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美国电影《紧急下潜》饰演女主角的演员叫什么名字。
安妮·巴克斯特外文名:Anne Baxter国籍:美国出生地:美国印第安纳州密执安市出生日期:1923-05-07逝世日期:1985-12-12职业:演员代表作品:《剃刀边缘》《众口一声》等主要成就:1946年获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Walk on the Wild Side (1962) 西马龙 Cimarron (1960) 十诫 The Ten Commandments (1956) 情魔 Bedevilled (1955) 忏情记 I Confess (1953) 绵绣人生O. Henry"s Full House (1952) 唱随天涯Follow the Sun (1951) 彗星美人All About Eve (1950) 金沙镇 Yellow Sky (1949) The Luck of the Irish (1948) 剃刀边缘 / 刀锋 The Razor"s Edge (1946) Guest in the House (1944) 反攻洛血战North Star,The (1943) Five Graves to Cairo (1943) 紧急下潜Crash Dive (1943) 仙笛神童 Pied Piper,The (1942) 伟大的安巴逊大族 Magnificent Ambersons,The (1942) 查理的姑妈 Charley"s Aunt (1941)
紧急下潜观后感 军事理论课3000字?
写作思路: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杂乱,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受到启迪和教育。这样的文章有了哲理,给予读者的感受也就更加丰富了。《紧急下潜》这部电影是我家收藏(的影碟)中最为我们所珍惜的一部,我与孩子都很喜欢,我家丫头也很喜欢。它讴歌了在战火中的人性美,让人们意识到即使是丑恶充斥世界,美仍是人类的追求。最近,我又重看了这部电影,在此期间,心底曾产生过的一种模糊认识突然清晰起来。故事大约发生在1942年或1943年,剧中的男主角沃特.斯图尔特上尉1936年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美国的一所海军学院,举世闻名),电影刚开始时是一艘鱼雷艇艇长,并且出场就指挥打掉了一艘德国潜艇,表现出很高的指挥艺术和战术素养。根据影片中一段不长的角色之间的对话,可以知道沃特在从海军学院毕业后,曾在许多舰种上服过役,包括潜艇、主力舰(即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等——就是没听说在航空母舰上服过役,而且成绩都很不错。沃特在影片中的定位是调到一艘潜艇上任副艇长,又做出了很出色的成绩——这回可不是通过角色的对话(或旁白),而是通过一格格的镜头展现给观众的。让我产生感慨的是:在美国(也许还有其他国家),一个人一生中很少有一次分配(选择)后,就来个职业就位定终身的。沃特上尉从毕业到影片结束,前后不过六、七年时间里,竟然在五、六种大大小小的舰种上服役过。所以,他对于海军舰艇间的工作关系、各种舰艇的特点——包括对敌情的判断,都了如指掌。这也为(在电影里展示出来的)他所表现的优良状态和所做出的突出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样的特点,也表现在主要男配角、艇长康纳斯少校(后来晋升为中校)的身上。这都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在我国,只要是拿国家工资的——老百姓俗话说的“吃皇粮”的,很少不是一定终身的。我的父母亲都是如此,他们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一个或一种岗位上,干到老,干到退休——即使分配有误。当然,现在好得多了,不一定再一定终身了——但只要拿国家工资的,仍然比较严重地存在着这种情况。特别是我们这些二线的干警,尤为突出——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说别人的事不足以说明问题,那就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我从大学毕业后,二十多年来就一直在一所警校工作,期间只不过调整了单位内的岗位,但工作内容几乎从未变过。我们是行业办的警校,多年来为一线单位培养过大量的学员,可谓是功不可没。但不容忽视也未曾改变过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问题。我的做教师(教官)的同事,很多都是从出了大学校门那一天就开始三尺讲台生涯的。换言之,出了校门入校门,理论来还理论去。尽管我的同事们也都很想从事一线的实践,从而补充一些应用知识,以达到与自己掌握的理论内容有效结合的效果。但往往事与愿违,大家的想法一般都会落空。这一点,从实践单位来校培训的学员们那里也得到了印证。他们说我们的老师们都是有着相当的理论素养的,但所讲的内容与实践要求有着明显的差距。我为我的做为老师(教官)同事抱屈,但也深感无奈。因为一线不给我们老师们实践岗位工作的机会,原因很简单,一是无职,二是无待遇。所涉问题全是人事管理制度上的。众所周知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僵化、死板,特别是一线单位还有着所谓的待遇与实惠等条件,与轮岗的要求,会直接发生碰撞。所以,一方面是知识的脱节与老化,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充电”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的现状,同时并存。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感慨:我国何止是教育体制落后于西方?就是教育观念也是落后人家何止百年?人家培养教育的目的,则是为了出才,也就是一切为了实践应用的需要。所有的有碍于实践发展的事物,通统都得让路。而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出人,所以,实践应用就得从属于教育手段的需要。在我和我的同事身上所反映出来的实践知识贫乏的现实,必然会折射到学生(产品)身上。因而,现实是学生一离开校园,最大的可能就是失业或转行。因为他们所学的知识(专业)与现实存在着很大的脱节,很难为一线单位所接纳。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不仅要考虑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更要先改变我国的教育观念。这才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最深刻的感受。
紧急下潜800字观后感
紧急下潜观后感《紧急下潜》这部电影是我家收藏(的影碟)中最为我们所珍惜的一部,我与孩子都很喜欢,我家丫头也很喜欢。它讴歌了在战火中的人性美,让人们意识到即使是丑恶充斥世界,美仍是人类的追求。 最近,我又重看了这部电影,在此期间,心底曾产生过的一种模糊认识突然清晰起来。 故事大约发生在1942年或1943年,剧中的男主角沃特.斯图尔特上尉1936年毕业于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美国的一所海军学院,举世闻名),电影刚开始时是一艘鱼雷艇艇长,并且出场就指挥打掉了一艘德国潜艇,表现出很高的指挥艺术和战术素养。根据影片中一段不长的角色之间的对话,可以知道沃特在从海军学院毕业后,曾在许多舰种上服过役,包括潜艇、主力舰(即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等——就是没听说在航空母舰上服过役,而且成绩都很不错。 沃特在影片中的定位是调到一艘潜艇上任副艇长,又做出了很出色的成绩——这回可不是通过角色的对话(或旁白),而是通过一格格的镜头展现给观众的。 让我产生感慨的是:在美国(也许还有其他国家),一个人一生中很少有一次分配(选择)后,就来个职业就位定终身的。沃特上尉从毕业到影片结束,前后不过六、七年时间里,竟然在五、六种大大小小的舰种上服役过。所以,他对于海军舰艇间的工作关系、各种舰艇的特点——包括对敌情的判断,都了如指掌。这也为(在电影里展示出来的)他所表现的优良状态和所做出的突出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样的特点,也表现在主要男配角、艇长康纳斯少校(后来晋升为中校)的身上。 这都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在我国,只要是拿国家工资的——老百姓俗话说的“吃皇粮”的,很少不是一定终身的。我的父母亲都是如此,他们从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一个或一种岗位上,干到老,干到退休——即使分配有误。当然,现在好得多了,不一定再一定终身了——但只要拿国家工资的,仍然比较严重地存在着这种情况。特别是我们这些二线的干警,尤为突出——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说别人的事不足以说明问题,那就说说我自己的经历和体会。我从大学毕业后,二十多年来就一直在一所警校工作,期间只不过调整了单位内的岗位,但工作内容几乎从未变过。我们是行业办的警校,多年来为一线单位培养过大量的学员,可谓是功不可没。但不容忽视也未曾改变过的,就是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问题。 我的做教师(教官)的同事,很多都是从出了大学校门那一天就开始三尺讲台生涯的。换言之,出了校门入校门,理论来还理论去。尽管我的同事们也都很想从事一线的实践,从而补充一些应用知识,以达到与自己掌握的理论内容有效结合的效果。但往往事与愿违,大家的想法一般都会落空。这一点,从实践单位来校培训的学员们那里也得到了印证。他们说我们的老师们都是有着相当的理论素养的,但所讲的内容与实践要求有着明显的差距。 我为我的做为老师(教官)同事抱屈,但也深感无奈。因为一线不给我们老师们实践岗位工作的机会,原因很简单,一是无职,二是无待遇。所涉问题全是人事管理制度上的。众所周知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僵化、死板,特别是一线单位还有着所谓的待遇与实惠等条件,与轮岗的要求,会直接发生碰撞。所以,一方面是知识的脱节与老化,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充电”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的现状,同时并存。 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感慨:我国何止是教育体制落后于西方?就是教育观念也是落后人家何止百年?人家培养教育的目的,则是为了出才,也就是一切为了实践应用的需要。所有的有碍于实践发展的事物,通统都得让路。而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出人,所以,实践应用就得从属于教育手段的需要。在我和我的同事身上所反映出来的实践知识贫乏的现实,必然会折射到学生(产品)身上。因而,现实是学生一离开校园,最大的可能就是失业或转行。因为他们所学的知识(专业)与现实存在着很大的脱节,很难为一线单位所接纳。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不仅要考虑改革现行的教育体制,更要先改变我国的教育观念。这才是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最深刻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