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吴起失败了?

2023-07-13 05:47:33
共1条回复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吴起变法是战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变法行动,发生在楚国,但是吴起变法却也是古代历史上众多失败的变法之一。我们都知道,变法必然是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的,他们面对这样的局面,即便是当时没办法发作,也一定会找机会阻止变法,这一点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的就在于两次变法的最后结局,虽然两个人都因为变法而死,但是变法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结果。

1.吴起变法简介

吴起变法,指在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但在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最后吴起被射杀,变法以失败告终。

吴起推行变法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富国强兵的作用,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然而,吴起变法触动了权贵集团的利益,遭到旧贵族的反对。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病死,旧贵族发动叛乱,包围王宫,用乱箭射死了吴起,变法运动宣告失败。楚肃王继位后,按律法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吴起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经过变法运动,楚国经济、军事等方面得到一定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尤其是在军事上,主要表现为:

向北伐魏救赵,收复了被三晋占领的陈国、蔡国故地,将势力扩展到黄河岸边;向南,平定百越,疆域拓伸至江南,占有洞庭、苍梧之地。

当时,诸侯各国皆畏服楚国,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诸侯”。此外,其变法的思想和理念,也间接地影响了秦国的商鞅变法。

2.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

首先来谈谈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之间的相同点。

其一、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都是发生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变法,变法的整体环境是一致的;

其二、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都是在国力较弱,列国屡屡入侵的情况下进行的,君主空有抱负却难以施展,受制于旧制度和旧贵族势力的影响;

其三、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都是非本国人主持的变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功,但最终变法者却没有落得好下场,死于旧贵族之手。

其次来看看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之间的不同点。

其一、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所发生的地点是不同的,吴起变法发生在楚国,而商鞅变法是发生在秦国。

其二、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在执行度上是不同的,吴起变法虽然是破旧制、破除封建贵族,但一定程度上来说,吴起变法没有商鞅变法来的更为彻底,比如说在商鞅变法中是严禁买官的,而在吴起变法的制度之中,只是严禁了重要官位的买卖,一般官位还是可以进行私下买卖的。

其三、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的结果是不同的。吴起变法随着楚悼王的逝世,吴起被旧贵族杀害而终结,虽然对国力有一定的作用,但最终还是停滞不前。商鞅变法中,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但商鞅之法并没有因为秦孝公和商鞅的死亡而停止,相反地得到了更为彻底的推广。

3.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

吴起变法,作为历史上著名的一场变法运动,但它的持续时间却短的还来不及追忆便结束,那么吴起变法为何时间会这么短,吴起变法为何最终以失败告终,吴起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呢?

谈到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就不得不提到吴起这个人了。吴起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吴起,出生于前440年,诞生的国家是卫国,他的一生侍奉过三个国家的君主,分别是鲁国、魏国和楚国。吴起出生家庭大富大贵,可以说他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而且他一心希望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所以在他小时候就耗费了很多金钱用来谋求官职,但最后却败光了所有的家产,吴起杀死了讥笑他的人,并逃亡鲁国,正式开始了他的为政之路。从这点上来看,吴起是一个生性极为残暴的人,而且极为记仇,这是变法者的人物性格。

那么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如下总结:

其一、吴起是一个空降兵,他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楚国人,而是从魏国逃亡到了楚国的,所以他在楚国没有根基,有的只是国君的支持而已;

其二、吴起变法算是一场强制性推行的变法,为了这个变法,吴起得罪了太多的权贵,可以说吴起在变法之中树敌太多;

其三、吴起并没有依托于百姓,虽然他为了楚国百姓谋得了很大的晋升空间。

综上三点,吴起变法注定了会走上失败之路,依托于国君,当国君去世之后,旧势力的反扑是极其巨大的,吴起最终也死于旧势力之手。

相关推荐

吴起变法是什么?

百度下就知道是什么了。一、均爵平禄二、 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使他们不能徇私情,因私废公三、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四、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五、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六、加强军事力量。
2023-07-13 04:41:053

吴起的变法内容是什么?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其内容概括说来:一是“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收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即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凡已传三代的封君,国家收回爵禄,将原受封的土地收归国有,疏远的公族一律不再享受王室的特权,同时还把一些旧贵族迁往地广人稀之处开垦荒地,把从以上各方面节省下来的经费财物用来抚慰供养战斗之士。二是“叨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即彰明法制,详定律令,裁减冗官及无能的官吏,并削减留任官吏的俸禄,“以奉选练之士”,增加国家的兵力,加紧士卒的训练。三是:“要在强兵,破驰说之盲从横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即斥逐高谈纵横之术的游说之士,禁止私门请托,把全国的思想和舆论统一到“强兵”的主要方面来。吴起的变法进行得雷厉风行,大大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使国力日渐强盛起来。于是,楚国向外扩张,南平百越,北并陈、蔡,阻挡韩、赵、魏南进之势,西伐秦国,疆域大为扩展。公元前381年,魏国进攻赵国,赵向楚求救。楚国派兵攻魏救赵,大败魏军。这时楚国的势力已北抵黄河,南至苍梧(今广西北部),达到全盛时期。吴起变法,逐步使楚国国富兵强,但也严重地侵犯了王公贵族的利益,“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公元前381年,支持变法的楚悼王病死,旧贵族乘机作乱,围攻吴起。吴起逃至楚悼王尸体旁,伏尸躲避,最后被乱箭射死。旧贵族还不罢休,竟把吴起的尸体绑在几辆马车上,车裂肢解,以泄愤解恨。楚太子熊臧继位,又借旧贵族箭射吴起时射中悼王的尸体大做文章,令楚国新的令尹,将参与射杀吴起的70余家旧贵族夷宗灭族。吴起死于公元前381年,早于商鞅之死43年,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立志改革而牺牲的第一人。吴起死后,变法停止,楚国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2023-07-13 04:41:181

吴起变法 (前386年-前381年)

吴起变法 (前386年-前381年)吴起变法,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于公元前386年—前381年,任命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为令尹,实行变法。吴起变法主要内容: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吏民众都明白知晓。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让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效力。禁止私人请托,统一楚国风俗。废除“两版垣”,改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荆州市西北)。吴起变法后,楚国在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发动兵变攻杀吴起。吴起趴在楚悼王的尸体上,贵族们在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尸体。楚肃王继位后,按律法把射杀吴起同时射中楚悼王尸体的人全部处死,受牵连被灭族的有七十多家。
2023-07-13 04:41:251

简要概括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

吴起变法是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于公元前386年至前381年,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以失败宣告告终。经过变法,楚国国力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 吴起变法主要内容: 1、均爵平禄; 2、 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不能徇私情; 3、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 5、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
2023-07-13 04:43:261

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 楚国吴起变法简介

  吴起变法是战国时期,吴起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其主要内容有:  一、对无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实行均其爵、平其禄的政策,对立有军功和其他有功人员,则授予爵禄,以提高将士的积极性。  二、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剥夺王室贵族的权威,使他们不能徇私情。还主张节省费用,奖励耕战,削减无用的开支。  三、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对于有功的将士给予厚重的奖励,同时建设国都,增强首都的防卫能力。   吴起变法使楚国经济、军事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国力逐渐强盛。
2023-07-13 04:43:331

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揭示了吴起是在哪个国家进行的变法

吴起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战国初年,历史上有一次大变革,就是吴起变法。那么吴起变法是一场怎样的改革,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对当时的国家意味着什么?吴起档案馆吴起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楚道王在位的时候。其历史背景是楚国国力衰弱,楚道王有心强楚,实则有心无力。适逢吴起到楚,一场改革迫在眉睫。这次改革的名字叫做吴起改革。吴起改革的主要内容由以下四部分组成,具体如下:第一,这是吴起变法中最重要的一条,即君爵平陆。这篇文章的主要意思是贵族的世袭爵位是聪明地传了三代的。如果三代都没有任何建树,那么这个世袭的头衔就被取消了。这一法令的颁布,在一定意义上有效地遏制了权贵贵族的权力,使国家的中央集权重新回到楚国君主手中。第二,废除无用的官职,降低所有现任官员的薪水。官员只有表现好,工资才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这一措施颁布后,国库的空账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挂钩。第三,加强军事力量建设,增加国库对军队建设的投入,对有功官兵给予重奖,无效贵族逐渐衰落。在这种措施下,将鼓励更多的人参加国家军队。国家只有在军事力量强大之后,才能扭转现有的局面,不再惧怕别国的欺凌。第四,纠正用钱买官的陋习。不允许用金钱交易重要职位,让有才能的人施展抱负,让朝廷大臣名副其实。吴起变法是在哪个国家?吴起,后人常称他为孙武。可见吴起的战斗能力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那么吴起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呢?吴启都会在哪些国家待过?吴起在哪个国家变法?吴起变法后国家有没有一定程度的改变?让我们回到历史,重温吴起变法。吴起改革吴起的人生经历颇为曲折和艰辛。吴起历经千难万险,投奔楚国,楚道王成了吴起的伯乐。他认出了吴起的千里马,吴起领导了楚国的变法。历史上称为吴起变法。可见吴起变法所在的国家是楚国,那么吴起是如何来到楚国并主持楚国变法的呢?吴起,魏人,在魏国无所作为,所以倾家荡产。他把嘲笑他的人都杀了,来到鲁,在这里他的才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施展。但是齐国和鲁国打仗的时候,鲁国的国君对于要不要任命吴起为大将军犹豫不决,但是因为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所以犹豫不决。吴起为了在仕途上获得升迁,持刀砍伤妻子,换来了一条命。虽然在吴起的指挥下,鲁国打败了齐国,但众人的指责让鲁国君主不敢委以重任。无奈之下,吴起身去了魏国。在魏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吴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由于他对高真的贡献,遭到了国君的憎恨,吴起只好连夜逃命,来到了楚国。当时楚国的形势比较困难。楚道王觉得吴起是个人才。吴起一来到楚国,楚道王二话不说就把国家治理的权力交给了吴起,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带领楚国走出衰落的状态。可以说楚道氏王是一位非常令人敬佩的君主。他敢用吴起,也不怕是因为他的个人风格。吴起没有辜负楚道王的嘱托。根据楚国的实际情况,他展开了一系列的政治行动,颁布了一个又一个的政令。在吴起变法期间,楚国的国力比以前发展了几倍。吴变法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一场革命,从开始到结束,要经历一个时期。那么,吴起变法是什么时候进行的呢?吴起变法持续了多久?吴起改革按照时间线索可以划分多少个时间段?读经,一起分析答案。吴起雕像吴起变法始于公元前386年,结论是公元前381年,正常的变法运动持续了近6年,其间经历了许多波折。在楚国权贵的压力下,吴起肩负着楚国国君的期望和信任,冲破重重阻碍和困难,一步一步地推行变法运动中的重点。最后楚国内外势力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曾经弱小的楚国变得强大起来。吴起正常的变法运动持续时间太短。虽然在楚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当其推动者和支持者彻底消亡后,变法运动失去了发展和实施的动力,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熊逸死后,政治改革家吴起受到楚国旧势力的打击。在吴琪成为临时之前,他还在想怎么减少阻力,于是躲在了熊逸的身上。在他最终去世之前,他指责旧贵族的不尊重行为,这使得继任的君主成功地根除了旧势力。但后期的变法运动,没有了吴起和他的领导,流于形式。如果这场变法运动能持续得久一点,楚国可能会成为全国的霸主。
2023-07-13 04:43:391

吴起变法是什么意思

公元前382年,吴起正式担任令尹后,楚国朝中一下子炸开了锅。这小子,初来乍到,何德何能,大王竟给他封这么大的官。面对满朝的流言蜚语,楚王不为所动,他郑重的告诉吴起:楚国的军政,就此托付给令尹您了。吴起也毫不谦让,一上任,就雷厉风行的进行变法——史称吴起变法。变法,其实就是改革,在战国时期颇为流行。之前的李俚,后来的商鞅,都进行过变法。和他们相比,吴起变法的内容最少,名气最小,时间最短,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不起眼的变法运动。当然,他的变法也有显著的优点:见效最快。其他人变法,少说花个三五年,更多的是十年八年甚至十几年。而且变来变去的,还不一定有效。吴起变法从推行到见效花了多久?一年!是的,你没有看错,楚国在吴起变法的推动下,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脱胎换骨,强势崛起。他是怎么做到的?这一点,我们只需看下具体的变法内容。从吴起变法的资料来看,共分为四大总纲,另附有许多实施细节。鉴于本文篇幅有限,在这里我只用八个字简单概括。打压贵族,整肃军队。三毛钱的药同样能治病,简单并不代表就没效果。吴起的速成型变法,对当时的楚国,可算是对症下药。在战国诸强中,楚国的君权最弱。很多贵族平时都逍遥法外,就算是楚王,有时也拿他们没办法。更严重的是,楚国还是历史上君主被弑几率最高的国家。比如楚悼王的老爸——楚声王,就被人稀里糊涂的给暗杀掉了。随便一个盗贼就敢杀国君吗?必然是楚国的贵族在暗中搞鬼。楚国历代国君,被各种暗杀活动搞得焦头烂额,特意立下一条法律:楚王死后,凡用兵器触碰到王尸的,一律处死,并罪及三族——不管是谁杀的我,只要对我亮过刀子,一律咔嚓。这就是所谓的白色恐怖。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那些楚国的贵族们。吴起身处如此环境下,却毫不畏惧。他的变法工作一启动,很快就罢免了许多混饭吃的世袭贵族和官员们;不仅如此,即使有些人立过功,不在被免职的名单内,吴起也将他们的封地和俸禄一压再压。至于那些平日横行乡里,无法无天的败类,他同样快刀斩乱麻:直接全部发配到南海去搞扶贫!
2023-07-13 04:43:581

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

关键词:商鞅变法、吴起变法、贵族势力、温水煮青蛙、后继者 让我们先来为这次的两位主人公做个简历: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一说菏泽市定陶区)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吴起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在楚国时,曾主持“吴起变法”。后因变法得罪贵族,遭其杀害。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今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梁庄镇)人,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后因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获封商于十五邑,号为商君,故称之为商鞅。 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经济上商鞅主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军事上商鞅作为统帅率领秦军收复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继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其尸身被带回咸阳,处以车裂后示众。商鞅与吴起均是前期时期的法家代表,他们两人的命运也极为相似,都是因为变法而与贵族势力对抗,随后又因为现任支持自己的国君死去而被继位者杀死。但他们两人对后代又是不同的。我们可以说商鞅变法成功了,因为它的法律延续到了后代,而吴起失败了,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第一:吴起的手法操之过急,使得贵族对他的怨恨过大,同时使得贵族还保有实力。而商鞅对贵族采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使得贵族在发觉之是已没有了实力,且商已经有了较大的实力。 吴起在楚国变法时,用的手法过于操之过急。他取消了楚国贵族的贵族爵位,对一些偏远贵族甚至还取消了供给,而且他还将一些贵族迁到了楚国的偏远之地。楚国在中原严重本就已经是偏远之地了,而吴起又把他们迁移到了偏远之地的偏远之地了,贵族们能不怨恨吴起吗?所以他们才会在楚悼王死后迅速去诛杀吴起。 相比之下,商鞅的手法就温和的多,他先是颁布了《垦草令》,并没有一下子去进攻贵族,使得贵族在发掘商鞅在削弱他们实力的时候的时候,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实力去对方商鞅了。虽然最后商鞅被秦惠文王给杀死了,但已经失去力量的贵族们也翻不起来什么浪花了。 当然了,在这一点上,商鞅还不是做的最好的,再后来汉武帝时期,有一个人做的比他更好,他就是主父偃,他实行的推恩令式的贵族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就被夺走了权力,用具通俗一点的话讲就是他们被卖了还不知道。 第二,楚国贵族势力过于强大,而秦国由于一直很弱,且经常被别国攻击,导致贵族势力强大不起来,商鞅削弱他们的实力也就更容易去削弱他们。 楚国虽然与秦国一样,都是中原人眼中的蛮夷。但出国在春秋时期实力还是非常强大的,这也是的楚国贵族的实力也随之水涨船高。而且楚国任用贵族的传统是由来已久的,我们看春秋时期楚国的令尹,里面大多都是斗氏。而到了战国时期,我们有能发现,楚国的朝廷里这也就是说,楚国任人唯亲的策略是有历史传统的 第三:在吴起死后,新接人的楚王与贵族们同流合污,废除了吴起的法律。而秦惠文王则保留了商鞅的法律。第四:吴起变法主要针对上层贵族,使得平民看不到这些好处,它的法律也不够完善。而商鞅除了针对贵族以外,还做了许多法律,使得所有人都看见了这些好。
2023-07-13 04:44:051

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

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吴起变法失败而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有本质上的区别。吴起变法是一次不彻底的变法,不像商鞅变法,直接对准了当时的秦国的弊政。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都不是吴起变法所能相比的。而且吴起变法主要是集中在王霸之道上,过于重视加强军事能力,忽略了改变魏国军功制,这种做法只能收到一时之功,将领优秀则兵士作战勇猛,将领能力差,则兵士必不能死战。而秦国锐士由于有军法和军功限制,每战就算无将领,投降的几率也不大,多勇猛死战如六国之军,如狼入羊群。吴起变法不像商鞅变法,主法制。吴起变法主人治,可以收到一时之功,君主贤明则可长久变法,一旦君主势力不行,必然遭到反变法士族的反扑。而商鞅变法立下了秦国法律,上可匡君辅国,下可约束平民。即使君主昏庸,但只要执法官按法律而来,可保大秦无恙。吴起变法最后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君主不知约束,穷兵黩武。商鞅变法受秦国百姓拥戴,商鞅变法给了老百姓实实在在的好处,让百姓从吃不饱到富足,好处显而易见。而且军功制的实行使得百姓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自己的地位。这在当时的六国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就算当年秦国老士族反扑也未敢废商君之法,怕激起百姓公愤。吴起变法则对魏国之民影响不大,故而没有百姓拼死护法。秦国立国较晚,立国初环境险恶,秦自穆公开始,为了秦的生存,统治者重视探索和借鉴有利于生存、统治的进步思想意识和治国经验,所以,百里奚、蹇叔等贤才的方略在秦取得成功,秦高层统治者也意识到贤才的作用。是秦国统治集团相对开明的政治环境,最高统治者的雄才大略,以及秦国不同时期选用不同人才的高明,决定了贤才的治国方略在秦得以实现。国力得以增强,后期商鞅、张仪、范雎及李斯等的成功能够证明,这些,其它六国因传统统治实力强大而无法做到,吴起的变革直接触动上层统治者的利益,也就不可能实现,六国统治的瓦解,也就瓦解在传统实力守旧、不思变革。商鞅变法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在其他国家商鞅的逻辑与行动不可能成功。理由只有一个:秦国的特殊国情。秦的国力在秦穆公之前是七雄中最弱的,最穷的国家。是周边国家欺负的对象。秦的子民是七国中唯一一个有游牧习性的国家。以上几点是秦能改革的最基本的客观条件。穷则思变!这是民意基础。不光是吴起变法,除了商鞅变法之外的其他六国的所有变法,我们都统称为不成功变法。事实上也就是没成功。于是有了两者的对比:成功变法与不成功变法的对比。失败和改革夭折就是因为,急功近利,在没有设计好制度,没有一套完整的改革计划时盲目推进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对贵族反扑力量估计不足,最主要的原因是制度不健全,还没有落实到位,时间仓促也是一个主要原因。总之吴起的改革实践为后世商鞅改革提供了范例,并且又提供了血的教训,吴起是法制制度建立的先行者,也是牺牲者!商鞅的改革就是在李悝,吴起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稳步推进。先立信于民,后行法律之刑,上不避亲下不骗民,倡公益杜私门,搞集权,重耕识,以《商君书》中就可以看到一个比较完善的封建社会制度雏形己经形成,既使后世之君与商鞅个人之间有多大和怨,他可以从肉体上消灭商鞅但商鞅变法的制度有利于封建王朝的统治他的主张自然流传于世并被釆用。
2023-07-13 04:44:231

吴起变法的出现有什么作用吗?

吴起变法的出现不仅促进楚国国力的强盛,虽然吴起变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却动摇了旧贵族的利益,他们对此非常不满。在楚悼王病死之后,旧贵族发动叛乱,包围王宫,用乱箭射死了吴起,变法运动宣告失败。虽然吴起变法失败了,但是却也让楚国的国力强盛,尤其是军事力量更是胜过从前。当时,诸侯各国皆畏服楚国,楚人“兵震天下,威服诸侯”。此外,这次变法的思想和理念,也间接地影响了秦国的商鞅变法。大家发现没有,每次变法的人物的结局都不是特别好,大部分人的结局都是死亡,但是也正是有了这些人的存在才能够让一个国家更加繁荣昌盛。吴起变法中的吴起的结局就是被乱箭射死,而商鞅变法中的商鞅最后也是落了个车裂的下场。但是商鞅变法得以继续实行下去。不像是吴起变法最终的结果就是失败。不过说实话,我还是非常敬佩这些敢于打破原有制度的人的,如果没有这些人,我们的国家如何能够发展到现在这样。我相信大家看到这里也就明白了,每一次社会的进步都会带来某些人的不满,因为这种进步是好的,但是却会导致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失,所以这些人都会千方百计的阻止,甚至是不择手段。不过那是以前,现在应该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因为我们这片土地统一了,而且相关人员都是希望社会像好的一面发展的,而且他们掌握了武器,普通人根本就无法有效组织起反抗运动,所以,我相信,我们的社会一定会越来越好的。还有就是创新,宏观方面不是我们要操心的,但是我们可以为社会的进步添砖加瓦。
2023-07-13 04:45:275

吴起变法主要内容有哪些?

吴起的变法正好处在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各国为了彰显肌肉成为一方霸主,积极变法。如:秦国商鞅、郑国的子产、魏国的李悝。所谓变法就是要除旧迎新,肯定触动封建的顽固派,毕竟中国人向来是遵循祖制的。作为后辈来看的话,很钦佩古人的聪明才智,他们的变革对当时的君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推动的作用。我们切入正题,看看吴起变法是针对哪几方面的:一、均爵平禄。这条是针对贵族的,凡是延续三代的贵族爵位一律取消;减少国家多偏远贵族的供养;将贵族迁到贫困偏远地区,自给自足;其目的就是加强君主权力,减少国家支出,打击旧贵族势力,同时也起到了土地开发利用率的问题。二、精简官员,提拨人才。古代官场的作风还是很黑暗的,经常私通,徇私枉法,导致国家整体国风乌烟瘴气。通过改革精简政府部门,削减无能官员,真正做到唯才适用,这样可以让更多的有才之士报效国家。三、统一楚国风俗,禁止买卖官员,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建立民众的国家荣辱观,爱国情怀。四、制定国家法律,用法律的手段约束民众,达到警示的作用,也可以防止动乱的产生。五、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国都体现一个国家新精神面貌,体现一种生生不息的国家命脉。六、加强军事力量。战国时期各个霸主比拼的无非就是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前面吴起已经对经济进行改革,军事也不例外,他曾经说过,强国在于强兵,有经济的支持才能打造战无不胜的军队。【总结】吴起的变法在楚悼王的支持下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由于触动根深固地的封建贵族,结局可想而知,他被称为第一个为自己的改革举措献身的改革家。雄才大略的大才早已看淡生死,将自己的才能、抱负展现到极致,才是对自己最大的认可。
2023-07-13 04:46:201

吴起在楚国变法的主要内容是

吴起————在楚国内忧外困之时,公元前382年,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主持变法。吴起变法,从打击大贵族入手,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变法的内容散见于典籍中,归纳如下: (1) 均爵平禄。吴起乃“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厉甲兵以时争於天下。” 另外,“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2) 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使他们不能徇私情,因私废公。 削减无用的开支,以奖励真正为国出力报效的战斗之士。 (3) 春秋至战国时期,楚国用武力灭掉许多国家,开濮地、伐杨粤等,得到了广大领土,但都未及开发。
2023-07-13 04:46:463

吴起变法时间是哪一年

吴起变法,是指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但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以失败宣告告终。
2023-07-13 04:46:531

简述下商鞅变法,李俚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然后商鞅变法比其他的变法哪里优越

商鞅变法基本确立了封建制度
2023-07-13 04:47:001

请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到了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 ②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③措施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④性质相同:都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⑤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同时各国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各国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时期。 不同点: ①内容的深度不同:商鞅变法是在更加深刻地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因此提出了诸如“什伍连坐”“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制”“废分封,行县制”“开阡陌封疆”等更加明确、更加深刻、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 ②影响的深远程度不同: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制”“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制度不但对整个战国秦汉时期,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2分) 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2分) (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2分)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2分) 后面这些是评价 内容,商鞅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比较全面,且行之有效,而吴起只侧重于政治,变法内容比较单一;变法的过程、步骤:前者顺序渐进,后者操之过急;得到的支持:得到国王支持的时间也明显不同,前者有十多年,后者只有一年多;结果:结果的不同更是浅而易见得,一成一败正是它们的不同之处。尽管参考答案中没有这点,但凡答对这一点我们都给2分,因为我们不能否认这也是它们的主要不同点。
2023-07-13 04:47:384

吴起变法为什么会失败?吴起不死或将改变战国格局

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改革家,他一生曾效力鲁、魏、楚三国,而且在军事和内政上都有极大成就。吴起曾在魏国建立武卒制,还在楚国实行吴起变法,对外也曾率军拿下秦国河西之地。楚国能够逐渐强盛起来,也正是因为实行了吴起变法,不过这套变法的寿命却只存在了短短几年就被废除。因为楚悼王去世后,楚国旧贵族对吴起发动了抵制,导致吴起被杀,变法也以失败告终。 战国被严重低估的一个人,到哪国哪国强,其组建的“魏武卒”曾险些覆灭秦国,此人便是战国初期兵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吴子兵法》、并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的吴起。 吴起同时也是战国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被许多人所不喜,主要与他年轻时“杀妻求将、母死不葬”等令人诟病的事情有很大的关系。尽管如此,还是无法掩盖他“文能比肩商鞅,武能媲美白起”的事实。 吴起是卫国人,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由于不甘平凡,吴起年轻时四处游历,散尽家财只为谋求一官半职,最终却一无所获,还落了个倾家荡产。 在卫国不得志的吴起辗转来到了鲁国发展。公元前412年,齐国攻打鲁国,鲁穆公任用吴起为将,并最终以少胜多,击败了强大的齐军,从而使得国力渐衰的鲁国威势大涨,震慑了周边的宋、越等国。 但好景不长,由于鲁国内部的倾轧,吴起受到了排挤,再加上鲁穆公也对他心生怀疑,被免去了官职,在别人的劝说之下,吴起离开鲁国,投奔了魏国。 吴起来到魏国后受到了魏文侯的重用。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先后攻下临晋、元里、洛阴、郃阳等五城,完全占据河西之地。随后,魏国在此设立河西郡,吴起任首任郡守。 吴起镇守河西时,改革兵制,并训练了一支战力冠绝天下的特种军队——“魏武卒”。公元前389年,秦惠公举全国之力,出兵50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亲率没有立过军功的5万魏武卒,外加500战车和3000骑兵大败秦军。此战之后,秦国内忧外患,险些覆灭。 两年后,吴起又率军讨伐齐国,一直打到灵丘,魏国也因此成为了当时独一无二的霸主。魏武侯继位不久后,吴起受到了魏相公叔痤的排挤,不得已离开了魏国,投奔楚国。 当时,楚国的处境并不是很好,外有魏国压制,内有旧贵族瓜分君权。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便任命他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全面负责楚国的“变法图强”。 通过变法,楚国的实力得到了一定的增长,向南平定百越诸族,向东吞并陈、蔡两国,向北击退三晋之兵。吴起的变法虽然使楚国强大了起来,但却招致了楚国旧贵族的怨恨,由此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后,楚国旧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失去了庇护的吴起,并将其乱箭射死,其尸身还被处以了车裂肢解之刑,吴起变法宣告失败。值得一提的是,从内容上来看,吴起的变法与商鞅的变法是一致,但却比商鞅早了二十几年,他若不死,战国的历史是否会因此而发生改变呢?
2023-07-13 04:47:441

在楚国启用吴起变法的是哪个国君

  在楚国启用吴起变法的是楚悼王。  楚悼王(?—前381年) ,芈姓,熊氏,名疑(一作类),汉族,东周战国时期楚国国君,楚声王之子。楚声王六年(前402年),在位仅6年的楚声王被“盗”所杀后,熊疑继承王位,为楚悼王。u200d  楚悼王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极想摆脱这种困境地,但自己又拿不出良策,不知从何下手。更令他伤脑筋的是,没有一个能替他分忧办事的大臣。屈、景、昭三家大贵族他们都有很大的势力,掌握着一些要职,他们欺压老百姓有办法,但在治理国家,抵御外侮方面却没有办法,他们依仗权势,连悼王有时也要让他们三分。悼王一方面羡慕他的先辈都有贤臣辅助;一方面也在积极寻访和物色人才。他为此作了多年的努力,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正当他热切盼望人才的时候,吴起来到了楚国,对悼王来说,真是喜从天降,他感到这是上苍有眼,没有辜负有心人。因此,悼王用隆重的礼节和最高的规格接待了吴起。
2023-07-13 04:47:511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变法

主要有:商鞅变法、王莽变法、戊戌变法。1、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前361年在秦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9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对秦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王莽变法为西汉末及新朝时由王莽推行的变法,初始元年王莽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建国元年。3、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为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扩展资料:1、熙宁变法,又名王安石变法,指北宋时期,大臣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革北宋建国以来积弊的一场改革。新法立意虽好,但并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与反对者的关系,于是与反对者间长期反复地争斗,大至处于被批评的局面,但是一些具体措施还是保留了下来。2、现代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等;中国90年代以来启动新一轮改革;此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对外开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改革
2023-07-13 04:47:593

吴起变法的特点和作用

吴起变法,旨在富国强兵。任用贤能,打击了楚国大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遭到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是一次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吴起变法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也影响到秦国的商鞅变法。  吴起变法的意义:公元前401年,楚声王子类立,是为楚悼王(前401-?81年)。其时,由于各国竞相改革成功,重又开始激烈的争夺。这时的争夺与春秋时期的争夺已明显不同,过去是争夺与国,旨在立威定霸;现在则是争城略地,吞并他国,具有新的封建兼并战争性质。入战国后,魏国崛起,与秦争战不止。公元前408年,魏尽占秦河西地,秦退守洛水。魏败秦后,三晋解除了后顾之忧,即转向中原,首先集中力量打击齐国。公元前405年(楚声王三年),田氏内乱,三晋乘机攻齐,大败齐军于廪丘(今山东郓城西北)。第二年,三晋乘胜进击,攻入齐长城(自今山东肥城西北,东至琅邪入海),三晋声威大振。  齐国失败,三晋与楚国的矛盾骤然尖锐了起来,楚国短暂的宁静局面宣告结束。公元前400年(楚悼王二年),楚抢先一步,与韩、魏争夺郑国地,三晋立即联合起来反击,攻楚至乘丘(今山东巨野西南)而还。楚国为了摆脱被动地位,接着连年攻周攻郑攻韩,为缓和与郑国矛盾,还主动归榆关(今河南中牟南)给郑,郑国也杀其相驷子阳以悦楚(《史记·郑世家》。)公元前393年(楚悼王九年),魏为打击楚国,先攻郑,并筑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城。楚不示弱,亦于同年攻韩,夺取原郑国的负黍(今河南登封西南)(《史记·楚世家》。公元前394年,郑之负黍叛郑,重归韩,故楚伐韩,取负黍。)过两年,即公元前391年(楚悼王十一年),三晋联军大举攻楚,连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榆关,魏并攻取了大梁。楚国势孤害怕,只得“厚赂秦”(《史记·楚世家》。,向秦国求援,三晋才停止了攻击。接着,秦出兵攻韩国的宜阳(今河南宜阳西),取六邑,有力地支援了楚国。  三晋见楚、秦合作,转而又与齐结好。公元前387年(楚悼王十五年),魏武侯主动帮助齐田和谋求诸侯,齐与三晋结怨暂时得到消解。此后,魏、秦争夺进一步激烈,赵徙都邯郸,韩则全力攻打宋、郑,严重地威胁着楚国。  国外形势严峻,国内社会矛盾尖锐,迫使楚悼王不得不寻找出路,以摆脱困境。正在此危殆之际,在魏国协助李悝改革、抗秦有功的吴起来到了楚国。楚悼王早就听说吴起能干,所以吴起一来到楚国,就受到楚悼王的重用(《史记·吴起列传》。)吴起(?椙?81)年,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他年青时在外游学求仕不遂,却耗尽家产,为乡邻人所讥笑。吴起一怒之下,杀讥笑者三十多人,逃出了卫国,来到了鲁国,拜曾参为师,学习儒学。几年后,吴起母亲病逝,吴起以为自己尚未得仕,没有回去奔丧,曾参不悦,与他断绝了师生关系。吴起于是改学兵法,在鲁国担任大夫。齐人伐鲁,吴起为求得鲁国国君的信任,“杀妻求将”,领兵打败了齐国,初露锋芒。然鲁君不信任他,反而把他辞退了,吴起闻魏文侯贤明,李悝又在魏国主持变法,便来到了魏国。  吴起到魏国后,受到魏文侯的器重,“立为大将,守西河”(《吴子·图国》)。  又与李悝等人一道,进行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尤其在军事改革与实践方面,成就突出。他对士兵考核严格,训练有方,创立了“武卒制”(根据不同士兵的特点编制训练、作战,以提高军队战斗力);他“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史记·吴起列传》),著《吴起兵法》四十八篇(原书失传。后人将断简残篇编成《吴子》六篇,此书虽非原著,却也保存了吴起的光辉军事思想),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齐名,故“驰说者以孙吴为宗”(《汉书·刑法志》。)吴起思想丰富,兼采儒、兵、法各家。他认为为政之道,应“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吴子·图国》),故在内,做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史记·吴起列传》),对外,使秦不敢东向,韩、赵“宾从”(同上),对魏国的勃兴是有贡献的。  公元前396年,魏文侯卒,魏武侯继位。约在公元前390年(魏武侯六年,楚悼王十二年)左右,吴起受到大臣王错排挤,被迫奔楚。由于吴起在魏国政绩卓著,军功赫赫,所以一到楚国,就受到楚悼王的重用。先任为宛(今河南南阳市)守,防御韩、魏。一年以后,晋升为今尹,主持变法。  吴起在楚国期间,注意调查研究,对楚国国情了解至深,故其变法措施,切中时弊,干净利落。主要内容如下:  (一)“明法审令”(同上),实行法治。吴起总结了李悝在魏国变法的经验,深知法治的重要性,故他在变法中制定法令,公布于众。为确立法治的权威性,吴起还采取“倚车辕”(《韩非子·内储》。)的办法,即立一车辕,有能够搬动的予以奖赏。为使思想认识和舆论一致,禁止纵横家进行游说,“破横散从(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战国策·秦策三》。)这些措施,都有力地贯彻了“明法审令”的精神,在楚国臣民中增强了“废其故而易其常”(《说苑·指武》。必要性的认识,有利于变法的进行。  (二)减爵禄,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淮南子·泰族训》说:“吴起为楚减爵禄之令。”《说苑·指武》说:“(吴起)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对无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实行均其爵、平其禄政策,对立有军功和其他有功人员则授予爵禄,以解决分配不公,提高将士和新兴封建势力的积极性。在此同时,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韩非子·和氏》),即解决“封君太众”的问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史记·吴起列传》。)(三)“卑减大臣之威重”(《史记·蔡泽列传》),整顿吏治。吴起认为,“大臣太重”与“封君太众”是楚国政治两大弊端,故在废除贵族特权的同时,又削弱大臣威权,“禁明党以励百姓”(同上),禁止大吏结党营私,奖励百官尽忠守职,不超越所规定的权力。  在此同时,吴起还着手整顿吏治。一是“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战国策·秦策三》),杜绝权门请托之风,廓清吏治;二是“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固毁誉”《战国策·秦策三》。),要求官吏公私分明,言行端正,不计较个人得失,立志为变法的新兴政权效力。三是“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同上),裁减冗官,选贤任能,罢除无能无用之辈。显然,这些措施,不仅使吏治得到了整顿,而且对权贵大臣也是一种束缚,有利于削弱权豪的威势。  (四)徙贵族于边境,以实广虚之地。据《吕氏春秋·贵卒》载,吴起对楚悼王说:“荆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余,臣不得而为也。”楚悼王果断地支持吴起,“于是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一方面在政治、经济上继续剥夺旧贵族的特权,另一方面改变了原来贵族把人口集中在地少人多地区的局面,有助于对荒蛮的边境地区的开发,促进楚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五)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吴起变法,“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史记·吴起列传》),以“争利于天下”(《说苑·指武》。,所以在变法中,“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史记·蔡泽列传》),即注意耕战并重,亦兵亦农,禁止丁民游手好闲,不务耕作。在此同时,收减百官和封君子孙的俸禄,以保证军队得到给养,加强训练。  (六)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吕氏春秋·义赏》),提高了筑城工程的质量,加强了郢都的建设。  吴起变法是在楚悼王的直接支持下进行的,而楚悼王是在其父楚声王被“盗”杀后,由楚国“国人”所立,故其政权已具有新兴的封建性质。吴起来自魏国,其变法措施也如同魏国李悝变法,因而吴起变法,实际上是在新兴政权主持下的一次具有封建性质的改革。正因此,所以变法雷厉风行,立竿见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正当变法顺利进行、楚国又朝气蓬地地活跃在国际舞台上时,公元前381年(楚悼王二十一年),楚悼王不幸病逝。早就对吴起变法怀有刻骨仇恨、蓄谋杀害吴起的旧贵族势力,乘机作乱,围攻吴起。吴起机智地伏在楚悼王尸体上,旧贵族用乱箭射杀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遗体。有的古文献还说吴起被射杀后,又对他的遗体进行了“肢解”或“车裂”(《史记·吴起列传》等说被旧贵族射死。《战国策·秦策》等说吴起被肢解;《淮南子·缪称》等说吴起被车裂。郭沫若据此认为吴起被射杀后,又遭肢解,而肢解时则用车裂法(《郭沫若全集·历史编》)。《吕氏春秋·贵卒》说:“荆国之法:丽兵于王尸者,尽加重罪,逮三族。”楚悼王儿子楚肃王即位后,按其法,“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史记·吴起列传》。)对畏罪逃亡到国外的阳城君,亦被“收其国”(《吕氏春秋·上德》。)吴起虽死,旧贵族旧势力也受到了一次巨大的打击。吴起变法,切中时弊,完全符合楚国国情。由于楚悼王不幸早逝,吴起也就失去了坚强的靠山。旧贵族旧势力在变法中虽然受到沉重的打击,但变法时间毕竟不长,变法的成果并未完全巩固下来,所以随着楚悼王与吴起的死去,楚国历史上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也就夭折了。此后,楚国虽一度出现宣威盛世,但总的趋势是在走下坡路,直至灭亡。“楚不用吴起而削弱,秦行商君而富强”(《韩非子·问田》),后来历史的发展完全证实了这一点。
2023-07-13 04:48:584

吴起死前是如何报仇的?

吴起,我国历史上的军事代表人物,战国时期的政治改革家,与其孙并称孙吴。他的政治、领导和军事思想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世人对吴起的评价褒贬不一,那么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综合来看,吴起是一位文物兼备的将军,是战国时期极其杰出的军事家,也是领导战争最多的人,他领导了七十四场战争,取得了“十平六十四胜”的不败战绩。军事上,他具有优秀的作战指挥能力和先进的军事思想。他善于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他在鲁、魏、楚三国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所写的《伍兹兵法》在《五经》中名列前茅,在后世享有极高的声誉。此外,在政治上,他作为一个杰出的改革家,使他的国家国力强大,能够抵御外敌。此外,他主持的吴起变法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商鞅变法,并为之提供了许多范例。这样看来,吴起是中国非常伟大的历史人物,为什么还会有人批判他呢?本来吴起就是典型的名利狂魔,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早年为了谋取名利,不顾女儿耗尽家财,导致村里人嘲讽他杀了30多人离家求官职,连母亲的丧事都没去过。后来杀妻求将,生性好色,为自己的名声增添了不少污点;他虽然强调军纪,但带兵时过于咄咄逼人,不近人情,落了无情的罪名。正因为如此,一般认为吴起的才华不可否认,但人品有待评价。吴永兵吴起是我国历史上军事家的代表人物,他的用兵能力和军事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在古籍中占有很大的地位。吴起出生在魏国。他起初研究儒学,后来研究兵法。他在鲁、魏、楚三国任职,都有过大大小小的贡献。最根本的是,他知道如何管理军队。吴起当将军的时候,和最下等的士兵一模一样。没有专业化。他睡觉没有床,行军没有车马,一起扛粮食。士兵们同甘共苦。有一次,吴起的一个士兵生病受伤,吴起跪在地上为他吸伤口里的脓。士兵的母亲看着它,痛哭流涕。一问,原来她父亲得了脓肿,被将军如此厚待。为了报恩,她战死沙场。现在她儿子被将军这样对待,她一定会奋勇杀敌,报效他的一生。想到这,她不禁泪流满面。吴起在魏国任职期间,郡守任希和带兵抵御外敌。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王位。当吴侯在黄河上划船时,他转向吴起说:“山川险峻,真是魏的天然宝藏。”吴其穗回答说:“一个国家政权的稳定,在于人民的意志,而不在于地势的险要。政治统治如果不讲仁义忠信,再险峻的地形也无济于事。历史上,国家的地理堡垒因为暴政而被摧毁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一个国家统治的稳固,在于给人民以德,否则同舟共济的人就会反目成仇。”听了这话,魏武侯连连称赞,点头称是。吴起杀妻为将军杀妻,讲的是为了谋求将军之位而杀妻。意思是他会不择手段追求名利,即使做了出格的事,也会追求成功。不过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是战国时期的吴起,《史记吴起列传》中有记载。吴起,魏人,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主持了历史上著名的吴起变法,是军事家的代表人物,为人所熟知据报道,当时吴起是卢国军的下一任朝臣。齐国攻打鲁国时,鲁国国王曾打算任命吴起为将军带兵出征。可惜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她不信任他,怕吴起叛变。谁知吴起为了谋取功名,取得鲁国人民的信任,杀死了自己的妻子,以示与齐国断绝关系的决心。鲁王见此,任命他为将军,发兵攻打齐国,终于一举击败齐国,凯旋而归。后来鲁里有人在背后说他残忍多疑。吴起早年不顾小女儿,一心只追求仕途,导致家破人亡。村民们鄙视他。吴起竟然杀了几十个嘲笑自己的人。他咬着自己的胳膊,向母亲发誓说再见。如果他没有成为大官,就永远不会回来,所以直到母亲去世,他才回来。后来,他被他的老师看不起,不得不去鲁学习兵法。后来,他投靠魏文侯,攻打秦国,连夺五城。吴起贪婪,好色,残忍,却有着难以掩饰的军事格斗天赋。吴起之死吴起是战国初期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是军事家的代表人物。他一生在鲁国、魏国、楚国工作,深谙军事、法律、儒家思想。他在政务和军事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楚国任职时,他的政治观点得到了楚道王的认可,于是主持了“吴起变法”。吴起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富国强兵,在国力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是一场打击贵族特权,剥削诸多世袭权利的运动,所以遭到了所有贵族的反对。楚王死后,该国贵族纷纷造反,趁着政局不稳发动兵变推翻吴起,将其杀死。贵族们向受伤的吴起射箭。吴起逃到楚道王停放尸体的地方,拔出箭来插在楚道王身上,大叫:“来人啊,有奸贼谋害楚王。”然而,贵族们在追太平间,射杀吴起的同时,也向楚王的尸体射箭。当时楚国的法律规定,伤害先王的罪人也要被三族处死。所以新楚王苏登基后,把当时射杀楚道王的相关人员全部斩首,杀了70多个宗族。所有贵族的封地都被没收了。然而,吴起的尸体也被汽车肢解了。他死后,吴起的变法正式以失败告终。吴起在魏楚国任职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吴起死后,他的后继者甚至因为“吴起之教”而服兵役。吴起的变法也直接为商鞅后来变法的一些措施提供了先行的范例。
2023-07-13 04:49:041

战国时期有哪些变法?

战国的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所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最早是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所进行的变法。李悝为魏相,按照“食有劳而禄有功”(《说苑·政理》)的原则,废除官爵世袭制。为发掘土地潜力,增加官府的田租收入,又推行“尽地力之教”,要求农民“治田勤谨”(《汉书·食货志》)以求增加粮食产量。魏官府实行“平籴法”,以防止“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由官府贮藏粮食以平稳粮价。李悝还作《法经》六篇,其中以“盗法”、“贼法”为首,目的在于防范对于私有财产的侵犯。魏文侯还曾派吴起改革魏国的军事制度,严格挑选、训练和考核士兵。这些变法措施使魏国成为战国初年最强盛的国家。楚悼王时,在魏国受到排挤而奔楚的吴起被任命为令尹,于前382年开始主持楚国的变法。吴起规定,凡是封君传到第三代的就收回爵禄,并把一些旧贵族迁移到边远荒凉地区。精简冗官并削减过高的俸禄,把节省的经费用于军队。又整顿吏治,要求官吏廉洁奉公,不计个人毁誉。吴起变法后,楚国力迅速强盛,但由于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旧贵族杀害,所以楚的变法没有能够进行到底。赵烈侯在位时,赵国也进行改革。赵烈侯采纳牛畜的建议,倡导“仁义”,实行“王道”,又采纳徐越和荀欣的建议,实行“选练举贤、任官使能”的用人政策,在财政上则“节财俭用,察度功德”(《史记·赵世家》),以增强赵的国力。前355年,韩昭侯任命申不害为相,主持韩国的改革,建立“循功劳,视次第”(《战国策·韩策》)的制度,论功行赏,鼓励新兴势力。申不害特别强调“术”的作用。他主张国君“独断”,操纵最高权力以驾驭臣下。据说申不害相韩15年,“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史记·韩世家》)齐威王的改革主要在整顿吏治方面。他赏赐有政绩的即墨大夫以万家食邑,并烹杀了贿赂饰非、政绩恶劣的阿大夫。后来,齐威王任命邹忌为相,谨修法律,督察奸吏,招抚流民,使得齐国大治。前316年燕王哙实行禅让,把君位让给燕相子之,并把300石俸禄以上官员的官印全部收回,另由子之任命。燕王哙以“苦身以忧民”,“勤身而忧世”(《韩非子·说难》)著称,他行禅让的目的是为了赋予子之以全权,让子之改革燕国政治。但是,此举遭到旧贵族的强烈的反对,在齐的进攻下燕几乎亡国,只是在燕昭王继位以后,燕国才强盛起来。战国变法的最成功的典型是秦国的商鞅变法。从前359年至前350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推行过两次大规模的变法。变法的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有:1.“开阡陌封疆”(《史记·商君列传》),重新设置田界,不许私自移动,在实际上废除了原有的井田制度。2.建立军功爵制度以奖励军功。在战争中斩获敌人甲士首级1颗的赏爵1级、田1顷、宅地9亩、庶子1人。杀敌越多,赏赐越丰厚。还规定国君的宗族若没有军功便不能列入公族属籍,不能享受特权。3.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史记·商君列传》)。4.推行县制和什伍连坐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一家犯法,各家若不告发则都有罪),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系统管理和控制。5.颁布标准的度量衡器以统一度量衡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商鞅时颁布的标准尺1尺约合今0.23米,标准量器1升约合今0.2公升。商鞅的这些变法措施适应当时秦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获得了很大成功。后来商鞅虽然被车裂而死,但“秦法未败”(《韩非子·定法》),变法成果还是得以保存下来。
2023-07-13 04:49:1415

吴起变法有什么意义?

吴起变法虽然失败,但这些变法措施,一方面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发展了生产;另一方面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加强了国家统治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吴起变法在楚国贵族政治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在楚国的政治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2023-07-13 04:49:401

楚国吴起变法的历程是怎样的?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改革家。在战国初期,楚国是内忧外困,中原政治家吴起从魏国到了楚国,楚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吴起上任后,就开始推行有关变法事宜。吴起变法雷厉风行,是立竿见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楚国国力迅速强盛起来,并积极与三晋“争利于天下”。与此同时,楚国进一步开拓了南疆,使楚国的势力范围扩大到洞庭湖以南、五岭一带,令中原诸国都刮目相看。
2023-07-13 04:49:541

初税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的内容,影响是什么?以及改革变法者是谁

1.初税亩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内容:“初税亩”从字面上解释,初,为开始的意思;税亩是按土地亩数对土地征税,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对公田征收其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税赋,对公田之外的份田、私田同样根据其实际亩数,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这种按耕地的实际亩数收取实物赋税的做法与“桓管改革”中的“均田分力”、“相地衰征”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也有一定的区别。“桓管改革”后的“均田分力”与“相地衰征”政策仍是建立在土地国有的基础之上的,而鲁国初税亩的实施等于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桓管改革后的农业税收征收的前提是农户租用了属于国家的土地,税收还带有“地租”的性质;而初税亩则是在认可了土地私有的前提下,凭借国家政治权力向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税赋。也就是说,初税亩更接近于现代的税收。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倾向于把鲁国的初税亩作为我国农业税征收的起点。影响:“初税亩”从律法的角度肯定了土地的私有制,使我国历史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发展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初税亩的实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变革,使其更加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进步的具体表现。不仅如此,初税亩制度削弱了各采邑的实力,使诸侯国的地位更加稳固,为今后建立中央集权制的统一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税亩是土地私有制前提下平等赋税制度的最初形式,是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它在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是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比较科学的选择。初税亩的实施也使社会分配方式发生了显著改变,按实际田亩产量十分之一纳税的具体方式,使劳动者切实体会到了努力带来的收益,从而促使劳动者不断提高劳动效率。初税亩的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这一制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是在先进生产力要求下,对生产关系的一次合理调整,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劳动者的利益要求,是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初税亩制度实施给了奴隶制致命的一击,为奴隶制的彻底崩溃敲响了丧钟。2.李悝变法是指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变法改革。内容:政治上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经济上主要实行尽地力、平籴法。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使魏国因此而富强。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影响: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是中国变法之始,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当时便对其他各国震动很大,从而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全国性变法,为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铺平了道路。后来著名的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无不受到李悝变法的影响 。3.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军事改革家。先后在鲁国、魏国、楚国任职。他在楚国担任令尹(楚国宰相),他严明法令,撤去不急需的官吏,废除了较疏远的公族,把节省下的钱粮用以供养战士。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于公元前386年—前381年,任命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以失败宣告告终。经过变法,楚国国力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内容:一、均爵平禄。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吴起认为楚国积弱的原因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对上威逼君主,对下欺凌百姓,导致国贫兵弱。吴起实行"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百吏之禄秩“的政策,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吴起还根据楚国地广人稀的特点,把旧贵族及所属迁到人迹罕至的荒凉地区。这一方面打击了贵族势力,同时也对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二、 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使他们不能徇私情,因私废公。削减无用的开支,以奖励真正为国出力报效的战斗之士。精简政府机构,重用贤能之士,为了整治官场腐败,禁止官员之间私下请托,要求官吏做到”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合,行义不顾毁誉“。同时裁汰”无能“,”无用”之官,节约经费“抚养战斗之士”。吴起变法,旨在富国强兵。任用贤能,打击了楚国大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遭到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是一次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吴起的变法使楚国国力强盛,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楚军穿越梁门,驻军林中,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攻克黄城,楚、赵两国大败魏军。吴起变法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也影响到秦国的商鞅变法。三、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四、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五、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六、加强军事力量。吴起早年在鲁、魏都以军功见长,吴起认为强国”要在强兵“。而”强兵“的开支,吴起则用”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的方法来解决,用财政提高士兵待遇,增强战斗力。影响:吴起变法,旨在富国强兵。任用贤能,打击了楚国大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遭到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是一次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吴起的变法使楚国国力强盛,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楚军穿越梁门,驻军林中,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攻克黄城,楚、赵两国大败魏军。吴起变法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也影响到秦国的商鞅变法。
2023-07-13 04:50:012

吴起变法古文意思?

(1) 均爵平禄。楚国爵禄是世袭的,即先辈如有功受爵禄,后代子孙虽无功,亦可承袭享有爵禄;而后来一些在战争中立大功者却无爵禄,极大地伤害了将士的积极性。吴起乃“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厉甲兵以时争於天下。” 另外,“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吴起要取消世袭的封君、世袭的爵禄,用从封君那里得到的爵禄去奉养经过挑选的有功将士。 (2) 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使他们不能徇私情,因私废公。“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 。“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 削减无用的开支,以奖励真正为国出力报效的战斗之士。 (3) 春秋至战国时期,楚国用武力灭掉许多国家,开濮地、伐杨粤等,得到了广大领土,但都未及开发。吴起责令楚国一些与王室关系疏远的贵族到僻远的地方去开发。吴起对楚悼王说:“荆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以所不足,益所有余。” 这是一种新的拓土殖民形式。
2023-07-13 04:50:081

吴起变法的影响

吴起变法,旨在富国强兵。任用贤能,打击了楚国大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遭到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是一次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 吴起的变法使楚国国力强盛,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楚军穿越梁门,驻军林中,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攻克黄城,楚、赵两国大败魏军。 吴起变法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 也影响到秦国的商鞅变法。
2023-07-13 04:50:151

吴起在哪国变法 吴起变法有什么影响

吴起在楚国变法影响:吴起变法打击了楚国旧势力、使楚国实力大大增强,让诸侯一度畏楚之强,同时为楚宣王、楚威王时代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但是因为楚悼王的突然去世,吴起遭到旧贵族的袭击而死,变法最终没有完全成功。
2023-07-13 04:50:282

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哪个早

吴起变法不比商鞅变法差,要是楚国能推行下去历史恐怕就会改变了只可惜吴起变法是在楚悼王晚年实行的,楚悼王已死吴起就被杀了,而且后来的君主也没有推行下去。而商鞅变法是秦孝公即位不久就实行的,得以落实,虽然孝公一死商鞅就被杀,但变法坚持了下来。所以说一成一败的原因就是:变法时机不对
2023-07-13 04:50:472

吴起变法失败被射杀,商鞅变法为何会成功?

在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的文化中,变法是让一个国家能够强大的原因。每当国家腐朽,无法再继续维持时,通过变法是得以延续朝代的原因。比如张居正变法,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吴起变法等。有的成功,有的失败,商鞅变法能够成功,而吴起变法走向了失败。一、吴起变法战国时期诸侯王之间相互征伐,相互吞并。再也没有出现霸主国家,七国实力差不多都相同。当时的魏国处于战争交汇之地,在地理位置上处于劣势。于是在当时魏国就出现了很多人才进行变法,比如李悝变法,这使得魏国称霸天下。但是吴起却没有他那么幸运,吴起在魏国遭到各种排挤,根本难以得以实施报负。于是他便来到楚国进行另一步的变法,在吴起变法初期,楚国很快得到了改善,国家实力也在增加,但是吴起最终失败了。吴起的变法只得到了楚国君王的支持,但是却没有其他大臣的共同支持。因此,楚王在病死以后吴起的变法无奈被中断。二、商鞅变法商鞅原本的打算是在魏国进行变法,然而,由于一直得不到魏王的重用,并因此来到了秦国。并且开始在秦王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在当时商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过却因此得罪了贵族。因为商鞅的变法是要以牺牲贵族的利益为主,但如果不牺牲贵族的利益,那么变法就很难成功。在秦国,将军从来都是贵族来进行担任。但是商鞅进行变法后,只要有军功,平民也可以成为将军。这些都是商鞅改革的一方面。商鞅能变法成功也离不开秦王,秦王在位20多年,这成为了商鞅能够变法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这20多年里商鞅成功的变法,虽然最后牺牲掉了自己的性命。历史的存在,总有很多的因素影响。无论商鞅变法还是吴起变法,都是为了让国家富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才华与抱负。
2023-07-13 04:50:555

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

  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   首先,中国古代是人治社会,人在政在,人亡政息,社会改革得以进行主要是国君有变法图强的愿望。若国君保守,不支持改革,仅凭改革家是无济于事的。支持吴起的楚悼王早死固然可惜,但新上台的国王是什么态度呢?还是未知数。因为在楚悼王刚去世,吴起就被贵族杀掉了。吴起死后,变法失败,楚国又回到原先的状态。同样,在秦国,支持商鞅的秦孝公一死,商鞅的政敌也立即反扑,商鞅被车裂。总之,在中国历代王朝,能否实施改革,握有实权的最高统治者的态度至关重要,他们若无决心,缺少魄力,下面的人再积极
2023-07-13 04:51:581

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都比商鞅早,为何仅商鞅变法成功?

变法就是改革,衡量一个变法是否成功,就看这个变法是否能够贯彻,是否能够带来效果,是否能够持续?一个成功的变法,应该是能够贯彻执行下去,并带来看得见的效果,同时能够持续很长时间,不会轻易中断,从这三个要素来看,无疑只有商鞅变法是成功的。那么为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都比商鞅变法早,却不能成功,而只有商鞅变法能成功呢?其实根本原因是商鞅变法的时间最晚,变法的内容最全面,吸取了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的优点,摒弃了缺点,从而让商鞅之法的内容更完善,效果更趋向于完美,才能最终有成功的可能性。战国变法一部好的变法,或者说好的改革,是要经过多次的摸索、实践与纠错,同时要得到最高统治者的强力支持,才能有成功的可能性,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前面所进行变法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商鞅变法的试错和改进,商鞅变法的内容,其实就是借鉴了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的内容,然后在他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比如说李悝变法,这是战国时期最有名的变法,李悝变法的内容主要有四点:1、废除世卿世u4635制,改为招才纳贤制。2、废除井田制,鼓励农民开荒,允许土地买卖。3、实行法制,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4、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武卒制。战国时期变法看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商鞅变法基本上是照单全收,抄袭了李悝变法的大部分内容,并在李悝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完善了变法的内容,比如商鞅变法也是废除世卿世u4635制,但商鞅取而代之的是军功爵位制,需要建立军功才能获得爵位或者获得官职,商鞅的做法显然效果更好,考核也更加量化,李悝变法说要招才纳贤,如何评定一个是贤才或者人才呢?很不好评定,即使有标准,到了最后也变成了个人喜好来评定。但是商鞅的军功爵位制就不一样,军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比如砍了一个甲士的首级,这是很好计算,也方便计算,容易把所有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为国家建立战功上来,李悝的招才纳贤,就算招来了人才,怎么评定人才的功劳呢?所以在这一点上,商鞅的做法更合理。李悝变法再比如废除井田制,鼓励农民开荒,允许土地买卖的内容,商鞅变法也是照搬了,但商鞅不同的是,重农抑商,而且还奖励种地,种地都有爵位拿,这等于是给种地的农民带来了强大的积极性,这可和李悝的变法有着本质区别,李悝的变法是从税收上鼓励农民开荒种地,商鞅是从爵位上鼓励,奖励更高,农民更有积极性。商鞅变法的很多内容基本上是先照搬李悝变法,然后再做一个深入的革新,所以比李悝变法更合理,变法合理了,实施起来也更容易获得支持,另外李悝变法在贯彻性、持续性、效果性上都不如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基本上只在存在魏文侯时期,李悝去世后,变法基本上就消散了。而商鞅变法从秦孝公开始,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都在使用,即使是秦惠文王杀了商鞅,都没有改变变法。相比于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和申不害变法效果就差一些,时间上也短一些,吴起变法在魏国得不到足够的支持,原因有两点:一是权臣排斥,二是国君不重视,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更是可怜,由于楚悼王去世之后,被变法夺去利益的贵族们当场就射杀了吴起,变法立即就被废除。申不害变法严格来讲,只能算作整顿吏治,或者叫考核吏治,变法涉及的面比较小,虽然也涉及到军事及土地问题,但是进入的都不深,变法时间上也比较短,过份强调国君的个人能力,申不害去世后,变法也就结束了。而商鞅变法在时间上是最晚的,吸取了这些变法的不足和缺点,并加以改进,形成了一个合理的变法,是成功的前提。商鞅变法能够成功,还有秦国因素在内。商鞅变法1、秦国历任国君的支持。秦孝公是变法的主要推动者和坚定支持者,秦孝公的支持是全方位和无条件的支持,甚至不惜让商鞅惩罚自己的太子以杀鸡骇猴,树立形象,甚至还有记载说秦孝公在去世前想将国君之位传给商鞅,不过这种说法可信度不高,但能够看出秦孝公对变法的支持是彻底无条件的,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变法,是无人可比的。即使后来即位的秦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但并没有废除变法,因为商鞅在秦国变法已经20多年,无论是国君也好,百姓也罢,都实实在在地看到了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强大,因为效果看得见,所以历任秦国国君都支持,国君支持,变法就能维持下去,就能贯彻下去,就能继续看到效果,形成良性循环。秦孝公与商鞅2、秦国政治环境的支持。秦国地处偏远,不仅不被中原各国看得起,而且自秦孝公以来,一直被中原压得死死的,春秋有晋国,战国初期有魏国,秦国在战国初期并不强大,反而是落后的,落后就要挨打,挨打就会图变,就想着变强大,另外,也同样由于秦国地处边陲,尚武好战,没有变法图强,就没有继续战争下去的实力,这种压力一直压迫着秦国困境中求突破,渴望改变。另一个原因,秦国的贵族和世袭阶层没有中原诸国那么强大,反对变法的声音也没有中原诸多大,而商鞅变法调动了有决策权的国君和占人口数量最多的百姓阶层的积极性,就解决了反对声音,也就能保证变法继续下去。战国地图3、变法效果的支持。一个变法是否优秀,效果很重要,如果商鞅变法看不到效果,再好也没人支持,商鞅变法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军功爵位制,这在贵族世袭的社会中,能够靠着军功成为贵族,基本是每一个秦国人的终身的理想,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实现,之前的阶层固化,你是农民,你就永远是农民,你是商人,这辈子就是商人,你是下等人,你永远是下等人。现在不同了,有了变法,农民可以靠种地获得爵位,有了爵位就有做官的可能,商人也能通过军功获得爵位,改变自己的身份,一步步有了向上爬的积极性,调动了整个社会的支持,这个非常重要,尤其是当时,是想也不敢想的,比如李悝的招贤纳才,他也只是选择有才能的人,才能从何而来,在当时看来,只有读书,可是低层人物哪有读书的可能,现在商鞅给了他们立军功的机会,比如白起,就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升任为秦国的武安君,有封地,成为亲一代的贵族,这个诱惑可是相当大,谁不支持呢?正因为商鞅变法有着巨大的好处,获得各阶层的广泛支持,所以商鞅变法能成功。
2023-07-13 04:52:041

吴起变法为何得罪了楚国旧贵族势力?

吴起在魏国,取得了 很大成就,但却受到魏武侯的猜忌,逐渐疏远了吴起。吴起见情况不妙,担心长此以往自己有性命之忧,于是就赶快逃离了魏国。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虽然魏国抛弃了吴起,但是南方大国楚国很快就向吴起抛出了橄榄枝。楚国是一个老牌大国,一直不服从周王室的统治,在春秋时期一开始就自封为王国,并且大举北上中原,与晋国长期争霸,成为举足轻重的大国。然而进入战国时期以后,楚国逐渐走向衰弱。公元前401年,楚悼王(公元前401年一公元前381年在位)即位,第二年楚国就被魏、赵、韩三国联军打得惨败。公元前391年,三国又联合讨伐楚国,占领楚国大片领土。在万般无奈之下,楚悼王被迫向秦惠公(公元前500年一公元前491年)送礼,恳求他出而调停,三国才和楚国讲和撤军。百年大国遭遇如此奇耻大辱,楚悼王心中一万个不痛快,一心想着振兴楚国。正在这时,楚悼王听到了吴起逃离魏国的消息,就赶快派人将他请到了楚国,并亲自设宴款待。在宴会上,楚悼王问吴起:“寡人一直仰慕先生大名,今日一见,倍感荣幸。寡人想要振兴楚国,还望先生多多赐教。”吴起问楚悼王:“请问大王,您知道楚国为什么空有大国之名,却连韩国、赵国这样的小国都打不过吗?”楚悼王说:“当然是军队不行了。我大楚幅员辽阔,几乎占据天下之半;人口众多,一下子组织几十万的大军都不是问题。只要有一个像先生这样的军事奇才,我们楚国定能问鼎中原u2026u2026”“大王此言差矣!”吴起打断楚悼王的慷慨陈词,对他说:“土地和人口的多少对于国家固然重要,可并不是起绝对作用。要是按照土地和人口算,我曾经效力过的魏国可绝对不占什么优势,不是照样称霸天下!想当年周文王刚开始只有百里土地,比殷商可小多了,可最终周朝不还是取代了殷商的天下!”楚悼王听了吴起的话,当即哑口无言。“所以说,”吴起喝下一杯酒,接着说:“楚国的问题,表面上看是军队不行,根本上讲是国家的制度有问题!楚国虽然幅员辽阔,可是大大小小的贵族盘根错节,各自拥有各自的军队、赋税、人口,还世袭官职与爵位。他们的一块块封地简直就是他们自己的独立王国,大王的命令拿到地方根本没人听!就拿军队说吧,各自为阵,毫无组织性,装备又老套,打仗不输才怪呢!所以说,楚国要想强大,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像李悝在魏国那样大力变法,使大权牢牢掌握在大王的手中,这样楚国才有希望,才能真正问鼎中原!”“说得太好了!”楚悼王说:“先生的话,一下子点醒了寡人啊!敢请先生先屈尊担任我们楚国宛(今河南南阳)的太守,替寡人抵挡北方诸国的进犯。一旦时机成熟。寡人一定重用先生!”楚悼王果然言而有信,公元前382年,他就任命吴起为楚国的令尹(楚国特有的官职.相当于其他国家的相国),开始主持变法,而他的变法,结合楚国的实际情况,以打击贵族势力作为主要方面的内容。在政治上,削弱贵族势力,整顿吏治。为了对付贵族势力,吴起首先颁布命令:“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如果贵族三代以内没有为国家立功的话,就要被剥夺爵位与封地,而为国家立功者,就可以授予官爵,从而打破了楚国的世卿世禄制度,既打击了贵族势力,还促进了平民的积极性。此外,楚国虽然幅员辽阔,可是大多在当时都是荒蛮之地,人口稀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巩固楚国广大的疆域,吴起对楚悼王建议,将一些旧贵族迁徙到边远的地区,这样既促进了这些地区的开发,扩大了华夏文化的影响,促进了楚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间接打击了贵族势力。当时楚国的官场贪污横行,政治腐败,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吴起颁布了三道命令:第一,“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这是打击送礼行贿走后门的不正之风;第二,“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固毁誉”。这是要求官吏公私分明,奉公执法,刚正不阿。第三,“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这是罢黜一些不学无术的官员,裁减一些用处不大的官职,减少国家开支。通过这些举措,楚国的官场风气得到很大的改善,行政效率得到大大提高。在军事上,注重军事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吴起把魏武卒的训练与组织方式拿到了楚国,组织了楚国自己的新式军队。与此同时,他坚决打击游手好闲、不务耕作的无赖,提倡耕战结合,兵农合一。此外,为了解决军费的问题,他还削减百官和贵族的俸禄,以保证军队能够及时得到给养,加强训练。除此之外,在其他方面吴起也实行了改革:比如实行法治,为了确定法治的权威性,吴起还当中立下一个车辕,谁能搬动就予以重赏,以让老百姓认识到对官府变法的决心;坚决打击纵横家在楚国的活动,维护楚国舆论的统一;改革楚国首都郢都(今湖北荆州区西北)的修筑方式,提高了城墙的质量等等。经过吴起的改革,楚国国力迅速强大起来,对外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向南攻下了百越之地(今广东、广西、福建、浙江等地),向北吞并了陈国和蔡国,向西还讨伐秦国。公元前382年,赵国进攻卫国,卫国又向魏国求援,魏国于是出兵进攻赵国,赵国一败涂地,只得向楚国求救。楚悼王立即出兵救赵,与魏军大战,结果楚、赵联军大胜,楚国声威大振,天下震惊。而这时,吴起的改革仅仅只进行了一年而已,如果吴起能够持续执政下去的话,楚国的前途真的不可限量,未来统一天下的未必是秦国,很可能是楚国。然而,公元前381年,楚悼王不幸病逝。一直对吴起变法怀有刻骨仇恨的旧贵族势力密谋作乱。当时楚悼王的尸体还停在王宫里面,吴起正在处理丧事,这时只听外面杀声震天,吴起看见各个贵族的武装部队疯了一般地冲进王宫,到处都能听到:“杀死吴起逆贼!”“兴复大楚旧制!”之类的话。吴起当时身边没有一兵一卒,为了保命,他机智地趴在了楚悼王尸体上,因为根据礼法的规定,谁要是敢伤害君主的遗体,全家处死。可吴起没想到,这帮子旧贵族杀红了眼,不顾一切地对吴起乱箭齐发,吴起被射死,而且楚悼王的遗体也被射中了。后来楚悼王的儿子楚肃王(公元前380年一公元前370年在位)即位,平定了贵族的叛乱,并按照规矩将七十多户贵族全家处死。吴起死了,楚国的旧贵族也受到了一次沉重的打击,可是即位的楚肃王缺乏变法的魄力,而吴起变法的时间太短,改革的程度也不够彻底,因此成果并未完全巩固下来。楚国逐渐回到了老路上,这场轰轰烈烈的吴起变法也功败垂成。正如韩非子评价的那样:“楚不用吴起而削弱,秦行商君而富强”,楚国也向衰落的深渊越滑越远,直至被秦国灭亡。吴起在军事、政治和改革三个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引发了后人无尽的崇拜与敬仰。他的悲惨遭遇,也向大家展示了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处在风口浪尖的领军人物的艰辛与不易。吴起的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他的精神却鼓励了后来千千万万的人为变法强国摇旗呐喊,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
2023-07-13 04:53:024

同样都是变法,为何吴起变法会注定失败呢?

我觉得吴起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变法缺乏一个强有力而且持续的中枢决策层将其贯彻下去。楚国吴起变法,支持者楚悼王虽然在位21年,但是却是在楚悼王十六年才开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才五年工夫,废除新法并不困难。继位的楚肃王虽然压抑住楚国旧贵族,但是在位也只有十一年,也来不及做出根本性的改变。后来的楚宣王、楚威王在位期间,楚国国势又振,占领了不少地盘,更加缺乏变法的动力了。第二点是变法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贵族的权益。吴起参与了李悝变法,跑到楚国后,吸取李悝变法失败的教训,将变法的核心放在打击贵族。第一,免除贵族三代以上无功人员的官职,收回俸禄;第二,勒令一些民愤较大的旧贵族,迁移到边远荒凉地区去垦荒生产,没收他们原来的封地,收回征税权。这些改革简单粗暴地直接剥夺贵族利益以弥补国家财政,迅速激化了矛盾;没有涉及农民利益,使得改革缺乏稳定的社会基础。只抓政治,不抓经济和民生,这种古代版的“三反五反”运动,即使改革多进行几年,也避免不了失败的结局。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君王的绝对支持,悼王死后,吴起在楚立马失去了支持,紧接着自然会被此前得罪过的世族报复,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公元前381年,吴起被贵族用乱箭射死,变法失败,楚国回到老样子。
2023-07-13 04:53:3712

楚国君主为何要支持吴起变法?而这场变法为何又人亡政息?

楚国君主之所以会支持吴起在楚国进行变法,这也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战国列强纷纷在国内进行的变法运动,以此来让国家强大,来让自己在这个乱世当中可以争得一席之地,至少也是可以保家卫国的。但是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吴起变法运动,却是在楚王去世之后,遭到楚国旧贵族的抵制而最终以吴起被杀、变法失败而告终。楚王当时之所以会有变法的想法,主要是因为魏国在进行李悝变法之后,率先成为了战国诸侯当中的强国、大国。因此各国看到魏国因变法而成为强大的国家之后,也是纷纷效仿魏国去招纳人才、在国内进行变法运动,而吴起变法也便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开始的。当时的楚王是一个想要有作为的君王,但是楚国国内却是缺少着真正的人才,而吴起到了楚国之后,就像鱼得到了水一般,吴起他也是受到了楚王的重视的。吴起他在楚国的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楚国的国力,在政治上吴起执行法治,并且他还废除了贵族的世勋世禄制度,这也让那些没有功劳的贵族后代没有办法得到爵位和俸禄,而这也加快了楚国封建化的脚步。但是吴起他的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楚国的政治走向了官僚政治,但是却因为触动了贵族集团的利益,遭到了贵族的反对。因此在楚王死掉之后不久,贵族便是联手起来,杀死了吴起,而吴起变法也是就此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吴起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强盛了楚国,因此楚国在当时也是受到了周围国家的敬重的。而吴起的变法,虽然最终是以失败而告终的,但是却是给后来的变法者给予了很大的启示与影响。
2023-07-13 04:54:274

楚国秦国的改革者是谁

楚国秦国的改革者分别是吴起,商鞅。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一向仰慕吴起的才能,任命吴起为宛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期间他曾两次巡视至息县(今河南省息县),向屈宜臼询问在楚国的为臣之道,但屈宜臼对吴起将要在楚国进行的变法持坚决的反对态度。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具体措施有: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市西北)。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39] 公元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以西)。楚军穿越梁门(位于大梁西北的关塞),驻军林中(位于梁门以北),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县南),攻克黄城(今山东省冠县南),楚、赵两国大败魏军。 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但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2023-07-13 04:55:053

吴起变法在压抑贵族上是如何做的?

变法首先压抑贵族,集权中央。封地凡已经传了三代的,都取消爵禄,子孙不再继承。公族出了五辈的,一律取消特权和俸禄,迁到边远贫瘠的地区,从事生产,自食其力。原有土地由国家收回,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给旧贵族以沉重打击。又整顿政治机构,裁减无能无用和不必要的官员,同时削减官吏俸禄,用以抚养战士,奖励军功。严禁私门请托,互相勾结,危害国家。提倡尽忠于国,不得因个人“私”利损害国家利益,从而限制了贵族对国家的干预。
2023-07-13 04:55:211

吴起变法前后楚国封君领地构成的变化

吴起变法的影响:春秋战国之际,楚国开始出现封君,战国时期封君人数不断增加,封君制的兴起逐渐成为楚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楚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传统观点多认为,封君制是“春秋时期分封卿大夫的继续”。随着郡县制在各国渐次施行,逐渐代替原有的卿大夫采邑制,在这一历史条件下,各国为对少数功臣、贵戚或宠臣进行封赏,纷纷实行封君制,其最明显的特征是授予受封的卿大夫以“君”或“侯”等名号。封君制与郡县制作为楚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战国时期曾长期并存。长期以来,由于材料限制,学术界对郡县制关注较多,而对封君制的研究很不充分。近些年,随着战国出土文献的不断整理和公布,这方面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入的可能。本文拟结合传世和出土文献,细致分析战国时期楚国封君领地的构成,以期在战国基层地方行政制度的研究方面有所推进。不当之处,尚祈方家不吝赐正。传世文献中有关楚国封君的详细描述不多,仅能从对鲁阳文君和阳城君的少量记载中窥得封君领地的大致结构。鲁阳文君公孙宽为楚平王之孙、司马子期之子,受封于楚惠王时期,又常被尊称为鲁阳文子。“文”是他的谥号,与新蔡葛陵楚简(下文简称新蔡简)所见的平夜文君谥“文”的情况类似。关于他的受封,《国语·楚语下》有详细记载:惠王以梁与鲁阳文子,文子辞曰:“梁险而在北境,惧子孙之有贰者也……惧子孙之以梁之险,而乏臣之祀也。”王曰:“子仁人,不忘子孙,施及楚国,敢不从子。”与之鲁阳。惠王本欲以梁封之,鲁阳君请求改封于鲁阳,表面上是惧怕子孙有逼上之二心,实则因梁在边地,担心子孙失邑。《墨子》记载鲁阳文君与墨子的对话,见于《耕柱》和《鲁问》两篇。《鲁问》篇云:子墨子……谓阳文君曰:“今使鲁四境之内,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杀其人民,取其牛马狗豕布帛米粟货财,则何若?”鲁阳文君曰:“鲁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也。今大都攻其小都,大家伐其小家,夺之货财,则寡人必将厚罚之。”从这段文字可以解读出的信息包括:一,鲁阳文君说在封地“四境之内,皆寡人之臣”,若有攻伐,“则寡人必将厚罚之”。体现了他在封地内的绝对权威,行政、司法等权力都由他来掌控;二,四境之内的“大都”、“小都”指代大小城邑,可知封君的封地面积较为广大,包含独自的城邑体系,在城邑之外则应有大片的乡野地区。除鲁阳君外,从《吕氏春秋·离俗览》之《上德》篇有关阳城君的记载也可以看出类似情形:墨者钜子孟胜,善荆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于国,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荆王薨,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阳城君与焉,荆罪之。阳城君走,荆收其国。孟胜曰:“受人之国,与之有符。今不见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讲的是楚国阳城君与墨家的孟胜毁璜为符,孟胜为阳城君守国、死国的故事。孟胜与阳城君交好,阳城君令他守国,他应当参与管理阳城君封地内的一些事宜。虽然不清楚阳城君是否给予他某些官职,不过可以肯定他的权限是来自阳城君的,反映出封君在封地内职权很大,可以任免不少官员。所说的“国”指的就是阳城君的封地。封地称“国”,在封地内有独立的武装。虽然其仍受控于楚国中央,中央有分封和收回封地的权力,但独立性依然很强。
2023-07-13 04:55:281

春秋战国时期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是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于公元前386年-前381年,任命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攻打吴起。吴起被箭射杀,死后尸身被处以车裂肢解之刑。变法运动宣告失败。经过变法,楚国国力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内容一、均爵平禄。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吴起认为楚国积弱的原因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对上威逼君主,对下欺凌百姓,导致国贫兵弱。吴起实行"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百吏之禄秩"的政策,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吴起还根据楚国地广人稀的特点,把旧贵族及所属迁到人迹罕至的荒凉地区。这一方面打击了贵族势力,同时也对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二、 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使他们不能徇私情,因私废公。削减无用的开支,以奖励真正为国出力报效的战斗之士。精简政府机构,重用贤能之士,为了整治官场腐败,禁止官员之间私下请托,要求官吏做到"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合,行义不顾毁誉"。同时裁汰"无能","无用"之官,节约经费"抚养战斗之士"。三、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四、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五、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六、加强军事力量。吴起早年在鲁,魏都以军功见长,吴起认为强国"要在强兵"。而"强兵"的开支,吴起则用"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的方法来解决,用财政提高士兵待遇,增强战斗力。影响吴起变法,旨在富国强兵。任用贤能,打击了楚国大贵族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遭到大贵族的激烈反对,是一次打击世袭贵族政治经济特权的运动。[1]吴起的变法使楚国国力强盛,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楚军穿越梁门,驻军林中,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攻克黄城,楚、赵两国大败魏军。吴起变法促进了楚国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化。也影响到秦国的商鞅变法。
2023-07-13 04:57:081

吴起变法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介绍

吴起变法时间 一场革命,从发动到结局,都会历经一段时间。那么吴起变法时间具体是哪一年到哪一年?吴起变法时间历时多久?如果从按时间线索划分,吴起变法可以划分成几个时间段呢?翻阅典籍,一同去解析其中的答案吧。 吴起雕像 吴起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86年,结束语公元前381年,正常变法改革运动持续了将近6年左右的时间,其中经历了众多的波折,吴起顶着楚国权贵们的压力,肩负着楚君主熊疑的期望和重托,突破了重重的阻碍和困难,一步步的执行着变法运动中的关键截点,最终让楚国内政外军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也使曾经十分弱小的楚国实力大增,与赵国携手共同对抗势力强大的魏国,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吴起的正常变法运动的时间持续的过短,虽然在楚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但当推行者和支持者彻底消亡之后,这场变法运动失去了开展和执行的原动力,就又恢复成为原先的最初状况,变法者吴起在熊疑死后,便遭到了楚国旧势力的反扑,在吴起临时之前,他仍然在想怎样能够将阻力变得更小,于是他躲到了熊疑的尸体上,最终断气前,指责了旧贵族的大不敬之行为,这让继任的君主得以顺利铲除旧势力,但变法运动少了吴起,没有了领袖,后期只能流于形式,倘若这场变法运动能够持续得时间更为长久,楚国也许能成为一统天下的霸主。 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 战国初年,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场巨大的变革,那便是吴起变法,那么吴起变法究竟是一场怎样的变法,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对当时的国家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吴起档案 吴起变法是发生在战国时期楚国楚悼王时期,其历史背景是楚国国力衰弱,楚悼王有心振强楚国,但实则有心无力,恰逢吴起来到楚国,于是一场变法便迫在眉睫,这场变法的名字就叫做吴起变法。 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其一,这是吴起变法中最重要的一条,君爵平禄。这条内容的主要意思是贵族们世袭的爵位智能传承三代,如果三代中均无建树,那么这个世袭爵位将会被取消。这一条政令的颁布,在一定意义上有力的遏制了达官贵族们的权势,让国家的集中大权重新回到楚国君主的手上。 其二,废除无用的官职,削减现在所有官员的俸禄,官员只有在表现优异时,他的俸禄才能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个措施颁布之后,国库空虚的状况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环节。 其三,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加大国库在军队建设上面的投入,有功的将士给予他们厚重的奖励,无功的贵族将会逐渐没落,这种措施下将会激励更多民众参与国家军队,军事力量强大之后,国家才能扭转自己现有的局势,不再惧怕列国的欺辱。 其四,纠正用钱买官的陋习,重要的职位一律不许用钱来交易,让有才之人得以施展抱负,让朝廷之中的大臣能够做到名副其实。
2023-07-13 04:57:151

什么是春秋战国时期吴起变法?

吴起是战国初期杰出的军事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个人的经历比较特殊,先后仕鲁、仕魏、仕楚,杀妻求将,出将入相,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干出一番事业,但最后惨死在楚国贵族的乱箭之下。他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改革家中付出生命的第一人。吴起是战国初卫国左氏(今山东定陶县西)人,大约生于公元前440年,死于公元前381年。他曾受业于孔子弟子曾参门下,侍奉过鲁国国君。齐国攻打鲁国时,鲁国国君听说吴起善于用兵,想起用他为将,但因他的夫人是齐国人,怕他会因妻子的关系与齐国串通,所以犹豫不决,不敢立即起用。吴起听到消息,为了不错过这一成名立业之机,便下狠心杀掉妻子,以表明自己决不亲附齐国。鲁国危机日重,终于起用吴起为将。吴起率军拒敌,大破齐军,因而声名大振。鲁国人厌恶吴起杀妻求将、猜疑残忍。这种舆论动摇了鲁国国君对吴起的信任,终于把他辞退。吴起听说魏文侯贤明爱才,知人善任,便离开鲁国投奔魏国。魏国大臣翟璜、李悝都在魏文侯面前举荐和称道吴起的军事才能,魏文侯便重用吴起,拜为将军,并积极支持他在魏进行兵制改革。吴起的兵制改革,首先是对士卒建立严格的选拔、训练和考核制度。《荀子?议兵》记载当时魏国考核武卒的标准:“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羸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这样的标准是很高的,不是十分矫健的人虽经过严格训练也难以当选,但考核中选以后待遇也很优惠,可以免除一家的徭役,并奖给田地和房产,以鼓励士卒锻炼成为合格的战士。其次是按士卒的体质和特长,实行一种新的军队编制法。即将身强体壮、能拚善搏的编为一队;机智灵活、善于爬坡越沟的编为一队:有耐力、能吃苦的又编为一队。打起仗来,便根据战争的形势和地形的特点,分别派遣不同的队伍,使各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经过这样严格的选拔、训练、考核和精心编制,吴起在魏国建立起一支有强大战斗力的常备军——“魏武卒”。吴起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裹羸粮,与士卒分劳苦。”(《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韩非子》、《史记》都记载过这样一则故事:吴起为魏将攻打中山国,军中有一士卒生疮化脓,吴起趴下为他吸出脓血。这个士卒的母亲听到消息,便放声痛哭起来,旁人劝慰这位母亲说:你儿子仅一小卒,而吴起贵为上将,他亲口吸吮为你儿子排脓,你应该感到荣幸,为什么哭起来呢?这位母亲回答说;这个你就有所不知了。往年吴公也为我儿子的父亲吸过脓疮,他父亲打起仗来拚命死战,有进无退,没有多久就战死沙场。如今,吴公又为我这个儿子排脓吸疮,我想他也会为吴公战死的。我是想到这里才禁不住而哭起来的。由于吴起如此关心爱护士卒,便培养出一些死战之士,作战勇往直前,屡战屡胜。吴起事魏十几年,与诸侯打了76次大仗,64次取得全胜,其余12次和解。魏国因此“辟土四面,拓地千里”,不仅使与它同时建国的韩、赵宾服,而且,在吴起担任西河守期间,强邻秦国不敢东向。魏文侯去世后,武侯继位,吴起曾恃功与田文争为国相,未能如愿。田文逝世后,公叔痤继为国相,吴起受到排挤,不得已离开魏国而奔赴楚国。公元前390年,吴起离魏时曾“止车而望西河,泣数下”,并对跟随他的人预言,“西河之为秦取不久矣,魏从此削矣。”第二年,吴起的预言即被证实,秦开始反攻,攻取当时属魏的华阴以东之地。吴起到楚国后,先为宛(今河南南阳)令,不久即升为令尹(楚相),主持变法。当时的楚国,地方五千里,甲兵过百万,是战国时期第一个幅员辽阔、兵源充足的大国,但国内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力十分衰弱,无实力与列国抗衡。在位的楚悼王一心顺应形势,实行变法,便向吴起询问富国强兵之计。吴起分析说,楚国的流俗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国弱兵之道”(《韩非子?利义》),因此,他建议“明法审令”,实行变法革新,并勇敢地担负起这副重担。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其内容概括说来:一是“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收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即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凡已传三代的封君,国家收回爵禄,将原受封的土地收归国有,疏远的公族一律不再享受王室的特权,同时还把一些旧贵族迁往地广人稀之处开垦荒地,把从以上各方面节省下来的经费财物用来抚慰供养战斗之士。二是“叨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即彰明法制,详定律令,裁减冗官及无能的官吏,并削减留任官吏的俸禄,“以奉选练之士”,增加国家的兵力,加紧士卒的训练。三是:“要在强兵,破驰说之盲从横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即斥逐高谈纵横之术的游说之士,禁止私门请托,把全国的思想和舆论统一到“强兵”的主要方面来。吴起的变法进行得雷厉风行,大大加速了楚国封建化的进程,使国力日渐强盛起来。于是,楚国向外扩张,南平百越,北并陈、蔡,阻挡韩、赵、魏南进之势,西伐秦国,疆域大为扩展。公元前381年,魏国进攻赵国,赵向楚求救。楚国派兵攻魏救赵,大败魏军。这时楚国的势力已北抵黄河,南至苍梧(今广西北部),达到全盛时期。吴起变法,逐步使楚国国富兵强,但也严重地侵犯了王公贵族的利益,“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公元前381年,支持变法的楚悼王病死,旧贵族乘机作乱,围攻吴起。吴起逃至楚悼王尸体旁,伏尸躲避,最后被乱箭射死。旧贵族还不罢休,竟把吴起的尸体绑在几辆马车上,车裂肢解,以泄愤解恨。楚太子熊臧继位,又借旧贵族箭射吴起时射中悼王的尸体大做文章,令楚国新的令尹,将参与射杀吴起的70余家旧贵族夷宗灭族。吴起死于公元前381年,早于商鞅之死43年,他是春秋战国时期立志改革而牺牲的第一人。吴起死后,变法停止,楚国的改革以失败告终。
2023-07-13 04:57:221

吴起变法的内容

一、均爵平禄。凡封君的贵族,已传三代的取消爵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吴起认为楚国积弱的原因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他们对上威逼君主,对下欺凌百姓,导致国贫兵弱。吴起实行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百吏之禄秩“的政策,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吴起还根据楚国地广人稀的特点,把旧贵族及所属迁到人迹罕至的荒凉地区。这一方面打击了贵族势力,同时也对楚国边远地区的开发起到积极作用。二、 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使他们不能徇私情,因私废公。削减无用的开支,以奖励真正为国出力报效的战斗之士。精简政府机构,重用贤能之士,为了整治官场腐败,禁止官员之间私下请托,要求官吏做到”使私不害公,馋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合,行义不顾毁誉“。同时裁汰”无能“,”无用”之官,节约经费“抚养战斗之士”。三、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四、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五、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六、加强军事力量。吴起早年在鲁、魏都以军功见长,吴起认为强国”要在强兵“。而”强兵“的开支,吴起则用”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的方法来解决,用财政提高士兵待遇,增强战斗力。
2023-07-13 04:57:281

简要概括吴起变法的主要内容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吴起变法是战国初年楚悼王当政时,于公元前386年—前381年,任命吴起(前440年-前381年)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以失败宣告告终。经过变法,楚国国力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一、均爵平禄。。。二、 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削减官吏俸禄,将节约的财富用于强兵,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使他们不能徇私情,因私废公。。。三、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纠正楚国官场损公肥私、谗害忠良的不良风气,使楚国群臣不顾个人荣辱一心为国家效力。。。四、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五、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建设楚国国都郢。。。六、加强军事力量。吴起早年在鲁,魏都以军功见长,吴起认为强国”要在强兵“。而”强兵“的开支,吴起则用”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的方法来解决,用财政提高士兵待遇,增强战斗力。望采纳~~~~~
2023-07-13 04:57:431

吴起变法和商鞅变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到了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 ②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③措施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④性质相同:都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⑤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同时各国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各国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时期. 不同点: ①内容的深度不同:商鞅变法是在更加深刻地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因此提出了诸如“什伍连坐”“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制”“废分封,行县制”“开阡陌封疆”等更加明确、更加深刻、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 ②影响的深远程度不同: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制”“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制度不但对整个战国秦汉时期,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1)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2分) 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了较完备的制度.(2分) (2)商鞅变法历时19年,分先后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2分)吴起变法抑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2分) 后面这些是评价 内容,商鞅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方面,比较全面,且行之有效,而吴起只侧重于政治,变法内容比较单一;变法的过程、步骤:前者顺序渐进,后者操之过急;得到的支持:得到国王支持的时间也明显不同,前者有十多年,后者只有一年多;结果:结果的不同更是浅而易见得,一成一败正是它们的不同之处.尽管参考答案中没有这点,但凡答对这一点我们都给2分,因为我们不能否认这也是它们的主要不同点.
2023-07-13 04:57:511

在楚国启用吴起兵法的是哪个国君

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 担任令尹后的吴起在楚国国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公元前381年,楚国出兵援助赵国,与魏军大战于州西(今河南省武陟县西南以西)。楚军穿越梁门(位于大梁西北的关塞),驻军林中(位于梁门以北),饮马于黄河,切断魏国河内郡与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的联系。赵国借助楚国的攻势,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县南),攻克黄城(今山东省冠县南),楚、赵两国大败魏军。 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但吴起的变法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以上回答来自历史可以很精彩
2023-07-13 04:57:594

中国历史上成功的变法有哪些

春秋战国时期比较多,典型的有齐国管仲变法,魏国的李悝改革、楚国的吴起改革,不过吴起变法未成功,以后当属秦国商鞅的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还有明朝的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成功了但未延续
2023-07-13 04:58:092

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有何不同

李悝变法使魏国成为强国,但性质是没变的。吴起变法虽让楚强盛一时,但楚王一去世他被旧贵族杀死变法就夭折了。商鞅变法本质上是秦国变强大了,且产生了新兴贵族,商鞅虽死,但变法被推行了下去。最终使秦统一六国,并对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背景相同:都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到了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 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措施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 性质相同:都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 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同时各国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各国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时期。
2023-07-13 04:58:481

吴起变法的背景:楚国当朝大臣位高权重功高震主

吴起变法的背景: 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到了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 楚国地广人众,能够调集百万大军,在战国七雄中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力一直萎靡不振。楚悼王继位后,连年遭到魏、赵、韩等国的进攻,不断丧失失地。在极其窘迫的形势下,楚悼王不得不用重礼贿赂秦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才和魏、赵、韩讲和。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楚悼王很想有一番作为,但苦于缺乏变法图强的真正人才和支持者。 恰恰这时吴起来到楚国,吴起为楚悼王分析楚国的弊端说,楚国贫弱的原因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即大臣的权势太大,威胁着国君的权力;受封食禄的贵族太多,影响着国家的财政税收。要扭转这种局面,只有明法审令,尽快变法革新。对吴起分析的种种弊端,楚悼王深有感触,于是先任为宛守,防御韩、魏。一年以后,晋升为今尹,主持变法。
2023-07-13 04:58:551

简述下商鞅变法,李俚变法,吴起变法,申不害变法,然后商鞅变法比其他的变法哪里优越

简述:一、商鞅变法:颁布垦草令主条目:垦草令变法之争结束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国国内颁布《垦草令》,作为全面变法的序幕。其主要内容有: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第一次变法主条目:商鞅变法《垦草令》在秦国成功实施后,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在秦国国内实行第一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1、颁布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法律,轻罪用重刑;2、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3、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4、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5、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扩大了国家赋税和兵徭役来源,为秦国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次变法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临渭河,顺渭河而下可直入黄河,终南山与渭河之间可直通函谷关。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命商鞅征调士卒,按照鲁国、卫国的国都规模修筑冀阙宫廷,营造新都,并于次年将国都从栎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东南)迁至咸阳,同时命商鞅在秦国国内进行第二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1、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3、迁都咸阳,修建宫殿;4、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5、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6、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二、李愧变法:1、废除奴隶制时代的世袭制度,根据能力来选拔官吏,取消旧贵族原本享受的世袭俸禄,用来招募贤才,发展生产。2、是正式废除了中国传统的井田制,采取“尽地利之教”的政策,鼓励老百姓垦荒,废除原本井田制制度下的土地界限,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同时对国家境内的所有土地进行测评,估算国家的土地产量,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按照土地的贫瘠标准,分配给农民土地,鼓励农民生产的积极性。3、是实行法治,建立完备的魏国法律《法经》,对于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的升迁奖惩、军功的奖励,都做了最完备的规定。4、就是改革军事制度,建立“武卒”制,即对军队的士兵进行考核,奖励其中的优秀者,并且按照不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李悝为了进一步实行变法,巩固变法成果,汇集各国刑典,著成《法经》一书,通过魏文侯予以公布,使之成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固定封建法权。《法经》兵6篇,为《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律》和《具律》。三、吴起变法:1、“明法审令”,实行法治。吴起总结了李悝在魏国变法的经验,深知法治的重要性,故他在变法中制定法令,公布于众。为确立法治的权威性,吴起还采取“倚车辕”(《韩非子·内储》)的办法,即立一车辕,有能够搬动的予以奖赏。为使思想认识和舆论一致,禁止纵横家进行游说,“破横散从(纵),使驰说之士无所开其口”(《战国策·秦策三》)。2、减爵禄,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淮南子·泰族训》说:“吴起为楚减爵禄之令。”《说苑·指武》说:“(吴起)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对无功劳的贵族及其后代,实行均其爵、平其禄政策,对立有军功和其他有功人员则授予爵禄,以解决分配不公,提高将士和新兴封建势力的积极性。在此同时,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使封君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韩非子·和氏》),即解决“封君太众”的问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史记·吴起列传》)。3、“卑减大臣之威重”(《史记·蔡泽列传》),整顿吏治。吴起认为,“大臣太重”与“封君太众”是楚国政治两大弊端,故在废除贵族特权的同时,又削弱大臣威权,“禁明党以励百姓”,禁止大吏结党营私,奖励百官尽忠守职,不超越所规定的权力。同时,吴起还着手整顿吏治。一是“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战国策·秦策三》),杜绝权门请托之风,廓清吏治;二是“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行义不固毁誉”(《战国策·秦策三》),要求官吏公私分明,言行端正,不计较个人得失,立志为变法的新兴政权效力。三是“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裁减冗官,选贤任能,罢除无能无用之辈。徙贵族于边境,以实广虚之地。据《吕氏春秋·贵卒》载,吴起对楚悼王说:“荆所有余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余,臣不得而为也。4、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吴起变法“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史记·吴起列传》),以“争利于天下”(《说苑·指武》)。所以在变法中,“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史记·蔡泽列传》),即注意耕战并重,亦兵亦农,禁止丁民游手好闲,不务耕作。在此同时,收减百官和封君子孙的俸禄,以保证军队得到给养,加强训练。5、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吕氏春秋·义赏》),提高了筑城工程的质量,加强了郢都的建设。四、申不害变法:1、申不害主张以法治国,实行进一步改革,并汲取道家“君人南面之术”加以改造,提出了一整套“修术行道”,“内修政教”的“术”治方略。2、第一步就是整顿吏治,加强君主集权统治。在韩昭侯的支持下,首先向挟封地自重的侠氏、公厘和段氏三大强族开刀。果断收回其特权,推毁其城堡,清理其府库财富充盈国库,这不但稳固了韩国的政治局面,而且使韩国实力大增。3、与此同时,大行“术”治,整顿官吏队伍,对官吏加强考核和监督,“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有效提高了国家政权的行政效率,使韩国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局面。随后,他又向韩昭侯建议整肃军兵,并主动请命,自任韩国上将军,将贵族私家亲兵收编为国家军队,与原有国兵混编,进行严酷的军事训练,使韩国的战斗力大为提高。4、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申不害为富国强兵,还十分重视土地问题。他说:“四海之内,六合之间,曰‘奚贵,土,食之本也。(《太平御览》引)又说:“昔七十九代之君,法制不一,号令不同,而俱王天下,何也?必当国富而粟多也。”(《申子"大体编》)因而他极力主张百姓多开荒地,多种粮食。同时,他还重视和鼓励发展手工业,特别是兵器制造。所以战国时代,韩国冶铸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就有“天下之宝剑韩为众”、“天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战国策"韩策一》)的说法。商鞅变法的优越性:一、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二、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秦的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三、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封建化变法改革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扩展资料:法家法家是中国历史上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以富国强兵为己任,《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法家不是纯粹的理论家,而是积极入世的行动派,它的思想也是着眼于法律的实际效用。法家思想包括伦理思想、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等诸多方面。法家伦理思想。法家伦理思想指的是建立在人性观基础上的诚信观和义利观。法家成熟很晚,但成型很早,最早可追溯于夏商时期的理官,成熟在战国时期。春秋、战国亦称之为刑名之学,经过管仲、士_、子产、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乐毅、剧辛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集法家之大成。其范围涉及法律、经济、行政、组织、管理的社会科学,涉及社会改革、法学、经济学、金融、货币、国际贸易、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及运筹学等。法家是战国时期平民的政治代言人,在政治上可谓是“独步天下”。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法家思想作为一种主要派系,他们提出了至今仍然影响深远的以法治国的主张和观念,这就足以见得他们对法制的高度重视,以及把法律视为一种有利于社会统治的强制性工具,这些体现法制建设的思想,一直被沿用至今,成为中央集权者稳定社会动荡的主要统治手段。当代中国法律的诞生就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响,法家思想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道德方面的约束还是很强的,对现代法制的影响也很深远。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家
2023-07-13 04:59:121

吴起变法的背景

楚国地广人众,能够调集百万大军,在战国七雄中是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国力一直萎靡不振。楚悼王继位后,连年遭到魏、赵、韩等国的进攻,不断丧失土地。在极其窘迫的形势下,楚悼王不得不用重礼贿赂秦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才和魏、赵、韩讲和。面对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楚悼王很想有一番作为,但苦于缺乏变法图强的真正人才和支持者。恰恰这时吴起来到楚国,吴起为楚悼王分析楚国的弊端说,楚国贫弱的原因是“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即大臣的权势太大,威胁着国君的权力;受封食禄的贵族太多,影响着国家的财政税收。要扭转这种局面,只有“明法审令”,尽快变法革新。对吴起分析的种种弊端,楚悼王深有感触,于是先任为宛守,防御韩、魏。一年以后,晋升为今尹,主持变法。
2023-07-13 04:59:191

比较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的异同

相同点:①背景相同:都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到了战国时期,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已经大部分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促使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势力更加壮大,与原来奴隶主贵族顽固势力的矛盾越来越深。②目的相同: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③措施类似:都是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主贵族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并且提出了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的措施。④性质相同:都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⑤结果和影响类似: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在变法中都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同时各国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各国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时期。不同点:①内容的深度不同:商鞅变法是在更加深刻地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经济上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提高政府收入,富国强兵,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因此提出了诸如“什伍连坐”“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制”“废分封,行县制”“开阡陌封疆”等更加明确、更加深刻、更加行之有效的措施。②影响的深远程度不同: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燔诗书而明法令”“统一度量衡制”“废分封,行县制”“什伍连坐”等制度不但对整个战国秦汉时期,而且对整个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2023-07-13 04:59: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