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从学校到职场,从学生到员工,同一起跑线的我们,为什么差距会越来越大?
优秀员工与普通员工,究竟有哪些不同?
职场与职业究竟有何区别?
职业规划与职场发展是何关系?
企业之所以成功,离不开优秀的员工。优秀员工之于工作的贡献度究竟有多大?
《做自己的CEO》的课程,将与学员一同探究优秀员工的成长秘籍,高手如何自我修炼、自我成长,如何影响团队、助力企业发展。
课程受益:
l 认清职场发展的底层逻辑,找到成长加速器
l 增强目标意识,重塑职场发展与工作目标
l 学习计划编制与拆分的思路与方法,跟进与实施
l 掌握合理有效利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及效能的技巧
l 建立积极心态,掌握情绪开关,提升情绪压力管理能力
l 提高学习效果,提高认知效率,持续提升对抗知识折旧
授课对象:企业全体员工
课程时间:1-2天,6小时/天
授课方式:案例导入、视频学习、互动讨论、引导发现、讲授分析、现场演练
课程大纲
思考与互动:工作不顺利,怎么办?
现状:同一起跑线的我们,几年后怎么样了?
思考与讨论:职业规划与职业相关吗?
职业规划与职场发展的关系?
1VS154的秘密:高手是练成的五大秘籍
第一讲:管理目标的能力
职场困惑1: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
案例研讨:目标不清晰有哪些影响?
目标清晰的重要性
一、目标设定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二、目标设定的SMART原则
案例及演练
三、目标的分解
1.目标多杈树法
2.三明治分解法
四、个人目标的四个纬度
练习:我的愿望清单
1.剥洋葱法
2.目标倒推法
五、组织目标与团队目标的关系
案例:秦国与六国的博弈
六、团队目标的设定
1.目标的设定着眼于企业整体
研讨:团队目标来源于哪里?
2.目标的设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3.目标的一致性和动态性
七、团队目标的分解
1.目标设定过程中的重点
2.目标的多维度分解
八、在目标上结盟:建立承诺
1.对目标的一致承诺
2.目标承诺对团队的益处
高手秘籍1:高超的目标管理能力
第二讲:制定计划的能力
职场困惑2:不懂得制定工作计划
案例研讨: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路径
一、工作计划最普遍的误区:把总目标简单分给每个人
二、理顺目标与计划的关系
三、目标到计划的五维分解法
案例研讨:如何完成上级任务?
四、有效计划与无效计划
五、目标+资源=计划
现场演练:制订工作计划
高手秘籍2:系统的计划制定能力
第三讲:时间管理的能力
职场困惑3:时间精力不够用
一、累托法则:可预期的不均衡
1.寻找“捷径”:SWOT个人分析
2.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到极致
3.提升核心技能,不要试图掌握一切
4.将80%时间放在最重要的20%的目标和工作上来
二、事件管理法:有条不紊、从容不迫
1.收集待力事项——定期清理你的大脑缓存
2.制作待办事项卡——规划时间还是规划事件
案例:规划“周末日程表”
(1)两种规划方法:“时间-事件”与“事件-时间”
(2)根据日程表来做事而不根据任务清单
3.吃青蛙定律
4.四象限——要事优先原则
(1) 什么是“要事”
(2)从“时间线”到“时间象限”的演变
(3) 紧急性驱动与重要性驱动的心理归因
5.找出“核心思考区间”——连续性原则
(1)任务分解“三明治模型”
(2)保证任务“核心思考区间”不打断
练习:下周工作分配
6.防干扰四法
7.拖延类型及应对
(1)拖延与意志力
(2)意志力特点及使用原则
(3)拖延类型及应对方法
练习:打败拖延“小怪兽”
高手秘籍3:抓重点、用杠杆、抗干扰、防拖延
第四讲:情绪压力管理的能力
职场困惑4:情绪状态不在线
情绪开关四步法:
一、觉察
方法:STOP法则
S(Stop)=停止
T(Take a breath)=呼吸
O(Observe)=觉察
P(Proceed)=继续
二、接纳
方法:正念
1.正念解压原理:存在模式与行动模式
2.运用正念解压:正式练习、非正式练习
体验:正念呼吸
三、解读
方法: 理性情绪疗法
1.ABC理论
2.非理性信念的特征及规律
(1)ABCDE法
(2)情绪记录反思表
四、影响
1.迪香式微笑
2.正向语言
3.高能量姿势
高手秘籍4:高情商管理,压力变动力
第五讲:持续提升的能力
职场困惑5:被动学习好辛苦
思考:如何对抗知识焦虑?
一、站在知识源头,学习高价值的知识
案例:嚼过的口香糖
思考:为什么读了很多书,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1. 什么是知识源头?
2. 一、二、三、四手知识
3. 如何“功利”地学习?
二、以问题为导向,学习需要学的知识
1.从“学什么”“如何学”到“为什么学”
2.如何列问题清单
三、结合实际,与过往经历产生链接
1.认知心理学原理
2.大脑神经可塑性
四、把知识转化为价值:知识IPO
高手秘籍4:分析整理、追问反思、内化应用,提高认知效率
回顾总结:
结尾:点评、分享;团队表现奖颁奖。
(本大纲为基本的课程思路,如企业有其它要求,讲师可在实际授课中作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