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给舰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N年前,中国海军有三艏战舰!有一艏补给舰,去全世界访问,请问叫什么名字?哪一年的事??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出访始于1985年。  1985年11月16日至1986年1月19日,时任东海舰队司令员聂奎聚率领“合肥”号导弹驱逐舰和“丰仓”号远洋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首次出访巴基斯坦卡拉奇港、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孟加拉国吉大港。这是人民海军第一次出访  1997年2月20日至5月28日,海军南海舰队司令员王永国中将率领由“哈尔滨”号导弹驱逐舰、“珠海”号导弹驱逐舰、“南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出访美国夏威夷珍珠港、圣迭戈港,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秘鲁卡亚俄港,智利瓦尔帕莱索港。这是中国海军舰艇首次抵达美国本土和南美大陆,首次完成环太平洋航行。  1998年4月9日至5月27日,海军北海舰队副参谋长韩芳润少将率领由“青岛”号导弹驱逐舰、“世昌”号训练舰、“南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出访新西兰奥克兰港、澳大利亚悉尼港、菲律宾马尼拉港,并参加参加菲律宾独立一百周年庆典。这是我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访问大洋洲国家。  2000年7月5日至9月7日,海军南海舰队参谋长黄江少将率领由“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南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舰艇编队出访马来西亚、坦桑尼亚、南非等亚非三国,创造人民海军首次远涉三大洋,首次横跨印度洋,首次访问马来西亚,首次对非洲大陆访问等记录,往返16000多海里  2001年8月24日至11月16日,海军东海舰队参谋长吴福春少将率领由“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丰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舰艇编队出访德、英、法和意大利欧洲四国,往返23000海里,创造了首访欧洲,一次出访航经的大洋、海峡和沿岸国家最多的纪录,标志着中国人民海军的航迹已经遍布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2002年5月20日至9月23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进行了首次环球航行。在海军北海舰队司令员丁一平少将的率领下,“青岛”号导弹驱逐舰、“太仓”号综合补给舰组成的舰艇编队访问了新加坡、埃及、土耳其、秘鲁、法国等五大洲10个国家及港口。舰艇编队跨越五大洲,穿越三大洋,首次实现了中国海军环球航行的梦想。

10艘万吨驱逐舰和5艘4万吨补给舰

10艘万吨驱逐舰和5艘4万吨补给舰9月12日晚间,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印度国防研究所(Indian Defence Research Wing)的消息称,印度海军刚刚公布了最新的九个现代化发展项目,囊括了从巡逻舰、扫雷舰、训练舰等中小型船只,到大型驱逐舰、船坞登陆舰、综合补给舰等大吨位军舰在内的一系列新型舰艇,堪称印度海军未来10年的发展指南。特别是其中罗列的10艘13000吨驱逐舰、5艘45000吨航母补给舰项目,更是引发了外界的热烈讨论,被认为是印度海军试图缩小与中国海军差距的巨大努力。那么,这些规模庞大的新项目,印度海军真的能够实现吗?媒体报道印度海军的新规划在这九项规划之中,第一、二、九项属于小型辅助舰艇的范畴,没有太大建造难度,自然也没有吸引太多关注。剩余六项则可以分为两类,其中第三、四、八项,是对印度海军现有护卫舰、中型驱逐舰、常规潜艇的更新和升级,适当努力应该不难完成;而第五、六、七项,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对印度海军来和印度国防工业构成了巨大挑战。具体来说,印度海军的第四项规划,是发展一款排水量达45000吨的综合补给舰,以保障航母编队的燃料、食品、弹药供应。从需求来看,印度海军这种想法并不让人意外,毕竟他们已经装备了两艘4万吨航母,理论上在全球也能排到第四位。印度海军最新的“维克兰特”号航母其中,印度海军自造的45000吨“维克兰特”号航母,已于9月2日服役。换句话说,虽然印度首艘国产航母的建造时间太长、耗费资金远超预计,并且目前还未搭载舰载战斗机、未安装多数电子设备,但应该具备建造45000吨级补给舰的能力。当然,考虑到其他因素,新补给舰的建造过程或许也会充满“印度特色”。首先,这款补给舰其实并非印度自行设计、建造,早在2019年就与土耳其签订了协议,计划耗资23亿美元采购5艘45000吨补给舰。土耳其在完成建造、充分检验设计效果后,还会向印度转移全套技术资料,以保障印度能够自主建造类似型号。曾经引发轰动的印度补给舰项目就目前来说,补给舰的船壳倒是印度能够建造的,但最关键的动力系统和补给设施只能向其他国家购买(土耳其也不具备生产能力)。而已经在“维克兰特”号上经过验证的美制LM-2500燃轮机,应该是新补给舰的最好选择。鉴于补给舰对速度要求不要(肚大的船型也实在快不起来),应该不会采用4台LM-2500的高速配置,或许还要从欧洲进口柴油机组成更经济的柴燃联合,将会是最合理的选择。此外,补给舰上最关键的补给装置,尤其是性能优异的多功能设备,就连一直对印度出口军事装备的俄罗斯,实则也不具备生产能力。俄海军最新的14000吨“帕申院士”号补给舰,就安装了从中国武汉船用机械公司引进的5套海上补给装置,其中4套负责横向补给,1套负责纵向补给。俄海军“帕申院士”号补给舰使用中国的补给装置在中国之外,能设计制造这种先进设备的也就美国、法国等寥寥几个国家,考虑到目前法国“阵风M”舰载机正与美制F/A-18E/F竞争印度海军航母舰载机,因此补给设备应该会从这两个国家中选购。当然,在动力装置和补给设备之外,一艘45000吨补给舰需要的其他装备仍有很多,比如舰载直升机、先进物流调控系统、通讯设备、电子战装置等。按照印度海军之前发展类似装备的习惯,预计将分别向以色列、法国、英国等国家采购,然后转交给土耳其安装,最终形成一款搭载多国装备的大型补给舰。这个过程之所以如此复杂,是因为土耳其的造舰水平也很有限,而印度海军因其报价低廉才签下了这笔订单。中国海军“航母奶妈”--排量高达48000吨的901型补给舰有趣的是,印度海军在规划中打算2024年就下水第一艘45000吨新补给舰,这显然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目标,因为这款补给舰甚至还没有开工建造,而2022年已经只剩下不到4个月的时间。如果说45000吨补给舰得益于土耳其的支持,虽然将面临巨大的资源投入和较长的建造海试周期,但还是很有成功的话,那么印度海军试图建造10艘13000吨新型驱逐舰的规划,就实在是令人目瞪口呆了。最近三十年来,全球真正建造过万吨驱逐舰的国家,只有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其中美国海军的DDG-1000排水量超过15000吨,但造价奇高且技术过于超前,目前并不具备实战能力,实际上属于失败的项目。外形科幻却不堪大用的DDG-1000型驱逐舰日本和韩国建造的万吨驱逐舰虽然性能有所差异,但都是在美国9000吨级“阿利伯克”驱逐舰基础上,使用美制核心设备和部分各自的国产装置杂糅而成,更多的设计需求导致排量超过万吨,但核心设计理念仍然受到美国海军原有设计的局限。唯有我国海军的055型驱逐舰,虽然整体设计思路与“阿利伯克”相仿,但综合桅杆、大口径垂直发射装置、鹰击-21反舰弹道导弹,标志着该舰已经走出了新的道路。当然,考虑到动力装置的安全性,055仍然使用了国产QC-280燃气轮机,而不是更加新锐的全电力推进装置,未来仍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055型很好的兼顾了先进性和实用性也正因如此,美国海军才会在继续建造“阿利伯克Ⅲ”作为过渡之余,继续发展新一代12000吨的DDG(X),实际上也是认可了055的大口径垂直发射装置的设计理念,并希望凭借目前仍然领先的全电推进扳回一城。相比之下,印度海军也跟风试图建造规格相似的13000吨驱逐舰,就显得有些过于自大了。就目前而言,印度海军建造的最新式驱逐舰为P15B“加尔各答”级,满载排水量约7300吨。从理论上说,印度在P15B基础上建造13000吨的放大型号,与我国在7000吨级052D基础上,进一步衍生出055非常相似,但两者却有着本质区别。国产052D型驱逐舰已成海上中坚力量中船重工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建造052型驱逐舰,也就是哈尔滨舰和青岛舰,同样大量使用了欧美设备进行拼装。但在这两者之后的052B和第一批052C,就已经开始大量使用国产设备,并最终在2010年前后实现完全国产化。这种整合、改进、再国产化升级的发展路径,有力推动了我国先进舰艇的设计、建造水平的迅速提升,并终于达到世界最前列。而印度造船工业在这一方面的表现非常糟糕,4艘P15B从始至终都在使用大量来自以色列、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的舰载设备。在长期满足于先进设备拼装整合,国产替代缺乏建树的情况下,强行开建13000吨级的新型驱逐舰,将会面临两种局面。早期建造的052型哈尔滨舰首先,简单对P15B进行放大,也就是对其动力装置、垂直发射装置、相控阵雷达模块等进行数量或功率上的提升,以实现更大的吨位和更强的持续作战能力。这种做法虽然造价不菲,但对于印度海军来说并非不能接受,毕竟印度在军事上的投入从来都是“只选贵的、不选对的”。但问题在于,这种设计和改进所实现的战力提升较为有限,完全不能与中国的055型甚至日韩的新型万吨驱逐舰相提并论,必然面临服役即落后的局面。印度海军建造的P15B型驱逐舰另外就是要通过时间来解决问题。举个例子,印度海军在2000年接收了“阿迪提亚”号补给舰,这是由印度自主建造的24000吨级补给舰。原本应该是印度国产大型补给舰的良好开端,但印度海军此后却开始从外部批量采购补给舰。原因在于,“阿迪提亚”号早在1987年就已经下水,足足花费了13年时间才逐步解决种种问题不足,让印度海军惊惧不已。印度海军完全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先开工建造新驱逐舰,采用各种指标很高的设备,然后等待设备供应方(国外供应商或其国内生产商)逐步解决问题,再行引进、整合并最终建成。这种方式或许能够提升全舰性能,但唯一的问题就是工期可能有点长。总的来说,印度海军当下并不真正具备建造13000吨先进驱逐舰的能力,可以说,我国055型万吨驱逐舰的地位,在未来10年内都不会受到多少冲击。耗时13年才服役的“阿迪提亚”号补给舰至于规划中第七项的两栖舰艇,印度海军并没有公布具体型号和吨位,外界只是按照推测和翻译惯例,认为应该是船坞登陆舰,但也存在是两栖攻击舰的可能。无论是哪一个舰种,对印度海军的意义都不是很大,毕竟印度海军并没有多少两栖登陆任务,所装备的两栖舰艇规模很小且不受重视。此次宣布进军大型两栖舰艇,更大的可能是意识到这一特殊型号在和平阶段展示国力、对外支援的意义,但现有规划也远远无法与我国海军装备的40000吨级075型相比。当然,与上述两款大型军舰一样,由于印度海军之前并没有相关建造经验,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来自其他国家的帮助。国产075型两栖攻击舰还将进一步衍生更先进的型号相比之下,印度海军计划对护卫舰、中型驱逐舰、常规潜艇的升级,反而是最有实际意义、最容易实现,也最有价值的三个规划。印度海军在首次装备两艘中型航母后,试图进一步发展先进装备的迫切心情可以理解,但其薄弱的技术积累和“跃进式”发展规划却并不让看好。印度此次抛出这套貌似宏大、光明的未来计划,大概率又将是一地鸡毛。

新西兰海军“奋进号”补给舰什么时候访问过中国?

新西兰海军“奋进号”补给舰接受胡锦涛检阅,共有官兵319人。该舰1988年服役,曾于2003年与“特马纳号”护卫舰组成编队访问中国上海。

大型综合补给舰教练舰长军衔是啥

应该是中校正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