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日本鬼子进村音乐叫什么名字?

2023-07-15 07:37:26
共11条回复
Chen

大多数国人所谓的“鬼子进村曲”是根据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改编的,最初是描写德国鬼子入侵的。“鬼子进村曲”的曲调采用的是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乐中的音乐片段,当然只是音符走向的借鉴,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描写的是二战时德国人进攻列宁格勒时的情景,主题用小军鼓打出。

资料拓展:

肖斯塔科维奇C大调第七交响曲创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政府马上总动员艺术界“为祖国而战”,由此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品,这部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佳作。作者肖斯塔科维奇表示:“此曲是战斗的诗篇,是坚强的民族精神之赞歌。”全曲的气势极其宏伟壮大,终乐章的音响更是震耳欲聋。

德军包围列宁格勒,造成城内危机的1941年七月末,作者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作为“防空监视队”的一员战斗在第一线。就是在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此曲的大部分草稿。

1942年3月5日,在古比雪夫“文化宫殿”的礼堂,这部作品由隆莫斯德指挥,莫斯科国立剧场管弦乐团演奏,同时对全国及国外做现场直播。可见这部交响曲的初演,便是拿来宣传,用以提高士气和宏扬国威,完全作为前苏联的一项 “国家大事” 来对待。本曲题献给“列宁格勒”,并获得当年“斯大林奖”的首奖。

肖斯塔科维奇为了表现苏联军民的浴血奋战,歌颂人民顽强奋斗的必胜精神,在枪炮呼啸声中,创作了这第七交响曲。在列宁格勒战役中,伊利亚斯博格带领列宁格勒广播乐团于1942年8月9日完成了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交响曲)在列宁格勒的首次公演,极大的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肖斯塔科维奇C大调第七交响曲

小菜G的建站之路

这问题很有意思。勾起了对小时候的美好回忆。

这是电影《平原游击队》中的一段音乐,描写鬼子进村时候的滑稽怪异的场景的,它本没有什么名字的啊。

可可科科

鬼子进村所配的音乐经证实根本不是苏联交响乐,而确实是一个日本小调,这首歌叫《行军小调》,也叫《山田叔叔的队伍来了》,鬼子进村的曲调和它完全一样。

苏萦

鬼子进村曲》是一首纯音乐的歌曲,最早出现于1955年拍摄的《平原游击队》中。后来这首《鬼子进村曲》在国内很多的抗战电影均有引用。

莫妮卡住了

这段旋律是改编自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最初是描写德国鬼子入侵俄国大地的

阿里阿涅德

日本鬼子进村音乐叫什么名字?这个还真忘了,这个你得好好看一看

LuckySXyd

俄罗斯第七进行曲(列宁格勒进行曲)

床单格子

地道战鬼子进村曲子

Mugen-Hive

电影地道战

左迁

没有名字,选自电影《平原游击队》配乐。

寸头二姐

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部电影啊,可以说说电影名字吗,根据名字可以去搜索音乐名字

相关推荐

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创作于前苏联最艰苦的1942年。()

正确。第七交响曲,又名C大调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OP.60),由肖斯塔科维奇作曲,1942年7月19号在纽约首演。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C大调《列宁格勒》交响曲(OP.60)堪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传奇。第七交响曲是凝聚了苏联人民必胜信念和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交响曲,在世界获得极大的反响。1941年希特勒的法西斯军队以闪电般的速度入侵苏联。在短短的五个月的时间里便包围了列宁格勒直逼莫斯科。在围困列宁格勒的几百天里每天用大量的炮弹轰炸这座城市。而列宁格勒的人民全体总动员,与法西斯展开生死拼搏的浴血奋战。战争的残酷令人想象不到……在那极端困苦极其艰辛危险的时期,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了将这一时期用音乐表达出来,为了歌颂人民顽强奋斗的必胜精神,在非常艰难的状态下开始创作这首注定是不朽的音乐诗篇。他说:“我要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依然活着,我们必将胜利!”当作曲家完成这个伟大的作品时,演奏却十分困难。首先是敌军炮火的轰炸,每天都遭受几百吨炸弹的轰炸,安全很难保证;然后是演奏人员的匮乏,那时的城区几乎全民皆兵,哪还有音乐演奏员;其次是演奏场地,敌军距市区最近只有几公里。为鼓舞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志,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苏军派人到前线逐个寻找当年乐团的乐手并把他们安全撤回市区秘密进行排练,修缮演出场地,甚至用军用飞机运送总谱。音乐会演出之前,苏军最高指挥部下达了重创敌人的命令,一时间苏军阵地大炮齐鸣,用所有的炮火对敌军进行猛烈的轰击。强大的炮火换来的是短暂的宁静。此时音乐开始!人民走出掩体,走上大街,聆听广播转播的音乐。人们在这部伟大的音乐史诗中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树立了必胜的信心。这部凝聚了人民必胜信念和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交响曲,在世界获得极大的反响。当时许多著名的指挥家都希望能够得到美国首演的指挥权,经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权衡,将此荣誉给予了指挥家托斯卡尼尼。这是因为托斯卡尼尼旗帜鲜明的反法西斯的的立场和在音乐的权威。当时为绕过德军封锁,将这部交响曲的总谱拍成微型胶卷用飞机运到美国。1942年7月19日,纽约举行了盛大的首演式。继而世界上几千家电台转播了这场音乐会。从此世界通过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看到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顽强斗志和坚强的毅力。1942年8月9日,第七交响曲在卡尔·伊利亚斯博格的指挥下,由列宁格勒广播乐团在被德军围困的列宁格勒完成了首演,极大地激励了苏联军民的士气。从此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了决战胜利的阶段。
2023-07-15 01:54:342

介绍一下苏联电影"列宁格勒交响曲"

  C大调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交响曲,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  创作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政府马上总动员艺术界“为祖国而战”,由此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品,这部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佳作。作者肖斯塔科维奇表示:“此曲是战斗的诗篇,是坚强的民族精神之赞歌。”全曲的气势极其宏伟壮大,终乐章的音响更是震耳欲聋。  德军包围列宁格勒,造成城内危机的1941年七月末,作者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作为“防空监视队”的一员战斗在第一线。就是在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此曲的大部分草稿。1942年3月5日,在古比雪夫“文化宫殿”的礼堂,这部作品由隆莫斯德指挥,莫斯科国立剧场管弦乐团演奏,同时对全国及国外做现场直播。可见这部交响曲的初演,便是拿来宣传,用以提高士气和宏扬国威,完全作为前苏联的一项 “国家大事” 来对待。本曲题献给“列宁格勒”,并获得当年“斯大林奖”的首奖。  乐曲赏析  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稍快板-C大调-4/4拍。首先呈示出“人(梦)的主题”(C大调-G大调,配器较少),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短笛)独白。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小军鼓)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发展部-bE大调)。接着,作曲家进行了频繁的转调,开始使用2个铜管组。呈示部主题将以c小调呈现。接着大管奏出了几声哀鸣(以钢琴伴奏为背景),引开再现部。最后,乐章在沉闷的鼓声中结束。  第二乐章,稍快的中板与小快板-b角调式-4/4拍,三段体诙谐曲乐章。相传作曲家这样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乐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轻松奏出的主乐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弦乐器那强烈的节奏背景,还有双簧管优雅的副乐念等构成。三声中部有高音单簧管及乐队的ff力度陈述(#c小调)。双簧管的副乐念由低音竖笛接替,长笛、竖琴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此乐章可以说是最具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音乐。  第三乐章,慢板至最缓板-D大调-3/4拍。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祖国和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挚爱。”这一乐章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美之敬意”,犹如俄罗斯大地上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一般。最后在低音提琴与大锣的轻微演奏下,直接进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转中板。首先,弦乐与木管奏出黑暗的声部(c小调),预示着战争的到来。由定音鼓呈示出类似贝多芬“命运主题”动机的短暂导入部后,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展示,然后进入自由发展的主部c小调)。在小号的同音反复下,紧张的节奏随之而来。几次艰苦的斗争(机枪扫射、冲出氯气范围、骏马奔腾)后,弦乐器与少量的木管奏出了缓慢的主题(调号为5个升号),表示作者为躲避德军进攻而匍匐前进。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这个终乐章在于表现“为报仇雪恨、胜利而英勇拼搏”。在缓慢的铺陈叙述后,乐队逐渐增大音量。最后,第一乐章“人(梦)的主题”由铜管乐器强有力地奏出(C大调),在排山倒海般的凯歌之后,小鼓奏出了宛若“机枪扫射”式的连续音符(表现了作者坚贞可靠),四个定音鼓奏出乐章的中心主题,全曲结束。
2023-07-15 01:54:411

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创作于前苏联最艰苦的1942年,是否正确?

【错误】《列宁格勒交响曲》 肖斯塔科维奇最重要的成就是交响曲创作。 1941 年二战期间,列宁格勒遭德国法西斯的团团围困,苏联军民顽强抗战,誓死保卫祖国。为了鼓舞士气,肖斯塔科维奇在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的列宁格勒创作了这部交响曲,当这部作品在紧张激战的列宁格勒演出时,极大地鼓舞和激发了苏联人民保卫祖国,战胜法西斯的斗志。
2023-07-15 01:54:481

众所周知的《鬼子进村》那段音乐的来历是怎样的?

《鬼子进村》这段音乐出自《C大调第七交响曲》即《列宁格勒交响曲》,但又参考和扩展了名曲日本狂诗曲《I. Nocturne》。C大调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OP.60),由肖斯塔科维奇作曲,1942年7月19号在纽约首演。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C大调《列宁格勒》交响曲(OP.60)堪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传奇。第七交响曲凝聚了人民必胜信念和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交响曲,在世界获得极大的反响。日本狂诗曲《I. Nocturne》成名于1936年法国齐尔品作曲大赛的头奖,为日本邦乐西洋化先驱伊福部昭所做。扩展资料《鬼子进村》曲最早出现于1955年拍摄的抗战老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是影片中日军中队长松井率部两度进入城西李庄时的背景音乐。第一次出现在影片的28分20秒至29分55秒,松井率队夜李庄,在90多秒内洗脑试的循环播放该曲;第二次出现在42分32秒至43分17秒,松井再次进入李庄并大肆破坏时。影片播出后,这段音乐在全国迅速传播来开,并被许多抗战影片引用。
2023-07-15 01:54:584

如何评价肖斯塔科维奇及《列宁格勒交响曲》

《列宁格勒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作品编号60。 肖斯塔科维奇在1941年完成这部当时“振奋人心”的作品,但从肖斯塔科维奇的传记中可以读到“肖斯塔科维奇的《战争》交响曲(尤其第七与第八)直接表达出参战人民的精神;但它也许是对邪恶势力的反复思索,所有斯大林政权下受苦受难的人都知道希特勒以外的邪恶势力何在。的确,如果我们相信弗尔科夫的话,那么第七交响曲远在纳粹围攻列宁格勒之前就已构思,用来反映斯大林的恐怖统治。”,而余华也认为肖斯塔科维奇是“顺水推舟”地把这部交响乐“献给”那场伟大的战役。其实肖斯塔科维奇写下的,或许是更深远的悲伤。这部作品题献给“列宁格勒”,象征这座城市的英勇精神,其实当时不仅这座城市受到德军的进攻,列宁格勒的作曲家们也在斯大林的恐怖统治下艰难生存。 同年的七月这首交响曲的乐谱拍摄成微型胶卷运到美国,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纽约指挥了这部作品,同时也通过无线电向全世界转播,让肖七在炮火硝烟中响起。有些老兵甚至在多年后听到这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时仍会激动不已。
2023-07-15 01:55:141

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的创作背景是什么?

萧斯塔科维奇的第七C大调《列宁格勒》交响曲(OP.60)堪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传奇。1941年希特勒的法西斯军队以闪电般的速度入侵苏维埃共和国(苏联)。在短短的五个月的时间里便包围了列宁格勒直逼莫斯科。在围困列宁格勒的几百天里每天用大量的炮弹轰炸这座城市。而列宁格勒的人民全体总动员,与法西斯展开生死拼搏的浴血奋战。战争的残酷令人想象不到……..在那极端困苦极其艰辛危险的时期,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萧斯塔科维奇为了将这一时期用音乐表达出来,为了歌颂人民顽强奋斗的必胜精神,在非常艰难的状态下开始创作这首注定是不朽的音乐诗篇。他说:“我要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依然活着,我们必将胜利!”当作曲家完成这个伟大的作品时,演奏却十分困难。首先是敌军炮火的轰炸,每天都遭受几百吨炸弹的轰炸,安全很难保证;然后是演奏人员的匮乏,那时的城区几乎全民皆兵,那还有音乐演奏员;其次是演奏场地,敌军距市区最近只有几公里。为鼓舞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志,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苏军派人到前线逐个寻找当年乐团的乐手并把他们安全撤回市区秘密进行排练,修缮演出场地,甚至用军用飞机运送总谱。音乐会演出之前,苏军最高指挥部下达了重创敌人的命令,一时间苏军阵地大炮齐鸣,用所有的炮火对敌军进行猛烈的轰击。强大的炮火换来的是短暂的宁静。此时音乐开始!人民走出掩体,走上大街,聆听广播转播的音乐。人们在这部伟大的音乐史诗中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树立了必胜的信心。 这部凝聚了人民必胜信念和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交响曲在世界获得极大的反响。当时许多著名的指挥家都希望能够得到美国首演的指挥权,经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权衡,将此荣誉给予了指挥家托斯卡尼尼。这是因为托斯卡尼尼旗帜鲜明的反法西斯的的立场和在音乐的权威。当时为绕过德军封锁,将这部交响曲的总谱拍成微型胶卷用飞机运到美国。 1942年7月19号纽约举行了盛大的首演式。继而世界上几千家电台转播了这场音乐会。从此世界通过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看到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顽强斗志和坚强的毅力。 从此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了决战胜利的阶段。 结构上看,第七号交响曲显得冗长(全曲约70分钟,是他所有交响曲作品中最长的)。而且有些“不均衡”,光是第一乐章就占了全曲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根据肖斯塔科维奇1951年一篇文章的说法,这是一部一列宁格勒为标题,每乐章各有主题的交响曲,分别是:“战争”(War)、“回忆”(Recollection)、“祖国的原野”(The expanses of my native land)、“胜利”(Victory)。如果我们依循这些主题聆听,的确相当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换句话说,第七乐章的主题都相当明确,几乎让人一听就知道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涵,因此有评论者认为:“与其说本曲是交响曲,倒不如说比较接近大型的组曲”,这句话可说为这部交响曲的特性下了颇为精准的注脚。 第一乐章 中庸的稍快板。首先呈示出“人的主题”, 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独白。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 第二乐章 稍快的中板,三段体诙谐曲乐章。相传作曲家这样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乐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轻松奏出的主乐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弦乐器那强烈的节奏背景,还有双簧管优雅的副乐念等构成。双簧管的副乐念由低音竖笛接替,竖琴长笛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此乐章可以说是最具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音乐。 第三乐章 慢板至最缓板。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祖国和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挚爱。”这一乐章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美之敬意”,犹如俄罗斯大地上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一般。 第四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转中板。由定音鼓呈示出类似贝多芬“命运主题”动机的短暂导入部后,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展示,然后进入自由发展的主部。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这个终乐章在于表现“胜利之来临”。 最后,第一乐章“人的主题”由铜管乐器强有力地奏出,在排山倒海般的凯歌之后,四个定音鼓奏出乐章的中心主题,全曲结束。 作曲家们在从事创作时,总会有某些特别的“情境”刺激他们的创作灵感,无论是当时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亲朋好友间的情感联系、自己对于生活经验或生命的沉思默想……等等不一而足。身为听众的我们,则可以从他们所要抒发的情感总寻找共鸣、感动,或者从音乐中“回顾”他们创作的情境……。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号交响曲“列宁格勒”自然也具有此项性质,不过,由于他身处于当时的环境,使得这件原本单纯的创作动机变得较为复杂。 列宁格勒原名彼得格勒,为纪念列宁改为此名(现名圣彼德堡),自1703年建城开始就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一直都是政经文化重镇,许多艺术家都曾活跃于此,纳粹进攻苏联时,肖斯塔科维奇居于城中,并且曾亲自在前线协助作战,第七交响曲的前三乐章就是在此围(危)城中完成,至于最后一乐章,由于德军在1941年9月切断了列宁格勒所有的外界联系,肖斯塔科维奇随家人撤离到库比雪夫(kuibyshev),并在同年年底完成这部作品。从创作时间上来看,第七号交响曲的确是因列宁格勒而生。 此曲的标题“列宁格勒”本来已经大致告诉我们它想要呈现的主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纳粹军团围攻的列宁格勒而作。然而,1979年一部号称是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证言》(Testimony)的出版,为原本单纯的写作动机平添了复杂的因子,诸如:“我在写作此一主题(注:指第一乐章的“入侵”主题,小鼓声不断重复的乐段)时,心里想的其实是另一种摧残人性的敌人”、“我写的是……暴政下牺牲的几百万人的追悼之歌”等字句,强调的反而是谴责极权政体对无辜人民的任意侵凌,本曲想当然应具有的爱国主义反而未见着墨。不过,由于这本回忆录的内容争议颇大,它所陈述的内容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肖斯塔科维奇的参考之一,倒不见得要全盘接受。总之,无论肖斯塔科维奇真正的动机是什么,德军围攻列宁格勒一役,绝对是他创作第七交响曲最重要的触媒。
2023-07-15 01:55:212

《列宁格勒交响曲》的创作者是()。

《列宁格勒交响曲》的创作者是()。 A.贝多芬 B.肖斯坦科维奇 C.莫扎特 D.舒伯特 正确答案:B
2023-07-15 01:55:281

围绕着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的事

苦难的城市、不屈的人民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这是一部诞生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伟大音乐作品:肖斯塔科维奇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1941年6月,希特勒的法西斯政权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侵略,7月份开始了对列宁格勒长达九百多天的围困。在列宁格勒被围期间,德军每天都要向这座城市倾泻数百吨炮弹。希特勒更是扬言,要把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抹去。著名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放弃了去中亚的机会,在列宁格勒作为“防空监视队”的一员战斗在第一线。同时肖斯塔科维奇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作曲家的使命,他要用音乐把这场正义之战和苏联人民不屈的精神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就是在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完成了本交响曲的大部分草稿。    1941年12月27日,肖斯塔科维奇在古比雪夫完成了第七交响曲,并把把作品题献给被围困中的列宁格勒。这部大型交响曲的创作前后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在当时极端恶劣和困苦的战争环境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1942年三月五日,在古比雪夫“文化宫殿”的礼堂,这部作品由隆莫斯德指挥,莫斯科国立剧场管弦乐团演奏,同时对全国及国外做现场直播。之后又在首都莫斯科演出。  但第七交响曲最激动人心的演出还要数在乐曲所题献的城市——列宁格勒的公演了。当时列宁格勒满目疮痍,专业人员奇缺,唯一的乐队仅剩15名演奏员,其他的不是饿死,离去,就是在前线中保为城市。而且可供演奏的乐器也十分缺乏。为了组织这次演出,组织者在街道上贴出布告,让城市中所有音乐家立即向广播电台报到。同时他们用尽一切办法帮助那些饥饿、疾病的音乐家来到电台。据一位当时的组织者回忆说:“我们把他们从昏黑的公寓中找出来,他们瘦得多可怕!但当得知要演奏《列宁格勒交响曲》时,他们立即恢复了生机。当他们带着乐器来到冰冷的排练厅时,我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同时,前线指挥部又将在前线作战的演奏家抽调回来补充入乐队。总谱由一架运送药品的飞机带进被围困的列宁格勒。1942年8月9日,乐队在指挥依利亚斯堡的领导下,在围困中演奏了献给这座城市的交响曲,成为一件可歌可泣的壮举。为了使演出正常进行,苏联红军先以强大密集的火力将敌炮打哑,随后,这部深刻表现人民对法西斯侵略者的愤怒与反抗的正义之声,便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奏响了。人们从街上,从掩体里,从住所里聚集到广播扩音器前,以极大的热情倾听着这英雄的乐章,第七交响曲响彻了列宁格勒的上空!同时,演出实况通过广播送到前线播放,鼓舞了战士的士气。    作为一部音乐作品,在战时能为千百万人民接受,用音乐唤起人民的斗志,并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念和决心,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它的意义也已经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本身单纯的欣赏价值了。它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能歌善舞的民族是不可能被征服的!    关于第七交响曲的创作,肖斯塔科维奇曾这样写道:“我要创作这样一部作品——它体现了我们的这些日子,我们的生活,我们那些英勇的人们,那些为战胜敌人而斗争,正成为英雄并庆祝胜利的人们。在写作这部交响曲时,我想着我们人民的伟大,想着他们的英雄气概,想着人类的美好理想,想着人的优秀品质,想着我们的美丽河山,想看人道主义,想看美。为了这一切,我们进行着严酷的斗争。”他还说:“第七交响曲这是关于我们的斗争,关于我们未来的胜利的诗篇!”
2023-07-15 01:55:351

第八交响曲是谁的作品

是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肖斯塔科维奇正在自己的家乡列宁格勒,于是他参加了保卫列宁格勒的志愿消防队,成为一名优秀的消防队员。《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交响曲》)就是在 这些严酷的日子里写成的。肖斯塔科维奇在1941年完成了作品编号60的《第七交响曲》。这一年,希特勒的德国以32个步兵师、4个摩托化师、4个坦克师和一个骑兵旅,还有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和1000多架飞机猛烈进攻列宁格勒。战争将要结束时,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于l944年 4月2日在美国初演,当时曾有一百三十四家美国电台和九十九家拉丁美洲电台以及加拿大、夏威夷群岛、意大利、阿尔及利亚等国的电台转播了这场音乐会。美国舆论界对这部新交响曲评价很高,1945年当全美国为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逝世致哀时又演奏了《第八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于是在苏联重又引起一番对肖斯塔科维奇 创作的批评和争议。直至1947年,在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上,这部作品再次获得了好评才算了结。当时在捷克斯洛伐克,人们把他的《第八交响曲》与伏契克的不朽之作《绞刑架下的报告》称为姊妹篇。战后,肖斯塔科维奇用自己顽强的、创造性的劳动创作了与 自己的人民心心相印的新作——为保卫和乎反对战争而作的《第十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和电影音乐《易北河会师》等,在苏联和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中间流传和演出。
2023-07-15 01:55:442

C大调第七交响曲的各地首演

1942年3月5日 古比雪夫1942年3月29日 莫斯科1942年6月22日 伦敦1942年7月19日 纽约1942年8月9日 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公演参见词条卡尔·伊利亚斯博格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于1941年7月兵临列宁格勒城下并于9月由进攻转为围攻。至第二年7月,列宁格勒面临困境,条件极为恶劣,已有43万人死于饥饿。当时列宁格勒正遭到德国法西斯的围攻,在极端困苦、极其艰辛危险的时期。肖斯塔科维奇为了表现苏联军民的浴血奋战,歌颂人民顽强奋斗的必胜精神,在枪炮呼啸声中,创作了这第七交响曲。在列宁格勒战役中,伊利亚斯博格带领列宁格勒广播乐团于1942年8月9日完成了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交响曲)在列宁格勒的首次公演,极大的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之前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已分别于1942年3月5日,1942年3月29日1942年6月22日和1942年7月19日在古比雪夫,莫斯科,伦敦和纽约举行了首次公演,引起轰动。当伊利亚斯博格准备列宁格勒公演时,乐团只剩下15名演奏员,其他的不是饿死,离去,就是拿起武器参加到保卫城市的行列中去了。街道上贴出布告,让城市中所有音乐家立即向广播电台报到。他们用尽一切办法帮助那些还剩一口气的音乐家来到电台。一位当时的组织者回忆说:“我们把他们从昏黑的公寓中找出来,他们瘦得多可怕!但当得知要演奏《列宁格勒交响曲》时,他们立即恢复了生机。当他们带着乐器来到冰冷的排练厅时,我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同时,前线指挥部又将在前线作战的演奏家抽调回来补充入乐队。总谱由一架运送药品的飞机带进被围困的列宁格勒。1942年8月9日,乐队在指挥伊利亚斯博格的领导下,在围困中演奏了献给这座城市的交响曲,成为一件可歌可泣的壮举。为了防止德军炮击音乐厅并保证演出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下正常进行,苏联红军事前向德军炮兵阵地发射了约3000发炮弹进行压制,随后,这部深刻表现人民对法西斯侵略者的愤怒与反抗的正义之声,便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奏响了。人们从街上、从掩体里、从住所里聚集到广播扩音器前,以极大的热情倾听着这英雄的乐章,第七交响曲响彻了列宁格勒的上空!同时,演出实况通过广播送到前线播放,鼓舞了战士的士气。
2023-07-15 01:55:521

《鬼子进村》音乐原版叫什么曲?

曲子就是鬼子进村。旋律改编自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第七交响乐是描写苏联人民在二次大战中抗击德国侵略者的一部音乐作品。鬼子进村的音乐旋律,取材于这个交响乐,并经过了改编。大多数国人所谓的“鬼子进村曲”是根据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改编的,最初是描写德国鬼子入侵的。“鬼子进村曲”的曲调采用的是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乐中的音乐片段。当然只是音符走向的借鉴,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描写的是二战时德国人进攻列宁格勒时的情景,主题用小军鼓打出。注意事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假牙太君”西原少佐带着一队精锐的日军恶狠狠的冲进一个小渔村,大举扫荡,要渔民交出美军与情报人员,不然杀尽全村老百姓。于是一场场惊险紧张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战争就这样开始了。乐曲背景《鬼子进村曲》最早出现于1955年拍摄的《平原游击队》中。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鬼子进村曲
2023-07-15 01:56:161

二战时候前苏联一位音乐家为保卫斯大林格勒写了一首交响乐,叫什么名字??

我印象当中应当是列宁格勒保卫战时有一首交响乐 肖斯塔科维奇写的 很著名 就是列宁格勒交响乐 是在德军的围城的炮火下演奏的 斯大林格勒没听过 我对这些还比较了解 所以说应当没有
2023-07-15 01:56:373

小苹果歌曲的作曲是抄袭的吗?

你是受微信等社交平台转发的“《小苹果》居然是抄袭俄罗斯的!今天才知道,这首曲子本是俄罗斯伟大的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小视频的误导吧?首先说明一下,这个小视频是合成的,用的是前段时间微信群疯传的平原游击队鬼子进村是改编自列宁格勒交响曲片段的同一个恶搞视频!而原到处转发的鬼子进村交响乐视频,也是伪造的,鬼子进村的曲子,也与这个列宁格勒交响曲(第七交响曲)没有啥关系,原交响曲中根本就没有鬼子进村的影子!要说鬼子进村的音乐,与列宁格勒交响曲,能有貌似一丝丝相像的地方,那也就是第一乐章开始后的6分38秒的地方,同鬼子进村的前三个音符,有那么一点相像,其后就不是了,仅此而已。说小苹果是抄袭列宁格勒交响曲?根本就不是!视频和音乐是合成的,而且毫不同步!列宁格勒交响曲,四个乐章,没有任何地方有这一段乐曲,根本就是造谣!!!”
2023-07-15 01:56:4514

肖斯塔科维奇完成第七交响曲的背景是以下哪一场战争

肖斯塔科维奇完成第七交响曲的背景是列宁格勒保卫战。列宁格勒战役,又称列宁格勒保卫战,封锁列宁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为攻占列宁格勒而实施的战役,列宁格勒战役是近代历史上主要城市被围困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强,和死亡人数最多的包围战,希特勒妄图占领城市,进行长达900天的围困作战。列宁格勒在被围困期间,城外的沙皇的宫殿和其他历史名胜大部分被抢劫后摧毁。许多工厂,学校,医院等民用基础设施被空袭和远程大炮摧毁。
2023-07-15 01:57:081

求好听的交响乐,要世界级的,经典的。

贝多芬: 命运交响曲 月光 献给爱丽丝 f大调浪漫曲 绮想轮旋曲柴柯夫斯基: 花之圆舞曲 小夜曲圆舞曲 天鹅湖 第一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长笛协奏曲 摇篮曲 圣诗肖邦: 钢琴协奏曲 革命练习曲 将e大调夜曲 小夜曲 悲伤练习曲还有李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等注明的交响乐音乐家,如果你想在线欣赏,或者下载的话,建议你去雅燃音乐网,有专门的交响乐分类,直接搜索交响乐就能找到。
2023-07-15 01:57:173

有谁知道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乐?到哪里下载得到?

mms://202.120.12.45/...ai/mp3/7/9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第一乐章.mp3 mms://202.120.12.45/...11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第二乐章(节选).mp3 mms://202.120.12.45/...i/mp3/7/12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第三乐章.mp3 mms://202.120.12.45/...i/mp3/7/13肖斯塔科维奇: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第四乐章.mp3
2023-07-15 01:57:253

亮剑中张白鹿对李云龙讲解列宁格勒交响曲的台词

是尼采的一句话:"天才的哲学与美丽的女子一样,是决不会委身于一个精神孱弱的男人的.
2023-07-15 01:57:321

世界十大著名交响乐

1.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合唱”2.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3.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4.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5.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6.莫扎特g小调第40号“维特”7.海顿第94交响曲“惊愕”8.贝多芬第七交响曲9.勃拉姆斯D大调第2交响曲10.莫扎特c大调第41号“朱庇特”
2023-07-15 01:57:437

苏联卫国战争歌曲

布良斯克森林哗哗响;布琼尼骑兵进行曲;第涅伯河掀起了怒涛;顿河好汉;告别列宁格勒;光荣的列宁旗帜;红军最强大;华沙工人歌;跨过高山跨过平原;列宁格勒之歌;你们已英勇牺牲;如果明天战争来临;神圣的石头;苏军之歌;苏联火箭兵进行曲;瓦兰人号巡洋舰;沃尔霍夫前线餐歌;向斯拉夫女人告别;再见吧,起伏的群山;在乌克兰辽阔的原野上;В землянке;День Победы;Дороженька;Казачья песня;Комсомольская прощальная;Молодая гвардия;Морская гвардия;Моя Масква;Огонёк;Одинокая гармонь;Песня защитников Москвы;Песня о Днепре;Песня о солдате;Под звёздами балканскими;Пришла и к нам на фронт весна;Священная война;Там вдали за рекой;Три танкиста;Тыгармонь тихонькозаиграй不要责备我,妈妈;草原;从前你这样,现在还是这样;纺织姑娘;伏尔加河纤夫曲;候鸟;青年建设者之歌;热情者之歌;三套车;苏丽湖;我们的城市;纤弱的花楸树;寻找;遥远的地方;Вечер на рейде;Катюша;Ой цветёт калина;Песня о Родине;Песня Стрекозы;Подмосковные вечера;Тёмная ночь;Уральская рябинушка
2023-07-15 01:58:086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插部的主题表现了哪位历史人物

列宁。《G大调第七交响曲》是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那激情澎湃的旋律震撼人心,这首曲子另有个别名叫《列宁格勒交响曲》。
2023-07-15 01:58:481

谁有《列宁格勒交响曲》的乐谱啊? 只有第一乐章也行。急,在线等。。。。

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吗?是的话留邮箱给我吧,我有全套总谱,不过不是很清晰,凑合看的清把,这玩意版本实在太少 在线等的都没回音?!。。。@%#¥@…… 交响曲要简谱?@%#……你慢慢求吧
2023-07-15 01:58:562

写出5位以上外国著名作曲家,谢谢

外国著名作曲家名 字 国家 生卒年 美誉 代 表 作 巴赫 德 1685-1750 音乐之父 《农民大合唱》《咖啡大合唱》《平均律钢琴曲集》 海顿 德 1732-1809 交响乐之父 一生创作了125部交响曲 《伦敦交响曲》成名 高赛克 比 1734-1829   《7月14日》 《加伏特舞曲》 莫扎特 德 1756-1791   22部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 贝多芬 德 1770-1827   四岁开始学钢琴 后半生耳聋 一生九首交响曲中四首最著名(三英雄交响曲 五命运交响曲 六田园交响曲 九合唱交响曲) 柏格尼尼 意 1782-1840 提琴之王 小提琴协奏曲2首、小提琴随想曲24首《魔鬼的笑声》、《魔鬼的颤音》最为著名 威柏 德 1786-1826   13岁成为活跃的钢琴家,并写出歌剧处女作《森林的少女》 歌剧《魔弹射手》成名 罗西尼 意 1792-1868   《塞尔维亚的理发师》 舒柏特 奥 1797-1828 歌曲之王 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交响曲》) 柏辽兹 法 1803-1869   《幻想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 格林卡 俄 1804-1857   《卡玛林斯卡亚》 门德尔逊 德 1809-1847   9岁登台,19岁成名 《仲夏夜之梦》《苏格兰》 舒曼 德 1810-1856   《狂欢节》《童年情景》《交响练习曲》《诗人之恋》 肖邦 波 1810-1849   《G小调叙事曲》 李斯特 匈 1811-1886   《匈牙利大合唱》《送葬曲》 瓦格纳 德 1813-1883   《汤豪瑟》 威尔第 意 1813-1901   《茶花女》 吉诺 法 1818-1893   《浮士德》 奥芬巴赫 法 1819-1880   《霍夫曼的故事》 斯美塔那 捷 1824-1884   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 约翰.施特劳斯 奥 1825-1899 圆舞曲之王 圆舞曲《蓝色的多脑河》 勃拉姆斯 德 1833-1897   一生写有150多首小品 《第二交响曲》 鲍罗丁 俄 1833-1887   交响诗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圣-桑 法 1835-1921   《动物狂欢节》与《天鹅》 比才 法 1838-1875   歌剧《卡门》 穆索尔斯基 俄 1839-1881   交响诗画《荒山之夜》 柴科夫斯基 俄 1840-1893   第六交响曲《悲怆交响曲》、舞剧《天鹅湖》 德沃扎克 捷 1841-1904   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交响曲》)  格里格 挪 1843-1907   管弦乐组曲《培尔.金特》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 俄 1844-1908   交响组曲《舍赫拉相德》 萨拉萨蒂 西 1844-1908   《吉普赛之歌》 托斯蒂 意 1846-1916   小夜曲(《飞吧!小夜曲》) 普契尼 意 1858-1924   《绣花女》  德彪西 法 1862-1918   交响素描《大海》 拉威尔 法 1875-1937   管弦乐组曲《鹅妈妈》 普罗科菲耶夫 苏 1891-1953   交响童话《彼佳与狼》  格什温 美 1898-1937   钢琴与乐队作品《蓝色狂想曲》  科普兰 美 1900-   管弦乐组曲《小伙子比利》 肖斯塔科维奇 苏 1906-1975   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交响曲》          
2023-07-15 01:59:041

前苏联有哪些音乐家(5个以上)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 (1906-1975), 前苏联重要的作曲家。生于彼得堡,十一岁开始创作,十三岁入列宁格勒 音乐学院,1925年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引起国内外的注目。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极多。1937年首演的《第五交响曲》显露出自己的创作风格:旋律剑拔弩张, 节奏繁衍多变,情绪强烈,创造大胆,富有哲理性。他的不少作品带有某些现代派的特征,曾引起争议。 他的主要作品《列宁格勒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易北河西岸》等电影配乐、歌剧 《叶卡捷琳娜·伊兹梅洛娃》、舞剧《黄金时代》、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等都影响较大。 尼古拉耶娃(Tatiana Nidolayeva,1924~)前苏联女钢琴家、作曲家。演奏曲目广泛,尤以演奏巴赫作品著称。 齐莫菲耶娃(Lyoubov Timofeyeva,1951~)前苏联女钢琴家。演奏曲目广泛,包括德国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作品和前苏联音乐家作品。演奏不追求强烈的音响,强调真挚纯朴的抒情意境。.阿斯克纳奇(Vadimir Ashdenazy,1937一)前苏联钢琴家、指挥家。演奏继承莫斯科学派的传统技法,技巧高超,节奏感敏锐。善于表现戏剧性内容。切尔卡斯基(Shura Cherkasky,1911~)前苏联钢琴家。对浪漫乐派的作品有独特爱好,尤擅长演奏柴科夫斯基和李斯特的作品。演奏技巧精湛而豪放,具有气韵恢宏的特点。
2023-07-15 01:59:251

肖斯塔科维奇的平生简介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 (1906-1975), 前苏联重要的作曲家。生于彼得堡,十一岁开始创作,十三岁入列宁格勒 音乐学院,1925年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引起国内外的注目。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极多。1937年首演的《第五交响曲》显露出自己的创作风格:旋律剑拔弩张, 节奏繁衍多变,情绪强烈,创造大胆,富有哲理性。他的不少作品带有某些现代派的特征,曾引起争议。  他的主要作品《列宁格勒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易北河西岸》等电影配乐、歌剧 《叶卡捷琳娜·伊兹梅洛娃》、舞剧《黄金时代》、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等都影响较大。  1960年后成为前苏联作曲家协会领导人之一。 [ 李德伦与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 ] 中国当代著名指挥家李德伦(1917-),早年曾赴前苏联深造。当时,中国与前苏联的关系还 十分密切。  1953年,前苏联著名音乐家普罗柯菲耶夫去世,就在同一年,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与世长辞。 李德伦就在这一年来到苏联,并有幸欣赏到了另一位前苏联著名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在这一年的 新作《第十交响曲》(Op.93)。过后,有一位前苏联音乐教师曾向李德伦询问欣赏这部作品后的感受, 李德伦当时疑惑地说:“怎么如此沉重呢?”那位教师只以苦笑作答。  青年时代的李德伦,正沉浸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喜悦之中。他显然跟那个时代所有的中国人 一样,认为苏联“老大哥”是中国的榜样,世界上不会有哪个国家比苏联更先进、更发达、更富足、 更自由。在这种心境之下,他是根本无法理解肖斯塔科维奇那种“沉重”的。直到1976年,风云变幻的中国经历了三位国家领导人逝世、“四人帮”垮台以及唐山大地震的冲击。 李德伦此时再度欣赏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音乐的确是没有国界的。两个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使李德伦暂时无法听懂肖斯塔科维奇那略显 晦涩的音乐语言;而两个国家相似的命运,又最终使这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音乐家有了心灵上的 沟通。  1992年,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指挥家李德伦依然矍铄。他来到清华大学,义务普及古典音乐 欣赏知识,其间向清华学生们讲述了这一典故,并亲自指挥演出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
2023-07-15 01:59:333

一首交响曲一般多长时间?是不是一般分为四个乐章?

一首交响曲一般多长时间?是不是一般分为四个乐章?我听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有接近80分钟,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只有不到8分钟。交响曲有没有时间的限制? 回答:确实没有时间限制。
2023-07-15 01:59:423

老电影中(比如地雷战)鬼子扫荡时的日军歌曲在哪下载啊?

这首歌是俄罗斯交响曲(列宁格勒),属于世界十大名曲,不是日本鬼子进村,只是被扭曲了,你可以搜一下俄罗斯交响曲列宁格勒,就知道了
2023-07-15 01:59:493

希特勒的作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他的作品吗
2023-07-15 01:59:573

小苹果抄袭什么歌

some body to love的副歌部分,筷子兄弟的歌百分之一百全抄袭,无原创,像老男孩抄的日本大桥卓弥的歌曲,固然不是原创可以理解,但说清楚是可以原谅的,但是打着原创的幌子,干着抄袭的勾当,太没劲头了。
2023-07-15 02:01:275

下面这个句子有语病,请你通过删去一个字,并调整语序来修改这个病句。这首交响曲是作者在列宁格勒被法西

删去一个“被”字,然后把“作者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调整为“作者在法西斯围困列宁格勒”.这道题由于在答案中设置了限制语,所以答案没有什么松动的地方。 这个句子的语病是中途转移了陈述对象。毛病出在“在……的时候”、“被法西斯围困”的主语是“列宁格勒”,而“疯狂叫嚣……”的主语应是“法西斯”,前后用“并”字联在一起,结果“疯狂叫嚣……”的主语承前成了“列宁格勒”,而句子的本意是“围困列宁格勒”和“疯狂叫嚣……”的主语都是“法西斯”。
2023-07-15 02:01:411

世界交响乐名曲欣赏前十首

世界交响乐名曲欣赏前十首如下:1、《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本曲作于1791年,是海顿最为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与海顿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2、《G小调第四十号交响曲》作于1788年。这是莫扎特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创作的三部最伟大的交响曲。《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旋律热情洋溢,有着充满感情化的乐念。3、《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是一曲集中表现活力、斗争和胜利的音乐,是一部热望未来的作品。它主要表达的意思为扼住命运的咽喉。4、《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是一部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作品,它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作品大约创作于1819至1824年间。5、《C小调第一号交响曲》一共花了21年的时间,完成时,勃拉姆斯已经43岁。他不惜半生的推敲、琢磨,才写出了这首能和贝多芬交响曲相提并论的,登峰造极、光芒万丈的巨作。6、《B小调第六号交响曲》1893年10月,柴可夫斯基交响曲创作领域里的最后一部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上演,作为最后的《第六悲怆交响曲》,在音乐语言上既表现出柴可夫斯基对一生交响曲创作观念的总结。7、《E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写于1893年, 这是作者对于美国所在的新大陆所产生的印象的体现,德沃夏克在自己的创作乐思中揉进这些民谣的精神加以表现。8、《C小调第二号交响曲》就是从这部作品以后,马勒开始经常在交响曲中使用声乐。在这首《第二号交响曲》中,仍然有宛如《第一号交响曲》中那种真实的抒情性、爱好线条对位法、使用民谣风格旋律等马勒所独有的特征。9、《C大调第41号交响曲》这是莫扎特最后的一部交响曲,规模宏大,壮丽灿烂,在他众多杰出的作品中,堪称为最优秀的器乐曲作品。10、《D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创作于1937年,同年11月在列宁格勒首演。肖斯塔科维奇本人称这部作品是一个苏联艺术家对于公正批评的实际的、创造性的回答。
2023-07-15 02:01:481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的名字?

C大调第一号交响曲 贝多芬的第一号交响曲完成于1800年,当时他才三十岁,已发表过许多作品而享誉于乐坛。此曲的第一主题可与莫札特「朱彼得交响曲」起始的乐句相比拟,但是他模仿了海顿在快板前面加一段前导的缓慢导奏,以作为一个宣导。也就是说贝多芬的第一号交响曲虽受到莫札特与海顿的影响,但加以他特有的激烈力量与热情,仍然具有独特的风格。除了乐器与乐型处理法极其复杂外,本曲更是为贝多芬其他八首光芒万丈的交响曲 奠定基础的作品。 D大调第二号交响曲 这首第二号交响曲是在第一号交响曲完成后不久,便立即著手作曲的,它虽与第一号交响曲同属初期作品,但其架构和力度更为深广,音的运用也较为自由。贝多芬在写作此曲时,正为耳疾所苦,健康与精神状况都非常恶劣,加上失恋的打击,是他一生中最苦恼的时期,然而却能创作出这样充满明朗、勇气甚至带有欢愉气息的乐曲,的确不可思议,毕竟只有创作是他与命运抗争的唯一方法。这首交响曲如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所说的,道出贝多芬对幸福与爱情希望的作品。 降E大调第三号交响曲/英雄 在贝多芬的心目中,那个叱吒风云屡建奇功的拿破仑,是位树立自由精神,解放人类的新时代英雄。因此贝多芬将他的敬仰转化成音符,创作了第三号交响曲,欲呈献给拿破仑。但不久后突然传来拿破仑自立称帝的消息,这使得贝多芬感到愤怒与绝望,并把已写好「献给拿破仑」的乐谱封面给撕了,另题「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 英雄交响曲」献给罗布可契公爵。在这首交响曲中,贝多芬首次突破了素来交响曲形式的藩篱,建立起个人的风格。乐曲气魄恢宏如狂风疾雨般,呈现出热情澎湃的情感怒潮,并交织出在黑暗与绝望中疾呼的勇气与抗争,以及光辉荣耀的胜利。此交响曲被誉为音乐史上最高杰作,同时也是贝多芬的交响曲开始迈入成熟的阶段,作品中所表现的音乐情感,有热情与温柔,有愤怒与幽默,人间的一切喜怒哀乐,都可藉以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 降B大调第四号交响曲 十九世纪末在贝多芬的交响曲中,要数第四号最不受重视,大家都觉得此首交响曲缺乏其他交响曲所拥有的英雄气概与戏剧张力,更少了端庄持重的风范。然而却是九大交响曲中,最富浪漫色彩的作品,遂又有「浪漫交响曲」的别称。华格纳虽觉得诙谐第三章颇为华丽、辉煌,但形容这首交响曲是首「冷漠的音乐」。白辽士的看法则更为深入,他认为:「贝多芬摒弃了颂歌与挽歌般的调调,为的是要重拾第二号交响曲中那股较不高傲、较少气焰的风格,但是并未挣去那副艰涩的桎梏。大致来说,第四号交响曲的特质是活泼、清新、恬静的,甚至带著天国般神圣的纤细。」其实继「第三号英雄交响曲」之后,第四号所呈现的气质是彻头彻底的平静,使我们得以看到灵魂经净化后的事物与影像,就像由高处俯瞰一样,清晰可辨,一目了然。整首乐曲优美轻快,虽然编制不大,却极其稳健雅致,充满著明朗快活的情调,是一首亲切自然的杰作。 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 第五号交响曲的特徵,在于那强而有力,象徵「命运叩访」的四个音动机,并在他的巧妙安排下,将之无限延续,贯穿全曲,引出了无懈可击的完美结构,使倾听者感到一股无可言喻的震撼与感动。贝多芬曾向他的弟子说明此动机:「命运来敲门的声音就是这样」,因此这首交响曲遂被题名为「命运」。在贝多芬的九首交响曲中,此作品不仅演奏次数居世界之冠,其受欢迎程度更是首屈一指,堪称永恒的交响曲。 F大调第六号交响曲/田园 「田园」与「命运」交响曲同样于1808年夏天完成,在「命运」交响曲中,呈现出跟命运的搏斗,与最后的胜利,而「田园」交响曲则是舒发热爱大自然的胸怀。自古以来,这两首曲子被公认是拥有两种相反而互成对照性格的乐曲,而「田园」交响曲更是贝多芬少数亲自命名的作品,且在各乐章均有标题。由于乐曲本身亮丽动人,潇洒洗练,故与「命运」交响曲同被列为最受欢迎的旷世杰作。贝多芬自从听力衰退后,开始躲避人群,专心致力于作曲的工作,他将身心投向大自然,企图在美丽的景色中,忘却烦恼与痛苦。正如法国作家拉马提奴所说:「当人们在面临黑暗绝望的深渊之际,莫不寻访幽静的田园生活以疗心灵之伤。」,贝多芬也藉由创作第六号交响曲,描绘出他对田园的一切感受,及表达出人与大自然和谐融合在一起的思想传统,同时此曲也成了交响曲表现范畴的典范。 A大调第七号交响曲 第七号交响曲完成于1812年,距第六号交响曲完成期间约有四年。我们都知道这段期间,正是贝多芬音乐生涯中最灿烂丰富之时,可说是他创作一系列交响曲,最长的突破阶段,此时贝多芬已42岁,作曲技巧更趋圆熟之境。本曲在1813年首演时,获得空前的成功,佳评如潮,尤其第二乐章忧伤的色彩极为浓厚,深切而扣人心弦,甚至应观众要求再次重奏,可见其迷人之处。此作品豪放雄浑,具有丰富的节奏感,华格纳称此曲是「舞蹈的神化」,李斯特则评为「节奏的神化」,这些正道出了第七号交响曲中,跃动的节奏和绚丽的色彩,有如蓬勃充沛的生命力,全曲充满著一片欣欣向荣的焕发气息,令聆赏者感到无比强烈的振奋。虽然它没有引人注目的副题,以致不若第三、五、六号交响曲般普受欢迎,但只要听过后,仍可以发现本曲具有无懈可击的完美,以及贝多芬那鬼斧神工的独具匠心,由此可见其价值,绝不在其他乐曲之下。 F大调第八号交响曲 在贝多芬的一生中,他一直习惯于同时进行一项以上的创作,第七号与第八号交响曲几乎是在同一时期构想完成的,但两曲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则迥然相异。广泛来说,两者皆属舞曲式交响曲,但第七号较第八号来得更形长大、华美,甚至有「舞蹈的神化」之称。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两曲却也有共同之处,也就是说第八号交响曲虽不及第七号灿烂,但同样以舞曲化的部份为多,且似乎更具律动性。虽然在首演时未能获得热烈喝采,但本曲饱染了贝多芬特有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及柔和、优雅、宁静、和蔼与愉快的情感。 D小调第九号交响曲/合唱 贝多芬的第九号交响曲,不仅是他的最后代表作,更是其独创性达最高潮,且淋漓尽致地歌颂出他对人类之爱、上帝之爱、自然宇宙之爱的经典巨作。本曲最为人熟悉的,当属以席勒的诗「快乐颂」为结尾,成大型管弦乐四声独唱及合唱的第四乐章。乐章一开始,以奇异的嘈杂乐声为导奏,再进入低音弦乐的抒情旋律,而后再缓缓由混声四部合唱导入第九号交响曲的最高潮--「快乐颂」大合唱部份。最后在速度与力度逐渐增强,高唱「百万兄弟们,相拥互抱吧...」热情地划下完美句点。谈及此曲值得一提的是,首演时由贝多芬担任指挥,并获得满堂如雷掌声,但已是全聋的贝多芬却默默地背对听众,丝毫未曾感受到人们给他的喝采,最后还是由女低音歌手的暗示才面向观众致谢,这段故事至今仍令人有说不出的动容。然而在音乐史上,将合唱溶入交响乐中的作法,却是空前的,器乐与声乐交融于一体,显得如此雄浑庄严,与充满生气。虽然后来也有不少人尝试如此的曲式,但都不及贝多芬来得精采。
2023-07-15 02:03:3313

苏联音乐的规模

在革命的最初年月里,有些音乐家对革命不理解而流亡国外;有的虽留在国内,但持观望态度而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伊波利托夫·伊万诺夫和格利埃尔(他们当时分别担任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基辅音乐学院院长)、卡斯塔利斯基、瓦西连科;钢琴家:戈利坚韦泽尔;音乐学家:阿萨菲耶夫;男高音歌唱家:索比诺夫;民歌改编家:皮亚特尼茨基……等人则与苏维埃政权合作,在保护和传播俄国和外国古典音乐遗产方面,在音乐教育、演出和评论等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1918~1922年,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经历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的艰苦岁月。歌曲是这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其中有用旧曲填新词的,也有新创作的。作者既有专业的,也有业余的。这些歌曲在继承以往革命歌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呈现了崭新的面貌。它们生动地记录了年轻苏维埃共和国的保卫者和建设者的丰功伟绩,表现了他们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念和对祖国的一片忠诚。代表作品有《送行》、《我们勇敢地去作战》、《我们是红色的战士》、《英雄夏伯阳走遍乌拉尔》、《布琼尼进行曲》、《跨过山谷,越过丘陵》、《青年近卫军》、《我们的火车头》等。20年代初~30年代末音乐事业的发展 1922年国内战争结束后,苏维埃共和国进入了和平建设的新时期,音乐文化生活也日益繁荣。工矿、农村、部队、群众业余音乐团体大量涌现,许多专业音乐演出团体,如苏联国家交响乐团、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皮亚特尼茨基俄罗斯民间合唱团、苏军红旗歌舞团等相继成立。各种音乐演出活动日愈活跃。各民族艺术会演,全苏业余和专业音乐比赛会陆续成立。歌剧院、音乐厅不仅广泛上演国内外古典音乐名作,尤其注意扶持苏联作曲家的创作。音乐教育事业获得了新的发展,在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等地陆续建立了音乐学院。音乐院校培养的青年演唱、演奏家在国际音乐比赛会中屡次获奖,使苏联音乐表演学派的声誉驰名国外。对民族民间音乐进行大规模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工作,在各地广泛展开,许多著名俄罗斯作曲家纷纷到中亚各加盟共和国帮助当地发展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各加盟共和国的音乐艺术事业获得迅速发展。这期间,围绕着苏联音乐的任务和道路的争论,出现了众多的派别,音乐界队伍和组织形式呈现出复杂的局面。成立于1923年的俄罗斯无产阶级音乐家协会(简称“拉普姆”),主要由一些年轻的音乐理论家(如.B.克尔德什,.B.日托米尔斯基等)组成。他们主张音乐密切配合政治斗争,强调音乐的思想性,但存在着庸俗社会学的倾向。他们片面推崇群众歌曲,轻视古典遗产和专业音乐技术。这个组织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对苏联音乐界处于发号施令的地位,影响较大。与其对立的是1924年成立的现代音乐协会(简称“阿斯姆”):其主要成员是一批较年长而有声望的作曲家,如米亚斯、米亚斯科夫斯基沙波林、沙波林、阿萨菲耶夫以及年轻的.、舍巴林"、.舍巴林和肖斯塔科维奇、肖斯塔科维奇。他们主张宣传介绍国内外的现代主义音乐创作,重视创作手法的更新,但在音乐的思想内容方面,态度淡漠。在当时国内思潮压力下,该组织逐渐瓦解,至1931年已不复存在。处于上述两大派之间,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团体,如1925年从“拉普姆”中分裂出来的一些作曲家(有瓦西里耶夫-布格、瓦西里耶夫-布格莱,科尔奇马廖夫等)组成了革命作曲家和音乐活动家联合会(简称“奥尔基姆德”),他们反对“拉普姆”的宗派主义倾向,但是他们的创作仍然只限于配合当前政治任务的小型作品,构成了所谓“宣传音乐”。而由达维坚科、达维坚科别雷、别雷科瓦利、科瓦利等人于1925年成立的莫斯科音乐学院作曲学生创作集体(简称“普罗科尔”),力求以俄罗斯民歌和工人歌曲的音调为基础,创作革命内容的群众音乐(歌曲与合唱等)。他们的创作活动与工厂企业的合唱团体有密切联系。4年后,核心成员加入拉普姆”,从此其思想创作也纳入了“拉普姆”的轨道还有一个称为“莫斯科作曲者协会”(缩写AMA,简称“阿马”)的组织,专门从事轻音乐的写作,作品吸收了西方爵士乐的因素参加者有布兰特、布兰特、.C.米柳京、杜纳耶夫斯基、杜纳耶夫斯基、波克拉斯、波克拉斯(兄)等。上述各派的对立,尤其是占主导地位的“拉普姆”的左倾思潮和宗派情绪对音乐界产生了重大影响,1932年4月23日,联共(布)中央通过了《关于改组文学艺术团体》的决议,在音乐界取消了“拉普姆”(与此同时,其他音乐派别组织也相应消失),成立了全苏统一的苏联作曲家协会。在卫国战争爆发前将近20年的和平时期里,苏联音乐创作得到了极大的繁荣,几乎在所有的音乐体裁和形式中都留下了有价值的作品。其中成绩最显著的是歌曲领域。一大批苏联作曲家都在这个领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所写的体裁多样、风格各异的优秀作品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激励着苏联人民的爱国热忱,同时也流传到国外,鼓舞着各国人民为民主进步事业而斗争。代表性作品有:达维坚科的《布琼尼骑兵》、《第一骑兵旅》、《步枪》,别雷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科瓦利的《青年时代》,杜纳耶夫斯基的《祖国进行曲》、《快乐的人们进行曲》,亚历山德罗夫、亚历山德罗夫的《苏联国歌》,扎哈罗夫、扎哈罗夫的《沿着村庄》、《有谁知道他》,K利斯托夫的《机枪马车》,肖斯塔科维奇的《相逢之歌》,布兰特的《卡秋莎》,波克拉斯兄弟的《假如明天战争》等。在大型声乐作品领域,产生了一些气势宏伟、史诗性的作品,典型的有达维坚科的合唱《大街喧腾》、《在十俄里的地方》,亚历山德罗夫的《斯大林康塔塔》,.普罗科菲耶夫的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和《庆祝十月革命二十周年》,沙波林的交响曲-康塔塔《在库利科夫战场上》,科瓦利的清唱剧《叶美良》、《·普加乔夫等》。在舞台音乐创作方面,最早出现的一批歌剧,如《保卫红色彼得格勒》、《雄鹰暴动》、《突破》等,虽采用革命的题材,但由于艺术水平不高,很快从舞台上消失。接着出现了另一批歌剧,有肖斯塔科维奇的《鼻子》和《姆岑斯克县的麦克白夫人》(又名《卡捷琳娜·伊兹迈洛娃》)、捷尔任斯基、捷尔任斯基的《静静的顿河》、、.加吉别科夫"、.加吉别科夫的《基奥尔-奥格雷》、卡巴列夫斯、卡巴列夫斯基的《哥拉·布勒尼翁》、赫连尼科夫、赫连尼科夫的《冲向暴风雨》、普罗科菲耶夫的《谢苗·科特科》等。这些歌剧尽管内容、风格不同,艺术水准高低不等,其中一些作品还引起了社会的强烈褒贬,酿成音乐界的重大事件。但是,无论在题材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是在艺术的纯熟和开拓方面,都比以往前进了一大步,成为苏维埃歌剧艺术的重要里程碑。在舞剧创作方面,格利埃尔的《红罂粟花》是苏联第一部有影响的舞剧,其内容表现苏联海员对被压迫的中国劳动大众的友谊和同情,但是情节太多虚构痕迹,缺乏真实性;音乐以俄罗斯传统风格为主,点缀了一些中国五声音调肖斯塔科维奇的3部作品《黄金时代》、《螺丝钉》和《清澈的小溪》,因剧本缺陷没有成为舞台上的保留节目。而阿萨菲耶夫的《巴赫切萨拉伊的泪泉》、A.A.克赖因的《劳伦西娅》和普罗科菲耶夫的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均取材于古典文学名著,前两部舞剧在艺术上更多地保持了古典音乐的传统风格,后者则采用了现代的音乐语言,更具有个人的独创性。在器乐创作领域,如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米亚斯科夫斯基的《第十六交响曲》、《第二十一交响曲》,舍巴林的交响曲《列宁》,哈恰图良、哈恰图良的《钢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协奏曲》,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和肖斯塔科维奇的《钢琴五重奏》等。在哲理的深度上,在反映新生活的面貌和苏维埃人的精神气质方面,以及音乐语言和艺术手法的创造性方面,均有不少突破,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除了音乐创作外,苏联音乐理论研究工作也开始起步。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音乐学著作,如阿萨菲耶夫的《交响习作》、《十九世纪初以来的俄罗斯音乐》,索列尔京斯基的浪漫主义,其一般美学和音乐美学,M.C.佩克利斯的两卷本《俄罗斯音乐史》,T.H.利瓦诺娃和B费尔曼的两册《西欧音乐史》(1940),以及.、马泽尔"、.马泽尔秋林、秋林、斯克列布科夫、斯克列布科夫斯波索、斯波索宾等人的作曲技术理论著作等。卫国战争时期~50年代末的音乐 1941年6月,德??,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战争激起了作曲家的创作热情,在很短时间里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群众歌曲。代表作品有《神圣的战争》、《第聂伯河之歌》、《炮兵之歌》等战斗进行曲;《勇敢的人之歌》、《啊,我的雾,茫茫大雾》、《布良斯克森林在喧嚣》、《珍贵的石头》等叙事性歌曲,《海港之夜》、《夜莺》、《在前线的森林中》、《瓦夏-瓦西廖克》等抒情歌曲和幽默歌曲。在大型体裁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肖斯塔科维奇题献给列宁格勒的《第七交响曲》。这部作品以逼真的写实手法和震撼心灵的艺术力量,既揭露了法西斯敌人的凶恶残暴,又表达了苏联人民捍卫祖国的钢铁意志,它如同一座不朽的音乐纪念碑,铭刻在人们的记忆里。此外,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交响曲》、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五交响曲》、哈恰图良的《第二交响曲》、沙波林的清唱剧《为俄罗斯土地而战的传说》和乌克兰作曲家什托加连科、什托加连科的交响曲-康塔塔《我的乌克兰》等,以不同方式对战争事件作出了反映,其中或直接描写严酷的战争现实或充满哲理的思考,音乐兼有戏剧性和史诗性的特征。战争期间创作的音乐舞台作品成功的不多,其中只有普罗科菲耶夫的歌剧《战争与和平》(初稿完成于1943年,当时只上演了片断,全剧首演是在1955年)和哈恰图良的舞剧《加雅涅》是例外,前者既鲜明地刻划了人物性格,又展示了壮观的历史场景,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后者表达了苏维埃人对生活、对祖国的热爱,音乐以鲜艳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节奏而引人入胜。适应战争环境的需要,军乐(吹奏乐)获得了很大发展。不少作曲家专为军乐队写作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伊万诺夫-拉德克维奇的 《加斯特洛大尉》、《人民复仇者》等军乐进行曲。战后的10多年,苏联音乐创作的面貌和规模又有新的发展。首先,反映卫国战争、歌颂人民英雄业绩的题材占据重要地位。代表作品有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六交响曲》和歌剧《真正的人》(取材于波列伏依的同名小说)、卡巴列夫斯基的歌剧《塔拉斯一家》(取材于戈尔巴托夫的小说不屈的人们)、梅图、梅图斯的歌剧《青年近卫军》(取材于A.A.法捷耶夫的同名小说)以及大量群众歌曲,如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的《共青团员告别歌》,布兰特的《太阳落山》等。其次,采用历史、古典名著、民间神话题材,以及具有哲理、抒情、幽默、讽刺特色的各种内容和形式的作品大量涌现。其代表性作品:歌剧方面有沙波林的《十二月党人》、舍巴林的《驯悍记》(取材于W.莎士比亚同名喜剧)、鞑靼作曲家日加诺夫、日加诺夫的《贾利尔》等;轻歌剧有卡巴列夫斯基的《春天在歌唱》和肖斯塔科维奇的莫斯科李花村;舞剧有格利埃尔的《青铜骑士》(据普希金同名诗剧)、普罗科菲耶夫的《宝石花的传说》、阿塞拜疆作曲家卡拉耶夫、卡拉耶夫的《七美人》、哈恰图良的《斯巴达克》、格鲁吉亚作曲家A马恰瓦里阿尼的《奥赛罗》(根据莎士比亚剧作)等。在大型器乐作品方面,米亚斯科夫斯基的《第二十七交响曲》、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七交响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和《第十一交响曲》(《1905年》)、乌克兰作曲家.H.利亚托申斯基的《第三交响曲》、格鲁吉亚作曲家塔克塔基什维利、塔克塔基什维利的《第二交响曲》、卡巴列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等。声乐创作方面的著名作品有:肖斯塔科维奇的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无伴奏合唱《十首诗》(采用革命烈士诗)、斯维里、斯维里多夫的《纪念谢尔盖·叶赛宁的诗》和《热情清唱剧》(用马雅可夫斯基诗),以及大量群众歌曲,如索洛维约夫-谢多伊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杜纳耶夫斯基的《丰收之歌》,扎哈罗夫的《岁月流逝》等。在音乐学领域,科学研究的水平又有所提高,出现了一系列有份量的专著,如阿萨菲耶夫的《格林卡》和《作为过程的音乐形式》的第 2部《音调》、阿尔什万格的《柴科夫斯基创作经验分析》德鲁斯金的《歌剧的音乐戏剧结构问题》和《俄罗斯革命歌曲》、克尔德什的3卷本《俄罗斯音乐史》、克列姆廖夫、克列姆廖夫的《弗雷德里克·肖邦》、马泽尔的《论旋律》以及涅斯季耶夫、丹尼列维奇等人的音乐评论著作等。60年代以来的音乐状况 由于对以往的信条有所突破,苏联音乐家们在言论和创作上显得比较大胆自由。许多从前被否定的作品重新上演,许多受到过批判的作曲家被恢复了名誉,对西方现代派音乐的看法也越来越宽容。随着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开展,西方现代音乐、包括先锋派音乐、爵士乐、摇滚乐、流行音乐得到传播。同时,苏联音乐家出国访问,参加国际音乐活动与世界各国同行的交往日愈频繁。长期侨居国外的作曲家I.F.斯特拉文斯基于1962年9月访苏,受到了热烈而隆重的接待。一些苏联青年作曲家一度热衷于西方先锋派的各种音响技术的试验。自60年代以来,苏联音乐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但是和以往比较,由于加强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呈现出新的面貌。至今在苏联,民族民间音乐、俄国及外国的古典音乐、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群众歌曲和严肃题材的苏联专业音乐创作,以及各国的进步音乐,仍然是剧场、音乐厅、广播、电视、电影等各种音乐场合中的主角。与此同时,西方流行音乐、苏联自产的轻音乐、游艺音乐在国内也有广泛市场。一度出现过大批自发形成的自编自弹自唱的歌手和音乐演出小组,其中不少歌曲内容消极庸俗,艺术水准低劣,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和政府的取缔,很快就消失了。但是在一些旅游点、舞厅、饭店、酒吧间、俱乐部等公共场所,仍然充斥着一些趣味低下、不健康的音乐,并且以震耳欲聋的音响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如何对待流行音乐,是社会舆论和音乐界长期争论的问题。这个时期,所谓“公民性”的题材,诸如歌颂党、祖国、人民、民族友谊、征服宇宙等,在苏联音乐创作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歌颂列宁的作品。歌曲《列宁之歌》(A.H.霍尔明诺夫曲)、《列宁永远和你在一起》(图利科夫曲),歌剧《乌里扬诺夫兄弟》(梅图斯作曲)、《十月》(穆拉杰利作曲)以及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二交响曲》(《1917年》)和合唱套曲《忠诚》、谢德林、谢德林的清唱剧《列宁在人民心中》等作品,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表现列宁形象,强调列宁既是时代的伟大领袖,又是和蔼的同志和朋友,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与此同时,描写革命和战争的文学名作,重新点燃了作曲家们的创作热情。出现了歌剧《乐观的悲剧》(根据维什涅夫斯基同名剧作,霍尔明诺夫作曲)《维丽涅娅》(根据谢夫林娜同名小说,斯洛尼姆斯基作曲)、《震撼世界的十日》(根据J.里德同名著作,卡尔明斯基作曲)、《一个人的遭遇》(根据肖洛霍夫同名小说,捷尔任斯基作曲)和《这里黎明静悄悄……》(根据瓦西里耶夫小说,莫尔恰诺夫作曲)等。对于诗歌文学的广泛兴趣,导致了大量声乐-器乐作品的诞生其中有肖斯塔科维奇的声乐交响诗《斯捷潘拉辛的死刑》和《第十三交响曲》(均根据叶夫图申科诗)、《第十四交响曲》(用F.加西亚·洛尔卡等人的诗),卡巴列夫斯基的《追思曲──纪念反法西斯斗争的牺牲者》(根据罗日杰斯特文斯基诗),谢德林的《诗学》(用沃兹涅先斯基诗);舞剧《安娜·卡列尼娜》(根据托尔斯泰同名小说)和歌剧《死魂灵》(根据果戈理同名小说)等。此外,有些作品以题材和形式的新颖而引人注目,如彼得罗夫的歌剧《彼得一世》是由称为“交响壁画”的清唱剧式作品改写而成布茨科的白夜和霍尔明诺夫的《外套》属于仅有一、两个角色演出的室内歌剧。在创作技巧上,苏联作曲家经过一段对各种新奇的现代手法的迷恋和试验之后,逐渐又转向常规的传统技法。许多作曲家在掌握现代手法的同时,追求音乐语言的民族性和群众性,努力挖掘民歌的宝藏,并取得了进展。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斯维里多夫的《库尔斯克之歌》、塔克塔基什维利的《古里歌曲》、布茨科的《婚礼歌曲》、谢德林的管弦乐《喧闹的对句歌》等。60年代以来,苏联音乐表演艺术又有新的发展。这时期活跃在舞台上的名家有:指挥家基塔延科、图尔恰克,钢琴家巴什基罗夫,小提琴家克利莫夫,大提琴家沙霍夫斯卡娅,歌唱家韦杰尔尼科夫、涅斯捷连科、涅斯捷连科、奥布拉兹措娃、奥布拉兹措娃等。苏联举办的柴科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被公认为是世界最高水平的比赛盛会之一。常年举行的莫斯科之秋、俄罗斯之冬、现代音乐等音乐节,丰富着苏联人民的艺术生活。在音乐学著作方面,近20年来,不仅出版了许多研究苏联著名作曲家的专著,并且发挥集体智慧,编写了 4卷本的《俄罗斯苏维埃音乐史》、5 卷本的《苏联各民族音乐史》、6 卷本的《音乐百科全书》、多册的《外国音乐史》、4 册《20世纪的音乐》、以及各种音乐技术理论和音乐美学著作等。这些著作对苏联和世界音乐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各类专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系统的研究和分析,其中许多理论上的探讨和概括,富有积极的成果。
2023-07-15 02:04:041

肖斯塔科维奇完成第七交响曲的背景是以下哪一场战

肖斯塔科维奇完成第七交响曲的背景是列宁格勒保卫战。1942年7月19号纽约举行了盛大的首演式,继而世界上几千家电台转播了这场音乐会。从此世界通过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看到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顽强斗志和坚强的毅力。
2023-07-15 02:04:161

表意不明的病句及详细答案

表意不明病句也就是说 句子 表达不明确,但是要找出错误之处要先懂得病句的各种类型。下面是我整理的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欢迎阅读  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C.本月3日和10日下午,参加“两A.审计局的同志几天来都在查阅紫阳分校基建部分账目。 B.申先生十年前来上海打拼,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成功后的他没有忘记穷困的故乡的孩子。 C.政府应利用政策、法律和经济手段来引导,甚至迫使企业走上正确的资源节约之路。 D.电影制作要追求票房价值的观点,被近期发表的一些 文章 批评,我认为是正确的。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2004年之前欧美国家几乎包揽了奥运会比赛项目的电视信号制作权,在亚洲除了韩国和日本,其他国家很少能够插足。 B.因公交公司拒退受磨损公交卡的押金,昨天,郑州一中学生将公交公司告上了法庭。 C.阿佩尔受到起诉,原因是他曾于1999年聘请时任以色列外长的沙龙的儿子吉拉德为顾问,并给了他69万美元。 D.个别学校为了抢生源,竟把老师编成小分队,派到各个小学组织学生考试,考得好的学生就通知家长去登记报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搜狐网”报道:“两会”结束后,会见中外记者,回答了两个日本记者的问题,温家宝希望4月份对日本的访问将成为一次融冰之旅。 B.俄罗斯政府表示仍然支持格鲁吉亚少数民族的诉求,但这到底只是嘴上 说说 还是要采取果断 措施 ,此间政治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会”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视察了高新技术开发区新建的生态工业园。 D.正如远缘杂交可培育出品质更为优秀的后代一样,表面上隔行如隔山的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交流,往往撞击出天才的思想火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B.取消农业税,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C.《阿Q正传》描写贫苦农民阿Q投向革命,而假洋鬼子等却不准他革命,最终被送上断头台的悲剧。 D.应该看到,不少歌星、影星成了中学生们崇拜的偶像,他们将青春的热情乃至痴情恣意挥洒,常常荒废学业。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以通俗的语言来解读《论语》,是否影响其学术含量,于丹教授近日在学校接受采访时予以坚决否定。 B.“黄金周”这一现行休假制度不予保留以及将传统节日增设为法定假日,并非一项简单工作,有关部门经过研究后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C.有着20多年历史的国佳集团和兴华公司,不仅拥有强大的国际资金支持,而且拥有规避经济风险的成熟加盟模式。 D.与打电话相比,使用短信可以避免因措词不当带来的尴尬和窘迫,也不必因害怕失态而刻意控制情绪,因而沟通起来更加轻松随意。 答案 1.C(A表意不明,“基建部分账目”,根据不同停顿有不同理解。B歧义,穷困的是“故乡”还是“孩子”。D表意不明:“我认为正确的”,可以是“追求票房价值的观点”,也可以是“一些文章”的“批评”。) 2.A(B“郑州一中学生”项歧义,既可理解为“郑州市一名中学生”,又可指“郑州市第一中学的学生”。C有歧义,“时任以色列外长的沙龙的儿子”可以理解为“沙龙任外长”也可理解为“沙龙的儿子任外长”。D“考得好的学生就通知家长去登记报名”有歧义。) 3.D(A有歧义,数量 短语 “两个”位置不当。“两个日本记者的问题” 即可理解为“由两个日本记者提出地问题”,也可以理解为“记者提出的两个问题”。B指代不明,“此”是指“嘴上说说”还是指“采取果断措施”,没有交代清楚。C“3日和10日下午”有歧义。) 4.B(A“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表意不明,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C有歧义,送上断头台的是谁,不明确。D“他们”指代不明。) 5.D(A表意不明,“于丹教授近日在学校接受采访时予以坚决否定”,否定的是“影响”还是“不影响”,表达不清楚。B语意不明,“肯定”指向不明确。C“有着20多年历史的国佳集团和兴华公司”有歧义。) 表意不明的病句练习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白芒礼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省吃俭用,用蹬三轮车积攒的35万元资助了近300名贫困学生,自己却一贫如洗。 B.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C.本届全运会上最惊人的莫过于山东队的陈倩、张丰林以及湖南选手黄朝升等一批新人的涌现,很多老运动员也非同凡响,他们的成绩提高之快,的确是个奇迹。 D.收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精力就用在这方面。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N1H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B.如何看待日本那段侵略历史及其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是区别正义与非正义的原则问题。 C.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杨绛先生在把稿酬版税捐赠给清华大学的仪式上说:“我以代表的身份在这里讲话,我一个人代表三个人:我、已去世的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 D.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子引兵出战。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世博园里人流如潮,在一阵推挤之后,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为主,高考成绩为辅的作法,有关人士指出:“这是中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破冰之举。” 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C.就复旦大学今年自主招生以 面试 D.这段时间,患流感的同学很多,为了让同学们及时得到治疗,学校请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C.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中肯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D.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学历本位的人才价值取向观念,树立起能力本位的人才价值多元化取向的现代理念。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项调查旨在了解中国公众对肺癌的实际认知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公众对肺癌这 一致命疾病的关注和了解程度偏低。 B.这个公司的创办者已经不在了,但员工们都表示一定要把公司办下去,而且还要比以前更好。 C.最近,为我校年事已高的张老师体检的医生惊奇地发现,他患了多年的心脏病竟然不治而愈了。 D.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 答案 6.A(B表意不明,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C指代不明,“他们”到底指“新人”还是指“老运动员”不明确。D“这”指代不明。) 7.B(A歧义。“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可有两种断层 方法 ,理解为“墨西哥”全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墨西哥和美国”都只有部分地区。C“已去世的”可以修饰“钱钟书先生”,也可以一直修饰到“钱钟书先生和女儿钱瑗”整个内容,有歧义。D“他”指代不明,“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8.C(A缺乏必要的停顿造成歧义,究竟是“妹妹”心里着急呢?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B“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D数量定语产生歧义,“三个”可以修饰医院也可以修饰医生,将“个”改成“位”或“所”即可消除歧义。) 9.D(A“她”指代不明,“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B“看了十天的报纸”有歧义,是看了“十天报纸”,还是看了“十天的报纸”?C“指代不明”,“自己”既可以指老人自己,也可以指老人的哥哥。) 10.A(B“不在了”有歧义,即可以是指离开公司,也能指去世。C“他”指“张老师”还是“医生”,表意不明。D歧义,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还是说“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表意不明确。) 病句表意不明的举例 1.作为学生会主管体育的委员,他竟未按学生会的决定,把比赛日期告诉对方,以致产生了误会。(1."……决定,擅自把……"或"……决定,没有把……") 2.今年一年到杭州观光旅游的人数现在就差点不到九十万零六千人,而去年一年到这里看钱塘潮的总人数仅为十六万八千人。 (2."今年截止到现在到杭州观光旅游的人数差点不到九十万零六千人。去年……人数为……") 3.处在明末那种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局势,有人认为是崇祯皇帝朱由俭刚愎自用,气狭量小所致--这也是过分苛求。(3."有人认为处在……的局势,明朝灭亡是……" ) 4.有过艰苦的岁月,我们兄弟手足情深,在这中秋之夜,我怎能丢下残疾的哥哥和弟弟去看精彩的演出呢?(4."……和弟弟一起去……"或"……和弟弟一个人去……" ) 5.生长在含金量较多的土壤里的玉米或慕容草,将其根、茎烧成灰,每吨灰内竟可提取出10克黄金。(5.去掉"竟") 6."喜乐",真名叫赵熙乐,他是个天生的乐天派,全班、甚至全校闻名的大活宝,他的笑话说不完。(6."……大活宝,有关他的……"或"大活宝",他满肚子的笑话……") 7.郭沫若先生认为杜甫有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诗歌艺术成就不如李白,以及死于吃了腐坏牛肉食物中毒的等等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7."……观点,都是……") 8.有关法律曾作出明确规定,触犯刑法,因16岁未成年不受处罚的,应责令督护人或家长加以管教。(8."……因不到16岁……") 9.他公开说不适当的布置作业,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没有好处,教导处应当予以制止。 (9."他公开说:……"或"……没有好处。教导处……") 10.你猜刚才谁来找我了?竟是前几天去雅鲁藏布大峡谷才认识的奥仁多吉的大哥。真是做梦也想不到。 (10."……竟然是奥仁多吉--我和他是……认识的--的大哥……"或"……竟然是奥仁多吉的大哥,我和他是……认识的。……") 11.自从天河市党委发出通知以来,短短几天市教委图书馆就收到了许多出版社赠送的图书,工作人员又高兴,又忙活。(11."……许多家出版社……"或"收到了出版社赠送的许多图书,……") 12.这座拱桥,长667米,建有53个桥孔,最长的孔近20米,最短的只有2.4米,全桥石材,这在我国桥梁史上是第一例。 (12."这座石拱桥,建有…2.4米,桥长667米在我国…") 13.国家技术监督总局汪总工程师肯定河南省铁路技术改造总公司对全省铁路电力化改造的设想是无可指责的。 (13."……工程师对河南……改造设想的肯定,是……"或"……肯定的指出河南……") 14.身为党的高级领导人的__,从他身上搜不出一个铜板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在"清贫"中展现。 (14."__,敌人从……") 15.全国政协纪念邓颖超同志逝世五周年大会8月17日在政协礼堂召开,两百多位已故政协委员的夫人和知名人士出席了会议。 (15."……召开,已故……人士,共两百多位……") 16.为一揽子落实本校向"希望工程"、"烛光工程"捐助的事,他一大早就召集三个学校的领导人研究这件事。 (16."……召集学校的三个领导人……") 17.黄蓓是社科院非洲事务研究所的副研究员,又有在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国大学长期工作的经历,非洲语言研究现状她一定清楚。 (17."……经历,对我国非洲……"或"……经历,对非洲那里的语言……") 18.刘雄是来自中国农村的世界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第一块金牌的得主,是祖国的骄傲,也是他家乡的骄傲。(18."刘雄是来自中国农村的第一个获得世界……竞赛金牌的中学生,是……") 19.发现有关曹雪芹的史料已属不易,鉴定并用于科学的"红学"研究更不容易,"红学界"过去很多专家主要精力就花费在这方面。 (19."……花费在鉴定、应用方面。") 20.农林部的老林是个复员老兵,生性耿直,有时有些偏激,部领导对他的批语是有相当充分的准备的。(20."……部领导批语他是有……"或"……偏激,他批评,部领导是有……") 21.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竞争法则的冷面无情,势必会有一些"老面孔"的产品处于尴尬境地而令其入不敷出。 (21."……而令生产厂家入不敷出。") 22.汪菊看到一位老人向她走来,就见她跪倒在地,老人赶忙扶起女儿,女儿就一头扎进母亲的怀里。 (22.改两个"女儿"为两个"汪菊") 23.肖斯塔科维奇的这首交响曲是作者在列宁格勒被法西斯围困,并疯狂叫嚣要占领这座城市的时候赶写的。 (23."……是在法西斯围困列宁格勒,并……") 24.《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与《马赛曲》一样,都是当祖国处在危亡关头的抗日烽火中,用心灵和热血铸造的。(24."与《马赛曲》一样,产生于抗日烽火中的《义……》《黄……》,也是当……关头,用……") 25.记者日前走访了 中秋节 时参与哄抢街道摆放的盆花这一违法事件经公安机关拘留 教育 后释放的一些青年和他们所在单位的有关领导。(25."……青年,他们……领导也在场"。) 26.主管会计只凭副总经理一个电话,未按总经理的指示,将预付款电汇给对方,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6."……指示将预付款……"或"……电汇给了对方……") 27.洛阳不愧为一座 文化 名城:闻名遐迩的白马寺是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这里的龙门窟,有各种佛像十万尊以上,可谓石雕艺术的宝库。(27."……寺院;龙门……") 28.新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是展望新世纪的规划,绝不容出半点差错,请你在九月一日前一定要把它写好。(28."……九月一日前写完,一定……"或改"写好"为"写完") 29.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生产的新一代 儿童 口服液,包装外形新颖美观,并继续保持其优质优价的传统。 (29.改"优价"为"廉价") 30.鸣境公司的车经过此地时,鲁总发现立交桥一边竖着一个写满红字的大牌子,看上去字迹又不很清楚。 (30."……立交桥旁边……"或"立交桥两边各竖着……") 看了“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还看了: 1. 表意不明的病句练习 2. 表意不明的病句及答案 3. 病句的表意不明例题 4. 表意不明的病句例子 5. 病句表意不明练习题
2023-07-15 02:04:25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战争结束的时间

  1、1945年5月7日,第二次世界大战轴心国一方的德国宣布投降,5月8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欧洲战场战事宣告结束。  2、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总历时自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二战是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3、1943年9月8日,意大利首先投降。德国投降后,欧洲战事结束。亚洲战场上日方拒不接受波茨坦公告,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投降,宣布接受波兹坦公告,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的甲板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在南京投降。
2023-07-15 02:04:346

鬼子进村的音乐出自哪部交响乐???

《鬼子进村》音乐原版叫: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第七交响曲》,又名第七C大调《列宁格勒》交响曲,由肖斯塔科维奇作曲,1942年7月19号在纽约首演。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C大调《列宁格勒》交响曲堪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传奇。第七交响曲凝聚了人民必胜信念和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交响曲,在世界获得极大的反响。《第七交响曲》介绍:第一乐章中庸的稍快板。首先呈示出人的主题,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独白。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第二乐章稍快的中板,三段体诙谐曲乐章。相传作曲家这样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乐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轻松奏出的主乐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弦乐器那强烈的节奏背景,还有双簧管优雅的副乐念等构成。双簧管的副乐念由低音竖笛接替,竖琴长笛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此乐章可以说是最具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音乐。第三乐章慢板至最缓板。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祖国和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挚爱。这一乐章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美之敬意,犹如俄罗斯大地上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一般。第四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转中板。由定音鼓呈示出类似贝多芬命运主题动机的短暂导入部后,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展示,然后进入自由发展的主部。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这个终乐章在于表现胜利之来临。最后,第一乐章人的主题由铜管乐器强有力地奏出,在排山倒海般的凯歌之后,四个定音鼓奏出乐章的中心主题,全曲结束。
2023-07-15 02:05:001

众所周知的《鬼子进村》那段音乐的来历是怎样的?

《鬼子进村》这段音乐出自《C大调第七交响曲》即《列宁格勒交响曲》,但又参考和扩展了名曲日本狂诗曲《I. Nocturne》。C大调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OP.60),由肖斯塔科维奇作曲,1942年7月19号在纽约首演。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C大调《列宁格勒》交响曲(OP.60)堪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传奇。第七交响曲凝聚了人民必胜信念和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交响曲,在世界获得极大的反响。日本狂诗曲《I. Nocturne》成名于1936年法国齐尔品作曲大赛的头奖,为日本邦乐西洋化先驱伊福部昭所做。扩展资料《鬼子进村》曲最早出现于1955年拍摄的抗战老电影《平原游击队》中,是影片中日军中队长松井率部两度进入城西李庄时的背景音乐。第一次出现在影片的28分20秒至29分55秒,松井率队夜李庄,在90多秒内洗脑试的循环播放该曲;第二次出现在42分32秒至43分17秒,松井再次进入李庄并大肆破坏时。影片播出后,这段音乐在全国迅速传播来开,并被许多抗战影片引用。
2023-07-15 02:05:161

鬼子进村音乐原旋律是什么?

采用的是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乐中的音乐片段。C大调第七(列宁格勒)交响曲(OP.60),由肖斯塔科维奇作曲,1942年7月19号在纽约首演。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C大调《列宁格勒》交响曲(OP.60)堪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传奇。第七交响曲凝聚了人民必胜信念和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交响曲,在世界获得极大的反响。扩展资料:音乐创作背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C大调《列宁格勒》交响曲(OP.60)堪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传奇。1941年希特勒的法西斯军队以闪电般的速度入侵苏维埃共和国(苏联)。在短短的五个月的时间里便包围了列宁格勒直逼莫斯科。在围困列宁格勒的几百天里每天用大量的炮弹轰炸这座城市。而列宁格勒的人民全体总动员,与法西斯展开生死拼搏的浴血奋战。在那极端困苦极其艰辛危险的时期,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了将这一时期用音乐表达出来,为了歌颂人民顽强奋斗的必胜精神,在非常艰难的状态下开始创作这首注定是不朽的音乐诗篇。他说:“我要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依然活着,我们必将胜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七交响曲
2023-07-15 02:05:3310

二战中德军围困列宁格勒时,一位苏联音乐家写了一首曲子鼓舞士气,请问这首曲子的名字

试听:http://www.zzslnj.com/bf111/shastkoritch-07.wma 列宁格勒交响曲 列宁格勒交响曲 即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1906-1975)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OP.60)。 《列宁格勒交响曲》堪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传奇。1941年希特勒的法西斯军队以闪电般的速度入侵苏维埃共和国(苏联)。在短短的五个月的时间里便包围了列宁格勒直逼莫斯科。在围困列宁格勒的几百天里每天用大量的炮弹轰炸这座城市。而列宁格勒的人民全体总动员,与法西斯展开生死拼搏的浴血奋战。战争的残酷令人想象不到……..在那极端困苦极其艰辛危险的时期,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了将这一时期用音乐表达出来,为了歌颂人民顽强奋斗的必胜精神,在非常艰难的状态下开始创作这首注定是不朽的音乐诗篇。他说:“我要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依然活着,我们必将胜利!”当作曲家完成这个伟大的作品时,演奏却十分困难。首先是敌军炮火的轰炸,每天都遭受几百吨炸弹的轰炸,安全很难保证;然后是演奏人员的匮乏,那时的城区几乎全民皆兵,那还有音乐演奏员;其次是演奏场地,敌军距市区最近只有几公里。为鼓舞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志,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苏军派人到前线逐个寻找当年乐团的乐手并把他们安全撤回市区秘密进行排练,修缮演出场地,甚至用军用飞机运送总谱。音乐会演出之前,苏军最高指挥部下达了重创敌人的命令,一时间苏军阵地大炮齐鸣,用所有的炮火对敌军进行猛烈的轰击。强大的炮火换来的是短暂的宁静。此时音乐开始!人民走出掩体,走上大街,聆听广播转播的音乐。人们在这部伟大的音乐史诗中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树立了必胜的信心。 这部凝聚了人民必胜信念和反对法西斯战争的交响曲在世界获得极大的反响。当时许多着名的指挥家都希望能够得到美国首演的指挥权,经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权衡,将此荣誉给予了指挥家托斯卡尼尼。这是因为托斯卡尼尼旗帜鲜明的反法西斯的的立场和在音乐的权威。当时为绕过德军封锁,将这部交响曲的总谱拍成微型胶卷用飞机运到美国。 1942年7月19号纽约举行了盛大的首演式。继而世界上几千家电台转播了这场音乐会。从此世界通过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看到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顽强斗志和坚强的毅力。 从此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了决战胜利的阶段。 结构上看,第七号交响曲显得冗长(全曲约70分钟,是他所有交响曲作品中最长的)。而且有些“不均衡”,光是第一乐章就占了全曲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根据肖斯塔科维奇1951年一篇文章的说法,这是一部一列宁格勒为标题,每乐章各有主题的交响曲,分别是:“战争”(War)、“回忆”(Recollection)、“祖国的原野”(The expanses of my native land)、“胜利”(Victory)。如果我们依循这些主题聆听,的确相当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换句话说,第七乐章的主题都相当明确,几乎让人一听就知道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涵,因此有评论者认为:“与其说本曲是交响曲,倒不如说比较接近大型的组曲”,这句话可说为这部交响曲的特性下了颇为精准的注脚。 第一乐章 中庸的稍快板。首先呈示出“人的主题”, 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独白。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 第二乐章 稍快的中板,三段体诙谐曲乐章。相传作曲家这样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乐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轻松奏出的主乐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弦乐器那强烈的节奏背景,还有双簧管优雅的副乐念等构成。双簧管的副乐念由低音竖笛接替,竖琴长笛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此乐章可以说是最具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音乐。 第三乐章 慢板至最缓板。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祖国和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挚爱。”这一乐章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美之敬意”,犹如俄罗斯大地上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一般。 第四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转中板。由定音鼓呈示出类似贝多芬“命运主题”动机的短暂导入部后,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展示,然后进入自由发展的主部。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这个终乐章在于表现“胜利之来临”。 最后,第一乐章“人的主题”由铜管乐器强有力地奏出,在排山倒海般的凯歌之后,四个定音鼓奏出乐章的中心主题,全曲结束。 作曲家们在从事创作时,总会有某些特别的“情境”刺激他们的创作灵感,无论是当时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亲朋好友间的情感联系、自己对于生活经验或生命的沉思默想……等等不一而足。身为听众的我们,则可以从他们所要抒发的情感总寻找共鸣、感动,或者从音乐中“回顾”他们创作的情境……。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号交响曲“列宁格勒”自然也具有此项性质,不过,由于他身处于当时的环境,使得这件原本单纯的创作动机变得较为复杂。 列宁格勒原名彼得格勒,为纪念列宁改为此名(现名圣彼得堡),自1703年建城开始就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一直都是政经文化重镇,许多艺术家都曾活跃于此,纳粹进攻苏联时,肖斯塔科维奇居于城中,并且曾亲自在前线协助作战,第七交响曲的前三乐章就是在此围(危)城中完成,至于最后一乐章,由于德军在1941年9月切断了列宁格勒所有的外界联系,肖斯塔科维奇随家人撤离到库比雪夫(kuibyshev),并在同年年底完成这部作品。从创作时间上来看,第七号交响曲的确是因列宁格勒而生。 此曲的标题“列宁格勒”本来已经大致告诉我们它想要呈现的主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纳粹军团围攻的列宁格勒而作。然而,1979年一部号称是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证言》(Testimony)的出版,为原本单纯的写作动机平添了复杂的因子,诸如:“我在写作此一主题(注:指第一乐章的“入侵”主题,小鼓声不断重复的乐段)时,心里想的其实是另一种摧残人性的敌人”、“我写的是……暴政下牺牲的几百万人的追悼之歌”等字句,强调的反而是谴责极权政体对无辜人民的任意侵凌,本曲想当然应具有的爱国主义反而未见着墨。不过,由于这本回忆录的内容争议颇大,它所陈述的内容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肖斯塔科维奇的参考之一,倒不见得要全盘接受。总之,无论肖斯塔科维奇真正的动机是什么,德军围攻列宁格勒一役,绝对是他创作第七交响曲最重要的触媒。
2023-07-15 02:06:152

如何评价肖斯塔科维奇及《列宁格勒交响曲》

《列宁格勒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作品编号60。 肖斯塔科维奇在1941年完成这部当时“振奋人心”的作品,但从肖斯塔科维奇的传记中可以读到“肖斯塔科维奇的《战争》交响曲(尤其第七与第八)直接表达出参战人民的精神;但它也许是对邪恶势力的反复思索,所有斯大林政权下受苦受难的人都知道希特勒以外的邪恶势力何在。的确,如果我们相信弗尔科夫的话,那么第七交响曲远在纳粹围攻列宁格勒之前就已构思,用来反映斯大林的恐怖统治。”,而余华也认为肖斯塔科维奇是“顺水推舟”地把这部交响乐“献给”那场伟大的战役。其实肖斯塔科维奇写下的,或许是更深远的悲伤。这部作品题献给“列宁格勒”,象征这座城市的英勇精神,其实当时不仅这座城市受到德军的进攻,列宁格勒的作曲家们也在斯大林的恐怖统治下艰难生存。 同年的七月这首交响曲的乐谱拍摄成微型胶卷运到美国,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纽约指挥了这部作品,同时也通过无线电向全世界转播,让肖七在炮火硝烟中响起。有些老兵甚至在多年后听到这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时仍会激动不已。
2023-07-15 02:06:221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插部的主题表现了哪位历史人物:()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插部的主题表现了哪位历史人物:(希特勒)。C大调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交响曲,前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政府马上总动员艺术界“为祖国而战”,由此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品,这部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佳作。作者肖斯塔科维奇表示:“此曲是战斗的诗篇,是坚强的民族精神之赞歌。”全曲的气势极其宏伟壮大,终乐章的音响更是震耳欲聋。德军包围列宁格勒,造成城内危机的1941年七月末,作者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作为“防空监视队”的一员战斗在第一线。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8时30分许,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布劳瑙(Braunau)的一家名为波麦的小客栈里。他是奥匈帝国一个海关职员在第3次婚姻中所生的第3个孩子,有三个兄弟和两个姐妹,均幼年夭折,只留下哥哥和妹妹保拉·希特勒。希特勒年幼随父亲加入天主教成为信徒。1895年,父亲把年满6岁的希特勒送到一家公立学堂念书,他在小学的成绩一贯良好。恰好这年正是希特勒的父亲58岁从海关退休的时候。在今后的4年中,他在林茨附近的许多村庄里搬来搬去。
2023-07-15 02:06:291

如何评价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

《列宁格勒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作品编号60。 肖斯塔科维奇在1941年完成这部当时“振奋人心”的作品,但从肖斯塔科维奇的传记中可以读到“肖斯塔科维奇的《战争》交响曲(尤其第七与第八)直接表达出参战人民的精神;但它也许是对邪恶势力的反复思索,所有斯大林政权下受苦受难的人都知道希特勒以外的邪恶势力何在。的确,如果我们相信弗尔科夫的话,那么第七交响曲远在纳粹围攻列宁格勒之前就已构思,用来反映斯大林的恐怖统治。”,而余华也认为肖斯塔科维奇是“顺水推舟”地把这部交响乐“献给”那场伟大的战役。其实肖斯塔科维奇写下的,或许是更深远的悲伤。这部作品题献给“列宁格勒”,象征这座城市的英勇精神,其实当时不仅这座城市受到德军的进攻,列宁格勒的作曲家们也在斯大林的恐怖统治下艰难生存。 同年的七月这首交响曲的乐谱拍摄成微型胶卷运到美国,指挥大师托斯卡尼尼在纽约指挥了这部作品,同时也通过无线电向全世界转播,让肖七在炮火硝烟中响起。有些老兵甚至在多年后听到这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时仍会激动不已。 我觉得肖七的精华在于第一乐章那个伟大的侵略插部,我认识这部作品,正是因为余华对这个侵略插部的描写:“肖斯塔科维奇给予了我们这样的经历,在那个几乎使人窒息的侵略插部里,他让鼓声反复敲响了一百七十五次,让主题在十一次的变奏里艰难前行。没有音乐的管弦乐和小鼓的重复来到和离去,并且让来到和离去的间隔越来越短暂,逐渐成为了瞬间的转换,最终肖斯塔科维奇取消了离去,使每一次的离去同时成为了来到。巨大的令人不安的音响犹如天空那样笼罩着我们,而且这样的声音还源源不断地来到,天空似乎以压迫的方式正在迅速地缩小。高潮的来临常常意味着叙述的穷途末路,如何在高潮之上结束它,并且使它的叙述更高地扬起,而不是垂落下来,这样的考验常常是叙述作品的关键。”,最初在宿舍用耳机来听这个乐章的时候,并没有太大的激动,但是后来回到家用音箱来听,小鼓如同德军的脚步声、摩托车声、坦克声,是走向列宁格勒的死神的脚步声,而那个反复的主题的音响逐渐变强,直到最后响声如天翻地覆,正是兵临城下黑云压城城欲摧,但是高潮过后的宁静似乎把不安和恐惧继续放大,将它们留到乐章结束。跑题说一句,用音箱来听交响乐的体验是哪怕再贵的耳机也不能带来的。 他创作肖七时过着艰难的生活,从他在那年过的三十五岁生日里“他自己只能拿出一些土豆”中可以看出,所以肖七里面充满了他的不安和挣扎,即使在抒情乐段里面也是。这部作品延续了肖氏一直有着的“内在的不安”,也似乎为后面的几部作品奠定基调(尤其是肖八)。 从音乐上,仅仅因为第一乐章里面对高潮的处理,这部交响曲就已经可以在肖氏的作品里脱颖而出,成为人们对他的“第一印象”之一了。从政治角度上,这部作品是合乎当时的需求的:抗战的士兵需要精神支持,后方人们要保持信心,所以从肖氏的第七交响曲另一个标题是“列宁格勒交响曲”中可以看出肖斯塔科维奇一贯的机智,当然,要在当时的苏联里坚持自己的艺术这种机智是必须的,不然就得像其他俄国作曲家那样远走他乡。但是他的机智也难以让他在红色和黑色之下自由,他的第四交响曲就被“雪藏”了25年。 最后推荐我最喜欢的肖七版本:罗日杰斯特文斯基指挥苏联文化部管弦乐团的版本,气势十足。 又看了一下问题,感觉很惭愧,貌似没有怎么回答“如何评价”这个问题,这个回答只是我在深夜里听着肖七然后试图阐述我对肖七的认识,还是发现我还是难以用文字来叙述音乐,其实音乐这东西,还是多听吧。
2023-07-15 02:06:492

二战围困在圣彼得堡的音乐家是哪一位

原苏联著名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交响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政府马上总动员艺术界“为祖国而战”,由此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品,肖斯塔科维奇这部作品就是其中的佳作。他表示:“此曲是战斗的诗篇,是坚强的民族精神之赞歌。”全曲的气势极其宏伟壮大,终乐章的音响更是震耳欲聋。 德军包围列宁格勒,造成城内危机的1941年七月末,作者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作为“防空监视队”的一员战斗在第一线。就是在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本交响曲的大部分草稿。1942年三月五日,在古比雪夫“文化宫殿”的礼堂,这部作品由隆莫斯德指挥,莫斯科国立剧场管弦乐团演奏,同时对全国及国外做现场直播。可见这部交响曲的初演,便是拿来宣传,用以提高士气和宏扬国威,完全作为前苏联的一项 “国家大事” 来对待。本曲题献给“列宁格勒”,并获得当年“斯大林奖”的首奖。望采纳
2023-07-15 02:06:561

肖斯塔科维奇最伟大的交响曲是哪部?

  主要有4部  肖1 5 7 11  主要介绍三部  (1)  列宁格勒交响曲  即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1906-1975)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OP.60)。  《列宁格勒交响曲》堪称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大传奇。1941年希特勒的法西斯军队以闪电般的速度入侵苏联。在短短的五个月的时间里便包围了列宁格勒,直逼莫斯科。在围困列宁格勒的几百天里每天用大量的炮弹轰炸这座城市。而列宁格勒的人民全体总动员,与法西斯展开生死拼搏的浴血奋战。战争的残酷令人想象不到……在那极端困苦极其艰辛危险的时期,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为了将这一时期用音乐表达出来,为了歌颂人民顽强奋斗的必胜精神,在非常艰难的状态下开始创作这首注定是不朽的音乐诗篇。他说:“我要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依然活着,我们必将胜利!”当作曲家完成这个伟大的作品时,演奏却十分困难。首先是敌军炮火的轰炸,每天都遭受几百吨炸弹的轰炸,安全很难保证;然后是演奏人员的匮乏,那时的城区几乎全民皆兵,那还有音乐演奏员;其次是演奏场地,敌军距市区最近只有几公里。为鼓舞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斗志,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苏军派人到前线逐个寻找当年乐团的乐手并把他们安全撤回市区秘密进行排练,修缮演出场地,甚至用军用飞机运送总谱。音乐会演出之前,苏军最高指挥部下达了重创敌人的命令,一时间苏军阵地大炮齐鸣,用所有的炮火对敌军进行猛烈的轰击。强大的炮火换来的是短暂的宁静。此时音乐开始!人民走出掩体,走上大街,聆听广播转播的音乐。人们在这部伟大的音乐史诗中得到了极大的鼓舞,树立了必胜的信心。  这部凝聚了人民必胜信念和反法西斯战争的交响曲在世界获得极大的反响。当时许多著名的指挥家都希望能够得到美国首演的指挥权,经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权衡,将此荣誉给予了指挥家托斯卡尼尼。这是因为托斯卡尼尼旗帜鲜明的反法西斯的的立场和在音乐的权威。当时为绕过德军封锁,将这部交响曲的总谱拍成微型胶卷用飞机运到美国。  1942年7月19号纽约举行了盛大的首演式。继而世界上几千家电台转播了这场音乐会。从此世界通过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看到了苏联人民抗击法西斯的顽强斗志和坚强的毅力。  从此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到了决战胜利的阶段。  结构上看,第七号交响曲显得冗长(全曲约70分钟,是他所有交响曲作品中最长的)。而且有些“不均衡”,光是第一乐章就占了全曲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根据肖斯塔科维奇1951年一篇文章的说法,这是一部一列宁格勒为标题,每乐章各有主题的交响曲,分别是:“战争”(War)、“回忆”(Recollection)、“祖国的原野”(The expanses of my native land)、“胜利”(Victory)。如果我们依循这些主题聆听,的确相当容易和作者产生共鸣。换句话说,第七乐章的主题都相当明确,几乎让人一听就知道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涵,因此有评论者认为:“与其说本曲是交响曲,倒不如说比较接近大型的组曲”,这句话可说为这部交响曲的特性下了颇为精准的注脚。  第一乐章 中庸的稍快板。首先呈示出“人的主题”, 描绘的是战争之前安宁的生活。小提琴明朗平稳地奏出主题,接着是肖斯塔科维奇作品中常见的气息很长的木管独白。突然,远方传来的鼓声击碎了和平的美梦,出现了进行曲风格的“战争主题”。  第二乐章 稍快的中板,三段体诙谐曲乐章。相传作曲家这样描述本乐章:“……这是对愉快的事情,人生快乐插曲的回忆。但悲哀的情绪笼罩着这种回忆……”乐章主部由第一小提琴轻松奏出的主乐念,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弦乐器那强烈的节奏背景,还有双簧管优雅的副乐念等构成。双簧管的副乐念由低音竖笛接替,竖琴、长笛的低音伴奏部分很有特色。此乐章可以说是最具肖斯塔科维奇风格的音乐。  第三乐章 慢板至最缓板。 自古以来人们都说:“俄罗斯人对自己的祖国和土地有着一种深厚的挚爱。”这一乐章在于表现“对自然的美之敬意”,犹如俄罗斯大地上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一般。  第四乐章 不太快的快板转中板。由定音鼓呈示出类似贝多芬“命运主题”动机的短暂导入部后,主题由弦乐器齐奏展示,然后进入自由发展的主部。依照肖斯塔科维奇的本意,这个终乐章在于表现“胜利之来临”。 最后,第一乐章“人的主题”由铜管乐器强有力地奏出,在排山倒海般的凯歌之后,四个定音鼓奏出乐章的中心主题,全曲结束。  作曲家们在从事创作时,总会有某些特别的“情境”刺激他们的创作灵感,无论是当时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亲朋好友间的情感联系、自己对于生活经验或生命的沉思默想……等等不一而足。身为听众的我们,则可以从他们所要抒发的情感总寻找共鸣、感动,或者从音乐中“回顾”他们创作的情境……。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号交响曲“列宁格勒”自然也具有此项性质,不过,由于他身处于当时的环境,使得这件原本单纯的创作动机变得较为复杂。  列宁格勒原名彼得格勒,为纪念列宁改为此名(现名圣彼得堡),自1703年建城开始就是俄罗斯帝国的首都,一直都是政经文化重镇,许多艺术家都曾活跃于此,纳粹进攻苏联时,肖斯塔科维奇居于城中,并且曾亲自在前线协助作战,第七交响曲的前三乐章就是在此危城中完成,至于最后一乐章,由于德军在1941年9月切断了列宁格勒所有的外界联系,肖斯塔科维奇随家人撤离到古比雪夫(kuibyshev),并在同年年底完成这部作品。从创作时间上来看,第七号交响曲的确是因列宁格勒而生。  此曲的标题“列宁格勒”本来已经大致告诉我们它想要呈现的主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纳粹军团围攻的列宁格勒而作。然而,1979年一部号称是肖斯塔科维奇回忆录《证言》(Testimony)的出版,为原本单纯的写作动机平添了复杂的因子,诸如:“我在写作此一主题(注:指第一乐章的“入侵”主题,小鼓声不断重复的乐段)时,心里想的其实是另一种摧残人性的敌人”、“我写的是……暴政下牺牲的几百万人的追悼之歌”等字句,强调的反而是谴责极权政体对无辜人民的任意侵凌,本曲想当然应具有的爱国主义反而未见着墨。不过,由于这本回忆录的内容争议颇大,它所陈述的内容可以作为我们研究肖斯塔科维奇的参考之一,倒不见得要全盘接受。总之,无论肖斯塔科维奇真正的动机是什么,德军围攻列宁格勒一役,绝对是他创作第七交响曲最重要的触媒。  (2)  第十一交响曲——“1905年”(g小调,作品103)  交响曲是为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谱写的。  1957年10月30日在莫斯科由苏联国家交响乐队首次演出,H·拉赫林指挥;总谱由音乐出版社和《苏联作曲家》出版社于1958年第一次出版,作者改编的钢琴四手联弹谱于1958年由音乐出版社出版。1958年交响曲获列宁奖金。  乐队编制:短笛(=长笛III),2支长笛,2支双簧管,1支英国管(=双簧管III),2支单簧管,1支低音单簧管(=单簧管III),2支大管,1支低音大管(=大管III),4支园号,3支小号,3支长号,1支低音号,定音鼓,三角铁,小鼓,钹,大鼓,锣,木琴,钢片琴,排钟,竖琴(2—4架),第一小提琴(16—20把),第二小提琴(14—18把),中提琴(12—16把),大提琴(10—14把),低音提琴(10—12把)。(演奏时间——58分钟)  这部交响曲,许多特点同作曲家以前的交响曲有着继承的联系,同时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那种新的东西,即十年来肖斯塔科维奇创作中——首先是作曲家在声乐体裁(清唱剧,大合唱,合唱音诗)方面所获的经验。  如果不算单乐章的第二和第三交响曲(一种试验性的作品,并且在音乐舞台上没有上演),那么第十一交响曲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部标题的交响曲,名副其实的标题交响曲,亦即具有标题,是作曲家在交响曲手稿上宣告的标题(交响曲和它各乐章均有名称),而不是一种没有写进手稿的一些言论(和第七交响曲第一乐章的标题甚至是情节性的,可是,其它乐章的性格,看来,阻止了作曲家把整部交响曲视为标题作品,并写在手稿上)。  1905年革命的主题以前就引起了肖斯塔科维奇的兴趣:它反映在合唱长诗的套曲里(用革命诗人的词)。套曲的核心长诗是《一月九日》。它的主题材料运用在第十一交响曲里。此外,肖斯塔科维奇在交响曲里还运用了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俄罗斯革命歌曲——《听》,《囚犯》,《你们牺牲了》,《发狂吧,暴君》,《华沙革命歌》以及选自苏联著名的作曲家T·斯维里多夫的轻歌剧《亚洲金莲花》的一个主题,剧情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由此可见决定交响曲标题性的。不仅是交响曲和它各乐章的名子,而具是交响曲所运用的声乐旋律的总的意义(还有具体的词)。  实质上,第十一交响曲是一种新型的标题交响曲,鲜明的图画造型性与深刻的表现力,以及异常完整的交响戏剧性相结合。  第一乐章,《宫廷广场》(Adagio,g小调)体现黑暗的,压抑的宫廷广场的形象,成为沙皇俄国,君主专制,兵营和监狱的化身。  交响曲开始的主题可称为“宫廷广场的主题”。它由加弱音器的弦乐(与竖琴协助)同时在五个八度中,以最弱的声音奏出。  这个主题,在调式方面是非常独特的,创造出“空温”,“冷漠的”空间总括形象,同时引起一种忧郁的,痛苦的,压迫的感觉。有的并同时机械式的定音鼓的主题和战争的信号(加弱音器的小号以一阵阵的小鼓声为背景,使场景具体化了)。  定音鼓的主题是用肖斯塔科维奇曲型的小调的三个音,降第四级音(g小调中降c代替通常原位c)的基础上建立的。这些音调,运用小调音阶的I音级,III音级和降IV音级,在交响曲的以后乐章里也有很大的意义。  整个描写主题的总和——“宫廷广场的主题”及其主题构成物——重复出现(带有变化号)。接着出现“宫廷广场”主题的新的变体,象祈祷的宣叙调,最后,过渡到第一乐章的以歌曲“听”的旋律为根据的第二部份。  让我们看看这首歌曲的第一段词(H戈尔次——米列尔词)  秋夜黑暗,象暴君背信,象他的良心。比这个夜更黑暗,是雾中升起了监狱阴森的幽灵。周围的岗哨懒洋洋的一步一步走在夜间的寂静时,时而听见拉长的,忧郁的声音传来,犹如呻吟听……(各段副歌只唱一个词“听”)  旋律(用降A大调)在交响曲中的长笛担任,而它的短小的副歌(“听”)——由加弱音器小号担任,加弱音器的长号与低音号配合它们。  歌曲的出现非常自然,并非偶然:在它的旋律开始有一个反复(八分音符三连音),是定音鼓主题中一个音的类似反复引深出来的(这个主题在歌唱的时候作为背景继续奏出)。  “宫廷广场”主题的提示以后,歌曲“听”的旋律又一次出现——这一次加弱音器小号奏出的。此外,如果在第一次陈述时歌曲的整个旋律保持不变的,那末,现在作曲家重新陈述它的时候,使之具有更加鲜明的高潮,接着出现歌曲动机的自由的展开,最后,是一首新的歌曲——“囚犯”(H·奥加列夫词):  夜是黑的,抓住时机!监狱的墙固若金汤,两把铁锁,锁住它的大门。  旋律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然后由长笛和单簧管重复。与旋律同时奏出的是歌“听”的动机。  此后先前的主题材料以压缩的形式反复,但次序相反:先是歌曲“听“(大管)开了,然后是”宫廷广场“主题和与之相汇合的定音鼓主题,信号,祈祷宣叙调(信号旋律的反复是激烈的:旋律由两支小号奏出,第二小号比第一小号进入晚一小节并且低五度,形成了二声部卡农)。  第一乐章以小号演奏的歌曲“听”副歌的两个轻轻的呼声结束了。自由处理的五个部份对称是第一乐章的曲式基础。如果开始的主题的总和(宫廷广场主题,定音鼓主题,信号,祈祷宣叙调)用字A标出。那段以歌曲“听”的旋律为主的用字母B,而奏出歌曲“囚犯”的那一段用字母C标出,那么整个第一乐章总的示意图就是:ABCBA。曲式的对称在这种情形之下再一次着重指出这个乐章的基本形象的禁闭,发呆,压抑的性格。  第二乐章,“一月九日”(Allegro,g小调)就其戏剧意义而言,是作品的中心乐章,作品的主要情节的活动得到展开。而对于这个Allegro来说,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可以看做是一个非常展开的前奏。  从形式上讲,第二乐章是十分自由解释的奏鸣曲Allegro(无再现部)。第二乐章明显的分为两半,用前一个乐章宫廷广场主题的陈述使用彼此分开。Allegro(呈示部)的前一半的形象是人民的游行队伍,他们向沙皇的请愿,后一半是君主专制对这个请愿的犯罪的回答。  之后,像在第一乐章的最后的几小节一样,弦乐声音停息,只有用竖琴衬托的铜管乐的声音,最后,副歌“听”(小号)的呼声静下来,第二乐章以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的急速运动开始。  这个“旋风的”主题可视为波涛汹涌的“人海”的主题。(降b,g,降c音)。  几小节以后,在“旋风的”主题的背景上,陈述另一更有歌唱性的主题(由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不难看出,按照轮廓,新主题与“背景的”主题相似,但它的陈述使用了更大的音值和俄罗斯民歌常用的自然的小调(没有降音级)。  这个主题是肖斯塔科维奇从它的合唱长诗“一月九日”中引用的,在那里这个旋律所配的歌词是:“善哉,你,沙皇我们的老爷,向周围瞧瞧吧:沙皇的仆人让我们无法生存,无法忍受”(在交响曲中旋律有些变化:每一句都重复,这加强了总的范围形成了,俄罗斯民歌曲型的结构a+a+b+b)。主题的民间风格显而易见:它的音调近似俄罗斯民间器调的旋律。在借助于这样的音调来体现痛苦的,受压迫的人民的形象时,肖斯塔科维奇以新的方式实现了穆索尔斯基的传统。  主题丰富的变奏发展形成增强和减退的两个大的波涛,符合于奏鸣曲呈示部的主部和副部。在第一个波涛的末尾,小号低声吹出新主题,它也是从合唱长诗“一月九日”中借用的,这个主题揭开长诗,它的歌词是:“脱帽,脱帽!”这个主题在交响曲中具有巨大的意义,成为它的主导主题之一。它的最初的出现彷佛预示着凄惨的事件。  从上面提到的两个(“波涛”)部中的第一部分用主调(g小调),第二部也就是在那个主题里“善哉你,沙皇我们的老爷”用的是新调性(降b小调),相当于呈示部的副部。——主部和副部的结构用同一主题材料在十八世纪音乐中而在十九世纪音乐中罕见。  在这部分开始,主题曲第一和第二小提琴用平行三度奏出。在合唱长诗里——“善哉你,沙皇……”也是用民歌特有的平行三度陈述的。在交响曲中,这个因素在最大的程度上使人联想到低声的请求,联想到富有表现力的人声。  第二个波涛的高潮比第一个波涛的高潮获得更为强大的力量,然后,园号和大提奏出新的,坚决的“脱帽”动机的变体。  这个动机由不同的乐器重复和“善哉你,沙皇……”主题的尾声渐渐地平息了,接着宫廷主题(用a小调)出现了。主题由木管乐器奏出冷淡无情。之后接着出现它的“答句”——定音鼓的主题和小号的信号(后两者是用卡农陈述的,像在第一乐章的结尾一样,但是卡农在时间上更压紧了,音程更窄了——三度)。  信号之后,小鼓点声突然的侵入。核心的悲剧的插部开始了:暴力的,死亡的可怕的机械开动了。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最强地奏出赋格主题(a小调)。(在主题最初几小节中总共运用三个不同的音:小调,I,III和降低IV级音,像定音鼓主题一样,从那里出再了赋格主题的这个音调。)  赋格的巨大的加强导致主要的高潮。在几小节的进程中只听见小鼓点声,辅以大鼓和锣的击奏,然后用整个乐队最强声奏出的宫廷广场的主题“倾倒”在听众头上。  主题改变到几乎无法辩认的程度。就是那个实质上是另一方面展开了:冷的黑暗的变成了疯狂——残忍的,流血的。这个主题猝然中断,定音鼓以最大的力量(在其它打击乐的背景上)打出赋格主题动机(建立在前面提及的三个音的基础上)。出现排炮的幻觉……  又一次宫廷广场主题,又一次排炮,再一次发狂,鲜血流满了广场——然后同时有排炮和它互相更换,整个乐队两次奏出“脱帽”的主导主题。  “排炮”嘎然而止。弦乐的颤音最弱地发出宫廷广场的主题声音(用主调性——g小调)。它的面貌接近最初的,但是毕竟是新的:在这里彷佛听见人声的合唱,低微的哭泣。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上,小号的信号,祈祷的宣叙调,变化了的(转入小调)歌曲“听”的旋律流逝而过。这个乐章以定音鼓主题的原来样式结束了。  在全乐章的整体结枸中,赋格和它之后出现高潮的插部,起着奏鸣曲Allegro中间部的功能,而就其形象内容和曲式中的地位而言,与第七交响曲中的“侵入插部”在许多方面是相似的。不过由于标题所说明的意图,这里没有奏鸣曲形式的主要部中的第三部——再现部,而整个乐章由两半组成。不过结尾部)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再现部的作用。返回那个主调性(g小调),但主题的材料不是从Allegro的呈示部中引用的,而是取自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重要的是用不同调性(尤其大调性)演奏的第一乐章的各个主题,此刻在第二乐章的结束部中,都用一个主调性:把原先的主题转入一个调性,这正是古典奏鸣曲再现部的特点。  上述情况再一次提醒我们要把交响曲的前两个乐章(每一乐章节具有独立的曲式),视为统一的作曲结构,视为大(四乐章)套曲里面的独特的小(两乐章)套曲我们曾提到第一乐章具有的,独立的展开的前奏的意义,它的主题材料(特别是宫廷广场主题)后来在奏鸣曲Allegro起重要作用,并在结尾部中占统治地位,而这个结尾部兼容奏鸣曲再现部和结尾部的功能。  大套曲中的小套曲在肖斯塔科维奇的其它作品里亦可看到(例如五个乐章的五重奏中的前奏曲与赋格)。在音乐文献中,可看到独立的二个乐章的套曲,其第一(慢的)乐章对奏鸣曲Allegro而言,起前奏的作用(斯克里亚宾的第四奏鸣曲)。而且在某些作品里也可以看到奏鸣曲的再现部与结尾部合并的倾向。然而,尽管存在各种继承联系,第十一交响曲前两个乐章的结构(无论是分别看还是一起看)完美的独创的,都是机地产生于作品标题“所示”的意图。  第三乐章,“永久的思念”(Adagio,g小调)——思念一月九日被枪杀的牺牲者的送葬曲。  这个Adagio的形式——三部曲式(带有压缩的再现部)。著名的革命送葬曲“你们牺牲了”旋律作为两端部的基础,在中间部里提供另一主题材料,这是作曲家以送葬曲和歌颂革命歌曲的精神写的。  Allegro用两个低微的和弦(拔弦)开始,——之后,这两上和弦象结束前一乐章的弦乐器低微颤音一样地平息了。接着大提琴和低音提琴沉闷和断续地(颤音)奏出阴暗的前奏的主题。几小节之后,它成为中提琴(带有弱音器,柔弱处)奏出的旋律“你们牺牲了”的背景。在这个音域和它们音色的力度的条件下接近人声。  整个32小节的歌曲旋律,作曲家未加改变地留用了。而伴随的声部含有肖斯塔科维奇典型的降低小调音级,这个声部使色彩阴暗把悲痛的感情更为强烈的(于对交响曲的统一具有意义,伴随声部的最初三个音——依然是那三个音,即构成结束第二乐章的那个第一乐章定音鼓主题的三个音。  旋律“你们牺牲了”第一次进行以后,第二次开始了。但是在这里作曲家只保留前三小节的原样,之后以新方式发展主题动机,使之具有个性旋律风格的特点,使旋律的线更广阔,个别的音调更悲哀  同样,歌曲“听”的旋律在第一乐章中起初是用原样,之后用作者的自由变体。中间部在低音区和送葬曲(降f小调)的节奏里用铜管乐的和弦开始。然后用同样节奏奏出更明亮的,歌曲的曲调,它后来发展具有颂歌的性格,彷佛歌颂烈士为之献出生命的美好理想。立刻接着颂歌的曲调的出现是非常自然的和心理上的证明恰当的,作为Adagio“脱帽”主题的高潮。这以后,在小号和定音鼓发出一个响亮声音反复的背景上,Adagio前奏的动机又出现了。但是现在它们由整个弦乐组用最强音奏出的。然后产生歌曲“你们牺牲了”个别的乐句,最后,回到歌曲自身(再现部)——用的是它在第二次陈述时的变体(即在新的,作者写的变体,而不是原来的样子)。而且这次进行在再现部中十分简缩。  第四乐章,“警钟”(Allegro non froppo,b小调——g小调)体现了对一月九日事件人民革命的回答,当时,用列宁的话说,枪杀了对沙皇的信仰。这个乐章特点是有巨大的积极性,快速成和各种不同的运动。  终曲的曲式——自由处理的三部曲,在这里作曲家巧妙地把大量不同旋律统一起来。终曲以革命歌曲“发狂吧,暴君”——“发狂吧,暴君,愚弄我们,用监狱,镣铐凶残地威吓吧;我们力量在于精神,那怕粉身碎骨,可耻,可耻要消灭你们,暴君!”的第一乐句开始,铜管乐和低音木管乐奏出最强的声音。  Allegro non troppo  旋律的进行和这首歌曲的节奏在第一部中占主要地位,这里也有时出现其它主题的音调。在这段高潮中园号和小号隆重奏出主导主题“脱帽”。  中间部主要是以革命歌曲《华沙革命歌》曲调为基础。旋律(像歌曲“发狂吧,暴君”旋律一样的)不是立即全部陈述,而且用个别乐句的快速反复(弦乐器)  接着在这个部份中,小号吹出了T·斯维里多夫的轻剧“亚洲金莲花”(在轻歌剧中这个旋律是歌曲,工人们唱着歌走上街头)的主题。  这是终曲的唯一的大调主题,彷佛体现出战斗的愉快。  在再现部中,(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小号的信号预示了它)“发狂吧,暴君”主题扩大了(大的音长——低音木管,铜管和弦乐的)而且这时陈述的不只是第一乐句,还有整个歌曲的旋律:  与歌曲的主题同时发出小号和园号的信号。接着出现轻歌剧“亚洲金莲花”主题的高潮(弦乐和木管最强奏出),之后闪现出第三乐章中颂歌的动机接着又是是小号和园号的信号(在快速运动中)。  终曲(Moderato)的主要的高潮中奏出的是力度很大的(乐队许多乐器用八度同音陈述的)人民的主题“善哉你,沙皇我们的老爷”。这是肖斯塔科维奇交响曲典型的悲壮的高潮,强烈而愤怒地宣声真理,号召报仇,斗争。这里丝毫也没有像第二乐章副部开头那种器泣,“哀求”性的旋律了。  高潮猝然中断。在意识中立刻产生出对所经历事件的回忆。弦乐轻轻的奏出宫廷广场的主题。这是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的又一特点:在悲壮的高潮之后接着出现悲哀——抒情的“脱帽”的旋律,但是不像交响曲中迄今不止一次的出现的仅仅开始的几句,而整个悠长的旋律,像它在“一月九日”合唱长诗的开始那样。  然后结束部的开始。由低音单簧管以强音奏出交响曲第二乐章中“旋风”的主题——人民愤怒的旋风,它消灭暴君。旋风运动增强。在它的背景上园号响亮地奏出“脱帽”主导主题。其它的乐器加入到园号里边了。整个的主导主题越来越扩大,具有号呼——英雄的性格。排钟在叮咛响。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他将战斗。
2023-07-15 02:07:076

文章将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称为“空前绝后的演奏”,原因是什么

苦难的城市、不屈的人民  ——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这是一部诞生于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伟大音乐作品:肖斯塔科维奇的C大调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    1941年6月,希特勒的法西斯政权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侵略,7月份开始了对列宁格勒长达九百多天的围困。在列宁格勒被围期间,德军每天都要向这座城市倾泻数百吨炮弹。希特勒更是扬言,要把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抹去。著名的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放弃了去中亚的机会,在列宁格勒作为“防空监视队”的一员战斗在第一线。同时肖斯塔科维奇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作曲家的使命,他要用音乐把这场正义之战和苏联人民不屈的精神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就是在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他完成了本交响曲的大部分草稿。    1941年12月27日,肖斯塔科维奇在古比雪夫完成了第七交响曲,并把把作品题献给被围困中的列宁格勒。这部大型交响曲的创作前后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在当时极端恶劣和困苦的战争环境下,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1942年三月五日,在古比雪夫“文化宫殿”的礼堂,这部作品由隆莫斯德指挥,莫斯科国立剧场管弦乐团演奏,同时对全国及国外做现场直播。之后又在首都莫斯科演出。  但第七交响曲最激动人心的演出还要数在乐曲所题献的城市——列宁格勒的公演了。当时列宁格勒满目疮痍,专业人员奇缺,唯一的乐队仅剩15名演奏员,其他的不是饿死,离去,就是在前线中保为城市。而且可供演奏的乐器也十分缺乏。为了组织这次演出,组织者在街道上贴出布告,让城市中所有音乐家立即向广播电台报到。同时他们用尽一切办法帮助那些饥饿、疾病的音乐家来到电台。据一位当时的组织者回忆说:“我们把他们从昏黑的公寓中找出来,他们瘦得多可怕!但当得知要演奏《列宁格勒交响曲》时,他们立即恢复了生机。当他们带着乐器来到冰冷的排练厅时,我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同时,前线指挥部又将在前线作战的演奏家抽调回来补充入乐队。总谱由一架运送药品的飞机带进被围困的列宁格勒。1942年8月9日,乐队在指挥依利亚斯堡的领导下,在围困中演奏了献给这座城市的交响曲,成为一件可歌可泣的壮举。为了使演出正常进行,苏联红军先以强大密集的火力将敌炮打哑,随后,这部深刻表现人民对法西斯侵略者的愤怒与反抗的正义之声,便在这座英雄的城市奏响了。人们从街上,从掩体里,从住所里聚集到广播扩音器前,以极大的热情倾听着这英雄的乐章,第七交响曲响彻了列宁格勒的上空!同时,演出实况通过广播送到前线播放,鼓舞了战士的士气。    作为一部音乐作品,在战时能为千百万人民接受,用音乐唤起人民的斗志,并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的信念和决心,这在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它的意义也已经远远超越了音乐的本身单纯的欣赏价值了。它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能歌善舞的民族是不可能被征服的!    关于第七交响曲的创作,肖斯塔科维奇曾这样写道:“我要创作这样一部作品——它体现了我们的这些日子,我们的生活,我们那些英勇的人们,那些为战胜敌人而斗争,正成为英雄并庆祝胜利的人们。在写作这部交响曲时,我想着我们人民的伟大,想着他们的英雄气概,想着人类的美好理想,想着人的优秀品质,想着我们的美丽河山,想看人道主义,想看美。为了这一切,我们进行着严酷的斗争。”他还说:“第七交响曲这是关于我们的斗争,关于我们未来的胜利的诗篇!”
2023-07-15 02:07:402

日本鬼子进村音乐叫什么名字?

大多数国人所谓的“鬼子进村曲”是根据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改编的,最初是描写德国鬼子入侵的。“鬼子进村曲”的曲调采用的是俄罗斯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乐中的音乐片段,当然只是音符走向的借鉴,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乐描写的是二战时德国人进攻列宁格勒时的情景,主题用小军鼓打出。资料拓展:肖斯塔科维奇C大调第七交响曲创作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爆发后,前苏联政府马上总动员艺术界“为祖国而战”,由此产生了许多伟大的爱国主义作品,这部交响曲就是其中的佳作。作者肖斯塔科维奇表示:“此曲是战斗的诗篇,是坚强的民族精神之赞歌。”全曲的气势极其宏伟壮大,终乐章的音响更是震耳欲聋。德军包围列宁格勒,造成城内危机的1941年七月末,作者肖斯塔科维奇在列宁格勒作为“防空监视队”的一员战斗在第一线。就是在这种十分艰苦的条件下,肖斯塔科维奇完成了此曲的大部分草稿。1942年3月5日,在古比雪夫“文化宫殿”的礼堂,这部作品由隆莫斯德指挥,莫斯科国立剧场管弦乐团演奏,同时对全国及国外做现场直播。可见这部交响曲的初演,便是拿来宣传,用以提高士气和宏扬国威,完全作为前苏联的一项 “国家大事” 来对待。本曲题献给“列宁格勒”,并获得当年“斯大林奖”的首奖。肖斯塔科维奇为了表现苏联军民的浴血奋战,歌颂人民顽强奋斗的必胜精神,在枪炮呼啸声中,创作了这第七交响曲。在列宁格勒战役中,伊利亚斯博格带领列宁格勒广播乐团于1942年8月9日完成了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又名:列宁格勒交响曲)在列宁格勒的首次公演,极大的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肖斯塔科维奇C大调第七交响曲
2023-07-15 02:07:5911

肖斯塔柯维奇的简介

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维奇·肖斯塔科维奇 Dmitry Dmitrievitch Shostakovitch (1906-1975), 前苏联重要的作曲家。生于彼得堡,十一岁开始创作,十三岁入列宁格勒 音乐学院,1925年以毕业作品《第一交响曲》引起国内外的注目。一生创作体裁广泛,数量极多。1937年首演的《第五交响曲》显露出自己的创作风格:旋律剑拔弩张, 节奏繁衍多变,情绪强烈,创造大胆,富有哲理性。他的不少作品带有某些现代派的特征,曾引起争议。 他的主要作品《列宁格勒交响曲》、清唱剧《森林之歌》、《易北河西岸》等电影配乐、歌剧 《叶卡捷琳娜·伊兹梅洛娃》、舞剧《黄金时代》、声乐套曲《犹太民间诗歌选》等都影响较大。 1960年后成为前苏联作曲家协会领导人之一。 [ 李德伦与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 ] 中国当代著名指挥家李德伦(1917-),早年曾赴前苏联深造。当时,中国与前苏联的关系还 十分密切。 1953年,前苏联著名音乐家普罗柯菲耶夫去世,就在同一年,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也与世长辞。 李德伦就在这一年来到苏联,并有幸欣赏到了另一位前苏联著名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在这一年的 新作《第十交响曲》(Op.93)。过后,有一位前苏联音乐教师曾向李德伦询问欣赏这部作品后的感受, 李德伦当时疑惑地说:“怎么如此沉重呢?”那位教师只以苦笑作答。 青年时代的李德伦,正沉浸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喜悦之中。他显然跟那个时代所有的中国人 一样,认为苏联“老大哥”是中国的榜样,世界上不会有哪个国家比苏联更先进、更发达、更富足、 更自由。在这种心境之下,他是根本无法理解肖斯塔科维奇那种“沉重”的。直到1976年,风云变幻的中国经历了三位国家领导人逝世、“四人帮”垮台以及唐山大地震的冲击。 李德伦此时再度欣赏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似乎一下子明白了许多,音乐的确是没有国界的。两个国家处于不同的时代,使李德伦暂时无法听懂肖斯塔科维奇那略显 晦涩的音乐语言;而两个国家相似的命运,又最终使这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音乐家有了心灵上的 沟通。 1992年,已经七十五岁高龄的指挥家李德伦依然矍铄。他来到清华大学,义务普及古典音乐 欣赏知识,其间向清华学生们讲述了这一典故,并亲自指挥演出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交响曲》。
2023-07-15 02:09:431

请问命运交响曲开头的那四个有力的音符是什么? 谢谢!

一首交响曲一般多长时间?是不是一般分为四个乐章?我听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有接近80分钟,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只有不到8分钟。交响曲有没有时间的限制?问题补充: 《命运交响曲》,我听到的只有8分钟左右,难道只是整个交响曲其中的一个乐章?就是最有名的,标志性的,开头有四个铿锵有力、震撼人心的音符的。
2023-07-15 02:09:502

谁能告诉我苏联和德国二战时候的故事

1941年6月22日,德国集结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从国在内的190个师,3712辆坦克,7184门火炮,60万辆运输车和4950架飞机,共计五百五十万人,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该军事行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苏德战争开始了。苏联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也叫苏联卫国战争。而除了德国以外,意大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部队在希特勒的要求下也对苏联发动袭击。另一个参与进攻苏联的国家是芬兰,由于苏联在建立“东方战线”的时候侵略芬兰,并割占了芬兰的部分土地,所以芬兰在1941年6月25日宣布将攻击苏联,以取回其在两年前的冬季战争中所丧失的土地。芬兰在战争初期夺回被苏联割占的土地后就停止了进攻。另外芬军亦参与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这场被称为“继续战争”的冲突持续到1944年。在战事的最初几个星期对苏联红军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由于斯大林对德国发动战争的时间和进攻方向估计的严重错误,加上许多红军将领在斯大林发动的肃反行动中丧生或者被流放而严重削弱了苏军的作战和指挥能力,苏联对德意志帝国发动的闪电战猝不及防,导致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战争前苏联著手建立的“东方战线”被德军坦克一碾而过,进而丧失了大片国土,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和乌克兰首府基辅等大城市相继被德国占领,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也被包围,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的基辅保卫战,苏军西南方面军在基辅被大规模围歼,苏军仅被俘人数就达60万人之多,这一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歼灭战,此战导致苏联西南防线的溃退。虽然一开始德国人打得极其顺利,但巴巴罗萨计划本身就存在着重大的漏洞,其中最严重的缺陷是其后勤补给。苏联广袤的土地意味著如果德军行动过快,后勤补给将无法及时跟上。所以尽管1941年11月初,克里姆林宫已遥遥在望,苏联政府和外国使馆已迁往莫斯科以东800公里的古比雪夫(今萨马拉),但11月7日斯大林依然如往年一样在红场进行十月革命节阅兵,受阅部队刚刚接受完检阅即被投入战场,到1941年12月5日德国人的攻势被遏止时,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已经达到极限,再加上战线后方苏联游击队的不断破坏,前线部队的进攻已经难以维继,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粉碎。巴巴罗萨计划最初制订时认为苏联红军会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崩溃,但真实情况是苏联部队始终能够组织有效抵抗。这一错误的估计严重影响了德国人的计划。另外,苏联人在撤退时采取了焦土政策,他们坚壁清野,令德国人的后勤问题更为突出。当冬天来临时,大量德国士兵因苏联严寒的冬天和苏联的反攻而死亡。虽然德军最后不得不因供应短缺与寒冷的冬天而停止进攻计划,但他们还是占领了大片苏联西部领土,而苏联直到1944年末才完全收复失地。当德军占领了大部分苏联东欧部分的土地后,这场战争中最大的悲剧开始了:围攻列宁格勒。当德意志帝国与芬兰的部队分别从南方和北方抵达列宁格勒外围后,希特勒下令必须“将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清除”,命令消灭城内的所有人口。德军开始包围列宁格勒以切断来自外部的援救物资,同时用炮击和空军轰炸。包围持续了900天,在饥饿、严寒和恐惧的氛围中,大约100万平民死亡--其中80万死于饥饿;但列宁格勒始终没有向纳粹屈服。著名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为此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第七交响曲》(又称《列宁格勒交响曲》)去表现苏联军民在列宁格勒保卫战当中的英勇抗争及为此而付出的巨大牺牲。在忍受了1941年末1942年初寒冷的冬天后,德军开始准备进一步的进攻行动。进攻高加索地区、伏尔加河地区的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并在进攻过程中遭受了重大的损失。希特勒的犹豫不决、高级将领们对改变计划的不满以及过长的补给线,以及苏军的顽强抵抗,令斯大林格勒的巷战成为德国士兵的恶梦。当苏联红军发动反攻时,20个师的德军(还有2个罗马尼亚师)被切断了退路,德第六集团军被完全围困。随著食品、燃料和弹药的消耗,德军的阵地越来越小,直到最后一部分德军在1943年初投降。为了确保前线军官不会投降,希特勒提升第六集团军司令弗雷德里希·保卢斯为陆军元帅(历史上的德国陆军元帅没有一个投降过。保罗斯没有投降,但也没有“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被苏军俘虏)。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而加载史册,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大约有200万人死亡,其中50万是平民。该战役与中途岛海战同时成为二战最重大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后,德军渐渐丧失战场的主动权,但苏联人也因为战争损耗太大而没有形成有效的进攻力量。1943年开始,苏军在战场上逐渐转入反攻。1943年夏天,苏德双方的军队集结于库尔斯克突出部,德军由曼施坦因将军领导下准备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库尔斯克战役打响。库尔斯克战役是德军在东线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攻势,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役。由于苏联方面事先获得了情报,为库尔斯克突出部的防御制订了一个大规模计划。在他们的抵抗之下,德军装甲部队最多只前进了17英里。在该场战役以苏军的胜利结束后,红军就始终控制著战争的主导权,发动了一系列猛烈的攻势(苏联历史上称为十次突击),直到1945年5月2日占领柏林。
2023-07-15 02:09:571

关于1945年苏军对日宣战

  1941年6月22日,德国集结前所未有的巨大兵力,包括其仆从国在内的190个师,3712辆坦克,7184门火炮,60万辆运输车和4950架飞机,共计五百五十万人,发动对苏联的突然袭击,该军事行动代号为“巴巴罗萨”,苏德战争开始了。苏联将这场战争称为“伟大的卫国战争”,也叫苏联卫国战争。  而除了德国以外,意大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部队在希特勒的要求下也对苏联发动袭击。另一个参与进攻苏联的国家是芬兰,由于苏联在建立“东方战线”的时候侵略芬兰,并割占了芬兰的部分土地,所以芬兰在1941年6月25日宣布将攻击苏联,以取回其在两年前的冬季战争中所丧失的土地。芬兰在战争初期夺回被苏联割占的土地后就停止了进攻。另外芬军亦参与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这场被称为“继续战争”的冲突持续到1944年。  在战事的最初几个星期对苏联红军而言无疑是一场灾难。由于斯大林对德国发动战争的时间和进攻方向估计的严重错误,加上许多红军将领在斯大林发动的肃反行动中丧生或者被流放而严重削弱了苏军的作战和指挥能力,苏联对德意志帝国发动的闪电战猝不及防,导致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惨重,战争前苏联著手建立的“东方战线”被德军坦克一碾而过,进而丧失了大片国土,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和乌克兰首府基辅等大城市相继被德国占领,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也被包围,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值得一提的是1941年的基辅保卫战,苏军西南方面军在基辅被大规模围歼,苏军仅被俘人数就达60万人之多,这一战役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歼灭战,此战导致苏联西南防线的溃退。  虽然一开始德国人打得极其顺利,但巴巴罗萨计划本身就存在着重大的漏洞,其中最严重的缺陷是其后勤补给。苏联广袤的土地意味著如果德军行动过快,后勤补给将无法及时跟上。所以尽管1941年11月初,克里姆林宫已遥遥在望,苏联政府和外国使馆已迁往莫斯科以东800公里的古比雪夫(今萨马拉),但11月7日斯大林依然如往年一样在红场进行十月革命节阅兵,受阅部队刚刚接受完检阅即被投入战场,到1941年12月5日德国人的攻势被遏止时,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已经达到极限,再加上战线后方苏联游击队的不断破坏,前线部队的进攻已经难以维继,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就此粉碎。巴巴罗萨计划最初制订时认为苏联红军会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崩溃,但真实情况是苏联部队始终能够组织有效抵抗。这一错误的估计严重影响了德国人的计划。另外,苏联人在撤退时采取了焦土政策,他们坚壁清野,令德国人的后勤问题更为突出。当冬天来临时,大量德国士兵因苏联严寒的冬天和苏联的反攻而死亡。  虽然德军最后不得不因供应短缺与寒冷的冬天而停止进攻计划,但他们还是占领了大片苏联西部领土,而苏联直到1944年末才完全收复失地。  当德军占领了大部分苏联东欧部分的土地后,这场战争中最大的悲剧开始了:围攻列宁格勒。当德意志帝国与芬兰的部队分别从南方和北方抵达列宁格勒外围后,希特勒下令必须“将列宁格勒从地球上清除”,命令消灭城内的所有人口。德军开始包围列宁格勒以切断来自外部的援救物资,同时用炮击和空军轰炸。包围持续了900天,在饥饿、严寒和恐惧的氛围中,大约100万平民死亡--其中80万死于饥饿;但列宁格勒始终没有向纳粹屈服。著名音乐家肖斯塔科维奇为此创作了举世闻名的《第七交响曲》(又称《列宁格勒交响曲》)去表现苏联军民在列宁格勒保卫战当中的英勇抗争及为此而付出的巨大牺牲。  在忍受了1941年末1942年初寒冷的冬天后,德军开始准备进一步的进攻行动。进攻高加索地区、伏尔加河地区的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德军始终未能完全占领这座城市,并在进攻过程中遭受了重大的损失。斯大林格勒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希特勒的犹豫不决、高级将领们对改变计划的不满以及过长的补给线,以及苏军的顽强抵抗,令斯大林格勒的巷战成为德国士兵的恶梦。当苏联红军发动反攻时,20个师的德军(还有2个罗马尼亚师)被切断了退路,德第六集团军被完全围困。随著食品、燃料和弹药的消耗,德军的阵地越来越小,直到最后一部分德军在1943年初投降。为了确保前线军官不会投降,希特勒提升第六集团军司令弗雷德里希·保卢斯为陆军元帅(历史上的德国陆军元帅没有一个投降过。保罗斯没有投降,但也没有“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一枪一弹”,被苏军俘虏)。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历史上最血腥的战役而加载史册,双方的损失都很惨重,大约有200万人死亡,其中50万是平民。该战役与中途岛海战同时成为二战最重大的转折点。
2023-07-15 02: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