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尼茨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邓尼茨为什么要实施「 ”狼群战术”?单艘潜艇在110米水下呆18小时

1940年的欧洲,沉浸在一片国破家亡的痛苦中。马奇诺防线没能阻挡住德军的进攻,号称「 ”欧洲第一军事大国”的法国一个月就投降,仅剩英吉利海峡对面的英国在进行不屈的抗争。但大多数人都没有看好这个岛国还能坚持多久。 丘吉尔临危受命,成为战事首相挽救危机中的英国。让他倍感棘手的是,自从法国的沿海港口成为德国海军基地后,德国人一面准备登陆英国的「 ”海狮计划”,一面派出潜艇不断地袭扰其海上交通线。尽管商船有护航队保护,但依然损失惨重。 邓尼茨的U艇部队为什么不怕英国护航队? 首先,随着英、法联军在欧洲节节败退,几十万的部队撤退到敦刻尔克。眼看着就要被赶下海,但好大喜功的戈林说服「 ”小胡子”让陆军停止推进,由空军完成最后的战役。这对英国人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喘息机会,可以将围困中陆军撤回。 这就是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尽管有30多万的英、法部队撤往英国,成为日后反攻欧洲的攻坚力量,但其海军在撤退过程中,遭受空中和海上的攻击,损失了大量的战舰,最终造成商船护航能力的减弱。 其次,英国对付潜艇的方法单一,效果不佳。当时,英国海军对付潜艇主要是依赖于驱逐舰等小型舰艇投放深水炸弹,通过水压引信引爆将深水中的潜艇击沉。因此,大多对潜艇的攻击都是由舰艇指挥官估计出的大致位置进行攻击,误差很大。 尽管英国军舰上安装了潜艇探测器,也就是声纳,能判断出对手潜艇的位置,但其只能在400-600米的范围内发现水面状态的潜艇。换句话说,就是对于夜晚出动或水下的潜艇毫无办法。这样的护航能力显然对邓尼茨的U艇构不成威胁。 于是,邓尼茨要求他的部下采取夜间以水面状态(不在深水中)攻击英国护航运输队。一是,在夜晚,英军驱逐舰受声纳所限,在500米以外很难发现潜艇的行踪;二是,如果英舰通过探照灯去搜索目标,反而暴露自己的位置。 同时,商船、油轮高大的「 ”身躯”在夜光的反衬下,显得格外瞩目,成为U艇的活靶子。邓尼茨的20艘潜艇各自为战,利用夜色在英国海上交通线上频繁出击,仅一个月就击沉110艘商船,总吨位达50万吨。 尽管战绩辉煌,但单艇攻击的弱点也暴露无遗。 过去英国商船在大西洋上来来往往的自由航行,形成了一条有迹可循的交通线,极易受到攻击。自从德国潜艇开始不断袭扰,丘吉尔就决定采取护航体制,将商船集中起来,并在战舰的护航下进行运输。这样做,大大降低了被发现的可能性。 要知道,在浩瀚的海洋中,没有准确的位置,是很难发现一个目标的。再加上潜艇低矮的舰身,发现英国商船队的概率更加低下,往往在海上游弋很多天才能发现目标,有点像「 ”撞大运”的感觉。 但发现目标,也很难与数量占优势的护航军舰相抗衡。尽管英军的深水炸弹误差大,但往往是3-4艘战舰围攻一艘德国潜艇,击沉对手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常常是一艘潜艇发现船队后,只能击沉一艘商船,就不得不脱离接触。 以U-99号潜艇为例,在预定巡逻区等待了很多天后,发现有3艘驱逐舰护航的运输队出现在地平线上。全体官兵兴奋不已,立刻占据有利位置发射鱼雷,击中一艘货船,但也暴露了目标,两艘驱逐舰向其冲过来。 「 ”紧急下潜”,潜艇下潜到45米时,四周就响起一片深水炸弹的爆炸声,潜艇被震得东摇西晃。英国军舰发出的声呐声波在安静的潜艇内发出刺耳的声音,这时的艇员都屏住呼吸,期盼着对手投光深水炸弹,而后离去。 U-99号已下潜了110米的深度,头上的英国驱逐舰似乎有投不完的深水炸弹,直到攻击6小时后,才悻悻地离去。然而,不投炸弹不代表英舰离去,U-99号又纹丝不动地等待了12小时,此时艇内空气污浊,臭气熏天。 下潜18个小时后,它终于破水而出,艇员们争先恐后爬出潜艇,躺在甲板上,大口地呼吸新鲜空气,就像刚刚从死亡边缘回来一样,充分享受着自由的快乐。同样的经历让邓尼茨下定决心改变被动局面,对现有的战术进行调整。 「 ”狼群战术”。 当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邓尼茨作为一名潜艇指挥官成功地将一艘几千吨的商船击沉后,潜入水底;当其再漂浮上来时,英国护航舰队的所有炮口对准了他,就这样,他和他的艇员成为英国人的俘虏。 这样的失败经历,以及U-99号死里逃生,充分证明了单艇攻击的战术已经过时,必须将潜艇组成战斗群,形成更大的攻击力,才能在这场「 ”绞杀战”中充分发挥潜艇的最大优势,斩断英国人「 ”生命交通线”。这就是「 ”狼群战术”。 首先,法国投降后,德国潜艇的航程缩短了450海里(800多公里),大大提高了潜艇的作战效率。同时,英国商船不得不远离比斯开湾,改走爱尔兰以北海域,只需将潜艇配属在英伦三岛附近,就能达成封锁目的。 将多艘潜艇组成的战斗群展开在英国交通线上,先发现目标的潜艇先不攻击,而是将商船的方位、航速等数据上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再向所有的潜艇发出集结的命令。也就是说,一艘发现目标就等同于全体发现了目标,提高了发现概率。 其次,增加攻击力,提高威慑力。一艘U艇的鱼雷数量不过15枚左右,而6-8艘潜艇对船队形成包围后,100枚左右的鱼雷同时进攻,不仅实力大增,而且相互策应,甚至多艘潜艇攻击一艘大型船舶,命中率大大提高。 更让人感到高兴的是,一改过去打完就跑的战术,继续扩大战果。由3-4艘驱逐舰、护卫舰执行反潜任务,面对多艘潜艇攻击时,往往顾此失彼,疲于应付,这边逼退了对手的进攻,那边又遭到了攻击。无形之中,这个战术还提高了安全性。 1940年9月-12月,邓尼茨与他的潜艇官兵们迎来了最欢快的时光。「 ”狼群”在大西洋上大开杀戒、频频攻击。例如:9月20日-22日,5艘U艇击沉了24艘组成编队的11艘商船;10月19日,6艘U艇击沉了34艘商船中的17艘等等。 1940年的下半年,对于英国来说,不仅有来自空中的威胁,皇家空军几乎没有还手之力;更有来自海上邓尼茨的「 ”狼群”攻击,几乎将英国人「 ”海上生命线”掐断,此时的英国可以说是度日如年、岌岌可危。 如果德国再坚持一段时间,哪怕是1-2个月,英国人还能坚持到底吗?欢迎留言和讨论。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参考文献:《二战全史》、《狼腾大西洋》 欢迎搜索关注「 ”白杨树下谈历史”//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希特勒临死前为何不选择戈林或希姆莱,而让邓尼茨作为继承人呢?

1945年4月30日晚6点,邓尼茨回到普伦的驻地,副官拿给他一封用海军绝密电码拍来的电报,这封从帝国总理府发来的电报的内容是:“邓尼茨海军元帅:领袖任命您,海军元帅先生,为他的继承人,以代替前帝国元帅戈林。书面的委任状现在在途中,您必须立即采取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一切措施。”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德国总理府地下室的避弹室开枪自杀,在死前一天,他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在这份遗嘱里,他选择了海军司令邓尼茨为继承人,任命其为德意志帝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为什么希特勒抛弃了戈林和希姆莱等亲信而选择邓尼茨?震慑丘吉尔的“群狼之首”卡尔·邓尼茨于120年前的1891年9月16日出生在柏林近郊的一个小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他担任潜艇艇长,1918年10月被英军俘虏。当年11月11日一战结束,但1919年7月邓尼茨才被释放,他留在英国,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国,并再次加入德国海军。回国后,邓尼茨倾心研究潜艇战术,利用一战的经验并与外国合作,私下研究潜艇,训练潜艇人员,复苏德国潜艇力量。二战开始后,邓尼茨成为德国潜艇部队指挥官。他发明了著名的“狼群战术”——一艘潜艇发现敌方编队目标后,不是马上进行攻击,而是尾随目标跟踪,把敌舰的方位、速度、数量等情报用无线电通知位于法国的潜艇司令部,由潜艇司令部命令所有在目标附近的德国潜艇赶去,利用数量上的优势群而攻之,得手后迅速分散撤离。在整个作战期间,邓尼茨对每一艘潜艇都实施严格控制,只有在开始攻击时才让他的艇长们自由发挥,但何时攻击则由他来决定,并要求严格执行。德军运用这一战术,到1943年5月,让盟军损失了2491艘舰船,丘吉尔称:“在战争中,我唯一担忧的就是潜艇的威胁,对我来说,这方面的战斗,要比英伦本岛的空中决战更加令人担心。”赫赫的战功让邓尼茨官运亨通,1943年1月,邓尼茨接替埃里希·雷德尔担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被选为继承人,邓尼茨很意外1945年4月20日,邓尼茨被任命为德国北方部队和民防司令。他在苏军包围柏林的前夕,于4月22日前往荷尔施泰因地区的普伦。4月23日,希特勒指定的接班人戈林在贝希特斯加登向希特勒发了一封电报,希望希特勒能够授权他掌管国家一切事务,并建议与盟军进行谈判。希特勒恼羞成怒,将之视为最严重的叛国罪,决定解除戈林的一切职务。在得到这个消息后,邓尼茨明白,戈林不可能成为希特勒的接班人了。4月30日,邓尼茨收到了从帝国总理府用海军绝密电码拍来的一份电报:“新的背叛活动正在进行。根据敌台广播,帝国领导人(希姆莱)已通过瑞典向盟国提出投降。领袖指望您尽快而果断地处理所有叛逆者。”署名者是希特勒的秘书马丁·鲍曼。当时,邓尼茨手中的海军因为运输任务都被派出海了,连海军陆战部队也被派去支援陆军作战,他完全没有实力去对付手握警察部队和党卫队的希姆莱,“处理”希姆莱简直是天方夜谭。邓尼茨要求与希姆莱见面,先了解希姆莱的想法。当天,二人在一个警察营房里会面,希姆莱似乎已经以新任帝国元首自居,矢口否认自己通过瑞典向盟军投降,两人友好地分手。直到战后,邓尼茨才知道自己被希姆莱骗了。当晚6点,邓尼茨回到普伦自己的驻地,副官又拿给他一封从帝国总理府用海军绝密电码拍来的电报,内容是这样的:“邓尼茨海军元帅:领袖任命您,海军元帅先生,为他的继承人,以代替前帝国元帅戈林。书面的委任状现在在途中,您必须立即采取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一切措施。”署名者还是希特勒的秘书马丁·鲍曼。对于这个任命,邓尼茨感到非常意外,从1944年7月20日以来他仅在公众场合与希特勒谈过话。希特勒从来没有向邓尼茨暗示过考虑让他做继承人。邓尼茨也从未从其他方面得到这方面的暗示。在邓尼茨看来,没有任何一个纳粹首脑人物会猜到这一点。虽然大家都明白,戈林已不可能成为希特勒的继承人。但希姆莱却在四处活动,企图代替戈林的位置。不过,邓尼茨还是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任命。当时他以为,希特勒是想要一个军人来统一领导,结束混乱,然后无条件投降。

到底谁是纳粹德意志第三帝国的第二把手,希姆莱,戈林,鲁道夫·赫斯、邓尼茨,还是谁,他们各有什么职务

应该是 鲍尔曼格·戈林。。作为唯一的帝国元帅,空军元帅,他实至名归。而只有戈林(Hermann G?ring)于1940年7月19日获颁大十字勋章。邓尼茨是海军元帅,他的狼群战术上永恒的经典,作为希特勒的法定接班人。戈培尔是宣传部长,“一句谎言经他说三遍就变成真理的始作俑者”,没有他的辅佐宣传,纳粹的发展有待考究。希姆莱的党卫军的一把手,掌管全国的警察,秘密警察。赫斯作为副元首,可“谓英年早逝”,被英国人囚禁了几十年。之前被希特勒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