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舒伯特小夜曲是大调还是小调

2023-07-16 14:49:37
共3条回复
北有云溪
D小调第八交响曲 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

舒柏特的《未完成交响曲》

舒伯特和威伯是同时代的作曲家,也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著名的有《魔王》、《野玫瑰》、《鳟鱼》,还有声乐套曲《冬之旅》等,他的歌把诗词融于音乐,而他的器乐作品(钢琴曲、交响曲、重奏曲等),也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抒情性。因此,李斯特曾以“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的评价,来赞颂舒伯特。

舒伯特的创作盛期,正是贝多芬声名大振的时候,舒伯特一方面热爱、尊重大师,一方面也有苦恼困惑之感,他说过:“在贝多芬以后,谁还能做出些什么更多的呢?”但正是他自己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舒伯特在音乐创作(也包括他的交响曲创作)中,继承了古典传统,又体现出前辈们所没有的个性气质,比如他的《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等。

在舒伯特作品编号中,列为《第八交响曲(b小调)》的《未完成交响曲》,创作于一八二二年,舒伯特将它作为完成了的作品献给奥地利格拉茨市的音乐协会,以表示对协会授给他荣誉会员证书的谢意。人们在他死后的一八六五年,才发现了交响曲的总谱,因为它只有两个乐章,所以被称为“未完成”。虽然,按照古典交响曲的范式,仅有第一乐章的快板,加上个第二乐章的慢板,是不能算“完成”的,但舒伯特打破传统,两个乐章交响曲的创作构思已充实完整、自成一体,显示出绝无仅有的艺术魅力。

第一乐章,按传统作法,用奏鸣曲式。速度是“适中的快板”。

引子主题虽短,但在整个乐章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那色彩暗淡的旋律,明确地揭示出乐章的b小调性质,而且内含着在展开部里得到发展的动机,尤其是其中的小二度音程:

(谱例58)

Allegro moderato



这之后的乐队伴奏音型,预示了主部主题出现时继续保持的状态,而主部主题就在这个背景上开始呈示:

(谱例59)



大家可以拿主部这个旋律与贝多芬或海顿的主题旋律比一比,它不再是那种短小、可分割的动机性质,而是具有宜于抒发情感的歌曲性质,它宽广、悠长,小调的性质,加上一直处于波动不安的伴奏音型,使旋律显得抑郁、哀怨。

连接部和引子后部的4个小节一样,没有任何展开的性质,大家还记得贝多芬在奏鸣—交响套曲中,曾大大发挥了各个连接部分的发展因素,而舒伯特在这里仅用了6个小节的、3个简单的和弦连接,就完成了调性的转换,进入了副部,因此它象是夹在主部和副部两个长大旋律之间的小连句。

在b小调的关系大调(G)上的副部主题,它那大提琴的起句、小提琴声部重复句时的柔美音色,与主部主题的双簧管、黑管的音色,形成对比,音乐性质更为温暖、热情,但主部、副部二者都是富于歌唱性的旋律,这点上是共通的:

(谱例60)



副部的结构要比主部大,而且它独特的处理引人注意。副部本身可以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小提琴重复句的结尾音,被1小节的休止突然替代,接下去,调性突转到同名小调(g小调)上,副部的材料在这一段里转换于不同的调性中,造成了一个戏剧性的小高潮,然后,稍有变化的副部主题又回到G大调上。

以这种大调、小调调性色彩的对比变换,来体现对比性的情感,是舒伯特常用的手法,他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菩提树》、《春之梦》都用了这个手法,旅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黑暗、寒冷与孤独,和对过去的回忆与梦中的境界绝然相反,那里,故乡的老家有门前的水井、菩提树的浓荫,充满幸福和安宁,在甜蜜的梦中,处处是鲜花小鸟、爱情欢乐,但从回忆的梦中惊醒,一切如旧,美丽的幻梦消失殆尽。舒伯特这部交响曲,也充分显示出他所擅长的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段,就象他的那些歌曲一样,包含着突变的戏剧性,交响曲体现了舒伯特对生命与艺术的丰富情感。当我们听舒伯特的交响曲或钢琴等器乐作品时,可以联想到他的歌曲,就象听莫扎特的交响曲要想到他的歌剧一样,这不仅因为在他们的各种音乐体裁创作之间,音乐语言上相通是必然的,而且这种联想,会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他们的无标题音乐。

呈示部和展开部的连接,也象主部副部间的连接一样,用圆号、木管长音上的几个和弦,简单地实现过渡,而且这里和海顿的习惯用法不同,又回到主调性上来。

展开部是以b小调引子的动机,作为戏剧性发展的基本因素,这个小动机的原型、倒影、扩充及在一系列调性上的发展,构成交响曲典型的展开部那种紧张的气势和力度,它的内在潜力被发挥得十分充分,主部副部的旋律,在展开部中,从没有完整地出现过,但它们的伴奏音型,作为象征它们的因素,与引子的动机冲突、并置。

再现部里副部和主部的调性并没有统一,紧接再现部的是用引子动机构成的尾声,到这时,音乐才回到了乐章的主调——b小调上来,整个乐章结束在b小调,突出的不仅是引子的调性、它的材料,而且是引子所带来的第一乐章的总的气氛。

从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创造性处理,就可以领会到舒伯特创作的个性,让我们再来看看《未完成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首先,对于交响曲套曲的乐章间关系来说,舒伯特的调性安排是不寻常的,从b小调一下转到E大调,属于交响曲主调性的远关系调,但这个调性,在舒伯特的创作中,经常用来体现最美好、最温柔的情感和境界。

乐章仍采用奏鸣曲式,但这是一个省略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它的特殊处理,完全是出于舒伯特创作内容的需要,这个乐章中的两个主题虽有对比,但总的气质是相近的,主部副部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安祥、宁静、遐想、幻梦的气氛。

第一主题的E大调的旋律,由弦乐声部平静、柔和地奏出,由低音提琴的拨弦、管乐的和弦构成的和声背景,轻柔地为之衬托。中间有一小段较为滞重、有力的音乐,后又回到开始的旋律:

(谱例61)

Andante con moto■

第二主题,起初是黑管在升c小调上奏出悠长的旋律,它单纯而带些愁思。这支旋律结尾时,已转入升C大调的主和弦,而此时双簧管再次重复这个旋律时,已在降D大调上陈述了,这里通过一个“等音转调”的手法,即升C大调与降D大调相同的主音“等音”,一下子就完成了从升c小调向降D大调的“远关系”转调,这种手法在古典乐派的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正是这种突变的调性色彩与乐器音色,显示了舒伯特在这个乐章里所需要的飘忽、幻觉、万千思绪的境界。请看下面的谱例:

(谱例62)



副部转换调性陈述之后,又用它的后半材料,形成一个激情冲动的小高潮,当它平息下来的时候,再现部的主部进入。

这样分析下来,看出乐章中的对比因素,只存在于主部内部,及副部导向主部再现时的发展与连接,而这些情绪的起伏波动,并没有改变乐章突出抒情性的整体构思。

从《未完成交响曲》这个具体的作品,可以明显地感到舒伯特的创作追求感情和幻想,他继承古典交响曲的传统形式,但他更着力于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舒伯特力图用自己纯真的音乐艺术,建造一个幻想的王国,以热爱生命与大自然,钟情于艺术和爱情的理想世界,取代那令他感到孤独、寂寞、痛苦、压抑的人生。他曾说过:“幻想”,“你是人类的至宝,你是取之不尽的源泉”,贝多芬要用音乐“唤起人类心灵的火花”,舒伯特则“尽可能地用我的想象力来装饰这个现实”。

他的交响曲虽不具备贝多芬式的气魄和广阔天地,但他并不乏自己独有的戏剧性,音乐中那突然爆发的热情,以及它瞬息间的变换与消失,既有激奋,又有幽怨。舒伯特的音乐同时给人们带来了亲切、温暖而又深沉的情感。
参考资料:http://www.jxjy.com.cn
大鱼炖火锅

绝对是D小调,你说的F大调的1,实际上是D小调的主和弦的三音,实际上,这也暗示着是D小调

kikcik

D小调

相关推荐

未完成交响曲是什么在什么领域里的代表作?

舒伯特 古典音乐领域它就是在形式上没有完成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于1822年,作者时年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本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由于此曲的已完成部分乐章出彩,故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完整无缺,并因此引出许多穿凿附会的传说,影响颇大。
2023-07-16 02:28:184

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的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未完成交响曲》是以史诗的形式,抒写的一首爱情之歌;这是在他痛苦的土壤中,开出的一朵娇艳的花朵。舒伯特拟就了3个乐章的草稿,但他完成了两个乐章之后,在第三乐章,他只写了一两页总谱,大概是他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结尾,他就搁笔了。这部未完成的交响曲,正如舒伯特自身的生命那样,在青春的昙花吐蕾之后,便戛然终止了。这是一部给他带来不朽盛名的交响曲,但舒伯特就像在花园中漫不经心地采花人那样,他在自己才华横溢的枝头,摘下了这朵绝美的花儿,然后就随手把它扔在大千世界的路旁。
2023-07-16 02:28:251

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是什么?

这首作品来历是这样的,《未完成交响曲》又叫《第八交响曲(b小调)》,创作于1822年,舒伯特将它作为完成了的作品献给奥地利格拉茨市的音乐协会,以表示对协会授给他荣誉会员证书的谢意。人们在他死后的1865年,才发现了交响曲的总谱,因为它只有两个乐章,所以被称为“未完成”。虽然,按照古典交响曲的范式,仅有第一乐章的快板,加上个第二乐章的慢板,是不能算“完成”的,但舒伯特打破传统,两个乐章交响曲的创作构思已充实完整、自成一体,显示出绝无仅有的艺术魅力。
2023-07-16 02:28:341

为什么贝多芬没有完成?

《未完成交响曲》不是贝多芬的,是舒伯特的  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作于1822年,这是以作曲家富有成效的音乐语言和技术手法,以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为基础,透过具体生活现象对一些重要的根本问题的思考。作品里有如歌的生动性,表现了作曲家本人生活感受的悲剧性体验,它的两个乐章恰似两幅刻划内心的图画对比并置,兼具戏剧性和抒情性。    第一乐章是悲剧性的忧郁陈述,第二乐章是抒情性的柔和而明朗。《未完成交响曲》是一部标志着舒柏特器乐体裁创作发展中已臻完全成熟的一部作品,它完全摆脱古典乐派影响,被认为舒柏特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气息的室内交响乐的典范。它之被称作“未完成”,是指作曲家没有按传统的交响乐曲式写满四个乐章而言,但是作曲家已经在两个乐章里把所要表达的抒情形象和情绪,做到了详尽完美的地步。
2023-07-16 02:28:441

舒伯特,为什么叫,

顾名思义,这部作品没有全部完成而只完成了部分。该作品本应有4个乐章,舒伯特只完成了前两个乐章,第三乐章只有草稿(9小节的管弦乐谱和128小节的钢琴谱),第四乐章连草稿都没有。虽然整部作品并未全部完成,但由于已完成的两个乐章写得太好了,故后世把它当作完整的作品看待。
2023-07-16 02:28:511

舒伯特的《未完成的交响曲》是怎样的一部交响曲?

舒伯特过着单身生活,专心作曲,与世无争。心头的忧伤不能消减时,他便将这忧伤转化成一首首爱的歌曲。在他的周围集结着一批画家、诗人、音乐家、演员,全是些年轻的不拘小节的艺术家。舒伯特常和他们聚集在酒楼里,他独自埋头喝酒,任他们在一旁胡闹。更多的日子里,是他自个儿形影相吊,走到哪个朋友家,便寄居在哪个朋友家。当他生病无钱时,他就悄悄地躲到某个角落,或带着满脸的酒色,去找一家能够让他赊酒的酒吧,在那里,默默无声地消磨着他那宝贵光华的青春。就在这种心境中,他写下了《未完成交响曲》。这是以史诗的形式,抒写的一首爱情之歌;这是在他痛苦的土壤中,开出的一朵娇艳的花朵。舒伯特拟就了3个乐章的草稿,但他完成了两个乐章之后,在第三乐章,他只写了一两页总谱,大概是他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结尾,他就搁笔了。这部未完成的交响曲,正如舒伯特自身的生命那样,在青春的昙花吐蕾之后,便戛然终止了。在他去世40年后,人们才在阿尔卑斯山附近小村里,从舒伯特一个朋友的抽屉里,发现了这个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的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
2023-07-16 02:28:571

1.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为什么叫未完成?

有如下三个理由。1、交响曲一般都是四个乐章的,而这首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2、交响曲一般首乐章与末乐章的主音是相同的。这首交响曲总共两个乐章,而两个乐章的主音不同。3、有人发现了他这首交响曲第三乐章的不完整草稿。
2023-07-16 02:29:051

土豆上『未完成交响乐』境界线上的地平线 【AMV】背景音乐是什么啊

歌词:未完成交响曲作词:Taka作曲:Toru/Taka未完成さ!! そう仆は!!未完成なんだみんな!!生きる限り日々努力してその度に学んで七転び八起きもしも仆が明日死んでも何かココに残せるよなそんな人间になりたいありたいって思いながら日々生きてる100点じゃないこの仆に100点つけるのは他でもない仆自身だ!! それ以外どうだっていいんだ!!人は人の姿に涙こぼしたりSo勇気だってuff65uff65uff65 もらって生きてるんだ!!大切なのは自分が自分である事昨日今日さっき见た景色も実は今见つめてる景色も大袈裟には変わりはしない事ぐらいボクも分かっちゃいるけど当たり障りのない日々が当たり障りのある日々へ変えれる何かを仆らココから放っていくから…でもキレイ事にならぬようにuff65uff65uff65 今日も仆ら息も吸い込んで吐いたと途端に思いを歌うんだ!!谁かは分からぬ相手に向かってただ大声で叫んでそれと同时に仆も自分の言叶で自分を奋い立たせるWe are alive We are alive间违ったっていいじゃん!! 一回しかないじゃん おのれの人生だ!!言いたい事は何だ? やりたい事は何だ?伝えたい事や届けたいモノは人それぞれ违ってだからこそぶつかってuff65uff65uff65この世に要らないこだわりなんてないからmikansei sa!! sou boku wa!!mikansei nanda minna!!ikiru kagiri hibi doryoku shite sono tabi ni manan de nana korobi yaokimoshimo boku ga ashita shinde mo nani ka koko ni nokoseru yo nasonna ningen ni naritai aritaitte omoi nagara hibi ikiteruhyaku ten janai kono boku ni hyaku ten tsukeru no wahoka demo nai boku jishin da!! sore igai dou datte ii nda!!hito wa hito no sugata ni namida koboshitariso yuuki datte… moratte ikiteru nda!!taisetsu na no wa jibun ga jibun de aru kotokinou kyou sakki mita keshiki mo jitsu wa ima mitsumeteru keshiki mooogesa ni wa kawari wa shinai koto gurai boku mo wakatcha iru kedoatarisawari no nai hibi ga atarisawari no aru hibi ekaereru nani ka wo bokura koko kara hanatte iku kara…demo kirei koto ni naranu you ni… kyou mo bokuraiki mo suikonde haita to totan ni omoi wo utau nda!!dare ka wa wakaranu aite ni mukattetada oogoe de sakende sore to douji ni boku mojibun no kotoba de jibun wo fururitataseruwe are alive we are alivemachigatta tte ii jan!! ikkai shikanai jan onore no jinsei da!!iitai koto wa nan da? yaritai koto wa nan da?tsutaetai koto ya todoketai mono wahito sorezore chigatte dakara koso butsukatte…kono yo ni iranai kodawari nante nai kara给分呐
2023-07-16 02:29:111

求one ok rock 的未完成交响曲的罗马音歌词

未完成(みかんせい)さ!! そう仆(ぼく)は!!mi ka n se i sa!! so u bo ku wa!!未完成(みかんせい)なんだみんな!!mi ka n se i na n da mi n na!!生(い)きる限(かぎ)り日々(ひび)努力(どりょく)してその度(たび)にi ki ru ka gi ri hi bi do ryo ku shi te so no ta bi ni学(まな)んで七転び八起き(ななころびやおき)ma na n de na na ko ro bi ya o kiもしも仆(ぼく)が明日(あした)死(し)んでもmo shi mo bo ku ga a shi ta shi n de mo何(なに)かココに残(のこ)せるよなna ni ka ko ko ni no ko se ru yo naそんな人间(にんげん)になりたいありたいってso n na ni n ge n ni na ri ta i a ri ta i tte思(おも)いながら日々(ひび)生(い)きてるo mo i na ga ra hi bi i ki te ru100点(ひゃくてん)じゃないこの仆に100点つけるのはhya ku te n ja na i ko no bo ku ni hya ku te n tsu ke ru wa他(ほか)でもない仆(ぼく)自身(じしん)だ!!ho ka de mo na i boku ji shi n da!!それ以外(いがい)どうだっていいんだ!!so re i ga i do u da tte i i n da!!人(ひと)は人の姿(すがた)に涙(なみだ)こぼしたりhi to wa hi to no su ga ta ni na mi da ko bo shi ta riSo勇気(ゆうき)だって…もらって生きてるんだ!!so yu u ki da tte...mo ra tte i ki te ru n da!!大切(たいせつ)なのは自分(じぶん)が自分である事(こと)ta i se tsu nano wa ji bu n ga ji bu nde a ru ko to昨日(きのう)今日(きょう)さっき见(み)た景色(けしき)もki no u kyo u sa kki mi ta ke shi ki mo実(じつ)は今(いま)见(み)つめてる景色(けしき)もji tsu wa i ma mi tsu me te ru ke shi ki mo大袈裟(おおげさ)には変(か)わりはしない事(こと)ぐらいo o ge sa ni wa ka wa ri wa shi na i ko to gu ra iボクも分(わ)かっちゃいるけどbo ku mo wa ka ccha i ru ke do当(あ)たり障(さわ)りのない日々(ひび)がa ta ri sa wa ri no na i hi bi ga当たり障りのある日々へa ta ri sa wa ri no a ru hi bi he変(か)えれる何(なに)かを仆らココから放(はな)っていくから…ka e re ru na ni ka wo bi ku ra ko ko ka ra ha na tte i ku ka ra...でもキレイ事(こと)にならぬように…今日(きょう)も仆らde mo ki re i ko to ni na ra nu yo u ni...kyo u mo bo ku ra息(いき)も吸(す)い込(こ)んで吐(は)いたと途端(とたん)に思(おも)いを歌(うた)うんだ!!i ki mo su i ko n de ha i ta to tota n ni o mo i wo u ta u n da!! 谁(だれ)かは分(わ)からぬ相手(あいて)に向(む)かってda re ka wa wa ka ra nu a i te ni mu ka tte ただ大声(おおごえ)で叫(さけ)んでそれと同时(どうじ)に仆もta da o o go e de sa ke n de so re to do u ji ni bo ku mo 自分(じぶん)の言叶(ことば)で自分を奋(ふる)い立(た)たせるji bu n no ko to ba de ji bu n wo fu ru i ta ta se ruWe are alive We are alive间违(まちが)ったっていいじゃん!!ma chi ga tta tte i i ja n!!一回(いっかい)しかないじゃん おのれの人生(じんせい)だ!!i kka i shi ka na i ja n o no re no ji n se i da!!言(い)いたい事(こと)は何(なん)だ? やりたい事は何だ?i i ta i ko to wa na n da? ya ri ta i ko to wa na n da?伝(つた)えたい事や届(とど)けたいモノはtsu ta e ta i ko to ya to do ke ta i mo no wa人(ひと)それぞれ违(ちが)ってだからこそぶつかって…hi to so re zo re chi ga tte da ka ra ko so bu tsu ka tte...この世(よ)に要(い)らないこだわりなんてないからko no yo ni i ra na i ko da wa ro na n te na i ka ra
2023-07-16 02:29:181

推荐两三首好听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

听的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有:1、未完成交响曲: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于1822年,作者时年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2、死神与少女:《死神与少女》一部由奥地利作曲家弗朗兹·舒伯特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共分为四大乐章。3、鳟鱼:鳟鱼中舒伯特不仅用伴奏音型塑造了小溪中的鳟鱼悠然自得地游动的形象,并且用分节歌的叙事方式展示了歌词的寓意。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诈与邪恶所害。最后明确告诫初入社会的年轻人,不要成为天真而无辜的鳟鱼。4、战士之歌:士兵之歌全文包含3个小段和一节副歌。它的词作者是Peadar Kearney,曲作者是Peader Kearney和Patrick Heeney。1916年由在G.P.O的起义军唱出, 因此出名。5、美丽的磨坊少女:美丽的磨坊少女叙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天真少年对爱情的憧憬与幻灭的过程。流浪的少年在河边磨坊邂逅了磨坊主人的女儿,因着她的美丽,他不再流浪,期盼这份蕴藏在心中的情感有个美好结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未完成交响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死神与少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鳟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士之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丽的磨坊少女
2023-07-16 02:29:517

我想要舒百特的资料

舒伯特(Schubert Franz 1797-1828) ,奥地利人,一七九七年 一月三十一日生于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个穷教员。虽然舒伯特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但由于他的家人都非常喜欢音乐,父亲及兄长们能奏钢琴及提琴,所以他自小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音乐。舒伯特只有九岁的时候,弹奏乐器的能力已比父亲和兄长为高,还学会了弹风琴、声乐及和声。 舒伯特在十一岁时进入康维特音乐学院学习音乐。他在创作歌曲方面的能力极强,得到院长萨里耶利( Salieri )的赏识,亲自指导舒伯特。虽然舒伯特一心想当一个作曲家,但由于经济及家庭压力,舒伯特只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教员。不过舒伯特并没有放弃他的理想,他在日间从事教学工作,而夜间仍然不断写作歌曲。 一八一四年,舒伯特得到了一个机会,为李登德大教堂百周年纪念写了一首弥撒曲,在首演时便已受到观众的欢迎,他的老师也对他加以赞赏,舒伯特的声望也日渐提高了。 一八一四至一八一五年期间,舒伯特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除了交响乐、弥撒曲及为甚他乐器写作品外,舒伯特亦喜爱采用一些诗人的作品作为歌词,写成曲艺术歌曲。例如歌德的诗,舒伯特就采用了三十多首。年仅十八岁时,舒伯特就已经写了一百四十多首歌曲,这些歌曲很多成为了不朽的经典名曲如:以歌德的诗作为歌词写成,歌剧名著《浮士德》中的一段诗「纺织女的葛瑞卿」 (Gretchen am Spinnrade),还有《魔王》(Erlkonig)、《鳟鱼》(Trout)、《野玫瑰》等。 此外,还作了两首弥撒曲和数十首乐器曲。 一八一八年,舒伯特决定辞退教席,全心全意投入写作音乐,可惜他的作品在当时并未广受欢迎,所以他的经济环境一直未有改善。幸好舒伯特的朋友关系十分良好,人们说他有「天真浪漫的感情」,所以他有一群好朋友,如:萧伯 (Franz von Schober)、 史伯恩(Josef von Spaun)、诗人梅诺弗(Johann Mayrhofer)、剧院歌手弗格尔 (J. N. Vogl)等,他们经常聚会(后来称为「舒伯特团」"Schubertiads"),并帮助舒伯特自行出版歌曲。一八二一年,舒伯特的第一部歌曲集终于出版,其他的作品也陆续面世。一八二三年,舒伯特得到格拉兹市音乐协会颁赠荣誉会员的头衔,增加了大众对他的认识。这段时期,舒伯特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及一八一四至一八一五年间,但仍写下了很多不朽的曲子。在舒伯特二十九岁那年,终于有六家出版商把他的新旧作品,共一百零六曲同时发行,但他在当时所得的版税却极为微薄。一八二八年是舒伯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但也是对他十分重要的一年,因为这年的三月,维也纳音乐协会举办了一场全部演奏舒伯特作品的音乐会,这是他生平唯一的作品发表音乐会。同年的十一月舒伯特患病,终于在十一月十九日逝世,共活了三十一岁九个月。 舒伯特极为崇拜贝多芬,生前曾经两度前往造访这位乐圣,但在第一次拜会时,两人并未有见面,舒伯特只留下自己的乐谱就离去了。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在临死前才看见舒伯特的乐谱,并慨叹未能认识舒伯特是一件憾事。舒伯特终于在那年见到了贝多芬,但是当时贝多芬已病入膏肓,不能和他谈话了。十四天后贝多芬去世,舒伯特参加了贝 多芬的葬礼,并且在灵柩边执绋。当舒伯特一病不起,临终前说出他的遗愿,希望能与贝多芬葬在同一处墓园。舒伯特的好朋友们在他死后依照他的要求,把他葬在离贝多芬墓地不远的华灵公墓 。 舒伯特的遗产总数极少,连钢琴和乐器也没有,但他留下的作品数量却极多,总数达一千两百多首,其中有六百五十多首曲子是艺术歌曲,得到了「歌曲之王」的美誉。他的作品包括十六部歌剧,如《挛生兄弟》(Die Zwilling *** ruder) 、《神奇的竖琴》(Die Zauberharfe)等。管弦乐作品中有九首交响乐、五首序曲和小提琴的「小协奏曲」,其中最著名的是《C大调交响曲》( C Major Symphony)和《未完成交响曲》(Sym. #8 in B minor "Unfinished"),后者的遗稿在他去世后三十七年(一八六五年)才被人发现,首次演奏即引起轰动。歌曲方面除了上文提及的名曲外,又有用穆勒的诗作词的联篇歌曲《美丽的磨坊少女》Die Schone Mullerin共二十首、《冬之旅》(Die Winterreise)共二十四首,还有《死与少女》(Death & the Maiden)、《流浪者》(Wandererfantasie)、《圣母颂》(Ave Maria)等。 我本人都好中2舒伯特 佢作既歌好有水准 尢其系圣母颂! 舒伯特(Schubert Franz 1797-1828) ,奥地利人,一七九七年 一月三十一日生于维也纳。他的父亲是一个穷教员。虽然舒伯特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但由于他的家人都非常喜欢音乐,父亲及兄长们能奏钢琴及提琴,所以他自小也有机会接触和学习音乐。舒伯特只有九岁的时候,弹奏乐器的能力已比父亲和兄长为高,还学会了弹风琴、声乐及和声。 舒伯特在十一岁时进入康维特音乐学院学习音乐。他在创作歌曲方面的能力极强,得到院长萨里耶利( Salieri )的赏识,亲自指导舒伯特。虽然舒伯特一心想当一个作曲家,但由于经济及家庭压力,舒伯特只好像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教员。不过舒伯特并没有放弃他的理想,他在日间从事教学工作,而夜间仍然不断写作歌曲。 一八一四年,舒伯特得到了一个机会,为李登德大教堂百周年纪念写了一首弥撒曲,在首演时便已受到观众的欢迎,他的老师也对他加以赞赏,舒伯特的声望也日渐提高了。 一八一四至一八一五年期间,舒伯特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除了交响乐、弥撒曲及为甚他乐器写作品外,舒伯特亦喜爱采用一些诗人的作品作为歌词,写成曲艺术歌曲。例如歌德的诗,舒伯特就采用了三十多首。年仅十八岁时,舒伯特就已经写了一百四十多首歌曲,这些歌曲很多成为了不朽的经典名曲如:以歌德的诗作为歌词写成,歌剧名著《浮士德》中的一段诗「纺织女的葛瑞卿」 (Gretchen am Spinnrade),还有《魔王》(Erlkonig)、《鳟鱼》(Trout)、《野玫瑰》等。 此外,还作了两首弥撒曲和数十首乐器曲。 一八一八年,舒伯特决定辞退教席,全心全意投入写作音乐,可惜他的作品在当时并未广受欢迎,所以他的经济环境一直未有改善。幸好舒伯特的朋友关系十分良好,人们说他有「天真浪漫的感情」,所以他有一群好朋友,如:萧伯 (Franz von Schober)、 史伯恩(Josef von Spaun)、诗人梅诺弗(Johann Mayrhofe)、剧院歌手弗格尔 (J.M. Vogl)等,他们经常聚会(后来称为「舒伯特团」"Schubertiad s"),并帮助舒伯特自行出版歌曲。一八二一年,舒伯特的第一部歌曲集终于出版,其他的作品也陆续面世。一八二三年,舒伯特得到格拉兹市音乐协会颁赠荣誉会员的头衔,增加了大众对他的认识。这段时期,舒伯特的作品数量虽然不及一八一四至一八一五年间,但仍写下了很多不朽的曲子。在舒伯特二十九岁那年,终于有六家出版商把他的新旧作品,共一百零六曲同时发行,但他在当时所得的版税却极为微薄。一八二八年是舒伯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但也是对他十分重要的一年,因为这年的三月,维也纳音乐协会举办了一场全部演奏舒伯特作品的音乐会,这是他生平唯一的作品发表音乐会。同年的十一月舒伯特患病,终于在十一月十九日逝世,共活了三十一岁九个月。 舒伯特极为崇拜贝多芬,生前曾经两度前往造访这位乐圣,但在第一次拜会时,两人并未有见面,舒伯特只留下自己的乐谱就离去了。一八二七年,贝多芬在临死前才看见舒伯特的乐谱,并慨叹未能认识舒伯特是一件憾事。舒伯特终于在那年见到了贝多芬,但是当时贝多芬已病入膏肓,不能和他谈话了。十四天后贝多芬去世,舒伯特参加了贝 多芬的葬礼,并且在灵柩边执绋。当舒伯特一病不起,临终前说出他的遗愿,希望能与贝多芬葬在同一处墓园。舒伯特的好朋友们在他死后依照他的要求,把他葬在离贝多芬墓地不远的华灵公墓 。 舒伯特的遗产总数极少,连钢琴和乐器也没有,但他留下的作品数量却极多,总数达一千两百多首,其中有六百五十多首曲子是艺术歌曲,得到了「歌曲之王」的美誉。他的作品包括十六部歌剧,如《挛生兄弟》(Die Zwilling *** ruder) 、《神奇的竖琴》(Die Zunberharfe)等。管弦乐作品中有九首交响乐、五首序曲和小提琴的「小协奏曲」,其中最著名的是《C大调交响曲》( C Major Symphony)和《未完成交响曲》(Sym. #8 in B minor "Unfinished& amp;#39;),后者的遗稿在他去世后三十七年(一八六五年)才被人发现,首次演奏即引起轰动。歌曲方面除了上文提及的名曲外,又有用穆勒的诗作词的联编歌集《美丽的磨坊少女》Die Schone Mullerin共二十首、《冬之旅》(Die Winterreise)共二十四首,还有《死与少女》(Death & the Maiden)、《流浪者》(Wandererfantasie)、《圣母颂》(Ave Maria)等。 参考: 网址 啊...我建议你去这个网站... *** 这个网站有很多资料 但我的电脑有一点坏坏的 click不进去!!所以啊...您在哪个方格内填上这个人的名字(要是英语名字) 那你应该就可以找到那些资料的了.希望您可以找到了吧!!! .^0^. 祝大家 新年快乐 心想事成 !!! .^0^. 舒伯特(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 》、《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 , 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被称为《伟大交响曲》 。 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 、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露、浑然天成。 舒伯特在生的时候,大众对他的认识和欣赏只是一般,但在逝世前已经有一百首著作被出版。他早年担任父亲学校里的教师,辞去职位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靠朋友接济。 舒伯特死后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2023-07-16 02:30:141

舒伯特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1、《美丽的磨坊少女》舒伯特在创作之时,赋予每一个角色固定的调性。例如小溪流用G大调表示,这条溪流引他进入一个爱情的漩涡,听过他的低声细诉,也提供他生命的最后归宿。心情愉快时表现磨坊用C大调,哀伤时则用C大调的关系小调A小调。描述爱情的幸福时一定是A大调,猎人的出现则用C小调。2、《野玫瑰》《野玫瑰》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舒伯特一生作品甚丰,仅艺术歌曲就有643首,被誉为“歌曲之王”。「野玫瑰」这首诗歌因其意境优美,将其谱曲的作曲家很多,其中以舒伯特 music 及威纳(H. Werner) music 所作二曲最为有名,亦流传最广。3、《美丽的磨坊少女》舒伯特在创作之时,赋予每一个角色固定的调性。例如小溪流用G大调表示,这条溪流引他进入一个爱情的漩涡,听过他的低声细诉,也提供他生命的最后归宿。心情愉快时表现磨坊用C大调,哀伤时则用C大调的关系小调A小调。描述爱情的幸福时一定是A大调,猎人的出现则用C小调。4、《未完成交响曲》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于1822年,作者时年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本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由于此曲的已完成部分乐章出彩,故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完整无缺,并因此引出许多穿凿附会的传说,影响颇大。5、《音乐的瞬间》音乐瞬间,由舒伯特首创的一种钢琴小曲,后演变成一种钢琴曲体裁。此曲据说是1827年舒伯特在格拉茨之旅归来后所创作的,是1828年出版的《音乐瞬间》六首乐曲中的第三首。关于这首曲子,有这样一段传说:一天,舒伯特去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信手拿起一份手抄乐谱,弹奏之后,对其赞叹不已。随后他才知道这其实正是这位朋友记下的他本人即兴弹奏过的作品。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说明舒伯特有着很高的即兴创作能力。这是一首天真纯洁、令人欣喜的小品曲,带有轻快活泼的民间舞曲风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丽的磨坊少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玫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丽的磨坊少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小调第八交响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瞬间
2023-07-16 02:30:244

舒伯特的简介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他为不少诗人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享年31岁。扩展资料:主要作品他的歌曲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民间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狗》(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弗朗茨·舒伯特
2023-07-16 02:30:4815

故事主要介绍了舒伯特哪部作品的由来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文: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828年)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家,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被后人评价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  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  在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之星后,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音乐新星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所以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  诞生在维也纳近郊赫田塔尔的一个平民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学校教师,母亲和贝多芬的母亲一样是厨师。十一岁时他以出色的童声入教会寄宿学校学习。但是,寄宿学校的物质生活条件却十分恶劣。寒冬时,室内没有炉火导致穷苦的舒伯特又冻又饿。他曾给兄弟写信说:“我们常常想吃苹果,因为从粗劣的午餐到晚餐之间,足足间隔八个小时呢!”这时他已经尝试作曲。一直到1818年他辞去教师一职为止,这是他第一个创作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舒伯特首先在歌曲领域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歌曲半数是在这几年内写出来的。这个时期他也创作了一些交响曲,但这些作品还不够成熟。1818~1827年是舒伯特创作的中心时期。在这十年中,他除了继续写作歌曲外,还创作了声乐套曲、交响曲、室内曲、钢琴奏鸣曲等比较大型的作品。这一时期他的大型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风格。其中包括《b小调第八交响曲》(亦称《未完成交响曲》,1822)、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1824),钢琴五重奏《鳟鱼》、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等。舒伯特崇敬贝多芬,曾把创作的四首钢琴变奏曲题献给他。1827年3月19日,舒伯特举着火炬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  如果说,贝多芬是西欧古典乐派的登峰造极者,那么舒伯特就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愚蠢的奥地利皇帝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不需要天才,我们只要忠于职守的奴仆。”像舒伯特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在维也纳的市民中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了,但却因得不到官方的赏识而难于出版和演出。舒伯特在生前,甚至还没能听到过自己创作的交响曲的演出。1815年,他写出了不朽的名曲《魔王》,但是一直过了五年,出版商才勉强答应为他出版这首歌曲,其条件是不付给他稿费。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患伤寒,因没有钱医治,离开了人间。亲友们按照舒伯特临终时的嘱托,把他安葬在贝多芬墓的近旁。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字句:“死亡把丰富的宝藏,和更加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在那白色大理石墓碑上,缪斯女神正给舒伯特的头象戴上桂冠,小天使向他敬献花蓝。他是十八、十九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闻名于世的作曲家,人们称誉他为“歌曲之王”。  生活经历  早年生活  1797年1月31日,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希田塔尔。他父亲弗朗茨·西奥多·弗洛瑞安(Franz Theodor Florian)是一个莫拉维亚农夫的儿子,是一个教区学校的校长。他的母亲伊利莎白·维兹(Elizabeth Vietz)在结婚前是一个女仆。舒伯特连他在内共有15名兄弟姊妹,不过这15人当中,有10名在出生后不久就病死。他们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业余音乐家,将自己的音乐知识都传授给了儿子。  舒伯特的作品  从五岁开始,舒伯特就随父亲开始学习,六岁时开始进入学校上课,他的音乐的启蒙也从那时开始。父亲教导他小提琴的基础,当他七岁时,师从霍尔泽教堂的乐队长-- 迈克尔·霍尔泽,学习音乐。可是霍尔泽根本教不了他,要教的内容他早就会了。所以上课的内容变成了聊天,或者经常就是霍尔泽目瞪口呆地看着舒伯特,吃惊的 说不出话来。小舒伯特从一名学徒工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个学徒工曾带他去临近的一个钢琴仓库,给他以比他贫穷的家庭所能给予的更好的乐器练习机会。他的早年教育更显不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那个年代,一个作曲家如果自己不是一个在公众面前的出色的演奏家,那他成名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这样看来,他童年的音乐启蒙教育是不够他踏上音乐家之路的。  1808年8月,他考进了皇家神学寄宿学校,并在皇家教堂童声合唱团里唱歌。在那里舒伯特开始接触了莫扎特的序曲和交响曲。正是大量不断地接触各种各样的曲谱,以及经常去歌剧院听歌剧,舒伯特开始为他的后来的音乐造诣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的天赋引起了当时顶级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的注意,萨列里决定教授他作曲和音乐理论。舒伯特早期的室内乐很有特点,后来人们知道他家在周日和节假日经常演练弦乐四重奏,他的两个兄弟拉小提琴,他父亲大提琴,舒伯特自己拉中提琴。这正是他后来为之谱曲的业余合唱的雏形。  他在寄宿学校后来的时光里,又陆续写了很多室内乐,几首歌曲,一些钢琴曲片断,一首Kyrie (D.31)和Salve Regina (D.27),一首风琴octet(D.72/72a) - 据说是悼念他1812年去世的母亲。一首cantata (D.110),words and music,for his father"s name-day in 1813,和他的毕业作品 - 生命(life),他的第一首交响曲(D.82)。  谱写天鹅  舒伯特的歌曲集《天鹅之歌》作于1828年,他死后的第2年,出版商哈斯林格冠以《天鹅之歌》的名称出版,以喻作曲家的不朽绝笔。《天鹅之歌》共14首歌曲,歌词都采用当时的青年诗人的作品:前7首为雷尔斯塔布(1799-1860)所作,后6首是当时还没有名气的海涅(1797-1856)的诗,最后一首是塞德尔(1804-1875)的作品。这些歌曲正是舒伯特最后一年未曾发表的歌曲其中一部份,舒伯特死后由出版商哈斯林格加以整理编辑而成。相传天鹅在临死前的哀啼格外凄美,后人於是将艺术家、音乐家、或是文学家生前最后的作品称为“天鹅之歌”。  严格说来,《天鹅之歌》并不能称之为声乐套曲,毕竟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作品风格,再加上本曲是由出版商集结而成,没有前两部作品(《美丽的磨坊少女》以及《冬之旅》)单纯的情节主轴或是一气呵成的心情抒发。另一方面,关于舒伯特生前是否有意将瑞尔斯塔与海涅的诗集合发表,至今仍旧不得而知。  作曲者舒伯特对不同的诗人一向有不同的作曲风格,前七首瑞尔斯塔较为宽广而抒情,可从中听到作曲者过去音乐手法的再现。诸如第一首《爱的讯息》,彷佛又听见了《美丽的磨坊少女》中的流水声;而在《春之渴望》中也可见到以快速三连音伴奏的早期手法。反之,海涅的诗本身就取材於真实生活的体验,舒伯特在晚期对海涅诗作的处理则是精简而具有戏剧性。后一首由赛德所作的《信鸽》,是舒伯特真正生前最后的作品,他以单一节奏贯穿全曲,气氛轻松而旋律优美,彷佛听见舒伯特离世前依旧沈醉于欢快的乐声中。l  教师生涯  在1813年底他离开了寄宿学校,同时为了避免服役便去了他父亲的学校作为底班的教师。此时他的父亲也与一位来自近郊 Gumpendorf 丝绸商人的女儿Anna Kleyenboeck再婚。其后的两年里年轻的舒伯特忍受着繁杂的工作,他倒也游刃有余。尤其是萨列里一直对他单独教授作曲。可以说萨列里是教他时间最 长也是对他最有影响的老师。因为萨列里是头一个将Biedermeier(指1815-1848)风格溶入维也纳教堂音乐的作曲家,所以舒伯特早期作品有 他老师的教堂音乐的特点就不足为奇了。另外萨列里用多种语言写了大量歌曲,这也对舒伯特早期大量出产歌曲给出了解释。他的第一部歌剧-- Des Teufels Lustschloss (D.84) -- 和F大调第一部弥撒曲(D.105) -- 都作于1814年,同年他还写了三部弦乐四重奏,第一首交响曲no.2 in B-flat major (D.125)和17首歌曲,其中包括经典的Der Taucher(D.77/111) 和 Gretchen am Spinnrade (D.118,published as Op.2)。但这些和1815年的作品数量比,就逊色了。  在1815年,尽管有教课的工作,还要找萨列里上课,以及生活的很多杂事,他的产量高得让人难以 置信。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D.125) 完成了,紧接着第三号D大调(D.200)。他又写了两首弥萨曲,第一首仅用了六天。三首歌剧Der vierjährige Posten (D.190),Fernando (D.220) 和Claudine von Villabella (D.239)-- 另外两首,Adrast (D.137) 和 Die Freunde von Salamanka (D.326),没有完成。另外还有一部弦乐四重奏,四部奏鸣曲,及零散的钢琴曲,以及146 首歌曲。有些歌曲还很长。他光10月15日写了8首歌,10月19日7首。  1814年12月舒伯特结识了诗人Johann Mayrhofer: 由于舒伯特的性格,他们的友谊很快发展至亲密无间。他俩的脾气不一样,舒伯特率直,开放,阳光,Mayrhofer忧郁,沉默寡言,将人生看作对人的忍耐力的考验。他们的友谊,对舒伯特后来的帮助是多方面。  朋友的支援  如果说1815年是舒伯特创作丰富的一年,那么1816年却是他命运转折的一年。他为歌德的诗歌魔王谱曲,为好友Spaun惊叹不已。几周后,一个家境殷实的学生Franz von Schober,因为曾经在Spaun的家里听过舒伯特的歌曲,前来拜访。他提出让舒伯特辞去学校的差事,并资助他安心进行音乐创作。这个建议可谓雪中送炭。因为舒伯特刚刚申请卢布尔雅那宫廷乐师未果,正为压抑的教职闷闷不乐。他父亲很快同意了他的决定,很快在四月末他搬到了Schober家寄宿。舒伯特曾经为了补贴家用试图教授音乐,但很快放弃,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创作中。他后来说,"我整天都在写,每当我完成一部,马上开始下一部。"  同一时期舒伯特的朋友圈子也不断扩大。Mayrhofer介绍他认识Johann Michael Vogl,著名的男中音,他为给舒伯特扩大影响经常在维也纳的沙龙演唱他谱的歌曲:Anselm Huttenbrenner和他的兄弟Joseph是舒伯特的忠实歌迷。出色的钢琴家Joseph von Gahy经常演奏他的奏鸣曲和幻想曲。音乐世家Sonnleithner一家,因为大儿子与舒伯特在皇家学院是同学,让舒伯特自由出入,而且为他举办音乐聚会,这种聚会很快被称为“舒伯特圈子(Schubertiaden)”。生计对于舒伯特来说也不是问题。毫无疑问,舒伯特当时一无所有,他辞掉了教职,却也没有演出收入。而且那时没有出版商对他的作品感兴趣。但是他的仗义朋友们经常无所求地接济他。有的给他提供住处,有的提供乐器。他们一起出去吃饭,碰上谁带钱谁就付钱。舒伯特是聚会的明星,但一贫如洗。据说他有十几个外号。最有特点的一个是“什么能耐?”,更通俗一些就是“他买单?”当一个新人被介绍给舒伯特认识时,他经常这样问。舒伯特的另一个外号是“小蘑菇”。因为他只有1米57,又是个小胖子。  1820年标志着舒伯特风格走向成熟。未完成的清唱剧"Lazarus" (D.689) 于2月动工,随后主要的还有“the 23rd Psalm” (D.706),“灵魂之歌”(Gesang der Geister) (D.705/714),“Quartettsatz” in C minor (D.703)和“流浪者幻想曲”。而且对于他作曲生涯更有意义的是在那一年他的两部歌剧在K?rntnerthor theatre上演:“孪生兄弟”(Die Zwillingsbruder”)(D.647)和“神奇的竖琴”(Die Zauberharfe) (D.644)。尽管如此,他的大部分作品仍然局限于由Gundelhof的业余歌唱团演唱,这个歌唱团是早期他家的家庭四重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时的舒伯特向往着一份更体面的职位从而赢得更多的听众。无奈的是出版商都对他丝毫不感兴趣。直到他的朋友Vogl于1821年二月演唱了魔王,Anton Diabelli 才犹豫不决地同意印刷他的一些作品并付款,但合同很快被解除。舒伯特从那些出版社里得到的报酬是那样的可怜和微乎其微。这不是他朋友的错,只能说维也纳的听众不识才,而造成这个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些中间人,是他们把舒伯特隐藏在观众视线之外。  事业上的挫折驱使舒伯特走近青楼女子,他希望这些思想简单的女子们可以使他压抑的心情得以解脱。不幸的是舒伯特1823年1月被感染梅毒,这在当时是不治之症。当年秋天舒伯特入院治疗,有所好转,但次年年初他精神也受到重创,在一封信中他写到:“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最可怜的人”。  演艺经历  1823 年舒伯特完成了第一个为Wilhelm Muller的诗歌创作的歌曲集“快乐的磨坊女”(Die schöne Mullerin),D. 795,. 这部作品以及后来的“冬季之旅“(Winterreise) D. 911,被广泛地认为是舒伯特歌曲作品的巅峰之作。  1824年舒伯特写了壮丽的Octet in F (D.803),"A Sketch for a Grand Symphony"; 当年夏天他重返?eliezovce,在那里他被匈牙利的当地语言特色深深吸引,而写成了Divertissement a l"Hongroise (D.818)和String Quartet in A minor (D.804)。舒伯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伯爵夫人,他当时的学生Caroline Esterhazy。无论后人如何评价这段罗曼史,在历史上都无从查证。  前几年的事业的低潮在1825年终于有了转折。舒伯特的作品源源不断被出版,经济上的压力有所缓和。舒伯特当年夏天在上奥地利度过愉快的假期,被当 地人狂热追捧。正是在这次旅行中舒伯特创作了歌曲集"Songs from Sir Walter Scott",其中包含了著名的“Ellens dritter Gesang”,D.839,也就是当代人们熟悉的“Ave Maria”。  从1826年到1828年舒伯特除了在1827年去过一次格拉茨,一直呆在维也纳。回忆这三年的时光,好像除了作曲外鲜有故事发生。1826年他把一部交响曲献给音乐家之友协会而拿到了报酬。在1828年春天他第一次也是一生仅有的一次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好评如潮。但他那些作品就象一部自传。“死亡与少女” (D.810)写于1825-1826冬天,并于1826年1月25日首演。这年晚些时候“Rondeau brilliant”问世。  1827年舒伯特完成歌曲集“冬天之旅” (D.911),以及两首钢琴三重奏(B flat,D.898; and E flat,D.929)。
2023-07-16 02:31:244

舒伯特的作品有哪些

《鳟鱼五重奏》、《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丽卿》、《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 , 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许多人试图续写,但都不尽如人意,不得不承认,它的“未完成”也许比完成更接近完美的形态。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被称为《伟大交响曲》。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瞬间》、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2023-07-16 02:31:372

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舒伯特的故事

“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舒伯特的故事_900字”是非常优秀的「名人故事」。仔细阅读本文,能够为您作文创作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灵感。1797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附近郊区的李希塔尔,六岁开始学习钢琴,八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808年舒伯特进入了康维特音乐学院就读,并开始尝试作曲 舒伯特脾气温顺,如赤子般的纯真笑容经常挂在脸上,这使得他很受朋友欢迎,他身边一向都围绕著一群关心他的朋友,这些朋友有些在经济最困顿的时候接济他,有些人的诗作给予他创作的灵感,有些在舒伯特身前死後都极力推广他的音乐。虽然他作品数量颇丰,又完成了六首交响曲十六岁写出第一首交响曲,但是并没有任何经济支援。 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所作的600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潜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他的交响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调抒情、和声独特、色彩巧妙,表现出浪漫风格特征。 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十分清贫,大部分时间靠偶然赚点稿费和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虽然他三十一岁就去世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超多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之王”。在他十八年紧张不间断的创作活动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 他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画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他对之后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舒伯特是欧洲音乐史中浪漫主义新型音乐体裁——艺术歌曲的第一个集大成者。在歌曲结构、旋律、和声以及钢琴伴奏诸方面,舒伯特都卓有贡献。一生共写了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与《C大调交响曲(伟大)》、《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鳟鱼》钢琴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等。 在生命短短的31年中,舒伯特经受了贫穷、病魔的煎熬,却留下《魔王》等不朽作品,让人不得不追寻他生命的动力、创作的激情何在——那就是他为作曲生、为作曲死的信念。
2023-07-16 02:31:441

六大交响曲是指哪几首呢

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第五交响曲) 二,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第六交响曲) 三,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b小调交响曲) 四,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曲》(第九交响曲) 五,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第六交响曲) 六,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2023-07-16 02:31:512

舒伯特? 介绍一下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1年1月31日-1 弗朗茨·舒伯特画像  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既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被称为“歌曲之王”。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 王》、《鳟鱼 》、《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狗》(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被后人称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 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  舒伯特(10张),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被称为《伟大交响曲》。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 、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露、浑然天成。   舒伯特在生的时候,大众对他的认识和欣赏只是一般,但在逝世前已经有一百首著作被出版。他早年担任父亲学校里的教师,辞去职位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靠朋友接济。   舒伯特死后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在音乐上有着执着的追求,流传下来的作品无不让人沉醉其中,舒伯特的音乐才华是受举世瞩目的,许多作品也备受争议。  编辑本段生平简介  在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家之后,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音乐新星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   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编辑本段纪念  为作曲而生的人   世人最喜爱的音乐,正是我以最大痛苦写成的。——舒伯特  弗朗茨·舒伯特(1张)  当我写下“舒伯特”这个名字的时候,一切都很安静,就像他的一生。然而作曲家的心却永远不曾停下过,他用31个年头,留给世人1000多个作品。   很小,舒伯特就开始与音乐接触了。在与父兄演习四重奏时,父亲时有误奏,每每被其发现,他常对父亲说:“您奏错了呢!”   十二岁,他入住天主教会的宏威克特(Konvict)学校。在校五年,他开始了广范的音乐学习。在对音乐有了一定了解之后,他开始了作曲。然而,同学们常可听到他的无奈:“如果我有钱买五线谱,就可以天天作曲了。”16岁时,他创作了《第一交响曲》。   离开音乐学校后,他就在父亲任校长的学校,当上了一名普通的教师,同时进行创作。他经常抱着诗人的集子,沉静其中。有时正上着课,忽然有了灵感,就转身对台下的学生说:“我们现在改上音乐课吧!”说完,他就对着黑板,开始作曲,完成后就教大家演唱。   18岁时,他陆续写成了第二、第三交响曲,还有144首艺术歌曲。现在我们常听到的《魔王》,《野玫瑰》,《永恒的爱》,皆是当时的作品。   三年后,在父亲的极力反对下,他离校做起了自由音乐家。其间,他和朋友索贝尔住在一个狭小的屋子里,继续创作。在冬天,没有足够的衣服够他俩用,当索贝尔外出时,他就躲在屋子里作曲。   晚上,他常常是戴着眼镜入梦。早上醒来,就趴在五线谱上,连穿衣洗脸都顾不上。他自己没有钢琴,有时须要借助朋友的来创作。一次,当他乐思骤起,兴奋地跑到朋友家,可发现钢琴前已有人在弹奏,就只好默默地离开了。回到家,就像索贝尔所说的,他躲在被子里,发出婴儿般的抽泣。   他的生活状况一直很糟,本可 通过教授音乐课,获得不错的收益。可他只对作曲感兴趣,其他的所谓“工作”对他而言毫无意义。这样他便只能靠微薄的版税生活。他又厌恶创作中的商业因素,长久以来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出版商往往以不畅销为由,只出版他的一些仅供娱乐的轻音乐。   他有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舒伯特常常拿出自己的作品和大家一起欣赏。感于他的创作速度,一位朋友问他,你是如何作曲的。他回答道:“我是每天作曲的。一曲完成,下一曲开始。”   舒伯特很小就崇拜贝多芬,可在同一个城市,贝多芬直到临死前才看到他的曲谱,猛然惊叹:“这里面有神圣的闪光!”并立即托人找来舒伯特,当时贝多芬已病入膏肓,他振作着握起舒伯特的手说:“我的灵魂属于你!”   不久,贝多芬就于世长辞了。舒伯特拿了火炬为贝多芬送殡。失去了知音,让他陷入长久的悲痛之中。一年零八个月后,他也溘然离世。弥留之际,他嘱咐亲友:“请将我葬在贝多芬的身旁。”遵照他的遗愿,他的哥哥特地买了块墓地,把他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墓碑上刻着他的朋友格里尔帕策为他题写的墓志铭:“这里埋葬着音乐的瑰宝,也埋葬着更多美好的希望。”   (作者:万宽)  编辑本段音乐成就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他为不少诗人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  舒伯特的作品(12张)《鳟鱼五重奏》、《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丽卿》、《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 , 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许多人试图续写,但都不尽如人意,不得不承认,它的“未完成”也许比完成更接近完美的形态。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被称为《伟大交响曲》。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瞬间》、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露、浑然天成。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舒伯特在生的时候,大众对他的认识和欣赏只是一般,但在逝世前已经有一百首著作被出版。他早年担任父亲学校里的教师,辞去职位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靠朋友接济。在谱写《美丽的磨坊少女》时就被爱情和事业上的夹击,。就是来到维也纳森林看到磨坊姑娘露茜那优美的一招一式才唤发起强烈的创作意识。  编辑本段创作灵感  舒伯特思路敏捷,有人形容他的歌曲是“流出来”的。曾有这么一件事:一天,舒伯特与朋友到维也纳郊外散步,走进一家小酒馆,见到桌上有一本莎士比亚的诗集,便拿起来朗读。忽然他问道:“很好的旋律出来了,没有五线纸怎么办?”朋友们立即将桌上的菜单翻过来划了五条线递给他。这时舒伯特仿佛听不到周围的喧闹,一口气写成了一首歌曲,便是著名的《听!听!云雀》  编辑本段创作风格  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乐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   舒伯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自己的精神特性。他的室内乐作品都带有真正的舒柏特的印记,它们也是维也纳古典主义的最后一批作品。而在“即兴曲”和“音乐瞬间”中,舒柏特使钢琴唱出了新的抒情风格。它们的随想性、自发性和意料不到的魅力都成了浪漫主义的要素。   舒伯特最广为流传的是他的六百多首歌曲。这些歌曲都是从诗的内心情感中直接产生出来的,没有人能胜过他那洋溢的才华和清新的情感。钢琴伴奏也产生了特殊的效果:用一两个小节描绘出潺潺小溪,街头艺人破旧的手摇风琴,或是“天堂门前”的云雀。谈到舒柏特的歌曲,可以引用舒曼对《C大调交响曲》的评论:“这种音乐把我们引入一种境地,使我们忘却了以前曾有过的东西。”  编辑本段个人作品  作品类型 - - 作品名 - - 原名 - - 作品编号 - - 创作时间 - - 调式   交响曲 - - 交响曲片段 - - Symphonic Fragment - - D.2B - - D大调   交响曲 - - 第一交响曲 - - Symphonie No.1 - - D.82 - - 1813 - - D大调   交响曲 - - 第二交响曲 - - Symphonie No.2 - - D.125. - - 1814 - - 降B大调   交响曲 - - 第三交响曲 - - Symphonie No.3 - - D.200 - - 1815 - - D大调   交响曲 - - 第四交响曲(悲剧) - - Symphonie No.4 - - D.417 - - 1816 - - C小调   交响曲 - - 第五交响曲 - - Symphonie No.5 - - D.485 - - 1816 - - 降B大调   交响曲 - - 第六交响曲 - - Symphonie No.6 - - D.589 - - 1818 - - C大调  舒伯特钢琴曲全集(20张)  交响曲 - - 交响曲片段 - - Symphonic Fragment - - D.615 - - D大调   交响曲 - - 交响曲片段 - - Symphonic Fragment - - D.708A - - 1820 - - D大调   交响曲 - - 第七交响曲 - - Symphonie No.7 - - D.729 - - 1821 - - E大调   交响曲 - - 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 - Symphonie No.8 “Unvollendete” - - D.759 - - 1822 - - B小调   交响曲 - - 第九交响曲(伟大) - - Symphonie No.9 “The Great” - - D.944 - - 1825 - - C大调   交响曲 - - 第十交响曲 - - Symphonie No.10 - - D.936A - - 1828 - - D大调   重奏 - - 八重奏 - - Octet - - D.803 - - 1824 - - F大调   重奏 - - 钢琴五重奏(鳟鱼) - - Piano Quintet “Trout” - - D.667 - - 1819 - - A大调   重奏 - - 弦乐五重奏 - - String Quartet - - D.956 - - 1828 - - C大调   重奏 - - 第一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 - - D.18 - - 1812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二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2 - - D.32 - - 1812 - - C大调   重奏 - - 第三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3 - - D.36 - - 1813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四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4 - - D.46 - - 1813 - - C大调   重奏 - - 第五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5 - - D.68 - - 1813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六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6 - - D.74 - - 1814 - - D大调   重奏 - - 第七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7 - - D.94 - - 1814 - - D大调   重奏 - - 第八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8 - - D.112 - - 1814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九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9 - - D.173 - - 1815 - - G小调   重奏 - - 第十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0 - - D.87 - - 1813 - - 降E大调   重奏 - - 第11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1 - - D.353 - - 1816 - - E大调   重奏 - - 第12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2 - - D.703 - - 1820 - - C小调   重奏 - - 第13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3 - - D.804 - - 1824 - - A大调   重奏 - - 第14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 - String Quartet No.14 “Der Tod und das Modchen” - - D.810 - - 1824 - - D小调   重奏 - - 第15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5 - - D.887 - - 1826 - - G大调   重奏 - - 第一钢琴三重奏 - - Piano Trio No.1 - - D.898 - - 1827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二钢琴三重奏 - - Piano Trio No.2 - - D.929 - - 1827 - - 降E大调   重奏 - - 弦乐三重奏一 - - String Trio No.1 - - D.581 - - 1817 - - 降B大调   重奏 - - 弦乐三重奏二 - - String Trio No.2 - - D.471 - - 1817 - - 降B大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一 - - Violin Sonatas No.1 - - D.384 - - 1816 - - D大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二 - - Violin Sonatas No.2 - - D.385 - - 1816 - - A小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三 - - Violin Sonatas No.3 - - D.408 - - 1816 - - G小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四 - - Violin Sonatas No.4 - - D.574 - - 1817 - - A大调   奏鸣曲 - - 吉他型大提琴奏鸣曲 - - Arpeggione Sonata - - D.821 - - 1824 - -   奏鸣曲 - - 第一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 - - D.157 - - 1815 - - E大调   奏鸣曲 - - 第二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2 - - D.279 - - 1815 - - C大调   奏鸣曲 - - 第三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3 - - D.459 - - 1816 - - E大调   奏鸣曲 - - 第四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4 - - D.537 - - 1817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五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5 - - D.557 - - 1817 - - 降A大调   奏鸣曲 - - 第六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6 - - D.566 - - 1817 - - E小调   奏鸣曲 - - 第七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7 - - D.568 - - 1817 - - 降E大调   奏鸣曲 - - 第八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8 - - D.571 - - 1817 - - 升F小调   奏鸣曲 - - 第九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9 - - D.575 - - 1817 - - B大调   奏鸣曲 - - 第十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0 - - D.613 - - 1818 - - C大调   奏鸣曲 - - 第11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1 - - D.625 - - 1818 - - F小调   奏鸣曲 - - 第12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2 - - D. - - 1819 - - 升C小调   奏鸣曲 - - 第13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3 - - D.664 - - 1819 - - A大调   奏鸣曲 - - 第14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4 - - D.784 - - 1823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15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5 - - D.840 - - 1825 - - C大调   奏鸣曲 - - 第16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6 - - D.845 - - 1825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17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7 - - D.850 - - 1825 - - D大调   奏鸣曲 - - 第18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8 - - D.894 - - 1826 - - G大调   奏鸣曲 - - 第19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9 - - D.958 - - 1828 - - C小调   奏鸣曲 - - 第20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20 - - D.959 - - 1828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21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21 - - D.960 - - 1828 - - 降B大调   弥撒 - - 德意志弥撒 - - Deutche Messe - - D.872 - - 1826-1827 - -   弥撒 - - 第一号弥撒 - - Mass No.1 - - D.105 - - 1814 - - F大调   弥撒 - - 第二号弥撒 - - Mass No.2 - - D.167 - - 1815 - - G大调   弥撒 - - 第三号弥撒 - - Mass No.3 - - D.324 - - 1815 - - 降B大调   弥撒 - - 第四号弥撒 - - Mass No.4 - - D.452 - - 1816 - - C大调   弥撒 - - 第五号弥撒 - - Mass No.5 - - D.578 - - 1819-1822 - - 降A大调   弥撒 - - 第六号弥撒 - - Mass No.6 - - D.950 - - 1828 - - 降E大调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圆舞曲12首 - - Samtliche Walzer for Piano - - D.145 - - 1814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圆舞曲20首 - - - - D.146 - - 1815 - -   舞曲 - - 舞曲原型36首 - - - - D.365 - - 1816-1821 - -   舞曲 - - 伤感的圆舞曲34首 - - - - D.779 - - 1823 - -   舞曲 - - 圆舞曲12首 - - - - D.924 - - 1826 - -   舞曲 - - 圆舞曲12首 - - - - D.969 - - 1826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兰德勒舞曲 - - Landler for Piano - - D.790 - - 1823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德国舞曲 - - German Dances for Piano - - D.783 - - 1823-1824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埃科赛斯舞曲 - - Ecossaises for Piano - - D.781 - - 1823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3首 - - Marches for Piano Duet - - D.602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3首(军队) - - - - D.733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6首 - - - - D.819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 - - - - D.859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2首 - - - - D.886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 - - - - D.928 - - - -   为四手连弹而作的钢琴作品 - - Piano - - Music for four Hands - - D. - - - -   音乐的瞬间 - - - - Moments Musicaux - - D.780 - - 1827 - -   即兴曲 - - 即兴曲11首 - - Impromptus - - D.899.935.946 - - 1827-1828 - -   合唱 - - 圣母颂 - - Magnificat - - D.486 - - 1815 - - C大调   合唱 - - 圣母悼歌 - - Stabat Matet - - D175.383 - - - -   幻想曲 - - 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幻想曲 - - Fantasie For Violin and Piano - - D.934 - - 1827 - - C大调   幻想曲 - - 流浪者幻想曲 - - Fantasy in C “Wanderefantasie” - - D.760 - - 1822 - - C大调   回旋曲 - - 为小提琴与弦乐而作的回旋曲 - - Rondo in A for Violin and Strings - - D.438 - - 1816 - -   回旋曲 - - 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回旋曲 - - Rondo for Violin and Piano - - D.895 - - 1826 - - B小调   声乐套曲 - - 美丽的磨房女 - - Die Schone Mullerin - - D.795 - - 1823 - -   声乐套曲 - - 冬之旅 - - Winterreise - - D.911 - - 1827 - -   声乐套曲 - - 天鹅之歌 - - Schwanengesang - - D957 - - 1828 - -   歌曲 - - 歌曲 - - Lieder - - - - - -   歌剧 - - 费拉布拉丝 - - Fierrabras - - D.796 - - 1823 - -   戏剧配乐 - - 罗莎蒙德 - - Rosamunde - - D.797 - - 1823 - -
2023-07-16 02:32:024

交响乐中的乐器

分类: 文化/艺术 >> 器乐/声乐 问题描述: 什么是交响乐? 解析: 什么是交响乐 交响乐,或称交响音乐,广义地说,可以包括大型管弦乐队在交响音乐会上演奏的所有器乐作品。 交响乐一词,最初的用法也比较混乱.从字源上看交响乐的希腊原文仅是“一起”(syn)“发出声音”(phone)的意思,中世纪时则指两个音的和谐结合,包括早期对声乐或器乐作品,或某些乐器(如风笛和手风琴)上若干个音的和谐结合。十六世纪末,在戏剧(包括歌剧和神剧)作品中插入的任何乐器不合奏段落,都叫做交响乐。同今天的概念相近的交响乐,是在音乐风格的变换、即巴罗克风格日趋衰落和古典风格蓬勃兴起的这一交替之中产生的。那是在十七、十八世纪,Symphonia同Sonata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互相影响,以至于几乎达到不可分辨的程度,最后定型的Sonata(即今译奏鸣曲),专指用一件乐器(如羽管健琴)或两件乐器(如小提琴和羽管健琴)演奏的多乐章作品,用三件乐器演奏的奏鸣曲叫三重奏曲,用四件乐器叫四重奏曲,用五件乐器叫五重奏曲,而用管弦乐队演奏的则叫交响曲。因此,广义地说,交响曲也就是用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交响曲是交响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是交响音乐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交响音乐会上常演曲目还有交响诗、交响组曲、协奏曲等,所以现在倾向于把这些体裁都归入交响音乐的范畴,即把交响乐一词广义地应用于交响音乐会演奏的所有器乐作品。 什么是交响曲? 交响曲是通过综合运用并挖掘各种乐器性能及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体现作曲家内心情感和思想理念的大型器乐套曲形式。由交响乐队演奏,它实质上是交响乐队的“奏鸣曲”,但比奏鸣曲更富于表现力、更加富于恢宏的气势。 交响曲是音乐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音乐形式。“symphony”一词源于古希腊,意为“共响”。早期的交响曲由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序曲“快板——慢板——快板”的结构形式为交响曲的套曲形式打下了基础。序曲性质的交响曲在18世纪逐渐脱离歌剧,吸收其他器乐曲的因素,发展成为独立的有3个乐章的器乐体裁,依然属于小型乐队或器乐重奏的作品;后经海顿、莫扎特的大量创作实践,最终确立了规范的交响曲式,即古典交响曲。它包括有4个乐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或稍慢),节略的奏鸣曲式、三段式、复三段式、变奏曲式,具有抒情性;第三乐章,快板(或稍快),小步舞曲;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回旋曲式、奏鸣回旋曲式等。此外,交响曲整体的调性布局、和声结构、各乐章间的对比与平衡、乐队中乐器的组合与规模等均得到规范化而基本定型。 交响曲在贝多芬手下则被发挥到极至,乐曲的展开部与尾声得到扩大,主题对比强烈,和声富于动力性,第三乐章以谐谑曲取代小步舞曲等,都是贝多芬深化交响曲体裁的具体体现。他的《第三交响曲》使交响曲进入19世纪浪漫主义交响曲的新阶段。 19世纪浪漫主义交响曲的最大特征是个性突出,因而也决定此时期的交响曲在不同的作曲家笔下,无论内容、形式、技巧有着不同的创新,出现了以歌唱性旋律取胜的抒情交响曲——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标题交响曲——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等,还产生了新的交响乐体裁“交响诗”。同时各国的民族交响曲也兴起,俄国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柴科夫斯基,捷克的德沃夏克,芬兰的西贝柳斯等都作有具浓郁民族风格的交响曲。此时期的交响曲,其乐章数目有多有少,不局限在4个乐章,乐队编制上有时也有变化。家喻户晓的交响曲主要有奥地利作曲家海顿的《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第101交响曲》(时钟),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第四十一交响曲》(朱庇特),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 《第九交响曲》(合唱),等等。 交响乐中的乐器请看: 弦乐: 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倍大提琴 铜管乐器: 小号 长号 圆号 短号 中音号 低音号 大号 木管乐器: 长笛 短笛 单簧管 双簧管 巴松 打击乐器: 定音鼓 敲击乐器 三角铁 其他: 竖琴 钢琴等。 给你二张交响乐队的站位图,一目了然: hongxiao/dy/Article/musiceducation/qiyue/200511/1512 xmusix/bbs/checkasp?id=696
2023-07-16 02:32:301

舒伯特的传记电影?

传记电影《未完成交响曲》
2023-07-16 02:32:371

世界经典交响乐有哪些??

1、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作者:贝多芬c小调第五号交响曲《命运》——“磴、磴、磴、磴···”四声一出,天地为之色变。音乐史上大概再也找不到比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第一乐章“命运主题”更具震撼力和权威性的单一素材了。2、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作者:Pyotr Ilyich TchaikovskyB小调第六交响曲,又名悲怆交响曲,是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生前演出过的音乐作品。在作者指挥首演9天后,作者过世。全曲共分为4个乐章。3、第40号交响曲作者:莫扎特又称《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是莫扎特最后的三首交响曲之一(降E大调(K.543)、g小调(K.550)、C大调“朱庇特”(K.551))。它们都是在1788年夏天,只用了六个星期一气呵成的,是莫扎特交响曲的三大杰作。4、惊愕 (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海顿的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G大调,Hob.1.94,作于1791年。其曲名是因为第二乐章突然出现全合奏,加上定音鼓的强奏。英国用感情名词“惊愕”;德国则称为击鼓(Puakenschlag)。5、未完成交响曲作者:舒伯特此曲不仅是舒伯特交响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音乐的一部绝世佳作。它抒发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忧伤情绪充满了整个乐曲。透明清纯、优美丰富的旋律,不加装饰和声和音色,这种作曲手法非常新鲜,这是此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的重要原因。这是德沃夏克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十九世纪民族乐派交响曲的代表作,在整个音乐史上也是不容忽视的杰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交响曲
2023-07-16 02:32:483

交响乐一般有四个乐章,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

交响乐一般有四个乐章,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A)A.正确B.错误交响乐介绍:第一乐章是奏鸣曲式结构,一般是快速度的,音乐发展充满动力,富于戏剧性效果,常表现出一种乐观、热情、积极、活泼的情绪,也常描写生活中的矛盾对立斗争形象,全部音乐是建立在两个性格不同、调性不同的主题对比和发展上。第二乐章一般是单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速度较慢,音乐富于歌唱性,常表现个人深刻的内心体验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这一乐章常为全曲的抒情中心部分。第三乐章是舞曲性乐章,一般用小步舞曲或谐谑曲,快速度的,结构常为复三部曲式,音乐主要表现生活中的一些风俗性场面,如娱乐、游戏、舞蹈等。第四乐章速度很快,一般比第一乐章的速度还快,用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奏鸣曲式结构,常表现一种乐观、明朗、欢乐的情绪,也常以热烈欢快的舞曲风音调来表现群众性节日欢乐或斗争胜利的欢庆场面。交响曲的乐章数量和形式结构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是作曲家根据作品的思想内容而确定的。例如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和伯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有五个乐章,斯克里亚宾的《第一交响曲》和马勒的《大地之歌交响曲》有六个乐章。
2023-07-16 02:33:051

贝多芬的九个交响曲都有什么其他名称

第1号交响曲 没题名第2号交响曲 献给李赫诺夫斯基亲王第3号交响曲《英雄》原题献给了拿破仑·波拿巴,后改为Sinfonia eroica第4号交响曲 献给奥佩尔斯道夫伯爵第5号交响曲《命运》 献给洛布科维兹王子以及拉兹莫夫斯基伯爵第6号交响曲《田园》 第7号交响曲 献给弗利斯伯爵莫里茨第8号交响曲 送赠自己第9号交响曲《合唱》那些作者自己题送给xxx的名字都不太受关注,看几个著名的就可以了!
2023-07-16 02:33:455

舒伯特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舒伯特短促的一生创作了9部交响曲,7部弥撒曲,许多室内乐曲和钢琴曲,以及包括《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等三部声乐套曲在内的600余首歌曲,9部歌剧,20首宗教音乐,70首以上的附管弦乐的合唱曲,各种管弦乐曲等。其中所作歌剧均以失败告终,但其所作《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鳟鱼五重奏曲》 《死神与少女四重奏曲》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戏剧配乐《罗莎蒙德》等却流传至今不衰。特别是他所作的艺术歌曲著称于世,被人们誉为“歌曲之王”,将歌曲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舒伯特(1797~1828)
2023-07-16 02:34:141

什么是交响曲?

分类: 艺术 >> 戏曲戏剧 解析: 交响曲 器乐体裁的一种。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海顿作有交响曲一百余部,莫扎特作有五十余部,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被称为交响曲的不朽之作,舒伯特作有《未完成交响曲》等八部。浪漫乐派的其他作曲家如柏辽滋、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鲍罗廷、德伏夏克、西贝柳斯、布鲁克纳、 *** 等均作有著名交响曲作品。近现代的著名交响曲作曲家有奥涅格、伏昂·威廉斯、格拉祖诺夫、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米亚斯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萧斯塔科维奇、恰恰图良等。 交 响 曲 ( symphony ) 充 分 发 挥 各 种 乐 器 的 功能 和表 现 力 来 塑 造 音 乐 形 象 , 并 以 交 响 乐队 来 演 奏 的 大型 套 曲 形 式 。 交 响 曲 在音 乐 发 展 史 上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在音 乐创 作 上 , 它 是 作 曲 家 们 写 作 技 巧 高 度发 展 的 体 现 和产 物 ; 在 发 挥 器 乐 表 现力 的 广 度 和 深 度 上 , 它 都 达 到 了顶 峰。 虽 然 实 质 上 它 是 一 部 由 管 弦 乐 队 演奏 的 奏 鸣 曲 , 但它 比 奏 鸣 曲 拥 有 更 宏大 、 更 丰 富 、 更 高 级 的 表 现 力 。“ Symphony ” 一 词 源 于 古 希 腊 , 原 义 为 “ 共响 ” 。 至 中世 纪 , 指 两 音 谐 和 地 结 合, 有 时 亦 指 某 种 乐 器 。 意 大 利 作曲 家 G , 加 布 里 埃 利 首 先 用 之 为 曲 名 , 称 其声 乐 与 器 乐 合演 的 圣 乐 曲 为 《 神 圣 交响 曲 》 ( 1597 ) 。 此 后 , 乃 泛 指 声 乐与器 乐 合 演 的 乐 曲 。 1607 年 , A , 班 基 那里 及 S . 罗 西 各 自出 版 一 部 纯 器 乐 的 交响 曲 。 1619 年 , M 。 普 雷 托 里 乌 斯 在一 部论 述 近 代 曲 式 的 著 作 中 提 出 : 交 响 曲应 为 不 含 任 何声 乐 声 部 的 纯 器 乐 合 奏的 作 品 。 从 此 , 交 响 曲 开 始 摆 脱声 乐, 转 为 器 乐 的 作 品 , 标 志 了 交 响 曲 的一 个 重 要 转 折 。此 后 , 很 多 器 乐 作 品如 : 歌 剧 、 清 唱 剧 等 的 器 乐 引 子 、 序曲或 前 奏 曲 ;J. 巴 赫 的 3 部 创 意 曲 和 帕 蒂塔 的 开 始 乐 章 ;J . 海 顿 的 某 些 四 重 奏等 , 统 称 交 响 曲 。 20 世 纪 , I.F. 斯特 拉文 斯 基 刻 意 仿 古 , 还 写 了 《 管 乐 器 交响 曲 》 ( 1920 ) 。 早 期 的 交 响曲 ( 1725 ~ 1760 ) 由 17 世 纪 末意 大 利式 歌 剧 序 曲 演 变 而 来 。 序 曲 的 “ 诀 板 一 慢 板 — 快 板 ” 的 3段 形 式 , 为交 响 曲 的 套 曲 形 式 打 下 了 基 础 。 18 世纪 中 、 后期 , 序 曲 性 质 的 交 响 曲 脱 离歌 剧 , 吸 收 大 协 奏 曲 、 组 曲 及三 重 奏鸣 曲 的 因 素 , 发 展 成 独 立 的 3 乐 章 的 器乐 体 裁 。 但这 时 曲 式 尚 未 最 后 确 立 ,交 响 乐 队 的 编 制 也 未 成 形 , 交 响曲 仍属 器 乐 重 奏 及 小 型 乐 队 演 奏 的 作 品 。这 时 , 不 少 作 曲家 , 为 创 建 交 响 曲 体裁 作 出 了 贡 献 。 意 大 利 的 G.B. 萨 马蒂 尼开 始 运 用 早 期 奏 鸣 曲 式 、 动 机 式 的 旋律 写 作 交 响 曲 ,并 于 1760 年 开 始 废 弃 通奏 低 音 , 以 铜 管 乐 来 填 补 和 声 。曼 海姆 乐 派 的 J . 斯 塔 术 茨 创 建 了 一 个 训 练有 素 的 双 管制 交 响 乐 队 , 首 创 了 具 有 “ 渐 强 ” 、 “ 渐 弱 ” 等 力 度 变 化 的演奏 风 格 , 并 使 管 乐 器 起 到 独 立 的 声部 作 用 。 维 也 纳 乐 派的 M.G. 莫 恩 首 先 在他 的 《 D 大 间 交 响 曲 》 ( 1740 ) 的 慢板 乐章 后 , 插 入 一 个 小 步 舞 曲 乐 章 , 创 造了 旱 期 的 4 乐 章交 响 曲 形 式 。 在 创 作 中, 他 与 G. C. 瓦 根 塞 尔 等 都 重 视乐 队 色 彩的 运 用 , 扩 大 管 乐 器 的 作 用 , 并 使 小提 琴 成 为 乐队 的 主 体 , 他 们 与 斯 塔 米茨 一 起 都 为 发 展 交 响 曲 作 出 了 一 定 的 贡 献 。古 典 时 期 的交 响 曲 18 世 纪 , 规 范 的 交响 曲 式 , 经海 顿 、 w.A. 莫 扎 特 在 前 人 创作 基 础 上 的 实 践 , 最 后 完全 确 立 。 典型 的 古 典 交 响 曲 包 括 4 个 乐 章 : 第 1 乐章 , 快板 , 奏 鸣 曲 式 。 第 2 乐 章 , 稍 慢或 慢 板 , 具 抒 情 风 格 , 用 节略 的 奏 鸣曲 式 、 三 段 式 、 复 三 段 式 或 变 奏 曲 式。 通 常 是 第1 乐 章 的 下 属 调 或 关 系 调 。第 3 乐 章 , 快 板 或 稍 快 , 复 三段 式 , 在主 调 上 用 带 有 三 声 中 部 的 小 步 舞 曲 形式 ( 贝 多 芬改 用 谐 滤 曲 ) 。 第 4 乐 章 ,终 曲 , 快 板 或 急 板 , 在 主 调 上用 奏 鸣曲 式 、 回 旋 曲 式 、 回 旋 奏 鸣 曲 式 或 变奏 曲 式 。 有 时曲 前 冠 以 慢 板 的 引 子 、曲 后 殿 以 尾 声 。 此 外 , 海 顿 在 确 立古典 曲 式 的 和 声 结 构 、 运 用 调 性 变 化 构成 戏 剧 效 果 , 以 及乐 器 组 合 的 规 范 化等 方 面 ; 莫 扎 特 在 创 作 强 烈 对 比 的主题 , 扩 大 展 开 部 的 篇 幅 , 以 及 保 持不 同 乐 章 间 的 平 衡 方面 , 均 作 出 了 贡献 。L. van 贝 多 芬 首 先 在 交 响 曲 中 注 入 了法 国 大 革 命 时期 的 先 进 思 想 及 革 命 热情 , 并 扩 大 乐 曲 的 展 开 部 与 尾 声 ,扩大 乐 队 的 编 制 及 加 入 人 声 , 以 谐 谚 曲替 代 小 步 舞 曲 以及 运 用 不 同 的 创 作 手法 ( 如 : 动 机 的 发 展 、 主 题 的 对 比与贯 串 、 和 声 进 行 的 富 于 动 力 件 、 不规 则 重 音 的 应 用 及 音 量的 突 变 等 ) ,深 化 了 交 响 曲 这 一 体 裁 , 并 达 到 了 登峰 造 极的 地 步 , 同 时 , 他 的 《 第 三 交响 曲 》 , 又 开 创 了 浪 漫 主 义 交响 曲 的新 纪 元 。 浪 漫 主 义 时期 交 响 曲 19 世 纪 以 后 的 交响 曲 , 不 论内 容 、 形 式 及 技 巧 , 都 有根 大 改 革 及 创 新 , 形 成 了 一 个 群芳 争研 、 繁 花 似 锦 的 局 面 。 例 如 : F 。 舒 伯特 的 《 未 完 成 交响 曲 》 开 拓 了 以 歌 唱性 旋 律 取 胜 的 抒 情 交 响 曲 的 新 领 域 。F , 门 德 尔 松 的 《 苏 格 兰 》 、 《 意 大 利》 交 响 曲 , 飘 逸 、 洒 脱 、 旋律 优 美 、配 器 华 丽 , 均 采 用 了 具 有 3 个 主 题 的 第 1 乐 章 形式 。 R · 舒 曼 的 交 响 曲 以 诗情 画 意 动 人 心 弦 , 他 的 《 第 四交 响 曲》 以 一 个 主 题 贯 串 全 曲 , 结 构 紧 凑 ,犹 如 一 部 单 乐章 交 响 曲 。 H · 柏 辽 兹的 《 幻 想 交 响 曲 》 , 开 创 了 标 题 交响曲 的 先 河 , 并 首 先 采 用 代 表 特 定 形象 的 “ 固 定 乐 思 ” , 在 全曲 中 贯 串 发展 , 成 为 标 题 音 乐 的 重 要 表 现 手 法 。 F. 李 斯 特师 法 柏 辽 兹 , 创 作 了 《 但 丁 交响 曲 》 与 《 浮 士 德 交 响 曲 》 等 ,创 造了 单 乐 章 标 题 音 乐 的 新 体 裁 — — 交 响诗 。 A. 布 鲁克 纳 常 采 用 德 国 众 赞 歌 的 和声 及 管 风 琴 式 的 对 位 及 踏 板音 , 使 交响 曲 具 有 浓 郁 的 宗 教 气 息 。 J . 勃 拉 姆斯 继 承 贝多 芬 , 常 采 用 主 题 贯 串 发 展的 手 法 创 作 交 响 曲 , 使 乐 曲 的结 构 严谨 、 乐 思 统 一 ; 并 创 造 了 以 连 续 的 三度 关 系 来 安 排4 个 乐 章 的 调 性 , 效 果 新颖 。 G. 马 勒 的 交 响 曲 规 模 宏 大 ,多 用 人声 。 他 的 作 品 常 吸 收 民 歌 、 圆 舞 曲 、进 行 曲 、 众 赞歌 和 歌 曲 曲 调 来 进 行 创作 。 他 的 《 第 八 交 响 曲 》 规 模 宏 大,演 出 人 员 众 多 , 号 称 “ 千 人 交 响 曲 ” , 是 迄 今 为 止 , 规 模 最大 的 交 响 曲之 一 。 此 外 , 由 于 当 时 欧 洲 民 族 意 识高 涨 , 许多 作 曲 家 ) H · A · 里 姆斯 基 - 科 萨 科 夫 、 A.H. 鲍 罗 丁 、柴 科 大 斯基 、 A. 德 沃 夏 克 、 J . 西 贝 柳 斯 等 都 创作了 具 有 浓 郁 民 族 风 格 的 交 响 曲 。 C. 圣 - 桑 、 V. 丹 第 等人 则 创 作 了 协 奏 曲 型 的交 响 曲 。 浪 漫 主 义 时 期 交 响 曲在 乐 章的 数 目 与 安 排 上 以 及 乐 队 上 的 编 制 上, 都 有 很 大 的 突 破 及 变 革 。 现 代 的 交 响曲 20 世 纪 , 交 响 曲 依然 是 音 乐 中 的 重要 体 裁 。 不 少 杰 出 的作 曲 家 都 致 力 于 交 响 曲 的 创 作 , 并进行 各 种 探 索 及 创 新 。 A. 勋 百 格 、 A.von 韦贝 恩 谱 写 了序 列 音 乐 的 交 响 曲 。 B. 布 拉赫 尔 等 创 作 了 无 调 性 的 交 响 曲 。 w · 布 克 哈 特 创 作 了 复 调 式交 响 曲 , A. 布 利 斯 还写 了 一 部 《 色 彩 交响 曲 》 。 现 在 又 有 人 从 事 于 “ 无 字 型曲布 ” 、 小 型 器 乐 、 声 乐 重 奏 以 及 电子 音 乐 的 交 响 曲 的 创 作。 同 时 , 一 种崇 尚 简 洁 、 精 练 的 复 古 主 义 倾 向 正 在兴 起 。室 内 交 响 曲 、 单 乐 章 的 交 响 曲、 早 期 交 响 曲 模 式 的 作 品 等 不 断 增 多 , 斯 特 拉 文 斯 基 甚 至 采 用 16 世 纪 末 的 交 响 曲 模式 , 创 作 了 合 唱 的《 圣 诗 交 响 曲 》 。
2023-07-16 02:34:221

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有什么区别吗?

流行音乐和古典音乐表面上看是两种不同的音乐类型,它们有不同的音乐特点,不同的表现方式,其实最大的区别是他们的音乐组织方式不同。 古典音乐的组织讲究音乐的逻辑性,动机的统一性,音乐发展的连贯合理性等,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中的每个音符就像宇宙中的星球,合理存在、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绝大多数伟大的古典音乐都有较长的篇幅,表达完整复杂的乐思。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虽然形式上不完整,但是其内容完美无缺,作者及后人都无法为其拟补形式上的不完整。古典音乐的严密逻辑性由此可见。 反观流行音乐,一首歌曲4、5分钟是标准长度,兔子尾巴长不了。为什么?因为流行音乐的组织缺乏严谨的理性思维方式。就好比,土木结构的房子随便搭是搭不高的,能够搭得很高的一定是精心设计的摩天大厦。流行音乐没法像交响乐一样,用很严谨的方式组织起很长的篇幅,即使是比较复杂的爵士乐也难与交响乐媲美。流行音乐的组织只有一些比较简单的逻辑,更多讲究的是感性的东西。总而言之,流行音乐是较感性、缺乏理性思维的音乐。 世界上有各式各样的人,各式各样的生物,音乐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等各种音乐都应该有它们存在的空间。
2023-07-16 02:34:291

舒伯特有什么代表作??

《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鳟鱼》《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天鹅之歌》《罗莎蒙德》
2023-07-16 02:34:362

舒伯特共谱写了多少部交响曲?他有一部两个乐章的交响曲叫做什么?

九 、 《未完成交响曲》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十分清贫,大部分时间靠偶然赚点稿费和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虽然他三十一岁就去世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 “ 歌曲之王 ” 。在他十八年紧张不间断的创作活动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 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
2023-07-16 02:34:551

求关于舒伯特的介绍和关于他作品的介绍.

分类: 音乐 >> 古典音乐/交响乐 解析: 舒伯特 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 弗朗兹·彼得·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808年成为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歌童,同时在学生乐队演奏小提琴,并学习作曲。在此已作有歌曲、重奏曲、钢琴曲和交响曲。1813年起,在学校任助理教师,并从事作曲。仅1815一年内就创作了250余首歌曲。1818-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师。去世时还不满32岁。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生前受歧视,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和莫扎特、贝多芬并列的音乐大师。 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所作的600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能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他的交响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调抒情、和声独特、色彩巧妙,表现出浪漫风格特征。 他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画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他对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十分清贫,大部分时间靠偶然赚点稿费和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虽然他三十一岁就去世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 “ 歌曲之王 ” 。在他十八年紧张不间断的创作活动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 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
2023-07-16 02:35:031

关于三首名曲的三个问题——

一.是威尔第的。 (以前听时也觉得乐队部分写的很像巴洛克时期风格的音乐 不过确实是威尔第的没错,不是维瓦尔第)二.是《四小天鹅》。 (但你说的《四只小天鹅》在不太正规的地方可能也用 官方些的都是《四小天鹅》)三.这个问题太泛泛了。首先你说的E调前奏曲是巴赫的那首吗?就先当作是了要是从纯作曲角度讲肯定是巴赫的更优秀,欧洲音乐之父嘛,作曲界的楷模。要说著名,我个人觉得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更有名一些。但总的说这3首都是名曲。四.其实都行,就好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和贝多芬《第五交响乐》是一样的都是指命运。说的正规点的话还是《未完成交响曲》好些,也叫舒伯特《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2023-07-16 02:35:103

说达·芬奇是音乐家,他都有哪些音乐作品?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音乐之父——巴赫(德国);代表作:《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咖啡康塔塔》;《马太受难曲》。音乐神童——莫扎特(德国);代表作:《魔笛》,《唐·璜》,《费加罗的婚礼》。古今乐圣——贝多芬(德国);代表作:《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第九交响曲(合唱)》。歌曲之王——舒伯特(德国);代表作:《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等。音乐神灵——亨德尔(德国);代表作:《里纳尔多》,《弥赛亚》等。指挥之王——卡拉扬(德国);代表作:歌剧之王——威尔第(意大利);代表作:《茶花女》,《弄臣》,《阿依达》,《奥赛罗》等。音乐之王——斯卡拉蒂(意大利);代表作: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意大利);代表作:进行曲之王——苏萨(美国);代表作: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英国);代表作:《噢·苏珊娜》。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代表作:《拉德茨基进行曲》。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代表作:圆舞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皇帝》;波尔卡《闲聊》,《拨弦》等。交响曲之王——海顿(奥地利);代表作:《创世纪》,《四季》。交响乐诗人——柏辽兹(法国);代表作:交响曲《幻想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特洛伊人》等。印象派大师——德彪西(法国);代表作:管弦乐曲《春》,歌剧《配利亚斯与美丽桑德》等。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法国);代表作: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巴黎人的生活》等。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法国);代表作:《西班牙狂想曲》,歌剧《达芙妮与克罗埃》等。钢琴诗人——肖邦(波兰);代表作:《葬礼进行曲》,《f小调钢琴协奏曲》。钢琴之王——李斯特(匈牙利);代表作:交响诗《塔索》,《普罗米修斯》,交响乐《浮士德》。舞剧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俄国);代表作:《第六交响曲》即《悲怆》,《天鹅湖》。参考资料:百度
2023-07-16 02:35:181

一个作曲家的创作个性和风格会发生变化吗?

创作个性和风格是在变化和发展的。同样是舒伯特的作品,从悲怆、凄恻的未完成交响曲到气宇轩昂、气势豪迈的第九交响曲(C大调),标志着作者创作思想和创造风格的转变。
2023-07-16 02:35:251

谁能介绍一些交响曲或者协作曲?

交响曲 开放分类: 娱乐、音乐、文化、休闲、乐器 交响曲 器乐体裁的一种。管弦乐队演奏的大型(奏鸣曲型)套曲。源于意大利歌剧序曲,海顿时定型。基本特点为: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第二乐章速度徐缓,采用二部曲式或三部曲式等;第三乐章速度中庸或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速度急速,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海顿作有交响曲一百余部,莫扎特作有五十余部,贝多芬的九部交响曲被称为交响曲的不朽之作,舒伯特作有《未完成交响曲》等八部。浪漫乐派的其他作曲家如柏辽滋、舒曼、门德尔松、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鲍罗廷、德伏夏克、西贝柳斯、布鲁克纳、马勒等均作有著名交响曲作品。近现代的著名交响曲作曲家有奥涅格、伏昂·威廉斯、格拉祖诺夫、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米亚斯科夫斯基、普罗科菲耶夫、萧斯塔科维奇、恰恰图良等。 交响曲symphony充分发挥各种乐器的功能和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并以交响乐队来演奏的大型套曲形式。交响曲在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音乐创作上,它是作曲家们写作技巧高度发展的体现和产物;在发挥器乐表现力的广度和深度上,它都达到了顶峰。虽然实质上它是一部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但它比奏鸣曲拥有更宏大、更丰富、更高级的表现力。“Symphony”一词源于古希腊,原义为“共响”。至中世纪,指两音谐和地结合,有时亦指某种乐器意大利作曲家G,加布里埃利首先用之为曲名,称其声乐与器乐合演的圣乐曲为《神圣交响曲》(1597)。此后,乃泛指声乐与器乐合演的乐曲。1607年,A,班基那里及S.罗西各自出版一部纯器乐的交响曲。1619年,M。普雷托里乌斯在一部论述近代曲式的著作中提出:交响曲应为不含任何声乐声部的纯器乐合奏的作品。从此,交响曲开始摆脱声乐,转为器乐的作品,标志了交响曲的一个重要转折。此后,很多器乐作品如:歌剧、清唱剧等的器乐引子、序曲或前奏曲 ;J.巴赫的3部创意曲和帕蒂塔的开始乐章;J.海顿的某些四重奏等,统称交响曲。20世纪,I.F.斯特拉文斯基刻意仿古,还写了管乐器交响曲》(1920)。 早期的交响曲 (1725~1760)由17世纪末意大利式歌剧序曲演变而来。序曲的“诀板一慢板—快板”的3段形式,为交响曲的套曲形式打下了基础。18世纪中后期,序曲性质的交响曲脱离歌剧, 吸收大协奏曲、组曲及三重奏鸣曲的因素,发展成独立的3乐章的器乐体裁。但这时曲式尚未最后确立,交响乐队的编制也未成形,交响曲仍属器乐重奏及小型乐队演奏的作品。这时,不少作曲家 ,为创建交响曲体裁作出了贡献。意大利的G.B.萨马蒂尼开始运用早期奏鸣曲式、动机式的旋律写作交响曲,并于1760年开始废弃通奏低音,以铜管乐来填补和声。曼海姆乐派的J .斯塔术茨创建了一个训练有 素 的双管制交响乐队,首创了具有“渐强”、“渐弱”等力度变化的演奏风格,并使管乐器起到独立的声部作用。维也纳乐派的M.G.莫恩首先在他的《D大间交响曲》(1740)的慢板乐章后,插入一个小 步舞 曲乐章,创造了旱期的4乐章交响曲形式。在创 作中,他与 G. C.瓦根塞尔等都重视乐队色彩的运 用 ,扩大管乐器的作用,并使小提琴成为乐队的主体,他们与斯塔米茨一起都为发展交响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 古典时期的交响曲 18世纪,规范的交响曲式,经海顿、w.A.莫扎特在前人创作基础上的实践 ,最后 完全确立。典型的古典交响曲包括4个乐章:第 1乐章 ,快板,奏 鸣曲 式 。第 2 乐章 ,稍慢或慢板 ,具抒情 风格,用节略的奏 鸣曲式、三段式、复三段式或变奏曲式。通常是第1乐章的下属调或关系调。第3乐章,快板或稍快,复三段式,在主调上用带有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形式(贝多芬改用谐滤曲)。第4乐章,终曲,快板或急板,在主调上用奏鸣曲式、回旋曲式、回旋奏鸣曲式或变奏曲式。有时曲前冠以 慢板的引子 、曲后 殿以 尾声 。此外,海顿 在确立古典曲式的 和声结构 、运用 调性变化构成 戏剧 效果,以 及乐 器组 合的规范化等方面;莫扎特在创作强烈对比的主题,扩大展开部的篇幅,以及保持不同乐章间的平衡方面,均作出了贡献。L. van贝多芬首先在交响曲中注入了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先进思想及革命热情 ,并 扩大乐曲的展开部与尾声,扩大 乐队的编制及加入人声,以谐谚曲替代小步舞曲以及运 用 不同的创作手法(如:动机的发展、主题的对比与贯串、和声进行的富于动力件、不规则重音的应用及音量的突变等),深化了交响曲这一体裁,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他的《第三交响曲》,又开创了浪漫主义交响曲的新纪元。 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 19 世 纪以后的交响曲,不论内容、形式及技巧,都有根大改革及创新 , 形成了一个群芳争研、繁花似锦 的局面。例如 : F 。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开拓了以歌唱性旋律取胜的抒情交响曲的新领域。F门德尔松的《 苏 格兰》《意大利》交响曲,飘逸 、洒脱、旋律优美、配器华丽,均采用了具有3个主题的第1乐章形式。R舒曼的交响曲以诗情 画意动人心弦,他的《 第四交响曲》以一个主 题贯串全曲,结构紧凑,犹如一部单乐章交响曲。H 柏辽 兹的 《幻想交响曲 》,开创了标题交响曲的先河,并首先采用代表特定形象的“固定乐思”,在全曲中贯串发展,成为标题音乐的重要表现手法。F.李斯特师法 柏辽兹,创作了《但丁交响曲 》与 《浮士德交响曲》等,创造了单乐章标题音乐的新体裁 — —交响诗。A.布鲁克纳常采用德国众赞歌的和声及管风琴式的对位及踏板音,使交响曲具有浓郁的宗教气息。J.勃拉姆斯继承贝多芬常采用主题贯串发展的手法创作交响曲,使乐曲的结构严谨、乐思统一;并创造了以连续的三度关系来安排4个乐章的调性,效果新颖。G.马勒的交响曲规模宏大多用人声。他的作品常吸收民歌、圆舞曲、进行曲、众赞歌和歌 曲曲调来进行创作。他的《 第八交响曲》规模宏大,演出人员众多,号称“ 千人交响曲 ” ,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 的交响曲之一。此外,由于当时欧洲民族意识高涨,许多作曲家)HA里姆斯基-科萨科夫、A.H.鲍罗丁、柴科大斯基、A.德沃夏克、J .西贝柳斯等都创作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交响曲。C.圣-桑、V. 丹第等人则创作了协奏曲型的交响曲。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在乐章的数目与安排上以及乐队上的编制上,都有很大的突破及变革。 现代的交响曲 20世纪,交响曲依然是音乐中的重要体裁。不少杰出的作曲家都致力于交响曲的创作,并进行各种探索及创新。A.勋百格、A.von韦贝恩谱写了序列音乐的交响曲。B.布拉赫尔等创作了无调性的交响曲。w布克哈特创作了复调式交响曲,A.布利斯还写了一部《色彩交响曲》。现在又有人从事于“ 无字型曲布 ”、小型器乐、声乐重奏以及电子音乐的交响曲的创作。同时,一种崇尚简洁、精练的复古主义倾向正在兴起。室内交响曲、单乐章的交响曲、早期交响曲模式的作品 等不断增多, 斯特拉文斯基甚至采用16世纪末的交响曲模式,创作了合唱的《圣诗交响曲》。 在外行人看来 欣赏音乐就是听音乐而已 但是 这是不一样的 听音乐 只是在听这首曲子好不好听 而专业人士欣赏音乐则不同 他们听的是演奏者的演奏水平以及对曲子的处理 而且 要想更好的欣赏这首曲子 你最好区县了解这首曲子的作者以及创作背景 这对你提高音乐素养非常有好处 给你推荐几首小提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 勃拉姆斯 交响曲推荐你听一下德沃夏克的 自新世界 你会爱上古典音乐的 你会发现他们的有多么伟大
2023-07-16 02:35:321

舒伯特为甚么会出名

全名:法兰兹。彼得。舒伯特(Franz Peter Sobutert) 1797~1828年,共三十一岁。 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于维也纳,并且终生长居维也纳。父亲是位校长,在当时校长必须肩负带动社区音乐生活的责任,所以舒伯特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启蒙,小时就学会钢琴、小提琴。 十一岁进入皇家学院攻读音乐,在合唱团担任高音部团员,并加入管弦乐团,担任第二小提琴手,每晚餐后都会聚集在一起练习。当时,那所学校也会利用课闲时,带他们去欣赏歌剧和戏剧。 十六岁因青春期变声后,离开了皇家学院,前往安东尼奥 萨里耶利的门下,接受正规的作曲的课程三年,而安东尼奥 萨里耶利是当时最有名的歌剧作曲家。 在十六岁到十八岁这三年间,也同时在他父亲的学校担任助教,且期间作了三首F大调弥萨曲、魔王、野玫瑰,和六首交响曲。不过都没有任何经济支援,在经由他朋友的帮忙下,于十八岁到二十四岁间受聘于匈牙利Ester haz 他喜欢过著随性的生活,对社会地位和贵族生活并不感兴趣,只要一领到钱便呼朋引伴到咖啡馆取乐,等钱花完了,再由他那一群难兄难弟接济他。对舒伯特而言,朋友的慰藉非常重要,他们带领舒伯特进入前卫激进的知识份子圈中,有诗人、画家、演员、律师……等,只要是言之有物的人都会成的好朋友,而这群朋友对舒伯特才华的肯定。 在舒伯特过逝一年后,他父亲为他写的一篇简短的传记中,提到:「他从小就喜欢社交生活,能和好朋友一起消磨闲暇的时光,是他最快乐的事。」舒伯特自己也曾说:「我不善于玩弄权术和计算别人,有话直说才是我的本性。」由这两句话可清楚知晓了舒伯特的性格。 在十九岁时,舒伯特住进了萧伯家,离开了自己拥挤的家和父亲,让他有如置身于天堂般,可以为所欲为和专心作曲,但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转折。他非常喜欢萧伯,但萧伯的行径在当时是被视为离经背叛的,所以对舒伯特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 二十五岁的夏末,舒伯特身体状况渐渐不佳,至三十一岁死于伤寒。朋友皆认为:让他痛苦的度过最后的几年生命,对他而言,死亡也许是一件好事。再生病的初期,他正手谱未完成交响曲与流浪者之歌。而生病到死亡期间,并没有因为健康情形恶劣或心情沮丧,而影响到创作数量。 二、舒伯特的作品简介 共有一千两百多件作品,其中有六百五十首是歌曲,所以有「歌曲之王」的雅号。在十八岁一年内,即有两百多件作品,其中一百五十首是艺术歌曲;在十九岁时也有一百六十多件作品。为什么他的创作力在此时如此惊人,有人认为是因为舒伯特恋爱了,既是初恋也他最后一次恋爱。 虽然舒伯特名气不及莫札特及贝多芬,但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是奥地利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音乐家庭,父亲及兄长均能弹奏钢琴及大小提琴,所以舒伯特在九岁的时候,已懂得弹奏乐器和声乐。舒伯特十分崇拜贝多芬,无独有偶,贝多芬逝世翌年,即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也离世了,享年31岁,生前作了超过1000首乐曲,被誉为「歌曲之王」。 法兰兹·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德语: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者》(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丽卿》、《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 , 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他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称为《未完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称为《伟大交响曲》。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露、浑然天成。 早年担任父亲学校里的教师,辞去职位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靠朋友接济。 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是奥地利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音乐家庭,父亲及兄长均能弹奏钢琴及大小提琴,所以舒伯特在九岁的时候,已懂得弹奏乐器和声乐。舒伯特十分崇拜贝多芬,无独有偶,贝多芬逝世翌年,即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也离世了,享年31岁,生前作了超过1000首乐曲,被誉为「歌曲之王」。 参考: yahoo 了解一次、多一次的保障。寻找八大行业工作。必须谨慎小心一点。 小巴常说:保险跟冒险只差一个字,意义却是大不同! 一通电话、一次询问。都是为自己的着想。 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 在欧洲浩室发展史上 他是位承前启后的演出者。舒伯特及其艺术歌曲开创了音乐上的浪漫主义派别。他把带钢琴伴奏歌曲的传统音乐体裁提到了十分完美的艺术高度。他的声乐套曲《冬日的旅行》和《美丽的磨坊女》中所塑造的音乐形象色彩鲜明 生动深刻 脍炙人口 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新的艺术境界 是浪漫主义音乐艺术的结晶。舒伯特作为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在艺术歌曲的发展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他第一个将和声、伴奏、旋律和歌词视作同等重要。人们说通过舒伯特之手,所有的诗歌都变为音乐。」但他的音乐并不是盲目的屈从于诗歌,而是赋予了诗歌新的内涵,使诗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即使平庸诗词只要他感觉喜欢,也可以把它谱成富于生命力的歌曲。他使艺术歌曲这一体裁趋于完善,并对后世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舒伯特从五岁开始,舒伯特就随父亲开始学习,六岁时开始进入学校上课,他的音乐的启蒙也从那时开始。父亲教导他小提琴的基础,当他七岁时,师从霍尔泽教堂的乐队长麦可·霍尔泽,学习音乐。可是霍尔泽根本教不了他,要教的内容他早就会了。所以上课的内容变成了聊天,或者经常就是霍尔泽目瞪口呆地看着舒伯特,吃惊的说不出话来。小舒伯特从一名学徒工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个学徒工曾带他去临近的一个钢琴仓库,给他以比他贫穷的家庭所能给予的更好的乐器练习机会。他的早年教育更显不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那个年代,一个作曲家如果自己不是一个在公众面前的出色的演奏家,那他成名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这样看来,他童年的音乐启蒙教育是不够他踏上音乐家之路的。 1808年8月,由于在皇家教堂童声合唱团里唱歌,他进而进入皇家神学寄宿学校。在那里舒伯特开始接触了莫札特的序曲和交响曲。正是大量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曲谱,以及经常去歌剧院听歌剧,舒伯特开始为他的后来的音乐造诣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的天赋引起了当时顶级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的注意,萨列里决定教授他作曲和音乐理论。舒伯特早期的室内乐很有特点,后来人们知道他家在周日和节假日经常演练弦乐四重奏,他的两个兄弟拉小提琴,他父亲大提琴,舒伯特自己拉中提琴。这正是他后来为之谱曲的业余合唱的雏形。 他在寄宿学校后来的时光里,又陆续写了很多室内乐,几首歌曲,一些钢琴曲片断,一首Kyrie (D.31)和Salve Regina (D.27) 一首风琴octet(D.72/72a) - 据说是悼念他1812年去世的母亲。一首cantata (D.110) words and music for his father"s name-day in 1813 和他的毕业作品《生命》(life) 他的第一首交响曲(D.82)。 参考: zh. *** /zh-/%E5%BC%97%E6%9C%97%E8%8C%A8%C2%B7%E8%88%92%E4%BC%AF%E7%89%B9
2023-07-16 02:35:391

舒伯特的生平介绍

在十九世纪初的音乐名城维也纳,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音乐之星后,又出现了一颗灿烂的音乐新星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所以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舒伯特诞生在维也纳近郊赫田塔尔的一个平民家庭里。他的父亲是一位学校教师,母亲和贝多芬的母亲一样是厨师。十一岁时他以出色的童声入教会寄宿学校学习。但是,寄宿学校的物质生活条件却十分恶劣。寒冬时,室内没有炉火导致穷苦的舒伯特又冻又饿。他曾给兄弟写信说:“我们常常想吃苹果,因为从粗劣的午餐到晚餐之间,足足间隔八个小时呢!”这时他已经尝试作曲。一直到1818年他辞去教师一职为止,这是他第一个创作时期。在这个时期中,舒伯特首先在歌曲领域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歌曲半数是在这几年内写出来的。这个时期他也创作了一些交响曲,但这些作品还不够成熟。1818~1827年是舒伯特创作的中心时期。在这十年中,他除了继续写作歌曲外,还创作了声乐套曲、交响曲、室内曲、钢琴奏鸣曲等比较大型的作品。这一时期他的大型创作逐渐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自己所特有的风格。其中包括《b小调第八交响曲》(亦称《未完成交响曲》,1822)、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1824),钢琴五重奏《鳟鱼》、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等。舒伯特崇敬贝多芬,曾把创作的四首钢琴变奏曲题献给他。1827年3月19日,舒伯特举着火炬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  如果说,贝多芬是西欧古典乐派的登峰造极者,那么舒伯特就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愚蠢的奥地利皇帝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不需要天才,我们只要忠于职守的奴仆。”像舒伯特这样一位艺术家,他的作品在维也纳的市民中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了,但却因得不到官方的赏识而难于出版和演出。舒伯特在生前,甚至还没能听到过自己创作的交响曲的演出。1815年,他写出了不朽的名曲《魔王》,但是一直过了五年,出版商才勉强答应为他出版这首歌曲,其条件是不付给他稿费。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患伤寒,因没有钱医治,离开了人间。亲友们按照舒伯特临终时的嘱托,把他安葬在贝多芬墓的近旁。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的字句:“死亡把丰富的宝藏,和更加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在那白色大理石墓碑上,缪斯女神正给舒伯特的头象戴上桂冠,小天使向他敬献花蓝。他是十八、十九世纪以来第一个以优秀的歌曲创作闻名于世的作曲家,人们称誉他为“歌曲之王”。
2023-07-16 02:35:462

气势宏伟的交响乐有哪些?

海顿的《惊愕交响曲》 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还有莫扎特的《第四十号交响曲》 这三个绝对是交响乐中的经典,尤其是莫扎特的那个。 现代的还有雅尼的《Santorini》(大部分中国人都耳熟的) 建议你去听下。顺便补充一个,中国的《第一交响序曲》,很多电视剧中用过哦。
2023-07-16 02:36:163

未完成交响曲钢琴几级

4级。未完成交响曲钢琴4级的。未完成交响曲即b小调第八交响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882年创作的交响曲。此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
2023-07-16 02:36:341

未完成交响曲的未完成有什么含义吗

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于1822年,作者时年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本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由于此曲的已完成部分乐章出彩,故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完整无缺,
2023-07-16 02:36:411

《未完成交响曲》的创作形式和完成情况是怎样的?

《未完成交响曲》是以史诗的形式,抒写的一首爱情之歌;这是在他痛苦的土壤中,开出的一朵娇艳的花朵。舒伯特拟就了3个乐章的草稿,但他完成了两个乐章之后,在第三乐章,他只写了一两页总谱,大概是他没有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结尾,他就搁笔了。这部未完成的交响曲,正如舒伯特自身的生命那样,在青春的昙花吐蕾之后,便戛然终止了。
2023-07-16 02:36:491

未完成交响乐为什么叫未完成?

那只是一个名字,并不是未完成。 未完成交响曲 开放分类: 音乐、古典、交响曲 舒柏特的《未完成交响曲》 舒伯特和威伯是同时代的作曲家,也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著名的有《魔王》、《野玫瑰》、《鳟鱼》,还有声乐套曲《冬之旅》等,他的歌把诗词融于音乐,而他的器乐作品(钢琴曲、交响曲、重奏曲等),也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抒情性。因此,李斯特曾以“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的评价,来赞颂舒伯特。 舒伯特的创作盛期,正是贝多芬声名大振的时候,舒伯特一方面热爱、尊重大师,一方面也有苦恼困惑之感,他说过:“在贝多芬以后,谁还能做出些什么更多的呢?”但正是他自己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舒伯特在音乐创作(也包括他的交响曲创作)中,继承了古典传统,又体现出前辈们所没有的个性气质,比如他的《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等。 在舒伯特作品编号中,列为《第八交响曲(b小调)》的《未完成交响曲》,创作于一八二二年,舒伯特将它作为完成了的作品献给奥地利格拉茨市的音乐协会,以表示对协会授给他荣誉会员证书的谢意。人们在他死后的一八六五年,才发现了交响曲的总谱,因为它只有两个乐章,所以被称为“未完成”。虽然,按照古典交响曲的范式,仅有第一乐章的快板,加上个第二乐章的慢板,是不能算“完成”的,但舒伯特打破传统,两个乐章交响曲的创作构思已充实完整、自成一体,显示出绝无仅有的艺术魅力。 第一乐章,按传统作法,用奏鸣曲式。速度是“适中的快板”。 引子主题虽短,但在整个乐章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那色彩暗淡的旋律,明确地揭示出乐章的b小调性质,而且内含着在展开部里得到发展的动机,尤其是其中的小二度音程:■这之后的乐队伴奏音型,预示了主部主题出现时继续保持的状态,而主部主题就在这个背景上开始呈示:■大家可以拿主部这个旋律与贝多芬或海顿的主题旋律比一比,它不再是那种短小、可分割的动机性质,而是具有宜于抒发情感的歌曲性质,它宽广、悠长,小调的性质,加上一直处于波动不安的伴奏音型,使旋律显得抑郁、哀怨。 连接部和引子后部的4个小节一样,没有任何展开的性质,大家还记得贝多芬在奏鸣—交响套曲中,曾大大发挥了各个连接部分的发展因素,而舒伯特在这里仅用了6个小节的、3个简单的和弦连接,就完成了调性的转换,进入了副部,因此它象是夹在主部和副部两个长大旋律之间的小连句。 在b小调的关系大调(G)上的副部主题,它那大提琴的起句、小提琴声部重复句时的柔美音色,与主部主题的双簧管、黑管的音色,形成对比,音乐性质更为温暖、热情,但主部、副部二者都是富于歌唱性的旋律,这点上是共通的:■副部的结构要比主部大,而且它独特的处理引人注意。副部本身可以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小提琴重复句的结尾音,被1小节的休止突然替代,接下去,调性突转到同名小调(g小调)上,副部的材料在这一段里转换于不同的调性中,造成了一个戏剧性的小高潮,然后,稍有变化的副部主题又回到G大调上。 以这种大调、小调调性色彩的对比变换,来体现对比性的情感,是舒伯特常用的手法,他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菩提树》、《春之梦》都用了这个手法,旅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黑暗、寒冷与孤独,和对过去的回忆与梦中的境界绝然相反,那里,故乡的老家有门前的水井、菩提树的浓荫,充满幸福和安宁,在甜蜜的梦中,处处是鲜花小鸟、爱情欢乐,但从回忆的梦中惊醒,一切如旧,美丽的幻梦消失殆尽。舒伯特这部交响曲,也充分显示出他所擅长的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段,就象他的那些歌曲一样,包含着突变的戏剧性,交响曲体现了舒伯特对生命与艺术的丰富情感。当我们听舒伯特的交响曲或钢琴等器乐作品时,可以联想到他的歌曲,就象听莫扎特的交响曲要想到他的歌剧一样,这不仅因为在他们的各种音乐体裁创作之间,音乐语言上相通是必然的,而且这种联想,会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他们的无标题音乐。 呈示部和展开部的连接,也象主部副部间的连接一样,用圆号、木管长音上的几个和弦,简单地实现过渡,而且这里和海顿的习惯用法不同,又回到主调性上来。 展开部是以b小调引子的动机,作为戏剧性发展的基本因素,这个小动机的原型、倒影、扩充及在一系列调性上的发展,构成交响曲典型的展开部那种紧张的气势和力度,它的内在潜力被发挥得十分充分,主部副部的旋律,在展开部中,从没有完整地出现过,但它们的伴奏音型,作为象征它们的因素,与引子的动机冲突、并置。 再现部里副部和主部的调性并没有统一,紧接再现部的是用引子动机构成的尾声,到这时,音乐才回到了乐章的主调——b小调上来,整个乐章结束在b小调,突出的不仅是引子的调性、它的材料,而且是引子所带来的第一乐章的总的气氛。 从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创造性处理,就可以领会到舒伯特创作的个性,让我们再来看看《未完成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首先,对于交响曲套曲的乐章间关系来说,舒伯特的调性安排是不寻常的,从b小调一下转到E大调,属于交响曲主调性的远关系调,但这个调性,在舒伯特的创作中,经常用来体现最美好、最温柔的情感和境界。 乐章仍采用奏鸣曲式,但这是一个省略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它的特殊处理,完全是出于舒伯特创作内容的需要,这个乐章中的两个主题虽有对比,但总的气质是相近的,主部副部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安详、宁静、遐想、幻梦的气氛。 第一主题的E大调的旋律,由弦乐声部平静、柔和地奏出,由低音提琴的拨弦、管乐的和弦构成的和声背景,轻柔地为之衬托。中间有一小段较为滞重、有力的音乐,后又回到开始的旋律: 第二主题,起初是黑管在升c小调上奏出悠长的旋律,它单纯而带些愁思。这支旋律结尾时,已转入升C大调的主和弦,而此时双簧管再次重复这个旋律时,已在降D大调上陈述了,这里通过一个“等音转调”的手法,即升C大调与降D大调相同的主音“等音”,一下子就完成了从升c小调向降D大调的“远关系”转调,这种手法在古典乐派的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正是这种突变的调性色彩与乐器音色,显示了舒伯特在这个乐章里所需要的飘忽、幻觉、万千思绪的境界。请看下面的谱例: 副部转换调性陈述之后,又用它的后半材料,形成一个激情冲动的小高潮,当它平息下来的时候,再现部的主部进入。 这样分析下来,看出乐章中的对比因素,只存在于主部内部,及副部导向主部再现时的发展与连接,而这些情绪的起伏波动,并没有改变乐章突出抒情性的整体构思。 从《未完成交响曲》这个具体的作品,可以明显地感到舒伯特的创作追求感情和幻想,他继承古典交响曲的传统形式,但他更着力于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舒伯特力图用自己纯真的音乐艺术,建造一个幻想的王国,以热爱生命与大自然,钟情于艺术和爱情的理想世界,取代那令他感到孤独、寂寞、痛苦、压抑的人生。他曾说过:“幻想”,“你是人类的至宝,你是取之不尽的源泉”,贝多芬要用音乐“唤起人类心灵的火花”,舒伯特则“尽可能地用我的想象力来装饰这个现实”。 他的交响曲虽不具备贝多芬式的气魄和广阔天地,但他并不乏自己独有的戏剧性,音乐中那突然爆发的热情,以及它瞬息间的变换与消失,既有激奋,又有幽怨。舒伯特的音乐同时给人们带来了亲切、温暖而又深沉的情感。
2023-07-16 02:36:581

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的介绍

舒柏特的《未完成交响曲》舒伯特和威伯是同时代的作曲家,也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著名的有《魔王》、《野玫瑰》、《鳟鱼》,还有声乐套曲《冬之旅》等,他的歌把诗词融于音乐,而他的器乐作品(钢琴曲、交响曲、重奏曲等),也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抒情性。因此,李斯特曾以“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的评价,来赞颂舒伯特。舒伯特的创作盛期,正是贝多芬声名大振的时候,舒伯特一方面热爱、尊重大师,一方面也有苦恼困惑之感,他说过:“在贝多芬以后,谁还能做出些什么更多的呢?”但正是他自己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舒伯特在音乐创作(也包括他的交响曲创作)中,继承了古典传统,又体现出前辈们所没有的个性气质,比如他的《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等。在舒伯特作品编号中,列为《第八交响曲(b小调)》的《未完成交响曲》,创作于一八二二年,舒伯特将它作为完成了的作品献给奥地利格拉茨市的音乐协会,以表示对协会授给他荣誉会员证书的谢意。人们在他死后的一八六五年,才发现了交响曲的总谱,因为它只有两个乐章,所以被称为“未完成”。虽然,按照古典交响曲的范式,仅有第一乐章的快板,加上个第二乐章的慢板,是不能算“完成”的,但舒伯特打破传统,两个乐章交响曲的创作构思已充实完整、自成一体,显示出绝无仅有的艺术魅力。第一乐章,按传统作法,用奏鸣曲式。速度是“适中的快板”。引子主题虽短,但在整个乐章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那色彩暗淡的旋律,明确地揭示出乐章的b小调性质,而且内含着在展开部里得到发展的动机,尤其是其中的小二度音程:(谱例58)Allegro moderato■这之后的乐队伴奏音型,预示了主部主题出现时继续保持的状态,而主部主题就在这个背景上开始呈示:(谱例59)■大家可以拿主部这个旋律与贝多芬或海顿的主题旋律比一比,它不再是那种短小、可分割的动机性质,而是具有宜于抒发情感的歌曲性质,它宽广、悠长,小调的性质,加上一直处于波动不安的伴奏音型,使旋律显得抑郁、哀怨。连接部和引子后部的4个小节一样,没有任何展开的性质,大家还记得贝多芬在奏鸣—交响套曲中,曾大大发挥了各个连接部分的发展因素,而舒伯特在这里仅用了6个小节的、3个简单的和弦连接,就完成了调性的转换,进入了副部,因此它象是夹在主部和副部两个长大旋律之间的小连句。在b小调的关系大调(G)上的副部主题,它那大提琴的起句、小提琴声部重复句时的柔美音色,与主部主题的双簧管、黑管的音色,形成对比,音乐性质更为温暖、热情,但主部、副部二者都是富于歌唱性的旋律,这点上是共通的:(谱例60)■副部的结构要比主部大,而且它独特的处理引人注意。副部本身可以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小提琴重复句的结尾音,被1小节的休止突然替代,接下去,调性突转到同名小调(g小调)上,副部的材料在这一段里转换于不同的调性中,造成了一个戏剧性的小高潮,然后,稍有变化的副部主题又回到G大调上。以这种大调、小调调性色彩的对比变换,来体现对比性的情感,是舒伯特常用的手法,他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菩提树》、《春之梦》都用了这个手法,旅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黑暗、寒冷与孤独,和对过去的回忆与梦中的境界绝然相反,那里,故乡的老家有门前的水井、菩提树的浓荫,充满幸福和安宁,在甜蜜的梦中,处处是鲜花小鸟、爱情欢乐,但从回忆的梦中惊醒,一切如旧,美丽的幻梦消失殆尽。舒伯特这部交响曲,也充分显示出他所擅长的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段,就象他的那些歌曲一样,包含着突变的戏剧性,交响曲体现了舒伯特对生命与艺术的丰富情感。当我们听舒伯特的交响曲或钢琴等器乐作品时,可以联想到他的歌曲,就象听莫扎特的交响曲要想到他的歌剧一样,这不仅因为在他们的各种音乐体裁创作之间,音乐语言上相通是必然的,而且这种联想,会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他们的无标题音乐。呈示部和展开部的连接,也象主部副部间的连接一样,用圆号、木管长音上的几个和弦,简单地实现过渡,而且这里和海顿的习惯用法不同,又回到主调性上来。展开部是以b小调引子的动机,作为戏剧性发展的基本因素,这个小动机的原型、倒影、扩充及在一系列调性上的发展,构成交响曲典型的展开部那种紧张的气势和力度,它的内在潜力被发挥得十分充分,主部副部的旋律,在展开部中,从没有完整地出现过,但它们的伴奏音型,作为象征它们的因素,与引子的动机冲突、并置。再现部里副部和主部的调性并没有统一,紧接再现部的是用引子动机构成的尾声,到这时,音乐才回到了乐章的主调——b小调上来,整个乐章结束在b小调,突出的不仅是引子的调性、它的材料,而且是引子所带来的第一乐章的总的气氛。从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创造性处理,就可以领会到舒伯特创作的个性,让我们再来看看《未完成交响曲》的第二乐章。首先,对于交响曲套曲的乐章间关系来说,舒伯特的调性安排是不寻常的,从b小调一下转到E大调,属于交响曲主调性的远关系调,但这个调性,在舒伯特的创作中,经常用来体现最美好、最温柔的情感和境界。乐章仍采用奏鸣曲式,但这是一个省略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它的特殊处理,完全是出于舒伯特创作内容的需要,这个乐章中的两个主题虽有对比,但总的气质是相近的,主部副部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安祥、宁静、遐想、幻梦的气氛。第一主题的E大调的旋律,由弦乐声部平静、柔和地奏出,由低音提琴的拨弦、管乐的和弦构成的和声背景,轻柔地为之衬托。中间有一小段较为滞重、有力的音乐,后又回到开始的旋律:(谱例61)Andante con moto■第二主题,起初是黑管在升c小调上奏出悠长的旋律,它单纯而带些愁思。这支旋律结尾时,已转入升C大调的主和弦,而此时双簧管再次重复这个旋律时,已在降D大调上陈述了,这里通过一个“等音转调”的手法,即升C大调与降D大调相同的主音“等音”,一下子就完成了从升c小调向降D大调的“远关系”转调,这种手法在古典乐派的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正是这种突变的调性色彩与乐器音色,显示了舒伯特在这个乐章里所需要的飘忽、幻觉、万千思绪的境界。请看下面的谱例:(谱例62)■副部转换调性陈述之后,又用它的后半材料,形成一个激情冲动的小高潮,当它平息下来的时候,再现部的主部进入。这样分析下来,看出乐章中的对比因素,只存在于主部内部,及副部导向主部再现时的发展与连接,而这些情绪的起伏波动,并没有改变乐章突出抒情性的整体构思。从《未完成交响曲》这个具体的作品,可以明显地感到舒伯特的创作追求感情和幻想,他继承古典交响曲的传统形式,但他更着力于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舒伯特力图用自己纯真的音乐艺术,建造一个幻想的王国,以热爱生命与大自然,钟情于艺术和爱情的理想世界,取代那令他感到孤独、寂寞、痛苦、压抑的人生。他曾说过:“幻想”,“你是人类的至宝,你是取之不尽的源泉”,贝多芬要用音乐“唤起人类心灵的火花”,舒伯特则“尽可能地用我的想象力来装饰这个现实”。他的交响曲虽不具备贝多芬式的气魄和广阔天地,但他并不乏自己独有的戏剧性,音乐中那突然爆发的热情,以及它瞬息间的变换与消失,既有激奋,又有幽怨。舒伯特的音乐同时给人们带来了亲切、温暖而又深沉的情感。
2023-07-16 02:37:072

未完成交响乐为什么叫未完成?

那只是一个名字,并不是未完成。未完成交响曲 开放分类: 音乐、古典、交响曲舒柏特的《未完成交响曲》 舒伯特和威伯是同时代的作曲家,也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著名的有《魔王》、《野玫瑰》、《鳟鱼》,还有声乐套曲《冬之旅》等,他的歌把诗词融于音乐,而他的器乐作品(钢琴曲、交响曲、重奏曲等),也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抒情性。因此,李斯特曾以“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的评价,来赞颂舒伯特。 舒伯特的创作盛期,正是贝多芬声名大振的时候,舒伯特一方面热爱、尊重大师,一方面也有苦恼困惑之感,他说过:“在贝多芬以后,谁还能做出些什么更多的呢?”但正是他自己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舒伯特在音乐创作(也包括他的交响曲创作)中,继承了古典传统,又体现出前辈们所没有的个性气质,比如他的《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等。 在舒伯特作品编号中,列为《第八交响曲(b小调)》的《未完成交响曲》,创作于一八二二年,舒伯特将它作为完成了的作品献给奥地利格拉茨市的音乐协会,以表示对协会授给他荣誉会员证书的谢意。人们在他死后的一八六五年,才发现了交响曲的总谱,因为它只有两个乐章,所以被称为“未完成”。虽然,按照古典交响曲的范式,仅有第一乐章的快板,加上个第二乐章的慢板,是不能算“完成”的,但舒伯特打破传统,两个乐章交响曲的创作构思已充实完整、自成一体,显示出绝无仅有的艺术魅力。 第一乐章,按传统作法,用奏鸣曲式。速度是“适中的快板”。 引子主题虽短,但在整个乐章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那色彩暗淡的旋律,明确地揭示出乐章的b小调性质,而且内含着在展开部里得到发展的动机,尤其是其中的小二度音程: ■ 这之后的乐队伴奏音型,预示了主部主题出现时继续保持的状态,而主部主题就在这个背景上开始呈示: ■ 大家可以拿主部这个旋律与贝多芬或海顿的主题旋律比一比,它不再是那种短小、可分割的动机性质,而是具有宜于抒发情感的歌曲性质,它宽广、悠长,小调的性质,加上一直处于波动不安的伴奏音型,使旋律显得抑郁、哀怨。 连接部和引子后部的4个小节一样,没有任何展开的性质,大家还记得贝多芬在奏鸣—交响套曲中,曾大大发挥了各个连接部分的发展因素,而舒伯特在这里仅用了6个小节的、3个简单的和弦连接,就完成了调性的转换,进入了副部,因此它象是夹在主部和副部两个长大旋律之间的小连句。 在b小调的关系大调(G)上的副部主题,它那大提琴的起句、小提琴声部重复句时的柔美音色,与主部主题的双簧管、黑管的音色,形成对比,音乐性质更为温暖、热情,但主部、副部二者都是富于歌唱性的旋律,这点上是共通的: ■ 副部的结构要比主部大,而且它独特的处理引人注意。副部本身可以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小提琴重复句的结尾音,被1小节的休止突然替代,接下去,调性突转到同名小调(g小调)上,副部的材料在这一段里转换于不同的调性中,造成了一个戏剧性的小高潮,然后,稍有变化的副部主题又回到G大调上。 以这种大调、小调调性色彩的对比变换,来体现对比性的情感,是舒伯特常用的手法,他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菩提树》、《春之梦》都用了这个手法,旅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黑暗、寒冷与孤独,和对过去的回忆与梦中的境界绝然相反,那里,故乡的老家有门前的水井、菩提树的浓荫,充满幸福和安宁,在甜蜜的梦中,处处是鲜花小鸟、爱情欢乐,但从回忆的梦中惊醒,一切如旧,美丽的幻梦消失殆尽。舒伯特这部交响曲,也充分显示出他所擅长的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段,就象他的那些歌曲一样,包含着突变的戏剧性,交响曲体现了舒伯特对生命与艺术的丰富情感。当我们听舒伯特的交响曲或钢琴等器乐作品时,可以联想到他的歌曲,就象听莫扎特的交响曲要想到他的歌剧一样,这不仅因为在他们的各种音乐体裁创作之间,音乐语言上相通是必然的,而且这种联想,会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他们的无标题音乐。 呈示部和展开部的连接,也象主部副部间的连接一样,用圆号、木管长音上的几个和弦,简单地实现过渡,而且这里和海顿的习惯用法不同,又回到主调性上来。 展开部是以b小调引子的动机,作为戏剧性发展的基本因素,这个小动机的原型、倒影、扩充及在一系列调性上的发展,构成交响曲典型的展开部那种紧张的气势和力度,它的内在潜力被发挥得十分充分,主部副部的旋律,在展开部中,从没有完整地出现过,但它们的伴奏音型,作为象征它们的因素,与引子的动机冲突、并置。 再现部里副部和主部的调性并没有统一,紧接再现部的是用引子动机构成的尾声,到这时,音乐才回到了乐章的主调——b小调上来,整个乐章结束在b小调,突出的不仅是引子的调性、它的材料,而且是引子所带来的第一乐章的总的气氛。 从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创造性处理,就可以领会到舒伯特创作的个性,让我们再来看看《未完成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首先,对于交响曲套曲的乐章间关系来说,舒伯特的调性安排是不寻常的,从b小调一下转到E大调,属于交响曲主调性的远关系调,但这个调性,在舒伯特的创作中,经常用来体现最美好、最温柔的情感和境界。 乐章仍采用奏鸣曲式,但这是一个省略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它的特殊处理,完全是出于舒伯特创作内容的需要,这个乐章中的两个主题虽有对比,但总的气质是相近的,主部副部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安详、宁静、遐想、幻梦的气氛。 第一主题的E大调的旋律,由弦乐声部平静、柔和地奏出,由低音提琴的拨弦、管乐的和弦构成的和声背景,轻柔地为之衬托。中间有一小段较为滞重、有力的音乐,后又回到开始的旋律: 第二主题,起初是黑管在升c小调上奏出悠长的旋律,它单纯而带些愁思。这支旋律结尾时,已转入升C大调的主和弦,而此时双簧管再次重复这个旋律时,已在降D大调上陈述了,这里通过一个“等音转调”的手法,即升C大调与降D大调相同的主音“等音”,一下子就完成了从升c小调向降D大调的“远关系”转调,这种手法在古典乐派的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正是这种突变的调性色彩与乐器音色,显示了舒伯特在这个乐章里所需要的飘忽、幻觉、万千思绪的境界。请看下面的谱例: 副部转换调性陈述之后,又用它的后半材料,形成一个激情冲动的小高潮,当它平息下来的时候,再现部的主部进入。 这样分析下来,看出乐章中的对比因素,只存在于主部内部,及副部导向主部再现时的发展与连接,而这些情绪的起伏波动,并没有改变乐章突出抒情性的整体构思。 从《未完成交响曲》这个具体的作品,可以明显地感到舒伯特的创作追求感情和幻想,他继承古典交响曲的传统形式,但他更着力于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舒伯特力图用自己纯真的音乐艺术,建造一个幻想的王国,以热爱生命与大自然,钟情于艺术和爱情的理想世界,取代那令他感到孤独、寂寞、痛苦、压抑的人生。他曾说过:“幻想”,“你是人类的至宝,你是取之不尽的源泉”,贝多芬要用音乐“唤起人类心灵的火花”,舒伯特则“尽可能地用我的想象力来装饰这个现实”。 他的交响曲虽不具备贝多芬式的气魄和广阔天地,但他并不乏自己独有的戏剧性,音乐中那突然爆发的热情,以及它瞬息间的变换与消失,既有激奋,又有幽怨。舒伯特的音乐同时给人们带来了亲切、温暖而又深沉的情感。
2023-07-16 02:37:152

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的介绍

舒柏特的《未完成交响曲》舒伯特和威伯是同时代的作曲家,也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著名的有《魔王》、《野玫瑰》、《鳟鱼》,还有声乐套曲《冬之旅》等,他的歌把诗词融于音乐,而他的器乐作品(钢琴曲、交响曲、重奏曲等),也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抒情性。因此,李斯特曾以“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的评价,来赞颂舒伯特。舒伯特的创作盛期,正是贝多芬声名大振的时候,舒伯特一方面热爱、尊重大师,一方面也有苦恼困惑之感,他说过:“在贝多芬以后,谁还能做出些什么更多的呢?”但正是他自己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舒伯特在音乐创作(也包括他的交响曲创作)中,继承了古典传统,又体现出前辈们所没有的个性气质,比如他的《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等。在舒伯特作品编号中,列为《第八交响曲(b小调)》的《未完成交响曲》,创作于一八二二年,舒伯特将它作为完成了的作品献给奥地利格拉茨市的音乐协会,以表示对协会授给他荣誉会员证书的谢意。人们在他死后的一八六五年,才发现了交响曲的总谱,因为它只有两个乐章,所以被称为“未完成”。虽然,按照古典交响曲的范式,仅有第一乐章的快板,加上个第二乐章的慢板,是不能算“完成”的,但舒伯特打破传统,两个乐章交响曲的创作构思已充实完整、自成一体,显示出绝无仅有的艺术魅力。第一乐章,按传统作法,用奏鸣曲式。速度是“适中的快板”。引子主题虽短,但在整个乐章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那色彩暗淡的旋律,明确地揭示出乐章的b小调性质,而且内含着在展开部里得到发展的动机,尤其是其中的小二度音程:(谱例58)Allegro moderato■这之后的乐队伴奏音型,预示了主部主题出现时继续保持的状态,而主部主题就在这个背景上开始呈示:(谱例59)■大家可以拿主部这个旋律与贝多芬或海顿的主题旋律比一比,它不再是那种短小、可分割的动机性质,而是具有宜于抒发情感的歌曲性质,它宽广、悠长,小调的性质,加上一直处于波动不安的伴奏音型,使旋律显得抑郁、哀怨。连接部和引子后部的4个小节一样,没有任何展开的性质,大家还记得贝多芬在奏鸣—交响套曲中,曾大大发挥了各个连接部分的发展因素,而舒伯特在这里仅用了6个小节的、3个简单的和弦连接,就完成了调性的转换,进入了副部,因此它象是夹在主部和副部两个长大旋律之间的小连句。在b小调的关系大调(G)上的副部主题,它那大提琴的起句、小提琴声部重复句时的柔美音色,与主部主题的双簧管、黑管的音色,形成对比,音乐性质更为温暖、热情,但主部、副部二者都是富于歌唱性的旋律,这点上是共通的:(谱例60)■副部的结构要比主部大,而且它独特的处理引人注意。副部本身可以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小提琴重复句的结尾音,被1小节的休止突然替代,接下去,调性突转到同名小调(g小调)上,副部的材料在这一段里转换于不同的调性中,造成了一个戏剧性的小高潮,然后,稍有变化的副部主题又回到G大调上。以这种大调、小调调性色彩的对比变换,来体现对比性的情感,是舒伯特常用的手法,他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菩提树》、《春之梦》都用了这个手法,旅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黑暗、寒冷与孤独,和对过去的回忆与梦中的境界绝然相反,那里,故乡的老家有门前的水井、菩提树的浓荫,充满幸福和安宁,在甜蜜的梦中,处处是鲜花小鸟、爱情欢乐,但从回忆的梦中惊醒,一切如旧,美丽的幻梦消失殆尽。舒伯特这部交响曲,也充分显示出他所擅长的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段,就象他的那些歌曲一样,包含着突变的戏剧性,交响曲体现了舒伯特对生命与艺术的丰富情感。当我们听舒伯特的交响曲或钢琴等器乐作品时,可以联想到他的歌曲,就象听莫扎特的交响曲要想到他的歌剧一样,这不仅因为在他们的各种音乐体裁创作之间,音乐语言上相通是必然的,而且这种联想,会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他们的无标题音乐。呈示部和展开部的连接,也象主部副部间的连接一样,用圆号、木管长音上的几个和弦,简单地实现过渡,而且这里和海顿的习惯用法不同,又回到主调性上来。展开部是以b小调引子的动机,作为戏剧性发展的基本因素,这个小动机的原型、倒影、扩充及在一系列调性上的发展,构成交响曲典型的展开部那种紧张的气势和力度,它的内在潜力被发挥得十分充分,主部副部的旋律,在展开部中,从没有完整地出现过,但它们的伴奏音型,作为象征它们的因素,与引子的动机冲突、并置。再现部里副部和主部的调性并没有统一,紧接再现部的是用引子动机构成的尾声,到这时,音乐才回到了乐章的主调——b小调上来,整个乐章结束在b小调,突出的不仅是引子的调性、它的材料,而且是引子所带来的第一乐章的总的气氛。从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创造性处理,就可以领会到舒伯特创作的个性,让我们再来看看《未完成交响曲》的第二乐章。首先,对于交响曲套曲的乐章间关系来说,舒伯特的调性安排是不寻常的,从b小调一下转到E大调,属于交响曲主调性的远关系调,但这个调性,在舒伯特的创作中,经常用来体现最美好、最温柔的情感和境界。乐章仍采用奏鸣曲式,但这是一个省略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它的特殊处理,完全是出于舒伯特创作内容的需要,这个乐章中的两个主题虽有对比,但总的气质是相近的,主部副部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安祥、宁静、遐想、幻梦的气氛。第一主题的E大调的旋律,由弦乐声部平静、柔和地奏出,由低音提琴的拨弦、管乐的和弦构成的和声背景,轻柔地为之衬托。中间有一小段较为滞重、有力的音乐,后又回到开始的旋律:(谱例61)Andante con moto■第二主题,起初是黑管在升c小调上奏出悠长的旋律,它单纯而带些愁思。这支旋律结尾时,已转入升C大调的主和弦,而此时双簧管再次重复这个旋律时,已在降D大调上陈述了,这里通过一个“等音转调”的手法,即升C大调与降D大调相同的主音“等音”,一下子就完成了从升c小调向降D大调的“远关系”转调,这种手法在古典乐派的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正是这种突变的调性色彩与乐器音色,显示了舒伯特在这个乐章里所需要的飘忽、幻觉、万千思绪的境界。请看下面的谱例:(谱例62)■副部转换调性陈述之后,又用它的后半材料,形成一个激情冲动的小高潮,当它平息下来的时候,再现部的主部进入。这样分析下来,看出乐章中的对比因素,只存在于主部内部,及副部导向主部再现时的发展与连接,而这些情绪的起伏波动,并没有改变乐章突出抒情性的整体构思。从《未完成交响曲》这个具体的作品,可以明显地感到舒伯特的创作追求感情和幻想,他继承古典交响曲的传统形式,但他更着力于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舒伯特力图用自己纯真的音乐艺术,建造一个幻想的王国,以热爱生命与大自然,钟情于艺术和爱情的理想世界,取代那令他感到孤独、寂寞、痛苦、压抑的人生。他曾说过:“幻想”,“你是人类的至宝,你是取之不尽的源泉”,贝多芬要用音乐“唤起人类心灵的火花”,舒伯特则“尽可能地用我的想象力来装饰这个现实”。他的交响曲虽不具备贝多芬式的气魄和广阔天地,但他并不乏自己独有的戏剧性,音乐中那突然爆发的热情,以及它瞬息间的变换与消失,既有激奋,又有幽怨。舒伯特的音乐同时给人们带来了亲切、温暖而又深沉的情感。
2023-07-16 02:37:241

【赏析·听后感】舒伯特第八(未完成)交响曲

舒柏特的《未完成交响曲》舒伯特和威伯是同时代的作曲家,也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著名的有《魔王》、《野玫瑰》、《鳟鱼》,还有声乐套曲《冬之旅》等,他的歌把诗词融于音乐,而他的器乐作品(钢琴曲、交响曲、重奏曲等),也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抒情性。因此,李斯特曾以“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的评价,来赞颂舒伯特。舒伯特的创作盛期,正是贝多芬声名大振的时候,舒伯特一方面热爱、尊重大师,一方面也有苦恼困惑之感,他说过:“在贝多芬以后,谁还能做出些什么更多的呢?”但正是他自己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舒伯特在音乐创作(也包括他的交响曲创作)中,继承了古典传统,又体现出前辈们所没有的个性气质,比如他的《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等。在舒伯特作品编号中,列为《第八交响曲(b小调)》的《未完成交响曲》,创作于一八二二年,舒伯特将它作为完成了的作品献给奥地利格拉茨市的音乐协会,以表示对协会授给他荣誉会员证书的谢意。人们在他死后的一八六五年,才发现了交响曲的总谱,因为它只有两个乐章,所以被称为“未完成”。虽然,按照古典交响曲的范式,仅有第一乐章的快板,加上个第二乐章的慢板,是不能算“完成”的,但舒伯特打破传统,两个乐章交响曲的创作构思已充实完整、自成一体,显示出绝无仅有的艺术魅力。第一乐章,按传统作法,用奏鸣曲式。速度是“适中的快板”。引子主题虽短,但在整个乐章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那色彩暗淡的旋律,明确地揭示出乐章的b小调性质,而且内含着在展开部里得到发展的动机,尤其是其中的小二度音程:(谱例58)Allegro moderato■这之后的乐队伴奏音型,预示了主部主题出现时继续保持的状态,而主部主题就在这个背景上开始呈示:(谱例59)■大家可以拿主部这个旋律与贝多芬或海顿的主题旋律比一比,它不再是那种短小、可分割的动机性质,而是具有宜于抒发情感的歌曲性质,它宽广、悠长,小调的性质,加上一直处于波动不安的伴奏音型,使旋律显得抑郁、哀怨。连接部和引子后部的4个小节一样,没有任何展开的性质,大家还记得贝多芬在奏鸣—交响套曲中,曾大大发挥了各个连接部分的发展因素,而舒伯特在这里仅用了6个小节的、3个简单的和弦连接,就完成了调性的转换,进入了副部,因此它象是夹在主部和副部两个长大旋律之间的小连句。在b小调的关系大调(G)上的副部主题,它那大提琴的起句、小提琴声部重复句时的柔美音色,与主部主题的双簧管、黑管的音色,形成对比,音乐性质更为温暖、热情,但主部、副部二者都是富于歌唱性的旋律,这点上是共通的:(谱例60)■副部的结构要比主部大,而且它独特的处理引人注意。副部本身可以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小提琴重复句的结尾音,被1小节的休止突然替代,接下去,调性突转到同名小调(g小调)上,副部的材料在这一段里转换于不同的调性中,造成了一个戏剧性的小高潮,然后,稍有变化的副部主题又回到G大调上。以这种大调、小调调性色彩的对比变换,来体现对比性的情感,是舒伯特常用的手法,他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菩提树》、《春之梦》都用了这个手法,旅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黑暗、寒冷与孤独,和对过去的回忆与梦中的境界绝然相反,那里,故乡的老家有门前的水井、菩提树的浓荫,充满幸福和安宁,在甜蜜的梦中,处处是鲜花小鸟、爱情欢乐,但从回忆的梦中惊醒,一切如旧,美丽的幻梦消失殆尽。舒伯特这部交响曲,也充分显示出他所擅长的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段,就象他的那些歌曲一样,包含着突变的戏剧性,交响曲体现了舒伯特对生命与艺术的丰富情感。当我们听舒伯特的交响曲或钢琴等器乐作品时,可以联想到他的歌曲,就象听莫扎特的交响曲要想到他的歌剧一样,这不仅因为在他们的各种音乐体裁创作之间,音乐语言上相通是必然的,而且这种联想,会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他们的无标题音乐。呈示部和展开部的连接,也象主部副部间的连接一样,用圆号、木管长音上的几个和弦,简单地实现过渡,而且这里和海顿的习惯用法不同,又回到主调性上来。展开部是以b小调引子的动机,作为戏剧性发展的基本因素,这个小动机的原型、倒影、扩充及在一系列调性上的发展,构成交响曲典型的展开部那种紧张的气势和力度,它的内在潜力被发挥得十分充分,主部副部的旋律,在展开部中,从没有完整地出现过,但它们的伴奏音型,作为象征它们的因素,与引子的动机冲突、并置。再现部里副部和主部的调性并没有统一,紧接再现部的是用引子动机构成的尾声,到这时,音乐才回到了乐章的主调——b小调上来,整个乐章结束在b小调,突出的不仅是引子的调性、它的材料,而且是引子所带来的第一乐章的总的气氛。从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创造性处理,就可以领会到舒伯特创作的个性,让我们再来看看《未完成交响曲》的第二乐章。首先,对于交响曲套曲的乐章间关系来说,舒伯特的调性安排是不寻常的,从b小调一下转到E大调,属于交响曲主调性的远关系调,但这个调性,在舒伯特的创作中,经常用来体现最美好、最温柔的情感和境界。乐章仍采用奏鸣曲式,但这是一个省略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它的特殊处理,完全是出于舒伯特创作内容的需要,这个乐章中的两个主题虽有对比,但总的气质是相近的,主部副部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安祥、宁静、遐想、幻梦的气氛。第一主题的E大调的旋律,由弦乐声部平静、柔和地奏出,由低音提琴的拨弦、管乐的和弦构成的和声背景,轻柔地为之衬托。中间有一小段较为滞重、有力的音乐,后又回到开始的旋律:(谱例61)Andante con moto■第二主题,起初是黑管在升c小调上奏出悠长的旋律,它单纯而带些愁思。这支旋律结尾时,已转入升C大调的主和弦,而此时双簧管再次重复这个旋律时,已在降D大调上陈述了,这里通过一个“等音转调”的手法,即升C大调与降D大调相同的主音“等音”,一下子就完成了从升c小调向降D大调的“远关系”转调,这种手法在古典乐派的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正是这种突变的调性色彩与乐器音色,显示了舒伯特在这个乐章里所需要的飘忽、幻觉、万千思绪的境界。请看下面的谱例:(谱例62)■副部转换调性陈述之后,又用它的后半材料,形成一个激情冲动的小高潮,当它平息下来的时候,再现部的主部进入。这样分析下来,看出乐章中的对比因素,只存在于主部内部,及副部导向主部再现时的发展与连接,而这些情绪的起伏波动,并没有改变乐章突出抒情性的整体构思。从《未完成交响曲》这个具体的作品,可以明显地感到舒伯特的创作追求感情和幻想,他继承古典交响曲的传统形式,但他更着力于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舒伯特力图用自己纯真的音乐艺术,建造一个幻想的王国,以热爱生命与大自然,钟情于艺术和爱情的理想世界,取代那令他感到孤独、寂寞、痛苦、压抑的人生。他曾说过:“幻想”,“你是人类的至宝,你是取之不尽的源泉”,贝多芬要用音乐“唤起人类心灵的火花”,舒伯特则“尽可能地用我的想象力来装饰这个现实”。他的交响曲虽不具备贝多芬式的气魄和广阔天地,但他并不乏自己独有的戏剧性,音乐中那突然爆发的热情,以及它瞬息间的变换与消失,既有激奋,又有幽怨。舒伯特的音乐同时给人们带来了亲切、温暖而又深沉的情感。
2023-07-16 02:37:332

未完成交响乐为什么叫未完成?

那只是一个名字,并不是未完成。未完成交响曲 开放分类: 音乐、古典、交响曲舒柏特的《未完成交响曲》 舒伯特和威伯是同时代的作曲家,也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著名的有《魔王》、《野玫瑰》、《鳟鱼》,还有声乐套曲《冬之旅》等,他的歌把诗词融于音乐,而他的器乐作品(钢琴曲、交响曲、重奏曲等),也充溢着诗情画意的抒情性。因此,李斯特曾以“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的评价,来赞颂舒伯特。 舒伯特的创作盛期,正是贝多芬声名大振的时候,舒伯特一方面热爱、尊重大师,一方面也有苦恼困惑之感,他说过:“在贝多芬以后,谁还能做出些什么更多的呢?”但正是他自己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舒伯特在音乐创作(也包括他的交响曲创作)中,继承了古典传统,又体现出前辈们所没有的个性气质,比如他的《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等。 在舒伯特作品编号中,列为《第八交响曲(b小调)》的《未完成交响曲》,创作于一八二二年,舒伯特将它作为完成了的作品献给奥地利格拉茨市的音乐协会,以表示对协会授给他荣誉会员证书的谢意。人们在他死后的一八六五年,才发现了交响曲的总谱,因为它只有两个乐章,所以被称为“未完成”。虽然,按照古典交响曲的范式,仅有第一乐章的快板,加上个第二乐章的慢板,是不能算“完成”的,但舒伯特打破传统,两个乐章交响曲的创作构思已充实完整、自成一体,显示出绝无仅有的艺术魅力。 第一乐章,按传统作法,用奏鸣曲式。速度是“适中的快板”。 引子主题虽短,但在整个乐章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它那色彩暗淡的旋律,明确地揭示出乐章的b小调性质,而且内含着在展开部里得到发展的动机,尤其是其中的小二度音程: ■ 这之后的乐队伴奏音型,预示了主部主题出现时继续保持的状态,而主部主题就在这个背景上开始呈示: ■ 大家可以拿主部这个旋律与贝多芬或海顿的主题旋律比一比,它不再是那种短小、可分割的动机性质,而是具有宜于抒发情感的歌曲性质,它宽广、悠长,小调的性质,加上一直处于波动不安的伴奏音型,使旋律显得抑郁、哀怨。 连接部和引子后部的4个小节一样,没有任何展开的性质,大家还记得贝多芬在奏鸣—交响套曲中,曾大大发挥了各个连接部分的发展因素,而舒伯特在这里仅用了6个小节的、3个简单的和弦连接,就完成了调性的转换,进入了副部,因此它象是夹在主部和副部两个长大旋律之间的小连句。 在b小调的关系大调(G)上的副部主题,它那大提琴的起句、小提琴声部重复句时的柔美音色,与主部主题的双簧管、黑管的音色,形成对比,音乐性质更为温暖、热情,但主部、副部二者都是富于歌唱性的旋律,这点上是共通的: ■ 副部的结构要比主部大,而且它独特的处理引人注意。副部本身可以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小提琴重复句的结尾音,被1小节的休止突然替代,接下去,调性突转到同名小调(g小调)上,副部的材料在这一段里转换于不同的调性中,造成了一个戏剧性的小高潮,然后,稍有变化的副部主题又回到G大调上。 以这种大调、小调调性色彩的对比变换,来体现对比性的情感,是舒伯特常用的手法,他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菩提树》、《春之梦》都用了这个手法,旅人在现实生活中所感受到的黑暗、寒冷与孤独,和对过去的回忆与梦中的境界绝然相反,那里,故乡的老家有门前的水井、菩提树的浓荫,充满幸福和安宁,在甜蜜的梦中,处处是鲜花小鸟、爱情欢乐,但从回忆的梦中惊醒,一切如旧,美丽的幻梦消失殆尽。舒伯特这部交响曲,也充分显示出他所擅长的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手段,就象他的那些歌曲一样,包含着突变的戏剧性,交响曲体现了舒伯特对生命与艺术的丰富情感。当我们听舒伯特的交响曲或钢琴等器乐作品时,可以联想到他的歌曲,就象听莫扎特的交响曲要想到他的歌剧一样,这不仅因为在他们的各种音乐体裁创作之间,音乐语言上相通是必然的,而且这种联想,会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他们的无标题音乐。 呈示部和展开部的连接,也象主部副部间的连接一样,用圆号、木管长音上的几个和弦,简单地实现过渡,而且这里和海顿的习惯用法不同,又回到主调性上来。 展开部是以b小调引子的动机,作为戏剧性发展的基本因素,这个小动机的原型、倒影、扩充及在一系列调性上的发展,构成交响曲典型的展开部那种紧张的气势和力度,它的内在潜力被发挥得十分充分,主部副部的旋律,在展开部中,从没有完整地出现过,但它们的伴奏音型,作为象征它们的因素,与引子的动机冲突、并置。 再现部里副部和主部的调性并没有统一,紧接再现部的是用引子动机构成的尾声,到这时,音乐才回到了乐章的主调——b小调上来,整个乐章结束在b小调,突出的不仅是引子的调性、它的材料,而且是引子所带来的第一乐章的总的气氛。 从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的创造性处理,就可以领会到舒伯特创作的个性,让我们再来看看《未完成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首先,对于交响曲套曲的乐章间关系来说,舒伯特的调性安排是不寻常的,从b小调一下转到E大调,属于交响曲主调性的远关系调,但这个调性,在舒伯特的创作中,经常用来体现最美好、最温柔的情感和境界。 乐章仍采用奏鸣曲式,但这是一个省略了展开部的奏鸣曲式。它的特殊处理,完全是出于舒伯特创作内容的需要,这个乐章中的两个主题虽有对比,但总的气质是相近的,主部副部互为补充,形成一个安详、宁静、遐想、幻梦的气氛。 第一主题的E大调的旋律,由弦乐声部平静、柔和地奏出,由低音提琴的拨弦、管乐的和弦构成的和声背景,轻柔地为之衬托。中间有一小段较为滞重、有力的音乐,后又回到开始的旋律: 第二主题,起初是黑管在升c小调上奏出悠长的旋律,它单纯而带些愁思。这支旋律结尾时,已转入升C大调的主和弦,而此时双簧管再次重复这个旋律时,已在降D大调上陈述了,这里通过一个“等音转调”的手法,即升C大调与降D大调相同的主音“等音”,一下子就完成了从升c小调向降D大调的“远关系”转调,这种手法在古典乐派的创作中,是极为少见的。正是这种突变的调性色彩与乐器音色,显示了舒伯特在这个乐章里所需要的飘忽、幻觉、万千思绪的境界。请看下面的谱例: 副部转换调性陈述之后,又用它的后半材料,形成一个激情冲动的小高潮,当它平息下来的时候,再现部的主部进入。 这样分析下来,看出乐章中的对比因素,只存在于主部内部,及副部导向主部再现时的发展与连接,而这些情绪的起伏波动,并没有改变乐章突出抒情性的整体构思。 从《未完成交响曲》这个具体的作品,可以明显地感到舒伯特的创作追求感情和幻想,他继承古典交响曲的传统形式,但他更着力于个人主观情感的抒发,舒伯特力图用自己纯真的音乐艺术,建造一个幻想的王国,以热爱生命与大自然,钟情于艺术和爱情的理想世界,取代那令他感到孤独、寂寞、痛苦、压抑的人生。他曾说过:“幻想”,“你是人类的至宝,你是取之不尽的源泉”,贝多芬要用音乐“唤起人类心灵的火花”,舒伯特则“尽可能地用我的想象力来装饰这个现实”。 他的交响曲虽不具备贝多芬式的气魄和广阔天地,但他并不乏自己独有的戏剧性,音乐中那突然爆发的热情,以及它瞬息间的变换与消失,既有激奋,又有幽怨。舒伯特的音乐同时给人们带来了亲切、温暖而又深沉的情感。
2023-07-16 02:37:422

钢琴:舒伯特的《未完成交响曲》几级?

http://club.learning.sohu.com/r-classical_music-54807-0-0-900.html一共两个乐章
2023-07-16 02:37:511

请问舒伯特有哪些名曲?

1、《美丽的磨坊少女》舒伯特在创作之时,赋予每一个角色固定的调性。例如小溪流用G大调表示,这条溪流引他进入一个爱情的漩涡,听过他的低声细诉,也提供他生命的最后归宿。心情愉快时表现磨坊用C大调,哀伤时则用C大调的关系小调A小调。描述爱情的幸福时一定是A大调,猎人的出现则用C小调。2、《野玫瑰》《野玫瑰》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舒伯特一生作品甚丰,仅艺术歌曲就有643首,被誉为“歌曲之王”。「野玫瑰」这首诗歌因其意境优美,将其谱曲的作曲家很多,其中以舒伯特 music 及威纳(H. Werner) music 所作二曲最为有名,亦流传最广。3、《美丽的磨坊少女》舒伯特在创作之时,赋予每一个角色固定的调性。例如小溪流用G大调表示,这条溪流引他进入一个爱情的漩涡,听过他的低声细诉,也提供他生命的最后归宿。心情愉快时表现磨坊用C大调,哀伤时则用C大调的关系小调A小调。描述爱情的幸福时一定是A大调,猎人的出现则用C小调。4、《未完成交响曲》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于1822年,作者时年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本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由于此曲的已完成部分乐章出彩,故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完整无缺,并因此引出许多穿凿附会的传说,影响颇大。5、《音乐的瞬间》音乐瞬间,由舒伯特首创的一种钢琴小曲,后演变成一种钢琴曲体裁。此曲据说是1827年舒伯特在格拉茨之旅归来后所创作的,是1828年出版的《音乐瞬间》六首乐曲中的第三首。关于这首曲子,有这样一段传说:一天,舒伯特去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信手拿起一份手抄乐谱,弹奏之后,对其赞叹不已。随后他才知道这其实正是这位朋友记下的他本人即兴弹奏过的作品。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说明舒伯特有着很高的即兴创作能力。这是一首天真纯洁、令人欣喜的小品曲,带有轻快活泼的民间舞曲风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丽的磨坊少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玫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丽的磨坊少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小调第八交响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瞬间
2023-07-16 02:38:101

舒伯特是谁?/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1828年11月19日卒于同地。父亲是农民出身的小学教师,母亲是厨子。自于生活贫困,他们所生的14个孩子,只养大了5个。生平舒伯特小时由父亲教他小提琴,由哥哥伊格纳茨教他钢琴。11岁进当地的神学寄宿学校读书,开始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特殊才能。现在世界各国音乐会上经常演唱的歌曲《夏甲的悲叹》(1811),就是舒伯特在这所学校时创作的。1805年和1809年,拿破仑的军队两次入侵维也纳,奥地利人民英勇抗击,1809年5月21~22日,在维也纳多瑙河东岸的阿斯珀恩大败拿破仑。这一年奥地利西部阿尔卑斯山区的蒂罗尔人民,也在爱国者A.霍费尔的领导下发动起义。当时舒伯特还只是一个12岁的少年,但从这时起,舒伯特的幼小心灵,已经孕育了反对强暴热爱祖国的思想。1813年初,舒伯特离开寄宿学校不久,就由他的同学J.N.施保恩介绍,认识了青年爱国诗人T.克尔纳。克尔纳就在这一年参加了A.F.von律左将军领导的义勇军,献身于民族解放斗争,同年8月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克尔纳的遗诗由他父亲整理出版后,舒伯特在1815~1816年,为其中的15首爱国诗歌谱写了歌曲和重唱曲,包括充满战斗热情的《战斗中的祈祷》、《律左的野猎队》和《剑之歌》。1813年10月,拿破仑在莱比锡会战中遭到毁灭性打击,舒伯特满怀热情,创作了《歌颂德国胜利》的合唱曲。1814年3月,联军进入巴黎,舒伯特又写了《欧洲的解放者在巴黎》的男声合唱曲。然而,正如恩格斯所说:“对拿破仑的胜利就是欧洲的君主国对法国革命的胜利。”1814~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恢复了殴洲各国旧王朝的反动统治。梅特涅使奥地利帝国成为“各民族的监狱”。舒伯特在这种令人窒息的政治气氛中,写下了大量作品,反映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痛苦心情和美好理想。1814年,舒伯特在父亲的学校里当助理教员。这期间他废寝忘食地从事创作,仅在1814~1815年就写了140多首歌曲。其中包括《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魔王》、《野玫瑰》、《迷娘之歌》等杰作,1816年舒伯特摆脱了助理教员的职务,和朋友F.von朔贝尔住在一起,忍受着生活的煎熬,专心从事作曲。朔贝尔是瑞典籍的业余诗人,舒伯特用他的诗写过12首歌曲,《致音乐》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1816年6月,舒伯特为H.瓦特罗特教授的命名日写作的康塔塔《普罗米修斯》,是他第一次从作曲中取得报酬的作品。像他这样在世时没有出名的作曲家,是当时出版商残酷剥削的对象。舒伯特赖以维持生活的稿费,是非常菲薄的。像《流浪者》这样举世闻名的歌曲,舒伯特当时只拿到两个古尔盾(每个约合1.69马克),而出版商在40年间,却赚取了27000个古尔盾。在梅特涅政府的反动统治下,维也纳流行着适应统治阶级麻醉人民需要的轻浮、庸俗的娱乐音乐。一些憎恨梅特涅反动统治,要求民主自由的诗人、画家、剧作家和音乐家则组成各种小组,从事于和这种庸俗艺术针锋相对的活动。舒伯特是其中一个小组的中心人物。这个小组经常举行交谊会,演出歌舞、音乐和戏剧。这个小组共有40多人,其中的主要人物有研究法律和音乐的J.von施保恩、诗人J.迈尔霍费尔和朔贝尔、画家L.库佩尔维泽尔和M.von施温德、音乐家弗勒利希三姊妹作曲家A.许腾布伦纳、著名的男中音歌手J.M.福格尔,后者是舒伯特许多著名歌曲的最早的演唱者。1819年8~9月,德意志各邦君主代表在梅特涅主持下,集会于卡尔斯巴德,通过了镇压一切自由主义思想和民主革命运动的卡尔斯巴德决议。1824年,在警察密布、特务横行的日子里,舒伯特在这年除夕所写的《战士之歌》,流露了对民族解放战争胜利成果为封建复辟势力所篡夺的无限愤慨。他的许多最成熟的交响曲室内乐和歌曲作品,都是在卡尔斯巴德决议以后最黑暗的反动年代里写成的。舒伯特十分崇敬L.van贝多芬,1822年曾把自己所作的法国歌曲主题四首钢琴变奏曲奉献给他。1827年贝多芬病危时,舒伯特两次探望他,3月29日,舒伯特举着火炬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1828年11月18日,舒伯特病得神志昏迷,还发出呓语说:“贝多芬不是睡在这里吗?”第二天,舒伯特就离开了人间,年仅31岁。他的哥哥费迪南德按照舒伯特要求葬在贝多芬墓旁的遗愿,在维也纳的韦灵公墓安置了他的坟墓,与贝多芬的墓地相毗邻,1888年,舒伯特和贝多芬的墓一起迁葬到维也纳的中央公墓。原来的韦灵墓地,成为舒伯特公园。创作在短短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舒伯特写了遍及各种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包括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歌曲是舒伯特有特殊成就的创作领域。他为J.w.von歌德(72首)、迈尔霍费尔(47首)、F席勒(46首)W.米勒(44首)等诗人的作品(主要是抒情诗)写了大量的歌曲,把音乐和诗歌紧密地结合起来。他用富于表现力的旋律与和声来表达诗的境界。在他的歌曲中,抒情歌唱性曲调占有重要地位,但富于语言表现力的朗诵调,也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叙事歌曲《魔王》和戏剧性歌曲《普罗米修斯》里。舒伯特歌曲中的钢琴伴奏,不仅对旋律起了陪衬作用,而且是创造特定意境的一种重要手段。舒伯特的歌曲和奥地利、德国的民间音乐语言有着血缘关系,他的《野玫瑰》、《鳟鱼》、《菩提树》等歌曲,后来都成为广泛流传的民歌。舒伯特在1823年所写的《美丽的磨坊女》和在1827年所写的《冬日的旅行》都是以失意的流浪者为题材的声乐套曲,歌词作者都是诗人米勒。失意的流浪汉,是舒伯特作品中的重要形象。两首《流浪者》、《流浪者对月抒怀》、《流浪者夜歌》等歌曲以及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也都是这一类题材的作品。在当时的奥地利,人们虽然生活在故乡,却感到自己是举目无亲的异乡人。舒伯特的这些作品,正反映了这种残酷的现实。舒伯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年(1828)为德国诗人L.雷尔斯塔布的9首诗谱了曲。舒伯特死后,他的朋友们把这9首歌曲中的7首,连同舒伯特为H.海涅的诗谱写的6首歌曲和其他1首歌曲合为1集出版,名为《天鹅之歌》,意思是“最后的杰作”。它与《美丽的磨坊女》和《冬日的旅行》鼎足而三,是舒伯特歌曲的3本专集。舒伯特的10部交响曲中,比较重要的有c小调《第四交响曲》(别称《悲剧》交响曲,1816)、降B大调《第五交响曲》(1816)、b小调《第八交响曲》(别称《未完成交响曲》,1822)和c大调《第九交响曲》(别称《大交响曲》,1828)。b小调《第八交响曲》是1822年舒伯特寄寓朋友朔贝尔家时写的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只写了两个乐章就没有再写下去。它的手稿是在埋没了40多年后到1865年才被发现的。c小调和b小调交响曲都反映了悲剧性的现实生活。但c小调表现得比较软弱,b小调的内容则要深刻得多。舒伯特用歌曲型的主题,表现了悱恻动人的悲剧性形象,同时又热情洋溢地表现了英雄形象和悲剧性形象之间的冲突。1828年所作的c大调《第九交响曲》又大大地前进了一步,从昂奋的第1乐章,倾诉般的第2乐章,活力充沛的第3乐章,到气势磅礴的第4乐章,贯穿着一种发扬蹈厉的精神。特别是第4乐章,充满了英勇豪迈的气概,标志着舒伯特创作的高峰。1825年8月,舒伯特和福格尔一同从萨尔茨堡到巴德加施泰因去旅行,在那里写了1部交响曲,但稿本已经散失,没有能够传世。舒伯特的著名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1824)、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2023-07-16 02:38:221

舒伯特是哪里人

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 弗朗茨·舒伯特画像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既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被称为“歌曲之王”。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 ,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 ,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他为不少诗人如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海因里希·海涅、威尔赫姆·穆勒等的作品写了大量歌曲,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他的歌曲中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源于民间音乐的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 王》、《鳟鱼 》、《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狗》(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 :《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被后人称为“歌曲之王”。   舒伯特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 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舒伯特(10张),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的气概,被称为《伟大交响曲》。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 、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露、浑然天成。   舒伯特在生的时候,大众对他的认识和欣赏只是一般,但在逝世前已经有一百首著作被出版。他早年担任父亲学校里的教师,辞去职位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靠朋友接济。   舒伯特死后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在音乐上有着执着的追求,流传下来的作品无不让人沉醉其中,舒伯特的音乐才华是受举世瞩目的,许多作品也备受争议。
2023-07-16 02:38:291

关于舒伯特的曲子有哪些?

1、《美丽的磨坊少女》舒伯特在创作之时,赋予每一个角色固定的调性。例如小溪流用G大调表示,这条溪流引他进入一个爱情的漩涡,听过他的低声细诉,也提供他生命的最后归宿。心情愉快时表现磨坊用C大调,哀伤时则用C大调的关系小调A小调。描述爱情的幸福时一定是A大调,猎人的出现则用C小调。2、《野玫瑰》《野玫瑰》是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舒伯特一生作品甚丰,仅艺术歌曲就有643首,被誉为“歌曲之王”。「野玫瑰」这首诗歌因其意境优美,将其谱曲的作曲家很多,其中以舒伯特 music 及威纳(H. Werner) music 所作二曲最为有名,亦流传最广。3、《美丽的磨坊少女》舒伯特在创作之时,赋予每一个角色固定的调性。例如小溪流用G大调表示,这条溪流引他进入一个爱情的漩涡,听过他的低声细诉,也提供他生命的最后归宿。心情愉快时表现磨坊用C大调,哀伤时则用C大调的关系小调A小调。描述爱情的幸福时一定是A大调,猎人的出现则用C小调。4、《未完成交响曲》b小调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作于1822年,作者时年25岁,但直到43年后乐谱才被发现,并于1865年首次公演。本交响曲唯有第一、第二两乐章拥有完整的曲谱,第三乐章只有九小节改编为管弦乐曲,其它部分仍停留在钢琴曲谱的形态,第四乐章则连草稿都没有。但由于此曲的已完成部分乐章出彩,故在形式上虽然未完成,但实际上完整无缺,并因此引出许多穿凿附会的传说,影响颇大。5、《音乐的瞬间》音乐瞬间,由舒伯特首创的一种钢琴小曲,后演变成一种钢琴曲体裁。此曲据说是1827年舒伯特在格拉茨之旅归来后所创作的,是1828年出版的《音乐瞬间》六首乐曲中的第三首。关于这首曲子,有这样一段传说:一天,舒伯特去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信手拿起一份手抄乐谱,弹奏之后,对其赞叹不已。随后他才知道这其实正是这位朋友记下的他本人即兴弹奏过的作品。通过这个故事,可以说明舒伯特有着很高的即兴创作能力。这是一首天真纯洁、令人欣喜的小品曲,带有轻快活泼的民间舞曲风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丽的磨坊少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野玫瑰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丽的磨坊少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b小调第八交响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音乐瞬间
2023-07-16 02:3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