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地图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拿破伦时期的欧洲地图

法国拿破仑一世统治时期的君主专制国家。1804年11月6日,公民投票通过《共和十二年宪法》,宣布拿破仑·波拿巴为法兰西人皇帝,法国为法兰西帝国,历史上称之为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2月2日法西第一帝国登基皇帝——拿破仑一世在执政府(1799~1804)的基础上,拿破仑一世进一步加强中央政府和他个人的权力,建立新的贵族等级,封亲王4个,公爵30个,伯爵388个,男爵1090个,荣誉军团骑士数千名。1811年法兰西帝国面积达75万平方千米,人口约4400万,全国划分为130个郡,包括荷兰9个郡 ,北海沿岸德意志各邦9个郡,东南瓦莱、皮埃蒙特、热那亚、帕尔马、托斯卡纳和教皇属地10个郡。此外,拿破仑一世及其家庭还统治和控制了意大利王国、莱茵邦联、威斯特伐利亚王国、那不勒斯王国、西班牙王国、华沙大公国等。在帝国范围内拿破仑一世力图统一关税,统一法制。帝国的无限制扩张导致英、俄、普、奥等国组成第六次反法联盟。1814年3月31日联盟军攻入巴黎,4月6日拿破仑被迫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 3月20日,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回巴黎复位,史称百日王朝。6月18日,拿破仑一世在滑铁卢被第七次反法联军击溃。6 月22日再次退位,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覆灭。法国控制下的国家法国皇帝和法兰西帝国殖民地领主:拿破仑一世法国皇后:约瑟芬(1804——1809)与皇帝离婚之后仍保有皇后称号玛丽·路易丝(1810——1815)奥地利皇帝的长公主荷兰国王:路易·波拿巴(拿破仑的弟弟)荷兰王后:奥尔唐娜·德·博阿尔内(约瑟芬皇后和她前夫所生的女儿)西班牙国王:约瑟夫·波拿巴(拿破仑长兄)意大利国王:拿破仑·波拿巴意大利副国王:欧仁·德·博阿尔内(约瑟芬和她前夫所生的儿子)威斯特法利亚国王:热罗姆·波拿巴(拿破仑最小的弟弟)托斯卡纳总督:埃利娜·波拿巴(拿破仑的大妹妹)那不勒斯国王:缪拉(拿破仑的元帅)那布勒斯王后:卡罗莱娜·波拿巴(拿破仑最小的妹妹)瑞典国王:贝尔纳多特(拿破仑的元帅)瑞典王后:欧仁妮·德西蕾(曾为拿破仑的未婚妻)曾和法国订立和约的国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三世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二世(拿破仑的岳父)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一世

从另一个角度看欧洲地图

欧洲有45个独立国家(有争议),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特征和政治特征,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其所在在地理位置,这也是欧洲区划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在这个问题上(同许多问题一样)专家们没有形成统一意见。因此,对欧洲的划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问题所讨论的时间、政治动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其他因素。 当然,每种划分方式都有道理。这5幅图是基于某单一因素或多个因素而制作的。因此,根据不同因素划分的图像被应用于不同的目的。许多地图仅仅是从审美学的角度或者单纯是为了进行直观的表达。例如下面这一幅: 然而,这种地图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缺乏可看性,因为面积比较小的国家在这一比例尺下根本无法找到,并且邻国间的国旗会发生重合等。在这里,我们将只讨论欧洲。 我们都知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自然环境、历史和语言。但是,以往对于国家间的研究还没有从国旗研究入手的。国旗与盾徽和国歌这类国家象征不同,这是因为国旗并不仅仅是“彩色布条”,而是被国家和民众所认可的旗帜。国旗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独特的标志,它体现了这个国家成就、历史、自然和文化的重要性,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国家选择或者更换国旗经常会引发争论的原因(想想新西兰更换国旗不成功的原因)。人类在所征服的地方放置一面国旗是一个历史传统,甚至我们已经将国旗插在了月球上。 在人类的历史上,国旗所扮演的角色越重要,欧洲地区的国旗地图看上去就会越有趣。考虑到尽量让不用组合间存在明显的差别,因此我们按照旗帜的类型进行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将根据国旗的设计方式考虑最棒的且合乎逻辑学的版本,努力创造一个恰当的国旗地图。 北欧十字旗 第一组国旗基于十字架(Christian cross)进行的设计,由于使用这种旗帜的国家的地理位置均处于斯堪迪纳维亚半岛附近,因此也被称为“斯堪的纳维亚”。 一般而言,垂线靠近旗杆一边。值得注意的是,丹麦一直沿用的是最古老的国旗(于公元1219年6月15日通过,这也被视为世界上第一面国旗),国旗被称为“Dannebrog”。因此,这组国旗是欧洲占主体地位的宗教——基督教的一种外在表现,并且也蕴含浓厚的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 这种组合方式在其他国家、城市、历史国家以及现代领地所使用,但是此处我们仅仅对国旗进行讨论。历史上,白俄罗斯、爱沙尼亚、德国、立陶宛和同时期的其他国家都想要采用这种十字旗,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最终并没有获得通过。 使用十字旗的国家在下面的分类地图中用蓝色进行标注。 水平二色旗 尽管这类国旗很简单,但是不仅是在欧洲,在世界上其他地区使用这类国旗的国家都不算多。目前,采用水平分割的国旗仅用到了四种颜色。这类旗被印尼、摩纳哥、波兰和乌克兰使用。波兰与乌克兰在格伦瓦德之战(1410年)后就采用了这种国旗,而摩纳哥在1881年才开始采用。有趣的是,摩纳哥与印尼的国旗100%相似,因而还曾引发过外交争端。但是因为印尼国旗使用时间更长,两个国家都不想更换他们的国旗。 水平分割后添加盾徽形象的国旗:例如列支敦士登和圣马力诺的国旗。最开始的时候,列支敦士登国旗是为单纯的二色旗,但是在1936年,由于与海地的国旗完全一致。随后,列支敦士登在国旗靠近旗杆的位置添加上了一个王冠(旗面上的王冠是神圣罗马帝国之王冠,王冠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标志,因历史上列支敦士登曾为神圣罗马帝国王侯的采邑。)才将这个冲突解决。这种改动一直沿用到今天。 民用版的圣马力诺国旗也是单纯的二色旗。白俄罗斯的国旗也可以在这一部分进行讲解,但是其颜色并非水平等分而被划分到属于旗杆的那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把白俄罗斯的旗帜放在另一组水平二色旗中进行讨论的原因。 这类国家被赋予红色。 垂直二色旗 本部分包含三面国旗:葡萄牙、马耳他以及梵蒂冈的国旗。尽管后面两个国家在国旗中采用了盾徽,但盾徽并不重要,葡萄牙国旗更为复杂。在历史上,葡萄牙国旗曾用过一个十字国旗且为单色旗。后来,国旗变为双色旗,目前仍有一种非官方的这种旗帜存在。不过,葡萄牙国旗的历史和其现在的外观使我们将其归到这一部分进行讲述。 我们再将这一部分国家加入到分类地图中。 水平三色旗 有必要分析一下采用最多的这一个组别了。这种旗帜被欧洲十五个国家所采用(例如:西班牙,它的旗帜由两个相等的水平红色长条以及一块两倍于红色区域宽度的黄色长条构成)。 第一个采用这种样式的国家是荷兰。 根据颜色的差异可以该大组分为其他小组。小组的分类如下所示: 泛斯拉夫组(主要颜色:蓝、白、红):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捷克。捷克国旗对颜色的分割比较特别,但是其依旧是一个三色旗。 西欧组(主要颜色:红、蓝、黄和白):奥地利、德国、西班牙、卢森堡、荷兰。 波罗的组: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 东欧组(主要颜色:绿色、红色和白色):保加利亚、匈牙利。 当然,在细分小组时,使用到了历史上、传统上曾经的国旗。另外,从颜色角度来讲,荷兰和卢森堡公国的国旗是放在泛斯拉夫组是合理的。不过,可能从直观上来看或是从历史角度来看是不准确的。东斯拉夫组中的卢森堡国旗红白两色并不同样大小,因而与三色旗中的含义不同,而是代表其他东西。 将水平三色旗的国家添加入下面的地图中。 垂直三色旗 欧洲有七个国家的国旗采用这种方式,其中有两种旗帜上有盾牌。最早采用这种国旗的国家是法国。因此,即使在欧洲中世纪,蓝色与红色在法国的国王以及君主之间就已经非常流行了。然而,今天我们所见的法国国旗从1794年才开始使用。 将这几类国家加入地图中。 含盾徽的单色旗 我们将阿尔巴尼亚、黑山和瑞士放在这一组中进行讨论。黑山共和国目前的国旗比较年轻,它是在2004年通过的(之前黑山的旗帜是红-蓝-白三色旗)。瑞士国旗由于是方形而出名,也被认为是红十字会旗帜的原型。 将这3个国家加入国旗地图中。 其他 本部分中所包含的国旗所具有的特色难以将其归入之前的任何一组。事实上,这些国旗中的每一个都是一个单独的组,但是为了方便,将他们放在一个组中。其他国家包括: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亚、英国、希腊、科索沃和马其顿。 马其顿的国旗由两种颜色构成,表示“自由的新太阳”。英国的国旗被称为米字旗(Union Jack),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园1603年。波斯尼亚、黑塞戈维亚以及科索沃的的国旗比较新——他们分别是在1998年和2008年通过的。 再将这几个国家加入分类后的欧洲地图中。 这样,全部欧洲国家的国旗就分析完毕了。现在,让我们再看一下,可以得出几点结论。当然,由于这个地图不是按照通常的历史学角度、地缘政治角度或者是文化角度而是从国旗的设计理念角度出发制作而成,因此看上去会有些奇怪。然而,我觉得这幅地图很耐人寻味。另外,可以得出某种结论。 在基督教旗的影响下,出现了北欧十字旗。三色旗很流行,尤其是水平分割的三色旗。三色旗中三种颜色一般是象征国王、革命和国家的土地。即便东欧的许多国家使用二色旗,但却没有在欧洲其他地方流行起来。单色旗在欧洲也不多见。至于岛屿和沿海国家,他们往往乐于让自己的国旗不同于常见的几种类型而显得更特别一些。 国旗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有人认为像国旗这种国家符号应该更多样一些。而有的人则对现在的状态表示满意。无论如何,国旗中所蕴含的文化都是十分丰富的,这也是为什么国旗值得我们去关注的原因。

多米诺骨牌推倒罗马帝国:“难民潮”重绘欧洲地图

公元4-5 世纪,罗马帝国军队的日耳曼士兵:1、3 :君士坦丁大帝建立的日耳曼精英军团——皇家辅助军的士兵;2、罗马帝国皇帝的日耳曼亲卫,身着宫廷军服(选自世界军事史丛书第129 册《罗马军队1 :日耳曼与达瑟亚》) 在公元376年抵达多瑙河畔的西哥特人,为了想要逃避匈人的凶焰,都想渡过河去,其合于战斗年岁的人,总数竟不下20万人。他们站在河岸上,仰天高呼,伸手求援,诚恳地请求允许他们渡河,以躲避浩劫。他们相信,只有波涛汹涌的多瑙河水和强大的罗马帝国,才能挡住匈人的进攻,使自个获得安全。他们向罗马帝国提出入境申请,为了报答这一恩典,他们愿意永远效忠罗马帝国。 哥特人请求入境避难的讯息立刻使当时的罗马帝国皇帝瓦伦斯(Valens)萌生了借用哥特人组建军队的想法。原因并不难理解:耽于安乐的罗马人已越来越不愿意从军入伍,富人固然穷奢极欲,穷人也乐于体验帝国政府免费提供的「面包与马戏」。服兵役由罗马公民一种爱国职责变成了要尽力逃避的苦役:一些有钱人不再愿意到军队服役,「另外一些服役者则四处逃散,在被抓住后像奴隶一样打上烙印」, 随着时间的推移,罗马常备军中的义大利公民逐渐减少,「从奥古斯都(屋大维)时代的65%」,到了212年已「下降到不足10%」。既然蛮族大多好战,那么「让他们保卫帝国远比入侵帝国好得多」。这也算是一种「以夷制夷」的手段。早在公元4世纪的「民族大迁徙」的大潮涌来之前,已「有几万,或许有几十万日耳曼人进入了罗马帝国」,「以「同盟者」的名义居住于边境各省内」,以服军役为条件领取耕地,或以隶农身份「移殖在人烟稀少或荒芜的地区」。 西罗马军队司令官斯提里科的雕像 最后一位被称为「大帝」的罗马皇帝狄奥多西在395年去世之后,东西罗马皇位分别由他的两个儿子统治。他的小儿子霍诺里乌斯(Honorius)继承了西罗马帝国。「霍诺里乌斯貌似脾气性情温和忍让,不过他和他的兄长一样是无能之辈,常以为自个的能力经天纬地,实则固执愚蠢。」新皇帝不自量力地撕毁了与西哥特人签订的和约,帝国的反复无常彻底激怒了蛮族——他们原本只希望分享罗马人的光荣,最后却用憎恶罗马人来回报罗马人的轻视,决心取而代之。 公元400年秋,匈人的游骑已出现今色雷斯和马其顿地区,西哥特首领阿拉里克(Alaric)深知自个不是匈人的对手,第二年西哥特人就越过阿尔卑斯山脉进入义大利。罗马当局一日数惊,帝国首都名义上是在罗马,实际上一会儿在米兰,一会儿在拉文那,偌大帝国竟已没有一个安全之地作为京城了。为了保卫义大利,西罗马军队司令官、汪达尔(日耳曼人一支)裔的斯提里科(Sitilicho)不得不火急调回边境驻军。莱茵河上的堡垒被放弃了,甚至守卫不列颠岛上 「哈德良长城」的军团也被召回,而失去驻军的「罗马帝国的各行省应设法自卫」。 这当然是不现实的,空城计岂能御敌?紧随罗马军队的撤离接踵而至的就是蛮族的涌入。「经常是一支日耳曼部落刚刚在帝国的某个地区定居下来,别的日耳曼部落就接踵而至。」 莱茵河,这道曾经几百年中过去存在于蛮族世界和罗马世界之间的藩篱完全倒塌了;不设防的高卢,这个富庶的罗马帝国行省匍匐在野蛮人的脚下。进入西罗马的日耳曼人总数并不多,一般以为只占当地居民的5%左右,却如入无人之境。汪达尔人从莱茵河到达比利牛斯山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而且没有同罗马军人发生过任何战斗。 尽管它的海外行省快丢光了,缩回到了义大利的西罗马帝国还在垂死挣扎。在波伦提亚和维罗纳,罗马军队的蛮族司令官斯提里科两次击败了西哥特的蛮族首领阿拉里克,后者被迫退出了义大利。但胜利的喜剧竟一变为内讧的悲剧,408年,昏庸的皇帝以与蛮族勾结的罪名杀害斯提里科,「这个人在当时的非常多统治者当中,或许是最善良的一个。」他的死导致罗马军中的3万蛮族将士投奔阿拉里克,这样西哥特人就再也不受阻挡了,阿拉里克的军队封锁台伯河,切断了非洲粮食的供应。没有流血,没有交战,阿拉里克仅使用饥饿,即获得了胜利,迫使「罗马城交出5000磅黄金、3 万磅白银,4000匹丝绸、3000卷牛皮、4000磅胡椒和释放蛮族出身的奴隶为代价换取罗马人的自由。」罗马元老院用贿赂的方式,总算侥幸保住了罗马城。 又经历了两次围城的挣扎之后,罗马城终于迎来了自个的末日。公元 410年8月4日,不可否认是西方历史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天。在这一天,永恒之城陷落了,整个地中海世界为之震惊。自罗马城建城以来,这是第一次被蛮族彻底攻占、大肆劫掠,「这座过去制服世界的城市,当今也轮到它倒塌了」。西哥特人大掠三天离城而去,留下一片废墟,城中到处充斥着火光、哭喊声、疟疾和成堆的尸体。不过,阿拉里克尽管可怕,到底还是一个基督教徒和一支有纪律的军队首领,「命令战士不得侵犯教会的财产……更不可以在教堂中杀人,所以许多人到教堂寻求庇护。罗马城内的圣彼得教堂和圣保罗教堂因此在这壹次灾难中并没有受到非常大的侵扰。」 描绘公元451年6月,匈人大军与罗马- 西哥特联军在特罗耶与沙龙两城之间的加泰罗尼亚原野展开决战的场面 451年6月20日,匈人大军与罗马-西哥特联军在特罗耶与沙隆两城之间的加泰罗尼亚原野展开决战。「那片只有1500步距离的土地,成为无数种族汇集的舞台;两股主导力量勇敢地投入战斗。」双方在这壹次会战中投入的兵力据说超过100万人。「它不仅是一场著名的战役,而且是一场复杂和混乱的战役。」西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一世「在激励军队时,被自个的战马丢掷」,不幸被乱军踩踏而死。他的战死激起了西哥特人的复仇怒火和决一死战的决心,西哥特军像杀红了眼一般拼命战斗,发动了猛烈的冲击。战至傍晚时刻,匈人渐渐招架不住,处境不妙的阿提拉用匈人的大篷车组成车阵,弓箭手密布其间;用木制马鞍堆起一座小山;将他所有的金银珠宝和妃嫔置于其上;阿提拉自个端坐在中间,打算一旦罗马-西哥特军队攻破他的营垒,就引火自焚,免当阶下之囚。 好在埃提乌斯担心,「假如匈人被哥特人彻底消灭了,那么罗马帝国也将被(哥特人)淹没」,遂停止了追击,使阿提拉得以安全撤退。此时,大概已有多达16万人在战斗中丧生。沙隆之战也是阿提拉这条「上帝之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重大挫折,朝着到匈牙利平原退却时的阿提拉仍发出威胁:「我还要回来的。」 第二年,匈人取道阿尔卑斯山卷土重来,但义大利蔓延的瘟疫止住了他们的脚步。随着阿提拉在新婚之夜离奇暴死(453年),诸子都不具备他那样的权威和能力,导致匈人帝国迅速分崩离析,从此一蹶不振。结果,刚从阿提拉的阴霾中摆脱的西罗马帝国又生内乱,同样从外敌手中拯救罗马的埃提乌斯与斯提里科殊途同归,横死于宫廷阴谋之下。瓦伦蒂尼安三世身旁的一个近臣得知埃提乌斯的死讯后直率地对他说:「我不晓得陛下的意图何在,陛下这样做无异是一个人用其左手把自个的右手砍掉。」「最后一个罗马人」的逝去使西罗马帝国失去了最末一员良将,从此再也没有人有能力来收拾残局了。 吊带袜性感史:为了自个爽还是为了穿给他看? 「穿吊袜带的女人」形象掀起了男人的想象风暴,不仅被他们钉在墙上,甚至出现今美国的炸弹和战斗机机身上。

请问哪里可以下载历代世界地图,尤其是历代欧洲地图?

图片需要自己一个一个存。钱伯斯《世界历史地图册》 http://lswh.lctu.edu.cn/q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