出的题。因为每个老师出题思路或者解题方法都不太一样。讲解的一些考研的套路,它只是起到了辅助作用,最重要的还是你去掌握这个知识点。然后肖四12月份出版之后就开始背主观题,肖八是在肖四之前出的,但是肖八的内容很多。政治七月初暑假开始就可以,你就按部就班的准备就好。1、不要托大,考社会学的同学大多是文科生,但一定要重视政治,最基本的是复习的时间规划,最晚要在8月开始复习政治,最开始集中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至于史纲和毛特后面的押题会预测的差不多。2、好好利用押题。将考研政治考纲规定的内容整体过一遍以后,可以结合一些老师的模拟卷,将所有押题卷所考的知识点和历史事件归类一下,会发现有的知识点和时间会押很多次,而这些毫无疑问是高频考点。3、时政占据着考研政治的很大一部分内容,但是一个老师或一个机构的资料很可能不全,所以需要把市面上能找到的各个机构的时政材料都找到,好好背,在考研最后阶段这部分是最容易提分的(个人感觉)。三、复试经验。山东大学社会学复试占最终成绩比重50%,决定着考生最终是否能顺利上岸,复试考题涉及的方向有社会学理论、人口学、发展社会学、和心理学,相较于初试的专业课,复试的内容难度大,任务重,在初试结束之后可稍作休息,紧接着投入到复试的准备之中。复试中除了上述专业课外,还注重对学生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可能会涉及到本科毕业论文、社会学名著阅读等内容,应当提早准备。复试中如果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半知半解,不能望文生义,胡乱作答,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承认自己的不足比乱说一通要好。四、写在最后的话考研是一条漫长且艰难的道路,但每一个上岸的人无不是在黑夜里洗衣服默默坚持的人,所以请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坚持把它走完。山东大学复试真的非常公平,而且不歧视本科出身,复试采取抽签顺序,每个人20分钟,答完就结束,自我介绍完后专业课和英语各抽一道题,然后自由提问,这就是全部的流程。祝大家都能成功上岸,加油!考研是一场战线很长的斗争,磨平心态尤为重要。这一路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风雨兼程是常态,所以一定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去运动、去呐喊、去放松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一定要相信自己,我在踏上考场那一天,同一考场30人至少有5人缺考,所以坚持到最后你已经取得了一半胜利。希望这一路走来,你能怀抱汗水与欣喜,你能获得鲜花与掌声,你能看到最最美好的明天!期待我们能在山东相遇!
2023-07-11 19:36:041

中央音乐学院钢琴老师教的怎么样

师资力量当前位置:首页> 大学介绍> 师资力量中央音乐学院师资力量如何 师资水平怎么样更新时间:08月11日 阅读(244)今天30高考网小编整理了中央音乐学院师资力量如何 师资水平怎么样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帮助到考生及家长。学校简介中央音乐学院由1940年建立的国立音乐院等几所音乐教育机构于1949年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培养高级专门音乐人才的高等学府,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国家重点大学和 “211工程”建设院校,2020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设有作曲系、音乐学系、指挥系、钢琴系、管弦系、民乐系、声乐歌剧系、音乐教育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乐队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现代远程音乐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院系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音乐学研究所等机构。现有本科在校生1514人,研究生在校生648人。作为全国音乐教育中心,音乐创作、表演和研究中心,以及社会音乐推广中心,中央音乐学院是一所代表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水平,专业设置齐全,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是国内外音乐人才向往的地方,七十余年来,学校已建立起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和教学管理队伍,在教学、创作、表演和科研中涌现出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和学者,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有才华的年轻音乐家来校学习,培养了数万名优秀音乐人才及数百名外国留学生,其中大多数已成为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作曲家、音乐学家、音乐教育家、音乐表演艺术家、文化艺术机构的领导人和业务骨干。中央音乐学院师资力量截至2020年12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892人,其中教授565人,副教授682人。学校拥有17名第六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和学科评议组成员,有14名教授入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其中,黄达担任委员会顾问,罗国杰担任委员会副主任),人数居全国高校前列;有2人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1人担任副主任委员;8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的称号;先后有430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有25位专家入选中央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或主要成员,是全国入选人数最多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名师辈出,俊彦云集,已故名家大师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何洛、胡华、尚钺、吴景超、李景汉、庞景仁、石峻、缪朗山、李秀林、徐禾、塞风、许孟雄、孟氧、佟柔、戴世光、刘铮、查瑞传、苗力田、吴大琨、萧前、林文益、阎达五、阎金锷、方生、高鸿业、钟契夫、吴宝康、彭明、彦奇、曾宪义、宋涛、萨师煊、王传纶等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学术繁荣和人才培养作出了奠基性、开创性的贡献。老一辈著名学者黄达、戴逸、罗国杰、黄顺基、王思治、卫兴华、胡钧、周升业、陈共、周诚、严瑞珍、高铭暄、许崇德、孙国华、王作富、刘佩弦、许征帆、庄福龄、何沁、高放、方汉奇、蓝鸿文、甘惜分、李占祥、赵履宽、李文海、邬沧萍、陈先达、夏甄陶、方立天、张立文、钟宇人、郑杭生、吴易风、胡乃武、周新城、赵中孚等成就卓著,耕耘不辍,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学术精湛、锐意创新,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学者和学术带头人,其中10人入选“千人计划”项目,4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项目,11人入选“”讲座教授,17人入选“”特聘教授,5人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名师,20人入选“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8人入选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工程”,10人荣获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170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23-07-11 19:39:041

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考研分享?

由于,无法分享个人经验,但是我可以为你提供以下信息:1. 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属于硕士研究生专业,所需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学历。2. 考研科目包括政治、英语和专业课,其中专业课要求考生掌握社会政策、社会工作理论、专项领域的实践和经验等方面的知识。3. 在复习方面,考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安排时间,按照时间表认真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4. 考生需要注重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要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意识、沟通协作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5. 另外,建议考生在报考前仔细查看华南理工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招生简章,了解录取规定和考试内容,合理安排复习和备考时间。同时,注意考试报名时间和方式,及时准备考试材料及相关证明文件。
2023-07-11 19:39:551

《社会研究方法》参考书目有哪些

①卢淑华,1989,《社会统计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②李沛良,2001,《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③ 戴维·波普诺,1999,《社会学》(第十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④郑杭生主编,2003,《社会学概论新修》,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⑤刘豪兴主编,2003,《社会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⑥艾尔·巴比,2000,《社会研究方法》,北京:华夏出版社。(复试)⑦ 袁方主编,1997,《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复试)⑧ 范伟达,2001,《现代社会研究方法》,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复试)
2023-07-11 19:43:332

著名的社会学家有那些

著名的社会学家有很多,例如以下人物:1、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的女社会学家,从师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2、周孝正,著名社会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教授。进行人口、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研究。3、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中国社会学会长、北京市社会学会长。4、李培林,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当代中国著名社会学家。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组织、社会结构变迁、发展评估和社会分层。5、鲍曼,当代著名社会学家,现为利兹大学和华沙大学退休的社会学教授之一,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
2023-07-11 19:43:46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学专业考研分享?

前天拟录取通知出来了,看到系统里的“您已拟录取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才恍然今年秋高气爽的九月就要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了。去年得到两位学姐特别大的帮助,曾誓言,考上,一定要分享一下过程,今天过来兑现承诺了。今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学第一名429,第四名411,跟这些大神相比我实在不算突出,最终能录取也全仗上天恩赐。不敢说什么经验,只是我在准备的过程中,得到两位学姐很多很多的帮助,自己备考也摸索出一些东西,希望也能帮助到后来人。我就以大家包括我在内,复习中最关心和最疑惑的问题为引来写吧。我是跨专业考的,所以一些建议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哟。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选择社会统计学还是数三?各有优缺点。数三:优点是能考高分特别是对大学学过高数的理工科学生根本不怕数学,缺点是要花大量的时间,对于数学不好的同学或大学根本没学过数学的文科生,想考高分的难度很大。关于社会统计学,江湖上关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学的一个传说就是其统计学考的如何如何难,因此也吓走了一大批理科稍弱的同学,其实没那么夸张。其优点:有两本参考书,花的时间不会有数三那么多。20xx年之前题目都挺难,近几年简单化,特别是去年和今年据说都特别简单,没有涉及多元统计的部分。缺点:想考高分不容易,150分里有大约70分的非计算题,易失分。不能确定老师在今年到底是难还是简单,往年都出现过偏题和怪题,所以需要全面的复习。社会学概论如何复习?难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学偏重统计,南大北大人大基本都考的是社会学理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考社会学概论,要简单的多,而且非常重视古典社会学理论,韦伯和涂尔干的理论来来回回考了n遍了,几乎没有涉及现代和后现代的理论,但是今年20xx年的考题中涉及一两道,但是是可以选做,12道里面选10个的那种,因为我没复习过现代和后现代理论,没选那道,以前从来没有过,不知道接下来出题风格会不会变化。参考书:波普诺的《社会学》;刘豪兴的《社会学概论》;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因为我看了20xx年一个学长的帖子说,重点都在波普诺上面,所以我是重点复习了波普诺的书。事实证明也是,名词解释几乎全部是来自波普诺的那本参考书,基本是考的最多的。刘豪兴的书因为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老师主编的,考的也很多,今年的一道论述题只有那本书上有,看真题就知道前几年考的特别多,近两年稍微少一点。郑杭生的那本书,有人说不重要,因为又多又难背考的不多,我个人觉得那本书上的理论比较成体系,讲的比较清楚,也要看。我今年复习的以波普诺、刘豪兴的书为主,上面的理论概念基本要全掌握,郑杭生老师的书做辅助,补充着看。复习方法:仅做参考。第1步:第一遍通读波普诺的书,因为很有趣能够让我这个跨专业的快速了解和理解社会学时干什么的。第二遍开始做笔记,波普诺的书很厚,里面有很多有趣的例子,但是重点一目了然,那些概念性的,比如什么是社会分层;还有一些理论,在书本上都很明显,直接把重点提出来做笔记,有利于最后阶段的背诵。当然后来我在百度文库里直接下载了波普诺的书的重点,非常省时间,自己再补充补充就行了,总之就是把厚书变成薄的笔记本。第2步,开始看刘豪兴老师的《社会学概论》,因为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老师主编的,真的会出很多题,书是自考的书,非常好背,好掌握,先通读一遍再重点背诵就可以了。第3步,看郑杭生老师的书,这里要提一下,关于社会学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郑杭生老师的书认为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这基本是人大那边的观点,但是很明显刘豪兴老师的书里认为社会学就是研究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这应该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这边学校的看法,所以我个人认为要跟着报考的学校老师的思路和主流观点走。所以建议复习郑杭生老师的那本书,可以前两本书为重点这本辅助着看,当然如果要考人大的话,你懂得。上述三本参考书是基础,应该再补充看一下《社会学理论》的书,虽是考概论不考理论,但是简答题和论述题还是很多理论内容的,特别是韦伯和涂尔干两位大家的理论,应该全方位掌握,几乎每年必考的论述题呢。我复习的过程中,经常在图书馆找几本理论的书,把主要的理论,冲突论、功能论、还有韦伯涂尔干帕森斯等人的理论都系统化地整理好,对考试特别特别有用。然后就可以做真题了,先分析真题,把每一题考的是哪本书上的都标出来,就能把握住重点,也建议在前期就标出来,复习更有方向。真题,非常非常重要,20xx年考的题几乎全部来自于往年的真题,做真题的时候一定要认认真真下笔写,名词解释注意准确性,简答题和论述题注意逻辑性,多下笔写,考场上才能写得好。我是一个不会背书的人,很多时候都不能把概念和理论记得和书本完全一样,但是我非常注重理解,理解非常重要,理解了,才能把握住社会学的思维和社会学分析问题的思路角度。社会统计学如何复习?必备资料:参考书两本(卢淑华的《社会统计学》和李培良的《社会统计的研究运用》),一本习题集(卡茨米尔的《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南与习题集》),一份真题(尽量搜集到每一年的)。复习方法:社会统计学的150分,试卷上一般8道题左右。其中非计算题65分左右,一般3道;计算题85分左右,一般5道题。计算题如果只考初级统计的内容就很简单类似课后练习题,以前有几年涉及到李培良书的最后多元统计部分,就会有点难。非计算题,多是和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基本理论有关的,有时候考的两本参考书上没有,所以要多看一点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的书。我复习时,前期把重点放在了计算题的复习上,因为公式很多的,如果以前没学过,纯粹自学是要花时间和心思的,公式不能死记,要理解为什么,活用,有时候题目稍微灵活了,不能变通就会做不出,往年的真题有这种灵活的题。第1步先把卢淑华老师的书认真的看一遍,例子都自己认真做一遍,公式都理解了,每一章的逻辑关系也把握住。第一遍看书完成后,先自己按照画一下整本书的体系图,把公式默写一遍。然后把课后习题,认真当做考试做一遍,做完后对答案改正。第2步开始看李培良的书,一样的,注意理解公式理解统计学的原理,前面和卢淑华的书没什么差别。到多元统计,非常难,但是硬着头皮也要掌握了。多元统计部分应该是从详细模式到因径分析那一章的都要认真掌握,特别是多元回归与相关那一章(ps我书找不到了,所以具体章节都忘了),后面的几节理解概念就成。多元统计部分必然是要花时间和精力的,比较难,而且还不一定考,比如20xx年就压根没考而我花了大量时间,但是多元统计一旦考了就是至少30分,如果没掌握,就可惜了。所以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书看完后,开始做课后习题。第3步,做卡茨米尔上的练习题,从头到尾每一题认真做完,花不了多久时间的,做完后,基本上统计学计算题没太大问题了。第4步,做真题,要求每一题都要做好,想尽各种办法也要把每道题都弄明白,因为太容易考往年考过的了。非计算题的复习方法就是先掌握所有真题上出现的论述简答题,然后你就能明白非计算题都是怎么出的重点在哪,再认真复习两本参考书,看看哪些可能考得到。另外,可以再补充一本基础的统计学的书,图书馆一般都有,能有助于把握统计学基本的东西。最后作为参考,我两本书的课后习题都做了两遍,真题做了三遍,练习册上习题一遍。这样上了考场,会发现,题目可能比课后练习题都要简单,但是在没上考场之前,必须做足一切的准备。关于复试,写复试经验的很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往年的复试据说比较随意,老师会和你聊聊你喜欢的书,感兴趣的社会学理论,还有统计的一些问题。但是今年20xx年,复试就变了,当然也是先笔试社会学研究方法,面试直接抽四道专业课的题,连自我介绍都省了,两道社会学理论两道研究方法的题,很专业,社会学理论的题很类似于初试的论述题,很不幸,今年我抽到的涂尔干的一个理论和韦伯的一个理论都不太会,回答的也不好。所以,初试后,准备复试也不能大意,多看些书,韦伯和涂尔干的理论等古典社会学理论是一定务必要掌握好啊,社会研究方法也要认真复习,有笔试有面试,对于跨专业的没学过的更要好好复习啊。英语面试就是老师随意问你个问题,很简单。总之,复试还是很考察综合能力的,初试结束后,放松之余还是要多看一些社会学的书。我写的都是自己备考的过程,不一定适用所有人,但是可以作为参考,这些都是基础,想考出好成绩,需要做的更好。本科学校不好的不要怕,感觉自己数学不好的也不要怕,你如果确定了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学,就用心静心好好复习,多努力一分希望就会多一点。记得去年一个学长的一句话“考研就是闭着眼往前跑,你永远不知道竞争对手有多快,你也不知道竞争对手在你前面、后面还是旁边,你能做的只能拼尽全力往前跑,能超过一个是一个,终点之前别盲目自信更别盲目不自信,不到终点绝不自弃决不放弃”。在备考的过程中,因为暑假准备了另一场考试,后面又耽误了一些时间,到了12月份复习时间很紧张很绝望,认为自己根本不可能考上了,但是每天都告诉自己,再坚持坚持再努力努力,万一考上了呢?坚持到最后,真的侥幸进了复试,侥幸被录取了。我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写上了,可能很多问题还没涉及到,接下来到6月30号,如果有什么问题想问,都可以在后面留言,我会过来尽我所能的解答。但是很多回答,也只是个人经验哦,可作参考,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吸收。我这里有真题、课件等电子版资料,可以发给有需要的,或者我会上传到云盘,有需要的自己去下载。如果,想考社会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学绝对是一个很好的选择,虽然它统招的人越来越少。加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值得努力,值得拼搏,值得坚持到最后。
2023-07-11 19:44:051

陈福平是什么职业

陈福平陈福平,男,厦门大学助理教授,研究城市经济社会研究、社区研究、社会资本和社会政策等方面。中文名:陈福平国籍:中国职业:教师毕业院校:中山大学、福州大学代表作品: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研究领域:城市经济社会研究、社区研究等人物经历2007.08_2010.07中山大学社会学(城市社会学)法学博士;2005.09_2007.07中山大学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法学硕士;2001.09_2005.07福州大学社会学法学学士主讲课程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区概论研究方向城市经济社会研究、社区研究、社会资本和社会政策主要贡献科研项目2007.05-2009.07担任由中山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蔡禾教授主持的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招标课题项目“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研究”(项目号:05&ZD034)项目助理,参与撰写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部分的结项报告。2006.06-2006.07随同广州市逢源街道考察团前往北京、天津等的社区的建设与民主参与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并撰写了调查报告《参与模式下的和谐社区建设》。2005.09-2007.07参与教育部“985”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港澳社会研究”课题子课题之“香港社会分层”研究项目调查。2005.09-2010.07作为第二参与人参与了由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黎熙元教授主持的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项目“中国城市基层社会再整合研究——作为一项社会政策的社会资本重构”,合作完成了结项报告,结项鉴定结果为“良好”。2003.04-2004.04主持本科SRTP科研课题项目,对福州市内城中村上河村社区村庙信仰的进行了相关调查,完成了结项报告《村庙文化与社区公共生活》。2002.01-2006.02参与由中国社科院主持中国“百村经济调查”活动的福建省农村调查部分,前往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镇进行实地调查。调查了该村居民的海外移民及社会经济生活现状,并撰写了相应的调查报告。代表性论文陈福平,2009,《强市场中的“弱参与”——一个公民社会的考察路径》,《社会学研究》第3期。陈福平、黎熙元,2008,《当代社区的两种空间:地域与社会网络》,《社会》第4期。黎熙元、陈福平,2008,《社区论辩: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社会学研究》第2期。黎熙元、陈福平,2008,《转型期中国城市社区的形态转变》,《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第14期。马明德、陈福平,2010,《什么决定了居民对再分配的需求》,《南方经济》第7期。黎熙元、陈福平,2007,《公共福利制度与社会网的功能互补——包容性社会政策的基础》,《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陈福平,2007,《地域性社区认同的构造与意义——基于广州市城市社区的调查分析》,《大珠三角论坛》(基地刊物)第2期。陈福平,2006,《城市化进程中村落结构的转型与再生——珠三角地区城中村生活、组织与制度的个案研究》,《大珠三角论坛》第3期。陈福平,李强成,2007,《性服务行业存在并兴盛的另类解读——以对深圳市收容教育所“学员”的访谈为例兼与工厂女工比较》,《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第4期。专著教材1、黎熙元、陈福平,《转型期中国城市基层社会再整合与社会资本重构》,国家社科文库,即将出版。2、蔡禾、陈福平、贾文娟,《社区研究三十年》(第二作者),载于《中国社会学30年(1978-2008)》,郑杭生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0月出版。3、黎熙元、陈福平,《农民和村落的终结与保存——社会转型背景下中国城中村的变迁》(第二作者),载于《中国热点──香港浸会大学和清华大学学者论文集》,香港教育图书公司,2007年。4、参编《现代社区概论》(第一章理论与方法,第五版,中山大学出版社)。5、钟一彪、陈福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载于《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来自珠江三角洲的研究》,蔡禾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获奖记录2002——2003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大学校一等奖学金;2002——2003学年第二学期福州大学校三等奖学金;2003——2004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大学校一等奖学金;2003——2004学年第二学期福州大学校一等奖学金;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福州大学校二等奖学金;2003—2004年度福州大学“校优秀学生干部”;2005年度优秀毕业论文,福州大学;2008年度中山大学长江企业研究生奖学金;2008年度中山大学“_川优秀青年奖学基金”研究生优秀论文二等奖;2009年度中山大学光华教育奖学金;2009年度中山大学“_川优秀青年奖学基金”研究生优秀论文一等奖。
2023-07-11 19:45:231

如何理解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这道题是: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 主编 郑杭生里194页的一道思考题。

1. 定义 非正式群体(informal group)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基于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在正式群体中,由于人们社会交往的特殊需要,依照好恶感,心理相容与不相容等情感性关系,就会出现非正式群体。这种群体没有定员编制,没有固定的条文规范,因而,往往不具有固定的形式。由共同利益偶然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同院的伙伴、工厂或学校中存在的一些“小集团”、“小圈子”都属于非正式群体。 2. 形成条件  随着对非正式群体的研究的发展,研究者们对其产生的条件、结构、性质、特征及基本类型逐渐达成了一些共识。一般认为,非正式群体形成的条件有1时间空间条件  。时间条件是指有共同的自由支配的时间,或是某些共同工作和活动的时间。空间条件是指彼此生活、工作地点比较接近,或是共同的。对于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来说,时空条件完全是外部的,但却是必需的。如果能控制这种条件,也就从一个方面控制了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发展。2由于某种利益或观点上的一致性  在正式群体中,几个人对某事有一致看法,或大家有共同的利益,容易形成非正式群体3个人的心理条件  主要指由于共同的价值观、兴趣爱好,以及气质性格的相容性。这方面的条件是内部的,具有决定性,往往决定了一个非正式群体的稳定程度4有类似的经历或背景  例如同事、同乡、同学等。人们还根据非正式群体的结构把它们分为三种类型:水平型,主要成员的地位、背景都相似;垂直型,涉及正式群体中不同层次的人员;混合型,即上述两种成分都存在。根据非正式群体性质的不同,又可以把它们分为:工作型、经济型、生活型、情绪型、混合型等几种类型。    一般认为,非正式群体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以某种利益、观点和爱好为基础,以感情为纽带;有较强的内聚力和行为一致性;群体的首领对其他成员拥有精神上的支配权力;有一套见效快的不成文的奖惩制度和手段;成员之间有一条比较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有较强的自卫性和排外性;等等。    管理心理学认为,非正式群体虽然没有组织的明文规定,但它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成员之间是以共同的观点、利益、兴趣、爱好等为基础,因此它具有相对强的凝聚力,对其成员在心理上产生重要影响,其作用有时甚至超过正式群体。为此,管理者对非正式群体的存在和发展,绝对不可等闲视之。
2023-07-11 19:45:322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考研科目有哪些?

2019年考研人大行政管理专业考研考试科目:政治、英语、专业一620学科基础,专业二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参考书籍:1、公共管理考试参考书:(1)张成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管理学》(修订)。(2)朱立言、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管理概论》(第二版)。2,公共政策考试参考书(1)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2)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政策分析概论》(修订版)(3)谢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政策概论》(第二版)3,学科基础-社会学考试参考书(1)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学概论新修》,第四版。3,学科基础——管理学考试参考书(1)方振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管理学基础》,第三版。
2023-07-11 19:45:422

举例分析社会学的功能

社会学的功能和使命1838年孔德提出“社会学”(sociology)概念至今,仅仅170年的历史,社会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不仅满腔热忱地关注和回答了各种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问题,提出种种具有操作性的解决社会矛盾与冲突、推动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而且还深邃冷静地从对各种现实问题的思考中概括出各种学说和理论。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内容和性质,决定了社会学这门科学在人类认识社会的活动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在社会科学体系中占据着相应的地位。社会学的功能指的是社会学这门学科对于人类和具体的社会运行所起的作用。社会学能够获得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和朝气蓬勃的发展,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社会学是关于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学问。社会学在社会变迁中诞生,在思考社会转型中发展。孔德在19世纪30年代提出社会学概念之际,正是法国大革命刚刚结束不久,资产阶级政权不断更迭,劳资冲突此起彼伏,如何摆脱秩序混乱的社会困境是摆在思想家面前的紧迫任务。孔德把社会秩序作为其社会学核心概念之一,充分说明社会学形成之初就是对社会危机的反应。国内学者的观点社会学对中国来说是一门外来学科,最早被叫做“群学”(严复)。严复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荀子的“群道”思想影响,“群道当,则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兴,群生皆得其命。”因此,他所寻找的就是一种能体现“群道”思想、实现“群治”理想的学问,而在他看来,西方的“社会学”正符合他的这种理想,所以,就将“社会学”翻译为“群学”。后来,这一概念在梁启超那里得到了更多地发挥和运用。这样,不管他们的理解与孔德、斯宾塞等西方社会学的创始人的原意有多大程度的一致,反正社会学一进入中国,便深深地打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一门探求社会秩序、实现社会整合的学问。梁启超和严复以天演人变理论为基础的群学思想,是由‘群本"、‘保群"、‘合群"、‘善群"、‘群德"、‘群术"、‘群治"等一系列概念构成的体系,其核心是‘以群为本、以变为用"的群本主义,其主干是以‘合群"为原则的社会整合思想。”赋予社会学以求和谐秩序为主旨的色彩,既符合中国传统的“中”“和”主流思想,也符合当时梁启超等改良主义者们的政治主张。1、费孝通费孝通早期社会学思想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揭开中国近代史,自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前期,中华民族一直处于深重的灾难之中。因而探索救国就民的真理,成为他后来选择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原因。费孝通早期社会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深受马林诺夫斯基、布朗、迪尔凯姆、派克等人的影响,这种影响并非对他们思想的简单组合,而是在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结构和社会结构的过程中,经过扬弃,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在认识社会结构过程中,费孝通“曾特别为迪尔凯姆所吸引”,对迪氏集体意识很赞许,而对马氏生物有机体论有所批评,但他进一步强调迪氏只看到社会的平面结构而忽视社会的立体性,认为社会是一个无限继替的过程。他说,“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发现有必要将他的概念转换成垂直的”。在考察中国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结构的影响时,费孝通认识到“中国的整体观念是垂直的、世代的,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个体是一个将过去和将来连接起来的角色”。因此,他将社会看作是立体的结构。社会本位思想是费孝通早期社会学思想的一个核心内容,也是他一生从事学术研究,致力于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一块理论基石。他在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时说:我们一直是一个农民国家,几千年来在我们的社会观念中,个人是从属于社会的,“众多的个人一旦形成共同生活的集体,就产生一个凌驾于个人的实体,就是社会。社会是人创造的,但反过来又塑造了一个个人的生活方式,要得到生活的人也就离不开它”。站在这个立场上,费孝通认为社会本位是生育制度合理的本源,“生育制度是从种族绵续需要发生的活动体系,也是人类种族绵续的人为保障”。从社会本位观出发,他把社会而不是把个人需要看作起点。基于这种认识,他将人们的婚姻、生育和抚育等行为,都视为一种社会行为,而非个人或个体小家庭的私事。如他对婚姻意义的解释说,“婚姻是社会为孩子们确定父母的手段”,“婚姻不是解决(个人)性的问题。婚姻的作用在于维持社会的新陈代谢”。费孝通认为,社会是人创造的,个体需要的实现必然要通过整体需要的实现为前提。“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是费孝通一生学术生涯的一个出发点和立脚点。他曾说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认识中国社会。正是出于这一目的,他倾心于到中国的基层社区——农村去作实地调查,从早期的《花蓝瑶社会组织》、《江村经济》到《云南三村》,实现了他后来向自己留英时同学利奇所说的话:“我学人类学的志愿是了解中国,最终目的是改造中国”。费孝通说:“我一向认为要解决具体问题必须从认清具体事实出发。对中国社会的正确认识应是解决怎样建设中国这个问题的必要前提。科学的知识来自实际的观察和系统的分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实事求是"。因此,实地调查具体社区里的人们生活是认识社会的入门之道。我从自己的实践中坚定了这种看法”。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他一直践行着这一观点。费孝通在《农村、小城镇、区域发展——我的社区研究历程的再回顾》一文中说到:“我这一生有个主题,就是‘志在富民"。它是从我学术工作中产生的,我的学术工作也是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当时的社会现实,促使他生发了尽力使中国农民脱贫致富的使命感,也为其后来一生‘志在富民"的追求奠定了基础。2、郑杭生社会学在中国恢复重建后,面对“十年动乱”造成的社会混乱和畸形运行,一些社会学家直接提出了社会学要研究社会秩序、为恢复良好的社会秩序贡献力量的问题。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郑杭生先生的观点。80年代以来,郑杭生先生明确提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社会学不是别的,正是一门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我们现在要建立的社会学就是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机制为自己的对象的。所谓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问题,正是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这样的社会学向人们表明树立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观点的重要性以及没有这种观点的危害性。”这个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定义,不但在林林总总的诸多定义中独树一帜,而且把社会学在中国长期追求的学术目标第一次明确化了。这一定义在社会学界引起了许多反响,而且至今并没有达到共识,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由于被写进权威的社会学教科书,它为许多社会学的年轻学子指出了一个学术方向:社会学要为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服务,社会学的学术取向是建设有机和谐的社会。今天看来,这一定义,至少在确定社会学的学术目的和存在价值方面,是有远见的。所以,有人说2004年党和政府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后社会学家才找到了自己应该承担的研究责任,这是不准确的。3、邓伟志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学的任务就是研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换言之,它是一门研究如何巩固社会的科学,而不是破坏社会的科学。它研究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一切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正是为了使社会稳定而协调地发展。当前,似应特别强调社会学的这一任务和作用。社会学应当研究社会秩序、社会规范、社会控制、社会平衡、社会冲突等方面的问题。4、雷洁琼(研究社会问题,解决问题) 中国的改革,正在经历整体推进和重点攻坚的阶段。随着利益和权力的调整,国内的社会问题将会不断暴露出来。现在,我们正处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社会问题。对这些间题的分析和解决,是我们社会学界研究的课题。这是形势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形势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分层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规范应当怎样建立呢?社会控制的目的和手段怎样才能彼此呼应并且有序地展开?社会流动在今天又有哪些新的趋向?所有这些,都是亟待社会学界竭力探讨的重大课题。还有,我们在这次年会上集中讨论的社会保障问题,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对于深化改革、保持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做好社会保障工作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体制改革的配套工程.根据中央的决议,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医疗保健、社会服务等内容。广泛地讲,社会保障制度还涉及我们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状况、社会传统、价值取向,这些都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范畴。社会保障也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社会学从社会整体出发,研究社会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探讨社会发展规律。在研究如何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配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过程中,社会学应发挥应用研究和综合研究的优势,特别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分析社会保障与狂会发展的关系,探索多层次的社会保障模式,为社会保障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和完善,将会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促进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其他观点:社会学的功能主要有:(一)描述功能所谓描述是指通过客观而完整地收集、整理和记录事物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现状资料,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图景的过程。任何实证科学,都要求首先能够忠实地描述事物本来面貌。社会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研究社会的起点就是借助于一定技术手段和方法收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实际资料,探明并详细描述社会事物与现象发生、变化的具体情况,为认识社会构成及其运行规律并有效地管理社会提供准确可靠的感性经验资料。这是社会学的最基本的功能。因为,没有对社会发生了什么事、什么情况所进行的这种描述,不能占有大量的合乎实际的感性资料,就无法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不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比如,目前在中国城市谈论较多的问题是工人下岗,那么哪些企业的工人下岗?下岗的人数有多少?占就业人数的比例怎样?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龄有什么特点?他们对大中企业改革持何态度?社会大众对此有什么看法?等等。社会学对此可以通过有计划、有系统的社会调查。借助社会统计分析技术,收集到这些资料和信息,为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最基本的依据。虽然其他社会科学都以不同的形式传输各种专门的社会信息,但社会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它向人们传输的社会信息是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社会学描述社会现实所得到的信息与情况必须具有代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工时性,任何片面的、虚假的、无效的、过时的信息都可能造成士识上的混乱和决策上的失误。(二)解释功能认识社会不能停留在“是什么”这一层次上,而应该把经理作为向导,深入到社会现象的背后,回答“为什么”,这就需要开社会事实作出理论上的解释。社会学的解释功能就是指社会学在研究过程中借助概念和范畴进行理论抽象,将描述功能得出的感性资料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对社会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其过程作出科学的解释。它包括对社会现象进行客观的因果性考察和人的社会行动动机的意义理解。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整体,社会中各种现象和过程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每一种社会现象的发生都要受到各种内部条件和周围条件的制约,只有深入到社会现象的内部,对其发生、变化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果分析和说明,才能抓住本质,认识其规律性。例如,关于工人下岗问题,解释功能的任务就是通过收集到的感性资料,深入分析整个国有企业改革与工人下岗之间的关系,分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制度、科技进步以及劳动者素质对下岗现象的影响。社会学对社会现象的解释不仅仅包括因果性解释,还包括相关解释、功能解释、意向解释等等。另外,解释社会现象必须借助于一些科学的概念、范畴、理论,如果解释不了,则必须创立新的概念、范畴乃至新的理论,以帮助人们清晰地认识社会。(三)预测功能社会学不仅可以描述现实社会、解释社会现象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预测社会生活未来发展前景。这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已知因素,运用现有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将来可能发展的趋势作出预计和推测的过程,就是社会学的预测功能。它所揭示的是社会事件和状态将来怎样。预测功能是上述两种功能的进一步运用,当社会学用经验研究法把社会事实描述出来,再加以理论解释以后,实际上就已经掌握了各变项之间的相关关系及相关程度。既然可以将了解的事物的规模、水平或速度精确地测量出来,当然就会知道受它影响的相关事物将如何变化。预测的关键是在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依据正确的理论和研究程序,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具有本质的、相对稳定的、重复性的联系或关系揭示出来,以达到指导人们社会实践的目的。例如,对未来人口老龄问题的预测、未来家庭结构与功能的预测、现代化对社会生活影响的预测等等。随着现代社会结构和功能的分化,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必然会对社会学的预测功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兴边缘交叉学科的不断涌现,也为进一步从整体上管理社会过程提供了先进手段,促使社会学预测水平日臻完善和提高。社会预测在当前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中的意义十分突出。因为,对现代化建设者们来说,他们所面临的多是未知的领域,很多重大的建设项目或社会措施都需要预测其近期和远期的社会后果,从而提出更合理的合乎社会发展需要的对策。 (四)实践功能对于社会的研究在回答“将会怎样”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回答“应该怎样”,而这就是社会学的实践功能。所谓实践功能是指社会学在帮助人们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的基础上,进而确定社会目标及其达到目标所采取的行动与手段,以便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社会实践功能十分强调社会学研究应积极地为现实服务,积极参与并干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在我国,社会学的实践功能具体表现为参与社会发展计划和规划,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管理、行政管理、企业管理以及做好社会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参与社会问题研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 (五)教育功能 社会学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特征。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功能则表现为它的教育功能或导向功能。社会学提供的不少有关社会的基础知识实际上是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些必不可少的知识。现代社会不同于传统社会,传统社会的人们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生活经验足以帮助人们适应社会,而现代社会,结构复杂、规范繁多、变化迅速,人们再靠传统的社会生活知识远远不够了。因此,必须积极学习、熟悉现代社会的有关知识,自觉适应不断变化了的社会环境。那么,社会学可以给人们提供哪些基本社会知识呢?第一,了解自己,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在该社会中的地位、作用、义务、责任,树立正确的社会理想、人生目标和生活方式。第二,职业准备,为人们提供就业或职业选择的社会知识与技能。第三,日常决策,帮助人们对所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与机遇,如家庭、婚姻、人际关系等作出比较合理的决定,使个人在生活和事业中更加成功。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之下,社会学究竟提供怎样的产品,是每一个专业人士必须认真反思的一个问题。这不仅事关在这个需要社会学一展身手的时代、社会学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在公众中树立什么形象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它还考验着当代中国社会学有无严肃地面对这场深刻转型的魄力和能力,也考验着每一位社会学者的学术操守和自主性。社会学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邓伟志) 社会学在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具有理论和实践两大功能,这是由社会学的学科性质、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所决定的。从理论方面看,社会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科学地认识并解释中国社会。正确认识社会是科学地改造社会的前提。社会学能够帮助我们科学地认识并解释中国社会,这是由社会学特有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决定的。首先,从研究方法看,社会学强调系统地、综合地研究社会现象。也就是在研究社会行动和社会现象的过程中,始终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社会学研究使用的方法也具有整体性,即综合使用所有能够运用的方法进行研究。社会学研究并不孤立地分析影响社会现象的诸多因素中某一因素,而是注重分析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有因素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其次,从学科性质看,实证性是社会学重要的学科性质,它要求社会学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即在方法论的指导下,研究者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研究方法,获取第一手资料,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保证社会学研究能够透过社会现象的表面揭示深层次的原因,进而准确地描述社会,科学地解释和分析社会问题。再次,社会学强调动态地、历史地看待社会和社会问题。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是在一个时空压缩的环境中进行的,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前的中国社会具有很强的特殊性,因此,我们必须历史地、动态地看待中国社会和社会问题。比如中国社会当前同时存在着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时间性特点,当代中国人也在同时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三种彼此区隔的空间生活体验;比如当前我国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老龄化社会已经提前到来;比如中国的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等,这些社会问题都无法用单一的、静态的研究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由于社会学强调历史的、动态的研究方法,因而能够全方位地、立体地、动态地观察当前中国社会,从而保证我们能够准确地描述社会现象,正确地分析和诊断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学可以准确地分析我国当前社会运行与发展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及其原因。第二、社会预测。虽然相对于自然科学,社会学对社会现象的预测还无法达到自然科学预测的精确,但是社会学仍可以根据对现有社会生活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对社会变化的趋势和轨迹进行科学的预测。我国社会学界通过对农民工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准确预测出我国农民工的流动变化趋势;对青年男女婚姻与生育态度的研究,能够预测出我国人口与社会的变迁趋势。因此,社会学可以在预测社会变迁方面发挥特有的功能,使政府预判出社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并及时有效地制定相应对策。根据迪尔克姆的观点,社会学可以给社会问题带来一个科学的解决方案。费孝通先生也提出,社会学和人类学的最终目标是改善人类的生活,社会学家有责任用社会学知识去改变世界,特别是应当致力于解决本国具体的、紧迫的问题。因此,在正确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构成、特点和存在的社会问题的前提下,社会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能够发挥重要的实践功能。第一、对政策的评估研究。社会学研究的整体性、实证性和客观性,决定了社会学能够客观、准确地对社会政策进行评估研究,社会学拒绝充当对特定社会现象、社会制度或社会思想进行合理性论证的工具。“社会学敢于揭露事情的真相,或者是敢于提出与权威观点相冲突的关于事物既存秩序的看法”。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学研究者能够对我国制定和实施的社会政策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估,及时指出由于政策制定和实施不当而引起的不和谐,为以后的社会政策的调整与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减少或者避免因政策失误而导致的社会不和谐。第二、社会政策设计。社会学能够向政府决策者提供关于社会群体、社会分层、社会分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对拟定的社会政策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实施效果分析以及政策风险预测,为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提供设计方案。通过社会学的智力支持,政府在设计政策时,能够使社会各阶层、群体的利益得到兼顾,避免出现强势群体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而推动出台损害弱势群体利益的社会政策的现象,保证社会成员之间、社会群体之间、阶层之间关系的和谐。第三、协助政府有效实施社会管理。中国社会学重建以来,中国社会学工作者对社会转型期间的社会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家庭婚姻、人口控制、社会救济、民工流动、养老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形成一些重要成果,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有些研究成果还被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有效解决了许多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难题,为促进我国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贡献。社会转型中的诸多问题都对中国社会学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功能发挥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中国社会学通过对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通过对转型期人们的交换、合作、冲突、竞争、强制等社会互动模式的研究,通过对社会组织的建设、管理以及功能发挥机制的研究,为政府有效地实施社会管理并保证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第四、及时进行社会预警。社会学研究能够根据对社会结构、社会政策、社会心理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研究,设计并跟踪社会预警指标体系,及时预警社会运行中可能出现的不和谐、不稳定因素。通过社会预警指标体系,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和社会风险进行及时的预测与监控,据这种监控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政府干预和社会行动来化解风险,并排除警情,保持社会运行的和谐与均衡。第五、促进社会稳定。当前我国的社会转型,是一个社会分化迅速、社会关系重组并且伴随着社会结构重构的时期,由于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刚性、惯性与相对稳定性,社会结构的变迁以及转型必然会带来诸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不和谐现象增多,这些不稳定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学研究能够使决策者和社会公众掌握科学的社会知识,使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化规律,帮助他们能动地对之进行完善和维护 ,从而增加社会中的稳定因素,减少不稳定因素。因此,社会学研究对于构建我国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的社会学恢复重建二十来年,学术上一直进行着补课的工作,学者们深感与国际社会学的前沿水平差距比较大,这种压力促使他们力求学术上的规范化和理论上的创新,毫无疑问,这是十分必要的,今后不仅应继续坚持,而且要做得更好。但是,学术上和理论上的科学追求,不应妨碍它为社会现实服务功能的发挥。如果一味强调规范化,强调国际接轨,强调纯理论层面的创新,而有意无意地回避现实问题,或以学术应远离政治为借口而去做所谓的纯学术,其结果将是十分有害的。这样的问题目前尚不很严重,但已经有一些苗头,有的学者不能很好地处理研究学术前沿问题与研究现实问题的关系,把对现实社会问题的研究成果简单斥之为低层次;有的把讲学术规范和那些传统但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对立起来,研究报告和论文除了在学术圈子里有所反映外,社会上不知所云。凡此种种,都严重背离了以费孝通先生为代表的老一辈社会学家的优良学术传统,给方兴未艾的社会学事业造成了不良影响。今天,历史给中国的社会学提供了如此重大的课题(和谐社会建设),社会学家们应以积极的姿态承担起这个历史责任,为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的良性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如此,社会学也将获得一次难得的发展机会。社会学的发展前景广阔,学习社会学,研究社会学,无论对于个人的生活道路,还是对于政府的工作及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都将显示出它的重要价值。
2023-07-11 19:46:042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的师资力量

社会学在中国人民大学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50年代初,新的中国人民大学成立伊始,全国高校就开始了学科调整。在社会学作为一门专业被取消的同时,许多著名社会学家曾来到人民大学工作,例如陈达、李景汉、吴景超、赵承信、戴世光、陈文仙、全慰天等,为人民大学80年代初社会学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现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师资力量雄厚。教授:郑杭生 郭星华 李路路 洪大用 林克雷 刘少杰 潘绥铭 俞国良 赵旭东 郝大海 李迎生 陆益龙 于显洋 冯仕政副教授:廖菲 王卫东 王水雄 谢桂华 奂平清 张有春 黄剑波 刘谦 黄盈盈 齐亚强讲师:张慧 王玉君 储卉娟 富晓星
2023-07-11 19:46:111

如何办好学术期刊

 一、《社会学评论》对中国社会学的意义  学术期刊是学术成果展示的重要平台,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学的学术刊物数量相对较少,存在综合性期刊多,专业性期刊少的结构问题。所以,《社会学评论》的创办,对我国社会学的学科建设、学术发展意义重大,也是我国社会学界的一件大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说:“《社会学评论》的创办,为推动中国社会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支点”。  教育部社科司徐青森说,今天虽是《社会学评论》的首发式,但不是零起点,它有中国人民大学的强大的学科支撑,因而可以预期《社会学评论》这本新杂志一定会有光明的前景。中国人民大学一直以来是我国社会学研究和教学的重镇,在连续几次的一级学科的评比中,中国人民大学的社会学都是全国排名第一。《新华文摘》总编辑喻阳认为,“《社会学评论》是在一个正确的时间、在一个正确的地点办了一本正确的杂志。”沈固朝教授说,“《社会学评论》是我国社会学领域新的航母。”  二、刊物定位和特色  刊物定位,就是要把一本学术刊物办成什么样的期刊,这是办刊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是方向问题,也是特色问题。  为了能办好这本来之不易的新杂志,郑杭生主编表示《社会学评论》将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秉承“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理论自觉,建设反思”的办刊宗旨,切实提高办刊质量,为推进世界眼光和中国风格兼具的中国社会学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副主编武京闽教授也认为,一个刊物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正是在此基础上,刊物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避免“千刊一面”的现象。《中国社会科学》冯小双编审认为,目前我国社会学界三本专业性学术刊物要形成一个生态,每本刊物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彼此互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社长姚申教授认为,《社会学评论》这个刊名是非常有含金量的,在国际社会学界也是有非常响亮的名字,所以刊物可以在“评论”二字上多做文章,多刊一些评论性的文章。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的高自龙总编辑表示,《社会学评论》在最初刊物名称的选择上,就侧重考虑了“评论”的架构,其中一个高位的目标就是期望促进学术争鸣、学术争论,避免自说自话、自娱自乐。  三、学术性与实践性  崇尚学术,是一本学术刊物的核心,也是《社会学评论》办刊的一个宗旨。然而,学术也不应该完全脱离实践,远离现实。  李培林认为,现在一些刊物确实存在过于“阳春白雪”的问题,很多有关重大社会现实问题的文章发不了,从而导致了刊物内容远离当前国家政策。国家行政学院龚维斌教授认为,刊物要能从“阳春白雪”这个很高的殿堂“入世”,要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也认为,《社会学评论》在这方面应该有所兼顾,既要有学术性,也要有实践性,这样对刊物的发展也有好处。  北京大学谢立中教授则认为,学术刊物还是要有一些“阳春白雪”的东西。因为学术研究往往做得比较超前,以至于没有几个人能看得懂。例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来后,很长时间也没几个人能看得懂。社会学中“阳春白雪”的文章,如果确实有水平的、有质量的,还是应该发。  四、制度化与灵活性  刊物制度化,是提高刊物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刊物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上海大学张文宏教授强调,一个好的刊物离不开制度化建设,现在很多刊物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然而,刊物过度依赖制度化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如果严格依赖匿名评审制度,就会出现原本很好的文章在匿审阶段可能被毙的问题。  谢立中教授也说,匿名评审制度是一把双刃剑。这种情况下,编辑部可以有一点自主权,对没有通过匿审的文章,要看评审专家提的是什么问题。如果是硬伤,当然不能发;如果是有争论性的问题,视情况还是可以发的。  《人口研究》副主编陈卫教授则认为,尽管刊物制度化会存在一些问题,但从编辑部的角度讲,规章制度的建设对提高刊物质量还是很重要的。从收稿到发稿,每个环节都应当有严格的制度,并且严格按照程序执行,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刊物质量。  五、本土性与国际化  本土性与国际化的问题,是我国社会学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学术刊物具有很强的学术导向性,发什么,不发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为我国社会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导航”。北京科技大学时立荣教授认为,现在中国有很多现象、很多问题,值得中国学者去研究,而且是进行本土化的研究。本土化的风格应该在中国社会学领域获得更多的立足点。北京师范大学董晓萍教授说,现在的年轻学者讲创新,而老一辈学者则更讲坚守,即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坚守什么。今天,郑杭生教授创办这个刊物可以看出绝不只是“创新”二字,实际上是给了我们坚守的方向,即建立“中国学派”。  《社会学研究》执行主编张翼说,中国社会快速发展为中国社会学人提供了一个活的学术平台。只要我们力戒浮躁、立足国情,遵循严谨的学术精神,中国社会学的繁荣还是可期的,中国人自己的社会学学派将会更多一些,对世界社会学的贡献也会更大一些。《社会》编辑部主任路英浩教授则认为,就办刊物而言,还是需要一点兼容并蓄的传统,既要本土化的特色,也要有国际化的理论。  六、好稿源、数字化与影响力  好的稿源是立刊之本,也是刊物质量最根本的保证。清华大学刘精明教授认为,提高刊物质量的一个关键,就是稿源质量。在目前学术生态下,一个新刊物要想得到很好的稿源确实不容易。此时,刊物就应该充分发挥郑杭生教授在社会学界的强大影响力,多约一些高质量的稿件。王思斌教授认为,一个刊物要有引用率,引用率高,影响力才大。要想提高引用率,首先就是要有好的稿源。  中国社科院刘振喜则认为,刊物引用率和社会影响力,其实并不是一回事。引用率对新刊物来说,可能要从零做起。但是,社会影响力就不一样,从一开始就有的。例如,这次的刊物首发式在社会学界就有很大的影响力。同时,为扩大影响力,数字化出版也很重要。刊物应与国内各数据库以及网站结合,扩大读者和受众群体,这样对学界、对社会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之,《社会学评论》的创办,无疑是我国社会学学科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学人去关注它、支持它。我们也坚信《社会学评论》这本新刊物会越办越好,能成为我国社会学领域的新航母。  作者简介:胡宝荣,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理论社会学研究。
2023-07-11 19:46:271

要成为人类学家得学习什么课程?

一些的简介大概描述“人类学”了。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专业简介(博士点、硕士点) 1、学科简介与专业概论 人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通过分析田野工作所得的资料为主,运用文化比较的方法,从人的生物和文化性两大方面来研究人类自身。 人类学不仅研究部落社会和乡民社会,也研究都市社会;不仅研究异文化,同时也从文化的比较中来反思自我,从而达到增进人类不同族群之间彼此了解、达成共识的目的。 人类学大约在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中国学者对它进行了积极建设。率先建系并设有人类学博士点、硕士点的中山大学是依照文化人类(含民族学、语言学和考古学)与体质人类学相结合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目前,除中山大学外,仅香港中文大学有人类学系(未计台湾),许多院校分别设有人类学研究所、社会学人类学所、民族学与人类学所、人类学与社会工作系。 人类学主要研究方向:文化社会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影视人类学、人类学理论史、分支人类学研究、中国民族研究等。 2、师资力量、主要博导简况 本学科目前有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2人,均有出国留学和讲学经历。目前博士生导师2人。 胡鸿保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人类学、民族学和考古学,主要研究成果有:《中国的写史传统与人类学史写作》、《中国民族学史》等。 庄孔韶教授,人类学博士生导师,现担任中国影视人类学会副秘书长等职务。其主要研究方向是汉人社会研究、影视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应用人类学(教育、公共卫生)、文学人类学。主要研究成果有:《银翅--1920年至1990年中国地方社会与文化变迁》、《人类学通论》、《教育人类学》、《人类学专题研究》等。 3、课程设置 基础课:人类学概论、社会学概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心理学、人类学原著选读、性别人类学专题研究、文化人类学理论史。 专业课: 民族文化、传统与现代化、分支人类学专题研究、城市社会学、法社会学、传播社会学、家庭社会学专论、社区研究、社会学知识引论、影视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法律人类学 4、毕业生就业情况 社会学系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其中,去政府机关的占26.5%,文化宣传单位占13%,教学单位占19.5%,大型企业占19.5%,科研单位占3%, 外企占3%,其他领域就业占15.5%。目前,国家计委、民政部、劳动部、统战部、财政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和一些著名媒体,都有社会学系的毕业生。另外,还有很多优秀学生赴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的著名大学深造,例如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杜克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明尼苏达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等。 5、硕士参考书目 人类专业: 1.《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市场转型与社会分层:美国社会学者分析中国》,边燕杰主编,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 3.《外国社会学史》贾春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刘少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5.《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6.《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黄淑娉等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7.《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夏建中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8.《社会文化人类学演讲集》周星、王铭铭主编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其中有关理论方法部分) 6、博士参考书目(仅供参考不是范围) 人类学: 1、《文化人类学理论学派》主编:夏建中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人类学通论》主编:庄孔韶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同等学历人员申请硕士学位社会学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国务院学位办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版。 4、《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主编:黄淑娉等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023-07-11 19:46:342

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socialization)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它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社会化,个体学习社会中的标准、规范,价值和所期望的行为。个体的社会化是一种持续终身的经验。扩展资料:社会化特点1、社会化社会强制性社会文化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通过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方式进行的。个体出生后便置身于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社会总是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和途径影响、作用于个体的身心发展。个体的行为方式也时常表现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周围的人们和环境所塑造,它几乎是不以个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带有社会强制性质。2、社会化主观能动性这种能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体自身的人格特质等因素影响、引导着个体的社会化,个体不仅有选择地将社会文化内化,并且将内化了的社会文化又创造性地外化。二是社会化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即个体既被社会化,同时也影响着其他个体的社会化。3、社会化毕生持续性个体自身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不断地推动着个体的社会化,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它必须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社会化是一个不间断的终生进行的过程,个体的社会化是通过人的一生完成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化
2023-07-11 19:46:455

一级教授的一级教授历史

一级教授评定自1956年国家评定来,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历史,但自从上个世纪60年代来,一级教授称号逐渐淡出学界视野。自从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再次评定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后,“一级教授”这个名次再次在学界闪耀起来,紧接着山东大学等高校都开始聘任人文社科一级教授。自此文科教授也有机会进入到一级教授行列,成为人文社科领域里的“院士”。 北京大学一级教授 :冯友兰、唐钺、熊十力、江泽涵、许宝禄、段学复、周培源、黄昆、叶企荪、王竹溪、饶毓泰、胡宁、傅鹰、黄子卿、张景钱、李汝祺、陈祯、乐森浔、王力、游国恩、曹联亚、季羡林、魏建功、冯至、朱光潜、向达、陈岱孙清华大学一级教授:章名涛、孟昭英、梁思成、张光斗、施嘉炀、钱伟长、张维、张子高、马约翰北京师范大学一级教授:陈垣、黎锦熙、傅种孙、钟敬文、黄药眠、武兆发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何干之、何思敬北京医学院一级教授:马文昭、胡传揆、藏玉涂、刘思、毛燮君、薛愚毕、华德、沈琪、林振纲、吴朝仁、金宝善、蒋明谦北京工业学院一级教授:张翼军北京钢铁学院一级教授:魏寿昆北京地质学院一级教授:冯景兰、王鸿祯北京铁道学院一级教授:金士宣北京农业大学一级教授:戴芳澜、俞大绂、沈其益、林传光、熊大仕、黄瑞纶、李连捷、陆近仁、周名、娄成后天津大学一级教授:潘承孝南开大学一级教授:邱宗岳、杨石先唐山铁道学院一级教授:顾宜孙、罗河大连工学院一级教授:钱令希沈阳农学院一级教授:章守玉吉林大学一级教授:王湘浩、余瑞璜、唐敖庆东北地质学院一级教授:俞建章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级教授:朱物华复旦大学一级教授:陈建功、苏步青、周同庆、郭绍虞、卢鹤绂、周谷城、陈望道上海交通大学一级教授:陈孝刚、钟公瑾、周铭、周志宏西安交通大学一级教授:陈大燮同济大学一级教授:李国豪、叶雪安上海第一医学院一级教授:颜福庆、黄家驷、胡懋廉、钱慧、张昌绍、荣独山、徐丰彦、谷镜开、林兆耆、杨国亮、吴绍青、陈翠贞、王淑贞、郭秉宽、苏德隆、杨铭鼎上海第二医学院一级教授:高镜朗、兰锡纯、邝安堃、叶衍庆、胡文耀、倪葆春上海水产学院一级教授:朱元鼎南京大学一级教授:曾远荣、高济宇、戴安邦、徐克勤、胡小石南京农学院一级教授:冯泽芳、罗清生、邹钟琳、魏景超、王栋南京工学院一级教授:杨廷宝、刘敦祯华东水利学院一级教授:黄文熙、严恺、徐芝纶、刘光文 浙江大学一级教授:李寿恒浙江农学院一级教授:陈鸿逵、吴耕民山东大学一级教授:冯沅君山东工学院一级教授:刘先志青岛工学院一级教授:王之卓武汉大学一级教授:李剑农、李国平、高尚荫武汉水利学院一级教授:愈忽华中农学院一级教授:章文才中山大学一级教授:姜立夫、陈寅恪、容庚华南工学院一级教授:冯秉铨华南农学院一级教授:蒋英厦门大学一级教授:卢嘉锡四川大学一级教授:柯召、方文培、徐中舒西南农学院一级教授:侯光炯四川农学院一级教授:杨允奎四川财经学院一级教授:陈豹隐云南大学一级教授:刘文典云南农业大学一级教授:秦仁昌西北大学一级教授:岳劼恒、张伯声西北农学院一级教授:虞宏正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聘任14名人文社科一级教授,另外有9名荣誉一级教授。卫兴华、方汉奇、王传纶、甘惜分、邬沧萍、罗国杰、夏甄陶、高放、高铭暄被授予中国人民大学首批荣誉一级教授称号方立天、刘大椿、纪宝成、吴易风、宋涛、张立文、李文海、陈先达、周新城、郑杭生、胡乃武、黄达、曾宪义、戴逸被聘任为中国人民大学首批一级教授。 山东大学自2010年来大量聘请人文社科一级教授 ,截至目前已有13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加盟山东大学,成为山东大学一级教授。这13位学者分别是:法学院:武树臣、杨海坤、郭明瑞历史文化学院:张海鹏、狄德满(德国)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温儒敏、盛宁经济学院:安体富儒学高等研究院:池田知久(日本)文化遗产研究院:刘铁梁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张祥龙 金光亿 (韩国)管理学院:吕政
2023-07-11 19:47:171

求安徽大学社会学考研参考书目,一定要具体啊

1、安徽大学社会学初试专业课是613社会学理论、805社会学研究方法。学校没有指定参考书目。2、社会学专业除了政治、外语统考外,其他课程都是各个学校自主命题。613社会学理论:社会学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社会学史;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控制;社会变迁;社会学与当代中国研究。805社会学研究方法:认识论、方法论、研究方法、研究设计、调查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3、初试都是在当地的报考点统一安排,不需要去安徽大学,只有复试才去招生学校。
2023-07-11 19:47:344

在自然科学领域和人文科学领域的名人

当代的还是无所谓,要是当代的,人文社会学科的国外的如吉登斯、亨廷顿、哈贝马斯,国内的如费孝通、郑杭生、樊纲等;自然科学的如爱因斯坦、李政道、屠呦呦、钱学森等
2023-07-11 19:48:181

社会学是讲些什么内容?

我本人就是社会学专业按照郑杭生对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但按我自己理解来说,社会学就是研究社会,社会是由人和人的行动组成,由此延伸各种领域以及各种方面。社会学作为一门二级学科,不同与教育学,政治学这种三级学科,也不同与哲学这种一级学科,它有它自身的特点,涵盖面较广,可以说是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所以在工作中针对性不强,但绝不代表她没有用,受社会学启发拥有社会学专业能力对你的生活学习工作都是受用无穷的。另外由于历史原因,社会学发展在我国中断将近三十年,这个遗憾无疑是巨大的,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目前处于转型期,为社会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舞台,这也是社会学发展的良好环境。最后,我个人认为社会学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她对中国社会发展来说是会越来越重要的。
2023-07-11 19:48:272

学习社会学的启蒙书是什么?还有哲学的?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很基础,可以看一下。波普诺《社会学》也可以,很多案例,很实用!还有就是《西方社会学理论》,这也是社会学基础知识,不过有点难理解!哲学不太了解,不过貌似有很多大师级作品啊!尼采,柏拉图……
2023-07-11 19:48:353

浙江大学社会学有博士生站吗?

浙江大学社会学系社会管理有博士点。浙江大学于1999年9月正式成立社会学系,隶属于人文学院(浙江大学西溪校区),2009年6月学科调整,由人文学院划入公共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现任系主任曹洋教授。
2023-07-11 19:48:443

想考吉林大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生,需要的教材都是什么,专业课考什么

专业课: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12社会学理论④805社会学研究方法复试科目:社会学综合教材:《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三版;《国外社会学理论》:刘少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中国社会学史新编》:郑杭生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社会统计学》:卢淑华,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http://gim.jlu.edu.cn/yjsy/new/zsb/new_more.jsp?lb=%CB%B6%CA%BF吉大研究生院网站 上面有吉林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及专业目录
2023-07-11 19:48:512

社会工作杂志是省级期刊还是国家级期刊?

社会工作杂志是省级期刊。《社会工作》杂志社(双月刊)创刊于1988年,是江西省民政厅主管、主办,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大陆最早的一份社会工作专业期刊。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际著名社会学家雷洁琼题写刊名,著名专家学者陆学艺、郑杭生、卢谋华、王思斌、王青争、孙士杰等担任学术顾问。创办以来,得到国内社会学界许多知名专家学者的关怀和支持,得到了全国各级民政部门领导和广大民政、社会工作者的大力支持。被评为江西省首届优秀社科期刊,江西省一级期刊。内容涉及社会工作、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管理与服务、社会政策以及应用社会学等学科。主要栏目有:理论探索、实务研究、专题调研、社会问题、社会政策分析、社会工作教育、经验借鉴(国外、境外社工)、本土社会工作等。
2023-07-11 19:49:011

劳动与社会保障考研科目有哪些?

  劳动与社会保障考研每个学校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下:1、中国人民大学  设在劳动人事学院,2000年设立。  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2、劳动经济与社会学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障学》 郑功成 商务印书馆  2、《劳动经济学》 赵履宽 中国劳动出版社  3、《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近两年)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4、《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山东大学  设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03年获得。  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概论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主编,2000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社会保障概论》,张克非,高等教育出版社  3、《社会调查原理和方法》袁方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华中科技大学  设在社会学系  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概论 2、公共管理学或宏观经济学  参考书目:  初试:  1、《社会保障学》,郑功成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或《宏观经济学》,梁小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部分),高鸿业,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复试: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外语。形式为口试。3、南开大学  设在法政学院,2003年新增。  考试科目:1、社会学理论或西方经济学流派2、社会保障学  参考书目:  1、 《社会保障概论》 孙光德、董克用 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版  2、 《社会学概论》杨心恒 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3、 《社会学概论教程》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大学出版社  4、 《社会学》(美)戴维.波普诺著 李强译 人民大学出版社  5、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上、下册)魏勋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高鸿业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4、厦门大学  设在政治学与行政学系,  考试科目:1、政治学与行政学 2、综合考试:  参考书目:  1、《政治学》陈振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2、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年版;  4、《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编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5、苏州大学  设在社会学院  考试科目:初试:1、管理学原理 2、西方经济学  复试:社会保障原理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障概论》张彦、陈红霞编,南大出版社  2、《管理学原理》孙慧中主编,中国财经大学出版社  3、《西方经济学》(笫二版)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4、《现代社会学》(第二版),吴增基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5、《保险学》,陈继儒主编,立信出版社。  16、陕西师范大学  设在国际商学院  考试科目:1、管理学 2、西经  参考书目:  1、《西方经济学》厉以宁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经济学》(第二版,上、下册)斯蒂格利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管理学》(第四版)斯蒂芬.P.罗宾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6、北京师范大学  设在管理学院  考试科目:1、公共管理概论 2、社会保障学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障学》郑功成 商务印书馆  2、《公共管理导论》(澳)欧文.E休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行政管理学概论》张国庆 北京大学出版社7、西北大学  设在公共管理学院,  考试科目:  初试:1、西经 2、社会学(含社会研究方法)  复试:社会保障学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障》,齐海鹏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现代社会心理学》周小虹 上海人民出版社  3、《社会学》 【美】戴维·波谱诺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  4、《现代社会学》 吴增基 上海人民出版社  5、《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杨小卿、刘星海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版  6、《经济学原理》【美】曼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8、吉林大学  设在哲学社会学院  考试科目:  初试:1、社会保障理论 2、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复试:综合(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社会政策学)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障理论》 李珍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  2、《社会保障学》郑功成,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3、《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穆怀中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  4、《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风笑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社会政策与法规》叶海平、李冬妮,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劳动社会学教程》刘艾玉(袁方审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9、南京大学  设在社会学系  考试科目:  初试:1、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2、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  复试:社会保障综合考试  参考书目:  1、《西方社会学理论》宋林飞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2、《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风笑天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二版;  3、《社会保障与管理》童星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10、华东理工大学  设在社会学院  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与社会学理论 2、社会学研究方法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社会保障概论》费梅苹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3、《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5、《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范伟达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四川大学  设在公共管理学院  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 2、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复试: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与实务研究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险》邓大松,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  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林义,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  3、《劳动经济学》杨河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胡君辰、郑绍濂,复旦大学出版社12、沈阳师范大学  设在社会学系  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概论 2、社会保障综合知识  参考书目:  1、《社会学概论新修》 郑杭生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西方经济学教程》 梁小民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  3、《社会保障概论》 孙光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1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设在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运行分析》,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年10月版,赵曼。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赵曼。  3.《西方经济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厉以宁。  4.《政治经济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逄锦聚。  5.《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周三多。  6.《劳动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袁伦渠。14、同济大学  设在经济与管理学院  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 2、管理学概论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障学》,郑成功,商务印书馆,2000;  2、《管理学概论》,尤建新,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15、复旦大学  设在人口研究所  考试科目:1、社会统计学或卫生综合2、社会保障或卫生统计学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等中国人民出版社  2、《中国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王东进 法律出版社  3、《社会统计学》卢淑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4、《社会研究的统计分析》李沛良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16、西安交通大学  设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考试科目:1、社会学 2、现代管理学  参考书目:  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 董克用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现代管理学》李景平 西安交大出版社2001年版
2023-07-11 19:49:101

如何学社会学

说说自己的想法哈,我觉得先要把知识结构弄清。首先,社会学家就那么多人,从孔德到现在,影响大的没几个,把他们每个人的学说,先掌握了。其次,就是把各个大理论都搞清楚。现在主要有功能论、冲突论、社会进化论、结构论、交换论、批判论、互动论。各大理论在《社会理论的结构》这本书中写得非常详细,你可以看看。然后,结合实践,看一些具体的问题,社会学具体的领域。比如社会分层,不平等等等。如要交流,可以hi我。希望对你有用!
2023-07-11 19:49:263

业余学习社会学可以从哪些书籍入手

书挺多,入门的话推荐《社会学与生活》,把基本的学科历史渊源,各大流派,研究方向和领悟做了基本介绍,然后推荐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艾尔巴茨《社会学研究方法》,这基本算入门了。社会学只有和具体国家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因此继续推荐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非常经典的一本书,与我国实际情况做了深度结合,深入浅出。然后,你可以针对自己喜欢的领悟,挑选专门的书籍。比如,你在读书时发现,对后现代感兴趣,那就去读该领域有代表性的书目,比如福柯的《规训与惩罚》。
2023-07-11 19:49:351

侯宁去哪了

去世了。2022年12月12日,有消息称侯宁去世。据券商中国,记者多方求证,核实了这一消息。侯宁(?-2022年),男,汉族,原名侯保平,山西人,北京理工大学工学本科,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师从郑杭生教授。生前为资深财经记者,独立财经评论员,职业投资人,《21世纪经济报道》特约记者,北京电视台《证券无限》周刊顾问,中央电视台财经观察员。
2023-07-11 19:49:531

中山大学社会学考研经验分享?

除《西方》和《研究方法》外,其他都没有学过(学过的也没认真听过…)研究真题后缩小到4本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侯均生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李沛良 《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前两本为647,后两本为842)《社会学》本校图书馆没有,没看《当代西方学理论》与《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主要考《西方》,也没看《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和李沛良的《社会研究的统计应用》大同小异,袁方的书扩展更多、更难,考试主要考察后者《社会研究方法》和风笑天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也差不多,有个别地方不同,主要考察后者这四本也有出题的,但都很少很少,翻阅一下,将出过的题目背诵即可。
2023-07-11 19:50:001

考研!迫在眉睫啊!!!!

部分有社会保障硕士点的高校 社会保障硕士点(120404)一览表1、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设在劳动经济学院,2000年设立。考试科目:1、数学(四)2、经济学参考书目:初试:1、《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1版(蒋学模著)2、《当代西方经济学原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三版(丁冰著)复试:《社会保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孙光德、董克用主编) 2、中国人民大学设在劳动人事学院,2000年设立。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2、劳动经济与社会学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学》 郑功成 商务印书馆2、《劳动经济学》 赵履宽 中国劳动出版社3、《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近两年)报刊复印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4、《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武汉大学设在社会保障研究中心,1998年获得。考试科目:1、综合(含财政学、货币银行学、微积分)2、社会保障参考书目:初试:1、《社会保障》 邓大松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社会保障理论》 李珍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复试: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李裕宜、陈恕祥著,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版4、浙江大学设在经济学院考试科目:1、管理学综合或经济学综合(含政经、西经) 2、数学四参考书目:1、《管理学》(中译本)(美)斯蒂芬·P·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4版或以上;2、2、《政治经济学》于良春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2月版;3、《经济学》第16版,保罗· 萨缪尔森、威廉· 诺德豪斯,华夏出版社。5、山西财经大学设在公共管理学院。考试科目:1、劳动经济学或数学(四)2、社会保障概论参考书目:初试1、马培生,《劳动经济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或1998年以来出版的任一本本科教材)2、孙光德、董克用,《社会保障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或1998年以来出版的任一本本科教材复试:1、邓大松,《社会保险》,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或1998年以来出版的任一本本科教材2、或王全民,《房地产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或1998年以来出版的任一本本科教材6、山东大学设在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03年获得。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概论2、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主编,2000年6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社会保障概论》,张克非,高等教育出版社3、《社会调查原理和方法》袁方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7、上海交通大学设在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2、经济学原理参考书目:1、 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概论》 穆怀中 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 2、 社会保障学 《社会保障分析导论》 郑秉文、和春雷 法律出版社2001年3、《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以后版本 4、《经济学导论》 刘伟、魏杰著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以后版本8、华中科技大学设在社会学系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概论 2、公共管理学或宏观经济学参考书目:初试:1、《社会保障学》,郑功成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2、《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4、或《宏观经济学》,梁小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西方经济学》(下册,宏观部分),高鸿业,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复试: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外语。形式为口试。9、南开大学设在法政学院,2003年新增。考试科目:1、社会学理论或西方经济学流派2、社会保障学参考书目:1、 《社会保障概论》 孙光德、董克用 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版2、 《社会学概论》杨心恒 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3、 《社会学概论教程》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北京大学出版社4、 《社会学》(美)戴维.波普诺著 李强译 人民大学出版社5、 《现代西方经济学教程》(上、下册)魏勋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 《西方经济学》(上、下册)高鸿业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10、天津财政学院财政系,2003年新增。考试科目:1、数学四 2、经济学11、厦门大学设在政治学与行政学系,考试科目:1、政治学与行政学 2、综合考试: 参考书目:1、《政治学》陈振明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2、陈振明主编:《公共管理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年版;4、《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编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2、辽宁大学设在人口研究所,1999年设立考试科目:1、社会经济统计 2、经济学原理参考书目:初试:1、《统计学原理》谢启南、韩兆洲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凤笑天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西方经济学教程》梁小民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8年版 4、《劳动经济学》第3-8章 马培生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复试:《社会保障概论》穆怀中、陈德君 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东北财经大学设在公共管理学院考试科目:1、数学四 2、社会保障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公共经济学导论》 洪银兴等,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苏州大学设在社会学院考试科目:初试:1、管理学原理 2、西方经济学复试:社会保障原理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概论》张彦、陈红霞编,南大出版社2、《管理学原理》孙慧中主编,中国财经大学出版社3、《西方经济学》(笫二版)尹伯成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4、《现代社会学》(第二版),吴增基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5、《保险学》,陈继儒主编,立信出版社。 15、东南大学设在公共卫生学院考试科目:初试:1、数学四或卫生统计学 2、西经或卫生管理学复试:医疗保险学参考书目:初试:1、《卫生统计学》(第四版)倪宗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西方经济学》(第二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卫生事业管理》(第一版)郭岩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复试:《社会医疗保险概论》(第一版)张晓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16、陕西师范大学设在国际商学院考试科目:1、管理学 2、西经参考书目:1、《西方经济学》厉以宁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2、《经济学》(第二版,上、下册)斯蒂格利茨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3、《管理学》(第四版)斯蒂芬.P.罗宾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17、江西财经大学设在公共管理学院,招生数20人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 2、劳动经济学、货币经济学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理论》李珍主编,劳动和社会保障出版社;2、《劳动经济学》袁伦渠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3、《货币银行学》胡援成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8、北京师范大学设在管理学院考试科目:1、公共管理概论 2、社会保障学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学》郑功成 商务印书馆2、《公共管理导论》(澳)欧文.E休斯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3、《行政管理学概论》张国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上海财经大学设在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考试科目:1、数学四 2、经济学参考书目:初试:《西方经济学》(第二版)教育部高教司组编,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其他教育部组编的西方经济学本科教材。复试:1、《财政学》蒋洪、朱萍,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途径》 克拉夫丘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0、西北大学设在公共管理学院,考试科目:初试:1、西经 2、社会学(含社会研究方法)复试:社会保障学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齐海鹏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现代社会心理学》周小虹 上海人民出版社3、《社会学》 【美】戴维·波谱诺著 人民大学出版社4、《现代社会学》 吴增基 上海人民出版社5、《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杨小卿、刘星海西北大学出版社2003版6、《经济学原理》【美】曼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21、北京大学设在社会学系考试科目:1、社会学理论和社会保障理论 2、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社会保障研究方法未列参考书目,但可打电话62751675咨询。22、贵州大学设在经济与管理学院,招收人数4考试科目:1、政治学、行政学 2、综合考试参考书目:1、《政治学基础》,王浦劬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行政管理学》,夏书章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社会保障概论》,苏振芳编,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版; 5、《行政法学》,罗豪才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3、吉林大学设在哲学社会学院考试科目:初试:1、社会保障理论 2、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复试:综合(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社会政策学)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理论》 李珍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2、《社会保障学》郑功成,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3、《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穆怀中主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4、《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5、《现代社会调查方法》(第二版)风笑天,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6、《社会政策与法规》叶海平、李冬妮,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劳动社会学教程》刘艾玉(袁方审订),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8、《公共管理学》张成福、党秀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4、北京交通大学(原北方交通大学)设在经管学院考试科目:初试1、数学四 2、经济学复试:社会保障学参考书目:复试:《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年版25、中央财经大学设在保险系考试科目:初试:1、数学四 2、管理学复试;1、社会保障学 2、劳动经济学 3、保险学26、武汉科技大学设在文法与经济学院考试科目:初试:1、政治学 2、社会保障学复试:政治经济学参考书目:1、《政治学》,王惠岩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邓泽宏主编,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版3、《政治经济学》,吴树青、卫兴华、洪文达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4、《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7、南京大学设在社会学系考试科目:初试:1、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2、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复试:社会保障综合考试参考书目:1、《西方社会学理论》宋林飞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现代社会调查方法》 风笑天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二版;3、《社会保障与管理》童星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8、中国社会科学院设在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考试科目:1、数学四 2、管理学原理参考书目:1、 管理学 许庆端 高等教育出版社2、 管理经济学 于春晖 立信会计出版社29、华东理工大学设在社会学院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与社会学理论 2、社会学研究方法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社会保障概论》费梅苹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3、《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4、《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5、《现代社会研究方法》范伟达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30、四川大学设在公共管理学院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 2、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复试:社会保障国际比较与实务研究参考书目:1、《社会保险》邓大松,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林义,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3、《劳动经济学》杨河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4、《人力资源管理》(第二版)胡君辰、郑绍濂,复旦大学出版社31、沈阳师范大学设在社会学系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概论 2、社会保障综合知识参考书目:1、《社会学概论新修》 郑杭生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西方经济学教程》 梁小民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3、《社会保障概论》 孙光德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32、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设在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 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制度结构与运行分析》,中国计划出版社1997年10月版,赵曼。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赵曼。3.《西方经济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厉以宁。4.《政治经济学》,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逄锦聚。5.《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版,周三多。6.《劳动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袁伦渠。33、同济大学设在经济与管理学院考试科目:1、社会保障学 2、管理学概论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学》,郑成功,商务印书馆,2000;2、《管理学概论》,尤建新,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34、复旦大学设在人口研究所考试科目:1、社会统计学或卫生综合2、社会保障或卫生统计学 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等中国人民出版社2、《中国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发展》王东进 法律出版社3、《社会统计学》卢淑华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4、《社会研究的统计分析》李沛良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7 35、西南财经大学设在保险学院考试科目:1、数学四 2、管理学 复试:社会保障学参考书目:1、《管理学》王德中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现代管理学》罗珉著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3、《社会保险》 林义主编 中国金融出版社 4、《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 董克用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6、重庆大学设在贸易与行政学院考试科目:1、行政管理学 2、综合考试参考书目:《公共行政管理》彭和平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7、西安交通大学设在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考试科目:1、社会学 2、现代管理学参考书目:1、《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 董克用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现代管理学》李景平 西安交大出版社2001年版
2023-07-11 19:57:581

问一个超级大美女明星的资料

杨敏(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编辑杨敏,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北京社会学会理事。目录1学业成就2主要事迹u25aa 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 1学业成就编辑1982年:贵州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获哲学学士学位;2000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专业,获法学博士学位。2主要事迹编辑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体现——当代中国‘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2001ZDXM840001)(第二主持人)(该项目结题评审等级为优秀);国家社科基金社会学十·五重点项目“中国社会转型期个人与社会关系研究”(01ASH002)(第二主持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社会学理论研究与构建——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应用与发展”(05JJD840149)(第二主持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05JJD840149)子课题“新型现代性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战略机遇期"中国社会转型新思路的社会学研究”(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社会学概论》(04MZD005)(参加撰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2005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走向更加和谐的社会——社会结构与社会和谐”(子报告撰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2006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走向更讲治理的社会——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子报告撰写);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2007中国社会发展研究报告:走向更加有序的社会:快速转型期社会矛盾及其治理”(主持子报告撰写);2006年度北京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出版资助项目“社会互构论视野下的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副主编);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概论通识本(非社会学专业版教材)(参加撰写)等。出版个人学术专著《社会行动的意义效应——社会转型加速期现代性特征研究》以及其他学术著作7部。参加国内及国际学术会议及代表性论文;在《社会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约50篇,其中多篇得到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载。关注社会政策理论与应用的研究。涉及了国外社会学理论、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以及中国社会学理论的研究,通过国外与本土、西方与中国、现代与当代的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比较、发掘,实现社会学理论的创新,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的构建,并将最新的研究成果推向社会转型过程的实际应用。在郑杭生教授的主持下.
2023-07-11 19:58:053

名词解释:什么叫社区建设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叫社区。社区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中的社会群体或组织,根据一套规范和制度结合而成的社会实体,是一个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所谓社区建设按照我国社会学家郑杭生的定义即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楼主这下可明白了吧?
2023-07-11 19:58:122

西方社会学史的参考书目

苏联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编,郑杭生、贾春增、张进京等译:《现代资产阶级理论社会学批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1981。J.H.特纳著,吴曲辉等译:《社会学理论的结构》,浙江人民出版社, 杭州, 1987。( J.H.Turner, The Structure of Socioloical Theory^,The Dorsey Press,Chicago,1986.)PitirimAlexandrovitch Sorokin, Socioloical Theories of Today,Harper,New York,1966.Jeffrey Alexander, Theoretical Loical in Socioloy.Routledge & KeganPaul,London,1982~1984.
2023-07-11 19:58:201

社会工作者作为初学者哪些书较好

我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本专业学习的课程分为三类,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理论,还有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本身社会工作就是个具有很强实用性的专业,所以理论部分并不难懂,推荐几本书,你可以先看看,王思斌的《社会工作概论》,郑杭生的《社会学概论新修》,《心理咨询与治疗》,高教版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这三本书是实务类的书,涉及到具体的社工三大工作领域,应用性操作性强。看完这些书后,再看些政策面的书,例如《社会政策》,《社会保障》等,还有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特点的书,例如《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等。基本上对以上书籍有所了解后,作为社工应当具备的理论修养就具备了,更重要的是参加社会实践,积累工作经验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3-07-11 19:58:353

郑州大学社保专业研究生考试参考书目

这是09年的,10年的正在编制,跟这个不会有什么区别!120401行政管理: 初试参考书目: ① 徐国华、张德、赵平:《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②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③ 王惠岩:《政治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④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复试参考书目: ① 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同等学力(含跨专业)加试参考书目: ① 浦兴祖:《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 孙彤:《组织行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20404社会保障: 初试参考书目: ①《公共管理学》 ②《管理学》 ③郑功成:《社会保障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④李珍:《社会保障理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年版 ⑤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复试参考书目 ①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②杨伟民:《社会政策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同等学力(含跨专业)加试参考书目 ①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②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③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④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管理学没有给定具体的书目名称,应该和行政管理专业用的书是一样的
2023-07-11 19:58:452

社会学意义上的“流行”是什么?有何特点,产生原因以及作用都是什么。急!

社会学中的“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在社会上流传很广、盛行一时的外表和行为的风格,是一段时间内为人们广为崇尚的生活模式。特点:新奇性、消费性、周期性、选择性等特点。产生原因:个性表现和从众心理的统一。作用:人们一定的心理需要的满足方式。功能: 积极方面的——表达社会感情,形成社会风气,增加社会的同质程度,传播心的价值观念,促进生活方式的变革,促进社会控制等。 消极方面(负功能)——流行讲究新奇、奢侈,往往会给社会财富带来很大浪费;流行还会刺激起人们的攀比心理,使一些人不顾自己的主观条件去追赶时髦。案例分析:08年很流行波波头。其实波波头就是小时候我们女孩子“学生头”的改进。所谓的“学生头”就是齐耳短发,整齐的刘海。现在波波头有很多变式,最多的是斜齐发加偏分刘海。而且波波头以直发为主,和前几年一直流行的卷发分开较远,也可以说是前十年左右淑女风的一个回归。这是它新奇性、周期性和新奇性的体现。当然,美发行业作为暴利行业之一,你要去铰一个这样的头发,也是要花很多钱的,并且作为短款发式,头发稍微长长一点发型就会走样,就要经常维护,这是它消费性的体现。其他的什么就你自己分析了哈。
2023-07-11 19:58:521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的科研成果

奖项名称 成果名称 获奖人及成员 获奖级别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工程哲学与社会工程 王宏波 一等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 刘永富 一等奖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论“红色经典”的经典气质 焦垣生、胡有笋 三等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新时期以来红色经典“冷”“热”原因探析 焦垣生、胡友笋 三等奖第七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 中国古代文学史 李建群、李慧、刘凯 三等奖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中西哲学的歧异与会通 张再林 二等奖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 邬焜 二等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信息哲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对哲学的全新突破 邬焜 二等奖第十届优秀教材奖 自然辩证法新编 邬焜、霍有光、陈久龙 二等奖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构建工程哲学理论体系 霍有光、王宏波 三等奖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意义的生成与实现-《礼记》哲学思想 龚建平 二等奖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社会学研究中“社会结构”的涵义辨析 郑杭生、赵文龙 三等奖省第八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大众传播视野下文学批评的跨媒体现象分析 杨琳、李明德 三等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试议墓志铭变格破体的文学现象 李慧 三等奖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传媒业组织变革的理性分析 杨琳、黄蓉 三等奖陕西省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 社会工程学及其哲学问题 王宏波 一等奖陕西省教育工委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主客体范畴 卢黎歌 二等奖陕西省第九屇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 试论人类生产和生产力的本质及其微观结构 邬焜 二等奖陕西省哲学优秀成果 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 邬焜 特等奖中共陕西省委保先教育活动领导小组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李永胜 优秀奖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省委先进性办公室 先进性教育要抓住着眼点突出着重点夯实落脚点 苌花荣 二等奖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理论征文 论中国共产党处理民工问题的基本经验 任培秦 二等奖陕西省纪念建党85周年征文 论毛泽东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当代价值 沈沛 三等奖陕西省党史研究室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中国政治生态的影响 李秀芳 二等奖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征文 中共政权建设的早期实践在我国政治体制形成中的作用 张启安 三等奖中国艺术研究院陕西省文化厅 西安鼓乐“别子”中鼓札段、鼓点的表现形态 曹耿献、马西平 一等奖《大学时代》学术教育编辑部 诗教:美育的有效途径 黎荔 一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资本的双重属性与经济全球化的两种走向 王宏波 二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黑格尔哲学解读 刘永富 一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哲学的比附与哲学的批判 邬焜 二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四书集注与南宋四书学 陆建猷 一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价值冲突的本质与表现 宋永平 三等奖陕西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优秀学术成果 论当代技术创新的特点和趋势 陈九龙 二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 论发明创造的途径和方法 陈九龙 三等奖传媒产业化发展与传媒理论创新高峰论坛 传媒业组织变革的理性分析 杨琳、黄蓉 一等奖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征文 抗战时期西北国统区中等教育发展状况分析 田建军、马金玲 三等奖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 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对研究生创新教育的影响 李永胜 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作品奖 四大发明 贾濯非 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作品奖 镜像 贾濯非 优秀作品奖第三届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展优秀作品奖 长春文化广场时空雕塑 贾濯非 优秀作品奖国家教学成果 国家教学成果 贾濯非 二等奖西安交大第九届教学成果奖 全方位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进教学工作的创新与实践 沈沛 一等奖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60周年征文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沈沛 三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价值哲学新视野 刘永富 一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知识与信息的经济 邬焜、邓波 一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中国古代科技史钩沉 霍有光 二等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 信念论 张帆 二等奖陕西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场省哲学所涉及的理论辨析 刘永富 三等奖陕西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中国戏曲文化论 焦垣生 三等奖 王宏波 工程哲学与社会工程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3 专著焦垣生 西部文化的当下传播与发展论评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专著霍有光 开发大西北与绸缪水安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6 专著李明德 放像与超越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2 专著钟明善 《历代篆书名作临写与鉴赏一本全》 作家出版社 2006 著作钟明善 《历代隶书名作临写与鉴赏一本全》 作家出版社 2006 著作钟明善 《历代楷书名作临写与鉴赏一本全》 作家出版社 2006 著作钟明善 《历代行书名作临写与鉴赏一本全》 作家出版社 2006 著作钟明善 《历代草书名作临写与鉴赏一本全》 作家出版社 2006 著作钟明善 《钟明善书画集》 作家出版社 2006 著作张如良 当代美学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7.12 著作周利明 案头画苑.周运昌画鱼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7.4 编著王宏波 社会工程研究引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6 主编钟明善 《书乡中国》第一期 作家出版社 2006 主编张帆 所知学的视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6 主编党静萍 解析与呼唤——诚信启示录 法律出版社 2007.12 主编党静萍 迷失与重塑——网络文化下的青少年主体性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7.12 主编党静萍 自由与自制——青少年传媒素养教育培养与教育研究 法律出版社 2007.12 主编张如良 中国记事(李德回忆录)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12 主编张如良 虚拟认识论研究 中国文史出版社(论文集) 2006.11 主编邬焜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6 副主编陆淑敏 面向价值链的RF2D体系架构与企业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07.9卢黎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8卢黎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疑难问题解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李红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研究 商务印书馆 2006.7王宏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师教学参考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王宏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高教出版社 2003.08刘永富 张载官学与南冥学研究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9刘永富 对话中的政治哲学 人民出版社 2004.1李建群 价值问题研究 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12邬焜 价值哲学问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12邬焜 信息新诊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12邬焜 哲学的比附与哲学的批判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12黎荔 中国禅学 中华书局 2003黎荔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龚建平 中国古典哲学原著选读 人民出版社 2005.2龚建平 意义的生成与实现-礼记哲学思想 商务印书馆 2005.11苌花荣 社会保障概论 科学出版社 2003.08陈九龙 创造性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黄蓉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李慧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李晓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李秀珍 政治理论考试要点与经典练习 高教出版社 2003.07李秀珍 政治理论历年真题解析与应试对策 高教出版社 2003.05刘儒 全国研究生入学统考政治理论考试参考书配书-重点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8刘儒 全国研究生入学统考政治理论历年真题解析与应试对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6刘儒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热点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2刘儒 全国研究生入学统考政治理论全真模拟试卷最后冲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陆卫明 政治理论全真模拟试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1陆卫明 政治理论考试要点与经典联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07陆卫明 2004年政治理论理念真题解析与应试对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05罗军凤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罗亚萍 社会保障概论 科学出版社 2003.08马新文 社会保障概论 科学出版社 2003.08吴小侠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杨琳 实用写作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6杨琳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张蓉 中西文化比较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9张蓉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1张蓉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12赵文龙 社会保障概论 科学出版社 2003.08
2023-07-11 19:59:121

社会学究竟在研究什么?求答案

本人是人大社会学大二学生,谈一点个人浅薄看法:社会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与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人类学等等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几乎都有交叉。社会学不仅产生于亘古未有的令人莫测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更产生于日益发达的各学科之边缘地带。社会学的知识往往能深入渗透上述学科的深处,但与他们的研究内容又有显而易见的不同侧重点,指导思想上亦有生而互斥的表现——例如经常有听到论调指摘社会学的反历史倾向。本人在修习社会学概论时使用的是郑杭生教授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那本绿色教材,其中突出反映了社会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篇章就有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互动、社会组织、社会群体、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分层与流动、社会变迁、社会指标、社区与城市化、婚姻家庭与性、文化等,这些完全可以视作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社会学家多如牛毛,提出的社会理论也是多如牛毛,几乎每个人都可以有自成一家的底气,因此当代社会学研究的内容也是异常宽广浩淼,然而多数人认为所有的社会学理论无非出自卡尔·马克思、爱弥尔·涂尔干和马克斯·韦伯三人的经典理论,因此要明确了解社会学研究的内容,梳理思绪,无妨读他们的相关著作。与此同时,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亦是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论,社会学出身者不仅要攻读社会学专业理论,穷于思辨,还要长期经历田野式社会调研的训练,数理统计方面的洗礼也是不可少,社会学研究的大厦就构建在如斯之上,社会学人才的用武之地也实在不愁的的。
2023-07-11 19:59:261

我想考社会学的研究生,请问南开大学有这个吗,这个学科都要考哪些科目,可以介绍其他这类专业的大学吗。

1、南开大学社会学拥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培养体系。2、社会学无非就是概论、理论、方法三大知识体系。3、国内社会学最好的是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其次是上海大学、南京大学,再其次就是中山大学。也可以考虑一下北京师范大学的社会学(民俗学)。4、概论用郑杭生或者陆学艺的书,理论用刘少杰的,方法包括研究方法和统计,可以用风笑天或者袁方的,还有卢淑华的那本经典的社会统计学。5、南开的社会学是老牌专业,但发展得不是很好,而且还留不住好的师资,比如彭华民就去南京大学了,南开的社会政策还是很厉害的,比如关信平这一个学术团队。
2023-07-11 19:59:342

有谁知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学考研初试参考书目是哪几个版本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学专业考研难度取决于很多因素,比如考研录取分数线、专业排名、学校排名,考研录取比例、招生人数、学校知名度等等很多因素,而且难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考生是否能够考研成功,所以考研难度大小是考研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学专业排名是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专业排名靠前,专业热门意味着竞争的激烈,势必会增加考研的难度。另外跨专业也会增加考研的难度,尤其是文科跨理科报考研究生,对于只有一年复习的考研来说,难度还是很大的。希望考生通过与研究生师哥师姐交流、考研论坛交流、百度知道交流、考研群里交流等多种渠道,一定要在确定报考院校和专业之前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社会学专业考研难度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只有这样才可能最终成功的成为研究生。参考书为: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郑杭生主编,2003年《西方社会学理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侯均生 2003年再版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再版
2023-07-11 19:59:411

包智明的人物介绍

包智明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 博士生导师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民族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89年9月至1994年7月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1985年10月至1988年7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民族学系硕士研究生,获文学硕士学位1980年7月至1985年7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化学系本科,获理学学士学位(1983年3月至1985年7月,同时在内蒙古大学外语系日本语言文学专业学习)1991年10月至1993年10月 国外留学(见留学经历) 2013年1月至现在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 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 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9月至2011年11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 任国外大学专职教授(见留学经历)2004年3月至2005年8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3年12月至2004年2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社会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11月至2003年11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社会学教研室 主任、教授1999年11月至2001年10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社会学教研室 主任、副教授1996年9月至1999年10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 副教授1996年6月至1996年8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系 讲师1995年12月至1998年9月 中央民族大学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职)1992年9月至1996年5月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讲师1988年7月至1992年8月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 助教 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 (美国)哈佛大学 哈佛-燕京访问学者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 (日本)名古屋商科大学综合经营学部教授(专职)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 (日本)立正大学地球环境科学部客座研究员(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特别地区专家)2000年4月至2001年3月 (日本)东京都立大学人文学部社会学科(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1998年9月至1999年9月 (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客座副教授1991年10月至1993年10月 获日本政府奖学金,赴(日本国立)综合研究大学院大学文化科学研究科留学,攻读文化人类学博士课程 2013年5月至现在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年3月至现在 《世界民族》杂志编委会委员2012年12月至现在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民族学与文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2012年12月至现在 《世界民族研究》系列丛书编委会副主任、主编2012年11月至现在 《社会学评论》杂志编委会委员2012年10月至现在 全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评审专家2012年10月至现在 北京对外文化交流与世界文化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2012年6月至现在 《中国环境社会学》编委会委员、第一辑主编2012年5月至现在 《社会学名家讲坛》系列丛书主编2012年4月至现在 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委员2011年10月至现在 中国社会学会法律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2011年7月至现在 中国社会学会 常务理事2011年6月至现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评审专家2010年10月至现在 中国民族学学会 常务理事2010年7月至现在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 外审专家2010年7月至现在 中国社会学会移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副理事长2009年5月至现在 国家社科基金 通讯评审专家2008年12月至现在 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副会长2004年9月至现在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评审专家2004年8月至2008年8月 中国民族建筑会 副会长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 中国社会学会 理事2003年8月至2010年10月 中国民族学学会 理事2003年5月至现在 中国都市人类学会 理事1997年6月至现在 北京市社会学学会 常务理事1996年6月至现在 中国社会学会民族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理事1995年6月至1996年6月 中国社会学会民族社会学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兼秘书长
2023-07-11 19:59:48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立项建设2010年国家级教学团队的通知的团队名单

序号 团队名称 带头人 所在学校 1 宪法与行政法教学团队 姜明安 北京大学 2 生理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管又飞 北京大学 3 口腔医学课程建设教学团队 郭传瑸 北京大学 4 地理科学专业教学团队 陶 澍 北京大学 5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教学团队 韩大元 中国人民大学 6 工商管理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伊志宏 中国人民大学 7 社会学理论课程教学团队 郑杭生/洪大用 中国人民大学 8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孙宏斌 清华大学 9 控制工程教学团队 华成英 清华大学 10 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学团队 朱颖心 清华大学 11 工程材料及其加工教学团队 黄天佑 清华大学 12 软件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卢 苇 北京交通大学 13 交通运输类专业平台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杨 浩 北京交通大学 14 材料学教学团队 强文江 北京科技大学 15 石油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张士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16 电子信息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团队 纪越峰 北京邮电大学 17 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团队 乌云娜 华北电力大学 18 生物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谭天伟 北京化工大学 19 昆虫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彩万志 中国农业大学 20 预防兽医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杨汉春 中国农业大学 21 森林经营管理教学团队 彭道黎 北京林业大学 22 植物生物学教学团队 郑彩霞 北京林业大学 23 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 王新月 北京中医药大学 24 外国教育史教学团队 张斌贤 北京师范大学 25 化学实验教学团队 欧阳津 北京师范大学 26 汉语言专业本科教学团队 郭 鹏 北京语言大学 27 财政学专业教学团队 李俊生 中央财经大学 28 法律史教学团队 朱 勇 中国政法大学 29 运动心理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张力为 北京体育大学 30 电工电子基础教学团队 韩 力 北京理工大学 31 飞行器动力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陶 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32 高等数学教学团队 许晓革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33 嵌入式系统课程群教学团队 侯义斌 北京工业大学 34 神经病学教学团队 贾建平 首都医科大学 35 儿科学教学团队 李仲智 首都医科大学 36 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何书元 首都师范大学 37 经济学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张连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8 广播电视新闻学教学团队 高晓虹 中国传媒大学 39 美术学专业教学团队 尹吉男 中央美术学院 40 外交外事翻译教学团队 范守义 外交学院 41 社会工作专业教学团队 刘 梦 中华女子学院 42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艺工结合教学团队 刘元风 北京服装学院 43 多媒体艺术教学团队 李一凡 北京印刷学院 44 日语翻译方向课程教学团队 邱 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45 中国民族器乐教学团队 张维良 中国音乐学院 46 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团队 高 镀 北京舞蹈学院 47 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刘业辉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8 化学实验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吴世华 南开大学 49 环境科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鞠美庭 南开大学 50 化工专业实践教学团队 张金利 天津大学 51 纺织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王 瑞 天津工业大学 5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赵 征 天津科技大学 53 药理学教学团队 娄建石 天津医科大学 54 基础日语课程教学团队 修 刚 天津外国语学院 55 运动心理学课程教学团队 姚家新 天津体育学院 56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傅连仲 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57 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薛 威 天津交通职业学院 58 自动化工程教学团队 孙鹤旭 河北工业大学 59 材料学教学团队 杨庆祥/崔占全 燕山大学 60 冶金工程教学团队 张玉柱 河北理工大学 61 大学英语新模式教学团队 张 森 河北科技大学 62 作物学“三结合”教学团队 马峙英 河北农业大学 63 人体与动物科学教学团队 段相林 河北师范大学 64 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教学团队 王 莹 河北经贸大学 65 土木工程专业地下工程教学团队 朱永全 石家庄铁道学院 66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 王世震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67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侯维芝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68 物理化学教学团队 武海顺 山西师范大学 69 蒙古族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孟克吉雅 内蒙古大学 70 世界史教学团队 姜桂石 内蒙古民族大学 71 蒙医诊断学教学团队 布仁达来 内蒙古医学院 72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李志义 大连理工大学 73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魏晓文 大连理工大学 74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平台课程教学团队 左 良 东北大学 75 软件开发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朱志良 东北大学 76 船艺教学团队 刘正江 大连海事大学 77 工程管理教学团队 刘亚臣 沈阳建筑大学 78 临床检验诊断学教学团队 尚 红 中国医科大学 79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学团队 杨丽珠 辽宁师范大学 80 证券投资学教学团队 邢天才 东北财经大学 81 园艺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蒋锦标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82 Java系列课程组教学团队 温 涛 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83 生物学基础实验课程教学团队 滕利荣 吉林大学 84 化学实验教学团队 徐家宁 吉林大学 85 仪器专业系列课程与创新实践教学团队 林 君 吉林大学 86 应用地球物理教学团队 潘保芝 吉林大学 87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教学团队 史宁中 东北师范大学 88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姜会林 长春理工大学 89 植物保护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李 玉 吉林农业大学 90 电工电子课程教学团队 郭黎利 哈尔滨工程大学 91 行政管理核心课程精品化建设教学团队 何 颖 黑龙江大学 92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刘敬圻 黑龙江大学 93 外科学教学团队 姜洪池 哈尔滨医科大学 94 社会医学教学团队 吴群红 哈尔滨医科大学 95 中药鉴定学教学团队 王喜军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96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 隋丽娟 哈尔滨师范大学 97 油气田开发工程教学团队 刘永建 大庆石油学院 98 电气工程实践教学团队 付家才 黑龙江科技学院 99 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团队 杜广平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100 预防医学骨干课程教学团队 姜庆五 复旦大学 101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顾钰民 复旦大学 102 宝石学教学团队 廖宗廷 同济大学 103 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洪嘉振 上海交通大学 104 工业工程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江志斌 上海交通大学 105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团队 张志愿 上海交通大学 106 管理信息系统课群教学团队 陈智高 华东理工大学 107 轻化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何瑾馨 东华大学 108 自然地理教学团队 郑祥民 华东师范大学 109 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团队 张春柏 华东师范大学 110 基础法语教学团队 曹德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 111 政治经济学教学团队 何玉长 上海财经大学 112 经济法学本科教学团队 顾功耘 华东政法大学 113 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专业教学团队 徐小萍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114 图文处理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姚海根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115 交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王肇定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116 社会学专业教学团队 周晓虹 南京大学 117 化学实验课教学团队 张剑荣 南京大学 118 软件工程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骆 斌 南京大学 119 电工电子实践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胡仁杰 东南大学 120 道路与桥梁工程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黄晓明 东南大学 121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宋爱国 东南大学 122 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屠世浩 中国矿业大学 123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 过伟敏 江南大学 124 生态学教学团队 胡 锋 南京农业大学 125 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团队 高向东 中国药科大学 126 工业设计教学团队 李亚军 南京理工大学 127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王成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28 管理定量方法课程群教学团队 刘思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29 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团队 晏世雷 苏州大学 130 水泵及水泵站教学团队 刘 超 扬州大学 131 电气类专业主要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孙玉坤 江苏大学 132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 周作民 南京医科大学 133 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 汪 悦 南京中医药大学 134 理论法学(课程群)教学团队 夏锦文 南京师范大学 135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 周建忠 南通大学 136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 顾晓松 南通大学 137 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团队 徐汉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138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孙亚峰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139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戴 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140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团队 李 畅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141 机械制造基础实践教学团队 潘晓弘 浙江大学 142 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韦 巍 浙江大学 143 生理科学实验课程教学团队 来茂德/夏强 浙江大学 144 临床医学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沈其君 宁波大学 145 自动化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姜周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46 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 高 玉 浙江师范大学 147 统计学专业教学团队 李金昌 浙江工商大学 148 森林保护学教学团队 张立钦 浙江林学院 149 财政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团队 钟晓敏 浙江财经学院 150 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周国忠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151 鞋类专业教学团队 施 凯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152 会计专业教学团队 谢国珍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153 电子商务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刘业政 合肥工业大学 154 机械基础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赵 韩 合肥工业大学 155 天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向守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5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关课程教学团队 缪柏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57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团队 杜先能 安徽大学 158 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刘泽功 安徽理工大学 159 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团队 程备久 安徽农业大学 160 分析化学教学团队 王 伦 安徽师范大学 161 土木建筑工程材料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孙道胜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162 中药学专业教学团队 彭代银 安徽中医学院 163 海洋科学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团队 曹文清 厦门大学 16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团队 郑传芳 福建农林大学 165 轮机工程学科教学团队 杨国豪 集美大学 166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 黄志高 福建师范大学 167 中医诊断学教学团队 李灿东 福建中医药大学 168 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 朱世泽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169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柯黎明 南昌航空大学 170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 张艳国 江西师范大学 171 信息系统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徐升华 江西财经大学 172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魏寒柏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173 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徐向艺 山东大学 174 政治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于良春 山东大学 175 金融学专业教学团队 胡金焱 山东大学 176 海洋化学课程教学团队 杨桂朋 中国海洋大学 177 石油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管志川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178 工程图学类课程教学团队 王兰美 山东理工大学 179 公共课教育学教学团队 李剑萍 聊城大学 180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张宪省 山东农业大学 181 德育原理课程教学团队 戚万学 山东师范大学 182 中国近现代史教学团队 俞祖华 鲁东大学 183 动物防疫与检疫专业教学团队 李 舫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184 软件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徐 红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185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孙志春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 186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高爱国 淄博职业学院 187 化工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 魏新利 郑州大学 188 地理科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秦耀辰 河南大学 189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 张永振 河南科技大学 190 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高建良 河南理工大学 191 工程力学教学团队 原 方 河南工业大学 192 作物学教学团队 李潮海 河南农业大学 193 有机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渠桂荣 河南师范大学 194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团队 边传周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195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赵杰/周建郑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196 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程功臻 武汉大学 197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刘耀林 武汉大学 198 新闻学专业教学团队 罗以澄 武汉大学 199 社会保障学教学团队 赵 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0 基础物理课程教学团队 熊永红 华中科技大学 201 电机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陈乔夫 华中科技大学 202 生物技术特色专业教学团队 余龙江 华中科技大学 203 工业设计专业教学团队 陈汗青 武汉理工大学 204 矿物岩石学教学团队 马昌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5 地下水与环境教学团队 王焰新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6 生态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曹凑贵 华中农业大学 207 土壤学教学团队 黄巧云 华中农业大学 208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朱长江 华中师范大学 209 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余厚全 长江大学 210 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李咸善 三峡大学 211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核心课程跨学科教学团队 李亚伟 武汉科技大学 212 制药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张 珩 武汉工程大学 213 纺织材料与加工教学团队 徐卫林 武汉科技学院 214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 姚 强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 215 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陈 彬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216 矿物加工工程教学团队 邱冠周 中南大学 217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团队 谢 赤 湖南大学 218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曾光明 湖南大学 219 经济学基础理论课程群教学团队 田银华 湖南科技大学 220 民族传统体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白晋湘 吉首大学 221 包装自动化专业方向教学团队 张昌凡 湖南工业大学 222 作物学科主干课程教学团队 官春云 湖南农业大学 223 化学实验教学团队 姚守拙 湖南师范大学 224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杨利军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225 中国近现代史本科教学团队 桑 兵 中山大学 226 行政管理教学团队 马 骏 中山大学 227 外科学教学团队 梁力建 中山大学 228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平台课程教学团队 韦 岗 华南理工大学 229 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黄 平 华南理工大学 230 会计学教学团队 宋献中 暨南大学 231 中医妇科学教学团队 罗颂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3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马文丽 南方医科大学 233 社会体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杨文轩 华南师范大学 234 英语口译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仲伟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35 土木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周福霖 广州大学 236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赵 杰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237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 张来源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238 软件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张基宏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39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团队 韦 化 广西大学 240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教学团队 罗星凯 广西师范大学 241 民族学教学团队 周建新 广西民族大学 242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 彭朝晖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43 民法学教学团队 王崇敏 海南大学 244 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曾孝平 重庆大学 245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团队 黄蓉生 西南大学 246 逻辑学教学团队 何向东 西南大学 247 计算机软件教学部教学团队 王国胤 重庆邮电大学 248 力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贺建民 重庆理工大学 249 刑事诉讼法教学团队 孙长永 西南政法大学 250 网络与信息安全创新教学团队 龚小勇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251 工程测量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李天和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52 药剂学教学团队 张志荣 四川大学 253 几何与代数教学团队 彭联刚 四川大学 254 工程力学教学团队 沈火明 西南交通大学 255 交通工程教学团队 罗 霞 西南交通大学 256 计算机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傅 彦 电子科技大学 257 会计学教学团队 蔡 春 西南财经大学 258 货币金融学教学团队 殷孟波 西南财经大学 259 化学实验教学团队 霍冀川 西南科技大学 260 作物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 黄玉碧 四川农业大学 261 方剂学教学团队 邓中甲 成都中医药大学 262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 王安平 西华师范大学 263 大气探测技术教学团队 何建新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64 审讯学教学团队 陈 真 四川警察学院 265 西餐工艺专业教学团队 梁爱华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 266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曹凤/邱士安 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 267 机械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何 林 贵州大学 268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师教育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游泰杰 贵州师范大学 269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团队 田卫民 云南大学 270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迟毅林 昆明理工大学 271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教学团队 吴伯志/郭华春 云南农业大学 27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团队 刘坚/饶远 云南师范大学 273 冶金技术专业教学团队 夏昌祥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27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团队 杨维周 西藏民族学院 275 计算机网络与体系结构教学团队 郑庆华 西安交通大学 276 工业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孙林岩 西安交通大学 277 药理学教学团队 臧伟进 西安交通大学 278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刘建朝 长安大学 279 信息安全专业教学团队 李 晖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80 植物病理学教学团队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81 森林培育学教学团队 赵 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82 运动人体科学教学团队 田振军 陕西师范大学 283 电子系列基础课程教学团队 段哲民 西北工业大学 284 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赵雪爱 西北工业大学 285 政治经济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白永秀 西北大学 286 水力学课程教学团队 周孝德 西安理工大学 287 水环境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王晓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88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李建平 西安工业大学 289 法语文学与翻译教学团队 户思社 西安外国语大学 290 皮革工程教学团队 马建中 陕西科技大学 291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 田锋社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92 大气科学专业教学团队 王式功 兰州大学 293 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团队 朱彦鹏 兰州理工大学 294 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 田 澍 西北师范大学 295 藏医药学教学团队 李先加 青海大学 296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团队 刘万毅 宁夏大学 297 临床前基础医学综合实验课程教学团队 张建中 宁夏医科大学 298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 阿尔斯兰·阿不都拉 新疆大学 299 养牛技术课程教学团队 丑武江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300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教学团队 危常州 石河子大学 301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团队 徐 明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302 信号处理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罗鹏飞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303 军事地图制图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 王家耀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304 医院管理课程教学团队 张鹭鹭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305 外科学及野战外科学教学团队 景在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306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学团队 李云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307 实验诊断学教学团队 郝晓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308 外科学教学团队 窦科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2023-07-11 2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