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作为管理者,提高整体效益是首要任务,而管理行为是由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承担的角色决定的,管理者和非管理者之间的基本区别在于所承担角色的特征、多样性和复杂性方面。但是,有很多的管理者每天都忙于处理日常事务,对自己的角色往往并不清楚。对企业、对上级、对同级、对下属,自己究竟应该承担什么角色,管理者往往没有准确的认知。作为管理者
Ø 1.需要做什么?
Ø 2.职责的界限是什么?
Ø 3.在企业内外,与其他人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Ø 4.为达成更加理想的绩效,需要发展什么技能?
Ø 5.现在做的和应该做的是什么?
Ø 6.应在什么范围内进行调整角色?
【课程收益】
1.了解管理的本质
2.掌握新时代下管理的原理
3.掌握管理教练的核心技能
4.明确管理者角色的概念
5.认识到管理者在履行工作职责时所承担的各种不同角色
6.认识每种管理角色在管理中的重要性
7.提高管理者自我监控能力
8.消除管理者角色认知的误区
【课程特色】
1.深入浅出,通过现身说法,身边事举例,将管理理论与鲜活案例有机结合;
2.突出实用,BAT时代“鸡汤”随处可见,每个理念必须有工具落地;
3.角色转换,学员才是课程“主角”,老师的目标是让学员脑子转起来。
4.张老师注重课程实用度,课前采用企业亲身调研开发课程,跟踪落地及辅导;
5.用语言来丰富、用姿态来辅助、用演示来启迪、案例来解析、用操作来巩固;
【课程对象】企业中基层管理人员
【课程时间】2天(6小时/天)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管理的内涵认知
1、管理的本质
1)、管理平台是为了运用资源而非改造人
2)、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达成目标
3)、管理的本质就是沟通
2、管理的内涵
1)、管理=管人+理事
体验:单指劈铅笔
3、管人:辅导+激励
4、理事:制度、流程、目标
第二单元:从管理走向领导
1、管理走进“心”时代
2、BAT时代对管理提出的挑战
3、工作准备度运用:意愿+能力
第三单元:从领导走向教练
1、传统管理者与管理教练的区别
1)、强将手下无弱兵
2)、亲力亲为
3)、使用绝对权力
4)、追求快速答案
2、管理教练的角色
1)、指南针
2)、镜子
3)、引导者
4)、催化剂
3、“三脑原理”对管理的启发
1)、安全脑
2)、情绪脑
3)、视觉脑
4、从“低绩效”到“高绩效”的路径
1)、低绩效员工的表现
2)、高绩效员工的表现
3)、员工的行为路径
5、人的思维发展模式
1)、SEE-DO-GET法则
2)、所见所闻-主观意识-内在感受-行为表现
6、人的心理特征
1)、需求的提升
7、绩效=能力-干扰
8、管理教练之技法
1)、聆听
2)、区分
3)、发问
4)、回应
第二部分:管理角色认知
第一单元:认清表象--角色定位
1.中层管理者的角色:下级、上级、同事
第二单元:了解本质--定位误区
1、中层干部常见的角色错位
(1)乡绅土豪
(2)民意代表
(3)自然人
(4)复读机
2、管理者的各角色认知
(1)规划者
(2)执行者
(3)危机/问题解决者
(4)模范者
(5)绩效伙伴
(6)监督/控制者
(7)领导者
(8)教练员
3、中层管理者的三大内伤
(1)心态浮躁,借口太多
(2)危机感淡薄,学习力不够
(3)缺乏总经理/老板心态
第三单元:了解自我--定位认知
1、人生只有三件事
(1)关注圈
(2)关切圈
(3)影响圈
3、BVA信念系统
(1)我做什么可以改善现状!
4、DISC四类型管理风格
(1)D型性格的特点及调整应对策略
(2)I型性格的特点及调整应对策略
(3)S型性格的特点及调整应对策略
(4)C型性格的特点及调整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