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登选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姜登选的后代在哪里

旧军阀指的就是北洋军阀,新军阀指的是以蒋介石、冯玉祥等为首的国民党军阀。 1北洋军阀的鼻祖:袁世凯; 直系军阀: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冯玉祥、孙传芳、王占元、李纯、陈光远、齐燮元; 皖系军阀:段祺瑞、段芝贵、倪嗣冲、张怀芝、徐树铮、卢永祥、张敬尧; 奉系军阀:张作霖、张景惠、张作相、汤玉麟、孙烈臣、吴俊升、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 (1)从\“兴衰”角度看   ·形成阶段:1895年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衰落阶段:1916年袁毙命到1926年7月北伐开始前。   ·覆灭阶段:1926年7月开始北伐到1928年东北易帜。 (2)从不同派系掌握北京政权的角度看   ·袁世凯统治时期:...

姜登选后代人现在还有吗

当然有了,你找他有事后代干嘛。他后代分两拨人了。

姜登选的生平简介

姜登选生于一个农业、商业兼业的富裕家庭。年少时有志学问,在认识到富国强兵路线的必要性后,走向了军人的道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姜登选官费赴日本留学学习军事。其间受黄兴、宋教仁的影响,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参加了“同志会”,次年参加了孙中山在日本组织的“中国同盟会”。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姜登选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归国后在奉天巡防统领朱庆澜手下任职,朱很赏识其才能。朱庆澜转赴四川省任职后,姜登选随他一同前往,任陆军第三十三混成协二等参谋官、四川陆军小学堂总办等职务。宣统三年(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四川总督赵尔丰被迫下台。此后朱庆澜在成都被拥立为四川军政府副都督,姜登选被推荐任四川军政府参谋总长,固辞不就任。此后朱庆澜的部队士兵哗变,姜登选随朱一同退出四川省。民国元年(1912年),姜登选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教官。1913年,任贵州陆军第一师参谋长。同年11月,朱庆澜到黑龙江任职,姜登选署黑龙江督军公署参谋长。12月,获授陆军少将衔。1914年6月,姜登选任镇安右将军行署参谋长,辅佐朱庆澜。同年5月,朱庆澜被许兰洲逼迫下野,姜登选亦随之下野。1916年,朱庆澜任广东省长,姜登选随任补佐。 1917年,朱庆澜辞去广东省长职务,姜登选随之辞职。此后,姜登选被北洋政府召还,任总统府咨议。1922年,姜登选任奉军总参议,归属奉系军阀张作霖。同年4月,第一次直奉战争奉系败北,姜登选亲自上阵,率工兵建造防线,支援奉军撤退,受到张作霖的好评,被任命为奉军训练总监、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副统监等职务。姜登选积极投入到奉军的重建和精锐化工作中。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姜登选任镇威军第一军军长,和同僚郭松龄对立。九门口一役,郭松龄怀疑姜登选所部陈琛旅不听调遣,欲将之正法。姜登选为之辩解,郭松龄不听。后来张学良跪述于郭松龄之前,痛哭失声,郭松龄才免陈琛死罪。此后,姜郭二人更不能相容。然而他们同样认为应该裁军以休养民力。因此,他们向张作霖、段祺瑞进言,但未获采纳。 1925年8月,姜登选南下任苏皖剿匪司令、安徽军务督办。后来受到直系军阀孙传芳的攻击,从安徽撤退。姜登选与山东张宗昌联合,遭到孙传芳的反击,结果二人惨败。此后,姜登选任奉军第四方面军军团长。同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南发动兵变,倒戈反奉。姜登选乘车赴奉天经滦州车站,欲与郭松龄面谈,进城后被扣押。郭松龄力劝姜登选合作反奉,反遭大骂。姜登选历数其叛上谋友之罪,被下令处死,11月26日被枪毙,时年46岁,盛于薄木棺材,放置于荒野。后来,郭松龄兵败,韩麟春亲自为姜登选迁坟至原籍厚葬。当开棺时,只见姜登选的遗骸双手绑绳已松,棺内木板遍布爪痕。原来,姜登选被枪击,其实并没中要害,而是被闷死在棺中。见者无不垂泪!

姜登选明知郭松龄反叛,为什么还要去找郭松龄呢?郭松龄为什么杀姜登选呢?

1925年11月,张作霖五虎将之一的姜登选时任奉系军队第四方面军军团长,作为张作霖爱将之一,他一直对张作霖忠心耿耿。当时同为奉军重要将领的郭松龄,突然在滦南发出讨伐张作霖、杨宇霆的通电,并立刻率所部七万奉军精锐倒戈反击张作霖。姜登选乘车赴奉途经滦州车站,他在得知郭松龄率兵反奉的消息之后,对此甚为吃惊。姜登选不愿看到奉军内部四分五裂,为了奉军大局,他决定亲身前去,愿与郭松龄面谈,以此劝解他罢兵休战。但是事发突然,而且叛将郭松龄反奉之心坚如磐石,在姜登选进城之后,他立刻被郭松岭势力扣押。郭松龄当时不仅断然拒绝了姜登选的劝说和建议,而且反劝姜登选与自己共举反奉大旗,并且承诺反奉一举成功之后,可由他们二人共同掌管东北。忠心的姜登选听到郭松龄的反叛之语后,立刻对其破口大骂,他历数其大逆不道、谋友之罪,犯上作乱之举。当时性格偏执的郭松龄听到姜登选的咒骂,顿时恼羞成怒,他立刻下令逮捕姜登选,而后把姜登选双手反绑后执行枪决,将其盛于薄木棺材中,随意放置于荒野外。但事情并没有就此结束,姜登选当时虽然被执行枪击,但是其实并没有打中要害,自身意识逐渐清醒,他最终是被活活闷死在棺中。郭松龄兵败之后,姜登选的遗骸被发现,棺材中的他双手绑绳已松,而且棺内木板遍布爪痕,死状甚为凄惨。郭松龄与姜登选两人之前的确曾有旧怨,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姜登选任第一军军长,在双方开战之初,姜登选与郭松龄进攻方向不同,后来姜登选、韩麟春率先攻入了九门口和石门寨,张学良欲将姜登选与郭松龄两军联合起来,于一点重磅出击。姜登选不满郭松龄抢功,闷闷不乐的对郭松龄说:“这计谋好啊,你也好露露脸,也可以立功嘛。”郭松龄自身性格偏执,而且自尊心又极强。他听了韩麟春的风凉话之后,立刻翻了脸。他忿忿地说:“我郭某从来不沾别人的光,我还是从山海关正面打过去!”说完掉头就走,冲动之下,他还将带来的队伍也撤走了。除此之外,在九门口一役中,郭松龄对姜登选的部下陈琛有所疑虑,认为他在作战之中,不听从上级调遣,决定将其立刻绳之以法。姜登选当时想要替陈琛辩解,但只可惜郭松龄完全不顾他的争辩之言,后来还是张学良出面替陈琛求情,陈琛才得以免了死罪。但在这几件事情之后,姜登选和郭松龄的关系日益紧张,甚至一度达到不能相容的地步。姜登选与郭松龄日益紧张的关系,同时也是后来郭松龄枪杀姜登选的一个重要原因。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身首异处?

姜登选结局凄惨,一则是他自找的,二则也是老帅无意中推动的。姜登选和郭松龄的经历颇有相似之处,他们皆曾在朱庆澜麾下听命,只不过,姜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后回国到奉天巡防统领朱庆澜的手下任职,郭则是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到的朱庆澜麾下。后来,姜、郭二人也都追随朱庆澜入川,辛亥之事后朱庆澜被迫离川,姜、郭二人也随之而去。只是,郭松龄于1913年进入了中国陆军大学继续深造,姜登选则虽朱庆澜转赴黑龙江、广东等地任职。他们二人经历,不得不说极为坎坷,直到加入奉系之后这才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受到了张作霖、张学良的赏识和重用,成为了张作霖麾下的“五虎将”之二。郭松龄是在1918年孙先生所领导的护法战争失败后返回奉天的,后经同学秦华举荐,得任奉军督军署少校参谋,此时,已然几经辗转的郭松龄才总算投入了奉系。1919年张作霖重办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后,郭松龄被调入讲武堂任战术教官,由此结识了被老帅送到讲武堂学习军事的张学良,东三省陆军讲武堂也因此成了郭松龄崛起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节点!姜登选则是在1922年受聘为奉军总参议,这才成了奉张麾下的一员猛将。按说姜、郭曾同属朱庆澜部,是老朋友了,他们投奉之后,理应相互关照,可是为什么偏偏闹得这么僵,最后郭松龄更是一枪毙了姜登选呢?我们先从他们所属的派系开始说起,奉系内部可分为三派,一派是随张作霖受抚和起家的所谓“元老派”,一派则是元老派扶植起来的所谓“士官派”,最后一派则是“陆大派”。士官派的成员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以杨宇霆为首,韩麟春和姜登选也是士官派的中坚人物。陆大派成员则主要是中国陆军大学和东三省讲武堂出身的将官,领袖是张学良,不过因为张学良不爱管事,也没什么能耐,所以实际是郭松龄在领导陆大派。元老派和士官派相对于陆大派,显得过于保守,甚或是腐化,没有进取心,可掌控实权的却恰恰是元老派和士官派,这是年轻、激进的陆大派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他们所深恶痛绝的,所以政见的不同和对权力的追逐,让陆大派和士官派成了死对头。所以,郭松龄自然对杨宇霆、韩麟春和姜登选他们是没有什么好感可言的,毕竟陆大派处处受到士官派的打压,即便是郭松龄自己也被杨宇霆给压得死死的。1922年直奉战争的时候,姜登选亲率工兵修筑防御工事,让奉军得以顺利撤离,因此获得了张作霖的青睐。可是,此时的郭松龄却率领所部直捣山海关,在奉军全线溃败的局势下,为奉军打开了局面,他的功劳和姜登选一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处。不过,这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张作霖提拔的却是姜登选,不是郭松龄,老帅让姜坐上了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副统监的位置,张学良任参谋长,姜、张二人掌握着陆军整理处的实权。郭松龄没捞到什么好处,心里多少有些不爽,不过张学良到底成了整理处的参谋长,凭着郭张两人的关系,郭松龄倒也没计较,毕竟张学良说过“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这样的话,可见他们当时的关系确实很好。1924年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姜登选已成第一军军长,郭松龄却仍是第三军副军长,郭松龄还是忍了。等到二次直奉战争打完了以后,张作霖论功行赏时,杨宇霆被任命为江苏督办,姜登选也被任命为安徽督办,郭松龄捞到什么了?什么也没捞到。郭松龄跑去和张学良诉苦,算我倒霉,当你的部下,旁人都起来了,都当督军了,我不但没有督军,还是在你底下当个副手。张学良一听,心里也觉得愧疚,确实对不住郭松龄,所以他也去找张作霖,给郭松龄弄块地盘,让郭松龄平衡一下,结果被张作霖一顿臭骂。张作霖当时很受杨宇霆的影响,所以压制郭松龄的决定也有杨宇霆的不少“功劳”。郭松龄心里自然也因此埋怨张作霖,嫉恨杨宇霆和姜登选,且不说杨宇霆,论在奉系的资历,姜登选实际上是不如郭松龄的,能力和功绩也不相上下,可偏偏姜登选爬到了郭的头上,换成谁是郭松龄,谁心里能没气?郭松龄对奉张的怨念已经越来越深了,只稍微刺激一下,便可能随时会被引爆。郭松龄反奉的导火索是他去日本考察,他在日期间,一则他看到了张作霖和日本人在进行“合作”,所以心生不忿;二则碰到了冯玉祥麾下将领韩复榘并受到了韩复榘的怂恿,自认为冯玉祥尚且能够倒直成功,他反奉自然也是手到擒来。所以,郭松龄在滦州打着张学良的旗号反奉、反张作霖了。这时候,返回奉天的姜登选恰好途径滦州,竟然突发奇想去见郭松龄,想劝劝郭松龄。不过,姜登选却忘了,一直以来,他步步高升,郭松龄却处处受打压,是他们士官派所为,郭松龄本已对士官派和姜怨恨极深,他去劝郭松龄能有什么用?此外,郭松龄见到姜登选后,试图壮大反奉队伍,竟也想将姜登选拉下水,可是却惹来了姜登选一顿劈头盖脸的臭骂,这么一来,姜登选没劝成,反倒激怒了郭松龄。郭松龄继而想到,姜登选是一员猛将,倘如让他回去,便是放虎归山,只会给自己反奉制造阻力,既然姜登选不知死活地自投罗网,何不新仇旧恨一块算了?于是,郭松龄下令枪毙了姜登选。姜登选的死,不得不说确实是他自己太看不清形势了,他也太高估自己了,即便要劝郭松龄,也轮不到他去劝。当然,如果不是张作霖和杨宇霆刻意打压郭松龄,导致了郭松龄对奉张离心离德,恐怕郭松龄也不会反奉,自然也不会有郭松龄枪毙姜登选的一幕。郭松龄枪毙了姜登选,后来,杨宇霆也枪毙了郭松龄,再后来张学良又枪毙了杨宇霆,真可谓是一报还一报。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姜登选(1880~1925)祖籍直隶省南宫县陈村。担任军阀张麾下五虎之一的大将。说是张的第一个领军人物有点夸张。虽然姜登选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但姜登选在历次为军阀服务的战争中表现平平。但要说他是张手下第一个忠臣,那是他应得的。姜登选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君臣君臣三德等封建价值观在他心中根深蒂固,使他像关羽一样忠于自己的熟人张。郭松龄也是张手下的五虎将,是第一个具有超强战斗力的猛将。郭松龄既擅长军训,又擅长带兵打仗。所以,郭松龄起点比姜登选低,但提升速度比姜登选快得多。1913年,姜登选任贵州陆军第一师参谋长。1917年郭松龄时,郭松龄是孙中山手下的营长。然而,正是因为郭松龄卓越的军事指挥能力和战斗能力,它才与姜登选平起平坐。1920年7月,安徽与中国的战争中,郭松龄作为先头部队指挥官,在天津站用一个团的兵力击败了安徽陆军的两个旅。同年10月,郭松龄随张学良赴吉林,然而,郭松龄一手定下作战计划,率队强攻,迅速击败。在1922年的第一次直接战争中,不堪一击,只有张学良、郭松龄率领的东路军表现出色,挡住了吴的进攻。正因为如此,郭松龄受到了张左林的器重和张学良的爱戴。他非常自负和傲慢。正因为如此,姜登选感到不平衡。我明明学历高,资历老,却被你小子追上了,我很不满。都说文人不如人,武人也一样。1924年10月中旬,在第二次直战中,张学良提出从山海关正面战场秘密抽调五个精锐团,郭松龄领兵进攻并增援石门寨侧面战场。姜和韩都不希望郭松龄抢功,韩就嘲讽郭松龄占了便宜。郭松龄当即表示没有占便宜,从正面进攻。后来派韩到张去告郭松龄,说郭松龄不听指挥,目无领导,从此结怨。在第二次直接战争中,九门口战役中,姜登选的陈晨旅不听调度,延误了战机。郭松龄怂恿张学良严惩他。这时,姜登选又出面了,这让郭松龄一针见血,他们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深。更让人气愤的是,第二次直接战争结束时,郭松龄功不可没,张答应让郭松龄做安徽督军,但后来不知怎么搞的,他得到的肥肉被抢走了,当了安徽督军,他们之间的矛盾又加深了。没多久,到了安徽就被孙打了一顿。逃到山东,与张宗昌联手,处处被孙击败。他损失了三个师,郭松龄听到消息更加不满。这样一个懦夫的将军受到重视,但他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却不受欢迎。他心里的不平衡可想而知。问题是,1925年11月郭松龄崛起时,姜登选从山东来到滦南劝说,郭松龄怒不可遏:战败的军队会受到关系的青睐。如果你忠于张,你就会得到好处。你怎么敢劝?于是,郭松龄下令把姜登选绑起来枪毙,装在棺材里扔进荒野。郭松龄的反拜如火如荼,张濒临死亡。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日本关东军挺身而出,阻止了的前进,张翻盘,郭松龄被打败杀了,死了三天。这时,张命令把武里亚你说对了,姜登选当时没有被杀,只是昏迷了。苏醒挣脱绑绳后想逃跑,但因为棺材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他无法逃脱,在棺材里被活活闷死,所以可以想象他是绝望的。姜登选与郭松龄之所以不和,主要是因为姜登选和关羽一样,对只是主子,不问是非的君主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忠诚;而郭松龄则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所以也曾入盟反清,但来到东北后,对痛恨同盟会的张充满好感,对张在东北与日本人合作,背叛国家利益,引狼入室视而不见。郭松龄痛恨野心勃勃的日本人,他和认贼为父的张地位相当。他不惜背负谋反的恶名,也拒绝与日本人合作。姜登选对君主的忠诚导致了他自己人生的悲剧,而郭松龄可恨但绝不妥协的性格也让他走向了死胡同。姜登选太无原则,郭松龄太有原则,两人性格都有严重的瑕疵,使得他们走向同一个目标,走上了不归路。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姜登选是张作霖的五虎将,对主人忠心不二,最后却落得个在棺材里活活闷死的悲惨结局。张作霖本身是土匪出身,手下将领素质都不高,杨宇霆阴险狡诈,张宗昌杀人如麻,李景林两面三刀,韩林春老奸巨猾,郭松龄心胸狭隘,唯一能搁到台面上的,就是姜登选。爱兵如子的姜登选不仅为人宽厚,而且没有架子,对部下的关怀无微不至,称得上是爱兵如子,姜登选还没有奉系的土匪传统,对百姓丝毫不犯,深受百姓拥护。可是就这样一个难得的将领,最后却下场悲惨,被闷死在棺材里。1880年姜登选出生于直隶省南宫县(今河北南宫)陈村人,他家境富裕,不像大多数奉系将领没文化没素质。小康之家的孩子,家庭环境都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加上父亲是个正直的人,一直教育他要堂堂正正做人,对他的人生影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父亲本来想让他好好学习,将来当一个文化人,去发现他酷爱军事,忧国忧民,就让他在1904年东渡日本,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学习。在那里他结识了黄兴、宋教仁等人,受到革命思潮影响,不久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国同盟会"。1908年,姜登选毕业回国,被分配到派奉天巡防统领朱庆澜的部队任职,朱对他非常欣赏,给他的待遇比谁都优厚,还给他两倍于别人的军饷,而且经常在同僚跟前对他赞不绝口。士为知己者死,姜登选从此后就跟定了朱庆澜,跟他从奉天到四川,再从四川到广东,鞍前马后,肝脑涂地,出生入死。而朱庆澜也没有亏待姜登选,一再对他进行提拔,姜登选从一个营级军官,在短短五年里,一路高升,平步青云,升任到师参谋长,直到黑龙江督军公署参谋长。1917年,老领导朱庆澜辞去广东省长职务,姜登选也随即辞职。1922年,应张作霖之邀,朱庆澜重返东北,任东北特区行政长官兼中东铁路护路军总司令。三年后,朱庆澜金盆洗手,退出军界,担任东北慈善联合会会长。朱到东北的时候,把姜登选推荐给了东北军阀张作霖,张作霖有问鼎中原的大志,因此求贤若渴,很欣赏姜登选的才情能力,一下子就给了他一个奉军总参议(类似于总参谋长)的职务,从此后姜登选成为张作霖的得力干将。姜登选是名牌军校毕业,军事理论过关,是奉军中非常难得的人才。加上他勤奋好学,有军事天赋,很快就把奉军的技战术水平提高了一个档次,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立竿见影,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战斗力。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作霖跟吴佩孚两个大军阀40万军队为了争夺霸权孤注一掷,开始了一场生死较量。这时候姜登选已经是奉系主将,担任第一军军长,他的人生迎来了一个关键时期,遇到劲敌郭松龄。正是郭松龄将自己置于死地,万劫不复。其实姜登选跟郭松龄早就认识,还有渊源,二人都是朱庆澜的部下,都跟随朱到了四川。不过郭松龄当时的地位跟姜登选不可同日而语,在四川,姜登选是参谋长,郭松龄只是一个小营长。朱离开四川到广东去,姜登选跟随去了,郭松龄则回到奉天到东北军队里当教官,两人当时地位比较悬殊。但是郭松龄后来居上,因为当教官时认识张学良,深受张的赏识,地位扶摇直上,一下子就被提拔为第二团团长,第八旅旅长。第二次直奉战争的时候,郭松龄已经是第三军的副军长,成为张学良的搭档,跟姜登选差不多平起平坐了,二人的矛盾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在这次战争中,郭松龄认为姜登选所部陈琛不听调遣,要将其法办,作为陈上司的姜登选为之辩解求情,郭松龄不听。姜登选无奈只好给张学良跪下,痛哭失声求情,陈才得以免于一死。但姜郭二人梁子就此结下。1925年11月,郭松龄跟冯玉祥和奉军将领李景林联合进攻张作霖,姜登选乘车回奉天的时候,恰好路过滦州车站,一时间意气用事,决定下车劝说郭松龄。郭松龄对姜登选说,事已至此,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咱俩合作干吧。姜登选一听当即怼了回去:"你背主求荣,犯上作乱,还想我也跟你同流合污,没门。"郭松龄一听恼羞成怒,就枪杀了姜登选,把他随便装在一个薄木棺材里,丢到了荒野上。郭松龄率军进攻张作霖本来非常顺利,眼看就要大功告成,这时候日军全面介入,张作霖咸鱼翻身,郭松龄兵败被杀。姜登选的副手韩麟春找到了盛放他遗体的薄木棺材,他已经亲自为姜登选挑选了一口上好的棺材,打算把他送到原籍河北厚葬。当开棺时,韩麟春和在场的官兵不由得痛哭失声,只见绑住姜双手的绑绳已完全松开,棺内四周遍布抓痕。原来,姜登选被枪击的时候,并没有被击中要害,没有当即身亡,而是被闷死在棺中。姜登选属于关羽式的人物,死守士为知己者死的“封建愚忠”信条,郭松龄则是把“民族大义”放在首位,对君臣和主仆观念嗤之以鼻。两人的观念势同水火,势不两立,发生冲突也就在所难免了。

姜登选碑怎么样

姜登选碑为邢台市文物保护单位。姜登选碑位于南宫市文化馆内,年代为民国。姜登选碑为邢台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姜登选后人在哪

姜登选后人在河北省南宫市。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姜登选死后,,姜登选最亲密的老弟韩麟春让姜登选叶落归根,重回故土与其后代在一处,把姜登选的遗体迁至河北省南宫市陈村厚葬,所以姜登选后人在河北省南宫市。

张作霖手下第一猛将姜登选,为什么最后死得很惨?

东北王张作霖手下猛将如云,特别是在他重用士官派和陆大派军官之后,奉军的势力更是突飞猛进。姜登选和奉军素有小诸葛之称的杨宇霆,是士官学校的校友。他经杨宇霆介绍加入了奉军,很快成了士官派的骨干,位居奉军五虎将之列。姜登选为人随和,比较顾大局,但是,他却和性格刚烈的奉军五虎之一的郭松龄有矛盾。正是因为姜登选和郭松龄之间的矛盾,导致姜登选最后惨死于郭松龄的枪口之下。这件事,我们还要从姜登选加入奉军开始讲起。姜登选刚刚加入奉军的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战败。张作霖及其司令部退至滦县车站。姜登选及时赶到,亲率工兵沿着滦河堤岸修筑了防御阵地,迫使追击的军队不敢贸然发动攻击,这才让张作霖率率军从容撤退。姜登选自此受到张作霖的赏识,被任命为了奉军训练总监、东三省陆军整理处副统监。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姜登选被任命为了镇威军第一军军长。张作霖听取了姜登选的建议,从热河和山海关两路并进。姜登选奉命和张学良的第三军组成了一三联军司令部,负责山海关一线的作战任务。战斗打响之后,郭松龄率第三军进攻山海关正面,第一军副军长韩麟春则率部进攻九门口方向。韩麟春利用山间地形,采用分进合击的策略,躲开了敌军的火力封锁,很快拿下了九门口。而山海关正面,因为地势平坦开阔,更利于防守。郭松龄部遭受了重大损失,还是未能攻下。郭松龄作战,英勇而寡谋,主要靠硬拼硬打。面对不利的局面,他没有去分析受挫的原因,制定更有利于奉军战法,反而是督兵强攻。张学良看到将士大批阵亡,心都在流血,直劝郭松龄,不能再干了,我们不能赌气呀。可是,郭松龄已经杀红了眼,根本不听。他仪仗背后有张学良撑腰,竟然未经联军司令部批准,便将韩麟春下辖三个团的预备队全给调走了。当时,韩麟春虽然已经攻下了九门口,可是还有旁边的石门寨需要攻占。没有了预备队,韩麟春陷入了被动。还好,天赐良机,直军的一架飞机突然坠落。靠前指挥的姜登选抓住战机,以抢夺飞机领赏为由,鼓舞军队士气。因为奉军早有规定,缴获一架敌机,赏金十万元。姜登选将所有能抽调的军队分成几批,攻下一个阵地,换一批,让进攻部队也得到了必要的休整。最终,姜登选使用循环战术,加上鼓舞士气,攻下了石门寨。石门寨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即可以威慑关内的秦皇岛,还可以切断山海关直军的后路。吴佩孚得知石门寨失守,迅速调集预备队,准备反攻石门寨。而吴佩孚的参谋长张方天,则希望冯玉祥迅速进兵热河,以减轻山海关的压力。结果,著名的倒戈将军冯玉祥,真的临阵倒戈了。冯大将军回师北京,联合张作霖,开始了反直大业。奉军得到冯玉祥倒戈的消息之后,知道直军少了一名强力后援,已经后劲不足。而山海关的正面战场,在郭松龄的指挥下,也一直没有进展。联合司令部经过商议,决定从一、三军中挤出一些部队,由郭松龄率领,从石门寨直取秦皇岛,切断山海关守军的退路。之所以这么决定,原本是姜登选考虑到少帅的面子,把垂手可得的功劳让给了郭松龄。张学良心知肚明,再加上姜登选的防线已经过长,兵力不足,所以,考虑尽量从山海关多抽部队。为了不让直军觉察,张学良下令加强了对山海关的炮击。郭松龄得到任务,也非常高兴,很快赶到了石门寨。姜登选将功劳让了出来,无意中就对郭松龄说了一句:“这样使你也好露脸,大家可以立功。”其中有邀功的成分,但更多是示好的成分。可就是这句话惹怒了郭松龄,甩下一句:“我从来不沾人家的光。”然后,自顾自又回山海关去了,还把抽调出来的部队也带走了。郭松龄一走,石门寨兵力空虚,差点被直军乘虚而入。还好姜登选应变得力,又从防线的其他地方急调兵力增援,才稳住了局面。姜登选爱哼哼京剧,想到郭松龄的负气出走造成如此危局,就来了一句:“该当何罪。”姜登选也就是戏谑的哼唱了一句,结果,这话传到郭松龄耳中,就认为姜登选这是要送他上军事法庭,依法严办。自此,郭松龄和姜登选、韩麟春之间,结下了深深的仇怨。不过,碍于张学良的面子,姜登选在少帅面前并没有多说什么,而韩麟春却跟张学良抱怨了几句。姜登选见状,怕张学良难看,赶帮劝住了韩麟春。好了,郭松龄没有按计划进兵,冯玉祥倒是先进了京城,把大总统曹锟幽禁了起来。然后,又拥立了黄郛代理国务总理,摄行大总统职务。消息传到山海关,守关的奉军开始混乱,郭松龄则趁乱拿下了山海关,并且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就抵达了秦皇岛。而负责热河方向的李景林和张宗昌部,在冯玉祥撤退后,也已经插到了山海关背后的滦县。奉军之后大举南下,成功打赢了第二次直奉战争。仗打胜了,该论功行赏了。很明显,姜登选的功劳很大。当然,郭松龄、李景林、张宗昌等人功劳也都很大。原本,姜登选的脾气相对比较平和,而且比较善于和地方搞好关系,江苏督办的职务让姜登选去最适合。而郭松龄也在觊觎这一职务。可是,最终张作霖让傲慢自大,目中无人的杨宇霆接掌了江苏。郭松龄见江苏没了,就又惦记上了安徽。可是,张作霖又让姜登选就任了安徽督办。而李景林则自己强占了直隶,张宗昌跑去掌控了山东。杨宇霆抢了江苏,姜登选得了安徽,郭松龄最中意的两个地方都被抢了,他对杨、姜二人的仇恨进一步加深。而实际上,老帅其实并没有亏待郭松龄。张作霖将东北军的大部分兵力都交给了张学良,包括几乎所有的精锐。而张学良又是个甩手掌柜,这等于郭松龄实际掌控了东北军的绝大部分,除了老帅和少帅,谁还能比他大。这从郭松龄起兵反奉,也可以看出来,搞的老帅突然无兵可用,都要炸了大帅府逃跑了。而老帅之所以这么做,也有自己的考虑。毕竟郭松龄是由张学良竭力推荐,并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在张作霖看来,以后自己的一切都是张学良的,而张学良自然不会亏待跟自己穿一条裤子的郭松龄。老帅不希望拆散两人,并由少帅在继任之后,来施恩给郭松龄,以便让郭松龄死心塌地替少帅卖命。如果郭松龄明白的话,就不应该闹了。当时张学良也曾对郭松龄说,忍耐一下,以后都是我们两个的,不要急于一时。可是郭松龄就是不听。当然,这其中可能也有观念的差别。张作霖的思想还比较守旧,而郭松龄更倾向于南方的孙氏。虽然张学良思想进步,认同郭松龄的很多看法,可是郭松龄却已经等不及了。这也是他起兵反奉的一个原因。同时,郭松龄是陆大派的代表人物,而杨宇霆则是士官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两派同属新派,一起跟旧派斗争,但是,两派之间也存在矛盾。郭松龄早就看不惯杨宇霆,而杨宇霆支持姜登选、韩麟春,也非常看不惯郭松龄。因此,郭松龄得知了杨宇霆就任江苏督办,立刻就将自己驻扎江苏的一个旅招呼都不打,就给撤走了。而杨宇霆又得罪了江苏的地方军阀,很快也被赶出了江苏。不提杨宇霆,再看张作霖。他识人无数,并不信任结盟的冯玉祥。于是,在大局已定之后,老帅命令整编后的第一军团李景林部,第三军团张学良部,实际上是郭松龄部,联合攻打冯玉祥。这导致了早已对老帅有所不满的郭松龄和李景林(因为直隶督办的任命问题跟老帅闹了矛盾)的反对。最终,郭松龄联合冯玉祥,说服了李景林,发动了反奉大战。姜登选的惨死也就很简单了。时任第四军团军团长的姜登选,从安徽乘车返回奉天。经过滦州车站时,郭松龄派人对姜登选说因病不能亲自来请,希望能够和姜登选会晤一下。姜登选正好也想劝说一下郭松龄,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实际上,郭松龄在召开完反奉的滦州会议之后,早已经出发北上,不在城中。而不明真相的姜登选,还一心想见到郭松龄,结果,在路上被郭松龄的卫士开枪打死。有传闻说,郭松龄将姜登选活着给钉在了棺材之中,死状极其的惨烈。实际上,并非如此。实际上是在姜登选死后,郭松龄让人随便找了一口薄木棺材,将姜登选的遗体成殓,然后弃之荒野。后来,郭松龄兵败,姜登选的校友、副手,兼铁哥们的韩麟春,找到了弃于荒野的棺木,亲自为姜登选在其原籍选址,将姜登选妥善安葬。郭松龄杀死姜登选,并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仅仅就是因为他和姜登选之间的私人恩怨。而且,起因还是因为他郭松龄,并不能怪姜登选。郭松龄此举也引发了东北军很多将领的不满。韩麟春事后就曾经说,如果郭茂宸不杀姜登选,事情总是有转圈的余地,可是你无故杀人,总是要偿命的。杨宇霆最后建议老帅杀了郭松龄,应该也有些许为姜登选报仇的因素掺杂其中。说起来,郭松龄是死有余辜,而姜登选的确是太冤了,死得太惨了。如果姜登选不死,以姜登选的秉性,肯定会倾向于张学良,会在张学良和杨宇霆之间做些调和。那么,东北军,甚至整个东北的走向,可能都会有所不同。只是,姜登选已经惨死于郭松龄枪下,而历史也已经无法改变。

乱世枭雄中姜登选灵堂张作霖挽联写的什么

不是张作霖写的,是当时的奉天省长王永江撰就……,上联是“论名论利张大元帅哪点亏待了你”,下联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你占个齐全”,横批是“早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