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十大将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开国十大将军的后代还有多少

基本都还在粟寒生——中国远洋公司副经理(粟裕之子)粟惠宁——导弹部队大校军官(粟裕之女 陈毅儿媳)肖永定——国家机电轻纺公司总经理(大将肖劲光之子) 肖伯膺——中将 解放军高级军官(肖劲光之子)肖卓能——原山东政协副主席(妻李谷一,肖劲光之子)肖策能——海南省经济合作厅副厅长(肖劲光之子)肖新华——少将 武警部队高级军官(肖劲光之子)肖 凯——原北京电影公司领导(肖劲光大将的长女)陈知非——航天部高级工程师,大将陈赓长子陈知建,陈赓之子,退休前任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少将军衔。陈知庶——解放军驻香港部队副司令员、少将(陈赓之三子)陈知涯——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秘书长、军事科学院外军研部研究员、少将(1949生,陈赓之子)陈知进——301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陈赓女儿)罗 箭——国防科工委后勤部政治委员、少将(大将罗瑞卿幼子)罗小青——原国家水利部局级干部(大将罗瑞卿之子)罗点点——又名罗峪田,原医务工作者,现作家。1951年生(罗瑞卿小女儿)张远之——原国家核工业部四局副局长 (张云逸大将长子)张光东——少将 解放军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副院长 (张云逸次子)张晓强——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云逸大将之孙,原国家核工业部四局副局长张远之儿子)徐文伯——文化部副部长(大将徐海东之子)黄 晴——人民日报国际部主任(原总参谋长黄克诚大将次子)黄 熙——原北大某计算机研究中心教授,1944年(黄克诚长子)黄 浦——高能物理研究所副主任(黄克诚长女)黄 梅——中国科学院外文研究人员(黄克诚次女)

开国十大将军的后代还有多少

主要有以下:1、黄克诚将军之子黄楠,是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黄克诚长女黄熙是清华大学毕业后担任工程师,黄克诚长子黄晴,北大新闻系毕业,现任人民日报社海外部主任,黄克诚次子黄梅,中国科学院外文研究人员。2、陈赓将军之子陈知非,航天部高级工程师,陈赓长子陈知健,重庆警备区副司令员、少将,陈赓次子陈知庶,甘肃省军区司令员,少将,陈赓三子陈知涯,中国国际战略基金会秘书长、军事科学院外军研部研究员、少将。3、粟裕将军之子粟前明,中将,二炮副司令员,邓小平的妹夫粟戎生,中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4、徐海东将军之子徐文伯,是原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5、罗瑞卿大将之子罗箭,是原解放军总装备部后勤部副政委。

开国十大将怎么排位啊?谢谢

  开国十大将军  目前所能见到的十大将排序有三种排法:  第一种:是按姓氏笔画排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就是这样排法。这种排法原因明确,没有什么可探讨的。  第二种:是按当时职务排列,据说55年授衔时就是这样站位的(依据当时的录象资料),具体顺序如下:  粟裕: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参谋长  黄克诚:国防部副部长兼军委秘书长、副总长兼总后勤部长兼政委  谭政:国防部副部长兼总政第一副主任  萧劲光: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员  王树声: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军械部长  陈赓:副总长、哈军工院长  罗瑞卿:公安军司令兼政委  许光达:装甲兵司令  徐海东:国防委员会委员  张云逸:国防委员会委员  这种排序在以往的书面媒体上并不多见,只是近些年网上出现较多。由于它是按职务排列的,研究的价值也不是很大。  第三种:即流行最广的排列顺序,具体如下: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这种排序的缘由目前尚未见到最权威的解释,但这种排序肯定不是空穴来风,除了几十年来书刊杂志上大量出现的报道以外,中央军委公布的我军36位军事家名单中,十大将也是这样排名的。  既然这种排序的确存在,而我们又暂时找不到对这种排序的权威解释,就只能根据有关史料推测其原因了,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管之见而已。  粟裕:无需多言,排第一位都觉得委屈,功绩本来是应该授元帅的。  徐海东:当时早已病休,没有军职,其战功也主要是限于红军时期,资历也并不十分突出,排在第二位,除了毛泽东感念20年前的鼎力相助而着力提拔外,找不到别的理由。“皮有功,少进中”的流传很广,如果属实,也证明毛泽东对将帅的授衔肯定是有干涉的。  黄克诚:当时任军委秘书长,负责军委、总参的日常工作,权力很大(曾有人称当时的军委是“秘书长专政”),丝毫不亚于粟裕,仅举一例:一年后的八大上,黄克诚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粟裕则仅是普通中央委员。当然,也许还有彭德怀力挺的因素起作用。因此,排第三位并不奇怪。  陈赓:排第四位是战绩和资历综合考虑的结果。57年曾任代总长也说明了他当时的地位。  谭政:资历老,但没有战功,当时的职务还可以,和黄克诚一样也是实权派,一年后当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书记处排名甚至在黄克诚前头。为了照顾陈赓,已经排在第五了,怎么也不能再降到萧劲光后头了,毕竟是总政第一副主任嘛。同时,也许有罗荣桓力挺也未可知。  萧劲光:排在第六主要是靠资历,加上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的职务。  张云逸:虽然资格甚老,又是百色起义幸存的领导人(小平已军转民),但没有军职,又刚受过处分,又没有徐海东的“大功”,只好排在第七了。  罗瑞卿:当时正处在上升通道,次年的八大中委选举,得票数排在20位元帅大将的第四位,仅次于朱德、林彪、罗荣桓。只是因为资历较浅、战功一般,只好排在第八位。  王树声:作为四方面军的代表,被照顾进了大将,但除了当年四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职务比许光达有点优势以外,面对前面八位大将实在没什么脾气,只能排在第九位了。  许光达:一个优秀的同志,但授大将资历非常重要,其次是职务和战功。既然许三者都不突出,自然只能排末位了。当然,对许光达来说,这已经是“满意超出想象”了。  结论:三种排法,各有各的道理,不能说哪个正确哪个错误,或者哪个权威哪个不权威。不过,第三种排序应该更能说明当时中央对各位大将的评价。

开国十大将军里有张学良没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大将排名先后1、大将——粟裕(1907-1984)湖南省会同县人粟裕,他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在全军首屈一指,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林彪。 "而他长期是以陈毅的副手身份指挥作战,建国后任过短时间的总参谋长一职, 授衔时却不在这一重要位置上,而且他的资历只能够和罗荣桓相比。陈毅代表新四军和三野的元帅地位已定, 粟裕只能委屈了。至于粟裕争当元帅的传说是站不住的,那是人们根据他的战绩和位列大将首席而产生的臆测,四八年中央军委曾计划将粟裕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即苏北兵团扩编为华中野战军渡江作战, 而将华野的内线兵团即山东兵团升级为华东野战军。这一计划本以明令发表,许世友、谭震林、刘少卿 指挥的山东兵团已使用华东野战军的名义达三个月之久。而正是由于粟裕本人的反对,这一计划才撤销。同时,粟裕还坚决主张已到中原的陈毅继续兼职华野司令。可见,粟裕放弃了成为方面大军主官的机会, 很难认为到授衔时他会再争执一番。2、大将——徐海东(1900-1970)湖北省黄陂县人徐海东,陕北方面的代表,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派系平衡的典型。 红军长征时除了三个方面军外, 还有一只独立长征的部队最先到达陕北,即红二十五军,徐海东是这只部队幸存的指挥者,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之后,徐海东任军团长。斯诺所写《西行漫记》中曾提到,蒋介石称徐海东为“文明的一大害”。由于在战争中肺部负过重伤,他在抗战开始不久后就已不能工作,一直处于疗养状态,直至七零年去世。 陕北方面的代表人物刘志丹阵亡,高岗自杀,徐海东是这一派系中的最高人物了,而且他为人一向正直和善,与世无争授他大将不会引起不平衡。3、大将——黄克诚(1902-1986) 湖南省永兴县人.黄克诚,第四野战军的代表。他的战绩、资历与别人相比有值得商榷之处, I但是他当时的职务是总参谋长兼军委秘书长,这一点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4、大将——陈赓(1903-1961)湖南省湘乡县人陈赓,第二野战军的代表。二野参谋长李达是三一年宁都起义才参加红军的,尽管军事造诣很高,但资历不足以为二野的代表人物。陈赓的军事造诣和战绩均是中流,而他的名气甚大,是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著名的“黄埔三杰”中,蒋先云战死, 贺衷寒去了台湾,陈赓是硕果仅存了。5、大将——谭政(1902-1988)湖南省湘乡县人谭政,当时任总政治部主任,与元帅中罗荣桓的情况一致,是大将中政工方面的代表, 同样意味着中国军队的特色,与派系平衡无关。6、大将——萧劲光(1903-1989)湖南省长沙人萧劲光,第四野战军的又一代表海军司令的职务是他获大将军衔的重要因素,在所有元帅和大将中只有他在苏联进修过海军业务。在资历方面,只提一点就够了。当年江西苏区党内斗争中有一顶帽子以他的名字命名,叫做“萧劲光式的右倾机会主义”。7、大将——张云逸(1892-1974)广东省文昌县人张云逸,除粟裕外第三野战军的又一代表,几乎可认为他的大将军衔完全是因他的资历而来的。大将中他的年事最高,是唯一参加过护国讨袁的。广西百色起义时他任红七军军长,在邓小平离队后他率红七军艰苦转战进入中央苏区,任红军副总参谋长。抗战和解放战争时他在华东方面的军职一直高于粟裕。 叶挺任新四军军长,他任参谋长兼第二支队司令;陈毅任军长,他任副军长;华野成立,他又先后任过副司令兼参谋长。这些职务大将中无他人可比。8、大将——罗瑞卿(1906-1978)四川省南充县人罗瑞卿,华北野战军的代表。他的军事业绩和指挥能力都很一般,资历也不出众,是有争议的人物。 而他当时的职务为公安军司令兼公安部部长,工作性质特殊与最高层直接相关 毛泽东对他颇为赏识,是党内军内正在上升的人物,庐山会议后也正是他接任了黄克诚总参谋长和军委秘书长的重要职务。9、大将——王树声(1905-1974)湖北省麻城县人王树声,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与元帅中徐向前的情况一致, 尽管王树声战争中没有骄人战绩, 甚至在解放战争中的职务低于多数大将,但他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仅此一项足以保证他的大将军衔。授衔时他的职务与陈赓相同,都是国防部副部长10、大将——许光达(1908-1969)湖南省长沙市人 ; 许光达,做为红二方面军在大将中的代表人物列名最后, 也是十大将中争议最大的人。 他的职务、资历、战绩明显低于其他的人,而且在红军中仅担任师长,对红二方面军的代表性都嫌不足。由于红二方面军产生的高级将领本来就少,参谋长李达因资历有限而排除在大将之外。 而曾担任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的萧克,本是最有资格的人选, 但他在长征时支持过张国焘的路线,

开国十大将军都是谁啊?

一、中国十大将军身高如下:1、朱德身高:177;彭德怀身高:175;林彪身高:170;2、刘伯承身高:180;贺龙身高:178;陈毅身高:177;3、罗荣桓身高:179;徐向前身高:181;聂荣臻身高:177;叶剑英身高:178;二、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第二高军衔,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2、开国10位大将多数为军委委员级,只王树声、许光达二人为正兵团级。1955年解放军实行薪金制时,军委委员级被取消,改称大军区级;原大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级,凡授予元帅军衔者,嗣后在薪金标准中改称为元帅级。扩展资料:1、1955年9月,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布命令,授予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等10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衔,授予55人上将军衔,授予175人中将军衔,授予801人少将军衔。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5年授予元帅军衔给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中贡献良多的十位中共军事领导人。3、酝酿未授,在酝酿大将的名单中,也曾经有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以及张鼎丞的名字。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

开国十大将都是谁?

1、粟裕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抗日先驱,在水阳镇伏击战,横山战斗,奇袭官陡门等战役中歼灭日军400余人,作战能力极高,自后来的车桥战役中,更是歼灭众多日伪军,是中国十大开国将军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十大著名军事统帅。2、徐海东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黄麻起义中,成功保卫了陕北根据地,在町店战斗中更是歼灭了日军近千人,在土地革命期间,更是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3、黄克诚是十大开国将军第三位,在1928年参加 湘南起义,攻占了永兴县城,在抗战期间才加长沙战役和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同徐海东一起参加有机战争,为创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作出重要贡献,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4、陈赓原名陈庶康,他弃笔从军,在抗战期间,多次歼灭日军百余人,在1950年参加细长战役歼灭了敌人,守住了西昌了。是中国十大开国将军之一。5、谭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将之一,是中国十大将军,在1927年跟随毛泽东参加秋收起义,是毛泽东手下的秘书,后随毛泽东下井冈山,取得了首站长岭寨,三打龙岩城,攻占上杭的接触战绩,是开国十大上将之一。6、萧劲光于190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以积极防御的战术,指挥依托黄河天险和野战工事,多次挫败日军对黄河的进攻,保证了边区和中共中央的安全,是十大开国将军之一。7、张云逸在抗日时期,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等重大战役,粉碎了诸多敌军的扫荡,巩固了皖东根据地,更是为以后反击国民党的进攻创造了有利条件。8、罗瑞卿是中国十大开国将军之一,在1942年,在太行山附近于日军周璇,粉碎了日军的额“铁壁合围”,也在众多战争中取得巨大的胜利。9、王树声在抗日期间参加了麻城暴动和黄麻起义,历任团长师长,指挥官等众多官职,有勇有谋,战绩显赫,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军的建立留下来不可磨灭的战绩。10、许光达在十大开国战将中排名第十位,在抗日期间,发表了很多国防抗日文章。为国军的抗日经验,军事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1942年开展抗日有机过程中,摧毁了日军的多处军据点,扩大了抗日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