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空题 关于柏林墙的
标准答案我也不清楚。自己参考总结一下下面的资料吧。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西柏林)和西德(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联邦德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联邦德国的领土,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访问西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发表演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最令人心痛的是,1961年,一位东德青年在翻越柏林墙时,被东德军队残忍打死,年仅十七岁!!!!他成为柏林墙下第一位罹难者也是最年轻的一位牺牲者!!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此事件也成为“柏林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尔后被拆除。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柏林墙"存在的历史以及历史意义或者是后果是什么?地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如题 谢谢了
柏林墙 在欧洲土地上,尚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水泥墙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 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西柏林,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背景 柏林墙一段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联邦德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联邦德国的领土,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历史 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 302座了望台 第一层防线: 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 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 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 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 铁丝网 第六层防线: 碉堡(共22个) 第七层防线: 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 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 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 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 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 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 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 第二道水泥墙,3.5~4.2米高、15厘米厚,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 第十五层防线: 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Spree) 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访问西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发表演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勃兰登堡门发表演说,建议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拆掉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此事件也成为“柏林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尔后被拆除。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世界上首条地下铁路系统是在1863年开通的伦敦大都会铁路 Metropolitan Railway。当时电力尚未普及,所以即使是地下铁路也只能用蒸汽机车。由于机车释放出的废气对人体有害,所以当时的隧道每隔一段距离便要有和地面打通的通风槽。
为什么东德要用柏林墙分割自己的领土?
柏林墙 在欧洲土地上,尚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水泥墙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 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西柏林,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背景 柏林墙一段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联邦德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联邦德国的领土,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历史 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 302座了望台 第一层防线: 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 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 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 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 铁丝网 第六层防线: 碉堡(共22个) 第七层防线: 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 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 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 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 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 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 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 第二道水泥墙,3.5~4.2米高、15厘米厚,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 第十五层防线: 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Spree) 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访问西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发表演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勃兰登堡门发表演说,建议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拆掉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此事件也成为“柏林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尔后被拆除。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柏林墙"存在的历史以及历史意义或者是后果是什么?地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环绕西柏林的一道围墙。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 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 11 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在欧洲土地上,尚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水泥墙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 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西柏林)和西德(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 [编辑本段]背景 柏林墙一段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联邦德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联邦德国的领土,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编辑本段]历史 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 302座瞭望台 第一层防线: 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 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 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 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 铁丝网(通电的) 第六层防线: 碉堡(共22个) 第七层防线: 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 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 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 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 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 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 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 第二道水泥墙,3.5~4.2米高、15厘米厚,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 第十五层防线: 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Spree) 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访问西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发表演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最令人心痛的是,1961年,一位东德青年在翻越柏林墙时,被东德军队残忍打死,年仅十七岁!!!!他成为柏林墙下第一位罹难者也是最年轻的一位牺牲者!!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此事件也成为“柏林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尔后被拆除。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柏林墙是什么?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叫"反法西斯防卫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关系的产物。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了战前和战争期间吞并的别国领土,而且根据1945年美、英、苏三国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和奥得--尼斯河以东的约11.4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分别割让给了苏联和波兰,其余的德国领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则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建立4个占领区,并由4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的最高权力。 尽管在战后关于德国的国际文书中,有关各国都表示要保持德国的统一,使德国在清除纳粹和军国主义之后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但是,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不同,目的和利益迥异,对各项协议都作有利于自已的解释。于是围绕着实施波茨坦协定、恢复德国统一以及西柏林问题,4大国及其占领区内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 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加剧,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竞争对手,苏联占领区和西方占领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德国的分裂也一步步成为现实。 1947年至1949年期间,美、英、法先后将其在德国西部的占领区合并,召开西占区立宪议会,制定临时宪法,实行货币改革,用西马克取代原来的帝国马克。194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5月23日通过《基本法》,即临时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在苏联占领下的德国东部5个州,1946年4月举行了乡镇、区州的选举,建立了相应的各级议会和政府,由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居主导地位。 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至此,在德国土地上形成了两个德意志国家。 分裂后的德国,处在东西方政治、军事较量的漩涡之中,成为在欧洲相互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前沿。1954年10月,联邦德国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翌年该协定生效,西德结束被占领状态,成为主权国家并加入了北约。几天之后,5月14日,以苏联为盟主、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方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也宣告成立。在此后的长时期中,德国的分裂被视为战后欧洲秩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此情况下,原德国首都柏林的东半部苏占区和西半部美英法占区形成了两套体制:两个市政府,两套警察体系,两种货币。1948年12月又出现了两个市议会。美、英、法管制下的西柏林得到马歇尔计划中的巨额援款,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被建成西方世界的“橱窗”。但它地处东德的腹地,象个孤岛。 1945年到196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德国公民通过柏林逃往联邦德国,使民德蒙受巨大损失。 柏林墙的建立 1961年8月13日凌晨2时,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宣告了柏林市28年东西分隔的开始。星期天,当柏林人一觉醒来时,发现一道40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沿着苏联占领区界限被匆匆布下。民主德国人民议院发布命令,用铁丝网封锁西柏林,后改为混凝土墙,建成举世瞩目的"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间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1975年对柏林墙的最后一次工程竣工。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板墙104.5公里、水泥墙10公里、铁丝网5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防汽车和坦克的壕沟。此外,还有一接触使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和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的巡逻道119.5公里。柏林墙设有7个过境站,供墙两边的人员来往之用。 总共有5千人越过柏林墙逃出,至少255人在越境时死亡,其中的171人是在试图越过市中心的混凝土墙时丧生的。 柏林及其混凝土屏障也成了冷战及东西德间谍战的最前沿。克格勃和中央情报局在两边分别设有大规模的谍报机构相互对敌,苏联就在连接波茨坦与西柏林的格利尼克桥(Glienicke)上与西方交换被俘间谍。 1961年10月27到28日间,美苏两军就美方进入苏占区权力一事发生争执,双方坦克在弗里德里希大街的查利检查哨正面对峙了16小时之久,这可能是东西方关系中最敏感危险的一幕。 柏林墙的推倒 柏林墙自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受到西方的强烈反对和指责,边境事件层出不穷。西方常以“违反人权”为由,要求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就此指出,他不反对拆除,但这必须是在导致建墙的因素消失之后。进入80年代后,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及两德关系的改善,柏林墙一带的紧张气氛大为缓解,埋在两德边界上的自动射击装置和地雷被拆除,往来人员明显增多。 1989年,波兰和匈牙利刮起了"改革"和"自由化"的旋风, 民主德国的莱比锡等地也爆发了要求"自由化"的群众游行。民德执政的统一社会党内部斗争激烈,昂纳克被迫辞职。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影响下,新上任的民德领导人克伦茨作出了突破性的决定—开放柏林墙关卡。 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墙的那个晚上,约10万人象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 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 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以德国分裂为基础、苏美分治为特征的“雅尔塔格局”彻底完结。
柏林墙是什么 ?简单地说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 http://baike.baidu.com/view/27167.html?wtp=tt
柏林墙的介绍
环绕西柏林的一道围墙。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 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 11 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在欧洲土地上,尚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水泥墙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 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
柏林墙倒塌对世界有什么影响?
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西柏林,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围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该围墙,一开始以铁丝网为材料,后才被换成真正的墙。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於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围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整个德国陷入极度兴奋状态。此事件也成为 “柏林围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被人为拆除。当时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围墙,并且在上面涂鸦,拆下建材当成纪念品。十一个月后,两德终於统一,成为“柏林围墙倒塌”后的最高潮。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东西柏林的道路、铁道及桥梁在围墙倒塌后迅速接连在一起。两德统一后,虽然柏林围墙不再存在,但仍有其他无数障碍存在,西德的资本主义席卷东德企业,导致数百万的东德人失业。东德人认为西德人贪得无厌,西德人觉得东德人好吃懒做,此一现象并反映在德东与德西地区之间的社会及经济现象。
谁能介绍一下有关柏林墙的悲惨事迹,为什么当时东德人都要冒死逃入西柏林?
没饭吃呗。 毛主席说过撒,欧洲社会主义国家没有找出适合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照搬苏联模式,而且空喊口号,特权阶级与工农矛盾突出,还有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柏林墙是什么?
环绕西柏林的一道围墙。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 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 11 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在欧洲土地上,尚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水泥墙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 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
柏林墙的历史
在德国柏林,柏林墙是一道特别的风景,不是因为他有美丽的外表,而是他包含了太多的历史记忆,他见证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经历了冷战的风雨洗礼。一夜之间起高墙 1961年5月民主德国中央政治局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日益严重的本国居民逃往西德的问题。几年来大批东德居民越过边境跑到西德,仅1961年6月就有近10万人西逃,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这严重地威胁着民主德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最后政治局秘密做出决定,要建立一座柏林墙来阻止外逃的浪潮。建设柏林墙是当时民主德国的最高机密,如果让西方事先知道而采取什么措施,将会给民主德国带来被动。但敏感的西方间谍还是探到了一些蛛丝马迹,他们发现,在东西柏林交界的一些小建筑工地上钢筋水泥和砖瓦的堆放超出了一般工地的规模。1961年6月15日,当时的东德领导人乌普里希在回答西方记者的问题时讲道,“西方传闻,我们要在东西柏林之间建造一堵高墙,据我所知,政府没有任何人有这个打算”。乌普里希的讲话使西方国家领导人产生了错觉,以为东德人真的并无建墙打算。 1961年8月13日凌晨,与西柏林接壤的东柏林街道上所有灯光突然熄灭,无数辆军车的大灯照亮了东西柏林的边界线,2万多名东德士兵只用了6个小时,就在东西柏林间43公里的边界上筑成一道由铁网和水泥板构成的临时屏障。13日中午12点37分,最后一个路口宣布封锁为标志。但就在13日,最早明白过来的东德人已经开始用生命搏击柏林墙,当天,一位技工跨过正在树立的铁丝网跳进了西柏林,有人跳进运河游到了西柏林。然而,天意弄人,谁也没想到记录他们踏上西德领土的时间。 “柏林墙”不仅建在东西柏林之间,而且延伸于东西德边界。柏林墙全长166公里,它的外围是一道3.5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铁丝网与柏林墙之间有50米宽的空地,在这长160多公里、宽50米的无人地带设有300个观察炮楼、22个暗堡,数千个电子眼和250只警犬。柏林墙高4米,宽50公分,墙的上端还焊接着光滑的圆形铁筒,使人无法攀登。柏林墙的建成封死了192条街道,其中97条连接东西柏林,95条连接东西德其他地区。1961年8月22日,民主德国政治局做出决定,边防兵对越墙逃跑者可以强行禁止,包括开枪。两天后第一个越墙者被打死。 然而柏林墙的险峻并没有完全挡住西逃的势头,人们想出各种办法逃往当时的西德。在柏林墙博物馆里就记载着种种案例。有人藏在西柏林交响乐团去东柏林演出的音箱里,有人藏在小轿车的后座底下,或后背箱里,还有人在柏林墙下挖了一条地道,跑到西德。除了这些原始的冒险方法外,也有利用科技手段西逃的,有一家几口人在一个夜晚乘坐自己制造的轻气球飞过柏林墙。更有位工程师看到中国杂技“炮打飞人”的节目而受到启发,制造了一个能把人弹出去的装置,然后把自己放进这个装置中弹到墙外。当然能跑出去的人毕竟是少数。据统计,在那些年里大约5000人试图越跑,其中3200人被抓获,100多人在越墙时被打死,200多人受伤。 进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冷战进入尾声,东西方关系开始缓和,西德总理勃兰特实行“新东方政策”,两个德国也逐渐由对峙走向对话。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勃兰登堡门发表演说,建议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拆掉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的东德中央政治局委员Günter A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长久以来作为东西方对抗最有力标志的柏林墙最终被推倒了,有1%的东德公民涌入西德与他们自1961年因关闭边境而被迫分离的朋友和亲戚们再度团聚。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完成统一。 柏林墙的修建是东西方两大阵营意识形态斗争的产物,东德人称柏林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西德人则认为柏林墙隔断了自由与民主。它见证了德国的分裂与统一,经历了冷战的风雨洗礼。尽管这一切都已成历史,但这座城市却处处留有它的遗迹,无论是现实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尽管如今在柏林,十几年前被拆除的柏林墙已经变成了一道贯穿旧城20公里长的鹅卵石小径,当年戒备森严的哨所已经成了旅游景点,但对于柏林人来说,这是一道他们宁愿视若无睹的疼痛疤痕。在宽阔的马路两侧,竖立着一片肃穆的木制十字墓碑,仿佛在诉说着当年东西分隔的血泪历史。
柏林墙是东德和西德之间战争的恶果 这句话对吗
不是,柏林墙是二战后东西两大国瓜分德国的产物,就像一个西瓜切成两半,一半归你,另一半归我。
德国柏林墙的意义
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
为什么苏联和东德要修建柏林墙 德国不是和苏联敌对吗
柏林墙 在欧洲土地上,尚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水泥墙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 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西柏林,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背景 柏林墙一段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联邦德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联邦德国的领土,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历史 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 302座了望台 第一层防线: 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 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 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 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 铁丝网 第六层防线: 碉堡(共22个) 第七层防线: 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 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 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 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 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 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 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 第二道水泥墙,3.5~4.2米高、15厘米厚,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 第十五层防线: 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Spree) 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访问西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发表演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勃兰登堡门发表演说,建议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拆掉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此事件也成为“柏林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尔后被拆除。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德国的柏林墙有什么来历??????????~
Berlin Wall环绕西柏林的一道围墙。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 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 11 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在欧洲土地上,尚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水泥墙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西德(含东德的首都西柏林)和西德(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背景柏林墙一段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联邦德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联邦德国的领土,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历史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第零层防线: 302座了望台第一层防线: 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第二层防线: 钢制拒马第三层防线: 2米高的铁丝围拦第四层防线: 音响警报缆第五层防线: 铁丝网(通电的)第六层防线: 碉堡(共22个)第七层防线: 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第八层防线: 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第九层防线: 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第十层防线: 5米高的路灯第十一层防线: 武装警卫(共14000人)第十二层防线: 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第十三层防线: 空地第十四层防线: 第二道水泥墙,3.5~4.2米高、15厘米厚,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第十五层防线: 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Spree)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访问西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发表演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最令人心痛的是,1961年,一位东德青年在翻越柏林墙时,被东德军队残忍打死,年仅十七岁!!!!他成为柏林墙下第一位罹难者也是最年轻的一位牺牲者!!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此事件也成为“柏林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尔后被拆除。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名人评述“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民主国家)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来防止他们分开我们。” “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只要一人被奴役,所有的人都不自由。”——约翰·肯尼迪(1963年6月26日,在柏林的演讲,题为《我是一个柏林人》)“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扇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推倒这堵墙!”——罗纳德·里根在柏林墙演讲。
柏林墙是什么东西!有什么意义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柏林墙的介绍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1]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1] 现在柏林墙原址拥有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画廊——东边画廊。柏林墙遗址纪念公园位于柏林轻轨北火车站和柏林地铁伯恩瑙大街站之间;东边画廊位于柏林东火车站至奥伯鲍姆桥之间,是1990年9月28日,来自21个国家的180位艺术家在长达1316米的柏林墙上创作的不同主题绘画组成的画廊。
跪求柏林墙的兴衰历史、以及历史意义
毕业太多年记不太清了,只知道是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产物。二战后,美国和苏联划分势力范围,将德国分为东德和西德,一个实行社会主义,一个资本主义,在苏联解体前被拆,德国重新统一,也标志着苏联在欧洲势力的动摇终结吧,还是请行家详细解说的好,呵呵!
关于柏林墙的事迹
建议你看一点关于冷战时期的视频!比如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962115.html
二战后,柏林墙是为了什么而建造?
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东德为了隔绝东德人民投向西德,于是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立围墙,将西柏林整个包围起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着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为了防止东德人逃到西德,造成东德严重缺少工人,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冒着被东德边防射杀的危险逃入西柏林。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围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有关柏林墙
(引自百度百科)柏林墙Berlin Wall/Berliner Mauer环绕西柏林的一道围墙。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 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 11 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在欧洲土地上,尚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水泥墙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西德(含东德的首都西柏林)和西德(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背景柏林墙一段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联邦德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联邦德国的领土,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历史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第零层防线: 302座了望台第一层防线: 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第二层防线: 钢制拒马第三层防线: 2米高的铁丝围拦第四层防线: 音响警报缆第五层防线: 铁丝网(通电的)第六层防线: 碉堡(共22个)第七层防线: 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第八层防线: 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第九层防线: 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第十层防线: 5米高的路灯第十一层防线: 武装警卫(共14000人)第十二层防线: 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第十三层防线: 空地第十四层防线: 第二道水泥墙,3.5~4.2米高、15厘米厚,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第十五层防线: 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Spree)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访问西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发表演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最令人心痛的是,1961年,一位东德青年在翻越柏林墙时,被东德军队残忍打死,年仅十七岁!!!!他成为柏林墙下第一位罹难者也是最年轻的一位牺牲者!!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此事件也成为“柏林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尔后被拆除。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柏林墙是怎么回事
1961年8月13日,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并从15日起沿着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修筑起一道“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出东柏林都要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柏林墙全长155公里,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柏林墙已于1990年拆除。 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首都设在波恩,一直到两德统一为止。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西德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西德的领土,由于西柏林的领土完全在东德境内,苏联为迫使西德放弃西柏林,强迫西柏林断水断粮,此举让西方国家团结一致,每日有多班飞机把物资由西德运到西柏林,1949年4月更成立北约,而苏联于1949年5月解除封锁。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牴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为了防止东德人逃到西德,造成东德严重缺少工人,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冒著被东德边防射杀的危险逃入西柏林。 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柏林墙开始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2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或“强化边境”,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居民逃往西柏林。 柏林墙修建后,在1961至1989年间这类逃亡被大幅限制下来,约有5000人在此期间尝试翻越柏林墙。
德国为什么会分裂柏林墙是怎么一回事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 在欧洲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曾经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线”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柏林墙是东德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11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 背景 柏林墙建于1961年11月20日 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首都设在波恩,一直到两德统一为止。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西德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西德的领土,由于西柏林的领土完全在东德境内,苏联为迫使西德放弃西柏林,强迫西柏林断水断粮,此举让西方国家团结一致,每日有多班飞机把物资由西德运到西柏林,1949年4月更成立北约,而苏联于1949年5月解除封锁。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牴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为了防止东德人逃到西德,造成东德严重缺少工人,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冒著被东德边防射杀的危险逃入西柏林。 建墙 柏林围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围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逃亡 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自制潜水艇、热气球等方式翻越柏林围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1961年8月15日,柏林墙已修建到最后一部分,它还没有变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而仅仅是铁蒺藜的路障。19岁的东德士兵康拉德·舒曼头戴钢盔、肩背长枪大步跃过铁蒺藜樊篱。这个瞬间被当时在场的摄影师彼得·雷宾拍了下来,震惊了世界。1962年8月17日,18岁的东德人彼得·费查(Peter Fechter)试图攀越围墙,被东德士兵开枪射杀。当时,有西方记者在场,东西两边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枪,但没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战时期哄动一时。他成为第一个因试图攀墙而被射杀的人。 1979年一个夜晚,从东德一个家庭的后院升起了一个巨大的热气球。气球下面的吊篮里装着两个家庭——两对夫妇和他们的四个孩子。这个气球完全由这两个家庭花了数年的时间手工制成,逃亡者操纵热气球一下升高到了2800米以上的高空, 20多分钟的飞行后,他们安全落在西德领土。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围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存在了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整个德国陷入极度兴奋状态。此事件也称为“柏林围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倒塌,而是被人为拆除。当时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围墙,并且在上面涂鸦,拆下建材当成纪念品。11个月后,两德终于统一,成为“柏林围墙倒塌”后的最高潮。 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柏林墙有7个过境通道,其中有1个专门为盟军、外交官和外国记者所用。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302座瞭望台 第一层防线: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通电的铁丝网 第六层防线:共22个碉堡 第七层防线: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第二道水泥墙,高3.5~4.2米、厚15厘米,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 第十五层防线: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Spree)
谁能告诉我一些如三八线、柏林墙、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地方?我地理没学好,想了解了解,长长见识。
三八线是位于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就成为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临时分界线,通称“三八线”。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柏林墙”是指环绕西柏林的一道围墙。东德(民主德国)政府根据人民议院1961年8月12日通过的法令,于8月12~13日夜间修筑。目的是制止东德居民包括熟练技工大量流入西德。原为铁蒺藜围成的路障,后改筑成两米高、顶上拉着带刺铁丝网的混凝土墙。在正式的交叉路口和沿线的观察塔楼上设置警卫。1970年,虽然东西德之间关系有所改善,东德政府还是把柏林墙加高到3米以阻止居民逃向西方。到 1980年,围墙、电网和堡垒总长达1369千米。除筑墙外还严格限制西柏林与东德之间的人口流动。后根据东、西德政府 1971年12月20日签署的协议,限制略有放宽。1989年下半年,东欧各国政局剧变。民主德国在向德国西部移民浪潮的冲击下,于同年 11 月9日,将存在28年零3个月的柏林墙推倒,促进了德国的统一世界著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建于1675年。当时,英国的航海事业发展很快。为了解决在海上测定经度的需要,英国当局决定在伦敦东南郊距市中心约20多千米,泰晤士河畔的皇家格林尼治花园中建立天文台。1835年以后,格林尼治天文台在杰出的天文学家埃里的领导下,得到扩充并更新了设备。他首创利用“子午环”测定格林尼治平太阳时。该台成为当时世界上测时手段较先进的天文台。 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许多国家先后建立天文台来测定地方时。国际上为了协调时间的计量和确定地理经度,1884年在华盛顿召开国际经度会议。会议决定以通过当时格林尼治天文台埃里中星仪所在的经线,作为全球时间和经度计量的标准参考经线,称为0°经线或本初子午线。此后,不仅各国出版的地图以这条线作为地理经度的起点,而且也都以格林尼治天文台作为“世界时区”的起点,用格林尼治的计时仪器来校准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伦敦市已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工业城市。战后,格林尼治地区人口剧增,工厂增加,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夜间灯光的干扰,对星空观测极为不利。这样就迫使天文台于1948年迁往英国东南沿海的苏塞克斯郡的赫斯特蒙苏堡。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观测条件好。迁到新址后的天文台仍叫英国皇家格林尼治天文台。但是,现在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并不在0°经线上,地球上的0°经线通过的仍是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 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后来成为英国航海部和全国海洋博物馆天文站。里面陈列着早期使用的天文仪器,尤其是子午馆里镶嵌在地面上的铜线———0°经线,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到这里的游人都喜欢双脚跨在0°经线的两侧摄影留念,象征着自己同时脚踏东经和西经两种经度。 一九五零年皇家天文台迁往新址后,该天文台划归国家海洋博物馆,设有天文站、天文仪器馆等,主要供展览用。展出的天文历史资料中有早期的天文望远镜、各国早期设计的时钟、地球仪、浑天仪(其中不少是当时中国的制品,和很多天象发现的经过(如哈雷慧星等)。
柏林墙是谁修的?
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西德(含东德的首都西柏林)和西德(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是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
“柏林墙”指的是什么?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
柏林墙事件是怎么一回事?
最简单的回答就是。当时苏联占领的德国。但是苏联和美英法三国把柏林瓜分了。分成东德和西德。苏林控制柏林。美英法控制柏林,苏联和美国的不同体制你应该懂得。后来东德的老百姓开始往西德跑。苏联为了控制老百姓逃跑。才修建了臭名昭著的柏林墙。但是柏林墙并不是修在东德和西德的分界线。而是柏林墙距离分界线还有150米的距离。法律规定。老百姓越过柏林墙就会被警察直接开枪打死。20多年。几百万的东德人死于柏林墙。1989年底。柏林墙被推翻了。德国统一,至于为什么东德人要拼死逃跑的西德。不用回答你心里也应该有答案了。那就是不惜生命的代价也要争取的东西。这是敏感词
柏林墙是什么?
柏林墙是苏联和美欧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时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的围墙,意在防止东西柏林人民的交流、互通。后来也引申为阻隔双方交往的障碍。补充:柏林墙,东德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柏林墙约155公里长,约3至4米高。于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以铁丝网为材料,后才被换成更为坚固耐久的砖墙。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东德为了隔绝东德人民投向西德,于是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立围墙,将西柏林整个包围起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的柏林墙倒塌,1990年两德重归统一。
柏林墙是仅仅分隔东西柏林,还是把整个德国都一分为二了?
柏林墙最初建设是为了分割东西柏林,最后延伸到整个东西德边界。柏林墙从1961年开工到1964年完工,全长170多公里,最后延伸到整个东西德边界。这是由于虽然整个柏林市都在当时东德境内,但西柏林最早是由英美法占领,所以两德分离后,西柏林实际是由西德控制的,封死了192条街道,其中97条连接东西柏林。开始东西柏林之间是可以自由来往的,随着冷战的加剧,大量东德人逃往西德,到1961年前有近250万人逃往西德,一直延伸到整个东西德边界:平均墙高4.2米柏林墙最初建设是为了分割东西柏林。在柏林一分为二以后,到1961年建筑柏林墙之前,东西柏林之间和西柏林与民主德国的其他地区之间的边界,一直是开放的。西柏林边界共长154千米,其中45千米同东柏林相连。边界上既无安全设施,也没有检查站,边界线蜿蜒于街道、住宅区、树林和河道中间。扩展资料:柏林墙的历史意义:柏林墙的倒塌,给联邦德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给民主德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资金,并使民主德国的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改善。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作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统一后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1989年11月9日,作为东西两大阵营对立的主要象征,柏林围墙被拆毁。苏联东欧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波兰人民共和国“团结工会”运动、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七七宪章”运动,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内战等事件,最终东欧剧变,苏联也在1991年12月25日正式解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柏林墙
"柏林墙"存在的历史以及历史意义或者是后果是什么?地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1、1735年至1788年 1734年起柏林建造城墙,1735年在如今勃兰登堡门的位置上竖立起了一座城门,城门外的道路通往柏林西面的哈弗尔河畔的勃兰登堡,因此得名“勃兰登堡门”。哈弗尔河畔的勃兰登堡现在是德国勃兰登堡州的小城市,但它曾经是勃兰登堡王国和普鲁士王国的发源地。1735年建造的勃兰登堡门仅为一座用两根巨大的石柱支撑的简陋石门。它的设计者是菲利普·格拉赫。 2、1788年至20世纪初 在柏林城墙1786年至1802年间的扩建工程中,1788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重新建造勃兰登堡门,用以纪念1756年至1763年的七年战争,这场战争使得普鲁士崛起,成为英、法、奥、俄外的欧洲列强之一。而领导普鲁士获得这场战争胜利的腓特烈二世不仅赢得了“腓特烈大帝”和“军事天才”的称号,也为继任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三世留下了一个稳定的普鲁士。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卡尔·歌德哈尔·阆汉斯受命承担设计与建筑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设计了这座凯旋门式的城门,并于1791年竣工。重建后的城门高20米,宽65.6米,进深11米,门内有5条通道,中间的通道最宽。门内各通道之间用巨大的砂岩条石隔开,条石的两端各饰6根高达14米、底部直径为1.70米的多立克式立柱。 1793年,为使此门更辉煌壮丽,当时德国著名的雕塑家戈特弗里德·沙多夫又为此门顶端设计了一套青铜装饰雕像:四匹飞驰的骏马拉着一辆双轮战车,战车上站着一位背插双翅的女神,她一手执杖一手提辔,一只展翅欲飞的普鲁士飞鹰鹫立在女神手执的饰有月桂花环的权杖上。这尊胜利女神雕像曾被误传为是和平女神厄瑞涅,但厄瑞涅从来都没有以带翅膀的形象出现过,在历史档案中,1789年3月13日勃兰登堡门设计者朗汉斯和雕像作者沙多夫的草案也证实了雕像为胜利女神而非和平女神。 1806年,拿破仑率领法军打败普鲁士军队,同年10月23日法国军队穿过勃兰登堡门进入柏林,后拿破仑下令拆卸门顶上的女神及驷马战车作为战利品拉回巴黎。1814年欧洲同盟军在滑铁卢大败拿破仑后,普鲁士将其索回,重新安放在此门顶上,柏林人将这座失而复得的雕像称为“归来的马车”(德语:Retourkutsche)。在进行修复的同时,雕像上的橡树花环中还被添加了象征权力的铁十字勋章,这枚普鲁士铁十字勋章是申克尔在1813年根据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建议设计的,如今是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标志。直至德意志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前,只有皇室成员和国王邀请的客人才被允许从勃兰登堡门正中间的门孔出入。 19世纪60年代,柏林开始拆除城墙,柏林城几乎所有的城门也在当时被拆除,勃兰登堡门是至今仍存在的唯一一座柏林城门。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德国纳粹冲锋队的游行队伍从勃兰登堡门通过,庆祝希特勒上台掌权,开始了纳粹的统治。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德国最后的柏林战役中,当苏联士兵在勃兰登堡门上撑起红色旗帜的时候,德国士兵用大炮轰击,雕像受到严重损毁,仅剩的一只马头如今保存在柏林市博物馆的展览厅内,而现今勃兰登堡门上的雕像是重新铸造的。 4、冷战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也被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1956年9月21日,柏林市自治政府决定重建勃兰登堡门,虽然东柏林和西柏林当时仍相互敌对,但是在勃兰登堡门的重建工程中却合作很好,东、西柏林的文物修复专家根据在二战中抢拓下来的石膏模型和档案照片重新铸造了一套驷马战车及女神雕像,1957年12月14日重建完工,而东柏林市政大会决定将雕像上的铁十字勋章和鹰鹫撤下,因为他们代表着普鲁士的军国主义。 1961年8月13日柏林墙开始建造,勃兰登堡门正好处于隔离区中央,无论从西侧还是东侧都无法通过,只有东德边境士兵才能够登上勃兰登堡门。柏林墙在勃兰登堡门后划了一道弧形并向左右两边延伸将整个柏林隔成两半。作为德意志统一象征的勃兰登堡门成了军事禁区,也成了德国分裂的标志。 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的西柏林市市长魏茨泽克曾说过:“只要勃兰登堡门还关着,德国统一问题就没有解决”(德语:Solange das Brandenburger Tor geschlossen ist, ist die Deutsche Frage offen)。1984年起魏茨泽克担任德国联邦总统,5年后又连任一届,勃兰登堡门在他的第二个任期内最终得以重新开放。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访问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前说:“戈尔巴乔夫先生,打开这扇门!戈尔巴乔夫先生,拆除这堵墙!”(英语:Mr. Gorbachev, open this gate! 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 1989年12月31日,两德重新统一前夕,勃兰登堡门重新开放。1992年,经过彻底维修后的铜车马及女神像又重新安放在勃兰登堡门上。 5、德国统一 1989年是柏林墙建造后的第28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12月22日,在东德和平转变的框架下,在超过十万人的欢呼声中,时任西德总理的赫尔穆特·科尔走过勃兰登堡门,东德的最后一任总理汉斯·莫德罗在门的另一端迎接科尔,标志着勃兰登堡门再次开放。随后隔离区被完全拆除,德国人民在勃兰登堡门前的柏林墙上跳舞庆祝。 重新开放后的勃兰登堡门1991年整修完毕,铁十字勋章和鹰鹫也回到了胜利女神雕像上。由于勃兰登堡门的砂岩构造长年缺乏保养和受到环境损坏,其后又经历了长达22个月的修缮,2002年10月3日重新亮相,该日是德国统一12周年纪念日。 勃兰登堡门的重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柏林遭到大面积破坏,勃兰登堡门周围的建筑均被炸毁。战后柏林分裂,东西柏林由于属于分属不同的政府管理,按照不同的城市建设规划进行了重建,而勃兰登堡门地处东西柏林的交界处,因此两侧的新建筑风格迥然不同。柏林墙建造以后,勃兰登堡门虽属于柏林市的市中心区,但被隔绝在柏林墙的隔离区内,两侧的广场因此沦为一片荒地。柏林墙被拆除后,勃兰登堡门因为其特殊的象征意义,一跃从柏林分裂的标志成为了城市统一的象征,从而成为城市建设的中心和重点。 修复过程云集了世界著名的建筑师,广场周围的重建建筑遵守了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定: 新建筑的形状、大小和风格必须同以前的广场风格相一致,现代建筑与传统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13]。紧贴勃兰登堡门左右两侧的李伯曼大楼(德语:Haus Liebermann)和桑摩大楼(德语:Haus Sommer)得以重建,新建筑继承了原建筑的风格,但又比原建筑略高,以便拉近同勃兰登堡门的距离,从而更加烘托出了勃兰登堡门和巴黎广场的结构。勃兰登堡门东南方是柏林最豪华的饭店阿德隆饭店(德语:Hotel Adlon),它重建后一部分为历史风格,一部分则为现代建筑风格。法国大使馆、英国大使馆、美国大使馆和艺术学院等也纷纷搬回了它们在巴黎广场的原址,都是按二战前的图纸重建的。 勃兰登堡门西侧建造以柏林动物园为代表的大规模城市绿化带,是普鲁士皇家园林总监林奈先前对柏林城市绿化作出的出色规划,加上勃兰登堡门右侧华丽的菩提树下大街,由此构成了柏林的“东西轴线”,轴线从勃兰登堡门下经过,连接起了柏林东部政府区与西部商业和园林区。 20世纪90年代,柏林市政府曾经讨论勃兰登堡门是否应允许汽车通行,反对者认为汽车废气将导致砂岩构造的勃兰登堡门损坏,而且汽车通行将破坏勃兰登堡门前巴黎广场上的安静和秩序。如今勃兰登堡门不允许机动车通行。勃兰登堡门周边地下则有城市轨道交通和地铁通过。 象征意义 在德国历史上,勃兰登堡门象征着普鲁士的崛起和德意志帝国的第一次统一和兴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分裂为东德和西德,柏林亦划分为东柏林和西柏林,分属东德和西德管辖,勃兰登堡门位于东柏林和西柏林的分界线上,也是冷战时期华沙公约组织国家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之间的分界线,因此它曾经成为德国分裂、欧洲分裂和冷战的象征。 1990年两德统一后,勃兰登堡门又成为了德国重新统一和欧洲重新统一的象征。
当初为什么要修建柏林墙,讲下这段历史
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 第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首都设在波恩,一直到两德统一为止。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西德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西德的领土,由于西柏林的领土完全在东德境内,苏联为迫使西德放弃西柏林,强迫西柏林断水断粮,此举让西方国家团结一致,每日有多班飞机把物资由西德运到西柏林,1949年4月更成立北约,而苏联于1949年5月解除封锁。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牴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为了防止东德人逃到西德,造成东德严重缺少工人,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冒著被东德边防射杀的危险逃入西柏林。
“墙倒众人推,”关于柏林墙都有什么来历?
柏林墙是苏联和美欧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时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的围墙,意在防止东西柏林人民的交流、互通。后来也引申为阻隔双方交往的障碍。补充:柏林墙,东德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柏林墙约155公里长,约3至4米高。于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以铁丝网为材料,后才被换成更为坚固耐久的砖墙。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东德为了隔绝东德人民投向西德,于是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立围墙,将西柏林整个包围起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的柏林墙倒塌,1990年两德重归统一。
柏林墙在哪里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89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O(∩_∩)O谢谢 希望采纳....
"柏林墙"存在的历史以及历史意义或者是后果是什么?地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如题 谢谢了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叫"反法西斯防卫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关系的产物。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了战前和战争期间吞并的别国领土,而且根据1945年美、英、苏三国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和奥得--尼斯河以东的约11.4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分别割让给了苏联和波兰,其余的德国领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则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建立4个占领区,并由4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的最高权力。 尽管在战后关于德国的国际文书中,有关各国都表示要保持德国的统一,使德国在清除纳粹和军国主义之后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但是,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不同,目的和利益迥异,对各项协议都作有利于自已的解释。于是围绕着实施波茨坦协定、恢复德国统一以及西柏林问题,4大国及其占领区内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 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加剧,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竞争对手,苏联占领区和西方占领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德国的分裂也一步步成为现实。 1947年至1949年期间,美、英、法先后将其在德国西部的占领区合并,召开西占区立宪议会,制定临时宪法,实行货币改革,用西马克取代原来的帝国马克。194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5月23日通过《基本法》,即临时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在苏联占领下的德国东部5个州,1946年4月举行了乡镇、区州的选举,建立了相应的各级议会和政府,由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居主导地位。 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至此,在德国土地上形成了两个德意志国家。 分裂后的德国,处在东西方政治、军事较量的漩涡之中,成为在欧洲相互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前沿。1954年10月,联邦德国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翌年该协定生效,西德结束被占领状态,成为主权国家并加入了北约。几天之后,5月14日,以苏联为盟主、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方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也宣告成立。在此后的长时期中,德国的分裂被视为战后欧洲秩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此情况下,原德国首都柏林的东半部苏占区和西半部美英法占区形成了两套体制:两个市政府,两套警察体系,两种货币。1948年12月又出现了两个市议会。美、英、法管制下的西柏林得到马歇尔计划中的巨额援款,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被建成西方世界的“橱窗”。但它地处东德的腹地,象个孤岛。 1945年到196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德国公民通过柏林逃往联邦德国,使民德蒙受巨大损失。 柏林墙的建立 1961年8月13日凌晨2时,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宣告了柏林市28年东西分隔的开始。星期天,当柏林人一觉醒来时,发现一道40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沿着苏联占领区界限被匆匆布下。民主德国人民议院发布命令,用铁丝网封锁西柏林,后改为混凝土墙,建成举世瞩目的"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间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1975年对柏林墙的最后一次工程竣工。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板墙104.5公里、水泥墙10公里、铁丝网5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防汽车和坦克的壕沟。此外,还有一接触使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和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的巡逻道119.5公里。柏林墙设有7个过境站,供墙两边的人员来往之用。 总共有5千人越过柏林墙逃出,至少255人在越境时死亡,其中的171人是在试图越过市中心的混凝土墙时丧生的。 柏林及其混凝土屏障也成了冷战及东西德间谍战的最前沿。克格勃和中央情报局在两边分别设有大规模的谍报机构相互对敌,苏联就在连接波茨坦与西柏林的格利尼克桥(Glienicke)上与西方交换被俘间谍。 1961年10月27到28日间,美苏两军就美方进入苏占区权力一事发生争执,双方坦克在弗里德里希大街的查利检查哨正面对峙了16小时之久,这可能是东西方关系中最敏感危险的一幕。 柏林墙的推倒 柏林墙自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受到西方的强烈反对和指责,边境事件层出不穷。西方常以“违反人权”为由,要求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就此指出,他不反对拆除,但这必须是在导致建墙的因素消失之后。进入80年代后,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及两德关系的改善,柏林墙一带的紧张气氛大为缓解,埋在两德边界上的自动射击装置和地雷被拆除,往来人员明显增多。 1989年,波兰和匈牙利刮起了"改革"和"自由化"的旋风, 民主德国的莱比锡等地也爆发了要求"自由化"的群众游行。民德执政的统一社会党内部斗争激烈,昂纳克被迫辞职。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影响下,新上任的民德领导人克伦茨作出了突破性的决定—开放柏林墙关卡。 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墙的那个晚上,约10万人象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 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 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以德国分裂为基础、苏美分治为特征的“雅尔塔格局”彻底完结。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诞生在英国首都伦敦。19世纪末,相继有芝加哥、布达佩斯、格拉斯哥、维也纳和巴黎5 座城市修建地铁。20世纪上半叶,柏林、纽约、东京、莫斯科等12座城市也先后修建地铁。20世纪80年代中期,全世界地铁营运里程总计超过3000千米。中国于1965年开始修建北京地下铁道。天津和上海也分别于70年代初和80年代初开始修建地铁。
柏林墙是什么时候建的?
1961年8月14日,柏林的市民一觉醒来,发现在原先东西柏林政治分界线的位置上竖起了一道高高的围墙。生活在柏林东部的东德人敏感地意识到了这道围墙对他们意谓着什么,就在头戴钢盔的东德边界士兵和人民警察开始进一步用带刺的铁丝网和预制件混凝土块加固围墙的几天里,至少有数千名东德人不顾一切地越过这块还没有最后完工的封锁线逃往西方的“自由”世界。这些人实际上是1949年以来260万叛逃者当中的最后一批。随着柏林墙在8月22日的最后完工,欧洲乃至世界的政治地图发生了真正的变动,作为东、西方政治对抗的有力象征,柏林墙的建成使“铁幕”这一概念变得一点也不抽象,冷战也随之升级。尽管西方世界对东德的这一做法给予了一致而强烈的谴责,但是他们并没有采取行动来重开边界,至于西柏林的市民们所能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以惊人的速度离开,到西德的其它城市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准确地说是1946年3月,丘吉尔在谈到欧洲的现状及其未来走向的时候,第一次用了“锇幕”这个词来描述“二战”以后出现在以美国及其盟国为一方和以前苏联及其新的卫星国为另一方的新的对峙关系。按照在雅尔塔和波茨坦签订的协定,各大国沿着胜利前夕的军事战线划分饱受战火蹂躏的欧洲,苏军仍然留在布拉格、维也纳和柏林,许多年来一直持孤立主义立场的美国外交政策很快表现出了对前苏联的恐惧,柏林成为这场新战斗的前线。就在1948年西方以实行历史性的空运供应物资挫败了前苏联对这一分裂城市的封锁以后,强硬的前苏联则干脆让他的东德同志关闭了东西柏林的边界,高高的柏林墙成了双方对峙的堡垒。然而,柏林毕毕意太小了,全面的对峙必须有更为开阔的舞台,在此后的冷战岁月中,全世界的几乎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成为苏美两个大国斗法的战场,疯狂的军备竞赛使人们几乎每天都为很可能是一触即发的第三次世界大战提心吊胆。地区性冲突差不多就没有间断过,而其背后总是苏美两国在操纵,全世界给闹得鸡犬不宁。很难说得清楚东西方的冷战对峙给被卷入其中的国家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多少不良影响。前苏联所拥有的强大的军事力量足以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感觉到对手的强大,但是,对前苏联普通百姓来说,建立在丰厚物质基础之上的“腐朽、堕落和糜烂”生活,并没有引起他们太多的反感。当80年代末冷战基本上宣告结束的时候,许多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年轻人最想得到的东西便是牛仔裤、杰克逊的唱片以及美国的轿车。1989年11月10日,存在了28年之久的柏林墙被拆除了。60年代以后出生的年轻的东德人第一次看到了一个完整的柏林城,而那些上了岁数的人在这个历史性时刻来到的时候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把那些曾经阻隔了他们与亲友往来28年的墙砖凿下来带回家去好好收藏。
柏林墙的历史?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叫"反法西斯防卫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东西方冷战关系的产物。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了战前和战争期间吞并的别国领土,而且根据1945年美、英、苏三国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东普鲁士和奥得--尼斯河以东的约11.4万平方公里的德国领土分别割让给了苏联和波兰,其余的德国领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则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建立4个占领区,并由4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的最高权力。 尽管在战后关于德国的国际文书中,有关各国都表示要保持德国的统一,使德国在清除纳粹和军国主义之后成为一个和平民主的国家,但是,由于东西方盟国的立场不同,目的和利益迥异,对各项协议都作有利于自已的解释。于是围绕着实施波茨坦协定、恢复德国统一以及西柏林问题,4大国及其占领区内的各派政治力量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斗争。 随着东西方冷战的加剧,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竞争对手,苏联占领区和西方占领区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德国的分裂也一步步成为现实。 1947年至1949年期间,美、英、法先后将其在德国西部的占领区合并,召开西占区立宪议会,制定临时宪法,实行货币改革,用西马克取代原来的帝国马克。1949年5月10日,西占区立宪议会决定以波恩为首都建立联邦国家,5月23日通过《基本法》,即临时宪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在苏联占领下的德国东部5个州,1946年4月举行了乡镇、区州的选举,建立了相应的各级议会和政府,由德国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合并而成的德国统一社会党在各级政权机构中居主导地位。 1949年10月7日,苏占区的德国人民委员会宣布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至此,在德国土地上形成了两个德意志国家。 分裂后的德国,处在东西方政治、军事较量的漩涡之中,成为在欧洲相互对峙的两大军事集团的前沿。1954年10月,联邦德国同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签署了巴黎协定,翌年该协定生效,西德结束被占领状态,成为主权国家并加入了北约。几天之后,5月14日,以苏联为盟主、包括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方军事集团--华沙条约组织也宣告成立。在此后的长时期中,德国的分裂被视为战后欧洲秩序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在此情况下,原德国首都柏林的东半部苏占区和西半部美英法占区形成了两套体制:两个市政府,两套警察体系,两种货币。1948年12月又出现了两个市议会。美、英、法管制下的西柏林得到马歇尔计划中的巨额援款,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被建成西方世界的“橱窗”。但它地处东德的腹地,象个孤岛。 1945年到1961年间,每年约有数十万民主德国公民通过柏林逃往联邦德国,使民德蒙受巨大损失。 柏林墙的建立 1961年8月13日凌晨2时,一道道耀眼的探照灯刺破夜空,宣告了柏林市28年东西分隔的开始。星期天,当柏林人一觉醒来时,发现一道40公里长的带刺铁丝网沿着苏联占领区界限被匆匆布下。民主德国人民议院发布命令,用铁丝网封锁西柏林,后改为混凝土墙,建成举世瞩目的"柏林墙",切断了东西柏林间的自由往来。 柏林墙于1964年建成。1975年对柏林墙的最后一次工程竣工。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板墙104.5公里、水泥墙10公里、铁丝网5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了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防汽车和坦克的壕沟。此外,还有一接触使会发出信号的铁栅栏119.5公里和供边防军士兵巡逻用的巡逻道119.5公里。柏林墙设有7个过境站,供墙两边的人员来往之用。 总共有5千人越过柏林墙逃出,至少255人在越境时死亡,其中的171人是在试图越过市中心的混凝土墙时丧生的。 柏林及其混凝土屏障也成了冷战及东西德间谍战的最前沿。克格勃和中央情报局在两边分别设有大规模的谍报机构相互对敌,苏联就在连接波茨坦与西柏林的格利尼克桥(Glienicke)上与西方交换被俘间谍。 1961年10月27到28日间,美苏两军就美方进入苏占区权力一事发生争执,双方坦克在弗里德里希大街的查利检查哨正面对峙了16小时之久,这可能是东西方关系中最敏感危险的一幕。 柏林墙的推倒 柏林墙自建立之日起就一直受到西方的强烈反对和指责,边境事件层出不穷。西方常以“违反人权”为由,要求拆除柏林墙。民主德国领导人昂纳克就此指出,他不反对拆除,但这必须是在导致建墙的因素消失之后。进入80年代后,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及两德关系的改善,柏林墙一带的紧张气氛大为缓解,埋在两德边界上的自动射击装置和地雷被拆除,往来人员明显增多。 1989年,波兰和匈牙利刮起了"改革"和"自由化"的旋风, 民主德国的莱比锡等地也爆发了要求"自由化"的群众游行。民德执政的统一社会党内部斗争激烈,昂纳克被迫辞职。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影响下,新上任的民德领导人克伦茨作出了突破性的决定—开放柏林墙关卡。 1989年11月9日,在宣布民德公民可以自由穿越柏林墙的那个晚上,约10万人象潮水一般从柏林墙的东边涌向西边,所有的护栏全部被挪走,28年的人为阻隔就这样消失了。 1990年6月13日,民德政府开始拆除全部柏林墙。 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以德国分裂为基础、苏美分治为特征的“雅尔塔格局”彻底完结。
何为“柏林墙事件”?
柏林墙事件 赫鲁晓夫重新提出柏林问题有种种目的。基本目的是迫使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承认民主德国,使德国分裂成为国际公认的既成事实。直接目的是拔掉西柏林这根肉中刺。自第二次柏林危机以来,东柏林人心惶惶,1960年跑离民主德国的人数达创纪录的15万多人。据统计,从战后到1961年夏,离开东柏林的人超过200万,其中很多是技术人员。而且西柏林成了西方国家反苏、反共的宣传中心和间谍中心。 维也纳会谈结束后,赫鲁晓夫决心在西柏林问题上与肯尼迪较量一番。1961年7月初,他宣布暂停苏军复员,并将苏联的军费增加1/3。肯尼迪立即作出了强硬的反应。他认为西柏林是美苏对抗的焦点,表示决不容许西方被赶出西柏林。他要求国会追加 32.5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征召部分后备役人员和国民警卫队,扩大民防计划,修筑防空设施。顿时间美国和苏联剑拔弩张,持续近3年的柏林危机开始进入新的高潮。 1961年8月13日,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并从15日起沿着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修筑起一道“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出东柏林都要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这一出其不意的行动使美国及其西方盟国措手不及,恼怒之至,但除了发出警告之外,不得不把“柏林墙”作为既成事实加以接受。柏林墙既已筑起,赫鲁晓夫便于10月10日苏共22大上正式取消了要求美、英、法于1961年12月底以前撤出西柏林的期限。不久,赫鲁晓夫冻结了德国和西柏林问题。美、苏关系得以再次缓和下来。柏林危机的结束,是美苏进行军事对抗后妥协的结果。但这不过是为新的危机埋下了种子。 就在柏林危机过程中,美苏双方之间核军备竞赛迅速升级。“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苏联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协议,恢复了一系列核试验。肯尼迪看出苏联是虚张声势,对美国不会构成任何真正威胁,但也不甘示弱,在9月命令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军备竞赛又进入一个高潮。
柏林墙倒塌是怎么回事
柏林墙倒塌是由于时任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将政府放宽私人出境限制宣布成柏林墙立即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通过柏林墙进入西柏林,柏林墙就开始被人为地拆毁。柏林墙修建的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1989年,随着东欧剧变的发生,民主德国出现大批公民外逃的现象,政局发生动荡。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当晚柏林墙在民主德国居民的压力下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3日,分裂41年的两德统一。
为什么建柏林墙?东柏林人为什么都千方百计逃到西柏林?
建柏林墙的原因是为了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东柏林人千方百计逃到西柏林的原因是因为美苏争霸开始,德国便先后成立了西德(联邦德国)、东德(民主德国),从此德国分裂了。东德的人逃跑不是政治原因,而是亲情原因。后来的逃离就有很多政治、经济、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问题了。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开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扩展资料:1961年8月13日,东德边防军和武装警察在东西柏林之间拉起了一道锋利的铁丝网,架起了反坦克障碍,把柏林城分隔成东西两半。东德边防军的坦克占据了各交通要道,东西柏林之间的公共汽车和地铁全部中断,东西柏林民众再也不允许相互往来,6万奔忙于东西柏林之间的民众要么丢了工作,要么回不了自己的家园。柏林墙长达107公里,虽说第一道墙实际上是铁丝网,但最后的柏林墙是高达四米的混凝土障碍,中间是一片开阔的死亡区,边防军可以任意射杀任何闯入死亡区的人。柏林墙将柏林市192条大街一分为二。赫鲁晓夫发表讲话说:“柏林墙是阻止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篱笆,德国工人阶级修起这堵墙后,恶狼就再也别想闯进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了!”柏林墙的出现恰值东西方处于冷战极可能变成热战的敏感时期,因为前苏联政府已经开始逼迫美法英放弃西柏林,前苏联与西方进入了一触即发甚至可以引发核大战的时刻,柏林墙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极度危险的僵局。柏林墙不是前苏联人单独修建起来的,更不是赫鲁晓夫拍脑袋之举,而是东西方综合因素起作用的结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柏林墙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柏林墙是美制造的冷战阴谋?
德国分裂的标志是不是柏林墙的修建?如果是,请悉原因!如果不是,请说明!谢谢!
不是。1949年5月联邦德国成立,1949年10月民主德国成立,这时候德国已经分裂。而柏林墙建于1961年,只是冷战的产物,二战后柏林等几个城市是被几大国分区占领的,虽然当时柏林作为民主德国首都,但其西部仍属西方资本主义阵营领地,由于经济发展不好,导致东德居民大量涌向西柏林,柏林墙是为了防止居民逃入西柏林。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标致性建筑,但德国分裂的标致并不是柏林墙的修建。
柏林墙倒塌是啥事
1、柏林墙的修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纳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占领。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两个德国的分裂对峙持续了41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交锋的最前沿,各为其主,各不相让。这期间,柏林墙的出现,便具有了标志性意义,成为冷战的符号和象征。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柏林墙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2、倒塌的意义 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政府宣布允许公民申请访问联邦德国以及西柏林,柏林墙被迫放。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作为东西两大阵营对立的主要象征的柏林墙。柏林墙的倒塌,代表了一个统一的德国,成为欧洲经济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德国的发展可以带动整个欧洲的经济发展,使世界经济向多元化的趋势发展。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柏林围墙的建造始于1961年,它的兴建与倒塌都标志着近代历史的重大变化。它的兴建意味着二战之后东西对峙的冷战时代达到巅峰。苏联东欧集团,在20世纪80年代,经历波兰“团结工会”运动、捷克斯洛伐克“七七宪章”运动,到柏林墙倒塌的第2年,即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而整个苏联也在1991年12月25日正式解体。 因此柏林墙倒塌,乃是欧洲及世界史的里程碑事件。它淘汰掉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些专制封闭的政治形式,让全球统一进了以自由化、民主化和市场化为主导的新秩序中。
柏林墙建立的原因?
冷战时期,西德资本主义经济,东德社会主义,东德政府为阻止人民外逃入东德,修建柏林墙
二战后东德西德之间的柏林墙倒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5公里。最初是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的边防围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柏林墙是德国分裂的象征,也是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受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宣布开放边境和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思想的影响,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1989年5月起,大批公民通过匈牙利外逃至联邦德国。1989年10月18日,民主德国领导人、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里希·昂纳克宣布辞职。莱比锡等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政府放宽出国旅行和对新闻媒体的限制等。新当选的德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埃贡·克伦茨表示,民主德国要在世界开放的形势下革新社会主义,进行彻底改革。1989年11月9日,民主德国部长会议决定,在人民议院的有关新的旅游法规生效之前,私人旅游和关于公民移居国外的规定立即生效。这项规定的内容如下:私人出国旅游不附加任何条件,公民可随时提出申请,并在短时间内就可获得通过;民主德国警察局立即办理长期出国护照,警察局和主管国内事务部门可办理迁居国外的申请;移居国外的民主德国公民可经由民主德国同联邦德国和西柏林的所有过境站离境。在当时召开的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由于时任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将政府放宽私人出境限制宣布成柏林墙立即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通过柏林墙进入西柏林,柏林墙开始被人为地拆毁。到1989年12月底,东西柏林之间被柏林墙阻断的主要街道已重新畅通。1990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东德”“西德”“柏林墙”是怎么回事?
柏林墙 在欧洲土地上,尚有过一道修筑最为坚固但又最为短命的长城--这便是德国境内的“柏林墙”。柏林墙与朝鲜半岛上的“三八”水泥墙一样,均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又都为水泥所筑,可称得上是欧亚大陆上的两条“姊妹墙”。 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含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和西柏林,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 背景 柏林墙一段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联邦德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联邦德国的领土,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历史 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不让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墙有超过155公里长,约3~4米高,主要可分为: 第零层防线: 302座了望台 第一层防线: 约3.5米高、光滑、淡色的水泥墙,有的地方附铁丝围拦和警报器 第二层防线: 钢制拒马 第三层防线: 2米高的铁丝围拦 第四层防线: 音响警报缆 第五层防线: 铁丝网 第六层防线: 碉堡(共22个) 第七层防线: 用来引导(滑)警犬的缆线(共600只警犬) 第八层防线: 6~15米宽的无草皮空地,可以留下逃亡者的脚印,埋有地雷 第九层防线: 3~5米深的反车辆壕沟 第十层防线: 5米高的路灯 第十一层防线: 武装警卫(共14000人) 第十二层防线: 2米高的通电铁丝网,附警报器 第十三层防线: 空地 第十四层防线: 第二道水泥墙,3.5~4.2米高、15厘米厚,可以抵挡装甲车辆的撞击 第十五层防线: 有些地方需要游过施普雷河(Spree) 1987年6月12日,罗纳德·里根访问西柏林时,在勃兰登堡门的柏林墙前发表演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请推倒这堵墙!”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勃兰登堡门发表演说,建议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拆掉柏林墙。 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此事件也成为“柏林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尔后被拆除。柏林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的开始,也是东西柏林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德国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的分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重大国际事件,是雅尔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及其各自所领导的国家集团对峙的直接后果。1949年5月10日,德国西部统治机构经西方占领国当局的同意,宣布将该地区成立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波恩为首都,并于23日正式通过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 8月中旬,举行了联邦议院的选举,9月又召开了联邦议院及联邦参议院联席会议,自由民主党人西奥多-休斯当选为联邦德国首任总统。9月15日组成了以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康拉德-阿登纳为联邦总理的联邦政府。20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届联邦政府宣告正式成立。次日,美英法三个占领区宣布合并。 在这一过程前后,德国的苏占区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早在1945年10月,苏联占领当局就己将其权力移交给德国东部各级地方政权机构。1946年,德国共产党与德国东部的社会民主党合并,正式组成德国统一社会党。统一社会党在德国东部政权机构中迅速占据了主导地位。1949年10月7月,德国人民委员会举行第9次会议,通过由统一社会党制定的《民主德国全国阵线宣言》,提出德国人民争取祖国统一的纲领,要求建立统一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同日,人民委员会还通过一项决议,决定成立“临时人民议院”,并组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府”,决议委托奥托-格罗提渥组织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几天之后,威廉-皮克出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总统,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宣布德国东部全部行政权力正式移交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自从德国分裂以后,虽然重新统一德国一直是东、西德乃至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由于受到整个国际形势尤其是欧洲政治地理格局的制约,关于重新统一德国问题一直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80年代末,随着美、苏关系的缓和和欧洲政治形势的变化,德国统一问题再度成为各国舆论关注的焦点,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预言,德国将在10年内实现统一。法国总统密特朗说,德国统一将是本世纪末主要的事情之一,然而德国统一进程的发展之快则大大地超出人们的预料。 1987年,昂纳克作为东德领导人首次访问波恩,揭开了两国关系中新的一页。 1987年9月,匈牙利开放了它与奥地利边界,在此后的几个月内,先后有50多万东德人从奥地利进入西德,西德承认这些东德人是它的公民,接着民主德国接二连三地发生全国规模的游行示威,党和国家领导人发生重大改组;11月9日,东德开放柏林墙以及同西德的边界,西方人士认为,民德发生的这些事件,是德国“事实上重新统一的预兆。” 11月28日,西德总理科尔提出了两个德国统一的10点计划,在东、西方引起了不同的反响,美国国务院当天立即表示支持科尔的建议,发言人塔特怀勒说:“科尔总理反映了他的人民对德国统一的最深切的愿望……,这是我们长期以来一直争取的目标”。 东德总理莫德罗斯断然拒绝科尔的计划,但建议建立一个松散的联邦,东德政府认为:科尔的计划几乎没有注意到两个德国的主权和独立,如果采用“联邦”一词,人们就懂得是两个独立的主权国家的存在,2月1日,即莫德罗访苏两天后提出了一项历史性的两德统一方案,根据其方案,在统一的德国保持“军事中立”的前提下,东西德首先签订条约,建立把经济、货币和运输系统统一起来的联邦。此后两国建立议会委员会等联合机构。第三步则是将两国主权交给已建立的权力机构,最后通过选举,召开统一的议会会议,制定统一的宪法和决定统一的政府,以德意志联邦形式统一德国,首都设在柏林。 莫德罗的统一方案大大促进了德国统一的进程,立即引起强烈的反响,科尔发表声明“坚决拒绝德国中文化的概念”。认为新的德国采取中立政策是危险的,统一的德国应留在西方联盟内,不能中立化,也不能非军事化。 美国则强调,必须在德国继续同北约结盟并不断加强同欧洲共同体的联系的条件下实现统一,统一的德国仍应是北约的正式成员,法国也反对德国保持中立。 英国对统一的德国深有戒心,撒切尔夫人强调:“德国的统一不能影响欧洲的边界和安全。 苏联则强调:一个统一的德国留在北约组织内是不能接受的,戈尔巴乔夫还发出警告说,统一后的德国必须尊重欧洲的边界,任何破坏军事——战略均势的行动都是苏联所不能接受的。 波兰总理马佐维耶茨基强调,西德应“最终和无条件地承认奥德——尼斯河是波兰西部边界,并强烈要求参加关于德国统一的谈判过程。 鉴于德国曾是两次大战的策源地这一事实,统一后的德国是否会对欧洲各国再次构成威胁,自然是东、西欧国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也成了德国统一进程中的一个主要症结,但在某种意义上说,苏联对德国统一所持的态度则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德国统一问题受各种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因素所制约,但统一的列车已经起动,一个统一的,强大的德国将在欧洲重新出现,似乎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1990年7月1日,两德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第一个国家条约生效后,7月6日,两德又开始就实现政治统一的第二个国家条约进行谈判,并于8月23日鉴署具有历史意义的两德“统一条约”,又称政治条约,或第二个国家条约,条约规定,民德于1990年10月3日正式加入西德。 由于德国统一已大势所趋,而苏联国内的政治形式却相当严峻,为了减少统一后的德国对它自身安全利益的损害,同时为得到德国的经济援助,并尽可能为自己在欧洲新格局中争取一个较为主动的地位,苏联由过去反对统一的德国归属北约转而改为采取顺水推舟的作法,1990年7月14日至16日科尔访苏时,双方就德国统一问题最终达成协议,双方宣布统一后的德国将享有“充分的主权”,“它有权独立地决定属于哪个联盟”,协议内容还包括统一后的德国的疆域,3至4年内苏军撤出民主德国地区;美、英、法军队在此期间留在西柏林,未来德军最高限额为37万人;未来德国不得制造、拥有和支配原子、化学和生物武器等。由于统一后德国联盟归属问题得到解决,消除了德国统一外部因素的最大障碍,9月20日,在莫斯科召开的“2+4”外长最后一轮会议上签订了“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其后两个德国在10月3日实现了统一,这一天,在整个德国,特别在被重新定为首都的柏林,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至此困绕欧洲40多年的德国问题获得最终解决,这标志着以德国分裂为特征的欧洲战后的政治地理格局的结束,而以德国统一为起点的欧洲新的政治地理格局的开始。
东德和西德的分界线,关于柏林墙的来历是什么?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英语:Berlin Wall)是冷战期间民主德国政府环绕西柏林边境修筑的全封闭的边防系统,以将其与联邦德国管辖的西柏林市分割开来。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67.8公里,最初以铁丝网和砖石为材料,后期加固为由瞭望塔、混凝土墙、开放地带以及反车辆壕沟组成的边防设施。民主德国政府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其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德居民逃往西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纳粹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占领。原纳粹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相继成立。两个德国的分裂对峙持续了41年。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东西方两大阵营交锋的最前沿,各为其主,各不相让。柏林墙的出现,成为冷战的符号和象征。人员流失1952年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关闭了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边境,只有东西柏林边界仍然开放。大批民主德国公民经西柏林前往联邦德国及其他西方国家,造成大量技术人才和劳动力的严重外流。人力资源的流失带给民主德国的直接损失约为70亿至90亿美元,年轻劳动力的流失造成民主德国225亿马克的教育投资损失,教授和其他知识分子的流失为民主德国的经济建设增加了困难。柏林墙修筑前,约有250万民主德国居民逃离民主德国,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西柏林前往联邦德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柏林墙的建立是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之间冲突导致的,它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分割东西欧的“铁幕”的一个象征。
柏林墙是什么
是冷战时期民主德国建立的边防系统。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柏林墙(德语:BerlinerMauer;英语:BerlinWall;俄语:Берлинскаястена),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德语:AntifaschistischerSchutzwall),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目的是阻止民主德国(含首都东柏林)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所属的西柏林之间人员的自由往来。
关于柏林墙的来历
柏林墙是苏联和美欧国家分区占领德国时在东西柏林之间修筑的围墙,意在防止东西柏林人民的交流、互通。后来也引申为阻隔双方交往的障碍。补充:柏林墙,东德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柏林墙约155公里长,约3至4米高。于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以铁丝网为材料,后才被换成更为坚固耐久的砖墙。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东德为了隔绝东德人民投向西德,于是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立围墙,将西柏林整个包围起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的柏林墙倒塌,1990年两德重归统一。
柏林墙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殊的历史意义吗?和苏联解体和苏维埃政权的倒台有什么关联没?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和美国等战胜国共同管理德国首都柏林。由于意识形态的严重分歧,德国被迫分裂为西德和东德。柏林也一分为二,柏林墙就是东西德国在柏林的边界线。柏林墙的建成也是冷战的开始。冷战的铁幕拉开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包括西德)与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包括东德)展开了四十年的军事对抗。八十年代末,东西德国统一,宣告冷战结束。德国统一后即将柏林墙拆除,但还是留下一部分作为历史的见证。所以柏林墙是冷战的标志,它的建成和拆除代表着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对抗的过程。由于长年的军事竞争,苏联元气大伤,柏林墙拆除后不久就解体了。柏林墙的轰然倒塌预示着华约组织的解散和红色苏联的解体,以及世界新格局的到来。
柏林墙为什么是冷战的产物
柏林墙(Berliner Mauer),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是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民主德国或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隔离西德(含东德的首都西柏林)和西德(简称联邦德国或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两德重归统一。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历史上难以抹去的一道伤疤,这个民族那时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再次分裂。背景柏林墙一段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首都设在波恩。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联邦德国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联邦德国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联邦德国的领土,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著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墙于第几次柏林危机时建立的(柏林墙位于第几次柏林危机时建立)
1、柏林墙位于第几次柏林危机时建立。 2、柏林墙在第几次危机时建立。 3、柏林墙建于第一次柏林危机。 4、柏林墙于第( )次柏林危机时建立 一 二 三 四。1.第三次柏林危机。 2.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ldquo。 3.柏林封锁&rdquo。 4.,是冷战开始后,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1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 5.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第三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 6.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7.柏林围墙的建造始于1961年,它的兴建和倒塌都标志着近代历史的重大变化。 8.它的兴建意味着二战之后东西对峙的冷战时代达到巅峰。 9.之后的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柏林墙于第几次柏林危机时建立
第三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是冷战开始后,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1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柏林围墙的建造始于1961年,它的兴建与倒塌都标志着近代历史的重大变化。它的兴建意味着二战之后东西对峙的冷战时代达到巅峰。之后的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柏林墙危机是什么 一个历史事件
1961年8月13日,苏联和民主德国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并从15日起沿着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修筑起一道“柏林墙”,西柏林人进出东柏林都要经过边境站的检查,还需办理入境手续。就在柏林危机过程中,美苏双方之间核军备竞赛迅速升级。“柏林墙”筑起两个星期后,苏联撕毁美、苏两国为期三年的禁止核试验协议,恢复了一系列核试验。肯尼迪看出苏联是虚张声势,对美国不会构成任何真正威胁,但也不甘示弱,在9月命令恢复地下核试验。美、苏军备竞赛又进入一个高潮。
柏林墙于第几次柏林危机时建立
第三次柏林危机。柏林围墙的建造始于1961年,它的兴建与倒塌都标志着近代历史的重大变化。它的兴建意味着二战之后东西对峙的冷战时代达到巅峰。之后的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第三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是冷战开始后,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1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柏林围墙的建造始于1961年,它的兴建与倒塌都标志着近代历史的重大变化。它的兴建意味着二战之后东西对峙的冷战时代达到巅峰。之后的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柏林墙事件是怎么一回事?
柏林墙(德语:Berliner Mauer),东德称此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Antifaschistischer Schutzwall),柏林墙约155公里长,约3至4米高。于1961年开始建造,一开始以铁丝网为材料,后才被换成更为坚固耐久的砖墙。德国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东德为了隔绝东德人民与西德的接触与投敌,于是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立围墙,将西柏林整个包围起来。柏林墙的建立是二战以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柏林墙倒塌,两德重归统一。1945年同盟国占领德国二次大战以后,德国和柏林被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分成四区。1949年,苏联占领区包括东柏林在内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首都定在东柏林,而美英法占领区则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首都设在波昂一直到两德统一为止。美英法苏的占领协定保证西德和西柏林之间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西德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规定是西德的领土,由于西柏林的领土完全在东德境内,苏联为迫使西德放弃西柏林,强迫西柏林断水断粮,此举让西方国家团结一致,每日有多班飞机把物资由西德运到西柏林,1949年4月更成立北约,而苏联于1949年5月解除封锁。然而,美英法三国认为规定和现状相抵触而推迟实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领土,直至冷战结束、两德统一。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区之间自由活动的,但随着冷战紧张气氛的提升,为了防止东德人逃到西德,造成东德严重缺少工人,1952年东西柏林的边界开始关闭。1949年到1961年大约有250万东德人冒着被东德边防射杀的危险逃入西柏林。柏林墙在1961年8月13日开始建造,一开始只是铁丝网,后来被大量换成真正的围墙。东德称此围墙为“反法西斯防卫墙”,但多数西方国家认为建围墙的真正目的是禁止东德人逃入西柏林。在该墙建立后,有人采用跳楼、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墙,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1962年8月17日,18岁的东德人彼得·费查(Peter Fechter)试图攀越围墙,被东德士兵开枪射杀。当时,有西方记者在场,东西两边的人民都看到他中枪,但没有人施予援手,事件在冷战时期哄动一时。他成为第一个因试图攀墙而被射杀的人。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在勃兰登堡门发表著名的 "Tear Down This Wall!" 演说,建议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拆掉柏林墙。1989年11月9日,新东德政府开始计划放松对东德人民的旅游限制,但由于当时东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对上级命令的误解,错误地宣布柏林墙即将开放,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走上街头,拆毁围墙,整个德国陷入极度兴奋状态。此事件也称为“柏林墙倒塌”,虽然围墙不是自己结构倒塌,而是被人为拆除。当时的柏林人爬上柏林墙,并且在上面涂鸦,拆下建材当成纪念品。11个月后,两德终于统一,成为“柏林墙倒塌”后的最高潮。柏林围墙的倒塌被历史学家认为是东西方冷战终结和东西德统一的标志。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加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国和柏林完成统一。东西柏林的道路、铁道及桥梁在围墙倒塌后迅速接连在一起。两德统一后,虽然柏林墙不再存在,但仍有其他无数障碍存在,西德的资本主义席卷东德企业,导致数百万的东德人失业。东德人认为西德人贪得无厌,西德人觉得东德人好吃懒做,此一现象并反映在德东与德西地区之间的社会及经济现象,而此事亦导致共产政党成员于90全年纷纷移居英国、法国和荷兰等地。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围墙的遗迹以作为纪念和历史见证,不断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参观。柏林墙的查哨站,原是东西柏林的通道,现在旁边建了一座围墙博物馆。
柏林墙于第几次柏林危机时建立
第三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是冷战开始后,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1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柏林围墙的建造始于1961年,它的兴建与倒塌都标志着近代历史的重大变化。它的兴建意味着二战之后东西对峙的冷战时代达到巅峰。之后的柏林墙的倒塌标志着德国的统一,是东欧剧变的一部分,也推动了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第三次柏林墙危机
柏林墙全长169.5公里,其中包括水泥板墙104.5公里、水泥墙10公里、铁丝网55公里。墙高约3.6米。沿墙修建了253个瞭望塔、136个碉堡、270个警犬桩、108公里长的防汽车和坦克的壕沟。看上去一夜而立的柏林墙,实际上是冷战的产物和德国分裂的具象表现,它的背后有多少故事? 塑墙篇 早在柏林墙竖立之前,被冷战双方阵营分治的柏林就已经经历了三次危机。正是这些危机与其背后的政治斗争暗流“添砖加瓦”,使得日后的柏林墙一夜建成“顺理成章”。 三次柏林危机中,第一次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是冷战开始后其中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1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第二次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第三次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荦第一次柏林危机: 德国彻底分裂为东西德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战败的德国不仅丧失了战前和战争期间吞并的别国领土,其余的德国领土和首都大柏林市则由美苏英法4国分区占领,建立4个占领区。 随着德国战后重建的开始,美英与苏联在德国的问题上矛盾加深,苏联迟迟不愿让德国各占领区合并,并拒绝西方的经济政策。为此,美国将德国西部占领区三合为一。 1948年,苏联占领军于6月24日全面切断西占区与柏林的水陆交通及货运,只保留从西德往柏林三条走廊通道,史称第一次柏林危机,形成第一次美苏冷战高潮。 6月29日,美国实行空运,派出大批飞机向柏林250万居民大规模空运粮食及各种日用品,同时对苏占区所缺的钢、焦煤及电力等实行反封锁。 苏联于封锁中蒙受道义损失,它深知此时封锁不能阻止建立西德国家的进程,于1949年5月12日宣布撤销封锁,第一次柏林危机结束。 荦第二次柏林危机: 苏联高调登场低调收场 柏林于1949年分裂后,西柏林由于重建顺利,经济逐渐繁荣,令苏联决意解除问题。 1958年11月27日,苏联单方面向英美法三国发出照会,要求它们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的驻军,使西柏林成为自由市,否则,苏联会把西柏林的过境检查改由东德负责。苏联自知统一无望,故迫使西方承认东德。 英美法三国拒绝了苏联的要求,并且宣称如果苏联封锁进入西柏林的通道,它们将不惜诉诸武力,苏联对回应作出强烈抗议,史称第二次柏林危机。 苏联对西方国家的强硬态度放低了调子,表示六个月的期限非最后通牒,并希望通过国家领导人会晤改善东西方关系。美国表示如果苏联能先收回六个月的最后通牒及由苏联先举行外长会议,美国将同意召开新一轮四国首脑会议,讨论柏林问题,苏联接受了该建议,第二次柏林危机稍稍缓和。 荦第三次柏林危机: 美苏恶斗催生柏林墙 1961年6月3日及4日,美国总统肯尼迪与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于维也纳举行两天会谈,讨论焦点集中于柏林问题,赫鲁晓夫旧事重提,要求英美法撤出西柏林,否则西方国家进入西柏林都需先得到东德同意,肯尼迪断然拒绝。 1961年7月初,苏联宣布暂停复员,并将军费增加1/3,肯尼迪作出强硬反应,因他认为西柏林是抗苏焦点,绝不容重演绥靖政策,肯尼迪要求国会增加32.5亿美元的国防预算,征召部分后备役人员及国民警卫队入伍,扩大民防及修筑防空措施,顿时美苏关系再次紧张,史称第三次柏林危机。 1961年8月13日,苏联及东德封锁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从15日起沿东西柏林分界线在东柏林境内筑起柏林墙。 翻墙篇 翻越生死墙“冷战”不归路 1962年,18岁的东德公民彼得·费希特尔在翻越柏林墙时,被东德军队打死,他是柏林墙下第一名被枪杀者。而就在柏林墙被推倒当年的2月,20岁的克里斯·古夫伊成为最后一名越墙逃亡被枪杀者。 在柏林墙下到底有多少逃亡者被枪杀,他们又各有怎样的个人经历,对很多人而言是个谜。可幸的是,最新调查证实至少有136个有确切姓名的人死于柏林墙。每一个死者的逃亡故事都不同,但都有同一个悲剧结局。关于分裂时期整个东西德边界逃亡故事的整理,在柏林墙倒塌后的20年还未结束。 28年5043人逃入西柏林 1961年8月13日中午12点37分,以最后一个路口宣布封锁为标志,一堵实体的冷战“铁幕”从天而降。 其后的28年间,柏林墙将柏林一分为二,活生生地将一个国家撕裂。任何试图翻越柏林墙的人都被视为叛逃者,格杀勿论。柏林人的命运从此围绕一堵墙展开,他们用血肉之躯与之展开长达28年的搏斗。 墙,总是要被翻越,被打破。从柏林墙建立的第一天起,就不断有人采取各种方式前仆后继穿越死亡地带。柏林墙建起后的第6天,出现了第一位罹难者:东德人鲁道夫·厄本从靠近柏林墙的一座建筑的窗户跳下试图越过柏林墙,不幸遇难。之后又有了柏林墙下第一位被枪杀者——18岁的东德青年彼得·费希特尔。此前有数据显示,28年间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伤。没有人知道这些数字是否准确。 柏林墙一道变成两道 翻墙者越来越有创意,他们与筑墙者展开竞赛。东德政府不断改造柏林墙,1974年至1976年间,柏林墙由一道墙变成两道墙,设置了报警系统、自动射击系统。东德当局沿着柏林墙修建了很多 望塔,柏林墙也升级换代更难被穿透。 这一切没能阻止越墙者。这期间发生了又一起惨剧:两名西柏林少年在边境的施普雷河游泳时遇险,但东德边防士兵阻止救援者靠近,最后当东德士兵准备自己施救时,一切已太晚,两名少年在众目睽睽下失去生命。 柏林墙下“死亡开阔地” 1977年,东德人对执政党的不满情绪升温,东德青年成为反抗政府的主力,1977年10月7日的国庆节,东德青年与警察发生冲突,抗议人群大声喊出:“推倒柏林墙”。 3名东德青年在血腥镇压下身亡。 枪杀和流血在继续,柏林墙下的“死亡开阔地”湮没在血色中。多年以后,东德前领导人曾否认他们下令对越境者格杀勿论,而2007年公开的一批历史文件说明了一切。标明日期为1973年10月1日的一份文件这样写着:“即使越境者采取他们过去惯用的伎俩,携带妇女和儿童,你们在开火时也不要犹豫。 ”
柏林墙于第几次柏林危机时建立
柏林墙于第三次柏林危机建立的,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柏林墙的兴建意味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东西方对峙的冷战时代达到顶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首都柏林被一道墙划分为两个部分,这道墙就是柏林墙,柏林墙的建立是由柏林危机而导致的,那么柏林墙是第几次柏林危机建立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详细内容 01 第一次柏林危机发生于1948年,又称“柏林封锁”,是冷战开始后,一个最早发生的危机,其导火线为1948年6月24日苏联阻塞铁路和到柏林西部的通道,至1949年5月11日苏联宣布解除封锁,停止行动之后,危机缓和。 02 第二次柏林危机发生于1958年,苏联发出最后通牒,要求英美法六个月内撤出西柏林驻军,后来以苏联让步完结。 03 第三次柏林危机发生于1961年,苏联重新提出西柏林撤军要求,事件以苏联在东柏林筑起柏林墙作结,美苏关系以苏联冻结柏林问题而得以缓和。 0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国因对西柏林法律地位的争执而引起的三次国际危机。根据1945年《苏英美三国雅尔塔会议公报》《苏美英三国柏林波茨坦会议议定书 》及其他有关文件规定 ,在德国投降后,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和柏林。上述文件还规定了处置战后德国政治、经济的基本原则,以防止其再发动战争,危害世界和平。 05 1948年斯大林时期苏联挑起柏林危机,目的是为了通过封锁西柏林的交通,迫使西方三国的军队撤出西柏林,改变西柏林的四国共管的地位,从而彻底根除西方国家在东欧的残余影响,确保苏联在东欧“安全带”的建立。
标题柏林墙和逃港潮,都反映出什么问题?
2个德国的统一。共产主义政权根本政治制度的改变。东欧其它国家、苏联和蒙古的政治剧变。因此柏林围墙倒塌,乃是欧洲及世界史的里程碑事件。它淘汰掉历史发展过程中某些专制封闭的政治形式,让全球统一进了以自由化、民主化和市场化为主导的新秩序中。逃港潮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曾走过一条曲折的道路,公社化“大锅饭”模式下的一切归公,如个人财物方面,全部金银首饰都要报告政府,然后存入银行,极大伤害了民众的生产积极性。在“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时代,很多走投无路的民众,怀着不解、不甘的心情,开始孤注一掷逃亡香港,特别是在广东沿线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