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谢赫“六法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历史作用?

2023-07-16 19:00:18
TAG: 历史
共1条回复
CarieVinne

①“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于生命的活力。原为衡量画中人物形象,后扩至其他题材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 ②“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谢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它是传统绘画特有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决定的美学原则。   

③“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将其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表明南北朝时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十分重视的同时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 ,它的位置是很恰当的 。   

④“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⑤“经营位置”或“经营,位置是也”。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作,因断句不同而使“位置”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总之指构图和构思。  

⑥“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指临摹作品。传,移也,或解释为传授、流布、递送,模为摹仿。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由于它并不等同于创作,故谢赫将其放于六法之末。

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

相关推荐

1、南北朝谢赫的《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什么?

南北朝谢赫的《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1、气韵生动这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是一千多年来我国绘画创作与绘画批评的重要准则。优秀的绘画作品,必须塑造出动人的形象,有巧妙的结构、用笔、用墨和赋彩。一幅画具备这一切,会给人以总的印象,也就是内在意境、形象塑造以及构图、色彩等方面,给人以又完整又具体的感受。谢赫提出来的“气韵生动”正是这种感受。感受的深度,决定于作品对于生活美的揭示深度及形创造的完美性。“气韵生动”是形与神在画面上的统一,这个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2、骨法用笔骨法用笔是绘画表现上关于用笔的问题,是运用线描表现对象形体的重要技法。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像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于本意,而归乎用笔。”3、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是关于形象塑造的问题。所谓“应物”不仅是追求对象外表的形似,更重要的是认识对象的特质与内在精神。描写时,如果只是“象形”而不应物,是不对的。唐代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立意便是中发心源。”故“应物”不是单纯照着对象画,而是在形似的基础上表现好对象的精神实质。4、随类赋彩随类赋彩是关于设色的问题。“类”即“万物之类”,这里所指的类,是绘画对象所呈现出来的特性、状貌以及颜色的类别。对于色彩的表现,中国画是很别致的,讲究物体的固有色,然后随物像之类,在形象特征上概括性的加以色彩表现。5、经营位置经营位置是绘画的布局章法问题,即绘画的构图和构成。所谓绘画中的位置,应该有所“经营”。“经营”二字含义甚深,要根据对象的结构和格局,苦心加以组织和布置。因此在画龙点睛表现上经营位置十分重要,谢赫提出此法,正是总结了中国绘画在构图上的表现特点。正因为画的位置是“经营”出来的,是随画家精心组织和布置的,所以中国的山水画才能不收焦点透视的局限,机智、巧妙地运用散点透视,一幅画不论是深远、高远或平远,都可以随画家经营布置。6、传移模写传移模写是指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的问题。张彦远认为此法是“习画基本之事”,这意味着此法并非无足轻重,临摹只是对前人各类技法的初步了解和基础研习,但不是绘画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创作而进行学习的一种手段。在临摹古人优秀作品时一定要认真,做到形神兼备,真正把精华学到手,才能达到“传移模写”的目的。
2023-07-16 16:09:101

谢赫六法分别指的是什么

  谢赫六法分别指的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谢赫六法出自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摹写。”  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最早出自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  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从南朝到现代,成为了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气韵生动”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骨法用笔”是说所谓骨法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笔法。“应物象形”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随类赋彩”是说着色。“经营位置”是说绘画的构图。“传移摩写”指的是临摹作品。
2023-07-16 16:09:271

1、南北朝谢赫的《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什么?

他提出绘画的“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或作“传模移写”).
2023-07-16 16:09:331

谢赫六法分别指的是什么 谢赫六法分别指哪些

1、谢赫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 2、谢赫六法是南齐宫廷画家和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和发展前代绘画理论中的法则,论述了所绘对象的内在精神和外在的状态,在用笔,用墨,用色,构图,临摹上都做了很详细的解释,是后代画家在教育教学方面和品评优劣作品方面,都是一个非常重要标准。 3、六法论的主旨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所称为的“神”,中国画不但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还有表达出其精神,也就是“神情兼备”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有精神,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 4、气韵生动也离不开其他几法,也要有笔墨技法和构图,这些都是要靠后天练习、临摹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表达的,但如果只有后五法,没有气韵的画,也只是只拥有技术的画罢了,并不传神。一幅画的意境和气韵就是它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事物就是一具空壳。
2023-07-16 16:09:401

谢赫六法分别指的是什么?

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自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那么谢赫六法分别指的是什么? 1、 谢赫的六法分别为:(1)气韵,生动是也;(2)骨法,用笔是也;(3)应物,象形是也;(4)随类,赋彩是也;(5)经营,位置是也;(6)传移,模写是也。 2、 “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 3、 气韵,原是魏、晋品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是说所谓骨法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笔法。“骨法”最早大约是相学的概念,后来成为人们观察人物身份和特征的语言,在汉、魏很流行。 4、 “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应物”二字,早在战国时代就出现了,《庄子·知北游》:“其用心不劳,其应物无方”。 5、 “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说着色。赋通敷、授、布。赋彩即施色。随类,解作“随物”。 关于谢赫六法分别指的是什么内容的介绍就到这了。
2023-07-16 16:09:461

谢赫六法分别指的是什么

谢赫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论述了所绘对象的内在精神和外在的状态,在用笔,用墨,用色,构图,临摹上都做了很详细的解释,是后代画家在教育教学方面和品评优劣作品方面,都是一个非常重要标准。 谢赫的六法将魏晋时期人物画的技法和理论做了有益的整理工作,在开启后代艺术理论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虽然“六法”之间的正确的科学的逻辑的关系没有完全明确起来,然而由于反映了绘画艺术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完整的认识,而此认识既肯定了根据对象造型的必要性,也提出了理解对象内在性质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笔墨是表现对象的手段。
2023-07-16 16:09:531

谢赫的六法论

谢赫当时提出的六法论,把魏晋以来的27位画家分为了六个品第。下面就来看看六法论的具体内容。 六法论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1)气韵生动。作品及其所刻画的形象要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能够表现 物我为一 的生动气韵,气韵生动至今也是绘画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2)骨法用笔。绘画的用笔要表现对象内在的生命本质,所以要讲究笔法、笔力、韵律和情致。这样的用笔方法,就叫骨法。实际去运用就是骨法用笔。 (3)应物象形。应物,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反映状态;象形中的形,不是指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指头脑中经过加工的艺术形象,它可是有取舍、有想象、有夸张的艺术意象。这两方面都涉及画家主观思想和客观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所以应物象形一法,实质上蕴含着天人关系和物我交融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代表着中国画家的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4)随类赋彩。类,既指对象本质的固有色彩,也有更加广泛而深刻的意义。画家通过观察,将万物归成其类,因类取象赋色,舍弃物体色相的表象,而糅合物体色相的本质颜色,目的是得“意”。 (5)经营位置。章法和画面结构形式以及意境的营造密切相关。因此,中国画非常讲究“虚实”“疏密”“开合”“呼应”等具体章法与形式法则的运用,既传情达意,又有形式美感。 (6)传移模写。指绘画的临摹与复制。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知,在绘画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023-07-16 16:09:591

谢赫的绘画“六法”论

谢赫提出绘画的“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或作“传模移写”)。 “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指的是临摹作品。传,移也;或解为传授、流布、递送。模,法也;通摹、摹仿。写亦解作摹。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谢赫亦称之为“传写”:“善于传写,不闲其思”——其实早在《汉书·师丹传》中就有了“传写”二字:“令吏民传写,流传四方。”把模写作绘画美学名词肯定下来,并作为“六法”之一,表明古人对这一技巧与事情的重视。顾恺之就留下了《摹拓妙法》一文。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谢赫并不将它等同于创作,因此放于六法之末。
2023-07-16 16:10:071

谢赫六法的内容。

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意义: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完整的绘画六法论:1、气韵生动是也,“气韵生动”这条纲领,决定了中国画重“神似”,与西洋画重“形似”的风格不同。2、骨法用笔是也,学者对于谢赫“骨法”有多种解释:指人体的“骨相”指画的骨架。指线条的运用。3、应物象形是也。4、随类赋彩是也。5、经营位置是也,“经营位置”就是顾恺之的“置陈布势”,就是构图学。6、传移模写是也。拓展资料: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谢赫,南朝齐、梁人,画家、艺术理论家。谢赫擅长人物肖像画,但其更著名的是他在艺术理论方面的造诣。在其创作的《古画品录》中,谢赫提出了绘画六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尚书故实》说:“谢赫善画,尝阅秘阁,服叹曹不兴所画龙首,以为若见真龙。”
2023-07-16 16:10:278

简述谢赫的“六法论”

一是 气韵生动 是把生动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二是 骨法运笔 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三是 应物象形 三四五是 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四是 随类赋彩五是经营位置六是传移模写 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2023-07-16 16:11:242

名词解释 六法谢赫

1、气韵生动; 2、骨法用笔; 3、应物象形; 4、随类赋彩; 5、经营位置; 6、传移模写。谢赫与绘画“六法”论 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 “六法”是:“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http://www.tj-iei.org/online_lesson3/gdwx_ncy/kecheng/zhishi/xh.htm 其实谢赫的绘画六法,说到底,气韵生动并非作画的方法,而是指作品的总体艺术准则和境界。所以作为视觉艺术的摄影,在创作和美学理论的探讨上都要正确地理解"气韵生动"这个传统的审美准则,切勿生搬硬套国画的艺术样式。气韵生动最初是针对人物画的,而后又发展到鉴赏山水画。甚至后来中国画理论中有"线(笔)生气"和"墨求韵"的"笔情墨韵"的气韵理论。至此,摄影怎样才具有民族性已十分明晰,就是在线条和形态上要表现"气"的审美心理,而在色彩上则要合乎"韵"的审美准则。故此摄影要从我国传统艺术中吸取养分,同时又发挥摄影的特点才是探索摄影民族性的康庄大道。 http://www.cphoto.net/luntan/03/21.htm
2023-07-16 16:11:551

谢赫“六法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历史作用?

六法依次为:   ①“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 中国画于生命的活力。原为衡量画中人物形象,后扩至其他题材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   ②“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谢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它是传统绘画特有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决定的美学原则。   ③“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将其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表明南北朝时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十分重视的同时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 ,它的位置是很恰当的 。   ④“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⑤“经营位置”或“经营,位置是也”。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作,因断句不同而使“位置”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总之指构图和构思。   ⑥“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指临摹作品。传,移也,或解释为传授、流布、递送,模为摹仿。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由于它并不等同于创作,故谢赫将其放于六法之末。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 中国画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2023-07-16 16:12:053

南朝时期画家谢赫曾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原则,下列属于谢赫“六法”的是( )

【答案】:B、C、D“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着作《画品》中。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摹写。
2023-07-16 16:12:121

谈谈你都谢赫“六法”论的思想内容及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解

谢赫“六法”,是中国绘画学津梁,无论画家还是理论家均奉之为金科玉律,它作为中国绘画史上一个完整而严密的艺术纲领,千百年来,承前启后,“六法”不仅给中国绘画史的发展以巨大影响,也给我国的造型艺术领域创作的评论,开创了一个精密而又具有普遍艺术规律的理论体系。陶瓷艺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六法”的普遍原理同样适合于陶艺创作。谢赫提出“六法”以后,“气韵”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核心范畴之一,也最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神。我们在陶艺创作中可以充分运用“六法”来创作出充满中国文化之气韵的陶艺作品。因此,“六法”对陶艺创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一部分——“六法""有利于中国陶艺本土化的发展。“六法”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其中的任何一法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
2023-07-16 16:12:221

魏晋时期谢赫的专著《古画品录》中的“六法”有什么意义?

“六法”的提出,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绘画真正成为了一门独立的艺术,获得了士大夫阶层的认同和研究。“六法”的提出,也说明魏晋南北朝的士大夫画家对于技法形式是很热衷的,对形式的热衷也说明“为艺术而艺术”之类的想法已经出现,并开始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贯彻,对纯粹美学的、艺术的重视,代替了对“教化”功能的重视,艺术的独立性越来越强。
2023-07-16 16:12:301

简述谢赫的六法,它在中国美术理论体系形成中的贡献和意义

谢赫是南齐宫廷画家和绘画理论家,他在《古画品录》中总结和发展前代绘画理论中的法则,提出了艺术创作之“六法”: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谢赫“六法”为我国造型艺术的创作和评论开创了一个精密且符合艺术规律的理论体系。此后的各个朝代,无论是画家还是美术评论家们都以此“六法”作为艺术创作和衡量艺术作品的最高标准。如今的包装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一种,首先也是艺术创作,应符合最普遍的审美规律和原则,因而也应讲求谢赫“六法”。1。“气韵生动”“气韵”居谢赫“六法”之首,可见其重要性。“气韵”中的“气”最初是指自然之气,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气”被认为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魏晋以来的审美性人物品藻则把“气”视为一种与人的生命精神相关联的气质或神采之美,是一种对内在的生命力度和精神力度的判断。叶朗先生在《中国美学史大纲》中总结出,魏晋南北朝美学的元气论主要概括了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概括了艺术本源的一个范畴;二是概括了艺术家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一个范畴;三是概括了艺术生命的一个范畴。“韵”既含有“音韵”的基本意义,又指人物具有的才情、智慧、风度等超凡脱俗的风雅之美。“韵”不能离“气”,“气”只有与“韵”结合才具有审美的品质。艺术设计作品只有气韵并举,才能生动,包装设计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同样也要表现出气韵生动之美。任何包装设计都要首先进行设计定位:品牌定位、产品定位、消费者定位。所谓品牌(商标)定位和产品定位,就是设计师要根据品牌(商标)的名称或商家产品的特点进行定位。消费者定位是指设计师要针对消费者的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国籍、宗教、风俗习惯等,根据不同消费者的喜好来确定商品包装的风格与气韵:或华丽或高贵,或甜美或冷峻,或成熟或活泼。只有准确定位,才能确定商品包装的风格与气韵,使包装符合其应有的艺术性。同时,设计师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也体现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之中,其品位与气韵也是商家的一种形象代言。2。“骨法用笔”人物画中对“骨法用笔”的评论主要有以下几种:骨与骨骼及骨相有关;骨法与用笔有关;提倡所谓“风骨”,风神气质。谢赫在“六法”中提到的“骨法用笔”包含有关于绘画对象的形体结构认识、用笔方法及画面总体效果三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包装设计中也隐含着骨法的三层含义:一是形体结构。包装设计要注重包装的结构设计,也就是包装的骨骼,既要注意包装材料的特性,以保护好商品,也要便于生产、运输,同时要充分考虑使用的便利性。二是用笔方法。国画中讲究用笔方法,雕塑中讲究刀法,而包装设计则讲究对包装材料的整体驾驭。三是画面的总体效果。包装设计属于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画面总体效果的好坏,既决定了商品信息的传递,更成为影响商品销售的重要因素。3。“应物象形”“应”是指人对事物的感应,“物”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应物象形”是指造型要以客观物象为依据,正确地、真实地、有感受地表现出其艺术形象。绘画讲求形神兼备,设计是以视觉形态呈现给人的,而包装设计更需要用视觉形态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所包装商品的内容与信息,也就是要给消费者“表里如一”的感觉。包装设计中的图形信息,如商标、纹样、文字解说等,必须具备“商品诉求”统合性,即视觉图形所传达的信息必须像这个图形式样本身的特征一样显得清晰可识别:(1)不同的产品具有不同的特性,其包装的图形选用亦应不同。比如白酒的包装与矿泉水的包装,产品都具有透明的特点,那么从包装的形象上就要使两种产品的特性准确地体现出来:矿泉水一般采用简洁、单纯、明快的形象体现其纯净与清凉的特点,而白酒的形象则要求表现出诗情画意,体现出酒的浓香及其深厚的文化气息。(2)不同的品牌、档次,其图形的选用应加以区分。同样是白酒的包装,不同的晶牌、不同的档次,其包装的形象设计也应有不同的个性,越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个性化、人性化的包装产品,越具有竞争力。(3)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的消费者对图形有着不同的认识与喜好,包装设计中应体现出来。老年人喜欢庄重、稳定的图形,中青年喜欢大方、青春、流行、有活力的图形,儿童则喜欢活泼的卡通图形。(4)不同地区、国家、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包装设计所选用的图形也要考虑这些因素。日本人喜爱樱花而忌讳荷花,意大利人忌用兰花图案,法国禁用核桃作图案。这些特殊的民俗习惯及消费群体,要求包装设计不可随心所欲,应避其所忌,并遵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有关规定,否则会使商品销售遇到麻烦。康德说过:“绘画、雕塑,甚至还包括建筑和园艺,只要是属于美术类的视觉艺术,最主要的一环就是图样的造型,因为造型能够以给人带来愉快的形状去奠定趣味的基础。”在包装的图形设计中,无论是纯象征的图形,还是具象图形的运用,所传达的语言都要引起意味的共通性,才能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从而促进商品的销售。如美国的可口可乐饮料,1999年在中国的市场综合占有率高达12%,其关键就在于它的包装图形设计具有全球认同性,其造型中的“波纹线”简单、明快,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和现代美感,人们一般不会产生排斥心理。4。“随类赋彩”“随类赋彩”是指绘画应根据不同的类型、对象,即根据不同的审美对象敷施色彩。包装的色彩是设计中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因素,要用色彩准确地传达商品的内容:(1)因不同对象而设计不同的色彩和色调。如儿童商品采用鲜艳的色彩,而老人商品采用稳重的色彩等。(2)因不同商品的特点、属性而设计不同的色彩与色调。如冰箱和空调属制冷家用电器,应以蓝、绿色作为包装设计的主色调,除表明制冷设备的特性外,更能令人产生寒意和凉爽的感觉;节日礼品包装应以红色来表达商品的喜庆用意;食品的包装设计则宜运用红、橙等暖色调,以刺激人们的食欲,取得良好的饮食文化效果。再如一般用白色或蓝色来强化药品的卫生洁净形象,但医药用品又有中药、西药、治疗药、滋补药、一般药的不同,故色彩处理也要具体对待,以发挥色彩的感觉要素(物理、生理、心理),力求典型化、个性化。如用蓝色、绿色作消炎、退热、止痛、镇静类药物的包装色,用红色、咖啡色作滋补药物的包装色等。包装设计应巧妙地应用色彩的感情规律,通过色彩的情调显示,使消费者受到一种特定的情绪感染,领悟到色彩所要传达的深刻意图。(3)因不同民族对色彩的偏爱或禁忌而运用不同的色彩。如在包装设计中应注意日本人喜红色而忌绿色,美国人喜欢鲜明的色彩而忌用紫色,伊斯兰教徒喜欢绿色而特别讨厌象征死亡的黄色等。5。“经营位置”“经营位置”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构图”,古人谓之“章法”,指构图设计要有选择、有取舍、有组织地缜密思考,在法则上强调主宾、顾盼、开合、聚散、虚实、藏露、繁简、疏密、纵横、参差、动静等。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称此法为“置陈布势”,唐代张彦远则称之为“画之总要”。这表明布局的重要性。在包装设计中,画面上要出现的信息特别多,如品牌名、商标、实物形象、色块分割、装饰图案、产品说明等。因而在构图时要统筹安排,既要突出主题,又要主次分明、条理清晰,并且要符合构图的基本法则,如宾主、均衡、对比、调和、统一等。6。“传移模写”“传移模写”是谢赫“六法”中的最后一法。现代美术理论家董欣宾、郑奇认为,“传移模写”是中国绘画的“创作论”,是通过传(传情、传形、传统、传神、神思)、移(移情、移形、移画、变移)、模(模仿、模拟、模式、模范),达到符合写(绘画)的创作心理特征、基本法则及具体过程。不能把“传移模写”简单理解为临摹。这就将“传移模写”的内涵提高到一个新的“法”的理论高度。善于学习、吸收、借鉴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华,剔除糟粕,并运用到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才能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包装设计也要不断学习、创新。总之,谢赫“六法”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任何一法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其中“气韵生动”是总的要求和最高目标,其他五法则是达到“气韵生动”的必要条件和手段。大凡优秀的艺术作品,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包装设计,都不同程度地渗透着谢赫“六法”的理论原则。只有从本质上理解了谢赫“六法”的深刻含义,并且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我们的文艺评论、艺术创作、艺术设计才能在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根基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2023-07-16 16:12:401

我国有哪些绘画作品运用了谢赫六法?古代和近代作品都可以。

“六法”本身就是古代绘画实践经验,提高为理论的,是谢赫根据前人的绘画和评论进行集中整理得出的。若一定要说哪些作品运用了谢赫六法,那可以说画家所作之画都有运用了,毕竟“六法”本身就是对绘画提出的,而且有很多书法作品其实也一样用到了“六法”呢!接下来,我具几个例子,如东晋时期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画卷,描绘一系列的动人形象,从她们的身姿仪态中透露出了这些古代宫廷妇女的身份和风采,画家的笔墨是“简淡”的,古人称其勾勒轮廓和衣褶所用的线条“如春蚕吐丝”,也形容为“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在《女史箴图》中保留了这些线条的连绵不断、悠缓自然、非常匀和的节奏感。还有《洛神赋图》,《列女图》,其描绘的人物形象、动作、精神都是非常的生动的,以及笔墨效果都是非常有动感和节奏感的。另外初唐时期画家兼工程学家的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卷》,《步辇图》,盛唐时期张萱的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南唐时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还有很多的绘画作品乃至书法作品都运用了谢赫“六法”。
2023-07-16 16:12:481

简述谢赫的“六法论”

一是气韵生动是把生动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作为艺术表现的最高准则二是骨法运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三是应物象形三四五是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四是随类赋彩五是经营位置六是传移模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
2023-07-16 16:12:571

绘画上六法中气韵生动与随类赋彩的含义

“六法”论的内容  谢赫提出绘画的“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或作“传模移写”).  “气韵生动”,是指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
2023-07-16 16:13:031

谢赫的六法论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以下不属于六法论的是( )。

【答案】:C本题考查谢赫“六法论”。南齐谢赫撰写的《画品》(又名《古画品录》)是古代第一部对绘画作品、作者进行品评的理论专著。书中论述了绘画的社会功能,提出了绘画品评标准“六法论”,并以此为依据,把魏晋以来的27位画家分为6个品第,各论其优劣得失。六法内容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唐代张璪提出,概括了绘画创作与现实的关系,强调主观感受与学习自然同等重要。本题为选非题,C项正确。
2023-07-16 16:13:101

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

是一部较为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写于梁代,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诫,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六法是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条标准,内容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2023-07-16 16:13:281

被谢赫形容为“六法皆备”的西晋画家

陆探微,南齐理论家谢赫首先给予陆探微绘画至高的赞誉,称其画:“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包前孕后,古今独立,非复激扬所能称赞。但价重之,极乎上上品之外,无他寄言,故屈标第一等。”“虽画有‘六法",罕能尽该。而自古及今,各善一节……惟陆探微、卫协备该之矣。”显然,在谢赫看来,陆画已远远超越了作品外在形式的完美,直接把握到艺术的内在本体。所谓“穷理尽性,事绝言象”,即指能穷尽对象的内在精神气质,达到上乘的理想境界,而非限于表面的描摹刻画,故谢赫将其置于上上品之外,第一品第一人。同时,谢赫又在总体上认为陆画“六法尽该(赅)”,即因“穷理尽性”而使画面收到“气韵生动”的效果。谢赫这些赞辞具有浓厚的形而上色彩,阅读这段文字也只能让人大致把握陆探微绘画的精神取向,及其达到的理想境界。而其画面的感性形象特征依然模糊。张怀瓘对陆画的评介,却使人对其绘画风格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张云:“陆公参灵酌妙,动与神会,笔迹劲利,如锥刀矣。秀骨清像,似觉生动,令人懔懔若对神明,虽妙极象中,而思不融乎墨外。夫像人风骨,张亚于顾、陆也,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
2023-07-16 16:13:373

谢赫《画品》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六法”的内容是什么麻烦告诉我

魏晋南北朝是绘画评论和绘画史著作创立的重要时期,在此以前绘画评论只有零星片断,且往往依附在经史之中。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和南朝宗炳《画山水序》王微《论画》是现存较早的绘画理论著述。随着绘画实践的扩大和深入,需要对前人创作给予品评和总结,画家谢赫的《画品》(《古画品录》)就是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绘画品评专著。谢赫大致经历齐梁两朝,生卒年代已不可考。《画品》写于梁代,书中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画品》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和艺术要求,即品评绘画的教育功能和艺术标准。作者继承秦汉以来重视绘画的教育感化作用的传统,明确提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古寂寥,披图可鉴”的政治作用,在此前提下列出品评画家优劣的六条标准“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采,经营位置,传模移写。把生动地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使作品具有强大感染力的“气韵生动”列为首要准则,其次为用笔及形、色、构图、临摹学习等绘画造形技巧。“六法”的提出具有绘画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总结意义,对中国绘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谢赫在对画家评论中有许多精辟的主张:强调画家深入生活观察和生动准确地表现对象,称赞“观察详审”,“人马分数,毫厘不失”,批评“纤细过度,翻更失真”的倾向;重视深刻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赞许作品能“颇得壮气”,“颇得神气”,“极妙参神”;对只停留在外表琐碎“精谨”的描绘而“乏于生气”表示不满;反对“志守师法,更无新意”的保守作风,认为“述而不作,非画所先”,只有“师心独见,鄙于综采”,“变古则今”,“动笔新奇”,才能“有过往哲”,促使绘画水平得到提高。
2023-07-16 16:13:461

六法是指哪六法

六法指的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六法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南齐时代的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谢赫擅长肖像画和仕女画,据载谢赫训练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默写功夫,但是,谢赫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主要还是取决于他在理论方面的贡献,他的著作《古画品录》,初步奠定了中国画理论的完整体系,提出了品画的艺术标准的“六法论”。
2023-07-16 16:14:041

南齐谢赫“六法论”将( )定位为中国画的造型方法。

【答案】:A“气韵生动”是作品给予人的空灵传神的境界,“经营位置”是绘画作品中的构图,“传移模写”是临摹。
2023-07-16 16:14:111

中国画的六法论

中国画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其中较著名的是南朝谢赫的《古画品录》,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的绘画理论,初步奠定了中国画理论的完整体系。提出了评画的标准,即六法论,对后世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所谓的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第一法中气韵生动是最重要的艺术标准。其重要的是指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中国画家历来主张,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要表现出它的精神,即所谓的形神兼备。要想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真实性和生动性,是离不开构图立意,笔墨技法的,因此,气韵生动和其他五法是一个整体。气韵生动离不开五法,而其他五法也离不开气韵生动。骨法用笔,总的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的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应物象形,是指怎样选择描绘的对象,并且用造型的手段把它表现出来。随类赋彩是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经营位置,是指画面的组织安排,就是构图,传移摹写,是复制,临摹,主要是学习,继承传统绘画的方法。总之,六法必备,才是好画。六法论成为中国绘画的核心。无论是现代的绘画,还是古代的传统绘画,谢赫的六法论都适用,是我们最宝贵的评画标准。指导我们的绘画创作。
2023-07-16 16:14:191

"绘画六法"的提出者是谁

【绘画“六法”】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六法”是:“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2023-07-16 16:14:271

什么是六法阐述其意义?

  你去看一下唐代张延远的历代名画记吧,上面有专门论六法的.张彦远论画六法(译文)  昔日谢赫说:“画有六法,一是气韵生动,二是骨法用笔,三是应物象形,四是随类赋彩,五是经营位置 ,六是传模移写。自古以来绘画的人很少能六者兼得其妙。”  张彦远试论之曰:古代的画,往往放弃对象的形貌之似而推尚画的风骨气韵,从形似之外去追求画的意境 ,此中奥妙难以与俗人说清楚。现在人的画,即使得到形貌之似,但是气韵不能产生。通过气韵来讲求作画,则形似已经包含在里面了。上古时代的画,笔迹简略意味清淡,但典雅纯正,顾恺之,陆探微之流画家的画就是这样的;中古时代的画,细密精致而光彩焕发,展子虔、郑伯仁之流的画就是这样的。近代的画,焕然光灿而追求六法完备;现在之人的画,错综杂乱,没有一定宗旨,许多画匠的画都是这样的。  象物之形当然在于形似,而形似必须保全事物的风骨气韵,形似和骨气,都以立意为本,但归根结底又在 于用笔,所以善画者多善书法。既然如此,那么,古代的嫔妃臂细而胸束,古代的马嘴尖而腹细,古代的台阁 肃然耸立,古代的服饰容与拖曳,所以古画不只是变态,而是具有特别的意义,也可能是因为物象本身有所不 同。至于台阁树石、车舆器物,没有生动之态可以比拟,没有气韵可以追求,特别重要的就只是构思位置和处 理好向背阴阳关系。顾恺之说:“画人最难,其次是山水,再次是狗、马,而台阁是有一定形状之器,更容易 画。”此话得其要领。至于鬼神人物,具有生动之态可以表现,必须画出神态气韵之后才算完全,如果气韵不周全,只是白白表现其形似;如果笔力不遒劲,只是徒然善于涂抹色彩,可以说是不好的。所以韩湟说:“画狗马难,画鬼神易。狗马乃是民众常见之物,而鬼神乃是谲怪之形。此言得其道理。至于经营位置,则是绘画的整体枢要。自顾恺之、陆探微以来,画迹很少保存,全面考察之,只有吴道玄的画,可称得上六法俱全,包罗万象,好象是神仙假手于他,完全达到了造化之妙。所以他的气韵雄伟之状,几乎在缣素之画纸上难于容纳, 他的笔迹磊落峻伟,于是纵意发挥于墙壁之上,但他的小画又特别稠密,这真是神异。至于传模移写,乃是画家微不足道之事。然而现在画画的人,稍微善于写貌,获得形似,却没有应有的气韵;具现事物的色彩,却失去应有的笔法,怎能称为画呢。呜呼,现在的人画画不得当啊!  宋朝顾骏之,常构筑高楼,用做绘画的处所,每次登上楼则去掉楼梯,家里人很少见到他。若是当时景象 融洽而晴朗,他就含毫作画,如若田地阴森凄惨,则不操笔。现在的绘画之人,笔墨和灰尘相混,颜料和泥沙相杂,白白粘污绢素,怎能说是绘画呢?自古善于绘画的,莫不是士大夫世家贵族,隐逸之士、高超之人、名声大振、妙绝一时,传美名于千年,而非里巷鄙陋俗贱之人所能为。
2023-07-16 16:14:342

“六法还须八法通”中的六法指什么

谢赫六法论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③“应物象形”④“随类赋彩 ⑤“经营位置” ⑥“传移模写八法指永字八法
2023-07-16 16:14:421

谢赫“六法”与荆浩“六要”间的对应关系

1、气韵生动; 2、骨法用笔; 3、应物象形; 4、随类赋彩; 5、经营位置; 6、传移模写。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一一对应
2023-07-16 16:15:021

简要分析六发论的主要内容

   是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中国古代绘画自此进入理论自觉的时期,以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对谢赫的六法原文,后人因断句不同而释义略有区别。  六法依次为:①“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中国画于生命的活力。原为衡量画中人物形象,后扩至其他题材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②“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谢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它是传统绘画特有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决定的美学原则。③“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将其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表明南北朝时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十分重视的同时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 ,它的位置是很恰当的 。④“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⑤“经营位置”或“经营,位置是也”。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作,因断句不同而使“位置”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总之指构图和构思。⑥“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指临摹作品。传,移也,或解释为传授、流布、递送,模为摹仿。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由于它并不等同于创作,故谢赫将其放于六法之末
2023-07-16 16:15:111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六法原则的提出者是: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瑞 D谢赫。

是D,谢赫。“六法”是南北朝时期生活在南齐时代的著名人物画家和美术理论家谢赫提出来的。“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个方面。
2023-07-16 16:15:203

气韵生动,可以作为中国艺术精神的总概括,为何会这么说?

绘画中的″气韵生动"最开始是南齐著名画家谢赫着作《古画品录》中明确提出的″六法"论之第一"气韵生动足也"。所说″气韵生动"便是艺术大师应用墨笔对具体物像开展勾勒,使著作中塑造的品牌形象或著作总体具备一种生动活泼的气质韵味,表述出物像的本质精神实质,及其强悍的文化表现力和活力。在绘画写作中,韵致离不了"形近″,但又超过"形近”,从而做到"酷似″,神似的著作才可以反映"气韵生动"。要把本质的物品融进到著作里,让欣赏者感受到美丽的享有。且不能局限于外观设计的类似,本质空洞无物。谢赫根据对三国两晋时期的绘画用心剖析后,在他的作品《古画品录》里明确提出了一个知名见解,此观点便是危害十分重大的“谢赫六法”,从产生到现在,已经超出1500多年,到现在,国画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赏析方法仍然离不了这一见解的具体指导。“谢赫六法”先后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像形,随类赋彩,运营部位,传移模写。气韵生动含意为:国画作品中塑造的艺术表现手法,及其著作的总体风韵和诗意,一定要展现出鲜活的生命力,能显出本质的思想品性。谢赫在点评国画的品位多少时,把“气韵生动”放到第一位,由此可见,他对国画最实质的美感趣味性,捕获的很精确,了解的也很深入。国画里气韵生动中的“气”,可以解释为气场,气质,精神面貌,是源于艺术表现手法本质的一种性命支撑力。假如追根溯源,“气”来自道教哲学思想中的“气论观”。道家经典作品《悟真篇》讲到:道自虚空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阳阴,阴阳相配生三体,三重量生天地万物张。在道家学说里,“气”是组成宇宙空间中全部微生物活力朝气的基本元素,是一种摸不到、看不到的化学物质,但内心彻底可以感觉获得,世间万物全是由气创造而出,“气”不容易伴随着型体的消退而消失,它会始终存有下来,并滋长天地万物源远流长。假如性命观念好似一洼原地不动的水,终究是缺乏活力的,是无法造成对应的气质,打动身旁的微生物。人的生命观念如此,源于艺术家之手的著作,必定能凝固出绵延不断的气质,组成一种栩栩如生韵致。
2023-07-16 16:15:274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齐著名画家谢赫提出了什么绘画理论

 谢赫,南齐时代(公元479—502年)的人物画家。他能画时装的妇女。但他的画不如他的理论著作有影响。他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  《古画品录》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就是指出了:通过真实的描写收到教育的效果。这一理论认识的出现是进步的现象。  他提出绘画的“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或作“传模移写”)。“气韵生动”是指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顾恺之的关于绘画艺术的言论,以及魏晋以来人们对于人物的鉴赏评论所一致强调的人的精神气质的生动的表现。这些言论是谢赫提倡“气韵生动”的根据。“骨法用笔”主要的是指作为表现手段的“笔墨”的效果,例如线条的运动感、节奏感和装饰性等。从古代画论中可见古代画家和评论家对这一点的重视。“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是绘画艺术的造型基础:形、色、构图。“传移模写”是学习绘画艺术的方法:临摹,也是复制的方法。关于临摹,古代有很多不同的技术,是一个画家所必须熟悉的。由此可见,“六法”是古代绘画实践经,提高为理论的。 关于“六法”,过去存在着若干混乱的看法。或有意的加以神秘化,例如说:五法可以学,而气韵只能先天的。或者用气韵生动否定其余诸法的必要性,而流为形式主义的掩护。或者把“六法”当作创作实践的技法,用以证明古人的写实技法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诸如此类混乱的看法,都有待用历史观点加以澄清。  谢赫的“六法论”之重要,乃在于他作了这一整理集中的工作。虽然“六法”之间的正确的科学的逻辑的关系没有完全明确起来,然而由于反映了绘画艺术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完整的认识,而此认识既肯定了根据对象造型的必要性,也提出了理解对象内在性质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笔墨是表现对象的手段。 《古画品录》的大部分文字是谢赫评论曹不兴以及他同时代的二十七个画家的作品。他在评论中,把画家分成六品,即六个等级。这一方面也是当时对人品评所采用的方法。对人的评论以精神气质、风度为标准。所以这一分别等第的方法,和“气韵生动”的概念,都和当时评论人的风气有关系的。除画品以外,当时还有《诗品》、《棋品》等,都是借用了评论人物分别等第的方法。谢赫《古画品录》中对于画家的评论的重要意义也在于保留了可贵的史料。在他之后有陈朝姚最的《续画品》,唐朝李嗣真的《后画品》,僧彦悰的《后画录》,这就开始了中国绘画史的最早的著述,至唐代,由张彦远汇集成《历代名画记》。             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   气韵生动---指画一张画的总体感觉生动与否,系画之魂。   骨法用笔---指中国画的用笔必须有骨力,所谓笔力遒劲是也。   应物象形---写形、造形。   随类赋彩---着色要分类别甚至要分季节及气候条件   经营位置---构图   传移模写---写真   六法论为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谢赫的六法论是怎样论述的,历代又是怎样理解与发展的,这需要对原文进行必要的释义。谢赫原文和古代的辗转传抄是不标点断句的,后人点句不同,六法的意思也就有了一些区别。但不论哪种点句法,所包涵的基本内容却是大体一致的。   对六法原文的标点断句,一般是“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这种标法主要是根据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今人钱钟书《管锥编》第四册论及这段文字,认为应作如下读法,方才符合谢赫原意与古文法:“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气韵,原是魏、晋品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画论中出现类似的概念,首先是用以衡量画中人物形象的,后来渐渐扩大到品评人物画之外的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如说“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张庚《浦山论画》)、“气关笔力,韵关墨彩”(黄宾虹《论画书简》)。这已不是谢赫原意,而是后代艺术家、理论家根据自己的体验、认识对气韵的具体运用和新的发展。气韵与传神在说明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但传神一词在顾恺之乃至后人多指人物的面部尤其是眼睛所传达的内在情性,而气韵则更多的指人物的全体尤其姿质谈吐所传达的内在情性,或者说内在情性的外在化。在谢赫时代,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主要是看作品对客体的风度韵致描绘再现得如何,而后渐渐涵容进更多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   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是说所谓骨法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笔法。“骨法”最早大约是相学的概念,后来成为人们观察人物身份和特征的语言,在汉、魏很流行。魏、晋的人物品藻,除了“风韵”一类词外,常用的就是“骨”、“风骨”一类评语。“骨”字是一个比喻性的概念,“骨”、“骨力”乃借助于比喻来说明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其外在表现等。书论上用“骨”字,如“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笔阵图》)等,指的是力量、笔力。绘画评论中出现“骨”始于顾恺之,如评《周本纪》:“重叠弥纶有骨法”;评《汉本纪》:“有天骨而少细美”等。这里的“骨法”、“天骨”诸词,还和人物品藻、相学有较多的联系,指所画人物形象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谢赫使用“骨法”则已转向骨力、力量美即用笔的艺术表现了。当时的绘画全以勾勒线条造型,对象的结构、体态、表情,只能靠线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表出。因此他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着笔力、力感(与书论“善笔力者多骨”相似)、结构表现等意思在内。这可以由“用笔骨梗”、“动笔新奇”、“笔迹困弱”、“笔迹超越”诸论述中看出。谢赫之后,骨法成为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这是传统绘画所特有的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必然产生的相应的美学原则,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绘画民族风格的完美发展。   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东晋僧肇说“法身无象,应物以形”,是说佛无具体形象,但可以化作任何形象,化作任何相应的身躯。对于画家来说,应物就是刻画出对象的形态外观。这一点,早于谢赫的画家宗炳就以“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画山水序》)”加以说明了。在六法中,象形问题摆在第三位,表明在南北朝时代,绘画美学对待形似、描绘对象的真实性很重视。但又把它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这表明那时的艺术家已经相当深刻地把握了艺术与现实、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后代的论者有的贬低形似的意义,有的抬高它的地位,那是后人不同的艺术观念在起作用,在六法论始创时代,它的位置应当说是恰当的。   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说着色。赋通敷、授、布。赋彩即施色。随类,解作“随物”。《文心雕龙·物色》:“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这里的“类”作“品类”即“物”讲。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随色象类,可以解作彩色与所画的物象相似。随类即随色象类之意,因此同于赋彩。   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或“经营,位置是也”,是说绘画的构图。经营原意是营造,建筑。谢赫借来比喻画家作画之初的布置构图。“位置”作名词讲,指人或物所处的地位;作动词,指安排或布置。谢赫说毛惠远“位置经略,尤难比俦”,是安置的意思。唐代张彦远把“经营位置”连起来读,“位置”就渐被理解为动宾结构中的名词了。他说“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把安排构图看作绘画的提纲统领。位置须经之营之,或者说构图须费思安排,实际把构图和运思、构思看作一体,这是深刻的见解。对此,历代画论都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传移模写 “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指的是临摹作品。传,移也;或解为传授、流布、递送。模,法也;通摹、摹仿。写亦解作摹。   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谢赫亦称之为“传写”:“善于传写,不闲其思”——其实早在《汉书·师丹传》中就有了“传写”二字:“令吏民传写,流传四方。”把模写作绘画美学名词肯定下来,并作为“六法”之一,表明古人对这一技巧与事情的重视。顾恺之就留下了《摹拓妙法》一文。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谢赫并不将它等同于创作,因此放于六法之末。
2023-07-16 16:15:541

中国画讲究的是什么?为什么古代画家强调“气韵生动”?

中国书画艺术也有一定的说明性内容和一定的装饰性表达。二者的完美结合使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中国书画的装饰性取决于书画创作的表现手法。它主要通过独特多变的线条、点画、不同的色彩、墨晕等表现书画艺术之美。书画鉴赏是一种高级精神享受,是对书画艺术鉴赏心理变化的反应。因为在欣赏的过程中,他会涉及到一些复杂的心理功能,比如情感、想象和理解,最终会转化为对书画艺术的评价。这种评价包括对作者艺术风格的理解和判断,对书画作品艺术特征的理解,以及对书画作品艺术价值的总体评价。这些判断、认识和评价都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改进,从而达到一种新的艺术思想境界。这种高级智力活动属于智力和知识的测试。它也是一个仰慕者。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我们可以对艺术作品的表达和艺术理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果从人类对艺术的感受来看,它也是一种具有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的精神享受。中国功夫举世闻名,最重要的是气功,气功是所有学校的最高追求。得“气”者胜天下,伟大的文人有文学精神,伟大的英雄有英雄精神。魅力不仅是一种现象,也是一种罕见的境界。中国画的最高追求是意境,也应该强调自然的魅力。“六法”是南北朝时期居住在南齐的著名人物画家、艺术理论家谢赫提出的。谢赫擅长肖像画和淑女画。据报道,他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听写技巧。所谓“六法论”,是指六个方面:生动活泼的魅力、骨法笔、实物象形、按类配色、经商地位、传承和临摹。著名山水画家景浩也提出了六点:气、韵、思、景、笔、墨。可见,生动的魅力在中国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动的魅力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称之为“神”。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应活泼、生动、鲜明、突出,形神兼备。中国画的要求不仅是描绘物体的形状,而且要表现其精神。人物有精神,风景、花鸟也有精神。为了达到精神上的相似性,你可以变得生动。许多画家认为没有魅力的作品不能称为绘画。
2023-07-16 16:16:024

中国近代绘画的两种主要艺术格局是什么

  1989年《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的理论对推动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艺术历史里程碑或分水岭  1989年以后的中国传统的宣画(中国画)理论创新,对推动中国当代美术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核心内容如下:  谢赫六法  谢赫;宣画理论创始人,中国传统的宣画理论思想体系主要的理论基石就是谢赫的《古画品录》——“谢赫六法”,一直延续到1989年《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  谢赫(公元479—502年)中国南朝齐梁间画家,绘画理论家。事迹不可考。善作风俗画、 人物画.著有《古画品录》,为我国最古的绘画论著。评价了3世纪至4世纪的重要画家。提出中国绘画上的“六法”,成为后世画家、 批评家、 鉴赏家们所遵循的原则。《古画品录》首先提出绘画的目的是:“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这就是指出了:通过真实的描写收到教育的效果。这一理论认识的出现是进步的现象。他提出绘画的“六法”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或作“传模移写”)。“气韵生动”是指表现的目的,即人物画要以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状态与性格特征为目的。  1989年《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是对传统宣画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新的里程碑 。 宣画(中国画)造型六要素——薛氏六法 1989年薛宣林总结定性 史称中国绘画艺术历史“1989年薛宣林划时代”重要艺术贡献。 出版:《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史称中国绘画艺术历史划时代 里程碑著作,1989年沈阳出版社出版) 提要: 1989被视为标志着中国艺术历史继魏晋南北朝以来,传统中国绘画理论,即“谢赫六法”和“笔墨”定性的中国传统绘画理论阶段性终结。中国绘画艺术全面科学化、系统化、国际化时代的开始,被称为中国艺术历史里程碑的《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著作的出版。为我们民族绘画(宣画)艺术的发展和超越,为宣画(中国画)的全面科学化、系统化、国际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宣画(中国画)造型六要素: 1、线条——笔墨线条与非笔墨线条。 2、造型——准中求质。 3、结构——笔墨线条结构与非笔墨线条结构以及明暗结构。 4、明暗——暗线条(笔墨线条)主体与明线条(非笔墨线条)主体以及明暗造型的对立。 5、空间——平面重叠与主体,客观现实宇宙空间(第一现实宇宙)与心理、想象的“现实”宇宙空间(第二“现实”宇宙)。 6、色彩——重墨色轻颜色与重颜色轻墨色。色彩从单一的墨的国画颜料中走出……见《中国画观念更新与技法新探》32页、《薛宣林艺术论》30页。  从而改变了中国绘画传统的所谓“以形写神”,“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传移模写”等,晦涩、模糊和近似玄学的理论格局和传统教条。为中国绘画艺术的全面创新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事实证明,我们只有建立和寻找属于我们时代艺术新的理论思想体系,才能够推动和促进我们民族绘画艺术全方位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的民族绘画(宣画)艺术,才能够真正走出两千多年以来,超越不了宋代和华人圈等等的历史困境。  中华艺术文明,历史悠久、灿烂辉煌。让我们尊重历史,尊重为人类艺术文明做出重大贡献的伟大的艺术家们。相信在新的历史进程中,东方的宣画艺术,必将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未来,而屹立与世界,续写东方艺术文明新篇章。
2023-07-16 16:16:284

随类赋彩的注释怎么写?

谢赫的六法论中的随类赋彩,为什么不是随类赋墨? “随类赋彩”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前面还有一句“应物象形”,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色彩当然是其中一个方面,“赋墨”的话,就缺了色彩的方面。 随类赋彩啥子意思?出处? 出自谢赫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提出绘画应“随类赋彩”的人是王蒙。()对错 错。是谢赫,他在《画品》中提出了六品: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像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创作原则? 简单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假如一幅画,你画出了唐代的韵味,用了宋代的线条和笔法,又采纳了明人的构图方法,其他不学你就是个中巨擘,画界翘楚,再不清楚可向你的导师询问具体细节。 关于谢赫“随类赋彩”的外文文献,请大家帮帮忙,谢谢了,万分感谢,有几篇发几篇,最好中英都有, 在OA图书馆里找吧,输入英文关键词就可以找得到,自己翻译咯~~ 我前几天刚刚搞定,在那里找的, 祝你好运! 下列古代中国艺术形式,能以“传神写照”、“随类赋彩”、“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理论指导的是 A. C 试题分析:由材料“传神写照”、“随类赋彩”等可知这是绘画的特点。故选C。A项是戏剧;B项是文学作品;D项是书法艺术,均体现不出“传神写照”等特点来。 中国古代画论《古画品录》提出的绘画要旨"六法"是指 “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管锥编》第四卷) 六法依次为: ①“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于生命的活力。原为衡量画中人物形象,后扩至其他题材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 ②“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谢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它是传统绘画特有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决定的美学原则。 ③“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将其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表明南北朝时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十分重视的同时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 ,它的位置是很恰当的 。 ④“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⑤“经营位置”或“经营,位置是也”。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作,因断句不同而使“位置”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总之指构图和构思。 ⑥“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指临摹作品。传,移也,或解释为传授、流布、递送,模为摹仿。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由于它并不等同于创作,故谢赫将其放于六法之末。 智慧树艺术与审美考试题 B 什么是六法论? “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齐谢赫的著作《古画品录》中。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 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著、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对谢赫的六法原文,后人因断句不同而释义略有区别,具体表现在如“气韵生动是也”,也可断为“气韵,生动是也”,其他五法亦如此。 六法依次为: ①“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于生命的活力。原为衡量画中人物形象,后扩至其他题材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 ②“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谢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它是传统绘画特有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决定的美学原则。 ③“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将其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表明南北朝时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十分重视的同时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 ,它的位置是很恰当的 。 ④“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⑤“经营位置”或“经营亥位置是也”。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作,因断句不同而使“位置”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总之指构图和构思。 ⑥“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指临摹作品。传,移也,或解释为传授、流布、递送,模为摹仿。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由于它并不等同于创作,故谢赫将其放于六法之末。
2023-07-16 16:16:341

美术中简述“六要”包括哪些内容

典故对绘画创作提出的六个要求。有两说:一是五代梁荆浩《笔法记》:“夫画有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一作遗)不俗;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彩自然,似非因笔。”二是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提出识画之诀,在乎明六要而审六长:“所谓六要者,气韵兼力一也,格制俱老二也,变异合理三也,彩绘有泽四也,去来自然五也,师学舍短六也。”详释荆浩是唐末五代之际的人,他自称唐朝人,后世把他视为五代人。为避战乱隐居在太行山洪谷,号洪谷子。太行山雄伟、壮丽的自然风景吸引着他,据他写的《笔法记》叙述,他的松树写生手稿达数万本,这可能夸大了一些,但足见其绘画的勤奋。《笔法记》是重要的山水画论著作,同以往的山水画论著作相比,内容更加深入、细致、且又系统。《笔法记》中提出“六要”是荆浩专门为山水画创作制定的六条标准,同谢赫根据人物画所提出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不同。但“六要”显然是“六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根据山水画的特殊要求和荆浩自己的创作实践,把“六法”加以取舍,在六法的基础上作了创造性的发展。六要是:一日气、二日韵、三日思、四曰景、五日笔、六日墨。先说气和韵。荆浩把六法中气韵分开来讲。什么叫气?“气者,心随笔运,取象不惑。”心随笔运,实际是笔随心运。画家的思想统帅用笔,描绘形象才能心有主见,取象不惑。什么叫韵?“韵者,隐迹立形,备仪不俗。”要求笔迹为形象服务,不能脱离形象,单独显露出来。荆浩把气韵分立为二法,据他自己解释的气和韵的含义,似乎没有必要把气韵分开。气、韵对人物画和山水画都是指表现对象的神,气韵是完整的词,也许是这个缘故,后世评画,仍然用气韵,不作分解。三曰思。“思者删拨大要,凝想形物”,荆浩在另一处讲的“去其繁章、采其大要”,即是删拨大要的意思。思是谢赫六法中没有的。有人说思是经营位置,乃是把章法与立意混为一谈了。经营位置固然需要集中概括,但那是指画面上的形象安排工作。荆浩把思作为一法,并说画家要聚精去思考他表现的对象(凝想形物),无疑是指没有出现在画面上的立意构思活动。思作为一法提出来,不仅对山水画创作有好处,而且对所有绘画创作有好处。这是荆浩的首创。四日景。“景者,制度时因,搜妙创真”,要求画自然景物的状貌神情(搜妙创真)。荆浩特别重视艺术的真,真是神似和形似的兼备。他说“似者得其形造其气,真者气质俱盛”。真正好的山水画要气质俱盛,也就是形神兼备,自然之物的真和思想认识的真要统一起来。五日笔、六日墨。这是讲笔墨。荆浩曾说过:“吴道子画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吾采二子之长,成一家之体。”他在《笔法记》中说:“项容山水,……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吴道子笔胜于象,骨气自高,树不言图,亦恨无墨。”从这些评论中可见他对笔墨的重视和追求。在我国古代,荆浩是第一个将笔墨并重的人。谢赫六法只讲骨法用笔,并没有提到笔墨。荆浩对笔墨的解释是:“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形自然,似非用笔。”也就是后来所说的“笔记之以形质,墨写之以阴阳。”实际上是指具体技法的追求。而今只重笔墨的观点未免太片面了,甚至有些夸大其词。荆浩六要中气、韵、思(也就是一种审美追求,创造意识),在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要,同时他也重视山水画写生这个重要环节(有松树写生稿数万本)。笔墨应该为以上几点服务,也就是为创作服务,我们不应该成为笔墨的奴隶。荆浩还提出用笔有四势:筋、肉、骨、气,他解释道:“笔拖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正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
2023-07-16 16:16:441

1、南北朝谢赫的《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什么?

南北朝谢赫的《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1、气韵生动这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是一千多年来我国绘画创作与绘画批评的重要准则。优秀的绘画作品,必须塑造出动人的形象,有巧妙的结构、用笔、用墨和赋彩。一幅画具备这一切,会给人以总的印象,也就是内在意境、形象塑造以及构图、色彩等方面,给人以又完整又具体的感受。谢赫提出来的“气韵生动”正是这种感受。感受的深度,决定于作品对于生活美的揭示深度及形创造的完美性。“气韵生动”是形与神在画面上的统一,这个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2、骨法用笔骨法用笔是绘画表现上关于用笔的问题,是运用线描表现对象形体的重要技法。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像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于本意,而归乎用笔。”3、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是关于形象塑造的问题。所谓“应物”不仅是追求对象外表的形似,更重要的是认识对象的特质与内在精神。描写时,如果只是“象形”而不应物,是不对的。唐代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立意便是中发心源。”故“应物”不是单纯照着对象画,而是在形似的基础上表现好对象的精神实质。4、随类赋彩随类赋彩是关于设色的问题。“类”即“万物之类”,这里所指的类,是绘画对象所呈现出来的特性、状貌以及颜色的类别。对于色彩的表现,中国画是很别致的,讲究物体的固有色,然后随物像之类,在形象特征上概括性的加以色彩表现。5、经营位置经营位置是绘画的布局章法问题,即绘画的构图和构成。所谓绘画中的位置,应该有所“经营”。“经营”二字含义甚深,要根据对象的结构和格局,苦心加以组织和布置。因此在画龙点睛表现上经营位置十分重要,谢赫提出此法,正是总结了中国绘画在构图上的表现特点。正因为画的位置是“经营”出来的,是随画家精心组织和布置的,所以中国的山水画才能不收焦点透视的局限,机智、巧妙地运用散点透视,一幅画不论是深远、高远或平远,都可以随画家经营布置。6、传移模写传移模写是指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的问题。张彦远认为此法是“习画基本之事”,这意味着此法并非无足轻重,临摹只是对前人各类技法的初步了解和基础研习,但不是绘画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创作而进行学习的一种手段。在临摹古人优秀作品时一定要认真,做到形神兼备,真正把精华学到手,才能达到“传移模写”的目的。
2023-07-16 16:17:052

谢赫的“六法”指的是什么?

南北朝谢赫的《画品》中提出的“六法”是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1、气韵生动这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是一千多年来我国绘画创作与绘画批评的重要准则。优秀的绘画作品,必须塑造出动人的形象,有巧妙的结构、用笔、用墨和赋彩。一幅画具备这一切,会给人以总的印象,也就是内在意境、形象塑造以及构图、色彩等方面,给人以又完整又具体的感受。谢赫提出来的“气韵生动”正是这种感受。感受的深度,决定于作品对于生活美的揭示深度及形创造的完美性。“气韵生动”是形与神在画面上的统一,这个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2、骨法用笔骨法用笔是绘画表现上关于用笔的问题,是运用线描表现对象形体的重要技法。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像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于本意,而归乎用笔。”3、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是关于形象塑造的问题。所谓“应物”不仅是追求对象外表的形似,更重要的是认识对象的特质与内在精神。描写时,如果只是“象形”而不应物,是不对的。唐代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立意便是中发心源。”故“应物”不是单纯照着对象画,而是在形似的基础上表现好对象的精神实质。4、随类赋彩随类赋彩是关于设色的问题。“类”即“万物之类”,这里所指的类,是绘画对象所呈现出来的特性、状貌以及颜色的类别。对于色彩的表现,中国画是很别致的,讲究物体的固有色,然后随物像之类,在形象特征上概括性的加以色彩表现。5、经营位置经营位置是绘画的布局章法问题,即绘画的构图和构成。所谓绘画中的位置,应该有所“经营”。“经营”二字含义甚深,要根据对象的结构和格局,苦心加以组织和布置。因此在画龙点睛表现上经营位置十分重要,谢赫提出此法,正是总结了中国绘画在构图上的表现特点。正因为画的位置是“经营”出来的,是随画家精心组织和布置的,所以中国的山水画才能不收焦点透视的局限,机智、巧妙地运用散点透视,一幅画不论是深远、高远或平远,都可以随画家经营布置。6、传移模写传移模写是指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的问题。张彦远认为此法是“习画基本之事”,这意味着此法并非无足轻重,临摹只是对前人各类技法的初步了解和基础研习,但不是绘画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创作而进行学习的一种手段。在临摹古人优秀作品时一定要认真,做到形神兼备,真正把精华学到手,才能达到“传移模写”的目的。
2023-07-16 16:17:191

谢赫六法分别指哪些

1、谢赫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2、谢赫六法是南齐宫廷画家和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和发展前代绘画理论中的法则,论述了所绘对象的内在精神和外在的状态,在用笔,用墨,用色,构图,临摹上都做了很详细的解释,是后代画家在教育教学方面和品评优劣作品方面,都是一个非常重要标准。3、六法论的主旨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所称为的“神”,中国画不但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还有表达出其精神,也就是“神情兼备”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有精神,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4、气韵生动也离不开其他几法,也要有笔墨技法和构图,这些都是要靠后天练习、临摹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表达的,但如果只有后五法,没有气韵的画,也只是只拥有技术的画罢了,并不传神。一幅画的意境和气韵就是它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事物就是一具空壳。
2023-07-16 16:17:341

谢赫六法分别指的是什么

  谢赫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论述了所绘对象的内在精神和外在的状态,在用笔,用墨,用色,构图,临摹上都做了很详细的解释,是后代画家在教育教学方面和品评优劣作品方面,都是一个非常重要标准。   谢赫的六法将魏晋时期人物画的技法和理论做了有益的整理工作,在开启后代艺术理论研究方面有重要贡献。虽然“六法”之间的正确的科学的逻辑的关系没有完全明确起来,然而由于反映了绘画艺术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完整的认识,而此认识既肯定了根据对象造型的必要性,也提出了理解对象内在性质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笔墨是表现对象的手段。
2023-07-16 16:17:401

谢赫六法分别指的是什么?

谢赫六法包括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摸写六个方面。谢赫六法是南齐宫廷画家和绘画理论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和发展前代绘画理论中的法则,论述了所绘对象的内在精神和外在的状态,在用笔,用墨,用色,构图,临摹上都做了很详细的解释,是后代画家在教育教学方面和品评优劣作品方面,都是一个非常重要标准。“六法论”的主旨六法论的主旨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所称为的“神”,中国画不但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还有表达出其精神,也就是“神情兼备”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都有精神,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气韵生动也离不开其他几法,也要有笔墨技法和构图,这些都是要靠后天练习、临摹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表达的,但如果只有后五法,没有气韵的画,也只是只拥有技术的画罢了,并不传神。一幅画的意境和气韵就是它的灵魂。没有灵魂的事物就是一具空壳。
2023-07-16 16:17:472

谢赫六法

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 “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 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对六法原文的标点断句,一般是“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这六法,后代画家始终把它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
2023-07-16 16:18:021

简述谢赫的“六法论”

六法依次为:①“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于生命的活力。原为衡量画中人物形象,后扩至其他题材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②“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谢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它是传统绘画特有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决定的美学原则。③“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将其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表明南北朝时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十分重视的同时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 ,它的位置是很恰当的 。④“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⑤“经营位置”或“经营,位置是也”。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作,因断句不同而使“位置”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总之指构图和构思。⑥“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指临摹作品。传,移也,或解释为传授、流布、递送,模为摹仿。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由于它并不等同于创作,故谢赫将其放于六法之末。扩展资料:详细阐述:1,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和作品中刻画的形象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显得富有生命力。气韵,原是魏、晋品藻人物的用词,如“风气韵度”、“风韵遒迈”等,指的是人物从姿态、表情中显示出的精神气质、情味和韵致。画论中出现类似的概念,首先是用以衡量画中人物形象的,后来渐渐扩大到品评人物画之外的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如说“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张庚《浦山论画》)、“气关笔力,韵关墨彩”(黄宾虹《论画书简》)。这已不是谢赫原意,而是后代艺术家、理论家根据自己的体验、认识对气韵的具体运用和新的发展。气韵与传神在说明人物形象的精神特质这一根本点上是一致的,但传神一词在顾恺之乃至后人多指人物的面部尤其是眼睛所传达的内在情性,而气韵则更多的指人物的全体尤其姿致谈吐所传达的内在情性,或者说内在情性的外在化。在谢赫时代,气韵作为品评标准和创作标准,主要是看作品对客体的风度韵致描绘再现得如何,而后渐渐涵容进更多主体表现的因素,气韵就指的是作为主客体融一的形象形式的总的内在特质了。能够表现出物我为一的生动的气韵,至今也是绘画和整个造型艺术的最高目标之一。2,骨法用笔“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是说所谓骨法及与其密切相关的笔法。“骨法”最早大约是相学的概念,后来成为人们观察人物身份和特征的语言,在汉、魏很流行。魏、晋的人物品藻,除了“风韵”一类词外,常用的就是“骨”“风骨”一类评语。如“王右军目陈玄伯‘垒块有正骨"”、“羲之风骨清举也(《世说新语》)。”“骨”字是一个比喻性的概念,“骨”“骨力”乃借助于比喻来说明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其外在表现等。文学评论上用“骨”字者,如刘勰《文心雕龙·风骨》“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等,指的是通过语言与结构所表现的刚健有力之美。书论上用“骨”字,如“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笔阵图》)等,指的是力量、笔力。绘画评论中出现“骨”始于顾恺之,如评《周本纪》:“重叠弥纶有骨法”;评《汉本纪》:“有天骨而少细美”等。这里的“骨法”、“天骨”诸词,还和人物品藻、相学有较多的联系,指所画人物形象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谢赫使用“骨法”则已转向骨力、力量美即用笔的艺术表现了。当时的绘画全以勾勒线条造型,对象的结构、体态、表情,只能靠线的准确性、力量感和变化来表出。因此他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涵着笔力、力感(与书论“善笔力者多骨”相似)、结构表现等意思在内。这可以由“用笔骨梗”、“动笔新奇”、“笔迹困弱”、“笔迹超越”诸论述中看出。谢赫之后,骨法成为历代评画的重要标准,这是传统绘画所特有的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必然产生的相应的美学原则,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绘画民族风格的完美发展。3,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应物”在这里包涵着人对相应的客观事物所采取的应答、应和、应付和适应的态度。东晋僧肇说“法身无象,应物以形”,是说佛无具体形象,但可以化作任何形象,化作任何相应的身躯。对于画家来说,应物就是刻画出对象的形态外观。这一点,早于谢赫的画家宗炳就以“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画山水序》)”加以说明了。在六法中,象形问题摆在第三位,表明在南北朝时代,绘画美学对待? 其思”──其实早在《汉书·师丹传》中就有了“传写”二字:“令吏民传写,流传四方。”把模写作绘画美学名词肯定下来,并作为“六法”之一,表明古人对这一技巧与事情的重视。顾恺之就留下了《摹拓妙法》一文。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谢赫并不将它等同于创作,因此放于六法之末。4,随类赋彩“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说着色。赋通敷、授、布。赋彩即施色。随类,解作“随物”随色象类,可以解作色彩与所画的物象相似。随类即随色象类之意,因此同于赋彩。5,经营位置“经营位置”或“经营,位置是也”,是说绘画的构图。经营原意是营造、建筑,经是度量、筹划,营是谋画。谢赫借来比喻画家作画之初的布置构图。“位置”作名词讲,指人或物所处的地位;作动词,指安排或布置。谢赫说毛惠远“位置经略,尤难比俦”,是安置的意思。唐代张彦远把“经营位置”连起来读,“位置”就渐被理解为动宾结构中的名词了。他说“至于经营位置,则画之总要”,把安排构图看作绘画的提纲统领。位置须经之营之,或者说构图须费思安排,实际把构图和运思、构思看作一体,这是深刻的见解。6,传移模写:“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指的是临摹作品。传,移也;或解为传授、流布、递送。模,法也;通蘑摹仿。写亦解作模《史记·始皇本纪》说:“秦每破诸侯,写仿其宫室”。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谢赫亦称之为“传写”:“善于传写,不闲其思”──其实早在《汉书·师丹传》中就有了“传写”二字:“令吏民传写,流传四方。”把模写作绘画美学名词肯定下来,并作为“六法”之一,表明古人对这一技巧与事情的重视。顾恺之就留下了《摹拓妙法》一文。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谢赫并不将它等同于创作,因此放于六法之末。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法论
2023-07-16 16:18:121

谢赫“六法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历史作用?

六法依次为:   ①“气韵生动”或“气韵,生动是也”,是指作品中刻画的形象或作品整体具有一种生动的气度韵致,富 中国画于生命的活力。原为衡量画中人物形象,后扩至其他题材作品,乃至某一绘画形式因素。   ②“骨法用笔”或“骨法,用笔是也”,其中“骨”为一比喻性概念,借指人内在性格的刚直、果断及所画人物的骨相所体现出的身份气质。谢赫的“骨法”也包涵了用笔所表现的骨力、力量美,它是传统绘画特有材料工具和民族风格所决定的美学原则。   ③“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将其置于气韵与骨法之后,表明南北朝时代对描绘对象真实性十分重视的同时又深刻地把握了艺术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表现的关系 ,它的位置是很恰当的 。   ④“随类赋彩”或“随类,赋彩是也”,是指着色,可以解释为色彩与所画之物象相似。   ⑤“经营位置”或“经营,位置是也”。经营原意为营造、建筑、位置或指物象的地位或指安排配置的动作,因断句不同而使“位置”或为名词,或为动词,总之指构图和构思。   ⑥“传移模写”或“传移,模写是也”,指临摹作品。传,移也,或解释为传授、流布、递送,模为摹仿。绘画上的传移流布,靠的是模写。模写的功能,一是可学习基本功,二是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由于它并不等同于创作,故谢赫将其放于六法之末。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 中国画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自六法论提出后,中国古代绘画进入了理论自觉的时期。后代画家始终把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宋代美术史家郭若虚说:“六法精论,万古不移”(《图画见闻志》)从南朝到现代,六法被运用着、充实着、发展着,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美术理论最具稳定性、最有涵括力的原则之一。
2023-07-16 16:18:283

谢赫的“绘画六法”?

谢赫与绘画“六法”论谢赫是南朝时著名画家,可惜今无画作可考,但他的《古画品录》却是中国绘画史上举足轻重的传世之作。他在书中品评了前代27位画家的作品,几乎是中国画创作历史上的第一次系统性总结。其中他提出的“六法”论尤为精彩,对中国古代绘画创作的影响极为深远。 “六法”是:“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模写。” http://www.tj-iei.org/online_lesson3/gdwx_ncy/kecheng/zhishi/xh.htm其实谢赫的绘画六法,说到底,气韵生动并非作画的方法,而是指作品的总体艺术准则和境界。所以作为视觉艺术的摄影,在创作和美学理论的探讨上都要正确地理解"气韵生动"这个传统的审美准则,切勿生搬硬套国画的艺术样式。气韵生动最初是针对人物画的,而后又发展到鉴赏山水画。甚至后来中国画理论中有"线(笔)生气"和"墨求韵"的"笔情墨韵"的气韵理论。至此,摄影怎样才具有民族性已十分明晰,就是在线条和形态上要表现"气"的审美心理,而在色彩上则要合乎"韵"的审美准则。故此摄影要从我国传统艺术中吸取养分,同时又发挥摄影的特点才是探索摄影民族性的康庄大道。http://www.cphoto.net/luntan/03/21.htm
2023-07-16 16:18:373

谢赫六法的介绍

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
2023-07-16 16:18:451

在中国美术史中,谢赫六法主要讲述了什么观点?

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气韵生动就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也就是以前东晋人物画家顾恺之称为的“神”。气韵生动就是指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生动活泼,活灵活现,鲜明突出。也就是“形神兼备”,中国画的要求,不仅要描绘出对象的外形,而且还要表现出它的精神。人物有精神,山水、花鸟也有精神。达到神似,就能气韵生动。许多画家认为,没有气韵的作品是不能称之为画的。当然,要表现出艺术形象的生动性、真实性,即气韵,也与其他五法分不开的。气韵生动也离不开构图立意、笔墨技法的,因此,它和其余五法是一个整体。其他五法同时也离不开气韵生动,否则,也就成为了缺乏灵魂的纯技术性的东西。 骨法用笔:骨法原来是指人物的外形特点,后来泛指一切描绘对象的轮廓。用笔,就是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法。骨法用笔总的来说,就是指怎样用笔墨技法恰当地把对象的形状和质感画出来。如果我们把气韵生动理解为“神”,那么也就可以简单地把骨法用笔理解为“形”了,囵此,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形”的描写借助于笔墨写出来,而写形又不过是手段,其目的是表现“神”,这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的表现客体的法则是一致的。 应物象形:就是画家在描绘对象时,要顺应事物的本来面貌,用造型手段把它表现出来。也就是说,描绘事物要有一定的客观事物作为依托,作为凭借,不能随意的主观臆造。也就是客观地反映事物,描绘对象。但是,作为艺术,也可以在尊重客观事物的前提下进行取舍、概括、想象和夸张。这可以说是指一种创作态度和方法。 随类赋彩:则是指色彩的应用了,指根据不同的描绘对象、时间、地点,施用不同的色彩。中国画运用色彩同西洋画是不同的,中国画喜欢用固有色,即物体本来的颜色,虽然也讲究一定的变化,但变化较小。 经营位置:则是指构图。经营是指构图的设计方法,是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调匿形象,即通过所说的谋篇布局,来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中国画也是历来重视构图的,它要讲究宾主、呼应、虚实、繁简、疏密、藏露、参差等种种关系。 传模移写:就是指写生和临摹。对真人真物进行写生,对古代作品进行临摹,这是一种学习自然和继承传统的学习方法。
2023-07-16 16:19:101

谢赫六法论记忆口诀

谢赫六法论记忆口诀如下:1."重复"是记忆之母,多次重复才能记牢。2. "联想"是记忆的捷径,将陌生事物与熟悉事物联系。3. "分段"是记忆的技巧,将长篇材料分成小段,逐一记忆。4. "归纳"是记忆的方法,将大量材料归纳成几个关键点。5. "夹杂"是记忆的技巧,将需要记忆的内容夹杂在日常生活中。6. "创意"是记忆的艺术,通过创意方式记忆,如制作卡片、画图等。7. "情感"是记忆的助手,与情感相关的事物更容易被记住。8. "遗忘"是记忆的天敌,要及时复习巩固,防止遗忘。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自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作品等,总之创作和流传各方面,都概括进去了。对六法原文的标点断句,一般是“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 这种标法主要是根据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记述:“昔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摹写。”
2023-07-16 16:19:161