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点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小黄和小蓝》和《点点点》:有趣的绘本为孩子开启艺术启蒙之门

《小黄和小蓝》、《点点点》这两本经典绘本,两、三年前被我家大宝深深宠爱过,书皮都翻得磨边了。现在,两岁半的小宝也对它们爱不释手,每天只要一看到这两本,都要求我给她读至少3、4遍。 《小黄和小蓝》、《点点点》有着共同的鲜明特点:从头到尾都是色彩鲜明的点。虽然画面简单,但是却得到了全世界无数孩子的喜爱,分别成为绘本作者李欧·李奥尼和埃尔维·杜莱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下面,我将从这两本绘本的作品特点和教育启示,并和大家分享怎样结合两本绘本中的“点”进行拓展,“点”开孩子的艺术启蒙之门。 1. 创作上,都遵循极简原则,除了点还是点 两本绘本的出现都颠覆了传统,史无前例,充满奇思妙想。 翻开两本绘本,色彩鲜明的点,极具视觉冲击力。《小黄和小蓝》是绝大部分是黄色和蓝色,《点点点》则通篇是色彩饱和的红色、黄色和蓝色。 这两本书的表达目标不同,呈现的点的形式也不同。 《小黄和小蓝》讲述了好朋友小黄和小蓝的有趣故事。李欧·李奥尼将不同形状的点抽象化不同的人物——父母、孩子和朋友,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书中点的边缘都很不规则,看起来像是颜料滴在纸上。 《点点点》则更像是一本和孩子互动性极强的薯凳 游戏 绘本,所有的点都是用笔刷刷成的。书中的语言提示读者在书上按一按、摸一摸、摇一摇、拍一拍......各种不同的动作都能带来不同的结果,非常有趣,颠覆了传统童书的概念。 埃尔维·杜莱说:“我很喜欢给人惊喜。” 如果说《小黄和小蓝》中的黄色和蓝色作为互补色,表现出的是一种和谐中的活泼,那么《点点点》整本书都充分调动着读者的情绪。绘本中红色、黄色、蓝色的点,色彩鲜艳饱满,伴随着与读者互动的深入,一步步营造出欢乐的气氛,直至达到狂欢的顶峰,最后又归于平静。 2. 两本绘本的作者经历相似 令人意外的是,两本绘本的作者李欧·李奥尼和埃尔维·杜莱,都是广告设计师出身的儿童绘本创作者。 李欧·李奥尼出生于1910年,是美国一位广告和商业设计领域的著名艺术家,直到49岁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创作了第一本绘本《小黄和小蓝》,从此开启了绘本创作的道路。 埃尔维·杜莱出生于1958年,曾担任法国多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杜莱在无数场合说过数盯旅,《点点点》是一本向李欧·李奥尼创作的《小蓝和小黄》致敬的书。 不同的是,李欧·李奥尼笔下的故事生动有趣又富含哲理,被誉为“二十世纪的伊索”。 埃尔维·杜莱创作的绘本画面互动性强,非常强调作品的开放、参与、互动和可能性。 可能正是两位创作者多年的设计师经历,才让他们洞察人心深谙如何通过最简单的画面和文字成功地传递心中的理念。 绘本是孩子认识生活以外的世界的起点,好的绘本,才能给孩子带来美好的体验,汲取积极的力量。 1. 引发孩子强烈的好奇心 《小黄和小蓝》用贴近生活的故事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通过情节的反转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李欧·李奥尼用一个黄点和蓝点描述了小黄和小蓝这对好朋友一起上学、玩耍、 游戏 的场景,由于抱到一起变成绿色后,俩人都不被父母接受而伤心大哭变成眼泪,黄色和蓝色眼泪聚到一起后又变回小黄和小蓝,最后顺利回家。 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吸引了孩子的注意,牵动了孩子的 情感 关注。 《点点点》整本书在互动过程中充满趣味性,让孩子欲罢不能。 像变魔术一样,每一页发出指令后,下一页立即通过点的颜色、数量、大小的变化,呈现出意料之外的有趣结果。每一页都是作者埃尔维·杜莱和孩子的一次互动,每一次互动的结果都令人期待又着迷。 两本绘本通过不同的形式,吸引了孩子强烈的好奇心,只要读过一遍之后就会立刻爱上,让父母一遍又一遍地给他们读,不断满足好奇, 探索 未知,直到读懂读透。 2. 两本绘本都符合孩子的认知 《小黄和小蓝》,用点代表不同的人物,符合低龄幼儿在绘画方面的认知发展。 绘本中的人物形象全部用点来代替,不用怀疑孩子是否看得懂,相反,事实证明:孩子能轻而易则行举地接受这个故事。因为这种形式完全符合孩子的认知和绘画能力的发展。 孩子1岁左右的时候,就发现自己的手能控制笔,进行涂鸦,画出点、线这样的简单线条。 2岁左右,开始能画出单独的线条和圆圈,并进行想象,将画出来的圆圈、点、线想象成各种人物和事物,比如爸爸、妈妈、苹果、香蕉、桌子等等。 到了3岁左右,开始有意识的画画,将画出来的圆圈、线条等有逻辑的联系起来,讲故事。 《点点点》中,点会变大、变小、变多、变少,从有规律的排列到无规律的杂乱堆积,契合了孩子的空间 探索 需求。 就好像孩子喜欢反复搭积木,加长、加高后打乱推倒,而且推倒的一瞬间尤其兴奋。这就是孩子对三维空间 探索 的一种常见行为。而《点点点》中的圆点是在二维平面的变化。 两本书完全符合孩子的认知习惯和 探索 需求,所以才会多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3. 教育启示 《小黄和小蓝》讲到小黄和小蓝抱在一起变成绿色时,牵动了无数孩子的心,也是书中的最有亮点的构思。 融合之后的绿色,暗示着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融合。小黄和小蓝变成眼泪后成功分离。这是一次成功解体和成功构筑的过程,让孩子知道“自己”和“他人”的区别,增强了自我意识。 《点点点》让孩子在 游戏 互动中认知颜色、数量和方位。 颜色:红、黄、蓝、白、黑; 方位:上、下、左、右; 数量:按1下、按5下、拍1次、拍5次、变多了,变少了。 《小黄和小蓝》、《点点点》两本书都没有生硬的说教,只是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以乐趣和教育启示。 给儿童独立的空间和自由的时间,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放手让他们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去画、去创造,有效开启艺术创作的启蒙之门。 即使是“点”、“线”、“面”等简单图案和布局,也能够创作出超凡的艺术作品。 1. 向大师学习,利用不同材料再现绘本内容 《小黄和小蓝》、《点点点》的创作者本身就是绘本界的大师,再现绘本内容是最直接的学习方式。 用撕下来的小纸片或者超轻黏土制作小黄和小蓝等形象,演出《小黄和小蓝》里的故事,或者自己创编新的故事。 用不同颜色的颜料,或者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小贴纸,自己制定规则,点出一本全新的自制版《点点点》。 让孩子动手、动脑,创作出新的东西,不仅对原绘本内容的印象更加深刻,而且也拥有了自己的独特体验和理解。 2. 向大师学习,使用多种多样的美术工具,进行绘画 美国抽象艺术大师杰克逊·波洛克,是纽约动作画派的领导人和抽象派的代表画家。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滴画”,他的创作过程是把棍子或笔尖浸入盛着颜料的罐子里,然后把颜色滴到或甩到钉在地上的画布上,习惯于一边走,一边创作。 画面没有主题,没有构图,没有形象,没有中心,没有主次,漫无边际,绘画仅作为这无边际整体中的一块,这种绘画可以任意分割。 评论家称他的画为“行动绘画”,这样一来画家在画布上呈现给我们的已经不是一张画,而是在画布上的行动过程,画布成了画家行动的记录。 波洛克的画根本意义在于摆脱一切束缚,追求极端的自由和开放,它促使了人类大胆创造意识的发展。 因此,不要束缚束缚孩子的身体,不要局限孩子的创作过程。 在平面上“画画”时,除了水彩笔、蜡笔、颜料等常用的美术工具以外,大开脑洞,充分发挥你和孩子的想象力,把蔬菜、水果、棉签、树枝、石头、报纸捏成的纸团......就连孩子的手指头都当成艺术创作的工具,沾上颜料,在纸上点出大大小小的点,画出长长短短的线条,绘制各种各样的图案。 像大师杰克逊·波洛克一样,让孩子把绘画当成一种行动的艺术,把画布当成记录他们美术行动轨迹的底板。 3. 向大师学习,使用各种各样的“画布”,进行创作 不是仅仅只有在纸上才可以创作,许多东西都可以是画布,成为装饰的对象。 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以前卫艺术创作闻名。她创造了一个神奇的“点”的世界,被称为“圆点女王”。 她的一生都花在圆点作品的创作上,全世界的画廊都争相展出她的作品。从马匹、猫咪到人物,从云朵、衣服到混凝土,草间弥生的圆点遍布世间万物。 圆点组合起来展现世间万物,世间万物也可以被一个个点所代表。 向大师学习,除了纸张以外,大纸箱、旧衣服、玻璃瓶、大石头、水果、南瓜......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把它们当成画布或者装饰的对象,在上面进行各种创作。 只要孩子是在努力按照心中所想,认真地创造新的东西,就应该引导他、支持他、鼓励他、去创作,让他对创作的想法不受限于纸和笔,不拘泥于二维的平面。 4. 向大师学习,使用多种多样的美术材料,进行创作 创作不是只有画画,还可以利用材料拼贴,创作立体作品。 《小黄和小蓝》的故事雏形,就是作者李欧·李奥尼在火车上用杂志广告撕成纸片给孙女讲的一个故事,因此书中点的边缘都不平整,看起来很像是撕纸作品的拼贴组合。 法国艺术家Julien Salaud使用普通的棉线织就了一个梦幻的动物世界。他用精湛的技艺将涂有荧光材料的棉线缠绕在密密麻麻的钉子上,创作了奇妙的立体艺术——恒星洞。置身其中的人无不为之惊叹。 许多想象不到的物品同样可以是艺术创作的材料。要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力,拓宽美术材料的范围。不仅仅是常用的超轻黏土可以创作立体作品,纸片、纸团、扣子、石头、瓶盖、树叶......都可以当做材料,以各种形式组合,摆放、粘贴、固定在一起,成为一个个惊世骇俗的作品。 5. 像大师学习, 探索 色彩的变化和情绪 和孩子一起阅读《小黄和小蓝》,看到小黄和小蓝抱在一起变成绿色时,可以启发孩子不同颜色的颜料混合后发生的变化,由此和孩子一起开展对色彩的 探索 ,引导孩子积极观察和思考: 黄色和蓝色混合时,蓝色多或者黄色多,绿色是一模一样吗? 红色和蓝色抱在一起,是什么颜色? 黄色和红色抱在一起,是什么颜色? ...... 即使没有颜色变化,色彩本身也能表达情绪。 美国抽象派画家马克·罗斯科,就是一位用色彩表达情绪的大师。他 的作品一般是由两三个排列着的矩形构成, 画的尺幅巨大,让人置身其中感受色彩带来的情绪。 马克·罗斯科:“我只对如何表现人类最基本的 情感 感兴趣,悲剧的,狂喜的,毁灭的等等,许多人能在我的画前大哭,说明我的确传达出了人类的基本感情。” 跟着大师创作,可以让孩子单纯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随意涂成色块,可以给他一把宽宽的排刷,选一种或几种自己最喜欢的颜色,蘸上颜料,在大大的纸上刷出绚丽的色彩,置身于自己创造的颜色情绪中。 结合绘本《小黄和小蓝》和《点点点》,带孩子欣赏经典的艺术作品,让他看到“点”、“线”、“面”的神奇世界,然后才能用点“点”和“线”创造的无限可能。 人们竭力向大师学习,大师却认为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大师,不断从孩子的绘画中得到启示。 开启艺术之旅的最好起点,就是支持和鼓励孩子借助各种材料按照内心的意愿自由表达,让他对创作的想法不受限于纸和笔,不拘泥于二维的平面,不刻意追求创作技巧,始终保持热情进行创造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