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星期二 论文怎么写 请给些角度 三克油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相约星期二哪个版本翻译好
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得好
求《相约星期二》中文字幕
汗,置下顶。。群号58771622 要字幕的同志加进来吧,有可能的话弄到了大家共享一下,只是时间问题,以后实在没有我会叫人编译的。。。
求电影《相约星期二》下载地址
http://www.soebook.com/show.asp?id=10394《相约星期二》txt下载地址本地下载人气:10电信下载人气:6网通下载人气:7双线下载人气:6单击即可
跪求《相约星期二》(《Tuesday with Morrie》)中英文电子版书
中文: 英文版下在地址,已私信给你了。
电影U0001f3ac《相约星期二》百度云盘很急w是电影的不要文字
逐渐适应作为体育解说员和一名新闻记者的米奇,已经忘记了当年初出校门时的热情和理想,他拼命赚钱,却也日渐市侩,不但忽略了他的女友,更加对生活感觉疲惫。某天,米奇在电视中无意间看到自己大学时代的教授莫瑞接受采访,说自己患了“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面临死亡的威胁,冲动之下,米奇找到了久违的老师,开始了每周二下午的最后十四堂课……百度盘上:百度盘下:
相约星期二的演员表
莫里是一位年逾七旬,身患绝症的社会学心理教授,1994年,当他知道自己即将因病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与自己的学生,美国著名专栏作家米奇u30fb阿尔博姆相约,每个星期二给学生上最后一门课,课程的名字是人生,课程的内容是这位社会学教授对人生宝贵的思考,课程总共上了十四周,最后一堂是老人的葬礼。 老人谢世后,学生把听课笔记整理出版,定名为《相约星期二》。书中涉及有关世界与死亡,家庭与感情,金钱与永恒的爱等人生永远的话题。“他把课堂留下了,课堂越变越大,现在延伸到了中国。我向过路的朋友们大声招呼:来,值得进去听听。感召力是没有国界的。”
求个英文版的相约星期二TXT
http://www.paipaitxt.com/read.php?tid=4713381&keyword=%CF%E0%D4%BC%D0%C7%C6%DA%B6%FE 不过这个是pdf形式的,不知有没有帮上忙。
求相约星期二的百度云,最好是双语字幕,其次是中文字幕,又英文字幕也勉强。但是最好最好是双语
没有百度云但是有哔哩哔哩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229497/
谁有《相约星期二》高清下载地址, 谢谢
http://novel.tingroom.com/shuangyu/260/不是很大,而且,下载之后是中英文对照的~
关于《相约星期二》的几道题目!!!!
那本书很早前看的了,我记得也不是很清楚了。手边也没有那本书,我挑两道题简答答好么?2.1 莫里小时候亲自读出了妈妈死去的电报 这是他对死亡的最开始的认识 爸爸跟莫里的关系并不亲密 父亲总是隐藏自己的感情 他死前还依稀记得父亲在家外背对着他读报的场景 后妈对莫里很友好 她教莫里知识2.2 爸爸作为俄罗斯籍到美国的新移民 做着欺压工人的工头之类的工作 父亲带着他去参观工厂后莫里发誓这辈子不做欺压别人的工作 所以他选择做老师3.1 "When you"re in bed, you"re dead"3.2 "We must love one another or die"- W.H.Auden3.3 "The tension of opposites..."3.4 "The truth is... once you learn how to die, you learn how to live"4. Mitch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没什么价值?抱歉只想到了这些。这些显然不是复制来的,但也不够通顺。希望能帮到你。还有问题可以消息我,我试着帮你回忆那本书。
《相约星期二》-谈论感情
这是文篇中第六部分的内容,一开始的两个细节非常体现人格魅力,提到了莫里重病之下他的妻子夏洛特如往常一般在麻省理工学院,这是莫里要求的,还有一点夏洛特提到作者带来的东西其实莫里这个时候已经无法下咽了。基于这两个细节,平平常常的小事情一方面引出了感情,一方面体现着莫里教授时时刻刻为他人着想。 这部分围绕着感情叙述,莫里教授提到了一些我并不是很懂的一些话,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爱恋,对亲人的悲伤,或像我所经历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惧和痛苦。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去感受。经历—你就永远超脱不了, 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你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爱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 。“可你一旦投入进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就能充分地体验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只有到那时你才能说,好吧,我已经经历了这份感情,我已经认识了这份感情。谈到孩子,很多人都在想是否要一个孩子,这在年轻人中是不少见的,但莫里说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想承担年轻人的责任,那就一定要一个。 莫里教授的最后的时光每天络绎不绝的人回来看望他,我想这个很多老师不曾拥有的,一个直面生死,直面孤独,仅仅是恐惧而已,直面就不再是恐惧。有很多人质疑他,你没有钱,你教授的课程能带来多少钱,能打赢多少官司。莫里教授一直都在进行思考,灵魂的高度早已经超脱,他对待任何人都如自己子女般付出巨大的心血,没错是心血,不是单纯的溺爱,再忙也在培养着这些孩子们的独立人格,给予他们支持与爱的关怀。 生命的最后一刻, 爱依然是永久话题,脱离爱,一个人的孤独也许可以承受,但必然是冰冷的 。
如何解释相约星期二中——“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这句话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相爱,或者死亡。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 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爱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给予你这种东西。 要有同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如果你想对社会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们往往使你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我们的文化并不让我们感到心安理得,你需要十分的坚强才能说,如果这种文化没有用,就别去接受它。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是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慵慵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学会超脱,别庸人自扰,一切皆是空。 超脱并不是说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应该完完全全地投入进去,然后你才走得出来。 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爱恋,对亲人的悲伤,或像我所经历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惧和痛苦。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去感受、经历-你就永远超脱不了,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你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爱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可是一旦投入进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就能充分地体验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只有到那时,你才能说,“好吧,我已经经历了这份感情,现在我需要超脱它。”对孤独也一样,体会它的感受,让泪水流淌下来,细细品味-但最后要能说,“好吧,这是我的孤独一刻,我不怕感到孤独,现在我要把它弃这一旁,因为世界上还有其它的感情让我去体验。”爱情和婚姻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不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麻烦。你们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而这一价值观里最重要的是你们对婚姻的重要性的信念。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问题,我认为逃避并不是解决的方法,你应该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不管你生活在哪儿,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远见。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将来。其实,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尽是去适应各种发展和变化。我们都有同样的开始-诞生,我们也有同样的结局-死亡,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钱无法代替温情,权力也无法替代温情。 爱是永存的感情!
谁有Tuesdays with Morrie(相约星期二)的英文原著?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OLlIHAYFqslI5ePES2_Cg提取码:qv1n小说讲述的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年逾七旬的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在一九九四年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一年以后与世长辞。作为莫里早年的得意门生,米奇在老教授缠绵病榻的十四周里,每周二都上门与他相伴,聆听他最后的教诲,并在他死后将老师的醒世箴缀珠成链,冠名《相约星期二》。
相约星期二的经典语录的英文版
There is a little wave, bobbing along in the ocean, having a grand old time. Heu2019s enjoying the wind and the fresh air — until he notices the other waves in front of him, crashing against the shore.“My God, this is terrible,” the wave says. “Look whatu2019s going to happen to me!”Then along comes another wave. It sees the first wave, looking grim, and it says to him, “Why do you look so sad?”The first wave answers, “You donu2019t understand! Weu2019re all going to crash! All of us waves are going to be nothing! Isnu2019t it terrible?”The second wave says, “No, you donu2019t understand. Youu2019re not a wave, youu2019re part of the ocean.”Extract from the book Tuesdays with Morrie By Mitch AlbomAll rights reserved. New York : Doubleday, c1997. Call number: English 378.12092 ALB
相约星期二的人物形象
莫里·施瓦茨这位《相约星期二》一书的主角在布兰戴斯大学做社会学教授度过了人生大部分光阴,而他觉得这个职位是“不经意间”获得的。他是位优秀的老师,只是由于罹患ALS症——即“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亦称“卢·伽雷氏症”,身体无法自控才退休的。这种病毁了他的肢体,可是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的思想依旧犀利如昔。莫里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必须将自己关于“人生意义”的思想留在世间,以免大道随人而去,悔之晚矣。米奇就充当了这样一种媒介:他不仅自己理解了这种思想,而且在教授辞世后,通过该书来间接地将其思想广为传扬。莫里在弥留之际和米奇共同策划了这本书,并视之为他们“最后的合作论文”。通过泰德·科佩尔在ABC播出的访谈节目“夜线”,他也和全美广大观众见了面。莫里有种令人叹服的能力,他能看透人心,直达对方心灵深处。科佩尔是风靡全国的知名人士,情感深藏不露,可是莫里竟能一语直达其心。莫里当时问他,“离你的心最近的”是什么?爱是莫里与别人交流时的重要话题。正如他能触及科佩尔那在名人外表之下掩藏的情感一样,他可以透过米奇极其职业化的外表看到蕴含着怎样的实质和欲望。他认为米奇丧失了自己理性的一面,过多地专注于流行文化。他希望米奇能回归本性,重拾其在布兰戴斯校园里那种热情而善良的状态。教授讲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个人信仰并教导米奇不要受到世俗文化的侵扰,而应树立自己的道德标准。他自己就不像大多数美国观众那样沉溺于媒体,而是热心帮助他人,唤醒大家对爱的渴望。即使病体日渐衰弱,时日无多,莫里教授也选择了异于常人的态度来面对疾病和死亡。面对人生,他积极乐观;面对情感,他敢爱敢恨。即使在其身后,这种态度也在影响着世界。他一直无拘无束地生活,所以当失去了自理能力,饮食起居不得不靠人照顾时,他颇感失落。即便如此,他也不因身体不适而悲观,而是尝试着享受这种“重回婴儿时代的感觉”。虽然童年时莫里缺乏家人的关爱,但是如今重病在床,却得到亲友们对待婴儿般地照料和呵护。米奇·阿尔博姆米奇生性善良,一直向往着成为著名的音乐家,从而享誉全球,腰缠万贯。可是这个愿望破灭了。生活中,他过于看重金钱,却忽视了情感。工作中,他废寝忘食,无暇顾及自己的妻子珍妮。他在一家底特律报社供职,由于所属工会进行大罢工,米奇第一次无所事事,而且收入也成了问题。罢工期间,他渐渐发现自己在选择职业生涯和生活模式时极为失败,领悟到自己正面临着选择未来道路的关键时刻。他想要寻求一个自我救赎、重选人生要务的机会。所以,米奇觉得要想不枉此生,须交友但求有志之士,行事谨防浅薄无益。在莫里教授的鼓励下,米奇终于发觉多年以来自己沉溺于职场,却忽略了生活的真谛。每个星期他都去拜访莫里教授,聆听其教诲,由此逐步看清自己的错误,确立了改变人生态度的决心。莫里去世后,他觉得自己要向莫里学习,让人生充满意义,于人于己都要敢于表达情感,能够宽容地面对每个人。他将莫里视为自己的楷模―—看重情感,漠视钱财,不屑世俗小报,远离无聊传言。在教授的影响下,米奇立志改变自己的生活,期望成为像他的教授,更是他的人生导师那样的人。遥想当年徜徉在大学校园时,自己只是表面看似坚忍,却一直有幸得到莫里教授的谆谆教导,学做热情善良的人。只有莫里才能洞悉他貌似坚强的外表,从而给他指明真理。彼得米奇的弟弟,高中毕业后即前往欧洲,并定居在西班牙。他罹患胰腺癌,辗转于欧洲各地求医问诊。然而自从离开美国后,他一直极力疏远家人——特别是米奇,拒绝接受来自家庭的任何帮助。彼得不愿接受兄长或其他亲戚的援手,想来是由于他内心过于骄傲。从小他就是家里出名的捣乱大王,而米奇却眉清目秀,成绩全优。既然不曾受到家人的重视,彼得索性拒之千里之外,决心通过独立来证明自己。同在布兰戴斯大学时的米奇一样:彼得也给自己蒙上了坚忍的保护色。高中毕业以后,他就从未向家里寻求过帮助,即使成年后也依旧如此。虽然米奇几次联系他,彼得却断然拒绝与兄长再续骨肉之情,仅仅用只言片语答复说自己近况很好,无须他人帮忙云云。他还再次向米奇强调说不愿再讨论自己的病情。然而米奇从莫里那里学到一个事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依赖他人才能生存下去,这正如莫里在课上无数次背诵的那句奥登的名言:“没有爱,毋宁死。”虽然彼得强烈寻求自立,拒绝获得帮助,但是面对绝症,他也需要亲友的关怀帮他战胜病魔。正是因为米奇不断尝试与之联系,彼得才最终明白了这样的道理。米奇联系弟弟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身染绝症而怜悯或疼惜他,而是想重新找回童年时两人之间的那种手足情谊。
求《相约星期二》电影(带中文字幕)下载地址!!!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gMdrptO1tY/?union_id=100501_100500_01_01&m=yunfan 土豆上的,可以下载
《相约星期二》epub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相约星期二》([美] 米奇·阿尔博姆)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sSG_JZYITxzFaIzv_mOslQ 提取码: u9rn书名:相约星期二作者:[美] 米奇·阿尔博姆译者:吴洪豆瓣评分:8.4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年份:2007-7页数:196内容简介:莫里·施瓦茨是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在大学时,曾给予过他许多思想的教授。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这时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于是米奇·阿尔博姆作为老人唯一的学生,相约每个星期二上课。在其后的十四个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都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上课。在这十四堂课中,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最后一堂课是莫里老人的葬礼,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作者简介:米奇·阿尔博姆(1959- ),美国著名专栏作冢,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此外还是活跃的慈善活动家。迄今为止,阿尔博姆已出版九部畅销著作,其中纪实作品《相约星期二》在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三十一种文字,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一千一百万册。2003年,阿尔博姆六年磨一剑的小说《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将“星期二神话”继续延伸,迄今已累计售出八百万册。米奇·阿尔博姆目前与妻子简宁居住在美国密歇根州。
《相约星期二》这本书的要旨是什么?
我先介绍两本我个人认为不错的吧: 《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相约星期二》主人公临终之作,作家余华倾情推荐) ★《相约星期二》莫里教授最后14堂课实录。 大学毕业16年后,米奇偶然得知莫里教授病危,在恩师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他每星期二都去探望。于是,老师又单独给他上了最后14堂课。米奇根据这段经历,写成了风靡全球的《相约星期二》。《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是莫里教授的讲课内容。 对于活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 为什么活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困惑。 如何活着? 如何面对疾病? 如何面对死亡? 生命真正值得重视的是什么? …… 当死神离自己越来越近的时候, 莫里教授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对我们娓娓道来。 在莫里教授朴实的字句里, 我们足以筛出令人顿悟的人生智慧。 还有一本《一日重生》(《相约星期二》、《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作者新作!) 内容提要 " 让某个辞世已久的亲人,陪你再过一天。只有一天。如果可以如愿,你需不需要这样的机会? 机会,在一个尴尬的时刻,落到了查尔斯·贝奈特头号上。这位退役棒球运动员在挫折与酒精的消磨中,已经找不到任何活下去的理由——事业碰壁,婚姻破裂,酗酒成瘾,众叛亲离,就连女儿的婚礼都不愿意让他露面……查尔斯起了轻生之念,他以为只要一辆高速运行的汽车,一次忘我的狂奔,就可以挥手作别,不带走一片云彩。然而,电光火石中,他的肉身徘徊在此境与彼岸之间;恍然苏醒,他竟然看到了多年前就意外去世的母亲。 母亲引他走进昨天。昨天是一个又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一场又一场角度诡异的悲喜剧,一串又一串彼此纠缠的心结。沿着母亲指的路,查尔斯的归宿究竟通往何方?一日顿悟,是否足以改变一生? 米奇·阿尔博姆对于人生的感悟,如同一粒生生不息的种子,自《相约星期二》萌生,于《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中划出了一道悠长的弧线,落到《一日重生》,便稳稳地扎下根来。土壤是世态人心,根是爱。。。。。。
求 相约星期二 百度云免费在线观看资源
《相约星期二》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Gfo8ojeyp38cihuFRWqSA 提取码: bdrv 《相约星期二》是由米克·杰克逊执导的传记片,杰克·莱蒙和汉克·阿扎利亚等参加演出。该片讲述了逐渐适应作为体育解说员和一名新闻记者的米奇,重拾激情与理想,开始了每周二下午的最后十四堂课的故事。
《相约星期二》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相约星期二》([美] 米奇·阿尔博姆)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5DZqIAhgyCXatKuXkXZ35w 提取码: 7wi2书名:相约星期二作者:[美] 米奇·阿尔博姆译者:吴洪豆瓣评分:8.4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年份:2007-7页数:196内容简介:莫里·施瓦茨是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在大学时,曾给予过他许多思想的教授。米奇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偶然得知莫里·施瓦茨罹患肌萎性侧索硬化,来日无多,这时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于是米奇·阿尔博姆作为老人唯一的学生,相约每个星期二上课。在其后的十四个星期里,米奇每星期二都飞越七百英里到老人那儿上课。在这十四堂课中,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最后一堂课是莫里老人的葬礼,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作者简介:米奇·阿尔博姆(1959- ),美国著名专栏作冢,电台主持,电视评论员,此外还是活跃的慈善活动家。迄今为止,阿尔博姆已出版九部畅销著作,其中纪实作品《相约星期二》在全美各大图书畅销排行榜上停留四年之久,被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三十一种文字,全球累计销量超过一千一百万册。2003年,阿尔博姆六年磨一剑的小说《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将“星期二神话”继续延伸,迄今已累计售出八百万册。米奇·阿尔博姆目前与妻子简宁居住在美国密歇根州。
相约星期二经典语录台词名句大全
相约星期二经典语录 1 生活是持续不断的前进和后退。你想做某一件事,可你叉注定要去做另一件事。你受到了伤害,可你知道你不该受伤害。你把某些事情视作理所当然,尽管你知道不该这么做。 2 我们为何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无谓的琐事上?他们并不认识辛普森,他们也不认识和这件案子有关的其他人。然而他们却甘愿为此浪费掉时间,整日、整个星期地沉溺在他人的闹剧里。 3. 如果你想体验怎样对另一个人承担责任,想学会如何全身心地去爱的话,那么你就应该有孩子。 4. 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这是我母亲去世时我最想得到的--我称它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个家在守护着你。只有。家庭能给予你这种感觉。金钱办不到。名望办不到,工作也办不到。 5. 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作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6. 我更喜欢和你在一起时的我自己。 7. 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问题,我认为逃避并不是解决的方法,你应该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8. 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实际上,我分属于不同的年龄阶段。 9. 生活是持续不断的前进和后退。你想做某一件事,可你叉注定要去做另一件事。你受到了伤害,可你知道你不该受伤害。你把某些事情视作理所当然,尽管你知道不该这么做。 10. 有时候,他们说,月亮固忙于新的灵魂的降世,于是便从天空中消失了。所以有的夜晚没有月光。但最终,月亮是要回来的,就像我们每个人一样。 11. 去接受爱。我们一直认为我们不应该去接受它,如果我们接受了它,我们就不够坚强了。但有一位名叫莱文的智者却不这么看。他说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12. 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 13、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 14、我们都是同一座森林里的生物,我们获取多少,就得补偿多少。 15 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们即使死了也不会真正地消亡。你创造的爱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着。你仍然活着--活在每一个你触摸过爱抚过的人的心中。 16 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17 你有过和弟弟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但你不再拥有这份感情了。你想把它要回来。你从未想让它结束。可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结束,重新开始,结束,重新开始。 18 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擦掉生活过的痕迹,同样也不能重新再生活一次。然而,如果说莫里施瓦茨教授教会了我什么的话,那便是: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他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还在改变着自己 19、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权力。 20、衰老并不就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 21、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活。 22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一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一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一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星期二》 23人与人的关系是没有固定公式的。它需要双方用爱心去促成,给予对方以空间,了解彼此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彼此能做些什么以及各自不同的生活。《相约星期二》 24你一生中遇到过一个好老师吗?他把你视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他会用智慧把你打磨得璀璨发亮。如果你幸运地找到了一条通向他们的途径,那么你在生活中就不会迷失了方向。有时这条途径只在你的脑子里,有时这条途径就在他们的病榻边。《相约星期二》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与人,并去接受爱,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星期二》 25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嫉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星期二》 26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与人,并接受爱。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星期二》 27什么是最困难的?与生活讲和。 ──米奇阿尔博姆《相约星期二》 28、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29、你不必害怕我的死。我有过美好的生活。我们都知道这是迟早的事。 30、死亡,是一件令人悲哀的事,可不幸地活着也同样令人悲哀。 31. 我们常感到孤独,有时孤独得想哭,但我们却不让泪水淌下来,因为我们觉得不该哭泣。有时我们从心里对伴侣涌起一股爱的激流,但我们却不去表达,因为我们害怕那些话语可能会带来的伤害。 32. 我们会握住彼此的手莫里说。我们之间会传递许多爱的感情,特德,我们有三十五年的友谊。你不需要语言或听觉去感受这种关系的。 33. 现在斯但因快要失聪了。科佩尔想象有一天让他们俩在一起,一个不能说话,一个没有听觉,那会是怎样的情形? 34. 有时候你不能只相信你所看见的,你还得相信你所感觉的。如果你想让别人信任你,你首先应该感到你也能信任他--即使你是在黑暗中,即使你是在向后倒去。 35.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慵慵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36 我们为何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无谓的琐事上?他们并不认识辛普森,他们也不认识和这件案子有关的其他人。然而他们却甘愿为此浪费掉时间,整日、整个星期地沉溺在他人的闹剧里。 37 莫里,就像他说的那样,建立了他自己的文化早在他患病之前就这么做了。小组讨论,和朋友散步,去华盛顿广场的教堂跳舞自娱。他还制定了一个名叫绿屋的计划,为贫困的人提供心理治疗。他博览群书为他的课寻找新的思想内容,他走访同事们,与毕业的学生保持联系,给远方的朋友写信。他情愿花时间去享享口福和赏玩自然,而从不浪费在电视喜剧或周末电影上。他建立了一种人类活动的模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爱护这一模式充实着他的生活。 38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慵慵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星期二思念短信 星期二思念短信 1、不管是节日还是假期,不管是工作还是休息,我的祝福都会和温暖的阳光一样如约而至到你的面前,祝你开心。 2、时光是屋檐下如注的雨滴,可是无论走到哪里,心底都有一页珍藏得最深,折起来是一个你,翻开来依然是你,你是我心头永远的牵挂! 3、思念,就像一条潺潺的小溪在山间欢快的流淌,清亮的溪水欢腾跳跃,和小草做伴,听小鸟啾鸣,不时的还有小花摇摆歌唱。思念,是情真意切,思念,是快乐相随。 4、也许是缘份,我们都不愿伤害最不愿伤害的人,但还是发生了,相信你,因为我爱你,让我们彼此好好珍惜! 5、我非常爱你!虽然你无法体会到我的真心,但是我的心中,你是永远的唯一的爱--人!我已经学会忘了自己,却无法忘记---你。 6、想你在我耳边轻轻的呢喃,那一阵阵的细语,轻轻柔柔的,好似一缕风,撩起我心中的波澜,想念你的点点滴滴,有你的日子才有色彩和生机。 7、我不知道你是否平安到了,也不知道你是否能收到这个信息,但我在心里一直有一份牵挂... 8、希望你快乐,捂住肚子乐.蒙着被子乐,流着鼻滴乐,瞧着镜子乐,喝水呱呱乐,想到我就乐,不乐也得乐,看你乐不乐! 9、祝你快乐,不止今天;还有明天,祝你健康,不求多好,但须无恙;愿你有财,无须太多,总用不尽;愿你幸福,不要多久,只要一生; 10、投资别看眼前,早晚有赚;爱情别信来电,昙花一现;工作别嫌厌烦,增长经验;朋友别管多远,常常挂念。发条信息给你,无论何时,请绽放笑颜。 11、山中的花海中的浪,知心朋友怎能忘。有心天天去看你,就是时间不允许,发个信息问候你,证明心里想着你。祝你好运连连好梦甜甜! 12、闲时信息发几条,多些幽默少烦恼,善待自己要乐观,苦闷之时想美好,笑对困难挺直腰,真诚待人不求报,心平身健乐逍遥 星期二的美丽句子 1、有的朋友不知不觉就疏远了甚至连原因都不知道 2、陌生的面孔匆匆略过,感觉每张脸都是你的轮廓 3、做一个简简单单的自己,无需伪装,迟早会有人看透你 4、还有好多未完成的愿望,还有好多未玩过的地方 5、这一辈子 ,我最骄傲的, 就是爱上了一个应该去爱的人 6、我的天空一片晴朗,就是少了你在时的感觉 7、我们本来不是这样的,爱情本来可以是我的。 8、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 我却始终不能有姓名 9、我始终守候在这里,我开始后悔没有将所有都献给你 10、那些散落在空气里的对白,我想像一个拾荒的诗人去落拾一切 11、没有恋爱照样有失恋的感觉,而且很强烈。 12、我们,离彼此很近,离幸福很远 13、亲爱的,我已经想不起来喜欢你的感觉了。 14、多少人曾用一颗赤诚之心喂养一只虚情假意的畜生。 15、失去的东西 不再回来,回来的东西 不再完美。 16、有时候替对方考虑太多,会少了走下去的理由 17、当我俯身触摸影子,却发现他伤痕累累 18、我用画笔画出你的样子,却怎么也画不出你的心。 19、最难过的是 、你喜欢我,我喜欢你、我们却没有在一起。 20、他眼带星光的模样,是我的念想。 21、再回首,回忆不堪回忆;有情人,伤心泪洒一地。 22、不要惦记被抢走的东西 能被抢走的都是垃圾 23、即是说一千遍我爱你,但只要一句分手就 可以结束。这就是爱情。 24、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隐身,你在线,我在线,你却隐身。 25、我没有温柔,唯独有这点英勇。 26、你需要我的时候 我一直都在 到我需要你的时候 我始终找不到你 27、开心的时候要想起我,难受的时候要记得你还有我。 28、路还是要走,只是不再回头。 29、我们从没有忘记真相,只是我们越来越会说谎 30、一个人漂流不定 不懂看寻常风景 直到遇见了你我才喜欢自己 。 31、有人说不懂得珍惜,失去后会很疼。可是我却觉得,珍惜后的失去最疼最疼。 32、你赶走了身边所有人还埋怨别人说自己孤单 真好笑 33、为什么我每次选择相信你,你都会让我失望 34、从今以后,我只收集有你的瞬间 35、你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少年我却是经历太多悲惨的人间。 36、我们跳过了那些幸福的过程,直接跳到了分手的结局 37、如若相爱便携手到老如若错过便护他安好 38、有一种爱叫做满足 你曾为我点燃生日的蜡烛。 39、给我一首歌的时间,把这拥抱变成永远。 40、你给我一个不堪回忆的过去,现在我只剩一个毫无希望的未来。 41、只是不知道那个时候的我们再见面,会是怎洋的遇见 42、爱是一颗心遇到另一颗心,而不是一张脸遇到另一张脸。 43、得到的时候你在毁,失去的时候你在悔 44、我们大概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那样用力的爱,直到都哭了出来。 45、欺我命者, 尽我全力也要让你生不如死。 46、我很想知道,当我的名字滑过你耳朵,你脑海中会闪现些什么 47、我们终究成了当初说的那样不再联系就荡失在人海中不闻不问互相遗忘的陌生人 48、我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 49、有遗憾的感觉 为何感觉 那消失不见的素颜。 50、世上有很多事我们都无能为力 比如他不爱我 51、不是不幸福,只是仍然眷恋着你身上的味道而不够幸福。 52、想你的时候很幸福,幸福的有些难过 53、钱多钱少不重要 重要的是找个知冷知热知心的好男人疼你 黄宏小品经典台词名句语录大全 黄宏小品经典台词名句语录大全 1、过去叫老妈,现在叫妈咪、过去叫老爹,现在叫爹地、过去叫损招,现在叫创意。 2、我眼睛带钩,你眼睛带电,打过鱼的都知道,不怕下钩就怕放电,下钩一钩上来一条,放电一放电死一片。 3、离婚不算丢人,精神不会沉沦,一切即将过去,神马都是浮云。 4、当干部首先要一身正气,对待下面要和气,往上升不能傲气,往下降不能丧气。 5、咱俩往这一站,你这样的一看就是外面有人的,我这样的一看就是外面有债的。 6、听媳妇的话要有原则,不能什么话都听啊。坏媳妇就是身边的炸弹,好媳妇才是身边的碉堡。 7、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女秘书能当董事长的家! 8、就我老婆这形象对家庭,对社会都有很大贡献的。自从挂上她这照片,我们小区就没招过贼,家里就没闹过耗子。耗子一看这小眼,认亲那。在我们家甭管是龙年还是虎年,只要挂上她,过的永远都是鼠年。 9、当干部首先要一身正气,对待下面要和气,往上升不能傲气,往下降不能丧气。 10、人呐,有时候就跟这车带似的,气太足了,撒撒气。气不足了,打打气,这样才能有个好心气儿! 11、买个新车刚上道让人追尾了;投资股票一分没挣全毁了;要洗澡打好肥皂停水了;想接吻假牙刮人家嘴了。 12、咱俩往这一站,你这样的一看就是外面有人的,我这样的一看就是外面有债的。 13、你真是德国汽车笨死(奔驰),移动电话你得移动着接啊! 14、没用,没用!你没听人说吗,台下苦练十年功,不如歌星三分钟,出场费三十万! 15、现在动物比人经贵。我们邻居家养了个小狗,前几天穿个红裤衩。我问那啥意思,他说今年是它本命年! 16、你叫了半夜,狗叫了一宿,今天早晨你醒了,狗全睡了。 17、你真是德国汽车笨死(奔驰),移动电话你得移动着接啊! 18、我说你知道我是干啥的你就让我放松啊、每天我方向盘一把、安全带一绷、只要一放松,肯定闯红灯、警察一敬礼我挣多少钱都得交公、我还放松我还。 19、我多聪明啊,立即跟我媳妇策划了一个假离婚。舍不得血本,争不过老王,舍不得媳妇,换不到房。 20、黄昏恋,恋夕阳,老年恋爱更疯狂。年轻人谈恋爱太磨叽,我们老年人直截了当,更高、更快、更强。 21、我多聪明啊,立即跟我媳妇策划了一个假离婚。舍不得血本,争不过老王,舍不得媳妇,换不到房。 22、黄昏恋,恋夕阳,老年恋爱更疯狂。年轻人谈恋爱太磨叽,我们老年人直截了当,更高、更快、更强。 23、啥婚你就得咬啥啊,试婚咬柿子,闪婚咬雷,隐婚咬牙,离婚咬梨。 24、你终于在朋友面前,让我抬起头来了。过去上街不拉你手吧,伤你自尊,拉着你的手吧,伤我自尊。每次跟你上街,朋友都说呀,说你妈长的挺年轻啊。 25、见着歌星追着走,扑到身上就一口,比那少女还疯狂,人送外号追星狗。
相约星期二(Tuesday with Morri)电影资源 最好是百度云,谢谢!
《相约星期二》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NkG0Dm5vnShq8Nh930WSg 提取码: w6qd 《相约星期二》是由米克·杰克逊执导的传记片,杰克·莱蒙和汉克·阿扎利亚等参加演出。该片讲述了逐渐适应作为体育解说员和一名新闻记者的米奇,重拾激情与理想,开始了每周二下午的最后十四堂课的故事。
“相约星期二”的英文是什么,还有教授的英文名
Tuesday With Morrie(相约星期二)简介:Maybe it was a grandparent, or a teacher, or a colleague. Someone older, patient and wise, who understood you when you were young and searching, helped you see the world as a more profound place, gave you sound advice to help you make your way through it.For Mitch Albom, that person was Morrie Schwartz, his college professor from nearly twenty years ago.Maybe, like Mitch, you lost track of this mentor as you made your way, and the insights faded, and the world seemed colder. Wouldn"t you like to see that person again, ask the bigger questions that still haunt you, receive wisdom for your busy life today the way you once did when you were younger?Mitch Albom had that second chance. He rediscovered Morrie in the last months of the older man"s life. Knowing he was dying, Morrie visited with Mitch in his study every Tuesday, just as they used to back in college. Their rekindled relationship turned into one final "class": lessons in how to live.Tuesdays with Morrie is a magical chronicle of their time together, through which Mitch shares Morrie"s lasting gift with the world.
相约星期二的txt下载
以上是您需要的资源网盘下载地址 请点击进入链接下载!!!!!! 如果复制链接不便,可追问或youxiang 满意请及时【采纳】 您的支持是我们的最大动力!祝阅读愉快!!! ——来自【一朝风月绕指柔】→【凡空1114】
《相约星期二》
人人都在苦恼人生,但谁也不愿意多谈人生,因为这个问题太浅?显然不是。因为这个问题太深?但人们历来都有探求艰深的好奇,就连大得无法想象的宏观世界和小得无法想象的微观世界都成了热闹的研究对象,怎么对人生问题的探求却多落至如此? 我觉得,大多数智者躲避这个问题,是因为领悟到自己缺少谈论的资格。再大的专家也不能说自己是人生领域的专家,一时的感悟又怎能保证适合今后、适合别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远不是人生上的成功,一个领导者可以在诸多方面训斥下属却必须除开人生。 ~越有教养越明白这些道理,因此就越少谈论。能不能试着谈起来呢?有人这样做过但结果总是让人遗憾。大多是一些浅陋而造作的小故事,不知真有其事还是故意编造的,然后发几句评述,吐一点感慨,好像一谈人生,作者和读者都必须一起返回到极幼雅的年岁。也有些著名学者参与谈论,像欧洲的那位培根,但不知怎么一谈人生就丢开了推理分析过程,只剩下了一堆武断的感想和结论,读起来倒也顺畅,一到实际生活中却难于印证,联想到作者本人不甚美好的人品和经历,这些谈论的价值自然就不会很高。 我曾设想过,什么样的人谈人生才合适。想来想去,应该是老人,不必非常成功却一生大节无亏,受人尊敬,更希望是来日无多的老人,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告别意识,因而又会对人生增添一种更超然的鸟瞰方位。 于是,冥冥中,大家都在期待着一个老人。他不太重要,不必在临终之时承担太多的外界使命;他应该很智慧,有能力在生命的绝壁上居高临下地来俯视众生;他应该很了解世俗社会,可以使自己的最终评判产生广泛的针对性;他,我硬着心肠说,临终前最好不要有太多子女围绕,使他有可能系统有序地说完自己想说的话,就像一个教师在课堂里一样一一那么对了,这位老人最好是教师,即便在弥留之际也保留着表述能力,听讲者,最好是他过去的学生…… 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竟争的意识,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是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你能理解吗?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一一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情?学生问。 ~与生活讲和。 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 在死亡面前真正懂得了与生活讲和,这简直是一个充满哲理的审美现场。莫里老人说,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那么,就在自然的怀抱里讲和吧。 讲和不是向平庸倒退,而是一种至高的境界。境界,让死亡也充满韵味 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莫里老人认为,人类的文化和教育造成了一种错误的惯性,一代一代地误导下去,应该引起人们注意。 什么误导呢? 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车、买房、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一些,大家似乎已经很不习惯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中后退一步,审视一下自己,问:难道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 由于文化不鼓励这种后退一步的发问,因此每个人真实的需要被掩盖了,“需要”变成了“想要”,而“想要”的内容则来自于左顾右盼后与别人的盲目比赛。大家都像马拉松比赛一样跑得气喘呼呼,劳累和压力远远超过了需要,也超过了享受本身。莫里老人认为,这是文化和教育灌输的结果。他说:拥有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一一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一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感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 莫里老人想呼吁人们阻断这种全球性的文化灌输,从误导的惯性里走出来。他认为躲避这种文化灌输不是办法,实际上也躲不开。躲不开还在躲,那就是虚伪。唯一的办法是不要相信原有文化,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莫里老人很温和,不想成为破旧立新的闯将。他说,在文化的一般性生活准则上,我们仍然可以遵循,例如人类早已建立的交通规则、文明约定,没必要去突破;但对于真正的大问题,例如疏离盲目的物质追逐、确立对社会的责任和对他人的关爱等等,必须自己拿主意,自己作判断,不允许任何能言善辩的旁人和从者如云的诱惑,来代替自己的选择。简言之,不要落人“他人的闹剧”。 他在最后的课程中一遍遍重申: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相爱,或者死亡。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 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爱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给予你这种东西要有同情心,要有责任感。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两点,这个世界就会美好得多。 给予他们你应该给予的东西。 把自己奉献给爱,把自己奉献给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 这是一种身心的自我洗涤,洗去一切原先自认为合理却不符合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大原则的各种污浊,哪怕这种污浊隐藏在最后一道人生缝隙里。 他片言只语地写下了自己在死亡的阴影下对生活的思考“接受你所能接受和你所不能接受的现实”;“承认过去,不要否认它或抛弃它”;“学会原谅自己和原谅别人”;“生活中永远别说太迟了”。莫里说过的话:“我们的文化并不让我们感到心安理得。你需要十分的坚强才能说,如果这种文化别去接受它。” “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庸庸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 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第二个星期二~谈论自怜。 有时侯你不能只相信你所看见的,你还得相信你所感觉的。如果你想让别人信任你,你首先应该感到你也能信任他~即使你是在黑暗中。” 第三个星期二~谈论遗憾。 每个感到困感和迷惘的人都需要这份醒豁。 “向我提问题,”莫里一直这么说。 于是我列出了这份目录: 死亡 恐惧 衰老 欲望 婚姻 家庭 社会 原谅 有意义的人生 “教师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亨利·亚当斯 第四个星期二~谈论死亡 如果你真的在听小鸟的说话,如果你能接受随时都会死去的事实,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耽于抱负了。” “你为此而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事~你所做的工作一一也许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你也许会让出空间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尽管我说不上来精神产物'到底为何物,但我知道我们在有些方面确实是有缺陷的。我们过多地道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 第五个星期二~谈论家庭。 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得可怜。爱是至高无上的,正如我们的大诗人奥登说的那样,“相爱或者死亡” 说得真好,说得太对了。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 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这是我母亲去世时我最想得到的~我称它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个家在守护着你。只有家庭能给予你这种感觉。金钱办不到。名望办不到。” 第六个星期二~谈论感情。 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爱恋,对亲人的悲伤,或像我所经历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惧和痛苦。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一一不让自己去感受、经历,你就永远超脱不了,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你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受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 “可你一旦投入进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就能充分地体验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只有到那时你才能说,好吧,我已经经历了这份感情,我已经认识了这份感情,现在我需要超脱它。” 第七个星期二~谈论对衰老的恐惧 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阅历也更加丰高。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岁的年龄阶段,你就永远是二十二岁的那般浅薄。要知道,衰老并不就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 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不会想回到从前去。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 第八个星期二~谈论金钱 人都期望得到爱,但又得不到,于是就接受了这些替代品。他们乐于接受物质的东西,期望能得到类似于拥抱的感情回报,但这是行不通的。你无法用物质的东西去替代爱、善良、温柔或朋友间的亲情。钱无法替代温情,权力也无法替代温情。 如果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我当然在受罪。但给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还活着。汽车和房子不能给你这种感觉,镜子里照出的模样也不能给你这种感觉。只有当我奉献出了时间,当我使那些悲伤的人重又露出笑颜,我才感到我仍像以前一样的健康。 “只要你做的是发自内心的,你过后就不会感到失望,不会感到妒忌,也不会计较别人的回报。否则,你就要患得患失。” 第九个星期二~谈论爱的永恒 在南美的热带雨林中,有一个名叫迪萨那的部落,他们认为世界是个恒定的能量体,它在万物中流动。因此,一个生命的诞生就招致了另ー个生命的终结,同样,每一个死亡也带来了另个生命。世界的能量就这样保持着平衡。我们获取多少,就得补偿多少。“这很公平,” 第十个星期二~谈论婚姻 婚姻。几乎所有我认识的人都对婚姻感到困惑。有的不知怎样走进去,有的不知怎样走出来。我们这一代人似乎想挣脱某种义务的束缚,把婚姻视作泥潭鳄鱼。 “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爱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我们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给予你这种东西。他们并不清楚要从伴侣那儿得到什么。他们连自己也无法认清又如何去认识他们要嫁娶的人呢? “爱情和婚姻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麻烦。你们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 “而这一价值观里最重要的是“你们对婚姻的重要性的信念。” 第11个星期二,谈论我们的文化。 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远见。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将来。其实,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尽量去适应各种发展和变化。我们都有同样的开始~诞生~我们也有同样的结局~死亡。因此,我们怎么会有大的区别呢? “投入到人类的大家庭里去。投入到人的感情世界里去。建立一个有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组成的小社会。” 在生命的起点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需要别人活着在生命的终点,你也需要别人活着,在生命的途中我们同样需要别人活着。 活着就意味着能和别人交流,就是说我必须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能同他人交谈,去感受他们的思想。。。。 第12个星期二~谈论原谅 记恨和固执都是毫无意义的,这种情绪让我抱憾终身。自负。虚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 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感中无法自拔。 第13个星期二,谈论完美的一天 死亡跟生命一样自然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情感的联系。 第14个星期而道别和结尾。 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擦掉生活过的痕迹,同样也不能重新再活一次,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莫里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还在改变自己。 你一生中遇到过一个好老师吗?他把你视作一块未经雕琢的玉石,他会用智慧把你打磨的璀璨发亮。如果你幸运的找到一条通往它们的路径,那么你在生活中就不会迷失了方向。
一本生命哲理书--《相约星期二》
【先闲聊两句】我们公司里开周会时有一个规定,正式会议前每位参会者被要求分享自己上周读的书,每人不超过2分钟。虽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一直做下去,却带来不少意外的收获。 首先,每个人的阅读积极性和效率提高了。人是有惰性的,虽然没有强制要求必须每周读几本,但是如果你连续几周都只分享同一本书,自己也会不好意思的吧;而那些读得快读得多的人,也会有小小的成就感,备受鼓舞,更加努力阅读。社群活动的环境下给人以坚持的动力,和微信运动打卡一个道理。 其次,大家在一起分享时,每个参与者的阅读视野也因此打开了。就拿我说,我发现大家阅读的图书的种类其实大相径庭,大多的书我甚至连书名作者都没有听说过,可见人与人的阅读兴趣与领域差别巨大。也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环节,又让我们遇见了更多的好书,比如说今天我要介绍的 《相约星期二》 ,就是这样一本被同事推荐的好书。 【正文】 这是一本富含人生哲理的书籍,不同的人去看它,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悟、收获与帮助。此书英文为《Tuesdays with Morrie》,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米奇·阿尔博姆,余秋雨作序。书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社会心理学家莫里(Morrie)教授身患绝症,在他辞世之前,他与自己的得意门生(也是本书的作者)相约在每一个星期二,以对话形式,分别讨论了关于人生中一个个重要的课题,一连十四堂课,从一个睿智乐观的老人嘴里,道尽了对生命价值的探索,令人既震撼又感动。以下为每堂课的精华摘要。 第一周:关于世界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我们一直认为我们不应该去接受爱,如果我们接受了他,我们就不够坚强了。然而“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第二周:关于自怜 关于自怨自艾,只有当你觉得它可怕时,它才可怕。 第三周:关于遗憾 我们的文化不鼓励去思考关于“遗憾”这类问题,所以你只有在临死前才会去想它。我们所关注的是一些很自私的事情:事业,家庭,赚钱,偿还贷款,买新车---陷在永无止境的琐事里,就是为了活下去。因此,我们不习惯退后一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问,就这些?这就是我需要的一切?是不是还缺点什么? 生活不会一蹴而就。 第四周:关于死亡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如果我们相信这一事实的话,我们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作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学会了怎样去活。 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在体验世界,我们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自以为该做的事。当你意识到自己快要死去时,你看问题的眼光也就大不一样了。你会拂去外表的尘埃,你便看到了生活的真谛。 第五周:关于家庭 相爱或者死亡。 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家庭的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只有家庭能给予你这种感觉。金钱办不到。名望办不到。工作办不到。 第六周:关于感情 超脱自我,并不是说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应该完完全全地投入进去。然后你才走得出来。 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爱恋,对亲人的悲伤,对疾病的恐惧和痛苦。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你就永远超脱不了,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你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爱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 可你一旦投入进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就能充分地体验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只有经历了,认识了,才能超脱它。 第七周:关于对衰老的恐惧 乐于接受变老。 衰老并不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是一定是坏事。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你想体验六十五岁的那份经历。 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 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当我应该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然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 第八周:关于金钱 拥有的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 钱无法替代温情,权力也无法替代温情 。 这个社会在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这个问题上是很感困惑的。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你想要的却是巧克力圣代。 真正使你感到满足的是,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关心,闲谈。 如果你想对社会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第九周:关于爱的永恒 是不是担心死后被遗忘?不会, 爱是永存的感情。 第十周:关于婚姻 通过婚姻可以检验,认识自己,认识对方,知道彼此是否合得来。 爱情和婚姻还是有章可循的:……你们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而其中最重要的是,你们对婚姻的重要性的信念。 相爱或者死亡。 第十一周:关于我们的文化 人之初,性本善。人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变坏,而这一威胁正是来自我们的文明社会。当你受到威胁时,你就会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 不管你生活在哪里,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远见。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将来。其实,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尽量去适应各种发展和变化。 我们不相信我们都是同样的人。如果我们彼此不觉得有差异,我们就会乐意加入人类的大家庭,就会像照顾自己的小家一样去关心那个大家庭。 投入到人类的大家庭里去。投入到人的感情世界里去。建立一个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组成的小社会。 在生命的起点,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需要别人活着。在生命的终点,我们也需要别人活着。 可还有一个秘密:在生命的中途,我们同样需要别人活着。 第十二周:关于原谅 先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 记恨和固执都是毫无意义的。 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益处的。 第十三周:关于完美的一天 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平静的面对死亡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应付最困难得事情— 与生活讲和 。 我们要把自己视为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并不高于自然,有生就有死。 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们即使死了也不会真正地消亡。你创造的爱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着。你仍然活着,活在每一个你触摸过爱抚过的人的心中。 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 如果我还能拥有完全健康的一天,那么:早晨起床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圈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全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人跳,跳到筋疲力尽。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第十四周:道别 再见,莫里。 【最后再说说】 这本书的观点也许颠覆了许多主流价值观,却能引发我们积极正面的独立思考,回归到直击人性的最深处。我相信,每个人的读完这本书的感受都会不同。我本人,对于书中关于“死亡”的讨论,最有感悟与收获,这触及到我的个人经历,此处不多说了。在我看来,由于莫里教授这样特殊的经历与表达,贯穿全文的,恰恰是一个关于“生”与“死”的大课题,非常耐人寻味。 这是一本讨论人生意义的书籍,如果要写下自己的感悟,恐怕数万字不能言尽。于是,这篇笔记我用了片段摘录的方式。然而,我还是强烈推荐大家去完整的阅读全书,书中有许多精彩的背后故事,还有诸如莫里教授如何饱受病魔折磨却又积极客观的细节,作者自己的深切感悟与改变等等,读来无不让人动容却又发人深思…… 在读《三体》时,我顿感人类作为一个整体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而在《相约星期二》中,莫里教授却给了我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层思考。 在当今的社会,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忙碌的生活麻醉了大多人,对物质的过度追求迷惑了大多人;即使有少数智者,也很少敢触及 “人生的终极意义” 这样的命题。人类还没有开始思考,上帝早已笑得前仰后翻。一个濒死的智者,用自己生命最后的日子去体验、去总结,留给了社会一本书,留给了人类一份重要的财富。 PS:写到最后,我突发奇想,你在上完莫里教授这几堂课后,是否可以给自己列一个“遗愿清单”,写下想要在此生完成的,对你十分重要的事项。那些究竟会是什么?试试,给我留言,或者写给自己。
《相约星期二》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内容比较独特,讲的是一个重病在身临终的老教授,给他曾经的一个学生上的最后“一门课”,这门课不属于具体的某个学科,而是涉及人生的几个重要方面,这些内容是教授用一生的经历总结而来的,非常珍贵。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本书最前边余秋雨的序不建议最开始就阅读,如果真的想读也最好读完了其他内容后最后再看,原因读过自然就清楚了。 对于每个人,这本书都是值得一读的,比较易懂,内容也相对丰富,但不是很深入。还是那句话,重要的思考,而不是阅读本身,不然很容易一无所获,但这本书比较难激发出真正有价值的观点。 这是作者的老教授(莫里)一生中最后的一门课,时间在每周的星期二,地点在他家里,内容是讨论生活的意义。课堂不需要书本,但讨论的题目很多,涉及到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已经死亡。最后一节课很简短,只有几句话。毕业典礼由葬礼代替了。而这本书就是毕业论文。作者是这本课唯一的学生。 作者回想到当初毕业的时候,作者找到最喜欢的莫里教授,把他介绍给了自己的父母。莫里身体比较瘦弱,眼睛却炯炯有神,他告诉作者的父母课上的表现,并说“你们有一个不同寻常的儿子”。 “‘米奇,你是最优秀的",他欣赏着皮包说。然后他拥抱了我。我感觉到他搂在我背上的细细的臂膀。我个子比他高,当他抱住我时,我感到很不自在,感到自己大了许多,似乎我是家长,他是孩子。他问我会不会和他保持联系。我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当然会。"他往后退去时,我看见他哭了。” 毕业15年后,莫里被下达了死亡审批,他也很早就有所预感。但即使这样他还是坚持教授的岗位上,直到身体不再允许他这样。 “我的朋友们,我想你们来这儿是为了上社会心理课的。这门课我已经教了二十年,这是我第一次想说,修这门课有点冒风险,因为我得了绝症。我也许活不到这个学期的结束。如果你们觉得这是个麻烦而想放弃这门课,我完全能够理解。” 作者并没有履行毕业时的诺言,实际上他不再与莫里联系,虽然十几年间发生了太多事情。直到关于莫里的“教授的最后一门课:他的死亡”的报道(莫里在生命的最后时日把自己的思想记录下来,最后辗转到一个记者手中)被作者看到。作者去看莫里,并答应上这最后一门课。 之后我直接选取这门课的部分内容,而不再叙事,虽然全程都是非常感人的。 莫里还会看关心时事,因为他自己正在遭受痛苦,就更容易想到那些更痛苦的人,并且因为同情而流泪。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爱是唯一理性的行为。” 关于爱,说句题外话,我一直认为爱是人的本能,或者说如果一个人如果抛弃了所有不必要的欲望,那么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出于爱的。反之我们就很容易得出什么不是爱了。 “那是我悲哀的时刻。我触摸自己的身体,移动手和手指--一切还能动弹的部位--然后为自己失去的感到悲哀。我悲哀这种缓慢、不知不觉的死法,但随后我便停止了哀叹。” “只有当你觉得它可怕时,它才可怕,看着自己的躯体慢慢地萎谢的确很可怕,但它也有幸运的一面,因为我可以有时间跟人说再见。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的。” “这是每个人都要担心的,不是吗?如果今天是我的死期,我会怎么样?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你去思考这类问题,所以你只有在临死前才会去想它。 我们所关注的是一些很自私的事情:事业,家庭,赚钱,偿还抵押贷款,买新车,修取暖器--陷在永无止境的琐事里,就为了活下去。因此,我们不习惯退后一步,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问,就这些?这就是我需要的一切?是不是还缺点什么?”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这一事实。如果我们相信这一事实的话,我们就会作出不同的反应。” “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作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每天,放一只小鸟在你的肩膀上问,‘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能生而无悔,死而无憾了?"” “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我们并没有真正地在体验世界,我们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以为该做的事。” “去外表的尘埃,你便看到了生活的真谛。当你意识到自己快要死去时,你看问题的眼光也就大不一样了。” “事实上,如果你真的在听小鸟的说话,如果你能接受随时都会死去的事实--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耽于抱负了。” “你为此而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事--你所做的工作--也许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你也许会让出空间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 “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我们忽视了周围的世界。” “事实上,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我得病后对这一点更有体会。如果你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你拥有的东西便少得可怜,爱是至高无上的,正如我们的大诗人奥登说的那样,‘相爱或者死亡"。” “假设我离了婚,或一个人生活,或没有孩子。这疾病--我所经受的这种疾病--就会更加难以忍受。我不敢肯定我是否应付得了它。当然,会有人来探望的,朋友,同事。但他们和不会离去的家人是不一样的。这跟有一个始终关心着你、和你形影不离的人不是一回事。这就是家庭的部分涵义不仅仅是爱,而且还告诉别人有人守护着你。这是我母亲去世时我最想得到的--我称它为‘心理安全"--知道有一个家在守护着你。只有。家庭能给予你这种感觉。金钱办不到。名望办不到。” “是的, 超脱自我。这非常重要--不仅对我这个快要死的人是这样,对像你这样完全健康的人也如此。要学会超脱。” “但超脱并不是说不投入到生活中去。相反,你应该完完全全地投入进去。然后你才走得出来。” “接受所有的感情--对女人的爱恋,对亲人的悲伤,或像我所经历的:由致命的疾病而引起的恐惧和痛苦。如果你逃避这些感情--不让自己去感受。经历--你就永远超脱不了,因为你始终心存恐惧。你害怕痛苦,害怕悲伤,害怕爱必须承受的感情伤害。可你一旦投入进去,沉浸在感情的汪洋里,你就能充分地体验它,知道什么是痛苦,什么是悲伤。只有到那时你才能说,‘好吧,我已经经历了这份感情,我已经认识了这份感情,现在我需要超脱它。"” 作者在想,“日常生活中是多么地需要这样的感情处理。我们常感到孤独,有时孤独得想哭,但我们却不让泪水淌下来,因为我们觉得不该哭泣。有时我们从心里对伴侣涌起一股爱的激流,但我们却不去表达,因为我们害怕那些话语可能会带来的伤害。” 莫里的态度截然相反:“打开水龙头,用感情来冲洗。它不会伤害你。它只会帮助你。如果你不拒绝恐惧的进入,如果你把它当作一件常穿的衬衫穿上,那么你就能对自己说,‘好吧,这仅仅是恐惧,我不必受它的支配。我能直面它。"对孤独也一样:体会它的感受,让泪水流淌下来,细细地品味--但最后要能说,‘好吧,这是我的孤独一刻,我不怕感到孤独,现在我要把它弃之一旁,因为世界上还有其它的感情让我去体验。"” “随着年龄的增加,你的阅历也更加丰富。如果你停留在二十二岁的年龄阶段,你就永远是二十二岁的那般浅薄。要知道, 衰老并不就是衰败。它是成熟。接近死亡并不一定是坏事,当你意识到这个事实后,它也有十分积极的一面,你会因此而活得更好。” “你从来没有听人这么说过,‘但愿我已经六十五岁了。"你知道这反映了什么?生活的不满足,生活的不充实,生活的无意义。因为你一旦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你就不会想回到从前去。你想往前走。你想看得更多,做得更多。你想体验六十五岁的那 份经历。” “如果你一直不愿意变老,那你就永远不会幸福,因为你终究是要变老的。” “老年人不可能不羡慕年轻人,但问题是你得接受现状并能自得其乐。这是你三十几岁的好时光。我也有过三十几岁的岁月, 而我现在是七十八岁。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回首过去会使你产生竞争的意识,而年龄是无法竞争的。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 “我们国家提倡灌输的教育形式,你知道他们是怎样灌输的吗,他们对你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做法。拥有得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 “无论我生活在哪里,我都会遇到一些对新的东西充满了占有欲的人,想拥有新的汽车,想拥有新的财产,想拥有新的玩具。然后沾沾自喜地向你炫耀:‘猜我得到了什么?猜我得到了什么?"” “你知道我对此是怎么解释的?这些人都渴望得到爱,但又得不到,于是就接受了这些替代品。他们乐于接受物质的东西,期望能得到类似于拥抱的感情回报,但这是行不通的。你无法用物质的东西去替代爱,善良、温柔或朋友间的亲情。钱无法替代温情,权力也无法替代温情,我能告诉你,当我坐在这儿等待死亡时,当你最需要这份温情时,金钱或权力都无法给予你这份感情,不管你拥有多少财富或权势。” “这个社会在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这个问题上是很感困惑的,你需要的是食物,而你想要的却是巧克力圣代。你得对自己诚实。你并不需要最新的跑车,你并不需要最大的房子。实际上,它们不能使你感到满足。” “你知不知道真正使你感到满足的是什么吗?给予他人你应该给予的东西。我不是指金钱,我是指你的时间,你的关心,你的闲谈。这并不难。你给予了别人,于是你开始赢得别人的尊敬。你不需要有非凡的才能,就会发现新的生活价值,因为人们需要你。” “如果你想对社会的上层炫耀自己,那就打消这个念头,他们照样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对社会的底层炫耀自己,也请打消这个念头,他们只会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无所适从。唯有一颗坦诚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对整个社会。” “我当然在受罪。但给予他人能使我感到自己还活着。汽车和房子不能给你这种感觉,镜子里照出的模样也不能给你这种感觉。只有当我奉献出了时间,当我使刀"些悲伤的人重又露出笑颜,我才感到我仍像以前一样的健康。只要你做的是发自内心的,你过后就不会感到失望,不会感到妒忌,也不会计较别人的回报。否则,你就要患得患失。” “我决定了我的碑文怎么写。我想这么写:一个终生的教师。” “我在和你说话。我想的只有你。” “问题的部分症结,在于他们活得太匆忙了,他们没有找到生活的意义所在,所以忙着在寻找。他们想到了新的车子,新的房子,新的工作。但过后他们发现这些东西同样是空的,于是他们重又奔忙起来。” “有人想超我的车时--那还是在我能开车的时候--我就举起手,似乎要作出不太友善的手势,但随后我挥挥手,一笑了之。你不对他举起手指,而是让他过去,你就能一笑了之。实际上,我不必那么急着开我的车。我情愿把精力放在与人的交流上。” “婚姻。几乎所有我认识的人都对婚姻感到困惑。有的不知怎样走进去,有的不知怎样走出来。我们这一代人似乎想挣脱某种义务的束缚,把婚姻视作泥潭中的鳄鱼。我常常出席别人的婚礼,向新婚夫妇贺喜祝福。然而几年以后,当那位新郎与另一位他称作朋友的年轻女子同坐在饭店里时,我只会稍感惊讶而已。‘你知道,我已经和某某分居了……"他会对你如是说。” “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产生一种爱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我们文化中的很大一部分并没有给予你这种东西。可是现在这些可怜的年轻人,要么过于自私而无法和别人建立真诚的恋爱关系,要么轻率地走进婚姻殿堂,然后六个月后又匆匆地逃了出来。 他们并不清楚要从伴侣那儿得到什么。他们连自己也无法认清--又如何去认识他们要嫁娶的人呢?这很令人悲哀,因为一个爱人对你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你会意识到这一点,尤其当你处于我的境地时。朋友对你也很重要,但当你咳得无法入睡,得有人整夜坐着陪伴你、安慰你、帮助你时,朋友就无能为力了。” “我对婚姻有这样一个体会,你通过婚姻可以得到检验。你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对方,知道了你们彼此是否合得来。” “爱情和婚姻还是有章可循的:如果你不尊重对方,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不懂怎样妥协,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 如果你们彼此不能开诚布公地交流,你们的关系就会有麻烦;如果你们没有共同的价值观,你们同样会有麻烦。你们必须有相同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里最重要的,是你们对婚姻的重要性的信念。” “我个人认为,婚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没去尝试,你就会失去很多很多。” “相爱或者死亡。” “人只有在受到威胁时才变坏,而这一威胁正是来自我们的文明社会,来自我们的经济制度。即使有工作的人也会受到威胁,因为他会担心失去它。当你受到威胁时,你就会只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你就会视金钱为上帝。这就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我不能接受它。” “这就是我说的你应该建立一个自己的小文化,我并不是让你去忽视这个社会的每一条准则。比方说,我不会光着身子去外面转悠;我也不会去闯红灯。在这类小事情上我能遵纪守法。但在大问题上--如何思想,如何评判--你必须自己选择。你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社会--来替你作出决定。” “女人拼命想苗条,男人拼命想富有,也是同样的道理。这都是我们的文化要你相信的。别去相信它。” “每个社会都有它自己的问题,我认为逃避并不是解决的方法。你应该为建立自己的文化而努力。” “不管你生活在哪儿,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远见。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将来。其实,我们应该看到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尽量去适应各种发展和变化。但如果你的周围尽是那些利欲熏心的人,那么结局便是一小部分的人暴富起来,军队的任务是防止贫穷的人起来造反,抢夺他们的财富。” “问题是,我们不相信我们都是同样的人。白人和黑人。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男人和女人。如果我们彼此不觉得有差异,我们 就会乐意加入人类的大家庭, 就会像照顾自己的小家一样去关心那个大家庭。” “相信我,当你快要死的时候,你会认识到这是对的。我们都有同样的开始--诞生--我们也有同样的结局--死亡。因此,我们怎么会有大的区别呢?” “投入到人类的大家庭里去。投入到人的感情世界里去。建立一个由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组成的小社会。” “在生命的起点,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需要别人活着,对不对?在生命的终点,当你像我现在这样时,你也需要别人活着, 是吗?可还有个秘密:在生命的中途,我们同样需要别人活着。” “临死前先原谅自己,然后原谅别人。” “恨和固执都是毫无意义的。这种情绪--他叹了口气--这种情绪让我抱憾终身。自负。虚荣。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原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你不应该陷在遗憾的情绪中无法自拔,这对你是没有益处的,尤其是处在我这个阶段。我一直希望自己工作得更出色些,希望能多写几本书。我常常为此而自责。现在我发现这毫无帮助。跟它和解。跟自己和解。跟你周围的人和解。” “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 “我们很害怕看见死亡,我那天看了一本书。里面说有个人在医院里死去时,他们立即用被单盖住他的头,把尸体推人了倾卸槽。他们迫不及待地要让它从面前消失,好像死亡会传染开似的。它不会传染的,这你知道。死亡跟生命一样自然。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那是一种最不可思议的感觉。一种既无奈又平静的感觉。我想到了上个星期做过的一个梦:我走过一座桥,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我已准备好去任何一个地方。我没有去。但我感觉到我已经能够去了。这就是我们都在寻求的:平静地面对死亡。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可以这样去面对死亡的话,那么我们就能应付最困难的事情了。” “最困难的是与生活讲和。” “死是很自然的,我们之所以对死亡大惊小怪,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自己视作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觉得既然是人就得高于自然,我们并不高于自然。有生就有死。” “要我们彼此相爱,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们即使死了也不会真正地消亡。你创造的爱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着。你仍然活着--活在每一个你触摸过爱抚过的人的心中。死亡终结了生命,但没有终结感情的联系。” “你一旦涉足这些重大的问题,你就没法抽身离开了。在我看来,它们离不开爱。责任,精神,意识等范畴。今天我如果是个健康人,这些还将是我要去思考的问题。它们将伴我一生。” “如果我有完全健康的一天,我会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就这些。” “我知道不能和你爱的人在一起是痛苦的。但你应该平静地看待他的愿望。也许他是不想烦扰你的生活。也许他是承受不了那份压力。我要每一个我所认识的人继续他们自己的生活--不要由于我的死而毁了它。你有过和弟弟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但你不再拥有这份感情了。你想把它要回来。你从未想让它结束。可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结束,重新开始,结束,重新开始。” “在商业上,人们通过谈判去获胜。他们通过谈判去得到他们要的东西,但爱却不同。爱是让你像关心自己一样去关心别人。” “我今天……不太好……” 摘录原文: 他无力地拍拍我的手,仍把它按在胸口。“这……就是在说……再见……”他的呼吸很微弱,吸进,呼出,我能感觉到他的胸腔在上下起伏。他这时正眼望着我。“爱……你,”他说。我也爱你,教练。 我眨眨眼睛忍住了泪水,他看见后咂了咂嘴唇,扬起了眉毛。我希望这是老教授心满意足的开心一刻:他最终还是叫我哭了。 “行了,”他低声说。 摘录原文: 他不想有凄惨的时刻,不想让人看见他断气的情形从而抹不去这可怕的记忆,就像他无法抹去那份宣告母亲死亡的电报和陈尸所里父亲的尸体留给他的可怕记忆一样。 我相信他知道他是在自己的床上;他的书,他的笔记,他的小木槿都在他的身边,他想安宁地离去,他确实走得很安宁。 摘录原文: 我有时回头看看以前的那个我,那个还没有重新找到莫里时的我。我想跟他交谈。我想告诉他生活中应该追求什么,应该避免什么样的错误。我想让他感情更开放些,不要受商业价值观的诱惑,去倾听你所爱的人的话语,就像你是在最后一次倾听他们的说话那样。我们没有一个人能擦掉生活过的痕迹,同样也不能重新再生活一次。然而,如果说莫里·施瓦茨教授教会了我什么的话,那便是: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他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还在改变着自己。 莫里逝世后不久,我在西班牙见到了我弟弟。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我对他说我尊重他的距离感,我所希望的是能和他保持联系--不仅是过去,还有现在--让我的生活中尽量拥有他。“你是我唯一的弟弟,"我说。"我不想失去你。我爱你。”我以前从来没有对他说过这样的话。 我把莫里说的大部分话摘录在上边的每一个星期二。我不想再对这些话作任何评价,这是对生命的负责,对与错都不再重要。我们应该知道一个人临终更关注的是什么,这也是每天需要关注的事情。
《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篇一: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是写在《相约星期二》封面的一句话,这句话精简但却有内容,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书中讲述的是一个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直到老莫里离开。“课堂上不需要书本,不打分数,也没有成绩,但讨论的题目很多,涉及的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老莫里的谈话平和、亲切、幽默,他对他即将死去直言不讳,让人敬佩不已。 如果还有一个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做什么?这是学生在教授临终前几天提的一个问题。教授想来想去,最满意的安排竟然是这样的:“早晨起床,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一次只请一两个,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教授说,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莫里最后的愿望,在我们看来是很容易实现的,我们每天过的不正这样平凡的一天吗?而对莫里来说就是这么平凡的一天却是最完美、最美好的一天。人在健康活着的时候,每天都在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而奢华的梦,或许是住上小别墅,开上宝马车,或许是世界环游,或许是功成名就……就在我们每天在忙于追梦的时刻,时间已经悄然从身边溜走而自己却浑然不觉。我想莫里教授也不例外,所以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美好的每一天。 人生无常,岁月催人老,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衰老和病痛,在衰老和病痛来临时,你可以感叹青春一去不返,但却无法拒绝衰老和病痛。莫里说:“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那么面对这个让我们无法拒绝而又害怕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呢?莫里的答案就是:与生活讲和。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他认为:“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那么,就在自然的怀抱里讲和吧。”他继续说到:“只是当你还健康的时候,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环顾我们周遭,青年人挥霍青春;中年人揽镜自悲;老年人追悔过往……这一切都是在浪费有限的生命而已,我们真正该做的就是用心去感受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所有美好事物,就算衰老已经在不远处等着你,就算病痛已经缠上了你,你都有权力去享受快乐和幸福,而不是诚惶诚恐地度过余生。 在莫里最后的岁月里,他几乎是逼视着自己的肌体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儿,明天到哪儿,这比快速死亡要残酷得多,简直能把人逼疯,这并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然而莫里老人却说:“我的时间已经到头了,自然界对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强烈。这就像回到了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的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莫里就是这样一边乐滋滋地体验死亡,一边与米奇讨论着人生。这本书读第一次时因为好奇,读第二次是因为敬佩和感动。即使读了二次,我知道我还无法体会和理解莫里的境界,但是我从莫里那获得了一个人生理念:只要用心去体会,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完美的一天。 篇二:《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多么简单的一句话,却成为本书的内容概括。面对这样的概括,你或许不会对这本书产生怎样的兴趣?可是,看一看这本书的目录吧:世界、自怜、遗憾、死亡、恐惧、永恒…看到这些,你还能说它是“简单”的吗? 作者,我们权且叫他米奇吧,在他一如平常人一样忙碌于工作的缝隙中偶然看到了一次电视采访,嘉宾是他的大学老师,社会心理学教授莫里·施瓦茨,他才想起毕业时曾与老师有约相见。而此时的莫里已经患了肌萎缩症(ais),一种不治之症,莫名的冲动驱使米奇急切的盼望去看望老师。于是,在此后的每周星期二,米奇都会应老师的要求来上课。十四周后,课程学完了,老师也如流星般消逝了,留下来的却是一本200页的畅销书,名字叫—“相约星期二”。 我们的人生是在不停的奔波当中的,上学、就业、升职、结婚、生子、创业、赚钱,太多的羁绊使我们感到劳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需要,大多数人至死都好不怀疑这一点。但是,莫里教授告诉我们:这不是“需要”,而是“想要”。他说:“拥有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也是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又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人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会受它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简单来说,我们总落入‘他人的圈套"”。 所谓我们的需要,却经常是他人的圈套。超出自己能力之外买了lv的皮包,是你的需要还是品牌的圈套?千辛万苦送孩子出国,是你的需要还是西方世界的诱惑?追逐名利,不择手段,是你的需要还是世俗的胁迫?最快乐是人,不是神。只要有可能,你就摘下面具,放松别人,也是放飞自己。 生活是很艰难的,生命中有太多的不能承受,面对它们,我们该怎么办呢?莫里教授给出他的答案:世间病与痛,尽付笑谈中。 “千万别把我烧过了头。”这就是教授死亡前设想被火化时的话语。最后一堂课,他希望学生有空时能去去墓地,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爱徒说:“我会去,但到时候听不见你的说话了。”恩师说:“到时候,你说,我听。说说你遇到的一切麻烦问题,我已作过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寻找,这是课外作业……” 听一听这幽默的对话吧,死亡也可以这样的诗意。 假设生命中只剩下一天,你该如何度过?莫里是这样设想的:“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 平常的.不能再平常了,但也许这就是所谓幸福的本质吧!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中,需要不知足的奋斗,来满足我们多欲的身,更需要知足的享受,来抚平我们焦虑的心。 死亡是黑色的,莫里的心态却是金黄色的,他说:“我感觉到了依赖别人的乐趣。现在当他们替我翻身、在我背上涂擦防止长疮的乳霜时,我感到是一种享受。当他们替我擦脸或按摩腿部时,我同样觉得很受用。我会闭上眼睛陶醉在其中。一切都显得习以为常了”……“这就像回到了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的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 死亡带给莫里的不是痛苦,而是安详的“圆寂”。高明的是,莫里不仅可以把悲剧变成喜剧,甚至可以将这一切升华为课程。14堂课的旅程,不就是我们人生的主题吗? 篇三: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打开这本书——《相约星期二》,相信我它会让你沉醉。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生命即将逝去的老人,在这人生美丽的余晖中与当年的学生——米奇相约每个周二,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教授于他人生的课程。那朴实无华的语言,处处闪烁着思想的智慧;那有些吃力的声音,处处传达着无私的爱意;那时而调侃的话语,处处体现着心灵的坦然。他的勇气,他的幽默,他的耐心和他的坦然,无不让我看到这么一个用心去生活用心去爱的老莫里,给我的心灵留下一片感动与宁静。 在米奇问道他:“如果你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怎么做?”,莫里是这样回答的:“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是的,就这样。就是这样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天,每个健全的人每天都可以轻易地做到,但大多数的人却不愿意这样做。其实生活很简单,爱也很简单,只要你用心,那么每一天都值得记忆。为家人和朋友做一份午餐,不难。他们不会介意你的厨艺,他们介意的是你有爱他们珍惜他们的心。空闲的时候,累的时候,压力大的时候,看看天空,欣赏一下美丽的大自然,到林中去散散步,不难。大自然有一颗包容的心,用心去体会,你就会发现,那些心中不安的褶皱早已被一阵轻旋的风温柔地抚平。快乐或苦闷的时候,尽情的挥动舞姿,不难。不用在意跳的是否优雅,不用在意是否有人嘲笑,尽管把自己的快乐或不快全随着汗水发泄出来,跳的筋疲力尽,再美美的睡个觉。难道这还不是美好的一天吗? 因为病情恶化,莫里失去了自理能力。翻个身,不时的调整他坐着的姿势,喂他吃一些打碎了的食物,甚至是为他擦屁股,都需要家人为他做。他的手抬不过胸部,他的头不能动弹,他全身的肌肉正一点一点地萎缩。在最后的那段时间,他几乎是逼视着自己的肌体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儿,明天到哪儿,这是一个等待死亡的过程,比直接死亡更为可怕。但你猜他怎么着?他把这视作为一种享受,他享受着像回到了婴儿时期,重新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有人给他洗澡,有人抱他,有人替他擦洗。是的,他就是这样的与众不同,这样的乐观又这样的带给我心灵一次又一次的震撼。 最后,他选择了在他昏迷后第一次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候停止了呼吸。他走了。走的那样地令人心痛,令人无法说出再见。我相信他是有意这么做的,他不想有凄惨的时刻,不想让人看见他断气的情形从而抹不去这可怕的记忆。他想安宁的离去,就像他安宁地活着。我仍然记得他说的那句话,“只要我们彼此相爱,并把它珍藏在心里,我们即使死了也不会真正的消亡,你创造的爱依然存在着。所有的记忆依然存在着。你仍然活着,活在每一个你触摸过爱抚过的人的心中。”而这门课,还在继续…… 在这即将入秋的时节,我读完了这本书,也读懂了一个着实让我敬佩的人。当枫叶开始变得火红,随风盘旋的时候,我会记得,有这么一个人,像火红的枫叶一样,燃尽了自己不朽的生命,也点燃了我虔诚的心。(文章阅读网 篇四:《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是写在封面上的一句话。这句话言简意赅,是画龙点睛之笔。而我觉得,这不仅仅是属于莫里与米奇的人生课,更是我们应必修的一门课。 这本书讲述了一位名叫莫理的老教授,在知道自己身患绝症后,他把他的学生米奇叫来,在他最后的一段日子里,给米奇上了最后的课程,相约在星期二上课,他们谈论的话题有很多:有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 若在你生命中有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怎么做?这是米奇在莫里临终前几天提到的问题。对于我们,可能要回答:“当然是玩,痛痛快快的玩上一天,或睡上一天懒觉。”而莫里的回答让人们无法料到:“我想想……早晨起床,进行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我一次只请一两个,于是我们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论他们的问题,谈谈彼此的友情。然后我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颜色,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的面食,也可能是鸭子——我喜欢吃鸭子——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我会跟所有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的睡上一个好觉。”现在我明白了,莫里为什么能在最后的日子中仍保持一种健康向上,乐观的心态,通过他的回答,我已明了。 而我们,能否向莫里学习。不要对自己的得失那么关心,不要对金钱那么在意,当我们仍沉溺于追梦的幻想中时,多少时光偷偷的从我们身旁溜走,而我们却浑然不知。正如朱自清在《匆匆》里写的那样:“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是否能够仔细地思考一下现在,努力把握现在,只有现在,才是成功的关键。只有把握住现在,才有可能把握住未来。 而莫里与米奇谈论的,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更多的人生话题需我们仔细思考…… 篇五:《相约星期二》读后感 他和朋友散步,去华盛顿广场的教堂跳舞自娱。他还制定了一个名叫绿屋的计划,为贫困的人提供心理治疗。他博览群书为他的课寻找新的思想内容,他走访同事们,与毕业的学生保持联系,给远方的朋友写信。他情愿花时间去享享口福和赏玩自然,而从不浪费在电视喜剧或周末电影上。他建立了一种人类活动的模式——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爱护——这一模式充实着他的生活。 在《相约星期二》里面,我最喜欢莫里的人生观,他将自己的人生过得简单又充实,平凡而伟大。这正是我们所倡导的健康生活状态。 我非常认可莫里的生活方式,细细想来,我一直所追求的生活,就是能享受大自然带给我的美景;享受工作带给我的成就感;享受家庭带给我的温暖;享受朋友带给我的欢笑;享受知识带给我的内涵;享受宁静带给我的心灵净化;而这所有,都希望在我的日常生活中交错出现,那我的人生是多么的美好惬意啊! 莫里还说:“许多人过着没有意义的生活。即使当他们在忙于一些自以为重要的事情时,他们也显得昏昏慵慵的。这是因为他们在追求一种错误的东西。你要使生活有意义,你就得献身于爱,献身于你周围的群体,去创造一种能给你目标和意义的价值观。”其实我也已经无法再把他的语言放大或解释或阐述一遍了,因为我觉得莫里他讲得已经够透彻,够清晰明白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这么去做吧!去爱身边的人和物。 莫里还如是说:“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如何施爱于人我就不多说,重点想说下接受爱,其实学会接受爱也是一种美德。学会接受他人,接受他人的关心,接受他人的赞美,接受他人的帮助。然后将你接受的关心、赞美、帮助等等转赠给更多的人,于是我们说,只有学会接受别人的爱,才会懂得如何爱别人。那么,请给你的心开一扇窗吧! 书中莫里问了一连串的问题,还真是不好回答。该去关心他人还是关心自己的心灵世界?该恢复传统的价值观还是摈弃传统?该追求成功还是追求淡泊?该说不还是该去做?这此问题因各价值观不同而各异,我个人认为怎么样都好,关键是你在这条路上,是否收获幸福。让我们也带着这些问题,去追求我们的幸福人生吧!
《相约星期二》关于人生的十四个思考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年近七旬的社会心理学家莫里,致力于成为终身的教师。在他身患重病即将离开人世前的一年时间里,和他的得意门生米奇,相约在星期二,谈论关于人生的十四个话题,直到莫里在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永远的离开。虽然他已经死去,但他的幽默、爱、乐观的精神一直永存。 阅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轻松而又不容易的,一方面每篇文字的篇幅很短,大都以对话的形式。虽文字简单却是很深刻,每一个章节,我都有不同的感触,这也给我一次思考人生的时机。 “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这是今年听过的很触动我的一句话。在从小生活的环境里,都告诉我们要关心爱护别人,却很少人教我们如何爱自己。仿佛,爱自己会被人认为自私。我的父辈们把爱给予下一代,对自己却是节俭,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永远把最好的留给孩子。 我自己成为一名母亲之后,能更加理解作为父母的心情。可是,我也发现,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言传身教,日常语言行为的潜移默化,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 要做到这一点,得首先关照好自己,爱自己,让自己过得发光发热,笑口常开。小孩是最会察言观色的,学习能力强到惊人,我们的喜怒哀乐他都看在眼里,我们经常做的动作,说的话,不知道哪一天就从他嘴里说出来。 如果我们爱自己,对自己好,让自己幸福快乐起来。这就是最大的能量,让家里充满爱的能量。 爱自己,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过去成长的环境,我们的原生家庭,多多少少会带来些许伤疤。允许自己低落的时候,出错的时候,失败的样子。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得承认自己的过去不够好,接纳自己,原谅自己,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爱自己,还要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成为自己才能真正的爱自己。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天使,同时也有一个阴暗的魔鬼,天使与魔鬼存在于一念之间。这一念之间,唯有爱是胜者。 我认为,信任很难也非常容易,有时候可能只是因为一句话,一个举动,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事情,而选择相信别人。一旦选择了信任,和对方的距离就拉近了,敞开心扉,真诚以对。我喜欢这样的信任感,然而也不是那么幸运,能常遇到这样的人。 要获得他人的信任,首先你自己要先信任他人。非常认同这一点,因为你不信任他人,不够真诚,对方是一清二楚的,能够感知得到的。这一点又联想到《业力管理》法则,要想获得什么,首先得给予什么,有舍才有得。 信任他人,或被信任,都是非常幸运的。信任的双方相处起来会很融洽,会有一种惺惺相惜的认同感和愉悦感,这是一股很强大的力量。 这个星期二谈到了莫里的童年的不幸,8岁失去了母亲,母亲留给他的唯一信物就是那封死亡告知书。他把这份信物珍藏起来,仿佛珍藏了一份母爱。 当看到这里,我突然对莫里开始同情起来。小小年纪失去了母亲,这是一种怎么的疼痛。 幸运的是,她的继母伊娃也是一位充满爱的母亲,伊娃爱的光环短暂的抚平了失去母亲的受伤的心灵。莫里在她的怀抱里学会了如何爱,如何关心,如何学习,他每天像等吃奶的小狗等待伊娃的晚安吻。 这份渴望母爱的感受涌入我心理,我仿佛看到那个孤独的小孩。 另我敬佩的是,莫里经历了如此悲伤的童年,他仍然还是乐观的,幽默的,爱学习的。他成了一名教师,那是他一生的追求,也是到死仍然在履行的职责。 当他面对自己即将失去的东西时,也会有一丝的恐惧感。是爱维系着他的生命,直到最后生命即将逝去的时候,他仍然为有人来看望他而情绪激动兴奋。 莫里对待人生健康豁达乐观明智的态度,让我深思,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学习工作赚钱,这些琐事之外,什么样的生活是我们真正值得期待的? 生活不是一蹴而就的,也许我也需要有人来为我指点一下。继续跟着莫里思考人生。 面对死亡,我印象深刻的有三次。第一次是奶奶的过世,就是在我家,我住的房间后面。那是在我上小学的一天。放学回家,奶奶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房间里伯伯、叔叔、爸爸、姑妈们都来了。姐姐也跟着一起哭了起来。我却怎么哭不出来。对于死亡,我还没有概念。 但那之后的很长时间,我都不敢去那个房间,尤其是天黑以后,仿佛还能感受到奶奶的气息。对于死亡,有一点恐惧。 再一次是外公过世,我看到了外公没有呼吸的过程。当最后的气息彻底停止,不久,外公的脸色变得蜡黄蜡黄,干瘪。人活着就是一口气,没了这口气,就没了生命。那一次,我跟着妈妈跪在地上,一起哭的稀里哗啦。换寿衣,做法事,送葬,这个过程我都在场。 还有一次让我难忘的是堂哥的去世,那是一场意外。年后堂哥到广州打工,出发前一天,还到我家给我爸他们告别。没想到遭遇车祸,那一次竟然成了永远的告别。我感受到了亲人突然的离开对我们感情带来的伤害。 害怕死亡是害怕失去带来的疼痛。到现在我都还没有深刻地想过死亡这件事。 家,对于每个人心目中的分量非常重,是心的港湾。家,是讲爱讲情的地方。亲情、爱情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情感。 这一章节,米奇谈到了他和弟弟的一段故事,很打动我。兄弟俩共同经历了死亡的风险,脱离危险之后,两人相视一笑。 这段非常有画面感,我眼前浮现出两个调皮小孩在滑雪橇正兴奋时,受到的惊吓,已经条件反射式地逃离动作,当汽车远去知道两人还活着后的后怕和欣喜,他们可能在相拥而笑。 当爱遇上死亡,这是人生最极端的场景。这个时刻,一定是真实的情感。 “超脱自我”我认为非常考验人的格局和胸怀,需要修炼。全然地接受各种情绪的发生,像一个旁观者一样观察这种情感和情绪如何发生的,当下的感受如何。不带有批判。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很容易陷入进去,无法自拔。 陷入这种迷局当中,是因为心怀恐惧感、害怕和担心失去。过于执着地想要得到,想要逃离,想要挣脱。而没有直面面对的勇气。 允许自己有不同的情绪发生,接纳当下的感受,直面遇到的问题,乐观的心态面对,不怀执念,对将来仍然怀有希望,对周遭仍有爱。 去年有段时间,我感受到了因为年龄增加身体的变化,肚子再也不会平坦,皮肤不再光滑甚至出现斑点皱纹,我感受到了初老的状态。一开始是心慌焦虑的,我就已经老了,记忆力也不如从前了,后浪们在追赶,如果我不奔跑,可能被拍在沙滩上。我感受到了年龄给我带来的焦虑感。 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莫里教授最后的这句话的霸气击中了我。不必羡慕年轻,那样的人生阶段我都经历过。 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用讨好所有人,让自己开心愉悦,做一名乘风破浪的姐姐。 很喜欢看《相约星期二》中米奇和莫力的对话,米奇的发问大都是大家都遇到的共性问题,而莫里的回答往往简单又深刻,从独特的角度,更高的维度看问题,就像他自己的说的超脱自己。也许这是他即将死去的缘故,俗话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给予“和”付出“可以给人真正的精神上的满足,这一点我也有感触。当真心实意的拿出自己的时间,花心思帮别人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很丰盈的,我觉得我自己很有价值。如果能够帮别人解决问题,我甚至比当事人还觉得开心和满足。 反过来思考,如果一件东西是我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推给别人。俗话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给予别人之前,要问问自己,这是不是我不喜欢的。 我在和你说话,我想的只有你。虽然这句话看似很简单平常,但实际上,我们在和其他人说话的时候,并不能做到只有说话的对方。 尤其是我在陪小孩的时候,有一次睡前我在陪她玩,但手机一直在想,时不时地看看手机。老公说,你要陪就好好陪。 这时我才发现,我的陪伴并没有让我全身心的投入进来,被手机信息不停地打断。这样的陪伴是没有质量的。一方面我内疚因为常出差缺少对小孩的陪伴,一方面在陪伴的时候,我却还三心二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陪伴。 那之后,我在陪小孩的时候,尽量远离手机,提高陪伴的质量,这样反而减少了我对陪伴少的焦虑。 好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多少,而在于你是否全身心的投入,营造属于你们的特殊时光。 第十个星期二的话题是谈论婚姻,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婚姻。 我和老公是在高中时认识的,那年我高考不顺利,另外选择了岳化一中复读。正好他也是,还成为了同桌。在高中谈恋爱,这是我没有想过的。老师担心我的成绩受影响,在当时也是反对的。好在我的基本功扎实,几次成绩都很稳定,班主任因此也没有再说什么。 上大学我在武汉,他在哈尔滨,四年的异地恋,我们没有像热恋中的经常包电话粥,偶尔打打电话也没有太多的话可说。但感情一直都在。 毕业后,我们都来了深圳,每周末我从坪山到市区来找他。后来,从比亚迪离职后到市区找了一份工作,我们住在一起,于是在我们认识了7年之后结了婚。在结婚后的第四年有了女儿。 回顾走进婚姻的这八年,我们住一起的时候,吵架是挺多的。当时我也是处于人生的低谷期,我希望有人可以帮我走出来,而他一下班回来就在玩游戏。 后来,我来到柳汽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我们成了周末夫妻。我出差的时候,他也没有问候。我常常是给女儿发视频。如果女儿回了老家,我们俩在家都是各干各的事情。我们的交流并不多。 我们俩都有一个共同点,对待婚姻都是非常理性的,即时吵架闹矛盾,都不会轻易的说出分手这两个字。 我回顾我们相处的这些年,就是因为我们彼此对婚姻的重视,同时想着当初选择在一起的那一份初心。现在我们有了可爱的女儿,在深圳有房有车,他有了自己的公司。算是扎根在深圳了,虽然没有很大的财富,但作为普通人已经足够了。 下个月我将会从柳汽离职,到他的公司上班。做出这个选择,我是有担心的,我担心因为工作和生活都在一起,会因为意见分歧而影响夫妻感情。 在公司初创阶段,他需要我的帮助,我也需要一个平台来承载这些年的成长,需要一个真正为自己而努力工作的机会。 我可以想象在今后的日子,我们会有矛盾会有分歧,但问题来了,不要怕,不要逃避,给对方多一点谅解,多一点包容,多一点支持。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就像维护我们情感的初心一样,来守护属于我们自己的一份事业。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乃至每个公司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个人都可以为创建文化而努力,每个人都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从小的说,建立我们自己家庭的文化是我们能做到的,而且也直接关系到家庭关系的和睦发展,影响生活品质。 说到家庭文化,我希望我的家庭是和谐的,家和万事兴,尊敬孝敬老人,同时也要尊重小孩的想法和天性。 家庭生活,免不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一地鸡毛。而且家庭的矛盾冲突,也往往是由一件毫不起眼的小事触发,引发大的矛盾。 家庭的责任感,是家庭每个成员应该有的,成立一个家庭,就有一份责任担当,做父母要有山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小孩的责任,当小孩也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做该做的事情,读书时期就该好好读书,工作后也应该全心全意的认真工作。 家最重要的是要有爱,对你爱的人和爱的人付出时间和关心。感情是需要维系的,经常要浇花施肥,互相关心和谅解。有时候,爱的体现还需要有一方的妥协。如果各执己见,很难达成统一,陷入权力之争。 我还希望我的家有学习的氛围,能够对同一话题有交流,哪怕是看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个综艺节目,或者是对同样经历的一件事,能够说出自己的想法,做到交流,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共鸣。对于小孩同样如此,小孩往往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想法,多听听他们是怎么想的。 再有,我希望我的家是舒适干净的,不一定要有奢华的装修和昂贵的家具,但一定要干净整洁。这一点要感谢婆婆,家里的整洁大部分是她的功劳。生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内心也会有一种秩序感。最近,我也在为家的品质而努力,每周买一束小花,每周打扫一次卫生,买一些香氛,为家里增加好的气味。 有责任有爱有学习氛围有舒适的环境,这是我希望的家的文化。 原谅别人,原谅自己,放过别人,更是放过自己。 可能因为某事别人伤害了我们,于是一直耿耿于怀,记恨在心,偶尔想起来,都还会咬牙切齿,新潮涌动。 可是那又有什么用,恨别人是拿别人犯下的错来惩罚自己,看开点。 对于我来说,原谅别人不难,原谅自己还挺不容易的。也许是对自己期许高,幻想自己可以做到像谁那样,而现实总是残酷的,被自己打败。 莫里心目中完美的一天,竟然是如此普通的一天。这让我恍然大悟。像健康的年轻人一样过完平凡的一天,对于一位身患病患的老人来说,就是完美的。 我们害怕过平凡的生活,觉得波澜壮阔,惊天动地,世俗意义上的功成名就,才可以称得上是完美。实际上,我们能够平安喜乐,享受着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体会到喜悦愉快的心情,就是非常难得了。 “与生活讲和”在莫里认为是最困难的。这一点让我想起了百岁人生杨绛先生的话,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与生活讲和,也是在和自己讲和。 看到这里,莫里身体越来越虚弱,感受到他可能即将不行了,我的眼眶也跟着湿润。 书中会经常描述莫里的身体状况,但笔调都是轻松的,不会让人觉得沉重。而莫里一直保持着乐观和幽默,和米奇的谈话,仍然那么智慧又风趣。 生活中没有“来不及”这个词。莫里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还在改变着自己。 这一点,让我自愧不如。我们经常羡慕别人,同时也希望改变自己,但我们心里又心存顾虑,心想我没有基础,这么大年纪才开始,还来得及吗? 种一颗树的最佳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我告诉自己,一切都不晚。如果你想做,那就现在开始行动吧。 全书读完,仍然意犹未尽。关于人生,也许我们该好好思考和体会。我想要怎样的人生,我该如何渡过我的一生。
《相约星期二》:死亡给我们上的一课
本书出版于1997年,根据真实的事件创作而成。作者米奇阿尔博姆大学毕业后,奔波于生计,渐渐与大学的老师和同学失去了联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一个电视节目中得知自己敬重的莫瑞教授得了渐冻症。于是米奇开始每周二定期拜访教授,他们每周谈论一个人生主题,算是教授上的最后一课。最后,教授在平静中去世,米奇获得了许多人生的道理,写成此书。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这是一个人临终的肺腑之言,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参考的价值。就如莫瑞教授所说,每个人都会死亡,但是那似乎是遥不可及的事,很少有人在健健康康地活着的时候思考如果自己即将死亡会怎样。 莫瑞教授知道自己不久于人世,他决定把自己奔赴死亡的过程当成一件有意义的事,给自己的学生上最后一课。这个课堂上只有一个学生,就是米奇,教室就是教授的家里。这堂人生课总共十四次。 1.世界 即将离世的莫瑞仍然看报,关心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一切。他觉得自己比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电视新闻的播放的人们遭受的痛苦,并且为他们哭泣。听了这话,作者想到,也许死亡是最公正,它能让陌生人为彼此哭泣。 在自己的痛苦中和别人的痛苦中,莫瑞意识到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学习付出爱和接纳爱。 2.自怜 人要允许自怜,但是不能沉迷于其中。让自己伤心难过一会儿,然后多想想美好的事物。 3.遗憾 莫瑞教授说,我们的文化迫使人们匆匆地往前赶着去追逐自利的东西,事业,家庭,更多的财富,新车等等,而不是停下来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于是米奇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他列了一个清单,请老师在往后的日子里给与解答:死亡,恐惧,衰老,贪婪,婚姻,家庭,社会,原谅和有意义的生活。 4.死亡 莫瑞说人人都会知道自己有一个天会死亡,但是没人相信这个事实。一个人,只要知道了如何死亡,就能理解如何生。 5.家庭 一个人没有来自家庭的支持,爱,照顾和关心,那么他几乎一无所有。家庭让人爱和被爱,不仅接纳爱,也让家庭成员知道总有人在照顾着他们。 6.情绪 不要抵制情绪,或者控制,而是让它们流动,去感受它们。 7.衰老 衰老并不可怕,莫瑞不仅不怕,还拥抱衰老。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会获得跟多的人生阅历,年少时过不去的坎都不算事。追忆青春的人,往往是不满于现状。如果一个人找到了生活的意义,那么他就不会纠结于过去,而是拥抱未来。 8.金钱 很多人把价值放在错误的事物上,比如金钱和权力。缺爱的人往往用追逐金钱和权力找到替代。但是金钱和权力永远替代不了爱的温存。 要找到生命的意义,那就是:爱别人,爱自己,爱你周围的人们,投身于能给你目的和意义的事物。有意义的生活在于为别人服务,与金钱无关。 9.爱 人去世,但爱仍将延续。莫瑞说,人都希望在去世时,身边围绕着爱自己的人。人在世的时候,该表达爱意就要去表达。 10.婚姻 莫瑞认为,婚姻很重要,没有尝试过婚姻你将失去很多。维护婚姻的秘诀是尊重和妥协。 11.我们的文化 莫瑞相信人性本善。人之所以变得贪婪时因为感觉收到了威胁,我们的文化就是如此,以至于人们把金钱奉若神明。 莫瑞劝告人们,要培养属于自己的亚文化,不被主流文化牵着鼻子走。着并非说你要抵抗一切现行规则,而是说,小事糊涂,大事认真。真么是大事?就是比如我们如何思考,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 12.和解去世之前要和自己,他人和解。 13.完美的一天 米奇问,如果莫瑞身体健康,他心目中完美的一天会怎样度过。莫瑞的回答让他大吃一惊。莫瑞说: 早晨起来锻炼身体,吃甜卷和喝茶当早餐,去游泳,然后和朋友一起午餐,聊聊家庭琐事。然后散步,观察园子里的植物,颜色,鸟儿,自然。晚上,我们一起去餐馆吃面,或者鸭子,剩下的时间跳舞直至精疲力尽,然后回家睡个好觉。 原来完美的一天竟是如此平淡无奇。 14.告别 第14个周二,米奇和莫瑞教授告别。 我的感想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我对人生的理解和莫瑞教授所讲的相差不远,这让我很欣慰。 我越来越觉得,人生在世,要不时地停下来进行反思,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我与自己对话的方式是写字,一个人散步,慢跑或者抽出一小段时间,毫无计划,随心所欲地生活。 我还认为,人在世上走一遭,要为自己,家人和社会留下点什么。为自己,要实现自我的价值,追逐梦想。对家人要负起责任。在此基础上,有条件有能力的情况下,为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这其实也是爱自己,爱家人和爱人类的体现。 与莫瑞教授一样,我也认为我们应该珍惜平凡生活的每一天。有意识地度过每一天,哪怕只是在做些繁琐的事情比如洗碗,打扫卫生也都强过混混沌沌地过日子。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心得了。但是读书心得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1 《相约星期二》是行将去世的社会学教授莫里在每个星期二教给他最喜欢的学生米奇的最后一课,没有书本没有时限,是有关人生的话题。“相爱或者死亡”是莫里教授的祷文,贯穿他的整个课堂。 莫里教授认为现在的社会文化是灌输人赚钱、养家、买房、买车……等一大堆的琐事,而没有教人学会照顾自己的真正所需,重视物质的追求而忽略了精神的满足。对于这样的文化不要逃避,唯一的办法是不相信原有的文化,努力建立自己的文化。 对于自己的梦想,也许在现实生活里实现很困难,但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要被周围人的思想所影响,争取取的家人朋友的支持。 在自己的文化中,莫里教授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 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没有了爱,我们便成了折断翅膀的小鸟。 把自己奉献给爱,把自己奉献给社区,把自己奉献给能给予你目标和意义的创造。 莫里教授乐于与人交谈,活着就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同他人交谈,去感受他们的思想。 我想我要学着象莫里老人一样建立自己的文化,学着去爱,学着去给予,学着去交流,学着去关心,建立自己爱的文化,坚持自己的梦想,获得生活的真正意义。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2 莫里教授得了肌萎缩侧束硬化症。比肿瘤更残酷的绝症。 如果还有一个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做什么?这是学生在莫里教授临终前几天提的一个问题。教授想来想去,最满意的安排竟然是这样的:“早晨起床,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一次只请一两个,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教授说,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莫里最后的愿望,在我们看来是很容易实现的,我们每天过的不正这样平凡的一天吗?人在健康活着的时候,每天都在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而奢华的梦,或许是住上小别墅,开上宝马车,或许是功成名就……就在我们每天在忙于追梦的时刻, 不要去无谓地把自己搞的很痛苦。人生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感觉。一个人并不是除了伟大就是卑贱,绝大部分就是平凡,偶然来到这个世界,平平凡凡活着,安安静静离开。其实幸福很简单,就在平凡之中。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3 人总是倾向于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在看到别人谈论深刻的或者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话题时,总会滋生出“此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想法,而这一切,也许只是自己缺乏改变的勇气,我们的教育教授给我们的并不总是正确的,只有坚强的人才敢勇敢的拒绝接受,而我无疑是个懦夫。没有自己的想法,每天的忙碌只是为了以后的车子、房子、票子,每个人都在追求的生活,从来不会想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过去的两年里,日子过的浑浑噩噩,毫无意义可言。 关于世界——我的眼界是如此的狭隘,我的心是如此的小,我对他们毫不关心,即使同情也不走心,爱,这个话题过于深刻,我不知道如何去爱也不知道如何接受被爱,也许这并不是我失去了爱的能力,而是我处于爱中而不自知。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也许是该多出去走走,看看这个未知的世界。 关于自怜——只有你觉得可怕时才是真正的可怕,每个感到困惑和迷茫的人都需要这份醒豁。 如何思想,如何评判,都必须自己选择,不能由任何人替你做决定。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4 有人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在这本书中的这位生命垂危的老人说出的话又何止只是“善”?莫里在他生命垂危时,继续完成作为教授的最后一课。 如果,你说,这只是一本书,那么就大错特错了,准确的说这又何止是一本书、一堂课。这是莫里教授与心灵的对话,这十四节课又何偿不是对于人生的一番彻底醒悟?他无私的把这些分享给了我们,在他的面前,我们都是人生这门课程的学生!(对!我们都有幸成为这样的学生!)死亡永远让我们恐惧,当我们知道生命快要结束了的时候,又会做些什么呢?也许现在我们无从得知。但是显然莫里教授选择的是好好的活下去,带着乐观和笑容继续活下去! 面对他我们是多么的渺小,甚至到现在还有那么多人拼命想结束这看似毫无意义的生命,这种人是可耻的、无知的,他们从来不会感恩,从来不会学会去爱别人,这种人苟活在世界上又有什么意义?就这样结束了,他们想过家人的感受吗,以为以这种方式结束就可以摆脱一切吗?不,当看到家人悲痛欲绝的时候,你逃得了心灵的谴责吗,面对生命与爱,这一切都太渺小了。 莫里依旧活着,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上着这个关于人生与死亡的大课!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5 读了阿尔博姆的纪实作品《相约星期二》,我知道这是他的三部作品(另外两部是《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和《一日重生》)中最好的一部。正因其中展现的,是一位智慧老人莫里教授应对死亡时,对生活的种种体会。 或迟或早,人总是会死的。“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人们总是在死亡到来时才去应对,其实,早点思考死亡,也许能够让我们更从容的应对它,也许能够让生活的过程更有好处。 书中,米奇·阿尔博姆和他的老教授莫里讨论了世界、悔恨、衰老、金钱、婚姻、死亡、宽恕等多个话题,莫里教授深刻的认识,给人以深入内在的启发。 书中多次提到媒体对暴力、诉讼、侵犯等事件的渲染,与莫里教授的世界构成鲜明的对照。其实,媒体中的世界,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物欲横流以及大多数人浮躁心理的真实反映。 也许,我们能够认真一下思考莫里教授的话语,也许,我们能够过一种稍微不一样的生活。 好书是和作者做心灵的沟通,使自己更好地成长和生活,而不只是增加知识或茶余饭后的谈资。《相约星期二》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6 《相约星期二》内容涉及生命和生活,家庭和感情,世界和自然,婚姻和文化。《相约星期二》,是“一个来自美国的声音”,一个充满智慧的灵魂,是一个幽默的精神导师。 看着自己的身体渐渐衰败,主人公莫里却以特有的乐观和达观,痛苦而清醒地面对,并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光作为教案,展现着一个人在衰老和步近死亡的过程中的乐观,幽默、痛苦、挣扎以及坦然。 回顾我们的现状,生活在上海这个大都市,我们每天忙忙碌碌,做着自己认为该做的事,做着美好而奢华的梦。每天锲而不舍地追求,时间悄然逝去而我们却浑然不觉。我们有太多的借口,为了父母,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活着……因为这些都是构成我们生命的元素,所以我们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和时间。 但所有的这一切,都抵挡不住时间的脚步。当岁月流逝,我不知道自己能否有勇气以坦然的心去面对。于是,我们不知不觉地陷入了了迷茫,开始浪费生命…… 直到有一天,我们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开始珍爱身边的一切。但到了那是,我们已经到了莫里那个时候了,我们便忏悔、哭泣,可是谁都不会像莫里那样达观、坦然…… 所以,我们现在就应该珍惜生命,珍爱生活,让自己过得充实有意义,不要等到生命的终点在回头感叹,那是哪怕你表现得再乐观、再豁达,结局都不会是完美。《相约星期二》还告诉了我很多……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7 没人能否认死的必然性,就像没人能否认地球是圆的一样。 AlS一种残酷的绝症,这种病从腿部神经麻痹开始,一点点地向上蔓延,直至使人不能再呼吸时为止——灵魂将眼睁睁地看着躯体一点点死去。当然时间还在继续,地球还在转,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痛苦而有所改变,陷入黑暗的只有你一个。莫里教授不甘就这样枯竭下去直到消亡,他决定勇敢地去面对死亡。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四个星期他与米奇一起探讨人生。他们并没有说多少很深奥的东西,只是生活,很真实,很有意义。(真理其实都是朴实而简单的!)莫里老人在临死前还是幽默风趣,他不会自怜自哀,顶多早上醒来时想起自己的病流下几滴眼泪,起来后就恢复了活力。书中并没有特别着重地写莫里是怎么可怜,更让人觉得被人照顾很好,如同回到了出生时。像孩子那般被关爱。莫里老人与米奇的课上充满了人间温情,米奇和莫里曾谈轮到轮回转世,莫里说自己想要做一头羚羊,那么优美,那么迅捷。这个想法和他的身体比起来是那么格格不入,但这也是有他喜欢跳舞的因素吧。不过谁又能说真的有轮回呢? “死和太阳一样不可直视,尽管掉转头不去看他,却还是知道它的存在。”但莫里却能正视他,他们谈论遗憾谈论死亡。人都会死,活着的人惧怕死亡,然而死亡来临时又不会感到痛苦了。在某个夜晚莫名地断了气,会有什么痛?留下的只有亲人的思念。突然觉得莫里教授的活着的葬礼是无比的明智。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8 平常总不怎么谈论到关于死亡啊人生啊什么的,认为这些似乎离年少轻狂的我们太过于遥远。这次,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了人生的这本书《相约星期二》。有着很特别的名字,一次很特别的人生之课。 或许现在的我们还太小,关于人生只是一个开始。莫里把我们带入了人生的旅途,在我们还未经历过那么多的时候,告诉我们以后的道路应该怎样走。他不仅仅是在为他的学生上课,同时,也在为所有的读者上课,让大家受益终身。 茫茫宇宙之中,我们每个人只是那么渺小的一点,由于某种特定的原因,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也不过几十年的人生罢了。渐渐地,我们看清了这个世界的所有,美好的,丑恶的。要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脚踏实地地走下去。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走在自己的那一条道路上。也许偶尔会迷茫,也许会害怕,但是要坚持地走下去,总有一天会看到光明,那个时候,就是读懂人生的时候。 有时候也会问自己:我活着是为了什么? 我就是这样存在在这个世界,每天过好每一天的生活。余秋雨在序言里说道“——与生活讲和。”是的,我们无法去要求生活给予我们什么,那就少一些抱怨,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人生吧。渐渐地学会享受,享受所有的`喜怒哀乐。 提前学习了人生的课,在享受人生之前,享受了莫里老人的一生,死前最后的一课。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9 曾听说,有一本叫做《相约星期二》的书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我慕名看了这本书。没想到,我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故事其实很简单,作者米奇,像许许多多有事业心的人一样,努力工作,拼命赚钱,逐渐在对金钱的欲望中迷失了自己,直到他遇见了大学里的教师,已身患绝症的莫里,两人相约于星期二,共同继续从前的课程。 莫里老人用濒临死亡者的内心体验,指导着人们如何面对生活。他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与生活讲和;爱是人类一生都该追求的最高感情;最完美的一天并不要怎样的奇异、奢华,而是简单、轻松和快乐;他还告诉人们钱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的真实感情 我不知道怎样形容我的感受,我只是觉得在看多了江湖中的恩爱情仇,催泪弹似的偶像书籍后,这本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我开始明白了这本书为什么如此受欢迎。因为现实社会有时候太浮躁了,人们都在忙碌、彷徨,为功名利禄而奔波,忽略了内心深处真正的感受,所以内心空虚却又不知道为什么,而莫里的生活恰巧填补了他内心的空挡,所以莫里与他的人生观,就开始被人们接受和喜爱了。 而且,莫里也给我们带来了对生命的反思,真正的智者不仅仅勇往直前,还要不时停下脚步,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反思一下从前的生活。莫里也说,很多人在忙着工作,他们有了钱、房子、车,可是他们在精神上却一贫如洗。 书的高潮以莫里的去世而结束,人虽然已去,而话语犹存,这本书让我知道怎样在平凡中寻找快乐,让我知道如何在缤纷的世界里永远保持一颗纯洁而宁静的心。 莫里已去,但我知道他的生命正在以另一种方式延续,我想,我会用自己的一生去学习、去感受。 《相约星期二》读书心得10 《相约星期二》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主人翁是一个叫莫里的老教授,年迈之时得了绝症后,老教授所感受的不是对生命即将离去的恐惧,而是希望把自己许多年来思考的一些东西传播给更多的人将这辈子最后的一堂课教给了自己的得意门生--米奇。米奇是一个体育专栏的主持人,在大学毕业十五年后的一天,在电视上偶尔得知自己在大学时期最要好的教授得了绝症后,米奇匆匆赶去看望了这位十多年没联系过的老师,而老师却决定将自己人生最后一堂课教给自己的得意门生,二人相约每个星期二上一堂课。于是,每星期二,这位学生坐飞机飞行七百英里,赶到病床前上课,这门课教授一共讲了十四个星期。在这十四个星期里,他们聊到了人生的许多组成部分,如何面对他人,如何面对爱,如何面对恐惧,如何面对家庭,以及感情及婚姻,金钱与文化,衰老与死亡,最后一堂课便是莫里老人的葬礼,整个事情的过程,以及这十四堂课的笔记便构成了这本《相约星期二》。而这本书在美国一经出版便轰动一时,曾经连续四十周被列入图书销售排行榜。 书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莫里老教授所呼吁要摈弃的东西,正是我们社会所追求的,包括作者米奇,他毕业后努力追求的正是老教授宣布要摈弃的。莫里老教授告诉米奇要建立自己的小文化,真的很佩服这样一位老人,在这个人人都在追求物质,权位,虚名的社会,他能在遵循文化的一般性生活准则上建立自己的文化,而且在临死之前还能为呼吁阻断这种文化灌输而努力。当然,此书里面莫里老教授还提到很多值得让你深思生活的意义的话题。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老师,将了一辈子课,把最后一堂课留给了后人,深思人生的意义…
相约星期二英语读后感
相约星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26634期二读后感 “一个老人,一个年轻人,和一堂人生课”。这是写在《相约星期二》封面的一句话,这句话精简但却有内容,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书中讲述的是一个老教授莫里,知道自己得了绝症后,在生命最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与他的学生米奇约定每周星期二上一堂人生课,直到老莫里离开。“课堂上不需要书本,不打分数,也没有成绩,但讨论的题目很多,涉及的爱情、工作、社会、年龄、原谅以及死亡……”老莫里的谈话平和、亲切、幽默,他对他即将死去直言不讳,让人敬佩不已。 如果还有一个完全健康的一天,你会做什么?这是学生在教授临终前几天提的一个问题。教授想来想去,最满意的安排竟然是这样的:“早晨起床,晨练,吃一顿可口的,有甜面包卷和茶的早餐。然后去游泳,请朋友们共进午餐,一次只请一两个,可以谈他们的家庭,谈他们的问题,谈彼此的友情。然后会去公园散步,看看自然的色彩,看看美丽的小鸟,尽情地享受久违的大自然。晚上,一起去饭店享用上好的意大利面食,剩下的时间就用来跳舞。教授说,我会跟所有的人跳,直到跳得精疲力竭。然后回家,美美地睡上一个好觉。”莫里最后的愿望,在我们看来是很容易实现的,我们每天过的不正这样平凡的一天吗?而对莫里来说就是这么平凡的一天却是最完美、最美好的一天。人在健康活着的时候,每天都在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而奢华的梦,或许是住上小别墅,开上宝马车,或许是世界环游,或许是功成名就……就在我们每天在忙于追梦的时刻,时间已经悄然从身边溜走而自己却浑然不觉。我想莫里教授也不例外,所以在生命垂危的时刻才发现自己已经错过了美好的每一天。 人生无常,岁月催人老,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衰老和病痛,在衰老和病痛来临时,你可以感叹青春一去不返,但却无法拒绝衰老和病痛。莫里说:“拒绝衰老和病痛,一个人就不会幸福。因为衰老和病痛总会来,你为此担惊受怕,却又拒绝不了它,那还会有幸福吗?”那么面对这个让我们无法拒绝而又害怕的时刻,我们该怎么办呢?莫里的答案就是:与生活讲和。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他认为:“死亡是一种自然,人平常总觉得自己高于自然,其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罢了。那么,就在自然的怀抱里讲和吧。”他继续说到:“只是当你还健康的时候,你应该发现你现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实的东西。当我应该是个孩子时,我乐于做个孩子;当我应该是个聪明的老头时,我也乐于做个聪明的老头。我乐于接受自己赋予我的一切权力。我属于任何一个年龄,直到现在的我。我不会羡慕你的人生阶段——因为我也有过这个人生阶段。”环顾我们周遭,青年人挥霍青春;中年人揽镜自悲;老年人追悔过往……这一切都是在浪费有限的生命而已,我们真正该做的就是用心去感受不同阶段、不同环境下所有美好事物,就算衰老已经在不远处等着你,就算病痛已经缠上了你,你都有权力去享受快乐和幸福,而不是诚惶诚恐地度过余生。 在莫里最后的岁月里, 他几乎是逼视着自己的肌体如何一部分一部分衰亡的,今天到哪儿,明天到哪儿,这比快速死亡要残酷得多,简直能把人逼疯,这并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然而莫里老人却说:“我的时间已经到头了,自然界对我的吸引力就像我第一次看见它时那样强烈。这就像回到了婴儿期。有人给你洗澡,有人抱你,有人替你擦洗。我们都有过当孩子的经历,它留在了你的大脑深处。对我而言,这只是在重新回忆起儿时的那份乐趣罢了。”莫里就是这样一边乐滋滋地体验死亡,一边与米奇讨论着人生。这本书读第一次时因为好奇,读第二次是因为敬佩和感动。即使读了二次,我知道我还无法体会和理解莫里的境界,但是我从莫里那获得了一个人生理念:只要用心去体会,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完美的一天。
观《相约星期二》有感
人与人之间在冥冥中擦身而过,在相聚后便意味着离别,并以自己的方式结束。忙碌的上海早晨,心灵逐渐被生活吞噬的人们,毫无目的地奔走着,似乎活着便无处可逃。从未想过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存在方式,在消失的和经过的时光中,它们就像一条平静而奔腾的大河。我们观望着对岸,等待泅渡,时间凝滞,身体内的灵魂深处却保留了一份巨大的空虚感,抑制了对生命的质疑 与此同时,放在我面前的这本书几乎毫无保留地向外界解释了生命的价值及人生的意义,使人读后逐渐趋于平静,填塞那无限蔓延的.空虚…… 书中的老人叫莫里 施瓦茨,社会学教授。他已年迈,患了绝症,受一家电视台的“夜线”节目采访,被他十六年前的一位学生,当今的作家、记者米奇阿尔博姆偶尔看到,学生匆匆赶来看望即将离世的老师,而老师则宣布要给这位学生上最后一门课,每星期一次,时间是星期二。 我仿佛又听到莫里笑着对米奇说:“我们是星期二人。”“我们是星期二人。”米奇重复道。“嘿,米奇,说话别有顾忌。有那么一天,我会让你感到流泪并不是一件难堪的事。”“是啊,是啊,”米奇说。“是啊,是啊。”他们都笑了,因为莫里二十年前就这么说过。大都在星期二说。实际上,星期二一直是他们的聚会日。莫里的课大部分在星期二上,米奇写毕业论文时他把辅导时间也定在星期二——从一开始这就是莫里的主意——他们总是在星期二坐到一块儿,或在办公桌前,或在餐厅里,或在皮尔曼楼的台阶上,讨论论文的进展。所以,重新相约在星期二看来是最合适的,“就约在那幢外面栽有日本槭树的房子里。”米奇准备走的时候跟莫里提了这个想法…… 这样的课程没有一位学生会拒绝,于是,每星期二,这位学生坐飞机飞行七百英里,赶到病床前去上课。这门课讲授了十四个星期,从第一个星期二——谈论世界,到第二个星期二——谈论自怜……第九个星期二——谈论爱的永恒……第十三个星期二——谈论完美的一天,最后一堂则是葬礼。老师谢世后,这位学生把听课笔记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题目就叫《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引起了全美国的轰动,连续四十四周名列美国图书畅销排行榜。 看来,同样在期待着的人实在不少,而且不分国籍。“如果早知道面对死亡可以这样平静,我们就能应付人生最困难的事情了。”“什么是人生最困难的事?”米奇问。“与生活讲和。”一个平静而有震撼力的结论。 当莫里设想自己的墓地时,他希望学生有空时能去墓地,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学生说,我会去,但到时听不见你的说话了。莫里笑了,说:到时候,你说,我听。 山坡上,池塘边,一个美丽的墓地,碑文是“一个终身的教师。”课程在继续,老师闭着眼睛静躺,学生来了,老师早就嘱咐过:你说,我听。“说说你遇到的一切麻烦问题,我已作过提示,答案由你自己去寻找,这是课外作业。”境界,让死亡也充满韵味。死亡,让人生归于纯净。 现在,莫里已长眠于地下,却把课堂留了下来,而且越变越大,已延伸到这里。他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师,但他把人的生命价值真诚地展示在世人面前,对此,使我们不容置疑。正如亨利 亚当斯所说:“教师追求的是永恒;他的影响也将永无止境。” 是啊!虽然莫里已离我们远去,但他的精神及崇高的生命将得以永恒!
《相约星期二》:人生的意义在于施爱于人并接受爱
《相约星期二》是《你在天堂里遇到的五个人》的作者米奇·阿尔博姆的一本纪实性文学作品,也算是一本听课笔记,或者是一份关于人生意义的课程结业论文。米奇·阿尔博姆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大学生,大学时期对他影响最深的一位老师就是社会学教授莫里。 莫里叫米奇·阿尔博姆米奇,米奇叫莫里教练,莫里曾在大学时期给过米奇很多父亲不曾给过他的体贴与耐心。大学时,莫里的课程大部分在星期二上,米奇毕业论文的辅导时间也被莫里安排在星期二,所以他们称自己是星期二人。这是最后这门生命课程约在星期二的原因,也是《相约星期二》这本书名字的由来。 大学毕业时,米奇曾亲口答应莫里会来学校看望他。然而,16年过去了,米奇一直在自以为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工作与商业活动中忙碌,没有给老师打过一个电话,也没有见过一次面,直到作者偶然在一档电视节目中看到自己的老师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当时莫里身患绝症ALS晚期,行动不便,生活需要别人照顾。ALS是一种凶险、无情的神经系统疾病,这个病的中文名字叫做“肌肉萎缩(脊髓)侧索硬化症”,霍金即死于此病。 米奇在电视上看到莫里时,他的病情已经发展到晚期,可以用倒计时来计数生命的时长。 米奇决定去看望莫里。毕业16年后,阿尔博姆终于带着愧疚见到了老师,也有了这本叫做《相约星期二》的纪实作品。 在这本书里,阿尔博姆记述了老师莫里患上重症肌无力离世前,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给作者上的14堂讨论生活意义的生命课程,课程约在每周的星期二。 接下来的十四个星期,阿尔博姆每周二都会飞行700英里去听莫里的生命课程,见证并记录了老师慢慢地、令人揪心的衰竭,直到安静、不失尊严的死去。 社会学教授莫里,出生在一个贫穷的白俄罗斯移民家庭,有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弟弟,父亲当初为逃避兵役来到美国,沉默寡言又不会讲英语,只能从事收入低廉、工作环境恶劣又肮脏的皮毛业,而且经常失业。莫里的母亲在莫里八岁那年病逝,宣告母亲死亡的电报是由莫里读给家人听的,因为父亲看不懂英文。 母亲的早逝对莫里影响很大,他将母亲的死亡电报珍藏了一生,因为那是母亲留给莫里的唯一信物。 幸运的是,莫里的继母开朗慈爱,给莫里和弟弟带来了情感上的慰藉与温暖,使莫里在内心深处感觉到自己又有了母亲。 莫里的继母,把受教育视为摆脱贫困的唯一解药。在继母的影响下,莫里养成了对学习的热爱与兴趣。 莫里拿到博士学位后,曾经在一家精神病医院工作过好几年,记录观察病人的举止和对他们的治疗方法。莫里发现,许多病人很有钱,来自富有的家庭,显然财富并没有为他们带来幸福和满足。这是莫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经验教训。 莫里后来成了一名大学教授,教授有关社会学的课程,他把这个工作看成是一个可以不靠剥削别人而有所贡献的工作,这也是小时候父亲带莫里去求职的一段经历留给他的影响。 莫里一直到生命终结时都在授课,最后的这门课程关于死亡,只有一个学生,最后的一堂课是葬礼,莫里就是这门课的教科书。 莫里用自己最后的生命行程证明了一件事:来日无多和毫无价值不是同义词。 直到说再见的那一天,莫里还在改变着自己。 在阿尔博姆笔下,我们看到莫里走过了连接生与死的这座桥梁,真实感受到莫里诠释出的这段生命旅程。莫里希望人们能从观察和研究他缓慢而耐心的死亡过程中,学到点什么。 显然,莫里的愿望实现了。 在最后这门课程的课堂上,莫里和米奇讨论的课题很多,涉及到爱情,婚姻,家庭,工作,社会,年龄,原谅,欲望,恐惧,衰老,以及死亡。 还有,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 受家庭影响,莫里从未在生性寡言的父亲那里获得过任何感情的交流与关心,他与父亲的最后一面是在纽约的一间停尸所里——认领父亲的尸体。 父亲的死,让莫里知道了该如何去准备人生最后的一段旅程。也让莫里懂得生活中应该有许多拥抱、亲吻、交谈、欢笑和道别,虽然这一切莫里都没来得及从父亲和母亲那里得到。 莫里告诉米奇,如果没有家庭,人们便失去了可以支撑的根基。如果得不到来自家庭的支持、爱抚、照顾和关心,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就会少得可怜。 莫里说: 人生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施爱于人,并去接受爱。爱是唯一的理性行为。 我们过多的追求物质需要,是因为没有找到生活的意义所在,所以忙着寻找也活得匆忙。可物质并不能使我们得到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爱护的关系,忽视了周围的世界。 米奇问莫里: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 与生活讲和。 我们不仅需要原谅别人,我们也需要原谅自己。 跟生活和解。跟自己和解。跟你周围的人和解。 虽然死亡终结了莫里的生命,但没有终结莫里与这个世界的感情联系。当莫里清晰的感觉到死神就在自己身边徘徊时,莫里说: 死亡跟生命一样自然,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一旦我们学会了怎样去死,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这个世界太和谐,太美丽,充满了诱惑,很难相信人生就是一场没有前因后果的意外。 正因为有了《相约星期二》这本书,莫里就像他期望的一样,有了一个完美的来世:他的意识还活着,成了宇宙的一部分。莫里的墓志铭是“终生的教师”,这是他曾经的愿望,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这就是莫里教授的人生课,也是他对每一位读到这本书的人的馈赠。 《相约星期二》,一本好书,可以给每一位感到困惑和迷惘的人带来醒豁,我们也真的需要这份醒豁。讨论人生意义的这门功课,永远都在继续,不分时间、国籍、种族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