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创新,金融企业在享受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刑事法律风险。近年来,金融领域刑事犯罪频发,不仅给金融企业自身带来巨大损失,也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在此背景下,提升金融企业对刑事法律风险的防控意识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课程目标
1. 系统梳理金融企业容易触及的刑事罪名,使学员全面了解相关法律规定与风险点。
2. 通过深入剖析典型案例,帮助学员掌握罪名的构成要件、司法认定标准及风险防控要点。
3. 培养学员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思维,提升其在日常工作中识别、评估与应对风险的能力,切实降低金融企业刑事法律风险。
课程对象
金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风险管理部门人员、法务人员、基层业务骨干等。
课程时间
2 天(每天 6 小时授课时间,共 12 小时)
第一讲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一)
(一)伪造货币罪(展现全景课程样式,以下略)
1. 法律规定与构成要件
详细解读《刑法》第 170 条关于伪造货币罪的规定,包括犯罪主体、主观方面、客体及客观方面。强调伪造货币罪是行为犯,只要实施了伪造货币的行为即构成犯罪。
分析伪造货币罪中 “货币” 的范围,包括人民币和外币,以及对伪造货币的 “数额较大”“数额特别巨大” 等情节的认定标准。
2.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广东特大伪造货币案
案件详情:犯罪团伙在广东某地设立地下工厂,购置先进设备,大量伪造人民币。通过层层分销网络,将伪造货币流入市场,涉案金额高达数亿元。
法律分析:该团伙的行为完全符合伪造货币罪的构成要件,其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伪造货币数额特别巨大,社会危害性极大。主犯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其他从犯也根据其在犯罪中的作用,分别被判处相应有期徒刑及罚金。
案例二:跨境伪造外币案
案件详情:某犯罪集团勾结境外势力,在境外设立伪造货币窝点,专门伪造某国货币。通过走私等手段,将伪造货币输入我国境内,并在一些边境地区及特定市场流通。
法律分析:此类跨境犯罪不仅破坏我国货币管理制度,还涉及国际司法协作等复杂问题。我国司法机关依据相关法律及国际条约,积极开展调查与追捕行动,成功打击该犯罪集团。犯罪分子因伪造货币罪被依法严惩,体现了我国对维护货币秩序的坚定决心。
(二)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
1. 法律规定与构成要件
2.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长途运输假币案
案例二:街头假币交易案
(三)金融工作人员购买假币、以假币换取货币罪
1. 法律规定与构成要件
2.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银行柜员以假币换真币案
案例二:金融机构管理人员购买假币案
第二讲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二)
(一)变造货币罪
1. 法律规定与构成要件
2.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拼凑变造货币案
案例二:技术变造货币案
(二)擅自设立金融机构罪
1. 法律规定与构成要件
2.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非法设立小额贷款公司案
案例二:网络虚拟金融机构案
(三)伪造、变造、转让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批准文件罪
1. 法律规定与构成要件
2.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伪造银行经营许可证案
案例二:转让证券公司批准文件案
第三讲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三)
(一)高利转贷罪
1. 法律规定与构成要件
2.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企业高利转贷案
案例二:个人高利转贷系列案
(二)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
1. 法律规定与构成要件
2.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骗取银行贷款案
案例二:骗取票据承兑案
(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1. 法律规定与构成要件
2.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P2P 平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
案例二:民间投资理财公司非法吸存案
(四)集资诈骗罪
1. 法律规定与构成要件
2.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e 租宝集资诈骗案
案例二:养老项目集资诈骗案
第四讲 金融诈骗罪及其他相关罪名
(一)贷款诈骗罪
1. 法律规定与构成要件
2.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个人骗贷购房案
案例二:企业骗贷经营案
(二)票据诈骗罪
1. 法律规定与构成要件
2.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伪造支票诈骗案
案例二:空头支票诈骗案
(三)保险诈骗罪
1. 法律规定与构成要件
2.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虚构车险事故骗保案
案例二:带病投保骗保案
(四)违法发放贷款罪
1. 法律规定与构成要件
2.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银行信贷员违规放贷案
案例二:金融机构集体违规放贷案
第五讲 金融刑事犯罪的防控措施
(一)完善企业内部合规制度
1. 构建全面合规体系
2.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二)强化人员培训与管理
1. 开展法律与合规培训
2. 建立人员风险评估与监督机制
(三)优化业务流程与风险管控
1. 业务流程标准化与透明化
2. 风险识别与预警机制建设
(四)加强外部合作与监管沟通
1. 与监管部门保持密切沟通
2. 与行业协会及其他机构合作
课程复盘与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