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1955年,苏共中央和苏联部长会议专门就此下发了文件,要求在住宅设计和建设中厉行节约,杜绝铺张浪费。正是根据这份对后来一段时期苏联的住宅建设风格产生很大影响的文件,全国开始兴建千篇一律的5层标准小户型住宅楼。当时,苏共中央还特别要求,“加快住宅建设的工程进度,以确保1980年每户家庭都能在属于自己的住宅里迎接共产主义的到来”。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苏联“赫鲁晓夫楼”大兴土木的高潮时期。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和保证工期,住宅楼大部分采用预制板结构,没有电梯和垃圾通道,取消了斯大林时期盛行的拱门和柱廊等装饰,并严格控制厨房、卫生间、门厅和过道的面积。据说,赫鲁晓夫本人当时对小卫生间设计非常得意。他曾炫耀说,只要能容得下我,其他人就都不会有问题。与斯大林时期彰显民族风格的建筑相比,不加任何装饰的“赫鲁晓夫楼”虽说其貌不扬,但功能比较到位,辅助设施也相对齐全。客观地说,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赫鲁晓夫楼”在较短时间内改善了全国居民的住房条件。尽管“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的宏伟目标没能实现,但此项“居者有其屋”之举解决了政府面临的一大社会难题。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舒适生活”的理解发生变化,当年急功近利建造的“赫鲁晓夫楼”越来越暴露出明显弊端,加上年久失修、功能退化,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的基本需求,因而成为各地政府部门和居民的“心头之患”。建筑专家们认为,除了少数当年建造的5层砖结构楼的质量好一些以外,其余预制板结构的“赫鲁晓夫楼”大都到了需要拆除或是彻底改造的时候。“请研究一下改变住房建筑标准的问题,首先是民居,给军队的住房,从远东开始。我想提醒你们注意,我想让这件事快点办好,要和俄罗斯军官尊严相称,不要让我们的人继续住在那些令人恶心的赫鲁晓夫楼里。”这是2007年11月,普京在军队高级将领会议上的讲话,也是对赫鲁晓夫楼这一时代产物“最高”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