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高粱》电影,我是学编导的,老师要交一篇影评,用运动摄影以及色调、景别来写,要求有标题、独立
对于《红高粱》这部电影,儿时的记忆就只依稀的记得抗日的大英雄和漫天的红。后来高中看了莫言的小说,才明白其中的爱恨纠葛、国仇家恨。莫言是从那个时候走出来的人,所以他话不多。他以第三人称在《红高粱》和《高粱酒》里的陈述,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消解了爱与恨的太多分量。只有深入体会之后才能感觉到其中字字如弯刀,刻入骨髓。然而张艺谋是不同的。 这次再看《红高粱》,虽说是第二遍,但给我的震撼和感动已远远超过第一次。很多小说翻拍电影之后,会让原著党哭晕在厕所。张艺谋翻拍的这部片子无疑是业界良心。他以自己激荡澎湃的热血和抱负拍活了《红高粱》,对原著和作者的尊重,在这部片子里随处可见。 对于小说翻拍的电影,很多人总是会夸大导演的功劳。明明是作者绞尽脑汁设定的情景、煞费苦心埋下的伏笔u201eu201e全被一股脑的冠在导演的头上。这样的现象总是轻易就会让导演获得很多好评,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导演一劳永逸,不肯在小说的翻拍上面更花心思。所以对于很多人赞叹不已的,诸如“张艺谋在《红高粱》里埋设暗线,全片都有红高粱。用红高粱来引出抗日,引出解放人性自由u201eu201e的手法。”、“九儿出嫁的场景,颠轿的精彩。”等等,我是不看重的。这本来就是书里面有的,是人家莫言的高明之处,张艺谋只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罢了。所以整部片子,我更侧重于张艺谋的改编上。 小说里莫言是在转述他父亲的事,又以他父亲的所见所想来记述他爷爷和他奶奶的事。所以小说里的故事很破碎,需要读者自己梳理。然而张艺谋在影片里却摒弃了这种蒙太奇的手法,虽然也有旁白,但是一上来就是九儿出嫁的画面,让观众们先入为主的就将故事的男女主角拎了出来。然后通述到底,一气呵成。在小说里对于出嫁的描写很详细,九儿似乎遇尽了一切出嫁的忌讳事。但在影片里,张艺谋砍掉了这些情节,单单保留了九儿用脚挑着轿帘看余占鳌、余占鳌把九儿的脚送进轿厢里、颠轿以及遇见假三炮。凭借这几件事观众心里面也都有谱了,剧情发展也顺理成章了。莫言在小说里面曾经强调过九儿的脚,三寸金莲,不大不小被裹得极好。九儿和余占鳌的爱恨起于九儿的脚;假三炮觊觎九儿,临时起意劫色,最后反被余占鳌打死也是起于九儿的脚。但是文人自负,总喜欢让读者自己发现其中关键,轻描淡写就过了。然而这一点被张艺谋抓住了,无限放大,也就成为了影片当中的亮点。对于高粱酒,其实莫言在书中是没有说颜色的。然而张艺谋执意选用红色。一是因为高粱酒本就有红色的,现在无色的高粱酒技术 精进之后的产物。张艺谋结合那个年代,选用了红色;二是因为暗喻革命、抗日还有被欺压的中国百姓以及革命战士的鲜血。除了这两点,我始终觉得张艺谋选用红色还有一点,那便是酒中还有罗汉大叔的血。鬼子修公路来村里抢牲口、抓壮丁,用刺刀划破了罗汉大叔的头皮。鬼子看到九儿色心大起,九儿急中生智抹了罗汉大叔的血装疯卖傻才得以幸免。罗汉大叔被鬼子抓走后,九儿拿高粱酒洗了脸,高粱酒里混了罗汉大叔的血之后总有挥之不去的浓重的血腥味。九儿便将这坛酒封存了,谁都不许动。九儿再见罗汉大叔的时候便是鬼子生剐罗汉大叔了。所以我私心认为张艺谋也是想用红色的高粱酒来缅怀罗汉大叔。 在小说里,鬼子只生剐了罗汉大叔一人。莫言描述得很详细,包括第一刀切的哪里,第二刀切得哪里,鬼子把剐下来的肉喂狗u201eu201e影片里把这些血腥的场面省去了,但却加了一个人——三炮。鬼子先命屠夫剐三炮,屠夫一刀杀了三炮免去了他的痛苦和凌辱。正当大家揪着的心放下的时候,鬼子又命令小学徒剐罗汉大叔u201eu201e在这种双重的刺激下,我相信观众的心里已不再是痛斥鬼子残忍、没有人性了,而是上升到一种热血激荡,反抗欺压的爱国情怀。不得不说张艺谋很高明,懂人心。这俨然也成了影片里的小高潮。 通观影片,最让我感动的是九儿死的时候。小说里九儿死的时候其实是一个慢镜头,九儿躺在高粱地里,从九儿的视角看到了正午的太阳、随风摆动的高粱、还有天边飞来的一群白鸽。在其中,九儿是有过挣扎的,看到阳光和白鸽,感受到微风吹来的时候,九儿是想着世间的一切美好不忍闭上眼睛的。然而看到高粱的时候,嗅到被压断的高粱的新鲜的味道的时候,感受到背部传来的压在高粱上的触感的时候,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终究笑着沉睡了过去。这段情节很耐人寻味,也是小说中的高潮。张艺谋却在这里转换了人物,不已九儿的视角来看,一个将死之人所看到的多少有些悲壮和绝望。张艺谋换成余占鳌来看,看到了一轮红日,看到了漫天的红u201eu201e影片也在漫天的红中结束,余占鳌看着红日在想些什么也成为了悬念。不得不说张艺谋这个举动很大胆,不过将九儿换成余占鳌让 整部影片更加乐观,更有希望,也算是民心所向。 所以我认为张艺谋《红高粱》真正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不甘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从一个老者口中听到了这个故事,然后以一个新时代里的年轻人的口吻传承了这个故事。他为这个故事注入了新的年轻的血液,他让这个故事可以代代相传!
体育运动摄影技巧
体育运动摄影技巧 导语:体育摄影的精髓在于能把比赛中高速运动的运动员,以漂亮的构图、用光记录下定格永恒的瞬间,展现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当中优雅的姿态,并具有一定的观赏性与趣味性。下面我为你整理的体育运动摄影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技巧一:选择拍摄位置和拍摄点 对体育拍摄者来说,拍摄位置至关重要。一个有利的拍摄位置和精彩的照片往往是紧密连在一起的,它直接影响到照片的质量和效果。在选择拍摄位置时,应根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并优先选择一两个因素: 1、在这个位置上拍出的照片,能够反映出这个项目的特点; 2、在这个位置上拍出的照片,能够表现出运动员的技术、战术的特点; 3、这个位置在关键时刻可以移动,随时靠近被摄体; 4、这个位置要与自己具备的镜头相适应; 5、这个位置能够尽量避免杂乱的背景。 拍摄点,是运动员所处的位置。在体育摄影中,选择一个合理、恰当的拍摄点具有重要作用。一个恰当的拍摄点对表现主题、抓住关键动作的瞬间起到很大的作用。 1、要做好调查研究,要了解所拍项目? 动作特点和规律,最好能了解运动员的典型动作是什么。 2、要充分考虑到拍摄现场上的光线效果和背景对主题的烘托。可以这么说,你要突出什么主题,就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拍摄点;不同的运动项目,应选择不同的拍摄点。拍摄点的选择,直接反映了拍摄者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动作的了解程度和创作构思。 3、在选择拍摄点时,要寻找那些动作高潮经常出现的地方和一定能出现的地方。如篮球的投篮点、篮板下,足球的射门点、禁区内,跨栏跑的栏架上方等,这都是表现项目特点和运动高潮的最佳点。 技巧二:选择对焦方式 体育摄影不同于普通的拍摄,为了抓住一瞬间的精彩,要求高速运动下的对焦也十分精准,有关赛场上的拍摄,对焦方面还有赖于摄影器材不断进化的对焦系统,目前顶级135相机上的对焦系统,对焦点覆盖率已经十分高,总数以及高精准度对焦点数量都相当多,可以满足大部分使用情况下的对焦要求。下面来介绍一下常见的对焦方法。 1、使用自动对焦——自动对焦在速度上以及精度上都发展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尤其是在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没有实用的自动对焦系统,很难满足抓拍的要求,现在的旗舰单反相机都针对运动抓拍加入了自动追踪对象功能,使得在复杂场景下拍摄更容易针对被摄者对焦,开启这些功能,可以放心将对焦交给相机,而更好地去控制抓拍时的构图以及精彩的一瞬间。 2、使用手动对焦——对于摄影记者来说,更多的是愿意使用手动对焦来精确拍摄,在高速运动的场景下拍摄,使用手动对焦功能对摄影师的要求更高,但是对有经验的摄影师来说,只要预算好拍摄对象大致的运动范围,使用手动对焦可以让对焦范围缩小,减小对焦过程中的寻焦时间,对于动辄数百焦段的镜头来说,使用自动对焦寻找焦点的.过程未必比预估好对焦范围使用手动对焦要快。另外,在拍摄运动轨迹可预估的比赛,可以使用陷阱对焦法,将焦点预先设置在想要位置,等待被摄者进入焦点区域,使用连拍来获得准确合焦的照片。 技巧三:选择快门速度 根据不同体育项目的不同特点去选择快门速度,是体育摄影中使用器材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拍摄动体时,快门速度的运用不外乎三种情况:“快”、“慢”、“适中”。快门的具体速度应随动体运动情况不同而不同,根据表现意图去选择相应的快门速度。 1、快门速度快——运动影像被“凝固”。其优点是能将动体影像清晰地记录下来。缺点是影像的动感不足。“凝固”的动体影像往往擅长于表现动体的优美姿势。要取得这种效果,只需使用相机上快门的高速度,如1/1000秒。这样往往能把大部分动体记录清晰,有些相机具有1 /2000或1/4000秒甚至1/8000秒的最高速度,用它们来凝固动体就更理想了。 2、快门速度慢——动体影像虚糊。优点是具有强烈的动感,缺点是对动体了甚至面目姿势表现不清。模糊的动体影像往往用于表现高速运动的体育项目。一幅影像虚糊的体育照片,能再现快速运动的动体在我们眼前飞驰而过的情景。通过模糊的动体与清晰的背景的对比,来表现出强烈的动感,这种快门速度的选择就比“快门速度快”来得复杂些。对体操项目可能1/15秒是慢的,而对飞驰的赛车或百米冲刺1/60 秒才是慢的。不同的“慢速度”对同一动体又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虚糊效果,这就要求摄影者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而不能只是按照某些说教去记住一两种快门速度。 高速快门多用于拍摄没有轨迹限制运动,诸如足球、篮球、还有众多的田径项目,这些比赛利用高速快门可以抓捕到运动员一瞬间的神情,当然这对摄影器材的要求也高了,需要更大光圈的镜头,优质的高感画质来保证获取更高的快门速度。 低速快门多用于有一定运动轨迹的项目,例如田径赛跑,游泳等等,可以轻易拍出动态感强烈的照片,因运动轨迹容易推算所以使用长焦镜头成功率也较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