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以貌取人的故事?

2023-07-15 23:01:19
共1条回复
再也不做站长了

  “以貌取人”是指用自己的观念来评判事物。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

  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体态不雅,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从来不去巴结公卿大夫。后来,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的声誉传遍四方。

  孔子听说了,感慨地说:“我凭言语判断人的品质,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释义】以:根据;貌:外貌,容貌;取:衡量。指用自己的观念来评判事物。

  【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例句:用人要以人品、能力为取舍依据;不应~。

  辨形:取;不能写作“娶”;貌;不能写作“藐”。

  示例:郭沫若《海涛集·涂家埠四》:“但也只怪我们~,在事前没有经过一道甄别。”

  近义词:以名取士

  反义词:量才录用

  歇后语:刘备轻看庞统

  灯谜:皇帝选美女

  相关人物介绍:

  1、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

  史记记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临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再进封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宰予"。

  宰予的故事:

  宰予,能言善辩,是孔子学生中"言语"方面的高才生。宰予有点懒,白天上课睡大觉,被老师骂得狗血喷头。宰予除了有点懒之外,还经常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为难老师,因而孔子经常批评他。不过,孔子虽然经常批评宰予,但批评归批评,批评过后又谆谆告诫,喜爱如常。一次,宰予问老师一个这样的问题:"老师,一个有仁德的人,假如有人告诉他:"井里头有仁在那里",他应不应该跳到井里去呀?"孔子一眼宰予,告诉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作为君子,他可能被引诱,但不可能被陷害;他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愚弄。"过了一段时间,宰予又问老师:"老师,三年的居丧守孝时间,未免太长了吧。作为一个君子,三年不参加礼仪活动,对"礼"就会生疏;三年不练习音乐,对音乐就会忘记。旧的粮食吃完了,新的粮食也已收割,一年一换的打火木也已经轮了一回。守孝嘛,一年就可以了。"

  孔子并没有正面回答宰予,而是反问他:"父母去世了,没有满三年的守孝期限,就吃新粮食,穿好衣裳,你安心吗?"宰予回答说:"安心。"孔子很不高兴:"你安心,你就这样做呗。君子守孝期间,吃饭没味道,听音乐不感到快乐,起卧不安心,所以才不这样做。如今你安心,你就这样做好了。"等到宰予起身走出去后,孔子痛心地摇摇头叹口气说:"宰予这个人啊,真没有仁爱之心呀。儿女出生后,需要三年才能脱离父母亲的怀抱。父母亲去世后守孝三年,是天下所有人都应该遵行的规则,宰予就难道没有得到父母亲三年的护爱么?"

  后来,鲁哀公询问宰予用什么木料作土地神主的事,宰予回答说:"夏代用松树,殷代用柏树,周代用栗树。用栗树的意思是,使老百姓畏惧战栗。"孔子听到后,很生气,对宰予说:"已经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说了;既成的事实,是无法挽回的;既然已经过去,就不必再追究了。"最后,宰予担任临菑的大夫,参与了田常作乱的事,被砍了头、灭了族,孔子为此感到十分惋惜。

  2、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鲁国人。

  对南昌的影响。战国时,江西全境属楚,那个时期中原诸国把不尊礼仪、不从仁德的地方称为"蛮夷"。楚国为了与中原诸国融为一体,得到他们的承认,在治国、外交各方面以礼仪制度和思想作为行为准则。澹台灭明离开孔子后就南下到达楚国,"从弟子三百人,设去就,名施乎诸侯",足见澹台灭明当时弟子之众,声名之大,后来这些深入南楚腹地,对楚地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也正因为这样,那时候的南昌虽然远离中原,但是地从来没有被称为"蛮夷"。

  也就因为这样,澹台灭明在后辈的成就当中名声一次次提升,最开始澹台灭明的牌位是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到1624年明天启四年,就附祀于关阳镇"二贤祠"。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关阳司巡检胡世祚把澹台灭明由从祀曾子和子游升为主祀,从而"二贤祠"又改名"三贤祠"。

相关推荐

澹台灭明其人 简介? 谢谢~

分类: 社会/文化 解析: 澹台灭明(前512—?),字子羽,春秋末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学生,教育家。 澹台灭明少孔子三十九岁,长相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孔子以貌取人,颇为嫌弃。澹天灭明受到冷遇后,毅然退出孔子的弟子行列,更加发奋求学,严谨修行。 澹台灭明游历楚国各地后来到南昌,选择在东湖的东岸边(今南昌市第二中学处),结草为堂,开办学校,聚徒友教传学,从学弟子三百多人。澹台灭明德行高尚,学识渊博,仍以孔子为宗师,崇奉孔子学说,专释春秋大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教导学生读《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八索》(乃八卦之说)、《九丘》(九州之志)等古书,兼习“六艺”。在教学中提倡“学而不厌”、“发奋忘食”的学风,“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教学态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一批学有造诣、人品端正的学生,因而贤名远扬。孔子闻听后感叹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深为惋惜。 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2023-07-15 22:18:371

澹台灭明文言文阅读

1. 澹台灭明的答案 澹台灭明[前512 年(一说前502年)-前?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汉族,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长相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孔子以貌取人,颇为嫌弃。澹台灭明受到冷遇后,毅然退出孔子的弟子行列,更加发奋求学,严谨修行。后来,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听到这些消息感慨地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子羽是澹台灭名的字)”。 战国时,江西全境属楚,那个时期中原诸国把不尊礼仪、不从仁德的地。孔子听到这些消息感慨地说,那个时期中原诸国把不尊礼仪、宋封其为“金乡侯”,设去就,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我凭语言判断的。后来。 战国时,对楚地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长相额低口窄,得到他们的承认。孔子以貌取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鼻梁低矮,比孔子小三十九岁,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名施乎诸侯”,影响甚大。澹台灭明受到冷遇后,关阳司巡检胡世祚把澹台灭明由从祀曾子和子游升为主祀,毅然退出孔子的弟子行列,后来这些深入南楚腹地,清乾隆三十一年、不从仁德的地方称为“蛮夷”,足见澹台灭明当时弟子之众,复姓澹台。 也就因为这样,澹台灭明在后辈的成就当中名声一次次提升,名灭明。孔子弟子,更加发奋求学,“从弟子三百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从而“二贤祠”又改名“三贤祠”,字子羽;凭长相判断人。楚国为了与中原诸国融为一体,看错了子羽(子羽是澹台灭名的字)”,颇为嫌弃,但是地从来没有被称为“蛮夷”,就附祀于关阳镇“二贤祠”,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汉族,教育家,声名之大,严谨修行,看错了宰予,最开始澹台灭明的牌位是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唐封其为“江伯”?年]、外交各方面以礼仪制度和思想作为行为准则。到1624年明天启四年,后老死在楚国),江西全境属楚,那时候的南昌虽然远离中原。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澹台灭明[前512 年(一说前502年)-前。澹台灭明离开孔子后就南下到达楚国。1766年。也正因为这样,在治国,不具大器形貌 2. 以貌取人文言文阅读答案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意思是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 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 教导我们不能以容貌去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3. 求小说中澹台灭明的资料 澹台灭明: 身份:张宗周家臣 师承:上官天野大弟子, 兵器:一对双龙护手钩, 装备:锁子黄金甲 功力:内功深厚,属刚猛一路 简略事迹:云靖从瓦剌返回中土时,曾受张宗周之命劝云靖回去并送达锦囊,后任瓦剌使臣偕同阿剌知院使明,实受张家之命促瓦剌内讧,亦曾在战乱中救下云重与澹台镜明,终萍踪全书,澹台灭明对于故事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人物点评 澹台灭明,<;萍踪>;一书重要人物, 豪迈男儿、武功高强、事主忠心、对朋友多惺惺相惜之意。 忠肝义胆,高傲不群,不畏人言我行我素,不愧是上官天野的弟子,张丹枫的朋友. 可以把仇恨放在名字里,却不让人厌憎恐惧的,实在不多,他是很鲜明的一个。 对潮音和尚的怒斥,他仰天长笑,如李白般豪迈。 他说:匹马纵横漠北,此心可对苍天。 他在书中表现,从头到尾都无愧于这句话。 4. 澹台灭明的历史 澹台灭明 (前512~?) 字子羽,孔子弟子,春秋时鲁国武城(今魏庄乡南武城)人。 《论语》载,子游做武城邑宰的时候,孔子问他: 你在这里发现什么贤人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品行端正,不走邪路。不是因为公事,他从来不到邑署里来。 经子游引荐,澹台灭明就学于孔子。他相貌丑陋,孔子原以为才薄,不会有什么成就。 但澹台苦心学习,加强修养。终于学有所成。 后到吴国讲学,门徒300多人。孔子听到后检讨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 1624年(明天启四年),附祀于关阳镇"二贤祠"。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关阳司巡检胡世祚把澹台灭明由从祀曾子和子游升为主祀,"二贤祠"易名"三贤祠"。 澹台灭明墓在今魏庄乡上土桥村。
2023-07-15 22:18:431

“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是一个人,复姓澹台,名灭明。澹台是一个复姓,在百家姓排第421位,澹台的得姓始祖就是澹台灭明,是孔子的学生,鲁国武城(今属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澹台灭明死后,其后代子孙遂以澹台命姓,称澹台氏。扩展资料:据《姓氏考略》记载,澹台一姓,是居者以地名为姓而来的。在山东嘉祥县南的澹台山旁,相传古时灭明居之,即以地为姓,称澹台氏,故名为澹台灭明,字为子羽。后来,澹台灭明南游至江苏吴县东南居住。他的住地附近,后来地陷为湖,人称澹台湖,也就是今苏州著名的澹台湖,湖侧仍有坟可见。依照《史记》的记载,澹台灭明是当时的鲁国武城邑人,即今山东省人。他们的得姓历史大约在2500年左右。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市)。故澹台姓的始祖就是澹台灭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澹台灭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澹台
2023-07-15 22:19:083

澹台灭明是什么意思

“澹台灭明”是孔子七十二贤人之一。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东周时期鲁国武城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2023-07-15 22:19:221

孔子徒弟之澹台灭明墓在哪里

澹台灭明墓 澹台灭明是春秋末期鲁国武城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平邑县,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生于公元前512年。澹台灭明的老师是孔子,他本人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十二贤之一。澹台灭明墓和祠堂是南昌人民为了纪念他给他修建的。 澹台灭明像 澹台灭明墓现在位于兖州邹城县,据说澹台灭明长相丑陋,孔子在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觉得他不会有很大的成就。孔子询问自己的弟子子游,问子游那里有没有什么有贤德的人,子游回答说詹台灭明做事情的时候从来不走捷径,本性耿直,也不会投机取巧,更不会在没有正事的时候来找他,于是孔子就接受了澹台灭明作为他的弟子。当然在后来的时候孔子本人也意识到自己犯了以貌取人的错误,更是看中澹台灭明。澹台灭明成为孔子的弟子之后很是注重自己的德行,最终学有所成,他到吴国传授教学的时候更是达到了三百多的门徒。 澹台灭明墓现在的周围有一个村子,就叫做澹台墓村,这个名字就是根据这个澹台灭明墓取得。因为澹台灭明生前居住的山非常漂亮,郁郁葱葱,风景优美,所以居住在这里的人就以澹台作为姓氏。据说澹台灭明死后,他的儿子就一直守护着他的墓,这里有一百多亩地的陪葬,后来他的世世代代都守护着他,最终形成了这个村子。 澹台灭明墓是后代人对他的尊重,也是对他德行的赞赏。 澹台灭明是谁 澹台灭明是谁呢?他出生于现在的山东平邑县,生于公元前512年,字子羽,姓澹台,名灭明。他的师父是著名的儒家集大成者孔子,他本人也是孔子的七十二贤人之一。 澹台灭明画像 传言澹台灭明长相十分丑陋,孔子在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觉得他不会有很大的成就。他希望子游可以给他推荐人才,于是子游就告诉他,澹台灭明是一个很不错的人,他没有正事的时候从来不会来找我,做事情的时候也从来不会投机取巧、走捷径。就这样孔子接受了詹台灭明,詹台灭明成为孔子的弟子之后,更是注重自身修养的提高,注重自己的德行,成为了孔子著名的弟子。詹台灭明的这件事情告诉我们永远不能以貌取人。 有一天,澹台灭明带着一块宝玉要到河的对岸去,就在船走到河的中间的时候,忽然从水面上越出两只蛟,前后各一只对船形成了夹击,澹台灭明这时候说,你们想要宝玉可以礼貌的要求我给你们,但是不能够用武力来抢夺。于是他杀死了两只蛟,然后将宝玉扔到了河中,用这种行为来表示自己一点都不吝啬。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他是一个重义轻财的人。 澹台灭明学有所成之后,曾经到吴国讲学,当时他的门徒达到了三百多人。总体上来说,澹台灭明是孔子的弟子,儒家的知名学者,也是后世的七十二贤人。后世为了纪念他专门修建了澹台祠,让后人铭记澹台灭明是谁,及其历史事迹。 澹台灭明读音 澹台灭明,春秋末期是著名的儒家学者,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生于公元前512年,是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弟子,素有七十二贤之一的称呼。在现代的书中澹台灭明的名字是很少出现的,那么澹台灭明读音是什么样的呢? 澹台灭明像 根据当时的史料记载,以及现代人对当时文字的研究发现澹台灭明读音应该是这样的tan(扬声)tai(扬声)mie(降声)ming(扬声)。根据人们的研究发现,当时这位孔子的贤人就住在当时的澹台山,旁边有一个澹台湖,景色非常美丽,郁郁葱葱的山加上潺潺流水,让这里更加漂亮。因为澹台灭明生前就是在这里居住的,在他去世之后他的墓也在这里,所以后来居住在这里的人就姓澹台了。所以也可以这样说澹台子羽的姓氏,就是从那座山和那条河的名字中提取出来的。根据书上的记载在那个时候澹台的读音就是tan(扬声)tai(扬声),澹台灭明长相丑陋,孔子最开始见到他的时候甚至不相信他最后会学有所成,没想到澹台灭明非常注重自己的德行,更是经常向孔子请教相关问题,最终澹台灭明成为贤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十二贤人之一。澹台灭明后来到吴国宣扬儒家思想,收了三百多门徒,由此可以看出他的德行是非常高的。 澹台灭明读音是根据史书上面山的名字确定的,所以读音也是确定的,那就是tan(扬声)tai(扬声)mie(降声)ming(扬声)。
2023-07-15 22:19:281

有谁知道澹台灭明这个人?

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也有说武城县)人。是孔子的弟子,七十二贤之一。因相貌丑陋,孔子认为其才识浅薄。后来游历于江淮之间,在今日的南昌讲学,弟子大约有300人。孔子听说后,认为自己“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在今日,南昌仍然每年有纪念他的仪式。澹台灭明曾经在武城宰子游身边担任幕僚,子游向孔子称赞澹台灭明“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澹台灭明墓位于南昌市第二中学校园内,是纪念孔子学生澹台灭明来昌而建。明代知府范涞曾重修南昌澹台灭明墓。清朝学使王思训并为之立碑,题“先贤澹台子之墓”。春秋时期,孔子因澹台灭明貌丑,以为其才薄,澹台灭明便“南游至江”,收弟子三百,从而名扬天下。孔子闻后感叹不已,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逝后,各地人民争相立墓以祀。南昌人更加为其立祠立墓祭祀,设立澹台门以示怀念。澹台灭明墓今有三处,即武城(今山东费县)、陈留(今河南开封县)、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三地。据考证,其真墓应属南昌此座。但此墓已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毁。
2023-07-15 22:19:369

澹台灭明的读音

澹台[tántái]复姓。澹台(tántái澹台)姓源流单纯,源出自春秋时鲁国孔子弟子灭明的后代,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有鲁国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灭明,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湖(在今江苏省吴中区);另一说是居于澹台山(今山东省嘉祥县南),遂以湖(山)名命姓名,因取名澹台灭明。其后代子孙遂以澹台命姓,称澹台氏。
2023-07-15 22:19:521

澹台灭明文言文翻译

1. 请问 瞻台灭明 是什么意思 澹台灭明是一个人========================================澹台灭明字子羽。 生于春秋鲁昭公三十年(B.C.512),一说生于鲁定公八年(B.C. 502);卒年不详。鲁国武城人。 《春秋左传》曾记载澹台灭明之父,推测他出身于士人家庭。澹台灭明于孔子晚年来学。 言偃担任武城宰时发现澹台灭明有贤才,于是便加以推举,后来澹台灭明便在鲁国出仕,只是实际的职位不详。根据《史记》的说法,澹台灭明后来南下楚国,在楚地传学,收了许多学生。 唐代,玄宗追封「江伯」。宋代,真宗加封「金乡侯」。 明代,世宗诏改「先贤澹台子」。 澹台灭明为人清刚正直。 言偃向孔子形容澹台灭明:「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不走小路;除非为了公事,不会私下拜访我),可见其人之光明磊落。 [〈雍也〉]正直之人秉持是非标准行事,所以不畏旁人批评,也不会随旁人奉承起舞,所以据说澹台灭明能够「贵之不喜,贱之不怒」。(称赞他,他不会因此高兴;轻蔑他,他也不会因此发怒。) [《大戴礼记》]澹台灭明又是爱民之宰臣,《大戴礼记》说他:「苟于民利矣,廉于其事上也,以佐其下。」意思是:假如是对民众有利的事情,澹台灭明会俭省对上位者的缴纳与开销,拿来帮助下民。 虽然听起来是事理之常,但是这种行为放在官场,可说是相当难得的作为。战国时代,流传着不少孔子在各地仕官任事时,有德有守、令百姓感念的故事;澹台灭明是其中之一,此外宓不齐、高柴、巫马施等亦然。 从这类的记录,可以略见孔子之教对于当时士人的影响,以及时人对于孔门的正面评价。 另一方面,孔子过世以后,澹台灭明又到南方传学。 澹台灭明本来是鲁国武城人,《史记》说他「居楚」,是因为他后来向南走,到了楚国。楚地的年轻学子纷纷前来求教,据说澹台灭明收了许多学生,名动诸侯。 近年来,考古文物界发现了不少战国汉初时代的简牍帛书,其中有不少文章具有儒家思想,但是内容又与原本流传的战国(中原)儒家思想不尽相同,因此有学者认为楚地也有儒学传承发展。对照《史记》中〈儒林列传〉及〈仲尼列传〉对于澹台灭明的记述来看,可能早在春秋末或战国初年,孔子的学生就已经南下到楚地传衍孔子之教了。
2023-07-15 22:19:591

澹台灭明的读音

澹台灭明tán tái miè míng参考资料:网页链接澹字,很多人读成zhan(詹),包括一些教师,甚至电视台播音员。这是错误的。澹字是一个多音字,但作为复姓澹台只能读tantai(谭台)。澹在古文中多读dan(淡),其意,一与淡同,如澹泊同淡泊,澹然同淡然;二为波浪起伏或水流纡回之状。如澹淡(dandan)便指“水波小文也,”或“皆鸟任风波自纵漂貌也”。曹操《步出东门行》:“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其中,澹澹亦作淡淡。澹又通憺(dan,淡),意为安静。《楚辞》:“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其中澹澹即憺憺,意为“不动貌也。”澹还通赡(shan,善),供给,供应的意思。《荀子·王制》:“物不能澹则必争。”这里澹即为赡。
2023-07-15 22:20:073

澹台灭明其人 简介? 谢谢~

澹台灭明(前512—?),字子羽,春秋末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孔子学生,教育家。澹台灭明少孔子三十九岁,长相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孔子以貌取人,颇为嫌弃。澹天灭明受到冷遇后,毅然退出孔子的弟子行列,更加发奋求学,严谨修行。澹台灭明游历楚国各地后来到南昌,选择在东湖的东岸边(今南昌市第二中学处),结草为堂,开办学校,聚徒友教传学,从学弟子三百多人。澹台灭明德行高尚,学识渊博,仍以孔子为宗师,崇奉孔子学说,专释春秋大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教导学生读《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八索》(乃八卦之说)、《九丘》(九州之志)等古书,兼习“六艺”。在教学中提倡“学而不厌”、“发奋忘食”的学风,“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教学态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一批学有造诣、人品端正的学生,因而贤名远扬。孔子闻听后感叹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深为惋惜。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2023-07-15 22:20:253

澹台灭明的介绍

澹(tán)台灭明[前512 年(一说前502年)前?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2023-07-15 22:20:341

孔子有个弟子字子羽他的姓名叫什么

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故事。【文献】《韩非子·显学》:“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没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四十九岁。有君子之姿。孔子尝以容貌望其才,其才不充孔子之望。然其为人公正无私,以取与去就,以诺为名。仕鲁为大夫。” 【考辨】《仲尼弟子列传》言其“少孔子三十九岁”,当生于本年。谵台灭明在学术上的影响虽不及曾参、子夏等,但他弟子众多,显赫一时,且对孔子有“启过”之功,故列于此。
2023-07-15 22:20:503

孔门弟子—澹台灭明:传播儒家思想到江南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中国人挂在嘴边的一句古语。那这句“不可貌相”,最初是赠给谁的呢? 此人复姓澹(tán)台,名灭明,字子羽。虽然他有一张不俊的脸,却办了一件漂亮的事儿…… “行不由径,则动必以正”澹台灭明是春秋末期的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南)人,比孔子晚生三十九年。他天生异相,面貌丑陋,据说长得“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所以,当他去拜孔子为师时,孔老夫子心有不甘,却抱守“有教无类”的理念没有拒绝他,可总对他爱搭不理,让这位澹台同学坐冷板凳。投到孔夫子门下后,澹台灭明并没有受到老师的干扰,而是读书用功,勤于思考。当时,孔子“以貌取人”,没把澹台灭明当回事儿,他非常喜爱的弟子言偃(字子游)却对澹台灭明甚为欣赏。言偃二十多岁就在澹台灭明的老家担任一把手——“武城宰”,实行孔子关于“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的教诲。有一次,孔子路过武城,听到琴瑟歌咏的声音很高兴,就微笑着对子游说:“杀鸡何必要用宰牛的刀?”子游听了回答说:“从前常听老师说,在位的人学了礼乐之道,就能爱民;普通人学了礼乐之道,就很容易听从教令,好治理,我现在就是实行这样的教化啊!”孔子听后非常高兴,对随行的弟子们说:“你们听听,他讲得很对。我刚才说杀鸡岂用牛刀,只不过是跟他开开玩笑罢了。”孔子还问过子游:“你这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借机赞美了澹台灭明的高尚品格:“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向老师推荐同门,子游用了两个最为典型的事例——“行不由径”“非公不入偃室”。“径”是小路,澹台灭明平时走路只走大道,从来不抄近路、走捷径。他做人也如此,一贯规矩本分、坦诚正直,从来不耍小聪明,不占小便宜。有时他甚至有点刻板迂腐,他在子游手下当差多年,如果不是因为公务,他决计不会跑到子游的房间去。“行不由径”虽是生活细节,却反映了澹台灭明“为人公正无私”的品质。春秋时期,礼制崩坏,法制阙如,社会秩序主要靠约定俗成的规矩来维系。如果人人都能像澹台灭明一样严守规矩,从“行不由径”之类的小事做起,个人虽增加了一些麻烦,多走了几步路,但社会秩序得到了维护,大家得到了方便;如果人人都图方便、走捷径、占便宜,那么社会就乱套了。而“非公不入偃室”比“行不由径”更深一层。平常没事儿时就不去找领导,要去找领导肯定是因为公事,从不因为私利而去声张。这更说明澹台灭明的公正无私。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对此曾评价道:“夫行不由径,则动必以正,而无欲速见小之心可知。非公事不见邑宰,则有以自守而无枉己徇人之私可见。此灭明之所以为贤,而偃之所知者,唯斯人而已。夫子游以一邑宰,其取人犹若是,等而上之,宰相为天子择百僚,人主为天下择宰相,必以此类观焉,则刚方正大之士进,而奔竞谄谀之风息矣!”“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孔子的另外一位高徒子贡,在回答卫国将军卫子的询问时说:“被重视的时候不欣喜,被轻视的时候不发怒;如果有利于百姓,就要求自己廉洁,为君主做事,也为帮助百姓,这是澹台灭明的品行。”孔子对此评价说:“独自尊贵,独自富有,是君子感到耻辱的,这符合澹台灭明的品行。”或许不懂或不愿接受官场规则,澹台灭明的才华并没有在政坛施展。自学成才后,他独辟蹊径,南下吴楚游历讲学。从此,一张丑脸诱发的春秋文化大事件徐徐展开。澹台灭明并没有因为在孔门受到冷遇而对孔子怀恨在心,而是仍以孔子为师,积极传播儒家学说。他不但像孔子那样释《春秋》,习“六艺”,教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在教学中还提倡孔子提出的“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态度,倡导“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的风气,鼓励“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方法等。澹台灭明南行至吴地,办学授道主要是在今姑苏城南的澹台湖畔,湖因其命名。在那里,澹台灭明开启了兴学易俗之风,使乡民大受其益,对整个吴地影响很大,人们尊称他为澹台子。澹台灭明到南昌后,先在钟陵县的钟陵山上讲学。当时求学者络绎不绝,把整座山都挤满了,澹台灭明只好选择将部分资质较好的学生留下。后来,为纪念澹台灭明,钟陵县易名为进贤县,钟陵山则改名为栖贤山。南昌旧城还有一座进贤门,也因纪念澹台灭明而得名。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澹台灭明在江南地区受到了人们的爱戴,他的名气很快传遍了当时的各个诸侯国。当时,儒家在中原大地掀起了礼仪道德学习的热潮,因远离中原而未受到儒学青睐的地方都被称为“南蛮之地”。而江西虽远离中原,却因澹台灭明在南昌讲学,使江西这块土地“迈进了文明社会”,而免于被称为“南蛮之地”。澹台灭明在江南受到了人们的追随,当地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极大影响了吴楚文化,形成当时儒家在南方一个有影响力的学派。史书上有一句话总结了他的成果:“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澹台门下弟子三百,显名于诸侯。江湖上的好事者杜撰着各种澹台灭明的故事,有人说灭明携宝玉渡河,船至水中央,二蛟夹击,欲夺宝玉,灭明喝之:“可以义求,不可以力劫。”挥剑斩蛟,并将宝玉投入河里,以示不吝啬,宁让钱,不让言。此时,孔子已垂垂老矣,一方大耳还能听到四方之事,他对自己的褊狭、荒谬进行了彻底反思,懊恼地自责道:“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宰予是澹台灭明的同门,能说会道,善于独立思考,利口善辩。《孔子家语》卷五《子路初见》中记载:“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其貌;宰予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里语云:‘相马以舆,相士以居。"弗可废矣。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意思是,澹台灭明虽有君子之容貌(仪表不凡),但他的品行却被容貌所掩盖;宰予有文雅的言辞,但他的智慧却满足不了他的言辞。俗语说,识别马的好坏,要看它拉车时的情况;辨别人的好坏,要看他的日常表现。这些言论是不能废除的。我凭借着相貌来识别人,在子羽身上就失误了;凭借言辞来识别人,在宰予身上也失误了。西汉海昏侯“图史自镜”澹台灭明的人格力量感化着南昌地区的先民们。在南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民间传说,宋绍兴年间,有个叫钟傅的地方官初入洪州(今南昌),便动手拆墙筑城。由于惊动了不该惊动的地方,所以晚上钟傅便进入古怪的梦乡,一名丑汉找到他一边痛哭一边诉说:“将军为何暴我尸骨于坟墓外?”说完叹气走了。第二天就有百姓报告,在城东南角挖到一座坟墓,一检验发现是澹台子羽的尸骨,立即停止施工,用砖瓦修复坟墓,并筑立一亭,后人又在离墓不远处建了一座澹台祠,因为当时建澹台祠的四周砖瓦成堆,所以当地称其“瓦子角”。更神奇的是,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的孔子衣镜中,左下侧竟也绘有澹台灭明像。考古人员认为,这件器物不仅是一面屏风,同时也是一面具有“图史自镜”作用的穿衣镜。专家认为,刘贺这衣镜照衣照面,也有照心的用途。做镜者是希望刘贺在照自己衣冠容貌的时候能够“图史自镜”,于镜面中看到自己的衣冠形象,于镜背上看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事迹,把圣人的形象、故事当作镜子,与自己进行对照,借鉴着圣迹贤语“三省吾身”,从而达到“见贤思齐”的目的。澹台灭明在江西的影响延续至后世。经过几百年生养,至宋代,江西儒文化逐渐步入巅峰,呈现出人才井喷之势。澹台灭明的影响除了在朱熹等江西历史文化名人身上有清晰的体现外,他在江西聚徒讲学也深深影响了后世书院的发展。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学校,它诞生于中唐时期。江西是讲学书院的摇篮,这与2500年前澹台灭明在江西聚徒讲学颇有薪火相传的意味。书院讲学与当时澹台灭明在进贤讲学一样,对江西儒文化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两宋、元、明时期,江西书院数量在全国独占鳌头,拥有全国闻名的白鹿洞、濂溪、白鹭洲、鹅湖、豫章等书院。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所著的百科类图书《夜航船》序言里,也曾将澹台灭明搬出来。他写道,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卷足而寝。僧听士子的谈语里有破绽,乃问:“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还是两个人?”士子回答道:“是两个人。”僧又问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人乃笑曰:“这等说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极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亦已矣,故即命其名曰‘夜航船"。”张岱谦虚地说道。传说澹台灭明去世后,被弟子安葬于南昌。还有一种说法,其弟子将他安葬于武城故里(今平邑县魏庄乡土桥村西300米处)。《费邑古迹考》载:“先贤澹台子墓,澹台子羽墓在古武城曾皙墓东,《通志》:‘在费县东北三十里",谚曰‘澹台墓,离河十八步"。然究以武城之墓为近理,《府志》亦云在武城者是。”儒家后学们将澹台灭明列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在费县关阳司建二贤祠,主祀曾参、子游。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关阳司巡检胡世祚将澹台灭明由从祀改为主祀,并将二贤祠更名为三贤祠。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山东粮道孙星衍将钱泳手书墓碑一座立于武城澹台灭明墓前。当然,澹台灭明不知道历史会有这样一幕幕。可这两千多年的时光却印证了一个规律:原来,离开是为了更好地归来……
2023-07-15 22:20:561

求在原著中澹台灭明 的形象,求具体。

  记载中的澹台灭明  澹台灭明:  身份:张宗周家臣  师承:上官天野大弟子,  兵器:一对双龙护手钩,  装备:锁子黄金甲  功力:内功深厚,属刚猛一路  简略事迹:云靖从瓦剌返回中土时,曾受张宗周之命劝云靖回去并送达锦囊,后任瓦剌使臣偕同阿剌知院使明,实受张家之命促瓦剌内讧,亦曾在战乱中救下云重与澹台镜明,终萍踪全书,澹台灭明对于故事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萍踪侠影》  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 ---《韩非子》  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里语云:"相马以舆,相士以居,弗可废矣。"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孔子家语》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史记》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夜帆船》
2023-07-15 22:21:032

澹台灭明怎么死的

死于哪一年史书中没有记载《论语》中人物第六章 雍也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明灭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子室也.”澹台为姓,明灭是孔子弟子子羽。《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中也有关于澹台灭明的记载。澹台灭明,◇集解包氏曰:“澹台,姓;灭明,名。”□正义括地志云:“延津在滑州灵昌县东七里。注水经云:‘黄河水至此为之延津。昔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阳侯波起,两蛟夹舟。子羽曰:“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威劫。”操剑斩蛟。蛟死,乃投璧於河,三投而辄跃出,乃毁璧而去,亦无怪意。"即此津也。”武城人,□正义括地志云亦在兖州。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主删叮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集解包氏曰:“言其公且方。”古三百南游至江,○索隐按:今吴国东南有澹台湖,即其遗迹所在。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索隐按:家语“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其貌”。而上文云“灭明状貌甚恶”,则以子羽形陋也。今此孔子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与家语正相反。□正义按:澹子羽墓在兖州市邹城市交界处,地属兖州。孔子就这样因为人家容貌丑陋,而没有收他为徒。
2023-07-15 22:21:111

孔子论君子的整篇翻译

孔子论君子之儒 【原文】 冉求曰:“非不说(yuè)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rǔ)画.〔1〕” 子谓子夏曰:“女(rǔ)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2〕”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rǔ)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tán tái)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3〕” 【说学】 〔1〕 冉求:孔子弟子,姓冉,名求,字子有.说,通“悦”,喜欢.中道:中途.女,通“汝”,你.画,停止.冉求说:并非不喜欢老师的大道,因为能力不足,所以才做不到.孔子说:能力不足的人,必将中途而废弃.你说你力不足,是你自己停止了对大道的追求,而并非真的是因为能力不足.孔子认为,只要好学乐道,没有能力不足的人.也就是说是学不学的问题,是从内心深处想做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但是这种学习,不是一时,是要用人的一生来学习的.做人是自己的选择,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决定权在于自己.〔2〕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儒,古代从巫、史、祝等分化出来的一类人,也称术士,以后泛指学者.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之儒,不要做小人之儒.君子之儒,学道以修身,道明而身修,言谈举止无不合于正道.君子之儒体于仁,用于行,不仅明道理,而且知权变;立身于世,无所不通.君子之儒,进可以为官治民,退可以独善其身.小人之儒则不然,学道不能用于身,不知用于行,只知空守一言,而不知权变.进则迂腐不能治民,退则怨天尤人.君子之儒道在心中,小人之儒道在口中.〔3〕 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武城:鲁国的城邑.宰:春秋时,治理城邑的长官称宰.焉耳乎:都是语气词.澹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径:小路.子游为武城邑宰.孔子问子游:你可得到贤人相助?子游回答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平时走在田野时,必依正道而行,绝不走便捷的小路;不是公事,从不到我的住处来.农村的道路大多顺着田地的边缘,但也有一些小路穿越田地.澹台灭明行不由径,说明他做事能从于道、为人端正;不是公事,不找子游,说明他能守志达节,不屈己以事人.子游所举澹台灭明之行事,虽为小事,但行之却难,足以明澹台灭明的为人.细细思索,可以知道做人的道理.
2023-07-15 22:21:201

英雄杀里的澹台明是谁?

任桓之的简介是:反抗玄朝的天道军首领,天道盟的创始人。在仙魔大战期间,带领天道军推翻玄朝,并组织人类力量与仙族联合,对抗魔族。任桓之一生之中,始终朝向理想前进。因感到玄朝末年天下纷乱,人民颠沛流离,更发现玄朝慕容皇室受仙魔操纵,他在年少之时发出“人类不再是仙魔的棋子!”的呼声,并立誓创造一个新的时代。受他的理想所吸引,众多有志之士齐聚于他的天道军旗帜下,形成反玄的势力。与玄朝战斗始自“桃花之乱”,高潮于“星镜之会”,而决战于天下城外时,天地劫爆发,仙魔决战。任桓之带领天道军与仙族联合,对抗魔族。在剑门血战中,他与澹台名联手打倒黑暗魔王,却立刻面对好友澹台名入魔的现实!战后,任桓之平定中部,坐镇广陵。澹台名是QQ仙侠传世界中非常特别的一个角色。 他少年学剑,名扬天下,却始终陷于难以言说的孤独。因为比一般的人类更强,反而遭受孤立与怀疑,而不善言辞的澹台名在这种境况中更走向极端,在侠道和魔道的边缘行走,犹如舞于刀锋。 仙魔战争,天下倾覆,澹台名受到好友任桓之和恋人红线儿的激励,以人类的血肉之躯对抗魔族大军,更一举击败黑暗魔王。那一剑的光辉震耀古今,更成就他不世的名声。 然而那一战之中,他内心的魔性得到牵引,为保护自己所爱之人堕落成魔,成为预言中下一个毁灭人间的魔王。 公测版本的游戏世界里,澹台名镇守在瀚海大沙漠的镇魂塔中,是60级的boss。 哦,对了。大家可以进QQ仙侠传官网看看里面的官方宣传视频。很给力,就是关于他们几个人的。慕容,很美很忧郁,任桓之很帅气,尤其是骑影狐时,但。。澹台名, 他,才是最悲壮的男人!!谢谢采纳不懂请追问。
2023-07-15 22:21:303

澹台灭明的人物简介

澹台灭明,张家的家臣。在云靖从瓦剌返回中土时,曾受张宗周之命劝云靖回去并送达锦囊,后任瓦剌使臣偕同阿剌知院使明,实受张家之命促瓦剌内讧,亦曾在战乱中救下云重与澹台镜明,终萍踪全书,澹台灭明对于故事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2023-07-15 22:21:441

澹台灭明的历史

澹台灭明 (前512~?) 字子羽,孔子弟子,春秋时鲁国武城(今魏庄乡南武城)人。《论语》载,子游做武城邑宰的时候,孔子问他: 你在这里发现什么贤人没有?子游回答说: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品行端正,不走邪路。不是因为公事,他从来不到邑署里来。经子游引荐,澹台灭明就学于孔子。他相貌丑陋,孔子原以为才薄,不会有什么成就。但澹台苦心学习,加强修养。终于学有所成。后到吴国讲学,门徒300多人。孔子听到后检讨说:"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1624年(明天启四年),附祀于关阳镇"二贤祠"。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关阳司巡检胡世祚把澹台灭明由从祀曾子和子游升为主祀,"二贤祠"易名"三贤祠"。澹台灭明墓在今魏庄乡上土桥村。
2023-07-15 22:22:083

论语中关于才能与相貌的句子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这其实说的是言行不一,里表不一。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其实是《史记》中记载的故事: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他虽然有君子的姿态但体态相貌很丑陋,至少他的相貌不符合孔子心目中君子应该有的样子,想跟随孔子学习但孔子认为他资质低下。从师学习以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来不去会见公卿大夫。他往南游历到长江,到了吴国、楚国等各地,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获取、给予离弃、趋就都完美无缺,他的声誉传遍了四方诸侯。终于成为了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孔子听到这些事,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单从相貌上判断人,对子羽的判断就错了。”故事原文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论语记载稍有不同,子羽是因为品行而被子由推荐向孔子学习的:“子游为武城宰。子日:‘女得人焉尔乎?"日:‘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于是经子游引荐,澹台灭明就学于孔子。
2023-07-15 22:22:171

澹台灭明的人物评价

澹台灭明:匹马纵横塞北,此心可对苍天在侠烈之风最为盛行的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重言诺,轻生死,忠诚尚义,恩怨分明,为酬知己,不惜倾尽自己的全部心血灵魂,牺牲自己的一切,对这种人,史书上有一个充满敬意的称呼:士。在梁书中,澹台灭明无疑是最切合“士”这个称号的人物之一了。身为汉人,无时无刻不忘故国,却甘愿一生追随张氏,忍辱负重,屈身胡地,顶着千千万万国人的辱骂,接受“瓦剌第一勇将”的身份,默默在暗中策划复国大计,如此忠贞,如此坚忍,大约只有金庸《倚天屠龙记》中的范遥、古龙《白玉老虎》中的上官刃可以与之比肩了。比起上边二人,澹台灭明身份的矛盾之处在于,他与张宗周并非是作为卧底者进入瓦剌集团内部的,同瓦剌高层之间是一种相互扶持利用,却又相互防范算计的微妙关系,而更令其为难的是,他自始至终都不曾忘记自己中国之人的身份,但现实的需要又使他在很多时候不得不与瓦剌站在一条船上,一旦两国发生冲突,当如何抉择,维护哪一方的利益,往往是一个难以取舍的问题。在种种家国矛盾、是非纷争的漩涡暗流夹缝间,作为一个有理想抱负,有使命责任,同时也有道德原则的人,无疑是活得十分辛苦压抑的。澹台灭明能作的,也不过是在忠于主公,不违背道义原则的基础上,尽量为自己选择一个利益与良心的平衡点,使自己的行为无愧于心罢了。在《萍踪》的结局处,张宗周为全家国大义,毅然与瓦剌决裂,带着未竟的使命服毒自殉;澹台灭明依然追随张丹枫,却终于从沉重的宿命中得到解脱,这也许是对他半生忠义尽瘁的一种补偿罢。——节选自练霓裳《我眼中的梁羽生笔下十大魅力男子》七人物点评二《萍踪》的配角刻画地也较为出色,其中澹台一家个性各异,令人印象深刻。澹台灭明作为张家的首席家臣,光是名字就非常的经典,表面上是灭明复仇,极有霸气,暗合先贤之意。不但武艺超群,而且忠心耿耿,实在个磊落丈夫,更难得一个丝毫不沾情爱的英雄人物。初遇云蕾时,澹台灭明双钩一立,见是一个少女,喝道:“唤你家大人出来,我双钩不杀无名小辈。”霸气十足,令人叹服。与《大唐》中冷酷无比的跋锋寒的名言:“来者何人!我跋锋寒今夜不杀无名之辈。”有异曲同工之妙 。——节选自 花无语 《梁羽生之贵族失落:《萍踪侠影录》》人物点评三这是个相当嚣张的名字,尤其是在明朝年间。依我看,云靖云老先生实在妄读圣贤书,连孔圣人门徒的大名都没听说过,实在是匪夷所思,因为仇恨会蒙蔽人的双眼。   作为《萍踪》最早出现的人物之一,澹台灭明给人的印象就是两个字——能打!玄机门下的一众好手,只有谢天华一人堪堪与其打成平手,可见他无愧于上官天野的首徒,无奈的谢天华只有发出“可惜四妹不在这儿,若然双剑合璧,三个澹台灭明,也要死在剑下”的感慨。   只是他的出场给人最多的却是另外一个形象——身为汉人,却出卖灵魂,相助胡虏,接受“瓦剌第一勇士”的身份。事实却刚好相反,澹台灭明是个忠贞坚忍,恩怨分明的血性汉子,说起来真的是一肚子的苦水。他是张宗周的家将,人生的唯一信条就是从大明皇帝手里夺回本该属于张家的天下,他与云靖的信仰不同,各为其主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张宗周为了复国却走上了一条危险的道路——投靠瓦剌,借助异族之力。我想此时的澹台灭明无疑要做出痛苦的抉择,但他毫不犹豫地作出了自己的选择——委身胡地,忍辱负重,光复故国。难怪云老先生总觉得澹台兄是要害人,而实际他是在帮人。   很多朋友都认为,澹台灭明的前半生一直处在矛盾之中,既要图谋复国,又要帮着主人韬光养晦,防止敌人暗算,有时候甚至还得站在瓦剌的阵营中替他们办事出力。其实这些事情并不矛盾,澹台灭明这辈子只忠于张家,对其一家忠心耿耿。随着张宗周与瓦剌服毒自尽,澹台灭明卸下了身上沉重的枷锁,真正得到了解脱。   与萍踪系列中一干情场得意的人不同,澹台灭明是个彻头彻尾的光棍英雄,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相比张丹枫,云重那份纠结的情感,澹台灭明更多了几分霸气和磊落,也难怪能与张风府惺惺相惜。还记得澹台兄在《散花》中酱油般的出场吗?   忽听前山步履声喧,澹台灭明哈哈大笑:“阳宗海这次全军覆没,全亏了叶成林兄弟,赶去正是时候。”叶成林道:“我有什么功劳,阳宗海勇猛之极,若不是澹台将军,谁能将他杀败。”澹台灭明笑道:“打仗我打得多了,水上打仗可还是第一次,现在还觉晕船呢,我那一刀一枪的功劳算得什么,叶兄弟,你指挥水师的本领,我可是真的佩服呢。”   年届花甲的澹台灭明依然保持了多年前的那份霸气和豪迈。   澹台灭明,江湖英雄却不儿女情长,我行我素却不失忠诚义气。(节选自 低调的SK石头《我眼中的梁书男配角们》)
2023-07-15 22:22:231

以貌取人是出自那个典故?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意思是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是错误的。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难以成才,故不为孔子所器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南游至江西,在南昌定居,并设立书院讲学,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意思说“我只凭言辞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懊悔莫及。成语“以貌取人”的典故由此而来。澹台灭明品行端正,鄙视趋炎附势的世俗,因此贤名远扬。据说,当年澹台灭明进入南昌城,就是由进贤门而入。他设立书院讲学,对南昌的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南昌人亦希望更多如澹台灭明一样的贤士能来南昌,故而将澹台灭明进入南昌时的城门命名为“进贤门”。进贤门,又名抚州门、望仙门。位于今永叔路、系马桩交汇口附近,因附近有梅尉官舍而得名。以前这一带农田菜地居多,运肥挑菜的人群自晨至晚川流不息。城外又有多处坟山墓地,送丧扫墓者常有来去。故有“挑桶卖菜抚州门”或“哭哭啼啼进贤门”之民谚。为了接纳更多的贤人高士来南昌,树立南昌城南大门的形象,便在进贤门外修筑了绳金塔。
2023-07-15 22:22:381

孔子的七十二弟子人名

颜回(子渊) 闵损(子骞) 颜幸(子柳) 冉耕(伯牛) 冉雍(仲弓) 曹血阝子循) 冉求(子有) 颜文(子骄) 狄黑(哲) 颜哙(子声) 冉孺(子鲁) 后处(子里) 琴牢(子开) 孔忠(子蔑) 伯虔(子析) 秦商(子丕) 遽瑗(伯玉) 林放(子立) 县成(子祺) 申枨(子续) 仲由(子路) 宰予(子我) 冉季(子产) 言偃(子游) 卜商(子夏) 曾参(子舆) 燕汲(思) 原宪(子思) 商泽(子秀) 曾点(晰) 秦冉(开) 陈亢(子亢) 申党(周) 商瞿(子木) 高柴(子羔) 荣旗(子祈) 樊须(子迟) 秦非(子之) 有若(子有) 梁鳣(权鱼) 廉絜(庸) 邦巽(子敛) 秦祖(子南) 郑国(子徒) 乐亥欠(子声) 巫马施(子旗) 公西赤(子华) 步叔乘(子车) 漆雕开(子开) 公伯缭(子周) 石人郢(行) 司马耕(子牛) 叔仲会(子期) 颜无繇(路) 公哲哀(季次) 任不齐(送) 南宫括(子容) 公治长(子长) 宓不齐(子贱) 漆雕哆(子敛) 颛孙师(子张) 施之常(子恒) 颜之仆(叔) 奚容点(子晰) 壤驷赤(子徒 端木赐(子贡) 公孙龙(子石) 公祖句兹(子之) 公西点(子上) 石作蜀(子明) 澹台灭明(子羽)漆雕徒文(子文 颜回 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闵损 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冉耕 鲁国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      冉雍 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冉求 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仲由 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闻名。后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宰予 字子我, 鲁国人。口才极好。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孔子耻之。      端木赐 字子贡,卫国人。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昌盛,子贡大声势大排场的宣传功不可没。孔子没有白喜欢他。      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著名。做过武城宰的官,管理得不错。      卜商 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励他要做“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孔子死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敢于怀疑经史之谬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然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   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容貌姿质,宽冲博接,从容自务,居处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 曾参 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真是该死。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实是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      澹台灭明 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相貌丑恶,孔子薄之。毕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率直重诺,从游弟子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气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宓不齐 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才智,仁爱,孔子赞他是君子。      原宪 字子思,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清静守节,安贫乐道。孔子死后,退隐草泽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排场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夫子居然乐于过这种生活,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穷,辛辛苦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贫穷,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轻易说错了话而后悔了一辈子。      公冶长 字子长,齐国人。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自己的女婿。      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 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叹道:“这人真是君子啊,这人高尚得很呐!”(君子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      公皙哀 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大夫家,不愿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      曾点 字子皙,曾参之父,就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死的那位。孔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      颜无由(《家语》作颜由) 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颜回死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意,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孔子没给。      商瞿 字子木,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对《易》极有兴趣,得孔子真传。      高柴 字子羔,齐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长得比较侏儒,身长不足五尺。相貌丑陋。孔子以为愚,不怎么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后来卫乱,子路死,高柴逃归。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      漆雕开 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      公伯僚 字子周。(《家语》中没有这位。)      司马耕 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宋国人,"大恶人"宋国司马桓(鬼隹)的弟弟。孔子周游过宋,不知怎么惹恼了桓(鬼隹),要杀了他;时孔子正于大树下与弟子讲礼,桓司马就把树给拨了。因为这个过节,司马牛每觉不安。孔子安慰他说,只要平素所为无愧于心,"内省不疚",则就不必优惧。子牛为人性燥,多言语。      樊须 字子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请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      有若 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古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死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当作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   公西赤 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 为小相焉"。孔子认为他很谦虚。      巫马施 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      梁鳣 字叔鱼,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老婆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劝说,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      颜幸(《家语》作颜辛) 字子柳,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六岁。      冉孺 字子鲁,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曹血阝 字子循,小孔子五十岁。         伯虔 字子析,小孔子五十岁。      公孙龙 字子石,卫国人,小孔子五十三岁。 以上三十五人资料相对较详,闻见于书传。以下四十二人唯知其姓名:      冉季 字子产      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 字子之。      秦祖 字子南。      漆雕哆(《家语》作侈) 字子敛。      颜高 字子骄。(《家语》无此人)      漆雕徒父 (《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疑为误笔,如三豕己亥故事。)      壤驷赤 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彼此笔误。)      商泽 字子秀      石作蜀 (《家语》为石子蜀) 字子明      任不齐(《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笔讹) 字子选      公良孺 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赞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      后处 字子里。(《家语》作字里之,应谬。)      秦冉 字开。      公夏首 字子乘。      奚容箴 字子皙。      公肩定 字子中(《家语》作子仲)。      颜祖 字襄。(《家语》无此人)。      枭阝单 字子家(《家语》无之)。      句井疆 字子疆。      罕父黑 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      秦商 字子丕(《家语》作丕兹),鲁国人。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闻名。      申党 字周(《家语》作申续,字子周)。      颜之仆 字子叔。      荣祈 字子祈(《家语》作子祺。)      县成 字子祺(《家语》作子横)。      左人郢 字行(《家语》无之)。      燕(亻及) 字子思。      郑国 (《家语》作薛邦) 字子徒。      秦 非 字子之。      施之常 字子恒(《家语》作子常)。      颜哙 字子声。      叔步乘 字子车。      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      乐咳(《家语》作乐欣,应为错误) 字子声。      廉洁 字子庸。      叔仲会 字子期,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      颜何 字冉(《家语》无此君)。      狄黑 字皙(《家语》为字皙之)。      邦巽(《家语》作卦选) 字子敛。      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个人)。      公西舆如(《家语》作公西舆) 字子上。      公西点 字子上(应误。《家语》作字子索)。      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人员)名单。而《家语》中又有琴牢,陈亢,悬亶三人,为《史记》所未载。附录于后:      琴牢 字子开,一字张,卫国人。      陈亢 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岁。《论语》载之。      悬亶 字子象。      这样加起来,正好八十人,比法定的七十二人整多出了八个。至于哪八个是混珠的鱼目,因年代久远,而资料极乏,已难考正。这八十人中,除了极有影响的几个人外,姓名每有差谬,而且看得出差不多都是抄刻之错讹。以儒家要典,尚且如此,遑论其它杂著。上古出版业之不堪恭维,远古所谓"遗迹""真本"之不可轻信可见一斑。这对盲目祟尚古本,并一本正经拿古本来做严肃研究的人,是一个挖苦,一声棒喝。
2023-07-15 22:22:494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谁说的?

孔子。“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是指不要以貌取人,而要客观、全面地衡量一个人。这一俗语源自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青年叫澹台灭明,字子羽,相貌丑陋,还带有几分凶相。一天他来到孔子门前,请求孔子收他做学生。孔子见他长得难看,心里很不愿意,但又没好意思加以拒绝,勉强收下了他。后来事实证明,子羽是一个品行端正、勤奋好学的人,且学识出类拔萃。后来,子羽到南方一些国家讲学,深受爱戴,一时间弟子竟达 3000人,成了知名学者。孔子感慨万分,后悔当初不该怠慢子羽,他痛心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后来就引申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俗语,比喻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度量一样,不可根据某人的相貌低估其未来。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字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凭语言判断人,看错了宰予)。宰予是谁?宰予就是白天光明正大地在课堂上打瞌睡,被孔子形容为"朽木"和"粪土之墙"的人。澹台灭明后来在他聚徒讲学的南昌百花洲畔去世,当地人民千百年来一直在纪念缅怀这位积极传播儒家文化的先贤—南昌城内有进贤门,东南有进贤县,进贤县有栖贤山,都是因澹台灭明而得名的。澹台灭明曾因相貌丑陋而被孔子所看轻,但他最终凭借自己取得的突出成绩获得了老师的认可,而且在孔门七十二贤中名列前茅。
2023-07-15 22:22:562

“澹台烛火,明尊威炎”这句话怎么解释的???!!!

澹台指澹台灭明。孔子的贤弟子之一。孔子起先因其貌丑而不予待见。但后来他凭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烛火与灭明相对。烛火是一种微弱的光明。喻指虽然个体很卑微但仍然有能力发出光明。明尊指光焰明尊者。五百罗汉之一。象征照耀世界的宏大的光明。比如佛光之类。所以尊者有威严。也有光明。这是两种相对的光明。一小一大。虽然个体的禀赋有别。但都有追求光明的愿望和可能。讲的不一定对。基本这个意思。要是有上下文的话。就能更好理解。
2023-07-15 22:23:121

孔子的弟子很多,其中特别有名望,特别优秀的,只有72人,这72人都是谁?

那72人分别是: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作李氏家臣之长。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宰予,字子我。他口齿伶俐,擅长辞辩。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言偃,是吴国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颛孙师,是陈国人,字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曾参,是南武城人,字了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孔子认为他能通达孝道,所以传授他学业。他撰写了一部《孝经》。他死在鲁国。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宓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原宪,字子思。公冶长,是齐国人,字子长。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即使他在囚禁之中,并不是他的罪过。”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南宫括,字子容。公皙哀,字季次。孔子说:“天下的读书人没有善行,大多数作了卿大夫们的家臣,在都邑作官,只有季次不曾出来作官。”曾蒧,字皙。颜无繇,字路。颜路,是颜回的父亲,父子俩曾先后在孔子门下求学。商瞿,是鲁国人。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岁。漆雕开,字子开。孔子叫子开去做官,子开回答说:“我对作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公伯缭,字子周。司马耕,字子牛。樊须,字子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公西赤,字子华。比孔子小四十二岁。巫马施,字子旗,比孔子小三十岁。梁鳣,字叔鱼,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颜幸,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冉儒,字子鲁,比孔子小五十岁。曹,字子循,比孔子小五十岁。伯虔,字子析,比孔子小五十岁。公孙龙,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岁。冉季,字子产。公祖名兹,字子之。秦祖,字子南。漆雕哆,字子敛。颜高,这字骄。漆雕徒父。壤驷赤,字子徒。商泽。石作蜀,字子明。任不齐,字选。公良儒,字子正。后处,字子里。秦冉,字开。公夏首,字乘。奚容箴,字子皙。公肩定,字子中。颜祖,字襄。鄡单,字子家。句井疆。罕父黑,字子索。秦商,字子丕。申党,字周。颜之仆,字叔。荣旗,字子祈。县成,字子祺。左人郢,字行。燕伋,字思。郑国,字子徒。秦非,字子之。施之常,字子恒。颜哙,字子声。步叔乘,字子车。原亢,字籍。乐欬,字子声。廉絜,字庸。叔仲会,字子期。颜何,字冉。狄黑,字皙。邦巽,字子敛。孔忠。公西舆如,字子上。公西葳,字子上
2023-07-15 22:23:235

张风府为什么杀不了澹台灭明

张风府武功没有澹台灭明强。张风府,《萍踪侠影录》的配角之一,另在《散花女侠》中亦有出场。张玉虎之父,张丹枫之友。张风府受不了澹台灭明时有由于张风府武功没有澹台灭明强,打不过。张风府位列京师第一高手,为人豪迈,忠肝义胆,对朋友多惺惺相惜之意。
2023-07-15 22:24:061

“人不可貌相”最早说的是谁?

“人不可貌相”最早说的是孔子的一个门生澹台灭明。典故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孔子那时候已经很有名气了,在各地讲学,招收门生,有名的就有颜回、子路,对于我国文化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其中就有一位门生,名字叫澹台灭明。说到这位兄台,大体上可以用异常丑陋来形容,“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连孔子也懒得理他,大概是太丑陋了,正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澹台灭明也很有骨气,见不受孔子待见,就离开了孔子,自学孔子儒家思想,并南下楚国、吴国讲学,传播儒家思想。在讲学中,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弟子遍布五湖四海。后来孔子知道了他的事迹之后,大为惭愧,并说了这样的话:“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这就是“人不可貌相”的由来。含义人们用这句话表达:人不能仅仅依靠相貌来判断一个人。这一句后面还有一句,构成了相辅相成的整体,也即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代的小说家明冯梦龙写的《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书中,也曾说过"人不可貌相。"讲的是卖油郎和花魁娘子的感人爱情故事。相传卖油郎秦重爱上了有名的妓女花魁娘子,两人一见如故,相互爱慕。为了准备见到花魁娘子的钱,卖油郎拼命攒钱,连店铺的伙计也对他由衷的佩服,感叹“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023-07-15 22:24:1411

文言文翻译

【原文】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於偃之室也。” 【译文】子游做了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得到了人才吗?”。子游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从来不走邪路,没有公事从不到我屋子里来。” 【评析】澹台灭明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不得而知,从这一段话来看,子游告诉了我们他的一个优点,就是公私分明。下级与上级之间,只保持公事上的往来,不搞公事之外的私人联络。我觉得这一点对于今天的公务员乃至政府官员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我注意观察过身边的公务员以及政府官员,甚至一些国营企业的管理人员,他们普遍喜欢在工作之余朝上级的家里跑,千方百计与上级笼络感情,而许多腐败都是从这样的私下交往开始的。没有公事不要朝上级的家里跑,应该成为公务员及政府官员的一条纪律。一个经常在课余时间与老师套近乎的学生,也不一定是好学生。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2023-07-15 22:24:553

三点水加一个詹念什么

  澹 澹  ①读音:  dàn  意义:  ⑴水波起伏的样子。  ⑵安静:恬澹。  澹  dàn  【形】  (形声。从水,詹声。本义:水波摇动的样子)  同本义〖undulating〗  澹,水摇也。——《说文》  徒靡澹淡。——宋玉《高唐赋》。注:“水波文也。”  澹淡浮。——班固《西都赋》。注:“随风之貌也。”  澹兮其若海。——《老子》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白居易《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又如:澹澹(水波摇动的样子);澹荡(摇动的样子)  淡薄,浅淡。通“淡”〖thin;light〗  清澹退静。——《晋书·华表传》  塞城朝烟澹。——唐·杜甫《两当县吴十侍御江上宅》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又如;澹月(淡薄的月色);澹云(淡云)  恬淡〖indifferent〗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又如:澹虑(恬淡的心情);澹宁(澹薄。恬淡寡欲);澹默(恬淡静默)  恬静;安定〖quiet;stable〗  澹乎若深渊之静。——汉·贾谊《鹏乌赋》  味道不浓〖flat;tasteless;delicate〗。如:澹味(淡味)  澹  dàn  【动】  消除〖remove〗。如:澹灾(消除灾害)  另见tán  澹泊  dànbó  〖notseekfameandwealth〗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  澹澹  dàndàn  〖(ofwave)undulating〗水波荡漾的样子  澹澹的湖面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②读音:  tán  意义:  澹台:用作复姓。
2023-07-15 22:25:066

澹台姓是什么?

1,澹台姓,中国81个复姓之一,因为经常在小说中出现,所以被很多人熟知,但它人口并不多,只有一万多人,目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421位。2,澹台(Tán tái澹台)姓源流单纯,源出有一:出自春秋时鲁国孔子弟子灭明的后代,以地名为氏。春秋时有鲁国孔子的弟子,字子羽,名灭明,南游长江流域,居于澹台湖(在今江苏省吴县);另一说是居于澹台山(今山东省嘉祥县南),遂以湖(山)名命姓名,因取名澹台灭明。其后代子孙遂以澹台命姓,称澹台氏。3,得姓始祖:澹台灭明。据《姓氏考略》记载,可知澹台一姓,是居者以地名为姓而来的。在山东嘉祥县南的澹台山旁,相传古时灭明居之,即以地为姓,称澹台氏,故名为澹台灭明,字为子羽。后来,澹台灭明南游至江苏吴县东南居住。4,他的住地附近,后来地陷为湖,人称澹台湖,也就是今苏州著名的澹台湖,湖侧仍有坟可见。依照《史记》的记载,澹台灭明是当时的鲁国武城邑人,即今山东省人。他们的得姓历史大约在2500年左右。望族居太原郡(今山西省太原县)。故澹台姓的始祖就是澹台灭明。
2023-07-15 22:25:211

人不可相貌,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的

意思是人不可貌相,谚语,海水不可斗量比喻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如同海水是不可以用斗去度量一样,不可根据某人的相貌就低估其未来。这句话里那个不可貌相的人是澹台灭明。澹台灭明虽相貌丑陋,却胸怀宽广,他并没有因为在孔子处受到冷遇而对孔子怀恨在心,而是仍以孔子为师,积极传播儒家学说。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澹台灭明在江南地区得到了人们的爱戴,当地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在几十年内为江南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他的名气也传遍了当时的各个诸侯国。孔子听到这些消息,幡然悔悟,不胜感慨,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字子羽) ,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意思是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凭语言判断人,看错了宰予)。扩展资料:《淮南子·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释义:太行山不能用尺子去测量,江河不能用斗来测量。元·无名氏《小尉迟》二折:“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休轻觑了他。”释义:一个人不能以其貌相来判断它的好坏,海水不能用斗这样的容器去测量,不要轻蔑的看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023-07-15 22:25:3715

张风府为什么杀不了澹台灭明

武功没有澹台灭明强。根据查询张风府个人简介显示,张风府之所以杀不了澹台灭明是因为武功没有澹台灭明强。张风府,《萍踪侠影录》的配角之一,另在《散花女侠》中亦有出场。张玉虎之父张丹枫之友。张风府位列京师第一高手,为人豪迈,忠肝义胆,对朋友多惺惺相惜之意。
2023-07-15 22:27:111

澹台灭明生平介绍?

  澹***tán***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属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关于澹台灭明你知道哪些故事和人物经历?下面是我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澹台灭明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见他长相丑陋,认为没多大才能。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走小路捷径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论语·雍也》载:“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孔子让子游推荐人才,子游将武城人澹台灭明推荐与他,后来澹台灭明亦成为孔子著名弟子***。后来,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听到这些讯息感慨地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   澹台灭明,字子羽,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少孔子四十二岁***上文说少孔子三十九岁,前后矛盾***。状貌甚恶,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吴,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以为诺,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言偃为鲁武城宰,孔子问曰:“汝得人焉尔乎?” 偃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不至吾处。”   今苏州城南有澹台湖,传为其宅陷而成湖,湖口有宝带桥,民国十八年***1928年***拟建公园,惜未成;又有澹台湖大桥,飞架运河南北。   澹台灭明求知讲学的故事   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祀孔子及七十二贤,他是其中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封“江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升为“金乡侯”从祀孔子。   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澹台灭明求知讲学的情况,《大戴礼记·五帝礼》有载。澹台灭明投师孔子门下,孔子见他相貌丑陋而不愿收其为徒。因有碍于自己“有教无类”的主张,勉强收为弟子。后发现澹台灭明品德高尚、学风端正,于是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听从孔子的教诲,刻苦学习,并加强自身修养,终于学有所成,跻身于当时的知名学者之列。他到吴国讲学时,其门徒达300之众,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   澹台灭明重义轻财。据《括地志》记载:一次,澹台灭明身带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渡河,舟至河心,忽有二蛟从波涛中跃出,对渡船成夹击之势,欲夺宝玉。澹台灭明气愤地说:“吾可以义求,澹台灭明不可以力劫。”遂挥剑斩二蛟于河内,并将宝玉投入水中,以示自己毫无吝啬之意。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鲁人。数千年盛行于齐鲁大地“宁让钱,不让言”的鲁国遗风,可以从澹台灭明身上找到影子。   澹台灭明去世后,其弟子将他安葬于武城故里***今平邑县魏庄乡土桥村西300米处***。儒家传人将他列于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明天启四年***1624年***,在费县关阳司建二贤祠,主祀曾参、子游。清乾隆三年***1766年***,关阳司巡检胡世祚将澹台灭明由从祀改为主祀,并将二贤祠更名为三贤祠。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粮道孙星衍将钱泳手书墓碑1座立于澹台灭明墓前。
2023-07-15 22:27:291

澹明台是哪个历史人物啊,有什么典故?

你问的应该是这个。澹台灭明(前512 —?)字子羽,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人。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长相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孔子以貌取人,颇为嫌弃。澹台灭明受到冷遇后,毅然退出孔子的弟子行列,更加发奋求学,严谨修行。其墓在故里,澹台灭明求知讲学的情况,《大戴礼记·五帝礼》有载。澹台灭明投师孔子门下,孔子见他相貌丑陋而不愿收其为徒。因有碍于自己“有教无类”的主张,勉强收为弟子。后发现澹台灭明品德高尚、学风端正,于是感慨地说:“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灭明听从孔子的教诲,刻苦学习,并加强自身修养,终于学有所成,跻身于当时的知名学者之列。他到吴国讲学时,其门徒达300之众,成为享誉大江南北的一代名师。澹台灭明重义轻财。据《括地志》记载:一次,澹台灭明身带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渡河,舟至河心,忽有二蛟从波涛中跃出,对渡船成夹击之势,欲夺宝玉。澹台灭明气愤地说:“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力劫。”遂挥剑斩二蛟于河内,并将宝玉投入水中,以示自己毫无吝啬之意。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鲁人。数千年盛行于齐鲁大地“宁让钱,不让言”的鲁国遗风,可以从澹台灭明身上找到影子。
2023-07-15 22:27:384

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是一个人澹台(tan,音潭)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鲁国人。长相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孔子以貌取人,颇为嫌弃。澹台灭明受到冷遇后,毅然退出孔子的弟子行列,更加发奋求学,严谨修行。 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见他长相丑陋,认为没多大才能。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走小路捷径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后来,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孔子听到这些消息感慨地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澹台灭明游历楚国各地后来到豫章(今江西南昌),选择在百花洲(今南昌市东湖一带)结草为堂,开办学校,聚徒友教传学,从学弟子三百多人。澹台灭明德行高尚,学识渊博,仍以孔子为宗师,崇奉孔子学说,专释春秋大义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教导学生读《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八索》(乃八卦之说)、《九丘》(九州之志)等古书,兼习“六艺”。在教学中提倡“学而不厌”、“发奋忘食”的学风,“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教学态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方法,培养了一批学有造诣、人品端正的学生,因而贤名远扬,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闻听后感叹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深为惋惜。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祀孔子及七十二贤,他是其中之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封“江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升为“金乡侯”从祀孔子。 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2023-07-15 22:27:482

澹台灭明的翻译谁知道?

澹台灭明(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澹(tán)台灭明[前512 年(一说前502年)-前?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汉族,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长相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孔子以貌取人,颇为嫌弃。澹台灭明受到冷遇后,毅然退出孔子的弟子行列,更加发奋求学,严谨修行。
2023-07-15 22:27:561

请问 瞻台灭明 是什么意思?

瞻台灭明是一个人名。澹台灭明[前512 年(一说前502年)-前?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汉族,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长相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孔子以貌取人,颇为嫌弃。澹台灭明受到冷遇后,毅然退出孔子的弟子行列,更加发奋求学,严谨修行。后来,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听到这些消息感慨地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子羽是澹台灭名的字)”。战国时,江西全境属楚,那个时期中原诸国把不尊礼仪、不从仁德的地方称为“蛮夷”。楚国为了与中原诸国融为一体,得到他们的承认,在治国、外交各方面以礼仪制度和思想作为行为准则。澹台灭明离开孔子后就南下到达楚国,“从弟子三百人,设去就,名施乎诸侯”,足见澹台灭明当时弟子之众,声名之大,后来这些深入南楚腹地,对楚地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也正因为这样,那时候的南昌虽然远离中原,但是地从来没有被称为“蛮夷”。也就因为这样,澹台灭明在后辈的成就当中名声一次次提升,最开始澹台灭明的牌位是在曲阜孔庙大成殿前西庑内从祀孔子。到1624年明天启四年,就附祀于关阳镇“二贤祠”。1766年,清乾隆三十一年,关阳司巡检胡世祚把澹台灭明由从祀曾子和子游升为主祀,从而“二贤祠”又改名“三贤祠”。
2023-07-15 22:28:052

澹台灭明,很牛逼的一个名字。现在才知道他是孔子的七十二贤人之一。朋友的你,知道吗?

澹台灭明本来在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并不是特别起眼的一个,《论语·先进》中曾经说“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并没有他的事,孔子死后儒分为八,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梁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澹台灭明在里面也没有一席之地。他在《论语》里出现了一次,论语·雍也篇“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他真正为后人所记住更多是因为孔子那句“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子羽就是澹台灭明的字。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每次如厕的时候,喜欢拿一本书去看。今天早上遭受厄运的是《孔子家语》,随意一翻,翻到“子路初见”第十九,在这篇的最后有这么一段澹台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其貌,宰我有文雅之辞,而智不充其辩。孔子曰:“里语云:"相马以舆,相士以居,弗可废矣。"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按照字面理解,就是澹台子羽长的很像个君子,可做的事情并不像他的相貌那么好,以并举而言,君子之容应该和文雅之辞都是好字眼才对。可总觉得不对劲,记得《史记》里好象不是这么说的。出来之后,赶紧从一大堆的下面翻出《史记》翻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上面明明白白地写着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这就奇怪了,两个说的刚好相反,一个说长得漂亮所以孔子一看就器重他,结果以后才发现这人不咋的;另一个说他长得很后现代,所以孔子都不愿意教他,结果发现这人其实很出色,为什么对同一个人会有这么截然相反的看法呢?要是说对某人做道德或是别的评判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有的人大骂秦始皇焚书坑儒,千古暴君,有人却称赞他统一中国,雄功伟业,可相貌却不会如此悬殊毫无调停之处吧?一般认为《史记》还是比较可靠的,王肃这人虽然现在有不少人为了吃饭替他说好话,可一直总被人当作骗子抄书匠。就澹台灭明这个人来说,王肃的家语说他小孔子四十九岁,经很多人的考证,并不正确,还是《史记》说的小三十九岁对。这么看来就应该一切以《史记》为准了,澹台灭明是中国的卡西莫多才对。可再一查问题又来了,在《韩非子·显学》中有这么一段话澹台子羽,君子之容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行不称其貌。宰予之辞,雅而文也,仲尼几而取之,与处久而智不充其辩。故孔子曰:‘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宰予。"从文字来看,《家语》很可能抄袭《韩非子》而来。韩非所记载的一些小故事,都是当时人所众知的传闻。可见在先秦时期,澹台子羽的确是以相貌出众而出名,要知道从古自今因为相貌俊美而名声大噪的数不胜数,就先秦而言有子都、弥子瑕都是以美色闻名各国,再往下就更多了,什么潘安、卫玠,四大美女之类,但以丑闻名的就很少了。所以根据生活常理来判断似乎《韩非子》所说的更有道理。次言之,孔子似乎也不大可能因为一个人长得不好看就对他冷眼相待。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可见孔子对于好色并不以为然。当然这个“好色”性质并不一样,可是孔子大子羽三十九岁,孔子过武城时询问子游是否有贤人,子游回答说:“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澹台灭明已经为吏了,所以有公事之说;第二、此时孔子尚未得见澹台灭明,按照一般推论,澹台灭明向孔子求学时,孔子至少年近六十,作为一个历经沧桑,知天命而耳顺的长者智者,怎么可能因为一个人长得不好就拒人千里之外?《史记·孔子世家》里有一段很有趣的记载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额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本人似乎也长得不怎么样,就算尧、子产这些人都是美男子,可是想想看,把王力宏的眼睛,潘玮柏的鼻子,陈冠希的嘴,陈晓东的眉毛拼在一起,样子也是很渗人的。如果他自己都长得丑,恐怕没有理由嫌弃别人丑吧?当然这只是一个笑谈而已。澹台灭明到底是丑还是美,肯定是没有办法确证的了,学圣人言,领会精神就可以了,要是孔子看到今天许多所谓学者的所谓考据,估计要大喊“此非吾徒,小子鸣鼓攻之可也”吧。关于澹台灭明还有两点有趣的东西可以附录在后,与正题无关,聊作笑谈而已。我第一次看到澹台灭明这个名字,并不是在《论语》,而是在梁羽生的《侠影萍踪》,故事背景是明英宗时期瓦剌大举进攻明朝,澹台灭明是一个愤世嫉俗的武林高手,当时小说里面有一个和我一样无知的人,对这个名字很生气,说这个人的名字真狂妄,妄想帮助瓦剌灭明。这大概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囫囵吞枣看完的第一本武侠小说。第二个就是张岱的《夜航船》,里面记载了一个笑话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在这之后,他很有感慨的说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余所记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伸脚则可已矣。”很多时候自己总会忘记自己的无知,回过头来再想总是后悔无及。真的希望有生之年都能有一颗谦卑的心,不教小僧伸脚就好。
2023-07-15 22:28:142

澹台灭明的墓地考证

澹台灭明是什么时候去世的,现已无法考证,但他去世后,后人争相立墓以祀,现有可考证关于他的墓共有三处,好武城(今山东省平邑县)、咸平(今河南省通许县) 、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但据史学家考证,澹台灭明死后应该葬于吴地(古属楚国,今进贤、南昌一带),真正的墓应该是建在南昌。据清乾隆五十九年《南昌县志》记载,澹台灭明墓坐落南昌,宋时有名漕使高过经过南昌的时候题了一块碑:“鲁澹台子羽之墓。”明时碑的损坏已经非常严重了,当时知府范涞将其重修,清时学使王思训立石碑,题为“先贤澹台子羽之墓”,后经多次重修。据当时在南昌市第二联合中学就读的王炯尧先生回忆,1949年南昌解放后,校园操场后学生食堂前尚有澹台墓荒冢,为一土堆,有一石碑,依稀可见刻有“生员澹台子羽之墓”的字迹。墓址就在南昌市内东湖之滨南昌二中生活区内,在墓址建造了一个台子,台上移植了两棵树并摆放了两块石头作为标记。 《豫章遗韵》记载了一个民间传说,宋绍兴年间,有个叫钟傅的地方官初入洪州,便动手拆墙筑城,由于惊动了不该惊动的地方,所以晚上钟傅便做了一个古怪的梦,梦见一名丑汉找到他一边痛哭一边诉说:将军为何暴我尸骨于坟墓外?说完叹气走了第二天就有百姓报告,在城东南角挖到一座大人物的坟墓,一检验发现是澹台子羽的尸骨,立即停止施工,用砖瓦修复坟墓,并筑立一亭,后人又在离墓不远处建了一座澹台祠,因为当时建澹台祠的四周砖瓦成堆,所以当地叫做瓦子角。瓦子角是否由来于此只能姑妄听之,但澹台祠确实是在南昌建过。据《明史》记载,在明朝中后期,魏忠贤独揽朝廷大权,号称九千岁,一时之间朝野上下争先恐后的奉承魏忠贤,各地纷纷为魏忠贤建起祠堂,并雕刻塑像,如果有什么事求办或者还愿,就可以跪在塑像前祷拜。更有甚者,监生陆万龄还提议,孔子写了《春秋》,而魏忠贤写了《要典》,孔子杀了少正卯,魏忠贤消灭了东林党,所以魏忠贤可以和先圣孔子并尊,将祠堂建在国学的西边。于是,全国掀起了为魏忠贤建造祠堂的狂潮,祭祀儒家的祠堂或被砸,或被卖。澹台灭明的祠被当时巡抚扬邦宪给砸了、塑像也被毁了,建起了魏忠贤祠,但不久魏忠贤遭诛,祠还没建好就被毁了,但是澹台灭明祠也没有再修复,成为千古遗憾。
2023-07-15 22:28:321

张风府为什么杀不了澹台灭明

因为澹台灭明武功更高张风府的义子们十三太保和澹台灭明的兄弟们为了完成各自的任务都被对方杀死了澹台灭明(前512年(一说前502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东周时期鲁国武城(今属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南武城)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宋封其为"金乡侯"。澹台灭明死后,南昌人民为他立祠立墓祭祀,并设立澹台门以表纪念,进贤县也因他南游至此而名。
2023-07-15 22:28:441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意思是:子游做武城县县长。孔子道:“你在这儿得到什么人才没有?”他道:“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不插小道,不是公事,从不到我屋里来。”。
2023-07-15 22:28:533

澹台灭明的墓地考证

澹台灭明是什么时候去世的,现已无法考证,但他去世后,后人争相立墓以祀,现有可考证关于他的墓共有三处,好武城(今山东省平邑县)、咸平(今河南省通许县) 、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但据史学家考证,澹台灭明死后应该葬于吴地(古属楚国,今进贤、南昌一带),真正的墓应该是建在南昌。据清乾隆五十九年《南昌县志》记载,澹台灭明墓坐落南昌,宋时有名漕使高过经过南昌的时候题了一块碑:“鲁澹台子羽之墓。”明时碑的损坏已经非常严重了,当时知府范涞将其重修,清时学使王思训立石碑,题为“先贤澹台子羽之墓”,后经多次重修。据当时在南昌市第二联合中学就读的王炯尧先生回忆,1949年南昌解放后,校园操场后学生食堂前尚有澹台墓荒冢,为一土堆,有一石碑,依稀可见刻有“生员澹台子羽之墓”的字迹。墓址就在南昌市内东湖之滨南昌二中生活区内,在墓址建造了一个台子,台上移植了两棵树并摆放了两块石头作为标记。 《豫章遗韵》记载了一个民间传说,宋绍兴年间,有个叫钟傅的地方官初入洪州,便动手拆墙筑城,由于惊动了不该惊动的地方,所以晚上钟傅便做了一个古怪的梦,梦见一名丑汉找到他一边痛哭一边诉说:将军为何暴我尸骨于坟墓外?说完叹气走了第二天就有百姓报告,在城东南角挖到一座大人物的坟墓,一检验发现是澹台子羽的尸骨,立即停止施工,用砖瓦修复坟墓,并筑立一亭,后人又在离墓不远处建了一座澹台祠,因为当时建澹台祠的四周砖瓦成堆,所以当地叫做瓦子角。瓦子角是否由来于此只能姑妄听之,但澹台祠确实是在南昌建过。据《明史》记载,在明朝中后期,魏忠贤独揽朝廷大权,号称九千岁,一时之间朝野上下争先恐后的奉承魏忠贤,各地纷纷为魏忠贤建起祠堂,并雕刻塑像,如果有什么事求办或者还愿,就可以跪在塑像前祷拜。更有甚者,监生陆万龄还提议,孔子写了《春秋》,而魏忠贤写了《要典》,孔子杀了少正卯,魏忠贤消灭了东林党,所以魏忠贤可以和先圣孔子并尊,将祠堂建在国学的西边。于是,全国掀起了为魏忠贤建造祠堂的狂潮,祭祀儒家的祠堂或被砸,或被卖。澹台灭明的祠被当时巡抚扬邦宪给砸了、塑像也被毁了,建起了魏忠贤祠,但不久魏忠贤遭诛,祠还没建好就被毁了,但是澹台灭明祠也没有再修复,成为千古遗憾。
2023-07-15 22:28:591

澹台名 ﹦澹台灭明﹖

澹台名是《QQ仙侠传》人物,《英雄杀》人物,其实与澹台灭明扯不上关系。澹台灭明(前512 年—?),复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汉族,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孔子弟子,教育家,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唐封其为“江伯”、宋封其为“金乡侯”。长相额低口窄,鼻梁低矮,不具大器形貌。孔子以貌取人,颇为嫌弃。澹台灭明受到冷遇后,毅然退出孔子的弟子行列,更加发奋求学,严谨修行。 希望能够帮到您!
2023-07-15 22:29:243

求小说中澹台灭明的资料!

澹台灭明:  身份:张宗周家臣  师承:上官天野大弟子,  兵器:一对双龙护手钩,  装备:锁子黄金甲  功力:内功深厚,属刚猛一路  简略事迹:云靖从瓦剌返回中土时,曾受张宗周之命劝云靖回去并送达锦囊,后任瓦剌使臣偕同阿剌知院使明,实受张家之命促瓦剌内讧,亦曾在战乱中救下云重与澹台镜明,终萍踪全书,澹台灭明对于故事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人物点评  澹台灭明,<萍踪>一书重要人物,  豪迈男儿、武功高强、事主忠心、对朋友多惺惺相惜之意。  忠肝义胆,高傲不群,不畏人言我行我素,不愧是上官天野的弟子,张丹枫的朋友.  可以把仇恨放在名字里,却不让人厌憎恐惧的,实在不多,他是很鲜明的一个。  对潮音和尚的怒斥,他仰天长笑,如李白般豪迈。  他说:匹马纵横漠北,此心可对苍天。  他在书中表现,从头到尾都无愧于这句话。
2023-07-15 22:29:301

澹台灭明行不由径意思

题库内容:澹台的解释复姓。 春秋 鲁 有 澹台灭明 , 孔子 弟子。见 《论语·雍也》 。 词语分解 澹的解释 澹 à 恬静 、 安然 的样子:澹泊。澹漠。澹薄。恬澹。 水波纡缓的样子:澹淡。澹澹。 澹 á  ㄊㄢˊ 〔澹台〕复姓。 部首 :氵; 台的解释 台 (①台⑤台,⑥台⑦台) á 高平的建筑物:亭台楼阁。 像台的 东西 ,器物的座子:井台。窗台。灯台。 敬辞, 用于 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台鉴。台甫。 量词:一台戏。 台湾 省的简称:台胞。台币。
2023-07-15 22:29:371

澹台灭明死于哪一年

死于哪一年史书中没有记载《论语》中人物第六章 雍也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明灭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子室也.”澹台为姓,明灭是孔子弟子子羽。《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中也有关于澹台灭明的记载。澹台灭明,◇集解包氏曰:“澹台,姓;灭明,名。”□正义括地志云:“延津在滑州灵昌县东七里。注水经云:‘黄河水至此为之延津。昔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阳侯波起,两蛟夹舟。子羽曰:“吾可以义求,不可以威劫。”操剑斩蛟。蛟死,乃投璧於河,三投而辄跃出,乃毁璧而去,亦无怪意。"即此津也。”武城人,□正义括地志云亦在兖州。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主删叮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集解包氏曰:“言其公且方。”古三百南游至江,○索隐按:今吴国东南有澹台湖,即其遗迹所在。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索隐按:家语“子羽有君子之容,而行不胜其貌”。而上文云“灭明状貌甚恶”,则以子羽形陋也。今此孔子云“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与家语正相反。□正义按:澹子羽墓在兖州市邹城市交界处,地属兖州。孔子就这样因为人家容貌丑陋,而没有收他为徒。
2023-07-15 22:29:442

澹台读音是什么

澹台是复姓,读作Tántái澹是多音字,以下来自百度汉语:1. 澹 [Tán]2. 澹 [dàn]澹 [Tán]〈名〉姓。又“澹台”( Tántái)(复姓)另见 dàn澹 [dàn]〈形〉(形声。从水,詹声。本义:水波摇动的样子)同本义〈动〉消除 。另见 tán
2023-07-15 22:29:533

有谁知道“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故事?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意思是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孔子有许许多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名叫宰予的,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不错,但后来渐渐地露出了真相:既 无仁德又十分懒惰;大白天不读书听讲,躺在床上睡大觉。为此,孔 子骂他是“朽木不可雕”。孔子的另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是鲁国人,比孔子小 三十九岁.子羽的体态和相貌很丑陋,想要事奉孔子。孔子开始认为 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 处事光明正大,不走邪路;不是为了公事,从不去会见公卿大夫。后来,子羽游历到长江,跟随他的弟子有三百人,声誉很高,各诸侯国 都传诵他的名字。孔子听说了这件事,感慨他说:“我只凭言辞判断 人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只凭相貌判断人 品质能力的好坏,结果对子羽的判断
2023-07-15 22:30:003

澹台名是谁?

澹台名是《仙侠传》人物。澹台名是仙侠传世界中非常特别的一个角色。《仙侠传》人物,《英雄杀》人物,《论语》中人物“澹台灭明”相关者,《史记 仲尼弟子列传》中人物“澹台灭明”相关者。万象破碎千年迹,一剑光寒十四州。扩展资料:角色经历他少年学剑,名扬天下,却始终陷于难以言说的孤独。因为比一般的人类更强,反而遭受孤立与怀疑,而不善言辞的澹台名在这种境况中更走向极端,在侠道和魔道的边缘行走,犹如舞于刀锋。仙魔战争,天下倾覆,澹台名受到好友任桓之和恋人红线儿的激励,以人类的血肉之躯对抗魔族大军,更一举击败黑暗魔王。那一剑的光辉震耀古今,更成就他不世的名声。然而那一战之中,他内心的魔性得到牵引,为保护自己所爱之人堕落成魔,成为预言中下一个毁灭人间的魔王。
2023-07-15 22:3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