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认为,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 ---***总书记
中华文明史历经上下五千年,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圣先贤的思想与行为传承与发展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中的精髓就是以易儒道禅医为代表的经典国学智慧,例如:
《周易》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大学》宗旨: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论语》提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德经》鼓励:上善若水;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本课程将以中华文明史为脉络,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经纬,阐述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的渊源流长,其中的历史脉络为:三皇五帝,夏后商周,秦皇汉武,魏晋昙花,隋唐鼎盛,宋明弱武,乾嘉汉化等,中华文化的脉络即为:易经的源头,先秦子学的百家争鸣,两汉经学的儒家勤奋敬业品德,魏晋玄学道家黄老的真实自然品德,隋唐佛学禅宗的明心禅意品德,宋明理学包括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品德,乾嘉朴学的顾炎武章太炎的经世济用等等,把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做最融洽的结合与应用,运用于了解中华历史、梳理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增强历史传承等。
授课目标---中国古代文学、史学、哲学三位一体助力提升人文素养:
● 传承中华文化篇:起源 · 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 认知时代形势篇:辩证 · 解读国学与时代形势
● 人文素养提升篇:实践 · 天地人和的人生辉煌
将课程学习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全面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和规律,系统掌握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历史事件、经典文本等知识,并与文学、哲学等学科相结合,优化知识结构,把学到的知识用到实际的生活与工作活动中。
授课时间:2-3天,6小时/天
课程收获:
● 用中华文学中人物故事案例和古圣先贤智慧增强品德
● 用中华历史的典故案例和古圣先贤智慧开拓思维视野
● 用中华哲学的经典读本和古圣先贤智慧改善人际沟通
授课形式:老师讲授+案例分析+解惑答疑+讨论分享+竞赛问答+学员互动(PK)
为使课程内容更加生动,本课程把一些耳熟能详中国古代人物故事融入其中。在授课过程中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献的书影、图片和人物画像、音频、视频等资料,使课程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可学习性更强,力争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学以致用。
课程对象: 公开课、企事业单位全体成员、国学爱好者;
课程大纲
第一部 传承中华文化篇:起源 · 中国历史与哲学的发展脉络
第一讲: 上古 中古 三皇五帝与先天八卦
1、女娲造人正解
2、伏羲先天八卦
3、神农氏尝百草
4、黄帝大战蚩尤
5、尧舜禹禅让制
第二讲:中古 近古 历史与文化
1、炎黄子孙的历法即黄历的产生
2、夏历二十四节气运用连山易经
3、商朝使用阴历与应用归藏易经
4、周文王六十四卦的推演与应用
第三讲:近古 先秦 诸子百家与中华大统一
1、 武王伐纣与周公旦制礼作乐
2、 老子强为之五千言与庄子意
3、 孔子立十翼处世的克己复礼
4、 兵家阴阳纵横捭阖与鬼谷子
5、 法家的崛起与现实中的铩羽
第二部 认知时代形势篇: 辩证 · 国学经典解读时代形势
以期以一种更广阔的视角看待中国传统哲学,让听众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与时代形势相结合的全方位认识。
01 《易经》智慧 · 立三观:时代变化的特征与“变卦”的本质
1.1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
1.2 连山、归葬、周易与经传
1.3 乾卦解读:周易的人生观
1.4 坤卦解读:周易的道德观
1.5 泰卦解读:周易的对话观
02 百家争鸣 · 辩证法:历史上的顶级大咖与现代网络的“网红效应”
2.1 百家争鸣的原因与历史背景
2.2 道家代表:老子、庄子
2.3 儒家代表:孔子、孟子
2.4 墨家与阴阳家:墨翟、邹衍
2.5 法家与兵家:管仲、孙子
03 道家《道德经》的智慧:世界政坛变化与历史朝代中的“明哲保身”
3.1 老子其人其事其思想
3.2 《道德经》本体论哲学:尊道贵德、道法自然
3.3 《道德经》政治哲学: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3.4 《道德经》境界、修养论哲学:上善若水,柔弱谦下
04 儒家---《论语》的智慧:奋斗的对比 · 努力一辈子与别人的“一阵子”
4.1 孔子的历史形象
4.2《论语》与“对话录”
4.3 孔子的学习之道
05 中国哲学的发展与实践:思想的融合与当下该做什么?
5.1 中国传统哲学的创造性转化
5.2 中国传统哲学的创新性发展
5.3 朴学与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
5.5 文化自信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5.6 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精神贡献世界
第三部 人文素养提升篇:实践 · 天地人和助力人生辉煌
本节课程分为四篇:从【命运的眷顾】【天时篇】【地利篇】【人和篇】进行讲述,
从文学的具体应用与如何建立持续提升的方法展开,加强哲学经典著作与生活工作的联系,强调传授知识与提高质量相结合;强调人文精神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相结合;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强调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吸收外来文化一切优秀成果相结合。强调时代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从而引导听众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拓展现代人的知识面,完善现代人的知识结构,弘扬人文精神,提高文化素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命运的眷顾】 中国式奋斗的起点---君子之志 · 立志的目标明确
第一讲 立命与立志---社会道德范畴:人生使命在人文素养中的体现
一、 《论语》《孟子》《传习录》《了凡四训》所说的“命”究竟与人文素养有什么关系?
1、天命---天赋使命:每个个体的特质
2、求命---求则得之:主观意愿的奋斗
3、得命---得之有命:客观环境的影响
4、立命---立志明命:人生目标的设定
二、 立志--止于至善--明确目标建立三大管理体系
1、自我管理--自强不息与积极创新:为人智慧提升自我
2、行动管理--努力学习与知行合一:为学智慧成就人生
3、责任管理--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为政智慧经营企业
第二讲 反省自身与反求诸己---人文素养范畴:人生与工作结果
一、 “反省”的力量---如何在提升人文素养:三省吾身
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1、工作中的自我反思---为人谋而不忠乎:忠诚敬业
2、社交中的自我反思---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诚信务实
3、知与行的自我反思---传不习乎:知行合一的良知与践行
二、 不要总是怨声载道:中国式奋斗的障碍---“怨恨恼怒烦”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1、自己体内生“怨”的原因与化解之道
2、外界施与的“怨”如何处理的身心解压
3、“烦躁”的来源以及六种变化对人的影响
4、 从易儒道禅医的角度阐述“五毒”的释怀
三、主观能动性:文化铸魂引领团队 鼓舞士气达成目标 心性修炼积极阳光
1、 讲解情绪的来源:七情六欲、五毒四季、三心二意
2、 分析情绪的管理:自我管理、管理别人、接受管理
3、 剖析问题的解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
4、 心性躁动的危害:浮躁→急躁→焦躁→暴躁→狂躁
5、 情压管理的法则:儒家的定、道家的静、禅宗的净
6、 心性修炼的密码:修身→修心→修为→修炼→修行
第二篇【天时·时机】 “动善时”---君子之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一、乾卦自强不息 · 修炼自律素养---时乘六龙以御天
1、潜龙勿用---自强不息的忍耐千万与千万忍耐
2、见龙在田---把握机遇的勇于担当与积极进取
3、惕龙乾乾---慎言慎行的兢兢业业与殚精竭虑
4、跃龙在渊---与时俱进的把握时机与努力提升
5、飞龙在天---修齐治平的头脑冷静与深入群众
6、亢龙有悔---功成不居的改过责己与迅速调整
二、古圣先贤的励志奋斗史
1、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使命担当
2、苏轼---乌台诗案一贬再贬的积极阳光
3、王阳明---坚持正义龙场悟道的事上炼
4、曾国藩---艰难困阻天津教案的挺一挺
【地利·平台】 君子务本---君子之为:别浮躁 · 做事要专心
专心~专注~专业~无法替代的人生价值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有子
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曾国藩
一、 从王阳明到袁了凡 ---“改过”与人文素养中“每天进步一点点”
即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1、问题为何产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2、问题如何解决: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3、把握问题根源: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4、谁来解决问题:知止而后又定,定而后能静;
5、工作中的困惑:知者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6、人生处世智慧:弗辞弗有弗恃弗宰弗居,故无尤
二、 儒家的不怨---道家的不争---佛家的不迷
达摩祖师“我已为汝安心竟”的“安”与曾国藩家训中的“静”
1、知止后有定: 知所达目的方能志向坚定---目标的意义
2、定而后能静: 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格局的重要
3、静而后能安: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胸的广阔
4、安而后能虑: 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想的深邃
5、虑而后能得: 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行动的收获
【人和·相处】 “与善仁”---君子之交:交贵人 · 三益三损
一、 有德之人---三交:友直、有谅、有多闻
1、孝---做人的基本原则:正直是人际交往中首要元素
2、悌---宽容的处事原则:宽容是最佳人际的必要元素
3、忠---责善的人生目标:劝责是朋友之间的共同进步
4、信---信诺的为人标准:渊博与诚信让人际交往圈粉
二、 行为举止---三不交:便辟、便佞、善柔
1、礼---忠诚心法:人生中远离“垃圾情绪者”
2、义---主动心法:交往中谨防“是非搬弄者”
3、廉---感恩心法:人际中摒弃“两面三刀者”
4、耻---积极心法:时刻要注意“占小便宜者”
三、三同智慧--沟通是人际管理最好的行为
1、同气相求:认同的智慧---学会倾听的人际交往
2、同声相应:赞同的智慧---学会赞美的人际往来
3、同道相成:和而不同智慧--学会包容的人际空间
参考资料
1. 《易经》、《大学》、《中庸》、《论语》、《道德经》、《黄帝内经》、《六祖坛经》、《史记》、《资治通鉴》,《传习录》;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宋明理学、心学;
2. 中国历史概况,中国革命史;
3.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选集》,毛泽东文集、诗词;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系列重要讲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著,中华书局出版社,2019年4月;
6.《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王力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年2月;
7.《大国价值》,《大国精神》,《大国智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17年10月;
题外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大量的人生智慧、教育理念和为政经验。本课程正是对国学经典智慧的为人处世之道,人生成长之道,自我管理之道、修齐治平之道等等进行深刻剖析,结合现代管理阐述了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密切联系,以期待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能带来帮助。
本课程学术视域宽广,追本溯源,采用比较式的教学方法来探索中华民族提倡的君子人格具体范畴,并在本课程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聚焦在:礼义廉耻、孝悌忠信、自强日新、博学笃行;注重经典文献的解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语言优美流畅、平实生动,讲解深入浅出,逻辑线索清晰、环环相扣,是响应时代号召与组织发展需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本课程为立德树人服务,以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为主,注重价值引领。结合时代精神成就君子人格,运用在工作生活上的知行合一;引领听众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系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在此基础上,提升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
本次课程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学智慧紧扣时代主题,把握时代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启发组织成员:发于自强,勇于创新,善于学习,敢于作为,为达成企业组织目标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