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蚊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摇蚊喜欢热还是冷

摇蚊喜欢热。摇蚊适宜在15度到25度的环境生长,每年的秋天是摇蚊繁殖高峰期。如果开春后持续高温,达到摇蚊的气候生长条件,也会提早半年出现高峰。摇蚊(拉丁学名:Chironomid),双翅目摇蚊科昆虫。它世界性分布,遍及各大区,世界已知5000余种。夜间有强向光性,灯下常见。

为什么厕所好多摇蚊

因为蚊子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而厕所的环境最适合蚊子的习性和繁殖,所以厕所里的蚊子比较多。建议厕所里面多通风,如果出现厕所蚊子已经杀干净了,但再一次进去时又是很多蚊子,可以考虑看看是不是厕所地漏的问题,建议更换,采用回水型地漏,还可以在厕所放一盆薰衣草等植物,可以清新空气,驱赶蚊虫等等。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一点点,如果您还有其他什么之类的问题或疑问,可以继续在这上面进行询问或者提问,我看看能不能帮助到您一点点。

摇蚊幼虫的生存方式

污水及死水可滋生大量的幼虫。多数摇蚊幼虫取食水体中的有机物。在淤泥或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由于缺少鱼虾等天敌,它们可以大量繁殖(有些摇蚊的幼虫甚至有繁殖能力,这在达尔文“物种起源”14章有论述)。摇蚊成虫几乎不取食,或摄食少量含有糖分的液体。夜间有强向光性,灯下常见。羽化后常有婚飞习性,雄成虫成大群在清晨或黄昏群飞,雌虫被吸引入群后即行交尾,常在数秒钟内完成。雌虫一生一般只产一次卵,直接产于水面,或将胶质卵带粘附水生植物上。卵期由数日至数周不等,但多数种类卵期很短。幼虫期占据整个生活史的大部分时间,由2周至4年不等,一般为4~5月。在水产养殖中,摇蚊幼虫具有许多优点:大小适宜,适口性好;营养全面;不会污染水体,而且残存的摇蚊幼虫不会对养殖对象产生危害,由于摄取水体中的有机碎屑,还能净化水质。因此,大量培养摇蚊幼虫来培育经济水生动物的幼体具有重要意义。多数摇蚊幼虫取食水体中的有机物。在淤泥或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由于缺少鱼虾等天敌,它们可以大量繁殖(有些摇蚊的幼虫甚至有繁殖能力,这在达尔文 物种起源14 章有论述)。在北方,通常一年发生2 代,4-5 月和9-10月可见摇蚊,黄昏时摇蚊在一起成群飞舞,雌雄进行婚配。有时数量之大,看上去似黑烟。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沉积物中摇蚊种群特征与环境变化

摇蚊属于无脊椎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长角亚目摇蚊科。摇蚊种类繁多,全世界共发现5000余种,我国就发现了450余种;同时摇蚊分布广泛,遍及全世界,热带雨林和极地均有分布。由于摇蚊幼虫头壳在湖底沉积物中含量丰富,保存良好,目前已被湖沼学家用作定性或定量恢复湖泊环境的重要工具[35—44]。本节通过研究湿地沉积物中摇蚊的种群组合特征,探讨近代会仙湿地环境演变的历史过程,特别是湿地水体富营养程度和水生植被的演变过程,从而为会仙湿地水生态系统修复提供技术参考[45]。一、摇蚊分析与鉴定方法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同湖底沉积物采样法。摇蚊分析时,依据 Walker的标准方法[45],选取湖泊沉积物样品进行摇蚊幼虫头壳的属种鉴定和分析,将分析结果表示为摇蚊的相对丰度百分比,并利用TILIA1.12绘制摇蚊百分比图式。样品处理主要包括以下9个步骤[46]:1)先将装有湖泊沉积物样品的塑料试管称重,然后将样品移入100mL的小烧杯中,再后重新称重试管,最后计算实际用于分析的样品量。一般来说,仅需2~4g的样品就可以提取出足够的头壳(大约100个)用于后面的分析,这取决于摇蚊含量的浓度。2)滴入10%的KOH溶液,淹没样品即可;将装有样品的小烧杯放在电热板(75℃)上加热约5min;然后将小烧杯加满开水,继续放在电热板上加热约15min,注意不要使溶液沸腾,以免气泡破裂时振碎摇蚊幼虫的头壳。这个步骤的主要目的是离散湖泊沉积物,使摇蚊幼虫头壳与其他物质分离,同时又要尽量避免损伤其头壳。3)将小烧杯中的溶液全部倒入95μm的细筛中过筛;然后将筛内的全部剩余物质转入100mL的小烧杯中,加水至100mL;最后将小烧杯放入微波振荡仪中振荡2~3s左右,在振荡的同时轻轻搅拌沉积物,使之受力均匀。4)将小烧杯从微波振荡仪中取出;将小烧杯中的溶液依次通过212μm的粗筛和95μm的细筛过筛,用水轻轻反复冲洗。5)使用粗筛和细筛,可以将较粗的颗粒和较细的颗粒分别冲入两个培养皿中,便于挑样。然后利用吸液管将适量的溶液吸入挑样槽中,该挑样槽宽5mm,深5mm。6)在25倍解剖镜下,用尖很细的镊子将摇蚊幼虫头壳逐个挑出,浸入80%的酒精溶液中,然后放在4℃的冰箱暗处保存。7)将摇蚊幼虫头壳依次通过80%和100%的酒精溶液,使之脱水,每个阶段约停留5min。然后,将头壳挑入优派若(封固用胶)溶解液中,等待封片。8)将优派若或者中性树胶直接有规律地滴在载玻片上,用尖很细的镊子将摇蚊头壳转入载玻片上的液滴中,每个液滴中一般有1~2个摇蚊幼虫头壳。9)在每一个载玻片上封固10个直径6mm的圆形盖玻片或者2个直径12mm的方形盖玻片。封片时注意将摇蚊幼虫头壳的腹面朝上,轻轻点压盖玻片可以移动头壳,帮助头壳摆出正确的标本姿势。封片过后,就可以鉴定摇蚊幼虫的头壳了。摇蚊幼虫头壳的鉴定主要依据颏、腹侧板、上颚以及其他一些结构。总的来说,头壳的口器部分在鉴定中最为重要。在实验室中,一般使用400倍的显微镜在眀视场下观察头壳,同时选用Hofmann(1971)和Wiedeholm(1983)编制的鉴定手册和图版进行头壳鉴定。二、摇蚊属种组合特征与环境变化分析1.岩心年代测定先采用同位素定年法测定会仙湿地狮子潭(SZS)岩心的沉积年代。同位素定年显示,柱深16.5cm处为1900年,柱深22.5cm处为1863年(表5-1)。湿地年平均沉积速率约为0.16cm/a,说明沉积速率不大,其沼泽化速率相对较低,主要原因是岩溶地区碳酸盐岩石以化学溶蚀为主,岩石中碎屑物质较少,且植物残体分解速率可能较快。表5-1 漓江天然湿地SZS岩心的沉积年代2.摇蚊属种组合特征本次试验共分析了11个样品,其中包括中上层的9个样品(0~10.5cm),底层2个样品(21~22.5cm),共挑出548个摇蚊头壳,发现并鉴定了47个属种,其百分比图式见图5-17。在中上层的湖泊岩心(0~10.5cm),摇蚊属种构成及其相对丰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明湖泊营养水平和水生植物生长状况变化显著。依据主要的9个摇蚊属种,将湖泊岩心的摇蚊种群组合图式划分为3个带,即A带(10.5~5.5cm),B带(5.5~2.5cm)和C带(2.5~0.5cm)。图5-17 狮子潭沉积岩心摇蚊属种组合的相对丰度百分比变化A带(10.5~5.5cm,1938~1970年)中,不同摇蚊属种相对丰度变化较平稳,说明摇蚊属种构成比较稳定,湖泊环境变化较小。指示湖泊富营养水平的属种Chironomus plumosus相对丰度仅有一个极大值偶然出现。Cricotopus,Tanytarsus lugens,Tanytarsus chinyensis-type与Chironomus anthracinus-type均为建群种。其中,指示水生植被繁茂的Cricotopus相对丰度大致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基本不小于10%,在7.5cm处Cricotopus的相对丰度达到20.29%,说明此时期内湿地水生植被丰富。类似的,除5.5cm处外,指示贫营养型湖泊的Tanytarsus lugens的相对丰度一般均在10%以上,Tanytarsus chinyensis-type也指示了贫营养型的湖泊。而Chironomus anthracinus-type指示了中营养型的湖泊。这说明1938~1970年,湿地水草丰茂,湖泊营养类型介于贫营养型与贫中营养型之间,主要以贫营养型为主。1970年是个拐点,自1970年以后,狮子潭湿地的摇蚊种属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说明湖泊水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B带(5.5~2.5cm,1970~1990年)中,指示湖泊富营养水平的Chironomus plumosus的相对丰度持续增加,至1990年达到极大值,其相对丰度为10%;而指示湖泊中营养水平的Chironomus anthracinus相对丰度起初较高,继而持续下降,乃至0,说明此处湖泊的营养水平持续上升,并由贫营养水平发展到中营养水平,继而发展为富营养水平,而从贫营养转为富营养,仅用了20年时间。指示贫营养水平的Tanytarsus chinyensis-type持续减少,同样指示贫营养水平的Tanytarsus lugens相对丰度迅速降低,并维持在较低水平上。指示水生植被繁茂的Cricotopus作为优势种,其相对丰度均在10%以上,并在1990年达到了极大值22.5%,说明此时期湖泊中水生植物更加繁茂,达到了富营养水平。在C带(2.5~0.5cm,1990~2004年)中,指示湖泊富营养水平的Chironomus plumosus迅速减少,Tanytarsus chinyensis-type有所回升,Cricotopus迅速减少,说明水体营养水平有所下降,但是水生植被明显减少。总的来说,自1970年之后,会仙湿地的狮子潭自贫营养水平快速过渡到富营养水平,1970年是营养水平发生变化的重大转折点。然而,2004年之前,狮子潭的水生植被基本保持了良好了生长状态,甚至生长旺盛。2004年后,营养水平有所降低,水生植被有所减少。在1863~1872年,Chironomus plumosus与Chironomus anthracinus-type成为建群种,Cricotopus的相对丰度也较大,说明当时漓江天然湿地也处于中营养水平至富营养水平,同时水生植物生长良好。这显示狮子潭曾有过富营养化的历史。3.岩心中摇蚊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摇蚊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见表5-2,可以看出:1863~1872年,摇蚊的种类数较多;1938~1990年,摇蚊的种类数并未减少;2004年后,摇蚊的种类数明显减少。生物多样性指数呈现了同样的变化趋势:1863~1872年,摇蚊的多样性指数较高;1938~1990年,摇蚊的多样性指数并未减少,1973年甚至达到4.25;2004年后,摇蚊的多样性指数明显减少,个体密度明显较小。因此,2004年之前,狮子潭虽然经历了自贫营养水平变化到富营养水平的过程,但是摇蚊的种类数、生物多样性和个体密度并未出现明显的减少,说明虽然营养水平有所上升,导致生物多样性明显减少、水生植被消失、蓝藻水华爆发,但并未达到重富营养水平。狮子潭富营养水平相对较低,水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水生植物比较繁茂,水质较好,并未达到水质明显恶化的阈值。但是2004年开始,水体营养水平有所降低,摇蚊种类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个体密度明显减少,加之水生植被减少,说明补给狮子潭的地下来水携带的营养物质有所减少,也可能有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摇蚊种群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表5-2 摇蚊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4.对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几点认识通过会仙岩溶湿地沉积物以及其中摇蚊种群特征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重要的环境变化认识:1)2004年之前,桂林会仙湿地的狮子潭经历了自贫营养水平变化到富营养水平的过程,但是富营养水平相对较低,水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水生植物比较繁茂,水质较好,并未达到水质明显恶化的阈值。1970年是营养水平发生变化的重要转折点,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2)2004年后,狮子潭水体营养水平有所降低,摇蚊种类数、生物多样性指数和个体密度明显减少,水生植被减少,可能由于某些有毒有害物质的进入或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水生态系统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3)1863~1872年,狮子潭曾有过富营养化的历史,意味着现代湿地的营养水平可通过人工生态修复过程恢复至贫营养或者中营养的状态。

摇蚊幼虫的生活习性

摇蚊卵、幼虫和蛹生活在水中,成虫营空中生活。摇蚊幼虫可生活在各种水体中,以淡水湖泊和河流的水体底部或水生植物间为多。摇蚊幼虫是经济鱼类的重要饵料,也是摇蚊的越冬虫态。

摇蚊幼虫的养殖方式

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调节水位,气温≥35℃,<10℃时,水位保持在15厘米~20厘米,<35℃,≥10℃时,水位保持在12厘米—15厘米。当养殖池的摇蚊幼虫采捞高峰期过后,要补充一定量的经发酵的有机肥,数量为每100平方米施用50千克。 a、捞子:用60目尼龙网片制成,从底泥中捞取摇蚊幼虫,并初步漂洗用。b、小捞勺:为80目—100目不锈钢勺子,用于捞取经捞子初步漂洗的摇蚊幼虫。c、水桶:为普通塑料水桶,用于装摇蚊幼虫采收时间:根据摇蚊幼虫生长情况而定,一般为初次采收时间为施入底肥的15天后,或为添加粪肥后的4天—5天,当摇蚊幼虫个体长到最大,还未羽化前进行采收最佳。每个养殖池在其摇蚊幼虫高峰期可连续采收3天—5天。 将泥桶装满清水,采收的摇蚊幼虫放入网捞(80目~100目),并静置于泥桶中,让摇蚊幼虫从网捞中自行爬入泥桶,静置3分钟~5分钟,将网捞及网捞的摇蚊幼虫取出,放入另一装满清水泥桶中继续静置3分钟~5分钟,这样3次~4次,直至再摇蚊幼虫基本从网捞中爬出为止。爬入泥桶的摇蚊幼虫根据杂质多少情况继续漂洗直至没有杂质为止。

想养殖摇蚊幼虫 能提供技术吗?

摇蚊幼虫又名血虫,在各类水体中都有广泛的分布,其生物量常占水域底栖动物总量的50%~90%,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如鲤、鲫、鲮、鲟、青鱼、黄鳝、泥鳅、河蟹、鳖、龟等的优良天然饵料。特别是很多经济水生动物的幼体阶段,更以摇蚊幼虫为其主要天然饵料。因此,大量培养摇蚊幼虫来培育经济水生动物的幼体具有重要意义。 摇蚊幼虫生存能力强、生长快、繁殖快,对水体环境没有特别要求。人工培育摇蚊幼虫不需任何特殊设备,方法也非常简单。? 一、培育池? 培育摇蚊幼虫池子的大小、深浅、结构等都没有特别的要求;但为了便于管理和收获,最好选择面积1~100m?2、池深50厘米左右的水泥池;池底铺上富含有机物的淤泥并加水20~30厘米深。为了便于捕捞,池底铺设的淤泥最好采用用孔径为0.6厘米的筛网过滤的细泥。 二、培育方法 培育摇蚊幼虫不需进行引种工作。每年的春季,当水温上升到14℃以上,气温在17℃以上时,自然会有很多摇蚊在培育池中产卵繁殖;2~7天,卵便孵化出膜。刚出膜的摇蚊幼虫营浮游生活,生活期为3~6天,以各种浮游生物、菌胶团和有机碎屑等为食。因此,在每年的这一期间,要经常向池水中泼洒发酵过的有机肥,使池水维持较高的肥度。浮游生活之后,摇蚊幼虫逐渐转为底栖生活,主要以有机碎屑为食。这一期间要定期向池中泼洒发酵过的有机肥或直接在池中投放陆草,让陆草腐烂发酵。摇蚊幼虫具背光性。在光照强烈的夏季,要适当加深池水,使池水深度维持在40~50厘米,或在池子的上方加盖凉棚、搭设葡萄架等。摇蚊幼虫耐低氧能力很强,长期处于低氧环境或短期处于无氧条件下都能正常生存。因此,培养摇蚊幼虫的池水不需特别加以管理;但如果池水过于老化,而变成臭清水,光线大量透射到水底时,会影响摇蚊幼虫的生活。此时可更换部分池水,并向池中适当施发酵过的有机肥。 三、捕捞 捕捞时,先用孔径为1.5毫米左右的网将池中大颗粒的烂草败叶捞去,然后排去部分池水,再铲取底泥,用孔径为0.6毫米的筛网筛去淤泥,即可取得摇蚊幼虫。摇蚊幼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很快,大多数摇蚊在春夏两季都各能完成一个世代。在培育池中,摇蚊幼虫的生物量,虽然因季节有所波动,但全年都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摇蚊幼虫的捕捞,可根据生产需要随时进行。 四、意义 摇蚊幼虫营养丰富,虫体含干物质为1.4%;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为41%~62%,脂肪为2%~8%,热量为4卡/克。摇蚊幼虫可作为多种经济水生动物的生物饵料,特别是在鳝苗、蟹苗的培育及稚鳖的饲养过程中,大量投喂摇蚊幼虫,具有重要作用:摇蚊幼虫大小适宜,适口性好;营养全面,能促进经济动物幼体的生长发育;不会引起饲养池的水质污染;残存于饲养池中的摇蚊幼虫不会对养殖对象产生危害,因其大量摄取水体中的有机碎屑,还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 早在1951年,前苏联就建有专门的培育背摇蚊幼虫的“工厂”。在我国水产大发展的今天,大量培育摇蚊幼虫作为一些名特优水产品幼体的生物活饵料,一定会起着重要作用。

这是摇蚊吗?

摇蚊的种类很多,这个看上去像摇蚊。摇蚊,双翅目摇蚊科Chironomidae。世界性分布,遍及各大区。世界已知5000余种。为一类十分常见,耐受性极强的水生昆虫, 在各类水体中均有广泛分布。

摇蚊科的经济意义

摇蚊幼虫是淡水水域中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据一般估计,摇蚊的种类大约可占湖泊生物区系的25%。个体数量常极为众多,栖息密度每平方米达到5万只幼虫的情况并不少见,因而成为水域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主要以水底有机物碎屑为食,且摄食量相当可观,因而在加速水体物质循环中的有机物矿化作用和消除有机物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摇蚊科昆虫又因种类丰富,个体众多,不同种类对水域生境要求不同,从而成为监测水体环境和污染状况的优良指示生物,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摇蚊幼虫又是鱼类的优良天然饵料,营养价值很高,因此与养渔业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少数植食性种类的幼虫可以对水生经济作物造成侵害,例如中国东北和宁夏有为害水稻秧苗的记载,南方有为害红萍和绿萍的报道。

摇蚊的防治方法

摇蚊的成虫在植物、遮蔽的沙隔和室内环境等栖息,这些成虫可用喷雾杀虫剂杀死。摇蚊幼虫与蚊子幼虫不同之处,是摇蚊幼虫不需要在水面呼吸,而会摄取溶解在水中的氧气,故不能用蚊油来令幼虫窒息。杀虫剂和杀幼虫剂如苏云金杆菌均是控制摇蚊幼虫生长的较佳方法。给市民的建议:由于摇蚊在幼虫及蛹阶段均属水栖,减少其滋生源头及治理水质可视为基本的防治措施。市民应定期检查排水渠,避免积水。倘无法清除有摇蚊存在的水体,则可用食蚊鱼作为生态上的防治媒体。由于摇蚊的成虫受光源所吸引,在日落时分最为活跃。因此在该时段避免使用非必要的光源可在某程度上把滋扰程度减低。摇蚊的成虫的防御措施,如装设防护网及小孔沙网等,均可阻挡摇蚊进入室内环境。

水稻稻摇蚊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排水晒田2-3天,可抑制稻摇蚊虫的危害,或者改水育秧为旱育秧,能减轻稻摇蚊的危害。药剂防治:把田水排干后,停一天,在进水口挂一个装有敌百虫的小袋灌溉,当灌溉水深3-4厘米左右时停灌,堵上进水口,12小时后可杀死幼虫。

摇蚊的基本介绍

卵球形或长椭圆形,白、黄、褐色或红色,产下时常数十粒至数百粒包埋于胶质中,形成胶质长带,或成块状。幼虫淡色,部分种类因体液中含有血红素而身体呈血红色。身体细长,各体节粗细相近。 摇蚊成虫几乎不取食,或摄食少量含有糖分的液体。夜间有强向光性,灯下常见。羽化后常有婚飞习性,雄成虫成大群在清晨或黄昏群飞,雌虫被吸引入群后即行交尾,常在数秒钟内完成。雌虫一生一般只产一次卵,直接产于水面,或将胶质卵带粘附水生植物上。卵期由数日至数周不等,但多数种类卵期很短。幼虫期占据整个生活史的大部分时间,由2周至4年不等,一般为4~5月。幼虫4龄,全部在水中度过(少数陆栖种类除外)。多数种类在水底的泥砂中生活,以唾腺分泌物粘附淤泥或砂粒等,建一软薄的管状巢筒,栖居其中,头部伸出取食,食料包括沉积物中的有机物碎屑、藻类、细菌、水生动植物残体等。部分种类钻入水生植物组织中建巢。环足摇蚊属的一些种类则直接取食水生植物的叶片,成为典型的植食性种类。粗腹摇蚊亚科与部分摇蚊亚科的种类则为肉食性,捕食其他摇蚊幼虫、寡毛类、小型甲壳类等。少数种类的幼虫营寄生生活,寄生于其他摇蚊幼虫、蜉蝣幼虫、腹虫类、双壳类等动物的体内或体表。幼虫栖居生境多样,包括底质为淤泥而含氧极少的污水浅坑,各类池沼湖泊、含氧量较高的河流和山溪、以及一些颇为极端的环境,如盐湖、温泉、浅海沿岸等,均可有摇蚊生活。少数种类的幼虫生活于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地理分布广泛,从热带沼泽到极地,从低地到海拔5600米的冰川积水中,均曾有摇蚊幼虫的报道。蛹期一般较短,只有几小时或几天,蛹可自由游泳,或栖于水底的巢筒中,只在羽化前浮出水面。羽化过程极短,在水面进行,一般只有数十秒钟至数分钟。

摇蚊是什么?

  摇蚊 就是钓鱼用的红虫的成年体  midge  亦作chironomid、nonbiting midge或gnat。  双翅目(Diptera)摇蚊科(Chironomidae)小型昆虫。虽像蚊但无害,体和翅上无鳞片,翅脉也与蚊不同,口器小而不延伸成吸管。雄摇蚊触角羽状。傍晚前后在池、河边麇集发出嗡嗡声。在水中、粪肥中或树皮下繁育。幼虫水生,蠕虫状,体软,是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的重要食料。摇蚊与拟蚊蠓(biting midge)近缘。  双翅目长角亚目摇蚊科的通称。世界性分布,遍及各大区。世界已知5000余种。为一类十分常见,数量众多,在淡水水域生态平衡和养鱼事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昆虫。摇蚊科(Chironomidae)的一种。  微小至中型。体形大体与蚊虫(蚊科)相似,多纤长脆弱,但大形的种类与蚊虫相似,则较为粗壮。体色多样,白色、黄色、淡绿色、黑色不等,可有鲜明的色斑。体不具鳞片。头部相对较小,复眼发达,小眼面之间可生有小毛。无单眼。触角柄节退化几不可见;梗节发达,球状;鞭节丝状。口器退化。  卵球形或长椭圆形,白、黄、褐色或红色,产下时常数十粒至数百粒包埋于胶质中,形成胶质长带,或成块状。幼虫淡色,部分种类因体液中含有血红素而身体呈血红色。身体细长,各体节粗细相近。  摇蚊成虫几不取食,或摄食少量含有糖分的液体。夜间有强向光性,灯下常见。羽化后常有婚飞习性,雄成虫成大群在清晨或黄昏群飞,雌虫被吸引入群后即行交尾,常在数秒钟内完成。雌虫一生一般只产一次卵,直接产于水面,或将胶质卵带粘附水生植物上。卵期由数日至数周不等,但多数种类卵期很短。幼虫期占据整个生活史的大部分时间,由2周至4年不等,一般为4~5月。  摇蚊幼虫是淡水水域中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据一般估计,摇蚊的种类大约可占湖泊生物区系的25%。个体数量常极为众多 ,栖息密度每平方米达到5万只幼虫的情况并不少见,因而成为水域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主要以水底有机物碎屑为食,且摄食量相当可观,因而在加速水体物质循环中的有机物矿化作用和消除有机物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摇蚊科昆虫又因种类丰富,个体众多,不同种类对水域生境要求不同,从而成为监测水体环境和污染状况的优良指示生物,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摇蚊幼虫又是鱼类的优良天然饵料,营养价值很高,因此与养渔业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少数植食性种类的幼虫可以对水生经济作物造成侵害。

摇蚊太多怎么处理

处理摇蚊可用喝不完的啤酒,加白糖、红糖,调匀。放在一个不用的盘子里,可吸引蚊子,粘住蚊子。摇蚊喜水,可将住宅周边卫生打扫干净,排完周围沟渠河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摇蚊数量。或可购买诱虫灯,在天黑时,将灯挂在远处,将飞上前的大量摇蚊捕杀。

摇蚊咬人吗

可能很多人对于摇蚊都不是很熟悉,这种可以被称为是巨型的蚊子,跟平常的蚊子对比起来至少要大十倍左右,总共有六只脚,个头就跟蜻蜓一样,放入在胶袋里面依然有着很高的活跃度,毕竟之前都没有接触过,于是很想要知道摇蚊咬人吗?由于摇蚊没有刺吻这个功能,因此不会出现咬人的情况,它跟其它蚊子还是有区别的,本身也没有携带传染疾病,不会去吸人血。平常最主要就是依靠花露和雨露,去维持自身的营养,生活在窑洞或者地势比较低的地方。

家里为什么会有摇蚊

家里有摇蚊的原因是摇蚊喜欢往有光的地方飞,而家中常常有光亮。摇蚊遍及各大区。世界已知5000余种。为一类十分常见,耐受性极强的水生昆虫。在各类水体中均有广泛分布,其数量占底栖无脊椎动物总数的一半以上,生物量占到水生底栖动物的70%~80%。数量众多,在淡水水域生态平衡和养鱼事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昆虫。微小至中型。体形大体与蚊虫(蚊科)相似,多纤长脆弱,但大型的种类与蚊虫相似,则较为粗壮。体色多样,白色、黄色、淡绿色、黑色不等,可有鲜明的色斑。体不具鳞片。头部相对较小,复眼发达,小眼面之间可生有小毛。无单眼。梗节发达,球状;鞭节丝状。口器退化。

摇蚊的介绍

摇蚊,双翅目摇蚊科。世界性分布,遍及各大区。世界已知5000余种。为一类十分常见,耐受性极强的水生昆虫, 在各类水体中均有广泛分布, 其数量占底栖无脊椎动物总数的一半以上, 生物量占到水生底栖动物的70%~80% 。数量众多,在淡水水域生态平衡和养鱼事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昆虫。微小至中型。体形大体与蚊虫(蚊科)相似,多纤长脆弱,但大形的种类与蚊虫相似,则较为粗壮。体色多样,白色、黄色、淡绿色、黑色不等,可有鲜明的色斑。体不具鳞片。头部相对较小,复眼发达,小眼面之间可生有小毛。无单眼。触角柄节退化几不可见;梗节发达,球状;鞭节丝状。口器退化。摇蚊是雌雄异体。在温暖的季节,水里食物丰富,雌摇蚊产的卵不需要受精,每次产卵几枚至几十枚,在母体的孵化囊里直接发育成小摇蚊,这些小“摇蚊”通常都是雌的。扩展资料:摇蚊幼虫价值:摇蚊幼虫营养丰富,虫体含干物质为1.4%;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为41%~62%,摇蚊幼虫脂肪为2%~8%,热量为4卡/克。摇蚊幼虫可作为多种经济水生动物的生物饵料,特别是在鳝苗、蟹苗的培育及稚鳖的饲养过程中,大量投喂摇蚊幼虫,具有重要作用:摇蚊幼虫大小适宜,适口性好;营养全面,能促进经济动物幼体的生长发育;不会引起饲养池的水质污染;残存于饲养池中的摇蚊幼虫不会对养殖对象产生危害,因其大量摄取水体中的有机碎屑,还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摇蚊幼虫、霍甫水丝蚓对沉积物中氨氮、总氮释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摇蚊

摇蚊的介绍

摇蚊,双翅目摇蚊科。世界性分布,遍及各大区。世界已知5000余种。为一类十分常见,耐受性极强的水生昆虫, 在各类水体中均有广泛分布, 其数量占底栖无脊椎动物总数的一半以上, 生物量占到水生底栖动物的70%~80% 。数量众多,在淡水水域生态平衡和养鱼事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昆虫。微小至中型。体形大体与蚊虫(蚊科)相似,多纤长脆弱,但大形的种类与蚊虫相似,则较为粗壮。体色多样,白色、黄色、淡绿色、黑色不等,可有鲜明的色斑。体不具鳞片。头部相对较小,复眼发达,小眼面之间可生有小毛。无单眼。触角柄节退化几不可见;梗节发达,球状;鞭节丝状。口器退化。摇蚊是雌雄异体。在温暖的季节,水里食物丰富,雌摇蚊产的卵不需要受精,每次产卵几枚至几十枚,在母体的孵化囊里直接发育成小摇蚊,这些小“摇蚊”通常都是雌的。扩展资料:摇蚊幼虫价值:摇蚊幼虫营养丰富,虫体含干物质为1.4%;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为41%~62%,摇蚊幼虫脂肪为2%~8%,热量为4卡/克。摇蚊幼虫可作为多种经济水生动物的生物饵料,特别是在鳝苗、蟹苗的培育及稚鳖的饲养过程中,大量投喂摇蚊幼虫,具有重要作用:摇蚊幼虫大小适宜,适口性好;营养全面,能促进经济动物幼体的生长发育;不会引起饲养池的水质污染;残存于饲养池中的摇蚊幼虫不会对养殖对象产生危害,因其大量摄取水体中的有机碎屑,还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摇蚊幼虫、霍甫水丝蚓对沉积物中氨氮、总氮释放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摇蚊

摇蚊如何越冬

摇蚊幼虫又名血虫、赤虫,在各类水体中都有广泛的分布,其生物量常占水域底栖动物总量的50-90%。摇蚊幼虫营养丰富,虫体含干物质为1.4%;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为41-62%、脂肪为2-8%,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如鲤、鲫、鲮、鲟、青鱼、黄鳝、泥鳅、河蟹、鳖、龟等的优良天然饵料。特别是很多经济水生物的幼体阶段更以摇蚊幼虫为其主要天然饵料。因此,大量培养摇蚊幼虫对培育经济水生动物的幼体具有重要意义。摇蚊幼虫生存能力强、生长快、繁殖快,对水体环境没有特别要求。人工培育摇蚊幼虫不需任何特殊设备,方法也非常简单。ue004一、培育池。培育摇蚊幼虫池子的大小、深浅、结构等都没有特别的要求;但为了便于管理和收获,最好选择池深50厘米左右的水泥池;池底铺上富含有机物的淤泥并加水20-30厘米深。为了便于捕捞,池底铺设的淤泥最好采用孔径为0.6厘米的筛网过滤的细泥。二、培育方法。培育摇蚊幼虫不需进行引种工作。每年的春季,当水温上升到14℃以上,气温在17℃以上时,自然会有很多摇蚊在培育池中产卵繁殖;2-7天,卵便孵化出膜。刚出膜的摇蚊幼虫营浮游生活,生活期为3-6天,以各种浮游生物、菌胶团和有机碎屑等为食。因此,在每年的这一期间要经常向池中泼洒发酵过的有机肥,使池水维持较高的肥度。浮游生活之后,摇蚊幼虫逐渐转为底栖生活,主要以有机碎屑为食。这一期间要定期向池中泼洒发酵过的有机肥或直接在池中投放陆草,让陆草腐烂发酵。摇蚊幼虫具背光性。在光照强烈的夏季,要适当加深池水,使池水深度维持在40-50厘米,或在池子的上方加盖凉棚、搭设葡萄架等。摇蚊幼虫耐低氧能力很强,长期处于低氧环境或短期处于无氧条件下都能正常生存。因此,培养摇蚊幼虫的池水不需加以特别管理;但如果池水过于老化,而变成臭清水,光线大量透射到水底时,会影响摇蚊幼虫的生活。此时可更换部分池水,并向池中适当施发酵过的有机肥。三、捕捞。捕捞时,先用孔径为1.5毫米左右的网将池中大颗粒的烂草败叶捞去,然后排去部分池水,再铲取底泥,用孔径为0.6毫米的筛网筛去淤泥,即可取得摇蚊幼虫。摇蚊幼虫的生长发育速度很快,大多数摇蚊在春夏两季都各能完成一个世代。在培育池中,摇蚊幼虫的生物量,虽然因季节有所波动,但全年都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因此,摇蚊幼虫的捕捞,可根据生产需要随时进行。

蠓与摇蚊区别

蠓属双翅目蠓科,为一类体长1~3mm的小型昆虫,成虫黑色或深褐色,俗称“小咬”或“墨蚊”。虫头部近球形。复眼发达,呈肾形。雄蠓两眼相邻接,雌蠓两眼距离较远。触角丝状,分15节。在触角基部之后有单眼1对。口器为刺吸式。中胸发达,前、后胸较小,胸部背面呈圆形隆起。翅短宽,翅上常有斑和微毛,其大小、颜色、位置等为分类依据。足细长。腹部10节,雌蠓有尾须1对;雄蠓的第9、10腹节转化为外生殖器。摇蚊 Chironomidae; non-biting midges 双翅目长角亚目摇蚊科的通称。世界性分布,遍及各大区。世界已知5000余种。为一类十分常见,数量众多,在淡水水域生态平衡和养鱼事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的昆虫。微小至中型。体形大体与蚊虫(蚊科)相似,多纤长脆弱,但大形的种类与蚊虫相似,则较为粗壮。体色多样,白色、黄色、淡绿色、黑色不等,可有鲜明的色斑。体不具鳞片。头部相对较小,复眼发达,小眼面之间可生有小毛。无单眼。触角柄节退化几不可见;梗节发达,球状;鞭节丝状。口器退化。

南极摇蚊在极地生存的重要秘籍是什么?

在号称生命禁区的南极大陆,气温经常下降到零下四五十度,还总会发生暴风雪肆虐的情况,生物很难生存。但让人意想不到的事,经常出现在热带气温的蚊子却在南极并不少见,南极摇蚊就在这种冰天雪地的情况下,生活得非常安逸,下面就让我们来分享一下,南极摇蚊在极地生存的重要秘籍。脱水防冻,抵抗严寒南极摇蚊虽然属于一种蚊子,可却在恶劣环境中进化出了诸多与蚊子不同的特点、生理结构。它的身体是纯黑色的,也没有翅膀,甚至连口器都退化了,不会叮人,但就是这种长相略丑、几乎没有攻击力的蚊子却能在南极大陆生存,抵抗严寒。它们抵抗南极低温秘籍的第1个大招,就是懂得脱水防冻,也就是在低温天气来临时,南极摇蚊会主动让身体上70%的水分流失掉,身体里的水分少了,就不容易被冻成冰棍,而且水分降低后,它体内的赤藓糖醇、海藻糖等抗冻物质会提升浓度,有效在低温天气中保障了它的身体机能正常运转。特殊基因调控热激蛋白此外,南极摇蚊的基因组中还有一种特殊基因片段,能够对体内的热激蛋白进行调控,维持蛋白质的正常状态、帮助蛋白质进行能量运输。在环境温度很低时,其基因调控下的热激蛋白就像一面盾牌,能够预防蛋白质失去活力,提高机体对极端低温环境的耐受能力。南极摇蚊不管在成虫还是幼虫时期,身体都是纯黑色的,对周围光线有吸收作用,能够使身体在一定程度上升温,这也是它对抗南极严寒的秘籍手段之一。保护摇蚊宝宝的大招在寒冷的南极,摇蚊宝宝也受到了很好保护,摇蚊宝宝生下来后会被放在温度相对稍高的冰层土壤中,身体外部会被裹上一层营养丰富的胶状物质,这些胶状物中含有摇蚊宝宝生长所必须的多种营养,而且厚厚的胶状物质也能起到缓冲压力、保护摇蚊宝宝的作用,还能抵抗低温严寒侵袭。食用藻类植物摇蚊幼虫长大后,在物质缺乏的南极首先会面临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缺乏食物。为生存下去,这些幼虫会钻入冰层中寻找藻类植物为食,而这些藻类植物旁边经常会有企鹅粪便等,摇蚊幼虫能很好适应这种环境,保障自己有吃的,不会被低温伤害也不会饿死。

摇蚊幼虫的简介

摇蚊为双翅目(Diptra)摇蚊科(Chironmidae)昆虫, 在全球已知分布约有400属, 其数量巨大, 常是淡水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昆虫, 几乎遍及所有的淡水环境[2].摇蚊分属昆虫双翅目摇蚊科,由于身体内含有血红蛋白而成红色。 摇蚊的生活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有的两年只有一个世代,有的一年却有七个世代,但大多数每年有两个世代,第一个在春季(5~6月),第二个在夏季(8~9月)。 摇蚊的卵产于水面,卵块内有300~700个卵。 幼虫:摇蚊幼虫圆柱形蠕虫状,身体细长,全长2-30mm。由头壳和12个体节组成,前3个体节为胸节,后9个体节为腹节。各体节粗细相近,外形无甚差别。体色淡,部分种类因体液中含有血红素而身体呈血红色。 初孵的摇蚊幼虫具趋光性,经过3~6天浮游生活后,转入底栖生活,利用藻类、腐屑、细沙、淤泥、唾液腺所分泌丝状物筑巢,多数种类筑成两头开口的管型巢。随着幼虫转入底栖,幼虫由趋光性改为背光性。幼虫经四次蜕皮后进入蛹阶段,每蜕皮1次,体色加深,从淡红色、鲜红色、深红色至变成黑褐色的蛹。幼虫的食性,除了环足摇蚊属Cricotopus中某些专吃植物的种类外,其余种类可分肉食性与杂食性两大类。肉食性种类以甲壳类、寡毛类和其他摇蚊幼虫为食。而杂食性则以细菌、藻类、水生植物和小动物为食。幼虫的摄食方式有:粘食、滤食、沉食、采食和捕食几种摇蚊幼虫又名血虫,在各类水体中都有广泛的分布,其生物量常占水域底栖动物总量的50%~90%,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如鲤、鲫、鲮、鲟、青鱼、黄鳝、泥鳅、河蟹、鳖、龟等的优良天然饵料。世界上已知的摇蚊科昆虫约有5000种,与常见的蚊子比较相似,但主要的不同在于触角上密生细毛,就像羽毛一样。另一个不同是,它的嘴(口针)已退化,不具吸食的功能。因此,我们可以说它不会咬人。红虫还有一个本领,它可以在相对缺氧的环境中生活。因为它体内拥有血红素,这也是为什么它呈血红色。摇蚊幼虫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它在各类水体中都有广泛的分布,而且数量较大,其生物量常占水域底栖动物总量的50% ~90%。红虫是水体中重要的食物链中的一环,是多种经济水生动物如多种鱼、虾、蟹、鳖、龟等的优良天然饵料。摇蚊幼虫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的41% ~62% ,脂肪占2%~8%。

南极摇蚊到底有什么天大的本事,能够世代生息在南极这片冻土上?

我们都知道南极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南极的平均气温为-25℃,且没有四季之分,除此之外南极的年降水量近于零,也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还有着”暴风雪之家“的美称,尽管如此,在这片大陆上依旧有着很多的生物生存在这里,今天要介绍的是一种叫做摇蚊的生物。南极摇蚊又被称为南极蠓,是南极特有的生物,虽然说是蚊子,却没有翅膀,而且也不会叮咬人类,体长只有2至6毫米,是南极大陆上唯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昆虫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想知道这种生物是凭借着什么世代生息在南极这片土地上的呢?第一点就是南极摇蚊的特殊基因。在南极摇蚊的基因组中有一个特殊的基因片段,调控热激蛋白的基因片段,这也是它能在南极这种环境生存的主要因素。简单地说,热激蛋白是一种具有帮助蛋白质进行跨膜运输、维持蛋白质正常折叠状态的物质。当遭遇到极端特殊的天气的时候,这种蛋白质就会发挥作用,防止其他蛋白质失去活性,以此来提高生命体对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相比较大多数的生物只会在突遭极端环境刺激时,才会生成热激蛋白来保护自己。而南极摇蚊特殊的基因组能够持续激活热激蛋白,让南极蠓可以在南极大陆持续生存。第二点就是脱水防冻。在南极的环境中时常会有大风,暴雪等天气每当这种极端的天气来临时,南极摇蚊就会先流失掉百分之七十的体液,来防止自己被冻住。同时,水分的减少,还能够帮助南极摇蚊体内其他几种抗冻物质浓度的提升,比如海藻糖和赤藓糖醇两种物质。南极摇蚊这种减少水分和提高抗冻物质浓度的能力,在生物学上被称为“快速冷驯化”。通俗的讲,就是将突然降温的过程转化为一个慢性的过程,以此让生物体能够有时间做出一些适应性的变化来抵抗极端的环境。第三点南极摇蚊的繁殖行为不同于其他昆虫。雌性南极摇蚊在产卵时会先给它的卵宝宝们裹上一层厚厚的胶状物质。有实验研究表明,在这层胶状物质中,包括各种必需的氨基酸、磷酸盐以及糖类物质,有着很好的促进生长发育的效果。而且这层胶状物质还可以充当缓冲保护层,帮助南极摇蚊幼虫抵挡脱水和低温的危害。除此之外,南极摇蚊在选择产卵地时,也会经过一番精心筛选,通常是在冰层的土壤中,既可以抵御寒风,同时也可以抱团取暖。

家里的摇蚊从哪里出来

家里的蚊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来自室外,通过封闭不严的门窗;2、室内蚊子孳生,室内容易积水的地方。

摇蚊吸血吗

摇蚊是好蚊子,只吃素,不吸血,就是摇蚊种群数量爆发的时候,恶心了一点。密密麻麻的摇蚊全聚集在某处,虽然不咬人,但是也起鸡皮疙瘩。摇蚊和蚊子同属于双翅目蚊总科,其下再分,蚊子属于蚊科,而摇蚊则属于摇蚊科。摇蚊幼虫离不开水,成虫后也集中在水边。摇蚊以植物汁液为食,不吸人血,不会传播疾病。对人的身体不会造成影响。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摇蚊成群,这种昆虫是否会叮咬人?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摇蚊成群,这种昆虫不会叮咬人,但是会让人觉得身上很痒。一段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的摇蚊成群的视频曝光后引发了很多网友们的关注和热议,说实话看到这个视频中黑压压的一群摇蚊真的会让人觉得很恐怖,尤其是有密集恐惧症的朋友更是无法接受,公园内出现这么多的摇蚊确实让人听讨厌的,因为每天肯定会有很多人来这这边散步,但是这些摇蚊确实很影响人的心情,经过这里的人都试图用手来驱赶这些摇蚊,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多,因为这边摇蚊的数量真的是太多了,当地的居民表示这些摇蚊不会叮咬人,但是摇蚊会到处乱钻,弄得人的身上很痒,尤其戴着口罩的时候这些摇蚊会钻进你的口罩里面,然后会让你的鼻子特别不舒服,据了解,摇蚊不属于是卫生害虫,摇蚊不会吸血而且也不会传播疾病,摇蚊还是生物链上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不需要特别处理。摇蚊是非常普遍的一种昆虫,其实在我们身边经常都会看到这样的摇蚊,在我们楼道里或者是一些池塘边上就经常会发现有很多的摇蚊,摇蚊的数量虽然很多,但是其实摇蚊是不具备伤害能力的,摇蚊的嘴已经退化,也就是说它们不具备吸食人血液的功能,所以说摇蚊是不会叮咬人的,而且摇蚊作为生物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是不用特意用什么措施去消除它们,因为一旦人为干预就影响了生物链,所以大家也不要特别恐慌,不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说到蚊子其实大家都会觉得非常讨厌,摇蚊虽然说不会叮咬人,但是其他很多蚊子都是会吸食人的血液,这些会叮咬人的蚊虫就会被定义为害虫,我想大家一定都非常讨厌蚊子吧,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真的就是一出门就要被叮好几个包,所以大家从内心都很厌恶蚊子,因为问自己就是属于害虫,但是摇蚊它并不属于害虫。夏天防蚊是大家最需要做的一个功课,我推荐大家可以使用防蚊液,防蚊的效果真的超级好,最好是选择那种植物防蚊液,不仅可以有效防蚊,而且对我们人体也不会造成伤害,其实那种防蚊贴的驱蚊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不是很推荐,晚上睡觉的时候可以挂蚊帐进行防蚊。

谁能告诉我摇蚊幼虫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害处?

指的被咬还是吃?如果是被蚊子咬之类的话,完全无害。蚊子幼虫是食物链底层,攻击性器官都没有。如果吃的话,一般昆虫幼虫都是高营养的。但是我对此持保留意见。因为吃虫的动物一个是进食量都非常大,第二大都短命。。。昆虫毕竟和人类亲缘很远,高营养人体是否能利用是个问题。

摇蚊幼虫的作用

由于主要以水底有机物碎屑为食,且摄食量相当可观,因而在加速水体物质循环中的有机物矿化作用和消除有机物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摇蚊科昆虫又因种类丰富,个体众多,不同种类对水域生境要求不同,从而成为监测水体环境和污染状况的优良指示生物,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摇蚊幼虫又是鱼类的优良天然饵料,营养价值很高,因此与养渔业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少数植食性种类的幼虫可以对水生经济作物造成侵害。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部分水域岸边,摇蚊成群结队,“摇蚊”与蚊子有何异同?

有区别。摇蚊和普通蚊子是同纲、同目、不同科的小昆虫。1、摇蚊是一大类小昆虫的通称,十分常见,数量众多,全球已知有5000余种。 摇蚊属双翅目、长角亚目、摇蚊科。摇蚊不传播疾病。摇蚊的幼虫在淡水中生长发育,在温暖的季节取食水里微小的有机物碎屑、藻类、细菌、水生动植物残体等食物。2、普通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蚊子具有刺吸式口器。雄性成虫吸食植物的汁液为生,雌性则吸食动物的血液,以完成其体内卵的发育。吸血的雌蚊可传播多种疾病,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及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蚊子也是是雌雄异体,但没有趋光性,喜欢黑暗。雌雄交尾后雌蚊产卵于水中孵化为幼虫。蚊子的幼虫为孑孓,可生活在淡水或肮脏的水中,食性大体和摇蚊幼虫相同,以水里微小的有机物碎屑、细菌、水生动植物残体等为食。在水中发育成熟后出水羽化为成虫,有时也有群飞。

怎样消灭摇蚊,怎样消灭摇蚊幼虫

1.农业防治:排水晒田2-3天,可抑制稻摇蚊虫的为害。 2.改水育秧为旱育秧,能够减轻稻摇蚊的为害。 3.药剂防治:①用90%晶体敌百虫10-15克,加水10-15公斤,在水深4厘米左右时喷在稻丛中。 4.②把田水排干后,停一天,在进水口挂一个装有敌百虫的小袋灌溉,当灌溉水深3-4厘米左右时,停灌堵上进水口,12小时后可杀死幼虫。 5.③每亩用5%甲拌磷颗粒剂1公斤,拌15公斤土(砂)扬撒,可以兼治其它害虫,效果很好。

摇蚊咬人吗

这种蚊子不咬人。根据查询手机新浪网显示,摇蚊是蚊子的一种,其幼虫生活在水中,靠水中浮游生物为食,它的嘴是完全退化的,没有吸食的功能,同样也没有刺吻这个功能,因此不会出现咬人的情况。摇蚊一般有春季和秋季2个繁殖期,其繁殖量非常大,繁殖周期5天到10天,生命期1个月到3个月,因此每年繁殖期时会出现大量摇蚊,它的成虫几乎不取食,也可能会摄取少量的糖分。

摇蚊咬人吗

摇蚊(Chironomidae)一般不咬人。这种昆虫在各类水体中均有广泛分布,它们具有很强大的耐受性,通常不会咬人。随着气温上升,不流动的积水池塘和河道里可能会出现摇蚊,但它们并不会咬人,大家不必过于担心。

摇蚊太多怎么处理

处理摇蚊可用喝不完的啤酒,加白糖、红糖,调匀。放在一个不用的盘子里,可吸引蚊子,粘住蚊子。摇蚊喜水,可将住宅周边卫生打扫干净,排完周围沟渠河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摇蚊数量。或可购买诱虫灯,在天黑时,将灯挂在远处,将飞上前的大量摇蚊捕杀。 处理摇蚊可用喝不完的啤酒,加白糖、红糖,调匀。放在一个不用的盘子里,可吸引蚊子,粘住蚊子。摇蚊喜水,可将住宅周边卫生打扫干净,排完周围沟渠河水,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摇蚊数量。或可购买诱虫灯,在天黑时,将灯挂在远处,将飞上前的大量摇蚊捕杀。

北京颐和园昆明湖摇蚊成群,“摇蚊”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一、摇蚊是一种水生昆虫。摇蚊的样子跟我们平常看到的蚊子类似,它是一种比较罕见的水生昆虫,基本上在各种水体表面都有分布,他们的特点就是数量众多。摇蚊的特点就是有很多颜色,他们有白色、黄色、淡绿色、黑色等,他们的特点就是头部相对比较小,眼睛会比较大,基本上他们会是在淡水的水域上进行生长和养殖,他们的长相跟大多数蚊虫的长相类似,体型比较纤长、脆弱,并且这种生物在世界分布有5000多种。二、摇蚊是一种雌雄异体的生物。摇蚊还有一个特点,他是雌雄异体,他们在进行产卵的时候就不需要受精,可以在母体之内直接发育成小生命进行生产。当然他们生育的过程是在温暖的季节,他们生产出来的一些卵细胞,基本上也是成白色、黄色、褐色或者红色这些颜色,汇成一个胶质的场带状的形状,再进行生长,有点类似于青蛙的生产过程。磁性摇蚊一般一生只会生产一次,都会直接生产在水面上。三、摇蚊的养殖过程。摇蚊有人工养殖的情况,很多人会根据天气和气温来进行养殖。这些养殖有些是为了供于科学研究,有些是为了作为一些水产生物的活饵料。这种摇蚊在养殖过程中,最开始很小的时候,他们是是非常健康的,但是随着慢慢的生长,他们的身体会有生病的情况,一般的时候会建议放漂白粉进行消毒和预防。摇蚊虽然他的生命力十分旺盛,并且他繁衍的速度非常快,但是其实他还是在空气环境中的温度、湿度以及食物方面有一系列要求,才能保证保证他的健康生长,也是为了保证我们地球的生物链得到循环,毕竟每个物种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摇蚊太多怎么处理?

1、摇蚊的成虫寿命短,一般5-8天,存在即是“传宗接代”,几乎不摄食,或摄取少量的含糖液体,有强向光性,在日落时分最为活跃,因此在该时段避免使用非必要的光源,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滋扰程度。2、同时装设防护网及小孔沙网等,也可阻挡摇蚊进入室内环境,如果有大量成虫飞入室内,可使用从正规场所购买的杀虫气雾剂或物理工具杀灭。3、摇蚊幼虫作为环境工作者重要的指示生物,摇蚊的大量出现意味着水质持续恶化,为环境敲响警钟。对于摇蚊幼虫的控制,可以以环境治理方法为主,如清除杂草,清理淤泥和积水,另外鱼类可以取食摇蚊幼虫形成生态食物链来控制其密度,减少摇蚊的孳生。4、此外也可考虑化学方法,使用消毒剂,如二氧化氯,液氯等化学消毒剂等来控制摇蚊幼虫。生活习性摇蚊幼虫是淡水水域中底栖动物的主要类群之一,幼虫生活在水中,摇蚊幼虫呈蠕虫状,体内有血红素呈血红色,又名红虫,俗称鱼虫,是水体中鱼、虾等食物链中的一环。摇蚊幼虫依靠水中浮游生物为食,不污染水体,还能够净化水质。摇蚊繁殖量大,繁殖周期5天到10天,生命期1个月到3个月。据一般估计,摇蚊的种类大约可占湖泊生物区系的25%。个体数量常极为众多 ,栖息密度每平方米达到5万只幼虫的情况并不少见,因而成为水域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主要以水底有机物碎屑为食,且摄食量相当可观,因而在加速水体物质循环中的有机物矿化作用和消除有机物污染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摇蚊科昆虫又因种类丰富,个体众多,不同种类对水域生境要求不同,从而成为监测水体环境和污染状况的优良指示生物,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摇蚊幼虫又是鱼类的优良天然饵料,营养价值很高,因此与养渔业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少数植食性种类的幼虫可以对水生经济作物造成侵害。

湖边摇蚊太多怎么处理?

在湖边摇蚊太多的情况下,消灭蚊子并不现实,因为这些蚊子数量巨大并且容易繁殖。但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对蚊子的困扰。以下是一些有用的方法,可以尽可能减少湖边摇蚊带来的麻烦:1. 身体保护:穿着长袖衣物、长裤和光线柔和的颜色衣服,这些都可以减少蚊子咬人的机会。2. 使用驱蚊剂:在外面活动前,可以使用驱蚊剂护肤品或喷雾液来预防蚊虫叮咬。记得跟据产品指导使用,并定期补涂。3. 遮挡蚊虫进入居所的机会:在起居场所的门、窗上设置蚊帐或纱窗等,来防止蚊虫进入室内。4. 使用驱蚊喷雾器:在活动区域内使用驱蚊喷雾器,可以远离蚊虫攻击。多数驱蚊喷雾器都是应用天然成分或人工安全成分制成,即使您和您的家人在周围呼吸,也安全可靠。5. 在户外不要摆放太多的光源:湖边的蚊虫可能因为光源而飞到你的头上,如果减少光源,蚊虫数量也会减少。6. 定期清理室外环境:过度湿度、发霉、骨头和干燥的水、垃圾等都是蚊子生长的理想环境,因此我们应该避免让这些环境积累,并定期清理。

什么是摇蚊 摇蚊和普通蚊子有区别吗

  有区别。  摇蚊和普通蚊子是同纲、同目、不同科的小昆虫。  摇蚊是一大类小昆虫的通称,十分常见,数量众多,全球已知有5000余种。 摇蚊属双翅目、长角亚目、摇蚊科。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外形大体与蚊科的普通蚊虫相似,多纤长脆弱,大形的种类比蚊虫较为粗壮。体色多样,有黑色、白色、黄色、淡绿色等,或有鲜明的色斑。头部相对较小,复眼发达,小眼面之间可生有小毛,无单眼。触角及口器己退化到几不可见。摇蚊不传播疾病。摇蚊的幼虫在淡水中生长发育,在温暖的季节取食水里微小的有机物碎屑、藻类、细菌、水生动植物残体等食物。摇蚊幼虫色淡,部分种类因体液中含有血红素而身体呈血红色,俗称小红虫,可以人工饲养,作为养殖鱼类的饲料。幼虫期占据整个生活史的大部分时间。幼虫羽化为成虫后几乎不取食,或摄食少量含有糖分的液体。摇蚊是雌雄异体。有强向光性,夜间灯下常见。羽化后常有婚飞习性,大群在清晨或黄昏群飞,雌雄交尾在数秒钟内完成。但雌摇蚊产的卵可以不需要受精,在母体的孵化囊里直接发育成小摇蚊,这些小“摇蚊”通常都是雌性。交尾的雌虫一生一般只产一次卵,直接产于水面,或将胶质卵带粘附水生植物上。卵期由数日至数周不等,但多数种类卵期很短。卵在水中孵化为幼虫。  普通蚊子属于昆虫纲、双翅目、蚊科,全球约有3000种。除南极洲外各大陆皆有蚊子的分布。其中,以按蚊属、伊蚊属和库蚊属最为著名。蚊子头部似半球形,有复眼和触角各1 对,喙1 支。触角有15 节,各节轮生一圈毛,雌蚊的轮毛短而稀,雄蚊的轮毛长而密。在雌蚊触角上,除轮毛外,还有另一类是短毛,分布在每一鞭节上,这些短毛对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变化产生反应,对二氧化碳、乳酸等化合物和湿度尤其敏感,起寻找吸血对象作用的是短毛,而不是复眼。蚊子具有刺吸式口器。雄性成虫吸食植物的汁液为生,雌性则吸食动物的血液,以完成其体内卵的发育。吸血的雌蚊可传播多种疾病,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及其他病原体的中间寄主。蚊子也是是雌雄异体,但没有趋光性,喜欢黑暗。雌雄交尾后雌蚊产卵于水中孵化为幼虫。蚊子的幼虫为孑孓,可生活在淡水或肮脏的水中,食性大体和摇蚊幼虫相同,以水里微小的有机物碎屑、细菌、水生动植物残体等为食。在水中发育成熟后出水羽化为成虫,有时也有群飞。

摇蚊的幼虫多久变成摇蚊

摇蚊的幼虫需要**4~~5个月变成摇蚊。摇蚊幼虫占据了生活史的大部分时间,从2周到4年不等,不过一般为4~~5个月。

大家知道育苗池中能将摇蚊幼虫的杀灭的方法吗?

步骤如下(1)清池育苗前在育苗池养鱼时,放养一些鲤鱼,鲤鱼可以吃摇蚊幼虫。(2)福尔马林的杀灭效果优于敌百虫和漂白粉。

摇蚊是益虫还是害虫

摇蚊不是害虫。1、大家看到摇蚊,不必有恐慌。这种蚊子的幼虫体蛋白质含量非常高,一般的草鱼、鲶鱼、鳊鱼、河鲫鱼都喜欢吃,所以钓鱼的人喜欢把它作为钓鱼的鱼饵。摇蚊不属于害虫,理论上对环境是有益的,一般周围有大型或者中型水体,如果富营养化了,就会引起摇蚊的滋生。2、那么,居民如何防止摇蚊飞入家门呢?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给出的意见是安装纱窗,备好杀虫气雾罐。同时物业表示将加强清洁工作,多频率喷洒药水,并做好宣传工作,让居民了解摇蚊的生长习性;静安区河道管理所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加强河道清洁,调整水生植物布局,树立禁止垂钓放生牌。3、由于摇蚊强大的繁殖能力,虽然没有传播病原体的危害,同一地区过多的摇蚊也会严重影响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