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蓼

DNA图谱 / 问答 / 标签

竹节蓼叶枯病介绍

竹节蓼茎枯病症状 变态茎上现浅褐色至灰褐色不规则病斑,其上散生小黑粒,致变态茎部分枯死。病原及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槭色二孢菌[Diplodia acerina (Pass.)Sutton]。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器在病部及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夏秋高温多雨季节多发病。防治方法①剪除病部及收集病残物烧毁。②发病季节及早喷施1%石灰等量式波尔多液,或30%氧氯化铜胶悬剂600倍液,或70%托布津+755百菌清可湿粉(1∶1)800~1000倍液,连喷数次,视天气7~15天喷一次

竹节蓼的白粉病要怎样防治?

竹节蓼白粉病初发时在叶片或茎上有白粉状斑块,尔后连片。潮湿条件下传播较快,几天可布满全株或邻近植株,轻者落叶枯枝,重者造成全株或成片死亡。温室通风不良、潮湿度高时全年为害,家庭栽培多发生在秋冬,有时春季也有发生。防治方法:①初发病时剪除病枝病叶深埋或烧毁。②加强温室通风,充分受光,减少室内温度。③采用硫磺粉末加10%滑石粉,喷粉防治。④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00倍液,每10~15天一次,连续3~4次可抑制病情发展。不要任意提高浓度,以防出现药害。

竹节蓼的白粉病

竹节蓼是一种世界广泛分布的观赏植物,热带地区常用于园林绿化,欧洲大多用于盆栽。自2005年3月始,捷克共和国布拉格植物园的温室竹节蓼上周期性发生白粉病。叶片正、背面有不规则白色菌落,茎上无症状。根据形态学,病原菌的无性阶段鉴定为Erysiphe属真菌。该属在廖科植物上有报道的只有廖白粉菌。该菌广泛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英国、罗马尼亚、芬兰和前苏联有在竹节蓼上发生的报道。病害名称:竹节蓼白粉病症状识别:病叶叶面生白粉层,后期上生密集的小黑点,为病菌的闭囊壳。为害严重时,可导致早期落叶,叶片枯黄。病原ErysiphepolygoniDC属半知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白粉菌属真菌,无性阶段Oidium;erysiphidesFr.。菌丝体白色,永存性。闭囊壳散生或聚生,子囊椭圆形或扁球形,黑褐色,不分枝,无隔膜,为闭囊壳的1~5倍长,内含3~6个子囊。子囊椭圆形,无色或淡黄色,具明显的柄,45~64μm×26~36μm.子囊内含3~6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矩圆形,无色透明,14~24μm×9~16μm。发病规律:病菌以闭囊壳在病残体内越冬。翌春天气转暖后,子囊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初侵染。病斑上产生大量的粉孢子,不断引起再侵染。防治措施:(1)清洁田园,销毁病株残体。(2)发病期喷药防治。可用15%粉锈宁800倍液,或50%多菌灵800倍液,或62.25%仙生600倍液,每周一次,连续2~3次。

竹节蓼种植方法 竹节蓼怎么种

1、竹节蓼6-7月为最佳繁殖时间。 2、竹节蓼喜微酸性土壤,但对土壤要求不太严格,以疏松、保水、透气的土壤为好。施撒肥料:竹节蓼生长时每半月追施1次以氮为主的肥料,入秋后 应增施磷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寒能力。冬季停止施肥。 3、竹节蓼较耐干旱,喜湿润而稍干的土壤环境。不耐水湿,浇水过多而盆土过于湿涝,植株容易烂根死亡。 4、竹节蓼春季应结合翻盆进行1次修剪,剪去生长不良的老枝,并疏去过密枝和短剪过高的枝条,以保持植株内部良好的通凤透光和株形美观。 5、竹节蓼因生长较快,每年需翻盆1次,通常在春季进行。喜肥沃、疏松透气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基质可用腐叶土、园土、素砂等材料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