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除了放射性元素,居里夫人还有哪些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具体一些,一项一项列出来)

居里夫妇年表(1867—1934)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布罗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幼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玛丽亚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当时波兰处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统治下。1868年 一岁父亲斯可罗多夫斯基任诺佛立普基公立中学副督学。母亲体弱,患肺病,不得已辞去女校校长职。全家搬离费瑞达路那座住了八年的屋子。1873年 六岁父亲被俄国当局降职降薪。为了补贴家用,在家收寄宿生,辅导学业。最初只有两三人,后增至十人。玛丽亚进私立寄宿学校,校长是西科尔斯卡女士。1879—1878年 九岁一十一岁大姐(1876年)因患斑疹伤寒,母亲(1878)因长期患肺病先后不治去世。1881年 十四岁离开寄宿学校,转入俄国管理的公立中学校。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亚历山大三世(1844—1894)即位。1882年 十五岁法国青年学者比埃尔·居里(1859年5月15日生,时年二十三岁)受聘于巴黎市理化学校,任物理实验室主任。他与胞兄雅克·居里共同发明居里静电计。1883年 十六岁6月:中学毕业。公立中学校方,特别是德文教师巴斯特·麦丁、学监梅叶女士顽固地执行俄国当局的民族压迫政策。毕业后去波兰南部乡间亲戚处度假。有时与少年伙伴越境去加里西亚丛山中游玩,借以大声说波兰语,放声唱波兰歌。1884年 十七岁9月:回华沙。在城内担任家庭教师。参加波兰爱国青年定期秘密聚会的“流动大学”,听课,做科学实验,并担任扫盲工作。1886年 十九岁1月:到普罗克、斯茨初基、索波特担任家庭教师。为资助二姐布罗妮施拉娃前往巴黎深造(华沙的大学不收女生),并为自己升学积攒费用。1891年 二十四岁9月:赴巴黎求学。11月:进入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893年 二十六岁7月:通过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从华沙方面获得“亚历山大奖学金”六百卢布,解决了她的经济困难,得以继续在法国深造。比埃尔·居里发明不用砝码的精确天平——居里天平。10月: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克尔文勋爵,1824—1907)渡海访问居里。1894年 二十七岁接受国家工业促进委员会有报酬的研究钢铁磁性的任务,以补充学习费用的不足。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比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7月:通过数学学士学位考试。收到比埃尔·居里的论文《论物理现象中的对称原理:电场和磁场的对称性原理》。比埃尔·居里发现顺磁质的磁化率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初称居里定律。后在1907年经法国物理学家韦斯进一步研究,予以精0确化,命名为居里一韦斯定律,方程:X=C/(T-Q)铁磁物质的转变温度称为居里点(Q),达到此温度,失去铁磁性,呈顺磁性。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即位。1895年 二十八岁3月:比埃尔·居里(三十六岁)通过博士学位考试,论文题目是:《在各种温度下物质的磁性》。旋任理化学教教授。4月: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读于科学院。7月26日:玛丽与比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12月: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德国物理学家论琴(1845—1923)发现X射线,提出《关于一种新射线的初步报告》等三篇研究报告。此射线按惯例称为“伦琴射线”,但后来通称X射线。1896年 二十九岁3月:法国物理学家柏克勒尔(1852—1908)研究铀盐,发现铀的放射性,时称柏克勒尔射线。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比埃尔(室主任)共事。瑞典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去世。1897年 三十岁论文:《回火钢的磁化作用》。9月12日:长安伊雷娜·居里出生。居里的母亲去世。1898年 三十一岁发现钍的放射性:上年末或本年初德国化学家施密特(1865—1949)也独立作出发现。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1899年 三十二岁经过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维也纳大学地质学教授绪斯(1831—1914)建议,由维也纳科学院交涉,得到奥地利政府馈赠,从所属捷克圣约阿希姆斯塔尔矿领到沥青铀矿残渣一吨,供提炼纯镭之用。论文三篇:《感应放射性研究》(合作者:德比尔纳)、《镭射性的化学作用》、《在放射性作用中同时引起的电荷》。居里夫人研究镭时,发现在射线作用下空气有臭氧生成,并注意到射线使玻璃和瓷器赋色,这就导致辐射化学的建立,研究辐射所引起的化学反应。把镭分给卢瑟福、柏克勒尔、维拉得(1860—1934)、保尔生等科学界、医学界人士使用。10月:比埃尔的学生、化学家德比尔纳(1874—1949)用氢氧化铵与稀土元素共同沉淀分离出沥青铀矿中所含第三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锕(Actinitum)。他后来参加提炼纯镭工作。原子物理学家卢瑟福(1871—1937)发现他所说的镭射气、钍射气,即放射性惰性气体氡(Radon)。不久德国的唐恩(1848—?)也于1900年发现了镭射气。卢瑟福据放射性辐的贯穿本领区分α射线、β射线及γ射线。德国物理学家埃尔斯特(1854—1920)和盖特尔(1855—1923)发现发射粒子的衰变定律。法籍犹太军官德雷福斯(1859—1935)蒙冤,作家左拉(1840—1902)发表《我控诉》要求无罪释放。比埃尔·居里参加上述斗争,主持正义,抗议政府的错判。1900年 三十三岁3月:比埃尔在综合工艺学校得到导师职务。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10月:经彭加勒(1854—1912)推荐,比埃尔到索尔本大学为医科学生开设的物理、化学、博物学讲座(P.C.N.)任教。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1901年 三十四岁居里夫妇的论文《论放射性元素》。比埃尔·居里与德比尔纳的论文《论镭盐引起的感应放射性》。比埃尔·居里与柏克勒尔的论文《镭射线的生理作用》。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开始按照诺贝尔遗嘱办理奖金颁发事宜,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于1901年首次获物理学奖。1902年 三十五岁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镭RaCl2,测得镭原子量为225,后来得到的精确数为226。玛丽的论文《论镭的原子量》。比埃尔的论文《论时间的绝对计算》。比埃尔的学生(1888年)郎之万(1872—1946)到老师手下工作,从事磁学研究,直到1904年转往法兰西科学院。德国化学家麦克华特独立发现类碲,后来弄清即为钋。俄国化学家门捷耶夫(1834—1907)来实验室参观访问,共同探讨放射性问罪。1903年 三十六岁6月:玛丽向索尔本大学提出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比埃尔的论文《论感应放射性及镭射气》。比埃尔与拉伯德的论文《论镭盐自动释放的热量》,他们注意到镭的化合物不断发热,每克镭每小时发热一百卡。10月10日:我国作家鲁迅以笔名自树在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第八期上首次发表介绍镭的文章《说■》。文中把居里夫人译作“古篱夫人”。是■镭的旧译。12月: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把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亨利·柏克勒尔和居里夫妇,以奖励前者发现天然放射性,后者对天然镭放射现象所进行的研究。1904年 三十七岁1月:《镭》杂志创刊,主编:丹讷(1872—1935)。丹讷于1901年就在比埃尔指导下进行研究。比埃尔和生物学家布沙尔(1837—1915)(巴尔塔沙尔)的论文《镭射气的生理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后来导致发明居里疗法,即镭疗法。比埃尔和拉伯德的论文《论温泉所发气体的放射性》。夏季:比埃尔风湿症发作,无法赴瑞典领奖。稍后,瑞典方面把诺贝尔奖状、奖章、奖金(折合七万法郎)交法国公使转交。10月:比埃尔蒙索尔本大学校长李亚尔推荐,受聘为该校理学院新设物理学讲座正式教授。11月:玛丽任索尔本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室主任。12月:次女艾芙·居里出生。1905年 三十八岁6月:居里夫妇前往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履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须亲自前往领奖并做学术讲演的规定。7月:比埃尔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906年 三十九岁4月19日:比埃尔罹车祸,被运货马车辗压致死,享年四十七岁。玛丽谢绝教育部提出以故居里教授遗孀身份领取国家怃恤金办法。5月:受聘于索尔本大学理学院,接替比埃尔讲授物理学课程,年薪一万法郎。11月开讲,讲题为:电与导电材料关系的现代理论。7月10日:郎之万《居里先生著作简介》发表于《每月评论》。1907年 四十岁居里夫人设法接受五六个研究生。两年内接受美国卡内基奖学金三名研究名额。提炼得纯氯化镭,并测得原子量为226。和友人郎之万、佩韩(1870—1942)等合办儿童学习班,指导伊雷娜·居里、弗兰西·佩韩等科学家的子弟约八九人的学习,前后办两年。郎之万教数学,玛丽教物理,佩韩教化学,亨利·穆敦教博物,佩韩夫人等教文史。1908年 四十一岁为《比埃尔·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业绩。该书由法国物理学会委托郎之万(和谢纳沃?)编辑,出版于巴黎。晋升为教授。1909年 四十二岁德文论文《镭的原子量》发表于《放射性和电子学年刊》第三十八卷。伊雷娜·居里入正规学校就读。1910年 四十三岁2月:比埃尔的父亲欧仁·居里大夫去世。和德比尔纳合撰的论文《论钋》发表于《镭》杂志。《论放射性》两卷出版。提炼出纯镭元素,测定到各项物理化学性质,还测定氡(Radon)和若干其他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系统关系。9月:参加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放射学会议。普郎克、爱因斯坦、卢瑟福、郎之万均出席。发表《放射性系数表》。受命制备21毫克金属镭,封存于小试管,存放于巴黎国际度量衡标准局。1911年 四十四岁1月:接受友人建议,竞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许多正派的科学家、公正的社会人士热烈支持,巴黎《求精报》于1月9日学院审查资格之日以头版显著版面发表玛丽·居里照片和手迹,表达了公众的热切愿望。终因院内顽固派及一些人的反对竟以一票之差落选。10月:参加在布鲁寒尔举行的第二次索耳未量子学会议。12月: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以本年度化学奖授予玛丽·居里,以奖励她发现镭、钋元素的化学性质,推进了化学研究。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并做学术讲演。守寡的姊妹布罗妮施拉娃和长女作陪。1912年 四十五岁5月:接见波兰教授代表团。该团持波兰作家显克微支(1846—1916)函前来,居里夫人同意指导在华沙建立放射学实验室。12月:因病住院疗养。论文《放射性的测量和镭的标准》发表于《物理学杂志》第二期。前往法国西端布列塔尼半岛拉尼翁和圣1913年 四十六岁夏季:接受肾手术后,应英国友人艾尔敦夫人之邀,前往英国休养。参加不列颠学会在伯明翰举行的会议。会见卢瑟福。卢瑟福1910年在布鲁塞尔会议上见到居里夫人后,在家信中提到居里夫人“她脸色苍白,疲劳过度,看上去比她的年龄老得多,工作太劳累,身体很虚弱,总之,看了她的样子真叫人难过”。论文《放射性物体的照射》发表。前往华沙为放射学实验室落成揭幕。1914年 四十七岁7月:由巴斯德研究院院长罗医师建议而设立的镭学研究所,其生物学和居里疗法实验室,即居里楼落成。居里夫人担任研究院理事会理事。论文《放射性元素及其分类》发表于《每月评论》。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把价值高昂的实验用镭一克(时值一百万法郎,十五万美元)密封入五十磅重铅罐,秘存一银行保险库,以免战乱失落。接受法国妇协(即法国红十字会)委派,负责放射部工作,指导各地X射线照相工作,配合战地救护。1915年 四十八岁从索尔本大学物理学实验室迁入镭学研究院放射学实验室。奔波于国内外各地,指导十八个战地医服务队。1916年 四十九岁在镭学研究院为卫生员开设辐射学速成课,教医生学会寻找人体中异物(例如:弹片)位置的新法,受协约国军方赞许。接受伊雷娜(十九岁)、马施·克莱因(后来的比埃尔·韦斯夫人)等为助手。1917年 五十岁5月:和郎之万、佩韩等会见英国友人卢瑟福、布里奇(皇家海军中校)等,后者代表英国政府参加英法联合委员会,经法转赴美国商讨三国军事科学协作方案。美国参战。1918年 五十一岁向军需部放射物资委员会报告放射性元素及其原理和应用问题。前往意大利北部视察放射性物资资源。伊雷娜·居里担任委任助手(pr閜arateur d闸间ue)。继续为军队训练X光照相技术人员,包括为参战美军军医开办训练班。11月:大战结束,协约国获胜。波兰恢复独立。1919年 五十二岁重返镭学研究院,指导实验室工作。再度接受各国选送来要求培养,各地私人团体以及个人请求指导的研究人员。自本年起至她去世,这个实验室总共提出报告483份,论文34篇,她亲自参加31项研究。1920年 五十三岁居里基金会由法国财阀亨利·德·洛特柴尔德子爵倡议建立。本年开始拨款支持镭学研究院。5月:美国纽约妇女杂志《描述者》总编辑麦隆内夫人(?—1943)采访居里夫人。回国后即发动美国妇女和人民捐款协助居里夫人解决实验研究缺乏镭的困难问题。1921年 五十四岁根据战时笔记整理,写成《放射学和战争》,出版于巴黎。3月8日:接见我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出国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请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学讲学。答称:“此次不能往,当于将来之暑假中谋之”。终未成行。5月:母女三人渡海赴美,去接受美国玛丽·居里镭基金募捐委员会“玛丽·居里委员会”所赠送的镭一克(时价美元十万)。赠送仪式于20日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美国总统哈定主持。到费城,接受新钍(m閟othorium)五厘克;她则以自己最初使用的压电石英计赠美国哲学会。论文《论同位素学和同位元素》出版于巴黎。1922年 五十五岁2月: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5月: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国家组织国联秘书长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根据国际理事会的决定发出的邀请,参加上年设立的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初任委员,后当选为副主席。为此,经常去日内瓦出席会议。1923年 五十六岁7月:患白内障,接受眼科手术,未痊愈,后于1924年,1930年,又接受三次手术。为《英国百科全书》撰写词目。撰写《比埃尔·居里传》(110页,1924年出版)。应麦隆内夫人之请,写生平概要。1924年 五十七岁索尔本大学举行纪念会庆祝发现镭25周年。3月:德比尔纳发表《纪念发现镭25周年》于《化学和工业》。法国政府、议会赠予居里夫人四万法郎。岁末:接受郎之万所介绍的学生弗里德里克·约里奥(1900—1958)参加实验室工作,做研究助手。他本在普瓦泰炮兵学校,以少尉衔参加奥伯维耶工程。1925年 五十八岁回华沙,为镭学研究院奠基,担任名誉主任。我国翻译家王维克在巴黎大学读书时,听过居里夫人讲课。1926年 五十九岁10月:长女伊雷娜·居里和弗里德里克·约里奥结婚。婚后,约里奥兼用岳家姓氏,采取复姓: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波兰论文《钋的化学性质》发表于华沙。1927年 六十岁在布鲁塞尔参加第五次索耳未会议,对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1892—1962)的报告提出补充意见,意见收于下年《电子和光子》卷。镭学研究院工作人员因经常受到放射物质辐影响,出现胃疼、脱发(例如:科泰尔夫人),双手灼伤(例如:居里夫人)等严重情况,引起注意。开始采取防护措施。1928年 六十一岁约里奥-居里夫妇第一篇论文在科学院报告书上发表。1929 六十二岁去美国,代表华沙镭学研究院接受美国人民馈赠的又一克镭,总统胡佛主持赠送仪式。母女的论文《镭D的衰变》。秋季:接受我国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毕业生施士元到实验室研究锕系元素钋的放射化学性质。我国物理学界直接受到居里夫人指导的还有郑大章(1906—1944),郑回国后参加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工作。艾芙·居里的《战时访问记》记述她在我国抗战后方访问时,谈到居里夫人很尊重、关切中国学生。1930年 六十三岁向法国政府申请特别研究补助费,得到50万法郎。约里奥-居里提出博士论文《钋的电化学》。居里夫人的论文《论锕》。我国留学生郑大章写的《彼得·居礼之生平及其供献》,在巴黎大学中国理科同学会杂志发表。1931年 六十四岁前往华沙,主持镭学研究院开幕典礼。这个时期,巴黎镭学研究院约有研究人员二三十人,有镭1.5克,钋200毫居里。冬季:郎之万访问我国,到北平、杭州,受到物理学、化学界欢迎。1932年 六十五岁向国际电学会提出论文《放射性物体三种射线和原子结构的关系》。8月:中国物理学会成立,郎之万为名誉会员。12月:和佩韩、德比尔纳主持施士元的论文答辩。施1979年发表《回忆居里夫人》于光明日报,文中有答辩时情景照片。1933年 六十六岁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参加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会议,当选为主席,呼吁各国保卫科学和文化。10月下旬:和约里奥-居里夫妇-道前往布鲁塞尔加索耳未第七届物理学会议。12月:患胆囊结石。1934年 六十七岁著作《放射性》(两卷)写成,下年出版。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居里夫人指导下,发现人工放射性。居里夫人感到自己身心日渐衰竭,但眼见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进展,亲自培养的第二代取得成就,感到新慰。她预计女儿夫妇的成绩会得到诺贝尔奖金,果然她们于下年得奖。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她的兄(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姊(布罗妮施拉娃·德卢斯卡)向墓穴洒上从波兰带来的泥土。7月7日: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致电吊唁。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所长严济慈撰文:“悼居里夫人”发表于《大公报·科学周刊》,并转载于中国科学社编《科学》月刊第十八卷第八期(1007—12页,1934年8月)。德比尔纳继任居里实验室主任,直至1946年伊雷娜·约里奥-居里接任。

居里夫人的科学成果

居里夫人的劳动成果:发现放射性元素

求爱因斯坦、摩尔根、居里夫人、李四光、海森堡、华罗庚、拉马克等这几位科学伟人的著作。

  爱因斯坦  主要成就: 提出相对论及质能方程  解释光电效应  推动量子力学的发展  代表作品: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广义相对论的基础》  重要贡献 相对论  E=mc^2  光电效应  “上帝不掷骰子”  宇宙常数  摩尔根  主要有《进化与适应》、《实验胚胎学》和《胚胎学与遗传学》、《基因论》等。  居里夫人  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有传记《居里夫人》  李四光  晚年的两部重要著作《地质力学概论》和《天文、地质、古生物资料摘要》  海森堡  自传《物理与物理之外》《原子核科学的哲学问题》、《物理学与哲学》,《自然规律与物质结构》、《部分与全部》、《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和社会》  华罗庚  1953年《堆垒素数论》中文版出版。  1957年所著《多复变函数论典型域上的调和分析》出版。  1957年出版了六十多万字的《数论导引》。  1958年著《高等数学引论》第一卷,作为讲义。  1959年《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一书在东德出版,1963年被译成中文。  1962年著《从单位圆谈起》。  1963年《典型群》出版。  1964年写出《统筹方法平话》和《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  1967年著有《优选法》和《优选法平话》。  198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拉马克  《动物哲学》

“高蒿素”指居里夫人吗?

“青蒿素”与居里夫人无关。“青蒿素”与屠呦呦有关。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提示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对氚标记的异亮氨酸的摄入情况也显示其起始作用方式可能是抑制原虫蛋白合成。折叠药动学青蒿素空间结构示意图青蒿素空间结构示意图青蒿素口服后由肠道迅速吸收,0.5~1小时后血药浓度达高峰,4小时后下降一半,72小时血中仅含微量。它在红细胞内的浓度低于血浆中的浓度。吸收后分布于组织内,以肠、肝、肾的含量较多。该品为脂溶性物质,故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在体内代谢很快,代谢物的结构和性质还不清楚。主要从肾及肠道排出,24小时可排出 84%,72小时仅少量残留。由于代谢与排泄均快,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短,不利于彻底杀灭疟原虫,故复发率较高。青蒿素衍生物青蒿酯,T1/2为0.5小时,故应反复给药。适应症主要用于间日疟、恶性疟的症状控制,以及耐氯喹虫株的治疗,也可用以治疗凶险型恶性疟,如脑型、黄疸型等。亦可用以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与盘状红斑狼疮。屠呦呦,药学家。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到了一种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诺贝尔史上只有居里夫人两次获奖吗?

不是只有她一个人 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因发现放射性物质和发现并提炼出镭和钋荣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的化学奖。 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因发明世界上第一支晶体管和提出超导微观理论分获1956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化学家鲍林因为将量子力学应用于化学领域并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并致力于核武器的国际控制并发起反对核实验运动而荣获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 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由于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和确定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及结构而分获1958和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原文 诺贝尔奖获奖者面面观 两次获诺贝尔奖的人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人一生能获一次诺贝尔奖就可谓功成名就,不虚度此生了。能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不说绝无仅有,也可谓真正意义上的凤毛麟角。 这样的“凤毛麟角”全世界只有数得着的几位: 波兰裔法国女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因发现放射性物质和发现并提炼出镭和钋荣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的化学奖。 美国物理学家巴丁因发明世界上第一支晶体管和提出超导微观理论分获1956和197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美国化学家鲍林因为将量子力学应用于化学领域并阐明了化学键的本质、并致力于核武器的国际控制并发起反对核实验运动而荣获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 英国生物化学家桑格由于发现胰岛素分子结构和确定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及结构而分获1958和198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获诺贝尔奖的夫妇 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和玛丽居里夫妇。 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夫妇。 获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科里夫妇。 获诺贝尔奖的父子 共同荣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布拉格父子。 分别荣获1906年和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汤姆逊父子。 分别荣获1929年和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奥伊勒父子。 分别荣获1922年和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玻尔父子。 分别荣获1924年和198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西格巴恩父子。 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 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李政道。 荣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丁肇中。 荣获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李远哲。 荣获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朱棣文。 荣获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崔琦。 诺贝尔科学奖女性获得者 玛丽·居里:1903年、1911年分别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 伊伦·约里奥·居里:193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柯里:194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梅耶:196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霍奇金:1964年获诺贝尔化学奖。 雅洛:1977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麦克林托克:198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莱维·蒙塔尔奇尼:1986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埃利昂:1988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努斯莱因·芙尔哈德:1995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参考资料:新华网

像居里夫人一样的科学家有哪一些?要短的事迹

戴维和他“最伟大的发现” 就在拉瓦锡在法国科学院宣读他有关燃烧的氧化理论的1775年,在英吉利海峡彼岸,英国发明家瓦特与博耳顿合办的工厂开始大量生产和销售蒸汽机。蒸汽机把火转化为动力,发生了动力革命,给人增添了无穷的力量。 作为蒸汽机和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蓬勃发展。数尽风流人物,下面要讲的是英国化学家戴维、法拉第和建立原子论的道尔顿。 1778年12月17日,汉弗莱·戴维出生于英国的彭赞斯。他的父亲 是一位木雕师,母亲十分勤劳,但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着戴维和他的四个弟妹,并希望汉弗莱和他的弟弟受到良好的教育。 戴维幼年时活泼好动、富有情感,爱好讲故事和背诵诗歌,时常还编些歪诗取笑小伙伴和老师。他成绩最好的功课是将古典文学译成当代英语。即使最喜欢的功课也比不上戴维对钓鱼、远足的喜爱。有时玩儿得高兴,竟忘记了上课。幸好他顽强的母亲对他的学习非常重视,且很有耐心,使他能够较好地完成学业。 在这种自由、愉快的童年生活中,戴维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想象,形成了他热情、积极、独立、不盲从、富于创造的个性。他所在的学校是十八世纪末年康沃尔一地较好的中学,戴维在这里学到了多方面的知识,例如神学、几何学、外语和其他学科知识。他还阅读了大量的哲学著作,例如康德的先验主义书籍。 家境变迁后的长兄 15岁以后,由于父亲病重,家境贫困,戴维开始辍学。1794年,父亲病逝。还不到16岁的戴维忽然感到了作为长兄的责任。1795年,他一改顽童的习气,到彭赞斯镇的外科医生兼生理学家波拉斯处当学徒。在那里,戴维接触到许多知识丰富的人,很受激励,遂制定了庞大的自学计划,仅外语就有七门之多。他还利用现成的药品和仪器开始了他最初的化学实验训练。1797年戴维阅读了尼科尔森写的《化学锌典》和拉瓦锡的名著《化学概要》,大大地丰富了他的化学知识。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蒸气机的发明者詹姆斯·瓦特的儿子格利高利·瓦特以及后来继戴维任过英国皇家学院主席的吉迪。吉迪允许戴维利用他的图书,还介绍戴维到克利夫顿的博莱斯家族所拥有的十分完备的图书室中阅览,使戴维有机会进行广泛的涉猎,为以后的发明创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克利夫顿,英国物理学家贝多斯创建了一所气体研究所,目的是研究各种气体对人体产生的生理作用,希望能由此找到一些具有医疗作用的气体,同时还有搞清楚哪些气体对人体是有害的。研究所需要一位优秀的化学家,贝多斯就聘请戴维任职。戴维研究的第一种气体是一氧化二氮。按照美国化学家米切尔的观点,一氧化二氮对人体是有害的,当任何人吸入这种气体后就会受到致命的打击。戴维并不盲从米切尔,他反复进行试验,发现一氧化二氮对人体并无害处,人吸入了这种气体后,会产生一种令人陶醉的感觉,所以戴维建议,一氧化二氮可以用在外科手术上。戴维关于一氧化二氮对人体的作用的论著在1800年出版,对一氧化二氮的麻醉作用进行了全面的评价,认为它是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好的麻醉剂。从此,牙科和外科医生开始利用一氧化二氮做麻醉剂;马戏团的小丑也要在上场之前吸一点一氧化二氮,因为它对人的面部神经有奇异的作用,能使人产生意味不同的狂笑。一氧化二氮被人称为“笑气”而传播开来。除此之外,戴维还研究包括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在内的各种气体对人体所产生的生理作用。显然,研究这两种气体是十分危险的,但是戴维还是坚持做下去,并且鼓励他的弟弟约翰·戴维也来做这种冒险的实验。 戴维在进行气体研究时,在定量实验研究方面显示出很强的能力,他的容量分析实验技术是十分高明的。他的研究工作的特点是肯花强度很大的劳动,但却能以惊人的速度获得实验结果,而且在使现有仪器去适应新的课题研究方面表现出特殊的创造性。他对于重复和证明别人的发现不感兴趣,但在创新上却表现出很大的毅力。 戴维关于一氧化二氮呼吸作用的论著使他大大地出了名,从此他的化学生涯有了一个好的开端。 伏打发明电堆的消息公布以后,尼科尔森和卡里斯尔报告了他们利用伏打电堆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了解到这些新的发现后,戴维立即投身到这个研究领域,并发表了论文,例如1800年发表在《尼科尔森自然哲学杂志》上的“化学和工艺”一文。戴维在研究中不但利用了伏打电堆这种当时先进的实验工具,而且总是保持了最清醒的头脑,探索前人在实践和理论方面是否还有不足之处。伏打一直认为电堆中的电流仅仅是由于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以后产生的,但是戴维则是第一个认识到这种“接触理论”的不足的化学家,他认为电流不只是由于接触才产生的,实际上是由于电堆中发生了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他还指出,在电解池中,由于电流的作用使化合物分解成为它的组分。戴维的观点在法国和德国受到普遍的重视和支持。 戴维还发现,如果在金属片之间的水中不存在着氧,电堆将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从而得出结论,认为金属锌和铜(或银)的氧化还原反应是锌-铜(或银)电堆产生电流的原因。由此进一步推论,如果在电堆中用硝酸代替其中的水或食盐溶液,电堆的效果会更好,因为硝酸的氧化性比氧气的氧化性更强。戴维还使用了将电极分别放在二个容器中的电堆,使这些容器的溶液之间用润湿的石棉绳相连。 上述研究成果在1801年发表,从这里我们可以再一次看到戴维的创新精神。 在皇家学院 这一年,戴维被选入皇家学院,担任学院的讲师。他很高兴地写信给母亲:“您大概听说过隆福德伯爵和其他贵族所建立的皇家学院吧?这是一所非常华丽的建筑,只是还没有把有才能的人组织进去使它发挥突出的作用,隆福德伯爵建议我到那儿工作。”事实确实是象戴维所说的那样,自从皇家学院吸收了戴维这样的新鲜的血液以后,(后来戴维又发现了助手法拉第,把他也选进了皇家学院)才使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机构之一。皇家学院的宗旨是传播知识,为大部分人提供技术训练,鼓励新的有用的机器的发明和改进,并且举行定期的讲演以宣传上述成果。在戴维任职期间,这种讲演进行得更为频繁,他本人就是一位卓越的演说家,他成功地吸引了广大的大学生、科学家和科学爱好者,其中也不乏无所事事的公子小姐来附庸风雅。于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戴维就成了伦敦的名人,而且在伦敦城里,科学变得更加时髦起来。皇家学院成了英国科学研究的中心和讲演科学的重要场所。 戴维初到皇家学院时,他的讲演都是有关技术方面的课题。1805年由于发表了一篇关于鞣革方面的论文而获得科普利桨。1802年他为农业部门作关于农业化学的讲座, 一直持续到1812年,这是第一次将化学应用到农业领域的尝试,在李比希关于农业化学的著作发表以前,戴维的讲座一直被认为是农业化学方面开拓性的工作。 1806年戴维用电化学研究成果开办了贝克林讲座,内容是电解水的研究。他指出:在电解纯水时,产物只有按理论比例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这与瑞典化学大师贝采里乌斯所得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但是其他研究电解水的化学家则指出,在电解水时电极的周围会出现酸和碱,而且电解时得不到按理论比例产生的氢气和氧气。戴维用自己精确的实验对上述疑问作出了回答,他指出:用在银质仪器中进行重新蒸馏过的纯水,放在金制的或玛瑙制的容器中,并在氢气气氛中进行电解(这样做可以避免新生态的氢气、氧气与空气中的氮气发生反应),只产生氢气和氧气,电解水的时候电极周围产生酸和碱的原因是水的纯度不够(其中含有盐)。在尼科尔森和卡里斯尔电解水的实验公布以后的六年之内,并无一位化学家注意到上述问题,恰恰是戴维解释了这一疑难。他还提出利用电解作为一种化学分析方法,并讨论了电解时溶液中物质的传输问题。他发现在二个杯子里分别装上电极和导电的溶液,再在第三个杯子里装入中性盐溶液,每一个杯子里都加入姜黄或石蕊指示剂,再用石棉绳将三只杯子中的溶液连接起来,则在电解时指示剂会在电极附近发生颜色变化。如果在装电极的两只杯子里加入氯化钡溶液,把盛硫酸的杯子放在它们的中间,三只杯子中的溶液用石棉绳连接起来,则在电解时,中间杯子里将产生硫酸钡沉淀,证明电解过程中物质是在传输的。 戴维是贝采里乌斯电化二元论的坚强支持者。他们把化学元素分成正电性和负电性的,只有带不同电性的元素才能化合形成中性物质,这些中性物质又能被电流极化和分解。每种元素都具有或正或负、或强或弱的电性,这决定了它们间的化学亲和力——强正电性的元素与强负电性的元素间的化学亲和力强,故非常容易化合,生成稳定的化合物。电化二元论贯穿当时的化学理论,起着基础的组织和分类作用。戴维用电解方法发现多种新元素的轰动效应,促使贝采里乌斯系统地提出了电化二元论。 电解发现多种新元素 1807年戴维在贝克林讲座中描述了分离出金属钾和钠的过程。前一年他开始采用新的电解的方法来研究化学元素。拉瓦锡曾经认为化学家关心的不是元素,而是那些当前还不能够被分解的物体。当时曾经有人将碱、苏打、钾草碱(从草木灰中提炼出来的碳酸钾)当作不能被分解的物体,但是拉瓦锡却拒绝把它们列入不能被分解的物体的名单中。受到拉瓦锡文章的启发,戴维就想用电解的方法从碳酸钾、碳酸钠和碱中离析出这些化学元素。他提出了大胆的预见:“如果化学结合具有我曾经大胆设想过的那种特性,不管物体中的元素的天然电力(结合力)有多么强,但总不能没有限度 ,而我们人造的仪器的力量似乎是能够无限地增大,希望新的方法(指电解)能够使我们发现物体中真正的元素。” 戴维用了250对金属板制成了当时最大的伏打电堆,以便产生强大的电流和极高的电压。开始时,他用苛性钾的饱和溶液进行电解,但是并未分离出金属钾,只是把水分解了。戴维决定改变这种做法,电解纯净的苛性钾,但是干燥的苛性钾并不导电。他又将苛性钾烧至熔化,接通电流后,阴极白金丝周围很快出现了燃烧得很旺的淡紫色火苗。戴维还是一无所获。 待他冷静思考后,判断苛性钾的确分解了,但分解产物在高温下又立刻烧掉了。他感到一阵轻松和振奋。晚上还有别人的宴请和舞会,戴维来不及换衣服,在外面又罩上一件新衣服便一阵风似的跑了。尽管实验非常紧张,但他从不耽误宴会。他优秀的口才、即刻成诗的能力在宴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别人的赞扬使他愉快。在社交中他充分享受着生活的激情。 伦敦城里到处沸沸扬扬传说着戴维分解了苛性钾,戴维却渐渐焦急起来。离贝克林讲座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怎样得到分解产物让大家看呢?皇家学院的创办人隆福德伯爵已于1803年和拉瓦锡的遗孀玛丽结婚而移居法国,现在支撑皇家学院的主要就是收费的贝克林讲座,这可不能出纰漏。戴维以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实验中去。 1807年10月6日,伦敦大雾。戴维拿出一块苛性钾放在空气中观察,一会儿它的表面吸附了一些水分。“这不就有了导电能力?”戴维想着,马上便招呼他的助手准备实验。他们将表面湿润的苛性钾放在铂制的小盘上,并用导线将铂制小盘与电池的阴极相连;一条与电池的阳极相连的铂丝则插到苛性钾中,整个装置都暴露在空气中。通电以后,苛性钾开始熔化,表面就沸腾了,戴维发现阴极上有强光发生,阴极附近产生了带金属光泽的酷似水银的颗粒,有的颗粒在形成以后立即燃烧起来,产生淡紫色的火焰,甚至发生爆炸;有的颗粒则被氧化,表面上形成一层白色的薄膜。戴维将电解池中的电流倒转了过来,仍然在阴极上发现银白色的颗粒,也能燃烧和爆炸。戴维看到了这一惊人的发现,欣喜若狂,竟然在屋子里跳了起来,并在他的实验记录本上写下了:“重要的实验,证明钾碱分解了。”他把笔一甩,本上流下了一大团墨迹。 后来戴维在密闭的坩埚中电解潮湿的苛性钾,终于得到了这种银白色的金属。戴维把它投入水中,开始时它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的声音,然后燃烧放出淡紫色的火焰。他确认自己发现了一种新的金属元素。由于这种金属是从钾草碱(potash)中制得的,所以将它定名为Potassium (中译名为钾)。后来他又用电解的方法制得了金属钠、镁、钙、锶、钡和非金属元素硼和硅,成为化学史上发现新元素最多的人。 戴维在电解石灰和重土(BaO)时遭到了多次失败,因为石灰和重土的熔点分别高达2580℃和1923℃,这么高的温度下钙、钡一旦出现便马上燃烧。1808年5月,戴维收到了贝采里乌斯的一封信,信中提到他和瑞典国王的御医曾将石灰和水银混合在一起电解,成功地分解了石灰;他们还用这种方法电解重土制得了钡汞齐。在贝采里乌斯的启发下,戴维把潮湿的石灰和氧化汞按3:1的比例混合,放在白金皿中电解,制得了大量的钙汞齐。他小心地蒸去汞,从而在化学史上第一次得到了纯净的金属钙。 “氧化盐酸”不是化合物 在研究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过程中,戴维又遇到了另一个疑难问题,他发现碱乃是一种氧化物,但是如果要把酸说成是含有氧,却使他感到困惑不解。他早就了解到拉瓦锡的酸的含氧理论,拉瓦锡认为氧是酸性的起源,一切酸中都含有氧。到底是大化学家拉瓦锡错了,还是戴维对于酸的认识不正确? 戴维在研究碲的化学性质时发现碲化氢是一种酸,但是它并不含有氧,使他开始怀疑氧是否存在于所有的酸中。为了寻找更多的证据,戴维开始研究起盐酸。按照拉瓦锡的观点,1774年舍勒用盐酸与二氧化锰作用制得的一种黄绿色的新气体是氧化盐酸,而盐酸是由氧和另外一种未知的基所组成的,氧化盐酸则是由这种基与更多的氧化合而成的。但是戴维想尽了一切办法也不能从氧化盐酸中把氧夺取出来。他说:“即使木炭被伏打电堆烧成白热状态,也不能使氧化盐酸气发生任何变化,我多次重复这种实验,结果都是一样,因此我怀疑这些物质中是否存在着氧。” 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盖·吕萨克和泰纳也进行了同样的实验,认为氧化盐酸中并没有氧,相反地,氧化盐酸可能具有元素的本性。但是他们又坚信大化学家拉瓦锡的观点是没有错误的,所以虽然他们已经打开了发现氯是一种化学元素的通道,但是结果还是无所创造。只有戴维宣称,只要不存在水,氧化盐酸所发生的一切反应都不会产生氧,他认为最好把氧化盐酸看成一种不能被分解的物质.他认为事实表明了拉瓦锡和法国化学学派所持的见解,表面看起来很漂亮,也能令人满意,但是从现在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考察,它不过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一种理论。于是戴维以无可辩驳的事实确认所谓的“氧化盐酸”决不是一种化合物,而是一种化学元素,他将这种元素命名为Chlorine(中译名为氯),意为黄绿色的。他认为氯和氧一样都可以助燃,氧化反应不一定非要有氧气存在,他还指出所有的放热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戴维的这些观点非常出色地发展了拉瓦锡的燃烧的氧化理论。 “最伟大的发现” 当我们惊叹于戴维敢于突破权威、尊重事实、富于创新的精神时,当贝克林讲座的听众们为戴维不断的发现所折服、嘘叹不已时,戴维的健康却在透支。疯狂地工作使他十分衰弱。就在这次贝克林讲座前,他应邀到监狱考察流行的伤寒病,自己却受到了感染。贝克林讲座之后他再也撑不住了,在医院里几经抢救才渐渐恢复。这期间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院方只好在大门口挂一个告示牌,每天公布戴维当天的病情。 出院后戴维在家疗养。这一天他收到一封信和一本368页装帧精细的书,书的封面写着:戴维演讲录。书中却是手写体,还有许多精美的插图。信中写道:“我是印刷厂装订书的学徒,热爱科学,听过您的四次演讲。现将笔记整理呈上,作为圣诞节的礼物。如能蒙您提携,改变我目前的处境,将不胜感激。——法拉第” 戴维看了感慨万端,联想到自己的身世,他马上给法拉第写信,约他一个月后会面。 1791年9月22日法拉第出生在伦敦一个铁匠的家庭。他除了阅读、写作和算术等课程外,没有受到正规的教育。十三岁开始,他在一个装订商门下当学徒。法拉第几乎阅读了送到这家店铺装订的所有科学书籍,其中包括《大英百科全书》的电学部分。对他影响特别深刻的一本书是玛赛特夫人(一位物理学家的妻子)写的《化学中的守恒》,他开始用他节省下来的零用钱买了一些便宜的仪器和药品,做起化学实验来。在他一位并不富裕的哥哥的资助下,法拉第听了戴维的贝克林讲座,他感到很受激励,便精心整理了听课笔记,拿出他装订书的绝活,一本装帧精细的《戴维演讲录》便呈现在戴维的眼前。 不久,戴维安排法拉第在他的实验室当助理。虽然有很多清理和洗刷仪器等勤杂工作,法拉第却能耳濡目染戴维和他的助手们有关科学的谈论以及他们的实验过程,他感到很高兴。戴维很快就看出了法拉第的才能,逐渐放手让他多参于实验甚至独立工作。 当时蒸汽机广泛使用,煤炭开采供不应求,矿井的瓦斯爆炸事件频繁。例如英国泰恩河畔的纽卡斯尔煤矿发生的瓦斯大爆炸,几千名矿工不幸丧命。戴维响应“预防煤矿灾祸协会”的号召,研制安全矿灯。在法拉第的协助下,戴维将矿灯的外面加了一个金属丝网做的外罩,金属丝网导走了矿灯火焰的热量,使可燃气体达不到燃点,瓦斯就不会爆炸了。这种安全矿灯使用了一百多年,拯救了全世界千千万万矿工的生命。 1813年秋天,戴维带着法拉第到欧洲去旅行兼学术访问,历时一年半。法拉第作为助手和侍从要为戴维夫妇做很多服务,但他却有机会结识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如安培、切夫路尔、盖·吕萨克和伏特,聆听他们的演讲和谈话,了解他们的科学研究活动,开阔了科学视野。正如熟悉法拉第的英国化学家武拉斯顿所说:“法拉第的大学是欧洲,他的老师乃是他所服侍的主人——戴维,以及由于戴维的名气而使法拉第得以结识的那些杰出的科学家。” 在同戴维一起工作的几年中,法拉第发表的论文几乎涉及化学的各个领域。他成功地获得了液态氯;较早地冶炼出不锈钢;研究了银化合物与氨的反应;分离出多种有机物,其中最重要的是苯;发现了电解当量定律。当然法拉第最伟大的贡献是在物理学的电磁学方面,他通过实验发现了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全部原理,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他因此可以与伽利略、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齐名。 1816年法拉第开始在英国皇家学院举办了一系列的讲演,取得了辉煌的成功。1825年他接替戴维当了实验室主任。随着法拉第的声誉日高,人们常说:“戴维最伟大的发现是发现了法拉第。”这样的戏言使戴维对法拉第产生了嫉妒。1824年,戴维反对法拉第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不是皇家学院)的会员,他是25个人中唯一投反对票的。虽然法拉第顺利当选,但这件事使人们感到非常的遗憾与可悲。 汉弗莱·戴维爵士 1813年戴维和法拉第在法国时,请求拿破仑建立科学奖励制度。由于戴维的重大贡献,他获得了三千法郎的奖金。当时英国和法国之间正在作战,但是戴维认为科学是没有国界的,所以他和助手法拉第一直在法国访问。在此期间戴维还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 1820年戴维获悉班克斯爵士得病, 后者在戴维出生以前就担任英国皇家学会主席,戴维立即赶回伦敦。班克斯逝世以后,竞选皇家学会主席的显然只有二个人,一个是戴维; 另一个就是武拉斯顿。戴维坚信在竞选中一定能够获胜,而武拉斯顿则在临选举前夕宣布退出竞选,于是戴维就在1820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主席,在1820—1827年期间一直担任此职。从此以后,皇家学会变得更加生气勃勃,吸引了大量科学家,戴维希望这些同事都要尽力,并希望从英国政府得到最大的支持。他还建议大不列颠博物馆效法巴黎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不仅供大家参观,也要成为研究中心。 皇家学会要求了解引起船舶的铜底壳腐蚀的原因,戴维又开始研究这一课题,发现如果用电正性更强的金属片(称之为保护层)固定在铜片上,铜就不会再被海水腐蚀了。但是在试验过程中,海生物、植物紧紧地粘附在保护层上,使船舶行驶受到严重的阻力,所以这项研究始终没有成功。 1826年,由于家庭的原因,戴维结束了最后一次贝克林讲座,此后就因健康情况日益下降而退出了科学研究领域,开始到欧洲治病。1826年戴维得到了最高的荣誉,被封为汉弗莱·戴维爵士。 谈起戴维的病,人们常常联系到他那热情得近似疯狂的作风,以及他在化学实验中那些大胆的行为,他的弟弟约翰·戴维在描写他哥哥时就说过:“汉弗莱在实验中的大胆行为是颇为有名的。他在做实验时几乎忘记了危险,而且每天都会发生这种冒险行动。”戴维曾经在制备三氯化氮的实验中伤害了自己的眼睛。这样年复一年的毒害和疯狂的工作使戴维的身体异常衰弱,虽然他到欧洲去遍访名医,但也无济于事,过早地于1829年5月29日在瑞士的日内瓦逝世,只活了51岁。 戴维谢世后,他的弟弟替他编了一部全集,书名是《汉弗莱·戴维爵士全集》,共九卷之多,成为化学史上的重要文献。

类似居里夫人的科学家故事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由于战乱、父亲去世、家道衰落,1644年他回国随姐姐居住在伦敦。在那里开始学医学和农业。学习中接触了很多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很快成为一位训练有素的化学实验家,同时也成为一位有创造能力的理论家。在这期间,他同许多学者一起组织一个科学学会,进行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主要讨论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在实验室中遇到的问题。波义耳称这个组织为“无形大学”。这个学会就是著名的以促进自然科学发展为宗旨的“皇家学会”的前身。波义耳是该学会的重要成员。由于学会的分会设在牛津,波义耳于1654年迁居牛津,在牛津,他建立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并聘用了一些很有才华的学者作为助手,领导他们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他的许多科研成果是在这里取得的。那本划时代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是在这里完成的。这本书以对话的体裁,写四位哲学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他们分别为怀疑派化学家、逍遥派化学家、医药化学家和哲学家。逍遥派化学家代表亚里土多德的“四元素说”观点,医药化学家代表“三元素说”观点,哲学家在争论中保持中立。在这里,怀疑派化学家毫不畏惧地向历史上权威的各种传统学说提出挑战,以明快和有力的论述批驳了许多旧观念,提出新见解。该书曾广泛流传于欧洲大陆。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68年,由于姐夫去世,他又迁居伦敦和姐姐住在一起,并在家的后院建立实验室,继续进行他的实验工作。晚年波义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磷的研究上。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故事二: 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普利斯特里173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国利兹,从小家境困难,由亲戚抚养成人。175年进入神学院。毕业后大部分时间是做牧师,化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等方面都有很多著作。他写了许多自以为得意的神学著作,然而使他名垂千古的却是他的科学著作。1764年他31岁时写成《电学史》。当时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书,由于这部书的出版,1766年他就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22年他39岁时,又写成了一部《光学史》。也是18世纪后期的一本名著。当时,他在利兹一方面担任牧师,一方面开始从事化学的研究工作。他对气体的研究是颇有成效的。他利用制得的氢气研究该气体对各种金属氧化物的作用。同年,普利斯特里还将木炭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发现能使五分之一的空气变成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虔信燃素说,因此把这种剩下来的气体叫“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显然他用木炭燃烧和碱液吸收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和碳酸气,制得了氮气。此外,他发现了氧化氮(NO),并用于空气的分析上。还发现或研究了氯化氢、氨气、亚硫酸气体(二氧化碳)、氧化二氮、氧气等多种气体。1766年,他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三卷本书出版。该书详细叙述各种气体的制备或性质。由于他对气体研究的卓著成就,所以他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 在气体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氧的发现。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评价

居里夫人居里夫人简介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分别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娅,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终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一生的时候说:“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正面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够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象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出生于波兰华沙,她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皮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二、镭之光 1896年,法兰西共和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像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伦琴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实验研究中,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她还根据实验结果预料:含有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没有放射性。仪器检查完全验证了她的预测。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矿物,并精确地测量元素的放射性强度。在实验中,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这说明实验的矿物中含有一种人们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这种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为这种矿物早已被许多化学家精确地分析过了。她果断地在实验报告中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并努力要通过实验证实它。在这关键的时刻,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也意识到了妻子的发现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关于结晶体的研究,来和她一道研究这种新元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从矿石中分离出了一种同铋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它的放射性强度远远超过铀,这就是后来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钋。几个月以后,他们又发现了另一种新元素,并把它取名为镭。但是,居里夫妇并没有立即获得成功的喜悦。当拿到了一点点新元素的化合物时,他们发现原来所做的估计太乐观了。事实上,矿石中镭的含量还不到百万分之一。只是由于这种混合物的放射性极强,所以含有微量镭盐的物质表现出比铀要强几百倍的放射性。科学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钋和镭的发现,以及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动摇了几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科学家们历来都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变的。按照传统的观点是无法解释钋和镭这些放射性元素所发出的放射线的。因此,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虽然对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兴趣,但是心中都有疑问。尤其是化学家们的态度更为严谨。为了最终证实这一科学发现,也为了进一步研究镭的各种性质,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矿石中分离出更多的、并且是纯净的镭盐。一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在分离新元素的研究工作开始时,他们并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学性质。寻找新元素的唯一线索是它有很强的放射性。他们据此创造了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方法。但是他们没有钱,没有真正的实验室,只有一些自己购买或设计的简单的仪器。他们出于工作效率的考虑,分头开展研究。由居里先生试验确定镭的特性;居里夫人则继续提炼纯镭盐。有志者事竟成!大自然的任何奥秘都会都会被那些向它顽强攻关的人们揭开。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的形体是有光泽的、象细盐一样的白色结晶。在光谱分析中,它与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谱线都不相同。镭虽然不是人类第一个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但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利用它的强大放射性,能进一步查明放射线的许多新性质。以使许多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医学研究发现,镭射线对于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细胞,一经镭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坏了。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异常迅速的细胞组成的,镭射线对于它的破坏远比周围健康组织的破坏作用大的多。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在法兰西共和国,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镭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金子一般的心灵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还是在他们夫妇分离出第一批镭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放射线各种性质的研究。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她从16岁开始,成年累月地学习、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变那严格的生活方式。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早年她为了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里做佣人。在巴黎求学期间,为了节约灯油和取暧开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读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走。提取纯镭所需要的沥青铀矿,在当时是很贵重的,他们从自己的生活费中一点一滴地节省,先后买了8、9吨,在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1932年,65岁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祖国,到法兰西共和国求学。但是她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小时候,她的祖国波兰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这是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附录:居里夫妇年表(1867—1934)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布罗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幼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玛丽亚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当时波兰处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统治下。1868年 一岁父亲斯可罗多夫斯基任诺佛立普基公立中学副督学。母亲体弱,患肺病,不得已辞去女校校长职。全家搬离费瑞达路那座住了八年的屋子。1873年 六岁父亲被俄国当局降职降薪。为了补贴家用,在家收寄宿生,辅导学业。最初只有两三人,后增至十人。玛丽亚进私立寄宿学校,校长是西科尔斯卡女士。1879—1878年 九岁一十一岁大姐(1876年)因患斑疹伤寒,母亲(1878)因长期患肺病先后不治去世。1881年 十四岁离开寄宿学校,转入俄国管理的公立中学校。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亚历山大三世(1844—1894)即位。1882年 十五岁法国青年学者比埃尔•居里(1859年5月15日生,时年二十三岁)受聘于巴黎市理化学校,任物理实验室主任。他与胞兄雅克•居里共同发明居里静电计。1883年 十六岁6月:中学毕业。公立中学校方,特别是德文教师巴斯特•麦丁、学监梅叶女士顽固地执行俄国当局的民族压迫政策。毕业后去波兰南部乡间亲戚处度假。有时与少年伙伴越境去加里西亚丛山中游玩,借以大声说波兰语,放声唱波兰歌。1884年 十七岁9月:回华沙。在城内担任家庭教师。参加波兰爱国青年定期秘密聚会的“流动大学”,听课,做科学实验,并担任扫盲工作。1886年 十九岁1月:到普罗克、斯茨初基、索波特担任家庭教师。为资助二姐布罗妮施拉娃前往巴黎深造(华沙的大学不收女生),并为自己升学积攒费用。1891年 二十四岁9月:赴巴黎求学。11月:进入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893年 二十六岁7月:通过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从华沙方面获得“亚历山大奖学金”六百卢布,解决了她的经济困难,得以继续在法国深造。比埃尔•居里发明不用砝码的精确天平——居里天平。10月: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克尔文勋爵,1824—1907)渡海访问居里。1894年 二十七岁接受国家工业促进委员会有报酬的研究钢铁磁性的任务,以补充学习费用的不足。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比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7月:通过数学学士学位考试。收到比埃尔•居里的论文《论物理现象中的对称原理:电场和磁场的对称性原理》。比埃尔•居里发现顺磁质的磁化率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初称居里定律。后在1907年经法国物理学家韦斯进一步研究,予以精0确化,命名为居里一韦斯定律,方程:X=C/(T-Q)铁磁物质的转变温度称为居里点(Q),达到此温度,失去铁磁性,呈顺磁性。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即位。1895年 二十八岁3月:比埃尔•居里(三十六岁)通过博士学位考试,论文题目是:《在各种温度下物质的磁性》。旋任理化学教教授。4月: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读于科学院。7月26日:玛丽与比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12月: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发现X射线,提出《关于一种新射线的初步报告》等三篇研究报告。此射线按惯例称为“伦琴射线”,但后来通称X射线。1896年 二十九岁3月:法国物理学家柏克勒尔(1852—1908)研究铀盐,发现铀的放射性,时称柏克勒尔射线。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比埃尔(室主任)共事。瑞典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去世。1897年 三十岁论文:《回火钢的磁化作用》。9月12日:长女伊雷娜•居里出生。居里的母亲去世。1898年 三十一岁发现钍的放射性:上年末或本年初德国化学家施密特(1865—1949)也独立作出发现。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1899年 三十二岁经过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维也纳大学地质学教授绪斯(1831—1914)建议,由维也纳科学院交涉,得到奥地利政府馈赠,从所属捷克圣约阿希姆斯塔尔矿领到沥青铀矿残渣一吨,供提炼纯镭之用。论文三篇:《感应放射性研究》(合作者:德比尔纳)、《镭射性的化学作用》、《在放射性作用中同时引起的电荷》。居里夫人研究镭时,发现在射线作用下空气有臭氧生成,并注意到射线使玻璃和瓷器赋色,这就导致辐射化学的建立,研究辐射所引起的化学反应。把镭分给卢瑟福、柏克勒尔、维拉得(1860—1934)、保尔生等科学界、医学界人士使用。10月:比埃尔的学生、化学家德比尔纳(1874—1949)用氢氧化铵与稀土元素共同沉淀分离出沥青铀矿中所含第三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锕(Actinitum)。他后来参加提炼纯镭工作。原子物理学家卢瑟福(1871—1937)发现他所说的镭射气、钍射气,即放射性惰性气体氡(Radon)。不久德国的唐恩(1848—?)也于1900年发现了镭射气。卢瑟福据放射性辐的贯穿本领区分α射线、β射线及γ射线。德国物理学家埃尔斯特(1854—1920)和盖特尔(1855—1923)发现发射粒子的衰变定律。法籍犹太军官德雷福斯(1859—1935)蒙冤,作家左拉(1840—1902)发表《我控诉》要求无罪释放。比埃尔•居里参加上述斗争,主持正义,抗议政府的错判。1900年 三十三岁3月:比埃尔在综合工艺学校得到导师职务。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10月:经彭加勒(1854—1912)推荐,比埃尔到索尔本大学为医科学生开设的物理、化学、博物学讲座(P.C.N.)任教。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1901年 三十四岁居里夫妇的论文《论放射性元素》。比埃尔•居里与德比尔纳的论文《论镭盐引起的感应放射性》。比埃尔•居里与柏克勒尔的论文《镭射线的生理作用》。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开始按照诺贝尔遗嘱办理奖金颁发事宜,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于1901年首次获物理学奖。1902年 三十五岁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镭RaCl2,测得镭原子量为225,后来得到的精确数为226。玛丽的论文《论镭的原子量》。比埃尔的论文《论时间的绝对计算》。比埃尔的学生(1888年)郎之万(1872—1946)到老师手下工作,从事磁学研究,直到1904年转往法兰西科学院。德国化学家麦克华特独立发现类碲,后来弄清即为钋。俄国化学家门捷耶夫(1834—1907)来实验室参观访问,共同探讨放射性问罪。1903年 三十六岁6月:玛丽向索尔本大学提出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比埃尔的论文《论感应放射性及镭射气》。比埃尔与拉伯德的论文《论镭盐自动释放的热量》,他们注意到镭的化合物不断发热,每克镭每小时发热一百卡。10月10日:我国作家鲁迅以笔名自树在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第八期上首次发表介绍镭的文章《说》。文中把居里夫人译作“古篱夫人”。是镭的旧译。12月: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把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亨利•柏克勒尔和居里夫妇,以奖励前者发现天然放射性,后者对天然镭放射现象所进行的研究。1904年 三十七岁1月:《镭》杂志创刊,主编:丹讷(1872—1935)。丹讷于1901年就在比埃尔指导下进行研究。比埃尔和生物学家布沙尔(1837—1915)(巴尔塔沙尔)的论文《镭射气的生理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后来导致发明居里疗法,即镭疗法。比埃尔和拉伯德的论文《论温泉所发气体的放射性》。夏季:比埃尔风湿症发作,无法赴瑞典领奖。稍后,瑞典方面把诺贝尔奖状、奖章、奖金(折合七万法郎)交法国公使转交。10月:比埃尔蒙索尔本大学校长李亚尔推荐,受聘为该校理学院新设物理学讲座正式教授。11月:玛丽任索尔本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室主任。12月:次女艾芙•居里出生。1905年 三十八岁6月:居里夫妇前往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履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须亲自前往领奖并做学术讲演的规定。7月:比埃尔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906年 三十九岁4月19日:比埃尔被运货马车辗压致死,享年四十七岁。玛丽谢绝教育部提出以故居里教授遗孀身份领取国家怃恤金办法。5月:受聘于索尔本大学理学院,接替比埃尔讲授物理学课程,年薪一万法郎。11月开讲,讲题为:电与导电材料关系的现代理论。7月10日:郎之万《居里先生著作简介》发表于《每月评论》。1907年 四十岁居里夫人设法接受五六个研究生。两年内接受美国卡内基奖学金三名研究名额。提炼得纯氯化镭,并测得原子量为226。和友人郎之万、佩韩(1870—1942)等合办儿童学习班,指导伊雷娜•居里、弗兰西•佩韩等科学家的子弟约八九人的学习,前后办两年。郎之万教数学,玛丽教物理,佩韩教化学,亨利•穆敦教博物,佩韩夫人等教文史。1908年 四十一岁为《比埃尔•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业绩。该书由法国物理学会委托郎之万(和谢纳沃?)编辑,出版于巴黎。晋升为教授。1909年 四十二岁德文论文《镭的原子量》发表于《放射性和电子学年刊》第三十八卷。伊雷娜•居里入正规学校就读。1910年 四十三岁2月:比埃尔的父亲欧仁•居里大夫去世。和德比尔纳合撰的论文《论钋》发表于《镭》杂志。《论放射性》两卷出版。提炼出纯镭元素,测定到各项物理化学性质,还测定氡(Radon)和若干其他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系统关系。9月:参加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放射学会议。普朗克、爱因斯坦、卢瑟福、郎之万均出席。发表《放射性系数表》。受命制备21毫克金属镭,封存于小试管,存放于巴黎国际度量衡标准局。1911年 四十四岁1月:接受友人建议,竞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许多正派的科学家、公正的社会人士热烈支持,巴黎《求精报》于1月9日学院审查资格之日以头版显著版面发表玛丽•居里照片和手迹,表达了公众的热切愿望。终因院内顽固派及一些人的反对竟以一票之差落选。10月:参加在布鲁寒尔举行的第二次索耳未量子学会议。12月: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以本年度化学奖授予玛丽•居里,以奖励她发现镭、钋元素的化学性质,推进了化学研究。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并做学术讲演。守寡的姊妹布罗妮施拉娃和长女作陪。1912年 四十五岁5月:接见波兰教授代表团。该团持波兰作家显克微支(1846—1916)函前来,居里夫人同意指导在华沙建立放射学实验室。12月:因病住院疗养。论文《放射性的测量和镭的标准》发表于《物理学杂志》第二期。前往法国西端布列塔尼半岛。1913年 四十六岁夏季:接受肾手术后,应英国友人艾尔敦夫人之邀,前往英国休养。参加不列颠学会在伯明翰举行的会议。会见卢瑟福。卢瑟福1910年在布鲁塞尔会议上见到居里夫人后,在家信中提到居里夫人“她脸色苍白,疲劳过度,看上去比她的年龄老得多,工作太劳累,身体很虚弱,总之,看了她的样子真叫人难过”。论文《放射性物体的照射》发表。前往华沙为放射学实验室落成揭幕。1914年 四十七岁7月:由巴斯德研究院院长罗医师建议而设立的镭学研究所,其生物学和居里疗法实验室,即居里楼落成。居里夫人担任研究院理事会理事。论文《放射性元素及其分类》发表于《每月评论》。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把价值高昂的实验用镭一克(时值一百万法郎,十五万美元)密封入五十磅重铅罐,秘存一银行保险库,以免战乱失落。接受法国妇协(即法国红十字会)委派,负责放射部工作,指导各地X射线照相工作,配合战地救护。1915年 四十八岁从索尔本大学物理学实验室迁入镭学研究院放射学实验室。奔波于国内外各地,指导十八个战地医服务队。1916年 四十九岁在镭学研究院为卫生员开设辐射学速成课,教医生学会寻找人体中异物(例如:弹片)位置的新法,受协约国军方赞许。接受伊雷娜(十九岁)、马施•克莱因(后来的比埃尔•韦斯夫人)等为助手。1917年 五十岁5月:和郎之万、佩韩等会见英国友人卢瑟福、布里奇(皇家海军中校)等,后者代表英国政府参加英法联合委员会,经法转赴美国商

居里夫人的资料 居里夫人介绍

1、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波兰裔法国籍物理学家、化学家。 2、她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获得两次诺贝尔奖(获得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的第一人及目前唯一的女性,亦是目前唯一获得二种不同科学诺贝尔奖的人。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 3、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成为第一位凭自身成就入葬先贤祠的女性。 4、玛丽·居里原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Maria Salomea Sk?odowska),生于当时俄罗斯帝国统治下的波兰会议王国的华沙,即现在波兰的首都。她在华沙地下飞行大学读书,并开始接受真正的科学训练。 5、她在华沙生活至24岁,1891年追随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她在巴黎取得学位并在毕业后留在巴黎从事科学研究。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可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6、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放射性的英文Radioactivity是她造的词,她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 7、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肿瘤。她在巴黎和华沙各创办了一座居里研究所,这两个研究所至今仍是重要的医学研究中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创办了第一批战地放射中心。 8、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在法国时,虽然法国大革命隔年即规定:“任何公民都不能冠上与其出生证明纪载不符的姓或名”,居里夫人虽没有“换夫姓”,但仍使用双姓,除了冠夫姓居里外,还保留她波兰原姓斯克沃多夫斯卡。 9、虽然玛丽·居里是法国公民,人身在异国,但也从未忘记她的祖国波兰。她教女儿波兰文,多次带她们去波兰。她以祖国波兰的名字命名她所发现的第一种元素钋。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玛丽·居里利用她本人发明的流动式X光机协助外科医生。1934年病逝于法国上萨瓦省疗养院,享年66岁。

有谁知道居里夫人的名言及故事?英文的!急!急!!

  名言: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需要理解的东西。(居里夫人)  Nothing in life is to be feared. It is only to be understood. (Marie Curie)  故事:  The story of Marie Curie  She was a poor girl who worked to get money to pay for her lessons. She became the most famous woman scientist of her time. That is the story of Marie Curie"s life She did not mind working and she took little notice of the honours that were given to her in later years. This was the secret of her greatness.  Marie was born in 1876. her name was Marie Sklodovska then. She lived in Poland where her father was a teacher. Everyone soon saw that Marie had a quick mind.  Marie"s mother died when her youngest daughter was only ten. From then on, Marie knew that she would have to work hard at her lessons if she wanted to be successful in her life. She studied very hard and won top honours at her school.  Marie and her older sister, Bronya, dreamed of studying in France at the Sorbonne. Their father, however, did not earn enough money to send them there. It was Marie who thought of a plan: she would teach at home and send her money to Bronya. After her sister finished studying in Paris, she could get work and send Marie the money to study there herself.  With tears in their eyes the girls parted, and Marie worked very hard for six years to pay for sister"s studies. At last it was Marie"s turn, but by the time she got to France, her sister was married and could not give her much help.  Again Marie worked. She studied in a small room without heat or light. She lived on bread and tea most of the time, but all she ever thought of was her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This was her would, and above all, she liked her experiments.  It was in Paris that she met and married Pierre Curie, a young scientist who had already earned respect.  Together they made their experiments in an old wooden house that was too cold and damp for their health. They knew that some elements in the world gave off a strange power that could go through other objects. They found more of this power in some elements that in others, which made them believe that there must be a new element.  For four years they tried experiments to separate this powerful new element. Then they found something which they called radium. Its power was very much greater than the power contained in other elements.  The Curies were given the Nobel Prize for their great discovery, but they were too ill to go to Stockholm themselves to receive it. They used the money for further experiments on the uses of radium. They found it could be used in treating diseases.  Pierre died suddenly just after he had been offered a good post at the Sorbonne. Marie Curie was given the post. She thus became the first woman ever to teach there. She continued their work and made many more important discoveries. In 1911 she received another Nobel Prize. It is the only time in history that two Nobel Prizes have been given to the same person.  She always said that it was because of her children that she went on with her work-and in doing so, she discovered a hidden power and gave it to the would. It was this same power, however, that killed Marie Curie in 1934.

求一篇居里夫人的生平简介<英文版>

  我找了两篇 你选一篇吧:)  1Madame Curie  Madame Curie shared with her husband, Pierre Curie, the honors for discovering two radioactive elements, radium and polonium. The discovery of these element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discoveries in nuclear physics and chemistry.  Marie Sklodowska was born on November 7, 1867, in Warsaw, Poland. Her early year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her parents, who were both educators. She later joined with Faculty of Sciences at the Sorbonne. This made Marie the first woman to teach at the university level in France.  The Nobel Prizes  1911  Marie Curie was the first woman to win two Nobel prizes. More  A Contribution to the French War Effort -- X-Rays  Marie devised advanced courses and radiology and taught doctors new techniques. More  Physician and Chemist  Marie and Pierre Curie worked together in an extended investigation of radioactivity.  Early Years in Poland  Poland was an occupied and divided country throughout much of Marie Curie"s life. Marie"s father lost his job for advocating independence from Russia.  Her Struggle for Higher Education  Under Russian control, Polish women could not attend college. Marie"s sister, Bronya went to Paris to study and later helped Marie with her education. Despite a limited knowledge of French, Marie succeeded with honors at the Sorbonne, where she graduated with degrees both in mathematics and chemistry. It was still very difficult, as a woman, for Marie to find work.  Pierre and Marie: Their Life Together  Pierre was a leader in science when he met Marie; he had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piezoelectricity which is used in the crystal pickup of a record player. Pierre and Marie were married on July 26, 1895. They later had two daughters, Irene and Eve.  Discovery of Polonium  1898  Marie"s legacy to science is that she correctly speculated that the radiation spontaneously released from the ore was nuclear rather than atomic.  Discovery of Radium  For four years they boiled, stirred, poured and distilled tons of pitchblends to produce a tiny amount of radium.  The First Nobel Prize  1903  The Curies and Henri Becquerel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for their work on radioactivity, and Marie was granted her doctorate the same year.  Pierre"s Death  1906  On April 19, 1906, Pierre was killed in a street accident when he walked in front of a team of horses.  Trips to America  Marie founded the Radium Institute in Paris. Because the Curies had not patented the rights to Radium, or the process to produce it, Marie had to make several trips to America to raise funds.  Marie"s Philosophy  Marie was a "positivist," rejecting theoretical speculation about human problems in favor of positive, observable facts.  Marie"s Death  1934  Marie later had to cut back on her official duties, due to poor health. She died peacefully on July 4, 1934 in a nursing home.  2  Madame Curie was born Maria Sklodowski in Warsaw, Poland in 1867, the youngest of five children. When she was born, Poland was controlled by Russia. Her parents were teachers, and she learned at an early age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Her mother died when she was young, and when her father was caught teaching Polish - which had been made illegal under the Russian government. Manya, as she was called, and her sisters had to get jobs. After a couple of failed jobs, Manya became a tutor to a family in the countryside outside Warsaw. She enjoyed her time there, and was able to send her father money to help support him, and also send some money to her sister Bronya in Paris who was studying medicine.  Bronya eventually married another medical student and they set up practice in Paris. The couple invited Manya to live with them and study at the Sorbonne - a famous Parisian University. In order to fit in better at the school, Manya changed her name to the French "Marie." Marie studied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and quickly received her masters" degrees in both subjects. She remained in Paris after graduation and started research on magnetism.  For the research she wanted to do, she needed more space than her small lab. A friend introduced her to another young scientist, Pierre Curie, who had some extra room. Not only did Marie move her equipment into his lab, Marie and Pierre fell in love and married.  A friend of the Curies, A. Henri Becquerel, had been playing with recently discovered properties of the element uranium. He talked to Pierre and Marie about those properties and they became interested in them too. Marie Curie set about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which she named "radio-activity" for her Doctorate research.  Marie Curie checked many other element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too were radioactive. She found one, thorium, and also came across a source of radiation in a mixture called "pitch-blend," which was much more powerful than either thorium or uranium.  Working together, it took Marie and Pierre four years to isolate the radioactive source in the pitch-blend. Marie named it radium. For the discovery of radium, Marie and Pierre won a Nobel Prize in Physics in 1903, which they shared with their friend A. Henri Becquerel. Shortly, Marie found that what she had discovered was not pure radium, but she was able to isolate the element itself after quite a struggle. For this work, she was given the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in 1911.  During her work, Marie discovered radiation could kill human cells. She reasoned that if it could kill healthy human cells, it could kill diseased human cells and went about isolating radium for use in killing tumors.  In 1906 Pierre Curie was offered the position of director of the Physics Laboratory at the Sorbonne. Before he could take the position, however, he was run over by a carriage and killed. After her husband died, Marie was offered and took the position, the first woman to become director of a research laboratory.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Marie Curie went to work for the French building and designing X-ray machines. Knowing that moving soldiers to a hospital before they needed surgery was not always possible, she designed the first mobile X-ray machine and traveled with it along the front lines during the war.  On July 4, 1934, Marie Curie died in Paris, killed by her own experiments. She died of radiation poisoning and may have been the first person to do so. Marie Curie had brought herself up from poverty, struggling to get her education and succeeding brilliantly. The work she did, she did with patience, often getting results only after years of careful experimentation, while struggling for money to support her work. For her struggles, she received two Nobel Prizes - the first woman to win even one. Through the knowledge she gained, thousands of lives have been saved.  Great knowledge, however, is often a two-edged sword. Without the work she did we might not have many modern cancer treatments, or atomic clocks, or even the computer you"re viewing this on. But through her work on radioactivity she can also be thought of as the mother of the atomic bomb.

居里夫人的全英文简介 急~~

我找了两篇 你选一篇吧:) 1Madame Curie Madame Curie shared with her husband, Pierre Curie, the honors for discovering two radioactive elements, radium and polonium. The discovery of these elements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future discoveries in nuclear physics and chemistry. Marie Sklodowska was born on November 7, 1867, in Warsaw, Poland. Her early years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her parents, who were both educators. She later joined with Faculty of Sciences at the Sorbonne. This made Marie the first woman to teach at the university level in France. The Nobel Prizes 1911 Marie Curie was the first woman to win two Nobel prizes. More A Contribution to the French War Effort -- X-Rays Marie devised advanced courses and radiology and taught doctors new techniques. More Physician and Chemist Marie and Pierre Curie worked together in an extended investigation of radioactivity. Early Years in Poland Poland was an occupied and divided country throughout much of Marie Curie"s life. Marie"s father lost his job for advocating independence from Russia. Her Struggle for Higher Education Under Russian control, Polish women could not attend college. Marie"s sister, Bronya went to Paris to study and later helped Marie with her education. Despite a limited knowledge of French, Marie succeeded with honors at the Sorbonne, where she graduated with degrees both in mathematics and chemistry. It was still very difficult, as a woman, for Marie to find work. Pierre and Marie: Their Life Together Pierre was a leader in science when he met Marie; he had discovered the principle of piezoelectricity which is used in the crystal pickup of a record player. Pierre and Marie were married on July 26, 1895. They later had two daughters, Irene and Eve. Discovery of Polonium 1898 Marie"s legacy to science is that she correctly speculated that the radiation spontaneously released from the ore was nuclear rather than atomic. Discovery of Radium For four years they boiled, stirred, poured and distilled tons of pitchblends to produce a tiny amount of radium. The First Nobel Prize 1903 The Curies and Henri Becquerel received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for their work on radioactivity, and Marie was granted her doctorate the same year. Pierre"s Death 1906 On April 19, 1906, Pierre was killed in a street accident when he walked in front of a team of horses. Trips to America Marie founded the Radium Institute in Paris. Because the Curies had not patented the rights to Radium, or the process to produce it, Marie had to make several trips to America to raise funds. Marie"s Philosophy Marie was a "positivist," rejecting theoretical speculation about human problems in favor of positive, observable facts. Marie"s Death 1934 Marie later had to cut back on her official duties, due to poor health. She died peacefully on July 4, 1934 in a nursing home. 2 Madame Curie was born Maria Sklodowski in Warsaw, Poland in 1867, the youngest of five children. When she was born, Poland was controlled by Russia. Her parents were teachers, and she learned at an early age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Her mother died when she was young, and when her father was caught teaching Polish - which had been made illegal under the Russian government. Manya, as she was called, and her sisters had to get jobs. After a couple of failed jobs, Manya became a tutor to a family in the countryside outside Warsaw. She enjoyed her time there, and was able to send her father money to help support him, and also send some money to her sister Bronya in Paris who was studying medicine. Bronya eventually married another medical student and they set up practice in Paris. The couple invited Manya to live with them and study at the Sorbonne - a famous Parisian University. In order to fit in better at the school, Manya changed her name to the French "Marie." Marie studied physics and mathematics and quickly received her masters" degrees in both subjects. She remained in Paris after graduation and started research on magnetism. For the research she wanted to do, she needed more space than her small lab. A friend introduced her to another young scientist, Pierre Curie, who had some extra room. Not only did Marie move her equipment into his lab, Marie and Pierre fell in love and married. A friend of the Curies, A. Henri Becquerel, had been playing with recently discovered properties of the element uranium. He talked to Pierre and Marie about those properties and they became interested in them too. Marie Curie set about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which she named "radio-activity" for her Doctorate research. Marie Curie checked many other element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y too were radioactive. She found one, thorium, and also came across a source of radiation in a mixture called "pitch-blend," which was much more powerful than either thorium or uranium. Working together, it took Marie and Pierre four years to isolate the radioactive source in the pitch-blend. Marie named it radium. For the discovery of radium, Marie and Pierre won a Nobel Prize in Physics in 1903, which they shared with their friend A. Henri Becquerel. Shortly, Marie found that what she had discovered was not pure radium, but she was able to isolate the element itself after quite a struggle. For this work, she was given the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in 1911. During her work, Marie discovered radiation could kill human cells. She reasoned that if it could kill healthy human cells, it could kill diseased human cells and went about isolating radium for use in killing tumors. In 1906 Pierre Curie was offered the position of director of the Physics Laboratory at the Sorbonne. Before he could take the position, however, he was run over by a carriage and killed. After her husband died, Marie was offered and took the position, the first woman to become director of a research laboratory.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Marie Curie went to work for the French building and designing X-ray machines. Knowing that moving soldiers to a hospital before they needed surgery was not always possible, she designed the first mobile X-ray machine and traveled with it along the front lines during the war. On July 4, 1934, Marie Curie died in Paris, killed by her own experiments. She died of radiation poisoning and may have been the first person to do so. Marie Curie had brought herself up from poverty, struggling to get her education and succeeding brilliantly. The work she did, she did with patience, often getting results only after years of careful experimentation, while struggling for money to support her work. For her struggles, she received two Nobel Prizes - the first woman to win even one. Through the knowledge she gained, thousands of lives have been saved. Great knowledge, however, is often a two-edged sword. Without the work she did we might not have many modern cancer treatments, or atomic clocks, or even the computer you"re viewing this on. But through her work on radioactivity she can also be thought of as the mother of the atomic bomb.

居里夫人的生平英文介绍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于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她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比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二、镭之光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象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X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实验研究中,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她还根据实验结果预料:含有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没有放射性。仪器检查完全验证了她的预测。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矿物,并精确地测量元素的放射性强度。在实验中,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这说明实验的矿物中含有一种人们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这种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为这种矿物早已被许多化学家精确地分析过了。她果断地在实验报告中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并努力要通过实验证实它。在这关键的时刻,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也意识到了妻子的发现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关于结晶体的研究,来和她一道研究这种新元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从矿石中分离出了一种同铋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它的放射性强度远远超过铀,这就是后来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钋。几个月以后,他们又发现了另一种新元素,并把它取名为镭。但是,居里夫妇并没有立即获得成功的喜悦。当拿到了一点点新元素的化合物时,他们发现原来所做的估计太乐观了。事实上,矿石中镭的含量还不到百万分之一。只是由于这种混合物的放射性极强,所以含有微量镭盐的物质表现出比铀要强几百倍的放射性。 科学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钋和镭的发现,以及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动摇了几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科学家们历来都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变的。按照传统的观点是无法解释钋和镭这些放射性元素所发出的放射线的。因此,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虽然对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兴趣,但是心中都有疑问。尤其是化学家们的态度更为严谨。为了最终证实这一科学发现,也为了进一步研究镭的各种性质,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矿石中分离出更多的、并且是纯净的镭盐。 一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在分离新元素的研究工作开始时,他们并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学性质。寻找新元素的唯一线索是它有很强的放射性。他们据此创造了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方法。但是他们没有钱,没有真正的实验室,只有一些自己购买或设计的简单的仪器。他们出于工作效率的考虑,分头开展研究。由居里先生试验确定镭的特性;居里夫人则继续提炼纯镭盐。 有志者事竟成!大自然的任何奥秘都会都会被那些向它顽强攻关的人们揭开。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的形体是有光泽的、象细盐一样的白色结晶。在光谱分析中,它与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谱线都不相同。镭虽然不是人类第一个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但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利用它的强大放射性,能进一步查明放射线的许多新性质。以使许多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医学研究发现,镭射线对于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细胞,一经镭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坏了。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异常迅速的细胞组成的,镭射线对于它的破坏远比周围健康组织的破坏作用大的多。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在法国,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镭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金子一般的心灵 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还是在他们夫妇分离出第一批镭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放射线各种性质的研究。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她从16岁开始,成年累月地学习、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变那严格的生活方式。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早年她为了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里做佣人。在巴黎求学期间,为了节约灯油和取暧开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读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走。提取纯镭所需要的沥青铀矿,在当时是很贵重的,他们从自己的生活费中一点一滴地节省,先后买了8、9吨,在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1932年,65岁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祖国,到法国求学。但是她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小时候,她的祖国波兰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这是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说:”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逆来顺受是什么意思?你是如何理解的?

逆来顺受是指接受现实的困难和折磨,不愿意反抗和改变。居里夫人的逆来顺受是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表现了居里夫人不惧困难,把苦难当做前进动力的乐观精神。

居里夫人的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于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她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比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二、镭之光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象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X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实验研究中,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她还根据实验结果预料:含有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没有放射性。仪器检查完全验证了她的预测。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矿物,并精确地测量元素的放射性强度。在实验中,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这说明实验的矿物中含有一种人们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这种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为这种矿物早已被许多化学家精确地分析过了。她果断地在实验报告中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并努力要通过实验证实它。在这关键的时刻,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也意识到了妻子的发现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关于结晶体的研究,来和她一道研究这种新元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从矿石中分离出了一种同铋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它的放射性强度远远超过铀,这就是后来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钋。几个月以后,他们又发现了另一种新元素,并把它取名为镭。但是,居里夫妇并没有立即获得成功的喜悦。当拿到了一点点新元素的化合物时,他们发现原来所做的估计太乐观了。事实上,矿石中镭的含量还不到百万分之一。只是由于这种混合物的放射性极强,所以含有微量镭盐的物质表现出比铀要强几百倍的放射性。 科学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钋和镭的发现,以及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动摇了几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科学家们历来都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变的。按照传统的观点是无法解释钋和镭这些放射性元素所发出的放射线的。因此,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虽然对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兴趣,但是心中都有疑问。尤其是化学家们的态度更为严谨。为了最终证实这一科学发现,也为了进一步研究镭的各种性质,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矿石中分离出更多的、并且是纯净的镭盐。 一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在分离新元素的研究工作开始时,他们并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学性质。寻找新元素的唯一线索是它有很强的放射性。他们据此创造了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方法。但是他们没有钱,没有真正的实验室,只有一些自己购买或设计的简单的仪器。他们出于工作效率的考虑,分头开展研究。由居里先生试验确定镭的特性;居里夫人则继续提炼纯镭盐。 有志者事竟成!大自然的任何奥秘都会都会被那些向它顽强攻关的人们揭开。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的形体是有光泽的、象细盐一样的白色结晶。在光谱分析中,它与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谱线都不相同。镭虽然不是人类第一个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但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利用它的强大放射性,能进一步查明放射线的许多新性质。以使许多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医学研究发现,镭射线对于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细胞,一经镭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坏了。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异常迅速的细胞组成的,镭射线对于它的破坏远比周围健康组织的破坏作用大的多。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在法国,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镭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金子一般的心灵 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还是在他们夫妇分离出第一批镭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放射线各种性质的研究。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她从16岁开始,成年累月地学习、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变那严格的生活方式。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早年她为了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里做佣人。在巴黎求学期间,为了节约灯油和取暧开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读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走。提取纯镭所需要的沥青铀矿,在当时是很贵重的,他们从自己的生活费中一点一滴地节省,先后买了8、9吨,在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1932年,65岁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祖国,到法国求学。但是她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小时候,她的祖国波兰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这是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英语介绍居里夫人

玛丽娅·斯可罗多夫斯卡娅,即著名的居里夫人,被誉为“镭的母亲”。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诞生于沙俄侵略者统治下的波兰首都华沙,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父亲是华沙高等学校的物理学教授。她的童年是不幸的,母亲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母亲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的世界中去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上大学。1886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1891年,她到巴黎大学深造,攻读物理学和数学,并获得了这两个硕士学位。学业完成后,她本打算返回祖国为受奴役的波兰人民服务,但是,与法国年轻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1906)的相识,改变了她的计划。1895年,她与皮埃尔结婚,1897年生了一个女儿,一个未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居里夫人的关注。贝克勒尔在检查一种稀有矿物质“铀盐”时,继伦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发现X射线之后又发现了一种“铀射线”人们称之为贝克勒尔射线。贝克勒尔发现的射线,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兴趣,射线放射出来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居里夫人看到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还没有人对铀射线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于是决心闯进这个领域。但是,由于当时学校的设备房屋极为紧张,无法给居里夫人提供好的实验条件和处所, 校长经过皮埃尔多次请求,才允许居里夫人使用一间潮湿的小屋作理化实验。居里夫妇的实验室条件极差,夏天,因为顶棚是玻璃的,里面被太阳晒得像一个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冻僵了。居里夫妇克服了人们难以想像的困难,为了心中的理想辛勤地奋斗着。 居里夫人受过高等化学教育,具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她在研究铀盐矿石时想到,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铀是惟一能发射射线的化学元素。她根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进行测定,很快发现含钍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动发出射线,与铀射线相似,强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认识到这种现象绝不只是铀的特性,必须给它起一个新名称。居里夫人提议叫它“放射性”,铀、钍等有这种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质,叫作“放射性元素”。 对大量能够收集到的矿物进行测定之后,居里夫人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 经过仔细的研究后发现,这些沥青铀矿中铀和钍的含量无法解释她观察到的放射性的强度。这种反常的而且过强的放射性是哪里来的?只能有一种解释:这些沥青矿物中含有一种少量的比铀和钍的放射性作用强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试验中,已经检查过当时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居里夫人断定,这是一种人类还不知道的新元素。 居里夫人的发现吸引了皮埃尔的注意,居里夫妇一起向未知元素进军。在潮湿的工作室里,经过居里夫妇的合力攻关,1898年7月,他们宣布发现了这种新元素,它比纯铀放射性要强400倍。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波兰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又根据实验事实宣布,他们又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钋还强。他们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镭”。可是,当时谁也不能确认他们的发现,因为按化学界的传统,一个科学家在宣布他发现新元素的时候,必须拿到实物,并精确地测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报告中却没有针和镭的原子量,手头也没有镭的样品。居里夫妇决定拿出实物来证明。当时,藏有钋和镭的沥青铀矿,是一种很昂贵的矿物,主要产在波希米亚的圣约阿希母斯塔尔矿,人们炼制这种矿物,从中提取制造彩色玻璃用的铀盐。对于生活十分清贫的居里夫妇来说,哪有钱来支付这件工作所必需的费用呢?他们的智慧补足了财力,他们预料,提出铀之后,矿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还存在,那么一定能从提炼铀盐后的矿物残渣中找到它们。经过无数次的周折,奥地利政府决定馈赠一吨废矿渣给居里夫妇,并答应若他们将来还需要大量的矿渣,可以在最优惠的条件下供应。为了提炼镭,居里夫人立即投入提取实验,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废矿渣放入冶炼锅熔化,连续几小时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材料,而后从中提取仅含百万分之一的微量物质。他们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l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镭宣告诞生了! 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题,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巴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但居里夫人却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继续研究,于1910年与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于1899年从沥青铀矿中发现放射性元素锕Ac)一起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国际红十字会任命她为放射学救护部门的领导。在她女儿依伦(Irene Curie)和克莱因(Martha Klein)的协助下,居里夫人在镭研究所为部队医院的医生和护理员开了一门课,教他们如何使用X-射线这项新技术。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Irene Curie)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他们研究工作的杰出应用之一就是应用放射性治疗癌症。 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题,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巴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但居里夫人却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继续研究,于1910年与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于1899年从沥青铀矿中发现放射性元素锕Ac)一起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国际红十字会任命她为放射学救护部门的领导。在她女儿依伦(Irene Curie)和克莱因(Martha Klein)的协助下,居里夫人在镭研究所为部队医院的医生和护理员开了一门课,教他们如何使用X-射线这项新技术。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Irene Curie)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他们研究工作的杰出应用之一就是应用放射性治疗癌症。 研究领域: 放射物理、化学、数学 作品: 1、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 2、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 曾获奖项: 居里夫人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1、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1911年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回答者:qq天天 - 助理 二级 4-16 21:14Marie Curie, or rather Marya Sklodowska, was born in Warsaw on November 7, 1867. At the time, the Polish capital was occupied by the Russians, who were seeking to weaken the local élite but nonetheless tolerated the burgeoning of the positivist doctrine advocated by Auguste Comte. Based on the value of experience and scientific reality, and applied to society, it was for many intellectuals the path of progress; it was to leave an indelible mark on Marya. Born into a family of teachers and brought up in an environment marked by a sense of duty and a lack of money, she led the most Spartan of lives. From the premature death of one of her sisters, and later of her mother, she drew the agnosticism that would later bolster her faith in science. As a brilliant and mature student with a rare gift of concentration, Marya harboured the dream of a scientific career, a concept inconceivable for a woman at that time. But lack of funds meant she was forced to become a private tutor. She made huge financial sacrifices so that her sister Bronia could fulfil her wish of studying medicine in Paris, nurturing the hope that the favour might be returned. And so, in 1891, the shy Marya arrived in Paris. Ambitious and self-taught, she had but one obsession: to learn. She passed a physics degree with flying colours, and went on to sit a mathematics degree. It was then that a Polish friend introduced her to Pierre Curie, a young man, shy and introvert. In 1895, this free-thinker, acknowledged for his work on crystallography and magnetism, became her husband. One year previously, he had written to her saying how nice it would be "to spend life side by side, in the sway of our dreams: your patriotic dream, our humanitarian dream and our scientific dream." In her pioneering way, Marie Curie decided, in 1897, to take a physics doctorate. Henri Becquerel, who was studying X-rays, had recently observed that uranium salt left an impression on a photographic plate in spite of its protective envelope. What better subject could there have been for Marie than to try and understand the effect, the energy of these uranic rays? Pierre consented. And so his frail wife set about her work, handling tons of minerals; she noted that another substance, thorium, was "radioactive", a term she herself had coined. Together, they demonstrated in a major discovery that radioactivity was not the result of a chemical reaction but a property of the element or, more specifically, of the atom. Marie then studied pitchblende, a uranic mineral in which she measured a much more intense activity than is present in uranium alone. She deduced that there were other substances besides uranium that were very radioactive, such as polonium and radium, which she discovered in 1898. In their experiments, Pierre observed the properties of the radiation while Marie, for her part, purified the radioactive elements. Both shared the same, uncanny tenacity, which was all the more admirable given their deplorable living conditions. Their laboratory was nothing more than a miserable hangar, where in winter the temperature dropped to around six degrees. One chemist commented that "it looked more like a stable or a potato cellar". And yet, Marie admitted that "one of our pleasures was to enter our workshop at night; then, all around us, we would see the luminous silhouettes of the beakers and capsules that contained our products". Despite their difficulty at obtaining any advances or loans, Marie and Pierre Curie refused to file a patent application that would have secured them financially; in their eyes, enabling any scientist, French or foreign, to find applications for radioactivity took priority. Pierre tested radium on his skin. It caused a burn, and then a wound: its effect on man was thus proven. Soon radium was being used to treat malign tumours: Curietherapy was born. In 1903, Marie defended her thesis. Together with Becquerel, the Curies were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for their discovery of natural radioactivity. Their happiness was short lived. In 1906, Pierre, weakened by radiation and overworked, was run over by a car. Marie was forced to continue alone. She took charge of educating her two children; she took up the position which her husband had finally obtained at the Sorbonne, and thus became the first woman to be appointed professor there. She also had to fight the prejudices of her day: hatred of foreigners and sexism which, in 1911, prevented her from entering th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yet, soon after, she was honoured with a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for determining the atomic weight of radium. But her real joy was "easing human suffering". The founding of the Radium Institute by the University of Paris and the Pasteur Institute in 1914 would enable her to fulfil her humanitarian wish. But then war broke out. "We must act, act," she would say, motivating her daughter Irène to follow suit. She felt that X-rays would help to locate shrapnel and bullets, and facilitate surgery; also, that it was important not to move the wounded, whenever possible. And so she created X-ray vans. But she did not stop there, and went on to provide equipment for hospitals. The only protection at that time was a metal screen and fabric gloves. All she needed to do was convince reticent doctors and find well-trained manipulators. No sooner said than done. Marie trained 150 female manipulators. With the war over, she went back to work in her institute, with Irène by her side. Marie ran the research laboratory while Dr Claudius Regaud headed the applied biology laboratory. Their co-operation proved harmonious, sharing as they did similar ideals and the same disinterest in financial matters. Physicians and chemists provided the radium, and physicists treated cancer patients. Marie set about collecting funds and raw materials, the price of which had soared, going as far afield as the United States; but she found it hard to accept that dark economic interests should prevail. Marie died of leukaemia in July, 1934, exhausted and almost blinded, her fingers burnt and stigmatised by "her" dear radium. This sixty-seven-year-old woman, who, according to Dr Claudius Regaud, "under a cold exterior and the utmost reserve (...) concealed in reality an abundance of delicate and generous feelings", had been exposed to incredible levels of radiation. Other researchers after her, her daughter in particular, would also pay the price. In January, together with her husband, Frédéric Joliot, Irène, who had been working in the same laboratory and with the same relentless determination as her mother, discovered artificial radioactivity, for which she, too, wa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Radioactivity i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cancer treatment, for the dating techniques used on ancient objects, rocks and the universe, and for molecular biology and modern genetics; it is also the source of nuclear energy and the atomic bomb.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in...

我想知道哥白尼,居里夫人,各自的简介是什么?

http://baike.baidu.com/view/3614.htm 居里夫人http://baike.baidu.com/view/10537.htm 哥白尼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出生于波兰。40岁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球运行论》。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但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去世的那一天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这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哥白尼遗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对居里夫人的认识

玛丽亚·斯克洛多夫斯卡-居里(M.Maria Sku0142odowska-Curie,1867.11.7—1934.7.4)一位影响过世界进程、伟大无私而又谦逊质朴的女性;在科学探索中坚毅刻苦、锲而不舍并取得卓越非凡功绩的人;第一位两次诺贝尔奖获得者;原子能时代的开创者之一。【简介】常被称为玛丽·居里(Marie Curie)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入先贤祠。她还是“居里学院”的创始人。【生平】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为曼娅·斯卡洛多斯卡(波兰文为Manya Sklodowska),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一生的时候说:“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正面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够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象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皮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居里夫人的简介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生平经历 如果只看简历,很容易使人觉得玛丽亚·居里只是一帆风顺的成功科学家。她于1867年11月在波兰华沙出生。有一兄三姊,父母亲都是教师。她15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中学毕业。其后当了几年家庭教师,于1891年到法团巴黎大学索邦分校(Sorbonne)接受大学教育,1894年毕业,获得数学和物理两张证书。1895年,她与任教于巴黎市工业物理和化学学院的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结婚,1897年秋长女伊伦(Irène)出生。此前。她跟索邦的李普曼(Gabriel Lippman)做磁学研究,并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此时,为了博士学位论文作准备,她开始在皮埃尔的实验室进行新课题,皮埃尔也很快便加人了妻子的工作。他们的实验笔记从1897年12月6日开始,到1898年2月17日记录了第一次观察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polonium) 为止。经过几个月追踪和分析,他们在7月18日正式提交法国科学院宣读的报告中提出两个重要发现:一是元素钋、二是r放射性」(radioactivity)这个概念。钋的纯化和另一新元素镭的分离等现象的发现,对化学研究有很大刺激;而放射性研究,则是物质本质研究的突破性发现。1903年6月,居里夫人通过论文答辩,获颁物理科学博士。11月初 居里夫妇获颁英国皇家学会的戴维奖章(Humphrey Davy Medal);11月中旬更获悉与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最高荣誉,以表彰他们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1905年他们得次女伊芙(Eve)。1906年皮埃尔去世。1911年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化学奖。表彰她发现钋和镭。1934年居里夫人去世。1935年她的长女伊伦和女婿的里奥·居里(Frédéric Joliot-Curie)获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科学发现,居里夫人在世时就知道了)。1937年次女出版的《居里夫人》,成为风靡全球的一本传记。 如果只以事业的成就来衡量。人们不难认为居里夫人一生十分幸福。她创了两个记录:同一家庭中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最多,以及个人拿了两个诺贝尔奖。但事业的成功不能简单地套入「才能、努力和机遇」的公式,否则个人独特的个性和遭遇就会被淹没了。读苏珊·昆的新书,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她同样要面对许多常人会遇到的逆境,从中我们也能看见居里夫人的个性。

居里夫人的具体资料

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后有同名电影《居里夫人》,另外,网络上居里夫人还有宅女的意思。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演讲:“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公平,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之所以能取得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生前生活照片(8张) 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编辑本段简介原名: 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居里(波兰文:Maria Sklodowska-Curie)介绍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1.7—1934.7.4)出生于波兰。她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她被人称为“镭的母亲”,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研究镭的过程中,她和她的丈夫用了3年零9个月才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的镭。但在其中年时期,其夫丧生在马车轮底下。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所以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她还能说出 居里夫人世上每克镭的所在地,这是她最杰出的地方!1934年因白血病逝世!直到死后40年,在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断释放!编辑本段人物生平出生 玛丽1867年出生于波兰的华沙,由于沙俄侵略,居里一直对压迫似的教育感到厌倦。高中毕业后,曾患了一年的精神疾病。由于是女性的原因,她不能在任何俄罗斯或波兰的大学继续进修,因此她做了几年的家庭教师。玛丽和姐姐都有想去法国留学的梦想,姐姐为了去留学已经存了一部分钱,但这些钱只够在法国学习一年。玛丽为了完成自己和姐姐的梦想,向姐姐提议。自己先去当家庭教师为她提供上学的资金,而等到姐姐毕业找到工作后,再为她筹备留学的资金。玛丽为了留学的梦想,整整做了8年的家庭教师。8年没有磨灭的梦想最终实现了,在姐姐的经济支持下她来到巴黎,并在索邦(Sor-bonne,巴黎大学的旧名)学习数学和物理学。经过四年的努力后,玛丽于巴黎大学取得物理及数学两个硕士学位。在那里,她成为了该校第一名女性讲师。 初恋 此时玛丽的离愁别绪里,恐怕也带着初恋的隐痛。她曾经与她家教家庭里的少爷佐洛斯基(Kazimierz ?orawski)相恋。这位英俊聪明,日后也成为著名数学家的小开,与玛丽家庭有亲缘关系。但佐洛斯基的家庭并瞧不上玛丽这家穷亲戚,对这段恋情强烈反对。玛丽因此失去了许多。 直到最后收到佐拉斯基的分手信,玛丽才收拾着破碎的心离开了祖国。“那段日子非常难挨,是我一生中最难过的时刻。惟一能让我回忆起来还堪告慰的,是我依然高抬着头,光荣退出。”如今我们应该感谢这段不成功的恋情么?如果玛丽不曾离开波兰,不曾见到她后来的灵魂伴侣——皮埃尔.居里 (Pierre Curie),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也许不会是现在的模样。老师也是爱人 玛丽亚在索邦结识了另一名讲师,皮埃尔·居里,就是她后来的丈夫。1895年,她与任教于巴黎市工业物理和化学学院的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结婚,1897年秋长女伊伦(Irène)出生。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以沥青铀矿石为主,因为这种矿石的总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铀的放射性还要强。1898年,居里夫妇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逻辑的推断:沥青铀矿石中必定含有某种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远远大于铀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里夫人公布了这种新物质存在的设想。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0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博士学位 居里夫人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居里夫妇不断地提炼沥青铀矿石中的放射成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po)和镭(lei)。因为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于众,这种作法有效地推动了放射学的发展。 居里夫人晚年跟丈夫生前的学生保罗·朗之万有一段韵事,这个事件在法国闹得风风雨雨。1911年巴黎新闻报在11月4日的标题《爱情故事:居里夫人与郎之万教授》,传言皮埃尔在世,郎之万和居里夫人有密切的来往。爱因斯坦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如果他们相爱,谁也管不着,他在1911年11月23日给居里夫人写了封信,以表安慰。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 居里夫人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之后,她曾在1921年赴美国旅游并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居里夫人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于1934年7月4日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在此之后,她的大女儿伊伦·若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Eve Curie)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写了《居里夫人传》。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居里夫人的头像曾出现在波兰和法国的货币和邮票上。化学元素锔(Cm, 96)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所命名的。居里夫人著有《我的信念》。勤奋好学 一、靠自己的勤奋学习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但也是最聪明的一个。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2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次次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许多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2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皮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发现镭 二、镭之光 1896年,法兰西共和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伦琴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三、金子—般的心灵 发现镭元素的居里夫妇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1]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镭学研究院 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她从16岁开始,成年累月地学习、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变那严格的生活方式。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早年她为了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里做佣人。在巴黎求学期间,为了节约灯油和取暧开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读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走。提取纯镭所需要的沥青铀矿,在当时是很昂贵的,他们从自己的生活费中一点一滴地节省,先后买了8、9吨,在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1932年,65岁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祖国,到法兰西共和国求学。但是她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小时候,她的祖国波兰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这是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 几十年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实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使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患上白血病。她还患有肺病、眼病、胆病、肾病,甚至患过神经错乱症。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她曾带病回国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替她校对她写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她所挚爱的科学事业。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次著名奖项,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7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所有的著名人物里面,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居里夫人是女性的代表。与郎之万的不伦恋情 居里夫人人生里最大的争议,也许来自于与郎之万(PaulLangevin)的不伦恋情。郎 之万是皮埃尔生前的学生,也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学家。传说 他与妻子感情冷淡,却深深迷上了依然美丽动人的玛丽。各种报纸将这段绯闻炒得沸沸扬扬,出于排外情绪,也因着“女性科学家小三”这种争议十足的噱头,原本 浪漫多情的法兰西民众容不得玛丽,将她描述为“波兰荡妇”。这段恋情不了了之。多年后,居里夫人的孙女嫁给了郎之万的孙子。 当绯闻逐渐被 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如今留给世人可见的,是居里夫人凭其独立坚强的个性,无畏挫折地继续工作。她卓越的科学成就终究获世界瞩目,其无 私贡献的工作成果造福了许多人。她的技术用于治疗一战时受伤的士兵。甚至各种号称永葆青春,延年益寿的超能量“镭”产品,如今日的“纳米产品”一样,充斥 着大街小巷。在居里夫人的实验室里,她的女儿与女婿又因发现人工放射而获得1935年的诺贝尔奖。之后,许多科学家来到这里工作,尝试将居里夫人分离的镭 用以治疗皮肤癌与其他病症,也取得了许多成效。直至如今,居里研究所(Institut Curie)依然是重要的癌症研究机构。 在波兰的华沙理工大学里,树起了玛丽的雕塑。已是著名数学教授的初恋情人佐洛斯基,曾无数次在这雕塑前静坐默念。多年后,华沙又建起了纪念玛丽的研究所与博物馆,以缅怀国家优秀的女儿。 1995年,玛丽与皮埃尔的遗体被送入象征法国最高荣誉的巴黎先贤祠。那位来自海外的穷困姑娘,成为了国家先贤祠中的唯一女性。她的品格被广为传颂。爱因斯坦曾说:居里夫人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名誉所毁的人。一生荣誉 居里夫人一生共获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编辑本段名人轶事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但她却毫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夫人呀,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的女儿海伦·郎之万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开车、骑马。 居里夫人和朋友们商量——这些朋友们都和她一样,是索尔本的教授;都和她一样,也是家长。在居里夫人的鼓动下,产生了一个教育合作计划——一些有大才大智的学者把他们的儿女聚在一起,实施新教育方法。居里夫人对人类教育界的极大贡献在于她联合一大批科学家(许多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组成科学讲师团,向孩子们开放他们的实验室,亲自对他们的孩子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破除孩子们对科学的神秘感,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鼓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坚定孩子们的科学意志,传授孩子们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实验诀窍,使孩子们在少年时代形成极高的智力潜力,使孩子们天生的天才遗传智力得以开发,居里夫人最终培养出了10多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2]简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皮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居里夫人的年薪虽然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大方”。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的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品德教育 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 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 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 4.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尤使她们念念不忘的祖国。编辑本段居里夫人名言 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居里夫人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们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 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我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浏览、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人必需要有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 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实。 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 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我们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人类也需要富有理想的人。对于这种人说来,无私地发展一种事业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他们不可能去关心他们个人的物质利益。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我把你们的奖金当做荣誉的借款,它帮助我获得了初步的荣誉。借款理应归还,请把它再发给另一些贫寒而又立志争取更大荣誉的波兰青年。 荣誉使我变得越来越愚蠢。当然,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就是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往往与别人认为他是怎样很不相称。比如我,每每小声咕噜一下也变成了喇叭的独奏。 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找精神力量,这种理想主义使我们不骄傲,而能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达到高尚的境界。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需要理解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把生活兴趣全部建立在爱情那样暴风雨般的感情冲动上,那是会令人失望的。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我认为,你们必须从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求精神力量。在不使我们骄傲的情况下,这种理想主义可把我们的希望和幻想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人类也需要富有理想的人。对于这种人说来,无私地发展一种事业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他们不可能去关心他们个人的物质利益。 为公众的幸福工作的人,不论在哪个部门,都不能被国界所隔断,他们的劳动成果并不只属于一个国家,而是属于整个人类。 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找精神力量,这种理想主义使我们不骄傲,而能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达到高尚的境界。 那些很活泼而且很细心的蚕,那样自愿地、坚持地工作着,真正感动了我。我看着他们,觉得我和它们是同类,虽然在工作上我或许还不如它们组织得完密。我也是永远忍耐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我知道生命很短促而且很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么,知道别人的看法不同,而且不能保证我的努力自有道理,但仍旧如此很。我如此很,无疑地是有使我不得不如此做的原因,正如蚕不得不作茧。

居里夫人简介,要简短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为曼娅。斯卡洛多斯卡(波兰文为Manya Sklodowska),于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市,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曼娅的父母都是教师,在她出生(她是他们的第五个孩子)后不久他们就失去了教师职位。为了糊口,他们包下了一些学生的伙食。为此,年轻的曼娅也要协助做饭,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然而她仍获得了中学生的优秀奖章。中学毕业后,她当了家庭教师。1891年她到巴黎进了巴黎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毕业时成绩名列全班第一。1894年她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相识,第二年他们结了婚。 从1896年开始,居里夫妇共同研究起了放射性。在此之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发现了X-射线(他因此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发射出类似的射线。居里夫人发现钍(Th)亦具有放射性,并且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铀和钍能够解释的要强。居里夫妇于是努力寻找,终于在1898年宣布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他们最终从8吨废沥青铀矿中制得1克纯净的氯化镭,还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 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但居里夫人并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继续研究,于1910年与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于1899年从沥青铀矿中发现放射性元素锕Ac)一起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国际红十字会任命她为放射学救护部门的领导。在她女儿依伦(Irene Curie)和克莱因(Martha Klein)的协助下,居里夫人在镭研究所为部队医院的医生的护理员开了一门课,教他们如何使用X-射线这项新技术。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他们地研究工作的杰出应用之一就是应用放射性治疗癌症。

居里夫人的工作生活简介 300字左右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为曼娅。斯卡洛多斯卡(波兰文为Manya Sklodowska),于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市,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曼娅的父母都是教师,在她出生(她是他们的的第五个孩子)后不久他们就失去了教师职位。为了糊口,他们包下了一些学生的伙食。为此,年轻的曼娅也要协助做饭,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然而她仍获得了中学生的优秀奖章。中学毕业后,她当了家庭教师。1891年她到巴黎进了巴黎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毕业时成绩名列全班第一。1894年她与法为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相识,第二年他们结了婚。从1896年开始,居里夫妇共同研究起了放射性。在此之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Roentgen1845-1923)发现了X-射线(他因此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发射出类似的射线。居里夫人发现钍(Th)亦具有放射性,并且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铀和钍能够解释的要强。居里夫妇于是努力寻找,终于在1898年宣布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他们最终从8吨废沥青铀矿中制得1克纯净的氯化镭,还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但居里夫人前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继续研究,于1910年与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于1899年从沥青铀矿中发现放射性元素锕Ac)一起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国际红十字会任命她为放射学救护部门的领导。在她女儿依伦(Irene Curie)和克莱因(Martha Klein)的协助下,居里夫人在镭研究所为部队医院的医生的护理员开了一门课,教他们如何使用X-射线这项新技术。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他们地研究工作的杰出应用之一就是应用放射性治疗癌症

为追求理想而奋斗的例子居里夫人事迹

居里夫人是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的故事非常励志,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居里夫人的励志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居里夫人的励志故事篇一1935年11月23日,在美国纽约市罗里奇博物馆,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对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所出了这样的评价:“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靠着在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这位令她尊敬的女性正是玛丽娅·斯可罗多夫斯卡娅,即我们大家熟知的,被誉为“镭的母亲”的居里夫人。玛丽·居里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两大领域,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她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不仅自己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她的女儿女婿——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其指导下,也于1935年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样的成就在世界科学史上都空前绝后,但是她是一位真正的科学家,一切荣誉、金钱、灾难都在她科学之光的照耀下荡然无存。这位“镭”的发明者本可以成为亿万富翁,但是她终生拒绝财富,放弃了专利,将镭的发明专利无私奉献给了全人类,一生都过着简朴清贫的生活,并以她的无私感动了所有的人!“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这句她自己说的话是她一生最好的写照。到居里夫人的故居瞻仰,是我这次来华沙的一大心愿。这是一栋巴洛克式三层公寓楼,墙体是咖啡色和粉色相间,二楼的中间有一个小阳台,里面就是居里夫人的诞生地。1867年11月7日,居里夫人就诞生这座普通的住宅里,弗雷塔大街16号(Ul freta 16)。这座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住宅,距离中国驻波兰大使馆仅500米,要不是门口挂着一个小牌子,我是绝对想不到这里就是居里夫人故居。里面的陈设非常简陋,陈列着居里夫人的简介及部分生活工作用品。与在其它地方参观不同,所有在里面的人都非常安静,每个人都是带着泪水参观完这位伟大、无私科学家的故居的。居里夫人以她归真返璞、贫贱不移的一片丹心,不仅感动了科学巨匠,而且也激励了成千上万的莘莘学子,在科学探索的荆棘之途中,前仆后继,鞠躬尽瘁!1986年,当李远哲博士获得贝尔化学奖时,他吐露出了引导他走上科学之路的正是他小时候所读的《居里夫人传》。主人公勤劳不懈、

居里夫人的简介

1867年11月7日,法国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生于波兰华沙。居里夫人1891年到巴黎学习,先后获得物理学和数学学士学位;1895年她和皮埃尔?居里结婚,开始共同研究放射性现象;1898年,居里夫妇宣布发现钋和镭两种放射性元素;1906年皮埃尔?居里逝世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放射性,并于 1911年再次获得诺贝尔奖。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逝世。1878年的11月7日,继居里夫人之后的第二位伟大的女科学家莉泽迈特在维也纳诞生。莉泽迈特在柏林大学与哈恩一起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镤”,并研究了镤和镭元素的放射性分裂。之后她又对哈恩等所发现的中子轰击铀的核裂变现象进行了理论解释和数学计算,她的这一成果大大促进了原子核物理学的发展。

居里夫人被称为什么?

宅女

《居里夫人的故事》的作者是什么

  1、09版的《居里夫人的故事》作者是作者:(英国)埃列娜·杜尔利。  2、主要内容  《居里夫人的故事》是作者为青少年朋友们所撰写的一部关于居里夫人的传记。以客观、生动的笔调讲述了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在逆境中成长、执着于科学精神、自强不息的一生。作者希望这本关于居里夫人的故事能给青少年朋友们带来阅读的欢愉与振奋。希望青少年朋友们由衷地喜欢上这位精彩绝伦的夫人。从而萌生自己一生的伟大志向,并且矢志不移。同时,作者也告诉青少年朋友们:其实,诺贝尔奖离你们并不遥远!  《居里夫人的故事》中主人公半生清贫,命运坎坷,幼年丧母,中年失夫,晚年始终被流言和疾病折磨,可谓一生都在与命运做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但她却懂得用恬淡的心态去面对清贫,用卓越的努力去赢得光荣。她认为:“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3、居里夫人简介  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 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首都华沙,1891年随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在巴黎取得学位并从事科学研究,是巴黎和华沙“居里研究所”的创始人。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之后又发现了元素镭,因此她和丈夫及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居里夫人介绍英文版

Maria Sku0142odowska-Curie (born Maria Sku0142odowska; known in France and most other countries as Marie Curie; November 7, 1867 u2013 July 4, 1934) was a Polish-French physicist and chemist. She was a pioneer in the field of radioactivity, the first twice-honored Nobel laureate (and still today the only laureate in two different sciences), and the first female professor at the Sorbonne.She was born in Warsaw, Congress Poland, Russian Empire the youngest, to Polish parents and lived there until she was 24. In 1891 she went to Paris, France, to study science. She obtained her higher degrees and conducted nearly all her scientific work there, and became a naturalized French citizen. She founded the Curie Institutes in Paris, France, and in her home town, Warsaw. She was the wife of Pierre Curie.

玛丽居里夫人简介

  【简介】  常被称为玛丽·居里(Marie Curie)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入先贤祠。她还是“居里学院”的创始人。  【生平】  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为玛妮雅·斯卡洛多斯卡(波兰文为Maerya Sklodowska),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  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  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雅·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一生的时候说: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够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象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也是最聪明的一个。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2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皮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二、镭之光  1896年,法兰西共和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伦琴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实验研究中,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她还根据实验结果预料:含有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没有放射性。仪器检查完全验证了她的预测。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矿物,并精确地测量元素的放射性强度。在实验中,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这说明实验的矿物中含有一种人们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这种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为这种矿物早已被许多化学家精确地分析过了。她果断地在实验报告中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并努力要通过实验证实它。在这关键的时刻,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也意识到了妻子的发现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关于结晶体的研究,来和她一道研究这种新元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从矿石中分离出了一种同铋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它的放射性强度远远超过铀,这就是后来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钋。几个月以后,他们又发现了另一种新元素,并把它取名为镭。但是,居里夫妇并没有立即获得成功的喜悦。当拿到了一点点新元素的化合物时,他们发现原来所做的估计太乐观了。事实上,矿石中镭的含量还不到百万分之一。只是由于这种混合物的放射性极强,所以含有微量镭盐的物质表现出比铀要强几百倍的放射性。  科学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钋和镭的发现,以及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动摇了几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科学家们历来都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变的。按照传统的观点是无法解释钋和镭这些放射性元素所发出的放射线的。因此,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虽然对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兴趣,但是心中都有疑问。尤其是化学家们的态度更为严谨。为了最终证实这一科学发现,也为了进一步研究镭的各种性质,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矿石中分离出更多的、并且是纯净的镭盐。  一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在分离新元素的研究工作开始时,他们并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学性质。寻找新元素的唯一线索是它有很强的放射性。他们据此创造了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方法。但是他们没有钱,没有真正的实验室,只有一些自己购买或设计的简单的仪器。他们出于工作效率的考虑,分头开展研究。由居里先生试验确定镭的特性;居里夫人则继续提炼纯镭盐。  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的形体是有光泽的、象细盐一样的白色结晶。在光谱分析中,它与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谱线都不相同。镭虽然不是人类第一个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但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利用它的强大放射性,能进一步查明放射线的许多新性质。以使许多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医学研究发现,镭射线对于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细胞,一经镭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坏了。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异常迅速的细胞组成的,镭射线对于它的破坏远比周围健康组织的破坏作用大的多。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在法兰西共和国,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镭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金子一般的心灵  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还是在他们夫妇分离出第一批镭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放射线各种性质的研究。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她从16岁开始,成年累月地学习、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变那严格的生活方式。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早年她为了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里做佣人。在巴黎求学期间,为了节约灯油和取暧开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读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走。提取纯镭所需要的沥青铀矿,在当时是很贵重的,他们从自己的生活费中一点一滴地节省,先后买了8、9吨,在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1932年,65岁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祖国,到法兰西共和国求学。但是她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小时候,她的祖国波兰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这是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为曼娅。斯卡洛多斯卡(波兰文为Manya Sklodowska),于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市,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曼娅的父母都是教师,在她出生(她是他们的第五个孩子)后不久他们就失去了教师职位。为了糊口,他们包下了一些学生的伙食。为此,年轻的曼娅也要协助做饭,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然而她仍获得了中学生的优秀奖章。中学毕业后,她当了家庭教师。1891年她到巴黎进了巴黎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毕业时成绩名列全班第一。1894年她与法国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相识,第二年他们结了婚。 从1896年开始,居里夫妇共同研究起了放射性。在此之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发现了X-射线(他因此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发射出类似的射线。居里夫人发现钍(Th)亦具有放射性,并且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铀和钍能够解释的要强。居里夫妇于是努力寻找,终于在1898年宣布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他们最终从8吨废沥青铀矿中制得1克纯净的氯化镭,还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 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但居里夫人并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继续研究,于1910年与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于1899年从沥青铀矿中发现放射性元素锕Ac)一起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国际红十字会任命她为放射学救护部门的领导。在她女儿依伦 (Irene Curie)和克莱因(Martha Klein)的协助下,居里夫人在镭研究所为部队医院的医生的护理员开了一门课,教他们如何使用X-射线这项新技术。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 (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他们地研究工作的杰出应用之一就是应用放射性治疗癌症。

找有关居里夫人的科学故事 追分

  居里夫人  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  玛丽·居里(1867--1934),波兰人,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生平经历  如果只看简历,很容易使人觉得玛丽亚·居里只是一帆风顺的成功科学家。她于1867年11月在波兰华沙出生。有一兄三姊,父母亲都是教师。她15 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中学毕业。其后当了几年家庭教师,于1891年到法团巴黎大学索邦分校(Sorbonne)接受大学教育,1894年毕业,获得数学和物理两张证书。1895年,她与任教于巴黎市工业物理和化学学院的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结婚,1897年秋长女伊伦(Irène)出生。此前。她跟索邦的李普曼(Gabriel Lippman)做磁学研究,并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此时,为了博士学位论文作准备,她开始在皮埃尔的实验室进行新课题,皮埃尔也很快便加人了妻子的工作。他们的实验笔记从1897年12月6日开始,到1898年2月17日记录了第一次观察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polonium)为止。经过几个月追踪和分析,他们在7月18日正式提交法国科学院宣读的报告中提出两个重要发现:一是元素钋、二是r放射性」(radioactivity)这个概念。钋的纯化和另一新元素镭的分离等现象的发现,对化学研究有很大刺激;而放射性研究,则是物质本质研究的突破性发现。1903年6月,居里夫人通过论文答辩,获颁物理科学博士。11月初 居里夫妇获颁英国皇家学会的戴维奖章(Humphrey Davy Medal);11月中旬更获悉与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最高荣誉,以表彰他们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1905年他们得次女伊芙(Eve)。1906年皮埃尔去世。 1911年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化学奖。表彰她发现钋和镭。1934年居里夫人去世。1935年她的长女伊伦和女婿的里奥·居里(Frédéric Joliot-Curie)获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科学发现,居里夫人在世时就知道了)。1937年次女出版的《居里夫人》,成为风靡全球的一本传记.  终于,在1904年12月6日生了一个肥胖的婴儿,头上竖着黑发。又是一个女儿:取名叫艾芙。  新生婴儿的微笑和嬉戏,使这个年轻的母亲感到愉快;极小的孩子总能使她怜爱。她在一本灰色笔记居里夫人传 ·106·本里,随时记载艾芙最早会作的姿势和开始长出的牙齿,正如以前对待伊雷娜那样。玛丽的神经状态随着这个婴儿的发育渐渐好转。分娩造成的强制性休息使她放松了,从而使她恢复了生活的情趣。她又以愉快的心情去接触她的仪器,这种心情她曾经忘记了。不久她又到赛福尔去教课。她动摇了一些时候,现在恢复了她的坚定步伐,又走上了艰苦的途程。  天气晴朗,比埃尔觉得健康多了,玛丽也比较高兴。现在他们应该履行一再拖延的责任:到斯德哥尔摩去作诺贝尔讲演。  1905年6月6日,比埃尔代表他的妻子和他本人,在斯德哥尔摩的科学院讲演。他追溯镭的发现引起来的后果:在物理学方面,这种发现把基本原则大加修改;在化学方面,它引起一些大胆的假定,这些假定解释了造成放射性现象的力量的来源;在地质学和气象学方面,它是解释以前不能解释的现象的钥匙;最后,在生物学方面,镭对于癌细胞的作用,已经证明是有效的。  克勒曼大道的房子像堡垒一样,拒绝闲人闯入;比埃尔和玛丽在里面仍旧过着简单隐遁的生活。家务方面烦心的事,已经大为减少。一个干粗活的女仆承担了一应重活。一个打杂的女佣人料理烹饪和开饭;居里夫人传 ·107·她看着她的奇怪雇主的专心态度,总是惊异得大张着嘴,而且时常空自等着他们称赞她做的烤肉或马铃薯泥。  有一天,这个朴实的女子忍不住了,她站在比埃尔面前,用坚决的语调问他觉得他刚才吃了很多的煎牛排做得怎么样,但是他的回答却使她莫名其妙。  这个学者喃喃地说 :“我吃了煎牛排么?”然后表示和解地又加上一句 :“可能吃了罢!”  玛丽就是在工作最忙的时候,也总留出时间照料孩子;因为她有职务,不得不把她的两个女儿交给女仆,但是定要亲自证实伊雷娜和艾芙睡得好,吃得好,梳洗得整洁,没有感冒或任何疾病,她才放心。若是她偶尔没有十分注意,伊雷娜一定提醒她!伊雷娜是个很专制的孩子,嫉妒地独占着她的母亲,只勉强容许母亲照料“小的”。 冬天时候,玛丽常在巴黎走很远的路,去找伊雷娜肯吃的一种苹果和香蕉,若找不到,她差不多不敢回家。  这对夫妇晚间大半是穿着内便衣和拖鞋,在家里翻阅科学出版物,或是在笔记本上作复杂的计算。不过有时候他们也到绘画展览会去,一年里也有七八次在音乐会和戏院里消磨两小时。  玛丽如果偶尔请人到家里来,她总尽力把菜肴做居里夫人传 ·108·得差强人意,把屋子收拾得令人愉快。她聚精会神地去佛达路或阿来西亚路装满蔬菜鲜果的车子中间转来转去,挑选好果子,并且郑重询问乳品商人,他的各种干酪的优劣;然后从卖花人的篮子里挑几把郁金香和丁香花回到家里,她自己“扎花束”, 女仆很兴奋预备比平常复杂一点的菜肴,邻近的糕点商人郑重其事地送来冰其淋。在这个一心工作的家庭里,最随便的聚会事先就引起这些忙乱。到了最后,玛丽检查餐具,移动家具请来的贵客或是路过巴黎的外国同行,或是给玛丽带来消息的波兰人。居里夫人为她怕陌生的伊雷娜也组织过几次儿童聚会;她亲手用花环、包上金纸的核桃和各种颜色的蜡烛装饰的圣诞树,还留在年轻一代的快乐回忆中。  常到克勒曼大道的房子来的有安德烈·德比尔纳,让·佩韩和他的妻子——玛丽的最好的朋友,乔治·余班,保罗·郎之万,埃美·戈登,乔治·萨尼亚,查量-埃都亚·吉攸姆等七八个密友,有赛福尔的几个女生一些学者,都是学者!  星期日下午,在天气晴朗时,这些人就聚在花园里。玛丽坐在树荫下,靠近艾芙的小车,手里拿着针线活;但是她的缝制和补缀工作并不妨碍她注意全部居里夫人传 ·109·谈话,这种谈话在别的妇人听来,简直比用中国话讨论问题还要深奥得多。  这些不平凡的交谈有时也夹杂着一些充满人情味的话语:居里大夫与德比尔纳和郎之万谈政治,余班很友善地嘲笑玛丽,批评她那过分朴素的衣服,责备她轻视打扮,于是这个年轻的妇人便惊讶地听着这种突如其来的教训。让·佩韩停止谈原子,停止谈“无限小的东西”, 仰起他那好看的热情的脸朝向天空,像个瓦格纳的崇拜者,引吭高唱起《莱茵河的黄金》或《名歌手》中的歌曲。在花园深处,离得远一点,佩韩夫人在给她的孩子们——阿丽纳弗朗西和他们的同伴伊雷娜讲童话故事。  居里夫妇面前展开了一个新纪元。法国注意到他们,并且想支持他们的努力。  第一步,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一步,是把比埃尔选为科学院院士。这个学者第二次又受到拜访的磨难。  赞助他的人们唯恐他的行动不象 “明智的候选人”,给他一大堆关心的劝告。  比埃尔·居里在1905年7月3日进入了科学院但是够勉强的!有22个院士投票选了他的竞选者哲内先生。  居里夫人传 ·110·比埃尔不甚钦佩这个科学院。在另一方面,他密切地注意巴黎大学为他决定的事项。校长李亚尔已经在1904年为他设了一个物理学教席,这个希望了很久的实任教授的位置,终于得到了!在接受这个晋升之前,比埃尔问他的职务附有的实验室在哪里。  实验室?什么实验室?谈不到有实验室啊!  这两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镭的“父母”, 立刻发现比埃尔如离开 P.“.N.学部的位置到索尔本去任教,他就简直不能作任何工作。新职务没有给他工作的地方,而 P.”.N.学部供给用的两间屋子当然须给继任者,他只好在街上作实验了。  比埃尔用他那美妙的文笔,给他的上司们写了一封客气而坚决的信,新职位既然不供给工作室,也不供给研究经费,他愿意辞职,仍留在P.“.N.学部,仍教那么多的钟点。在那个小地方,玛丽和他倒还可以多少作一些有用的工作。  又经过几次商议,巴黎大学最后作了一种非常举动,请求议院创设一个实验室并拨款五万法郎。这个计划被采纳了或差不多被采纳了!索尔本里面决没有地方给比埃尔,不过可以在居维埃路给他修建两间屋子,每年可以给居里先生12000法郎经费,外加34000法郎设备经费。  居里夫人传 ·111·天真的比埃尔以为他可以用“设备费”购买仪器,添全他的器材。不错,他可以这样用,但是必须把新建筑用费从这笔小款子里提出来。当局是把建筑费和“设备费”当作一件事的!  如此,这些官方计划的用处就缩小了。  有一个有钱的妇人知道了这种情形,颇为感动,自愿帮助居里夫妇,并提议给他们在安静的郊外建筑一个研究院。比埃尔·居里有了希望,他把计划和愿望对她一一陈述。  只有一件给居里夫妇带来了真正的快乐。比埃尔从此将有三个合作者:一个实验室主任,一个助手,一个工人。  实验室主任就是玛丽。直到此刻,不过是容许这个年轻的妇人在实验室里工作而已。玛丽所完成的关于镭的研究,即没有名义也没有报酬。到1904年11月才给她固定的职位和薪金——一年2400法郎!她这才第一次正式进入她丈夫的实验室。  他们适应着新的生活。比埃尔备课,玛丽仍和从前一样在赛福尔教书,两个人在居维埃路那个狭小的实验室里见面。安德烈·德比尔纳、阿尔伯·拉伯德、美国人杜亚纳教授,还有几个助手或学生,都在这个实验室里继续研究,都低头看着他们当时作实验用的居里夫人传 ·112·不坚固的设备。  1906年复活节,天气睛朗。比埃尔和玛丽在室外,在舍夫律兹-圣瑞米的平静的房子里过了几天。  他们恢复乡下习惯,每晚带着女儿到附近的农庄去取牛奶。艾芙刚十四个月,脚步很不稳,顽强地要踏着那干硬的土车辙走,使比埃尔看了发笑。  到了星期日,远处钟声一响,这对夫妇就乘自行车到何瓦雅埠的树林里去野游,带回开着花的枝子和水毛茛。第二天比埃尔觉得太疲倦,不能再出去,便懒洋洋地躺在草地上。柔和可爱的日光慢慢把笼罩山谷的朝雾驱散。艾芙坐在一条毯子上乱喊乱叫,伊雷娜则挥动着一个绿色小网追捕蝴蝶,并且为她很少到手的捕获物而快乐地大声欢呼。她觉得热了,把外衣脱去,滑稽地穿着小女孩的衬衫和男孩的短裤;比埃尔和玛丽彼此靠近躺着,欣赏他们这个孩子的优美。  或许就是那天早晨,或许是头一天,醉人的春光的魅力和宁谧使比埃尔平静下来,他看看在草地上蹦跳的两个女儿,再看看一动不动地躺在身边的玛丽。  他抚摸他妻子的面颊和金色头发,并且低声说 :“在你身旁,生活是甜蜜的,玛丽。”1906年4月19日这个星期四显得很阴郁,一直在下雨,天色昏黑;居里夫妇虽然专心工作,仍居里夫人传 ·113·不能忘掉这四月的骤雨。那天比埃尔要参加理学院教授联合会的聚餐,要到他的出版者高替叶·维亚尔那里去看校样,然后要到科学院去。玛丽也有几堂课要教。  在早晨的匆忙中,这对夫妇几乎彼此没有见面。  比埃尔在楼下喊玛丽,问她是否到实验室去;玛丽正在楼上给伊雷娜和艾芙穿衣服,回答说她今天一定没有工夫去——但是她的话被嘈杂声淹没了。大门砰的一响,比埃尔忙着出去,很快地走了。  玛丽在家里与女儿们和居里大夫一起吃午餐的时候,比埃尔正在饭店里和他的同事们亲切交谈。他喜爱这种平静的聚会,他们在那里谈索尔本、研究和职业。这次一般性的谈话转到实验室里可能会突然发生意外事故,比埃尔立刻拟订了一个减少研究者危险的规则。  将近两点半钟的时候,他微笑着站起来向朋友们告辞,并且和当天晚上还要见面的让·佩韩握手。走到门口,他不在意地看了看天空,向那一天雨云蹙了一下额,然后打开他的大雨伞,在倾盆大雨中向塞纳区走去。  他到了高替叶·维亚尔那里,看见门关着:工人们罢工了。他转身走上多非纳路,马车夫的喊声、附居里夫人传 ·114·近码头上开过的电车发出的刺耳响声,使这条街十分喧闹。巴黎旧区这条狭窄的路上多么拥挤呵!马路上差不多只能容车马通过,而在下午这时候行人太多,人行道显得太窄。比埃尔本能地找人少的路走,他有时候走在石铺的路边,有时候走在路上,步伐很不稳,心里在默想着事情,眼神集中,脸色郑重。他在想什么呢?是在想他正进行的试验?是在想他的朋友余班的工作?余班提交科学院的论文,现在正在他的衣袋里装着。是在想玛丽?  他已经在沥青路上走了一会,跟在一辆向诺夫桥慢慢驶去的轿式出租马车后面。到了这条街同码头交叉的地方,喧闹声更大了。一辆开往贡德的电车刚刚沿河驶过,两匹马拉的一辆四轮重货车正由桥上过来,横越车轨,疾驰进多非纳路。  比埃尔想穿过马路,走到那边人行道上去。他心不在焉地突然移动,离开出租马车给他的掩护,这辆车的四方车箱遮住了他在视线;他向左走了几步,撞着一头喷着热气的牲口。那辆货车这时候正横过这辆马车,他撞的是驾车的一匹马。两辆车旋风一般地挨近了,比埃尔吃了一惊,拙笨地移动了一下,想贴在马胸前,但它突然后腿站起。这个学者的鞋底在湿地上一滑,听到一声叫喊,引起了一阵惊惧的喊声。比居里夫人传 ·115·埃尔已经跌在两匹马的铁蹄下了;过路的人大声喊着:“站住,站住!” 马夫急忙收缰,可是毫无用处,这两匹马仍然向前驰去。  比埃尔倒在地上,活着,并未受伤。他没有喊,差不多也没有移动,马蹄和货车的两个前轮从他身体两旁过去,并没有碰伤他。可能会出现一个奇迹,但是那辆极大的车,载着六吨重的东西,还要再走几公尺。左边的后轮碰到一个不结实的障碍,一转就把它压碎了。这是一个前额,一个人的脑袋。脑颅碎了,一种红色的粘东西溅在泥里——比埃尔·居里的脑子。  几个警察抬起那瞬间就被夺去生命的还有热气的躯体。他们连着叫了好几辆出租马车,但是车夫都不愿意把一个鲜血淋漓的泥污尸体放在车里。过了几分钟,好奇的人都聚扰来挤在一起。人群在那辆停着不动的货车周围越围越密,都向无心造成这场惨剧的车夫路易·马南发出怒喊。后来有两个人抬来了一副担架,把尸体放上去,毫无用处地在一间药房里停了一下,才抬到附近的警察分局去,在那里打开他的钱包,检查他的证件。风声一传出去,说牺牲者是比埃尔·居里,一个教授,一个著名的学者,人们的骚动立时加倍了;许多人握拳要打马车夫马南,警察不得不出来干涉,保护他。  居里夫人传 ·116·医生德扈埃先生用海绵洗净那张泥污的脸,细看头上很大的伤口,数了那在20分钟以前是颅骨的16块碎骨。人们用电话通知了理学院;不久,在格昂奥古斯丹路的小警察分局里,深表同情的一个分局长和一个秘书看着这个物理学家的副助手克莱尔先生俯身恸哭,那个车夫马南涨红着脸,也在哭泣。  比埃尔躺在他们中间,额上缠了绷带,脸没有受伤也没有盖上,他现在对一切事都不在意了。  那辆货车有五公尺长,装满了军装,停在门前。  雨已经把那沾在一个车轮上的血迹一点一点地洗掉了。  那两匹雄壮而年轻的马,因为主人不在旁边,而有点不安,打着响鼻儿,用蹄子敲着地。  祸患突然降临居里的家门。一些汽车和出租马车,沿着巴黎旧城墙逡巡不宁,接着在荒凉的克勒曼大道停住。共和国总统府派来的人在门前按铃,听说“居里夫人没有回来”, 没有说明来由就走了。铃又响了,理学院院长保罗·阿佩尔和让·佩韩教授走了进来。  只有居里大夫和一个女仆在这所空荡荡的房子里,他看见这些重要的客人觉得惊讶,向前迎接这两个人,看见他们的脸色显得很慌乱。保罗·阿佩尔奉命先通知玛丽,所以在她的公公面前保持一种尴尬的沉默。  到了六点钟,锁孔里有钥匙转动的声音,玛丽出居里夫人传 ·117·现在客厅门口,愉快而且活泼。她从朋友们过于尊敬的态度中,隐约看出有表示哀悼的可怕迹象。保罗·阿佩尔重述经过情形,玛丽完全不动,完全僵直,这种神气使人们相信她一点没有听懂。她并没有倒入他们亲切地伸出来扶她的手臂中,她不呻吟,不哭泣;人们说她像木头人一样地毫无生气,毫无感觉。过了很长而且可怕的寂静,她的嘴唇终于动了,她低声问着,渴望听到什么否认的话:“比埃尔死了?死了?真的死了?”  一件突如其来的灾祸,可以使一个人完全改变,永远不再恢复原状;这是很普通的事,并不新鲜。虽说如此,那几分钟时光,对于玛丽的性格,对于她和他的女儿们的命运,确有决定性的影响,这是不容忽略的。玛丽·居里并没有由一个幸福的年轻妻子变成无法安慰的孀妇。她的改变不是简单的,却比较严重。  使玛丽心碎的内心纷扰,她的错乱思想中的无名恐怖,过于强烈,不能借诉苦或谈心表示出来。“ 比埃尔死了”, 这几个字一传到她的意识中,立刻就有一种孤寂和难言之隐笼罩她的心头,永远摆脱不掉。居里夫人在四月的那一天,不只成了孀妇,同时还成了无法救治的孤独可怜的妇人。  目睹这个悲剧的人感觉到在她与他们之间的那层居里夫人传 ·118·看不见的墙壁。他们表示哀痛和安慰的话语都只在玛丽耳边掠过,她的眼睛是干的,脸色苍白得发灰,似乎听不见他们说什么,很费力才能回答一些最迫切的问题。她用几句简洁的话拒绝剖验——法律调查的最后一道手续,并且要求把比埃尔的尸体移回克勒曼大道。她请求她的朋友佩韩夫人,留伊雷娜住几天;她发了一个电报到华沙,“比埃尔因意外事故去世。”然后她到那潮湿的花园去坐下来,两肘支在膝上,两手扶着头,目无所见,耳无所闻,毫无生气,不发一言,等着她的伴侣。  有人先给她送来了在比埃尔衣袋里找着的几件可怜的遗物:一枝自来水笔,几把钥匙,一个皮夹,一只表;表的机器还在走,表蒙子也没有碎。末了,在晚上八点钟,一辆救护车停在这所房子前面。玛丽爬上车去,在半明半暗中看见那个平静和蔼的脸。  担架很费事地慢慢抬进窄门。安德烈·德比尔纳曾到警察分局去运回他那谊兼师友的遗体,此刻又是他抬着这副悲哀的重担。他们把死者停在楼下一间屋子里,玛丽就在那里独自对着她的丈夫。  她吻他的脸,吻他那差不多还有热气的柔软身体,吻他那不可以屈伸的手。人们把她强拉到隔壁房间里去,不叫看死者入殓。她像是毫无知觉地服从了,后居里夫人传 ·119·来忽然想起她不能让这几分钟这样过去,想起不应该让任何别的人照料那个血污的遗体,她又回来了,抱住尸体不放。  第二天雅克·居里到了,玛丽的收紧的喉咙才松驰,眼泪的闸门才打开;她独自对着这一存一殁的两兄弟,终于哭出来了。后来她又坚定起来在房子里徘徊,问人是否已经照常给艾芙梳洗。她到花园去叫伊雷娜,隔着栅栏和孩子说话。她告诉孩子“爸”的头上受了重伤,需要安静。这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就又去玩耍了。  过了几个星期,玛丽因为在人前说不出她的悲苦,就完全陷于沉默孤寂之中,这种孤寂有时候使她惊惧地叫喊起来。她打开一本灰色的笔记本,颤抖着写出那些使她窒息的思想。在这几页到处涂改、渍满泪痕、而且只能发表几段的文字中,她对比埃尔说话,呼唤他,并且问他问题。她试着把拆散他们的悲剧的每一个细节记述下来,使这种记忆从此永远折磨自己。这个短短的私人日记——玛丽的第一个日记,也是她唯一的一个日记,反映出这个妇人一生中最悲痛的时期。  玛丽失去了伴侣,世界失去了一个伟大的人物。  这样残酷地在雨中和泥中长辞人世,惊动了舆论,各国报纸都用好几栏篇幅哀婉动人地报导了多非纳路的居里夫人传 ·120·不幸事件。许多表示同情的函电纷纷送到克勒曼大道,签名的有国王,有部长,有诗人,有学者,夹杂着一些不知名的人。在成捆的函件、文章、电报之中,有一些有真正感情的呼声。  玛丽成了一架机器,甚至她的孩子的目光都不能唤醒她的感情。她行动呆滞,精神恍惚,似乎已经离开了活着的人们。  比埃尔·居里之死,引起了一些重大问题:比埃尔遗下的研究工作怎样进行?他在索尔本的教职怎么办?玛丽的前途如何?  她的亲戚们低声讨论着这些问题,听着接踵到克勒曼大道来的部里和学校里的代表的建议。葬仪举行后的第二天,政府提议给比埃尔·居里的遗孀和遗孤一笔国家抚恤金。雅克征求玛丽的意见,她完全拒绝,她说 :“我不要抚恤金。我还年轻,能挣钱维持我和我的女儿们的生活。”  在这突然加强的说话声中,第一次响起了她惯有的勇气的微弱回音。  当局和居里一家交换意见,颇费踌躇。大学有意留玛丽在学校里工作,可是给她什么头衔?叫她在哪个实验室里工作?能叫这个有天才的妇人听一个主任的指挥么?到哪里去找一个能够领导比埃尔·居里实居里夫人传 ·121·验室的教授职位?  有人问起居里夫人自己的意见时,她茫然地回答说,她还不能考虑,她不知道于是法国的最高教职第一次给了一个妇人。玛丽心不在焉地听着她公公对她叙述她应该接受的重大任务的一些细节,只用几个字回答 :“我试一试罢。”  1906年5月13日,理学院会议一致决定留给比埃尔·居里设的教席,这个职位以“代课教师”的名义给予玛丽。第七章 孤军奋斗 人们钦佩玛丽,她在有一个有天才的人支援她的时候,既能够料理家务,又能够完成她所担负的伟大的科学工作。但是人们以为她不可能过更艰苦的生活,也不可能做出更大的努力。  可是,“居孀的居里夫人” 所担负的责任,会把一个健壮、幸福而且勇敢的男子吓倒。  她必须抚养两个孩子,供给她们和她自己的生活费用,并且出色地承担一个教授职务。她失去了比埃尔·居里杰出的精神财富,然而她必须把她与这个伴侣一同从事的研究继续下去。他的助手和学生得由她来指示和教导,此外还有一个主要的使命:创立一个对得起比埃尔的实验室,使青年研究者能在里面发展放射学这种新科学,这是比埃尔未能实现的梦想。  玛丽操心的第一件事,是要让她的女儿们和她的公公能过上健康的生活。她在梭镇舍曼得费尔路租了一所不甚雅致的住房,但是附有一座可爱的花园,使这所住房也显得美丽了。居里大夫在这里独自住在一侧分开的屋子里。伊雷娜得到一块地,随她自由栽种,她觉得快乐极了。艾芙由保姆照看着,在草地上的草居里夫人传 ·123·丛里打她喜欢的龟,并且在窄径里追黑猫或虎斑猫。  居里夫人一生做过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向她学习的事,我们要以她为榜样!

《居里夫人传》作者是谁?

《居里夫人传》作者是艾芙·居里。《居里夫人传》作者是艾芙·居里,艾芙·居里,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的小女儿。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内容简介该传记详细叙述了居里夫人的一生,也介绍了其丈夫皮埃尔·居里的事迹,并着重描写了居里夫妇的工作精神和处事态度。并描写出了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谦虚,视金钱如粪土的可贵精神。书中引用了居里夫妇的许多信札和日记,书的最后还附录了居里夫人一生所得奖金、奖章的情况以及她所得的名誉头衔,居里夫人年表,是一本很详实的个人记录。全书文字生动流畅,一出版就深受读者欢迎,被译为27种文字在世界上发行。

居里夫人的简介

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简介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生平经历如果只看简历,很容易使人觉得玛丽亚·居里只是一帆风顺的成功科学家。她于1867年11月在波兰华沙出生。有一兄三姊,父母亲都是教师。她15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中学毕业。其后当了几年家庭教师,于1891年到法团巴黎大学索邦分校(Sorbonne)接受大学教育,1894年毕业,获得数学和物理两张证书。1895年,她与任教于巴黎市工业物理和化学学院的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结婚,1897年秋长女伊伦(Irène)出生。此前。她跟索邦的李普曼(Gabriel Lippman)做磁学研究,并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此时,为了博士学位论文作准备,她开始在皮埃尔的实验室进行新课题,皮埃尔也很快便加人了妻子的工作。他们的实验笔记从1897年12月6日开始,到1898年2月17日记录了第一次观察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polonium) 为止。经过几个月追踪和分析,他们在7月18日正式提交法国科学院宣读的报告中提出两个重要发现:一是元素钋、二是r放射性」(radioactivity)这个概念。钋的纯化和另一新元素镭的分离等现象的发现,对化学研究有很大刺激;而放射性研究,则是物质本质研究的突破性发现。1903年6月,居里夫人通过论文答辩,获颁物理科学博士。11月初 居里夫妇获颁英国皇家学会的戴维奖章(Humphrey Davy Medal);11月中旬更获悉与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最高荣誉,以表彰他们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1905年他们得次女伊芙(Eve)。1906年皮埃尔去世。1911年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化学奖。表彰她发现钋和镭。1934年居里夫人去世。1935年她的长女伊伦和女婿的里奥·居里(Frédéric Joliot-Curie)获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科学发现,居里夫人在世时就知道了)。1937年次女出版的《居里夫人》,成为风靡全球的一本传记。如果只以事业的成就来衡量。人们不难认为居里夫人一生十分幸福。她创了两个记录:同一家庭中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最多,以及个人拿了两个诺贝尔奖。但事业的成功不能简单地套入「才能、努力和机遇」的公式,否则个人独特的个性和遭遇就会被淹没了。读苏珊·昆的新书,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她同样要面对许多常人会遇到的逆境,从中我们也能看见居里夫人的个性。

居里夫人的故事简介

居里夫人的故事简介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搜集的居里夫人的故事简介,供大家参考借鉴。   居里夫人故事简介   玛丽娅·斯可罗多夫斯卡娅,即著名的居里夫人,被誉为“镭的母亲”。   居里夫人1867年11月7日诞生于沙俄侵略者统治下的波兰首都华沙,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父亲是华沙高等学校的物理学教授。她的童年是不幸的,母亲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母亲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著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著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的世界中去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上大学。1886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1891年,她到巴黎大学深造,攻读物理学和数学,并获得了这两个硕士学位。学业完成后,她本打算返回祖国为受奴役的波兰人民服务,但是,与法国年轻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1906)的相识,改变了她的计划。1895年,她与皮埃尔结婚,1897年生了一个女儿,一个未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居里夫人的关注。贝克勒尔在检查一种稀有矿物质“铀盐”时,继伦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发现x射线之后又发现了一种“铀射线”人们称之为贝克勒尔射线。贝克勒尔发现的射线,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兴趣,射线放射出来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居里夫人看到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还没有人对铀射线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于是决心闯进这个领域。但是,由于当时学校的设备房屋极为紧张,无法给居里夫人提供好的实验条件和处所, 校长经过皮埃尔多次请求,才允许居里夫人使用一间潮湿的小屋作理化实验。居里夫妇的实验室条件极差,夏天,因为顶棚是玻璃的,里面被太阳晒得像一个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冻僵了。居里夫妇克服了人们难以想像的困难,为了心中的理想辛勤地奋斗著。   居里夫人受过高等化学教育,具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她在研究铀盐矿石时想到,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铀是惟一能发射射线的化学元素。她根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进行测定,很快发现含钍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动发出射线,与铀射线相似,强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认识到这种现象绝不只是铀的特性,必须给它起一个新名称。居里夫人提议叫它“放射性”,铀、钍等有这种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质,叫作“放射性元素”。   对大量能够收集到的矿物进行测定之后,居里夫人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 经过仔细的研究后发现,这些沥青铀矿中铀和钍的含量无法解释她观察到的放射性的强度。这种反常的而且过强的放射性是哪里来的?只能有一种解释:这些沥青矿物中含有一种少量的比铀和钍的放射性作用强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试验中,已经检查过当时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居里夫人断定,这是一种人类还不知道的新元素。   居里夫人的发现吸引了皮埃尔的注意,居里夫妇一起向未知元素进军。在潮湿的工作室里,经过居里夫妇的合力攻关,1898年7月,他们宣布发现了这种新元素,它比纯铀放射性要强400倍。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波兰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又根据实验事实宣布,他们又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钋还强。他们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镭”。可是,当时谁也不能确认他们的发现,因为按化学界的传统,一个科学家在宣布他发现新元素的时候,必须拿到实物,并精确地测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报告中却没有针和镭的原子量,手头也没有镭的样品。居里夫妇决定拿出实物来证明。当时,藏有钋和镭的沥青铀矿,是一种很昂贵的矿物,主要产在波希米亚的圣约阿希母斯塔尔矿,人们炼制这种矿物,从中提取制造彩色玻璃用的铀盐。对于生活十分清贫的居里夫妇来说,哪有钱来支付这件工作所必需的费用呢?他们的智慧补足了财力,他们预料,提出铀之后,矿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还存在,那么一定能从提炼铀盐后的矿物残渣中找到它们。经过无数次的周折,奥地利政府决定馈赠一吨废矿渣给居里夫妇,并答应若他们将来还需要大量的矿渣,可以在最优惠的条件下供应。为了提炼镭,居里夫人立即投入提取实验,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废矿渣放入冶炼锅熔化,连续几小时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材料,而后从中提取仅含百万分之一的微量物质。他们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l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镭宣告诞生了!   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题,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巴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但居里夫人却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继续研究,于1910年与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于1899年从沥青铀矿中发现放射性元素锕ac)一起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国际红十字会任命她为放射学救护部门的领导。在她女儿依伦(irene curie)和克莱因(martha klein)的协助下,居里夫人在镭研究所为部队医院的医生和护理员开了一门课,教他们如何使用x-射线这项新技术。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irene curie)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他们研究工作的杰出应用之一就是应用放射性治疗癌症。   研究领域:   放射物理、化学、数学   居里夫人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1、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1911年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获诺贝尔化学奖。   拓展: 居里夫人经典名言   1.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2.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的个人。   3.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   4.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   5.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而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6.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7.我丝毫不为自己的生活简陋而难过。使我感到难过的是一天太短了,而且流逝得如此之快。   8.科学的探讨和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酬报。   9.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麽大,这种事情必须作到。   10.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11.好奇心是学习的第一美德   12.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这种人能由他们的工作取得最大利益;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13.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以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   14.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15.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信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16.好奇心是学习者的第一美德。   17.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18.一个人不应该与被财富毁了的人交接来往   19.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时。   20.科学的探讨与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寻得了快乐。   21.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利,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22.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   23.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24.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25.我们法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的祖国的。   26.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

玛丽居里夫人简介

  【简介】  常被称为玛丽·居里(Marie Curie)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入先贤祠。她还是“居里学院”的创始人。  【生平】  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为玛妮雅·斯卡洛多斯卡(波兰文为Maerya Sklodowska),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  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  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雅·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一生的时候说: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够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象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也是最聪明的一个。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2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皮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二、镭之光  1896年,法兰西共和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伦琴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实验研究中,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她还根据实验结果预料:含有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没有放射性。仪器检查完全验证了她的预测。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矿物,并精确地测量元素的放射性强度。在实验中,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这说明实验的矿物中含有一种人们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这种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为这种矿物早已被许多化学家精确地分析过了。她果断地在实验报告中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并努力要通过实验证实它。在这关键的时刻,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也意识到了妻子的发现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关于结晶体的研究,来和她一道研究这种新元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从矿石中分离出了一种同铋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它的放射性强度远远超过铀,这就是后来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钋。几个月以后,他们又发现了另一种新元素,并把它取名为镭。但是,居里夫妇并没有立即获得成功的喜悦。当拿到了一点点新元素的化合物时,他们发现原来所做的估计太乐观了。事实上,矿石中镭的含量还不到百万分之一。只是由于这种混合物的放射性极强,所以含有微量镭盐的物质表现出比铀要强几百倍的放射性。  科学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钋和镭的发现,以及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动摇了几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科学家们历来都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变的。按照传统的观点是无法解释钋和镭这些放射性元素所发出的放射线的。因此,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虽然对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兴趣,但是心中都有疑问。尤其是化学家们的态度更为严谨。为了最终证实这一科学发现,也为了进一步研究镭的各种性质,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矿石中分离出更多的、并且是纯净的镭盐。  一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在分离新元素的研究工作开始时,他们并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学性质。寻找新元素的唯一线索是它有很强的放射性。他们据此创造了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方法。但是他们没有钱,没有真正的实验室,只有一些自己购买或设计的简单的仪器。他们出于工作效率的考虑,分头开展研究。由居里先生试验确定镭的特性;居里夫人则继续提炼纯镭盐。  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的形体是有光泽的、象细盐一样的白色结晶。在光谱分析中,它与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谱线都不相同。镭虽然不是人类第一个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但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利用它的强大放射性,能进一步查明放射线的许多新性质。以使许多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医学研究发现,镭射线对于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细胞,一经镭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坏了。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异常迅速的细胞组成的,镭射线对于它的破坏远比周围健康组织的破坏作用大的多。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在法兰西共和国,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镭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金子一般的心灵  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还是在他们夫妇分离出第一批镭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放射线各种性质的研究。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她从16岁开始,成年累月地学习、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变那严格的生活方式。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早年她为了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里做佣人。在巴黎求学期间,为了节约灯油和取暧开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读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走。提取纯镭所需要的沥青铀矿,在当时是很贵重的,他们从自己的生活费中一点一滴地节省,先后买了8、9吨,在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1932年,65岁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祖国,到法兰西共和国求学。但是她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小时候,她的祖国波兰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这是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一份居里夫人的英文简介

居里夫人有梦想,使她发现了镭,但她放弃了荣华富贵,因为她的梦想还没有真正的实现,她有一颗热爱科学造福全人类的善心为她的最初的梦想而奋斗。诺贝尔有梦想。他看见开山时工人的辛劳,决心要发明出一种工具,可以开山的工具—炸药,他为他的梦想而献身,尽管这使他失去了亲人但是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对他的梦想的追逐。伽利略有梦想,揭开自然的面纱,向世人展示自然的规律。虽然一路上受到教堂的阻挠和迫害,但是他也没有向命运低头,因为他心中有梦想。居里夫人有梦想,使她发现了镭,但她放弃了荣华富贵,因为她的梦想还没有真正的实现,她有一颗热爱科学造福全人类的善心为她的最初的梦想而奋斗。诺贝尔有梦想。他看见开山时工人的辛劳,决心要发明出一种工具,可以开山的工具—炸药,他为他的梦想而献身,尽管这使他失去了亲人但是没有什么能阻挡他对他的梦想的追逐。伽利略有梦想,揭开自然的面纱,向世人展示自然的规律。虽然一路上受到教堂的阻挠和迫害,但是他也没有向命运低头,因为他心中有梦想。

居里夫人的简介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于1867年出生于波兰华沙,她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比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二、镭之光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象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X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实验研究中,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她还根据实验结果预料:含有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没有放射性。仪器检查完全验证了她的预测。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矿物,并精确地测量元素的放射性强度。在实验中,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这说明实验的矿物中含有一种人们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这种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为这种矿物早已被许多化学家精确地分析过了。她果断地在实验报告中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并努力要通过实验证实它。在这关键的时刻,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也意识到了妻子的发现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关于结晶体的研究,来和她一道研究这种新元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从矿石中分离出了一种同铋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它的放射性强度远远超过铀,这就是后来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钋。几个月以后,他们又发现了另一种新元素,并把它取名为镭。但是,居里夫妇并没有立即获得成功的喜悦。当拿到了一点点新元素的化合物时,他们发现原来所做的估计太乐观了。事实上,矿石中镭的含量还不到百万分之一。只是由于这种混合物的放射性极强,所以含有微量镭盐的物质表现出比铀要强几百倍的放射性。 科学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钋和镭的发现,以及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动摇了几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科学家们历来都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变的。按照传统的观点是无法解释钋和镭这些放射性元素所发出的放射线的。因此,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虽然对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兴趣,但是心中都有疑问。尤其是化学家们的态度更为严谨。为了最终证实这一科学发现,也为了进一步研究镭的各种性质,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矿石中分离出更多的、并且是纯净的镭盐。 一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在分离新元素的研究工作开始时,他们并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学性质。寻找新元素的唯一线索是它有很强的放射性。他们据此创造了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方法。但是他们没有钱,没有真正的实验室,只有一些自己购买或设计的简单的仪器。他们出于工作效率的考虑,分头开展研究。由居里先生试验确定镭的特性;居里夫人则继续提炼纯镭盐。 有志者事竟成!大自然的任何奥秘都会都会被那些向它顽强攻关的人们揭开。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的形体是有光泽的、象细盐一样的白色结晶。在光谱分析中,它与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谱线都不相同。镭虽然不是人类第一个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但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利用它的强大放射性,能进一步查明放射线的许多新性质。以使许多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医学研究发现,镭射线对于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细胞,一经镭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坏了。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异常迅速的细胞组成的,镭射线对于它的破坏远比周围健康组织的破坏作用大的多。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在法国,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镭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金子一般的心灵 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还是在他们夫妇分离出第一批镭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放射线各种性质的研究。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她从16岁开始,成年累月地学习、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变那严格的生活方式。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早年她为了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里做佣人。在巴黎求学期间,为了节约灯油和取暧开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读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走。提取纯镭所需要的沥青铀矿,在当时是很贵重的,他们从自己的生活费中一点一滴地节省,先后买了8、9吨,在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1932年,65岁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祖国,到法国求学。但是她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小时候,她的祖国波兰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这是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

居里夫人简介

波兰华沙后转国籍法国

居里夫人的英文简介

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后有同名电影《居里夫人》,另外,网络上居里夫人还有宅女的意思。Marie Curie (1867.11.7-1934.7.4). The world famous scientist, research radioactive phenomena, discover radium and polonium (p ō) two naturally occurring radioactive elements, life twice (first won the Nobel Prize, and second,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With several years in the research of radium process, as outstanding scientists, Madame Curie has not generally scientists social influence. Especially because it is the pioneer of successful women, her example inspired many people. The once-hot film "Madame Curie after", in addition, Internet Madame Curie and curtilage woman meaning.

居里夫人来历简介 关于居里夫人来历简介

1、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2、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因再生障碍性恶性贫血逝世。

“居里夫人”资料介绍?

百科玛丽·居里(1867-1934年)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华沙。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出生:1867年11月7日,华沙逝于:1934年7月3日(享年66岁)配偶:皮埃尔·居里获得奖项:诺贝尔物理学奖(1903年),诺贝尔化学奖(1911年)子女:艾芙·居里,伊蕾娜国籍:波兰星座:天蝎座

居里夫人的简介

建议你到百度“居里夫人”的百度百科查询:http://baike.baidu.com/view/3614.html?wtp=tt

居里夫人简介

淡泊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文:Maria Sklodowska-Curie)介绍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1.7—1934.7.4)出生于波兰。她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她被人称为“镭的母亲”,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研究镭的过程中,她和她的丈夫用了3年零9个月才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的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所以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她还能说出 居里夫人世上每克镭的所在地,这是她最杰出的地方!编辑本段人物生平出生 玛丽1867年出生于波兰的华沙,由于沙俄侵略,居里一直对压迫似的教育感到厌倦.高中毕业后,曾患了一年的精神疾病。由于是女性的原因,她不能在任何俄罗斯或波兰的大学继续进修,因此她做了几年的家庭教师。玛丽和姐姐都有想去法国留学的梦想,姐姐为了去留学已经存了一部分钱,但这些钱只够在法国学习一年。玛丽为了完成自己和姐姐的梦想,向姐姐提议。自己先去当家庭教师为她提供上学的资金,而等到姐姐毕业找到工作后,再为她筹备留学的资金。玛丽为了留学的梦想,整整做了8年的家庭教师。8年没有磨灭的梦想最终于实现了,在姐姐的经济支持下她来到巴黎,并在索邦(Sor-bonne,巴黎大学的旧名)学习数学和物理学。经过四年的努力后,玛丽于巴黎大学取得物理及数学两个硕士学位。在那里,她成为了该校第一名女性讲师。 初恋 此时玛丽的离愁别绪里,恐怕也带着初恋的隐痛。她曾 经与她家教家庭里的少爷佐洛斯基(Kazimierz u017borawski)相恋。这位英俊聪明,日后也成为著名数学家的小开,与玛丽家庭有亲缘关系。但佐洛斯基的家庭并瞧不上玛丽这家穷亲戚,对这段恋情强烈反 对。玛丽因此失去了许多。 直到最后收到 佐拉斯基的分手信,玛丽才收拾着破碎的心离开了祖国。“那段日子非常难挨,是我一生中最难过的时刻。惟一能让我回忆起来还堪告 慰的,是我依然高抬着头,光荣退出。”如今我们应该感谢这段不成功的恋情么?如果玛丽不曾离开波兰,不曾见到她后来的灵魂伴侣——皮埃尔.居里 (Pierre Curie),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也许不会是现在的模样。老师也是爱人 玛丽亚在索邦结识了另一名讲师,皮埃尔·居里,就是她后来的丈夫。1895年,她与任教于巴黎市工业物理和化学学院的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结婚,1897年秋长女伊伦(Irène)出生。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以沥青铀矿石为主,因为这种矿石的总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铀的放射性还要强。1898年,居里夫妇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逻辑的推断:沥青铀矿石中必定含有某种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远远大于铀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里夫人公布了这种新物质存在的设想。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 Curie,1867--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博士学位 居里夫人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居里夫妇不断地提炼沥青铀矿石中的放射成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po)和镭(lei)。因为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居里夫人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八年之后的1911年,居里夫人又因为成功分离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于众,这种作法有效地推动了放射学的发展。 居里夫人晚年跟丈夫生前的学生保罗·朗志万有一段韵事,这个事件在法国闹得风风雨雨。1911年巴黎新闻报在11月4日的标题《爱情故事:居里夫人与郎之万教授》,传言皮埃尔在世,郎之万和居里夫人有密切的来往。爱因斯坦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如果他们相爱,谁也管不着,他在1911年11月23日给居里夫人写了封信,以表安慰。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 居里夫 居里夫人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仅有的两个在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之后,她曾在1921年赴美国旅游并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居里夫人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于1934年7月4日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在此之后,她的大女儿伊伦·若里奥-居里(Irène Joliot-Curie)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Eve Curie)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写了《居里夫人传》。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居里夫人的头像曾出现在波兰和法国的货币和邮票上。化学元素锔(Cm, 96)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所命名的。居里夫人著有《我的信念》。勤奋好学 一、靠自己的勤奋学习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也是最聪明的一个。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2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熏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2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皮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发现镭 二、镭之光 1896年,法兰西共和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相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伦琴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三、金子—般的心灵 发现镭元素的居里夫妇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1]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还是在他们夫妇分离出第一批镭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放射线各种性质的研究。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镭学研究院 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她从16岁开始,成年累月地学习、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变那严格的生活方式。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早年她为了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里做佣人。在巴黎求学期间,为了节约灯油和取暧开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读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走。提取纯镭所需要的沥青铀矿,在当时是很昂贵的,他们从自己的生活费中一点一滴地节省,先后买了8、9吨,在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1932年,65岁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祖国,到法兰西共和国求学。但是她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小时候,她的祖国波兰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这是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 几十年来,居里夫人由于长期从事放射性物质的研究工作,加上恶劣的实验环境和对身体保护的不够严格,时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袭,使她的血液渐渐受到了破坏,患上白血病。她还患有肺病、眼病、胆病、肾病,甚至患过神经错乱症。在居里夫人看来,科学研究要比她本身的健康更重要。她曾为了能参加世界物理学大会,请求医生延期施行肾脏手术;她曾带病回国参加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惧,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息,由于恶性贫血、高烧不退,躺在床上的时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儿向她报告实验室里的工作情况,替她校对她写的《放射性》著作。居里夫人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她把她的一生完全献给了她所挚爱的科学事业。 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次著名奖项,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7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所有的著名人物里面,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居里夫人是女性的代表。 与朗之万 的不伦恋情 居里夫人人生里最大的争议,也许来自于与郎之万(PaulLangevin)的不伦恋情。郎 之万是皮埃尔生前的学生,也是一位出色的物理学家。传说 他与妻子感情冷淡,却深深迷上了依然美丽动人的玛丽。各种报纸将这段绯闻炒得沸沸扬扬,出于排外情绪,也因着“女性科学家小三”这种争议十足的噱头,原本 浪漫多情的法兰西民众容不得玛丽,将她描述为“波兰荡妇”。这段恋情不了了之。多年后,居里夫人的孙女嫁给了郎之万的孙子。 当绯闻逐渐被 遗忘在历史的角落里,如今留给世人可见的,是居里夫人凭其独立坚强的个性,无畏挫折地继续工作。她卓越的科学成就终究获世界瞩目,其无 私贡献的工作成果造福了许多人。她的技术用于治疗一战时受伤的士兵。甚至各种号称永葆青春,延年益寿的超能量“镭”产品,如今日的“纳米产品”一样,充斥 着大街小巷。在居里夫人的实验室里,她的女儿与女婿又因发现人工放射而获得1935年的诺贝尔奖。之后,许多科学家来到这里工作,尝试将居里夫人分离的镭 用以治疗皮肤癌与其他病症,也取得了许多成效。直至如今,居里研究所(InstitutCurie)依然是重要的癌症研究机构。 在波兰的华沙理工大学里,树起了玛丽的雕塑。已是著名数学教授的初恋情人佐洛斯基,曾无数次在这雕塑前静坐默念。多年后,华沙又建起了纪念玛丽的研究所与博物馆,以缅怀国家优秀的女儿。 1995年,玛丽与皮埃尔的遗体被送入象征法国最高荣誉的巴黎先贤祠。那位来自海外的穷困姑娘,成为了国家先贤祠中的唯一女性。她的品格被广为传颂。爱因斯坦曾说:居里夫人可能是唯一一个没有被名誉所毁的人。一生荣誉 居里夫人一生共获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编辑本段名人轶事淡泊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但她却毫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夫人呀,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的女儿海伦·郎之万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开车、骑马。 居里夫人和朋友们商量——这些朋友们都和她一样,是索尔本的教授;都和她一样,也是家长。在居里夫人的鼓动下,产生了一个教育合作计划——一些有大才大智的学者把他们的儿女聚在一起,实施新教育方法。居里夫人对人类教育界的极大贡献在于她联合一大批科学家(许多是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组成科学讲师团,向孩子们开放他们的实验室,亲自对他们的孩子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激发孩子们的科学兴趣,破除孩子们对科学的神秘感,培养孩子们的科学兴趣,鼓励孩子们树立远大的科学理想,坚定孩子们的科学意志,传授孩子们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实验诀窍,使孩子们在少年时代形成极高的智力潜力,使孩子们天生的天才遗传智力得以开发,居里夫人最终培养出了10多位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2]简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皮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居里夫人的年薪虽然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大方”。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一位赤足坐在房前石板上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品德教育 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 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不应该虚度一生”。 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 4.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尤使她们念念不忘的祖国。编辑本段居里夫人名言 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居里夫人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我以为人们在每一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们已经做了我能作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 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我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浏览、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人必需要有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 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实。 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 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 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我们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人类也需要富有理想的人。对于这种人说来,无私地发展一种事业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他们不可能去关心他们个人的物质利益。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我把你们的奖金当做荣誉的借款,它帮助我获得了初步的荣誉。借款理应归还,请把它再发给另一些贫寒而又立志争取更大荣誉的波兰青年。 荣誉使我变得越来越愚蠢。当然,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就是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往往与别人认为他是怎样很不相称。比如我,每每小声咕噜一下也变成了喇叭的独奏。 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找精神力量,这种理想主义使我们不骄傲,而能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达到高尚的境界。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需要理解的东西。 如果一个人把生活兴趣全部建立在爱情那样暴风雨般的感情冲动上,那是会令人失望的。 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我认为,你们必须从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求精神力量。在不使我们骄傲的情况下,这种理想主义可把我们的希望和幻想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人类也需要富有理想的人。对于这种人说来,无私地发展一种事业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他们不可能去关心他们个人的物质利益。 为公众的幸福工作的人,不论在哪个部门,都不能被国界所隔断,他们的劳动成果并不只属于一个国家,而是属于整个人类。 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找精神力量,这种理想主义使我们不骄傲,而能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达到高尚的境界。 那些很活泼而且很细心的蚕,那样自愿地、坚持地工作着,真正感动了我。我看着他们,觉得我和它们是同类,虽然在工作上我或许还不如它们组织得完密。我也是永远忍耐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我知道生命很短促而且很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么,知道别人的看法不同,而且不能保证我的努力自有道理,但仍旧如此很。我如此很,无疑地是有使我不得不如此做的原因,正如蚕不得不作茧。名利 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07个,却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她家做客,忽然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教女有方 居里夫人有两个女儿。“把握智力发展的年龄优势”是居里夫人开发孩子智力的重要“诀窍”。早在女儿不足周岁的时候,居里夫人就引导孩子进行幼儿智力体操训练,引导孩子广泛接触陌生人,去动物园观赏动物,让孩子学游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孩子稍大一些,她就教她们做一种带艺术色彩的智力体操,教她们唱儿歌、讲童话。再大一些,就让孩子进行智力训练,教她们识字、弹琴、搞手工制作等等,还教她们开车、骑马。 简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皮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皮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时,但她照样“大方”。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品德教育 1.培养她们节俭朴实、轻财的品德。她对女儿的爱,表现为一种有节制的爱,一种有理智的爱,她对女儿生活上严加管束,要求她们“俭以养志”,她教育女儿说:“贫困固然不方便,但过富也不一定是好事。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活。” 2.培养她们不空想、重实际的作风。 她告诫两个女儿:“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 3.培养她们勇敢、坚强、乐观、克服困难的品格。她常与子女共勉道:“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 4.教育她们必须热爱祖国。除了教她们波兰语,居里夫人还以自己致力于帮助祖国科学发展和波兰留学生的行动感染伊伦娜和艾芙,尤使她们念念不忘的祖国。

居里夫人的感人事迹简介

  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首都华沙,1891年随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在巴黎取得学位并从事科学研究,是巴黎和华沙“居里研究所”的创始人。    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之后又发现了元素镭,因此她和丈夫及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名叫玛丽亚,原籍波兰。她一生的伟大贡献在于和丈夫居里一起,在极其简陋、艰苦的条件下炼出了放射性物质——钋和镭。丈夫去世以后,她强忍悲痛,继续对镭和其他多种放射性元素进行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由于她在放射性现象方面成就显著。1903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的资料   1.居里夫人发现的第一种元素钋   钋(pō)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黑暗中会发光,是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而命名的,是目前最毒的物质之一。   2.居里夫人最著名的发现——镭   镭有剧毒,它能取代人体内的钙并在骨骼中浓集,慢性中毒可引起骨瘤和白血病。居里夫人最终就死于白血病。   3.中年被污为“波兰荡妇”   丈夫去世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调整,居里夫人与保罗·朗之万相恋,但保罗离婚失败,他妻子将居里夫人的情书公开,使得居里夫人陷入人生低谷。    居里夫人成就   1、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   2、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    对居里夫人的评价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科学院院长晓发尔:玛丽·居里,您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竭诚献身工作和为科学牺牲的伟大妇女,一个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中始终为分外的责任而工作的爱国者,我们向您致敬。您在这里,我们可以从您那儿得到精神上的益处,我们感谢您;有您在我们中间,我们感到自豪。您是第一个进入科学院的法国妇女,也是当之无愧。 c_kan();

居里夫人的资料

居里夫人是一位法国籍波兰科学家。她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了一系列新元素,包括镭和钋。此外她的放射原理以及放射同位素分离法都是非常有名的。1903年她和丈夫皮埃尔一起荣获诺贝尔奖。当时放射性元素的破坏作用还没有被发现,居里夫人在工作时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有时将装有放射性元素的试验管放在衣袋里,有时放在抽屉里,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居里夫人最终在1934年7月4日死于恶性贫血。

居里夫人的资料

  【简介】  常被称为玛丽·居里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生平】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2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评价】  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演讲:  “在像居里夫人这样一位崇高人物结束她的一生的时候,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做出的贡献。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许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  “我幸运地同居里夫人有20年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我对她的人格的伟大愈来愈感到钦佩。她的坚强,她的意志的纯洁,她的律己之严,她的客观,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断—所有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她在任何时候都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的公仆,她的极端谦虚,永远不给自满留下任何余地。由于社会的严酷和不公平,她的心情总是抑郁的。这就使得她具有那严肃的外貌,很容易使那些不接近她的人发生误解—这是一种无法用任何艺术气质来解脱的少见的严肃性。一旦她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她就毫不妥协地并且极端顽强地坚持走下去。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科学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象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  【居里夫人故事】  故事之一:简朴生活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的,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从191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难怪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死都“像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村子里一座渔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  【名言】  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 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我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  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浏览、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没有人生令人担心。它是唯一可以理解。. (Marie Curie)  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需要理解的东西。  人必得要有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  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实。  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  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  【年表】  1867年11月7日  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布罗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幼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玛丽亚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  当时波兰处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统治下。  1868年 一岁  父亲斯可罗多夫斯基任诺佛立普基公立中学副督学。母亲体弱,患肺病,不得已辞去女校校长职。  全家搬离费瑞达路那座住了八年的屋子。  1873年 六岁  父亲被俄国当局降职降薪。为了补贴家用,在家收寄宿生,辅导学业。最初只有两三人,后增至十人。  玛丽亚进私立寄宿学校,校长是西科尔斯卡女士。  1879—1878年 九岁一十一岁  大姐(1876年)因患斑疹伤寒,母亲(1878)因长期患肺病先后不治去世。  1881年 十四岁  离开寄宿学校,转入俄国管理的公立中学校。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亚历山大三世(1844—1894)即位。  1882年 十五岁  法国青年学者比埃尔·居里(1859年5月15日生,时年二十三岁)受聘于巴黎市理化学校,任物理实验室主任。  他与胞兄雅克·居里共同发明居里静电计。  1883年 十六岁  6月:中学毕业。公立中学校方,特别是德文教师巴斯特·麦丁、学监梅叶女士顽固地执行俄国当局的民族压迫政策。  毕业后去波兰南部乡间亲戚处度假。有时与少年伙伴越境去加里西亚丛山中游玩,借以大声说波兰语,放声唱波兰歌。  1884年 十七岁  9月:回华沙。在城内担任家庭教师。  参加波兰爱国青年定期秘密聚会的“流动大学”,听课,做科学实验,并担任扫盲工作。  1886年 十九岁  1月:到普罗克、斯茨初基、索波特担任家庭教师。为资助二姐布罗妮施拉娃前往巴黎深造(华沙的大学不收女生),并为自己升学积攒费用。  1891年 二十四岁  9月:赴巴黎求学。  11月:进入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1893年 二十六岁  7月:通过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  从华沙方面获得“亚历山大奖学金”六百卢布,解决了她的经济困难,得以继续在法国深造。  比埃尔·居里发明不用砝码的精确天平——居里天平。  10月: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克尔文勋爵,1824—1907)渡海访问居里。  1894年 二十七岁  接受国家工业促进委员会有报酬的研究钢铁磁性的任务,以补充学习费用的不足。  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比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  7月:通过数学学士学位考试。  收到比埃尔·居里的论文《论物理现象中的对称原理:电场和磁场的对称性原理》。  比埃尔·居里发现顺磁质的磁化率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初称居里定律。后在1907年经法国物理学家韦斯进一步研究,予以精0确化,命名为居里一韦斯定律,方程:X=C/(T-Q)铁磁物质的转变温度称为居里点(Q),达到此温度,失去铁磁性,呈顺磁性。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即位。  1895年 二十八岁  3月:比埃尔·居里(三十六岁)通过博士学位考试,论文题目是:《在各种温度下物质的磁性》。旋任理化学教教授。  4月: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读于科学院。  7月26日:玛丽与比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  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  12月: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发现X射线,提出《关于一种新射线的初步报告》等三篇研究报告。此射线按惯例称为“伦琴射线”,但后来通称X射线。  1896年 二十九岁  3月:法国物理学家柏克勒尔(1852—1908)研究铀盐,发现铀的放射性,时称柏克勒尔射线。  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  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比埃尔(室主任)共事。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去世。  1897年 三十岁  论文:《回火钢的磁化作用》。  9月12日:长女伊雷娜·居里出生。  居里的母亲去世。  1898年 三十一岁  发现钍的放射性:上年末或本年初德国化学家施密特(1865—1949)也独立作出发现。  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  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  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  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  1899年 三十二岁  经过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维也纳大学地质学教授绪斯(1831—1914)建议,由维也纳科学院交涉,得到奥地利政府馈赠,从所属捷克圣约阿希姆斯塔尔矿领到沥青铀矿残渣一吨,供提炼纯镭之用。  论文三篇:《感应放射性研究》(合作者:德比尔纳)、《镭射性的化学作用》、《在放射性作用中同时引起的电荷》。  居里夫人研究镭时,发现在射线作用下空气有臭氧生成,并注意到射线使玻璃和瓷器赋色,这就导致辐射化学的建立,研究辐射所引起的化学反应。  把镭分给卢瑟福、柏克勒尔、维拉得(1860—1934)、保尔生等科学界、医学界人士使用。  10月:比埃尔的学生、化学家德比尔纳(1874—1949)用氢氧化铵与稀土元素共同沉淀分离出沥青铀矿中所含第三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锕(Actinitum)。他后来参加提炼纯镭工作。  原子物理学家卢瑟福(1871—1937)发现他所说的镭射气、钍射气,即放射性惰性气体氡(Radon)。不久德国的唐恩(1848—?)也于1900年发现了镭射气。卢瑟福据放射性辐的贯穿本领区分α射线、β射线及γ射线。  德国物理学家埃尔斯特(1854—1920)和盖特尔(1855—1923)发现发射粒子的衰变定律。  法籍犹太军官德雷福斯(1859—1935)蒙冤,作家左拉(1840—1902)发表《我控诉》要求无罪释放。比埃尔·居里参加上述斗争,主持正义,抗议政府的错判。  1900年 三十三岁  3月:比埃尔在综合工艺学校得到导师职务。  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  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  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  10月:经彭加勒(1854—1912)推荐,比埃尔到索尔本大学为医科学生开设的物理、化学、博物学讲座(P.C.N.)任教。  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  1901年 三十四岁  居里夫妇的论文《论放射性元素》。  比埃尔·居里与德比尔纳的论文《论镭盐引起的感应放射性》。比埃尔·居里与柏克勒尔的论文《镭射线的生理作用》。  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开始按照诺贝尔遗嘱办理奖金颁发事宜,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于1901年首次获物理学奖。  1902年 三十五岁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镭RaCl2,测得镭原子量为225,后来得到的精确数为226。  玛丽的论文《论镭的原子量》。  比埃尔的论文《论时间的绝对计算》。  比埃尔的学生(1888年)郎之万(1872—1946)到老师手下工作,从事磁学研究,直到1904年转往法兰西科学院。  德国化学家麦克华特独立发现类碲,后来弄清即为钋。  俄国化学家门捷耶夫(1834—1907)来实验室参观访问,共同探讨放射性问罪。  1903年 三十六岁  6月:玛丽向索尔本大学提出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  比埃尔的论文《论感应放射性及镭射气》。比埃尔与拉伯德的论文《论镭盐自动释放的热量》,他们注意到镭的化合物不断发热,每克镭每小时发热一百卡。  10月10日:我国作家鲁迅以笔名自树在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第八期上首次发表介绍镭的文章《说》。文中把居里夫人译作“古篱夫人”。是镭的旧译。  12月: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把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亨利·柏克勒尔和居里夫妇,以奖励前者发现天然放射性,后者对天然镭放射现象所进行的研究。  1904年 三十七岁  1月:《镭》杂志创刊,主编:丹讷(1872—1935)。丹讷于1901年就在比埃尔指导下进行研究。  比埃尔和生物学家布沙尔(1837—1915)(巴尔塔沙尔)的论文《镭射气的生理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后来导致发明居里疗法,即镭疗法。  比埃尔和拉伯德的论文《论温泉所发气体的放射性》。  夏季:比埃尔风湿症发作,无法赴瑞典领奖。稍后,瑞典方面把诺贝尔奖状、奖章、奖金(折合七万法郎)交法国公使转交。  10月:比埃尔蒙索尔本大学校长李亚尔推荐,受聘为该校理学院新设物理学讲座正式教授。  11月:玛丽任索尔本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室主任。  12月:次女艾芙·居里出生。  1905年 三十八岁  6月:居里夫妇前往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履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须亲自前往领奖并做学术讲演的规定。  7月:比埃尔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1906年 三十九岁  4月19日:比埃尔被运货马车辗压致死,享年四十七岁。  玛丽谢绝教育部提出以故居里教授遗孀身份领取国家怃恤金办法。  5月:受聘于索尔本大学理学院,接替比埃尔讲授物理学课程,年薪一万法郎。11月开讲,讲题为:电与导电材料关系的现代理论。  7月10日:郎之万《居里先生著作简介》发表于《每月评论》。  1907年 四十岁  居里夫人设法接受五六个研究生。两年内接受美国卡内基奖学金三名研究名额。  提炼得纯氯化镭,并测得原子量为226。  和友人郎之万、佩韩(1870—1942)等合办儿童学习班,指导伊雷娜·居里、弗兰西·佩韩等科学家的子弟约八九人的学习,前后办两年。郎之万教数学,玛丽教物理,佩韩教化学,亨利·穆敦教博物,佩韩夫人等教文史。  1908年 四十一岁  为《比埃尔·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业绩。该书由法国物理学会委托郎之万(和谢纳沃?)编辑,出版于巴黎。  晋升为教授。  1909年 四十二岁  德文论文《镭的原子量》发表于《放射性和电子学年刊》第三十八卷。  伊雷娜·居里入正规学校就读。  1910年 四十三岁  2月:比埃尔的父亲欧仁·居里大夫去世。  和德比尔纳合撰的论文《论钋》发表于《镭》杂志。  《论放射性》两卷出版。  提炼出纯镭元素,测定到各项物理化学性质,还测定氡(Radon)和若干其他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系统关系。  9月:参加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放射学会议。普朗克、爱因斯坦、卢瑟福、郎之万均出席。  发表《放射性系数表》。  受命制备21毫克金属镭,封存于小试管,存放于巴黎国际度量衡标准局。  1911年 四十四岁  1月:接受友人建议,竞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许多正派的科学家、公正的社会人士热烈支持,巴黎《求精报》于1月9日学院审查资格之日以头版显著版面发表玛丽·居里照片和手迹,表达了公众的热切愿望。终因院内顽固派及一些人的反对竟以一票之差落选。  10月:参加在布鲁寒尔举行的第二次索耳未量子学会议。  12月: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以本年度化学奖授予玛丽·居里,以奖励她发现镭、钋元素的化学性质,推进了化学研究。  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并做学术讲演。守寡的姊妹布罗妮施拉娃和长女作陪。  1912年 四十五岁  5月:接见波兰教授代表团。该团持波兰作家显克微支(1846—1916)函前来,居里夫人同意指导在华沙建立放射学实验室。  12月:因病住院疗养。  论文《放射性的测量和镭的标准》发表于《物理学杂志》第二期。  前往法国西端布列塔尼半岛。  1913年 四十六岁  夏季:接受肾手术后,应英国友人艾尔敦夫人之邀,前往英国休养。  参加不列颠学会在伯明翰举行的会议。会见卢瑟福。卢瑟福1910年在布鲁塞尔会议上见到居里夫人后,在家信中提到居里夫人“她脸色苍白,疲劳过度,看上去比她的年龄老得多,工作太劳累,身体很虚弱,总之,看了她的样子真叫人难过”。  论文《放射性物体的照射》发表。  前往华沙为放射学实验室落成揭幕。  1914年 四十七岁  7月:由巴斯德研究院院长罗医师建议而设立的镭学研究所,其生物学和居里疗法实验室,即居里楼落成。居里夫人担任研究院理事会理事。  论文《放射性元素及其分类》发表于《每月评论》。  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把价值高昂的实验用镭一克(时值一百万法郎,十五万美元)密封入五十磅重铅罐,秘存一银行保险库,以免战乱失落。  接受法国妇协(即法国红十字会)委派,负责放射部工作,指导各地X射线照相工作,配合战地救护。  1915年 四十八岁  从索尔本大学物理学实验室迁入镭学研究院放射学实验室。  奔波于国内外各地,指导十八个战地医服务队。  1916年 四十九岁  在镭学研究院为卫生员开设辐射学速成课,教医生学会寻找人体中异物(例如:弹片)位置的新法,受协约国军方赞许。  接受伊雷娜(十九岁)、马施·克莱因(后来的比埃尔·韦斯夫人)等为助手。  1917年 五十岁  5月:和郎之万、佩韩等会见英国友人卢瑟福、布里奇(皇家海军中校)等,后者代表英国政府参加英法联合委员会,经法转赴美国商讨三国军事科学协作方案。  美国参战。  1918年 五十一岁  向军需部放射物资委员会报告放射性元素及其原理和应用问题。  前往意大利北部视察放射性物资资源。  伊雷娜·居里担任委任助手。  继续为军队训练X光照相技术人员,包括为参战美军军医开办训练班。  11月:大战结束,协约国获胜。  波兰恢复独立。  1919年 五十二岁  重返镭学研究院,指导实验室工作。  再度接受各国选送来要求培养,各地私人团体以及个人请求指导的研究人员。  自本年起至她去世,这个实验室总共提出报告483份,论文34篇,她亲自参加31项研究。  1920年 五十三岁  居里基金会由法国财阀亨利·德·洛特柴尔德子爵倡议建立。本年开始拨款支持镭学研究院。  5月:美国纽约妇女杂志《描述者》总编辑麦隆内夫人(?—1943)采访居里夫人。回国后即发动美国妇女和人民捐款协助居里夫人解决实验研究缺乏镭的困难问题。  1921年 五十四岁  根据战时笔记整理,写成《放射学和战争》,出版于巴黎。  3月8日:接见我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出国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请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学讲学。答称:“此次不能往,当于将来之暑假中谋之”。终未成行。  5月:母女三人渡海赴美,去接受美国玛丽·居里镭基金募捐委员会“玛丽·居里委员会”所赠送的镭一克(时价美元十万)。赠送仪式于20日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美国总统哈定主持。  到费城,接受新钍五厘克;她则以自己最初使用的压电石英计赠美国哲学会。  论文《论同位素学和同位元素》出版于巴黎。  1922年 五十五岁  2月: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  5月: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秘书长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根据国际理事会的决定发出的邀请,参加上年设立的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初任委员,后当选为副主席。为此,经常去日内瓦出席会议。  1923年 五十六岁  7月:患白内障,接受眼科手术,未痊愈,后于1924年,1930年,又接受三次手术。  为《英国百科全书》撰写词目。  撰写《比埃尔·居里传》(110页,1924年出版)。  应麦隆内夫人之请,写生平概要。  1924年 五十七岁  索尔本大学举行纪念会庆祝发现镭25周年。  3月:德比尔纳发表《纪念发现镭25周年》于《化学和工业》。  法国政府、议会赠予居里夫人四万法郎。  岁末:接受郎之万所介绍的学生弗里德里克·约里奥(1900—1958)参加实验室工作,做研究助手。他本在普瓦泰炮兵学校,以少尉衔参加奥伯维耶工程。  1925年 五十八岁  回华沙,为镭学研究院奠基,担任名誉主任。  我国翻译家王维克在巴黎大学读书时,听过居里夫人讲课。  1926年 五十九岁  10月:长女伊雷娜·居里和弗里德里克·约里奥结婚。婚后,约里奥兼用岳家姓氏,采取复姓:约里奥-居里。  居里夫人的波兰论文《钋的化学性质》发表于华沙。  1927年 六十岁  在布鲁塞尔参加第五次索耳未会议,对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1892—1962)的报告提出补充意见,意见收于下年《电子和光子》卷。  镭学研究院工作人员因经常受到放射物质辐影响,出现胃疼、脱发(例如科泰尔夫人),双手灼伤(例如居里夫人)等严重情况,引起注意。开始采取防护措施。  1928年 六十一岁  约里奥-居里夫妇第一篇论文在科学院报告书上发表。  1929 六十二岁  去美国,代表华沙镭学研究院接受美国人民馈赠的又一克镭,总统胡佛主持赠送仪式。  母女的论文《镭的衰变》。  秋季:接受我国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毕业生施士元到实验室研究锕系元素钋的放射化学性质。  我国物理学界直接受到居里夫人指导的还有郑大章(1906—1944),郑回国后参加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工作。  艾芙·居里的《战时访问记》记述她在我国抗战后方访问时,谈到居里夫人很尊重、关切中国学生。  1930年 六十三岁  向法国政府申请特别研究补助费,得到50万法郎。  约里奥-居里提出博士论文《钋的电化学》。  居里夫人的论文《论锕》。  我国留学生郑大章写的《彼得·居里之生平及其供献》,在巴黎大学中国理科同学会杂志发表。  1931年 六十四岁  前往华沙,主持镭学研究院开幕典礼。  这个时期,巴黎镭学研究院约有研究人员二三十人,有镭1.5克,钋200毫居里。  冬季:郎之万访问我国,到北平、杭州,受到物理学、化学界欢迎。  1932年 六十五岁  向国际电学会提出论文《放射性物体三种射线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8月:中国物理学会成立,郎之万为名誉会员。  12月:和佩韩、德比尔纳主持施士元的论文答辩。施1979年发表《回忆居里夫人》于光明日报,文中有答辩时情景照片。  1933年 六十六岁  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参加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会议,当选为主席,呼吁各国保卫科学和文化。  10月下旬:和约里奥-居里夫妇-道前往布鲁塞尔加索耳未第七届物理学会议。  12月:患胆结石。  1934年 六十七岁  著作《放射性》(两卷)写成,下年出版。  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居里夫人指导下,发现人工放射性。居里夫人感到自己身心日渐衰竭,但眼见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进展,亲自培养的第二代取得成就,感到新慰。她预计女儿夫妇的成绩会得到诺贝尔奖金,果然她们于下年得奖。  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  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  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她的兄(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姊(布罗妮施拉娃·德卢斯卡)向墓穴洒上从波兰带来的泥土。  7月7日: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致电吊唁。  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所长严济慈撰文:“悼居里夫人”发表于《大公报·科学周刊》,并转载于中国科学社编《科学》月刊第十八卷第八期(1007—12页,1934年8月)。  德比尔纳继任居里实验室主任,直至1946年伊雷娜·约里奥-居里接任。  居里夫人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  她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说过“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居里夫人以她的无私打动了所有的人!  主要著作有《同位素及其组成》、《论放射性》、《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的研究》。  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资料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玛丽娅·斯可罗多夫斯卡娅,即著名的居里夫人,被誉为“镭的母亲”。她1867年11月7日诞生于俄国沙皇侵略者统治下的波兰首都华沙。父亲是华沙高等学校的物理学教授,使她从小就对科学实验发生了兴趣。 1891年,她到巴黎继续深造,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学业完成后,她本打算返回祖国为受奴役的波兰人民服务,但是,与法国年轻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的相识,改变了她的计划。1895年,她与皮埃尔结婚,1897年生了一个女儿,一个未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研究工作。自从伦琴发现 X射线之后,贝克勒尔在检查一种稀有矿物质“铀盐”时,又发现了一种“铀射线”,朋友们都叫它贝克勒尔射线。 贝克勒尔发现的射线,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兴趣,射线放射出来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居里夫人看到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还没有人对铀射线进行过深刻研究,于是决心闯进这个领域。 理化学校校长经过皮埃尔多次请求,才允许居里夫人使用一间潮湿的小屋作理化实验。在摄氏6度的室温里,她完全投入到铀盐的研究中去了。 居里夫人受过严格的高等化学教育,她在研究铀盐矿石时想到,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铀是惟一能发射射线的化学元素。她根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进行测定,结果很快发现另外一种钍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动发出射线,与铀射线相似,强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认识到,这种现象绝不只是铀的特性,必须给它起一个新名称。居里夫人提议叫它“放射性”,铀、钍等有这种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质,叫作“放射性元素”。 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矿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尔的帮助下,她连续几天测定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矿物。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 经过仔细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认,用这些沥青铀矿中铀和钍的含量,绝不能解释她观察到的放射性的强度。 这种反常的而且过强的放射性是哪里来的?只能有一种解释:这些沥青矿物中含有一种少量的比铀和钍的放射性作用强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试验中,已经检查过当时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居里夫人断定,这是一种人类还不知道的新元素,她要找到它! 居里夫人的发现吸引了皮埃尔的注意,居里夫妇一起向未知元素进军。在潮湿的工作室里,经过居里夫妇的合力攻关,1898年7月,他们宣布发现了这种新元素,它比纯铀放射性要强400倍。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波兰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又根据实验事实宣布,他们又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钋还强。他们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镭”。可是,当时谁也不能确认他们的发现,因为按化学界的传统,一个科学家在宣布他发现新元素的时候,必须拿到实物,并精确地测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报告中却没有针和镭的原子量,手头也没有镭的样品。 居里夫妇决定拿出实物来证明。当时,藏有钋和镭的沥青铀矿,是一种很昂贵的矿物,主要产在波希米亚的圣约阿希母斯塔尔矿,人们炼制这种矿物,从中提取制造彩色玻璃用的铀盐。对于生活十分清贫的居里夫妇来说,哪有钱来支付这件工作所必需的费用呢?他们的智慧补足了财力,他们预料,提出铀之后,矿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还存在,那么一定能从提炼铀盐后的矿物残渣中找到它们。经过无数次的周折,奥地利政府决定馈赠一吨废矿渣给居里夫妇,并答应若他们将来还需要大量的矿渣,可以在最优惠的条件下供应。 居里夫妇的实验室条件极差,夏天,因为顶棚是玻璃的,里面被太阳晒得像一个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冻僵了。居里夫妇克服了人们难以想像的困难,为了提炼镭,他们辛勤地奋斗着。居里夫人立即投入提取实验,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废矿渣放入冶炼锅熔化,连续几小时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材料,而后从中提取仅含百万分之一的微量物质。 他们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l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镭宣告诞生了! 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 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题,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巴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继镭的发现之后,另一些新的放射性元素如锕等也相继被发现。探讨放射性现象的规律以及放射性的本质成为科学界的首要研究课题。

居里夫人的简介 居里夫人的介绍

1、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2、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因再生障碍性恶性贫血逝世。

居里夫人的介绍、生平等

  常被称为玛丽·居里(Marie Curie)或居里夫人(1867~1934),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入先贤祠。她还是“居里学院”的创始人。  【生平】  [编辑本段]  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为玛妮雅·斯卡洛多斯卡(波兰文为Maerya Sklodowska),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的一个教师家庭。  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可、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  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雅·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一生的时候说:  “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证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够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象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1867年11月7日  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布罗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幼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玛丽亚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  当时波兰处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统治下。  1868年 一岁  父亲斯可罗多夫斯基任诺佛立普基公立中学副督学。母亲体弱,患肺病,不得已辞去女校校长职。  全家搬离费瑞达路那座住了八年的屋子。  1873年 六岁  父亲被俄国当局降职降薪。为了补贴家用,在家收寄宿生,辅导学业。最初只有两三人,后增至十人。  玛丽亚进私立寄宿学校,校长是西科尔斯卡女士。  1879—1878年 九岁一十一岁  大姐(1876年)因患斑疹伤寒,母亲(1878)因长期患肺病先后不治去世。  1881年 十四岁  离开寄宿学校,转入俄国管理的公立中学校。  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亚历山大三世(1844—1894)即位。  1882年 十五岁  法国青年学者比埃尔·居里(1859年5月15日生,时年二十三岁)受聘于巴黎市理化学校,任物理实验室主任。  他与胞兄雅克·居里共同发明居里静电计。  1883年 十六岁  6月:中学毕业。公立中学校方,特别是德文教师巴斯特·麦丁、学监梅叶女士顽固地执行俄国当局的民族压迫政策。  毕业后去波兰南部乡间亲戚处度假。有时与少年伙伴越境去加里西亚丛山中游玩,借以大声说波兰语,放声唱波兰歌。  1884年 十七岁  9月:回华沙。在城内担任家庭教师。  参加波兰爱国青年定期秘密聚会的“流动大学”,听课,做科学实验,并担任扫盲工作。  1886年 十九岁  1月:到普罗克、斯茨初基、索波特担任家庭教师。为资助二姐布罗妮施拉娃前往巴黎深造(华沙的大学不收女生),并为自己升学积攒费用。  1891年 二十四岁  9月:赴巴黎求学。  11月:进入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1893年 二十六岁  7月:通过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  从华沙方面获得“亚历山大奖学金”六百卢布,解决了她的经济困难,得以继续在法国深造。  比埃尔·居里发明不用砝码的精确天平——居里天平。  10月: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克尔文勋爵,1824—1907)渡海访问居里。  1894年 二十七岁  接受国家工业促进委员会有报酬的研究钢铁磁性的任务,以补充学习费用的不足。  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比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  7月:通过数学学士学位考试。  收到比埃尔·居里的论文《论物理现象中的对称原理:电场和磁场的对称性原理》。  比埃尔·居里发现顺磁质的磁化率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初称居里定律。后在1907年经法国物理学家韦斯进一步研究,予以精0确化,命名为居里一韦斯定律,方程:X=C/(T-Q)铁磁物质的转变温度称为居里点(Q),达到此温度,失去铁磁性,呈顺磁性。  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即位。  1895年 二十八岁  3月:比埃尔·居里(三十六岁)通过博士学位考试,论文题目是:《在各种温度下物质的磁性》。旋任理化学教教授。  4月: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读于科学院。  7月26日:玛丽与比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  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  12月: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德国物理学家伦琴(1845—1923)发现X射线,提出《关于一种新射线的初步报告》等三篇研究报告。此射线按惯例称为“伦琴射线”,但后来通称X射线。  1896年 二十九岁  3月:法国物理学家柏克勒尔(1852—1908)研究铀盐,发现铀的放射性,时称柏克勒尔射线。  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  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比埃尔(室主任)共事。  瑞典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去世。  1897年 三十岁  论文:《回火钢的磁化作用》。  9月12日:长女伊雷娜·居里出生。  居里的母亲去世。  1898年 三十一岁  发现钍的放射性:上年末或本年初德国化学家施密特(1865—1949)也独立作出发现。  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  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  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  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  1899年 三十二岁  经过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维也纳大学地质学教授绪斯(1831—1914)建议,由维也纳科学院交涉,得到奥地利政府馈赠,从所属捷克圣约阿希姆斯塔尔矿领到沥青铀矿残渣一吨,供提炼纯镭之用。  论文三篇:《感应放射性研究》(合作者:德比尔纳)、《镭射性的化学作用》、《在放射性作用中同时引起的电荷》。  居里夫人研究镭时,发现在射线作用下空气有臭氧生成,并注意到射线使玻璃和瓷器赋色,这就导致辐射化学的建立,研究辐射所引起的化学反应。  把镭分给卢瑟福、柏克勒尔、维拉得(1860—1934)、保尔生等科学界、医学界人士使用。  10月:比埃尔的学生、化学家德比尔纳(1874—1949)用氢氧化铵与稀土元素共同沉淀分离出沥青铀矿中所含第三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锕(Actinitum)。他后来参加提炼纯镭工作。  原子物理学家卢瑟福(1871—1937)发现他所说的镭射气、钍射气,即放射性惰性气体氡(Radon)。不久德国的唐恩(1848—?)也于1900年发现了镭射气。卢瑟福据放射性辐的贯穿本领区分α射线、β射线及γ射线。  德国物理学家埃尔斯特(1854—1920)和盖特尔(1855—1923)发现发射粒子的衰变定律。  法籍犹太军官德雷福斯(1859—1935)蒙冤,作家左拉(1840—1902)发表《我控诉》要求无罪释放。比埃尔·居里参加上述斗争,主持正义,抗议政府的错判。  1900年 三十三岁  3月:比埃尔在综合工艺学校得到导师职务。  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  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  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  10月:经彭加勒(1854—1912)推荐,比埃尔到索尔本大学为医科学生开设的物理、化学、博物学讲座(P.C.N.)任教。  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  1901年 三十四岁  居里夫妇的论文《论放射性元素》。  比埃尔·居里与德比尔纳的论文《论镭盐引起的感应放射性》。比埃尔·居里与柏克勒尔的论文《镭射线的生理作用》。  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开始按照诺贝尔遗嘱办理奖金颁发事宜,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于1901年首次获物理学奖。  1902年 三十五岁  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镭RaCl2,测得镭原子量为225,后来得到的精确数为226。  玛丽的论文《论镭的原子量》。  比埃尔的论文《论时间的绝对计算》。  比埃尔的学生(1888年)郎之万(1872—1946)到老师手下工作,从事磁学研究,直到1904年转往法兰西科学院。  德国化学家麦克华特独立发现类碲,后来弄清即为钋。  俄国化学家门捷耶夫(1834—1907)来实验室参观访问,共同探讨放射性问罪。  1903年 三十六岁  6月:玛丽向索尔本大学提出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  比埃尔的论文《论感应放射性及镭射气》。比埃尔与拉伯德的论文《论镭盐自动释放的热量》,他们注意到镭的化合物不断发热,每克镭每小时发热一百卡。  10月10日:我国作家鲁迅以笔名自树在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第八期上首次发表介绍镭的文章《说》。文中把居里夫人译作“古篱夫人”。是镭的旧译。  12月: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把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亨利·柏克勒尔和居里夫妇,以奖励前者发现天然放射性,后者对天然镭放射现象所进行的研究。  1904年 三十七岁  1月:《镭》杂志创刊,主编:丹讷(1872—1935)。丹讷于1901年就在比埃尔指导下进行研究。  比埃尔和生物学家布沙尔(1837—1915)(巴尔塔沙尔)的论文《镭射气的生理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后来导致发明居里疗法,即镭疗法。  比埃尔和拉伯德的论文《论温泉所发气体的放射性》。  夏季:比埃尔风湿症发作,无法赴瑞典领奖。稍后,瑞典方面把诺贝尔奖状、奖章、奖金(折合七万法郎)交法国公使转交。  10月:比埃尔蒙索尔本大学校长李亚尔推荐,受聘为该校理学院新设物理学讲座正式教授。  11月:玛丽任索尔本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室主任。  12月:次女艾芙·居里出生。  1905年 三十八岁  6月:居里夫妇前往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履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须亲自前往领奖并做学术讲演的规定。  7月:比埃尔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  1906年 三十九岁  4月19日:比埃尔被运货马车辗压致死,享年四十七岁。  玛丽谢绝教育部提出以故居里教授遗孀身份领取国家怃恤金办法。  5月:受聘于索尔本大学理学院,接替比埃尔讲授物理学课程,年薪一万法郎。11月开讲,讲题为:电与导电材料关系的现代理论。  7月10日:郎之万《居里先生著作简介》发表于《每月评论》。  1907年 四十岁  居里夫人设法接受五六个研究生。两年内接受美国卡内基奖学金三名研究名额。  提炼得纯氯化镭,并测得原子量为226。  和友人郎之万、佩韩(1870—1942)等合办儿童学习班,指导伊雷娜·居里、弗兰西·佩韩等科学家的子弟约八九人的学习,前后办两年。郎之万教数学,玛丽教物理,佩韩教化学,亨利·穆敦教博物,佩韩夫人等教文史。  1908年 四十一岁  为《比埃尔·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业绩。该书由法国物理学会委托郎之万(和谢纳沃?)编辑,出版于巴黎。  晋升为教授。  1909年 四十二岁  德文论文《镭的原子量》发表于《放射性和电子学年刊》第三十八卷。  伊雷娜·居里入正规学校就读。  1910年 四十三岁  2月:比埃尔的父亲欧仁·居里大夫去世。  和德比尔纳合撰的论文《论钋》发表于《镭》杂志。  《论放射性》两卷出版。  提炼出纯镭元素,测定到各项物理化学性质,还测定氡(Radon)和若干其他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系统关系。  9月:参加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放射学会议。普朗克、爱因斯坦、卢瑟福、郎之万均出席。  发表《放射性系数表》。  受命制备21毫克金属镭,封存于小试管,存放于巴黎国际度量衡标准局。  1911年 四十四岁  1月:接受友人建议,竞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许多正派的科学家、公正的社会人士热烈支持,巴黎《求精报》于1月9日学院审查资格之日以头版显著版面发表玛丽·居里照片和手迹,表达了公众的热切愿望。终因院内顽固派及一些人的反对竟以一票之差落选。  10月:参加在布鲁寒尔举行的第二次索耳未量子学会议。  12月: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以本年度化学奖授予玛丽·居里,以奖励她发现镭、钋元素的化学性质,推进了化学研究。  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并做学术讲演。守寡的姊妹布罗妮施拉娃和长女作陪。  1912年 四十五岁  5月:接见波兰教授代表团。该团持波兰作家显克微支(1846—1916)函前来,居里夫人同意指导在华沙建立放射学实验室。  12月:因病住院疗养。  论文《放射性的测量和镭的标准》发表于《物理学杂志》第二期。  前往法国西端布列塔尼半岛。  1913年 四十六岁  夏季:接受肾手术后,应英国友人艾尔敦夫人之邀,前往英国休养。  参加不列颠学会在伯明翰举行的会议。会见卢瑟福。卢瑟福1910年在布鲁塞尔会议上见到居里夫人后,在家信中提到居里夫人“她脸色苍白,疲劳过度,看上去比她的年龄老得多,工作太劳累,身体很虚弱,总之,看了她的样子真叫人难过”。  论文《放射性物体的照射》发表。  前往华沙为放射学实验室落成揭幕。  1914年 四十七岁  7月:由巴斯德研究院院长罗医师建议而设立的镭学研究所,其生物学和居里疗法实验室,即居里楼落成。居里夫人担任研究院理事会理事。  论文《放射性元素及其分类》发表于《每月评论》。  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把价值高昂的实验用镭一克(时值一百万法郎,十五万美元)密封入五十磅重铅罐,秘存一银行保险库,以免战乱失落。  接受法国妇协(即法国红十字会)委派,负责放射部工作,指导各地X射线照相工作,配合战地救护。  1915年 四十八岁  从索尔本大学物理学实验室迁入镭学研究院放射学实验室。  奔波于国内外各地,指导十八个战地医服务队。  1916年 四十九岁  在镭学研究院为卫生员开设辐射学速成课,教医生学会寻找人体中异物(例如:弹片)位置的新法,受协约国军方赞许。  接受伊雷娜(十九岁)、马施·克莱因(后来的比埃尔·韦斯夫人)等为助手。  1917年 五十岁  5月:和郎之万、佩韩等会见英国友人卢瑟福、布里奇(皇家海军中校)等,后者代表英国政府参加英法联合委员会,经法转赴美国商讨三国军事科学协作方案。  美国参战。  1918年 五十一岁  向军需部放射物资委员会报告放射性元素及其原理和应用问题。  前往意大利北部视察放射性物资资源。  伊雷娜·居里担任委任助手。  继续为军队训练X光照相技术人员,包括为参战美军军医开办训练班。  11月:大战结束,协约国获胜。  波兰恢复独立。  1919年 五十二岁  重返镭学研究院,指导实验室工作。  再度接受各国选送来要求培养,各地私人团体以及个人请求指导的研究人员。  自本年起至她去世,这个实验室总共提出报告483份,论文34篇,她亲自参加31项研究。  1920年 五十三岁  居里基金会由法国财阀亨利·德·洛特柴尔德子爵倡议建立。本年开始拨款支持镭学研究院。  5月:美国纽约妇女杂志《描述者》总编辑麦隆内夫人(?—1943)采访居里夫人。回国后即发动美国妇女和人民捐款协助居里夫人解决实验研究缺乏镭的困难问题。  1921年 五十四岁  根据战时笔记整理,写成《放射学和战争》,出版于巴黎。  3月8日:接见我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出国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请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学讲学。答称:“此次不能往,当于将来之暑假中谋之”。终未成行。  5月:母女三人渡海赴美,去接受美国玛丽·居里镭基金募捐委员会“玛丽·居里委员会”所赠送的镭一克(时价美元十万)。赠送仪式于20日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美国总统哈定主持。  到费城,接受新钍五厘克;她则以自己最初使用的压电石英计赠美国哲学会。  论文《论同位素学和同位元素》出版于巴黎。  1922年 五十五岁  2月: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  5月: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秘书长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根据国际理事会的决定发出的邀请,参加上年设立的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初任委员,后当选为副主席。为此,经常去日内瓦出席会议。  1923年 五十六岁  7月:患白内障,接受眼科手术,未痊愈,后于1924年,1930年,又接受三次手术。  为《英国百科全书》撰写词目。  撰写《比埃尔·居里传》(110页,1924年出版)。  应麦隆内夫人之请,写生平概要。  1924年 五十七岁  索尔本大学举行纪念会庆祝发现镭25周年。  3月:德比尔纳发表《纪念发现镭25周年》于《化学和工业》。  法国政府、议会赠予居里夫人四万法郎。  岁末:接受郎之万所介绍的学生弗里德里克·约里奥(1900—1958)参加实验室工作,做研究助手。他本在普瓦泰炮兵学校,以少尉衔参加奥伯维耶工程。  1925年 五十八岁  回华沙,为镭学研究院奠基,担任名誉主任。  我国翻译家王维克在巴黎大学读书时,听过居里夫人讲课。  1926年 五十九岁  10月:长女伊雷娜·居里和弗里德里克·约里奥结婚。婚后,约里奥兼用岳家姓氏,采取复姓:约里奥-居里。  居里夫人的波兰论文《钋的化学性质》发表于华沙。  1927年 六十岁  在布鲁塞尔参加第五次索耳未会议,对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1892—1962)的报告提出补充意见,意见收于下年《电子和光子》卷。  镭学研究院工作人员因经常受到放射物质辐影响,出现胃疼、脱发(例如科泰尔夫人),双手灼伤(例如居里夫人)等严重情况,引起注意。开始采取防护措施。  1928年 六十一岁  约里奥-居里夫妇第一篇论文在科学院报告书上发表。  1929 六十二岁  去美国,代表华沙镭学研究院接受美国人民馈赠的又一克镭,总统胡佛主持赠送仪式。  母女的论文《镭的衰变》。  秋季:接受我国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毕业生施士元到实验室研究锕系元素钋的放射化学性质。  我国物理学界直接受到居里夫人指导的还有郑大章(1906—1944),郑回国后参加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工作。  艾芙·居里的《战时访问记》记述她在我国抗战后方访问时,谈到居里夫人很尊重、关切中国学生。  1930年 六十三岁  向法国政府申请特别研究补助费,得到50万法郎。  约里奥-居里提出博士论文《钋的电化学》。  居里夫人的论文《论锕》。  我国留学生郑大章写的《彼得·居里之生平及其供献》,在巴黎大学中国理科同学会杂志发表。  1931年 六十四岁  前往华沙,主持镭学研究院开幕典礼。  这个时期,巴黎镭学研究院约有研究人员二三十人,有镭1.5克,钋200毫居里。  冬季:郎之万访问我国,到北平、杭州,受到物理学、化学界欢迎。  1932年 六十五岁  向国际电学会提出论文《放射性物体三种射线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8月:中国物理学会成立,郎之万为名誉会员。  12月:和佩韩、德比尔纳主持施士元的论文答辩。施1979年发表《回忆居里夫人》于光明日报,文中有答辩时情景照片。  1933年 六十六岁  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参加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会议,当选为主席,呼吁各国保卫科学和文化。  10月下旬:和约里奥-居里夫妇-道前往布鲁塞尔加索耳未第七届物理学会议。  12月:患胆结石。  1934年 六十七岁  著作《放射性》(两卷)写成,下年出版。  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居里夫人指导下,发现人工放射性。居里夫人感到自己身心日渐衰竭,但眼见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进展,亲自培养的第二代取得成就,感到欣慰。她预计女儿夫妇的成绩会得到诺贝尔奖金,果然她们于下年得奖。  6月:住进上萨瓦省桑塞罗谟疗养院。  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  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居里墓穴。她的兄(约瑟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姊(布罗妮施拉娃·德卢斯卡)向墓穴洒上从波兰带来的泥土。  7月7日:我国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致电吊唁。  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所长严济慈撰文:“悼居里夫人”发表于《大公报·科学周刊》,并转载于中国科学社编《科学》月刊第十八卷第八期(1007—12页,1934年8月)。  德比尔纳继任居里实验室主任,直至1946年伊雷娜·约里奥-居里接任。  居里夫人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  她一生拥有过三克镭,她说过“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居里夫人以她的无私打动了所有的人!  主要著作有《同位素及其组成》、《论放射性》、《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的研究》。  居里夫人小时候的故事  几十年前,波兰有个叫玛妮雅的小姑娘,学习非常专心。不管周围怎么吵闹,都分散不了她的注意力。  一次,玛妮雅在做功课,她姐姐和同学在她面前唱歌、跳舞、做游戏。玛妮雅就像没看见一样,在一旁专心地看书。  姐姐和同学想试探她一下。她们悄悄地在玛妮雅身后搭起几张凳子,只要玛妮雅一动,凳子就会倒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玛妮雅读完了一本书,凳子仍然竖在那儿。  从此姐姐和同学再也不逗她了,而且像玛妮雅一样专心读书,认真学习。  玛妮雅长大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的科学家。她就是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简介

玛丽•居里, 原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e Sklodowska Curie), 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是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伟大科学家。一次是诺贝尔化学奖,另一次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中文名: 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外文名: Maria Sklodowska-Curie别名: 居里夫人国籍: 法国出生地: 波兰华沙出生日期: 1867年11月7日 逝世日期: 1934年7月4日职业: 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毕业院校: 索邦大学主要成就: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玛丽•居里Maria Curie   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她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 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 她被人称为“镭的母亲”,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研究镭的过程中,她和她的丈夫用了3年零9个月才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的镭。但在其中年时期,丈夫不幸丧生在马车的车轮底下。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所以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中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她能说出世上每克镭的所在地,这是她最杰出的地方。1934年她因白血病逝世。直到她死后40年,在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镭射线在不断释放。

居里夫人的简介

居里夫人年谱1867年11月7日生于俄属波兰的华沙城。1881年(14岁)入华沙的公立女子中学求学。1883年(16岁)在女子中学毕业,得到金鸡奖章。1889年(22岁)离开斯池初基,在华沙城的方家当了一年的家庭老师。1893年(26岁)得巴黎大学得物理学学士。1894年(27岁)考得算学学士和彼埃*居里相识。1895年(28岁)于彼埃*居里结婚。1897年(29岁)长女绮瑞娜诞生。1897年(30岁)柏克瑞发现镭射线,居里夫人开始研究放射性。1899年(32岁)夫妇俩开始提取纯镭射盐。1902年(35岁)纯镭盐出世。父亲斯先生在华沙逝世。公开镭得提炼手续,放弃专利权。1903年(39岁)是年4月中旬,居里先生惨遭车祸不幸逝世。居里夫人继续任其职,在巴黎大学授课。1906年(44岁)得到若贝尔化学奖金。1919年(52岁)波兰复国,定都华沙、1925年(58岁)华沙镭学研究奠基,返国参加。1930年(63岁)眼疾最后一次割治,幸或痊愈。1934年(67岁)7月4日病故于桑色勒茅疗养院。

我需要居里夫人的资料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克洛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一生的时候说:“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正面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够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居里夫妇年表(1867—1934)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布罗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幼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1868年 一岁父亲斯可罗多夫斯基任诺佛立普基公立中学副督学。母亲体弱,患肺病,不得已辞去女校校长职。全家搬离费瑞达路那座住了八年的屋子。1873年 六岁父亲被俄国当局降职降薪。为了补贴家用,在家收寄宿生,辅导学业。最初只有两三人,后增至十人。玛丽亚进私立寄宿学校1879—1878年 九岁一十一岁大姐(1876年)因患斑疹伤寒,母亲(1878)因长期患肺病先后不治去世。1881年 十四岁离开寄宿学校,转入俄国管理的公立中学校。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亚历山大三世(1844—1894)即位。1882年 十五岁法国青年学者比埃尔·居里(1859年5月15日生,时年二十三岁)受聘于巴黎市理化学校,任物理实验室主任。他与胞兄雅克·居里共同发明居里静电计。1883年 十六岁6月:中学毕业。公立中学校方,特别是德文教师巴斯特·麦丁、学监梅叶女士顽固地执行俄国当局的民族压迫政策。1884年 十七岁9月:回华沙。在城内担任家庭教师。1886年 十九岁1月:到普罗克、斯茨初基、索波特担任家庭教师。为资助二姐布罗妮施拉娃前往巴黎深造(华沙的大学不收女生),并为自己升学积攒费用。1891年 二十四岁9月:赴巴黎求学。11月:进入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893年 二十六岁7月:通过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从华沙方面获得“亚历山大奖学金”六百卢布,解决了她的经济困难,得以继续在法国深造。比埃尔·居里发明不用砝码的精确天平——居里天平。10月: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克尔文勋爵,1824—1907)渡海访问居里。1894年 二十七岁接受国家工业促进委员会有报酬的研究钢铁磁性的任务,以补充学习费用的不足。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比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7月:通过数学学士学位考试。收到比埃尔·居里的论文《论物理现象中的对称原理:电场和磁场的对称性原理》。比埃尔·居里发现顺磁质的磁化率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初称居里定律。后在1907年经法国物理学家韦斯进一步研究,予以精0确化,命名为居里一韦斯定律,方程:X=C/(T-Q)铁磁物质的转变温度称为居里点(Q),达到此温度,失去铁磁性,呈顺磁性。1895年 二十八岁3月:比埃尔·居里(三十六岁)通过博士学位考试,论文题目是:《在各种温度下物质的磁性》。旋任理化学教教授。4月: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读于科学院。7月26日:玛丽与比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12月: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德国物理学家论琴(1845—1923)发现X射线,提出《关于一种新射线的初步报告》等三篇研究报告。此射线按惯例称为“伦琴射线”,但后来通称X射线。1896年 二十九岁3月:法国物理学家柏克勒尔(1852—1908)研究铀盐,发现铀的放射性,时称柏克勒尔射线。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比埃尔(室主任)共事。瑞典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去世。1897年 三十岁论文:《回火钢的磁化作用》。9月12日:长安伊雷娜·居里出生。居里的母亲去世。1898年 三十一岁发现钍的放射性:上年末或本年初德国化学家施密特(1865—1949)也独立作出发现。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1899年 三十二岁经过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维也纳大学地质学教授绪斯(1831—1914)建议,由维也纳科学院交涉,得到奥地利政府馈赠,从所属捷克圣约阿希姆斯塔尔矿领到沥青铀矿残渣一吨,供提炼纯镭之用。论文三篇:《感应放射性研究》(合作者:德比尔纳)、《镭射性的化学作用》、《在放射性作用中同时引起的电荷》。居里夫人研究镭时,发现在射线作用下空气有臭氧生成,并注意到射线使玻璃和瓷器赋色,这就导致辐射化学的建立,研究辐射所引起的化学反应。把镭分给卢瑟福、柏克勒尔、维拉得(1860—1934)、保尔生等科学界、医学界人士使用。10月:比埃尔的学生、化学家德比尔纳(1874—1949)用氢氧化铵与稀土元素共同沉淀分离出沥青铀矿中所含第三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锕(Actinitum)。他后来参加提炼纯镭工作。原子物理学家卢瑟福(1871—1937)发现他所说的镭射气、钍射气,即放射性惰性气体氡(Radon)。不久德国的唐恩(1848—?)也于1900年发现了镭射气。卢瑟福据放射性辐的贯穿本领区分α射线、β射线及γ射线。德国物理学家埃尔斯特(1854—1920)和盖特尔(1855—1923)发现发射粒子的衰变定律。法籍犹太军官德雷福斯(1859—1935)蒙冤,作家左拉(1840—1902)发表《我控诉》要求无罪释放。比埃尔·居里参加上述斗争,主持正义,抗议政府的错判。1900年 三十三岁3月:比埃尔在综合工艺学校得到导师职务。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10月:经彭加勒(1854—1912)推荐,比埃尔到索尔本大学为医科学生开设的物理、化学、博物学讲座(P.C.N.)任教。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1901年 三十四岁居里夫妇的论文《论放射性元素》。比埃尔·居里与德比尔纳的论文《论镭盐引起的感应放射性》。比埃尔·居里与柏克勒尔的论文《镭射线的生理作用》。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开始按照诺贝尔遗嘱办理奖金颁发事宜,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于1901年首次获物理学奖。1902年 三十五岁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镭RaCl2,测得镭原子量为225,后来得到的精确数为226。玛丽的论文《论镭的原子量》。比埃尔的论文《论时间的绝对计算》。比埃尔的学生(1888年)郎之万(1872—1946)到老师手下工作,从事磁学研究,直到1904年转往法兰西科学院。德国化学家麦克华特独立发现类碲,后来弄清即为钋。俄国化学家门捷耶夫(1834—1907)来实验室参观访问,共同探讨放射性问罪。1903年 三十六岁6月:玛丽向索尔本大学提出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比埃尔的论文《论感应放射性及镭射气》。比埃尔与拉伯德的论文《论镭盐自动释放的热量》,他们注意到镭的化合物不断发热,每克镭每小时发热一百卡。10月10日:我国作家鲁迅以笔名自树在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第八期上首次发表介绍镭的文章《说》。文中把居里夫人译作“古篱夫人”。是镭的旧译。12月: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把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亨利·柏克勒尔和居里夫妇,以奖励前者发现天然放射性,后者对天然镭放射现象所进行的研究。1904年 三十七岁1月:《镭》杂志创刊,主编:丹讷(1872—1935)。丹讷于1901年就在比埃尔指导下进行研究。比埃尔和生物学家布沙尔(1837—1915)(巴尔塔沙尔)的论文《镭射气的生理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后来导致发明居里疗法,即镭疗法。比埃尔和拉伯德的论文《论温泉所发气体的放射性》。夏季:比埃尔风湿症发作,无法赴瑞典领奖。稍后,瑞典方面把诺贝尔奖状、奖章、奖金(折合七万法郎)交法国公使转交。10月:比埃尔蒙索尔本大学校长李亚尔推荐,受聘为该校理学院新设物理学讲座正式教授。11月:玛丽任索尔本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室主任。12月:次女艾芙·居里出生。1905年 三十八岁6月:居里夫妇前往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履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须亲自前往领奖并做学术讲演的规定。7月:比埃尔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906年 三十九岁4月19日:比埃尔罹车祸,被运货马车辗压致死,享年四十七岁。玛丽谢绝教育部提出以故居里教授遗孀身份领取国家怃恤金办法。5月:受聘于索尔本大学理学院,接替比埃尔讲授物理学课程,年薪一万法郎。11月开讲,讲题为:电与导电材料关系的现代理论。7月10日:郎之万《居里先生著作简介》发表于《每月评论》。1907年 四十岁居里夫人设法接受五六个研究生。两年内接受美国卡内基奖学金三名研究名额。提炼得纯氯化镭,并测得原子量为226。和友人郎之万、佩韩(1870—1942)等合办儿童学习班,指导伊雷娜·居里、弗兰西·佩韩等科学家的子弟约八九人的学习,前后办两年。郎之万教数学,玛丽教物理,佩韩教化学,亨利·穆敦教博物,佩韩夫人等教文史。1908年 四十一岁为《比埃尔·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业绩。该书由法国物理学会委托郎之万(和谢纳沃?)编辑,出版于巴黎。晋升为教授。1909年 四十二岁德文论文《镭的原子量》发表于《放射性和电子学年刊》第三十八卷。伊雷娜·居里入正规学校就读。1910年 四十三岁2月:比埃尔的父亲欧仁·居里大夫去世。和德比尔纳合撰的论文《论钋》发表于《镭》杂志。《论放射性》两卷出版。提炼出纯镭元素,测定到各项物理化学性质,还测定氡(Radon)和若干其他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系统关系。9月:参加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放射学会议。普郎克、爱因斯坦、卢瑟福、郎之万均出席。发表《放射性系数表》。受命制备21毫克金属镭,封存于小试管,存放于巴黎国际度量衡标准局。1911年 四十四岁1月:接受友人建议,竞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许多正派的科学家、公正的社会人士热烈支持,巴黎《求精报》于1月9日学院审查资格之日以头版显著版面发表玛丽·居里照片和手迹,表达了公众的热切愿望。终因院内顽固派及一些人的反对竟以一票之差落选。10月:参加在布鲁寒尔举行的第二次索耳未量子学会议。12月: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以本年度化学奖授予玛丽·居里,以奖励她发现镭、钋元素的化学性质,推进了化学研究。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奖,并做学术讲演。守寡的姊妹布罗妮施拉娃和长女作陪。1912年 四十五岁5月:接见波兰教授代表团。该团持波兰作家显克微支(1846—1916)函前来,居里夫人同意指导在华沙建立放射学实验室。12月:因病住院疗养。论文《放射性的测量和镭的标准》发表于《物理学杂志》第二期。前往法国西端布列塔尼半岛拉尼翁和圣1913年 四十六岁夏季:接受肾手术后,应英国友人艾尔敦夫人之邀,前往英国休养。参加不列颠学会在伯明翰举行的会议。会见卢瑟福。卢瑟福1910年在布鲁塞尔会议上见到居里夫人后,在家信中提到居里夫人“她脸色苍白,疲劳过度,看上去比她的年龄老得多,工作太劳累,身体很虚弱,总之,看了她的样子真叫人难过”。论文《放射性物体的照射》发表。前往华沙为放射学实验室落成揭幕。1914年 四十七岁7月:由巴斯德研究院院长罗医师建议而设立的镭学研究所,其生物学和居里疗法实验室,即居里楼落成。居里夫人担任研究院理事会理事。论文《放射性元素及其分类》发表于《每月评论》。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把价值高昂的实验用镭一克(时值一百万法郎,十五万美元)密封入五十磅重铅罐,秘存一银行保险库,以免战乱失落。接受法国妇协(即法国红十字会)委派,负责放射部工作,指导各地X射线照相工作,配合战地救护。1915年 四十八岁从索尔本大学物理学实验室迁入镭学研究院放射学实验室。奔波于国内外各地,指导十八个战地医服务队。1916年 四十九岁在镭学研究院为卫生员开设辐射学速成课,教医生学会寻找人体中异物(例如:弹片)位置的新法,受协约国军方赞许。接受伊雷娜(十九岁)、马施·克莱因(后来的比埃尔·韦斯夫人)等为助手。1917年 五十岁5月:和郎之万、佩韩等会见英国友人卢瑟福、布里奇(皇家海军中校)等,后者代表英国政府参加英法联合委员会,经法转赴美国商讨三国军事科学协作方案。美国参战。1918年 五十一岁向军需部放射物资委员会报告放射性元素及其原理和应用问题。前往意大利北部视察放射性物资资源。伊雷娜·居里担任委任助手(pr閜arateur d闸间ue)。继续为军队训练X光照相技术人员,包括为参战美军军医开办训练班。11月:大战结束,协约国获胜。波兰恢复独立。1919年 五十二岁重返镭学研究院,指导实验室工作。再度接受各国选送来要求培养,各地私人团体以及个人请求指导的研究人员。自本年起至她去世,这个实验室总共提出报告483份,论文34篇,她亲自参加31项研究。1920年 五十三岁居里基金会由法国财阀亨利·德·洛特柴尔德子爵倡议建立。本年开始拨款支持镭学研究院。5月:美国纽约妇女杂志《描述者》总编辑麦隆内夫人(?—1943)采访居里夫人。回国后即发动美国妇女和人民捐款协助居里夫人解决实验研究缺乏镭的困难问题。1921年 五十四岁根据战时笔记整理,写成《放射学和战争》,出版于巴黎。3月8日:接见我国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蔡出国考察途中抵巴黎,邀请居里夫人到北京大学讲学。答称:“此次不能往,当于将来之暑假中谋之”。终未成行。5月:母女三人渡海赴美,去接受美国玛丽·居里镭基金募捐委员会“玛丽·居里委员会”所赠送的镭一克(时价美元十万)。赠送仪式于20日在华盛顿白宫举行,美国总统哈定主持。到费城,接受新钍(m閟othorium)五厘克;她则以自己最初使用的压电石英计赠美国哲学会。论文《论同位素学和同位元素》出版于巴黎。1922年 五十五岁2月:当选为巴黎医学科学院院士。5月: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世界国家组织国联秘书长埃里克·德拉蒙德爵士根据国际理事会的决定发出的邀请,参加上年设立的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初任委员,后当选为副主席。为此,经常去日内瓦出席会议。1923年 五十六岁7月:患白内障,接受眼科手术,未痊愈,后于1924年,1930年,又接受三次手术。为《英国百科全书》撰写词目。撰写《比埃尔·居里传》(110页,1924年出版)。应麦隆内夫人之请,写生平概要。1924年 五十七岁索尔本大学举行纪念会庆祝发现镭25周年。3月:德比尔纳发表《纪念发现镭25周年》于《化学和工业》。法国政府、议会赠予居里夫人四万法郎。岁末:接受郎之万所介绍的学生弗里德里克·约里奥(1900—1958)参加实验室工作,做研究助手。他本在普瓦泰炮兵学校,以少尉衔参加奥伯维耶工程。1925年 五十八岁回华沙,为镭学研究院奠基,担任名誉主任。我国翻译家王维克在巴黎大学读书时,听过居里夫人讲课。1926年 五十九岁10月:长女伊雷娜·居里和弗里德里克·约里奥结婚。婚后,约里奥兼用岳家姓氏,采取复姓:约里奥-居里。居里夫人的波兰论文《钋的化学性质》发表于华沙。1927年 六十岁在布鲁塞尔参加第五次索耳未会议,对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1892—1962)的报告提出补充意见,意见收于下年《电子和光子》卷。镭学研究院工作人员因经常受到放射物质辐影响,出现胃疼、脱发(例如:科泰尔夫人),双手灼伤(例如:居里夫人)等严重情况,引起注意。开始采取防护措施。1928年 六十一岁约里奥-居里夫妇第一篇论文在科学院报告书上发表。1929 六十二岁去美国,代表华沙镭学研究院接受美国人民馈赠的又一克镭,总统胡佛主持赠送仪式。母女的论文《镭D的衰变》。秋季:接受我国清华大学物理系第一届毕业生施士元到实验室研究锕系元素钋的放射化学性质。我国物理学界直接受到居里夫人指导的还有郑大章(1906—1944),郑回国后参加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工作。艾芙·居里的《战时访问记》记述她在我国抗战后方访问时,谈到居里夫人很尊重、关切中国学生。1930年 六十三岁向法国政府申请特别研究补助费,得到50万法郎。约里奥-居里提出博士论文《钋的电化学》。居里夫人的论文《论锕》。我国留学生郑大章写的《彼得·居礼之生平及其供献》,在巴黎大学中国理科同学会杂志发表。1931年 六十四岁前往华沙,主持镭学研究院开幕典礼。这个时期,巴黎镭学研究院约有研究人员二三十人,有镭1.5克,钋200毫居里。冬季:郎之万访问我国,到北平、杭州,受到物理学、化学界欢迎。1932年 六十五岁向国际电学会提出论文《放射性物体三种射线和原子结构的关系》。8月:中国物理学会成立,郎之万为名誉会员。12月:和佩韩、德比尔纳主持施士元的论文答辩。施1979年发表《回忆居里夫人》于光明日报,文中有答辩时情景照片。1933年 六十六岁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参加国际文化合作委员会会议,当选为主席,呼吁各国保卫科学和文化。10月下旬:和约里奥-居里夫妇-道前往布鲁塞尔加索耳未第七届物理学会议。12月:患胆囊结石。1934年 六十七岁著作《放射性》(两卷)写成,下年出版。约里奥-居里夫妇在居里夫人指导下,发现人工放射性。居里夫人感到自己身心日渐衰竭,但眼见实验室研究工作取得进展,亲自培养的第二代取得成就,感到新慰。她预计女儿夫妇的成绩会得到诺贝尔奖金,果然她们于下年得奖。7月4日:以恶性贫血症(由镭引起)逝世于疗养院。德比尔纳继任居里实验室主任,直至1946年伊雷娜·约里奥-居里接任。

居里夫人资料简明扼要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居里夫人:两次荣获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玛丽娅·斯可罗多夫斯卡娅,即著名的居里夫人,被誉为“镭的母亲”。她1867年11月7日诞生于俄国沙皇侵略者统治下的波兰首都华沙。父亲是华沙高等学校的物理学教授,使她从小就对科学实验发生了兴趣。 1891年,她到巴黎继续深造,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学业完成后,她本打算返回祖国为受奴役的波兰人民服务,但是,与法国年轻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的相识,改变了她的计划。1895年,她与皮埃尔结婚,1897年生了一个女儿,一个未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研究工作。自从伦琴发现 X射线之后,贝克勒尔在检查一种稀有矿物质“铀盐”时,又发现了一种“铀射线”,朋友们都叫它贝克勒尔射线。 贝克勒尔发现的射线,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兴趣,射线放射出来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居里夫人看到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还没有人对铀射线进行过深刻研究,于是决心闯进这个领域。 理化学校校长经过皮埃尔多次请求,才允许居里夫人使用一间潮湿的小屋作理化实验。在摄氏6度的室温里,她完全投入到铀盐的研究中去了。 居里夫人受过严格的高等化学教育,她在研究铀盐矿石时想到,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铀是惟一能发射射线的化学元素。她根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进行测定,结果很快发现另外一种钍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动发出射线,与铀射线相似,强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认识到,这种现象绝不只是铀的特性,必须给它起一个新名称。居里夫人提议叫它“放射性”,铀、钍等有这种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质,叫作“放射性元素”。 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矿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尔的帮助下,她连续几天测定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矿物。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 经过仔细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认,用这些沥青铀矿中铀和钍的含量,绝不能解释她观察到的放射性的强度。 这种反常的而且过强的放射性是哪里来的?只能有一种解释:这些沥青矿物中含有一种少量的比铀和钍的放射性作用强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试验中,已经检查过当时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居里夫人断定,这是一种人类还不知道的新元素,她要找到它! 居里夫人的发现吸引了皮埃尔的注意,居里夫妇一起向未知元素进军。在潮湿的工作室里,经过居里夫妇的合力攻关,1898年7月,他们宣布发现了这种新元素,它比纯铀放射性要强400倍。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波兰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又根据实验事实宣布,他们又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钋还强。他们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镭”。可是,当时谁也不能确认他们的发现,因为按化学界的传统,一个科学家在宣布他发现新元素的时候,必须拿到实物,并精确地测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报告中却没有针和镭的原子量,手头也没有镭的样品。 居里夫妇决定拿出实物来证明。当时,藏有钋和镭的沥青铀矿,是一种很昂贵的矿物,主要产在波希米亚的圣约阿希母斯塔尔矿,人们炼制这种矿物,从中提取制造彩色玻璃用的铀盐。对于生活十分清贫的居里夫妇来说,哪有钱来支付这件工作所必需的费用呢?他们的智慧补足了财力,他们预料,提出铀之后,矿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还存在,那么一定能从提炼铀盐后的矿物残渣中找到它们。经过无数次的周折,奥地利政府决定馈赠一吨废矿渣给居里夫妇,并答应若他们将来还需要大量的矿渣,可以在最优惠的条件下供应。 居里夫妇的实验室条件极差,夏天,因为顶棚是玻璃的,里面被太阳晒得像一个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冻僵了。居里夫妇克服了人们难以想像的困难,为了提炼镭,他们辛勤地奋斗着。居里夫人立即投入提取实验,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废矿渣放入冶炼锅熔化,连续几小时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材料,而后从中提取仅含百万分之一的微量物质。 他们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l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镭宣告诞生了! 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 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题,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巴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继镭的发现之后,另一些新的放射性元素如锕等也相继被发现。探讨放射性现象的规律以及放射性的本质成为科学界的首要研究课题。

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简介)300字

玛丽亚·斯克洛道斯卡-居里(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物理学家、化学家。她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驱者,是首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获得两次诺贝尔奖(获得物理学奖及化学奖)的第一人及目前唯一的女性,亦是目前唯一获得二种不同科学诺贝尔奖的人。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1995年,她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移葬先贤祠,成为第一位凭自身成就入葬先贤祠的女性。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放射性的英文Radioactivity是她造的词,她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玛丽·居里利用她本人发明的流动式X光机协助外科医生。1934年病逝于法国上萨瓦省疗养院,享年66岁。扩展资料人物影响:居里夫人的工作有助于推翻物理和化学的旧有概念,而且给社会带来同样深刻的影响。无论在祖国还是异乡,为了科研,她都必须克服社会给女性强加的重重阻碍。这一方面也被弗朗索瓦丝·吉鲁的《玛丽· 居里:她的一生》(Marie Curie: A Life)强调为居里夫人起到了女权主义先驱的作用。居里夫人的诚实正直和节俭的生活方式为人熟知。1893年,有人曾捐给她一小笔钱,以资助她的学业,1897年她刚刚自己赚钱,能维持生活,便立即将其如数奉还。她将第一个诺贝尔奖的奖金中的一大部分给了朋友、家人、学生和科研助手。她还曾做出人意料的决定,刻意不为镭分离法申请专利,不给科研设置阻碍。她坚持把各类奖金全数捐献给所属的科研机构,自己却分文不取;她和丈夫更是时常谢绝奖项和奖章。据报道,爱因斯坦曾评论道,居里夫人大概是世上唯一不为名利腐蚀的人。法国和波兰宣布2011年为“玛丽亚·居里年”,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圣地牙哥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雅各画廊,布置一座纪念“居里夫人”的艺术装置。11月7日,谷歌推出纪念其诞辰的纪念涂鸦。12月10日,纽约科学院庆祝玛丽亚·居里获得第二个诺贝尔,瑞典玛德琳公主出席典礼。

关于居里夫人的简介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与镭的发现 玛丽娅·斯可罗多夫斯卡娅,即著名的居里夫人,被誉为“镭的母亲”。她1867年11月7日诞生于俄国沙皇侵略者统治下的波兰首都华沙。父亲是华沙高等学校的物理学教授,使她从小就对科学实验发生了兴趣。 1891年,她到巴黎继续深造,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学业完成后,她本打算返回祖国为受奴役的波兰人民服务,但是,与法国年轻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的相识,改变了她的计划。1895年,她与皮埃尔结婚,1897年生了一个女儿,一个未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 居里夫人注意到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研究工作。自从伦琴发现 X射线之后,贝克勒尔在检查一种稀有矿物质“铀盐”时,又发现了一种“铀射线”,朋友们都叫它贝克勒尔射线。 贝克勒尔发现的射线,引起了居里夫人极大兴趣,射线放射出来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居里夫人看到当时欧洲所有的实验室还没有人对铀射线进行过深刻研究,于是决心闯进这个领域。 理化学校校长经过皮埃尔多次请求,才允许居里夫人使用一间潮湿的小屋作理化实验。在摄氏6度的室温里,她完全投入到铀盐的研究中去了。 居里夫人受过严格的高等化学教育,她在研究铀盐矿石时想到,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铀是惟一能发射射线的化学元素。她根据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排列的元素,逐一进行测定,结果很快发现另外一种钍元素的化合物,也能自动发出射线,与铀射线相似,强度也相像。居里夫人认识到,这种现象绝不只是铀的特性,必须给它起一个新名称。居里夫人提议叫它“放射性”,铀、钍等有这种特殊“放射”功能的物质,叫作“放射性元素”。 一天,居里夫人想到,矿物是否有放射性?在皮埃尔的帮助下,她连续几天测定能够收集到的所有矿物。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 经过仔细的研究,居里夫人不得不承认,用这些沥青铀矿中铀和钍的含量,绝不能解释她观察到的放射性的强度。 这种反常的而且过强的放射性是哪里来的?只能有一种解释:这些沥青矿物中含有一种少量的比铀和钍的放射性作用强得多的新元素。居里夫人在以前所做的试验中,已经检查过当时所有已知的元素了。居里夫人断定,这是一种人类还不知道的新元素,她要找到它! 居里夫人的发现吸引了皮埃尔的注意,居里夫妇一起向未知元素进军。在潮湿的工作室里,经过居里夫妇的合力攻关,1898年7月,他们宣布发现了这种新元素,它比纯铀放射性要强400倍。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新元素被命名为钋(波兰的意思)。 1898年12月,居里夫妇又根据实验事实宣布,他们又发现了第二种放射性元素,这种新元素的放射性比钋还强。他们把这种新元素命名为“镭”。可是,当时谁也不能确认他们的发现,因为按化学界的传统,一个科学家在宣布他发现新元素的时候,必须拿到实物,并精确地测定出它的原子量。而居里夫人的报告中却没有针和镭的原子量,手头也没有镭的样品。 居里夫妇决定拿出实物来证明。当时,藏有钋和镭的沥青铀矿,是一种很昂贵的矿物,主要产在波希米亚的圣约阿希母斯塔尔矿,人们炼制这种矿物,从中提取制造彩色玻璃用的铀盐。对于生活十分清贫的居里夫妇来说,哪有钱来支付这件工作所必需的费用呢?他们的智慧补足了财力,他们预料,提出铀之后,矿物里所含的新放射性元素一定还存在,那么一定能从提炼铀盐后的矿物残渣中找到它们。经过无数次的周折,奥地利政府决定馈赠一吨废矿渣给居里夫妇,并答应若他们将来还需要大量的矿渣,可以在最优惠的条件下供应。 居里夫妇的实验室条件极差,夏天,因为顶棚是玻璃的,里面被太阳晒得像一个烤箱;冬天,又冷得人都快冻僵了。居里夫妇克服了人们难以想像的困难,为了提炼镭,他们辛勤地奋斗着。居里夫人立即投入提取实验,她每次把20多公斤的废矿渣放入冶炼锅熔化,连续几小时不停地用一根粗大的铁棍搅动沸腾的材料,而后从中提取仅含百万分之一的微量物质。 他们从1898年一直工作到1902年,经过几万次的提炼,处理了几十吨矿石残渣,终于得到0.l克的镭盐,测定出了它的原子量是225。 镭宣告诞生了! 居里夫妇证实了镭元素的存在,使全世界都开始关注放射性现象。镭的发现在科学界爆发了一次真正的革命。 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为题,完成了她的博士论文。1903年,居里夫人获得巴黎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继镭的发现之后,另一些新的放射性元素如锕等也相继被发现。探讨放射性现象的规律以及放射性的本质成为科学界的首要研究课题

居里夫人的简介?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原名玛丽·斯克洛多夫斯卡,1867年11月7日出生在波兰华沙市的一个教师家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一生的时候说:“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正面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够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一、靠自学走进巴黎大学 玛丽·居里出生于波兰华沙,她是家中5个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亲是一名收入十分有限的中学数理教师,妈妈也是中学教员。玛丽的童年是不幸的,她的妈妈得了严重的传染病,是大姐照顾她长大的。后来,妈妈和大姐在她不满10岁时就相继病逝了。她的生活中充满了艰难。这样的生活环境不仅培养了她独立生活的能力,也使她从小就磨炼出了非常坚强的性格。 玛丽从小学习就非常勤奋刻苦,对学习有着强烈的兴趣和特殊的爱好,从不轻易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处处表现出一种顽强的进取精神。从上小学开始,她每门功课都考第一。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为将来的学业作准备。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1894年初,玛丽接受了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实业促进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科研项目。在完成这个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她结识了理化学校教师比埃尔·居里,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科学家。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共同意愿使他们结合了。玛丽结婚后,人们都尊敬地称呼她居里夫人。1896年,居里夫人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大学毕业生的任职考试。第二年,她又完成了关于各种钢铁的磁性研究。但是,她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决心考博士,并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站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二、镭之光 1896年,法兰西共和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表了一篇工作报告,详细地介绍了他通过多次实验发现的铀元素,铀及其化合物具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它能自动地、连续地放出一种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和一般光线不同,能透过黑纸使照像底片感光,它同伦琴发现的伦琴射线也不同,在没有高真空气体放电和外加高电压的条件下,却能从铀和铀盐中自动发生。铀及其化合物不断地放出射线,向外辐射能量。这使居里夫人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能量来自于什么地方?这种与众不同的射线的性质又是什么?居里夫人决心揭开它的秘密。1897年,居里夫人选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把她带进了科学世界的新天地。她辛勤地开垦了一片处女地,最终完成了近代科学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并奠定了现代放射化学的基础,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在实验研究中,居里夫人设计了一种测量仪器,不仅能测出某种物质是否存在射线,而且能测量出射线的强弱。她经过反复实验发现:铀射线的强度与物质中的含铀量成一定比例,而与铀存在的状态以及外界条件无关。 居里夫人对已知的化学元素和所有的化合物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获得了重要的发现在:一种叫做钍的元素也能自动发出看不见的射线来,这说明元素能发出射线的现象决不仅仅是铀的特性,而是有些元素的共同特性。她把这种现象称为放射性,把有这种性质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它们放出的射线就叫“放射线”。她还根据实验结果预料:含有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有放射性;不含铀和钍的矿物一定没有放射性。仪器检查完全验证了她的预测。她排除了那些不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集中研究那些有放射性的矿物,并精确地测量元素的放射性强度。在实验中,她发现一种沥青铀矿的放射性强度比预计的强度大得多,这说明实验的矿物中含有一种人们未知的新放射性元素,且这种元素的含量一定很少,因为这种矿物早已被许多化学家精确地分析过了。她果断地在实验报告中宣布了自己的发现,并努力要通过实验证实它。在这关键的时刻,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也意识到了妻子的发现的重要性,停下了自己关于结晶体的研究,来和她一道研究这种新元素。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从矿石中分离出了一种同铋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它的放射性强度远远超过铀,这就是后来被列在元素周期表上第84位的钋。几个月以后,他们又发现了另一种新元素,并把它取名为镭。但是,居里夫妇并没有立即获得成功的喜悦。当拿到了一点点新元素的化合物时,他们发现原来所做的估计太乐观了。事实上,矿石中镭的含量还不到百万分之一。只是由于这种混合物的放射性极强,所以含有微量镭盐的物质表现出比铀要强几百倍的放射性。 科学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钋和镭的发现,以及这些放射性新元素的特性,动摇了几世纪以来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科学家们历来都认为,各种元素的原子是物质存在的最小单元,原子是不可分割的、不可改变的。按照传统的观点是无法解释钋和镭这些放射性元素所发出的放射线的。因此,无论是物理学家,还是化学家,虽然对居里夫人的研究工作都感到有兴趣,但是心中都有疑问。尤其是化学家们的态度更为严谨。为了最终证实这一科学发现,也为了进一步研究镭的各种性质,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矿石中分离出更多的、并且是纯净的镭盐。 一切未知的世界都是神秘的。在分离新元素的研究工作开始时,他们并不知道新元素的任何化学性质。寻找新元素的唯一线索是它有很强的放射性。他们据此创造了一种新的化学分析方法。但是他们没有钱,没有真正的实验室,只有一些自己购买或设计的简单的仪器。他们出于工作效率的考虑,分头开展研究。由居里先生试验确定镭的特性;居里夫人则继续提炼纯镭盐。 有志者事竟成!大自然的任何奥秘都会都会被那些向它顽强攻关的人们揭开。1902年年底,居里夫人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极纯净的氯化镭,并准确地测定了它的原子量。从此镭的存在得到了证实。镭是一种极难得到的天然放射性物质,它的形体是有光泽的、象细盐一样的白色结晶。在光谱分析中,它与任何已知的元素的谱线都不相同。镭虽然不是人类第一个发现的放射性元素,但却是放射性最强的元素。利用它的强大放射性,能进一步查明放射线的许多新性质。以使许多元素得到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医学研究发现,镭射线对于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作用大不相同,那些繁殖快的细胞,一经镭的照射很快都被破坏了。这个发现使镭成为治疗癌症的有力手段。癌瘤是由繁殖异常迅速的细胞组成的,镭射线对于它的破坏远比周围健康组织的破坏作用大的多。这种新的治疗方法很快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在法兰西共和国,镭疗术被称为居里疗法。镭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对于促进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在实际中的应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金子一般的心灵 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1903年12月,他们和贝克勒尔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夫妇的科学功勋盖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不捞取任何个人私利。在镭提炼成功以后,有人劝他们向政府申请专利权,垄断镭的制造以此发大财。居里夫人对此说:“那是违背科学精神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应该公开发表,别人要研制,不应受到任何限制”。“何况镭是对病人有好处的,我们不应当借此来谋利”。居里夫妇还把得到的诺贝尔奖金,大量地赠送别人。 1906年,居里先生不幸因车祸而去世,居里夫人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决心加倍努力,完成两个人共同的科学志愿。巴黎大学决定由居里夫人接替居里先生讲授物理课。居里夫人成为著名的巴黎大学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教授,还是在他们夫妇分离出第一批镭盐的时候,就开始了对放射线各种性质的研究。仅1889年到1904年间,他们就先后发表了32篇学术报告,记录了他们在放射科学上探索的足迹。1910年,居里夫人又完成了放射性专论》一书。她还与人合作,成功地制取了金属镭。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1914年,巴黎建成了镭学研究院,居里夫人担任了学院的研究指导。以后她继续在大学里授课,并从事放射性元素的研究工作。她毫不吝啬地把科学知识传播给一切想要学习的人。她从16岁开始,成年累月地学习、工作,整整50年了。但她仍不改变那严格的生活方式。她从小就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早年她为了供姐姐上学,甘愿去别人家里做佣人。在巴黎求学期间,为了节约灯油和取暧开支,她每天晚上都在图书馆读书,一直到图书馆关门才走。提取纯镭所需要的沥青铀矿,在当时是很贵重的,他们从自己的生活费中一点一滴地节省,先后买了8、9吨,在居里先生去世后,居里夫人把千辛万苦提炼出来的,价值高达100万金法郎以上的镭,无偿地赠送给了研究治癌的实验室。 1932年,65岁的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华沙镭研究所”的开幕典礼。居里夫人从青年时代起就远离祖国,到法兰西共和国求学。但是她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小时候,她的祖国波兰被沙俄侵占,她就非常痛恨侵略者。当他们夫妇从矿物中分离出新元素以后,她把新元素命名为钋。这是因为钋的词根与波兰国名的词根一样。她以此表示对惨遭沙俄奴役的祖国的深切怀念。 1937年7月14日,居里夫人病逝了。她最后死于恶性贫血症。她一生创造、发展了放射科学,长期无畏地研究强烈放射性物质,直至最后把生命贡献给了这门科学。她一生中,共得过包括诺贝尔奖等在内的10种著名奖金,得到国际高级学术机构颁发的奖章16枚;世界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授予的各种头衔多达100多个。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那样谦虚谨慎。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评价说:“在我认识的所有著名人物里面,居里夫人是唯一不为盛名所颠倒的人。”附录:居里夫妇年表(1867—1934)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布罗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幼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玛丽亚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当时波兰处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统治下。1868年 一岁父亲斯可罗多夫斯基任诺佛立普基公立中学副督学。母亲体弱,患肺病,不得已辞去女校校长职。全家搬离费瑞达路那座住了八年的屋子。1873年 六岁父亲被俄国当局降职降薪。为了补贴家用,在家收寄宿生,辅导学业。最初只有两三人,后增至十人。玛丽亚进私立寄宿学校,校长是西科尔斯卡女士。1879—1878年 九岁一十一岁大姐(1876年)因患斑疹伤寒,母亲(1878)因长期患肺病先后不治去世。1881年 十四岁离开寄宿学校,转入俄国管理的公立中学校。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亚历山大三世(1844—1894)即位。1882年 十五岁法国青年学者比埃尔·居里(1859年5月15日生,时年二十三岁)受聘于巴黎市理化学校,任物理实验室主任。他与胞兄雅克·居里共同发明居里静电计。1883年 十六岁6月:中学毕业。公立中学校方,特别是德文教师巴斯特·麦丁、学监梅叶女士顽固地执行俄国当局的民族压迫政策。毕业后去波兰南部乡间亲戚处度假。有时与少年伙伴越境去加里西亚丛山中游玩,借以大声说波兰语,放声唱波兰歌。1884年 十七岁9月:回华沙。在城内担任家庭教师。参加波兰爱国青年定期秘密聚会的“流动大学”,听课,做科学实验,并担任扫盲工作。1886年 十九岁1月:到普罗克、斯茨初基、索波特担任家庭教师。为资助二姐布罗妮施拉娃前往巴黎深造(华沙的大学不收女生),并为自己升学积攒费用。1891年 二十四岁9月:赴巴黎求学。11月:进入索尔本大学(即巴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1893年 二十六岁7月:通过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从华沙方面获得“亚历山大奖学金”六百卢布,解决了她的经济困难,得以继续在法国深造。比埃尔·居里发明不用砝码的精确天平——居里天平。10月: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克尔文勋爵,1824—1907)渡海访问居里。1894年 二十七岁接受国家工业促进委员会有报酬的研究钢铁磁性的任务,以补充学习费用的不足。4月:经波兰学者、瑞士福利堡大学物理学教授约瑟夫·科瓦尔斯基的介绍,与比埃尔·居里结识,以便利用居里领导的设备较好的实验室。7月:通过数学学士学位考试。收到比埃尔·居里的论文《论物理现象中的对称原理:电场和磁场的对称性原理》。比埃尔·居里发现顺磁质的磁化率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初称居里定律。后在1907年经法国物理学家韦斯进一步研究,予以精0确化,命名为居里一韦斯定律,方程:X=C/(T-Q)铁磁物质的转变温度称为居里点(Q),达到此温度,失去铁磁性,呈顺磁性。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1868—1918)即位。1895年 二十八岁3月:比埃尔·居里(三十六岁)通过博士学位考试,论文题目是:《在各种温度下物质的磁性》。旋任理化学教教授。4月: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的论文《铀和钍的化合物之放射性》,由李普曼宣读于科学院。7月26日:玛丽与比埃尔·居里在巴黎郊区梭镇结婚。玛丽·居里任女子中学教师。12月: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德国物理学家论琴(1845—1923)发现X射线,提出《关于一种新射线的初步报告》等三篇研究报告。此射线按惯例称为“伦琴射线”,但后来通称X射线。1896年 二十九岁3月:法国物理学家柏克勒尔(1852—1908)研究铀盐,发现铀的放射性,时称柏克勒尔射线。8月:玛丽通过大学毕业生担任教师的职称考试。得到理化学校校长舒曾伯格(1827—1897)的支持,玛丽谋得职位,在该校物理实验室工作,与比埃尔(室主任)共事。瑞典化学家诺贝尔(1833—1896)去世。1897年 三十岁论文:《回火钢的磁化作用》。9月12日:长安伊雷娜·居里出生。居里的母亲去世。1898年 三十一岁发现钍的放射性:上年末或本年初德国化学家施密特(1865—1949)也独立作出发现。7月:居里夫妇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一种放射性新物质》,说明发现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比铀强四百倍,类似铋,居里夫人建议以她的祖国波兰的名字构造新元素的名称钋(Polonium)。从此居里夫妇密切合作,共同研究,建立最早的放射化学工作方法。12月:居里夫妇和同事贝蒙特向科学院提出《论沥青铀矿中含有一种放射性很强的新物质》,说明又发现新元素88号,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命名为镭(Radium)。玛丽·居里关于发现新元素钋的报告,用波兰文在华沙《斯维阿特罗》画报月刊上发表。1899年 三十二岁经过法国科学院通讯院士、维也纳大学地质学教授绪斯(1831—1914)建议,由维也纳科学院交涉,得到奥地利政府馈赠,从所属捷克圣约阿希姆斯塔尔矿领到沥青铀矿残渣一吨,供提炼纯镭之用。论文三篇:《感应放射性研究》(合作者:德比尔纳)、《镭射性的化学作用》、《在放射性作用中同时引起的电荷》。居里夫人研究镭时,发现在射线作用下空气有臭氧生成,并注意到射线使玻璃和瓷器赋色,这就导致辐射化学的建立,研究辐射所引起的化学反应。把镭分给卢瑟福、柏克勒尔、维拉得(1860—1934)、保尔生等科学界、医学界人士使用。10月:比埃尔的学生、化学家德比尔纳(1874—1949)用氢氧化铵与稀土元素共同沉淀分离出沥青铀矿中所含第三种新的放射性元素锕(Actinitum)。他后来参加提炼纯镭工作。原子物理学家卢瑟福(1871—1937)发现他所说的镭射气、钍射气,即放射性惰性气体氡(Radon)。不久德国的唐恩(1848—?)也于1900年发现了镭射气。卢瑟福据放射性辐的贯穿本领区分α射线、β射线及γ射线。德国物理学家埃尔斯特(1854—1920)和盖特尔(1855—1923)发现发射粒子的衰变定律。法籍犹太军官德雷福斯(1859—1935)蒙冤,作家左拉(1840—1902)发表《我控诉》要求无罪释放。比埃尔·居里参加上述斗争,主持正义,抗议政府的错判。1900年 三十三岁3月:比埃尔在综合工艺学校得到导师职务。玛丽在巴黎西南的赛福尔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讲授物理学。玛丽的论文《论放射性钡化物的原子量》。居里夫妇在巴黎国际物理学会上宣读论文《论新放射性物质及其所发射线》10月:经彭加勒(1854—1912)推荐,比埃尔到索尔本大学为医科学生开设的物理、化学、博物学讲座(P.C.N.)任教。两位德国学者瓦尔柯夫和吉泽尔宣称镭对生物组织有奇特效应。后经居里夫妇证实镭射线会烧灼皮肤。1901年 三十四岁居里夫妇的论文《论放射性元素》。比埃尔·居里与德比尔纳的论文《论镭盐引起的感应放射性》。比埃尔·居里与柏克勒尔的论文《镭射线的生理作用》。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开始按照诺贝尔遗嘱办理奖金颁发事宜,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由于发现X射线于1901年首次获物理学奖。1902年 三十五岁经过三年又九个月的提炼,居里夫妇从数吨残渣中分离出微量(一分克)氯化镭RaCl2,测得镭原子量为225,后来得到的精确数为226。玛丽的论文《论镭的原子量》。比埃尔的论文《论时间的绝对计算》。比埃尔的学生(1888年)郎之万(1872—1946)到老师手下工作,从事磁学研究,直到1904年转往法兰西科学院。德国化学家麦克华特独立发现类碲,后来弄清即为钋。俄国化学家门捷耶夫(1834—1907)来实验室参观访问,共同探讨放射性问罪。1903年 三十六岁6月:玛丽向索尔本大学提出博士论文《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获理学博士学位。比埃尔的论文《论感应放射性及镭射气》。比埃尔与拉伯德的论文《论镭盐自动释放的热量》,他们注意到镭的化合物不断发热,每克镭每小时发热一百卡。10月10日:我国作家鲁迅以笔名自树在东京出版的《浙江潮》月刊第八期上首次发表介绍镭的文章《说》。文中把居里夫人译作“古篱夫人”。是镭的旧译。12月:瑞典科学院诺贝尔奖金委员会宣布把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亨利·柏克勒尔和居里夫妇,以奖励前者发现天然放射性,后者对天然镭放射现象所进行的研究。1904年 三十七岁1月:《镭》杂志创刊,主编:丹讷(1872—1935)。丹讷于1901年就在比埃尔指导下进行研究。比埃尔和生物学家布沙尔(1837—1915)(巴尔塔沙尔)的论文《镭射气的生理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后来导致发明居里疗法,即镭疗法。比埃尔和拉伯德的论文《论温泉所发气体的放射性》。夏季:比埃尔风湿症发作,无法赴瑞典领奖。稍后,瑞典方面把诺贝尔奖状、奖章、奖金(折合七万法郎)交法国公使转交。10月:比埃尔蒙索尔本大学校长李亚尔推荐,受聘为该校理学院新设物理学讲座正式教授。11月:玛丽任索尔本大学理学院物理实验室主任。12月:次女艾芙·居里出生。1905年 三十八岁6月:居里夫妇前往斯德哥尔摩瑞典科学院,履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须亲自前往领奖并做学术讲演的规定。7月:比埃尔当选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906年 三十九岁4月19日:比埃尔罹车祸,被运货马车辗压致死,享年四十七岁。玛丽谢绝教育部提出以故居里教授遗孀身份领取国家怃恤金办法。5月:受聘于索尔本大学理学院,接替比埃尔讲授物理学课程,年薪一万法郎。11月开讲,讲题为:电与导电材料关系的现代理论。7月10日:郎之万《居里先生著作简介》发表于《每月评论》。1907年 四十岁居里夫人设法接受五六个研究生。两年内接受美国卡内基奖学金三名研究名额。提炼得纯氯化镭,并测得原子量为226。和友人郎之万、佩韩(1870—1942)等合办儿童学习班,指导伊雷娜·居里、弗兰西·佩韩等科学家的子弟约八九人的学习,前后办两年。郎之万教数学,玛丽教物理,佩韩教化学,亨利·穆敦教博物,佩韩夫人等教文史。1908年 四十一岁为《比埃尔·居里著作集》撰序,追述作者的业绩。该书由法国物理学会委托郎之万(和谢纳沃?)编辑,出版于巴黎。晋升为教授。

居里夫人简介

玛丽·居里, 原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e Sklodowska Curie), 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是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1903年和丈夫皮埃尔·居里及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是第一个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女性科学家,也是第一位两次荣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伟大科学家。贫苦而又奋发的学生  玛丽·居里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正直、爱国的教师家庭。她自小就勤奋好学,16岁时以金奖毕业于中学。因为当时俄国沙皇统治下的华沙不允许女子入大学,加上家庭经济困难,玛丽只好只身来到华沙西北的乡村做家庭教师。   3年的家庭教师生活中,她除了教育主人的几个孩子外,还挤出时间教当地农民子女读书,并坚持了自学。她以俭朴生活所节省下来的工资帮助姐姐去巴黎求学。   1889年她回到了华沙,继续做家庭教师,有一次她的一个朋友领她来到实业和农业博物馆的实验室,在这里她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实验室使她着了迷。以后只要有时间,她就来实验室,沉醉在各种物理和化学的实验中。她对实验的特殊爱好和基本的实验技巧,就是在这里培养起来的。   1892年,在她父亲和姐姐的帮助下,她渴望到巴黎求学的愿望实现了。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她决心学到真本领,因而学习非常勤奋用功。每天她乘坐1个小时马车早早地来到教室,选一个离讲台最近的座位,便清楚地听到教授所讲授的全部知识。为了节省时间和集中精力,也为了省下乘马车的费用,入学4个月后,她从她姊姊家搬出,迁入学校附近一住房的顶阁。这阁楼里没有火,没有灯,没有水,只在屋顶上开了一个小天窗,依靠它,屋里才有一点光明。一个月仅有40卢布的她,对这种居住条件已很满足。她一心扑在学习上,虽然清贫艰苦的生活日益削弱她的体质,然而丰富的知识使她心灵日趋充实。1893年,她终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物理系。第二年又以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该校的数学系,并且获得了巴黎大学数学和物理的学士学位。 艰苦的条件 出色的工作  Marie Curie 玛丽·居里   玛丽的勤勉、好学和聪慧,使她赢得了李普曼教授的器重。在荣获物理学硕士学位后,她来到了李普曼教授的实验室,开始了她的科研活动。就在这里,她结识了年轻的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亦译彼埃尔·居里、比埃尔·居里)。   皮埃尔·居里1859年生于巴黎一个医生的家庭。幼年时,因为他具有独特的富于想象的性格,他父亲没有把他送进学校,而是在家里自行施教。这种因材施教使彼埃尔16岁通过了中学的毕业考试,18岁通过了大学毕业考试并获得了理科硕士学位。19岁被聘任为巴黎大学理学院德山教授的助手。他和他那同是理学硕士的哥哥雅克一起研究,1880年发现了电解质晶体的压电效应。1883年年仅24岁的皮埃尔被任命为新成立的巴黎市理化学校的实验室主任。当他与玛丽相识时,他已是一位有作为的物理学家了。   由于志趣相投、相互敬慕,玛丽和皮埃尔之间的友谊发展成爱情。1895年他们结为伉俪,组成一个志同道合、和睦相亲的幸福家庭。繁忙的家务及1897年出生的女儿并没有阻碍这对热爱科学的夫妇,特别是作为母亲和主妇的玛丽,她一直坚持着学习和科研。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一种铀盐能自动地放射出一种性质不明的射线。这一发现引起居里夫妇的极大兴趣,这是一个极好的研究领域。在一间原来用作贮藏室的闭塞潮湿的房子里、玛丽利用极其简单的装置,开始向这个新领域进军。仅仅几个星期,她便取得可喜的成果。她证明铀盐的这种惊人的放射强度与化合物中所含的铀量成正比,而不受化合物状况或外界环境(光线、温度)的影响。她还认为,这种不可知的放射性是一种元素的特征。难道只有铀元素才有这种特性?遵循这一思路,她决定检查所有已知的化学物质。通过繁重而又艰巨的普查,她发现了另一种元素钍的化合物也能自动地发出与铀射线相似的射线,由此她深信具有放射现象决不只是铀的特性,而是一种自然现象。对此她提议把这种现象叫作放射性,把铀、钍等具有这种特性的物质叫作放射性物质。   她的调查很快从盐和氧化物扩展到一切矿物。她毫不厌倦地用同一方法去研究大量的材料,终于有了新的发现:有些矿物的放射性强度比其单纯由所含铀或钍所产生的放射性强度要大得多。开始她还不敢确信这一测定,但是经过一二十次重复测量,不得不承认这是事实。这事实表明这些矿物中含有放射性比铀、钍强得多的某种未知元素。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吸引人的推断。尽管一些同行劝她谨慎些,她还是深信自己的试验没有错,并下定决心把这一新元素找出来。   玛丽的研究工作太重要了,使得不仅是丈夫、而且是战友的皮埃尔决定暂时停止他在晶体方面的研究,协助妻子共同寻找这一未知元素。皮埃尔的参加,对于玛丽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支持。从此,在那间潮湿的实验室里,有着两个头脑。四只手在忙碌。这种通力合作,持续了8年,直到一次意外的车祸夺去了皮埃尔的生命。   这种未知元素存在于铀沥青矿中,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种新元素在矿石中的含量只不过百万分之一。他们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接着化学分析的程序,分析矿石所含有的各种元素及其放射性,几经淘汰,逐渐得知那种制造反常的放射性的未知元素隐藏在矿石的两个化学部分里。经过不懈的努力,1898年7月,他们从其中一个部分寻找到一种新元素,它的化学性质与铅相似,放射性比铀强400倍。皮埃尔请玛丽给这一新元素命名,她安静地想了一会,回答说:“我们可否叫它为钋(pō)”。玛丽以此纪念她念念不忘的祖国,那个在当时的世界地图上已被俄、德、奥瓜分掉的国家——波兰,为了表示对祖国的热爱,玛丽在论文交给理科博士学院的同时,把论文原稿寄回祖国,所以她的论文差不多在巴黎和华沙同时发表。她的成就为祖国人民争得了骄傲和光荣。   发现钋元素之后,居里夫妇以孜孜不倦的精神,继续对放射性比纯铀强900倍的含钡部分进行分析。经过浓缩,分部结晶,终于在同年12月得到少量的不很纯净的白色粉末。这种白色粉末在黑暗中闪烁着白光,据此居里夫妇把它命名为镭,它的拉丁语原意是“放射”。钋和镭的发现,给科学界带来极大的不安。一些物理学家保持谨慎的态度,要等研究得到进一步成果,才愿表示意见。一些化学家则明确地表示,测不出原子量,就无法表示镭的存在。把镭指给我们看,我们才相信它的存在。要从铀矿中提炼出纯镭或钋,并把它们的原子量测出来,这对于当时既无完好和足够的实验设备,又无购买矿石资金和足够的实验费用的居里夫妇,显然比从铀矿中发现钋、镭要难得多。为了克服这一困难,他们四处奔波,争取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援。在他们的努力下,奥地利惠赠1吨铀矿残渣。他们又在理化学校借到一个连搁死尸都不合用的破漏棚屋,开始了更为艰辛的工作。这个棚屋,夏天燥热得象一间烤炉,冬天却冻得可以结冰,不通风的环境还迫使他们把许多炼制操作放在院子里露天下进行。没有一个工人愿意在这种条件下工作,居里夫妇却在这一环境中奋斗了4年。   4年中,不论寒冬还是酷暑,繁重的劳动,毒烟的熏烤,他们从不叫苦。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使艰辛的工作变成了生活的真正乐趣,百折不挠的毅力使他们终于在1902年,即发现镭后的第45个月,从7吨沥青铀矿的炼渣中提炼出0.1克的纯净的氯化镭,并测得镭的原子量为225。镭元素是存在的,那些持怀疑态度的科学家不得不在事实面前低下头。这么一点点镭盐,这一简单的数字,凝聚了居里夫妇多少辛勤劳动的心血!夜间,当他们来到棚屋,不开灯而欣赏那闪烁着荧光的氯化镭时,他们完全沉醉在幸福而又神奇的幻境中。每当居里夫人回忆起这段生活,都认为这是“过着他们夫妇一生中最有意义的年代”。而他们也都痛并快乐着!但让居里夫人感到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淡泊金钱和荣誉  居里夫妇是一对将自己的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科学事业的伟大科学家,然而法国有关部门对待他们的工作所给予的待遇是不公平的,对于他们的科研成果反应是迟钝的。首先承认居里夫妇的才干并提议给他们安排一个相应职务的是瑞士政府,1900年,当时居里还只能为着每个月500法郎而在缺乏设备的实验室工作时,瑞士的日内瓦大学愿以年薪1万法郎和教授的待遇聘请他开设物理学讲座。但是为了提炼出纯净的镭而从不考虑金钱和待遇的居里夫妇谢绝了。他们的第一枚奖章是英国赠与的,由于他们发现了放射性新元素钋和镭,开辟了放射化学这一新领域, 1903年英国皇家学会邀请他们夫妇到伦敦讲学,并授予皇家学会最高的荣誉——戴维奖章。1903年底,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一起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聘书、荣誉接踵而来的情况下,法国巴黎大学才于1903年授予居里夫人以物理学博士学位。1904年巴黎大学理学院才为彼埃尔开设了讲座。1905年彼埃尔才被推举为法兰西科学院的院士,只讲奉献不求素取的居里夫妇并不计较这些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价值的问题。伴随着荣誉而来的是繁忙的社交活动和频频的记者采访。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以及他们的女儿都成为新闻,成为时髦酒馆的谈话资料。对此他们感到烦恼和不安,他们需要的是安静,是继续工作,而不是骚扰。为此他们不得不象逃难者一样,化了装,躲到偏避的乡村去。当一个美国记者机警地找到他们后,玛丽很坦率地告诉他:“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一些要在美国创立制镭业的技师要居里夫妇申请这项发明的专利时,他们夫妇商议后作出决定:“不想由于我们的发现而取得物质上的利益,因此我们不去领取专利执照,并且将毫无保留地发表我们的研究成果,包括制取镭的技术。若有人对镭感兴趣而向我们请求指导,我们将详细地给以介绍,这样做,对于制镭业的发展将有很大好处,它可以在法国和其他国家自由地发展,并以其产品供给需要镭的学者和医生应用。”如此声明可见居里夫妇所具有的无私、宽阔的胸怀,他们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看作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沉重的担子 献身的精神  1899一1904年之间,居里夫妇共发表了32篇学术论文,集中反映了他们在开拓放射学这个新的科学领域的贡献。当他们正以倍增的热情继续前进时,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06年4月19日,皮埃尔在参加了一次科学家聚会后,步行回家横穿马路时,被辆奔驰的载货马车撞倒,当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对于居里夫人,这一打击大沉重了,一度几乎使她成为一个毫无生气、孤独可怜的妇人。但是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居里生前的嘱咐:“无论发生什么事,即使一个人成了没有灵魂的身体,他都应该照常工作。”激励着她。她勇敢地接替了居里生前的教职,成为法国巴黎大学的第一个女教授。当她作为物理学教授作第一次讲演时,听课的人们挤满了那个梯形教室,塞满了理学院的走廊,甚至因挤不进理学院而站到索尔本的广场上。这些听众除学生外,还有许多与玛丽素不相识的社会活动家、记者、艺术家及家庭妇女。他们赶来听课,更重要的是为了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表示敬意。   居里去世后的玛丽,不仅生活上要养老抚幼,更重要的是要继承居里的事业,把放射学这门课教得更好,要建设起一个对得起居里的实验室,使更多的青年科学家在这里成长,共同发展科学。为此她接过了居里的所有担子,继续贡献出她全部的才智和心血。   1908年,皮埃尔·居里的遗作由玛丽整理修订后出版。1910年,玛丽自己的学术专著《放射性专论》问世。经过深入而细致的研究,玛丽在助手们帮助下,制备和分析金属镭获得成功,再一次精确地测定了镭元素的原子量。她还精确地测定了氧的半衰期,由此确定了镭、铀镭系以及铀镭系中许多元素的放射性半衰期,研究了镭的放射化学性质。在这些研究基础上,玛丽又按照门捷列夫周期律整理了这些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转化关系。1910年9月,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国际放射学会议上,为了寻求一个国际通用的放射性活度单位和镭的标准,组织了包括玛丽在内的10人委员会。委员会建议以1克纯镭的放射强度作为放射性活度单位,并以居里来命名(1975年,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学大会通过以贝克勒尔为国际单位制单位,原单位居里废止)。1912年该委员会又在巴黎开会,选择了玛丽·居里亲手制备的镭管作为镭的国际标准,直到现在它还放置在巴黎的国际衡度局内,作为世界上镭的第一个标样。由于玛丽·居里在分离金属镭和研究它的性质上所作的杰出贡献, 1911年她又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长期的劳累,特别是放射性物质对她身体的损害,使她身体日渐虚弱。科学的事业心支撑着她,使她藐视了疾病对她的侵扰,当她对病情有所确察后,她却是更狂热地投身于工作。只要是身体还可以动,她就要到实验室去,当她感到实在体力不支时,就坚持在家里写书,抓紧生命的最后一刻作出最后的奉献。   1934年7月4日,长期积蓄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恶性贫血即白血病最终夺去了居里夫人宝贵的生命。她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她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以及她的崇高品行将永远铭记在人们的心里。

居里夫人的简介

玛丽以生活得了你昂刺诺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生平经历 如果只看简历,很容易使人觉得玛丽亚·居里只是一帆风顺的成功科学家。她于1867年11月在波兰华沙出生。有一兄三姊,父母亲都是教师。她15 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中学毕业。其后当了几年家庭教师,于1891年到法团巴黎大学索邦分校(Sorbonne)接受大学教育,1894年毕业,获得数学和物理两张证书。1895年,她与任教于巴黎市工业物理和化学学院的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结婚,1897年秋长女伊伦(Irène)出生。此前。她跟索邦的李普曼(Gabriel Lippman)做磁学研究,并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此时,为了博士学位论文作准备,她开始在皮埃尔的实验室进行新课题,皮埃尔也很快便加人了妻子的工作。他们的实验笔记从1897年12月6日开始,到1898年2月17日记录了第一次观察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polonium)为止。经过几个月追踪和分析,他们在7月18日正式提交法国科学院宣读的报告中提出两个重要发现:一是元素钋、二是r放射性」(radioactivity)这个概念。钋的纯化和另一新元素镭的分离等现象的发现,对化学研究有很大刺激;而放射性研究,则是物质本质研究的突破性发现。1903年6月,居里夫人通过论文答辩,获颁物理科学博士。11月初 居里夫妇获颁英国皇家学会的戴维奖章(Humphrey Davy Medal);11月中旬更获悉与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最高荣誉,以表彰他们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1905年他们得次女伊芙(Eve)。1906年皮埃尔去世。 1911年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化学奖。表彰她发现钋和镭。1934年居里夫人去世。1935年她的长女伊伦和女婿的里奥·居里(Frédéric Joliot-Curie)获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科学发现,居里夫人在世时就知道了)。1937年次女出版的《居里夫人》,成为风靡全球的一本传记.

居里夫人的简介居里夫人的介绍

1、玛丽·居里,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2、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因再生障碍性恶性贫血逝世。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在世界科学史上,玛丽·居里是一个永远不朽的名字。这位伟大的女科学家,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而成为唯一一位在两个不同学科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一生的时候说:“她一生中最伟大的功绩——正面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们分离出来——所以能够取得,不仅仅是靠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难以想像的和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实验科学的历史中是罕见的。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热忱,哪怕只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欧洲的知识分子中间,欧洲就会面临一个比较光明的未来。”

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简介)

15岁时,就以获得金奖章的优异成绩从中学毕业。她的父亲早先曾在圣彼得堡大学攻读过物理学,父亲对科学知识如饥似渴的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也深深地薰陶着小玛丽。她从小就十分喜爱父亲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长大后她又读了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更使她充满幻想,她急切地渴望到科学世界探索。但是当时的家境不允许她去读大学。19岁那年,她开始做长期的家庭教师,同时还自修了各门功课。这样,直到24岁时,她终于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学习。她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全神贯注地听每一堂课,艰苦的学习使她身体变得越来越不好,但是她的学习成绩却一直名列前茅,这不仅使同学们羡慕,也使教授们惊异,入学两年后,她充满信心地参加了物理学学士学位考试,在30名应试者中,她考了第一名。第二年,她又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数学学士学位

《居里夫人的故事》概括50~100字?

在远离大陆的蓝焰群岛边缘,坐落着独一无二的港城比尔吉沃特。海蛇猎人、码头帮派和走私偷运者从已知世界的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安家落户。在这里,富可敌国或是家破人亡都只在转瞬之间。对于那些逃避审判、债务和迫害的人,这个城市能让他们重获新生

居里夫人被誉为什么

镭的母亲。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居里夫人 岁数

活了:68岁。姓名:玛丽·居里生卒: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简介:玛丽·居里(Marie Sku0142odowska Curie,1867-1934年)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居里夫人的介绍

百度搜索居里夫人就有

居里夫人的原名是什么

  居里夫人的原名为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英文为Maria Skodowska Curie。现代人习惯称呼她为“居里夫人”或者“玛丽·居里”,其出生在法国的华沙,因为对放射性的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而闻名于世,而后因为发现新元素再获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简介   玛丽·居里,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因再生障碍性恶性贫血逝世。  居里夫人的家庭关系   玛丽·居里的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布罗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幼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家人对其的爱称为“玛妮雅”。玛丽亚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  玛丽在索邦结识了一名讲师,皮埃尔·居里,也就是她后来的丈夫。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以成吨的工业废渣,因为这种矿石的总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铀的放射性还要强。

居里夫人简介【英文】

Mary Curie (1867.11.7- 1934.7.4). World renowned scientists, researchers radioactive phenomenon, discovery of radium and polonium ( P only ) two natural radioactive elements, the life twice won the Nobel Prize ( first wo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awarded second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 Spent several years studying the process of radium, as a distinguished scientist, Curie the wife of a general lack of social scientists. Especially when successful female pioneer, and her example inspired many people.Chinese Name: Maria Schwadovska CurieName: Maria Sklodowska-CurieAlias: Lady CurieNationality: FranceBirth place: Poland WarsawBirth date: November 7, 1867Death date: July 4, 1934Occupation: physicists, radiation chemist: University one is graduated from Sorbonne UniversityMain achievement:1903, Nobel Prize in PhysicsOn 1911,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Mary Curie ( Marie Curie ), (1867.11.7- 1934.7.4) was born in Poland. She is a French physicist, chemist. As a world famous scientist, studied with radioactive phenomena, discovery of radium and polonium two natural radioactive elements, she was called the" mother of radium", won the Nobel Prize ( twice the life first Nobel Prize in physics, second times won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 Studying the process of radium, she and her husband spent 3years and 9 months from tons of slag to produce 0.1grams of radium. But in its middle age, her husband was killed in a carriage wheel. As a distinguished scientist, Curie the wife of a general lack of social scientists. Especially when successful female pioneer, so her example inspired many people. Many people have heard of her in childhood stories, but the multiple is a simplified and incomplete impression. Madam Curi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largely influenced by the second daughter in 1937 with the publication of the biography" Curie" effect. This book landscaping of Mrs. Curie"s life, she had ever had in his whole life turns dull handling. She could tell the lady CurieThe per gram of radium is located, this is her most prominent place. She died1934from leukemia. Until40 years after the death, in her used notebook and ray continues to release.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中文名: 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外文名: Maria Sklodowska-Curie 别名: 居里夫人 国籍: 法国 出生地: 波兰华沙 出生日期: 1867年11月7日 逝世日期: 1934年7月4日 职业: 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 毕业院校: 索邦大学 主要成就: 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1.7—1934.7.4)出生于波兰。她是法国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作为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她被人称为“镭的母亲”,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在研究镭的过程中,她和她的丈夫用了3年零9个月才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0.1克的镭。但在其中年时期,丈夫不幸丧生在马车的车轮底下。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所以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中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她能说出 居里夫人世上每克镭的所在地,这是她最杰出的地方。1934年她因白血病逝世。直到死后40年,在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断释放。

居里夫人简介300字数限制

玛丽·居里(1867.11.7—1934.7.4).世界著名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pō)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中文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 外文名:Maria Sklodowska-Curie 别名:居里夫人 国籍:法国 出生地:波兰华沙 出生日期:1867年11月7日 逝世日期:1934年7月4日 职业:物理学家,放射化学家 毕业院校:索邦大学 主要成就: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居里夫人的感人事迹简介

  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通常称为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首都华沙,1891年随姐姐布洛尼斯拉娃至巴黎读书。在巴黎取得学位并从事科学研究,是巴黎和华沙“居里研究所”的创始人。    居里夫人的故事   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居里共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之后又发现了元素镭,因此她和丈夫及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又因放射化学方面的成就获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因恶性白血病逝世。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1867—1934),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名叫玛丽亚,原籍波兰。她一生的伟大贡献在于和丈夫居里一起,在极其简陋、艰苦的条件下炼出了放射性物质——钋和镭。丈夫去世以后,她强忍悲痛,继续对镭和其他多种放射性元素进行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由于她在放射性现象方面成就显著。1903年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她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她一生共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的资料   1.居里夫人发现的第一种元素钋   钋(pō)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黑暗中会发光,是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而命名的,是目前最毒的物质之一。   2.居里夫人最著名的发现——镭   镭有剧毒,它能取代人体内的钙并在骨骼中浓集,慢性中毒可引起骨瘤和白血病。居里夫人最终就死于白血病。   3.中年被污为“波兰荡妇”   丈夫去世后,经过很长一段时间调整,居里夫人与保罗·朗之万相恋,但保罗离婚失败,他妻子将居里夫人的情书公开,使得居里夫人陷入人生低谷。    居里夫人成就   1、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   2、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    对居里夫人的评价   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科学院院长晓发尔:玛丽·居里,您是一个伟大的学者,一个竭诚献身工作和为科学牺牲的伟大妇女,一个无论在战争中还是在和平中始终为分外的责任而工作的爱国者,我们向您致敬。您在这里,我们可以从您那儿得到精神上的益处,我们感谢您;有您在我们中间,我们感到自豪。您是第一个进入科学院的法国妇女,也是当之无愧。 c_kan();

ufeff玛丽居里简介:居里夫人的生平介绍及个人生活

   居里夫妇 >  玛丽·居里> 原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Marie Sklodowska)> 是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放射性化学家。1867年(丁卯年)11月7日生于波兰王国华沙市一个中学教师的家庭。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是中学的数学教师,母亲布罗尼斯洛娃·柏古斯卡·斯可罗多夫斯卡是女子寄宿学校校长。幼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家人对其的爱称为「玛妮雅」。玛丽亚行五,上有三姐一兄,即苏菲、布罗尼施拉娃、海伦娜和哥哥约瑟夫。1934年7月6日葬于巴黎梭镇墓穴。>  玛丽在索邦结识了一名讲师,皮埃尔·居里, 也就是她后来的丈夫。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以成吨的工业废渣,因为这种矿石的总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铀的放射性还要强。1898年,居里夫妇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逻辑的推断:沥青铀矿石中必定含有某种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远远大于铀的放射性。12月26日, 公布了这种新物质存在的设想。>>  在此之后的几年中,居里夫妇不断地提炼沥青铀矿石中的放射成分。经过不懈的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地分离出了氯化镭并发现了两种新的化学元素:钋(Po)和镭(Ra)。因为他们在放射性上的发现和研究,居里夫妇和亨利·贝克勒共同获得了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八年之后的1911年, 又因为成功分离了镭元素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出乎意外的是,在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她并没有为提炼纯净镭的方法申请专利,而将之公布于众,这种作法有效的推动了放射化学的发展。居里夫人晚年跟丈夫生前的学生保罗·朗之万有一段韵事,这个事件在法国闹得风风雨雨。1911年巴黎新闻报在11月4日的标题《爱情故事:居里夫人与郎之万教授》,传言皮埃尔仍在世时,郎之万和居里夫人有密切的来往。爱因斯坦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如果他们相爱,谁也管不著,他在1911年11月23日给居里夫人写了封信,以表安慰。>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第一个获得两项诺贝尔奖的人,而且是在两个不同的领域获得诺贝尔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居里夫人倡导用放射学救护伤员,推动了放射学在医学领域里的运用。之后,她曾在1921年赴美国旅游并为放射学的研究筹款。居里夫人由于过度接触放射性物质于1934年7月4日在法国上萨瓦省逝世。在此之后,她的大女儿伊雷娜·约里奥-居里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她的小女儿艾芙·居里在她母亲去世之后写了《居里夫人传》。在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中,居里夫人的头像曾出现在波兰和法国的货币和邮票上。化学元素锔(Cm> 96)就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所命名的。>   情感风波 >  丈夫去世后,玛丽·居里的生命一度陷入了冰河状态。直到保罗·朗之万——另一颗伟大而聪颖的头脑,介入了她的生活。朗之万也是一个相当卓越的科学家,比她小五岁,完全可能成为她新的助手、爱人、伴侣和战友,这个女人一生中的第2次青春因此降临,即使它如此短暂,也足以让她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朗之万本身的婚姻也存在极大的问题,他娶了一个陶瓷工人的女儿,她暴躁粗鲁野蛮,争吵中用花瓶打破自己这个法国最有见地的科学家丈夫的头,她也蔑视他的研究工作——因为那带不来——现钱。>  朗之万是热爱玛丽·居里的——当然,他的离婚失败了。同时他还愚蠢地让自己的妻子拿到了玛丽·居里写给他的情书,这些情书最终被公布给了报社。>>  玛丽·居里在45岁的这年,陷入了身败名裂的低谷。>  所谓天性浪漫、自由奔放的法国人,像豺狼一样朝他们的大恩人扑来。(玛丽·居里制作和亲自操作使用的X光机在一战的战场上拯救了受伤的上百万的法国士兵,她本人和她的女儿最终因为过度经受X光及其他放射性照射,而死于血液病)他们袭击她的住宅,用石头砸坏她的窗户,声称要杀死她,要她滚出法国。而曾经热烈拥护过她,并且在科学上与她同路的一些法国科学家,也联名写信,要她离开法国。她最忠实的战友保罗·艾培——也背叛了她,同意要她离开法国。>  原因无它,因为她在和情人通信中,居然表现出了自己具有强烈的性需求,并且试图满足它们——而这个世界的规则是,女人根本不应当有这种需求,即使产生了,也应当是设法压抑和磨灭它,而不是理直气壮地声称希望通过爱情满足它。>  于是她被钉在这样一个名词上:波兰 *** 。>  保罗·艾培的女儿,玛丽·居里最忠实的学生与支持者之一,却因此与自己的父亲发生了巨大冲突,她站在自己的父亲面前一字一句地说道:「如果你敢于赶她走,我将永远不会再见你,我的父亲。」她一生里没有顶撞过父亲,惟独在这一件事上表现出了怒不可遏。她清晰地说了以下留给父亲也足以留给未来的话语:「如果玛丽·居里是个男人,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众所周知,另一个同时代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仅离婚,再婚,还有一个私生女。他把她直接送了人。而同样是这场婚外 *** 的主角的保罗·朗之万,并没有受到冲击。他的凶恶的妻子在成功地煽动了舆论毁灭了玛丽·居里之后,同意他另外再公开拥有一个女秘书做情人,并且以此挽回了婚姻,甚至再过多年后,她还同意丈夫又和一个年轻的女学生搞在一起。为了养活这个女学生情人,朗之万甚至还请求玛丽·居里在研究所为这学生安排了一个职位。>  玛丽·居里在这场舆论风暴中,走向了她生命的陨落。有几乎三年的时间里,她的精神是在一种崩溃状态里,她被她周围的强大的、恶毒的、残忍的敌意打垮了,不得不住进一所由修女开办的医院,以求得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治疗。>  最终她恢复过来。强悍的意志和工作让她再度站了起来。在这之后她持续工作了22年,继续为法国和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居里夫人的简介(要英文还带有翻译)

Madam Curie is a French professor of physics. She was born in Poland in 1867. In 1891 she went to study in Paris University because at that time women were not admitted to universities in Poland. When she was studying in Paris, she lived a poor life, but she worked very hard. In 1895 she married Pierre Curie, and then they worked together on the research into radioactive matter. They discovered two kinds of radioactive matter----polonium and radium. In 1904 she and her husband were given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In 1906 Pierre died, but Marie went on working. She received a second Nobel Prize for Chemistry in 1911. So she became the first scientist in the world to win two Nobel Prizes居里女士是法国籍波兰教授. 她于1867年出生于波兰. 她在1891年到巴黎大学学习,因为当时的妇女没有进入大学波兰. 她在巴黎学习,她过着贫穷的生活,但她很努力. 她在1895年皮埃尔居里结婚,然后一起对放射性物质的研究. 他们发现两种----钋和镭放射性物质. 在1904年,她和她的丈夫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1906年皮埃尔去世,但接着马里工作. 她获得了1911年第二届化学诺贝尔奖. 因此她成为第一个在世界上赢得两科学家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主要内容

《居里夫人》 主要内容: 玛利娅是一个波兰的穷苦女孩。还在她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去世。但是她还是认真的学习,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成为了著名的女科学家。她对科学事业非常重视,经常弄得筋疲力尽。她的成就使我们钦佩。推荐理由: 读完《居里夫人》这本书,我非常感动:居里夫人年纪大了,患有胆囊结石,但她却把病抛到了九霄云外,继续工作,直到真的不行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实验室。她的精神多么值得大家学习。这本书会把你带到一个伟大的女科学家身边,去了解她的一生。

居里夫人的简介50字,居里夫人的简介300字

1.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2.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 3.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4.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 5.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居里夫人于1934年7月4日因再生障碍性恶性贫血逝世。

居里夫人简介(各方面)

居里夫人简介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生平经历如果只看简历,很容易使人觉得玛丽亚·居里只是一帆风顺的成功科学家。她于1867年11月在波兰华沙出生。有一兄三姊,父母亲都是教师。她15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中学毕业。其后当了几年家庭教师,于1891年到法团巴黎大学索邦分校(Sorbonne)接受大学教育,1894年毕业,获得数学和物理两张证书。1895年,她与任教于巴黎市工业物理和化学学院的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结婚,1897年秋长女伊伦(Irène)出生。此前。她跟索邦的李普曼(Gabriel Lippman)做磁学研究,并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此时,为了博士学位论文作准备,她开始在皮埃尔的实验室进行新课题,皮埃尔也很快便加人了妻子的工作。他们的实验笔记从1897年12月6日开始,到1898年2月17日记录了第一次观察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polonium) 为止。经过几个月追踪和分析,他们在7月18日正式提交法国科学院宣读的报告中提出两个重要发现:一是元素钋、二是r放射性」(radioactivity)这个概念。钋的纯化和另一新元素镭的分离等现象的发现,对化学研究有很大刺激;而放射性研究,则是物质本质研究的突破性发现。1903年6月,居里夫人通过论文答辩,获颁物理科学博士。11月初 居里夫妇获颁英国皇家学会的戴维奖章(Humphrey Davy Medal);11月中旬更获悉与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最高荣誉,以表彰他们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1905年他们得次女伊芙(Eve)。1906年皮埃尔去世。1911年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化学奖。表彰她发现钋和镭。1934年居里夫人去世。1935年她的长女伊伦和女婿的里奥·居里(Frédéric Joliot-Curie)获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科学发现,居里夫人在世时就知道了)。1937年次女出版的《居里夫人》,成为风靡全球的一本传记。如果只以事业的成就来衡量。人们不难认为居里夫人一生十分幸福。她创了两个记录:同一家庭中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最多,以及个人拿了两个诺贝尔奖。但事业的成功不能简单地套入「才能、努力和机遇」的公式,否则个人独特的个性和遭遇就会被淹没了。读苏珊·昆的新书,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她同样要面对许多常人会遇到的逆境,从中我们也能看见居里夫人的个性。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 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 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 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 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生平经历 如果只看简历,很容易使人觉得玛丽亚·居里只是一帆风顺的成功科学家。她于1867年11月在波兰华沙出生。有一兄三姊,父母亲都是教师。她15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中学毕业。其后当了几年家庭教师,于1891年到法团巴黎大学索邦分校(Sorbonne)接受大学教育,1894年毕业,获得数学和物理两张证书。1895年,她与任教于巴黎市工业物理和化学学院的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结婚,1897年秋长女伊伦(Irène)出生。此前。她跟索邦的李普曼(Gabriel Lippman)做磁学研究,并发表了第一篇论文;此时,为了博士学位论文作准备,她开始在皮埃尔的实验室进行新课题,皮埃尔也很快便加人了妻子的工作。他们的实验笔记从1897年12月6日开始,到1898年2月17日记录了第一次观察到新的放射性元素钋(polonium) 为止。经过几个月追踪和分析,他们在7月18日正式提交法国科学院宣读的报告中提出两个重要发现:一是元素钋、二是r放射性」(radioactivity)这个概念。钋的纯化和另一新元素镭的分离等现象的发现,对化学研究有很大刺激;而放射性研究,则是物质本质研究的突破性发现。1903年6月,居里夫人通过论文答辩,获颁物理科学博士。11月初 居里夫妇获颁英国皇家学会的戴维奖章(Humphrey Davy Medal);11月中旬更获悉与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最高荣誉,以表彰他们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1905年他们得次女伊芙(Eve)。1906年皮埃尔去世。1911年居里夫人获诺贝尔化学奖。表彰她发现钋和镭。1934年居里夫人去世。1935年她的长女伊伦和女婿的里奥·居里(Frédéric Joliot-Curie)获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科学发现,居里夫人在世时就知道了)。1937年次女出版的《居里夫人》,成为风靡全球的一本传记。 如果只以事业的成就来衡量。人们不难认为居里夫人一生十分幸福。她创了两个记录:同一家庭中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最多,以及个人拿了两个诺贝尔奖。但事业的成功不能简单地套入「才能、努力和机遇」的公式,否则个人独特的个性和遭遇就会被淹没了。读苏珊·昆的新书,我们可以看到居里夫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她同样要面对许多常人会遇到的逆境,从中我们也能看见居里夫人的个性。

居里夫人的简介

居里夫人即玛丽居里(Marie Curie),是一位原籍为波兰的法国科学家。她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都是放射性的早期研究者,他们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并因此与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Henry Becquerel)分享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居里夫人继续研究了镭在在化学和医学上的应用,并且因分离出纯的金属镭而又获得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在婚前姓名为曼娅。斯卡洛多斯卡(波兰文为Manya Sklodowska),于1867年11月7日出生于波兰华沙市,当时波兰正在俄国统治之下。曼娅的父母都是教师,在她出生(她是他们的的第五个孩子)后不久他们就失去了教师职位。为了糊口,他们包下了一些学生的伙食。为此,年轻的曼娅也要协助做饭,每天要工作很长时间。然而她仍获得了中学生的优秀奖章。中学毕业后,她当了家庭教师。1891年她到巴黎进了巴黎大学,攻读物理学和数学,毕业时成绩名列全班第一。1894年她与法为物理学家皮埃尔。居里相识,第二年他们结了婚。从1896年开始,居里夫妇共同研究起了放射性。在此之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Roentgen 1845-1923)发现了X-射线(他因此获得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贝克勒尔发现了铀盐发射出类似的射线。居里夫人发现钍(Th)亦具有放射性,并且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任何含量的铀和钍能够解释的要强。居里夫妇于是努力寻找,终于在1898年宣布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他们最终从8吨废沥青铀矿中制得1克纯净的氯化镭,还提出了-射线(现在已知它是由电子组成的)是带负电荷的微粒的观点。1906年皮埃尔。居里不幸被马车撞死,但居里夫人前未因此而倒下,她仍然 继续研究,于1910年与德比恩(Andre Debierne,1874-1949年,于1899年从沥青铀矿中发现放射性元素锕Ac)一起分离出纯净的金属镭。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居里夫人用X-射线设备装备了救护车,并将其开到了前线。国际红十字会任命她为放射学救护部门的领导。在她女儿依伦(Irene Curie)和克莱因(Martha Klein)的协助下,居里夫人在镭研究所为部队医院的医生的护理员开了一门课,教他们如何使用X-射线这项新技术。20世纪20年代末期,居里夫人的健康状况开始走下坡路,长期受放射线的照射使她患上白血病,终于在1934年7月4日不治而亡。在此之前几个月,她的女儿依伦和女婿约里奥-居里(Joliot-Curie)宣布发现人工放射性(他们俩因此而荣获1935年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的大半生都是清贫的,提取镭的艰苦过程是在简陋的条件下完成的。居里夫妇拒绝为他们的任何发现申专利,为的是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利用他们的发现。他们把诺贝尔奖金和其奖金都用到了以后的研究中去了。他们地研究工作的杰出应用之一就是应用放射性治疗癌症。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法国放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1867年11月7日生于波兰华沙,原名玛丽•斯科罗多夫斯卡,后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她为居里夫人。18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高级中学,获金质奖章。由于当时波兰大学不接受女生及家庭经济拮据,故在华沙当了8年家庭教师,1891年才到法国上大学。1893年以物理学第一名的成绩获巴黎大学理学院学士,次年又获数学学士。1895年同法国物理学家居里结为伉俪,并在巴黎理化学校任助教。1896年在全市助教会考中荣膺第一。1903年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论文获博土学位。1904年任巴黎大学教师。1906年丈夫居里因车祸去世,她接替丈夫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她的主要贡献是以毕生精力研究放射性元素,是放射性化学和物理的奠基人。自贝克勒尔发现铀及其化合物的放射性后,居里夫人用验电器检验了当时80 种已知元素的化合物,发现钋元素的化合物也有放射性,铀化合物比纯铀有更强放射性,从而推断其中必有一种比铀更强的新放射性元素的存在。1898年居里夫妇从沥青矿中首先分离到门捷列夫预言的“类碲”元素,居里夫人为纪念她伟大的祖国波兰,命名为钋。接着他们再接再励,处理了数十吨沥青矿残渣,历时4 年.终于提取到0.1克氯化镭,并确定镭是一种新元素。居里夫人是一位杰出的女科学家,一生得到两次诺贝尔奖——1903年物理奖和1911年化学奖;一生担任过25个国家l06个荣誉职位,如英国皇家学会、德国化学会会员;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她的主要著作有《同位素及其组成》、《论放射性》、《放射性物质及其辐射的研究》等

居里夫人的故事简介是什么?

居里夫人和镭居里夫人从理论上推测到了新元素镭的存在,但是巴黎大学的董事会却拒绝为她提供她所需要的实验室、实验设备和助理人员,因为她无法用事实来证明这一点。无奈之下,坚强不屈的居里夫人只好把校内一个无人使用、四面透风漏雨的破棚子当成“实验室”。然后,她把从矿上收集到的沥青矿渣用大麻袋运回,便开始了伟大的发现之旅。居里夫人简介居里夫人 Marie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居里夫人 MarieCurie(1867-1934)法国籍波兰科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发现镭和钋两种放射性元素,一生两度获诺贝尔奖。作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励了很多人。很多人在儿童时代就听到她的故事但得到的多是一个简化和不完整的印象。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MadameCurie)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SusanQuinn)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於去年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 居里:她的一生》(MariaCurie: A Life),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简介 【居里夫人:更重要的是自立】 【简介】 居里夫人(1867~1934年)法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原籍波兰,原名玛丽亚斯可罗多夫斯卡。巴黎大学理学博士。1895年与皮埃尔居里结婚。 他们共同就贝可勒尔在当时首先发现的放射性现象进行研究,先后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元素。1906年,居里逝世后,她继续研究放射性,获得成就,并著有《放射性通论》《放射性物质的研究》等,推动了原子核科学的发展。 因对放射性现象的研究工作,和居里、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奖,后又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是法国科学院第一位女院士,同时还被其他15个国家聘为科学院院士。她共接受过7个国家24次奖金和奖章,担任了25个国家的104个荣誉职位。 世人对居里夫人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受其次女在1937年出版的传记《居里夫人》所影响。这本书美化了居里夫人的生活,把她一生所遇到的曲折都平淡地处理了。美国传记女作家苏珊昆花了七年时间,收集包括居里家庭成员和朋友的没有公开的日记和传记资料,出版了一本新书《玛丽亚居里:她的一生》,为她艰苦、辛酸和奋斗的生命历程描绘了一幅更详细和深入的图像。 【名言名句】 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做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人必须要有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 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人物小传】 被称为镭的母亲的居里夫人,是闻名于世的科学家,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她不仅在事业上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对两个女儿的教育上也非常成功。她教育女儿应有健康的体魄,鼓励她们去远足野营;她教育女儿应该学会观察、比较,并注重培养女儿的音乐才能;她教育女儿学习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的不畏艰险、脚踏实地的精神,而她的两个女儿果然不负母亲的厚爱,一个获得了诺贝尔奖,一个成为音乐家。 这位整日忙于研究事业的大科学家究竟是怎样培养女儿的呢?她那卓越的品质以及出色的教育方式能否感染我们,启迪我们走向成功?我们不妨一起来拜读居里夫人晚年时写给大女儿绮瑞娜的一封鼓励信,相信青少年朋友们一定会深受启发。 【我亲爱的孩子:】 一个人不仅要自信,更重要的是要自立。 成功学大师们认为:只有丢开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自立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自立也是力量的源泉。 每个正常人都能够过一种独立和自立的生活,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完全独立。因为依靠别人,跟从别人,追随别人,让别人去思考,去计划,去工作要省事得多。所以人们经常持有的一种最大的偏见,就以为他们永会从别人不断的帮助中获益。 自立是每一个志存高远者必备的品质,而模仿和依靠他们人只会导致懦弱。力量是自发的,不依赖他人?坐在健身房里让别人替我们练习,我们是无法增强自己肌肉力量的。 没有什么比依靠他人的习惯更能破坏独立自主能力的了。如果你依靠他人,你将永远坚强不起来,也不会有独创力。要么独立自主,要么埋葬雄心壮志,一辈子做个仰人鼻息的人。 自立绝不只是单纯给自己创造一个优越的环境。以为可以不必艰苦奋斗就能成功,这种做法实际上只会给我们带来灾难。那个优越的开端很可能是一个倒退。年轻人需要的是能够获得所有的原动力。年轻人天生就是学习者,模仿者,效仿者,所以很容易变成仿制品。当得不到别人提供的拐杖的时候,有些人就无法独立行走了。只要别人同意,他们会一直依靠下去。 锻炼意志和力量,需要的是自助自立精神,而非靠来自他人的影响力,也不能依赖他人。 爱迪生说:坐在舒适软垫子上的人容易睡去。依靠他人,觉得总是会有人为我们做任何事所以不必努力,这种想法对发挥自助自理和艰苦奋斗精神是致命的障碍! 一个身体强壮,背阔腰圆,重达近一百五十磅的年轻人竟然两手插在口袋里等着帮助,这无疑是世上最令人恶心的一幕。 你有没有想过,你认识的人中有多少人只是在等待?其中很多人不知道等的是什么,但他们在等某些东西。他们隐约觉得,会有什么东西降临,会有些好运气,或是会有什么机会发生,或是会有某个人帮他们,这样他们就可以在没受过教育,没有充分的准备和资金的情况下为自己获得一个开端,或是继续前进。 在我的人生经历中,从来没见过某个习惯等候帮助,等着别人拉扯一把,等着别人的钱财,或是等着运气降临的人能够真正成就大事。 只有抛弃每一根拐杖,破釜沉舟,依靠自己,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自立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自立也是力量的源泉。 孩子,一旦你不再需要别人的援助,自强自立起来,你就踏上了成功之路。一旦你抛弃所有外来的帮助,你就会发挥过去从未意识到的力量。 世上没有比自尊更有价值的东西了。如果你试图不断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你就难以保有自尊;如果你决定不依靠别人,独立自主,你就会变得日益坚强。 要相信你到这个世界上来是有目的的,是为了造就自己,是为了帮助别人,是扮演一个别人替代不了的角色,因为每个人在这场盛大的人生戏剧中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如果你不扮演这个角色,这出戏就有缺陷了。只有当你意识到自己注定要在世上完成一件事,扮演一个角色,必须自立时,你才能有所作为。生活也因此具有了崭新的意义。你说是这样吗?我的女儿。 圣诞就要到了,祝你圣诞快乐! 【想念你的母亲】 居里夫人名言,居里夫人的名言语录 1、我们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2、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3、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4、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5、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6、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7、如果一个人把生活兴趣全部建立在爱情那样暴风雨般的感情冲动上,那是会令人失望的。 8、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9、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10、我丝毫不为自己的生活简陋而难过。使我感到难过的是一天太短了,而且流逝得如此之快。 11、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自身的物质利益。 12、我把你们的奖金当做荣誉的借款,它帮助我获得了初步的荣誉。借款理应归还,请把它再发给另一些贫寒而又立志争取更大荣誉的波兰青年。 13、荣誉使我变得越来越愚蠢。当然,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就是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往往与别人认为他是怎样很不相称。比如我,每每小声咕噜一下也变成了喇叭的独奏。 14、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15、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16、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 17、我认为,你们必须从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求精神力量。在不使我们骄傲的情况下,这种理想主义可把我们的希望和幻想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18、人类也需要富有理想的人。对于这种人说来,无私地发展一种事业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他们不可能去关心他们个人的物质利益。 19、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20、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21、我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 22、我相信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找精神上的力量,这种理想主义要能够不使我们骄傲,而又能够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放得很高。 23、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浏览、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24、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以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 人生格言 25、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26、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欢乐。 27、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这种人能由他们的工作取得最大利益;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28、科学的探讨与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寻得了快乐。 29、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而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居里夫人的名言 1、弱者坐失良机,强者制造时机。 2、科学的探讨与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寻得了快乐。 3、我们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是要有自信心! 4、我以为人们在每一个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且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欢乐。 5、如果一个人把生活兴趣全部建立在爱情那样暴风雨般的感情冲动上,那是会令人失望的。 6、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祖国的。 7、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而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8、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9、人类也需要富有理想的人。对于这种人说来,无私地发展一种事业是如此的迷人,以至他们不可能去关心他们个人的物质利益。 10、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需要理解的东西。 11、我们的生活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作到。 12、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真正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至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13、人必得要有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 14、我相信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找精神上的力量,这种理想主义要能够不使我们骄傲,而又能够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放得很高。 15、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16、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17、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18、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 19、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作到。 20、我把你们的奖金当做荣誉的借款,它帮助我获得了初步的荣誉。借款理应归还,请把它再发给另一些贫寒而又立志争取更大荣誉的波兰青年。 21、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个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22、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他们的名字不是用笔而是用生命写成的。 23、我认为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找精神力量,这种理想主义使我们不骄傲,而能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达到高尚的境界。 24、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25、我丝毫不为自己的生活简陋而难过。使我感到难过的是一天太短了,而且流逝得如此之快。 26、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 27、我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放在未来。 28、我以为人们在每一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29、人必须要有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 30、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31、我们生活似乎都不容易,但是那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 32、我以为人们在每一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们已经作了我能作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 33、祖国更重于生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土地。 34、科学的探讨和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酬报。 35、我以为人们在每一时期都可以过有趣而有用的生活。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们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人们只能要求我们如此,而且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一点快乐。 36、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37、我们不得不饮食、睡眠、浏览、恋爱,也就是说,我们不得不接触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过我们必须不屈服于这些事物。 38、科学家的天职叫我们应当继续奋斗,彻底揭示自然界的奥秘,掌握这些奥秘以便能在将来造福人类。 39、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一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40、为公众的幸福工作的人,不论在哪个部门,都不能被国界所隔断,他们的劳动成果并不只属于一个国家,而是属于整个人类。 41、我认为,你们必须从一种理想主义中去寻求精神力量。在不使我们骄傲的情况下,这种理想主义可把我们的希望和幻想上升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42、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时。 43、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麽大,这种事情必须作到。 44、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地。 45、荣誉使我变得越来越愚蠢。当然,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就是一个人的实际情况往往与别人认为他是怎样很不相称。比如我,每每小声咕噜一下也变成了喇叭的独奏。 46、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47、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48、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49、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自身的物质利益。 50、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51、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的祖国的。 52、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实。 53、体操和音乐两个方面并重,才能够成为完全的人格。因为体操能锻炼身体,音乐可以陶冶精神。 54、科学的基础是健康的身体。 55、那些把活泼而且很细心的蚕,那样自愿地、坚持地工作着,真正感动了我。我看着他们,觉得我和它们是同类,虽然在工作上我或许还不如它们组织得完密。我也是永远忍耐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我知道生命很短促而且很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么,知道别人的看法不同,而且不能保证我的努力自有道理,但仍旧如此作。我如此作,无疑地是有使我不得不如此作的原因,正如蚕不得不作茧。 56、人类需要善于实践的人,这种人能由他们的工作取得最大利益;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居里夫人经典语录 1.不要叫人打倒你,也不要叫事情打倒你 2.家族的人互相连系在一起,才真正是这个人世唯一的幸福。 3.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并且他是一个小孩,在大自然的景色中,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 4.科学的探讨与研究,其本身就含有至美,其本身给人的愉快就是报酬;所以我在我的工作里面寻得了快乐。 5.人必须要有耐心,特别是要有信心。 6.人类看不见的世界,并不是空想的幻影,而是被科学的光辉照射的实际存在。尊贵的是科学的力量。 7.人类也需要梦想者,这种人醉心于一种事业的大公无私的发展,因而不能注意自身的物质利益。 8.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而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9.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制造时机。 10.少关心别人的逸闻私事,多留意别人的思路观点。 11.生活中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只有需要理解的东西。 12.使生活变成幻想,再把幻想化为现实。 13.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14.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要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作到。 15.我们波兰人,当国家遭到奴役的时候,是无权离开自己的祖国的。 16.我们须相信,我们既然有做某种事情的天赋,那么无论如何都必须把这种事情做成。 17.我们要把人生变成一信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18.我们应当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做成一点事情,而当我们发现这点事情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就要坚持下去。 19.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应该能够说: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 20.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应该有信心。 21.我丝毫不为自己的生活简陋而难过。使我感到难过的是一天太短了,而且流逝得如此之快。 22.我相信我们应该在一种理想主义中去找精神上的力量,这种理想主义要能够不使我们骄傲,而又能够使我们把我们的希望和梦想放得很高。 23.我要把人生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 24.我只惋惜一件事,日子太短,过得太快。一个人从来看不出作成什么,只能看出还应该作什么? 25.一个人若不留意自己已有的成就,他就只会看见自已的不足之处。 26.愿你们每天都愉快地过着生活,不要等到日子过去了才找出它们的可爱之点,也不要把所有特别合意的希望都于在未来。 27.在科学上,我们应该注意事,不应该注意人。 28.在科学上重要的是研究出来的东西,不是研究者个人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