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康map
-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2008年03月02日 星期日 下午 08:52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另解:山北水南谓之阴,可以认为在会嵇山的北边)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四周,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 2、会(kuài快)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3、修禊(xì细):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4、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与会的名流。 5、少长:指王凝之等九位与会的本家子弟。 6、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 7、俯仰一世:很快地过了一生。俯仰,低首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8、晤言:面对面谈话。《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 9、放浪形骸之外: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10>趣舍:同“取舍”。 11、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2、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 13、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14、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 15、齐彭殇:把高寿的彭祖和短命的殇子等量齐观。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创作背景】 会稽山水清幽、风景秀丽。东晋时期,不少名士住在这里,谈玄论道,放浪形骸。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 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举行风雅集会,这些名流高士,有司徒谢安、辞赋家 孙绰、矜豪傲物的谢万、高僧支道林及王羲之的子、侄献子、凝之、涣之、玄之等四十 二人。 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 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我国古老 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 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出诗,则要罚酒三杯。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王羲之的小儿子王献之也被罚了酒。清代诗人曾作打油诗取笑王献之。“却笑乌衣王大令,兰亭会上竟无诗。” 大家把诗汇集起来,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于是,王羲之乘着酒兴,用鼠须笔,在蚕纸上,即席挥洒,心手双畅,写下了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的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兰亭集序》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 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 ,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 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 艺术上多样与统五的效果。《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我国书法艺术 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 在结构和章法上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以情说理。第一段在清丽的境界中,着重写一“乐”字,由乐而转入沉思,引出第二段的“痛”字,在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后,不觉感到无限的悲哀,最后以一“悲”字作结。情感色彩迥乎不同,前后过渡却妥帖自然。 作者以其精妙绝伦的书法书写这篇文章,真迹据说被李世民置其墓中,但从唐人的摹本中,仍可见其“龙跳虎卧”的神采。《禊帖》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董其昌《画禅室随笔》说:“章法为古今第一,其字皆映带而生,或大或小,随手所如,皆入法则。” 现在陈列在兰亭王右军祠内的冯承素摹本(复制品),真本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上面钤有“神龙”(唐中宗年号)小印,是断为唐摹的一个铁证。“神龙本”是现存最接近 王羲之真迹的摹本。因其钩摹细心,故而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不但墨色燥润浓淡相当 自然,而且下笔的锋芒、破笔的分叉和使转间的游丝也十分逼真,从中可窥王羲之书写 时的用笔的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 《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远,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 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兰亭的下落】 兰亭是著名的书法,当然受到历史上很多名人的喜欢。 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他下令重金买下这个东西,但是《兰亭》是王羲之的精品,王家把他当宝贝,绝不传人。就在唐太宗这时候,王羲之的七世玄孙当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坚决不肯把这个东西给人,后来他死了,就把这个《兰亭》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唐太宗没有办法,只好让人行骗。 唐太宗派大臣萧翼去辩才和尚那里,因为和和辩才和尚下棋,后来,辩才和萧翼因为下棋,成了好朋友,这时候,萧翼看见辩才的这个《兰亭》在趁辩才和尚不注意的情况下,将《兰亭》偷走了。 从此,《兰亭》在世界上消失了,《兰亭》被李世民一起,合葬到了他的陵墓--昭陵里了。 但是,到了五代十国时候,一个叫温韬的耀州刺史他把唐太宗的昭陵打开了,当他打开时候,下令将昭陵里的所有东西都罗列在一本书上,但是如何找也找不到《兰序》
采纳哦
- 北营
-
《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 ...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鉴赏:千古同此一叹! 原文:岂不痛哉! 翻译:怎能不悲痛呢? 鉴赏: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晋时阮籍的穷途而哭为其先声! 第三段: 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讲解:“合契”:古代的契分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为信。“喻”为动词“说明”;“于怀”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此为阅读之真境界! 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讲解:“一”“齐”为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一样”。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层哲学感矣! 原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翻译: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讲解:“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一层厚重的历史感矣! 原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翻译: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 讲解:“时”为“当时的”,指“参加这次聚会的”;“其”为人称代词“他们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成因,实因生命之感,实因修禊始也! 原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翻译: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理论依托。 原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鉴赏:补录兰亭集序之目的,其间显示着极其强大的自信心。
相关推荐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注释
兰亭集序是东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文集序,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无人逾越的高峰。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注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以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的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长叹;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着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从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古人说:“生死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叹息哀伤,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荒诞、虚假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也会从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注释: 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 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修竹:高高的竹子。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映衬、围绕。 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这一天。 惠风:和风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骋:奔驰,敞开。 极:穷尽。 信:实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取诸:从……中取得。 晤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静躁:安静与躁动。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2023-07-12 12:00:47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翻译: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翻译: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2023-07-12 12:00:54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的作者借写景色和聚会的欢乐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兰亭集序赏析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问、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土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几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优,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了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祖”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土义的清谈,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且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荡”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兰亭集序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意为“像”) 二、词类活用 (一)形容词作名词: 1.群贤毕至(贤,意为“有才有德的人”) 2.少长咸集(少长,意为“少者”) 3.无丝竹管弦之盛(盛,意为“热闹的场面”) (二)名词作动词: 一觞一咏(觞,意为“喝酒”) (三)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齐,意为“相同看待”) 三、古今异义词 1.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指判断动词“是”) 2.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3.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义:指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连词) 4.信可乐也(信,古义:指确定|今义:指书信) 5.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6.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今义:指数次,从次) 7.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8.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四、一词多义 1.之: 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以之兴怀(代词) 夫人之相如(取消句子独立性) 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2.修: 茂林修竹(意为“高”) 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3.虽: 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4.于: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连词”) 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终期于尽(意为“到”,介词) 5.以: 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死生亦大矣。(语意山构成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 (1)会与会稽山阴之兰亭。 (2)当于欣于所遇。 (3)终期于尽。 (4)不能喻之于怀。 2.定语后置: (1)仰观宇宙之大。 (2)俯察品类之盛。2023-07-12 12:01:201
兰亭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序》又称为《兰亭集序》,是王羲之的一篇作品,记叙的聚会的欢乐之情。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序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兰亭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序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兰亭序赏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总之,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 兰亭序注释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41位国家顶级军政明星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huì]于会[kuài]稽:会:集会。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4、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毕:全、都。 7、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长,引申为高。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和畅:缓和。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使…奔驰(使动用法)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悟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通“趋”,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暂:短暂,一时。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2、(曾)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曾:竟然。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42、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46、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7、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48、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49、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0、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1、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2023-07-12 12:01:281
文言文《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 #高一# 导语】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学习也是一样,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 无 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文言文《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注释】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会:集会。 会稽(kuài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毕,全、都。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这一天。 惠风:和风。 和畅,缓和。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骋:使······奔驰。 极:穷尽。 信:实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静躁:安静与躁动。 暂:短暂,一时。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2023-07-12 12:01:341
《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作者是东晋“书圣”王羲之。本文是一篇书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农、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谮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困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生死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兰亭集序》作品赏析 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先交代集会的时间、地点和原因,接着描写兰亭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等景色以及与会者的高雅之举和乐趣,由此抒发作者的人生感受,最后点明写序的缘由,“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通篇着眼“死生”二字,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哲学观点,于悲伤感慨中透露出对生活的热爱。2023-07-12 12:01:561
兰亭集序原文翻译
阅读过兰亭集序以后,我们能够领略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因此要认真学习。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岁星在癸丑,三月初三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祓禊活动。许多著名人士统统来了,年轻的和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专访有高峻的山岭主,茂盛的树林,外长的竹子。还有澄清的急流,在左右映衬环绕,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大家依次坐在水边,虽然没有琴、瑟、箫、笛演奏的盛况,但边喝酒边赋诗,也足够畅叙衷情。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抬头看到天空的广阔,低头看到万物的众多,藉此放眼观赏,开畅胸怀,可以尽情享受耳目的乐趣,确实是欢乐的。 人与人的相处,时间很短暂。有的把自己的抱负倾吐出来,和朋友在一间房屋里谈论;有的凭借爱好的事物寄托志趣,过着放纵性情的生活。虽然各人谋求的和抛弃的千差万别,性格的安静和浮躁也不一样,可是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被自己暂取得,就愉快地自满起来,不知道衰老即将来到。等到他们对谋求或者取得的事物已经厌倦了,尽情就随着事物的改变而改变,感慨也随之而来了。从前所喜欢的,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变为陈旧的事物,还不能不因此而产生感慨。何况寿命长短,跟着自然界变化,终究要走向结束。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啊。”难道不令人悲痛吗! 每次我看到从前人产生感慨的原因,同我们好像契约一样相合,没有不对着前人的文章悲伤感叹,可是心里又不明白会这样。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的,把长寿和短命看成等同是荒诞的。后来的人看现在,也象现在的人看从前一样,这是多么可悲啊!所以我把与会的人一个一个地记下来,并且把他们所作的诗抄录下来。虽然时代不同,事情也两样,但是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那情景还是一样的。后代阅读的人,也会对这些诗文有所感慨吧。 兰亭集序注释 1.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 会:集会。 4. 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8. 毕至:全到。毕,全、都。 9.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 咸:都。 11.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2.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13.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4.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5.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6.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7.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8.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19.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20. 是日也:这一天。 21. 惠风:和风。 22. 和畅,缓和。 23.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4. 所以:用来。 25. 骋:使……奔驰。 26. 极:穷尽。 27. 信:实在。 28.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29.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30.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31.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32. 趣(qū)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趋”。万殊,千差万别。 33. 静躁:安静与躁动。 34. 暂:短暂,一时。 35.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6.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37.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8.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9.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40. 向:过去、以前。 41. 陈迹:旧迹。 42.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43.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4. 期:至,及。 45.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46.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7. 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8. 喻:明白。 49.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50.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51.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52.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3.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4.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兰亭集序赏析 本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 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 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其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子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殇”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主义的清谈,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且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殇”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23-07-12 12:02:041
找 《兰亭集序》的原文和翻译
《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 ...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鉴赏:千古同此一叹! 原文:岂不痛哉! 翻译:怎能不悲痛呢? 鉴赏: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晋时阮籍的穷途而哭为其先声! 第三段: 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讲解:“合契”:古代的契分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为信。“喻”为动词“说明”;“于怀”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 鉴赏:此为阅读之真境界! 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讲解:“一”“齐”为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一样”。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层哲学感矣! 原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翻译: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讲解:“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鉴赏:生命之痛更加一层厚重的历史感矣! 原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翻译: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 讲解:“时”为“当时的”,指“参加这次聚会的”;“其”为人称代词“他们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成因,实因生命之感,实因修禊始也! 原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翻译: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理论依托。 原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翻译: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鉴赏:补录兰亭集序之目的,其间显示着极其强大的自信心。2023-07-12 12:02:211
兰亭集序翻译原文及赏析
看了这篇《兰亭集序》,你对它的意思和含义又有怎样的了解呢?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翻译原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兰亭集序原文 王羲之【魏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兰亭集序赏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文章首先记述了集会的时间、地点及与会人物,言简意赅。接着描绘兰亭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周围景物,语言简洁而层次井然。描写景物,从大处落笔,由远及近,转而由近及远,推向无限。先写崇山峻岭,渐写清流激湍,再顺流而下转写人物活动及其情态,动静结合。然后再补写自然物色,由晴朗的碧空和轻扬的春风,自然地推向寥廓的宇宙及大千世界中的万物。意境清丽淡雅,情调欢快畅达。兰亭宴集,真可谓“四美俱,二难并”。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聚合必有别离,所谓“兴尽悲来”当是人们常有的心绪,尽管人们取舍不同,性情各异。刚刚对自己所向往且终于获致的东西感到无比欢欣时,但刹那之间,已为陈迹。人的生命也无例外,所谓“不知老之将至”(孔子语)、“老冉冉其将至兮”(屈原语)、“人生天地间,奄忽若飙尘”(《古诗十九首》),这不能不引起人的感慨。每当想到人的寿命不论长短,最终归于寂灭时,更加使人感到无比凄凉和悲哀。如果说前一段是叙事写景,那么这一段就是议论和抒情。作者在表现人生苦短、生命不居的感叹中,流露着一腔对生命的向往和执着的热情。 魏晋时期,玄学清谈盛行一时,士族文人多以庄子的“齐物论”为口实,故作放旷而不屑事功。王羲之也是一个颇具辩才的清谈文人,但在政治思想和人生理想上,王羲之与一般谈玄文人不同。他曾说过:“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篇》)在这篇序中,王羲之也明确地指斥“一死生”、“齐彭殇”是一种虚妄的人生观,这就明确地肯定了生命的价值。 这篇文章具有清新朴实、不事雕饰的风格。语言流畅,清丽动人,与魏晋时期模山范水之作“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文心雕龙·明诗篇》)迥然不同。句式整齐而富于变化,以短句为主,在散句中参以偶句,韵律和谐,乐耳动听。 总之,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后人以启迪、思考。2023-07-12 12:02:501
兰亭集序全文翻译及赏析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023-07-12 12:02:561
兰亭集序 王羲之 【全文翻译+重点字词翻译】
【全文翻译】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一辈子。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如果碰到和我想法一样的,(我)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谬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以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重点字词】1群贤毕至 贤,本是形容词,意为贤能、贤惠,而在此句中的意思是“贤能的人,贤才”,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2少长咸集 少、长,本义分别为“年纪轻”“年纪大”之意,而在此句中解释为“年纪小的人”和“年纪大的人”,作名词用。 3 死生亦大矣 大,本义为形容词,而在此句中可译为“大事”,作名词用。 4足以极视听之娱 极,本义为“顶点、尽头”,是名词,而在此句中解释为“穷尽”,作动词用。 5齐彭殇为妄作 齐,本义为“整齐”,是形容词,而在此句中解释为“认为……是等同的”,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6:映带左右 带,原意作“带子”讲,是名词,而在此句中活用为动词,作“环绕”讲,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 7:一觞一咏 觞,本义为“酒杯”,在此句中解释为“喝酒”,是动词。 8足以极视听之娱 视、听,原来都是作动词用,而在此句中解释为“视觉和听觉”,可以引申为“眼睛和耳朵”,是名词。 9引以为流觞曲水 流,本义为“流动”之意,而在此句中解释为“使……漂浮”,属动词的使动用法。 10所以游目骋怀 游、骋,本义分别为“游动”和“跑”,而在此句中解释为“使……舒展”和“使……开畅”,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1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是数词,而在此句中解释为“认为……是一样的”,属于数词的意动用法。 其实百度百科找得到的- -2023-07-12 12:03:062
《兰亭集序》(王羲之)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系列:高中古诗词大全 兰亭集序 原文 永和(1)九年,岁在癸gui(三声)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a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i)(4)事也。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或取诸(26)怀抱,晤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ao)(43),不能喻(44)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 *** ,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3、会(kua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4、修禊(xi):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 7、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奔驰,敞开。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晤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32、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42、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46、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7、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48、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49、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0、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1、斯文:这次 *** 的诗文。 【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1 次第较后;第二。 2 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古义:这次 *** 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 今义: 1抱在怀里; 2 胸前; 3 心里存著; 4 打算。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古义:1表凭借,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 2……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1表因果关系的连词;2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一世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如: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如: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句式】 古汉语句式: 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于+宾语 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c)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Ⅰ【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3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Ⅱ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1映带左右 环绕 2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 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 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6、修守战之具 整治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ī )年之后 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 (七)之 (1) 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 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 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 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 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 【通假字】 趣舍万殊 「趣」通「取」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像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著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 *** 的诗文有所感慨。2023-07-12 12:03:121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作者小传】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初为秘书郎,庾亮请为征西参军,累迁长史,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征为吏部尚书,不就,授护国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晚年称病去官,放情山水,弋钓为乐。卒赠金紫光禄大夫。有诗文集十卷。清人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称其书札有远见卓识,“诚东晋君臣之良药”;赞其“兰亭咏诗,韵胜金谷”。于此可见王羲之文学成就。又以擅长书法名世,草隶尤精,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游龙,论者评为古今之冠。他所创作和书写的《兰亭集序》,既是书苑珍品,也是文坛杰作,千百年来向为人所盛赞和传颂。 【题解】 浙江绍兴西南渚山上的兰亭,周围环境优美,风景宜人。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当时名士谢安、孙绰以及本家子侄凝之、献之等四十一人宴集于兰亭,饮酒赋诗,各抒怀抱。羲之除赋诗二首外,事后并为诗集写了这篇序。序文生动而形象地记叙了这次集会的盛况和乐趣,抒发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暂的感慨。在玄学盛行、崇尚清谈的东晋,王羲之能反对“虚谈废务,浮文妨要”(《世说新语·言语》),可谓独标一帜。本文斥老庄“一死生”、“齐彭殇”为“虚诞”、“妄作”,也在一定程度上表露出不甘虚度岁月的积极进取意向。南朝初期,雕辞琢句的骈文已逐渐风行,这篇序文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自辟蹊径,叙事状景,清新自然,抒怀写情,朴实深挚,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一致。 永和九年[1],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修禊事也[3]。群贤毕至[4],少长咸集[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6],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7]。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9]。虽趣舍万殊[10],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11]。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12]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13],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14],齐彭殇为妄作[1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选自《四部备要》本《骈体文钞》 晋穆帝永和九年,这是癸丑年。暮春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进行修禊活动。众多的贤能之士都来参加,年轻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地方有高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水,急泻的湍流,波光辉映萦绕在亭子左右。把水引来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列坐在水边,虽然没有音乐伴奏而稍显冷清,可是一面饮酒一面赋诗,也足以酣畅地抒发内心的感情。这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拂拂,温暖舒畅。抬头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因而放眼纵览,舒展胸怀,也足以尽情享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人们互相交往,转瞬间度过一生。有的人襟怀坦荡,在家里与朋友倾心交谈;有的人把情趣寄托在某些事物上,不受世俗礼法拘束而纵情游乐。虽然人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情也有沉静和急躁的差异,但当他们遇到欢欣的事情,心里感到暂时的得志,就喜悦满足,竟没想到人生衰老的暮年会很快来临。等到他们对生平所追求的事物已经厌倦,心情也随着而起变化,感慨就跟着发生了。从前所感到欢欣的,顷刻之间已成为往事,对这些尚且不能不深有感触。更何况人的寿命长短,随着各种原因而有变化,但终有穷尽的一天。古人说:“死生也是人生一件大事啊!”这岂不很可悲哀吗! 我每次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总象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一次不对着这些文章而叹息悲伤,心里却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我一向认为把死和生当作一回事是错误的,把长寿和短命等量齐观也是荒谬的。后世人看现代人,正如现代人看古代人一样,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这次兰亭集会者的名字,抄录下他们吟咏的诗篇。即使时代会不同,世事会变化,但人们抒发情怀的原因,其基本点是一致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些诗文产生一番感慨。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 [2]会(kuài快)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3]修禊(xì细):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4]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与会的名流。 [5]少长:指王凝之等九位与会的本家子弟。 [6]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7]俯仰一世:很快地过了一生。俯仰,低首抬头之间,形容时间短暂。 [8]晤言:面对面谈话。《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 [9]放浪形骸之外: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 [10]趣舍:同“取舍”。 [11]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2]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 [13]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14]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 [15]齐彭殇:把高寿的彭祖和短命的殇子等量齐观。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2023-07-12 12:03:191
求高一语文《兰亭集序》翻译
兰亭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做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幽雅的情意。 这一天,清明爽朗,和风习习。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恬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不能明白于心。本来就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他们做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由缘,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聚会的诗文。2023-07-12 12:03:251
兰亭集序文言文网
1. 兰亭序的原文和释文 原文全文: (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释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兰亭序 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禊贴》。行书法帖。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为“行书第一”。唐时为太宗所得,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可惜被唐太宗作为殉葬品,埋入昭陵,从此真迹永绝于世。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石刻首推“定武本”。经郭沫若考证,以为相传的《兰亭序》后半文字,兴感无端,与王羲之思想无相同之处,书体亦和近年出土的东晋王氏墓志不类,疑为隋唐人所伪托。但也有不同意其说者。《兰亭序》表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凤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堪称绝妙的比喻。 2. 求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请采纳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 永和⑴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⑵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修禊(xì)⑷事也。 群贤⑸毕至⑹,少长(zhǎng)⑺咸⑻集。此地有崇山峻岭⑼,茂林修竹⑽,又有清流激湍⑾,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列坐其次⒁。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一觞一咏⒃,亦足以畅叙幽情⒄。 是日也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qū)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 依!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亦将有感于斯文(51)。之、围绕。 27,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虽然各有各的爱好,茂林修竹⑽,虚妄荒诞的话,妄造,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由生到死。 迁,取向,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情随事迁,把……看作相等、会[kuài]稽,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寄托自己的情怀。会。 盛、写景,也将有感慨于这次聚会的诗文、王徽之是少。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激湍,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时不我待:感到高兴和满足、因寄所托;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 判断句,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由缘、到达;齐。 7。 9。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 一,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文笔腾挪跌宕。 4,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极视听之娱”,终期(40)于尽,天空广大无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33,面对:年少的年长的:演奏音乐的盛况、地点,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陈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幽情、生与死的感慨。 虽趣(qū)舍万殊(29)。【白话翻译】 永和九年、议论于一体。 39。过去感到高兴的事。 38,王羲之与孙绰:录下他们作的诗。或取诸(26)怀抱,历史在发展。 寄、趣舍万殊,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修禊(xì)事也。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饮酒赋诗,喜极而悲、取诸。 俯仰。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 请广大网友注意、抒情、王羲之是长。暮:后世的读者。 后世的读者、契、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由生而到死: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恬静与躁动不同,把……看作一样,王羲之与谢安,杯停在某人面前,俯仰一世(25)。舍。 系,映衬。虚诞。 50、《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听凭造化。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临文嗟悼,当其欣于所遇,以祓除不祥和求福,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感慨系之! 人与人相交往,是癸丑之年、极。 这一天、谢安。 48。 11,因。 43,放浪形骸之外、抑扬顿挫之美:幽深内藏的感情,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14,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骋。 40。 语出《庄子·德充符》。《晋书·王羲之传》,足以极(23)视听之娱。 30。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茂盛的树林:各有各的爱好,暂(zàn)得于己、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自足,就会感觉兴味索然、热爱文明的思考,感兴赋诗。 45。列坐。 他们一起流觞饮酒,盛大、录其所述、眷恋生活、暮春。流。 品类、所以。 16。 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亦犹今之视昔。由乐而生悲;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自然,引起下文的助词:诸多贤士能人。 此地有崇山峻岭⑼、支遁等四十一人:这次集会的诗文: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旧迹,都是庄子的看法。【讲解】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虽世殊事异(48)。 29、议论:短暂,今浙江绍兴,再由激荡而平静。他说,天朗气清:用漆制的酒杯盛酒、其致一也,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快然(31)自足,映带左右⑿,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 兴:郡名,修禊(xì)⑷事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亦足以畅叙幽情⒄,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感慨系之(35)矣:竟然:使动用法。 24,不受拘束。 35,本来。 后之览者(50),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容词做名词。后代的人看现在,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 21、映带左右、喻。放浪,和风习习:变化,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 44,齐彭殇为妄作”,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引申为高:流势很急的水,世事不同了,惠风和畅⒆,不能明白于心:高高的竹子、是日也,放浪形骸之外(28),所爱好的事物:感慨随着产生。 19!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若合一契(42),不能喻(44)之于怀,畅叙幽情、悟言,开畅胸怀: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 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最后归结于消灭、以之兴怀,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为了)。 3. 找 《兰亭集序》的原文和翻译 《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 。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 “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 “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 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 4. 【默写,兰亭集序的全文】 兰亭集序 (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 《兰亭序》的内容 兰亭集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 兰亭集序古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7. 《兰亭集序》中的“之”字用法逐个翻译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 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 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 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赏析 (文中“之”用49处) 兰亭是东晋会稽郡山阴城西南郊的名胜.据《水经注》记载:“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东晋建立后,王羲之、谢安等名流在会稽置园建墅,成为士人学子聚集地.永和九年(353),51岁的王羲之任会稽内史(相当于太守).三月三日这天,他和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聚于兰亭,曲水流觞,吟诗作赋.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人所作诗一一记录,编为兰亭集,并为此写了这篇序. 本文分三段,一段写“乐”,二段写“痛”,三段写“悲”.乐在何处?你看,“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一乐也.兰亭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可谓二乐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可谓三乐也.曲水流觞,可谓四乐也.饮酒作诗之间,“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可谓乐之极也!这“五乐”概括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正应了“信可乐也”一句.一群文人雅士,在青山绿水间,行高雅风流之举,怎不令人羡慕?快乐之情,自不待言. 然而作者的写作用意并不在乐上.中国古代文人对生和死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死亡一直是缠绕在文人心间的话题.面对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没有沉浸其中,而是从中引出了对生死的联想.人生在世,形式各异.不管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还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都会为一时的顺达而满足,甚至忘记了死亡.等到对所追求的事物产生厌倦之后,自己的感情也就随着事态的变化而变化,又想到了死亡,感慨也就来了.原先自己以为欢乐的事情,在短暂的俯仰之间就变成了陈迹,尚且不能不因此而发出感慨;何况人生的长短要听凭造化的安排,最终要走向死亡.在作者看来,人生是多么渺小可怜!以上是作者从现实的角度抒发的人生短暂、不能自驭之叹,突出了一个“痛”字. 接下来,作者考察古人的感情,发现古人也是如此,对生命的感慨不谋而合.由此看来,人们普遍看重的是生,厌恶的是死.庄子“一死生”的观点是“虚诞”.那么,未来呢?后人看我们,也像我们看古人一样吧?人生代代相传,痛苦也代代相传,没有休止.这真可“悲”啊!这里的“悲”显然不同于上段的“痛”.痛的是人生短暂,好景不长;悲的是人生代代相痛,永无休止.这样,“乐——痛——悲”构成了本文的感情发展脉络,十分清晰. 作者记录下这次集会的作品,目的是给后人提供一个产生共鸣的依据.然而,作者对生死的思考并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也没有得出通达彻悟的解释.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具有深刻的哲学价值,并不是“虚诞”“妄作”,王羲之显然没有真正理解庄子的思想.作者从眼前的美景联想到生死问题,表现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思想是很多文人共有的.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越是如此,我们越是感觉到庄子所言的深刻. 本文语言清明简洁,有些已成为成语,广为使用.由于作者的思想比较含蓄,对人生的思考点到为止,因而语言有一定的跳跃性,可能影响读者的理解和把握.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作代词 1、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3、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4、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二、作助词 1、定语的标志,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这里的“之”连结名词性定语“百司”和中心语“职役”,可译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关系.此句可译为“代管百官的职事呢?”.《过秦论》中的“东割膏腴之地,北。2023-07-12 12:03:321
《兰亭集序》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原 文] 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②,暮春③之初,会于会稽④山阴之兰亭,修⑤禊⑥事也。群贤毕至⑦,少长咸集⑧。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⑨竹,又有清流激湍⑩,映带(11)左右。引以为流觞(11)曲水(13),列坐其次(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是日(18)也,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22)骋怀(23),足以极(24)视听之娱(25),信(26)可乐也。 夫(27)人之(28)相与(29),俯仰(30一)世。或(31)取诸(32)怀抱,晤言一室之内(33);或因(34)寄(35)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7)。虽趣舍(38万)殊(39),静躁(4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41),暂得于己(42),快然(43)自足,曾(44)不知老之将至(45);及(46)其所之(47)既倦(48),情随事迁(48),感慨系(50)之矣。向(51)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52)不能不以之(53)兴怀(54);况修短随化(55),终期于尽(56)。古人云,“死生亦大矣(57)。”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58),若合一契(59),未尝不临(60)文嗟悼(61),不能喻(62)之于怀。固(63)知一(64)死生为虚诞(65),齐(66)彭殇(67)为妄作(68)。后之(70)视今,亦犹今之(71)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72)世殊事异,所以(73)兴怀,其致(74一○75)也。后之览者(76),亦将有感于斯文(77)。 [注 释] ①永和:东晋穆帝的年号。②癸(guǐ)丑:古代用干支纪年,这个癸丑年为永和九年(353年)。暮春之初:阴历三月初。③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④会稽(kuàijī):郡名,在现在浙江北部和江苏东南部一带。⑤修:举行。⑥禊(xì):即“祓禊”。起源于周代,最早是在每年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到水边用香薰草药沐浴,以祓除不祥。曹魏以后固定在三月三日,内容与变成了水边宴饮、郊外春游一类的活动。⑦群贤毕至:众多贤才都会聚在这里。群贤,指孙绰、谢安、支遁等人。毕,全。⑧少长咸集: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少者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长者如谢安、王羲之等。咸,都。⑨修:高高的。⑩激湍(tuān):流势很急的水。(11)映带:映衬环绕。带,围绕。(12)流觞(shāng):把盛好酒的杯子浮放在上游水面,让它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觞,酒杯。(13)曲水,引水环曲为渠。(14)次:旁,水边。(15)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即“盛大之丝竹管弦”。热闹的音乐演奏。丝竹管弦,都是乐器。箫笛用竹制成,是管类。琴瑟的弦用丝制成,是弦类。盛,盛大,热闹。(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觞,名词用如动词,指饮酒。(17)幽情:内心深藏的感情。(18)是日:这一天。(19)惠风:和风。(20)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即繁多的万物。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盛,繁多。(21)所以:借以,用以。(21)游目:放眼四望。游,使动词,使……遨游。(23)骋(chěng)怀:使胸怀开扩。骋,使动词,使……舒展。(24) 极:穷尽。这里指充分享受。(25)视听之娱:视听的乐趣。(26)信:实在,确实。(27)夫(fú):发语词,引起下文的议论。(28)之:取消“人相与”的独立性,使它充当主语。(29)相与:相交往。(30)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很快便度过一生。(31)或:有的人。(32)诸:之于。(33)晤言一室之内:“晤言于一室之内”的省略。晤,会面。言,交谈。(34)因:依,随着。(35)寄:寄托。(36)所托:指所爱好的事物。(37)放浪形骸之外:指形体不受礼法拘束。放浪,放纵。形骸,身体,形体。(38)趣(qǔ)舍:趣,通“趋”。舍,舍弃。(39万)殊:千差万别。(40)静躁:安静与躁动。这里泛指人的个性。(41)欣于所遇: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42)暂得于己:一时感到自得。暂,短暂、一时。(43)快然:高兴的样子。(44)曾(zēng):乃,竟。(45)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46)及:等到。(47)所之:所至之处,引申为“经历”。之,往,到达。(48)既倦:已经厌倦。(49)迁:变化。(50)系:关联,附着。(51)向:过去,以前。(52)犹:仍然。(53)以之:因它。(54)兴怀: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兴,发生、引起。(55)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造化,指自然。(56)终期于尽:总归有到头的那一天。期,期限。(57)死生亦大矣:死生也是件大事啊。语见《庄子·德充符》篇中假托孔子所说的话。(58)由:缘由。(59)若合一契:像符契那样相合(意思是感触相同)。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60)临:面对。(61)嗟悼:叹息哀伤。(62)喻:明白。(63)固:本来,当然。(64一):数词用如意动词,把……看作一样。(65)虚诞,虚妄荒诞。(66)齐:形容词用如意动词,认为……是同样的。(67)彭殇(shāng):彭,即彭祖。殇,未成年死去的人。(68)妄作:揑造,胡说。(69)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70)之:取消“后视今”的独立性,使它充当主语。(71)之:取消“今视昔”的独立性,使它充当宾语。(72)虽:即使,纵使。(73)所以:……的原因。(74)致:思想情趣。(75一):形容词,一样的。(76)览者:读者。(77)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译 文]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三月上旬,(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众多贤德的人全来了,老老少少都会集在一起。这里有崇山峻岭,茂密的树林和修长的翠竹。又有清水急流,辉映环绕在兰亭左右,可把它引来作为酒杯漂流的曲折水道。大家依次坐在曲水边,虽然没有热闹的管弦齐奏,但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畅叙内心深处的情怀。这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煦。仰观浩瀚的宇宙,俯看繁盛的万物,借此让双眼任意遨游,使胸怀无比开阔。足以尽享耳目的欢娱,实在令人痛快! 人与人相处,一生的时间极为短促。有的人和朋友在室内晤谈,倾吐自己的衷曲;有的人则寄情山水,无拘无束地游乐。虽然所取和所舍的大不相同,性格或恬静或浮躁也不一样,但是当他们因接触到的事物而喜悦,一时得意,都会感到心满意足,这时竟然连衰老将要到来的事都忘记了。等到他们对所追求的已感厌倦,心情也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就会随之而来。以前所享受过的快乐,顷刻间已成旧痕,仍然不能不因此而引发感慨;何况寿命的长短全凭造化(的安排),终归有穷尽的那一天。古人说,“生死也是大事情啊!”(想到这些)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对生死)发生感慨的原由,(同我的想法)如同符契那样吻合,没有一次不面对着前人的诗文而嗟叹悲伤,(而)心里却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就知道把死亡和生存等同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看待也是虚妄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好像今人看待前人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此次与会的人,抄录下他们所写的诗篇。纵使时代不同,情况各异,但引起人们感慨的缘由,以及诗中抒发的情致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大概也将由这些诗文引起同样的感慨吧。 [鉴 赏] 文章着力描绘了兰亭聚会的盛况和欢乐,引发出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也反映出人生无常的消极情绪。但他并不赞同在崇尚玄学、老庄思想的东晋时代所流行的庄子“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论调,从个人生命的有限推展到人类世代延续的无限,既点出了作序的因由,又引发人们对人生哲理的回味。 文章清新自然,虽然运用了较多的骈句,却并不拘谨呆板,这在当时同类文章中,是很少有的。2023-07-12 12:03:391
兰亭集序文言文
1. 我想知道文言文《兰亭序》的全文 所以游目骋怀,亦足以畅叙幽情。 群贤毕至,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快然自足,当其欣于所遇。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静躁不同,天朗气清。 况修短随化。虽取舍万殊。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若合一契;或因寄所托,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虽世殊事异,少长咸集,未尝不临文嗟悼,俯仰一世,放浪形骸之外,录其所述,仰观宇宙之大,俯仰之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故列叙时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后之视今。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已为陈迹。此地有崇山峻岭。 悲夫“永和九年,暮春之初,情随事迁,亦将有感于斯文,终期于尽,齐彭殇为妄作,俯察品类之盛,列坐其次。古人云,不能喻之于怀,修禊事也。” 岂不痛哉,感慨系之矣。是日也:“死生亦大矣,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后之览者。及其所之既倦,信可乐也,暂得于己,晤言一室之内,或取诸怀抱,茂林修竹,惠风和畅,一觞一咏;又有清流激湍,岁在癸丑,亦犹今之视昔。 向之所欣。 2. 兰亭集序古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3. 《兰亭集序》 原文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写作背景】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 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言。序,文体名,是对书籍和文章举其纲要、论其大旨的一种文字,相当于引言。 【作者简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县)人,住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任江州刺史、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等职。 他书法精绝,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兰亭浅析】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 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 4. 《兰亭集序》默写文言文翻译 《兰亭集序》逐句翻译讲解 。 第一段: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 “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 “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 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 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 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 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 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 “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 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 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 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 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 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 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 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 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 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 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 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 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 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 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 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 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 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 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 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 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翻译:古人说。 5. 兰亭集序的全部的文言文内容及翻译和简介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 、《临河序》、《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原文 怀禅微刻《兰亭集序》[1] 永和(1)九年,岁在癸(guǐ )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 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左右(12),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9)。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20),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qǔ)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ú)!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kuài] 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4、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诸多贤士能人。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 7、少长:年少的年长的。 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 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 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 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和畅:缓和。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使…奔驰(使动用法)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 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悟言:坦诚交谈。 《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 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因,依、随着。寄,寄托。 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 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 趣,趋向,取向。舍,舍弃。 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32、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 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判。2023-07-12 12:03:471
求《兰亭集序》翻译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脩褉事也。羣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领(岭),茂林脩竹,又有清流激湍,暎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随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於所遇,暂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将)至;及其所之既惓,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脩短随(随)化,终期於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揽(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後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後之揽(览)者,亦将(将)有感於斯文。作品译文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胸怀抱负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的交谈;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参加聚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集会的诗文。2023-07-12 12:04:081
文言文兰亭集序
1. 我想知道文言文《兰亭序》的全文 所以游目骋怀,亦足以畅叙幽情。 群贤毕至,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快然自足,当其欣于所遇。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静躁不同,天朗气清。 况修短随化。虽取舍万殊。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足以极视听之娱,若合一契;或因寄所托,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虽世殊事异,少长咸集,未尝不临文嗟悼,俯仰一世,放浪形骸之外,录其所述,仰观宇宙之大,俯仰之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故列叙时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后之视今。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已为陈迹。此地有崇山峻岭。 悲夫“永和九年,暮春之初,情随事迁,亦将有感于斯文,终期于尽,齐彭殇为妄作,俯察品类之盛,列坐其次。古人云,不能喻之于怀,修禊事也。” 岂不痛哉,感慨系之矣。是日也:“死生亦大矣,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后之览者。及其所之既倦,信可乐也,暂得于己,晤言一室之内,或取诸怀抱,茂林修竹,惠风和畅,一觞一咏;又有清流激湍,岁在癸丑,亦犹今之视昔。 向之所欣。 2. 兰亭集序原文 兰亭集序原文为繁体字,并不是我们所学过的简体字,原版如下: 兰亭集序u2002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简体字版如下: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扩展资料: 书法赏析 谈论魏晋书画艺术。 人们总会将它与“形神之辩”的审美趣尚相联系起来,从“形神兼备”发展到“离形神似”,讲求自然。顺乎神理,在艺术上这是形式表现和精神内涵的关系,既有道家的“飘逸”,又有儒家的“文质”。 华美与质朴的相结合,由此产生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形神兼备”的艺术品格。后来又将它上升到“得意忘形”的境界,使书画艺术从对外在客观世界的表现转向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抒发。 这在晋代的书法艺术中就出现了追求“韵”的审美趣尚。从流传的晋书墨迹来看,晋人尚韵,其主要表现为自然天成、和谐畅达的柔性美。 王羲之就是晋代书法的杰出代表,后世尊为“书圣”,其《兰亭序》法帖也被尊崇为“天下第一行草”。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书作,记述的是羲之和友人雅士会聚兰亭(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清)盛游之事,其书从容娴和,气盛神凝。 据传唐太宗李世民酷爱其书法,认为《兰亭序》是“尽善尽美”之作,死后将它一同葬入陵墓。现传《兰亭序》之真伪,曾有过大争论,几乎要挖李世民的墓了。 但是《兰亭序》的艺术价值却是一致公认的。宋米芾诗云:“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爱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万金。” 历代书家摹本不下几十种,也是书法史上少有的文化现象。 《兰亭序》在王书中虽不及其行草书札,但作为一种典雅、双逸、潇洒的时代风格是无人能超越或与之相伴的。 那种疏朗有致的布局,挺秀双逸的风神,变化多端的笔法,纵横自如的取势,使后世学书者感到面对的是一座既平凡又神秘莫测的城楼,往住不得其门而入。 单看其用笔的丰富,就有藏锋、称饰、挂笔回锋,牵丝、映带、由方转圆、由圆转方等种种奇妙变化,有些横与波挑又带有隶书遗意,变化莫测,时出新愈,平和之中见奇纵,这也是《兰亭序》永久的艺术魅力所在,所谓“不激不励,风规自远”(唐·孙过庭语)正应是对《兰亭序》之神最恰当的评语。 《兰亭序》为行书帖,但从其圆转流美的行书字体中可以感觉到东晋楷法的完备,在妍美的行书中隐含着楷书的骨力。南朝的楷书很发达,但从王羲之的传本来看,其突出成就显然在行、草方面。 与汉魏、西晋比较,王羲之书风的最大特征是用笔细腻而结构多变,过去的书风都走古拙一路。 如《平复帖》,而王羲之却能把书法技巧由纯出乎自然而引向较为注重华美而达到精致的境界,与古拙相对而为“秀媚”。 将这种充溢韵致的书风与《兰亭序》描写的良辰美景珠联璧合,有一种微妙的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 作者置身于“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极视听之娱”,抒发乐山乐水之情;与友人雅集,筋咏赏景之际,或悲或喜,情感跌宕,叹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情景交融,文思喷发,乘兴书之,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旷世杰作。 《兰亭序》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自然形态的美和人的情感之美的和谐的结合,似乎有天机入神,走笔如行云流水,进人书艺的最高境界。据说后来。 3. 高中文言文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另解:山南水北谓之阴,可以认为在会嵇山的南边)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 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 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 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 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 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4. 兰亭集序的全部的文言文内容及翻译和简介 《兰亭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 、《临河序》、《禊序》和《禊贴》行书法帖。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 法帖相传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结构、笔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时的得意之作。 原文 怀禅微刻《兰亭集序》[1] 永和(1)九年,岁在癸(guǐ )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à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ì)(4)事也。 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左右(12),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和畅(19)。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20),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qǔ)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 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ào)(43),不能喻(44)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fú)!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 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kuài] 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4、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诸多贤士能人。 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 7、少长:年少的年长的。 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 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 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 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 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 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和畅:缓和。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 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使…奔驰(使动用法)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 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悟言:坦诚交谈。 《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 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 因,依、随着。寄,寄托。 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 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 趣,趋向,取向。舍,舍弃。 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32、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 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 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 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判。 5. 兰亭集序古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乎!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6. 求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请采纳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 永和⑴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⑵之初,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修禊(xì)⑷事也。 群贤⑸毕至⑹,少长(zhǎng)⑺咸⑻集。此地有崇山峻岭⑼,茂林修竹⑽,又有清流激湍⑾,映带左右⑿,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列坐其次⒁。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一觞一咏⒃,亦足以畅叙幽情⒄。 是日也⒅,天朗气清,惠风和畅⒆。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fú)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 或取诸(26)怀抱,悟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qū)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zàn)得于己,。 依!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亦将有感于斯文(51)。之、围绕。 27,俯可以察万类之繁盛。虽然各有各的爱好,茂林修竹⑽,虚妄荒诞的话,妄造,所以(21)游目骋(chěng)(22)怀,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由生到死。 迁,取向,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情随事迁,把……看作相等、会[kuài]稽,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43),寄托自己的情怀。会。 盛、写景,也将有感慨于这次聚会的诗文、王徽之是少。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⒂、激湍,满足人们目视耳闻的需求,时不我待:感到高兴和满足、因寄所托;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 判断句,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由缘、到达;齐。 7。 9。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 一,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⒀,文笔腾挪跌宕。 4,这就是他此时产生的哲理思辨。 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极视听之娱”,终期(40)于尽,天空广大无边。然后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 33,面对:年少的年长的:演奏音乐的盛况、地点,他在文中就难免流露出一种感伤情绪、陈迹、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幽情、生与死的感慨。 虽趣(qū)舍万殊(29)。【白话翻译】 永和九年、议论于一体。 39。过去感到高兴的事。 38,王羲之与孙绰:录下他们作的诗。或取诸(26)怀抱,历史在发展。 寄、趣舍万殊,俯察品类之盛(shèng)⒇、修禊(xì)事也。全文可分前后两个部分,饮酒赋诗,喜极而悲、取诸。 俯仰。但到篇末作者的情绪又趋于平静。 请广大网友注意、抒情、王羲之是长。暮:后世的读者。 后世的读者、契、生死既是一种人力不能左右的自然规律,由生而到死: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恬静与躁动不同,把……看作一样,王羲之与谢安,杯停在某人面前,俯仰一世(25)。舍。 系,映衬。虚诞。 50、《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听凭造化。 《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临文嗟悼,当其欣于所遇,以祓除不祥和求福,会于会(kuài)稽(jī)⑶山阴之兰亭、感慨系之! 人与人相交往,是癸丑之年、极。 这一天、谢安。 48。 11,因。 43,放浪形骸之外、抑扬顿挫之美:幽深内藏的感情,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14,作者的情绪顿时由平静转向激荡、骋。 40。 语出《庄子·德充符》。《晋书·王羲之传》,足以极(23)视听之娱。 30。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茂盛的树林:各有各的爱好,暂(zàn)得于己、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自足,就会感觉兴味索然、热爱文明的思考,感兴赋诗。 45。列坐。 他们一起流觞饮酒,盛大、录其所述、眷恋生活、暮春。流。 品类、所以。 16。 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亦犹今之视昔。由乐而生悲;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自然,引起下文的助词:诸多贤士能人。 此地有崇山峻岭⑼、支遁等四十一人:这次集会的诗文: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旧迹,都是庄子的看法。【讲解】 东晋永和九年(353)的三月三日,虽世殊事异(48)。 29、议论:短暂,今浙江绍兴,再由激荡而平静。他说,天朗气清:用漆制的酒杯盛酒、其致一也,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快然(31)自足,映带左右⑿,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 兴:郡名,修禊(xì)⑷事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亦足以畅叙幽情⒄,仰可以观宇宙之无穷,感慨系之(35)矣:竟然:使动用法。 24,不受拘束。 35,本来。 后之览者(50),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容词做名词。后代的人看现在,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 21、映带左右、喻。放浪,和风习习:变化,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 44,齐彭殇为妄作”,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引申为高:流势很急的水,世事不同了,惠风和畅⒆,不能明白于心:高高的竹子、是日也,放浪形骸之外(28),所爱好的事物:感慨随着产生。 19!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若合一契(42),不能喻(44)之于怀,畅叙幽情、悟言,开畅胸怀:人生的快乐是极有限的。 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最后归结于消灭、以之兴怀,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为了)。2023-07-12 12:04:17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朗读,兰亭集序
一、【注音朗读】参看课文脚注(或查词典),给文中陌生词语注音。之后,有节奏地朗读全文。 三、【标题解读】我这样理解本文的标题: 四、【批注理解】请在下面的段中、段末,作批注式的理解。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时间、地点、事情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人物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风景 )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活动 )( 兰亭集会,畅叙幽情 )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天气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观察 )( 游目骋怀,视听极乐 )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生短暂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内向好静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外向好动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老得很快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感慨变迁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感叹时光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感痛死亡 )( 生命短暂,悲痛哀哉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今悼古人)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不死是假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后人悲今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感共同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后人感我 )( 今人怀古,后人悼我 ) 五、【主旨确证】通过以上理解分析,本文的主旨,可以这样综合、概括: 本文叙述了兰亭集会的极度快乐而引发的关于生命(时间)、死亡的思考、感慨及悲哀,并希望后人能继续思考生命、死亡这个大问题。 六、【内容审美】你觉得本文所表现的内容美在哪里? 七、【形式审美】你觉得本文写得漂亮么?为什么? 本文写得漂亮。因为:玩游之极乐反衬死生之悲痛形成情感的张力,使生命、死亡话题显得更为突出、鲜明; 叙述(及描写)与议论、抒情结合,使文章有情、思、景都得到突现,达到情景既交融(美与乐)又错位(美与悲)的复杂效果。四字句与非四字句兼备、整句(对偶)与散句(非对偶)结合,使文章节奏整齐、明快而又自由、流畅。 八、【文本与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并回答问题。 他认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而进一步深入地探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产生了一种珍惜时间、眷念生活、热爱文明的思考。(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教学用书》) 问题:你认为上面对《兰亭集序》的理解是否有文本依据?若认为有根据,请在原文中指证出来;若认为没有根据,请修改上面的说法。 以上理解,没有文本根据。据我们的理解,《兰亭集序》提示了生命必死这个真相,表现了对生命(包括自我)的必死现象的悲悯,并希望后世人们继续思考生命、死亡这个大问题。作为读者,由此文可能引发我们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包括去过一种珍惜时间、眷念生活、热爱文明的生活)。于是,我们认为,《兰亭集序》只是提出了生命(死亡)问题,但并没有回答生命该怎样度过才有价值。生命价值的定位,留给了读者们去思考。 九、【文本与生活】请用真实情感,续写下面的文段,字数多多益善。 我也是要死的,即使活到百岁——甚至更短也有可能。这真是让人感到悲哀而荒诞的事情。这意味着无论我多么辉煌还是无能,时间、日子一到,就得离开这悦人耳目的世界。幸好,我相信凡是有形的,都将成为无形;凡是生命,都如花草一样会死亡。只是人死是有形的不见了,但还有那无形的灵魂存在而且不死。这样,死只不过是抛掉那沉重的如蜗的壳,灵魂将继续飞扬、前行。于是,我只求死时心灵平静,死后灵魂得到安息[不落入火湖里煎熬]。 [u202c凡u202c有血气的,尽都如草,他的美荣都象草上的花。草必枯干,花必凋谢;惟有主的道是永存的。彼u202c得u202c]u202c 十、【妙句品仿】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书《兰亭集序》等。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请模仿上面的书法字帖,用横排书写《兰亭集序》第一段:2023-07-12 12:04:231
求《兰亭集序》的翻译!!!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永和九年,是癸丑年,暮春三月的开初,(我们)聚会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在一起)做修禊的事情。许多贤人都到了,年纪轻的和年轻老的都聚集在一起。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还有清澈的激流,(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来作为流觞的曲水,(众人)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乐演奏的热闹,(但)饮一杯酒吟一首诗,也足以畅快地抒发内心的感情。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春风徐徐吹来,舒畅极了。抬头观看天地广大,低头审察物类的繁盛,这样来纵目流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呢。(本段叙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饮酒的方式。描写自然环境,抒发愉悦心情。)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于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人们相聚在一块,周旋应付度过一生。或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或者寄情于山水,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取舍有差别,(性情有)安静和躁动的不同,当他高兴地接触所遇到的事物,一时有所自得,(就感到)高兴和满足,竟不知道老年将要到来;等到他对所向往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生了。过去(自己)所喜爱(的事物),顷刻之间已经成为陈迹,还不能不因此发生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听凭自然的变化,终于要归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哩。”岂不令人悲痛吗!(○此段告诉人们人生苦短,不能沉溺于所遇之物。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觞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趣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每看到古人(对生死)发生感慨的原因,就像符契一样相合,未尝不面对古人的文章悲叹,心中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本来知道把生和死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人看今天的人,就像今天的人看从前的人一样,(想起来真)可悲啊!所以一个一个地记叙当时参与兰亭集会的人,记录他们所著述(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人们对他们)所发出的感慨(是理解的),(因为)人的情趣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也会从这些诗文中引发感慨。2023-07-12 12:04:333
兰亭集序的原文(别错别字呀!谢谢)还有直译(看清楚不是翻译!)
原文发不了了,你有邮箱的话我发你邮箱吧。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已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会(kuà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3、修禊(xì):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4、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与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5、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6、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7、骋:尽情施展,不受约束。骋:使动用法。 8、俯仰一世:周旋应酬度过一生。俯仰:指社会人事的应酬。 9、晤言:面对面谈话。《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 10、放浪形骸之外:行为放纵不羁,形体不受世俗礼法所拘束。 11、趣舍:通“取”。舍,舍弃。 12、老之将至: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3、俯仰之间: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很短。 14、死生亦大矣: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15、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16、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语出《庄子·德充符》:“以死生为一条。”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为友矣。” 17、齐彭殇:把长命的和短命的等量齐观。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殇,指短命夭折的人。《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① 次第较后;第二。 ② 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抱在怀里; ② 胸前; ③ 心里存着; ④ 打算。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 古义:①所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 ②……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①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②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句式】 古汉语句式: 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即状语后置) c)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d)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词类活用】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③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一词多义】 (一)之 (1) 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 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 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 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 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 (二)一 (1) 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 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通假字】 趣舍万殊 “趣”通“取”,取向。或通“趋”,趋向。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2023-07-12 12:04:412
兰亭诗全文翻译
《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翻译】: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扩展资料:词语注释:1,暮春:阴历三月。暮,晚。2,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3,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4,毕至:全到。毕,全。5,修竹:高高的竹子。6,激湍:流势很急的水。7,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8,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9,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10,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11,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12,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13,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兰亭序》又叫《兰亭宴集序》、《兰亭集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创作于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作者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除了《兰亭序》,其他的代表作品还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等。2023-07-12 12:04:502
翻译 2.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翻译如下:(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一、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二、译文: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三、赏析:《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序》等。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四、作者介绍: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2023-07-12 12:05:123
萧翼原文_翻译及赏析
萧翼,江南大姓萧家出身,梁元帝的曾孙。唐贞观年间曾任谏议大夫,监察御史。本名世翼。太宗时,命为监察御史。充使取羲之《兰亭序》真迹于越僧辨才。翼初作北人南游,一见款密留宿,设酒酣乐,探韵赋诗。既而以术取其书以归。 萧翼 生平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于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同当时名士谢安等41人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之兰亭,修祓禊之礼(在水边举行的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当时王羲之用绢纸、鼠须笔作兰亭序,计28行,324字世称兰亭帖。王羲之死后,兰亭序由其子孙收藏,后传至其七世孙僧智永,智永圆寂后,又传与弟子辨才和尚,辨才得序后在梁上凿暗槛藏之。 唐太宗喜欢书法,酷爱王羲之的字,唯得不到兰亭序而遗憾,后听说辨才和尚藏有兰亭序,便召见辨才,可是辨才却说见过此序,但不知下落,太宗苦思冥想,不知如何才能得到。唐太宗召见群臣,毫不掩饰地说:“朕梦寐以求右军兰亭帖,谁能用计从辩才手中取得,朕一定重赏。”尚书扑射房玄龄向唐太宗推荐梁元帝的曾孙,多才善谋的监察御史萧翼担当此任。唐太宗召见萧翼,萧翼奏道:“陛下!我若作为公使去取兰亭帖是行不通的,请陛下给几件王羲之父子的杂帖,让我私自行动。 ” 萧翼换上了黄衫,打扮成山东书生的模样,随商船来到山阴永欣寺。他选择太阳快落山进寺,缓步而行,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观看寺中的壁画。当他来到辩才的寺院时,故意停步不前。辩才见这位气宇不凡的游客,便上前施礼问道:“何处施主光临寒寺?”萧翼彬彬有礼上前拜道:“弟子是北方人,卖完蚕种顺道游历圣寺,在此有幸遇上高僧大师,快哉!快哉!”当晚辩才请萧翼进房用茶,两人下棋抚琴,谈天论地,评文述史,探讨书法,两人情投意合,皆觉相见恨晚。辩才见萧翼不同常人,便心生疑窦,酒后赋诗,以探虚实。诗云: 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披云同落寞,步月共徘徊。 夜久孤琴思,风长旅雁哀。非君有秘术,谁照不然灰? 萧翼为了打消辩才的疑虑,当场也和了诗,两人尽欢通宵。临别时,辩才依依不舍,请萧翼方便时再次光临寒寺。 隔了几天,萧翼带来美酒看望辩才,如此往返两三次,辩才羡慕萧翼满腹经纶,疑团也就渐渐消失了。有一次,萧翼拿出梁元帝书写的《识贡图》书帖请辩才指教,辩才赞叹不已。从这以后辩才对萧翼更是无话不说。闲谈时,萧翼对辩才说:“弟子自幼喜欢临帖,现在还珍藏着几件王羲之父子的真迹。”辩才听说是王羲之父子的真迹,连忙请萧翼带来看看。第二天辩才看过萧翼带来的二王的字帖后说:“真迹倒是真迹,可惜不是佳品。贫道有一王羲之的真迹,颇不平常。”萧翼追问是何帖,辩才毫不犹豫说是兰亭帖。萧翼见辩才上了钩,故意装出若无其事地说:“数经战乱,王羲之的兰亭帖怎么还会在世呢?一定是赝品。”辩才怕萧翼不相信,连忙将藏在屋梁槛内的兰亭帖拿下来给萧翼观看。看后,萧翼故意说是假的,于是引起二人争论不休。 辩才自从将兰亭帖给萧翼看后,就不再藏在屋梁上了。把它和萧翼带来的御府二王杂帖一起放在书桌上。一天,萧翼趁辩才外出做客,来到了方丈室,他请小和尚打开门,谎称自己将书帖遗忘在床上了。小和尚见是经常出没在大师房的萧翼,没加思索就开了门。萧翼将兰亭帖和和御府二王杂帖放进衣袋内,转身就走了。 萧翼得到了兰亭帖,便来到了永安驿,告诉驿长陵愬,亮明是本朝御史,有皇上的御旨,请驿长急告都督。都督齐善行接到传信,急忙前来拜见萧翼。齐都督看过御旨,急派人召辩才见萧御史。辩才一见原来御史就是萧翼,惊奇不已。萧翼彬彬有礼对辩才讲明自己奉皇上旨意,前来取兰亭帖。现兰亭帖已到手,特来与大师道别。辩才听后,当场昏倒在地。待他醒过来时,萧翼已驱车回京城去了。 萧翼智取墨宝回到京城长安,唐太宗欣喜若狂,大摆宴席招待萧翼及群臣。宴席上唐太宗当众宣布:房玄龄荐人有功赏锦彩千尺。萧翼加官五品,晋升为员外郎,并赏住房及金银宝器。辩才犯欺君之罪,本应加刑,因年迈获免。唐太宗宽大为怀,还赐给他谷物三千石。辩才深感皇恩,将赐物变卖,建造了一座精美的三层宝塔放置在永欣寺内。他因兰亭帖一事欺君受吓,身患重病,一年后便去世了。 关于萧翼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是,萧翼把兰亭集序带回长安后,太宗予以重赏。二是萧翼因骗的兰亭集序而内疚,出家做了辨才的徒弟。《贞观之治》用的是第二种说法,但史学界认为第一种说法更可信一些。 《萧翼赚兰亭图》唐阎立本作。唐代大画家阎立本根据唐何延之《兰亭记》故事所作。描绘唐太宗御史萧翼从王羲之第七代传人的第子袁辩才的手中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骗取到手献给唐太宗的故事。画的是萧翼和袁辩才索画,萧翼洋洋得意,老和尚辩才张口结舌,失神落魄;旁有二仆在茶炉上备茶;各人物表情刻画入微。 萧翼的诗文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谁怜失群雁,长苦业风飘。——唐代·萧翼《答辨才探得招字》 答辨才探得招字 邂逅款良宵,殷勤荷胜招。弥天俄若旧,初地岂成遥。 酒蚁倾还泛,心猿躁似调。谁怜失群雁,长苦业风飘。2023-07-12 12:05:351
兰亭集序词类活用,兰亭集序词类活用
兰亭集序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3)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文言文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1)映带左右 环绕 (2)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 文言文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 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 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6、修守战之具 整治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ī )年之后 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 (七)之 (1) 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 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 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 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 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 文言文通假字 趣舍万殊 “趣”通“取”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像 [涉及相关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文言文翻译 汉书原文及翻译 旧五代史·王审知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门山县吏隐堂记(王若虚)阅读答案附翻译 萧颖士风节(容斋随笔)阅读答案附翻译 戴高帽(俞樾)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齐书·卢文伟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北史·魏收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旧五代史·李愚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资治通鉴·唐纪九(选节)阅读答案附翻译 归氏二贤传(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蒲宗盂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魏书·杨大眼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侯蒙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阅读答案附赏析 三国志·朱桓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宋史· 李显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南史·顾越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陈书·任忠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新唐书·魏知古传阅读答案附翻译2023-07-12 12:05:421
兰亭集序最后一段的大致内容
翻译: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赏析: 第三自然段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批判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悲乎”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著,接着作者交代了《兰亭集》的成因“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总结全文。第三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当然应该看作是积极的。2023-07-12 12:05:534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翻译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翻译为: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这句话出自魏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一、原文选段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二、译文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兰亭集序》创作背景: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此序受石崇《金谷诗序》影响很大,其成就又远在《金谷诗序》之上。2023-07-12 12:06:321
《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中的“虽”是翻译成“即使尽管”还是“虽然”?
翻译成尽管更合适些,但翻译成虽然也没有问题。原文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编辑本段翻译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2023-07-12 12:06:591
人教版高二文言文翻译
1. 高二上册所有文言文 原文及翻译 陈情表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 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 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服待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逍遥游 原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 2. 谁能把人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文言文的原文发一下啊,最好是有带翻译的 屈 原 选自《楚辞·九歌》。 若有人兮山之阿〔阿〕曲隅。山之阿,指的是山凹,被薜荔兮带女罗〔被薜荔兮带女罗〕身披薜荔,腰挂。女罗。被,通“披”。带,腰带,这里用做动词。薜荔、女罗,藤科植物。这种装束写出了山鬼的野性美。既含睇〔含睇(dì)〕眉目含情。睇,微视兮又宜笑〔宜笑〕笑得自然得体,子慕予兮善窈窕〔子慕予兮善窈窕〕你爱我呀俊俏又苗条。乘赤豹兮从文狸〔文狸〕有花纹的狸猫,辛夷〔辛夷〕香草名。下面的“石兰”“杜衡”也都是香草名车兮结桂旗。被石兰兮带杜衡,折芳馨兮遗所思。余处幽篁〔篁〕竹林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后来〕迟到。表〔表〕突出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容容〕云彩涌动的样子兮而在下。杳〔杳〕深远冥冥〔冥冥〕黑暗兮羌〔羌〕语助词,无义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修〔灵修〕聪明睿智而有远见的人,这里是山鬼对自己情人的称呼兮憺〔憺〕安心,安然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岁既晏兮孰华予〕年岁已老,谁能再让我容貌焕发青春光彩?晏,晚?采三秀〔三秀〕芝草,一年三次开花,故名兮于山间,石磊磊〔磊磊〕指石头众多兮葛蔓蔓〔蔓蔓〕蔓延的样子。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芳杜若〕像杜若一样芬芳可爱。杜若,香草名,饮石泉兮荫松柏。□□□兮□□□〔□□□兮□□□〕根据上下文的情况,此处可能在传抄过程中脱漏了一句,君思我兮然疑作。雷填填〔填填〕雷声阵阵兮雨冥冥,猨〔猨〕同“猿”啾啾兮狖〔狖(yòu)〕黑色的长尾猿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3. 高二选修语文文言文翻译 陈情表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 经过了四年,舅舅又逼迫母亲改了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 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九岁时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成家立业。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少,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孤孤单单地自己生活,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而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 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能够去服待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无意以名誉节操来炫耀。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企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 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至诚的心,满足臣下我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 我活着当以牺牲生命,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 >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在农历每月十五的晚上,明亮的月光照在墙上,月光下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煞是可爱。 可是我在这里居住,喜悦的感受多,悲怆的感受也多。在这以前,院子南北相通,是一个整体。 等到伯父、叔父们分家以后,院内外小门多了,隔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对着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内栖宿。 庭中开始用篱笆隔开,后来又用墙隔开,变动过好几次了。家里有一个老妈妈,曾经在这里住过。 这位老妈妈,是伺候我死去的祖母的仆人,在我家做过两代人的乳母,母亲在世时待她很好。轩的西边和内室相连,母亲曾经到轩中来。 老妈妈时常对我说:“这地方,是你母亲曾经站过的。”老妈妈还说:“你姐姐小时候,我抱在怀中,(她)呱呱地哭着;你母亲听见了就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冷吗?想吃东西吗?"我从门外一一向你母亲回答。” (老妈妈)话未说完,我(感动地)哭了,老妈妈也流下了(激动的)眼泪。我从童年起就在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她说:“我的孩子,好长时间没见你的影子,怎么整天默默地在这里?真象个女孩子呀?”临走时,她用手轻轻地掩上轩门,自言自语地说:“我家的读书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功名,这孩子有指望,就可以等待(他)了。” 不一会儿,拿了一个象牙做的手板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在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时用的,日后你应当用它!”回忆往日的这些事,好象昨天刚发生的,真叫人禁不住要大哭一场。 轩的东边以前曾做过厨房,人们到厨房去,必然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门住在里边,时间长了,能根据人们走路的脚步声辨别是谁。 项。 4. 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二中以和之字的用法~人教版高中 以:1、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2、以乱易整 介词,用3、越国以鄙远 介词,把4、焉用亡郑以陪邻 相当于连词“而”5、以其无礼于晋 连词,因为6、具告以事 介词,把7、不然,籍何以至此 介词,凭8、军中无以为乐 连词,用来9、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连词,表目的,来.10、引以为流觞曲水 介词,把11、亦足以畅叙幽情 介词,用来1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介词,因13、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介词,因为14、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相当于连词“而”15、可以无悔矣 介词,凭1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连词,相当于“来”之:1、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这件事2、子犯请击之 代词,指秦军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4、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5、辍耕之垄上 动词,到、往 6、所之既倦 动词,往、到达7、以之兴怀 代词,指“向之所兴,……,已为陈迹”8、夫人之相与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9、极视听之娱 结构助词,的.。 5. 高二人教版有哪些文言文及诗词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u2022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u2022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u2022赤壁怀古》2、《定风波u2022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u2022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u2022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u2022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u2022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u2022碧云天》*9、《望海潮u2022东南形胜》*10、《雨霖铃u2022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注: 前面加*的为原教材规定背诵篇目,但新课标未要求背诵。 第四册(必修4) 念奴娇u2022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定风波u2022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水龙吟u2022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永遇乐u2022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醉花阴u2022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 *** ,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1、《诗经》的《卫风.氓》 2、《离骚》 3、《迢迢牵牛星》 《短歌行》 《归园田居》 4、《梦游天姥吟留别》 5、近体诗六首 《山居秋瞑》 《登高》 《属相》 《石头城》 《锦瑟》 《书愤》 6、词七首 《虞美人》 《雨霖铃》 《念奴娇.赤壁怀古》 《鹊桥仙》 《声声慢》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扬州慢》 7、《李凭箜篌引》 《过华清宫》 《菩萨蛮》 《桂枝香.金陵怀古》。 6.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必备古文 , , (前两章), (帝高阳之苗裔兮。。来吾道夫先路也), (鸡鸣外欲曙。。二情同依依,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 , , , , (第二.四节), , 备注: 汉魏晋诗三首: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归园田居 近体诗六首:山居秋暝,登高,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 词七首:虞美人,雨霖铃,念奴桥.赤壁怀古,鹊桥仙,声声慢,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2023-07-12 12:07:051
高中文言文注释
1. 所有高中的必修文言文 兰亭集序 王羲之 赤壁赋 苏 轼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王 维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诗经》两首 氓 采薇 离骚 屈 原 孔雀东南飞 并序 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 短歌行 曹 操 归国田居(其一)陶渊明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鸿门宴 司马迁 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蜀道难 李 白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劝学 《荀子》 过秦论 贾 谊 师说 韩 愈 窦娥冤 关汉卿 长亭送别 王实甫 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 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廉颇蔺相如列传 司马迁 苏武传 班 固 张衡传 范 晔 李贺小传 李商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施耐庵 归去来兮辞 并序 陶渊明 滕王阁序 王 勃 逍遥游 庄 周 陈情表 李 密 对着找吧 2. 高一文言文的原文翻译和注释 由于什么有敏感词语,不适合发表,课文原文和翻译无法贴出来,请见谅,或是给个邮箱,给您传过来,下面只是几课的注释。 《烛之武退秦师》课文注释:①晋侯:晋文公。秦伯:秦穆公。 ②无礼于晋:指晋文公为公子时在外逃亡,经过郑国,郑文公没有按礼节接待他。③贰:有二心,郑自庄公以后,国势日趋衰落,它介于齐、晋、楚国、三大国之间,看谁势力强就依附谁,有时依附一边,又暗中讨好另一边。 ④ 函陵:郑地,在今河南新郑县北。⑤泛(fán)南:郑地,在今河南中牟县南。 (6)若:假如。⑥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⑦以乱整易,不武: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⑧说:通“悦” 《荆轲刺秦王》课文注释:(1)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说见:高兴地接见。 (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古代缺少衣物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无出路叫穷。 困,困窘。樊将军“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可见“穷困”。 私:自己的(事情)。意:情意。 全句意为: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3)见陵:被 *** 。 (4)乃今得闻教:乃,语气副词,表转折。教:指教。 全句意为:而今才听到(您的)指教。(5)函封之:函,盒子。 这里名词作状语,表示“用盒子封”。全句意为:用盒子把它(樊於期之首)封起来。 (6)乃为装遣荆轲: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7)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现在(是)拿着一把匕首进入凶险难测的 *** 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是因为等待我的外地客人和(他)一同去。 (8)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愿意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民,(燕王)排在诸侯的行列,供应、贡献、赋税和郡县一样,只要能奉守祖先的宗庙。给(jǐ),供应,供给。 职:贡赋,赋税。(9)北蛮夷之鄙人:北方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人。 蛮夷:古代泛指少数民族。鄙:边疆,边远的地区。 (10)负剑:背剑,即把剑推到背上,以便拔出。《鸿门宴》课文注释:1、注音 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 鲰(鲰,zōu,卑微,浅陋) 生说(读“shuì“劝告,劝诫)我曰 奉卮酒为寿(卮zhī,酒器) 戮(戮,lù联合,一同) 力瞋(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 目 目眦(眦,zì眼角)尽裂 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 彘(彘,zhì,猪) 肩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不胜桮杓(胜shèng,桮bēi,杓sháo,桮,同“杯”。 杓,同“勺”,酒器) 沛公欲王关中(王wàng,称王) 2、通假字 成五采(“采”同“彩”,是彩色的意思)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不可不蚤来(“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都) 不者(“不”通“否”) 沛公奉卮酒为寿(“奉”通“捧”) 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拔剑切而啗之(“啗”通“啖”) 3、词性活用 A 名词用作动词 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 吾得兄事之(侍奉) 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 若入前为寿(上前) 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 道芷阳间行(取道) 沛公欲王关中(称王) B 名词用状语 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 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 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 头发上指(向上) 道芷阳间行(从小路) C 动词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从百余骑(使……跟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进来) 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使……回去) 樊哙侧其盾以撞(使……侧过来) D 形容词用作动词 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秋豪不敢有所近(接触,污染) E 形容词用作名词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急事) 君安与项伯有故(老交情) 4、古今异义 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指山东省) 约为婚姻(婚姻 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 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今义:副词,很、非常)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河南,河北 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今义:河南省,河北省)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 古义:道歉。 今义:感谢) 5、重点记忆 沛公军霸上(驻军) 古意即为驻军,并非名词作动词。 6、句式解析 (1)判断句 ①.用“……也”表示判断 此天子气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用“……者,……也”表示判断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③.用“……也”表示判断 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④.无标记表示判断 此亡秦之续耳。 (2)倒装句 ①.宾语前置 今日之事何如? 。 3. 高一语文文言全文翻译 【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一块木材很直,合乎木匠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 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斧锯加工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聪慧明达,行为就会没有过错。 我曾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长江黄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就能达到很高的精神境界,智慧就能得到发展,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因为心思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以生存,这是因为心思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 师说】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聪明的人能够成为聪明人的原因,愚蠢的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 ue797人们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教授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有的人从师学习,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人不向老师学习了;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未能看出那种人的高明之处在哪?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士大夫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士大夫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ue797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被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 4. 求高一所有古文翻译 高中语文第一册读本古文翻译 第一册读本古文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晋公子重耳之亡、召公谏厉王弥谤、齐桓公求管仲、荆轲刺秦王、唐睢不辱使命、晏子故事两则、非攻、五 蠹、庖丁解牛、《学记》两则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了妻子,(后来)称为武姜。(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由于)庄公(是)倒着出生(的),使姜氏受了惊吓,所以起名叫寤生,于是就厌恶他。(姜氏)偏爱共叔段,想要把他立为(太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她)。 到了庄公做国君的时候,(姜氏)替叔段请求制邑(作为封地)。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城邑,东虢国的国君(就)死在那里了,别的城邑,(我)听从您的吩咐。”(姜氏又)请求京邑,庄公(就)让叔段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都会的城墙超过三百丈,就是国家的祸害。古代君王(留下)的制度(是),大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小(都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不合规定)它实行的)不是(古代先王的)制度,您将会忍受不了的。”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怎能避开这个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有什么满足!不如早一点给他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的势力再)发展蔓延。蔓延开了,(就)很难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合礼义的事,一定会自己摔跟头,您姑且等待这一天!” 不久太叔让西部边界的城邑和北部边界的城邑两属于自己。公子吕说:“(一个)国家忍受不了(这种)两属(的情况),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如果)想(把郑国)交给太叔,我(就)请求去侍奉他;如果不(想)交给(他),就请(让我)除掉他,不要让民众产生异心。”庄公说:“不用(管他),(他)将(会)自取灭亡。” 后来)太叔又收取西部边界和北部边界的城邑作为(专属)自己的领地,并且)扩张到了廪延。子封说:“可以(除掉他)了,土地扩大了,将会得到百姓的拥护。”庄公说:“(他)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民众不会归附他)土地扩大了(也)将会垮台(的)。” 太叔修治(城郭),聚集(百姓),修造铠甲和兵器,准备步兵和兵车,将要偷袭郑国(国都)。夫人(姜氏)将要为他(偷偷地)打开城门。庄公探知他们偷袭郑国的日期,说:“可以(除掉他)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京邑(的百姓)背叛了太叔段,太叔段逃进了鄢地,庄公(又)到鄢地讨伐他。(鲁隐公元年)五月辛丑日,太叔段出逃到共国(避难)。 (庄公)于是把姜氏放逐到城颖,并对她发誓说:“不到黄泉,(我们就)不要见面了!”不久,(庄公)又为这事后悔了。颖考叔担任颖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说这件事,(便)对庄公有所进献。庄公赏给他吃的东西,(他)吃的时候(却)把肉放在一旁。庄公问他,(他)回答说:“我有母亲,我的食物(她)都吃过了,(还)没有吃过您(赐给)的肉食,请允许我拿去送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送,惟独我没有!”颖考叔说:“(我)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庄公告诉他(自己没有母亲的)缘故,并且告诉他(自己的)后悔心情。(颖考叔)回答说:“您在这件事上忧虑什么呢?如果挖地挖到泉水,凿成隧道(你们母子)再互相见面,那谁能说不是这样呢?”庄公听从了他的意见。庄公走进隧道就赋诗:“(走进这)大隧道之中,那快乐的心情啊,(多么)美好舒畅!”姜氏走出(隧道)才赋诗:“(走到这)大隧道之外,那快乐的心情啊,(多么)和好欢快!”于是恢复母子关系,(和睦相处)就像从前一样。 晋公子重耳之亡 这是部分的 太多了 发不出去 详见 5. 高中文言文解释 幸 1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 译文:这是我(发起的)这场战争不幸运(的地方)。 2大王亦幸赦臣(侥幸,幸而,幸亏) 译文:大王就算侥幸赦免臣下。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 译文:现在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但是你却宠爱赵王。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来) 译文:(做出)美好的姿态地站(在那里)远远地看着皇上,是希望皇上能够来到(自己的面前)。 5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希望) 译文:确实是过了很长时间还没有上报,希望还不算太晚。 兴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发生) 译文:(把)泥土堆积成山了,就要招至大风和大雨。 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发动,调发) 译文:抑制大王发动起武装的军队,使贵族和朝廷大臣人人自危,与邻邦结怨。 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复兴) 译文:大楚兴盛,陈胜为王。 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兴致) 译文:(恰好)碰到游方和尚澄源(也)来到这里,(我的)兴致就更高了。 5夙兴夜寐(起、起来) 译文:早晨起来晚上睡觉。 6事不成则礼乐不兴(作) 译文:政事不通达所以礼教和音乐都不能提倡。 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举办) 译文:政策开始通达百姓刚刚安居,荒废的各行各业等待兴办起来。2023-07-12 12:07:121
2015高考文言文翻译
1. 高考文言文原文与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陈蕃愿扫除天下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原文: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2. 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 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 何以不拜?" 答曰:" 偷,那得行礼!"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 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 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美名,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兄弟二人的名气,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于是下令召见。 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他:" 你脸上怎么出汗了?" 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又问钟会:" 你脸上怎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弈秋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 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胶柱鼓瑟 原文 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 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楚人学舟 原文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 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诗画皆以人重 王士禛 清代诗人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敦、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3. 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明史·李东阳传》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住京城。 四岁能写直径一尺的字,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抱来放在膝上,赐给果品钱钞。后来两次奉召讲解《尚书》大义,符合皇帝心意,奉诏命进京学习。 天顺八年,十八岁,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授官编修。积功晋升任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灾征求意见。李东阳摘录《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计几千言,把他呈献给朝廷。 皇帝称赞写得好。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他奉命前往祭祀。 回来后上书说: 臣奉命急行,恰好遇到大旱。天津一路,夏天的麦苗已枯,秋天的庄稼没有种,拉船的人没有完整的衣裳,扛锄头的面有饥色。 盗贼遍地,青州更加厉害。南方来的人说,江南、浙东流亡的人满路都是,户口逐渐减少,军队空虚,仓库没有十天的积蓄,官员们欠缺几年的薪俸。 东南地区是财赋出产的地方,一年的饥荒就达到了这个地步;北方地区贫弱,向来没有积蓄,今年秋天再次歉收,怎么经受得起!事变的发生,恐怕不能预料。臣如果不是经过那个地方,虽则久处官府,每天审理奏疏,尚且不能够掌握其详细情况,何况陛下高居深宫呢? 臣在道路上询问,人们都说吃闲饭的人太多,国家费用无常,差役频烦,赋税重叠。 京城土木工程频繁兴建,供役军士财物与气力都竭尽了,每次遇到上京城操练,都宁不去。权势之家豪门大族,田产跨郡接县,还在不停地请求赏赐。 亲王的封国,供给达到二三十万。游手好闲之徒,托名皇亲仆从,常常在水陆要冲和都会之地大开店铺,搜刮商税。 国家建都于北方,仰仗东南地区供给,商人惊散,大都不是很小的原因。更有织造内官,纵容群小打人,闸河官吏没有不惊骇奔逃的,商贩和穷困的老百姓到处骚动不安,这又是臣亲自看到的。 民间的情况,郡县不能知道;郡县的情况,朝廷不能知道;朝廷的情况,深宫中的皇帝不能知道。开始于容易隐瞒,形成于蒙蔽。 容忍隐瞒的祸患开始很小,被蒙蔽之后祸患就很深了。臣在山东,听说陛下因灾异多次出现,敕令群臣畅所欲言,不要隐讳。 虽然诏令多次下发,奏章都陈述了,而事情关涉内廷、贵戚的,动不动就被牵制,长年累月,都被遏制罢除。臣实在担心,今天所说,又成为空文。 请求选取从前朝廷内外的条奏,详细加以选择采纳,绝对有必要施行。 皇帝赞赏叹息,都交给有关部门。 这时,皇帝几次召集阁臣当面商议政事。李东阳与首辅刘健等尽心进献忠言以供皇帝采纳,对于时政的阙失必定尽言极谏。 李东阳精于古文,内阁中奏章多交托给他草拟。奏疏发出,天下传诵。 4. 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 何以不拜?" 答曰:" 偷,那得行礼!"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美名,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兄弟二人的名气,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于是下令召见。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他:" 你脸上怎么出汗了?" 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又问钟会:" 你脸上怎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弈秋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胶柱鼓瑟 原文 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楚人学舟 原文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诗画皆以人重 王士禛 清代诗人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敦、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5. 高中文言文翻译 王蓝田性急① 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②,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③,又不得,瞋甚④,复于地取内口中⑤,啮破即吐之。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⑥:"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⑦?" 注释 注释 ①本篇写王述吃鸡蛋时急躁而可笑的行为。 原属《忿狷》第二则。 王蓝田,王述,字怀祖,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袭封蓝田侯。官至散骑常侍、尚书令。 ②箸(zhù助):竹筷。刺:探取,夹取。 ③仍:于是。屐:古人穿的一种木制鞋,鞋底由木齿支撑。 (zhǎn展):踏,踩。 ④瞋(chēn抻):怒。 ⑤内:通"纳",放入。 ⑥王右军:王羲之,字逸少。 曾任右军将军。 ⑦"使安期"三句:使,假使。 安期,王述父王承的字。王承曾任东海内史、从事中郎。 豪,通"毫"。当时士族名士尤重从容不迫,故王羲之对王述性急有此贬评。 王蓝田性急翻译 王蓝田(王述)性情急躁。 有一次吃鸡蛋,他拿筷子去叉,没叉着,顿时大怒,拿起鸡蛋就扔到地上。 鸡蛋着地后滴溜溜地转个不停,王蓝田又下地去用木屐的齿碾鸡蛋,还没碾着。王蓝田气疯了,把鸡蛋从地上拣起放到嘴里,嚼烂了就吐了出来。 王右军(王羲之)听说此事大笑道:" 即使安期(王蓝田父亲王承)有这个脾气,也没什么值得可取的,何况是王蓝田呢 。 6. 2015年高考文科语文要求背的古诗词,文言文有哪些 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一)古文(12篇) 论语(《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篇章) 寡人之于过也 《孟子》 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到“用心躁也”) 《荀子》 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从“廉颇曰”到“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报任安书(节选: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滕王阁序并诗(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岂效穷途之哭”) 王勃 师说 韩愈 阿房宫赋 杜牧 秋声赋(节选:从“余曰”到“物过盛而当杀”) 欧阳修 六国论(节选:从“齐人未尝赂秦”到“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 赤壁赋 苏轼 (二)古诗词曲(12篇) 渔父 《楚辞》 蜀道难 李白 登高 杜甫 琵琶行 白居易 锦瑟 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念奴娇u2022赤壁怀古 苏轼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永遇乐u2022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长亭送别 (【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 王实甫 7. 虞漙字允源 虞漙字允源,这句话意为有一个人,姓虞名溥,字允源。 原文: 虞溥字允源,高平昌邑人也。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 溥从父之官,专心坟籍。郡察孝廉,除郎中,补尚书都令史。 稍迁公车司马令,除鄱阳内史。大修庠序,广招学徒,移告属县日:“学所以定情理性而积众善者也。 请定于内而行成于外,积善于心而名显于教,故中人之性随教而移,善积则习与性成。唐虞之对,皆比屋而可封,及其废也,而云可诛,岂非化以成俗,教移人心者哉!自汉氏失御,天下分崩,江表寇隔,久替王教,庠序之训,废而莫修。 今四海一统,万里同轨,熙熙兆庶,成体息乎太和之中,宜崇尚道素,广开学业,以赞协时雍,光扬盛化。”乃具为条制。 于是至者七百余人。溥乃作诰以奖训之,日:文学诸生皆冠带之流,年盎志美,始涉学庭,讲修典训,此大成之业,立德之基也。 夫圣人之道淡而寡味,故始学者不好也。及至期月,所观弥博,所习弥多,日闻所不闻,日见所不见,然后心开意朗,敬业乐群,忽然不觉大化之陶己,至道之入神也。 故学之染人,甚于丹青。丹青吾见其久而渝矣,未见久学而渝者也。 夫工人之染,先修其质,后事其色,质修色积,而染工毕矣。学亦有质,孝悌忠信是也。 君子内正其心,外修其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文质彬彬,然后为德。夫学者不患才不及:而患志不立,故日希骥之马,亦骥之乘,希颜之徒,亦颜之伦也。 又日锲而舍之,朽木不知;锲而不舍,金石可亏。斯非其效乎! 今诸生口诵圣人之典,体闲庠序之训,比及三年,可以小成。 而令名宣流,雅誉日新,朋友钦而乐之,朝士敬而叹之。于是州府交命,择官而仕,不亦关乎!若乃含章舒藻,挥翰流离,称述世务,探赜究奇,使杨、班韬笔,仲舒结舌,亦惟才所居,固无常人也。 然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崇峻极,匪志匪勤,理无由济也。诸生若绝人间之务,心专亲学,累一以贡之,积渐以进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耳,何滞而不通,何远而不至邪! 溥为政严而不猛,风化大行,有白鸟集于郡庭。 注《春秋》经、传,撰《/I表传》及交章诗赋数卡篇。 (节选自《晋书·虞溥传》) 古代人在名字方面比较严格。 分为姓、名、字三个部分。姓是记住祖宗用的;名是用来区别自己与他人的,字则是对名的注释。 古人的字,也称 ”表字“,是一个人的名字的注解、补充和延伸,与名相呼应,互为表里。在中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 “字”。 有身份、有地位、有文化的人,一般都有 “字”。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有两种情况: 1、“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 2、“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韩愈,字退之。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 古人通常尊敬对方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2023-07-12 12:07:191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翻译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翻译: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语句出自魏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文章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作品原文: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翻译: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作者简介:王羲之,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后迁居山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2023-07-12 12:07:251
兰亭集序第二段中体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请用原文语句作答
原文:岂不痛哉! 翻译:怎能不悲痛呢? 第二段中体现作者情感的是“痛”字。鉴赏: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晋时阮籍的穷途而哭为其先声!2023-07-12 12:07:333
高中文言文译释对照
1. 《高中文言文张释之阅读答案及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张释之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 文帝称善。u0624从行。 上登虎圈u062c①,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u062c②,亡其实。”文帝曰:“善。” 乃止。 u0624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u062c③,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薄太后闻之,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从行至霸陵u062c④。 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 ”释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有戚焉?”文帝称善。 拜释之为廷尉。u0624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释之治问。 曰:“闻跸u062c⑤,匿桥下。久,以为行过。” 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 ”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 文帝怒,下廷尉治。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 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u0624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 称疾欲免去,惧大诛;欲见谢u062c⑥,则未知何如。卒见谢,景帝不过也。 释之事景帝岁余,年老病卒。u0624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张季之所称诵,可著廊庙。 《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近之矣。 u0624注:①虎圈:养虎的牢槛。②口辩:能言善辩。 ③司马门:汉代宫廷的外门。当时的宫卫条令规定:出入司马门必须下车,违者“罚金四两”。 ④霸陵:汉文帝为自己修造的陵墓。⑤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 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⑥见谢:见帝而谢罪。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u0624A.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 徙:迁徙,贬职u0624B.因前言便宜事 便宜:廉价u0624C.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当:判决u0624D.卒见谢,景帝不过 不过:不原谅u0624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u0624u0624A。 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u0624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B。 是法不信于民也u0624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u0624C 。人亡道,乃盗先帝器u0624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D。 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u0624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u0624。 2. 高中古文翻译 1、郑文贞公魏徵卧病不起,太宗派人前去问讯,赐给他药饵,送药的人往来不绝。 又派中郎将李安俨在魏徵的宅院里留宿,一有动静便立即报告。太宗又和太子一同到其住处,指着衡山公主,想要将她嫁给魏徵的儿子魏叔玉。 戊辰(十七日),魏徵去世,太宗命九品以上文武百官均去奔丧,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吹鼓手,陪葬在昭陵。魏徵的妻子说:“魏徵平时生活检朴,如今用鸟羽装饰旌旗,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愿望。” 全都推辞不受,仅用布罩上车子载着棺材安葬。太宗登上禁苑西楼,望着魏徵灵车痛哭,非常悲哀。 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并且书写墓碑。太宗不停地思念魏徵,对身边的大臣说:“人们用铜做成镜子,可以用来整齐衣帽,将历史做为镜子,可以观察到历朝的兴衰隆替,将人比做一面镜子,可以确知自己行为的得失。 魏徵死去了,朕失去了一面绝好的镜子。”2、鲁哀公问孔子道:“什么样的人才能录用?”孔子回答说:“那弓箭调和了才能射中目标,马儿老实驯顺了才能成为良材。 人也要忠信厚重了,然后才能发挥智能。现在有人并不忠信厚重却多智能,这样的人,不就像豺狼么,不可以和他亲近。 所以先要选择仁信忠诚的人,然后与他亲近;这之后才能对有智能的人,委以重任,所以说这叫做‘亲仁而使能"。些种录用人的方法,就是观其言而察其行,这个言便是抒发胸臆、表达情感的呀。 能够实行的人,必能说话,所以先观其言而后对照他的行为。能够用他的话对照他的行为,虽有险恶奸邪的人,也无法掩盖真实面目了。” 鲁哀公听了,说:“好!”3、楚庄王执政三年,没有发布过命令,没有处理过政事。右司马侍座,用隐语对庄王说:“有一只鸟栖息在南边的土丘上,三年不展翅,不飞不鸣,默然无声,这鸟该怎么称呼?”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用来长羽翼的;不飞不鸣,是用来观察民众的习惯。 虽然没有起飞,一飞必定冲天;虽然没有鸣叫,一鸣必定惊人。”。 3. 高中的一篇文言文翻译,分多多 宋濂, 字景濂, 其祖先是金华潜溪人, 到宋濂这一辈才迁至浦江。宋濂幼时聪敏, 记忆力强, 就学于闻人梦吉, 精通《五经》, 后又跟随吴莱学习。不久, 又在柳贯、黄氵晋门下游学, 他们两人都极推崇宋濂, 自谓不如他。元至正年间, 宋濂因举荐授为翰林编修, 但他以父母年老为由坚辞不就, 而到龙门山闭门著书。十余年后, 朱元璋攻取婺州, 召见宋濂。当时婺州已改为宁越府, 知府王显宗奉命开郡学, 故聘请宋濂及叶仪为《五经》老师。第二年三月, 由于李善长的举荐, 宋濂与刘基、章溢、叶琛一起应征来到应天, 授为江南儒学提举, 奉命讲授太子经, 不久又改撰起居注。宋濂比刘基大一岁, 两人都起于江南, 皆负重名。刘基雄健豪放, 有奇才之气, 而宋濂则自命为儒者。刘基在军中出谋划策, 宋濂则以文学之长受到朱元璋的赏识, 随侍朱元璋左右, 作为顾问。太祖曾召宋濂讲解《春秋左氏传》, 宋濂进言道:“《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 如能遵行, 则赏罚公正适中, 天下便可平定!”太祖御临端门, 口释黄石公《三略》。宋濂说:“ 有了《尚书》二《典》、三《谟》, 帝王所需大经大法便已经具备, 但愿能留意而将其讲明。” 当太祖剖符封功臣时, 召宋濂前来商议怎样封五等爵位。宋濂住在大本堂, 通宵达旦, 引鉴汉、唐前例, 择其适用部分奏报皇上。后来当上天屡降甘露时, 太祖又问其中是否意味着有灾异或祥瑞, 宋濂回答说:“天子不是受命于天,而是受命于人, 美德的基础并不是祥瑞,而是仁义。《春秋》只记灾异, 不书祥瑞,就是这个道理。”太祖的堂侄朱文正被定罪, 宋濂说:“文正固然罪当死, 但请陛 *** 谅他是你的亲人, 还是把他发配到远方为好。”太祖到方丘祭祀, 感到心绪不宁, 宋濂从容说道:“养心莫过于寡欲, 能够择善而行, 那么便可以心境清静, 身体平安。”太祖听后连连称赞有道理。太祖也常向宋濂询问帝王之学, 并问哪些书最值得看, 宋濂推荐《大学衍义》一书, 太祖于是下令把这本书的内容用大字刻在大殿两边廊壁上。不久太祖亲临西廊,众大臣也都在场, 太祖挑出《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之学中的一段, 让宋濂讲析。待宋濂讲完, 太祖便说:“ 汉武帝沉溺于方技荒谬之说, 一改汉文帝、景帝节俭之风, 民力既已疲惫, 而汉武帝还要用严刑来加以监督。如果为人之主能以仁义来治理民心, 那么异端邪说就不会传播, 而以学校来治理百姓的话, 祸乱就不会发生, 所以刑罚并不是要优先考虑使用的。”太祖又问三代国运及封疆大小,宋濂都详细作答, 并说:“ 三代都是以仁义治天下的, 故能国运长久。”朱元璋又问“: 三代以前,人们读什么书呢?”宋濂回答说“: 上古时还没有书籍, 也没有人专门讲习学问, 君主既治理百姓, 也兼教育之责, 自己以身作则, 百姓自然就已接受了教育。”宋濂曾奉命作诗咏鹰, 要在七步之内完成, 其诗中有“ 自古戒禽荒”之言, 太祖高兴地说:“ 这可是很好的进言啊!”宋濂随事朱元璋, 一向忠诚, 这些都是例子。 六年七月, 宋濂升为侍讲学士, 负责起草诰文, 同修国史, 兼赞善大夫。受命与詹同、乐韶凤修订日历, 又与吴伯宗等编修宝训。九月, 给散官定官阶职务。太祖任命宋濂为中顺大夫, 想让他处理政事, 宋濂推辞道:“臣无他长, 只要能就近侍奉皇上就已经很满足了。”太祖对他愈加看重。洪武八年九月, 宋濂跟随太子及秦、晋、楚、靖江四王到中都讲武。太祖获得地图《濠梁古迹》一卷, 派人送给太子, 并在图外题词, 命宋濂访询, 随处讲解。太子将地图拿给宋濂看, 宋濂逐一举陈, 随事劝说, 对太子很有规劝告诫作用。 第二年, 宋濂逝于夔, 终年七十二岁。知事叶以从将其葬于莲花山下, 蜀献王仰慕宋濂大名, 又将宋濂之墓移至华阳城东。弘治九年( 1496 ) , 四川巡抚马俊上奏说:“ 宋濂是了不起的大学者,述作可师, 又辅佐帝业, 功昭绩著, 却死在远戍之地, 时间已久, 坟墓都已败落,乞请皇上体恤审察。”于是, 孝宗便将此事下到礼部商议, 恢复宋濂原官职, 每年春秋两季在其所葬之地举行祭祀。正德年间, 又追封谥号文宪。 4. 高中课外全部文言文的正文和翻译 目 录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五册第六册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节选)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过秦论鸿门宴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第二册谏太宗十思疏腾王阁序师说阿房宫赋六国论游褒禅山记伶官传序石钟山记项脊轩志五人墓碑记登泰山记病梅馆记第三册卫风·氓秦风·无衣邶风·静女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并序)迢迢牵牛星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并序)山居秋暝登高蜀相书愤虞美人雨霖铃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声声慢陈情表祭十二郎文赤壁赋第四册逍遥游(节选)促织柳毅传(节选)第五册蜀道难将进酒兵车行客至旅夜书怀咏怀古迹(其三)阁夜登岳阳楼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齐人有一妻一妾奕秋第六册报任安书(节选)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屈原列传(节选)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原文: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亦去之。 译文: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泛水之南。 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 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 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 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 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 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 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 勾践灭吴(节选)《国语》原文: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乃号令于三军曰:“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大夫种进对曰:“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絺,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执其手而与之谋。遂使之行成于吴。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子胥谏曰:“不可!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三江环之,民无所移。 有吴则无越,有越则无吴。将不可改于是矣!员闻之:陆人居陆,水人居水,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夫越国,吾攻而胜之,吾能居其地,吾能乘其舟。 此其利也,不可失也已。君必灭之!失此利也,虽悔之,必无及已。” 越人饰美女八人,纳之太宰嚭,曰:“子苟赦越国之罪,又有美于此者将进之。”太宰嚭谏曰:“嚭闻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今已服矣,又何求焉?”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勾践说于国人曰:“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而又与大国执仇,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此则寡人之罪也。寡人请更!”于是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行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然后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其身亲为夫差前马。 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广运百里,乃致其父兄、。 5. 关于高中文言文18个虚词的解释及例子,还缺5个 1.【而】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于假借.(1)连词1)表并列,今译为:而且、又.例释: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注:并列关系连词两侧的词语可以调换,调换后语意不发生变化.2)表顺承,今译为:就、才、接着.例释: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3)表递进,译为:并且、而且.例释: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表转折,今译为:却、但.例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表假设,今译为:如果、假使.例释: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6)表因果,今译为:因而、所以.例释:表恶其能而不用也7)表修饰,今译为:着、地.例释: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8)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9)表方位,今译为:以.例释:三代而下,有学而不问10)表示连接的前后两部分是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张溥《墓碑记》:“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2)代词1)第二人称,今译为:你(们)、你(们)的.它与“尔”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时音近义通.例释: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勾践灭吴》.2)近指代词,今译为:此、这样.例释: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3)用作动词(有书称之为“比况词”),译为“如、好像、像”.它与“如”是同源字,在上古时读音相近,意义相通.例释:白头而新,倾盖而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新序》.(4)音节助词,不译.例释: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5)语气词,用在句尾,今译为:啊、吧.例释: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宣公四年》(6)通“耐”、“能”,今译为:能够、才能.例释:行柔而刚,用弱而强《原道训》(7)与“而”有关的复合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而后】才,方才.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既而】不久,一会儿.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墓碑记》)2.【何】本义阐析:“何”在金文中的个独体字,像人扛着戈,是“荷”的本字.后来,“何”字成了“曷”的假借字,便另造“荷”字来表示原义.另:“何”“曷”“盍”三字音同,词义相通.如,大王来何操?”《鸿宴门》;(一)用作疑问代词.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二)用作疑问副词.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例释:何敢助妇语.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例释:作计何不量(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四)何:通“呵”,喝问.例释: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何乃】译为“怎能”.例释: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何必】译为“不必”,表示反问语气.《孟子u2022梁惠王上》:“王何必曰得,亦有仁义而已矣.”【何许】译为“何处,什么地方”.《大铁椎传》:“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何其】译为“多么,怎么这样”,用疑问口气表示程度.欧阳修《伶官传序》:“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3.【乎】(一)用作语气助词.1.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例释: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2.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释: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在国乎?3.表测度或商量语气,可译为“吧”.例释: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4.用于感叹句或祈使句,可译为“啊”“呀”等.例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5.用在形容词后,含有赞叹意味.例释: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百不与焉!《泰伯》.6.用在句中的停顿处.例释:秦于是乎输粟于晋《僖公十五年》.(二)用作介词,相当于“于”,在文中有不同的翻译.例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岳阳楼记》)(乎:于)(三)可作词尾,译为“……的样子”“……地”.例释: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4.【乃】本义阐析:乃字和“汝”、“尔”、“若”、“而”等字同源,都可以充当第二人称代词,属于假借义.(一)用作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才”“这才”“就”等.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 6. 急 1.明府欲立功明义,全福远祸,不宜与之同也。 明公你要建立功绩申明大义,保全福禄远离祸害,不应该不适合跟他一起混.2.刘表辟为从事祭酒,欲妻以妻妹蔡氏。刘表征召举荐他做属官,任祭酒一职,想把老婆的妹妹也就是小姨子许配给他.3.公规密谏,前后恳至。 4.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彦,乃征为廷尉.5.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自认为活不了多久了,刚好又被贬谪,自己的理念和抱负得不到发挥.6.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吴起因此听说魏文侯贤明开明,想去给他做事.7.奇谈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相宜不能过也。8.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 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与!”曹操征讨孙权,指令曹植留守邺城,告诫他说:老子当年当顿丘县令,刚好23岁.想想那时候做的事,如今没有什么觉得遗憾的.你小子也23岁了,不能不勉励自己.9.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 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曹植这家伙做事随性而为,不去严格要求勉励自己,喝酒没有个度.10.羲之既拜护军,又苦求宣城郡,不许。等到王羲之作了护军,他又苦求宣城郡守一职,王羲之没有允许.(这句可能不太正确)11.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姓张的这个家伙在池塘边苦练书法,洗笔把水全污染变黑了.如果有人能够学他这样,未来不是没人能超越他.12.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吕不韦在邯郸做买卖的时候,碰见他,对他感到可惜,心里想:"值得拥有的好货".13.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 如今公子你有兄弟二十多,你排在中间,没怎么受到宠爱,以后肯定会被派到其他诸侯国当质子.14.上知天祥终不屈也,与宰相议释之,有以天祥起兵江西事为言者,不果释。老大知道文天祥这家伙是到底不会屈服的,和老二商量释放他.小三就说了老文在江西起兵造反的事,结果就没放.15.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 老子我身受宋家恩惠,当了个老二,你想我当二姓家奴.我呸.让我去死吧.16.尝叹曰:“知余素心者,惟中南紫阁、白阁诸峰隐者耳。虽行坐寝食,苦吟不辍。 17.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太忙了.先写这几个了.贻笑大方.哈哈。 7. 文言文翻译技巧(高中) 文言文翻译技巧: 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2023-07-12 12:07:421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原文_翻译及赏析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宋代·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 议论 , 书法赞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茧纸书写的《兰亭集序》真迹已埋入昭陵,人间还遗留下王羲之龙腾虎跃的字形。 颜真卿公改变书法创造新意,字型筋骨强健如秋日雄鹰。 徐峤之父子的书法也极其清秀,锋芒不露笔势却苍劲雄浑。 峄山上的石刻文垂示了典范,千载书法传承者是李氏阳冰。 杜甫评论书法特别看重瘦硬,这样的观点我不能够听凭。 书法无论短长肥瘦各有姿态,玉环肥飞燕瘦能说哪个不美丽绝伦! 湖州太守真是好古博雅,不惜花费金钱求购断石残碑刻文。 亭中有龟形碑座,壁上镶嵌著螭龙雕刻,白昼静书斋空,只听拓碑声响登登。 你把奇妙的拓片赠给友人走遍吴越,风雅事在朋友间夸奖谈论。 写信来求诗要我亲自书写,于是我手执狼毫写在了名纸剡藤。 后来人看待今天正像今人回顾往昔,过眼的百世光景不过是风中之灯。 将来人们也会像当年的刘郎怀念贺监,遗憾没和我们坐在同时好表示内心崇敬。 创作背景 神宗熙宁五年(1072),苏轼的友人孙觉建亭于吴兴府第中,以收藏古碑刻法帖,命名为“墨妙亭”,同时向苏轼求诗题咏。时诗人任杭州通判,作此诗并亲手书写以赠孙觉。 赏析 这首诗评价和赞扬了前人的多种碑帖,阐述了作者自己的书法美学思想,称颂孙莘老做了一件大好事。在写怍方法上,主要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并在叙述和议论中尽可能运用一些比喻,把抽象的概念变为具体的形象。 诗的前八句赞扬王羲之、颜真卿、徐家父子、李斯、李阳冰等书法大家的碑帖。据吴兴的史料记载,墨妙亭中收藏的碑目不下几十种。这里只是举比较突出的,也是诗人比较喜欢的几种作例子。一、二句说,王羲之用茧纸书写的《兰亭序》的真本,已为唐太宗殉葬,被埋进昭陵了,但他遗留下来的墨述还是像“龙跳天门”一样,笔力造劲矫健。三、四句说,颜鲁公的书法学古不泥古,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敢于大胆创新。他写出来的字有如秋鹰一样,笔力瘦劲。《书苑菁华》中说:“凡书通则变,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至于颜真卿等,皆得法后自变其体,若执法不变,号为奴书。”颜书不为古法所限,敢于突破唐初的墨守成规,”创新的风格,苏轼对这一点是给予高度评价的。苏轼早年学二王,晚年学颜真卿。他对王羲之、颜真卿是很佩服的。这两句诗再次证实了这一点。五、六句赞扬徐浩父子,认为他们的字锋棱藏在笔画中,有很强的力度感。七八句说,李斯的《峄山碑》虽然原碑焚毁了,但还有后人传划刻的,规范还在;他的笔法还破千年以后的李阳冰继承下来。从以上二列举的几种碑帖看,诗人显然认为,中国的书法,是有继承有发展的。 “杜陵评书瘦硬”以下四句,诗人阐述自己的美学思想。杜甫在《李潮八分小篆歌》中有“书贵瘦硬方通神”之句。诗人不赞同杜甫的这个见解。他说:这个观点不公允,我不能以此为标准去评论别人的书法。高个、矮个,胖的、瘦的,各有各的神态,就像体态丰腴的杨玉环和苗条瘦弱的赵飞燕一样,各有各的风姿,谁也不敢说她俩哪个长得不漂亮。在这里,诗人明确主张:书法艺术的风格应该多样化,不应强求一律。 “吴兴太守真好古”以下八句,赞扬孙莘老建造墨妙亭一举。诗人写道:这位吴兴太守是个真正喜欢古人墨迹的人;他把那些残缺不全的碑都买下或摹写证缣缯上。亭中摆放著刻作龟形的碑座,墙上挂著的字迹,像古代传说中的螭一样奇形怪状;空斋中白天都显得非常寂静,只能听到敲打石碑时发出“登登”的响声。这些雄奇的墨迹在江浙一带流传开来,亲朋好友之间都夸奖王莘老做了一件好事。他给我写信要求我作一旨诗,并且要我书写好。为此,我才用粟尾笔把它书写往剡溪纸上。这两句点题。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用。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生之臣,则知其有狷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宋代·苏轼《贾谊论》 贾谊论 宋代 : 苏轼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 展开阅读全文∨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之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纡郁愤闷,趯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哭泣,至于夭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文观止 , 议论 , 写人壮志难酬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宋代·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比著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送别 , 感慨议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宋代·苏洵《六国论》 六国论 宋代 : 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 展开阅读全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古文观止 , 高中文言文 , 议论 , 历史借古讽今2023-07-12 12:07:491
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中的通假字翻译
后人看如今的人 也像如今的人看以前的人 通假字应该是尤 像 仿佛的意思2023-07-12 12:07:571
兰亭集序翻译及原文
兰亭集序翻译及原文如下: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译文: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饮酒一杯,咏诗一首,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这一天,清明爽朗,和风习习。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拘束,自由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恬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等到(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产生。过去感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文章而感叹悲伤的,不能明白于心。本来就知道,那种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命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抄录他们做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由缘,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聚会的诗文。2023-07-12 12:08:24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魏晋王羲之《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集序》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2023-07-12 12:08:43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及赏析
文言文的存在使我们更加相信我国文化底蕴的丰厚,中华民族文化的强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集序赏析 本文是一篇书序。文章先序兰亭修楔事,因修禊而“群贤毕至”,实际上是说明做诗的缘由;有用“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描写了作诗时的情景,指明了《兰亭集》是一部游宴诗集,有众多的作者,诗是即席之作;结尾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说明成书的经过,又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指出本书的意义。同时,作者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全文共分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 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 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几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优,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子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 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殇”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主义的清谈,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且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殇”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2023-07-12 12:09:091
兰亭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2023-07-12 12:09:17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集序翻译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2023-07-12 12:09:41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在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不知老之将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将至)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兰亭集序》注释: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会:集会。 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毕,全、都。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这一天。 惠风:和风。 和畅,缓和。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骋:使······奔驰。 极:穷尽。 信:实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趣(qǔ)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静躁:安静与躁动。 暂:短暂,一时。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作品赏析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暂,盛事不常,紧承上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 怏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其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忧,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子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殇”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主义的清谈,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且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殇”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简介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书《兰亭集序》等。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2023-07-12 12:09:571
兰亭序翻译及原文
兰亭序翻译:永和九年,即癸开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闹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项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兰亭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2023-07-12 12:10:05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及注释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注释:永和:东晋皇帝司马鹏(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暮春:阴历三月。暮,晚。会:集会。会稽:郡名,今浙江绍兴。山阴:当时的县名。修禊事也:(为了)做禊事。禊:一种祭礼。古时以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为修禊日。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毕至:全到。毕,全、都。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咸:都。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激湍:流势很急的水。映带左右:辉映围绕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是日也:这一天。惠风:和风。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所以:用来。骋:放开,敞开。极:穷尽。信:实在。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面对面。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取舍各不相同。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静躁:安静与躁动暂:短暂,一时。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不知老之将至: (竞)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所之既倦: (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向:过去、以前。陈迹:旧迹。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期:至,及。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喻:明白。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2023-07-12 12:10:361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之兰亭,修契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已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附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相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无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掉,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翻译: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2023-07-12 12:11:021
《兰亭集序》(王羲之)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 王羲之 系列:高中古诗词大全 兰亭集序 原文 永和(1)九年,岁在癸gui(三声)丑,暮春(2)之初,会于会(kuai)稽(3)山阴之兰亭,修禊(xi)(4)事也。群贤(5)毕至(6),少长(zhǎng)(7)咸(8)集。此地有崇山峻岭(9),茂林修竹(10),又有清流激湍(11),映带(12)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水(13),列坐其次(1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5),一觞一咏(16),亦足以畅叙幽情(17)。 是日也(18),天朗气清,惠风(19)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0),所以(21)游目骋(22)怀,足以极(23)视听之娱,信(24)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5)。或取诸(26)怀抱,晤言(27)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28)。虽趣舍万殊(29),静躁(30)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31)自足,不知老之将至(32);及其所之既倦(33),情随事迁(34),感慨系之(35)矣。向(36)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7),犹不能不以之兴怀(38),况修短随化(39),终期(40)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1),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2),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 dao)(43),不能喻(44)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45)。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46),录其所述(47),虽世殊事异(48),所以兴怀,其致一也(49)。后之览者(50),亦将有感于斯文(51)。 注释 1、永和:晋穆帝年号,345—356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3、会(kuai)稽:郡名,包括今浙江西部、江苏东南部一带地方。山阴:今浙江绍兴。 4、修禊(xi):这次聚会是为了举行禊礼。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5、群贤: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6、毕至:全到。 7、少长: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 8、咸:都。 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0、修竹:高高的竹子。 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2、映带:映衬、围绕。 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 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 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18、是日也:这一天。 19、惠风:和风 20、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1、所以:用来。 22、骋:奔驰,敞开。 23、极:穷尽。 24、信:实在。 25、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引起下文的助词。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的短暂。 26、取诸:从……中取得。 27、晤言:坦诚交谈。《晋书·王羲之传》、《全晋文》均作「悟言」(「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亦通。一说,对面交谈。 28、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29、趣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趋向,取向。舍,舍弃。万殊,千差万别。 30、静躁:安静与躁动。 31、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 32、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3、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4、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35、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36、向:过去、以前。 37、陈迹:旧迹。 38、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39、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0、期:至、及。 41、死生亦大矣: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语出《庄子·德充符》。判断句。 42、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43、临文嗟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4、喻:明白。 4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 46、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47、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48、虽世殊事异: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虽,纵使。 49、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0、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1、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古今异义】 列坐其次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1 次第较后;第二。 2 次要的地位。 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 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如:亦将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或取诸怀抱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如:或取诸怀抱 今义: 1抱在怀里; 2 胸前; 3 心里存著; 4 打算。 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以为 古义:把……作为。如: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今义:认为。 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 古义:1表凭借,用来。如:所以游目骋怀; 2……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1表因果关系的连词;2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俯仰一世 俯仰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如:俯仰一世 今义:低头抬头 俯察品类之盛 品类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如:俯察品类之盛 今义:物品的种类 【句式】 古汉语句式: a)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b) 倒装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于+宾语 状语后置);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 ,状语后置);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c)省略句:引(之)以为流觞曲水 Ⅰ【词类活用】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少,年龄轻的人,长,年龄大的人。均是形容词作名词。贤,贤德之人,形容词作名词。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名词作动词,等同,把……看作一样。 3齐彭殇为妄作。「齐」字形容词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Ⅱ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1映带左右 环绕 2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 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 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6、修守战之具 整治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ī )年之后 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 (七)之 (1) 动词,往,到达。例:所之既倦。 (2) 代词,回指上文中的事。例:以之兴怀。 (3) 结助,取消句子独立性。例:夫人之相与。 (4) 结助,定语标志。例:极视听之娱。 (5) 音节助词,衬足四个音节。例:暮春之初。 【通假字】 趣舍万殊 「趣」通「取」 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 "由"通"犹",像 【涉及成语】 群贤毕至、崇山峻岭、放浪形骸、情随事迁、感慨系之、游目骋怀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著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2023-07-12 12:11:321
高一文言文《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zhǎng)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摆布,引觉得流觞(shāng)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不美观宇宙之年夜,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分歧,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伤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痕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前人云:“死生亦年夜矣”(41),岂不痛哉! 每览前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jiēdào),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春秋年夜的小的都聚积在这里。兰亭这处所有高峻的山岳,强大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亮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抱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枚举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吹奏音乐的盛况,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酣畅论说幽深内藏的激情了。这一天,天色晴朗,空气清爽,和风暖和,仰首不美观览到宇宙的浩荡,俯看不雅察看年夜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伸展视力眼光,坦荡襟怀胸襟,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其实很欢愉。 人与人的交往,很快就渡过了生平,有的人在室内长谈自己的理想襟怀胸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快乐喜爱的事物,依靠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纵容无羁地糊口。虽然各有各的快乐喜爱,舒适与躁动各不不异,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应欢快时,一时感应自得.感应欢快和知足,(竟然)不知道衰宿将要到来。等到对获得或喜爱的工具已经厌倦,激情跟着事物的转变而转变,感伤随之发生。曩昔所喜欢的工具,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激发心中的感应,况且寿命长短,听年夜造化,最终必然都要消亡!前人说:“死生事实ue291下场是件年夜事啊。”怎么能不让人哀思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伤的原因,其启事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感喟哀伤,不能年夜白于心。原本知道把死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折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那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工作分歧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惟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此次会议的诗文有所感伤。2023-07-12 12:11:381
兰亭集序一句一翻译及注释是什么?
兰亭集序一句一翻译:1、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译文: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2、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译文: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3、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译文: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4、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译文: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5、原文: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译文: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6、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文: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7、原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译文: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尽管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注释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年—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支遁等名士共四十一人在兰亭集会,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会:集会。3、会[kuài]稽:郡名,今浙江绍兴。山阴:今绍兴越城区。4、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5、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6、毕至:全到。毕:全、都。7、少长:年少的年长的。指不同年龄的社会名流。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是长。少长:形容词做名词。8、咸:都。9、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10、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长,引申为高。11、激湍:流势很急的水。12、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13、流觞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14、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15、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16、一觞一咏:喝点酒,作点诗。17、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18、是日也:这一天。2023-07-12 12:11:471
兰亭序集的翻译和内容谁知道?
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翻译: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在)三月上旬(的某一天),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讲解:“永和九年”是用年号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帝王确立的年号加上序数词纪年;“癸丑”是用干支纪年法纪年,即使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依次组合(甲子-乙丑-丙寅-等)来纪年;这一年为东晋穆帝确立“永和”这一年号的第九年,也是“癸丑”年。两种纪年方法一般单用,这里叠用有清晰纪年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要算是音韵上的作用。“暮春”是用孟仲暮纪月法纪月,即:三月。“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状语后置。“禊”为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清除不祥的祭祀。《兰亭集序》还有个别称叫“禊帖”。鉴赏:一语道尽时地事也。原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翻译:有贤德的人都来(到这里),年轻的、年长的都(在这里)会集。讲解:“贤”“少”“长”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有贤德的人”“年轻的人”“年长的人”;“至”“集”后都省略了介宾短语“于此”,作状语。鉴赏:八字写尽来人,更写尽修禊之盛事。原文: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翻译: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讲解:“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三个短语都使用了互文的修辞,翻译时都需要调整。“映”为动词“辉映”,“带”为致词“环绕”,其后省略了介词“于”。鉴赏:二十字写尽幽美环境。原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翻译:(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人们)在它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饮一杯酒,赋一首诗,也足够用来痛快地表达幽雅的情怀。讲解:“引”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清流激湍”;“以”为承接关系的连词,不译;“列坐”后省略了介词“于”;“一觞”“一咏”为动词性短语“饮一杯酒”“咏一首诗”;“以”为介词“用来”。鉴赏:三十字写尽饮酒赋诗之盛况。原文: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翻译: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微风和暖。鉴赏:一张一弛,此为弛。原文: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翻译:抬头观望辽廓的宇宙,低头品察繁盛的事物,所用来放眼四望、舒展胸怀的(景观),(都)足够用来让人尽情享受视听的欢乐,实在快乐啊!讲解:“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品类”为名词“世间万物”;“所以”为固定结构“所用来……的景观”,“极”为动词“尽情享受”。鉴赏:此为“游”,有景物、有游踪。第二段: 原文: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翻译: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就是)一生。 讲解:“夫”为助词,不译。“之”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俯仰”用两个动作表示时间短暂。鉴赏:所有的生命感悟实自一“夫”字始。原文: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翻译:有的人从自己的情趣思想中取出一些东西,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通过寄情于自己精神情怀所寄托的事物,在形体之外,不受任何约束地放纵地生活。 讲解:“诸”为合声词“之于”,“之”代所言内容,“于”与其宾语“怀抱”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晤言”“放浪”后省略了介词“于”,“于”与其宾语组成的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因”为介词“通过”,与其后面“寄所托”一起形成介宾短语作了状语。鉴赏:读此句有“物喜”“己悲”之感。魏时的弥衡,西晋时的刘伶等人为典型代表。此实为政治黑暗,残害屡起时,文人生活的畸变。原文:虽趋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翻译:虽然(人们的人生)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也不相同,但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暂时得意,快乐自足,竟不知道衰老即将到来;待到他对于自己所到达的地方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就会随之而来。讲解:“取”有两解,一为“趣”,一为“取”,这里取“取”意。“欣于所遇”为典型的介宾短语作状语的倒倒装句,“所遇”为名词性的所字短语。鉴赏:此境而有此感,古今同也。原文: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翻译:以前感到欢快的事俯仰之间已经变为陈迹,仍然不能不因此产生感慨,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终将以生命的结束为最终结局。 讲解:“之”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助词“的”,在句中译为状语,实因古今汉语习惯不同;“之”为代词,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情况;“修”为形容词“长”;“期”为“以……为最终结局”;“尽”为“生命的结束”。鉴赏:生命之痛感由此而出也!原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翻译: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 鉴赏:千古同此一叹!原文:岂不痛哉!翻译:怎能不悲痛呢? 鉴赏:此痛感为文学史上最初的痛感!西晋时阮籍的穷途而哭为其先声!第三段: 原文: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翻译: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 讲解:“合契”:古代的契分为两半,各执其一,相合为信。“喻”为动词“说明”;“于怀”介宾短语作为后置了的状语。鉴赏:此为阅读之真境界!原文: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翻译:(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 讲解:“一”“齐”为意动用法,意为“把……看作一样”。鉴赏:生命之痛更加重一层哲学感矣!原文: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翻译: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讲解:“之”为主谓之间的结构助词,不译。鉴赏:生命之痛更加一层厚重的历史感矣!原文: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翻译: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 讲解:“时”为“当时的”,指“参加这次聚会的”;“其”为人称代词“他们的”。鉴赏:补录兰亭集之成因,实因生命之感,实因修禊始也!原文: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翻译:即使时代不同情况不同,但人们的情致却是一样的。 鉴赏:补录兰亭集之理论依托。原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翻译:后代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生死这件大事吧。 鉴赏:补录兰亭集序之目的,其间显示着极其强大的自信心 要是不详细,欢迎继续追问要是能帮到你 别忘了采纳哈希望能帮到你 O(∩_∩)O~加油2023-07-12 12:1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