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达到心无一物,是最好的,是终极状态,这种状态下能以非理性的方式获得宇宙智慧与物质创造知识,简称开悟。这看上去是需要时间的,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时间与方式达到这种状态。 冥想,是带生命进入这种状态的最佳方法之一,性质上与禅、静坐、发呆、深度睡眠、祈祷等以思觉形态为基础的所有活动,甚至是比赛场上的专注投入,也是冥想状态。各种冥想可以呈现各种不同的细节,有些是主动积极型的,有些是被动牵引型的,有些是具体专注焦点的,有些是没有既定内容的观察。 双耳节拍频率,是属于被动牵引具体内容型的冥想,它对意识的注意力有“常常提醒”的作用,使普通人的注意力一直保持着有某个“点”。它的另一作用是利用震动能量的共振特性,使听的人在某种层面上直接地与这种振动“谐接”,从而更有利于达到深度的状态。 在冥想中可以安排特定的想象内容,这与心无一物并没有对与错的问题,是两种不同的作用结果与寻求方向。在冥想中安排想象内容,其性质是向宇宙发出最轻质的存在,虽然这些能量很轻盈易变,但是若冥想者经常“刷新”这样的存在,最终的结果是在这个物质时空次元宇宙中对应性地以“凝重”的能量方式呈现出与想象内容本质一致的全息共振呈现。属于“具体实现”之用。 而心无一物,它的用意不在于实现,而在于领悟。在心无一物的状态下,能够以超越现有科学终极理论的方式在冥想者自己单独一人的情况下,直接进入了解宇宙真相的状态,能够洞悉到很多科学所不能达到的对宇宙的了解,这个过程与外界具有什么学识理论完全无关,是每个生命都可以做到的一个宇宙秘密之门。心无一物之时,也是无所不在无所不是之时,一切没有对与错,只有存在,以及如何存在。所以心无一物对具有时空特性的人类意识来说,比具体想象内容的冥想更“高级”一点吧,我们人类允许这样去理解的。 禅与冥想本身是性质一样的两种不同称谓,但是加入了人类意识的左右与选择之后,在以冥想为称谓的领域里,它所“允许”的范围与方式比禅更多样化些,禅放弃了具体呈现的寻求,而一心专注于摄心开悟,获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