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州马小云
-
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 为惠妃纳兰氏所生。 惠妃不算出名, 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 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 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 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不过这个大阿哥, 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 虽然早年比较得宠,在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本人却可以说有些愚蠢。 他迷信喇嘛, 为了当上皇帝, 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 命他守卫, 他上窜下跳, 甚至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 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 让康熙极为寒心。 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 终其一生被囚禁。
康熙的二儿子, 废太子胤礽。 康熙的第一任皇后, 索尼孙女赫里舍所生。 赫里舍产子的时候,恰逢吴三桂叛乱, 皇后因为受了惊吓, 难产而死。 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 感情很是深厚。 所以在胤礽两岁的时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 效法汉人前朝。立嫡长子为太子。 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 然而虽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 而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这样一来, 时间久了, 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权利, 皇帝害怕被夺权, 二人矛盾日益激化。 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个党派,互相倾轧。 再有其他的阿哥们也长大了,他们自然不甘心这个能力不见得比自己强甚至不如自己的哥哥当皇帝。 这个时候的皇太子,因为康熙从小的宠溺, 养成了暴戾的性格, 飞扬跋扈,奢侈骄横。 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 颇有怨言。 而其他的阿哥们虎视耽耽, 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点小错。 最终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废。可是康熙对这个儿子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借着大阿哥魇镇的事件, 在一年之后, 声称二阿哥因为迷失了心性, 但是经过调养, 已然恢复。 因此复立为太子。 只可惜这个太子实在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重新上台以后, 他非但不谨小慎微, 吸取教训, 反而变本加厉, 集结党羽,打击报复。 让康熙老头寒透了心, 五十一年再次下诏废太子。 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给他了一个理密亲王的封号。
三儿子胤祉, 是个书生学究。 我们知道的《康熙字典》, 应该就是他主持编撰的。 当时他聚集了社会上的一些名家, 诸如陈梦雷,李钹, 还有我们熟悉的方苞等人, 合力编书。这个傻哥哥以为可以因此讨得皇帝得欢心, 因此将皇位传给他。 事实证明康熙的确挺喜欢的, 康熙晚年的时候经常去儿子们的园子里游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园子。 而且去他的园子的次数远远多过于去雍正的园子的次数。可能在康熙的眼里, 这个儿子是孝顺的, 可以共享天伦之乐的吧。 但是这个书生气的胤祉绝对对储位心存想法,因为他的门人曾经四处活动, 联络党羽。 他似乎也请过方人 , 替他算命。 这些事情康熙虽然看在眼里,却并没有责怪, 反而对他的门下说, 如果胤祉不小心被牵连, 你们要站出来为他辨白。可见他的孝道功夫做得很足, 康熙甚是喜欢他。 但是, 康熙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就是了。雍正即位后,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胤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胤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
皇四子胤禛, 就是后来的雍正帝。韬光养晦、城府深厚, 生母德妃乌雅氏。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 观其在康熙朝的作为,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为,两面派的作派,说白了就是哪边都不得罪, 极尽察言观色之能,以诚孝示君父, 将自己打扮成为富贵闲人的模样,吃斋念佛, 标榜自己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暗地里结交人才,培养门人, 最终夺得大位。 在位十三年, 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
康熙的五儿子胤祺,(是不是第五个儿子都要叫祺啊, 我想到了还珠里的五阿哥永琪了) 宜妃所生。 就是那个康熙微服私访里的宜妃,传说中这宜妃性子直爽, 的确是很受康熙宠爱的一个妃子,但绝对不是专宠,康熙这个老小子老婆不要太多。 胤祺早年带兵, 掌管某一个旗的兵力吧, 他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之中,康熙年间也是被封为亲王。 关于他的记载很少,但是我似乎看到过有人说他因为打仗的缘故,破了相(本来应该是极帅的,说他老娘生的儿子都是男生女相,极为俊美)。破了相的人自然不可能当皇帝了,比如偶家孙策就是这样气死的。所以没有参与夺嫡就可以说得通了。雍正继位后, 还是不能容他, 所以结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间的。
第六个儿子胤祚, 也是德妃所生, 早殇。德妃虽然出身不高,宫女而已。 但是非常能生, 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还有十四子胤祯(示题),还有两个公主。想必也算是得宠过的妃子。
皇七子胤佑, 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也是一个没有参加储位竞争的人。 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雍正八年死.
皇八子允禩,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废也,允禩谋继立,世宗深憾之”。身为下贱,心比天高(康熙曾说:他"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
雍正继位后,视允禩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允禩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继位,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允禩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那里,命将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允禩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允禩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允禩又被幽禁,受尽折磨,终被害死。
皇九子允禟,因同允禩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允禟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允禟出家!他借故命将允禟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禟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不久给允禟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幽禁之。允禟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
十弟胤誐,因党附胤禩,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kān)还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命胤赍(jī)印册赐奠。胤称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十二弟胤祹,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刚即位,封胤祹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乾隆即位后被晋封为履亲王。这位胤祹较之其他兄弟气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岁。
十三阿哥胤祥:豪爽仗义、能文能武、识大体(全力支持四阿哥)!雍正登基后胤祥成为了怡亲王,算是兄弟中结局好的。
十四弟胤禵,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党同胤禩,又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祯”而雍正党篡改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胤禵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乾隆继位后,将其开释。
十五弟胤禑,康熙帝死后,雍正命其守景陵
- 一自萧关起战尘
-
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 为惠妃纳兰氏所生。 惠妃不算出名, 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 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 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 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不过这个大阿哥, 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 虽然早年比较得宠,在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本人却可以说有些愚蠢。 他迷信喇嘛, 为了当上皇帝, 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 命他守卫, 他上窜下跳, 甚至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 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 让康熙极为寒心。 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 终其一生被囚禁。
康熙的二儿子, 废太子胤礽。 康熙的第一任皇后, 索尼孙女赫里舍所生。 赫里舍产子的时候,恰逢吴三桂叛乱, 皇后因为受了惊吓, 难产而死。 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 感情很是深厚。 所以在胤礽两岁的时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 效法汉人前朝。立嫡长子为太子。 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 然而虽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 而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这样一来, 时间久了, 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权利, 皇帝害怕被夺权, 二人矛盾日益激化。 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个党派,互相倾轧。 再有其他的阿哥们也长大了,他们自然不甘心这个能力不见得比自己强甚至不如自己的哥哥当皇帝。 这个时候的皇太子,因为康熙从小的宠溺, 养成了暴戾的性格, 飞扬跋扈,奢侈骄横。 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 颇有怨言。 而其他的阿哥们虎视耽耽, 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点小错。 最终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废。可是康熙对这个儿子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借着大阿哥魇镇的事件, 在一年之后, 声称二阿哥因为迷失了心性, 但是经过调养, 已然恢复。 因此复立为太子。 只可惜这个太子实在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重新上台以后, 他非但不谨小慎微, 吸取教训, 反而变本加厉, 集结党羽,打击报复。 让康熙老头寒透了心, 五十一年再次下诏废太子。 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给他了一个理密亲王的封号。
三儿子胤祉, 是个书生学究。 我们知道的《康熙字典》, 应该就是他主持编撰的。 当时他聚集了社会上的一些名家, 诸如陈梦雷,李钹, 还有我们熟悉的方苞等人, 合力编书。这个傻哥哥以为可以因此讨得皇帝得欢心, 因此将皇位传给他。 事实证明康熙的确挺喜欢的, 康熙晚年的时候经常去儿子们的园子里游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园子。 而且去他的园子的次数远远多过于去雍正的园子的次数。可能在康熙的眼里, 这个儿子是孝顺的, 可以共享天伦之乐的吧。 但是这个书生气的胤祉绝对对储位心存想法,因为他的门人曾经四处活动, 联络党羽。 他似乎也请过方人 , 替他算命。 这些事情康熙虽然看在眼里,却并没有责怪, 反而对他的门下说, 如果胤祉不小心被牵连, 你们要站出来为他辨白。可见他的孝道功夫做得很足, 康熙甚是喜欢他。 但是, 康熙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就是了。雍正即位后,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胤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胤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
皇四子胤禛, 就是后来的雍正帝。韬光养晦、城府深厚, 生母德妃乌雅氏。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 观其在康熙朝的作为,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为,两面派的作派,说白了就是哪边都不得罪, 极尽察言观色之能,以诚孝示君父, 将自己打扮成为富贵闲人的模样,吃斋念佛, 标榜自己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暗地里结交人才,培养门人, 最终夺得大位。 在位十三年, 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
康熙的五儿子胤祺 宜妃所生。 就是那个康熙微服私访里的宜妃,传说中这宜妃性子直爽, 的确是很受康熙宠爱的一个妃子,但绝对不是专宠,康熙这个老小子老婆不要太多。 胤祺早年带兵, 掌管某一个旗的兵力吧, 他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之中,康熙年间也是被封为亲王。 关于他的记载很少,但是我似乎看到过有人说他因为打仗的缘故,破了相(本来应该是极帅的,说他老娘生的儿子都是男生女相,极为俊美)。破了相的人自然不可能当皇帝了,比如偶家孙策就是这样气死的。所以没有参与夺嫡就可以说得通了。雍正继位后, 还是不能容他, 所以结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间的。
第六个儿子胤祚, 也是德妃所生, 早殇。德妃虽然出身不高,宫女而已。 但是非常能生, 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还有十四子胤祯(示题),还有两个公主。想必也算是得宠过的妃子。
皇七子胤佑, 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也是一个没有参加储位竞争的人。 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雍正八年死.
皇八子允禩,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雍正继位后,视允禩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允禩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继位,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允禩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那里,命将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允禩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允禩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允禩又被幽禁,受尽折磨,终被害死。
皇九子允禟,因同允禩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允禟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允禟出家!他借故命将允禟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禟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不久给允禟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幽禁之。允禟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
十弟胤誐,因党附胤禩,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kān)还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命胤赍(jī)印册赐奠。胤称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十二弟胤祹,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刚即位,封胤祹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乾隆即位后被晋封为履亲王。这位胤祹较之其他兄弟气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岁。
十三阿哥胤祥:豪爽仗义、能文能武、识大体(全力支持四阿哥)!雍正登基后胤祥成为了怡亲王,算是兄弟中结局好的。
十四弟胤禵,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党同胤禩,又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祯”而雍正党篡改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胤禵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乾隆继位后,将其开释。
十五弟胤禑,康熙帝死后,雍正命其守景陵。
- meira
-
康熙这个老小子, 8岁登基, 作了61年的皇帝,生了50多个小孩,其中儿子35个,活下来的24个(序齿的),女儿二十来个,活下来的不清楚。但是古代皇家的女儿基本上都是政治的工具,皇帝也不宠爱,因此就不提了。大家估计都知道,康熙的儿子们都很牛,所以他晚年的时候出现了九子夺嫡的局面,令老头儿大为头疼,由此滋生了一系列的政治问题,可以算得上康熙皇帝生涯的一大败笔。
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shí),为惠妃纳兰氏所生。惠妃不算出名,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不过这个大阿哥,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虽然早年比较得宠,在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本人却可以说有些愚蠢。他迷信喇嘛, 为了当上皇帝,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 命他守卫,他上窜下跳,甚至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 让康熙极为寒心。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终其一生被囚禁
康熙的二儿子, 废太子胤礽(réng)。 康熙的第一任皇后,索尼孙女赫舍里所生。 赫里舍产子的时候,恰逢吴三桂叛乱,皇后因为受了惊吓,难产而死。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感情很是深厚。 所以在胤礽两岁的时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 效法汉人前朝。立嫡长子为太子。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 然而虽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而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这样一来,时间久了,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权利,皇帝害怕被夺权, 二人矛盾日益激化。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个党派,互相倾轧。 再有其他的阿哥们也长大了,他们自然不甘心这个能力不见得比自己强甚至不如自己的哥哥当皇帝。
这个时候的皇太子,因为康熙从小的宠溺,养成了暴戾的性格,飞扬跋扈,奢侈骄横。 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 颇有怨言。而其他的阿哥们虎视耽耽, 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点小错。 最终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废。
可是康熙对这个儿子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借着大阿哥魇镇的事件,在一年之后,声称二阿哥因为迷失了心性,但是经过调养,已然恢复。 因此复立为太子。 只可惜这个太子实在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重新上台以后,他非但不谨小慎微,吸取教训,反而变本加厉,集结党羽,打击报复。让康熙老头寒透了心,五十一年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给他了一个理密亲王的封号。
三儿子胤祉(zhǐ), 是个书生学究。我们知道的《康熙字典》,应该就是他主持编撰的。当时他聚集了社会上的一些名家,诸如陈梦雷,李钹,还有我们熟悉的方苞等人,合力编书。这个傻哥哥以为可以因此讨得皇帝得欢心,因此将皇位传给他。事实证明康熙的确挺喜欢的,康熙晚年的时候经常去儿子们的园子里游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园子。而且去他的园子的次数远远多过于去雍正的园子的次数。可能在康熙的眼里,这个儿子是孝顺的,可以共享天伦之乐的吧。但是这个书生气的胤祉绝对对储位心存想法,因为他的门人曾经四处活动,联络党羽。他似乎也请过方人 ,替他算命。这些事情康熙虽然看在眼里,却并没有责怪,反而对他的门下说,如果胤祉不小心被牵连,你们要站出来为他辨白。可见他的孝道功夫做得很足,康熙甚是喜欢他。但是,康熙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就是了。胤祉的结局我不是很清楚,康熙朝的时候被封为亲王。雍正朝的时候他肯定是获了罪,老四是不可能容忍这个比他年纪大的哥哥,还位高权重的,估计是削了爵吧。
皇四子胤禛(zhēn)
, 就是后来的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观其在康熙朝的作为,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为,两面派的作派,说白了就是哪边都不得罪,极尽察言观色之能,以诚孝示君父,将自己打扮成为富贵闲人的模样,吃斋念佛,标榜自己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暗地里结交人才,培养门人,最终夺得大位。在位十三年,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
康熙的五儿子胤祺(qí),(是不是第五个儿子都要叫祺啊,我想到了还珠里的五阿哥永琪了)宜妃所生。就是那个康熙微服私访里的宜妃,传说中这宜妃性子直爽,的确是很受康熙宠爱的一个妃子,但绝对不是专宠,康熙这个老小子老婆不要太多。胤祺早年带兵,掌管某一个旗的兵力吧,他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之中,康熙年间也是被封为亲王。关于他的记载很少,但是我似乎看到过有人说他因为打仗的缘故,破了相(本来应该是极帅的,说他老娘生的儿子都是男生女相,极为俊美)。破了相的人自然不可能当皇帝了,比如偶家孙策就是这样气死的。所以没有参与夺嫡就可以说得通了。雍正继位后,还是不能容他,所以结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间的。
第六个儿子胤祚(zuò),也是德妃所生,早殇。德妃虽然出身不高,宫女而已。但是非常能生,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还有十四子胤祯(示题),还有两个公主。想必也算是得宠过的妃子。
皇七子胤佑(yòu), 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也是一个没有参加储位竞争的人。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雍正八年死,其他不清楚。
胤禩(sì), 康熙的第八个儿子,是个我每每不忍提及的人物。生母良妃,出身微贱,是康熙老儿从辛者库里发掘出来的美人。清朝的时候讲究子以母贵,八八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矮了其他兄弟一大截,反倒是后来他的母亲因为他的争气,得以晋升妃位。 胤禩天资聪颖,才华优裕,待人宽和,广结人缘。朝堂上下交口称赞,称之为“八贤王”,就连康熙的哥哥,裕亲王福全也在皇帝面前推荐他。康熙一废太子后, 命诸臣推举新太子,朝堂上下,公推胤禩,说明其人心所向。
胤禩是阿哥党的首领人物,所谓阿哥党,是针对XXX所言。可以说,胤禩与他的集团,当年应该做过不少将太子推下位子的谋划。阿哥党中,有不少的朝廷重臣,也有胤禩的弟弟, 九阿哥胤禟, 十阿哥胤礻我,十四阿哥胤祯。 算得朝廷中一股非常强大的势力集团。
然而相比四阿哥胤禛, 胤禩集团太过于出风头了,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康熙老头连自己最心爱的儿子皇太子的权利过甚都会心有不满,何况这个母亲出身微贱的儿子。 又因为相面人张明德替胤禩算命,言其贵不可言,被不怀好意(或是笨蛋)的大阿哥告诉了康熙。康熙下令凌迟处死张明德,并削去胤禩爵位。
可以说,一废太子的时候,胤禩希望最大,但是终究因为康熙对旧太子念念不忘,又因为张明德事件获罪,受到了打击。坦白的讲,在这种封建社会,胤禩试图以民主的方式成为皇太子,本身就是一件很没有指望的事情。
二废太子之后,群臣还是支持胤禩的。然而康熙对这个儿子打定主意是提防的,前次说他是少不更事,这次干脆就说他是居心险恶了。约莫康熙五十三年时候,康熙的寿日,胤禩因为母亲忌日的原因不能亲自拜寿,派人送去两只将死之鹰。康熙大怒,立刻骂胤禩不忠不孝,连带骂他为辛者库贱妇所生,并且声称父子之恩断绝。并停爵停俸。
在我看来,以康熙的睿智,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事出蹊跷,但是他非但不命人调查,而是借题发挥,说明他已经毫不顾惜父子之情了。可能皇八子在朝廷上下的好名声对他来讲的确是个不小的威胁,他害怕有朝一日被逼宫,所以一定要打消胤禩以及他的党羽对储位的幻想。
同年, 胤禩感染了伤寒, 几近毙命。 康熙当时在承德, 只是批复:勉力医治。 后因康熙要御驾回畅春园, 路上会经过胤禩居住的园子, 此时的胤禩已经人事不省, 然而康熙依然要让其他儿子将其移回京城。 原因竟然是, 不希望路过的时候碰到不好的事情, 康熙是个讲求迷信的帝王, 他尽量远离这些可能带来晦气的事情。 至于儿子的死活, 他并没有放在心上。 最搞笑的是,当皇九子胤禟坚决反对,说将死的人了, 不应该挪动。康熙居然说,这可不是我逼你们要挪走他的,你们回头不要怪到我头上。
然而我们的胤禩还是活了过来, 像小强一样顽强地活了下来。 只是从此以后, 他不再有希望继承康熙的大业了。 后来康熙老头可能也觉得自己做得过了头, 下诏恢复了胤禩的爵位俸禄。 但是, 胤禩在康熙朝, 只是贝勒而已。 事实上, 直到这个时候朝臣都还是支持胤禩的, 大学士李光地(看过康熙王朝的人应该都知道, 一个出名的人物)在康熙五十六年,还曾经说过: “目下诸王,八王最贤”。
雍正继位之初, 采取拉拢的两面派手法, 封胤禩为廉亲王。 胤禩倒也没有兴风作浪, 然而却因为种种欲加之罪, 最终被胤禛治罪。 剥夺爵位不说, 竟然削除宗籍, 被迫改名“阿其那”, 大概是“俎上之鱼”的意思。 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中。
小小点评几句, 我个人是很同情这个人物的, 因其生母身份低下, 估计胤禩从小受了不少歧视, 所以才养成了要强但处事圆滑的性格。 他夺嫡的失败, 一是康熙的无情, 二是方法的失误, 猜测这跟他对康熙性格的不够了解有关, 不像胤禛, 揣度他老爹的意思都快成精了。 但是我觉得胤禩还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在雍正朝多数的表现还是逆来顺受的, 说白了, 就是江山社稷为重, 并没有如何勾结群臣,祸害朝纲。 即便有些无奈的成分, 也有很大可能是因为他的确是个贤王。
最后引用金庸的诗总结一下: 谦谦君子, 温润如玉。 强极则辱, 情深不寿。
皇九子胤禟(táng), 宜妃所生。 关于他的容貌, 有两种说法, 一是极其俊美, 另外的说法是很胖, 像个猪一样。 我当然愿意接受第一种说法, 这个皇子并不如何得宠, 估计才能也有限, 但是却是当朝第一大富翁。 估计聪明都用在挣钱上了吧(暂且不说途径是否正当), 他是胤禩的忠实支持者。 忠实到什么程度呢, 据说当时他随身携带毒药, 倘若事情不妙, 就吞毒药而死。 我觉得不管他是怎样的人, 就凭着他这样对胤禩这个哥哥, 就值得我对他有好感了。 这个九爷在雍正朝的时候被发配到西北, 其实就是让年羹尧看管起来, 不让他跟八爷党人通有无。 但是这个老九就是下定决心斗争到底, 他居然想出来用西洋文字拼满文的方法制作密码, 与他儿子联系, 互通讯息, 算得上是开创我们国家密码学的一个先河了。 雍正非常讨厌他, 而且瞧不起他。 胤禟曾经说过:成则王侯败则贼, 只不过我们亦是兄弟亦为贼罢了。
胤禟的命运很是悲惨, 被雍正改名为“塞思黑”, 其意一说为“猪”, 另一说“讨厌的人”,反正不是好词。最后雍正四年死于囚禁之中, 比胤禩早一两个月吧。 传说是被毒死。
第十个儿子胤礻我(é),生母是个皇贵妃,不过死的比较早。这个十阿哥传说中比较大条,南书房中的倒数。康熙的儿子个个精灵古怪,所以这个笨笨的小孩还是挺讨他老头子喜欢的。他也是死心塌地挺老八的一个,可能因为自己没什么指望吧。在康熙年间就被封为郡王,那时候,老八老九都不过是贝勒贝子,这跟他妈妈的身份估计是有关的。老十在雍正朝的的时候被打发去守陵之类的,后来就跑到张家口那一带蜗居了。但是心思大条的人总是不一样,比较有福气(汗,我不是夸我自己),居然活过了雍正朝,乾隆二年才死。
十一子早殇,连名字偶都不知道。
康熙的第十二个儿子, 胤裪(táo)。这个宝宝是苏麻拉姑养大的,所以与其他的小子们都不大一样。他也是没有参与夺嫡,但是康熙末年还是很受重用的。雍正刚上台后给他封了个郡王,随后又予以打压,估计也是削爵之类的,后来乾隆上台,加封了亲王吧,这位大哥生性很是豁达,肯定跟苏麻的教育有关,活到了七十八岁。
十三子胤祥。 又是一个要好好说说的人物。事实上,虽然胤祥在兵法谋略上不差,但总的说来还是偏文的。胤祥的生母敏妃章佳氏,应该是一个康熙比较宠的一个妃子,但是在胤祥十三岁那年就死了,后来胤祥教给德妃抚养,所以跟四阿哥胤禛走的很近,二人感情非常之好。
胤祥年少的时候, 很受康熙的宠爱。 康熙每次出巡, 必将其带在身边。 而且据说这位阿哥“诗文翰墨,皆工敏清新”,“精于骑射,发必命中,驰骤如飞”。典型的文武全才, 他甚至曾经单独猎得过一头老虎。 康熙亦曾派他去泰山代父祭天, 这于古代帝王是非常慎重的事情, 当时许多人认为十三阿哥的前途不可限量。
可惜康熙四十七年一废太子, 胤祥遭受了牵连, 从此十余年, 默默无闻, 仿佛消失了一般。 而且这段时间的史料, 居然毫无记载。 估计是雍正朝的时候为尊者讳, 都删去了吧。 但是我们大致可以推测, 胤祥在这些年间得了一种叫做“鹤膝风”的病, 大概是现在的“骨结核”。 这在当时, 算得上一种绝症, 容易复发, 不能劳累。 胤祥的早逝, 与这个病是有关的。
二月河的小说中, 胤祥被圈禁了十年, 应该是虚构的, 胤祥的确被圈禁过, 但是他这十年间还是有出来活动过, 上过折子, 其他阿哥也有去探望过他, 所以他的行动应该是自由的。 至于他为何获罪, 有很多猜测, 一种说法是他估计当时也有兴风作浪, 在废太子问题上遭罪; 还有一种说法他为了保全胤禛而获罪。 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 这样更能够解释为什么胤禛上台后,对胤祥好的不得了。康熙曾经骂过胤祥不忠不孝, 这个老头也不知是怎么回事, 每次骂儿子都是往死里骂, 难道不知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嘛? 胤祥自幼受宠, 估计也是个心高气傲的主, 受不了这个打击而生病也是很有可能。 而且胤祥也是康熙年间唯一一位没有受封的成年阿哥,这与他年少的时候受宠成为鲜明对比。 所以我更加好奇胤祥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获罪, 惹得他老爹竟如此不待见他。
雍正继位以后, 立刻加封胤祥为怡亲王, 恩宠有加。 其实何止是恩宠有加, 简直就是宠的不得了, 谁得罪了他的宝贝弟弟, 就是得罪他。 他宝贝弟弟的利益就是他的利益, 他宝贝弟弟喜欢的人他一定会优待, 护的一塌糊涂。 不过这个弟弟的确不让他失望, 把他的事情都办的妥妥贴贴的, 而且胤祥非常懂得君臣的分寸, 丝毫没有恃宠而骄的做派。尽心尽力,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胤祥死于雍正八年, 固然因为其病, 但是与他的辛劳也是非常相关的。 死后胤禛赐溢号贤字, 并加“忠敬诚直 勤慎廉明”八字于怡贤亲王前。 乾隆年间, 加封为世袭罔替铁帽子王。
康熙晚年宠幸他的第十四个儿子胤禵 (tí), 这个小孩是八爷党中的人物。 随着胤禩为康熙所不喜, 八爷党便将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康熙五十六年, 封胤祯为大将军王, 挂帅出征, 去西藏平叛,得胜。
胤祯与四阿哥胤禛乃同父同母的兄弟, 但是他们的感情却并不好, 可能与他们生母德妃偏疼小儿子有关。 十四曾经在胤禩获罪的时候仗义直言, 惹得康熙皇帝拿剑要砍他, 但也因此后来被康熙宠幸。
野史以及民间流传很多胤禛篡位的说法, 其中有说改诏书中“传位十四子”为“传位于四子”,纯属无稽之谈, 原因不再赘述。 但是因为康熙晚年对他的宠爱, 估计也动过给他传位的念头吧。 不过这个十四子说实话不算特别好, 他在军中的时候就设法敛财, 倘若真的做了皇帝, 肯定不如雍正。但是我还是比较倾向冯尔康的说法, 皇帝并未属意十四子, 否则西藏平定以后, 军功已立, 自然会将其留在京城, 而不是继续打发去西北。 当然, 如果康熙真的是雍正害死的, 那就不敢说了, 但是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胤祯在雍正年间被打发去守皇陵, 虽然郁郁不得志, 但也算不得监禁, 因为皇陵附近的风景还是很美的, 却也还算过得舒服日子。 这个老兄也是活得比较长命, 乾隆二十年才去世。
简要的八卦一下, 终其雍正朝十三年, 他一个小孩都没生, 之前之后都生了好几个。
康熙十五子以后, 都未曾参与储位斗争。 约莫十六子十七子的待遇还算不错, 尤其是十七阿哥允礼, 在胤祥死后, 是雍正最宠的弟弟。
- 大鱼炖火锅
-
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 为惠妃纳兰氏所生。 惠妃不算出名, 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 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 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 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不过这个大阿哥, 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 虽然早年比较得宠,在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本人却可以说有些愚蠢。 他迷信喇嘛, 为了当上皇帝, 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 命他守卫, 他上窜下跳, 甚至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 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 让康熙极为寒心。 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 终其一生被囚禁。
康熙的二儿子, 废太子胤礽。 康熙的第一任皇后, 索尼孙女赫里舍所生。 赫里舍产子的时候,恰逢吴三桂叛乱, 皇后因为受了惊吓, 难产而死。 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 感情很是深厚。 所以在胤礽两岁的时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 效法汉人前朝。立嫡长子为太子。 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 然而虽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 而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这样一来, 时间久了, 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权利, 皇帝害怕被夺权, 二人矛盾日益激化。 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个党派,互相倾轧。 再有其他的阿哥们也长大了,他们自然不甘心这个能力不见得比自己强甚至不如自己的哥哥当皇帝。 这个时候的皇太子,因为康熙从小的宠溺, 养成了暴戾的性格, 飞扬跋扈,奢侈骄横。 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 颇有怨言。 而其他的阿哥们虎视耽耽, 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点小错。 最终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废。可是康熙对这个儿子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借着大阿哥魇镇的事件, 在一年之后, 声称二阿哥因为迷失了心性, 但是经过调养, 已然恢复。 因此复立为太子。 只可惜这个太子实在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重新上台以后, 他非但不谨小慎微, 吸取教训, 反而变本加厉, 集结党羽,打击报复。 让康熙老头寒透了心, 五十一年再次下诏废太子。 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给他了一个理密亲王的封号。
三儿子胤祉, 是个书生学究。 我们知道的《康熙字典》, 应该就是他主持编撰的。 当时他聚集了社会上的一些名家, 诸如陈梦雷,李钹, 还有我们熟悉的方苞等人, 合力编书。这个傻哥哥以为可以因此讨得皇帝得欢心, 因此将皇位传给他。 事实证明康熙的确挺喜欢的, 康熙晚年的时候经常去儿子们的园子里游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园子。 而且去他的园子的次数远远多过于去雍正的园子的次数。可能在康熙的眼里, 这个儿子是孝顺的, 可以共享天伦之乐的吧。 但是这个书生气的胤祉绝对对储位心存想法,因为他的门人曾经四处活动, 联络党羽。 他似乎也请过方人 , 替他算命。 这些事情康熙虽然看在眼里,却并没有责怪, 反而对他的门下说, 如果胤祉不小心被牵连, 你们要站出来为他辨白。可见他的孝道功夫做得很足, 康熙甚是喜欢他。 但是, 康熙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就是了。雍正即位后,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胤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胤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
皇四子胤禛, 就是后来的雍正帝。韬光养晦、城府深厚, 生母德妃乌雅氏。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 观其在康熙朝的作为,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为,两面派的作派,说白了就是哪边都不得罪, 极尽察言观色之能,以诚孝示君父, 将自己打扮成为富贵闲人的模样,吃斋念佛, 标榜自己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暗地里结交人才,培养门人, 最终夺得大位。 在位十三年, 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
康熙的五儿子胤祺,(是不是第五个儿子都要叫祺啊, 我想到了还珠里的五阿哥永琪了) 宜妃所生。 就是那个康熙微服私访里的宜妃,传说中这宜妃性子直爽, 的确是很受康熙宠爱的一个妃子,但绝对不是专宠,康熙这个老小子老婆不要太多。 胤祺早年带兵, 掌管某一个旗的兵力吧, 他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之中,康熙年间也是被封为亲王。 关于他的记载很少,但是我似乎看到过有人说他因为打仗的缘故,破了相(本来应该是极帅的,说他老娘生的儿子都是男生女相,极为俊美)。破了相的人自然不可能当皇帝了,比如偶家孙策就是这样气死的。所以没有参与夺嫡就可以说得通了。雍正继位后, 还是不能容他, 所以结局也不算很好,也是死在雍正年间的。
第六个儿子胤祚, 也是德妃所生, 早殇。德妃虽然出身不高,宫女而已。 但是非常能生, 除了四子胤禛,六子胤祚,还有十四子胤祯(示题),还有两个公主。想必也算是得宠过的妃子。
皇七子胤佑, 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多,也是一个没有参加储位竞争的人。 康熙三十七年被封为贝勒,五十一年封为郡王。雍正八年死.
皇八子允禩,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废也,允禩谋继立,世宗深憾之”。身为下贱,心比天高(康熙曾说:他"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
雍正继位后,视允禩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允禩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继位,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允禩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那里,命将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允禩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允禩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允禩又被幽禁,受尽折磨,终被害死。
皇九子允禟,因同允禩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允禟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允禟出家!他借故命将允禟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允禟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不久给允禟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幽禁之。允禟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
十弟胤誐,因党附胤禩,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kān)还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命胤赍(jī)印册赐奠。胤称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十二弟胤祹,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刚即位,封胤祹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乾隆即位后被晋封为履亲王。这位胤祹较之其他兄弟气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岁。
十三阿哥胤祥:豪爽仗义、能文能武、识大体(全力支持四阿哥)!雍正登基后胤祥成为了怡亲王,算是兄弟中结局好的。
十四弟胤禵,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党同胤禩,又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祯”而雍正党篡改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胤禵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乾隆继位后,将其开释。
十五弟胤禑,康熙帝死后,雍正命其守景陵。
- 真颛
-
皇长子胤禔, |4 v w" e# x9 a1 Y9 ~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纳拉氏。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征讨葛尔丹时,康熙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19岁的允禔从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岁,被封为直郡王。十年后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以贝子礼殡葬。
" U3 u. P/ J7 `+ Z$ w3 r3 O* M/ p" B" h; J
胤禔出现的形象一般都是反面的,不太讨巧,在众阿哥中,年岁最大,不过下马也早。身为庶出,却要处处向弟弟问候,想不扭曲也难。3 b3 z6 u5 B; g7 x4 H
! B6 b, F- z) |==========" P4 l" B2 a1 `* q- M0 Q
皇二子胤礽: T1 k e8 K5 G. d* W
康熙十三年(1674年)生。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康熙十四年,在他还是个一岁多的婴儿时,就被立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废,受禁锢;雍正二年卒,追封理亲王,谥号密。嫡福晋瓜尔佳氏,都统、伯石文炳之女。胤礽的子女也多,共25人。
8 i! |* e% ^: h0 A3 z2 `% W! i- q G: z
胤礽年少得志,享尽荣华,第二次的复立太子,并不是因为康熙对他又有了信心,而是当时的局势混乱不堪,需要一个挡箭牌,复立太子是再好不过的主意。再度被废之后,就被禁锢在咸安宫。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胤礽移居幽禁。这位倒霉太子的著名事件有“帐殿夜警”。
$ Z. _! F: s O0 h7 O: L0 ?+ R, Q5 X
==========
/ p: M% O6 W7 ^皇三子胤祉
" R+ L) @/ i+ e9 E9 r康熙十六年(1677年)生。母荣妃马佳氏。允祉博学多才,成为乃父学术上的得力助手。康熙征葛尔丹时,胤祉领镶红旗大营。21岁,被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32岁,晋诚亲王。雍正即皇位,命胤祉守护父亲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十年,去世。 w1 ^ |- L7 }3 g/ e$ v; E* A
. c1 Q; A, C @5 g I+ L其实这位皇子是满无辜来着,雍正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把他发配,他难免要牢骚,可能就因此被囚。
2 Z( |( U! A" }. L- N* a& J+ t1 X" P4 i, e9 S9 k9 F
=========+ F0 H/ T) x* L2 R( w; i y+ w
皇四子胤禛$ h6 z1 w2 y- |6 Q! x( K
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母孝恭仁皇后。[生母:德妃乌雅氏(孝恭仁皇后);养母:佟佳氏(孝懿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登基,为清代入关第3帝。在位13年。驾崩于雍正十三年(1735),葬于河北易县泰陵.庙号为世宗宪皇帝,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史称雍正皇帝。
: O/ A. K4 z. X6 z/ d) z6 E6 ~世宗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世宗为皇子,圣祖册后为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
6 |1 M* L1 C- ^/ g9 k) u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
5 x& H+ p) ?7 Q# g7 w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事世宗潜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封贵妃。三年十一月,妃病笃,进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1 A" n: `( ]$ ?# n
+ b9 T4 s2 h9 Y4 A! I+ K大头的来了。( Y: J# z0 P; ?
胤禛出生时其母地位并不高,所以由佟佳氏抚养。因为不在母亲身边长大,导致与其母并不亲厚,甚至在即位时,其母也怀疑他抢了自己胞弟的皇位。
$ d/ C; K5 Z5 N% w, s四阿哥是在康熙三十年,虚龄14的时候成的婚(我对古代那么早成婚实在是无语,这也怪不得有那么多的女人难产而死了)。他的子女算少的,仅10子4女3养女。
# K; Z) o; H M" ~1 M: l上面写出来的,是雍正身边有名分中最著名的三个女人:
( x# t l7 M R4 }5 x乌喇那拉氏和雍正是少年夫妻,几十年的情分在那了,而且据说雍正是满尊敬这位皇后的。+ |# x$ c1 T A2 G! D
钮祜禄氏,原来不过是府里的格格,但!是!人家生了弘历,所以就一本万利了。而且那叫一个高寿啊~86啊~~对古人来说真是可遇不可求了。3 W5 a2 l; e9 |5 W
年氏,年羹尧的妹妹,据说最受雍正宠爱——这我们姑且不去讨论是因为真情实爱还是利益驱使,年氏是个可怜的女子,光看她三子,福宜、福惠、福沛,一女,皆殇——就是个可怜的母亲——而且我们还不能判断她的孩子是正常死亡,还是被人谋害。 G$ a6 S: H9 |5 }4 D( X. o
6 h3 D6 R/ |( U! v) X
========
& E" d1 ]. n b0 n7 Q2 ]" c皇五子胤祺! P$ L7 e s2 J3 k
康熙十八年(1679年)生。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认为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祺奉命领正黄旗大营。19岁,被封为贝勒,30岁,晋恒亲王。雍正十年死(1732年),谥号温。! k7 w) A& E* K
1 Y) X# ?. f! @
胤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其实这也不能怪胤祺,人家九阿哥毕竟是他的胞弟,总要关照关照的,所以就把雍正给惹了。0 |7 r" d5 Y8 }3 w+ v1 Z$ T4 O" H
3 |5 K# ]/ u1 x7 {% r# y* _
========
2 }5 V0 p5 k& g% B7 v皇六子胤祚 t% M" i! R) i" n4 I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s8 L. ]9 E& d0 d5 b7 N) ?$ R$ M
7 E( H6 A9 j0 L/ x: w6 |雍正的早夭胞弟。! f& C F6 d8 O2 u2 F0 C: U
========
( E/ G/ C) N5 J0 Q8 ?皇七子胤佑
y. b# d2 Q) I9 q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夸他:“心好,举止和蔼可亲。”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命允佑领镶黄旗大营。18岁,被封为贝勒;29岁,晋淳郡王。八年,卒。
- l8 l" b1 j( P
1 @9 S: y$ p3 |9 Q4 [/ n胤佑,叹,我也不知道这个皇子是不是自然死亡,不过貌似他的腿脚不便。3 x) d2 x& k5 b) h. o/ q) I
========8 ~* t, q% G" A; [- G1 e$ }! z2 Y# E L$ k
皇八子胤禩
9 G# J! Q+ O* w0 V0 B1 A# _ c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允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允礽获释,允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命总理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同年,死。
1 _/ _/ p, r4 S嫡妻郭络罗氏,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妾张氏,张之碧之女;妾毛氏,毛二格之女。
; Q* {, ]0 X0 K( s: R( z$ m
9 ^+ M9 q; }7 + j胤禩是雍正的眼中钉,给他更名“阿其那”,此词,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可见雍正对其的厌恶。
+ U9 B" Y" v" X% ?4 x% w; v郭络罗氏母家背景雄厚,这也削弱了胤禩母妃地位低贱的影响,不过似乎这位嫡福晋颇为泼辣。康熙曾于四十七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更斥郭络罗氏为妒妇。当胤禩加封亲王,她的母家来称贺时,她说:“何喜之有,不知陨首何日”。雍正四年,这位看透世情的女子,被雍正革去福晋休回本家,令自尽,焚尸扬灰。郭络罗氏是位可怜的女子,虽然身份高贵,但强不过命,膝下一子也无。而胤禩也只有一子弘旺。
$ l( U& Z9 w: E8 M其实一开始胤禩便没有争储的条件——地位,康熙怎么可能让辛者库罪籍生下的皇八子继承大统,让他与郭络罗氏联姻,不过是要平衡朝中势力罢了。
4 h5 _5 H# d6 O O5 C, D% l( K) n1 A胤禩最为著名的一为张明德一案,一为毙鹰事件。
- 北境漫步
-
大阿哥胤褆,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帝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胤褆已成为一只不再见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贝子礼殡葬。
二阿哥即废太子胤礽,被禁锢在咸安宫。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胤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死去。
三阿哥胤祉,本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但也受到牵连。雍正即位后,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胤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胤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
五弟胤祺,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曾领正黄旗大营,后被封为恒亲王。胤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死。
七弟胤佑,雍正八年(1630年)死。
八弟胤禩,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废也,胤禩谋继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继位后,视胤禩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胤禩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继位,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胤禩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那里,命将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胤禩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胤禩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胤禩又被幽禁,受尽折磨,终被害死。
九弟胤禟,因同胤禩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胤禟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胤禟出家!他借故命将胤禟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胤禟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不久给胤禟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幽禁之。胤禟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
十弟胤誐,因党附胤禩,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kān)还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命胤赍(jī)印册赐奠。胤称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十二弟胤祹,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刚即位,封胤祹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乾隆即位后被晋封为履亲王。这位胤祹较之其他兄弟气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岁。
十四弟胤禵,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党同胤禩,又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祯”而雍正党篡改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胤禵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乾隆继位后,将其开释。
十五弟胤禑,康熙帝死后,雍正命其守景陵。
- 阿里阿涅德
-
在清初,努尔哈赤、皇太极和福临其实生前都没有立太子,而且清朝只有康熙帝玄烨生前就立了太子,雍正帝胤禛之后是秘密立储。人们评价康熙在政治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称他为千古一帝,但是康熙在立太子上是他人生最失败的地方,这导致了康熙的皇子们自相残杀,直到康熙去世,皇位之争结束,雍正正是吸取了父亲的教训,从此不再立太子。
康熙铜像
公元1675年,康熙在太和殿里皇二子胤礽为太子,日后胤礽自然是康熙亲自培养,但是胤礽虽然能力不错,但是内在的品质有问题,父子关系就不如从前了。直到公元1708年,康熙宣布废除太子胤礽,诸位皇子开始觊觎皇位,大阿哥胤褆虽是长子,但是是庶出的向来不讨康熙喜爱,所以一直向康熙推荐八阿哥胤祀,但是三阿哥胤祉告发胤褆加害胤礽后,康熙将胤褆囚禁,且将与胤褆勾结的胤祀关押。公元1709年,康熙再次恢复皇二子胤礽的太子之位,但是胤礽与公元1717年年末被告于大臣党营私,所以康熙在1712年9月再次宣布废除太子,并将废太子囚禁至死,此后康熙再也没有提立太子之事。
但是释放的八阿哥和九阿哥十阿哥一起开始支持十四阿哥胤祯,而十三阿哥附庸四阿哥胤禛,本来胤禛是支持胤礽的,但是胤礽二度被废,胤禛开始自己争夺皇位,此后四爷党和八爷党开始争夺皇位。公元1722年,在位近62年的康熙驾崩,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而四阿哥胤禛就在京城,康熙的近臣隆科多也就是四阿哥和十四阿哥的舅舅宣读遗诏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
康熙的八阿哥
康熙的八阿哥就是爱新觉罗·胤禩,生母是良妃卫氏,是辛者库罪籍,所以是个身份低位的人,因而八阿哥也常被人说出生不好,但是后来康熙将胤禩交给胤禔的生母惠妃那拉氏教养,所以后来胤禔失去竞争力的时候,将胤禩推上位,因为二者之间关系很好,而惠妃在亲生儿子胤禔已被圈禁时,移居胤禩府邸。
胤禩的画像
胤禩从小就懂得为人世故,所以就养成了待人和善的习惯。胤禩并非像有人传言的那样不受康熙的喜爱,相反胤禩从小就受到康熙的喜爱,6岁时康熙让他跟着哥哥们一起学习,当他写字不好的时候,康熙还让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何焯为胤禩侍读,教他书法。而且每天胤禩写完10幅字康熙都要看胤禩是否进步,所以如果康熙不喜欢这个儿子,会管胤禩写字写得好不好看吗?胤禩年仅17就被封为贝勒了,当时他是封爵的皇子中最年轻的。
但是后来废太子之后,胤禩利用同党为自己争夺皇嗣的行为,让康熙非常的失望。但是胤禩后来的八爷党一直在争夺权力,因为他要推皇十四弟登上皇位,可是后来因为康熙最后立胤禛为帝,胤禩人生中最不幸的时刻也由此开始。雍正登基后,虽然加封胤禩为亲王,但是开始对胤禩进行孤立,后来渐渐加大对胤禩的打压,直到后来指责胤禩阻挠雍正的施政方针,并对他进行了监视,此后胤禩被关押在宗人府,直到1726年病逝。
康熙十四子叫什么
康熙的十四子原名叫爱新觉罗·胤祯,据康熙时期的资料他都是叫胤祯,但是字雍正即位后,诸位皇子才改“胤”为“允”,十四阿哥胤祯则改名为允禵。康熙一生生子35个,但是长大的就只有24个。十四阿哥胤祯和四阿哥胤祯还有六阿哥胤祚都是同父同母生的,他们的生母是孝恭仁皇后。
胤祯的画像
除了六阿哥胤祚长至6岁去世,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祯在后来都参加了夺嫡之争。皇二子胤礽被废除太子之位后,两兄弟分属不同的阵营,十四阿哥胤祯与八阿哥胤禩交好,属于八爷党,所以两兄弟的关系并不是很好。尤其是四阿哥胤祯继承皇位后,十四阿哥胤祯被胤禛幽静,直到乾隆即位,胤祯与胤u4109才被释放,获得自由。十四阿哥胤祯从小和八阿哥胤禩情投意合,当时康熙怒斥胤禩结党谋害胤礽的时候,胤祯站出来向康熙表示胤禩是清白的,气的康熙要杀他,还好胤祺护他,诸位皇子求情,康熙才让他受罚二十大板。
但上述事件后,康熙对十四阿哥胤祯更宠爱了,尤其是胤祯西征的时候,父子间的奏折对话,康熙对胤祯的儿子还有对胤祯的赏赐,是几个兄弟里面不能比的,所以后来四阿哥胤禛即位,大家都认为胤禛篡位,因为晚年的康熙对十四阿哥胤祯是最器重的,而胤祯为保卫西藏做出过非常重要的贡献,胤禛对待胤祯在母亲死后也越来越严酷。
- 北有云溪
-
康熙的大儿子叫胤褆, 为惠妃纳兰氏所生。 惠妃不算出名, 可是他哥哥纳兰明珠可是个名人, 当年就是他力主撤藩灭掉吴三桂的。 明珠的儿子,纳兰容若, 就更是个大大有名的人物了。不过这个大阿哥, 可没有他舅舅以及表哥/表弟那么机灵。 虽然早年比较得宠,在康熙平定葛尔丹的时候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本人却可以说有些愚蠢。 他迷信喇嘛, 为了当上皇帝, 竟然想到了用魇镇的方法来谋害当时的皇太子,他的亲兄弟胤礽。康熙一废太子的时候, 命他守卫, 他上窜下跳, 甚至说出了要替父拭子的话, 以为不立嫡则立长,他就可以当太子, 让康熙极为寒心。 最后被他的三弟胤祉揭发了魇镇的事情, 终其一生被囚禁。
康熙的二儿子, 废太子胤礽。 康熙的第一任皇后, 索尼孙女赫里舍所生。 赫里舍产子的时候,恰逢吴三桂叛乱, 皇后因为受了惊吓, 难产而死。 而康熙与皇后自幼青梅竹马, 感情很是深厚。 所以在胤礽两岁的时候,一改满人不立太子的习俗, 效法汉人前朝。立嫡长子为太子。 这个胤礽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太子,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太子。 然而虽然康熙皇帝效法前朝,前朝中皇太子是不可以干涉政权的, 而满人的习俗却是皇子预政。这样一来, 时间久了, 皇太子不甘心手中的权利, 皇帝害怕被夺权, 二人矛盾日益激化。 而朝中的大臣也形成各个党派,互相倾轧。 再有其他的阿哥们也长大了,他们自然不甘心这个能力不见得比自己强甚至不如自己的哥哥当皇帝。 这个时候的皇太子,因为康熙从小的宠溺, 养成了暴戾的性格, 飞扬跋扈,奢侈骄横。 不甘心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太子, 颇有怨言。 而其他的阿哥们虎视耽耽, 巴不得挑出皇太子的一丁点小错。 最终造就了在康熙四十七年首度被废。可是康熙对这个儿子的感情还是很深的,借着大阿哥魇镇的事件, 在一年之后, 声称二阿哥因为迷失了心性, 但是经过调养, 已然恢复。 因此复立为太子。 只可惜这个太子实在是扶不上墙的烂泥,重新上台以后, 他非但不谨小慎微, 吸取教训, 反而变本加厉, 集结党羽,打击报复。 让康熙老头寒透了心, 五十一年再次下诏废太子。 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雍正朝他死的那一刻,但是印象中雍正给他了一个理密亲王的封号。
三儿子胤祉, 是个书生学究。 我们知道的《康熙字典》, 应该就是他主持编撰的。 当时他聚集了社会上的一些名家, 诸如陈梦雷,李钹, 还有我们熟悉的方苞等人, 合力编书。这个傻哥哥以为可以因此讨得皇帝得欢心, 因此将皇位传给他。 事实证明康熙的确挺喜欢的, 康熙晚年的时候经常去儿子们的园子里游玩,就是到他跟雍正的园子。 而且去他的园子的次数远远多过于去雍正的园子的次数。可能在康熙的眼里, 这个儿子是孝顺的, 可以共享天伦之乐的吧。 但是这个书生气的胤祉绝对对储位心存想法,因为他的门人曾经四处活动, 联络党羽。 他似乎也请过方人 , 替他算命。 这些事情康熙虽然看在眼里,却并没有责怪, 反而对他的门下说, 如果胤祉不小心被牵连, 你们要站出来为他辨白。可见他的孝道功夫做得很足, 康熙甚是喜欢他。 但是, 康熙也不可能将皇位传给他就是了。雍正即位后,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胤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胤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
皇四子胤禛, 就是后来的雍正帝。韬光养晦、城府深厚, 生母德妃乌雅氏。整个夺嫡运动的胜利者。 观其在康熙朝的作为,基本上可以概括成为,两面派的作派,说白了就是哪边都不得罪, 极尽察言观色之能,以诚孝示君父, 将自己打扮成为富贵闲人的模样,吃斋念佛, 标榜自己对皇位没有觊觎之心。暗地里结交人才,培养门人, 最终夺得大位。 在位十三年, 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勤政的皇帝
- 不白九百
-
大阿哥胤褆,在太子废立中得罪皇父,被夺封爵,幽于府第。康熙帝派贝勒延寿等轮番监守,并严谕:疏忽者,当族诛。胤褆已成为一只不再见天日的死老虎。雍正十二年(1734年)死,以贝子礼殡葬。
二阿哥即废太子胤礽,被禁锢在咸安宫。雍正仍不放心,一方面封其为理郡王,另一方面又命在山西祁县郑家庄盖房驻兵,将胤礽移居幽禁。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死去。
三阿哥胤祉,本不太热心皇储,一门心思编书,但也受到牵连。雍正即位后,以“胤祉与太子素亲睦”为由,命“胤祉守护景陵”,发配到遵化为康熙守陵。胤祉心里不高兴,免不了私下发些牢骚。雍正知道后,干脆将胤祉夺爵,幽禁于景山永安亭。雍正十年(1732年),胤祉死。
四阿哥 雍正 继承正统 雍正皇帝
五弟胤祺,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时,曾领正黄旗大营,后被封为恒亲王。胤祺没有结党,也没有争储。雍正即位后,借故削其子的封爵。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死。
七弟胤佑,雍正八年(1630年)死。
八弟胤禩,是雍正兄弟中最为优秀、最有才能的一位。但是,“皇太子之废也,胤禩谋继立,世宗深憾之”。雍正继位后,视胤禩及其党羽为眼中钉、肉中刺。胤禩心里也明白,常怏怏不快。雍正继位,耍了个两面派手法:先封胤禩为亲王——其福晋对来祝贺者说:“何贺为?虑不免首领耳!”这话传到雍正那里,命将福晋赶回娘家。不久,借故命胤禩在太庙前跪一昼夜。后命削胤禩王爵,高墙圈禁,改其名为“阿其那”。“阿其那”一词,学者解释有所不同,过去多认为是“猪”的意思,近来有学者解释为“不要脸”。胤禩又被幽禁,受尽折磨,终被害死。
九弟胤禟,因同胤禩结党,也为雍正所不容。胤禟心里明白,私下表示:“我行将出家离世!”雍正哪能容许胤禟出家!他借故命将胤禟革去黄带子、削宗籍,逮捕囚禁。改胤禟名为“塞思黑”。“塞思黑”一词,过去多认为是“狗”的意思,近来有学者亦解释为“不要脸”。不久给胤禟定28条罪状,送往保定,加以械锁,命直隶总督李绂幽禁之。胤禟在保定狱所备受折磨,以“腹疾卒于幽所”,传说是被毒死的。
十弟胤誐,因党附胤禩,为雍正所恨。雍正元年(1723年),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来京病故,送灵龛(kān)还喀尔喀(今蒙古共和国),命胤赍(jī)印册赐奠。胤称有病不能前行,命居住在张家口。同年借故将其夺爵,逮回京师拘禁。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开释,后死。
十三弟(实为22子),满洲正蓝旗人,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所生,努尔哈赤裔孙。弟兄间,惟与雍亲王胤禛关系最密。胤禛继位,即封为和硕怡亲王,总理朝政,又出任议政大臣,处理重大政务。
十二弟胤祹,康熙末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很受重用,也很有权,但没有结党谋位。雍正刚即位,封胤祹为履郡王。不久,借故将其降为“在固山贝子上行走”,就是从郡王降为比贝勒还低的贝子,且不给实爵,仅享受贝子待遇。不久,又将其降为镇国公。乾隆即位后被晋封为履亲王。这位胤祹较之其他兄弟气量大,一直活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享年78岁。
十四弟胤禵,虽与雍正一母同胞,但因他党同胤禩,又传闻康熙临终前命传位“胤祯”而雍正党篡改为“胤禛”,所以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冤家兄弟。雍正即位,先是不许抚远大将军胤禵进城吊丧,又命其在遵化看守皇父的景陵,再将其父子禁锢于景山寿皇殿左右。乾隆继位后,将其开释。
十五弟胤禑,康熙帝死后,雍正命其守景陵。
- 陶小凡
-
胤禔(1672-1734年)其初在康熙帝诸子中排行第五,因为前面四个皇子均早殇,按封建礼法,在成年皇子中他的年龄最大,所以被列为皇长子。但是,他的生母惠妃那拉氏只是一位庶妃,远不及皇二子胤礽的生母皇后的身份高贵,胤礽因是嫡出而被立为皇太子。胤禔表面上遵从父命,内心里对太子的地位是十分觊觎。
胤禔在诸皇子中是比较聪明能干的,三次随康熙帝出征、巡视,都有所作为。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九年,年仅十八岁的胤禔奉命随伯父抚远大将军福全出征,指挥军队;第二次是康熙三十五年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他与内大臣索额图领御营前锋营,参赞军机,这年三月被封为直郡王;第三次是康熙三十九年随同父皇巡视永定河河堤,任总管。三次都取得了康熙帝的信任。
胤禔一心想夺嫡继大统,他密切注视着康熙帝对皇太子胤礽的态度。从康熙二十九年开始,直至康熙四十七年月,这近二十年来皇帝和太子之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以及随之引起的关系变化,胤禔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认为对他谋取皇储之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与时机。
胤禔迷信喇嘛教"魇胜"巫术,企图以喇嘛巴汉格隆的匿术咒死皇太子胤礽,以便取而代之。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在塞外行围时胤礽被废,胤禔十分得意。康熙帝器重胤禔,让他负责监视胤礽,从塞外至京城都是由他看守。胤禔认为时机已到,便向父皇进言,要杀死胤礽。引起了康熙皇帝的反感。后来皇三子胤祉告发胤禔用魇术魔废皇太子之事,康熙皇帝对胤禔所作所为极为气愤,宣示其为"乱臣贼子。"下令,夺郡王爵,严加看守,在府第高墙内幽禁起来。四十八年四月,康熙帝在巡视塞外临行时又下了一道渝旨:"胤禔镇魇皇太子及诸皇子,不念父母兄弟,事无顾忌,万一祸发,联在塞外,三日后始闻,何由制止?"王大臣急忙商议,最后决定派遣八旗护军参领八人、护军校八人、护军八十人在胤禔府中监守。康熙帝还不放心,又加派了贝勒延寿、贝子苏努、公鄂飞、都统辛泰、护军统领图尔海、陈泰,并八旗章京十七人,更番监视,还对这些官员下了一道严渝:"如果谁玩忽职守,将遭到灭九族之灾。"胤禔夺嫡失败时只有三十七岁,他被囚禁在高墙内达二十六个春秋,直至雍正十二年十一月初一日被幽死,终年六十三岁。
没当上皇帝的太子胤礽
胤礽(1674-1724年)生于康熙十三年,他在康熙皇帝的儿子里原本排行第六,后因前五个哥哥幼年夭折,不序齿,所以成为了二阿哥。他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又因赫舍里氏皇后因生此子产后大出血而去世,康熙的爱妻之情就全都转移到了这个孩子的身上,自幼即被视为父皇掌上明珠。康熙十四年,康熙二十岁时就考虑到立储是关系清朝统治是否能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儒家立嫡立长的传统,他选中了刚刚一岁的胤礽为皇太子,皇帝亲自教他读书,六岁时又特请大学士为师;胤礽经父、师指点,确实显露出几分聪明。他文通满汉,武熟骑射,加上一副仪表,着实惹人喜爱。康熙帝特在畅春园之西为胤礽修了一座小园林,赏他居住;出巡时也命他随侍左右。
这位皇太子十分受宠,且具有特殊的权力,养成了过分骄纵和暴戾的性情,这些又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满。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在亲征噶尔丹的归途中生了病,十分想念皇太子胤礽,特召他至行宫。胤礽在行宫侍疾时毫无忧色;康熙帝看出皇太子无忠君爱父之念,实属不孝,怒遣胤礽先归。四十七年八凡康熙帝出塞行围,忽闻皇十八子允祄病重,君臣均面有忧色,康熙帝亲自回銮看视。九月,康熙的十八皇子死,时年仅八岁。胤礽对十八皇弟之死,毫无弟兄友爱之情,这就更加深了康熙帝对他的嫌恶。胤礽受到康熙帝的斥责之后,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嫉恨在心;在行军途中,每夜逼近父皇所居的布城(帏幄),扒裂缝隙,鬼头鬼脑地向里窥视,不知意欲何为。这些举动使康熙帝日夜戒备,不得安宁。胤礽平时对臣民百姓,稍有不从便任意殴打,其侍从肆意敲诈勒索,仗势欺人,也激起公愤。康熙帝对胤礽的行径无比气愤,特令随行文武官员齐集塞外行宫,勒令皇太子胤礽跪下,历数其罪状:"胤礽不听教诲,目无法度,联包容二十多年,他不但不改悔,反而愈演愈烈,实难承祖宗的宏业。"康熙帝边哭边诉,竟至气倒在地,被大臣急忙扶起。康熙帝下令,首先惩办了怂恿皇太子的官员,继而又废了皇太子,令直都王胤禔监视胤礽。这次废皇太子,对康熙帝精神上刺激很大,致使他六天六夜不能入睡。康熙帝召见随从大臣,边诉边注,罗列了胤礽的罪状;群臣也为之伤感,泣不成声。康熙帝又疑惑胤礽为狂疾,自塞外回京后,将胤礽囚禁在上驷院侧,由皇长子胤禔看守,还将废皇太子胤礽之事宣示天下。
皇太子已废,天下皆知,康熙又亲自撰文,告天地、太庙、社稷。康熙帝总结了历史的规律,"稽古史册,兴亡虽非一辄,而得众心者未有不兴,失众心者未有不亡。"在列举胤礽罪状之后又说:"臣虽有众子,远不及臣,如大清历数绵长,延臣寿命,臣当益加勤勉,谨保始终。"接着又下令;"诸皇子中,如有谋为皇太子者,即国贼,法所不宥。"
"凶顽愚昧"。废皇太子胤礽后不久,皇三子因胤祉向父皇告发胤禔用喇嘛巴汉格隆魇术魔废皇太子之事。康熙帝闻听此事,当即派人前往胤礽住处搜查,果然搜出"魇胜",确信胤礽为魔术致狂。康熙帝气愤万分,对胤禔"不诸君臣大义,不念父子之情"而宣示为"乱臣贼子。"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将胤禔夺爵,在府第高墙之内幽禁起来,严加看守;直至雍正十二年幽死,共幽禁了二十六年。
康熙帝弄清胤礽是被魇至狂之后,立即召见胤礽,问及以前所做所为,胤礽竟全然不知,是魔术真灵验还是现在装傻,只有他自己明白。康熙帝确信胤礽被害,群臣又纷纷建议复立皇太子,康熙帝经过反复思想斗争,才于四十八年三月,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立太子福晋石氏为太子妃。时过二年,康熙帝又发觉大臣们为太子结觉会饮,于是将这些大臣分别遣责、绞杀、缉捕、幽禁。康熙帝手谕:"诸事皆因胤礽,胤礽不仁不孝,徒以言语发财嘱此辈贪得谄媚之人,潜通消息,尤无耻之甚。"康熙五十一年复废皇太子胤礽,禁固在咸安宫内。胤礽并不甘心,借医生为其妻石氏诊病之机,用矾水写信与外界联系,又被发觉。自此,康熙帝十分戒备,凡大臣上疏立储者,或处死,或入狱。康熙六十年三月在康熙帝庆寿之日,有的大臣上疏立皇太子之事,康熙帝对此置之不理;事过数日,又有十二人联名上疏立储,康熙帝怀疑这些人为胤礽同党,均给予处罚。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重,传位皇四子胤禛。胤禛将康熙朝两立两废的皇太子胤礽,迁居到祁县郑家庄,被众兵严加看守,最后于雍正二年十二月病死于的所,时年五十一岁。
胤礽死后被追封为理密亲王,葬于黄花山。
壮志难酬的“阿其那”
胤禩生于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在康熙皇帝诸子中排行第八。
胤禩的生母卫氏出身于食辛者库(内管领下奴仆)之家,是皇家的家奴,地位低微。他自幼聪明机灵、工于心计,不甘心因母家卑贱而屈居众皇子之后,不但千方百计地讨得父亲欢心,而且尽量交结可资利用的各阶层人物。同时他很善于与其他皇子搞好关系并使其中的一些人成为自己的支持者。皇九子胤禟皇十胤俄、皇十四子胤禵都党附于他,就连大阿哥胤禔也曾为其所用。对于其他王公大臣、各级官吏,甚至江湖术士,只要有利用价值,都是他收买的对象。除此之外,他还想方设法在社会上博得好名声,以为将来进身获取更多的资本和舆论支持。当时有许多文人儒士都赞扬他好学,是个好王子。
胤禩的目标很明确,他不想只作一位所谓的"贤王",他瞄准的是太子的宝座。然而,要实现这一梦想对他来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他只能慢慢网罗私党,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康熙三十七年,皇帝首次分封皇子,17岁的胤禩受封为多罗贝勒,是得爵皇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说明此时的胤禩还是很得康熙的欢心的。从此以后,他的"夺嫡"行动开始日益公开化。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皇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不久,康熙命大臣们推举太子人选。实际上皇帝是希望大家给个台阶,让胤礽重登太子宝座。结果大臣们推举的竟然是皇八子胤禩。皇帝此时意识到了胤禩在朝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势力,如果不家以抑制的话,将来会危害到社稷的安危。于是对胤禩极其同党进行了严厉的打击。由此,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终于使得康熙痛骂他"系辛者库贱妇所生,自幼心高阴险,听信相面人张明德之言,大背臣道,雇人谋杀胤礽,与乱臣贼子结成党羽,密行险奸,因不得立为皇太子恨朕入骨,此人之险倍于二阿哥也",并宣称"朕与胤禩父子之恩绝矣"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玄烨临终前宣布皇四子胤禛为嗣皇帝,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闻听此言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胤禛即位之初,对胤禩一伙各以不同的手段对待,他知道八弟在朝野上下有一定的影响,便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在父皇去世的次日,任命胤胤禩及其党羽大学士马齐为总理事务大臣,同日又破格晋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此后的两个月中,先后授与他兼管理藩院、上驷院、工部的权力;对其子弘旺赐予贝勒衔;其母舅噶达浑解除辛者库贱籍、赐世袭佐领世职;一些原属胤禩集团的官员也被提升重用。
但恩宠只是一时的,大权在握的雍正皇帝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胤禩一伙政敌。他首先将胤禵、胤禟分别软禁在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和青海西宁军中,又借故将胤俄革爵拘禁,这样就断绝了胤禩与其同党兄弟的联系,将其控制在皇帝身边,使之孤掌难鸣。从雍正二年起,胤禛便开始为彻底消灭胤禩集团做舆论准备以及外围的工作。首先,他指责胤禩不以事君事兄为重,勾结胤禟、胤禵为私党,有不臣之心。然后,将胤禩党中的骨于之一贝勒苏努被革爵。雍正三年,又将胤禩同党胤禟革除贝子爵位。
雍正四年,胤禛在解决权臣年羹尧、隆科多之后,感到大局已经稳定,应该对胤禩一伙开刀了。这年的正月初五日他便召集请王、贝勒、贝子、公及满汉文武大臣传谕,宣称:"廉亲王允禩狂悖已极。朕若再为隐忍,有实不可以仰对圣祖仁皇帝在天之灵者"。然后历数其康熙时期和胤禛继位以来种种恶行,而自己嗣位之后如何对他宽容忍让、委以重任,胤禩如何心怀不满、怨尤诽谤,做出种种侵害皇权之举,最后宣布;"允禩既自绝于天、自绝于祖宗、自绝于朕,宗姓内岂容此不忠不孝、大奸大恶之人?"命将其黄带子革去,开除宗室籍,同党的胤禟、苏努、吴尔占也一并开除宗籍。胤禩嫡福晋乌雅氏也被革去封号、斥回母家严行看守。二月,将胤禩由宗室亲王降为民王、削去其所属住领,随即又革除王爵、囚禁于高墙之内,并将其名字改为"阿其那",满语意为"狗"。这年的九月十四日,46岁的胤禩禁不住百般的折磨,身患呕吐之症,不进饮食,死于狱中。
5O多年后,乾隆皇帝发布了一道上谕,说胤禩、胤禟获罪虽是咎由自取,但并无明显的悖逆之迹。胤禛晚年曾多次对他提及此事,颇有后悔之意,并期待他将来予以改正。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弘历正式宣布,将他的八叔、九叔恢复原名,与其子孙一并归入宗室籍中,仍在皇室族谱《玉碟》上载录其名于康熙皇帝位下。算是为胤禩恢复了名誉。
死心塌地的“塞思黑”
胤禟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八月二十七日,是康熙皇帝的第九子,母亲宜妃郭洛罗氏是盛京内务府掌关防佐领三官保之女。颇得康熙的宠爱。但胤禟本人的才具一般,终康熙朝也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胤禟只有支持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来实现自己的野心。
胤禩拉胤禟入伙的主要目的是借助他的财力。胤禟在诸皇子中以家资丰厚著称。有了胤禟也就有了充足的活动经费。康熙晚年,胤禩在诸位争夺中处于劣势,几次遭到康熙的责骂,还曾被康熙削爵。胤禟随身藏着毒药,以此证明自己对胤禩忠心耿耿。康熙末年,胤禩深知自己为康熙所厌恶,于是转而扶植自己集团中的胤禵,胤禟和他的八哥一条心,也全力支持胤禵谋夺储位。康熙五十七年十月,胤禵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率兵三十万进剿策妄阿拉布坦,胤禩等人都认为这是老皇帝看中了胤禵,要他历练,以积累资历和威望,好继承皇位。胤禟自然不甘落于人后,对出兵在外的胤禵千方百计给予经济上的协助,除此以外,他还特意帮助胤禵设计了一种战车,命人依样画好图纸,带往西宁,对其支持可谓不遗余力。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皇帝驾崩,临终以皇四子胤禛为继承人。胤禩集团的希望彻底落空了。从此胤禟开始连遭厄运。
胤禛继位之后,以军前用人为名胤禟发到青海,把他和胤禩分开,命亲信年羹尧严加监视,对胤禟的一些党羽也陆续加以惩治。但胤禟并不收敛,反而开始公开和雍正皇帝对着干。
皇帝命他前往青海,他又以种种借口拖延时日,迟迟不肯动身;至青海后传旨钦差既不出迎,也不谢罪,反而口称自己已是出家离世之人,不愿听从皇帝约束;胤禟在青海期间还以秘密手段与同伙互通消息。他与亲信穆景远(西洋传教士)住处相邻,特将后墙开了一个窗户,二人常由此往来,暗中密谋。他又利用穆手中的外文书籍,想出了一种以西洋字母拼读满语的办法,教给儿子,然后便以此做为"密码"互相通信,传递消息;为不被发现,把密信缝在骡夫的衣袜里,真是费尽了心机。
胤禟的这些作为根本瞒不过雍正的眼睛。雍正三年他将胤禟监禁在西宁。四年正月,宣布将胤禟与胤禩等人一并开除宗室籍。四月,奉旨由青海押解回京,并改其名为"塞思黑",满语是"猪"的意思。六月,胤禟被解往保定监禁。
胤禟被羁押在直隶巡抚衙门之前的三间小房里,四面围以高墙。胤禟入居后前门即被封闭,设转桶供传递饮食之用,院子四周由官兵昼夜轮班看守。胤禟在此监禁期间的日用饮食之物都按犯人之例,而不像一般被软禁的宗室贵族那样可以享受较好的生活待遇。当时正值酷暑季节,过惯了养尊处优贵族生活的胤禟很快就被折磨得病弱不支。到当年的七月二十五日胤禟已不省人事,看守人员不请医生调治。八月二十七日卯时,胤禟凄惨地结束了一生,时年四十三岁。
- volcanoVol
-
老大圈禁至死;老二两立两废也被圈禁;老三虽然被雍正封王,但不被重用;老四成了雍正皇帝;老五早年掌兵权,但受伤毁容,为参加夺嫡之战;老六早夭;老七生母成嫔 地位较低,且腿脚不便,未参加夺嫡之战;老八被改名阿其那,受尽折磨,被迫害至死;老九因为老八的缘故,拜改名塞斯黑,狱中被毒死;老十虽然被关,但知道乾隆年间才死;十一,十二都比较低调;十三被封怡亲王,得到重用,病死家中最后;十四被罚守陵,乾隆年间才死;后面的阿哥们较小或者是没有实力争位,下场较好。
- Chen
-
皇长子允禔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纳拉氏。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讨葛尔丹时,康熙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19岁的允禔从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岁,被封为直郡王。十年后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
皇二子允礽
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康熙十四年,在他还是个一岁多的婴儿时,就被立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废,受禁锢;雍正二年卒,追封理亲王,谥号密。
皇三子允祉
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母荣妃马佳氏。允祉博学多才,成为乃父学术上的得力助手。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祉领镶红旗大营。21岁,被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32岁,晋诚亲王。雍正即皇位,命允祉守护父亲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十年,去世。
皇四子胤禛
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皇五子允祺
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认为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祺奉命领正黄旗大营。19岁,被封为贝勒,30岁, 晋恒亲王。雍正十年死,谥号温。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老大圈禁至死;老二两立两废也被圈禁;老三虽然被雍正封王,但不被重用;老四成了雍正皇帝;老五早年掌兵权,但受伤毁容,为参加夺嫡之战;老六早夭;老七生母成嫔 地位较低,且腿脚不便,未参加夺嫡之战;老八被改名阿其那,受尽折磨,被迫害至死;老九因为老八的缘故,拜改名塞斯黑,狱中被毒死;老十虽然被关,但知道乾隆年间才死;十一,十二都比较低调;十三被封怡亲王,得到重用,病死家中最后;十四被罚守陵,乾隆年间才死;后面的阿哥们较小或者是没有实力争位,下场较好。
- 床单格子
-
老大圈禁至死;老二两立两废也被圈禁;老三虽然被雍正封王,但不被重用;老四成了雍正皇帝;老五早年掌兵权,但受伤毁容,为参加夺嫡之战;老六早夭;老七生母成嫔 地位较低,且腿脚不便,未参加夺嫡之战;老八被改名阿其那,受尽折磨,被迫害至死;老九因为老八的缘故,拜改名塞斯黑,狱中被毒死;老十虽然被关,但知道乾隆年间才死;十一,十二都比较低调;十三被封怡亲王,得到重用,病死家中最后;十四被罚守陵,乾隆年间才死
- 左迁
-
老大圈禁至死;老二两立两废也被圈禁;老三虽然被雍正封王,但不被重用;老四成了雍正皇帝;老五早年掌兵权,老六早夭;老七生母成嫔 地位较低,且腿脚不便,未参加夺嫡之战;老八被改名阿其那,受尽折磨,被迫害至死;老九因为老八的缘故,拜改名塞斯黑,狱中被毒死;老十虽然被关,但知道乾隆年间才死;十一,十二都比较低调;十三被封怡亲王,得到重用,病死家中最后;十四被罚守陵,乾隆年间才死;后面的阿哥们较小或者是没有实力争位,下场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