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en
-
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姓曾的皇帝的。曾姓的名人有很多。例如:曾点、曾子、曾公亮、曾巩、曾布等等。
1、曾点
曾点(生卒年不详),字晳,又称曾皙、曾晰、曾蒧,中国春秋时期鲁国南武城(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人,“宗圣”曾参之父,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比孔子小六岁,是孔子30多岁第一批授徒时收的弟子。与其子曾参同师孔子,曾自言其志,孔子颇叹赏。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曾皙被封为“宿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改封“莱芜侯”;明世宗时尊称为“先贤曾子”。
2、曾子
曾子(公元前505年—公元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倡导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
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周考王六年(公元前435年),去世,享年七十一岁。
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
3、曾公亮
曾公亮(999年-1078年2月27日),字明仲,号乐正,汉族,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刑部郎中曾会次子。
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进士第,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历官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同平章事等,累封鲁国公。
卒年八十,获赠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赐谥“宣靖”。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公亮曾与丁度承旨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纂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4、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
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
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
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
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5、曾布
曾布(1036年11月3日—1107年8月21日),字子宣,太常博士曾易占之子,中书舍人曾巩之弟,北宋中期宰相,王安石变法的重要支持者,在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安石变法期间曾同时担任集贤校理、判司农寺、检正中书五房、起居注、知制诰、翰林学士、三司使等职。
十三岁时,父亲曾易占去世,跟随兄长曾巩学习,得到了王安石和韩维的推荐,曾布得以上书言政,得到了宋神宗的重视并被重用。
在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关键时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后来在市易法的争论中,曾布被认为阻挠了新法而贬谪出外,在饶、潭、广、桂、秦、陈、蔡等地奔波为官。
宋神宗驾崩后,高太后垂帘,旧党执政,曾布又因坚持不变役法而未进入政治中心 ,直至宋哲宗亲政后才得到重用,重新开展变法事业,被任命为枢密使,但又与同为新党的章惇爆发矛盾。
端王赵佶继位后,章惇因反对被贬谪,曾布被徽宗任命为右仆射,并排挤掉了作为左仆射的韩忠彦,又和新任左仆射蔡京爆发矛盾,被一再贬谪,最终死于润州,终年七十二岁。
死后追赠观文殿大学士,谥号文肃。曾布虽然不乏才干,但在宋史中却被列入《奸臣传》,政治生命被卷入北宋后期白热化的党争,政治立场较为中立,在哲、徽二帝时期的斗争中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曾姓
- meira
-
自秦始皇称皇帝以来,无论南北朝还是五代十国都没有曾姓的皇帝。
历史各朝皇帝姓氏:
1、夏:姒
2、商:子
3、周:姬
4、秦:赢
5、西汉:刘
6、新:王
7、东汉:刘
8、魏:曹
9、蜀汉:刘
10、东吴:孙
11、西晋:司马
12、前汉:李
13、前赵:刘
14、后赵:石
15、前燕:慕容
16、前凉:张
17、前秦:苻
18、后秦:姚
19、后燕:慕容
20、西秦:乞伏
21、后凉:吕
22、北凉:沮渠
23、南凉:秃发
24、南燕:慕容
25、西凉:李
26、夏:赫连 (后改刘)
27、北燕:冯
28、东晋:司马
29、宋:刘
30、齐:萧
31、梁:萧
32、陈:陈
33、北魏:拓拔
34、东魏:元
35、西魏::元
36、北齐:高
37、北周:宇文
38、隋:杨
39、唐:李
40、武周:武
41、后梁:朱
42、后唐:李
43、后晋:石
44、后汉:刘
45、后周:郭(后该柴)
46、前蜀:王
47、后蜀:孟
48、吴:杨
49、南唐:李
50、闽:王
51、楚:马
52、南汉:刘
53、南平:高
54、北汉:刘
56、吴越:钱
57、辽:耶律
58、金:完颜
59、北宋:赵
60、西夏:李
61、大理:段
62、南宋:赵
63、元(蒙古):孛儿只斤
64、明:朱
65、清(后金):爱新觉罗
扩展资料
曾姓的起源:
曾姓起源于姒姓。
黄帝的第25子叫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据说鲧的妻子因梦食薏苡而生禹,当时的舜帝就赐予禹姒姓。发明甑的曾人部落,是姒姓部落的一支。禹治水成功,舜将帝位禅让给禹。禹的儿子启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夏朝,国号夏后氏。
夏朝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禹州市。夏王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兰陵县向城镇)建立鄫国。古代习惯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
实力并不强大的鄫国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除去邑旁(阝),表示离开故城,不忘先祖,称为“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皇帝
- CarieVinne
-
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姓曾的皇帝的。
不过初期五帝中有两个都是曾氏祖先。比如颛顼,禹。
姓曾的是轩辕黄帝的后代,夏禹王(禹姓姒氏)的六十三世孙。
黄帝二十五子昌意为曾姓之祖,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尧命禹父亲鲧治理水患,而鲧治水九年无效。舜继承尧位后仍命鲧治水,结果劳民伤财而没有消除水患,于是便杀鲧于羽山,舜并命鲧子禹继续治水。禹受命后,为了治理水患从二十岁开始,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消除了水患。因获得重大的历史功绩,舜让禹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世尊称为大禹。
禹生启。启联合各部落首领的势力,杀掉伯益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
启生仲康,仲康生帝相,帝相生少康,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苍山县向城镇)建立鄫国,为鄫国之始。古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
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此为曾氏得姓之始。
后人尊曲烈世子巫为曾氏第一世祖。从曲烈至巫改为曾姓,经历54传至巫,58传至曾参。
扩展资料
历史各朝皇帝姓氏:
1、夏:姒
2、商:子
3、周:姬
4、秦:赢
5、西汉:刘
6、新:王
7、东汉:刘
8、魏:曹
9、蜀汉:刘
10、东吴:孙
11、西晋:司马
12、前汉:李
13、前赵:刘
14、后赵:石
15、前燕:慕容
16、前凉:张
17、前秦:苻
18、后秦:姚
19、后燕:慕容
20、西秦:乞伏
21、后凉:吕
22、北凉:沮渠
23、南凉:秃发
24、南燕:慕容
25、西凉:李
26、夏:赫连 (后改刘)
27、北燕:冯
28、东晋:司马
29、宋:刘
30、齐:萧
31、梁:萧
32、陈:陈
33、北魏:拓拔
34、东魏:元
35、西魏::元
36、北齐:高
37、北周:宇文
38、隋:杨
39、唐:李
40、武周:武
41、后梁:朱
42、后唐:李
43、后晋:石
44、后汉:刘
45、后周:郭(后该柴)
46、前蜀:王
47、后蜀:孟
48、吴:杨
49、南唐:李
50、闽:王
51、楚:马
52、南汉:刘
53、南平:高
54、北汉:刘
56、吴越:钱
57、辽:耶律
58、金:完颜
59、北宋:赵
60、西夏:李
61、大理:段
62、南宋:赵
63、元(蒙古):孛儿只斤
64、明:朱
65、清(后金):爱新觉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皇帝 (中国最高统治者)
- volcanoVol
-
按说后期是一个没有的,不过初期还是很伟大,五帝中有两个都是曾氏祖先。呵呵。颛顼,禹
姓曾的是轩辕黄帝的后代,夏禹王(禹姓姒氏)的六十三世孙。
黄帝二十五子昌意为曾姓之祖,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尧命禹父亲鲧治理水患,而鲧治水九年无效。舜继承尧位后仍命鲧治水,结果劳民伤财而没有消除水患,于是便杀鲧于羽山,舜并命鲧子禹继续治水。禹受命后,为了治理水患从二十岁开始,历时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消除了水患。因获得重大的历史功绩,舜让禹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世尊称为大禹。
禹生启。启联合各部落首领的势力,杀掉伯益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
启生仲康,仲康生帝相,帝相生少康,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苍山县向城镇)建立鄫国,为鄫国之始。古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此为曾氏得姓之始。后人尊曲烈世子巫为曾氏第一世祖。从曲烈至巫改为曾姓,经历54传至巫,58传至曾参。
- 余辉
-
虽然历代天子没有姓曾的,但是曾氏子弟还是天子后裔,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呢?因为“曾”只是姓,而不是氏,目前全中国所有曾姓子弟,都是曾姓姒氏后裔,而且也是唯一的姒氏家族,从夏朝灭亡时,殷商为避免夏人复起,将夏朝所有的王室后裔全部屠灭了,唯独夏商时期的鄫国,由于实力强大而幸免于难,鄫国也是中国五千五百年以来唯一一个国胙长达1277年的诸侯国,鄫国最鼎盛时期国人达30万,战车八千乘,到商末西周初期逐渐衰落,国土不过数县,国人不过万人,最后亡于莒国,莒国所在地(今山东省莒县)莒姓人的祖先就是莒国国君,其是子爵君主,因以下犯上灭亡鄫国(鄫国灭亡时是伯爵,鄫国初代君主是公爵,是大禹人皇亲封的)导致莒国招致齐、鲁、宋、徐、邾、小邾、大邾、卫、薛、陈、蔡、吴、越、楚、秦、晋、郑等等十几个公伯爵的诸侯国共同出兵灭其国,莒国最后只留下一名弱婴,由一名女奴抚养成人,他就是现在中国莒姓人的祖先,不过中国历朝历代皇室祭天所用的祭品中都有3名莒姓人,因此莒姓人数量稀少,而且莒姓以前是不准踏出莒县范围的,违者都是车裂。说回来,曾姓姒氏出过多少皇帝,是没有的,但是王的话,不说夏朝的王,只说鄫国的诸侯王就多达20多17328053803
- 瑞瑞爱吃桃
-
自秦始皇称皇帝以来,无论南北朝还是五代十国都没有曾姓的皇帝
- u投在线
-
中国历史上姓曾的皇帝一位也没有。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历史上没有姓曾的皇帝。
- Troublesleeper
-
曾国藩----比皇帝还牛
- 出投笔记
-
没有姓曾的皇帝,但有过姓曾德宰相。
- 莫妮卡住了
-
中国历史上姓曾的皇帝一位也没有
- 可可科科
-
曾姓的先祖是皇帝,但是他们那个时候还不姓曾。如大禹、启、少康就是曾姓的祖先,他们三个都是皇帝。
- CPS小天才
-
没有姓这鬼姓的能当皇上的
- 不白九百
-
没,一看你就是曾姓的后人,哈哈,我没说错吧。
- 陶小凡
-
孔子,颜子,曾子,孟子。曾公亮军火,武器军事世界上如雷灌耳,效仿,哈哈!曾国藩伟人领袖,名将,效仿啊!军事欧美效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